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22:17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内容分析 1.教材特点: (1)立足学生实际 (2)体现现代意识 (3)弘扬人文精神 (4)突出开放性 (5)注重策略引导。

2.知识结构: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习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

3.知识内在联系: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二、学生分析

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大多数同学爱好语文学习,好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比七年级也有了明 1

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

2.个别差异: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不够不理想。3.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容易出现的错误: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陈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三、本学期学科教学目标:

1、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基础。

2、学习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2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策略:

1、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使其与优秀的距离有所接近。

2、在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用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3、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比如古诗词,可按作者、按类别、按主题分别进行分类,形成经纬交织的网络。

4、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回顾。

5、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句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6、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7、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8、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3

9、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10、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推荐第2篇:八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

科目:语文

学生年级:八年级

课时:第一课时

教师:罗丽红

一、教材内容总分析

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二、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本文的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这篇课文同时也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必须扣住这两个重点进行教学。概括要点就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比如,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观测对于农业有什么意义等等。而学习本文的语言,主要是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特别是第

一、二段描写四季景象的语言,要指导学生把它们积累下来并学会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预习生字词并解析成语的意思

你会读加点的字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连翘.( )翘.尾巴( )观测.( )道观.( )差.异( )差.遣( )差.劲( )参差( )播种( )耕种(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

萌.发(翩.然( )孕.育( ) 簌.簌(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衰.草连天( )

2、通过预习,收集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的农谚

二、教师活动:指导学习·研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人会神清气爽,心旷神恰。今天我们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3.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农谚,并解析是什么意思。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给课文分层次并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

(四)理清思路

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物候学知识的?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一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 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五、教学评价设计

这节课我们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第

1、

2、3自然段的语言进行精点精评,特别是让同学们收集农谚的过程,让学生更学习到农谚和物候知识,从中我们体会了说明文中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既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也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种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六、帮助和总结

这是一篇说明文,教学时可以淡化文体,只把它当作一篇科普文章来处理。所以,重点还是积累科学知识,学习文章语言。但也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中学到一些读、写说明文的方法。比如,可以有意识地使学生注意,说明事物不仅要注意准确、科学,而且还要力求做到生动形象。

八年级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

科目:语文

学生年级:八年级

课时:第二课时

教师:曾文婷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3.了解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

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物候知识。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本文的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这篇课文同时也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必须扣住这两个重点进行教学。概括要点就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教学形式:由3至4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根据老师提出的思考题自学课文内容,然后集中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再从若干组中选派若干名同学作代表上讲台讲课,听后互相评议,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归纳小结。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xkb1.com

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研讨 4-12段

自学思考题:

1.给4-12段分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

2.文中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哪些例子?各用来说明什 么问题?

3.第

7、

8、

9、10段分别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否打乱顺序?为什么?

4.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

再次朗读6-10段,思考:

(1)物候现象的决定性因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的?

(2)作者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

(3)第10段中,“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否删去?为什么?

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三)、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多媒体显示:我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学生构思写作后,选三四位同学读自己的片断,其余同学评价

(四)、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

1.我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多媒体显示:

3.教师请有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识。

(五)、继续探究课文、释疑问难。帮学生解决学习中我问题。

(六)、走进自然畅谈收获。

(七)、布置作业:巩固基础(文字资料,练习题)

推荐第3篇:初中音乐八年级教案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 中,我将分教材分析、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 新课、教授新课五个方面来讲。

1) 教材分析:《鳟鱼》这首作品是1817年夏天舒伯特20岁时写的一首颇受人们喜欢的活泼的抒情歌曲。(简要介绍一下作品,让学生先简单了解作品) 2) 组织教学:

①师生问好歌。(12 34 5 — 15 63 54 32 1—,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②听音模唱训练。(再同一个大小调式中,弹奏同根音的大小三和弦,听辩并分别模唱。这是针对基本技能方面来说的)。

③基本节奏训练。(针对在曲谱中出现的节奏练习)。 3) 复习旧课:

根据老师的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回顾所学的有关舒伯特的内容。 (复习要求:因为本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所以要对第一课时所学的舒伯特《摇篮曲》进行简单复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要有连续性。 4) 导入 新课(从这一环节开始我将使用教学课件)

①这时在屏幕上出现几张关于鳟鱼的图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在音乐课中学习歌曲中的小动物——鳟鱼。大屏幕出现本课课题《鳟鱼》以及作曲家舒伯特的名字。

②教师开始提问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这首作品以及作曲家的资料,随后在屏幕上出现舒伯特的肖像画以及介绍。

(目的: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作品内容) 5) 讲授新课: ①由老师介绍总结一下舒伯特更多的优秀作品。(屏幕上出现三首视听作品) ②首先来听一遍歌曲,听完后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一下三段歌词。(先从歌词来了解作品内容。屏幕上出现歌词)

③听第二遍时,要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一下3个问题: ※ 这首乐曲分为几个乐段? ※ 歌词描写是什么样的故事?

※ 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表现的?

(这时我会播放已经做好的flash动画。本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分析乐曲,来培养学生视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最后由老师总结以上问题。) ④最后一遍歌曲。

※ 要求学生听乐曲时,在乐段发生变化的时候举手示意老师。(这时本课的重点,因此在老师的帮助提示下完成这个练习)

※ 根据伴奏音型的不同变化,说出情绪情感的变化。(这时本课的难点,这由老师总结)

※ 歌曲的最后两句于第

一、二段的两句相同,但表达的内心心情有什么不同吗?(歌词:我满怀激动的心情看鳟鱼上了当) 6) 学生表演故事内容

分别请两组学生上来,根据故事的情节来编排表演《鳟鱼》。(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共有三个角色:渔夫、我、小鳟鱼。表演完毕后由学生自己讨论这首歌曲的寓意,最后由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由教师提问这节课所学习的有关于舒伯特以及这首作品的常识问题。(目的: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五、课堂小结

① 教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要求学生了解即可) ② 这首歌曲所揭示的寓意

③ 让学生了解歌曲表现的不同,可以通过伴奏和音乐来表现。

六、布置作业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作者:江 芳 时间:2013-06-15 16:15:14 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在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教学重难点:

能够感受、体验《梁祝》的音乐情绪,并能体会音乐中的结构和音乐中表现的要素。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梁祝》音乐片段

师: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学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请把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课教学:

(一)作品简介

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进行分享(各种传说、故事背景等等)。生:分小组介绍。

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归纳引入新课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的绝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

2、展示课件

(1)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2)乐曲的创作背景。(学生介绍)

(3)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教师简单介绍)。

(二)欣赏乐曲。(出示课件)

教师和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分别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画面和音乐进行解说。

1、呈示部 :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 1).引子:

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播放“引子”音乐)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2、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3、再现部—化蝶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三)出示课件。

1、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由学生归纳,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

2、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想和体会,形式不限。(学生讲述或用歌声表达等等,) (1)学生讲述。

(2)学生演唱《化蝶》。.

三、总结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作了美丽的蝴蝶,带着人们美好的祝愿,飞向天空,飞向希望。纷飞的彩蝶,同时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带给了全世界,如今,《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彩蝶”。

最后让我们一起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化蝶》,在歌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欣赏吧。(播放歌曲《化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其内涵,深对学生加兴国山歌的热爱。

2:引导学生用优美豪放的声音演唱《打只山歌过横排》,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表现、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

3:参与创作“兴国山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品味客家人的生活气息

教学重点:学会用有感情、优美豪放的声音去演唱歌曲,采用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教学难点:唱好歌头“哎呀嘞——哎”,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弱位起唱拍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特点、风格。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文化悠久,五十六个民族的艺术异彩分呈,今天赣南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兴国山歌”成为了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瑰宝,这不仅是兴国人的骄傲,也是江西人的骄傲!我们作为江西人,应该做“兴国山歌”的火炬传递者,为“兴国山歌”的传承和发展接上一棒。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查找有关“兴国山歌”的资料。你们去查找了吗?

二:展示有关“兴国山歌”的资料

1 请学生举手来宣读自己准备的资料内容。

2.老师总结并补充

“兴国山歌”简介

三.学唱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

1.学唱歌谱(老师对难点如:倚音、波音、滑音、连音、弱位起唱等进行辅导)

2.带入客家方言读歌词并理解歌词意义。[打——唱;横排——两山之间崎岖的山路, 石(sa)、禾(wo)、鞋(hai) ]

3. 学唱歌曲并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联想歌曲的意境。

4. 欣赏《打只山歌过横排》。

四.曲式分析及歌曲处理

(一)分析设问

1.歌曲的曲式结构?(一段体)

2.歌曲中用了哪些装饰音?(倚音、波音、滑音)

装饰音在歌曲中[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取到了什么作用?(体现出典型的山歌风格和特征。)

3.找出最能体现“兴国山歌”风格特点的那一句?(哎呀鳓——哎)

有什么特点?(曲调高亢悠扬,先声夺人)

仿佛联想到了什么?(仿佛人们面对着美丽的大自然深情呼唤,悠扬的歌声在回荡山谷,余音绕耳不绝,令人浮想联翩,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感慨万千。)

该如何来演唱这句?(用高位、激情、圆润的声音来演唱)

4.歌曲的风格特点(曲调高亢悠扬,亲切感人,生动地表现了客家人明快、朴实、爽朗、豪放的山野气息。);联想歌曲的意境。

5.歌曲中除了第一句,旋律落差大吗?(不太大)用了几个音?(“

1、

2、6”三个音)

(二)设计演唱方案并演唱

五.“兴国山歌”创编评价小舞台

(把学生分成四小组合作交流创作)

(一)、创编歌曲

提示:可用改变《打只山歌过横排》歌词或曲调来完成,还可以根据兴国山歌的特点来创编词曲。

(二)、表演与评价

提示:演唱形式可以是独唱、对唱、轮唱、小合唱等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同唱了兴国山歌,还演唱了自己创作的“兴国山歌”,感受了客家人明快、豪放的山野气息,体会了客家人简朴、快乐的幸福生活。相信,一声高亢的“哎呀嘞——”已打动了你的心;一首悠扬的兴国歌已唤起了你的爱。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高歌《打只山歌过横排》,让这份快乐和爱,伴随你到天涯海角,让兴国山歌传遍海角天涯!

推荐第4篇:初中八年级健康教案

第一课 健康的四大基石

教学目标:了解健康四大基石的内容,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健康四大基石的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合理膳食

1、合理膳食概括为:进食做到“

一、

二、

三、

四、五”。

2、具体内容:“一”是每天喝一袋牛奶;

“二”是每天1000克到1500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一斤到一斤半的主食。

“三”是三份高蛋白食物。

“四”是“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早餐不马虎”。 “五”是每天摄入的蔬菜和水果不少于500克。

二、适量运动

1、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2、步行做到“三五七”:“三”即最好一次三千米三十分钟以上;“五”即一个星期最少运动5次;“七”即运动要适量。

三、戒烟限酒

1、大量资料表明,吸烟越多的人患肺癌的危险性越大。

2、科学研究表明,适量饮低度酒有利于健康,但大量饮酒会伤肝。

四、心理平衡 心理状态对人的生活影响很大,如果你乐观、积极地看世界,这世界很美好;如果你用悲观消极的态度看世界,这世界很可怕。

五、总结: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按照健康四大基石指导生活方式,可以使疾病减少,平均寿命延长。

第二课

高血压

教学目标:了解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高血压的预防措施以及血压的测量。 教学难点:血压的正确测量。 教学过程:

一、危险的信号

1986年北京市城区6~18岁中小学生抽样调查结果中,血压高的占9.36%,这些学生中有的人很可能是将来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后备军”。

二、什么是高血压

1、高血压是动脉血压的持续性增高。

2、正常血压与高血压的对比数值

三、青少年发生高血压的原因

1、遗传因素:青少年高血压表现出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2、膳食因素:钠盐摄入过多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3、肥胖:肥胖学生中“血压偏高”的检出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6倍。

4、体育锻炼的影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者的收缩压明显低于那些从不锻炼的同龄者。

5、心理因素:考试紧张可使血压升高。

四、青春期高血压是怎么回事

1、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由于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迅速,增加了心血管的负担。

2、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五、怎样防治高血压

1、养成低盐饮食习惯

2、控制体重

3、不吸烟、不饮酒

4、避免过度精神紧张

5、定期测量血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六、血压的测量

七、总结:许多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是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的,那么预防也就要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做起了。中学生预防高血压最主要的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

第三课

动脉粥样硬化

教学目标: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手段。 教学重点:预防手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

因素:高血脂、高血压、肥胖、膳食不当、情绪紧张等,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二、合理的营养是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手段

1、以营养丰富的低脂食物来替代常规食谱中的高脂事物。

2、适当的低脂、低糖、低胆固醇摄入,以降低血脂,减少肥胖。

3、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4、适当限制食糖量。

5、推荐食用一些营养丰富的低脂、高蛋白质食物。

三、体育锻炼可降低血脂

适量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减轻精神压力。

四、总结: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硬化性的血管疾病,也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变化基础,对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巨大危害。该病始发于儿童时期,因此,从儿童时期开始做好早期预防非常重要。

第四课

糖尿病

教学目标: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青少年糖尿病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应用预防措施,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一、何谓糖尿病

1、糖尿病是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使葡萄糖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病

2、主要症状:“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多和体重减轻。

二、糖尿病的病因及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2、不良的饮食习惯。

3、肥胖。

三、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预防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忧虑,注意劳逸结合,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注意饮食卫生,膳食结构要合理,粗粮、细粮,荤、素搭配要合适。

3、控制饮食,防止肥胖。

4、保持心境开朗,排除心理障碍。

四、总结:糖尿病是当今对人类第二杀手的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糖尿病的危害性并不在于它本身,而是来自它的并发症。所以,作为青少年学生一定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第五课

营养与健康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 教学重点:介绍七大营养素。

教学难点:根据七大营养素合理安排膳食。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营养素

营养素: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各种营养成分,叫做营养素。

二、七大营养素

(一)蛋白质

1、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2、蛋白质和健康

若长期缺乏蛋白质,未成年人会生长发育停滞,贫血,智力发育差,视力下降。

(二)糖类

1、糖类对人体主要的生理功能

糖类主要作用是提供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它提供的能量迅速又及时;糖类是构成肌体的重要物质。

2、糖类与健康

缺乏将导致全身无力、疲乏,血糖含量降低,产生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

(三)脂肪

1、脂肪对人体的生理功能

2、脂肪和健康

脂肪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构成食物的基本部分。

(四)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物质代谢和某些特殊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五)无机盐

1、钙

2、铁

3、碘

4、锌

(六)水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如新陈代谢等都需要水。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5%,占血液的80%。

(七)食用纤维

三、总结:合理的营养是人体健康的根本,食物是营养的来源。合理营养能够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工作、学习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力;否则,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引起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第六课

合理膳食

教学目标:了解平衡膳食指南,掌握青少年的营养膳食结构。 教学重点:青少年膳食对营养要求的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合理膳食的健康习惯。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也就是合理营养或者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是根据各类营养的功用,合理地掌握膳食中各种食物的质和量及比例搭配合理,并符合卫生要求,使人体的营养生理需要与人体膳食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之间建立平衡关系。

二、平衡膳食指南

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底层是谷类食物;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第三层是禽肉、蛋、鱼虾构成;第四层是奶类和豆类,提倡每日一杯牛奶;第五层是油脂类。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三、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每人都要安排一日三餐,每餐的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30%,午餐占40%,晚餐占30%较合适。

四、青少年膳食对营养要求的特点

1、饮食多样化:合理营养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及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青少年每天必需的各类食物:粮食300~500克,肉、禽类100~200克,豆制品50~100克,蔬菜350~500克。

3、安排好一日三餐:符合生理功能和实际需要。

4、荤素搭配:荤素搭配不仅可以使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齐全,相互得到补充,而且促进食欲,增进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5、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五、总结:要保证合理营养,食物的品种应尽可能多样化,使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数量充足,比例恰当,过度和不足都将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做好食物搭配很重要,充分发挥食物中营养素的互补作用,提高其营养价值。

第七课

营养不良

教学目标:了解营养不良的原因、表现及危害,及早预防营养不良。

教学重点:引起营养不良的原因,营养不良的危害。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预防营养不良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营养不良

1、营养素摄入不足

2、营养结构失衡

二、营养不良的原因

1、父母缺乏营养知识,家庭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平衡。

2、偏食、挑食、过多吃零食等不良饮食行为,导致热量摄入低,优良蛋白质食物不足。

3、部分青少年盲目追求“形体美”,不恰当地节食、减肥,摄入营养成分无法满足人体的需要。

三、营养不良的表现

1、消瘦。

2、体力下降。

3、水肿。

4、免疫功能降低。

5、合并其他营养素缺乏。

四、营养不良有什么危害

1、营养状况决定人的素质。

2、营养不良给人的身体、智力发育和健康带来重大损害。

3、营养不良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五、总结:据世界银行调查统计,发展中国家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智力发育障碍、劳动能力丧失、疾病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GDP总额的3%~5%。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难以用数字计算的对人类本身、对家庭、社会和民族发展造成的损害。我们中学生一定要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第八课

肥胖

教学目标:了解肥胖的原因、危害以及有效的减肥方法。 教学重点:肥胖的原因和减肥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科学的减肥方法。 教学过程:

一、肥胖的原因

1、单纯是由于能量摄入过多而热量消耗太少所致,称为单纯性肥胖。

2、由于遗传基因的关系,称为遗传性肥胖。

3、由于神经和内分泌机能失调或代谢性疾病引起的,称为继发性肥胖。

二、肥胖的危害

1、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2、导致呼吸困难。

3、肥胖的人比体重正常的人患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的危险性要大得多。

4、肥胖的孩子因为行动相对不灵活,容易产生自信心不足等心理上的问题。

三、怎样的体重才是适宜的?

1、身高标准体重法

2、指数法,常用BMI指数。

四、一个行之有效的科学减肥法

1、适当减少膳食热能摄入量

(1)高蛋白膳食:以鲜牛奶、鸡蛋、瘦肉、鱼、豆腐为主。 (2)充足的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纤维:蔬菜类、鲜豆类、瓜果类。

(3)低脂肪低糖。

(4)水分补充:可用矿泉水、白开水、菜汤补充。

2、加强运动 (1)课程设置 (2)运动量安排

3、行为安排

针对肥胖学生的行为特点,在减肥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总结: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高热量、高脂、高糖食物大量增加,加上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量减少等原因,我国青少年的肥胖检出率有大幅度增加的趋势。减肥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有恒心,不能丧失信心,半途中断就会前功尽弃。

第九课

食物中毒

教学目标:了解食物中毒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常见的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一、食物中毒

1、定义: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食用后引起的疾病。

2、原因:

(1)食物被病源微生物污染后,急剧繁殖产生大量活菌或毒素。 (2)化学毒物污染了食品。

(3)食品本身在一定条件下含有天然有毒成分。 (4)食品储藏不当产生毒素。 (5)由于疏忽大意而误买误吃。

3、特点:突然发病,病人集中,在24小时左右连续出现大量病人;病人症状相似;病人有相同进食史;停食后不再出现新病例。

二、预防食物中毒,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不要购买未经卫生检疫的肉类食品,禁止食用病死禽畜肉。 (2)生熟食品应分别存放,加工时生熟食砧板要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

(3)不喝生水,不吃不洁、腐烂变质的食物。 (4)不吃生的或未熟透的水产品。 (5)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6)一旦发现有人食物中毒,应尽快将病人送到就近的医院抢救。

三、常见的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1、主要特征

2、预防措施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

1、有机磷农药中毒

2、亚硝酸盐中毒

(三)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1、四季豆中毒

2、霉变甘蔗中毒

3、河豚中毒

四、总结:食物中毒损害青少年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食物常识,注重食物卫生,保障身体健康。

第十课

缺铁性贫血

教学目标:了解缺铁性贫血对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缺铁性贫血。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和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值。是我国教育、卫生部门确定的重点防治学生常见病之一。

二、缺铁性贫血筛查标准

12~14岁,男生正常值下限120g/l,女生正常值下限115g/l。 15~17岁,男生正常值下限130g/l,女生正常值下限120g/l。

三、贫血对健康的影响

1、造成体力下降,尤其缺乏持久性耐力。

2、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佳。

3、细胞免疫力下降,白细胞吞噬能力减退,易诱发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四、贫血和智力

贫血影响青少年的智力发展,这是由铁对人体的生理机能影响所决定的。

五、如何防治缺铁性贫血

1、防治缺铁性贫血首先要学会挑选富铁食物。

2、鸡蛋和牛奶营养丰富却不是理想的补铁食物。

3、传统认为的“补血”食物,也大多不具备良好的补铁作用。

4、饭前吃一个西红柿或喝一杯橙汁,能成倍增加对铁的吸收。

5、以谷物为主且种类单调的膳食,因含大量磷酸、植酸和草酸,会防碍铁的吸收。

6、补铁时不能盲目增加膳食中的动物性食物成分。

7、防止缺铁性贫血,还应注意防止失血因素。

六、总结: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容易因铁摄入不足或其他原因引起体内铁储备不足而导致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我国教育、卫生部门确定的重点防治学生常见病之一。

推荐第5篇: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

:《青春的旋律》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青春舞曲》

2、音乐活动:为《青春舞曲》编配打击乐伴奏,并创编舞蹈动作。教学准备:

钢琴(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小型打击乐器(手鼓、串铃等)、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青春舞曲》。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2、难点: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有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教学过程 :

1、聆听《青春舞曲》。

2、提问:(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3、再听两遍 《青春舞曲》。请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当听第二遍时,找出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收歌曲。

4、引入音乐活动

(一)——编配打击乐伴奏。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

5、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6、每一组展示自编节奏,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

7、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情况而定)。

8、音乐活动

(二)——创编舞蹈动作。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9、全班分成机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10、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乐器伴奏组(如竖笛、手风琴、钢琴、弦乐器等,视情况而定)载歌载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满“青春”的活力,在热烈的气氛中,由教师或学生以一句话结束这节音乐课。

小 结: 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各种演唱形式。

课后记:歌曲学的较快,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能积极参与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但在舞蹈动作的编排方面还不够积极,有待于引导。

(2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欣赏 歌曲《手拉手》《共青团员之歌》《十六岁的太阳》;乐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四季歌》。

2、即兴表演《青年友谊圆舞曲》《四季歌》。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手拉手》《共青团员之歌》《十六岁的太阳》的不同情绪和时代特征;体会乐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四季歌》的不同节拍和节奏感觉。

2、了解奥运会的知识,会歌和汉城奥运会。

3、随着乐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四季歌》即兴表演舞蹈,掌握不同节拍的舞蹈节奏。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2、教学难点: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有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教学准备:

录音机、CD片(有关奥运会的一些场景、前苏联卫国战争、青海“花儿” 的文字、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1、通过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背唱《青春舞曲》引入新课,我们继续“青春”的主题。

2、提问:表现青春的歌曲和乐曲还有哪些?

3、这捷克我们听这样几首歌曲和乐曲:

(1)听《手拉手》。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你知道它演唱的时间、地点、唱和以及它的基本情绪吗?

讨论关于奥运会的话题、关于奥运会会歌的话题以及汉城奥运会。

打开乐谱,分析歌曲的曲调(旋律线、音域)、节奏特点(弱起、切分、附点、休止符等)以及不同段落的情绪变化。

再欣赏1-2遍《手拉手》,按4/4拍指挥图式及音乐发展的线条打拍子,体会歌曲的音乐特点和情绪,并可跟着音响哼唱歌曲,加深对歌曲音乐意境的体验。 (2)听《共青团员之歌》。情学生们讨论这首歌曲的名称、国明、音乐风格、情绪和历史背景。

欣赏《共青团员之歌》。分析、讨论歌曲的旋律,特别是强拍和弱拍起在不同段落所造成的不同音乐特点,曲调节奏与歌词的关系,大跳音程与音乐情绪的关系,调式与音乐风格等。

再欣赏《共青团员之歌》。进一步体会歌曲的风格和音乐形象。

(3)听《十六岁的太阳》(如有条件可同时播放《十六岁的花季》的片断)。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形象、时代特征、基本情绪、歌曲结构、节奏特点等。 欣赏《十六岁的太阳》,跟着音响打拍子,可以自编多声部节奏(立体节奏和使用不同打击乐)。

(4)听两首乐曲:管弦乐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和手风琴曲《四季歌》。讨论两首乐曲的音乐情绪、节拍节奏、音乐风格、时代背景有什么不同,乐句如何划分等。

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和《四季歌》,跟着乐曲打拍子。

4、歌曲和乐曲欣赏的反馈与评价: 教师依次播放《手拉手》《共青团员之歌》《十六岁的太阳》《青年友谊圆舞曲》和《四季歌》每听一首歌曲和乐曲均填写和选择下列内容。 讨论“青春”的含义,上升到思想教育、人生观教育的高度。

5、即兴表演舞蹈。跟着《青年友谊圆舞曲》和《四季歌》的旋律即兴做出舞蹈动作,体会不同节拍的节奏感觉。同时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小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

课后记:选择填表部分,多数学生填写准确。作业:用竖笛视奏《青春舞曲》。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小鸟,小鸟》,欣赏《动物狂欢节》。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能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情感并完整地表现歌曲。

3、引导学生为歌曲编配伴奏以培养其创造能力。重点与难点:

1、歌曲:《小鸟,小鸟》 重点:感受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对于表现歌曲所起的作用,在表现歌曲时注意情绪的把握,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注意解决六度音程大跳的音准和二部合唱的音准、声部的和谐、统一。

2、欣赏:《白鸟朝凤》《动物狂欢节》二胡曲《空山鸟语》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情绪及乐器音色的听辨。使学生听辨在一种乐器上表现的动物形象和通过多种乐器表现的动物形象的异同。 教学准备:

钢琴、三角铁、碰铃、木鱼、竖笛。录音机、磁带、CD机、光盘。 教学过程:

1、听录音。你能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绪吗?(教师可引导学生带问题去欣赏歌曲,以明确欣赏的目的,提高欣赏效果。)

2、采用听唱法或时唱法学唱歌曲

3、解决难点——八分休止符、六度大跳、6/8拍的强弱规律及其韵律。(可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重点体验有无休止附的异同),以利于学生理解休止符在表现歌曲情绪时所起的作用。)

4、教师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5、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可分组讨论,讨论的结果可能是多种多样,在不出现科学性错误的情况下教师应以激励法去评价学生的作品,不要随意否定学生。)

6、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前奏的作用及常用的编配方法。

7、欣赏《动物狂欢节》片断,提问:你能想象出每段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吗?请你结合教材种的图片对号入座。通过欣赏乐曲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的认识。(可以选听“公鸡与母鸡”的片断,提问:你能根据此段音乐编一个故事吗?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8、全班演奏《青春舞曲》。

小结:积极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后记:在学吹竖笛方面要多鼓励。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小鸟,小鸟》,欣赏《动物狂欢节》。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能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情感并完整地表现歌曲。

3、引导学生为歌曲编配伴奏以培养其创造能力。重点与难点:

1、歌曲:《小鸟,小鸟》

重点:感受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对于表现歌曲所起的作用,在表现歌曲时注意情绪的把握,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注意解决六度音程大跳的音准和二部合唱的音准、声部的和谐、统一。

2、欣赏:《白鸟朝凤》《动物狂欢节》二胡曲《空山鸟语》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情绪及乐器音色的听辨。使学生听辨在一种乐器上表现的动物形象和通过多种乐器表现的动物形象的异同。 教学准备:

钢琴、三角铁、碰铃、木鱼、竖笛。录音机、磁带、CD机、光盘。 教学过程:

1、听录音。你能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绪吗?(教师可引导学生带问题去欣赏歌曲,以明确欣赏的目的,提高欣赏效果。)

2、采用听唱法或时唱法学唱歌曲

3、解决难点——八分休止符、六度大跳、6/8拍的强弱规律及其韵律。(可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重点体验有无休止附的异同),以利于学生理解休止符在表现歌曲情绪时所起的作用。)

4、教师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5、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可分组讨论,讨论的结果可能是多种多样,在不出现科学性错误的情况下教师应以激励法去评价学生的作品,不要随意否定学生。)

6、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前奏的作用及常用的编配方法。

7、欣赏《动物狂欢节》片断,提问:你能想象出每段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吗?请你结合教材种的图片对号入座。通过欣赏乐曲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的认识。(可以选听“公鸡与母鸡”的片断,提问:你能根据此段音乐编一个故事吗?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8、全班演奏《青春舞曲》。

小结:积极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后记:在学吹竖笛方面要多鼓励。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中国民间乐器。

2、音乐故事:楚汉相争。

3、音乐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教学目标:

1、介绍八音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

2、通过音乐与古石像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出的情绪特征。

3、通过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来了解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教学过程:

1、结合乐器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八音乐器分类法,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听赏《十面埋伏》,并用语言描绘出这首乐曲的内容、情绪。之后可由教师进行补充,完整地叙述“楚汉相争”的故事。再次请学生带着故事仔细聆听一遍。(播放VCD)

3、欣赏《姑苏行》《光明行》。

(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们的风格特点有什么不 同?

(2)播放录音。(VCD)

(3)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

(4)介绍《光明行》的曲作者刘天华的生平以及代表作。

4、欣赏弦乐合奏《十六版》。

(1)介绍《十六版》是选自《弦索十三套》以及《弦索十三套》的作者、产生年代等。 (2)问:能否听出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它的演奏形式与前两首有何不同?它体现了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3)播放录音。

(4)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

小结: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努力,许多我们的同龄朋友,比如那些学习民乐的同学也在努力。而我们呢?就奉献一份热爱吧!

课后记: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行街》《小放驴》。

1、介绍中国打击乐器。

2、音乐欣赏:《十番锣鼓》。教学过程:

1、欣赏《行街》《小放驴》。

(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杨奏的?它们的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它们在音乐风格和曲调上有什么不同? (2)播放录音。

(3)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

(4)分别介绍江南丝竹、吹打乐的流行区域、乐器组合、音乐风格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介绍中国打击乐。

(1)讲解中国打击乐器的种类以及几种打击乐器,如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等,并由教师演示这些乐器的演奏方式。

(2)请学生来演奏,并用语言来描绘这些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3)再学生掌握这些打击乐器的演奏方式后,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强弱变化来演奏。可由强到弱 来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3、欣赏《十番锣鼓》。

(1)讲解《十番锣鼓》的名字来由、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 (2)播放录音。 小结:通过今天的讲解,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我国打击乐器的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

课后记:如果有实物让学生亲自演奏会更好。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并学打锣鼓经。

2、音乐表演:合着戏曲打击乐的节奏来表演。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打击乐以及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 教学过程:

1、复习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的演奏方式。

2、解释锣鼓经,并举例说明。

3、学打锣鼓经《冲头》《急急风》。

(1)可先让学生唱出这两首锣鼓经的节奏直至熟练。

(2)让学生分别练习鼓、梆、大锣、小锣、小镲的节奏制止熟练。 (3)让学生合练。

(4)也可让学生互换乐器,以使学生熟悉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4、音乐表演:

(1)问:戏曲的角色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具有哪几种特征?戏曲的表演应注意哪些方面? (2)让学生观看戏曲节目,请学生留意演员的造型、角色以及表演。 (3)请学生回答问题。

(4)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表演戏曲中“声、旦、净、丑”四中行当,一组学生用打击乐伴奏。打击乐的节奏可由教师设计,也可由学生设计。在表演时,两组的学生可以对换表演。表演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表现作简单的评价,并互相交流感受,提出改进的意见。

小结:通过学习锣鼓经,进一步了解打击乐以及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 课后记:兴趣很高,但要把握分寸。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青藏高原》。

2、欣赏:《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青藏高原》。

2、通过欣赏《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结合演唱《青藏高原》,体会山西汉族、陕西汉族、内蒙古蒙古族、青藏高原藏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

3、学会区分二段体、三段体等曲式结构的不同。教学过程:

1、导入采用中国地图、画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课本中心内容:通过唱歌、音乐欣赏来了解祖国的锦绣山川——青藏高原、太行山、黄土高坡、兴安岭,并且体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所形成的不同的音乐风格。

2、唱歌《青藏高原》

(1)结合观赏青藏高原风光的图片,或者由教师范唱歌曲《青藏高原》,或播放该歌曲的录音(录像,或CD\\VCD)。 (2)分三个部分跟录音哼唱。 A、引子:“呀拉索哎”。特别注意“呀”的切份节奏,“哎”的八度大跳和装饰音,并引导学生对高亢的山歌风格和辽阔的青藏高原风光的联想。 B、由“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到“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引导学生用明朗亲切的声音来歌唱。头两句音调、节奏均比较平稳,后两句少有变化,尤其注意第二句“还有”的切分,“有”到“无”的八度跳进,以及第四局的后半拍起唱的节奏。 C、由“哦,我看见”到“那可是青藏高原”。节奏比前宽广舒展,旋律音调起伏幅度更大。尤其应当注意四三拍子、四四拍子中,二拍延长音的区别。 结尾乐句中,“那就是青藏高原”的“高”字拖腔。

(3)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将全曲连续演唱。进而分析该曲的曲式:带银子的二段体。

3、分析歌曲《太行颂》

(1)介绍《太行颂》的内容、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对山西民歌风格、颂歌特点的关注。 (2)播放录音。

(3)讨论《太行颂》的山西民歌风格、颂歌特点在旋律音调、节奏放面的表现。

4、欣赏《黄土高坡》

(1)介绍《黄土高坡》的内容、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对陕西民歌风格的关注。(2)播放录音。

(3)讨论《黄土高坡》的山西民歌风格、颂歌特点在旋律音调、节奏放面的表现。

(4)启发学生对该歌曲曲式结构的注意,由引子和ABA1三个段落构成。并分析A段与B段的不同和相同之处,A段与A1段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而分析它们之间在感情表达方面的区别。

5、欣赏《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1)介绍《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的内容、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对内蒙古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关注。

(2)播放录音。

(3)讨论该歌曲的蒙古族音乐风格在旋律音调、节奏方面的表现。

(4)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构:带引子的二部曲式。并阐明B部复乐段的特征。

6、教师对以上四首歌曲在民族特色地方风格、感情气质、曲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总结,兵器法学生填写好教材第34页下半页的表格。

4、小结:这节课,通过欣赏和演唱,同学们对山西汉族、陕西汉族、内蒙古蒙古族、青藏高原藏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有了新的体会。

课后记:学唱《青藏高原》的积极性较高。结尾可删去。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沂蒙山小调》。

2、听乐、吟诗、赏画:《蜀道难》《忆秦娥•娄山关》。教学目标:

1、学会用山东民歌演唱方法来演唱《沂蒙山小调》。

2、通过听乐、吟诗、赏画,启发学生对《蜀道难》《忆秦娥•娄山关》不同音乐风格(审美类型)的体验。教学过程:

1、通过对前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回顾,引入本课时教学内容的简单介绍:继续体验音乐重的“锦绣山川”——山东的沂蒙山,四川的峨眉山,贵州的娄山关。

2、唱歌《沂蒙山小调》。(1)结合观赏沂蒙山风光的图片,播放《沂蒙山小调》的录音(音响或CD、VCD)。 (2)跟录音哼唱。先学会安旋律、节奏要求准确地歌唱。接着,模仿录音重的风格来演唱。

(3)启发学生对“鱼咬尾”的旋法和第

一、三句,第

二、四句之间的旋律移位关系的分析。

3、听乐、吟诗、赏画《蜀道难》。

(1)边欣赏《古蜀栈道》图片,边朗诵李白诗《蜀道难》

(2)欣赏郭文景《交响乐•蜀道难》再现部;启发学生对作品表现意境的体验。

4、听乐、吟诗、赏画《忆秦娥•娄山关》。

(1)边观赏全山石《娄山关》油画,边朗诵毛泽东词《忆秦娥•娄山关》。 (2)欣赏田丰作曲的合唱《忆秦娥•娄山关》,启发学生对引子、A段、B段音乐内容的体验。

5、小结:综合比较《蜀道难》与《忆秦娥•娄山关》在音乐风格(音乐审美类型)和中心意境方面的差别。启发学生理解教材第37面下半页的比较表。 课后记:学生基本能把握《沂蒙山小调》的风格。

(第1课时) 教学准备:

1、放音机、放像机。

2、“冬哥”与歌唱音乐录音带,其他有关的非洲风格的歌曲印象。“鼓乐”或“鼓语”录音带。

3、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带。

4、键盘乐器“冬哥”图片。重点难点:

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 教学内容:

学唱《当太阳降落》,欣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 教学目标:

1、学唱《当太阳降落》。

2、了解运用非洲多声部歌唱的声部结合方法,了解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3、学习一两个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

4、思考非洲舞蹈动作与非洲音乐节奏的关系。教学过程:

1、唱歌《当太阳降落》。

(1)教师指出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范唱或聆听录音带《当太阳降落》,并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3)清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教师课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列举《深深的河》《云车,你飞下云端》《没有人知道我的痛苦》等歌曲。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式伴随着非洲黑人北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

(4)清学生欣赏、演唱、演奏这几首歌曲或钢琴改编曲,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2、了解黑人多声歌唱的特点。

(1)再聆听“冬哥”与歌唱音乐,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形式以多声歌常为特点。

(2)教师运用五度平行,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唱 (3)启发学生分别运用四度、五度、八度平行,为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3、尝试为《当太阳降落》的演唱设计打击乐曲伴奏或拍手、跺脚的舞蹈伴奏。

4、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了解该舞蹈表演场景和社会功能。

(1)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启发学生根据舞蹈进行想象:该舞蹈是表现黑人劳动、闲暇娱乐、求雨、丰收,还是表现黑人狩猎的情景?

(2)介绍黑人舞蹈的形式。初步了解黑人舞蹈服饰、面具、化妆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的特点。

(1)引导学生学做一两个舞蹈动作,并随录像中的舞蹈音乐跳起来。

(2)聆听当代流行歌手演唱的摇滚风格的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传统演唱方式与摇滚演唱方式在节奏上的变化和差异。教师进一步说明非洲音乐节奏对摇滚乐、爵士乐的影响。 小结:

课后记:本课内容新颖,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学生兴趣较高。

(第1课时) 教学准备:

1、放音机、放像机。

2、“冬哥”与歌唱音乐录音带,其他有关的非洲风格的歌曲印象。“鼓乐”或“鼓语”录音带。

3、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带。

4、键盘乐器“冬哥”图片。重点难点:

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 教学内容:

学唱《当太阳降落》,欣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 教学目标:

1、学唱《当太阳降落》。

2、了解运用非洲多声部歌唱的声部结合方法,了解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3、学习一两个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

4、思考非洲舞蹈动作与非洲音乐节奏的关系。教学过程:

1、唱歌《当太阳降落》。

(1)教师指出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范唱或聆听录音带《当太阳降落》,并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3)清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教师课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列举《深深的河》《云车,你飞下云端》《没有人知道我的痛苦》等歌曲。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式伴随着非洲黑人北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

(4)清学生欣赏、演唱、演奏这几首歌曲或钢琴改编曲,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2、了解黑人多声歌唱的特点。

(1)再聆听“冬哥”与歌唱音乐,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形式以多声歌常为特点。

(2)教师运用五度平行,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唱 (3)启发学生分别运用四度、五度、八度平行,为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3、尝试为《当太阳降落》的演唱设计打击乐曲伴奏或拍手、跺脚的舞蹈伴奏。

4、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了解该舞蹈表演场景和社会功能。

(1)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启发学生根据舞蹈进行想象:该舞蹈是表现黑人劳动、闲暇娱乐、求雨、丰收,还是表现黑人狩猎的情景?

(2)介绍黑人舞蹈的形式。初步了解黑人舞蹈服饰、面具、化妆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的特点。

(1)引导学生学做一两个舞蹈动作,并随录像中的舞蹈音乐跳起来。

(2)聆听当代流行歌手演唱的摇滚风格的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传统演唱方式与摇滚演唱方式在节奏上的变化和差异。教师进一步说明非洲音乐节奏对摇滚乐、爵士乐的影响。 小结:

课后记:本课内容新颖,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学生兴趣较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电子乐器,了解其发声原理。

2、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曲》、《丝绸之路》主题音乐、《命运变奏曲》、《橄榄树》。教学目标:

1、了解电声乐器的发声原理,认识常见电声乐器,能够听辩电声乐器的音色。

2、通过教学能够使学生随录音学会演唱歌曲《橄榄树》,体会歌曲的词曲关系。

3、对《西班牙斗牛舞曲》、《丝绸之路》主题音乐、《命运变奏曲》、《橄榄树》等作品有一个基本了解。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和实物,认识电子乐器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听一些特别的乐器声音,你们能够辨别出它们是什么乐器吗?

2、播放课前录制的不同形式电子音乐片段。

3、检查学生了解的情况。出示图片加以说明。

4、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片,回答问题。

5、师:电声乐器不是通过物理振动发音,而是借助电能发声,因而它们的发声原理与常规乐器不同,音色独具特色。教科书中的架子鼓不是电声乐器,但是它是电声乐队中起重要作用的打击乐器,一般不用于常规乐器组合。

(二)欣赏

1、《西班牙斗牛舞曲》

(1)先放录音,让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乐曲表现内容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注意乐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的转换,借助图片及有关西班牙斗牛的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知识。

(3)请学生说说电子琴在性能上的特点(键盘乐器,自动伴奏系统,音色变换自由,携带方便等)。

2、《丝绸之路》主题音乐

(1)清学生说说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看看教科书上的图片,分组讨论用音乐手段表现有关丝绸之路题材的小设计等。

(2)听录音,感受乐曲的表达的情感。注意乐曲带再现的三部结构。 (3)说说电子合成器在表现音乐方面的特点。

3、《命运变奏曲》

(1)通过听录音,感受电声乐队与钢琴等真声乐器的组合特点。说说其他有关这种组合的例子。

(2)比较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也可以对笔听赏《月光奏鸣曲》,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巴赫的《拖卡塔》等古典作品),说说两种演出版本的区别,以及听后的感触。

(3)背唱教科书中所选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谱例片段。

4、《橄榄树》

(1)听录音,结合歌词,说说乐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

(2)说说电声乐队在演奏《橄榄树》时的乐器组合以及乐曲的处理方式,。 (3)再次聆听录音,并随录音填词跟唱。

(4)回答问题:乐曲中的反复及好起什么作用?你能说出这首作品演奏的顺序吗?

(三)总结

(四)布置下节课提前准备的材料

1、将自己收集道德用电声乐器演奏(或伴奏)的录音资料带到教室与其他同学交流。

2、尝试翻译英文歌词。提醒学生注意在英文歌曲中有时为了法音的需要而常常会发生“合成词”的现象。寻找有关奥运会的图文材料。

3、准备小合奏《新年好》的合奏方案。

4、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课外分小组完成“音乐工作站”中的录制工作。课后记:学生对电子音乐比较感兴趣。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教学——《圣火》《雨林》。

2、器乐小合奏——《新年好》。

3、音乐工作站——《校园的一天》。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加深学生对电声音乐的了解范围,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各种场所的电声音乐基本状况。

2、能够了解电声音乐用于奥运会等大型活动时的常规形式。

3、能够利用常见的电声乐器编排集体演出节目。

4、能够利用常见的电声设备制作有主题的音响片段。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检查学生准备的情况,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声音乐的基本常识,以及几首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本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相关的内容。清同学门将课前准备的材料展示出来。

2、欣赏《圣火》

(1)讨论解决课本中的几个问题。 (2)说说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

3、欣赏《雨林》。

(1)先听录音,请学生说说所听到的自然界的声音(雷雨、鸟鸣、刘水等)。 (2)说说这样的音响是否属于我们常规意义上的音乐范畴。如何给这些音乐定位?(电声音乐、环境音乐、自然音乐、情调音乐)

4、交流同学们收集的电声音乐。

参照教科书上的提示,说说这些音乐作品的社会意义。

(二)器乐小合奏——《新年好》

1、根据教科书中《新年好》的旋律编配电子琴伴奏。可以让教师帮助标出和弦,学生自己选择伴奏音型、确定速度。

2、根据电子琴谱编配打击乐器伴奏声部。并进行分工排练。

3、按照教科书的提示进行合奏排练。

4、请女同学编排舞蹈动作。

5、全班合作表演,请教师(或同学帮助照相)。

(三)音乐工作站——《校园的一天》

1、根据教师上节课的布置,请学生将录制好的音响进行演示播放,并加以讨论。

2、请各小组将本组的工作计划(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独特的设计思想想全班做简短汇报。

课后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肯定学生的成果。

推荐第6篇:初中美术八年级教案

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造型的表现力

《造型的表现力》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教材从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四方面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涵盖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艺术形式。旨在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勒脚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形式,鉴赏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理解造型的表现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造型表现力,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造型基本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造型要素分析艺术作品。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播放一组图片。 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除了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造型作为创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二、发展阶段

1、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线条、明暗、体量、空间 线条:展示一组图片:我们回顾人类艺术的发展,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线条作为重要的造型要素,贯穿了世界艺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原诗绘画,还是现代绘画;无论是原始绘画,还是西方艺术,都将线条作为重要表现语言。线条究竟有何魅力吸引着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出示一组作品,提出问题: 比较下列作品中的线条,分别带给你了什么样的感受? 《韩元仙仗图卷》中国画 局部 宋代 武宗元 《菩萨立像》石雕 唐代 《宴罢》装饰画 古希腊 总结:线条是美术创作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它在绘画、设计、建筑、雕塑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明暗:出示作品《圣母玛利亚》素描 达芬奇 意大利 《女人像》线描 马蒂斯 法国 提问:两幅作品的表现方法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明暗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光线照射必然会造成物体受光的不规则性,从而产生明暗变化。自达芬奇总结出,“明暗转移法”后,他就成为西方绘画表现力题干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 体量:指建筑物或雕塑作品等实物的物质体积。体量的差异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上海世博会沙特场馆(建筑) 双环(雕塑) 空间 建筑、雕塑以实体空间关系体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而绘画作品则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虚拟性地表现出空间感。 《阿尔让特伊的大道》

三、小结拓展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为下节课教学做好铺垫。

第二课 色彩的感染力

《色彩的感染力》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色彩搭配在绘画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体会并运用色彩语言,尝试进行情感表达。

2、通过图例欣赏分析不同色彩传递的思想情感,理解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

3、通过欣赏作品,了解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会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彩,并会运用不同色彩搭配传达信息、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

2、教学难点: 理解并体会色彩语言如何对人们心理及情感的影响,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好的色彩搭配、和谐的视觉效果可以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和不同的心理感受。 诱人的小炒肉 (鲜艳、爽朗的对比色) 舒适的商务宾馆(和谐、沉稳的同类色) 精美的服装搭( 配青春、纯洁的糖果色 ) 美丽的枫叶(自然、真实的自然色) 刚才我们已经充分的感受到色彩的魅力,通过刚才的图片我们不难发现,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形式,而绘画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力的最有力载体。本课我们将通过对绘画的欣赏,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二、发展阶段: 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 这幅作品被当时的宰相蔡京收藏,提拔上记述了宋徽宗指点王希孟,收他入翰林院的经历。王希孟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关于他的史料记载很少。《千里江山图》后在乾隆年间收入宫中,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大青绿设色绢本,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气势辽阔超凡。 色彩匀净明丽,富于装饰性。壮丽秀美的山水,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超乎物象之外的精神世界。 《出水芙蓉》 南宋 真实的荷花 欣赏荷花纯洁,娇艳的姿容与品格作品为了表现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纯洁、娇艳的资容与品格,分几十次层层渲染进行赋色,达到了柔和润泽而又美艳动人的艺术境界。 《玉兰黄鹂 》

现代

于非闇 典雅、华 贵,令人赏心悦目, 强烈的色彩对比, 充分地显示出了工笔重彩画对色彩的精彩运用。 思考:以上中国画作品中色彩运用的特点。 《干草垛》

进入90年代,莫奈创作了若干组作品,即“组画”。所谓的“组画”,就是画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画作。 不同光影效果下的草垛 《静 物》

油画

马蒂斯 亨利• 马蒂斯(Henri Matie ,1869—1954) 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 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 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他与毕加索是20世纪最重要 的两位画家。

三、评述: 你认为哪件作品在色彩表现上最具有感染力,为什么?

四、课后小结: 了解绘画的语言和表现方法,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

《色彩的感染力》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同题材的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请学生欣赏并分析得出“现代绘画的特点”,从而引入本课课题。(师):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发展,绘画逐渐淡化了再现客观事物的功能,艺术家们更多的是表现对世界的看法,抒发感情,对于绘画来说,画得像与不像、画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画家尽力去表现和把握他当时的心态,画他所感动的东西,因为他相信好的画是画面自身显现出来的,气魄在画的骨髓里,气息是清新和自由的,色彩以它的活泼雀跃在尽情地对比并显现和流动于我们的眼前。就像现在展示的这幅马蒂斯经典作品《舞蹈》一样,他用强烈的原色作画,大胆地进行着冷与暖的较量,在画面上放上他所感受的色块,他用大面积的孔雀蓝作背景,并使用黑色进行蒸腾和蔓延,就如同人对上苍未知力量深深的敬畏和内心悄悄的祈语。舒展线条勾勒出的火红的人体,象征着生存的体温。手与手相挽在天与地之间起舞,这时我们好像听到了,那不是音乐而是惊天动地的鼓声。翠绿的大地在鼓声中被夜幕所覆盖,天地间不再拥有清晰笔直的界限,倒突出了人的轮廓与分量,舞动着的己分不清是生命还是火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这感性的现代绘画的世界中,领略色彩的无限魅力!(引入课题——《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

二、色彩知识回顾:(师):既然我们今天是要探讨色彩,那么我们先来快速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色彩知识,看看你们还记得吗?

1、三原色、间色、复色

2、对比色、邻近色

3、冷、暖色

4、非色彩色

5、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加入非色彩色白色调和,色彩的明度增高,纯度降低,画面显得明亮,温馨;加入非色彩色黑色调和,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都降低,画面显得沉稳、含蓄、灰暗)

三、欣赏分析,发现色彩搭配的规律:(师):好,回顾了我们以前所了解的色彩相关知识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师们在绘画中是如何来搭配色彩的。(课件展示大师的作师)。(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8幅不同的大师作品,有些大家很熟悉,有些可能是第一次欣赏。那么老师现在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有没有发现这些作品中的色彩搭配有没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色彩对比法:冷暖对比、补色对比(在讲解对比法是,引导学生注意对比中不可55分) 色彩调和法:同类色调和、邻近色调和展示《星夜》,请同学们判断此画是色彩的对比还是色彩的调和?色彩调和:对比色调和(大统

一、小对比)

四、欣赏分析,体会色彩的情感表达:

1、色彩的心理联想以前我们学过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个人的情感,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

2、现代绘画中色彩的情感表现我们知道色彩不但具有这些象征性,而且不同的色彩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大师的作品中常常借助色彩的象征及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来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是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乞讨者》、《呐喊》、《大堤上的缺口》、《夜间的咖啡馆》、《南方花园》等作品。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师):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师利用各种手法营造出各种不同的视觉感觉(如简洁、沉重等)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如安静、庄重、活泼、苦涩、忧愁等)。借此来宣泄个人内心的情感。 A、《乞讨者》:画面以冷色——蓝色为主色调,生活的不幸,命运的悲惨,社会的无情与不公,都在这忧郁、冷漠的色调里展现。B、《夜间的咖啡馆》:由于通宵营业,所以才叫“夜间露天咖啡馆”,一团团金色蒲公英般的星星光晕下,天蓬的橘黄色与夜空的深蓝色形成强烈的补色对比,点点细碎的黄色星星,笔触纵横交错, 造成星光弥漫的效果。梵高是善用色彩的大师。,每一笔都仿佛有生命一般,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 永远流溢,跳动,生机勃勃。 梵高经常独自在这间咖啡馆里喝着美味香醇的咖啡,画着速写,或寻找灵感,这里对于他来说,是黑暗中温馨的港湾。 C、《呐喊》蒙克(1863-1944年)出生在北欧国家挪威。蒙克的父亲是位平民医师,因此他很早就目睹和经历了许多人间的不幸。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美术创作有很大影响。在他描绘的世界里,充满了斗争、矛盾、痛苦和孤独。蒙克的艺术是表现的。他运用强烈变形夸张的手法,逼真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蒙克的《呐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画面上,那种红、蓝、黄、绿色的搭配给人以非常恐怖的印象。那惊悸颤动的线条,在人物形象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个湍急的漩涡,人好像要被漩涡吞没了,画面似乎发出了绝望的呐喊。 D、《南方花园》克利是一个既浪漫又神秘的人。他把绘画或者创作活动,看作是不可思议的体验,把内心的幻象和对外部世界的体验结合起来。他运用纯抽象的线条与多种色彩,以童心的灵巧与稚朴,将内心世界中蕴藏的精神能量,以直觉的形式解放出来,表达出人的自在感悟与真实的艺术家情感世界。这幅画中,克利运用了抽象的画面分割,明媚亮丽的色彩,表现了他对南方温暖的气候,和煦的阳光以及满园盛开的鲜花的美好体验和回忆。

五、色彩实践:

1、用色彩联想表现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春夏秋冬》

3、能否利用所学的色彩搭配知识进行创作,并利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4、能否用较准确的美术语言评价自己和学生的作品?

六、梳理思路,巩固小结: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学习,了解了现代绘画中大师对色彩的搭配除了使用颜色的对比、颜色的调和外,还利用色彩的象征性来表达个人的情感。生活因为有了色彩,所以才显得更精彩。愿同学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课后拓展,设计运用。

第三课 构图的作用

《构图的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 过程与方法:正确地运用形式美法则评析绘画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绘画作品交流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绘画作品中形式美的规律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程:

(含课堂教学内容、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师生释疑、当堂练习、系统知识、布置作业、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讨论,反馈、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绘画的语言,了解了不同的风格的绘画作品。了解了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 “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通过发展并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感。”他们的艺术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区别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则替我们诠释了光色的功用。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绘画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及其表现形式。 比例:造型各部分间的尺寸关系。 部分与整体之间,整体的纵向与横向之间等都存在着尺寸数量间的变化,适度的变化可以产生美感,例如“黄金比例”就是比较典型的。

作品分析:德拉克罗瓦的《自由领导人民》 提问: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 为了突出“自由”这一主题画家是怎样来安排画中人物的? 对称:一个轴线两侧的形状以等量、等形、等距、反向的条件相互对应而存在的方式。 作品分析:赛尚的《玩牌者》 提问:在人物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画家为什么要这样来安排人物? 均衡:在视觉上的形、量、色或力的平衡感。 有两种平衡形式:对称平衡与不对称平衡。对称与均衡是互为联系的两个方面,对称能产生均衡,而均衡中又包括着对称的因素在内。

作品分析:潘天寿的《松枝荔枝》 提问:松枝与荔枝在哪些方面形成了对比?这一对比是否使画面达到了平衡? 节奏:在绘画中,运用形、色、线等反复对比呼应。

作品分析: 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听音乐感受爵士乐的节奏,分析作品中的节奏元素。 韵律:是指动势或气韵的有秩序的反复,在和谐、统一中包含着更富变化的反复。 在造型艺术中,韵律有多方面的表现,各种构成因素有规律的变化,有节奏的递增或递减,相互之间的反复与呼应,都能够产生韵律。有起伏变化、连续变化、渐次变化、分割变化的韵律,韵律是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产生的。

作品分析: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 提问:分析作品中线条的变化的规律。 变化统一: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多样变化,和谐统一。 “变化”体现了多样,“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变化统一”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也叫和谐。这一法则包含了对称、均衡、对比、比例、节奏、韵律等因素,也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提问: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元素,找一找画面安排上的特点? 利用形式美法则对绘画作品中的艺术语言进行赏析。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及时地总结才能更好地把它运用于我们的生活。

第二单元 读书 爱书的情节 第一课 书林漫步

第二课 手工书设计

《手工书设计》教案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手工书设计的相关知识,学习手工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学生对书籍设计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学习手工书的设计要素,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能用有创意的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以自主或合作的方法进行手工书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以创意为中心的设计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形成耐心、细致、整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激发学热爱生活,热爱书籍的情感。 教学准备:学生选择一本喜欢的书籍带到学校并在课前交流。

教学过程: 引导 学生展示带来的书籍。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本书,他的哪些部分吸引了你。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一本吸引人的书除了拥有文学内涵以外,书籍的设计也非常的重要。 发展阶段

一、了解什么是书籍设计 提问:可以对书籍的哪些部分进行设计? 书籍设计包括:书籍造型设计、封面设计、扉页设计、插图设计、开本设计、版式设计以及纸张材料的应用、印装方法等,是一种创意设计的系统工程。

二、了解如何设计制作手工书 我们可以尝试用纯手工的方式设计制作书籍,并加以装饰、美化。有别于机器制作的手工书,手工书更多的体现着个人的思考与创意。

1、手工书的装订形式与外观 欣赏教科书,分析这些书籍运用了什么装订形式?什么外观? 装订形式有平装式、卡片式、盒子式、立体造型式等。书籍的外部形态设计包括封面、封底、书脊等,手工书的外观设计形式多样。

2、手工书的内页设计 欣赏课本图例。 提问:这些手工书的内页市如何进行设计的? 内页设计包括扉页设计、版式设计、插图设计等。手工书的内页设计可以采用电脑打印、手绘、印刷品剪贴、剪纸、镂空等形式,也可以粘贴上一些实物,如羽毛、树叶等。

3、手工书的设计过程 提问:闽南古厝造型手工书是如何进行设计的? (1)根据书籍的主题,决定书籍的外观设计、开本与页数。 (2)设计书的封面、封底的构图与颜色,包括书名、作者姓名、封面图形、颜色、构图、定价、内文简介或宣传语等内容。 (3)设计手工书的内文。设计应图文并茂,加上一些其他设计手法,比如立体造型等。 (4)对书籍各部分进行装订组合。 体验实践 学生作业: 以“我的相册”“我喜欢的文学作品”等为主题,尝试运用一张A4纸,制作4页折叠手工书。

三、要求:

1、设计手工书首先要爱书。

2、要根据书籍的内容设计合适的装订形式以及外部形态等,并要具有创造性。

3、手工书的制作要力求细致。

第三课 方寸钅今记--藏书印 《方寸钤记——藏书印》教案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藏书印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所用材料和工具,用途及分类以及布局和章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欣赏、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藏书印。

教学准备: 刻印的主要工具:综合材料、刻石材料、篆刻刀、印泥、印床、印谱、笔墨、复写纸、拷贝纸、砂纸等。 教学设计:

一、引导阶段 有谁刻过印章?谁家里有亲人或朋友从事过篆刻艺术?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发展阶段

1、篆刻的定义 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雕刻文字,始于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和秦的刻石等。凡是在金桐玉石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其字体多为篆书,故称篆刻。篆刻也叫治印,或叫刻印章,是中国镌刻印章的通称。 广义:泛指一切雕琢技法。 狭义:专指后人所谓的治印之学。 别称有“治印”“铁笔”“刻印”“图章”“印信”“押”“戳子”等。

2、汉印欣赏 汉代是印章艺术发展成熟的鼎盛时期。 汉官印:汉代私人的印章,由私人作坊制作,比官印来得随意 宽松许多。无论官印、私印,主要以铜质为主。有印家谓:“史在官印,艺在私印”。即官印史学价值高,私印的艺术价值高。 将军印:又称“急就章”。将军印风格独特,天趣横生,对后来的艺术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肖形印:只有图像并无文字的印章。

3、篆刻的表现形式 对比两枚印章 问:你能看出这两枚印章的不同吗?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总结特点,比较不同,得出结论:一个字是白的,一个字是红的。 什么样的印章是朱文?什么样的是白文? 白文(阴刻)——刻字 朱文(阳刻)——刻背景 学生欣赏并构思自己的印章用什么样的形式完成,事先做好准备,即“行成于思”

一、探究阶段 教师演示制作印章的步骤,之后让学生自己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比如:石头没有磨平怎么办?不小心刻豁了怎么办?刻完之后如何进行修改?刻好之后应该怎样将印章印在印谱上?

二、评价总结阶段 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评价。

书间精灵--藏书票

《书间精灵——藏书票》教案

教学思路: 本课以欣赏丰富精美的藏书票为主,学习用吹塑纸板的方法制作藏书票。通过欣赏、讨论、练习、制作、交流等综合手段、让学生了解藏书票的历史、分类、特点、功能以及制作方法等知识。提高学生审美趣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表现力。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类型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发展史和功能、特点及作用。

2、学习用吹塑纸版制作一枚藏书票。

3、通过欣赏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创造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讨论了解藏书票的功能,特点及作用。

2、学习制作一张吹塑纸版的藏书票,学会反写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各种类型的藏书票,作业纸、毛笔,水粉颜料。生:吹塑纸版、抹布、原珠笔、拷贝纸。 教学过程:

一、发现藏书票 教师出示读书图片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师小结:这是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 我们都喜欢读书,你最喜欢什么书?我拥有文学、科普、艺术等书籍大约有一千多本吧,你们能估计出家里有多少书吗?原来你们的家长跟我一样,不仅爱读书还有藏书的爱好。 出示一本书,师打开扉页:这是我买的书,写上了名字和购买的时间,作为标记。后来我用印章印在书上做标记。这是我最近购买的书,你们瞧瞧我在书上做了怎样的记号,让学生观察藏书票,这是一张小型版画,名叫藏书票。 板书:藏书票 藏书票究竟是什么呢?。

二、了解藏书票 师:藏书票代表藏书主人的标记,是藏书票的附属物,通常是用木刻石刻等版画形式,设计各种美术图案、署上“某藏书”“某某之书”“某某爱书”等字样,并且刻有国际通用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板书)被喻为“纸上宝石版画珍珠”。

欣赏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刺猬》 最早的藏书票是为了提醒人们爱护书籍。那是在十五世纪的欧洲,当时德国贵族们都爱读书藏书,。有一位名叫克那贝斯贝尔格的德国人爱好藏书而又生性大方,他毫不吝惜地把珍贵书籍都借给别人看,但是时常发生有借无还和书遭到损坏的情况,他非常心疼,就发明了这样一种标签(看图)贴在书上,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誕生在一四七零年。上面画了一只刺猬叼着一朵鲜花,请你们联系这张画和藏书票的来历猜这句英文的意思?原意是“谨防刺猬的吻”这位德国人用了幽默的方式提醒大家爱护书籍。以后藏书票就在欧美等国家流行起来。

欣赏中国第一枚藏书票《关祖章藏书》 藏书票是什么时候流传到中国来的呢?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位叫吴文兴的学者喜欢收集古旧书籍。平时一有空就去北京的琉璃厂淘书,北京琉璃厂是专门经营古玩字画的文化街。这天,吴文兴逛了一整天也没收获,他无精打采地走到一家书摊前顺手翻起一本辞典,突然眼前一亮,二话没说买了就走。你们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原来书里藏了这张藏书票(看图)据考证,这张票出自一九一四年,是中国第一张藏书票,是票主关祖章留学美国时制作的。原来藏书票还是从美国进口的。 认识藏书票

一、欣赏几组名人的藏书票 美术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藏书票,请翻到第32页,一边欣赏一边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张藏书票而不是普通的画片? 1、小型版画。

2、“EXLIBRIS”。

3、藏书主人的名字或别名。

4、精美图案设计(可选用人物、动物、风景、花鸟等,可写实可抽象)。

二、制作藏书票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藏书票,你们也一定想让它成为自己书籍的好朋友吧,那就跟我一起学一学、做一做吧! 师示范讲解介藏书票的制作方法(选用吹塑纸板)。 让学生练习制作,出示参考图样。讲评作业。

三、藏书票的版式 藏书票的版式多种多样,这是我用半个土豆做的,用了两种不同的颜色印的(看图),还可以用瓜果、肥皂制作,同学们可以尝试一下。边欣赏边介绍。 上色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纸版、吹塑纸版、拓印版,剪纸、石刻、蜡染、电脑、塑胶、砖刻、手绘。

四、读书爱书 这张是油印的(看图),上面这句话很有意义,我们一起读一读:书是我生活的桅杆,扬起我生活的帆。 总结:小小藏书票引领我们遨游书本的海洋,号召我们爱读书,读好书,珍惜书!所以藏书票才有这样的美誉(生读“纸上宝石、版画珍珠”)。

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

第一课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画独特的透视。

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

教学过程: 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答:高山流水。 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 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部分。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 讨论题:《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提示学生去了解画家宗炳)当然在这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 以后同学们看画时,一定要放松心情,体会古人卧游的感觉。 当了解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就要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了,看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些名家名作。同学可以进入“中国古代山水画”这课的学习,先阅读一下——山水画简史,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学习时注意先看每张页面上的学习目标,学习中有任何问题,可进入讨论区讨论。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讨论: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画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进行讨论。

3、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要了解青绿山水看《千里江山图》、《早春图》等)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画家生平的相结合。

4、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是黑白的? 结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 课堂小结: 我们说喜欢的部分同学,一般多比较喜欢诗词、文言文,说明你在渐移默化中早已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在观赏作品时,不自觉的就会和画家产生了共鸣。反之,就不喜欢。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些都是先人给我们遗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起码要学会欣赏它们。 今天用一堂课的时间学习了一些山水画的基础知识,但大家发现只是看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大家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继续深入学习。我给大家留了一些课后问题,大家可以继续讨论。

讨论题:

1、篆刻和书法是如何融入绘画艺术的。

2、有些学者说“盛世出人物、花鸟画名家,乱世出山水名家”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你如何看待?

第二课 借物寓意

《借物寓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简单了解写意花卉的基本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写意花卉技法和应用其表现自然花卉的能力。培养对传统写意花卉作品领会、感知的能力。

2、过程方法:通过欣赏、观摩、讨论、练习等方法积极参与本课学习,掌握相关笔墨基础知识,努力完成写意花卉作业。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和对高雅艺术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基本笔墨技法造型。 教学难点:对传统笔、墨、色、生宣性能的掌握及写意花卉的构图。

教学准备:毛笔、笔洗、中国画颜料、调色盘、宣纸、墨汁、胶布、中国画图片、毛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校园歌曲《小小牵牛花》 观看牵牛花图片。 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都见过牵牛花吗? 都有谁见过举一下手让老师看看。这么多同学都见过呀。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中国画的写意花卉——牵牛花的画法。

二、新课 大家都知道齐白石先生吧?他被成为“人民艺术家”,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我们都知道齐白石先生《虾》画的好,齐白石先生画的《牵牛花》也是堪称一绝!我们先来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作品——

写意画以抒情为主,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神情,抒发作者的情趣。 写意牵牛花与实景牵牛花对比分析

形象概括:

形象概括简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色彩夸张:

以墨代色,墨色和红色为主,对比强烈,更有中国画的特点。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意牵牛花的画法—— 我总结的齐白石牵牛花的画法是:“侧锋切入法”

三、学生实践 尝试创作写意牵牛花 要求:可以临摹范画,也可自行创作

四、作业展示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 寄情山水

《寄情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认识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写意山水画的用笔用墨知识及独特的表现技法,让学生学会用写意的方法来表现近的山、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写意山水画的用笔用墨知识及独特的绘画技法,让学生学会用写意的方法来表现近的山、石。

教学难点: 墨色的浓淡、笔墨水分的控制及山石的独特表现技法。

教学具准备: 教具:中国画范画、国画颜料、笔、墨、纸、砚。 学具: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以图渲染,揭示课题

1、欣赏。出示教师自制的工笔画和写意画范图。

2、质疑。让学生通过观察,对中国画工笔及写意有初步的了解。

3、简介工笔、写意。师:在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绘画中,主要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工笔画:是指用细致的墨线勾描物体的形象特征。(强调细致、真实)而写意画,则忽略了一些细节,它用笔大胆、粗放,笔画简练、夸张,几大笔就可以勾出来,还可在画中融入作者的自己的思想感情。(强调粗放、笔画简练)正因为如此,使写意画更具有独特的风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这独具风格的写意方法来画山水画中的山、石吧!

4、板题、揭题。

三、引导观察、整体感知

1、让学生观察、欣赏课本有关写意山水的画,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画山、石的方法的认识和发现。(学生小组合作,畅所欲言。)

2、讲授画近山、石的技法。(1)写意画用笔方法:一般用中锋和侧锋。 (2)写意画用墨方法:多用蘸墨法。(指在毛笔上先沾上清水,刮去笔中多余的水分,要画时在笔尖上蘸一点浓墨,稍等渗化,即一笔下去,有浓有淡,又轻有重。) (3)画近山、石的步骤。(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边跟着老师画。) A、勾。(先用浓、淡不同的墨勾出山、石的轮廓。) B、皴。(再用淡墨皴出山、石的结构,表现出山、石的凹凸起伏与质感。即山石的脉络纹理。) C、染。(接着用淡墨渲染山、石的立体感,也可用颜色染。注意分出山石的阴阳相背或前后层次。) D、点。最后用直、横、圆、尖等不同的点表现出山石上的苔藓、杂草、远树等,丰富山、石的表现。)

四、作业布置 用中国画中勾、皴、染、点的山水画技法来表现一幅山、石画。(近山、石) 要求:

1、运用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山、石的特征。

2、注重山石的阴阳背向或前后层次,表现出山、石的质量感。

五、巡视辅导,以赛启兴

1、提示按步骤、要求画,激发学生潜力。

2、引导学生将作业深入刻画,加工整理。

3、评出画的又快又好的进行展评、奖励。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写意山水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还学习了写意画中勾、皴、染、点的山水画技法来画山、石,在绘画中,要注意用笔的粗细、弯直、轻重、虚实等,以突出物体的空间感和质量感。

七、拓展、延伸

1、试着用所学的山水画技法画远山、近树、房屋、流水等,学会表现一幅较完整的写意山水画。

2、引导思考:你的画能做什么?(启示学生将自己满意的画作为礼物送给自己尊敬、友好的人或作为艺术品装饰自己的房间,激发学生乐学乐画的愿望。

第四单元 自己办展览

《自己办展览》教案

课业类型:综合、探索

课业分析: 本课属于“绘画”领域课标中规定在八年级学生应了解的绘画的基础知识,学习绘画的种类、展厅的布置和作品的装裱等相关知识,掌握了解举办画展的基础知识过程,八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知识,但对知识的认知程度还是不足的,我们的画展让他们更多的了解绘画了解美术相关知识。了解和学习本节课是很必要的,这为以后绘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举办绘画展览的基本要求及其过程,学习制作海报、了解绘画作品的分类等基础知识和装裱技巧的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简单的绘画装裱、展厅布置和海报的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懂脑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本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学习兴趣及热爱美术并发扬我们美术文化

教学重难点:了解展厅布置的基础知识,海报的制作和绘画的分类是重难。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直尺、圆规、海报纸、马克笔等 教学过程:

1、导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取看过画展吗?如果说要想举办画展应该在什么地方举办呢? 生: 师:那你们知道有哪些美术馆呢? 生: 师:那好今天我就带领大家来去了解中国美术馆,了解了之后我们自己在学校举办一个画展好吗?

2、正课部分:在参观画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该注意安全,在参观画展的过程中应该结伴而行 其次,在参观时不能触摸绘画作品(为什么) 第三,注意观察并记录下你所发现的。 什么样的观赏距离才能更好的欣赏一幅画? 眼睛与画面的夹角为30度时最佳。(思考:为什么?)(画出示意图) 怎样悬挂作品

作品与墙的夹角成20°。(画出示意图)什么是装裱? 装裱是装饰书画、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古代装裱的专称叫做“裱背”,亦称“装潢”,又称“装池”。绘画作品的装裱形式 (展示范画) 竖轴悬挂式。 横轴悬挂式。 装框式。 装裱方法 以纸托裱在书画作品的背部,再以绫娟镶边,然后上覆背、加宣轴。装裱的作用 美观、牢固,便于收藏和陈设。

3、课堂实践(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印象) a、策划、布置一个展厅(以教室作为展厅) b、设计出展厅的参观路线示意图

4、点评:(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

5、布置作业:

第五单元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作品欣赏认识设计所包含的范围和基本特点。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理性评价作品和表达自己感受和观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美及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

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已经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初步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正在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看法和观点,给予学生慢慢理解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探知兴趣。

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课,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师生互动为设计原则。

教学重点: 视觉展示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难点: 设计概念及特点与我们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音乐,图片)

二、导入新课 1.演示课件。 2.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视觉展示的设计给我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讲授新课(分析、讨论、探究) 出示课题:视觉展示设计 请学生浏览课本 1.讲解视觉展示设计基本概念:将特定的物品按特定的主题和目的加以摆设和演示的设计。 2.讲解视觉展示设计基本种类。(演示相关作品) 3.讲解视觉展示设计基本要领:内容与形式要高度统

一、时间与空间要多样有序、展示设计要有个性、以幽默性和趣味性吸引观众。(结合相关作品作以讲解和说明)

四、组织学生讨论 1.如果让我们为学校设计展示空间,大家应该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设计?(可根据学校的工作设定主题) 2.组织同学讨论设计方案。

五、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点。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地参与校园的各种活动和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 第一课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名师资料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设计 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刘清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 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感受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意思表现手段创造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教学难点:价值与美的存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过程中体验美和价值。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选择性的感受和体验,教学难点在于方法。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与描述作品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特征,从而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然后,再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考虑学生的感受,尤其关注教学中的生成性,关注学生的感受与作品的距离。为了方便教学,还要注意教学组织。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创作时代背景,要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教学设计要考虑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情趣,尤其教学导入,要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意思表现手段创造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2.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时代背景感受作品的独到体验:“作品为什么这样表达?”训练学生自主感悟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美。比如从画面的构图、构思及不同寻常的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比如杜健的《在激流中前进》一批身体健壮的黄河船夫架着渡舟,在黄河的中心与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进行搏斗,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那种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精神,也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凡高的作品《星月夜》画家运用旋转、跳动和色彩对比强烈的笔触,充分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激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在艺术表现风格上的独特个性。 3.以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作品中在表现什么?为什么借助画中的主体和背景?你觉得还可以借助什么?比如德国女画家柯勒惠支的《面包》这件作品中饥饿的儿童与极度痛苦的母亲形象,沉痛地揭露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悲惨境遇,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和深刻的警示意义。画家为什么选择母亲的背影?可结合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还比如毕加索(西班牙)《亲吻婴儿》(油画),作为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画家用独特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以固定视点观察和表现对象的绘画方法,开创了在平面上同时呈现物象的各个视角的形态。你能看出是立体的么?你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这个主题?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品、画家生平、创作背景等有意识的收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目的:布置学生自学,提前对教学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汇报与交流 各小组的同学对预习情况做一个汇报:你了解了什么作品?你对哪些作品熟悉?课前对哪些艺术家了解?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及时的补充,肯定学生的预习情况。 目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以资料呈现和汇报的学习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 3.分析作品: 展示作品,引导观察思考。 展示与互动: (1)展示凡高作品《星月夜》,请同学们谈谈欣赏这件作品的初步感受。教师引导:我们应该怎样欣赏美术名作?优秀的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中,大都有着一些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表达。本课我们将通过视觉感知去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以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2)展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狼牙山五壮士》《洪荒风雪》《杨柳浴禽图》。请同学们说说这四幅画有哪些相同之处?你是怎样理解作品中所标的思想情感的?作品所蕴含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学生从对作品的初步感受上谈起,再从表现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内涵的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目的:以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感受教学主题。 用作品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对中西艺术的表达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4.互动探讨 教学内容拓展与延伸 (1)展示作品《击鼓说唱俑》《年年有余》。 问题:这两幅作品是如何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表现形象的具体特征的? (2)展示作品《浪子回头》《亲吻婴儿》《面包》。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欣赏,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你是怎样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的?你能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编显得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吗? 教师简要介绍立体画派的特点及人物毕加索。 目的:以资料呈现的方式,通过直观教学,强化学生对作品的了解。 5.知识拓展与延伸 教师简要介绍波普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流派的风格特点。 展示作品《玛丽莲·梦露》《红蓝椅》《包裹海滩》。 组织学生讨论: 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 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 作者想表达什么?你喜欢这件作品吗? 目的:找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部分,并能对其做出深刻分析,才能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6.教学检测 抽查几件作品,请学生谈谈对作品的了解。 比如《击鼓说唱俑》这一陶塑人物,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生动地表现出古代说书艺人绘声绘色的激扬神情。 比如《年年有余》采用传统年画“连年有余”的题材,但在四周加上了十二生肖的形象,表现含义就转变成了“年年有余”。 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并分析思考,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目的:抽查以检测学习效果检测,教师对每组的回答进行评价。 强化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7.教学总结 我们欣赏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要想了解更多的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需要我们在课余时间多欣赏好的艺术作品,努力去发现、去观察、去感受。 鼓励学生课余选择其他美术作品,特别是和课本所选类型不同的外国美术作品或现代抽象作品,尝试对其进行欣赏与评述。 目的: 从具体的问题进行教学总结,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欣赏作品的艺术态度,深化教学主题。 8.课后拓展 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和认识,课后写一篇美术作品评论短文。 鼓励学生扩大自己的美术欣赏领域和视野,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要关心日常生活中所见的过重美术表现形式和视觉传达形象。

第二课 弘扬真善美

优质课资料

《弘扬真善美》教学设计 湖南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刘清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这些都与欣赏者个体的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设计一些环节,和学生探讨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如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活动的逐步深入与发展,和学生一起找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部分,并能对其做出深刻分析,引导学生在一次次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美和价值。

三、教学策略

1.美术欣赏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它的创造性价值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发掘每件美术作品,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对于初中生来说尤其重要。在教学中传达的不是概念,而是欣赏作品的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各种美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的构思内容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并且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此,美术作品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比如2004 陈冰青的作品《木头人》(招贴)尖锐地讽刺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某种不良的社会风气。

2.强调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要抛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探讨和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比如和学生探讨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如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念。课上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的层次与重难点,以引导学生欣赏活动的逐步深入与发展。欣赏作品时还可以展示一些会引起学生不同审美反应的作品,通过讨论,说明感性知觉要和理性认知结合起来,在美术欣赏中要进行分析与研究,才能有比较深刻的体验和比较准确的评价。让学生从对作品的直观感受谈起,通过老师或学生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为学生的理性分析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再提升到对作品意蕴的探究和领悟上。

3.以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了解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会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作品,可以让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进行分析,从作品内容、作品特点、作品主题、深层意蕴、个人理解等方面引导学生,在教学检测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欣赏作品的方法了解,同时感悟其它的美术作品,强化学习要求。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品、画家生平、创作背景等有意识的收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布置学生自学,提前对教学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汇报与交流 各小组的同学对预习情况做一个汇报:选择1~2件作品,谈谈你对作品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及时的补充,肯定学生的预习情况。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以资料呈现和汇报的学习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

3.对比赏析作品: 展示作品,引导观察思考。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对比以下两幅中外作品,说说你所看到的内容和感受。 王文彬《夯歌》; 委拉斯贵支《纺织女》; PPT展示:《夯歌》和《纺织女》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回答问题。 内容描述:《夯歌》中,五个年轻姑娘在水库建设工地唱响了夯歌。《纺织女》,近景是纺织工厂里正在劳动的纺织女,远景是壁毯上画的神话故事。 以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感受教学主题。 用作品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对中西艺术的表达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4.教学互动与探讨 教学内容拓展与延伸 请同学们用美术语言,说说画面中的人物造型、构图的特点。 同学们通过这两幅画面的构图和内容,能够联想到什么样的意境和审美取向?你能分析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吗?作品分析:《夯歌》的画面造型饱满,人物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给人以高达升腾的感觉,明亮的阳光映照这她们黝黑的脸庞和健壮的身躯。《纺织女》中,画家在现实与神话的意味深长的对照中,突出表现了劳动者健康、淳朴的优美形象。了解作者意图:《夯歌》中画家为什么选择仰视的角度来表现?《纺织女》中纺织女劳动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以资料呈现的方式,通过直观教学,强化学生对作品的了解。 了解作者意图:《夯歌》中画家采用仰视的角度来表现这一生机勃勃、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是对劳动的赞美和讴歌。作品让人感受到青年一代现身祖国建设的坚定决心和美好理想。《纺织女》中,纺织女劳动时的优美体态,让人看到了劳动者特有的质朴的美。

5.作品赏析 展示作品,了解作品。 教师: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社会永远歌颂的主旋律。通过以上两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作品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表现出了劳动人民质朴、勤劳的美。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 潘蓉本《铁肩担道义》; 陈冰青《木头人》。 PPT展示:《铁肩担道义》和《木头人》的图片。 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处理手法有什么特殊的意蕴? 就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美术语言与作品深层意蕴的内在联系在组内发表看法。 教师:艺术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此,美术作品就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 欣赏下面两幅中外美术作品: 东汉《铜奔马》; 戈雅《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 讨论、比较与分析,尝试解释其不同的审美意蕴和文化价值。 通过欣赏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看法。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功能。《铁肩担道义》表现的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解放军官兵、抢险队员、白衣战士和志愿人员等起立抗震救灾的情景,集中地显示了中国人民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 《木头人》尖锐的讽刺了现代社会中部分不良的社会风气。

6.教学讨论与互动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我们在欣赏任何一幅作品的时候,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绘画语言与作品的内在深层意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教师: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古今中外,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是表现形式、艺术语言和内在意蕴的有机、完美、和谐的统一,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突出体现画家的情感并成为一幅经典之作。 引导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7.教学总结 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之中,大都有着一些更为内在和深远的意蕴。只有感受和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才能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欣赏作品的艺术态度,深化教学主题。 8.课后拓展 扩大美术欣赏领域和视野,关注生活中所见的各种美术表现形象和视觉传达形象,运用所掌握的欣赏方法进行判断和评价。 选择自己最有欣赏心得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短文的写作练习。

第二单元 纹样与生活 第一课 了解纹样

名师优质课

《 了解纹样》教学设计 湖南麓山实验国际学校 刘清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思考、对比等方法初步了解纹样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与讨论、分析知晓纹样的色彩对比、构图形式以及常见的组织形式等知识,并结合这些知识回过头去拓展、去欣赏生活中的纹样。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以及课前搜集的关于生活中的纹样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纹样的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更好的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纹样的美,并形成好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纹样作品的欣赏、对比等方法初步了解纹样的色彩对比、构图形式、常见的组织形式等知识点。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与对比、思考与讨论等方法认识纹样的构图形式与组织形式,并知道怎样去区分它们。

三、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属于“设计 应用”课型的课,重点还是在于对纹样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呈现。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知晓纹样与生活的联系、明确知道纹样是什么,为下节课打下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纹样图案,并让学生之间相互说一说纹样的来源,初步感受到纹样与我们生活是非常近的。随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去发现与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思考、讨论关于纹样的构图、色彩搭配、组织形式等方面知识,并结合自己所知去小结这方面知识点,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主要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最后,我们可以设计知识检测和拓展环节,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课题,简单说一说现实生活与纹样的联系,并小结出纹样的定义以及纹样的作用意义。 让学生在交互与小结中初识纹样,对纹样有一个大概念。 2.组织教学 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纹样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纹样。 联系生活,了解艺术源于生活

3.教学引导 纹样题材归类、纹样的色彩搭配关系。 展示一些纹样图片,引导学生对纹样图片题材进行归类。 由学生分析纹样设计中色彩搭配的关系: 小结:同一色相配色、类似色相配色、对比色相配色。色彩搭配的成功与否,是由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三要素组成的。 由学生观察并总结纹样色彩搭配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情感,并归纳出色彩搭配的技巧方法以便运用在以后生活中。

4.思疑总结 纹样的构图以及组织形 1.联系教材与幻灯展示图片中的纹样,观察纹样构图与组织形式上的规律,由组内分析归纳教师出示的纹样图片构图特征: 学生总结:常见纹样构图形式有对称式与均衡式。对称式较严谨和理性,具有庄重感;均衡式形式灵活和感性,具有轻松感。 2.出示一个填空题并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分析纹样的组织形式。 a.常见的纹样组织形式有: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它们各有何特点? b.连续式中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特点。 C.请将下列连续式纹样按其组织形式进行分类。 构设合作平台,让学生以合作店方式解决纹样构图特征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总结归纳的能力。 通过比较教学,分析、总结纹样不同组织形式及其特点,并作及时练习巩固。

5.教学检测 小试牛刀:教师出示一组纹样图片,学生尝试从纹样的题材、色彩搭配、构图形式、组织形式方面进行回答。 巩固练习,教师及时评测。

6.教学总结 1.纹样知识点总结 2.搜集关于纹样设计的资料。 本环节一是对本课知识点进行总结,二是对本课知识点做最后巩固,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下节课用。

第二课 设计纹样

公开课资料

《设计纹样》教学设计 湖南麓山实验国际学校 刘清峨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写生,了解写生与纹样设计之间的关系,结合上节课纹样知识点,学习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适用于生活的纹样。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思考、讨论等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教学实践与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初步的设计思维,并愿意将自己的个性结合设计的理念运用到美化生活与环境中来。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纹样设计中概括、夸张、想象的方法等基本知识点。 教学难点:结合纹样设计的基本知识点,设计具有自己个性的适用于生活的纹样。

三、教学策略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类型课程,主要在于学生能够运用基本方法完成纹样的设计。 首先,对于纹样与写生基本知识,学生是已知的,所以主要目的是放在怎样设计纹样上来的。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避免因为知识点太集中,学生消化不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采取闯关等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轻松的吸收本课知识点。本课在创作环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多设计几款纹样,或是由教师出示几款纹样,让学生能在欣赏的过程中知晓怎样设计会更巧妙。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多鼓励为主,目光可以放远一点,让学生在能将课堂上所学能用于生活中才好。 本课的学习可以做一个小拓展环节,让学生在课后能更多地去了解关于纹样知识点,提高自己对于纹样的美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学生交互自己搜集的关于纹样设计资料。 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并说一说你所搜集的纹样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学生交互自以便获得更多资料。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纹样设计,让学生能轻松的进入本课。

2.发展阶段 写生与纹样设计的关系: 1.在纹样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先确定一个素材,这个素材来源于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各个题材,我们将这种为创作搜集题材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绘画的方式称之为写生。 写生也是纹样创作的前提。 写生的方法:线描写生、钢笔淡彩写生、影绘写生、水粉色限色写生。 2.纹样的写生与变化 注意:写生时需要选择事物的最佳角度,抓住事物的特点表现。 荷花:实物-线描写生-影绘写生 学习写生的概念, 了解写生与创作的关系,结合教材了解写生的方法及其特点。展示写生的步骤及其最佳角度,学生感受不同写生方式下的同一事物不同效果。

3.分析思考 教材P13-14或展示一系列关于纹样的写生与变化图片,由学生分析、讨论关于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1.概括:对自然、生活中的形与体进行提炼、简化。突出原形象的特征,决不能因为概括而失去原有形象的主要特征,必须保持形神兼备。 2.夸张:对原对象最典型、最突出外貌等特征进行夸张。 3.想象:将不同元素组合、添加、再创造,从而产生新形象。 设置一个交流平台,并通过对比、欣赏等方法让学生在交互中分析、讨论得出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

4.教学实践、检测 选择设计一枚简单的纹样图案: 1.选择一个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对象形象写生,思考确定设计单独纹样还是连续纹样。 2.运用概括、夸张、想象的方法设计纹样图案。 3.调整初稿,定稿后进行颜色搭配并上色。 巩固知识点、学生自由表现,体验纹样设计的乐趣。

5.展示、评价 以组为单位或学生间自评、互评。 推荐你较为欣赏的作品,说一说你欣赏的地方。 巩固知识点,及时检测并评价。

6.课后拓展 除了以上方法,纹样设计还有哪些方法? 推荐网站:百度图片

第三单元 为生活增添情趣 第一课 插花 名师资料

《插花》教学设计 湖南麓山实验国际学校 刘清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了解插花的构图和艺术形式,学习如何运用构图的原则以及造型语言进行尝试与实践,初步掌握插花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选择和分析有代表性的插花作品,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通过学习插花的构图形式,使学生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加强对插花的理解与认识。学会用美术语言去分析和创作插花作品。同时加强实践,掌握插花的基本方法,完成一件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增强美化居室的意识,提高艺术素养和生活品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学习插花的构图法则在立体空间的应用,即在一定的空间内安排和处理花与花、花与叶、主体物与陪衬物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本课教材借助插花这一简单的生活饰品,带领学生探究美术创作中关于构图的组织方法和空间表达,将复杂的学习内容简单化、生活化,使学生了解任何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经过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了解构图原则来表现形象之间的关系和艺术形象的总体结构,贴切地诠释所要表现的主题,可以使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烈。插花作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主题花卉与陪衬花卉所组成的基本形状的大小、占有的位置和面积以及它们的组成和变化,这会使得插花的构图形式各不相同,并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三、教学策略

1.了解教材的设计编排要求,并能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教材做适当的优化和处理。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欣赏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用探究法,以插花为媒介,引导学生探究构图的形式,分小组进行插花的实际操作。尝试多种插花方案,将不同的构图效果展示出来。遵循构图的原则,分小组分析、评价优劣,充分体现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 2.从学习方式上来说。本课可采用协作式教学策略,分小组进行插花的实际操作,并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分别运用对称、均衡、自由的插花形式进行设计和插摆,选取多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分别从构图形式以及表达主题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与实践,感受构图在插花中的形式美感和重要作用。

3.以学生的欣赏体验为基础,通过欣赏、分析、模仿、实践、评述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运用不同的构图形式,完成一件精美的插花作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4.从教学资源的角度。教师收集精美的插花资料,根据教学活动设计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插花资料(书或图片),用以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或临摹,备课时要注意课堂教学设计的生动性、灵活性。课的设计应结构清晰,紧紧围绕着构图的形式和构图的作用这两个关键点,使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内容易于理解。

5.让学生多动手实践。通过让学生插、摆、评等教学活动,插花作品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引发学生对构图的理解。通过形式活泼的实践、讨论和评价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星期。既能让学生根据构图原理对插花作品做出自己的评述,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表达能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探索和审美。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课前关注生活中的插花,对插花的方式、效果做一个简单的调研。 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关注生活,了解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2.交流与互动 同学之间沟通和交流:关于插花你了解了什么?谈谈给你印象深刻的插花。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及时的补充和提升,肯定学生的预习情况强调生活与艺术的联系,提示造型语言,帮助学生建立构图意识,形成自己的造型语言

3.分析作品: 展示作品,引导观察思考 展示与互动: (1)展示教师的插花作品。 哪里有花,哪里的生活气息会更浓郁。花是美的使者,她把自然美带到我们的身边。插花就是将鲜花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完美、富有诗意的能再现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今天就让我们自己来尝试做一件插花作品吧。 (2)展示PPT。欣赏一组作品感受它带给我们的美 以情境带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感受教学主题

4.交流与探讨 分析:插花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1)主题和意境 主题表达、命名以及别出心裁的独创性和懂得挖掘花材潜在的美。一件好的插花作品应具有造型美、色彩美和意境美,使之成为一件富有生命力的高尚艺术品。 要达到这一目标,主要通过立意取材和插花技巧等环节实现。插花犹如作画,必须“意在笔先”,即在制作前思考好作品的主题、形式、造型等。 (2)局部与整体的艺术效果 具有稳定感、层次感、节奏感。 综合考虑:花材、比例、色彩搭配和造型等方面。 怎样才能创作出好的插花作品?最重要的是插花的构图和插花的技巧 以分析和点评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形成教学讨论,自己找答案,强化学生对插花的了解

5.学生动手实践,师生探讨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与学生共同探讨。 (1)、插花的构图 插花构图的基本形式有: 对称式:插花造型的中轴线两侧花上下图形是等形、等量的,外形整齐、对称均衡。如三角形、扇形、倒T型、半球型、水平型、圆锥型等。 均衡式:插花造型中轴线两侧不等形、不等量,作品外形不对称,向一侧倾斜,但保持稳定。如L型、不等边三角形、弯月形、S型等。 自由式:造型自由活泼、错落有致、随意自然。 (2)插花的技巧:在构图中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高低错落。即花枝的位置要高低、前后错开,不要插在同一水平线上,也不要使花枝按等角型排列,否则就会显得呆板、缺乏艺术性。 疏密有致。即花和叶不要等距离排列,而要有疏有密。 虚实结合。即花为实,叶为虚,插花作品要有花有叶。 俯仰呼应。即上下左右的花枝都要围绕主枝相互呼应,使花枝之间保持整体性及均衡性。 上轻下重。即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在上,深色在下。 上散下聚。即基部花枝聚集,上部疏散。

另外包括枝、叶、花的弯曲、绑扎、剪切技巧等,要做到干净利落,不露痕迹;花泥的掩饰技巧以及插口的处理与稳固性;插花的分解、构筑、组群、阶梯、重组等技巧的运用 知识点的强调与传达,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避免生硬的概念传递。 以实际的学习经验优先,在实际经验中学习插花艺术,了解构图形式和插花技巧 6.学生作业,完成作品 学生分组活动,互相配合完成作品,培养学生合作、融入情感的体验。 学会收集资料,记录成果 教师可以抽查以检测学习效果检测,强化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第二课 摆件巧安排 优质课资料

《摆件巧安排》教学设计 湖南麓山实验国际学校 刘清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小摆件与环境的关系,能够根据居室环境,巧摆小摆件,使其艺术风格、造型特点、材料运用以及色彩搭配与居室协调。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为生活增添乐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居室中有创意的摆件,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通过了解摆件的色彩、造型、艺术风格与居室环境的关系,领悟摆件的摆放规律,是学生全面感受摆件在居室中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用环保材料去创作一件小摆件,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环保意识,美化居室环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美化居室的意识,提高艺术素养和生活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分别从艺术风格、造型语言、材料运用以及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分析。教学中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带动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可以拟定一条主线,通过欣赏、讨论、实践、思考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摆件与环境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居室环境,巧摆巧做小摆件,美化生活,提高审美。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启发学生了解生活美与艺术美之间的关系,帮助同学们更灵活地把握艺术创作的实践方法与精神内涵,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审美感受与艺术体验。

三、教学策略

1.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拉近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教学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以有代表性的作品为话题,引导学生分别从艺术风格、造型特点、材料运用以及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摆件与环境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居室环境,巧摆巧做小摆件,美化生活,提高审美。

2.强调过程与方法。教师可以拟定一条教学主线,比如“欣赏、分析、联想、启发、创造、实践、评述”等活动展开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根据摆件的摆放规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制作一个有创意的小摆件,给生活带来美感和情趣。

3.突出创意的“巧”。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优秀图片资料,围绕着“巧”字做文章展开教学活动。作品巧安排,工艺巧制作,材料巧利用。根据教学活动设计多媒体课件,利用环保材料做出范例,以便给学生很好的示范。学生自己拍摄自家的居室摆设,用以进行课堂小组分析讨论。这样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灵活性。本课的教学设计应紧紧围绕着欣赏与实践这两个教学活动,是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内容便于接受,易于理解。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课前了解教材内容。 同时布置学生提前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摆件对居室的情趣有什么作用?有意识的收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布置学生自学,提前对教学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汇报与交流 各小组的同学对预习情况做一个汇报:选择生活中的一些小案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及时的补充,肯定学生的预习情况。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3.导入新课 欣赏有创意的摆件,感受摆件在居室布置中的重要作用。 找找看,居室里有哪些摆设?给居室增添了温馨与情趣 居室布置要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有时一个小小的摆件,根据居室不同的功能,摆放得有创意,会给生活带来美感和情趣。 以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感受教学主题。

4.教学互动与探讨 欣赏与探讨 课件展示:欣赏有创意的摆件。 缺少细节、色彩单调的居室,更需要陈设物的点缀。众多小摆件的创意摆放给冰冷的居室增添了温馨与情趣。 古色古香的中式装饰配以奇石摆件,体现出主人在古典美感方面的修养。 厨房的炊具、器皿、水果与瓶花,使厨房有了温馨的生活情趣。 花卉与工艺品的组合,彰显了细节带来的情趣与感染力。 客厅一角墙柜上民间工艺品的组合摆设,表现出主人的特殊喜好与品味。 玩具小飞机与台灯、文具的组合,营造出儿童房的特有氛围。墙角音箱上摆放一个古典雅致的瓷瓶,插上干枝,背景是现代感的装饰雕塑,提升了居室的文化氛围。 以资料呈现的方式,通过直观教学,强化学生对小摆设对生活情趣的了解。 作品巧安排,工艺巧制作,材料巧利用。巧妙的来源是灵活的思维,立体全方位的思考才能达到巧学巧用的教学效果。 5.交流与探讨 1在欣赏了教学课件展示的作品同时,看看学生的小摆设照片。 2思考与讨论: 摆件的布置与哪些因素有关?巧妙之处在哪儿? 教师总结: 艺术风格:与家具整体的风格相一致,与主人的文化素养相联系。 造型与环境:要注意与居室的空间比例相适合。 色彩:与居室色彩要搭配协调。 材料:提倡运用环保材料。 分析居室中有创意的摆件,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通过了解摆件的色彩、造型、艺术风格与居室环境的关系,领悟摆件的摆放规律,使学生全面感受摆件在居室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6.实践与探讨 教学活动:试一试,尝试表现。 在领悟小摆件的摆放规律同时,画出在家中摆放小摆件的效果图,或动手制作一个有趣味的小摆件。 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巧摆巧做的规律。 布置学生做局部的设计。 以微观的视角感受细节的“巧”。 7.教学总结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往往缺乏发现和创意。让我们通过对小摆件摆放方法的学习,发挥想象力,并就地取材,巧摆巧做,给居所与生活增添情趣。

8.课后拓展 居室布置要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有时一个小小的摆件,根据居室不同的功能,摆放得有创意,会给生活带来亮丽的美感和情趣。 回家后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尝试摆一摆,做一些小设计和造型,给生活增添情趣。 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尝试实践,美化生活,为生活增添情趣。

第三课 漂亮的手工灯饰 观摩课资料

《漂亮的手工灯饰》教学设计 湖南麓山实验国际学校 刘清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了解手工灯饰的制作方法、借助立体构成的造型方法,设计制作一件有创意、富于美感的手工灯饰,为生活增添情趣。

过程与方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资料,通过欣赏漂亮的手工灯饰,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设计,感受是用于审美的完美统一。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体验创造的乐趣,增强敢于创造的信心。引导学生用环保材料去创作灯饰,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提高艺术素养和生活品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灯饰的功能,它不仅仅是一件日用品,同时还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传达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环保材料,进行立体组合设计,制作具有现代感的、造型美观新颖的、色彩搭配和谐的手工灯饰。通过设计和制作,让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和构成方式,如何运用几何形体的重复组合、点线面的组合来进行设计和造型,同时尝试运用方法和技巧将二维设计转化为三维立体造型,提高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设计作品的同时,能把灯饰做出来。“制作”的意义和价值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考量。引导学生大胆运用环保材料,运用合作或团队的方式,掌握细致的制作工艺,引导学生考虑制作过程的美和价值,从整体造型的创意到局部装饰的完成,都需要精工细作,悉心设计。

三、教学策略

1.了解教材的设计编排要求,并能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教材做适当的优化和处理。本课教学活动是以实践为主,所以在教学上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欣赏有创意的灯饰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发现身边的环保材料并巧妙的运用在创作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同时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

2.以启发与实践教学方式为主,主要通过发现、利用、创造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充分挖掘其材质美感,并根据构成原理进行造型设计和局部装饰,创造出实用美观的手工灯饰。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美术课程的探索性、实践性、审美性。

3.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可考虑学生一方面临摹,一方面原创,即根据自己可找到的材料,利用立体构成的空间组织方法创造漂亮的手工灯饰。教学中多鼓励学生的探索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成就感。

4.通过发现、利用、创造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充分挖掘其材质美感,并根据构成原理进行造型设计和局部装饰,创造出实用美观的手工灯饰。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课前了解教材内容。 准备本课学习所用的工具材料,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用具。 关注生活,了解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2.交流与互动 同学之间做一些简单沟通:你见过怎样的灯饰?有什么独特之处?说一说,画一画。 强调生活与艺术的联系,提示造型语言,帮助学生建立构图意识,形成自己的造型语言。

3.分析作品: 展示与互动: (1)长信宫灯 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2)错金银铜牛灯 错银铜牛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可拆卸,使用和擦洗方便。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双角上耸、四足矮而敦实、尾卷曲向上、雄浑壮硕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置扁平把手,便于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的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灯罩上紧扣穹顶形罩盖,盖顶之上均匀弯曲的烟管与牛头顶上方凸出的短管紧密套接。当灯火点燃时,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从而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 (3)欣赏现代的一些灯饰作品,感受现代设计的理念和追求的意境。 给学生关于灯具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在青铜灯具的设计上就已具备了环保意识,在世界灯具史上处于领先地位。

4.交流与探讨 怎样制作有情趣的灯饰? (1)主题和意境 主题表达、命名以及别出心裁的独创性和发现废旧材料的材质美 欣赏用废旧可乐瓶、玻璃瓶、易拉罐制作的灯饰。细心感受这些艺术品,它们源于身边的哪些废弃废物,这些材质给你怎样的美感?(展示课件) 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是怎样把废弃材料变成实用美观的艺术品?你准备怎么做? (2)利用美术语言和材质特点 利用立体构成、色彩和明暗等美术语言,使材质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欣赏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灯饰,仔细观察并分析艺术家在利用材质方面用了哪些办法,做了哪些创意? (3)示范方法,做实用美观的灯饰 将大饮料瓶在距瓶口5厘米处剪开,将剪下的漏斗形部分倒立,把灯固定在上面。运用立体构成的方法,对剩下的瓶身进行加工:可用瓶盖或其他材料进行装饰,也可以剪出动植物造型,可以用粗针或电烙铁在深色瓶上镂空出透光的点状图案,也可以在浅色瓶上用油漆笔画出黑白装饰图案,还可以用其他材料添加装饰。 开动脑筋,将瓶口与瓶身有创意地重新组装到一起,变成一个造型新颖的灯饰。 安装线路和灯泡,连接低压电源,完成作品。 强调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质,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造的能力。

5.学生动手实践 教师说明作业要求,分出作业层次。降低操作难度。 再次强化本课知识点。 学生分组作业,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完成作品,培养学生合作的工作意识。 完成作业,展示互动,分享创作的喜悦和经验。 知识点的强调与传达。 抽查以检测学习效果检测,强化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6.教学总结和拓展 灯饰不仅仅是一件日用品,它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传达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我们可以利用环保材料,进行立体组合设计,制作具有现代感的、造型美观新颖的、色彩搭配和谐的手工灯饰。 以后有机会,再自己动手去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手工灯饰吧。 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和构成方式:点线面体的组合、几何形的重复组合、面的交叉组合等。

第四课 装饰画 优质课资料

《装饰画》教学设计 湖南麓山实验国际学校 刘清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装饰画的艺术价值,感受装饰画的艺术特色,初步掌握装饰画的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材质等独特的艺术语言。让学生完成一张装饰画作品,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为生活增添情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装饰画与写实画的区别,感受装饰画的艺术特色。通过具体分析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材质等艺术语言,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了解装饰画的创作规律,引导学生用环保材料去创作一幅装饰画,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环保意识,美化居室环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增强美化居室的意识,提高艺术素养和生活品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联系生活,了解装饰画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居室装饰的艺术形式,感受装饰画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并且能把其实用性和审美性结合起来。同时通过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材质综合因素进行探究学习,在作业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从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材质等艺术语言方面进行分析,了解装饰画的特点。这样做的目的实际上是一个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居室创作一幅装饰画。教学中最关键的点,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运用自己的理念画出装饰画这个环节,方法的运用和掌握以及继续画下去的决心是重要的,要保证作业时间和环境,帮助学生作业。

三、教学策略

1.了解教材的设计编排要求。本节课是室内装饰品的综合探索课,结合了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全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情感、扮美生活。教学中要用好教材,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联系生活,了解装饰画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居室装饰的艺术形式,感受装饰画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并且能把其实用性和审美性结合起来。同时通过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材质综合因素进行探究学习,在作业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2.教学方式上可运用启发、直观的教学策略,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分别从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材质等艺术语言方面进行分析,了解装饰画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居室创作一幅装饰画。同时运用多媒体等各种辅助手段,结合生活中相关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整体地把握艺术创作的实践方法与精神内涵。 3.重视学生的创作过程。本课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作业为主,以欣赏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制作,尝试发现并巧妙利用材料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教学导入

随着生活品位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我们更多地用画作来美化生活空间。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学习装饰画,并自己动手制作,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分情趣。 2.交流与互动 什么叫装饰画?先来看两张作品图片,大家看看装饰画和写实绘画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装饰画与写实画的区别。 写实画偏重于对自然的再现,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反应。装饰画多运用变形、夸张、概括、归纳等手法,强调的是单纯、平面、秩序的装饰美。 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有效学习

3.分析作品: 展示作品,引导观察思考。 (1)欣赏作品,师生探讨:哪些因素构成了装饰画独特的美呢? 欣赏图片: 《埃赫特男爵夫人》克里姆特: 作品具有浓厚的装饰风格,平面化的画面空间中,加入了抽象而富有秩序感的图案和符号。 《母性》丁绍光: 作品融合了东西方古典文化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装饰风格,画面以刚劲有力的铁线描进行表现,并用金线或银线装饰。 《猫头鹰》韩美林: 画家既继承提炼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笔墨情趣,又吸收了西方装饰艺术的精髓,并将抽象、夸张、写意等艺术手法巧妙融合,艺术风格独树一帜。 《相》: 现代装饰画种各种材料与技法的运用,令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材料没和时代感。 (2)上面的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张?画面中的哪些元素让你印象深刻? 造型。简单概括,多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给人以规则感、平面感。 构图。常用的装饰画的构图形式有三种: 对称式构图。具有强烈的均衡感,给人以饱满、规律、稳定的感受。 均衡式构图。画面两边视觉上的分量相等,具有灵活多变的装饰美。 适合式构图。具有极强的装饰感,体现了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 色彩。装饰画的色彩特点: 装饰画的色彩美体现了对比与和谐的形式美法则,既对比鲜明、夸张强烈、又协调融合、细腻微妙。 材质。每一种材料都有各自的形态、色彩、肌理等视觉特征,它们的厚薄、轻重、粗细、明暗各不相同。合理地选用材料,可以大大增强画面的装饰效果。 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选取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分别从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材质等艺术语言方面进行分析,了解装饰画的特点。 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方法和技巧,理论联系实际,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居室创作一幅装饰画。

4.实践与探讨 装饰画的创作: 确定题材 设计造型(省略概括,变形夸张,装饰细节,大胆想象) 安排构图(对称式构图,均衡式构图,适合式构图) 选择色彩(借鉴艺术大师的作品,创作和谐统一的色彩;借鉴民间美术作品,创作对比强烈的色彩;借鉴现代设计,创作丰富的装饰色彩) 巧用材质(巧妙运用废旧画报,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色彩效果。) 加强教学示范,教学中,教师可以示范多种草图构图,指导学生大胆构思

5.学生作业,完成作品 (1)运用剪贴和绘画的方式,完成一幅平面构成的装饰画。(旧画报、彩色纸、剪刀、胶棒等。) (2)运用水粉,做点线面的平面装饰练习。 (3)也可以运用黑白记号笔,做黑白装饰画。 可供选择的作业项目。 降低作业难度,让学生感受到方法,以继续作业的勇气和信心。

6.作业展示与拓展 完成作品,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方法,同时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在交流中巩固学习。 教师小结: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装点我们的生活。大家要注意自己的创作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流畅的、灵活的、独特的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抽查以检测学习效果检测,强化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第四单元 美好宜人的居住环境 第一课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观摩课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勃利县第一中学 刘金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不同风格,掌握居室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及要求。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分析---设计中画出室内装饰的纹样。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设计和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美化生活的增强对生活的热爱、提高生活的审美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室内设计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 难点:掌握一种表现方法绘制纹样

三、教学策略: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是系列教学内容,也是色彩搭配系列知识的组成部分,居室的美化过程很大程度是色彩的运用。通过本课的学习,首先了解不同风格的居室设计体现的不同人文气质,其次欣赏图片了解不同色彩搭配的居室给人营造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最后要让学生按色彩规律进行选择、搭配组合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气氛,满足个性化的要求的居室环境。

四、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居室图片、色彩搭配卡片 学生:相关资料

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阶段 欣赏:不同风格的室内设计图片 提问:室内设计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观察讨论居室设计的风格—传统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风格、自然风格、混合风格。 生活中实际的图片。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阶段 1.室内设计除了有不同的风格还有它的基本要素 空间要素--色彩要素--光影要素—装饰陈设要素—绿化要素 2.展示不同色调的居室设计图片 提问:哪种色调的居室你喜欢,谈你对它的理解? 让你设计书房,你会如何运用色彩搭配? 3.居室的色彩还可以什么来搭配,图片演示。 结合图片观察分析总结 对比欣赏讨论居室色彩的不同搭配,冷色调给人沉稳、安定的感觉;

暖色调给人热烈、奔放的感觉。 墙漆、壁纸、窗帘、灯光等。 学生对居室色彩搭配有了深刻的体验。通过对图片的分析,学生能探究出居室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使本课的重点得以有效解决。 运用已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居室基调形成的原因。 探究阶段 装饰居室设计的纹样 手绘纹样 拓印纹样 教师演示纹样的构成 联系实际说出不同的装饰纹样设计 学生动手体会 动手实践,有了对创作的经验,为设计制作做准备。 实践阶段 结合自己的居室,设计墙饰纹样。 要求:色彩搭配符合居室整体的环境 小组合作完成 注意画面的整洁。 将已探究出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认识再一次升华。

展示交流 教师点评。 展示设计的墙饰纹样

学生自评、互评。 锻炼总结、归纳能力。

第二课 装点居室 名师优质课

《装点居室》教学设计 湖南师大附中 杨爱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居室中细节装饰的作用及设计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知道居室细节装点在居室设计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细节装点,进一步美化我们的生活空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室内功能规划和美化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丰富和装点居室空间细节,使整个室内空间更富节奏美感。关注细节装饰,学习细节装饰的方法。细节是室内空间的点睛之笔,在案例作品赏析中,引导学生加强在这方面的认识和关注,并探讨细节装点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细节装饰方法表现出更有新意的物品,装点美化室内空间。居室细节物品的装饰表现关系到的形式内容有物品的造型表现、色彩设计、图形构造等,在教学引导环节上如何才能到位是教学设计中要考虑的。

三、教学策略

1.学生的视觉感知状态如果达不到,兴趣也很难培养起来,没有了兴趣,也就更难激发创新精神。对于室内细节物品装点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充分赏析经典案例作品,感受其带给人的视觉美感,并产生对室内装饰品的喜爱之情和设计冲动。在教学引导和方法学习上,教师要善于选择典型案例作品,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和发现,并主动获取相关知识。

2.在教学活动设置方面,以DIY形式呈现,让学生自主动手做做居室中实用而又有趣的物品。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用各种不同材料和不同方式方法大胆表现。通过学生亲手制作的室内装饰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用自己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教学引导:对比赏析,室内装饰品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展示两张有装饰品和没有装饰品的图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视觉美感上比较分析。提出问题:室内装饰品在室内设计中有什么作用? 小结:漂亮的居室离不开细节的装饰 对比赏析,提出问题,引起对居室细节装点的关注

2.欣赏与交流 教师出示在室内装点上比较成功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探讨和交流:设计师是如何用细节装点室内空间的? 小结:可以利用家中的废旧布料等材料对家中的现有物品进行装饰、美化,在保留其实用功能的同时,表现出能带给我们愉悦审美享受的视觉形象。 室内装点细节导向与锁定内容:居室中的靠垫 在案例作品赏析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室内细节装点,激发兴趣,铺垫教学

3.居室中的细节:靠垫 靠垫物品体积虽小,但在装点居室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使我们的居家生活更加舒适、美观、便利。 (1)靠垫的造型:方形、圆形、、不规则图形等。各种造型的靠垫既实用,又充满情趣。 材料:棉、麻、丝、毛及人造材料等。 (2)根据室内风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靠垫,营造不同的居室空间氛围。 根据例图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靠垫适合放在不同风格的房间里。如古典、自然、现代、后现代等各种风格。如稳重、温馨、明快、文雅等各种氛围。 (3)有的靠垫自身带有图案,有的却颜色单调。我们可以通过印染、手绘、编织、绣花、拼接缝制或增加点缀物等方法进行改造、美化。 在图片的比较赏析中引导了解,同一靠垫的不同改造美化方法。如缝、画、材质拼贴等。 出示实物作品,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材质。引导学生关注,废旧的东西也可以利用起来,并能做出漂亮的艺术品,而且这些材料就在学生的身边,这样就增强了他们设计和制作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能“物以致用”“变废为宝”。(4)思考讨论:展示一个靠垫,提出问题:这个靠垫还可以如何改造 重点关注和探讨居室中靠垫这一细节物品的装饰表现方法,突破“点” 4.教学拓展,生活中其他物品的装点 在室内设计的细节装点上,还有哪些细节内容我们也可以在实用至上的基础上表现出美观、创意的点睛物品。 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 教师展示室内中常用的座套这一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你进一步装饰美化,你会怎么做?引出制作方法。 参考教材讲解:凳子座套的制作方法 向“面”,让学生进一步关注室内其他装点物品的装饰表现方法

5.学习活动 DIY:我们自己动手做做这些实用而又有趣的东西! 观察自己家中有哪些现有物品可以进行创意改进,并利用家中的废旧材料进行设计制作,达到装点居室的效果 引导学生动手设计制作室内小物品,大胆表现自我审美需要

6.教学展示 引导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创意点子,搭建学生互相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拓宽设计思路,设计更富美感和实用功能的居室装点物品 引导学生大胆表现和展示 7.教学总结、下课 我们的身边,潜藏着无尽的美好事物,只要我们大胆开拓和表现,定能创建更理想和美好的生活

第三课 关注社区居住环境 优质课资料

《 关注社区居住环境》教学设计 湖南师大附中 杨爱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社区的一些基本特点,认识社区里的各种设施及社区的规划等,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并学以致用,尝试改善或设计规划。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自己生活的社区进行观察、调查,从而认识和了解社区的基本的特征。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方法原则,尝试规划改造我们的社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调查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使学生感受到社区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增强学生作为社区一员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生活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初步尝试从功能到审美方面设计规划社区环境,通过让学生设计与制作美化社区环境的效果图,体会社区环境的设计与制作是创新、环保、人文等综合因素的组合,在设计中要注重考虑充分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教学难点 在设计与表现活动中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设计在实用与审美,整体与局部,环保与创新的完美统一。

三、教学策略

1.进行本单元教学时要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实际,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注意教学时的活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社区环境是学生每天生活之地,教师对这一内容的引导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在教学中,让学生理性的审视我们生活的小区,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通过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对自己居住的小区环境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能大胆地用绘制效果图方式将自己的设想方案直观呈现。 2.美的作品除了能引起学生审美共鸣外,也能激发学生模仿尝试。在教学引导中,教师要善于选取精美的效果图,让学生在审美感受中理性探讨方式方法,并大胆模仿尝试,学习效果图的表现技巧。

3.合作的学生方式,其优势在于可以加强学生的责任感、表现欲、协作意识和协调能力。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分工的方式,共同完成某个项目内容整体中各局部的设计,整个设计和效果图绘制过程有分有合,教学更富弹性和张力。

四、教学过程 4.教学内容:

1.课前准备

“调查和访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主要调查生活环境的布局是否合理、配套设备是否齐全,在这里生活是否舒适、方便,环境是否优美、有利于人的健康等 在调查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向教学主题 2.交流展示,发现问题,引起思考 小组同学展示图片,并讨论:我们居住的社区除了住房外,还有哪些机构和设施?生活环境的布局是否合理、配套设备是否齐全?在这里生活是否舒适、方便,环境是否优美、有利于人的健康等? 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文化品位和居住要求越来越重视,因此充分利用小区自然条件,如地势、地形、地貌等,规划设计一个有利于人们生活的舒适、健康的环境,同时又要控制自然资源的使用,节约能源,求得人与自然的平衡,使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良性循环,成为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共同愿望。

导入教学主体内容:如何规划设计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 引导学生以身边的居住环境为例,在展示交流中进一步将学生引向对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面貌的思考

3.赏析与评价 环境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方针,营造美好、宜人的生活家园。 讨论:你理想中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的?

1、合理的功能分区——环境设计中根据使用功能划分的各个区域。(健身、游泳、少儿游乐、散步休憩)

2、适宜的人工造景--人为制造以自然美为特征的那种供休憩欣赏的空间环境。(假山、人工水景、绿化) 在案例赏析中感受和理解社区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了解环境设计基本方法

4.社区规划设计效果图 小区景观平面图(结合平面图和实景图分析楼间距、人车分流、道路铺设、庭院造景等) 1.楼房设计应注意间距,使每户居民充分享受到阳光(不能全天被其他楼房的影子遮住) 2.注意人车分流(安全、方便) 3.道路铺设既要考虑功能分区和美观,又要考虑防滑等使用功能。(安全、心理辨认) 4.树木和草坪既能划分区域,又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5.庭院造景是让人们接近自然、安静休息的区域,应疏密有致,给人美的感受。 6.藤架设计可供夏季遮阳纳凉。7.运动场所不要设置容易使人受伤的设施(安全)

5.作品欣赏 经典效果图绘制案例欣赏,感受好的社区环境带给人使用功能上的便利和审美上的精神愉悦 在欣赏精美的设计作品中关注环境设计效果图的表现方法

6.学习活动 教师给出一张总的小区平面图,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择,每组选取小区的一部分,最后全班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小区设计。 在效果图绘制实践大胆探索和表现,加强学生的动手表现能力

7.教学延伸 教师出示社区环境目前面临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不乱扔垃圾、不乱停车、不做干扰他人生活的事,共同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环境 德育渗透。从现象到问题,引导学生做一个文明的社会公民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观摩课资料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教学设计 湖南师大附中 杨爱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利用建筑、山石、花草树木、幽径等造园要素,表现丰富的造型及空间变化,使园林艺术呈现出“移步换景,别有洞天”的审美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中,感受其独特的审美情趣,领悟其深层的审美内涵和意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强对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艺术美感的感受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赏析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不同类型的中国古典园林典型作品,领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独特的意境魅力和特有的艺术成就。在领略中国古典园林鲜明的特色艺术的同时,一方面感受和体味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审美情感和人文情趣,另一方面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观念和方法,了解其蕴涵的儒、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了解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勤劳和智慧的特色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如何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更有效的感受和体味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感和特色,并进一步了解园林艺术的布局和造景方法。

三、教学策略

1.以赏析为主的课型,在教学设计方面强调选择典型园林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大胆感受中国古典园林赋予的独特美感,在审美感受中逐步探讨相关知识,并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蕴含的深层内涵,感受其独特的审美特点。

2.运用比较鉴赏法,并设置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表达,如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相比有什么特征?找出中国园林的造园要素?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3.经典赏析,典型突破。重点赏析探究某一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园林力作,如苏州的拙政园,探讨了解其审美特色和布局造景方法。以此为点,引导学生感性把握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特色,再从表现形式上探讨分析,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表现手段以及所蕴含的审美内涵。

4.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华文明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一种独特而经典的艺术设计形式,并对之后的艺术产生有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例导学,如现代设计案例苏州博物馆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鉴。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其间的池塘水域、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的巧妙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赏析感受,导入课题

展示中国古代园林图片素材,引导学生感受其审美特色,导入教学。 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典型的理想自然环境。中国园林艺术“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开门见山,在审美体验中进入教学主题内容。引导学生先从感性上把握 2.赏析与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类型 教师展示三个有代表性的园林艺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赏析探讨:“这三个中国古典园林分别表现出了怎样的视觉美感?” 教师小结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三种典型类型(寺观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及审美特点 在比较赏析中鉴别各种类型园林艺术的审美特色

3.作品赏析,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审美趣味 结合诗作“破山寺后禅院”的赏析,欣赏园林作品,进一步感受和体味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审美特色。结合中国古典山水画赏析园林作品。小结:中国古代许多园林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营造的,这使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等艺术的影响,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感情色彩。两千多年来,无数能工巧匠、文人墨客凭借着诗一般的灵感和画一样的意境,把这些亭、台、楼、阁、山、石、水、榭等在大自然中演绎得淋漓尽致,丰富多彩 将古诗词文学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结合赏析,进一步领会园林艺术美

4.互动探讨,园林的造景手法 展示园林案例作品,提出问题:在有限的空间创造无尽丰富的园林景观和诗画意境,主要园林造景手法有哪些?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教师整理学生讨论结果,并小结:空间景区的分划“曲折而多变”。园林布局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园林面积大小和配合的方式上,力求疏密相间、主次分明、幽深与开朗相结合,以达到移步换景、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效果。 大到皇家园林,小到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只有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 借景抒怀: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教师出示几张有代表性的园林图片,引导学生区分其借景方式。) 在案例作品中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独特的造景手法

5.经典案例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经典案例“拙政园”赏析,品味其艺术魅力,感悟其诗情画意。小结中国园林特征: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3.诗画意境,天人合一。 人作──巧借──意境,三位一体,才能达到诗情画意 进一步赏析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经典力作,在审美体验中进一步强化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审美特色的理解 6.教学小结与延伸 文明载德五千年,精工承物八千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仅仅只是中华文明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但它足以让我们骄傲与陶醉! 现代设计案例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鉴──“苏州博物馆”。(欣赏)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小结本课,延伸教学,欣赏现代建筑设计作品苏州博物馆,感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推荐第7篇: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以往教学相比,八年级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八年级是一个分化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基础仍然要重视,尤其是字词积累;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写作方面应该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同时向中考靠近。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在摸索中前进,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以往教学模式,突破新天地。

推荐第8篇: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反思

巫山县泰昌初级中学 戴直楷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途接手教学班级,教材又是全新部编教材,着实在工作上增添不少负担。众所周知,八年级是初中学生学业的分水点,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教师好好反思。就语文教学及部编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来看,基础仍然要重视,尤其是字词积累;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还是分薄弱;写作方面应该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同时向中考靠近。但新教材编排体系、学习目标及能力要求,只得在教学中探索前进,在探索中不断反思。

一、深入了解学生、钻研教材,一切从实际出发

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全面了解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等,是每一个教师接受教学之前,务必深入了解、细心分析的;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就得钻研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也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以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点要求的清晰、明确理解。

语文教学在注重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主要是强化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教材中的阅读课文仅是一个教学范本,教师应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去挖掘相关生活及人生道义,促进学生理解课文、认识生活、反映生活,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还有,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真正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教学,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一切从实际出发,方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二、注重课堂实践,以师生有效互动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师践行自己职业职责和价值的主要场所,以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去落实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仅是一个引领者,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是为自己课堂实践提供便捷措施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对学生答疑的预设和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教师务必充分考虑;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教师在将课前预设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并展开讨论,落实有关答疑问题,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

三、充分认识自己,创新思维和教学实践促进自己不断成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教师,也有自己的不足;再差的教师,也有自己的优点。教师充分认识自己,才能真正的觉得自己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有些老师有种感觉,某段时间自己教学似乎比较得心应手,心情十分顺畅;某段时间自己的教学老是不顺,总觉得教不好了,这里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因素。任何一种方法都只能维持一定的显性期,任何一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当教师不断地发现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并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时,新方法就会即将破壳而出。教材中的课文,教师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教师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道呢?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正是这些课堂形势迫使教师积极创新思维和教学实践。教师自己必须穿越更宽广的教学天地,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学习,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总之,教师的教学离不开学生、教材、课堂,更离不开教师自己,教师只有紧紧抓住学生、教材,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尝试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方能促进自己不断成长。

推荐第9篇:初中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下学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学期,学生们在前三个学期系统地学习了语文各方面的常识,本学期侧重点在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侧重于阅读能力的培训,为初三做好准备。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织单元,且均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人生思想转变历程;《我的母亲》节选胡适自传,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不懈追求人生的小部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含有哲理,很适合诵读。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具有诗化、抒情性的活动。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的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五篇课文中,《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高人。此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围绕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

文言文课文的编排方式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文言文(含古代诗歌)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词作一番梳理,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另外,“背起行囊走

四方”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全书的重点。

1、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

2、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积累、运用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

三、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三、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从上学期的教学的教学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是很强的, 在学习上怕吃苦受罪,不愿付出劳动,需要老师的督促。班上有

4、5名学生严重的厌学。优生较少,差生较多,优秀率低,上学期末平均分70分(120分卷)。

四、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

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五、教学进度表

一周 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2)

1、《藤野先生》(2)

第二周

2、《我的母亲》(2)

3、《我的第一本书》(2)

4、《列夫托尔斯泰》(2)

第三周

5、《再塑生命》(1)

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4)

第四周

6、《雪》(2)

7、《雷电颂》(2)

8、《短文两篇》(2)

第五周

9、《海燕》(2)

10、《组歌》(2)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寻觅春天的踪迹(2)

第六周

21、《与朱元思书》(2)

22、《五柳先生传》(2)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

23、《马说》(2)

第七周

24、《送东阳马生序》 (3)

25、《诗词曲五首》(2)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古诗苑漫步(1)

第八周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古诗苑漫步(2)

11、《敬畏自然》(2)

期中复习(2)

第九周 期中考试 试卷分析 期中总结

第十周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2)

13、《旅鼠之谜》(1)

14、《大雁归来》(1)

15、《喂——出来》(2)

第十一周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科海泛舟(4)

16、《云南的歌会》(2)

第十二周

17、《端午的鸭蛋》(2)

18、《吆喝》(2)

19、《春酒》(1)

20、《俗世奇人》(1)

第十三周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6)

第十四周

26、《小石潭记》(2)

27、《岳阳楼记》(4)

第十五周

28、《醉翁亭记》(3)

29、《满井游记》(2)

30、诗五首(1)

第十六周 30、诗五首(3)

期末复习(3)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实验中学

旧的学期悄然而逝,新的学年不期而至。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特做如下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八(11)班共有学生50人。在上学期课改中,本人热心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对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是,部分学生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仍然有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没有进入课改设定的情境,处于无所适从的茫然状态。

二、教学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

共有30篇课文,按主题合成6个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广泛博览参考资料,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7、作文采用全批、抽批、面批,学生互批等方法,快捷、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时指导、评价、交流,激发写作动力,同时结合每周两篇随笔指导、交流,用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受感染的学生作品启发,激励学生写作,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8、指导学生读书和写好读书笔记,每周一节交流随笔和读书笔记课,形成丰富、生动的语文学习过程,避免死读课本和读死书现象。

总之,要对每一位学生做深入了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学生学习的伙伴,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帮助者。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而且能呼唤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让学生对未来充满热切的憧憬和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使他们能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实验中学

王定群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期终测试情况来看,跟其它平行班级相比较,学生的进步尚比较大。但学生仍

然存在成绩悬殊的情况,优秀率不高,差生较多,及格率61%左右。

思想表现方面,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处于朦胧状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预习习惯尚未形成,上课学生合作能力差,发言不够活跃。

学习心理方面,有1/4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认真勤奋,他们的学习情绪比较稳定,有的尽管基础较差,也能坚持不懈,能有秩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能够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有l/3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但学习自觉性和稳定性不足,上课精神不振,回家很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尚有五六个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甚至毫无兴趣,需要老师再三强调才勉强完成作业。

二、教材简析

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织单元,且均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人生思想转变历程;《我的母亲》节选胡适自传,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不懈追求人生的一小部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含有哲理,很适合诵读。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具有诗化、抒情性的活动。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编写。《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艺人的故事。“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围绕以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

第五单元、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每单元五篇。教学时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主领悟的能力。“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词作一番梳理,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背起行囊走四方”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1.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2.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

密的语言。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4.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练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5.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措施

1.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8.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9.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五、教学进度表

第1周

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2)1.《藤野先生》(2)

第2周

2.《我的母亲》(2)3.《我的第一本书》(2)

4.《列夫托尔斯泰》(2)

第3周

5.《再塑生命》(1)

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4)

第4周

6.《雪》(2)7.《雷电颂》(2)

8.《短文两篇》(2)

第5周

9.《海燕》(2)10.《组歌》(2)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2)

第6周

21.《与朱元思书》(2)22.《五柳先生传》(2) 23.《马说》(2) 第7周

24.《送东阳马生序》(3)

25.《诗词曲五首》(2)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古诗苑漫步(1)

第8周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古诗苑漫步(2)

11.《敬畏自然》(2)

期中复习(2)

第9周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期中总结

第10周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2)

13.《旅鼠之谜》(1)

14.《大雁归来》(1)15.《喂——出来》(2)

第11周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科海泛舟(4)

16.《云南的歌会》(2)

第12周

17.《端午的鸭蛋》(2)18.《吆喝》(2) 19.《春酒》(1) 20.《俗世奇人》(1) 第13周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6)

第14周

26.《小石潭记》(2)27.《岳阳楼记》(4)

第15周

28.《醉翁亭记》(3)29.《满井游记》(2)

30.诗五首(1)

第16周

30.诗五首(3)期末复习(3)

第17周期末复习(6)

第18周期末复习(6)

第19周期末复习期末考试(6)

推荐第10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教案

第一单元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

第一课时

欣赏与评述:

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

教师讲解: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欣赏名画家作品:《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

教师讲解:

“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而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则成了“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莫奈所着力表现的不是他夫人和儿子的个性形象,而好像是某个在阳光照耀和微风吹拂下正在花草丛中漫步的年轻女子,他运用光和色的表现语言塑造出一种给人明快视觉愉悦的光彩形象。

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主张按锥、柱、球体来提炼物体的恒定结构,他画的《静物》以凝练的笔法和明确的体面,塑造出比实物更坚实的形体。 作为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要求打破传统绘画的视觉一致性,表现自己头脑中重新组构而成的物象。画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合空间之中。

第二课时

讨论与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

2、你自己比较熟悉或喜欢哪种表现方法与形式。

教师讲解:

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例如可以通过色彩的柔和对比来表现女性的清纯美感,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画家对人物的热情感受。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

都有着自己整体的有机结构,而且其中蕴含着人类对形式美的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欣赏名家作品:《戴帽子的妇人》、《扎辨子的少妇》、《黄红蓝与黑的构图》。

为了反对以“逼真”作为评价绘画标准的传统观念,马蒂斯常使用强烈甚至刺眼的对比色,这种颜色组合带有浓厚的主观而自由的倾向,因而被人们称为野兽主义画家。

蒙德里安的抽象主义绘画作品利用垂直线、水平线和红、黄、蓝、黑、白等颜色构成的平衡组合,构成作品整体的平衡性和谐,明确而严格的体现出基本要素组合构成的原则。

印象主义画家雷诺阿的这幅肖像画并没有表现外光,只是使用了印象主义的明亮色彩,颜色的对比和过渡非常柔和,使人物形象甚带有古典意味的清纯为亮丽美感。

评论与总结:

1、你是否认为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艺术表现或交流的语言?

2、你是否初步了解了中外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

3、懂得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对你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帮助?

欣赏名家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樱桃与桃》、《梅花》。

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和人群的头部处在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的构图组织的井然有序。

大小不等的圆开统一而有变化地组织成面面的主体,衬托它们的是好似圣维克多山山峰起伏的衬布褶纹。 画中梅花的竖枝与横枝靠近画面的横竖黄金分割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舒适之感

计划课时:(4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第11篇:美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教案

第一单元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

( 计划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欣赏与评述:

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

教师讲解: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

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欣赏名画家作品:《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

教师讲解:

“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而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则成了“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莫奈所着力表现的不是他夫人和儿子的个性形象,而好像是某个在阳光照耀和微风吹拂下正在花草丛中漫步的年轻女子,他运用光和色的表现语言塑造出一种给人明快视觉愉悦的光彩形象。

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主张按锥、柱、球体来提炼物体的恒定结构,他画的《静物》以凝练的笔法和明确的体面,塑造出比实物更坚实的形体。

作为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要求打破传统绘画的视觉一致性,表现自己头脑中重新组构而成的物象。画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合空间之中。 第二课时

讨论与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

2、你自己比较熟悉或喜欢哪种表现方法与形式。

教师讲解:

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例如可以通过色彩的柔和对比来表现女性的清纯美感,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画家对人物的热情感受。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都有着自己整体的有机结构,而且其中蕴含着人类对形式美的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欣赏名家作品:《戴帽子的妇人》、《扎辨子的少妇》、《黄红蓝与黑的构图》。

为了反对以“逼真”作为评价绘画标准的传统观念,马蒂斯常使用强烈甚至刺眼的对比色,这种颜色组合带有浓厚的主观而自由的倾向,因而被人们称为野兽主义画家。

蒙德里安的抽象主义绘画作品利用垂直线、水平线和红、黄、蓝、黑、白等颜色构成的平衡组合,构成作品整体的平衡性和谐,明确而严格的体现出基本要素组合构成的原则。

印象主义画家雷诺阿的这幅肖像画并没有表现外光,只是使用了印象主义的明亮色彩,颜色的对比和过渡非常柔和,使人物形象甚带有古典意味的清纯为亮丽美感。

评论与总结:

1、你是否认为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艺术表现或交流的语言?

2、你是否初步了解了中外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

3、懂得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对你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帮助?

欣赏名家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樱桃与桃》、《梅花》。

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和人群的头部处在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的构图组织的井然有序。

大小不等的圆开统一而有变化地组织成面面的主体,衬托它们的是好似圣维克多山山峰起伏的衬布褶纹。 画中梅花的竖枝与横枝靠近画面的横竖黄金分割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舒适之感。

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 (造型-表现)

计划课时:(4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1、选择一些作品说明它们真实地再现出哪些具体的个别对象?

2、你对这些形象有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一、导入新课:

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和时时运动变化的,由于艺术来反映现实生活,由于它所选择的对象不同,采用的媒介不同和表现的方式不同,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侧重于再现客观的真实形象,有的注重表现主观世界的意象与感情。但是再现和表现往往共处于同一作品之中,而不能简单地加以截然划分。

二、新授内容:

欣赏名家作品:《静物》、《雏鸡图》、《小鸡》。

教师讲解:

《 静物》,霍达按照科学而精确的形式结构与透视规律, 借助细腻丰富的色调转换,塑造出质感强烈、若可触摸的逼真静物形象。课本右下图是部分静物的形体结构和透视变形示意图。

《雏鸡图》,李迪以精工细笔再现有稚嫩生命的小鸡,那毛茸茸的身体同样带给人真实的触觉感受。 《小鸡》,黄胄的这幅速写,可以使我们看出画家是怎样抓住小鸡的结构与动态的。

三、总结评述:

达-芬奇说过:“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历史上,许多美术作品都是以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为主要目的。而且不只再现客观对象的外部特征,还要再现对象的精神、性格、气质等内在本质特征,以达到“形神兼备”的程度。

活动二:研究与讨论

1、这些绘画作品形象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和表现手段?

2、每一幅作品着重再现对象的什么特征?

一、欣赏:《伊莎贝拉-勃朗像》、《橡树》。

二、教师讲解:

《伊莎贝拉-勃朗像》,鲁本斯极其熟练地运用写实性的油画色彩,不仅准确地再现出人物的美丽形象,而且捕捉到她生动的神态和表情。

从鲁本斯的素描可以看出,画家非常熟悉地掌握了对象的面部结构和形态特征。

《橡树》,希施金以高度写实的技巧,真实地再现出无比坚实而挺拔的橡树形象,树林中好像还弥漫着野花的芳香和枯叶的气味。希施金画的松树的习作,枝叶疏密有致,光影层次丰富,是细腻观察研究自然的记录,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

三、总结评述:

塑造生动、自然的绘画形象,就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内在结构、明暗以及色彩关系,包括局部结构、特征与整体结构、特征的主次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统一和具有美感。

第二课时

实践与体验:

1、尝试临摹一幅素描或色彩作品或者它的局部。

2、尝试进行线描或黑白静物或者景物的写生练习。

一、导入新课: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新授内容:

艺术形: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

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

(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

板书:

造型要素: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

(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

点:最小的视觉单位。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 面: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线的包围、分割和表面色、质的变化。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

体块与空间: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及

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

第12篇:初中体育教案全集八年级

体育教案

教材

一、中学生广播操

二、素质习练

教认知目标: 学生能熟记并说出各节操的名称。 学 目 标 教学

程过

教学 内容

教师活

时 间

生 活

习练次数

技能目标: 学生能基本掌握动作要求,跟上节奏练 。习

情感目标: 学生能自我评价,认真听讲、看示范,积极模仿、积极练习

一、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

数。

三、老师宣布本课主要内容

和任务。

1、“∞”字形走

2、徒手操:

各关 节 活

(2)扩胸运动 ( 3) (4)

(5) (6)

体侧运动 体转运动

10`

全身运动 活动膝、踝、腕 关节

(1)

肩部运动

一、队列如图示 ××××××× ××××××× 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

要求:注意力集中, 活动充 分

1、“∞”字形走

如图

(二)

4*8

常规

二、师生相互问好。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一 广 播

基 本 部 分

一、预备节

一、学生成四列队形

二、热身运动

二、认真看示范

三、上肢运动

三、跟老师一起做

四、胸部运动

四、自己练习

五、全身运动

五、集体练习

六、踢腿运动要求:动作到位。

七、跑跳运动

八、整理运动

广播操 教法:

1.教师作要领动解讲,学生 根据教师要求练 。习2.学生练 :习( 1)徒手模仿练习( 2)完整动作练习3.纠正错误动作。 本 基

二、学生用自备 。绳

二 素质2组织学生习练

内容 {跳绳} 二 1讲解要求和内容

三、30`跳绳两次中间休

息 2`

要求:原队形,认真练

。习

一 整理 放松

一、领做放松操

二、本课总结讲评

二、1 学生分组小结自我评 1.学生自我评估学习情况

一、随教师做充分放松

估。

束 部 分 二

小结

生再见

三、师

5`

2.教师总结2 集中汇 。报3.布置收还器材

3 男生第一组归还器材

三、师生再见

一、组织:如图

× × × × 0 0 0 0 × × × × 0 0 0 0 × × × × 0 0 0 0 × × × × 0 0 0 0 × × × × 0 0 0 0

二、要求:

放松、调整呼吸

班级 计预实

日期负荷

练习近平均 密度 35 % 心率 142 次/分

好多同学动作都忘了。

录音机一台

场 地 器 材施 情 况 记 载

体育教案

教材

1、障碍跑;

2、接力游戏

教认知目标: 学生知道跨跃垂直和一定宽度的障碍物跑的基本方法。 学 目 教学

程过

技能目标: 学生能在跳动中用“踏上式”越过低高度的垂直障碍物,用“跨步式” 跨过一定高度的水平障碍。

教学 内容

教师活

时 间

学习练次数 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拼搏顽强的意志品。 质

生 活

一、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

数。

宣布本课主要内容

三、老师

和任务。

四、教师列、队队解讲形练习的内

容和要求。并口令指挥 二

队 列 队 形

1、稍息、立正、看齐、报数

等。

2、二列横队— — 四列横队

— —还原

要求: 通过练习, 培养学生高 度的组织纪律性和注意力。

3、并裂、分合队形练习

10`

1、“∞”字形走 ×××× 0000 ×××× 0000 ×××× 0000

如图

(二)

4*8

×××× 0000

一、队列如图示

××××××× ×××××××

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

要求:注意力集中, 活动充

常规

二、师生相互问好。

准 备 部 分

一、障碍跑练习

基 本 部 分

一 障 碍 跑

1、教师讲解要求习练要求:

1、学生认真听讲

2、尊守规则

3、积极练习

学生练习图:

20 基 本 部 分

习练解讲要求。

一、教师

四、参与练习并巡回指导。(跳绳。小推车)

二、

1、学生分成八小组

2、各组在小组长带领 下认真完成练。 务任习

(跳绳50/

3、小推车10 米 /3)

素质

二、组织学生习

一 整理 放松

一、领做放松操

二、本课总结讲评

二、1 学生分组小结自我评 1.学生自我评估学习情况

一、随教师做充分放松

估。

束 部 分 二

小结

生再见

三、师

5`

2.教师总结2 集中汇 。报3.布置收还器材

3 男生第一组归还器材

三、师生再见

一、组织:如图

× × × × 0 0 0 0 × × × × 0 0 0 0 × × × × 0 0 0 0 × × × × 0 0 0 0 × × × × 0 0 0 0

二、要求:

放松、调整呼吸

班级 计预实

日期负荷

练习近平均 密度 35 %

心率 140 次/分

学生认真练 。习

垫子八块

场 地 器 材

施 情 况 记 载

体育课教案

教材

一、中学生广播操

[复习]

二、素质 习练教认知目标:学生能熟记并说出各节操的名称。 学 目 标 教学

程过

教学 内容

教师活

时 间

习练次数

技能目标:学生能基本掌握动作要求,跟上节奏练 。习

情感目标:学生能自我评价,认真听讲、看示范,积极模仿、积极练习

五、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

数。

七、老师宣布本课主要内容

和任务。

1、“∞”字形走

2、徒手操:

各关 节 活

(2)扩胸运动 (运动

3) 体侧(运动

4) 体转

10`

(5) 全身运动 (6) 活动膝、踝、腕

关节

(1) 肩部运动

一、队列如图示 ××××××× ××××××× 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

要求:注意力集中,活动充 分

1、“∞”字形走

如图

(二)

4*8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常规

六、师生相互问好。

基 本 部 分 一 广 播 操

一、整理运动 二复习各节操 形

一、学生成四列队

二、认真看示范 一起做

三、跟老师

四、自己练习

五、集体练要求:动作到位。

第13篇:初中八年级传统文化第一课教案

初中八年级传统文化第一课 《周易》选读教案

古代戈意图案。《太平御览》:“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以“—”为阳,以“--”为阴,组成八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离为火、兑为泽,以类万物之情。八卦分据八方,中绘太极之图。《易传》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和“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是上古人们记事的符号,后被用为卜筮符号。古代常用八卦图作为除凶避灾的图案。

(一)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四)八卦五行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xùn),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gèn),止也;兑(duì),说也。”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间一横叫二爻,上面一横叫三爻。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流传更广。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清华大学校训即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乃是引用此处。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语出《周易·益·象辞下》。意思是君子看见好事马上跟过去学习,发现错误急速改正。与成语“见贤思齐”同义。在工作学习中,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优点时,要虚心学习。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语出《周易·系辞下传》。意思是事物一旦到了极限就要改变它,改变就能通达,通达就能保持得长久。在工作中如果遇到困难需要变通时可以用这句话。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不做大量有益的事情就不能成为一个声誉卓著的人,不干坏事就不会成为毁灭自己的人。品行不好的人认为,一般的好事对自己来说没有多大益处而不去做,一般的坏事对自己来说没有多大损害而不去改正。所以坏事多了而无法回避责任,罪恶大了也无法得到宽恕。《易经》说:“肩膀上扛着木制的的重枷锁头,以至于把耳朵都遮住了,不能赦免。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常用义: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解释

君子:古时候指有一定文化和修养的人,有时候也是对男子的一种尊称 安:安定,安全,安稳。危:危险、危机。存:得到的时候。亡:失去

治:太平。乱:*。整句话的翻译就不用说了。这句话就是说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安稳、安定的时候不能够忘记危险、危机的时刻,(后边的句式和这句一样)

大概意思就和现在所说的居安思危一样,在情况好的时候要随时想着不好的时候,这样才能让人随时保持一种警惕意识,和一种不断向前进的动力。

君子学以聚之 问以辩之 宽以居之 仁以行之

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用仁义来行事。语出《易经》

2014- 9 -5

第14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

初一教案>

一、教学分析:

变体美术字在学生上学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出黑板报、办手抄报,及其进行宣传招贴等往往都需要美术字,有时

更需要变体美术字。变体美术字以其活泼多姿的形象,既美化了版面,本身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变体美术字是在黑体和宋体的基础上,进行形

状、笔画、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而形成的,具体的形式是采用字形与笔画的变化、象形、立体、字面装饰、全意、空心、重叠等手段。

初步掌握变体美术字的特点和书写方法,培养学习变体美术字的兴趣,

提高审美素养,更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思路:

教师先展示自己对美术字的书写水平,让学生提高书写变体美术字的兴趣,在激昂的情绪之中,引导学生去比较变体美术字与美术字的

差别,再同学生一起讨论变体美术字的变形方法,总结出类型,最后提出进一步要求希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变体美术字的特点 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

③变体美术字的类型

2.能力目标:

①充分的军想象能力 ②根据需要进行变化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认识变体美术字的美感 ②创造美术变体字体的成就感

③拓宽视觉的进取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变体美术字的变化特点和类型

难点:根据所需选择变体美术字的进行变化

五、教具准备:

范字(投影片式、大纸书写式)、毛笔、大号板刷、色彩、水等。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方法:展示法、讨论法

八、教学过程:

㈠组织教学

教师用大毛笔蘸水在黑板上书写水字,后用彩色粉笔勾出空心字,

一方面让学生欣赏,提高其兴趣,一方面树立其信心,因为学生观察到写变体美术字也不是很难,只是不知其具体方法,增强求知欲。

㈡讲授新课

1.什么是变体美术字

投影展示一些用不同方法书写的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让学生自己比较美术字与变体美术字的差异,增加印象。

第一个问题:两者之间有哪些差异。(学生思考,比较回答)

①整体上美术字庄重严肃,变体美术字活泼多变。

②外形变化:把方形字体变长、扁或其它形状。

③笔划变化:主要是点、撇、捺、挑、钩等副笔的变化,主笔是基本不变。

④结构变化:有意识地将字的部分结构进行夸大、缩小或移位,改变字的重心等。

最后由教师总结,投影展示变体美术字的概念。了解了什么是变体美术字及其同美术字的差异,推导出了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由这

些方法变出的美术字形式多样,大体上有哪些特征,由这些特征可归划成哪些类型呢?

第二个问题:根据变化特点可划分成哪些类型?

1 2.变体美术字的类型(教师划分,由学生回答方法和特点)

①装饰美术字

特点:绚丽、富于诗情画意。

方法:装饰文字本身、背景。

展示范字,学生找特点、方法

②形象美术字

特点:含义形象化,既是文字又是图画。

方法:添加形象化物体,笔划形象、整体形象化、标记形象化。 (展示范字)

③立体阴影美术字

特点:空间感强、厚重

方法:用绘画透视的原理表现出字的立体效果,例如把平面字形通过透视关系或透明物体的覆盖及投影产生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展示范字)

④综合美术字

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变化组合成的变体美术字

变体美术字大体有四种类型,每一种效果各不相同,根据版面需要和个人喜好,确定一个变体美术字的类型,后选择正确的表现方法,这是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和规律。到这时有些同学开始构思,这时教师一定要提出要求,以使在书写时严格要求自己,掌握住整体方面。

第三个问题:书写美术字的要求。(提问)

3.写变体美术字的要求。

①字的形体明确

不管如何变化,这个字一眼看上去还知道是什么字。

②整个条幅变化要统一

以同一变化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字

③变化要根据需要,要有根据,不能想怎么变就怎么变。

㈢小结

变体美术字是根据需要对标准字体进行变化,以标准字体为基础,

希望同学们把标准字体写好,掌握变化的方法和范围,这样书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㈣作业

书写两条变体美术字,要求结构合理,笔画统一。

题目:1.祖国万岁 2.学习园地

2 变体美术字

教材分析:

《变体美术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设计·应用”中的一个主题活动。本单元以设计制作板报为线索,以美术字设计、版面设计为主要内容。变体美术字应用广泛,实用价值高,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小学美术课上接触过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也见到过不少变体美术字,上节课已经学习了黑体、宋体美术字的基本特征和书写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教学方法:

1.图例的搜集与斟选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2.知识要点的讲解,采用提出问题──欣赏实例──分析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检验检测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由理性认识指导设计实践。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总结,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作业的布置结合制作元旦和圣诞贺卡设计变体美术字,体现时效性,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样学生既体会到了学习的价值,也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美术字的艺术特征、造型特点和实用价值。 2.技能目标: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设计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变体美术字的形态美和意蕴美。 教学重点: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范围和变化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变体美术字的设计规律设计出变体美术字。 教具准备:

1.变体美术字图例。 2.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变体美术字。

2.绘画本、铅笔橡皮、直尺、水彩笔等。 课型:设计应用 教学过程:

上课前走到学生中间,检查学生是否收集了变体美术字图例,工具是否带齐,与学生简要交流是否了解变体美术字。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几位新朋友,大家看看认不认识它们?(打开课件,伴随音乐播放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变体美术字图例:可口可乐、金丝猴、梦幻西游等)

学生纷纷回答:认识。

教师启发:它们属于什么美术字,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这些美术字属于变体美术字,看起来形象、生动、活泼、很吸引人。(部分学生能回答出来)

教师总结:回答的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变体美术字。 板书课题:变体美术字。

3 传递我们的心声 ──变体美术字设计主题活动

讲述新课:

活动一:展示与交流

每小组选一位学生上讲台在实物展台上展示自己收集的变体美术字字例,并讲解其特点。学生讲完后,教师带头鼓掌,给予鼓励。

教师总结: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讲解的也非常精彩,说明大家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并引出概念:变体美术字是把字的笔画和外形进行变化装饰而形成的美术字,它形象、生动、有趣,广泛的应用在商品包装、广告宣传、报纸杂志等方面。

活动二:探究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范围

本活动采用:提出问题──出示典型图例(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检验检测的步骤开展。

1.提出问题:变体美术字是把字的那些部分进行变化?

2.出示典型图例:星星诗刊(变笔画)、群星争艳(变字型)、音乐会(字型笔画一起变)

3.学生回答(教师此时可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4.教师总结:A、笔画变 B、字型变 C、笔画字型一起变 5.检验检测:举出字例,让学生判断是哪种变化方法 活动三:探究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

出示多种变化方法设计的变体美术字例,由学生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出变体美术字变化的规律:

1.笔画装饰 2.背景装饰 3.连笔 4.折带 5.象形

6.阴影、倒影

活动四:我当小小设计师

(经过活动

二、三,学生已经理解了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活动四即是对前面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打开学生思维,最终完成设计作业的必要过程)

以汉字 “雪山”为例,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把它设计成变体美术字,可以用那些方法设计,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最后出示“雪山”的变体美术字设计方案之一,学生对这个方案可能认同,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思考是不是还有更好的设计方法,以拓宽思路。

活动五:设计实践

布置作业:运用刚刚学过的变体美术字的知识,把“元旦快乐”“圣诞快乐”设计成变体美术字,应用到下节课元旦贺卡和圣诞贺卡制作上。

(多媒体上出示与元旦和圣诞相关的图片素材,让学生作为参照。)

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表现。

(临近元旦节和圣诞节,根据学生的要求,加入了贺卡制作的教学内容,本次作业的设计,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情绪很高,非常乐意完成)

活动六:评价与拓展

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四人小组内展示交流,进行自评和互评,并推举一到二人的作品拿到实物展台上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由设计者讲解设计构思,并由全体同学评议,教师以鼓励为主,给予相应的评价。

课堂小结:同学们,大家设计的非常好,希望你能把自己设计的变体美术字应用到下节课的贺卡制作中,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变体美术字作品!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是一个静止的文本,课堂教学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有效的教学需要巧妙的教学设计,但仅仅有教学设计并不一定能上好一节课。课堂动态生成的情况总是在变化的,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要能够驾驭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本节课基本上是成功的,但由于教的班级比较多,各个班的情况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怎样适应各个班级不同的情况,怎样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仍是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5 《变体美术字》教案

一、教材分析:

美术字,是有图案意味或装饰意味的字体。它自成一个门类,广泛应用于宣传、广告、商标、装潢等。具有美观和醒目等特性。变体美术字进行特殊艺术加工的新型字体。美术字经过变体后,千姿百态,变化万千,是一种艺术的创新。

二、教学目标:

1、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变形,书写出美观形象的变体美术字。(了解)

2、从设计变体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力。(练习)

三、教学的重点:

从字体、字义及字的结构入手,进行美化加工,创造出更美观、形象、活泼的新字体。

四、教学的难点:

对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的准备:

挂图、各种变形的字体。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回忆黑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请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变“字,直接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讨论”花“的书写特点及规律,介绍笔画的变形。

几何体、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水滴形、扇形、曲面形„„ 形象化处理,点变作花朵形、星光形、水珠形„„

2、欣赏一些变体美术字,找出其特点: (1)冲破方形的框架结构:

a、其中一笔破框 b、其中两笔破框 c、改变框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扇形 (2)相连:平连、斜连、上下连

(3)立体化: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4)形象化:

从字义出发,将本义作形象化处理: 木:变体后绘成四截木料叠成。

冰天雪地:变成后绘成冰纹,画上积雪。 尖:变体成上部小下部大。 曲:变体成曲线状。

三、布置作业,提出弹性作业要求。

四、巡视辅导。

五、作业展评。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略)

6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参考教案

第一单元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 ( 计划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欣赏与评述:

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 教师讲解: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

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欣赏名画家作品:《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 教师讲解:

“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而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则成了“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莫奈所着力表现的不是他夫人和儿子的个性形象,而好像是某个在阳光照耀和微风吹拂下正在花草丛中漫步的年轻女子,他运用光和色的表现语言塑造出一种给人明快视觉愉悦的光彩形象。

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主张按锥、柱、球体来提炼物体的恒定结构,他画的《静物》以凝练的笔法和明确的体面,塑造出比实物更坚实的形体。

作为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要求打破传统绘画的视觉一致性,表现自己头脑中重新组构而成的物象。画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合空间之中。

7 第二课时 讨论与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

2、你自己比较熟悉或喜欢哪种表现方法与形式。教师讲解:

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例如可以通过色彩的柔和对比来表现女性的清纯美感,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画家对人物的热情感受。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都有着自己整体的有机结构,而且其中蕴含着人类对形式美的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欣赏名家作品:《戴帽子的妇人》、《扎辨子的少妇》、《黄红蓝与黑的构图》。

为了反对以“逼真”作为评价绘画标准的传统观念,马蒂斯常使用强烈甚至刺眼的对比色,这种颜色组合带有浓厚的主观而自由的倾向,因而被人们称为野兽主义画家。

蒙德里安的抽象主义绘画作品利用垂直线、水平线和红、黄、蓝、黑、白等颜色构成的平衡组合,构成作品整体的平衡性和谐,明确而严格的体现出基本要素组合构成的原则。 印象主义画家雷诺阿的这幅肖像画并没有表现外光,只是使用了印象主义的明亮色彩,颜色的对比和过渡非常柔和,使人物形象甚带有古典意味的清纯为亮丽美感。 评论与总结:

1、你是否认为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艺术表现或交流的语言?

2、你是否初步了解了中外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

3、懂得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对你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帮助? 欣赏名家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樱桃与桃》、《梅花》。

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和人群的头部处在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的构图组织的井然有序。 大小不等的圆开统一而有变化地组织成面面的主体,衬托它们的是好似圣维克多山山峰起伏的衬布褶纹。

画中梅花的竖枝与横枝靠近画面的横竖黄金分割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舒适之感。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 (造型-表现) 计划课时:(4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1、选择一些作品说明它们真实地再现出哪些具体的个别对象?

2、你对这些形象有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一、导入新课:

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和时时运动变化的,由于艺术来反映现实生活,由于它所选择的对象不同,采用的媒介不同和表现的方式不同,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侧重于再现客观的真实形象,有的注重表现主观世界的意象与感情。但是再现和表现往往共处于同一作品之中,而不能简单地加以截然划分。

二、新授内容: 欣赏名家作品:《静物》、《雏鸡图》、《小鸡》。 教师讲解: 《 静物》,霍达按照科学而精确的形式结构与透视规律,

借助细腻丰富的色调转换,塑造出质感强烈、若可触摸的逼真静物形象。课本右下图是部分静物的形体结构和透视变形示意图。 《雏鸡图》,李迪以精工细笔再现有稚嫩生命的小鸡,那毛茸茸的身体同样带给人真实的触觉感受。 《小鸡》,黄胄的这幅速写,可以使我们看出画家是怎样抓住小鸡的结构与动态的。

三、总结评述:

达-芬奇说过:“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历史上,许多美术作品都是以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为主要目的。而且不只再现客观对象的外部特征,还要再现对象的精神、性格、气质等内在本质特征,以达到“形神兼备”的程度。 活动二:研究与讨论

1、这些绘画作品形象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和表现手段?

2、每一幅作品着重再现对象的什么特征?

一、欣赏:《伊莎贝拉-勃朗像》、《橡树》。

二、教师讲解:

《伊莎贝拉-勃朗像》,鲁本斯极其熟练地运用写实性的油画色彩,不仅准确地再现出人物的美丽形象,而且捕捉到她生动的神态和表情。

从鲁本斯的素描可以看出,画家非常熟悉地掌握了对象的面部结构和形态特征。

《橡树》,希施金以高度写实的技巧,真实地再现出无比坚实而挺拔的橡树形象,树林中好像还弥漫着野花的芳香和枯叶的气味。希施金画的松树的习作,枝叶疏密有致,光影层次丰富,是细腻观察研究自然的记录,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

三、总结评述:

塑造生动、自然的绘画形象,就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内在结构、明暗以 9 及色彩关系,包括局部结构、特征与整体结构、特征的主次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统一和具有美感。

第二课时 实践与体验:

1、尝试临摹一幅素描或色彩作品或者它的局部。

2、尝试进行线描或黑白静物或者景物的写生练习。

一、导入新课: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新授内容:

艺术形: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

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

(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 板书:

造型要素: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 (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

点:最小的视觉单位。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

面: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线的包围、分割和表面色、质的变化。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

体块与空间: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及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光与色:有光才有色,视觉世界是由光显示出来的。色彩的正确表现能使画面获得真实感。不同倾向的色彩还能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绪的变化,如红色能给人以温暖、刺激的

感受,蓝色则可能给人以冷、宁静的感受。

质地:指物体表面的解觉性或这种质地的视觉表现。 对课本作品进行比较,展开愉快的教学双边活动:

1、对不同线条形式特点分门别类,进行求同与反差比较:

2、针对一幅学生最感兴趣的重点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体验艺术的情感,领悟

10 其深层的内涵:

3、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难,探讨作品的形式美和艺术特色:

4、通过启发性、可比性欣赏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在比较欣赏中去形成对线条形式美的新认识,提高审美趣味。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线条包含着作者对生命强烈的热爱,充满火一般的热情和探索精神。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用笔使转交递、点画映带、波谲云诡、变化无穷。创造了书法艺术史上的神品。

三、评价与总结:

我们认识造型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认识艺术家取自自然之法则,创造出的瑰丽艺术世界。

1、谈谈自己在临摹或写生中把握对象形象的体会和心得。

2、师生共同对作业和练习的情况进行评论和总结。

四、布置下一课时内容:

我们下节课将进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导入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欣赏名家作品:《婴儿最初的爱抚》、《面包》、《少女》、《自画像》。

1、你能感受到这些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感情吗?请加以比较和描述。

2、这些以表现情感为主的作品有没有再现的性质?二者之中,哪种特点更为突出? 《婴儿最初的爱抚》,作品以细致的笔法与温和的色调恰当地表现出细腻的母爱和温柔的母子亲情。

《婴儿最初的爱抚》,饥饿的孩子要面包吃的哭声撕裂着母亲痛苦的心,粗犷的笔法勾画的背景表现出感人肺腑的感情。 《面包》,以大胆而夸张的笔法刻画人物恐怖的眼神和绝望的姿势,表现出小女孩同时也是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恐惧。 《自画像》,阴冷的色彩和旋转的笔触深刻地表现出一个生活遭受困苦,精神备受折磨的画家的独特个性。 活动二:研究与讨论

1、你能体会和理解这些作品的造型和色彩是怎样表现情感或情绪吗?

2、表现主观情感能否不借助再现的形式?抽象的作品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心绪? 欣赏名家作品:《大刀门神》、《哭泣的女人》、《发怒的风景》、《查灵歌斯大桥》。

《大刀门神》,红面的武将手握大刀,配上具有表现和象征性质的色彩,显得极为威严、红火,充分表现出镇宅驱魔的力量。

《哭泣的女人》,毕加索以极度主观变形的形象,黄与紫、玫瑰与黑等不和谐的色彩对比, 11 鲜明地表现出所要发泄的悲哀心情。

《发怒的风景》,风景变成了发怒的人脸,属于“国际表现主义”的阿佩尔以热情的线条和色彩,表现了带稚气的疯狂情绪。

《查灵歌斯大桥》,色彩在野兽派画家德朗的画中成了表现情感的主要手段,对色彩结构的重视使其作品具有一种激荡热情的力量。

三、总结评述

美术再现生活真实和表现主观情感需要借助各种艺术形式和表达语言,除去形体结构、明暗结构的把握以外,色彩结构的设计与运用在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意蕴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课时 实践与体验:

1、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鲜明、强烈的色彩去表现热情、欢快的情绪。

2、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沉静、和谐的色彩去表现宁静、平和的气氛。

一、导入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二、新授内容 表现形式的分类

就表现形式的明显特点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基本形式。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

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或者说,在这种造型中,客观物象基本上按我们日常所见的样子被反映出来。变形造型则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尽管变形造型反映的对象与我们日常所见不同,但我们仍可认出它们。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式,层次十分丰富,既可偏于写实造型,又可偏于抽象造型。

抽象造型在古代艺术中就已出现,而现代抽象则主要通过抽象的线、形、色的不同组合表达人的主观情感。 欣赏课本作品:《色彩的构图》、《绿衣女人》、《黄昏》。 教师讲解;

《色彩的构图》,在兼有理性和感性划分的条块中,布满由淡紫到淡黄的高明度柔和色彩,蒙德里安用其表现一种平衡而有变化的和谐。

《绿衣女人》,表现主义画家注重色彩的灵性,马凯的画中那纯净的色彩闪烁着柔光,显示 12 出一种超然平和的气氛,带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情。

《黄昏》浓云的阴影罩住了大地,阳光在远处辉闪,一种戏剧性的色彩使画面充满原始艺术似的奇妙感染力。

三、评价与总结

1、谈谈自己尝试通过绘画作业表现某种情感或心境的体会和心得。

2、师生共同对作业和实践过程进行评论和总结。

第三单元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设计-应用)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通过对常见生活用品的欣赏评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知识: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生活用品的设计,掌握实用和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

(3)能力:能自觉地以艺术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常见的生活用品,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评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活用品实物数件。 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课件展示几组质地不同(不锈钢、塑料、再生纸、陶瓷),造型不一的餐具。游戏规则:同学都是采购员,根据特定的对象,选择合适的餐具并说出理由。

二、欣赏评述 (课件展示几组生活用品,引导学生欣赏,师生共同分析)

1.果盘:枝条交缠,鸡冠花纹,构图大方简洁,红、蓝、白三色搭配古朴典雅,放置水果时,与水果的鲜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枝、叶、花、果实在内容上形成一种统一的美感,是平面和立体的结合。 2.坐椅:

A.木椅:金字塔的造型给人稳固、安全的感觉,使人可以放心的坐下休息,原始的木纹和色彩缤纷的椅垫形成对比,似乎暗示了现代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B.折椅:铝合金的椅架,造型简洁大方,可以折叠打包,携带方便。帆布面料比较耐磨,深蓝的色彩又较耐脏,真不失为现代人旅游的好伙伴。

C.椅子一组:单纯的颜色,简洁的造型,给人舒适的感觉,看到了就忍不住想坐一坐。同时,不用时要尽可能节省空间的问题设计者也为你想到了,看,几把椅子叠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立体构成造型,像一座抽象的现代雕塑,不也觉得很美吗?

三、合作交流

(一)想一想、谈一谈

1.购买某种生活用品时你应如何进行选择? 2.生活用品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3.通常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分析、评述一件生活用品? (课件逐一展示问题,分别请同学发言)

(二)看一看、比一比 手机:(分组训练,相互讲解)

13 A款:外形方正规整,蓝色的屏幕和银色的机壳形成色彩的差异,喜欢它的人应该是工作严谨,一丝不苟的人。

B款:精致小巧的外形,机盖上镶嵌着璀璨的宝石,更显得高雅尊贵,是很多女士的掌中爱物。

C款:流线外形和金属质感,传达出独特的信息,机盖合起后呈简洁的弧形造型,活泼的式样加上多种富有青春气息的色彩,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拿在手中,置于衣袋,都会使人感到很舒适。(录音讲解,学生对照。)

(三)写一写、讲一讲

设计艺术是为生活创造的艺术,为了使人们生活环境和使用的物品既实用又美观,需要预先进行设计,寻求最合理的形式,同时又是美观的,符合生产制作要求的形式.现代设计可以分成建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几大领域。设计形式是由其用途决定的,也就是功能决定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注意分析、认识你所接触到的器物及环境,提高对设计艺术的认识,也会发现需要改进的设计。

工业产品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处处都要接触到,为人们提供方便。工业产品的功能是首要的,同时又应该符合生产的要求,功能的合理也是构成美的重要条件,应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

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生活用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在纸上用几句话写出这件生活用品的设计好在哪里?你对于这件生活用品的设计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二、导入新课

室内环境装饰的种类是多样的,除去绘画之外,还可以用多种材料和不同的技术制作,重要的是要发挥想象力,充分利用材料的特点,形成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不仅好看,而且还要有意味。同学们可以尝试着去做一件。

三、新授内容

1、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在一万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制陶技术,最初的造型样式,主要是为了满足于实际使用的要求,之后便开始了以功能为主要目的,同时又有结合形式美观的或特定功能的设计,并且越来越丰富。(欣赏教材图片)

请勇于展示的同学上讲台展示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并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 试一试、摆一摆,并尝试自己进行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2、设计产品的鉴别与选择。从几把形式结构完全不同椅子,可以看到不同的用途,对椅子的造型样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欣赏课本上的门把手图片,激发自己尝试进行室内装饰品设计的愿望。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注意过各种门的把手,其中有房门把手、窗户把手、车门把手、柜门把手等,造型各不相同,在把握的时候触觉感受也不尽相同,甚至用力的程度也不一样。门把手也有功能和形式关系,下面可以试着分析这几种门把手的特点。 通过我们对这些门把手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门把手具有不同的适用功能和不同的造型材质美感,你能辨别它们各自适合安装在哪里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出你最喜欢的把手。

四、课外拓展

课件展示几组日常生活用品,在学生浏览欣赏的过程中提出要求:

1.在平常能针对各种常见生活用品的设计,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的建议。2.在父母、亲友购买生活用品时,能运用所学知识,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建议。

第15篇: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地点:八(3)课室

授课者:清水居士

时间:2014.03.05 课题:《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熟悉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3.朗读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领会作者笔下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了解他无拘无束、任性自得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1.借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2.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通过理解和分析、熟悉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2.了解作者无拘无束、任性自得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课前朗读课后古诗词。 二:导入新课:

1.朗读吴均的《山中杂诗》。2.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 三:讲授新课。

(一)预习检查。听课文朗读录音,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二)逐段朗读课文,领会文言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段意。第一段: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

第三段: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

(三)试背诵课文。四:小结。

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五:布置作业。

1、以《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为题,用现代书信的格式重写课文。

2、完成练习书基础练习和课内阅读练习。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教学流程:

组织教学

↓ 导入新课

教师点拨←学习探究课文→学生朗读、思考、领悟

↓ 小结 ↓ 布置作业

第16篇:语文八年级单元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学案

第三单元 抓住特征 准确说明 11.中国石拱桥 12.桥之美 13.苏州园林 14.故宫博物院 15.说“屏” 兴趣情境导入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 抓住特征 揭示本质相关知识链接 说明事物,不能只说明事物的外部形态,最根本的还在于能够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如它的性质、规律、原理、关系、成因等。如果说对事物外部形态的表面认识还是一种感性的认识,那么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则是一种理性的认识。这就必须对具体的感性的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范例1 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什么?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多而广。

第二部分(第3-9段):介绍我国石拱桥的特点(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取得的光辉成就及其原因。

第三部分(第10段):介绍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解答:

文章在介绍赵州桥、卢沟桥时,处处强调石拱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点,使读者产生鲜明的印象。 解题方法链接

阅读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说明文必须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介绍清楚这一事物,才能使读者留下鲜而而准确的印象。 把握了全文的条理和思路,就容易把握全文说明了事物什么样的特征或什么样的事理。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如果说明事物时东拉西扯,不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那么被说明的事物就会显得面目不清,说明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 范例2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美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堆叠有自然之趣。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

(四)讲究近景与远景的层次。解题方法链接

阅读说明文,找出事物特征要建立在通览全文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带着这样的思想去阅读分析说明文,才能正确把握其说明顺序。 范例3 《故宫博物院》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分析: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写太和殿:

第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第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第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第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解题方法链接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难点问题2 理清顺序 条理清楚 相关知识链接

常见的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说明文运用时间顺序往往突出时间的阶段性,每一阶段一般都有它的特征。它与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2.空间顺序:一般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文章。说明实物的形状和构造时,或由近及远,或从上到下,或由表及里……

3.逻辑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理(非实物)的文章。常见的有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构造到功用、由认识到实践等。

范例1 试分析《中国石拱桥》的说明顺序。 分析:

《中国石拱桥》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它们都是先指出事物的特点,接着或是以具体实例或是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先通读全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a.石拱桥的外型 。 b.石拱桥的结构。

c.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 。 d.赵州桥的历史 。 e.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f.卢沟桥的特点 。

g.卢沟桥的艺术价值 。 h.卢沟桥的历史纪念意义 。 i.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j.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 。 明确顺序: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这表明文章是按照由一般到个别介绍的 然后,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

卢沟桥: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间; 长虹大桥:建于一九六一年。

明确顺序: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再有: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拱桥则表明是根据桥的建筑年代的先后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 解答:

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解题方法链接

把握本文的说明内容,根据说明内容从中归纳总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不仅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更重要的这是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钥匙,常常使用,有助于提高阅读说明文的水平。

范例2 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解答:

文章对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园略而不提,主要是因为作者从这些园林中找到了它们的共性所在。在先概括后具体,先主要后次要的说明顺序中,其个性的光彩已寓于共性的氛围之中了。 解题方法链接

艺术的感觉是共通的。《苏州园林》就是将造园艺术与绘画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本文安排了恰当的说明顺序,就将这种“如在画中”的艺术的感觉巧妙地传达出来了。不仅说其形,更是明其神。

范例3 试分析《故宫博物院》的说明顺序。 分析:

研习《故宫博物院》,重在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故宫博物院》则按照空间顺序来介绍的。《故宫博物院》沿着游览参观路线,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有主有次地介绍故宫的建筑物和建筑布局。 解答: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空间顺序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解题方法链接

从把握文章的重要段落,抓住显著的语言标志入手,深入探究,是理清说明顺序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难点问题3 辨识方法 多种多样 相关知识链接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要有相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范例1 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分析: 解答:

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解题方法链接

举例说明,就是举出典型事例来进行说明。这种说明方法给人的印象具体、深刻。如为了说明我国石拱桥中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就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典型的例子。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说明事物时如何选择实例,如何运用实例,这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这是一种解剖麻雀的方法,解剖了一只麻雀,对其它的麻雀也就能够了解了。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例子的典型性、代表性,切不可用个别事实、偶然现象来代表一般,代表必然。

范例2 《苏州园林》与《中国石拱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分析:

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文章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本单元只要同学们能够了解一些比较常见的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在获得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做到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解答;

《苏州园林》与《中国石拱桥》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

(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风台区的卢沟桥。

(2)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再用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了 文章的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 作比较: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打比方可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据: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2)(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采用列数据的方法,读者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数字的精确,是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引用:

(1)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2)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有”……

引用别人的话或有关资料,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解题方法链接

辨识说明方法,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寻找显著的语言标志。如:“例如”就是举例子的标志,“像”(通常的情况下)可看作是打比方的标志,等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其在表达上作用。 难点问题4 体味语言 科学准确 相关知识链接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就会失之毫,谬以千里。

范例1 《中国石拱桥》运用了那些方法使得文章的语言显得准确而科学? 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体现得较为突出。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把中国石拱桥介绍得清清楚楚,是和它出色的运用了说明文准确而周密的语言分不开的。有四个方面值得同学们体会学习。 1.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文章为了准确、生动的说明事物,往往要用各种说明方法,无论运用哪种说明方法,目的都是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事物特点。例如:

引用古籍――“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列举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使用比喻――“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加以描述――“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进行解说――“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正是这些平实准确的说明语言,达到了说而明的效果。 2.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又如对某些时间、程度的限制;有些词语则表示着一种估计。无论哪一种,目的只有一个:说明准确,依据只有一条:符合实际。 例如说到“旅人桥”时,在“石拱桥”前用了“可能”(表示估计),“有记载”(做了限定)“最早”(在估计、限定后对时间做了肯定的限定)三个定语,说明得一清二楚。

又如对赵州桥的说明用了这样两个修饰语:“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其中第二个修饰语说明赵州桥历史悠久,但它只有在第一个修饰语限定之下才是准确的。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到处都有”体现“数量多、分布广”,但只有在“几乎”的限定之下才符合实际,才准确。

卢沟桥“每个石拱长度不一”,是核实了十一个石拱长度之后的结论。育才中学的同学曾就此事向茅以升询问,茅以升回信一一列举了十一个石拱的长度,的确无一相同。看似平易的一句话,却体现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解答:

本文灵活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平实,准确说明,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解题方法链接

回答这一问题,要立足全文,多方面、多角度地全面思考。

范例2 下列句子都是从本单元中选出来的,请体会这些句子在文章中蕴涵的作者怎样的感情。 1.《中国石拱桥》

“我国的石拱桥……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故宫博物院》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分析: 说明文在做到语言准确的前提下,依据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可以灵活多样: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炼,或详尽。或描写,或议论;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解答:

《中国石拱桥》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自豪感。《故宫博物院》也是如此。 解题方法链接

这个题目的设计意图主要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含着作者审美情感的语句,来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使学生从中获取美的熏陶感染,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进行了思想情感教育。

范例3 中国石拱桥》与《桥之美》都写了桥,试从这两篇文章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来看,两者有何区别? 分析:

《桥之美》和《说“屏”》都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桥之美》先指出在画家眼里,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就是“桥之美”,然后举正反实例来具体说明这个看法。从这个角度看,本文近似于一篇阐述事理的说明文。不过,文章用大量描写与抒情的语句构成,所以我们又难以把它划归说明文。 事实上,选编这篇文章的一个目的是把它和《中国石拱桥》形成对照。《中国石拱桥》里在介绍卢沟桥时有一段描写:“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把这段描写和《桥之美》里面的描写相比较,就会发现它仍然显得粗疏、不够细致,主观感情色彩也淡化得多,而这正是说明文里的描写性文字的特点。 解答:

这两篇课文主要的区别在于描写上,前者与后者相比,显得粗疏,不够细致主观感情色彩也较为淡化。前者为一个桥梁专家眼里的桥,后者为一个画家眼里的桥。两个作者的个性气质不同,写作的出发点也不一样,因而各自所写的文章的语言风格也不尽相同。 解题方法链接

在保证说明准确、科学的前提下,可作适当的描写,对说明事物的特点起辅助说明的作用,主要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综合开放课堂

第17篇:八年级语文26课教案

26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 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把握文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2.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为世人所称道的奇山异水,它们犹如一朵朵奇葩绽放在花团锦簇之中,今天,我们采摘了其中的一朵,一起来领略它那迷人的风采。(多媒体展示三峡风光片)

这段画画展示的是我国哪个著名风景区的美丽风光?(三峡) (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三峡:长江三峡,中国 10 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 40 佳旅游风景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画廊,全长 192 公里也就是常说的\"三大峡\"。)

三峡是长江的华彩部分。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峡既有大自然鬼斧神

工的造物之美,又具有人改造自然的人工之美,那么历史上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写长江三峡的一段文字。

二、走近作者

1.请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作品。(学生介绍。要求清楚简练。)

2.教师点明《水经》、《水经注》与《水经疏》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初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1.学生自读。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不会读的、弄不懂的字词作个标记。

3分钟后,请学生读一读屏幕上的生字(多媒体展示) 阙 ( quē)处 重岩叠嶂 (zhàng) 曦 (xī)月 襄(xiāng)陵 (líng) 沿溯 (sù) 素湍 (tuān) 绝献(yǎn) 飞漱(shù) 属引(zhǔ)

2.教师范读。

(1)要求学生听的时候注音字音、停顿、语气、语调等,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范读,纠正字音,划出朗读节奏。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几处重点句子,如(多媒体展示): 自非 / 亭午夜分,不风曦月 沿 / 溯 / 阻绝

其间 / 千二百里,虽 /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 / 荣 / 峻 /

每至 / 晴初 / 霜旦 3.互助朗读。

(1)同桌间可提出自己读不好的词句,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互相监读,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全班齐读。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1.复习文言文的翻译六法。(多媒体展示) (1)\"对\",即对译。 (2)\"换\",即替换。 (3)\"留\",即保留。 (4)\"删\",即删略。 (5)\"补\",即补充。 (6)\"调\",即\"调换\"。

2.按照这\"六法\",学生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资料独立疏通文意。

3.请学生分组合作,把自己不懂的字词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忙。

(1)小组活动,疏通字词。 (2)全班交流,互助解决。

4.指名学生翻译第二段(文词方面第二段难点较多),其余学生

点评。

五、积累

1.探寻美点。通过刚才解读课文,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用\"三峡真美,美在…… 你看\'……\'(用文中的语句)\"的句式把自己找到的最喜欢的美点跟大家说。

示例:三峡真美,美在山高岭连 ,你看\"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2.交流美点,学生自由发言。 美点赏读。

(1)三峡真美,美在夏水猛急,你看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三峡真美,美在春冬之山水清幽秀丽,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倒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三峡真美,美在猿声凄婉,你听\"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总分结合,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总写气势恢宏,分写特征分明。同是三峡四季景色,特点绝不相同。写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流速之快,春冬季作者则抓住清澈来写,\"回清倒影\"的\"素湍绿潭\",加上\"飞漱其间\"的\"悬泉飞瀑\",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描写秋季的巫峡时,作者则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

3.诵读积累。

郦道元真不愧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把《水经》里一条(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十五个字注释得如此之美妙,让我们领略到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之美,而如今因为种种原因,三峡有些美景就要消失了,让我们快把这些美景装进自己的脑袋吧。(音乐伴读,学生试着背诵课文。)

4.课外积累。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字义)。

(2)梳理本课的文言知识,并用数字归纳出本文的通假字,异义词等。

①词语。 通假字:阙、转。 一词多义:绝。 词类活用:奔。

②句子、省略句:有时朝发(于)白帝。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以“读”为主线,以读贯穿整个课堂。古文先要读,在读中体会语言美。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感悟。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第18篇: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字词掌握;文言课文默写、翻译和内容探究。 教学难点: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课时:四课时(课文内容一学时,试卷练习及讲解三学时) 教学步骤:

一、单元总提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水,以它亘古不变的生命力,不断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畅想。从古至今,时更时新,而这一单元的课文就是“水”带给我们的随想。学习时要注意抓取景物的特征,还要仔细揣摩语言,品味文章中蕴涵的情景之美,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

二、课文分讲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纯以写景取胜。以细致入微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并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隐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使情与景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对潭水和游鱼的描写,尤为精彩,神韵倍出。

《黄果树瀑布》以磅礴的气势,雄浑的笔力结合细腻的感受,描绘了一幅立体式的画卷。作者善于运用独特的感官,寻找独特的视角,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在谋篇布局方面可谓匠心独具。

《绿》以优美的语言,精彩的构思,抒发了对“绿”的独特感受。学习时要注意借鉴作者多角度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以及体会文中精美的语句。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站立起来的水》凭借精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瀑布的形态点染得有声有色。学习时要注意诗的炼字炼词。

袁氏兄弟的两篇《游高梁桥记》以及张岱的《白洋潮》,这三篇文言文的学习,除了领略古人写景精湛而洗练的笔法外,应更多地积累一些文言字词,文言句式,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初步学会辨别词类活用。

《钱塘江的夜潮》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以侧面描写多衬托钱塘江夜潮的雄伟,而后则以自己的观潮经历表现了独特的自我感受。

《水之歌,水之思》以生动的说明文的笔调,翔实地说明了水带给地球,带给人类的巨大财富,结尾也较为冷静地提出了水带给人的沉重思考。小标题的形式,使得文章内容一目了然,阅读时,应学习概括总结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意。

三、阅读提示

关于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指把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集中起来,边对比边分析地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它的精义是:在比较中鉴别,从鉴别中提高。我们知道,一种读物或一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如果孤立地阅读,有时候不一定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但如果把它和同类的读物进行一番比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读物中的本质特点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进行比较阅读,首先要选好比较对象,确定比较点,就是要善于从不同的读物中发现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各种联系,并从中抓住主要联系,这样才能选准比较对象,明确比较点。选好比较对象,确立了比较点之后,要对所选的作品,通过分析、对比、找出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探究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以加深对读物的认识,获得新的见解。

四、你的总结

单元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悄怆(chuàng)

俶尔(shū)

翕忽(xī)

楔形文字(qì) ....B、棱角(léng)

雕镂(lǒu)

比拟(nì)

了不相属(zhǔ) ....C、微泮(pàn)

羸马(léi)

租赁(lìn)

珠翠罗绮(qǐ) ....D、迢遥(tiáo)

溯洄(shuò)

哗然(huà)

玲珑剔透(tì) ....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干(biě)

尘(zǐ)

陈腔(làn) 调

明眸善(lài)

饱(yù)

毛(pī)

破(fǔ) 沉舟

目不(xiá) 接

3、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以其境过清(因为)

B、茗饮以为酒(以为) ..C、着重裘以敌之(来)

D、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拿,用) ..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例句的一项是:(

)(3分) 例: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A、精蓝棋置,丹楼珠塔

B、城中士女云集 ..C、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D、云移玉岸,浪卷轰雷 ..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小石潭记》出自于“永州八记”。

B、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长诗《毁灭》,代表散文:《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等。

C、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写诗很多,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另有“三吏”、“三别”,人称“诗仙”。 D、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三袁”之首,“公安派”代表。其作品以小品文成就突出,本单元选入他的一篇《游高梁桥记》。

6、默写:(10分)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心乐之。 ⑵日光下澈,

⑶而飚风自北来,尘埃蔽天,

。 ⑷稍近,则隐隐露白,

7、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把句了补充完整。(4分)

溪流、湖泊、山泉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因为有了水面而有了灵性,有了生机。水是有灵魂的。水的灵魂如少女一般韵味十足,如

,如

二、阅读(30分)

(一)(16分)

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1]嵌[2]盘屈,..不可名状[3]。清流触石,洄[4]悬[5]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6]。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7]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8]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9],俾[10]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11]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 [1]攲:倾斜。[2]嵌:这里是形容岩石像张着口的样子。[3]不可名状:不能形容出它的形状。名,说出。状,描摹。[4]洄:水回漩而流。[5]悬:水从高处流下来。[6]荫:遮蔽。[7]逸民退士:指隐居的人。[8]置州:设置郡,作为州治。州,古时的行政区域。[9]芜秽:杂草积土。[10]俾:使。[11]裨:补助,增添。

8、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南 流 数 十 步 合 营 溪

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①合(

)

②悉(

)

③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11、右溪的位置在哪?命名的原因是什么? (3分)

12、用文中原话回答问题。(3分) ①开发右溪的价值何在?

②文中如何叙述整治右溪的经过?

13、作者擅长状物记事,短短一百多字,即把此溪的幽趣描绘得历历在目。淡雅隽永的文笔,与清新俊秀的景物,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可视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先声。读了此文后,把你最有感触的地方写下来。(4分)

(二)(14分) 水乡怀旧 文/周作人

在水乡的城里是每条街几乎都有一条河平行着,所以到处有桥,低的或者只有两三级,桥下才通行小船,高的便有六七级了。乡下没有这许多桥,可是汊港纷歧,走路就靠船只,等于北方的用车,有钱的可以专雇,工作的人自备有“出坂”船,一般普通人只好趁公共的通航船只。

船有两种,其一名曰埠船,是走本县近路的,其二曰航船,走外县远路,大抵夜里开,次晨到达。埠船在城里有一定的埠头,早上进城,下午开回去,大抵水陆六七十里,一天里可以打来回的,就都称为埠船。埠船总数不知道共有多少,大抵中等的村子总有一只,虽是私人营业,其实可以算是公共交通机关。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里有一篇讲离婚的小说,说庄木三带领他的女儿往庞庄找慰老爷去,即是坐埠船去的,但是他在那里使用国语称作航船,小说又重在描画人物,关于埠船的东西没有什么描写。这是一种白篷的中型的田庄船,两旁直行镶板,并排坐人,中间可以搁放物件。船钱不过一二十文吧,看路的远近,也不一定。

乡村的住户是固定的,彼此都是老街坊,或者还是本家,上船一看乘客差不多是熟人,坐下就聊起天来,这里的空气与那远路多是生客的航船便很有点不同。航船走的多是从前的驿路,终点即是驿站,它的职业是送往迎来的事;埠船却办着本村的公用事业,多少有点给地方服务的意思,不单是营业,它不但搭客上下,传送信件,还替村里代办货物。无论是一斤麻油,一尺鞋面布,或是一斤淮蟹,只要店铺里有的,都可以替你买来。他们也不写账,回来时只凭着记忆,这是三六叔的旱烟五十六文,这是七斤嫂的布六十四文,一件都不会遗漏或是错误。它载人上城,并且还代人跑街,这是很方便的事,但是也或者有人,特别是女太太们,要嫌憎买的不很称心,那么只好且略等候,等“船店”到来的时候,自己买了。城市里本有货郎担,挑着担子,手里摇着一种雅号“惊闺”或是“唤娇娘”的特制的小鼓,方言称之为“袋络担”,据孙德祖的《寄龛乙志》卷四里说:“货郎担越中谓之袋络担,是货什杂布帛及丝线之属,其初盖以络索担囊橐衍且售,故云。”后来却是用藤竹织成,叠起来很高的一种箱担了,但在水乡大约因为行走不便,所以没有,却有一种便于水行的船店出来,弥补这个缺憾。这外观与普通的埠船没有什么不同,平常一个人摇着橹,到得行近一个村庄,船里有人敲起小锣来,大家知道船店来了,一哄的出到河岸头,各自买需要的东西,大概除柴米外,别的日用品都可以买到,有洋油与洋灯罩,也有芒麻鞋面布和洋头绳,以及丝线。这是旧时代的办法,其实却很是有用的。

我看见过这种船店,趁过这种埠船,还是在民国以前,时间经过了六十年,可能这些都已没有了也未可知,那么我所追怀的也只是前尘梦影了吧。不过如我上文所说,这些办法虽旧,用意却都是好的。近来在报上时常看见,有些售货员努力到山乡里去送什货,这实在即是开船店的意思,不过更是辛劳罢了。

1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埠船( ) 驿路( ) 嫌憎( ) 一哄( ) ....

15、根据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埠船总数不知道共有多少,大抵中等的村子总有一只 ..大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看见过这种船店,趁过这种埠船 .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乡村的住户是固定的,彼此都是老街坊,或者还是本家 ..街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但是也或者有人,特别是女太太们,要嫌憎买的不很称心,那么只好且略等候,等“船..店”到来的时候,自己买了

嫌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称为“埠船”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曲线在文中画出来。(2分)

17、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埠船”和“航船”的不同。(3分)

1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说明其目的的一个词。(1分)

19、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要写售货员?(2分)

(三)作文(40分)

细读下面文字,然后作文。

打开心灵的窗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纷繁的世界。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失望;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份感激,少一份抱怨;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份勇气,少一份怯懦;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

请以“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为话题,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发表见解。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要求:①思想内容健康,有真情实感 。

②书写规范工整,字数600左右。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

答案:

单元测试题

1、C

2、瘪 滓 滥 睐 饫 坯 釜 暇

3、B

4、D

5、C

6、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⑵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⑶对面不见人,中目塞口,嚼之有声 ⑷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7、例:仙人一般变幻莫测,如婴孩一般清新自然。(合理即可)

8、南 流 数 十 步/合 营 溪

9、①汇合,汇人②全部③种植

10、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11、小溪的位置在道州城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小溪在州右,因而命名为“右溪”。

12、①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②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13、(略)

14、bù;yì;zēng;hòng

15、①大概 ②同“乘”,坐 ③邻居 ④嫌恶,不是很喜欢

16、埠船在城里有一定的埠头,早上进城,下午开回去,大抵水陆六七十里,一天里可以打来回的,就都称为埠船。

17、不同:埠船走本县,航船走远路;埠船在城里有埠头,航船多是走从前的驿站;埠船办着本村的公用事业,航船的职业是送往迎来。

18、追怀

19、售货员和船店都是辛苦的,作者写售货员一是为了再次重申开船店的辛苦,二是对这种奉献的事业进行赞美。

第19篇: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方洞中学何文良

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老师,新老师新气象,让学生们爱上我崇拜我。

2、让学生们知道语文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们对语文的热情,让他们爱上语文而不是被迫学习语文。

 教学重点:

如何点燃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上学习语文。

 教学难点:

如何点燃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上学习语文。

 教学方法:

1、诱导法、举例法、走秀法。

2、组织讨论法。讨论以前学习语文的不好习惯,怎样改正。

 教具准备:

收集一些有趣的关于语文的故事、因语文而走向成功的故事和准备一些有关语文的有趣的活动。

 教学课时:1课时 。

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自我介绍导入。把自己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自己的上课风格和优缺点一并告诉学生,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我,这样学生也就比较信任我。(学生活动:谈谈自己对语文的看法。)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觉得很枯燥,无趣。(8分钟)

二、介绍语文,让学生知道语文的重要性。这个环节要注意,不能超之过急,一上来就把中考拿来吓他们。先介绍语文悠久的历史,在整个中华民族发展中得重要地位。(讲几个有关语文的故事,比如科举考试、对联面战争:三才天地人 四诗风雅颂)。最后才随便提提中考语文的比重,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15分钟)

三、引诱学生。讲讲很多的有关语文的趣事,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太有趣了,从而觉得老师的博学崇拜老师,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最好的就对联,什么王羲之的对联笑话啊,结合当下流行的电视剧说说小说里的人物啊)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些问题,让他们对语文充满了兴趣。(10分钟)

四、结合本学期教材,谈谈本学期的教学重点、难点,哪些篇目需要背诵,重点背诵等等,让学生觉得很坦然,也很抱怨(这是必须的,他们不可能一下就变过来了)。(5分钟)

五、作业布置:写随笔:我的新的语文老师。(2分钟)

六、板书设计:语文

语言+文字

学好语文=学好人生=走向成功

第20篇:八年级语文教案生物入侵

19.生物入侵者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说明的顺序。

2、学习本文所使用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了解什么是入侵者进而提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二.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字音

三.转入正文学习,主要通过以下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教学重点。(问题由实物投影展出)

形式:学生自由讨论找出问题答案,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问题一: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问题二:本文向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明确:

1、使用了逻辑顺序 作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五.教师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生态现象的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作业:

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课后练习第一题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