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儿科护理学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28:44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儿科护理学部分教案

第九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本节考点:

(1)根据胎龄分类

(2)根据出生体重分类

(3)根据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

(4)高危新生儿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内的婴儿。出生后7天内的新生儿又称早期新生儿。新生儿既是胎儿的延续,又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围生期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我国围生期是指从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天这一段时期。

新生儿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根据胎龄分类

1.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其中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称早产儿,而第37周的早产儿因成熟度已接近足月儿,故又称过渡足月儿。

3.过期产儿: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

(二)根据出生体重分类

1.正常体重儿:出生体重在2.5~4.Okg的新生儿。

2.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2.5kg的新生儿,常见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其中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0k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3.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Og者,包括正常和有疾病者。

(三)根据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

1.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数以下者。

2.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90百分位数之间者。

3.大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数以上者。

(四)高危儿:

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母亲有异常妊娠史的新生儿:母亲患有糖尿病、孕期阴道流血、各种感染、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及母亲为Rh阴性血型等;孕妇过去有死胎、死产史等。

2.异常分娩的新生儿:各种难产和手术产儿,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等。

3.出生时异常的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小于7分、脐带绕颈、各种先天畸形和疾病等。

4.孕妇有不良生活习惯史:吸烟、吸毒、酗酒。

5.曾有新生儿期因疾病死亡史者。

6.正常新生儿以外的各种类型新生儿及有疾病的新生儿。

第二节 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本节考点:

(1)新生儿的特点

(2)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

(3)护理措施

正常足月新生儿是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2.5kg以上,身长47cm以上,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一、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1.外观特征:出生时哭声响亮,四肢屈肌张力高而呈屈曲姿态,皮肤红润,胎毛少,覆盖着胎脂;头发分条清楚;耳廓软骨发育好、轮廓清楚;乳晕明显,乳房可摸到结节;指甲长到或长过指端;足底皮纹多而交错。男婴睾丸降入阴囊、女婴大阴唇完全遮盖小阴唇。

2.体温: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能力差。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比成人快4倍;体温易随外界温度而变化。新生儿产热主要依靠棕色脂肪的代谢。棕色脂肪分布在中心动脉(主动脉弓,颈动脉)附近,肩胛间区等处,通过去甲肾上腺素调节。

新生儿室内环境温度要适宜,室温过高时,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血液易浓缩,出现脱水热;室内体温过低,产热不足,则出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至1小时体温下降1.5~2℃。如环境温度适中,体温逐渐回升,并在36~37℃之间波动。“适中温度”又称“中性温度”,指一种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机体耗氧量最少,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量亦少,又能保证正常体温。新生儿适中温度与体重及日龄有关,正常足月新生儿穿衣、包裹棉被、室温维持在24℃,便可达到中性温度的要求。

3.呼吸系统: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运动。出生时经产道挤压,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由肺间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新生儿在第一次吸气后,肺泡张开。呼吸浅快,40~45次/分。新生儿胸腔较小,肋间肌较弱,胸廓运动较浅,主要靠膈肌运动,呼吸呈腹式。

4.循环系统: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发生巨大变化,脐带结扎,肺血管阻力降低,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出现功能性关闭。心率波动较大,1OO次~15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9.3/6.7kPa(70/50mmHg)。

5.消化系统: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吸收。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新生儿肠壁较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也易使肠腔内毒素及消化不全产物通过肠壁而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症状。生后12小时开始排出黑绿色胎粪,3~4天排完,粪便转为黄绿色。如24小时未排胎粪者应检查是否有消化道畸形。

6.血液系统:新生儿在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出生时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相对较高,血容量85~lOOml/kg,与脐带结扎时间有关,脐带结扎延迟可从胎盘中多获得血容量。白细胞计数生后第1天可达(15~20)×10 9/L,3天后明显下降,5天后接近婴儿值。分类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6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相近,以后以淋巴细胞占优势。

7.泌尿系统:足月儿24小时排尿,48小时未排尿者需检查原因。生后头几天内尿色深、稍混、放置后有红褐色沉淀,此为尿酸盐结晶,不需处理。新生儿尿稀释功能尚可,但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较差,不能迅速有效地处理过多的水和溶质,易发生水肿或脱水症状。需要比成人多2~3倍的水。

8.神经系统:新生儿脑相对较大,约重300~400g,占体重10%~20%。生后具有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交叉伸腿反射的原始反射。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可自然消失。若在新生儿上述反射消失或数月后仍存在均说明神经系统有病变。

9.免疫系统:新生儿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皮肤、黏膜薄、嫩,易被擦伤;脐部为开放性伤口,细菌容易繁殖并进入血液;血中补体含量低,缺乏趋化因子,故白细胞吞噬能力差。新生儿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免疫球蛋白IgG,因此不易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而免疫球蛋白IgA和IgM不能通过胎盘,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10.能量需要量:新生儿热量需要量取决于维持基础代谢和生长的能量消耗,在适中温度下,基础热量的消耗为209kJ/kg(50kcal/kg),加上活动、特殊动力作用、大便丢失和生长需要等,每日共需热卡量约418~502kJ/kg(100~120kcal/kg)。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在生后数日内,因丢失水分较多,出现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10%,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2.生理性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天即出现黄疸,5~7天最重,10~14天消退,但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3.生理性乳腺肿大:女足月新生儿出生后3~5天,乳腺可触到蚕豆到鸽蛋大小的肿块,因胎内母体的孕酮和催乳素经胎盘至胎儿体内,出生后这些激素影响突然中断所致,多于2~3周消退。

4.假月经:部分女婴在生后5~7天,可见阴道流出少量的血液,持续1~3天后停止。是因母体雌激素在孕期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突然消失引起,一般不必处理。

5.口腔内改变:新生儿上颚中线和齿龈切缘上常有黄白色小斑点,民间称“板牙”、“马牙”,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又称“上皮珠”,生后数周到数月逐渐消失,不需处理。新生儿面颊部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对吸乳有利,不应挑、割,以免发生感染。

三、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1.新生儿病室条件:病室干净、清洁、整齐,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度22~24℃,湿度55%~65%。床与床之间的距离为60cm.条件许可还可设置血气分析室。

2.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出生后应迅速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经常检查清理鼻孔,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合适的体位,仰卧位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渡后仰;俯卧位时头偏向一侧,双上肢自然屈曲在头两侧(切记不可将上肢固定在包被中),不可随意将物品放在新生儿口、鼻腔处或按压胸部。

3.保持体温稳定: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因此,需要有足够的保暖措施,冬季需头戴绒帽,棉被包裹,外置热水袋,必要时放入婴儿培育箱中。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监测体温变化,使新生儿身体处于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的“适中环境”中。

4.预防感染: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完善清洗设施。入室时应更换衣、鞋,接触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一次,每次30~60分钟。每月作空气培养1次。呼吸道与消化道疾病的患儿应分室居住,并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

5.皮肤护理:新生儿出生后,可用消毒的植物油轻擦皮肤皱折和臀部,擦干皮肤给予包裹。每日沐浴1~2次,在喂奶前进行,达到减少皮肤菌落积聚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脐部经无菌结扎后,逐渐干燥,残端1~7天内脱落。每日检查脐部,并用75%乙醇消毒,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防止感染造成脐炎。

6.喂养:出生后30分钟左右可抱至母亲处给予吸吮。鼓励母亲按需哺乳。无法母亲哺乳时,首先试喂10%葡萄糖水10ml,吸吮及吞咽功能良好者,可给配方奶,每3小时一次。乳量根据婴儿耐受和所需热量计算,遵循从小量渐增的原则,以喂奶后安静、无腹胀和理想的体重增长(15~30g/d,生理性体重下降期间除外)为标准。按时测量体重,了解新生儿的营养状况。

7.预防接种:出生后3天接种卡介苗;出生1天、1个月、6个月时,各注射乙肝疫苗一次。

第三节 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本节考点:

(1)早产儿的特点

(2)护理措施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大于28周,但不满37周的活产婴儿。

一、早产儿的特点

1.外观特征:体重大多在2.5kg以下,身长不到47cm,哭声轻弱,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呈伸直状,皮肤红嫩,胎毛多,足底纹少,足跟光滑,外生殖器,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阴囊少皱纹,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2.体温:早产儿体温中枢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容易散热,加之棕色脂肪少,无寒战反应,产热不足,保暖性能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3.呼吸系统:早产儿呼吸中枢相对更不成熟,呼吸节律不规则,可发生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超过15~20秒,或虽不到20秒,但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发绀及肌张力减低。早产儿的肺部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在宫内有窘迫史的早产儿更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4.循环系统:安静时,心率较足月儿快,平均120~140次/分,血压也较足月儿低。

5.消化系统:早产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胃底发育差,呈水平位,而幽门括约肌较发达,容易发生溢乳。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胆酸分泌较少,不能将脂肪乳化,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故以母乳喂养为宜,缺氧或喂养不当可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肝脏发育不成熟,肝葡萄糖醛基转移酶活性较低,生理性黄疸出现的程度较足月儿重,持续时间也长。由于早产儿胎粪形成较少和肠道蠕动无力,胎粪排出延迟。

6.血液系统:早产儿白细胞计数较低为(6~8)×10 9/L;大多数早产儿在第3周末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持续2周左右。血小板数量较足月儿略低,维生素K储存量少,致凝血因子Ⅱ、Ⅶ、Ⅸ、X活性较低。由于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先天储铁不足,血容量迅速增加,“生理性贫血”出现早,胎龄越小,贫血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重。

7.泌尿系统:早产儿的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低下,肾脏排钠增多,易发生低钠血症。其血中的碳酸氢盐浓度极低,阴离子间隙较高,肾小管排酸能力有一定的限制,蛋白质入量增多时,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由于肾脏对糖的回吸收能力较低,当葡萄糖输入过多时,常有尿糖出现。

8.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早产儿易发生缺氧,而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因而易导致颅内出血。

9.其他:早产儿吸吮能力较弱,食物耐受力差,出生1周内热量供给低于足月儿。早产儿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降钙素分泌较高,终末器官对甲状旁腺素反应低下,易有低钙血症发生。同时,早产儿体内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发育不够完善,免疫球蛋白含量较低,特别是分泌型IgA缺乏,易患感染性疾病。

10.潜在并发症:出血。

三、早产儿的护理

1.环境:早产儿应与足月儿分室居住,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1~2次,每次30分钟。每月空气培养1次。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前应更换清洁工作服、鞋、洗手,保持病室清洁、干净、舒适、整齐、安全。室内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抢救设备。

2.保暖: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一般体重<2000g者,应尽早置于婴儿培养箱保暖,婴儿培养箱的温度与患儿的体重有关,体重越轻箱温应越高。体重>2000g再放在婴儿保暖箱外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因头部面积占体表面积20.8%,散热量大,头部应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和散热量;各种操作应集中,并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每日测体温6次,注意体温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合理喂养

(1)开奶时间:出生体重在1.5kg以上而无青紫的患儿,可出生后2~4小时喂10%葡萄糖水2ml/kg,无呕吐者。可在6~8小时喂乳。出生体重在1.5kg以下或伴有青紫者,可适当延迟喂养时间。

(2)喂奶量:喂乳量应根据消化道的消化及吸收能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内潴留及呕吐为原则。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每次喂乳量越少,喂奶间隔越短,并且根据喂奶后有无腹胀、呕吐、胃内残留(管饲喂养)及体重增长情况调整(理想者每天增长10~15g)。

(3)喂养方式:由于早产儿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吸收能力较差,但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多,因此,最好用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婴配方奶为宜。因早产儿肾排酸能力差,牛乳中蛋白质和酪蛋白比侧均高,可使内源性氢离子增加,超过肾小管的排泄能力,引起晚期代谢性酸中毒。

(4)喂养方法:有吸吮无力及吞咽功能不良者,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必要时,静脉补充高营养液。喂养后患儿宜取右侧卧位,并注意观察有无青紫、溢乳和呕吐的现象发生。

(5)评估: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晨起空腹测体重一次,并记录,以便分析、调整营养的补充。

4.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不健全,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应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常用氧气浓度30%~40%。吸氧时间不宜过长,或在血气监测下用氧,防止发生氧中毒。

5.预防出血:新生儿和早产儿易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肌内注射维生素K1,连用3天,预防出血症。

6.预防感染:足月儿和早产儿免疫功能不健全,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每日沐浴1~2次。脐部未脱落者,可采用分段沐浴。沐浴后,用2.5%碘酒和75%乙醇消毒局部皮肤,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每日口腔护理1~2次。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接触患儿时,接触前、后均应洗手。严禁非本室人员入内,如人流量超过正常时,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7.密切观察病情:由于足月儿和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娴熟的业务技能,加强巡视,正确喂养,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作好抢救准备。

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

本节考点: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治疗原则

(4)护理措施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凡是造成胎儿或新生儿血氧浓度降低的任何因素都可引起窒息。与胎儿在宫内所处的环境和分娩过程密切相关,尤以产程开始后为多见。

1.孕母因素 ①母亲全身疾病:糖尿病、心、肾疾病等;②产科疾病:妊高征、前置胎盘等;③孕母吸毒、吸烟等;④母亲年龄>35岁或<16岁,多胎妊娠等。

2.分娩因素 ①脐带受压、打结、绕颈;②手术产、高位产钳、臀位抽出术等;③产程中药物使用不当(如麻醉、镇痛剂、催产药)等。

3.胎儿因素 ①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等;②畸形: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③羊水或胎粪吸入致使呼吸道阻塞;④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等。

母体与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导致呼吸衰竭继而引起循环、中枢神经、消化系统和代谢方面改变。

(二)临床表现

胎儿缺氧早期为胎动增加,胎心率加快≥160次/分;晚期为胎动减少或消失,胎心减慢或停搏,羊水被胎粪污染呈黄绿或墨绿色。临床上根据生后1分钟的Apgar评分,将窒息分为轻、重两度,0~3分为重度,4~7分为轻度。如5分钟评分,仍低于6分者,神经系统受损较大。大多数窒息儿经及时抢救能够恢复,少数继续发展并累及心、脑、肾器官、消化和代谢系统而呈休克状。

1.呼吸系统:可出现羊水吸入性肺炎或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等。

2.循环系统:轻度窒息可发生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受损;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

3.泌尿系统:可发生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蛋白尿、血中尿素氮、肌酐增高,肾静脉栓塞可出现肉眼血尿。

4.消化系统:应激性溃疡、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黄疸加重等。

5.神经系统: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及原始反射消失、惊厥、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一系列表现。

6.机体代谢方面:糖原消耗增加、无氧酵解加速,引起酸中毒、低血糖、低血钙症、低钠血症等一系列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三)治疗原则

1.早期预测:预防及治疗孕母疾病,及时评估进行Apgar评分,作好抢救准备工作。

2.及时复苏:采用国际公认的ABCDE复苏方案。

3.复苏后处理:评估和检测呼吸、心率、血压、肤色、氧饱和度及神经系统症状。

(四)护理措施

1.新生儿窒息复苏步骤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1)保持呼吸道通畅(A):患儿仰卧,肩部以布卷垫高2~3cm,使颈部稍向后伸仰,使气道通常迅速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

(2)建立呼吸,增加通气(B):拍打或弹足底,也可摩擦患儿背部等触觉刺激,促使呼吸出现。如无自主呼吸、心率小于100次/分者。应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面罩应密闭口、鼻;通气频率为30~40次/分;压力大小应根据患儿体重而定,通气有效可见胸廓起伏。

(3)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的每搏心输出量(C):胸外按压心脏,一般采用双拇指(环抱法)或中示指法按压,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同时按压;或仅用中,示两手指并拢按压胸骨体下1/3处,频率为12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压下约1~2cm.按压有效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4)药物治疗(D):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及时进入体内;胸外按压心脏不能恢复正常循环时,可给予静脉、气管内注入1:1000肾上腺素;根据医嘱,及时正确输入纠酸、扩容剂等。

(5)评价:复苏过程中,及时评价患儿情况并准确记录。

2.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床旁备吸引器等物品。监护的主要内容为神志、肌张力、体温、床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和窒息所致各系统症状,注意喂养,合理给氧,观察用药反应,认真填写护理记录。

3.保暖:贯穿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维持患儿肛温36.5~37℃。

4.安慰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取得家长理解,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得到家长的最佳配合。

第五节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本节考点: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原则

(5)护理措施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的病因很多,缺氧原因有围生期窒息、反复呼吸暂停、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等。缺血因素有心脏停搏或严重的心动过缓、重度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等。

缺氧缺血性脑病引起脑损伤的部位与胎龄有关。足月儿主要累及脑皮质、矢状窦旁区,早产儿则易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二)临床表现

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为临床常见的主要表现,严重者可伴有脑干功能障碍。临床根据病情的表现不同分为轻、中、重度。

1.轻度:机体主要表现为兴奋、激惹,肢体及下颏可出现颤动,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正常,呼吸平稳,一般不出现惊厥。症状于24小时后逐渐减轻。辅助检查,脑电图正常,影像学诊断可无阳性表现。

2.中度:机体主要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肢体自发动作减少,病情较重者可出现惊厥。前囟张力正常或稍高,拥抱、吸吮反射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应迟钝等。足月儿出现上肢肌张力减退较下肢重,而早产儿则表现为下肢肌张力减退比上肢重。辅助检查,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痫样波或电压改变,影像诊断常发现异常。

3.重度:机体主要表现为意识不清,昏迷状态,肌张力低下,肢体自发动作消失,惊厥频繁发作,反复呼吸暂停,前囟张力明显增高,拥抱、吸吮反射消失,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差,心率减慢等。辅助检查,脑电图及影像诊断明显异常。脑干诱发电位也异常。此期死亡率高,存活者多数留有后遗症。

(三)辅助检查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BB):正常值<10U/L,脑组织受损时升高。

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正常值<6μg/L,神经元受损时此酶活性升高。

3.脑电图:根据脑损害程度显示不同程度的改变。

4.头颅B超:具有无创、价廉,可床边操作、进行动态观察等优点,对脑室及其周围出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5.CT扫描:有助于了解水肿范围、颅内出血类型,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适合的检查时间为生后2~5天。

6.磁共振成像(MRI):分辨率高、无创,具有能清晰显示颅后窝及脑干等B超及CT不易探及的部位病变特点。

(四)治疗原则

作好围生期保健,减少致病因素。本病以支持疗法、控制惊厥和治疗脑水肿为主。

1.支持疗法:给氧、改善通气,纠正酸中毒、低血糖;维持血压稳定。

2.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20mg/kg,于15~30分钟静脉滴入;若不能控制惊厥,1小时后可加用10mg/kg,12~24小时后给维持量,每日3~5mg/kg.肝功能不全者改用苯妥英钠,顽固性抽搐者加用地西泮或水合氯醛。

3.治疗脑水肿:控制入量,可用呋塞米(速尿)静脉推注,严重者可用20%甘露醇。一般不主张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五)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患儿取侧卧位、床旁备吸引器等物品,合理给氧,耐心喂养。

2.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勤洗手及加强环境管理,减少探视次数,防止交叉感染。

3.加强监护:监护的主要内容为神志、肌张力、体温、床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和窒息所致各系统症状。遵医嘱应用脱水药物,避免外渗,观察用药反应,认真填写护理记录。

4.安慰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取得家长理解,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得到家长最佳的配合

第六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本节考点: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原则

(5)护理措施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严重的脑损伤性疾病。主要是因缺氧或产伤引起,早产儿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缺血缺氧性颅内出血:凡能引起缺氧的因素均可导致颅内出血的发生,以未成熟儿多见。

2.产伤性颅内出血:以足月儿多见,因胎头过大、臀产、急产、产程过长、高位产钳,多次吸引器助产者等。均可使胎儿头部受挤压而导致小脑天幕撕裂,硬脑膜下出血,大脑表面静脉撕裂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3.其他:高渗透压的液体输入过快、机械通气不当、血压波动过大、操作时对头部按压过重均可引起颅内出血;还有少数颅内出血者,是由原发性出血性疾病或脑血管畸形引起。

(二)临床表现

颅内出血的症状、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一般生后1~2天内出现。常见的表现有:

1.意识形态改变:如易激惹、过度兴奋或表情淡漠、嗜睡、昏迷等;

2.眼部症状: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等;

3.颅内压增高表现: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等;

4.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增快或减慢,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等;

5.肌张力改变:早期增高,以后减低;

6.瞳孔改变:大小不对称,对光反应差;

7.其他:出现黄疽和贫血表现。

(三)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急性期为均匀血性和皱缩红细胞,蛋白含量明显增高,严重者出生24小时内脑脊液糖定量降低,5~10天最明显,同时乳酸含量低。

2.CT和B超:可提供出血部位和范围。

(四)治疗原则

1.支持疗法:保持安静,尽可能减少搬动、刺激性操作。维持正常PaO 2,PaCO

2、pH等。贫血患儿可输入少量的新鲜血浆或全血,静脉应用维生素C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出血和水肿。

2.止血及对症处理:选择维生素K

1、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洛血)等。

3.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还可选用地西泮,水合氯醛等。

4.降低颅内压:可用呋塞米(速尿)静脉推注,中枢性呼吸衰竭者可用小剂量20%甘露醇。

5.脑积水治疗:乙酰唑胺可减少脑脊液的产生,必要时腰椎穿刺放脑脊液或侧脑室引流。

(五)护理措施

1.绝对保持安静: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噪音。使患儿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入院后3天内除臀部护理外免除一切清洁护理,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避免因患儿的烦躁加重缺氧和出血,静脉穿刺选用留置针,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头皮穿刺输液,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2.喂养: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鼻饲。少量多餐,每日4~6次,保证患儿热量及营养物质的供给,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保持呼吸通畅,改善呼吸功能:备好吸痰用物,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物品压迫胸部,影响呼吸。因为缺氧可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通透性增强或破裂,脑血流量减少,易发生脑室及周围室管膜下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和出血。

4.并发症的观察:15~30分钟巡视病房1次,每4小时测T、P、R、Bp并记录。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出现脉搏减慢、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不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并作好抢救准备工作。遵医嘱给予镇静,脱水药(氯丙嗪、异丙嗪各1mg/kg肌内注射,25%甘露醇每次1~2g/kg 30分钟内静脉推入)。用药后注意观察皮肤弹性、黏膜湿润的程度。

5.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给维生素K

1、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洛血)等控制出血。

6.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解颅内出血的严重性,可能会出现的后遗症。给予安慰,减轻家长的焦虑,鼓励家长坚持治疗和随访,发现有后遗症时,尽早带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减轻脑损伤影响。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遵医嘱服用吡拉西坦(脑复康)、脑活素等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协助脑功能恢复。 第七节 新生儿黄疸

本节考点:

(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3)临床表现

(4)病理性黄疽的常见疾病

(5)辅助检查

(6)治疗原则

(7)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引起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严重后遗症。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每日新生儿胆红素生成6~10mg/kg(平均8.8mg/kg),成人胆红素生成仅为3.8mg/kg,每日生成的胆红素约为成人的2倍以上,其原因:①红细胞破坏多:由于胎儿血氧分压低,红细胞数量代偿性增加,新生儿初生时红细胞数目相对较多,出生后血氧分压升高,过多的红细胞破坏;②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③其他来源胆红素生成多: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胆红素及骨髓红细胞前体较多。

2.结合运送胆红素能力弱:新生儿出生后的短暂阶段有轻重不等的酸中毒,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

3.肝脏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新生儿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低,出生后5~10天才可达到成人水平。早产儿血中自蛋白数量少,胆红素的联结运送延缓。

4.肝脏酶系统功能不完善: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基转移酶的量少,且酶的活力不足,不能将未结合胆红素有效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至于未结合胆红素潴留在血液中。

5.肠肝循环的特殊性:出生后,由于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排出体外,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将结合的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再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较低,仅为成人的1%~2%,所以极易出现黄疸。当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使原有黄疽加重。

二、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一)生理性黄疸

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60%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在生后2~3天即出现黄疸,5~7天最重,足月儿一般10~14天消退,未成熟儿可延迟至3~4周,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但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二)病理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可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与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以前者多见。

1.特点: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视为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

(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迅速增高,血清胆红素>220μmol/L(12.9mg/dl);

(3)黄疸进展快: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

(4)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退而复现: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2.病因

(1)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大多数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出生时通过产道被感染,以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为常见;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由于细菌的毒素作用于红细胞,加速红细胞破坏、损伤肝脏细胞,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疽加重。

(2)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ABO系统和Rh系统血型不合最为常见;②胆道闭锁:肝肠循环受阻,胆红素排泄不畅,血清含量增高;③胎粪延迟排出;④母乳性黄疽:发生率0.5%~2%;⑤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等;⑥药物性黄疸:如维生素K

3、K

4、樟脑丸等;⑦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缺氧、体内出血和失水等原因可加重黄疸。

三、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 出生后2~3天全身皮肤发黄,头面部、颈部、躯干、腿部及口腔黏膜比较明显,5~7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消退。在此期间,患儿的体温、体重、食欲及大小便均正常,可自行痊愈。

2.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症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感染引起的黄疸程度重、发展快,血清胆红素迅速增高,且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退而复现。

3.胆红素脑病 表现当血清胆红素>342μmol/L(20mg/dl)可因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使大脑神经核黄染、变性坏死,以大脑基底核、下丘脑和第四脑室底部最明显,引起胆红素脑病,或称核黄疸。患儿出现精神反应差,食欲不振,拒乳,以后出现笑叫、凝视、角弓反张甚至抽搐等症状。临床上分为4期:①警告期:嗜睡、脑性尖叫、吸吮力弱、肌张力低下,时限约12~36小时;②痉挛期:双眼凝视、-抽搐、角弓反张、呼吸节律不整,时限约12~36小时或死亡;③恢复期:抽搐减少至消失,可正常吃奶;④后遗症期:多在生后2个月左右,出现手足徐动,耳聋,眼球运动障碍,牙釉质发育不全,智力落后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后遗症。

四、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疾病

1.新生儿溶血病 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致使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ABO系统和Rh系统血型不合引起者最多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1)ABO血型不合:母亲多为O型,新生儿A型或B型多见。母亲为AB型或婴儿为0型均不发生。常因O型血母亲孕前接触过A或B型血,产生相应的抗体,妊娠时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溶血,故ABO溶血可有50%第一胎发生。

(2)Rh血型不合:Rh血型有六种抗原(C、c、D、d、E、e),具有D抗原者为阳性,汉族人99.66%Rh阳性。主要发生在Rh阴性孕妇,Rh阳性胎儿,一般不会发生在母亲未输过血的第一胎,症状随胎次增重。

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Rh溶血病症状较重,ABO溶血病病情较轻。主要表现有:①胎儿水肿;②黄疸;常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血清胆红素浓度迅速增加;③贫血:ABO血型不合者血红蛋白多正常。严重贫血见于Rh血型不合,由于骨髓外造血活跃,出现肝脾肿大,严重者发生贫血性心力衰竭④胆红素脑病。

2.母乳性黄疸 由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较牛奶明显增高,使肠道中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及吸收增加所致。一般于母乳喂养后4~5天出现黄疸,持续升高,2~3周达高峰1~4个月逐渐消退。患儿一般状态良好,停喂母乳2~4天黄疸明显下降,若不下降应排除此病因。若再继续喂母乳黄疸不再下降或又上升,最终延迟消退。

3.先天性胆道闭锁 黄疸生后1~3周出现,并逐渐加重,皮肤呈黄绿色,肝脏进行性增大,质硬、光滑,粪便呈灰白色(陶土色)。以结合性胆红素增加为主,肝功能异常,B超检查可协助诊断。如不及时治疗3~4个月后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4.新生儿肝炎 一般黄疸于生后2~3周出现,并逐渐加重伴拒食、体重不增、大便色浅,尿色深黄,肝(脾)肿大。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伴肝功能异常。

5.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 由于细菌毒素作用,加快红细胞破坏、损坏肝细胞所致。黄疸于一周内出现,或黄疸退而复出并进行性加重,并伴全身中毒症状,有感染病灶,以脐炎、皮肤脓疱疮引起最多见。早期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或两者均高;晚期则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五、辅助检查

1.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05μmol/L(12mg/dl),血清结合胆红素浓度>32μmol/L(2mg/dl)。

2.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及抗人球蛋白试验可鉴别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3.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测定。

4.溶血的检查 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增高,并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并对母婴血型进行测定,检查有无ABO或Rh血型不合。

5.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可确诊Rh溶血病;抗体释放试验也为诊断溶血病的可靠方法。

6.肝功能检查,可诊断新生儿肝炎。

7.腹部B超检查。对确诊先天性胆道闭锁有意义。

六、治疗原则

1.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

2.降低血清胆红素:尽早喂养,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吸收。必要时应用蓝光疗法。

3.保护肝脏:预防和控制病毒、细菌感染,避免使用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的药物。

4.降低游离胆红素:适当的输入人体血浆和白蛋白,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5.纠正缺氧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七、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

(1)观察皮肤颜色: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判断其转归。当血清胆红素达到85.5~119.7μmol/L(5~7mg/dl)时,在自然光线下,可观察到面部皮肤黄染,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高,黄疸程度加重,逐步由躯干向四肢发展,当血清胆红素达307.8μmol/L(18mg/dl)时,躯干呈橘黄色而手足呈黄色,当手足转为橘黄色时,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μmol/L(20mg/dl)以上。此时,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2)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观察排泄情况:大小便的次数、量及性质,如有胎粪延迟排出,应给予灌肠处理。

2.保暖 体温维持在36~37℃,低体温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

3.尽早喂养 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胎便排出。同时,有利于肠道建立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轻肝脏负担。应耐心、细致喂养患儿,少量多次,保证患儿营养及热量摄入的需要。

4.处理感染灶 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如有脓性分泌物,可用3%过氧化氢清洗局部后,涂以2%碘酊,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5.光照疗法 按光照疗法护理。

6.遵医嘱用药 给予补液和白蛋白治疗,调整液体速度,纠正酸中毒和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7.健康指导 讲解黄疸病因及临床表现,使家长了解病情的转归,取得家长的配合。既往有新生儿溶血症流产或死胎的孕妇,应讲解产前检查和胎儿宫内治疗的重要性,防止新生儿出生时溶血症的发生。胆红素脑病后遗症,应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指导。母乳性黄疸的患儿,母乳喂养可暂停1~4天,或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8.必要时候换血治疗。

第八节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本节考点: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于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常见早产儿,是新生儿期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引起。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分泌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多种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在胎龄20~24周出现,35周后迅速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张开的作用。缺乏时肺泡壁表面张力增高,肺泡逐渐萎陷、导致通气不良,出现缺氧、发绀,进而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并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液体漏出,肺间质水肿和纤维蛋白沉着在肺泡表面形成嗜伊红透明膜。

(二)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时或生后2~6小时内既出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出现鼻翼扇动、发绀、吸气时胸廓凹陷,伴呼气时呻吟,呼气时呻吟是机体保护性反应,呼气时声门不完全开放,使肺内气体储留,防止肺泡萎陷。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为本病的特点。严重时呼吸暂停,肌张力低下。

(三)辅助检查

1.X线检查:生后24小时X线检查有特征表现:①毛玻璃样改变:两肺呈普遍性透光度降低,可见弥漫性均匀网状颗粒阴影;②支气管充气征;③“白肺”:见于重症。

2.胃液振荡试验(泡沫稳定试验):有助确诊,泡沫多者可排除本病。

(四)治疗原则

纠正缺氧,使用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对症处理。

(五)护理措施

1.氧疗护理 尽早使用持续正压呼吸(CPAP)用氧,可用呼吸机CPAP吸氧(鼻塞接呼吸机行CPAP通气)或用简易鼻塞瓶装法,压力以0.49~0.98kPa(5~10cmH2O),早产儿从O.196~0.294kPa(2~3cmH20)开始。操作时,水封瓶放在距患儿水平位下30~50cm处。气管插管用氧,如用纯氧CPAP后,病情仍无好转者,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加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

2.气管内滴入表面活性物质 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吸净气道分泌物。抽取药液,从气管中滴入(患儿分别取平卧、左侧、右侧卧位),然后用复苏囊加压给氧,使药液迅速弥散。用药后4~6小时内禁止气道内吸引。

3.保暖室内温度应维持在22~24℃,皮肤温度在36~36.5℃,以降低机体耗氧;相对湿度在55%~65%,减少体内水分丢失。

4.饮食护理 根据患儿的每日所需热量计算奶量,保证机体营养所需。不能吸乳吞咽者,可用鼻饲法或静脉营养液。

5.严密观察病情 随时掌握病情变化,定期对病人进行评估,使用监护仪和专人守护,认真作好护理记录,与医生密切联系。

6.作好消毒隔离 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7.健康教育作好家属接待与解答工作,让家属了解治疗过程,取得最佳配合,同时作好育儿知识宣传工作。

第九节 新生儿肺炎

本节考点: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原则

(5)护理措施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可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大类,死亡率较高。

一、吸入性肺炎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胎儿在宫内或娩出时吸入羊水致肺部发生炎症,称羊水吸入性肺炎;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称胎粪吸入性肺炎;出生后因喂养不当、吞咽功能不全、吮乳后呕吐、食管闭锁和唇裂、腭裂等引起乳汁吸入而致肺炎,称乳汁吸入性肺炎。其中以胎粪吸入性肺炎病死率最高,由于胎儿缺氧,出生后除肺炎外,常伴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多系统损害,故胎粪吸入性肺炎又称胎粪吸入综合征(MAS),足月儿和过期产儿多见。

当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胎头或脐带受压可刺激肠道副交感神经引起胎儿排便,尤其缺氧时,肛门括约肌松弛使胎粪排出,低氧血症又刺激胎儿呼吸中枢诱发胎儿喘息样呼吸,将胎粪吸入鼻咽及气管内,而胎儿娩出后的有效呼吸更使呼吸道内的胎粪吸入肺内。气道内的黏稠胎粪造成机械性梗阻,引起肺气肿和肺不张,特别在形成活瓣样栓塞时,气体只能进不能出,使肺泡内压力逐渐增高,造成气胸和间质性肺气肿,加重通气障碍,产生急性呼吸衰竭。胎粪中的胆汁刺激肺组织可引起化学性炎症反应,产生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因此胎粪吸入性肺炎最严重。

(二)临床表现

羊水、胎粪吸入者多有宫内窘迫和(或)出生时的窒息史,在复苏或出生后患儿表现为呻吟,出现呼吸急促(呼吸>60次/分)、呼吸困难、青紫、鼻翼扇动、吸气性三凹征、口吐泡沫或从口腔内流出液体,大量羊水吸入性肺炎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胎粪吸入者病情往往较重,小儿皮肤、指甲、口腔黏膜呈黄绿色,缺氧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双目凝视、尖叫、惊厥;若并发气胸和纵隔气胸时,出现呼吸衰竭,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乳汁吸入性肺炎患儿喂奶时有呛咳,乳汁从口、鼻流出,面色青紫,吸入量过多可有窒息。

(三)辅助检查

1.血气分析 PO 2下降,PCO2,升高,pH降低。

2.胸部X线检查 两侧肺纹理增粗伴有肺气肿。

(四)治疗原则

1.尽快清除吸入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给氧、保暖、对症处理,并发气胸而又需要正压通气时应先作胸腔闭式引流;合并纵隔气肿者,可从胸骨旁2.3肋间抽气使纵隔减压,必要时行胸骨上切开引流或剑突下闭式引流。

二、感染性肺炎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细菌、病毒、衣原体等都可引起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体的侵入可发生在宫内、出生时及出生后。

1.宫内感染:胎儿在宫内吸入污染的羊水而致病,或胎膜早破时孕母阴道细菌上行导致感染,或母孕期受病毒、细菌等感染,病原体通过胎盘达胎儿血循环至肺部引起感染。以病毒为主。如巨细胞病毒、风疹,水痘、肠道病毒。胎儿通过羊水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为主,还可有B族链球菌、衣原体。

2.出生时感染:因分娩过程中吸入污染的产道分泌物或断脐不洁发生血行感染。

3.出生后感染:由上呼吸道下行感染肺部或病原体通过血循环直接引起肺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亦可有病毒和真菌。医源性感染以绿脓杆菌多见。

(二)临床表现

1.宫内感染的患儿出生时常有窒息史,症状出现较早,多在12~24小时之内发生;呻吟、点头呼吸、面色苍白、发绀,甚至呼吸衰竭、抽搐、肌张力低等。

2.产时感染性肺炎要经过一定潜伏期,如细菌感染多在生后3~5天发病,Ⅱ型疱疹病毒感染则在生后5~10天出现症状。

3.产后感染性肺炎则多在生后5~7天发病。患儿一般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反应差、哭声弱、拒奶、吐奶、口吐白沫、呼吸浅促、发绀、呼吸不规则、体温不稳定,可有发热或体温不升,病情严重者出现点头呼吸或呼吸暂停;肺部体征不明显,有的仅表现双肺呼吸音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易并发气胸、脓胸、脓气胸等,病情较严重。

(三)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 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升高;病毒感染者、体弱儿及早产儿白细胞总数多降低。

2.X线检查 胸片可显示肺纹理增粗,有点状、片状阴影,有的融合成片;以双下肺改变多见,可有肺不张,肺气肿。

3.病原学检查 取血液、脓液、气管分泌物作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免疫学的方法监测细菌抗原、血清检测病毒抗体及衣原体特异性的IgM等有助诊断。

(四)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 针对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B族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选用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选用头孢菌素;大肠杆菌肺炎可选用阿米卡星;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选用利巴韦林(病毒唑);衣原体肺炎可选用红霉素。

2.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雾化吸入,体位引流,定时翻身、拍背及时吸净口鼻分泌物。

3.合理氧疗 采用鼻导管、面罩、头罩或CPAP给氧。

4.支持疗法 合理喂养,注意保暖。

(五)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1)胎头娩出后立即吸净口、咽、鼻黏液,无呼吸及疑有分泌物堵塞气道者,立即用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并通过气管内导管将黏液吸出,再吸氧或人工呼吸。

(2)分泌物黏稠者可行超声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促进分泌物排出。雾化吸入每次不超过20分钟,以免引起肺水肿。吸入后协助排痰或吸痰。

(3)经常更换体位,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并改善受压部位的肺扩张。呼吸道分泌物多者轻轻拍击患儿胸、背部促其排出。

(4)对痰液过多、无力排出者及时吸痰,但应注意勿损伤黏膜及引起小儿疲劳。

2.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

(1)有低氧血症者,根据病情和血氧监测情况采用鼻导管、面罩、头罩等方法给氧,使其PO 2维持在7.9~10.6kPa(60~80mmHg)。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正压通气。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经常翻身,减少肺部瘀血。

(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作用。

(4)胸部理疗,以促使肺部炎症的吸收。

3.维持正常体温 体温过高时松开包被,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

4.供给足够的能量及水分,少量多餐,细心喂养,喂哺时防止窒息。重者予以鼻饲或由静脉补充营养物质与液体。

5.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患儿的反应、呼吸、心率等的变化,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肝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时,提示可能合并心力衰竭,应立即吸氧,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物,控制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如患儿突然出现气促、呼吸困难、青紫明显加重时,提示可能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应立即作好胸腔穿刺及胸腔闭式引流。

6.健康教育 家长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及时让家长了解患儿的病情,指导家长阅读有关育儿知识。

第十节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未成熟儿多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未愈合的脐部常是细菌侵入门户,加之血液中补体少,白细胞在应激状态下杀菌力下降、T细胞对特异性抗原反应差,细菌一旦侵入易导致全身感染。以葡萄球菌常见,其次是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新生儿败血症感染的途径有产前、产时或产后。产前孕妇有明显的感染史,尤其是羊膜腔的感染更易引起发病;细菌可通过血行或直接感染胎儿。产时感染多因产程延长、胎膜早破或分娩时吸入、吞入污染的羊水后感染,也可与助产时消毒不严有关。产后感染往往与细菌从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处及呼吸道、消化道等侵入机体而引起的感染。

(二)临床表现

产前、产时感染一般发生在出生后3天内,产后感染发生在出生后3天以上。表现特点是无特征性,早期表现为精神欠佳、哭声减弱、体温异常等,转而发展为精神萎靡、嗜睡、拒乳、不哭、不动,未成熟儿则表现为体温不升,出现病理性黄疸并随着病情进展而加深,严重者可有惊厥、昏迷、出血、休克、呼吸异常,少数很快发展到循环衰竭、DIC、中毒性肠麻痹、酸碱平衡紊乱和核黄疸。

可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肺炎、坏死性小肠炎、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

(三)辅助检查

1.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总数<5×10 9/L或>20×109/L,有中毒颗粒和核左移,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诊断价值。

2.细菌培养:在使用抗生素之前严格无菌操作下取血做血培养,血培养和病灶分泌物细菌培养一致更具有临床意义。血培养阴性也不能排除败血症。脑脊液除培养外还可以直接涂片找细菌。

3.病原菌抗原检测。

(四)治疗原则

1.选用药物敏感的抗生药物

(1)早期:怀疑败血症的新生儿,不必等血培养结果即应使用抗生素。

(2)足量、静脉联合用药:病原菌未明确前可结合当地菌种流行病学特点和耐药菌株情况选择两种抗生素;病原菌明确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

(3)足疗程:血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应继续治疗5~7天;血培养阳性,疗程至少需10~14天,有并发症者需治疗3周以上。

2.处理局部病灶、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五)护理措施

1.保护性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维持体温稳定,当体温过高时,可调节环境温度,打开包被等物理的方法或多喂水来降低体温,但新生儿不宜用药物、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否则易出现体温不升。体温不升时,及时给予保暖措施;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2.保证营养供给,因患儿感染,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加之代谢消耗过多,易发生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所以喂养时要细心、少量、多次给予哺乳,保证机体的需要。吸吮无力者,可鼻饲喂养或结合病情考虑静脉营养。每日测体重一次,为病情的转归提供依据。

3.保证抗生素有效进入体内,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注意药物的毒性作用,监测患儿的听力及复查尿常规。

4.清除局部感染灶,如脐炎、鹅口疮、脓疱疮、皮肤破损等,促进皮肤病灶早日痊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每4小时监测T、P、R、BP的变化,如出现面色发灰、哭声低弱、尖叫、呕吐频繁等症状时,提示有脑膜炎的可能,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并作好抢救准备。

6.健康教育 作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家长的恐惧及焦虑,讲解与败血症发生有关的护理知识,抗生素治疗过程较长的原因,取得家长合作。

第十一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冷伤,亦称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的一组疾病。以未成熟儿发病率高。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寒冷、早产、低体重、感染和窒息可能是其致病因素。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血管丰富,易散热;早产儿棕色脂肪储存不足,棕色脂肪需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分解产生热量。而在缺氧、酸中毒及感染时棕色脂肪产热不足;加之新生儿寒冷时无寒战产热反应,故容易出现体温下降。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熔点较高,体温降低时易凝固。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使皮肤血管痉挛收缩,血流缓慢凝滞,造成组织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全身多器官损伤,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临床表现

一般以生后1周内新生儿和未成熟多见。夏季发病者,大多是严重感染、重度窒息引起。表现为食欲不振或拒乳,反应差,哭声低,心音低钝,心率减慢,尿少,体温常低于35℃、重者患儿低于30℃。皮肤发凉、硬肿,颜色暗红,不易捏起,按之如硬橡皮,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大腿外侧一下肢臀部一面颊一上肢一全身,严重者可导致肺出血、循环和呼吸衰竭及肾脏等多脏器损害,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危及生命。硬肿可分轻、中、重三度。常与硬肿发生的范围有关。轻度(<20%)中度(20%~50%)重度(>50%)。硬肿范围的计算方法,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

(三)治疗原则

复温;支持疗法;合理用药;对症处理。

(四)护理措施

1.复温 是治疗护理的关键措施,复温原则是循序渐进,逐步复温。如肛温>30℃,腋一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硬肿的患儿可放入30℃暖箱中,根据体温恢复的情况逐渐调整到30~34℃的范围内,6~12小时恢复正常体温。无条件者用温暖的襁褓包裹、置于25~26℃室温环境中,并用热水袋保暖(水温从40℃逐渐升至60℃);也可用热炕、母亲怀抱保暖。如肛温<30℃,腋-肛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先将患儿置于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并逐步提高暖箱的温度,每小时升高1℃,每小时监测肛温、腋温1次,于12~24小时恢复正常体温。体温恢复正常后,将患儿放置调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

2.合理喂养 提供能量与水分,保证足够热卡供给,能吸吮者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用滴管、鼻饲或静脉营养。遵医嘱给予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

3.预防感染 加强消毒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患儿皮肤完整性。

4.观察病情 详细记录护理单,监测体温,每2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正常6小时后改为4小时1次,监测心率、呼吸及硬肿范围,记录出入量,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观察暖箱及室内温度、湿度的变化并及时调整。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如多巴胺、胺素、酚磺乙胺、呋塞米(速尿)等药物及氧气、吸引器、复苏囊、呼吸机等仪器,一旦发生病情突变,能分秒必争进行有效的抢救。

5.健康教育 向家长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疾病知识,嘱母亲坚持排乳、保持母乳通畅,避免因患儿住院而造成断奶,介绍相关保暖、喂养、防感染、预防接种等育儿知识。

第十二节 新生儿破伤风

本节考点: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原则

(4)护理措施

新生儿破伤风是指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经脐部侵入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毒感染,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阵发性痉挛和牙关紧闭、苦笑面容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菌,存在土壤、尘埃、水和人畜的粪便中,在含氧较低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在接生时,如消毒不严或脐部不洁,使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缺氧环境有利于该菌繁殖并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导致全身肌肉强烈收缩。此毒素也可兴奋交感神经,引起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多汗等。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大多数为4~7天发病。发病越早,发作期越短,病死率越高。起病初期,患儿烦躁不安,咀嚼肌先受累,张口及吸吮困难,随后牙关紧闭,面肌抽搐,口唇皱缩、引起口角上牵,出现苦笑面容,此特征为本病主要表现,继而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阵发性痉挛,间歇期肌强直继续存在,轻微刺激(强光、声音等)均可引起痉挛发作,发作间期,患儿神志清醒、早期多不发热,病情加重时,出现呼吸肌、喉肌痉挛引起呼吸困难、青紫、窒息;膀胱和直肠括约肌痉挛,导致尿潴留和便秘,常合并肺部感染。可因缺氧、窒息死亡。

(三)治疗原则

保证营养,控制痉挛,对症治疗和预防感染。

(四)护理措施

1.镇静、控制痉挛

(1)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以中和尚未与神经组织结合的破伤风痉挛毒素,用前作皮试,皮试阴性后,再注射或静脉滴入1万~2万单位。若反应阳性,则用脱敏注射法。

(2)患儿住单间,专人看护。保持室内绝对安静、空气新鲜、温湿适宜、光线稍暗,避免任何声、光等不良刺激,各种治疗及护理应在镇静剂发挥最大作用时集中治疗,操作时动作要轻、细、快,静脉输液使用留置套管针,减少刺激。

(3)遵医嘱静脉给予地西泮、苯巴比妥、水合氯醛药物,严禁药液外渗,尤其是止痉药物。每隔4~6小时给药1次,两药物交替使用。

2.处理脐部: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4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局部后,涂以2%碘酊,并以消毒纱布包扎,每日换药,直至伤口愈合。脐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3000单位,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脐部严重感染或脐周脓肿应清创引流。接触伤口的敷料应焚烧处理。

3.密切观察病情: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尤其是用镇静药后第1次抽搐发生时间、强度大小、持续和间隔时间,抽搐发生时患儿面色、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变。

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作好抢救工作。

4.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骨骼肌痉挛,抽搐发作频繁,在治疗中,镇静药物应用剂量较大,易在体内积蓄,引起呼吸停止,而导致患儿死亡。应将抢救物品如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用物备好放置患儿床前。发作频繁,有缺氧表现,应选用头罩给氧,避免刺激加重病情。当病情好转,缺氧发作间隙,应及时停止用氧,以防发生氧中毒。

5.加强护理,防止受伤:由于患者处于骨骼肌痉挛状态,易发热、出汗,适当打开包被降温、及时擦干汗渍、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注意安全。

6.保证营养:患儿早期吞咽功能障碍,应予静脉营养以保证热量供给。病情好转可经口喂养,训练患儿吸吮及吞咽功能,同时作好口腔护理,尤其在疾病早期,患儿往往处于禁食或鼻饲管喂养期,口唇常干裂,应涂液状石蜡等保持滋润。

7.健康教育:对个体、家庭、社区广泛地进行破伤风预防知识的卫生宣传教育。在边远农村、医疗条件差的地区,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基层接生员,推广无菌接生法。

第十三节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

本节考点: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护理措施

胃食管反流指下端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进入胃内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好发于新生儿。早产儿尤为常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防止反流的屏障功能失调:正常情况下,当吞咽食物时下端食管括约肌呈反射性舒张,使食物顺利进入胃内。安静状态下,下端食管括约肌保持一定的压力,使下端的食管关闭,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起到食管蠕动的第一屏障作用。如下端食管括约肌的肌细胞缺如,括约肌的屏障功能减弱,不能有效地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

2.食管蠕动功能障碍:正常情况下,除食物吞咽时下端食管括约肌呈反射性舒张外,吞咽所产生的原发性蠕动促使食物进入胃内,当食物由胃反流入食管时,上端食管又出现向下的继发性蠕动波,很快将反流的食物又送入胃内,起到食管蠕动的第二屏障作用。当食管蠕动功能障碍时,继发性蠕动波减弱,反流的食物继续上溢。

3.其他:食管裂孔疝、食管闭锁患儿术后、某些激素的影响等易出现胃食管反流。

二、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为反复呕吐,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溢乳、轻度呕吐或喷射性呕吐等;其次为体重不增或减轻,严重者可出现营养不良。反流物吸入可导致呛咳、窒息等肺部症状。有些患儿伴有食管气管漏、心脏病等先天性畸形。

三、护理措施

1.防止窒息:采用体位治疗,轻症患儿,进食时或进食后l小时予以保持直立位或取50度角的仰卧位;严重者24小时予以体位治疗,即木板床头抬高30度角,患儿头侧向一侧,取俯卧位并用背带固定,防止反流物吸入。体位治疗时,应安排专人看护。

2.合理喂养

(1)少量多餐:增加喂奶次数,缩短喂奶间隔时间。

(2)胃管喂养:①间歇胃管喂养,每隔1~2小时胃管喂养一次;②持续胃管喂养,即用推注泵控制奶量的流速,一般4小时的奶量在3小时内推注完成后休息l小时,在第二次推注前,先测定胃内的残余量,并记录到第二次喂养的总量中。每次喂养均应记录饮食单。对于反复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不主张采用胃管法。

3.保证药物和液体的进入。

第十四节 新生儿低血糖

糖代谢紊乱在新生儿期极常见。新生儿低血糖是足月儿出生3天内全血血糖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葡萄糖产生过少:早产儿、小于胎龄儿,主要与肝糖原、脂肪、蛋白质贮存不足和糖原异生功能低下有关;而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主要是热卡摄入不足,代谢率高,而糖的需要量大,糖原异生作用低下所致;先天性内分泌和代谢缺陷病常出现持续顽固的低血糖。

2.葡萄糖消耗增加:多见于糖尿病母亲的婴儿、Rh溶血病、Beckwith综合征、窒息缺氧及婴儿胰岛细胞增生等,均由高胰岛素血症所致。

二、临床表现

无症状或无特异性症状,表现为反应差或烦躁、喂养困难、哭声异常、肌张力低、易激惹、惊厥、呼吸暂停等。经补充葡萄糖后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低血糖多为暂时的,如反复发作需考虑糖原积累症、先天性垂体功能不全、胰高血糖素缺乏和皮质激素缺乏等。

三、治疗原则

无症状低血糖可以给予进食葡萄糖,如无效改为静脉输入葡萄糖。对持续或反复低血糖者除静脉输注葡萄糖外,结合病情给予氢化可的松静脉点滴、胰高血糖素肌肉注射或泼尼松口服。

四、护理措施

1.生后能进食者应提供尽早喂养,根据病情给予10%葡萄糖或吸吮母乳。早产儿或窒息儿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葡萄糖的输入。静脉输入葡萄糖时应用输液泵控制速度,并每小时观察记录一次。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输入速度,防治治疗过程中发生医源性高血糖症。

2.观察病情 观察患儿神志、哭声、呼吸、肌张力及抽搐情况,发现呼吸暂停,给予拍背、弹足底等处理。根据患儿缺氧程度,合理给氧。

第十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原始心脏于胚胎第2周开始形成,4周时心房和心室是共腔的,8周房室中隔形成,成为具有4腔的心脏。所以,胚胎发育2~8周为心脏形成的关键期,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形成主要在这一期。

二、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

1.正常胎儿的血液循环 胎儿时期的营养和气体交换是通过脐血管和胎盘与母体之间以弥散方式进行交换的。由胎盘来的动脉血液经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至肝下缘分成两支,一支入肝与门静脉吻合,另一支经动脉导管入下腔静脉,与来自下半身的静脉血混合,共同流入右心房。由于下腔静脉瓣的隔阻,使来自下腔静脉的混合血(以动脉血为主)进入右心房后,约1/3经卵圆孔入左心房,再经左心室流入升动脉,主要供应心、脑及上肢;其余流入右心室。从上腔静脉回流的来自上半身的静脉血,入右心房后大部分流入右心室,与来自下腔静脉的血液一起进入肺动脉。由于胎儿肺部处于压缩状态,经肺动脉的血液只有少量流入肺,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而大部分血液经动脉导管与来自升主动脉的血汇合后,进入降主动脉(以静脉血为主),供应腹腔器官和下肢,同时,经过脐动脉回流至胎盘,摄取氧气及营养物质。故胎儿期供应脑、心、肝及上肢血氧量较下半身高。

2.出生后循环的改变 出生后脐血管阻断,呼吸建立,肺泡扩张,肺小动脉管壁肌层逐渐退化,管壁变薄、扩张、肺循环压方下降,从右心经肺动脉流入肺的血流增多,使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流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增高。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时,卵圆孔瓣膜功能上关闭,到出生后5~7个月,解剖上大多数闭合。自主呼吸建立后血氧增高,动脉导管壁受到刺激后收缩,同时,低阻力的胎盘循环由于脐带结扎而终止,由于肺循环压力降低和体循环压力升高,流经动脉导管血流逐渐减少,高的动脉血氧分压和出生后体内前列腺索的减少,使导管壁平滑肌收缩,导管闭塞,最后血流停止,形成动脉韧带。足月儿约80%在出生后24小时形成功能性关闭,约80%婴儿于生后3个月、95%婴儿生后一年内形成解剖上关闭。若动脉导管持续未闭,可认为有畸形的存在。脐血管血流停止6~8周完全闭锁,形成韧带。

三、正常各年龄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

1.心脏重量 在整个小儿时期,心脏重量的增长速度并非匀速生长,出生后6周内心脏重量增长很少。此后,心脏重量增长的速度呈持续和跳跃性增长。新生儿的心脏相对较成人大,其重量约为20~25g,1岁时心脏的重量为出生时2倍;5岁时为出生时的4倍;9岁时为出生时的6倍,青春期后心脏重量的增长为出生时12~14倍,达成人水平。

2.心脏容积 出生时,心脏4个腔的容积为20~22ml,1岁时达到出生时的2倍,2岁半增大到3倍,近7岁时5倍,约为100~120ml;其后增长缓慢,青春期始心脏容积仅为140ml;以后增长又渐迅速,18~20岁时,心脏容积已达240~250ml,为出生时的12倍。

3.心脏位置 小儿心脏的位置随年龄而变化,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心尖部分主要为右心室,2岁的以后,小儿心脏由横位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五肋间隙,心尖部分主要为左心室。2~5岁时左心界位于第四肋间左锁骨中线外1cm处,5~12岁在锁骨中线上,12岁以后在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1cm.

4.血管的特点 小儿的动脉相对较成人粗。动、静脉内径比在新生儿为1:1,成人为1:2。随着年龄的增长,动静脉口径相对变窄,在大血管方面,10岁以前肺动脉直径较主动脉宽,至青春期主动脉直径超过肺动脉,12岁始至成人水平。在婴儿期,毛细血管特别粗大,尤其是肺、肾、肠及皮肤的微血管内径较以后任何年龄时期都大,冠状动脉相对较宽,所以,心、肺、肾及皮肤供血较好,对这些器官的新陈代谢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5.心率特点 小儿的心率相对较快,主要是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给,而心搏量有限,只有增加心脏的搏动次数,才能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婴幼儿迷走神经兴奋性较低,交感神经占优势,心脏搏动较易加速。随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减慢,新生儿时期,心率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小儿的脉搏次数极不稳定,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进食、活动、哭闹、发热等,因此。测量脉搏时,应排除干扰因素,在小儿安静状态下测量。凡脉搏显著增快,安静状态下或睡眠时不减慢者,应考虑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

6.血压特点 动脉血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每心搏输出量和外周血管的阻力。婴儿期,由于心搏量较少,血管管径较粗,动脉血压较低。随着小儿年龄增长血压逐渐增高。1岁以内的婴儿收缩压80mmHg(10.67kPa),2岁以后小儿收缩压可用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公式计算,小儿的舒张压=收缩压×2/3。1岁以上小儿,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0~40mmHg(2.67~5.33kPa),婴儿期,上肢血压比下肢血压略高。

静脉血压的高低与心搏量、血管功能、循环血量有关。上、下腔静脉血液返回右心室是否通畅也影响静脉压。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一、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5‰~8‰左右,年龄越小,发病数越高。致病因素可分为两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特别是染色体畸变,房、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干畸形等与第21号染色体长臂某些区带的过度复制或缺损有关。环境因素很多,重要的原因有宫内感染(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柯萨奇病毒感染等),孕母缺乏叶酸、与大剂量放射线接触、药物影响(抗癌药、甲苯磺丁脲等)、患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或能造成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所以,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是胎儿周围的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根据左右心腔或大血管间有无分流和临床有无青紫,可分为3类:

1.左向右分流型 在左、右心之间或与肺动脉之间具有异常通路,正常情况下,体循环的压力高于肺循环的压力,左心压力高于右心压力,血液从左向右侧分流,故平时不出现青紫。当剧烈哭闹或任何原因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室时,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可出现暂时性青紫。常见房、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

2.右向左分流型 为先天性心脏病最严重的一组,因心脏结构的异常,静脉血流入右心后不能全部流入肺循环达到氧合作用,有一部分或大部分自右心或肺动脉流入左心或主动脉,直接进入体循环,出现持续性青紫。常见有法洛四联症、大动脉错位等。

3.无分流型 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或分流。通常无青紫,只有在心力衰竭时才发生。常见主动脉缩窄和肺动脉狭窄等。

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一)室间隔缺损(VSD)

室间隔缺损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25%。根据缺损的位置分为四种类型:①流出道缺损;②流入道缺损;③膜部缺损;④左室右房通道缺损。

1.发病机制 室间隔缺损主要是左、右心室之间有一异常通道,由于左心室压力高于右心室,缺损所引起的分流是自左向右,所以一般无青紫。哭闹时,可使右心室压力增加,缺损分流是自右向左,出现暂时性青紫,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右向左分流时,临床出现持久性青紫,即称艾森曼格综合征。

2.临床表现 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小型缺损(缺损直径≤0.5cm),多发生于室间隔肌部,因分流量较小,患儿可无明显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中型缺损(缺损为O.5~1.Ocm),左向右分流多,体循环血流量减少,影响生长发育,患儿多有乏力、气短、多汗、生长发育缓慢,易患肺部感染。大型缺损(缺损>1.Ocm)常有生长发育迟缓。左向右分流量增多,体循环减少,婴幼儿常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为乏力、气短、多汗、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当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时,可出现青紫。查体可见: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3~5/6级全收缩期反流性杂音,第二心音(P2)增强,伴有肺动脉高压者P2亢进。

室间隔缺损易合并发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和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预后:30%~60%膜部室缺和肌部室缺可自行关闭,多在5岁以前,小型缺损关闭率高。中、重型缺损者,婴儿期可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形成重度肺动脉高压,逆向分流形成艾森曼格氏综合征而危及生命。

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小、中型缺损者心影大致正常或轻度左房、左室增大。大型缺损者,肺纹理明显增粗增多,左室、右室均增大。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大为主,肺动脉段明显凸出,肺门血管呈“残根状”。有“肺门舞蹈”征。

(2)心电图:小型室缺心电图正常。分流量大者左房大、左室肥厚或双室肥厚,重度肺动脉高压时以右室肥厚为主。

(3)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示:室间隔连续性中断可判定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和缺损的直径大小;心室水平有左向右分流束(晚期肺动脉高压可出现右向左分流);可探测跨隔压差,并计算出分流量和肺动脉压力。

(4)心导管检查:必要时行右心导管检查。可计算分流量、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对鉴别诊断、判断病情和选择手术适应证均有重要参考意义。VSD右室平均血氧含量较右心房血氧含量高0.9百分容积以上,即有诊断意义。

4.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强心、利尿、抗感染、扩张血管及对症治疗。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强心苷、利尿剂改善心功能。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用血管扩张剂,控制潜在肺部感染,争取早期手术。

(2)外科治疗:小型VSD不需手术治疗,中、大型VSD可手术治疗。

(3)导管介入性堵闭术:①适应证:膜部缺损:年龄≥3岁,室缺距主动脉瓣≥3mm;肌部室缺≥5mm或术后残余分流。②禁忌证: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有赘生物、血栓;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者。

(二)房间隔缺损(ASI))

房间隔缺损,约占小儿先心病20%~30%左右。按缺损部位可分为原发孔(一孔型),继发孔(二孔型)

1.发病机制

出生后随着肺循环血量的增加,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压力,分流自左向右,分流量的大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两侧心室顺应性。分流造成右心房和右心室负荷过重而产生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肺循环血量增多和体循环血量减少。分流量大时可产生肺动脉压力升高,晚期当右心房压力大于左心房压力时,则可产生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性青紫。

2.临床表现

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随缺损的大小而不同。缺损小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婴儿和儿童期多无症状。缺损大者,由于体循环血量减少而表现为气促、乏力和影响生长发育,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右心房压力可超过左心房,出现暂时性青紫。查体可见体格发育落后、消瘦,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扩大,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见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或亢进,并呈固定分裂。

预后:小型房间隔缺损(直径<3mm甚至<3~8mm),1岁前有可能自然关闭,儿童时期大多数可保持正常生活,常因杂音不典型,而延误诊断。缺损较大时,分流量较大,分流量占体循环血量的30%以上,不经治疗活至成年时,有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

3.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心脏外形呈现轻、中度扩大,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为主,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可见肺门“舞蹈”征,肺野充血,主动脉影缩小。

(2)心电图:电轴右偏+90°~+180°。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部分患儿尚有右心房和右心室肥大。

4.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导管介入堵闭术堵闭ASD。①适应证:二孔型ASD年龄≥3岁,直径≥5mm,≤36mm;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②禁忌证: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出血性疾病;重度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

(2)外科治疗:一孔型。ASD及静脉窦型ASD,一般外科手术治疗,一旦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即为手术和介入治疗禁忌证。

(三)动脉导管未闭(PDA)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出生后动脉导管持续开放,血流从主动脉经导管分流至肺动脉,进入左心,并产生病理生理改变。动脉导管未闭约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5%~20%,女性较多见。

1.发病机制 动脉导管在胎儿期是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正常血液通路。小儿出生后,随着呼吸的开始,肺循环压力降低,血氧分压提高,动脉导管于生后10~15小时在功能上关闭。若持续开放,血液自主动脉经未闭导管分流至肺动脉,使肺循环血量增多,左室容量负荷加重,产生病理改变即为动脉导管未闭。根据未闭的动脉导管大小、长短和形态不一,一般分为三型:①管型;②漏斗型;③窗型。

2.临床表现 患儿女多于男,男女之比为1:2~1:3。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导管管径粗细和分流量的大小。动脉导管较细,症状较轻或无症状。导管粗大者,分流量大,表现为气急、咳嗽、乏力、多汗、生长发育落后等。偶见扩大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而引起声音嘶哑。婴儿期发生心力衰竭。严重肺动脉高压时,产生差异性发绀,下肢青紫明显,杵状趾。查体可见: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据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伴震颤,传导广泛。分流量大时心尖部可闻高流量舒张期隆隆样杂音。P 2增强或亢进。周围血管征阳性:脉压增大≥40mmHg、可见甲床毛细血管搏动、触到水冲脉、可闻及股动脉枪击音等。

预后:动脉导管的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常见并发症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

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分流量小者可正常;分流量大时左房、左室增大;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也明显增大。

(2)心电图:四种改变可反映分流量大小和肺动脉压力变化,1/3病例正常;分流量大左房、左室大;双室增大;肺动脉高压者右室大为主。

4.治疗原则

(1)手术根治:晚期艾森曼格综合征为手术禁忌证。

(2)保守治疗:前列腺素抑制剂,强心、利尿、抗感染。

(3)导管介入堵闭术:①适应证: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年龄通常≥6个月、体重≥4kg、动脉导管最窄直径≥2mm,通常≤14mm.可根据大小及形状选用不同的封堵器。②禁忌证:依赖PDA生存的心脏畸形;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败血症等。

5.外科手术结扎 手术适宜年龄为1~6岁,小于1岁婴儿反复发生心衰,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者应手术治疗。

(四)法洛四联症(TOF)

法洛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的10%~14%。以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中以肺动脉狭窄为主要畸形。

1.发病机制 肺动脉狭窄,血液进入肺循环受阻,引起右心室代偿性增厚,右心室压力相对较高;右心室压力与左心室相似,此时,右心室血液大部分进入主动脉。

由于主动脉跨于两心室之上,主动脉除接受左心室血液外,还直接接受部分右心室的静脉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因而出现青紫。同时肺动脉狭窄,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的血流减少,加重青紫程度。由于进入肺动脉的血流减少,增粗的支气管动脉与肺血管之间形成侧支循环。

动脉导管未关闭前,肺循环血流减少的程度较轻,青紫可不明显。随着动脉导管关闭和漏斗部狭窄逐渐加重,青紫日益明显,出现杵状指(趾),红细胞代偿性增多。

2.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青紫,其程度和出现早晚与肺动脉狭窄程度有关。多于生后3~6个月逐渐出现青紫。见于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如唇、指(趾)、甲床、球结膜等处。因患儿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中,可使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和骨组织也增生性肥大,出现杵状指。

蹲踞症状:患儿活动后,常主动蹲踞片刻,蹲踞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同时,下肢动脉受压,体循环阻力增大,使右向左分流减少,使缺氧症状暂时得到缓解。

缺氧发作:婴儿期常有缺氧发作史,表现为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发绀加重,重者发生晕厥、抽搐、意识丧失,甚至死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哭闹、排便、感染、贫血或睡眠苏醒后均可诱发。

查体可见:患儿发育落后,口唇、面部、外耳廓亦有青紫,舌色发暗,杵状指(趾)。心前区略隆起,胸骨左缘2~4肋间有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杂音响度与狭窄程度成反比;肺动脉第2音减弱。

3.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均升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

(2)X线检查:心影呈“靴型”,肺血减少,肺野清晰。

(3)心电图:电轴右偏,右室肥厚,右房肥大。

4.治疗原则

(1)缺氧发作处理:①立即予以膝胸体位;②吸氧、镇静;③吗啡O.1~O.2mg/kg,皮下或肌内注射;④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每次0.05~0.1mg/kg加入10%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15分钟后再重复一次;⑤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给予碳酸氢钠(NaHCO3)1mmol/kg,缓慢静脉注入,10~15分钟可重复应用;⑥严重意识丧失,血压不稳定,尽早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2)外科治疗:绝大多数患儿可施行根治术。轻症患儿,手术年龄以5~9岁为宜。根治有困难可做姑息手术,即体-肺分流术。

每天摄入足够水分。腹泻、发热、及时补液。对缺氧发作频繁者,应长期口服普萘洛尔预防发作,剂量为2~6mg/kg•d,分3~4次口服。

5.预后 本病未经治疗者,平均存活年龄12岁。常见并发症有:脑血管栓塞、脑,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红细胞增多症。

四、护理

1.休息 是恢复心脏功能的重要条件。因休息可减少组织对氧的需要,减少心脏负担。可使症状缓解。所以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时间,保证睡眠,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减轻心脏负荷。

(1)学龄前儿童患心脏病时,易烦躁,哭闹,加重病情,此时须遵医嘱给镇静剂,以助病儿安静入睡,减轻心脏负担。

(2)学龄儿童虽患心脏病,但没有思想顾虑,自我控制能力差,活动量大,护理人员须对病儿进行宣教,争取得到病儿的配合。

(3)对心功能衰竭的重症病儿,如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烦躁不安、肝大、水肿等情况须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给镇静剂,须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尿量、严格记录出入量。

2.病室环境设置及要求

(1)室内温度适宜,20~22℃,湿度55%~60%,空气新鲜,环境安静。

(2)室内备有抢救设备,如急救车、吸痰器、吸氧设备、心电监护仪等。

(3)轻、重病儿分别放置,轻症病儿放置大房间,重症病儿放置抢救室。

(4)病儿衣服要合身,暖和、轻柔,床垫上放海绵垫,被褥要轻而暖和,床单平整,床头可抬高。

3.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观察病儿情绪、精神、面色、呼吸、脉率、脉律、血压等。病儿突然烦躁,哭闹、呼吸加快,拒奶,听诊或数脉发现心律不齐,期前收缩,心率加快,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对症处理,详细记录病情变化。

(1)注意观察、防止法洛四联症患儿因活动、哭闹、便秘引起缺氧发作,一旦发生应将小儿置于膝胸卧位,给予吸氧,根据医嘱给予吗啡及普萘洛尔抢救治疗。

(2)法洛四联症患儿血液黏稠度高,发热、出汗、吐泻时,体液量减少,加重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因此要注意供给充足液体,必要时可静脉输液。

(3)观察有无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吐泡沫样痰、浮肿、肝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如出现上述表现,立即置患儿于半卧位,给予吸氧,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并按心衰护理。

4.饮食护理 心功能不全的病人需准确记录出入量,饮食应是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少量多餐为宜。注意控制水及钠盐摄入,注意营养搭配,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营养需要。对喂养困难的小儿要耐心喂养,可少量多餐,避免呛咳和呼吸困难,应根据病情,采用无盐或低盐饮食。

5.对症护理

(1)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呼吸加快、青紫等症状,让病儿半卧位休息,生活护理须护理人员协助。出现三凹征或点头呼吸,指、趾甲、口周发绀,烦躁不安,给予氧气吸入,烦躁者遵医嘱给镇静剂。

(2)水肿病儿护理:①给无盐或少盐易消化饮食;②尿少者,遵医嘱给利尿剂;③每周测量体重2次,严重水肿,每日测体重1次;④皮肤护理:每日做皮肤护理2次,动作要轻,毛巾要柔软,如皮肤有破损应及时处理;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将病儿床上铺海绵垫,保持床单、衣服的清洁、平整、干燥。

(3)咳嗽、咯血的护理:心脏病患儿并发肺部感染,须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备好吸痰器、痰瓶,必要时协助病儿排痰;详细记录痰量、性质。应送痰培养检查,咳嗽剧烈的,应遵医嘱给止咳药物,发生病情变化,立即配合医师抢救;危重病人应设专护,密切观察病情,详细记录。

(4)注意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病儿超过2天无大便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遵医嘱给缓泻剂,禁止下地独自排便,防止发生意外。

6.用药护理 服用强心苷类药物后,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如:呼吸平稳、心音有力、脉搏搏动增强。观察强心苷毒性反应,如:胃肠道、神经、心血管反应。服用利尿剂,注意患儿的尿量的变化。

7.预防感染 注意体温变化,按气温改变及时加减衣服,避免受凉引起呼吸系统感染。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做小手术如拔牙时,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

8.心理护理 对患儿关心爱护、态度和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儿的紧张心理。对家长和患儿解释病情和检查、治疗经过,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9.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日常护理,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合理用药,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定期复查,调整心功能到最好状态,使患儿能安全达到手术年龄。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因感染病毒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炎性渗出,心肌纤维变性或坏死,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和周身症状性的疾病,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心脏病之一。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能引起心肌炎的病原体有很多种,主要是病毒,现已知病毒有20余种,常见的有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腺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等。

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随着分子病毒学,分子免疫学的发展,揭示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涉及到病毒对感染的心肌细胞直接损害和病毒侵犯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引起心肌损害。

(二)临床表现

1.特点:①病情轻重悬殊;②自觉症状较检查所见为轻,多数在出现心脏症状前2~3周内有上感或其他病毒疾患,有时病毒可侵犯其他系统。

2.分期

(1)急性期:病程不超过6个月。

轻型:症状轻,以乏力为主,有多汗、苍白、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检查见面色苍白、口周发绀、昕诊第一心音低钝。

中型:较为少见,起病急,除上述症状外,乏力为突出的表现,年长儿诉心前区痛。检查见心率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脏略大,心音钝,肝脏增大。

重型:罕见,呈暴发型,起病急骤,1~2日内出现心功能不全或突发心源性休克,患儿极度乏力、头晕、烦躁、呕吐、心前区痛,严重心律失常。病情发展迅速,不及时抢救,有生命危险。

(2)恢复期:急性期经积极治疗及足够的休息,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逐渐好转,而进入临床恢复期,但此时尚未痊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3)迁延期:急性期过后,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心电图和X线改变迁延不愈,病程多在一年以上。

(4)慢性期:进行性心脏增大,病程长达一年以上。患本病后机体抵抗力降低,易患呼吸道感染而致心肌炎复发,甚至心力衰竭。有的还可逐渐演变成心肌病。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 可见严重的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期前收缩、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

2.生化检查 磷酸激酶(CPR)在早期多升高,以心肌同工酶(CK-MB)为主。乳酸脱氢酶(SLDH)同工酶增高,在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有提示意义。心肌肌钙蛋白的变化,对心肌炎有特异性诊断意义。

(四)治疗原则

1.休息 一般应休息至症状消除后3~4周;心脏扩大者,休息应不少于6个月。在恢复期应限制活动至少3个月。

2.保护心肌的药物治疗

(1)大量维生素C治疗:维生素C是一种较强的抗氧化剂,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从而保护心肌,改善心肌功能。疗程为3~4周。

(2)1,6-二磷酸果糖(FDP):可改善心肌细胞代谢,增加心肌能量,并可抑制中性粒细胞自由基生成,疗程1~3周。

(3)泛醌:又名辅酶Q 10,对受病毒感染的心肌有保护作用,持续应用2~3个月。

(4)黄芪口服液:主要成分有黄芪、麦冬、金银花、龟板等。它对柯萨奇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改善心肌供血。

(五)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病情基本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休息不得少于6个月。有心脏扩大的患儿,卧床休息半年至1年以上。

2.给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量多餐,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含维生素C),但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胃肠道负担过重,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外感风寒,引发疾病。

3.遵医嘱给以营养心肌的药物,向患儿及家长讲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嘱患儿按时服药,坚持服药,不能因自觉症状好转,认为疾病痊愈,而放松治疗,使疾病复发。

4.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便秘发生。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紧张及激动,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自身的抗病能力,使疾病得以恢复。

6.保护性隔离,应积极预防各种感染,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防止各种感染的发生。

7.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到医院检查。

第十章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营养不良

本节考点:

(1)病因

(2)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治疗原则

(6)护理措施

营养不良是指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皮下水肿,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一)病因

1.长期摄入不足 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骤然断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为主;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偏食、挑食、吃过多零食等引起。

2.消化吸收障碍 消化系统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增多 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等)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消耗量过大 大量蛋白尿、长期发热、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二)发病机制

由于长期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致低血糖;脂肪消耗致血清胆固醇下降、脂肪肝;蛋白质供给不足或消耗致血清蛋白下降,低蛋白水肿;由于全身总液量增多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同时还发生各组织器官,如消化、循环、泌尿、免疫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低下。

(三)临床表现

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以后体内脂肪逐渐消失,体重减轻,久之身长也会低于正常,出现身材矮小。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表现额部出现皱折。两颊下陷,颧骨凸出,形如老人。皮肤干燥、苍白、松弛。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体温低于正常、脉搏减慢、心音低钝、血压偏低。初期烦躁,以后变得冷漠。有血清蛋白降低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婴儿常有饥饿性便秘或腹泻。

营养不良患儿常因缺乏蛋白质及造血物质并发营养性贫血,因多种维生素A缺乏而并发干眼症、口腔炎、末梢神经炎,还可出现皮肤黏膜的出血点、齿龈浮肿。鼻出血及上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临床上根据各种症状的程度,将营养不良分为三度(表5-5-1)。

(四)辅助检查

最突出的表现是血清白蛋白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下降,由于其出现在身高(长)、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改变前,而且不受肝功能的影响,被认为是诊断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此外,多种血清酶活性、血糖、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各种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生长激素分泌反有增多。

(五)治疗原则

尽早发现,早期治疗,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调整饮食以及补充营养物质;祛除病因,治疗原发病;控制继发感染;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功能;治疗并发症。

(六)护理措施

1.饮食管理 原则为循序渐进,逐渐补充。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消化功能来调整饮食的量及种类。

(1)对于轻度营养不良患儿,在基本维持原膳食的基础上,较早添加富含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食物。开始每日可供给热量250~330kJ/kg(60~80kcal/kg),以后逐渐递增。

(2)对于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热能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应由低到高,逐渐增加。供给热量从每日165~230kJ/kg(40~55kcal/kg)开始,逐步增加;若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增加到每日500~727kJ/kg(120~170kcal/kg),并按实际体重计算所需热能。待体重恢复,可供给正常生理需要量。

选择食物的原则:一是适合患儿的消化能力,轻度营养不良患儿,可从牛奶开始,逐渐过渡到带有肉末的辅食。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则可先给稀释奶或脱脂奶,再给全奶,然后才能给肉末的辅食。二要符合营养需要,即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的饮食,还要根据情况适当补充铁剂。

2.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遵医嘱给予各种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等)和B族维生素口服,以助消化;给予蛋白同化类固醇制剂如苯丙酸诺龙肌注,以促进机体对蛋白质的合成。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或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营养。

3.预防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生活环境舒适卫生,注意做好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4.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儿尤其是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病情变化。

(1)患儿早晨容易出现低血糖,表现出汗、肢冷、脉弱、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也可有呼吸暂停,出现此种情况,需立即静脉注射25%的葡萄糖溶液进行抢救;对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眼干燥症者,可用生理盐水湿润角膜及涂抗生素眼膏,同时口服或注射维生素A制剂;腹泻、呕吐的患儿易引起酸中毒,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并做好抢救准备。

(2)治疗及护理开始后应每日记录进食情况及对食物的耐受情况,定期测量体重,身高及皮下脂肪的厚度,以判断治疗效果。

5.促进生长发育 提供舒适的环境,合理安排生活,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儿精神愉快和有充足的睡眠;及时纠正先天畸形,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利于生长发育。

6.健康教育 向患儿家长解释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介绍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具体执行方法,纠正小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坚持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预防感染,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先天畸形患儿应及时手术治疗;做好生长发育监测。

第二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本节考点:

(1)病因

(2)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4)治疗原则

(5)护理措施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为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一、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为皮肤下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生成。紫外线穿透能力较差,难通过普通玻璃,在北方,因寒冷季节长、日照时间短,小儿户外活动少,紫外线量明显不足,佝偻病发病也较多。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天然食物含维生素D少,不能满足婴幼儿需要。若日光照射不足或未添加鱼肝油等,则易患佝偻病。

3.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 生长过速,所需维生素D也多。早产儿体内储存不足,出生后生长速度较足月儿快,极易发生佝偻病。

4.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及钙磷的吸收和利用;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糖皮质激素均可导致小儿发生佝偻

二、发病机制

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吸收钙、磷减少,血钙、血磷水平降低。血钙降低刺激甲状旁腺分泌增加,从而加速骨溶解,释放骨钙入血,以维持血钙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但因甲状旁腺素(PTH)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而使尿磷排出增加,导致血磷降低、钙磷乘积降低(每分升血清钙磷含量的毫克数相乘值,即钙磷乘积,正常值>40),最终骨样组织钙化受阻,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局部骨样组织堆积,碱性磷酸酶增多,从而形成骨骼病变和一系列佝偻病的症状体征以及血液生化改变。

三、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一)初期

多数小儿出生3个月左右起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常伴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头部多汗而刺激头皮,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

此期常无明显骨骼改变,X线检查可正常或临时钙化带稍模糊;血生化检查血钙浓度正常或稍低,血磷浓度降低,钙磷乘积稍低(30~40),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增高。若未经适当治疗,可发展为激期。

(二)极期

除有上述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迟缓。

1.骨骼改变

(1)头部:3~6个月患儿可见颅骨软化,重者可出现乒乓球样的感觉;7~8个月患儿可有方颅或鞍形颅;前囟增宽及闭合延迟,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

(2)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胸部骨骼出现肋骨串珠,以第7~10肋最明显;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郝氏沟;胸骨突出,呈鸡胸或漏斗胸,影响呼吸功能。

(3)四肢:6个月以上小儿腕、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小儿开始行走后,由于骨质软化,因负重可出现下肢弯曲,形成”O”型腿或”X”型腿。常久坐位者可见脊柱后突或侧弯。

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患儿肌肉发育不良,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表现为头颈软弱无力,坐、立、行等运动功能落后,腹肌张力低,腹部膨隆如蛙腹。

3.神经、精神发育迟缓 重症患儿脑发育受累,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常伴发感染。

血生化检测患儿血清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常低于30,碱性磷酸酶增高。X线检查骨骺端临时钙化带消失,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带明显增宽,骨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青枝骨折。

(三)恢复期

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接近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血清钙、磷浓度、钙磷乘积也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开始下降,约4~6周恢复正常。X线检查骨骺异常明显改善。

(四)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正常,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四、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和控制病情活动,故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活动期 合理喂养,多晒太阳;给予维生素D制剂,口服法:每日50μg~100μg(2000IU~4000IU)或1,25-(OH)2D3O.5/μg~2.O/μg,视临床和X线检查情况,4周后改预防量,每日400IU;注射法:用于重症和合并肺炎、腹泻、急性传染病以及无法口服者,一次肌内注射维生素D320万IU~30万IU,3个月后口服预防量。3个月以内小婴儿或有手足搐搦症病史的婴儿,在肌内注射维生素D前2~3天至注射后2~3周,口服钙剂,防止低钙抽搐。

2.恢复期 在夏季多晒太阳,冬季每日给予预防量口服。

3.后遗症期 加强体格锻炼,对骨骼畸形者可采用主动或被动运动矫正。严重骨骼畸形者需外科手术矫治。

五、护理措施

1.定期户外活动 指导家长带小儿定期户外活动,直接接受阳光照射。活动时间由短到长,从数分钟增加至1小时以上。夏季气温太高,应避免太阳直射,可在荫凉处活动,尽量多暴露皮肤。冬季室内活动时开窗,让紫外线能够透过。

2.补充维生素D

(1)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肝、蛋、蘑菇等。

(2)遵医嘱给予维生素D制剂,注意维生素D过量的中毒表现,如遇过量立即停服维生素D。

3.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 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避免过早、过久地坐、站、走以防发生骨骼畸形。严重佝偻病患儿肋骨、长骨易发生后骨折,护理操作时应避免重压和强力牵拉。

4.加强体格锻炼 对已有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如遗留胸廓畸形,可做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施行肌肉按摩,“O”型腿按摩外侧肌,“X”型腿按摩内侧肌,以增加肌张力,矫正畸形。对于行外科手术矫治者,指导家长正确使用矫形器具。

5.预防感染 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阳光充足,避免交叉感染。

6.健康教育 ①给孕妇及患儿家长讲述有关疾病的预防、护理知识,宣传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钙和蛋白质的食物;尽早开始户外活动和晒太阳;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400~800IU,不能坚持口服者,也可肌注维生素D310万~20万IU;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的婴幼儿更应加强户外活动,给予预防量维生素D和钙剂,并及时添加辅食。②以示范和指导练习的方式讲授户外活动、目光浴、服维生素D及按摩肌肉矫正畸形的方法。

第三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本节考点: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原则

(5)护理措施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血钙降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惊厥、喉痉挛或手足抽搐等症状。多见于4个月~3岁的婴幼儿。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血清离子钙降低是引起惊厥、喉痉挛、手足抽搐的直接原因。维生素D缺乏的早期,该吸收减少,血钙降低,而甲状旁腺分泌不足,不能促进骨钙动员和增加尿磷排泄,致血钙进一步下降。当血钙低于1.75~1.88mmol/L(7.O~7.5mg/dl)或血清钙离子浓度1mmol/L(4mg/dl)以下时,即可发病。

诱发血钙降低的原因有:①春季开始,接触日光增多,或开始使用维生素D治疗时,骨脱钙减少,肠吸收钙相对不足,而骨骼已加速钙化,大量钙沉着于骨而致血钙暂时下降;②人工喂养儿使用含磷过高的奶制品,导致高血磷、低血钙症状;③当合并发热、感染、饥饿时,组织细胞分解释放磷,使血磷增加,抑制25-(0H)D转化为1,25-(0H)D 2,致离子钙下降,可出现低钙抽搐;④血清钙离子水平还受pH值的影响,pH值增高离子钙降低,故合并酸中毒经纠酸治疗后,血pH上升,患儿出现低血钙抽搐。

(二)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惊厥、手足抽搐、喉痉挛发作,常伴有烦躁、睡眠不安、易惊、夜啼、多汗等症状。

1.惊厥 惊厥发作多见于婴儿。表现为突然发生两眼上翻,面肌抽动,四肢抽动,神志不清。发作时间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时间持续久者可有发绀。发作停止后意识恢复,精神萎靡而入睡,醒后活泼如常。发作次数可数日1次至1日数次甚至数十次。一般不发热,发作轻时仅有短暂的眼球上蹿和面肌抽动,神志仍清。

2.手足抽搐 手足抽搐多见于较大的婴儿、幼儿和年长儿童。表现为突然发生手足肌肉痉挛成弓状,手腕屈曲,手指僵直,拇指内收贴紧掌心,踝关节僵直,足趾弯曲向下,发作停止后活动自如。

3.喉痉挛 喉痉挛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表现为喉部肌肉、声门突发痉挛,出现呼吸困难,吸气时喉鸣。严重者可发生窒息而死亡。

4.特殊性体征 在不发作时,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引出下列体征:

(1)面神经征:以指尖或叩诊锤轻击患儿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可引起眼睑和口角抽动者为阳性,新生儿可呈假阳性。

(2)陶瑟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打气使压力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5分钟之内该手出现抽搐为阳性。

(3)腓反射:用叩诊锤骤击膝下外侧腓骨头上方。可引起足向外侧收缩者为阳性。

(三)辅助检查

血钙低于1.75~1.88mmol/L(7.O~7.5mg/dl),血磷正常或偏高。

(四)治疗原则

1.急救处理 吸氧,保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与喉痉挛,可用10%水合氯醛每次40~50mg/kg,保留灌肠;或地西泮,每次O.1~O.3mg/kg,肌内或静脉注射。

2.钙剂治疗 常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以10%~25%葡萄糖液稀释1~3倍后缓慢推注(10分钟以上)或滴注,惊厥反复发作时可每日注射1~2次。惊厥、喉痉挛发作控制后或未发作期,给10%氯化钙5~10ml,用糖水稀释3~5倍后口服,每日3次,连服3~5天后改服10%葡萄糖酸钙。

3.维生素D治疗 症状控制后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补充维生素D,使钙磷代谢恢复正常。

(五)护理措施

1.控制惊厥、喉痉挛 遵医嘱立即使用镇静剂、钙剂。静脉注射钙剂时需缓慢推注(10分钟以上)或滴注,以免因血钙骤升,发生呕吐甚至心跳骤停;避免药液外渗,以免造成局部坏死。

2.防止窒息 密切观察晾厥、喉痉挛的发作情况,作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术前准备。一旦发现症状应及时吸氧,喉痉挛者需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吸入窒息;对已出牙的患儿,应在上、下门齿间放置牙垫,避免舌被咬伤,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补充维生素D 定时户外恬动,多晒太阳;补充鱼肝油。

4.健康教育 指导合理喂养,合理安排儿童日常生活,坚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适量补充钙,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复发及治疗佝偻病。教会家长惊厥、喉痉挛发作时的处理方法,如使患儿平卧,松开衣领,颈部伸直,头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呼叫医护人员。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1.上呼吸道

(1)鼻:鼻腔相对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炎症时易充血肿胀出现鼻塞,导致呼吸困难、张口呼吸,而影响吮乳。

(2)鼻窦: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相连续,且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时易导致鼻窦炎,婴儿出生后6个月即可患鼻窦炎,尤以上颌窦及筛窦最易发生感染。

(3)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易侵及中耳而致中耳炎。

(4)咽部:咽部狭窄且垂直。腭扁桃体在1岁末逐渐增大,至4~10岁时达高峰,14~15岁时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多见于年长儿,1岁以内少见。

(5)喉部:喉部较长、狭窄,呈漏斗型,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发生炎症肿胀,故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窒息、痉挛及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

2.下呼吸道

(1)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缺乏弹力组织,纤毛运动差,所以不但易发生炎症,炎症时也易导致阻塞。右侧支气管粗短,是由气管直接延伸,因此,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

(2)肺:肺组织尚未发育完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使其含血量相对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肺炎、肺不张及肺气肿等。

3.胸廓 婴幼儿胸廓较短且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横膈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较小而肺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胸廓运动不充分,肺的扩张受到限制,不能充分通气和换气;小儿纵隔相对较大,纵隔周围组织松软、富于弹性,胸腔积液或积气时易致纵隔移位。

(二)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和节律 小儿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各年龄呼吸频率(表5-7-1);婴幼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未成熟,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尤以早产儿、新生儿明显。

2.呼吸形态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胸廓的活动范围小而膈肌活动明显,呈腹膈式呼吸;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肌逐渐发育和膈肌下降,肋骨由水平位逐渐倾斜,胸廓前后径和横径增大,出现胸腹式呼吸。

3.呼吸功能 小儿肺活量、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和气体弥散量均较成人小,而呼吸道阻力较成人大,故各项呼吸功能的储备能力均较低,当患呼吸道疾病时,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

4.血气分析 婴幼儿的肺活量不易检查,但可通过血气分析了解氧饱和度水平及血液酸碱平衡状态。小儿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值见表5-7-2。

(三)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婴幼儿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尤以分泌型IgA(sIgA)为低,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数量和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若上呼吸道某一局部炎症特别突出,即按该炎症处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用于上呼吸道局部感染部位不确切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

一、病因

90%以上由病毒引起,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也可继发细菌感染,常见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易患呼吸道感染,若有疾病影响(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环境因素(如居室拥挤、通风不良、冷热失调)及护理不当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

二、临床表现

(一)一般类型上感

1.症状 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明显而全身症状重;年长儿全身症状轻,以局部症状为主。

(1)局部症状:流涕、鼻塞、喷嚏、咳嗽、咽部不适和咽痛等。

(2)全身症状:发热、畏寒、头痛、烦躁不安、拒奶、乏力等,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甚至高热惊厥。部分患儿发病早期可有脐周阵发性腹痛,无压痛,与发热所致肠痉挛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

2.体征 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肠道病毒感染者可出现不同形态皮疹。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二)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 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拒食等。体检可见咽充血,咽腭弓、腭垂、软腭等处黏膜上有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 病原体为腺病毒(

3、7型),好发于春夏季,可在集体小儿机构中流行。临床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畏光、流泪等。体检可见咽充血,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有球结膜充血,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1~2周。

(三)并发症

婴幼儿上感可并发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年长儿可因链球菌感染而并发急性肾炎及风湿热。

三、辅助检查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四、治疗原则

以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为主,注意预防并发症。抗病毒药物常用利巴韦林,中药治疗有一定效果。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发生并发症者可选用抗生素,如确诊为链球菌感染者应用青霉素,疗程10~14天。

五、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

(1)注意环境温度,预防闷热,保持室内温度18~22℃,湿度50%~60%,每日通风2次以上,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保证营养和水分的摄入,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

(3)松解衣被,衣服和被子不宜过多、过紧,以免影响散热,出汗后应及时更换衣服。

(4)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当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或枕冰袋,腋下及腹股沟处置冰袋,温水擦浴或冷盐水灌肠等。

(5)按医嘱给予退热剂,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肌注柴胡注射液等。

2.促进舒适

(1)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

(2)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麻黄碱液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对因鼻塞而妨碍吮奶的婴儿,宜在哺乳前1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

(3)加强口腔护理,保证口腔清洁。咽部不适或咽痛时可用温盐水或复方硼酸液漱口、含服润喉片或应用咽喉喷雾剂等。

3.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在护理患儿时应经常检查口腔黏膜及皮肤有无皮疹,注意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在疑有咽后壁脓肿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同时要注意防止脓肿破溃后脓液流入气道引起窒息。

4.健康指导 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集体小儿机构中,应早期隔离患儿,如有流行趋势,可用食醋熏蒸法消毒;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合理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提倡母乳喂养,加强体格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按时预防接种。

第三节 急性感染性喉炎

急性感染性喉炎为喉部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以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婴幼儿多见。

(一)病因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有时可在麻疹或其他急性传染病的病程中并发。

(二)临床表现

起病急,症状重,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喉鸣和三凹征。一般白天症状轻,夜间入睡后喉部肌肉松弛。分泌物阻塞导致症状加重。严重者迅速出现烦躁不安、吸气性呼吸困难、青紫、心率加快等缺氧症状。体检可见咽部充血,间接喉镜检查可见喉部及声带充血、水肿。

临床上按吸气性呼吸困难的轻重,将喉梗阻分为4度。Ⅰ度:安静时无症状,活动后出现吸气性喉鸣和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呼吸音清晰,心率无改变;Ⅱ度:安静时有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可闻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心率增快(120~140次/分);Ⅲ度:除上述喉梗阻症状外,患儿因缺氧而出现烦躁不安,口唇及指趾发绀,双眼圆瞪,惊恐万状,头部出汗,肺部听诊呼吸音明显减弱,心音低钝,心率快(140~160次/分);Ⅳ度:患儿呈衰竭状态,昏迷或昏睡、抽搐,面色苍白,由于无力呼吸,三凹征不明显,肺部呼吸音几乎消失,仅有气管传导音,心音低钝,心律不齐。

(三)治疗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雾化吸入,消除黏膜水肿。

2.控制感染 常用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或头孢菌素类等,有气急、呼吸困难时,及时静脉输入足量广谱抗生素。

3.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应用抗生素同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喉头水肿缓解症状,常用泼尼松,每日1~2mg/kg,分次口服;重症可用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每次2~5mg;继之每日1mg/kg静脉滴注,用2~3天,至症状缓解。

4.对症治疗 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异丙嗪。

5.气管切开有严重缺氧征象或有Ⅲ度喉梗阻者及时行气管切开。

(四)护理措施

1.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以减少对喉部的刺激,减轻呼吸困难。置患儿舒适体位,及时吸氧,保持安静,用1%~3%的麻黄碱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超声雾化吸入,以迅速消除喉头水肿,恢复气道通畅。

(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激素治疗,以控制感染,减轻喉头水肿,缓解症状。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患儿三凹征、喉鸣、青紫及烦躁等的表现正确判断缺氧的程度,发生窒息后及时抢救,随时作好气管切开的准备,以免因吸气性呼吸困难而窒息致死。

2.维持正常体温,促进舒适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

(2)补充足量的水分和营养,喂饭、喝水时避免患儿发生呛咳。

(3)保持患儿安静,尽可能将所需要的检查及治疗集中进行,以不打扰患儿的休息。一般情况下不用镇静剂,若患儿过于烦躁不安,遵医嘱给予异丙嗪,以达到镇静和减轻喉头水肿的作用。避免使用氯丙嗪,以免使喉头肌松弛,加重呼吸困难。

3.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如加强体格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定期预防接种,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各种传染病。 第四节 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气管常同时受累,故又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婴幼儿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为一些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百日咳等)的一种临床表现。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原体常为各种病毒或细菌,或为混合感染。凡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均可引起支气管炎。免疫功能低下、特异性体质、营养不良、佝偻病和支气管局部结构异常等均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二)临床表现

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为主要症状,初为干咳,以后有痰。婴幼儿全身症状较明显,常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一般无气促和发绀。体征随疾病时期而异,双肺呼吸音粗,或有不固定、散在的干、湿啰音。

婴幼儿可发生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又称喘息性支气管炎,泛指一组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感染。患儿除有上述临床表现外,主要特点有:①多见于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的婴幼儿;②有类似哮喘的临床表现,如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叩诊呈鼓音,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及少量粗湿啰音;③部分病例复发,大多与感染有关;④近期预后大多良好,3~4岁后发作次数减少渐趋康复,但少数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三)辅助检查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高。胸部X线检查多无异常改变,或有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加深。

(四)治疗原则

主要是控制感染和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常口服的祛痰剂如复方甘草合剂等以止咳祛痰,口服氨茶碱止喘,也可行超声雾化吸入。一般不用镇咳剂或镇静剂,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影响痰液咳出。

(五)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减少对支气管黏膜的刺激,以利于排痰。

(2)减少活动,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及营养的供给。

(3)卧位时可抬高头胸部,并经常变换患儿体位,指导并鼓励患儿有效咳嗽,以利呼吸道通畅,易于排痰。

(4)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汽吸入,以湿化呼吸道,促进排痰。

(5)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止咳祛痰及、平喘剂,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6)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患儿,注意观察有无缺氧症状,必要时给予吸氧。

2.维持体温正常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时采取物理降温或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以防发生惊厥。

3.健康指导。第五节 小儿肺炎

肺炎是有不同致病原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湿啰音为特征。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肺炎死亡占小儿死亡的第一位,被卫生部列为小儿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

(一)分类

目前,小儿肺炎的分类尚未统一,常用的分类方法有:

1.病理分类可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等。

2.病因分类可分为①感染性肺炎:如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原虫性肺炎;②非感染性肺炎:如吸入性肺炎、过敏性肺炎等。

3.病程分类分为①急性肺炎:病程<1个月;②迁延性肺炎:病程1~3个月;③慢性肺炎:病程>3个月。

4.病情分类分为:①轻症肺炎:主要是呼吸系统受累,其他系统无或仅轻微受累,无全身中毒症状;②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也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5.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分类分为①典型性肺炎:只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肺炎;②非典型肺炎:指由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病毒等引起的肺炎。2003年春季在我国发生一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0)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初步认定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以肺间质病变为主,传染性强,病死率高。

临床上若病原体明确,则以病因分类命名,否则常按病理分类命名。支气管肺炎为小儿常见的肺炎,故本节重点介绍。

(二)病因

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等。发达国家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病原以细菌为主,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有增多趋势。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易患此病,且病情严重,易迁延不愈。

(三)发病机制

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引起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炎症使肺泡壁充血水肿而增厚,支气管黏膜水肿,管腔狭窄,造成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造成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1.酸碱平衡失调与电解质紊乱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致呼吸性酸中毒、呼吸衰竭;低氧血症、高热、进食少致代谢性酸中毒,所以重症肺炎常出现混合性酸中毒。进食少、利尿及激素治疗又可致低血钾,导致低钾性碱中毒。

2.循环系统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致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负荷加重,加之病原体毒素作用于心肌,致中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

3.神经系统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致脑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脑水肿。病原体毒素作用也可引起脑水肿、中毒性脑病。

4.消化系统 低氧血症和病原体毒素可致中毒性肠麻痹,胃肠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致消化道出血。

(四)临床表现

1.轻症肺炎 仅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和相应的肺部体征。

(1)症状:大多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和全身症状。①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热,新生儿和重度营养不良儿可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②咳嗽:较频,初为刺激性干咳,以后咳嗽有痰,新生儿则表现为口吐白沫;③气促:多发生在发热、咳嗽之后;④全身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

(2)体征:呼吸加快,40~80次/分,可有鼻翼扇动、点头呼吸、三凹征、唇周发绀。肺部可听到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肺下方、脊柱两旁较易听到,深吸气末更为明显。

2.重症肺炎 除呼吸系统症状和全身中毒症状外,常有循环、神经和消化系统受累的表现。

(1)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心力衰竭。前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后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呼吸加快(>60次/分),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绀,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心音低钝或出现奔马律,肝脏迅速增大等。重症革兰氏阴性杆菌还可以发生微循环障碍、休克甚至DIC。

(2)神经系统:发生脑水肿时出现烦躁或嗜睡、意识障碍、惊厥、前囟隆起、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停止等。

(3)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减退、呕吐或腹泻。发生中毒性肠麻痹时出现明显的腹胀,呼吸困难加重,肠鸣音消失;发生消化道出血时出现呕吐咖啡样物,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或柏油样便。

若延误诊断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可引起并发症。如在肺炎的治疗中,中毒症状及呼吸困难突然加重,体温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应考虑脓胸、脓气胸、肺大疱等并发症的可能。

3.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2岁以内,尤以2~6个月婴儿多见。临床表现两种类型。①喘憋性肺炎:起病急骤、喘憋明显,很快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肺部体征以喘鸣为主,可听到细湿啰音,全身中毒症状明显;②毛细支气管炎:表现上述症状,但全身中毒症状不严重。肺部X线以肺间质病变为主,常伴有肺气肿和支气管周围炎。

(2)腺病毒肺炎:以腺病毒为主要病原体,临床特点:①本病多见6个月~2岁幼儿;②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达39℃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重症可持续2~3周;③肺部体征出现较晚,咳嗽频繁,可出现喘憋、呼吸困难、发绀;多在发热4~5日后开始出现肺部湿啰音,以后因肺部病变融合而出现肺实变体征;④胸片改变出现较肺部体征为早,特点为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肺气肿多见,病灶吸收需数周至数月。

(3)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是症状与体征不成比例。起病多较缓慢,学龄期儿童多见,学龄前期儿童也可发生。刺激性干咳为突出的表现,有的酷似百日咳样咳嗽,常有发热,热程1~3周。而肺部体征常不明显。中毒症状也不重。部分患儿出现全身多系统的临床表现,如溶血性贫血、心肌炎、脑膜炎等。肺部X线分为4种改变:①肺门阴影增多;②支气管肺炎改变;③间质性肺炎改变;④均一的实变影。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本病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临床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多呈弛张热,婴幼儿可呈稽留热。中毒症状明显,面色苍白,咳嗽,呻吟,呼吸困难。肺部体征出现早,双肺可闻及中、细湿啰音,易并发脓胸、脓气胸。常合并循环、神经及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五)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或降低;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并有核左移。

2.病原学检查 可做病毒分离或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体。血清冷凝集试验在50%~70%的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可呈阳性。

3.胸部X线检查 早期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阴影,可融合成片,可伴有肺不张或肺气肿。

(六)治疗原则

主要为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①根据不同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使用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重症患儿宜静脉给药;用药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抗病毒可选用利巴韦林等;②止咳、平喘、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改善低氧血症;③中毒症状明显或严重喘憋、脑水肿、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常用地塞米松,疗程3~5日;④发生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中毒性肠麻痹、脑水肿等,应及时处理。脓胸和脓气胸者应及时进行穿刺引流。

(七)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避免直吹或对流风。室温维持在18~22℃,湿度60%为宜。

(2)饮食宜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多喂水。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喂哺时应耐心,哺母乳者应抱起喂,防止呛咳。重症不能进食时,给予静脉输液,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滴注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保持均匀滴入。

(3)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分泌物黏稠者应用超声雾化或蒸汽吸入;分泌物过多影响呼吸时,应用吸引器吸痰。

(4)帮助患儿取合适的体位并经常更换,翻身拍背,帮助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地轻拍背部。

(5)指导和鼓励患儿进行有效地咳嗽。

(6)根据病情或病变部位进行体位引流。

(7)按医嘱给予祛痰剂。

2.改善呼吸功能

(1)凡有缺氧症状,如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烦躁、面色灰白等情况时应立即给氧。一般采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5L/min,氧浓度不超过40%,氧气应湿化,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缺氧明显者可用面罩给氧,氧流量2~4L/min,氧浓度50%~60%。若出现呼吸衰竭,则使用人工呼吸器。

(2)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作好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不同病原引起的肺炎应分别收治。

(3)护理操作应集中完成,以减少刺激,避免哭闹。

(4)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炎症、改善通气,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3.维持体温正常 发热者应注意体温的监测,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4.密切观察病情

(1)若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加快(>60次/分)、心律增快(>160~180次/分)、出现心音低钝或奔马律、肝脏短期内迅速增大时,考虑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应及时报告医生,立即给予吸氧、并减慢输液速度。若患儿突然口吐粉红色泡沫痰,应考虑肺水肿,可给患儿吸入经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间歇吸入,每次吸入不宜超过20分钟。

(2)若患儿出现烦躁、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应考虑脑水肿、中毒性脑病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若患儿病情突然加重,体温持续不降或退而复升,咳嗽和呼吸困难加重,面色青紫,应考虑脓胸或脓气胸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5.健康指导 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防护知识。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婴儿期提倡母乳喂养;多进行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一旦上感,及时治疗,以免继发肺炎;让家长了解所用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副作用;指导患儿不随地吐痰、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嘴,尽量使痰飞沫不向周围喷射。

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引起呼吸道高反应,导致可逆性呼吸道阻塞。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其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以1~6岁为多,大多3岁前发病。

一、病因

1.病因 哮喘的病因较为复杂,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患儿多具有特异性体质,多数患儿既往有婴儿湿疹、变应性鼻炎、药物或食物过敏史,不少患儿有家族史。

2.诱发因素

(1)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是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尤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为甚。

(2)非特异性刺激物:如烟、尘螨、花粉、化学气体、油漆等。

(3)气候变化:如寒冷刺激、空气干燥、大风等。

(4)药物:如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等。

(5)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食品添加剂等。

(6)其他:如过度兴奋、大哭大笑、剧烈运动等。

二、发病机制

呼吸道高反应是哮喘基本特征。机体在发病因子的作用下,免疫因素、神经和精神因素以及内分泌因素导致了呼吸道高反应性和哮喘发作。

三、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以咳嗽、胸闷、喘息和呼吸困难为典型症状,常反复出现,尤以夜间和清晨更为严重。发作前常有刺激性干咳、流涕、喷嚏,发作时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喘鸣声;重症患儿呈端坐呼吸,烦躁不安,大汗淋漓,面色青灰。

体检可见胸廓饱满,三凹征,叩诊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双肺布满哮呜音,但重症患儿哮鸣音可消失。

哮喘发作以夜间更为严重,一般可自行或用平喘药后缓解。若哮喘急剧严重发作,经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物仍不能在24小时内缓解,称为哮喘持续状态。

2.分类

(1)婴幼儿哮喘:指年龄

(2)儿童哮喘:指年龄 >3岁者。特点:①喘息反复发作;②发作时双肺闻及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③支气管扩张剂有明显疗效;④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疾病。

(3)咳嗽变异性哮喘:小儿哮喘可无喘息症状,仅表现为反复和慢性咳嗽,常于夜间和清晨发作,运动可加重咳嗽。部分患儿最终发展为典型哮喘。特点: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 >1个月,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咳嗽发作;③有过敏史或过敏家族史;④呼吸道呈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⑤除外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X线检查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肺纹理增多,并可见肺气肿或肺不张。

3.肺功能检查 显示呼气流速峰值及一秒钟用力呼气量降低,残气容量增加。

4.血气分析 Pa0 2降低,病初PaC02可降低,病情严重时PaCO2增高,pH值下降。

5.过敏原测试 将各种过敏原进行皮内试验,以发现可疑的过敏原。

五、治疗原则

祛除病因、控制发作和预防复发。坚持长期、持续、规范和个体化的治疗。发作期治疗重点是抗炎、平喘,以便快速缓解症状;缓解期应坚持长期抗炎和自我保健,避免触发因素。常用药物有支气管扩张剂(茶碱类与拟肾上腺素类)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吸入治疗是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法。

六、护理措施

1.缓解呼吸困难

(1)给患儿取舒适坐位或半坐位,以利呼吸,另外还可以采用体位引流以协助患儿排

推荐第2篇: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从胎儿期至青少年阶段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健康保健、疾病预防和疾病临床护理的学科。

2、小儿年龄分期:

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前 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28天

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又称乳儿期 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学龄前期: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学龄期:从6~7岁到青春期前,又称小学学龄期

青春期:从第2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

3、生长是指小儿整体和各器官的增长,表示机体在量方面的增加;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表示功能方面的变化。

4、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5、小儿体重估计:

1~6月: 体重(kg)=出生体重(kg)+0.7(kg)×月龄

7~12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0.7(kg)×6+0.5(kg)×(月龄-6)

2岁时体重4倍于出生体重(12kg)。2岁后到

11、12岁前体重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2kg,推算公式如下:

2~12岁:体重(kg)=12(kg)+2(kg)×(年龄-2)=8(kg)+2(kg)×年龄

6、骨骼发育:

可通过头围和囟门大小以及骨缝闭合情况来衡量颅骨的发育。前囟出生时约1.5~2cm ,至1~1岁6个月闭合。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晚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或脑积水患儿。前囟饱满反映颅内压增高,而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患儿或极度消瘦者。

7、牙齿发育:乳牙共20个,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数目约为月龄减4~6。6岁左右开始出恒牙。

8、婴儿特点与保健

9、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使人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源的目的

10、免疫方式:

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产生相应的免疫能力。 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

11、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卡介苗:2月以上婴儿接种钱应做PPD试验,阴性者才能接种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减毒活疫苗:冷开水送服

麻疹:接种钱一个月及接种后2周避免用胎盘球蛋白、丙球蛋白制剂 百日咳、破伤风、白喉

乙肝疫苗

12、能量的需要: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活动、生长(小儿缩特需)、排泄

13、母乳喂养优点:满足营养需要、增进身体健康、哺乳方便易行、促进感情交流、利于母体恢复。

全脂奶粉:重量1:8或者按容量1::4配奶。

14、小儿辅食添加原则: 添加方式: 添加时机: 食物质量:

注意观察:

出生1-3个月添加青菜水、新鲜果汁,每次3-5ml,每日15-30ml,以后每日100ml,鱼肝油,开始每日1粒/隔日,4个月以后1粒/每日。

4-6个月可以添加含铁多的食物,菜泥、鱼泥、蛋黄、米糊、稀粥、动物血等。

注意:婴儿腹泻时,要推迟增加辅食的时间。 7-9个月饼干、馒头、面包、煮熟的水果、烂面条、鸡肝、鱼、瘦肉等。 10-12个月可以逐渐加喂稠粥,软饭、面包、碎菜、碎肉、豆制品等。 1-1.5岁时,可以吃软的米饭面条,小饺等。

在添加这些食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最初开始添加这些食品时,要注意给予的量和种类不宜过多,可少给一点试喂,如果婴儿消化吸收好,可逐渐增加量;对于婴儿当时不爱吃的食物也不要勉强,可过段时间后再试着给予。

2) 添加这些食物时,要定食定量,可在喂奶前或喂奶后。

3) 婴儿患病期间或夏天食欲不好时,可增加喂哺母乳的次数,而且不宜更换辅食。 4) 在增加辅食或更换种类时,需要注意观察婴儿的大小便是否正常,如果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要及时找出原因,并尽快纠正。

15、急诊抢救的五要素:人(主要作用)、医疗技术、药品、仪器设备和时间。

16、小儿体液特点:

(一)体液总量的分布

年龄越小,体内水分的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比例较高。

(二)体液的电解质成分

小儿体液电解质成分与成人相似。只有新生儿生后数日血钾、氯和磷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

(三)水的交换

正常人体液经常保持动态平衡,水分的需要和能量的消耗成正比。正常小儿每日需水量为120~150m1/418kJ(100kcal),婴幼儿水交换率为成人的3~4倍,因而小儿较成人对缺水的耐受性差,易发生脱水。

1.不显性失水多 按体重计算约为成人的2倍,每日约为300~500m1/m2。

2.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均可使不显性失水增加。体温每升高1℃,每日约增加75m1/m2.内生水量指食物代谢、组织分解所释放的水分,一般约为每日100m1/m2。

2.消化道的液体交换量大

正常人每天分泌大量消化液,其中绝大部分被再吸收,仅有少量由粪便排出。年龄越小,消化液的分泌与再吸收越快,一旦出现消化功能障碍,如腹泻,水的再吸收障碍,极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

3.肾脏调节功能差

年龄越小,肾调节能力越差,其浓缩、稀释功能,酸化尿液和保留碱基的能力均较低,比成人更易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婴儿补液时更应注意补液量和速度。

17、脱水:

高渗性脱水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150mEq/L)、血浆渗透压>310mOsm /L为主要特征。

低渗性脱水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130mEq/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为主要特征。

水与钠按其在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成比例丢失时,可引起等渗性脱水。即使是不按比例丢失,但脱水后经过机体调节。血钠浓度仍维持在130~145mmol/L,渗透压仍保持在280~310mOsm/L者,亦属等渗性脱水。

18、低钾血症

A、原因:a、摄入量不足;b、丢失增加;c、分布异常;d、各种原因的碱中毒。 B、临床表现:a、神经肌肉:表现为神经、肌肉应激性减退;

b、心血管:一般为心肌兴奋性增强,可出现心悸、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房室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最后心脏停跳于收缩状态。此外还可引起心肌张力减低,心脏扩大,末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等。心电图可出现U波。;

c、肾脏损害:长期低钾可引起缺钾性肾病和肾功能障碍,肾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多尿且比重低,尤其是夜尿增多。这可能与远曲肾小管细胞受损,对抗利尿激素反应降低,水重吸收能力降低所致。另外,缺钾后膀胱平滑肌张力减退,可出现尿潴留,病人常易合并肾盂肾炎。

19、ORS是口服补液盐的英文简称

ORS配方: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粉20克,加凉开水1000毫升 20、静脉补液前“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两补”:见尿补钾、惊跳补钙。

补液量:轻度脱水30—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50ml/kg 输液种类:低渗2/3张含钠液;等渗1/2张含钠液;高渗1/3—1/5张含钠液

21、新生儿分类

足月儿: 37足周≤胎龄<42足周

早产儿

未成熟儿: 28足周≤胎龄<37足周 过期产儿: 胎龄≥ 42足周

正常出生体重儿(NBW)2500g≤ BW <4000g 低出生体重儿(LBW):

(ELBW):

适于胎龄儿:第10百分位≤体重≤第90百分位 大于胎龄儿:出生体重>第90百分位

22、正常足月儿特点及护理

见P103页 适中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常见生理状态: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马牙和螳螂嘴、假月经、粟粒疹

23、早产儿护理特点:

呼吸暂停: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

24、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Apgar评分内容:呼吸、心率、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皮肤颜色。分数越低越严重。 复苏程序:A开放气道—B建立呼吸— C维持循环—D药物治疗

2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HIE临床分度及比较

2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指新生儿出生后已了现短暂(数分钟至数小时)的自然呼吸,继而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和呼吸衰竭。多见于早产儿、过低体重儿或过期产儿。患儿肺内形成透明膜为其主要病变,故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患婴多为早产儿刚出生时哭声可以正常,6~12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呻吟。 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 (12hrs内)、鼻扇和三凹征、呼吸快 (RR>60/min)、呼气呻吟、发绀;胸廓扁平,肺部呼吸音减弱、恢复期易出现PDA、3天后病情将明显好转。

27、

推荐第3篇:儿科护理学

1、胎儿期是指()

A、受精后的38周B、受精后的270天C、精卵结合到分娩前约40周

D、受精后39周E、精卵结合后的28周

2、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为()

A、学龄期B、幼儿期C、学龄前期D、新生儿期E、婴儿期

3、、一个正常5岁儿童的体重约为()

A、22kgB、18kgC、16kgD、19kgE、20kg

4、体重达到出生体重3倍的年龄是()

A、1岁半B、2岁C、3岁D、1岁E、2岁半

5、小儿乳牙应出齐的时间()

A、8周B、12个月C、10岁D、2岁半E、12岁

6、新生儿病室的适宜温是()

A、22~24℃B、18~20℃C、16~18℃D、26~28℃E、28~30℃

7、婴儿计划免疫下列哪项正确()

A、5个月接种麻疹疫苗B、2个月开始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C、7个月开始接种百日咳疫苗D、4个月开始接种卡介苗 E、8~10个月注射乙脑疫苗

8、女婴,11个月,其营养需要与成人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A、基础代谢所需的营养素和能量B、排泄物中热量的损失

C、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需的热量D、活动所需的营养素与热量 E、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与热量

9、婴儿神经系统和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选择镇静止惊药时不宜选择()

A、安定B、苯巴比安C、异丙嗪D、氯丙嗪E、吗啡

10、母乳喂养的方法,下述哪项不合适()

A、正常新生儿生后半小时即可开始喂乳B、1~2个月的婴儿可按需随时喂乳

C、每次哺乳约15~20minD、应两侧乳房各喂一半量

11、新生儿的正常呼吸频率为()

A、50~60次/分B、40~45次/分C、18~24次/分

D、20~30次/分E、15~18次/分

12、新生儿出生后开始排便时间一般为()

A、生后18小时内B、生后24小时内C、生后36小时内

D、生后12小时内E、生后5小时内

13、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切缘上有黄白色小斑点,俗称“板牙”,应如何处理()

A、抗炎治疗B、刮擦C、用针挑破D、无需处理,可自行消失E、涂制霉菌素

14、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实施蓝光治疗时,灯管与婴儿皮肤距离为

()

A、55~60cmB、10~20cmC、33~50cmD、20~30cmE、60~70cm

15、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消减顺序最先是()

A、面颊B、腹部C、躯干D、臂部E、四肢

16、疱诊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

A、支原体B、流感病毒C、带状疱疹病毒D、柯萨奇病毒E、副流感病毒

17、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是()

A、腺病毒B、支原体C、衣原体D、柯萨奇病毒E、呼吸道合胞病毒

18、鹅口疮的致病菌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B、白色念珠菌C、肺炎双球菌

D、溶血性链球菌E、沙门氏菌

19、婴儿秋季腹泻的病原体为()

A、柯萨奇病毒B、腺病毒C、合胞病毒D、轮状病毒E、流感病毒

20、小儿腹泻饮食管理,下列哪项不正确()

A、严重呕吐者暂时禁食B、严重脱水患儿禁食2天

C、母乳喂养者暂停辅食D、人工喂养者禁食4~6小 时E、恢复人工喂养,奶可由稀到稠

名词解释

1、脱水 由于丢失体液过多和摄入不足使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

减少的病理生理状态。

2、围产期从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

3、惊厥是指由于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肌群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或阵挛性收缩,同时伴有意识障碍的一种神经系统暂时紊乱的状态。

4、小儿腹泻 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进而引起以骨骼发育障碍为主的慢性营养缺乏症,重者造成骨骼畸形。

6、高危儿是指那些在围产期或出生后存在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或发育障碍因素的小儿

7、贫血 单位容积外周血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水平下限的临床综合征。

简答题

1、母乳喂养的优点

① 营养价值高 ② 增强免疫力 ③ 喂养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经济方便,且乳量随婴儿增长生长而增加 ④ 可增进母婴感情,促经婴儿智力发育 ⑤ 有利于母亲健康和产后康复

2、新生儿复苏的方案\\

A(Air way)建立通畅呼吸道

B(Breathing)建立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正常循环

D(Drug)药物治疗

E(Evaluation)评价、监护

3、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的生理状态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口腔内改变: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切缘上常有黄白色小斑点,系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分别俗称为“上皮珠”和“板牙”,于生后数周至数月自行消失。新生儿面颊部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对吸乳有利,不应挑割,以免发生感染假月经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2.维生素D摄入不足3.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4.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5.疾病或药物影响

5、口服铁剂的护理

\\餐中或者餐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的症状;与维生素C同服,促进铁的吸收;避免与茶、咖啡、蛋类、牛奶等同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避免与H2受体阻滞剂同服。口服铁剂时用吸管服用,避免染黑牙齿。

6、辅食的添加原则

由少到多,一种到多种,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的原则

7、对麻疹患儿高热的护理特点

\\除高热的常规护理外,还应注意以下方面: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为止。衣被穿盖合适,忌捂汗,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被。慎用退热剂,物理降温时忌冷敷和酒精擦浴。

推荐第4篇: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一、名词解释

1.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

2.上部量是指从头顶止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

3.贫血是指单位容积末梢血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4.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反复发

作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害。

二、1-5BADAD6-10AEEEB11-15BCBDA

三、简答题

1.母乳喂养的禁忌证:母亲患有急、慢性传染病,严重的肝、肾、心脏疾病不宜或应暂停哺乳,并定时将乳汁挤出。半乳糖血症的婴儿禁忌母乳喂养。

2.小儿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指小儿生长发育呈一个连续和动态的过程。但各年龄阶段生长的速度不同,如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3.小儿溢奶的原因:小儿胃容量小;胃的位置比较水平;贲门口松弛;幽门紧张;喂养时易进空气。

4、疱疹性咽峡炎的早期前驱期症状和全身反应比较轻。主要症状表现在咽峡部可见散在的灰白色疱疹,以后逐渐扩大破溃,形成溃疡。病损局限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处等,不累及牙龈。

5、1周岁之后到满3周岁之前称为幼儿期。

特点: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前期稍减慢,智能发育迅速,同时活动范围渐广

四、母乳喂养的优点(1)满足营养需求。(2)增进身体健康。(3)喂哺方便易行。(4)促进情感交流。(5)利于母亲恢复。

护理研究

一、1选题和确定课题2.自变量3.选题4.实验性、类实验性5.可靠性、代表性

6.系统7.稳定性、等同性

二、

1、护理研究:是指从实践中发现需要研究的护理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有系统地研究或 评价该护理问题,并直接或间接地用以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通过研究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对病人的护理。

2。、概念:是用来对所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特征进行描述、界定或概括,以明确其含义及独

特性的名词。

3、科研设计:是科研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理设计方案,用以指

导研究过程的步骤和方向,目的在于得到理想和可信的研究结果。

4、概率抽样:用随机的方法抽取样本,使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个体都有相同的概率被抽中。

5、信度:是指使用某研究工具所获得结果的一致程度或准确程度。

三、选择题

1-5BCBBC6-10CADAB11-15 DCBAA161718B19A20C21B22A23C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B40A

四、

1、

(一)尊重人的尊严

(二)有益的原则

(三)公正的原则

(四)知情同意

2、

(一)、在教育教学中寻找科研题目

(二)、结合自已的学科寻找科研题目

(三)、结合库区经济建设寻找科研题目

(四)、结合行业发展寻找科研题目

(五)、在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过程中寻找科研题目

3、优点:抽样调查比普查花费少,速度快、覆盖面大且正确性高。由于抽样调查抽查范围远远小于普查范围,容易集中人力、物力,并具有较充足的时间,因而具有精确细致等优点,一般较为常用。

缺点:不适用于患病率低的疾病,不适用于个体间差异过大的资料,并且设计、实施和资料的分析均较复杂。

4、观察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优点(1)适合不易被测量的情形;(2)通过应用观察法研究者可获得更为深入地资料。缺点(1)伦理问题;(2)结果偏差;(3)主观性;(4)耗时。

5、⑴重测信度;⑵折半信度Cronbachα系数与KR-20值;⑶评定者间信度和复合信度。

6、(1)质性研究的设计具有灵活性,可在资料收集过程中随时调整;

(2)质性研究一般综合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

(3)质性研究具有整体性;

(4)质性研究为非干预性研究;

(5)质性研究要求研究人员深入研究情景;

(6)质性研究往往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

(7)质性研究一般不设计资料收集格式,无特定的资料收集工具;

(8)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与资料分析同步进行,时一个连续的过程;

(9)质性研究最终形成的是适合于研究的现象和情景的模式或理论;

(10)研究人员往往以主观的态度描述研究过程、自己的角色以及可能的偏差。

外科护理学

一、

1、早期倾倒综合征: 表现有胃肠道症状: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肠鸣频繁,可有绞痛,继而腹泻。循环系统症状:全身无力、头昏、晕厥、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淋漓、心悸、心动过速等。

2、夏柯式三联征:胆管内结石阻塞胆管可引起典型的胆管炎症状:即腹痛、寒颤高热和黄疸。

3、腹膜刺激征: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是腹膜炎的标志性体征。

4、休克:是机体在各种有害因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致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受损,微循环障碍为特点的病理过程。

5、当血清K浓度<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可因总体K过少,或者总体K正常,但K在细胞内外重新分布所致。

二、1-5ADDDD6-10BDDBA

三、

1、答(1)甲状腺危象的临床表现:甲状腺全切术后的患者出现高热(>39℃)、脉快而弱(>120次/分)、大汗、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常伴呕吐、水泻等。如果处理不当则很快死亡。(2)甲状腺危象的预防:手术前充分的药物准备,待病人情绪稳定、睡眠良好,体重增加,脉率

2、答:

(1)引流目的:①引流胆汁,减压②引流残余结石③支撑胆道;

(2)T管引流的拔管指征:一般在术后2周病人没有腹痛、发热、黄疸,学祥和血清黄疸指数恢复正常,胆汁引流减少汁200毫升,胆管造影证实胆道没有狭窄,结石,胆道通畅,夹管试验没有不适。

(3)护理方法:①定期挤压,保持引流通畅②防止感染③做好固定,避免挤压扭曲变形支撑胆道;④记录引流的量、色、性质。

3、答:

能减低胃肠道内的压力,改善肠壁血液供应。防止胃肠内容物漏入腹腔。促进胃肠吻合口愈合。可消除胃肠道胀气

4、答:

①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血常规、辅助性检查等。

②观察期间不随意搬动病人。

③未明确诊断前禁止使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④禁食、胃肠减压,禁止灌肠。

⑤做好紧急手术的术前准备。

5、答

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翻身拍背,早期下床活动,保持室内正常温湿度,维持液体量摄入。痰稠者雾化吸入,用抗生素及祛痰药,支持疗法。

四、

1、答

(1)搬运病人,(2)查对病人和物品,(3)摆平卧位,待血压平稳后给半卧位,(4)观察生命体征、神志、伤口,(5)禁食、胃肠减压护理,(6)保持引流通畅,(7)输液,(8)心理护理。

2、答

(1)密切观察病情(2)禁食水(3)输液(4)备皮、试敏 (5)术前用药 (6)心理护理(7)化验检查(8)不灌肠

推荐第5篇:儿科护理学

生长发育:生长是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成熟,为质的改变,生长发育两者紧密相关,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而发育成熟又反映在生长的量得变化。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称~ 婴儿期:自出生到满一周岁之前为~

早产儿:指胎龄≥28周至<37周的足周的活产婴儿

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初生数日内,因进奶少,水分丢失,排除胎便而出现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弯或后凸畸形②肌肉关节松弛③神经系统发育迟缓⑶恢复

期:各表现逐渐好转⑷后遗症期:仅留有骨骼的畸形 生理性黄疸

足月新生儿常在生后2~3天出现黄疸,第4~5天达高峰,10~14天逐渐消退,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应小于222umol/l,早产儿小于257umol/l,消退较晚(3~4周)。肝功正常,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 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 约在生后10 天左右恢复到出生体重。 生理性黄疸:50%~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在生后可出现暂时性的高胆红素血症称~

生理性贫血:是指出生后的婴儿由于体内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减低引起的一种贫血表现,这是每个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惊厥: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多伴意识障碍。

高热惊厥:由高热诱发的惊厥,体温骤升至39度以上,患儿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多伴意识障碍。

低钙惊厥: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血钙离子降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出现惊厥和手足搐愵等症状。

小儿生长发育的原则:由上到下、由近至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辅食添加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粗到细、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

补液原则: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抽搐补钙。

小儿运动发育过程: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小儿常见的几种生理状态: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上皮珠和“马牙”、乳腺肿大和“假月经”

母乳喂养的优点:①营养丰富比例合适:母乳中含蛋白质、脂肪、糖比例适宜1:3:6钙磷比例2:1,其中蛋白质以清蛋白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婴儿易消化吸收②增强婴儿免疫力:母乳中含分泌型IgA及较多溶菌酶和双歧因子可减少腹泻感染的发生③母乳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母乳中含较多幼稚蛋白以及生长调节因子等,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④良好的心理-社会反应:有利于增进母婴感情⑤喂哺简单:温度适宜,省时省力及经济⑥对母亲有利:产后哺乳可刺激母亲子宫收缩、复原,促进康复并减少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 佝偻病各分期的临床表现:⑴初期:主要是神经、精神症状,小儿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惊啼、常伴有“枕秃”症⑵激期:①骨骼改变:表现为颅骨软化、方颅、前囟宽大或迟闭、出牙延迟、牙釉质发育不良、鸡胸或漏斗胸、肋骨串珠“手镯”征“脚镯”征、“O”形或“x”形腿、脊柱侧

发展过快

程度过重(血清总胆红素大于205umol/l);

消退过晚或退而复现;血清足月儿胆红素大于221umol/l,早产儿大于257umol/l

指导应用铁剂,观察疗效及副作用:①口服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可从小剂量开始并在两餐之间服用,减少刺激②铁剂可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服,以利吸收③忌与牛奶、咖啡等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同服④液体铁剂可使牙齿染黑,可用吸管吸或用注射器或滴管服之;服用后及时刷牙,以减轻着色⑤服用铁剂后,大便变黑或呈柏油样,停药后恢复,应向家长说明原因,消除紧张心理⑥注射铁剂时应选择大肌群深部肌内注射,每次更换注射部位⑦注射后勿按揉注射部位,以防药物漏入皮下组织使皮肤染色或刺激

婴儿腹泻的补液护理:①补液前应全面了解患儿的病史、病情、补液目的及临床意义,认真地做好补液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②输液过程中按医嘱要求全面安排24小时的液体总量,并遵循“补液原则”分期分批输入。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明确每小时应输入量,防止输液速度过快或过缓。并佐好24小时出入量的记录。③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警惕心衰和肺水肿的发生。注意有否输液反应静脉点滴是否通畅,有无堵塞、肿胀及漏出血管外。注意脱水是否改善及尿量情况。观察酸中毒表现,注意酸中毒纠正后有无出项低钙惊厥和观察低血钾表现,并按照“见尿补钾”的原则。

婴儿惊厥急救护理措施 答:①惊厥发作时首先就地抢救,头片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②喉痉挛发作时,应立即将患儿舌体拉出口外,在上下牙间放置牙垫,以防舌头咬伤,立即通知医生,备好气管插管用具。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或加压给氧。③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刺激,④按医嘱立即用镇静剂控制惊厥和喉痉挛:常用地西泮肌注或静推,密切观察呼吸,注射量过大或速度过快可抑制呼吸,引起呼吸骤停。

推荐第6篇:儿科护理学

一、儿科护理学是研究0---14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的保健、疾病的防治性照顾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等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现代儿科护理人员的素质:

1、思想道德好。

2、业务技术精。

3、综合素质强。

三、儿童健康评估及指导

(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

四、新生儿分类

七、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二、腹泻

(一)临床表现 : 1.根据胎龄分类: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1轻型:大便次数增多:3-5-10足 月儿:37周≤胎龄<42周;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

1、胆红素次;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饮早产儿:胎龄<37周 ;生成较多。2、血浆白蛋白联结胆食/ 肠道外感染过期产儿:胎龄≥ 42周 红素的能力不足。

3、肝脏转运和.2重型胃肠道症状重:1)食欲低2.根据出生体重分类 : 清除胆红素能力差。

4、初生婴儿下,常伴有呕吐;2)大便>10次;低出生体重儿:BW<2500g。极的肠肝循环特点。 3)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烦躁/萎低~~~~~~~:BW<1500g 。

(二)生理性黄疸:1.一般情况靡/嗜睡/昏迷/休克;4)水电解质超低~~~~~~~:BW<1000g良好。2.生后的2~5天出现黄疸,紊乱脱水(等渗/ 低渗/高渗):代生长发育的有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

2、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一性。

3、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4、生长发育的个性差异及各年龄生长发育各有特点等

(二)体重:体重的增长是体格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1~6个月:体重(kg)=出身体重(kg)+月龄×0.7(kg)

7~12月:体重(kg)=6+月龄×0.2

52~12岁:体重(kg) = 年龄×2+7 (或8)

正常同龄、同性别儿童的体重一般波动在+/-10%。 常见疾病: 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等。

(三)身长 (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平均出生身长50cm,1y 75cm,2y 85cm,

2~12y 身高(cm) = 年龄× 7+70 (cm)

卧位测量身长 3y

(四)头围: 是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 出生:34cm

6 月: 44cm1 岁:46cm2 岁: 48cm5岁:50cm 15岁:54~58cm(接近成人)

常见疾病:头围过小:大脑发育不全,头小畸形 。 头围过大:脑积水,佝偻病

(五)前囟:组成:由额骨和顶骨形成菱形间隙。大小:1.5~2cm (对边中点连线),闭合时间: 1~1.5y。后囟组成:顶骨和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间隙。最迟于生后6~8周 闭合。骨缝闭合:生后3-4月闭合

十一、肺炎分类:

1病理分类:大叶性,支气管,间质性、毛细支气管肺炎。 2病因分类: 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吸入性、过敏性肺炎。 3病程分类:

急性肺炎(病程1个月内)、迁延性肺炎(病程在1---3个月)、慢性肺炎(病程超过3个月) 4病情分类:

轻症、重症肺炎。巨大儿:BW>4000g。 3.根据体重与胎龄关系分类 :①小于胎龄儿(SGA):指出生体重在相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者 ②适于胎龄儿(AGA):指出生体重在相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③大于胎龄儿(LGA):指出生体重在相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婴儿。

4、高危新生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的新生儿

五、计划免疫: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岁乙脑

六、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程序:A通畅气道。B建立呼吸。C恢复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

八、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透):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的,在早产、缺氧、剖宫产、糖尿病孕母的婴儿和肺部严重感染情况下,本病发病率增高。

七、惊厥的护理

(一)惊厥的病因1 感染性疾病:颅内感染:脑炎,脑膜炎,脑脓肿。颅外感染: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2 非感染性疾病:颅内疾病:癫痫,颅内占位,颅内损伤,颅内畸形。颅外疾病:代谢性疾病,中毒,心源性或肾源性引起脑缺氧缺血

(二)惊厥的护理措施:1 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避免窒息。2 吸氧3 病情观察要点:1)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血氧饱和度2)惊厥类型:①全身发作②局限性抽搐3)伴随症状4 药物:安定;10%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钠;冬非合剂5 安全护理:专人守护,床边加床栏杆,防止碰伤、跌伤等意外事故。6 病因治疗的护理:1)高热者予物理或药物降温2)低钙者予补钙7 健康教育:解释惊厥的原因、性质、危害性;宣传惊厥的家庭预防;定期随访和保健查体。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3~4周内消退。 3.血清胆红素浓度 足月儿

(三)病理性黄疸:1.黄疸出现早 (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程度过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1μmol/L,早产儿 >257μmol/L 。 3.黄疸发展过快:血清胆红素每天增加>85μmol/L(5mg/dl)4.黄疸持久不退:足月儿>2 w ,早产儿>4 w5.黄疸退而复现 6.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34μmol/L(2mg/dl)

(四)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当胆红素超过342umol/l(20mg /dl)者可因脂溶性胆红素过多而透过血脑屏障使脑细胞受损,变性,坏死,其中以大脑基底节,下丘脑及第4脑室底部黄染最明显,称胆红素脑病。

(五)黄疸实施光照疗法的护理:护眼、尽量裸露光照、测体温、补充不显性失水、观察副作用、保持光管的清洁。

(六)黄疸实施换血疗法的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创口是否有渗血、监测胆红素、换血期间禁食、改变体位防止肺扩张不全、注意有无核黄疸表现。

五、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1、左向右分流型(潜在青紫型):有室间隔缺损(发病最多的),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存活率最多),主要由四个畸形组成:1)肺动脉狭窄2)主动脉右胯3)室间隔缺损4)右心室肥厚

3、无分流型:有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缩窄谢性酸中毒, 低钾血症, 低钙低镁血症。

(二)腹泻的护理诊断:1腹泻。2体液不足。3体温过高。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5潜在并发症:酸中毒,低血钾,低血钙。6知识缺乏。 (三)腹泻的补液:

1、口服补液(口服ORS溶液)用于轻―中度脱水的患儿,口服补液是2/3张液。口服补液的新配方:Nacl3.5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g,加水到1000ml。

2、静脉补液:输液总量: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kg, 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

3、溶液的种类: 等渗脱水:用1/2张液; 高渗脱水:用1/2―1/3张液;低渗脱水:用2/3张液。 重度脱水:用10%氯化钾,每日3―4mmol/kg(200---300mg/

kg),分3―4次口服,或配成0.15%―0.2%浓度由静脉均匀输入。

4、输液速度:遵循先快后慢原则。一般前8―12小时,每小时8―10ml/kg,若中度和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先快速扩容,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g,于30―60分钟内静脉输入;脱水纠正后,补充生理需要量和异常的损失量时速度宜减慢,于12―16小时内补完,每小时约5ml/kg。若吐泻缓解,可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

九、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措施:1)绝对禁食7-14天。2)喂奶前检查胃残留,听肠鸣音。3)补充液体、维持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大便次数,色,量。5)禁测肛温,不俯卧。6)注意并发症。7)如气腹行手术,做好术前准备。8)健康教育。

血。4生长发育改变。5知识缺乏。十

三、贫血的护理

六、肾病综合征(病例分析) (1)肾上腺皮质激素:是儿童原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细胞低色

(一)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具有四发性肾病的首选药。方案:目前 素性贫血,有铁剂治疗。口服铁大特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多采用泼剂同时口服Vitc可促进铁的吸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 尼松中长程疗法。①泼尼松每日 收。一般铁剂治疗后,网织红细

(二)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1.5mg/kg,分3---4次口服,共4 胞于3~4天后升高,血红蛋白1~2蛋白定性多为﹢﹢﹢~﹢﹢﹢﹢,周。②若4周内尿蛋白转阴(7 周后上升,但在血红蛋白接近正24h尿蛋白定量》50~100mg/kg。天内尿蛋白连续3次阴性或极微 常后还须继续服用铁剂2个月左可见透明和颗粒管型。肾炎性肾量),则改为泼尼松2mg/kg,隔 右再停药,以补充铁的储存量。 病患儿尿中红细胞增多。

2、血液日早餐后顿服,继续4周。以后 十

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检查: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显著每2―4周减量一次,直至停药。(ITP) 下降,白、球比例(A/G)倒置;疗程达6个月者为中程疗法,达 ITP护理诊断:

1、出血倾向和出胆固醇明显增高(5.7mmol/L);9个月及以上者为长程疗法。③ 血 :与血小板减少、血管异常或血沉增快,可达(100mm/h以上)。 重症患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 止凝血功能异常有关

2、感染的

(三)并发症:

1、感染

2、电解法:甲基强的松龙15-30mg/kg, 危险 :药物治疗致免疫功能低质混乱

3、低血容量休克

4、血栓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2 下、局部出血

3、疼痛:与关节形成

5、急性肾功能衰竭

6、生长-3小时内滴入,每日一次,共3 腔出血、肌肉创伤有关

4、躯体延迟 天为一疗程(必要时1周后再用 移动障碍: 关节功能障碍

5、有

(四)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

2、一疗程),第5日起泼尼松2- 损伤的危险

6、有休克的危险

7、营养失调

3、有感染的危险

4、潜3mg/kg,隔日顿服,4周后缓慢减 颅内出血的危险

8、恐惧 与出血在并发症:药物副作用,电解质量。(2)疗效观察:①激素敏感: 有关 混乱,低血容量性休克等

5、焦激素治疗后8周内尿蛋白转阴, ITP护理措施:1.观察病情(1)虑 水肿消退。②激素部分敏感:激 出血情况(2)监测生命体征,密

(五)护理措施:

1、适当休息

2、素治疗后8周水肿消退,但尿蛋 切注意是否有休克、颅内出血、饮食指导,保证营养摄人,减轻白仍+――++。③激素耐药啊: 消化道出血。2.控制出血3.避免水肿。1)一般不需特别限制饮食,治疗满8周,尿蛋白仍在++以 损伤:急性期减少活动,避免损可给易消化、少脂肪、高维生素、上者。④激素依赖:对激素敏感, 伤,卧床休息;提供安全的环境;足量碳水化合物及含优质蛋白质用药即缓解,但停药或减量2周 减少注射或穿刺等损伤性操作;(如鱼、蛋、乳类、家禽)的食内复发,再次用药或恢复剂量又 软食,保持大便通畅。4.预防感物。2)水肿患儿应少盐饮食可缓解,并重复2――3次者。⑤ 染5.药物治疗的护理:1)激素:(2g/d),严重水肿和高血压者应复发和反复:尿蛋白已转阴,停 主要用于急性性血小板减少紫癜予以无盐饮食,但不宜长期限盐,用激素4周以上,尿蛋白又》= 或急性发作症状明显的过敏性紫以免电解质紊乱。少尿者应限制++为 复发;如在激素应用过程 癜。2)大剂量丙种球蛋白6.健康入水量。3)大量蛋白尿期间蛋白中出现上述变化为反复。⑥频复 教育:指导预防损伤;指导自我质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2g/kg发和频反复:指半年内复发或反 保护;学习止血方法。 左右为宜。

3、预防感染:1)讲复》=2次,1年内》=3次。(3)

十、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解预防感染的重要性2)避免交激素副作用:长期应用激素治疗 (PEM)的主要原因:1长期摄叉感染3)注意个人卫生4)合并易发生库欣病、高血压、消化道 入不足。2消化吸收障碍。3需要感染者,遵医嘱抗感染治疗,监溃疡、合并感染、骨质疏松及生 量增多。

4、代谢消耗量过大。测患儿体温变化。

4、观察病情变长延迟。2)、利尿剂治疗。3)、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2有感染化,注意药物疗效及副作用。药免疫抑制剂治疗4)、抗凝治疗

5、的危险。3潜在并发症:1)低血物治疗(包括激素、利尿剂、免提供心理支持

6、健康宣教与出 糖2)干眼病3)营养性缺铁性贫疫抑制剂及抗凝治疗)。 院指导。腹泻脱水程度判断

急性型和慢性型ITP的临床特征 新生儿窒息的Apgar评分: 急性型慢性型 发病年龄2-8岁>8岁012 感染史多伴有感染史不明显 皮肤 起病急骤 缓慢 颜色青紫或苍白躯干红,肢青全身红 出血程度重 较轻

心率无100 脏器出可有 较少 病程80%4-6周恢复>6个月 反射无反应有皱眉动作哭、喷嚏

90%半年内自愈肌张力 松弛四肢略屈曲四肢能活动30-50%数年后自愈

呼吸无慢,不规则正常、哭响 血小板计数50X109/L巨核细胞数 正常或增多,明显增多幼巨核细胞增多产板巨核细胞减少

推荐第7篇:儿科护理学题库

儿科护理学题库2 第七章 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1.属于正常足月儿的一项是 A.胎龄<37周B.体重在2500~4000gC.身高<47cm D.器官功能未成熟E.有高危因素的活产婴儿

2.属于未成熟儿的一项是 A.胎龄在37~42周B.体重在2500~4000g C.身高≥47cm D.器官功能未成熟 E.有高危因素的活产婴儿

3.低出生体重儿指 A.出生体重不足1000g B.出生体重不足1500g C.出生体重不足2000g D.出生体重不足2500g E.出生体重不足4000g 4.极低出生体重儿指 A.出生体重不足1000g B.出生体重不足1500g C.出生体重不足2000g D.出生体重不足2500g E.出生体重不足4000g 5.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百分位置是

A.第10百分位以下 B.第10~90百分位 C.第90百分位以上 D.第50百分位以下 E.第50百分位以上

6.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百分位置是

A.第10百分位以下 B.第10~90百分位 C.第90百分位以上 D.第50百分位以下 E.第50百分位以上

7.巨大儿指出生体重超过

A.5000gB.4000gC.3000gD.2000gE.1000g 8.不属于高危儿的一项是 A.高危妊娠孕妇分娩的新生儿 B.异常分娩出生的新生儿 C.有疾病或畸形的新生儿D.Apgar评分低于10分的新生儿 E.其兄姐在新生儿期有异常死亡者

(9~11题共用备选答案)

A.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50百分位 B.出生体重不足1500gC.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 D.出生体重不足2500g E.胎龄在42周以上

9.过期产儿指(E)10.极低出生体重儿指(B)11.适于胎龄儿指(C)

第七章 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第二节 第三节 正常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1.足月儿的外观特点有

A.胎毛多B.四肢屈曲C.乳晕不清D.女婴大阴唇不能遮住小阴唇E.男婴睾丸未下降 2.早产儿的外观特点有

A.肤色红润,毳毛少B.头发分条清楚C.乳晕明显D.足底纹少E.耳舟直挺 3.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中不包括

A.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B.皮肤体表面积小不易散热C.皮下脂肪薄易于散热 D.棕色脂肪能量贮备少E.能通过皮肤出汗散热 4.早产儿时有呼吸暂停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肺泡数量相对较少B.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C.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D.肋间肌薄弱E.膈肌位置高

5.新生儿开始排出胎便的正常时间是

A.12h内B.18h内C.24h内D.36h内E.48h内 6.对于人工喂养的早产儿,选择配方奶粉喂养是因为

A.易发生呼吸暂停现象 B.为减轻生理性黄疸 C.肾小管排酸能力差 D.容易发生严重感染 E.早产致视网膜发育不良 7.早产儿容易发生出血的原因之一是缺乏

A.维生素AB.维生素DC.维生素KD.维生素EE.维生素C 8.新生儿易患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是由于缺乏

A.IgAB.IgMC.IgGD.IgEE.IgD 9.早产儿主要的护理诊断不包括

A.体温调节无效B.婴儿喂养无效C.有感染的危险D.不能维持自主呼吸E.体液不足 10.未成熟儿的护理应特别重视的是

A.加强喂养 B.注意保暖 C.预防感染 D.皮肤粘膜护理 E.预防接种 11.关于适中温度,错误的描述是

A.指一种适宜的环境温度B.指一种适宜的人体温度C.在保证新生儿正常体温的前提下 D.同时使机体氧气消耗最低E.同时使机体能量消耗最低 12.下列早产儿的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按出生体重保暖B.合理喂养C.出现青紫即持续高流量吸氧 D.预防感染 E.加强皮肤粘膜脐带的护理 13.为预防早产儿出血,出生后应给予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E.维生素K 14.不属于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原因是

A.摄入不足B.皮肤蒸发C.胎粪排出D.小便排出E.出生体重低 15.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幅度为

A.大于出生体重的5%B.小于出生体重的10%C.大于出生体重的10% D.小于出生体重的15%E.小于出生体重的20% (16~18题共用备选答案)A.2~3天B.10天左右C.2~3个月D.6个月以内E.l岁左右 16.小儿生理性黄疸多发生于出生后(A)

17.小儿生理性腹泻多见于出生后(D) 18.小儿出现生理性贫血的时间多在出生后(C) 正常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1.一新生儿,女,日龄3天。洗澡时母亲发现其两侧乳腺均有蚕豆大小肿块,轻挤有乳白色液体流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用手挤压B.挑割肿块C.手术切除D.使用抗菌素E.无需处理

2.新生儿,女,日龄1周。母亲在换尿布时,发现其尿布上有少量血丝。此外,无其他异常表现。该新生儿出血的原因最可能是 A.血尿B.下消化道出血C.假月经D.肛裂E.痔疮

3.一新生儿胎龄满37周,体重2300g,皮肤极薄,干燥胎毛少,耳舟已形成。该新生儿属于 A.大于胎龄儿B.极低出生体重儿C.适于胎龄儿D.早产儿E.小于胎龄儿

4.一胎龄35周的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身长47cm,皮肤红嫩,胎毛多,头发细软,足底纹少。该新生儿属于 A.足月儿 B.足月小样儿 C.早产儿 D.低出生体重儿E.小于胎龄儿 (5~6题共用备选答案)A.置暖箱中保暖B.予敏感抗生素,防止感染 C.进行蓝光治疗D.静脉点滴氨茶碱E.口服维生素E 5.患儿男,孕32周早产,出生体重2.2kg,皮肤薄嫩,体温35℃。应立即(A) 6.患儿男,孕42周剖宫产,羊水Ⅱ度浑浊,皮肤干皱,体温36℃。应立即(B) 第七章 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第四节 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1.与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无关的是

A.体温B.心率C.呼吸D.肌张力E.皮肤颜色 2.新生儿窒息时首选的护理措施是

A.给氧B.刺激呼吸C.清理呼吸道D.纠正酸中毒E.注射强心剂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最主要的病因是

A.围生期窒息B.肺炎C.病理性黄疸D.败血症E.硬肿症 4.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多见于

A.早产儿B.足月儿C.适于胎龄儿D.正常体重儿E.巨大儿 5.产伤性颅内出血多见于

A.早产儿B.低出生体重儿C.小于胎龄儿D.极低出生体重儿E.足月儿 6.属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神经系统的兴奋症状是

A.嗜睡B.昏迷C.肌张力低下D.脑性尖叫E.拥抱反射消失 7.不属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病情观察的主要内容是

A.神志状态B.瞳孔大小C.囟门状态D.各种反射E.饮食情况 8.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一项是

A.保持安静,避免各种惊扰B.头肩部抬高25º~30 ºC.注意保暖,必要时给氧 D.经常翻身,防止肺部淤血E.喂乳时应卧在床上,不要抱起患儿 9.新生儿颅内出血,在早期为降低颅内压宜选用

A.20%甘露醇B.呋塞米(速尿)C.地塞米松D.50%葡萄糖E.氢化可的松 10.避免新生儿颅内出血加重的关键措施是

A.及时吸氧B.及时注射维生素KC.积极建立呼吸D.加强孕产期保健E.保持患儿安静,少搬动 1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量红细胞破坏,胆红素产生过多B.肝Y、Z蛋白缺如,摄取胆红素不足 C.肝酶水平低,结合胆红素能力不足D.易致胆汁淤积,排泄胆红素能力不足 E.新生儿肠肝循环的胆红素增加

12.属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表现是 A.黄疸出现过早 B.黄疸程度过重 C.黄疸退而复现D.黄疸消退延迟E.一般预后良好

13.不属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原因是 A.大量红细胞破坏,胆红素产生过多 B.肝Y、Z蛋白缺如,摄取胆红素不足C.肝酶水平低,结合胆红素能力不足 D.易致胆汁淤积,排泄胆红素能力不足E.新生儿感染导致胆红素产生增加 14.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是

A.母婴血型不合B.母乳性黄疸C.新生儿败血症D.肝炎综合征E.先天性胆道闭锁 15.不属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表现是

A.黄疸出现过早 B.黄疸程度过重 C.黄疸退而复现D.黄疸消退延迟E.一般预后良好

16.与母乳性黄疸无关的表现是

A.一般在母乳喂养后4~5天出现B.2~3周达到高峰C.4~12周后降至正常

D.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可能E.停止母乳喂养24~72小时后黄疸下降

17.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的大便颜色为 A.红色B.金黄色C.墨绿色D.灰白色E.黑色 18.胆红素脑病早期的征象是

A.嗜睡,肌张力减退B.抽搐,肌张力增高C.肌张力正常,体温正常 D.痉挛减轻,呼吸好转E.脑瘫,智力低下

19.未成熟儿易出现低体温的主要原因是

A.代谢率高,产热少B.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 C.棕色脂肪多,产热少D.肌肉发育差,产热少E.体温调节功能强,散热快 20.与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无关的外界因素是

A.寒冷 B.早产 C.黄疸 D.窒息 E.感染

21.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皮肤硬肿症状发生的顺序是 A.四肢、臀部、躯干、面颊、腹部 B.下肢、臀部、面颊、上肢、躯干 C.下肢、上肢、臀部、躯干、面颊 D.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E.下肢、臀部、躯干、上肢、面颊 22.判断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预后最重要的指标是

A.体温 B.脉搏 C.呼吸 D.尿量 E.出血

2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中度硬肿的范围是

A.20%B.25%C.25%~50%D.50%E.75% 24.重症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常见死亡病因是

A.肾出血B.肺出血C.硬肿部位出血D.颅内出血E.消化道出血 2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最关键的护理措施是

A.合理喂养B.预防感染C.观察病情D.减轻水肿E.逐渐复温 26.新生儿重度硬肿症复温的要求是

A.迅速复温B.4~8h内体温恢复正常C.8~12h内体温恢复正常 D.12~24h内体温恢复正常E.24~48h内体温恢复正常 27.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厌氧菌B.葡萄球菌C.大肠埃希菌D.溶血性链球菌E.肺炎球菌 28.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

A.脐部感染B.宫内感染C.胎膜早破D.羊水穿刺E.消化道感染 29.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是

A.发热、拒奶 B.病理性黄疸 C.肝脾肿大 D.白细胞计数增高 E.无特征性表现 30.新生儿败血症最易并发

A.化脓性脑膜炎B.肺炎C.皮肤脓肿D.骨髓炎E.深部组织脓肿 31.由产前、产时感染途径导致的新生儿败血症,其临床表现多发生在 A.出生3天内B.出生3天后C.出生4天后D.出生5天后E.出生1周后 32.由产后感染途径导致的新生儿败血症,其临床表现多发生在

A.出生1小时内B.出生1天内C.出生2天内D.出生3天内E.出生3天后 33.出生3天内起病的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的致病菌是

A.革兰氏阳性球菌B.革兰氏阴性球菌C.革兰氏阴性杆菌D.革兰氏阳性杆菌E.抗酸分枝杆菌 34.出生3天后起病的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的致病菌是

A.革兰氏阳性球菌B.革兰氏阴性球菌C.革兰氏阴性杆菌D.革兰氏阳性杆菌E.抗酸分枝杆菌 35.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最有意义的依据是

A.高热 B.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C.皮肤有感染灶 D.C反应蛋白≥15ug/ml E.血培养细菌阳性

3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

A.足月儿B.过期产儿C.早产儿D.晚期新生儿E.正常体重儿 37.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缺乏

A.肺表面活性物质B.缺乏氧气C.缺乏能量D.缺乏蛋白质E.缺乏维生素D

38.新生儿破伤风的常见病因是 A.寒冷B.早产C.缺氧D.产伤E.不洁接生 39.破伤风属于 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血症E.脓毒症 40.新生儿破伤风早期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A.发热 B.惊厥 C.角弓反长 D.苦笑面容 E.张口困难

41.破伤风强直性肌肉收缩最先发生在 A.面肌B.颈项肌C.咀嚼肌D.肋间肌E.四肢肌 42.不属于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问题是 A.行为紊乱与痉挛有关B.组织完整性受损与脐部感染有关 C.营养失调与痉挛致喂养困难有关D.有感染的危险E.体温过低

43.治疗破伤风,首选的抗菌素是 A.红霉素B.氯霉素C.青霉素D.链霉素E.新霉素

44.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脐部处理措施中不妥的一项是 A.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 B.或1:4000高锰酸钾清洗 C.洗后涂2.5%碘酊D.洗后涂龙胆紫 E.敷消毒纱布

45.新生儿破伤风健康教育的重点是 A.避免不洁接生B.保证营养C.控制痉挛D.对症治疗E.预防感染 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1.一足月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心率70次/分,呼吸弱而不规则,全身皮肤青紫,四肢肌张力松弛,刺激咽喉无反应。该患儿属于 A.正常儿B.轻度窒息C.中度窒息D.重度窒息E.极重度窒息

2.一新生儿,出生2天,产钳分娩。今晨抽搐2次,哭声尖,拒乳,前囟饱满。脑脊液化验正常,血钙2.2mmol/L ,血糖2.4mmol/L,血白细胞10.3×10 9 ,中性粒细胞60%。最可能的诊断是

A.新生儿低钙血症B.新生儿低血糖症C.新生儿颅内出血D.新生儿败血症E.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3.一新生儿日龄5天,生后第3天起出现皮肤轻度黄染,一般情况良好,血清胆红素171µmol/L(10mg/dl),该新生儿属于

A.新生儿败血症B.新生儿溶血症C.先天性胆道闭锁D.新生儿肝炎E.生理性黄疸 4.一新生儿,日龄5天,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进行性加重,在蓝光治疗中,错误的护理措施是 A.及时调节暖箱内温、湿度B.蓝光灯管与患儿的距离为30~50cmC.注意保护视网膜,男婴睾丸 D.适当限制液体的供应E.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副作用

5.一新生儿,日龄4天,诊断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下列处理措施中不妥是

A.供给足够液体和热量B.尽量减少肌肉注射C.快速复温D.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E.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6.一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出生3天后因双下肢及臀部硬肿入院,体温30℃,腋-肛温差为1。拟采用暖箱进行复温,其起始温度应为

A.26℃B.28℃C.30℃D.32℃E.34℃

7.一新生儿,日龄8天,足月顺产。2天来皮肤黄染、反应差、不吃奶。检查:体温不升,面色发灰,脐部少量脓9性分泌物。血白细胞20×10中性粒细胞65%。最可能的诊断是

A.新生儿溶血症B.新生儿败血症C.新生儿肝炎D.新生儿硬肿症E.先天性胆道闭锁

(8~10题共用备选答案)A.生理性黄疸B.新生儿溶血症C.新生儿败血症D.新生儿胆道闭锁E.母乳性黄疸 8.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进行性贫血,肝脾肿大提示(B) 9.生后2周左右出现黄疸,肝脏进行性增大,粪便呈灰白色提示(D)

10.母乳喂养后4~5天出现黄疸,患儿一般状态良好,停喂母乳黄疸下降提示(E) 患病新生儿的护理(1~3题共用题干)

一足月新生儿,第1胎第1产顺产,生后18小时出现黄疸,肝肋下2cm,胎便已排空。血总胆红素258umol/L,子血型A,Rh阳性;母血型O,Rh阳性。

1.导致该患儿黄疸最可能的原因是A.生理性黄疸 B.新生儿败血症 C.新生儿ABO溶血症D.新生儿Rh溶血症 E.先天性胆道梗阻 2.对该患儿除换血疗法外宜尽快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A.蓝光疗法 B.肝酶诱导剂 C.手术治疗 D.抗菌治疗 E.密切观察 3.对该患儿病情观察的重点是

A.黄疸程度 B.肝脾大小 C.反射肌张力 D.大便颜色 E.体温高低

第八章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1.维生素D的转化中活性最强的是

A.7-脱氢胆固醇B.胆骨化醇C.麦角骨化醇D.25-羟维生素D E.1,25-二羟维生素D

2.维生素D在体内羟化的最后脏器是

A.皮肤B.骨骼C.肾D.肝E.脾

3.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 A.紫外线照射皮肤而合成 B.动物肝中的维生素D C.蛋黄中的维生素DD.人乳中的维生素D E.牛乳中的维生素D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 A.日光照射不足B.生长发育迅速 C.肝肾功能不全D.维生素D摄入不足E.饮食中钙磷比例不合适

5.母乳喂养儿佝偻病的发病率比人工喂养儿低的原因是 A.人乳中含钙多 B.人乳中含磷多 C.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D.人乳中含维生素D多 E.人乳中含乳白蛋白多

6.婴幼儿易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原因是 A.肝肾功能不成熟B.消化酶分泌不足 C.胃肠发育不成熟D.食物耐受能力差E.生长发育迅速

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运动发育迟缓 B.方颅、鸡胸 C.肌张力低下 D.睡眠不安、易激惹 E.“O”或“X”型腿 8.佝偻病活动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神经精神症状 B.骨骼改变 C.肌肉松弛 D.手足搐搦 E.惊厥、喉痉挛 9.佝偻病骨样组织堆积的表现是

A.方颅 B.乒乓颅 C.前囟宽大 D.出牙延迟 E.睡眠不安

10.佝偻病骨质软化的表现是

A.肋骨串珠B.漏斗胸C.方颅D.手镯E.脚镯 11.口服维生素D制剂预防佝偻病,通常开始于生后 A.1周后B.2周后C.4周后D.6周后E.8周后 12.为预防佝偻病,婴幼儿每天服用维生素D的剂量是

A.100~200UB.200~400UC.400~800UD.1000~1500UE.1500~2000U 1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实验室检查的表现为

A.血清蛋白降低 B.血糖降低 C.血胆固醇降低 D.血碱性磷酸酶降低 E.血钙磷乘积降低

14.不属于佝偻病激期骨骼的X线表现是

A.骨骺软骨带增宽B.干骺端临时钙化带增宽C.骨质疏松D.骨干弯曲E.青枝骨折

15.口服维生素D制剂治疗佝偻病,其治疗剂量使用的时间是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骨骼体征消失 E.佝偻病痊愈 16.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强调的是

A.母乳喂养 B.及早添加辅食 C.及早口服鱼肝油 D.及早服用钙剂 E.经常晒太阳 17.为预防佝偻病,服用维生素D制剂预防量一般应至 A.3个月B.1岁C.2岁D.3岁E.4岁 18.小儿手足搐搦症最根本的原因是

A.缺乏钙 B.缺乏维生素D C.缺乏热量与蛋白质 D.缺乏铁 E.缺乏维生素B12与叶酸

19.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血清钙低于正常 B.血清磷低于正常 C.钙磷乘积低于30D.维生素D缺乏 E.甲状旁腺功能正常 20.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在发病机制上与佝偻病的区别是

A.VitD的缺乏B.血钙降低C.血磷降低D.甲状旁腺功能代偿不足E.钙磷乘积降低 21.手足搐搦症发作时,血清钙离子浓度一般低于

A.1.0mmol/LB.1.75mmol/LC.1.88mmol/LD.2.25mmol/LE.2.45mmol/L 2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发生手足搐搦症状多见于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 23.小婴儿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最常见的症状是 A.喉痉挛B.面神经怔 C.手足搐搦D.无热惊厥E.陶瑟征 24.手足抽搦症的主要死亡原因是

A.全身惊厥B.手足搐搦C.喉痉挛D.低血钙E.低血糖 25.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正确治疗步骤是

A.维生素D→补钙→止痉B.补钙→止痉→维生素DC.止痉→补钙→维生素D D.维生素D→止痉→补钙E.止痉→维生素D→补钙

26.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惊厥发作时的急救处理措施中错误的一项是

A.立即使用止惊剂 B.立即肌注维生素D C.迅速补充钙剂 D.先用钙剂后用维生素D E.警惕喉痉挛发生 (27~29题共用备选答案)

A.软骨营养不良B.甲状腺功能增强C.甲状腺功能减低D.甲状旁腺分泌增加E.甲状旁腺分泌不足 2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是(D) 28.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发病机制是(E) 29.呆小病的发病机制是(C) (30~32题共用备选答案)

A.1~2个月B.3~6个月C.6~10个月D.1岁左右E.3岁左右

30.佝偻病后遗症期多见于(E)31.肋骨串珠及郝氏沟多见于(D)32.颅骨软化多见于(B)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患儿,4个月。处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此期的特异症状是 A.多汗B.枕秃C.手镯征D.肌肉松弛E.颅骨软化

2.患儿,5个月。平素多汗,夜眠不安。体检发现前囟未闭,枕秃,血清钙稍低,血清磷低,考虑可能的诊断是 A.佝偻病初期B.佝偻病激期C.佝偻病恢复期D.佝偻病后遗症期E.手足搐搦症

3.患儿,5个月。夜间烦躁不安,多汗。体检发现有颅骨软化,枕秃。血钙2mmol/L,血磷1.0mmol/L,碱性磷酸酶310U/L。诊断及治疗的选择是

A.佝偻病初期,口服维生素D预防量B.佝偻病初期,口服维生素D治疗量 C.佝偻病激期,口服维生素D预防量D.佝偻病激期,口服维生素D治疗量

E.佝偻病恢复期,口服维生素D治疗量

4.患儿10个月,易激惹,夜间常哭闹、多汗、睡眠不安。体检:见方颅、肋骨串珠。下列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鼓励母亲多抱患儿到户外晒太阳B.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 C.补充钙剂D.口服维生素DE.加强站立和行走锻炼

5.患儿,4岁,曾患佝偻病。查体见:鸡胸、严重的“X”形腿。该患儿的治疗原则是

A.多晒太阳B.多做户外活动C.给予预防量维生素DD.给予治疗量维生素DE.可考虑矫形手术治疗 6.患儿8个月,佝偻病。中度等渗性脱水入院。经输液治疗后脱水已纠正,出现面肌抽动。首先考虑 A.低血糖症B.低钙血症C.低钾血症D.低镁血症E.低钠血症

(7~9题共用备选答案)A.低血糖症B.低血镁症C.化脓性脑膜炎D.佝偻病E.手足搐搦症 7.患儿男,月龄3个月,出生于11月。近日常常夜间啼哭,多汗。可能是(D) 8.患儿男,1岁。清晨醒来,尚未进餐,突然抽搐、多汗、肢冷。可能是(A)

9.患儿女,4个月,人工喂养。因枕部颅骨软化肌注维生素D3。2日后清晨突然全身惊厥。可能是(E)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1~3题共用题干)

10个月患儿因惊厥反复发作入院。系人工喂养。查体:体温37℃,除见方颅枕秃外其他无特殊。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1.该患儿手足搐搦症发病机制中不同于佝偻病的是 A.VitD严重缺乏 B.钙磷乘积下降 C.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D.甲状旁腺反应迟钝 E.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2.该症的治疗原则是 A.补钙—止惊—补VitD B.补钙—补VitD—止惊 C.止惊—补钙—补VitDD.止惊—补VitD—补钙 E.补VitD—止惊—补钙 3.该患儿如口服维生素D制剂治疗,其使用治疗量的时间是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E.用至骨骼体征消失 第八章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营养不良

1.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体内缺乏 A.钙 B.铁 C.维生素D D.热量与蛋白质E.维生素B12与叶酸 2.婴幼儿营养不良最常见的病因是 A.先天不足B.喂养不当C.缺乏锻炼D.疾病影响E.免疫缺陷 3.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体重不增 B.体重下降 C.皮下脂肪减少 D.肌肉松弛 E.身高低于正常

4.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减少的顺序是 A.四肢、臀部、躯干、面颊、腹部 B.下肢、臀部、面颊、上肢、躯干 C.下肢、上肢、臀部、躯干、面颊 D.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E.下肢、臀部、躯干、上肢、面颊 5.符合I度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的是

A.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15%~25%B.精神委靡C.肌肉明显松弛D.腹部皮下脂肪0.4cm以下E.身长低于正常 6.造成营养不良患儿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A.喂养不当B.严重感染C.消化道畸形导致营养吸收不良D.蛋白质严重缺乏E.总热量不足 7.营养不良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营养性贫血B.维生素缺乏C.支气管肺炎D.自发性低血糖E.腹泻 8.营养不良患儿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营养性贫血B.维生素缺乏C.支气管肺炎D.自发性低血糖E.腹泻 9.早期诊断营养不良最敏感的指标是

A.前白蛋白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C.转铁蛋白D.血浆铜蓝蛋白E.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 10.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热量供应的原则是

A.由少逐渐增加至正常需要量B.由少迅速增加至正常需要量C.由少逐渐增加至超过正常需要量

D.由少迅速增加至超过正常需要量E.由少迅速增加至正常需要量的2倍 11.轻度营养不良患儿调整饮食时,起始供给的热量为

A.35~45kcal/kgB.45~55kcal/kgC.60~80kcal/kgD.80~100kcal/kgE.100~120kcal/kg 12.重度营养不良患儿调整饮食时,起始供给的热量为

A.35~45kcal/kgB.45~55kcal/kgC.60~80kcal/kgD.80~100kcal/kgE.100~120kcal/kg

13.给予营养不良患儿肌注苯丙酸诺龙的目的是 A.增强机体抵抗力 B.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 C.促进机体脂肪合成D.促进机体糖原合成 E.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14.营养不良的预防措施中不包括

A.生长发育监测B.指导合理喂养C.培养良好饮食习惯D.积极治疗疾病E.早产儿给予静脉高营养 (15~17题共用备选答案)A.5%~15%B.15%~25%C.25%~40%D.30%~50%E.40%以上 15.轻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B)16.中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C) 17.重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E)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患儿,6个月。体重5.5kg,生后母乳喂养,量少,未增添辅食。体检:精神可,面色稍苍白,腹部皮下脂肪0.5cm,最可能的诊断是

A.正常儿B.佝偻病C.I度营养不良D.II度营养不良E.III度营养不良 2.患儿女,1岁。诊断营养不良。近日,其母亲发现患儿经常眨眼,可能是由于缺乏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E.维生素E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4题共用题干)

患儿女,1岁,牛奶喂养,未添加辅食。近4个月来,食欲差,面色苍白,皮肤弹性差,精神不振,体重6kg,皮下脂肪0.2cm.1.该患儿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 A.自我形象紊乱B.有感染的危险 C.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D.知识缺乏E.生长发育的改变 2.该患儿目前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口服胃蛋白酶帮助消化B.饮食管理 C.增加户外活动D.预防低血糖E.预防感染 3.该患儿调整饮食时,开始供给热量为

A.45~55kcal/kgB.60~80kcal/kgC.90~110kcal/kgD.120~140kcal/kgE.150~170kcal/kg

4.一日凌晨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该患儿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浅促,脉搏减弱,此时首先考虑的是 A.心力衰竭B.呼吸衰竭C.严重感染D.低钾血症E.低血糖症 第八章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小儿肥胖

1.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

A.5%B.10%C.15%D.20%E.25% 2.关于小儿肥胖症最多见的发病原因是

A.长期能量摄入过多B.遗传因素C.内分泌失调D.活动过少E.神经中枢调节异常 3.小儿单纯性肥胖症表现为皮下脂肪增多,其分布特点是

A.以四肢为主B.呈向心性C.以面部为主D.以腰部以下及腹部为显著E.均匀分布

4.不属于肥胖患儿的护理措施是

A.采用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 B.加大活动量,活动量越大越利于减肥C.选择体积大、饱腹感明显而热能低的蔬菜食品 D.选择有效而又容易坚持的运动项目E.消除心理负担,鼓励参加社交活动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小儿唾液腺发育完善的时间是

A.1~2个月 B.3~4个月 C.5~6个月 D.7~12个月 E.12~18个月 2.婴儿开始添加淀粉类食物的月龄是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E.6个月 3.婴儿容易发生溢乳最主要的原因是

A.贲门松弛 B.幽门痉挛 C.胃呈水平位 D.胃酸分泌少 E.消化能力差 4.母乳在胃排空的时间是

A.1~2小时B.2~3小时C.3~4小时D.4~5小时E.5~6小时

5.母乳喂养儿肠道的主要细菌是 A.链球菌B.大肠杆菌C.双歧杆菌D.变形杆菌E.嗜酸杆菌 6.人工喂养儿肠道的主要细菌是 A.链球菌B.大肠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变形杆菌E.白色念珠菌 7.小儿易发生肠套叠的主要原因是 A.肠道吸收面积大 B.肠壁通透性较大 C.肠系膜较长且固定差D.直肠粘膜粘膜下层固定差E.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

8.幼婴易发生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A.肠道吸收面积大 B.肠壁通透性较大

C.肠系膜较长且固定差D.直肠粘膜粘膜下层固定差E.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

9.新生儿胎粪的特点是 A.粘冻状、深绿色、无臭味B.软膏状、金黄色、有酸味 C.成形、淡黄色、有臭味D.稀糊状、黄绿色、每日4-5次E.成形、白陶土色、无臭味

10.母乳喂养儿粪便的特点是 A.粘冻状、深绿色、无臭味B.软膏状、金黄色、有酸味 C.成形、淡黄色、有臭味D.稀糊状、黄绿色、每日4~5次E.成形、白陶土色、无臭味

11.如带有大量奶瓣(乳凝块)的大便提示 A.对淀粉类不消化B.对脂肪不消化 C.对蛋白质不消化D.消化道出血E.先天性胆道梗阻

12.不符合生理性腹泻的特点是 A.多见于6个月以上母乳喂养儿B.多见外观虚胖,面有湿疹 C.出生后不久大便每天4~6次D.一般食欲、精神良好E.体重增长正常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患儿2个月,母乳喂养,昨起添加营养米粉,当晚大便呈稀糊状,至今已3~4次,有酸味,多泡沫。该患儿大便情况提示 A.对淀粉类不消化B.对脂肪不消化C.对蛋白质不消化D.消化道出血E.先天性胆道梗阻 2.患儿男,3个月,母乳喂养。腹泻2个月,大便4~6次/天,稀或糊状,无脓血。食欲好,面有湿疹,体重5.8kg。最可能的诊断是 A.迁延性腹泻B.慢性腹泻C.生理性腹泻D.饮食性腹泻E.感染性腹泻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口炎

(1~3题共用备选答案)A.白色念珠菌B.腺病毒C.柯萨奇病毒D.金黄色葡萄球菌E.单纯疱疹病毒 1.鹅口疮的病原体是(A)2.溃疡性口腔炎的病原体是(D)3.疱疹性口腔炎的病原体是(E)

(4~6题共用备选答案) A.口腔粘膜充血水肿呈红绒状B.口腔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糜烂溃疡 C.口腔黏膜出现奶凝块状物D.口腔黏膜出现成簇黄白色小水疱E.咽及软腭黏膜出现黄白色小水疱 4.溃疡性口腔炎口腔黏膜特征(B)5.鹅口疮口腔黏膜特征(C)6.疱疹性口腔黏膜特征(D) 1.患儿6个月,患鹅口疮5天。其首选的护理诊断/问题是

A.疼痛:与口腔黏膜炎症有关B.营养失调:与拒食有关C.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D.口腔黏膜改变:与感染有关E.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感染有关

2.一新生儿,出生5天。因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今日发现口腔内有乳凝块样附着物,诊断为鹅口疮。在清洁口腔时应选用 A.温开水B.生理盐水C.2%碳酸氢钠溶液D.3%过氧化氢溶液E.0.1%利凡诺溶液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小儿腹泻

1.不属于婴幼儿腹泻的易感因素是 A.消化酶分泌少B.胃酸分泌少 C.消化道负担小D.胃肠道SIgA量少E.人工喂养儿牛奶易被污染 2.不属于婴幼儿腹泻病因中非感染的因素是 A.食饵性腹泻 B.轮状病毒感染 C.症状性腹泻 D.过敏性腹泻 E.气候突然变化

3.引起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是 A.感染B.受凉C.过敏D.饮食不当E.生长过快 4.引起小儿秋季腹泻常见的病原体是

A.腺病毒B.柯萨奇病毒C.轮状病毒D.合胞病毒E.流感病毒

5.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不可能诱发的肠炎是

A.迁延性肠炎 B.大肠杆菌肠炎 C.慢性肠炎 D.金葡菌肠炎 E.真菌性肠炎

6.轮状病毒肠炎常发生于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E.全年散发 7.引起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大肠埃希氏菌 B.空肠弯曲菌 C.耶尔森菌 D.鼠伤寒沙门氏菌 E.变形杆菌

8.大肠杆菌肠炎常发生于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E.全年散发 9.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的粪便性状为

A.蛋花汤样便 B.粘液脓血便 C.海水样粪便 D.豆腐渣样便 E.果酱样粪便 10.轮状病毒肠炎的粪便性状为

A.蛋花汤样便 B.粘液脓血便 C.海水样粪便 D.豆腐渣样便 E.果酱样粪便 11.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的粪便性状为

A.蛋花汤样便 B.粘液脓血便 C.海水样粪便 D.豆腐渣样便 E.果酱样粪便

12.不属于轮状病毒肠炎的特点是 A.多见于6个月~2岁小儿B.多发生于秋季 C.常伴有上呼吸道症状D.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E.大便有腥臭味

13.真菌性肠炎的粪便性状为A.蛋花汤样便 B.粘液脓血便 C.海水样粪便 D.豆腐渣样便 E.果酱样粪便 14.不属于大肠埃希菌肠炎的特点是 A.多发生于秋季B.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 C.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炎呈蛋花汤样便D.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呈粘液脓血便 E.可发生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15.区别轻、重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指标是

A.病程长短 B.热度高低 C.大便次数 D.呕吐次数 E.有无水电酸碱紊乱 16.不符合轻型婴幼儿腹泻临床表现的一项是

A.偶有呕吐或溢乳 B.每日腹泻数十次 C.大便中仅见脂肪球D.无明显中毒症状 E.无脱水电解质紊乱

17.重度脱水与中度脱水的主要区别是 A.精神神经变化状况 B.皮肤粘膜干燥情况 C.前囟眼窝凹陷情况D.眼泪尿量减少情况 E.外周循环衰竭情况 18.不符合中度脱水临床表现的一项是

A.精神明显萎靡 B.皮肤粘膜干燥 C.眼窝明显凹陷 D.尿量明显减少 E.血压明显下降 19.婴幼儿腹泻伴中度脱水其失水量约为体重的

A.1%~5% B.5%~10% C.10%~15% D.15%~20% E.以上都不是

20.判断脱水类型最有效的辅助检查是 A.测量体重B.计算尿量C.血钠浓度D.血钾浓度E.二氧化碳结合力 21.中度等渗性脱水时,其失水量及血清钠浓度分别是

A.<50ml/kg,100~120mmol/LB.50~100ml/kg,130~150mmol/LC.100~120ml/kg,>150mmol/L D.130~150ml/kg,130~150mmol/LE.130~150ml/kg,<130mmol/L 22.小儿腹泻最常见的脱水类型是

A.低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D.新生儿期高渗性脱水 E.轻度营养不良伴等渗性脱水

23.低渗性脱水多见于

A.早产儿B.蓝光治疗的患儿C.腹泻伴高热患儿D.胃肠引流的患儿E.营养不良伴慢性腹泻患儿 24.低渗性脱水是指脱水同时伴

A.血钾降低 B.血钠降低 C.血钙降低 D.血镁降低 E.血磷降低 25.小儿腹泻时容易发生休克的脱水类型是

A.高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新生儿期高渗性脱水 26.不符合高渗性脱水临床特点的一项是

A.失水大于失钠 B.血清钠

-27.判断酸中毒最有效的辅助检查是 A.测量体重B.计算尿量C.血钠浓度D.血钾浓度E.HCO3测定值

28.不属于婴幼儿腹泻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是 A.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 B.腹泻致饥饿性酮症 C.组织灌流不足,乳酸堆积D.肾脏排酸能力不足 E.频繁呕吐,丢失大量胃液 29.婴幼儿腹泻时发生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A.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酸中毒 30.不属于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是

A.呼吸浅促B.精神萎靡,烦躁不安C.口唇樱桃红色D.昏睡、昏迷E.新生儿症状不典型

31.重型腹泻不可能引起 A.低钠血症B.低钾血症C.低钙血症D.低镁血症 E.代谢性碱中毒

32.不符合低钾血症临床表现的是

A.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B.精神萎靡C.腱反射减弱D.肠鸣音减弱E.心电图出现U波 33.婴幼儿腹泻护理措施中错误的一项是

A.做好床边隔离 B.加强臀红护理 C.调整饮食 D.早期使用止泻剂 E.纠正水、电、酸碱紊乱 34.婴幼儿腹泻的饮食治疗中错误的一项是 A.母乳喂养患儿可继续哺乳,但暂停辅食 B.人工喂养者可喂等量米汤或水稀释的牛奶C.严重呕吐者应禁食、禁水4-6小时

D.病毒性肠炎应暂停乳类喂养,改为豆制代乳品E.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35.秋季腹泻患儿暂停乳类喂养,有利于

A.减轻腹胀B.降低热度C.缩短病程D.减少呕吐E.促进肠蠕动

36.重型腹泻患儿呕吐频繁时,禁食的时间一般为 A.6hB.8hC.10hD.12hE.14h 37.病毒性肠炎正确的治疗原则是

A.饮食和支持疗法为主 B.使用庆大霉素 C.使用新青霉素 D.使用制霉菌素 E.使用氨苄西林 38.对于腹泻患儿,预防臀红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暴露臀部皮肤B.俯卧位C.大便后及时清洗臀部D.勤换尿布E.臀部涂爽身粉 39.婴幼儿腹泻的预防措施中错误的一项是

A.提倡母乳喂养B.科学添加辅食C.断奶不限季节D.注意饮食卫生E.注意气候变化 (40~42题共用备选答案)A.2周以内B.l个月以内C.2周~2个月D.l~3个月E.2个月以上

40.急性腹泻的病程在(A)41.迁延性腹泻的病程在(C)42.慢性性腹泻的病程在(E)

1.患儿10Kg,呕吐、腹泻2天,皮肤弹性差,尿量明显减少,哭时泪少。该患儿的体液丧失量是 A.200ml B.500ml C.800ml D.1200ml E.1500ml 2.患儿,10个月。腹泻、呕吐频繁,饮水少,烦渴。体重减轻8%,体温40℃,皮肤干,前囟、眼窝凹陷,肌张力高。可能的诊断是

A.中度等渗性脱水B.中度高渗性脱水C.重度等渗性脱水D.重度高渗性脱水E.重度低渗性脱水

3.3个月婴儿稀水便2天,每天约10余次伴呕吐尿少,前囟凹陷,精神萎靡,呼吸深快 ,口唇樱红。该患儿应考虑腹泻伴有 A.休克 B.酸中毒 C.中毒性脑病 D.低钾血症 E.低钙血症

4.1岁患儿,因婴儿腹泻重度脱水入院,经补液脱水基本纠正,但患儿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心音低钝,腹胀,腱反射减弱。此时应考虑为

A.酸中毒 B.低血糖症 C.低钙血症 D.低镁血症 E.低钾血症

5.一6个月婴儿,喂面条后发生腹泻两天,稀水样便5~6次/日,量中等,偶吐奶,尿量略减少,前囟及眼窝凹陷。下列错误的护理措施是

A.口服抗生素B.暂停辅食C.继续喂母乳D.加强臀部护理E.给予口服补液盐 (1~3题共用题干)

患儿,1岁。于11月12日起发热、咳嗽、呕吐并出现腹泻,大便为蛋花汤样,每日十余次,量多,无腥臭味。尿少,前囟、眼窝稍凹陷。

1.导致该患儿腹泻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侵袭性大肠杆菌B.出血性大肠杆菌C.鼠伤寒沙门菌D.轮状病毒E.耶尔森氏菌

2.对该患儿正确的饮食护理措施是

A.继续母乳喂养,暂停辅食B.人工喂养儿予稀释的牛奶 C.禁食、禁水4-6小时D.暂停乳类喂养,予发酵奶E.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3.患儿经补液后,尿量增加,查体时发现其肌张力低下、膝腱反射迟钝、腹胀、肠鸣音减弱,听诊心音低钝。提示存在

A.低血磷B.低血镁C.低血钙D.低血纳E.低血钾 (4~6题共用题干)

患儿男,4个月。体重5kg,腹泻3天,每日7~8次,蛋花汤样,无腥臭,奶后呕吐2次。面色稍苍白,上腭裂,精神萎靡,皮肤弹性较差,眼窝及前囟凹陷,皮下脂肪0.3cm,哭时泪少。血清钠128mmol/L。 4.估计该患儿的脱水程度及性质是

A.轻度等渗性脱水B.中度等渗性脱水C.轻度低渗性脱水D.中度低渗性脱水E.重度等渗性脱水 5.其第1天补液总量应为每千克体重

A.60~80mlB.80~100mlC.90~120mlD.120~150mlE.150~180ml 6.对家长可作的健康教育内容不包括

A.继续母乳喂养B.及时矫治腭裂C.注意食具、尿布、玩具的消毒.D.加强气候变化时的护理E.立即添加蛋黄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小儿液体疗法

1.小儿体液特点中正确的是 A.年龄愈小,体液占体重的百分比愈高 B.年龄愈小,细胞内液量相对为多C.年龄愈小,每日水的交换量相对为少 D.血清钠含量高于成人E.需水量同于成人

2.小儿体液特点中错误的一项是 A.年龄越小,体液总量占体重的百分比越高 B.年龄越小,间质液所占比例越大C.年龄越小,每日进出水量越大 D.年龄越小,体液调节功能越差E.年龄越小,血浆、细胞内液越少

3.小儿年龄越小占体重的百分比越大的体液部分是 A.细胞内液B.间质液C.血浆D.脑脊液E.关节液 4.新生儿体液总量占其体重的比例为 A.50% B.60% C.70% D.80% E.90% 5.婴儿每日水的进出量约为细胞外液的 A.1/2 B.1/3 C.1/5 D.1/7 E.1/8 6.小儿容易发生脱水的原因是

A.胃酸较少B.消化酶分泌不足C.营养需求量大D.免疫力低下E.水的交换量大 7.早期新生儿电解质组成的特点中正确的是

A.血钾高B.血氯低C.血钠高D.乳酸低E.碳酸氢钠高 8.小儿易发生水、电、酸碱平衡紊乱最重要的原因是

A.肾功能不成熟 B.肺功能不成熟 C.神经发育不成熟 D.内分泌系统不成熟 E.血浆缓冲系统不成熟 9.属于非电解质溶液的是

A.0.9%氯化钠溶液B.5%葡萄糖溶液C.1.4%碳酸氢钠溶液D.复方氯化钠溶液E.4:3:2溶液 10.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的缺点是

A.与血浆渗透压相等B.与血钠浓度接近C.与血氯浓度接近D.高于血钠浓度E.高于血氯浓度 11.属于等渗碱性溶液的是

A.5%葡萄糖溶液 B.0.9%氯化钠溶液 C.1.4%碳酸氢钠溶液D.5%碳酸氢钠溶液 E.11.2%乳酸钠溶液 12.为纠正酸中毒首选的溶液是

A.碳酸氢钠溶液B.乳酸钠溶液C.10%氯化钾溶液D.0.9%氯化钠溶液E.5%葡萄糖溶液

13.2:1等渗含钠溶液的组成是 A.2份10%葡萄糖溶液∶1份生理盐水 B.2份生理盐水∶1份10%葡萄糖溶液C.2份生理盐水∶1份1.4%碳酸氢钠溶液

D.2份1.87%乳酸钠溶液∶1份生理盐水E.2份10%葡萄糖溶液∶1份1.4%碳酸氢钠溶液

14.4:3:2(2/3张)混合溶液的组成是 A.4份10%葡萄糖;3份生理盐水;2份1.4%碳酸氢钠 B.4份生理盐水;3份10%葡萄糖;2份5%碳酸氢钠 C.4份5%葡萄糖;3份生理盐水;2份5%碳酸氢钠

D.4份生理盐水;3份5%葡萄糖盐水;2份11.2%乳酸钠 E.4份生理盐水;3份5%葡萄糖;2份1.4%碳酸氢钠 15.口服补液盐溶液的张力是A.1/3张 B.1/2张 C.2/3张 D.等张 E.高张 16.4∶3∶2液的张力是A.1/3张 B.1/2张 C.2/3张 D.等张 E.高张 17.属于2/3张的含钠溶液是 A.1份生理盐水;3份5%葡萄糖

B.2份生理盐水;3份5%葡萄糖;1份1.4%碳酸氢钠 C.2份生理盐水;1份1.4%碳酸氢钠 D.1份生理盐水;2份5%葡萄糖 E.2份生理盐水;1份5%葡萄糖

18.下列混合溶液中属于1/4张含钠溶液的是 A.1份生理盐水;3份5%葡萄糖 B.2份生理盐水;3份5%葡萄糖;1份1.4%碳酸氢钠 C.2份生理盐水;1份1.4%碳酸氢钠 D.1份生理盐水;2份5%葡萄糖 E.2份生理盐水;1份5%葡萄糖 19.常用混合溶液简便配制方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5%或10%葡萄糖(ml) 10%氯化钠(ml) 5%碳酸氢钠(ml) A.2∶1液 500 30 47 B.4∶3∶2液 500 20 33 C.2∶3∶1液 500 15 24 D.1∶1液 500 25 0 E.1∶4液 500 9 0 20.在配置500ml的维持溶液时,应加入10%氯化钾溶液的量是 A.2.5mlB.5mlC.7.5mlD.10mlE.25ml 21.口服补液盐溶液在治疗腹泻患儿时适用于

A.频繁呕吐者B.新生儿腹泻C.腹胀明显者D.重度脱水者E.轻、中度脱水者 22.小儿腹泻合并重度脱水,第1天静脉补液总量为

A.60~90ml/kgB.90~120ml/kgC.120~150ml/kgD.150~180ml/kgE.180~210ml/kg 23.婴儿腹泻当其脱水性质不明确时,第一天静脉补液应选择的含钠液是 A.1/4张B.1/3张C.1/2张D.2/3张E.等张

24.小儿腹泻,严重脱水,伴有明显的周围循环障碍者,扩容应首选 A.2:1等渗含钠液B.2:3:1液C.4:3:2液D.口服补液E.生理盐水

25.小儿腹泻时,静脉补液第一天补充的累积损失量约等于总量的 A.1/4B.1/3C.1/2D.2/3E.等于总量 26.小儿腹泻静脉输液时,补充累积损失量的输液速度是

A.2~4ml/kg.hB.5~7ml/kg.hC.8~10ml/kg.hD.11~13ml/kg.hE.14~16ml/kg.h 27.在小儿腹泻时每日所需液体的生理需要量是

A.20~40ml/kg B.40~60ml/kg C.60~80ml/kg D.80~100ml/kg E.100~120ml/kg 28.在纠正酸中毒时,错误的静脉补液原则是

A.首选5%碳酸氢钠溶液B.可按每5ml/kg计算C.先输半量D.应稀释成等渗液E.快速静脉点滴 29.婴幼儿腹泻伴低钾血症时,静脉补钾错误的原则是

A.在肾功能良好情况下补钾 B.按10%氯化钾2~3ml/kg.d补 C.静脉补液浓度为

30.婴幼儿腹泻经第1天静脉补液后脱水症状仍未纠正,第2天的处理是 A.停止补液,恢复正常饮食 B.继续补充累积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C.继续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 D.补充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E.重新评估脱水程度脱水性质

31.婴儿腹泻经第1天静脉补液后脱水症状基本纠正,但仍有腹泻,第2天的处理是 A.停止补液,恢复正常饮食 B.继续补充累积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C.继续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 D.补充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E.仅需补充生理需要量+补钾

32.婴幼儿肺炎时错误的静脉补液原则是 A.补液总量按60~80ml/kg计算 B.液体宜给1/5张含钠液 C.补液速度控制在5ml/kg.h D.液体中一般不加含钾溶液 E.酸中毒时尽量少用碱性溶液

33.重度营养不良伴腹泻时错误的静脉补液原则是 A.补液总量应减少1/3量 B.液体宜给2/3张含钠液C.补液速度宜快以恢复生理机能 D.持续补钾要达一周 E.还应注意补充钙、镁 (34~36题共用备选答案)

A.1/5张1∶4液B.1/2张1∶1液C.1/2张2∶3∶1液D.2/3张4∶3∶2液E.等张2∶1含钠液

34.外周循环衰竭患儿应首先输入(E)35.供给生理需要的液体时宜选择(A)36.中度低渗性脱水时输液宜选择(D) 1.患儿,7个月。腹泻2天,稀水便,每天5~6次,呕吐2次,医生建议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喂养方法中错误的是

A.轻度脱水补液量50~80ml/kg B.少量频服 C.脱水纠正后加等量水稀释 D.新生儿不宜E.服用期间不能饮水

2.一腹泻患儿,体重6kg,中度脱水,血清钠135mmol/L,第1天静脉补液总量约为 A.360~540mlB.540~720mlC.720~900mlD.900~1080mlE.1080~1260ml 3.患儿8个月,呕吐腹泻3天入院。烦躁、口渴。前囟明显凹陷。口唇黏膜干燥,皮肤弹性较差。尿量明显减少。血清钠135mmol/L。第1天静脉补液宜用

A.2:1等渗液B.2:3:1液C.4:3:2液D.口服补液盐E.生理盐水

4.患儿,3岁,因腹泻1天入院。经静脉补液后出现明显的眼睑水肿,可能的原因是

A.酸中毒未纠正B.碱中毒未纠正C.静脉补液量不足D.输入葡萄糖溶液过多E.输入电解质溶液过多 5.患儿,3岁,因腹泻1天入院。经静脉补液后脱水症状仍未纠正而尿较多,可能的原因是

A.酸中毒未纠正B.碱中毒未纠正C.静脉补液量不足D.输入葡萄糖溶液过多E.输入电解质溶液过多 (1~5题共用题干)

患儿女,2岁,呕吐、腹泻4天,伴精神萎靡,眼窝明显凹陷,皮肤干燥,尿量明显减少,呼吸深快,口唇樱红,血钠135mmol/L。 1.请判断该患儿脱水程度与性质

A.中度低渗性脱水B.重度低渗性脱水C.中度等渗性脱水D.重度等渗性脱水E.中度高渗性脱水

2.该患儿在脱水的同时伴有 A.休克 B.代谢性酸中毒 C.中毒性脑病 D.低钾血症 E.低钙血症 3.根据患儿脱水程度,第一天其静脉补液总量为

A.60~90ml/kgB.90~120ml/kgC.120~150ml/kgD.150~180ml/kgE.180~210ml/kg 4.根据患儿脱水性质,静脉补液时应选择的溶液为

A.1/5张1∶4液B.1/2张1∶1液C.1/2张2∶3∶1液D.2/3张4∶3∶2液E.等张2∶1含钠液

5.该患儿在给予静脉补液、纠酸后出现抽搐,最可能的原因是并发

A.低血钾B.低血钠C.中毒性脑病D.低血钙E.低血糖 (6~10题共用题干)

1岁患儿,呕吐、腹泻稀水便5天,1天来尿量极少,精神萎靡,前囟及眼窝极度凹陷,皮肤弹性差,四肢发凉,脉细弱,血清钠135mmol/L。 6.请判断该患儿脱水程度与性质

A.中度低渗性脱水B.重度低渗性脱水C.中度等渗性脱水D.重度等渗性脱水E.中度高渗性脱水 7.根据患儿脱水程度和性质,应首先给下列哪种液体

A.2:1等张含钠液B.1/2张含钠液C.1/3张含钠液D.1/4张含钠液E.2/3张含钠液 8.第一天其静脉补液总量为

A.60~90ml/kgB.90~120ml/kgC.120~150ml/kgD.150~180ml/kgE.180~210ml/kg 9.患儿经输液6小时后,脱水情况好转,开始排尿,但又出现精神萎靡,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减弱,这时应首先考虑为 A.酸中毒未纠正 B.中毒性肠麻痹C.低血钾D.低血钙E..低血镁 10.如患儿需要补钾,应把氯化钾溶液稀释至何种浓度而后静脉缓慢点滴

A.0.15%~0.3%B.0.3%~0.5%C.0.5%~1.0 %D.1.0%~1.5%E.1.5%~3.0%

推荐第8篇:儿科护理学复习题

1、母乳喂养的优点:

1)满足营养需求

2)增进身体健康

3)喂养方便易行

4)促进感情交流

5)利于母亲恢复,加快子宫复原,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

2、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1)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205.2—256.5umol/L(12—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1.5mg/dl)

3、指导佝偻病户外活动:

1)指导家长每日带患儿进行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直接接受阳光照射。

2)生后2—3周后即可带婴儿户外活动;

3)冬季也要注意保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

4)夏季气温太高,应避免太阳直射,可在阴凉处活动;

5)尽量多暴露皮肤,冬季室内活动时开窗。

4、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休息

1)一般起病2周内应卧床休息

2)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下床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

3)尿内红细胞减少、血沉正常可上学,但需避免体育活动;

4)Addis计数正常后恢复正常生活。

5、口服铁剂的护理

1)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足量,在两餐之间服用

2)液体铁剂可使牙齿染黑,可用吸管和滴管服之;

3)服用铁剂后,大便变黑或呈柏油样,停药后恢复;

4)铁剂可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服,以利于吸收;

5)忌与抑制铁剂吸收的食物同服。

6、单纯型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

1)多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数秒至10分钟,可伴有发作后短暂嗜睡;

2)发作后,除原发病的表现外,一切如常;

3)在一次热性疾病中,大多只发作一次;

4)约有50%的患儿在以后的热性疾病中再次或多次发作。

7、肺炎合并心衰的指征:

1)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者;

2)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安静时呼吸>60次/分;

3)肝在短时间内较前肿大,而不能以横隔下移等原因解释者,或肝脾肿大,超过肋缘下3cm以上;

4)心音明显底钝或出现奔马律

5)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而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者

6)尿少而下肢浮肿,除外其他原因照成者。

推荐第9篇:儿科护理学复习题

护专儿科护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儿科护理学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婴儿期头长占身长的比例为1:4 B、小儿的呼吸道管腔狭窄易发生呼吸困难 C、小儿基础代谢较成人旺盛 D、新生儿期易患革兰阳性细菌感染 E、婴儿常发生支气管肺炎 2.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不包括C A、睡眠习惯B、个人卫生习C、学习和劳动习惯D、饮食习惯 E、排便习惯

3.以下哪种情况的小儿不能接种卡介苗D A、2个月以内婴儿B、1月前曾患肺炎已愈C、1月前曾患腹泻已愈 D、OT试验阳性的1岁婴儿E、有先天性6指畸形 4.以下哪种免疫制剂是死菌苗只有B是活疫苗 A、百日咳B、卡介苗C、鼠疫D、布氏杆菌E、白喉 5.16个月小儿,完全用牛奶喂养,很可能引起:D A、血尿素氮增高D缺铁性贫血B、血清蛋白下降C、高血压 E、体重增长缓慢

6. 为婴儿插胃管时,如果婴儿开始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应取出重插: A、哭闹B、呕心C、返流D、气胀E、咳嗽 7.新生儿期是指:A A、自生后脐带结扎至足28天 B、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至足30天

C、自出生后至足28天D、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至足25天 E、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至足20天

8.3-6个月小儿患佝偻病时骨骼系统改变较易出现D

A、手镯、脚镯征B、胸廓畸形C、下肢畸形D、从颅骨软化E、方颅 9.支气管肺炎的肺部典型体征是:C

A、粗湿罗音B、哮鸣音C、细湿罗音D、呼吸音粗糙E、呼吸音减低 10.支气管肺炎患儿不能进食或进食不足时可静脉补液,首选液体是:B A、5%葡萄糖盐水B、10%葡萄糖溶液C、0.9%氯化钠溶液D、生理维持液 E、3:2:1溶液

11.生后6个月,婴儿易患某些传染病的机会大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 A、来自母体的IgG浓度下降,而自身合成IgG的能力又不足 B、来自母体的IgM浓度下降,而自身合成IgM的能力又不足 C、来自母体的钙离子及其他微量元素储备不足

D、白细胞吞噬功能不足E、皮肤、黏膜娇嫩,屏障功能差 12.按计划免疫程序4个月应种D

A、流脑乙苗B、乙脑疫苗C、卡介苗D、脊髓灰质炎疫苗E、乙肝疫苗 13.3岁小儿身长95cm,体重15kg,乳牙20个属于:D

A、体重、身长超过正常范围B、身材异常高大C、肥胖症D、正常范围 E、营养不良

14.2岁以后影响小儿身长最明显的因素为:D A、遗传B、种族C、内分泌D、营养E、锻炼 15.儿科急诊观察室的设置中,不包括:E

A、病床B、一般抢救设备C、监护仪D、注射用具E、婴儿暖箱 16.常用灌肠液的种类不包括:E

A、生理盐水B、0.1%~0.2%肥皂水C、冷生理盐水作降温灌肠用

D、清水E、以上不全正确

17.关于颈外静脉穿刺下列哪项不妥:A A、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垂于治疗桌边缘B、常规消毒后,患儿安静时进行穿刺C、进针角度为30~40℃D、进针部位在颈外静脉上1/3与中1/3交界处E、拔针后用消毒棉球压迫2~3min 18.一胎龄33周的早产儿接受全静脉营养(TPN)过程中发生氮质血症及脱水,这可能因为:( E) A、低血糖B、高血糖C、低血钠D、高脂血症E、高氯性酸中毒

19.护士喂奶时发现患儿口腔黏膜的上腭中线和齿龈切缘上有黄白色小斑点,此时应:D A、积极抗炎治疗B、挑破C、手术切除D、外擦制霉菌素E、无需处理 20.抢救新生儿窒息首先采取的措施为(D )

A、人工呼吸B、刺激呼吸C、氧气吸入D、清理呼吸道DE、纠正酸中毒 21.不同年龄小儿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患儿不能准确诉说病情B、疾病诊断要靠细致的临床观察C、疾病诊断要有必要的辅助检查D、小儿起病常表现为由轻到重 E、小儿思维不能与成人的思维等同

22.小儿体液免疫功能不如成人健全,下列正确的是:C A、新生儿可以从母休获得抗体IgM B、新生儿被动免疫将在6个月内全部消失C、小儿主动免疫随年龄而增长D、婴幼儿期IgA较充足E、小儿白细胞吞噬能力强

23.根据婴儿每日约需热量及水的多少可推算婴儿每日所需8%糖牛奶为(A) A、100~110ml/kgB、80~100ml/kgC、120~130ml/kgD、120~130ml/kg E、90~120ml/kg 24.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C)

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C、柯萨奇病毒D、单纯疱疹病毒E、支原体 2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首选的:(C)

A、少量多次反复输血B、脾切除C、肾上腺皮质激素D、免疫球蛋白 E、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26.治疗缺铁性贫血宜选用:(A)

A、二价铁盐口服B、三价铁盐口服C、输血D、铁剂强化食品E、注射铁剂 27.用全脂奶粉配制乳液。奶粉与水的比例按容量计算一般为( B ) A、1:2 B、1:4 C、1:5 D、1:6 E、1:8

28.散发性呆小病的主要表现应除外( A ) A、基础代谢率低 B、特殊面容 C、生长发育落后 D、心音低钝 E、智力正常

29.21-三体综合征的皮纹特征中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符合( B ) A、通贯掌 B、atd角度缩小 C、A、上呼吸道感染 B、化脓性扁桃体炎 C、急性颅内压增高 D、急性心力衰竭 E、急性食物中毒

31.关于生理性黄疸描述错误的是( A ) A、表现为食欲下降,哭声低弱 B、生后2~3d开始出现黄疸 C、一般7~14d自然消退 D、早产儿可延迟三周消退 E、血清胆红素浓度

33.婴幼儿体内含水量较成人相对为多,其主要增多部分是A A、细胞外液 B、血浆 C、间质液 D、细胞内液 E.、脑脊液

34.10个月,男,因呕吐、腹泻3日住院,发育营养中等,精神差,尿少,口干,血压为11.3/7.7kPa,呼吸深快,口唇樱红,皮肤弹性稍差,前囟门凹陷,

心音低钝,肺无

啰音,腹胀,四肢无力,稍凉,可能的诊断是:C A、中度等渗性脱水,酸中毒,低血钾 B、中度低渗性脱水,酸中毒 C、重度等渗性脱水,酸中毒,低血钾 D、重度低渗性脱水,酸中毒,低血钾 E、中度高渗性脱水,酸中毒,低血钾 35.重度失水与中度失水主要区别为:C A、皮肤弹性差 B、眼眶凹陷 C、尿少或无尿 D、代谢性酸中毒 E、周围循环衰竭

36.关于腹泻的治疗原则,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C A、调整和限制饮食 B、控制肠道内外感染 C、尽早使用止泻剂 D、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E、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

37.关于先心病的护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注意避免环境温度的过 度变化 B、维持营养,宜少量多餐,慢慢喂给 C、适当参加能胜任的体力活动

D、发绀型患儿因血液浓稠,应预防脱水 E、免于接受预防接种

38.艾林曼格综合征的主要特点应除外哪项:E A、原为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 B、肺动脉压力显著增高 C、晚发性发绀,柞状指 D、肺缺血,肺动脉段凹陷 E、双向或右向左分流

39.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如有效,网织红细胞应于给药后:C A、1~2天开始升高 B、3~4天后开始升高 C、7~10天开始升高 D、2~3周开始升高 E、4周开始升高

40.男孩,4岁,因轻度水肿、尿量减少,诊断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下列哪项最相符:A A、大量尿蛋白 B、低白蛋白血症、、、C、明显水肿 D、高胆固醇血症

E、血清尿素氮、肌醉在正常范围

41.下列哪项不是小儿风湿热的主要表现?B A、发热 B、关节畸形 C、心脏炎 D、舞蹈病

E、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

42.过敏性紫癫的主要症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皮肤紫癫 B、关节肿痛 C、腹痛、便血 D、血尿和蛋白尿 E、舞留病

43.下面所述小儿的总热量中哪项所需热量是小儿最主要的:A A、基础代谢 B、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C、生长发育 D、运动 E、排泄损失

44.关于婴儿运动功能的发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5个月以后能用手抓玩具 B、先抓握东西后放下 C、3~4个月婴儿拿不到玩具 D、2岁左右可学会跑 E、上述均不对

45.婴儿腹泻伴中度脱水补充累积损失量为:B A、30~50ml/kg B、60~100ml/kg C、100~120ml/kg D、120~150ml/kg E、90~120ml/kg

46.生后6个月,婴儿易患某些传染病的机会大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

A、来自母体的IgG浓度下降,而自身合成IgG的能力又不足 B、来自母体的IgM浓度下降,而自身合成IgM的能力又不足 C、来自母体的钙离子及其他微量元素储备不足 D、白细胞吞噬功能不足 E、皮肤、黏膜娇嫩,屏障功能差 47.正常小儿喂养应为:E A、1~2个月辅食,10~12个月断奶 B、1~2个月加辅食,2~2.5岁断奶 C、3~4个月加辅食,1~2.5岁断奶 D、3~4个月加辅食,2.5岁断奶 E、半岁左右加输食,1岁在右断奶 48.早产儿是指: A、出生10天内的新生儿 B、出生2周内的新生儿 C、出生3天内的新生儿 D、出生1周内的新生儿 E、出生5天内的新生儿

49.护士喂奶时发现患儿口腔黏膜的上腭中线和齿龈切缘上有黄白色小斑点,此时应:E A、积极抗炎治疗 B、挑破 C、手术切除 D、外擦制霉菌素 E、无需处理

50.关于营养不良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改善喂养,调整饮食 B、注意补充热能和蛋白质 C、补液时速度稍慢

D、重度营养不良应早期供应足够的热能 E、不应过快地改换原有饮食

51.哪项是佝偻病时骨样组织堆积的表现:C A、肋缘外翻 B、O形腿 C、手镯征

D、颅骨用手压有压乒乓球的感觉 E、肋膈沟

52.为治疗佝偻病需口服维生索D多长时间;A A.、到佝偻病痊愈 B、到3岁 C、到骨骼体征消失 D、持续用1年 E、持续用1个月

53.营养性贫血病人的输血原则是: A、贫血愈重,每次输血量愈小,速度宜慢 B、贫血愈重,每次输血量愈大,速度宜快 C、贫血愈重,每次输血量愈大,速度宜慢 D、贫血愈重,每次输血量愈小,速度宜快 E、以上都不正确

54.营养性缺铁贫血患儿,血红蛋白90g/L,,最合适的治疗是:C A、反复多次少量输血

B、肌注右旋糖酐铁 C、多进含铁丰富辅食 D、服用枸橼酸铁胺 E、服用硫酸亚铁及维生素C 55.小儿出生时,大脑的重量是A A、350g B、300g C、370g D、380g E、390g 56.抱婴儿头颈部与背部,枕于成人肘臂弯部,并以手托住小儿臂部及大腿根部是:E A、直立式 B、摇篮式 C、足球式 D、卧式 E、怀抱式

57.小儿口服给药时的用物准备中,错误的一项是:A A、凉水 B、治疗车 C、药盘 D、药品 E、小匙

58.寻找婴幼儿哭闹的原因主要依靠:C A、先进的仪器设备

B、耐心细致地观察 C、先进的检验手段 D、CT诊断 E、以上都不正确

59.关于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病机制,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A

A、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成分多,熔点高,体温低时易于凝固 B、新生儿期体温调节中枢不够完善易致散热与产热之间失去平衡 C、新生儿体表面积大,皮肤薄嫩,血管多,易于散热而致体温低下 D、早产儿棕色脂肪含量少,产热贮备力差,易发生硬肿 E、新生儿进食少,释放能量不足

60下列哪项不符合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D A、压力增高 B、外观棍浊

C、细胞数增多,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D、蛋白明显减少 E、糖减少

61.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未明时,可首选抗生素( A ) A、青霉素

B、青霉素+氨苄西林 C、青霉素+链霉素 D、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E、青霉素+万古霉素

62.高热惊厥时应立即止痉,下列哪项处理正确:B A、立即肌注地西泮,每次0.25~0.5mg/kg

B、立即静脉注射地西泮,每次0.25~0.5mg/kg C、立即肌注苯巴比妥,每次5~10mg/kg D、立即肌注苯巴比妥,每次15~20mg/kg E、立即肌注苯妥英钠,每次15~20mg/kg 63.责任护士首次接触一个2岁的住院患儿时应( B )A、叫患儿的名字,并抱起患儿 B、蹲下与患儿说话,但不抱起患儿 C、站着与其父母说话,但不理睬患儿 D、给患儿喜欢吃的东西 E、站着给患儿玩具

64.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是( B ) 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65.黄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者应首先考虑:B A、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B、新生儿溶血症 C、新生儿肝炎 D、新生儿败血症 E、胆道闭锁

66.维生素A的预防剂量为每天:C A、2000~5000IU

B、30000~50000IU C、400~800IU D、1000~2000IU E、200~400IU

67.造成营养不良最常见的疾病是E A、恶性肿瘤 B、肾病综合征 C、长期发热 D、急性传染病 E、消化系统疾病

68.重型腹泻可导致下列改变,哪项除外:A A、代谢性碱中毒 B、低钠血症 C、低钾血症 D、低钙血症 E、低磷血症

69.预防或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护理措施中兼有扩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的溶液是;A、11.2%乳酸钠 B、5%碳酸氢钠 C、2:3:1溶液C D、1.4%碳酸氢钠 E、5%糖盐水

70.小儿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是( A )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青春期

71.3岁小儿身长按公式推算为:A A、90cm B、95cm C、100cm D、105cm E、110cm 72.下列哪一条符合牙齿的一般正常发育:D A、乳牙共24只

B、最晚于8个月开始出乳牙 C、叫牙最晚于1.5岁出齐 D、乳牙数=月龄~(4~6) E、8岁开始换牙

73.铺儿童床后要特别注意:B A、观察病人的情况 B、拉上床栏 C、料理用物 D、整理病人床单位 E、以上都不正确

74.重度臀红疑有真菌感染者,可外搽:E A、氧化锌油膏 B、鞣酸软膏

C、鱼肝油 D、制霉菌素糊剂 E、1%~2%龙胆紫溶液 75.高危新生儿的定义应除外:D A、高危妊娠孕妇分娩的新生儿 B、异常分娩的剖宫产儿 C、有疾病的新生儿

D、出生时Apgar评分大于7分者 E、孕妇过去有死胎、死产史

76.关于新生儿特异免疫功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A、免疫功能已达成人水平B、IgM缺乏

C、血中IgA不足易发生消化道与呼吸道感染 D、IgG亚类结构与功能异常也易发生感染 E、血中IgG和降低,易患GBS感染

77.处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最常用的方法是:C

A、使用白蛋白 B、使用血浆 C、光照治疗 D、能量合剂 E、以上均错

78.下列哪项非新生儿颅内出血抑制状态:A A、嗜睡 B、昏迷 C、肌张力低下

D、脑性尖叫 E、Moro反射消失

79.新生儿破伤风的早期临床表现是:A A、吸吮及吞咽困难 B、苦笑面容 C、角弓反张 D、惊厥 E、发热

80.婴儿腹泻的饮食治疗,下述哪项不正确:A A、吐泻严重者应禁食1天,并禁水 B、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哺乳,暂停辅食 C、双糖酶显著缺乏者慎用糖类食品

D、病毒性肠炎应暂停乳类,改为豆制代乳品

E、人工喂养者,可给等量米汤或水稀释的牛奶,或脱脂奶 81.脱水时补液的速度取决于E A.、液体张力 B、液体种类 C、脱水程度和大便量 D、大便性质 E、尿量多少

82.婴儿上感的临床特点是D A、以鼻咽部症状为主,鼻塞、流涕、咽痛 B、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咳嗽吐痰,呼吸加快 C、全身症状轻,局部症状重 D、全身症状重,局部症状轻

E、易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

83.下列除外哪项均为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 D ) A、喉反射 B、呼吸 C、皮肤颜色 D、血压 E、心率

84.患儿2个月,男,因生后20天起,进食、进水均易吐入院。起病以来食欲好,大小便正

常,未经诊治,查血浆总蛋白45g/L,白蛋白25g/L,最易出现的是以下哪种情况:B

A、皮下脂肪0.3cm B、双足水肿 C、肋骨串珠和郝氏沟 D、“O”形腿 E、皮肤、巩膜黄染

85.造成营养不良最常见的疾病是E A、恶性肿瘤 B、肾病综合征 C、长期发热 D、急性传染病 E、消化系统疾病

86.母乳在胃内的排空时间是:B A、1~2h B、2~3h

C、3~4h D、4~5h E.、5~6h 87.婴儿肠管的总长度约为身长的D A、1倍 B、2倍 C、3倍 D、6倍 E.、8倍

88.新生儿出生时血红蛋白150-230g/L,其原因是:A A、胎儿处于相对缺氧状态 B、胎儿期红细胞寿命长 C、孕母营养充足 D、血液黏稠 E、造血功能亢进

89.急性肾炎患儿经治疗后,最后消失的是:E A、水肿 B、肉眼血尿 C、高血压 D、镜下血尿 E、管型或蛋白尿

90.关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哪项错误:A A、少尿期尿比重低且不恒定 B、肾实质本身可无器质性病变 C、高氮质血症

D、代谢酸中毒 E、水电解质失衡

91.下列哪项不符合小儿泌尿系统的解剖特点:C A、婴幼儿肾脏相对比成人大 B、婴幼儿肾脏位置较低易扪及 C、婴儿膀胧位置较低不易扪及

D、婴儿尿道黏膜柔嫩,女婴尿道短,易致上行性感染 E、婴幼儿肾盂及输尿管较宽,弯曲度大,易导致尿路感染 92.皮肤粘膜淋巴综合征护理要点,以下哪项不合适,B A、急性期绝对卧床 B、给予低盐饮食

C、保持皮肤粘膜清洁以预防感染 D、注意观察心血管症状 E、注意心理护理和避免精神刺激 93.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B A、循环充血和高血压 B、肺动脉高压和中毒性心肌炎 C、心率过快

D、末梢循环衰竭和心肌间质水肿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94.肺循环血流量增多,而左心室主动脉及体循环血流减少的先心病是:B A、动脉导管未闭 B、室间隔缺损 C、房间隔缺损 D、法洛四联症

E、肺动脉狭窄

95.16个月小儿乳牙应有:C A、4~6个 B、7~9个 C、10~12个 D、13~15个 E、16~18个

96.下部量特短见于:D A、营养不良 B、垂体侏儒症 C、生殖腺功能不全 D、呆小病 E、佝偻病

97.头围测量方法为:C A、枕后到额部中央绕头l周 B、枕后沿两耳到眉间绕头1周 C、枕后结节到眉弓上2cm绕头1周 D、枕后结节到眉间绕头1周 E、枕后结节到眉弓上缘绕头1周 98.儿科急诊抢救室应设有抢救床:A A、l~2张 B、2~3张 C、4~5张 D、6~8张 E、10张

99.小儿用热水袋温度,不宜超过:A A、40℃ B、50℃ C、60℃ D、70℃ E、80℃

100.下列各期中最健康的时期为: A、新生儿期 B、婴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青春期 E、学龄期

101.年长儿留尿标本时应交给患儿,嘱其留取,一般留尿为:E A、10~15m1 B、15~20m1 C、20~25m1 D、25~30m1 E、20~50m1

102.小儿测上肢血压时,血压计袖带的下缘距肘窝的距离应为:A、平行 B、1cm C、2cm D、4cm E、5cm

103.小儿器质性腹痛不包括:D

A、消化性溃疡 B、尿路结石 C、嵌顿疝

D、婴儿阵发性腹痛 E、肠道蛔虫病

104.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A A、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小于2

21mol/L者均为生理性黄疸 B、生后24h内出现的黄疸为病理性黄疸

C、早产儿

C、3~4周 D、4~6周 E、5~6周

112.急性中毒患者皮肤青紫但无呼吸困难见于(D) A、氰化物中毒 B、硫化氢中毒

C、阿托品、蔓陀萝、酒精中毒 D、亚硝酸盐、苯胺、氨基比林中毒 E、铅中毒

113.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类风湿病,以下哪项不正确?(D) A、用于全身症状严重者 B、用于并发虹膜睫状体炎者 C、用于并发心肌炎、心包炎者 D、疗程8~12周 E、注意药物副作用

114.儿童体重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C ) A、最好在晨起进行 B、饭后进行 C、排尿、排便后进行 D、最好在同一时间测量 E、没必要将秤调到零点

115.2岁以内小儿乳牙总数可用下列哪个公式推算( B ) A、月龄一2~4 B、月龄一4~6 C、月龄一2~6

D、月龄一2~8 E、月龄一6~8

116.婴儿生理性贫血通常发生在(B ) A、生后1~2个月 B、生后2~3个月 C、生后4~5个月 D、生后6~8个月 E、生后10~12个月

117.急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A A、血尿、少尿、水肿 B、少尿、水肿、高血压 C、血尿、蛋白尿、水肿

D、血尿、水肿、高血压、程度不等的肾功能损害 E、水肿、蛋白尿、高血压

二、名词解释

1.新生儿颅内出血

是围产期新生儿最常见的脑损伤,以早产儿多见,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2.营养不良

是因喂养不当或疾病引起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

3.先天性心脏病

是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4.杵状指(趾)

指(趾)末端软组织增厚似鼓格状膨大,呈拱形隆起,甲纵脊和横脊高度弯曲,表面呈玻璃状,称为杵状指(acropachy.clubbing finger)。

5.生理性贫血 小儿出生时红细胞约为6~7×1012/L,血红蛋白量为170~230g/L。由于生后建立了自主呼吸,血氧含量增高,再加

胎儿期生成的红细胞寿命较短等因素,在生后几天内有较多红细胞自行破坏(生理性溶血),同时血容量增加。因而至生后10天左右,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比出生时约减少20%。以后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增加较快,而此时红细胞生成素不足,骨髓生红细胞功能下降,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1012/L左右,血红蛋白降至110g/L以下,网织红细胞亦减少,此所谓“生理性贫血”。

6呕吐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 7.幼儿期. 生后l周岁一满3周岁之前。

8.糖尿病酮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明显不足,生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征候群,系内科常见急症之一。

9.基础生命急救 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进行徒手抢救。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即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主要目标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脏器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的时间。

10.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active immunity)也称自动免疫。是指将

次大便量不一定很多,其中含少量水分,一般没有特殊腥臭味。生理性腹泻的婴儿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多无其他症状,食欲好,无呕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14.新生儿黄疽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15.迁延性肺炎 若肺炎病程超过一个月,则为迁延性肺炎

16.前囟 新生儿颅顶骨发育尚未完全,被纤维组织膜充填,称颅囟。前囟最大,位于矢状缝前端,呈菱形,生后1-1.5岁闭合。[1]在宝宝头颅顶部有一个菱形间隙,称为前囟,大小为2.5厘米X2.5厘米(两对边中点连线),摸上去有搏动感。前囟,部分婴儿在6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

11.1:1溶液:1份生理盐水加一份5%-10%的葡萄糖。

12.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 rotavirus )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B组轮状病毒可引起成人腹泻。[1]

13.生理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其外观虚胖,

个月前会有生理性增大,6个月时开始缩小,在12~18个月时会闭合。前囟闭合过迟,可见于佝偻病、克汀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脑积水等患儿;前囟闭合过早,见于小头畸形患儿。前囟饱满隆起,表明颅内压增高,常见于婴儿脑膜炎、脑炎和脑积水等患儿;前囟凹陷,见于脱水、营养不良和极度消瘦的孩子。

17.分离性焦虑

分离性焦虑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常有湿疹,出生后不久即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多,甚至十几次,每

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这些孩子如果不加以重视和矫

治,上学后很容易发生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甚至成年后出现急性或慢性焦虑症,从而影响孩子心身的健康发展。

18.佝偻病性低钙惊厥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Tetany of vitamin D deficiency)又称佝偻病性低钙惊厥或婴儿手足搐搦症。因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代偿功能不足,导致血清钙离子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

19.头围 头围是指绕胎头一周的最大长度,通常可以评估胎儿头部的大小,从而预测胎儿的发育状况,而在孕妇分娩时也可以帮助选择最佳分娩方式。通常情况下是从“前额的鼻根”到“后脑的枕骨隆突”的距离最长,所以一般头围就是从“前额的鼻根”到“后脑的枕骨隆突”绕一周的长度。

20.体重;为 裸体或穿着已知重量的工作衣称量得到的身体重量。

21.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溺症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Tetany of

3.小儿换床单的方法应与( 卧床 )成人更换法相同。

4.正常足月新生儿皮肤薄嫩,血管丰富,易擦伤而引起( 皮肤感染 ),两颊部有(隆起的脂肪垫 ),对吸吮有利,脐带经正确处理后一般在( 7 )天内脱落

5.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纠正( 水 )、( 电解质 )、( 酸碱 )平衡紊乱,以便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6.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是( 腺病毒 )。

7.肺炎常见的并发症有( 肺气肿

)、( 肺大泡

)、( 肺不张

)、( 心力衰竭

)等。

8.可见肺门“舞蹈”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 动脉导管未闭 )。

9.脾脏从(胚胎 19.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包括儿科( 临床 )工作,儿童时其( 卫生保健 )工作及( 儿科护理科学研究 )等。

20.小儿是具有特殊需要与独特性质的人,而不是成人的缩影,小儿时期在( 生理 )、( 心理 )等方面都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

21.4:3:2是指( 4分生理盐水 )、(3份5%-10%葡萄糖 )和( 2份1.4%碳酸氢钠 )的混合液。

22.小儿补液常用头皮静脉有(前正中静脉 )、( 颞浅静脉 )、(耳后静脉 )等。

23.喂乳法有3种,即①( 乳瓶喂乳 )法,适用于既有( 吸吮 )又有( 吞咽 )的小儿;②( 滴管喂乳 )法适用于有( 吞咽能力 )而( 吸吮能力 )低下的衰弱患儿;③( 鼻饲 )法,适用于既( 无吸吮能力 )又( 无吞咽能力 )者。

24.出生体重在( 2000g )以下者及( 异常新生儿 )应使用保暖箱;对出生体重低于( 1000g )的早产儿,箱内一切用物均需经过(高压消毒 )。

25.造成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 长期摄入不足 )和( 消化吸收障碍 )。 27.患儿作胸部检查时应取( 半坐 )位,作背部检查时应取( 俯卧 )位;作腹部检查时应( 屈膝仰卧位 )位;作口腔及咽部检查时抱患儿坐于( 家长 )大腿上.28.足月新生儿胃容量为( 30-60 )ml, 3个月约为( 90-150 )ml,1岁约为( 250-300 )ml 29.新生儿心率平均(120-140 次/分 ),1岁以内( 110-130 次/分 ),2~3岁( 100-120 次/分 ),4~7岁( 80-100 次/分 ),8~14岁为( 70-90 次/分)。

30.室间隔缺损出现(肺动脉高压 )而形成( 自右向左 )分流时,即

称为( 艾森曼格综合征 )。

31.先心病的护理措施包括( 休息 )、( 观察病情 )、( 饮食护理 )、( 对症护理 )、( 用药护理 )、( 预防感染 )、( 心理护理 )。 32.小儿出生后正常情况下主要是( 骨髓

)造血,某些异常情况下可出现( 肝脾 )造血。

33.肝脏造血从胚胎(6-8周 )开始至( 4-5个月 )达高峰,以后逐渐减退,至生后( 4-5天 )完全停止造血,肝脏主要造( 红细胞 ),达高峰时可造( 粒细胞 )及( 血小板 )。

34.采集儿科护理病历的现病史包括( 起病情况 )、( 主要症状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伴随症状)、( 诊治经过 )、及( 患儿病后的一般情况 )等。还应包括其他系统和全身的( 变化情况 ),以及同时( 与现病史有关的病史 )。

36.新生儿窒息可用Apgar评分进行判断和评估,( 4-7 )分为轻度窒息,( 0-3 )分为重度窒息。

38.衡量小儿体格生长是否正常的主要指标是( 体重 )和( 身高 ).39.我国儿童医院的病房基本按( 普通病房 )及( 监护病房 )区分收治患儿。

40.用鼻饲法喂乳时,一般插管长度为新生儿约(10cm ),l岁约(10-12cm ),5岁约( 16cm ),学龄儿童约( 20-25cm )。 4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生后( 2-3 )天开始出现,( 4-5 )天最明显,( 7-14 )天消退。

42.根据病程婴儿腹泻可分为( 急性腹泻 )、(迁延性腹泻 )、( 慢性腹泻 );根据病情可分为( 轻型腹泻 )、(中型腹泻 )、( 重型腹泻 )

43.心衰患儿有气促紫绀者应吸氧,年长儿每分钟( 3-5 )升,婴幼儿每分钟( 2-4 )升,或根据( 血氧分压 )调节给氧流量。

44.前囟的大小是指的( 顶骨和额骨对边中点 )长度,出生时约为( 1.5-2cm ),( 12-18 )个月闭合。

45.蛲虫病,儿童发病率高,容易在( 托儿所 )和( 幼儿园 )集体机构中传播。 47.预防婴儿腹泻的主要措施有( 按时添加辅食 )、(鼓励母乳喂养 )、( 注意卫生 )、( 夏季避免继奶、过食或食用富于脂肪的食物 )。 48.小儿最常见的贫血是婴幼儿时期的(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 巨幼细胞性贫血 )其中(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更为多见。

49.新生儿出生时,头围平均为( 33-34 )cm。身长平均为( 50 )crn,体重平均为( 3 )kg。 50.婴儿喂养的方法分为( 母乳喂养 )、( 人工喂养 )、( 混合喂养 )3种,其中以( 母乳喂养 )最为理想。 51.护士应根据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及时发现传染病患儿并及早( 隔离 ),避免患儿之间的( 交叉感染 ),还应严格执行( 消毒 隔离 )及( 预诊 )制度。 52.红外线照射臀部,可加速炎症吸收,其灯泡距离臀部患处( 30-40cm ),每日( 2 )次每次( 15-20 )min。

5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 )和( 缺氧 )密切相关以生后不久即出现( 进行性呼吸困难 )、(发绀 )和( 呼吸衰竭 )为特征。

54.新生儿颅内出血,预防其颅内高压的护理措施是( 保持安静,尽量避惊扰)早期使用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 (.烦躁不安、惊厥时可用镇静剂) (.可使用维生素K3以控制出血 ).55.轻主营养不良体重较正常同龄小儿降低( 15%-25% );中度营养不良体重较正常同龄小儿降低( 25%-40% );重度营养不良体重较正常同龄小儿降低( 40% 以上 )。

56.如粪便( 酸臭味 )表示蛋白质消化不良,如粪便( 多泡沫,酸臭味 )表示碳水化物消化不良,如粪便( 皂块多多有脂肪颗粒 )表示脂肪消化不

良。

57.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临床表现的特点是( 起病急 )、( 病情严重 )、( 全身中毒症状重 )、( 咳嗽、呻吟、呼吸浅快) (.肺部体征出现较早 ) (.荨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 )、

8.先天性心脏病可分为( 右向左分流型 )、( 左向右分流型 )、( 无分流型 )3种类型

59.泌尿道感染常规检查时取( 中断 )尿,菌落计数( ≥ 10^5/ml ),方可以确诊,菌落( 10^4~10^5/ml )为可疑,但若有明显症状或2次培养为同一细菌,仍有诊断价值。

60.1岁以内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总能量( 110 )kcal/kg,总液量为(150 )ml/kg。

61.肌注铁剂常用(右旋糖酐铁 ),其( 不良反应 )较多,临床上应( 慎用 )。

62.急性肾炎的预防重点是(预防感染 )。

63.维持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能量,主要通过氧化食物中的( 碳水化合物 )、( 蛋白质 )取得。

64.对早产儿应在(保暖 )、( 喂养 )、( 护理 )和( 预防感染 )4个方面进行重点随访和指导

65.秋季腹泻的病原是( 轮状病毒 )

66.疤疹性口腔炎由(疱疹性病毒 )引 起,患(急性感染 )、( 腹泻 )时,因抵抗力降低易患本病,多见于( 1-3岁小儿 )、( 传染性 )较强,常在托幼机构引起(小流行 )。

68.抗惊厥的首选药物是( 安定 ),优点是对各型( 发作状态 )都有效,较安全,作用快,(5 )min内生效。最适用于(急症 ),小儿一次最多不超过(10mg )。

69.胚胎期造血包括( 中胚叶造血期 )、( 肝脾造血前 )、( 骨髓造血期 )三个不同的造血期。

70.小儿造血可分为( 骨髓造血 )和( 骨髓外造血 )

7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的典型症状为( 特殊面容 )、(生长发育落后 )和( 生理功能低下 )。

四、判断

1.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故所有维生素必须每日供给。( × )

2.综合医院的儿科病房除收治小儿内科患儿外,还可收治传染病患儿。( √ ) 3.婴幼儿皮肤薄嫩,易擦伤极易因护理不当引起感染。( √ )

4.游戏是小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患儿游戏对某些疾病常有治疗价值。( √ )

5.蓝光疗法若单面光照,每2h改变体位1次,双面光照可不翻身,但要避免发生褥疮。( × )

6.腹泻患儿的护理诊断之一是有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的可能。( √ ) 7.肺炎如慢性反复发作则可导致支气管扩张和肺心病。( × )

8.小儿肺炎时重要体征之一为呼吸加速,每分钟可达80~100次,并有鼻翼扇动,重者出现三凹征。( √ )

9.哮喘性支气管炎少数随年龄增长而发作渐止,但大多数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

10.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可做根治手术,手术适宜年龄为8一9岁。(× ) 11.儿科护士应注意暖箱保养,每日用0.2%新洁尔灭揩拭2次,水箱内水每日更换,以免细菌繁殖。( √ )

12.儿科护理学不仅包括儿童保健医疗护理内容,更有儿童心理及儿童教养任务。( √ )

13.小儿与成人相比并没有特殊不同的地方,只是身材矮小,可以说是成人的缩影。(× )

14.3岁以后是小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人生 28.急性肾炎应每天限制水、钠盐的摄入,食物中氯化钠每日2~3g,水肿消退后每日5~6g钠盐。( × )

五、简答题

1.说出做一名儿科护士应具备哪些特殊的素质,为什么? 答:

(一)职业思想素质

1、热爱护理事业,关爱小儿,具有高度的同情心,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为小儿的健康提供优质服务。

2、有较高的“慎独”修养,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品等、真诚和友善的心态,为小儿及家庭提供帮助。

3、有全心全意为小儿健康服务的高尚情操,能保护小儿及家庭的隐私。

(二)业务技术和科学文化素质

1、掌握基础护理理论和先进的专科护理知识,有精湛的护理实践技能。

2、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并应用于护理实践。

3、有护理科研意识,掌握一定的护理科研方法。

(三)身体心理素质

1、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有乐观、开朗、平和的心态和宽容的胸怀。

2、具有与小儿及家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2.简述换血疗法的目的。

答:换血疗法是抢救严重溶血患儿的重要措施。通过换血可以达到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中的抗体,防止继续溶血;降低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纠正溶血导致的贫血,防止缺氧及心功能不全。 3.简述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各种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可概括为感染中毒症状、颅内压增高表现及脑膜刺激征。

1、感染中毒症状 起病急,高热,烦躁不安及进行性意识障碍。随着病情进展可发生嗜睡、昏睡和深昏迷。患儿可有反复惊厥发作。脑膜炎球菌所致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易发生皮肤瘀点或瘀斑及休克。

4.试比较3种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的异同。

答:

1、症状:乏力、气促、因体循环血量减少和低氧,患儿活动耐力差,易感疲乏、多汗、活动后气促、食欲不振、消瘦。反复呼吸道感染:由于肺循环血量增加,易患呼吸道感染,且病情反复。声音嘶哑:有时因扩大的肺动脉压迫后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青紫:见于屏气、剧烈哭闹或病理情况时。体征:体格发育迟缓:见于缺损大、分流量严重者。营养状况落后于同龄儿。心脏体征:杂音部位:室间隔缺损:胸骨左缘3-4肋间全收缩期杂音,向四周广泛传导,可扪及收缩期震颤。房间隔缺损胸骨左缘2-3肋间有喷射性收缩期杂音,特征性的听诊为肺动脉区 间sigA不足。

8.早产儿的护理诊断和预期目标是什么?

答:护理诊断

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与呛奶、呕吐有关。

3、有体温改变的危险,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吸收功能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及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预期目标:

1、体温调节无效:体温稳定在正常范围

2、营养失调:获得所需营养,体重增加。

3、有感染的危险: 无感染疾病发生。

4、不能维持自主呼吸:呼吸正常,无呼吸暂停及青紫。5焦虑:父母焦虑程度减轻,学会护理早产儿。

9.缺铁性贫血时为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衰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答:

1、注意休息,适量活动,贫血程度严重者应根据其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

2、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血压及贫血的改善状况,必要时吸氧,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 总量,必要时纪录24小时出入量,向家属讲解导致心衰的危险因素,指导家属掌握预防心衰的方法与措施。

10.使用呼吸机时如何选择经口插管、经鼻插管和气管插管?

答:经口气管插管:操作简单、插入迅速、管径较粗,易吸痰;但患者耐受性差、口腔护理较困难。

经鼻气管插管因不通过咽后三角区,不刺激吞咽反射,患者较易接受,不影响经口进食,而且容易固定 ,便于口腔护理 ;但导管相对小而长,不利于引流和吸痰,易导致痰栓堵塞。

适应症:全身麻醉、呼吸困难、呼吸衰 竭的治疗以及心肺复苏等。 绝对禁忌症:喉水肿、气道急性炎症。

相对禁忌症:胸主动脉瘤压迫气管、严重出血素质者 11.试述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答: 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多见于2岁以下,2~6个月发病率最高。起病急,喘憋重,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听诊以喘鸣为主。全身中毒症状重,呼吸困难明显,又称喘憋性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还可引起另一类型肺炎,称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喘憋重,但全身中毒症状不重,常伴有肺气肿和支气管周围炎。X线检查:小片状阴影,肺纹理增多及肺气肿。

2.腺病毒肺炎

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全身中毒症状出现早,急起稽留高热,精神萎靡、嗜睡、剧咳、喘憋,发绀。高热4~5d后出现少许水泡音,随之病变融合致实变体征,偶有渗出性胸膜炎。胸部X线改变较肺部体征出现得早,可见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和肺气肿。

3.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多见新生儿和婴幼儿,起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弛张热。中毒症状明显,面色苍白、呻吟。双肺有中、细湿啰音。皮肤出现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易并发脓胸、脓气胸、肺大泡、肺脓肿等。多表现高热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咳嗽加剧、呼吸困难、重度发绀等。X线显示小片浸润影,多发生小脓肿、肺大泡或胸腔积液。白细胞明显增高,中性增高,核左移有中毒颗粒。

4.肺炎支原体肺炎

四季发病,年长儿及婴幼儿均可发病。发热1~3周,刺激性干咳,咳出稠痰,痰带血丝。肺部体征不明显。胸部X线检查呈不规则云雾状阴影,病灶可呈游走性。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 12.OT 试验阳性反应的临床意义?

答:

1、接种卡介苗后,一般为弱阳性反应,硬结不超2+,且反应时间也短;

2、3岁以内未接种过卡介苗者,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灶,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的可能性越大,

3、年长儿无临床症状仅呈一般阳性反应者,表示曾感染过结核杆菌,

4、由阴性反应转为阳性的,表示新近有感染,

5、强阳性反应

者,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

13.简述何谓“骨髓外造血”?

答: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易出现骨髓外造血。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见幼稚红细胞或幼稚粒细胞。

14.列出皮肤粘膜淋巴综合征皮肤粘膜的病变表现。 答::①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②双侧结膜充血;③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舌;④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以及恢复斯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⑤躯干部多形红斑,但无水疱及结痂;⑥颈淋巴结的非化脓性肿胀,其直径达1.5cm或更大。但如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则四条主要症状阳性即可确诊。

小儿解剖有何特点?答:⑴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不完善,神经活动过程也不稳定,兴奋和抑制在大脑皮质很容易扩散泛化,皮层下中枢的兴奋性较高。⑵小儿皮肤嫩薄柔软。皮肤附件少,汗腺发育不全,所以小儿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环境温度的变化与皮肤体温调节功能不相适应,容易受凉或发热。小儿皮肤表皮与真皮之间基底膜连接性不够紧密。⑶小儿肠道相对成人较长,肠壁薄,粘膜血管丰富,吸收力强,渗透性高,但胃肠道分泌及蠕动功能均易发生紊乱,胃的排空常因烧伤应激和感染等因素而明显迟延,并可能出现胃扩张、应激性溃疡、呕吐及腹胀。

15.小儿解剖有何特点?答:⑴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不完善,神经活动过程也不稳定,兴奋和抑制在大脑皮质很容易扩散泛化,皮层下中枢的兴奋性较高。⑵小儿皮肤嫩薄柔软。皮肤附件少,汗腺发育不全,所以小儿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环境温度的变化与皮肤体温调节功能不相适应,容易受凉或发热。⑶小儿肠道相对成人较长,肠壁薄,粘膜血管丰富,吸收力强,渗透性高,但胃肠道分泌及蠕动功能均易发生紊乱,胃的排空常因烧伤应激和感染等因素而明显迟延,并可能出现胃扩张、应激性溃疡、呕吐及腹胀。 ⑷小儿循环总血液量较少,但细胞外液含量较大,烧伤后创面较大量的血浆样渗出液可导致循环血容量的急剧下降而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并且维持体

液平衡及代偿的能力也较成人差。⑸小儿呼吸较成人快,新生儿每分钟45次左右,1~5岁为25次/分左右,8~12岁为20次/分左右。小于1岁以腹式呼吸为主,1岁以后到4岁逐渐转向胸式呼吸,4岁以后以胸式呼吸为主,7岁以后才完全与成人一样。⑹不同年龄段的小儿每小时尿量差异较大小儿肾脏对尿的浓缩和稀释能力较差,尿比重范围在1.010~1.020。⑺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对细菌的易感染性较成人高,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发生创面感染或侵袭性感染时炎症不易局限。 16简述儿科门诊的护理管理。

答:儿科门诊的特点

患儿及陪伴的家属较多,流动量大。护士应做好组织工作,如对患儿病情的巡视,以便及时处理急重症;诊后指导家长对患儿的护理、预防等。

预防交叉感染

小儿抗病能力差,加以寒暖不知自调,故极易引起各种急性传染病。因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在儿科护理中十分重要。除备有必要的消毒隔离设备物品外,还应有卫生消毒隔离制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专人管理。定期做细菌培养检查及清洁消毒工作。工作人员要衣帽整齐,接触呼吸道患儿时必须戴口罩,检查治疗后应洗手。

做好卫生宣传教育

宣传育儿法、疾病护理知识及卫生知识。

防止发生医疗差错事故

儿科门诊由于季节及时间的特点,就诊患儿比较集中,护士的班次应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各种操作及给药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药品管理及核对制度。防止忙乱中出现差错

17.试述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小儿营养的意义。

答:蛋白质供给不足或消耗致血白蛋白下降,低蛋白水肿;脂肪消耗致血清胆固醇下降,脂肪肝;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致低血糖 18.简述儿童生长总规律。 答: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指群体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具有的一般现象。虽然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可由于生活、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疾病或遗传等因素而出现各方面的个体差异,包括形态、机能等,但一般规律还是存在

的。

1、不平衡性:身体中的所有组织、器官不是以同一速度生长,也不是同时停止生长。

2、程序性:一般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3、连续性:在整个生长发育期,所有儿童的生长过程都是连续不断进行的。,出生后以最初6个月生长最快,尤其是前3个月;后半年起逐渐减慢,生后 3.换血 4.纠正贫血 5.其他

预防低血糖、低血钙、低体温和电解质紊乱。

4.10个月小儿,因发热、咳嗽4天,腹泻3天,无尿1天入院。体检:呼吸深快,唇红,前囟、眼窝明显凹陷,皮肤弹性极差,四肢凉,脉细弱。双肺有中小水泡音,7.8mmo1/L,血清钠128mmo1/L,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纠正酸中毒, 预后:小型房间隔缺损,1岁前有可能自然关闭。缺损较大时,分流量较大,分流量占体循环血量的30%以上,不经治疗,活至成年时,有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一旦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即为手术和介入治疗禁忌症。

14.3岁小儿曾多次患肺炎,不发绀,胸骨左缘3~4肋间III级粗糙收缩期杂音。X线检查左心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血管影增粗,主动脉影较小,应诊断为哪种先心病? 答:室间隔缺损

推荐第10篇:儿科护理学试题

儿科护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早产儿

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3、肾病综合征

4、新生儿败血症

5、心肺复苏术

二、单项选择(20分)

1.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约为出生后( )

A、4—6个月 B、6—8个月 C、8—10个月 D、1—1.5岁 E、2—2.5岁

2. 正常2周岁小儿,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 )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E、5倍

3.在等渗失水补液时,需补液体的张力为( )

A、2/3张 B、1/2张 C、1/3张 D、1/5张 E、以上都不是 4.正常小儿断母乳适宜年龄是( )

A、20个月 B、18个月 C、10—12个月 D、1—1.5岁 E、2—2.5岁

5、出生后2个月内的小儿应接种的疫苗是 A、卡介苗 B、乙型脑炎疫苗 C、麻疹减毒活疫苗 D、脊髓灰质炎疫苗 E、白、百、破疫苗

6.等渗性脱水时,血清钠的浓度是( )

A、80-100mmol/L B、100-130mmol/L C、130-150mmol/L D、150-180mmol/L E、180-200mmol/L 7.小儿乳牙总数的推算方法是( )

A、月龄减4-6 B、月龄减2-3 C、月龄减7-8 D、月龄减4-8 E、月龄减8 8.婴幼儿最常见的贫血是( )

A、生理性贫血 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C、溶血型贫血 D、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营养性感染性贫血 9 . 小儿生长发育顺序的规律,下列哪项正确 A、先下后上 B、由远到近 C、由细到粗 D、先慢后快 E、由简单到复杂

10.小儿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最先减少的部位是( ) A、胸部 B、面部 C、腹部 D、腰部 E、大腿

11.口服铁剂的给药时间最佳选择是( )

A、饭前 B、两餐之间 C、进餐时 D、睡前 E、随意 12.急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

A、高血压、血尿、蛋白尿 B、蛋白尿、高血压、浮肿 C、浮肿、高血压、血尿肿、高血压 E、少尿、浮肿、血尿 13. 给鹅口疮患儿清洁口腔应选择的溶液是 A、3%过氧化氢 B、0.1%雷凡奴尔 C、2%碳酸氢钠 D、0.9%氯化钠 E、10%氯化钾

14.治疗肾病综合症的首选药物是( )

A、抗生素 B、利尿剂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环磷酰胺 E、白蛋白

15. 腹泻患儿“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其下列护理哪项不妥 A、会阴皱褶处不能经常清洗 B、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拭干 C、选用柔软、清洁的尿布 D、更换尿布时动作轻柔 E、避免使用塑料布包裹

16. 婴儿生理性贫血出现的月龄为 A、1个月内 B、2~3个月

C、5~6个月 D、8~10个月 E、12~14个月

17. 用铁剂治疗贫血时,可同时服用 A、牛乳 B、茶水

、少尿、浮 DC、咖啡 D、钙剂 E、维生素C

18. 以下哪种先天性心脏病属右向左分流型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肺动脉狭窄

19. 婴儿营养不良最常见的病因是 A、先天不足 B、喂养不当 C、缺乏锻炼 D、疾病影响 E、免疫缺陷

20.2岁小儿,发热、咳嗽,气促3天,体温39℃,呼吸60次/分,心率170次/分,心音较钝,面灰、唇绀、两肺布满细湿罗音,肝肋下3.0cm,考虑( )

A、支气管肺炎 B、支气管肺炎并发脑病 C、支气管肺炎合并DIC D、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E、支气管肺炎合并中毒性休克

三.是非题: (10分)

判断下列题目正确与否,如正确请在(√),如错误请在(×)。 1.婴儿服用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每日剂量为400-800IU。( ) 2.急性肾炎恢复期患儿,上学的最重要指标是水肿消退。( )

3.3岁小儿常向家长执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其心理发展特征是“有明显的自主性”。( ) 4.出生时已存在以后永不消失的反射包括角膜反射及吸吮反射等。( ) 5.4:3:2液是2/3张含钠液。( )

四.填空题: (20分)

1.小儿年龄分期为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2.生理性黄疸指新生儿生后 天开始出现黄疸, 天最明显, 天自然消退,早产儿可延迟 周,一般情况良好。

3.添加辅助食品的原则应遵循、、、的原则。 4.新生儿溶血病以ABO血型系统不合多见,其母子血型关系又以母 型,子 型多见。

5.对传染病患儿必须做到、和 ,并按传染病报告制度迅速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及早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病继续传播。

五.问答题:(30分)

1. 试述母乳喂养的优点。(4分)

2.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6分)

3.临床静脉补钾四不宜。 (4分)

4.患儿5个月,因发热,咳嗽两天、喘一天入院。体检T:39.5℃P:150次/分R:50次/分,烦躁不安,面色灰白,两肺有细湿啰音。诊断:支气管肺炎

该患儿首先的护理诊断/问题是( ),针对所选护理问题,请简述其护理措施?(16分) A、体液不足 B、营养缺乏 C、心输出量减少 D、体温升高(过高) E、睡眠形态紊乱

儿科护理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周,出生体重

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肾病综合征——是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高为主要病变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中排出而引起一系列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4.新生儿败血症——指新生儿期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的全身性感染。

5.心肺复苏术——是对心搏、呼吸骤停患儿的一种抢救技术,及用人工方法重建呼吸及循环,尽快的恢复患儿肺部气体交换以及全身血液和氧的供给。

二、单项选择(20分)

1、D

2、D

3、B

4、C

5、A

6、C

7、A

8、B

9、E

10、C

11、B

12、C

13、C

14、C

15、A

16、B

17、E

18、D

19、B 20、D

三.是非题: (10分)

1、√

2、×

3、√

4、×

5、√

四.填空题: (20分)

1.

胎儿、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前、学龄、青春 2.

2-

3、4-

5、7-

14、3-4 3.

又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 4.

O、A或B 5.

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五.问答题:(30分)

1.试述母乳喂养的优点。(4分) 答:(1)营养丰富,适合婴儿需要。

(2)增强婴儿免疫力。 (3)良好的心理社会反应。

(4)母亲直接喂哺时乳汁温度及吸乳速度适宜,经济方便。 2.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6分)

答:(1)胎儿血与母体血不直接想通,其营养和氧气交换是在胎盘处通过弥散方式进行的。

(2)胎儿左、右心都向全身供血。

(3)静脉导管、卵圆孔、动脉导管是胎儿血液循环的特殊通路。 (4)胎儿时期血氧含量最高的器官为肝,其次为心、脑及上肢。 (5)胎儿血液循环只有体循环没有肺循环。 (6)除脐静脉是含氧血外,其余全是混合血。

3.临床静脉补钾四不宜。 (4分) 答:(1)不宜过早,见尿补钾

(2)不宜过浓,浓度不超过0.3% (3)不宜过快,成人每分钟30-40滴(小儿酌减)

(4)不宜过多,成人每日不应超过5g,小儿0.1-0.3g/kg/d,也应稀释为0.1%-0.3%浓度。

4.该患儿首先的护理诊断/问题是( D ) 其护理措施为:

(1)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每日通风换气4次。

(2)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鼓励患儿多饮水,保证摄入充足水分。 (3)每4小时测量并记录1次体温、脉率和呼吸的变化,注意观察热型。高热或超高热患儿,每1-2小时测量体温1次,采取退热措施后半小时复测体温1次,同时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处理。

(4)患儿卧床休息,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鼓励年长儿多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5)给予物理降温,主要方法有:放置冰袋、冷湿敷、乙醇擦浴、温水擦浴及冷盐水灌肠。 (6)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第11篇:儿科护理学练习题A,

儿科护理学练习题A

一、名词解释

1、高危儿 2.婴儿期 3.贫血

4.生长激素缺乏症

5.早产儿 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二、单选题

1.青春期少年容易产生的心理矛盾问题不包括 A.反抗性和依赖性 B.闭锁性与开放性 C.自满和自卑 D.独立与抵触 E.爱与被爱

2.小儿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时间为 A.0、

1、6月 B.

1、

2、3月 C.

2、

3、4月 D.

3、

4、5月 E.0、

6、12月

3.小儿时期特殊的能量需求是 A.食物的特殊动力学效应 B.生长发育 C.活动 D.基础代谢 E.排泄

4.婴儿期上半年少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原因是

A.IgG可以通过胎盘进入小儿体内 B.IgA可以通过胎盘进入小儿体内 C.母乳中含有IgG D.母乳中含有IgA E.母乳中含有IgM 5.成熟乳是指

A.产后4天至9个月的乳汁 B.产后6天至9个月的乳汁 C.产后10天至10个月的乳汁 D.产后11天至9个月的乳汁 E.产后11天至10个月的乳汁 6.不属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对象的是 A.室缺修补术后24小时内的患儿 B.胎龄

C.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患儿 D.极低出生体重儿

E.胎龄

A.4分 B.5分 C.6分 D.7分 E.8分

8.关于新生儿心肺复苏的说法,错误的是 A.首先要开放气道

B.心率

9.早产儿,日龄1天,有窒息史,生后1天出现烦躁不安,脑性尖叫,应考虑为 A.新生儿败血症

B.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C.新生儿颅内出血 D.新生儿破伤风

E.新生儿呼吸窘怕综合症

10.关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错误的一项是 A.抬高头肩部15ºC ~20ºC B.严密观察病情,低浓度给氧 C.体温过高时采取物理降温 D.绝对卧床休息

E.经常翻身,预防压疮

三、简答题

1.母乳喂养的优点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3.小儿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临床表现。 4.小儿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志。

5.体重6kg的婴儿,用5%的糖牛奶喂养,计算每日所需的鲜牛奶量和纯水量。

四、病例分析题

1、某巨大儿,日龄1天,有窒息史,生后1天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惹,脑性尖叫,瞳孔不等大;继而出现嗜睡,呼吸困难,口唇呈樱桃红色,皮肤潮红,心率180次/分,心音低钝;血气分析:PH为7.3,PaO2为45mmHg,PCO2为60mmHg。 试:(1)判断患儿出现该情况的原因。(2)给出合理的护理措施。

2、某3个月婴儿,近期来易激惹,烦躁多汗,夜间哭闹,摇头擦枕;前囟2.5cm,头颅触之有乒乓球样感觉,颈项软弱无力,不能抬头,腹软、弹性差、呈蛙腹。提出(1)患儿患的何种疾病;(2)指出该病的治疗措施。

儿科护理学练习题A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高危儿是指易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微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 2.婴儿期是指出生到1周岁的小儿。

3.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4.生长激素缺乏症是因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不足所致,其临床表现为生长障碍,部分患儿伴有性腺,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5.早产儿 是指胎龄≥28周至<37周(196~259天)的活产婴儿。

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以早产儿多见。

二、单选题

1.E 2.D 3.B 4.D 5.E 6.B 7.C 8.D 9.D 10.E

三、简答题

1.母乳喂养的优点。 (1)满足婴儿营养需求。 (2)增进婴儿身体健康。 (3)喂哺方便易行。 (4)促进情感交流。

(5)利于母体身体健康恢复。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1)黄疸出现早,一般在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

(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205.2-256.5μmol/L,或每日上升>85μmol/L。 (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26μmol/L。 3.小儿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临床表现。

(1)注意力缺陷:表现为患儿注意力短暂,易随环境转移,往往心不在焉,不能专心,对 各方面刺激都起反应。

(2)活动过度:患儿从笑表现兴奋多动,好跑动,爬高爬低。

(3)其他表现:患儿任性多动,情绪不稳,缺乏克制力,伴有学习困难;神经发育障碍或 延迟。

4.小儿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志。 (1)扪及颈、肱股动脉搏动; (2)血压>60mmHg;

(3)听到心音,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 (4)瞳孔对光反应收缩; (5)口唇甲床颜色转红。

5.体重6kg的婴儿,用5%的糖牛奶喂养,计算每日所需的鲜牛奶量和纯水量。 (1)婴儿每日所需的总能量为110kcal/kg,需水量为150ml/kg。

(2)该小儿每日所需能量为110kcal/kg×6kg=660kcal每日需水量为150ml/kg× 6kg=900ml。

(3)每100ml牛奶中含能量为66kcal,则100ml5%的糖牛奶中含能量为66+4×5=86kg (4)每日需用的牛奶量(ml):100/86=xml/660 x≈770ml (5)每日所需纯水量为900-770=130ml

四、病例分析题

某巨大儿,日龄1天,有窒息史,生后1天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惹,脑性尖叫,瞳孔不等大;继而出现嗜睡,呼吸困难,口唇呈樱桃红色,皮肤潮红,心率180次/分,心音低钝;血气分析:PH为7.3,PaO2为45mmHg,PCO2为60mmHg。 试:(1)判断患儿出现该情况的原因。(2)给出合理的护理措施。 答案:

(1)①颅内出血,

②脑疝,

③Ⅱ型呼吸衰竭。

(2)①密切观察病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尿量,意识的变化,降低颅内压,防止 惊厥发生。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合理給氧,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給氧,纠正缺氧及高碳酸血症。 ④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2、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

(2)①户外活动: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

②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补充维生素D:遵医嘱供给维生素D制剂。

③供给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防止发生骨骼畸形。常用鱼肝油或单纯维生素D制剂,连用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400IU/d);注射用药是维生素D3或维生素D2,末次注射2~3个月后用预防量口服。

④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

⑤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避免交叉感染。

第12篇:儿科护理学专

儿科护理学(专)

重症佝偻病伴消化功能紊乱的患儿,用维生素D治疗后多久可以改为预防量口服

 D.4个月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不包括

 E.运动

正常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为

 B.1~1.5岁

临床上作为胎儿娩出后有无生存能力界限的时间为

 D.胎龄28周

正常小儿1岁时出牙数目约为

 A.2颗

婴幼儿灌肠液的温度一般为

 E.39ºC ~41ºC

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对象不包括

 B.胎龄

某小儿体重为9.6kg,身长为75cm,头围46cm,估计其年龄为

 B.10个月

正常小儿出生时体重为3kg,5个月时体重最接近

 C.6kg 不符合儿科临床特点的一项为

 D.小儿生长发育不成熟,后遗症较成人多

Ⅱ度营养不良是指体重低于正常的

 D.25~40% 8个月小儿,体重为7kg,用5%糖牛奶喂养时,该小儿每日应供应的能量最接近于  D.850Kcal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为

 B.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呈现低渗状态,口渴不明显

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 E.蛋白尿

2:3:1含钠液配置方法是

 B.1.4%碳酸氢钠两份,5%葡萄糖三份, 0.9%NaCl一份

儿童上部量等于下部量的年龄是

 D.12岁

佝偻病患儿出现鞍状颅的年龄是

 B.3个月

小儿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时间为

 D.

3、

4、5 早产儿,日龄1天,有窒息史,生后1天出现烦躁不安,脑性尖叫,应考虑为

 C.新生儿颅内出血

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疾病为

 B.疱疹性咽峡炎

8个月小儿,体重为7kg,用5%糖牛奶喂养时,该小儿每日应供应的能量最接近于

 A.700Kcal 临床上作为胎儿娩出后有无生存能力界限的时间为

 D.胎龄28周

新生儿心肺复苏的特点是

 D.按压深度为2~3cm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为  B.柯萨奇病毒

某10个月婴儿因肺炎入院治疗,1天内体温达到39ºC,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加重,并伴有消化功能紊乱,x线检查发现肺部有大片浸润阴影,判断该患儿

 D.葡萄球菌性肺炎

某脱水患儿表现为烦躁,烦渴,高热,尿少,肌张力高,应考虑为

 C.高渗性脱水

成熟乳是指

 E.产后11天至10个月的乳汁

疾病与所缺乏的维生素相对应的一组为

 A.维生素A---夜盲症

新生儿使用暖箱时,出箱的条件为

 B.患儿体重达到2500g,一般情况好

婴幼儿灌肠液的温度一般为

 E.39ºC ~41ºC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特点不包括

 A.缺乏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对象不包括

 B.胎龄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 B.室温为22ºC ~24ºC,湿度为55%~65% 不符合儿科临床特点的一项为

 D.小儿生长发育不成熟,后遗症较成人多

10个月小儿,呕吐伴腹泻,脱水来院就诊,经输液脱水症状好转,但患儿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心率160次/分,肠鸣音减弱,可能的原因为

 B.低钾血症 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为

 E.轮状病毒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 B.室温为22ºC ~24ºC,湿度为55%~65% 不属于婴儿期的免疫特点的一项是

 C.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IgM 肾病综合症的最主要的病理基础是

 A.蛋白尿

新生儿期是指

 E.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到满28天

符合正常1.5岁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是

 A.已经出现第三个脊柱生理弯曲

不会出现黄疸症状的疾病为

 D.缺血缺氧性脑病

8个月小儿,体重为7kg,用5%糖牛奶喂养时,该小儿每日应供应的能量最接近于

 A.700Kcal 营养不良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C.营养性贫血

临床上作为胎儿娩出后有无生存能力界限的时间为

 D.胎龄28周

佝偻病患儿出现鞍状颅的年龄是

 D.8个月

小儿神经反射发育特点不包括

 D.2岁以内出现巴氏征属于病理现象 男,2岁,发热,咳嗽2天,体温37.9℃。呼吸困难,口周发绀,听诊右肺底闻及细湿罗音,诊断肺炎,该患儿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

 B.气体交换受损

2:3:1含钠液配置方法是

 A.0.9%NaCl两份, 5%葡萄糖三份, 1.4%碳酸氢钠一份

胎儿期保健内容的重点是

 A.产前孕母保健

某脱水患儿表现为烦躁,烦渴,高热,尿少,肌张力高,应考虑为

 C.高渗性脱水

疾病与所缺乏的维生素相对应的一组为

 A.维生素A---夜盲症

新生儿使用暖箱时,出箱的条件为

 B.患儿体重达到2500g,一般情况好

婴幼儿灌肠液的温度一般为

 E.39ºC ~41ºC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特点不包括

 A.缺乏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肺表面活性物质

儿童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是在

 B.婴儿期

婴儿期上半年少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原因是

 D.母乳中含有IgA 某小儿体重为9.6kg,身长为75cm,头围46cm,估计其年龄为

 B.10个月

不符合儿科临床特点的一项为

 D.小儿生长发育不成熟,后遗症较成人多 儿童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是在

 B.婴儿期

10个月小儿,呕吐伴腹泻,脱水来院就诊,经输液脱水症状好转,但患儿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心率160次/分,肠鸣音减弱,可能的原因为

 B.低钾血症

小儿神经反射发育特点不包括

 D.2岁以内出现巴氏征属于病理现象

儿科护理学服务对象的年龄界限是

 B.从受精卵结合到青春期

营养不良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C.营养性贫血

儿童上部量等于下部量的年龄是

 D.12岁

新生儿期是指

 E.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到满28天

符合正常1.5岁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是

 A.已经出现第三个脊柱生理弯曲

不会出现黄疸症状的疾病为

 D.缺血缺氧性脑病

早产儿,日龄1天,有窒息史,生后1天出现烦躁不安,脑性尖叫,应考虑为

 C.新生儿颅内出血

婴儿期保健内容不包括

 B.断奶应在夏季进行

8个月小儿,体重为7kg,用5%糖牛奶喂养时,该小儿每日应供应的能量最接近于

 A.700Kcal 胎儿心脏发育最关键的时期是胚胎的

 C.前8周

新生儿心肺复苏的特点是

 D.按压深度为2~3cm 2:3:1含钠液配置方法是

 A.0.9%NaCl两份, 5%葡萄糖三份, 1.4%碳酸氢钠一份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为

 B.柯萨奇病毒

某脱水患儿表现为烦躁,烦渴,高热,尿少,肌张力高,应考虑为

 C.高渗性脱水

某10个月婴儿因肺炎入院治疗,1天内体温达到39ºC,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加重,并伴有消化功能紊乱,x线检查发现肺部有大片浸润阴影,判断该患儿

 D.葡萄球菌性肺炎

小儿肺炎最重要的护理措施为

 B.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使用暖箱时,出箱的条件为

 B.患儿体重达到2500g,一般情况好

男,2岁,发热,咳嗽2天,体温37.9℃。呼吸困难,口周发绀,听诊右肺底闻及细湿罗音,诊断肺炎,该患儿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

 B.气体交换受损

婴儿期上半年少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原因是

 D.母乳中含有IgA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时

 B.呼吸深而快PCO2↑,PH↓,[HCO3]↓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 B.室温为22ºC ~24ºC,湿度为55%~65%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 B.室温为22ºC ~24ºC,湿度为55%~65% 不属于婴儿期的免疫特点的一项是

 C.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IgM 正常小儿出生时体重为3kg,5个月时体重最接近

 C.6kg 儿科护理学服务对象的年龄界限是

 B.从受精卵结合到青春期

营养不良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C.营养性贫血

肾病综合症的最主要的病理基础是

 A.蛋白尿

儿童上部量等于下部量的年龄是

 D.12岁

小儿牙齿发育特点不包括

 E.低热、流涎、烦躁等均属于正常

符合正常1.5岁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是

 A.已经出现第三个脊柱生理弯曲

一新生儿,胎龄满36周,体重2.4kg,身长47cm,皮肤红嫩,耳壳软,足底有1/3足纹,该新生儿为

 C.早产儿

早产儿,日龄1天,有窒息史,生后1天出现烦躁不安,脑性尖叫,应考虑为

 C.新生儿颅内出血 某小儿出生后1分钟,P110次/分,R30次/分,哭声弱,皮肤红嫩,手脚发绀,四肢略屈曲,该小儿Apgar评分为

 C.6分

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疾病为

 B.疱疹性咽峡炎

营养不良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C.营养性贫血

男,2岁,发热,咳嗽2天,体温37.9℃。呼吸困难,口周发绀,听诊右肺底闻及细湿罗音,诊断肺炎,该患儿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

 B.气体交换受损

新生儿心肺复苏的特点是

 D.按压深度为2~3cm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中不包括

 C.免疫力低下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不包括

 E.运动

生理性体重下降是指

 E.出生后早期合理喂养可以避免

儿童上部量等于下部量的年龄是

 D.12岁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特点不包括

 A.缺乏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肺表面活性物质

不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的是

 A.体格上的个体差异随年龄增长渐不明显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时  B.呼吸深而快PCO2↑,PH↓,[HCO3]↓

-某小儿体重为9.6kg,身长为75cm,头围46cm,估计其年龄为

 B.10个月

不符合儿科临床特点的一项为

 D.小儿生长发育不成熟,后遗症较成人多

儿童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是在

 B.婴儿期

10个月小儿,呕吐伴腹泻,脱水来院就诊,经输液脱水症状好转,但患儿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心率160次/分,肠鸣音减弱,可能的原因为

 B.低钾血症

Ⅱ度营养不良是指体重低于正常的

 D.25~40% 凌晨护士查房时发现某3度营养不良患儿,大汗淋漓、苍白、脉慢、意识不清、呼吸暂停、肢凉,应首先考虑发生哪种情况

 B.低血糖症

不属于婴儿期的免疫特点的一项是

 C.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IgM 正常小儿出生时体重为3kg,5个月时体重最接近

 C.6kg 儿科护理学服务对象的年龄界限是

 B.从受精卵结合到青春期

肾病综合症的最主要的病理基础是

 A.蛋白尿

早产儿,日龄1天,有窒息史,生后1天出现烦躁不安,脑性尖叫,应考虑为

 C.新生儿颅内出血 婴儿期保健内容不包括

 B.断奶应在夏季进行

8个月小儿,体重为7kg,用5%糖牛奶喂养时,该小儿每日应供应的能量最接近于

 A.700Kcal 营养不良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C.营养性贫血

佝偻病患儿出现鞍状颅的年龄是

 D.8个月

胎儿心脏发育最关键的时期是胚胎的

 C.前8周

2:3:1含钠液配置方法是

 A.0.9%NaCl两份, 5%葡萄糖三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为

 B.柯萨奇病毒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中不包括

 C.免疫力低下

碳酸氢钠一份

1.4%

第13篇:儿科护理学复习资料

12-13-

2702#儿科护理学试卷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

1、初乳:初乳是雌性哺乳动物产后2~3天内所分泌的乳汁的统称。产后,母亲的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乳房开始分泌乳汁。但泌乳有一个逐渐的质与量的变化,一般把生后4-5天以内的乳汁称作初乳,生后6-10天的乳汁称作过渡乳,产后11天到9个月的乳汁称成熟乳,10月以后的乳汁叫晚乳。

2、秋季腹泻:秋季腹泻,顾名思义,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孩子感冒后,常常出现拉肚子,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大多没有特殊的腥臭味,每天可达十几次。

3、生理性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以至于皮肤粘膜出现肉眼所见的黄疸。事实上,大部分出生不久的新生儿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之所以叫生理性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

4、骨髓外造血 :在或骨髓代偿功能不足时,肝,脾,淋巴结可恢复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5.PPD试验:又称结核菌素试验, 用于诊断结核菌感染所致IV型超敏反应的皮肤试验。对诊断活动性结核病和测定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参考意义。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儿科护士的角色:(一)护理活动执行者(二)护理计划者(三)健康教育者(四)健康协调者(五)健康咨询者(六)小儿及其家庭代言人(七)护理研究者。

2、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尤其前三个月增加很快。

第14篇:儿科护理学习题

1.患儿8 个月,因肺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现用强心甙药物治疗,当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时,应及时停止用强心甙药物

A.尿量增多

B.心动过缓

C.肝脏回缩

D.水肿消退

E.呼吸困难

答案:B

2.在处理小儿惊厥发作时,首先应做下列哪项处理措施

A.立即送入抢救室

B.立即解松衣领,平卧头侧位

C.将舌轻轻向外牵拉

D.手心和腋下放入纱布

E.置牙垫于上下磨牙之间

答案:B

3.严重肥胖者应限制饮食,其摄入的能量应按理想体重摄入的能量减少

A.10%

B.20%

C.30%

D.40%

E.50%

答案:C

4.某肺炎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是由于

A.消化功能紊乱

B.低钠血症

C.中毒性肠麻痹

D.低钾血症

E.中毒性脑病

答案:C

5.引起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多种,但最主要原因是

A.体内贮铁不足

B.铁的摄入不足

C.生长发育快,需铁量增加

D.某些疾病的影响

E.铁丢失过多

答案:B

6.先天性心脏病中,法洛四联症常见的并发症是

A.肺炎

B.心肌炎

C.脑出血

D.脑栓塞

E.感染性心内膜炎

答案:D

7.急性肾炎严重期多发生在起病后多长时间

A.第一周内

B.第二周内

C.第三周内

D.第四周内

E.第五周内

答案:A

8.下列哪项是与急性肾炎发病有关的细菌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链球菌

D.肺炎双球菌

E.流感嗜血杆菌

答案:C

9.某健康小孩,身长l05cm,体重18kg,其年龄大约应为几岁

A.3 岁

B.4 岁

C.5 岁

D.6 岁

E.7 岁

答案:C

10.新生儿、早产儿用药应特别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那么下列哪种药物能引起小儿\"灰婴综合征\"

A.青霉素

B.氯霉素

C.红霉素

D.庆大霉素

E.卡那霉素

答案:B

11.患儿,生后8 天,出现全身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双拳紧握、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阵发性痉挛。该患儿属于

A.新生儿颅内出血

B.新生儿破伤风

C.新生儿败血症

D.新生儿硬肿症

E.新生儿核黄疸

答案:B

1.麻疹病毒是通过以下哪种途径传播的

A.消化道

B.血液

C.接触性

D.呼吸道

E.虫媒

答案:D

2.在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中,新生儿期是指

A.从出生到生后满30 天

B.从出生到生后满28 天

C.从出生到生后满两周

D.从孕期28 周到生后两周

E.从孕期28 周到生后1 周

答案:B

3.患儿1.5 岁,呕吐、腹泻3 日,经补液,脱水基本纠正,现出现腹胀,心音低钝,腱反射减弱,考虑为

A.低钠血症

B.低镁血症

C.低钾血症

D.低钙血症

E.低血糖症

答案:C

4.患儿4 岁,因乏力、面色苍白,来医院就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为78g/L.为改善贫血症状,患儿应吃下列哪种食物为最佳

A.牛奶及乳制品

B.鱼、虾及高热量饮食

C.动物肝脏及高蛋白饮食

D.海带、紫菜及高蛋白饮食

E.紫皮茄子及高蛋白饮食

答案:C

5.在婴儿补液液体中,口服补液盐(ORS)液的张力应为

A.1/5 张

B.1/4 张

C.1/3 张

D.1/2 张

E.2/3 张

答案:E6.小儿营养不良的病因主要有两大种类,那么最常见的原因是A.饮食因素B.日照不足C.缺少锻炼D.急性疾病E.免疫缺陷答案:A7.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有关脑脊液的特点正确的是A.蛋白质含量降低B.蛋白质含量正常C.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

D.糖和氯化物含量增高

E.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答案:C

8.导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是

A.流感嗜血杆菌

B.脑膜炎奈瑟菌

C.肺炎链球菌

D.白色念珠菌

E.大肠埃希菌

答案:E

9.儿科抢救室内必备的设备应齐全,那么下列哪项不属于儿科抢救室必须配置的设备

A.心电监护仪

B.人工呼吸机

C.供氧设备

D.玩具柜

E.喉镜

答案:D

10.一小儿血红细胞2.5×1012/L,血红蛋白70g/L,该小儿可能是

A.正常血象

B.轻度贫血

C.中度贫血

D.重度贫血

E.极重度贫血

答案:C

11.结核病的原发综合征典型的X 线胸片表现是

A.云雾状阴影

B.团块状阴影

C.哑铃状\"双极影\"

D.斑点状阴影

E.粟粒状阴影

答案:C

12.治疗贫血时,下列哪些可与铁剂同时服用

A.牛乳

B.茶水

C.咖啡

D.钙剂

E.维生素

答案:E

答案:D

1.急性喉炎主要表现为()

A.鼻扇、呼气性呼吸困难B.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

C.喉痉挛D.胸痛并咳铁锈痰

2.在人的一生中,生理、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是()

A.学龄期B.学龄前期C.幼儿期D.青春期

3.十二岁男孩急诊,主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疑为()

A.病毒性感冒B.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C.颅压增高D.消化道梗阻

4.有机磷中毒的解毒药为()

A.地塞米松B.阿托品C.美蓝D.硫酸镁

5.青春发育期的女生矿物质的供给多于男生的是()

A.碘B.钙、碘C.铁D.铁、钙、碘

6.请你为4岁男孩选择一个适合感觉与动作发育的玩具()

A.各种颜色的组合玩具B.电动汽车C.弹弓D.游戏机

7.柯氏斑是哪一种急性传染病的典型症状()

A.猩红热B.风疹C.水痘D.麻疹

8.婴儿能用食指和拇指如钳状捏小珠或葡萄干约在()

A.10个月B.9个月C.8个月D.7个月

9.血友病是()

A.免疫性疾病B.遗传性疾病C.结缔组织病D.遗传代谢病

10.超过同年龄、同身高正常小儿的体重多少称为肥胖病()

A.20%B.15%C.10%D.5%

11.在不影响学习与休息的前提下,王硕可参加部分家务劳动,家长的明见是()

A.认为参加家务劳动影响学习B.王硕做的不好、又慢、不如自己做

C.有酬劳动D.鼓励、培养王硕的独立生活能力,加强自信心,使之既享受权利,也应尽义务

12.防治维生素D中毒的具体措施为()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A.严格掌握维生素D的预防量与治疗量B.不轻易应用突击治疗

C.重复突击治疗必须复查血钙等D.以上皆需考虑

13.肾病综合症患儿经过激素治疗见效,可减少()

A.尿糖B.尿蛋白C.血胆固醇D.尿红细胞

14.患儿有阵发性右上腹剧烈疼痛、面色苍白、出冷汗、哭叫打滚、捧腹弯腰、呕吐胆汁,剑突下稍偏右有局限性压痛,无肌紧张,疑为()

A.急性阑尾炎B.嵌顿性症C.胆道蛔虫症D.肠系膜淋巴结炎

15.心脏炎为小儿何种疾病最常见的表现()

A.风湿热B.类风湿热C.过敏性紫癜D.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1.关于住院患儿的护理,下列措施哪项不妥

A.保证患儿休息和睡眠

B.注意清洁卫生

C.正在断奶的婴儿住院期间可以继续断奶

D.安排一定的文娱活动

E.帮助患儿尽快适应医院环境

2.当护士经过传染病隔离房间时,发现小床床栏落下,婴儿独自在哭。护士应

A.向护士长报告此事

B.冲进房间,拉上床栏

c.穿上隔离衣,到房间去拉上床栏

D.批评照顾该婴儿的护士

E.询问值班人员探望者是否来过此房间

3.入院护理不包括

A.介绍病房的情况

B.清洁卫生

c.测量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D.休息与睡眠

E.了解患儿生活情况

参考答案

1.C 2.B 3.D

1.蓝光照射前,患婴的准备措施不包括

A.用黑眼罩遮盖双眼

B.用长条形尿布保护会阴

c.沐浴或擦身

D.测体重

E.在皮肤上涂油保护

2.轻度臀红(表现皮肤潮红),护理不妥的是

A.勤换尿布,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B.排便后,可用温水洗净吸干涂拭植物油c.可用红外线照射臀部以加速炎症吸收

D.室温与气温允许,可直接暴露臀部于阳光下E.可用肥皂洗臀及塑料布或油布包裹尿布参考答案

1.E 2.E

第15篇:《儿科护理学》教案第1章 绪论.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案(首页)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案(中页)

老师第

2页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案(中页)

老师第

3页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案(末页)

老师第4页

第16篇:浅析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浅析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摘要】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儿科护理 改革 建设

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摆脱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也为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下面是我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作的一些改革尝试:

1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护理专科生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以后应由我校儿科专家、教授和护士长等尝试着编写一本适合护理专科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本书从护理临床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了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2教师建设

以往历届护理专科生的儿科护理学都是由护理系内儿教研室的教师承担。

以后应有自己的专职儿科护理教师,并充分利用临床的护理教学力量,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既解决了专职护理教师不足的问题,又较好地发挥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教学中的作用,兼职护理教师每次授课前均要进行试讲,由教学组长严格把关,保证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更新

以往儿科护理的教学是理论授课和生产实习为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脱节。

3.1调整授课内容,该精讲的必须精讲,如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一些临床极少见的疾病,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时开设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习内容的不足。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较系统地了解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学科[1]。

3、2补充见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认真制订见习计划,细化带教内容,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出发。增加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老师边操作边介绍。如蓝光照射箱、保暖箱、超声雾化治疗仪等,使学生增加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早下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同时组织安排学生下社区幼儿园1次,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给予初步的评价,写一份体检报告。另外安排学生外出参观1次,主要是儿童专科医院,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现状和发展的认识。

4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

加强临床思维改革后我们除原有传统讲授外,增加病例讨论课、自学课和讲座课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病情判断能力。

4.1精讲课 及时收集教学图片,在讲课时,注重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授课形式上采用多媒体幻灯、相关疾病的VCD、录像、模型或国内外各种典型教学图片。这种“由形象中来又回到象中去”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深刻的记忆,也补充临床病例的缺乏现象,每次课后根据所学内容布置2~3题简单病例分小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4.2病例讨论课 在整个课程中组织1~2次病例讨论课。

课前1周将病史摘要分发给同学,每组6~8人,按要求准备该病例的病史、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然后课堂集中先由各小组同学代表上台发言, 对该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时间为10分钟,其他同学向发言者提问,然后老师总结该病例的病史特点,介绍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围绕本病讲课时间 2学时。通过病例讨论课,学生学会收集临床资料、寻找疾病诊断和护理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得到提 高。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4.3自学课:儿科学内容很多,由于学时有限。有些内容只能通过自学来完成。对儿科临床常见住院疾病的某些章节,我们采用自学为主,,根据疾病特点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老师随时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并提高总结归纳水平。通过自学,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4开展第二课堂,了解学科动态为满足学有余力同学的需要,结合教研室老师专业特色,我们开设儿童保健专题讲座,讲解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意外事故的预防等;儿童心理专题讲座,讲授小儿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如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多动综合症等。让学生了解并关注儿童健康已从单纯的躯体健康发展到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全的综合问题,更好地贯彻整体护理的主导思想。

4.5改革考核方法,以往主要采用理论考试,常常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教育,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不能马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改革后的理论考试成绩为60%,并制定考核认知领域方面的目标层次,即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能力等,其中基础层次目标(理解+记忆占2/3),高层次目标(综合分析占1/3),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护理操作成绩为30%,包括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如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头皮静脉注射,小儿喂药方法、保暖箱和蓝光箱操作及适应证。综合素质成绩为10%,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病例讨论发言、体检报告的书写、爱伤护伤的观念和学习主动性等项目。这样的考评方法,既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儿科学科的发展,合理调整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既保留了传统授课在知识传递方面的优势,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儿科护理学临床教学不断地开拓新方法,探索新路子,也为即将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玲,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2007

第17篇:儿科护理学复习题_3

儿科护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儿童保健 2.预防接种 3.基础代谢

4.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5.分离性焦虑 6.脱水 7.围产期 8.高危儿

9.营养不良

10.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1.鹅口疮

12.小儿腹泻

13.生理性腹泻

14.贫血

15.骨髓外造血

16.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17.惊厥

二、单选题

1.胎儿期是指( ) A.受精后的38周 B.受精后的270天 C.精卵结合到分娩前约40周 D.受精后39周 E.精卵结合后的28周 2.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为( ) A.学龄期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新生儿期 E.婴儿期 3.幼儿期的特点不包括( ) A.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减慢 B.言语、动作及心理方面发展较慢 C.能控制大小便 D.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婴儿期减慢 E.前囟闭合,乳牙出齐 4.新生儿期是指( ) A.出生后1周到满1个月 B.出生后到满30天前

C.出生后脐带结扎到30天 D.出生后脐带结扎到28天内 E.出生后脐带结扎到1周 5.围产期是指( ) A.从孕期满28周至生后7天 B.从孕期满40周至生后7天 C.从孕期满28岁至生后1个月 D.从孕期满38周至生后7天 E.从孕期满28周至生后28天

6.在妊娠期中那一时期,对母亲的不利因素最易造成胎儿畸形( ) A.妊娠2~12周 B.妊娠34~39周 C.妊娠12~20周 D.妊娠28~34周 E.妊娠20~28周 7.一个正常5岁儿童的体重约为( ) A.22kg B.18kg C.16kg D.19kg E.20kg 8.体重达到出生体重3倍的年龄是( ) A.1岁半 B.2岁 C.3岁 D.1岁 E.2岁半 9.若出生体重为3.5kg,一个8个月大的婴儿体重大约为( ) A.10kg B.9kg C.8kg D.7.5kg E.8.5kg 10.上部量与下部量相等的年龄是( ) A.6岁 B.8岁 C.11岁 D.9岁 E.12岁

11.身长的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70(cm),适用于小儿哪个年龄阶段( ) A.2~12岁 B.1~12岁 C.0~10岁 D.12岁以下 E.6个月到2岁

12.6个月的小儿巴彬斯基病理反射阳性可能是( ) A.脑瘫 B.脑膜炎 C.颅内出血 D.正常 E.脑外伤

13、小儿后囟闭合的时间( ) A.8周 B.12个月 C.10岁 D.2岁半 E.12岁 14.小儿乳牙应出齐的时间( ) A.8周 B.12个月 C.10岁 D.2岁半 E.12岁 15.可确定乳齿延迟的时间( ) A.8周 B.12个月 C.10岁 D.2岁半 E.12岁 16.腕部骨化中心出全的年龄( ) A.8周 B.12个月 C.10岁 D.2岁半 E.12岁 17.小儿最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年龄为( ) A.青春期 B.新生儿期 C.幼儿期 D.婴儿期 E.学龄期 18.小儿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年龄为( ) A.新生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学期 D.婴儿期 E.学龄期 19.正常新生儿出院后,保健人员首次访视的时间不能超过( ) A.24小时 B.36小时 C.58小时 D.72小时 E.90小时 20.2个月的婴儿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 ) A.13~15小时 B.17~19小时 C.15~16小时 D.14~15小时 E.16~18小时 21.新生儿病室的适宜温是( ) A.22~24℃ B.18~20℃ C.16~18℃ D.26~28℃ E.28~30℃ 22.新生儿保健重点应放在( ) A.生后2天内 B.生后半个月内 C.生后7天 D.生后1小时 E.生后第一天 23.开始训练小儿小便习惯及不尿床的时间,以下哪项最正确( ) A.2~3个月,2~3岁 B.4~5个月,7~8岁 C.5~6个月,1~2岁 D.5~6个月,4~5岁 E.新生儿期,1~2岁 24.适用小儿擦浴和淋浴的时间分别为( ) A.1~2个月,>2岁 B.11~12个月,>6岁 C.9~10个月,>4岁 D.7~8个月,>3岁 E.3~4个月,>10岁 25.日光浴时,晒身体部位的顺序是( ) A.背部、身体两侧、胸腹部 B.头部、颈部、胸部、腹部 C.腹部、背部 D.身体两侧、背部 E.背部、腹部、胸部、身体两侧 26.婴儿计划免疫下列哪项正确( ) A.5个月接种麻疹疫苗 B.2个月开始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C.7个月开始接种百日咳疫苗 D.4个月开始接种卡介苗 E.8~10个月注射乙脑疫苗 27.初生时应接种( ) A.卡介苗 B.麻疹疫苗 C.脊髓灰质炎疫苗 D.白百破混合疫苗 E.乙型脑炎疫苗

28.女婴,11个月,其营养需要与成人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 A.基础代谢所需的营养素和能量 B.排泄物中热量的损失 C.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需的热量 D.活动所需的营养素与热量 E.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与热量 29.小儿在2个月接种( ) A.卡介苗 B.麻疹疫苗 C.脊髓灰质炎疫苗 D.白百破混合疫苗 E.乙型脑炎疫苗

30.1个健康男婴,正常的胃容量应该为( ) A.30~60ml B.20~30ml C.90~110ml D.110~130ml E.70~90ml

31、产后第2~9月的乳汁为( ) A.过渡乳 B.成熟乳 C.晚乳 D.初乳 E.牛乳 32.小儿患感染性疾病时,慎用下列哪种药( ) A.青霉素 B.红霉素 C.维生系 D.止咳药 E.卡那霉素

33.婴儿神经系统和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选择镇静止惊药时不宜选择( ) A.安定 B.苯巴比安 C.异丙嗪 D.氯丙嗪 E.吗啡

34.肾上腺皮质激素禁用下列哪种疾病( ) A.过敏性疾病 B.急性严重感染 C.白血病 D.自身免疫性疾病 E.水痘 35.母乳喂养的方法,下述哪项不合适( ) A.正常新生儿生后半小时即可开始喂乳 B.1~2个月的婴儿可按需随时喂乳 C.每次哺乳约15~20min D.应两侧乳房各喂一半量 36.小儿体液分布的特点是( ) A. 体液总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B.年龄愈小,体内水分比例愈小,主要是间质液比例较高 C.体液总量比成人多 D.体液中细胞外液的比例大于细胞内液 E.血浆含量高

37.新生儿的正常呼吸频率为( ) A.50~60次/分 B.40~45次/分 C.18~24次/分 D.20~30次/分 E.15~18次/分

38.新生儿出生后开始排便时间一般为( ) A.生后18小时内 B.生后24小时内 C.生后36小时内 D.生后12小时内 E.生后5小时内

39.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切缘上有黄白色小斑点,俗称“板牙”,应如何处理( ) A.抗炎治疗 B.刮擦 C.用针挑破 D.无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E.涂制霉菌素 40.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实施蓝光治疗时,灯管与婴儿皮肤距离为( ) A.55~60cm B.10~20cm C.33~50cm D.20~30cm E.60~70cm 41.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脐带绕颈,Apgar评分1分钟与5分钟分别为3分、7分,经抢救于生后6小时入院。体检:患儿激惹,拥抱反射增强,肌张力高。最可能诊断为( ) A.新生儿低血糖 B.新生儿低血钙 C.新生儿颅内出血 D.新生儿脑膜炎 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42.一新生儿生后5天。两天来不吃、不哭、体温低而住院。体检:肛门温度32℃,面颊、四肢皮肤暗红,皮下脂肪硬,心率90次/分。为使患儿复温,宜采取的方法为( ) A.在室温28~30℃病室中,自然复温 B.用温水袋包裹复温

C.即放置在37~38℃的暖箱中 D.放入37~38℃的温水中复温 E.即安放于暖箱中,箱温高于体温1~2℃

43.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消减顺序最先是( ) A.面颊 B.腹部 C.躯干 D.臂部 E.四肢 44.营养不良时最易伴有哪种维生素缺乏( ) A.维生毒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K 45.男婴,7个月,体重5.5kg。生后的母乳喂养,量少,未加辅食。尚未出牙,不会爬。体检:神志清,精神尚可,面色稍苍白,腹部皮下脂肪0.5cm,肌肉稍松弛。可能诊断是( ) A.Ⅰ度营养不良 B.Ⅱ度营养不良 C.Ⅲ度营养不良 D.佝偻病 E.正常婴儿 46.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小儿正常标准的多少称为肥胖( ) A.2% B.5% C.10% D.20% E.30% 47.女孩,6个月,平时多汗、夜惊。查体枕秃明显,无颅骨软化症。前囟1.5×2.0cm,四肢肌肉松驰。早期诊断佝偻病最可靠的指标为( ) A.血1.25-(OH)2D3降低 B.临床表现 C.X线骨骼摄片 D.血磷降低 E.血碱性磷酸酶改变 48.脚气病是由于缺乏( ) A.维生素C B.维生素B1 C.维生素D D.维生素B2 E.维生素养A 49.维生素C缺乏( ) A.佝偻病 B.坏血病 C.脚气病 D.夜盲症 E.手足搐搦症 50.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于( ) A.乳类中的维生素D B.猪肝中的维生素D C.蛋黄中的维生素D D.植物油中的维生素D E.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 51.疱诊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 ) A.支原体 B.流感病毒 C.带状疱疹病毒 D.柯萨奇病毒 E.副流感病毒 52.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因是( )

A.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B.腺病毒 C.支原体 D.肺炎双球菌 E.衣原体 53.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是( ) A.腺病毒 B.支原体 C.衣原体 D.柯萨奇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54.肺炎患儿鼻前庭导管给氧,氧流量和氧浓度的选择是( ) A.氧流量0.5~1L/min,氧浓度<40% B.氧流量3~4L/min,氧浓度<50% C.氧流量5~6L/min,氧浓度<60% D.氧流量7~8L/min,氧浓度<70% E.氧流量9~10L/min,氧浓度<80% 55.男婴,5个月,发热2天,伴咳嗽。今见小儿呼吸困难,两肺有少量哮鸣音。胸片示肺气肿,诊断为毛细支细气管炎。病原体主要是( ) A.肺炎支原体 B.腺病毒 C.流感病毒 D.衣原体 E.呼吸道合胞病毒 56.小儿肺炎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哪项不正确( ) A.降低床头10° B.使患儿侧卧位,减轻疼痛及减少咳嗽 C.排痰前协助转换体位,轻拍背部 D.监测呼吸窘迫程度 E.实施吸入疗法及体位引流使痰液变稀,易于排出

57.7个月男婴,3天前开始咳嗽,体温38~39℃。生后牛奶喂养,每天加入2滴鱼肝油已2个月,平时多汗。查体:呼吸70次/分,心率194次/分,三凹征(+),两肺散在中、小水泡音,肝肋下3.5cm,有枕秃。此患儿应考虑为( ) A.支气管肺炎 B.支气管肺炎 心力衰竭 C.支气管肺炎 佝偻病初期 D.支气管肺炎 佝偻病激期 E.支气管肺炎 心力衰竭 佝偻病激期 58.正常小儿出生时,胃容量为( ) A.10~20ml B.20~30ml C.30~60ml D.60~90ml E.90~150ml 59.鹅口疮的致病菌为(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肺炎双球菌 D.溶血性链球菌 E.沙门氏菌 60.婴儿秋季腹泻的病原体为( ) A.柯萨奇病毒 B.腺病毒 C.合胞病毒 D.轮状病毒 E.流感病毒 61.下列哪项不是支气管哮喘腹部呼吸的内容( ) A.平躺,双手平放在身体两侧,膝弯曲,脚平放地板 B.用鼻连续吸气,但胸部不扩张 C.缩紧双唇,慢慢吐气直到吐光 D.重复以上动作10次 E.饮水100ml 62.7个月男婴,腹泻3天,每天大便8~9次,呈现稀水样,伴呕吐,每天1~2次。体检:皮肤稍干燥,弹性差,心音低钝。此患儿入院时最重要的处理是( ) A.给消化药 B.给止吐药 C.控制肠内、外感染 D.调整和适当控制饮食 E.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63.急性坏死性小肠炎最易发生的病变部位( ) A.十二指肠 B.空肠 C.回肠 D.升结肠 E.降结肠 64.小儿腹泻饮食管理,下列哪项不正确( ) A.严重呕吐者暂时禁食 B.严重脱水患儿禁食2天 C.母乳喂养者暂停辅食 D.人工喂养者禁食4~6小 时 E.恢复人工喂养,奶可由稀到稠

65.关于小儿腹泻治疗原则,哪项不正确( ) A.加强皮肤清洁卫生,防止臂红 B.调整饮食 C.控制肠道内、外感染 D.尽早使用止泻剂 E.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66.目前认为先心病的病因主要是( ) A.胎盘早剥 B.前置胎盘 C.宫内病毒感染 D.宫内支原体感染 E.宫内细菌感染

67.法洛四联症患儿突然昏厥抽搐的原因是( ) A.长期脑缺氧 B.合并脑血栓 C.合并脑脓肿 D.合并脑膜炎 E.肺动脉漏斗部肌肉痉挛 68.小儿生后何时卵圆孔解剖上闭合( ) A.生后1~2个月 B.生后3~4个月 C.生后5~7个月

D.生后7~8个月 E.生后10~11个月

69.95%的小儿动脉导管解剖闭合的年龄是( )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24个月 E.3岁 70.1个男童4岁,正常血压应为( ) A.12/10kPa B.14/9.3kPa C.15/10kPa D.16.7/11.1kPa E.18.9/11.0kPa 71.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是( )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肺动脉高压 72.左向左分流型先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A.脑膜炎 B.肺炎 C.脑脓肿 D.脑栓塞 E.感染性心内膜炎

73.男孩,3岁,医院诊断其患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患儿经常喜蹲踞,是因为( ) A.能使心脑供血量增加 B.休息,缓解疲劳 C.缓解漏斗部痉挛 D.腔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E.增加体循环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血量 74.胚胎造血首先在什么地方出现( ) A.肝脏 B.脾脏 C.卵黄囊 D.胸腺 E.骨髓 75.小儿出现“生理性贫血”的时间是( ) A.生后1~2个月 B.生后2~3个月 C.生后4~5个月 D.生后6~7个月 E.生后8~9个月 76.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多少( ) A.10% B.20% C.5% D.25% E.15% 77.营养性贫血易发病的年龄是( ) A.出生后2~3个月 B.出生后4~6个月 C.出生后6~9个月 D.出生后1岁~2岁 E.出生后6个月~2岁 78.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提倡( ) A.人工喂养 B.混合喂养 C.母乳喂养 D.补充铁剂 E.及时添加蛋黄、肉类、鱼类、豆类等辅食 79.7个月的婴儿。体重4.8kg,腹壁皮下脂肪厚为0.2cm,面色苍白,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易腹泻。血红蛋白80g/L,12红细胞数3×10/L,最可能的诊( ) A.营养不良Ⅰ度,缺铁性贫血 B.营养不良Ⅱ度,缺铁性贫血 C.营养不良Ⅲ度,缺铁性贫血 D.营养不良Ⅰ度,巨幼红细胞贫血 E.营养不良Ⅱ度,巨幼红细胞贫血

80.小儿白细胞分类中,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交叉发生于( ) A.3天,5岁 B.4~6天,4~6岁 C.4月,4岁 D.5个月,7岁 E.7天,5岁

81.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发生于哪种病原体感染之后( ) A.链球菌 B.病毒 C.支原体 D.肺炎双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82.小儿无尿的标准为,每日尿量( ) A.<200ml~150ml B.<100ml~130ml C.<50ml~100ml D.<30ml~50ml E.<20ml

三、简答题

1.辅助食品添加的原则。

2.母乳喂养的禁忌证。

3.住院儿童主要的压力来源。

4.重度脱水的临床主要表现。

5.新生儿常见几种特殊的生理状态。 6.新生儿室应具备的条件。

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8.对营养不良的小儿饮食调整原则。 9.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表现。 10.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

四、论述题

1.预防接种的一般反应有哪些?如何护理?

2.母乳喂养的优点有哪些? 3.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

4.住院患儿心理社会方面有哪些需求?怎样护理?

5.对麻疹患儿高热的护理有哪些特点? 7.如何护理新生儿的脐部、皮肤粘膜? 8.惊厥患儿的护理有哪些?

第18篇:儿科护理学作业4

>

4一、填空

1.小儿各系统发育快慢不一同,有先有后神经系统 发育领先,生殖系统__发育较晚

2.疾病对小儿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急性病常使__体重下降____慢性病还影响身高增长__

1、乳牙共_20___颗,约_4-10个月(6个月)__开始萌出,__2-2.5岁_出齐

3.__4-5个月时婴儿对食物味道的微小改变很敏感,故应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4.一足岁健康儿童,体重应达__9Kg身高___75Cm__头围__46Cm__

5.脊柱在生后一年内发育最快,_三个月能抬头时时出现颈椎前凸,_六个月会坐时_时出现胸椎后凸,_一岁能行走时__时出现腰椎前凸而形成三个自然弯曲

6.1.5岁-2岁时双眼调节好,视力为__0.5,6岁时视力才达到_1.0______

7.初乳是产后__产后5-7天内____内的乳汁,量少,稠而略带黄色,含有较多的___免疫球蛋白微量元素_______对婴儿有利

8.婴儿肝脏内储存的铁在___ 5-6个月时 __时逐渐用尽,应及时添加蛋黄___以补充铁质的需要

10.婴儿期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___意外事故_.

11.给小儿喂油类药物时,为防意外可采用__滴在小匙药粉中同服或直接滴于舌面_再喂于少许糖水

12.在我省,目前实行新生儿筛查的疾病有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13.光疗使胆红素转变成胆红素异构体和光氧化胆红素,两者直接可从_胆汁和尿液中排出

14.新生儿溶血病通常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所引进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最常见的有 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

15.新生儿颅内出血有_产伤和缺氧两型,后者多见于___早产儿____

16.新生儿女婴尿道长仅___1CM______,外口暴露,易受细菌感染

17.男婴尿道虽较长,但常有包茎.易积垢易引起上行性感染

18.正常尿沉渣结果;红细胞_

19.急性肾炎病儿,抗链“O”滴度__上升___,血清补体C3和CH50__明显降低________

20.急性肾炎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有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

21.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引起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高钾血症______

22.小婴儿患“化脑”时易出现硬膜下积液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_小体温不退或退而复升进行性头围增大_等症状

23.婴幼儿期引起“化脑”常见的病原菌有流感杆菌及肺炎链球菌

24.水痘的唯一传染源是_病人 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结痂为止均有很强的传染性

25.__接种卡介苗__________是预防小儿结核病最有效的措施

二、简答题

二、简答题

1.简述早产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答: 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肺泡数量少;

常表现为呼吸浅快;节律不规则,可出现呼吸暂停和暂时性青紫;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部分病儿还可出现肺不张或肺透明膜病。

2.Apgar评分的结果和临床意义

答: Apgar评分是用来评价窒息的轻、重程度;总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 0~3分为重度窒息,生后1分钟和5分钟各评一次。

3.新生儿窒息有哪些并发症和后遗症

答:并发症有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低血糖、低血钙、吸入性肺炎、肾功能障碍后遗症有脑瘫、智力低下、癫痫、耳聋、视力减退。

4.新生儿窒息复苏处理原则

答:(1)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2)恢复呼吸、循环,保障氧气供给

(3)纠正酸中毒,保持体液平衡

5.急性肾炎病儿休息要求

答: 疾病早期需卧床休息;重症病儿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需1~2周 待水肿消退、血压下降、肉眼血尿消失,可在室内轻度活动;1~2月内活动量限制(1分)病后23月红细胞

6.强直-阵挛发作(癫痫大发作)

答:发作时意识突然丧失、跌到或尖叫,肌肉呈强直性收缩,屏气发绀;随即出现节律性肢体阵挛性抽动伴口吐泡沫、尿失禁;(逐渐抽动减少,肌肉松弛,呼吸恢复随后进入深睡。

7.流行性腮腺炎病儿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答: 重要性:腮腺肿痛,影响吞咽易使食物残留,细菌繁殖导致感染;肿大的腮腺管口有利于细菌入侵,为防止口腔并发感染必须要做好口腔护理。

方法:婴幼儿多喝白开水,儿童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漱口

8.水痘病儿的皮肤护理

答:1保持病儿双手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及痊愈后留瘢痕;2修短指甲,夜晚戴无指手套

3疱疹未破前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 ,4疱疹破溃后可涂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5每日更换内衣裤,皮疹少的部位珂用清水洗,保持病儿清洁。

9.卡介苗接种的临床意义及禁忌证

答:意义: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

禁忌证:(1)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2)全身皮肤或局部有湿疹(3)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1) 先天胸腺发育不全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10.说出下列抗结核药的毒性反应(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

(1)异烟肼:大剂量使用可出现精神兴奋或异常,血清转氨酶增高

(2)链霉素:主要对听神经有损害引起耳聋,耳鸣,眩晕,其次有口唇、四肢麻木

(1) 利福平:使用过程中使尿、眼泪、汗液呈黄色,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增高 11.小儿对热能的需求有哪些?

答: 基础代谢所需;生长发育所需为小儿所特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所需;活动所需;排泄所需。

12.生长发育

答: 是小儿机体的基本特点;生长是指小儿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是细胞增生的结果,表示机体量方面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表示质方面的变化。

13.生长发育

是小儿机体的基本特点;生长是指小儿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是细胞增生的结果,表示机体量方面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表示质方面的变化。

14.小儿脊柱的发育

生后一年内增长最快;3个月能抬头时出现脊椎前凸,6个月会坐时胸椎后凸,一岁能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 脊柱所形成的三个自然弯曲有利于身体的平衡;6~7岁时这些弯曲为韧带固定。

15.请说出下述混合液的组成成份、渗透压(张力)及临床适用对象

(1)4:3:2溶液 由4份生理盐水、3份5%-10%葡萄糖溶液、2份等渗碱性溶液组

成。它的张力是2/3张,适用于低渗性脱水时累积损失量的补充

(2)2:1 等张含钠液由2份生理盐水和1份等渗碱性溶液组成。它的张力是1张,适用于严重脱水时扩充血容量

第19篇:《儿科护理学(二)》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

生长: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是小儿裸体的重量。

身长: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上部量: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

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

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

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

腹围:平脐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前囟: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

后囟:顶骨和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

感知: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环境中选择性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注意:人对某以部分或某一方面的选择性警觉,或对某一刺激的选择性反应为注意力。

记忆:是将所获得的信息储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思维:是人应用理解、记忆和综合分析能力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掌握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

低体重:小儿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消瘦:小儿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矮身材:小儿身高(长)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身高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体重过重:小儿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加2个标准差。

屏气发作:为呼吸运动暂停的一种异常行为,常在情绪急剧变化时出现。

遗尿症:正常小儿自2~3岁起已能控制膀胱排尿,如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

学习困难:亦称学习障碍,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出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

儿童保健:是通过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依据促进健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儿童群体或个体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生命质量,保证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综合性防治医学。

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人群免疫状况及小儿免疫特点的分析,按照免疫学原理制定免疫程序,有计划的使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主动免疫: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抗体,从而产生主动免疫力。

被动免疫:是指在接触传染病后,给予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相应的抗体,使其立即获得免疫力。 不显性失水:由皮肤和肺蒸发的水分,是调节人体体温一项重要措施。

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为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

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于水的丢失,血清钠为

高渗性脱水:水的丢失多于电解质的丢失,血清钠为>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正常范围。

家庭结构评估:指家庭的组成以及影响儿童及其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有关家庭的社会、文化、宗教、和经济特点。

ORS::是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由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枸橼酸钾1.5g,葡萄糖20g,加水至1000ml配制而成。

混合喂养:因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全部易母乳喂养,而部分用牛、羊乳或其他乳品喂养。

人工喂养:完全用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初乳:产后最初4天内分泌的乳汁。

过度乳:产后5~10天内分泌的乳汁。

成熟乳:产后第11天~9个月内分泌的乳汁。

晚乳:产后10个月以后分泌的乳汁。

补授法:指每次哺母乳后再适当补充牛乳或其它代乳品的方法。

代授法:指每日喂哺几次母乳(不少于3次),另几次以其它乳品代替的方法。

全脂奶粉:鲜牛乳经灭菌、浓缩、干燥而成的干粉。

儿童营养状况评价:是指对小儿每日平均所摄取的营养素与其生理需要之间是否相称的判断。

事物特殊动力作用:指事物消化、吸收及转化过程中所需的热能。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克)至出生后7天,此期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期,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和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最高。

新生儿期:指从出生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这一时期。

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90百分位的新生儿。

高危儿: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正常足月儿: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再2500g以上,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新生儿窒息:指胎儿缺氧、宫内窘迫以致出生后呼吸抑制、严重时呼吸功能障碍,导致血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滞留并引起脑血流减少或血流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称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及呼吸衰竭等症状,多见于早产儿。 新生儿黄疸: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及粘膜黄染,病因复杂,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两大类。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至生后3~4周)。除皮肤黄染外无临床症状,肝功正常,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但总胆红素

新生儿溶血病:指母婴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

新生儿败血症:指新生儿期病原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全身感染。

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时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水肿、变硬、同时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受损,也称新生儿寒冷损失综合征(新生儿冷伤)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脐部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由缺氧或产伤引起的脑损伤,临床上以中枢神经兴奋和(或)抑制症状及呼吸障碍为主要特征。

新生儿低钙血症:指新生儿血清中总钙

肋膈沟:佝偻病患儿因肋骨软化,隔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

佝偻病串珠: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患儿的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骨样组织呈钝园形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状。 营养不良:指因缺乏热能和(或)蛋白质所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蓄积过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态肥胖。行动不便。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佝偻病手(足)镯: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6个月以上小儿腕、踝部肥厚的骨形成钝园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

毕脱斑:维生素A缺乏病小儿眼结膜弹性减低,在近角膜旁有泡沫状小白斑,不易擦去,称~

生理性流涎:小儿生后3~4个月时,唾液腺发育较完全,而吞咽功能尚不健全,不会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全

部唾液,出现的流涎称~

小儿腹泻:也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肠套叠:是指某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造成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为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以4~10个月最为多见。

哮喘性支气管炎:指婴幼儿时期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支气管炎。

肺炎:指不同病原体或其它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罗音为共同表现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哮喘持续状态:若哮喘急剧严重发作,经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物仍不能在24小时内缓解,称作~ 法洛四联症:具有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艾森门格综合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晚期,形成梗阻性肺动脉高压而出现双向或反向分流,临床上呈现持续性紫绀现象者称~

充血性心力衰竭:指心脏在充足的回心血量的前提下,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因而出现静脉回流受阻,体内水分潴流、脏器淤血等表现。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上以水肿、血尿及高血压、肾小球滤过减少为特点,绝大多数见于链球菌感染后。

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急性肾衰,是指由于肾本身或肾外因素引起肾功能急性进行性减退,出现氮质血症等改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高引起的综合征,临床特征为不同程度的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泌尿道感染:是肾盂肾炎(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下尿路感染)的总称,为小儿常见病。 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的贫血。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时期较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由化脓性细菌引起,以婴幼儿发病居多。以发热、呕吐、头痛及精神分÷改变等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改变为特征。

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ng(克氏)征、与Brudzinski(布氏)征阳性。

脑性瘫痪:是一组在小儿时期即发病的非进行性综合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以往称为呆小病或克汀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生长激素缺乏症:又称垂体侏儒症,是由于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所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致使小儿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两个标准差或在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尿崩症:是由于缺乏抗利尿激素(ADH)或肾脏对ADH不反应而排出大量未浓缩的低相对密度尿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以多饮、多尿为特征。

免疫缺陷病:指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分子等构成成分存在缺陷,免疫应答发生障碍,导致一种或多种免疫功能缺损的病症。临床特征为抗感染功能低下,容易发生反复而严重的感染,同时伴有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功能的异常。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因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而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组疾病,多为遗传性,婴幼儿多见。

风湿热: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炎症性疾病,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为发热、关

节炎、心脏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或舞蹈病,发病年龄为5~15岁多见。

舞蹈病:以8~14岁女孩多见,系风湿病变累及锥体外系所致,其特征为四肢及面部为主的轻重程度不同、不规则的、不自主的快速运动,呈现皱眉、挤眼、伸舌等奇异面容和颜面肌肉抽动、耸肩等动作。

儿童类风湿病:是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病,主要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并迟早出现关节症状,如反复发作,日久可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过敏性紫癜:又称舒——亨综合征,是以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症状为皮肤紫癜、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肾脏损害等。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零部件肿大,可发生心脏并发症,心肌梗塞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遗传: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免疫功能等方面的相似而言。

产前诊断:是对可能生育遗传性疾病患儿的妇女在妊娠16周后进行羊水穿刺,将羊水细胞作染色体检查或生化测定,若有异常则可终止妊娠。

遗传咨询:是医学遗传工作者向遗传病患儿或可疑的遗传病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诊断、遗传方式、预防、治疗和预后等知识,以取得配合,利于遗传性疾病的防治。

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属常染色体畸变,是小儿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特征是身体和智力发育差,严重者表现为白痴。

苯丙酮尿症(PKU)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过程中酶缺陷所致的遗传性代谢缺陷病,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而得名,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麻疹粘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0.5~1mm大小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开始仅见于对着下磨牙的颊粘膜上,1~2天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口腔麻疹粘膜斑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原发性肺结核:为结核杆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

蛔虫感染:是肠道内有蛔虫感染但无明显症状者。

蛔虫性嗜酸细胞肺炎:嗜蛔虫的幼虫进入肺脏时引起的蛔蚴性肺炎。

急性中毒:凡具有毒性作用的物质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短期内引起组织和器官功能性和器质性损害,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和体征,甚至危及生命,称为~

惊厥:是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的收缩,常伴意识障碍。这种暂时性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大多由于过量的中枢神经性冲动引起。

急性颅内压增高: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及其液体量增加所致的一种严重临床综合征。

急性呼吸衰竭:指累及呼吸中枢及(或)呼吸器官的各种疾病,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或伴有高碳酸血症,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严重感染所致微循环血流障碍,造成毛细血管血流灌注不足,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导致重要生命器官功能不全的综合征。

胆红素脑病:是指血中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的病理损害。

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马牙:在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米粒大小的隆起,系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蓄积所致,生后数周或数月消失,属正常现象。

第20篇:儿科护理学作业答案

临床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南

一、名词解释题

1.知情同意

2.新生儿窒息

3.营养不良

3.三查七对

4.呼吸暂停

5.小儿腹泻

6.人工喂养

7.呼吸紧迫综合症

8.三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是()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青春期

2.出生时体重为3.4kg,生后8个月的体重应为()

A.6.5kgB.7.0kgC.7.5kgD.8.0kgE.8.5kg

3.急诊抢救质量最主要的要素是()

A.医疗技术 B.药品 C.仪器设备 D.人 E.时间

4.母乳中钙磷比例为()

A.1:2B.2:1C.2:3D.1:3E.1:

15.足月新生儿应具备下列原始反应,除了()

A.觅食反射 B.吸吮反射 C.拥抱反射 D.握持反射 E.提睾反射

6.婴儿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原因是()

A.喂养不当 B.先天不足 C.睡眠不足 D.长期发热 E.活动量大

7.轻型腹泻与重型腹泻的主要区别是()

A.发病缓急 B.有无发热 C.腹泻次数 D.有无呕吐

E.有无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8.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寄生虫 E.支原体

9.胎儿期,绝大多数器官由混合血供氧,除外()

A.心脏 B.肝脏 C.肺脏 D.大脑 E.肾脏

10.出生以后关闭的结构不包括()

A.动脉导管 B.乱圆孔 C.室间孔 D.静脉导管 E.脐血管

11.10个月小儿的体重按公式计算应是()

A.9kgB.8.8kgC.7.6kgD.7kgE.6.5kg

1 2.因个体差异,小儿体重可波动在多少范围内为正常体重()

A.5%B.10%C.15%D.20%E.25%

13.与小儿沟通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是()

A.绘画 B.触摸 C.游戏 D.书写 E.魔术

1 4.3个月婴儿,6kg,用5%的糖鲜牛奶喂养,每日约需牛奶量为(

A.680mlB.760mlC.800mlD.840mlE.900ml)

1 5.新生儿易有以下并发症,除了()

A.低血糖 B.先天畸形 C.呼吸暂停 D.肺透明膜病 E.围生期窒息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是初乳的特点()

A.产后1—2天内分泌的乳汁 B.质稀、量清 C.含脂肪而球蛋白多

D.免疫物质多 E.微量元素多

2新生儿容易发生溢乳有哪些原因()

A.胃呈横位 B.贲门括约肌不发达 C.幽门括约肌较发达

D.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 E.以上都对

3.鹅口疮的护理措施()

A.做好口腔护理 B.防止交叉感染 C.局部涂制霉菌素

D.多喂水,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和清洁 E.食具消毒

4.儿科护士要求具有下列哪些方面的素质()

A.职业思想素质 B.业务技术素质 C.身体心理素质 D.科学文化素质E.表达沟通素质

5.小儿生长发育遵循的规律是()

A.由远到近B.由上到下 C.由细到粗 D.有简单到复杂 E.由低级到高级

6.辅食的添加原则有()

A.循序渐进 B.有一种到多种 C.由少到多 D.由粗到细

E.根据小儿的消化功能随时添加

7.能量对小儿的作用是()

A.排泄 B.活动 C.维持基础代谢 D.食物的特殊动力 E.生长发育

8.新生儿败血症可能发生的常见并发症为()

A.化脓性脑膜炎 B.骨髓炎 C.肺炎 D.肾炎 E.以上都对

9.低血钾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

A.腹胀 B.全身乏力 C.心率减慢 D.心音低钝 E.肠鸣音减弱

四、简答题

1简述母乳的优点。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特点?

3.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征。

4.简述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共同特征。

5.简述儿童健康教育的原则。

6.简述婴儿辅食添加的原则。

7.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特点?

8.简述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

9.急性肾小球肾炎与肾病综合征两者临床表现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10.简述婴儿出暖箱的条件。

11.简述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原则。

12.佝偻病的预防措施?

13.简述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14.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护理。

五、病例分析题

1、1.2岁女孩、因语言、运动发育迟缓就诊。该患儿至今不会说话。不会走路。查体提问35.7℃,心率66次/分,呼吸22次/分,皮肤粗糙,毛发干枯,表情呆滞,声音嘶哑,眼距宽,鼻根低平,舌伸出口外,面部眼睑水肿,双肺无异常,心音低钝,腹膨隆,有脐疝,四肢及张力低。请问:1)患儿最可能的诊断;

2)未明确诊断,应首选何检查;3)该患儿的主要护理诊断;4)该患儿的主要护理措施有哪些。

临床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南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知情同意:指从法律和伦理上而言,护士应使家长和患儿了解实施操作的危险性、可供选择的方式和不实施的危险性。

2.新生儿窒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3.营养不良:是因喂养不当或疾病引起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

4.三查七对:即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患儿的姓名、床号、药物名称、剂量、浓度、给药途径、给药时间。

5.呼吸暂停:呼吸停止时间超过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

6.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疾病,2岁以下小儿多见,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和死亡原因,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7.人工喂养:指因某些原因不能用母乳喂养,全部用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的方法。

8.呼吸紧迫综合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以早产儿多见。

9.三凹征:指患儿呼吸困难时,出现胸骨上窝、肋间隙、剑突下吸气时的凹陷。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B 5.E6.A 7.E 8.B 9.B 10.C11.B 12.B 13.C 14.B 15.B

三、多项选择题

1.CDE 2.ABC 3.ABCDE4.ABCD 5.ABDE 6.ABC7.ABCDE 8.ABC 9.ABDE

四、简答题

1.答:(1)营养丰富,比例合适:①母乳中的蛋白质以乳清蛋为主,乳凝块较小。②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颗粒小,解脂酶含量较多。③乙型乳糖含量多。④母乳中含较多的消化酶。微量元素含量适宜。⑤有利于小儿的消化吸收。⑥钙、磷的比例适宜,为2:1。⑦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适宜为1:3:6,易于吸收。

(2)增强婴儿免疫力:特别是初乳中免疫因子含量丰富,故能有效地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3)促进生长发育:生长调节因子较多。

(4)增进母婴的情感交流。

(5)喂哺简便、乳量随婴儿生长而增加,母乳的温度适宜,经济实惠。

(6)促进母亲子宫收缩,起到避孕、防止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

2.答:病理性黄疸特点: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重症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µmol/L(12.9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µmol/L(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µmol/L(2mg/dL)。

3.答:发于秋冬季;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儿;起病急,常伴上感症状;大便量多、水多、次数多,水样或蛋花汤;本病为自限性疾病。

4.答: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共同特征:正常情况下,体循环压力高于肺循环压力,左室压力大于右室压力,血液从左向右分流时,临床不出现青紫。但在病理情况下,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超过左心压力导致右向左分流时,可出现暂时性青紫。

5.答:儿童教育原则有:量力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督导性原则。

6.答:婴儿辅食添加的原则为: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应在婴儿健康和消化功能正常时加。

7.答:约50%~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生理性黄疸,特点: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µmol/L(5mg/dL);④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µmol/L(12.9mg/dL),早产儿<257µmol/L(15mg/dL)。

8.答:(1)多见于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的婴幼儿。(2)有类似哮喘的临床表现,如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叩诊呈鼓音,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及粗湿啰音。(3)部分病例复发,大多与感染有关。(4)近期预后大多良好,3一4岁后发作次数减少渐趋康复,但少数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9.答: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为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

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10.答:出温箱条件:体重达2000g左右或以上,体温正常者;在不加热的温箱内,室温维持在24~26℃时,患儿能保持正常体温者;患儿在温箱内生活了1个月以上,体重虽不到2000g,但一般情况良好者。

11.答:(1)支持疗法:①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是支持疗法的中心,保持PaO2>

7.98~10.64kPa、PaCO2和pH在正常范围内;②维持脑和全身良好的血液灌注是支持疗法的

关键措施;③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2)控制惊厥。(3)治疗脑水肿。

12.答:充足阳光照射,或每日补400Iu;孕妇多做户外活动,多食钙、磷、蛋白质;新生儿2周后补维生素D,每日400Iu-800Iu;对高危儿(早产、双胎、窒息、人工喂养以及冬春季出生的)应提倡母乳喂养,生后1-2周开始加维生素D 400 -1000IU/日。

13.答:①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②心率明显增快,安静时婴儿心率>180次/分,幼儿心率>160次/分,而不能用体温升高或呼吸困难来解释;③呼吸困难,发绀加重,安静时呼吸频率增快,>60次/分;④颈静脉怒张或心脏扩张,心音低钝,有奔马律等;⑤肝脏短时间内增大1.5cm以上,或肝在肋下可触及3cm以上;⑥尿少或无尿,颜面或下肢水肿等。

14.答:激素治疗期间注意每日尿量、尿蛋白、血浆蛋白的变化情况。泼尼松应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医嘱发药,保证患儿服药。注意观察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如高血压、库欣综合征、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等,遵医嘱及时补充维生素D、钙质,以免发生骨质疏松或手足搐搦症。

五、病例分析题

1、1)该患儿初步诊断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要确诊,需进一步做血清T

3、T4和TSH的测定

3)患儿的主要护理诊断有:

①体温过低与代谢率低有关。 ②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喂养困难、食欲差有关。 ③便秘与肌张力低下、活动量少有关。 ④生长发育迟缓与甲状腺素合成不足有关。 ⑤知识缺乏患儿父母缺乏有关疾病的知识。 ①保暖 ②保证营养供给 ③保持大便通畅 ④加强行为训练,提高自理能力 ⑤指导用药 ⑥宣传新生儿筛查的重要性4) 主要护理措施有:

儿科护理学教案模板
《儿科护理学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