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沁园春雪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30:33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雪》教案

【教学目标】1.熟读诗词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3.品味诗词的语言,领略诗词的意境

4.掌握分析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词,体会作者豪放的情感 【教学难点】分析词并从中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3.感受词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豪放情感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熟读诗词

3.初步掌握诗词内容

二、知人论世,走进诗歌境界

毛泽东于1936年2月在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全军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时写的借景抒怀的咏雪名词。在风雪弥漫的北国,一位伟人,诗兴勃发,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那恢宏的气势和壮美的意境,一起去感受诗人的情怀吧!

三、朗读

1.播放录音,解决生字词的读音

2.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初步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3.老师提问:结合重音、停顿等知识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分组进行朗读,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4.老师请几位代表来为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并作出指导,讲解需要注意的重音和停顿的读法。

5.指导后,老师播放背景音乐,再请其他同学结合音乐诵读。6.全班同学再次朗读全词,体会辽阔恢宏的气势。

四、初步解读诗词

1.结合创作背景,老师讲授全词的基调和主要情感

2.同学们结组探究情感的具体内容和体现之处,学生代表到讲台上板书展示成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3.老师进行指导反馈

五、课后作业

1.继续练习朗诵,品味全词的情感 2.细入分析诗词,找出统领诗词的关键词,体会其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感受词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豪放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二、展示教学目标 1.领略诗词的意境 2.体会作者情感 3.品味诗词的语言

三、品味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1.老师用幻灯片展示北国的雪景,并提出问题:结合《沁园春 雪》中的内容,大家能够感受到怎样的景色呢,又能体会到怎样的意境呢,通过景的描写我们是否能体会到作者寄托的情感呢?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问题

3.小组派出代表在班上进行回答,展示合作成果,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的提问和补充

4.老师进行指导,要依据诗词具体的内容去品味,根据写景的表现展开对景的分析,来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情感。结合当时的时代和创作背景,加深同学们对于本诗词中豪迈、激昂的情感的理解。

三、品味诗词的语言

1.老师提问:这篇诗词分为上下两阙,总领各阙的有关键的字词以及叠字,请大家去品读然后找出,并且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从诗词中找到依据,体会诗词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说出自己的感受。 2.小组讨论,并且展示合作成果

3.老师展示幻灯片,进行讲授总结

四、老师播放背景音乐,全班再次感情充沛地朗读诗词,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五、小结

同学们在品味诗词的时候,要知人论世,根据诗词中的景色描写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并深入去品味诗词的语言,加以学习,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练习创作诗词,就更能够感受寓情于景的创作手法。

2012级文学院1班

2012014182

陈婷婷

推荐第2篇:《沁园春.雪》教案

重庆市长寿区云台中学校

剑客yu制作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领略词的意境。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4、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象,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及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雪过后的绮丽风光吗?……谁起来给我们描述一下…….整个大地白茫茫一片,房屋、树木、庄稼都披上了银装,眼前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多媒体展示“雪后风光”照片。

提问:当你欣赏到这一幅幅雪景照片时,会有什么感想呢? ——欣喜若狂、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豪情满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一首咏雪“名词”——

1 《沁园春·雪》,看看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当年(1936年)登上黄土高原时看到了一幅怎样的雪景?抒写了他当时怎样的豪情壮志?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走进作者

【毛泽东】(1893 — 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主要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等。

四、欣赏“领袖风采”照片

五、背景介绍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2月初,毛主席在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正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当时陕北下了一场大雪,毛泽东同志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看到了大雪纷纷扬扬的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坡、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面对苍茫大地,毛主席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就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

2 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六、题解 :

沁园春

本文体裁:词,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以此得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

毛泽东一生写过不少诗词,其中我们熟悉的用“沁园春”填词的有《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

七、复习“词”的知识

词,是诗的一种别体,起于隋,在唐、五代得到发展,两宋时达到鼎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曲子”是它的燕乐曲调(“燕”同“宴”,因常在宴会上演出),即“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常见的词牌有:“沁园春”、“浣溪沙”、“水调歌头”、“满江红”、“清平乐(yuè) ”、“菩萨蛮”、“渔歌子”、“蝶恋花”、“念奴娇”、“永遇乐”、“西江月”等,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是与这些曲子相谐和的唱辞。由于“曲子”的唱法今已失传,现在我们欣赏到的只是它的文辞部分。因此,写词也叫填词。

“词”有小令和慢词之分。58字以内为小令,短而节奏快;长而节奏慢的为慢词。词一般分为上下两阕(片)。

八、字词积累

惟余莽莽

mǎng

顿失滔滔

tāo

稍逊风骚

xùn sāo 成吉思汗

hán

数风流人物 shǔ

今朝

zhāo

3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风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

九、听读诗词

体会魅力

先听后读

注意:

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

十、诗词欣赏

(一)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慢词,分上下两阕,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归纳。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河山的

壮丽。 ——下阕: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诗人抱负。

(二)细读感悟

1、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些是实景?哪些是想象中的景象?哪些是雄壮的景象?哪些是艳丽的景象?用了哪些修辞? ——冰、雪、长城、黄河、群山、高原、红日 ——“北国风光……试比高”——实景

(壮)

——“须晴日……分外妖娆”——想象中的景象

(丽)

实景与虚景相结合,雄壮景象与艳丽景象相结合,意境极美。 ——对偶、拟人、比喻、夸张、互文

2、找出写实景部分的总写句和具体描写句子。思考:具体写雪景句子是由哪个字领起的?领到哪里?

1——3句总写北国雪景,4——10句具体写雪景。 ——“望”字,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3、本词写黄河与一般描写黄河的诗句在情态描写上有什么不同? ——

一般作品——动态 ——本词——静态

一般描写黄河动态的诗句: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刘禹锡《浪淘沙》中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李白《赠裴十四》中的“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4、词人为什么觉得群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词人站在高原之巅极目远眺,看到白雪覆盖的群山蜿蜒曲折,伸向远方,高原披着白衣,眼前的雪景如此壮丽,于是豪情满怀,仿佛觉得一条条银蛇在舞动,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这是词人的主观感受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二句在文中有何作用?为什么不用“赞美”而用“折腰”一词?

——这两句在文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文写景与下文抒情议论之间的过渡

——“折腰”本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之意,而它

5 比“赞美” 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无数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之情。

6、“惜”字的作用与上阕哪个词相近?怎么理解这个“惜”字? ——与“望”字的作用相近,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一个“惜”字,定下了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评之意。(

1、“惜”含褒义,肯定文中所指杰出的英雄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2)、“惜”字又委婉批评了他们短于文治。(3)、“惜”字还包含作者对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的自信,必将胜过前人的伟大气概。)

7、“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

——“文采”、“风骚”——指的是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在内,即“文治”

——“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即武力征服和统治。

8、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他们有什么共性? ——不一样

——对前两者作者并不是一概否定,“惜”中含褒,而对后者的惋惜之情近于嘲讽,传神地表现出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在用词上很有分寸,分别体现在“略”和“稍”、“只”等词上。 ——共性: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都是无数英雄人物中的姣姣者,都有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都长于“武功”短于“文治”。

9、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和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10、下阕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俱往矣”的前后有什么联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议论与抒情相结合

——“俱往矣”的前面谈古,后面论今,把古代的帝王(英雄人物)与今天的“风流人物”作比较。

——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十

一、收集写雪的名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以上几句都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8、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十

二、全词小结

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评古论今,从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到评说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从而将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 十

三、书法欣赏(欣赏毛泽东草书《沁园春·雪》)

十四、练笔天地

发挥想象, 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推荐第3篇:沁园春雪教案

你可以写,我心中的分流人物,是具有敏锐头脑和杰出洞察力的人,并且,有挑战一切既有的陈规的勇气的人,是具有伟大领导能力的人,是会巩固一切友谊,宽容所有敌人的人,更是一个能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而从不言败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在我心中堪称“风流人物”。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读准“沁、莽、裹、娆、逊、分、汗、数”等词的字音。

3.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能力目标 1.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2.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议论的写法

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播放歌颂毛泽东歌曲)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展示毛泽东手笔《沁园春.雪》,欣赏毛泽东的书法艺术

三、朗诵:先学生朗读背诵对比,后与播放录音对比效果

四、读一读:沁 莽 裹 娆 逊 分 汗 数

五、深入阅读,理解词的思想和艺术

上阙:

1.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北国赏雪的豪迈情怀。

2.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3.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虚景,“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清朗、娇艳、多姿多彩的景象。

4.找出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明确: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动为静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绵起伏,原的高大雄伟。

5.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他怎样的胸怀?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下阙:

1.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找出有关句子。怎样理解“折腰”?

明确: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2.“引” 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他们都长于武功,短于文治.

3.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4.诗人认为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5.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6.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六、小结这首词,上阕描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七、概括文章主旨

本文借景抒怀,通过描写北国雪景,纵论历代英雄,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

探究: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应具备哪些素质?

八、课外拓展:欣赏毛泽东的词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板书设计

上阙:描绘北国雪景(总写--分写)

实景:望(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虚景:看(想象)

抒情: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下阙(议论):评古颂今,抒发个人抱负

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自己认为最成功之处有

1.整个课堂设计显得有秩序、有重点。

2.重视了有感情的朗读。从形式上看,本节课学生的主要活动就是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通过找句子、析词语、悟风格。明白雪景的特点是“壮美”,其风格是豪放。并对秀美、纯美、凄美风格作延伸。通过比较,加深对意境的领会,重点突出对动词和修辞的教学。

4.读诗词,讲积累。毛泽东其他诗词选读。

不足之处:整节课小组合作讨论少,师生互动和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对一”的问答。教学形式单一,加之学生对诗词语言悟性不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推荐第4篇:沁园春 雪教案

《沁园春雪》 教案

【教材分析】

《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积累重要字词。

〈能力目标〉

1、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目标〉

1、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教学重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流利朗读课文,读出感情,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合作探索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毛泽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但这是作为一个革命领袖的名字为大家所熟悉的。其实,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他的诗词造诣,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词《沁园春·雪》(板书课题、作者)

二、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三、配乐朗诵

读准“稍逊 风骚 莽莽 滔滔 分外 妖娆 沁园春 成吉思汗 今朝 多娇 原驰 蜡象 素裹 略输 数风流人物 ”。

(答案:xùn sāo mǎng tāo fân ráo qìn hán zhāo jiāo chí là guǒ luâ shǔ)

四、词上阕

《沁园春 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内容跟“沁园春”没有关系。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写雪的?

老师明确:词的上阕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什么意境?老师明确:前三句。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3.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老师明确: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动为静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原的高。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试加以分析。

老师明确:虚景,从“须”可以看出

五、词下阕

1.作者对词中杰出的历史人物进行的总体评价是?

老师明确:“惜”,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批评他们缺乏文学才华。

2.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老师明确:新时代的人民群众。

再次富有感情的诵读。注意诗的节奏。

六、小结

《沁园春 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七、课后作业

1、《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也是与雪有关,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2、写出四句写雪的古诗。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意境壮阔热爱

上阕:写景具体实景

过渡:

论史评古:

论今:动静结合艳丽多姿承上启下缺少文治风流人物

江山多娇祖国 山河 歌颂 英雄折腰风流人物

推荐第5篇:《沁园春·雪》教案

教案背景

九年级是初中的最后一年,九年级语文教材的编写,与其他年级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点是编排体例上,依然遵循按专题编组选文,并兼顾材料的体裁。不同点在于,基础年级,文学作品混编在记叙文与说明文文体之内;九年级的文学作品,是单独编排的,这有利于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首先,九年级的现代语体文与文言文是分别编选的。现代语体文选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时的审美能力;编选文言文的目的,则在于培养学生对浅易文言文的解读能力。

其次,九年级教材的上下两册,又大致做了比较相似的两轮循环:⒈诗歌;⒉小说;⒊散文;⒋戏剧;⒌先秦诸子散文;⒍叙事散文以及古代诗歌。

第三,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

第四,九年级上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

第五,议论性文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共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体文章,以思想风采为主题,兼顾议论的表达方式;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文体,也是本套教材唯一作为议论文文体编入教材的单元,为学生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论文打下基础。

第六,作为议论文,选文以求知为主题,使读者初步了解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为学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研究议论文体作了铺垫。

第七,文言文单元的选文以史传为主题,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文言文的阅读难度;为了进行语言的积累,本单元内还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这是与基础年级其他各册教材一脉相承的。

第一单元,诗歌。

教学课题

第1课:沁园春·雪

教材分析

就思想内容而言,这首词借景抒情,描写祖国北方美丽壮观的雪景,抒发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并抒发自己对未来的光明,充满坚定的信念;就艺术手法而言,这首诗虚实结合,于写景中妙然无痕地插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就修辞手法而言,这首诗虽然借助词的体制,却通过关键性的几个词语,把上下文联缀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左顾右盼、首尾响应的效果。

教学方法

⒈导入:

导入一,可以用“和词”优于原创的例子导入新课。比如,毛泽东的那首《卜算子 ·咏梅》远远高于陆游咏梅词;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的手法比较高超。同样,古来写“沁园春”词牌的作品很多,却很少有人能够达到毛泽东这样的造诣。

导入二,可以通过诗歌分类中的旧体诗,包括格律诗与古体诗和乐府,格律诗分为律诗、绝句、词等等,引导学生对词的知识的了解,或者温习。

导入三,可以通过历史中所学到的知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汉等人的评价。 导入方式可选择其一,用时5分钟。 ⒉新课:

教学过程,以学生的阅读、背诵和朗诵指导为主,兼及语法知识的渗透与修辞手法的运用。

⑴范读。《秋日私语》做背景音乐,课前以学生在预习中录制的朗诵作为学生的朗读规范,这样的好处是:一,向学生表明,优秀的朗诵作品不仅仅来自专业人士,其实也就在我们身边;二,作为展示朗诵的学生,他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树立一份成功感,选手以那些平时在同学中缺乏表达信心比较“羞口”的学生为最佳;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5分钟。

⑵朗读。学生的朗诵可以从自由朗诵开始,经过指名朗诵与举手自由朗诵相结合的方式;都是尽可能指出不同学生的不同优点;朗诵的过程注意在抑扬顿挫轻重虚实等方面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在自己朗诵与听别人朗诵时从对错的层次向美感层次进行过渡。朗读的目标是两个:一,熟读成诵;二,读进去,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可以用时10分钟。

⑶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意象,比如“茫茫”“滔滔”等连绵词,进入到作品的审美意境中去,此时,学生可以是闭上眼睛的;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层面的层级关系,看“望”与“惜”作为动词,分别“管”到下文中的哪个位置;引导学生体会“顿”“须”等词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可用时8分钟。

⒊拓展:

通过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与章楶的《水龙吟》的比较,提高学生对词的用词与意境的鉴赏能力。可用时8分钟。

⒋写作:

学生给苏轼或者章楶的《水龙吟》做出改写,并把作品帖到教室的壁报栏里。5分钟。 ⒌小结:

学生的感悟。90秒钟。

教师的导向。语言类作品的锤炼,不是一日之功,要经过多年的阅读与沉淀;语言背后的思想与见解,更是需要作者高度自觉的品质提炼与思想觉悟能力的。90秒钟。

教学反思

⒈导入用时过长,是影响课堂互动进入高潮的最大障碍,教师用语必须经过精心选择; ⒉把一首词上成以学生读诵为主的课,教师的指导性语言尤其是需要精选然后再精简的; ⒊媒体课件的采用亦应慎重,千万不要把画面处理得过分“花”,以免让学生分心走神。

推荐第6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毛泽东)

设计者:吴小平

导入: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略) 他是谁?(毛泽东)(出示图片)

他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还是一位书法家、诗人。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欣赏他的诗词《沁园春·雪》,(板书)从课题上看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首先看今天的学习目标。(出示、齐读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出“分外、妖娆”等词语,会解释“折腰、惟余莽莽”等词语。

2、通过示例,品味本文精练、准确、具有表现力的词语。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目标的学习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情况)预习的很充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外(

)

妖娆 (

)

数风流人物 (

)

稍逊 (

)

还看(

)

成吉思汗(

)

2、解释词语。(三位同学每人两个)

折腰:

惟余莽莽:

风骚:

红装素裹: 妖娆:

风流人物: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大意。(小组代表发言)

(看来大家都准备的非常充分,为自己鼓鼓掌,加油!)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今天我们就从诵读入手,来领会全诗,听一听演讲家侯希平老师的朗诵。听后说一说:我觉得这是一首————感受的诗词。

(侯老先生通过读,就让你体会到这首诗词的大气、磅礴,那么我们是否也能把这首诗词的意境通过读带给大家呢?老师相信我们能做到,一起试试。) 要求:注意把握好重音、节奏、语调、语速。(巡视并指导)

在巡视的过程中,有同学读得有青出于蓝胜而于蓝的势头,你就与大家分享你朗读的秘诀吧

二、指导朗读,赏析语言

1、你喜欢哪一句?你认为应该怎样读?结合诗词呈现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请选读词句,仿照示例,说说这样读的原因。

我认为

一句应该

读,原因是

2、本文的句子精练、准确,富有表现力。仿照示例,赏析下面的句子,并再找出一个加以赏析。

句式:我喜欢

一句,本句通过

修辞(手法、一字)写出了

示例:我喜欢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本句用“只识”一词传神的刻画出成吉思汗擅长武功而文学才华不足的形象。

(1)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三、归纳总结体会本词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特点。把词的上下两片的意思归纳出来。

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片: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四、拓展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1925年他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后,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他感慨万千,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这样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年后的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作出了有力的回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同学们想一想:

(1)谁主沉浮? (2)

五、小结:

这首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下片: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全词将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已经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尤其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同学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十几年后,你们也会成为新时代的主宰者,会成为真正的风流人物,让我们满怀豪情,齐读《沁园春·雪》

板书:

沁园春 雪

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片: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说明:运用课件《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由于本文产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历史背景又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必须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并适当地补充一些教学资源,以此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所表达的豪情壮志。 教法上: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活动式等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力提倡自由研讨。

学法上,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学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反馈: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反馈越及时越好。我推出2道“反馈检测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两道题围绕着学习目标设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推荐第7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等等,决不胜举。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诗歌是很高雅的文学样式,有文学之母,语言钻石的美称。中国古典诗歌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很耐人咀嚼。毛泽东就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无论是在临窗伏案时,还是戎马倥偬之间从未间断过吟咏诵读,写诗填词。对于这样一位伟人,我们还应该有哪些了解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毛泽东的生平。好这位同学声音洪亮,值得我们学习。《沁园春雪》是一首词,对于这一文学体裁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看下大屏幕,一起来回顾下词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我们将从诵读领悟,品读体会两个环节来欣赏这首诗。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们也从诵读入手来领会这首词。现在请同学们听配乐诗朗诵,在听读过程中一方面要听准读音,另一方面能领会全词作者表达的情感。同学们也可小声跟读。在读的过程中你听准这些字的读音了吗?来这位同学,你来为大家读一下,好,非常好,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

老师想问下同学们,初听这首词你有什么感受?生:气势磅礴。生:气势恢宏,不同凡响。师:你读的时候读出感情了吗吗?要想读出感情,我们还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看大屏幕:诗人站在美丽的塬上,祖国的壮丽河山展现在眼前,诗人心中是一种什么情感啊?生:自豪,喜悦。师:朗读时候要注意把握这种情感。还要注意节奏和重音。

在诗词中有个字它是领起下文的作用,在诗词中它叫领字。大家找一找是哪个字啊,生:望。师:那么领起的是哪几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望长城内外,„„分外妖娆。那么作者到底看到了哪些景观?生: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有什么特点?生:雄浑壮阔。师:非常好,那你们是如何看出这些雄浑壮阔的特点的呢?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好请这位同学说下。生: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句话描写了长城内外,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往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冰,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茫茫无边的积雪,寒威凛凛的尖冰,好一派壮丽的北国风光。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师:那么接下来我们看须引领的句子,他们是不是和望一样啊?生:是,师:那这两部分都是实写吗?生:不是,望引领的是实写,须引领的是虚写。师:同学们分析的很透彻,那么

根据诗人的描写,我们能看上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生::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好,今天我们一起分析本首词的上阕,课后,同学们找几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找几句写雪的古诗,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下节课我们继续分析下阕。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

实写

望:长城、大河、山、原 虚写

须:红,素,妖娆

对祖国河山的赞美

推荐第8篇:沁园春雪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1、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2、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3.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领悟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4、体会写景、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朗诵、合作研讨

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

2、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绘出的图画进行串讲,引导学生体会本阕词主题的壮美意境和诗人的豪迈情怀。【教学重难点】

1、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2、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

3、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

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教学设计思路:

了解词的知识,提供文字,声像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听录音,以各种形式反复朗诵课文,师生研读词的上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决不胜举。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水调歌头 读毛主席诗词》所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诗歌是很高雅的文学样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的美称。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泱泱诗国的甘露,滋润哺育了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篇章”中的一篇--《沁园春 雪》。

二、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莽莽(

) 折腰(

稍逊(

) 成吉思汗(

今朝(

分外妖娆( ) 稍逊风骚 ( )

2、朗读的感情观体念。

三、读诗歌,了解背景:

1、学习诗词重在“诵读、领会、品评、鉴赏”。师:初读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气势磅礴 令人振奋 豪迈的感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师:你认为你们刚才读出感情了吗?

生:不好,读起来缺乏力度,没有读出感情。

师:把握这首词的感情,还要从写作背景谈起。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师:来齐读一次,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朗读品味

朗读,除了把握诗歌的感情外,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朗读技巧。你知道诗歌朗读一般要注意什么吗?(停顿、重音、节奏、语调、语速等)

师:请看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应在哪里停顿?(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生试读

师:那么重音呢?应放在哪几个字上?为什么?(“千”“万”作重音处理,才能让听众感受到雪景的广阔,作者的视野与意境的开阔。“封”有冰冻、封闭之意。“飘”则突出雪轻盈的特点。)

师:。我们就按照理解把这三句读一读好吗? 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 生:标出全诗的节奏和重音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千里冰封──,(拉长)

万 里 雪 飘。↗(高昂)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山 舞银蛇,

原 弛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 妖 娆,(慢)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俱 往矣──,(慢,拉长)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

还 看 今 朝!(一字一顿)

五、赏析诗歌内容:

1、上下两阙各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

上阙:一层:总写北国雪景 二层:具体描绘北国雄伟景观 三层:想象雪后艳丽景象

下阙:一层:过渡 二层:评述历代英雄豪杰 三层:抒发诗人抱负

2、提问: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明确: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分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3句和诗题有什么联系?“千里”“万里”反映了什么?

明确:这3句开篇点题,突出了“冰封”“雪飘”。“千里”“万里”是互文,是说“千里万里冰封雪飘”。它描写了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辽阔。这3句总写祖国北方的雪景:一望无垠的大地,坚冰封冻,茫茫无际的长空,大雪飘飞。

4、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6、提问:“惟余莽莽”的“惟”,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这个“惟”字,准确地表达出广阔的天地间只有白雪,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见了。

7、提问:“顿失滔滔”的“顿”,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顿”字,突出了天寒地冻,表达出结冰速度的快。

8、讨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9、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

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10、提问: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第二课时

新课讲授

(一)、分角色朗读: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男、女领)北国风光, (男、女领) 江山如此多娇,

千里冰封,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里雪飘。 (男领) 惜秦皇汉武

(女领) 望长城内外, (男齐) 略输文采

(女齐) 惟余茫茫 唐宗宋祖

大河上下, 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

山舞银蛇 成吉思汗

原驰蜡象 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 (齐) 俱往矣

(齐) 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

看红装素裹 还看今朝

分外妖娆。

(二)、赏析诗歌内容:(下阕)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谁才能使中华民族进入“分外妖娆”的理想境界呢?“引”字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明确:它把“江山”和“英雄”联系了起来,突出了“英雄”们对大好河山的崇敬感情。说明了“英雄竞折腰”的原因是江山“多娇”。 写景和议论,是通过一个“引”字自然地过渡的。“江山”一句是承上“如此”,是指上阕中风光的壮丽。“无数英雄”是启下,概括了下阕所议论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

3、“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 “惜”是什么意思?它贯穿到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惜”是“可惜”,有美中不足的意思。它贯穿到“射大雕”,领起对下面历史人物的议论,概括了历代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不足之处。 总结: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

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 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说明历史人物是有很大局限性,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是今天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只有他们,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

(三)小结:

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使他成为了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正因为诗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有着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性格,才决定了他的诗词风格豪放、不同凡响,足以雄视万代、辉映千秋。

(四)扩展:

1、判断下列语句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对偶 C、拟人 D、夸张、E借代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C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AB )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BE )

2、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白雪皑皑、雪中送炭、雪泥鸿爪、映雪读书

3、把下列句的朗读节奏判断正确的一项( C ) 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统领到哪一句?

上阙中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哪句?

5、“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6、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设计:

总写: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实写: 望: 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上阙 具写: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描写(写景)

欲与天公试比高。

虚写: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过渡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抒情

下阙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议论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推荐第9篇:沁园春雪教案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所写景物雄浑壮丽,所抒胸襟博大宽广。在这首词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词人,一位壮志满怀、豪情万丈的英雄。感情激昂、豪迈,是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的绝佳教材;还是对学生进行英雄主义教育、励志熏陶的最佳范本;更是走进毛泽东心灵、领略伟人风采的最佳桥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炼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阕; 第二课时:下阕、总结、思考练习。 教学步骤: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一、引入

从《沁园春 雪》朗读视频引入本词的教学。

二、新课

1、毛泽东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 (展示其书法作品。) 2、本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3、字词: ⑴多音字:

分、数、汗、还、朝。 ⑵难字:

莽、娆、竞、骚。 4、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6、分析:

(一)、请找出主旨句,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二)、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联系,你看呢?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教师将两个问题之下的16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带着学生品读课文。这16个小问题是: (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2).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3).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奔放的气势? (使用比喻、拟人、化静为动) (4).下阕可分几层?

(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5).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 (江山如此多娇) (6).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 (8).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 (9).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 (惜) .(概括\"惜\"字用词讲究分寸的表达作用后) 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0).“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什么意思?

( “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应该看看今天的无产阶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11).(概括\"惜\"字用词讲究分寸的表达作用后) 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2).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评古为颂今) (13).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14).那么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5).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 (16).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有什么关系? (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7齐读这首词,力求当堂成诵。 8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接着评说历代帝王,最后深化开掘,抒发豪情壮志。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议论、抒情,“议”得恰如其分,“抒”得气冲斗牛;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三、布置作业

1.收集毛泽东诗词

2.选择一种景物,写一篇写景文章,注意融情入景,达到情景交融。

五、说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上 描写北国风光

热爱祖国山河

情景交融 融情于景 写景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

下 评论历史人物

谈古论今 议论抒情

抒发革命豪情

推荐第10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沁园春•雪》是体现毛泽东诗词特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典范作品。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该词的写作背景,抓住该词熔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虚实相结合,动静结合,意境壮美,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气度豪迈的特点,领会本词的基本内容和写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连堂2课时。

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阕; 第二课时:下阕、总结、思考练习。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

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引入

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引入本词的教学。

二、新课

1、毛泽东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 (展示其书法作品。) 2、本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3、字词: ⑴多音字:

分、数、汗、还、朝。 ⑵难字:

莽、娆、竞、骚。 4、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6、分析: ⑴上阕:

提问: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⑵详细分析上阕: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提问:“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⑶下阕。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⑷详细分析下阕:

①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略输”、“稍逊”、与“只识”相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应该看看今天的无产阶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评古”是为了“颂今”。 ⑸齐读这首词,力求当堂成诵。 ⑹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接着评说历代帝王,最后深化开掘,抒发豪情壮志。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议论、抒情,“议”得恰如其分,“抒”得气冲斗牛;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三、解决课后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百年学典》中的该课练习。

2、结合本课内容及写法,赏析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写一段文字,描写春雨(注意春雨的特点,2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概写:动静结合

上阕:描写具体描写:动静结合(实) 想象描写(虚) 沁园春•雪热爱祖国山河 歌颂无产阶级 铺垫

过渡(承上启下)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历代帝王 抒发豪情壮志文章

沁园春雪 教案设计

作者:陈华 时间:2012-08-26 14:21:14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所写景物雄浑壮丽,所抒胸襟博大宽广。在这首词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词人,一位壮志满怀、豪情万丈的英雄。感情激昂、豪迈,是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的绝佳教材;还是对学生进行英雄主义教育、励志熏陶的最佳范本;更是走进毛泽东心灵、领略伟人风采的最佳桥梁。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情怀。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2、掌握本文的篇章结构

3、理解诗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他是谁?我们眼中的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他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我们今天就来领略其中的一篇《沁园春•雪》。

二、介绍背景

1931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地区,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此时,国放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顺利以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遣队准备东渡黄河,奔走抗日前线。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茫茫雪景,毛泽东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课下注释一)

三、回顾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四、听雪,把握基调

1、听准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2、读出怎样的气势

3、强调字音 分(fèn)外 成吉思汗(hán) 还看今朝(zhāo) 数(shǔ)风流人物

五、读雪,读出气势

1、自由读,读准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2、点名读,自由评价 (教师先评,学生跟评)

3、齐读,注意停顿 (投影展示停顿)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六、看雪,整体感知

1、上下阕各表现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上阕写北方雪景,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下阕评历代帝王,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2、上阕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用四个字概括。

(长城、黄河、群山和高原。共同之处是雄伟壮丽或雄浑壮阔。)

3、词的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描述一下。

4、下阕评论了哪几位帝王?这些帝王在统治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共同之处是长于武功短于文治)

5、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七、小结: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八、作业:积累写雪的诗句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感受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情怀。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温习上节课内容

上下阕各表现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二、赏雪,局部感知

(一)、小组内男女分读上阕

1、前三句有什么作用?

2、哪一个字领起了写景?领起的句子有哪些?

3、写景的句子你喜欢哪一句?赏析一下。

(小组交流,从修辞、个别动词的使用的角度来答)

4、哪几句诗是虚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最后三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山河的赞美)

(二)、班级内男女分读下阙

1、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2、哪一个字领起了对历代帝王的评论?领起的句子有哪些?怎样理解这个字的含义?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3、作者认为,要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请用四个字来概括。

(文武兼备或文武双全。“文”指的是文学才华,“武”指的是军事才能。在作者看来,只有即懂军事,又懂文化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时代英雄。

4、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作者作为革命领袖要建功立业的自信和报负,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群众的赞美。

三、评雪,拓展探究

你认为我们今天的风流人物有哪些?那谁又是将来的风流人物呢?

四、比较阅读: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1、上片中的写景句,由哪一个字总领?

2、“独立寒秋”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3、词中有承上启下作用的的句子是什么?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再现了往昔怎样的斗争情景?

五、小结:从两首词中,我们看到了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毛泽东,领略了他作为诗人的风采。同学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只要我们大家立下鸿鹄大志,为这个目标,这个理想,这个志向,为之拼搏着,奋斗着,相信我们一定能成为真正的风流人物!让我们再一次带着这种豪迈的情感把诗词背诵一遍。

六、作业:

积累作者的诗词名作并背诵

(《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

第11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雪》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字词等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诵读诗词,感受诗词的思想感情。

3、走进诗词意境,感受词人的伟大抱负和鉴定信念。学习过程:

一、导入: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后,毛泽东率长征队伍胜利到达陕北,在陕北清涧县,毛于一场大学之后攀到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于是诞生了这首《沁园春 雪》。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是一种什么心情?那这首词又会流露毛泽东什么样的心情呢?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诗词,领略北国风光。

二、学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

(1)走进作者:毛泽东,字

,笔名

,1893年12月26日生,1976年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

,伟大的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文体常识积累: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你还想到了哪些?

(二)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聆听伟人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品雪论英雄。

1、自由朗读课文,概括归纳这首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提示:词上阙写

,展现了

;下阙论

,抒发了

2、品雪

诵读诗词,感受诗词的语言魅力。

(1)上阙的总领句是:

,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用“

”字,领起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写出了作者

的心情。

(3)在雪景中,作者既有静态的描写,也有动态的描写,找出来加以分析。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前句是静态描写,后句是动态描写,“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请你也找一句,加以分析:

除了静态动态的描写之外,作者更是由眼前的壮丽风光,引起了心中无限的豪迈,想到了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

。“

”点出了此时是作者的想象,是虚景,前十句是实景。

3、论英雄。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上阙与下阙之间的过渡句是:

其中

承上,总括上阙雪景,

一句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抱负:

(2)下阙中“

”一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

等古代英雄的评论,这一字就写出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

之情。 (3)“

”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到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的主题:“

。”

4、课外延伸:徜徉词海

《满江红》南宋

岳飞

怒发冲冠 ,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背诵这首词,谈谈你的感受?

5、感悟主旨:《沁园春 雪》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上阙写北国风光,展现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阙议论抒情,评说历代英雄,抒发了词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词人要

,担当

的抱负。

(三)课堂检测:

1、默写上阙:

2、指出下列句子用的修辞手法: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3、“惟余莽莽”中“惟”的意思是

,写出白雪

“顿时滔滔”中“顿”的意思是

,写出冰封

。这两个副词准确的写出了北方冬季的

4、本文用“

”两句由上阙写景自然过渡到下阙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5、《沁园春 雪》一文中点明全文主旨,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6、古诗中有很多写雪的句子,请写出三句:

7、毛泽东,字

,我国伟大的政治家、

和诗人,《沁园春 雪》是一首

,沁园春是

,雪是

8、积累与运用: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雨总是落在南方。“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山下兰芽短浸溪,

。”“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南方的雨啊,在兰溪,在巴山,打湿了苏轼的衣衫和李商隐的思绪。 在巴南落雨的时候,北方总在落着雪。“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欲将轻骑逐,”

。”“欲渡黄河冰塞川,

。”这北方的雪啊,在天山,在黄河,染白了边关将士的征袍,冷却了李白济世的豪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回顾文学常识。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3、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导入:齐诵读《沁园春 雪》导入。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1)、毛泽东,字

,我国伟大的政治家、

和诗人,《沁园春 雪》是一首

,沁园春是

,雪是

(2)词的上阙侧重写

,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下阙侧重写

,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3)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二、研读诗词

(1)、词的上阙中哪些句子是写北方雪景的?这些句子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作者在上阙中“望”到了哪些景物?其中虚写的是? (3)、词的上下阙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4)作者在下阙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5)、词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6)、“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写出了地域的

,显示了作者

的胸襟。

三、赏析诗词。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1)一句描写的景物是

,运用了

修辞手法。 (2) 为什么觉得群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2、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1)、“须”的意思是什么? (2)、思考:这几句写的是否眼前所见实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四、比较阅读。《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一九三五年二月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题目是

2、词的上阙,描绘了红军进军的场面,进军的时间是

,为了渲染红军急速而坚毅的向娄山关前进的英勇姿态,诗人写到的物象有

。(用词中词句填写)

五、课外延伸。请写出分别含“雪”“雨”“星”“月”“风”的诗句各一句。 雪: 雨: 星: 月: 风:

六:同堂检测:

1、词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分别指

2、风骚原指《

》里的《

》和《

》里的《

》,这里指

3、下阙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用“赞美”而用“折腰”?

4、“惜”的作用与上阕哪个词相近?

5、“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6、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7、“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

8、这一部分在表态方式上有何特点?“俱往矣”前后有何联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12篇:沁园春 雪教案

重庆市外国语学校 王 君

【教学目标】 1、诗歌诵读训练

2、欣赏本诗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感受诗词炼字的魅力 3、感受毛泽东豪迈奔放的伟人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诗歌诵读训练:

以读动情,以读识文通过齐读、轮读、领读等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走进诗歌、走进作者

2、感受诗词炼字炼词的魅力

让学生通过词语的咀嚼玩味,体会本诗表达的精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诗歌导入 诗人毛泽东 任先青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常于马背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

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数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城楼上只那一句

便站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毛泽东是革命领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同时也是诗人梅花瑞雪,战地黄花,残阳如血,击水新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的诗词作品把典雅高古的旧体诗词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紧密融合,绽成了诗词创作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二、诵读入情

1、个人自由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诗歌基本内容,关注重点词语的读法写法,比如: 莽 红装素裹 妖娆 竞折腰 风骚 2、个人表演朗读:

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并且交流自己在感情基调、语速、重音、表情、动作等上的处理师生在讨论中要形成共识,比如: 感情基调:豪放激动,充满自豪

语速:上阕的“望”和下阕的“惜”要有较长停顿“须晴日”和“俱往矣”语速要慢“还看今朝”要用拖音来读„„ 重音:“分外”、“多娇”等要重读,“惜”、“略”、“稍”、“只”需轻读„„ 表情:微笑、从容、自信,傲视一切

动作:想象自己站在至高点上俯瞰祖国江山,身形要挺拔,气度要雄健 3、双人或者多人设计配合朗读

4、听朗读录音,自由点评录音朗读中的各种处理 5、全班齐读

三、推敲入境

1、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通过刚才的反复诵读,我们基本上能够在字里行间看到诗人的形象了现在请你说一说:诵读《沁园春·雪》,我读到了一个 毛泽东 学生可能会概括:

我读到了一个豪放的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充满瑰丽想象的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画家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胸怀天下的政治家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骄傲的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要主宰历史的毛泽东

„„

2、咀嚼诗句,由文见人:

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话题(或者自设话题),紧扣诗歌的精妙之点来说: 从毛泽东的写景之妙来看毛泽东 从毛泽东点评之奇来看毛泽东 从毛泽东的情感之炽来看毛泽东 „„

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以下特色:

⑴ 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诗人新颖独特的视角: ① 虚实结合:

上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 ② 动静结合:

山、原→舞、驰 化静态为动态 ③ 纵横结合:

写景──空间 议论──时间 ⑵ 用词准确含蓄,千锤百炼──诗人细腻入微的表达: ① 准确传神的动词: 封、飘、舞、驰

② 概括性强的总领词: 望、惜

③ 富有表现力的副词: 惟、顿、略、稍、只

⑶ 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① 比喻兼对偶: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② 互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③ 拟人:

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

3、回扣背景,诗意升华,情感再燃: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回顾历史,读《沁园春·雪》,我们读出了毛泽东的伟人情怀今天,和平盛世之下,我们重读《沁园春·雪》,心灵同样可以受到震撼,你还读出了什么呢?请以:从“《沁园春·雪》中,我还读出了”的格式畅谈感受 学生可能谈到:

我读出了今人要胜古人的豪情

我读出了要为新中华改天换地的信心

我读出大好河山需要我们去建设的呼唤

„„

四、结束

全班集体配合分角色诵读,结束全课的学习沁园春·雪

女领:沁园春·雪 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齐: 千里冰封──,(拉长)

万 里 雪 飘↗(高昂) 女: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男: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女: 山 舞银蛇,

原 弛蜡象,

男: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 妖 娆,(慢) 齐: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 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女: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齐: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领: 俱 往矣──,(慢,拉长) 齐: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

还 看 今 朝!(一字一顿)

五、课后作业

1、查找毛泽东诗词资料,自主阅读毛泽东诗词五首以上,并写出读后感 2、收集背诵关于雪的诗句五句教学目标】

1、诗歌诵读训练。

2、欣赏本诗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感受诗词炼字的魅力。

3、感受毛泽东豪迈奔放的伟人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诗歌诵读训练:

以读动情,以读识文。通过齐读、轮读、领读等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走进诗歌、走进作者。

2、感受诗词炼字炼词的魅力。

让学生通过词语的咀嚼玩味,体会本诗表达的精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诗歌导入 诗人毛泽东 任先青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常于马背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

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数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城楼上只那一句

便站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毛泽东是革命领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同时也是诗人。梅花瑞雪,战地黄花,残阳如血,击水新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的诗词作品把典雅高古的旧体诗词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紧密融合,绽成了诗词创作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二、诵读入情

1、个人自由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诗歌基本内容,关注重点词语的读法写法,比如:

莽 红装素裹 妖娆 竞折腰 风骚

2、个人表演朗读:

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并且交流自己在感情基调、语速、重音、表情、动作等上的处理。师生在讨论中要形成共识,比如:

感情基调:豪放激动,充满自豪。

语速:上阕的“望”和下阕的“惜”要有较长停顿。“须晴日”和“俱往矣”语速要慢。“还看今朝”要用拖音来读„„

重音:“分外”、“多娇”等要重读,“惜”、“略”、“稍”、“只”需轻读„„

表情:微笑、从容、自信,傲视一切。

动作:想象自己站在至高点上俯瞰祖国江山,身形要挺拔,气度要雄健。

3、双人或者多人设计配合朗读。

4、听朗读录音,自由点评录音朗读中的各种处理。

5、全班齐读。

三、推敲入境

1、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通过刚才的反复诵读,我们基本上能够在字里行间看到诗人的形象了。现在请你说一说:诵读《沁园春·雪》,我读到了一个

毛泽东。

学生可能会概括:

我读到了一个豪放的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充满瑰丽想象的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画家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胸怀天下的政治家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骄傲的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要主宰历史的毛泽东。

„„

2、咀嚼诗句,由文见人:

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话题(或者自设话题),紧扣诗歌的精妙之点来说:

从毛泽东的写景之妙来看毛泽东

从毛泽东点评之奇来看毛泽东

从毛泽东的情感之炽来看毛泽东

„„

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以下特色:

⑴ 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诗人新颖独特的视角:

① 虚实结合:

上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

② 动静结合:

山、原→舞、驰 化静态为动态。

③ 纵横结合:

写景──空间 议论──时间

⑵ 用词准确含蓄,千锤百炼──诗人细腻入微的表达:

① 准确传神的动词:

封、飘、舞、驰。

② 概括性强的总领词:

望、惜。

③ 富有表现力的副词:

惟、顿、略、稍、只。

⑶ 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① 比喻兼对偶: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② 互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③ 拟人:

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

3、回扣背景,诗意升华,情感再燃: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回顾历史,读《沁园春·雪》,我们读出了毛泽东的伟人情怀。今天,和平盛世之下,我们重读《沁园春·雪》,心灵同样可以受到震撼,你还读出了什么呢?请以:从“《沁园春·雪》中,我还读出了---------”的格式畅谈感受。

学生可能谈到:

我读出了今人要胜古人的豪情。

我读出了要为新中华改天换地的信心。

我读出大好河山需要我们去建设的呼唤。

„„

四、结束

全班集体配合分角色诵读,结束全课的学习。

沁园春·雪

女领:沁园春·雪

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齐: 千里冰封──,(拉长)

万 里 雪 飘。↗(高昂)

女: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男: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女: 山 舞银蛇,

原 弛蜡象,

男: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 妖 娆,(慢)

齐: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 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女: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齐: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领: 俱 往矣──,(慢,拉长)

齐: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

还 看 今 朝!(一字一顿)

五、课后作业

1、查找毛泽东诗词资料,自主阅读毛泽东诗词五首以上,并写出读后感。

2、收集背诵关于雪的诗句五句。

第13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雪》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方法,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2、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3、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4、熟练背诵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沁园春 雪》的思想内容,抒发的革命豪情。

2、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练习朗读,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和作者抒发的革命豪情。

2、难点 :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反复揣摩品味本词凝炼的语言,想象本词的美妙意境,以及作者博大的胸襟。

学情分析: 诗词的教学要强调朗读,但学生们朗读的技巧能需改进,在朗读中体会和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情怀和胸襟。学生对于精炼优美的语言理解也应注意。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回顾写雪名句: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等等,不胜枚举。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咏雪名篇:《沁园春雪》。(板书课题)

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念,学生明确。

三、简介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

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

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

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

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激情澎湃、气势恢弘的词作,让我们先通过朗读来领略一下它的魅力!现在请

同学们看一段影片,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听准每一个字音,并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可以

小声跟读。

多媒体出示《沁园春雪》的影像资料,学生欣赏范读。

欣赏完引导学生思考:

1、初听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谁能来谈一谈?

明确:豪迈、气势磅礴、激昂有力等。

2、教师引导:想象一下,诗人站在海拔千米的塬上,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在眼前,心

中会涌起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自豪、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怎样朗读才能读出这种激情呢?结合刚才的范读,你认为朗读这首词都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明确:语速不能过快,注意抑扬顿挫,语调激昂处应充分表现出,关键性的

字句应重读,停顿应适当等等。

4、学生根据这些要求,开始练习朗读。

教师指名朗读,并适当评价,也可学生互评。

学生再读,注意朗读技巧,不断改进。

五、细读课文,研读赏析:

(一)、学习上阙:

1、集体朗读上阙。

2、多媒体出示题目,学生思考:

①、词的上阕写了什么内容?那几句话是总写?

②、“望”字在词中的有什么作用?望到了什么?

③、望到的景色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这里有两个比喻句很精彩,你能找

出来吗?它们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①词的上阕写北国雪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总写。

②统领下文,(一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③长城、黄河是静景,山脉、高原是动景。

“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精彩,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让山、原

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精神奋发的感觉。

3、上阕末尾三句诗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意

境?

学生回答,明确:

是虚景。从“须”能看出,“须”是等到的意思。这里是在写作者想象雪后天晴,红日照耀下

的美景。

4、上阙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回答明确: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5、齐读上阕,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学习下阙:

1、自由朗读下阙。

2、教师提问: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描绘雪景过

渡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英雄人物的歌颂。

3、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由哪个字领起?包含什么感情?

学生讨论发言,明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由“惜”字领起。有“可惜,惋惜”的感情。

首先,肯定了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其次,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

多。

另外,“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

信念。

4、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真正的英雄人物是当

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人民群众。这里主要是作者自况,抒发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

英雄的壮志和抱负。

5、讨论最后这三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明确:表明真正的英雄人物应该是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无数的人民群众。揭示中心思想。

6、朗读下阕,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

(三)分析完思想主旨,我们再一起领略一下词的艺术特色。

1、这首词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找出例句。

学生回答明确:

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上阕主要是描写(写景),也渗透了抒情。下

阕主要是议论抒情。

2、这首词还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找出例句。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1)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2)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六、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1、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

壮,强烈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下面我们一

起从古诗词中搜集能表达作者远大抱负的诗句。

学生热烈讨论,交流搜集的诗句,总结: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2、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

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白雪皑皑、雪中送炭、雪泥鸿爪、映雪读书

七、小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同学们,我们就是祖国未来的“风流人物”,

让我们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的能力,为伟大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八、作业设置: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附:板书设计:

总写之景意境壮阔热爱祖国

上阕写景:具体实景动静结合

想象之景艳丽多姿江山多娇

过渡:承上启下英雄人物下阕论史 :评古:短于文治

论今:风流人物真正的英雄人物

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课后记:

第14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

一、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词的能力和兴趣,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表达的感情,感受作者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

二、体会词作的修辞手法及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词的意境,领略毛泽东的伟大胸怀和伟大人格。

2.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一)(通过多媒体朗诵)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欣赏了塞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下雪盛景,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伟人怎样的情怀?

出示课件中的课题 《沁园春.雪》

(二)体裁和题目分析:体裁:词;沁园春:词牌;雪:题目。

(三)背景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长征部队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二、初步感知

(一)明确重点读音及词语解释:(投影)

1.正音:沁(qìn)园莽(mǎng)莽红装素裹(guǒ)分(fèn)外

妖娆(ráo)稍逊(xùn)成吉思汗(hàn)数(shǔ)风流一代天骄 (jiāo)

2、解词:[补充资料]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二)朗读

1、观看多媒体画面,聆听配乐朗读,提醒学生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2、请学生个人朗读,指出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

3、教师范读,并通过课件出示朗读的重音及节奏。

4、全班齐读(要求读出感情)

三、课文上阕研读赏析

1.分析前三句。

(1)这三句在上阕的作用:

要点:总写了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

(2)由此可见上阕的结合特点是什么?先总写,后分写。

(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在情态的描写上有何不同?明确:前者是静态描写,后者是动态描写。

(4)分析描写群山,高原的几句。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

为什么觉得群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学生发挥想象回答) 要点: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被白雪覆盖的群山宛延曲折,伸向向远方,仿佛一条条银蛇在舞动;一座座披着白衣的高原,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驰。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丽;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

(5)“长城”、“大河”和群山、高原的描写,在情态上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后,老师操作电脑显示)要点:前者静态、后者写动态;塑造了一个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意境。

2、分析最后三句。

(1)“须”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

明确:等待

(2)思考:这几句写的是否眼前所见实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先让学生发挥想象去体会,回答。)明确:这几句是从眼前所见展开的想象,是虚写。展现了一个红白交映生挥的景象。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日映照下的北国河山比作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一样格外艳丽动人。

四、反复朗读,感受意境

电脑演示配乐朗颂欣赏。全班有感情的齐读全词。 抽查,了解背诵情况。

五、教师小结:

(1)修辞手法小结:比喻、拟人、对偶等,使描写更形象生动,更能加强表现效果。

(2)表达方式和内容概括: 描写与抒情相结合,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这是一首雪的赞歌,也是一幅祖国壮丽山河的画卷,上阕写景,句句洋溢着热爱山河的豪情;下阕抒情议论,句句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抱负。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情由景生,议由情发,产生强烈的感人效果。

六、整体把握,预习下阕:

1、朗读这一部分。

2、表达方式的特点。

3、表达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4、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七、板书设计:

上阕总写:北国冰封雪飘(总写)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静)

望: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动)想象 : 红妆素裹(虚写)

八、作业布置

搜集毛泽东的诗词,体会诗人豪放的词风,感受人物形象。

第15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

2、理解《沁园春?雪》的思想内容,抒发的革命豪情。

3、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4、品味本词的语言,领悟语言的深层意蕴。

5、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下阕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革命豪情。 ②品味本词的语言。

2、难点 ①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②反复揣摩品味本词凝炼的语言,想象本词的美妙意境,以及作者博大的胸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等等,决不胜举。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二、题解与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齐读一遍。

3、学生思考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议论、抒情。

四、品读课文,赏析意境

(一)、学习上阙

1、集体朗读上阙。

2、学生思考:上阕分几层意思?

明确:上阕写景共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3、讨论:

(1)、第一层总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北方雪景图,请找出体现动景、静景的词语。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

(2)、“望”字在词中的有什么作用?望到了什么?

统领下文(一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3)、望到的景色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长城、黄河是静景,山脉、高原是动景)

(4)、“须晴日”中的“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须”是等到的意思。这里是在写想象中的雪景,表现了诗人对革命光荣前途的预见,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主义精神。

(5)、上阙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6)、齐读上阕,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学习下阙:

1、自由朗读下阙。

2、按照上阙的方法学生自己先分层理解,简单分析。

明确:三层。一层承上启下,二层评价历史人物,三层歌颂英雄人物。

3、讨论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义,以及在词中的作用?

明确: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描绘雪景过渡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英雄人物的歌颂。

(2)、上阙用“望”来统领下文,那么下阙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字?

明确:惜(可惜、惋惜)

(3)、诗人在“惜”什么人?

明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4)、诗人对这几个人的态度是一样的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一样。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

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诗人评说这些人物的目的何在?

对比、衬托后面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人民大众。

(6)、集体朗读最后三句,然后讨论这三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明确:表明真正的英雄人物应该是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无数的人民群众。揭示中心思想。

(7)、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五、再读诗词,展开联想,畅谈感悟

1、齐声朗读,想象词中景象。

2、请大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六、拓展延伸:

1、找几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2、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

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白雪皑皑、雪中送炭、雪泥鸿爪、映雪读书

3、找几句写雪的古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七、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附:板书设计:

总写之景意境壮阔热爱

祖国

上阕写景:具体实景动静结合江山多娇山河

想象之景艳丽多姿

过渡:承上启下

下阕论史 :评古:短于文治

论今:风流人

《雨说》教学设计示例一

一、明确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熟读成诵,体会拟人手法运用的好处,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

《雨说》这首诗以拟人的手法,运用生动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久违的春雨所带来的欢乐幸福与甘甜。全诗语言生动、活泼,有如一阵清新的春风拂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三、教学过程

1.由简介台湾诗人郑愁予导入课文。

2.配乐范读全诗,要求:

(l)听准音。

(2)听朗读节奏与朗读时的感情基调。

3.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指导分析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感情基调是喜悦的。

朗读语调是轻快的。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6.指导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熟读成诵。

7.指导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l)整体感知诗歌中塑造的“雨”的形象特点。

明确:文中的“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而淅淅沥沥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的脚步。

(2)课文中突出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雨”的形象,这种手法运用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诗歌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这种手法拓深了“雨”这个形象的深层含义,而且全文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情趣。

(3)理解诗歌开头括号中的话的含义。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明确:“四月”点明时间是春天,“等待久了”表明了对春雨的渴盼。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主要从指导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领悟诗中传递的思想与情感来学习了《雨说》这首诗。

春雨已经对我们说了这么多的话,现在,我们不妨也对春雨说几句话,说几句你心里最想说的话或写几行诗都行。

第16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雪

【学习目标】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

1.词的知识词的知识_百度文库

2.创作背景与发表

《沁园春〃雪》写作背景

【自主学习】

1、注音。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今朝()

2、解释下列词语 , 加点的字另作解释。

惟余莽莽:

风流人物: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3、课文解读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合作探究】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百度搜索_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理解

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6、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7、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8、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an=0&si=

2【精读精练】

精读诗歌下阕

9“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百度搜索_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0、对于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11、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12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百度搜索_沁园春·雪de zhuzhiju

【主题阅读】

品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课前打印发放)

甲我爱你,塞北的雪 (王德) 百度视频搜索_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哟,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春天的使节。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用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你把生命溶进土地哟,滋润着返青的麦苗,迎春的花叶。

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臵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3毛泽东一生对雪情有独钟,甚至不允许扫除院子中的雪。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三位诗人对雪的喜爱?试各写出一句。(答案不唯一)

14甲诗歌颂的仅仅是雪花吗?谈谈自己的理解。由“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你联想起哪位诗人的绝唱?又联想到春天的哪一位使者?

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绝唱,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由“梨花开”你又联想到哪位文人墨客的名句?

百度搜索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妙处

16、乙诗的内容兼及咏雪和送别两个方面。描写雪景,既有大笔挥洒,又有细致描画,鲜明地再现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又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大笔挥洒的诗句如:“瀚海阑千百丈冰”等,细致描画的诗句如:“狐裘不暖锦衾薄”等。写送别,以结尾两句最妙,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如果你是诗人,看着雪地上的马蹄印,会想些什么呢?

【拓展提升】

17、找几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关于理想抱负的诗词_百度文库

18、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带 雪 字的四字成语_百度文库

19、找几句写雪的古诗。写雪的诗句_百度文库

【教(学)后记】

答案

1、

2、

3、(略)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5、“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6、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7、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 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8、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9、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10、“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11、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1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13、毛: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王: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

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歌颂的不仅仅是雪,还应该包括具有雪的精神品质的人们。毛泽东的“飞雪迎春到”。梅花。

15、严酷的风雪是一种逆境意象,但这里诗人把它当作一种美好感情的寄托,感情的豪迈变酷寒为美,没有逆境的感觉。从修辞的角度来看,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一片银白世界,在诗人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朱自清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16、答案不唯一,能答出下列几种情况之一即可:a.为“别时容易见时难”而感叹;b.为“长路关山何时尽”而愁虑;c.因朋友归京而羡慕;d.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

17、(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18、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白雪皑皑、雪中送炭、雪泥鸿爪。

19、(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17篇:沁园春 雪 教案

《沁园春 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介绍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

(2)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能准确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

(4)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2、情感态度方面:

(1)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3、能力方面:

(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2)领会上下阕写景议论抒情的关系,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2、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

3、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1)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小学时候我们学习过他的诗篇《七律.长征》,今天我们就再一起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领略一下毛泽东诗词的风采。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 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2)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并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如: 分(

)外妖娆(

数(

)风流人物

惟余莽莽

风骚

红装素裹

3、再读课文,根据朗读范例,明确重读的字词以及应该停顿的地方

4、学习上阕,提问讨论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3)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

(4)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6)讨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7)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8)提问: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5、布置作业

预习下阕,背诵上阕

第二课时

1、复习上阙

先总结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全班齐背上阕

2、学习下阕

(1) 齐读下阕,初步体会作者所写内容与感情 (2) 提问: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3) 提问:“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4) 提问: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5) 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6) 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7) 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3、梳理巩固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4、全班跟着音乐有感情的齐读全词

5、布置作业

(1) 背诵全词

完成课课练上习题

(2) 课后自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体会毛泽东词的特点

第18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品析诗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李白善诗,成为诗仙;杜甫善诗,成为诗圣;白居易善诗,成为诗王;苏东坡善词,开豪放一派,李清照善词,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婉约派著名女词人。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泱泱诗国的甘露,滋润了无数中华儿女,也滋润了一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他就是被称为诗人领袖的毛泽东。

二、读题解题:

1、作者简介:

毛泽东简介(大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师:毛泽东这首词一经发表就震惊了蒋介石政府,蒋介石为什么震惊呢?让我们走进那段难忘的历史吧!

2、解题:“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齐读,指名朗读

2、找出上下两阙之间的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上下两阙分别由一个字统领,请找出。(上阕“望”,下阕“惜”)

4、从这两个字中你能看出上下两阙分别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吗?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议论、抒情

四、品读课文,赏析意境:

1、在上阕中,作者望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景的,请加以分析。

教师先示范,学生在书上做批注,并试着读出情感。

明确: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动静结合,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境界,读出了豪迈之气。

②“惟余”“顿失”使用了夸张的修辞,写出了白雪覆盖的范围之广,冰封速度之快。

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使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的表现山脉、高原的活泼奔放,奋发竞争。

④“红妆素裹”是一处虚写,红白色的鲜明对比,更突显了这片冰雪世界的魅力。

师:上阕写北方的雪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下阕中,作者对什么感到惋惜?

明确:惋惜历代风流人物“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缺少了文治。

3、作者评说这些人的目的何在,请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前收集的材料,合作探究。

明确:评估颂今,衬托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点明主题。

4、如何理解最后三句,说说它们在词中的作用?

明确:表明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揭示中心。

师:下阕评论历史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五、再读诗词,畅谈感受:

1、齐声朗读,读出情感。

2、读完词后,你体会到了哪些美?

3、请大家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六、拓展延伸:

1、积累古诗词中表达作者伟大抱负的句子。

2、积累含“雪”的古诗句。

《沁园春·雪》

阳泉三中

第19篇:沁园春 雪教案

沁园春 雪

教学目标:

1、感知词中的形象,感受词的意境。

2、感受作者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翻身当了主人,他是谁?(学生齐答)对,他就是毛泽东!大家知道吗?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今天,让我们走进它的《沁园春 雪》,来感受其诗词的魅力。

2、简介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订正读音和节奏。

2、齐读课文。

三、初读知内容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上下阕是怎样巧妙的衔接的?

四、再读寻美点

请同学们品读全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温馨提示:可以从句子的修辞、用词、写法、表达的感情等角度来谈。

示例:我喜欢“山舞银蛇”一句,山本来是静态的,一个“舞” 字,化静为动,把山写得极富生机,表现了它们昂扬奋发的气概。

五、三读释疑难

你还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六、美读展风采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背诵全词

1、熟读课文,尝试背诵。

2、齐背。作业:

1、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2、课下阅读毛主席诗词《沁园春 长沙》和《浪淘沙 北戴河》,加深对毛主席诗词的理解。 教学反思:

总感觉该把时间还给学生,在美读环节缺少必要的指导和范读,没达到预期效果。

第20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雪》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2.通过朗读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毛主席有一首词叫《沁园春 雪》(课前板书课题),意境开阔,大气磅礴,蒋介石看到以后非常生气,在国民党内外征集诗词,并要求他的御用文人们日夜埋头写作,要写出一首词在气势和意境上超过毛泽东,然而终其一生都没有如愿。那么,《沁园春 雪》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词?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千古绝唱。

二、作者简介

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共和国的缔造者,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作为诗人的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沁园春 雪》是他的代表作。(翻)

三、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屏幕上的字音,并结合注释疏通词意。有困难吗?(“风骚”作何解?)

2、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了这首词,你喜欢这首词吗?老师也非常喜欢这首词,想为大家朗读,可以吗?教师范读(配乐范读诗歌)(激发学生)

3、请同学们谈谈你听读的感受。(这首词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很有气势) 同学们也想试一试?要读出气势。(学生齐读)

过渡:老师听到的是雄壮之音,感到的是豪放之情,可见这是一首壮词(板书:壮词)。那么,这首词到底壮在何处呢?(学生答)壮在上阕的写景,壮在下阕的抒怀。(板书:写景 抒怀)(翻)

四、感悟意象,探究情怀

1、那么,景物如何之壮美?请同学们在上阕中选取你所喜欢的景物,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文字加以描绘。(评学生是否写出了和读出了壮美) 举例(如果学生写的还可以就不必重复,也不必求全)

①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大地冰封凝然而安静;天空雪飘轻盈而灵动。(引导朗读词句)

②在这白雪皑皑的世界,雄壮的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天地之间。昔日波涛汹涌的黄河顿时被冰雪覆盖。(引导朗读词句)

③群山与天相接,在白雪的覆盖下显得愈发地高大巍峨,又如一条条银蛇舞动,高原上的山丘起伏连绵,似一头头白象在奔跑,它们是要和老天一争高下。(引导朗读词句)

④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须,等到之意。现在是晴日吗?不是。是大雪纷飞。由此可见,这是作者的美好的想象。应读出陶醉和向往之情。)

综合同学们所描绘的画面,现在我们可以想象展现在诗人面前的和浮现在诗人心中的是怎样的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景啊!(板书:壮丽的雪景)(翻)

2、1000多年前的柳宗元也曾描写过浑莽雪飞的世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孤寂死灭,了无生气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一个郁闷苦恼高洁清寒的诗人。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带到词句:千万里江山,长城大河) 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他的感情充满喜悦,他的精神豪迈奋发,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翻)

3、雪景是壮丽的,那么情怀又是如何地壮美呢?(齐读下阕) ○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回答,先引到评论帝王) 这五位帝王是英雄吗?是,理由有三:一从史实来看(学生稍微阐述),二从“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见,三从“惜”字(美中不足)可见。

可惜啊,惋惜啊,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缺陷---只知武功,缺少文治,缺少文学才华。(文采、风骚都指文学才华;弯弓射大雕代指武功)(“略输”“稍逊”“只识”可见对成吉思汗的否定大于前者,几乎是一种不屑的口气。)(引导学生朗读,从惋惜到不屑的语气) ○2那么谁才是真正的时代英雄呢?风流人物呢?(翻) 联系写作和发表背景谈谈对风流人物的理解。

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作于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长征的壮举,成功实现战略转移,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愈加猖獗,华北告急;国民党政府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发表背景:这首词发表于1945年8月,中国人民刚刚取得抗战的胜利,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为和平作积极的努力。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如果学生说是毛泽东,先予以肯定,然后结合注释加以引导。注释: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功业,成立新中国,创造新的历史。)毛泽东当然是风流人物,而且是风流人物中的风流人物。这是人民的幸福,也是作为对手的蒋介石的悲哀。蒋先生可能也会仰天长叹:既生蒋,何生毛啊!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翻)

这真是“历代帝王竞自由,可叹赳赳欠风流。试问英雄今何在?且看孺子占鳌头。”胸怀天下,胸怀革命,胸怀人民,多么博大壮阔的胸怀啊!(板书:壮阔的胸怀)

4、景是壮丽的雪景,怀是壮阔的胸怀,这就是毛主席的壮词,借壮丽之景抒写伟人壮阔的胸怀。

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是怎样的一种豪情啊!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诗词来感受主席伟大的形象和主席诗词无穷的魅力。(翻)

(时间允许,一生读,然后作评。最后齐读。展现我们盐中学子的风采)

六、总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流。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的时代,同样有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君不见,

奥运国旗赛场飘,神七飞天尽逍遥; 世博在即世瞩目,花开万朵显妖娆。 (翻)在缅怀伟人的同时,让我们齐诵主席的诗句,唱响时代的最强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下课时翻页 板书: 沁园春 雪 壮词

写景 壮丽的雪景 抒怀 壮阔的胸怀

沁园春雪教案模板
《沁园春雪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