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初二物理上学期备课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31:36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二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初二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一) 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二)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三) 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四) 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物理知识,知道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五) 进行思想教育

物理教学必须结合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物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阐述物理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求实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介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我国历史上的科学技术贡献,绍我国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讲述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发展前景及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培养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树立为祖国和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六) 培养刻苦的学习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需要动脑、动手,并克服一定困难才能达到的。刻苦学习的精神不仅对学生当前学好物理是必要的,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习惯,**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习惯。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培养自学能力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行相关的资料收集和有针对性的阅读,设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引言

第二周——第三周:测量的初步知识 第四周——第五周:简单的运动 第六周:声现象

第七周——第九周:热现象 第十周:期中复习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光的反射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光的折射 第十五周——第十七周:质量和密度 第十八周——第二十周:力 第二十一周:期末复习第二十二周:期末考试

推荐第2篇:初二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初二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1、上好第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鼓励学生提问,耐心给学生讲解。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总结的工作。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物理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多向他们提出问题,尝试找到更好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3、加强阅读,多些了解新闻、新科技,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分享,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积极开展物理实验,也多些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勇于讨论,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

(二)、基础知识教学

1、新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不多,所以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讲解更着重于将知识用于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当中。

2、将各知识点归纳、总结和分析,每讲完一章书都进行测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的内容。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验

1、课堂实验演示

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具,并先作实验演示,看检查实验的可行性,保证课堂上实验成功。

2、学生实验

课前将实验的要求同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并顺利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思考、和观察等能力。实验后检查学生的实验册,看学生实验的结果,从中发现问题,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理解所学知识。

(四)、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首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要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尽管老师对重的内容细嚼慢咽,重点内容重点过关,但学生还是不回去消化,因而造成成绩的两极。要解除这种现象,应从三个方面下手,第

一、国家要重视初中物理教学条件的投入,创造良好的条件来配合教材的改革,

第二、教师要针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薄弱环节巧下工夫;第

三、辅助后进生加强知识的巩固。

推荐第3篇:初二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初二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一) 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二) 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三) 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四) 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物理知识,知道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五) 进行思想教育

物理教学必须结合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物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阐述物理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求实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介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我国历史上的科学技术贡献,绍我国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讲述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发展前景及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培养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树立为祖国和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六) 培养刻苦的学习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需要动脑、动手,并克服一定困难才能达到的。刻苦学习的精神不仅对学生当前学好物理是必要的,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习惯,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习惯。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培养自学能力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行相关的资料收集和有针对性的阅读,设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引言

第二周——第三周:测量的初步知识

第四周——第五周:简单的运动

第六周:声现象

第七周——第九周:热现象

第十周:期中复习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光的反射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光的折射

第十五周——第十七周:质量和密度

第十八周——第二十周:力

第二十一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二周:期末考试

初二物理教学计划 (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

一、教材分析及课程标准 第一章 声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第二章 光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与物的关系。 4.认识凹面镜的会聚作用和凸面镜的发散作用。 5.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1.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第四章 物态变化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植。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 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1.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

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3.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和掌握本学期各章知识,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经历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进一步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是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研究方法探究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感情,受到科学精神的陶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增进对科学的感情,受到科学精神的陶冶。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光的传播、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难点:让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研究方法探究问题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喜欢物理 2.注意提优、补差,同时促进中等同学的进步 3.坚持“阶段清”,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及时改进教学 4.课堂教学中注重思路教学,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领悟和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5.注重探究题的训练

五、教学进度安排(附后) 2007-8-31 1 序言 2 声1 声2 声3 3 声4 声5习题课1 4 检测 光1 光2 5 光3 光4 光5 6 国庆节长假 7 光6习题课 检测 8 透镜1 透镜2 透镜3 9 透镜4 透镜5习题课 10 检测 期中复习期中复习11 期中考试 12 热1 热2 热3 13 热4习题课习题课 14 检测 电荷 电流和电路 15 串联和并联 电流的强弱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16 家庭电路习题课习题课 17习题课习题课习题课 18 检测 电压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9习题课习题课 元旦放假 20 期末复习21 期末复习22 期末考试 1 《声》练习、测验卷 马英 9 月10 日 程荣华 2 《光》练习、测验卷 程荣华 9 月28 日 马英 3 透镜及其应用(5 节) 邓景 9 月28 日 程荣华 4 物态变化(4 节) 章晓华 10 月22 日 马英 5 《物态变化》练习、测验卷 程荣华 11 月18 日 张冯新 6 电流和电路(6 节) 刘志清 11 月5 日 张冯新 7 电学练习卷 马英 12 月7 日 邓景 8 电学测验卷 邓景 12 月14 日 章晓华 9 期末复习卷 刘志清 1 月7 日 程荣华 10 期末复习卷 邓景 1 月14 日 章晓华 11 期末复习卷 马英 1 月17 日 邓景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学科工作计划范文

二○○八至二○○九学年度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具体工作目标

在本学期里本人承担了初中八年级二个班的教学工作,每周课时的教学任务。由于本学期是初中学生首次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因此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责任制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达到以下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发地进行学习物理。

2、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3、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显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并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要求每一个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做好有关的物理制作。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如本期要进行野外考察、下农村进行实验调查、到工厂去进行劳动实习等。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6、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本期我在教学之余,要认真学习大学有关的物理课程,扩大自己的学识范围,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全期力争听课达20节以上,还要上了一堂教学观摩课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爱国人士、唯物论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科学、爱祖国等优秀品质。总之,在本学期里,通过求实求严的工作,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推荐第4篇:初二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初二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张春喜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四、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

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七、课时计划:

第一章:机械运动

6课时 第二章:声现象

6课时 第三章:物态变化

10课时 期中考试复习5课时 第四章:光现象 11课时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9课时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9课时期末复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张春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实验重点: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加强分组实验。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创造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四、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内容和时间安排

时间 第三周

内 容 测量平均速度

第六 周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第七周 第九周 第十周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组) 第十一周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组) 第十六周 测量物质的密度

推荐第5篇:初二物理上学期测试题

初二物理上学期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23分)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3吨=_________千克=_____________=毫克; 2米/秒=_________千米/小时; 7.8克/立方厘米=__________千克/立方米; 1米=_____________微米。 2,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而产生的,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波的速度最慢的是________。

3,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4,在物质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几种状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____________。晶体由固态变成液态时需要________热,但_______保持不变。 5,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如使镜面转动15度角,则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________。 6,将一发光点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上,则发光点发出的光经放大镜后变成_______光。如果放大镜的焦距是10厘米,被观察物体到透镜的距离_______10厘米时,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7,一个人向着对面的山崖喊了一声,1.2秒后听到回声,当时的气温是150C,那么人到山崖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

9,光在________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_________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_或___________。

1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首先要使游码对准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然后调节____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________,这就表示横梁平衡了。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51分)

1,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前5秒通过的路程是12米,后5秒通过的路程是18米,那么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6米/秒;

B, 5米/秒;

C .4米/秒;

D,3米/秒。 3,对于烧开水时看到的“白气”,正确的说法是: ( )

A,这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 这是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 C,这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珠;

D, 这是水蒸气凝固成的小水珠。 4,晒粮食时,将粮食摊开来晒效果较好,这是由于:( ) A,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的温度有关; B,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积有关; C,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的体积有关;

D,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选取有关;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选取无关; C,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D,物体的平均速度,就是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6,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0C,那么480C的海波:( )

A,只能是固态; B, 只能是液态;

C,只能是气态; D, 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 7,两只同样的水银温度计,其中一支玻璃泡上包有浸过酒精的湿沙布,则:( ) A,包有湿沙布的温度计读数较小;

B, 包有湿沙布的温度计读数较大; C,两支温度计读数一样;

D, 条件不够,无法确定。 8,下面几种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水结成冰时要吸热;

B, 冰在00C时一定会熔化; C,水的温度低于1000C时不能变成水蒸气;

D, 给烧开了的水加猛火,水的沸腾加剧,但水的温度不变; 9,下面哪种现象是升华?:( )

A,将水淋在烧红的铁上,水很快变干;

B, 将固态的碘加热,碘变成紫色的气; C,冰熔化成水后再变成水蒸气;

D, 在手擦一些酒精,酒精很快就变干。 10,关于光的传播,下面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 早晨穿过大气层的太阳光线是弯曲的;

C,光从空气中射到透明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D,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 11,人在平面镜中成像时:( ) A,人距平面镜越近,镜中的像越大;

B,平面镜中的像总比实际的人小; C,平面镜中的像总比实际的人大;

D, 无论人距平面镜多远,镜中的像的大小与实际的为的大小相同。 12,关于照相机,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时,在胶片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照相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

C,照相时,如果被拍摄的景物离镜头较近,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就应调近一些,才能在胶片成清晰的像;

D, 照相机的镜头实质上是凹透镜。 13,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质量越大,其密度也越大;

B, 铁的密度不论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都一样大;

C,由密度公式 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D, 空气也有密度,而且空气密度的数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14,关于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正立的实像;

B,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C,只有u >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D, 只要f

15,甲、乙两金属块,质量之比是2:3,体积之比是2:1,甲、乙金属密度之比应为:( ) A,1:3; B,4:3; C,3:2; D,3:1。

16,用体温计先测得甲的体温为380C,若此体温计没有甩过就用它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50C和38.50C,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计的读数应是:( )

A,37.50C和38.50C;

B,380C和38.50C; C,37.50C和380C;

D,38.50C和38.50C。 17,关于质量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总是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B,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体积大的物体,质量就大; C,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态、形状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D, 一个物体拿到月球上后,质量就变小了。 三,作图题(8分)

四,计算题:(8分)

1, 甲、乙两地的铁路线长2430千米,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途中通过一个1050米长的隧道,用了1分10秒钟。求:(1)火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小时?

(2)火车以这个平均速度从甲地开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五.实验题(5分)

1,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移动凸透镜,在地上得到一个亮点,并用刻度尺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这样做是为了

实验时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______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蜡烛的像成在__________。 六,问答题(5分)

夏天,戴眼镜的人从空调房里走出来,眼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3×103、3×109、7.2、7.8×103、1×106 2,振动、气体 3,冰水混合物、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 4,凝固、液化、凝华、吸、温度 5,150度 6,平行、小于 7,400、90 8,204米 9,均匀介质、3×108 米/秒 10,玻璃泡、容器壁、容器底部 11,平衡螺母、中线。 二,选择题:

1,A 2,D 3,C 4,B 5,D 6,D 7,A 8,D 9,B 10,B 11,B 12,D 13,A 14,B 15,D 16,A 17,B 18,B 19,C 20,D。 四,计算题:

1,(1)15米/秒、54千米/时 (2)45小时 2,0.8千克/米3 。 五,实验题:

1,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屏。 2,

54、

25、

45、20、2.7 六,问答题:

提示:这是液化现象,因为夏天,戴眼镜的人从空调房里走出来时。眼镜片的温度较低,在眼镜片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温度下降,液化成小水珠粘在眼镜片上,所以夏天,戴眼镜的人从空调房里走出来,眼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

推荐第6篇:初二年级物理上学期声音是什么教案

初中物理辅导网:http:///

屏显:

①同一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②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⑴学生动手做实验;

⑵引导讨论,分析小结;

⑶引导学生共同做一做:你在讲话的时候,声带是怎样发声的,(手按住声带)提醒学生注意和思考,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经历了上面的探索过程,你得到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

(学生回答后)

屏显:(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刚刚在实验的过程,大家使尺子、纸、水、笔帽、竖笛等都 发出了声音,哪些是由固体发声产生的,哪些是由液体、气体发声的,请同学们大概分分类。

学生答:( „„)

屏显(

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

直接屏显:(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1、出示一件乐器:问是否是声源?突出“正在”

2、我正在讲话时,我的声带是不是声源?你讲话时,,你的声带是不是声源?设问我和同学们之间能互相听到对方的声音,是不是我们之间的空气在起作用呢?

屏显:

2、控索声音在固体、液体、真空中能否传播?

⑴钟罩实验:(出示器具)并提醒学生注意:

1.抽气前,你能不能 听到铃声?

2.抽气过程中,铃 声有没有变化,怎么变?

3.进气后,你听到的铃声有没有变化,怎么变?

演示并做说明:在实验的基础上,假如真的抽成真空,你还能听到吗?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屏显结论: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提问设疑1:声音在液体中能传声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看书,请三位同学上讲台做实验

提问设疑2: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下面也通过实验来验证。

做实验前看书,并猜想结论。

实验后,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屏显:声音也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提问: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证明上述结论?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应用举例:

⑴人们用“电子发声器”播放鱼爱听的声音,大大地提高了捕鱼产量;

⑵相传贝多芬晚年失聪,他克服困难,用硬棒来“听”钢琴,

设疑提问: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呢?先提出问题,声音在水中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

演示

①水波实验;

②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音叉振动也能在水面击起水波

③讲解,声音在空气中,以类似的方式传播,但人眼看不到。

讲解: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声波

设疑:声音能使耳膜振动,声音 能否使其他物体振动?

实验演示:声波使烛焰在摇晃,

声波能使其它物体振动,在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应用,请大家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三复习小结:

屏显:

⑴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⑵声音能在液体、固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传播吗?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⑶声音的传播形式是什么?声波是声音 的传播形式

四、巩固练习

⑴拔动琴弦,琴发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⑵击打音叉,小球振动说明什么问题,

⑶敲响音叉A,音叉B 也会发声叉B 旁边的小球会被弹起,你能说明原因吗?

推荐第7篇:高二物理学期备课计划(上)

2018--2018高二物理学期备课计划(上)

学好物理,应该对所学的知识有确切的理解,弄清其中的道理。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物理学期备课计划,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学期章节内容的地位

第十三章电场&5――&10节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近年高考的热点

第十四章恒定电流1――7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分流式、分压式是高考的热点第十五章磁场第十六章电磁感应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和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是近年高考的热点

物理知识点的分布

总计53个知识点

总计有33知识点是基础知识,主要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公式的简单运用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总计有20知识点综合性强难度更大强调知识的联系。

重点

知识

电势差电势等势面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場中的运动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电阻率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电功和电功率安培力磁感应强度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研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实验: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实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难点

知识

电势差电势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場中的运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学生

实验

共计8个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做好预习---讲解---实际操作---指导纠正---正确记录数据---实验报告的编写,符合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学习规律。

学生演示实验

共计25个

总计

课时

课时:16X4=64课 辅导:16X2=32课主要是解决学生分析问题和解题能力的培养。

作业批改次数

1.布置量3题作业合理,做到特色、重点、普通同进度同内容,同量不同难度,全批全改,记录做作业反馈的教学信息,做好辅导讲评的矫正深化教学

2.课后作业3-5题以扩展和综合提高为主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物理学期备课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推荐第8篇:初二物理上学期教学总结

2013—2014上学期物理教学总结 黄圃镇中学物理科组

王建平

本学期我任教初二级物理教学任务,也是第一次承担人教版物理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积极主动观察课堂,认真向其他教师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课前备好每一节课。只有认真备好每节课,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有的放矢,站在长远的角度看问题。认真钻研新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积极认真地向同组教师请教,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备好课,不但要对规律了如指掌,而且对实验器材要清楚明晰。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如何用通俗易懂的生动事例帮助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都是在备课时注意的问题。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又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围绕学校教学模式,采取30+10的时间分配,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3)培养兴趣,关注全体学生。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起初,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的源泉。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和课外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4)转化后进生。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理,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产生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本学期学校开展了课堂观察活动,要求每位教师走进同组教师的课堂,选择好一个观察点后,围绕观察点展开听评课。我想在课堂教学组织上,教师的语言、提问的艺术上得到提高,因此,每次教研活动我总在围绕这几个方面观察其他教师的课堂。如何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如何使学生快乐的学习,这都是在教研活动中值得深思的问题,不要让公开课变成表演课,而是真正地探究优良的教学方法。

本学期物理教学,虽然积极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常规,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仍有很多不足和困惑:如何减小两极分化;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都值得深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4-1-8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学

工作总结

黄 圃 镇 中 学

王建平

推荐第9篇: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②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

1 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 ,变形可得:s=v/t,t=s/v 。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S/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v=s/t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 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 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

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

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20 HZ~ 20000 HZ。人们把高于 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波;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波。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

3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 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4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熔化图象

5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非晶体凝固图像: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存,放热,温度不变

6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

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7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 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3、分类:

(1)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

8 射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2、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四、光的折射

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 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3、折射的现象:

①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

9 方向叉,却叉不到;从 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楼。④彩虹。

从岸边看水中鱼N的光路图(图1): 图中的N点是鱼所在的真正位置,N'点是我们看到的鱼,从图中可以得知,我们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高。像点就是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的交点。在完成折射的光路图时可画一条垂直于介质交界面的光线,便于绘制。

五、光的色散

1、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太阳光(即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是英国牛顿发现的。

2、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

3、色光的三原色是指 红、绿、蓝。

4、物体的颜色:应用:绿光照到一个穿白上衣红裙子的人身上,看见的是绿色上衣,黑

色的裙子。(反射与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颜色的就被吸收而成黑色)

5、看不见的光:是指红光之外的辐射叫红外线和在光谱的紫端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2)、红外线的作用:(1)制红外线夜视仪。(2)红外线遥控。(3)红外线烧烤食物(4)红外线测温度。

(3)、紫外线的作用:(1)有助于人体合成 维生素c 。(2)杀死微生物

灭菌。(3)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识别钞票的真伪。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0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

2、典型光路

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实像。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两侧。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11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2)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成实像时:

(5)成虚像时:

当物体从远处向焦点靠近时,像逐渐变大,远离凸透镜

① 当u>2f,物体比像移动得快 ②当f<u<2f,物体比像移动得慢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质量:

(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 m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1t= 1000 kg,1kg= 1000 g=1000000 mg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50 kg

12 (2)实验中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各种秤也是测质量的工具。

2、天平:天平是测的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的方法如下:

首先把天平放在 水平的桌面上,之后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表示天平已调平衡。若指针左偏,左右两个平衡螺母都像右 调。平衡后才能称量质量。称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加在右盘,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后加质量小的,最后加游码 ,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读数时物体的质量= 砝码质量+ 游码读数质量。

3、使用天平称质量时应注意:不能用手拿砝码,应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把化学药品或液体等直接放在砝码盘里称质量,要用烧杯等装起来称量;加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如何称小瓶中水的质量? 瓶和水的总质量—空瓶的质量

4、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不随位置、状态、温度、形状

而改变。1kg的冰化成水后质量为 1kg,2kg的面拿到月球上质量为 2kg ,一铁丝把它弯成铁环质量不变(变、不变)。

5、天平秤质量时,若物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 砝码质量—游码示数 。

二、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 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ρ=m/V。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ρ。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ρV。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液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

13 单位。1L=1dm3 1mL=1cm

3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m/V就能 够算出物质的密度。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鉴别物质:方法是求出物质的密度P,再查密度表,与那种物质的密度相同就是那种物质。

2、间接求物质的质量:如求**纪念碑的质量,先量出长宽高,求出体积,查出密度,用公式M=PV求出质量。

3、间接求体积:质量方便测而体积不便测时,用V=M/P求得

4、配需要物质的密度:用平均密度P=(M1+M2)/(V1+V2)

5、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密度、质量、体积的变化。

6、同种物质意味着密度相同;谈到样品意味着密度相同;谈到先制一个模型意味着体积相同;谈到给飞机减轻重量意味着飞机的体积不变。质量变小

7、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密度小的上升(在上面)

8、水在4 ℃有反常膨胀现象,即在这个温度下水的密度最大;密度大的总在下

层 ,所以较深的湖底水温4 ℃而不会结冰。

14

推荐第10篇:初二物理上学期章节总结

初二物理上学期章节总结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 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 6.耳聋

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 1.频率: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 20HZ---20000HZ 4.音调:

(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银铃”都是描述音调的。 5.响度: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震耳欲聋”、“高声呼叫”、“低声细语”、“声如洪钟”、“引吭高歌”、“请勿高声喧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述响度的。 6.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三、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4)医生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

(5)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6)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7)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和鱼群位置。 2.声音传递能量的实例:

(1)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 3.超声波的应用:

(1)声呐;(定向性好,传播距离远。) (2)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3)超声波测速器。(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分贝:

人们以分贝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噪声的控制:

(1) 防止噪声的产生

或 消声

或 在声源处减弱; (2) 阻断噪声的传播

或 吸声

或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或 隔声

或 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 (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 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3.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3.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

5.影响蒸发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6.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

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

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3.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

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 5.吸热与放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源分类: 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光的直线传播:

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4.光线: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5.光的直线传播实例: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4)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5)排队看齐; (6)射击瞄准 (7)立竿见影。 6.小孔成像特点: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光屏离小孔越近,像越小);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物体离小孔越近,像越大)

7.影子的形成:

因为光沿着直线传播,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的另一侧会有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8.判断月食:

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 9.判断日食: 太阳、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 10.光速: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11.光年:

常用于天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 1.法线:

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 2.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3.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4.反射定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反射的分类:

反射有两种,一是镜面反射,一是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光路可逆性: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平面镜成像 1.探究平面镜成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移动蜡烛,直到从前面看上去也像点燃的一样,这就是烛焰的像。通过观察可知,像与烛焰的大小相等;像与烛焰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实物到镜面的距离。 2.面镜分类平面镜 凹面镜 球面镜 凸面镜

3.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球面镜的应用

凹面镜: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凸面镜: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5.平面镜成像规律: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经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想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现象: 潭清疑水浅、海市蜃楼。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4)光从速度较快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慢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光从速度较慢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快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特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特例:光从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五、光的色散 1.色散:

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依次得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彩带 2.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3.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 4.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无色透明物体的颜色能让所有的光都透过。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5.光谱:

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6.天空呈蓝色的原因:

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较多。 7.傍晚太阳发红的原因:

傍晚的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蓝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剩下红光、橙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8.雾灯选择黄色的原因:

人眼对黄色光敏感度较高,且黄光不易被空气散射,有较强的穿透作用,能让更远的人看到。

9.红外线的应用: (1)红外线夜视仪; (2)红外线遥感。 10.紫外线的应用: (1)杀菌; (2)防伪;

(3)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11.紫外线的危害: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凸透镜:

远视镜(老花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叫做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到凸透镜上,其折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 3.凹透镜:

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叫做凹透镜。 4.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到凹透镜上,其折射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在虚焦点上。 5.主轴:

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6.光心: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7.焦点: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实焦点,简称焦点。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其折射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8.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9.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出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两侧。 5.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成像规律: (1) 一倍焦距是成实物与虚像、倒正、物像异同侧的分界点。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实像(倒立,物像同侧);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虚像(正立、物像异侧); (2) 二倍焦距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

(3)实像都是倒立的(物、像同侧),虚像都是正立的(物、像异侧); (没有缩小的虚像,也没有等大的虚像)

(4)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四、眼睛和眼镜 眼睛:

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2.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3.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眼镜

1.近视眼矫正:佩戴凹透镜。2.远视眼矫正:佩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成像原理(虚像):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2.望远镜成像原理: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道理就像照相机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3.视角:

同一个物体,离眼睛近时,视角大,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也大;离眼睛远时,视角小,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也小;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5.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6.使用步骤:

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总结:一放平,二调零,三转螺母成平衡,一边低向另一边转,针指中线才算完。左物右码镊子夹,游码最后调平衡,砝码游码加起来,物体质量测出来。

二、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单位1g/cm3,1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ρ=m/V。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ρ。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ρV。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液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1L=1dm3 1mL=1cm3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m/V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

2、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第11篇: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总结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对应应用如照相机.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对应应用如幻灯机.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 物距越大,成的像越小,像距也越小.

a点在2f之外,所以成缩小的实像,b点在f和2f之间,成放大的实像. a到b过程中,物距减小,所以成的像变大,像距也变大.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会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当把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光屏上得到的像变小, 当把蜡烛向右移动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光屏上得到的像变大,

平面镜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可以将凸透镜成的像在屏幕上.若画面太靠上时,应减小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所以A说法错误.

要使画面大一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是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投影仪的镜头相等于凸透镜,胶片相等于物体,屏幕相等于光屏.

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处于f、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并且物距越小,所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

晶状体变厚相当于凸透镜变厚,凸度增加.而我们知道,凸透镜的凸面实际上是球面的一部分,而它的焦点就是这个球面的球心,如果球面变凸了,球心就会更靠近凸透镜,那么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也就是焦距就会变小.

根据人眼的成像原理,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晶状体变厚就是凸透镜变厚了,这样改变的是它的焦距,不会是物距.而焦距的变化还要分析焦点位置的变化.

(1)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它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也叫实焦点;

(2)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会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凹透镜的焦点,同样用“F”表示,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

(3)从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通常用“f”表示;

(4)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透镜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的球心的直线; 光心:薄透镜的几何中心,通常用“O”表示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主光轴平行且宽度为a,照射到一个凹透镜上,经过拆射后在距透镜L的光屏上形成一个宽度为b的光斑,则此凹透镜的焦距为aL/b-a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透镜后过焦点.“过焦点”:凸透镜会聚于焦点,凹透镜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②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③过焦点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过焦点”:凸透镜从焦点发出,凹透镜是会聚于焦点.

:(1)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2)将图中折射光线反向延长,与主光轴交与点F,则O、F之间的距离就是焦距f,如下图所示:该图简化成如下图所示:

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则有a/b=f/f+L,解得f=aL/b-a

(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实像都是倒立的,并且能在光屏上呈现;

(2)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同时要知道光在玻璃玻璃表面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响度是表示声音大小的,音色是用来区别不同发声体的.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处感觉的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

第12篇:初二上学期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宁家埠中学 卢丹

本学期我校物理教研组在学校领导和物理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结合本校实际,围绕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目标,以学习为先导,以教研为动力,以课堂为立足点,坚决投入到课改中去,狠抓教学常规工作,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物理教师的理论素养

1、开学初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头脑,全面提高我校物理教师的理论素养。

2、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改革的有关材料,把握新时期物理教学目标与重点,学习新教法,力求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具成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心得体会交流,互相学习,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4、新学期伊始,全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制定出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的课堂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到本学期末,基本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案。

二、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各项活动有序地进行

1、严格按照开学时的工作计划,落实教研活动制度,并做了详细的安排,围绕新的课程改革,进行集体备课,观看录像,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真正做到了教研活动有计划、有内容、定时间、定地点,使全组教师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2、完善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提高了各备课组的教研质量。集体备课做到了“四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练习、统一测试,加强各组之间的交流、听课、评课等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定期进行教学常规调研工作,及时获取了反馈信息,不断地改进教学.

4、定期抽查教案、听课记录,检查作业批改情况

5、定期开展听评课活动,通过开展校内示范课,组内公开课的方式,本着提高课堂效率的原则,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基本上都能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实践中完善各课堂的教学模式!

三、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1、学期初组织教师学习教材教法,认真进行教材分析,熟悉各年级知识体系及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2、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和情境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实践能力。

3、定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4、组织教师上好教学研究课,积极报名上好学校优质课,坚持听评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对诸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手段的使用及教学思想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在本学期中,我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教研气氛不够浓厚,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对新理念、新教法的钻研还不够到位,新课标的实施不够成熟等。但是,我们全体物理组教师深信,只要全组教师同心协力,通力合作,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新的学期当中,一定可以让我校的物理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8年1月

第13篇:初二物理备课组长发言稿

备课组长交流发言稿

本学年担任初二物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互相交流经验,共同研究教材,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资源共享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每节新课都要做实验,有些实验由于条件不足不能做,就用课件展示。新授课我们各自准备一个课件,经过讨论交流,从中选择较好的图片使用。 物理资料共用,统一学案。

2、课程同步

教学进度相同,讨论每节课应做哪个演示实验,哪个实验效果较好?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课下随时讨论。

3、统一书面作业

为巩固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每周做两次书面作业,每次作业精选习题,难度较大的题重复练习。

4、星期天作业

星期天作业复习巩固本周所学的知识,要求简单、基础,照顾差生。星期一回校后收起来并批改,对做的好学生表扬,对差生鼓励。

5、组织出好月考题

每次月考严格对待,认真出题,我和刘老师精选每一道题,每道题考查哪个知识点,考查的知识点不能重复。做到难易适中,

突出优秀生,照顾学困生。认真阅卷,分析月考情况。 根据教学进程,下周结束新课

用三周的时间单章复习,每章测试一次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用一周的时间专项作图练习和实验笔答题练习用一周的时间做综合题

第14篇:初二上学期美术第二课备课笔记

备课笔记 教材分析

本科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借助图片的不同让学生明白自然风景的独特与美丽,通过不同工具的使用展现学生自己观察得出的自然风光,进而通过不同的绘画种类,表现手法更好地学习如何风景。

一、教学路径 欣赏:老师准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绘画种类的图片,让学生自行比较观察讨论其中的特点。 了解:仔细观察不同的图片,思考如何才能绘画出其中奥妙的迷人风光!取景,构图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通过之前老师罗列的图片总结几种构图方法和取景要素。 体验:提前通知学生平时和周末多多观察周围的自然风光,自己尝试取景,学习构图方法。 应用:通过细致观察,发现树的形状特征,发现近大远小的特征。 创造: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和老师引导,自己再从图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表现形式和手法,选择工具来描绘自己心中的自然风光。

二、课时建议

本课课时建议为两课时

一课时:以自然风景的构图、构成为主线。

二课时:以“树”为主线,了解树的结构和形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从不同的照片中认识到自然之美,了解自然风景。 技能目标:了解不同的取景构图,和绘画工具的表现手法。 情歌目标:感受自然之美带来的神奇感受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并运用绘画工具和表现手法的特点,罗列几种构图取景 难点:构图的几种,用心感受自然绘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教学准备:

各类不同的自然风景图片,各种不同工具表现的自然风景,绘画工具、素描纸。

四、教学的基本要素:

1、通过老师准备的图片,了解到自然光对画面的重要性,清晨、中午、傍晚、春夏秋冬的变化,色彩的变换也让画面变得更加的丰富

2、从自然风景中得到什么?

同学们细心观察画面,用心感受画家作画时的内心独白,想要表现的想法,分析画面的构图形式。

3、构图、构成、结构、风景画的法则

好的一幅风景画的开始就是构图,好的构图使得画面主次分明,有实有虚,使人一目了然,主题分明,而一幅画面需要很多东西来组成,但又不能每一个都画得十分逼真,一样的虚实,所以有了画面构成,为突出主题而通过绘画技巧进行有效直接的增减和刻画,从而完成一幅作品。

4、自然、工具、表现力、风景画的艺术

有了以上三种的调配就可以完成风景画。首先,自然的风景是无穷的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或明媚或忧伤、或清冷或淡雅、或高傲或温和,稍稍一点不同,其间要表达的感觉就不同,风景画的魅力与艺术也就在于此。

第15篇:初二上学期物理复习提纲总结(精华版)

2014年初二上学期物理复习提纲

1.什么是物理学?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有哪些?

2.什么叫机械运动?什么叫参照物?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什么叫测量单位?什么叫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长度还有哪些常用单位?写出它们的换算关系。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时间还有哪些常用单位?写出它们换算关系。

5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什么叫测量误差?怎样减小误差?

6.物理学中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快慢?什么叫速度?你能根据速度定义写出速度公式吗?你知道速度公式有哪些应用吗?速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你会读会写吗?若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为10m/s,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7.怎样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写出实验原理、器材和实验步骤。

8.根据课本图3-

6、3-7的演示的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根据课本图3-9的演示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图3-

10、3-11演示的现象又分别说明了什么?

9.什么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那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什么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10.什么叫响度?响度跟那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响度的单位是什么?

11.什么叫音色?音色跟什么因素有关?

12.什么叫乐音?什么叫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样的声音算是噪声?控制噪声有三个环节?

13.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多少?什么是次声?什么是超声?超声和次声分别有哪些应用?又有哪些危害?

14.观察课本图4-5的现象和图4-6中的两个演示实验的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15.有人认为光总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光的直线传播有哪些应用?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16.什么叫光的反射?画图说明什么是入射角、反射角?什么叫镜面反射?什么叫漫反射?说说它们的应用。

17.什么叫光的反射定律?有人说“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发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你有什么看法?

18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什么?你知道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什么吗?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又是什么?

19.什么叫光的折射?什么叫折射角?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什么叫光路可逆?你能应用光路可逆解决哪些问题?

20.什么叫光的色散?你能记住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后的光谱吗?

21.什么是单色光?什么是复色光?太阳光(白光)是复色光还是单色光?

22.什么是光的三基色?

23.透明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无色透明体能透过哪些色光?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白色不透明体能反射哪些色光?黑色不透明体能反射哪些色光?

24.什么叫会聚透镜?什么叫发散透镜?怎样测凸透镜的焦距?画出凸、凹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25.写出凸透镜成像的几种特殊情况及每种情况的应用。

26.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分别是什么?分别用哪种透镜矫正?

27.放大镜、照相机、眼睛、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分别是什么?

28.什么叫力?力的作用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9.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哪五种情况?

30.力的作用方式有哪两种?分别举例说明。

3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力的三要素中任一要素改变时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什么叫力的示意图?怎样画力的示意图?

33.什么叫弹力?什么叫弹性形变?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哪一物理量的工具?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4.什么叫重力?一只鸡蛋的重力大约是多少?画出这只鸡蛋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指出鸡蛋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35.什么叫物重?物重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公式G = mg的物理意义是什么?g =

9.8N/kg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6.重垂线的原理是什么?重垂线有哪些应用?什么叫重心?你会确定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吗?

37.提高稳度的方法有几种?

38.什么叫滑动摩擦?什么叫滚动摩擦?什么叫静摩擦?

39.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哪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40.什么叫惯性?惯性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41.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法则是什么?什么叫平衡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什么叫非平衡力?

42.物体不受力作用时怎样运动?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怎样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怎样运动?

第16篇:初二物理上学期竞赛试卷10

初二上学期物理竞赛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凡是振动的物体一定能发出我们可以听得见的声音 B.凡是我们可以听得见声音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C.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2、电子乐器可以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要模仿得逼真,其关键要求电 子乐器所发声音与所要模仿乐器发声的哪一项特征尽可能的一致 ( )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3、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4、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物理现象是(

A、影的形成

B、日食和月食

C、小孔成像

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而后才能听到雷鸣声

5、甲物体的速度V甲=15米/秒,乙物体的速度V乙=36千米/时,则(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无法确定 6.用久的白炽灯泡里的灯丝会变细,灯泡壁会变黑。在这一现象中的物态 变化是(

A、汽化和凝华

B、汽化和凝固

C、升华和凝固

D、升华和凝华 7.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 A.图书阅览室内的说话声

B.上语文课时,听到隔壁教室上音乐课传来的歌声 C.夜深,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 D.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8、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将发生改变的是:(

A、铁块熔化成铁水

B、一块铜压成铜片 C、一块木头带到宇宙飞船中,随飞船升高

1 D、粗糙的铝锭被磨成光滑的圆柱体

9、在水里的潜水员看到岸上的树,其实看到的是

A、树的虚像,较树的实际位置低;

B、树的虚像,较树的实际位置高 C、树的实像,较树的实际位置高

D、树的实像,较树的实际位置低 10.一束光线由水斜射入空气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 (

) A、逐渐增大,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B、逐渐增大,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C、逐渐减小,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D、逐渐减小,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11、在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像的变化情况是(

A、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大

B、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

C、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

D、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

12、下列关于四种光学仪器成像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13、夏天,打开冰箱的门时,门的附近会出现“白气”,而这些“白气” 又会消失,在白气产生和消失的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液化 B.汽化 升华 C.汽化 液化 D.液化 汽化

14、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7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15、有三把刻度尺,第一把分度值是1dm,第二把分度值1cm,第三把分度值1mm,则精确度最高的尺子是(

A、第一把尺

B、第二把尺

C、第三把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6、海波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48℃,则温度是48℃的海波,它的状态是:(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态共存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7、被质量相同的100℃的水蒸汽烫伤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些,因为(

) A、水蒸汽比水的温度高些

B、水蒸汽传热比水快些

C、水蒸汽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D、水蒸汽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18.甲、乙两个实心金属球,密度之比ρ甲∶ρ乙=2∶5,质量之比 m甲∶m乙=1∶2,那么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V甲∶V乙为:(

A、1∶5

B、5∶1

C、4∶5

D、5∶4

2 19.下列是研究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形,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有关的是:( )

A.温度不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处,蒸发快慢不同

B.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容器中,放在同一处,蒸发快慢不同 20.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质量为450千克的冰完全熔化为水时,体积变化了( )

A、增大4.5米

3B、减小4.5米

3 C、减小0.05米

3D、增大0.05米3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1、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有关。

2、使气体液化的办法有两种:____和____。

3、上课时,老师单凭声音也能识别是谁在说话,这是由于讲话时每个人的_______不同。

4、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可以听到闹钟声音由强变弱,到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以上现象说明了闹钟

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__中传播。

5、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的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 又通过摄影机前的_______镜形成_______________ 像(填:正立放大虚像; 倒立放大实像;正立缩小虚像;倒立缩小实像)。

6、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7、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蒸发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使水温下降。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8、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9、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 ,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____ 像(选填 “实”或“虚”)。

10、图6-1中,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______是法线(填“X X′ ”或“Y Y′ ”),反射角为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度。界面的______边是玻璃(填“上”、“下”、“左”、“右”) 。

11、两铝块的体积之比是7:3,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密度之比为

12、实行人工降雨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速下降。则高空水蒸汽就___成为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为雨点,落到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称)

1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______________,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______________,像与物体在凸透镜同侧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像。(填:正立放大虚像; 正立等大虚像;倒立放大实像;倒立缩小实像。)

14、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B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图3所示的图象。

(1)从所得到的图像看,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_______关系。 (2)A、B两种物质中,_______物质的密度较大。

1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一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15cm,要在底片上成清晰的人像,人与镜头的距离应_______ 30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底片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 像(填“实” 或“虚”)。

4 ------------------ -------- 线---_--_-_--_-_--_-_--_-_--_-_--_-号---学---------_--_-_--_-_--_-_--_-_--_-_--_-级---班----密------------------- - 初二物理上学期竞赛试卷答题纸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 __ __ __ __ __

6—10 __ __ __ __ __ 11—15 __ __ __ __ __

16—20 __ __ __ __ __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1、_________ _________

2、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

_______

5、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

_________

_____

7、________

________

8、__________ _________

9、________ ________

10、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11、________ _________

12、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13、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4、_______ ________

15、________

_________

三、实验与作图(28分)

1. 画出图中 ⑴--(4)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8分)

5 2.下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时的位置放置图,其中F点是凸透镜的焦点。(10分)

小华通过实验得到一些规律,现请你帮她填写完整:

① 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大的像,物体应该放在图中的____点; ② 当像和物体在同一侧时,物体放在图中的____点;

③ 物体从b点沿主轴移到d点,物体的像将变___(填“大”或“小” ); ④ 当物体放在a点时,遮去凸透镜的上面一半,则物体像的大小将___(填“变大”或“变小” );

⑤ 某次在光屏是出现一个缩小的像时,测得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则当物体距离凸透镜20cm时,___。

A.光屏上一定会出现一个放大的像。 B.光屏上可能不会出现像。 C.光屏上可能会出现一个缩小的像。 D.都有可能

3.如图所示,S是水中鱼所在的位置,S′是人的眼睛在A处看到的鱼的像的位置,请完成此光路图。(4分)

空气 水

A

S′ S

4、为了测定某种金属块的密度,实验的主要过程如下。(6分)

1、调节托盘天平使横梁平衡;

2、把金属块放入天平的左盘,在天平右盘放入砝码使横梁平衡;

3、记录天平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图9),把砝码放回盒内;

4、观测记录量筒水面的刻度值(图8);

5、观测记录量筒里放入金属块后水面的刻度值(图7);

6、计算出金属块的体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___cm3。 (2)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__g。 (3)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_g/cm3。

四、计算题(16分)

1.跳伞运动员在开伞前,第一个5秒钟内落下125米,第二个5秒内落下375米,求他在前5秒钟内的平均速度和10秒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5分)

7 2.一空瓶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水和瓶的质量是300g,装满油后,油和瓶的质量为280g,求油的密度是多少g/cm3?( )(5分)

3、为了测定一石块的密度,某同学用天平测得装满水的烧杯总质量为210g,把小石块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20g,剩余水、烧杯、石块总质量为240g,求石块的密度是多少g/cm3?(6分)

------------------------ 密----------------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封---------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线 ---------

第17篇:初二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推荐)

初二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在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下面我把这一学期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工作态度

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对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尽最大努力保质保量的完成,从没有出现因为个人的工作,而影响年级、学校的工作,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把工作房在第一位。

二、教学工作完成情况

一学期来, 积极参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业务理论学习、按时参加集体备课,合同课教师一起研究每节课的特点,重点难点,找出对应的突破点,力争让每节课都收到最为满意得效果、这学期我们同科教师之间展开互相学习的活动,每个人至少讲两节校内公开课,互相取长补短,并互相帮助共同得到了提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或会议,并认真作出笔记,作出评价,做到了在学习中提高,在活动中学习.三.教学常规的完成情况

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金山桥开发区中学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期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尤其是在市一中参加的省优质课的评比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使我了解了现在物理教学的动向和发展趋势 。平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通过开公开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更促进了物理教学。

6、加强与备课组老师的合作,团结共进,精诚协作,经过一个

学期的努力,二(1)、二(2)、二(4)3个班的物理成绩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其中,二(2)班的进步更为明显,每次考试成绩总是不断进步。但还需进一步提高。

四,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采取的措施

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非常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不同班级的情况,调整上课思路和上课方法,针对不同同学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努力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力争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发展的空间.1、2班学生比较认真能主动完成老师布置得作业,但是创新能力还需要继续锻炼,所以,在

1、2班上课时,注重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3班同学思维比较活跃,但是总的来说,学习不踏实,所以,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注重巩固练习,及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五.成绩只代表过去,需继续努力

成绩属于过去,尽管上一学期从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社会也将会向老师进一步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的过程继续保持过去的优势改正不足,不断学习,开拓创新,力争找到更为合适这些学生的更加有效的方法。

第18篇:初二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组集体高效课堂备课教案 唐成武 陈峰 王进锋 6.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初稿) 教学目标:

1、探索确定平面上物体位置的方法;

2、体验用有序实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坐标思想,体验用方向和距离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坐标思想;

3、初步会用有序实数对和方向、距离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两种常用方法.教学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两种确定方法的运用,还涉及测量、比例计算等方面,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刻度尺 方格纸 量角器 教学过程: 环节一(有序数对定位)

1、创设情景,合作学习。(1)分给每位学生一张座位票,其中个别学生拿到的票只有排号或序号,有两位学生的座位号是一样的; 3号 3排 5排2号 5排2号 (2)不规定班级位置中的排号或序号,让学生自己找位置,在这过程中产生问题:哪一排是第一排,哪一个位置是第一号呢? (3) 让学生规定排法: 学生1: 学生2: 1号 2号 2号 1号 第一排 ○ ○ ○ ○ ○ 第一排 ○ ○ ○ ○ ○ 第二排 ○ ○ ○ ○ ○ 第二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生3:…… (4) 然后老师选取其中一种排法,如第一种排法,给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上规定的排法找位置。 (5)大部分同学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有个别同学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让找不到座位的同学自己说说原因,其他同学帮他决。

(6) 讨论原因:原来是票弄错,只有排号或序号;有两张票的座位号相同。 (让学生体会平面上确定位置需2个数据) (7)结合刚才寻找座位的过程,确定自己的座位需几个数据?哪两个数据? (8) 如果将你的座位3排2号简记为(3, 2),那么2排3 号如何表示?(5, 6)表示什么含义?(2,7)的位置在哪里?你能用这种方法表示出自己的座位吗? (9)在座位票上,“3排2号”与“2排3号”中的“3”的含义相同吗?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10)一对数如(5, 2)所表示的座位有几个?一个位置用几个数对来表示?这说明了什么? 2.小结: 为了表示的简便,把第…排第…号记为数对形式,习惯上把排数写在前,号数写在后,再两头括号,中间逗号。如果把地面看成一个平面,把座位看成平面上的点,那么平面上每一个点都对应着一个有序数对,每一个有序数对都对应着一个点,因此可用有序数对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称之为有序数对定位法。 3.练习1:如下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五子棋的对弈图,现轮到黑棋下。黑棋在哪个位置上落子,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获胜?请4位同学上台表演,2位对对弈,但只需说出落子的位置,另2位分别为这2个同学走棋。 环节二(方向、距离定位) 1.创设情景,合作学习以班长为观测点,怎样确定老师的位置?如下图所示,怎样描述老师的位置? 确定老师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一个行吗?为什么? 把这种方法叫方向、距离定位法。 2.练习2:如下图,8月30日江苏省4艘渔船在回港途中,突遭9级强风,船上共35名船员遇险,岛上边防战士接到命令后立即出发,进行拉网式搜救。 以小岛为观测点,你能告诉边防战士渔船A、B、C、D位置吗?小岛南偏西60°方向的15km处是什么?… 练习3: 某渔船8:00从小岛出发向西航行,10:00折向北航行,平均航速均为20千米?时。问11:30该渔船在什么位置?请先画出航线示意图(比例尺1:1000000),然后量出渔船相对于小岛的方位,并量出距离。 环节三 两种方法,灵活运用 课本中的合作学习环节四(经纬定位法)

1. 创设情景,合作学习习近平面上的点可用这两种方法来定位,那么球面上的点呢?例如,怎样在地球仪上确定温州的位置呢?你能描述温州的位置吗? 把经度写在前,纬度写在后,两头括号,中间逗号,写成数对形式就叫做经纬法。 2.练习5:如下图,今年第5号台风“海棠”,7月17日晚上8时中心位置在台湾省台北市东南方向大约795公里的洋面上,即北纬20.7度,东经127.7度,中心气压91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2级以上(65米/秒)。而后台风中心向西北方向移动,并于18日夜间到19日中午在福建到浙江南部一带沿海登陆。请用数对的形式表示台风中心位置,并在图上标出台风中心。(130,30)(120,25)是否位于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上? 环节五 归纳小结,梳理知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环节六 布置作业 6.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定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验用有序实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坐标思想,以及用方向和距离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坐标思想;初步会用有序实数对和方向、距离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探索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两种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平面内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两种常用方法.教学难点:本节例题涉及两种确定方法的运用,还涉及测量、比例计算等方面,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刻度尺 方格纸 量角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问题:让学生观看温福铁路、和谐号动车组和鳌江火车站的图片。温福铁路,全长298公里,为国家I级铁路,设计时速为250公里。温福铁路途经平阳县,在鳌江镇设有客货两用火车站。大家知道鳌江火车站位于钱仓中心校的什么位置吗?

2、探究新知

探究1 (1)准备五张座位票: 3号 3组 4组5号 2组3号 组 号 让第一组的五位同学从教师手中抽取座位号,参加游戏。 (2)不规定班级位置中的组号或序号,让学生自己找位置,在这过程中产生问题:哪一组是第一组,哪一个位置是第一号呢? (3) 让学生规定组号和序号。 (4)老师给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上规定找位置。 (5)有的同学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有的同学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让找不到座位的同学自己说说原因,还需补上什么条件 (让学生体会平面上确定位置需2个数据) (6)结合刚才寻找座位的过程,确定自己的座位需几个数据?哪两个数据? (7)为了表示的简便,把第…组第…号记为数对形式,再两头括号,中间逗号。如座位4组5号简记为(4, 5),那么2组3 号如何表示?(1, 3)表示什么含义?你能用这种方法表示出自己的座位吗? (8)比一比:教师报出一个有序实数对,该位置上的同学起立并喊”到” (与前面位置的组号、序号互换)。 问题:为什么用同样的两个数据,而表示的位置却不同? 评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用两个数据,还要注意这两个数据是有序的,所以要先规定组号和序号的顺序。 (9)一对有序数对表示的座位有几个?一个位置用几对有序数对来表示?这说明了什么? 归纳: 每一个座位都对应着一个有序数对,每一个有序数对都能确定一个座的位置,因此可用有序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称之为有序数对法。 想一想:你能列举生活中用有序数对法来确定平面上物体位置的例子吗? 试一试: 环节一:如下图所示是五子棋的棋盘图, 请两位同学下五子棋,边下边说出棋子所下的位置。 环节二:若规定列号写前,行号写后,你能把这些棋子放到棋盘相应的位置吗? 环节三:如图所示棋盘,现轮到黑棋下。黑棋在哪个位置上落子,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获胜?规定列号写在前,行号写在后。 探究二:地图 (1)在钱仓中心校北偏东23°方向上有哪些地方?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2)距离钱仓中心校 6.5千米有哪些地方?你又可得到什么结论? (3)要确定每个地方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4)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鳌江火车站位于钱仓中心校的什么位置?钱仓中心校位于鳌江火车站钱仓中心校的什么位置? 归纳: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叫做方向距离法。 问题:用方向距离法确定位置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 找参照物 (2) 画方向线 (3) 连接两个点 (4) 量方位角和距离 (5) 下结论 注意:在用方向距离法确定物体的位置时,一般先说方向,且南北在前,东西在后,再说距离。 练一练:如下图,某渔船在回港途中,突遭9级强风,船上共35名船员遇险,岛上边防战士接到命令后立即出发,进行拉网式搜救。以小岛为观测点,你能告诉边防战士渔船A、B、C、D位置吗?小岛南偏西60°方向的15km处是什么?

3、例题解析: 例:如图是鳌江火车站未来规划的局部示意图,借助刻度尺、量角器解决下面的问题。 (1) 如果规定列号写在前面,行号写在后面,用数对的方法表示中心广场、少年宫、图书馆和火车站的位置; (2) 购物中心位于中心广场的南偏西多少度的方向上?到中心广场的图上距离大约是多少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 (3) 东湖位于中心广场的南偏西多少度的方向上,到中心广场的图上距离大约是多少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 (4)中心广场的南偏东约34°方向上,到中心广场的实际距离约4000米处是什么地方? 练一练(机动):(1)某渔船8:00从小岛出发向西航行,10:00折向北航行,平均航速均为20千米?时。问11:30该渔船在什么位置?请先画出航线示意图(比例尺1:1000000),然后量出渔船相对于小岛的方位,并量出距离。 (2)作业题3

4、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这节课你还有哪些疑惑?

5、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作业本

6、教学反思 第六章图形与坐标复习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够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熟练地根据坐标系确定点,由点求得坐标。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进行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后的坐标变化。 4.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运动变化的观点,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论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科学精神,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 难点:理解图形变换与坐标变换之间的关系,需要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创设情景 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复习第6章的内容(揭题) 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位置的是( ) A.影院一楼的座位是4排7号 B.某市位于北纬30°,东经120° C.一只风筝飞到距A处20米处 D.甲地在距乙地正东方向45千米处 师:本章学习习近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生:有序数对法,方向和距离法。 师:本章主要学习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怎么表示呢?得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出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它由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其中一条叫做x轴,另一条叫做y轴。

(开门见山式引入,能快节奏地直接进入正题。)

(二)复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 师:怎样确定点的坐标? 生:过这个点分别作x轴和y轴的垂线段,设垂足在各自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分别为x和y,则(x,y)就是该点的坐标。 师:请说出下列A、B、C、D、E、O的坐标。 生:A(3,5) B(-6,5) (-5,0) D(-2,-5)E(0,-4)F(2,-2) O(0,0) 师:属于第

一、

二、

三、四象限的点分别有哪些?点C与点E呢?为什么? 生:因为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师: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有何特点?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又有何特点? 生:第一象限(+,+)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 师:如果选择另一组点为原点,此时每个点的坐标还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坐标系变化,点的坐标也随之变化。因此要选择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师:坐标平面内每个点都有坐标,反过来,由坐标可以找到点吗? 例

1、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在图中画出点A(-2,6),B(-2,-2),连接AB,怎样表示线段AB上任一点的坐标? (2)线段CD的两个端点为C(1,-3),D(6,m),如果CD∥x轴,那么m的值是多少?

(三)复习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的关系 师:在直角坐标系中,请问点A(4,2)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 生:(4,-2) 师:关于x轴的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何变化? 生: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 师: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 生:(-4,2) 师:关于y轴的对称的点的坐标又有何变化? 生: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 师:即(a,b)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b);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a,b)。

师: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A(-2,3),将点A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B,点B的坐标是_______再将点B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C,则,点C的坐标是_______. (学生上台完成平移变换B(1,3)C(1,0)) 师:刚才这位同学进行平移变换,点的坐标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那么上、下、左、右平移时,坐标变化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归纳为 (a,b+h) (a-h,b)(a,b) (a+h,b) (a,b-h) (复习坐标平面内图形变换(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归纳其变换规律,便于学生掌握。)

(四)例题讲解 例2:已知点M(3a-9,1-a)请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a的值.问题①点M与点N(b,2)关于x轴对称; 问题②点M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落在y轴上; 问题③点M在第

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点M在第

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问题④点M(3a-9,1-a)是第三象限的整点。 (在设计时,安排了四个提问,从简到难,逐步应用本章的有关知识点以到达复习的目的。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计一些适合的问题,并可由浅入深,让学生循序渐进,从而让他们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把握难度,不会感到高不可攀。) 例

3、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 ABC三个顶点A、B、C的坐标分别为A(1,3),B(-2,0),C(0,-2)。把△ABC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恰好得到△ A1B1C1 , (1)试写出△ A1B1C1三个顶点的坐标 (2)求△ A1B1C1的面积

(四)练习巩固 比一比(9道小题视课堂情况选择): 1.若点P(m,n)是第一象限的点,则点Q(m+1,n+2)是第____象限的点。 2.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3,y)与点B(x,-2)•关于x•轴对称,•则x=•_______,•y=_______. 3.点M(a,b)的坐标ab=0,那么M(a,b)位置在( ) A.y轴上 B.x轴上 C.x轴或y轴上 D.原点

4.把点(-3,7)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点: 。 5.若线段AB平行x轴,AB长为5,若A的坐标为(4,5),则B的坐标为________.6.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A(0,-3),B(4,0),连接AB,则线段AB的长为( ). 7.若点P(-4,b)到x轴的距离是3,则b=______ 8.若A点在x轴上,且与原点的距离为4,则A点的坐标为_________。 9.实数 x,y满足 (x-1)²+ |y| = 0,则点 P( x,y)在( ) (A)原点 (B)x轴正半轴 (C)第一象限 (D)任意位置

(五)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学生各自畅谈本节课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教师归纳:这节课我们复习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 能够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熟练地根据坐标系确定点,由点求得坐标。 2.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进行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后的坐标变化。 (通过谈体会及收获,达到了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整理的目的。)

第19篇:初二物理动能教案

初二物理动能教案

时间:2016.3.3 地点:

初二(2)教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2、知道动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动能概念的形成过程、动能与相关因素间关系的实验探究过程,认识用科学语言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方法,感受实验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和猜想、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和难点]: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教具和媒体]:多媒体、滑车、斜面、木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学生看一则新闻:《一铁路职工“中弹”》。

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

二、讲授新课

1、动能概念的建立

下面请同学们看三个情景。子弹击穿木块,流动的水推动水轮转动,流动的空气推动帆船航行。

刚才的子弹、空气和水是否具有能量?

回答。

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都是运动的。

根据它们的特点,这种形式的能命名为:动能。

(板书课题: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如奔驰的骏马、飞行的小鸟、游动的鱼、地球、月亮„„

2、探究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什么空中飘落的树叶对我们没有伤害? 结合生活实例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动能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和物体的运动速度

演示实验步骤1:观察两次不同质量的小车在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撞到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论.

分析过程:两次不同质量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小车的质量大,把木块推得远,做功多,具有动能大,所以动能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演示实验步骤2:让同一个小车在斜面的不同位置上滚下,观察小车撞击木块的现象,并分析得到的结论.

分析过程:同一辆小车,原来的位置越高,滚到斜面下端时的速度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越多,说明具有的动能越大,所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得到的结论解决几个问题:

A.同学们能否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解释小小的馒头为什么会伤人?这则新闻对你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什么启示?

B.交通部门为什么要对车辆进行限速?为什么同一路段不同车辆限速不同?

3、动能的利弊

利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益的动能,努力防止某些动能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感受生活与物理之间的联系。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学生的活动卡:

一、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实验次数12质量相等速度木块被推的远近

二、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次数12 实验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在物理学中,能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2.2.物体由于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它的_______和______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_____.

1、飞船减速着陆时,飞船的动能_________,当跳伞者匀速着陆时候动能 (均填“增加”,“减少 ”,“不变”。)

2、金茂大厦主楼高88层,人乘坐电梯匀速直达主楼顶层,在上升过程中电梯中的人的动能_____________,洒水车在水平道路上匀速行驶作业,它的动能 (均填“增加”,“减少 ”,“不变”。)

3、一头牛和一只鼠以同样的速度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牛的动能_______鼠的动能。(填“大于”、“小于”、“等于”)

4、“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实验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探究动能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应该选质量_______的小球,从斜面上________位置滚下去推动水平面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推出的距离.(填“相同”或“不同”)

5、如图所示,让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位置的木块,被撞地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回答以下问题

(1)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

第20篇:初二物理教学教案

初二物理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复习并深入掌握初二上册所有知识点

预习初二下册知识点

教学方法:

单节知识点详细讲解

一章知识点总结串讲

二章章末习题课

三章难点难题答疑

四章知识点记忆检查

教学内容:

声学知识点总结串讲

声学习题课

光学知识点串讲1(折射反射色散等)

光学知识点串讲2(透镜成像规律)

光学习题课

力学知识点串讲1

力学知识点串讲2

力学习题课1

力学习题课2

初二上册知识点测试

学生难点难题答疑课

学生情况: 杨奇俊:聪明但懒散、物理学习习惯不严谨、知识点记忆不够、难点在透镜成像规律和受力平衡 张真:物理学习习惯不严谨、读题和公式运用存在问题、知识点记忆不够、难点在透镜成像规律和力学 龚王芳:零基础零习惯、上课几乎从没听过讲、对物理几乎为零了解、需要从头开始学习、但认真乖巧懂事

备注:

1: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和学生接收能力不同、适当选取合适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并,并适当调整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进度

2:要求学生上课前自己阅读要讲解章节的内容,并勾出需要记忆的重点,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3:要求学生记忆当天所讲知识点,老师第二天对知识点记忆进行检查

初二物理上学期备课教案模板
《初二物理上学期备课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