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法治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32:29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法治教案

家长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使家长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2、通过法律法规学习,使家长知道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能行使的权利。

3、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孩子合法权益,在日常生活中, 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怎样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活动准备:法制教育PPT 活动过程:

一、谈活: 1.我国为什么颁布《未成年人保护法》?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3、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1) 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3)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4.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家庭保护

1.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2.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

3.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4.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近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5.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前款所列行为,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照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的规定,另行确定监护人。

三、学校保护 1.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员进行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 教育。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员;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 学员,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2.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员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员。3.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 严,不得对未成年学员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 人格尊严的行为。 4.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员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 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 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5.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学员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 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6.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 人,工读学校应当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劳动技术教育 和职业教育。 工读学校的教职员应当关心、爱护、尊重学员,不得歧视、厌弃。 7.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体质、智 力、品德等和谐发展。

四、讨论: 1.未成年人有哪些权利? 2.家长对未成年人应尽哪些义务?

推荐第2篇:法治教案

第 7课 学习《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教学目标: 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二、学习《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意义 , 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着眼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结合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特点,致力于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法律素养,牢固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进行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法律观念和权利观念。

1.了解社会生活中有规则,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则。法律规定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特定条件下能够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

2.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法律代表公平正义,维护秩序,保障自由,保护人身、财产等权力不受侵犯。

3.了解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任何人的权利不可随意剥夺和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初步建立宪法意识。 5.初步了解未成年人权利的基本内容,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受监护权、荣辱观,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 1 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标:

1、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目的:

2、、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3、、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4、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少年。教学内容:

1、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2、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

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

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第 2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标:

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九种

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第 3课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2.国歌也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3.国徽也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

(二)、技能目标: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 2.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国歌、国徽的观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因为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尊重和爱护它们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树立起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1.录音带:歌曲《国歌》《红旗飘飘》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课间操我们都做什么?(升国旗) 2.为什么我们要升国旗呢?

3.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本课,并对答的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板书:第3课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事物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识国旗、国歌

1. 屏幕出示五星红旗,提出问题:\"为什么五星红旗是红色的?为什么有五颗星?五颗星象征什么?\" 板书:国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颗黄色的五星角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的周围。 意 3.对于五星红旗你还知道什么呢?

学生汇报收集资料。(内容大致包括:五星红旗的来历,关于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尊敬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五星红旗的升挂要求……)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收集资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多方面的了解国旗,做到自觉尊重国旗。 4.看看法博士说了什么?(课件出示)

5.屏幕出示《义勇军进行曲》图片,教师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它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板书:国歌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6.提出问题:想一想什么场合应当升国旗、奏唱国歌,升国旗、奏唱国歌时应当注意什么?

7.分组讨论:升国旗、唱国歌时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幻灯出示)

8.学生汇报结果,适当予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9.小结:

(1)少先队员行队礼,唱国歌时肃立、声音哄亮。国歌也代表我们国家,

表现出我们对国旗国歌的尊敬和无比热爱。 (2)军人行军礼,庄严而神圣。

(3)奥运会领奖台上升国旗时,运动员立正行注目礼,有些运动员习惯把右手放在心上,表示心和祖国连在一起,这说明运动员在胜利的时刻最先想到的是祖国的荣誉,为祖国争光而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知道从我做起自觉尊敬国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0.看看法博士说了什么?(课件出示)

11.同学们,升国旗唱国歌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忠诚,让我们重温这庄严的时刻吧!

12、全体起立,齐唱国歌。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认识国徽

1.课件出示国徽。教师介绍国徽的构成,学生说出象征的意义。 板书:国徽

2.让我们看一看法博士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法律法规) 3.课件出示交流苑,讨论:有一家公司在自己的商品包装上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并且以小广告的形式四处散发宣传。这家公司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4.小结:同学们,天安门城楼上有国徽、人民在会堂有国徽、***上有国徽。国徽和国旗一样代表着国家,爱国徽同样是爱祖国的表现。

四、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国旗、国歌、国徽,它们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我们要自觉尊重和爱护,我们要为生在这个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板书:祖国的象征

骄傲

自豪 让我们齐唱《红旗飘飘》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五、课外活动: 1.手抄小报比赛。 2.开展唱国歌比赛。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从小事做起。

第4 课: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目标: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 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教学方法:例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保护未成年人虽然是全社会的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要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避免身心伤害,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过程: 1.出示案例:

案例一:某日晚10点,由山东省某县某村13岁女学生杨某从叔父家吃过晚饭后徒步回家。天色已黑,路途又远,她在

途中碰到一个骑摩托车的男青年,男青年用骑车带她回家等花言巧语骗取了杨某对他的信任,上了他的摩托车。半路上,他企图*污杨某,却被杨某狠狠地咬断一截舌头。歹徒惨叫着逃走了,但他因落下伤残,很快就被公安机关捕获。 案例二:某日晚,浙江省某县的一所中学,四个女学生被一手持菜刀的歹徒侮辱,其中两名被强*。案子破获后,公安人员既愤怒又惋惜。案犯是个身高不足1米58,体重不足50公斤的瘦弱男子。明明自己房间的对面就住着人,只要呼喊就可得救,却不敢喊也不敢逃;明明是4比1,而面对这个比自己矮小的歹徒,姑娘们却惊恐万状,在长达三个小时里,任歹徒凌辱,实在令人痛心。 2.讨论案例: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小组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 前者不但勇敢而且机智,因为她不但保护了自己,而且打击了歹徒。而后者的胆小、恐惧不但助长了歹徒的气焰,还使自身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因此,面对不法侵害,特别是严重的不法侵害,首先要勇敢。因为勇气能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3.案例三:学生袁帅遭绑架后,机智与歹徒周旋,最后得以逃生。并协助公安机关将歹徒抓获。 4.讨论案例:

青少年年龄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犯

罪分子,不仅要勇敢斗争,更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护自己。否则,单凭勇敢,鲁莽从事,硬拼硬干,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智勇双全”,才是预防和对付侵害的正确原则。 5.怎样预防侵害

学会自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尽量减少所受的损害,不要轻易付出生命的代价,不要错过任何逃生的机会,更不能放弃求生的信念。这就要求当事人应当按照环境的变化,沉着应对,设法周旋,冷静处理,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预防侵害的手段和方法: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6)心明眼亮,记劳特点。

(7)堂堂正正,不贪不沾。

(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第5 课:学生在校一日要求 教学目标

1、知道上学、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午餐、午休;午间广播、十分钟队会;值日;放学的具体要求。

2、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教学重点

知道早读、集会、早操、上课、午间广播、十分钟队会的具体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课件展示学生在校一天的生活情景。问:我们在学校里应怎样做才能有序地进行学习、活动呢?由此引出课题。

二、学习过程

1、请每个小组各选两个主题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做?(供选择的主题: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午餐、午休;午间广播、十分钟队会;值日;放学)

2、请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一评、议一议。

3、出示学校对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队会;值日;放学的具体要求,学生进行学习。

上学:(1)按时上学;(2)穿校服;(3)衣服要干净、整齐,

不破烂,(4)上衣纽扣要扣好(或拉上链);(5)佩戴红领巾要端正美观(红领巾要戴在衣领里), (6)主动向老师、同学热情问好;(7) (不穿拖鞋;(9)不染发,不涂指甲,不戴首饰。

课间:(!)不吵闹,不追逐,听从值日生的劝导,开展有益活动。

(2)说话控制音量,走路放轻脚步,上落楼梯靠右行走。(3)讲卫生,不乱丢乱吐乱画。(4)爱护公物,爱护绿化。(5)文明有礼,使用礼貌用语,乐于助人。(6)玩耍时,见到来客、老师要停止游戏,行队礼,热情问好,并侧身让路。 早读:(1)积极参与各项学习。(2)精神集中,姿态端正。(3)自治自理能力强。(4)按时完成、缴交各科作业。 集会:(1)立得直,坐得正,手放在大腿上。(2)保持安静,适度鼓掌。(3)热情参与活动。

早操:(1)集队要快、静、齐,行进中要保持安静。(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3)动作准确有力。

上课:(1)预备铃响,学习用品摆放整齐。(2)端坐静听多思、动口动脑动手。(3)“三个一”保视力,端正坐姿、写姿、读姿、握笔姿,养成良好习惯。

广播操、班队会:(1)做到广播响,齐安静。(2)认真听,跟着读。(3)队会轮流组织,形式多样,自主管理。 值日:坚持每天“二清扫一维护”:晨扫、午扫;每周一中

扫;每月一大扫。保持窗户明亮,地面无纸屑,桌椅纵横对齐。

放学:排归程队放学,队伍整齐。不随意在学校内、外逗留。按时回家,注意交通安全。

4、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学校学习、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辨析。

三、教师总结。

作业布臵:1、

进一步学习芳村小学学生在校一日要求。 2、

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谁的表现最好

第 6课 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

3、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教学重点:

1、公共秩序是公共场所的纪律,我们应当知道有关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

2、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

3、在公共场所自己要遵守公共秩序,看见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展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

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

师:我们是小学生,必须遵纪守法,我们该怎样从遵守公共秩序做起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导行

1、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2、师讲解告诉学生:

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公共秩序是人们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规则。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办事社会就井然有序。

3、举例某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剧场看杂技表演)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遵守公共秩序?

(排队入场、按票入座、演出中没有走动、看演出时不乱吼叫、结束时场地上没有瓜皮果壳)

②剧场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称赞他们的?说明他们怎么样?

③他们遵守了公共秩序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好处?

(启发学生从心情、演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剧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方面来谈)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但是有些学校个别同学就不是这样。

4、出示课件:

(图画内容:小明等几位同学在一个车站停车场里打闹,小刚劝他别这样做,他不听,正在这时,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另一辆正要进站,小明他们不让道,在两辆客车间追打,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深化认识

下面这些说法正确吗?请用事例说明理由。

1、有的同学说:“如果不要公共秩序;大家随随便便,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更好吗?

2、一个人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关系。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板书:个人行为影响公共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从我做起

四、行为指导

1、你到过哪些公共场所?你知道这些公共场所的秩序吗?

2、议议、做做:同学们常去公共场所,请你照例子用有关的规则提醒大家,明确有关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课件展示:a.上车时;b.到影剧院;c.到游乐场;d.在商店

五、深入导行

师展示课件,生分组讨论:遇到下列情况你该怎么办,为什么要这样做?

1、同学们在图书室里排队借书,你看见了一个同学没排队而挤进了队伍。

2、你班某同学,在商场里乱扔果皮、纸屑,服务员批评他,他和服务员大闹,你上前劝阻,可这位同学不听。师再问:当你见到不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该怎样办?(启发学生答出:要阻止、批评等)

六、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对《遵守公共秩序》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

在生回答的基础上师进一步谈话: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实际上都同社会的主产、生活乃至每个社会成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如果一个社会的公共秩序受到了破坏,这个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就受到极大的

影响,社会风气就会颓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拥有一个良好的公共秩序,那么社会就会有条有理,井然有序,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大家的迫切希望,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遵守公共秩序吧! 板书设计

遵守公共秩序

①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秩序,是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保障

②个人行为影响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从我做起

推荐第3篇:法治教案

爱护人民币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人民币正、背面主景有关知识,增强学生自觉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活动方式:

以了解第四套人民币正、背面主景为重点,通过小品表演、讲故事、观看、讨论等形式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活动准备:

1.收集、了解第四套人民币正、背面主景(实物)并做出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课件。2.故事《如此“征友”》。 3.排练小品。

4.以爱护人民币为内容的宣传标语。

活动过程:

一、导言激情

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穿的、用的是怎样来的?用什么换来的?(板书:人民币) 我们每天都在用人民币,你们知道人民币上正面、背面的主景吗?今天,我们来了解人民币的有关知识。

二、听老师讲故事:《如此“征友”》

故事内容:武汉某中学一女生为了广交朋友,在伍角纸币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联络方式等,然后把纸币用出去,这样做了很多次。 讨论:

1.以上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损坏人民币的现象?

三、交流讨论情况(每小组推选一人发言)

师述: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我们要从小爱护它;人民币也是知识的宝库,我们要了解它。

四、出示第四套人民币课件(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或实物。1.欣赏人民币背面主景,即我国的六处旅游胜地。 2.分组竞答旅游胜地的名称,并作一句话介绍。

(竞答记分方法:每小组基础分为100分,必答题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不加分;抢答题每答对题加10分,答错扣10分。人民币正面为必答题,背面为抢答题)

3.小结竞答结果(公布),并评出优胜组。4.师对人民币背面、正面主景介绍。

背面:

1

壹元:万里长城 贰元:南天一柱 伍元:长江三峡 拾元:珠穆朗玛峰 伍拾元:黄河 壹佰元:井冈山主峰 正面人头像:

拾元:汉族、蒙古族人物头像

伍拾元:三个人物头像各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壹佰元:依次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四位领袖侧浮雕像 师述: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图案,国徽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代表国家的主权,体现国家的尊严,所以爱护人民币也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五、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六、小品表演

小品内容:一外国人向一中国老太太买水果,把中国老太太找的零钞扔在地上,还需在有意无意中踏了一脚。中国老太太马上追过去,严肃地示意外国人拾起来。外国人拾起来塞给老太太,表示自己嫌面值太小送给老太太算了。老太太见外国人不理解自己的意思,指着票面上的国徽激动地说:“China!China(中国)!”外国人这下懂了,拂去票面上的灰尘对老太太竖起了大拇指说:“Good!Good(好样的)!”

看完小品,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七、议一议

我们在使用人民币时应注意什么呢?(板书:“爱护”,在“人民币”前板书“爱护”二字)

八、游戏“踩气球”

游戏方法:气球中装有写着爱护人民币宣传语纸条,气球充气后,各小组派人上去踩,踩破后,如果发现有纸条,当从读出纸条上的宣传语。

九、作业:写出1-2则爱护人民币的宣传语

十、小结

师述: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图案,有旅游胜地、人物头像,爱护人民币是维护国家的尊严,热爱祖国的表现。今后大家要自觉地爱护人民币。

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主题目标: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

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

活动一:

1、引导学生年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活动三: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活动三 :这也是爱

1、分组讨论

2、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分组讨论: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4、教师小结: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

活动

四、了解父母辛劳

(一)父母赚钱不容易

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回家后还要干什么吗?

(1)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2)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

2、小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

(二)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3、同桌互说,指名说。

4、教师随机评价

5、歌曲:《感恩的心》

(三)我们又可以怎样做的更好

1、为了爸爸妈妈的微笑,为了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下列行为现在你做的怎么样?请同学如实对下列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反馈学生自我评价

3、表彰激励

夸夸我们班孝敬父母的好队员。

1)讲述孝敬父母的事迹。

2)发“孝敬”章。

四、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3.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三、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

2.教师搜集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法律条文。

3.制作一段录音,内容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心声”

4.让学生课前搞一个调查采访活动,看看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我们周围充满着爱,有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们每天大部分生活在学校里。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愉快地成长,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

2.板书:来自社会的爱

(二)学文明理

1.学校中的爱

(1)看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2)学校里还有很多部门,自由讨论: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哪些服务?

(3)展示调查结果: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4)让学生说说自己调查后的看法和感受。

(5)听老师诉心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

2.社会的爱

(6)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的爱,也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爱。出示图片,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7)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己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

(8)看图提问: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9)出示教师搜集的的社会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受到的关心和保护。

(三)课后拓展

1.呈现学生的观察记录。

2.提示学生参考书上的范例,自己到生活中去观察。(一方面是通过观察,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5 和对社会事物的敏感性。

(四)课外知识

1.出示我们国家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初步知道自己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2.让学生了解得更多,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3.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五)总结: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报答大家对我们的爱。

他们需要一个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留守儿童的各种内在表现。

2、让学生知道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成因及如何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的各种对策。

二、教学过程:

1、引言

当经济建设的大潮席卷了中华大地,无数人离开了家园外出经商、务工,用勤劳和汗水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他们的孩子却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本应和其他未成年人一样得到父母的呵护,享受家庭的温馨,然而,由于与父母相隔甚远,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形成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2让学生讨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各种表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看那一个小组说的最多。

(1)性格孤僻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尽管大多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学生举例说明) (2)有自卑心理情绪。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 (3)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容易激进冲动,干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如:与家人顶撞,不听亲人劝告;不听老师的教导,与老师对着干。

(4)产生怨恨父母心理。有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要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里不理解并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

教师总结发言:

对于同学们的总结非常全面,这些孩子因心理与教育出现问题,已构成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因素。据公安部调查所显示的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可见,对他们的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对策

(学生讨论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平等对待,和睦相处。

对待留守儿童要从“短”中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给这些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在认可、赞扬和尊重中树立起自信。利用肯定性标签作正向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发展特长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7 (二)、倾注真情,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

留守儿童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平时受的批评较多,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应该用爱心去帮助他们,对他们更应该倾注真情,让爱心像清泉一样浇灌留守儿童干涸的心田,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方蓝天。

(三)、搭建平台,解开留守儿童的心结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又无法得到家长的关注和引导,而现在的监护人往往都只关心生活,不关心心理的需求,因此容易发生心理障碍。为及时了解、排除这些心理障碍,与学生“结对子”,帮助解开心灵的疙瘩,为提高心理素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四)、家校联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教育,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建立起“家校互访制度”和“家校联系卡”,不定期举办“家校对话会”,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以免发生教育的“短路”。我们还可以与留守儿童的父母通过电话等通讯的联系,把平时孩子在校的表现告知他们,提醒他们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工作再忙,也应该抽空和孩子打打电话、聊聊天,定期回家看看孩子,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4、总结

由于留守儿童是一个受全社会关注的对象,我们必须用真诚的爱去滋润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田;用热情的火去点亮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灯,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驱除蒙昧,收获希望。

请保护未成年人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

(一)

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 年, 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

9 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

例1.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答案:违法

案例2.未成年人被判缓刑 学校能否拒绝入学?

16周岁的小华是某中专学校的学生,去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学校在得知小华涉嫌盗窃罪的通知后,作出了开除小华学籍的决定。法院对小华盗窃一案开庭审理后,认定小华犯了盗窃罪,但因他犯罪时不满18周岁,所以法院予以从轻处罚,判处小华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宣判后,小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要求继续读书。不料,学校却拿出一份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声称学校与小华已不存在任何关系。你认为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

维护我的人身权

教学目标: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方法: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 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显示事例内容) 二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1、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不该开门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随你,你该怎样办呢?

3、当陌生人送你连环画,说是送礼物时,你该怎样做?

4、一个人自己回家,开门如发现屋内凌乱,或有味异时,你应该怎样做?

5、当你一人在家,有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去单位,你去不去?

6、当不认识的人送给你糖果、饮料等诱人的食品时,你该怎样做?

7、放学后,有陌生人抢你的书包,或威胁索要钱财怎么办?

8、当你被坏人挟持后,你将怎样想办法逃离虎口?

(四)表演《你是陌生人》。

(五)教师小结

11 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保护自己惩治犯罪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大家多关注。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天津卫视的“案与法”等法律节目并从中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得到启迪。

推荐第4篇:法治教案

第一课 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要求:

认知: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

行为:l、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教学要点:

1、公共秩序是公共场所的纪律,我们应当知道有关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

2、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

3、在公共场所自己要遵守公共秩序,看见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中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

2、收集与遵守公共秩序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出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

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

师:我们是小学生,必须遵纪守法,我们该怎样从遵守公共秩序做起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导行

1、生跟着录音熟悉课文内容(放录音)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2、师讲解告诉学生:

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公共秩序是人们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规则。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办事社会就井然有序。

3、出示(双江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剧场看杂技表演)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遵守公共秩序?

(排队入场、按票入座、演出中役有走动、看演出时不乱吼叫、结束时场地上没有瓜皮果壳)

②剧场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称赞他们的?说明他们怎么样? ③他们遵守了公共秩序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好处?

(启发学生从心情、演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剧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方面来谈)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 但是有些学校个别同学就不是这样。

4、出示图:

(图画内容:小明等几位同学在一个车站停车场里打闹,小刚劝他别这样做,他不听,正在这时,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另一辆正要进站,小明他们不让道,在两辆客车间追打,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问:①几个小学生干了一件什么事?他们扰乱了哪里的秩序,结果怎样?②哪位同学的行为是好的?他做了什么事?

师小结:不遵守公共秩序害处大

板书: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保证。

三、深化认识

下面这些说法正确吗?请用事例说明理由。

1、有的同学说:“如果不要公共秩序;大家随随便便,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更好吗?

2、一个人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关系。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板书:个人行为影响公共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从我做起

四、行为指导

1、你到过哪些公共场所?你知道这些公共场所的秩序吗?

2、议议、做做:同学们常去公共场所,请你照例子用有关的规则提醒大家,明确有关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a.上车时;b.到影剧院;c.到游乐场;d.在商店

五、深入导行

生分组讨论:遇到下列情况你该怎么办,为什么要这样做?

1、同学们在图书室里排队借书,你看见了一个同学没排队而挤进了队伍。

2、你班某同学,在商场里乱扔果皮、纸屑,服务员批评他,他和服务员大闹,你上前劝阻,可这位同学不听。

师再问:当你见到不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该怎样办?(启发学生答出:要阻止、批评等)

六、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对《遵守公共秩序》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

在生回答的基础上师进一步谈话: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实际上都同社会的主产、生活乃至每个社会成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如果一个社会的公共秩序受到了破坏,这个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就受到极大的影响,社会风气就会颓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拥有一个良好的公共秩序,那么社会就会有条有理,井然有序,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大家的迫切希望,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遵守公共秩序吧!

附:板书设计

遵守公 ①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秩序,是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保障

共秩序 ②个人行为影响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从我做起。

第二课:玲玲能住在生母家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收养法》

2、懂得用法律手来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玲玲从小就被杨老汉收养。前不久,玲玲去看望亲生父母,生母见玲玲又懂事又会干活儿,十分喜欢,就让玲玲留在身边,不让她回杨老汉家。杨老汉几次催促都遭到拒绝。

请问:杨老汉能将玲玲领回去吗?

为了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维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权利,我国于1991年12月公布了《收养法》。《收养法》第22条规定:“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于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规定。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杨老汉收养了玲玲,并对她尽了抚养和教育义务,已经形成了养父母与养子女的关系,这种关系不能随随便便就被解除。因此,玲玲的生母阻挠杨老汉领回养女是违法的。如果她继续坚持自己的错误,杨老汉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请人民法院依法保护这一收养关系。

法律规定,收养关系建立后,任何一方都不得自行解除。如果收养关系的一方或双方希望解除收养关系,应该协商解决或诉请人民法院解决。

二、总结全文,分组讨论

第三课:最常用的报警、报案、急救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监护人必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常用的报警、报案和急救电话和方法

2、懂得自己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因此做为监护人不但应当熟练掌握

110、1

19、120、122这几个最常用的报案、急救电话的使用方法,还应当教会孩子这些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匪(刑)警报案电话:110 1.报案范围:各类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及危害国家安全等案件。 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情况简明扼要的叙述一遍。

③主要说明案发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和人数等;作案者(或受害人)的长相、身高、年龄、性别、衣着、特征等;作案时使用的工具;相关的车辆情况(颜色、车型、牌号等)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二)火警报案电话:119 1.报警范围:各种火灾 2.报警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9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火灾发生的地点(详细地址)、时间、火势情况及发生火灾地方的周围环境等简要的说明。

③如果知道是由什么引起的火灾及主要燃烧物和火灾现场及周围有无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也最好说明。

④说明火灾现场能否进大车(通往火灾现场的道路情况)。 ⑤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⑥待对方挂断电话,你再挂机。 (三)交通事故报案电话:122 说明:有些地方尚未统一使用122报案电话,应以当地公安交管部门公布的交通事故报案电话为准。

1.报案范围:各类车辆所发生的交通事故。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22(就当地交通事故报案电话)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交通事故情况简明扼要地叙述一遍。

③说明事故的发生地点、时间、车型、车牌号码、事故起因、有无发生火灾或爆炸、有无人员伤亡、是否已造成交通堵塞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四)急救中心求救电话:120 1.急救范围:各种突发的严重急病和受伤。 2.求救的正确方法: ①拨打12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病人或受伤害的病因、病情简单说明。如果知道病人或受伤者的病史及过敏药物和血型,也最好说明。

③说明病人或受伤害者的详细地址和发病时间。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⑥可到路口去迎接救护车,以免救护车因找不到病人的地址而延误时间。

提醒监护人特到注意: 监护人应当让孩子熟练掌握

110、1

19、120、122这几个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要在没事的情况下因为好奇就认为好玩而随意拨打这几个重要号码或虚假报警,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课:亲生父母“卖”了自己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父母是无权“买卖”孩子的。

2、当自己遇见这样的事,应当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懂得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数日来,本报与福州《东南快报》展开新闻联动,为刚出生80天就被拐卖、如今已经三岁的亮亮寻找亲人。近日,神秘人物再次打进热线,一解小亮亮被拐“内幕”。记者根据神秘人物提供的线索,终于找到了亮亮的亲生父母,可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

几天前,一曾扬言“再报道下去大家都有麻烦”的神秘人物终于再次打进热线,揭开了小亮亮被“拐”内幕。神秘人物自称姓廖,是小亮亮亲生父亲的好朋友,在看了亮亮被拐事件的跟踪报道后,他被报社浓浓的爱心感动,终于“站”出来道出详情。他说,亮亮的父母都是四川来蓉打工人员,于1998年5月生下亮亮。当时,夫妻俩已经有两个儿子,一家5口全靠夫妻俩每月500元工资度日,生活十分艰辛。因此,亮亮的父亲便萌发了将孩子送人的念头。正好他以前的同事,即抱小孩接头的四川妇女表示愿意牵线搭桥。不料,那四川妇女竟将亮亮“转”给犯罪嫌疑人王某,王某再将亮亮卖给闽侯大湖乡珍珠村郭厚金。此后,小亮亮的生父得到6500元“寄养费”。四川妇女和王某也都从中谋取到部分“劳务费”。

根据廖先生提供的线索,我们终于在闽侯南充鞋厂找到了亮亮的亲生父母。他们承认廖所说都是实情,而且他们从一开始就看到关于亮亮的报道,一直不敢露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将孩子卖掉已属违法行为,何况还有6500元“寄养费”无力偿还等情况,而要回孩子必须做亲子鉴定,这一系列麻烦让他们望而却步……

在我们游说下,亮亮母亲终于答应去看看孩子。但车到半路她又不顾一切跳下车不去了。她说家里太穷,实在无力养育孩子,然后调头就走了。

二、分组讨论,总结全文

第五课:6岁男孩自己摔伤,别人要负赔偿责任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提高学会分析事物的能力。

2、在进行游戏或上街过马路时一定注意安全。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举例事实,学生分析

贾刚为储存越冬的蔬菜,在自家封闭的后院墙内挖了一个菜窖,因冬储蔬菜尚未放入,所以菜窖挖好后一直没封窖口,一天,贾刚的儿子7岁的贾警和邻居汪某6岁的儿子汪强在贾家后院玩耍,汪强不慎跌下菜窖,胳膊摔成骨折,住院治疗花去600元。汪某以贾刚挖菜窖未封口,亦未采取安全措施,致使其子摔伤为由,要求贾刚赔偿损失。贾刚则认为汪强摔伤是自己不小心所致,与自己无关,拒绝赔偿。于是,汪某起诉到人民法院。

二、通过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贾某是在自家封闭的后院墙内挖菜窖,其施工地点既非公共场所,又非道旁、通道之上,因此,贾刚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的义务。

汪强是6岁的幼童,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尚无判断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无所谓法律上的过错问题。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本案中贾刚和汪强都没有过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分担民事责任。

三、总结全文,布置任务

看看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发生,发生了你应该怎么帮助他呢?

第六课:保护自己的权利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明白自己有哪些权利。

2、当遇到侵害自己的权利时怎样利用法律类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1、受教育的权利

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包括未成年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更有义务来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

2、未成年人受保护的权利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也就是说,学生犯了错误,学校老师首先要进行教育,不能随随便便就把学生赶出校门。随便开除学生,是对学生不负责,也是对国家的不负责,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3、保证人身安全和健康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既有责任使在校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又要保护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学校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安全工作。

首先,学校的教室和各种教学设施,必须经常检查,如果发现有危险,要立即修复,消除隐患。比如有些教室年久失修,墙壁上出现裂缝,就有可能发生意外。学校老师知道后,不及时维修,还让学生在里面上课,那么,一旦教室倒塌,造成学生伤亡,就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其次,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春游、看电影或者参加集会、进行社会实践等活动时,必须做好组织工作。活动前老师要讲明注意事项,并且做好应急准备,活动中,老师不能离开学生,要自始至终照看好学生,防止发生意外。

再有,学校要保证教室和各种教学设施符合国家标准。比如教室的光线不能太暗,桌椅的高度要合适,黑板离学生不能太近。学校还要提供符合规定的卫生设备,并且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各种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比如经常为学生检查视力,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组织学生打预防针或吃预防药,以保证学生创身体健康。

二、总结全文,小组讨论

三、板书

我们有哪些权利 1.受教育的权利

2.未成年人受保护的权利 3.保证人身安全和健康

第七课:未成年人方某盗用他人电话号码通话,构成何罪?

教学目标:

1、认识这样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简单了解我国的法律。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方某,男,16岁,于去年3月,盗取他人无线电话号码,输入自己的手提无线电话机,通话数十次,使被窃的电话户主损失电话费2000余元。方某还曾窃取无线电话号码转让给他人,从中非法获利3000余元。

二、律师点评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号码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出现的一种犯罪。与传统盗窃手段有很大差别,盗用人每通话一次,被窃的电话户主就要为他支付一定的话费,本质上也是秘密窃取他人财物,因而以盗窃罪定罪处刑是恰当的。本案,方某非法获利总计5000元,已达到了数额巨大的标准,依法应处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总结全文,师生探讨

四、家庭作业:

看看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你应该怎样去制止类似事情发生。

第八课:带领儿童外出不尽责,儿童溺水身亡应赔偿

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简单了解我国的法律。教学过程:

一、实案简介

带领儿童外出玩耍不尽监护职责,造成儿童溺水身亡,被告人翟付文、周顺娜被河南省郾城县人民法院判决赔偿受害人父母二万余元。

翟付文、周顺娜(两人系恋爱关系)和原告翟四海、王改花夫妇关系较好。去年7月18日下午,翟四海外出干活,王改花在家炸油条。因人手不够,王改花就叫来翟付文、周顺娜帮忙。当晚8时左右,油条炸完,天已擦黑,翟付文、周顺娜说天气热,到村外凉快一下。此时,王改花11岁的儿子翟永召拿个汽车内胎也要一起去,王改花说了一声“快去快回”表示同意。翟付文、周顺娜、翟永召三人一起向村东走去。在距村500米处有一河沟,由于连续几天下雨,沟内水位升高,水流湍急。三人走到沟旁,翟付文、周顺娜两人下到沟里洗澡,翟永召在距两人二十多米的地方等候。过了一会儿,翟付文、周顺娜发现翟永召不见了,急忙上岸寻找,当发现翟永召放在岸边的汽车内胎和衣服时,顿感情形不好,翟付文跳到水中寻找,但没有找到,翟付文便让周顺娜在原地继续寻找,自己回村叫人。几分钟后,翟四海夫妻与部分村民赶到河沟边,并跳入水中打捞,终将翟永召捞了出来,但翟永召已停止了呼吸。

二、律师点评

法院审理认为,翟永召系未成年人,在翟永召要求与翟付文、周顺娜一起出去时,翟付文、周顺娜并没有拒绝,而是三人一同出村乘凉,此行为应视为翟付文、周顺娜已接受了王改花的委托监护,但翟付文、周顺娜未能尽到监护责任,造成翟永召溺水身亡,应承担该事故的主要责任。王改花系翟永召的法定监护人,当翟永召拿着汽车内胎外出时,应当预料到翟永召晚上洗澡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对其予以阻止或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但王改花疏忽大意,放任其行为,对造成翟永召死亡的后果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该院遂判决:被告翟付文、周顺娜各赔偿原告损失(包括丧葬费、死亡慰抚金等)的40%,即10800元,二人互负连带赔偿责任;其余20%的损失由原告自负。

第九课:你知道法律期限吗

教学目标:

1、你知道法律期限吗

2、简单了解我国的法律。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当你的债权因为超过诉讼时效而败诉的时候;当你在收到诉讼副本15天后提出管辖异议而无效时;当你接到判决书,未在15天内提出上诉而丧失上诉权时,你会发现法律关于期限的规定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有关法律期限,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呢?

期限,也就是时间,是指能引起民事权利义务发生、变更和终止即一定法律后果的时间。期限分为期日和期间两种。期日是指不可分的一定时间,如某年、某月、某时。期间是指从某一时至某一时所经过的时间。凡以一定时间为起点,以另一定时间为终点,继续延长的时间,皆为期间。

期限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和约定期限。法定期限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如诉讼时效期间、公民成年的期日等。指定期限是指由人民法院或者有关部门或机关确定的期限。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在判决裁决中指定的偿还债务的期限(期日或期间);宣告死亡的期日等。约定期限是指当事人自行约定的期限。它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愿确定的,故又称意定期限,如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期限等。

期限是如何计算的呢?期限中的期日是不可分的特定的时刻,不发生计算的问题,而期间的计算,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按小时计算期间的计算法。

规定按小时计算期间的,从规定时开始。也就是依自然计算法以规定时为起点,再经过规定的期间即为终点。如出租汽车行驶三小时,从占用汽车的当时开始经过三小时期间完成。

二、按日、月、年计算期间的计算法。

规定按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一天开始计算。例如,规定五日内交付工作,则应自次日开始经过五天为满日。期间的最后一天截止时间为二十四点;有业务时间的,到停止业务活动的时间截止。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若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有变通,则以实际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除另有特别说明或约定外,规定期限所谓的“以上”、“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以外”,不包括本数。

第十课:买了发霉蛋糕能退换吗?

教学目标:

1、知道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2、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举例导入

丁丁10岁生日时,妈妈给他买回一盒生日蛋糕。不料,当天晚上丁丁打开准备吃时。发现蛋糕底部已经长了一层白毛。丁丁拿到商店去换,可售货员说,商店对售出的食品一律不退换。

请问: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丁丁的生日蛋糕已经变质了。变质食品如果吃下去会造成食物中毒甚至死亡。我国《食品卫生法》第7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根据这条规定,丁丁完全可以要求商店退换蛋糕。

我国有关部门对部分易腐易霉易变质的食品从生产到售出也是有一些时间限制的,比如对奶油裱花蛋糕,根据季节不同,规定了不同的售出期限。在夏季,从生产到售出一般不能超过24小时。因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而造成食品霉变,应该给予退换。

二、总结全文,分组讨论。思考题:

小明仗着个儿大,力气大,强行用一支破钢笔换了小军的一支新钢笔,小军当时害怕极了就换了,可后来小军觉得太吃亏,想换回,请问小军可以换回吗?为什么?

第十一课: “刀劈小孩”的杂技能演吗

教学目标:

1、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2、简单了解我国的法律。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某集镇的一个空场上,来了十几个民间艺人演出杂技。这些杂技有“人吃活蛇”、“铁钉穿鼻”、“大卸胳膊”、“刀劈小孩”等内容,很多演员只有七八岁,情景让人惨不忍睹。

这种杂技允许表演吗?

让七八岁或者十来岁的儿童表演残忍、恐怖的杂技,不仅对观众的精神刺激很大,而且严重摧残损害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对这种所谓的杂技表演,我国法律是禁止的。

早在1981年,文化部、公安部就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杂技团体和个体艺人的管理。个体艺人必须向居住地县、市文化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经节目审查合格发给演出证,才能够在外面演出。同时规定,任何团体和个人都不得表演恐怖、残忍和摧残少年儿童的节目,对严重摧残少年儿童的卖艺活动要坚决取缔,对因此造成少年儿童伤残和死亡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公民发现这类杂技演出,应该及时报告有关部门,用法律武器来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保证杂技艺术的健康发展。

二、总结全文,全体讨论

第十二课:家庭中应备用的应急物品--监护人应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遇到突发时间是要冷静。

2、学会集中急救的方法。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举例导入

在家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紧急突发事件(如停电、停水、火灾、受伤等等〉,做为监护人,要想更好地保护孩子,除了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必要的知识以外,还应当有一些得心应手的工具和相关用品。古人云:“工欲善其事,从先利其器。”监护人不但要在家中准备一些应急的工具和物品,而且应当熟练掌握并传援给孩子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

1.备用物品和工具: ①手电筒、电池;

②打火机或火柴(此类物品应放在孩子不易取到的地方); ③蜡烛或应急灯; ④家用灭火器;

⑤锤子、斧子、钳子、螺丝刀、多用刀、剪刀、铁丝、绝缘胶布、保险丝等; ⑥一桶备用水; ⑦一条较粗的长绳。 2.医疗急救用品:

①医用绷带、纱布、棉花、棉签; ②胶布、创可贴、冰袋;

③小剪刀、镊子 ④医用酒精、碘酒、红药水、消毒水; ⑤消炎软膏; ⑥红花油、风油精;

⑦体温表; ⑧其它常用药品。

第十三课: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和安全求助常识教育

教学目标:

1、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2、简单了解我国的法律。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事实导入

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地保护,使其安全、健康地成长,是每一个监护人最重要的责任之一。而要想真正做到尽职尽责,监护人就要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和安全求助知识的教育。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不断地培养他们的自保意识和传授他们自保及安全求助的知识。这种教育对于监护人来讲,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必要的;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讲,则是最有效的。

因此,对未成年人进行自我保护和安全求助常识的教育,是每一个监护人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每一个监护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当孩子独自在家时 1.遇到陌生人来访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先不要开门,并检查门是否锁好。 ②问来人是谁,来找谁,有什么事。

③无论来人是否说认识你的家人,而你并不认识来人,千万不要告诉他任何事情,更不可让他进来。告诉来人有什么事可以留言。

④如果来人坚持不走,并以种种借口非要进门再说,请千万不要开门。必要的时候,可以打电话给邻居或派出所。

⑤特别提醒孩子注意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能先开门再问来人是谁。 2.有陌生人打来电话问父母的情况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首先问来电话的人是谁,有什么事。如果你并不认识来话人,请不要告诉他任何事情。 ②如果来话人要你父母的电话、寻呼机、手机号码,请不要告诉他,你可以请来话人留下姓名、单位、电话及留言。

③对于陌生人打来的电话,你最好不要让对方知道只有你一人在家。 3.发现家中来了小偷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如果你在门外发现家里好像有人在偷东西,请不要大声喊叫,更不要冒然进屋。

②到同学或邻居家,把情况告诉大人们。如果证实家中确实来了小偷,应迅速拨打派出所电话或110报警。

③特别提醒孩子注意的是:遇到情况不要害怕,不要慌,千万不要自己冲进屋或大喊大叫,以免自己人小力单受伤害。

④如果发现家里有被偷过的迹象,自己千万不要乱动任何东西,要保护现场,以便破案。

4.发现有人在撬邻居家的门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如果你发现有陌生人在撬邻居家的门,很可能是来了小偷,这时你不要轻易跑到门口大声喊叫。

②应当打派出所电话或110报警。

③如果家里没有电话,可在邻居家门口没有情况时,迅速到附近同学或其他领居家把情况告诉大人,并打电话报警。

5.家中突然停电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如果家里突然没电了,可能是跳闸或保险丝烧了,也可能提系统停电。若孩子较小不要冒然去动电闸或换保险丝。

②可以打开手电或使用应急灯。提醒较小的孩子最好不要点蜡烛,以免引起火灾。

6.家中失火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如果是电源插座、电线或电器失火了,应当首先切断电源,再去灭火。 ②电器或电路着火,可用水灭火,但一定要将水用力泼出,不要让水连续。 ③如果做饭时锅里的油起火了,应该迅速关掉炉火,用锅盖将锅盖上,并将锅端开,千万不可在锅里倒水。

④如果液化气阀门或接口处起火,可用湿毛巾盖在着火处,然后迅速关闭总阀门。

⑤如果屋里着火了,并有很大的烟,应尽可能俯身或爬行到门口出去,最好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鼻、口,以免被烟雾熏晕。开门时可用衣物或毛巾将手包住,以免烧热的门把烫手。

⑥如果身上衣服着火,千万不要跑动,这样会助长火势。应当用东西抽打或就地翻滚,直到火灭。

⑦如果家中发生了不能自救的火灾,因为孩子小,身单力薄,一定要先报誓,并叫大人来帮助救火,要以自身安全为重。

第十四课: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和安全

教学目标:

1、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2、简单了解我国的法律。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事实导入 1.燃气用具漏气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如果发现房间里有很浓的燃气(如混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味,千万不要开(关)灯或动其他电器,更不要去动电源开关,也不要马上拨打室内电话,以免发生火灾和爆炸。

②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并尽快将房间的门、窗打开,让房里通风,降低燃气浓度。

③检查燃气用具的开关和管道接口处。检查时,可以用肥皂水涂在检查的部位,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千万不可用点火的方法去试。

④如果无法判断或解决漏气问题,待燃气浓度降低后,应迅速拨打燃气维修站的电话,通知专业人员尽快来检修。

监护人应当特别提醒孩子注意:当住宅内发生燃气泄漏时,人们往往会立即拨打室内电话找有关部门。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和极其危险的。因为当人们拿起或放下电话筒时,电话机内叉簧处的接点或铃线圈的衔铁,在瞬间高电压的作用下会产生火花。而当室内泄漏的可燃气体浓度较高时,一遇到火花便有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因为,在发现室内有较重的燃气昧时,在打开门、窗彻底通风之前,千万不要急于拨打室内电话。同时,也不要使用抽油烟机和排风扇。

(二)孩子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 1.遇到陌生人询问你家的情况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如果在路上遇到你不认识的陌生人向你打听家里或父母的情况,或以某种借口(如维修、检查、查电表等等)让你带他到家里去时,你千万不要向他提供任何情况,更不要信以为真,将陌生人冒然往家里带。

②只要这个人你不认识,无论他说什么,你也不要轻信,也不要同他多说话,并迅速走开。

③同时你要对此人格外注意,尽可能不自己独行。 2.横过马路的时候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在横过马路时,有过街天桥一定要从桥上走,千万不可翻越路中的栏杆。 ②如果没有过街桥,在横过马路时,一定要走人行横道;如果没有人行横道,一定要在横过马路前左右看看,在确认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快速通过。

③过马路时千万不要急行猛跑,更不要在路上玩耍、打闹。

④平时应当注意常走的路面情况,如大坑、沟、没有井盖的井等,特别是下雨天(水漫路面)时更应当格外小的。

⑤监护人应当注意:《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29条规定:未满12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

3.遇到雷雨天时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在雷雨天时,千万不要到空旷地方或高处的树下和靠近金属物的地方避雨,因为这些地方很容易被雷电击中,人会有危险。

②不要靠近一些易导电的物体避雨,如金属架子、旗杆、变压器、天线等。 ③在家里,最好不要开电视。

(三)在外出活动时 1.孩子与家人走失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首先不要害怕和惊慌,你可以大喊几声“爸爸(或妈妈)”,如果父母就在附近,他们会听到的;如果没有反应,你最好不要到处乱找,因为这时父母肯定也在找你,互相找可能更不易找到。

②你可以在原地等一段时间,如果还不见父母来,你可以找你走失地(如商场、公园、影院、体育场、车站、码头、机场等)的工作人员,请他们帮着广播找人;如果一时找不到工作人员,可以找附近的商店、餐馆的工作人员帮忙。如果你父母有手机或寻呼机,也可以请人帮心心忙与他们联系。

③注意:监护人应提醒孩子,一旦发生走失情况,不要胡乱找人求助,特别是在一些社会闲散人员较多的车站、码头等地,一定要找工作人员、警察或解放军叔叔。

同时,在孩子单独外出(如上学)或带孩子外出(如去公园)时,监护人最好给孩子随身带上《学生应急信息卡》或《儿童应急信息卡》,以备万一。

2.孩子被困在电梯里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不要惊慌,试着按几次开门键。如果没有反应,可以连续按电梯的“红色键”(紧急键)或警铃键(红色或黄色)。 ②如果电梯内有电话,也可以用电话通知控制室的工作人员。

③如果电梯内的各种键都失灵了,可用力(用手或将鞋脱下用鞋底)拍打电梯门,并大声喊叫,让外面的人去叫工作人员来处理。

④监护人应当注意:平时在带领孩子乘坐电梯时,应当有意识的地让孩子了解电梯各功能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出外旅游住宿时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①到了住宿的宾馆、饭店、旅馆,首先应找到除电梯、楼梯以外的紧急出口处,以备万一。

②将所住宾馆的名称、地址、房号、电话总机和分机号码等写在一张小卡片上,然后同《学生应急信息卡》或《儿童应急信息卡》一起带在孩子身上,以备急用。

③监护人平时应当注意:在带孩子去一些公共场所,不光自己,也要让孩子注意并记住安全出口(或紧急出口)的位置,与防意外发生。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和安全求助知识教育,是每一个监护人的主要职责和应长抓不懈的工作。未成年人的自保、自护教育的内容很多,我们在以上只是列出了日常生活中很有可能发生的几种最典型的情况,供每个监护人参考。

“星光青春保护行动”是由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和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推出的一项以“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护能力”为宗旨的活动,共青团中央正向全国推广。《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读本》(适用于13-18岁的未成年人)和《儿童自我保护和安全求助教育手册》(适用于3-12岁的未成年人)就是由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和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的供学校和广大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进行自我保护和安全求助教育的权威读本。

我们建议每一个监护人都应当读这两本书,并将其内容传授给自己的孩子。这项工作无论对做为监护人的父母来讲,还是对做为未成年人的孩子来讲,都应当是必修课,而决不是选修课!

第十五课:小孩投保平安险,失踪半年能否获赔?

教学目标:

1、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2、简单了解我国的法律。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事实导入

去年张先生为自己十四岁的儿子投保了学生平安险,保险金额为六千元,保险期限为一年。当年期末考试后,其子因成绩较差而被学校做留级处理,当天返家后即遭其父的责骂和毒打。第二天张先生下班归家发现其子失踪,离家出走,便和亲属四处寻找,至今半年仍音信全无。无奈之下,张先生请求人民法院宣告失踪,并持法院的失踪证明请求给付保险金。

案例分析:

一、针对在保险期内,被保险人失踪能否获赔存在以下两种观点:

1、主张拒赔,其理由如下:

①学平险的保险责任为: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因疾病或意外伤害事故导致的残疾或残废,而失踪不在死亡范围之内;

②《民法通则》规定法律意义上的死亡有两种: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前者指人的生命丧失,即人的心跳和呼吸永久停止,后者指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由人民法院宣告的死亡,两者具有相同的法律后果;

③宣告死亡须满足以下条件:A下落不明满四年或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两年,由利害人申请,人民法院宣告。由此可见,被保险人不具备宣告死亡的条件,更无法推知其已自然死亡;

④被保险人失踪后有多种结局,即使已经死亡,其死亡的性质也难以认定为意外伤害或疾病死亡,故应拒赔。

2、主张通融赔付,其理由如下:

①《保险法》及学平条款中均无失踪和宣告死亡的规定,因此《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不适用于本案的保险领域实践;

②保险的宗旨是通过组织经济补偿,保持经济,家庭生活的安康。被保险人失踪后,其父母饱受心理、精神上的折磨本想通过获得给付带来少许安慰,此时用法律条款严格区分有违保险宗旨;

③被保险人失踪后固然有多种结局:生存、自杀或意外死亡,但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当双方出现争议时,应做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因此指定被保险人意外死亡比较合适。

二、本案的焦点在于“被保险人失踪后,能否按死亡事故给付保险金?”,保险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不承担扮演社会慈善或救济机构角色的责任,故须依法经营。若被保险人失踪满四年,经其父母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才能按宣告死亡给付保险金。但若给付后被保险人又重新出现,则张先生仍负有返还保险金义务。案例结论:因张先生所持的只是失踪证明,而保险公司只能在宣告死亡的情况下,才给付保险金,所以,保险公司不给付死亡保险金。

第十六课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此次宣传和讲解工作,使学生们对即将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们明确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3、在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和理解党的惠民政策光耀人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教学辅助用具: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原《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律将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今天我们就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详细了解一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分发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

二、学习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1、大致讲解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貌: a、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公布,并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b、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分七章: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家庭保护;第三章 学校保护;第四章 社会保护;第五章 司法保护;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则。

2、立法原则: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人人平等。

4、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七大亮点;a、既与国际公约接轨有体现国情;

b、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 c、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d、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e、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的; f、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g、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5、未成年人定义:

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的标准有着不同的规定。联合国在拟订《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时,曾对未成年人的概念进行过讨论,但最终未达成一致,只是规定:“未成年人,系指按照各国法律制度,对其违法行为可以以不同于成年人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儿童或少年。”“未成年人人的年龄限度取决于各国本身的法律制度。”

6、未成年人的权利:

a、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b、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①、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②、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

③、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④、未成年人平等的享有权利。

三、小结:

新修订的 《未成年人保护法》即将实施。当然,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需要由全社会来承担,同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能过度保护,不能忽视教育,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要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不可能代替保护,但教育教育可能促进保护。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给予其保护。

当今世界,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家更是从“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出发,修定出了如此一部贴近民心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未成年人,只有以更高、更强、更远的眼光看待问题,积极努力的加倍学习,珍惜每一分在学校的美好时光,才能以知识完备和武装自己,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中让我们的祖国引领时代,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走向欣欣向荣,我们的伟大祖国才能走向繁荣昌盛。

谢谢同学们、谢谢老师们!

第十七课 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会场布置】

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形式】

学生主持,由具体案例铺开,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学习体会。

【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 【教学流程】

一、案例引出: 主持人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用幻灯片打出问题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

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的。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主持人: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学生: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违法的,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

学生: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的一生。

三、案例分析:

主持人: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案例:

出示资料:6月17日下午3:00,连江县东岱镇某小学六年级(1)班,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解和布置各种复习统考的题目

四、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在今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第十八课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机智勇敢的于杰

教学目标:

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方法:

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

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

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 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 ,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推荐第5篇:法治教案

交通安全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道路交通,理解遵守道路交通意义和重要性,明确每个人都要牢固的树立安全意识;明白一个人的安全每天都是从零开始的。

2、通过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实际行动遵守交通规则,做安全的小使者。

教学过程

一、上学放学路上。

教师语:同学们你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马路;都有要经过“十字”路口和“三叉”路口,当你行进是都是否留心和注意过往的车辆;是否用心观察地形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在日常生中应注意什么。

(一)学生途经情况分析。

我们班共有36名同学家住高溪组13人,离学校大约3千米,路经二个“十字”路口、三个“三叉”路口,两个急转弯和两次上下坡,地形比较复杂,而且路面只有4.5米宽水泥硬化的乡村公路,这条公路从大里峰至大青长约21千米是条林业路,每天运木头的车辆、圣农车、班车、拖拉机、摩托车等流量大约500多架次;家住屯上组9人……。因此,同学们每天如掉以轻心、存在侥幸心理的话,随时都会发生交通故事的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二)在路上要注意的问题。

1、道路行驶要靠右行,都要配戴小黄帽,不能随心所欲忽左忽右,走路要眼看前方,排纵队,不能互相并排行走,更不能在路上追路、嬉戏。

2、不能追逐车辆或向车上投掷物品,如:石子、泥团、饮料瓶等,不能随便搭乘过往的车辆。

3、回赤米坑小组的同学除了走公路外,还要沿河走2千米的山路,山路内侧靠山、外侧沿河,路面宽约2.5米,偶尔有运木头小型农用车、摩托车行使。所以家住赤米坑的林翠萍、王丽君等同学要特别小心,除了用眼外还要用耳,弯道处要先听再行,没有听到车声都要靠山边行走,雨天必须要派人来学校接。

4、通过“十字”路口或“三叉”路口的同学,每次都要高度的警惕一定要做到“四个环节”即:一停、二看、三想、四通过。

5、带领全班同学到校门口的“十字”路口进行实地观察并演练。

(三)课堂发言。

1、由学生自由发言讲路上经历,让他们自己表述存有安隐患的地方。

2、请同学们自己发言相互评议谁在要路上做的好,谁做的还不够。

3、今后该怎样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安全重于泰山、平安是福、要珍爱生命、安全从小事做起,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二、乘车

教师语:同学们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那么这节课就“行”来谈谈。

(一)在我们这里行有步行和乘车两种,随着现化道路交通的飞速发展,如今我县“道路硬化”村村通已基本普及,人们出行几乎选择乘车或骑摩托车。我们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出门少不了乘车,下面就围绕这一话题来谈“乘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我们节假日去城里买学习用品、购买衣物一定得由父母或村上的“大人”陪同监护下,只能乘坐班车或专线车,不能乘坐超载车。在车上如果坐在靠窗子的位置,千万不可将头或手伸到窗外,特别是两车交会时更不将头伸至外观看。

2、乘车时上下车要让车子停稳后,才能上下车,心须要养成先下后上的习惯,遇到老人或孕妇要主动让座。

3、如果乘坐家人的摩托车出行,不能超戴。一定要戴安全帽、身子要往前倾、手要抓牢车架,并要随时提醒骑车人不能太快,弯道时一定要减速慢行、多打喇叭、不能超车;骑车时不能接听手机、更不能打手机,以免分散注意力造成不测。

4、严禁小学生骑自行车上路、绝对不准载人逛路。

5、如节假日进城上街要走人行道,横穿街道时一定要走斑马线,并要左右观看待没车时快速通过。

(二)课堂议论。

1、让全体同学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

2、学生之间可互相补充,对照自己的不足,还存在什么安全隐患。

3、谈谈你们耳闻目睹发生的交通事故,并引导学生知道小心能行万年主船、生命靠自己终生呵护的道理。

(三)教师总结语(略)

校内活动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校内安全的重要性,知道在校内应注意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

2. 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

3. 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4.使学生明白在学校我里参加游戏、运动、劳动等活动也会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要防止危险的发生。懂得课间活动守秩序,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生知道校内活动守秩序应该怎样做。

教学难点:

为什么校内活动要守秩序。 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校内发生的不安全事故。

2.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3.了解一些校纪校规。

教育过程:

一、课间活动的安全教育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 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 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 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 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可请学生举手,让学生在思考中意识哪些事在楼梯上是不能做的。 )

(1) 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 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 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 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交通安全教育教案

一、目的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继续进一步搞好我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减少交通违章,杜绝交通事故。

二、重点内容

1、加强交通法规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组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增强遵守交规的意识。

三、教育内容

1、交通法规法律条文,法规篇(1)道路、交通(2)交通安全(3)交通法规(4)道路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5)看图识标志

常识篇(1)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2)行人横过马路为什么要走人行横道?(3)没有划设人行横道的马路应该注意哪些?(4)为什么不能翻越护栏?(5)为什么不准扒车、追车、强行拦车?(6)为什么走路时不能看书或做其它活动?(7)骑自行车应该注意什么?(8)乘汽车时要注意什么?(9)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警示篇(1)骑自行车违反交通法规(2)行走时违反交通法规(3)铁路或铁路口违反交通法规(4)交通安全教育卡

2、案例

(1)《车祸是孩子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2)《和孩子一起安全上路》(3)《车祸重伤孤儿,企盼事故救助基金》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已经连续3年每年死亡人数突破10万大关,这个数字相当于一年消失一个小城镇,如果以每一位死者直系亲属3人计,一年中有30万个家庭遭到家破人亡的灭顶之灾,一年经济损失高达33亿之多!10万鲜活生命葬于滚滚车轮之下,如此触目惊心的人间惨剧,留给世人的该是多么沉重的警示和思索。

日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事故持续上升,伤亡惨重,损失巨大,事故总量已由1986年的29万起上升到2002年77万起,年均增长6.3%。死亡人数由1986年5万人升到2002年的10.9%万人,年均增长5%。

在许多领导和群众的观念中,有这样一种误区:天上掉下一架飞机便大呼小叫,成了震惊全世界的新闻;出一场车祸不就死几个人嘛,司空见惯不足为怪。

时光进入新的世纪新的千年,时代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国的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也跨过了10万大关。

2001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由上一年的83853人上升到105930人,交通事故起数由上一年年616971起上升754919起,受伤人数由上一年的418721人上升到546485人,经济损失由上一年的2668903994元上升到3087872586元,万车死亡率由上一年的15.60下降到15.46,10万人口死亡率由上一年的7.27上升到8.51。

2002年死亡人数再次突破10万大关,达到109381人,事故起数773137起,受伤人数562074人,经济损失3324381078元,万车死亡率13.71,10万人口死亡率8.79。

2003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死亡人数又一次突破10万大关,达到104372人,伤494174人。在机动车和驾驶员增长的情况下,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均比2002年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下13.7%、4.6%、12.1%,实在难得可贵。2003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共41起,造成643人死亡,576人受伤。

连续三年每年死亡人数突破10万大关,一年10万人是什么概念?

——一年消失一个小城镇;一个月被吃掉一个万人的军团;一天从天上掉下来一个载有300人的大型客机。

——如果仅以每一位死者直系亲属3人计,一年中有30万个家庭遭到家破人亡的灭顶之灾;如果以10位亲属计,死者牵连到的亲属约100万人。10万个鲜活生命葬于滚滚车轮之下,碾下车轮的有多少个撕心裂肺的人间惨剧。

——一年经济损失33亿多元,相当于国家城市化试点县山西清徐县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养活100万个下岗职工;可以使200万个穷困地区失学儿童重新走进学堂,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统计部门的数据表明:1986年,全国公路客运量为54.4亿人次、货运量为62亿吨;至2002年,全国公路客运量高达146.6亿人次、货运量高达110.6亿吨,分别是1986年的2.7倍和1.8倍。1986年全国汽车保有量为362万辆;到2002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141万辆,是1986年的5.9倍。1986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为78万公里;到2002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为175.8万公里,是1986年的2.3倍。

数字是枯燥的,可谁又能否认数字催人奋进?人流、物流、车流的快速增长,是伟大祖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趋势。光明总也甩不掉阴影,没有阴影也显示不出光明的辉煌。事物的另一面向世人昭示:我国已经进入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日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事故持续上升,伤亡惨重,损失巨大,事故总量已由1986年的29万起上升到2002年的77万起,年均增长6.3%。死亡人数由1986年的5万人升到2002年的10.9万人,年均增长5%。2002年一年全国交通事故共造成56.2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亿元,分别比2001年上升2.9%和7.7%。2000年至2002年,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40起左右。2003年,陕西、甘肃、湖南、内蒙古等地相继发生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其中陕西省在一周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20多人的特大恶性道路交通事故。

鲜活的生命之花,转瞬之间凋谢了。10大交通事故,多少人生悲剧,撼人心魄的生命哀歌……

7月32分,林正旭在与爱妻的缠绵中驾驶着客车向前冲去,当他清醒过来时,一切都为时已晚。只听山崩地裂般的一声巨响,客车与货车撞到一起,两车失控,翻入316省道北侧的大水坑里,鲜血染红了水面,有些人当场丧命,幸免一死的人们哭天响地,一片凄惨的景象。

这就是国务院“9•5”会议后发生在山东省的“9•13”特大交通事故,这次事故造成14人死亡,18人受伤。

9月15日,国务院四部委道路交通检查组赴山东小组6人聚集泉城。我们这个检查组由公安部交管局的陈洁副局长带队,成员有公安部交管局的王京副部长,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卢希处长,公安部的专家秦煜麟研究员、应朝阳副研究员。陈洁告诉我,四个检查组分赴各地,我们这个组之所以选择山东省,是因为山东省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位居各省市自治区的第二位,是交通事故大户。

车祸猛于虎。谈起交通事故,大家无不感到形势严峻,谈起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双无不感叹唏嘘。

林正旭所制造的惨剧仅仅是成升上万特大交通事故中的一例,被列为2002年的10大交通事故之一,也仅能使人看到交通事故的冰山一角。

——1月14日17时44分,云南省澄江县望江办事处许家村驾驶员朱云秋,驾驶云F——14037号东风牌大货车,由马金铺驶往许家村。在由北向南通过望海公园十字路口时,遇澄江县海口镇新村办事处大陷村王家明驾驶的F—27926号金杯小客车(核载10人,实载21人)由西向东行驶,由于路口无信号控制且不分主干道,双方车辆速度过快,导致两车相撞,造成16人死亡,只有5人幸免于难。

——2月25日12时30分,湖南省龙山县第二运输公司一辆车辆为湘U—60499的双层卧铺大客车,载客53人,由广东开往龙山县,行至省道1891线119KM处张家界市慈利县境内时,因避让一辆对向行驶的摩托车,车辆失控冲出路外,翻到距路面70米深的陡坡下,造成24人死亡,29人受伤。

推荐第6篇:法治教案 2

追逐阳光 快乐成长

六年级书法教学计划

涞水镇南关小学 六年级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通过写字教学,增强学生的写字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发挥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有效进行书面交流,并对学好语文及其它学科,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选用的是《写字同步教材》这套教材注重基础,配合教学进度,安排合理,循序渐进,实用性较强,十分适合该年级学生使用。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接受能力较强,通过集体演示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能够达到理想效果。

四、教学目的:

1.在书法学习中,使他们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达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指导学生写出一笔漂亮的字,对其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社会交际起到深远的影响。

3.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4.让学生直接接触书法,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5.抓住一切机会,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

五、教学重点:

1.掌握汉字的框架结构和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框架结构、偏旁部首。

2.对小学生写字提出要求即:规范、端正、整洁

3.强化学生练习,要求学生做作业要和练字一样认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教学措施:

涞水镇学区南关小学

追逐阳光 快乐成长

1.规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执笔姿势、坐姿、运笔技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师要对学生写字做好认真的指导。

3.与各科教师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4.发动同学互相督促,互相检查写字姿势。

5.教师做好表率,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6.定期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给每个人展示自己的机会,树立其学习信心。

涞水镇学区南关小学

推荐第7篇:法治课教案

从小树立法治意识 远离违法犯罪

一、对未成年人开展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未成年人处于人生特殊时期,既是身体快速发育阶段,也是各种知识、社会阅历迅速增长阶段,增强法制观念,树立遵纪守法意识,预防犯罪尤为重要。

我想先从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例说起:对于这个案例可能存在我们周围,有同学也可能以为是小事,但真的是小事吗?请听案例:

2009年2月16日,17岁的陈某和16岁的小卢以及尚不满15岁的张某三人,因要办事身上没钱,于是来到**市某中学门口,打算在学生放学后,向该校学生借钱。等到放学后,三人立即向以前认识的学生借钱,谁知分文也未借到。在这种情况下,三人就决定实在借不到,就硬要。于是先由年纪较小的卢、张二人在校门口用言语威胁的手段,向两名学生分别要来人民币2元和1元。随后,因又听说有一个学生身上带着320元钱时,卢、张二人立即向其索借120元,被该生当场拒绝。于是卢、张二人将其带到学校附近一围墙处,连同陈某一起继续言语威胁。但是该生不同意借钱给他们。于是,三人便用暴力手段强迫该学生交出了120元。案发后,被抢学生立即报了案。随后,陈某退回了全部赃款,卢、张二人也在随后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明确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被告人陈某、卢某和张某三人案发时均已满十四周岁,其行为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鉴于三人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三人作出如下判决:陈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卢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张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上述三名被告人均系未成年人,三名被告人因为身上没钱临时起意抢劫之念,导致了因一念之差,而获徒刑的结果,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危害,而且也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伤危害。

同学们,你们现在大都十五六岁,正值青春年华,由于其生理及心理还都不成熟,再加上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容易造成犯罪。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由于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其他社会领域的制度,尚未完全确立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未成年人犯罪数量的增加,因此,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防范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犯罪年龄低龄化

近年来,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18岁左右,其中以14-16岁少年犯罪更为突出,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另外,在校生犯罪有增多势头,有的学生逃学、辍(chuo)学、离家出走,流浪到社会后以盗窃、抢劫为生。

2、暴力犯罪突出

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的各种犯罪。未成年人年龄偏轻,模仿性较强,犯罪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不顾一切,不计后果,仅凭一时冲动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纵火等暴力型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现在孩子的暴力倾向最简单的例证随处可见。比如说,过去几岁的孩子斗嘴时最爱说我打你,现在的口头禅变成了我杀了你!

北京一少年为偷钱上网 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 。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事后,小新投案自首。 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 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 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 。

3、犯罪手段成人化

目前青少年犯罪类型从以前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盗窃、强奸等罪名扩展到运输毒品、绑架等以往多为成年人犯罪所触犯的罪名。而选择犯罪对象的成人化,如出租车司机、摩的司机、均成为未成年人犯罪对象。过去未成年人犯罪一般具有突发性、偶发性的特点,而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大都有预谋,作案前经过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作案后及时毁灭罪证,破坏现场,扰乱警方视线。这些从报刊影视上学到的反侦查手段被频频使用,犯罪手段残忍,危害后果严重。比如:**县某初中五学生入室抢劫案。陈某是某初中二年级学生,他曾因偷东西被人发现,告诉了陈某的父亲。陈某的父亲为此对陈某进行严历的看管,放学回家后就不让陈某上街闲逛。陈某在家里却迷上了电视警匪片。2000年间11月9日凌晨2点许,他模仿电视里的镜头,携带一把水果刀和一块蓝布,窜至市场里的食杂店,用蓝布蒙面,踢门入店,把正在熟睡的被害人揪起来,把水果刀架在被害人的脖子上,要被害人拿出钱来,陈某抢得人民币155元。第二天,陈某把抢劫的事告诉了同学刘某、陈某、朱某和林某,刘某等四人认为陈某的行为很刺激,也模仿陈某,在2000年12月6日凌晨1时许,用黑布蒙面,携带二把水果刀,窜入同一家食杂店内,抢走人民币920元及香烟等。后该五个人因犯入室抢劫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

4、突发性

未成年人生理发育快,心理状态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冲动,一般地表现为犯罪前无预谋无策划,往往是没有怎么想,就行动起来了,感情一冲动,法律全不顾,常常是走到哪里,遇到什么突发事件,想干就干,说打就打,说杀就杀,把犯罪活动看成英雄行为。把人命当儿戏,不计后果,不顾影响。正是这种突发性的具体表现,有的同学看到寝室无人就顺手偷取钱物,有的为了打乒乓球争输赢,吵嘴打架,拿起球拍砸他人头部,不计后果,最终酿成大祸。比如:浙江省**市第四中学一名学生17岁的徐力放学回家,母亲吴凤仙开始不停唠叨他的学习成绩排名问题,总觉得母亲给自己压力太大的徐力于是操起一把铁榔头,将母亲杀害。好学生徐力杀母案一度震惊全国,最后他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

5、作案人员多为辍学者

未成年人易冲动且好动,一旦失学,则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且很少归家,但他们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特别是当他们要挥霍摆阔、享受攀比时,他们就将目光盯在公私财物上。绝大部分犯罪分子都是没有读书的未成年人。比如:辍学未满18周岁的黄新锋、黄惠民和丁雄壮3名少年一起来到一家小餐馆,他们来的目的很明确:杀掉独自一人守店的店主姜某,抢光店里的钱。晚上10点,他们到小餐馆吃饭,一直吃到当晚12时许,趁店主姜某进里屋打扫卫生时,黄新锋3人突然站起来卡住其脖子,用拳头和板凳猛击她的头部和身体。最后她死了,3个少年在一个多礼拜后就被抓捕归案。借此机会呢,我要真切地提醒各位同学,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好好把握住现在。

四、我国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类型

原先主要表现为盗窃、抢劫、寻衅滋事、强奸、伤害、绑架等,而现在则向涉毒、涉枪、赌博、卖淫嫖娼、计算机犯罪等领域扩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仍以财产犯罪为主,这和一般未成年人没有固定的劳动收入、而又贪图生活享乐、任意挥霍有密切关系。多发的犯罪类型排列次序依次为抢劫、盗窃、强奸、伤害等,其中的抢劫、盗窃和抢夺等犯罪,约占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总数的80%左右。

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从属型犯罪

未成年人由于思维尚不成熟及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容易成 为成人犯罪时控制的对象,并且未成年人由于对奸坏的识别能力差,在作案时处于一种死心塌地的从属地位。例如:17岁的骆某在与成年人李某所进行的盗窃活动中,一次又一次的充当放风的角色,事后未得任何赃物。但仍心甘情愿地去做,仅因为李某平时给他买两碗面条,在他不顺心时说两句安慰的话。为了这个简单的原因,骆某甚至两三个月不回家,李某吃住在一起,连续做案十余次。

2、团伙型犯罪

未成年人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同学等形成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形成随声附和,或碍于情面不好推辞共同作案。团伙犯罪的一大特征就是一个老鼠坏一锅汤,一个人带坏一群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团伙犯罪(如:结伙抢劫、结伙偷盗等)。他们往往模仿武侠小说、武打影片中帮派活动的形式,结伙成帮、结帮成派,共同进行犯罪活动。比如,当初播放《水浒传》时,就有孩子模仿**好汉结拜兄弟四处打杀。不少孩子确实是将影视作品中的大侠、英雄作为自己的偶像,而这些大侠、英雄有时候更像是杀人机器。再如:徐某等四人合伙抢劫一案,除徐某外其余三人都是在校学生。先是由徐某提出去打某某,在打人过程中又由徐某提议发生了抢劫他人财物的行为。三名学生被捕入狱后,很是后悔,认识到不该和徐某这样的人混在一起。

3、报复型犯罪

有些未成年人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或因处理不及时,或因对处理结果不能理解,就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别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例如在校生雷某在自己和同学遭到社会流氓殴打,并被抢走钱物,自己学校,派出所报告又未得到及时处理后,出于一种报复心理,去打别人,抢夺别人财物后,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毁了自己的前程。再例如17岁的卢某上学时被校保安殴打,虽然学校及时进行了处理,但卢某认为处理不当,辍学后,携带木棍,到校将校保安打伤。还有:犯罪嫌疑人杨某某,男,汉族,17岁,初中文化,江西省人。 犯罪嫌疑人杨某某在**后埔某网吧上网,因其盗用他人帐号上网被管理员发现而被赶出网吧,犯罪嫌疑人杨某某纠集了两名身份不明的男青年到该网吧为其被赶出的网吧的事出气,到网吧后该三人将网吧管理员李某打成轻伤,将另一管理员黄某的手划伤,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杨某某,检察机关经审查以寻衅滋事罪对犯罪嫌疑人杨某某批准逮捕。

4、冲动型犯罪

未成年人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不够冷静,往往做出一些事后自己也感到后悔的事。例如:17岁的杀人犯赵某,由于骑车与他相撞,在遭到殴打和辱骂后,失去理智,掏出随身所带的水果刀,连砍数刀,致人死亡。被判无期后,深感后悔,希望用自己的例子教育别人。再如:2002年9月21日,**县某校学生卓某因张某对其殴打,把被殴打的事告诉了同班同学姜某等人,要他们第二天晚上晚自习找张某算帐。次日晚自习第一节下课后,卓某带着姜某等人到张某的教室外挑衅,张某欲持水果刀冲到教室外与卓某等人殴打。第二节上课时,张某把有人要殴打他的事告诉了班主任,因班主任不知挑衅者的班级,仅要求张某晚自尽回家时结伴而行,未深入处理此事,亦未与学校保卫科联系。卓某等人则要求姜某等人在晚自习后到学校门口拦截张某。晚自习后,张某携带一刀水果刀走出校门,当卓某看到张某走出校门,即和姜某等人围住张某,对张某进行殴打,在殴打过程中,张某从口袋里拔出水果刀乱捅,姜某的左胸部被捅中,经抢救无效死亡。张某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5、无知型犯罪

这一类型的未成年人罪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甚至入狱后,对自己的罪行仍不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例如:抢劫犯胡某骑车与他人相撞,要求赔偿未得逞后,就强行抢走他人钱物,并始终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行为;再例如:抢劫犯李某认为找别人要点东西,不给打两拳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认为自己是正大光明的找人要,又不是偷偷摸摸地去偷,怎能算犯罪。此外还有一部分未成年人由于对性生理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出于对性神秘的向往而走上犯罪道路,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家庭影响是失足的第一道坎

郭某自小父母离异,一直跟着父亲生活。自从父亲和另一名女子结婚后,便逐渐放松了对他的管教。他在某小学就读,却很少到学校上课,经常与一些在社会上流浪的孩子瞎混,并学着电影上的情节,自任这伙少年的老大,以致于后来发生的持刀抢劫案便是他主使。当晚参加持刀抢劫的13名少年,最小的才12岁,最大的也只有15岁。他们有的是缺少父母管教而经常逃学的在校学生,有的是家庭不和或父母离异无人照管而流浪街头的失学少年。缺乏家庭的管教,使他们胡作非为。

被告人岳某,男,1993年10月20日出生,小学文化程度,自幼丧父,后其母改嫁。

2011年10月10日13时许,时年未满18岁的被告人岳某在**市城郊乡西街村委会门前,租用被害人郭某的出租车去**东岗村,并商定来回费用为100元。之后,被害人郭某驾车将岳某送至其在东岗镇东岗村的住处。岳某在家吃过晚饭,因无钱付车费,遂生歹意,趁被害人郭某不备之机,从立柜上拿起一把剪刀掖在腰间。当郭某驾车载被告人岳某返回**市区,行至河顺镇风门岭隧洞内不远时,岳某突然从腰间掏出剪刀,朝正在驾车的郭某的胸前猛刺一下,郭某停车与岳某搏斗。岳某伸手拉开副驾驶室车门准备逃窜,郭某见状也从副驾驶室出来,下车拽住岳某。岳某持剪刀朝郭某颈部、面部及身上猛刺数下。尔后,沿风门岭向北逃窜。被害人郭某险金沿公路追出数十米后,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感情不好或离异、或家教不当、过度溺爱都会导致一些青少年形成性格孤僻、缺乏责任感等不正常心态而失足犯罪。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则为青少年团伙犯罪埋下隐患,现在很多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放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是非以及价值的基本判断,以致唯我独尊、任性妄为。

2、不良环境是诱发暴力的榜样

2002年的一天中午,高一学生刘某又逃学准备去看录像,无意间看见有几个背着书包的学生在一家电脑游戏厅痴迷地玩电脑游戏,刘某感到好奇,便进去看个究竟。哪知这一看竟让刘某如痴如醉,大叫好刺激&&就这样,刘某开始迷上了玩电脑游戏。很快,刘某就把父母给的零花钱输了个精光。为了不让父母察觉这些事,他不好再向家里要钱了。一番踌躇后,他决定学着录像片里那样去抢劫。他在地摊买来一把水果刀,到外面去转悠了好一阵子,始终没有找到下手的目标。这时,一个背着书包的女学生走过来了。刘某上去用水果刀在她的眼皮底下晃了几下:不许动,否则,我的刀子就送你去见阎王爷。女学生被吓得连连点头。刘某没想到这么轻松就弄到了钱,感到十分得意。他跑到游戏厅几下子就把抢来的钱输光了。回到家里,刘某整个晚上都是提心吊胆,生怕有人找上门来。几天过去了,什么也没有发生。这下刘某的胆子更大了&&。一天晚上,刘某在一个小巷子蹲下来,假装拿着一本书翻看着。不一会儿,一位40岁左右穿得还很时髦的中年妇女骑着自行车过来了,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抓起那位妇女的挎包就想跑,哪知那位妇女的反应相当快,顺手就抓住了刘某的衣服领口,刘某拔出水果刀就朝那位妇女的腰部捅了过去&& 。

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催化剂。未成年人思想还不成熟、喜欢模仿,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健康的社会文化、书刊杂志、电子游戏等都强烈刺激着缺乏分辨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心、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纯洁的心灵。在有意无意的引导下,那些故事中的人物被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视为崇拜的英雄偶像,竞相模仿,诱发青少年犯罪。不仅电子游戏,一些黄色书刊的毒害,暴力影视制品的影响,也使得一些青少年效仿而犯罪,被电子游戏所诱惑的高一学生刘某就是此种现象的典型。

3、缺乏免疫力是悲剧的催化剂

吴某6岁丧父,兄弟3人被母亲从苦水中拉扯成人。因家里经济困难,从小母亲便把吴某寄养在亲戚家。吴某在学校时整天和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同学在一起,从不安心学习。6年级的时候,因和班里的同学打架,被老师责骂,他一气之下,纠集了一些爱打架的同学把这位老师打伤,结果被送到派出所关押教育,直到母亲凑了几百元罚款后,他才被放了出来。母亲见他无心上学,就把他交给了表兄看管。谁知表兄竟是一个瘾君子,带着吴某染上了毒瘾。由于两人吸毒,表哥的几十万卖地款很快便在他们烟雾缭绕中化为灰烬。没有了毒资,吴某与表哥开始骗,骗亲人、骗朋友,久而久之,所有的人都离他们而去,母亲整天以泪洗面。看着母亲痛苦的样子,他曾经5次下决心戒毒,但都由于承受不住每天内心像蚂蚁咬一样的折磨,又重新吸了起来。为了搞到毒品,他们实施抢劫,后来被民警抓获,这一年他才15岁。

一些学生缺乏善恶、真假、美丑、荣辱的鉴别能力,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消极影响缺乏免疫力,容易步入歧途。他们流落街头,寻找知己,结成消极性的非正式群体,久而久之,极易走上团伙违法犯罪的道路。

五、如何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1、做为青少年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青少年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广大青少年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要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青少年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青少年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另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青少年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2、强化家庭教育,营造良好气氛。

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是传播和学习科学文化、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场所和课堂。青少年家长应加强对法律常识和德育知识的学习,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的素质如何,教育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以民主、平等、宽容取代专横、权威、独断,承担起为人父母的教养责任,和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化解他们的忧虑,努力缩小代沟,以文明的谈吐举止、乐观的态度、高尚的情操、进取的精神感染子女。尊重孩子的人格,多鼓励提高孩子的上进心、自信心。

3、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加强法制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校要加强法律、道德教育,开辟第二课堂,把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纳入德育课。组织青少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做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统一。以形象,生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认真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贴近青少年实际,讲求科学,把正确的是非观映入青少年学生的头脑中,积极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使正气成为健康心理的支柱。通过各种心理活动情景和模拟实际训练,增强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推荐第8篇:法治教育教案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六 年 级 法 治 教 育 课 教 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法治教育》教案

目 录

第一课 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01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预防不良行为„„„„„„„„„„„„„„„„„„„„„„„06 你的错误谁担责„„„„„„„„„„„„„„„„„„„„„„11

求助有去处„„„„„„„„„„„„„„„„„„„„„„„„16 公共安全记心中„„„„„„„„„„„„„„„„„„„„„„21 民族团结国富强„„„„„„„„„„„„„„„„„„„„„„26 防微杜渐„„„„„„„„„„„„„„„„„„„„„„„„„31 以守法为荣

以违法为耻„„„„„„„„„„„„„„„„„„36

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阅读,体验这一基本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树立反对适用法律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一旦离开了人们服从法律的习惯,也就失去了命令人们服从的威力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为了这一梦想,人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平等权利有了政治上和法律上的保障,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平等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基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不再是一个梦想。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享有的平等权利,认真履行我们所承担的义务,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二、情景回放

《享有平等权利》《法律的天平》

三、法律在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四、交流平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残疾人还是正常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干部还是百姓,一旦触犯法律,都将依法受到法律的制裁。 对于平等,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我们来听听,也来说说。

五、实践天地

1、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完善,公民的合法权利的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保障。这些信息你知道吗?去了解一下再谈谈你的看法。

2、我们身边有许多规则,比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班规等,在执行这些规则的时候是否做到了人人平等呢?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3、在法治建设的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公平、非正义的现象。在我们的校园里,也可能有这些现象出现。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这些行为发展下去,会带来什么的后果,给你什么启示。

根据书上的三个现象,学生各抒己见,谈感受再讨论联系身边事例发表观点。

六、教师总结:法律面前面前人人平等。

推荐第9篇:法治教案(推荐)

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国家机构的基本知识及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与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及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具体要求

1、知识方面

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关的划分、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及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理解:国家职能与国家机构的关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与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重要政治权利、公民的监督权利、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统一的、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运用:举实例及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分别说明依法治国及廉政建设的必要性、收集有关财料说明公民依法享有行使监督权的重大意义、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分析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2、能力方面

初步学会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阐释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阐释国家机构活动原则中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初步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认清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本质。

3、觉悟方面

通过学习在学生思想中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观念、权利义务统一的观念、法制观念,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参与国家的各种政治活动。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2、我国国家机构组织与活动原则。

3、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教学重点

1、我国国家组织与活动原则。

2、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了解我们的国家

国家,即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同时了解了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担负着一系列对内对外职能,那么,国家靠什么来行使自己的权力,实施对内对外职能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一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生活中有这样两件事情:

1、有一外地来京打工的女青年,骑车挡了一辆小卧车的路,司机下车后,不分青红皂白,将女青年打了一顿。司机还借口女工碰了他的汽车,向其索取钱财百元以上。后在众人劝说之下司机才罢手离去。女青年受了欺侮,围观者众说纷纭,有的说到他们单位去告他,有的说上电视台去找他,有的部应该找市长,有的说去法院告他。同学们知道打官司、告状找谁吗?

2、某农民出身的青年技术员,在乡里的技术推广站从事优良品种的研究工作,他经过几年的实验,又根据本乡的实际情况,赴京请教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同拟定了全乡粮食生产宏观发展五年规划。回乡后,技术推广站的同事都给予充分肯定。但如何实施呢?有人说这种关系全乡经济发展的大事情,一不定要找乡党委书记,有的说要找乡长,也有的说要找乡人大常委会主任。同学们知道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要由谁来决定吗?

第一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板书)

一、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板书)

前边我们复习了关于国家职能,即国家在实现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实现阶级统治,实施对社会的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这个物质载体就是国家机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家机构问题。

1、国家机构的含义(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2页第一自然段,然后回答:什么是国家机构?它包括哪些国家机构。

(1)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板书) 从纵向看它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

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2页,第2自然段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国家性质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为什么是这种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2)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板书)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的工具,国家机构作为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必须同国家的性质相适应。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机构在判定行为规范时、处理对内对外事物,必须充分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国家机构的性质必须与国家的性质一致,即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本质。

第二个问题是历史上出现过几种类型的国家?这些不同类型国家机构性质由什么决定?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种性质完全不同类型国家,一类是剥削阶级性质的国家,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前者的国家机构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是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其阶级性质决定国家机构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并为这服务。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2页第3自然段,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国家机构与国家设置的依据? 2)国家机构设置的依据?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3)国家机构的设置主要是由国家职能决定的。(板书)

国家为保证其职能的实施,必须设置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各种国家机构。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实施的物质载体。如二次大战时,日本政府为了对外侵略的需要,增设了大东亚省、军需省、情报局。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也会有所不同。如,英国与日本资本阶级革命不彻底,都保留了君主作为国家元首。

国家机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国家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发展。

2、国家机构组织体系(板书)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3第2自然段,并归纳国家机构组织体系 (1)国家元首。(板书) 国家元首的含义。

一提起国家元首,人们往往容易认为是个人的权力问题,是个人权力的体现。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这就是说国家元首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国家,国家元首的称谓、产生方式及权限不同(板书) 称谓不同:君主制国家,国家元首有国王、皇帝、沙皇、女王等的称谓 民主共和制 国家,国家元首有总统、主席等的称谓。 产生方式不同:

君 主制国家,国家元首的是世袭制,即父传子,子传孙的继承制。 共和制 国家,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其中议会制共和制的国家元首,如奥地利、墨西哥等国的总统是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制共和制的国家元首,如美国、意大利,总统是间接选举产生的。

国家元首的职权:

君主制国家,凡封建君主制国家的国家元首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历史上有“朕即国家”的说法,意思是国家集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于一身,等于说我就是国家,国家就 我;议会君主制国家无首不掌握行政权,是形式上、礼仪上的国家元首,比如,日本、英国就是这种情况。

总统制共和制国家,凡总统都兼任行政首脑,并统率全国武装力量,是实质上的国家元首,比如美国。这里所说的实质上的国家元首是指兼任行政首脑,掌握行政权力的国家元首。形式上的国家元首是指不兼行政首脑的国家元首,他不掌握实权。

(2)立法机关。(板书)

首先研究它的含义。顾名思义,立法机关就是有权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机关,立法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如此,目前世界上的国家都设有立法机关,请同学们考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通常是指什么?指议会或国会。

给学生一组材料:众议院、参议院、上院、下院、国会、国民会议„„等的名称,同不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资本主义议会组织一般分为两院制和一院制两种情况,北欧的一些小国大多是采用一院制,如丹麦、瑞典、芬兰、希腊、列支敦士登、卢森堡、安道尔等,非洲绝大多数国家是一院制;采用两院制的国家有美国、意大处(参议院与众议院),英国(上院与下院),法国(参议院与国民议会),荷兰(第一院与第二院)等等。

社会主义国家一般是采取一院制,如我辊人民代表大会制。 (3)国家行政机关。(板书)

首先明确含义,或者说先弄清概念。行政管理一词是指一切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和活动,一般具有指挥与执行两层意思。而负责行政管理的机关就叫行政机关。如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物的机关,那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通常也称为政府。

行政机关产生的方式:有的由立法机关产生,比如议会制国家,由议会中的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有的由选举产生,比如总统制国家,由选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现代各行政机关及其首脑的称谓不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七国首脑会议参加者,各国的行政机关与首脑的称谓都有哪些?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行政机关的名称有内阁(这词源于法国,是国王单独会见侍从和顾顺的私人房间或开秘密会议的小房间)、政府。首脑的称谓有首相、总理、总统。像英国叫首相、日本叫总理、法与美国总统。内阁成员有的大臣,有的叫部长。世界上也有的国家的行政机关叫部长会议,行政首脑叫主席,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国务院,行政首脑叫总理。

根据同学们的日常经验,你们考虑一下行政机关的职权都有哪些?(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行政机关掌管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外交等各方面的事务,总管国家的大事,所以国家最高行政首脑叫总理。

(4)司法机关。(板书)

这个问题的分析与前边问题的分析方法一样,从含义、作用、职责、组成与分类等方面来研究。

含义:是国家行使审判、监督守法的权力机关。它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法院,有的也包括检察院。

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保证公民的权利与自由,惩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司法机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作用非常大。

职责:法院主要审理各种诉讼案件行使审判权;检察院主要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及监督审判等活动。

组成与分类:一般国家法院有初级法院、中级法院、高级法院三级,也有的国家多一个最高法院,为四级;根据审理普通与特定案件之分又有普通法院与专门法院之分。专门法院是在特定部门或特定案件设立的法院。我国目前设立的专门法院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森林法院等。

(5)暴力机关。(板书)

含义:它是国家机构中的特殊组成部门,包括国家的常备军、警察、监狱等暴力设施。 作用:是统治阶级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镇压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以维护本阶级的统治与利益。它是其它一切国家机关的强大后盾,离开它,一切国家机关都将失去作用。

以上我们具体研究了国家机构的情况,下面我们总结一下国家机构的基本特征;

1)国家机构具有阶级性。(板书)

它既是统治阶级行使政治权力实施政治统治的工具,又可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以维护统治阶级整个阶级的利益。国家机构往往是由统治阶级中的精英分子组成,他们将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法律,用国家的名义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2)国家机构具有严密的组织性。(板书)

国家机构是由特定的职位和人员组成的统一整体,它的设置和运行都遵循特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程序,要求国家机关各部门彼此互相配合。

3)国家机构具有强制性。(板书)

它有权制定、颁布、执行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法令并以国家暴力机关 为后盾,确保统治阶级贯彻实施自己的各项意图。

请同学们举例来说明。(教师可以举国务院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长江三峡工程与思经济五年计划的事例来说明。)

我国的国家机构

复习提问

(1)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 (2)国家机构设置的依据?

(设计以上题目目的是:巩固上一节学过的旧知识;并用上一节学过的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机构的理论知识作指导,进一步研究我国国家机构。)

导入

新课

通过上一切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以及国家机构设置的依据。请同学回答:我国有哪些国家机构?我们为什么要设置这些国家机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二、我国的国家机构(板书)

1、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板书)

教师组织学生看书第45页第1自然段,并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主要内容。 (1)我国国家机构是适应我国国家职能而设置的。(板书) 下边请同学们回忆:我国国家机构都负有哪些职能?

我国设置一系列国家机构是为了更好地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和防止国内外敌对分子的破坏,维护社会治安,维护政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秩序。

(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板书)

我国国家机构由下列国家机关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

(3)我国国家机构的分类。(板书) 综合上述图表分析说明我国国家机构的分类:

从横向看: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检察院、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

从纵向上看:即从国家机关层级来看:国家机关分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两大类。 在我国,军事权控制在中央,即中央军委掌握国家军事大权。这有助于保证国家政权的稳定。

在我国,地方国家机关分三级:省、直辖市国家机关—(区)县级国家机关——乡(镇)级国家机关。

下边请同学们辨识下列国家机关属于哪一级:

国务院——四川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检察院——海淀区人民政府——羊山乡人民政府。

教师可以举学生熟悉的国家机关分析、辨识属于哪个层级的国家机关。

2、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板书)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板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体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部分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最高立法权,包括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权力。

例如,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的部分条款内容作了修改,宪法第七条:“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修改为:“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又,宪法第十六条:“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梳。”修改为:“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刑法的有关条文作了修改。修改后的刑法由原来的192条,增至452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最高监督权。即监督宪法的实施,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最高决定权和最高任免权,以及应该由它行使的其他职权。

(2)国家主席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 上一节我们讲过,国家主席不是代表哪一个人,国家主席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机构,我国国家主席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国家接受外国驻会大使递交的国书,接待外国国家元首来访。

在我国,国家主席不单独决定国家重大事务,而是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结合起来行使国家元首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行使下列职权:

公布 法律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各项法律由国家主席颁布才能实施。

发布命令权,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员会的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外事权,国家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或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决定。

国家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从1954年我国开始设置国家主席以来,至今共有5人担任为国家主席,他们是:毛泽东、刘少奇、李先念、杨尚昆、江泽民。

(3)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板书)

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三峡工程》的决定,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那么谁去领导并组织实施这一计划?那就由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去加以贯彻实施。因此,国务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是以行使机管理权来实现国家权力。

国务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产生,要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提名,选举产生国务院总理。根据国务院总理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国务院作为行政管理机关,负责组织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大方面的工作。

在我国行使管理经济职能的部门有: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建设部、冶金部、石油部、化工部、铁道部、纺织工业部、煤炭部等。

行使方化职能的机构有:国家教育委员会、文化部、广播电视部、国家科委、国家体委。

行使社会职能的机构:民政部、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

国务院还担负一定的政治职能,负责管理社会治安,国家安全、国家机密,并管理对外事务,因此,国务院下设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外交部等。 此外,为管理某些专业事务,国务院还设许多直属机构:国家物价局、国家税务局、国家工商局、国家地震局、国家气象局、国家环保局、国家旅游局等。

现在国务院下属共29个部、9个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13个直属机关、6个办事机关(如国家事务管理局、侨务办公室、港澳办公室、对台办公室等。)9个直属事业单位。

国务院组成:总理(1人),副总理(5个),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若干人,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等。

以上情况是1998年3月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前的机构状况。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对我国国家机构进行调整,国务院部级单位由40个精减为29个,人员压缩50%,并做到当年分流到位,3年全部解决问题。

(4)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板书)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属于司法机关体系。 依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国家审判权。

审判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判权是指由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审理和判决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经济案件、行政案件的权力。人民法院通过审判活动,区分罪与非罪,依地打击各种犯罪,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职能。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也就是说,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这样既能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又能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是否就意味着它可以不接受国家权力机关和检察机关的监督呢? 宪法对人民法院的领导体制作了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人民法院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审判监督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为人民法院独立行政审判权,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内部上下级之间不能实行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具体说就上级法院无权指令下级法院对某个具体案件作出某种判决,无权具体化过问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所作的一审或二审判决都是终审判决。 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实行两审终审制。

地方法法院对案件的实婶 判决为一审判决。当事人对地方法院的判决不服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诉或抗诉。上一级法院对提起上诉的案件进行再审,并作出判决称为二审判决,二审判决或裁定一般情况下就是终审判决,可以发生法律效力。

另外地方法院判决的死刑案件均须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核准,二审判决才能具有法律准备力。

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性的重大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以及它认为应当由它第一审的案件,进行第一审。

它依照第二审程序审理不服高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而提起上诉或抗诉案件,它还审理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负责复核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批准的死刑案件。凡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判决的案件,一审或二审判决都是终审判决。

各级人民法院的基本职能:通过行使审判权,惩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经济纠纷、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公有财产,保护公民私人合法财产和其他各项合法权利,从而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

(5)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板书)

1)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设问:一个国家,制定了宪法和各种较完备的法律,是否就能保证宪法和法律的贯彻设施?

人民检察院作炒法律监督机关就是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法律监督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实行监督,以此来保证宪法和法律的贯彻实施,从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统一与尊严。

2)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是: 设问:人民检察院怎样行使监督权?

3)依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法律监督权,即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法律监督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检察机关系统中处于最高领导地位,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检察院除对同级国家权力机关负责,还要对上级检察院负责,即实行双重领导原则。

人民检察院的职责是:

通过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镇压一切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活动,打击各种犯罪分子,维护国家的统一,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维护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生产、工作、教学科研等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公有制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从而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其职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第一,法纪监督: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法律统一实施的重大案件行使监察权,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犯罪或利用职务进行犯罪进行检察。

第二,侦查监督:对于公安机关侦察的案件进行审查,批准逮捕,决定是否起诉或免于起诉。

第三,提起公诉和审判监督:

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派员以国家公诉人身份出庭支持公诉。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的否合法实行监督。

第四,对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管改造工作实行监督。

(6)中央军事委员人是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板书)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产生:

中央军事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产生,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作用:

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全国武装力量包括: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和民兵。其中军队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权的坚强柱石。它们的根本任务是: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护国家安全,防御外敌侵略和国内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填覆活动。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知法、学法、懂法、守法

活动目标:

1、组织进行一次深刻的有意义的宣传法律的主题班会活动,进一步了解法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法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2、认识邪教的本质特征和危害性。

3、学习用科学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主要内容:

1、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2、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踩挤、跳窗、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教育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诱惑,远离游戏厅歌舞厅网吧,远离邪教,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

形式:采用讨论、交流方式。

活动过程:

1、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

3、讨论怎样处理以下行为。

有人跳窗入室盗窃,一人看见后悄悄走开。

一毒品贩子正诱骗一群中学生吸烟。

有的同学向同学强行借钱,不借就找人打。

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群架。

4、班主任老师总结。

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制与我们永相随,让幸福快乐与我们永远相伴。

5、首先我们通过一段录像来了解什么是邪教。(看录像)

(1)、什么是邪教?

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其它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封建迷信邪教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2)、邪教普遍具有哪些特征?

①所谓教主虽来自弱势群体,却有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思想,有强烈的统治欲和政治野心。

②宣传世界末日来临也是邪教惯用的手法。

③所谓教徒大多来自于弱势人群,教内对教徒进行强制性的灌输和精神控制,大搞神秘主义,追求神秘的心灵体验。

④邪教教主采用各种欺骗的手段骗取教徒的信任,要求教徒放弃物质享受,俭朴禁欲,交出私有财产。

(3)、邪教是怎样骗人的?

①利用天堂地狱、鬼神;

②制造教主是神来进行欺骗;

③编造前世债孽来进行欺骗;

④以强身健体,治病救命进行欺骗;

⑤利用信仰需要,以传播福音骗人;

⑥制造新迷信。

(4)、邪教的本质是什么?

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5)、邪教有什么危害?

①剥夺信众人权;

②泯灭亲情人性;

③骗取群众血汗钱;

④破坏生产、生活秩序;

⑤煽动闹事,扰乱社会治安;

⑥危害国家政

7、邪教的危害

邪教骗人时,假装关心你,让你觉得很亲近,不知不觉上了当

案例:魏某因病做了手术,生活更加困难。一天,魏家来了两个神秘的人,对魏“安慰”一番,魏某很感激。这两人逐渐成了魏某的“知心朋友”。魏某受骗入了邪教,交了300元钱和600公斤小麦。魏某积极参加邪教活动,又欺骗他人,还跑到外地散发邪教传单。邪教被取缔后,魏某被绳之以法。他十分后悔。

8、如何预防邪教(学生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

①良好行为健康保证

②思维清晰理性处事

③积极进取乐观处世

9、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希望同学们树立科学的“三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歪理邪说的侵蚀,自觉抵制邪教、传播科学、弘扬文明,对邪教的宣传活动不听、不信,发现邪教违法犯罪行为后,要勇于揭露、举报,不断用先进的文化充实自己,健康。

三、小结

“邪教”是精神的鸦片,万恶的化身。它对人们进行精神控制,无休止地折磨着无知的人们。邪教残害生命、摧残青少年,就是对国家,对社会的犯罪,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不会漠然视之,都会坚决予以打击!邪教,也像一把犀利的剑,外表招摇而充满诱惑,一旦刺中人们的心,便无一生还。这把剑中带着诱骗的成份。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科学知识,不懂科学发展观,只知道企求上天和神佛的恩赐,贪图微薄的利益,那他就会很容易地被这把剑刺中心脏,在污浊中毁灭。还有的人头脑简单,轻信别人的话,那他也很容易被骗得神魂颠倒,晕头转向,迷失了方向后会一直朝着错误的方向往前走,不知悔改,他要把原本纯净的心灵染黑,也是如此的轻而易举。

同学们,铲除邪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就是破除迷信、反对邪教最有力的武器。科学知识有助于人们消除无知和愚昧,从根本上来制止迷信的形成。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人们,我们应该恪守下列四条法则:一是从我做起,不信邪教,抵制邪教;二是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不信邪教,拒绝邪教;三是发挥我们的知识优势、智力优势,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四是带头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自觉抵制邪教的歪理邪说,让邪教无地容身!

(请同学谈谈自己上这节班会课的体会和认识。)

今天的班会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二、主要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

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

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小结: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将来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方法:

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

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1、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不该开门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随你,你该怎样办呢?

3、当陌生人送你连环画,说是送礼物时,你该怎样做?

4、一个人自己回家,开门如发现屋内凌乱,或有味异时,你应该怎样做?

5、当你一人在家,有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去单位,你去不去?

6、当不认识的人送给你糖果、饮料等诱人的食品时,你该怎样做?

7、放学后,有陌生人抢你的书包,或威胁索要钱财怎么办?

8、当你被坏人挟持后,你将怎样想办法逃离虎口?

(四)表演《你是陌生人》。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保护自己惩治犯罪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大家多关注。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天津卫视的“案与法”等法律节目并从中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得到启迪。

推荐第10篇:法治教育教案专题

法治教育教案【一】

教学内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今天的法治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

1 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2、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出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不及时矫正不良行为的后果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生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

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5、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A、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B、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

3 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C、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D、《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四、结束语: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法治教育教案【二】

4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会场布置】

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形式】

学生主持,由具体案例铺开,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学习体会。

【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 【教学流程】

一、案例引出:主持人宣读案例: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用幻灯片打出问题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

5 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他犯了伤害罪。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 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的。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

6 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主持人: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学生: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违法的,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学生: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的一生。

四、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的好!是的,我们都是活泼好动的少年,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在玩笑时,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伤害了别人,也不能因为一时大意让别人伤害到自己,这样的后果是既触犯了法律,又造成了双方一辈子的痛苦。那将是多么惨痛的事啊!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注意与同学和睦相处,玩笑时注意分寸,课间注意文明休息,别让那冲动的一瞬间成为悲剧的开始。另外,我们要多学法,时刻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课后反思与小结】

由学生于年龄小,好玩好闹,比较冲动,自我约束能力差,所以常会在彼此的玩笑中发生意外伤害。我班开学初期就曾发生过因为

7 一件开玩笑的小事,引起学生打架,造成了不良影响。针对这一情况,为防患于未然,我设计了这么一个关于学生意外伤害的法治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法律规范的内在信仰从而做到自觉用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遏制违法行为,不要让这一行为对学生造成伤害。今后,我还要教学生如何应对处理别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以避免和减轻不必要的伤害;教育学生怎样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达到预防和维护青少年自身权益的双重目的。当然这样的效果并不是用一堂晨会课就能达到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经常开展类似的法治教育,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法治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主题更有针对性,以保证学生在法律的阳光下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法治教育教案【三】

一、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法制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联系实际,谈体会,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二、过程:

讲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3种。

1、言语:经常骂人、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

3、学业:旷课逃学、贪玩,不按时完成作业,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三、归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6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从小贪小便宜;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例

1、北京曾处理过

9 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2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法治教育教案【四】

一、活动目的:

1、通过读新闻、演小品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交通标志,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活动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

2、组织学生排演小品。

3、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4、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

5、了解一些常见的标志。

三、活动过程:

(一)主持读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以引入主题。

1、主持林小华:读新闻。

2、主持蔡子妍:大家听了这则新闻有什么感想呢?

3、同学们议论,各抒己见。

4、主持小结:林小华: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不容忽视。杨文江: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交通规则,并要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二)交通知识竞赛(抢答形式)

1、交通讯号灯有哪些颜色?都有些什么作用?

2、红灯亮时行人该怎样?

3、黄灯亮时还可以过马路吗?

4、什么灯亮时才可以走?

5、行车、行人应靠哪边走?

6、出示各种交通标志,让同学们说出交通标志的名称及其意义。

(三)看小品,议一议:

1、小品内容:一名小学生放学回家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结果出了车祸。(由学生自己编排自己演练)

2、议

11 一议: (1)这个小朋友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2)我们应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3、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4、由小品、谈心得体会。

(四)小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班主任小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法治教育教案【五】

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珍惜今天的学习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不怕挫折,永远有蓬勃向上的朝气,迈好青春的第一步,为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增强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查阅《中小学生自我保护必读》,《中小学生法治教育通用读本》,制作法律小报布置环境。

2、以小组为单位排练文艺节目。

3、学生自己准备身边发生的案例小品,要求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12 活动。

4、每组制作A、B、C、D四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题板。活动过程:

班长:亲爱的同学们,祖国的未来属于我们,我们未来的生活将是多么美好。我们身边也随之出现了行行色色的不同群体或个人,他们的行为有时会侵犯到我们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懂法我们也可能侵犯到他们的权利。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能力,我们准备了这次《与法同行——走好青春的第一步》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知法、守法,学法、用法。预祝班会圆满成功! 主持人甲:我宣布,初一㈥班《与法同行——走好青春的第一步》主题班会现在开始。(背景穿插flash:“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 第一篇章:知法 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周围的美景时,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当你购物或售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欢乐,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吧。首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竞答,法律知识竞答分基本题和提高题两部分,基本题每小组至少回答出二个,每题五分,多答多给分;提高题抢,答对10分,答错扣10分,听到开始再举牌,否则作为犯规,答题无效。最后看哪个小组得分最高就是优胜队,获胜队每个成员都有奖品。

基本题: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

13 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劳动合同法》„„ 抢答题:(两位主持人轮流读题) 1.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C) A.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中学生首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A) A.爱国行为规范B.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C.宪法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B) A、书费B、学费杂费C、生活费D、各种费用 4.我国公民享有的最起码、最基本的权利(A) A.人身自由权利B.生命健康权利C.人格尊严权利D.公民住宅权利

5.现在很多公共场所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如营业性舞厅、酒吧;有的场所则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如营业性的电子游戏机室、台球室,除法定节假日外,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这说明(C) A.社会文化保护妨碍了未成年人课外活动 B.目前的社会环境消极因素占主导地位 C.社会上有些场所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 D.社会上的公共场所都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

6.劳动教养的对象包括(C)。A.未成年人B.成年人C.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7.下列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的(B) A.小张对不法侵害进行反击,误伤了一名过路人 B.小王遭歹徒持刀抢劫,他勇敢地与歹徒搏斗,并将其刺伤 C.小李借故诱使别人滋扰自己,然后将对方击伤 D.小吴乘坐公共汽车时,觉得有一男子像小偷,他马上采取行动将其制服 8.我国公民达到(D)周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A、10B、14C、

14 16D、18 主持人乙:(先总结比赛情况)通过刚才的知识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善于动脑,积极思考,不仅懂得了法律对我们每个的意义,而且掌握了许多法律常识。在激烈的抢答之后,我们来欣赏张佳艺同学的朗诵:《让法律的幼苗在心中健康成长》(钢琴曲配乐:“致爱丽丝”) 让法律的幼苗在心中健康成长 。法在人们心中是个什么概念呢?法可以为人讨回公道,法可以约束人们不要做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事,法可以惩罚一些犯罪分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国古代从夏朝开始就有了刑法。正因为有了法,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安稳,可见法律对一个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实当中虽然有人知法犯法,但更多的人是不懂法而触犯了法律,这可见普及法律知识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我们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难道不应该关心一下周围的法律动态和法制报道吗?难道不应该学法守法,有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扬起法律的复利剑保护自己,顺利成才!至少,我们不要因为不懂法而触犯法律,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吧。我在《今日说法》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讲的是一个少年犯的故事。一个高中生,母亲是读过大学的人,父亲是一个工人。母亲从小就对他学习上要求很严。他上到了高中,在班里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母亲要求他考北大、清华,至少也要考上浙江大学。母亲的这个目标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他天天把自己关在屋里学习,不跨出家门半步。这样的“寒窗苦读”,给原本性格内向,做事偏执,好胜心强又不爱说话的他,心灵深处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就这样他熬过了漫长的三年, 临近高考时,他越来越恨自己的母亲。是母亲剥夺了他美好的少年时光,

15 是母亲剥夺了他游玩的权利„„在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后,因为成绩不理想,他被母亲臭骂了一顿。此时,多年来郁积在他内心的怨恨终于在一瞬间爆发了,他“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冲进厨房拿起一把锋利的菜刀,冲着正在看电视而毫无防备的母亲头上劈了下去,母亲立即倒在血泊中„„ 望着这一切,这位“法盲”傻眼了。清醒后,他痛不欲生,悔恨交加,他打110投案自首了,后来被判了无期徒刑。他的后半生将在无穷无尽的忏悔之中度过,一个前途无量的“尖子生”,就因为一时的冲动,一念之差啊,他触犯了法律,从此与一个原本美丽而又辉煌的人生无缘。这个故事能引发出我们怎样的思考呢?“道是无情却有情”,法对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法更是正义的,他保护着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护着改革开改的成果。一部完善的法律,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文明和进步。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从小就应该努力学好法律,不管怎样都不应该知法犯法,更不能成为法盲。让我们从初中阶段起就关注法律,让法律的种子在我们心中发芽、生根,开花,茁壮成长,将来结出丰硕的果实吧。让我们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学法用法的高素质现代人! 主持人甲:上面一则材料来自于网络,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沉痛的,课前老师让我们和社会上进行实践,你发现没发发现身上的违法行为,如果有请自己说说自己身上违反法律的一些小事。第二篇章:懂法。主持人乙:对于中学生,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

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

4、违反环境

16 保护法的行为;

5、民事侵权的行为。主持人甲:接下来让我们欣赏洪阳同学的演讲《为了青春更绚丽,让我们与法同行》(钢琴曲配乐:“秋日的私语”)为了青春更绚丽,让我们与法同行;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青少年能否茁壮健康地成长,牵动着每一位教育者的心。我们只有从小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我们的成长之路才会宽阔、平坦。所以,我们的生活就应该与法同行。提到“法”,可能有些同学会认为:法,距离我们青少年远着呢,那都是十八岁以后的事。同学们,千万可别有这样的想法,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呢?请听我细细地说吧。大家都知道,一打开窗子,进来的不只是阳光和空气,还有灰尘,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垃圾会经常渗入到我们的头脑当中,不知不觉就会影响到某些同学的行为,这样,盗窃、抢劫、伤害、敲诈、勒索等本不应该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犯罪行为就发生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应当知法、守法,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不会被病毒感染,我们的生活才会绿色、健康。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件事就是读书和上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弗兰西斯·培根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如此,那坏书的危害可就大了。有些同学就迷恋一些武打、暴力的书刊作品。老师曾帮我们分析过,有些作品,他们给犯罪进行伪装,表面看上去主人公是侠肝义胆的英雄,实际上,场面血腥,格调粗俗,是诱导未成年人犯罪的罪魁祸首之一。 我想和大家探讨的还有上网。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听爸爸、妈妈说,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五花八门的事情都有。老师也说,我们青少年应该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上网,要上绿色、

17 健康的网。可有些同学就被网络游戏所吸引,模拟的杀人场景,荒诞怪异的想法,不知曾害了多少少年儿童。没有钱上网,他们就去偷,去抢,如此花季的少年,怎不令家长老师痛心。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经常上网扮演武士与别人搏斗,欣赏网上暴力、恐怖图片小说,报复心理严重,一天因和同学发生口角而将4名学生杀死,杀死后他有钻进了网吧,最终被公安机关抓获。重庆市一位14岁的少年为了筹钱上网吧打游戏,伙同两名同伴,用砖头砸伤自己相依为命的奶奶,抢走了她身上仅有的38元钱。一桩桩血的事实告诉我们,很多网络游戏是个害人的“黑手”,我们一定要远离。面对这么复杂的社会环境,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学法,知法,这样我们才能自觉守法,用法。 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生活习惯,都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我们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与法同行。那么,在我们学生中间还存在着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呢?我来给大家说一说,希望同学们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冕。有的同学学习习惯不太好,惰性思想严重,不写作业,怕读书,逃学旷课时常发生,父母老师劝导也不听。这样下去,你说,你可怎么办?有的同学个人卫生习惯差,男生还把长发留,不剪指甲不洗澡,你说,你让我们怎么接近? 有的同学好吃懒做,人家扫除,他卖呆儿,中午开饭他抢先,你说,这样的人谁会和他做朋友?有的同学不守纪律,不讲文明,不懂礼貌,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你说,这样的人谁看谁不烦? 同学们,我相信有这样想法的人只是少数,只要改正了,还会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请让我们一起来,时刻学法、知法,终身守法、用法,让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与

18 法同行。第三篇章:守法。主持人甲:我们要从合理合法的角度,去拒绝我们周围的不良行为。接下去请大家欣赏小品:小品《从爱书到偷书》,表演者:王佳磊、王杰等。小品材料:周梅,北京某高校历史系的学生。从各个方面来看都算是个好学生:她嗜书如命,几乎所有能见到她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她正捧着一本书入神地看。她的家庭不算富裕,为了能买书,她舍不得买新衣服,不吃零食,不看电影,甚至千方百计地从微薄的伙食费里抠出钱来买书。她对书的近乎痴迷的追求使她拥有了丰富的知识。毕业时,她以自己的实力获得了被保送直接深造研究生的机会。谁都没有想到,正是对书的热爱,使她原本纯洁的人生记录上留下了污点。事情是这样的,就在周梅被保送读研究生后不久的一天,历史系接到某派出所打来的电话,称该系学生周梅在当地书市上偷书被当场抓获送至派出所。系里对此事大为震惊,在交纳了罚款和进行批评教育后,老师把她领了回来。师长们本来以为,像周梅这样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不至于是有预谋、有准备的蓄意盗窃图书。这次偷书也许只是一念之差。老师们几乎不忍心去责备她。但作为她的师长,他们有责任让她知道,对良好东西的热爱是对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择手段地获取。对老师的话,周梅在心里并不认同。偷书为的是得到知识,拥有知识的欲望与得到钱财的欲念当然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周梅的逻辑她还很理直气壮地宣称,偷书也非出于自愿,书太贵了,实在买不起,可又确实需要呀。让真正需要的人得到,不是很合理吗?这一番道理说得老师目瞪口呆。后来,周梅还交待出她从高中时就开始偷书,对喜欢的书她千方百计

19 地要得到,甚至用偷的办法也在所不惜。她最喜欢版本好、印刷精良的古籍,而这些书的售价动辄成百上千,是她根本无法问津的,但她按捺不住自己的强烈占有欲。这个文静好学的女孩子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了邪路。她上大学后曾经撬开图书馆的开架借书室的窗户,把书从窗口抛下去,然后下楼去拾。用这种手段,她累计从图书馆中窃取数十本书她偷来的书都放在宿舍的柜子里,打开柜门,里面满满的,全是书。信手一翻,许多书都赫然印着图书馆的章。老师们沉默了,良久,一位教师愤怒地说:“读圣贤书,当行圣贤事,圣人渴而不饮盗泉水,不以恶小而为之。文人要有文品,没有文品,知识再多也是文贼。”表演人员:王丽君饰周梅、王佳磊;陈丹饰两位老师;王杰饰警察;徐瑾饰书摊小贩。高怡——画外音叙述员。场景: scene1——书市scene2——派出所scene3——办公室scene4——寝室 从爱书到偷书。序幕 (周梅手捧着一本书,如痴如醉地在台上踱步。) 叙述员:周梅,北京某高校历史系学生。嗜书如命,几乎能看到她的时候都在看书。她不舍得花零用钱,千方百计从微薄的伙食费里抠出钱来买书。以自己的优异成绩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机会。周梅(对大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叙述员:谁都没有想到,这样一个纯洁可爱的学生,正是对书的热爱,使她原本纯洁的人生记录上留下了污点。第一场书市 (周梅看了一会儿书,见周围没有人,四处张望一下,就从书摊上拿起一本书,塞进了衣服里)书摊小贩:卖书拉!卖书拉!全部五折拉!同学,你衣服里有什么啊?周梅:没,没有什么„„书摊小贩:没什么啊,不可能的。

20 (书突然掉了出来。)没什么啊,这是什么啊。要命来,看你年纪轻轻,长得到还不错,竟然偷书啊!周梅:我又没偷书啰!书摊老板(对大家):没偷,她是没偷,她这分明就是抢的。走,跟我去派出所。第二场派出所警察:什么,偷书!!! 看你长的如花似玉的,啊!(猛一拍桌子) 竟然干出这种不干不净的事,啊!(猛一拍桌子) 老实交代,以前干过多少次啦,啊!(猛一拍桌子) (老师匆匆赶来)老师甲:警察同志你好,我是周梅的老师,周梅发生了什么事?书摊小贩:你们老师怎么教育的,这种人,素质比马路上买大饼的还要差。什么破大学毕业的,竟然偷书。老师甲:你们是不是搞错啦!警察:我们怎么会搞错呢,啊(猛一拍桌子)。你先带她回去,明天我们去学校录口供。第三场办公室 (周梅敲门)老师乙:请进!老师甲:周梅,老师相信你,这一定是你的一念之差,对吗?(推了推眼镜)周梅:不,老师,是我干的。而且我已经干了不止一次了。(理直气壮的样子)老师乙:这孩子一定是下坏了!周梅:老师,偷书并没有什么不光彩的。孔乙己说过:“窃书怎么能算是偷呢?”更何况,窃书是为了知识,拥有知识的欲望和得到钱财的那种肮脏的,满是铜腥味的欲念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老师甲,老师乙目瞪口呆)周梅:老师,你们跟我来。第四场寝室 (老师跟周梅走进寝室) (周梅打开书橱的门,打开一本书,上面赫然印着图书馆的标记) (老师战战兢兢地翻开一本本书,又一本本扔在地上)老师乙(笔直倒下,然后慢慢爬起):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读圣贤书,当行圣贤之事。圣人渴不饮盗泉水。不以恶小而为之。 老师甲:文人要有文品,没有文品,知识再多也是文贼。君子有所为,

21 有所不为„„叙述员:就这样,一个原本优秀的学生走上了歧途,葬送了美好的青春。主持人甲:各小组表演了精彩节目,通过看刚才各个环节的表演,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举手发言,说出你的看法,我们有奖品的哦。第四篇章:用法。主持人乙:刚才的表演、让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违法行为,我们是学生,每天都要上学、放学、每天都要与它人接触,我们只有拥有法律意识,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同学们,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况,你该怎么办呢?(每组请一位同学回答)

1、在校内或校外被行为不良的同学强行“借钱”。

2、被人勒索。

3、同学或朋友叫你一起去看学生不宜观看的影片或上歌舞厅等学生不适宜去的地方。

4、被人绑架。主持人甲:很好,说明我们同学都有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了。我们应该做到:

1、要依法自律。

2、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3、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持人乙: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作为一个追求卓越的新世纪的学生,我们必须要树立起法制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怀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热爱我们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经受大千世界的种种考验,健康茁壮地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地融入社会的染缸,去成就人生的方圆!班主任:同学们:青春的第一步是人生重要的一步,把握不好将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希望同学们积极进取不怕挫折,在知识的学习和品德的锻炼上,永远有前进的目标、有前进的动力、有蓬勃向上的朝气,做社会和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主持人合:初一㈥班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请大家齐唱《法律—

22 —托起祖国的希望》(背景音乐:flash“法律——托起祖国的希望”) 反思: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增长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了解法律是对人的一种行为规范,并知晓和辨识哪些行为属合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非法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克服,同时掌握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犯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使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法律就在我身边,即每个同学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将守法,作为生活的第一防线,为了守法,还应积极学习大量法律常识,积累维护法律经验并由守法逐步转向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而且除本人能做到,并向周围人主动宣传,从而加深法律意识,真正做到法制观念进头脑,提高全体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

23

第11篇:道德与法治教案

2016-2017年第一学期道德与法制教案

1、开开心心上学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2、教育学生有礼貌、爱惜新书。

3、动手制作课程表,热爱学习。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时间约32分钟)

一、导入。

1、师自我介绍。

2、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欢迎你们。你们喜欢上学吗?板题:我上学了。

3、“击鼓传花”——介绍自己。(让每个学生都有进行自我介绍的机会。)

二、点播课文彩图,传授新内容。

1、课件出示课文彩图,谁来说说图画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假设你上学了,你怎样向妈妈告别?你怎样向老师问好?见到不认识的同学,你该怎么办?(组织同学讨论,讨论完毕指名发言,

3、来到学校,想不想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样的吗?请跟我来,谁来说说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呢?(联系实际指名发言)

4、参观完教室,小朋友快坐好,老师要发新书了,快看看老师发给你什么新书?我们要怎样爱护新书呢?(生讨论—指名回答—补充意见—师小结)

5、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讨论—指名回答—补充意见—师小结)

二、认识课程表。

1、喜欢这张课程表吗?谁来说说课程表是用来干什么的?

2、认识课程表

3、按课程表整理书包。

三、总结全文。活动延伸:

课后开展“找朋友”游戏,引导学生通过做名片、交换或佩带名片以及多种游戏方式来交往。

2、拉拉手 交朋友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

2、行为与习惯

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

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开展与同学、老师的交往活动;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二、活动过程

活动

(一)——认识老师和同学

1、老师作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柏庐实验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我们以后会在一起学习语文、品德与生活等知识,做各种有趣的游戏。你们遇到困难也可以来找我,我会帮助你们的,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老师走下去和通过悦纳自己,形成自尊和自信的人格品质 教学重点:

全面地、客观的认识自我及自我认知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认识自己并悦纳自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个叫黄美廉的女人,自小就患上脑性麻痹症。患有这种病症的 人,肢体会失去平衡,手足会时常乱动,说出的话语也是模糊不清的。 这样的人在常人看来,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生活条件,更别 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但我要告诉大家,凭借她顽强

大家刚才说了好多种,现在我们就来揭晓谜底,瞧瞧她究竟都说 了些什么。【大屏幕显示】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定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 猫;六„„”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 所没有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不

4、上学路上

主备人 课时 执教者 授课时间

知道在上学路上要注意安全,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和安全意识。 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 通规则。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动脑、动手及生活实践能力,培养 主动帮助她人的品质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 教学准备

制作“帮助小红安全上学”的课件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活动一:真情求助,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上班的路上,碰到了

5、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访问、思考等实践手段,熟悉自己的校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

2、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了解学校中与自己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设施、设备,在浓厚兴趣中学习观察,在热烈气氛中相互交流。

3、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为学校值得骄傲,也能为学校的不足之处出谋划策。课时安排:两课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导入谈话: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想知道吗?请你用心听。

2、播放多媒体录音:“开家长会选拔引导员”

3、提问:小朋友,你听到了什么好消息?能说一说吗? 学生说,老师板书:我们的校园

二、活动准备

(一)通过录象了解校园

1、说到我们的校园,你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示范小学、绿色学校)从哪里知道的?(家长、伙伴、邻居)

3、跟着摄影师叔叔的镜头参观我们的校园。(播放学校环境录象)

4、咦?我发现大家脸上的表情都是喜滋滋,看来你们看录象时心里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了,能说说你在想些什么吗?(开心、高兴、骄傲、自豪)

5、在开家长会时,你们也能像现在这么开心和骄傲地向爸爸妈妈介绍我们的校园吗?你打算介绍哪里呢?(学生说,老师板书:教室、办公室、操场、厕所、图书馆、会议室、医务室)

(二)分类

1、我们的学校可真大啊,你们让老师写了满满一黑板不同 的场所真让人眼花缭乱!如果这样给爸爸妈妈介绍,他们肯定要被弄昏头了,我们来想个办法,给它们分个类,好吗?

2、师生共同完成分类:(贴字)

上课场所:教室(微机、音乐、体育、网阅)、图书馆、游泳池 下课场所:操场、厕所、医务室 老师场所:办公室、会议室

3、这样看起来既清楚又明白,引导员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带着爸爸妈妈找到不同的地方。可是,你们真的知道这些地方在哪里吗?让我们去实地走一走。

4、注意事项:

6、校园里的号令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初步懂得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 行为与习惯: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知识与技能:能分辨铃声的不同含义,学习根据铃声的指示进行学校生活。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体验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几个课间十分钟游戏活动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分辨校园铃声的不同含义,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1、说到我们的校园,你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示范小学、绿色学校)从哪里知道的?(家长、伙伴、邻居)

3、跟着摄影师叔叔的镜头参观我们的校园。(播放学校环境录象)

4、咦?我发现大家脸上的表情都是喜滋滋,看来你们看录象时心里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了,能说说你在想些什么吗?(开心、高兴、骄傲、自豪)

5、在开家长会时,你们也能像现在这么开心和骄傲地向爸爸妈妈介绍我们的校园吗?你打算介绍哪里呢?(学生说,老师板书:教室、办公室、操场、厕所、图书馆、会议室、医务室)

(二)分类

1、我们的学校可真大啊,你们让老师写了满满一黑板不同 的场所真让人眼花缭乱!如果这样给爸爸妈妈介绍,他们肯定要被弄昏头了,我们来想个办法,给它们分个类,好吗?

2、师生共同完成分类:(贴字)

上课场所:教室(微机、音乐、体育、网阅)、图书馆、游泳池 下课场所:操场、厕所、医务室 老师场所:办公室、会议室

3、这样看起来既清楚又明白,引导员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带着爸爸妈妈找到不同的地方。可是,你们真的知道这些地方在哪里吗?让我们去实地走一走。

4、注意事项:

6、校园里的号令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初步懂得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 行为与习惯: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知识与技能:能分辨铃声的不同含义,学习根据铃声的指示进行学校生活。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体验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几个课间十分钟游戏活动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分辨校园铃声的不同含义,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上下课铃声的录音,准备上课和课间活动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会听 1.谈话: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校园里的铃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板书:校园铃声)

2.提问:校园的铃声表示什么意思? [播放视频:上课铃响或者动画:上课铃响] 3.学生讨论,教师随机追问: (1)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铃声告诉我们什么?(板书:上课了)

(3)听到这样的铃声,你们是怎么做的?我们来演一演吧。

学生演练(让学生来到室外,演练上课铃响后怎么做):快步走进教室,拿出书本,摆放在课桌上,坐得端端正正,眼睛看着老师,专心听老师上课。 (4)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书本摆整齐,专心把课上。) 小结:上课铃响后,我们要赶快走进教室,把书本整齐地摆放在桌上,专心上课。 活动二 我会做 1.老师讲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1)过渡:现在,正式上课的铃声响了,老师要讲课了。老师讲课时我们该怎么做? (2)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进行板书:眼睛仔细看,耳朵注意听。

(3)小结:老师讲课时,我们要眼睛仔细看书或看黑板,耳朵注意听老师讲或同学发言。 2.老师提问时,应该怎么做。 (1)提问:老师提出问题时,你们是怎么做的呢?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上下课铃声的录音,准备上课和课间活动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会听 1.谈话: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校园里的铃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板书:校园铃声)

2.提问:校园的铃声表示什么意思? [播放视频:上课铃响或者动画:上课铃响] 3.学生讨论,教师随机追问: (1)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铃声告诉我们什么?(板书:上课了)

(3)听到这样的铃声,你们是怎么做的?我们来演一演吧。

学生演练(让学生来到室外,演练上课铃响后怎么做):快步走进教室,拿出书本,摆放在课桌上,坐得端端正正,眼睛看着老师,专心听老师上课。 (4)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书本摆整齐,专心把课上。) 小结:上课铃响后,我们要赶快走进教室,把书本整齐地摆放在桌上,专心上课。 活动二 我会做 1.老师讲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1)过渡:现在,正式上课的铃声响了,老师要讲课了。老师讲课时我们该怎么做? (2)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进行板书:眼睛仔细看,耳朵注意听。

(3)小结:老师讲课时,我们要眼睛仔细看书或看黑板,耳朵注意听老师讲或同学发言。 2.老师提问时,应该怎么做。

(1)提问:老师提出问题时,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老师提问时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发言时声音要响亮)教师进行板书:脑子认真想,发言声响亮。 (2)提问:有几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看看。 [播放视频:上课发言] (3)提问:你愿意向哪位小朋友学习呢,说说为什么?

(4)学生模拟演练。教师请举手规范不喊叫的同学回答问题,并提醒声音较小的同学大声回答。 3.同学发言时,应该怎么做。

(1)过渡:刚才这些同学都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声音很响亮,可真棒! (2)提问:在这些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同学该干什么呢?(认真听同学发言,思考别人说得对不对。) (3)谈话:老师发现在同学回答问题时有这样一些现象: [出示图片:上课] (4)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你要提醒照片中同学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5)小结:老师看到刚才这几个同学发言时大家都能做到认真倾听,不插嘴,不分心,多么会听讲啊! 活动三 我会想 游戏:猜字谜。 [播放动画:猜字谜] 7.课间十分钟 教学目标:

1.知道课间休息时要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合理地安排课间十分钟。2.玩文明的游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 教学重难点: 1.合理地安排课间十分钟。

2.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懂得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学生课间活动的现状、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合理安排

1.(CAI录像:同学们课间休息活动的情景。上课铃响,同学们全都回到了教室。维尼熊在操场上纳闷,小朋友们都跑到哪里去了?) 创设情境:

维尼熊:你们怎么全都回教室来了?上课铃是提醒我们干什么的呀?你们怎么知道要拿出《品德与生活》书呢?课程表有什么用呀?

师:我们学校有一首行规三字歌就提醒大家要做好学具准备。生齐背行规三字歌。(板书:学具准备)

2.创设情境:维尼熊上课要上厕所。

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提醒维尼熊的吗?和小伙伴商量一下吧。 生提醒维尼熊不要在上课时间去上厕所。

维尼熊:我明白了,上厕所和喝水都是在课间完成的。(板书:上厕所、喝水)

3.师小结:课间一定别忘了做好这些课前准备。(板书:课前准备) 活动二:快乐游戏

1.师:同学们课间除了做这些课前准备,还做了什么呀?(板书:玩游戏 课间活动) 维尼:你们课间最喜欢干什么呢?你们会玩什么游戏呀?可我一个游戏也不会玩。 师:同学们来教教维尼好吗? 每个小组教维尼熊一个游戏。

2.维尼熊:谢谢你们教我玩游戏,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CAI音乐)学生尽情玩游戏。 3.师:刚才同学们玩游戏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师在学生游戏时观察学生中不遵守游戏规则、打闹、摔倒、拉扯等问题,指出其一)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 (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应遵守规则,注意安全,与同伴和睦相处) 维尼熊:是呀,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你们自己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维尼熊:我明白了,玩游戏时不能光顾着自己,还要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 4.师小结:同学们如果能这样开展课间活动,并做好这些课前准备,课间十分钟一定能过得轻松快乐。

8、上课铃声响了 认知:

1. 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2. 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 情感: 1.愿意遵守课堂纪律。 2.对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不满。 行为: 1.听到上课铃声立即进教室。

2.上课不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影响别人学习。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人人遵守课堂纪律,大家才能学习好的道理,从而产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愿望。

教学难点: 上课守纪律的重要性。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通过学生的实际体验,使他们知道上课要守纪律。) 1.思考:同学们,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如果有人不守纪律会怎样呢?

2.小结: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能安静地学习。有人不守纪律,就会影响学习,大家都不高兴,因此,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板书设计:上课守纪律

二、说一说(使学生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出示图一。1.小组交流:

(1)上课铃声响了,教室外活动的同学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2)教室里的同学听到上课铃声后是怎么做的? 2.小结:铃声就是命令,听到上课铃声应该这样做: (1)停止一切活动。

(2)安静、迅速、按顺序进教室。 (3)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大家安静、迅速地走进教室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障,这样既不耽误上课时间,又能使大家踏时地上好一节课。而且,课前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东西,上课用起来方便、节省时间,不耽误听课或做作业。 过渡语:在座位上坐好后,我们该怎样上课呢?

出示图二。 1.小组交流:

(1)上课时,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呢?窗外飞来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同学们没有一个人看,这是为什么呢?

(2)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搞小动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3)观察老师的表情怎样?你们猜此时老师是怎么想的? 2.小结:

上课玩东西,做小动作,会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当自己想玩时,一定要管住自己,不玩,不做小动作,时间长了,就能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 过渡语:课上除了要专心听讲外,还应该怎样做呢?

出示图三。 1.讨论:

(1)为什么想发言时要先举手?

(2)如果自己举手老师没让发言,让其他同学发言时,应该怎么做? 2.小结:

想发言时要先举手,得到允许后再发言,如果老师让其他同学发言就认真听。随便说话,发言乱抢,谁也听不清,会影响自己和同学学习,影响老师讲课。同学们都举手发言,有秩序地讨论问题,大家才能学习好。

过渡语:现在咱们知道应该怎样上课了,下面老师想请你们当小老师,来看看下面这些同学做得怎么样,怎样帮助他们?

三、看一看(使学生知道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危害。) 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1)

9、玩得真开心

一、教学目标

1、充分体验春天生活的美好与乐趣。

2、学习制作简单的游戏玩具,发展动手能力。

3、初步感受风与空气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教师:各色彩纸、线团、竹筷、图钉、风筝、风车、飞机、反馈表 录音机、磁带。 学生:制作的材料。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谈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玩 。你们高兴吗?生:高兴。春风今天是我们邀请的同伴,她特别喜欢我们班的学生,想和大家一起玩,你们欢迎吗?生鼓掌欢迎。那我们和春风玩什么呢?生:我想和春风玩风筝、风车等。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生:想。出示风筝、风车、飞机。(生:高兴、惊讶)老师特别想让你和春风玩的高兴些,那怎么办呢?生:自己动手亲自做一做。

(二)做一做,玩一玩

1、想一想,你自己做什么?(讨论自己做什么,用什么材料)

2、选择工具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玩具。(可以用自己准备的材料,也可以去老师那里来领材料)这一活动时教师要特别提示一下安全问题,以免孩子们使用工具时受到伤害。(制作过程中教师放一些音乐,调节一下气氛)。教师巡视时,如发现问题可以让同学们停一下,互相帮助解决。生:风车立不起来?同学解决:线剪得短些。生:纸杯剪成条粘不住?同学解决:换换浆子,用手压的时间长些。

3、制作基本完成教师带领孩子们到户外去玩一玩,让孩子们飞一飞,赛一赛。比一比谁的飞机飞得远,风车转的时间长。评出优秀小能手。(充分给孩子们玩的时间,然后再进行比赛)

(三)动脑筋,想一想

1、交流感受:说一说,为什么他的飞机的远等?(查找自己的不足)生:我在叠飞机时把机翼折了一下。其他同学发言:老师我的飞机没他飞的远,但我的飞机在空中停的时间长。(鼓励)在教室内静止时飞机飞的远吗?风车转吗?生:不转。

总结:今天我们玩这些玩具都和风有关。(扣题:我和春风一起玩)

2、填写表格: 我和春风一起玩(包括班级、姓名、玩具名称、制作玩具的材料、制作玩具的方法、步骤)

10、吃饭有讲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饮食健康的常识。

2、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不挑食不偏食、多喝水少喝饮料、吃零食要有节制。吃饭时要讲卫生、不浪费,排队时要互相谦让。

3、自己能学会营养配餐。

4、小组合作要愉快、友爱。使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不挑食不偏食、多喝水少喝饮料。

2、简单合理地搭配饮食。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记录讲课前一天晚上,自己进餐的情况。了解食物的营养知识。

2、教学器木才:自助餐用具、食物彩色图片、量化表格、小奖票、营养师贴画、食物比例分配表。

3、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一、导入 伴随欢快的乐曲,出示动画:娴熟的刀工、精湛的厨艺、真诚地邀请、快来吧!尝尝我的手艺。再看那满桌丰盛的饭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兴奋地想吃这顿饭。师饶有兴趣地说:这是我的一个朋友,他要请同学们吃一顿自助餐。很多同学都说自己吃过自助餐,老师对他们表示羡慕,并说自己小时候可没吃过自助餐。以次激发学生热爱现实生活,对生活有满足感。那我们就一起去餐厅看看吧!

二、明理

(一)联系生活懂得进餐要求

1、餐厅的菜肴特别丰富,屏幕出示彩色图片。师说类别,生说食物名称。 主食类:米饭、面条、蛋糕、馒头 鱼肉蛋类:大虾、炖鱼、鸡蛋、炸鸡腿 蔬菜类:芹菜、胡萝卜、西红柿、茄子 水果类:草莓、苹果、葡萄、橙子 豆制品、奶类:豆腐、鲜牛奶 饮料、水、汤类:矿泉水、果汁、菜汤

2、学生的视觉、精神都随着鲜美的画面来到了自助餐厅,师抓住这一时刻,马上提问学生:在吃自助餐的时候,你想对小朋友说些什么?让学生回想:在家中长辈是如何提醒他们的,幼儿园老师是怎么教育的,学生凭生活经验说出吃饭的要求,应注意什么,明白什么是自助餐。师在这一环节着重渗透做文明、守秩序的小顾客。

3、屏幕出示吃自助餐的要求 (1)吃多少取多少

(2)取过的食物不能放回原处

(3)取物要文明人多要排队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听一听,自然地懂得了吃自助餐的要求,也就是“怎么吃”。 (二)从身边实例中体会如何选餐

1、请一名同学选餐。音乐响起,第一个小顾客开始选餐了,看看他是怎样给大家做榜样的。师向其他同学提出要求:认真看,你觉得他在哪方面做得好,一会儿我们要进行评议,看看谁是最佳评论员!这样所有同学的注意力都会集中起来。

2、评价

取餐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下面介绍自己选餐的情况,生评是否合理。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吃饭的实际情况和刚才大家提出的要求)对其评价。

11、别伤着自己

教学目标:

1、体验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受伤后,在成人不在的时候,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事故。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2、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教育目标:

1、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情境中的小伙伴提供帮助。

3、受伤后一定要告诉家长或长辈。教学方法:

1、为学生创造几个模拟场景。

2、通过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认识到要学会自我保护。

3、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了解受伤后,如何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情况。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1)请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观察同学们在教室内外的活动,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2)学生自带一些处理常见小伤口的药品(如创可贴、药棉、纱布、红药水)

2、教师准备:就相关问题向校医请教或查阅资料。

3、教学器材:常见药品、宣传卡片、判断分析表格。

4、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经验交流

1、教师出示讨论题目:

课件一 (1)是否曾经因为不小心而受伤?

(2)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受的伤? (3)受伤的经过是怎样的? (4)当时自己有什么感觉?

2、学生小组自由交流经验

3、请几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相关经历。

二、观察分析

1、看一看:观察同学们的课间活动。

2、说一说:在学校生活中哪些行为与表现容易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1)课间猛跑; (2)踢球不注意; (3)上下楼梯奔跑; (4)教师里追跑;

3、想一想:居家生活中容易发生的伤害。

三、情境表演

1、师提供情境:当自己受到意外伤害时,家人„„

2、学生模拟表演:鼓励学生创设多种情景

3、尝试总结意外伤害对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

4、说一说导致意外伤害的原因。

5、教师小结:意外伤害是指由于我们疏忽大意或缺乏安全意识而引起的身体伤害,如磕伤、撞伤、烫伤等,伤害无论大小都会给他人带来痛苦,还会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我们要多加注意,尽量避免伤害。

四、判断分析

1、课件二,教师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境。(1)学生在马路上踢球; (2)互相争抢玩具; (3)用扫帚和伞打闹;

2、小组讨论:以上情况怎样避免伤害?

3、学生判断,并提醒小朋友要注意什么?

4、引导学生分析下列情况下如何做:

课件三 (1)乘车时(车上车下)„„ (2)课间活动时„„ (3)看见剪刀放在沙发上„„ (4)插电源时„„ (5)学生自己说出几种情境

五、实践操作

1、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常识 (1)学生自由介绍; (2)教师介绍;

(3)教师小结:虽然我们受伤时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以获得及时的治疗。但是,如果我们能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知识,学习一些小伤口的处理办法,当家长和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先对伤口进行一下处理,对日后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2、分组展示自带药品

(1)小组互相介绍自带药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全班介绍

3、教师补充:选出常见的几种药品,介绍其作用并模拟演示使用方法。

4、学生模拟:小伤口的处理方法 (1)擦伤 (2)划伤 (3)流鼻血

六、讨论分析

1、课件四,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57页图)?

2、讨论:能不能因为害怕家长的责备而隐瞒情况?

3、教师小结:当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无论轻重都要注意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这样才会使我们更加安全。

七、积累资料,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1、介绍救护小常识

(1)受伤后及时告诉老师或家长; (2)伤口要及时处理; (3)在工地受伤要及时去医院; (4)烫伤后要用冷水冲洗、降温;

(5)流血要马上包扎(因为人的血量有限);

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宣传救护知识。

3、教师小结:鼓励在生活中学习救护常识

12、早睡早起

教学目标:

1.学生参与制订作息时间表。知道时间宝贵的,做事不要拖拉。

2.通过小调查,使学生明白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应该科学地安排饮食。 3.学生拓展表演,体会正确姿势的重要性。

4.与爸爸妈妈一起锻炼身体,养成早起锻炼的好习惯。

5.在观察、调查、游戏中,初步了解健康常识,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

6.知道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认识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观察图片引入新课:

出示29页图片,选一幅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并评价一下他们的行为。绍,你知道了什么? 3.知道了早睡早起的重要性,请你们结合自己的行为,谈一谈以后怎样保证足够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情景表演,指导行为

表演教科书提供的“她为什么迟到了”

教师指导学生表演时,除了再现教材所呈现的情景外,着重引导学生给她提建议,指导行为。 学生畅谈怎样才能避免迟到。

四、亲子空间

1.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把它张贴在床头或者书桌上,并自觉遵守。

2.比比谁的星星多。(家长参与评价与监督。)一周起床、睡觉情况调查表(一 ) 项目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七 起床时间 睡觉时间 一周起床、睡觉情况调查表(二 ) 项目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七

自觉做到 爸爸妈妈督促

13、美丽的冬天

课时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冬季的一些保健知识,能根据天气和季节的变化照顾自己,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自我保护。

2、引导学生不畏严寒,积极参加冬季体育锻炼和游戏,丰富生活,增强体质。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了解有关冬季防冻防寒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2、师生共同准备竞赛试题。活动过程:

一、模拟演练,明理辨析

师:寒冷的冬季到了,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随着冬季的到来有许多变化,我们小朋友要学会照顾自己,使我们平安地度过冬天。下面我们来观看一组小朋友的表演,看看他们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1、一个小朋友准备上学,认真穿好大衣,戴好手套和帽子;

2、上体育课跳绳跳得满头大汗,一个小朋友马上脱衣服;

3、一个小朋友生了冻疮,使劲抓;

4、几个小朋友在结了冰的湖面上玩耍。

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组织讨论,冬天我们应该怎样照顾自己。

14、健康过冬天

目标:

1、积极参加冬季的体育活动,感受冬天生活的快乐。

2、不怕寒冷,坚持按作息计划生活和学习。

3、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冬季保健知识,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活动准备:

老师:录像带、插图、请卫生老师专题讲座(冬日保健)。 学生:收集冬日保健知识。 活动课时:2课时。 具体活动过程: 活动案例一 好玩的冬天

1、开课:同学们有没有发觉最近比

9、

10、月份冷了,人们穿得越来越厚了,气温在逐日下降——冬天已经悄悄地来了。现在是初冬,下来到深冬,寒冬腊月,结冰下雪,人人穿棉袄。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冬天有什么特点,我们该怎么过?

2、师生共同讨论冬天的特点。(1)天气逐渐变冷,刮风刺骨,下雪。 (2)植物的变化:树叶掉光了,没有生机。

(3)动物的变化:冬眠了,有的飞到南方过冬去了。

(4)人们穿的笨重了,行动不便。

(5)小朋友们碰到的问题:怕冷,不按时上课;爱生病,手、脚冻了„„

3、讨论:那么我们该如何过冬呢?(寻找乐趣,创造乐趣,生活一切照旧。

(1)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并发言,老师小结。 第一:越冷越要锻炼,坚持晨跑。 第二:按时上课,生活照旧。 第三:参加适当的户外运动。 (2)师生讨论冬天有哪些有益的活动?

(看书P50-p51页内容,跳绳,滑冰,堆雪人,打雪仗,长跑,越野赛,做游戏„„)

4、看录像《冬日的课间活动》。

5、布置作业:回家收集冬日保健小知识。

6、每课小故事。(《科普知识故事》)

活动案例二 冬日保健

1、开课:上节课,我们共同讨论了怎么过冬,怎样创造冬天的乐趣。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怎样过冬的下一个问题:冬天的保健问题。

2、老师讲解为什么要进行冬日保健?

(因为气候冷,人容易生很多病:感冒,鼻炎,冻疮,骨折„„等等。)

3、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进行冬日保健?

(1)积极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注意保暖,戴手套、帽子、耳套。

(3)讲究生活方法。(讲究四不见书上P53页内容) (4)看书上P53页内容,跟老师念保健方法。

4、看录像《冬天保健方法介绍》。

5、讲日本小朋友如何过冬的故事。(《夏令营中的较量》,冷水浴。)

6、布置作业:观察冬天有哪些奇妙的现象,下节课交流。

7、每课小故事。(《科普知识故事》)教案《一年级

二、冬季保健知识竞赛

1、讨论竞赛要求和规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2、分必答题和小组之间互相出题抢答两种形式进行。

3、评选优胜小组和“智多星”。附竞赛题目供教师们参考:

1、天气非常寒冷,要不要开窗通风透气?

2、烤火时要注意什么?

3、在结冰的路面上行走要注意什么?

4、能在结冰的湖面上和屋檐下玩耍吗?

5、冬天为什么会生冻疮?生了冻疮会怎么办?

6、为什么要注意头部保暖?

15、快乐过新年 教学目标:

1 体会我国传统的春节活动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2 在春节活动中能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春节活动中的新鲜事、有趣事。 3 学习收集与春节活动(如庙会)相关的资料。 4 学习在人多拥挤的环境中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5 表现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

活动准备:

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春节的图片资料(如窗花、对联等),收集反映春节内容的工艺品和服饰等(唐装、帽子等)。

请逛过庙会的同学回忆逛庙会的体验;收集在庙会上购买的有特色的小玩意或纪念品;收集与家人同逛庙会的照片或录象等资料。

请没逛过庙会的同学,向父母或其他人调查有关庙会或本地集市活动的情况。

老师收集各地庙会活动的图片、照片或音像资料。收集红灯笼、彩球、糖葫芦、小面人、风车等庙会常见的物品。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我国传统的春节活动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2 在春节活动中能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春节活动中的新鲜事、有趣事。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 了解有关春节的事

1 师: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按照传统的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始,别的民族、别的国家也有自己传统的新年,你能说出一两个吗?

2 同学把自己查到的资料说给大家听,老师补充。(泰国是每年四月过传统的新年,印度是在十月,埃及是在尼罗河涨水的时候过新年,我国的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是在十月或六月过新年。) 3 我们是怎样和家人过春节的?

4 看看书上的四幅图画的是什么?(舞狮子、耍龙灯、贴窗花、逛花市、张 灯结彩) 过春节时,你还参加过什么有意思的活动?(逛庙会) 二感受有关庙会的热闹场面

请逛过庙会的同学讲讲你和家人一同逛庙会的体验和感受: (1)庙会中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2)庙会中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三展示小收藏请逛过庙会的同学将自己在庙会中收集的小玩意拿到班上与大家分享,有特色的小玩意可以做出特别介绍。 第二节

(一)在人多拥挤的地方,怎样保护自己? 1 在庙会上你发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

2 小组讨论你们遇到了这些不愉快的事应怎样办?

(1)人多拥挤,怎样防止与家人走散?如果找不到家里人,怎么办? (2)在人多的地方怎样防止丢钱物?

(3)有人乱扔垃圾,这样好吗?你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 (4)在人多的地方买东西,你发现有的人不排队,你应怎么办?

(二)模拟活动:逛庙会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把刚才讨论的问题,表演一下,使同学增长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 小结:我们只有注意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在人多拥挤的环境里,要有进行自我保护的策略与方法,我们才能高高兴兴地过一个愉快的春

4 看看书上的四幅图画的是什么?(舞狮子、耍龙灯、贴窗花、逛花市、张灯结彩)

过春节时,你还参加过什么有意思的活动?(逛庙会)

二 感受有关庙会的热闹场面

请逛过庙会的同学讲讲你和家人一同逛庙会的体验和感受: (1) 庙会中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2) 庙会中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三 展示小收藏

请逛过庙会的同学将自己在庙会中收集的小玩意拿到班上与大家分享,有特色的小玩意可以做出特别介绍。

第二节

(一) 在人多拥挤的地方,怎样保护自己? 1 在庙会上你发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 2 小组讨论你们遇到了这些不愉快的事应怎样办?

(1)人多拥挤,怎样防止与家人走散?如果找不到家里人,怎么办? (2) 在人多的地方怎样防止丢钱物?

(3) 有人乱扔垃圾,这样好吗?你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 (4) 在人多的地方买东西,你发现有的人不排队,你应怎么办?

(二) 模拟活动:逛庙会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把刚才讨论的问题,表演一下,使同学增长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 小结:我们只有注意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在人多拥挤的环境里,要有进行自我保护的策略与方法,我们才能高高兴兴地过一个愉快的春节。

16、新年的礼物 教学目标:

1、通过鼓励学生主动了解自己进步的情况,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真诚虚心和积极进取的情感和16、新年的礼物 教学目标:

1、通过鼓励学生主动了解自己进步的情况,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正确 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真诚虚心和积极进取的情感和态度。

2、培养学生对自己进行阶段性小结的习惯,通过“为同学喝彩”,发现别人的优 点和长处,尝试用多种方法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别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勇于给自己不断提出新目标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一、课前准备:

1、自制一张“新年贺卡”,不要写任何的字。

2、“——眼中的我”,家长、老师征询活动。请家长给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现进行 一次评价,可以就所取得的进步、优点、长处或是不足、缺点来评价,并能在新

年来临之际提出希望。请老师对你的在校表现进行评价,提出要求。 [点评:这一课前准备是为课上交流“大家眼中的我”做好一个内外衔接工作。]

二、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新年即将来到,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回去自己动手制作一张“新年贺 卡”,现在我们来各自欣赏一下。

学生制作的贺卡展示。 (点评:学生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的欲望,尤其是他们花了很多的工夫所完成的作品更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所以设计这一开场,既是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展示欲望,同时也为我们从上节课过渡到本节课做好了一个前后衔接。)

师:在这些精美的贺卡上怎么都没写字呀,那是为什么呢? 生:想送给家人,让爸爸、妈妈给我写上几句话。 生:我想让同学给我写几句话。 生:我想让老师写几句话。

师:看来同学们都希望别人能在这张卡上写上他们送给你的希望和祝福,是吗? (点评: 在上堂课布置制作贺卡时,特意规定学生只做卡不写字,其实也是为这节课作的准备。)

2、家长、老师眼中的你 师:同学们,

想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和你们的老师在新年来临之际送给你们什么礼物吗?先来猜猜。(播放采访录象)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好奇,老师特地在课前与你们的家长、任课 老师进行了一次沟通。我们一起去看看。

谈话的主题:在您眼里,您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一年来有些什么改变?有什么希望或要求吗? (点评: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在课前与部分家长沟通了一下,拍摄一段现场录象,也为了给孩子一些新奇一些惊喜。要知道能在屏幕上看到、听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评价是很骄傲的,或许中间也会讲到一些缺点,这也正好可以以此来考察孩子对于批评的正确的态度,作好一定的引导工作。

3、学生谈感受

同学们听了爸爸妈妈和老师对你们的评价以后, 有没有什么要说的?

(可以选两个比较有典型性的学生)

师:在我们家长和老师的眼里,你们进步了很多很多,从不知道怎么听课到现在能坐定在椅子上几分钟,小眼睛看着老师、听着老师讲课;从不知道怎么做作业到现在能写端端正正的字; 从不会整理书包、书柜到现在能按老师要求去自己试着做并做好;从以前一不高兴就冲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发脾气到现在懂得尊敬长辈了,从什么事都要家长帮忙到现在能帮家长做事了等等,这些都说明你们进步了、懂事了。你们喜欢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新年礼物吗? 4同学眼中的我 师:

同学们听了爸爸妈妈、老师对你的评价,想不想听听每天和你一起学习的同学对你的评价呢?以五人一组为单位进行评议,

评价的内容可以指出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也可以是提出的希望和互勉的话语。每组选一个同学为组长负责组织这一活动,每个同学都要参与。 评价结束,每个同学都要对别人的评价谈自己的感受。

(如:同学的评价与你自己是否相符,接下来你会怎么做等等。)

(点评:组织这样一个小组评议的方法,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也能让其看到别人的优点,对照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小组讨论也能让不太爱说话的同学融入到团队中,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进 去。

5你听我说每组派一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 “同学眼中的***”,并请说到的同学谈自己的体会和打算。

6、夸夸我自己

7、互赠新年寄语

师:老师给同学们每人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分发准备好的书签,这份礼物上有老师对同学们的希望。同学们可以把你绘制好的贺卡拿出来,请你的好朋友在上面写上他送你的新年祝福。学生互写祝福语。(播放背景音乐“新年好”) (点评:这一环节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孩子们可以找寻自己的好朋友互赠寄语,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整堂课在快乐的音乐中进入尾声。)

8、教师小结

这一年来同学们取得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你们的努力,我们既要会欣赏自己的进步,也要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看待别人,使自己不断进步。

第12篇:道德与法治教案

道德与法制教案

一年级

我的好习惯

课时:共两课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保持仪表整洁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重视自己的仪表,愿意做干净、整洁的孩子。

3.知道保持整洁的方法。要保持整洁,并不是不参加游戏、劳动、体育锻炼等。

二、课程标准: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我们爱整洁》一课侧重培养儿童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因而体现了“健康、安全地生活”所反映的“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中的第2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自理能力较弱,一些孩子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洗脸刷牙等保持整洁的好方法。整洁干净的仪表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他们的感受和体会也几乎为零,因此很难保持仪表的整洁。尽管他们有做个干净、整洁的孩子的愿望,但在实际生活中还很难真正做到。如何引导学生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在活动后、劳动后及时整理自己,保持整洁;怎样才能既不伤害儿童的自尊又能引起儿童重视讲卫生习惯等问题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活动环节,正面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一些保持整洁的好办法,并督促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这样去做,从而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四、教材分析

《我们爱整洁》一课,侧重培养儿童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整洁的仪表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且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本课四个主题紧密结合“我们爱整洁”这一话题展开,同时又分别侧重不同的要点。教科书以“镜子里的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自查、互评和共猜,提出仪表要求,引导学生反省自己整洁与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判断“这样做好不好”,进一步打开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由仪表整洁延伸至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进而进行行为引导,在讨论交流中学会一些保持整洁的好方法;最后,通过对“这样是爱整洁吗”这一话题的讨论进行行为提升,提醒学生保持整洁,并不是不参加活动,相反,在玩耍、体育锻炼、劳动时要不怕脏和累,尽情活动,认真做值日,从而凸现核心素养的实践创新之劳动素养的培养。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小调查

2、教师准备: (1)小镜子 (2)PPT课件

(3)课前和家长保持信息沟通,了解本班学生在家中的真实表现,以便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六、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主题话题“镜子里的我”“这样做好不好”; 第二课时完成主题话题“保持整洁有办法”“这样是爱整洁吗”。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保持整洁有方法,学会这些方法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2.提醒学生保持整洁,并不是不参加活动、劳动、体育锻炼等,知道怎样做到既能愉快地玩,又能保持整洁。活动一:我们都来帮帮他

导语:一只不爱干净、仪表不整洁的小猪皮皮给我们打来了求助热线,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不受欢迎的皮皮吧。 出示任务:

出示PPT,师生共同表演绘本《皮皮的故事》第

4、5页的内容。反馈指导:

1.讨论:你从故事中懂得了什么? 2.说说你准备怎样做一个整洁干净的好孩子?

小结:揭示活动主题,刷牙洗澡换衣后的皮皮整洁又帅气,大家夸赞讨人喜。你会做这些保持整洁的事儿吗?还有哪些保持整洁的好办法呢? 活动二:保持整洁有方法

导语:课前每个小朋友都做了一次家庭小调查,你在洗漱习惯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出示任务

小组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反馈指导:“保持整洁好办法”推介会

1.谁来说一说,你们今天这么整洁,早晨起来都做了些什么?想一想,除了他们刚才说的这些以外,你觉得每天还要做什么才能让自己变整洁?还要经常做什么呢?

2.看来你们平时的生活习惯很好。

出示PPT,老师出示图片,学生随着老师一起说洗手、洗脸、洗脚、穿戴整齐、刷牙。 这些是我们小朋友为了整洁天天要做的。洗澡、剪指甲、理发、勤换衣服是我们经常做的。

3.在这些事情中,哪些是你自己会做的?请把你保持整洁的好办法推介给大家。

你能说一说平时你是怎么洗手的吗?实践巩固操练“六步洗手法”。

你平时在家是怎样洗脸的?在洗脸的时候,你们遇到过什么麻烦吗?你们要观察观察他这样是不是能把脸洗干净。大家都学会了正确的洗脸方法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遍。

大家都把小脸蛋洗得干干净净的,个个都笑了。我看见了许多小朋友都有一口洁白的牙齿。你们平时是怎样刷牙的,谁来做一做?全体学生跟着音乐,拿起牙刷一起来刷牙。唉!我觉得这样刷牙好像太麻烦了,有时候我来不及了,我就这样乱刷几下,你们说行不行?为什么„„ 4.学生互相帮助整理头发、衣服、红领巾等。 5.将自己最整洁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6.老师知道,在我们班中,有很多小朋友平时保持整洁做得很好。谁愿意夸一夸你身边整洁的好孩子?请学生亲自把“整洁奖章”送给自己认为很整洁的小朋友,并夸一夸他。

小结: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把这些好方法进行归类,做一个好方法提示卡。 活动三:拍张照片秀一秀

导语:现在我们要招聘小小节目主持人,老师要请同学们来试镜。PPT出示一组不够整洁的小朋友照片,引导学生议一议:像他们这样拍下来的照片能上镜头吗?再想一想,试镜之前应该注意什么呢?

出示任务:现场试镜。根据学生的回答,一起给试镜的小朋友整理一下,再拍张照片,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引导学生观察:经过整理,变干净了以后,拍下来的照片可比老师带来的漂亮多了。你们不想像他这样,很整洁地拍张试镜镜头吗?

反馈指导:各组小朋友互相帮忙检查一下,自己整洁吗?同桌小朋友整洁吗?不整洁的话,可以梳梳头,整理整理。等小组里面所有的小朋友都整洁了,我们就可以拍照展示了。

小组合作整理,并请一组小朋友上来,讨论他们是否达到拍照的标准,最后拍照片。

小结:我们每天在学校里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有时候很容易弄脏自己。我们要学会随时随地整理自己。手和脸脏了去洗一洗,也可以带包餐巾纸或者手帕,脏了擦一擦。活动好后要把衣服穿好,扣子扣好,红领巾系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从早到晚的整洁。 活动四:这样是爱整洁吗

导语:用绘本故事的结尾作为话题的导入:说说你怎样做一个整洁干净的好孩子?

出示任务:针对书中范例展开讨论:这样是爱整洁吗? 反馈指导:你还在哪见过这样的情况?

1.探讨交流,形成共识:保持整洁,并不是不参加活动,相反,在玩耍、体育锻炼、劳动时要不怕脏,尽情活动。

2.活动结束后,怎样保持整洁呢?

小结: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活动后,只要我们做到及时换衣、勤洗手脸勤洗澡,这样既能愉快地玩,又能保持整洁。

七、板书设计

八、设计思考

《我和大自然》教学设计设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体验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读书、学习古诗的兴趣,促使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养成读书的习惯,从而扩大知识面,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到一处景点(公园、花市、花园小区等),观察景点的情况,或回忆自己旅游中印象最深的景点,记下自己的感受。

2、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收集古代诗人赞美、描写大自然的诗歌,摘抄描写大自然景色的词语及精彩片断。

3、上网或看书,查找有关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知识及其它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三、活动过程(本次活动时间为两周) 本次活动分三步进行:

(一)布置安排

1、宣布此次活动的内容、目标、意义及步骤。

2、分出活动小组。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活动,并制定出活动计划。

3、各小组上交活动计划。

(二)中途检查(一周后)

1、检查各小组收集资料的情况。

2、各小组汇报收集资料的体会及经验。

3、总结前段情况,布置下段任务,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三)汇报成果

1、利用媒体创设情景,调动情感

课件展示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美丽景色:春天的鲜花、夏日的晴空、秋天的果实、冬天的白雪;还有大自然中那美丽的自然风光。

提问:看到这美丽的大自然,你有什么感受?你准备怎样表达以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呢?

2、认识大自然

(1)你知道哪些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各小组汇报收集体到的有关大自然季节变化,及其它知识。 (2)大自然给你什么样的印象?(自由发言)

3、欣赏大自然

(1) 各小组派出组员谈你看到的优美景点的感受。

(2) 各小组派代表说说你最喜欢大自然的一些什么?喜欢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为什么?

4、赞美大自然

(1) 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赞美、描绘大自然风光的诗句,谁背一背?(看哪个小组背得最多)

(2)现代的文人墨客又是如何赞美、描写大自然景色的呢?请各小组派代表把摘抄到的精彩片断读给大家听一听,看谁朗读得有感情。 A、组内交流,找出最优美、最精彩的片断,制成投影片。 B、分小组轮流上台交流摘抄的片断,并投影显示。 C、由摘抄者介绍为什么摘抄这一片断。

D、大家评论:这些片断好在哪儿,精彩在何处?

5、真情歌唱大自然(总结拓展)

大自然是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它像一位高超的魔术师,给一年四季披上了多彩的外衣;它更像一位伟大的母亲,献给人们无数的财富,哺育着大地儿女。让我们一起唱一曲四季颂歌!

(1) 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描绘大自然:画画、写感受、唱歌(小组内进行。)

(2) 全班交流。

(3) 最后播放一个表现大自然优美的风景片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家具的形态特征,掌握用彩泥捏制家具的方法和步骤。2.通过回忆、观察、动手实践,初步掌握彩泥造型能力。 3.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增强对家庭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家具的造型特征并掌握用彩泥捏制家具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捏制出来的家具支撑性好,具有一定装饰性。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泥、油画棒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提问:以前学习过哪些捏泥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揉、捏、压、搓、刻、印等。

学生和老师一起制作几何立体型(长方体、圆柱体、正方体、椭圆、球),熟悉彩泥的特性,在实践中再次回顾基本的捏泥方法。 (二)新课教学 1.了解组合原理

①说说你们能用这些各种形状的彩泥做些什么呢?看看老师用它们组合拼装成了什么?(教师在实物投影下组拼家具柜子) ②提出问题:很多家具体积庞大,比门宽,装卸工人是怎么把他们搬进我们家的呢? 观看视频资料:装卸工人拆装组合家具的过程,了解现实生活中家具也是通过组合安装的方法运送到千家万户。

小结:今天我们用各种几何形状组合的方法制作家具和家电,组合成一个温馨的家。

引出课题:《我爱我家》。 2.掌握组合方法

①老师用这些形状的彩泥还制作了很多家具和家电,(展示教师制作的沙发、书桌、床、台灯等)请学生上台将老师制作的家具家电拆开分解,看看究竟它们是由哪些形状的彩泥怎样组拼在一起的? ②教师小结:彩泥本身带有粘性,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将其粘贴在一起,也可以用牙签等材料在中间做支撑结构。

③你们家有哪些家具家电呢?举例说说你家的家具或家电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④小训练:柜子的样式有很多,你能用这些形状的彩泥组拼出几种其它样式的柜子吗?请学生上台组拼。

⑤柜子上还缺少了什么?教师示范装饰家具柜子细节。 3.作品赏析

欣赏优秀作品,比比这些作品,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装饰与不装饰对比;精致与马虎对比;同种颜色与多种颜色搭配对比)。 (三)实践创作

学生以同桌两人小组合作的形式,用彩泥制作各种各样的家具和家电,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家”。 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将小组作品放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房间”,并派代表对自己组的作品进行简短的介绍。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轮流观看其他组作业,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评价。

由学生们自主投票选出“最佳设计奖”、“最佳组合奖”、“最佳色彩奖”等。 (五)小结作业

采用提问的方式,总结家具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随堂作业:家除了有家具和家电,更主要是有疼爱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说说你和家人在家里发生的温馨的事。

第13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案

专题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概念

(一)法治

法治就是法律之治,即通过法律治理国家。

法治又指通过法律使权力和权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

(二)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是关于法治的本质属性、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的思想观念。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

(一)鲜明的政治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密不可分。

(二)彻底的人民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为主体。

(三)系统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指导,坚持从现阶段国情出发,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问题。

(四)充分的开放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提供了符合法治精神和时代特点的指引。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二)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四)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五)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五个方面的内涵,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各自从不同侧面系统地揭示出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原理,同时又完整地描绘出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图景。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1、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才会有可靠的政治保证。

2、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真正落实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的要求。

3、坚持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才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做主的实现也才能有可靠的法律保障。

“三者有机统一”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中,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与灵魂。

(二)三个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必然要求

1、坚持党的事业至上,就是要在法治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和维护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就是要在法治的具体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全面维护、实现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法治实践成效的重要标准。

3、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就是要把严格遵守宪法法律作为法治实践的基本要求,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执法和司法必须严格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特权,在全社会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执法与司法的公信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理论源脉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以及法作为上层建筑必须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思想,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依法治国、服务大局理念的理论渊源。

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主权和人民民主思想,以及人权和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理念的理论基础。

3、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关于执政党的领导地位的思想,也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党的领导理念的重要理论根据。

(二)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理论依据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有关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理论,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社科发展观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路径,进一步推动和指导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

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法、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注入了新思想、新观点。

(三)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法律思想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重要参照

“民为邦本”、“法尚公平”、“法不阿贵”、“治民无常、唯以法治”、“德主刑辅”、“明德慎罚”、“以和为贵”、“无讼是求”等观念,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根植于本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显示出鲜明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

(四)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1、人民主权论、基本人权论、权力制约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论,法律强制和权威论等理论,根据中国国情对这些理论加以理解和诠释。

2、适当吸收和参考现代西方实用主义法学以及社会法学派等理论流派强调法律的社会利益,突出法律的社会功效等观点,深化对法治实践与外部社会联系的认识。

3、摒弃和排拒“三权分立”、绝对化的“司法独立”以及机械教条的“法条主义”等理论与观念。

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

(二)社会去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正确判断。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所处国际地位及国际环境的准确认知。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

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已开始,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司法实践中,逐步确立了平等与正义、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等司法原则。

(二)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次重大创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制定第一部《宪法》(1954年)。

2、第二次重大创新: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

3、第三次重大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4、第四次重大创新: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

注意:四代领导集体创新之间的一脉相承。第一代领导集体制定宪法,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框架与基本制度。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第一代领导集体奠定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法律制度。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前两代领导集体的基础之上,认识到了法治和法制的区别,以及法治的重要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写入了宪法。第四代领导集体在前三代领导集体的基础之上,将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法治”上升到了理念的高度,最终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八、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的思想基础。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司法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推动法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例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社会主义为本质属性的系统化的法治意识形态。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识形态属性,下列说法不能成立的是?

A.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 B.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突破 C.为中国走独特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创造了理论前提 D.是建立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判断

答案:A选项错误,社会主义主义法治理念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来的。

专题二

依法治国

一、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

(一)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注意:依法治国的概念,并不是直接定义依法治国本身,而是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质属性入手,从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定义。

(二)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方略上作出的重大抉择

基于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社会发展现实及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机遇,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作出了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实现了我党治国理政方略的重大转变和历史性飞跃。

(三)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浩瀚庞大、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深入实施依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1、坚持科学立法,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必要前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3)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及时立法,使立法更加充分地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更加适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2、坚持严格执法,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 (1)合法行政。 (2)合理行政。 (3)程序正当。 (4)高效便民。 (5)诚实守信。 (6)权责统一。

3、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1)要坚持司法公正。 (2)要实现司法高效。 (3)要树立司法权威。

4、坚持全民守法,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社会成员知法、信法、守法、用法,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社会基础。

5、强化监督制约,构建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

社会主义法治是“治官之治”和“治权之治”。从法律上构建起“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逻辑结构非常清晰。首先是概念,从三者有机统一的角度去把握。其次是重要意义,1999年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写进了宪法。第三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过程,注意涵盖了法治实践的全部,即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一切环节都要实现依法治国。

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一)充分发挥依法治国方略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作用

1、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保障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推动我国社会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完善。

3、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治理方式。

针对社会管理领域中的重点人群、重点活动、重点区域以及重点行业,建立起以法律手段为主体、多种手段协调与配合的管理和控制体系,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解决社会纠纷的大调解格局和体系。

(二)实现法律手段与其他社会治理手段和方式的有机结合

1、排除法律万能论和绝对化的法律中心主义。

2、在我国社会的规范体系中,除了宪法和法律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外,还有党的方针政策、党纪党规、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各种社会组织合法的规章制度,以及为人民群众所广泛认同的民规、民俗、民约等。

3、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注意: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其主要手段 7 是正式的法的渊源,如宪法和法律等,但是还要注意到非正式的法的渊源,比如党的方针政策等的重要作用。总之,要做到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之间的有机统一。

例题:关于依法治国,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依法治国要求构建科学完善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

B.依法治国要求坚持“法律中心主义”,强调法律在治理和管理国家中的作用

C.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D.依法治国要求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正确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答案:ACD选项均正确,B选项错误。依法治国要求实现法律手段与其他社会治理手段和方式的有机结合,排除法律万能论和绝对化的法律中心主义。

专题三

执法为民

一、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内涵

(一)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1、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等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活动,都必须在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为人民群众有效地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提供法律上的支持与保护。

2、与此同时,引导和帮助人民群众学法用法、遵纪守法。

(二)执法为民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1、执法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法治事业中的具体贯彻。

2、执法为民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和实际体现。

3、执法为民是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实践创新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内容。

4、执法为民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顺利推进的重要动力。

(三)构建以社会成员为主体、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权利保护体系

1、保障和维护人民民主权利。

同时,引导人民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社会主张和利益诉求。

2、保障和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

3、保障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4、保障和维护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注意:

1、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内涵,逻辑结构非常清楚,首先是基本概念,其次是重要意义,第三是如何贯彻。

2、注意执法为民保护的权利体系的基本依据,其实就是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自觉践行执法为民理念

1、坚持以人为本。

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关切转化为执法工作的具体目标,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执法工作的主要标准。

2、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3、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

4、切实做到便民利民。

(二)坚持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

1、有别于“个人权利至上”。

2、执法为民理念明确地蕴含着引导和教育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的要求。执法为民要注意:首先,这里的执法是广义的执法,包括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其次,执法为民的实质,蕴含着两方面的要求,既要求国家机关执法为民,又要求人民群众遵纪守法。

例题:执法为民要求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的工作要反映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下列做法没有准确体现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的是?

A.某市公安局借助网络开展执法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作为评判执法公 9 正的唯一标准

B.某市法院通过优化人民法庭区域布置、开展巡回审判等方式,减少当事人讼累

C.某市政府出台《市政管理检查行为规范》,规范城管队员执法行为 D.某县检察院设立未成年人案件办公室,探索完善未成年人所在社区、学校、家庭、派出所与检察院五位一体的跟踪帮教机制

答案:A选项错误,BCD选项均正确。首先,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评判执法工作的主要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其次,网络民意并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民意,网民只是人民群众中的一部分。

专题四

公平正义

一、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内涵

(一)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二)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性范畴

1、人类社会不存在普适于一切国度、完全相同一致的公平正义的标准。

2、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的公平正义,体现了人类文明、理性与中国国情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个体特殊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高度统一,体现了社会价值追求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高度统一。

(三)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价值基础

1、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倡导和维护的主流价值。

2、公平正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与迫切要求。

3、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4、公平正义是树立和强化法治权威的必要前提与保证。

(四)坚持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

1、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2、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3、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

10 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其逻辑结构同样非常清晰。首先是概念,其次是重要意义,第三是如何贯彻。

二、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

1、注重法理与情理的相互统一,用法理为情理提供正当性支持,以情理强化法理施行的社会效果。

2、既要遵循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也要参考其他社会规范,同时适当考虑人民群众的普遍性情感。

3、既要维护执法的严肃性,又要考虑社会现实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

4、妥善、恰当地解决法治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局部性、个别性的“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问题,在不违反法律基本原则、不损害法律权威的前提下,能动地运用法律技术和法律手段,兼顾法理与情理的要求,寻求相关利益的平衡与妥协,使这类特殊问题的解决更趋于实质上的公正。

在不违反法理的前提下,尽量追求情理,达到两者的有机统一。

(二)正确处理程序与实体的关系

1、一方面,应当高度重视程序的约束作用,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切实保证程序的公正。

2、另一方面,不应极端化地强调程序而忽略实体上的公正,反对那种“只要程序公正,实体则必然公正”以及“只要程序正确,实体则可以在所不问”的观念和做法。

在不违反程序公正的前提下,尽量追求实质公正,达到两者的有机统一。

(三)正确处理公正与效率的关系

1、公正与效率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活动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同时兼顾公正与效率。

2、一方面,不能为片面追求效率而损伤实质公正。

3、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公平正义的实现,离不开法治活动效率的不断提高。

在不违反公正的前提下,尽量追求效率,达到两者的有机统一。

(四)正确处理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普遍的法律和特殊的国情之间的关系。在法律制定及其适用中,对特殊地域以及特殊群体或个体作出必要的区别化对待,特别是为不发达地区、困难群体或个体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给予更为完善的法律保护。

(五)正确处理司法与其他社会纠纷解决手段的关系

1、司法是解决社会纠纷、保证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2、要正确处理司法与其他社会纠纷解决手段的关系,在社会矛盾和纠纷的解决中,恰当地发挥司法的功能,克服过度依赖司法、过多依靠裁判的偏向,把有限的司法资源运用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环节,广泛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化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运用多方面社会资源解决矛盾和纠纷。

司法是解决社会纠纷、保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解决社会纠纷时,要重视调解等其他纠纷解决手段的重要意义,在尊重当事人选择的前提下,将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格局与司法判决相结合使用。

例题:社会主义法治把公平正义作为一切法治实践活动的价值追求。下列说法正确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要求的是?

A.在法律实施中为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应依据法理而不是考虑情理

B.在法治实践活动中,仅仅保证程序公正

C.迟到的正义非正义,法治活动应同时兼顾公正与效率

D.法律是全社会平等适用的普遍性规范,为维护法制统一,对特殊地域和特殊群体应一视同仁,不作任何区别化对待

答案:A选项错误。法理和情理要做到有机统一。B选项错误。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要做到有机统一。C选项正确。公正和效率要做到有机统一。D选项错误,普遍和特殊要做到有机统一,在不违反普遍的法律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

专题五

服务大局

一、服务大局理念的基本内涵

(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服务大局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各项事业都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大政方针而开展,必须充分考虑和高度重视对社会发展和社会运行全局的影响。

(二)服务大局理念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1、服务大局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实践诠释。

法或法治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制并决定于经济基础,同时又必须服务于经济基础的发展与巩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实现社会统治的工具。

2、服务大局是对法治运行实际状况和客观规律的深刻认知和正确把握。只有认识大局、服务大局,才能正确把握法治实践的目标和方向,全面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充分考虑和重视法治实践所关涉的一切社会因素,确保法律实施的社会效果。

3、服务大局是对我国社会发展总体格局和态势的必要配合和积极回应。法治实践活动必须立足大局,把握主流,充分考虑到各种矛盾或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关联性社会影响,审慎地把握解决这些矛盾或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从有利大局出发使矛盾或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三)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大局的基本特征

1、认识大局的根本性。

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大局,集中代表了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反映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要求,具有根本性特征。

2、坚持大局的统领性。

(1)从法治工作角度坚持大局的这种统领性,就是要把各项法治实践活动自觉地纳入到党和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之中,使法治实践活动成为实现党和国家总体战略部署的有机组成部分。

(2)与此同时,要维护法制的统一性,排除和克服一切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或部门和行业保护主义,警惕各种利益集团对于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影响,消除法律实施中的“禁区”,用法制的统一性体现和实现大局的统领性。

3、适应大局的历史性。

要加强立法工作的主动性,把法律的制定与修改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密切结合起来,尽可能实现立法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同步;要保持法律实施的开放性,根据不同时期大局的不同内容,明确法治工作的重点任务,动态地适应社会发展大局的变化。

4、分辨大局的层次性。

我国社会中的大局是由地方与中央、部门与整体统一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地方或部分大局与党和国家大局之间的关系,坚定不移地坚持地方服从中央、局部服从全局的大局观念和大局原则,决不允许把地方或部门的利益要求凌驾于党和国家大局之上。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基本方针,因此,其基本底线是合法,也即,只要违法就一定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同样,只要违法就不属于服务大局。

二、服务大局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法治实践活动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1、坚持在法治实践中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既是大局的直接体现,也是识别大局的主要依据。

要把党和国家的政策作为法律适用中的重要参考依据,特别是在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完备、不明确或不够具体的情况下,更应充分发挥政策对于法律的补充作用;要结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对法律条文作出符合社会发展现实的合理解释,增强法律条文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2、高度重视法治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

(1)法治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是检验法治为大局服务具体成效的主要依据。

(2)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

在立法环节,不仅要追求法律体系形式上的完备,更应重视法律、法规的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条件和状况,是否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

14 在法律实施环节,不仅要依照法定程序,把法律正确地适用于具体事实,更要审视法律适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在社会矛盾纠纷的处理中,要力求做到案结事了,怨随案清。

在法律监督环节,要把人民满意度等综合反映社会效果的各项指标,作为检验和评价法治实践活动的客观标准,强化在社会效果方面的责任约束。

3、注重和强调各地方、各部门以及各机构的协调与配合。

(二)依法正确履行职责

在处理各种案件时,要善于把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总体要求导入到案件的处理之中,通过能动的执法和司法,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法治服务大局的重要使命。

注意:

1、服务大局就是在立法、司法、执法等各个法治实践环节中全面贯彻党的大政方针。具体而言,立法时要贯彻党的大政方针,将之转化为法律。司法与执法时,首先,有法律时,要以党的大政方针为指导适用法律;其次,没有法律时,可以直接适用党的大政方针。

2、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首先,依法正确履行职责,即不能违法;其次,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在整个的法治实践中处处贯彻党的大政方针。而服务大局具体成效的评判标准则主要是社会效果。

例题: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下列做法符合服务大局的理念的是?

A.某市规定只有本地企业生产的汽车才可申请出租车牌照

B.某省工商局开展为本省旅游岛建设保驾护航的执法大检查活动 C.某县环保局为避免工人失业,未关停污染企业 D.某县法院拒绝受理外地居民起诉本地企业的案件

答案:服务大局的大局指的是中央的大局,而不是地方的大局。A选项是地方保护主义,C选项同样是为了保护地方的局部利益,D选项亦是保护地方企业。

专题六

党的领导

一、党的领导理念的基本内涵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党的领导,就是指党通过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实施与贯彻,依靠各级党组织作用的正确发挥,把握我国法治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决定我国法治事业的战略部署,推动我国法治事业的总体进程,协调我国法治事业中的重要关系,指导我国法治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

(二)深刻认识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的客观必然性

1、党在长期革命建设中逐步形成的历史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实际推行必须依靠党的领导。

3、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必须加强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

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与法治的特殊功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开创在法治背景下实现党对各项事业领导的全新政治实践,走出一条既符合当代世界法治潮流,又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准确把握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作用

1、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积极倡导者。

2、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主要推动者。

3、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坚定维护者。

(四)党的领导在法治事业中的集中体现

1、思想领导。

党对法治事业的思想领导,是保持我国法治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和关键所在。

2、政治领导。

党对法治事业的政治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与其他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党对社会全面领导的重要保证。

党对法治事业的政治领导,就是要把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和要求及时地反映到立法之中,法治实践活动时,善于运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指导法治的具体运用,把法律的实施和适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结合起来,实 16 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

3、组织领导。

党对法治事业的组织领导,是实现党的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的必要方式和手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组织构造的重要特色。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二、党的领导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注重突出和维护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与权威

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主要体现于总揽法治事业的全局,在于为法治事业谋大局、定战略、把方向、主大事。

(二)始终坚持依法领导

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同样需要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三)充分重视科学领导

科学领导,主要体现于规范化领导、集体领导和理性化领导。

1、规范化领导,就是要努力将党对法治工作领导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及时转化为具体的制度和规则,逐步实现制度化、程序化。

2、集体领导,就是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不允许党组织个别成员、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将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意志之上,对法治机关正常的法治实践活动实施干预。

3、理性化领导,就是要尊重法治运行的客观规律,尊重法治实践活动中必要的形式与程序,尊重司法机关独立开展司法活动的权力,把党所倡导的政治文明充分体现在对法治实践活动的领导之中。

例题: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特色,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关于党的领导的理念,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B.我国法治事业,从总体部署到决策的具体实施,都是在党的大力推动下实现的

C.只要抓住立法环节,把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和要求上升为法律,就能全面实现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政治领导

17 D.党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与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不矛盾的

答案:C选项错误。党的领导应当贯穿于法治实践的始终,即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五大法治实践都贯彻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党对法治事业的政治领导。

总结:

五大法治实践步骤,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治实践都必须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髓在于:为大局服务,为人民执法。 要求:

1、立法者在立法时充分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2、法律适用者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即以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作为法律适用的基本依据,有法律时,在适用法律时以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作为法律适用的价值导向,对法律条文作出符合社会现实的诠释,使得法律适用满足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没有法律时,直接适用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使得法律适用满足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不违反法律效果的前提下,以社会效果作为判断服务大局和司法为民的标准。社会效果的关键指标就是人民的满意度。

3、守法者坚持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

4、监督机制方面:从法律上构建起“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

第14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案

课程名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授课对象:党委中心组全体成员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法治与全体公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民是法治的主体,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执法为民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性质和人民主权的原则,确认了人民的主体地位,规定了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内在地要求全体公民自觉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承载者,自觉受其引导,遵守法律,维护法治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是一定的组织(在现代特别是政党)和个人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的实施所持有的思想、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指导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和主导价值追求,引导、统摄、支配和决定着法治活动,决定着法治行为及法治效果。明白法治理念概念后,我们再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

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

二、如何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实质? 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精神实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质体现在“六个必须”上。一是必须反映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坚持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坚持平等、自由、正义、效率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价值追求。二是必须反映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确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三是必须反映和坚持党的领导。在我国,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四是必须反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社会丰义法治理念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特别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

领,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要求。五是必须反映和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原则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模式。这是一个基本政治原则,也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脱离中国国情,不从中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历史和现实状况出发,盲目照搬照抄国外的东西,不仅不会起到积极作用,甚至会给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不良的后果。六是必须反映和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一种先进的理念,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应当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并将继续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第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依法治国的理念。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才能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才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二是执法为民的理念。执法为民,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

民的执政理念在政法工作上的体现。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弄清为谁执法、靠谁执法、怎样执法这个根本问题,才能保证政法干警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公平正义的理念。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只有坚持公平正义,做到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有效,才能实现公正执法,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四是服务大局的理念。服务大局是政法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政法干警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各项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工作,克服单纯业务观点,注重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五是党的领导的理念。坚持党的领导是政法干警必须遵守的根本政治原则。政法干警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经受住政治风浪的考验、严格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关键是要增强坚持党的领导的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在上述法治理念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五个理念相互补

充、相互支持,协调一致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三、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要实现依法治国,就必须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因此可以说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提高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以论述:其一,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提高,这是由他们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所决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国家事务的具体管理者,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如果提不上去,就不能做到依法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就很难起到模范作用,因而就难以组织人民群众去学法、用法和守法。因此,必须要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自身的法律素质。只有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身的法律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他们才能够有能力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管理国家的社会事务。其二,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提高,这是由依法治国的客观内容所决定的。要做到依法治国,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遵守法律规范,依照法律来处理日常事务,在工作中要真正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如果各级领导干部自身不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在工作中不依法做事,就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就不能带领人民群众去依法治理国家,因而法制观念就很难深入人心,从而难以实现国家的法制化建设。

四、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对策

通过以上的分许论述可知,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要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为实现依法治国做好各项前提工作。对此,笔者经过详细的分析研究,认为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要努力学好法律知识,为依法管理国家社会事务打下良好基础

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努力学好法律知识,才能使自身的法律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才能为依法管理国家社会事务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几年来,各级领导干部越来越认识到,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对于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学法用法已成为广大干部的共识。但有些领导干部学法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对一些基本法律还不够熟悉,因而经常办些于法不合的事。在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言行合法,必须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否则就可能造成决策失误,带来不良后果。

(二)要努力转变观念,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努力转变观念,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也要从转变观念入手。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广大干部特

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开始成为自觉行动。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有些领导干部人治观念仍然很深,法治意识不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思想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观念。那些靠行政命令干预正常执法活动的做法,极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坚持依法治国,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我们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摒弃“人治”观念;树立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摒弃权利制约法律的观念等。

(三)要努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努力提高自身依法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能力,将所学法律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更新观念,学法懂法,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近几年来,各级党政领导依法管理的能力明显提高,并涌现出许多典型经验。但当前有的领导干部在经济管理中仍然习惯于靠行政手段。有的行政领导指令某些行政机关充当担保人,或者强迫某些企业为他人作担保,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第15篇:道德与法治教案

导读:第一单元我爱我家1说说我自己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了解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悦纳自己,超越自我,欣赏自我。能力:学会收集信息,整理相关资料;学会全方位地认识自己,乐于向别人介绍自己。知识: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和名字的含义,学会制作个性小档案。教学重点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和名字的含义,感受长辈们的关爱和期望;全面了解自己。

第一单元 我爱我家 1说说我自己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了解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悦纳自己,超越自我,欣赏自我。 能力:学会收集信息,整理相关资料;学会全方位地认识自己,乐于向别人介绍自己。

知识: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和名字的含义,学会制作个性小档案。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和名字的含义,感受长辈们的关爱和期望;全面了解自己,为独特的我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 填写个性小档案,乐于向别人介绍自己,并能接纳别人眼中的自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猜谜导入

1、师:今天老师想请大家来猜个谜语:什么属于自己,但自己每天用得很少,别人却叫得很多。(名字)快猜一猜吧!

2、指名交流,适时引导。

3、师:那我们今天的话题就说说《名字的来历》吧! 活动二:探究姓氏的来历

1、师背诵《百家姓》中的一段,请学生们说说老师刚才背 诵的一段是什么?

2、师:同学们,你们都姓什么呀?(板书“姓”)老师听说大家课前不仅收集了资料,还做了一个姓氏头冠,快戴上吧!这样我就知道你们每个人姓什么了!(生戴姓氏头冠)

3、师:愿意把你们每个人姓氏的来历和我们分享一下吗?(适时归纳学生姓氏特点) 师:是呀!我们的姓氏来历还有好多了,不仅仅是这些,你们搜集的资料很丰富,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自己姓氏来历的呢? 小结:是啊,中国的姓氏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啊! 活动三:感受名字的含义

1、师:我们的祖先都有了自己的姓,可同姓的人越来越多,怎么办?于是人们想到在

姓的后面加字,这样不同的名字代表不同的人,你的名字叫什么呢?快在头饰上写下来让我们瞧瞧。(板书:“名字”,生在头饰卡上写下名字。)

2、师:(随机念两个名字)嗯,真好听的名字!真特别的名字!看来呀,你们的名字都不是随随便便取的,不仅仅是为了区别于人,一定是长辈们费了心思取的,肯定有特殊含义吧!(板书:“含义”)下面,我们做个游戏:猜一猜,看谁猜别人名字的含义猜得又快又准。随机交流,师生点评。

3、师介绍自己的名字含义。师:你能向同学大声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吗?从刚才大家对名字的讲述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小结:

是啊!从你们呱呱坠地,甚至还在妈妈肚子里时,你们的亲人对你们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和爱,他们在给你们取名时反复斟酌,煞费苦心啊!从同学们的讲述中,老师感受到每个人的名字承载的都是长辈对我们深深的爱、浓浓的情!每个人的名字都有特殊的意义,每个名字都值得珍惜。下面请同学们自豪地大声地说出你的名字是( )。(生齐答自己名字)

第二课时 活动一:游戏导入

1、分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带有不同边框的图画纸进教室,在相应的桌子旁坐好,进行分组。

2、游戏“我手画我手”。师:请大家伸出手,和同桌的手比一比,看看能发现什么?(发现手的大小,手的掌纹,手的关节和皮肤等都是不同的??)

3、师: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即使是最好的朋友,大家也会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我和别人不同”。

4、每个人将自己的手型在图画纸上画下来。

小结:这只手就好像是我们自己,它代表着每个不同的我。 活动二:独特的我

1、师:我们要认识自己的不同还要乐于向别人介绍自己,这样就需要把自己的优点、特长和兴趣爱好告诉别人,向别人展示;就像这双手,(出示教师手印)它记录了我的性格

特点,想不想听听老师的自我介绍呀? 教师示范自我介绍。

2、师:阅读教科书第21页的内容,想一想自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自我介绍,师生点评。

3、师:(出示个性档案,老师现场填写。)你们猜,这个档案里的人是谁? 师:你们也填写一个档案,让大家来猜猜吧。(生填写个性档案) (例如:档案一:身高、体重、属相、我喜欢的影视节目、外貌特征、我喜欢的科目、我的爱好、我最大的愿望等) 师抽读个性档案,学生猜伙伴。 小结:大家太棒了!人与人有所不同,才组成多姿多彩的世界;人与人有所不同,每个人才显得那样独特,那样可爱。所以,我们大家都要为自己是独特的我而感到自豪。(板书:自豪)

活动三:别人眼中的我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了解总有不全面的地方。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你对自己会有新的认识,会有新的发现。

2、“小记者直面自我”。

(1)请你来做一回小记者,采访你的同桌和其他任意两位同学对你的看法,并把采访的结果简单地写成如下约100字的小报道:同学眼中的我 今天,我分别采访了( )、( )、( ),他们认为我( )。我的感受是( ),今后我应该小记者:____________(2)交流汇报

3、师:当你听到别人对不同的评价时,特别是不好的评价时,你会怎样呢?

4、师:那么你在父母和老师的眼中又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让咱们拿出你收集的来自大人们对你的评语吧!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指名谈谈感受。小结:其实你们平时的每一个动作,做的每一件事,身边的人都会看

小记者:____________ (2)交流汇报

3、师:当你听到别人对不同的评价时,特别是不好的评价时,你会怎样呢?

4、师:那么你在父母和老师的眼中又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让咱们拿出你收集的来自大人们对你的评语吧!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指名谈谈感受。

小结:其实你们平时的每一个动作,做的每一件事,身边的人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你想得到别人更好的评价,就得用实际行动去做给大家看,不是靠说出来的呀!

开开心心上学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2、教育学生有礼貌、爱惜新书。

3、动手制作课程表,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时间约32分钟)

一、导入。

1、师自我介绍。

2、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欢迎你们。你们喜欢上学吗?板题:我上学了。

3、“击鼓传花”——介绍自己。(让每个学生都有进行自我介绍的机会。)

二、点播课文彩图,传授新内容。

1、课件出示课文彩图,谁来说说图画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假设你上学了,你怎样向妈妈告别?你怎样向老师问好?见到不认识的同学,你该怎么办?(组织同学讨论,讨论完毕指名发言,老师再创设情景说话,进行礼貌教育。

3、来到学校,想不想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样的吗?请跟我来,谁来说说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呢?(联系实际指名发言)

4、参观完教室,小朋友快坐好,老师要发新书了,快看看老师发给你什么新书?我们要怎样爱护新书呢?(生讨论—指名回答—补充意见—师小结)

5、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讨论—指名回答—补充意见—师小结)

二、认识课程表。

1、喜欢这张课程表吗?谁来说说课程表是用来干什么的?

2、认识课程表

3、按课程表整理书包。

三、总结全文。

活动延伸:

课后开展“找朋友”游戏,引导学生通过做名片、交换或佩带名片以及多种游戏方式来交往。

第16篇:二年级法治教育教案

二年级法治教育教案 第一课 法律的母亲叫宪法

教学目标:

1、我国宪法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本课让学生知道宪法与一般的法律是不同的。

2、宪法是其它法律的的母亲。其它法是子法。

3、让学生知道宪法是一部“爱”的法律,宪法会保护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人。过程与方法:

情境引入,知识传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必须遵守宪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由多少个名族组成的?我国的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

二、教学新课:

1、同学们,我国的宪法全称是什么?

2、宪法与其它的法律是不同的,宪法是其它法律的的母亲。其它法是子法。

3、让学生知道宪法是一部“爱”的法律,宪法会保护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必须遵守宪法。

4、走进宪法,同学们你们知道宪法一共包括几章,多少条?基本内容是什么?

5、我们都知道,在学校学习要遵守学校的纪律,要懂得在学校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可以不做,什么样的事情是我们必须做的。小组之间讨论,汇报。

6、如果我们不遵守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7、你知道吗?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

三、动动手动动脑。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因此,任何法律条文的制定是不得同宪法相互抵触,否则就是无效的。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2、通过本节的学习,请你来判断下面这些说法是对的还是错误的?

( 1)我国现在的宪法是1982年指定的。( )

(2)我国的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指定的。( )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的指定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

四、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 维护祖国 人人有责

课时: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做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的事情。

2、要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山河壮美而自豪。教学过程与方法

播放祖国山川壮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们都把祖国比喻什么?(母亲)所以我们就应该像爱自己的母亲那样热爱自己的母亲。

2、我们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做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的事情:要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3、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祖国吗?为什么呢?小组讨论,说出理由和依据。(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和成就,地域辽阔、山河壮美„„..)

4、同学们做一个中国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吗?为什么?

(有四大的发明、有绵延的万里长城,有秦兵马俑„„„.)

5、我们都是热爱祖国的小学生,你是怎样做的?

6、你知道?-----------为了祖国。

7、故事城--------我们的祖国叫中国。

三、动动手动动脑

1、热爱祖国,从点滴做起,想一想我们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

2、下面的那些行为是维护祖国的行为?请你选择:

(1)爱护国旗,不让国旗淋湿。( )

(2)升国旗时候保持严肃,行队礼。( ) (3)在外国人面前说中国的坏话。( )

四、全课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三课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课时: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节,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56个名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它民族人口最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3、让学生知道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教学过程与方法:

故事引入,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已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二、教学新课:

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中国”与“中华”“华夏”相通。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56个名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它民族人口最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3、同学们你们知道汉族人口最多有多少人吗?占总人口的多少?

4、“智多星“会告诉我们什么?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吧!

5、你知道吗?——民族习俗

6、故事城———少数名族,同是一家人。

三、动动手动动脑

1、你还知道那些少数名族的名字?请把它们写下来。

2、朝鲜族一般喜欢素白色,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请你再查一查。朝鲜族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有哪些不同。

四、全课小结:

课后反思:

第四课 花草树木会说话

课时:2 教学目标:

1、花草树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释放人体所需的新鲜空气,是人类的朋友。

2、公园里的花草树木可以制造氧气,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所以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难点:我们爱护花草树木,就像爱护我们的朋友一样。 教学重点:花草树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释放人体所需的新鲜空气,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过程

一、看小品,说感受 1.情景导入

2.学生表演小品《地球爷爷看病》。 3.交流:

二、讨论活动

1.情景导入 2.交流汇报

3、同学们,会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为什么说它们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4、公园里的花草树木,每天都不停的制造氧气,所以公园里的空气特别新鲜。

5、走进“智多星”,它会告我们什么?那么花草树木都有什么好处呢?

花草树木是“治疗器”,是“天然的氧气”。是“空气过滤器”。是“灭菌队”,是“消声器”,是“降温品”,是“御寒物”。

1、观看视频短片,听花草树木的诉说,我们人类应该反思一下自己,请不要伤害花草树木,她们可是人类的朋友,

2、故事城——花草树木的对话。

三、动动脑,动动手。

1、身边的花草树木,给生活增添了绿色,请大家四人一组,分别扮演花草树木,做一小游戏。

2、有人破坏我们家乡的花草树木,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五课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课时: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美丽无比的星球,环境污染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伤害。

2、为了美好的明天,培养学生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

教学难点:保护地球,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教学质疑,激发学习情趣

二、教学新课

1、教师: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美丽无比的星球,环境污染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伤害。

2、教师:为了美好的明天,培养学生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

3、大风车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4、“智多星”爷爷告诉我们:

(1 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地球,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

(2 我们国家有哪些保护环境的法律?

(3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5、小组之间合作,保护环境,那些事情做得不对?你做了那些不对的事情,以后会怎样做?

6、“你知道吗?”——教育在美国

7、故事城——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三、动动手动动脑

1、6月5日是世界坏境日,请你以“环境”为主题,写一句宣传语张贴在教室里。

2、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呼声,请你想一想,我们每一天应该以怎样的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你平时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3、说一说,下面哪些行为是保护环境的行为?

(1 参与环保活动。

(2 把家中的垃圾分类放。

(3 不乱扔果皮纸屑。

(4 不在墙上涂抹乱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17篇:法治渗透教案二年级

28、浅水洼里的小鱼法制渗透教案

设计理念:

课文讲叙面对成百上千的小鱼儿被海水送进了海滩上的浅水洼,人们的反映可能各不相同。本文设计核心即以“演读”的手段。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培养学生合作、自主、表演的能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生命是多么的可贵,要珍惜生命,保护各种动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3.了解比较男人和男孩的不同做法。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野生动物,有时不仅仅是出于对动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惜,更是一种遵纪守法的责任。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释题: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理解、质疑。围绕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出示课件:大海里鱼儿的美景。)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导入新课。

2、谈话:同学们,看到大海里这么的小鱼,你们喜欢小鱼吗?如果有一条小鱼不小心掉进浅水洼里你会怎么办?如果有一百条、几百条或更多的,你又会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学习《28浅水洼里的小鱼》,看看课文中的小男孩在怎样做的呢?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挖掘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快乐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识记生字词。

3、同桌相互指读生字,并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4、分组开火车读生字词比赛,评出优胜组。

(设计意图: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选择段落,同学之间合作读书,全体学生参与读书。

2、师生共同评议读书的情况。

3、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以读促思,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挖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知体验,培养学生读书能力。)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课文要写的是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结构特点是什么?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久”“乎”“至”“被”。

3、学生练习写字,,

4、师生评议,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并让展示的学生谈谈自己的写字经验和感受。(设计意图: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语文水平发展的一个基础所在。采用灵活的写字形式,是为学生学好语文打好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五、课后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小鱼生存的环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利用不同形式复习课文生字词。

二、感悟课文,体验情感。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你能告诉大家你的感受到了什么?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果你就是在那个海滩上,见到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你又会怎样做?

3、再读课文,把自己的体验读出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明白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小鱼的怜爱,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同情心。挖掘学生的阅读体验,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为有感情地朗读打好基础,更是为下文中与小男孩的感情产生工共鸣做好铺垫,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演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1)安排小组演读: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分工,一人读“我”,一人读“小男孩”的话,,其他读“旁白”。

(2)检查小组演读情况。

(3)全班挑选三名学生进行演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朗读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表现、个性化的表达,在读书与表演中感受小男孩纯真、执着、珍爱小动物的优秀品质的召唤。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表现意识,促进了个性的健康发展。)

5、思维训练,提问:在演读过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

6、“我”听了小男孩的话,看到小男孩的表现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当你看到小动物受伤,你在乎吗?谁能谈谈自己的经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表达真切的心情,使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产生共鸣,贴近生活,自然真实,师生、生生互动,达到心灵的沟通。)

7、引导学生完成“想想说说”:出示文字幻灯片,小组合作完成,鼓励不同的表达方式。

8、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说说你的心里话。(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能力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所在,在讨论中增强了对课文的感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法》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植物及其生长环境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第二章 野生植物保护第九条 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及其生长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采集野生植物或者破坏其生长环境。 体验到要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三、总结课文

齐读课文,简单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四、拓展练习。

走近自己身边那些可爱的小动物,看看它们的生活环境是不是遭到破坏,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如何保护它们呢?

板书设计: 28 浅水洼里的小鱼 小鱼被困:近在咫尺 回不去 男孩救鱼:走 弯 捡 扔(小鱼在乎)

第18篇: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一单元 我的好习惯

1、我们爱整洁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

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师准备:PPT、手帕、书包、文具盒、书本等若干件(干净与不干净的),脸盆若干。 学生准备:抹布、手帕、安全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了。能告诉大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吗?(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带子„„)

很多同学都非常能干,学会料理自己的事了。那你会整理房间、打扫教室卫生,并保持它们的整齐清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爱清洁》,看一看什么叫整洁和怎样做到爱整洁。

二、学习新课:

1、在家爱整洁。

⑴出示课件,领会“整洁”的含义。

①出示:这块手帕干净吗?这一块呢?这个书包不仅外面脏,再看里面的书本放得怎样?我们说:这个书包不干净、不整洁。

②投影片:这个小朋友的家干净又整齐。我们说:他的家很整洁。

⑵了解“按时”的含义。

①你们知道清晨大约是指什么时候?(天刚亮)

②你每天几点钟起床?是谁叫醒你的?每天都在这个固定的时间起床,就叫按时起床,“按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⑶提问: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怎样做的?

⑷讲述:我们所做的这些事都是围绕着个人卫生来做的。你们看,××同学穿的衣服多整齐,××同学的手、脸洗得真干净,××的头发(小辫)梳得真整齐„„他们真整洁。

⑸除了个人卫生做得好,你房间里的被子谁叠?枕头、床单谁铺、谁掸?桌子谁来抹?我们应当自己的事自己做。(看投影片或录像片) ①指定学生复述自己平时的做法。

②突出:叠、铺、掸、抹。表现:四四方方、平平展展、一尘不染。

2、在学校爱整洁。了解学校环境整洁的内容与保持环境整洁的方法。

⑴清扫教室的步骤是怎样的?

⑵为什么要先开窗户,再洒水、擦黑板、扫地、抹桌椅?不这样做会怎样?步骤颠倒又会怎样?为什么?

⑶老师为什么要夸奖我们?是怎样夸的?

3、身心健康与环境整洁。

1、为什么生活在干净、整齐的环境里才会真开心?

2、怎样才能长久保持这样的美好环境?(指定学生上台表演、操作)

3、小结全课学习内容。

三、反馈检测

1、游戏。比赛穿衣、系鞋带。请四位同学脱掉外衣,解开鞋带,看谁最先穿好衣服、系好鞋带。

2、思考题。

说一说怎样才算整洁?你做得怎样?

板书设计:

按时起床:穿衣、洗漱 在家里

整理房间:叠、铺、掸、抹

1、我们爱整洁

打扫教室卫生:开窗、洒水、擦黑板、扫地、抹桌椅 在学校

保护校园环境:不乱丢、不践踏„„

2、我们有精神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精神,人为什么要有精神。

2、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精神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PPT、图片、音乐等若干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国旗班升旗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他们的仪态。并请同学站起来模仿。

2、PPT展示课本第七面主题图,让学生回忆一下,还有哪些样子也精神。

3、出示几张小动物行为的对比图,让同学们比一比谁最精神。

二、学习新课

1、解释精神的含义。

2、强调一下,为什么要有精神才好。

3、怎么样才能每天都有精神?

4、小组比赛,展示小组的精神劲。

三、反馈练习

1、游戏,比比谁最精神

2、小组讨论互评,如何才能更精神。

四、作业:

将好的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我不拖拉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做事不拖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要从抓紧时间开始,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和抓紧时间做事的态度。

2、教育学生学会有计划、抓紧时间来学习和生活,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3、使学生了解无论在学校和家里,都要作到学习时就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娱乐时就要痛痛快快地玩耍,学会抓紧时间的常识和技能。

4、通过讨论、体验和向他人学习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紧时间的快乐,学会珍惜时间。

活动重难点:通过讨论、体验和向他人学习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紧时间的快乐,学会珍惜时间。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出示一个没有着色的闹钟图形。先请学生认一认。

2、电脑演示在这个时钟的不同时段,一位小朋友一天的学习生活,并配上解说。

3、学生交流讨论:你觉得这位小朋友怎么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教师总结。

活动

(二)-----小小故事会

1、播放课件,盼盼睡在床上,渐入梦境,他被邀请到拖拉国参加运动会,盼盼向前冲,回头看见有人在系鞋带。

2、小组讨论交流:他们是怎样参加运动会的?

3、故事会:同座互听互编,也可小组坐在一起编故事;小组推荐或学生自荐上台讲故事。

4、教师总结评价。

活动

(三)-----七嘴八舌话拖拉

1、播放课件,出示一同学未吃多少,其他同学已吃好;一同学边做作业边玩玩具。

2、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后果?

3、同桌或小组交流,你做事拖拉吗?结果怎样,如果不拖拉,会有什么好处?

4、教师总结。

活动

(四)----小小讨论会

1、讨论交流。播放课件,出示“医生在抢救病人”“发生火灾,消防队赶到火灾现场”“农民在农田里劳作”的图片,设想他们如果拖拉会有什么后果?

2、拓展延伸:联想一下除图片以外的各行各业如果拖拉会有什么后果?

3、学生自由组合,任选其中一种职业或角色,用上道具,说一句“时间就是„„”

4、不做“小马虎”

教学目标:

1.做事情有认真负责的态度。2.初步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 3.知道要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4.学习使用交流、讨论等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知道要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初步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小马虎”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看看他是谁呢?(课件出示马小虎)向马小虎打个招呼吧!

(2)师:马小虎今天要去种树,愿意跟他一起去吗?(课件出示马小虎种树的故事情境图) (3)师:仔细看图,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4)师:你们认为马小虎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引导学生回答马虎、粗心等)

(5)师:像马小虎这样,做事不认真,粗心大意,没把要做的事情放在心上,就是马虎。怪不得他的好伙伴又给他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因为马上虎做事情太马虎了,所以大家都叫他小马虎。(课件出示名字小马虎)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联系自身——捉马虎

1、找学习上的小马虎

①师:小朋友,其实小马虎这个小毛病也来找过我们每个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请大家仔细想一想,从开学到现在,你在学习上有没有像小马虎一样不认真、马马虎虎的?(教师引导学生找马虎)

②师:我们先来做小老师,给别人找找作业上的小马虎吧。(学生批拼音作业,找出错误的地方,上台来请同学订正)

③师:请作业正确的学生举手,你是怎么做的呢?说说怎样才能做到不马虎?

④师:请打开你们的语文、数学作业本,找一找自己作业本上的小马虎。(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交流,大家互相提个醒,以后改正这些马虎的小毛病)

⑤师:刚才我发现我们小朋友又找出了很多作业本上的小毛病,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小朋友平时的作业,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你能捉出其中的马虎吗?(课件出示学生错误作业,学生找马虎)作业本上的错误都是我们马虎造成的,我们以后做作业可不能再马虎了,一定要认真检查呀。

⑥师:马虎这个小毛病有时很狡猾,有时候要别人提醒或要用时才会发现呢!仔细想一想,从开学到现在,你有没有忘记过做值日?忘带过小黄帽?有没有忘了带文具来上学?

教师总结:小朋友的眼睛真亮,能再现这么多学习上的马虎。学习上有了小马虎,会影响我们的成绩,我们不知不觉还会养成马虎的坏毛病。以后我们可不能马虎呀。

2、找生活中的小马虎

①师:小马虎不仅来到我们学校,有时还会跟着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到家里,再仔细想一想,在家里,你像小马虎一样做过马虎的事吗?

②师:你能找出他们马虎的表现吗?这样有什么不好?(课件出示情景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的马虎事)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生活中的小马虎还真不少呢,以后可得细心点,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呀!

活动二:榜样导行——克马虎

(1)师:一次次小小的马虎不但影响了我们的学习,还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同学们,你们愿意和马虎做朋友吗?要不要做小马虎?(2)师: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学习生活中的小虎,那我们怎样才能克服马虎呢?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引导学生说出认真、不粗心„„)

(3)师: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和马虎做朋友,都想做个细心的小朋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其实啊,在我们身边就有好多做事认真的小朋友。(课件出示做事认真的小朋友的照片)请你为细心的小朋友带上小红花,并说一句表扬他(她)的话。 活动三:游戏考验——练认真

(1)师:小朋友,嘴上说说做事不马虎是很容易的,但真的要改掉马虎这个小毛病却很难,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传悄悄话”,老师要考考你们,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做到不马虎了。(学生分组玩游戏)

(2)师:老师想知道你们说了什么悄悄话,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想知道。请每组最后听的小朋友来说说你们说的悄悄话。

(3)师:小朋友们想想:什么原因使我们游戏失败了呢?(引导学生说出不仔细、不认真) (4)师:请胜利的小组说说怎样才能做好这个游戏。

(5)师:做游戏时,听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听。还要记住,说的时候要说清楚。还想再玩一次吗?有没有信心胜利?希望大家能向胜利的小组学习,做到“听仔细、说清楚”,相信你们也会成功。(再玩说悄悄话的游戏)

三、总结收获,感悟提升

师:小朋友们,马虎的危害可真不小啊!马小虎找到了做事不马虎的秘诀,他编了首儿歌送给我们,提醒小朋友以后做事可千万不能再马虎了,大家一起跟老师读一读吧。(教师出示儿歌:小朋友们听分明,马虎危害可不轻。做的事情放心上,认真仔细不分神。做完记得要检查,才能做到不马虎。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干啥啥都行)

(师拍手读后,师生再读一遍)师:只要记住认真、仔细,我们一定能行。

四、拓展延伸,指导生活——巩固好习惯

(1)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做游戏时要想做到不马虎就感觉很难了,要想养成不马虎的好习惯那就更难了,如果小马虎再跑出来找我们做朋友,你们还会理他吗?

(2)师:老师有个好主意,今天老师送大家一朵“七色花”,你们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把你以前的小马虎填写在花瓣上,如果你改掉了这个坏毛病,就在这个花瓣上涂上你喜爱的颜色,等你把小马虎全都改掉了,那你的花就变成了神奇的“七色花”。然后把花拿到学校里来,我们把它贴在教室的墙上,看谁的“七色花”开得最早,开得最艳。

第二单 我和大自然

5、风儿轻轻吹

一、教学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2、了解并体会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人们对风的利用,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 生或求助方法。

二、教学重点:

① 了解风的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② 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①人们对风的利用。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四、活动准备:

扇子 风车 气球 薄纸张 香水

五、活动过程:

一、风儿在哪里

游戏导入,引入主题——猜谜语

1.师:同学们 ,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好) ,那就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 瓜猜一猜这是什么?(出示课件)

2、师:同学们,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风)对,是风。今天,老师把风 娃娃请到了我们的教室,让他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好不好?(好)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风儿轻轻吹》 。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和风儿一起玩 感受风,发现风。

师:风娃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但风娃娃可喜欢捉迷藏了,粗心大意的 小朋友看不见风娃娃,细心肯动脑筋的小朋友就可以找到它。同学们,你们 能找到风娃娃吗?(能)

师:老师看见风娃娃躲在河水里,因为他把河水吹皱了。我找到风娃娃 了,就在旁边的花丛里。同学们,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找到风娃娃吗?(能) 好,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一起找风娃娃吧!

① 学生在四人小组找风娃娃, 边找边说风娃娃藏在哪里? ② 集体交流,指名学生说。 生:我做的风车被风吹转起来了。

生:风藏在柳条里,因为柳条被风吹地斜斜的。

生:小女孩手里拿着的手绢,因为被风吹得飘起来了。

生:那个男孩子用手把帽子捂住了,不然他的帽子就要被风吹走了。 生:这个小女孩闻到了花香。 师:这个小女孩是怎么闻到了花香呢? 生:因为风把花儿的香味带过来了,所以她闻到了花香。 生:小男孩在河边玩帆船,风把帆船吹向远方。 生:房子上的炊烟也被风吹得越来越远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能在教室里、校园里、生活中找到风 吗?

生:旗杆上的国旗在飘动,说明有风。

三、风儿能帮我们

1、风儿吹动,帆船行驶更快。

2、风儿吹动,衣物晾干了。

3、风车的转动,能为我们发电。

4、风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5、风儿还能帮我们„„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风娃娃决定带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 用 课件让学生欣赏风)

四、风儿的“脾气”

师:同学们,风确实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情,不过有时风也会发脾气, 播放沙尘暴、台风、龙卷风的视频。

师:同学们,我们只有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才能让风娃娃成为我 们的好朋友,专门为我们做好事。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强风天气,交流极端天气下的自护措施。 (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总结:风儿能够帮助我们,但是他也有脾气,假如台风来袭击,我要保护我自己。

6、花儿草儿真美丽

一、教 学目 标

1、通过认识植物来欣赏大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了解并爱护花儿这样的小 生命;

2、对自然界有好奇心、共在感,乐于探索;

3、能够在与大自然相处时保护自己。

二、教学难点

促进学生环保意识与生命意识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

一、走,看花看草去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不同的生命形态;

2、孩子在成长,小树也在成长。“我”的生命需要爱护,小树的生命也同样 需要关心。

3、激发学生分享自己独特的感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表达他们细致而微的发现。

二、爱护花和草

1、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关于“爱护花和草”的所见与所思在课堂中分享,进而明理、导行。

2、同样是花草,但在不同的环境里,应该有不同的面对方式。花园以及其他 公共场所里种植的花草不能摘,但是野外的花草可以适度采摘和欣赏。

三、花草面前要小心

1、有些植物可能有毒;有些植物有比较尖锐的外缘;有些植物会让一些人花 粉过敏。

2、让学生了解与植物相处的常识,也可学着种些花和草,探寻美丽而神秘的 植物世界。、可爱的动物

7、可爱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亲近身边的动物,对自然界有共在感; 2.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提升珍爱动物生命的意识; 3.在爱护动物的同时,懂得如何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难点】

1.提升珍爱动物生命的意识,并且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喜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初步认识到人与动物和谐 相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一、我喜欢的动物

1.伴随英文歌曲《兔子舞》的节奏,教师不断地变换动作并提问:这是什 么动物?学生一边跟着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一边说出:小狗、小猫、羊、兔子、燕子 2.通过蛙泳、蛇拳、孔雀舞„„等,让绘本内容丰富起来。

二、我和我的动物朋友

1、把学生分成 8 个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推荐学生上台讲自己与动物的故事,介绍自己最亲密的动物朋友。

2、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发言让老师明白了,动物与我们人类一样,都有着宝贵的生命。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为我们能与动物们和谐相处而更温暖、更可爱、更美丽!

三、怎样才是真喜欢

1、阅读绘本《我和小蜻蜓的故事》 ,请学生畅谈感悟,相机引导学生谈谈“假 如自己是那只小蜻蜓,你会想说什么?

2、看 28 页图,引导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教师相机提示了解动物习性的重要性,并渗透喂养动物的方法指导。

四、别让自己受伤害

1、播放被动物伤害的视频资料。

2、分组交流自己遇到的或知道的因与动物接触而受伤的事,教师相机加以指 导。

3、让学生明白与动物相处时,要爱护动物,同时也要爱自己,注意自身的安全。

8、大自然,谢谢您

一、教学目标: 1.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2.在与大自然共在中成长,领悟大自然的博大,形成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恩 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的礼物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们的吃、穿、住都来自自 然,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大自然依存关系;

2、由于人类的积极活动,使得大自然更加有生机与活力。

3、让学生感受丰富、博大的大自然用空气、阳光、水、土地等诸多资源养 育了人类。同时感知“大自然只对勤劳的人们赋予丰厚的回报” ,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使用者要倍加珍惜。

4、大自然给予人们的智慧启迪。

(1)、天上的白云飘得高,明天可能是晴天; (2)、地上的蚂蚁忙着搬家,可能要下雨,出门要带雨伞。

(3)水里的蝌蚪,就像黑色的“逗点” 。在水面上写着:春天已到人间。 (4)大雁集队南飞,就像“人”字一般。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已在眼前。

二、大自然中的快乐

1、在大自然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很多快乐。大家一起谈一 谈自己在大自然中活动时感受到的快乐吧。

2、齐诵教材 33 页。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关注小诗中的细节,感受 与自然亲密接触时美好愉快的心情。

3、引导学生结合春游、假期交游以及前期活动进行回忆畅谈,让学生细品一 年四季中与大自然相处时的快乐,交流自己的独特体验,感受大自然对人类 慷慨赠与的美好,并以大家喜爱的小诗做小结。

第三单元 我爱我家

9、我和我的家

教学目标 :

了解自己与家人之间的血缘关系,能正确地称呼家人。 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谊,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让学生感受到与家人之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我来到我家

师:同学们,你们的出生对于你们的家人来说,是一件怎样的事情呢?谁能讲一讲自己的生日是如何度过的 。

师:刚才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关于家人的称谓,你们都了解这些称谓嘛?这些称谓都与你们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教师点评:了解“我”的到来给家里带来的喜悦, 体会 “我” 的生命对家庭的重要。提升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和自信心,进儿引导学生产生对和谐家庭关系的积极期待。 我的家庭树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家庭称谓歌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指导学生边听歌边结合教材中的家庭树, 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 设置情境,通过表演“课本剧”来加深家庭成员称谓的印象。 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看一看我们的身上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家人的影子。 学生回答自己与佳人长得相似的地方,家人的故事 小组分享自己家人的故事 最后回答自己听故事后的感受、想法.。

10、家人的爱

教学目标 :

体会家认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沽出的辛劳, 感激、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使学生领悟家人对自己的爱, 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爱的百宝箱”——回忆成长经历

出示自己的生活照或者有意义的物品, 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向同伴分享家 人对自己的爱。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手机了家人关心你嘛的照片,还有他们送给你们的礼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这些照片和礼物背后的故事吧。

(学生分享不同的家庭故事,教师根据发言情况,引导学生从家人的表情、心情、语言中体会家人的爱)

二、“爱的放大镜”——感受点滴细节 中家人的爱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在生活中,你们的家人为你们做过哪些事。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爱的温度计”——辨析生活中的爱

1、教师展示教材 38/39 页绘本故事 《肩头上的爱》 学生讨论奶奶的爱是怎么样的爱?而明明又需要什么样的爱呢? 话题辩论:住宿的孩子——爸爸妈妈不要我们了吗?

(1) 老师创设情境, 让学生敞开心扉, 谈自己对住读的感受,谈对父母的感受。 (2)教师小结

四、“爱的大喇叭”——表达对家人的爱

1、我手写感恩教师总结过渡:孩子们,原来,家人的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你们知道吗,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更深沉的爱。 请看一个真实的故事。(播放故事 《来自天堂的短信》 ) 感恩进行时 教师总结:同学们,家人的爱藏在我 们身边,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因为有了家人浓浓的关心,我们才 能健康成长、快乐生活。让我们用实 际行动回报家人吧!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学目标

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 学习整理的两种方法, 即五品归类及定时整理。 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绘本导入——“乱作一团”的我们

1、选用绘本《乱作一团》作为趣味导 入,内容讲到全家总动员,一起寻找小仓鼠一幕时戛然而止,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不学会收拾房间,那么房间里真的会乱做一团,整个生活也会 乱作一团哦!

2、寻找身边的小伙伴: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麻烦?大多时候, 你总会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这些 “小伙伴”分属于哪些生活场景?遇 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3、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同学日常生活中的整理情况的视频和照片等。请学生说感受,引导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整理自己的物品时, 哪些是需要扔掉的?哪些是需要分别 进行整理的?

二、模拟操作—“虚拟空间整理魔法”

1、借助多媒体,呈现儿童的生活场景, 包含客厅、卧室;

2、分组随机给予场景图片,引导各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3、集体交流;

三、趣 味制作——“家务分配器” ; 1、家务 分配器的妙用;继续读绘本;

2、勤劳的小手动起来:制作“家务分配器”

四、教师总结

12、干点家务活

教学目标 :

让学生懂得做家务是爱父母长辈的表 现 通过分享、交流和时间体验,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 感受做家务的乐趣,体会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的美好。 指导学生动动手、动动脑,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家务劳动的技能,养成勤劳、负责、自助、自立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

通过做家务让学生产生参与感、担当感,感受到自己的“工作”能够为家庭带来美好,这一切是非常有意义的。

教学过程:

一、家务劳动情况小调查

1、课前调查:在班内开展“我的小本领——家务劳动小调查” 。请有条件的家长利用周末时间为孩子进行录像, 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2、出示“苹果树” ,请学生说说苹果树中的哪几种家务是自己常做的,通常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的发言,播放相应做家务的视频,观察其过程及步骤,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提供资源。

3、小组合作、交流分享。教师提问:平时喜欢做哪些家务?使学生有机会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所做过的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及感受。

二、我是家务小能手

1、请有条件的学生拍摄自家的照片。通过观察照片,

谈话引入: 这么整洁、美丽的家是谁的功劳呢?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创造美。

2、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熟悉的、掌握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搽桌子等。教师引导台上台下的互动、欣赏点评,并指导,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家务劳动的方法与技巧。

3、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情境图,引发学生读图感悟:做家务要讲究方法,学会做家务会带来快乐,要主动为家人分担家务。 4、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家务日) 提问:视频里的小朋友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烦恼?你在做家务的时候有过这样的烦恼吗?帮助学生思考: 做家务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该如何去克服呢?

三、我们一起合作

1、师:(家务日)中阿 U 做家务给妈妈添了许多麻烦,这是因为阿 U 不知道怎么做。有时候,我们也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学一招。

2、教师拿出师范用的衣服和裤子,说明,折叠衣服也是大家可以学习的家务劳动中的一项。请在家叠过衣服的同学上台示范,教师从旁进行指导。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叠衣服的实践活 动,教师相机巡视、指导和总结。

第19篇:七年级法治教案3

七年级法治教案 城南实中道法备课组

花季少女沦落,谁之过?

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使初中学生对不良行为有所了解,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2.知道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责任人。作为中学生,认清不良行为。 3.初步了解有关的法律和规定,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重点:

1.父母应给予子女怎样的爱。2.如何远离违法犯罪? 教学难点:

1.父母应给予子女怎样的爱。2.如何远离违法犯罪?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花季少女晓雪为什么会沦落为失足少女? 二.案例展示:P13-14

某初中二年级女学生晓雪因父母离异,父亲疏于管教,渐渐地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与社会上的人鬼混,做一些初中生不应该做的事,甚至发展到夜不归宿的地步,最终沦落为卖淫的失足女。 三.案例分析:

(一)结合案例,思考分析:

1.如何看待案例中谢某和王某的行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应该尽到什么责任? 3.青少年应该如何远离违法犯罪?

(二)小组讨论交流,并各推举一名代表发言。

(三)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

1.谢某嫖宿幼女的行为,触犯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法律,也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王某容留未成年人从事卖淫活动的行为,涉嫌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罪。

2.应尽量给予子女多一些关爱,尽量多抽一些时间与孩子加强沟通,交流情感,同时认真配合学校教育。

3.远离犯罪,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远离犯罪,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事多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 四.课外拓展与延伸:P28-29见链接 五.课堂巩固练习: 1.P29选择与案例分析。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应该明白,不管处于怎样的家庭环境,中学生都要学会自爱、遵纪守法。

第20篇:树立法治观念教案

第6课 做守法公民

第2框 树立法治观念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树立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增强公民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2、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用法维权的关系。

3、明确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法维权的正确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学会运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教学重点】

明确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法维权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用法维权的关系。

【教学构思】

教师遵循学生知情意行的认知发展规律,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课本的案例进行了串联,通过具体生动鲜活的事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结合学案导学,中考点击,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依法治国方阵。通过方阵游行中“依法治国,和谐发展”的口号,复习“依法治国对存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引入“依法治国对公民提出什么要求?”导入第二框课题。(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探究新知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一、预习检测:是什么?(公民树立什么样的法治观念?)

含义:公民树立法治观念,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

引导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树立法治观念的含义:就是要守法,以及用法。

二、时事感悟:为什么?(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展示2009年中国十大法制人物,分析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1)公民素质角度: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2)依法治国角度:增强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3)社会稳定角度: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4)社会主义法制角度: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代表回答,同时引导学生对应相关问题在课本中做出标记。)

三、案例探究:怎么做?(公民应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第一目:公民必须懂法

(一)案例导知

1、展示案例一:小明平时对学习缺乏兴趣,乃至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时常违反校纪校规,多次旷课到无业青年马某家去赌博,欠下大量赌债无力偿还。后向同学们敲诈,受到严肃处理。

问(1)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你准备帮助小明提高哪些法律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①未成年不得参与赌博;②未成年应该努力学习,遵守校纪校规;③赌债不具有法律效力等。 (2)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提示:公民必须学法懂法。

过渡:那么公民如何才能做到懂法呢?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明确,主要通过国家开展法治宣传和公民自觉学法,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

2、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找得快:

(1)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谁?其中重点对象有哪些? (2)为什么要将青少年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3)“五五普法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青少年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有哪些意义呢?(从自身和国家两个角度) (设计思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目:公民必须守法

(二)案例导意

1、展示案例二:在一天放学途中,小明被不法少年勒索了十几块钱。初中刚毕业的表哥听了小明的诉说,便认定是某中学学生干的。于是,他也敲诈了该中学的几个学生,为小明补上了损失。

阅读案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法少年、小明表哥及小明三人行为的不当之处。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归纳:不法少年勒索他人钱财,是违法行为,该受到法律制裁;小明表哥以同样的手段违法,错上加错;小明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后,不主动寻求法律的保护,对表哥的违法行为不制止,是违法的。三人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公民必须守法

2、知识链接: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及作用

(1)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体现人民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2)作用:它既是公民权利的体现和保障,又是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第三目:勇于用法维权

(三)案例导行

1、误区导航: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并分析小明和小林的观点。

小明:在我国,已形成了保护未成年的法律体系及四大保护领域,我们青少年一定能健康长大。

小林:只要公民不做违法的事情,就是法治观念强的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知识分析并归纳。

(1)小明的观点是片面的。未成年的合法权益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特殊保护,但未成年人要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小林的观点是片面的。公民树立法治观念,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公民不做违法的事情,只是严格遵守了法律,公民要增强法治观念,还必须勇于用法维权。

2、漫画赏析

星期六,小明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到商场买了一 双运动鞋,可只穿了一天,鞋子就坏掉了„„ (1) 请阅读漫画,讨论并分析请你分析下小明 爸爸妈妈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教师归纳:

小明爸爸:行为实质是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报复。 行为后果是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使自己也触犯法律。

小明妈妈:行为实质是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行为后果是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会带来进一步的侵权行为。 启迪思维:

(2)你认为小明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什么?(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提示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要敢于挺身而出,寻求法律的保护,依靠法律阻止和制裁非法行为。 (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教材,走出教材。学会从教材中找到所学的知识点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自己生活联系,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联系,由理导思、导行。) 【总结升华】

教师寄语: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共勉:法治就像一盏灯,光线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少一些。让我们与法同行,增强法治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法治教案模板
《法治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