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怎么在教案模板上加文字(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33:23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二年级上《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上《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上《两位数加两位数.初步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习数学,让学生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具、学具以及准备:

、小棒、课本8页主题图,例3主题图

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每辆车准成70人。

师:下面发生了一件事,你们能帮忙解决吗?仔细看!

(出示11页例3的二(1)班和二(3)班的乘车图)

师: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二(1)班和二(3)班想合乘一辆车,能坐下吗?

师:怎么算?

生独立思考并列式36+35=(板书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

师:在36根小棒下面放35根小棒怎么放?

生:上面10根一捆,3捆再有6根,下面10根一捆,3捆再有5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好小棒)

师:将两组小棒加起来,应先加什么?

生:6根和5根先相加是11根。

师:11根小棒能捆成一捆吗?(能)怎么放?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并汇报结果。

生:把11根小棒其中的10根捆起来(边说边放),把这1捆放在整捆处。

师:结果怎样?

生:上面的3捆加下面的3捆是6捆,再加上刚才新捆的1捆就是7捆。和剩下的一捆合在一起是71根小棒。(多找几名同学边说边摆,说过程)

2.用竖式算一算。

师:把刚才的动作(放在整捆处的1捆)在竖式上该怎么写?

(1)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尝试列出竖式。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个位上6加5得11,如何向十位进“1”?个位上怎样写?

3.讨论算法。

师:你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竖式计算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巩固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概念)

引导学生说出笔算两位数加法要注意哪三条。(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师:请大家翻到课本12页,看看你总结的和课本上的是否一样。(指导学生看课本)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小棒,形象地在脑中建构竖式的形成过程,以“动作”为出发点把小棒十根一捆放在整捆处内化到竖式中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概念更形象,便于理解掌握。)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完成课本11页下面的“做一做”。两名同学上台板演,集体订正时,要求说出“想”的过程。

2、完成练习二中的3~6题。

3、课本12页下面的做一做。

师:小红跟爸爸去海洋馆玩。你们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能解决提出的问题吗?

4、完成课本12页“做一做”下面的思考题。

教师要结合实例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关键是先找到一个两位数,使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得9。然后再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交换位置就得到另一个符合条件的两位数。

(设计意图:数学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所学,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后反思:

这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小棒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特别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处,进位1的处理,为了让学生不遗漏,在加十位时先用进过来的小1加,上课时课堂氛围很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说计算方法时也很熟练。但写课堂作业时,却出现了不少的错误。

推荐第2篇:《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龙川小学 刘小朋

教学目标:

1.会做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2.能够设计并完成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 3.研究蒸发现象,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

4.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5.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

6.体会到自然界神奇的变化,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笔、温度计、试管、易拉罐、冰块、盐、湿毛巾。酒精灯、火柴、烧杯、热水、玻璃片,2.烧杯、温水、冰块,3.温度计、试管、易拉罐、冰块、盐、湿毛巾,4.(材料超市)同样的布条、铁架台、台灯、扇子、电吹风。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交流:你在哪儿见过水?

2.教师出示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种美丽的水体。学生交流观后的感受。 3.导入:这些多姿多彩的水被加热或冷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

二、设计实验,制造雨、霜、露 1.研究雨的形成

(1)谈话: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你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吗?如果我们要用实验来证明,你准备怎么做实验?

提示:怎样制造水蒸气?怎样让水蒸气冷却下来? (2)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3)学生说说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酒精灯,实验材料要轻拿轻放,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4)学生分组实验。 (5)交流实验现象。

(6)小结: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升到高空后遇冷变成了小水珠,许多小水珠聚集到一起,就会降落下来,便形成了雨。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研究雾的形成

(1)谈话:有雾的天气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便?你知道雾是怎样形成的吗?

(2)学生交流。

(3)思考:如果让你造出雾来,你打算怎样设计这个实验? (4)小组讨论后交流。

(5)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6)交流实验现象。

(7)小结: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空气中温度较低的灰尘,就会在灰尘上凝结成小水珠,便形成了雾。

3.研究霜的形成

(1)激趣:用毛笔蘸水在黑板上写下“山行”,师生朗诵《山行》,霜是怎么形成的呢?

(2)指名说一说。

(3)思考:你们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造霜的实验吗? (4)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设计的情况。 (5)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深入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 (7)交流实验现象。

(8)小结:水蒸气遇到很低的温度就会直接结成霜。

三、研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1.了解水的蒸发现象

(1)激疑:老师刚才写的“山行”两个字哪里去了?(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

(2)揭示蒸发的概念: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提问:空气中的水蒸气还来自哪儿? 2.了解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蒸发现象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你认为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交流讨论,提出假设。(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可能与水的面积有关、可能与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等。)

(3)每组自主选择一个假设设计实验。教师巡视进行必要的指导。 (4)交流实验方案后,分组进行研究。 (5)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6)小结: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水的面积及周围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

四、总结拓展

1.总结:课上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拓展: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推荐第3篇: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全过程,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独立性。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突出算法多样性。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先进行一组口算训练,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口算练习题)

12+7= 5+46= 43+9= 78+4= 45+9= 20+50= 30+40= 51+10= 36+10= 10+14= (学生开火车回答,集体订正)

师:大家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相信,这节课的知识你们也能全掌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二、观察情景图,引出课题

师:六一儿童节到了,黄山路小学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要到鸟岛上参观,他们来到了码头正等着坐船呢!(课件出示教材91页的情境图)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回答,老师及时进行评价,问学生“限乘68人”表示什么?)

师:看,同学们在上船,快要出发了。(课件出示教材92页的情境图) 1.教学不进位的两位数加法

师:船上坐的是哪些班级的人?他们一共有多少人?能坐下吗?引出学生的算式23+31(板书)

师:那怎么进行计算呢?(问学生:你是怎么算的?怎么想的?) 23+31: 20+30=50 3+1=4 50+4=54 20+31=51 51+3=54 23+30=53 53+1=54 (能坐下吗?)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口算练习,看谁抢得快,答得快?(出示课件)

52+12= 63+15= 12+13= 31+52= 43+24= 14+5= 45+52= 在口算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想的过程,及时评价。 2.教学进位的两位数加法

师:1班和2班搭配在一起在上船,还剩下3班和4班,如果他们两个班搭配在一起该怎样列算式?谁来说说?

学生列算式,教师板书:32+39 师:这个算式与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对,有进位,那应该如何解决呢?(学生先试做,后交流)

教师板书过程,并及时对学生的做法进行评价。 32+39: 30+30=60 2+9=11 60+11=71 30+39=69 69+2=71 32+30=62 62+9=71 (能坐下吗?)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口算题,你们还敢不敢来挑战?(出示课件) 14+16= 23+56= 15+26= 36+47= 48+25= 31+49= 57+16= 49+28= (注意多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总结提升: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学习的两种加法的练习,我们是怎样进行计算的?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师(小结提升,突出转化思想):同学们真是太棒了!能够想出这么多种算法!老师发现,你们的这几种算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把它转化成以前的方法来口算!你们的这种做法很好,在生活和学习中,如果你遇到困难就可以把它转化成你知道的知识来解决。

4.课中休息

师:同学刚才的表现都非常棒,下面咱们一起跟上黄山路小学的同学们去看看鸟岛上的美丽风景吧!(出示课件,同学们休息一下)

5.问题扩展

(课件再次出示情境图) 师:看着情境图,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的加法问题吗?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

师:怎样分配班级,使大家都能坐下? 结果:一班和四班合乘 23+39=62 二班和三班合乘 31+32=63

三、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的加法,包含两种情况:进位的和不进位的,都是将它们转化为我们以前学习的口算加法的方法来做。

2.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23+31: 20+30=50 3+1=4 50+4=54 20+31=51 51+3=54 23+30=53 53+1=54 32+39: 30+30=60 2+9=11 60+11=71 30+39=69 69+2=71 32+30=62 62+9=71

推荐第4篇:加一加教案

加一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学写5个字,在探究汉字的规律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汉字的有趣,产生喜爱汉字的感情。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短句,初步了解汉字加一笔可成新字的构字规律,形成初步的自学生字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学着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感知汉字构成的规律。

2.正确区分生字的读音、字义。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己动手做活动的生字卡片(一个日字,三个笔画)。

2.教师准备甲虫、甲板、甲鱼、电厂、电灯等词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字形

1.出示“日”字,问: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这个老朋友吗?

2.今天“日”要表演一个小魔术,这个魔术的名字叫“加一加”。

3.板书课题,读课题。

4.想知道“日”字加什么吗?看!老师用活动卡片组成“旦”、“电”。好玩吗? 现在请几个同学上台摆一摆,并讲出自己是怎样摆的。

5.其余学生,用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和三个笔画摆一摆,说一说。

二、拼读课文,寓识于读,自主识字

这个游戏有趣吗?看看课文里这些字念什么。

1.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完后画出生字,反复拼读,抽生把画出的字念出来。

2.媒体展示带音节的生字,请小老师教读,小组开火车认读。

3.展示去掉音节的生字,抢读,男、女生分别读。

4.孩子们记性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小猫钓鱼”的游戏,谁能帮助小猫读准“生字小鱼”,钓上来的这条小鱼就送给他。

三、质疑读文,掌握字音字义

只加一笔,就变出了这么多的字,而且模样还有点像,那它们的读音、意思相同吗?

1.学生说书上的词语,4人小组讨论交流词义,每组抽一名起来汇报,师适时点拨。

2.媒体展示。

(1) “甲虫”、“甲鱼”、“甲板”、“电厂”、“电灯”的图片。

(2) “小鸟在天空飞,鱼儿在水中游”图,理解“自由”。

3.引导学生用“由于”说一句话,也可以用接句的形式来体会。(如:由于她生病了,所以不能„„)

四、朗读短文,明确构字规律

1.小结方法:一个“日”字加上一笔就变出了这么多个形不同、音不同、义不同的汉字,大家觉得汉字有趣吗?齐读书上短句。

2.学了这课,你们知道本课的生字是怎样来的吗?引导学生说出构字规律。

3.读短文,配上动作,边拍手边朗读短文。

五、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下面我们还要学会正确书写这5个字。

1.媒体展示:厂、于、车、旧、虫。让学生欣赏汉字的形体美。

2.媒体展示这5个生字的笔顺,提出要求:专心看,看谁能最先记住这5个生字的写法。

3.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5个生字?把你记住的字在小组内说一说,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意识。

4.抽生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请小老师解答。

5.汉字朋友都很美,我们要尽量把它们写漂亮,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说出这5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媒体展示重点笔画:“虫”中间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画是“提”。

6.想试一试吗?看书上的描描写写,每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7.写完后比一比,在最好的字下画“△”,师生共同赏评。

8.自主练字:把你想写的字再写写,培养自主写字的兴趣。

六、拓展延伸,迁移识字方法

1.孩子们学得真好,写得也很好,你们还能用“加一加”的构字方法,给“日”字再加一笔,组成其他的字吗?(如:白、田等)。

2.下面,我们用“加一加”的构字方法,来做加一笔成新字的游戏,板书:“人”,学生在作业本上用彩色笔加一笔,组成“个、大”。接着依次用“十”、“大”、“二”、“口”、“木”等字来做游戏。

3.总结:汉字很有趣,加一笔就成新字。

推荐第5篇:三位数加三位数教案

三位数加法

军山小学 魏修敏

一、教学内容:

人教2011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第一课时三位数加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三位数加法笔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归纳概括的方法和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经验,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算理算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笔算加法中“满十进1”的书写及计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激活经验 1.笔算:380+550 2.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怎样笔算?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引出主题图。

同学们我们先来了解湿地和湿地动物有关知识。(播放视频讲解) 2.生成统计表,提出问题。

(1)介绍湿地动物情况,生成统计表。

(2)观察统计表,提出能用一步加法解决的问题。 预设1: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预设2:鸟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 „„

3.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两个问题: ①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②鸟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

(三)利用旧知,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列出算式,独立解决。 (2)交流算法,理解算理。

预设1:200+100=300,70+20=90,1+2=3,300+90+3=393。 预设2: 1+2=3,70+20=90,200+100=300,300+90+3=393。 预设3:竖式计算

重点交流竖式计算:竖式的书写格式“相同数位对齐”,及计算顺序“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1)列出算式,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笔算方法。

重点交流:十位上7+3=10,十位上该怎样写?百位上是2还是3?为什么? (3)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百位上2+9=11,相加满十了怎么办? (4)观察比较

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三个竖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第一课时:三位数加法】

3.回顾梳理,归纳总结

(1)小组讨论:笔算三位数的加法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对比交流:与“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法则相比,发现了什么?(除了数位多少不同以外,方法是一样的。)

(3)小结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完成P37的“做一做”。(视时间进度,机动安排)

(五)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1.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六、作业设计:

第39页练习八,第1题、第2题、第3题

七、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法

推荐第6篇: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案

教学内容:

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算法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去参观呢?(多媒体出示教科书主题图)

生:学校安排一(1)、一(2)、一(3)、一(4)班的同学去参观。 师:那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2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这可把老师给难住了,大家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能)好!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想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1:我认为一(1)和一(2)的同学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一(3)和一(4)的同学再合乘一辆车。 师:还有不同的乘车办法吗?

生2:我认为一(1)和一(4)的同学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一(2)和一(3)的同学再合乘一辆车。

师:谁还能想出其他的乘车办法?(学生观察后没有再举手)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乘车办法,这些办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生: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不是超过了70人。

师:好,下面我们先来对第一种乘车方案的第一个问题进行验证。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结果来,当然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算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好,谁愿意汇报一下验证的过程?

生1:36+30,我是用口算验证的,先算30+30=60,再算60+6=66,没有超过70,我想这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2:我是这样想的:40+30才等于70,36+30当然比70少了,一(1)和一(2)的同学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3:我是请小棒来帮忙的。先摆3捆零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根,比70少,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6+0=6,在个位的下面写6;十位上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也等于66。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验证方法,究竟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学生讨论后反馈)

生1:我认为口算很简单。

生2:我认为摆小棒更简单。(很显然他不同意生1的说法) 生3:我觉得还是用竖式好,我妈妈在家教过我了。

师:大家各有道理,我们暂且保留大家的意见,用你喜欢的方法对第一种乘车方案的第二个问题进行验证。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做的又对又快的是用竖式计算的,直到好多同学做好了,摆小棒的同学还没数好小棒,口算的同学是:30+30=60,60+5=65,后面的65+4=69还没有写完。另一位口算的同学是:5+4=9,30+30=60 9+60=96,得数算错了。)

师:看来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是挺好的。那么,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呢?(用竖式计算的同学举起了手,老师请他边写边介绍。)

生1:首先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再从个位开始加,个位相加的得数写在个位的下面,十位相加的得数写在十位下面。

3 5

+ 3 4

6 9 生2:老师,我是从十位开始加的,也得69.师:真不错,在验证第一种方案的过程中,大家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对第二种方案进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学生反馈)

生1:我做的是36+34,我发现个位上的6+4满十了,我就把十给了十位,十位就变成了7了,36+34=70,正好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2:我是用竖式验证的,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36+34=70,正好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3:我验证的是第二个问题,30+35=65,65比70小,可以合乘一辆车。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呢?同桌相互提醒一下。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计算下面各题(四人一组,每人一题,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59+40=

20+67=

2 4+63=

46+53=

2、任选一组题目,用竖式做做看(指两名同学板演) (1)62+17=

35+24= (2)3+84=

43+14=

3、我帮你检查(小动物看到大家在学习,也做了一道题,请同学们帮忙检查一下,看它们做的对吗?课件出示小动物做的题目) 17+20=19

50+26=76

42+38=80

1 7

5 0

4 2 + 2 0

+2 6

3 8

1 9

7 6

8 小熊 小狗 小猴子

师:你能说出他们做错的原因吗?

生1:小熊写竖式的时候,把20写成2了。

生2:小狗的竖式写对了,横式上忘了写得数了,小狗太可惜了。 生3:小猴子横式上的得数算对了,竖式的个位上丢了0,小猴子太粗心了。

师:看了小动物做的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生1:写竖式的时候,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生2:从个位开始加,个位相加满十,别忘了向十位进1。 生3:别根小狗似的横式上忘了写得数。 生4:书写要认真,别向小猴子似的丢三落四。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下面的问题看谁做的好。

三、联系生活实际,活用数学知识

1、(多媒体出示题目)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他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去多少钱?一身运动服又用去多少钱?你能帮小明算一下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评价)

四、教师小结。

今天,同学们可帮了老师的大忙了,不但想出了乘车的办法,还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笔算加法)。不过,老师有一事不明,你们为什么不安排一(1)和一(3)的同学合乘一辆车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解决,下一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好不好?

推荐第7篇:《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一、复习

35+20 34+5 26+30 54+2

学生口算后交流算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图:

(1)学生观察,交流图意

(2)师:要求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的?

(3)学生列出算式

(4)算法交流(可以让孩子依据前面的经验进行)

A、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究算法(先把几个十合起来,再把几个一合起来,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同时用算式表示(先算:40+30=70,再算:3+1=4,最后算70+4=74)

B、通过计数器再验证。

(5)及时巩固

计算:43+32= 25+41= 主要让孩子进行算法交流(有困难可以利用小棒或计数器)

(6)小结算法并介绍竖式

出示竖式让学生观察:

师:两个加数一上一下,是怎样对齐的?

两个加数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那应该怎样加呢?(学生观察交流,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

(7)巩固

用竖式计算: 34+24= 45+34= 23+72= 55+23=

(交流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减法竖式的探究:

(1)师:刚才我们用竖式计算了加法,那么竖式能计算减法吗?

师出示:43-31=

让孩子根据刚才的经验先自主试一下,再进行交流。

师总结:在利用竖式计算减法的时候,一样要数位对齐,一样从个位减起。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2)练习

利用竖式计算:56-34= 76-32= 66-22= 98-78=

学生自主计算后板演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板演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先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原因,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

4、5题(让学生通过观察,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多少,多几个,少几个,为下节课作铺垫。

四、课堂小结(学生谈学习体会)

推荐第8篇:《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教学目标:

一、认识技能

1.通过学生的摆小棒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学生分析

在掌握不进位加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在讨论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教学设想)

指导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复习导入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二)帮小兔找到要拔的萝卜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参观博物馆好吗? 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求“二(1)班和二(3)班一共多少名学生?”,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37=

三、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怎样计算35+37= 师:同学们能自己尝试计算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学生:(1)口算:35+30=65 65+7=72 (2)用小棒摆一摆。

(3)用竖式计算。

3.教师重点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师说明:个位上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

强调:竖式书写时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1。 做一做:

56+37= 46+24= 29+5=

四、巩固练习:教材15页

4、

5、6题。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知道了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六、布置作业:数学同步相关习题。 引入新课

学生合作交流,掌握计算方法 巩固运用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二(1)班和二(3)班一共多少名学生? 35+37=72(名)

3 5 3 5 + 3 1 7 → + 3 1 7 2 7 2 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教学体会(反思)

推荐第9篇:在加丢失护照

国外丢失护照

话说,人有失手马有失蹄。留学在外不可能一点失误都没有。在加拿大留学时万一不幸把护照丢了怎么办?

首先,不要急,迅速回想下自己去过的地方,去那里找找。问问附近的工作人员有没有拾到或看到。然后到学校里失物招领的地方备案。在一个星期后如果没有消息,且确定丢失后,到警察局备案。

警察可能会要你出示下身份证明,如果你学生卡或者是study permit没丢就太好了。他会问你一些关于怎么丢失护照的细节问题,然后填表,类似于报案单。接下来他会给你一串六位号码。这个号码是档案码,以后用得着。

在初次进入加拿大时,留学生们会去到入境处那里获得一张名为study permit的东东,study permit比较重要。在加拿大上学,一个是护照,一是study permit。护照是你在加拿大的中国身份证明,study permit是你的学生身份证明。Study permit上面记载了你在加拿大入境时间,出境限期,是否能参加工作等信息。Study permit如果丢失了,会比较容易补办。但是在座的大部分还是要跑到位于渥太华的大使馆去补办护照。

通常来说,你的study permit会和你的护照放在一起。如果两个一起丢了,怎么办?先去补办study permit,因为补办护照需要这个。先到学校的国际处之类的地方开个在校证明,还有你原先study permit的复印件(入学的时候会复印一张),到当地貌似是教育局的地方补办(学校国际处的老师都知道,问下他们)。需要30刀和原来的permit的复印件。

拿到study permit后开始准备到大使馆去。在加拿大中国有一个大使馆和三个总领事馆,卡尔加里总领事馆负责阿尔伯塔省,萨斯喀彻温省和西北地区;多伦多总领事馆负责安大略省和曼尼托巴省;温哥华总领事馆负责英属哥伦比亚省与育空地区;其余地区由位于渥太华的大使馆负责。在确定去使馆前,最好先电话预约。使馆与领事馆工作时间通常为周一到周五的上午8点至下午1点(执行加拿大与国内节假日双重放假标准)。

补办护照需要如下的东东:免冠彩色照片两张(照片尺寸为48×33毫米,头部宽度为21至24毫米,头部长度为28至33毫米,相片的背景为白色),报警档案码,护照复印件(如果没有就要护照号码),国内身份证复印件,study permit的原件和复印件,140刀(只接受加元银行卡、汇票及银行担保支票,童鞋们别拿着几张票子就过去了,要汇票,要到邮局去拿加元去买)。

办好新护照后是没有签证的,在回国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些问题。不过是在过中国海关的时候,让家里人带上户口本来接你就行了。回国后再去加拿大大使馆补办下签证就万事了。

附录:加拿大大使馆和各领事馆地址,联系方式

1.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

515 St.Patrick Street, Ottawa, Ont.K1N 5H3

电话: 613-7893434

传真: 613-7891911

网址: http://www.daodoc.com/

E-mail:

2.驻 卡 尔 加 里 总 领 事 馆

1011 6th Ave.S.W., Suite 100, Calgary, AB T2P 0W1

电话: (403) 2643322证件组:(403)5371247

传真:(403) 2646656

领区: 阿尔伯塔省,萨斯喀彻温省和西北地区

3.驻 多 伦 多 总 领 事 馆

240 St.George Street, Toronto Ontario M5R 2P4

电话:(416) 9647260 传真: (416) 3246468

领区: 安大略省和曼尼托巴省

4.驻 温 哥 华 总 领 事 馆

3380 Granville Street, Vancouver, BC V6H 3K3

电话:(604) 7365188 传真:(604) 7370154

领区: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育空区

附录2:

信用卡与借贷卡对比

很多人一开始就想办信用卡(有透支,刷卡无上限),其实办借贷卡更加实惠,一是有每个月不到千分之几的利息(我财迷),二来能很好控制自己花钱,每天刷卡有上限(500刀)且不能透支,最后个借贷卡不像信用卡要年金之类的。

推荐第10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教案

新课标下的家庭教育

教学内容:新课标下的家庭教育 教学目标:

1、帮助家长了解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2、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孩子找到原因。

3、借助课件实例及孩子自身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重难点:家长能够理解新课标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家长,爱尔维修说: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因此,今天我们做在这里,共同探讨21世纪新课标下的家庭教育。

板书课题:新课标下的家庭教育。

二、探讨: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1、过分溺爱孩子——家教误区之最。(出示课件)

结论: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父母永远是“教育者” .

2、家庭暴力是摧残孩子身心健康的杀手。(出示课件) 结论:家庭暴力是家长无能的表现,是最低级的教育手段。 聪明的家长是懂得如何处理犯了错的孩子。

3、不懂得身教甚于言教。(出示课件)

结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4、不懂得与教师沟通,协调对孩子的管理。(出示课件) 结论: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家长要合作协调。

5、不懂得教育孩子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出示课件)

结论:家长不应只关心孩子的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品行健康发展 。

三、送给您几点建议。(出示课件)

1、尊重孩子,听听孩子想说什么

2、慎用惩罚

3、会用奖赏

4、期望勿过高

5、对女孩的教育

6、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立场要协调一致

7、要欣赏自家的孩子

四、您是否可以这样指导孩子。(出示课件)

1、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3、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要养成自觉制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学习的习惯

2、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3、要养成高效率的学习习惯。

4、要养成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

5、要养成乐于读书,勤于动笔,善于思考,长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要养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按规范化要求行事的学习习惯。

7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不半途而废,不依赖家长的学习习惯。

五、结束语:

各位家长,最后,让我们用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用叶圣陶的名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来共勉吧!

《新课标下的家庭教育》教学反思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学生更愿接受老师的教育,而不愿听从家长的意见?为什么许多家长无法劝导孩子而要寄托于学校?为什么孩子们更多的乐意与同学朋友沟通却不愿与家长交流?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为什么孩子在家里更多的表现出叛逆行为?这是否可以说目前的家庭教育确实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重智育轻德育。

我们都看到,现在的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是非常大的,业余学琴、学画、学英语,家长舍得投入,有些都成了孩子的沉重负担。望子成龙本没有错,而且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但是,如果把这些简单强加于子女,把学习的目的简单的功利化,把学习简化为分数,孩子还能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可能只有极个别的分数常居于班级或年级前几名的学生因为分数的缘故,有一些自豪感,其他大多数学生品尝不到学习的乐趣。家长时时关注学生的分数更引起孩子的厌烦情绪。关注分数的同时,不断地淡化品德教育。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习题做得很好,人文素质很差。环保的题目做得很好,却大肆浪费,,不珍视资源,乱扔垃圾。一句话,只会纸上谈兵,道德素质很不理想。

我在平时和家长的交流之中,发现家长对孩子没完没了的谆谆教导,翻来覆去的教导,唯恐有丁点儿的放松。自认为这就是严格要求。

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极大的刺激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对于这样的家长,我对他们提出管好自己的嘴巴的要求。“言教不如身教”,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着孩子的个性发展,人格品质。少说多做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家庭教育更多的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让孩子读书,自己首先远离麻将桌,拿起书来;让孩子守纪律,自己首先严格按规矩办事„„许多家长看孩子的眼光往往专盯着他的不足之处。他们认为做好是应该的,做不好的地方才是需要指出的。如果孩子的学业成绩不如所愿,孩子的优点都可能被看成缺点。让家长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书籍,读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著作,科学地把握子女教育的方法,争取最大程度的成功。

在家庭教育中,我还希望家长欣赏孩子,才能给孩子以自信,才能放大优点,要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的孩子,他们有值得欣赏的东西吗?其实他们确实了不起,我们确实可以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们。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认真引导家长检讨家庭教育的得失,学习借鉴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才能更科学的引导他们的子女走上成功之路。

第11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教案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教案

新理念下的家庭教育

海拉尔区新农村小学

新理念下的家庭教育

教学内容:新理念下的家庭教育 教学目标:

1、帮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2、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孩子找到原因。

3、借助教材实例及孩子自身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重点:家长能够理解新理念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家长,爱尔维修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今天,我们做在这里,共同探讨新理念下的家庭教育。 板书课题:新理念下的家庭教育。

二、探讨: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1、过分溺爱孩子——家教误区之最。

结论: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父母永远是“教育者” .

2、家庭暴力是摧残孩子身心健康的杀手。

结论:家庭暴力是家长无能的表现,是最低级的教育手段。 聪明的家长是懂得如何处理犯了错的孩子。

3、不懂得身教甚于言教。

结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4、不懂得与教师沟通,协调对孩子的管理。结论: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家长要合作协调。

5、不懂得教育孩子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

结论:家长不应只关心孩子的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品行健康发展 。

二、送给您几点建议。

1、尊重孩子,听听孩子想说什么

2、慎用惩罚

3、会用奖赏

4、期望勿过高

5、对女孩的教育

6、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立场要协调一致

7、要欣赏自家的孩子

三、您是否可以这样指导孩子。

1、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3、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要养成自觉制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学习的习惯

2、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3、要养成高效率的学习习惯。

4、要养成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

5、要养成乐于读书,勤于动笔,善于思考,长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要养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按规范化要求行事的学习习惯。 7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不半途而废,不依赖家长的学习习惯。

四、结束语:

各位家长,最后,让我们用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用叶圣陶的名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来共勉吧!

第12篇:在炮兵阵地上教案新

5、在炮兵阵地上

教学目标:

1、能够抓住描写彭总语言、神态的重点语句练习批注,体会彭总对国家、人民安全,对国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产生对彭总的敬仰之情。

2、抓住对彭总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语句,体会人物特点,并把自己的理解体会在书中作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对彭总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语句,体会彭总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做批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在炮兵阵地上)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发言)

【课文记叙了彭德怀同志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深入到东海前哨一个炮兵阵地检查战备工作时,发现弹药库修在阵地前沿,严厉批评了有关干部,果断命令拆掉重修。在团部吃晚饭时,彭总与受批评的干部谈心,做了自我批评,并语重心长地教育干部们要守卫好祖国的大门。】

3、初读课文后,彭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对工作负责)

4、简要的说文章写了哪几个场景?【板书:在阵地——发火;在团部——谈话】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阅读课文,学习课文是如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也相信一定让你对彭总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深入理解难句,体会彭总对祖国国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

引:同学们,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回忆如何描写人物的特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本文作者具体描写了彭总的哪方面内容?板书【语言、神态】 出示自学提示:

1、用直线画出描写彭总神态的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有什么不同。

2、认真默读课文把彭总发火的原因画下来,批注原因

1、

2、„„写上原因

原因之一:

投影出示描写彭总的神态的句子: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再也忍不住了 电闪雷鸣般地发作了

压住了火,声音轻了,批评的分量可更重了

引导:这几句都在描写彭总的神态,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火越来越大„„)是呀,彭总的神态发生了变化,彭总的神态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了变化呢?

原因之一:

彭总向他提出了不少问题,开始他还能对答如流,后来问到国外最新的常规火炮的性能怎样,海面前方有哪些国家的定期航线,他就回答不出来了。

引:在作战的时候团长不知道这两个问题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你知 道吗?(学生自由发言)

A:古人有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假如我们不知道国外最新的常规火炮的性能,在敌人来临的时候,就能做出相应的抵御准备吗?

假如我们不能做好相应的准备,我们的战斗能取胜吗? 假如我们的战斗中没有取胜,我们还能守住东海这扇大门吗? 假如敌人打开了我们国家的东大门,后果怎样?将不堪设想呀!

B:假如我们不知道海面前方有哪些国家的定期航线,就不能分辨出对方的船是敌是友; 如果把敌舰看成了商船? 如果把商船看成了敌舰? 也将不堪设想呀!

而作为负责指挥这个阵地的团长,这些他都不知道,他将如何指挥自己的军队作战呢? 原因二:他又看到弹药库竟然修在阵地前沿,结构也不符合要求,就再也忍不住了。

引:是呀,你知道弹药库修在阵地前沿,这意味着什么吗?竟然——出乎意料,没想到。从这个词语体会到什么?

【假如双方开战,弹药库极有可能发生爆炸,那时,损伤惨重的将是我们自己的军队,那样,我们就会不攻自破了。】

引:(你的分析让我们知道)这可真是个重大的失误呀!是低级错误。你来读一读这句,让同学们感受一下这个失误有多大。 原因之三:

几位首长都说来过,对这个弹药库也提出了意见,只因为忙别的事,把改建弹药库耽误了。引: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发现了问题、没有一查到底、没有坚持、体现出不负责任)“别的事?什么别的事!”彭总电闪雷鸣般地发作了,“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你们啊,你们坐在敌人只要一发炮弹就能送你们升天的地方,还在忙什么别的事!乱弹琴!”

补充资料理解,弹药库修在阵地前沿后果将不堪设想 【屏幕出示】 资料在解放初的十几年时间里,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湾特务和武装人员的袭击。1959年元旦过后,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用刚装备的美国最新式火炮突然对我东南沿海滥施炮击,造成一个托儿所31名儿童死亡,17人受伤。1月7日下午,解放军炮兵以28个营又8个连猛烈轰击金门,共发射炮弹2万6000发,国民党军还炮约7000发。

引:也正是如此,彭总发火了,而且是发了很大的火。那么,彭总该不该发火呢?(展开讨论,深刻体会彭总)

师: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作为指挥这个阵地的团长却没有意识到把弹药库修在阵地前沿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呀!改建弹药库又是多么迫在眉睫呀,而首长们却忽视了这样的头等大事,还在忙别的事,这对于身经百战、久经沙场、深谋远虑的彭总来说,怎能容忍?(齐读)所以彭总这样说:

课件出示:“别的事?什么别的事!”彭总电闪雷鸣般地发作了,“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你们啊,你们坐在敌人只要一发炮弹就能送你们升天的地方,还在忙什么别的事!乱弹琴!”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读一读

(出示课件)“没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了!” 体会反问句作用:同样是这个意思,语气、感情更加强烈。 A、读一读这两句话。

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 没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了。

B、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看哪句写得好,说说为什么?(标点不一样;语气强烈程度不一样,这个问句好像亲耳听见彭总电闪雷鸣般地发火了一样。) C、想象当时情景,两人一组互读体会。指名读2人。(师范读) D、此时此刻,彭总心中想的是什么?(国防事业、国家的安全) E、你觉得彭总是个怎样的人?(板书:高度负责。指导学生批注。) 这两句话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你说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过渡:是呀!这个反问句问得首长们哑口无言,这样的批评让首长们都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彭总感到发火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声音轻了,批评的分量可更重了!

回顾彭总神态的变化及原因,分析彭总人物形象

引:你能用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把彭总的神态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及其原因完整地说出来吗?

完整地出示彭总的神态:

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再也忍不住了

接着

电闪雷鸣般地发作了

最后

压住了火,声音轻了,批评的分量可更重了

联想彭总神态的变化,再仔细读彭总下面的这些话,想想彭总是一个怎样的人?

出示彭总的语言:

你们几个都留在这儿,现在就动手,把这个弹药库拆掉重修。看还有什么问题,你们就地研究解决。过一个月,我再来检查!你这个团长,撤职!送军法处!

板书:认真负责、雷厉风行

过渡:这就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彭总,这就是说了算,定了干,有着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的彭总。彭总的形象一定出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了,请同学们读课文第4~9自然段,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看看你又能感受到彭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学课文4~9自然段,汇报彭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1.找到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一画,然后,在旁边简单地批注。

预设交流:

生1:“小景,去,把团长请来!”

请——这个团长在工作中可是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呀,可是彭总还让我去请他,一个“请”字突出了彭总对团长的尊重、关心。

生2:彭总拉着团长,让他在自己的身边坐下。

彭总就像长辈一样让团长在自己的身边坐下,体现对同志的关心。

生3:彭总说:“我今天又说了错话,向你道个歉!但是只错了一句,不该说把你撤掉,送军法处。其余的话都对!当然,你认为不对的,还可以批评我,不能赌气不吃饭啊!”

彭总能够态度诚恳地作自我批评,体现出他是个实事求是、严于律己的人。

生4:课件出示:彭总又说:“都对是不可能的,大部分对就可以了。想想吧,人民把一扇大门交给你来守卫,你就得千方百计把它看好啊!啊,你已经认错了,我就不说了。吃饭!吃饭!” “想想吧,人民把一扇大门交给你来守卫,你就得千方百计把它看好啊!”这句话不仅是彭总语重心长地对团长的嘱咐,更是自己内心的独白,体现他是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

引:千方百计——你是怎样理解千方百计的?你能用千方百计说一句话吗?

教师相机板书:关心同志 严于律己、实事求是

2.小结:这就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彭总,这就是有着雷厉风行工作作风的彭总,这就是关心同志、严于律己、实事求是的彭总。

(1)投影出示最后一段话:团长拿着筷子的手激动地抖着,彭总夹了好多菜,送到他碗里。我看见,团长转过脸去,悄悄地擦去了脸上的泪水。 (2)此时此刻,我们大家都百感交集。

团长心情怎么样,他会想些什么呢?你来写一写。

(六)总结

1.师总结作者描写彭总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把一位对动作认真负责的彭总跃然纸上。仿写点设计

写一个家长会后爸爸态度变化的几个句子,主要是语言神态描写

三、总结全文

1、质疑:在炮兵阵地上,为什么还要写在团部吃饭这个场景?(在炮兵阵地上,在团部吃饭这个场景都是教育,方法不同,让我们对彭总有了全面的认识)

2、自由汇报学习收获。(1)一事写一人。

(2)重点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突出人物特点 作业:完成练笔

板书设计

5、在炮兵阵地上

彭总 (语言 神态) 在阵地 发火

对国家、人民安全

对国防事业高度负责 在团部 谈话

实事求是

第13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教案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教案

二七班 李会

教学目标:

1、帮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2、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孩子找到原因。

3、借助教材实例及孩子自身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重点:家长能够理解新理念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家长,爱尔维修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今天,我们做在这里,共同探讨新理念下的家庭教育。

板书课题。

二、探讨: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1、过分溺爱孩子——家教误区之最。

结论: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父母永远是“教育者” .

2、家庭暴力是摧残孩子身心健康的杀手。

结论:家庭暴力是家长无能的表现,是最低级的教育手段。聪明

的家长是懂得如何处理犯了错的孩子。

3、不懂得身教甚于言教。

结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4、不懂得与教师沟通,协调对孩子的管理。结论: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家长要合作协调。

5、不懂得教育孩子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

结论:家长不应只关心孩子的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品行健康发展 。

二、送给您几点建议。

1、尊重孩子,听听孩子想说什么

2、慎用惩罚

3、会用奖赏

4、期望勿过高

5、对女孩的教育

6、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立场要协调一致

7、要欣赏自家的孩子

三、您是否可以这样指导孩子。

1、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3、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要养成自觉制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学习的习惯

2、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3、要养成高效率的学习习惯。

4、要养成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

5、要养成乐于读书,勤于动笔,善于思考,长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要养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按规范化要求行事的学习习惯。 7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不半途而废,不依赖家长的学习习惯。

四、结束语:

各位家长,最后,让我们用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用叶圣陶的名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来共勉吧!

第14篇:乘加乘减 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掌握它的运算顺序。同时,一方面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前面所学习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缓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同一组乘法口诀中两句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6~9的乘法口诀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2、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例5 出示新内容: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能发现图上有什么变化? 1)呈现问题情境:

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同桌两个同学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思考与交流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再和同桌说说你怎么列式的,讨论讨论对不对,最后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汇报交流。(在展台上展示出列的算式,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可写成3×4。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减掉。列式:3×4-1=11(个) 4)引导观察算式。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减的,前面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乘法是新成员,我们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字吧,叫什么好呢? 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

5)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在3×4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小组讨论、回答:乘加乘减的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教师小结: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6)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看图列算式。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计算练习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小结:让学生在巩固计算练习中,沟通乘加乘减与乘法间的关系,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2)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 2.解决问题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5题。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巩固计算练习中,沟通乘加乘减与乘法间的关系,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及推理的能力;在拓展练习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分享收获的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困惑,让学生带着思考下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第15篇:加热和冷却教案

加热和冷却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空气、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难点:设计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

托盘、保鲜盒、量杯、带胶塞的小药瓶、热水、红墨水、细塑料管、湿抹布、气球、锥形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

1.谈话:老师最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想不想看一看?那我们来做一做。请同学们把小药瓶丢到保鲜盒里,过一会儿现象就会出现。 2.实验一:把小药瓶放进热水里观察现象。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找3-4个小组汇报实验现象)(注意提醒学生描述准确,瓶盖是被冲开的,被弹出去的)。

4.谈话提问:你们看到的是不是这样的场景?视频回放:瓶盖喷出的情景。刚才速度太快了,我们再来看一遍慢动作,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你认为是什么力量把小瓶盖冲开的?

5.学生交流各自的猜测(热空气把瓶塞冲开了)。 预设一:热空气把瓶塞冲开了。

师:说的很有道理,热空气在瓶子里面还是外面?瓶子里面原来有热空气吗?怎么变成的热空气?

预设二:热空气上升把瓶塞冲开了。 师:我们的小瓶子是怎么放的?(横放的)热空气上升往哪升?(上面)小瓶子的盖子是往哪个方向开的?(横着的)是热空气上升的原因吗?(不是) 预设三:热胀冷缩。

师:你可真厉害,都知道热胀冷缩这个科学名词,你能不能给大家解释下?(板书:热胀冷缩)他说的清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热胀冷缩。 预设四:水蒸气。

师:水蒸气是热水形成的,小瓶子里有没有热水?(没有)所以它没有大量的水蒸气,不足以冲开瓶盖。

6.讲述:你们刚才的说的很好,但是热空气哪来的力量冲开小瓶盖?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它。

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1.教师出示实验器材:这是一个锥形瓶,瓶口套了一个气球,老师来考考大家,锥形瓶里面有没有东西啊?(有)是什么啊?(空气)很好,有多少空气?(锥形瓶里装了满满的空气)瓶里的空气能自由进出吗?(不能)为什么?(气球把瓶口密封了)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实验方法过程:我们把瓶子垂直的放在开水里烫一烫,手要扶住瓶子套气球的地方,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友情提醒:热水烫手,注意安全。

3.实验二: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教师巡视。(放轻音乐,看到各小组现象基本出现后,请学生把锥形瓶拿出来放到桌上,音乐暂停)

4.交流实验现象。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现象?(请3-4个小组汇报)(气球鼓起来了,最后站起来了)我们来原像重现一下(播放视频)是不是这样? 5.分析:原来气球是什么样的?(瘪的)气球里的空气是从哪里来的?(瓶子里跑进去的)哦,我们的空气变多了,是吗?那变多的空气从哪里来?对,我们的瓶口是密封的,外面的空气进不来,里面的空气也出不去,那么让气球鼓起来的空气到底哪来的呢?

6.解释:下面请你看一段动画,你看了后能不能再解释一下,播放空气热胀冷缩动画。(瓶子里空气原来是瘦瘦的,被热水加热后变胖了,体积变大了,待不住了,想往外跑,没地方跑,只能往唯一的缺口处气球里跑,这个叫热胀,遇热以后空气的体积会变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热胀)(板书:加热——>体积变大) 7.提问: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气球怎么样了?(瘪下去了)气球里的空气到哪了?(到瓶子里了)空气变少了?(没有)瓶子拿出来后,温度比在热水里的高还是低?(低)说明空气受冷了,变瘦了,体积变小了,这叫冷缩,所以气球又瘪了。(板书:受冷——>体积变小)我们再来原像重现下,播放视频。 8.讲述:刚才我们通过实验,认识了空气在遇热情况下体积会变大,在受冷情况下体积会变小,这种现象我们称为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9.提问:你现在能解释小药瓶瓶盖被冲开的现象吗?

10.解释: 瓶子中的空气是被封闭住的,它遇热之后体积会变大,大了之后没地方跑,只能从最薄弱的瓶口处一冲而出,所以把瓶塞给冲出来了。

11.讲述:空气热胀冷缩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播放课件),你们见过这样的乒乓球吗?怎么把它变圆?夏天自行车打气能不能打的很足?

三、设计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体积的影响实验

1.谈话:刚才我们研究了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除了空气,水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那么你们认为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2.学生猜测,有或没有。

3.那么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呢?(做实验)你们准备怎么做实验?你们可以借鉴做气体的实验思路去想一想怎么做实验,老师有些小提示:(出示课件)(1)水要不要装进容器中?(2)水要不要密封起来?(3)怎么观察水的体积有没有变化?(4)水怎么加热?怎么冷却? 4.小组交流讨论,设计实验。

5.小组汇报实验方案,教师加以点评。(你们是如何设计实验的?哪位同学来告诉老师。)

预设1:学生设计出液体的实验。

师:想法真不错,我们今天就来试试这种办法。(教师讲述实验方法:我们在小玻璃瓶内装满水,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水染成红色,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胶塞塞紧瓶口,先用笔画下细管里水面的位置(出示课件中的实验步骤)。 预设2:学生设计不出实验。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小玻璃瓶和一根细吸管,再给你一分钟时间想想应该怎么做?(学生思考讨论)

预设3:学生设计锥形瓶里装满水,上面套个气球实验。

师:同学们设计的很好,但是气球太大了,如果水体积发生微小变化进入不了气球怎么办?我们把气球换成插有细塑料管的橡胶塞,锥形瓶换成小玻璃瓶,这样就可以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了。

6.实验三: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时播放轻音乐,音乐停,大家就停止实验。)

7.提问:说说在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8.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1)我们发现玻璃瓶放入热水中后,塑料管里的水位上升了,玻璃瓶放入冷水中后,塑料管里的水位下降了。

(2)塑料管内的水位上升,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的体积变大了)是不是玻璃瓶里的水突然增多了?(不是,因为玻璃瓶是密封的,没有往里面加水。塑料管内水位上升,只能是因为水的体积变大了。)塑料管内水面下降,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水的体积变小了。)

(3)玻璃瓶里的水在什么条件下体积变大(加热),在什么条件下体积变小(冷却)?

9.小结:通过以上实验,发现水也遇热体积变大、受冷体积变小,说明水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探究

1.讲述: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自然界中空气和水在加热和冷却情况下体积发生变化的例子,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物质,那么铜球在加热和冷却情况下体积会发生变化吗?(会与不会)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板书:

空气

体积

加热→变大

热胀冷缩

冷却→变小

第16篇: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2.使学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形成估算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迁移、推理的能力,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发展数感;

3.通过比较,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材料

【设计理念】

1.巧设迁移引桥,帮助学生打开口算思路。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本课首先要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那根弦,打开口算的思路便成为上好本课的关键之一。为此,设计时充分运用迁移规律,在出示例题口算43+21前,有意复习口算43+20,让学生在43+21与43+20的比较中,把学生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相关经验充分激活,同时把这样的方法迁移到口算43+21中。 2.在自主建构中提高深化,适时渗透转化思想。

对于知识,学生与老师之间不仅是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任何一个知识“露珠”的掌握都离不开自主建构,自主建构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自主建构中逐步提高与深化。在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后,让学生自己出题:在方框内填上一个数字,使之成为比43+21=64更难的口算题,在学生自主填出43+29后,让学生尝试口算。由于有43+21=64方法的铺垫,学生很容易想到口算43+29的基本方法,同时鼓励一部分聪明的学生在口算43+29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原有方法,最后通过书本上的问题: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沟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与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自主建构,互动碰撞中提高,在比较归类,对比反思中深化,把发展的迁移能力、估算能力、归纳推理等真正落到实处。

3.合理整合教材习题,让计算充满生活的气息。

怎样避免计算课的单调乏味,调动学生对计算的积极性,保持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是上好计算课的又一关键。本课巩固环节处,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米奇和米妮两个卡通人物,把有关的习题连接起来,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让计算充满生活的气息,保证了练习效率的有效、高效。如“数学超市”即为教材“例题”;“奥运展览馆”即为“想想做做”第3题,在充分体现统计与口算相结合的目的下把“集邮”换成“奥运”,更贴近当下学生的生活;“想想做做”第5题配以米奇和米妮游玩的情境更显趣味性。 【课程预设】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师:今天这节课黄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口算。让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

复习已经学过的口算题:6+

8、52+

7、36+

9、32+40+

5、20+30、30+90、300+900、43+20。

二、合作研究、灵活思维。 1.不进位加法43+21=

(1)讨论得出方法

师:你是怎样口算的?有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打开口算思路,说出三种口算方法:

① 43+20=63 63+1=64 ② 40+21=61 61+3=64 ③ 40+20=60 3+1=4 60+4=64 (2)比较渗透“转化”

师:我们想出了三种口算方法,这三种口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都看成整十数来口算”,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进位加法

(1)自主出题

师:请在方框里填上一个数字,所组成的题目要比黄老师先前出的题要难。该填什么数字呢?难在哪里呢?同桌之间商量商量。

得出三道算式:43+29=、43+28=、43+27= (2)讨论得出方法

选择43+29进行口算,交流讨论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总结比较提升认识

师:43+21和43+29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不同点:一个进位,一个不进位。

相同点:都把加数看成整十数,转化成以前会的口算题。 3.小结出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口算”,重点研究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出示课题)。

三、练习。

1.米奇和米妮出题。(整合“想想做做”第

1、

2、5题)

师:我们请米奇和米妮给我们出几道口算题,好不好?

(1)45+

31、45+

36、18+

25、56+

39、

(2)题组

第一组

第二组 45+14=

19+6= 49+18=

19+36= 37+55=

19+76=

2.奥运统计表(即“想想做做”第3题)

师:大家看,米奇、米妮来到了国家体育馆――鸟巢(多媒体出示鸟巢)。进去看看有些什么。是一张奥运会、残奥会部分国家金牌数统计表。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填一填。

3.数学超市(即教材例题)

师:参观完鸟巢,米奇和米妮又来到了数学超市。仔细观察,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小火车44元,小轿车25元,面包车38元是。)

师:看看这回米奇和米妮又会有什么问题。

①米奇(录音):我带了50元钱,想买两件不同的玩具,可以吗?

②米妮(录音):我买了两件不同的玩具,给了营业员一张50元人民币和一张20元人民币。小朋友们猜一猜,我可能买了哪两件玩具? 4.参观动物园(即“想想做做”第5题)

师:他们最后来到了动物园。看看动物园都有些什么?

问题一:从熊猫馆到老虎馆哪条路最近?

问题二:小明从猴山到蛇馆,小红从猴山到孔雀园,谁走的路近?先估计,再算一算。

四、课堂总结。

师:回忆回忆,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第17篇:5432加几教案

5、

4、

3、2加几》教案

初备:孔德平陈小娟 复备:康春艳 班级: 姓名:

一、教学目标:

掌握

5、

4、

3、2加几可以用拆大数凑小数、拆小数凑大数的凑十法进行正确计算。

二、教学重点:理解凑+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知:引导学生明确导学案【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完成课件中的例4,鼓励学生以5+7为例用不同方法计算,引导学生自学。

3、合作探究:

活动一:同桌合作交流5+7的不同算法,探索发现用凑十法的好处。老师关注学困生的交流。

活动二:其他三个算式学生分组到台前板演,重点交流关注凑十的不同算法。

4、交流展示:

(1)学生以同桌两人合作交流不同的计算过程,体验凑十法的好处。 (2)小组交流板演展示

(3)全班交流5+7 5+8 4+8 3=9这四个算式的算法。

5、拓展提升:

(1)自主完成95页做一做,交流算法。 (2)竞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完成95页做一做第二题。 (3)小组比赛题目:比比谁的眼力好,完成练习二十二第四题。

6、总结评价: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从而学会与大家分享收获的喜悦。

四、板书设计:

5、

4、

3、2加几 5 + 7 = 5 + 7 =

拆大数凑小数 拆小数凑大数

五、教学反思:

第18篇:我爸爸教案加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我爸爸

设计意图:

爸爸是幼儿非常熟悉和亲近的人。绘本《我爸爸》这个绘本是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安东尼.布朗写的,以孩子的口吻描写了一位高大、温柔的父亲形象,他样样事情都能干,温暖得像太阳。这是个幽默十足又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久久不能忘怀。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排比比喻句式,用孩子的眼光来描绘了一位既强壮又温柔的爸爸。在本活动设计中,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自己的爸爸,诸如他们的职业和爱好,再通过分段欣赏,引导幼儿理解绘本中布朗爸爸的高大形象,并常使用“像……一样”的句子赞美自己的爸爸。最后通过观看一些爸爸和孩子的照片。让幼儿了解爸爸为自己做了很多事,从而萌发对自己爸爸深深的爱。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布朗爸爸真的很棒。

2、幼儿能尝试用“像……一样”的句子夸夸自己的爸爸。

3、幼儿能够感受到布朗父子之间浓浓的情意,萌发爱自己爸爸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爸爸的职业,爱好。

2、《我爸爸》绘本PPT 活动过程:

一、谈谈自己爸爸的职业和爱好。

师:每一个人都有爸爸,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爸爸是做什么的呀?

有什么爱好?

教师小结。

师:你们的爸爸从事着不同的职业,都在努力工作,他爱学习,爱运动,每个爸爸都是与众不同,你们的爸爸真了不起。

二、欣赏绘本

1、认识布朗爸爸

师:(出示布朗爸爸图片)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外国小朋友的爸爸,他是布朗的爸爸。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

师:你们看到布朗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猜一猜,他会是怎样的爸爸?

师:你们觉得他是一个爱穿黄色格子睡衣的爸爸。在布朗眼里到底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我们来看看。

2、理解绘本内容,感受布朗爸爸真的很棒。

⑴师:(出示布朗爸爸走钢丝图片)这是谁?你们怎么知道是布朗的爸爸?他在干什么?

师小结:他是个勇敢的爸爸,他会像杂技演员一样走钢丝。

⑵师:(出示布朗爸爸赛跑图片)这是在干什么?谁得了第一名?

师小结:他是第一个跑到终点,获得了第一名。布朗爸爸是一个飞毛腿,跑得像刘翔一样快。

⑶师:(出示布朗爸爸吃饭的图片)这是谁?你怎么看出是布朗的爸爸?

师:在布朗眼里,爸爸怎么变成马了?布朗是怎么夸自己爸爸的?我们一起来学学。

⑷师:(出示布朗爸爸举重的图片)这是谁?大猩猩在干吗?为什么在布朗眼里爸爸又变成猩猩了?布朗是怎么夸自己爸爸的?

⑸师:我们看接下来布朗是怎么夸爸爸的。(出示布朗爸爸游泳的图片,和房子比高的图片,快乐的图片)

3、尝试用“像……一样”这句话夸一夸自己的爸爸。

师:布朗夸自己的爸爸像马一样吃得多,像大星星一样强壮,像鱼一样游得很快,像猫头鹰一样聪明,想河马一样快乐。生活中我们的爸爸有很多本领,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来学学布朗,用“像……一样”来夸夸自己的爸爸。

4、让幼儿理解爸爸对自己的爱。

师:(出示布朗爸爸做鬼脸的图片)布朗爸爸在干什么?布朗爸爸为什么做鬼脸?

师: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你的爸爸是怎么逗你开心,让你高兴的?

三、完整欣赏绘本。

四、观看自制相册,感受父子(女)间浓厚的情意,萌发爱自己爸爸的情感。

师:爸爸爱我们,在我们的成长中做了许多事,王老师收集了一些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回忆一下你的爸爸都为你做了些什么。

(幼儿边看老师边解说:小时候,爸爸用温暖的手抱着我。我一天天长大,是爸爸的大手拉着我,让我学会了走路。当我能满够世界跑的时候,爸爸带着我去爬山。爸爸还带我去看海,游泳。在那里留下了我和爸爸的脚印。留下了我和爸爸的身影。爸爸带我去了奥林匹克馆,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宇宙奥秘。爸爸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陪伴着我看着我长大。)

师:爸爸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你们有没有什么要对爸爸说的话?

师:请你们把这些话回家后一定要说给爸爸听。

五、情感延伸。

师:爸爸爱你们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们爱你们的爸爸吗?怎么表达你的爱?

小结:每一个小朋友的爸爸都真的很棒,爸爸爱你,你也爱他。

活动反思:

本次活和动幼儿一起了解了自己爸爸的职业, 通过欣赏故事感受内容,围绕话题进行交流,用较清楚、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谈话活动,大方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随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引导幼儿体验并表达相应的情绪情感。此外,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将幼儿和爸爸一起学习、游戏、旅游的照片,做成相册和幻灯片,最后还用诗一般的语言渲染照片所表现的父子(女)情感,再次给幼儿强烈的视觉冲击,令幼儿沉醉、动容,从而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于让孩子们用比喻句描述自己爸爸的环节时间有些短,多让孩子说说自己爸爸的长处,留一些时间让孩子们互相讲述,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向他人描述自己爸爸的喜悦。

佛冈县机关幼儿园 2016年3月26日

第19篇:《乘加乘减》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口算(开火车)

1×3= 5×5= 1×1= 3×3= 4×2= 2×3= 3×4= 3×5= 2×2= 4×5= 5×2= 4×4=

3、看图列乘法算式:(多媒体出示)

4、出示例5主题图

(1)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2.引出问题,导入新课。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解决吗?哪个问题不行? 引出问题:4匹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解题方法 (1)呈现问题情境:

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2)用学具摆一摆,再尝试列式计算。 (3)汇报交流: 预设一:3×3+2=11 提问:3×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 预设二:3×4-1=11 提问:3×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 预设三:3+3+3+2=11

2.揭示本课课题:像方法一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加,方法二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减。(板书课题) 3.探究计算顺序

(1)在计算乘加和乘减式题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

(2)总结规律: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计算练习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 (2)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 2.解决问题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5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乘加乘减》课评情况:

本节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能在自学基础上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增强了探索的意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基本上达成了教师预定的目标。

1、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中学生能保持持续的注意,仔细观察,认真发现,积极参与。老师从学生的创意出题展示中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能达到精神高度集中。由“发现问题——合作讨论——交流汇报——评价修改”的顺序进行。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课堂表现积极,学习的内容有意思,学生的收获很扎实。

1 在分析中生成,发现的过程就是将这些知识储备进自己大脑的过程;

2 实践中生成。源于例子,成于实践。学生在课前完成创意出题时就已经大致了解乘加乘减的题型,画图时要注意有几排水果数一样多,还有一排和前几排不一样多,这样在解决问题时才用乘加货乘减的方法解决。

3 交流中生成,让每个孩子得到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4 评价和修改中生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本节课要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难度较高,又加上本节课还要解决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的问题所以生成就显得单

一、浅显(多是模仿例题)。

本次课堂学生能做到全程参与,全过程参与。课前活动口算三分钟做到人人参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意出题展示,发现共有多人次参与回答与展示,课堂练习做到人人参与,课堂轻松自由,除学习状态的参与还达成了学生情感的参与,学生心态的参与。 老师通过乘加乘减比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们跃跃欲试的时候,老师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内容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不足之处:

1、在学生汇报时让他说完,不要怕学生说不了。

2、总结乘加乘减两种方法的异同方面做得还不够,可以让孩子试着看算式画图,进一步理解题意,效果会更好!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鉴于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已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所以本课仍以“游乐园”情境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复习了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发现了只用乘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乘加、乘减”的教学呼之欲出。现实情境是学生列算式的依据,所以在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解决问题,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出不同的算式,并充分的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不足之处.: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我把大量时间放在了让学生说为什么会这样想的叙述上,由于孩子的年龄太小,总体感觉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好,特别是在说为什么的时候,需要一大窜语言文字来描述,一些同学的诉说,断断续续,不太清楚,所以我得重复他们说的话,这样耽误了时间,没进行完。在我预设时也过低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原本认为只有3-4种解决的方法,却出现了

8、9种方法,很令我惊奇,我不得不承认他们真的太棒了,如果我的教学设想在课前再多一点,这样会更好得把握时间,不至于使后面的开放题进行不完。

第20篇:9加几教案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体验出用“凑十法”来计算比较简便,学会用 “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大家高兴吗?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找两名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师:第一题回答的不错,请看第二题10+1=、、、、、

师:小朋友,通过做这些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谁起来说一下?

师:对,10加上几就是十几。看来小朋友们学得不错,咱们现在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真是热闹极了,你们瞧!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同学们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师:小朋友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比赛非常辛苦,学校给运动员准备了一些饮料,小朋友,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2)研讨解决“现在有多少盒”的问题。

师:那大家看一下,箱子里面有几盒饮料?箱子外面呢?要求现在一共有多少盒饮料?该怎样用算式来表示呢?9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像这样的9加几的问题。 师:大家仔细想一下,你用什么方法知道9+4的得数呢?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谁起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师准备实物,让学生来到讲台前示范自己的方法) 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①

1、

2、3„„

12、13依次数。②从9数到13。

③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4)在操作中掌握“凑十法”。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用小棒代替牛奶来摆一摆)左边摆9根小棒,这9根小棒表示什么?(生回答拿出9根红色的小棒代表箱子里面的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这又表示什么?(4根绿色的小棒代表箱子外面的饮料),大家想一想,怎么样移动一根小棒就能一眼看出结果。(大家动手摆摆看)

师:谁起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样移动的?(要多找几人说说) (现在我们把小棒藏起来。看谁藏得快?表扬收的快的同学)) 师:借助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谁来说说怎样算9+4呢?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梳理“凑”的过程

1 10

3 9﹢4= 13

生:拿出的1是从4中分出来的,这样4就分成了1和3,先用9加上这1就是10,再用10加3等于13.是这样的吗?谁起来再说一说?

师: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再集体说一说) (4)交流方法

(师:刚才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了,想知道老师最喜欢哪一种吗? )

师:像这样把9先凑成10再计算的方法叫“凑十法”。刚才我们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以后计算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和你的小伙伴比一比看谁的方法能算得又对又快,好吗?

三、巩固练习

1、师:大家用自己的智慧帮小明解决了问题,真是了不起!下面小朋友能不能帮老师解决一道题?大家看大屏幕,谁能看明白这幅图的意思?

生答:左边是几根小棒,右边是几根小棒。

师:你能提出一个加法的数学问题吗?怎样列式大家想一下,怎么样移动一根小棒就能一眼看出结果?谁起来说一说?(多找几个同学说)(怎样算呢?)

师:小朋友们,现在运动会结束了,学校要给优秀的运动员颁发小花,我们一起看一看吧!瞧!多美的小花,大家看大屏幕,(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左边是几朵小花?右边是几朵小花? 师:要想求一共有多少朵小花?该用什么方法?

A:现在老师不让大家移动小花,通过圈一圈,就能一眼看出得数?谁起来说一下应该如何圈,? B:谁起来说一下(怎样算呢?)?

师:小朋友们,学习累了吗?我们一起来做个手指操的小游戏好吗?站起来和老师一起做。做的真不错!

(1) 刚才喜羊羊说,青青草原的果子熟了,喜羊羊想邀请小朋友一起去摘果子,你们愿意吗?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第一个果子,那个小朋友来摘?

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帮助喜羊羊摘了那么多果子,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2) 小朋友真是善良的孩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懒洋洋看大家变现那么好,他想和大家比试一下,你敢接受挑战吗?

他说你们把学案52页的题目全部做完,全做对才算是赢他的,同学们,你们有信心 吗?老师在这里提醒大家做题要认真仔细,并把字写好,不要出错哦!下面时间开始吧!

请同学们自己对下答案。把做错的答案自己圈起来,在旁边写上正确的答案。

A:根据你做的题目,你觉得这节课你表现非常好,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你就得3朵小花,如果你觉得你这节课表现一般,还需要努力些,你就自己在下面得两朵小花。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已经快接近尾声了,小朋友想一想,你学会了什么?学的开心吗?

老师今天也非常开心,通过上这节课,我发现我们班小朋友既会动手学习,又会动脑思考,个个都是最棒的,为了表彰大家,老师要送给大家一句口诀,我们一起读一读吧:9加几,不用怕.借一个,凑成十.计算起来对又快。

怎么在教案模板上加文字
《怎么在教案模板上加文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