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选修一备课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43:09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案全套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引言

实验复习首先是要对教材中的每个基本实验,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及注意等项。对实验中经常碰到的常用装置或操作进行归纳和适当延伸。如探究怎样使验证实验更加操作简单,时间短、污染少;在规范的基础上灵活应用。 第二是要注重教材实验的开发与整合,以提高创新实验的设计能力和评价能力。如失败原因探讨与诊断,引导观察分析“异常”,或结合信息材料,概括实验目的归纳实验结论。总之要学会分析,注重表达。 专题一 常见仪器的使用及实验安全 知识点

《高考考试大纲》

对应教科书内容 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了解化学实验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化学1 第一章 第一节 安全标识、安全措施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

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化学1 第一章 第一节

一、重点知识解析

1.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用于加热的仪器】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硬质玻璃管。 特点:受热面积小、材质易均匀分散热量。

(2)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圆底平底及蒸馏烧瓶)、锥形瓶等。 特点:受热面积大,不均匀分散热量。 【计量仪器】

(1)托盘天平:用于称量物质的质量。精度0.1 g。称量前调“0”点,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取,称量干燥的固体应放在两盘等质量的纸上,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2)量筒:用于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精度0.1 mL。无“0”刻度。不能在量筒内配制或进行化学反应,量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观察刻度时眼睛平视。

(3)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前首先检查瓶塞是否漏液,往容量瓶转移液体应用玻璃棒引流,液体应冷却到20℃,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 (4)滴定管:用于做酸、碱中和滴定。精度为0.1 mL。刻度由上向下一般为0~25 mL,但容积大于25 mL。酸式、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碱式滴定管不能装氧化性试剂,用前应先检查活塞处是否漏液。

(5)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水银球不能触及反应器壁,不能当搅拌器使用,注意温度计的量程。

【分离仪器】

(1)普通漏斗:用于转移液体或分离固体液体混合物,也常用于防倒吸装置。

(2)长颈漏斗:主要用于装配制气反应发生器。使用时,长管末端插入反应液面以下。 (3)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液体。也常用作反应器的随时加液装置。使用前应检验是否漏液,分液时下层液体由下口放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 (4)干燥管:用于干燥或吸收某些气体,气流由大口进小口出。 (5)洗气瓶:用于干燥气体,或不纯气体的除杂。也可用作测气装置、储气装置等。 注意气体的进入方向,除杂:“长进短出”,排水储气:“短进长出”。 2.化学实验安全常识

推荐第2篇:高中化学.无土栽培技术教案选修创新

无土栽培技术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化学肥料的组成、性质特点、生产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化学肥料的发展方向。

2.认识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莠剂的意义。 情感目标:

知道化肥、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认识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莠剂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莠剂的意义。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和阅读自主学习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何为溶液呈电中性? [知识学习] 1.营养液配制与无土栽培实验

(1) 母液的配制 (2) 营养液的配制 (3) 用营养液培养植物幼苗 2.营养液的酸碱度调整

营养液的酸碱度直接影响营养液中养分存在的状态、转化和有效性。如磷酸盐在碱性时易发生沉淀,影响利用;锰、铁等在大事性溶液中由于溶解度降低也会发生缺乏症。所以营养液中酸碱度(即pH)的调整是不可忽略的。

pH值的测定可采用混合指标剂比色法,根据指示剂在不同的pH值的营养液中显示不同颜色的特性,以确定营养液的pH值。如果水源的pH值为中性或微碱性,则配制成的营养液pH值与水源相近,如果不符要进行调整。

在调整pH值时,应先把强酸、强碱加水稀释(营养液偏碱时多用磷酸或硫酸来中和,偏酸时用氢氧化钠来中和),然后逐滴加入到营养液中,同时不断用pH试纸测定,至成中性为止。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的植物大多都生长在哪里吗?大家请看„„(给学生看录像)

同学们说得很对。地球上绝大多数植物都生长土壤里,地球因为这些植物更加充满生机。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不断探索新的植物种植方式,下面我带大家到苏州西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去瞧瞧吧!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发现?

1 你还见过其他离开土壤也能生长的植物吗?(鼓励学生交流)

2、小结揭题:小朋友说得真好。这些植物离开了土壤也能生长,我们把植物的这种种植方式叫做无土栽培。

(二)运用网络,探究知识

1、质疑提问

以前你们研究过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吗?今天想不想研究?能提出一些研究的问题吗?(鼓励学生提问)

小朋友问得真好!你们的每一个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发现你们最关心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1没有土壤为什么植物也能生长?○2谁发明了无土栽培?○3无土栽培有什么优点?○4○无土栽培的方法有哪些,怎样进行无土栽培?

2、分组研究

(1)提问: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你有什么哪些办法?

(2)谈话:办法真多,这节课我们就先用上网查找的方法来研究这些问题好吗? 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下面我们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进行研究。现在我们一共有12组,每组可以自由选择一个问题研究,研究时可以随时交流,可以三个小朋友在一台电脑上一起研究。

 下面先请各小组选择研究的问题。

 下面请小朋友看在我们的桌面上有一个“无土栽培”的专题网站,双击打开,点击进入主页,然后就可以搜索答案。搜索到了答案认真读一读,再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交流交流。

 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开始吧,看哪一组能成为小博士组。

3、交流汇报

(1)谈话:时间到了,小朋友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小组内相互交流交流。下面我们集体交流,哪一组小朋友先来?

(2)学生交流。多表扬学生,多给予小博士称号

 无土栽培栽培技术最早使用是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伍德华德。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配制成营养液,再配上其他东西,来代替土壤栽培,这就是无土栽培。  无土栽培的优点是不受地方限制,产量高、品质好,能反季节生产,减少病害,因此无土栽培能获得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 方法:立体栽培、水培、袋培、砂石培、木屑培等

(三)指导实践

1、讲述:通过上网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研究无土栽培还有什么打算或?

2、指导学生做木屑栽培大蒜的实验。

同学们想自己也来动手做一做无土栽培的实验,可以。在我们的主页上就有怎样进行无土栽培指导方法。下面我们但三人一组,借助网络信息,合作完成一个无土栽培种植大蒜的实验,先完成的举一举手,然后交流一下为什么自己完成的那么快?还可以去指导其他组完成任务。老师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实验材料中有一杯水,小心不要打翻。开始

3、反馈情况。

在用无土栽培栽培技术合作种大蒜过程中,谁最先完成任务,为什么你们能完成的那么快?谈谈种植的体会?对这个已经种好的你有什么打算?

(四)总结延伸

1、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自己的研究已经成功解答问题,小朋友从问题小博士变为知识小博士、能力小博士,你们高兴吗?还有问题了吗?

2、延伸:(有问题很好,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后去研究,好吗?)你们没有问题老师有个问题,:

 作为一个苏州的小公民、小博士,你们认为无土栽培技术在我们苏州地区有推广的价值吗?(请大家为农民叔叔阿姨出点点子)

3、结束语:小朋友,讲得真好,老师相信未来的苏州在你们这群小博士的建设下一定会更加富强。 [练习] 1.现有MgCl

2、KCl、Na2SO4三种物质的混合液中,已知CCl-=1.5mol/L,CK+┼CNa+ =1.5mol/L,CSO4=0.5mol/L,则CMg应是 2-2+

mol/L。

2.在无土栽培中,须配制一定量含50molNH4Cl、16molKCl和24molK2SO4的营养液。若用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单位:mol): A、

2、6

4、24 24 3.硝酸钠10克、过磷酸钙70克、硫酸铵25克、硫本钾35克、硫酸镁40克。计算以上配方中N的质量分数: B、6

4、

2、24

C、

32、50、12

D、

16、50、3

推荐第3篇:高中化学选修4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第三节 电解池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推荐第4篇:高中化学选修五131

课时作业(四)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烷烃的系统命名分四个部分:①主链名称;②取代基名称;③取代基位置;④取代基数目。这四部分在烷烃命名规则的先后顺序为(

) A.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D.①③④②

解析:烷烃的系统命名书写顺序分别为:取代基位置、取代基数目、取代基名称、主链名称。

答案:B 2.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①③④

C.①②③

B.②④

D.全部

解析:②错。编号和书写取代基都应遵循“简单在前,复杂在后”的原则。正确命名为:3-甲基-4-乙基己烷。

答案:A 3.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4-甲基-4,5-二乙基己烷 B.2,2,3-三甲基丙烷 C.3-乙基戊烷

D.3,4-二甲基-4-乙基庚烷

解析:A、B两项未选对主链;D项支链位置的序号和不是最小。 答案:C 4.某烷烃的结构简式为的正确命名应是(

) A.2-甲基-3-丙基戊烷

B.3-异丙基己烷

,它C.2-甲基-3-乙基己烷

D.5-甲基-4-乙基己烷

解析:烷烃在命名时应选含支链最多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同时编号要离支链最近,且支链位置的总序号和应最小。选项A主链未选对;选项B未选用含支链较多的最长碳链作主链;选项D未从离支链最近的一端给主链碳原子编号。

答案:C 5.CH3CH(C2H5)CH(CH3)2的名称是(

) A.1,3-二甲基戊烷

B.2-甲基-3-乙基丁烷 C.3,4-二甲基戊烷

D.2,3-二甲基戊烷 解析:该烷烃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将乙基展开拉伸后得:

。命名时对主链碳原子的编号应从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

答案:D 6.现有一种烃可表示为

命名该化合物时,应认定它的主链上的碳原子数目是(

) A.9

C.11

B.10

D.12 解析:题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看似复杂,但只要将各种情况下碳链上的碳原子数清楚即可。可得出主链上的碳原子数有11个。

答案:C 7.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2-乙基丁烷

C.3,3-二甲基丁烷

B.2,2-二甲基丁烷 D.2,3,3-三甲基丁烷

解析:烷烃命名时,2号碳上不会有乙基,所以A是错误的;编号时从离支链最近的一端编号,所以C是错误的;当支键两端一样时,选择支链位置总数小的一端编号,所以D是错误的。

答案:B 8.“辛烷值”用来表示汽油的质量,汽油中异辛烷的爆震程度最小,将其辛烷值标定为100,如图是异辛烷的球棍模型,则异辛烷的系统命名为(

)

A.1,1,3,3-四甲基丁烷 B.2-甲基庚烷 C.2,4,4-三甲基戊烷 D.2,2,4-三甲基戊烷 解析:异辛烷的结构简式为

其正确命名为2,2,4-三甲基戊烷,则D项正确。

答案:D 9.某同学写出的下列烷烃的名称中,不正确的是(

) A.2,3-二甲基丁烷 B.2,2-二甲基丁烷 C.3-甲基-2-乙基戊烷 D.2,2,3,3-四甲基丁烷

解析:解此类题的方法是:先按题中所给名称,写出其结构简式,然后再按命名原则,重新给其命名,看与原来名称是否相符,若相符,则原来的命名就是正确的。

答案:C 10.对于烃名,正确的是(

) A.2-甲基-3-丙基戊烷

B.3-异丙基己烷 C.2-甲基-3-乙基己烷

D.5-甲基-4-乙基己烷

的命解析:该物质主链有6个碳原子应命名为己烷,2号位有1个甲基,3号位有1个乙基,所以其名称为2-甲基-3-乙基己烷。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8分)下列烷烃的名称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明错因并改正。

解析:本题是烷烃命名中几种常见的错误类型,这些类型是:主链选错;主链的碳原子编号错;取代基顺序写错。

答案:(1)主链选错,故不正确。应是2,5-二甲基-4-乙基庚烷。 (2)编号错,取代基编号之和应最小,故不正确。应是2,5-二甲基-3-乙基己烷。

(3)取代基顺序写错,应由简到繁,故不正确。应是2,4-二甲基-3-乙基己烷。

(4)主链选错,故不正确。应是2,3,3,4-四甲基-4-乙基庚烷。 12.(6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命名为“2-乙基丙烷”,错误原因是________;将其命名为“3-甲基丁烷”,错误原因是________。正确的命名为:________。

(2) 的名称为:______。

解析:(1)主链选错,编号错误,正确命名为2-甲基丁烷。 (2)选最长碳链为主链,从离支链最近的碳原子编号,正确命名为:2,5-二甲基-4-乙基庚烷。

答案:(1)主链选错 编号错 2-甲基丁烷 (2)2,5-二甲基-4-乙基庚烷

13.(8分)(1)根据系统命名法写出下列烷烃的名称:

(2)根据下列有机物的名称,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 ①2,4-二甲基戊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2,5-三甲基-3-乙基己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对烷烃进行命名,应按照系统命名的程序,首先选主链,称某烷;然后编碳号定基位;最后再写名称。

(2)由有机物的名称确定烷烃的主链及其碳原子数,再依据支链位置画出碳骨架,最后根据碳满四价原则添氢。

答案:(1)①3,3,4,6-四甲基辛烷

②3,3,5-三甲基庚烷 ③4-甲基-3-乙基庚烷 ④3,3,4-三甲基己烷

14.(8分)(1) 是________。

的名称(2)2,4,6-三甲基-5-乙基辛烷分子中共有________个甲基原子团。 (3)分子中有6个甲基,而且一溴代物只有一种的烷烃分子式是________,结构简式是________。 解析:(2)中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知共有6个甲基原子团。

答案:(1)2,5-二甲基-3-乙基己烷

(2)6 (3)C8H18

推荐第5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5.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第1课时加成聚合反应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5.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第1课时 加成聚合反应。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是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之一。加聚反应在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已经提起过,本节以复习聚乙烯的形成过程为基础,进一步学习聚合物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更全面的认识加聚反应的特点。

首先根据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能用常见的单体写出聚合物的结构简式或聚合反应方程式。

(3).能说明加聚反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加聚反应的分析,培养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掌握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人类是可以通过有机合成不断合成原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从而为不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然后确立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

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有关概念;了解加聚反应的一般特点。

2.难点:

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加成聚合反应的特点;能用常见的单体写出聚合物的结构简式或聚合反应方程式,能从简单的聚合物结构式分析出单体。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索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以旧引

推荐第6篇: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对于反应体系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表示。

某一物质A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为:

式中——某物质A的浓度变化,常用单位为mol·L-1。

——某段时间间隔,常用单位为s,min,h。

υ——物质A的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是mol·L-1·s-1,mol·L-1·s-1等。

(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

①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间的关系

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

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

(4)化学反应速率的特点

①反应速率不取负值,用任何一种物质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都不取负值。

②同一化学反应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可能有不同的速率数值,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小贴士:①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指的是某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②由于在反应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纯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纯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化学反应速率与其表面积大小有关,而与其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通常是通过增大该物质的表

面积(如粉碎成细小颗粒、充分搅拌、振荡等)来加快反应速率。

③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的速率。因此,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反应体系中的哪种物质做标准。

2、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

(1)基本思路

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为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体系中的化学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所以与其中任何一种化学物质的浓度(或质量)相关的性质在测量反应速率时都可以加以利用。

(2)测定方法

①直接可观察的性质,如释放出气体的体积和体系的压强。

②依靠科学仪器才能测量的性质,如颜色的深浅、光的吸收、光的发射、导电能力等。

③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产物本身有比较明显的颜色时,常常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质浓度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

推荐第7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2.1《合理选择饮食》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章

促进身体健康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

教学目标:

1、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识别食物的酸碱性。教学重点:

1、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识别食物的酸碱性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查阅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投影]图2—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15-18)

[讲解]1998年我国首次颁布了符合国情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提供了合理的选择食物的指南。图中数字指每日的用量,有的项目有两个数字分别表示适合15~18岁的男生和女生。

[思考交流]

1、从图中你能获得那些信息?

2、根据上一章所学的知识和你的生活经验,谈合理选择饮食的重要性。

3、根据图2-1制定你一天的食谱,并与同学交流。[展示](思考交流)成果: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结合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它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现出来,便于群众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实行。

平衡膳食宝塔提出了一个营养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它所建议的食物量,特别是奶类与豆类食物的量,可能与大多数人当前的实际膳食还有一定距离,但为 了改善中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应把它看作是一 个奋斗目标,努力争取,逐步达到。

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吃300克 至500克;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层,每天应吃400克至500克和100克 至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吃125 克至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克至100克,蛋类25克至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宝塔建议食物的摄入量一般是指食物的生重,熟食类应折合成生重来计算。各类食物的组成是根据全国营养调查中居民膳食的实际情况计算的,所以每一类食物的重量不是指某一种具体食物的重量。如谷类是面粉、大米、玉米粉、小麦、高梁等的总和。

宝塔包含的每一类食物中都有许多的品种,虽然每种食物都与另一种不完全相同,但同一类中各种食物所含营养成分往往大体上近似,在膳食中可以互相替换。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饮食习惯及物产不尽相同,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才能有效地应用平衡膳食宝塔。

膳食对健康的影响是长期的结果。应用平衡膳食宝塔需要自幼养成习惯,并坚持不懈,才能充分体现其对健康的重大促进作用。

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指南

1、保证吃好早餐;

2、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摄入;

3、重视户外活动。儿童是指6~12岁进入小学阶段的学龄孩子。他们独立活动的能力逐步加强,而且可以接受成人的大部分饮食。这一部分孩子,在饮食上往往被家长误看作大人,其实他们仍应得到多方面的关心和呵护。

一般情况下,孩子应合理食用各类食物,取得平衡膳食。男孩子的食量不低于父亲,女孩子不低于母亲。应该让孩子吃饱和吃好每天的三顿饭,尤应把早餐吃好,食量宜相当于全日量的1/3。孩子每年的体重约增加2~2.5千克,身高每年可增高4~7.5厘米。身高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增长快些,故往往直觉地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瘦长型的。少数孩子饮食量大而运动量少,故应调节饮食和重视户外活动以避免发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除了不应该饮用酒精饮料外,其余原则也适用于这些孩子。要引导孩子吃粗细搭配的多种食物,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禽、蛋、肉应该丰富些,奶类及豆类应该充足些,并应避免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应该引导孩子饮用清淡而充足的饮料,控制含糖饮料和糖果的摄入,养成少吃零食的习惯。

[板书]

一、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过渡]人们每天都要补充一定量的水分,那么水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呢? [投影]

1、自然界存在绝对的纯净水吗?为什么?

2、天然水为人体提供了那些营养成分?

3、天然水都可以直接饮用吗?为什么?

4、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选择哪一种饮用好? [展示]思考交流成果:

[思考交流]根据投影及29页第

2、

3、4自然段通过查阅资料思考交流:

炎炎夏日就要来到,水的选择成了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面对各种铺天盖地的广告,我们该该怎样选择?我们究竟该喝什么样的水?

美国的马丁博士告诉我们,有一定硬度、溶解性固体相对较多、偏碱性的水是 健康的饮用水。原因之一就是硬水束缚住了有害成分,因而降低了他们的被吸收;或者硬水中的矿物质提供了阻止毒物发挥有害作用所需的养分。在这个基础上,专家为我们选择了适合我们青少年喝的饮料:

纯净水和矿泉水

纯净水和矿泉水等桶装水由于饮用方便深受现代人青睐,但是,喝这些水时一定要保证其卫生条件,一桶水最好在一个月内喝完,而且人们不应把纯净水作为主要饮用水。因为水是人体的六大营养素之一,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纯净水中的这些物质含量大大降低,如果平时人们饮食中的营养结构又不平衡,就很容易导致营养调。

茶水

茶水中富含维生素及氨基酸、茶多酚、黄酮、糖、蛋白质、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它们与

唾液发生反应使口腔滋润产生凉感。具有清心提神、除烦消炎、生津解渴、防治多种疾病的功能。喝热茶能促进人体汗腺分泌,大量水分从汗毛孔渗出散发热量。喝后10分钟可使体温下降1℃至2℃并保持20分钟左右。

有的人担心自来水硬度太大会不利于身体健康,但水的硬度对人体健康基本没有影响,而且现在国内的自来水都符合生活饮用水的标准,饮用煮沸了的自来水是安全的。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如今市场上各种纯净水、矿泉水和饮料名称五花八门,广告宣传更是诱人,那么人们究

竟该选择什么来喝呢?其实从健康的角度来看,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它不含卡路里,不用消化就能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一般建议喝30摄氏度以下的温开水最好,这样不会过于刺激肠胃道的蠕动,不易造成血管收缩。含糖饮料会减慢肠胃道吸收水分的速度,长期大量喝饮料,对人体的新陈代谢会产生一定不良影响。李百花大夫告诉记者,像橙汁、可乐等含糖饮料口感虽好,但不宜多喝,每天摄入量应控制在一杯左右,最多不要超过200毫升,而对于糖尿病人和比较肥胖的人来说,则最好不要喝饮料。

[投影]资料卡片

[板书]

二、食物的酸碱性

[讲述]食物有酸碱之分并非指味道而言,是指食物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的性质。凡最终代谢产物为带阳离子的碱根者为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奶类、茶叶等,特别是海带等海洋蔬菜,为碱性食品之冠。最终代谢产物为带阴离子的酸根者为酸性食物,如肉、大米、面粉等。酸性食物蛋白质多,碱性食物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多。酸性食物会使体液偏酸,引起轻微酸中毒,易招致风湿性关节炎、低血压、腹泻、水肿、偏头痛、牙龈发炎等疾患。碱性食物会使体液偏碱,易招致高血压、便秘、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动脉硬化乃至白血病等病。

[板书] 食物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为带金属阳离子的为碱性食物,反之为酸性食物。

[思考]柠檬酸、橘子为什么它是碱性食物?

[回答]食物的酸碱﹐并不是凭口感﹐而是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之后在体内吸收代谢后的结果。如果食物代谢后所产生的磷酸根﹑硫酸根﹑氯离子等离子比较多﹐就容易在体内形成酸﹐而产生酸性反应。如果产生的钠离子﹑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较多﹐就容易在体内产生较多的碱﹐形成碱性反应。这和食物中的矿物质含量有关。一般来说﹐含有硫﹑磷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是酸性食物;而含钾﹑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为碱性食物

[讲述]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是维持肌体内部各种因素之间和机体与外部各种因素之间的综合平衡。其中,酸碱平衡就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种种现象表明,在现代社会,身体内的酸碱失衡已经成为导致现代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分析]人体内的酸碱平衡: 正常细胞功能的维持要求pH变化处于相当窄的范围内(动脉血浆pH为7.35~7.45),正是由于缓冲系统、肺的呼吸和肾的排泄对体液酸碱的调节作用,才使得体液pH变化很小。

[板书]人体中的酸碱平衡:

[小结]但是把食物以“酸碱”而分为“好坏”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少吃些肉﹐多吃些菜是对的;如果酸性食物吃的太多,吃些碱性食物均衡一下也是可接受的,但是不要矫枉过正了。只要遵循着均衡饮食的原则,注意天然新鲜食物的充份摄取,在营养上,在酸碱上,都能得到良好的平衡。

[作业]P37

1、2

推荐第8篇:高中化学专题一教案 [1500字]

教学内容

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即熔化为液态)状态下能导电(即电离)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无论在水溶液中还是熔融状态下均以分子形式存在,因而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注:酸、碱、盐大多是电解质

(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2)、酸、碱和盐大多是电解质;大部分气体(co

2、so

2、nh3等)和大多有机物(蔗糖、酒精等)为非电

解质。

(3)、是否为电解质与溶解度无关,如baso

4、caco3等难溶物质是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式子。 电离方程式书写的方法: (1)左边:化学式 中间:等号 右边:阳离子,阴离子——离子所带的电荷与相应的化合价相同,原子团不能拆开写,如oh-,so42-等加号连接它们。

(2)阴、阳离子前面配上系数——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 (3)检验“=”两边是否守恒(质量、电荷)

3、三种分散系的区别

胶体的性质

一、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物理方法)

二、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凝聚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

4、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一、原则: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易分离易复

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

二、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1)物理方法:过滤、结晶、升华、蒸馏、萃取、分液、溶解等。 (2)化学方法:沉淀、置换、加热、分解等。

1.过滤

过滤是分离 液体和不溶性固体 混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除去液体中的 难溶性组分,过滤装置如图:

(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2)过滤的操作要点

①一贴:滤纸紧贴 漏斗 内壁;

②二低: 滤纸 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液面 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漏斗的 三层滤纸 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 烧杯内壁 相接触。 2.蒸发

蒸发是将溶液加热,使溶液受热汽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物质的方法。蒸发可得晶体,也用于浓缩溶液。蒸发装置如图:

(1)蒸发时用到的仪器有:、、。 (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实验结束后,不能将蒸发皿直接放在 实验台桌面 上,以免烫坏 桌面 或遇实验台上的冷水引起蒸发皿炸裂;

②当蒸发到析出大量 晶体、剩余少量 溶液 时,应停止 加热 ,利用 余热 蒸干,以防止晶体过热迸溅。

3.结晶和重结晶 (1)冷却法

将热的饱和溶液慢慢冷却后析出晶体,此法适用于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比较大 ,如kno3。 (2)蒸发法

此法适用于 溶解度变化不大 的溶质,如nacl

(3)

重结晶、过滤 等步骤,得到更纯净的晶体的过程。.萃取和分液 (1)定

4 ①萃取:利用物质在 互不相溶 的溶剂中 溶解度 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②分液:将萃取后两种 互不相溶 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2)萃取与分液所用的主要仪器:

5.蒸馏 (1)

蒸馏原理

利用物质沸点的不同,加热液体混合物,使沸点低的液体变为气体挥发出来,再 冷凝 为液体,以除去

易挥发、难挥发 或不挥发杂质的方法。

①装置:如下图所示。

②仪器: 酒精灯

5、常见离子的检验

蒸馏的装置及主要仪器 (2)

检验鉴别化学物质有哪些原则?物质检验的“三个原则”即一看(颜色、状态)、二嗅(气味)、三实验(加试剂),根据实验时所表现的现象不同,检验离子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类: (1)生成气体,如nh4+、co32-的检验。 (2)生成沉淀,如cl-、so42-的检验。

(3)显现特殊颜色,如cu2+、fe3+等

1.nh4+检验

(1)原理:nh4+oh=== nh3↑+h2o,nh3可使湿润的 红色 石蕊试纸 变蓝。 (2)实验:氯化铵、硫酸铵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

①实验步骤

取氯化铵、硫酸铵各1 g,分别放到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稀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试管,并将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 (或 ph试纸 )靠近试管口上方。 ②实验现象

湿润的 红色 石蕊试纸变为 蓝色 。 ③实验结论

氯化铵、硫酸铵中含有 nh4。 2.cl检验

(1)原理: ag+cl===agcl↓ ,agcl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2)实验: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

①实验步骤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铵晶体,再加入2 ml蒸馏水使其溶解,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注意】 检验cl-时,加入稀hno3的作用是 排除co3、po4 等的干扰。 co3 po4 也能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沉淀 能 溶于稀硝酸。 ②实验现象

氯化铵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 白色 沉淀。 ③实验结论

氯化铵中含有 cl 。 3.so42-检验

(1)原理: ba+so4===baso4↓ ,baso4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2)实验:硫酸铵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①实验步骤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铵晶体,再加入2 ml水使其溶解,向试管中分别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

【注意】 检验so42-时,加入稀盐酸的作用是 排除co

3、so3 等的干扰。 co

3、so3 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能溶于稀盐酸。 ②实验现象

2-

2-

2-

2-

2-

2+

2--

3-

2-

3-

2-

硫酸铵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 白色

③实验结论

硫酸铵中含有 so4 。 4.焰色反应

(1)定义: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 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特殊颜色的现象,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可见焰色反应并不是化学反应,而应是一种物理现象,主要用于钠、钾等碱金属及其离子的检验。

(2)焰色:钠:黄色 色;钾: 浅紫 色(隔蓝色钴玻璃,目的是滤去钠产生的黄色火焰干扰)。 (3)实验:焰色反应器通常可用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或镍、铬、钨丝制成。每次焰色反应操作之后,都要用 稀盐酸 洗净金属丝。用稀盐酸的原因是:生成金属氯化物,而金属氯化物在高温时可挥发。

实验步骤

①灼烧:将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里灼烧,直到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为止。

②蘸烧:用铂丝蘸取欲检测的试液或试样,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③洗烧:测试完毕,将铂丝用稀盐酸洗净,在外焰上灼烧到没有颜色为止,以备下次用。

6、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主要仪器

电子天平或 托盘天平、100 ml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等。 2.配制步骤

(1)计算:根据nb=cb·v (2)称量 (3)溶解:将称好的物质放入 烧杯 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用 玻璃棒 搅拌,并冷却至室温。(4)移液:将烧杯中的溶液用 玻璃棒 引流转移到 100 ml容量瓶 中。 (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2~3 次,并将洗涤液都注入 容量瓶 中,轻轻摇动 容量瓶 ,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 离容量瓶颈刻度1~2 cm 时,改用 胶头滴管 滴加蒸馏水至 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 (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8)装瓶:将容量瓶内的溶液倒入洁净、干燥的试剂瓶中,在瓶体上贴好注明溶液名称、浓度的标签,备用。

三、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下表是配制naoh溶液时某些操作对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

附:仰视或俯视刻度线图解

(1)仰视刻度线(图1)。由于操作时是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从下向上看,最先看见的是刻度线,刻度线低于液面的实际刻度,故加水量偏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

(2)俯视刻度线(图2)。恰好相反,刻度线高于液面的实际读数,使得加水量偏小,浓度偏高。

四、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 1.容量瓶的标注内容

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积、刻度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下,液体的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所以只有在指定温度下,容量瓶的容积才是标准的。常用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及1 000 ml。

2.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容量瓶的“五不”:不能进行加热;不能进行溶解;不能进行稀释;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不能久贮溶液,尤其是碱液。

(2)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查漏:向容量瓶中注入少量蒸馏水塞紧瓶塞,倒转,若不漏水,放正后再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倒转,看是否漏水。

(3)称量naoh等易潮解、腐蚀性固体药品时应在烧杯等玻璃仪器中进行。 (4)溶解或稀释过程中有明显热效应时要等溶液恢复至室温时再进行转移。

(5)转移时应用玻璃棒引流,并将烧杯内壁和玻璃棒洗涤2~3次后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继续加水至刻度线下1~2 cm处。洗涤时可不要用水过量!

推荐第9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恢复公民大会权力

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 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2、历史局限: 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

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 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

3、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

三、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

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2、表现

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

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合国力:公元前343年,秦国已经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派人送礼,各诸侯派人来称贺

3、局限性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划清界限

4、消极影响:推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导致了秦朝的暴政,对后世影响消极。

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倡导君主独裁专制,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为 后世 君主专制埋下了祸根;

改革不彻底,所以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特别是秦汉时期存在大量奴隶制残余。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

1、东晋时建代国,拓跋珪建魏,统一黄河流域

影响:社会安定,经济恢复,推动了畜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变,国家机构日益完备,民族融合

2、鲜卑文明与汉文明冲突,社会矛盾尖锐,改革迫在眉睫

宗主督护制,豪强地主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徭役

广大农民赋税赋税负担沉重,农民起义不断

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未处理好民族关系,激化矛盾

3、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改革条件具备

二、改革内容:

1、创新制:制定俸禄制、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

2、迁都:目的——强化中原统治、避开鲜卑族旧势力;原都城偏穷、交通不便、不如洛阳;北受柔然威胁、南为经略中原

3、移风易俗:汉服、汉话、汉姓、通汉婚、改汉籍

三、评价:促进民族大融合

1、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2、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3、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鲜卑游牧民族的农耕化 汉族人民生活的鲜卑化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

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

(1)土地兼并,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2)极贫积弱局面: 财政困难,入不敷出;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

2、庆历新政:以整顿整治为中心,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推行一年多夭折

二、内容:

1、富国之法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2、取士之法

改革科举 整顿太学 改革官吏选拔

3、强兵之法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军器监

三、评价:

1、结果:新法被废止

原因:新法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强烈反对

失去宋神宗的支持

新法推行中的缺陷

2、变法的历史作用

北宋积贫局面的改善: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上升,国库充裕

北宋积弱局面的改善:军队战斗力增强,取得重大胜利

第五单元 宗教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中世纪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和危机

1、天主教地位:支配地位,大一统神权统治。

经济上是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

政治上,教权高于世俗王权,至高无上;

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

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2、宗教“异端”思想

含义: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蔑称

实质:市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矛头:天主教会

手段:利用宗教思想“异端”

表现:12世纪法国纯洁派 14~15世纪英国人威克里夫 捷克人胡司思想及胡司战争

影响:打击了天主教神权统治 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3、西欧向近代过渡

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西欧民族国家发展;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

二、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社会原因

根本原因: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阻碍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

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立志宗教改革

直接原因:天主教兜售赎罪券

(2)标志:“九十五条论纲”发表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理论基础——因信称义

《圣经》是信仰的惟一权威

世俗的统治权力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建立本民族教会

(4)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圣经》翻译成德文,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最终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确立新教,冲击了罗马教会在德国的神权统治,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2、加尔文宗教改革

(1)原因条件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加尔文深入研究《圣经》

(2)内容

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简化宗教仪式;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宗教精神;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和弃民;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节制、忍耐等美德;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建立政教合一政权

(3)作用

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

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背景

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天主教对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

社会各阶层反对教会情绪的不断高涨

日益集权的英 国 君主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

(2)内容

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纳年贡

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联系

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

保留天主教主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3)结果

伊丽莎白一世进一步巩固了宗教改革成果

确立了英国基督教为英国国教

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三、历史作用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四、实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第六单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知识要点:

一、历史背景:

1. 必要性:

(1)埃及国力的衰弱:奥斯曼素丹的政治、经济统治和马木路克的反动统治——经济凋敝、政局动荡——国力削弱。

政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征服 派遣总督(帕夏) 建立近卫军 保留马木路克

经济:包税制

埃及形势:恶化 马木路克的统治 经济凋敝 西方经济势力入侵

(2)面临民族危机:英法列强的殖民侵略

原因:埃及战略地位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发展地需要

条件:18世纪后期埃及国力衰弱、局势动荡 英法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强大

(3)埃及独立民族意识形成

2.可能性:阿里政权的建立(原因:埃及人民反侵略斗争和独立民族意识的形成;开罗三次起义,穆罕默德?阿里取得政权(1805年);阿里政权面临的形势:国外—英国等西方列强侵略,国内—面临奥斯曼帝国和马木路克反动势力的威胁)

拿破仑在的近代化措施的诱导

二、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

没收不向政府纳税的包税人土地;没收了违规的宗教地产;废除包税制,将全部包税地收归国有;改革赋税制度,征收单一的土地税;确定了土地私有制度

2、促进经济发展

(1)农业

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经济作物;

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各地农作物的种植品种和面积;

重要经济作物实行国家专卖制度;

向贫苦农民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贷款

(2)工业

限制私营手工业生产,发展官办工厂;

引进西欧国家的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创办民用工业

(3)商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

商业中心:开罗

地中海东部贸易中心:亚历山大

3、政治

内容 中央设立国务会议、咨议会 地方建立了省、县、乡、村各级行政机构

目地:确立高度的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实质:维护专制集权

4、文化

创办学校,培养人才;

聘请外国专家讲学和传授技术,选派埃及青年去欧洲留学;

建立印刷厂、出版读物、翻译著作、创办报纸

5、军事

废除雇佣兵制度,实行征兵制;

按照法国模式组织和训练新式军队

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军队

三、评价:

1、局限

① 建立并巩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农民和工人受到沉重的剥削和掠夺

② 残暴统治和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2、意义

① 结束埃及长期混乱,确立统一中央集权体制,奠定近代埃及民族国家基础。改革发展了农业和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埃及社会历史进程,促进了文化繁荣,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了埃及的独立与主权

② 埃及实际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推迟欧洲列强侵占进程

③ 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埃及进步

四、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

1、内忧

根本原因: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性、扩张性

具体原因:税收加重 战事不止、征兵频繁

表现:土地荒芜、工厂停工 父母残子 武装起义不断

2、外患

原因:英国等列强进行殖民扩张,助土反埃

结果:埃及战败、阿里身死、埃及沦为半殖民地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背景:

1、俄国农奴制的建立

15、16世纪,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建立过程中,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农奴制开始形成。

17世纪中期正式建立。

2、农奴制下的社会关系

(1)封建地主拥有土地和农奴。

(2)农奴是封建地主的私有财产,可随便处理,生活悲惨。

(3)自由农民耕种公地,向国家纳税、不准离开土地。

3、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危机

(1)19世纪中期,农奴反抗斗争不断,农奴制危机加剧。

(2)俄国工业步履维艰

特点:发展缓慢、落后。

表现:①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②蒸汽动力很少。③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远远落后于英法。

原因: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

(3)反对农奴制的新思潮: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

基本主张:都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产生背景:都受西方社会进步影响

不同点:主要活动内容不同。

十二月党人为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而发动武装起义。

知识分子激进派活动主要是集中在对革命思想的宣传上。

(4)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俄国发动战争目的:①扩大地在中海和西亚的势力②转移国内矛盾

俄国失败原因:英、法势力强大、先进;俄国政府腐败、社会落后

对俄国国内影响:加剧了农奴制危机,推动了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二、改革:

1、改革的酝酿

(1)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局势动荡

国外:国际地位下降

(2)特点:缓慢而谨慎

(3)表现:通过舆论减轻阻力;先秘密后公开;成立委员会

(4)原因:阻力大;借鉴以前改革失败教训

(5)结果:通过了改革法案

2、内容: “二一九法令”

①政治上: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②经济上:土地仍旧归地主所有,农民可获得块份地;农民需缴纳高额赎金赎买份地

③组织管理: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④时限安排:规定前两年是改革过渡期

三、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

1、进步性:

表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影响:俄国历史上重要转折点,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

表现:农民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实际上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原因:①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②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四、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1、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原因:农奴制改革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表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成为俄国农业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产量大幅增加

特点:落后于西欧;对外国资本严重依赖;发展不平衡

2、推动政治缓慢变革

目的: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以维护其统治

主要措施:政治体制方面改革:设立选举产生的城市和地方自治机构,但有财产限制

司法制度方面改革:废除等级审理制,实行公开审理制,但农村照旧

军事、教育方面:略

反映的问题:农奴制改革实际上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影响:推动了俄国由 封建 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转变;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

3、推动矛盾向深层次发展——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原因: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表现: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农民贫困,反抗斗争不断

民粹派——基本主张: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否认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活动:到农村发动农民革命被镇压

暗杀亚历山大二世

第八单元 明治维新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要点:

一、历史条件:

1、国际背景:

2、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1)锁国时期的日本:

政治:幕府统治、等级制度、矛盾尖锐

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对外:锁国政策

(2)被迫开国的日本

黑船事件,签订不平等条约

影响:消极:社会危机加剧;积极:刺激资本主义发展

3、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1)尊王攘夷

背景:民族危机加剧,幕府妥协退让、恐怖镇压

主要参加者:中下级武士

(2)倒幕运动兴起

原因:尊王攘夷运动失败;改革现状,实现富国强兵

国内形势: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风起云涌

准备工作:增强经济、军事力量;建立根据地;联络其他藩国;密切同英国关系;获得天丘支持

结果:“大政奉还”

(3)戊辰战争

原因:推翻幕府,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

过程:京都政变—鸟羽、伏见战役—讨伐幕府

结果:幕府统治被推翻

二、明治维新:

1、政治(废除旧体制)废除旧体制

(1)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废藩置县”,各藩大名迁居东京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建立新的社会体制

取消大名和公卿的名称武士改称“士族”;平民;废除武士佩刀和“格杀勿论”的特权

2、经济(发展新经济):

改革币制、土地制度、地税;推行“殖产兴业”;拓展海内外市场

作用:

①利于经济发展

②确认土地私有,促进农业发展

③农村经济发展,国家财政收入提高

④发展了资本主义新经济

⑤支持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3、文化(文明开化):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社会生活习俗“西化”

4、军事(建立新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改进军事装备;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结果:建立起一支现代化军队

特点:地位特殊,效忠天皇,富有军国主义思想

5、改革的扩展:1889年日本宪法制定,确立二元君主立宪制

原因:自由民权运动 农民暴动

内容:天皇专制 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 设立内阁和枢密院

评价:局限性;浓厚的封建性

积极性;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三、历史地位:

1、使日本成为近代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

2、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

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表现:经济发达 军队加强

影响:废除不平等条约,赢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善

3、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原因:经济、军事实力增长、军国主义传统

表现:侵略琉球、侵略台湾、侵略朝鲜、侵略中国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知识要点:

一、变法的历史根源:

1、社会根源——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加深:必要性

(1)《马关条约》签订,日本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经济掠夺(资本输出)奴役性借款: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争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

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开设银行《马关条约》

(3)列强瓜分狂潮: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4)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3、清政府统治危机:危机感

原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的腐朽

表现:财政危机 原因:偿还外债;自然灾害

措施:增收节支

结果:成效甚微,政府支出有增无减

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4、经济根源——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客观条件: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大

爱国工商人士“实业救国”主张的推动

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

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积极投资新式企业

表现:甲午战争后商办企业、资本额都有较大增长,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

问题: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其发展困难重重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基础

5、阶级根源——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6、思想根源——早期改良思潮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目的:解救民族危难和缓和社会矛盾

早期改良思潮主张思想:兼采西学,变法自强

经济: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动脉义进行竞争

政治: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设立议院。

影响: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形成社会思潮,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

1、康有为的活动:

(1)康有为的思想:

康有为: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青年时期关心国家命运、留意西学

萌发变法思想: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主张变法自强

阐述变法理论:人类社会三阶段理念:“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影响: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领导公车上书、创办报刊和成立强学会,宣传变法

①公车上书

起因:日本逼签《马关条约》

性质: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举人”)第一次以社会政治力量表现出的群众性爱国政治行动

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社会影响极大。

②《中外纪闻》

目的:扩大变法维新的影响,争取更多支持

创办:康有为等在京、沪、湘、津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③强学会

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成立、发展: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得到中央和地方要员支持。不久,又成立了上海强学会

性质: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影响:维新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3、梁启超与《时务报》

梁启超在上海活动:担任《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等文章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培养人才,发展近代工业

影响:在上海掀起声势浩大的变法宣传运动,大大推动了变法维新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4、谭嗣同在湖南活动:发表《仁学》,参与时务学堂、办《湘报》、学会等培养维新人才

影响:湖南维新运动蓬勃发展

5、严复在天津活动:发表《原强》等文章、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等

主张:借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自己的维新变法主张

维新活动影响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

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三、百日维新:

1、历史形势:

(1)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

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九龙半岛和新界

(2)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

康有为上清帝第

五、第六书

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

康有为1898年发起组织保国会

1898年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

2、百日维新开始: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了《定国是诏》

(1)内容

政治方面:广开言路,精简机构等

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

文化教育方面:提倡西学,废除八股,培养人才等

军事方面:改革军制,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等

(2)内容评价:

未实行的措施:“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

进步意义有利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3、新旧势力交锋

(1)背景:新政措施的推行

(2)代表人物

旧势力:慈禧太后为首

新势力:光绪皇帝为首

(3)举措:

旧势力:①慈禧解除翁同稣的职务

②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

③荣禄等人暗中密谋慈禧训政

④抵制新政

新势力

①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尚书、四待郎职务

②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

③拉拢袁世凯

④游说列强支持落空

(4)态势:光绪帝和维新派形势危急

4、百日维新失败——戊戌政变

(1)导火线

①谭嗣同带密谕夜访袁世凯,企图逼慈禧太后彻底交权

②光绪帝接见日本伊藤博文

(2)过程

①慈禧太后“临朝听政”,取消新政

②囚禁光绪帝于瀛台

③屠杀“戊戌六君子”

四、变法失败原因与历史意义

1、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维新派势力弱小,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2)维新派采取的方式和手段缺陷

①缺乏坚持的组织领导②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皇帝

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④企图用“和平”“合法”的手段

2、历史意义

①以救亡图存为目标,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②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符合时代潮流

③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推荐第10篇:高中化学选修四电解池学案

第三节

电解池 学习目标:

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知道电解在氯碱工业、电镀、电冶金方面的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学习过程: 【温习旧知】

1、电解质是指在__________

_ __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电离是指电解质在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状态下离解成____________的过程。

3、原电池是_______

______的装置 。

4、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CuCl2

H2O

NaHSO4

CH3COONH4

【学习新知】

一、电解原理

【自学指导一】观察实验4-2,回答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电解质通电前在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作______________运动;在外电源的作用下(直流电),改作_________移动而导电。在导电的同时,在阳、阴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被电解,电离是__________的前题。

【知识总结】

1、电解氯化铜原理

2、电解原理

在外加

的作用下,电解质的

在阴阳

发生

的过程,叫电解。 明 确(1)电流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根源、动力。

⑵阴阳离子在做定向运动导电的同时,也就在两极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而金属导电是由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形成,无反应发生,无新物质生成,两者有本质区别。

3、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①直流电源;

4.电解池电极反应规律(阳氧阴还) (1)阴极:

电子,

反应

①电极本身不参加反应

②一定是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争”得电子 (2)阳极:

电子,

反应

①若为金属(非惰性)电极,电极失电子

②若为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争”失电子

(3)离子放电顺序

阴离子失去电子而阳离子得到电子的过程叫放电。 阳极:

①活性材料作电极时:金属在阳极失电子被氧化成阳离子进人溶液,阴离子不容易在电极上放电。

②用惰性电极(Pt、Au、石墨、钛等)时:溶液中阴离子的放电顺序(由难到易)是: >>>>>>> (等含氧酸根离子)> 阴极: 无论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都不参与电极反应,发生反应的是溶液中的阳离子。 阳离子在阴极上放电顺序是:

Ag+>Fe3+>Cu2+>H+>Pb2+>Sn2+>Fe2+>Zn2+>(H+)>Al3+>Mg2+>Na+>Ca+>K+ 注:当离子浓度相差较大时,放电顺序要发生变化,相同时按H+,不同时按(H+) 【思考与交流】

若以铜为阳极,铁为阴极,电解氯化铜溶液,情况又如何?

【小结】

分析电解反应的一般思路:

5、电极反应式、电解方程式的书写:

写出用石墨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的电极反应式及总的电解方程式, ①、首先分析、比较出阴阳极的放电离子:

CuSO4=

极:H+

Cu2+ H2O =

极:OH-

SO42- ②、然后写电极反应式 : 阴极: 阳极:

③、最后使得失数相等,两极半反应相加得总方程式; (电解离子方程式) (电解化学方程式)

练习:完成下列溶液的电极反应。

(以石墨为电极电解) 硫酸溶液:

盐酸:

NaOH溶液:

CuBr2溶液:

KCl溶液:

CuSO4溶液:

Na2SO4溶液:

【自学指导二】根据上面的分析总结出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的类型,并填入下表。 电解质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的示例 电解

类型

举 例

电极反应

溶液PH 变化

溶液复原方法

物质类别

实例

仅溶剂

水电解

仅溶质

电解

溶质和 溶剂同 时电解

【巩固练习】

1、判断下图甲中A、B、C、D属于原电池的是

,属于电解池的是

;并写出下列装置的电极反应式。

2、如上图乙所示,通电后A极上析出Ag,对该装置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P是电源的正极

B.F极上发生的反应为:4OH- - 4e-=2H2O+O2↑

C.电解时,甲、乙、丙三池中,除E、F两极外,其余电极均参加了反应 D.通电后,甲池的PH减小,而乙、丙两池溶液的PH不变

3、如右图所示用铂电极电解下表中各组物质的水溶液,电解一段时间以后,甲、乙两池中溶液的pH值均减小,而在①和④两极,电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是(

A

B

C

D 甲

KOH

H2SO4

Na2SO4

CuSO4 乙

CuSO4

AgNO3

HCl

HNO3

4、为下图所示装置中,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呈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是正极,Y是负极 B.X是负极,Y是正极

C.CuSO4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 D.CuSO4溶液的pH值不变

第11篇:高中化学选修5 苯酚说课稿

高中化学选修5《苯酚》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苯酚”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在设计教学之初,我首先对教材和学生进行了分析。苯酚在生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物,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这体现着苯酚作为一种重要原料的社会价值,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酚是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单元——《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的第一节的内容,在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性质。而酚对于学生来说是崭新的教学内容,教材将酚和醇安排在同一节,旨在通过各自的代表物苯酚和乙醇,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并通过代表物质苯酚,迁移认识其他酚类化合物。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我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 和 化学性质 ,加深理解“基团相互影响”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一、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B,通过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考虑到本节课要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因此我从树立苯酚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对比的思维方法做了重点突破。

三,教学设计: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情景线活动线知识线

一节课的实施过程是充满了无限激情和挑战的,所以我的课堂应该是属于师生思维奔跑的场地,那么请各位老师跟随我一起走进我的化学课堂吧。

第一个环节-生活中的酚类物质

我首先为学生展示几张生活中常见的含酚类物质的图片,给出结构式,让学生找出苯酚部分。使学生用分类的思想,有序的认识物质。于是我引入新课:苯酚就是最简单的酚类。

第二个环节- 苯酚的用途

苯酚在工业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如生产酚醛树脂用来制作厨房用的防火板和电器插座,生产锦纶制作登山服,还可以用作医药、染料、农药的重要原料。有人评价说苯酚改变了世界,外科之父 李斯特用苯酚消毒,减少了细菌感染,塑料之父贝克兰合成酚醛树脂,让生活变得更加舒适。 可见,工业上对于苯酚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在高速公路上经常会有大货车在运输苯酚。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新闻。化学与生产联系, 我从生活走向化学 , 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第三个环节- 苯酚的性质

情境再现 1 :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 苯酚有毒,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在 40 摄氏度以下会成为固体形态,如果不是因为雨太大,大量苯酚被地表水带走,也许在泄露过程中就能被截留。 ”

我提出问题,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描述中你能得出苯酚的哪些性质?学生会说出苯酚有毒,可能溶于水。接下来我提供苯酚样品,让学生验证归纳苯酚的物理性质。我重点提供三种溶剂:冷水、热水、乙醇。

苯酚泄露事件继续进行:

情境再现 2 : 环保局人员在事发 1 小时以后,赶到事故现场时,交警和消防人员已经在用石灰吸附泄漏的苯酚,用沙包、活性炭筑坝拦截。

看过新闻后,我提出问题:苯酚可以用石灰吸附,这体现了苯酚的什么性质?学生容易想到酸性。于是进入探究二:苯酚的酸性。我以苯酚的悬浊液进行有序的 2 次实验设计和 2 次实验。

第一次:设计实验,验证苯酚的酸性。

第二次:设计实验,比较苯酚,碳酸,乙醇的酸性强弱。

下面是学生实验的视频呈现:

为了解释视频中出现的现象,我设计了 2 次对比:

对比 1:结构对比 C 6 H 5OH,H - OH

通过比较苯酚、乙醇和水的结构,我们发现同样含有羟基,但酸性却不一样,说明羟基所连的基团有影响。由此,可以得出苯环对羟基有影响。那么,羟基能否影响苯环呢?我设计了第二个对比。

对比 2:实验对比

我给学生分别展示了苯与溴、苯酚与溴的反应情况及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两个反应的不同点。由此得出结论:羟基对苯环有影响。我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合作讨论,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应用比较法,建立学科观念:有机物基团相互作用引起性质变化,达成知识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四个环节- 学以致用

情境再现 3 :新安江是杭州重要的淡水源之一,也是农夫山泉取水地之一, 20 吨泄露苯酚流入新安江是否会影响到农夫山泉的取水? 通过新闻链接 , 我设计下面 2 个活动 。

活动 1 :角色扮演。我提出,如果你是农夫山泉的工作人员,你会如何应对?我引导学生分析,首先我们要查阅国家关于地表水制定的标准,然后再取样品检测苯酚的浓度,再得出结论。 我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54页,让学生归纳出检验苯酚的方法。

水质类别VIVIII二一世

苯酚浓度≤1毫克/升≤ 为0.1mg / L≤ 为0.05mg / L≤0.005毫克/升≤0.002mg / L

附:国家环境保护局地表水质量标准限值:

活动 2:模拟检测我给学生提供三个水样,

水样 1水样 2水样 3

苯酚浓度≤0.0 0 5mg / L时0.0 5 毫克/升2mg / L时

溴水

三氯化铁

下面为学生的视频呈现:

同学们很快用溴水和三氯化铁溶液进行了鉴别,他们认定,产生明显特征现象的为严重污染的水样,但是另外两个水样为什么没有产生现象呢?热烈的气氛一下子静了下来,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他们认为:对于苯酚浓度较高的水样,检测灵敏度还是很高的,但是对于苯酚浓度很低的水样,尤其是接近合格的水样,就无法鉴别了。我顺着提出:还有哪些更灵敏的方法来检验苯酚,请同学们下课后查阅资料。对于严重污染的水样,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你知道吗?日本利用蟹壳来清除工业废水中的苯酚,那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处理?请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

通过本环节,化学走向生活,达成情感目标 。 同学们深深的感受到:学习化学和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同时他们还认识到学习不是在课堂上就能画上句号的。

第12篇:高中化学方程式选修四总结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N2+6K===2K3N

N2+6Rb===2Rb3N

1, 氧化性:

F2 + H2 === 2HF

F2 +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 +2H2O===4HF+O2

2F2 +2NaOH===2NaF+OF2 +H2O

F2 +2NaCl===2NaF+Cl2

F2 +2NaBr===2NaF+Br2

F2+2NaI ===2NaF+I2

F2 +Cl2 (等体积)===2ClF

3F2 (过量)+Cl2===2ClF3

7F2(过量)+I2 ===2IF7

Cl2 +H2 ===2HCl

3Cl2 +2P===2PCl3

Cl2 +PCl3 ===PCl5

Cl2 +2Na===2NaCl

3Cl2 +2Fe===2FeCl3

Cl2 +2FeCl2 ===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

Cl2 +Na2S===2NaCl+S

Cl2 +H2S===2HCl+S

Cl2+SO2 +2H2O===H2SO4 +2HCl

Cl2 +H2O2 ===2HCl+O2

2O2 +3Fe===Fe3O4

O2+K===KO2

S+H2===H2S

2S+C===CS2

S+Fe===FeS

S+2Cu===Cu2S

3S+2Al===Al2S3

S+Zn===ZnS

N2+3H2===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N2+3Ba===Ba3N2

N2+6Na===2Na3N

P2+6H2===4PH3

P+3Na===Na3P

2P+3Zn===Zn3P2

2.还原性

S+O2===SO2

S+O2===SO2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 HNO3(稀)===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 (X表示F2,Cl2,Br2)

PX3+X2===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

C+2Cl2===CCl4

2C+O2(少量)===2CO

C+O2(足量)===CO2

C+CO2===2CO

C+H2O===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Si(粗)+2Cl===SiCl4

(SiCl4+2H2===Si(纯)+4HCl)

Si(粉)+O2===SiO2

Si+C===SiC(金刚砂)

Si+2NaOH+H2O===Na2SiO3+2H2

3,(碱中)歧化

Cl2+H2O===HCl+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Cl2+6KOH(热,浓)===5KCl+KCl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

4P+3KOH(浓)

1 +3H2O===PH3+3KH2PO2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3C+CaO===CaC2+CO

3C+SiO2===SiC+2CO

二,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

2Na+H2===2NaH

4Na+O2===2Na2O

2Na2O+O2===2Na2O2

2Na+O2===Na2O2

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

2Na+2NH3===2NaNH2+H2

4Na+TiCl4(熔融)===4NaCl+Ti

Mg+Cl2===MgCl2

Mg+Br2===MgBr2

2Mg+O2===2MgO

Mg+S===MgS

Mg+2H2O===Mg(OH)2+H2

2Mg+TiCl4(熔融)===Ti+2MgCl2

Mg+2RbCl===MgCl2+2Rb

2Mg+CO2===2MgO+C

2Mg+SiO2===2MgO+Si

Mg+H2S===MgS+H2

Mg+H2SO4===MgSO4+H2

2Al+3Cl2===2AlCl3

4Al+3O2===2Al2O3(钝化)

4Al(Hg)+3O2+2xH2O===2(Al2O3.xH2O)+4Hg

4Al+3MnO2===2Al2O3+3Mn

2Al+Cr2O3===Al2O3+2Cr

2Al+Fe2O3===Al2O3+2Fe

2Al+3FeO===Al2O3+3Fe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Al+4HNO(稀)===Al(NO3)3+NO+2H2O 3Fe+4H2O(g)===Fe3O4+4H2

Fe+2HCl===FeCl2+H2

Fe+CuCl2===FeCl2+Cu

Fe+SnCl4===FeCl2+SnCl2

(铁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把四氯化锡完全

还原为单质

锡 Fe+SnCl2==FeCl2+Sn)

三, 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

1,还原性: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4HCl(g)+O2===2Cl2+2H2O

16HCl+2KMnO4===2KCl+2MnCl2+5Cl2+8H2O

14HCl+K2Cr2O7===2KCl+2CrCl3+3Cl2+7H2O

2H2O+2F2===4HF+O2

2H2S+3O2(足量)===2SO2+2H2O

2H2S+O2(少量)===2S+2H2O

2H2S+SO2===3S+2H2O

H2S+H2SO4(浓)===S+SO2+2H2O

3H2S+2HNO(稀)===3S+2NO+4H2O

5H2S+2KMnO4+3H2SO4===2MnSO4+K2SO4+5S+8H2O

3H2S+K2Cr2O7+4H2SO4===Cr2(SO4)3+K2SO4+3S+7H2O

2 高中化学方程式小结(仅供参考)

H2S+4Na2O2+2H2O===Na2SO4+6NaOH

2NH3+3CuO===3Cu+N2+3H2O

2NH3+3Cl2===N2+6HCl

8NH3+3Cl2===N2+6NH4Cl

4NH3+3O2(纯氧)===2N2+6H2O

4NH3+5O2===4NO+6H2O

4NH3+6NO===5N2+6HO(用氨清除NO)

NaH+H2O===NaOH+H2

4NaH+TiCl4===Ti+4NaCl+2H2

CaH2+2H2O===Ca(OH)2+2H2

2,酸性:

4HF+SiO2===SiF4+2H2O

(此反应广泛应用于测定矿样或钢样中SiO2的含量)

2HF+CaCl2===CaF2+2HCl

H2S+Fe===FeS+H2

H2S+CuCl2===CuS+2HCl

H2S+2AgNO3===Ag2S+2HNO3

H2S+HgCl2===HgS+2HCl

H2S+Pb(NO3)2===PbS+2HNO3

H2S+FeCl2=== FeS+2HCl↑

2NH3+2Na==2NaNH2+H2

(NaNH2+H2O===NaOH+NH3)

3,碱性:

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NH3+NaCl+H2O+CO2===NaHCO3↓+NH4Cl

(此反应用于工业制备小苏打,苏打)

4,不稳定性:

2HF===H2+F2

2HCl===H2+Cl2

2H2O===2H2+O2

2H2O2===2H2O+O2

H2S===H2+S

2NH3===N2+3H2

四,非金属氧化物

1,低价态的还原性:

2SO2+O2===2SO3

2SO2+O2+2H2O===2H2SO4

(这是SO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

SO2+Cl2+2H2O===H2SO4+2HCl

SO2+Br2+2H2O===H2SO4+2HBr

SO2+I2+2H2O===H2SO4+2HI

SO2+NO2===SO3+NO

2NO+O2===2NO2

NO+NO2+2NaOH===2NaNO2

(用于制硝酸工业中吸收尾气中的NO和NO2)

2CO+O2===2CO2

CO+CuO===Cu+CO2

3CO+Fe2O3===2Fe+3CO2

CO+H2O===CO2+H2

2,氧化性:

SO2+2H2S===3S+2H2O

SO3+2KI===K2SO3+I2

NO2+2KI+H2O===NO+I2+2KOH

(不能用淀粉KI溶液鉴别溴蒸气和NO2)

4NO2+H2S===4NO+SO3+H2O

2NO2+Cu===4CuO+N2

CO2+2Mg===2MgO+C

(CO2不能用于扑灭由

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SiO2+2H2===Si+2H2O

SiO2+2Mg===2MgO+Si

3,与水的作用:

SO2+H2O===H2SO3

SO3+H2O===H2SO4

3NO2+H2O===2HNO3+NO ↑

N2O5+H2O===2HNO3

P2O5+H2O===2HPO3

P2O5+3H2O===2H3PO4

(P2O5极易吸水,可作气体干燥剂

P2O5+3H2SO4(浓)===2H3PO4+3SO3)

CO2+H2O===H2CO3

第13篇:高中化学选修一(鲁科版 )模块检测题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模块检测题

(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是(

) A.甲醇

B.食盐 C.柠檬酸

D.苯甲酸钠

解析:甲醇有毒,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 答案:A 2.下列做法不利于食品安全的是(

) A.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 B.在食用盐中添加适量的碘酸钾 C.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

D.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 答案:A 3.下列最适合人们长期饮用的是(

) A.蒸馏水

C.白开水

B.纯净水 D.天然水

解析:蒸馏水和纯净水是通过蒸馏和过滤等方式,除去了一些杂质,同时把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也除去了,不适合人们长期饮用。天然水没有经过净化处理,不适合饮用。白开水是自来水(天然水)经过加热煮沸的,最适合长期饮用。

答案:C 4.从毒韭菜到炸鸡翅、从速溶茶到儿童奶粉,关于食品质量的化学学习资料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报道中不断有①“致癌农药”,②“苏丹红”,③“碘元素”,④“亚硝酸盐”等化学名词出现。上述化学名词所提到的物质中,在某食品添加剂中允许含有且符合限量时不会引起中毒的是(

) A.②③④

C.③④

B.②③ D.只有③

解析:题述几种化学物质中,在限量时,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元素、腌制食品中含有亚硝酸盐不会引起中毒。

答案: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酸味的水果属于酸性食物

B.酸性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血液偏酸性,会引起人体缺钙、血液黏度增大

C.蛋白质中含C、N、P、S等元素,在体内C变成H2CO

3、S变成H2SO

4、P变成H3PO

4、N变成HNO3

D.汁液的pH大于7的食物属于碱性食物,pH小于7的食物属于酸性食物

解析:食物的酸碱性取决于食物在人体内经消化吸收后的最终产物,而不取决于食物溶于水时的酸碱性或味道;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在体内不可能变成HNO3,HNO3具有腐蚀性,氮变成尿酸或尿素。

答案:B 6.人们生活中使用的化纤地毯、三合板、油漆等化工产品,会释放出某种污染空气的气体,该气体是(

) A.甲醛

C.甲烷

B.二氧化硫 D.乙醇

解析: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是有毒的气体,主要用于人化学学习资料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工合成黏结剂,所以在装饰材料、涂料、化纤地毯中都含有甲醛,用于室内装修时会引起室内空气的污染。

答案:A 7.下列属于油脂的用途的是(

) ①人类的营养物质 ②制取肥皂 ③制取甘油 ④制备汽油 A.①②④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①油脂是人类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故正确;

②油脂含有酯基,能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所以能制取肥皂,故正确;

③油脂含有酯基能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所以能制取甘油,故正确;

④油脂属丁烃的含氧衍生物,汽油属于烃,所以油脂不能制备汽油,故错误。

答案:D 8.鉴别织物成分是真蚕丝还是“人造丝”,在下列各方法中正确的是(

) ①滴加浓硝酸 ②滴加浓硫酸 ③滴加酒精 ④灼烧 A.①和③

C.①和④

B.③和④ D.①和②

解析:①滴加浓硝酸,蚕丝是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显黄色,而人造丝是一种丝质的人造纤维,含碳氢氧元素,加浓硝酸不变黄,故①能鉴别;

②滴加浓硫酸,真蚕丝和“人造丝”都会被氧化变黑,故②不能化学学习资料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鉴别;

③滴加酒精,真蚕丝和“人造丝”都不会溶解,没有明显现象,故③不能鉴别;

④灼烧真蚕丝和“人造丝”,真蚕丝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丝没有,故④能鉴别。

答案:C 9.下列关于垃圾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 B.将垃圾分类并回收是处理的发展方向 C.填埋垃圾不需要治理,只需深埋即可

D.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污染空气的物质,故不宜采用此法 解析:A项,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垃圾可适当掩埋、堆肥,有些垃圾可焚烧,但产生污染性气体的垃圾不能焚烧,故A正确;B项,可回收垃圾应首先分类回收,最大限度减少资源的浪费,节约资源,故B正确;C项,有些垃圾深埋会污染土壤、且能改变土壤结构,故C错误;D项,产生大量污染空气物质的垃圾不能直接燃烧,故D正确。

答案:C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绿色食品就是指颜色为绿色的食品 B.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的废弃物的污染 C.有机食品是指含有有机物的食品 D.食盐加碘实质是在食盐中加入KIO3

解析:A项,绿色食品是没有经过人为添加化学污染的食品,而不是单指颜色,故A错误;B项,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化学学习资料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故B错误;C项,有机食品是目前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任何食品都含有有机物,但不都是有机食品,故C错误;D项,加碘食盐中碘以碘酸钾形式存在,为最稳定存在状态,故D正确。

答案:D 11.氢气是人类未来最理想的燃料,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的最理想的途径是(

) A.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B.以焦炭和水制取水煤气(含CO和H2)后分离出氢气 C.用铁和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D.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氢

解析:A项,太阳能环保无污染,且资源相当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A正确;B项,焦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故B错误;C项,用铁和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成本太高,故C错误;D项,电能是清洁能源,无需转化为氢气,故D错误。

答案:A 12.葡萄糖作为营养剂供给人体能量,在体内发生主要的反应是(

) A.氧化反应

C.加成反应

答案:A 13.下列物质既可以做防腐剂,又可以做调味剂的是(

) A.苯甲酸钠

化学学习资料

B.取代反应 D.聚合反应

B.食盐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C.柠檬黄

D.味精

解析:可以做防腐剂的有:苯甲酸钠、食盐、柠檬黄;可以做调味剂的有:食盐、味精。

答案:B

14.下列说法或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焓变是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相关因素,多数放热反应能自发进行

B.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

C.PM2.5与肺癌等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

D.天津塘沽储存危险品仓库着火,消防员立即用大量水和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解析:储存危险品中有钠、钾等,钠、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易爆炸,故D错误。

答案:D 15.在陶瓷器皿表面的釉质中含有极微量的Pb、Cd、Sb等有毒金属盐类,为防止中毒,不能长期盛放下列物质的是(

) A.食盐

C.蔗糖

B.酱油 D.食醋

解析:这些有毒金属盐在水中是沉淀,而遇到酸的时候会发生反应而溶解、电离,生成对应的有毒金属离子而引起中毒,所以陶瓷器皿不能长期盛放食醋。

答案:D

16.关于维生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是参与生物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

化学学习资料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B.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极小,但对人体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C.维生素在天然食品中含量丰富,所以加工后的食品维生素含量也高

D.习惯上把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解析:因加工后食品维生素含量降低,故C错误。 答案:C 17.(2014·天津卷)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铁表面镀锌可增强其抗腐蚀性

B.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D.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

解析:铁表面镀锌时,锌作负极失电子,铁作正极被保护,所以可以增强抗腐蚀性,A正确;聚乙烯在自然界中很难分解,可以造成白色污染,B错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烟尘等污染物,造成雾霾天气,C正确;含有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能造成水污染,不能随意排放,D正确。

答案:B 18.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进入千家万户,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 A.无水硫酸铜、蔗糖 B.硅胶、硫酸铁

C.无水硫酸铜、硫酸亚铁

化学学习资料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D.生石灰、食盐 答案:C 19.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名词,这里的碘、铁、硒、氟,应理解为(

) A.元素

C.氧化物

B.单质 D.分子

解析:“加碘食盐”“增铁酱油”“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些商品中所强调的碘、铁、硒、氟,都是说明这些物质存在了这些元素,而不关注以什么形式存在,或者便于说明如何存在,所以就用宏观的元素种类来说明,因此理解为元素。

答案:A

20.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氧化性

C.碱性

B.还原性 D.酸性

解析:在空气中,氧气能够把+2价铁氧化成+3价;而加入维生素C则能防止这种氧化,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与三价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21.下列关于食物酸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的酸碱性是按食物在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的 B.酸性食物在体内代谢后可形成阴离子酸根

C.碱性食物在体内代谢后可形成含金属阳离子的碱性物质 D.某些水果酸味很强,它们是酸性食物

化学学习资料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解析: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的溶液的酸碱性是不同的概念,食物呈酸性或成碱性,是按食物在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的。蔬菜、水果多含钾、钠、钙、镁等盐类,在人体内代谢后生成碱性物质,使体液呈弱碱性,这类食物习惯上称为碱性食物,故D错误。

答案:D 22.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中不包括(

) A.二氧化硫(SO2)

C.二氧化氮(NO2)

B.二氧化碳(CO2) D.总悬浮颗粒物(TSP) 解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都是空气主要污染物,对人体有害,列入空气污染指数中,虽然二氧化碳可导致温室效应,但不列入污染指数。

答案:B 23.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剧增,要想减缓这一现象的发生,最理想的燃料是(

) A.天然气

C.无烟煤

B.氢气 D.无铅汽油

解析:A、C、D均含C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减缓厄而尼诺现象产生,而B的燃烧产物为水,不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可减缓厄尔尼诺现象产生。

答案:B 24.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用的措施是(

) ①少用煤做燃料 ②燃料脱硫 ③把工厂烟囱造高 ④开发新能源 ⑤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A.①②⑤

化学学习资料

B.①②④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解析:①少用煤作燃料、②燃煤脱硫等措施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④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排放,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减少酸雨产生;③把工厂烟囱造高,不影响二氧化硫的排放,不会减小酸雨的产生;⑤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可以改良土壤,但不能减缓酸雨污染;所以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用的措施是①②③。

答案:B 25.以下气体因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作用引起中毒的是(

) A.CO

2 C.NO2

B.CO D.SO2

解析: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故B正确。

答案:B

26.下列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物质一定能发生水解反应 B.油脂可用于制造肥皂等

C.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均为C、H、O D.蛋白质遇饱和硫酸钠溶液会凝聚,失去生理功能

解析:A.糖类中的单糖不水解,二糖、多糖均可水解,故A错误;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肥皂)和丙三醇(甘油),故B正确;C.糖类、油脂的组成元素均为C、H、O,蛋白质除了含有C、H、O外,还含有N、S、P等元素,故C错误;D.蛋白质遇饱和硫酸钠溶液会凝聚,蛋白质可以继续溶解,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故D错误。

化学学习资料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答案:B 2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在人体中作为反应的介质 B.水能调节人体的体温

C.水在人体内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D.水不能经过食物代谢产生

解析:A.人的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离不开水,例如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均离不开水,故A正确;B.水的高比热、高汽化热以及水在人体内的大量存在,使得水成为人体维持恒定温度的调节剂,故B正确;C.许多营养物质需要在水中发生水解被人体吸收,因此水是人体中极佳的溶剂,故C正确;D.水可以经过食物代谢产生,如葡萄糖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D错误。

答案:D 28.“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制品、旧轮胎、废纸等属于(

) A.单质

C.氧化物

B.有机物 D.无机物

解析:塑料袋、旧橡胶制品属于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废纸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属于纤维素,它们都属于有机物。

答案:B 29.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化学学习资料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C.MgO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解析:A.明矾净水的原理是:Al3++3H2O===Al(OH)3(胶体)+3H+,利用Al(OH)3(胶体)的吸附性进行净水,故A正确;B.因为轮船主要用铁造外壳,铁在海水中易被腐蚀,镀上比铁活泼的锌,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失去电子先被腐蚀,从而起到保护铁的作用,从而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故B正确;C.氧化镁的熔点是2 852 ℃,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故C正确;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发生的通电化学反应为MgCl2+2H2O===== Mg(OH)2+H2↑+Cl2↑,不会产生通电金属镁,电解熔融的MgCl2能制取单质镁,发生的反应为MgCl2===== Mg+Cl2↑,故D错误。

答案:D 30.据湖北电视台2000年3月6日报道,汉江流域发生第三次“水华”现象,江面上有大量的白色漂浮物,类似于海面上“赤潮”,取水样分析:绿藻含量比正常情况下偏高很多,含O2量明显偏低,浑浊度增加,造成汉江“水华”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汉江流域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农药 C.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汉江,使水质富营养化 D.有毒的废水大量排入汉江

解析:藻类生长需要大量的N、P元素,如果水体中N、P元素严重超标,会引起藻类疯长,从而导致水中氧气含量降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海水中常称为赤潮,淡水中称为水华,所以有可能是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汉江,使水质富营养化,从而引起水中缺氧。

化学学习资料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答案:C 3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缺碘,可通过食用加碘盐补碘

B.儿童缺锌可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抵抗力差,食欲不振 C.为了防止龋齿,人人都要使用含氟牙膏 D.缺铁性贫血,可通过食用铁强化酱油预防

解析:A.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人体缺碘,可通过食用加碘盐补碘,故A正确;

B.锌影响身体发育,儿童缺锌可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抵抗力差,食欲不振,故B正确;

C.氟化物能有效预防龋齿但氟化物可能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所以儿童不建议使用含氟牙膏,故C错误;

D.铁强化酱油可以为人体补铁,所以缺铁性贫血,可通过食用铁强化酱油预防,故D正确。

答案:C 32.下列废弃物,可直接回收利用的是(

) A.易拉罐

C.玻璃白酒瓶

B.可充电电池 D.医用点滴管

解析:A.易拉罐为废金属,废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为可循环利用的垃圾,但不能直接回收利用,故A错误;B.可充电电池中含有金属、电解质溶液,应该单独回收做特殊处理,故B错误;C.玻璃白酒瓶经过消毒处理后可直接盛放其他物质,可以直接回收利用,故C正确;D.医用点滴管为塑料制品,可以回收利用,但是需要做特殊处理,不能直接利用,故D错误。

答案:C

化学学习资料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33.国内外医学界最新研究表明,如果人体不缺乏微量元素而随意过量补充的话,不仅对健康无益反而有害,下列元素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A.Fe

C.H

B.Ca D.K 解析:A.人体缺铁会贫血,铁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A正确;B.人体骨骼中含有钙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故B错误;C.人体血液等器官中含有大量水,氢是水的组成元素之一,氢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故C错误;D.钾存在于人体的细胞内液等部位,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故D错误。

答案:A 34.下列同学饮食习惯科学的是(

) A.多吃肉,少吃蔬菜水果

B.合理摄入糖类、油脂等,注意膳食平衡 C.为防止变胖,炒菜时不放油 D.多饮用纯净水,少饮用矿泉水

解析:应均衡的摄取糖类、油脂、蛋白质、无机盐和水,维生素等食物,A错误,B正确;炒菜时不放油会使人体内缺乏油脂,C错误;纯净水缺乏人体必需的矿物质,D错误。

答案:B 35.(2014·广东学业水平考试)生活中应注重食谱营养搭配的均衡性,下列午餐食谱中最有利于学生身体发育的是(

) A.馒头、榨菜、黄瓜、香蕉 B.面条、醋熘土豆丝、素炒白菜 C.米饭、糖醋排骨、粉蒸肉、清蒸鲈鱼

化学学习资料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D.米饭、红烧鲫鱼、西红柿蛋汤、蒜蓉生菜、苹果

解析:营养搭配的均衡性需要食物中含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答案:D 36.硬水和软水的本质区别是(

) A.硬水浑浊、软水澄清 B.硬水含有杂质、软水含杂质少 C.硬水是不纯净水,软水是纯净水

D.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解析:A.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不一定混浊,只有含有不溶性杂质的水才混浊,故A错误;B.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其他杂质不一定比软水多,故B错误;C.软水中也可能含有较少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故硬水和软水都是混合物,故C错误;D.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D符合二者定义,故D正确。

答案:D

37.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病人的尿液中含有(

) A.食醋

C.食盐

B.白酒 D.葡萄糖

解析:A.食醋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醋酸铜和水,使沉淀溶解,没有红色沉淀出现,故A错误;B.白酒中主要含有酒精,酒精和氢氧化铜不反应,没有红色沉淀生成,故B错误;C.食盐和氢氧化铜不化学学习资料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反应,没有红色沉淀生成,故C错误;D.葡萄糖中含有醛基,醛基具有还原性,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故D正确。

答案:D 38.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羊毛

C.尼龙绳

B.棉线 D.真丝巾

解析:A.羊毛是羊身上的毛,是动物纤维,属于天然材料,不是合成材料,故A错误;B.棉线是由棉花织成,是天然纤维,不是人工合成材料,故B错误;C.尼龙绳是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合成纤维,是合成材料,故C正确;D.真丝巾是天然的蛋白质,不是人工合成材料,故D错误。

答案:C

39.工业废水需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下列废水处理的方法合理的是(

) A.用中和法除去废水中的酸 B.用混凝剂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C.用氯气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 D.用臭氧除去废水中的异味

解析:A.中和法适用于除去废水中的酸,所以用中和法除去废水中的酸,故A正确;B.用沉淀法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故B错误;C.用混凝剂如明矾等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氯气能消毒杀菌,但不能除去悬浮物,故C错误;D.臭氧有强氧化性,但不能除去异味,故D错误。

答案:A 化学学习资料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40.北京和张家口市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目前北京市政府正在全力改善空气质量,以下不在空气质量报告范围内的是(

) A.O

2 C.NO2

B.NO D.SO2

解析:氧气无毒,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则没有列入我国空气质量报告,而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都列入我国空气质量报告中。

答案:A

二、多选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至少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 41.有关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产生CO

2 C.放出大量的热

B.浓硫酸表现出脱水性 D.浓硫酸表现出还原性

解析: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与蔗糖的反应中能产生CO2,A正确;B.浓硫酸表现出脱水性,B正确;C.反应放出大量的热,C正确;D.浓硫酸表现出氧化性,D错误。

答案:ABC 42.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葡萄糖→(氧化)水和二氧化碳(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纤维素(水解)→葡萄糖→(氧化)水和二氧化碳(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油脂→(水解)甘油和高级脂肪酸→(氧化)水和二氧化碳(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 化学学习资料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解析:在人体内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不能变为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错误。

答案:ACD 43.下列一些报道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 A.疏通煤气管道,充人氩气引起爆炸

B.新粉刷过石灰浆的墙壁释放出CO2使一些老人窒息而死 C.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D.本饮料是纯天然饮品,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解析:氩气性质稳定不与煤气反应,A错误;石灰浆主要成分为Ca(OH)2,其硬化过程为吸收CO2生成CaCO3和H2O,不会放出CO2,B错误;化纤类衣服容易积聚静电,静电放电产生电火花使易爆物爆炸,C正确;一切食物、饮料都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即使只有水,也含氢、氧元素,D错误。

答案:ABD

44.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B.可以用Si3N

4、Al2O3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

C.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 D.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抗爆震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解析:阿司匹林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A正确;Si3N

4、Al2O3常用于制作高温结构陶瓷,B正确;Cu与Fe组成的原电池,铁作负极被腐蚀,C错误;铅是一种污染物,D正确。

答案:ABD

45.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现象: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化学学习资料

化学复习学习资料

成;②向上述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看到有气泡生成;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接触并捏住,一起插入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 B.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D.实验④说明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

解析:由实验现象可知锌可置换出氢气,铜不能,A正确;形成原电池后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加快腐蚀速率,B正确;ZnCu原电池中Cu作正极不参与电极反应,C错误,D正确。 答案:ABD

化学学习资料

第14篇:高中化学 3.2 醛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第二节 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乙醛的结构式,主要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醛基和醛类的概念 【教学重点】乙醛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乙醛

1.乙醛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是C2H4O,结构式是,简写为CH3CHO。

注意 对乙醛的结构简式,醛基要写为—CHO而不能写成—COH。 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20.8C。乙醛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注意 因为乙醛易挥发,易燃烧,故在使用纯净的乙醛或高浓度的乙醛溶液时要注意防火。

3.乙醛的化学性质

从结构上乙醛可以看成是甲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由于醛基比较活泼,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例如,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都发生在醛基上。

(1)乙醛的加成反应

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使乙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说明:①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就属于还原反应。

②从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的实例可知,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了。

注:此处可借助flash帮助学生理解乙醛的加成反应

(2)乙醛的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

氧化反应。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气中

的氧气氧化成乙酸:

注意 ①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乙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HO5O2点燃4CO24H2O

乙醛不仅能被O2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实验3-5】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AgNO3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时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实验现象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实验结论 化合态的银被还原,乙醛被氧化。

注:由于该实验在必修2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做过,所以这里关键在于研究实验细节问题及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可不做。

说明:

①上述实验所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AgNH3·H2OAgOHNH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CH3CHO2Ag(NH3)22OHCH3COONH42Ag3NH3H2O

由于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所以这个反应又叫做银镜反应。

②银镜反应常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工业上可利用这一反应原理,把银均匀地镀在玻璃上制镜或保温瓶胆。

③配制银氨溶液是向AgNO3稀深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最初生成沉演恰好溶解为止。滴加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最后得到的溶液不是银氨溶液。银镜反应的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制备银镜时,玻璃要光滑洁净。玻璃的洗涤一般要先用热的NaOH溶液洗,再用水洗净。

注意 ①这里所说的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是指反应整体中某一方物质的反应。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统一性上看,整个反应还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反应的实质也是电子的转移。

②结合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醛的还原反应可知,乙醇与乙醛之间能在不同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做本实验要注意:配制银氨溶液时,应防止加入过量的氨水,而且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此外,另一种弱氧化剂即新制的Cu(OH)2也能使乙醛氧化。

【实验3-6】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 的溶液2mL ,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到沸腾,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试管内有红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 在加热的条件下,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发生化学反应。

注:由于该实验在必修2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做过,所以这里关键在于研究实验细节问题及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可不做。

说明:

①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实验中,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就是

Cu22OHCu(OH)2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实验中看到的沉淀是氧化亚铜,由乙醛与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乙醛被氢氧化铜氧化。

②实验中的Cu(OH)2必须是新制的,制取氢氧化铜,是在NaOH的溶液中滴入少量CuSO4溶液,NaOH是明显过量的。

③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可用于在实验里的检验醛基的存在,在医疗上检测尿糖。 ④乙醛能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这样的弱氧化剂氧化,由此可知乙醛的还原性是很强的,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氧化剂氧化,高锰酸钾、溴水因被还原而使溶液褪色。 【思考和交流】若某有机物同时含有双键和醛基,试思考如何证明该有机物确实含有醛基?已知柠檬醛是一种既有醛基又有双键的物质,其结构简式为

,试用桌面上的药品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验证其确实含有醛基。

小结:乙醛的反应中“官能团转化”的基本规律:

二、醛类

1.醛的概念

分子里由烃基与醛基相边而构成的化合物叫做醛。 2.醛的分类

3.醛的通式

由于有机物分子里每有一个醛基的存在,致使碳原子上少两个氢原子。因此若烃CnHm衍变x元醛,该醛的分子式为CnHm2xOX,而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nH2nO(n=

1、

2、3„„)

4.醛的命名

HCHO(甲醛,又叫蚁醛),CH3CHO(乙醛),CH3CH2CHO(丙醛)

(苯甲醛),(乙二醛)

5.醛的化学性质

由于醛分子里都含有醛基,而醛基是醛的官能团,它决这一着醛的一些特殊的性质,所以醛的主要化学性质与乙醛相似。如

(1)醛被还原成醇

CH3CH2CHOH2催化剂CH3CH2CH2OH 

(2)醛的氧化反应 ①催化氧化

②被银氨溶液氧化 ①催化氧化

催化剂2CH3CH2CHOO22CH3CH2COOH; 

CH3CH2CHO2Ag(NH3)2OH2AgCH3CH2COONH43NH3H2O;

②被银氨溶液氧化

③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

CH3CH2CHO2Cu(OH)2CH3CH2COOHCu2O2H2O;

6.醛的主要用途

由于醛基很活泼,可以发生很多反应,因此醛在有机合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工农业生产上和实验室中,醛被广泛用作原料和试剂;而有些醛本身就可作药物和香料。 【例】甲醛又叫蚁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质量分数在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具有杀菌和防腐能力,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在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0.1%~0.5%的甲醛溶液来浸种,给种子消毒。福尔马林还用来浸制生物标本。此外,甲醛还是用于制氯霉素、香料、染料的原料。

注意

a.甲醛的分子结构:

b.甲醛有毒,在使用甲醛或与甲醛有关的物质时,要注意安全及环境保护。 c.酚醛树脂是最早生产和使用的合成树脂。由于它不易燃烧,良好的电绝缘 性等优良性能,至今还用作电木的原料。

※是否在这里介绍合成电木的方法?引入缩聚反应?

第15篇: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节 原电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电池原理;

2、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3、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与结构,初步学会制作水果电池。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原电池原理 教学难点:原电池设计 实验准备:

铁片、锌片、铜片、稀硫酸、电流计、带夹子的导线若干、烧杯、试管、酒精、橘子、小灯泡、碳棒、CuSO4溶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利用演示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 实验——思考——讨论——总结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能溶于稀硫酸;而铜是不活泼的金属,不能溶于稀硫酸,下面我们先来观察两组实验现象。

[实验演示]①把铁片与铜片分别插入盛有锈硫酸的烧杯中;

②把铁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回答现象。 [学生回答]在烧杯中分别插入一根铁片或铜片后,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没有;

把铁片与铜片连接后放入烧杯,铜片上有气泡放出,而铁片逐渐溶解,但无气泡。

1 [讨论]为什么铜片上会有气泡生成? [学生回答]H在铜片上得到了电子。

[设问]同学们推测的非常正确,但我们必须清楚,H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是铜本身提供的还是从铁丝上传过来的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一节我们就来揭穿其中的奥妙。 [板书]第一节 原电池

[实验探究]下面请同学们做如下实验:

①将锌片与铜片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②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③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计,让学生认真观察,回答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①锌片逐渐溶解,且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气泡产生; ②铜片上有气泡,而锌片上没有气泡,但锌片仍在溶解; ③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

[教师]很好,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那么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投影]①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②在该体系中,电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③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Cu片上为什么有气泡产生? ④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

⑤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什么装置?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分小组回答后教师板书补充)

[讲述]以上实验早在1799年就被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捕捉并加以研究,于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原电池——伏打电池。

[板书]

1、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过渡]那么原电池的正负极如何确定呢?首先同学们想一想常见的干电池哪一极是负极,哪一极是正极?

[学生回答]干电池是锌筒为负极,有铜帽的碳棒为正极。

[讲述]根据物理上的规定,电子流出的极是 极,电子流入的极是 极,那么正负极发生了什么反应?电子流向与电流方向是否一致?

+

++ 2

[讲述]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原电池是通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来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的。请同学们写出刚才用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反应式和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

[学生练习]负极:Zn—2e=Zn 正极:2H+2e=H2↑

总反应方程式:Zn+H= Zn+ H2↑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装置是否为原电池?

+

2+

2+

+

[引导]通过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分析以上装置哪些可形成原电池,并结合所给装置图来分析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和原理。(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如石墨)作电极;

(2)要有电解质溶液;

(3)要形成闭合回路。

[投影练习]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

答案:CD [讲述]具备了以上条件,就能构成原电池。我们可用梨、西红柿、铁丝、铝丝、铅笔等构成原电池,我们不妨自己试验一下。

3 [思考]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

[小结]常温下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 [练习]给出下列物质可设计出几组原电池? Zn、Cu、C稀硫酸、AgNO3溶液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实验,改教为导,变学为思,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维,自求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通过实验产生一个奇怪的问题:铜的表面竟然出现了气泡,学生非常乐于思考这样的难题。他们绞尽脑汁,提出五花八门的“合理”假设:铜片不纯;硫酸中有杂质,杂质与Cu反应;锌失去的电子跑到铜上。当对这些假设进行讨论时,有赞成有反对,赞成派会陈述赞成的理由,反对派会提供反驳的证据,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处于亢奋。经过一番交锋后,同学们的意见趋于一种最合理的假设,此时再放手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学生情绪回落平静,个个静静地思考,一丝不苟地做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假设的正确性。再通过问题串,步步引领学生揭开电流产生的秘密。

第16篇:高中化学.阿司匹林的合成教案3选修讲解

7.2 阿司匹林的合成

教学目标:

1.学会设计用化学方法合成阿司匹林的实验方案设计及制备,能根据实验条件比较方案的优劣。

2.学会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和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步骤的确定。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

实验原理:M=138.12 M=102.09 M=180.15 COOHOH+(CH3COO)2OCOOHOOCCH3+CH3COOH (酸催化)

利用阿斯匹林的钠盐溶于水来分离少量不溶性聚合物ρ(乙酐)=1.0820。

实验试剂:水杨酸2.00g(0.015mol),乙酸酐5mL(0.053mol)[问题:两反应物的比例为何如此悬殊],饱和NaHCO3(aq) 4mol/L盐酸,浓流酸,冰块。 实验仪器:150mL锥形瓶,5mL吸量管(干燥,附洗耳球),100mL、250mL、500mL烧杯各一只,加热器,橡胶塞,温度计,玻棒,布氏漏斗,表面皿,药匙, 50mL量筒,烘箱。 教学过程:

阿斯匹林(乙酰水杨酸)是由水杨酸和乙酸酐合成的:在生成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间也能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副产物)。

主反应:

副反应:

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 向150 mL干燥锥形瓶中加入2 g水杨酸、5 mL乙酸酐和

5滴浓硫酸,振荡,待其溶解后,控制温度在85~90℃条件下反应5~10 min。然后冷却,即有乙酰水杨酸晶体析出。

② 减压过滤,用滤液淋洗锥形瓶,直至所有晶体被收集到布氏漏斗中。抽滤时用少量冷水洗涤晶体几次,继续抽滤,尽量将溶剂抽干。然后将粗产品转移至表面皿上,在空气中风干。

1 ③ 将粗产品置于100 mL烧杯中,搅拌并缓慢加入25 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2~3分钟,直到没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为止。过滤,用5~10mL蒸馏水洗涤沉淀,合并滤液于烧杯中,不断搅拌,慢慢加入15 mL4 mol·L-1盐酸,将烧杯置于冷水中冷却,即有晶体析出。抽滤,用冷水洗涤晶体1~2次,再抽干水分,即得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中,要控制反应温度在85~90℃,应采用________ 加热方法。用这种加热方法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_________ (2)在第②步中,用冷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____ ___________。 (3)第③步中,加入碳酸氢钠的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加入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 __。 (4)如何检验产品中是否混有水杨酸? _ _____ 。 课题1答案:(1)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 (2)Fe + 2Fe = 3Fe过滤。

(4)利用乙醇的挥发,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水分。 操作对比:

1、三个步骤中都含有加热的操作:

步骤1中:小火加热的目的是:升温,溶液碱性增强,去油污能力增强

步骤2中: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水浴加热是为了加速铁的溶解;

步骤3中:加热是为了蒸发溶剂,浓缩结晶。

思考:该实验中,要得到摩尔盐晶体,应加热到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 为什么不能蒸干?蒸干时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会被带入晶体中;蒸干时晶体会受热分解或氧化。那么蒸发下列溶液呢?

①从CuSO4溶液得到胆矾晶体:加热到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 ②从NaCl溶液得到NaCl固体:加热到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2、三个步骤中都含有固液分离的操作:

步骤1中采用倾析法分离出铁屑,下列适合用倾析法的有: A、沉淀的颗粒较大 B、沉淀容易沉降 C、沉淀呈胶状 D、沉淀呈絮状

步骤2中溶液趁热过滤的原因是防止溶液冷却时,硫酸亚铁因析出而损失 。 步骤3中可以用如下装置进行过滤:

(1)这种过滤方式称为:减压过滤(也称抽滤或吸滤)

3+

2+

(3)加热蒸发、冷却结晶、(2)这种过滤跟普通过滤相比,除了过滤速度快外, 还有一个优点是: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3)你能讲出仪器A、B、C的名称么? 摩尔盐产品中离子的检验:

例:为检验硫酸亚铁铵晶体中的NH

4、Fe、SO4,

(1)甲同学提出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稀盐酸和Ba(OH)2溶液检验出这三种离子。 (2)乙同学提出检验产品中的Fe、可以用KSCN溶液和另一种试剂氯水来检验,试简述操作和现象:先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氯水,溶液呈血红色 。但是实际操作中,乙加入KSCN溶液后发现溶液变为浅红色,于是对自己提出的方法产生怀疑。丙同学仔细思考后认为,可以从另一现象证明产品中的Fe,该现象是:继续滴加氯水后,溶液的红色明显加深。

产品中Fe的定量分析:

(1)请完成滴定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5 Fe +1 MnO4+( 8H ) = 1 Mn + 5 Fe + 4 H2O (2) D 。(3) 酸式

(4)终点颜色的变化: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5)产品中Fe的质量分数为 14% 。 课题2答案:(1)水浴、酒精灯、烧杯、温度计;

(2)洗涤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减少阿斯匹林因溶解而引起的损耗;

(3)使阿斯匹林转化为可溶性盐,而与不溶性的物质相互分离将阿斯匹林的可溶性盐重新转化为阿斯匹林,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4)向水中加入少量产品,然后滴加FeCl3溶液,若有紫色出现,说明产品中有水杨酸; 若无紫色出现,说明产品中不含水杨酸 2+2+-+

2+

3+2+

2+

2+

2+

2- 3

第17篇: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硅教案

硅及其化合物

一、硅( silicon) 单质

1、存在形态: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同素异形体

2、晶体结构:正四面体形

3、物理性质:灰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熔点高、硬度大、质脆、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好的半导体材料。

4、化学性质 (1) 常温下的反应:

非金属单质:Si+2F2==SiF4

酸:

Si+4HF==SiF4↑+2H2 ↑

碱:

Si+2NaOH +H2O == Na2SiO3+2H2↑ (2) 高温下的反应:

Si+O2 高温 SiO

2 Si+2Cl2 高温 SiCl4

5、硅的制备 (1) 工业上制粗硅

SiO2 + 2C (2) 由粗硅制纯硅

Si+2Cl2 高温 高温

Si+2CO ↑

石英砂

焦炭

电炉中

粗硅

SiCl4

SiCl4+2H2 高温 Si+4HCl

二、二氧化硅和硅酸

1、二氧化硅(SiO2 ) (1) 存在SiO2 是硅的重要化合物。地球上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约占地壳质量的12%,其存在形态有结晶形和无定形两大类,通称硅石。

(2) 用途 结晶型:石英 玛瑙 水晶。

无定形:硅藻土

①、制光导纤维

②、石英玻璃制化学仪器

③、石英表、石英钟 ④、水晶制光学仪器和工艺品

⑤、玛瑙制精密轴承和装饰品

(3) 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的固体、不溶于水,纯净的SiO2 晶体无色透明 (4) 结构:空间网状结构 (5) 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

1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不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与强碱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

高温 CaSiO3

2 与HF的反应:SiO2+4HF==SiF4 ↑+2H2O ○3 弱氧化性:SiO2+2C○

高温 Si +2CO↑

(工业上制粗硅) 高温 4 与某些盐反应:Na2CO3+SiO2○

Na2SiO3+CO2↑

CaCO3+SiO2高温 CaSiO3+CO2 ↑ (工业上制玻璃的主要反应) [思考与交流]

1、实验室为什么不用玻璃瓶盛装氢氟酸?

HF能腐蚀玻璃,因此,盛装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而要用塑料瓶。

2、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用橡胶塞而不用玻璃塞?

NaOH溶液能与玻璃中的SiO2 反应生成Na2SiO3 ,使瓶塞部分粘结而无法打开。因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要用橡胶塞。

2、硅酸(H2SiO3) 硅酸是一种比碳酸还要弱的弱酸,它不溶于水,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固体。

A)H2SiO3也是一种很弱的酸,我们也可以用硅酸盐来制备硅酸。 Na2SiO3+2HCl==2NaCl+H2SiO3 ↓

Na2SiO3+H2SO4==Na2SO4+H2SiO3 ↓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

(酸性

H2SiO3

B) 如果对硅酸加热,其可以分解生成SiO

2H2SiO3

△ H2O +SiO2

三、硅酸盐 (silicate)

1、定义: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所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硅酸盐结构复杂,一般不溶于水,性质很稳定。最简单的硅酸盐是硅酸钠。

2、硅酸钠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或泡花碱。 (2) 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能燃烧,不易被腐蚀,热稳定性强

3、表示方法:

原则:金属氧化物(较活泼------较不活泼 )

1 找组成元素

○2 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方法:○3 原子个数比不变

○4 检查有无遗漏

○硅酸钠: Na2O·SiO2 石棉:3MgO·CaO·4SiO2 长石:K2O·Al2O3·6SiO2 普通玻璃:CaO·Na2O·6SiO2 黏土:Al2O3·2SiO2·2H2O 4 传统硅酸盐材料,具有特殊功能的含硅物质。

水泥 黏土 玻璃

石英 陶瓷

第18篇:选修专题一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2013-2014届第二学期选修练习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2014.4.2编)

1:材料一:列宁说:‚民主共和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所以资本一掌握这个最好的外壳,就能十分巩固十分可靠地确立自己的权利,以致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无论人员、无论机构、无论政党的任何更换,都不会使这个权利动摇。‛

材料二:2012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选之年。美国、法国等许多国家都要进行选举。这两国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但国家元首的称谓却并不相同。 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1)材料一蕴含了国家学说的哪些道理?

(2)为什么美国、法国的国体相同而政体不相同?

2:材料:3月1日晚9时20分,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昆明市政府通报,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是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经公安部组织云南、新疆、铁路等公安机关和其他政法力量40余小时的连续奋战,已于3月3日下午成功告破。对这起事件的严重暴力犯罪分子,依法进行了严厉打击,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1)联系材料,分析民主与专政的关系。(6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说明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这一国家结构形式有哪些特征?(4分) (2)影响国家结构形式有哪些因素?(3分)

1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2013-2014届第二学期选修练习

4:‚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 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一一《反分裂国家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了重大步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祖国大陆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加强,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斗争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新的前景。‛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回答:

(1)为什么“台独”分裂活动不得人心,两岸关系不断呈现和平发展新前景?(6分) (2)为维护祖国统一,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你认为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做?(6分)

5:材料一:2010年1月12日海地大地震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联合国安理会向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增派3500人;世界银行向海地提供1亿美元紧急援助;驻海地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紧急提供医疗等方面的援助;欧盟承诺大幅增加对海地的各类援助。中国也积极参与震后海地救援工作,第一时间通过联合国向海地提供260万美元捐款。

材料二:在国际政治外交舞台上,中国的影响力日益扩大。2008年继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胡锦涛主席又率团参加了20国集团金融峰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应对金融危机、解决气候变暖、打击恐怖主义、援助不发达国家、联合国机构改革等重大问题上中国的态度和政策备受关注。

⑴震后海地得到众多国际组织援助,据此有人认为:“国际组织是处理国际事务的关键。”请评析这一观点。

(2)结合材料二,回答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2013-2014届第二学期选修练习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2014.4.2编)答案:

1、(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用有效的政体。

(2)政体除了由国体决定之外,还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美国、法国虽然国体相同,政体却各有其特点,但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2: (1)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我国政府行使专政职能,对“3·01\"事件的严重暴力犯罪分子,依法进行严厉打击,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这说明,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性质。

3:(1)材料说明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1分),单一制国家的特征是: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2)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归根到底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人口、领土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4:(1)中华民族有着爱好和平、拥护祖国统一的光荣传统。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美好愿望。(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3)我国是单一制结构形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的图谋,终了究是不能得逞的。(4)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每个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必须遭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5:⑴①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行为主体,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有其局限性。③主权国家是构成现代国际社会的基石,处理国际事务更需要主权国家支持和帮助。(2)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为本地区的繁荣稳定做出积极贡献。作为20国集团金融峰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中国在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

第19篇: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 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 △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 酸碱中和反应 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 以H

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 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

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v)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 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⑷ 影响因素:①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② 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规律 条件变化 反应物的浓度 大

减小

气体反应物的压强 大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减少,百分数不变

减小 增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百分数不变

增大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减少,百分数不变

减小 增

活化分子的量的变化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百分数不变

反应速率的变化 增大 小

反应物的温度 高

降低

反应物的催化剂 用

撤去

其他

剂等

※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二、化学平衡

(一)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例举反应

mA(g)+nB(g) C(g)+qD(g)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

混合物体系中

各成分的含量

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即V(正)=V(逆)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消耗了p molC,则正、逆反应 速率的关系

③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B,同时消耗了q molD,因均指V(逆) 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压强

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不一定平衡平衡 不一定平衡 不一定平衡 V(正)=V(逆)

不一定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平衡平衡

光,电磁波,超声波,固体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

有影响

百分数剧减,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剧减

剧减 使

百分数剧增,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剧增

剧增

百分数减少,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减少

减小 升

百分数增大,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

增大

平衡

平衡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 ①Mr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 ②Mr一定时,但m+n=p+q时

平衡 不一定平衡平衡 不一定平衡平衡 温度 体系的密度 其他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 密度一定

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 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三、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符号:K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四、等效平衡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分类(1)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第一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必须要保证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原来相同;同时必须保证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的物质的量与原来相同。第二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来相同即可视为二者等效。(2)定温,定压的等效平衡只要保证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即可视为等效平衡。

五、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1)熵: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单位:J???mol-1?K-1 (2)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依据。.(3)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即S(g)〉S(l)〉S(s)

2、反应方向判断依据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读依据为: ΔH-TΔS〈0 反应能自发进行ΔH-TΔS=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ΔH-TΔS〉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注意:(1)ΔH为负,ΔS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2)ΔH为正,ΔS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 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 离子的速率 和离子结合成 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 越小 ;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 减弱 电离。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9、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 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10、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

表示方法:AB

11、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

A++B- Ki=[ A+][ B-]/[AB]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KW = c[H+]·c[OH-] 25℃时, [H+]=[OH-] =10-7 mol/L ; KW = [H+]·[OH-] = 1*10-14 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 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2、水电离特点:(1)可逆 (2)吸热 (3)极弱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①酸、碱 :抑制水的电离 KW〈1*10-14 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 吸 热的) 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KW 〉 1*10-14

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pH=-lgc[H+] (2)pH的测定方法:

酸碱指示剂—— 甲基橙、石蕊、酚酞 。

变色范围:甲基橙 3.1~4.4(橙色) 石蕊5.0~8.0(紫色) 酚酞8.2~10.0(浅红色) pH试纸 —操作 玻璃棒蘸取未知液体在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 。

注意: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②广泛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 三、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公式

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 [H+]混 =([H+]1V1+[H+]2V2)/(V1+V2)

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OH-]混:将两种酸中的O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 [OH-]混=([OH-]1V1+[OH-]2V2)/(V1+V2) (注意 :不能直接计算[H+]混)

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H+ + OH- ==H2O计算余下的H+或OH-,①H+有余,则用余下的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混;OH-有余,则用余下的O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OH-]混,再求其它)

四、稀释过程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

1、强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 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2、弱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3、强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4、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5、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pH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均接近7

6、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pH变化得慢,强酸、强碱变化得快。

五、强酸(pH1)强碱(pH2)混和计算规律

1、若等体积混合

pH1+pH2=14 则溶液显中性pH=7 pH1+pH2≥15 则溶液显碱性pH=pH2-0.3 pH1+pH2≤13 则溶液显酸性pH=pH1+0.3

2、若混合后显中性

pH1+pH2=14 V酸:V碱=1:1 pH1+pH2≠14 V酸:V碱=1:10〔14-(pH1+pH2)〕

六、酸碱中和滴定:

1、中和滴定的原理

w.w.w.k.s.5.u.c.o.m 实质:H++OH—=H2O 即酸能提供的H+和碱能提供的OH-物质的量相等。

2、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1)仪②滴定管的刻度,O刻度在 上 ,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 大于 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②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 一位 。

(2)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3)准备过程:

准备: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洗涤:用洗液洗→检漏: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用标准液洗(或待测液洗)→装溶液→排气泡→调液面→记数据V(始) (4)试验过程

3、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利用n酸c酸V酸=n碱c碱V碱进行分析

式中:n——酸或碱中氢原子或氢氧根离子数;c——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 V——酸或碱溶液的体积。当用酸去滴定碱确定碱的浓度时,则:

c碱= 上述公式在求算浓度时很方便,而在分析误差时起主要作用的是分子上的V酸的变化,因为在滴定过程中c酸为标准酸,其数值在理论上是不变的,若稀释了虽实际值变小,但体现的却是V酸的增大,导致c酸偏高;V碱同样也是一个定值,它是用标准的量器量好后注入锥形瓶中的,当在实际操作中碱液外溅,其实际值减小,但引起变化的却是标准酸用量的减少,即V酸减小,则c碱降低了;对于观察中出现的误差亦同样如此。综上所述,当用标准酸来测定碱的浓度时,c碱的误差与V酸的变化成正比,即当V酸的实测值大于理论值时,c碱偏高,反之偏低。

同理,用标准碱来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时亦然。

七、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

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 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

①有 弱 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 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2CO3 >NaHCO3)

4、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 (2)程度小 (3)吸热

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 高 水解程度越大 (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 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 大 (越稀越水解)

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 阴离子 水解而 抑制 阳离子水解;OH -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

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 显 酸 性

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 酸 性 (如: HSO3-、H2PO4-) 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 碱 性 (如:HCO3-、HS-、HPO42-)

7、双水解反应:

(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使得平衡向右移。

(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与NH4+;CO32-(HCO3-)与NH4+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 + 3S2- + 6H2O == 2Al(OH)3↓+ 3H2S↑

8、盐类水解的应用: 水解的应用

1、净水

实例 明矾净水

原理

Al3++3H2O Al(OH)3(胶体)+3H+

2、去油污

用热碱水冼油污物品 CO32-+H2O HCO3-+OH-

①配制FeCl3溶液时常加

3、药品的保存 入少量盐酸

②配制Na2CO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NaOH

Fe3++3H2O Fe(OH)3+3H+

CO32-+H2O HCO3-+OH-

若不然,则:

由MgCl2·6H2O制无水

4、制备无水盐 MgCl2 在HCl气流中加热

MgCl2·6H2O Mg(OH)2+2HCl+4H2O Mg(OH)2 MgO+H2O

用Al2(SO4)3与NaHCO3溶液混合

5、泡沫灭火器 Al3++3HCO3-=Al(OH)3↓+3CO2↑

6、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比较NH4Cl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NH4++H2O NH3·H2O+H+ c(Cl-)>c(NH4+)>c(H+)>c(OH)-

9、水解平衡常数 (Kh)

对于强碱弱酸盐:Kh =Kw/Ka(Kw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a为该条件下该弱酸根形成的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对于强酸弱碱盐:Kh =Kw/Kb(Kw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b为该条件下该弱碱根形成的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电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多元弱酸(多元弱酸盐)的电离(水解)的书写原则:分步书写

注意:不管是水解还是电离,都决定于第一步,第二步一般相当微弱。

2、多元弱碱(多元弱碱盐)的电离(水解)书写原则:一步书写

八、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基本原则:抓住溶液中微粒浓度必须满足的三种守恒关系:

①电荷守恒::任何溶液均显电 中 性,各阳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各阴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

②物料守恒: (即原子个数守恒或质量守恒)

某原子的总量(或总浓度)=其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所有微粒的量(或浓度)之和 ③质子守恒:即水电离出的H+浓度与OH-浓度相等。

九、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一些常见知识 (1)溶解度 小于 0.01g的电解质称难溶电解质。

(2)反应后离子浓度降至1*10-5以下的反应为完全反应。如酸碱中和时[H+]降至10-7mol/L

(3)难溶并非不溶,任何难溶物在水中均存在溶解平衡。

(4)掌握三种微溶物质:CaSO

4、Ca(OH)

2、Ag2SO4 (5)溶解平衡常为吸热,但Ca(OH)2为放热,升温其溶解度减少。

(6)溶解平衡存在的前提是:必须存在沉淀,否则不存在平衡。

2、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

注意在沉淀后用(s)标明状态,并用― ‖。如:Ag2S(s) 2Ag+(aq)+ S2-(aq)

3、沉淀生成的三种主要方式

(1)加沉淀剂法:Ksp越小(即沉淀越难溶),沉淀越完全;沉淀剂过量能使沉淀更完全。

(2)调pH值除某些易水解的金属阳离子:如加MgO除去MgCl2溶液中FeCl3。

(3)氧化还原沉淀法:

(4)同离子效应法

4、沉淀的溶解:

沉淀的溶解就是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常采用的方法有:①酸碱;②氧化还原;③ 沉淀转化 。

5、沉淀的转化:

溶解度大的生成溶解度小的,溶解度小的生成溶解度 更小 的。

如:AgNO3 AgCl(白色沉淀) AgBr(淡黄色) AgI (黄色) Ag2S(黑色)

6、溶度积(KSP)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表达式:AmBn(s) mAn+(aq)+nBm-(aq) KSP= [c(An+)]m ?[c(Bm-)]n

3、影响因素:

外因: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w.w.w.k.s.5.u.c.o.m

4、溶度积规则

QC(离子积)〉KSP 有沉淀析出 QC= KSP平衡状态 QC〈KSP 饱和,继续溶解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原电池: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 电解质溶液③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 负 极——导线—— 正 极

内电路:盐桥中 阴 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 阳 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 氧化反应: Zn-2e=Zn2+ (较活泼金属) 正极: 还原反应: 2H++2e=H2↑ (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 Zn+2H+=Zn2++H2↑

5、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 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 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根据实验现象①__溶解的一极为负极② 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第二节 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 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一、一次电池

1、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二、二次电池

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放电:负极(铅): Pb+-2e- =PbSO4↓

正极(氧化铅): PbO2+4H+++2e- =PbSO4↓+2H2O 充电:阴极: PbSO4+2H2O-2e- =PbO2+4H++

阳极: PbSO4+2e- =Pb+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 PbO2+Pb+2H2SO4 2PbSO4↓+2H2O

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三、燃料电池

1、燃料电池: 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

2、电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过要注意一般电解质溶液要参与电极反应。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铂为正、负极,介质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 当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时:

负极:2H2-4e- =4H+ 正极:O2+4e- +4H+ =2H2O 当电解质溶液呈碱性时:

负极: 2H2+4OH--4e-=4H2O 正极:O2+2H2O+4 e- =4OH- 另一种燃料电池是用金属铂片插入KOH溶液作电极,又在两极上分别通甲烷(燃料)和氧气(氧化剂)。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CH4+10OH--8e-- = +7H2O; 正极:4H2O+2O2+8e- =8OH-。

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

3、燃料电池的优点:能量转换率高、废弃物少、运行噪音低

四、废弃电池的处理:回收利用 第三节 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电解池: 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也叫电解槽

2、电解:电流(外加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被动的不是自发的)的过程

3、放电: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4、电子流向:

(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离子定向运动)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5、电极名称及反应:

阳极:与直流电源的 正极 相连的电极,发生 氧化 反应

阴极:与直流电源的 负极 相连的电极,发生 还原 反应

6、电解CuCl2溶液的电极反应: 阳极: 2Cl- -2e-=Cl2 (氧化) 阴极: Cu2++2e-=Cu(还原) 总反应式: CuCl2 =Cu+Cl2 ↑

7、电解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规律总结:电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 放电顺序: 阳离子放电顺序

Ag+>Hg2+>Fe3+>Cu2+>H+(指酸电离的)>Pb2+>Sn2+>Fe2+>Zn2+>Al3+>Mg2+>Na+>Ca2+>K+ 阴离子的放电顺序

是惰性电极时:S2->I->Br->Cl->OH->NO3->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SO32-/MnO4->OH-) 是活性电极时:电极本身溶解放电

注意先要看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Fe、Cu)等金属,则阳极反应为电极材料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若为惰性材料,则根据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依据阳氧阴还的规律来书写电极反应式。

电解质水溶液点解产物的规律 类型 电极反应特点

实例

对象

电解

分解电解质型 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在两极放电

CuCl2 HCl

电解

减小

---

Cl2 放H2生成碱型 阴极:水放H2生碱 阳极:电解质阴离子放电

NaCl

电解质和水

解质

生成新电

大 生

氧化

HCl

Cu

电解质浓

pH

HCl 电解质溶液复放氧阴极:电解质阳离子放电 CuSO4 电解生酸型 阳极:水放O2生酸 质和水 成新电解质

增大

小 大

减铜

电解水型 阴极:4H+4e- == 2H2 ↑ 阳极:4OH-4e- == O2↑+ 2H2O

NaOH

增水

H2SO4 减

Na2SO4

上述四种类型电解质分类:

(1)电解水型:含氧酸,强碱,活泼金属含氧酸盐

(2)电解电解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氟化物除外) (3)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 (4)放氧生酸型: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以制造烧碱、氯气和氢气

(1)、电镀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方法 (2)、电极、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阳极:镀层金属,失去电子,成为离子进入溶液 M— ne== M 电解质溶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 镀铜反应原理

阳极(纯铜):Cu-2e-=Cu2+,阴极(镀件):Cu2++2e-=Cu,

电解液:可溶性铜盐溶液,如CuSO4溶液 (3)、电镀应用之一:铜的精炼

阳极:粗铜;阴极: 纯铜电解质溶液: 硫酸铜

3、电冶金

(1)、电冶金:使矿石中的 金属阳离子 获得电子,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用于冶炼活泼金属,如钠、镁、钙、铝

(2)、电解氯化钠:

通电前,氯化钠高温下熔融:NaCl == Na + + Cl- 通直流电后:阳极:2Na+ + 2e- == 2Na 阴极:2Cl-— 2e- == Cl2↑

☆规律总结: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断规律

(1)若无外接电源,又具备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①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两极用导线互相连接成直接插入连通的电解质溶液里;③较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时是与水电离产生的H+作用),只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为原电池。

(2)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阴极为金属,阳极亦为金属且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属同种元素时,则为电镀池。

(3)若多个单池相互串联,又有外接电源时,则与电源相连接的装置为电解池成电镀池。若无外接电源时,先选较活泼金属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电子输出极),有关装置为原电池,其余为电镀池或电解池。

☆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比较

原电池

性质 类别

定义

(装置特点) 反应特征

装置特征

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侧层其他金属

电解池

电镀池

自发反应 无电源,两级材料不同

非自发反应 有电源,两级材料可同可不同

两电极连接直流电源 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

非自发反应

有电源

形成条件

活动性不同的两1镀层金属接电源正极,待镀金属接负极;2电镀液必须含有镀层金属的离子

电解质溶液 形成闭合回路

电极名称

正极:较不活泼负极:较活泼金

形成闭合回路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

名称同电解,但有限制条件

阳极:必须是镀层金属 阴极:镀件 金属(能导电非金属) 连

电极反应 负极:氧化反应,金属失去电子

阳极:氧化反应,溶阳极:金属电极失去电子 阴极:电镀液中阳离子得到电子

液中的阴离子失去电子,或

电极金属失电子

正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的电氧腐蚀)

电子流向

负极→正极

电源负极→阴极 阴极:还原反应,溶子或者氧气得电子(吸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

同电解池

电源正极→阳极

溶液中带电粒子的移动 动

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联系

在两极上都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阳离子向正极移

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同电解池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极的得失电子联系图:

阳极(失) e- 正极(得) e- 负极(失) e- 阴极(得)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腐蚀内容:

(2)金属腐蚀的本质:都是金属原子 失去 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

条件 现象 本质 关系 电化腐蚀

不纯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有微弱的电流产生

较活泼的金属被氧化的过程

化学腐蚀

金属与非电解质直接接触 无电流产生 金属被氧化的过程

化学腐蚀与电化腐蚀往往同时发生,但电化腐蚀更加普遍,危害更严重

(4)、电化学腐蚀的分类:

析氢腐蚀——腐蚀过程中不断有氢气放出

①条件:潮湿空气中形成的水膜,酸性较强(水膜中溶解有CO

2、SO

2、H2S等气体) ②电极反应:负极: Fe – 2e- = Fe2+ 正极: 2H+ + 2e- = H2 ↑

总式:Fe + 2H+ = Fe2+ + H2 ↑ 吸氧腐蚀——反应过程吸收氧气 ①条件:中性或弱酸性溶液

②电极反应:负极: 2Fe – 4e- = 2Fe2+ 正极: O2+4e- +2H2O = 4OH- 总式:2Fe + O2 +2H2O =2 Fe(OH)2 离子方程式:Fe2+ + 2OH- = Fe(OH)2 生成的 Fe(OH)2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 Fe(OH)3 , Fe(OH)2 + O2 + 2H2O == 4Fe(OH)3 Fe(OH)3脱去一部分水就生成Fe2O3·x H2O(铁锈主要成分) 规律总结:

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快慢规律如下: 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腐措施的腐蚀

防腐措施由好到坏的顺序如下:

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牺牲负极的正极保护法>有一般防腐条件的腐蚀>无防腐条件的腐蚀

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利用原电池原理进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原理:原电池反应中,负极被腐蚀,正极不变化

应用:在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上装上若干锌块,腐蚀锌块保护钢铁设备

负极:锌块被腐蚀;正极:钢铁设备被保护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原理:通电,使钢铁设备上积累大量电子,使金属原电池反应产生的电流不能输送,从而防止金属被腐蚀

应用: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阴极,惰性电极作为辅助阳极,均存在于电解质溶液中,接上外加直流电源。通电后电子大量在钢铁设备上积累,抑制了钢铁失去电子的反应。

2、改变金属结构:把金属制成防腐的合金

3、把金属与腐蚀性试剂隔开:电镀、油漆、涂油脂、表面钝化等 (3)金属腐蚀的分类:

化学腐蚀— 金属和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 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第20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4.1 原电池

§4.1 原电池

二、探究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

§4.1 原电池

一、原电池实验探究

(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

+2+ Zn+2H=Zn+H2↑

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

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问: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来看原电池原理的工作原理。

(3)原理:(负氧正还)

问:在锌铜原电池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学生:活泼金属锌失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

问:导线上有电流产生,即有电子的定向移动,那么电子从锌流向铜,还是铜流向锌? 学生:锌流向铜

讲:当铜上有电子富集时,又是谁得到了电子? 学生:溶液中的氢离子

讲:整个放电过程是:锌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铜流回原电池,形成电流,同时氢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放出氢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铜片上产生了气泡的原因。

讲:我们知道电流的方向和电子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铜到锌,在电学上我们知道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的,所以,锌铜原电池中,正负极分别是什么? 学生:负极(Zn) 正极(Cu)

实验:我们用干电池验证一下我们分析的正负极是否正确! 讲:我们一般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原电池正负极的工作原理,又叫电极方程式或电极反应。一般先写负极,所以可表示为:

2+ 负极(Zn):Zn-2e=Zn (氧化)

+ 正极(Cu):2H+2e=H2↑(还原)

讲:其中负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即负氧正还。 注意:电极方程式要①注明正负极和电极材料 ②满足所有守衡

+2+ 总反应是:Zn+2H=Zn+H2↑ 讲:原来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一定的装置让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规则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原电池。

转折: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原电池包括正负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及导线。那么铜锌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和硫酸电解质能否换成其他的物质呢? 学生:当然能,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电池。 过渡:也就是构成原电池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条件) 思考:锌铜原电池的正负极可换成哪些物质?保证锌铜原电池原理不变,正负极可换成哪些物质?( C、Fe、Sn、Pb、Ag、Pt、Au等) 问:锌铜原电池中硫酸能换成硫酸钠吗? 判断是否构成原电池,是的写出原电池原理。

(1)镁铝/硫酸;铝碳/氢氧化钠;锌碳/硝酸银 ;铁铜在硫酸中短路;锌铜/水;锌铁/乙醇;硅碳/氢氧化钠

(2)[锌铜/硫酸(无导线);碳碳/氢氧化钠] 若一个碳棒产生气体11.2升,另一个产生气体5.6升,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并求锌片溶解了多少克?设原硫酸的浓度是1mol/L,体积为3L,求此时氢离子浓度。

(3)银圈和铁圈用细线连在一起悬在水中,滴入硫酸铜,问是否平衡?(银圈下沉)

(4)Zn/ZnSO4//Cu/CuSO4盐桥(充满用饱和氯化钠浸泡的琼脂)

(5)铁和铜一起用导线相连插入浓硝酸中

镁和铝一起用导线相连插入氢氧化钠中

思考:如何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设计原电池呢?

2+2+请将氧化还原反应 Zn + Cu = Cu + Zn设计成电池:

硫s硫酸铜

硫酸

硫酸铜

此电池的优点: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其中,用到了盐桥 什么是盐桥?

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胶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 盐桥的作用是什么?

可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否则锌盐溶液会由于锌溶解成为Zn2+而带上正电,铜盐溶液会由于铜的析出减少了Cu2+而带上了负电。

盐桥保障了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到铜的不断转移,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出过程得以继续进行。

导线的作用是传递电子,沟通外电路。而盐桥的作用则是沟通内电路。

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正极反应:得到电子 (还原反应) 负极反应:失去电子 (氧化反应) 总反应:正极反应+负极反应

想一想:如何书写复杂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较繁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简单电极反应式

例: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放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

0物作电解质,CO为负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正极助燃气,已制得在650C下工作的燃料电池,试完成有关的电极反应式: • 负极反应式为:2CO+2CO3-4e-=4CO2

2-正极反应式为:2CO2+O2+4e-=2CO3 电池总反应式:2CO+O2=2CO2

四、原电池中的几个判断 1.正极负极的判断:

正极:活泼的一极 负极:不活泼的一极 思考:这方法一定正确吗? 2.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的判断

电流方向:正→负 电子流向:负→正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运动方向的判断

阳离子:向正极区移动 阴离子:向负极区移动 练习:下列哪些装置能构成原电池?

2-

练习:

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2+ 2Fe+Fe == 3Fe,

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组成是( )

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碳,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 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练习:

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为2H2+O2=2H2O,电解质溶液为KOH,反应保持在高温下,使H2O蒸发,正确叙述正确的是:( ) A.H2为正极,O2为负极

-B.电极反应(正极):O2+2H2O+4e- =4OH

-C.电极反应(负极):2H2+4OH=4H2O-4e- D.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练习: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极被还原 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高中化学选修一备课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选修一备课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