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中重难点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10:18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

体育教材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快速跑:60、100、200、400米

重点:起跑的快速起动技术和途中跑的支撑腿和摆动腿的协调配合 难点:后蹬有力,前摆充分和蹬摆结合技术的掌握。 二耐久跑:800、1500、3000、5000米 重点:途中跑

难点:合理地分配体力。 三接力跑:4×100 4×400米 重点:传、接棒技术和速度的衔接

难点:在接力区内高速完成传接棒动作。 四 障碍跑:踏上式过障碍和跨步式过障碍

1踏上式过障碍重点:单脚踏跳、屈膝跳上,重心快速前移。 难点:踏上障碍后重心保持适宜的高度并快速前移。

2跨步式过障碍重点:单脚踏跳、后蹬充分有力上体前倾,摆动腿高抬向前跨步,两臂协调摆动;

难点:踏跳腿后蹬充分有力,踏起后身体保持平衡。 五 跨栏跑: 重点:跨栏步

难点:跨栏步和栏间跑技术的结合。注意跑的直线性、身体的平衡性和节奏性。

六 发展跑的能力练习的方法:中速跑、加速跑、跑走交替、定时跑、越野跑、或自然地形跑、变速跑、重复跑、辅助练习。

1中速跑:40—80米 80—100米 跑的力量:十分之

六、七的力量 任务:培养跑的正确姿势和提高跑的能力的练习。

2加速跑:40——60 60——80米 距离不是一层不变,根据课的任务来决定 加速跑教学应和起跑的技术结合起来,但重点放在加速跑。任务:培养跑的正确姿势和发展速度的练习。 3跑走交替;1000米——1500米 1500米——3000米。跑的方法:匀速完成 任务:发展一般耐力

4定时跑:4分——6分;5分——8分 任务:发展一般耐力

5越野跑、或自然地形跑:1500——3500米 女生:1000——2000米 任务:发展一般耐力 6变速跑:女生800——1200、1200米——1500米

男生:1200米——1800米

1600米——2400米 。变速跑的任务:发展速度耐力

7重复跑;50——60 60——80 80——100 80——120 300——500 400——600 500——700(各2——

3、2——4次)一般反复相同的距离:如3×300米 也可:500米 300米 最后200米。休息的方式:走或轻松的慢跑代替静止休息。

8辅助练习:高抬腿、后蹬跑、连续单脚跳、弓箭步走、原地摆臂练习、快速反应练习。 七 跳高:1跨越式跳高重点:起跳 难点:助跑与起跳的相结合 2俯卧式跳高重点;摆腿和起跳 难点:助跑和起跳的结合。

3背越式跳高的重点:起跳 难点:弧线助跑转为垂直的起跳,身体在起跳后向背对横杆成交叉并成“桥”的姿势。

八 跳远:1蹲据式跳远重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

难点:助跑快而步点准确,板前不减速地跳起来以及腾空后的蹲据

动作。

2挺身式跳远的重点: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 难点::助跑快而步点准确 板前不减速地跳起来以及腾空后挺身动作。 3立定三级跳远的重点和难点:三跳动作协调、有力。

4三级跳远的重点:维持身体平衡,按适当比例有节奏地完成三跳;

难点;扒地式落地,保持三跳的水平速度,第二跳有一定的长度并不减速地连续跳起来。

5发展身体素质和跳跃能力的练习

练习内容:发展力量和跳跃能力;发展速度和灵敏素质

1) 发展力量和跳跃能力的方法:发展力量:下肢力量为主:负杠铃深蹲、半蹲、蹲跳、弓箭步蹲跳

展跳跃能力的方法:蹲跳起、单足交换跳、跑跳步、立定跳远、蛙跳、纵跳摸高、单脚跳以头、或脚触悬挂的球或其他物体、屈腿跳、跨步跳或多级跳、单脚跳、单脚起跳上高物、连续双脚起跳过栏架、从高处跳下、跳绳。

发展柔韧性的方法:压腿、摆腿、踢腿、劈叉 桥 跨栏的专门性练习灵敏练习可以通过球类、游戏、体操项目的教学来实现。

九推铅球:1握球2持球3预备姿势:侧向 背向4滑步:侧向滑步、背向滑步5最后用力 推铅球的重点:最后用力

难点:滑步和最后用力的结合技术。 十前滚翻重点:两腿迅速蹬直 难点:团身

十一鱼跃前滚翻重点:蹬地摆臂 难点:掌握屈臂缓冲与低头团身的时机。 十二后滚翻的重点:翻臀 难点:推手

十二经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的重点:举腿翻臀 难点:翻臀与倒头的配合。 十三:直腿后滚翻的重点:举腿翻臀 难点是推垫 十四肩肘倒立重点:举腿升髋压垫 难点是展髋夹肘

十五 头手倒立重点:两手与头的前额撑垫成等边三角型,紧腰升臀。难点:举腿压髋的配合。

十六头手倒立前滚翻的重点:前翻时用力撑推和低头含胸。 难点:掌握屈髋屈腿的时机

十七手倒立前滚翻的重点:移肩 难点:掌握移肩和低头的时机 十八侧手翻的重点:两腿充分踢蹬 难点:倒立时紧腰顶肩

十九侧手翻向内转体90度重点:转体 难点:转体与屈髋插腿抬上体配合 二十头手翻的重点:蹬地、甩腿、推手

头手翻的难点:蹬地、甩腿、推手配合时机。

二十一:前手翻的重点:两腿踢蹬、两臂顶推 难点:踢蹬快速、顶推及时。 二十二:分腿腾跃重点:提臀分腿顶肩 难点:抬上体 二十三:屈腿腾跃重点:提臀屈腿顶肩 难点:抬上体

二十五前滚翻(纵放器械)重点:踏跳提臀 难点:掌握提臀高度与低头方位 二十七 斜向助跑直角腾跃重点(横放器械):踏跳踢腿支撑 难点:踏跳踢腿支撑的配合。 二十八侧腾跃(横放器械):提臀侧摆 难点:提臀侧摆与伸髋展髋的配合 二十九分腿腾跃重点在;踏跳跃起、手撑远端。难点:顶撑有力,抬上体。

三十:预先后摆分腿腾跃重点在:制动性踏跳,两腿后拉 难点:顶肩抬上体。

三十一 头手翻(横放器械)重点:提臀甩腿、推臂梗头 难点:掌握甩腿推臂的时机 三十二单挂膝摆动成骑撑重点:大幅度摆动,后摆过杠下垂面 难点:后摆与压臂穿腿的配

三十三跑动外挂膝上的重点:翻臀挂膝 难点:挂膝与后摆的配合

三十四 骑撑,前腿向后摆越转体90度挺身跳下重点:举腿倒肩移重心 难点:举腿倒肩转体的配合。

三十五 支撑 单腿向前摆越成骑撑重点:举腿倒肩移重心 难点:举腿与倒肩的配合 三十六:骑撑,后退向前摆越转体180度成支撑的重点:举腿倒肩移重心 难点:举腿倒肩转髋的配合

三十七 单、双脚蹬地翻身上成支撑的重点:蹬地踢腿,引体贴杠 难点:蹬地踢腿,引体贴杠的配合

三十八单挂膝后回环一周半重点:伸膝倒肩 踢腿拎杠 难点:踢腿拎杠 的配合

三十 九支撑后回环的重点:腹部贴杠,踢腿倒肩。 难点:踢腿倒肩的配合及时机。 四十骑撑前回环重点:提臀远跨,上体跟腿。 难点:掌握前腿压杠时机。 四十一屈臂起摆重点:(高杠)收复举腿,送髋送肩。 难点:)收复举腿,送髋送肩的配合。 四十二直臂起摆的重点:振浪举腿 送髋送肩。 难点:振浪的协调与举腿送髋送肩的配合。 四十三悬垂摆动的重点:加速摆动 难点:掌握加速摆动的时机。

四十四悬垂摆动屈身上的重点:踢腿翻臀伸腿压杠跟上体。难点:伸腿压杠跟上体的配合。 四十五 双杠 杠端跳起前摆成分腿坐,分腿坐前进。重点:是两臂压杠 难点:压杠急振与摆腿的配合

四十六 挂臂后摆上 重点:提臀分肘 难点:举腿与压髋的配合 球类项目 篮球

一移动包括:起动、跨步急停、跳步急停、侧滑步、后滑步、跨步、后撤步、转身、变向跑、变速跑、侧身跑、后退跑 移动技术的重点:、难点:是降低重心和有力的蹬地。 二传接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双手头上传接球、:原地双手低手传球、原地反弹传球、原地单手肩上传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球、跳起双手头上传球、双手接球、单手接球。 传接球的重点与难点:传接球的手法和手脚动作的配合。

三运球: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变方向运球、运球急停急起

运球的重点与难点: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脚步移动熟练程度以及手脚的协调配合。

投篮: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原地双手头上投篮、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行进间双手低手投篮 投篮技术的重点与难点:出手动作。 五抢球与打球:抢球、打球

重点与难点:准确的判断、快速的移动及合理的手部动作。 六抢篮板球:进攻者抢篮板球、防守者抢篮板球 重点与难点:进攻者抢篮板球应突出“冲”,防守者抢篮板球要强调“挡”。 七 二攻一重点与难点:保持距离,判断准确,动作果断,切分结合。 八 一防二的重点与难点:移动迅速,动作果断,真假结合。 九 三攻二的重点与难点:保持进攻队形,传、运、投巧妙结合。 十 三防二重点与难点:两人默契配合抢站有利位置。

十一 半场人盯人防守的重点与难点:选择防守位置要做到人球兼顾。

十二 全场人盯人防守的重点与难点:正面的夹击、换防堵截和封锁抢占有利位置抢、断球。 排球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滑步移动、上步移动、跨步移动、交叉步移动、后退、跑步移动。

准备姿势的重点与难点:两膝弯曲 重心降低并落于前脚掌。移动的重点与难点:判断 取位‘脚步移动快而准,并注视来球。

二发球:正面下手发球、侧面勾手飘球、正面上手飘球

各种发球的挥臂击球的重点:抛球稳,部位准,击球用力通过球的重心。 三 双手上手传球 重点:掌握合适的击球点与用正确的手形和全身协调用力 难点:传出的球稳和传球目标准确。

四双手下手垫球 重点:垫球动作的合理选位,做到球在腹前一臂远距离及时插入球下 难点:两小臂靠拢并外旋,形成垫球平面,直臂上抬不屈肘。

五 扣球 重点:起跳和挥臂甩腕扣球的手法 难点:掌握合适的起跳时间和起跳点。 六 拦网 重点:起跳、伸臂、手形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掌握好起跳的时间和判断扣球人扣球线路。

七 接发球站位“ 重点:判断落球点准确 难点:接发球一传到位。 八“中一二”和边一二“战术重点:能发挥扣球手的攻击作用 难点:一传到位,二传稳准,切合时机是难点。 九 插上 重点:判断“插上”与否。难点:“插上”与“回撤”的及时变换,及位置调整。 十 防守站位与补位 重点与难点:根据对方发球和扣球,及时准确地做好防守站位和拦网补位保护。

十一双人拦网 重点:两人空中协调配合 难点:严密封拦 足球

一踢球:脚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脚背内侧踢球、脚背外侧踢球 踢球的重点与难点:支撑脚的位置,踢球腿的摆动和脚触球的位置。

二 停球:脚内侧停球 脚底停球 脚背正面停球 脚背外侧停球 胸部停球 重点与难点:触球的一刹那缓冲来球力量。

三运球 脚内侧运球 脚背外侧运球 脚背正面运球 重点与难点:推拨动作是运球动作的重点与难点。 四顶球 原地正额顶球 跳起正额顶球

顶球的重点与难点:上体后仰前摆,顶球时间和触球部位。

五 抢截 正面跨步抢球 侧面抢球 正面倒地铲球和侧后铲球。

重点与难点:判断准确,选位恰当。利用合理的抢截方法,注意抢断后的动作衔接。 六掷界外球 原地掷界外球 助跑掷界外球

重点与难点:双臂经过头上掷球,身体各部位肌肉协调用力,双脚不离地。 七射门

重点与难点:起脚时机,脚法正确,准确有力。

八守门员技术:位置选择 准备姿势 移动 接球 扑球 拳击球 托球 运球 掷球 抛踢球

重点与难点:接球和扑球是守门员技术的重点与难点。

九“二过一”重点与难点:传球时机 方向准确 力量适当 切(插上)入及时。 十

选位与盯人 重点与难点:人球兼顾 盯人距离合理(2米左右) 乒乓球:

握拍法 准备姿势 基本步法 发球与接发球 档球与推挡球 攻球 搓球 削球 左推右攻 推挡侧身攻 发球抢攻。

一握拍法:1直式我拍:攻击型我拍 削攻型握法 直式我拍重点与难点:握拍舒适,手腕控制拍面恰当

横式握拍法:攻击型我拍 削攻型握法

横式握拍法的重点与难点:击球时拇指和食指熟练地移动帮助手腕下压和转动。

二准备姿势:重点与难点:两前脚掌内侧着地,屈膝提踵,放松微动。 基本步法:单步 双步 换步 跨步 跳步 侧身步 交叉步 重点与难点:判断及时快蹬,步法灵活移动重心。

四发球与接发球:反手平击球 正手平击球 反手发急球 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 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 正手发奔球。正手发短球 接发球

发球的重点与难点:发球的手法,发球的发力和准确的第一落点。 接发球的重点:正确判断来球的旋转性能,飞行弧度和落点。 五挡球和推挡球

挡球和推挡球重点与难点:正确的拍型,身体的协调配合,准确的线路落点。 六攻球:正手攻球 反手攻球

重点与难点:挥拍发力和恰当正确的击球点。 七搓球:反手慢搓 反手快搓

重点与难点:小臂和手腕的挥拍路线和用力方法。 八削球:正手远削 反手远削

重点与难点:手臂、腰 腹和腿的协调用力。 九 左推右攻

重点与难点:灵活熟练的移动步法和正确击球手法的协调配合。

十推挡侧身攻重点与难点:右脚向左脚后面移动熟练,侧身舒展保持正确的击球点。 十一发球抢攻重点与难点:发球多变急、转,手法和步法协调配合,攻击果断有力

推荐第2篇:小学音乐课中的重难点如何解决

小学音乐课中的重难点如何解决

歌曲的重难点,尤其是歌曲学习过程中难点的出现是有规律性的,掌握了这些规律性,将对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许多帮助。所谓歌曲教学中的重点,是指为完成歌曲教学目标,在歌曲教学中应着重体现的方面,如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有感情地表达情趣与风格等。而歌曲教学中的难点,一般是指在歌曲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表达的某些乐句,甚至是某个节奏、某个音、某个字,它一般只是歌曲中的某一片段。

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有效解决重难点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认为: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解决重难点等方面下功夫。只有有效解决重难点才能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能力得到发展。

唱歌是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在生动的情境中,学生感受歌曲的情节美和情绪美,使学生能大方的演唱,自信的表演。比如《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要想学生把歌曲所表现出的黄昏时分静谧、温馨的这种气氛用歌声表现出来,得先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情绪。《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联想。为了突出这一重点、解决这一难点,我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感受歌曲。如用优美的琴声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旋律,用拍击四三拍强弱规律为歌曲旋律伴奏来感受歌曲,用肢体动作感受表现歌曲旋律,用模唱来感受歌曲旋律等,通过这些方式的感受,学生不仅对歌曲的情绪有一个深刻的体验,同时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印象,为学唱歌曲作好了准备。通过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这些方式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再如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是三年级第七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以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来欣赏和演唱民歌,了解民歌的特色,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根据本单元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准确歌唱歌曲,感受柯尔克孜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本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首歌曲存在的难点比较多,如旋律的大跳,一字多音和复杂而紧凑的节奏,如果这些难点不能解决,就不能表现出歌曲的风格特点。所以,我结合学生喜欢游戏这一点,设计了快乐闯关游戏,把以往单调的发声练习和节奏练习渗透在游戏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解决了难点,为学生学唱歌曲做好铺垫,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记得一位专家说过:歌曲不是学会的,而是听会的。要想学生学会一首较难的歌曲,没有充分、完整的聆听音乐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在进行《米老鼠进行曲》一课教学时,把律动、难点节奏的训练及歌词渗透都与歌曲音乐结合起来,歌曲音乐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里对复杂的歌曲旋律形成深刻的印象,最终学会了这首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的歌曲。在与同年组的老师研究后认为,连续的附点节奏是歌曲的难点,我以老师和米老鼠玩偶说话为突破点,循序渐进、简单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点,学生对此有教浓厚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我们却忽略了另外一个难点,即与附点节奏相连的长句子,在试教的过程中,出现了节拍不准的情况。为此,我把这个长句子渗透在歌曲旋律中按节奏说出来,使学生感受与附点节奏是如何连接的,并适时加以指导,学生掌握了该乐句。

对歌曲难点的处理,一要有预设,如在备课中发现可能出现的难点并进行必要的准备;二要在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中随时发现问题进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从合适的角度切入,采用模仿、比喻、对比、迁移等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重难点的处理,是我们备课、上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愿我们多预见一些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从而使教学更加顺利地开展,实现有效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作为一名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我们都要精心地去备课。备课,首先要对文本进行透彻地解读,然后确立教学目标,之后再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何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一节课中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得准确与否,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而能否在课上顺利的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则是这一节课的成功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入钻研教材,精讲重点段落。

目前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质量一般都文质兼美,而好的范文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深度广度,而且在艺术上也有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和圆熟高明的语言技巧。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捕捉教学重点,并把握其与面的关系。一篇课文,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语言技巧,以至思想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环节,相辅相成地构成一篇课文的“面”。如果对这个“面”和教学重点的关系处理不妥,就会“点”、“面”皆失。我们有的老师曾把抓点理解为“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从课文中抽出一条“筋”,或割出一块“肉”来讲,结果学生不但对全文基本内容茫然无知,而且对重点的东西也感到抽象、费解。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抓重点必须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既要“结合”,就必须吃透点和面的内在联系。虽是“点”,即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所在,要善于运用这一规律去理清全文的来龙去脉。既要“带”,就必须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有详有略地把有关联“次点”带出来,既借“次点”辅助重点,又在说明重点之中适当地附带解决一些关系较直接的次点。要抓准重点,除了要舍得“割爱”外,还必须“抓之有据”,抓重点的依据有三:一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的规定,确立各年级的“主攻方向”;二是根据不同年级各板块教材的特点,确定各单元备课的教学重点;三是老师在备课中要结合本班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的实际,最后确立每一课完成教学重点的方法和深度。一句话,就是要做到既有全局考虑的长计划,又要有落实到每一课的具体安排。各课的重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相联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师在备课中必须抓准重点句段,凸现重点句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如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读海》这首现代诗歌,前三个小节在结构上是完全相同的,教学时,教师没有必要面面俱到,细致地分析每一小节,你只要抓住其中一小节重点进行质疑讨论教学,并作强化性点拨,其他的两小节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进行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顺利的达成知识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老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直观的演示内容,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例如我们在讲解《回声》这篇课文时,教学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但是,对于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概念是相当的抽象,无论你用多么细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往往都会一头雾水。如果我们把这个过程用FLASH课件演示出来,你不需要做任何的说明,学生自然会理解。所以,我们要善于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它大大的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抓住语言的训练点,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我们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语文能力的不足之处,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以便实现高效率的课堂!

推荐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教学是我们每个做教师每天的工作,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要想做到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就要解决好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我认为。

一、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抓准教材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位语文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语文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老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比如,语文第一册识字教学中有很多字理的演变过程,如果单纯地用书中插图让学生感受这种些字的变化过程,形式单一,孩子们的直观感性也不强,印象自然不会深刻,在“子”,“云“等生字的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地演示这些字的演化过程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三、学练结合抓牢训练点,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特别是识字教学是重点的一年级,学生刚则接触小篇幅的文章,对于字词的积累是重点,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好词,积累语句,在学习《小动物的家》一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想一想,文中出现了几个小动物?这几个小动物把叶子分别当做了什么?以这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学习文中的每个自然段,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方向,就会带着问题思考,更好地为理解第一自然段做了铺垫。从而激起了学习感受第一段秋天来了大自然美丽的词句,积累到了“碧蓝碧蓝,金黄金黄,火红火红”等表示色彩的词,并相机用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这种些都是借助多媒体来完成的。

我们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提高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删繁就简,将节约出的宝贵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语文能力的不足之处,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方可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

推荐第5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

语文阅读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应该是一篇文章教学的“灵魂”。只有很好地把握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那么一篇文章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呢?我认为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具体有以下的这些目标确定为重、难点:

1、小说部分:掌握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通过概述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赏析课文,体会文章中精彩的人物描写;比如《孔乙己》中他是唯一穿长衫站着的人。领会文章中运用典型人物烘托来凸现中心事件的写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人物的个性以及思想感情;

2、一般性散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文章描写细腻、诗意浓郁,哲理深刻的风格、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阅读、鉴赏作品的能力。特别是赏析语言是散文的重点。学生通过赏修辞、赏变现手法、赏描写方法进一步感知散文的语言魅力。初中很多散文都是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比如:《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外在形象描写凸显它的内在精神,进一步对抗日志士的致以无限敬意。

3、议论文部分

把握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比如:《吴汉何尝杀妻》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怎样一步步地利用驳斥对方的论点,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学习课文的论证方法,感悟作者对戏剧与历史真实差别的认识,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作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采用问题导读式,学习本文,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内容,着重分析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找出对方的论据,对方论据的不能证明作者的观点。

4、说明文部分

掌握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内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生动的特点。

科学小品是说明文常见考点。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生动的语言及引用歌词的妙处,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学会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增强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钻研科学的精神,探究重要的句子,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培养赏析语言的能力。

5、戏剧部分

体现在剧情的把握和戏剧冲突和剧本的语言美,手法美,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人物的思想感情)

推荐第6篇:儿童文学重、难点

儿童文学重、难点

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寓言: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是含有讽喻和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其表达方式,或借古喻今、或借物喻人,或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皆透过具体浅显的故事,寄寓深奥的道理。

图画文学:是单纯用图画或以图画和文字相互映衬的形式来表现相应内容,文学作品主要是故事类作品,在儿童文学范畴中属于幼儿文学,是美术和文字的有机结合,图文并茂,可为其最为鲜明的特征。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儿歌是民歌的一种。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词句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曲调接近语言音调,节奏轻快,有独唱或对唱。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

儿童散文:是指用准确、凝练。充分生活化和儿童化的文学语言,为少年儿童创作,共少年儿童阅读和欣赏并与儿童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相适应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

儿童故事:是具体有故事基本特征的内容单纯、篇幅短小,与儿童接受相适应,供儿童阅读或聆听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儿童小说: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他以塑造而物形象为中心。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创作并为儿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小说。8儿童报告文学:是指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文艺性迅速写来访报告的总称。

儿童科学文艺:用各种儿童文学样式来翻印科学内容是儿童文学重要类别之一,其主要阅读对象是青年和儿童。 理论界具有带变性的儿童文学观一般有。本位论,专为论,教育论,解放论

儿童文学:1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3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4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学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1.童话概念在我国的产生,以1909年由孙毓婷主编,商务印刷书馆出版的《童话》丛书为标志。

2.童话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其发展先后经历了传统童话,现代童话两个阶段。

3.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有:拟人,夸张,颠倒,象征四种。

4.童话形象根据表现形态的不同,分为拟人体,常人体,超人体三种基本类型。

5.寓言文学在全世界的三大发祥地是:古希腊,印度,中国。

6.寓言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故事和寓意。还有一个必备要素是寓示,它是沟通寓言故事与寓意的桥梁。

7.寓言的文体特征可以概括为:教训性,比喻性,讽刺性,概括性等。

8.寓言的教训意义根据思想内容可分为:经验教训型,讽刺型两种类型。

9.故事的完整性与连贯性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和内容的生动有趣等构成了儿童故事的基本特征。

10.动物故事分两种类型,其一为解释型,即通过对动物的面描写或主管或客观地解释动物的习性。其二是象征寓意,即借动物形象来象征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故事。

11.儿童故事有不同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从作者的创作角度分,可分为民间故事,改编故事和创作故事等,从内容分为生活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科学故事,人物故事和动物故事等。从体裁角度分为散文体故事,诗体故事和谜语故事等,从表现形式分为图画故事和文字故事等,不论从哪个角度划分,各类作品都有着作为故事体裁的共同特征,同时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12.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有着明显区别,儿童故事一般供学龄前儿童阅读或讲述,因此更侧重于概述故事,表现完整的情节,以叙事为主,在叙事方式上要求口语化,而淡化对人物的心态,外貌及其生活的环境的描写。

13.儿童小说的读者是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少年儿童,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较儿童故事更为复杂,比较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立体表现和人物心理的形象化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在语言运用上的使用。

14.儿童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的指涉范畴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小说的,儿童的。

15.儿童小说的“童趣”一般来自喜剧性和惊险神奇。16.儿童小说的主要构成元素分为故事,人物、主题等。 17.根据题材的不同分类,儿童小说主要有:生活小说,历史小说,惊险小说,动物小说和武侠小说等。

18.儿童散文具有内容的包容性和限定性,多样的儿童情趣,美的和谐统一等美学的特征。

19.儿童散文的“趣”一般包含着童趣和理趣两方面内容。

20.儿童散文的“美”应体现为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三方面。21.儿童散文的基本类型有叙事型,抒情型,议论型,状物写景等。 22.儿童报告文学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认真恪守新闻的真实性,及时迅速地报告与少年儿童相关的具有新闻价值和影响力的现实生活和典型人物。

23.儿童报告文学从总体构思到具体表现上都实现文学化表现。24.儿童报告文学一方面追求让倾向“从情节和场面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的”,另一方面,作者还要报告员的身份出现,毫不掩饰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25.新闻性,文学性,评述性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26.儿童报告文学关注青少年的多方面生活,读者对象更集中与少年读者,因此理论界也将其界定为“少年报告文学”。 27.儿童报告文学的类型一般以报告事情和现象为主,以报告人物为主。

28.儿童科学文艺的基本类型是:科学童话,科学幻想,小说和科学诗,科学小品。

29.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有《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

30.儿童科学文艺的基本特征有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相统一,客观性与幻想性相结合,教育性与趣味性相交融等。

31.图画书在英语中,被称为“PICTUREBOOK”,在日本和中国台湾称为绘本。

32.图画书的图和文之间存在着彼此呼应又互相交错的关系。33.图画书具有的作用有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培养,有利于消除儿童听故事中产生的困惑,是亲子共读的好材料等。 34.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的三维图画书作家是:瓦特尔•克雷恩,伦道夫•凯迪克,凯特•格林纳威。 35.桑达克创作的三部曲《野兽出现的地方》《厨房之夜的狂想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以不同的故事表现“孩童如何掌握各种感觉:气愤无聊,恐惧,挫败,嫉妒,并设法接受人生的事实”这同一主题。 36.李欧李奥尼的《小蓝蓝和小黄黄》以抽象的描画方式表现出其独特的创意。

37.为鼓励图画故事的创作,推进图画文学的繁荣,1937年,美国图书馆设立了“凯迪克奖”。

38.图画书的有着可视性画面形象,儿童式画面造型,连续性画面叙事,新奇的画创意,简洁的画面语言艺术特征。39.图画书的基本类型是:图文结合和无字书。 40.儿童戏剧文学按照题材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两种。

41.儿童戏剧的语言特征是;浅近易懂,动作性和富有儿童情趣。 42.儿童戏剧的主题意蕴要根据儿童的接受程度,文化程度,生理和心理条件等因素确定。

43.儿童影视文学具有视像性,趣味性,情节性,形象性,幻想性,等基本特征

44.影视被称为。语言艺术,影视的荧屏语言是视觉造型

45.儿童影视的鉴赏应从,造型元素和视觉元素两个方面来把握。46.美术片可分为,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四类

47.单线平涂等多种方法绘制的动画片,成为二维动画,计算机制作的有很强立体感的动画,称为;三维动画 1论述《馅饼里包了一片天》的艺术表现手法

儿童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拟人、夸张、颠倒和象。局部细节的夸张有时候能够带给童话作品特有的意趣,如在馅饼里包上一片天便可以带着人们抵达一个美丽的世外岛屿,夸张是将描写对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有意识的放大和强调,从而突出其本质特点以增强艺术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段。夸张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有普遍的运用,但童话的夸张与一般写实性文学中的夸张有所不同。总之,童话的夸张总是与想像力紧密相连,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独特的童话形象与童话意境,构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1、两种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指;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和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等方面理解。

儿童文学的纯真美有儿童生命固有你的品型而决定的

夸张反复,比喻错综,误会巧合等是创造儿童文学作品欢愉之美的主要表现手法

3、小学审美教育的原则有;直观性,非功利性,感情性

小学文学的美育功能育儿童文学的游戏和娱乐等功能并不矛盾 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生的人格养成,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

4、从贝洛的《鹅妈妈的故事》这部童话集开始,西方开始出现的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流传于民间的故事,童话可以说是儿童文学得以产生的最重要的一个母体

儿童文学从自在走向自觉的演讲过程中,作家们承担起了把民间传统的儿童文学,的创作传统接续在一起的重要责任

5、在20世纪初的中国,由周作人,茅盾等倡导和亲身实践的翻译外国儿童文学,民间口头创作,改变传统这三方面工作,构成了五四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基本内容。

6、格林兄弟的贡献在于通过对口传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加工创作,是指成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素材。安徒生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同时,以自己独特,丰富的童话故事创作,开创了现代作家创作童话新纪元

7、民间文学的一个十分典型的特征,是母题,形象和结构的类型化和程式化

狭义的新媒介特指基于数字技术的信息传播方式,广义上的媒介指一切媒介形态最早出现时对新媒介概念与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关系的探讨,选用广义上的新媒介概念,

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是成人,也包括少年儿童

8、在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心理中,普遍存在着两种审美意识,一种是自我的成人审美意识另一种是来自接受者的儿童审美意识

推荐第7篇:英语教学重难点

初二英语教学反思——教师应把握重难点

初二年级教学较之初一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首先初二年级的教材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初一的课本共有12个单元。而初二只有10个单元,并且多了阅读理解部分。其次初二年级的语法知识点增多,难度也有所提高,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新的要求,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有了新的提高。

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重难点。我认为这是教学中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如果无法很好的把握重难点。则会对重点知识的讲授蜻蜓点水,导致学生也无 法分清重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零散知识上,而忽视了重之之重。教师为了更好的把握重难点就要认真的研读教材,仔细研究教学参考,并且做好教学反思,从同学们的错误中反馈自己的失误,不断地摸索和探索。

二、其次语法讲解一定要清楚,透彻。在讲解重点语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举例子,并且要学生造句子,不能光停留在枯燥,抽象的讲解过程中。

三、应加强学生的对话强度,鼓励不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开口。有些学生是对自己不自信,是因为曾经对话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却被老师尖刻的言语刺伤,所以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应微笑着让他坐下,然后再纠正错误。有些同学的对话可能会脱离现实生活,但只要开口说英语就要鼓励。

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整个课堂是学生在开口说而不是老师在干巴巴的讲授。尤其是教材的最后一部分,阅读部分。要使同学们在默读的前提下做课本上要求的练习题,也可以确定几个话题,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锻炼他们用英文思考的能力,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课文部分教材给出了一篇文章然后学生进行阅读,并且每篇文章后面都有若干个问题,在这一部分一定要让学生在默读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回答问题。锻炼他们的应试能力。

五、初二年级英语教学单词仍然是基础。我个人认为应该打好学生的单词基础。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记它们的同义词及反义词。并且让同学们自己造句。

六、培养学生们的课文背诵能力。严格要求学生要背诵下来课文。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总之,最重要的是教学技巧要灵活,教学要扎实。

推荐第8篇:存货重难点

会计

第三章 存货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知识点:存货的内容

存货是为了出售或生产耗用而持有的货物。工程物资不是存货。受托代销商品不符合存货的确认条件。

“存货”包括7个项目:①在途物资(材料采购); ②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③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④生产成本(在产品);⑤库存商品;⑥发出商品(含委托代销商品); ⑦委托加工物资。

注:“受托代销商品”入账不入表(与“受托代销商品款”抵销),不列为受托方存货。

知识点:外购存货的成本

1.外购存货的成本构成

(1)买价;

(2)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不包括税法规定的可按运输费的7%抵扣的增值税,营改增后按11%计算增值税);

(3)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4)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5)其他税费(如关税、资源税、消费税等)。

2.不构成采购成本的内容

(1)增值税

(2)采购人员的差旅费(计入管理费用)

(3)入库后的仓储费(计入管理费用)

需要说明的是,商品流通企业(如沃尔玛、贸易公司等)的进货费用,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金额较小,发生时直接计入销售费用;另一种情况是金额较大,计入存货成本。但具体什么时候记呢?既可以在发生的当时就记,也可以等到期末再计入主营业务成本或期末库存存货成本。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合理损耗也叫做自然损耗、定额内损耗,就是指不管谁来运输都会发生这个损耗,按照历史经验估计的正常损耗。只要是合理损耗,损耗掉的存货价值,构成剩余存货的成本。举例来说,北京一家酒店从大连买了1000只螃蟹,每只10块钱,买价一共是10000块,运到北京一查,死了100只,假设死了的就不值钱了,那剩下的这900只活螃蟹成本是多少呢?是9000还是10000呢?还是10000,因为途中合理损耗构成采购成本,不需要剔除。

3.途中不合理损耗的处理

途中不合理损耗,比照存货盘亏。不合理损耗包括管理不善的损耗和非常原因的损耗。前者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应予以转出;后者仍可抵扣,无需转出。

(1)发现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查明原因后

借:其他应收款

管理费用

第1页

会计

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甲公司为制造企业,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费用或损失,应当计入存货成本的是( )。 A.仓库保管人员的工资

B.季节性停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 C.未使用管理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 D.采购运输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外购存货成本包括5个项目,不包括3个项目。

选项A,仓库保管人员的工资,属于入库后发生的费用,计入管理费用;选项B,季节性停

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选项C,未使用管理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折旧费计入管理费用;选项D,采购运输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属于途中不合理损耗,不构成外购存货成本。

4.外购存货的账务处理

要区分采购和入库等两个环节,因为这两个环节可能分离,先后顺序不确定。

以下的账务处理以实际成本法为例。

(1)采购时

会计部门收到采购员交来的发票账单时编制采购存货的会计分录;没有收到发票,则不能做账。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注意:

①倘若以商业汇票结算,则贷记“应付票据”;

②倘若是赊购,则贷记“应付账款”;

③倘若是预订的货物,则贷记“预付账款”。

(2)入库时

会计部门收到仓库转来的外购收料凭证时,应查找相应的发票账单。

①对于已收到发票的收料凭证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②对于未收到发票的收料凭证

收到货物,但未收到发票的,暂不作会计分录;倘若到了月末,仍未收到发票,则按暂估价入账。

月末按暂估价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

下月初,用红字做同样的会计分录。

等收到发票账单时,再按正常程序入账。

注:以上均以原材料为例;若采购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则将以上分录中的“原材料”科目换成“周转材料”即可。

【外购存货习题】

2012年6月8日,某工业企业购入一批A材料1 000公斤,单价20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

第2页

会计

票上注明价款2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3 400元。另外途中发生装卸费170元,运输费1 000元(运费按7%抵扣增值税,假设不考虑营改增),采购人员差旅费800元。12日, A材料入库,验收入库的A材料为950公斤,另外50公斤在途中损耗,其中20公斤为定额内损耗,30公斤由于管理不善毁损。有关款项均已通过银行支付。按照重要性,途中损耗材料不负担运杂费。25日,仓库又验收入库一批外购A材料550公斤,直到月末也未收到该批A材料的发票账单,该企业月末按单价20元暂估入库。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编制有关原材料的会计分录,并计算月末计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A材料的金额,以及月末A材料的单位成本。

【解答】

(1)8日采购时

在途物资=20000 +170 +1000×(1-7%)=21100(元)

借:在途物资

21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70

贷:银行存款

24570

(2)12日入库时

原材料入账价值=21100-30×20=20 500

借:原材料

20 500

贷:在途物资

20 500

管理不善毁损在途物资600 (30×20)元,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00×17%=102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702

贷:在途物资

6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02

报经批准后:

借:管理费用

702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702

(3)30日暂估入库

6月25日原材料入库时不做账务处理。

借:原材料

11 000

贷:应付账款

11 000

计入资产负债表中A材料的金额=20 500+11 000=31500

月末原材料单位成本=31500 /(950+550)=21

7月1日红字冲销原材料暂估入库的会计分录。

知识点:委托加工存货的成本

1.委托加工存货的成本构成

委托加工存货的成本,一般包括原材料成本、加工费及税金、运杂费等三部分。重点关注加工环节支付的消费税。

若是加工应纳消费税的存货,则由受托加工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应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存货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售价不高于受托方的计税基础),由加工方代收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存货成本,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存货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由加工方代收的消费税按规定准予抵扣,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委托加工存货的账务处理

(1)发出原材料

第3页

会计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2)支付加工费和税金 借: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借:委托加工物资

(或“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银行存款 (3)收回物资

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贷:委托加工物资 3.受托方的会计处理

委托加工业务受托方的会计处理 (1)收到受托加工物资时

受托方不得作为存货入账,在备查簿中登记。 (2)发生加工成本时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辅料)、应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等 委托方提供的原材料成本,不计入加工成本。

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生产成本”科目余额应计入“存货”项目。 (3)加工完成交付委托方时

物资加工完成后,受托方不作为库存商品等入账,而是在备查簿中予以登记,直至交付委托方。 ①确认加工费收入: 借: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加工费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②结转加工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生产成本

知识点:投入和接受捐赠的存货成本

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按照投资合同价确定成本,不公允的除外。

接受捐赠取得的存货,应当按以下三种顺序确定实际成本:

(1)凭据金额——(2)市场价格——(3)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注:投入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其他非现金资产,会计处理方法与存货相同。

【接受捐赠例题】

中天公司接受捐赠一批原材料,捐赠方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价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中天公司支付运杂费1000元。

原材料成本=10000+1000=11000(元)

借:原材料

1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7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第4页

会计

营业外收入

11 700

控股股东和非控股股东的捐赠

一般的捐赠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但是:

(1)控股股东的捐赠,实质上属于资本性投入的,则应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参见《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 )。

(2)非控股股东的捐赠,应计入营业外收入;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属于资本性投入,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注:控股股东和非控股股东代为偿债的,与捐赠相同。

知识点:采购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

(1)订货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2)收到商品

借:销售费用

贷:预付账款

注:不作为存货核算。 第二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发出存货的成本按先入库的存货单位成本计价。即假设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

特点: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接近市价。

物价上涨期间,会高估当期利润和期末存货价值;物价下跌期间,会低估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即物价与利润正相关。

记忆:先进先出法具有正相关性。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先进先出法计量A原材料的成本。20×1年初,甲库存200件A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2 00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6月1日购入A原材料250件,成本2 375万元(不含增值税),运输费用80万元(可抵扣增值税税率为7%),保险费用0.23万元。1月31日、6月6日、11月12日分别发出A原材料150件、200件和30件。甲公司20×1年12月31日库存A原材料成本是( )。

A.665.00万元

B.686.00万元

C.687.40万元

D.700.00万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按照先进先出法,年初库存的200件,1月31日发出150件,剩余50件6月6日发出。6月6日发出的其余150件,以及11月12日发出的30件,均来自6月1日购入的250

件,期末仍剩余 70件(250-150-30)。

6月1日购入A原材料的成本=买价2 375+运费80×(1-7%)+保险费0.23=2 449.63,单位成本=2 449.63 /250=9.80。甲公司20×1年12月31日库存A原材料成本=9.80×70=686.00(万元)。

第5页

会计

2.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平时每入库一批存货,就以原有存货数量和本批入库存货数量为权数,计算一个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据以对其后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特点:可以随时掌握发出存货的成本和结存存货的成本。但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工作量较大。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到了月末,计算当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按此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特点:平时不对发出存货计价,日常核算工作量较小,简便易行,适用于存货收发比较频繁的企业。但平时无法提供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成本,不利于存货的管理。

4.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也称个别认定法或具体辨认法,是指发出存货的成本按照该存货入账时的实际成本确定。

优点:最为准确,成本流转和实物流转一致。

缺点:繁琐、复杂。

适用对象:数量不多、单位价值高或体积较大、容易辨认的存货,如房产、船舶等。

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课堂练习】

在物价持续下跌时期,企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原来的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会使得企业( )。

A.低估当期利润,高估库存存货价值

B.低估当期利润,低估库存存货价值

C.高估当期利润,高估库存存货价值

D.高估当期利润,低估库存存货价值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物价下跌的期间,采用先进先出法,那么先购进的货物先发出,先购进的货物

价格比较高,高估了产品成本,导致利润被低估。库存中的商品是后买进的,价格比较低,所以导致期末存货的价格被低估。

知识点:存货成本的结转

这部分内容教材讲得很简略,但鉴于存货是非货币性交换、债务重组、财务报告、所得税、企业合并、合并报表等内容的基础知识,所以,有必要进行补充。补充三部分知识:一是发出包装物的会计处理,二是周转材料成本的摊销方法,三是计划成本法。

1.发出包装物的会计处理

发出原材料和库存商品放在应交增值税讲解。

一般企业的周转材料,主要是指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下面介绍包装物的会计处理,低值易耗品比照之。发出包装物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三种业务:(1)生产领用包装物;(2)随同商品出售的包装物;(3)出租、出借包装物。

(1)生产领用包装物(如酒瓶)

借:制造费用

贷:周转材料

(2)随同商品出售的包装物(如可乐塑料箱)

①不单独计价

第6页

会计

借: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

②单独计价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周转材料

(3)出租、出借包装物

①收取押金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②领取包装物

a.出租包装物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周转材料

b.出借包装物

借: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

账务处理以一次转销法为例。

③收取租金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④包装物收回

a.出租包装物

借:原材料

贷:其他业务成本

b.出借包装物

借:原材料

贷:销售费用

2.周转材料成本的摊销方法

一次转销法,是指周转材料在领用时将其账面价值一次计入当期费用。

五五摊销法,是指周转材料在领用时先摊销其成本的一半,待报废时再摊销另一半。

3.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存货的日常购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并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

设置“材料采购”科目核算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该科目的金额总是实际成本。

“原材料”科目无论何时都是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实际数量×计划单价

“材料成本差异” 科目

“材料成本差异”是资产类科目。它与“原材料”科目一样,都是用以核算原材料的会计科目,其内容也可直接理解为原材料。借方发生额即超支额,用正数表示;贷方发生额即节约额,用负数表示。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第7页

会计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

期末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原材料”科目期末余额+“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期末余额

注: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期末余额在贷方,则用负数表示。 第三节 期末存货的计量

知识点: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知识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

知识点:库存多于合同

知识点:存货盘盈或盘亏

知识点: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1.可变现净值的定义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中的“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即历史成本、账面余额)。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减值准备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取决于存货的持有目的。

2.存货的分类

要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首先要对存货进行分类。按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可将存货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出售的存货,另一类是用于生产耗用的存货。

(1)用于出售的存货

用于出售的存货,是指在期末确定未来将用于出售的存货,包括产品、商品、已决定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等。

(2)用于生产耗用的存货

用于生产耗用的存货,是指在期末确定未来将其用于生产耗用的存货,主要是指原材料。

一般说来,企业持有原材料的目的都是用于生产耗用,但是,如果企业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市场变化,决定停产某种产品,出售相关的原材料,则这样的原材料应视为“用于出售的存货”。

3.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公式

下面公式中,用“产品”代表“用于出售的存货”,用“材料”代表“用于生产耗用的存货”。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产品的销售税费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产品的销售税费

计算公式的解释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就用自身的售价扣除销售税费;但是,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不能根据材料自身的售价来计算,因为材料持有的目的是用于生产产品,并不打算拿去出售,所以材料自身的售价没有意义,材料的价值需要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来体现。所以,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要通过所生产产品的售价来计算。

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是指将原材料加工成产成品还需要投入的加工成本,即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的统称。产品成本=料+工+费。

这就好比李永波的执教水平,要通过他的徒弟来体现,而不是看他本人的有羽毛球打得有多好。只有林丹拿了奥运冠军,李永波才是金牌教练。

4.估计售价的确定

在计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的公式中,估计售价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存货的估计售价,应按照以下顺序确定:

第一,签订了销售合同的部分,按合同价格;

第二,未签订合同的部分,按市价计量。

第8页

会计

20×3年末,甲公司库存A原材料账面余额为200万元,数量为10吨。该原材料全部用于生产,按照合同约定向乙公司销售的10件B产品。合同约定,甲公司应于20×4年5月1日前向乙公司发出10件B产品,每件售价为30万元(不含增值税)。将A原材料加工成B产品尚需发生加工成本110万元,预计销售每件B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5万元。20×3年末,市场上A原材料每吨售价为18万元。

预计销售每吨A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2万元。20×3年初,A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3年12月31日对A原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是( )。

A.5万元

B.10万元

C.15万元

D.20万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A原材料全部用于生产B产品,属于“用于生产耗用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

根据 B产品来计算,而不应根据自身的售价来计算。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产品的销售税费=30×10-110-0.5×10=185,A原材料的成本=200,减值准备=200-185=15

知识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

1.计提对象

一般应按单项计提;量多价低的可按类别计提;同一地区的类似存货可以合并计提。

2.存货减值的迹象

(1)持续下跌,无望回升;

(2)产品的成本大于售价;

(3)转产产品的原材料,且本身减值;

(4)产品市价逐渐下跌;

(5)其他情形。

3.零值的情形

(1)已霉烂变质;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

(3)不需要且已无价值;

(4)其他情形。

4.同一项存货存在两类估计售价,由此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消。

5.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处理

存货发生减值后价值又得到回升的,可以在原计提减值金额的范围内转回。

知识点:库存多于合同

如果企业持有的存货多于销售合同数量,应将有合同部分和没有合同部分区分为两个项目,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分别计算其存货跌价损失,分别计提其跌价准备,二者不得合并或抵消。

【例题】20×7年10月1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甲公司应于20×8年3月1日,按照15万元/台的价格,向乙公司提供60台W6型机器。

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原材料——C材料的账面成本为600万元,单位成本为6万元/件,数量为100件,可用于生产100台W6型机器。C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5万元/件。C材料市场销售价格下跌,导致用C材料生产的W6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也下跌,由此造成W6型机器的市

第9页

会计

场销售价格由15万元/台降为13.5万元/台,但生产成本仍为14万元/台。将每件C材料加工成W6型机器尚需投入8万元,估计发生运杂费等销售费用0.5万元/台。

要求:完成甲公司对C材料减值的会计处理。

【解答】

C材料应区两部分即两个项目:

(1)有合同的部分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W6型机器的合同价格15×60-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8×60-估计销售税费0.5×60=390(万元)

C材料减值损失=成本6×60 -可变现净值390=-30(万元)

即,有合同的部分(60件),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没有发生减值。

(2)没有合同的部分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W6型机器的市场价格13.5×40-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8×40-估计销售税费0.5×40=200(万元)

C材料减值损失=成本6×40-可变现净值200= 40(万元)

即,没有合同的部分(40件),发生减值了40万元。

甲公司对C材料(100件)是否应该确认减值损失?10[(-30)+40]万还是40万元?

会计处理

该两部分应区分为两个独立的项目,分别确认减值损失,不得抵销。即,有合同的部分(60件)无需确认减值;而没有合同的部分(40件),应确认减值4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40

贷:存货跌价准备

40

注:不可以把100件C材料按照一个项目来计算减值:

100件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5×60 +13.5×40)-8×100-0.5×100=590(万元)

100件材料的减值=6×100-590=10

甲公司为我国境内注册的上市公司。20×6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A产品2000件,其中,500件已与丁公司签订了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如果甲公司单方面撤销合同,将赔偿丁公司2000万元。销售合同约定A产品的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额,下同)为每件5万元。20×6年12月31日,A产品的市场价格为每件4.5万元,销售过程中估计将发生的相关税费为每件0.8万元。A产品的单位成本为4.6万元,此前每件A产品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0.2万元。

要求:计算甲公司20×6年A产品应确认的存货跌价损失金额,并说明计算可变现净值时确定销售价格的依据。

【解答】如果企业持有的存货多于销售合同数量,应将有合同部分和没有合同部分区分为两个项目,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分别计算其存货跌价损失,而且二者不得合并或抵消。本题应区分有销售合同的500件与没有销售合同的1500件两个项目,500件按合同售价5万元计算可变现净值,1500件按市价4.5万元计算可变现净值。

(1)有合同的500件

500件的可变现净值=售价500×5-税费500×0.8=500×4.2

500件的成本=500×4.6

应保留跌价准备余额=成本500×4.6-可变现净值500×4.2=500×0.4

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500×0.4-500×0.2=100

(2)没有合同的1500件

1500件的可变现净值=售价1500×4.5-税费1500×0.8=1500×3.7

1500件的成本=1500×4.6

第10页

会计

应保留跌价准备余额=成本1500×4.6-可变现净值1500×3.7=1500×0.9

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1500×0.9-1500×0.2=1050

甲公司应确认的跌价损失金额=100+1050=1150

知识点:存货盘盈或盘亏

1.存货盘盈的净收益

存货盘盈的净收益冲减管理费用。

2.存货盘亏的净损失

(1)计入管理费用(定额内损耗和管理不善等管理原因造成的);

(2)计入营业外支出(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

注:管理不善造成的净损失,增值税进项税额应转出;定额内损耗和非常原因造成的净损失,无需转出。

与现金清查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

【存货盘亏例题】

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A材料购买成本为10元/公斤,2014年末盘点A材料,发现短缺1000公斤,经查明,其中200公斤是被洪水冲毁,300公斤由于管理不善霉烂变质,另外500公斤是定额内正常损耗。

【解答】税法规定,管理不善原因损失的材料,其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应予以转出;自然灾害等损失的材料,进项税额仍可抵扣,无需进项税额转出。

进项税额转出=300×10×17%=510(元)

(1)发现盘亏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0510

贷:原材料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10

(2)报经批准后

营业外支出=200×10=2000

管理费用=300×10×(1+17%)+500×10=8510

借:管理费用

8510

营业外支出

2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0510

本章小结

本章重点有三个:

一是外购存货的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和其他税费等5个项目,不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采购人员的差旅费、入库后的仓储费等3个项目。尤其要注意运费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扣除和途中损耗的处理。

二是委托加工物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加工税费和运杂费等3个项目。重点注意消费税的处理,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的,支付的消费税可以抵扣;收回后用于直接对外销售的(售价不高于受托方计税基础),支付的消费税计入物资成本。同时还要注意受托方的会计处理。

三是期末计量。存货分为用于出售的存货和用于生产耗用的存货。重点掌握用于生产耗用的存货其减值的确定。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将材料加工成产品尚需投入的成本-产品的销售税费。存货的估计售价,应按照按以下顺序确定:第一,签订了销售合同的部分,按合同价格;第二,未签订合同的部分,按市价计量。同一项存货数量多于销售合同的数量,应区分有销售合同和没有销售合同等两类存货,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

第11页

会计

第12页

推荐第9篇:English重难点

重难点

见面打招呼常用语:Hello!/Hi

Hi表示“你好”比Hello更随意,可译成“嗨”,一般用于熟人之间见面打招呼。

自我介绍的句型:I’m.....

当我们想向别人自我介绍时,就可以用这个句型。

例如:I’m Liu Jiao.

道别常用语:Goodbye!/Bye!

Goodbye是大家最常用的较为正式的道别用语。Bye为口语,也可以说bye-bye,在孩子们之间最为常用。

常见称呼语:Mi,Ms,Mr

一般情况下,Mi用来称呼未婚女士,后面接姓氏或完整的姓名,而不能只接名字。

例如:Mi Li.[正确}

Mi Li Haiyang.【正确】

Mi Haiyang.【错误】

在学校,我们可以称年轻的女教师为:Mi+姓/姓名。在英语中,称呼语一般要放在姓或姓名的前面。

在英语中称呼已婚或婚姻状况不明的女子时,可以用Ms(女士);称呼男士男老师可用Mr(先生)

把你的„展示给我看:Show me your...

如果你想看别人的东西,就可以用这个句型

Show表示“展示;给…看”,其中me 的意思是“我”,your的意思是“你的,你们的”。后面接名词。

推荐第10篇:语言学重难点

下面是各个同步练习的参考答案 1.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三个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组词成句的规则,是词的构成、词的变化、词的组合规则的总和。

2.有语音和词汇,没有语法行不行?为什么?

语言没有语法绝对不行,语法虽然是抽象的,不像语音和词汇那样能让人直接感知,但是语法规则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语法是词的结构、词的变化、词的组合的规则的总和,没有语法规则,语言的建筑材料就如一盘散沙,无法组成人人明白、个个理解的句子。实际上,如果没有语法,也不可能有词汇系统,因为词汇系统中的词语,都是语素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所以语言是离不开语法的。

同步练习二参考答案

1.什么是组合规则?举例说明。

组合规则就是语法单位一个一个组合起来时所遵循的规则。组合规则是保证语言的句子结构的有序性的重要条件,语言系统如果没有共同的组合规则,就会乱套。例如“了”、“摔坏”、“杯子”,可以组合成“杯子摔坏了”、“摔坏了杯子”,不能组合成“了摔坏杯子”、“杯子了摔坏”,这里可以组合与不可以组合,就是由语法的组合规则决定的,是说同一种语言的人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

2.什么是聚合规则?举例说明。

聚合规则就是在语法结构的同一位置使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替换所遵循的原则,也就是语法单位的归类原则,替换原则。同一位置可以替换的单位具有相同功能,往往可以归为一类。例如“我们看电视”,其中的“电视”可以用“报纸、杂志、电影、戏剧、杂技”等等替换,说明这些词语具有共同的语法特征,属于同一个聚合群。 3.组合规则重要还是聚合规则重要?为什么?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都很重要,组合规则规定了词语组合必须遵循的原则,没有组合,词语组合就会乱套。聚合规则是替换规则、归类规则,没有聚合,句子结构的同一位置没有可以替换的同类,那么语法系统的组合规则将多得不计其数,人类就无法学会语言。所以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共同作用的。 4.为什么说组合规则是现实的?

语法的组合规则是随着语言的产生与发展逐步形成并完善的,哪些词语可以同哪些词语组合,怎样组合,组合起来具有什么样的语法关系意义,这些都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大家都要遵循,不是我们说一句话时现去创造一个规则。语法规则是现实的,我们只有遵循,只有利用,不能更改。

5.怎样理解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聚合规则是潜在的,潜存于每个人的大脑之中,人们交际使用语言时,在遵循组合规则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使用聚合规则进行替换,创造出适合交际环境需要的句子,比如说“主语+谓语+宾语”这样的组合格式规则,我们在体育馆可以说“我看比赛”,在商店可以说“我买衣服”,在图书馆可以说“我借图书”,等等。这些可以替换的词语不是语言现实规定的,而是个人根据需要临时替换组合出来的,这样的可以替换的单位可以说是潜存在个人脑子中的。

6.下列句子有没有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 a.I buy a books yesterday.这个句子有两个语法错误:第一,违反了英语动词时的形态变化规则,这个句子表示的是过去发生的动作,因此动词不能使用原形,要使用表示过去时的形式;第二,book使用复数,而这个名词前面有一个表示单数的不定冠词,互相在数的语法范畴上产生了矛盾,语法范畴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冠词既然是单数,名词就不能使用复数形式,名词使用了复数形式,前面就不应该使用表示单数的冠词。 这个句子可改为:I bought a book.b.经过声势浩大的宣传,我市环卫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随手乱扔垃圾的不良现象大大降低了。

最后一个分句主谓搭配不当,违反了组合规则,“现象”只能减少,不能降低。

这个句子可改为:经过声势浩大的宣传,我市环卫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随手乱扔垃圾的不良现象大大减少了。

同步练习三参考答案

1.什么是句子?举例说明。

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例如看见别人说“你最近在忙什么呢?”,传递了表示疑问的信息,就是句子。 2.句子在形式上有什么标志?

句子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一个完整的语调,因为句子都是说话人具有一定目的而说的,要表示不同的语气,或者是陈述,或者是疑问,或者是祈使,或者是感叹,因此每个句子都有语调标志。

3.句子和词、词组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句子和词、词组的作用是不同的,句子是使用单位,表达一定的信息,带有一定的语气、语调,而词和词组是语言的备用单位,不传递信息,也没有语气和语调。 4.能不能从词语数量的多少来判断一个单位是不是句子?为什么?

不能从形式的长短来区分句子和非句子。在交际中,一个单位,无论长短,只要带有一个语调,传递了信息,就都是句子。例如别人问“你吃什么”,回答说“面条”,这里的“面条”就是句子。

同步练习四

1.什么是语素?请举一个英语和汉语的例子加以说明。

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例如英语chairman中的man就是语素,汉语“电话”中的“电”、“话”都是语素,它们都是有意义的单位,又是最小的单位。 2.从功能看语素可分哪几类?请举汉语或英语的例子说明。 语素可以分为词根、词缀和词尾三类。

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通过词根体现,例如“工人”中的两个语素都是词根。 词缀是黏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往往表示某种类属的意义,例如“鼓手、歌手、扒手”中的“手”就是词缀。

词尾是附着词的末尾,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语素,它没有构词作用,例如“desks”中的s就是词尾。

3.前缀是不是位于词前面的语素?后缀是不是位于词后面的语素?

这个说法不够准确,前缀虽然位于词的前端,但是词根也可以位于词的前面,后缀位于词的后面,但有些复合词的词根也是在词的后面。因此,前缀后缀的确认是以词根为界,在词根前面的构词成分是前缀,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是后缀。 4.词缀和词尾有什么不同?后缀和词尾有什么不同? 词缀不同于词尾,从位置上看,词缀可以在词的前面、后面,甚至中间,词尾只能位于词的后面;从功能看,词缀是构词成分,可以构成新词,词尾不是构词成分,没有构词作用。 后缀和词尾在位置上似乎相同,但后缀是词的构成成分,是词的结构的一部分,词尾是词的临时性成分,只有词语在组合中才出现词尾,词尾没有构词功能。 5.什么是词干、构词语素、变词语素?为什么说词尾是变词语素?

一个词除去词尾,剩下的部分就是词干,包括词根和词缀,有的词只有词根。 构词语素是具有构词功能的语素,词根和词缀就是构词语素。

变词语素就是只能改变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词尾就是变词语素。 6.指出下列词语中的词根、词缀 a.拖拉机 :三个语素都是词根。

b.网络:两个语素都是词根。

c.老师:老:词缀(前缀),师:词根。

d.绿化:绿:词根,化:词缀(后缀)

e.reader:read是词根,er是词缀,后缀。 f.dislike:dis是词缀,前缀,like是词根。

g.claroom:cla是词根,room是词根。

同步练习五参考答案

1.什么是单纯词?什么是合成词?举例说明。

单纯词就是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例如“人、看、蜘蛛、lamp”都是单纯词。

合成词就是由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构成的词。例如“人民、光滑、teacher”都是合成词。 2.合成词可分哪些类别?请举英语和汉语的例子加以说明。 根据构词语素的不同,合成词可以分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

复合词是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例如“新闻、报纸、newspaper”。 派生词是由词根和词缀组合构成的词,例如“凳子、老鼠、intake、really”。 3.从词汇系统看,汉语的合成词和英语的合成词有什么不同? 汉语的合成词以词根同词根语素组合的复合词占优势,英语的合成词以词根和词缀构成的派生词占优势。

4.汉语复合词可分哪些类别?区分的依据是什么?

汉语复合词可分并列式、偏正式、补充式、支配式、陈述式五种。 五种组合方式是根据构词语素相互之间的语法关系划分的。 5.说明“围脖-围裙”、“血红-脸红”在结构上的区别。 “围脖”是支配式,“围裙”是偏正式,偏正式合成词以后一语素意义作为整个词义的中心,支配式没有这种表示词义中心的语素。 “血红”是偏正式,“脸红”是陈述式。“血红”的中心意义是红,“血”起修饰限制作用,“脸红\'两个语素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没有哪个语素是词义中心。 6.指出下列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a.阿爸:前附式

b.伤心:支配式

c.私心:偏正式

d.解放:并列式 e.说明:补充式

f.读者:后附式

g.干事:支配式

h.发指:陈述式

同步练习六参考答案

1.什么是语法意义?举例说明?

语法意义是语法单位(例如词)在相互组合时产生的关系意义,例如“three men”,其中的men是man的形态变化,表示复数的语法意义,这个意义是因为同three组合产生。 2.单独看一个词,比如词典中的“学习”,有没有语法意义?为什么?

一个独立的词,没有出现在组合环境中,是没有语法意义的,只有词汇意义。 3.什么是语法形式?举例说明。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对而言,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例如英语的复数这一语法意义,主要是通过词尾s来体现的,这里的s就是复数的语法形式。 4.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是什么关系?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没有语法形式,语法意义没有外部标志,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托;没有语法意义,语法形式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成为多余。语法形式表现语法意义,语法意义附着在一定的语法形式上,通过语法形式表现出来。

5.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是有哪些?举例说明。

语法形式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构成的,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和词形变化等手段。例如汉语中词语的组合,词序不同、虚词不同,语法意义就不一样,如“爸爸和妈妈”不同于“爸爸的妈妈”,就是虚词不同。

6.“学习外语”和“外语学习”的语法意义有什么不同?语法手段是什么? “学习外语”的语法意义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外语学习”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表现这些不同语法意义的手段是词序,由于词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语法意义。 7.“你明天去吗?”这句话中的“吗”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属于什么语法手段? “吗”表示疑问语气的语法意义,语法手段是虚词。

同步练习七参考答案

1.词的组合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词的组合有五种类型: 主谓结构,如“祖国富强”;述宾结构,如“研究问题”;述补结构,如“打扫干净”;偏正结构,如“美好的生活”;联合结构,如“广播电视”。 2.词的组合关系同合成词的组合关系有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词由语素组合二成,词组由词组合二成,二者的组合关系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都表示相互类似的语法意义。

3.分别指出词的五种组合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并列式:联合关系;偏正式:修饰关系;补充式:补充关系;支配式:支配关系;陈述式:陈述关系。

4.分析“昨天上午我们在学校大礼堂举行歌唱我们伟大祖国的歌咏比赛”的层次,指出下列哪些单位是这句话中的词组,哪些不是:

d.e.g三个是这个句子中的词组,其余的不是,它们属于跨语段分析,不符合层次切分的原则。

5.阅读下面的幽默故事,然后回答问题:

甲说的话中的“一个漂亮的女人,一个富有的女人,一个会烹饪的女人”是一个同位词组,三个单位表示的是同一个对象,指一个女人具有中三方面的优点。而乙把它理解为联合词组,误解为三个女人。

6.分析下列词组,如果有歧义,要作不同的分析 a.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____||_________|

|____||___|

正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________||____|

正 |___||___|

b.砍大树的人 |______||__|

正 |_||___| 述

宾 c.砍大树的枝 |_||______|

|___||_|

同步练习八参考答案

1.什么是形态变化?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形态即词形变化,是指词与词组合时,由于表示语法意义的需要而发生的词形上的变化。例如英语的代词有主格和宾格的区别,第一人称单数作主语时用I,作宾格时用me,词形发生了变化,就是形态变化。 2.汉语有没有形态变化? 汉语属于孤立语,词很少有形态变化,少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程度加强的意义,例如“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结结巴巴”等。

3.英语动词use加上词缀可以变成useful,生成新词,这是不是形态变化?

ful是词缀,是形容词的标志之一,它是词的结构成分,这里加词缀构成新词,不是形态变化。形态变化只有在词语组合中才发生,表示特定的语法意义。 4.请用英语动词be的八种形态写八个句子,说明其语法意义。 a.He will be a teacher: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行为,动词用原形。 b.I am a teacher:现在时,单数第一人称。 c.She is a painter:现在时,单数第三人称。 d.They are worker:现在时,主语是复数。 e.He was a teacher:过去时,主语是单数。 f.we were worker:过去时,主语是复数。

g.I have been a teacher:现在完成时,表示从过去延续到现在的行为状态。 h.The newspaper is being read:被动语态,进行时。

同步练习九参考答案

1.什么是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哪些?

语法范畴是由词的语法形式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概括出来的类别,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数、时、体、级、态、人称等。 2.“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语言中的语法意义有很多,例如主语意义、谓语意义、陈述意义、支配意义等,这些语法意义就不属于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概括的语法意义主要是通过语法形式变化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不是所有组合产生的语法意义都是属于语法范畴。 3.什么是单数、复数、主格、宾格?举例说明。 单数就是指一个事物,复数指两个以上的事物,往往要发生词形变化表示复数。例如“lamp”是单数,lamps是复数,用s表示复数的语法意义。 主格表示名词或代词居于主语地位,宾格表示名词或代词谓语宾语地位,英语中代词主格和宾格有不同的形式,例如he 用于主格,him用于宾格。 4.什么是体?什么是时?举例说明。

体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有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三种。 时也是动词所居于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三种。 5.什么是级、英语的级的形态变化有哪些情况?举例说明。 级是形容词和副词所居于的语法范畴,表示性质会属性在程度上的差异。英语的级可分原级、比较级、最高级三种。以形容词red为例,原级由形容词原形构成,比较级一般是在原级后面加上词尾er,构成reder,最高级是在原形词后面加上词尾est,构成redest。 6.语法范畴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第一,有共同的意义领域;第二,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第三,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它项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7.指出下列句子划分单词的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及所属的语法范畴。a.reads:表示单数第三人称,属于人称范畴。

b.gives:表示单数第三人称,属于人称范畴;pens:表示复数,属于数的语法范畴;me:表示宾格,属于格的语法范畴。

c.bought:表示过去时,属于时的语法范畴;more useful:表示比较级,属于级的语法范畴。 d.reading:表示进行体,属于体的语法范畴。

e.made:表示过去时,属于时的语法范畴;benches:表示复数,属于数的语法范畴。 同步练习十参考答案

1.什么是句法同义?举例说明。

句法同义就是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例如“我打破了杯子”这个句子,与“杯子我打破了”、“我把杯子打破了”、“杯子被我打破了”形成句法同义。 2.什么是句法多义?举例说明。

句法多义就是同一个句式表示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造成歧义。例如“我过去看了”这个句式,可能表示“我走过去看了”,也可能表示“我以前看了”。 3.句子变换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句式变换的常用手段是;成分移位、增添成分、省略成分、改变语调等。几种方法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4.变换下列句子,使其具有句法同义关系: a.我昨天买了一本《英语学习手册》: 《英语学习手册》我昨天买了一本 我把《英语学习手册》买回来了。 《英语学习手册》被我买回来了。 b.小明不小心打破了热水瓶。 小明不小心把热水瓶打破了。 热水瓶被小明不小心打破了。

5.下列句子是否具有句法多义?将具有句法多义的句子变成表示不同意义的单义句: a.最关心的是我母亲。 我最关心的是我的母亲。 最关心这事的是我母亲。 b.屋里的箱子没有锁。 屋里的箱子没有上锁。 屋里的箱子没有锁上。 c.妈妈在房顶上晒豆角。 妈妈把豆角晒在房顶上。 妈妈到房顶上晒豆角。 d.船长正在甲板上写字。 船长正在把字写在甲板上。 船长坐在甲板上写字。 e.船长正在甲板上打拳。(没有句法多义) f.船长正在甲板上唱歌。(没有句法多义)

6.下列句子如果有句法多义,请放入一定语境,使其变成不同的单义句。a.那是狼也不怕的狗。

那是狼也不怕的狗,它曾经咬死了好几只恶狼呢。 那是狼也不怕的狗,有它没它都一样,狼照样出没。 b.热爱人民的解放军战士。 我们热爱人民的解放军战士。

热爱人民的解放军战士向我们走来了。 c.参加会议的代表中青年居多数。

中年和青年是社会的骨干力量,所以这次参加会议的代表中青年居多数。 因为代表的资格要求在25岁以下,所以参加会议的代表中青年居多数。 d.奶奶的故事讲不完。

奶奶的故事讲不完,她会讲很多很多的民间故事。

奶奶的故事讲不完,她走南闯北的经历,简直就是一部精彩的传奇故事呢。 e.请同学们在十八号前来报名。

我们只安排了一天的报名时间,请同学们在十八号前来报名。 报名时间从今天起到十八号止,请同学们在十八号前来报名。

语法自测题参考答案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解释和举例各2分)

1.词尾 :词尾是附加在词的末尾改变一个词的形式的语素。例如doing中的ing,就是词尾。 2.词组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例如“我们热爱伟大的祖国”,其中“伟大的祖国”、“热爱伟大的祖国”都是词组。 3.单纯词就是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例如“电”、“人”、“看”都是单纯词。

4.语法意义:语法意义就是语法单位在相互组合时产生的关系意义。例如“give me a thing”,其中me位于give后,做宾格,产生了格的语法意义,形式相应发生变化。

5.语法范畴是通过词形变化所产生的语法意义的归类。例如英语“I wrote a letter”,动词write改变了形式,产生了过去时的语法意义,就属于时的语法范畴。

语法自测题参考答案

二、填空(20分,每空2分) 1.聚合规则 2.词根 3.派生词 4.主谓 5.修饰关系 6.语法手段 7.词类 8.体 9.异根

10.附加词尾

三、判断正误,说明理由(20分,每小题2分)

1.不对。单纯词是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词缀不能单独构词。

2.不对。词干是一个词除去词尾的部分,包括词根个词缀,不包括词尾。 3.不对。派生词是指以词根和词缀结合构成的词。 4.正确。汉语中词缀不多,合成词以复合词为主。 5.不对。语法意义主要是通过语法形式体现出来的。 6.不对。“发指”是陈述式合成词,“发亮”是支配式合成词。 7.正确。“生活美好”的语法意义是陈述关系,“美好生活”的语法意义是修饰关系。 8.不对。语法范畴指通过词形变化所显示的语法意义的归类,不包括其它语法意义。 9.正确。比如一个词语的变化形式是进行体,就不会是完成体。

10.不对。孤立语缺少形态变化,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

四、综合分析题(20分)

1.指出下列合成词的结构方式(4分,每词1分) a.中肯 :支配式

b.老板:前附式 c.月光:偏正式

d.月亮;陈述式

2.分析下面多义词组的结构层次(6分,每种分析各3分) 非常热爱 人民的周总理

非常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正 |__||__||___||_____|

|__||_______| 偏

|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所属的语法范畴(4分,每小题2分)

a.knows:单数第三人称,属于人称的语法范畴; my:表示所有格的语法意义,属于格的语法范畴。

b.books:语法意义是复数,语法范畴是数;her:语法意义是宾格,语法范畴是格。 4.按照要求变换句式(6分,每小题2分) a.The house is being built by many worker.b.我们要尽快改良品种,不然的话,产量就难以提高 我们要改良的品种,不然的话,产量就难以提高。 c.那件衣服被我买回来了。 我把那件衣服买回来了。 我买回来了那件衣服。

五、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语法范畴有三个特点;第一,有共同的意义领域;第二,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互相排斥的;第三,同一语法范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它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2.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异根都是词的形态变化的形式。附加词尾就是在词的末尾加上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尾,例如在名词后附加s表示复数。内部屈折就是通过词的内部音素的变化构成语法形式,表示语法意义。异根就是用不同的词根表示一个词不同的语法意义。

3.级是英语形容词和副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英语的级分原级、比较级、最高级,原级用词的原形,比较级是附加词尾er,最高级是附加词尾est。汉语没有形态变化,表示级的意义主要通过词汇手段,如用“较、比较”表示相当于比较级的意义,用“最”表示最高级意义。 4.“精彩故事”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精彩”修饰“故事”。“故事精彩”表示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意义,“精彩”表示陈述,说明“故事”的属性,“故事”是被陈述的对象。二者的语法意义的差别主要是通过词序语法手段表示的。

第11篇:将相和重难点

《将相和》教学难点突破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因此,“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可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铺垫。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教师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课前几分钟里,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为顺利地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二、理清脉络,分清因果。

1.初读感知,设疑激趣

遵照大纲中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伊始,可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读准、读通的前提下,教师可借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包括课后题4的词语)的认读情况,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以及对“将”“相”“和”三字的理解。然后由“和”字引出“不和”。此时教师可设疑激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了呢?学生带问题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最后通过讨论,初步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

2.分清因果,突破重点

《将相和》一文篇幅较长,三个故事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可以重点段“完璧归赵”为主,教师扶学指导,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或思路,然后发挥群体优势,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学后两个故事,做到长文短讲,省时高效地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1)扶读悟法。细读“完璧归赵”,引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该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各是什么;二是你从中体会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画出有关语句并谈出理由。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蔺相如的动作、语言和语句来体会,如“上前一步”“往后退了几步”“举起”等动作的描写;“他理直气壮的说”“大大方方地说”等语言的描写。通过练读体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也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理直气壮”地读,“大大方方”地说,尽可能地站在人物的立场体会他当时的心理,从而读出人物的语气。最终通过学生的读和发言,总结出这样的结论:蔺相如在赵王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的性格。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句段体会人物特点”,渗透了学法的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自学用法。“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两个故事,教师可由半扶半放到全放,也可以直接全部放手,以课后题1的(2)(3)或上面两个问题为主,分小组自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抓重点句段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在熟读、精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可重点抓以下两部分:一是蔺相如“逼”秦王击缶并记录下来,二是“负荆请罪”中蔺相如说的话。从这两部分中,体会出他的机智勇敢和对敌寸步不让、对友却宽宏大量的高贵品质,突出他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思想,同时可渗透团结、爱国的思想教育。教师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复述“负荆请罪”,完成课后题5。

通过自学,学生弄明白了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然后以课后题

2、3为主进一步深入探讨,抓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第一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二个故事的起因,即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才会有渑池之会的随行;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即蔺相如连立奇功造成廉颇与之失和;整个故事的起因则是课文第一自然段所讲的“战国时期,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三、品读欣赏,领悟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过头来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课文中心的,从中学习表达方法。如《将相和》一文,作者构思巧妙,虽然因果关系错综复杂,但却表达得非常清晰。为了让学生加深认识,可设问: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另外,作者在写人物特点方面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其性格特点,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可找出有关句段品读、体会、欣赏。也可以让学生谈体会: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让其各抒己见,说明理由。如:前两个故事中几次用到“只好”“只得”这两个词语,可抓住它们来深究事情的前因后果,在事情的因果关系中体会出蔺相如的智与勇,从中品析出作者用词之巧妙。

另外,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考虑布置以下作业: 一是知识延伸练习。课后设悬念:“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呢?它是怎样灭亡的?”这个问题虽然难度较大,但却能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促使他们博览群书,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二是读中学写练习。通过一件事写写同学、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前因后果。

第12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破重难点

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有效性分析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小学生的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由于受小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受社会环境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授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难懂,抓不住重难点的现象,虽然小学生们知道去预习什么的,但是往往找不到重难点,在那里盲目的学习,不能透彻的理解知识点。但却是生硬地记住一些数学公式,不能理解。就此,本文针对小学生在接受知识点的过程及教师怎么样去把知识点化难为易,探讨几种可以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性,趣味性掌握知识点的方法,以及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 重点 难点 掌握方法 教学技巧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计算等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通过自己这一年多以来的数学教学实践,对此问题有如下点滴体会和做法。

一、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在课堂上,老师过分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三年级“多位数的读写法”一课,有的老师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②会正确读出和写出亿以内的数。

(2)理解教材不深入,把握教材不准确,驾驭教材能力有待提高。 (3)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新的教学方法,如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被广泛采用,但是实效性较差。 (4)教学设计重教法,轻学法,表现在课堂上,重教案,缺乏随学生学习应变的机智。

(5)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对推进新的教学方法不热情,年轻教师积极吸纳新的教学理念,乐意实践,但是不重视深入反思,不善于深入研究。

二、教材、教学用书的解读肤浅。其表现为:

(1)解读教材的能力低,无法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教学用书的说明和建议。

(2)忽视教材的前后联系,对本节课、本单元的知识在小学数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对教学难度的把握不准确。 (3)没有认真、仔细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能“量身定做”自己的教学方案。

三、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能力低。

(1)认识的偏差。其一,只要会背概念,会用公式、法则解题就够了。其二,“认真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新的学习方式,被认为是“花架子”,得不到有效落实。

(2)不愿“成长”的心理滋长。凭经验教学,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缺乏交流或交流找不到对象。

(3)唯“考试”论英雄。只重视考试而忽视平时的教学作用,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4)对自己的平时教学要求不严格,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不良教学习

惯,不知不觉中逐步丧失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对现状提出的一些建议:

1、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突破重难点的前提。

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前的充实准备,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化新为旧,不仅纵的有这样的联系,还有横的联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汇贯通。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一些特点,当新旧知识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或所学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例时,教学时就以原有

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

3、依据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板书内容,并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揭示教学重点难点的示意图,也是把握重点、难点的辐射源,板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是在吃透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要求、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把提纲性、艺术性、直观性融为一体,既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又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效果。自己通过多年来的实践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认真选择突出重点的板书内容,精心设计板书,并力求做到板书的形式新颖、布局合理、有层次、别具一格,突出重点。从板书的内容上可以体现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从板书的形式上要直观,对比性强,学生便于比较,对学生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板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格局是突破重点难点的途径之一。

4、强化感知,突破重点、难点

几何部分中的概念及有关知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要突破这些难点,教学中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段,强化感知,突破难点。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跟体积的计算,因此教学时自己采用直观教学与代入求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反复观察分析,做法分为如下三步:

(1)将橡皮泥捏成一个长为7厘米,高4厘米,宽2厘米的长

方体。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板书:已知:a=5cm b=3cm h=4cm 求S=?(100平方厘米) V=?(56立方厘米)

(2)将这个长方体捏成正方体,求这个正方体的棱长?(a=4cm)(这里的体积没变化。)

由于学生自己动手,直观教学,对所学内容,容易接受,记忆深刻,并通过教具、学具的应用,实际事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感知经表象到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5、以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为学生是通过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的,也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谓精心设计练习,关键在于“精”,精就是指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重点——新知识点。围绕知识重点多层次一层一层地让学生练习。

1.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某一个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教学中则要突出“演变点”,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如“假分数化为带分数”这部分知识,要以前面能整除的除法验算为基础。两类验算都要用“商和除数相乘”,后者演变的是“还要加上余数”。教学时,不但复习能整除的验算方法,还以34÷9为例要复习假分数化为带分数,其中重点追问:“这道题中34÷9,商3是平均分的34吗?那么平均分了多少?验算时只用商和除数相乘行吗?应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大家讨论”。这样就能顺利地掌握新规律和验算方法。

2.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的,教学中则通过突出“连接点”这一途径,从而突破重点难点:

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由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通分两个旧知识组成的,它的关键问题是因为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教学新知识前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这是旧知识,并提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为什么它们能 为什么?这时又可用旧知识——通分来代替,则成为两个旧知识的连接点,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讨论此题的计算步骤,抓住规律“化异为同”,沟通新旧知识,从而突破难点。

3.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与某一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教学时则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点难点:

如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是多位数除法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分层次逐步推进,突破各个难点,学好试商的方法。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是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基础的,后者是除数由一位变为两位、三位,出现了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的问题。但无论除数是几位数,试商方法都是一致的,即有共同点,就是教学中应抓住的,教学时,先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复习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试商方法,从而启发学生明白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试商方法同一位数除法相同,进而再研究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总结归纳出除数是

一、

二、三位数的除法都是从最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除到哪一位够除,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就抓住了一类知识的共同点,仿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再把新知归为旧知识。学生容易理解记忆,为学好多位数的试商,达到正确地迅速地求出商,提高计算能力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是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的又一途径。

例如:“三位数乘多位数”新课知识重点是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乘积是多少个百,乘得的积的末位要写在积的百位上。这一个新知识是在学生掌握

一、两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法则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因此,设计新课练习,要紧紧围绕新课知识重点,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设计以下练习题: 1.完成下列各题计算: ① 314 ② 537 _× 570_ _× 48_

目的:集中时间和注意力放在本节课重点上。 2.计算下列各题:

(1)541×632 (2)712×431 目的:a:乘数个位、十位上数字小,节省时间

b:重点放在本节课上

c:独立完成三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

3.选择教材上练习题:

目的:通过在前两套计算题目的基础上,总结 4.思考题:

(1)5379×8641 (2)735×1324 目的:a:起到知识渗透、迁移的作用

b: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因而,要突出教学重点,还应在设计授新课的练习题上下功夫。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每备一节课,要动一番脑筋,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

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方可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 陆丽珍.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J].江西教育科研,2000.3,46—47.[2] 张龙海,李安英.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J].贵州教育,2012.23.[3] 帅莉.教在何处:小学数学教学的“着力点”[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2.6.[4] 周桂伶.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处理[J].学周刊,2012.8.[5] 凌萍.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旧知衍生的有效运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29.[6]周慧.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有效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3.

第13篇: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宽坪乡中心小学小学生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

——执教人:兰凤仙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以下提出了6点建议。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1、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

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

“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3、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3.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3.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4、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

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5、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

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生作文指导从何下手?这是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既关心又感到困惑的问题。大部分的教师都会这样教学:首先,我们要审题立意,题目让我们写什么;其次,怎样选取材料;再有,怎样组织材料等等。这样教学不但教师讲着枯燥无味,学生写起来也是绞尽脑汁,仍然觉得写不出什么来;既使写出来了,也会趋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正是这样造成了作文难,学生学着难,教师教着更难。那么如何使作文“简单”起来呢?

我认为使作文“简单”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从内容入手,情趣教学。

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习惯注意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如果作文指导也能把重点放在引发学生作文的情趣上,往往会事半功倍。另外,学生作文以命题作文为主,因此,还要指导学生把握作文内容,防止偏题、跑题。

下面,依作文步骤,简单谈谈如何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课前准备。在作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的写作素材,学生对此非常有兴趣,往往会准备很多材料。学生在收集材料时,会去观察事物,这时需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细致地、有条理地观察,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着手,但也要求观察全面。有了充分的准备,课上就会有写不完的

内容,当然,教师要在课上指导学生取舍材料,这样才能在作文时才能找到事物的特点,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也可以专门用一节课交流收集来的材料。与此相反,有的教师上作文课常常搞“突然袭击”,要到上课时才亮出作文题目,学生在缺乏生活积累和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作文,不陷入困境才怪呢!

(2)产生雏形。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一篇文章的写作,是从思维到表达的过程。正如语文教学的老前辈叶圣陶所说的“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必须“想清楚然后写”。在教学中要重在引导思路,想清楚为什么要写,该怎么写,包括哪些要写,哪此不用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等等。还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尽力帮学生敞开思路,而不是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一套“请君入瓮”。要启发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写学生所想的,也正是使学生产生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产生一个作文的雏形,也就是找到了他想写的作文的“魂”。

(3)接下来,学生就要动手写作了。小学生写作要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拟定提纲可以使作文整齐、完整。根据提纲分好大段,分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个段落,好比一块块骨头,和骨骼一样,一个个段落通过有序的排列、连接,形成一篇完整的作品,这对初学作文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必

要的步骤。再下去就可以把学生收集到的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一一填补上去了,那么这一步也就显得非常简单了。

(4)最后检查。可不要小看这一步,作品完成后,反复修改是一篇文章必有的过程。往往写作时没有想到的佳句,在修改时会突然想到,这时就需要反复斟酌,看一看究竟用哪一个更好了。

当然,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少批评。这样可以发展自己的风格,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益无害。

准确有条理地写景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准确用词,写出景物特点

2 学会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条理清晰地写景

3 了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的运用

二 教学重点

学会准确用词、条理清晰的写景状物的方法 三 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方法:我们已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非常精彩,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一起来背诵,好吗?

(二)归纳方法:过渡:同学们背的非常好!

1、归纳第一个方法: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指名回答)a、整体部分写了哪些景物? b、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修饰这些景物? c、这些词按词性课分为几类? d、这些词语的运用有何作用?

由此归纳出第一个方法并板书:用词准确

2、归纳第二个方法: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指名回答)a、整体部分的景物可分为两类:植物,动物。作者是怎样安排的?

b、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由此得出第二个方法并板书:条理清晰

c、过渡:写景时要是文章条理清晰可采用许多描写顺序。请找出第二自然段中所用到的描写顺序。 d、能不能想到一些其他的描写顺序?

3、小结:要想写出景物的特点,就需要用词准确,而要让文章的条理清晰,就需要按一定的描写顺序写景,写景顺序有。(教师一边总结一边指示黑板上归纳的方法)

(三)运用方法:过渡: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写景状物,让自然之美,尽展笔下。板书:自然之美,尽展笔下

1、教师创设情景:此时正是阳春三月,春历来是文人学者赞颂最多的季节,因为她五彩斑斓、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到了春天,我们周围充满了美:小草蓬蓬勃发,这里那里铺满了;鲜花竞相绽放,红的白的争奇斗艳;小河欢快流畅,叮叮咚咚奔流不息;小鸟欢快歌唱,东蹦西跳卖弄嗓子,而天空,湛蓝清亮,温和地俯视着大地上的一切……

2、学生口头练习:相信同学们眼中一定也有美丽的春景,能不能用到归纳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3、学生动笔练写:同学们说得很不错,能不能再用到归纳的方法将心中的美景写下来呢?

4、学生合作学习:4人一组交流习作,以所归纳方法为标准评选出本组最好的习作,准备向全班展示

5、学生展示习作,全班共评

(四)拓展方法:过渡:同学们的习作不仅很好地运用了所归纳的方法,还用了修辞手法等,写景状物往往不是单一地运用某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尽可能准确、形象、生动地将景物的美展现出来

1、出示教具(两幅桃花,一幅为整体,一幅为局部),要求学生以桃花为题材练写,要求:不仅要用到本堂课归纳的方法,还要用到其他方法,如修辞手法。

2、学生展示习作,全班共评

(五)课堂总结:我们这堂课学习了准确用词、条理清晰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掌握好,并在以后的习作中体现,让自然之美,尽展笔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记录生活中难忘的瞬间。2.指导学生把内容说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表达和评价中清楚如何写好本次作文。

【教学重、难点】

把内容介绍得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激情导入,自由练说

1、师:“人生总会有许多第一次,翻开我们成长的书本,一页又一页,记载着我们童年的点点滴滴——第一次迈出蹒跚的步伐、第一次背着书包上学校、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远门……不同的第一次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

败;有欢笑,有泪水……但无论怎样都是那样的令我们难以忘记。”(板书:难忘的第一次)

在你经历过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的第一次是哪一个?为什么它让你忘不了?

生谈。(四至五个)

2、老师发现同学们回忆起自己的第一次的经历依然是那样津津有味,下面请你选择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回忆事情的经过,回想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试着说一说。老师给大家提两点要求:(1)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2)再说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讲清楚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板书:事情写清楚 表达出感悟)

生自由练说。

二、交流分享,相机指导

1、小组交流

刚才老师发现有许多同学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小伙伴交流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一个同学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他有没有讲清楚事情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受,有不清楚的可以适时提问。好,开始吧。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聊得真热烈,谁愿意把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与全班同学分享?

指名交流(在他发言时其他同学要用心听,看他是否将事件过程讲清楚了?讲述中是否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悟,有哪些好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评价时要强调的有以下几点:

1、事件叙述的完整

2、借鉴了课文的表达感悟的方法,结合生活实际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

3、能从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给人更真实的感觉。

三、读写结合,明确习作要求

师总结:同学们不仅听得用心,还谈出了自己的感受、看法。是呀,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通过刚才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描述,老师也感受到这些“第一次”的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这难忘的第一次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好吗?本次习作是一次命题作文,题目是《难忘的第一次》,请打开书看习作要求,看看要我们做到哪几点?(生答师板书) 把事情写清楚就是要按事情发生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可以借助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感受。

明确了要求,开始动笔写吧。 板书:

难忘的第一次

事情写清楚

要写出感悟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讲评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作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并会运用标准对照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2.通过评讲,欣赏同学们文章中的美点,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通过评讲,让学生了解自己写作中的不足,知道如何弥补,进而逐步改进。

重点:会运用标准对照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难点:运用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他人的作文。

一、总结习作

1、再次明确习作要求:本次习作是一次命题作文,题目是难忘的第一次,还记得本次的习作要求么?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并相机板书 事情写清楚,要写出感悟,)

2、总结感受

在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后,老师非常感动、也很高兴,从大家的文章中,我感到经过小学将近六年的学习同学们都积淀了自己的学养,并能用心感悟生活。这节课,我们将针对同学们的习作进行讲评。

二、佳作欣赏

1、出示佳作,集体欣赏

这篇作文是本次作文中优秀习作之一,想听么? 用心听老师读,在这篇文章中你最欣赏那一部分?觉得那个地方很好?同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学生评价,明确这篇习作将事情的的经过写的非常具体,能够从心里、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表现当时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并借鉴课文中表达感悟的方法,能结合具体事件把得到的启示写清楚,

2、出示片断,讨论修改

这是咱班另一位同学的习作,它记述了第一次骑自行车的经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习作的一个片断,(师读片段)你觉得这个片段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要求学生通过修改了解如何通过修改将过程记录清楚)

三、精益求精

1、明确修改的作用

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我们认识了叶圣陶先生,他为肖复兴详细修改的作文更是令我们记忆犹新。有人请教叶圣陶先生怎样修改作文?叶老说:“再念、再念、再念。”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谈)

师:“是的,好的文章词句,是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无数次修改才得来的。”

2、明确修改标准

那么针对本次习作,你觉得应该从哪方面来修改? 明确修改标准:

1、字词句:错别字、用词得当、语句通顺、是否存在病句。

2、内容:事件过程叙述清楚,完整,将感悟写清楚。

3、表达:能够从心里、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表现当时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3、小组合作修改

下面就依据这些标准,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也可以向自己的组员求助。

4、展示修改的内容

老师感受到大家都很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你觉得自己哪一处修改得很好,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你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

四、总结讲评

在这次习作中,同学们把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希望同学们能继续用自己的笔描写多彩难忘的生活。下去后可以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可以将习作上传到我们班的班级博客上,与更多的人分享。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真实的事,这件事可以是大事,也可以是微不足道的小,这些事能表现出人心的美和善。写时注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关键的地方可以写详细些,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写出人物的心情。

教学重点:

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真实的事,写时注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关键的地方可以写详细些

教学难点:

把事情的过程写清。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写出人物的心情。

教学准备:

1、你经历的哪些事让自己感动?写时注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关键的地方可以写详细些

2、制作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一些让我们感动的事,这些事不管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还是大事都反映了人心的美和善,今天学写一篇作文:令我感动的一件事。齐读题目

2、明确题意:看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写事情就要写清事情的过程;写一件让自己感动的事)

二、出示课件(两幅图片)(一幅是残疾儿童给汶川捐款,另一幅是妇女给老太太让座)

1、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为什么感动?

三、说说发生在身边让自己感动的事。(概括的说)可以是发生在学校的事,同学帮助了你,老师关心你,你很感动;也可以是一个亲情故事,妈妈在百忙中给你过生日,你有病了,妈妈送你看病,你很感动:也可以是放学回家的路上你看到的感人现象等

1、先在小组内说。

2、指名交流

四、出示作文提示

1、明确要求:通过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谈) (1) 引导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真实的事,这件事可以是大事,也可以是微不足道的小,这些事能表现出人心的美和善。

(2) 写时注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关键的地方可以写详细些,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写出人物的心情。

2、刚才交流中,你们只说了主要内容,并没有把文章说具体,如何说具体呢?请看范文。

五、出示课件:范文《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世界上有许多感人的事 , 人人都经历过,有一件事,我难以忘怀!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前的事,在那天早晨,我独自一人去爷爷家,我迈着轻松而又愉快的脚步来到了车站,阳光明媚,温暖的阳光洒在屋顶上,汽车上……金光闪闪。“呀,今天的天气真好,我到了爷爷家后可以……”“嘟嘟”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考,我抬头一看,哦,车来了,我上了车,车上十分的拥挤,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个站脚的的地方。“嘟嘟”车开了,车在路上飞快地行驶,一站,两站,三站……车门又开了,上来的是一位老人。只见那老人拄着一根拐杖,艰难地上了车。司机一看说:“谁给老人让个座”。老人走到了一位青年小伙的跟前,站了下来,可小伙子视而不见,车开了,在上大桥时,突然一个急刹车,老人向后退了两步险些跌倒,她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小伙子仍然一动不动,有几位乘客用不满的神情看了看他。突然,“老人家,你到这儿坐。”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人们寻声望去,原来,说这句话的是另一位老人。我仔细地端详着他,在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有着几道深深的皱纹,“来吧!”老人顿了

顿脚,说“好吧”,另一位老人站了起来,走到门口,一句话也不说,车仍在行驶,车站到了,这位老人下了车…… 世界上竟会有这样的老人,自己已经很苍老了,却把座位让给了更需要的人,多么高尚的行为呀!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我想:老年人都能如此,而我们年轻人呢?我的眼眶湿润了……

1、这篇作文讲了谁给谁让座?为什么让座?

2、你为什么感动?

3、作者是通过抓住哪些方面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学生讨论交流)

五、把让自己感动的事整个说一遍,同时出示课件:(几种开头和结尾)供学生参考

A、开头:

(1)、时间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很多的记忆已随日子的消失而褪色。但有一件事,让我历历在目,感动不已——那一份深沉的母爱。

(2)、人的一生中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3)、妈妈为我做过无数的事,我都记不清楚了。唯独那一个闷热的晚上,妈妈拿着扇子给我扇风的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4)、一个手势,一个动作,有时令人感动;一份歉然,一份等待,有时令人难忘......在我的脑海里,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回忆:那是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

B、结尾:

(1)、这些已成为美好的过去,永远留在了我心中。这是我过的最开心而又最让我感动的一次生日。

(2)、事情虽然过去了很久,但它时时感动着我,教我好好做人,好好读书……、

(3)、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我却记忆犹新。

1、在四人小组交流(可以参考出事的开头和结尾)

2、指名交流,其他学生点评。重点是内容是否具体。

七、学生写作文,师巡视指导。

八、小结:生活中让我们感动的事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观察,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却反应了人性的美和善,让我们用我们的慧眼去发现身边感人的事吧。反思:

在这次作文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课件,例如学生看图后,让学生谈感受,为什么感动?启发学生观察想象,谈感受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

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语言表达的创造性。学生说的积极主动,

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学生看到感人的画面后,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身边有哪些让自己感动的事?教师要带学生走入情境,启发思考和创新,同时针对学生发表的言论,要进行评价,促进他们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教学时,注意小组合作交流,重视教师结和学生的点评,有力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完善了学生的作文,指导学生说话分三步,看图说——概括的说——具体地说。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根据习作提示逐渐的把作文表达完整。为后来的写打下基础。

本节课存在很多不足:

1、没有调动起部分学生说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活跃,

2、有部分学生没有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把作文说具体,用词不丰富,说出的文章不生动,语言表达不流畅。今后引导学生多积累习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14篇:小学体育教材动作重难点

一、如何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学习后继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在体育教学中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例如:跳远教材的重点就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例如,跳远教材从难点的角度出发,有些人可能是起跳与助跑的结合(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掌握不好,会影响整体技术的提高.也有些人可能是助跑步点不准确,腾空时不平衡甚至前倾,落地时小腿不能前伸等等。

“关键”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掌握了它,如同掌握了一把钥匙,其余内容便会迎刃而解。

应当认识到,上述三者虽有区别,但又是互相联系的。应采用的教学策略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重点要突出就意味着要在教材重要的部分舍得花时间、下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它,但突出重点不是丢弃次要内容,相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以偏托正”的方式,将次要内容围绕重点内容来进行。突破难点常用的办法有(a)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如将难点技术分解成多个小步子,或多种辅助练习,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或以旧带新,帮助他们由已知过渡到未知,这样可望化难为易;(b)创设情景,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c)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分各自的特点;(d)多运用直观的方法以加强学生的感知。但是,抓住关键,往往是解决难点的突破口.可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二、教材重点难点

1.跨越式跳高:重点是起跳,难点是助跑与起跳相结合

2.

蹲踞式跳远:重点是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难点是助跑快而步点准确、板前不减速地起跳和腾空后的蹲踞动作。

3.立定跳远:重点是双脚用力蹬地起跳,难点是动作配合协调。

4.

跑步、齐步互换:动令在右脚,听到齐步的口令后继续向前走2步,然后齐步走。(不进行重难点分析)

5.掷垒球:重点是背后过肩、肩上屈肘、快速挥臂, 难点是蹬地转体,协调用力

6.前滚翻:重点是两腿迅速蹬直,难点是团身。

肩肘倒立:重点是翻臀、举腿升髋压垫,难点是展髋夹肘。 7.

山羊分腿腾跃:重点是提臀分腿顶肩,难点是抬上体。 8.篮球:原地运球 重点是拍球的部位,难点是手对球的控制能力 双手胸前传接球:重点、难点是传接球的手法和手脚动作的配合。 9.

足球:颠球:重点是脚踢球的部位,难点是两脚的协调配合。 10.快速跑:快速跑的特点是强度大,时间短,以最快速度跑完较短距离的全程。重点是途中跑;难点是有力的后蹬和蹬摆的协调配合。

11.耐久跑: 耐久跑对改变人体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最有效,是培养参与者坚毅、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和战胜困难的精神的有效运动项目。重点是途中跑;难点是合理分配体力和培养意志品质。另外,跑进中蹬摆协调配合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 12.接力跑:重点是在高速奔跑中顺利地完成传接棒;难点是接棒人的起动时机和传接棒时机的确定。

13.跨栏跑:重点是跨栏步和跑跨结合技术。难点是跨栏步的起跨技术、保持身体平衡、节奏感。

14.跳高:跳高对增强下肢力量,发展弹跳力,提高人体的灵巧性和协调性都有显著效果。重点是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难点是过竿技术。

15.跳远:重点是助跑与起跳技术的结合。难点是助跑快、踏跳准、板前不减速。 16.三级跳远:重点是三次跳跃的协调配合和维持身体平衡;难点是合理的三跳节奏并保持三跳的水平速度。

17:推铅球:推铅球对发展腿部、腰腹和上肢爆发力及身体的协调性,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重点是最后用力。难点是滑步与最后用力的结合。

18: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重点是前掷时的用力顺序,难点是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 19.篮球

(1)移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重心、蹬地;难点:蹬伸与腰、髋协调。

(2)传、接球:教学重点和难点:传球技术,重点是用力方法和位置;难点是协调配合。 接球技术,重点是迎、引、持球;难点是手脚配合。

(3)运球:教学重点和难点:控制球,脚步熟练,手脚配合。

(4)抢、打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判断球、洞察对方意图、用合理动作抢断;难点是时机、控制身体平衡。

(5)抢篮板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进攻“冲”,防守“挡”;难点是抢位、起跳、抓球。

(6)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路线和技术;难点是时机和位置。

(7)防守战术基础配合: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位置、路线、技术;难点是时机和意识。 20.足球运动

(1)颠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颠球用力方法和触球部位。

(2)踢球: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支撑脚的位置、踢球腿的摆动和脚触球的部位;难点是脚触球的部位正确。

(3)停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地滚球:部位、缓冲;反弹球:位置、部位、压球方法;空中球:部位、缓冲。难点——选择部位和方法。

(4)头顶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部位、用力方法、时机;难点是判断,空间位置。

(5)运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姿势、部位、方法;难点是动作衔接、重心控制

(6)抢截球:教学重点和难点:判断、掌握抢截球的时机和抢截球后自己身体重心的调整。

(7)掷界外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力顺序;难点配合、重心控制。

(8)守门员技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手型和身体姿势;难点是判断、选位、堵截和接球。

(9)“二过一”配合:教学重点和难点:时机、方向、力量、切(插)。

(10)选位与盯人:教学重点和难点:准确判断、随机应变。 21.排球运动

(1)准备姿势和移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重心的控制;难点是准确移动。

(2)发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抛球和作用力;难点是准确性与攻击性的结合。

(3)双手上手传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击球点、手型、协调用力;难点是球稳、落点准。

(4)双手下手垫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控制球;难点是选击球点。

(5)扣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手法;难点是起跳时间、起跳点。

(6)拦网: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拦击技术;难点是判断路线、选择点。

(7)接发球站位: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站位和判断;难点是一传到位。

(8)进攻战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配合;难点到位。

12、体操运动

(1)前滚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团身要紧;难点是蹬地推手同时用力,滚动成直线。

(2)远撑前滚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撑地远、蹬地有力、团身紧;难点是动作连贯、协调。

(3)鱼跃前滚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快速蹬地摆臂(推手的时机和推手力度);难点是掌握屈臂缓冲和低头团身的时机。

(4)后滚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翻臀;难点是推手。

(5)直腿后滚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举腿翻臀;难点是推手。

(6)肩肘倒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举腿手臂压垫;难点是展髋夹肘。

(7)头手倒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两手与前额撑垫成等边三角形,紧腰提臀;难点是举腿、展髋、臀部回压的配合。

(8)斜向助跑直角腾越:教学重点:单足踏跳,两手依次后撑教学难点:推手,移重心 (9)山羊分腿腾越:教学重点:正确的踏跳。教学难点:起跳后撑器械

第二部分

(小学体育教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跑:

1、各种方式的走:拍手走、胸前屈臂走、两臂上举走、两臂侧平举走(一年级) 动作要求:

你拍

一、我拍一,我们拍手踏步走。

你拍

二、我拍二,胸前屈臂立脚跟。

你拍

三、我拍三,两臂上举立起来。

你拍

四、我拍四。两臂侧举挑扁担。

重点:脚后先着地后过渡到前脚掌。前脚掌着地,后脚跟离地走

难点:手脚协调配合,膝直、踝关节紧张。

2、30米快速跑(二年级)

动作要求:

头要正、眼看前、两臂弯弯、向前摆。步子大、摆动快、脚掌着地、跑直线。

重点:跑成直线,跑得轻松。自然且快

难点:前脚掌趴地

3、站立式起跑(三年级) 动作要求:

听到预备,前脚全掌,后脚前掌。距离两拳,上体前顷,站立放松。听到跑,迅速起动,往前跑。

重点:起跑瞬间,蹬地有力,迅速 难点:手臂的协调配合。

4、50米加速跑(三年级)

动作要求:

起跑开始,跑的速度由慢到快逐渐增加,跑到最后应以最高速度冲过终点。

重点:速度的变化,应由慢到快逐渐增加

难点:手臂前后协调摆动。

5、后蹬跑(四年级) 动作要求:

上体稍前倾,后蹬时,应以前脚掌趴地用力后蹬,并充分蹬直,髋部前送,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然后大腿下压,用前脚掌着地,两臂协调配合摆动。

重点:送(髋)、抬(摆动腿)、趴(后蹬腿的前脚掌)、蹬(后蹬腿)

难点:后蹬腿伸直,在空中有腾空动作。

6、30米通过2~3个障碍物跑(四年级) 动作要求:

跨过小河,钻过山洞,快速向前跑;绕过小旗赶回来,“安全”通过障碍跑。

重点:跨、钻、绕的基本技能。

难点:体现学生跨、钻、绕障碍跑的能力。

7、蹲距式起跑(五年级) 动作要求:

肩宽撑地后膝跪,两手伸直拇相对。后膝离地抬起臀,臀比肩高半蹲撑。两臂前脚负体重,中心前移肩超线,起动快似箭离弦,两脚用力蹬后边。

重点:身体前倾,支撑有力。

难点:蹬地迅速,有力。

8、弯道跑(五年级) 动作要求:

跑弯道要注意,身体须向圆心靠,右摆大来左摆小,膝盖摆动向圆心,左脚掌外侧着地,右脚掌内侧蹬地好,掌握重心协调跑。

重点:克服弯道跑时离心力的作用。

难点:左脚掌外侧着地和右脚掌内侧蹬地的动作,以及摆臂的协调配合。

9、50米全程跑(六年级)

动作要求:

站立式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

重点:途中跑技术。

难点:短跑的四个阶段技术动作的相互衔接,以及上下肢的协调。

10、1500米走跑交替(六年级)

动作要求:

轻松跑一段,便步走一段,两者皆注意,呼吸有规律,动作协调配合好。

重点:走跑交替技术,及有规律的呼吸。

难点:发展有氧耐力。

二、跳跃

1、双脚连续跳(一年级) 动作要求: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蹦蹦跳跳真可爱;小袋鼠腿儿壮,两只小手胸前放,一蹦就有

三、五迷,看谁做得最象它。

重点:双脚跳起有力,双脚落地屈膝缓冲。

难点:跳下平稳。

2、立定跳远(二年级) 动作要求:

一摆二蹲三跳起,快速蹬地展身体,收腹提膝伸小腿,平稳落地跳得远。

重点:双脚有力蹬地向前、向上跃起,双脚同时落地。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落地轻巧。

3、跑几步,单脚起跳,用手或头触悬挂的物体(三年级) 动作要求:

面对悬挂物,跑几步,一腿用全脚掌积极有力地蹬地,迅速过渡到前脚掌跳起,另一腿屈膝上提,同时用手或用踏跳腿的异侧手去触高悬的物体。

重点:踏跳腿全脚掌着地过渡到前脚掌迅速有力蹬地。

难点:踏跳腿蹬直及助跑与踏跳的衔接技术。

4、跨越式跳高(四年级) 动作要求:

助跑3-5步,用有力的腿踏跳,摆动腿迅速向上摆起,两腿依次过竿后落地。 重点:起跳腿的充分蹬直和摆动腿的积极上摆。

难点:助跑与踏跳协调配合。

5、(正面)助跑几步,单脚起跳,越过前面一定高度的横绳(五年级) 动作要求:

面时横绳,跑几步用一脚蹬地跳起,另一脚屈膝上提,起跳腿也跟着向前屈膝上提,越过50-70厘米高的横绳,然后双脚落地(垫或沙坑)。

重难点:踏跳腿积极上提与摆动腿在空中成蹲距动作,及双脚落地屈膝缓冲。

三、投掷

1、手持轻物投准 动作要求:

面对正前方,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肘儿弯弯肩上放,看准目标,用力投。

重点:肩上屈肘,自然挥臂。

难点:投物甩腕,掌握投掷方向。

2、持轻物投过2-3米高的横绳(二年级)

动作要求:

面对正前方,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肘儿弯弯肩上放,看准目标,用力投。

重点:挥臂迅速,用力。

难点:正确的出手角度。

3、原地投垒球(三年级) 动作要求:

两脚前后开立,侧对投掷方向右手持球后引伸,然后蹬地,转体,重心前移,经肩上屈肘自然挥臂投出。

重点:蹬地转体,挥臂过肩。

难点:蹬、转、挺、拨的用力顺序。

4、上步投垒球(四年级) 动作要求:

上步后,身体迅速右转,使身体左侧对准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右手持垒球向后引伸,然后右脚蹬地自然挥臂经肩上头侧把垒球用力快速投出。

重点:顶(髋)、转(体)、挥(臂)、甩(腕)

难点:全身的用力顺序。

5、双手向前抛实心球(五年级) 动作要求:

两脚前后开立,两臂屈肘,两手持球与脑后,上体稍后仰,然后蹬地,收腹和甩臂,用力将球向前上方抛出。

重点:腿要用力,蹬直,出手速度要快。

难点:动作协调,球出手要有一定的高度。

6、单手向前推实心球(六年级) 动作要求:

身体左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右膝弯曲,上体向右侧倾斜稍扭转,身体重心落在右腿,然后,右腿用力蹬地,转髋,上体左侧抬起,并迅速向投掷方向右臂迅速伸直将球向前上方推出。

重点:腿要用力蹬直,出手速度要快。

难点:动作协调,球出手要有一定的高度。

五、技巧

1、前滚翻(一年级) 动作要求:

一蹲二撑三低头,向前滚动身似球。

重点:团身滚动。

难点:滚动圆滑,方向正。

2、连续前滚翻(二年级)

动作要求:连续做

二、三次前滚翻。

重点:连续滚翻时动作协调,连贯。

难点:方向正,成直线。

3、后滚翻(三年级)

动作要求:一蹲二撑三低头,向后滚动身似球。

重点:团身滚动。

难点:向后滚动成直线。

4、跪跳起(四年级) 动作要求: 以跪立开始,两臂后摆同时臀部后坐,两臂迅速向前上摆,同时展髋,两臂摆至前举时立即制动,脚背与小腿用力下压,身体向上腾起迅速提膝收腿成蹲立。

重点:脚背与小腿用力下压,身体向上腾起。

难点:动作协调连贯。

5、肩肘倒立(五年级) 动作要求:

直腿坐垫手前伸,仰卧屈体脚面绷,两肘内夹手撑腰,伸髋挺腹腿上伸。

重点:两肘内夹,伸髋展腹。

难点:展体向上,维持平衡。

6、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后腿前摆成并腿坐-肩肘倒立(女) 前滚翻交叉转体裁180度-后滚翻-挺身跳(男)(六年级) 重点:单脚前滑成纵叉和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的技术。 难点:全动作的连贯性。

六、攀、蹬、爬、越

1、爬越60—80厘米高的物体(一年级)

动作要求:身体扶握跳箱一端两侧,一脚有力蹬地,另一脚蹬箱越过,两脚依此落地。 保护与帮助:站在跳箱一侧,靠近手扶箱的一端,手扶练习者的上臂。

重点:一脚蹬地的力量配合另一腿跨越器械的动作。

难点:动作协调、连贯,落地轻巧。

2、爬越80—100厘米高的物体(二年级)

动作要求:身体扶握跳箱一端两侧,一脚有力蹬地,另一脚蹬箱越过,两脚依次落地。

保护与帮助:站在跳箱一侧,靠近手扶箱的一端,手扶练习者的上臂。

重点:一脚蹬地的力量配合另一腿跨上器械的动作。

难点:动作协调、连贯,落地轻巧。

3、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前跳下(三年级)

动作要求:助跑、起跳,两臂支撑器械(与肩同宽),同时提腰,屈膝上体贴近胸部,两脚踏上器械成蹲撑起立。两臂后举,稍蹲。两臂摆起同时两腿用力等离器械,身体想前上方腾起,在空中保持头正、收腹挺胸,两腿并拢,脚面绷直,使身体挺直。前脚掌落地、缓冲、两臂斜上举。

口诀:一跳(起)、二撑(器械)、三提腰、四贴(膝贴胸)、五蹲、六(起立)、七摆(两臂)、八蹬(离器械)、同时做,九腾(起)、十挺(身下),前掌落,屈膝缓冲,动作好。

保护与帮助:站在跳箱的前侧方,当练习者跳上时,一手扶其上臂,另一手托髋部帮助成蹲撑;跳下时,一手扶背部或腹部。 重点:起跳有力,跳下时,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

难点:一跳(起)、二撑(器械)、三提(腰)、四贴(膝贴脚)、五蹲撑。

4、跳上成蹲撑,向前跳下接前滚翻(四年级)

口诀:一跳(起)、二撑(器械)、三提腰、四贴(膝贴胸)、五蹲(撑)、六(起立)、七摆(两臂)、八蹬(离器械)、同时做,九腾(起)、十挺(身下),前掌落,屈膝缓冲,往前滚。

重点:向前跳下接前滚翻

难点:整套动作的连贯性。

5、分腿腾越(五年级)

动作要求:助跑起跳臂前伸,含胸屈髋两腿分。推手及时展身体,屈膝缓冲稳落地。

保护与帮助:站在器械斜前方,练习者越过器械后,扶上臂;落地后扶背、腹。

重点:踏跳准确有力,推手及时。

难点:踏跳,推手与落地衔接配合。

6、斜向助跑直角腾越(六年级)

动作要求:(以左脚踏跳为例)斜向助跑,左脚踏跳右手撑跳箱,上体稍后仰,左腿在空中并拢右腿并与上体成直角,立刻换左手支撑,右手推箱斜上举,前脚掌着地,屈膝半蹲,保持身体平衡,左手仍扶跳箱。 保护与帮助:站在跳箱靠近练习者支撑手的地方,一手握支撑手的上臂,另一手托背部给予帮助。

重点:踏跳后用力摆腿。

难点:经直角姿势腾越时臀平于肘。

七、武术

1、五禽戏(三年级)

动作内容:虎寻食、猿摘果、鹤飞翔、晃臂熊、鹿长跑

重点:形象生动的模仿。

难点:动作协调。

2、步型拳(五年级)

动作名称:弓步冲拳—马步架打—歇步推掌—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虚步勾手挑掌。

3、少年拳第一(六年级) 动作名称:

震脚架打—蹬踢架打—垫步弹踢—马步横打—弓步撩掌—高虚步架打—跳步推掌—撩拳收抱。

动作要求:

(1)、震脚时身体要直立下沉,左脚向前落步要轻; (2)、蹬踢、下压要有力,与架达动作连贯、快速; (3)垫步与弹踢要紧凑,弹踢时上体要稳定; (4)落步不转体,转体达右拳;

(5)转体成弓步时左脚尖外展,右脚跟辗蹬,撩掌时上体稍前倾; (6)右拳架打后左脚右移并收抱左拳,待成高虚步站定后再冲拳; (7)左脚向前落步后要立即向前跳远,右脚落地要轻; (8)抱拳要的力,击拍要响亮,收抱动作要连贯。

八、篮球

1、行进间直线运球(四年级) 动作要求:

向前运球时,拍按球的后上方,同时后脚蹬地运球行进,球的落点在同侧脚的前方,跑动的步伐与弹起的节奏协调一致。(一带、二按、三推、四直)

重点:运球时,手触球的部位。

难点:运球时手部动作和脚步动作的协调配合及运球的力度。

2、行进间曲线运球(五年级) 动作要求: 向前运球时,拍按球的后上方,同时后脚蹬地运球行进,球的落点在同侧脚步的前方,跑动的步伐与弹起的节奏协调一致。(一带、二按、三推、四曲)

重点:运球时,手触球的部位。

难点:运球时手部动作和脚步动作的协调配合及运球的力度。

第15篇:重难点小学语文低年段

小学语文低年段重难点

一识字与写字

重点:

1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难点:能准确地拼读音节,不与26个英文字母混淆。

二阅读

重点:

1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3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难点: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三 写话

1 培养写话的兴趣。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难点: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第16篇:小学数学考纲重难点整理

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材重点课例

一、概念教学

1、线段、直线和射线(人教版四年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操作活 动,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经验。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化、符号 化的数学思维能力,建立从数学中欣赏美,用数学创造美的思想观念。

情感目标: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符号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一些几何语言,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尝试指导以及学生的互动合作相结合。 【教学准备】教师:图片,三角板,窄木条。

学生:直尺,几枚图钉,薄窄木条或硬纸板条。

2、平角和周角(人教版四年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平角、周角,明确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正方形纸、课件、活动角

3、平行与垂直(人教版四年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与垂直,平行线与垂线及垂足。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观察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法指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小棒、白纸、三角尺、教具

4、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人教四年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5、梯形的认识(人教四年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作梯形的高

1

6、确定位置(人教四年下) 【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对具体位置问题的简明表达方法的探索,使学生认识行、列和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一般方法, 理解和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能正确地用数对表示物、点等位置。

2.通过对用数对方式表示位置的方法探索与研究,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数对法 表示位置的思想方法,并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

3.感受和经历数对法表示位置的简明,体悟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数对法确定位置的思想方法,并能用数对法正确进行位置确定。

2.正确把握行与列,把握第几行、第几列,正确进行数对法表示点的位置。

7、三角形的分类(人教四年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给三角形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并能正确辨认这些三角形。

2、在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在操作思考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够按不同的标准给三角形分类,并认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三角形按角分不重复、不遗漏。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8、方程的意义(人教五年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正确地应用方程的意义辨别方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9、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人教五年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概念。

10、分数的意义(人教五年下)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11、因数与倍数(人教五年下)【2012教师福建省招聘考试第26题:拟定教学重点和设计意图】 【学习目标】

2

1、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12、圆柱、圆锥的认识(人教六年下) 【学习目标】

1、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学习重点】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学习难点】探索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形。

13、百分数的认识(人教六年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百分数数感的培养及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14、圆的认识(人教六年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15、负数(人教六年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16、比例的意义(人教六年下)【2010福建省招聘考试第26题:8分,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分析两个案例】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能说出比例的意义。

2、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3、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说出比和比例的区别。

【学习重点】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学习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3

17、体积与体积单位【2013福建省招聘考试第21题:12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厘米。

3、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样大小的烧杯2个、大小不同的鹅卵石2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正方体模型若干个,收纳盒、一块橡皮泥。

二、探索活动

1、三角形边的关系(人教四年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探究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能力目标:能根据三角形边的关系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情感目标: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探究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能根据三角形边的关系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2、三角形内角和(人教四年下)【2010福建省招聘考试第27综合应用题: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编写突出重点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过程,体验“猜想——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渗透探究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和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动手操作实验法。 学法:实践操作,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测量记录表,量角器,三角形纸板,多媒体课件(flash等)

3、三角形的面积(人教五年上)【2011福建省招聘考试第26综合应用题:20分;拟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难点并说明理由;本节课渗透怎样的新课程理念;根据剪拼或折叠的方法,给出另一种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认识三角形面积必要性,在自主探究中体会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适当的探究方法,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进一步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会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体验数学公式建立的过程。

3、发展观察对比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空间想象力。能正确地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三角形卡片、红领巾、多媒体课件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人教五年上) 【教学目标】

1.利用方格纸数方格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用这个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能主动应用原来掌握的相关知识探索新知识,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向思维的能力。

4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用这个公式计算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形的面积知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课件、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方格纸、剪刀等教具,

学生准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方格纸、剪刀等学具。

5、梯形的面积(人教五年上)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运用学过的转化方法,通过寻找图形之间的联系,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的过程,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难点】转化后的图形与梯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具准备】每人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剪刀,直尺,三角板

6、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人教五年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并且能够利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公示的推导过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知,通过学生自己尝试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能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并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体积计算公式“底面积*高”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推导体积公式“底面积*高”的过程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通过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进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活动谈论——教师布置小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活动进行交流。 讲解法——教师综合讲解知识点。

7、圆的周长(人教六年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8、圆的面积(人教六年上)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9、圆柱、圆锥的体积(人教六年下)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5 【单元重点】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计算教学

1、三位数乘两位数(人教四年上)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人教四年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

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人教四年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探索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被减数减小数需要补0的计算方法,应用小数的性质可将计算结果简化(去0)。

【教具准备】课件,作业纸,小棒。

4、小数乘法(人教五年上)

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5、小数除法(人教五年上)【2013年福建省招聘考试第26题:20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6、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人教五年下)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1、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深入挖掘各知识点的联系,系统整理知识形成结构。

7、分数乘法(人教六年上)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单元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8、分数除法(人教六年上)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比的意义,能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

四、运算规律性质

1、加法交换律(人教四年下)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解答实际问题。

7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从问题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2、加法结合律(人教四年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使计算简便。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

3.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出规律。

3、乘法交换律(人教四年下)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定律进行计算。

2、培养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乘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定律进行计算。

2、乘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4、乘法结合律(人教四年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

2.能够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 2.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

5、乘法分配律(人教四年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理解并掌握它,并学会应用。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方法与途径:让学生独立完成所出示的数学问题,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总结规律。

情感与评价: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获得规律,获得成功,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正、反应用乘法分配律。

6、小数的性质(人教四年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

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7、商不变的性质(人教四年上)

【2012年福建省招聘考试第27综合应用题;用“推理能力”分析练习部分的教学片段】

8 【教学目标】

1、理解商不变性质,能正确表述商不变性质。

2、经历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商不变性质的过程。

3、在探究商不变性质的过程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商不变的性质,并能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分析能试着概括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关键】通过小组探究概括出商不变性质的内容。

8、分数的基本性质(人教五年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并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出简要的、合理的说明。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 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于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9

第17篇:小学音乐教学重难点策略

小学音乐学科重难点教学策略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一、依据原则

小学生感知事物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这个时期,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1、兴趣性原则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设计要注意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向学生展露新奇、有趣的音乐、律动,能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了解音乐和感受音乐的需要与动力。

2、需要性原则

三~五年级学生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他们认知能力,感知、理解、表现和创造音乐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不满足于唱游教学浅显的表现方式,因此,中、高年级的音乐教学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着重从听觉入手,融知识技能与音乐形象于一体,强调感性知识和技能技巧运用,以满足学生高层次的需求。

3、实践性原则

音乐教学的原则是要一切学生必须通过自己实际唱奏甚至作曲来体验音乐,培养学生自身的乐感,以此提高其音乐素养。

4、创造性原则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人格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由主要教育因素组成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步骤、环节与流程。它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与桥梁。不同的教学实践、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学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也不同。笔者在探索与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的适于小学三―五年级学生的音乐课教学模式。其宗旨在于使孩子们对音乐发生兴趣,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并在大面积全过程的参与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音乐新教材的课程标准在具体实施中把小学音乐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

一、二年级为唱游课,

三、

四、五年级为音乐课,分别编成两套教材。对于唱游教学模式基本定格为游戏为主的教学模式,这里要建立的是

三、

四、五年级音乐课的模式。其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分为热身、主题及结束活动三段,其中主题活动又包括“唱、想、做、评”四个步骤。

1、热身活动

目的是引起学习动机的准备活动。比如一个小小的游戏、猜谜或是师生问好歌等等这样的方式可以创设一种音乐氛围,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教学气氛更加活泼生动,从而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2、主题活动

这是教学的主要活动,包括“唱、想、做、评”四个主要步骤。

(1)唱。

唱就是演唱歌曲或音乐,通过学生、老师的演唱,构建师生互动的情境和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通过多种表现形式的演唱,感受歌曲、理解歌曲、表现歌曲,为歌曲创作做了较好的铺垫。

(2)想。

“想”就是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鼓励学生思维的联想与发散、引导自由想象,以寻求创意。

(3)做。

“做”就是引导学生实践与创作,利用各种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想、做中创,通过唱、想的体验,把亲身感受表达创作出来,成为个性化的作品,同时把自己的作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在这一阶段中,不同的活动方式,是指写、说、演、唱等实际操作活动。

(4)评。

“评”主要是师生共同评估儿童作品,共同评鉴,相互欣赏,充分开发学生资源,促使创造性思维由个体萌芽而进入整体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强调的是师生相互的尊重与反馈,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延缓判断”原则的具体表现。

3、结束活动

结束活动主要就是对本课的一个总结。

例如教学案例《我的梦》中,通过唱、想、做、评,每个学生把对《愉快的梦》的理解变成《我的梦》,有的学生创作《我的足球梦》,他们唱道:“冲啊冲啊冲啊,我的中国队,在绿色的球场上努力射门,喂咿快来看,那就是胜利的曙光,为了大力神杯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有的学生创作《我的空中花园》,他们表演:“飘啊飘啊飘啊,我的梦之船,在蔚蓝的天空轻轻飘荡,喂咿快来看,那就是空中花园,可爱的花儿青青的小草正在轻轻歌唱。”还有的学生创作了《我的秋千梦》,他们写道:“荡啊荡啊荡啊,我的秋千,在美丽的云里轻轻荡漾,喂咿快来看,那就是海上天宫,可爱的小鱼儿正在那里玩耍嬉戏。”多么美的音乐啊!这就是学生的音乐作品,这就是他们的创造力。

第18篇:浅谈体育课中重难点的突破

浅谈体育课中重难点的突破

体育教学是围绕动作技能展开的教学过程,而动作技能中的重难点,是体育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的关键教学内容,准确的确定动作中的重难点,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体育教学有目的、计划、有层次的组织实施,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重、难点的确定

1、“重点”

重点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动作技能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环节,它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不因学习者的知识、体质、心理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并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是完成动作的前提保障。如:肩肘倒立动作首先要强调倒立动作的完成——立的稳,是完成动作的基础,因此,重点也就是夹肘内收。

2、“难点”

难点是针对学习者自身而言的,是指教材中学习者言难以掌握、理解的知识点,是动作技能教学必须突破和解决的重要环节,它受学习者的心理状况、身体素质、理解能力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学生动作学习的质量,是提高动作水平的关键。如:肩肘倒立在学生掌握时,要强调立的直,即展髋挺腹,这一动作受学生腰腹力量、理解能力、空中方位感知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掌握上会出现难点,因此,可以把他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重、难点的同异

1、共同点

重难点是体育教学必须紧紧围绕、重点解决的技术环节,是完成动作技能学习关键,它并非一成不变的出现在动作教学之中,是随着教学不断深入、学生掌握情况的提高而随时进行调整的,同一内容在不同的课次会发生重难点动作的变化,且在同一课会出现重难点类似(急性跳远1课次: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或者不同课次重难点梯次变换的情况。如肩肘倒立:1课次:重点为夹肘内收,难点为展髋挺腹;

2课次:重点为展髋挺腹,难点为动作协调顺畅;3课次:重点为动作协调顺畅,难点为具有体操表演意识。

2、相异处

首先是教学重难点针对的对象不同,重点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是教学内容本身涵盖的、是完成动作的基础,并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而发生变化。教学难点是受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状态、身体素质的影响,是在教学中生成的、可预知的内容,随学生能力的提高而发生变化;其次教学重难点的目标指向不同,重点是基础,是完成动作的前提,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突出的,难点是提升,是提高动作质量的关键,是教学过程中要突破、解决的。

三、重、难点的突破:

体育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学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拦路虎”,教学中可以通过合理调整课的结构、针对性的运用教学方法、突出重难点的讲解、简化评价标准等方法,并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学习、自主学习的作用,围绕重难点组织教学,攻克重难点这一教学屏障,使体育教学顺利、有效的开展。

1、专项练习,分散重难点。

专项练习是在基本部分教学之前对学习内容所需要的身体、技能、心理各方面进行必要准备的环节,教学时,在有效活动身体各关节之后,将教学重难点进行剥离、分散,充分利用课的不同结构,围绕其中一点进行强化练习,初步解决一个动作要点,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后,进入基本部分教学,在围绕另一要点在进行学习,这样,即节省基本部分的教学时间,缓解主教材的教学压力,而且,利于学生理解动作,避免要领过多而产生的杂乱感,有效提高动作掌握质量。如进行快速跑教学时,教学难点为:快速反应,教学时可以利用专项时间,练习“抓手指”、“摸五官”的趣味游戏,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继而,在基本部分教学时就可以紧紧围绕站立式(蹲踞式)起跑的动作环节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最后,在游戏中将两者合并处理,有效提高学生重难点动作的掌握质量,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2、简化要领,突出重难点。

动作要领讲解时,由于语言衔接、动作描述的繁杂,不利于学生的记忆,且受学生的认知能力影响,学生理解、掌握上会出现不同的分差,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动作的特点,利用强调重点、突出难点的方法简化动作要领,使学生加深印象、快速掌握。肩肘倒立的学习中,对动作要领进行童谣式的讲解,辅助以挂图说明,动作方法为:并腿坐,体前屈,胸靠大腿手触脚;手压垫,体后到,“夹肘内收”(强调重点)手托腰;展伸髋,挺小腹(突出难点),脚面绷直真好看!

3、分层递进,围绕重难点。

动作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划分出不同的难易度,并紧紧围绕重难点中的一条主线,引导学生从较容易的动作学起,逐步增强练习的难度,并与另一要点动作进行连接,分层递进的组织教学,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让学生阶段性的掌握要领,使学生分层的掌握动作,逐步完善重难点动作的质量。例如:跳上支撑——前翻下的教学,将动作内容分解为三个由易到难步骤,教学顺序为:“自主杠上支撑(适应器械,初步体验重点动作)”——“跳上正撑”(直臂顶肩支撑,学习重点动作)”——“腹贴杠前翻下(腹部贴杠前翻下,学习难点动作)——完整练习(突破重难点)”。这样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体能力,从体会重点动作到学习重点动作,继而与难点动作进行连接,初步尝试练习,最后不断完善动作,学生就会感到完成动作学习较容易,有效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重难点动作的掌握水平。

4、针对练习,突破重难点。

体育教学受学生认知水平、心理因素、体能状况的影响,导致在不同的教学对象在学习同一教材、技术、技能时,或一个教学对象学习相同性质教材,所出现的问题也各不同,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状况,弄清楚为什么学生会感到难,“坎”在什么地方,问题的焦点在哪里,根据问题的所在,抓住共性问题,分化个别问题,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使学生顺利的掌握动作要领及方法。

例1: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不同练习方式的喜好,教学时,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选择他们喜欢的练习方式,将重难点动作融汇其中,有效激发他们的练习积极性。如中高年级学生喜欢游戏、挑战的练习方式,在肩肘倒立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将重难点动作溶于用身体“书画”不同形状的图案和字母的趣味练习之中,在游戏、比赛中潜移默化的学习重难点动作。以谁书写的L立的稳(夹肘内收)5秒比赛,巩固学生的重点动作;以看谁写的L更标准、立的更直(展髋挺腹)的比赛,突破难点动作。再如一组蹬地翻身上的动作教学时,学生翻身上杠后,抬头不及时,往往容易翻下或支撑不稳,可以利用杠前上方的标志物,吸引学生抬头制动,从而有效解决难点动作。这样的方法,利用学生勇于展示、喜欢创新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顺利完成重难点动作的学习。

例2:学生因为自身能力的不同,完成重难点动作的水平参差不齐,并且有时会因为场地因素、安全措施等产生畏难情绪,不敢练习。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场地、器材摆放,降低难度,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掌握动作重难点之后,在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动作。如在支跳教学时,可以从低器械开始练习重难点动作,逐步增加器材高度,让学生适应器械,消除恐惧和为难情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解决重难点动作;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摆放高、中、低三组不同难度的场地,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针对性的选择练习场地,学生重难点动作具有一定基础后,在同一标准,进行完整动作的学习。不仅增强了练习的针对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动作质量。

例3: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不同,学生在重难点动作掌握上会存在理解和进度上的差异,有些学生刚刚接触,便能掌握重难点动作,而有些学生在需要不断的强化练习才能很好的运用,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间的合作互助、合作探究,弥补他们的认知差异,使重难点掌握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处于各个小组之中,利用优秀生的带动,拓宽动作的纠正范围,有效提高动作教学质量。如在练习时,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均匀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提示、相互帮助,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促进学生学习重难点动作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动作问题,设置不同的练习小组:完整练习组、强化重难点动作组,引导学生针具自身不足和存在问题,进入不同的小组进行学习,解决相应的问题后,在进行整体完善的练习。这样,同质、异质的分组,解决不同的重难点问题,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互助能力、学习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5、量化评价,细化重难点。

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相互学习、自主评判的意识,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完善动作的意识。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重难点动作为评价的核心内容,将抽象的评价标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细化、具体化,形成便于掌握学生评价方法。如在前滚翻教学时,教学评价往往以滚动直(推手、蹬地用力及头的摆放位置,重点动作)、团身紧(难点动作)为评价标准,而这些抽象的概念不利于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练习时,可以在垫上用胶带划出一条直线,并在垫子上方设置一条高度线,学生滚翻时,轨迹与垫上线重合且穿越限制线的高度越低,动作质量越高。不难理解,学生滚翻直,就说明他的推手、蹬地的用力均匀,头的摆放位置正确,穿越的高度线越低,说明他团身越紧;反之,就可以从评价中顺利的找出他的动作不足,是团身的问题、还是推手、蹬地的问题?然后学生就可以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改善和提高了。这样教师将授评价方法的同时,也介绍了改进意见,量化评价时,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完善重难点动作,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有效增强学生练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重难点动作的掌握质量。

第19篇: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

一、何为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通常称为教材的关键,是指完成某一个动作时最主要的环节,学生对这一最主要的环节掌握与否,会影响到整个动作的完成。确定体育教学重点地依据,可以从以下两个思路出发:(1)纵观知识体系,确定教学重点:第一,根据体育教材体系涉及的知识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纵观整个知识体系,确定教材中重点章;第二,深入认真分析每一章的的知识体系,找出重点节;第三,深入分析每一节的知识结构,理出每课时的知识结构和主线,抓住知识关键,准确的确定体育教学重点。运用知识体系来确定教学重点,是由于重点知识的确定有赖于知识体系内部各知识点的重要程度的比较,有赖于非重点知识的烘托和配合。(2)挖掘知识的教育功能,把握教学重点,这主要是确定非知识性教学重点的思路。由于知识的教育功能寓于知识的特点和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在体育教学设计中,需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蕴含的教育素材,充分把握教材中具有教育功能的教学重点。如: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环节构成的,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这一环节掌握得如何,决定了整个跳远技术水平。

二、何为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障碍,主要是学生因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异而产生的困难。同确定教学重点一样的思路,确定难点亦不要局限于知识本身难易,确定教学难点和攻克难点都非易事,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实际,研究有效对策。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突破难点的方法很多,在寻找突破难点的方法时,要善于抓住突破难点的实质。主要抓住三个关键:首先必须明确什么地方难;其次要搞清楚为什么难;三要善于抓住难的焦点。如把教学活动的障碍比作一次障碍赛,那么难点则就是达到终点过程中的障碍物。我们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和练习中的困难。困难疑惑就是教学的难点。在备课中要有充分的准备。我们应该以教学重点出发,围绕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虽然这一工作难度较大,不可能像确定教学重点那样明确,但应尽量做到准确。难点随着条件和时间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同一教材内容,对于不同的学生难点也有所不同。如学习前滚翻动作时,有的学生可能蹬地方向不对,力量比够,有的学生可能团身不好,有的学生可能双手推垫子用力不匀。难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用运动的眼光去看待它。教学活动实施之前要尽力摸清班级中学生的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困难,以使在课堂上采取相应的办法解决难点,促成教学双边活动顺利的进行。

三、两者之间有何异同?

我认为,重点是教材或教学内容本身固有的,是在教学中必须理解或掌握的最主要知识点、运动技术环节或运动能力,对这一内容的正确理解或掌握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顺利进行,或是否有效。而难点,是教学中对于学习者而言难以掌握、理解的主要知识点、运动技术环节或运动能力。例如,“劈叉”,“下桥”,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比较容易的。对一些学生来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可能是一致的。而对另外一些学生来说,其“重点”和“难点”也可能不是一致的。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根据教材的结构找出“重点”,提出解决的办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找出教材的“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这里,进一步加以说明有两点:第一,重点是教学内容本身包含的,难点是教学中生成的,重点和难点有时是相关联的;第二,对重点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反映的是一个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专业素养,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基本功;对难点的正确理解或把握反映的是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功,是一个教师对教学过程预测和对学生学习情况预测的能力。

四、体育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突破的途径

1.深入研究教学教材,认真备课

教学的重难点来源于教材,抓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是突破重难点的前提。体育课堂教学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发展学生技能和身体素质上,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重难点来源于教材,拓展于教材。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必须从教材的教育意义去进行拓展,在教学中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拓展性练习,以此巩固重难点。只有教师在课前的充实准备,研究透彻教材,才能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着眼于体育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重难点的教学

体育教材的各部分知识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知识系统,它在不同年级的作用和目标是不同的。因此,确定重点内容的意义在于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着眼,去深究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认识其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通过讲解、示范,抓住重难点、突出重难点,并指导学生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了解本次课的重难点的知识时,通过练习巩固技术动作,提高技能。

3.以原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

体育教学有着很强的系统性,每项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学生只有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体育教学的知识传授并没有固定模式,可以从始到终,也可以从终到始,或抓住关键技术,向两边扩张等等。但都必须以学生原有知识为生长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借助于运动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已掌握的知识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突破。

4.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中,寻求突破口

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是揭示教学重点难点的手段和方法,它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教学中的讲解、示范,比较直观,对比性强,即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认真选择适时地讲解和示范,力图讲解清晰、示范标准,以此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5、提高时间效率,增强身体素质。

一节课40分钟,如果我们教师不注意精讲多练,那么这节课就会很容易过去,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突破教材的重难点,我们首先是节约讲课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总结自己的得与失,在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才能解决问题,其次是示范要准确,动作要到位,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对于我们教师所示范的动作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我们的示范动作也同样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所以,教师的示范要准确,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

6、合理安排运动量,做到科学练习。

课堂教学中,要想体现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合理安排运动量也是必要的,如果身体过累,运动量过大,那么,在做技术动作时,技术动作就会变型,对掌握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是不利的,只有适合的运动量,学生才能更准确更合理的掌握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量,让学生能够有充沛的体力来完成技术动作,在练习中做到科学练习。

7.从课堂提问中,寻求突破。

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而进行有目的的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就必须考虑到问题的有效性,即提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如果漫无边际进行提问,会造成抓不住课堂教学主要任务,学生的思维发散而失去目标性。即使所选的问题再精彩,也达不到教学效果。

8.从形式多样的练习中,突出重难点

体育技术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身体练习、亲身体验为主,学生只有通过足够的身体练习,才能获得知识技能。精心设计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多样的练习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让学生在多样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能力。所谓精心设计练习,关键在于“精”,精就是指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重点——新知识点,围绕知识重点多层次地让学生练习。

所以,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突破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材、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才能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第20篇:教学中的重难点的定义及其教学难点

1.2.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 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分析这个落差,搭建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要想攻克教学难点,极其重要的一条就是循序渐进,一个5m高的峭壁,没有专门的工具,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是很难攀登,而泰山高1524m,一般的人都爬得上去,就是因为泰山开凿了一般健康人都能接受的台阶。可见,循序渐进的重要。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无论教科书的编写,还是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的制作,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学重点(简称重点)是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中的学科知识系统、文化教育功能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的。因此,它包含重点知识和具有深刻教育性的学科内容。重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从学科知识系统而言,重点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技能,即重点是指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学科知识、技能。从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点是指那些对学生有深远教育意义和功能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思想、精神和方法;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重点是指学生学习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得到帮助解决的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简称重点)是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学 相对于形成重点的三个方面,重点可分为知识重点、育人重点和问题重点。而按重点的地位和作用又可把重点分为全书重点、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还有课时重点。全书重点一般是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起核心作用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它是重点的最高层次,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函数”就是高中数学的重点,这是由于“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函数”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之中,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支撑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是贯穿于全章节或单元的主干知识、技能与方法,它的地位和作用不如全书重点大,属于中等层次;课时重点是指课堂教学时的重点。课时重点可以是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也可以不是。如,对于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教学时就会专门拿一节补救课(或称为纠错课)来解决。这时如何消除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就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即课时重点,但问题解决后,若它在后面的学习中又不起支撑和奠基作用,则它就不再是重点了。对这类只限于该节课的重点(一旦该节课学习结束后它就不再是重点了),我们称其为“暂时重点”。

数学教学重点(简称为“数学重点” )是由其在数学知识体系和数学育人系统(又可称为数学德育系统或数学文化教育系统)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疑难问题决定的。它是数学教材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精神和方法以及学生数学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数学重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内容和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主导和关键作用,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后继学习的基础性和育人性。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全书重点层次最高,它主导着整个数学教学;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次之,它只主导本章节与单元教学,课时重点中的暂时重点是最低层次的重点。由此可知,不同层次的重点具有不同的地位、作用与特性。全书重点和章节重点在本书、全章节或单元的学习中始终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并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它贯穿于全书或该章节或单元教学的始终,具有持续的稳定性。而课时重点中的暂时重点则具有暂时性,它的地位和作用只限于该节课本身。

“数学重点”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对重点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还要求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即重点在教学中应具有突出的地位。教学设计时不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包括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的交流讨论与巩固练习等),学生练习题的设计都应围绕重点进行。例如,对重点内容练习的设计,必须提供给学生一定数量的、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既要有单项练习还要有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达到对重点内容的巩固、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2.教学难点的意义与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简称为难点)是指那些太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的、过程太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难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该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二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三是该知识包含多个知识点,知识点过于集中;四是该知识与旧知识联系不大或旧知识掌握不牢或因大多数学生对与之联系的旧知识遗忘所致。

在教学中,难点如果属于第一种,教学中则应通过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充实感性知识得以突破;若属于第二种教学中则利用直观手段,尽量使用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如“数学归纳法原理”就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教学时教师可列举多米诺骨牌试验、放鞭炮等实例,将抽象的归纳法原理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看得见,从而可帮助学生突破、化解归纳法原理理解的难点;如果难点属于第三种,则应分散知识点,各个击破;如果难点属于第四种,则应查漏补缺,加强旧知识的复习。因此,突破难点,关键在于对造成难点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找准了,对症下药就不难了。

3.教学重、难点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具有不同的性质。难点具有暂时性和相对性。难点内容一旦经过教学被学生理解和解决了,难点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难点的暂时性。同一知识与方法对一些学生(一般学校)可能是难点,而对另一些学生(重点学校)就可能不是难点,这就是难点的相对性。而重点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少数的课时重点具有暂时性,如暂时重点)。它并不因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就退避三舍,而是在一定的教学阶段它会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是由于重点内容大多都是在知识系统中和育人功能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致。如,高中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整合的思想、划归转化的思想等就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它是一直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教学始终的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又有一定的联系。有些内容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而不是重点,而有些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三角函数中的二倍角余弦公式及其变形的运用就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一方面它是三角函数式变换中起着支撑作用的重要公式,在高考中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因此它是三角函数部分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由于它的变形较多,运用的灵活性较大,而且还要众多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掌握都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它又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

二、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怎样确定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呢?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分析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种方法:地位作用分析法、课题分析法、例习题推断法、理论分析法(学习心理学原理分析)、学情分析法(经验分析法)。

1、地位作用分析法

根据重点的含义,教材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可以从分析学习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是否为教学重点。例如,“函数的单调性”,它是函数的重要性质,在各种函数的研究中都会涉及到,而且它也是比较函数值大小、求函数的极值与最值以及证明不等式等的重要工具,所以,尽管大纲和考纲都只把它列为了解层次,但由其在函数的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地位作用可知,它必须是教学的重点。又如,基本函数的图像,它既是初等数学中研究函数性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也是数学解题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工具,所以,它是教学的重点。又如,向量,由于其具有数与形的双重特征,利用它处理数学中许多问题,如长度、角度、平行和垂直等问题比传统方法更快捷、方便和有效,从而它是数学学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所以,它是数学教学的重点。这些教学重点都是根据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数学学习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而确定的。

2、课题分析法

很多情况下学习内容的标题(课题)就明确了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此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标题(课题)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如,反函数的概念,“大纲”和“考纲”都只要求了解,因此,它不是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但在学习“反函数的概念”一节课时,由于本节的标题就是“反函数的概念”,所以,“反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就是本节课的课时重点。教学时为了突出理解反函数概念这一重点,可根据反函数概念的内涵特征把它分解为四个学习目标(反函数概念一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能举例说明反函数存在的条件;知道反函数与原来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之间的关系;能说出求反函数的步骤;能正确地求出一个函数的反函数。这四个学习目标达到了,对反函数的概念也就真正理解了,从而本节课的重点也就突出了。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却把“求反函数的步骤”确定为教学重点,从而使学生对反函数概念的学习只局限于工具性理解,不能上升到关系性理解,进而也就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反函数的概念,导致求解反函数问题时经常出错,双基教学不扎实。

3、例习题分析法

重点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要达到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因此,教材中一般都配比了一定数量的例习题供学生练习、巩固并形成技能与能力。所以,分析教材中的例习题的安排和配制可以确定教学的重点。如,高中《数学》教材第一册(下)§4.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教材在推导了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后,安排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倒用公式(例3),一个是顺用公式和综合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关系解题(例6).随后的课堂练习和习题分别配有大小共18个顺用、逆用和变用公式的习题.在复习参考题四中又有四个顺用和逆用公式解题的习题.教材这样配备例习题的目的就是要求学习者不但要能推导公式,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要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形成熟练运用公式解题的技能,提高运用公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与能力,达到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目的。从例习题的配备的数量、层次分析可以看出“两角和差正切公式”的重要性,这就说明了“两角和差正切公式”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4、理论分析法

这是指根据数学学习理论的分析确定教学重点。根据数学学习理论,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数学知识意义,才能真正感悟和体会到数学的精髓和实质,也才能体会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才能真正发挥数学文化的育人作用,也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本身和灵活运用其解决问题。所以,概念教学和公式定理法则教学的第一节课都应把对概念涵义的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结构特征以及相互联系作为教学重点。例如,如果没有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真正理解,而只是机械的运用两个步骤证明数学题,是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归纳法的魅力和作用的。只有对数学归纳原理真正理解后,才会发出“数学归纳法只用有限的两步就解决了无穷步的验证问题,真是太奇妙了!”的感慨。因此,如果没有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真正理解,就不是真正掌握了数学归纳法。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数学归纳法第一节课“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理解”就理应确定为教学重点。

5、学情分析法(经验分析法)

学情分析法又叫经验分析法,是指教师根据往届学生学习理解本节内容的困难程度或者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确定教学难点。具体可根据难点形成的几个方面来分析确定。例如,集合就是高一数学教学的难点。一是由于集合为原始概念,它不是由已有的其它概念来定义的,因此学生头脑中没有可帮助其理解集合的已有概念,从而造成学生不易理解集合概念;二是集合涉及的知识面广,它涉及到所有初中数学知识,而许多初中数学知识学生已经生疏和遗忘;三是集合有关的新概念及相应新符号和术语较多,这些新概念、新符号还容易混淆,学生接受和理解都较困难。所以,有关集合的各个概念的涵义以及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区别就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确定教学重难点除了掌握以上方法以外,还要求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否则即使掌握了以上方法也不一定能准确准定教学重点。例如,有些教师都把数学归纳法第一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或“数学归纳法的概念”。这里的错误是把数学中概念的“定义”和“名称”混淆。定义是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的概括,它是对数学概念而言的。名称则是数学事实(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思想、方法、规律等)的名字或称呼。例如,“圆”是圆这一概念的名称,而“圆是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这一概念的定义,它是对“圆”的本质属性:“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概括。数学归纳法不是一个数学概念,而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的名称。这一点教材有明确的说明。教材中明确指出:“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而方法的教学属于规则学习或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它与概念学习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因此,教学中对这种知识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也就迥然不同。由于对概念的涵义没有弄清,因此,导致在谈如何突出重点时有的老师就这样说:“本节课突出重点的方法为,认真分析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剖析清楚其内涵与外延并对关键词进行认真分析”,从而严重的影响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案中重难点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中重难点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