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超轻粘土装饰吉祥物模板教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16:21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超轻粘土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资料----超轻黏土

一、纸粘土平面造型与绘画

教学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镂空艺术在传统艺术表现中的重要技艺和唯美地位了解纸黏土的基本性能,掌握其镂空的基本制作规律和方法。

能力目标

2、能够运用简单的工具雕刻和造型及绘画,并应用于多种造型和创造。

德育目标

3、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养成做事预先规划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制作粘土平面造型制作吊坠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粘土平面中镂空的造型技法。

教学活动准备:多媒体设备,传统民间艺术剪纸图片,幻灯片和学生作品若干幅,超轻粘土一块,手擀棍一个,干净的平面板,牙签,彩色墨水。

教学活动过程:

一、欣赏激趣、诱发问题

1、欣赏不同的剪纸作品

剪纸作品为什么剪不断,怎样剪才不断?

什么是阴刻和阳刻,阴阳的造型特点区分是怎样的?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剪纸中镂刻出线条构成的画面,不管是阳刻阴刻,都体现出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艺术特点。

C、我们可以镂空出那些图案和花纹?

师生共同欣赏传统镂空的装饰花纹的造型与特征。

D、欣赏精美的镂空立体实物,师生共同体会镂空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探究设计、感受新知

1、把纸粘土从包装中取出,感受材料的特性,学生可以边动手捏边体会材料的特性。取形方法:用手擀棍擀平,并用牙签刻取所需基本图形。

2、用镂空的方法完成画面如:

1

等干后揭起,作品两端拴个草绳,粘土吊坠就完成了。 着色吊坠就是用彩色墨水直接滴上颜色就可以了。

三、展示学生作品,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活动

四、学生在课堂中的不同创意

二.趣味的纸粘土制作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彩泥和纸粘土的特性。

2.初步掌握纸粘土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德育目标:

进行个人与集体的设计以及欣赏与评比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环保意识,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和团体协作品德,共享创作成果与经验。

能力目标:

通过陶艺和雕塑精品欣赏与跨科学知识有机结合的教学,使学生在粘土造型设计的学习中掌握雕塑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雕塑艺术的欣赏与技法掌握与其他科学相互参透融合。 创意设计构思与交流活动 难点:造型个性化的表达。

过程设计(教学或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前制作好的纸粘土作品,提问: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灰姑娘的高跟鞋) 这高更鞋用什么做的吗?(纸粘土) 谈一谈高跟鞋的造型特点。

对比书本的古代雕塑人物(兵马俑、三国演义雕像)与现代的雕塑作品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介绍彩泥

1、彩泥的优缺点。

优点:有鲜艳的色彩、芳香的气味,易于塑造等特点。

缺点:由于橡皮泥的特性,它是一种粘稠的泥质感觉,有油,使用时间长会刺激手指,影响触感。天气热时橡皮泥造型会软化,甚至坍塌变形。并且不可以用于翻模制作多个同样的模型。

2、欣赏彩泥作品。

3.、示范彩泥的颜色搭配和制作方法。

三、介绍纸粘土 1纸粘土的介绍

超轻纸黏土成分包括发泡粉、水、纸浆、糊剂,由于膨胀体积教大,比重很小,一般为0.25~0.28,做出来的作品干燥后的重量是干燥前的1/4,极轻而又不容易碎。

传统纸粘土由纯木浆或纸浆,天然或加工后的细粉,最后加入粘合剂用来改善它的柔软性韧性,是一种健康、安全的环保型手工艺材料。

作品的修饰可以运用刻刀,修饰完成后的作品可以使用水基颜料(丙烯或广告颜料)彩绘,

2 干后可以用喷漆或醇酸漆进行喷涂表面保护层。

2纸粘土的特点

 白色无毒,不粘手,柔软性好,可塑性强。  作品干燥定型后,可以上色(可涂上水彩或广告色),颜色干后再涂上光油,即可长期保存。

 印痕制作 。  真空包装后半年以上时间不固化。  真空拆封后印痕图案制作,30小时左右固化,固化后图案能长时间保持原样,不变形,不干裂。

3、纸粘土的保存方法

密封、干燥的地方保存。如果稍微有点干的话可以喷少许水使其变软,完全干燥了的话是无法变软的,因为含有纸浆的成分,完全干燥后加水的话只会化掉。

4、欣赏纸粘土的作品

5、介绍纸粘土的使用

你可以运用超轻纸粘土自由制作各种不同类型的物体,也可以包覆在其他物体外面。感谢它的适用性,光滑的表面和极轻的质量,它是制作娃娃玩偶的理想材料。当制作高的物体或有突出的部分,可以使用金属线插入用来增大稳定性。举例说明:做玩偶的头部,可以用聚苯乙烯或其他塑料制品作为基座,在外表用纸粘土包覆成型,当作品未干燥前你可以用食指把作品表面抹光滑,作品干燥后你可以用600目水砂纸把作品表面打磨光滑。作品的干燥时间和作品的厚度及温度干湿度都有关系,厚度较厚的作品需要两天或更长的时间干燥。

6、纸粘土作品的制作方法。(示范教学) ①搓粘土。(注意:一般来说不要喷水,纸粘土都是水溶性的,喷水会融化的。少量的水还算OK。 )

②制作粘土板。包括底座、外侧壁 。(注意厚度适中,不能太薄或不能太厚。) ③最后才做装饰配件。添加时把外部打湿,确定 位置再固定下来。 ④还没完成的作品要喷少量的水并用保鲜袋密封保存。 ⑤完成的作品风干,上色。

四、制作准备  报纸一张。  毛巾或小手帕。  小杯子,用来盛水。  滚筒,用笔也可以。  尺子。  彩泥或纸粘土。

第二课时

一、动手制作

让学生自主动手运用彩泥或纸粘土制作。

可采用小组形式共同制作。

定一主题,大胆发挥想象,设计一个作品。件数不限。

二、评价

互相欣赏评价同学的作品。

然后老师再做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指出好的地方加以表扬。

3

三、创意超轻黏土制作

神奇的超轻黏土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超轻黏土这种材料的特点,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制作的兴趣.

2、认知目标:了解利用超轻黏土制作的基本方法,主要掌握手捏法、泥条法.

3、实践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能用手捏法、泥条法制作小物品.教学准备:

1、教具:范例(用超轻黏土制作的炫彩弹性小球以及小花篮) 超轻黏土原料

2、学具:超轻黏土、小工具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出示用超轻黏土制作的炫彩弹性小球以及小花篮,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材料的特殊点:学生通过对炫彩弹性小球以及花篮的赏玩,发现小球有较好的弹性,这是以前用橡皮泥制作小球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学生还能发现,用超轻黏土制作的东西很轻,比用橡皮泥制作同样体积的物品要轻很多.二

对材料的特点进行体验活动 1 制作炫彩弹性小球

1) 感知材料有很好的色彩调和作用

只用红、黄、兰、白、黑 五种基本色,就可以调出你想要的其他颜色 学生尝试进行调制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 尝试制作有渐变效果的超轻黏土。 2) 超轻黏土造型方法的介绍 媒体演示方法: 手捏法。这是泥造型中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可用整块泥塑造形象,局部再用手拉、捏、搓、卷、压、插、接、贴等技法刻画。.泥条法。即用手将泥搓 成长条,再把泥条围起来,使它成为一种器物,在制作时不要多压,保留形态的泥条。.泥板法。利用厚薄不同的泥板垒接或切割出自己想象的形象,并通过各种泥塑技法做出点、线、面和肌理效果进行装饰。 挖空法:为了稳住重心和节省材料,在造型时先不考虑泥坯的厚度,完全以实心成型,待到外部稍硬一些时候,再切成若干部分,挖去内部使之成为空心,局部再用泥修接。借助它物法:借助某一器物,如雪碧瓶、纸杯、报纸、废旧的玩具等作中介物,在外面比较封闭地包裹泥片或围筑泥条,使其巧妙成型,如会动的小泥人或动物等的塑造。

3) 利用各种技法进行:拉、捏、搓、卷、压、插、接、贴 ,制作炫彩弹性小球 比一比,谁制作的小球在外观 色彩方面效果好

4) 利用泥条法制作小花篮,可以用单股条泥来制作,也可以利用双股泥条来制作

比一比,谁制作的小花篮在造型上更有创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制作 制作主题有两点,可以选择一个:

创意球球笔: 即时贴布告小花篮

思考:用今天所学的超轻黏土制作方法还可以制作哪些好玩又有实用性的物品.

4

四、人物泥塑造型欣赏制作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以及对泥塑学习的兴趣。 2.认知目标:观察、感受、欣赏泥娃娃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 3 .实践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泥塑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感受中国自古至今关于泥人制作的传统工艺

1 课件出示中国自古至今关于泥人制作的传统工艺,特别是关于泥人张的故事 2 师出示一块超轻黏土,以及一个泥娃娃,

提出问题:一块超轻黏土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可爱的泥娃娃? 二 学生分小组,探索如何制作泥娃娃

1 分组合作,探究问题,形成初步结论。 分组讨论:陶土如何变成一个泥娃娃?

学生得出结论:用团、揉、搓、捏、压、挖、堆塑等方法可以做成一个泥娃娃。 2 欣赏民间泥塑制作过程(图片或课件),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学习民间艺人制作泥娃娃的方法,开拓思维。

3再分组讨论:怎么样的泥娃娃才是最可爱的? 4 形成初步结论:如外形圆圆胖胖的,表情调皮、笑眯眯的,色彩醒目的等等。 教师归纳。

5 欣赏感受,深入探究。 交流欣赏师生收集的泥娃娃实物、图片或课件,开拓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感受及方法。

6 出示各种综合材料,如各色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以及各种如铅笔小棒等辅助工具,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

7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出示展示台,举办“泥娃娃的世界”展卖会。

学生分小组,自由创作自己心中可爱的泥娃娃。 三 评价

学生上台陈列自己的泥娃娃作品,并可“展卖”。 展示交流,互相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换。 鼓励学生互相赠送作品给好朋友。

四 .拓展学习: 刚才我们制作的是可爱的泥娃娃,如何制作慈祥的老爷爷 老奶奶 造型呢? 学生探讨,发现面部周围以及添加老花眼镜 拐杖可以让老爷爷 老奶奶的造型生动起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老爷爷或老奶奶玩偶造型.

五、动漫人物的制作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2.认知目标: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实践目标: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教学准备

(学生)超轻黏土(红、黄、蓝、黑、白色)一套。

(教师)超轻黏土一套,课件,超轻黏土实物,超轻黏土人物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引出本堂课制作重点

5 1.课件展示、欣赏导入新课,初步感受夸张的艺术手法及审美特征。

(1)课件播放“蓝精灵”影片主角的各种夸张表情,感受夸张的风趣性、幽默性。

(2)讨论《阿福》的艺术表现手法:夸张。夸张的形的表现特征:变形,如脸胖更胖,嘴小更小,眼细更细,鼻短更短。使阿福胖胖可爱的形象更突出。色的特征:红、黄、青、绿等色彩对比使用,显得强烈而绚丽喜气。

(3)揭示课题《夸张的脸》 二 观察、探究

(1)观察教师演示:微笑表情人物简笔画,提问:怎样让开心的人脸更显开心的样子? (2)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五官、发型怎样变形就更开心。可请学生上台修改眼或嘴的几种变化,学会举一反三。

(3)欣赏。明星漫画头像。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变形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

(4)欣赏。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讨论: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的审美特征,是使人物更鲜明更风趣幽默更具感染力。

三 制作表情夸张的面部

1) 感受夸张的脸,鼓励学生夸张表现自己喜爱的脸。启发学生尝试做各种有趣夸张的表情,互相观察脸部形的变化特征。

2)学习泥塑立体造型方法: 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课本或实物)。重点欣赏夸张的五官造型特点。激发学生泥塑造型兴趣。

泥塑捏塑技法学习:对比漫塑人物和漫画人物不同点:立体造型与平面造型的区分。提问讨论: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总结:团、搓、压、挖等等。

教师演示:泥塑人物头像步骤方法。学习橡皮泥表现人脸作品技法:色彩变化,如红加黄加白变色。形变化,团、搓等,用添加组合方法泥塑成型,强调立体感。

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3) 学生大胆独立尝试,用超轻黏土漫塑人脸创作活动。

选择自己喜爱的夸张表情和人物进行创作表现。学生独立尝试。 四 作品展示 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6

推荐第2篇:超轻粘土

认识神奇的黏土

教学要求

1、熟悉超轻粘土的特性,能构想各种形状和組合的方式,了解利用超轻粘土制作的基本方法。

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能用手捏法、泥条法制作小物品。

教材重点难点

同上

教具

课件,黏土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前制作好的轻粘土作品,提问: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香蕉、苹果、草莓、葡萄、小猫、章鱼、蜗牛、小兔)

2、这些物品用什么做的吗?(轻粘土)

3、谈一谈章鱼的造型特点。

二、介绍彩泥

1、彩泥的优缺点。

2、欣赏彩泥作品。(ppt同步)

3、示范彩泥的颜色搭配和制作方法。

三、介绍轻粘土

1轻粘土的介绍

2轻的特粘土点:

3、轻粘土的保存方法

密封、干燥的地方保存。如果稍微有点干的话可以喷少许水使其变软,完全干燥了的话是无法变软的,因为含有纸浆的成分,完全干燥后加水的话只会化掉。

4、欣赏轻粘土的作品

5、介绍轻粘土的使用

四、太空泥作品的制作方法。(示范教学)

1、引导学生制作出与众不同的太空泥作品。①搓粘土。

②制作粘土板。包括底座、外侧壁 。(注意厚度适中,不能太薄或不能太厚。)

③最后才做装饰配件。添加时把外部打湿,确定 位置再固定下来。

④还没完成的作品要喷少量的水并用保鲜袋密封保存。

⑤完成的作品风干。

2、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学生进行制作活动。

五、欣赏并评价学生轻粘土作品。

1、学生互相欣赏同伴制作的轻粘土作品。

2、轻粘土作品展:评选作品。

推荐第3篇:超轻粘土教案(DOC)

二、纸粘土平面造型与绘画

教学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镂空艺术在传统艺术表现中的重要技艺和唯美地位了解纸黏土的基本性能,掌握其镂空的基本制作规律和方法。

能力目标

2、能够运用简单的工具雕刻和造型及绘画,并应用于多种造型和创造。

德育目标

3、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养成做事预先规划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制作粘土平面造型制作吊坠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粘土平面中镂空的造型技法。

教学活动准备:多媒体设备,传统民间艺术剪纸图片,幻灯片和学生作品若干幅,超轻粘土一块,手擀棍一个,干净的平面板,牙签,彩色墨水。

教学活动过程:

一、欣赏激趣、诱发问题

1、欣赏不同的剪纸作品

剪纸作品为什么剪不断,怎样剪才不断?

什么是阴刻和阳刻,阴阳的造型特点区分是怎样的?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剪纸中镂刻出线条构成的画面,不管是阳刻阴刻,都体现出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艺术特点。 C、我们可以镂空出那些图案和花纹? 师生共同欣赏传统镂空的装饰花纹的造型与特征。

D、欣赏精美的镂空立体实物,师生共同体会镂空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探究设计、感受新知

1、把纸粘土从包装中取出,感受材料的特性,学生可以边动手捏边体会材料的特性。

取形方法:用手擀棍擀平,并用牙签刻取所需基本图形。

2、用镂空的方法完成画面如:

等干后揭起,作品两端拴个草绳,粘土吊坠就完成了。 着色吊坠就是用彩色墨水直接滴上颜色就可以了。

三、展示学生作品,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活动

四、学生在课堂中的不同创意

三.趣味的纸粘土制作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彩泥和纸粘土的特性。

2.初步掌握纸粘土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德育目标:

进行个人与集体的设计以及欣赏与评比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环保意识,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和团体协作品德,共享创作成果与经验。

能力目标:

通过陶艺和雕塑精品欣赏与跨科学知识有机结合的教学,使学生在粘土造型设计的学习中掌握雕塑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雕塑艺术的欣赏与技法掌握与其他科学相互参透融合。 创意设计构思与交流活动 难点:造型个性化的表达。

过程设计(教学或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前制作好的纸粘土作品,提问: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灰姑娘的高跟鞋) 这高更鞋用什么做的吗?(纸粘土) 谈一谈高跟鞋的造型特点。

对比书本的古代雕塑人物(兵马俑、三国演义雕像)与现代的雕塑作品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介绍彩泥

1、彩泥的优缺点。

优点:有鲜艳的色彩、芳香的气味,易于塑造等特点。

缺点:由于橡皮泥的特性,它是一种粘稠的泥质感觉,有油,使用时间长会刺激手指,影响触感。天气热时橡皮泥造型会软化,甚至坍塌变形。并且不可以用于翻模制作多个同样的模型。

2、欣赏彩泥作品。

3.、示范彩泥的颜色搭配和制作方法。

三、介绍纸粘土 1纸粘土的介绍

超轻纸黏土成分包括发泡粉、水、纸浆、糊剂,由于膨胀体积教大,比重很小,一般为0.25~0.28,做出来的作品干燥后的重量是干燥前的1/4,极轻而又不容易碎。

传统纸粘土由纯木浆或纸浆,天然或加工后的细粉,最后加入粘合剂用来改善它的柔软性韧性,是一种健康、安全的环保型手工艺材料。

作品的修饰可以运用刻刀,修饰完成后的作品可以使用水基颜料(丙烯或广告颜料)彩绘,干后可以用喷漆或醇酸漆进行喷涂表面保护层。

2纸粘土的特点  白色无毒,不粘手,柔软性好,可塑性强。  作品干燥定型后,可以上色(可涂上水彩或广告色),颜色干后再涂上光油,即可长期保存。

 印痕制作 。

 真空包装后半年以上时间不固化。

 真空拆封后印痕图案制作,30小时左右固化,固化后图案能长时间保持原样,不变形,不干裂。

3、纸粘土的保存方法

密封、干燥的地方保存。如果稍微有点干的话可以喷少许水使其变软,完全干燥了的话是无法变软的,因为含有纸浆的成分,完全干燥后加水的话只会化掉。

4、欣赏纸粘土的作品

5、介绍纸粘土的使用

你可以运用超轻纸粘土自由制作各种不同类型的物体,也可以包覆在其他物体外面。感谢它的适用性,光滑的表面和极轻的质量,它是制作娃娃玩偶的理想材料。当制作高的物体或有突出的部分,可以使用金属线插入用来增大稳定性。举例说明:做玩偶的头部,可以用聚苯乙烯或其他塑料制品作为基座,在外表用纸粘土包覆成型,当作品未干燥前你可以用食指把作品表面抹光滑,作品干燥后你可以用600目水砂纸把作品表面打磨光滑。作品的干燥时间和作品的厚度及温度干湿度都有关系,厚度较厚的作品需要两天或更长的时间干燥。

6、纸粘土作品的制作方法。(示范教学) ①搓粘土。(注意:一般来说不要喷水,纸粘土都是水溶性的,喷水会融化的。少量的水还算OK。 )

②制作粘土板。包括底座、外侧壁 。(注意厚度适中,不能太薄或不能太厚。)

③最后才做装饰配件。添加时把外部打湿,确定 位置再固定下来。

④还没完成的作品要喷少量的水并用保鲜袋密封保存。 ⑤完成的作品风干,上色。

四、制作准备

 报纸一张。  毛巾或小手帕。  小杯子,用来盛水。  滚筒,用笔也可以。  尺子。  彩泥或纸粘土。

第二课时

一、动手制作

让学生自主动手运用彩泥或纸粘土制作。

可采用小组形式共同制作。

定一主题,大胆发挥想象,设计一个作品。件数不限。

二、评价

互相欣赏评价同学的作品。

然后老师再做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指出好的地方加以表扬。

3、创意超轻黏土制作

神奇的超轻黏土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超轻黏土这种材料的特点,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制作的兴趣.

2、认知目标:了解利用超轻黏土制作的基本方法,主要掌握手捏法、泥条法.

3、实践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能用手捏法、泥条法制作小物品.教学准备:

1、教具:范例(用超轻黏土制作的炫彩弹性小球以及小花篮) 超轻黏土原料

2、学具:超轻黏土、小工具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出示用超轻黏土制作的炫彩弹性小球以及小花篮,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材料的特殊点:学生通过对炫彩弹性小球以及花篮的赏玩,发现小球有较好的弹性,这是以前用橡皮泥制作小球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学生还能发现,用超轻黏土制作的东西很轻,比用橡皮泥制作同样体积的物品要轻很多.二

对材料的特点进行体验活动

1 制作炫彩弹性小球

1) 感知材料有很好的色彩调和作用

只用红、黄、兰、白、黑 五种基本色,就可以调出你想要的其他颜色

学生尝试进行调制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 尝试制作有渐变效果的超轻黏土。 2) 超轻黏土造型方法的介绍 媒体演示方法: 手捏法。这是泥造型中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可用整块泥塑造形象,局部再用手拉、捏、搓、卷、压、插、接、贴等技法刻画。.泥条法。即用手将泥搓 成长条,再把泥条围起来,使它成为一种器物,在制作时不要多压,保留形态的泥条。.泥板法。利用厚薄不同的泥板垒接或切割出自己想象的形象,并通过各种泥塑技法做出点、线、面和肌理效果进行装饰。 挖空法:为了稳住重心和节省材料,在造型时先不考虑泥坯的厚度,完全以实心成型,待到外部稍硬一些时候,再切成若干部分,挖去内部使之成为空心,局部再用泥修接。借助它物法:借助某一器物,如雪碧瓶、纸杯、报纸、废旧的玩具等作中介物,在外面比较封闭地包裹泥片或围筑泥条,使其巧妙成型,如会动的小泥人或动物等的塑造。

3) 利用各种技法进行:拉、捏、搓、卷、压、插、接、贴 ,制作炫彩弹性小球

比一比,谁制作的小球在外观 色彩方面效果好

4) 利用泥条法制作小花篮,可以用单股条泥来制作,也可以利用双股泥条来制作

比一比,谁制作的小花篮在造型上更有创意 三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制作 制作主题有两点,可以选择一个:

创意球球笔: 即时贴布告小花篮

思考:用今天所学的超轻黏土制作方法还可以制作哪些好玩又有实用性的物品.

四、人物泥塑造型欣赏制作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以及对泥塑学习的兴趣。

2.认知目标:观察、感受、欣赏泥娃娃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

3 .实践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泥塑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感受中国自古至今关于泥人制作的传统工艺 1 课件出示中国自古至今关于泥人制作的传统工艺,特别是关于泥人张的故事

2 师出示一块超轻黏土,以及一个泥娃娃,

提出问题:一块超轻黏土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可爱的泥娃娃? 二 学生分小组,探索如何制作泥娃娃

1 分组合作,探究问题,形成初步结论。 分组讨论:陶土如何变成一个泥娃娃?

学生得出结论:用团、揉、搓、捏、压、挖、堆塑等方法可以做成一个泥娃娃。

2 欣赏民间泥塑制作过程(图片或课件),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学习民间艺人制作泥娃娃的方法,开拓思维。

3再分组讨论:怎么样的泥娃娃才是最可爱的?

4 形成初步结论:如外形圆圆胖胖的,表情调皮、笑眯眯的,色彩醒目的等等。 教师归纳。

5 欣赏感受,深入探究。 交流欣赏师生收集的泥娃娃实物、图片或课件,开拓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感受及方法。 6 出示各种综合材料,如各色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以及各种如铅笔小棒等辅助工具,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

7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出示展示台,举办“泥娃娃的世界”展卖会。

学生分小组,自由创作自己心中可爱的泥娃娃。 三 评价

学生上台陈列自己的泥娃娃作品,并可“展卖”。 展示交流,互相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换。 鼓励学生互相赠送作品给好朋友。

四 .拓展学习: 刚才我们制作的是可爱的泥娃娃,如何制作慈祥的老爷爷 老奶奶 造型呢? 学生探讨,发现面部周围以及添加老花眼镜 拐杖可以让老爷爷 老奶奶的造型生动起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老爷爷或老奶奶玩偶造型.

五、动漫人物的制作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2.认知目标: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实践目标: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教学准备

(学生)超轻黏土(红、黄、蓝、黑、白色)一套。

(教师)超轻黏土一套,课件,超轻黏土实物,超轻黏土人物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引出本堂课制作重点

1.课件展示、欣赏导入新课,初步感受夸张的艺术手法及审美特征。(1)课件播放“蓝精灵”影片主角的各种夸张表情,感受夸张的风趣性、幽默性。 (2)讨论《阿福》的艺术表现手法:夸张。夸张的形的表现特征:变形,如脸胖更胖,嘴小更小,眼细更细,鼻短更短。使阿福胖胖可爱的形象更突出。色的特征:红、黄、青、绿等色彩对比使用,显得强烈而绚丽喜气。

(3)揭示课题《夸张的脸》 二 观察、探究

(1)观察教师演示:微笑表情人物简笔画,提问:怎样让开心的人脸更显开心的样子?

(2)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五官、发型怎样变形就更开心。可请学生上台修改眼或嘴的几种变化,学会举一反三。

(3)欣赏。明星漫画头像。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变形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

(4)欣赏。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讨论: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的审美特征,是使人物更鲜明更风趣幽默更具感染力。

三 制作表情夸张的面部

1) 感受夸张的脸,鼓励学生夸张表现自己喜爱的脸。启发学生尝试做各种有趣夸张的表情,互相观察脸部形的变化特征。 2)学习泥塑立体造型方法: 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课本或实物)。重点欣赏夸张的五官造型特点。激发学生泥塑造型兴趣。 泥塑捏塑技法学习:对比漫塑人物和漫画人物不同点:立体造型与平面造型的区分。提问讨论: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总结:团、搓、压、挖等等。

教师演示:泥塑人物头像步骤方法。学习橡皮泥表现人脸作品技法:色彩变化,如红加黄加白变色。形变化,团、搓等,用添加组合方法泥塑成型,强调立体感。

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3) 学生大胆独立尝试,用超轻黏土漫塑人脸创作活动。

选择自己喜爱的夸张表情和人物进行创作表现。学生独立尝试。 四 作品展示 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推荐第4篇:超轻粘土使用方法

先来了解一下基础知识: 色彩的混合方法

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粘土搭配到一起,即可调配出一种新的颜色。粘土的说明书上一般都会标有各种颜色的调色比例。但是,即使是同一个品牌的粘土,也有可能出现轻微的色差。因此可根据具体需要自行调节粘土的搭配比例,调合出自己喜爱的彩色粘土。

制作不规则条纹:

不规则条纹形态的表现是粘土混合中技巧性较强的部分。不规则条纹是将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粘土按同样长度叠加一起,再将其拉伸、折叠、再拉伸、再折叠,反复几次,形成色彩相同的条纹状,多用于制作各种小饰品或树桩等。

基本形状的制作

圆球状——用手掌反复揉搓成圆球状。揉搓时,应使粘土均匀受力。可以说,圆球形状几乎是所有粘土制品的起点。

水滴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将两个手掌相合,呈“V”字形,将圆球夹在手掌之间反复揉搓。由于角度的不同有时会揉出圆圆的小水滴,有时会揉出细长的小水滴。

正六面体——先将粘土揉成小圆球状,再用双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捏平圆球的四周,使之呈正方形。同样方法,反复捏平正方形的六个面,最后固定为正六面体形状。 细长条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放在平整桌面上,利用手掌反复揉搓,使圆球逐渐展开成为条状。揉搓时,如果手指用力过度,很可能会使粘土变得粗细不

一、凹凸不平,因此最好用手掌进行揉搓。

细长条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放在平整桌面上,利用手掌反复揉搓,使圆球逐渐展开成为条状。揉搓时,如果手指用力过度,很可能会使粘土变得粗细不

一、凹凸不平,因此最好用手掌进行揉搓。

推荐第5篇:超轻粘土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彩泥和纸粘土的特性。

2.初步掌握纸粘土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德育目标:

进行个人与集体的设计以及欣赏与评比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环保意识,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和团体协作品德,共享创作成果与经验。

能力目标:

通过陶艺和雕塑精品欣赏与跨科学知识有机结合的教学,使学生在粘土造型设计的学习中掌握雕塑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雕塑艺术的欣赏与技法掌握与其他科学相互参透融合。

创意设计构思与交流活动

难点:造型个性化的表达。

过程设计(教学或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前制作好的纸粘土作品,提问: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灰姑娘的高跟鞋)

这高更鞋用什么做的吗?(纸粘土)

谈一谈高跟鞋的造型特点。

对比书本的古代雕塑人物(兵马俑、三国演义雕像)与现代的雕塑作品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介绍彩泥

1、彩泥的优缺点。

优点:有鲜艳的色彩、芳香的气味,易于塑造等特点。

缺点:由于橡皮泥的特性,它是一种粘稠的泥质感觉,有油,使用时间长会刺激手指,影响触感。天气热时橡皮泥造型会软化,甚至坍塌变形。并且不可以用于翻模制作多个同样的模型。

2、欣赏彩泥作品。

3.、示范彩泥的颜色搭配和制作方法。

三、介绍纸粘土

1纸粘土的介绍

超轻纸黏土成分包括发泡粉、水、纸浆、糊剂,由于膨胀体积教大,比重很小,一般为0.25~0.28,做出来的作品干燥后的重量是干燥前的1/4,极轻而又不容易碎。

传统纸粘土由纯木浆或纸浆,天然或加工后的细粉,最后加入粘合剂用来改善它的柔软性韧性,是一种健康、安全的环保型手工艺材料。 作品的修饰可以运用刻刀,修饰完成后的作品可以使用水基颜料(丙烯或广告颜料)彩绘,干后可以用喷漆或醇酸漆进行喷涂表面保护层。

2纸粘土的特点

白色无毒,不粘手,柔软性好,可塑性强。

作品干燥定型后,可以上色(可涂上水彩或广告色),颜色干后再涂上光油,即可长期保存。

印痕制作 。

真空包装后半年以上时间不固化。

真空拆封后印痕图案制作,30小时左右固化,固化后图案能长时间保持原样,不变形,不干裂。

3、纸粘土的保存方法

密封、干燥的地方保存。如果稍微有点干的话可以喷少许水使其变软,完全干燥了的话是无法变软的,因为含有纸浆的成分,完全干燥后加水的话只会化掉。

4、欣赏纸粘土的作品

5、介绍纸粘土的使用

你可以运用超轻纸粘土自由制作各种不同类型的物体,也可以包覆在其他物体外面。感谢它的适用性,光滑的表面和极轻的质量,它是制作娃娃玩偶的理想材料。当制作高的物体或有突出的部分,可以使用金属线插入用来增大稳定性。举例说明:做玩偶的头部,可以用聚苯乙烯或其他塑料制品作为基座,在外表用纸粘土包覆成型,当作品未干燥前你可以用食指把作品表面抹光滑,作品干燥后你可以用600目水砂纸把作品表面打磨光滑。作品的干燥时间和作品的厚度及温度干湿度都有关系,厚度较厚的作品需要两天或更长的时间干燥。

6、纸粘土作品的制作方法。(示范教学)

推荐第6篇:少儿美术—超轻粘土

武汉三度画室美术培训十年小班教学

www.daodoc.com

超轻粘土简介:

超轻粘土只是纸黏土里的一种,简称超轻土,捏塑起来更容易更舒适,更适合造型,且作品很Q,在日本比较盛行,是一种兴起于日本的新型环保、无毒、自然风干的手工造型材料。超轻土成分包括发泡粉、水、纸浆、糊剂,由于膨胀体积教大,比重很小,一般为0.25~0.28,做出来的作品干燥后的重量是干燥前的1/4,极轻而又不容易碎。 超轻粘土的特性:

1、超轻、超柔、超干净、不粘手、不留残渣。

2、颜色多种,可以用基本颜色按比例调配各种颜色,混色容易,易操作。

3、作品不需烘烤,自然风干,干燥后不会出现裂纹。

4、与其它材质的结合度高,不管是纸张、玻璃、金属、还是蕾丝、珠片都有极佳的密合度。干燥定型以后,可用水彩、油彩、压克力颜料、指甲油等上色,有很高的包容性。 色彩的混合方法:

5.干燥速度取决于制作作品的大小,作品越小,干燥速度越快,越大则越慢,一般表面干燥的时间为3小时左右。

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粘土搭配到一起,即可调配出一种新的颜色。粘土的说明书上一般都会标有各种颜色的调色比例。但是,即使是同一个品牌的粘土,也有可能出现轻微的色差。因此可根据具体需要自行调节粘土的搭配比例,调合出自己喜爱的彩色粘土。 超轻粘土基本制作方法: 制作不规则条纹:

不规则条纹形态的表现是粘土混合中技巧性较强的部分。不规则条纹是将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粘土按同样长度叠加一起,再将其拉伸、折叠、再拉伸、再折叠,反复几次,形成色彩相同的条纹状,多用于制作各种小饰品或树桩等。 基本形状的制作

圆球状——用手掌反复揉搓成圆球状。揉搓时,应使粘土均匀受力。可以说,圆球形状几乎是所有粘土制品的起点。

水滴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将两个手掌相合,呈“V”字形,将圆球夹在手掌之间反复揉搓。由于角度的不同有时会揉出圆圆的小水滴,有时会揉出细长的小水滴。

梭形——制作出水滴造型后,用同样方法调换粘土在手中的受力部位,再次用手掌反复揉搓。重复几次,使两端的尖头趋于一致。

正六面体——先将粘土揉成小圆球状,再用双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捏平圆球的四周,使之呈正方形。同样方法,反复捏平正方形的六个面,最后固定为正六面体形状。

圆筒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将双手合在一起,夹住圆球反复揉搓,再用食指和大拇指按平两端即可。

细长条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放在平整桌面上,利用手掌反复揉搓,使圆球逐渐展开成为条状。揉搓时,如果手指用力过度,很可能会使粘土变得粗细不

一、凹凸不平,因此最好用手掌进行揉搓。基础教学案例: 可爱小星球

1、将黄色粘土揉成球状;

2、将草绿色粘土做成长条状后用手按压,变成薄薄的带状;

3、在做好的球上贴上2,之后放在地上滚成球形;

4、用橘黄色的粘土做成条状,贴在3上并形成波浪形;

5、再粘上用草绿色做的圆点后放在地上滚一滚;

6、用黄色粘土做成圆点,贴在波浪间,再放到地上滚成球状。小贴士:球得要边滚边晾干,避免粘土变形

色子

1、将红色的粘土揉成圆圆的球形;

2、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按压,做成六边形;

3、放在地上按压,使六个面的大小相同;

4、将白色粘土做成小圆球,并用手压扁;

5、在六个面上,按照1到6的点数,贴上小白点

武汉三度画室美术培训十年小班教学 www.daodoc.com

武汉三度画室美术培训十年小班教学

www.daodoc.com

武汉三度画室美术培训十年小班教学 www.daodoc.com

推荐第7篇:超轻粘土的制作

2016-2017学年(下)

美术社团教案

—— 超轻粘土的制作

1、色彩的混合方法 :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粘土搭配到一起,即可调配出一种新的颜色。可根据具体需要自行调节粘土的搭配比例,调合出自己喜爱的彩色粘土。

2、制作不规则条纹:

 不规则条纹形态的表现是粘土混合中技巧性较强的部分。不规则条纹是将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粘土按同样长度叠加一起,再将其拉伸、折叠、再拉伸、再折叠,反复几次,形成色彩相同的条纹状,多用于制作各种小饰品或树桩等。

3、基本形状的制作

 圆球状——用手掌反复揉搓成圆球状。揉搓时,应使粘土均匀受力。可以说,圆球形状几乎是所有粘土制品的起点。

 水滴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将两个手掌相合,呈“V”字形,将圆球夹在手掌之间反复揉搓。由于角度的不同有时会揉出圆圆的小水滴,有时会揉出细长的小水滴。

梭形——制作出水滴造型后,用同样方法调换粘土在手中的受力部位,再次用手掌反复揉搓。重

复几次,使两端的尖头趋于一致。

 正六面体——先将粘土揉成小圆球状,再用双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捏平圆球的四周,使之呈正方形。同样方法,反复捏平正方形的六个面,最后固定为正六面体形状。

圆筒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将双手合在一起,夹住圆球反复揉搓,再用食指和大拇指按平两端即可 细长条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放在平整桌面上,利用手掌反复揉搓,使圆球逐渐展开成为条状。揉搓时,如果手指用力过度,很可能会使粘土变得粗细不

一、凹凸不平,因此最好用手掌进行揉搓

4、制作的工具及使用

5、作品欣赏

6、教师创作:美丽的秋天

 题材自定(秋天的风景、人物、动物、植物、食物等)  材料:纸盘和超轻粘土。

 要求:运用材料制作浮雕式的作品。

推荐第8篇:趣味的超轻粘土

趣味的超轻粘土制作

课题:趣味的超轻粘土制作 教学年级:初二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制作课 本章节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超轻粘土的特性与用途。

2、了解其与橡皮泥的对比后的优越性。

3、了解并掌握设计及制作过程。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超轻粘土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创造思维,学会创造。

过程与方法:

进行个人与集体的设计以及欣赏与评比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环保意识,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和团体协作品德,共享创作成果与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本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创意设计构思。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造型个性化的表达。

【教学准备】:

 报纸一张。  毛巾或小手帕。  小杯子,用来盛水。  滚筒,用笔也可以。  尺子。  超轻粘土。

【教学过程】

教学课时:一课时

过程设计(教学、学习及制作过程):

一、导入新课:

T:同学们有没有玩过橡皮泥? S:(有,没有) T:玩过,那肯定是有作品的咯,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曾经用他们制作过什么? S:。。。。。。。

T:在使用橡皮泥的时候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S:。。。。。。

老师就简单给大家归纳一下。

有气味会伤害身体,材料粗糙、手感油腻、质地重、易掉色、易沾手,不易于混色。最主要的就是它不易于造型,部件之间不易粘接。易干裂、无法保存 。

T: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超轻粘土和橡皮泥看起来有些相似,但很不同。它体现的优越性即将代替橡皮泥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

二、学习探究:

1、展示老师作品,同学们来看看桌上的这些作品,可爱的吧。T: 同学们可以叫出这些小玩偶的名字吗? S:。。。。。。

T:知道这些可爱的造型又是用什么做的吗? S:超轻粘土

老师先简单介绍超轻粘土再让同学自己归纳特点。 (a、超轻粘土的介绍

超轻粘土只是纸黏土里的一种,简称超轻土,捏塑起来更容易、更舒适、更适合造型。它在日本比较盛行,是一种兴起于日本的新型环保手工造型材料。并且是一种集陶土、纸粘土、雕塑油泥、橡皮泥等优点集于一身的最新手工创作材料。) T:那下面请同学上来触摸作品和泥给大家说说超轻粘土的感觉,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S:。。。。。。

(a、超轻粘土的特点

无毒,超轻,不粘手,柔软性好,可塑性强。

按色彩形成规律,揉合不同颜色的超轻粘土可形成新的色彩。

可自然风干,风干时间要根据作品大小,时间不一样,且干后有弹性、不碎裂,可以永久保存。

作品干燥定型后,可以上色(可涂上水彩或广告色),颜色干后再涂上光油,即可长期保存。) 了解了特点那么怎么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运用到我们的作品当中呢?

2、下面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欣赏作品:

T:看了老师的作品以及欣赏的图片思考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基本制作技法? S:……

T:老师不急着公布答案,再看一个视频让同学们再肯定自己的回答。

答:揉、搓、捏、切、粘、压、剪。

T:通过对超轻粘土的了解以及对其作品的欣赏,我想请同学从外形特点和颜色特点评价以上的作品?

造型特点:优美质朴,率直大方,简约清新 颜色特点:浓烈鲜艳,对比强烈

4、T:了解了这么多,老师将超轻粘土的作品分为立体和平面作品两类。下面请同学提一些超轻粘土可以制作的作品对号入座。 S:。。。。。。

立体作品:玩偶、公仔、仿真花等。平面作品:胸针、浮雕、相框等。

对于立体的作品制作同学们应该相当熟悉的,那么老师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平面类似相框作品的制作方法。

1、搓粘土。(注意:一般来说不要喷水,超轻粘土都是水溶性的,喷水会融化的。少量的水还算OK。 )

2、制作粘土板。包括底座、外侧壁 。(注意厚度适中,不能太薄或不能太厚。)

3、最后才做装饰配件。添加时把外部打湿,确定位置再固定下来。

4、还没完成的作品要喷少量的水并用保鲜袋密封保存。

5、完成的作品风干,上色。提醒还可以运用一些辅助工具。

三、特别提示:

制作玩偶的时候当然有注意的地方,老师在制作中途提醒。

1、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配色。利用小木棒,相框,回形针,笔,纸卡等工具,发挥想象力,做出更多漂亮,可爱的作品。

2、创意泥长期放置如有硬化,可加入适量温水再捏,便可恢复柔软状态。造型过程中,小部件(人和动物四肢,植物的枝节等)的粘合或与配件的粘合,可加入适量清水或使用文具胶,让其粘合更牢固。对细小部件的造型,可用牙签等细小辅助工具进行。

3、创作过程中如不慎粘到衣物上,请不要立刻清洗,等干燥后用毛刷刷掉即可。

4、粘土本身安全无毒,但其组分含有有几发泡粉和防腐剂等,防腐剂吸入后也是有害的,故避免3岁以下小孩独立玩耍,以免小孩放进嘴里。

四、欣赏作品:

在设计制作的同时放大量作品图片给学生灵感。

五、动手体验并展示:(没有泥的话留时间给他们设计图稿)

下面同学们开始动手设计并制作,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制作一系列的卡通人物,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1、学生讨论,制作方案。

2、制作要求:作品突出个性有创意

让全体学生分享个别同学的独特构思和方法,教师参与学生的创作活动,对其创作活动多给予肯定。

教师巡视辅导,进一步启发学生构思,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的困难。

3、完成作品展示。

六、评价

互相欣赏评价同学的作品。

然后老师再做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指出好的地方加以表扬。

【教学反思】

这节课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新颖、独特,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对这些作品的具体创意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学生基本上理解和学会了创意方法。学生的作业清楚地反映了他们的思维被充分激活了,出现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构思。

推荐第9篇:超轻粘土产品介绍0109

广州思维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超轻粘土产品介绍

SWEET超轻粘土/弹跳泥是广州思维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档益智类玩具产品,产品采用高分子环保材料为主要原料,安全,环保,技术工艺先进,现已通过国际通用第三方检测机构SGS的检测,完全符合欧盟玩具标准EN71/3系列要求。广大客户可以放心使用。

SWEET超轻粘土/弹跳泥具有如下特点:

质量轻,为传统橡皮泥的四分之一。

安全环保,采用高分子环保材料为主体原料,无毒无害,色彩鲜艳,不粘衣服,不粘手。 色彩可调,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调配成无数种颜色的彩泥,随心所欲,其乐无穷。 自然风干,无需通过加热,暴露在空气中24小时就可以永久成型。如有少许发干,可以加少量冷水再充分揉和就可以还原如初。

可塑性强,可以很好的拉伸而不断。可做精细工艺品。

富有弹性,产品干湿均有弹性,干燥后弹性更佳。

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刺激手指、手掌,预防血液循环障碍,对人的精神健康非常有帮助。 使用范围

三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以3-14岁儿童为主。儿童可通过揉、搓、捏等动作练习,锻炼手部小肌肉,促进大脑发育,培养精细动作的能力,充分表达孩子的内心情感语言,是“大脑体操+情感语言”的完美结合。成人可利用超轻粘土/弹跳泥制作家居饰品或配饰,增添生活情趣,美化生活环境。

基本使用方法

1.揉 将彩泥放在手心,两手相对旋转,稍稍用力,即可揉成一个圆球。大团彩泥用手心来揉,小团彩泥用拇指和食指来揉,这是捏制彩泥的第一步。

2.搓 先把彩泥揉成一个圆球,再将它放在两手掌中间,前后搓动,使彩泥成长圆形或水滴形。搓细条时,可将彩泥放在左手掌上,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搓。

3.捏 用拇指和食指相配合,压挤已经成为圆球的彩泥,将它压扁或弯曲,变成你所需要的形状。

4.贴 将一块彩泥压放在另一块彩泥面上。如:做动物的眼睛,就得将黑眼睛泥压放在白眼球上。

5.插 将彩泥用火柴棒进行穿插,使两个或多个部件连接起来(细小部分根据需要定)。如:头部和身体的连接。

6.剪 用剪刀剪开所需部分,使之成为需要的形状。如:花瓣草叶的形状,小鸭子的翅膀等。

7.切 用塑料刀或者直尺等工具分割捏成薄片的彩泥。如:车窗玻璃的切制等。

应用

 启发思考,开拓智慧。能刺激小朋友思考,训练手脑协调和小股肉发展,寓游戏于学习。 优质产品,信心之选。SWEET超轻粘土/弹跳泥已通过国际同一标准第三方检测机构SGS

的检测,完全符合欧盟玩具标准EN71/3系列要求,品质优良,绝不含毒素,既安全又益智,是陪伴小朋友成长的不二之选。

 千变万化,创意无限。依据彩泥调配的基本原理,可随意组合不同颜色,生成新的颜色,色

彩过渡自然,无混合痕迹。让小朋友发挥无限想象力及创造力,塑造出各种可爱造型的彩泥,各颜色混合可随意调和变化出更多色彩。

 洁净、易造型。产品无油污,使用不粘手。不掉渣,软硬适度,对于初学者和有一定彩泥制作经验的使用者均比较容易练习和使用。 摒弃以往产品中附带大量模具的方式,让使用者不受模具限制,充分发挥想像力,利用所配

制作工具,感受“想到就能做到”的乐趣。

可以在给与家长放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满足儿童触觉的欲望,通过游戏性、趣味性的设计以达到下列几项教育功能:

(1)满足儿童触觉的欲望,达到触觉敏锐的功能。

(2)通过周围事物的揣摩,促使对环境的认同, 对自我存在产了自信与安全感。

(3)学习计划和构想,同时制作和思考减少挫折感受 ,建立我信心。

(4)满足想象的欲望,使想象力在泥的捏做中具体化。

(5)保持儿童与生俱来的活动力,熏陶成熟的人格。

(6)养成积极创造文化的生活习惯,具有美感欣赏与情操的陶冶。

推荐第10篇:《多彩的超轻粘土》校本课程教案

《多彩的超轻粘土》校本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超轻粘土的特性。

2.初步掌握超轻粘土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

3、利用超轻粘土的颜色,分别制作不同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参与制作超轻粘土的过程中,对创意美工活动产生兴趣,感受与创造美。

教学重点: 超轻粘土的制作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超轻粘土的制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操作、巡视指导

第一课

超轻粘土的简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前制作好的超轻粘土作品,问: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香蕉、苹果、草莓、葡萄、熊猫、章鱼、蜗牛、小兔)

2、这些物品用什么做的吗?(超轻粘土)

3、谈一谈乌龟的造型特点。

二、介绍超轻粘土

超轻粘土是 纸黏土 里的一种,简称超轻土, 捏塑起来更容易更舒适, 更适合造型, 且作品很可爱。

特性

1、超轻、超柔、超干净、不粘手、不留残渣。

2、颜色多种,可以用基本 颜色按比例调配各种颜色,混色容易,易操作。

3、作品不需烘烤,自然风干,干燥后不会出现裂纹。

4、与其它材质的结合度高,不管是纸张、玻璃、金属、还是 蕾丝、珠片都 有极佳的密合度。 干燥定型以后, 可用水彩、油彩、亚克力颜料、指甲油等上色, 有很高的包容性。

5.干燥速度取决于制作作品的大小, 作品越小, 干燥速度越快, 越大则越慢, 一般表面干燥的时间为 3 小时左右。

6.作品完成后可以保存 4 到 5 年不变质不发霉。

7.原材料容易保存,在快干的时候加一些水保湿,又能恢复原状了。

用途

1、手工艺捏塑素材 : 适用于玩偶、公仔、胸针、发饰、浮雕壁饰、镜框、仿 真花等的制作。

2、是制作宝宝手足印的绝佳素材,因为它无毒环保对宝宝的皮肤没有伤害。

3、美劳教育最佳素材 : 可以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并可用于亲子 它是家庭、个人、陶吧及各类娱乐场所自娱自乐的手工艺捏塑材

7、安全

粘土本身安全无毒, 但其组分含有有机发泡粉和防腐剂等, 由于发泡粉质轻, 被物体的吸附性强,防腐剂吸入后也是有害的,故应当避免 以防止小孩放进嘴里。

3 岁小孩独立玩耍,

DIY 活动。

优势与意义

粘土这类传统玩具的优势是: 弹性很大。 它可以从极单纯的形状变成任何复 杂的玩意儿,以应付我们的任何要求。

我们通过玩粘土, 能够使头脑在发育程度上产生差异, 进而影响他们的创造 能力。 同时, 粘土这些传统材料, 还能培养我们手指的灵巧性以及表达事物的能 力。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玩的时候注意粘土的保湿,不用的粘土随时用保鲜膜包起来,这样可以 保留水分,粘土就不会干。

2、要保持手部的干燥,创意粘土忌水,成形的作品如果沾上水的话就会变 成胶粘状,少许的水滴也会留印记,注意防水。

3、重复使用,在玩的过程中如果粘土有点变干不好制作时,可以加少许水, 揉捏几次就可以恢复柔软。

教育价值观念

粘土是一种传统的玩意儿, 既无具体形态, 又无固定意义。 这种极具发挥性的手 工制作, 能够启发学生的想像力, 做成各式各样变化多端的形状, 对于学生的大 脑发育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学生的智能在他 的手指尖上”。丰富细致的手部动作是促进大脑发育的最佳途径。

玩粘土, 是学生喜爱的游戏, 也是一项锻炼学生手部精细动作和视觉、触觉 的活动。小小的粘土中,蕴涵着学生们无限的创意,他们大胆构思,发挥奇思妙 想,体验创造的 快乐。

给学生一盒粘土吧,灵巧的小手、聪明的小脑袋,将从粘土游戏开始

,,

第二课 色彩的搭配和制作不规则条纹

色彩的混合方法

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粘土搭配到一起, 即可调配出一种新的颜色。 粘土的说明书 上一般都会标有各种颜色的调色比例。 但是, 即使是同一个品牌的粘土, 也有可 能出现轻微的色差。 因此可根据具体需要自行调节粘土的搭配比例, 调合出自己 喜爱的彩色粘土。

制作不规则条纹:

不规则条纹形态的表现是粘土混合中技巧性较强的部分。 不规则条纹是将两种以 上不同颜色的粘土按同样长度叠加一起,再将其拉伸、折叠、再拉伸、再折叠, 反复几次,形成色彩相同的条纹状,多用于制作各种小饰品或树桩等。

状的制作

第三课 基本形状的制作

圆球状——用手掌反复揉搓成圆球状。揉搓时,应使粘土均匀受力。可以说,圆 球形状几乎是所有粘土制品的起点。

水滴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将两个手掌相合,呈“ V”字形,将圆球夹

在手掌之间反复揉搓。 由于角度的不同有时会揉出圆圆的小水滴, 有时会揉出细 长的小水滴。

梭形——制作出水滴造型后, 用同样方法调换粘土在手中的受力部位, 再次用手 掌反复揉搓。重复几次,使两端的尖头趋于一致。

正六面体——先将粘土揉成小圆球状, 再用双手的食指和大拇指, 捏平圆球的四 周,使之呈正方形。同样方法,反复捏平正方形的六个面,最后固定为正六面体 形状。

圆筒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 再将双手合在一起, 夹住圆球反复揉搓, 再用 食指和大拇指按平两端即可

第11篇:《多彩的超轻粘土》教案(10课时) 2

《多彩的超轻粘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超轻粘土的特性。

2.初步掌握超轻粘土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

3、利用超轻粘土的颜色,分别制作不同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参与制作超轻粘土的过程中,对创意美工活动产生兴趣,感受与创造美。

教学重点:超轻粘土的制作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超轻粘土的制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操作、巡视指导

第一课 超轻粘土的简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前制作好的超轻粘土作品,问: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香蕉、苹果、草莓、葡萄、熊猫、章鱼、蜗牛、小兔)

2、这些物品用什么做的吗?(超轻粘土)

3、谈一谈乌龟的造型特点。

二、介绍超轻粘土

超轻粘土是纸黏土里的一种,简称超轻土,捏塑起来更容易更舒适,更适合造型,且作品很可爱。

特性

1、超轻、超柔、超干净、不粘手、不留残渣。

2、颜色多种,可以用基本颜色按比例调配各种颜色,混色容易,易操作。

3、作品不需烘烤,自然风干,干燥后不会出现裂纹。

4、与其它材质的结合度高,不管是纸张、玻璃、金属、还是蕾丝、珠片都有极佳的密合度。干燥定型以后,可用水彩、油彩、亚克力颜料、指甲油等上色,有很高的包容性。

5.干燥速度取决于制作作品的大小,作品越小,干燥速度越快,越大则越慢,一般表面干燥的时间为3小时左右。

6.作品完成后可以保存4到5年不变质不发霉。

7.原材料容易保存,在快干的时候加一些水保湿,又能恢复原状了。

用途

1、手工艺捏塑素材:适用于玩偶、公仔、胸针、发饰、浮雕壁饰、镜框、仿真花等的制作。

2、是制作宝宝手足印的绝佳素材,因为它无毒环保对宝宝的皮肤没有伤害。

3、美劳教育最佳素材:可以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并可用于亲子DIY活动。它是家庭、个人、陶吧及各类娱乐场所自娱自乐的手工艺捏塑材

7、安全

粘土本身安全无毒,但其组分含有有机发泡粉和防腐剂等,由于发泡粉质轻,被物体的吸附性强,防腐剂吸入后也是有害的,故应当避免3岁小孩独立玩耍,以防止小孩放进嘴里。

优势与意义

粘土这类传统玩具的优势是:弹性很大。它可以从极单纯的形状变成任何复杂的玩意儿,以应付我们的任何要求。

我们通过玩粘土,能够使头脑在发育程度上产生差异,进而影响他们的创造能力。同时,粘土这些传统材料,还能培养我们手指的灵巧性以及表达事物的能力。 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玩的时候注意粘土的保湿,不用的粘土随时用保鲜膜包起来,这样可以保留水分,粘土就不会干。

2、要保持手部的干燥,创意粘土忌水,成形的作品如果沾上水的话就会变成胶粘状,少许的水滴也会留印记,注意防水。

3、重复使用,在玩的过程中如果粘土有点变干不好制作时,可以加少许水,揉捏几次就可以恢复柔软。

教育价值观念

粘土是一种传统的玩意儿,既无具体形态,又无固定意义。这种极具发挥性的手工制作,能够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做成各式各样变化多端的形状,对于学生的大脑发育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的智能在他的手指尖上”。丰富细致的手部动作是促进大脑发育的最佳途径。

玩粘土,是学生喜爱的游戏,也是一项锻炼学生手部精细动作和视觉、触觉的活动。小小的粘土中,蕴涵着学生们无限的创意,他们大胆构思,发挥奇思妙想,体验创造的快乐。

给学生一盒粘土吧,灵巧的小手、聪明的小脑袋,将从粘土游戏开始……

第二课 色彩的搭配和制作不规则条纹

色彩的混合方法

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粘土搭配到一起,即可调配出一种新的颜色。粘土的说明书上一般都会标有各种颜色的调色比例。但是,即使是同一个品牌的粘土,也有可能出现轻微的色差。因此可根据具体需要自行调节粘土的搭配比例,调合出自己喜爱的彩色粘土。

制作不规则条纹:

不规则条纹形态的表现是粘土混合中技巧性较强的部分。不规则条纹是将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粘土按同样长度叠加一起,再将其拉伸、折叠、再拉伸、再折叠,反复几次,形成色彩相同的条纹状,多用于制作各种小饰品或树桩等。

状的制作

第三课 基本形状的制作

圆球状——用手掌反复揉搓成圆球状。揉搓时,应使粘土均匀受力。可以说,圆球形状几乎是所有粘土制品的起点。

水滴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将两个手掌相合,呈“V”字形,将圆球夹在手掌之间反复揉搓。由于角度的不同有时会揉出圆圆的小水滴,有时会揉出细长的小水滴。

梭形——制作出水滴造型后,用同样方法调换粘土在手中的受力部位,再次用手掌反复揉搓。重复几次,使两端的尖头趋于一致。

正六面体——先将粘土揉成小圆球状,再用双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捏平圆球的四周,使之呈正方形。同样方法,反复捏平正方形的六个面,最后固定为正六面体形状。

圆筒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将双手合在一起,夹住圆球反复揉搓,再用食指和大拇指按平两端即可

细长条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放在平整桌面上,利用手掌反复揉搓,使圆球逐渐展开成为条状。揉搓时,如果手指用力过度,很可能会使粘土变得粗细不

一、凹凸不平,因此最好用手掌进行揉搓。

黏土作品欣赏

第四课 葡萄的制作

一、导入:

有一种水果,是人人都喜欢的,长得很漂亮,也很可爱,它就是葡萄!葡萄有很多种,有大有小,有圆有椭圆,有绿色有黑色,有红色有紫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样制作一串紫色的新疆葡萄,吐鲁番葡萄!

二、新课讲授:轻粘土作品的制作方法(示范教学)

1、引导学生制作

2、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学生进行制作活动。

步骤如下:

1、准备绿色、深紫色和浅紫色的粘土各一块。

2、分别将浅紫色、深紫色的粘土搓成圆球。

3、将绿色的粘土搓成细条,做成螺旋状。

4、再用绿色的粘土捏出叶子的形状,用尺子压出纹路。

5、将上面准备好的各种圆球状、螺旋状、叶子形状的粘土按照葡萄的形状组合起来,一串美味的葡萄就完成啦!

三、欣赏并评价学生轻粘土作品

1、学生互相欣赏同伴制作的轻粘土作品。

2、轻粘土作品展:评选作品。

第五课 胡萝卜的制作

一、导入

胡萝卜具有丰富的营养,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很有帮助!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粘土胡萝卜的制作吧!

二、新课讲授:轻粘土作品的制作方法 (示范教学)

1、引导学生制作

2、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学生进行制作活动。

步骤如下:

1、准备黄色和绿色的粘土各一块。

2、将黄色的粘土搓成圆柱状,一端稍尖,用尺子压出纹路。

3、用绿色的粘土捏出叶子的形状。

4、将黄色和绿色的粘土组合起来,就形成一个漂亮的胡萝卜啦!

三、欣赏并评价学生轻粘土作品

1、学生互相欣赏同伴制作的轻粘土作品。

2、轻粘土作品展:评选作品。

第六课 积木的制作

一、导入

积木可以堆积成各种城堡、宫殿,宝宝们一定很喜欢玩积木了!那么,我们一起来制作粘土积木吧!

二、新课讲授:轻粘土作品的制作方法(示范教学)

1、引导学生制作

2、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学生进行制作活动。

步骤如下:

1、准备深绿色、浅绿色、深蓝色、浅蓝色、粉色、紫色、黄色和红色的粘土各一块。

2、将深绿色和紫色的粘土搓成球。

3、将蓝色和粉色的粘土捏成圆柱体。

4、将浅绿色和黄色的粘土捏成正方体。

5、将蓝色的粘土捏成“门”的形状,再将红色的粘土捏成三角形。

6、最后,将上面准备的各种球状、圆柱体、正方体等形状的粘土组合起来,就形成了用积木堆积起来的一座城堡啦!

三、欣赏并评价学生轻粘土作品

1、学生互相欣赏同伴制作的轻粘土作品。

2、轻粘土作品展:评选作品。

第七课 愤怒的小鸟制作

一、导入

愤怒的小鸟:体型小,重量轻,攻击弱,无特效,可在滚动时消灭绿猪。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愤怒的小鸟粘土教程,做起来很简单,做出来后很好看。

二、新课讲授:轻粘土作品的制作方法(示范教学)

1、引导学生制作

2、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学生进行制作活动。

步骤如下:

1、取出红色轻土,捏成一个圆球形

2、取出红色轻土,捏成一个圆球形

3、取出红色粘土,捏出两个小条,组合起来粘到顶部位置

4、捏出两个白色的压扁圆,再捏出一小点圆球,把小黑圆球粘到上方

5、把做好的眼睛粘在圆球的中上方的位置上,在眼睛上方在捏出两条小长条,粘在眼睛上方做眼睫毛

6、最后取出橙色的轻土,捏出一个立体长形三角,把他粘到眼睛中间下方,再在嘴巴上画上一条线

7、取出黑色的粘土,做出一个的小山羽毛,在粘到圆球的尾部 这样愤怒的小鸟之红色小鸟就完成了,是不是很可爱?马上动手吧!

三、欣赏并评价学生轻粘土作品

1、学生互相欣赏同伴制作的轻粘土作品。

2、轻粘土作品展:评选作品。

第八课 熊猫的制作

一、导入:

出示超轻粘土制作国宝熊猫,一只可爱的小熊猫哦。还等什么呢? 开动吧!

二、新课讲授:轻粘土作品的制作方法(示范教学)

1、引导学生制作

2、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学生进行制作活动。

步骤如下:

1、搓两个白色球体,一个当身体,一个作头部。

2、搓四条腿,分别装上作为上肢与下肢。

3、搓两个稍小一些的球体做耳朵,黏在头部上方二侧。

4、搓两个更小的并压扁,贴在耳朵下面当作熊猫最大特征的黑眼圈。

5、搓两个小白球当作白眼珠。

6、再搓三个小小黑球,分别做黑眼球与小鼻子完成。

三、欣赏并评价学生轻粘土作品

1、学生互相欣赏同伴制作的轻粘土作品。

2、轻粘土作品展:评选作品。

第九课 收获篮的制作

一、导入

有了收获篮就可以把那些办公桌上的小零碎都装进去,再也不会乱糟糟了。

二、新课讲授:轻粘土作品的制作方法(示范教学)

1、引导学生制作

2、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学生进行制作活动。

步骤如下:

1、将等量的黑色、黄色、红色粘土混在一起,形成古铜色;

2、将粘土揉成两根细长条状,抓住两端后缠绕,绕的时候注意不要让两条线 粘在一起;

3、把绕好的长线卷得圆圆的,形成篮子的底面;

4、底面做好后,再向上叠到所希望的高度;

5、做成篮子模样后,做两个把手贴在上面,篮子即可制作完成。

三、欣赏并评价学生轻粘土作品

1、学生互相欣赏同伴制作的轻粘土作品。

2、轻粘土作品展:评选作品。

第十课 圆珠笔的制作

一、导入

只要有笔芯和粘土,就能做出完全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开始行动吧!

二、新课讲授:轻粘土作品的制作方法 (示范教学)

1、引导学生制作

2、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学生进行制作活动

步骤如下:

1、将自己喜欢颜色的粘土揉成圆筒状,再压扁;

2、把笔芯放在中间,留出适当的长度后剪掉;

3、滚一滚,使笔芯位于中间,笔芯的前端用手压一压,使笔芯和粘土更好地连接;

4、笔身可以加上漂亮的装饰,笔的末端也可以装饰得更漂亮一点。

三、欣赏并评价学生轻粘土作品

1、学生互相欣赏同伴制作的轻粘土作品。

2、轻粘土作品展:评选作品。

第12篇:超轻纸粘土的测定综述

超轻纸粘土的测定

学院:轻工与能源学院

班级:轻化101

专业:轻化工程

指导老师:张素风

学号:201001010123

姓名:罗文龙

超轻纸粘土的介绍及功能

超轻纸粘土的特点:1.颜色多种,无毒,不粘手,柔软性好,可塑性强,

2、作品不需烘烤,自然风干,干燥后不会出现裂纹。

3、作品干燥定型后,可以上色(可涂上水彩或广告色),可用水彩、油彩、压克力颜料、指甲油等上色,有很高的包容性。颜色干后再涂上光油,即可长期保存。

4.与其它材质的结合度高,不管是纸张、玻璃、金属、还是蕾丝、珠片都有极佳的密合度。

5.由于纸黏土是遇空气自然风干的,所以只要在保障纸黏土不接触空气的情况下,是不会干掉的。

6.干燥速度取决于制作作品的大小,作品越小,干燥速度越快,越大则越慢,一般表面干燥的时间为3小时左右。

7、由于纸黏土尤其是超轻土能够明显的体现出在材料上面压出来的纹路,所以很多人把它应用于手脚印的制作,比如婚庆情侣手印、宝贝成长手印,所以又叫做手脚印泥。

超轻纸粘土的成分:超轻纸黏土成分包括发泡粉、水、纸浆、糊剂,由于膨胀体积教大,比重很小,一般为0.25~0.28,做出来的作品干燥后的重量是干燥前的1/4,极轻而又不容易碎,这种简称为超轻土,在日本比较盛行,有K-CLAY的牌子,在中国有哈比特超轻土的牌子。

传统纸黏土的成分包括胶质,纤维(和长石)等。由于材料的取得和存放方便,随手随处可捏塑,着色自由,又不像陶瓷具有需烧烤的特性;运用它来创作,具有玩泥土般直接碰触的快感,又具有平面绘画一般的自由自在,且可直接参入水彩或涂上水彩,压克力彩,油彩等颜料,纸粘土已流行于现代社会。

纸粘土由纯木浆或纸浆,天然或加工后的细粉,最后加入粘合剂用来改善它的柔软性韧性,是一种健康、安全的环保型手工艺材料。可结合绘画、雕塑等多种技法,根据自己的设计,用纸粘土做人物、动物等立体玩偶。

超轻纸粘土的使用:你可以运用超轻纸粘土自由制作各种不同类型的物体,也可以包覆在其他物体外面。感谢它的适用性,光滑的表面和极轻的质量,它是制作娃娃玩偶的理想材料。当制作高的物体或有突出的部分,可以使用金属线插入用来增大稳定性。

举例说明:做玩偶的头部,可以用聚苯乙烯或其他塑料制品作为基座,在外表用纸粘土包覆成型,当作品未干燥前你可以用食指把作品表面抹光滑,作品干燥后你可以用600目水砂纸把作品表面打磨光滑。作品的干燥时间和作品的厚度及温度干湿度都有关系,厚度较厚的作品需要两天或更长的时间干燥。作品的修饰可以运用刻刀,修饰完成后的作品可以使用水基颜料彩绘,干后可以用喷漆或醇酸漆进行喷涂表面保护层。

超轻纸粘土的作用:

1、手工艺捏塑素材:适用于玩偶、公仔、胸针、发饰、浮雕壁饰、镜框、仿真花等的制作。

2、是制作宝宝手足印的绝佳素材,因为它无毒环保对宝宝的皮肤没有伤害。

3、美劳教育最佳素材:可以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并可用于亲子DIY活动。它是家庭、个人、陶吧及各类娱乐场所自娱自乐的手工艺捏塑材

超轻纸粘土的保存方法:密封、干燥的地方保存。如果稍微有点干的话可以喷少许水使其变软,完全干燥了的话是无法变软的,因为含有纸浆的成分,完全干燥后加水的话只会化掉。

实验药品的介绍

碳酸钠:碳酸钠是白色粉末状,分子式为Na2CO3,晶体称碳酸钠石。常温下属单斜晶系。440 ℃ 转变β变体;500 ℃转变为α变体,熔点为854℃。熔融状态下晶格受到破坏,但仍保持短程的有序结构。碳酸钠晶体分子式为Na2CO3·10H2O。碳酸钠是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它广泛用在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工业。 碳酸钠的商品名为纯碱。视产品堆积密度的不同分为:重质纯碱和轻质纯碱。碳酸钠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之一,是进出口的大众化工产品。碳酸钠等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等有效成分构成,并已被科学实验所证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山梨酸钠 :山梨酸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具有较高的抗菌性能,对细菌、霉菌、酵母菌均有抑制作用,特别是防霉效果良好。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和医药等方面具有安全性好、防腐性能高效的特点,副作用比苯甲酸少。所以会被用来替代,有毒的添加剂,苯甲酸钠。用山梨酸(山梨酸钠、山梨酸钾)作防腐剂,经国内外大量使用,虽然没有发现对人体不利和中毒,但某些防腐剂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了致癌性,如用作罐头食品防腐剂的山梨酸可能与纤维肉瘤的形成有关。

发泡粉:发泡粉是未膨胀的球,可作为一种发泡剂,加热至170度微球体积膨胀100%,达到原先的30-50倍。在热固性聚合物固化前加入未膨胀的微球,能减少空隙,空洞和表面的缺陷,由于固化过程中,微球的膨胀有保持内部的压力,而使表面的性能得以改善。在各种聚酯胶泥配方中加入预膨胀的发泡粉后,呈现奶油状或膏状,令使用上更为方便,在聚酯模型的填缝材料中添加发泡粉后,能改进了打磨性。

【应用范围】

应用于在丝网印刷的油墨中,在纸张,壁纸和织物上获得一种三维图形。在挤出和注塑加工时,09DUX80发泡粉提供一个可控制和确定的发泡过程,发泡后的微球是一种100%的封闭体,其大小约100UM。其它领域的应用:包括汽车工业用的修补涂料和密封胶、纸板、纸张,染料,织物,无纺织的喷染和涭渍。

【使用方法】

在硅橡胶中添加1.5%~2%重量份的微球,可使硅橡胶的密度从1800KG/M3降至1100KG/M3,胶混的打磨性也得以改进。

【储存条件】

长期储存而不会影响性能,但应当避免在很高温度下存放。 胶水:胶水就是能够粘接二个物体的物质。胶水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须涂在二个物体之间才能发挥粘接作用。胶水中的化学成分,在水性环境里。胶水中的高分子体(白胶中的醋酸乙烯是石油衍生物的一种)都是呈圆形粒子,一般粒子的半径是在0.5~5μm之间。物体的粘接,就是靠胶水中的高分子体间的拉力来实现的。在胶水中,水就是中高分子体的载体,水载着高分子体慢慢地浸入到物体的组织内。当胶水中的水分消失后,胶水中的高分子体就依靠相互间的拉力,将两个物体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在胶水的使用中,涂胶量过多就会使胶水中的高分子体相互拥挤在一起;高分子体间产生不了很好的拉力。高分子体相互拥挤,从而形成不了相互间最强的吸引力。同时,高分子体间的水分也不容易挥发掉。这就是为什么在粘接过程中\"胶膜越厚,胶水的粘接效力就越差的原因\"。涂胶量过多,胶水大起到的是\"填充作用\"而不是粘接作用,物体间的粘接靠的不是胶水的粘结力,而是胶水的\"内聚力\"。如果不是水溶性的,其实原理也大同小异,就是用其他溶剂代替了水罢了。

超轻纸粘土的实验

实验目的:1.了解超轻粘土的制作与测定方法

2.学会使用PFI磨浆机,真空泵抽滤,搅拌机,干燥箱

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论文的写作

实验仪器:PFI立式磨浆机,碎浆机,干燥箱,大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实验样品及药品:针叶木浆板若干块,胶水,山梨酸钠,发泡粉,碳

酸钠等

实验步骤:1.先测定针叶木纸板的水分含量:取少量纸板分3组,后分别撕碎成细小纸屑,分别称其重量,记录数据,放到干燥箱里,4小时后,取出待冷却后称其重量,记录数据,计算水分含量并取其平均值即为针叶木纸板水分含

2.碎浆制成纸浆:由纸板的水分含量,计算出制30g纯纸浆所需的纸板量,后称取3份纸板分为3组实验进行,先将纸板放到水里泡4个小时,然后取出撕碎,放到碎浆机使充分纤维分离开来,碎浆完成后,向每组倒入水使纸浆和水总重量为300g,即制得了百分之10的样品浆了,再拿到PFI磨浆机磨浆,3组样品分别取:80000转,60000转,30000转,磨完浆后,清洗完机器

3.配置成超轻粘土:合理地配置发泡粉,山梨酸钠,碳酸钠,胶水的比例,配置成超轻纸粘土样品

4.测定超轻粘土的各种性能:一,测定其保水值:各取少量样品分成3组(共9组),后称其重量,记录数据,放到干燥箱干燥4小时,取出称量,记录数据,计算其保水值;二,测量裂断性:取适量的各组样品各分为3组,后测其裂断性;三,测其风化性;取少量各组样品各分3组,后测其风化性

这次实验让我学会了许多实验的仪器操作和对超轻纸粘土的制作与其特性的了解,再这次试验中要真诚地感谢张素风老师和曹书源学姐的大力帮助,她们始终认真的指导我的实验,让我学会了不少东西。

第13篇:幼儿园儿童简单超轻粘土制作方法

简单儿童超轻粘土制作方法

1 用白色粘土做出一个蛋蛋形。

2 用片小圆形压平,作为翅膀。

3 製作两片红色一大一小的半圆,贴上头上,可以作为鸡冠。

4 两个黄色小三角形,上下一贴,变成小嘴儿。

5 橙色製作小鸡脚部。

6 完成 : D

第14篇:《好玩的超轻粘土》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看、闻、捏等操作活动,来认识超轻粘土的特性。

2.感受游戏的创造性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捏泥的经验。

2.材料准备:超轻粘土,各种模具,叉子,塑料小勺子,牙签,雪糕棍,各种石头、积木等。

活动过程:

1.出示超轻粘土,让幼儿通过看一看,问一问,捏一捏,充分感知其特性。

2.幼儿自由操作:

(1)利用模具,幼儿制作好吃的事物,如饼干,糕点等。

(2)小小创造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运用已有材料进行创造。教师巡回指导。

3.展评幼儿的作品,“我是最棒的”。

请幼儿主动为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提高幼儿表达能力及自信心。

第15篇:超轻教案[版]

游戏 击鼓传花

疯狂来往 安静 拍手

第一节 展示自己的作品

基本制作方法 每个人一种颜色,分享 展示 第二节 圆 球形 可以想到什么

小章鱼

第三节 正方形 正方体 正方体的特点 面积 透视图 色子 (做游戏) 第四节 长方体 砖头 我的堆砖头哲学

第五节 三角形 等边 等腰 直角三角形

面积 周长

圆锥 小蘑菇 第六节 圆柱 小蜗牛 儿歌 第七节 蛇 故事 蛇的特点

第八节 混色技巧 如何混色 有哪些

比反应 touch color 第九节 椭圆 向日葵

第十节 水滴状 小花一

第十一节 装饰自己的笔 第十二节 奥特曼 第十三节 考拉

第十四节 展示小王子 讲小王子的故事 第十五节 小猪

第十六节 小虫子 小萝卜

第十七节 画画接力 画鼻子 游戏课 第十八节 小花盆 第十九节 小猫咪 第二十节 展示作品

超轻粘土教案一

教学目标

使孩子们初步认识超轻粘土,引起兴趣,学会合作与分享

教学准备

每人四分之一袋超轻粘土,颜色不同

教学内容

展示自己的作品,引起小朋友们的兴趣,问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

介绍基本的揉捏方法

球形法 水滴法 空心法 压片法 柱形法 长条法 三

分享色彩

让小朋友们用自己手里的颜色互相交换,获得多种不同的颜色,做出自己想要做出的作品 四

展示小朋友们的作品,进行总结

引导小朋友们自己上台展示,主动上去的奖励自己的作品 告诉小朋友们分享的意义,一种颜色可以换成漂亮的彩虹。 五

回收多余的粘土

超轻粘土教案二

教学目标 让小朋友们认识圆形 ,圆形的形成, 简单了解球体 介绍小章鱼的习性,特点 图片 教会小朋友们做小章鱼

教学准备

四分之一袋超轻粘土

教学内容

一 圆形

展示圆形图片 问小朋友想到了什么

圆形是如何形成的,每个圆都有一个圆心,一个点绕圆心以相同的距离旋转,就得到了圆形。 二

球体

先用球形法捏出一个直径三厘米的球体,展示。告诉小朋友们其实每个球体里都有很多的圆形,切开球体展示圆形 三 章鱼

告诉小朋友们捏出其直径三分之一的7个小球体。让他们在大球体偏下方围上这一圈的小球体,做成爪子

做好眼睛和嘴巴,可以加上帽子或者蝴蝶结来装饰。

四 讲述章鱼的生存环境习性 等

展示小朋友们的作品

回收多余的粘土 超轻粘土教案三

教学目标

教会小朋友们混色方法 颜色叠加的效果 (不仅可以用于超轻粘土也可用于美术方面)

讲述超轻粘土混色的方法 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混色,感受变化 教学准备 每人四分之一袋超轻粘土 教学内容

一 讲述一些混色的常识

如红+蓝=紫

黄+蓝=绿

讲述之后,提问,看小朋友们谁反应快

玩色彩游戏 说颜色,小朋友们用手去教室里找这种颜色并且碰触 四

教学 如何对超轻粘土进行混色 把两种颜色揉到一起,按压,捏,揉,直到两种颜色均匀地变成一种颜色 用小袋子装好混色后的粘土,可用于做之后的小花。

超轻粘土教案四

教学目标

告诉孩子们我们的世界是美丽的,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双手使自己的生活更美丽。美丽是一种心态,与金钱无关,我们可以自己装点自己的生活,丰富精神。

进行“装饰笔”的教学

用超轻在自己的笔上做出漂亮的小花 教学准备

分成小组 发紫色,蓝色,粉色 白色 绿色的超轻,

教学内容

进行马蹄莲的教学,可以粘在自己的笔上进行装饰 让小朋友们自己展示成品

超轻粘土教案五

教学目标 给孩子们最纯真的童话 讲述小王子的故事 教学准备

小王子的粘土作品 教学内容 展示自己小王子粘土作品

给小朋友们讲述小王子的故事

小王子与玫瑰花 小狐狸之间的纯真童话 避免孩子们对教学厌倦,提供不同的体验。

第16篇:吉祥物教案

设计吉祥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吉祥物设计的作用、意义,知道部分著名吉祥物的造型,色彩和年代、国度、

代表哪个重要活动。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吉祥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

教法设计:

1、利用多媒体提供优秀作品,加以教师演示,激发学习。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注重师生互动、强调自主学习、创建和谐课堂气氛。

3、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并展示作品,谈思路,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重点:吉祥物的创作构思

教学难点:吉祥物的造型和色彩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课堂气氛,检查用具及搜集的资料。

二、导入新课:

欣赏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精彩视频,引出课题:设计吉祥物。

三、讲授新课:

1、欣赏的祥物作品,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吉祥物。

2、教师出示范作,让学生了解吉祥物的种类。

3、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吉祥物的造型及色彩的特点。

4、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吉祥物的构思方法。

四、师生互动:

教师以冬季长跑活动为主题,画一个吉祥物的草图,请学生在此基础上夸张(形体,动作,表情,服饰,手持的代表性道具等),并展示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

五、学生体验:设计一个吉祥物,并给设计的吉祥物取个好听且体现主题的名字。

1、为我校书画展一个吉祥物。

2、为学校运动会设计一个吉祥物。

3、为学校艺术节设计一个吉祥物。

4、为劳动节设计一个吉祥物。

在设计的过程中可欣赏屏幕上的作品,吸取灵感,设计出更优秀作品。

六、作业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谈设计的吉祥物创意、思路。

2、教师评价,总结。

七、课堂总结:

第17篇:超轻纸粘土在美术社团活动中的应用

超轻纸粘土在美术社团活动中的应用

【关键词】 超轻纸粘土;美术社团活动;泥塑;新型

媒介;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119―01

一、超轻纸粘土是什么?

超轻纸粘土,是一种流行于欧美、日、韩等国家的软雕塑材料,因为原料主要是纸纤维,所以也叫纸浆泥或者纸黏土。纸粘土由于膨胀体积会较大,比重很小,一般为0.25~0.28,做出来的作品干燥后的重量是干燥前的1/4,极轻而又不容易碎,简称为超轻粘土。且可直接参入水彩或涂上水彩,压克力彩、油彩等颜料;在材质搭配上,不论是石材、木材、玻璃都很适合,因此在艺术创作应用上非常方便,适合在美术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

由此可见,纸粘土艺术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展的、想象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化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因此,纸粘土造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教学课程,它能为学生开拓出一个相对自由的全新的创作空间。

二、超轻纸粘土的优点

纸粘土由纯木浆或纸浆,最后加入粘合剂制成,粘合剂用来改善它的柔软性韧性,是一种健康、安全的环保型手工艺材料。它使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了更多运用手指肌肉的机会。学生的小肌群处于发育阶段,用超轻纸粘土这一新型媒介能更好地达到要求。制作中运用“团、搓、压、粘、拉、雕”等基本方法,需要手指间的配合,大臂小臂的合理用力,视觉、触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促进了孩子们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绘画、雕塑等多种技法,根据自己的设计,用纸粘土做人物、动物等立体玩偶,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简单的技能,培养艺术才能,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超轻纸粘土实际操作简单,手感柔软、无味,学生可以任意盘条、搓蛋、切块、粘合。由于纸粘土的特性,纸粘土未干前要加上颜料(丙烯颜料、水彩等),令纸粘土里里外外都变成制作者想要的颜色, 这种方法则较为复杂。而干画法是指纸粘土干透后加上颜料(广告彩、水彩),因此它特别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在好奇心的体验中,学生的多种创作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获得无限的乐趣。超轻纸粘土还可以制作成玩偶、公仔、胸针、发饰、浮雕壁饰、镜框、仿真花等多种手工品,对学生技能技巧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三、超轻纸粘土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在多所小学美术社团活动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在初步尝试基本技法的时候,作品常常充满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多种创作方法,如材料混搭法、几何组合法、浮雕、混色法、圆雕组合法、写实法、夸张变形法等。而对于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观察力、想象力,掌握了揉、搓、拉、压等,在制作活动中能用一些基本的技法和技巧,能用简单的技法表现心中的所想所思。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记忆生活中的细节,运用工具材料比较细致地做出各种物品,进一步增强学生立体概念的形成。

不同的学生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还要因材施教,并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创作带来的愉悦感。如,我们可结合“开放式”课堂教学,组织学校进行学生纸粘土大赛及学生作品展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纸粘土的魅力,并激发自豪感和荣誉感,深化学习纸粘土创作的热情。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参观泥塑作品展、超轻纸粘土艺术展等,播放相关幻灯片,让学生感受中华工艺美术精美绝伦的美,激发学生主动创作的欲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操作能力。

2.通过学习和欣赏传统民间艺术,提升学生创作能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传统民间艺术,可促进超轻纸粘土制作能力的提高。民间艺术的形式种类繁多,形态丰富多彩,其文化内涵丰富,它们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诉说不同的生活感悟。因此,在乡村少年宫课外活动中,教师可开展传统泥塑的学习与制作,让学生尝试认知选泥、揉泥、搓泥、捏泥、团泥等技能,在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可在多方面有很大进步,能大胆突破,自由创作,并对超轻纸粘土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教师需要探索、挖掘更多的教学方法,让类似超轻纸粘土这种新型材料艺术在乡村少年宫美术社团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

编辑:王金梅

第18篇:谈幼儿园DIY新宠“超轻粘土”的教学尝试

谈幼儿园DIY新宠“超轻粘土”的教学尝试

摘要:

手工活动的种类有很多,泥塑为其中的一种形式,可以充分锻炼幼儿手部的灵活性,加强手部小肌肉群的运动,强化手部的精细化动作,从而开发幼儿创造了、想象力,使大脑更为发达。现在幼儿园一种新型的材料——“粘土”,而粘土中的“超轻粘土”因其颜色鲜艳,柔软的质地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成为了手工制作的新宠。它经过揉捏会变得更加柔软,富有弹性,更易于粘合,不需要借助胶水即可方便、快捷地进行手工制作。由于它具有高速延展性和可塑性,可以聚塑造成各种千变万化的图样和形状,充分满足幼儿的创造与我,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粘土,表现,创造

超轻粘土最早在日本盛行起来,后流行于欧美、韩等国家,它是一种新的手工造型材料,渐渐被一些商家发现,出现在商场亲子DIY区等,现在已经进入幼儿园的手工区。超轻粘土其实是纸粘土的一种,因为它超轻,不粘手,无毒、自然风干,保存时间长,而且捏塑起来更容易更舒适,更适合造型, 渐渐已成了幼儿园DIY的新宠。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超轻粘土的成分包括发泡粉、水、纸浆、糊剂,由于膨胀体积较大,比重很小,做出来的作品干燥后的重量是干燥前的1/4,极轻而又不容易碎。超轻粘土和彩泥相比较,色彩更加炫丽,色泽更加纯正,而且按色彩形成规律,揉合不同颜色的弹跳泥可形成新的色彩,变换无穷;触摸起来。手感更细腻,不油腻;可塑性相对而言更易造型,泥体之间的粘接性强,轻轻一碰便粘上来,拉伸强度大,可做精细物品;作品保存也比彩泥易定型,不会裂开,色泽亮丽,保存更长久。我认为超轻粘土更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它不像橡皮泥那样油油的,还有刺激的味道,也不像软陶需要高手才能做出好的作品来,它属于创作级别的材料,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会很快上手的,想象力觉不比大人差。

在我班近两年的幼儿粘土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许多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幼儿园各年龄段的孩子因生理和心里发展都处于不同的阶段,所以学习内容有所不同。

一、在“玩”中激发的兴趣——小班幼儿粘土教学的要点

都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就从孩子的天性出发,通过孩子自由的玩粘土,随意地运用捏塑、拍打、揉、搓等动作进行创作过程中,看着一团团的粘土经过自己的揉捏之后变成了形态各异的小人、小动物、小餐具等等,就会感到十分满足于快乐,于是便会无拘无束、自由地尝试。轻松愉快的“玩”粘土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而小班幼儿处于无目的的感知材料阶段,在塑造技能上处于原始性体验、感知粘土阶段。由于这个年龄的幼儿手部小肌肉发育不够成熟,认识能力也很有限,他们在塑造时并没有明确的目的,知识无目的的玩。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主要提供孩子自由玩粘土的机会,体验粘土活动的快乐,培养兴趣。在游戏过程中塑造一些外形简单、容易表达的物体,比如在“点心店”里请幼儿搓搓长条的面、圆圆的汤圆。“糖果店”里的饼干、棒棒糖,还有一些简单的小水果等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发展及手眼协调能力。

小班的孩子在玩粘土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具体的目的性,比如,有的时候孩子明明说要做一个面包,但搓搓就变成了长长的面条了,还有的一会团圆做苹果,一会压扁了做饼干,一会又变成饺子了。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不要过分强调操作技巧和孩子最终的造型如何逼真,应多的去关注孩子在玩粘土的过程中是否感受到粘土带来的快乐,接纳孩子们因技巧不成熟而造成一件件看不懂的作品,教师应该鼓励孩子大胆的描述自己的作品,提升孩子的经验,比如,我们在一次粘土制作苹果的过程中,我请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一个孩子说:“我是用红色的搓圆成苹果,然后再搓一个杆儿。”另一个孩子说:“我的杆儿太细了,不小心就断了。还有一个孩子说:“短一点就不会短了。”可见在玩粘土的过程中,孩子们还是会发现一些问题,通过大家的讨论,一起总结经验方法,从中使孩子们的经验进一步提升。

超轻粘土有一个缺点就是两块粘土一旦挨上就分不开了,因此给小班的孩子玩粘土初期建议每一组只提供一种颜色,后面慢慢增加颜色的数量,这个特点也一定让幼儿了解到,否则孩子们的作品会因为多种颜色混合而变成一团脏兮兮的粘土。不过老师可以将这些粘土收集起来讲其简单的再配合进行二度使用,比如用这样灰灰的粘捏土杯垫、猕猴桃等。

二、在“表现”中提高审美——中班幼儿粘土教学的要点

中班幼儿在小班“玩”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具有立体造型的意识,但造型简单,表现作品的手法较单一。在教学内容与技巧上主要学习用多种形状的方法进行塑造,如椭圆形,水滴形,心形等。超轻粘土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可以和许多不同材料的结合,比如塑料、纸张、金属,包括布料,珠片等等。因此教师除了提供粘土进行创作以外,还可以提供多种材料来丰富作品。比如在做房子的时候,可以让幼儿直接将粘土抹在盒子上面;用毛根来做小人的手脚、铁丝做花环等等,还有辅助纽扣、小棒、羽毛、吸管等进行装饰等,大大满足孩子创作的欲望。到了中班后期,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粘土的混色,比如将几种颜色简单的混合在一起,稍微搓揉就成了一个彩色条。也可以简单的黄色加蓝色变成蓝色等,还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新的颜色。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东西,如在“美丽的花朵”中,教师可以带幼儿去小花园看一看,找找有些审美化?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花朵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叶子又是什么样的,主要都长在花杆的哪里?等等,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幼儿在捏花朵的过程中就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花朵来。有的孩子会捏出含苞待放的花蕾,有的孩子会扭出有笑脸的花朵娃娃,还有的会扭出完全盛开的美丽的花朵„„还比如同是一只动物,有的孩子做出来可能是站着的,有的也可能是躺着的,有的甚至可能是跑着的。就像有一次孩子们在做小猪时,有一个孩子在小猪的鼻子下面放了一个长长的粘土,问他这是什么,他告诉我说这是小猪流出来的鼻涕,让人不禁为之一笑。再看那只小猪,似乎因着这一条鼻涕变得与众不同起来。

总之,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人成人,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是引导幼儿自愿表达自己的欲望,大胆的用不同的技法去表现作品,并对幼儿的作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了追求结果“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1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力创造的萌芽。幼儿的审美意识萌发于幼儿的创作过程之中,通过长期对幼儿绘画和泥塑过程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他们的创作中,都会表现出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丰富的审美情感,幼儿的作品虽然有些幼稚、粗糙,不像成人制作出啦的那么精致,但正是这种无饰的本质和丰富的联想,把心思者引到了一种奇妙的世界,这也正反应孩子审美意识的独特之处。幼儿对作品的欣赏常常赋予情感,是情感构成了他们制作行为中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有着个人对形式的快感和愉悦,而粘土这一无拘无束的形式,给幼儿创作带来了惬意的心境,因此,粘土活动的过程无疑使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三、在“创造”中促进发展——大班幼儿粘土教学的要点

大班幼儿随着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运用超轻粘土塑造表现情感的程度也大大增加了,喜欢用粘土塑造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体验。通过粘土的塑造幼儿的心理得到平衡,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他们会借助辅助工具来塑造物体的细节特征,比如用塑料刀来可以刻画五官等。所塑造的人物不仅更精细,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动作和神态。这一阶段,由于幼儿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在学习的技巧上可以让幼儿掌握梭形、梨形、花生形、组合型形状等较为复杂的形状。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动物、人物、交通工具以及组合内容为主。教师应多引导幼儿观察人物的表情、姿态,鼓励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创设背景丰富作品,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互相之间的合作能力。如活动《运动小人》,在活动之前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在运动中的人物的动态,模仿动作,观察图片等等,然后再请幼儿说说想做一个在怎么样运动小人,应该怎么样来制作,可以进行讨论。教师准备电线、粘土、泡沫板等,引导幼儿用电线来制作小人的骨架,然后将粘土敷在上面变成小人肌肉,最后固定在泡沫板上。再比如《马路上的小汽车》,在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自己带玩具车来玩,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的功能,讨论怎么样制作小汽车,最后可以分组活动,以组为单位,共同进行创作。在活动中,刚开始,小朋友不太好分工,他们往往会自己自做自己的,这个时候驾驶应该引导幼儿学会怎样进行分工与合作。在这种自主表达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不要过多的感受孩子或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可以再幼儿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提示和帮助。除此之外,教师应该让幼儿多接触各种艺术品,如捏面人,脸谱,浮雕等,丰富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创造自己喜欢的作品。

幼儿玩粘土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价值取向,他们不拘于形式,创作也不受理性的束缚,更多的是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和对周围事物的经验,运用粘土进行最直率的表现。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从幼儿的视角去观看他们的作品,我们会发现,自然的一切被幼儿赋予了生命,他们做出来的作品朝气蓬勃、任性天真,就行幼儿本身。如在制作“椅子”的活动中,幼儿欣赏意思后,动脑构想、设计制作了农家人的竹椅、长辈的太师椅,娃娃们的动物椅、酒吧间的转转椅、外星球的怪兽椅等等椅子,形态各异。请幼儿结束作品时,有的幼儿说,可以让一家人一起坐在大大的太师椅上,说说话,做做游戏,多舒服呀;有的说,动物椅可以放在鱼缸里,让小鱼玩累了以后也坐一坐,多有意思呀。幼儿每人都有着独特的创作意图。正是幼儿随心所欲的捏着,做着,创作着,幼稚、粗糙而又极具生命力的作品,使他们的创造力在做做玩玩中得到了发展。

泥土看似无声无息,却充满了灵性与生命力;泥土看似朴实无华,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当孩子们通过自由地玩陶泥,随意地运用捏塑,拍打,揉,搓等动作进行创作所获得快乐的同时,也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孩子的智力发展起源于动作,而制粘土的整个过程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第19篇:超轻粘土在培智美术中的应用

超轻粘土在培智美术中的应用

新萌学校

王东生

【摘要】超轻粘土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新型造型材料,本文通过长期实践,全面总结了超轻粘土在培智教育中的应用,包括超轻粘土的教学价值、课程架构、教学模块设计、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对培智学校里开展超轻粘土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与参考作用。

【关键词】超轻粘土

智障美术 小学美术

超轻粘土是一种柔软、轻巧、便于造型、安全无毒的造型材料。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成熟,价格低廉,越来越普及,成为师生喜欢的一种教学媒材。

现在,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轻度,甚至中度智障学生回归主流,培智类学校招收的学生智障程度越来越重,大多数学生的绘画能力仅停留在

三、四岁的水平,这些学生的特征是:腕关节和指关节的控制能力较差,需要在精细动作方面进行训练。由于智力发育迟滞,记忆能力较差,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想象能力难以得到发展,单纯的绘画对他们来说显得十分困难。

从儿童绘画发展阶段来看,这些孩子大多处于涂鸦期,少数好一点的学生处于前样式化期,相当于四五岁的正常儿童水平。对他们来说,十分需要进行大量的感知觉训练和动作训练,发展他们感知觉的灵敏性和动作行为习惯,适应日常生活。在这些初入人生的生存技能方面,绘画很难起到训练作用,更难以起到发展他们美术能力的作用。而超轻粘土比较利于学生感知、动作方面的多种机能的发展,有着广泛的促进作用,非常适合智障学生的教育教学训练。

一、超轻粘土的教学价值

首先,超轻粘土可以训练学生的精细动作,当然,这种精细动作与绘画相比较为粗放,更便于学生操作。

其次,操作超轻粘土时的动作种类比较广泛,搓、捏、揉、压、拉均可,客观上可以充分地训练学生的手部造型能力,刺激脑部神经建立更多的连接,发展脑功能,提高智能水平。

第三,超轻粘土的技能技法十分丰富,可以进行平面创作,也可以进行立体创作;可以进行自由创作,也可以运用模子进行套模翻模复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材料一起使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第四,超轻粘土可以进行步骤单一的简单操作,也可以进行步骤众多的复杂操作,难易伸缩性极强,便于在学生层次较复杂的班级使用。

二、超轻粘土课程的架构

依据超轻粘土的这些特点,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们整理了所教授的内容,以儿童绘画发展阶段为线索,设计了超轻粘土课程的递进结构,主要包括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适合感觉运动期和涂鸦期的学生。针对感觉运动期的孩子,主要进行感觉、动作训练,通过感觉和动作,促进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如让学生模仿教师动作,按口令、节律进行搓、揉、捏、压、拉等动作的方法,通过基本的动作元素训练,建立简单的行为模式,发展智障孩子的智能。针对涂鸦期的孩子,则是通过搓、揉、捏、压、拉进行基础的粘土创作,步骤控制在两个以内。

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内容适合前样式化期的学生。主要进行认知和技巧方面较为简单的、有目的的创作,这一部分的内容多为表现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提取学生大脑中的记忆,或对现成作品进行模仿,或利用超轻粘土对用其他材料创作的艺术作品进行再创作。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关注外界,对身边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可教育性较强,故这部分内容是课程的主体,内容较为丰富多彩。步骤可以控制在二至四个以内。这个阶段,可以采取集体创作的方式,将简单的形象合成为复杂的主题创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阶段也可以进行一些一两个步骤的简单技能训练,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精细动作能力,

第三部分:这一部分适合样式化期及以上发展阶段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智力相当于七八岁的正常孩子,选择认知方面相对较为复杂的内容,如绘本、成语、寓言故事等,进行浅显的、有一定艺术性的模仿、命题创作。步骤可以在四个以上。

三、教学模块设计

按照我们以往设计课程的经验,一般采用模块化的教学设计方法。每个模块包含着若干四至八个相同技能技法的教学内容,按照难度由易到难进行设计,或者相同难度,不同内容,不断练习。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充分掌握该项技能技法。这种模块类似于语文学科中的一个单元。但是与语文学科的单元教学不同的是,美术课的模块是按照技能技法、表现内容,根据学生能力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

为了更好地达到最终的教学的目标,教师将教学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大致分成若干的模块,再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设计每个模块的内容,能力强的学生进度较快,基础模块的内容会少一点,能力弱的学生进度较慢,基础模块的内容会多一点。

比如:在基础模块中,我们设计了搓、揉、压、拉、捏等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同学,这些内容作为一个模块进行学习就足够了,但对于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搓、揉、压、拉、捏就需要分别设计成一个模块来进行教学,每个模块的内容比为能力强的同学设计的要多得多,这样才能保证这些同学充分掌握该项技能。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不至于因为大量重复同一个技能感到厌烦,每个模块的内容不能过多,可以依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节,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模块转换。必要时可以改为其它媒材的教学。

通过这种模块化的教学,不但利于教师有目的的设计教学内容,也利于教师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开发有效的课程。

四、超轻粘土的教学方法

(一)深入理解并运用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重视知觉、动作训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智障孩子之所以表现出智力障碍,根源在于他们的神经发育是不完善的,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某些神经发育缺失、或发育不足、或“搭错了”地方。其中,发育不足是最为普遍的情况。他们的神经,包括脑部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发育的水平都相当于婴幼儿,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智力、心理都只能表现出婴幼儿的特点,有的学生甚至运动能力都接近于婴幼儿。所以,不少同学的动作极不协调,手不听使唤,步履蹒跚,常常感觉他们的动作还行为还“不像人”。

我们知道。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感知,动作训练,通过感知和动作训练,他们开始习得“人类的行为”,逐渐“像文化人一样”去行动、做事、交际。过去,我们一直把轻、中、重度智障孩子都没有区别地当做了“文化人”、“文明人”,但事实上,重度智障孩子像婴幼儿一样,更多的还只是一个有缺陷的自然人,离“文化人”“文明人”还有很大的距离,他们需要习得更多的能够适应日常生活的行为。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成为一个文化人、文明人。有的孩子由于智障程度严重,加上自闭症或脑瘫等多重疾病,连成为一个自然人都较为困难,更加有必要进行这方年的训练。但是,我们的教育教学,由于对这一点认识不足,一直以来都忽略了感知与行为的训练。于是,他们的神经、肌肉的机能很难得到充分有效的训练,这些基础的机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就谈不上高级机能的发展。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科学的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理论,了解婴幼儿的神经发展过程,重视对学生知觉动作的训练。在儿童绘画发展理论中,儿童早期的发展需要经过感觉运动期、涂鸦期两个关键阶段。这两个阶段包括了正常孩子0-3岁这段时期,很多难以参与教学的重度智障孩子的能力恰恰就滞留在这段时期,可见,通过了解正常儿童在这段时期的发展特点,对训练智障孩子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具体到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动起来,不能像教小学生那样,以知识的灌输为主,甚至不能像教育幼儿园的孩子那样,以活动为主。幼儿园的孩子可以顺利地玩游戏,但智障孩子连游戏都不会玩,他们不理解游戏的规则,更不懂得遵守它。在让智障孩子“动起来”的时候,意味着要对他们进行更基础的肌肉训练、动作训练。发展他们的感知觉,让他们的神经能够逐渐控制肌肉,并逐渐增加控制的精确程度。在这方面,超轻粘土具有较大的训练价值。搓、捏、揉、压、拉,都是在训练学生的肌肉、动作,训练学生神经控制肌肉的能力。而且,由于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这方面的学习能够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兴趣。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的神经细胞获得成长的机会,控制肌肉的能力也因此得到发展。

如果我们美术教师不理解,甚至没有意识到感觉、运动对智障学生的重要意义,就可能会一直对学生进行他们难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学,经过多年教学也看不到有任何进步。

由于智障孩子长期滞留在某个阶段,进展十分缓慢,教学的进度就不能过快,必须反复学习、反复练习。教师要多设计难度相同,内容不同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各种机能的发展。

(二)在探索中学习。

智障孩子注意力只能集中很短的时间,但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常常像小学课堂中的那样,先讲后练,讲清再练,避免错误陷入为主,影响教学。但是,这种小学课堂教育模式来源于大班级教学,教师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在培智学校,已经是小班级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另外,智障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十分短暂,再者,美术师一门技能技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更适合边做边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动手为主,不宜讲得太多,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失去兴趣。

(三)课程内容紧跟时代。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包括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四大领域。

在我国的智障美术教育中,由于缺乏教材,或者教材不适用,大多数时候都需要教师自己设计教学内容。但大多数教师由于缺乏经验,且没有得到相关的培训教育,只能东拼西凑,或者选择幼儿园的教材、或者选择小学教材、或者选择一本大家都在用的培智教材硬着头皮进行教学。由于对课程没有深刻的理解,于是,教学缺乏规划,很难成为有机的整体,而且常常会为内容不合适,或没有内容可教而发愁。这时,我们就需要认真学习美术课程标准,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尽量把四个领域的内容都考虑到。避免只进行某个方面的单一教学。

由于智障学生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十分复杂,教师必须自己设计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智障教育之所以困难,就在于这里。这时,我们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准确地把握美术学科的发展前沿。了解了新课标,我们就知道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采用多种媒材,渗透造型、表现、设计、欣赏、综合、探索等各方面的内容,解决了教学内容单薄、贫乏的问题。

在这方面,超轻粘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由于它既可以进行平面创作,也可以进行立体创作,比绘画更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还是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都可以开展教学。如,在最为普遍的造型方面,可以制作包括动植物、人物、建筑、交通、日用品等等各种器物;在表现方面,可以进行主题创作,表现情感、叙述故事;在设计方面,可以进行装饰设计、物品设计等等,在欣赏方面,可以结合名画名作进行再创作;在综合与探索方面,则可以结合文学、音乐,或纸张、杯瓶其他材料等进行创作。可见,超轻粘土作为一种媒材,应用十分广泛,可以开发的教学内容极为丰富。

(四)教师主导创作与学生自由创作相结合。

教学伊始,教师不知道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看看学生会做一些什么,从而了解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以此作为支撑,逐渐开展教学。如我才开始进行超轻粘土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发现有的学生能够制作出饺子、汤圆、大饼、章鱼之类简单的物体,于是我就用这些内容去教学生,学生很快就学会了。然后我又逐步添加新的教学内容。到了一定的时候,由让学生进行一次自由创作,这时会发现学生的能力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以挑战更高的难度。有时也会发现学生只能做出一些比平时教师主导的教学难度较低内容,这表示教师的教学已经超过了学生的能力,需要回过头来补充技法简单的内容,以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

(五)结构化教学与非结构化教学、半结构化教学相结合。

结构化教学是指程序固定、步骤固定、逻辑清晰、结果固定的教学方式,非结构化教学是指程序比较复杂、主观性较强、结果不固定、难以预测的教学方式,半结构化教学是指介于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之间的,教学程序有一定程序、规律,但又不完全固定,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大多数时候,为了培养智障学生养成适宜的行为,必须采用结构化的教学方式,程序固定、步骤固定,且步骤控制在比较有限的步骤以内,一般是三个,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比如,在制作一个蜗牛的时候,包括了三个步骤,制作身子、贝壳、眼睛嘴巴,中度学生可以依据步骤达到这个目标——当然,制作出来的形象不一定很理想,但可以按照步骤制作出成品。但是,如果步骤更多的话,比如,增加一个装饰贝壳的步骤,学生就容易乱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带来混乱。

除了结构化的教学,也可以采取半结构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创作命题作品《秋游》时,我固定一个主题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他们秋游时的照片,介绍一下树和人物的制作方法,具体的创作就由学生自己进行。

至于非结构化的教学方式,在班上的学生情况较为复杂,可以适当采用。如活动组教学中,学生来自各个班级,智障程度不同、疾病复杂,很难开展统一的主题教学,这时,就可以提供各种安全、容易操作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由玩耍,教师则在一旁认真观察、记录,了解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找到他们的共同爱好。

(六)集体创作与独立创作相结合 孩子在相互合作的课堂教学中,兴趣会更加高昂,他们由于得到更多的交流,学习的效率会得到较大提升。所以,在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外,还常常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创作,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共同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完成难度大的部分,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完成简单的部分,当作品完成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作品是自己完成的,很有成就感。

总结: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我们逐渐开发出一套完整的超轻粘土教学体系,内容从最基本的搓、揉、拉、压、捏开始,到不同单个物件的制作,再到主题创作,乃至具有一定文化元素的成语、寓言、童话演绎,包括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四大领域,为智障学生能力的发展拓宽了教学思路,同时也为智障美术教育的深入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当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我们的教学探索由于时间的限制,未来还有不少值得探索的地方,比如借助其它媒材进行创作、利用绘本进行创作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期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深入。

第20篇:超轻粘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超轻粘土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外海中心小学 陈淑贤

颜料、纸、泥、布、金属、木头等各种材料都成为了美术课堂的选择。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的推广,下面我要介绍一下“超轻粘土” 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超轻粘土这种捏塑材料的特性证明了它是一种非常适合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动手动脑能力培养的载体,但因为是新型材料,所以教材中还没有这种美术材料的相关介绍。 材料简介

超轻粘土又称为弹跳泥,是一种无毒、无味、无刺激性新型环保工艺材料,属粘土类,超轻粘土最早诞生于德国并逐渐传遍整个欧洲,后经日本、韩国、台湾传至中国大陆。该材料可塑性强、色彩艳丽,手工者可自由揉捏、随意创作。是一种集陶土、纸粘土、雕塑油泥、橡皮泥等优点集于一身的最新手工创作材料,它可与木头、金属片、亮片、玻璃等材质完美结合使用,由弹跳泥制作的作品不需要烧烤,在24--48小时内可自然风干且有弹性、不碎裂,可以永久保存。

超轻粘土成分包括发泡粉、水、纸浆、糊剂,由于膨胀体积较大,比重很小,一般为0.25~0.28,做出来的作品干燥后的重量是干

超轻粘土装饰吉祥物模板教案
《超轻粘土装饰吉祥物模板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