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学前教育原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14 08:37:35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前教育原理

学前教育原理 简答题

1.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据优势地位。小班幼儿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许多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中班幼儿经过幼儿园一年的教育,无意注意得以发展,他们对有兴趣的活动能够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和稳定。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幼儿园中,老师在组织幼儿的游戏活动时,经常提醒幼儿“注意听老师讲”,就是为了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此外,幼儿从始至终地听老师讲故事,认真地画画、做手工等都是幼儿有目的的活动,而且为了完成活动要努力控制自己不做别的事,这也是幼儿的有意注意。 2.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答案要点】

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是密切联系着的。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知觉是多种感觉的有机结合,但它不是个别感觉成分的简单总和,它包含了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感觉成分的作用,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也丰富得多。感觉也不能脱离知觉而孤立存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感觉到事物个别属性时,就同时知觉到具体事物的整体。任何整个事物及其个别属性都是密切联系的。知觉与感觉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统称感知。 3.简述幼儿教育研究的方法。 【答案要点】

幼儿教育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教师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观察,并进行录和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谈话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因为言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要外部表现之一。

(3)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儿童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 (4)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教师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5)个案法。个案法是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来识该案例的现状或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还为您准备了以下内 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答案要点】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提出来的,其决策要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一般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文本和教育法令中。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

(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 5.简述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概念。 【答案要点】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总结等环节,充分运用幼儿园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从而实现班级工作目标,达到预定的保育和教育目的。 这一概念的具体含义是:

首先,班级管理的主体是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管理是由人去实施的。 其次,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和其他因素的综合。

再次,班级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实施、调整、总结等环节来实现的。 最后,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班级工作目标,达到预定的保教目的。 6.简述幼儿园的主要任务。 【答案要点】

(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2)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7.简述教育的构成要素。 【答案要点】

教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包含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的中介,它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它们联系起来。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还为您准备了以下内容: 简答题

1.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答案要点】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简述我国幼儿园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 【答案要点】

(1)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2)尊重学前儿童的原则。

(3)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 (4)保教结合的原则。

(5)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 (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7)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8)发展适宜性原则

3.简述幼儿班级管理的方法。【答案要点】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主要有;

(1)规则引导法。规则引导法是学前教育班级管理最常用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2)情感沟通法。情感沟通法是通过激发和利用教师与儿童之间或儿童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积极情感,以促进儿童产生积极行为的方法。

(3)互动指导法。互动指导法就是通过促进儿童与同伴、儿童与教师、儿童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引导儿童主动、积极、有效地与人交往,实现教育目标的方法。

(4)榜样激励法。榜样激励法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并引导儿童学习榜样以规范幼儿的行为,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的方法。

(5)目标指引法。目标指引法指教师从儿童行为的预期结果出发,制定行为目标,引导儿童识别行为正误,规范儿童积极行为方式的一种管理方法。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还为您准备了以 4.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案要点】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5.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答案要点】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6.简述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答案要点】

(1)普及幼儿教育,开拓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建立中国化和平民化的幼儿教育。 (2)重视培养儿童创造力。

(3)创立培养幼儿中公师资的好方法——艺友制。

7.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科学教育的目标。【答案要点】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8.简述教育对人口的作用。 【答案要点】

(1)控制人口数量。 (2)改善人口质量。 (3)完善人口结构。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还为您准备了以下内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

简答题 1.简述幼儿教育的意义。 【答案要点】

(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4)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2.简述皮亚杰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

(1)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 (2)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3)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 (4)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3.简述选择与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答案要点】

(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地发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内容对幼儿来说应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3)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内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 (4)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 4.简述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 【答案要点】

(1)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而且应当适应自然。 (2)家庭即母育学校。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还为您准备了以下内容: 5.简述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 【答案要点】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又强调幼儿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2)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班级管理应面向班级整体,包括全体幼儿及班内所有管理要素。

(3)参与性原则。参与性原则是指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之中,而不是以管理者身份高高在上,要在活动中民主、平等地对待幼儿,与幼儿共同参与活动。 (4)高效性原则。高效性原则是指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时,以最少的资源尽可能地使幼儿获得更多、更全面、更好地发展,使班级呈现更健康的面貌。 6.简述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要点】

(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 (2)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 (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7.简述福禄培尔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观。【答案要点】

福禄培尔认为人具有天赋的力量,这种天赋力量就是人和宇宙万物普遍具有的“神的本原”的体现,教育的目的是认识潜在于人内部的“神的本原”。

他认为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儿童具有活动、认识、艺术和宗教四种本能,其中活动的本能随年龄增长发展为创造的本能,教育过程就是促进本能发展的过程,以实现儿童的天然禀赋。

8.简述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规则引导法的操作要领。【答案要点】

(1)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

(2)要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规则。 (3)教师要保持规则的一贯性。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还为您准备了以下内容: 论述题

1.试论述对幼儿实施社会教育的指导重点。【答案要点】

(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2.试论述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答案要点】

(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是要把人类历史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等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播到下一代,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同时,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或社会,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来规定培养新一代人的方向。这些阶层所制定的教育任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两者必须协调发展。这种身心发展的规律性既是连续性的,又是阶段性的。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过高、过难或过低、过易的教育要求,都不会达到发展潜能的目的。

3.试评价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答案要点】

社会本位论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但完全否定了教育目的受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制约的可能性,因此,是不全面的。 4.试论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答案要点】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实现的: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还为您准备了以下

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的期望,具有目标导向性和一定的理想性,对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依据这些标准,能够对教育活动的方向、质量做出判断,从而评价教育活动的得失。 5.结合实际论述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 【答案要点】

(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幼儿教育必须从素质教育人手,对教育思想、内容、形式、方法等全面地进行改革,否则,幼儿园就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幼儿教育机构必须进行调整和改革,在办园形式、管理制度、收托时间、保育范围、运作机制等各方面更灵活、更方便、更能适合家长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特点和需要。

(3)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还为您准备了以下内容: 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

论述题

1.试论述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答案要点】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试论述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答案要点】

(1)幼儿教育机构数量迅速增加。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幼儿园数量增加很快,尤其是入小学前一年的教育。

(2)幼儿教育机构的多样化。由私人、国家、团体、企业、教会等开办的各种托幼机构,在结构、规模、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各不相同,促进了幼儿教育机构向着形式多样化、功能多样化、组织多样化、教育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3)中公师资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中公师资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幼儿教育机构发展的重要标志。

世界主要国家如美、英、法、日等都将幼儿教育中公师资提高到了大专以上水平,并实行专门的教师资格制度。同时,教师教育价值观有了较大的进步,这使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有了根本的保证。

3.试论述如何认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答案要点】

(1)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教育要促进儿童全面的、整体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育必须提高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水平,不能偏废废任何一个方面。 (2)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协调发展包括: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各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儿童各种心理机能,包括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协调发展;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儿童个体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

(3)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教育除了使每个儿童达到国家统一要求的标准之外,还要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可能性,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让不同的儿童有自己的特色。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还为您准备了以下内容 :4.试论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答案要点】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3)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 5.试论述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答案要点】

杜威是美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有:

(1)教育的本质。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教育的目的。他认为教育自身无目的,生长的过程就是教育本身的目的。

(3)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4)教育方法。他主张从“做中学”的教育方法,以儿童实际经验为起点。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还为您准备了以下内容: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

论述题

1.试论述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答案要点】

(1)规则引导法。规则引导法是指用规则引导幼儿行为,使其与集体活动的方向和要求保持一致或确保幼儿自身安全不危及他人的管理方法。

(2)情感沟通法。情感沟通法是指通过激发和利用师生间或幼儿间以及幼儿对环境的情惑,以引发或影响幼儿行为的方法。

(3)互动指导法。互动指导法是指幼儿园教师、同伴。环境等相互作用的方法。

(4)榜样激励法。榜样激励法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并引导幼儿学习榜样以规范幼儿行为,从而达成管理目的的方法。

(5)目标指引法。目标指引法是教师以行为结果作为目标,引导幼儿的行为方向,规范幼儿行为方式的一种管理方法。

2.试论述陈鹤琴的主要教育思想。【答案要点】

陈鹤琴,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他主要的教育思想如下:

(1)强调研究儿童心理,并以此作为科学教育儿童的基础。陈鹤琴认为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要进行科学的研究与探讨,以便更为有效地教育儿童。 (2)创立了一整套中国化的幼稚园教育体系。

首先,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的教育内容可称为“五指活动”,取意为幼稚园内的各项教育内容就像人手掌上的五个手指头,是可以活动、相互联系的整体。 其次,在教育方法上,创立了“活教育”的理论。 最后,陈鹤琴提出“整个教学法”,即“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3.试论述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 【答案要点】

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应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首先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促进个人自我实现。其次,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也应当以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为标准。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还为您准备了以下内容: 4.试论述生活管理的意义。 【答案要点】

幼儿园兼具幼儿之家和幼儿学校的双重特点,之所以能够实现保育和教育目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儿园有其独特的班级生活管理。幼儿园的班级生活管理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和班级其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其作用表现在:(1)提供必要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幼儿自理能力;(3)满足社会的需要;(4)使教育管理顺利进行。 5.试论述情感沟通法的概念及操作要领。 【答案要点】

情感沟通法是指通过激发和利用师生间或幼儿间以及幼儿对环境的情感,以引发或影响幼儿行为的方法。

(1)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情感表现。 (2)教师要经常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 (3)教师要保持和蔼可亲的个人形象。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还为您准备了以下内容:

推荐第2篇:学前教育原理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教育原理》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教育

2.幼儿班级

3.夸美纽斯

4.有规则游戏

二、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是什么?

2.确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3.幼儿班级的特点是什么?

4.如何指导规则游戏?

5.如何做好全面的入学准备?

三、论述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实例论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

2.举例论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推荐第3篇:学前教育原理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教育原理》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教育

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实施的教育,是促进入学前儿童(0—

6、7 岁)身心全面、健 康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狭义的学前教育是学前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指由正规的学前教育 机构对入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2.幼儿班级

幼儿班级是幼儿园计划、安排和组织保育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幼儿日常生活的基本单位。幼儿 班级是幼儿园实施保教活动的一个组织,它的组织性虽然并不像学校班级那样明显,但基本上能够体现 出作为班级的意义。 3.夸美纽斯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著有《大教学论》和《母育学校》,他主张教育对象是从婴儿到成年的不同年龄。 4.有规则游戏

有规则游戏是指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通过与孩子们共同商讨制定规则的基础上产生的以娱乐为目 的,以各种互动方式和实物、情节为手段,在无形中锻炼某些方面能力的游戏。

二、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是什么?

答: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生活方式与习惯、生活情趣、生活内容、交 往关系等) ,居住环境中的人及关系及情调,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生活,托儿所、幼儿园的园风,直接教育者的品德修养等。

2.确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答:确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有 1.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依据幼儿身心发展 规律及其需求 3.依据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质。只有把握好上述三个方面的依据,才能确立 起科学的教育目标的依据。 3.幼儿班级的特点是什么?

答:(1)、生活节律性。 (2)、保教渗透性(3)、活动多样性(4)、班组的组织性。 4.如何指导规则游戏?

答: (1)、选择和编制适合于幼儿的有规则游戏教会幼儿正确的游戏方法。 (2)、教会幼儿正确和 游戏方法。教师可用简明的语言和必要的示范,将游戏的目的、玩法和规则介绍 给幼儿。 此外教师还 要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有规则游戏。 5.如何做好全面的入学准备?

答:做好全面的入学准备应该:(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3) 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4)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5)发展幼儿的智力。(6)提高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7)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论述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实例论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

答: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 ,是幼儿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和儿童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 身心健康与发展方向。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要重视每一个教育活动,并科学的以多种形式有目 的、有计划,设计好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它包括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教育活动/游戏活动;按不同的组织形式又可分为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 别教育活动或有组织的/无组织的,还有户外的/室内的等;幼儿园活动设计的要素是:主要领域的核心概念、目标、结构、材料。 例如:我接大班新生,我发现孩子们的自理能力特别差,不会穿鞋子,不会穿衣服,也不爱劳动。 我想,怎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爱劳动的好习惯?若让幼儿一步一步跟老师学, 幼儿会感到枯燥乏味, 效果也不一定好。于是,我编了一个故事,引发孩子的们的好奇,我说有个残疾的小朋友没有手指,她却坚强的用嘴和断臂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结果不小心摔倒断臂摔伤了,不能自己穿衣服了,他想请我们 八班的小朋友帮助他,谁愿意帮主这个小朋友穿上鞋子,不要穿错脚,看看怎么辨认左右,经过这个故事全班小朋友都愿意帮助她,激发了孩子的愿意帮助别人的愿望,小朋友有的洗手时候衣袖会湿,怎样洗手才不湿衣袖?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孩子说指尖向下,这样洗手不湿袖子,有的小朋友,把椅 子摆的很高,容易摔下来,摆一排占地方,在怎么办?让幼儿出主意,有的孩子说:五个一起重叠一起这样,不占地方.也不摔坏椅子.这个办法好.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一般都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们在本领域的知识经验基础,以及实际发展 水平来预设活动目标,或根据需要随机设定目标,即生成新的课程。 为了促进和发展幼儿的自身素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全面而快乐的 成长,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目标要求,除了要有选择地进行集体教学或分组教学活动形式以外, 同时还要做到胸中时常有目标,心中处处有孩子,将教育目标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之中,并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1)发展性原则,幼儿园教育设计活动应着眼于儿童得到全面的发展。 (2)整合性原则,就是把教 育活动设计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看作是一项把各种 教育因素联系起来的整体性工作。 (3) 活动性原则,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 (4)因材施教原则,要求从幼儿的实际情 况、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每 个幼儿获得最佳的发展。 2.举例论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答:基本要求有:

(一)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过去有的幼儿班级,虽然也重视环境创设,但很大 程度上只是追求美观,为的是布置环境,或者只是盲目地提供材料,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 很少。要注重环境为教育目标服务,应该考虑两点: 1.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在环 境创设时对幼儿体、智、德、美四育就不能重此轻彼。若教师仅仅注重幼儿的认知活动,设置读写算等区域,而缺少幼儿健康、社会、审美教育等环境,在创设发展幼儿社会性的 环境时,只提供幼儿社会认知的环境,而对幼儿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发展的环境考虑很少,等等,这都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2.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对环境设置作系统规划在制订学期、月、周、日及每一个活动计划时,当教育目标确定后,应考虑: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需要有怎样的环境与之配合?现 有的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有用的, 可以利用,那些环境因素是要创 设的?需要幼儿家庭、社区做哪些工作?等等,应将这些列入教育计划并积极实施。

(二)适宜性原则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园 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如:幼儿天性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愿望,教师就应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使幼儿能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水平和动手能力;幼儿知识经验少,需要学习感性知识,如需要感知雨,就应给幼儿准备雨伞 或雨衣、雨靴, 下雨时,幼儿可以在雨中散步;需要感知春天,就应组织观察活动,让幼 儿观察春天的动物、植物、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幼儿需要阅读,就应提供各种各 样的图书,开阔他们的眼界。处于不同 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表现出不同 的年龄特征,即使同一年龄阶段幼儿,佐兴趣、能 力、学习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环 境创设应适应幼儿的这种差异。如:小班幼儿喜欢玩平行游戏, (即幼儿各玩各的,彼此 玩的游戏相同) ,提供的玩具就应该同品种的数量多一点,中大班象征性游戏水平较高, 提供的玩具材料可以是一物多用的;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较差,可提供一些穿珠、拼插、剪贴等方面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有的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差,就司提供脚踏车、攀 登架等,让幼儿进行练习。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还会随着其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 因此环境创设不是一次 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设计→实施→修正→再实施→再修正的螺 旋式发展过程。

(三)幼儿参与的 原则 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教育者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 识,认 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以 往,幼儿园环境创设常常较多地由教师包办,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 来作为环境的点缀;学期初,教师经常为了布置环境加班加点,而一旦环境布置好了,就 认为大功告成,一学期难得更换一次。因而环境对于幼儿没有持久的吸引力。教师应将幼 儿参与环境创设融入课程,以便对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有一位教师组织幼儿谈话 活动,起初的主题是环保问题——乱扔垃圾的问题。后来,谈话延伸到计划外的新话题 ——“上海世博会”,孩子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教师意识到这个话题的教育价值,于是 引导幼儿讨论决定在墙壁上制作“奥运主题墙”并制订了计划。孩子们请爸爸妈妈找相关资 料,制作奥运标志、田径场、环形跑道、看台等,画出了各种表情形态的观众和运动员, 并进行了设计评比。这个活动通过幼儿集体构思、游戏、调查、制作和家长参与等过程, 使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决策者,幼儿由单纯的倾听 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意识到了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人人 出谋划策,人人都来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真 正展示和发展了任务意识、有目的学习知识 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考虑幼儿园内环境要素, 同时也要重视园外环境 的各要素,两者有机结合,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利用开放的教育环境对 幼儿进行 教育,是教育者应该树立的大教育观。因为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信息量给幼儿的刺激可 以 说是全方位的,幼儿的成长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幼儿园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脱 离幼儿园园外 环境进行园内封闭式的教育成效有限。如,幼儿园要求幼儿学习基本的生活 自理技能,有的家长却常 常忘记了这个教育任务,幼儿在家自己穿鞋袜,家长认为孩子穿 得慢,耽误大人的时间,于是包办代 替帮幼儿穿上,孩子愿意自己做,说在幼儿园也是自 己做的,家长却说:“幼儿园有幼儿园的一套,你 这是在家里!”一句话就把幼儿园好的 教育影响抵消了。面对外界环境的复杂影响,幼儿园应采取积极 的态度,主动与外界结合, 让家庭、社区成员更进一步了解幼儿和幼儿园,使幼儿园教育获得家庭、社区的支持和配 合,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也促使家长和社区成员从教师那里学习到教 育知 识和技能,改善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一般做法是:一方面 选择、利用外界环境中有价值的因素教育幼儿,另一方面要控制与削弱消极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当然每个园、每位教师也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但重要的是要把与家庭、社区结合的活动纳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之中。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请交警来园模拟操作,给幼儿 介绍交通安全知识;让家长制作一盘反映幼儿一天典型生活的录像;带领幼儿参观附近市 场(街市),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要摸索出一整套策略和做法,在幼儿园、家庭、社区之 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五)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幼儿园自身经济条件, 勤俭办园, 因地制宜办园。我 国近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水平仍相对较落后,所有 的幼儿园都应当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办教育,给幼儿提供物质条件时,应以物质条 件对幼儿发展的功能大小和经济实用性为依据,如:图书架主要是放置图书,供幼儿阅读 的,可取几根木条,做成可以放书的许多小格,钉在墙上,幼儿易拿易放,又不占地方,墙边再放几把小椅子,幼儿看书也方便。这样做,节钱省料实用,何乐而不为呢。此外,根据本园需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也能够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有的山区盛产竹 子,利用它可以做一些积竹,高跷,供幼儿玩游戏;农村幼儿园用三合土铺的活动场地, 就比起水泥地省钱又安全。

推荐第4篇:学前教育原理

1.狭义的家庭教育:指

在家庭里,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2.移情训练:是对他所

处的某一情景中的情绪体验的理解与分享 3.幼儿园物质环境:指

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主要包括:园舍建设,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村,玩具学具,图书声像,资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以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

4.单元主题活动:就是

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5.学前教育:指入学前

儿童的教育,因此,学前教育的年龄范围与学校教育的起始年龄有着密切联系。 6.混龄编班;是指把年

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

7.示范:是教师通过自

己的动作,语言,声音或者经过选择的典型事例,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对象的方法。 8.托幼机构教育质量:

即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就是托幼机构教育活动满足某种需要的特征。

9.学前教育的功能:是

指导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 10.11.托幼机构教育:是由

2.幼儿园教学活动有什么托幼机构组织的,由特点(1)平等性:幼儿园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教学活动建立在教师与幼会的要求实施地,以儿平等关系的基础上;(2)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目的性与计划性:幼儿园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对幼儿学实践活动。

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12.职责标准:主要从评

组织与指导;(3)广泛性: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幼儿园教学活动渗透在幼任和完成任务的情况儿园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进行评价。

之中;(4)多样性:幼儿13.学前教育效益:是指

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有多果,以及学前教育投种形式。 入与产出的关系。 3.简述建立优质师幼关系14.课程设计:是一个有

的主要策略(1)关爱幼儿目的、有计划、有结(2)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构地产生课程计划,交谈;(3)参与幼儿的活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动;(4)与幼儿建立个人的系统化活动。

关系。 15.活动模式:把教育内

4.托幼机构与社会合作的容和任务设计为幼儿途径(1)在社区教育委员亲身参与直接感知和会的领导与协作下,开展体验的学习活动。 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16.效果标准:是从工作

(2)密切联系社区内各种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机构组织;(3)通过家长标准,用以考查托幼的积极参与,推动托动机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构与社会的合作

果。

5.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 16问题解决模式:把教育(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具体的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问题,矛盾,困难等,让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幼儿在创造性地解决它们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学习,提高解决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能力。

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1.简述信息时代对幼儿教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师的角色提出的要(1)由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3)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知识学习的引导者;(2)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由课程教材的忠实执行者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者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3)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任务;(4)参加业务学习转变为师幼关系的协调者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5)与合作者;(4)由知识的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权威转变为知识的终身学检查和指导。习者。

6.简述你对“互主体关系”的认识首先,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与儿童之间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再次,教师与儿童之间具有互主体性。 7.幼儿园有效地组织与实施生成课程的策略1)生成课程需要教师不断通过观察记录儿童的兴趣来加以计划(2)生成课程的内容是弹性的,非强制性的;(3)教师是课程关键的决策者;(4)儿童、家长、社区成员是课程实施中的参与者和合作者;(5)生成课程的内容与活动具有连续性,是相互联系的。 8.多元智力理论与因人施教的关系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着相对独立的多个领域,而且在个体的多元智力结构中不存在哪种重要,哪种不重要的问题。同时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因人施教,就要设计能使每种智力优势的儿童都能充分展示自己智力的课程,教师既要树立“为发展幼儿的多元智力而教”的理念,同时还要掌握通过多元智力而教的方法与策略,在充分发展和利用每个幼儿的优势智力的同时,而注意从每个幼儿的优势智力出发,带动其他智力特别是弱势智力的发展。 9.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功能 (1)家庭教育保证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胎儿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出生提

供了保障婴儿教育为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2)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

1、有助于孩子了解社会的原则

2、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孩子养成顽强的意志(3)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孩子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孩子职业取向的选择 10.幼儿园户内环境的基本构成

幼儿园户内环境主要包括:园舍的内部建筑设计,活动室的规划模式,即活动室的空间计划,活动区的材料与布置,活动室的设备,活动室的墙饰,活动室陈设的变更方式,与变更频率等。

11.师幼关系的意义 (1)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幼儿从有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关爱。2幼儿获得来自教师的安全感。3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一定的师幼关系中。4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5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2)师幼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的基本体现3)师幼关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 12.幼儿行为辅导的原则 (1)由近及远,循序渐进;(2)联系幼儿的生活实践;(3)同步教育

13.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践要点

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的实践要点主要有五个方面:教师和幼儿一起控制;重视幼儿的能力,与幼儿形

成可信任的关系;做出支供多自由,多选择的开放持幼儿游戏的评价;采取式教育活动。

问题解决的方式解决社会18.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冲突。

益的途径(1)适度扩大托14.我国学前保护幼儿的幼机构教育规模(2)提高原则(1)尊重和保护幼儿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的原则;(2)和谐发展,(3)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结全面培养的原则(3)教育构;(4)优化托幼机构教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4)育资源配置;(5)改革托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幼机构教育体制和运行 原则 19.专业化幼儿教师具有(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哪些明显的特征?(1)他15.托幼机构与社区合作们是反思型的,非冲动型的途径(1)在社区教育委的教师。他们看待问题时员会的领导与协作下,开经常会深思熟虑,具有较展 强的自控和自我调节能(2)密切联系社会内各种力。(2)他们是幼儿的研机构组织(3)通过家长的究者。他们会根据对幼儿积极参与,推动托幼机构的观察和分析来确定行动与社区的合作

的方法制定尽可能安全合16.班级对幼儿成长的影理的反应方案,有效地干响 预来自于教师在一个特定(1)幼儿班级加强了幼儿的时间内解释幼儿需要的之间的社会性交往;(2)能力。

幼儿班级促进了幼儿之间20.与学前家庭教育相比的相互学习;(3)幼儿班较托幼机构有哪些特点?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社会性;群体性;计划性;观念;(4)幼儿班集体使专业性

幼儿产生对班级的归属21.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感;(5)幼儿班级为幼儿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提供了表达自我和交流的适合性原则;挑战生原则;机会。(6)幼儿班级为幼启发性原则;丰富性原则;儿之间提供了观念共享的平衡性原是;系统性原则;环境 动态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效用性原则。 17.因人施教的基本原则

(1)尊重不同智力类型,22.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可提供多元智力课程;(2)采用哪些策略?关爱幼尊重不同学习类型,采取儿;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多种教学形式;(3)尊重交谈;参与幼儿的活动;不同的气质类型,既要接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积纳一定范围内的气质性的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行为表现,又要能长善救为。

失。(4)尊重个体的兴趣,23.简述小班幼儿班级生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活指导的主要内容(1)要提供适合其接受能力和学进行必要的入园引导工习速度的教育活动。(5)作;(2)做好入园、离园尊重儿童的基本权利,提

的迎送工作;(3)加强对

幼儿的照顾;(4)通过活

动帮助幼儿减轻焦虑;(5)以大带小;(6)逐渐形成班级活动规则和日常生活的规律。

24.简述幼儿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要求(1)满足幼儿在班的一切生活需要;(2)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3)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4)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5)满足幼儿从事不同活动的需要。

●试分析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模式及特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模式有很多类型,大体可以分为四类:(1)直接学习:直接教学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这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幼儿在其中的学习基本是一种接受式学习;(2)间接教学: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方式。教育意图不直接通过教师,尤其是不直接通过教师的语方而借助于教学环境的中介作用传递给幼儿,是间接教学的最大优点。(3)支架式教学:

推荐第5篇:学前教育原理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教育原理》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教育

答: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实施的教育,是促进入学前儿童(0—

6、7岁)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狭义的学前教育是学前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指由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入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2.幼儿班级

答:幼儿班级是幼儿园计划、安排和组织保育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幼儿日常生活的基本单位。

3.夸美纽斯

答: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著有《大教学论》和《母育学校》,他主张教育对象是从婴儿到成年的不同年龄。

4.有规则游戏

答:是指至少有两个人参与的,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游戏。又称教学游戏。有规则游戏是指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通过与孩子们共同商讨制定规则的基础上产生的以娱乐为目的,以各种互动方式和实物、情节为手段,在无形中锻炼某些方面能力的游戏。

二、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是什么?

答: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包括: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生活方式与习惯、生活情趣、生活内容、交往关系等),居住环境中的人及关系及情调,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生活,托儿所、幼儿园的园风,直接教育者的品德修养等。

2.确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答: 确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有1.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2.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3.依据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质。只有把握好上述三个方面的依据,才能确立起科学的教育目标的依据。

3.幼儿班级的特点是什么?

答:(1)、生活节律性。(2)、保教渗透性(3)、活动多样性(4)、班组的组织性。

4.如何指导规则游戏?

答:(1)、选择和编制适合于幼儿的有规则游戏教会幼儿正确的游戏方法。

(2)、教会幼儿正确和游戏方法。教师可用简明的语言和必要的示范,将游戏的目的、玩法和规则介绍给幼儿。

此外教师还要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有规则游戏。

5.如何做好全面的入学准备?

答:做好全面的入学准备应该: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5)发展幼儿的智力。

(6)提高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

(7)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论述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实例论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

答:(1)发展性原则,幼儿园教育设计活动应着眼于儿童得到全面的发展。

(2)整合性原则,就是把教育活动设计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看作是一项把各种教育因素联系起来的整体性工作。

(3)活动性原则,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

(4)因材施教原则,要求从幼儿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每个幼儿获得最佳的发展。

2.举例论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答:基本要求有:

(一)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过去有的幼儿班级,虽然也重视环境创设,但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美观,为的是布置环境,或者只是盲目地提供材料,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很少。要注重环境为教育目标服务,应该考虑两点:

1.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在环境创设时对幼儿体、智、德、美四育就不能重此轻彼。若教师仅仅注重幼儿的认知活动,设置读写算等区域,而缺少幼儿健康、社会、审美教育等环境,在创设发展幼儿社会性的环境时,只提供幼儿社会认知的环境,而对幼儿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发展的环境考虑很少,等等,这都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2.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对环境设置作系统规划在制订学期、月、周、日及每一个活动计划时,当教育目标确定后,应考虑: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需要有怎样的环境与之配合?现有的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有用的,可以利用,那些环境因素是要创设的?需要幼儿家庭、社区做哪些工作?等等,应将这些列入教育计划并积极实施。

(二)适宜性原则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如:幼儿天性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愿望,教师就应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使幼儿能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水平和动手能力;幼儿知识经验少,需要学习感性知识,如需要感知雨,就应给幼儿准备雨伞或雨衣、雨靴,下雨时,幼儿可以在雨中散步;需要感知春天,就应组织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春天的动物、植物、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幼儿需要阅读,就应提供各种各样的图书,开阔他们的眼界。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即使同一年龄阶段幼儿,佐兴趣、能力、学习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环境创设应适应幼儿的这种差异。如:小班幼儿喜欢玩平行游戏,(即幼儿各玩各的,彼此玩的游戏相同),提供的玩具就应该同品种的数量多一点,中大班象征性游戏水平较高,提供的玩具材料可以是一物多用的;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较差,可提供一些穿珠、拼插、剪贴等方面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有的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差,就司提供脚踏车、攀登架等,让幼儿进行练习。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还会随着其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因此环境创设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设计→实施→修正→再实施→再修正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三)幼儿参与的原则

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教育者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以往,幼儿园环境创设常常较多地由教师包办,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作为环境的点缀;学期初,教师经常为了布置环境加班加点,而一旦环境布置好了,就认为大功告成,一学期难得更换一次。因而环境对于幼儿没有持久的吸引力。教师应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融入课程,以便对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有一位教师组织幼儿谈话活动,起初的主题是环保问题——乱扔垃圾的问题。后来,谈话延伸到计划外的新话题——“北京申奥”,孩子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教师意识到这个话题的教育价值,于是引导幼儿讨论决定在墙壁上制作“奥运主题墙”并制订了计划。孩子们请爸爸妈妈找相关资料,制作奥运标志、田径场、环形跑道、看台等,画出了各种表情形态的观众和运动员,并进行了设计评比。这个活动通过幼儿集体构思、游戏、调查、制作和家长参与等过程,使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决策者,幼儿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意识到了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人人出谋划策,人人都来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真正展示和发展了任务意识、有目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考虑幼儿园内环境要素,同时也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各要素,两者有机结合,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利用开放的教育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是教育者应该树立的大教育观。因为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信息量给幼儿的刺激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幼儿的成长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幼儿园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脱离幼儿园园外环境进行园内封闭式的教育成效有限。如,幼儿园要求幼儿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有的家长却常常忘记了这个教育任务,幼儿在家自己穿鞋袜,家长认为孩子穿得慢,耽误大人的时间,于是包办代替帮幼儿穿上,孩子愿意自己做,说在幼儿园也是自己做的,家长却说:“幼儿园有幼儿园的一套,你这是在家里!”一句话就把幼儿园好的教育影响抵消了。面对外界环境的复杂影响,幼儿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与外界结合,让家庭、社区成员更进一步了解幼儿和幼儿园,使幼儿园教育获得家庭、社区的支持和配合,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也促使家长和社区成员从教师那里学习到教育知识和技能,改善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一般做法是:一方面选择、利用外界环境中有价值的因素教育幼儿,另一方面要控制与削弱消极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当然每个园、每位教师也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但重要的是要把与家庭、社区结合的

活动纳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之中。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请交警来园模拟操作,给幼儿介绍交通安全知识;让家长制作一盘反映幼儿一天典型生活的录像;带领幼儿参观附近市场(街市),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要摸索出一整套策略和做法,在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五)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幼儿园自身经济条件,勤俭办园,因地制宜办园。我国近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水平仍相对较落后,所有的幼儿园都应当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办教育,给幼儿提供物质条件时,应以物质条件对幼儿发展的功能大小和经济实用性为依据,如:图书架主要是放置图书,供幼儿阅读的,可取几根木条,做成可以放书的许多小格,钉在墙上,幼儿易拿易放,又不占地方,墙边再放几把小椅子,幼儿看书也方便。这样做,节钱省料实用,何乐而不为呢。此外,根据本园需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也能够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有的山区盛产竹子,利用它可以做一些积竹,高跷,供幼儿玩游戏;农村幼儿园用三合土铺的活动场地,就比起水泥地省钱又安全。

推荐第6篇: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学前教育原理》终结性考试试题举例

试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10题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 。 A.教育 B.训练 C.保育 D.保育和教育

2.欧美发达国家创制出指称学前教育的新名词是 。 A.ECCE B.ECCC C.CCCE D.EECE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3题共15分) 1.学前教育 2.学前教育学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2.简述福禄培尔关于幼儿园任务的观点。

(四)论述题(15分)

1.怎样正确理解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请根据以下中班活动中的师幼对话来探讨师幼关系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这样的师幼互动是否有效?(2)体现了哪些师幼互动的理念?(3)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的,为什么?

案例1:“小兔旅行记”(某幼儿园中班活动) 老师:“小兔子挂在树上,谁会来救它?” 幼儿A:“长颈鹿”。

老师:“为什么你会想到长劲鹿?”

幼儿A:“因为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小兔子可以滑下来。” 幼儿B:“小猴子”。 老师:“为什么?”

幼儿B:“因为小猴子会爬树,它能救小兔子。” 老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幼儿C:“小兔子的长耳朵!” 老师:“小兔子的长耳朵也能救自己,真是一个好办法,讲给大家听一听” 幼儿c:“小兔子可以用长耳朵把树枝弄下来,气球就可以飞走了”。

案例2:“筷子夹小熊”(某幼儿园托班)

材料有:筷子一双,塑料碗两个,塑料熊7个(红色大中小各一个、绿色大小各一个、蓝色大小各一个)

老师问:“你喜欢用筷子吗?”

幼儿:(非常不愿意听老师讲话。老师试着努力说服幼儿,而幼儿仍然用手去抓,老师想,如果坚持下去只能让他不高兴,于是老师不再强求他而是在旁边看着他。幼儿用手把碗里的小熊颠来倒去,然后拿出绿色大熊、小熊摆在面前,指着高的说:“这个高”;指着矮的说:“这个矮,高的是爸爸,矮的是小朋友。”

老师乘机说:“我们来给小熊排队好吗?”

幼儿点头,于是他开始摆,把最矮的几个放在前面,最高的放在后面,不高不矮的先看了一下,又放在中间,完成了从矮到高的排队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欢呼,拍手,接着幼儿把所有的小熊放在碗里,假装开煤气炉,用手翻炒小熊。

老师问:“你在炒菜吗?”

幼儿愉快地点头说:“是,我在开火”, 老师说:“炒好了菜要记住关火。” 幼儿认真的重复到:“炒好了要关火吗?”

菜炒好了,老师乘机递上筷子说:“你可以用筷子夹菜了,手脏,不能用手拿。”幼儿歪着头想了一会说:“洗手啊!”于是装模作样的开水龙头。压出洗手液,用毛巾擦手,然后很不屑地说:“洗了手就可以用手啃了吧?老师也来呀!”

老师回答:“我的手洗干净了,菜很烫,我喜欢用筷子,我最会用筷子。”老师拿筷子夹了一个红小熊,假装吃得很香,还说:“你能夹一个红(绿,蓝)色的大(小)熊吗?”

幼儿拿起筷子夹了一个红(绿,蓝)色的大(小)熊有模有样的吃了起来,就这样老师和幼儿你一个我一个地吃完了“菜”。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二)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2.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三)简答题

1.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1)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4分) (2) 加大政府干预学前教育的力度。(3分) (3) 学前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3分) 2.简述福禄培尔关于幼儿园任务的观点。

福禄培尔为幼儿园确立的任务是:①幼儿园应帮助无力照顾孩子的家庭解决照看孩子的问题。(3分)②通过各种适当的游戏与活动,使学前儿童认识人和自然,增强体质,锻炼感觉,培养集体生活习惯、社会态度和民族美德,发展体力、智力、做事或生产的技能技巧,为入小学做好准备。(4分)③幼儿园还有培训幼儿园教师、推广幼儿教育经验的任务。(3分)

(四)论述题

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如下:①发展决定教育。儿童发展的状况制约着学前教育的难易程度,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儿童发展制约着教育,教育从属于发展。比如,3-6岁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尚未达到抽象逻辑思维的水平,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就最好是建立在表象水平的基础之上。又比如,幼儿园孩子的生活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在生活与游戏中进行随机的教育成了最恰当的教学方式。(5分)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育可以创造发展。没有教育,儿童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能是一个纯粹的生物体,所以教育决定了发展,制约着发展。(4分)③教育对发展的创造并不是任意的,教育所创造的发展必然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符合发展的自然进程。因此,教育与儿童发展相互制约,相互决定。(4分) (联系实际,阐述恰当加2分)

(五)案例分析题 答案:

(1)第一个案例中的师幼互动进一步促进了儿童思考解救小兔子的其他办法。但是略显得蜻蜓点水,不够深入。第二个案例中的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机智,有效和儿童进行了充分的互动,达到了教育目的。 (6分)

(2)都体现了一些积极师幼互动的特征:1)体现互主体性;2)发起和反馈的行为以积极行为为主,减少中性行为,避免消极行为;3)教师和幼儿间平行、同等水平上的互动增加,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游戏、合作学习成为互动的主要内容.4)分享也是优质师幼关系不可或缺的特征。(8分)

(3)第一个案例中教师可以再进一步追问儿童每种小动物解救小兔子的具体细节。和每个儿童都进行比较深入的师幼互动。(6分)

推荐第7篇: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原理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1.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学前儿童(0~

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p2)

2.学前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p3)

3.学前社会(公共)教育——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等教育形式。(p4)

4.托幼机构教育——是指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中由专职的幼教工作者按照社会的要求,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实施形式。(p4,p55,p90)

5.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应该做什么”、“应该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期待效应。(P14)

6.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P15)

7.学前教育的功能——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事实效应。(P14)

8.学前教育的效益——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P31)

第二章

家庭、托幼机构、社区

1.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

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p46-47)

2.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p58)

3.教育生态学—— 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p61)

学前教育原理

第三章

幼儿教师的角色和专业发展

1.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原因等。(p105)

2.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儿童、要把儿童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p105)

3.隐观念——是教师头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观点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p121)

4.显概念——是教师从学校里学习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p121)

第四章

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原理与策略

1.环境—— 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p127)

2.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主要包括: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玩具学具、图书声像资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以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p128)

3.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指在以幼儿为中心事物的特定教育机构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物化形态的和观念形态的两种,亦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p128)

4.适合性原则——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二要适合幼儿的个性特点。(p130)

5.挑战性原则——即所提供视觉材料、操作材料以及各种信息都要适当超越幼儿现实发展水平,而不是尾随幼儿的发展,也不是平行于幼儿的发展。(p131)

6.启发性原则——在展现感官刺激物时要同时提出问题,并鼓励幼儿自己寻找答案,鼓励有多种结实。环境的启发性不仅包含对思维的激发性,而且包括对幼儿想象、创造、操作的激发性。(p131)

7.丰富性原则——要充分利用幼儿园课室内外的地面、墙面、空间,为幼儿尽可能多地提供多层次、多侧面、多感官的知识信息、操作材料、实验探索材料等,以充分利用幼儿无意识的学习能力,促进潜能显现。(p132)

8.平衡性原则——环境提供的各种知识信息要平衡,激发各种技能发展的因素要平衡,激发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发展的内容要平衡,提供的知识与能力获得的机会要平衡,促进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内容要平衡。(p132)

学前教育原理

3 9.系统性原则——环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而不能盲目或随意。(p132) 10.动态性原则——环境布置的内容应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能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以使幼儿每天有新收获。(p133)

11.主体性原则——环境创设从布置到评价全过程均让幼儿参与;环境布置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保证幼儿对环境的支配自由。(p133)

12.效用性原则——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多的产出。力求做到一物多用、一地多用、一室多用,使每一设备设施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价值。(p133)

第六章

幼儿园班级管理和幼儿行为辅导

1.混龄编班——指把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p192)

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1.课程——课程即学科;课程即计划;课程即目标;课程即经验。(p218-220)

2.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幼儿园课程即教育计划;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p221-222)

3.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其主要的要素有: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的具体类型、各教育因素的组合方式、课程评价等。(p236)

4.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的系统化活动。(p259)

5.幼儿园的生成课程——是与幼儿特定环境相呼应而生存的课程,课程反映了儿童在环境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它要求教师相信游戏的力量——相信在许多可能性中幼儿做出的自发选择。(p263)

6.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联系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p266)

7.项目活动(方案教学/计划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生成课程和合作研究式教学,强调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动态设计”与“随机生成”课程。

学前教育原理

4 第八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1.教学——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辨证统一的过程。(p291) 2.幼儿园教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所有学习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支持、帮助与引导和幼儿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过程。(p295)

3.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为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p299)

4.直接指导——由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和任务,通过言语或直观,尽力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方法。运用这类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认识和掌握一些新的知识与技能。(p308) 5.讲解——是教师向幼儿说明、解释某种事实和道理。(p308) 6.讲述——是教师向幼儿叙述时间,描绘所讲的对象。(p308)

7.谈话——由教师根据一定的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围绕教师的问题做出回答。(p309)

8.演示——指教师在各项活动中,配合讲述和谈话,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幼儿,或者给幼儿做示范性的小实验,用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p309)

9.示范——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声音或者经过选择的典型事例,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对象的方法。(p309)

10.间接指导——是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或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这类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p309-310)

11.观察法——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甚至周围环境的方法。(p310)

12.发现法——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为幼儿提供探索学习机会,使幼儿自己探索环境,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p310)

13.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幼儿运用简单的工具,通过改变一定的条件来引出所要得到的结果。(p310)

14.直接教学(接受式教学)——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这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幼儿在其中的学习基本是一种接受式学习。(p310)

15.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方式。间接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以发现学习为主。(p311)

学前教育原理

5 16.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p313) 17.合作教学——是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在教学方面的特色。它主张师幼全通道式的多向交往,教学内容和问题面向全体幼儿,努力调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潜能,使师幼彼此处在一种心理期待和认同的情境之中。分组教学是其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p314)

18.集体教学——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基本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直接指导下进行。当把这种组织形式应用于教学时就叫集体教学。(p318)

19.小组教学——也叫分组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把全班幼儿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组,再根据各小组的特点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p320)

20.个别化教学——可以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幼儿自发、自主活动。(p323)

21.班级管理——就是教师以让学生适当的承担责任并减少教师给予学生的消极反馈行为的可能性为目的的行为。(p318)

第九章

因人施教的原理与方法

1.因人施教——就是充分考虑和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类型差异”、“水平差异”以及兴趣、需要、能力、速度、性别等差异,通过教育活动内容、方法、途径、手段、策略、材料以及时空等方面的多选择性,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使不同受教育者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p332) 2.全纳式教育——是指给所有受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收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p334)

第十章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与质量评价

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托幼机构教育满足社会和个体明确的和潜在的需要的特性。(p355) 2.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p366)

3.效果标准——是从工作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标准,用以考查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p368) 4.效率标准——是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为依据评价托幼机构工作业绩的标准。(p368) 5.职责标准——主要从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p369) 6.素质标准——是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p369)

学前教育原理

6 7.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就是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各项内容,按其相互联系、活动顺序,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程序。(p385)

8.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的结构——是指评价活动全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顺序安排、衔接方式和相互搭配。(p385)

9.观察法——是评价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托幼机构的活动进行系统、深入的观察,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p370)

10.访谈法——是评价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与被评价者进行交谈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p371)

11.问卷法——是评价者通过书面形式向被调查者提出经过严格设计的问题,从而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p373)

12.查阅材料法——是评价者对托幼机构保存或准备的材料进行检索、阅读、整理、统计以至浓缩,从而获取定量和定性的评价资料的方法。(p374)

推荐第8篇:学前教育原理课程

学前教育原理课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教育的功能是由(A)

A结构所决定的B价值所决定的C目的所决定的D社会期望所决定的

2、从作用层次来看,学前教育功能可分为B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B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C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D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3、学前教育功能是客观呈现的实际产生的作用,

是一种A

A实际效应B期待效应C文化效应D自然效应

4、从主观意愿出发评判学前教育应当发挥何作

用,是一种A

A期待效应 B经济效应C生态效应D事实效应

5、工业社会是期的托幼机构大多带有C

A教育性质B教学性质C慈善性质D发展性质

6、1809年,英国空想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开办了专门招收1-6岁贫穷儿童的机构称为A

A性格形成新学园B儿童之家C幼儿学校D幼儿园

7、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的教育机构称之为A

A儿童之家B幼儿园C幼儿学校D托儿所

8、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首次提出了A A全纳式教育B开放式教育C补偿式教育D合作教育

9、回答学前教育“应该具有什么作用”“应该做什么”等问题,体现的是一种A

A期待效应B事实效应C经济效应D生态效应

10、回答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这一问题,体现的是一种A

A事实效应B价值效应C期待效应D发展效应

11、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既影响学前教育目的的视角,又影响学前教育目的的A

A内容差异B方法差异C手段差异D途径差异

12、认为教育作用在于培养“绅士”,即“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的教育家是A A洛克B卢梭C杜威D布鲁姆

13、提出教育要应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的教育思想家是A

A卢梭B洛克C尔巴特D杜威

14、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的演变过程是从知识本位到A

A活动经验本位B学科本位C计划本位D目标性本位

15、在较小规模的班级中,教师才可能有-------的行为,儿童才会有积极的发展结果A A建设性B教育性C重复性D巩固性

16、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也被称为A

A工具功能B本体功能C基本功能D内部功能

17、在托幼机构中,较大的班级规模意味着教师只能做出较少的社会刺激和反应,对儿童有更多的消极影响A

A限制B鼓舞C放任D宽容

18、注重对儿童的生活照料、身材养护和德行早期教育。这是哪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学前教育特点B A原始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社会D现代社会

19、反映学前教育本身固有的客观属性的是A A学前教育功能B学前教育职能C学前教育效益D学前教育职责

20、把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作出明确的年龄范围划分,并把学前教育确定为“仅指入学一年的教育”的国家是B

A英国B美国C法国D前办联

21、最能充分反映与体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的是D

A交往活动B学习活动C练习活动D游戏活动

22、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的起始阶段是B A成长阶段B顺应阶段C同化阶段D发展阶段

23、在国际教育民主化的推动下,全纳式教育兴起于D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24、托幼机构由专职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幼儿实施教育,体现了托幼机构的D

A社会性B群体性C计划性D专业性

25、把教师和儿童作为不同的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A

A人际关系B社会关系C交往关系D亲情关系

26、对婴儿来说,最好的营养品是D A牛奶B乳制品C含钙乳品D母乳

27、多元智慧理论的首创者是D

A布鲁姆B斯金纳C布鲁纳D加德纳

28编年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首先应当A A确定评价标准B确定评价指标C确定评价权重D确定评价量表

29、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幼儿教师应是幼儿学习的B

A管理者B扶持者C评估者D强化者 30、狭义的教育专指A

A社会教育B家教教育C学前教育D学校教育

31、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形式,包括学前家庭教育和B

A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B学前公共教育C学前社会教育D托幼机构教育

32、对儿童实行公有公育,并且儿童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与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是A A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B农业社会的学前C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D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33、从近代起,我国学前教育的终止年龄确定为A A6-7岁B6岁 C7岁D8岁

34、把2岁前称为学前早期,2-7岁称为学前期,学前教育对2-7岁儿童(实施)的国家是D A美国B英国C法国D前苏联

35、在家庭之外成立学前公共教育机构的需求产生于C

A原始社会后期B农业社会早期C工业社会早期D现代社会初期

36、回答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一种事实效应的是B

A学前教育价值B学前教育功能C学前教育效率D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

37、20世纪50年代,把“学前教学”这一概念引入幼儿园的是D

A皮亚杰B杜威C维果斯基D乌索娃

38、使幼儿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与之共鸣,改善幼社会行为的方法是B

A自然后果法B移情训练法C生活锻炼法D社会评价法

39、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A A家庭B社区C幼儿园D少年宫

40、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开始于C

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

41、我国最早重视因材实教的教育家是A A孔子B孟子C朱熹D荀子

42、我国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中指出,教与学的共同基础是A

A一日活动B游戏C活动D教学

43、在美国,各种日托中心,保育学校托收幼儿的年龄为B

A0-3岁B2-5岁C2-6岁D3-6岁

44、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中,不属于托幼机构组织的活动是D

A家长会B家庭访问C家长学校D家长委员会

45、目前的研究表明,现已知道的学习类型主要有B

A视觉型、听觉型、嗅觉型、书面型和群体互动型 B视觉型、听觉型、肢体型、书面型和群体互动型 C视觉型、听觉型、肢体型、口语型和群体互动型 D视觉型、触觉型、肢体型、书面型和群体互动型

46、一般由各班开办、教师用书面形式及时向家长反映本班幼儿的最新情况、幼儿的点滴进步、阶段目标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这是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中的C

A园(所)刊B家园(所)专栏C家园联系册D家园(所)之窗

47、在假设的情境中,幼儿的利他行为A A较多B较少C很少D几乎没有

48、在学前阶段,最为明显的、直接体现出来的效益是

A内部效益B社会效益C个人经济效益D个人精神效益

49、幼儿园教学的基本途径是D A上课B生活活动C劳动D游戏

50、信息时代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在师幼关系方面,教师要由师幼控制者转变为师幼关系的A

A协调者与合作者B引导者与合作者C领导者与协调者D指导者与合作者

51、个人本位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C A柏拉图B英格曼C卢梭D乌索娃

52、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专业化的教师会做出的反应是D

A抓紧了解情况,当务之急是消除争端

B能过转移注意力、大声训斥、拿走玩具、分开、说教等息事宁人

C考虑“怎样迅速解决这场纠纷”,尽量不要影响正在开展的教育活动

D把这一场事件以及对它的思考作为课程设计和班级管理的依据

53、表现出平静、性情平和、可信赖、克制、有思想、谨慎、被动等特征的是

A稳定的内倾型B稳定的外倾型C不稳定的内倾型D不稳定的外倾型

54下面关系不属于师幼关系单向表现的是D A教师—儿童的代言人 儿童---教师的应声虫 B教师-引导者 儿童-探索者

C教师-规则的维护者 儿童-规则的执行者 D儿童-教师的玩具教师—“玩具的操纵者

55、认为“课程是儿童和青年获得这些目标所必须具有的一连串经验”的是D

麦克唐纳B 杜威C坎萨斯D博比特

56、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辅导的主要和主导力量是A A教师B家长C班级生活D集体舆论

57、下面不属于建立优质师幼关系策略的是C A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B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C以旁观者的身份观望幼儿的活动D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58、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主要有互动性、民主性、激励性和C

A平等性与分享B互主体性与平等性C互主体性及分享性D互主体性与启发性

59、从历史上看,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B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60、当一名幼儿试图爬上攀登架但又犹豫不决时,教师支持、鼓励的目光会使他感到安全并能够自信地继续自己的活动,这体现了哪种师幼关系?D A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关爱

B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一定的师幼关系中

C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

D幼儿获得来自教师的安全感 6

1、结构主义的幼儿园课程提倡B

A平行式课程B螺旋式课程C直线式课程D渐进式课程

62、认为“教师应当是父母的替代者,是幼儿自我实现和人格建构的支持者和引导者”的理论流派是B

A成熟主义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行为主义理论D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63、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在教学方面的特色是A A合作式教学B直接式教学C间接式教学D支架式教学

64儿童最早的社会交往对象,也是獐的“第一任教师”是C

A幼儿园教师B产院护士C幼儿的父母D幼儿保育员

65、当前学前教育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人们普遍认定学前教育的两大价值是C

A政治价值、经济价值B经济价值、文化价值C个人价值、文化价值D育人价值、社会价值

66、相对于家庭教育的遇物而教、随机而教,托幼机构教育具有较强的C

A灵活性B群体性C计划性D社会性

67、反映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能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概念是B

A学前教育的效能B学前教育的效益C学前教育的效率D学前教育的效果

68根据《儿童权利公约》精神,儿童权利分保护工作者首先应作为C

A家庭职责B学校职责C政府行为D社会行为 6

9、我国托幼机构担负“双重任务”是A

A教养儿童和社会福利B培养幼师和社会福利C教养儿童和培养幼师D教养儿童和教育家长

70、决定幼儿园班级教育工作质量的量重要因素是C

A幼儿玩具、学具B幼儿园规模大小C幼儿园班级人数D幼儿园教师的活动

71、认为教师应当成为父母的替代者,成为幼儿自我实现和人格建构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这是哪种理论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观点?B

A成熟主义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行为主义理论D建构主义理论

72、在托幼机构教育过程中诸多关系中,最重要的是D

A教师与幼儿家长的关系B教师与同事的关系C教师与园、所领导的关系D教师与幼儿的关系

73、在对幼儿进行行为辅导或对期不良行为表现的矫正和治疗过程中,应当慎用的D A强化法B练习法C榜样法D惩罚法 7

4、“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了什么对人的成长或发展有很大的影响B

A遗传B环境C家庭D住宅

75、具有结构简单、色彩鲜艳、富有感官刺激等特点的幼儿园物质环境较适合于A A小班B中班C大班D学前班

76、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要全面考虑到有利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和非智力品

质发展,有利于幼儿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这是什么原则的要求?C

A挑战性原则B主体性原则C平衡性原则D效用性原则

77、幼儿活动室应B

A尽量安装空调B以自然通风形式为主C使用变速风扇D以使用换气扇通风为主 7

8、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是A

A互动性、民主性、互主体性、分享性、激励性 B相互性、双向性、互主体性、独享性、激励性 C互动性、平等性、双主体性、共享性、激励性 D相互性、民主性、双主体性、分享性、激励性 7

9、幼儿班级保教活动的基本要求是B

A合理安排幼儿的一周生活,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B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C合理安排幼儿的室内活动,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D合理安排幼儿的户外活动,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80、制定幼儿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制度的规则应本着C

A以幼儿园为本的原则B以幼儿教师为本的原则C以幼儿为本的原则D以幼儿家长为本的原则

81、现代的行为辅导观点认为,幼儿行为辅导应当是(作为)一种C

A矫正性教育B治疗性教育C发展性教育D预防性教育

82、下列幼儿的行为属于品行方面的行为问题是B A厌食、口吃B说谎、欺骗C多动症D抑郁症 8

3、从历史上看,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C A汉朝B宋代C唐代D清朝

84、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最根本的,课程必须以儿童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儿童的需要,爱好潜力的自由发展这是A

A个人本位课程观B社会本位课程观C回归生活课程观D进步主义课程观8

5、1923年在南京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并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D

A陶行知B张宗麟C张雪门D陈鹤琴

86、凯米课程和海伊斯科普课程属于典型的B A行为主义的幼儿园课程B认知主义的幼儿课程C多元智慧理论的幼儿园课程D结构主义的幼儿园课程 8

7、“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这一颇具特色的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凯洛夫、查包活塞兹B赞可夫、查包活塞兹C乌索娃、查包活塞兹D维果斯基、福辽莉娜 8

8、20世纪80年代.,全美早期教育协会提出的0~8岁儿童最优教育方案,即D

A提前开端计划B全纳式教育计划C确保开端方案D早期教育适宜发展性方案

89、无论是教育行政人员、幼教科研人员,还是幼儿教师和园、所领导,在对托幼机构教育质量作评价时,都必须遵循一般评价标准,即对托幼机构教育的A

A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一般要求B合统一性和合多元性的一般要求C合社会性和合家庭性的一般要求D合专业性和合业余性的一般要求

90、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最后一个阶段是A A评价结果的分析处理B撰写评价正式报告C自评材料的审查核实D提交评价结果信息

91、教育评价制度和理论的真正形成和发展是在D A19世纪前半叶B19世纪后半叶C20世纪前半叶D20世纪后半叶

92、认为幼儿教师首先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的理论流派是B

A行为主义流派B建构主义流派C社会建构主义理论D成熟主义理论

93、对幼儿进行必需的社会知识和概念,也健康生活有关的安全、卫生等常识,周围环境有关信息的传递时,教师采用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B

A间接教学B直接教学C合作教学D支架式教学 9

4、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包括A

A客观性、多样性、整合性和方向性B客观性、单一性、整合性和方向性C客观性、多样性、复杂性和方向性D客观性、多样性、整合性和动态性 9

5、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关键的构成因素是B A玩具的数量B班级规模C活动室的大小D托幼机构的规模

96、某幼儿发现鱼缸里的水少了,就告诉老师说:“是鱼把水喝掉了,应该再给它加点水。”老师立刻纠正了他的错误,告诉他:“水不是被鱼喝掉的,是蒸发到空气中去了。”这位老师的做法主要违背了学前教育的原则中的C

A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B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C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D寓教育于幼儿流动之中的原则 9

7、幼儿真正成为班级生活的主体的年龄段为C A小小班B小班C中班D大班

98、下面关于“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所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经遭人质疑B保障学前教育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释放C从儿童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角度看,这无异于“杀鸡取卵”“拔苗助长”D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99、为幼儿提供和同伴及教师交流、讨论、合作和分享经验的机会,同时更容易让幼儿主动积极地操作材料,并可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去做所要求做的事的教学方式是B

A集体教学活动B小组教学活动C个别教学活动D混龄教学活动 100、下面关于我国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B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教育途径观C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D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教育作用观

10

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通常有D

A效果标准、经济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B效果标准、效率标准、经济标准、素质标准C效果标准、效率标准、职责标准、经济标准D效果标准、效率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

10

2、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形式,即A

A学前教育和学前公共教育B学前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C学前家庭教育和托幼机构教育D学前社区教育和幼儿园教育

10

3、有研究表明,诱发幼儿的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可以通过增加A

A挑战性B活动性C选择性D计划性

10

4、从作用表现形式的角度,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分为C

A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B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D现实功能和潜在功能 10

5、制定幼儿生活管理工作中的制度与规则应遵循的原则是B

A以教师为本B以幼儿为本C以教育为本D以教学为本

10

6、美国的“早期开端”和“追随到底”方案,英国的“确保开端”方案等,体现了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中的A

A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B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C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D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

10

7、20世纪70年代末的理论研究表明,托幼机构教育并不必然会对幼儿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关键在于B

A幼儿在园的时间长短B托幼机构的高质量C幼儿入园的年龄D托幼机构的办园形式

10

8、信息时代要求幼儿教师的角色实现诸多转变,其中之一就是由课程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D A课程教材的变通使用者B课程教材的参与者C课程教材的开发者D课程教材的研究者 10

9、幼儿园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反映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的A A广泛性B计划性C多样性D平等性

110、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可以分为C A顺应阶段、同化阶段、发展阶段和专业化阶段 B焦虑阶段、适应阶段、发展阶段和专业化阶段 C顺应阶段、适应阶段、发展阶段和专业化阶段 D顺应阶段、适应阶段、提升阶段和专业化阶段 1

11、幼儿班级保教活动的基本要求是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合理安排幼儿的A

A一日生活B教学活动C游戏活动D教育活动 1

12、实践中,有时可以发现幼儿丧失了自我,完全机械地听命于教师,形成了教师的强烈依赖性。教师让他往东,他必须往东,教师叫他往西,他必须往西。这是师幼关系单向度表现中的D A教师儿童的代言人,儿童教师的应声虫 B教师---抛球者,儿童----接球者

C教师---规则的维护者,儿童---规则的执行者 D儿童---教师的玩具,教师---玩具的操纵者

1

13、20世纪50年代,把“学前教育”这一概念引入幼儿园的是D

A皮亚杰B杜威C维果斯基D乌索娃

1

14、现代优质师幼关系具有互动性、互主体性、分享性和A

A民主性和平等性B平等性和激励性C民主性和激励性D民主性的对话性

1

15、幼儿班级生活管理的目标是

A幼儿发展的目标B幼儿班级发展的目标C幼儿园教育发展的目标D幼儿教师发展的目标 1

16、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的根本目的是A A在良好的师幼关系状态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B维护教师在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 C树立和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与威信 D营造有条不紊的秩序,便于管理 1

17、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

A最近发展区理论B多元智慧理论C行为主义理论D实用主义理论

1

18、以下关于建立优质师幼关系策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A满足幼儿的所有要求B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C观望幼儿的活动D忽略幼儿消极的社会性行为 1

19、以下最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是D

A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B生活活动和教学活动C教学活动和户外活动D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 120、现代社会学前教育发展呈现出的一个趋势是C A托幼机构教育职能逐渐弱化B托幼机构教育逐渐民办化C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D关注特殊儿童,以心理学模式为主,注重测试和分类 1

21、陈鹤琴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课程实施应采用C

A分科教学法B生活教育法C整个教学法D活动教学法

1

22、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与专业化教师相而言,非专业化教师最常见的反应是B A判断情境潜在的意义 B当务之急是消除争端 C做出一些临床诊断

D 把这一事件以及对它的思考作为课程设计和班级管理的依据

1

23、为幼儿提供和同件及教师交流、讨论、合作和分享经验的机会,同时更容易让幼儿主动积极地操作材料,并可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去做所要求做一事的教学方式是B

A集体教学活动B小组教学活动C个别化教学活动D混龄教学活动

1

24、托幼机构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主要由园长、所长或其他领导接待家长来访,以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一般是每月一次,这种形式是D

A家长开放日B咨询接待日C家长会D家长接待日 1

25、加德纳认为在销售人员和谈判人员身上得到高度发展的是B

A语言能力B人际智力C内省智力D空间智力 1

26、提高学前教育效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B A提高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

B学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和不断开发 C合理调整学前教育机构

D改革托幼机构教育体制和运行 1

27、社会本位的课程思想改革,最早比较系统化的反映在D

A《爱弥儿》B《教育论》C《教育漫话》D《理想国》 1

28、作为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学前教育重要实施形式的是A

A托幼机构B幼儿园C学前社区教育D学前家庭教育

1

29、1965年,美国要求对“处境不利者”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的是B

A0-8岁发展的课程方案B提前开端计划C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D全纳式教育 130、一般反映的是整个托幼机构的工作,设在园所门厅或其他人员往来相对集中的地点,用来公布全园的园所制度、作息制度、保健知道等。这是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中的B

A园(所)刊B家园(所)专栏C家园(所)之窗D家园联系册

二、名词解释

1、学前公共教育4

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

2、学前教育价值13

指作为客体的教育活动与社会或个人等教育个体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

3、学前教育价值取向15

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进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4、学前教育功能22

是学前教育本身固有的客观属性,是由学前教育的结构所决定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5、学前教育效益30

主要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6、托幼机构54

是集体教养儿童的社会教养机构,是在家庭教养基础上的伸扩展和提高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

7、儿童观105

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各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

8、教学效能感110

一般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

9、显概念121

是教师从学校里学习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

10、隐概念121

是教师大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观点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经验

11、社会角色149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具有特定的社会职权,履行社会职责承担特定的社会义务的社会成员

12、幼儿班级188

是幼儿园计划安排和组织保育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

13、亲社会行为208

我们把那些符合或适合社会文化和行为准则及价值观和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

14、幼儿行为辅导208

主要指对幼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人为的干预。

15、同步教育213

又称一致性教育,即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内部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或同步教育

16、过程模式262

不预先设定目标,而是在设计中详细地说明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采取的方法以及该活动中固有的标准

17、生成课程263

是与幼特定环境相呼应而生存的课程

18、托幼机构教育质量354

就是教育活动中满足某种需要的特征

19、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366

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幼儿园的发展变化及其构成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20、效果标准368

是从工作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标准,用以考查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

三、简单题:

简述提高托幼机构教育效益的途径34

答:提高托幼机构教育效益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1、适度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

2、提高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托幼机构学前教

育质量是托幼机构教育效益最要本的内涵,也是最直接而外在的表现形式

3、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结构,检验学前教育结构合

理与否的尺度,是看它是否满足了休体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学前教育的需要

4、优化托幼机构教育资源配置,学前教育资源的

优化配置充分和不断开发是提高学前教育效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5、改革托幼机构教育体制和运行 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40

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基本观点,我国学前教育实践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

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

4、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

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的特点47 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有如下特点:

1、早期性:家庭教育的早期首先影响的是孩子的

智力发展

2、全面性:父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人生道路的选

择,为人处事社会交往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3、情感性

4、灵活性;针对孩子个别的教育和训练,在内容

和方法上有很大的灵活性

5、渗透性

社区教育的特点58

1、整体性

2、区域性

3、全面性

4、平等性

5、有效性

信息时代对幼儿教师角色提出的要求99

1、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

2、由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

3、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知识的终身学习者

4、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幼关系的协调

者与合作者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122

答: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成为专业化的教师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如下几条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2、微型教学

3、教育活动决策训练

4、通过反思来提高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幼儿行为辅导的技术214

幼儿行为辅导技术主要是采取心理疏导的方法,具体如下

1、自然后果法

2、移情训练法

3、生活锻炼法

4、同伴交往法

5、榜样影响法

怎样建立优质的师幼关系

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且从与幼儿的交往或互动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策略

1、关爱幼儿

2、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

3、参与幼儿的活动

4、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

5、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现代优质师幼关系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从人际交往互为主体三个维度对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进行总结,现代优质师幼关系至少应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互动性

2、民主体

3、互主体性

4、分享性

5、激励性

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意义

我们探讨师幼关系的本质,并不止于认识师幼关系的本质,更主要的是要清楚地意识到师幼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意义以及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得到关爱

2、幼儿获得来自教师的安全感

3、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一定的师幼关系中

4、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给予更多

的理解与关注

5、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幼

儿之间的同伴关系

班级生活的组织与管理应满足幼儿的哪些需要203

1、满足幼儿在班的一切生理需要

2、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3、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

4、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

5、满足幼儿从事不同活动的需要 列举国内外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流派240 蒙台梭利教育法

行为主义的幼儿园课程(代表人物斯金纳、伯雷特和英格曼

认识主义的幼儿园课程(凯米、皮亚杰、海伊斯科普)

结构主义的幼儿园课程(布鲁纳)

多元智慧理论的幼儿园课程(加德纳) 列举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的途径68

1、加强家园双方的沟通和了解可以采用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活动形式上来分,大致有以下几种

家长委员会 家长会 家长学校 咨询接待日 家长开放日 家长接待日

2、教师工作来看: 家庭访问日 电话联系 随访

家园联系册

3、征集意见工作 家长信箱 意见征询表

4、宣传工作 家园(所)之窗 家园(所)专栏 园(所)刊

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297

1、平等性:幼儿园教学活动建立在教师与幼儿平

等的关系的基础上

2、目的性与计划性: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对幼

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与指导

3、广泛性:幼儿园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

活的各项活动之中

4、多样性: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

相互作用可以有多种形式

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模式310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模式有很多类型,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1、直接教学

2、间接教学

3、支架式教学

4、合作教学

四、论述题

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学前教育实践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人类社会是幼儿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儿童保护工作首先是政府行为。儿童保护工作也是每一个成人,尤其是父母与教师的责任

在教育过程是,保障幼儿基本权利的实现,以对幼儿的尊重为前提。要求

尊重幼儿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不歧视或忽视一个幼儿,不随意处置幼儿或损害幼儿的人格 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的主体性,鼓励与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尊重幼儿的观点与意见,保障幼儿的意见发表权和参与权

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别差异,对每个幼儿抱有同等的期望,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充分的发展,切实保障每个幼儿发展权的实现

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

家园紧密联系做好孩子的保育和教育工作

全社会共关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

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教育影响幼儿的发展方向。教育参与幼儿发展,可以改善幼儿发展的水平与质量,不断引导幼儿的发展,实现新的发展可能性

观察和了解幼儿已有的学习与发展水平面

创设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情境,主动的促进与引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联系实际,谈谈你打算如何成为一名专业化的幼儿教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2微型教学

3教育活动决策训练

4通过反思来提高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联系实际,论述班级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1、满足幼儿在班的一切生理需要

2、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3、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

4、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

5、满足幼儿从事不同活动的需要

尝试从功能论的角度,对“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进行分析

学前教育功能是学前教育本身固有的客观属性,是由学前教育的结构所决定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学前教育的功能依据不同,分类角度不同,有如下几种

1、承受对不同分 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

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它可以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有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2、作用层次分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

3、作用方向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4、作用表现形式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处于学前期的幼儿虽然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是这种发展特点只能说明幼儿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可能要成为现实,还需要成人为之提供适宜发展的环境。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竞争激烈,于是人们将学习的年限提前便有了“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所依据的关键期已遭到人们的质疑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单强化训练破坏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

总之他们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学前教育只是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中的一个,而且学前教育作用发挥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为原则,在儿童的生理及心理条件基础上才可能实现。“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鼓吹学前教育的万能论,最终必将导致学前教育的无能。

推荐第9篇:学前教育原理总结

学前教育原理

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在促进学前儿童(0-

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广义:0-

6、7岁;狭义:3-

6、7岁。

2、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3、托幼机构:是集体教养幼儿的社会教养机构,是在家庭教养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

4、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

5、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

6、幼儿行为辅导:只对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人为的干预。

7、课程:杜威认为课程是学生在学校通过各种活动获得的学习经验。

8、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的系统化活动。

9、项目活动:师生共用建构、生成课程和合作研究式教学,强调教与学是一个互动过程,“动态设计”与“随机生成”课程。

10、发现式教学:以发现学习为基础,,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做出选择、决定做什么、怎么做。包括制定活动计划、执行计划和交流、评价其活动结果。

11、教学: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辩证统一的过程。

12、全纳式教学:指给所有受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纳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

13、幼儿园课程概念:①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②幼儿园课程即教育计划③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填空

1、系统论创立者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他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规律和模式的科学,系统论则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若干事物和过程所组成的一个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综合体。

2、《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在幼儿园,幼儿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

3、幼儿园内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少于60平方米。

4、师幼关是一种人际关系。

5、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

6、认知主义的幼儿园课程是一种“开放式结构”的课程模式,其中以凯米课程和海伊斯科普课程影响最大。

7、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中档案是促进教学活动的一种较好的形式。

8、因人施教的理论基础---------个别差异。

9、应用色彩的原则--------突出主色调。

10、间接指导影响方法: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法。

11、外部因素是指幼儿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对于幼儿作为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

简答题

一、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有什么要求?

答:(1)尊重幼儿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不歧视或忽视任何一个幼儿,不随意处置幼儿或损害幼儿的人格。

(2)尊重幼儿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主体性,鼓励与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尊重幼儿的观点与意见,保障幼儿的意见发表权和参与权。

(3)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别差异,对每个幼儿抱有同等的期望,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充分的发展,切实保障每个幼儿发展权的现实。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答:

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2、家庭教育的全面性

3、家庭教育的情感性

4、家庭教育的灵活性

5、家庭教育的渗透性。

三、托幼机构教育具有什么特点?

答:

1、社会性

2、群体性

3、计划性

4、专业性

四、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的途径有哪些?

答:

1、托幼机构组织的活动 (1)家长委员会(2)家长会(3)家长学校(4)咨询接待日(5)家长开放日(6)家长接待日

2、教师的日常生活(1)家庭访问(2)电话联系(3)随访(4)家园联系册

3、征集意见工作(1)家长信箱(2)意见征询表

4、宣传工作(1)家园之窗(2)家园专栏(3)园刊

五、托幼机构的教育的原则是什么?

答:

1、保教并重与结合的原则

2、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4、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的原则

5、重视幼儿同伴相互作用的原则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原则。

六、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答:

1、观察了解幼儿,根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

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3、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

4、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

5、定期向院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七、幼儿教师应扮演的角色的关系及作用是什么?

答:关系:首先,教师与同事是工作关系;其次,教师与家长是合作的伙伴。作用:

1、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

2、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和支持者。

3、幼儿教师是幼儿行为的辅导者。

4、幼儿教师是幼儿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

5、幼儿教师是幼儿发展的研究者、诊断者和评价者。

八、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那几个方面?

答:

1、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

2、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幼儿行为辅导的能力。

5、与幼儿沟通的能力。

6、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7、独立思维和创造的能力。

8、适应新情境的能力。

9、反思能力。

九、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

答:

1、顺应阶段

2、适应阶段

3、发展阶段

4、专业化阶段

十、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及如何解决?

答: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教师如何把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又突出地表现为教师的“显概念”和“隐概念”之间的冲突。

解决:因此,教师不仅要不断的用“显概念”来改造和战胜“隐概念”,使书本上的、理论上的、科学的教育观念转化为真正能够指导我们实际教育行为的观念;而且还应不断地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能力,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这样才能逐渐的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符合科学的要求,才能将自己掌握的教育观念有效地转化为科学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十一、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基本途径有什么?

答: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2、微型教学。

3、教育活动决策训练。

4、通过反思来提高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十二、户外环境创设一般有什么要求?

答:

1、户外环境的设置应与大自然接近,近幼儿能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田园风光的陶冶。

2、保证幼儿有足够大的活动场地,

3、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条件。

4、因地制宜充分发掘户外活动材料,如:木块、轮胎、梯子、绳子、圆桶、大木箱等来刺激幼儿创造性地展开体育活动。

5、设置丰富、全面的大型玩具与其他活动器材,而且要坚固、安全。

十三、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答:

1、互动性

2、民主性

3、互主体性

4、分享性

5、激励性

十四、建立优质的师幼关系的策略是什么?

答:

1、关爱幼儿关爱幼儿是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也只有在关爱幼儿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消除幼儿对教师的顾虑,敢于接近教师、信赖教师、建立安全感、幼儿需要关爱,尤其是那些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需要得到关爱,关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信任感,同时也形成了幼儿对教师的信赖关系。

2、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话题与幼儿一起平等、真诚的交谈,这种形式的互动有利于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形成。

3、参与幼儿的活动教师能够以普通的活动参与者的心态参与到幼儿自主的活动中去,有利于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4、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

5、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对于幼儿积极的社会性行为,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赞赏,并设法引起社会性赞同,扩大其影响;对于幼儿消极的社会性行为,教师也应该做出恰当的反应,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十五、班级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积极影响:

1、幼儿班及加强了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交往

2、幼儿班级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3、幼儿班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4、幼儿班级集体使幼儿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5、幼儿班级为幼儿提供了表达自我和交流的机会

6、幼儿班级为幼儿之间提供了观念共享的环境。

消极影响:

1、班级集体利益至上,以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个人只能服从,班级集体成为道德规范的载体和实践者,幼儿个人之间的差异和不同要求常常容易被集体的形象和利益所取代或掩盖。

2、为了强调班级活动的秩序和规则,对幼儿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忽视幼儿的个体需要,班级成为限制幼儿自由活动的手段。

3、教师容易把活动的开展作为自己关注的重点、重视活动的结果,忽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需要,忽视幼儿在班级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把幼儿放在活动的后面,容易使幼儿处在教师严格控制之下,服从于教师计划安排,服从于活动要实现的目标结果,因此幼儿可能会处于消极、被动的应付状态。

十六、班级活动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要求有哪些?

答:

1、满足幼儿在班的一切省生理要求。(1)满足本班幼儿安全地进行户外身体锻炼的需要(2)满足本班幼儿及时大小便排泄的需要(3)满足本班幼儿饮水、进食的需要(4)满足本班幼儿在园期间睡眠的需要。

2、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3、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

4、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

5、满足幼儿从事不同活动得需要。

十七、中班幼儿班级生活有何年龄特点及其指导要求?

答:特点:中班幼儿班级生活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在小班的基础上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班级生活规范和制度,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

指导要求:

1、以游戏为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加强幼儿游戏的组织与引导,为幼儿在班级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造充分的条件

2、通过包括游戏活动在内的班级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3、鼓励幼儿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表达自我,重视幼儿对班级活动的建议和想法,关注幼儿在班级活动中的各种表现

4、帮助幼儿理解自己与班级的关系

5、建立值日生制度。

十八、大班幼儿班级生活有何年龄特点及指导要求?

答:特点:

1、幼儿之间的关系开始分化,大部分幼儿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同伴、朋友关系

2、幼儿对班级活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和倾向性

3、在班级和班际活动中幼儿表现出强烈的集体感和集体荣誉感,关心班级、小组的荣誉和价值

4、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的各种事务,对班级事务能够表达自己的建议和主张。

指导要求:

1、通过维护班级规则和荣誉,引导幼儿集体意识的发展

2、积极引导幼儿之间的协商、分享、

合作

3、鼓励幼儿负责任地承担一些班级事务,协助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鼓励幼儿发表对班级活动的建议和想法,并积极采纳幼儿的合理建议

5、组织和指导大班幼儿参与幼儿园中、小班幼儿的活动

6、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小学教育活动的形式,理解小学教育活动的要求,并在班级活动中逐渐使幼儿感受到小学的学习方式和要求。

十九、幼儿行为辅导的内容是什么?

答:

1、对幼儿良好行为的支持和鼓励

2、对幼儿不良行为的矫正

3、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培育和塑造。

十、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是什么?

答:陈鹤琴1923年在南京创办了南京鼓楼幼儿园,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他提出了“活教育”思想,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还认为教育目标首先要解决“做怎样的人”的问题,具体的课程目标如下:第一,做人,应有合作的精神、同情心、服务的精神;第二,身体,应有健康的体格,养成卫生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第三,智力,应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达能力;第四,情绪,应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快乐的井绳,消除惧怕的情绪。“五指活动”

1、健康活动

2、社会活动

3、科学活动

4、艺术活动

5、语文活动。陈鹤琴认为课程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法、小组教学法。

二十一、多元智慧理论的幼儿园课程内容有哪些?

答:多元智慧理论由加德纳(美)提出的,每个人都有七种智慧:

1、语言智慧:用文字思考、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奥意义的能力

2、逻辑—数学智慧:计算、量化、考虑命题和假设以及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

3、空间智慧:凭知觉辨别距离,判定方向的能力

4、肢体—动觉智慧:巧妙处理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

5、音乐智慧:个体感受、辨别、记忆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6、人际智慧:善解人意、与人有效交往的能力

7、内省智慧: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并能善用这些知识来计划和导引自己的人生。

二十二、提前开端计划目标是什么?

答:1965年,美国联邦教育总署根据1964年国会制定的《经济机会法》,提出“提前开端计划”教育目标是帮助那些环境不利的儿童发展智力,以便在未来的学校教育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从而减少社会的贫困阶层教育水平低下的恶性循环,实现幼儿教育机会均等。

二十三、生成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有什么?

答:

1、生成课程需要教师不断通过观察,记录儿童的兴趣来加以计划

2、生成课程的内容是弹性的,非强制性的

3、教师是课程关键的决策者

4、儿童家长社区成员是课程实施中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5、生成课程的内容与活动具有连续性、是相互联系的。

二十四、项目活动中主题产生的依据是什么?

答:

1、主体对儿童的学习价值

2、儿童的兴趣

3、课程的要求

4、资源的可获得性

二十五、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几个误区有哪些?

答:

1、把幼儿园教学等同于上课

2、用幼儿园课程替代幼儿园教学

3、把幼儿园教学与游戏并列起来 二十

六、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实践要点有什么?

答:

1、教师和幼儿一起控制

2、重视幼儿的能力

3、与幼儿形成信任的关系

4、做出评价以支持幼儿的游戏

5、采取问题解决的方式解决交际冲突

二十七、因人施教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1、尊重不同智力类型,提供多元智力课程

2、尊重不同学习类型,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3、尊重不同的气质类型,既要接纳一定范围内的气候性的行为表现,又要能长善救失

4、尊重个体的兴趣、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提供适合其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的教育活动

5、尊重儿童的基本权利,提供多自由、多选择的开放式教育活动

二十八、游戏活动中的因人施教体现了什么?

答:

1、启发幼儿自己提出游戏主题

2、指导幼儿自己分配游戏角色

3、指导幼儿自己组织游戏

4、指导幼儿准备或自制游戏用的玩具或材料

5、指导幼儿自己评价游戏

二十九、托幼机构教育素质量的关键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答:

1、班级规模

2、师幼比例

3、教师的稳定性

4、动态因素(交往)

十、托幼机构教育质量都有哪几个标准构成?

答:

1、效果标准,效果标准是从工作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标准,用以考察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

2、效率标准,效率标准是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为依据评价托幼机构工作业绩的标准

3、职责标准,职责标准主要从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各个的情况进行评价

4、素质标准,素质标准是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

三十

一、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是什么?

答:

1、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特点是公有公育,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游戏和成人的口头传授及亲身师范来完成。

2、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

3、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是最早的托幼机构,英国罗伯特。欧文1809年开办“性格形成新学园”。

4、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发展趋势:(1)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事业(2)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能进步加强(3)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4)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①有专门化的知识:有较高水平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掌握科学领域发展的前沿方向②有较长时间的职业训练:经过较长的专门的专业训练,包括“临床实习”③有专门的自律的职业道德④有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和决策,而不是奉命行事⑤有行业性组织:行业自身具有监督控制的机制和能力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进修的意识和能力。(5)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6)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7)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模式的多元文化适宜性(8)走向多元化①托幼机构类型的多元化②课程的多元化③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推荐第10篇:2学前教育原理

第二章 学前教育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3.主张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

)。

A.陈鹤琴 B.张宗麟 C.张雪门 D.陶行知

4.先天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因素是(

)。 A.成熟 B.生长 C.遗传 D.发育

6.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7.蒙台梭利的教育原理是以(

)为出发点的。

A.儿童中心 B.儿童生命 C.适应自然 D.反对成人化 8.(

)是我国学前教育所特有的一条原则。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综合性原则 9.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

)教育原则。

A.启蒙性 B.发展适宜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10.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 )。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综合性原则 11.创办了“北平香山慈幼院”的幼儿教育家是( )。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蔡元培 15.幼稚园“五指活动”的提出者是( )。

A.陈鹤琴 B.张雪门 C.陶行知 D.卢梭 21. 游戏是幼儿的( )。

A.自发学习B.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 C.自我学习D.有目的性的学习3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 )。

A.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B.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C.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D.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33. 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 )。

A.陈鹤琴 B.张宗麟 C.张雪门 D.陶行知

36.幼小儿童常常用一个词代表各种事物,如用“衣衣”代表各种衣服,这是词义掌握中的( )。

A.笼统现象 B.表面现象 C.连词现象 D.固定现象 37.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 )方面。

A.入学的适应性 B.幼儿身体素质 C.文化课学习D.社会性培养 39.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A.园本教研 B.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C.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D.在职培训

46、提倡以儿童为中心、提出以经验为基础的的课程,强调“做中学”的教育家(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裴斯泰洛齐 D、福禄贝尔

47、提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主张的教育家”是( )。 A、蒙台梭利 B、福禄贝尔 C、陈鹤琴 D、陶行知

49、综合的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的“整个教学法”的提倡者是( )。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陶行知 D、陈鹤琴 50、提出“自然后果的方法”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泰洛奇 D、福禄贝尔

52、“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 )的体现。

A、游戏化方法 B、生活化方法 C、移情法 D、直接法

二、简答题

8.简述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 【参考答案】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9.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 【参考答案】

(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 (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10.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要求。 【参考答案】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14.什么叫发展适宜性原则?如何具体体现这一原则? 【答案要点】

(1)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此项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

(2)从年龄的一般特征来看,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上的特点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提供相应的发展环境。比如:设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提供合适的教学器具;开展有层次的游戏。同时,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为不同的幼儿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另外,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和谐的,并且是安全的和多样的。

15、如何正确理解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 【答案要点】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距仍然较为悬殊,表现为: (1)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 式,幼儿主要进行灵活、自由、富有趣昧性的活动,教师对幼儿的约束少,不像学校教育那么规范。而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以上课为主要活动形式,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2)幼儿园幼儿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 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而幼儿入小学成为小学生后,学习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开始系统地接受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的学习能力训练。这是社会的责任,并且要求取得好成绩,这就需要有意志的努力。 (3)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度 增大。 (4)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学习程度以分数衡量,分数的高低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评价和成人 的奖惩,儿童之间存在竞争,必然引起压力、紧张和情绪上的恐惧。

(5)生活制度的变化。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游戏为主,每天上课(或集体教育)时间不超过1小时。小学生除早读课外,上午上课3~4节,下午上课l-2节,课间休息、游戏时间很短,午睡得不到保证。

(6)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中,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孩子,对幼儿的睡眠、生活、饮食、清洁卫生等都关怀备至,与幼儿的个别接触多,老师与幼儿关系密切融洽。幼儿进入小学后,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往减少,态度也较为严肃。

(7)生活环境的改变。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注意娱乐性和趣味性,比较自由,而小学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对儿童缺乏强烈的吸引力。

16、简述学前教育语言领域的指导要点。【答案要点】

1.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2.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应重视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和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 3.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三、论述题

2.论述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参考答案】

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1)教学及教育计划制订能力。幼儿教师需要根据教育要求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制订符合幼儿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并根据教育计划组织教学。

(2)班级组织和管理能力。班级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班级环境的创设、一日活动的指导、家长工作的组织,还包括节日活动、运动会、亲子活动、毕业典礼和随机大型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3)行为观察和指导能力。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是教育活动设计、组织、管理的起点,同时伴随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因此,观察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能力。教师要能根据幼儿的年龄段发展特点对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教师要有观察的意识,逐步锻炼观察能力。

(4)研究总结与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是专业人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在教育实践中要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及时反思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积累教育经验,使自己成为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5)沟通能力。需要具备与幼儿、家长及教师间的沟通能力。 (6)科研能力,写作能力,自学能力。 (7)意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

6.为什么说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 【答案要点】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

(1)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

(2)全面发展是针对片面发展而言的,偏重任何一个方面或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发展侧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因此,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在保证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同时,应注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

(3)体、智、德、美诸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体、智、德、美四育融汇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教育力量,落实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之中。只有正确认识四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

四、材料分析题

1、请运用所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下面案例中教师行为的适宜性。

中二班小朋友月月和松松的家在同一个小区,从小一起长大,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总有说不完的话,总在一起玩,睡午觉也要睡在紧挨在一起的床上,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变冷,两个孩子吃完午饭,在幼儿园院子里跑来跑去捡落叶,玩得很高兴。午睡时,两人还兴奋着,老安静不下来,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值班的老师说了几次都没用,一生气,把两个只穿着内衣的女孩提了起来罚站。两个孩子终于乖了。 【答案要点】

(1)老师的方法不合适,过于简单,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

(2)幼儿园组织睡眠活动的要求是要为儿童创设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重视睡眠的护理工作;要细心照顾个别儿童。幼儿午餐后不宜进行兴奋性较强的活动,所以老师应在午饭后引导玥玥和菘菘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不宜跑来跑去。

(3)要从孩子进幼儿园时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进入睡眠室后,要保持安静,立即上床睡觉,不能在室内随便走动或说话,并要提醒和检查幼儿不把玩具和其他东西带到睡眠室内。也可以采用其他一些方法,如把两个孩子睡觉的床安排得距离远一些,多关注两个孩子的举动,多耐心引导。

2.某幼儿混合班开设的课程几乎与小学一年级相同,老师的教育教学也搬用小学上课的方法,教幼儿拼音、识字、计算等知识和技能,期中、期末还进行考试、评分,很少组织游戏和体育活动,对唱歌、图画课不重视,经常改上拼音、识字、计算及智力训练课。结果一年半载下来,班里的幼儿体质明显下降,生病回家的有好几位,在班里上课的也多是无精打采。这班幼儿升入小学后,多数对语文、数学课不感兴趣,而对考试分数却分分计较,他们的体、智、德、美综合素质还不如没有受过学前教育的同年级其他同学。 运用所学的有关学前教育原理的理论对此现象加以分析和评论。 【参考答案】 (1)案例中明显呈现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特征,违背了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规律。

(2)儿童的成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的发展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幼儿园与小学是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两个教育机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案例中“„„很少组织游戏和体育活动,对唱歌、图画课不重视,经常改上拼音、识字、计算及智力训练课„„”忽视了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在幼儿的发展中,体、智、德、美四育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不能相互取代。体、智、德、美任何一方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否则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4)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相比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较大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与目标,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决定的。幼儿园课程的安排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幼儿园课程要融合在一日生活之中,保教合一。

②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幼儿园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 ③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幼儿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

4.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们都很用心地在作画、涂色,我来回巡视给个别幼儿辅导,突然张雨轩大声地喊我:“老师,我向李浩然借油画棒,他不借给我。”任凭张雨轩怎么说,李浩然就是不借,牢牢地看着自己的油画棒。这时我上前,问张雨轩:“你的油画棒呢?”她说昨天带回家忘记带来了,我又问李浩然小朋友:“你为什么不愿意借给她油画棒啊?你们坐在一张桌子旁,应该是好朋友啊,好朋友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是不是啊?她借用一下就还给你,好不好?”李浩然不看我,低着头说:“我爷爷说我的油画棒不给别人用!”我当时头就有点懵,耐心地坐在他旁边和他好好地说:“爷爷这样说是希望你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你想想如果今天你没有带油画棒来画画,你是不是也希望她能借给你用一用呢?老师也记得你上次还借用过别的小朋友的水彩笔呢!有好的东西要懂得和别人分享。”张雨轩在旁边急着说:“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老师对不对?”他这才不情愿地把油画棒借给张雨轩用,而且不准她自己从盒里拿油画棒,张雨轩用完后,很有礼貌地对着李浩然说谢谢。 分析以上材料中李浩然小朋友性格特点的成因,谈谈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参考答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幼儿的社会态度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中。”在幼儿园阶段,帮助幼儿提高了解他人情感和需要的能力,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和分享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上述材料中,李浩然小朋友是个缺乏合作能力、分享意识的孩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被溺爱的独生子女,在家庭这个,所有人都围着他转,形成一种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养成“独占”“独享”的习惯,待到要融入幼儿园时,他很自然地表现出家里养成的行为习惯,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体现出缺乏合作能力、分享意识。

(2)老一辈的教育理念的偏差,忽视对幼儿合作能力、分享意识的培养,甚至误导幼儿这方面能力的正常发展。

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分享意识: (1)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隐藏了很多“舍作与分享”的教育契机,幼儿教师要抓住这些教育契机,使主题活动与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意识紧密结合。

(2)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意识。比如组织幼儿为灾区同胞献爱心活动。

(3)结合社区活动,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多样性。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居多,与人交往的范围较狭窄。因此,幼儿教师要经常组织一些适合幼儿园孩子参加的社会活动,让孩子们与同伴之外的人群建立合作关系,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多样性。 (4)取得家长支持,共同培养孩子合作与分享意识。合作与分享意识的培养和家长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利用节假日组织家长孩子一起进行活动,能够增加家长老师孩子之间的感情,分享成功的喜悦。

5.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作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 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答案要点】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1)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2)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比如:“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

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比如:“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

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

6.请从语言教育的角度分析下面案例中教师指导行为的适应性。

教师上《我给月亮做衣裳》时,有幼儿问:“月亮为什么没有一件合体的衣服?”为了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就说:“是呀!为什么呢?”教师建议幼儿每天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经过一段观察时间后,教师请幼儿说说月亮是怎么变化的?幼儿说:“有时像小钩,有时像小船,有时像半圆„„因为它老在变化,所以没办法给它做合体的衣服。” 【答案要点】

(1)在幼儿语言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本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合理有效的幼儿语言教育的方法,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2)提供发展语言的条件,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在实际观察中,幼儿得出了结论,丰富了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教育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经常保持主动、积极的情绪,使之求知欲旺盛。爱动脑筋思索,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事物间的联系中,初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

7、材料如下:有个小朋友尿裤子了,老师对他说没关系,别的小朋友不知道,老师替你保密。然后给小朋友换了裤子。又提醒小朋友以后有尿要早点尿,裤子也不要穿太紧等等。 这个材料体现了幼儿德育过程的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请结合案例具体说明老师的言行如何体现了这个原则。 【答案要点】

1、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把对学生严格的要求与爱护、尊重、理解信任结合起来。

2、贯彻这个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批评,要帮助学生,严禁体罚学生。

3、案例中的老师在幼儿尿裤子后,既没有责备,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稳定学生的情绪,帮助孩子换掉裤子,同时有与幼儿交流小时候的经验,反映了对幼儿的爱与尊重,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幼儿以后注意该问题再次出现,表现了对幼儿的严格要求。这位老师用实际行动体现了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第11篇:学前教育原理整理资料

填空题

1.《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2.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全面性、情感性、渗透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而学前教育具有社会性、群体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的点。3.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针对性,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具有群体性 。

4.就教育时间上来讲,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具有长久性。

5.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能力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

6.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衔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间接合作,一种是直接合作。7.社区是介于社会和团体之间的社会实体。

8.决定一个班级内活动区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创设。

9.学前教育衔接,就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同家庭、教师以及学前教育同社区教育 的衔接,保证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功能,和幼儿成长发展的连续性。

10.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科学区。

11.幼小衔接的任务总的来讲,是要解决孩子的生理、心理以及能力上的不适应。12.在学习方式上,幼儿园主要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而小学主要的学习形式是课堂

二、简答题(50分,共5道,每道10分)1.请解释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并举例说明。P22

5答: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部,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如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活动材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

2、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它因园长的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大众心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与物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

2.简要说明学前教育衔接。 P269答:从广义上讲,幼小衔接是指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和后续经验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超越已有的经验。 从狭义上讲,是指幼儿园要设置特殊教学内容,变换授课方式,和小学教育连接,开展以使幼儿能尽快适应小学教育为目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3.简述行为情境理论。P227答:第一,在相同的情境中,不同个体所必需的行为模式具有相似性。也就是说,物质环境的规划与设计方式会暗示人们 出当下合适的行为,在每一个行为情境中,都有一些属于这个情境的行为模式;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出现的行为也会有所不同。第

二、行为情境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每一种行为情境,无论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均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环境中,且相互依存、交互影响。

4.举例说明幼儿心理适应。 P289答:心理适应是指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接受离开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以及家长,做好当一个小学生的心理准备。让孩子做好接受新生活的准备,最重要的是能给孩子呈现一个新生活的全景,让孩子对新的生活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这样孩子在小学面临新的事物和差别与以前幼儿园的学习任务不同时,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并主动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所以,在心理适应上,家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活,为孩子呈现小学生活的情境,培养孩子的主

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让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后面临新的环境,出现新的问题,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从容面对,努力去克服困难。

5.简要说明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 P240答: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是指以大型组合游戏结构为主体,兼容其他游戏区域及各种可移动的活动材料,不仅能满足幼儿各领域的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满足幼儿个别差异的需要的具有复合功能的游戏场地。它具有“类别多样”、“数量丰富”及“质、量可变性”的特征,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如移动的活动材料、自主选择的机会。全方位或外活动场地应该包括一下区域:

1、大型组合游戏结构区。

2、自然种植区。

3、草坪嬉戏区。

4、水池、沙坑。

5、动态材料建构区或“建筑工地”。

6、隐秘、游戏小屋或“隐密处”。

7、设置微坡地形。

8、文化一角。

三、分析题(30分,共2道,每道15分)1.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在环境创设上有什么共同特征。P233-235 答: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虽然不能涵盖世界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全貌,但是这几种教育模式中的环境创设却真正体香了当代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潮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以崇尚自然为主,真正开放的保护天性的环境创设思想。1)体现了真正把幼儿当成是独立、完整的人的理念。这些幼儿园本身真正秉持了“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自由。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看书或者参加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甚至可以选择独处。

2)真正考虑到了幼儿正常的心理需求,为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这些幼儿园都认识到幼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因此,很多幼儿园都在教室里设置了“安静角”,或者以矮柜、屏风、布帘、帐篷等将教师分隔成相对隐秘的小空间,以便那些想独

处的孩子,以及因失败、纠纷、误解而产生各种不痛快的孩子,可以来这里静静地坐着,或者钻进一个帐篷,或躺入悬空的摇床等,通过游戏、自省得到排解。3)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都是以“重返自然界”为环境创设的着眼点,注重朴实、自然及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没有很多人为的装饰,这些环境给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朴素而自然。4)以低结构、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为主。幼儿可以通过创造、组合、变换、移动各种材料,从而即满足自己身体运动、认知建构、发展想象力、交往互动等身心发展的需要,也享受游戏生活的快乐。5)重视户外环境的充分利用,开展灵活多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中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与平衡,这不仅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2.请您谈谈当前我国家园合作共育中出现的问题,并建议解决的策略。答: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第

一、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就教师发面来讲,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热情接待家长、为家长保护隐私、采纳家长的意见和与家长通力合作,但鉴于学前教育机构在幼教上的权威性,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无法达到真正的交流合作。第二吗、合作不够深入,合作内容脱节。第

三、家长参与配合不够好,援助学前教育更少。

四、母亲参与度明显高于父亲,不利于儿童阳刚性格的培养。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幼儿园要主动创造条件开辟沟通渠道。

一、教师要以诚相待,放下权威,把“支持每个家庭在学校里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家长和教师共同思考家庭参与的途径,不断丰富和支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作为宗旨,实现与家长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

二、引导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

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幼儿园网站,为家园双方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加强家园交流的双向互动和信息共享。

四、定期就儿童的家园

表现进行交流。第

五、家访工作要落实到位。

六、在家长每日接送孩子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和家长交流。

2、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保教活动。

第12篇: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概述

学前教育学内容要点

绪论

一、学前教育学的涵义

(一)什么是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二)学前教育学的两层含义

一是作为教育学科分支之一的学前教育学。作为分支的一个学科,学前教育学是复数形式而非单数的,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课程和教学论、学前教育史、学前比较教育、学前教育管理等分支领域;

二是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学前教育学”有时也可称“幼儿教育学”、“学前教育概论”等,它是随着幼儿教师教育的兴起而出现的。

(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861年,兰格将福禄培尔生前发表的15篇有关幼儿园教育的论文汇集出版,取名《幼儿园教育学》(Pedagogics of the Kindergarten),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幼儿园教育学命名的著作,标志学前教育学的独立。

二、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学前教育学的任务

1.研究学前教育现象

2.研究学前教育问题

(二)研究和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读者了解、认识学前教育

2.指导学前教育实践

三、学前教育学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二)文献法:文献法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

(三)调查法:调查法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做出概括

(四)实验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第13篇:学前教育原理案例分析

案例

一、小宝已经3岁了。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比较特别。比如,有一天老师带孩子做户外活动时,小宝突然说:“太阳公公一个人在天上,他会不会孤单啊?太阳公公有家吗?有没有爸爸、妈妈?”小宝特别不喜欢老师管他,总是“不听话”。比如,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不过小宝有时也挺可爱的。比如,前天中午,老师帮小宝盛好饭,小宝一脸认真地说:“老师,你辛苦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案例分析

孩子的行为举止说明:

(1)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比如,提出“太阳公公会不会孤单”、“太阳有没有爸爸、妈妈”,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像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会说“老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注意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而且不要打击孩子积极认知的兴趣。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案例

二、经过长时间教育,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孩子洗手的方法还是不正确,手总是洗得不干净。我们几位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让孩子们相互看看、摸摸自己和别人的手,比比谁的手干净,并让孩子们总结洗手的“小诀窍”。有的孩子说“要用肥皂搓,再用水冲干净”。有的说“洗手时要卷起袖子,不然会把衣服弄湿的”。我搬来了娃娃家的“脸盆”、“肥皂”、“毛巾”等,请孩子们学习并练习洗手的正确步骤:先卷袖子→打开水龙头冲一下手→用肥皂搓手心和手背→用水冲干净→用毛巾擦干水。为了帮助孩子牢固地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我还画了一些洗手的小图示,编上

1、

2、

3、

4、5,并附上简单的说明文字,将其贴在洗手池的上方墙上。终于,孩子们都能按正确的步骤洗手了。

以上案例中老师的做法好在哪里?为什么?体现了幼儿教育中的哪些原则?请结合案例具体说明。

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教师恰当地利用了多种手段、多种原则来促进教学的实施,尤其是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掌握了学生发展的特点,抓住了学生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了这一教学难题。案例中教师利用幼儿日常行为的教学来启发幼儿,让幼儿掌握了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园教师不仅是幼儿的教育者,而且是生活上的看护者,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还应该对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教育,做到保教结合。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了教授幼儿洗手的机会,不仅很好地贯彻了教学原则,还教会幼儿洗手的方法,做到了一举两得。

教师还应用了一些教育原则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中幼儿教师灵活机智地应用了若干教学原则,将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放在了问题解决的前台,以一种教学的方式教会幼儿如何洗手。幼儿也对掌握该技能产生了兴趣,并且乐于付诸实践,幼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运用了活动性和综合性教育原则。

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好在充分认识和利用了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因为无论是幼儿的生活活动还是作业课、参观访问等教学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活动还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都有其各自重要的教育作用。

案例

三、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

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案例分析

(1)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

(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案例

四、如今走在大街上,时常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小眼镜”;寒暑假,各大医院儿童眼科专家常常要为前来就诊的大量眼疾患儿治疗。已有20年幼儿教育教龄的罗老师感慨地说:“近几年,视力不佳的幼儿明显增多了。”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幼儿教师应如何帮助并教育幼儿注意眼的保健。

案例分析

近年来,由于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很多幼儿沉迷于电脑游戏,导致视力下降.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幼儿为此所困扰,幼儿教师应初步具备帮助幼儿保护和提高视力的能力。 (1)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画画;看书写字时眼睛距书本保持1尺以上距离;不躺着看书,以免眼与书距离过近;不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因为身体活动可导致书与眼的距离经常变化,极易造成视觉疲劳;集中用眼一段时间后应望远或到户外活动,以消除眼的疲劳。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适宜的读物和教具。幼儿活动室窗户大小适中,使自然光充足。室内墙壁、桌椅家具等宜用浅色,反光较好。自然光不够充足时,宜用白炽灯照明。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字体宜大,字迹、图案应清晰。教具要大小适中、颜色鲜艳、画面清楚。

(3)定期给幼儿测查视力。要定期为幼儿测查视力,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矫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行为,及时发现幼儿视力异常表现。

(4)教育幼儿注意用眼安全和卫生。幼儿教师要教育幼儿不要用手揉眼睛,毛巾、手帕要专用,用流动的水洗手、洗脸,以防沙眼、结膜炎等;教育幼儿不玩可能伤害眼睛的危险物品,预防眼外伤。

案例

五、在伦敦举行的父母与子女会议上,英国“0至3岁”公司总裁马修·梅尔梅德说,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幼儿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这样,孩子长大后容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于为人处世。

请谈谈在中国实际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重智育轻体育、重知识轻道德的表现,其原因是什么? 案例分析

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

(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作为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们较为重视给予儿童足够的文化知识,至于其他方面则可忽视。

(2)家长的功利需要。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十分普遍。许多家长过早地为孩子选择职业定向,学习一技之长,希望孩子能够在人才竞争中取胜。而作为幼儿教育目标当中一些基本的内涵则被忽视和削弱了,如幼儿的人格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素质的提高等。

(3)应试教育的压力。由于升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当中,而这种竞争也已经广泛深入影响到幼儿教育阶段。在社会上风行的“0岁方案”“神童方案”等,无不反映出应试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影响。正因为上述原因,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的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干扰和影响了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贯彻实施。

幼儿体、智、德、美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特色园”“兴趣班”的做法常常只注重幼儿的某一方面发展,盲目攀比,拔苗助长,如果利用不好会阻碍幼儿的正常发展,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最终造成幼儿思维、个性发展的扭曲,与人们愿望适得其反。

第14篇:学前教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重点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混龄编班:把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示范: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声音或者经过选择的典型事例,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对象的方法。社区教育: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格子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势。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移情训练法:使幼儿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与之共咛,这是改善幼儿社会行为的重要方法。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得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学前教育的功能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托幼机构教育是指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中由专职的幼教工作者按照社会的要求,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锁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全纳式教育:指给所有所教育者提供均等的接受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职责标准主要从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在以幼儿为中心事物的特定教育机构—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

简答题

托幼机构与社区合作的途径:1)在社区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与协作下,开展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2)密切联系社区内各种机构组织3)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推动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本版幼儿的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3)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4)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5)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检查和指导。简述你对“互主体关系”的认识:1)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2)教师与儿童之间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与主体的关系3)教师与儿童之间具有互主体性,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相互作用。为什么要提倡全纳式的教育?历史的发展表明,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之而来的是对民主问题的关注,对民主要求的提高。人们希望被纳入社会生活,平等地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而每个人只有收到合适的教育,各种素质得到很好的发展,才有可能更好地纳入社会和政治生活。简述行为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幼儿教育的看法:行为主义{华生}认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观察和模仿发展特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规范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行为规范,并消除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建构主义{皮亚杰}认为幼儿教师首先应该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幼儿学习的观察者和研究者。现代家庭教育的特点: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2)全面性3)情感性4)灵活性5)渗透性。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1)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事业2)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3)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4)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1)适度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2)提高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3)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结构4)优化托幼机

构教育资源配置5)改革托幼机构教育体制和运行。专业化幼儿教师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专业化教师有两个明显的特征1)他们是反思型的、非冲动型的教师

2)他们是幼儿的研究者;专业化教师会着眼于幼儿长远的发展利益;而非专业化教师则更注重当前的情况,其目的是以最短的时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忽视幼儿长远的发展利益。“因人施教”应遵循哪些原则?1)尊重不同智力类型,提供多元智力课程2)尊重不同学习类型,采取多种教学形式3)尊重不同的气质类型,既要接纳一定范围内的气质性的行为表现,又要能长善救失4)尊重个体的兴趣、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提供适合其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的教育活动5)尊重儿童的基本权利,提供多自由、多选择的开放式教育活动。幼儿行为辅导的原则:1)由近及远,循序渐进2)联系幼儿的生活实践3)同步教育。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4)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1)互动性2)民主性3)互主体性

4)分享性5)激励性。班级对幼儿成长的影响:1)幼儿班级加强了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交往2)幼儿班级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3)幼儿班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4)幼儿班集体使幼儿产生队班级的归属感5)幼儿班级为幼儿体改了表达自我和交流的机会6)幼儿班级为幼儿之间体改了观念共享的环境。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1)适合性原则2)挑战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4)丰富性原则5)平衡性原则6)系统性7)动态性8)主体性9)效用性。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可采用哪些策略?1)关爱幼儿2)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流3)参与幼儿的活动4)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5)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简述幼儿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要求:1)满足幼儿在班的一切生理需要2)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3)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4)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5)满足幼儿从事不同活动的需要。因人施教的途径:1)正规教学活动中的因人施教2)游戏活动中的3)生活活动中的4)环境中的。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1)发展的整体观2)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3)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4)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5)活动室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简述混合班幼儿班级生活的特点:不同年龄的幼儿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班级里,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生理、心理发展的差异较大,幼儿在班级活动中相互影响,差异互补,相互引导。论述“超前教育”“神童教育”:所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遭到人们的质疑。关键期或敏感期的确存在,但是这不意味着错过关键期后发展障碍就完全无法弥补。它们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惊人的效果,采取了单项强化训练的办法。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如果人为地加速或强化某个方面的发展进程,通常会牺牲、丧失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破坏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超前教育”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它们无视儿童的发展规律,鼓吹学前教育万能论,最终必将导致学前教育的无能。创设户内活动区的基本原则:1)目的性原则,即无论是活动区的种类,还是材料的投放,都应围绕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2)层次性原则,即同一内容应有不同层次的材料,使材料既能反映幼儿间的能力差异,也能反映其个性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材料3)系统性原则,即提供的材料应该是对学习内容的系统物化,即考虑材料之间的联系,又考虑操作难度的循序渐进4)动态性原则,主义及时补充、更换活动材料,保持幼儿对活动区的新鲜感。5)安全性原则,即使废旧材料也应是无毒、无菌、无污染、无容易刺伤的尖角等。结合实际说明幼儿教师如何指导幼儿

的生活活动?1)敏锐地观察2)交谈,与幼儿交谈应该是平等的3)身体接触,有利于师幼之间信赖关系的培养。家庭对托幼机构的意义:1)家庭是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2)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学校3)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家长的参与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家长本身也是园所宝贵的教育资源}

第15篇:学前教育原理 明解

名词解释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学前儿童(0~

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p2)

学前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p3)

学前社会(公共)教育——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等教育形式。(p4)

托幼机构教育——是指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中由专职的幼教工作者按照社会的要求,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实施形式。(p4,p55,p90)

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应该做什么”、“应该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期待效应。(P14)

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P15)

学前教育的功能——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事实效应。(P14)

学前教育的效益——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P31)

第二章家庭、托幼机构、社区

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p46-47)

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p58)

教育生态学—— 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p61)

第三章幼儿教师的角色和专业发展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原因等。(p105)

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儿童、要把儿童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p105)

隐观念——是教师头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观点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p121)

显概念——是教师从学校里学习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p121)

第四章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原理与策略

环境—— 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p127)1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主要包括: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玩具学具、图书声像资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以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p128)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指在以幼儿为中心事物的特定教育机构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物化形态的和观念形态的两种,亦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p128)

适合性原则——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二要适合幼儿的个性特点。(p130)

挑战性原则——即所提供视觉材料、操作材料以及各种信息都要适当超越幼儿现实发展水平,而不是尾随幼儿的发展,也不是平行于幼儿的发展。(p131)

启发性原则——在展现感官刺激物时要同时提出问题,并鼓励幼儿自己寻找答案,鼓励有多种结实。环境的启发性不仅包含对思维的激发性,而且包括对幼儿想象、创造、操作的激发性。(p131)

丰富性原则——要充分利用幼儿园课室内外的地面、墙面、空间,为幼儿尽可能多地提供多层次、多侧面、多感官的知识信息、操作材料、实验探索材料等,以充分利用幼儿无意识的学习能力,促进潜能显现。(p132)

平衡性原则——环境提供的各种知识信息要平衡,激发各种技能发展的因素要平衡,激发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发展的内容要平衡,提供的知识与能力获得的机会要平衡,促进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内容要平衡。(p132)

系统性原则——环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而不能盲目或随意。(p132) 动态性原则——环境布置的内容应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能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以使幼儿每天有新收获。(p133)

主体性原则——环境创设从布置到评价全过程均让幼儿参与;环境布置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保证幼儿对环境的支配自由。(p133)

效用性原则——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多的产出。力求做到一物多用、一地多用、一室多用,使每一设备设施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价值。(p133)

第六章幼儿园班级管理和幼儿行为辅导

混龄编班——指把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p192)

第七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课程——课程即学科;课程即计划;课程即目标;课程即经验。(p218-220)

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幼儿园课程即教育计划;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p221-222)

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其主要的要素有: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的具体类型、各教育因素的组合方式、课程评价等。(p236)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的系统化活动。(p259)

幼儿园的生成课程——是与幼儿特定环境相呼应而生存的课程,课程反映了儿童在环境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它要求教师相信游戏的力量——相信在许多可能性中幼儿做出的自发选择。(p263)

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联系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p266)

项目活动(方案教学/计划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生成课程和合作研究式教学,强调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动态设计”与“随机生成”课程。

第八章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教学——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辨证统一的过程。(p291) 幼儿园教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所有学习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支持、帮助与引导和幼儿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过程。(p295)

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为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p299)

直接指导——由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和任务,通过言语或直观,尽力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方法。运用这类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认识和掌握一些新的知识与技能。(p308) 讲解——是教师向幼儿说明、解释某种事实和道理。(p308)

讲述——是教师向幼儿叙述时间,描绘所讲的对象。(p308)

谈话——由教师根据一定的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围绕教师的问题做出回答。(p309)

演示——指教师在各项活动中,配合讲述和谈话,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幼儿,或者给幼儿做示范性的小实验,用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p309)

示范——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声音或者经过选择的典型事例,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对象的方法。(p309)

间接指导——是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或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这类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p309-310)

观察法——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甚至周围环境的方法。(p310)

发现法——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为幼儿提供探索学习机会,使幼儿自己探索环境,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p310)

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幼儿运用简单的工具,通过改变一定的条件来引出所要得到的结果。(p310)

直接教学(接受式教学)——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这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幼儿在其中的学习基本是一种接受式学习。(p310)

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方式。间接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以发现学习为主。(p311)

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p313) 合作教学——是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在教学方面的特色。它主张师幼全通道式的多向交往,教学内容和问题面向全体幼儿,努力调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潜能,使师幼彼此处在一种心理期待和认同的情境之中。分组教学是其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p314)

集体教学——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基本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直接指导下进行。当把这种组织形式应用于教学时就叫集体教学。(p318)

小组教学——也叫分组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把全班幼儿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组,再根据各小组的特点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p320)

个别化教学——可以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幼儿自发、自主活动。(p323)

班级管理——就是教师以让学生适当的承担责任并减少教师给予学生的消极反馈行为的可能性为目的的行为。(p318)

第九章因人施教的原理与方法

因人施教——就是充分考虑和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类型差异”、“水平差异”以及兴趣、需要、能力、速度、性别等差异,通过教育活动内容、方法、途径、手段、策略、材料以及时空等方面的多选择性,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使不同受教育者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p332) 全纳式教育——是指给所有受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收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p334)

第十章托幼机构教育质量与质量评价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托幼机构教育满足社会和个体明确的和潜在的需要的特性。(p355)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p366)

效果标准——是从工作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标准,用以考查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p368)

效率标准——是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为依据评价托幼机构工作业绩的标准。(p368) 职责标准——主要从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p369)

素质标准——是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p369)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就是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各项内容,按其相互联系、活动顺序,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程序。(p385)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的结构——是指评价活动全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顺序安排、衔接方式和相互搭配。(p385)

观察法——是评价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托幼机构的活动进行系统、深入的观察,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p370)

访谈法——是评价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与被评价者进行交谈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p371)

问卷法——是评价者通过书面形式向被调查者提出经过严格设计的问题,从而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p373)

查阅材料法——是评价者对托幼机构保存或准备的材料进行检索、阅读、整理、统计以至浓缩,从而获取定量和定性的评价资料的方法。(p374)

第16篇:学前教育原理 明解

名词解释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学前儿童(0~

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p2)

学前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p3)

学前社会(公共)教育——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等教育形式。(p4)

托幼机构教育——是指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中由专职的幼教工作者按照社会的要求,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实施形式。(p4,p55,p90)

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应该做什么”、“应该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期待效应。(P14)

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P15)

学前教育的功能——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事实效应。(P14)

学前教育的效益——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P31)

第二章家庭、托幼机构、社区

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p46-47)

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p58)

教育生态学—— 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p61)

第三章幼儿教师的角色和专业发展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原因等。(p105)

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儿童、要把儿童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p105)

隐观念——是教师头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观点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p121)

显概念——是教师从学校里学习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p121)

第四章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原理与策略

环境—— 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p127)1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主要包括: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玩具学具、图书声像资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以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p128)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指在以幼儿为中心事物的特定教育机构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物化形态的和观念形态的两种,亦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p128)

适合性原则——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二要适合幼儿的个性特点。(p130)

挑战性原则——即所提供视觉材料、操作材料以及各种信息都要适当超越幼儿现实发展水平,而不是尾随幼儿的发展,也不是平行于幼儿的发展。(p131)

启发性原则——在展现感官刺激物时要同时提出问题,并鼓励幼儿自己寻找答案,鼓励有多种结实。环境的启发性不仅包含对思维的激发性,而且包括对幼儿想象、创造、操作的激发性。(p131)

丰富性原则——要充分利用幼儿园课室内外的地面、墙面、空间,为幼儿尽可能多地提供多层次、多侧面、多感官的知识信息、操作材料、实验探索材料等,以充分利用幼儿无意识的学习能力,促进潜能显现。(p132)

平衡性原则——环境提供的各种知识信息要平衡,激发各种技能发展的因素要平衡,激发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发展的内容要平衡,提供的知识与能力获得的机会要平衡,促进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内容要平衡。(p132)

系统性原则——环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而不能盲目或随意。(p132) 动态性原则——环境布置的内容应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能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以使幼儿每天有新收获。(p133)

主体性原则——环境创设从布置到评价全过程均让幼儿参与;环境布置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保证幼儿对环境的支配自由。(p133)

效用性原则——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多的产出。力求做到一物多用、一地多用、一室多用,使每一设备设施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价值。(p133)

第六章幼儿园班级管理和幼儿行为辅导

混龄编班——指把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p192)

第七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课程——课程即学科;课程即计划;课程即目标;课程即经验。(p218-220)

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幼儿园课程即教育计划;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p221-222)

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其主要的要素有: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的具体类型、各教育因素的组合方式、课程评价等。(p236)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的系统化活动。(p259)

幼儿园的生成课程——是与幼儿特定环境相呼应而生存的课程,课程反映了儿童在环境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它要求教师相信游戏的力量——相信在许多可能性中幼儿做出的自发选择。(p263)

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联系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p266)

项目活动(方案教学/计划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生成课程和合作研究式教学,强调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动态设计”与“随机生成”课程。

第八章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教学——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辨证统一的过程。(p291) 幼儿园教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所有学习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支持、帮助与引导和幼儿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过程。(p295)

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为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p299)

直接指导——由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和任务,通过言语或直观,尽力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方法。运用这类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认识和掌握一些新的知识与技能。(p308) 讲解——是教师向幼儿说明、解释某种事实和道理。(p308)

讲述——是教师向幼儿叙述时间,描绘所讲的对象。(p308)

谈话——由教师根据一定的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围绕教师的问题做出回答。(p309)

演示——指教师在各项活动中,配合讲述和谈话,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幼儿,或者给幼儿做示范性的小实验,用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p309)

示范——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声音或者经过选择的典型事例,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对象的方法。(p309)

间接指导——是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或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这类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p309-310)

观察法——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甚至周围环境的方法。(p310)

发现法——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为幼儿提供探索学习机会,使幼儿自己探索环境,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p310)

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幼儿运用简单的工具,通过改变一定的条件来引出所要得到的结果。(p310)

直接教学(接受式教学)——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这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幼儿在其中的学习基本是一种接受式学习。(p310)

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方式。间接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以发现学习为主。(p311)

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p313) 合作教学——是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在教学方面的特色。它主张师幼全通道式的多向交往,教学内容和问题面向全体幼儿,努力调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潜能,使师幼彼此处在一种心理期待和认同的情境之中。分组教学是其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p314)

集体教学——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基本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直接指导下进行。当把这种组织形式应用于教学时就叫集体教学。(p318)

小组教学——也叫分组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把全班幼儿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组,再根据各小组的特点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p320)

个别化教学——可以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幼儿自发、自主活动。(p323)

班级管理——就是教师以让学生适当的承担责任并减少教师给予学生的消极反馈行为的可能性为目的的行为。(p318)

第九章因人施教的原理与方法

因人施教——就是充分考虑和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类型差异”、“水平差异”以及兴趣、需要、能力、速度、性别等差异,通过教育活动内容、方法、途径、手段、策略、材料以及时空等方面的多选择性,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使不同受教育者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p332) 全纳式教育——是指给所有受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收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p334)

第十章托幼机构教育质量与质量评价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托幼机构教育满足社会和个体明确的和潜在的需要的特性。(p355)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p366)

效果标准——是从工作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标准,用以考查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p368)

效率标准——是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为依据评价托幼机构工作业绩的标准。(p368) 职责标准——主要从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p369)

素质标准——是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p369)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就是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各项内容,按其相互联系、活动顺序,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程序。(p385)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的结构——是指评价活动全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顺序安排、衔接方式和相互搭配。(p385)

观察法——是评价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托幼机构的活动进行系统、深入的观察,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p370)

访谈法——是评价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与被评价者进行交谈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p371)

问卷法——是评价者通过书面形式向被调查者提出经过严格设计的问题,从而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p373)

查阅材料法——是评价者对托幼机构保存或准备的材料进行检索、阅读、整理、统计以至浓缩,从而获取定量和定性的评价资料的方法。(p374)

第17篇:《学前教育原理》复习题.12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

绪论、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 D 。 A.教育 B.训练C.保育 D.保育和教育

2.欧美发达国家创制出指称学前教育的新名词是 A 。 A.ECCE B.ECCCC.CCCE D.EECE 3.学前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是学前教育者、学前受教育者、B 。 A.教育手段 B.学前教育措施C.保育设备 D.教育内容 4.学前教育内容是学前教育活动中的“B ”和“ ”的内容。 A.身体、心理 B.保、教C.教育、教学 D.游戏、教学

5.社会学前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在由社会建立的专门化的 C 中实施的学前教育。 A.幼儿园B.托儿所C.学前教育机构 D.学前班

6.我国社会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幼儿园、托儿所、C 。 A.日托中心 B.家庭日托C.学前班 D.幼儿学校

7.学前教育学是以 B 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 A.幼儿园 B.学前教育现象C.学前教育目的D.学前教育规律 8.学前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是 C 的《幼儿园教育学》的于1861出版。 A.夸美纽斯 B.杜威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9.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 A 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A.感官 B.眼睛C.身体 D.大脑

二、填空

1.家庭学前教育是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子女实施的学前教育。

2.学前教育肩负着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促使他们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任务。

3.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 学前教育问题 。

4.学前教育学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有 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三、概念解释

1.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2.学前教育学: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3.幼儿园: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4.家庭学前教育: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学龄前子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5.社会学前教育:专职人员在由社会组织建立的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6.观察法: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7.文献法: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的研究方法。

8.调查法: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作出概括的研究方法。

9.实验法: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四、分析

1

1.你对我国“托幼一体化”、取消学前班等现象有何看法?

参考要点:当代社会学前教育形式多样,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是我国学前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将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职能合并的“托幼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上述幼儿园开始早教班、早教中心的做法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但“托幼一体化”可能带来对0-3周岁婴儿实施野蛮“潜能开发”的后果,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而近年来,随着学前班在发展中出现“小学化”倾向等问题,不少地方提出取消学前班,或者将学前班改为幼儿园。这类主张从改善学前教育质量的角度看是合理的,但是,在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尚不平衡的情况下,能否一刀切地取消学前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谈谈你对学前教育任务的理解。

要点:(1)研究学前教育现象。(2)研究学前教育问题。 3.谈谈你对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的看法。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同于其他教育事业的独特的特点。通过学前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学前教育,形成比较合理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学前教育学通过对学前教育现象、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学前教育规律,提出并验证解决问题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对学前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当然,学前教育指导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学前教育研究水平的高低。只有那些能真正反映学前教育本质、清楚揭示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才能有效地指导学前教育实践。 第

一、二章

一、选择题

1.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学前教育具有的 B 的特征。 A.教育性 B.奠基性C.保育性 D.终点性

2.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开端,而且是 A 链条的起点。 A.教育B.生产C.学习D.工作

3.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指的就是学前教育具有造福公众、让 D 获益的性质。 A.儿童 B.家庭C.幼儿园 D.社会

4.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于学前教育的 A 性质。

A.准公共产品 B.私人产品C.公共产品 D.社会产品

5.确保学前教育供给充足、充分实现其公益性的根本保障是 B 。 A.民间参与 B.政府参与C.私人参与 D.社会参与

6.学前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学前教育有随 C 的演变而产生、发展的特性。 A.托儿所 B.政府C.社会 D.幼儿园 7.西周宫廷建立的宫廷学前教育机构是 C 。 A.托儿所B.幼儿学校C.孺子室 D.幼儿园 8.西周宫廷为年幼皇子配置的保教人员有 C 。

A.师、慈母、保姆、乳母 B.老师、保育员C.保姆、乳母 D.慈母、保姆 9.1770年,在法国创设编织学校的是 C 。

A.帕斯特莱 B.欧文C.奥柏林 D.福禄培尔 10.在法国推动托儿所运动兴起的是 A 。

A.帕斯特莱 B.欧文、柯夏C.帕斯特莱、柯夏D.福禄培尔、欧文 11.标志社会学前教育正式建立的是 B 创立的幼儿学校。 A.帕斯特莱B.欧文C.奥柏林 D.福禄培尔

12.福禄培尔将该机构命名为“幼儿园”是在 A 年。 A.1840 B.1816C.1770 D.1912 13.将幼儿园传入英国和法国的是 B 。

A.帕斯特莱B.别劳夫人C.奥柏林D.福禄培尔 14.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于1903年建立在 A 。 A.武昌B.长沙C.汉口D.上海

2

15.将蒙养园改为幼稚园的学制是 D 。

A.壬子.癸丑学制 B.癸丑学制 C.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D.壬戌学制

二、简答

1、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具有哪些特性?

(1)学前教育的非排他性与排他性。(2)学前教育的非竞争性与竞争性。(3)学前教育的外溢性。

2、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1)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从儿童权利保障来看,195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宣言》,肯定儿童享有生存、发展、学习和娱乐的权利。1989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儿童权利公约》,将对儿童各种权利的保护变成各国政府的法律承诺。(2)加大政府干预学前教育的力度。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同年11月颁布《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均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体发展学前教育。(3)学前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

3、学前教育的价值的含义。

学期教育的价值是作为客体的学前教育活动的功能或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学前教育具有儿童发展价值和社会发展价值。其中,学前教育价值是学前教育的本体价值所在;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则要通过儿童发展价值来实现,具有间接性。

4、学前教育为何具有儿童发展的价值?学前教育的儿童发展价值的表现。

(1)学前教育对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的价值。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等的奠基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阶段。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2)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学前期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虽然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是这种发展特点只是说明了婴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要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需要成人提供适宜于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响。

三、分析

1、如何理解学前教育的基础性?

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奠基性的特征。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开端,而且是整个教育链条的起点。(1)学龄前期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学前教育主要是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这一阶段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开端时期。(2)学前教育的内容具有基础性:保育、教育一体,让学前儿童获得行为习惯、探索环境等方面的初步经验,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3)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础:学前教育位于教育链条的起点,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础。

2、如何理解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如何实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就是指学前教育具有造福公众、让社会获益的性质。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于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1)学前教育公益性体现在其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上。其特性有学前教育的非排他性与排他性;学前教育的非竞争性与竞争性;学前教育的外溢性。

政府参与是学前教育公益性实现的保证。政府参与学前教育供给的方式有三种模式: 一是政府直接办学前教育机构,以较低的价格将其提供给社会公众;二是政府可以向私人机构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再以较低的价格将其提供给社会公众;三是政府为每一位学前儿童发放补贴,补助他们接受学前教育。

3、何为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如何理解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

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体现为学前教育能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需要,能影响社会的发展。(1)学前教育通过服务于家长从而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表现在.家庭成员尤其是学前儿童的父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工;家庭成员尤其是学前儿童的父母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个人发展中。(2)学前教育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从而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①学前教育通过影响儿童发展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备了间接影响。学前教育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能产生更好的促进作用,也通过减少

3 社会福利、教育、治安等开支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学前教育通过影响儿童的发展从而对未来社会政治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学前教育通过对学前儿童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的初步熏染,为未来公民和政治家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从而间接影响社会政治的发展。③学前教育通过影响儿童的发展从而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产生间接影响。学前教育引领学前初步儿童体验、认识风俗民情,看读儿歌、童话、古诗、故事,初步认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简单的科学知识,学说本民族语言等等,这实际上是在做着文化传承的工作,尽管只是初步的,但为今后进一步的传承文化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学前教育理论是有关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的解释性或 B 陈述。 A.教育性 B.解决性C.保育性 D.原理性

2.学前教育理论可以分为学前教育的科学理论、哲学理论和 。 A.实践理论 B.艺术理论C.学习理论 D.保育理论

3.欧文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以欧文等人的幼儿学校理论的传播和应用为特征而形成的,理论代表是欧文和 D 。

A.福禄培尔 B.柏拉图C.蒙台梭利 D.怀尔德斯平

4.为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形成提供思想指导的是 A 。 A.杜威 B.福禄培尔C.蒙台梭利 D.欧文

5.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代表是乌索娃、福辽莉娜、B 。 A.列宁B.鲁普斯卡娅C.蒙台梭利 D.欧文

6.近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是 C 。 A.陶行知B.张宗麟C.陈鹤琴 D.张雪门

6.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使人们能够自由自觉地发展和表现他的本质即上帝的精神的教育家是 A 。 A.福禄培尔B.柏拉图C.蒙台梭利 D.怀尔德斯平7.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是 A 。

A.自我活动 B.艺术活动C.学习活动 D.保育活动 8.福禄培尔为儿童设计的恩物所用的几何形体不包括 D 。 A.球体 B.圆柱体C.立方体 D.六面体

9.蒙台梭利倾向于强调环境的主导作用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在她的 A 。 A.晚年 B.早年C.中年 D.不确定

10.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纪律”建立的基础是 。 A.工作B.制作C.自由活动 D.敏感期 11.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皮亚杰 B.加德拉C.马拉古齐 D.维果茨基

二、填空

1.狭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某位学前教育家的理论得到传播和应用而形成流派。广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理论源头往往是多样的。

2.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既是近现代社会变革、学前教育实践发展的产物,也是在中外历史上有关 婴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的思想遗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流派是因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的传播、应用而形成,理论代表是福禄培尔及其支持者。

4.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主要以其鲜明的政治主张为标识,重视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 工作是其特色。

5.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特点是学习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理论,探索中国化的 学前教育理论。

6.福禄培尔认为:人生来具有活动、认识、艺术、宗教等四种天赋活动本能。

4 7.福禄培尔将幼儿游戏分为三类:身体的游戏,感官的游戏和精神的游戏。

8.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对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即肌肉训练、实际生活练习、感官训练和初步知识教育。

9.20世纪40年代,陈鹤琴将幼稚园的课程确定为五项,又称物质活动,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文学(语文)活动。

三、简答

1.简述国外近现代有哪些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一)欧文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发源于英国,是以欧文等人的幼儿学校理论的传播和应用为特征而形成的,理论代表是欧文和怀尔德斯平。欧文主张:幼儿学校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小朋友快乐”,为此,他提出了不责骂或处罚儿童、教师表情亲切等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包括体、智、德、美、劳等五方面。

(二)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发源于德国,是因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的传播、应用而形成,理论代表是福禄培尔及其支持者。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理论主要体现在《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作品中,主要观点包括:(1)主张改革家庭教育,给缺乏幼儿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指导,广泛建立幼儿园,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是自我活动。(2)为了帮助幼儿开展自我活动,福禄培尔为儿童设计了一套由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组成的活动玩具,称为“恩物”,意味上帝的恩赐之物。(3)主张将游戏作为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更主张在市镇设立公共游戏场。(4)作业就是给幼儿设计的各种活动,作业活动是幼儿体力、智力和道德和谐发展的主要方法。作业是恩物的发展。(5)为了帮助儿童做好准备,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必须有一个中间阶段,使儿童有时间做好准备,以降低突变性给儿童带来的冲击。他设想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设立一种“中间学校”,帮助儿童实现从感觉、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他甚至打算设计一种新的恩物来作为中间学校的特殊教学用品。

(三)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发源于意大利,是围绕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传播、应用而形成的,理论代表是蒙台梭利及其支持者,代表性著作主要有《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吸收性心智》等。(1)蒙台梭利早年强调遗传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晚年倾向于强调环境的主导作用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2)儿童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对特殊环境刺激都有一定的敏感期。(3)蒙台梭利提出了学前教育的两条基本原则。①自由的原则。儿童有自己发展的敏感期,具有吸收性心理,能根据自己心理需要和倾向,自由地选择物体和活动,任何工作、活动都不是强迫的。②工作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工作”。

(4)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对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即肌肉训练、实际生活练习、感官训练以及初步知识教育。

(四)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美国,对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均有所批判。布莱恩是美国进步主义学前教育运动的先驱,代表人物有杜威、帕蒂.希尔、爱丽丝.坦普尔。杜威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建立其教育理论体系,基本观点是: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基本方法是“做中学”。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观点主要有:对儿童发展开展实证研究;重视学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肯定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合理部分的同时,试图根本否定恩物主义和象征主义。

(五)苏联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学前教育理论。理论代表是克鲁普斯卡娅、乌索娃、福辽莉娜等。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主要以其鲜明的政治主张为标识,重视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工作是其特色。这一流派影响了我国建国后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2.简述福禄培尔关于幼儿园任务、恩物、游戏和幼小衔接的观点。

(1)幼儿园任务:帮助无力照顾孩子的家庭解决照看孩子的问题;通过各种适当的游戏与活动,使学前儿童认识人和自然,增强体质,锻炼感觉,培养集体生活习惯、社会态度和民族美德,发展体力、智力、做事或生产的技能与技巧,为入小学做好准备;培训幼儿园教师,推广幼儿教育经验。(2)“恩物”: 为了帮助幼儿开展自我活动,福禄培尔为儿童设计了一套由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组成的活动玩具,称为“恩物”,意味上帝的恩赐之物。幼儿通过这套由三种基本形态构成的“恩物”,能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认识自然以及万物统一于上帝的精神。(3)游戏:游戏是幼儿期到今后生活的一个重要要素,是人类在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也是人的整个生活、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的样品和复制品。他主张将游戏作为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更主张在市镇设立公共游戏场。并将幼儿游戏分为身体的游

5 戏、感官的游戏、精神的游戏三类。(4)幼小衔接:为了帮助儿童做好准备,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必须有一个中间阶段,使儿童有时间做好准备,以降低突变性给儿童带来的冲击。他设想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设立一种“中间学校”,帮助儿童实现从感觉、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他甚至打算设计一种新的恩物来作为中间学校的特殊教学用品。

3.简述蒙台梭利有关学前教育的原则、环境、内容和教师的基本观点。

(1)学前教育的原则:①自由的原则。儿童有自己发展的敏感期,具有吸收性心理,能根据自己心理需要和倾向,自由地选择物体和活动,任何工作、活动都不是强迫的。②工作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工作”。 (2)环境:早年强调遗传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晚年倾向于强调环境的主导作用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幼儿提供的环境应符合两个标准:有助于自由发展和条件适宜。(3)内容: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对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即肌肉训练、实际生活练习、感官训练以及初步知识教育。(4)论教师:教师被称为“指导员”,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和引导。教师必须接受专门训练,从精神上做好准备,掌握心理学的原理、方法,熟悉教具与方法,成为幼儿适应环境的保护人。 4.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

(1)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做世界人”。(2)活教育的课程论。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3)活教育的方法论。陈鹤琴主张“活教法是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5.简述陈鹤琴关于中国幼稚园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观点。

陈鹤琴于1927年发表《我们的主张》,提出了有关在中国办幼稚园的15条主张。他提出了幼稚园课程的理论,基本观点是:课程应为目标服务;幼稚园课程要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幼稚园课程应实施“整个教学法”;将幼稚园的课程确定为五项,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语文)活动。这五个方面的活动是整个的、相互连贯的,犹如生在手掌上的五指一样,相互联系,故称五指活动。 6.简述当代有哪些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新行为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结构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人本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多元智力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美国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理论。 7.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教育目的和原则的基本观点。

(1)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形成儿童的智力和道德的推理能力,形成和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教育的最终和最根本的目的。(2)儿童教育的原则:①应配合儿童认知发展顺序。②以儿童为中心,发展儿童的主动性。③强调兴趣与需要的重要性。④重视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

8.简述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有关儿童、环境、方案教学、教师与家长的基本观点。

(1)马拉古齐确立的儿童观主要有:①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②儿童拥有自己的权利。③儿童有主动学习的愿望。④儿童是有差异的。⑤儿童是“关系”中的儿童。(2)环境被视为儿童的第三位老师。(3)提倡方案(project)教学,儿童可以在综合性活动中自由探究、选择、欣赏,实现、拓展其潜能。(4)在马拉古齐的学前教育理论中,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构成一个生命有机体,因此,马拉古齐非常重视教师和家长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9.简述美国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儿童学习与发展观及指导方针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

1.思考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对我国学前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1)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方面:如何更好的反应“以儿童为中心”,如何在团体中让儿童和教师都获得成长。(2)游戏与学习:如何通过项目活动和环境让儿童获得更好的学习。(3)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如何更好的融合。

2.分析美国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对我国有何影响。

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理论是指全美幼教协会(NAEYC)在推行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时所提出或应用的一些理论观点,是将各种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综合应用于一个方案之中。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的指导方针是构建充满爱心的学习者社、教学应促进发展与学习、制定实现重要目标的课程、评价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和家庭建立互动的关系。

6

第三章

一、选择题

1.提出替代强化的是 A 。

A.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铁钦纳 D.华生 2. 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的原则是 C 。

A.节约原则 B.经济原则 C.快乐原则 D.压抑原则 3.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C 。

A.华生 B.格塞尔 C.斯金纳 D.埃里克森 4.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 C 。

A.主观意识 B.客观的社会环境 C.主客体相互作用 D.社会学习5.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的机制是在于同化与顺化的 D 。 A.失调 B.对抗 C.解除 D.平衡 6.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有 D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以下不是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 C 。

A.遗传 B.环境 C.游戏 D.幼儿自我建构 8.“最近发展区”属于以下理论中的 A 。

A.社会文化理论B.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C.社会生态系统理论D.精神分析理论 9.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把儿童看作是 B 。

A.天真的 B.白板 C.有罪的 D.无罪的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发展是指0-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质的变化。

2.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学期教育和儿童的自主建构。3.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儿童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吸收和消化的主动反映能力。 4.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_。 5.儿童作为人,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儿童发展?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学前儿童发展是指0-6岁、7岁儿童的身心发生的质的变化 。身体的发展是指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其基本特征是儿童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儿童发展是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统一;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儿童发展具有个别差异;儿童发展具有“关键期”。

2.制约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遗传与环境:遗传侧重先天生物遗传因素,环境侧重后天教育等环境因素,二者互相作用和影响,共同决定着个体的发展。(2)学前教育:能提供最最简捷、最有效的环境。(3)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吸收和融化的主动反映能力。总之,遗传与环境、学前教育和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这三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合力,共同制约着儿童的身心发展。

3.什么是儿童观?儿童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儿童观是有关儿童的看法、观点和主张等的总称。它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应享有的地位与权利;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儿童成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儿童观的科学内涵:首先,儿童是人;第二,儿童是发展中的人;第三,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4.概括儿童观的演变过程。

(1)古代的儿童观:儿童是小大人。 (2)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是有罪的。 (3) 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儿童是天真、纯洁无瑕的。 (4) 启蒙运动时期的儿童观:儿童是“白板”;儿童是“成长的植

7 物”。 自然主义的儿童观认为儿童作为人,具有人的根本特性:正是这种人的本性,构成了儿童发展的前提;把儿童看作儿童:儿童首先是人,应当把儿童当人来看待,但儿童又与成人不同,因而还应当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儿童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价值。 (5)现代的儿童观:①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以对儿童的重视与尊重为基础。教育第一关心的问题就是发现和解放儿童,以及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儿童作为活动的中心。②杜威的进步主义儿童观:儿童是未成熟的、发展中的人;儿童期的生活有自身的价值;儿童是起点、中心、目的。③现代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儿童是父母的财产。 5.儿童权利的含义、意义。

儿童权利的含义:(1)生存的权利,主要是指儿童生命权、健康权和接受医疗关怀的权利;(2)受教育权和自主发展的权利,主要是指儿童有接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并获得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权利;(3)参与权,指儿童有参加家庭、社会和各种文化生活,并就与其发展有关的事项提出自己的意见的权利;(4)受保护权,每个儿童都有免受歧视、虐待和忽略的权利,孤儿、难民中的儿童等处境不利的儿童应受到特殊保护。

儿童权利的意义:(1)儿童身心尚未成熟,他们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2)儿童身心、道德和社会性的发展需要健康、安全、和谐的气氛和不受任何歧视的环境,享有足以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发展的生活水平是儿童的权利。(3)民族的文化及其价值观与儿童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各国和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4)国际合作有利于保障各国儿童的发展,国际社会应联合起来共同维护儿童的权益。(5)受教育权是儿童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权利。 6.《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

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

四、论述题

1.怎样正确理解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

(1)发展决定教育。儿童发展的状况制约着学前教育的难易程度,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儿童发展制约着教育,教育从属于发展。比如,3-6岁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尚未达到抽象逻辑思维的水平,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就最好是建立在表象水平的基础之上。又比如,幼儿园孩子的生活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在生活与游戏中进行随机的教育成了最恰当的教学方式。(2)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育可以创造发展。没有教育,儿童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能是一个纯粹的生物体,所以教育决定了发展,制约着发展。(3)教育对发展的创造并不是任意的,教育所创造的发展必然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符合发展的自然进程。因此,教育与儿童发展相互制约,相互决定。 2.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持有怎样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

科学的儿童观是以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出发点的,是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儿童一代的期待为引导的一种关于儿童的观点和看法。”但遗憾的是,这种科学的儿童观并没有在我们教育领域内占据主导地位,被人诟病已久的传统的儿童观还牢牢占据着统制地位。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观点,现代儿童受到家长的宠爱和疼惜,现代儿童观,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特的人格。儿童与成人同样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享有思想、信仰和宗教自由的权利。儿童的权益受到国家的保护和尊重,儿童是全方位的,不断发展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求。成人及社会应承认儿童所具有的各种发展的需求,并尽可能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不仅保证其身体正常生长的发育,还要给他们提供充分参加文化艺术娱乐和休息的活动机会。要使其获得该社会条件下最充分的发展,现代儿童观又明确个体差异就是对待不同的儿童要有不同的方法。就要因人而异。但同时也要给其尊重和让幼儿有自由发展的空间。还明确指出,男女平等受到平等对待与教育,不会再象古代教育那样。儿童的教育观在改变,这也说明了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3.如何正确理解儿童的权利?

儿童权利的含义:(1)生存的权利,主要是指儿童生命权、健康权和接受医疗关怀的权利;(2)受教育权和自主发展的权利,主要是指儿童有接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并获得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权利;(3)参与权,指儿童有参加家庭、社会和各种文化生活,并就与其发展有关的事项提出自己的意

8 见的权利;(4)受保护权,每个儿童都有免受歧视、虐待和忽略的权利,孤儿、难民中的儿童等处境不利的儿童应受到特殊保护。

儿童权利的意义:(1)儿童身心尚未成熟,他们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2)儿童身心、道德和社会性的发展需要健康、安全、和谐的气氛和不受任何歧视的环境,享有足以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发展的生活水平是儿童的权利。(3)民族的文化及其价值观与儿童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各国和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4)国际合作有利于保障各国儿童的发展,国际社会应联合起来共同维护儿童的权益。(5)受教育权是儿童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权利。

儿童权利的基本原则: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所好的大学决定了今后的就业情况,这加剧了我国高中升大学原本就激烈的升学竞争。而这种竞争也逐渐蔓延到学前教育阶段,部分幼儿园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不明就里采取了极其短视的教育做法,如当前社会上风行的“种子计划”、“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三岁幼儿学习生物、化学,甚至是大学的课程,这些方案所谓的倡导者——“专家”自诩这些方案是天才教育,鼓吹只要采用这些方案就能量化催生一批天才儿童,还表现为灌输大量远超幼儿阶段的超纲知识、并有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也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如围棋班、珠算班。

(1)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看:1.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儿童的发展需要经过不同的连续发展阶段,只有经过了低阶段的积累,才能适应下一阶段的发展。文中忽视儿童所处的发展阶段,对儿童大肆灌输高年龄阶段知识,完全违背了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这一特点。2.儿童发展具有个别差异。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上述材料中列举的“天才教育”可能适用于极个别的超常儿童,但对于普通儿童来说是不适宜的。(2)从学前教育目的看:1.依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各类幼教开展幼儿教育必须符合幼儿教育目标的要求。2.幼儿园教育目标要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要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教学内容应该同儿童的经验、兴趣相统一;必须考虑儿童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水平,太难或太易的内容都不能适时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材料中的家长和幼教机构热衷于天才教育,甚至大学课程引入幼儿园阶段,让幼儿参加各种培训班,都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忽视了儿童的兴趣,易造成幼儿畏难情绪。 3.体、智、德、美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承担着相对独立的任务,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它们又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统一的整体,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偏废。文中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片面重视儿童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儿童人格、品德方面的培养,这同全面发展是相背离的。

总之,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第18篇:“学前教育原理”阶段测验三

填空题

子问题 1: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子问题 2:扎实的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专业精神

子问题 1:特殊性; 子问题 2:普及性 子问题 1:保姆; 子问题 2:保育员 子问题 1:愉悦性

子问题 1:活动准备的设计

子问题 1:学习与游戏融合性区角活动 子问题 1:演示范例法 子问题 1:内容的科学性 子问题 1:集体教学

子问题 1:文字描述性记录

子问题 1:主动性和幼稚性; 子问题 2:全面性和细致性 子问题 1:游戏

简答题

1.答:幼儿教师基本工作职责:(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3)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完成教育任务。(4)参加业务学习和学前教育研究活动。(5)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现代幼儿教师应承担的角色(1)教育者(2)公共关系的协调者(3)幼儿游戏的伙伴(4)幼儿的第二任母亲,也是幼儿的知心朋友(5)既是学前教育实践者,也是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建构者。

2.答:在主题选择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幼儿。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活经验、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水平等。(2)主体自身的特点。(3)教师。(4)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3.答:(1)评定教学目标;(2)评定教学内容;(3)评定教学过程;(4)评定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5)评定教师。

4.答:(1)奠定师幼关系的良好基础。(2)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3)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4)对幼儿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5)宽容对待幼儿的过失。(6)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7)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

5.答:幼儿园常见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

游戏的功能:促进幼儿认知发展;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发展;促进幼儿感知运动发展。

组织指导要注意的问题:选择适合幼儿表演的文艺作品;帮助幼儿理解文艺作品;师幼共同创设表演游戏环境;表演游戏过程的组织与指导;表演游戏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题

1.答:(1)效果不明显。该案例中师幼互动促进了儿童思考解救小兔子的其他办法,但是略显得蜻蜓点水,不够深入。

(2)体现了互主体性;发起和反馈的行为以积极行为为主,减少中性行为,避免消极行为;教师和幼儿间平行、同等水平上的互动增加,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游戏、合作学习成为互动的主要内容;分享也是优质师幼关系不可或缺的特征。

(3)教师可以再进一步追问儿童每种小动物解救小兔子的具体细节。和每个儿童都进行比较深入的师幼互动。

2.答:国庆节主题活动方案——快乐国庆节

一、主题名称:快乐国庆节

二、主题来源:每年的国庆节前后,到处都张灯结彩,洋溢在一片欢乐之中,电视、报纸、广播等等各种媒体会有很多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报道、介绍,给我们的爱国教育带来很多的便利条件,因此,我们为,有必要抓住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由此,我们设立了“我爱祖国”这一主题。

三、主题实施时间:三周

四、主要教育教学目标

1、认识国旗、国徽、国歌,学习升旗。

2、知道祖国地大物博,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以及伟大的建设成就,能参与收集陈列各地特产以及风景名胜,有爱祖国的情感。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散文等,复述故事时会使用不同的语气,学习归纳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

4、爱护幼儿园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喊叫和奔跑。

5、能叙述自己的游览见闻,介绍自己熟悉的特产、民俗风情等。

6、了解国庆节的来历。

五、主题知识网络

快乐国庆节

我的国家

庆祝国庆节

祖国各地的特产

六、八大智慧活动内容

1、语言智慧:①谈话:我的祖国、祖国各地的特产②诗歌:我去台湾岛③诗歌:**④自编儿歌:我的祖国⑤幼儿英语

2、自我认识智慧:①庆祝国庆节②我是中国人

3、人际关系智慧:①参观:民俗文化村②“国庆”联欢活动

4、逻辑智慧:①分类记录②立体图形分类③数的二级分类④复习分类概念

5、音乐智慧:奥尔夫音乐教育

6、空间智慧:①美工:自制中国地图②建构:长城

7、身体运动智慧:①我去台湾岛②小飞行员③小小奥运会④到北京去

七、主要活动内容及过程

活动一:学习与祖国有关的儿歌、歌曲等活动中,孩子们学习了诗歌“**”、“我去祖国台湾岛”,还学习了歌曲“国旗红红地哩”。通过谈话和分享交流,孩子们对祖国的了解也更加深入了。孩子们在表演他们学习的诗歌“**”!

活动二:粘贴国旗、粘贴中国地图邻近国庆节的时候,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布置我们的活动室,增加一点节日气氛。孩子们在粘贴国旗!孩子们用手工做的小花粘贴中国地图!

活动三:庆祝国庆节国庆节前一天,孩子们聚集在我们幼儿园的音乐室进行了庆祝活动。进行了节目表演,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孩子们在表演节目,庆祝国庆节!

八、活动小结

通过认识国旗、国徽、唱国歌,通过分享交流自己对我们国家的认识和了解以及老师的介绍,孩子们对我们国家的认识更加深入了。随着孩子们对我们国家认识和了解的深入,孩子们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了。活动中,孩子们还很有兴趣地在地球仪上找我们的国家,很乐意拼贴中国地图的玩具。通过一系列的手工粘贴国旗、粘贴中国地图的活动和表演庆祝活动,孩子们加深了对国庆节的认识。

活动中,孩子们坚持做环保卫士,在庆祝国庆节的公共场所不大声讲话,表演节目时也很认真!

第19篇:学前教育原理作业及答案

《学前教育原理》作业与答案

作业1

1、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具有哪些特性?(P23)

2、何为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如何理解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P 29)

3、谈谈你对学前教育任务的理解。(P 18)

4、简述福禄贝尔关于幼儿园任务、恩物、游戏和幼小衔接的观点。(P 44)

5、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学前教育的原则、环境、内容和教师的基本观点。(P 47)

6、简述陈鹤琴关于中国幼稚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观点。(P 53)

7、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教育目的和原则的基本观点。(P 57) 作业2

1、什么是儿童发展?基本特征是什么?(P 69)

2、什么事儿童观?儿童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P 93)

3、儿童权利的含义、意义是什么?(P 93)

4、怎样正确理解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P 90)

5、分别简述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基本目的。(P 119 P 122 P 177 P 135)

6、分别简述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恶基本原则。(P 120 P 124 P 129 P 126)

7、分别简述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恶基本方法。(P 121 P 125 P 132 P 137) 作业3

1、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有哪些?(P 164)

2、现代社会幼儿教师都承担哪些角色?(P 147)

3、简述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建立生活常规应注意的问题。(P 185)

4、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各原则的内涵及应用要求。(P 186)

5、简述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各原则的内涵及应用要求。(P 199)

6、简述幼儿园各常见区角活动设置的目的、材料投放及组织要求。(P 213)

7、简述幼儿园各常见游戏活动的内容、功能及组织指导要注意的问题。(P 208) 作业4

1、名词解释:幼儿园环境(P 225)

幼儿园精神环境(P 225)

2、举例说明如何营造幼儿园良好的精神环境。(P 253)

3、瑞吉欧幼儿园、华德福学校、森林幼儿园等在环境创设上有什么共同特征。(P 238)

4、请您谈谈我国家园合作的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P 270)

5、谈谈你对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合作的意义的理解。(P 278)

6、你如何认识幼小衔接中的“小学化倾向”?( P 291)如何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观?(P 299)

7、简述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类型、意义。(P 307)

8、简述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史。(P 321)

9、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P 2010——2020)》提出的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P 332)

第20篇:《学前教育原理》自考专升本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专升本复习资料

(1——10章论述和应用部分) 第一章

1. 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我国学前教育价值取向上所存在的误区。P16—21

2. 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P28

第二章

3. 运用已学知识,结合工作实际,阐述当前托幼机构与家庭合作存在的问题,(P76)并提

出解决措施。P68—72

4. 了解托幼结构与家庭、社区合作有何价值。P66—68

5. 如何理解托幼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是社会发展与托幼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P65—66 第三章

6. 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幼儿教师在托幼结构中的角色和作用的?P104—105

7. 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化的幼儿教师?P119—120

第四章

8. 行为主义、成熟论以及认知发展理论对物质环境作用的认识有何异同?P126—127

9.结合实际理解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P130—133第五章

10.论述建立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策略。P184—187第六章

11.幼儿行为辅导应遵循那些原则?P212—214 第七章

12.分析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的课程方案,并结合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谈谈该课程方案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P253—255

13.联系实际分析你的课程价值取向。P249——251 第八章

14.幼儿的学习活动的特点对教师有哪些启示。P299—302

15.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怎样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举例说明)P308—310

16.怎样重新认识集体教学中的地位和组织?P318

第九章

17.现代的因人施教与传统的因人施教内涵上有何不同?P332—333

18.现代幼儿教育为何大力提倡因人施教?P333——335

19.因人施教与全面发展的关系。P333—334

第十章

20.你所在的幼儿园是否进行过教育质量评价?如有,请从所采用的评价标准的结构与内容、(P368—369)收集评价资料的方法(P370—375)、评价程序(P386——392)等方面对所实施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进行分析。

学前教育原理教案模板
《学前教育原理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