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和反思(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28 08:33:17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119教案和反思

二0一一学年度第一学期 荔枝班消防安全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9日 活动地点:荔枝班教室 具体流程:

一、观看课件——火灾的危害。

小结:火不仅能烧毁房子,烧伤人,还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

二、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认识“防火”标志。预防火灾的方法:

1、预防火灾,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玩火。

2、蚊香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

3、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4、小朋友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没熄灭的烟应及时踩灭。

小结:认识“严禁烟火”的标志。

三、了解火灾发生时的几种自救、逃生方法。重点提问:

1、万一着小火了怎么办?

2、着大火了呢?困在房间里?

3、公共场所着火怎么办?

小结:让幼儿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与技能。

虹桥中心幼儿园古北园

荔枝班(小二) 2011年11月

活动反馈:

自然是如此美好,生活是如此安宁。然而,躲在和平、文明背后的火魔,正窥视着我们。在所有的自然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火灾。一星可以使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灰烬,可以夺走人最宝贵的生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

灾害中,发生个小小的火神财富化为命。新的《幼出:幼儿园必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然而对于火,幼儿缺乏相应的防火知识和能力。因此,增强幼儿的防火意识,提高幼儿的防火自救能力,加强幼儿防火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在今天的整个活动中,由于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课件,让幼儿通过动画的

形式因起来孩子关注火灾的兴趣,孩子们从头至尾都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并且也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一起说说发生火灾时,要拨打119;还说家里烧菜的时候要注意煤气不要着火了。孩子们稚嫩又真诚的语言时不时冒出来,看来本次的“火灾知多少”的活动是很有效果的。

虹桥中心幼儿园古北园

荔枝班(小二) 2011年11月

二0一一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班组安全演练活动方案

演练目的:教育幼儿在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知道用“喊”的方式来求助,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演练形式:情境模拟 演练时间:2011年11月1日 演练地点:幼儿园的教室 具体流程:

一、观看情境表演

1、宝宝观看情境表演,羊妈妈带着小羊在草地上吃青草,一只凶狠的大灰狼出现了,重点提问:小羊们害怕极了,但是该怎么样呢?

2、引导模仿小羊,大声地喊叫:“妈妈,快来呀!救命呀!”

二、讨论求救方法

重点提问: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才能把大灰狼赶跑呢?妈妈不在的时候你是怎么叫的?

2、小结:遇到危险的时候,你们可以大声的叫“救命”,妈妈听到了就知道你们遇到了危险,就会赶过来帮助你的,如果妈妈没有听见,其他的人听见了,他们也会来帮助你的。

三、再次实践情景模拟“小羊遇到大灰狼来了”

大灰狼再次出现在小朋友的面前,与同样的方式进行情境再现表演。

虹桥中心幼儿园古北园

小班组

2011年11月1日 活动反馈:

本次活动,通过有趣的情景吸引着孩子们,小朋友们都被小羊和大灰狼的角色感染了。有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着小羊的叫声、模仿着羊妈妈说话的口气,还有一些调皮的孩子还大胆的模仿大灰狼的动作。在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中,幼儿了解了在遇到危险或

紧急情况时,知道用“喊”的方式来求助,提高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本次由于是年级组的活动,许多孩子在第二次的情节渲染中,当大灰狼出现的时候,小羊们很快用各种喊妈妈的方式去求助。而且平时一些不太爱说话的、内向的幼儿也在一些活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的带动下,学着喊妈妈。

总之,这次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很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克服了说教的弊端。

虹桥中心幼儿园古北园

小班组

2011年11月1日

二0一一学年度第一学期 荔枝班安全演练活动方案

演练目的: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粗浅知识,知道电是危险的,有初步的安全意识。

演练形式:课堂教学

演练时间:2011年11月14日 演练地点:幼儿园的教室 具体流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重点提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教室里哪些东西要用到电? 小结:这些电器都要接上电才能使用。

二、请幼儿找一找教室里的电源插座和插头在什么地方。重点提问:幼儿园的插座为什么要安装的这么高?

三、请幼儿看教师拿插头时的姿势和抓的位置,让幼儿知道插孔内有电,插头上的小铜片能把电通过电线传给录音机,所以手不能碰到铜片,更不能把手伸到插孔内。

重点提问:用电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小朋友不要自己去插插头,要请大人帮忙。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要用干粉灭火器,如果发现人触电不能用手去拉他,人会导电,要用木质品把电器与人分开,切断电源。

四、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找找幼儿园其他地方的电源插头,并贴上安全标志。

虹桥中心幼儿园古北园

荔枝(小二)班 2011年11月14日 活动反馈:

通过活动,我们让孩子从关注自己身边的开关、电器插头、班级电器开关等入手,让孩子们通过讨论幼儿园的插座为什么要安装的这么高?请幼儿看教师拿插头时的姿势和抓的位置,让每个孩子们有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是在体锻、活动室活动中看到墙壁上的插座和开关,不再去随便触摸、去玩了。

因为在之前,发现班级有个别孩子喜欢随手乱摸,特别是在活动室内发现有插头也不再好奇得想相提醒,都说这是危险的的生活用品,孩子们很容它的危险性。通过这次活的危险性,让幼儿不要去

要去触碰。同伴之间会互东西。插头开关是很平常易拿在手上玩却不知道动让幼儿了解开关插座玩电,更不要把它碰到水,本次活动培养了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也使孩子们逐步积累了一些健康和安全的常识,学会保护自己。

虹桥中心幼儿园古北园

荔枝(小二)班 2011年11月14日

二0一一学年度第一学期 荔枝班安全演练活动方案

演练目的:

1、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保护自我的基本经验。

2、能避免危险,养成安全行为的习惯。演练形式:实践操作

演练时间:2011年11月21日 演练地点:户外运动 具体流程:

一、谈话(玩大型玩具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幼儿自由交流自己玩大型玩具是的经验

二、出示——引导幼儿正确安全的玩大型运动器械

1、观察图片(1)

重点提问:观察图片上小朋友在干什么?向上攀爬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向上攀爬时手要抓紧,一步步踩稳。

2、图片(2)提问:我们向下爬时怎样才能不摔跤? 小结:向下爬时要看好,小脚是不是踩准了。

3、观察图片(3)提问:人多时我们怎样玩才安全?(幼儿交流) 小结:人多时要按照次序,注意小脚别踩到别人的手、脚、头等等。

4、图片(4)提问;小朋友在玩大型玩具时老师在干什么/?(幼儿交流)

虹桥中心幼儿园古北园

荔枝(小二)班 2011年11月21日

活动反馈:

小健康和安全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最重要的,但孩子在活动时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所以做事具有冲动性,加上对不正当行为的后果缺乏预测能力对危险或有还事物事故,受到伤自我保护的能康和安全的常

缺少经验,所以在活动中容易发生害。因此通过被次活动培养了孩子力,也使孩子们逐步积累了一些健识,学会保护自己。

在本次的安全活动方案实施中,我们还带领孩子到幼儿园的大型运动天地去玩,让每个小朋友体验在每个游戏场景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安全小贴士。例如:在玩滑滑梯时,要等前面的小朋友滑后再滑下去;玩平衡木时,不能用力摇晃,容易从平衡木上掉下来,其他的小朋友也跤;例如同伴间发生冲突,药剂师叫老师

下来以不然很容易摔来处理扽等,通过本次活动,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保护自我的基本经验,能避免危险,养成安全行为的习惯。

虹桥中心幼儿园古北园

荔枝(小二)班 2011年11月21日

推荐第2篇:磁性材料教案和反思

§2.5 磁性材料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化与退磁的概念。

2、了解磁性材料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及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应用中的巨大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了解生活中与磁现象有关的物理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磁化、退磁现象,知道什么是铁磁性物质、硬磁性材料和软磁性材料 难点:理解铁磁性材料磁化过程

三、教 学 方 法 :演示 讲授、讨论、阅读、练习

一、磁化和退磁

演示实验:两小磁针相互作用,可以相排斥也可以相吸引。现拿火烧其中一个小磁针,再相互作用,本来相排斥的会出现不排斥,也不吸引。高温烧过的小磁针再与磁铁相接触之后再与原来的小磁针作用,又表现原来的磁性了

说明:缝衣针、螺丝刀等钢铁物体,与磁铁接触后就会显示出磁性,我们把钢性材料与磁铁接触后显示出磁性的现象称之为磁化

说明:原来有磁性的物体,经过高温、剧烈震动或者逐渐减弱的交变磁场的作用,就会失去磁性,这种现象叫做退磁

说明:铁、钴、镍以及它们的合金.还有一些氧化物,磁化后的磁性比其他物质强得多,这些物质叫做铁磁性物质,也叫强磁性物质

问:为什么铁磁性物质磁化后能有很强的磁性?

铁磁性物质的结构与其他物质有所不同,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电子绕核旋转,这就相当于一个小磁体,称之为磁畴,磁化前,各个磁畴的磁化方向不同,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各个磁畴的作用在宏观上互相抵消,物体对外不显磁性。 磁化过程中,由于外磁场的影响,磁畴的磁化方向有规律地排列起来,使得磁场大大加强。这个过程就是磁化的过程。

演示:用杂乱无章的许多小磁针,在磁体的作用下将会规律的排列起来这就是磁化

高温下,磁性材料的磁畴会被破坏.在受到剧烈震动时,磁畴的排列会被打乱,这些悄况下材料都会产生退磁现象。

有些铁磁性材料,在外磁场撤去以后,各磁畴的方向仍能很好地保持一致,物体具有很强的剩磁.这样的材料叫做硬磁性材料。

有的铁磁性材料,外磁场撤去以后,磁畴的磁化的方向又变得杂乱,物体没有明显的

剩磁,这样的材料叫做软磁性材料。

永磁体要有很强的剩磁,所以要用硬磁性材料制造.电磁铁要在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失去磁性,所以要用软磁性材料制造。

二、磁性材料的发展

阅读:了解各个时代的运用哪些材料做磁性材料。

三、磁记录

阅读:回答:磁记录的应用有哪些?试用信用卡购物说明磁记录。

四、地球磁场留下的记录

阅读:地质学家为什么能通过岩石的极性和磁化的强度来判断岩石的形成年代?

(1)岩石中记录了岩石形成时地球磁场的信息.

(2)地球磁场的强度和 方向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改变.

(3)大约每过100万年左右,地磁场的南北极就会完全颠倒一次.

小结:

及时练习

1.把一根条形磁铁从中间切断,我们将得到(

) A.一段只有N极,另一段只有S极的两块磁铁

B.两段均无磁性的铁块

C.两段均有N极和S极的磁铁

D.两段磁极无法确定的磁极

2.一块磁铁从高出掉到地上,虽然没有断,但磁性变弱了,这是因为(

A.磁铁被磁化了

B.磁铁因剧烈震动而退磁了 C.磁铁是非磁性物质

D.磁铁是软磁性材料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铁和铁的合金可以被磁铁吸引

B.只要是铁磁性材料总是有磁性的

C.制造永久磁铁应当用硬磁性材料

D.录音机磁头线圈的铁芯应当用硬性材料

教后反思:本节课知识点比较多,难度比较大。教学应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引入时,可以做大量的实验,例举生活中的磁现象和磁材料。在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点拨下总结规律.通过实验和讲解扩展磁性材料知识.磁材料的发展,也导致有很多以前的材料现在不在了,比如留声机,磁带等等就可以不用举例了。

本节在讲解上难度把握不够,只要完成学考考纲要求即可,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基本完成了教学要求。

推荐第3篇:桥教案和反思

《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

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重点词句的赏析品味,感受任务的情怀。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3.启发想象,理解人物内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人物无私无畏、设计就认得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课前准备:

学生: 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小学阶段都学习了哪些与桥有关的课文?这些课文都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桥,今天我们再来学戏一篇与桥有关的文章,看看作者写的又是一座怎样的桥。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说桥

刚才同学们书读得很认真,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桥》可苏老师发现课文里真正写桥的句子却很少,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谁能找出文中相关句子?

齐读这个句子,读出木桥的窄

(生齐读此句,将窄窄的重读以突出桥窄。)

这座木桥可能年岁已高,平日里,很少有人关注他,可是就在这一天的黎明,人们不得不关注这座木桥,这个句子里的哪个词让你觉得到?

下面请大家齐读这个这个句子,读出它的重要性和窄的特点来

三、谈洪水,指导朗读

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默读课文,迅速标出课文里写洪水的句子,比一比看谁找得多,找得快,(生读课文,划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5个句子)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师:“咆哮”是一种怎样的喊叫声? 生:愤怒地喊叫

师:那请你愤怒地喊叫一下。 生感情朗读

让咱们再来通过画面感受一下吧。(播放一段洪水肆虐的视频) 师:让咱们通过朗读表现这种画面,请齐读这一句 生感情朗读,读得很有气势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师:第二句谁来读?

师:近一米高的洪水在翻滚在咆哮啊!谁再读—— (生读,仍然很轻柔,可能是受跳舞一词的影响) 师:同学们,这是一支怎样的舞蹈啊? 生:应该是死亡之舞

师:对啊,洪水疯了似的在路面上翻滚,这分明就是死亡之舞啊!请你带者这种感情再读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看第三句,狞笑是怎样的笑? 生:凶恶、恶狠狠的 师:那你来读,要读得让我们感觉心惊胆颤。 师:有谁能把洪水在逼近的感觉给咱们读出来? 师:真是让我感到洪水逼近了,太可怕了!

4、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个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读。比如:蹿、舔 师:还有什么方法能把这个句子读好? 生:想像画面读。(读得也很好)

师:这个办法多好啊,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把自己置身其中,真不错!

生:再读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最后一句我想请咱们班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 生读得深情并茂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五个句子,第一个句子是比喻句,后四句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让我们再来齐读这些句子,感受文字的形象、生动以及洪水的可怕。

四、谈村民 如果你就是村子中的一员,你感觉到了什么?用四字词语归纳,看课件读村民逃生的句子,指导朗读。

五、感受人物

是啊,大家一起涌上木桥就会桥毁人亡,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是谁力挽了狂澜呢?

这是个怎样的老汉呢?请

师: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来体会老汉这个人物 课件出示 句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

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句3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从他的言行里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老汉? 反复强调重点词语——拥戴 配乐师生合作读完21至27自然段。

是啊,也许他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妻儿,但他对得起村民,对得起曾经那铿锵的誓言,对得起他所忠诚的----党! 师板书“党”

六、拓展升华情感

师:其实,生活中总有无数个老汉这样的党员在演绎着伟大的奇迹。让我们来重温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播放CAI课件)请同学们边欣赏视频边思考:

,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请把你最想说的那句写下来。最好用到“桥”字。

学生交流自己写的句子,教师总结升华情感。 板书计计:

党 -------- 老汉 ——-百姓

拥戴

朗读方法

抓重点词语

想象画面

《桥》教学反思

南小巷小学

韩洁英

《桥》这篇课文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悟老汉的人物形象,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主要有以下感想: 成功之处:

1.准备充分,教学中,我通过看一段视频学生感受到当时水势的汹涌,情况的危急,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洪水肆虐的句子。然后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引导学生感受老汉高大的形象和无私的品质,并通分角色朗读,表演“咆哮”“狞笑”等重点词语把学生带到当时的情境中去,惟妙惟肖,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2.以读促悟,读中感悟。教这样一篇文章短,句子短,但立意深的小小说应从全篇着手,应抓住课后题 “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来贯穿整堂课,理解他的言行决不能把当时的情景与行为割裂开。然后让学生认真把课文读进去,自读自悟。同时少提琐碎的问题,多读,以读代讲。同时给予朗读方法的指导,水到渠成。我认为这种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语境,激发想象,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不仅能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产生共鸣,而且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推敲语言,掌握上挂下联的读书方法。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朗读等效果上来看,这一点还是成功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语言的生发点,情感的突破点,想象的链接点,把抽象的语言变成生动的形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作者、文本的情感世界,语言与思维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升。

3、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在感受老汉高大形象以后,在学生的情感已经推向高潮时,这时安排播放一段优秀共产党员的视频,让学生为老汉说几句话,把内心涌动的情感倾注于表达,升华感情, 不足之处:

1、要善于大面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我的课堂上,虽然一部分学生举手很积极,但我还是没有把全班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只限于景馨苇,李盛鑫,荆凡这几个善于表现,活跃的孩子。

2、由于是公开课,想更多的展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所以我把两个课时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课堂容量很大,虽然通过指导朗读,学生朗读的一次比一次有感情,效果很明显,但时间有限,读的还是不够充分,意犹未尽,比如:对于“老汉像一座山”这句学生体会的还不够深入,要是再体会体会,加上老师点拨,读起来效果会更好。课堂结构上也有点前松后紧。

总之,认真备好课是讲好课的根本,深入研究教材是备课的根本。自己的想法还有不妥之处,希望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推荐第4篇:颐和园教案和反思

18颐和园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2、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一起看大屏幕。

视频中的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齐读课题,注意“颐”字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我会读”指名领读。去拼音再读。 “我会填”指名回答。图片出示理解“横槛”“画舫”。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2)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用“~~”画出。

2、学生按要求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问题(1)。

提问: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4、完成自学提示(2)

提问: 哪些句子能够体会作者的游览的顺序? 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句子。

从句子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指名上台画一画。 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5、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些颐和园的景色的? 给课文分段,明确(总分总)的结构。

三、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出示自学指导: (1)、请大家读一读长廊这一部分,找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2)、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3、说说作者描写的景物。

4、这些景物作者是按什么什么顺序观察的。

5、指名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6、学习3~~5自然段 自学指导

1、自读3~5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2、选择你最喜欢的景物,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想想景物有什么特点。学生读书。

3、汇报: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第三自然段 佛香阁 排云殿

第四自然段 昆明湖

第五自然段 十七孔桥

4、我们先来到万寿山上的佛香阁,谁喜欢“佛香阁”,读读句子 出示句子。说说佛香阁的特点。

5、谁喜欢“排云殿”

读读句子,说说有什么特点?

6、喜欢昆明湖的同学来读读句子,告诉我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这句话把什么比着什么?

还有哪一句也能看出昆明湖的静? “滑”换成“划”行不行?哪个更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7、美丽的昆明湖上有一座长长的石桥,叫十七孔桥。

喜欢十七孔桥的同学来读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 狮子多 桥洞多 柱子多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同样让我们感受到劳动人们的智慧和雕刻的技艺高超。 齐读这句话。

四、总结

我们随着作者将颐和园游完了,那么颐和园中,就这些景观吗? 齐读最后一段。 课后拓展

颐和园还有哪些景点,课后查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许多颐和园图片,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课文语言优美,我引导学生多读,通过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文章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我指导学生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的重点朗读。

推荐第5篇:教案和反思 2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青年教师汇报课教案

讲课时间: 讲课人: 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正文宋体 四号

板书设计: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学反思

讲课时间: 讲课人: 内容

正文宋体 四号

推荐第6篇:葡萄沟教案和反思

《葡萄沟》教学设计

执教人:刘萍萍

一、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二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主要介绍了新疆葡萄沟水果丰富多样,葡萄又多又美,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色鲜味甜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梯田”、“五光十色”、“热情好客”、“阴房”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指导书写“蜜”“密”,并能区别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难点:准确理解第二自然段中的词句,并感悟蕴含其中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咱们要去外地旅游,旅游之前咱们来玩个摘葡萄的游戏吧! 复习词语

2、师:真厉害!这节课我们就要去的地方就是一个葡萄的王国——出示课题:《葡萄沟》。指导读准轻声“萄”。

师:让我们来齐读一次吧!(生齐读) 师:真不错,下面翻开书,大声读好每句话,想想:课文讲了什么?课文里哪句话是夸葡萄沟的?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师板书,)找得可真准,注意这句话是什么句?(感叹句)让我们来读一读。(指名读再齐读,指导都准轻声“方”)

(二)教学第一段。

1、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吗?老师真好奇,你们想不想跟我去那旅游一下?(想)好,上汽车了,看看谁坐稳咯?!哎,出发前,我得问问,葡萄沟在哪呀!

2.你怎么知道的?我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段。(抽生读)

2、师:读得真不错,绘声绘色的!下面由老师领着小朋友读: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葡萄沟出产什么?出产些什么水果?(如读得不好,可再读一遍)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

你喜欢吃水果吗?谁来读出喜爱之情?(抽学生巩固读

一、两次) 生读黑色部分,师读剩下部分。反一下再练读一次。 指导顿号的使用PPT出示例句,练习。

3、师:读了这一段,你有感受到什么?

(生自由地说,师相机板书:水果

多)能用上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夸夸葡萄沟就更妙了! (葡萄沟真是水果丰富!葡萄沟真是瓜果飘香!葡萄沟的水果真多!)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生齐读本段)

4、师:让我们来夸一夸葡萄沟吧!(指黑板提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教学第二段。

1、师:可以去看葡萄了吗?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读)

2、师:读得真认真!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请同桌互相说说。——根据说的内容边读边讲解。(抽小组共同来回答。)比如,葡萄种在梯田上,葡萄颜色多,老乡好客。相机板书。

用波浪线画出这一段中的比喻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一个个说明枝叶很?(多)夏天坐在这里,你感觉?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吧!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师:我会说“一个个凉棚”,你会说?(一本本书······) 师:不知不觉,秋天到了,瞧——PPT出示课文,生齐读。

你知道这段说了什么?(葡萄颜色多)也有个词语说明葡萄很多很多呢!(一大串) 指名读出多的感觉,若读得不好,师引导:哦,我觉得你说的不是“一大串”,是“一小串”。谁来读得更棒?然后生齐读这句话,圈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4、师:哇!颜色这么多,真美!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谁能把它找出来?(五光十色)我们来读一读这个词语。在第12课我们学过这个词,你记得它是什么意思?跟“五颜六色”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呢?——指名答。

出示葡萄图片,体会“五光十色”不仅颜色多,还会发光发亮。PPT出示填空练习。男女生合作读。

师:这发光发亮的葡萄像什么?指导说话。

师:哎呀,这葡萄沟的葡萄,你觉得怎样?相机板书:葡萄

又多又美 齐读,美美地读!

指着板书引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5、师:葡萄沟里的葡萄不但很多、很美,连老乡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热情好客),板书:老乡

热情好客。大家把这句话找出来,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抽学生读)大家一起来读?“准会”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吃个够”?吃到——肚皮圆鼓鼓、吃得饱饱的!

6、师:读得真不错,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热情的老乡会对你怎么说?(出示词语卡片:风光秀丽、景色优美、晶莹透亮、色鲜味甜)可以用上这里的词语帮手哦!

指名一人演维吾尔族老乡,一人演游客,练习说话,比比谁更会用上好词语,PPT出示填空练习。师生表演(师演维吾尔族老乡,说:你好,汉族小朋友,你长得真可爱!欢迎你到风景优美的葡萄沟来玩!)。再请学生演。

7、师:维吾尔族老乡这样好客,让我们不得不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教学第三段。

1、师:葡萄沟的葡萄其实比你想象得还要多呢,那里的房子周围,道路两旁都尽是葡萄!那么多的葡萄吃不完怎么办呢?指名说。有的运到城市去,可以换钱。那还有的呢?指名说。请默读第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介绍阴房的句子。

指名汇报。PPT出示阴房图。指导学习多音字“钉”。

2、原来,葡萄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可以制成……?(葡萄干)师出示葡萄干。想吃吗?要知道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你才有机会吃哦!

3、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

4、出示“首先······然后······最后······”

师:现在请同学们互相说说(先互相说,再指名说)

5、师:说得真流利!你认真读了课文!奖给你尝尝!说说这葡萄干怎么样?

那么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还没尝到的孩子从句子里去体会一下,待会葡萄干要送进会朗读的孩子嘴里哦!

你能试试读出“甜”的感觉?(抽学生读,再齐读)板书:色鲜味甜

6、师:读得很好,把鲜、甜的感觉都读出来了,我们再齐读本段好吗?

7、师:让我们告诉家人和朋友——(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你们除了用朗读,还可以用动作表示你对葡萄沟的赞美!(竖起大拇指)

(五)小结:

师:在我们旅游的时候,葡萄沟正在招优秀小导游,咱们去试试吧!PPT出示导游词,里面包含填空:因为这里水果丰富多样,葡萄又多又美,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色鲜味甜,所以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说正确流利的学生被评为优秀小导游,师颁发“证书”。

(六)指导写字

师:刚才有一对双胞胎生字宝宝跟大家玩累了,你能送他们回家吗?出示密、蜜。指名说区别和写字要点。师范写,生书空。练写。PPT出示填空:茂(

蜂(

) 指名口头填空。

(七)布置作业

1、写字。

2、观察一种你熟悉的水果,写写它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等。

五、板书设计:

葡萄沟

真是个好地方! 水

丰富多样

又多又美

热情好客

葡萄干

色鲜味甜

品词析句悟美情 学练结合品美文

——《葡萄沟》教学反思

刘萍萍

《葡萄沟》是二年级下册第1 0课,本文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主题,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介绍。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葡萄沟好在哪里,从而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在本课教学中,我紧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句话提纲挈领,带领学生畅游葡萄沟。经反思,我在教学过程中以下几点比较成功:

一、图文结合赏美景

葡萄沟是个美丽而遥远的地方,为了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我利用丰富的图片,带领学生走进异域风光,身临其境地感受那里的美。尤其在理解“梯田”、“阴房”、“凉棚”等词语的时候,出示了相应的图片,给学生以旅游般的亲身感受。

二、品词析句悟美情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好的语文课应有“三味”——动情诵读、潜心默读的读味;圈点勾画、批注书写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在本课中,我为了营造浓厚的语文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或感受哪个词表现了葡萄多,通过朗读表现“一大串”,通过默读找出写葡萄干制作过程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咬文嚼字,感受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三、学练结合品美文

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是一块为学生生长语言的沃土。我通过让学生仿词、仿句、用关联词造句、表演维吾尔族老乡与游客对话、说导游词等多种训练形式,将学与练,将读与说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表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堂阅读课,是一次愉快又充实的旅行,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免有几处遗憾:

1、时间把握不够准。打了下课铃时还在指导写字。可能是在表演环节耗时较多,假如在表演环节先由师生演再学生演的话,过程会更流畅。

2、第二自然段中学习描写葡萄颜色的句子时,指导朗读的力度不够,讲解多于朗读,这是不妥的,应指导学生美美地多读几遍。

每一次公开课,都是我成长的台阶,每当公开课结束,我都会反思自己的得与失。虽然课堂不能完美,但课堂可以追求更好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学习,多反思,争取不断进步,完善自己。

推荐第7篇:日月潭教案和反思

日月潭

班级:二年甲班 执教教师:廖璇璇 时间:2015年4月2日下午第一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台湾省的日月潭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宝岛——台湾。同时渗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3.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教学方法:新授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等。

一、揭题导入,出示中国地图

(一)师:我们的国家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神奇的九寨沟,四季如春的西双版纳,令人向往的丽江,芳草凄凄,野花芬芳,遍地牛羊的大草原,美丽如画的西湖…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我们一起去领略的是一个特别而又美丽的湖,它的名字叫“日月潭”(板书课题)让我们一块儿去欣赏那儿的美景吧!

(二)情境体验,整体感知

1 请各位小旅客们系好身边的安全带,我们的飞机就要起飞了。今天我们前往的目的地是台湾省的日月潭,请大家观看大屏幕,听导游为我们介绍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多媒体画面及音乐)

2 同学们,刚才听了导游的介绍,有什么感受吗!你们想亲眼去看看吗?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日月潭的美。注意把字音读准。

3 生字词反馈。(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二、品读课文

1.台湾是我们祖国一衣带水不可分割的领土,日月潭的风光是我国珍贵的旅游资源。你喜欢哪部分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1)指名读 2)集体评议 3)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

(在学生读文过程中,适机出现“群山环绕”“隐隐约约”“清晰”“朦胧”等词,让学生多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说话。)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C.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D.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朗读全文。(每个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例1.下雨时的景色(当以说喜欢的这一部分学生) (1)这时候,日月潭真像童话中的仙境,\"仙境\"指什么? (2)这时候,日月到景色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朦胧) (3)\"蒙蒙细雨\"是指什么样的雨呢?(小毛毛雨) 既然是小雨,那我们在读这四个字的时候要读.得慢、轻一点。(多媒体课件出示这一句话,并标上指导朗读的记号)老师指导朗读这一句话。.(4)朗读这一段,还要注意些什么呢?(朦胧、仙境等词) (5)师配乐朗读一一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例2.清晨时的景色。(同样,也由喜欢这一部分的学生引出。) (1)请默读这一段,完成这道题。(课件出示要求:默读,在点明景色特点的词语下划\"--\")(2)回答并板书(隐隐约约) (3)我们应该怎样读?(课件出示:反复练读,在应该强调的词语下划\"·\"小圆点) (4)男女生指名赛读一稍作评议后再齐读。 例3.中午时的景色。

过渡:我们在学习描写早晨景色时借助了两个题目,现在,我们按照这种方法自学。.(1)(课件)学生自学,划记,朗读。 (2)与同桌交换意见,完成这两题。.(3)指名读一一评议一一指名配乐读一一配音乐齐读。.2.交流讨论: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了解了些什么?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三,小导游介绍。 如果你是导游,你会先介绍什么给游客呢?(对日月潭的总体介绍)你能来试一试吗? 1.日月潭是我国——省最大的——。那里——,——,周围有——。 (板书:湖大,水深)

2.多媒体课件出示填空 日月潭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_______。这个岛把湖水____北边像______的______叫_______,南边像_______,叫_______,所以_________) 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名字得来的原因。

你们说的真具体,如果我们把“圆圆的”,“弯弯的”这些词去掉,改成“北边像太阳”,“南边像月亮”好不好?为什么?

3.如此神奇的日月潭,风光一定很不错。课文里写了日月潭不同时间的景色。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请你读一读。

①清晨。(看课件,该怎么读?轻一点。你觉得哪几个词语用得好?薄薄,隐隐约约。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看得见又好像看不见。口头填空: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星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好像——。) (板书:清晨 薄薄的雾 点点灯光 隐隐约约)

②中午。(看课件,该怎么读?重一点,心情开朗。整个日月潭的美景你想象一下,会有哪些?清清的湖水,绿油油的树木,还会有白色的亭子、红色的房子,湛蓝的天空等等。美不美?)

(板书:中午 清晰 展现)

③下小雨。(看课件,读出轻柔的感觉。在这样的仙境中,你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板书:蒙蒙细雨 轻纱 朦胧 仙境)

4.说说你认为日月潭最美的是什么?(请每位同学在学习小组里,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组员听)

5.你最欣赏哪位导游?能说说理由吗?

6.请学生再次观看有关日月潭的视频,几位优秀导游为大家作介绍。(集体评议,教师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7.向好友介绍日月潭。(此内容也可在课后进行)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可背诵。

五、升华

师:台湾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却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你想对台湾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六、小结

时间太短了,我们匆匆忙忙地欣赏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其实,它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欣赏。(欣赏图片。随机)

七、写一写

1.出示生字。岛、茂、建等,先让学生说出难点,再指导特别是岛的字形,茂的一点,建的笔顺。说说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绕”注意不要多加一点)教师范写。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八、课后作业

1.向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介绍日月潭。2.完成课后练习。

3.把你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记载在好词佳句本中。

4,到图书馆或上网找一找有关日月潭的资料,了解更多日月潭的知识。

板书:

日潭 月潭

位置: 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特点:最大、深、水绿、

清晨:(薄雾、晨星、灯光)倒映水中 中午:清晰、朦胧、像仙境 风光秀丽 反思:

这节课准备充足,课程安排合理,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学生学完后应该会对日月潭有很深的印象,并且产生想去看一看的冲动。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是了解了文章所介绍的知识,却对文章的文字美没有多大的触动,我自己对这节课也是不满意的。

得出一下几点原因,需注意: 1,第二课可以不用教学录像的情境引入课文,而是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是日月潭的传说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情境的播放应该放在第一课时。

2,老师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提得问题过多,可以缩减,而且已经突出日月潭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问题多了,就显得累赘了。日月潭的位置和来历这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读完后自己说一说,不一定要老师问。如“读完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比较自由得将这两个基本的问题解决了。

3,读书形式单一。学生是跟着老师的提醒一步一步得读,而且形式多是“出示段落——分析重点词——读”,这样虽然方便了老师的课堂调控,却局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其实可以做一下尝试:“这篇文章很美,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完后和同桌一起讨论这段究竟好在哪里。”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需要训练,不然学生会不知道应该怎样做。除了传统的齐读和分组读等,还可以穿插男女赛读,单人赛读,一提到比赛,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4,放得不够开。这是新教师的通病,因为不敢放手让学生发言,所以总是干预过多,总是希望学生的回答能够在自己的设想范围内。于是,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要求。讲《日月潭传说》的时候有的学生已经知道这个故事了,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讲。

5,组织教学形式单一。当发现学生开小差的时候,我采取的是“一二三,坐端正”的口号。这个口号对大多数的学生可以起作用,但是对某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往往显得过于乏味。其实,可以采用语调突然转变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像薛老师说的一样,可以突然用很夸张的语气表扬做的好的学生。毕竟二年级的学生还小,夸张的语言更能让他们产生共鸣。

6,点评语单一。无论学生回答问题或读书得好与不好,都应该及时得点评,而不是用“好”“不错”“很棒”等词语来概述。只有点评的及时和详细,学生才能够进步。他回答得哪里不足,也要提出。也可以让学生点评,“你觉得他刚刚说的好不好?”“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为了能够上好语文课,接下来的时间要针对以上几点多做训练,期望自己能够在短期内有满意的提高。

推荐第8篇:《看电视》教案和反思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

《识字六:看电视》教学设计

吉首市第二小学:陈湘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会读“视、色、光、孙、动、城、葫、芦、娃、宝”等生字。2.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孩子理解词语内容,激发孩子识字认字的兴趣。 3.借助诗配动作创意活动,帮助孩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激发孩子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儿歌中的词语有形象化表现,帮助孩子理解识记。2.通过游戏活动,启发孩子创新思维,激发孩子识字兴趣。

三、教学准备与课时: PPT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

1 .师: 同学们,我们在之前有通过看图识字和帖字卡的方法识记生字,你们知道吗?有一个小朋友的记字方法与众不同,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请轻轻打开书,识字六,请拼读课题。 2.在老师的带领下书空课题,齐读两遍。

3.观察图,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男孩说了什么?

(二)根据插图解课文

1.这位聪明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的呢?(看电视:看,用眼睛看,目字底。) 2.那么,他看的是什么电视?同学们想不想看?【播放视频片段】 3.看过电视之后,这位小朋友还写了一首儿歌,想不想读读看?【示课文儿歌】

(三)结合图示感知课文

师:你们知道吗?老师今天也从动画城请了许多的小精灵,不过,想要见到他们可不容易,要像孙悟空一样,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正经呢!敢不敢接受挑战?如下: 1.大声拼读课文,圈出不会的词语。 2.随文识词,看图理解词语。

(大风车、七色光、孙悟空、动画城、唐老鸭、米老鼠、葫芦娃、宝莲灯)

3.画停顿节奏符号,词语连读朗读练习。4.找出动作的字,练习重度。(闪、来、追、举) 5.找出轻声字(着、芦),练习轻读、快读。

6.数数儿歌有几句话。(一句,并不是每一行都是一句话。) 7.按照要求跟读、齐读儿歌,强调词语连读、动词重读、轻声快读的朗读技巧。

(四)识记游戏:找朋友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不仅顺利通关,还用自己的学习热情感动了今天将要到来的小客人。小精灵们要跟大家做朋友了,谁想和我做朋友?(对接暗号交朋友)

游戏约定(师:谁想和我做朋友?生拍手齐呼:我想和你做朋友。师:点名XXX,请你读。生:YYY,xy/yxd的y。师生一起:XXX和ZZZ[动画人物]是朋友。)

认读:视、色、光、孙、动、城、葫、芦、娃、宝等几个字,交白雪公主、一休哥、叮当猫等几个可爱的精灵朋友。

(五)创意背儿歌

1.看图背儿歌;(降低识记难度,帮助形成记忆。)

2.舞蹈动作被儿歌。(加深识记,增强理解。)

(六)写字小能手

1.米:(大米、玉米、小米)

2.来:(来了、到来、来去、来回)

3.车:(风车、小车、车子)

4.七(七个、七人、七天)

(七)字词乐园(词语积累)

(八)魔力耳小游戏:听字的拼音与笔顺,回答问题。(口头巩固)

五、板书设计

识字六

看电视

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识字课,较之前的低年级常规课而言,进步最大的是课堂的组织教学,这一进步,得益于市教育局领导的关注与建议,也受恩于我的师傅手把手耐心指导。特别感恩!这节课上,孩子们通过闯关小游戏初步认识了“视、色、光、孙”等生字,也在图片欣赏中理解了词语内容,孩子识字认字的兴趣得到显著提高。图片和诗配动作创意背诗体验,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激发了孩子创新思维。课件的设计比较花心思,因此,也得到了听课领导、师傅与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在教学评价上,能够做到不空洞,不重复。环节设计也富于童趣,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里尊重每个孩子,尽量给予更多孩子参与思考与发言的机会,哪怕孩子们答的不是老师所需要的答案,但是在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们战胜了自己,增长了信心和勇气。

当然,做得不理想的地方也是难免的,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习惯性的将课文与生字教学分割开来,这样比较好规划时间,便于对孩子进行单纯的写字教学辅导。也许,在这一点上,还不符合新课标“随文识字”的教学要求,有待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找到最合适自己与孩子的教学方法。另外,如果读的形式更多样一些,自己的心能够更澄净一些,相信孩子们和自己都会收获更多。

脚下的路才刚刚开始,一切都是初上讲台的样子,还有太多需要我去思考与学习,在这条幸福的、有意思的成长道路上,我会更加珍惜!

--------2016年12月1日记

推荐第9篇:葡萄沟教案和反思

《葡萄沟》的教案

《葡萄沟》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组中的一篇文章,这一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

一、教学要求:

1、知识点教授: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激发情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教学流程:

1、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师:“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吐鲁番吗?”出示地图,找出新疆、吐鲁番和葡萄沟的位置,并让学生大声读出这三个地方的名字。师:“谁还能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既认清了地理位置,又认读了生词,还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感。

a师:“看完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b“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总结为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指导学生读出喜爱、赞叹的语气。

c师:“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出示“要是秋天你到葡萄沟去……让你吃个够”一段话,师范读。

d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学生分别面对小伙伴、老师和听课老师时不同的读法。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你想吃葡萄吗?如果你能清楚、正确地读出来,老师就奖励你一串葡萄!(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认字,尽量避免枯燥、单调)

5、细读课文,感悟重点

a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为什么喜欢,然后读一读,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b重点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分析发现其写法。

c出示几种水果的图片,有意识指导学生写法迁移。(如有时间,让学生进行仿说话练习)

6、品尝葡萄干,说它的来历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品尝劳动果实之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第三自然段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体会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激发对聪明的维吾尔族人民的敬佩之情。

7、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师生共读。

师:“文章写得很美,可是它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文章在你手上,老师相信,如果有一天你去了仙境一般的葡萄沟,肯定会写出更好的文章!”

8、实践活动

话说新疆

搜集有关新疆的资料:新疆的人,新疆的物产,新疆的自然风光和新疆的风俗习惯。

[教学反思]:

《葡萄沟》是一篇老教材,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之下,如何能做到老课新上,上出新意?这是从接到做课任务后一直困绕在我脑海里的问题。在我最初的设计中,力图想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创造性的安排教学方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

3、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

4、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评代讲

5、重视课上读写的结合,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认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

1、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遗憾的是我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的读书,达到第三种境界,稍显粗糙、匆忙了点。

2、在课堂上没有更充分地面对全体。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读、说、写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上应注意学生小组中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小组内有读书的机会,交流感受的机会,而这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

此外,在把握课堂机制上,课堂每一环节再紧凑方面尚需努力。

我还觉得每个人的课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只要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活动中学习,去领悟知识的真谛,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也许给了孩子感悟这个支点,孩子就能撬起语文这个地球。

感谢学校有关领导和同事对我的支持帮助,也敬请各位不吝赐教,每一句诚恳的建议都会让我受益非浅。愿我们共同进步。

推荐第10篇:教案和反思文档

《七月的天山》教案 张家庄小学 侯小利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掌握文中的描写手法,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看,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著名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今天我们就随作家一同走进天山去看一看、游一游《七月的天山》吧!板书课题。

2、请学生根据课外所了解到的谈谈对天山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七月的天山又是怎样的呢。

2、字词检查。

3、说说七月的天山给你是什么样的感觉。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的能力,这符合新课程“自主学习”理念。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

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1)看文章结构

(2)找写作顺序

(3)抓重点景物

(4)想景物特点

(5)思表达方法

2、读课文,完成(2)。

(1)自读课文,画出游览顺序词。

(2)相互交流,理清顺序。(师及时板书;进入天山 在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3)小结: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天山的美景的。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用简练而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天山景物,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2、

3、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

2、

3、4自然段,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段。

设计意图:问题引路,再读课文,动动笔,为研读课文、品读天山美景预做“热身”。

3、品读第2自然段。( (1)思考:在这一段话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

(2)同桌交流: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预设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师随机板书:雪峰 雪水)师:从修辞的角度,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正是因为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天山的美景更真实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板书:比喻)通过朗读来体现天山的美。

预设B: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师随机板书:溪流) 请用一个词语说出溪水的特点?(清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

设计意图:把第2自然段作为学生阅读的重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既从内容、写法、用词等方面深入地阅读课文,又以读悟情,品味了天山美景。

四、自学第

3、4自然段。

1、出示:(1)自由读课文

3、4自然段,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2)合作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

2、交流。 预设A: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写森林,从密密的、重重叠叠、日影,写出了树的茂密,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师板书:森林 )指导朗读。

预设B: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从水声写出了密林幽静,给人以美的享受。师板书:水声)

3、第3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天山的什么来描写?(师随机板书:树)

预设C: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 师:作者抓住野花来描写,采取比喻和排比综合运用,写出了野花的特点。随机板书:野花

采用不同方式来读读,体现花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给每个学生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五、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理清文章结构。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慨叹(齐读第5自然段)。师:这一段与课文的开头相呼应,那么本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生回答)。

六、拓展训练。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写一写校园的早晨,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 设计意图:积累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有了积累和学习方法,再学以致用,这是阅读教学由吸收到表达的具体体现。 板书设计

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张家庄小学 侯小利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前几天听了于小冬教师上的一节《七月的天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在我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学时,我也依照她的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中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由雪山的壮美再到雪水的欢快。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捧”的深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一字一句都表现出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无形当中,对学生进行了写法的渗透。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幽静却又生机勃勃。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才会有那些生机勃勃的树和那些欢快的鱼儿。

一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但以前我从没做到,今天做到了,不仅学生理解深入,而且体会深刻。能做到这样我想主问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看来要让课堂紧凑有效,一定要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面,由点成线,最后回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让课在书声中结束是比较理想的。

但也有两点做得不够让我满意。一是学生在抓住重点语句表达的时候,语言组织得不够流畅,用词不够优美。二是学生在朗读技巧的掌握上还存在差距。这是我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去培养学生的两个方面。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张家庄小学

侯小利

先听了几位老师上这篇课文,总的思路有了,自己再在班上上,觉得很有感觉,便在心里写下了这篇反思。

这篇1篇精读课文。在阅读了教参和单元导读后我确立了4个教学目标。一是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忘我、融为一体”三个词语的意思;二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间的关系;三是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四是培养学生做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我认为这四个目标的是符合单元的训练目标的,也是符合这篇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目标的定位做到了准确。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方面十分清晰。第一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第二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三步:感悟鱼游到了我们的心中。

其次,整个教学过程隐含着内容和情感的主线,内容主线是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游到纸上,由此而展开学习小女孩的那句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以及描写青年画鱼的动作和神态的段落。情感的主线随着内容的主线而行走,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两条主线既齐头并进又相互交融。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词析句积累语言,抓住课文中语言的生发点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最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选择了巧妙的切入点。这位青年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特别。他的特别体现在那里:一是“观鱼”的特别,而是“画鱼”的特别;三是他“身份”的特别——聋哑人。每一个特别让学生去划出句子深入体会步步深入,从而理解感受他的认真一丝不苟,才引出了“鱼游到纸上了”到鱼游到心里。

在理解句子谈体会的同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游”和“画”的对比朗读;想象鱼的动态的词语进行扩展读;将文字还原成真实的画面来读;通过音乐感受文字来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渗透,即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我应当引导学生总结“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虽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学生对这层关系已经有所感悟,但还不是很明朗,如果用上“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学生的思维将更加的清晰。这节课的整体感觉比较匆忙。容量过大,导致一些重点没来及深入,所以在取舍方面还得加强!

《鱼有到纸上》教案 张家庄小学

侯小利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和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明确目的

1、今天我们接着学习27鱼游到了纸上。

师板书课题

2、指名朗读课文,回忆上节课留下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鱼不是在水里游吗,怎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样游到心里?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他的心里是什么关系?)

3、布置学习任务:让我们一块走进课文,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理解关键词,合作解决问题,去真正地认识这位聋哑青年。

二、讲读结合,学习课文

1、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

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⑴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① 读句子,勾画句中重点词语,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工笔细描\"\"一丝不苟\"\"细致\"\"像姑娘绣花\"说明聋哑青年画画认真,专注。挥笔速写说明他画画熟练,很快。)

② 青年笔下的金鱼是怎样游动的?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互相说一说。③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工笔细描\"的句子读出青年的细致,\"挥笔速写\"的句子读的稍快)过渡:青年笔下的鱼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怪不得小女孩为之惊奇。⑵ 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读出小女孩的惊奇,\"哟\"读得重而短促,语调上扬。)

不仅仅是小女孩在赞叹,围观的人们都在赞叹着,议论着。

⑶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融为一体\"谁和谁融合在一起,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 研读鱼游到心里

师: 游到了纸上,一个游字,让我们有如身临其境,真切体会到青年笔下的金鱼是怎样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那么青年是怎样做到的哪、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

第11篇:画脸 教案和反思

画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外脸谱相关知识及特点,给自己或同学画一画脸。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对和作品赏析掌握运用点、线、面、色等元素画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中外脸谱文化的魅力,体会创意美术的乐趣。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点、线、面和色彩的变化,画出一张有趣的脸。 教学难点:画出一张有创意的脸。

教学设计

一、猜猜游戏,激趣导入

出示明星图片:这是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油彩-伪装)

对了,这是为了作战的时候伪装自己,今天,我们要在脸上画画,让我们的脸变得更加有趣、神秘。揭示课题——画脸。

二、中外画脸,妙趣横生

欣赏视频,了解画脸。画脸的形式由来已久,在很久以前,人们在脸上画画,为的是驱赶猛兽、驱除邪魔,后来是为了祭祀的需要。现在,很多画脸是为了舞台表演的需要。 1.欣赏非洲部落和中国少数民族图片。

(1)出示非洲部落人物图片; (2)出示中国少数民族图片。 在我们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在庆祝丰收、保佑平安的祭祀活动中进行化妆表演的习俗。提问:从他们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 2.欣赏京剧图片。 (1)京剧脸谱的画法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你在京剧脸谱中找到了哪些组成元素?(板书:线条)

(2)提问:为什么京剧演员的脸上要画上这些线条和色彩?

(早期中国戏剧画脸只用红、黑、白三种颜色,后来创造出了较复杂的脸谱色彩和图纹。不同的色彩和图纹能显示剧中不同人物的形貌特征和性格品质。如红色表示忠诚,黄色表示干练,白色表示阴险,黑色表示憨直,绿色表示凶狠等等。)

3.小结:我们可以在脸上的哪些部位进行绘制? (眼部、嘴部、脸颊等) 4.第一次作业:在面具上初次改绘画。 5.展示评价。

重点评价线条与色彩。(原照和作业对比)

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1.欣赏忽略某个部分的作品。

(1)球迷图:将整张脸作为画纸,为了体现足球的完整性,用色块将突出的鼻子隐去,使得图片比较完整,足球的黑白对比特别突出。

(2)瓢虫图:乍一看,看不出鼻子嘴巴,甚至连眼睛也比较隐蔽,用的什么方法?

(3)汉堡图:这就是个汉堡,已经看不出鼻子嘴巴了,大色块和整体构图,能让画面更加完整。

2.欣赏突出某个部分的作品

(1)小鸟图:为了突出眼睛,将眼睛放大,通过色彩对比突出黄色的小鸟造型,将嘴巴隐去,用深蓝色将小鸟以外的部分暗下去。

(2)小狗图:突出了鼻尖、嘴巴部分,其他地方统一用花斑绘制,再加上耳朵。 (3)大嘴图:为了突出嘴巴,将嘴巴及以下的部分全都画成了嘴巴,更加夸张、刺激视觉。 3.欣赏换个角度、借用某个部分的作品 (1)独眼图:借用侧脸,将眼睛放在了脸的中间,根据眼睛设计脸部造型,大面积的黄绿色非常醒目,忽略了其他的部分。

(2)双鱼图:乍一看,只见两条鱼,其中一条张大了嘴巴,利用了侧面的嘴巴,用对比色突出了鱼的造型,弱化了其他部分。

(3)双脸图:这张画脸作品是唯一一件让画的脸与原来的脸结合形成画面的作品,借用一只眼睛,在侧面脸上了另一张脸,半侧面时,就形成了两张脸相互交融的画面,非常神奇。 4.讨论:我们的脸怎样画更加有趣、更有创意?

(重点围绕眼睛或嘴巴进行设计,找到一个重点进行创作。) 5.试一试。

教师示范:在面具上进行彩绘。

四、妙笔生花,画脸狂欢

两人一组在第一次作业基础上进行脸谱设计

展示:画脸狂欢。模特展示,设计者一同登台。

五、精彩画脸,创意生活 出示手工、撕纸粘贴学生作品。 出示生活中的画脸图案、雕塑、建筑等。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通过画戏剧脸谱使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戏剧脸谱的基本表现方法及步骤,画出自己了解、熟悉的戏剧脸谱。本节课,首先通过一段动画的欣赏让学生从视听上感受戏曲的一些形式美,结合学生平常对戏曲的了解,让学生讨论,分析出戏曲人物的独特美,包括化妆、服饰、道具、动作造型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创作欲望。

接着,在分析回顾的环节中,以一组脸谱作品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技法。在对绘画步骤的示范中,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不仅掌握一般方法、步骤,还注意到表现画脸谱时所运用到的绘画技巧,比如夸张、装饰手法的应用,让学生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大胆创新,画出富有个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这一课的教学流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经探究理解之后进入想象和创作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创作过程。学生琳琅满目的作品也体现了他们充满想象力的创造!

第12篇:an.en.in教案和反思

《an、en、in》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年级:一年级

学校:云山完小

教学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an、en、in及其四声。

2、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3、能正确认读声母和an、en、in组成的音节,会读音节词。教学重(难)点:

an、en、in的发音及拼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进入拼音城堡(课件)。过第一道关(认朋友):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拼音城堡去游玩,好吗?但在进城堡之前,老师要宣布以下几点要求:(1)不许喧哗吵闹。(2)、守秩序,守纪律。 哇!拼音城堡里真热闹啊!拼音宝宝们乘着小火车来了,猜猜他们都是谁呢?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谁来试一试?(课件:小火车 )

2、抽读单韵母小火车(视频出示):a,e,i,u,(单韵母宝宝)

3、抽读复韵母小火车(视频出示)ai.ei.ui.ao.ou.iu.ie.ue.er(复韵母)

4、好,同学们真棒!今天是韵母宝宝的集会,我们要继续认识几个韵母新朋友,不过,这几个韵母朋友还有点特殊哦,看谁能最先和他们交上朋友。

(二)看情境图,听语境歌,引出教学内容

1、出示图画,提问:三个小朋友在干什么?(看电视,其中一个男同学正在摁遥控器选台。)他们选的频道正在表演什么节目?(几个小朋友在**前的国旗下唱歌,电视里传来优美的音乐。)课件出示:an、en、in并板书课题,师领读语境歌。

2、师:同学们,你们都认识了三个新朋友了吗?那你能不能找出三个新朋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1:、、、、、、生2:、、、、、、

师:(它们的后面都有字母n)好,你们真能干!观察的真仔细。那老师告诉你们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前鼻韵母。 那我们就一起去认识它们吧!

3、练习写一写。(提示:写紧凑):

4、学习前鼻韵母en及四声课件出示:

(1)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摁遥控器en)的摁就是发字母en的音。师范读,学生跟读,生自由读,指名读音,组词,齐读

(2)en是怎样写成的呢?(a 和 n组成an) (3)练习拼读音节:放气球,自由读,(指名读)

5、学习前鼻韵母an和 in(方法同上)

巩固练习:开门(要进门,先说出我的名字?)自由拼读、抽生读。和摘苹果:比一比谁宅的苹果最多? 自由拼读、抽生读。

6、课堂总结:今天你们在拼音城堡里玩得开心吗?那我们再来认一认,并和它们说声再见吧!

教学反思

这节课纯拼音的教学是抽象、枯燥的,但在教学中,如果教学方法设计得巧妙得当,就能引起学生对拼音的兴趣,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新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汉语拼音an、en、in时,我做了充分准备,绘画插图,在课堂上出示插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首先,我复习导入,复习已学声母和已学复韵母,这样可巩固旧知。

其次,我出示an、en、in卡片让学生进行观察,他们都有共同的什么拼音宝宝。总结n的读音,并让学生知道他们是前鼻韵母。 然后,我依次出示图片,认识an、en、in,并通过讲解an、en、in它们的发音方法和组成,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这三个前鼻韵母。然后出示他们三个韵母的四声兄弟,并联系读。

接着,练习声母与三个前鼻韵母的拼读,以小老师的形式让学生带读。

紧接着我带领学生玩“勇攀高峰”的游戏,让学生在闯关游戏中学的拼读的知识。

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13 an

en

in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自己还有待提高的几个问题:

1、课堂时间设计不太合理,致使巩固环节显得仓促,对知识没有落到实处。在学生进行勇攀高峰的时候没进行有效的指导,一个学生在读时,其他学生不知道干什么,导致课堂后半段有点乱。

2、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安排内容过多,导致课堂稍显臃肿,学生对知识也难以完全吸收。

3、在课堂上做不到面向全体,避免提问不举手,甚至举手但平时表现不佳的学生。试问:你真正做到了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了吗?

4、在进行拼音的教学时,听、说、读、写都要设计到,但是在我的这堂课中缺少了写这个环节,使学生对写这个环节的训练稍少了。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始终以“新课改”要求自己,努力创设情境,关注师生互动,这是我心中的期望,也是我教学中永远追求的目标。

当然,在教学中,由于经验的不足,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努力改正的地方。

第13篇:狼和鹿教案和反思

狼和鹿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鹿反而害了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初步感受到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弄清狼、鹿、森林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文字表达的森林惨景。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揭题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和鹿》。(齐读课题)

2. 你喜欢狼还是鹿呢?为什么?(狼凶残,贪婪,奸诈,狡猾;鹿乖巧,可爱,美丽,活泼)

3. 小结过渡:看来,狼和鹿的形象在你们心中是根深蒂固了,人们总是对鹿喜爱有加,对狼痛恨有余。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设置悬念

过渡: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也和你们一样的看法,可是后来,他们对狼和鹿的评价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想:这时人们用哪两个词来形容狼和鹿。 2.“功臣”和“祸首”是什么意思?

(功臣:对某项事业有显著功劳的人。祸首:引起祸患的主要人物。) 3.为什么人们喜欢的鹿成了“祸首”,而人们痛恨的狼却成了“功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第三板块:思考森林的变化

1.一百多年前的森林是怎样的?后来的森林又是怎样的?自由朗读第

一、三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出示句子,指名读。

(1)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2)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3.读一读第一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从树木、花草、湖泊、天空、小鸟等方面述说。

(瞧,森林里,天空湛蓝,湖水清澈,树木茂盛,花儿鲜艳,小鸟在枝头唱歌,一切都那么生机勃勃。)

(森林里,树木郁郁葱葱,花草生机勃勃,湖泊水平如镜,天空一碧如洗,小鸟

在自由自在的飞翔,真是人间仙境啊!)

4.让我们齐读这句话,一起来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

5.第二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请找出来,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消退——蔓延。森林中的绿色在逐渐减少,意味着森林即将遭遇灾难。) 6.原来生机勃勃的森林,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心情读这句话。(学生带着惋惜、悲伤的心情读好这句话。)

7.同一座森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文中有关语句回答。(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第四板块:思考鹿群的变化

1.看来鹿群对于森林的毁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鹿群。文中有一组数字直观地告诉了我们鹿群的变化。默读课文

一、三小节,把它们圈出来。(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很快,鹿的总数超过十万只——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只剩下八千只病鹿。) 2.从这组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鹿在森林中自由自在的嬉戏,无忧无虑的生儿育女,然而随着鹿的总数由四千只猛增至十万只,森林遭受到了灭顶之灾,也影响到了鹿群的生存。)

3.为什么鹿群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6千多只。) (预设:人们杀了狼和鹿的其他一些天敌。)

4.再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5.让我们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

第五板块:寻根究底,总结原因 1.讨论交流 谁才是真正的“祸首”?为什么?

(1)因为狼制约着鹿群的大量繁殖,防止饥荒发生,并吃掉病鹿,防止疾病蔓延,所以它成了人们眼中的“功臣”。

因为鹿在森林中过多繁殖,就会破坏森林,毁灭自己,所以它成了人们眼中的“祸首”。

(2)人类,因为人类杀掉了狼,导致鹿的大量繁殖,森林被糟蹋,并闹起了饥荒,疾病流行。

(狼成为“功臣”,鹿成为祸首,人们成为祸首都不是人们事先的愿望,人们事先以为,杀死了狼和鹿的其它天敌,是想更好地保护美丽可爱的鹿,但是人们想

错了,得到的是“做梦也想不到的结果”。)

2、人类一心想保护鹿,结果却做梦也没有想到——齐读第四小节。

3.看着这架不平衡的天平,当地政府进行了著名的引狼入室计划,从外地引进了一些野狼,分批投入到凯巴伯森林中,用动物间的相互制约让森林重新焕发生机。现在,森林的生态环境又平衡了。

4.狼和鹿的故事带给了人类很多的思考,让我们再读《一个村庄的故事》,想想它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投影出示:不能随便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第六板块:总结板书

《狼和鹿》教学反思

狼是凶残的,鹿是温和的,狼是大坏蛋,鹿是人们怜爱的对象。这是我们在童话故事里了解到的狼和鹿,那么在现实的森林中,狼和鹿是怎样各自地生存着的呢?它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呢?在教学《狼和鹿》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采用了一系列对比,让学生获得更加分明的感受,进行了以下引导:

狼与鹿的对比

学课文前,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再让他们谈谈“你是喜欢狼,还是喜欢鹿?”学生都认为狼凶残,鹿温和,狼令人痛恨,鹿被人们喜爱。对比很明显。接着,我又让学生读文章最后一小节,在这里凯巴伯森林的灾难使狼和鹿换位了。狼居然成了制约鹿群过度繁殖,消灭病鹿的“功臣”。鹿呢,却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如此变化又形成鲜明对比,启示人们必须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问题提出来,学生兴致勃勃地自由读文,感受凯巴伯森林原先“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虽然“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但一旦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林中的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生态失衡造成恶果。

鹿群变化的对比

凯巴伯森林原有“活泼而美丽的”鹿4000只,自从人为地杀掉6000多只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鹿的总数迅速超过了10万只,翻了15倍。当“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时,鹿又急剧地死去6万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这里的对比鲜明,点明了生态失衡所造成的悲剧。

鲜明的对比,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课文通过狼和鹿之间的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了这个联系,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我想到利用课外扩展,让学生收集有关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在班上进行交流,比如“人类大量捕杀青蛙,使田间的害虫越来越多,影响农作物生长。”“人类滥砍乱伐树木,引发沙尘暴,

使鸟类无处生存。”等等,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让他们更真切地认识“生态平衡”的概念,更加自发地去保护生态平衡。

第14篇:捉迷藏教案和反思1

捉迷藏(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的计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请仔细看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你们喜欢捉迷藏吗?你们都是怎样玩捉迷藏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玩捉迷藏

出示捉迷藏图片:

引入课题:捉迷藏(板书)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信息?

指名说一说图意:我们一共来了13 人,现在只能看到8人了。

3让学生提出问题: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大屏幕出示:

4、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2)列出算式:13-8=?

(3)试一试,你会计算得数吗?

13-8=5

5、小组内讨论学生用小棒代替图上的小朋友来摆一摆,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课件展示算法:

6、操作

(1)摆一摆

1.摆13根小棒,一根一根的减,共减去8根,还剩5根。

2.把13分成10和3,先从10里拿出8根,还剩2根,再用2根和剩下的3根加起来,最后剩5根。

3.从13根里面先拿出3根,剩下10根,再从10里面拿出5根,最后剩下5根。

4.做减法想加法。

5.看数线图,用画数线的方法计算出13-8=5.总结这五种方法,提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十几减8

这两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再说一说计算方法。

三、运用新知,拓展练习12-8=

17-8=

1、书本第5面

1、

2、3习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的开心吗?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结)

捉迷藏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同学们掌握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之前,我以为同学们利用已有的只是水平和经验,学习“十几减8”应该没什么问题,可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算出结果,可在交流中却没那么热闹,大多数同学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有许多方面还需进行优化。

1、教学时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捉迷藏,让学生从这一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学习了十几减9的经验来计算“13-8”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一个一个的减算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算出结果的,有用做减法想加法算出结果的,还有用平十法算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这样让学生亲历了新知的形成过程。

2、在探索算法这个环节教学时,我没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如:“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知道为什么可以这么算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还有和他不一样的算法吗”“还有没有没听懂的?” “你能帮他解释一下?”“你说的很有道理”“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 10 和3呢?”“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对算法的多样性,还比较模糊。课上完后没有进行合理的总结和适当的练习。

3、破十法和平十法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算理,为了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当学生讲到一种算法时,请学生复述后,我就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但有些方面还没有处理好,比如:一味的追求算法的多样化,而忽视了对其中两种方法的强化,导致了个别孩子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在计算时到底用什么方法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还有个困惑的地方,就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到底要不要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呢?我觉得应该还是有必要的。

4、在组织教学方面还需要加强。如学生的听课习惯还没有养成,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把学具当玩具玩。应该努力的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喜悦的心境中投入学习。对学生的评价也比较苍白,应该不断的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

第15篇:《城南旧事》教案和反思

《城南旧事》导读课

孙略苡

一、激趣导入,进入书中情境。

同学们,老师考一考大家的记忆力(课件师读:“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大家还记的是哪篇课文里面的吗?(《冬阳童年骆驼队》),你还记得,这篇文章是哪本书里的?(《城南旧事》)

师:好的,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城南旧事》。

二、简介名著作者

1、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本书的作者林海音女士(课件:林海音照片以及作者介绍,找一个学生读)。

2、了解完作者,让我们一起欣赏作者优美的作品吧。首先看一看书的封面。大家请看本书的封面,这位留着刘海的、可爱的小女孩就是书中的主人公——英子,她的身上有着林海音童年的影子(出示图书封面,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这是电影《城南旧事》英子的造型。(课件展示)

三、读书方法

1、进入导读

师:那谁能告诉我,从哪个地方能快速知道本书所讲述的内容?(书的导读) 你能从导读中找到此书的主要内容,读出来吗?(生找)

2.由导读引入序言

师:其实,每一本书的前面都有一个序言,“序言”,又叫“序”、“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多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经过和特点。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课件),而我们学过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正是本书的序言。

师:只要读懂了序言,我们就好像找到了顺畅通读本书的一把金钥匙。

3、引导学生看目录

师:那同学们请告诉我,《城南旧事》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5个) 分别是什么?

(《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出示课件) 目录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

《爸爸的花落了》(看来你真会读书)

师强调:目录的作用在于能让我们在第一时间了解本书的主要章节,便于我们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课件)

四、人物画廊巡游

师:好,我们闲言碎语不要讲,赶快进入书中,到人物长廊中感受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吧!

师:书中主人公是谁?

(英子)

师:书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自己放声读一读。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生:天真可爱、纯真无邪、热爱生活的英子。(教师肯定评价并板书) 哪位同学能给英子来个素描,把英子在你心中的形象用自己的话描摹一下?

指生读自己的描述:

(预设)(英子长着一张可爱的圆脸,双眸透着善良,面庞上永远挂着纯真的微笑的,她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都怀有浓厚的兴趣„„)师小结:看得出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英子?(喜欢)

师:在她身上有着林海音女士童年的身影,书中啊,有很多英子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继续关注她吧。

师:那时的小英子才六岁,那是一个最爱玩耍的年龄,也肯定有非常好的玩伴,你想知道她叫什么吗?(想)

师:她叫妞儿,这里是小英子和妞儿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书中是这样写道:

(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着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声音说:“你家住在那条胡同里?”“恩。”我说。“第几个门?”

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一,二,三,四,第四个门。到我们家来玩。” 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的摇摇头。(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同桌两人分角色读读课文, (想找两个女生分角色读) 师:这段文字,读了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妞儿?(课件) 生:内向腼腆、寡言少语、乖巧听话的英子。(再读一遍)

(课件出示)妞儿的照片(和英子在一起)

师:这张照片是英子和妞儿,虽然妞儿和英子是好朋友,但是妞儿的命运确实比较悲惨,你想知道她命运的结局吗?欲知后事如何,《惠安

馆》这一章节中自有分解。

(三)其他学生感兴趣的人物

师连接:除了英子和妞儿,书中还有不少令大家特别感兴趣的人物。

1、秀贞(课件展示秀贞的剧照)

师:惠安馆附近的住户都说秀贞是“疯女人”,大家看图片,这个把英子搂在在怀里,像搂着自己孩子的女人像是“疯女人”吗?(板书:秀贞:“疯女人”?)

生:不像

师:书中的秀珍心地善良,但她究竟为何会精神失常,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大家阅读时仔细的注意她吧。

2、小偷

师: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他的工作比较特殊,是个“小偷”

师:生活中的小偷给你什么印象?

(鬼鬼祟祟、凶神恶煞„„)

师:但是本书中的“小偷”却是英子的朋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他的命运将会怎样呢?所有的疑问将会在《我们看海去》这一章节寻找到答案。

师:除了妞儿、秀贞、小偷是英子的好朋友,还有一个人也在始终牵挂着她,他就是——英子的爸爸。

四、关注人物命运归宿

(课件出示)爸爸的图片

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也应该多多关注人物们的命运。

然而,当英子长到13岁时——

1、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爸爸是多么喜欢花。每天他下班回来,我们在门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头后面抱起弟弟,经过自来水龙头,拿起灌满了水的喷水壶,唱着歌儿走到后院来。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陈家的伯伯对爸爸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儿!”

从这一段中,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爱花乐观)

师:然而有一天,“爸爸的花却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课件)爸爸的花儿为什么落了,英子都经历了哪些?是什么让英子一瞬间长大了? 请同学们课后细细地品读这本《城南旧事》。

师:当然,读书有很多种方法,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老师有几点建议送给大家。(课件)

我们读了隽永的回忆,这种语言风格有别于我们读过的很多名著,它是一种这是《城南旧事》的一大特点。

五、总结全课,教师语言渲染总结。

《城南旧事》这部小说中许多段落,文章字里行间中流露出来的淡淡的伤感,小说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如一篇淡雅的散文,似一首含蓄的诗。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动了曾经阅读了这部著作的每一位读者,而英子那总是洋溢着笑意的可爱而稚嫩的脸庞也如一幅娟美清新的画,永远永远的印在了每一位读者心灵的深处。(配乐:李叔同的《送别》)

六、作业

耳听不如眼见,请同学们在课后自己读一读《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导读课,旨在于通过教师对此书精彩内容部分或者典型人物命运的把握,有目的性的激发学生阅读此本书的兴趣.本课以学生在四年级学过的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为切入点,引入到本书中。进入本书的内容之前,引导学生明白读书的顺序,从相关地方能获取对应的信息,按照封面(图画、题目)、导读、序言、目录的顺序开始读。在处理这“导读”上,我觉得本节课着力较轻,我提出了“从哪个地方能快速知道本书所讲述的内容”这一个问题,学生从导读中找出以后,并没有着重进行看导读的其他的内容,而是寥寥几语一闪而过,课堂中就能发现,学生对于这个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需找答案,课堂上有点忽视。

本课中,我重点选取了英子、妞儿和英子的爸爸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任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从对话中发现人物性格中的蛛丝马迹,让学生展开想象,临摹出自己印象中的英子,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一次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把学生带到情节中,学生们在这一个环节中,发言很踊跃,给出了水平较高的答案,整节课中,能给我的引导深入到整个故事情节中来,总起来看,这堂课的效率是较高的,书的情节介绍之后,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其实,在任务情节中已经渗透,意在反复强调,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学会读书方法。

金无赤金,本节课中我也发现了几个问题。

一、对本书的情节的掌控把握稍有不足;

二、导读教学设计较少;

三、课堂的容量较小,对本书中“秀贞、小偷”两个角色因担心时间问题,泼墨较少,足可以看出对课堂火候把握有待提高。

第16篇:安全标识教案和反思

课题:安全标识

龚媛

教学目标:

1.认知各种常用的安全标识,知道它们的特征和作用,并能够设计出好的安全标识。

2.初步学习设计安全标识的方法,认识安全标识的设计要素包括:色彩、图案及形状。

3.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追求平安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美术元素,去设计安全标识 教学难点:设计出的安全标识要既美观又实用。

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与举例子法。 教学过程安排:

一、列举实例,警示导入

教师假意在讲台上摔跤,吸引注意,导出安全意识,再联系到小孩掉入水中淹死,导出禁止游泳的安全标识。出示课题:《安全标识》。

二、播放课件,认识安全标识。

问:“同学们见过哪些安全标识,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忆见过的安全标识,并说出作用和外形特点。

教师打开 PPT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如:学校门口的禁止停车标识、街道上的禁止鸣笛、校门口的前方学校注意行人等。

让大家来解释标识的意思,并且理性分析其特点。

三、分析标识,提炼出标志三要素。

将课堂上所见过的标识放在一起,进行提炼、分析。

师生共同小结出:标识的色彩、形状、图案。带着这三个要素,进一步去欣赏其他生活中常见的标识。

四、认识安全标识的分类。

PPT欣赏不同种类的安全标识: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提示标识。 禁止标识:色彩:红色加黑色;形状:圆形;图案:人物、手、具体的物等。

警告标识:色彩:黑色加黄色;形状:三角形;图案:符号、人物、各种具体图画。

提示标识:色彩:红色、绿色、蓝色、黑色等;形状:方形;图案:符号、箭头或具体图画。

五、发现安全隐患。

列举一些生活中、校园里存在的安全隐患。

PPT显示开水房、消防栓、社区装修的楼道里等,都拥有许许多多的安全隐患。并让学生们找出来,并想想要用哪些安全标识。 提示学生们应该注意安全,并想出更多需要张贴安全标志的地方,和不同安全标志的题材,以便更好的为接下来的安全标识的设计做好铺垫。

六、设计标识。

学习建议:为校园或社区设计一个或几个安全标识注意运用好色彩、图案、及形状等美术语言。

七、展示与评价:

教师出示一些典型的学生作业,如:主题不够突出的、画面意思模糊的或者标识运用不恰当的作品,让学生们互相评价,并纠正不足之处;也要出示一些优秀的作品,供大家欣赏。

课后反思:

首先,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犯了一个本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就是在发现安全隐患这个环节上遗漏了一部分,就是让学生们自己讨论校园或者是社区里什么地方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设计相应的什么安全标识,这是由于这个环节的缺失,直接导致学生们在设计标识的时候题材单一,缺乏原创性。这各环节原本是预先是设计好的,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却被忽略了。

其次,在这次的标识设计中,我并没有将“安全”这两个字很好的强调出来,很多学生设计出来的,并不是安全标识,而是普通的生活标识,使得学生对安全标志中的“安全”二字理解的不好,概念模糊。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太局限在教材中的教学目标了,没有更加深层次的挖掘教材的深度,如:安全标志的颜色红、黄、蓝、绿,我只讲出了他们科学的定义光与色彩的三原色,最有穿透力、最醒目的颜色,却差一步没有升华到色彩的视觉情感。

但是,总体而言,这还是一节我较为满意的一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解决的也很好,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尤其是学生们的表现很好,发言也很积极;并且,他们对安全标识的认识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同我一起,很好的完成了这次公开课教学活动。

第17篇:荷花教案和教学反思

《荷花》教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写的什么?(生回答) 谁来说一说你对荷花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说一说所了解的关于荷花的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荷花。板书课题《荷花》,齐读课题。 教师简单介绍荷花: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陈志岁《咏荷》诗曰:“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百度百科)

二、字词学习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字词的自学情况(大屏幕出示字词) 生读——师纠正——开火车

三、初读课文,自学感知

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出示两三片花瓣、全展开、花骨朵) 同学们,看着美不美?

1、设问:这么美的荷花在作者的笔下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字幕 学习要求:

认真听,将自己读不准的字音标好。 读得美不美?同学们能不能读得更美? 好,现在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学习要求:

通过看图读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看图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还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标出来。

四、检查自读情况

同学们读完了没有?读完的坐好,我们检查一下自读情况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看图读文,你读懂了什么?(鼓励学生说一条两条)

2、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懂?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根据学生质疑情况梳理教学重点、难点,归纳如下:

(1)“我”为什么感受到: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2)“我”为什么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五、根据学生质疑情况,直奔重点,学习课文。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

二、三自然段,凭借情境,理解词语,感受荷花之美。

1、看书回答: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荷叶、荷花?(学生回答

2、3段)谁起来读

2、3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想:作者看到的荷花、荷叶是什么样的?

这问同学读得真好!

2、提问:作者看到的荷花、荷叶是什么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领会表达(体会到这一池荷花很茂盛、很美、很有生命力)。请同学们自由读

2、

3、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些词句中你能体会到这一池荷花很茂盛、很美、很有生命力?出示画面(出示两三片花瓣、全展开、花骨朵),图文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读段落,读句子,看画面,充分想象,感受荷花之美,感受这一池荷花的勃勃生机。

4、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荷花之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难句: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结合动画荷花片段,引导学生领会表达。

5、小结:正是因为这一池荷花长得这么茂盛,这么美,还正在生长着,随风摆动,所以“我”才感受到:如果把眼前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6、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来读呢?指名读,学生自由读,进一步体会荷花之美,感受作者所看到的这一大幅活的画。

(二)学习4自然段

1、启发谈话:这么迷人的景色,这么美丽的白荷花,如果你也站在荷花池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2、设问:面对着这一池荷花,作者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哪位同学描述一下“我”被荷花美景陶醉时眼前所出现的美妙景象。

4、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三句话,想像一下,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会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谁起来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其他学生闭目想像,进一步感受作者被荷花美景陶醉时的感觉。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设问:我真的是一朵荷花吗? 我是来干什么的?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这一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我”沉醉其中,忘记了自我。可见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四)简要讲解第一段

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主要通过写了作者的嗅觉,为下文看荷花做了铺垫。)

六、总结全文,激趣深化。

1、学了课文,这一池荷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么美的荷花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下来的?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理清课文写作的顺序。(板书 闻—看—想)

2、课文学到这里,老师很想知道,同学们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激发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予以肯定。

七、谁起来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放音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在头脑中尽情展现语言文字所描写的一幅幅画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八、作业布置:

1、将课文背熟。

2、仿照《荷花》写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荷花》教学反思

《荷花》一课,作者把荷花写活了,教者当然也应该把荷花教活。我在教学本课时,就利用荷花课件力争把《荷花》一课教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每个学生当作一朵荷花,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千方百计带学生走进课文,让他们也陶醉在荷花丛中。

因为只有读,才能产生最佳的感受,通过学生的朗读,用陶醉引领学生从另外一种角度来欣赏课文,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情;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诵读,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我们在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精读细赏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也烂熟于心了。

第18篇:《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音乐活动《大象和蚊子》选择了大象和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将生动有趣的故事人物与音乐、节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倾听、欣赏、肢体动作表演和敲击乐器的过程中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体验不同声音与形象的关系。让孩子听音乐快乐地进行游戏是这个活动的主要设计思路。选材内容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水平、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能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幼儿情感和能力的培养。 三条目标表达了在本次音乐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在音乐内容感知、音乐技能的获得方面发展同时也渗透了积极的社会情感体验。但是第一和第二条目标的表达比较笼统,仅仅说明了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将要做什么,却没有说明要做到什么程度。教学过程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由浅入深逐步展开,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幼儿积极参与,和谐有效互动,使目标在循序渐进的环节中自然达成。

活动一开始,用歌曲导入大象和蚊子的角色形象,请幼儿模仿生气和睡觉的大象是什么样子,模仿高兴、饥饿及死了的蚊子是什么样子,通过动作模仿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为接下来的音乐欣赏活动埋下伏笔。在教学过程中力图要多种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幼儿欣赏感受音乐内容的诙谐趣味:

1.情景法:教师以幼儿玩伴身份和幼儿一起听故事、说故事,和幼儿一起融入到故事里,借助故事教学提高幼儿对乐曲中音乐内容的理解,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互动情景。

2.提问法:提问,“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小蚊子飞是什么样的声音呢?最后大象生气跺脚时,发出什么声音?”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幼儿主动倾听,思考,有助于幼儿感受理解音乐内容。

3.发现法:幼儿自己主动地探索发现本次活动所用的打击乐:鼓、三角铁、沙锤,以及相应的匹配关系。即大象散步“咚--咚--咚—”的脚步声与打鼓的节奏匹配,然后大象睡着了,蚊子出来了,蚊子“嗡嗡嗡”的声音与三角铁的声音匹配,大象甩尾巴“甩—甩—甩—”的声音与沙锤匹配。

4.游戏法:活动设计以游戏贯穿始终,整个活动让幼儿一直处于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5.操作法:通过用打击乐来表现故事的形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运用了图谱清楚明了帮助幼儿记忆动作,感知音乐节奏分辨出每一个乐句,加入肢体动作表演、打击乐器建立起音乐形象和旋律直接的关联,让《大象和蚊子》的音乐内容以故事和画面的形式出现在幼儿的眼前,使抽象模糊的音乐欣赏内容具体化,易于幼儿接受,增强音乐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恰当,对幼儿的指导与幼儿练习时间搭配合理,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配以形象的动作启发幼儿,整个教学过程以幼儿个人活动,分组活动和集体活动综合交替进行,在关注幼儿集体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到个别幼儿的引导,及时发现幼儿需求,体现因人施教。但是这几点应该反思:

(1)整个过程教师讲述多,进度太快,应让幼儿充分倾听、感受音乐内容。 (2)集体表演偏多,个别表达少,幼儿拥挤影响课堂效果。

(3)没有把幼儿带入到最近发展区,课堂上欠缺产生问题引发互动的探索过程,有表演的痕迹。

第19篇:词五首教案和反思

《词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作品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

三、朗读

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望江南》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武陵春》

1、朗读这首词。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 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答案提示:(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5、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六、质疑问难。

七、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八、布置作业:背过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争取背过。

《词五首》反思

我教《词五首》时,意在让学生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在讨论争论中,推波助澜的逐渐找出了答案。教师只是对答案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通过教授我意识到了:

1、在词的教学中,要充分营造诗体环境,避免唯主题论,应着眼于词本身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理解因素,继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并继续支持学生讨论与探究。

2、问难解答环节,课前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已大致掌握了学生知识性的错误,通过这一环节,在课堂上及时给于纠正,大大加快了教学进程。佳句赏析环节,让学生对感兴趣的诗句进行赏析,使学生能独立地、有个人见解地理解词的含义,并支持学生进行讨论与探究,无形中教给了学生赏析古诗词的不同角度和方法。

3、课容量安排太大,课堂各环节之间时间安排不科学、不精确,导致授课时间紧张,拖堂严重。由于主、客观双方面原因,没有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课堂的科技含量不高。今后在教学中应再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第20篇:狐狸和石头教案反思

狐狸和石头教案反思适用于小班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够迁移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创编不同的动作造型,知道在音乐A段小狐狸转身和B段小狐狸挠痒痒的地方控制住自己的身体保持不动并能创编各种造型,快来看看幼儿园狐狸和石头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在音乐A段小狐狸转身和B段小狐狸挠痒痒的地方控制住自己的身体保持不动并能创编各种造型。

2、能够迁移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创编不同的动作造型。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小狐狸和老虎头饰

活动过程:

一、欣赏并熟悉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拍拍小手,跟我一起拍!

——播放音乐A段,幼儿拍手、拍腿欣赏音乐各一次。

二、讲述故事

师:在这首好听的音乐里,还藏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

——教师讲述故事

三、学玩游戏

师:那我们也来玩玩捉迷藏的游戏吧,现在我来做小狐狸,你们来当小动物,当小狐狸转身后,你们就要变成石头哦。

——教师哼唱,带领幼儿玩一遍游戏。

师:你是怎么做石头的,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请几个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幼儿进行学习

——教师再次哼唱,幼儿集体离开位置玩游戏

师:你们刚刚变的都是小石头,现在有没有什么办法变成大石头?

——幼儿自由变各种大石头。

师:这次我们要到树林里散步了,小动物们准备好了吗?跟在小狐狸后面哦!

——播放A段音乐,跟着音乐来玩游戏

师:哇,这么多的石头,真的还是假的的啊?我来试试

——教师做挠痒痒的动作

师:真的是石头耶,看来我只好再去森林里了

——完整播放音乐,学玩游戏

师:你们都是石头呀,那我的好朋友到底在哪?你是谁呀?

——教师看幼儿造型,找到动物朋友

师:现在我们去森林那边找好朋友玩吧,路上可能会遇到老虎的,你们别害怕,悄悄的跟着我就可以了。

——老虎出现,完整游戏一遍

四、活动结束

师:耶~~这只厉害的老虎,他没有发现我们呀,嘘~~现在我们悄悄地回家吧,不要被老虎听见我们的声音呀。

——教师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本次的音乐评优课活动中,我选择的是小班音乐游戏《狐狸和石头》。这次的音乐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在活动中积极性也比较高,玩的很开心。活动以故事导入,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紧接着让幼儿听音乐变造型,在这环节中我觉得幼儿听音乐的次数不够多,导致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幼儿没有很完整的跟着小狐狸走路。在带领幼儿正式游戏时,我可以手上拿一只狐狸老师面对这小朋友,手上的狐狸背对着小朋友。这样就可以观察到每一个幼儿。

通过这次的评优课活动,老师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也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感受了很多,认识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

教案模板和反思
《教案模板和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