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趣味小实验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09 08:37:32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趣味物理小实验

趣味物理实验培训

一、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延伸: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三、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2.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讲解:

1.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2.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

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

四、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讲解:

1、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

2、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五、瓶子瘪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

材料: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 操作:

1.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2.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 3.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 讲解:

1.加热瓶子里的空气,使它压力降低。

2.由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创造:

如果瓶子里气体的压力比瓶子外空气的压力大,瓶子会变成生么样子?

六、会跳远的乒乓球

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脚杯中,你怎样吹气,球才会跳出杯子呢? 材料:高脚杯2个、乒乓球1个 操作:

1 把两个高脚杯并排放置

2 将乒乓球放在第一个杯子中。

3 从不同角度吹气,看看乒乓球有什么状况:对着球的侧面吹气;对着球的上方吹气 讲解:

1、向球的侧面吹气,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个杯子里去(或跳出来)

2、向球的上方吹气,上方压力变小,乒乓球会浮起来,继续吹,就跳入第二个杯子去了

创造:换个新方法也能让乒乓球跳到下一个杯子里

七、会吹泡泡的瓶子

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样吹泡泡的吗?

材料:饮料瓶1个、冷热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盘子1个、橡皮泥1块、吸管若干 操作:

1 将吸管逐一连接,形成长管(连接口用胶带封好)。

2 将吸管放入瓶中,并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后把瓶子放置在盘子中。 3 弯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进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 向瓶子壁上浇热水,杯子中的吸管会排放大量气泡。 5 向瓶子壁上浇冷水。

6 玻璃杯中的水会经过吸管流入瓶中。 讲解:

1 因为塑料瓶很薄,于是热可以穿过瓶壁,进入瓶子中的空气里。 2 瓶子中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

3 水中的气泡就是空气膨胀时,被挤出瓶子的空气。 4 瓶子中的空气遇冷时收缩。

5 瓶子中的空气收缩时,水便占据了剩余的空间。

创造:瓶子盖太紧时,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开它吗?

八、自己会走路的杯子

思考:杯子没有腿,它是怎样从上面走下来的 材料:杯子一个、蜡烛、火柴、玻璃、两本书、水 操作:

1、用一块玻璃板,放在水里浸一下

2、玻璃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几本书垫起来(高度约5厘米)

3、拿一个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

4、用点燃的蜡烛去烧杯子的底部,玻璃杯会自己缓缓地向下走去。讲解:

当烛火烧杯底时,杯内的空气渐渐变热膨胀,要往外挤,但是,杯口是倒扣着的,又有一层水将杯口封闭,热空气

跑不出来,只能把杯子顶起一点儿,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就自己下滑了。

九、纸杯旋转灯

思考:蜡烛纸杯灯为什么会转动?

材料:纸杯2个、牙签1支、蜡烛1支、胶带1卷、绳子1根、剪刀1把 操作:

1、取一纸杯,在杯身对称处各剪开一个方形大口,在杯底固定上蜡烛,作为灯的底座。

2、另一个纸杯则在杯身约等距离位置剪出三四个长方形的扇叶,在杯底中央处穿上绳子,并用牙签棒固定,作为灯的上座。

3、将两个纸杯上下对口用胶带贴好固定。

4、点上蜡烛,拉起绳子,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讲解:

1、蜡烛燃烧的时候,火焰尖端多呈朝上的方向。

2、空气受热会上升,然后沿着上方纸杯的扇叶口流动,因而造成旋转的现象。创造:

你能让蜡烛纸杯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吗? 注意:

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十、飞行的塑料袋

思考:在没有风吹的情况下,塑料袋为什么会在天上飞行? 材料:塑料袋(轻便的)、吹风机1个 操作:

1.打开塑料袋,倒置。将吹风机伸入塑料袋,并打开热气开关。 2.几秒钟后,关闭吹风机并拿开。 3.松开手,塑料袋会飘起来。 讲解:

1.热气轻,向上升,使塑料袋也向上升。

2.热能使物体飞起来,因为热气是上升的。当空气受热并且上升时,热气便通过“对流”向上运动。从取暖器散发的热温暖整个房间,也是借助于“对流”。 创造:

你能试着制作一个简易的热气球吗?

十一、空气的质量

思考:你们知道吗,空气也是有质量的。怎样证明空气也有质量呢? 材料:1架天平、2只一样重的气球、打气筒 操作:

1.把两只气球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天平保持平衡。2.拿起另一只气球,给气球打气并将气球口系紧。

3.将打起气的气球放到天平的一端,没打气的气球放到天平的另一端,观察天平的变化 讲解:

1.两只气球在打气前,质量相等,因此天平保持平衡。2.打气后的气球增加了气球内空气的质量,因此,天平偏向打气后的气球一端。 3.如果是带有指针刻度的天平,就能测出空气的质量数 创造:你能用其它方法称一下空气的质量吗?

十二、云的形成

思考:你知道天空中的云是怎么形成的吗?

材料:冷水1杯、剪刀或锥子1把、火柴1盒、吸管1支、橡皮泥1块、玻璃瓶(带可旋转盖) 操作:

1 在瓶子盖上戳个洞,在洞中插入吸管,并用橡皮泥将吸管周围密封。 2 在瓶子中倒入一些冷水,摇晃均匀,然后把水倒出来。 3 *近瓶口,点燃一根火柴。

4 吹灭火柴,把冒烟的火柴扔进瓶子中,让烟进入瓶子。 5 迅速拧紧瓶盖,通过吸管向瓶子中用力吹气。 6 停止吹气,用手堵住吸管,使空气留在瓶中。

7 松开吸管,当空气冲出瓶子时,瓶子中就产生了云。 讲解:

1、往瓶子中吹气,增加压力。

2、松开吸管后气压下降,空气变冷了。

3、瓶子中的水蒸气附着在烟中的尘粒上,凝结成极小的水滴,许多的小水滴就形成了云。

创造:你能用其它方法制作云吗? 注意:小心火柴不要烧手 趣味物理实验培训

一、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延伸: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三、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2.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讲解:

1.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2.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

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

四、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讲解:

1、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

2、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五、瓶子瘪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

材料: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 操作:

1.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2.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 3.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 讲解:

1.加热瓶子里的空气,使它压力降低。

2.由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创造:

如果瓶子里气体的压力比瓶子外空气的压力大,瓶子会变成生么样子?

六、会跳远的乒乓球

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脚杯中,你怎样吹气,球才会跳出杯子呢? 材料:高脚杯2个、乒乓球1个 操作:

1 把两个高脚杯并排放置 2 将乒乓球放在第一个杯子中。

3 从不同角度吹气,看看乒乓球有什么状况:对着球的侧面吹气;对着球的上方吹气 讲解:

1、向球的侧面吹气,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个杯子里去(或跳出来)

2、向球的上方吹气,上方压力变小,乒乓球会浮起来,继续吹,就跳入第二个杯子去了

创造:换个新方法也能让乒乓球跳到下一个杯子里

七、会吹泡泡的瓶子

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样吹泡泡的吗?

材料:饮料瓶1个、冷热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盘子1个、橡皮泥1块、吸管若干 操作:

1 将吸管逐一连接,形成长管(连接口用胶带封好)。

2 将吸管放入瓶中,并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后把瓶子放置在盘子中。 3 弯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进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 向瓶子壁上浇热水,杯子中的吸管会排放大量气泡。 5 向瓶子壁上浇冷水。

6 玻璃杯中的水会经过吸管流入瓶中。 讲解:

1 因为塑料瓶很薄,于是热可以穿过瓶壁,进入瓶子中的空气里。 2 瓶子中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

3 水中的气泡就是空气膨胀时,被挤出瓶子的空气。 4 瓶子中的空气遇冷时收缩。

5 瓶子中的空气收缩时,水便占据了剩余的空间。

创造:瓶子盖太紧时,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开它吗?

八、自己会走路的杯子

思考:杯子没有腿,它是怎样从上面走下来的 材料:杯子一个、蜡烛、火柴、玻璃、两本书、水 操作:

1、用一块玻璃板,放在水里浸一下

2、玻璃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几本书垫起来(高度约5厘米)

3、拿一个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

4、用点燃的蜡烛去烧杯子的底部,玻璃杯会自己缓缓地向下走去。讲解:

当烛火烧杯底时,杯内的空气渐渐变热膨胀,要往外挤,但是,杯口是倒扣着的,又有一层水将杯口封闭,热空气

跑不出来,只能把杯子顶起一点儿,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就自己下滑了。

九、纸杯旋转灯

思考:蜡烛纸杯灯为什么会转动?

材料:纸杯2个、牙签1支、蜡烛1支、胶带1卷、绳子1根、剪刀1把 操作:

1、取一纸杯,在杯身对称处各剪开一个方形大口,在杯底固定上蜡烛,作为灯的底座。

2、另一个纸杯则在杯身约等距离位置剪出三四个长方形的扇叶,在杯底中央处穿上绳子,并用牙签棒固定,作为灯的上座。

3、将两个纸杯上下对口用胶带贴好固定。

4、点上蜡烛,拉起绳子,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讲解:

1、蜡烛燃烧的时候,火焰尖端多呈朝上的方向。

2、空气受热会上升,然后沿着上方纸杯的扇叶口流动,因而造成旋转的现象。创造:

你能让蜡烛纸杯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吗? 注意:

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十、飞行的塑料袋

思考:在没有风吹的情况下,塑料袋为什么会在天上飞行? 材料:塑料袋(轻便的)、吹风机1个 操作:

1.打开塑料袋,倒置。将吹风机伸入塑料袋,并打开热气开关。 2.几秒钟后,关闭吹风机并拿开。 3.松开手,塑料袋会飘起来。 讲解:

1.热气轻,向上升,使塑料袋也向上升。

2.热能使物体飞起来,因为热气是上升的。当空气受热并且上升时,热气便通过“对流”向上运动。从取暖器散发的热温暖整个房间,也是借助于“对流”。 创造:

你能试着制作一个简易的热气球吗?

十一、空气的质量

思考:你们知道吗,空气也是有质量的。怎样证明空气也有质量呢? 材料:1架天平、2只一样重的气球、打气筒 操作:

1.把两只气球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天平保持平衡。2.拿起另一只气球,给气球打气并将气球口系紧。

3.将打起气的气球放到天平的一端,没打气的气球放到天平的另一端,观察天平的变化 讲解:

1.两只气球在打气前,质量相等,因此天平保持平衡。2.打气后的气球增加了气球内空气的质量,因此,天平偏向打气后的气球一端。 3.如果是带有指针刻度的天平,就能测出空气的质量数 创造:你能用其它方法称一下空气的质量吗?

十二、云的形成 思考:你知道天空中的云是怎么形成的吗?

材料:冷水1杯、剪刀或锥子1把、火柴1盒、吸管1支、橡皮泥1块、玻璃瓶(带可旋转盖) 操作:

1 在瓶子盖上戳个洞,在洞中插入吸管,并用橡皮泥将吸管周围密封。 2 在瓶子中倒入一些冷水,摇晃均匀,然后把水倒出来。 3 *近瓶口,点燃一根火柴。

4 吹灭火柴,把冒烟的火柴扔进瓶子中,让烟进入瓶子。 5 迅速拧紧瓶盖,通过吸管向瓶子中用力吹气。 6 停止吹气,用手堵住吸管,使空气留在瓶中。

7 松开吸管,当空气冲出瓶子时,瓶子中就产生了云。 讲解:

1、往瓶子中吹气,增加压力。

2、松开吸管后气压下降,空气变冷了。

3、瓶子中的水蒸气附着在烟中的尘粒上,凝结成极小的水滴,许多的小水滴就形成了云。

创造:你能用其它方法制作云吗? 注意:小心火柴不要烧手

推荐第2篇:《化学趣味实验》教案

《化学趣味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一节趣味实验课,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知道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及规范学生的一些实验操作。

【教学设计】

1、烧不坏的手帕:

实验用品:

棉手帕、70%的酒精、烧杯、酒精灯、坩埚钳等。 实验步骤:

将棉手帕侵泡在70%的酒精中,用坩埚钳夹起棉手帕放到酒精灯出点燃,边燃烧变晃动,等火焰熄灭后,拿下手帕观察手帕有什么变化? 实验原理:

因为棉手帕是用70%的酒精侵泡过的,酒精燃烧时,30%的水分蒸发需要吸热,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所以火焰熄灭后,棉手帕还是完好无损。

2、魔棒点灯:

实验用品:

玻璃棒、表面皿、酒精灯、高锰酸钾、浓硫酸等。 实验步骤:

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

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观察酒精灯能否被点燃? 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与浓硫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酒精灯被点燃。

3、喷雾作画:

实验用品:

画纸、画笔、喷雾器、酚酞、醋酸等。 实验步骤:

先用画笔蘸取酚酞溶液在画纸上作画或者写字,等风干后观察不到痕迹,再用装有醋酸的喷雾器对着画纸喷,观察画纸上有什么变化? 实验原理:

无色的酚酞遇酸变成红色。

4、水火相容

实验用品:

玻璃杯、镊子、玻璃棒、水、氯酸钾、浓硫酸、白磷等。 实验步骤:

在一个玻璃杯中盛大半杯水,把十几颗氯酸钾晶体放到水底,再用镊子夹取几小粒白磷放到氯酸钾晶体中。接着用玻璃移液管吸取浓硫酸少许,移注到氯酸钾和黄磷的混合物中,这时水中就有火光发生。水中有火,岂不是“水火相容”吗? 实验原理:

在水中放进氯酸钾,氯酸钾是含氧的化合物;再放进白磷,白磷是极易燃烧的东西,在水里因为与空气中的氧隔绝了,所以没有自燃。但是,加进了浓硫酸,浓硫酸与氯酸钾起作用生成氯酸,氯酸不稳定,放出氧来。氧又与白磷起反应而燃烧,这种反应特别猛烈,因此在水里也能进行,使得水火同处在一个杯中。磷被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与水起作用,生成磷酸。

5、制作“叶脉书签”:

实验步骤:

(1)选择外形完整、大小合适、具有网状叶脉的树叶, 这是成功的关键,叶脉不硬的就好象煮树叶汤

(2)用水将树叶刷洗干净,放在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当叶肉呈现黄色后取出树叶,用水将树叶上的碱液洗净;

(3)将叶子平铺在瓷砖或玻璃板上,用试管刷或软牙刷慢慢刷去叶肉。将剩下的叶脉放在水中轻轻清洗,稍稍晾干后,夹在书中压平。

学生实验!!!

推荐第3篇:趣味化学小实验活动策划书

趣味化学小实验活动策划书

一. 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于突出化学特色,展现化学风采,向广大师生展示平时接触不到的化学实验,传播化学知识,更将化学实验与实际中的现象联系起来,让大家从趣味中学习,从实验中剖析化学知识。

二. 活动主题 :以趣味实验,秀化学风采

三. 活动时间:11月8日

四. 活动地点:红棉路

五. 主办单位: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学生党支部

六. 活动方式

本次活动以设点摆摊的形式,在化学节游园活动当天于学校红 棉路设点摆摊,现场为广大师生展示选定的化学趣味小实验的整个实验过程,并讲解其中的原理以及其应用。同时,适当地让前来观看的师生参与其中,亲手体验化学实验的奥妙。

七. 活动流程

1. 前期准备

(1) 查找趣味化学小实验,挑选4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趣味化学实验

(安全,容易完成,时间短暂,有趣味性)

(2)写活动策划书,统筹,组织整个活动

(3)到实验室寻找实验所需材料,并对选取的实验做试验,并与实

验室老师联系,预定活动当天的实验试剂及仪器

(4)制作一份电子版宣传海报(可由党支部中的积极分子或党员负

责,或寻求院团委学生会宣传部帮忙)

(5)团委副书记向学院老师发出口头邀请,邀请其活动当天前来莅

临观看

(6)联系学校的记者团,邀请其于活动当天前来采访;联系院团委

学生会编辑部,请其于活动当天前来拍照写稿

(7)整理趣味实验的步骤及原理,做成文档(每一个实验独立)并

打印多份(活动当天用)

2.活动当天

(1)3位工作人员提前3个小时到相应地点搬桌椅等设点摆摊的设备,并在活动举行点布场,贴好宣传海报

(2)2位工作人员提前2个半小时到实验室拿取试验品

(3)活动开始前15分钟要准备好各相关事宜:场地布置,试验品准

备,实验原理文件,洗涤仪器的水,宣传海报,工作人员就位等

(4)活动开始:现场分为两个实验台(每个实验台负责2各实验,

1-2名工作人员负责)——开始展示实验过程(由做实验者边演示边讲解其原理,应用,另一位工作人员做补充以及发放准备好的实验原理文件)——连续重复展示几次之后邀请观看者参与——教参与者完成实验——与参与者拍照留念——继续展示,讲解

*期间,嘉宾前来观看时可邀请其参与,无论参与与否,都需为

嘉宾拍照留念

*编辑部同学负责活动的拍照,写稿

(5)活动结束,所有的工作人员留下清理现场,回收物品

八.注意事项

1.所挑选的实验应安全可行,易于完成且有一定意义

2.活动前应做好宣传工作,准备工作

3.活动当天要避免费工作人员随意拿走化学药品

4.实验过程中做到不浪费,不造成污染

5.讲解原理要清晰易懂

6.4个实验安排要合理,次数要均匀

九.经费预算

1.原理文件打印(50份):5元

2.标签制作(4张):4元

共计: 9元

1、检验含碘食盐成分中的碘

实验原理

含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除此之外,一般不含有其他氧化性物质。在酸性条件下IO3-能将I-氧化成I2, I2遇淀粉试液变蓝;而不加碘的食盐则不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实验用品 :试管、胶头滴管。含碘食盐溶液、不加碘食盐溶液、KI溶液、稀硫酸、淀粉试液。

实验步骤:

1.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含碘食盐溶液和不加碘食盐溶液,然后各滴入几滴稀硫酸,再滴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现象。

2.在另一试管中加入适量KI溶液和几滴稀硫酸,然后再滴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现象。

3.将第3支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前2支试管里,混合均匀,观察现象。

2、自制汽水

汽水是由矿泉水或经过煮沸、紫外线照射消毒后的饮用水,充以二氧化碳制成 的。属于含二氧化碳的碳酸饮料。工厂制作汽水是通过加压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溶解在水里。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多,质量越好。市场上销售的汽水,大约是1体积水中溶有l体积~4.5体积二氧化碳。有的汽水中除含二氧化碳外,还加入适 量白糖、果汁和香精。二氧化碳从体内排出时,可以

带走一些热量,因此喝汽水能解热消渴。喝冰镇 汽水时,由于汽水的温度更低,溶解的二氧化碳更多(0 ℃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比20 ℃时大1倍),有更多的二氧化碳要从体内排出,能带走更多的热量,所以更 能降低肠胃的温度。因此,千万不能大量饮用冰镇汽水,以免对肠胃产生强烈的冷刺激,引起胃痉挛、腹痛,甚至诱发肠胃炎。此外,过量的汽水会冲淡胃液,降低 胃液的消化能力和杀菌作用,影响食欲,甚至加重心脏、肾脏负担,引起身体不适。

在实验室和家庭中也可以自制汽水。取一个洗刷干净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容 积80%的冷开水,再加入白糖及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 g碳酸氢钠,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2 g柠檬酸。并立即将瓶盖压紧,使生成的气体不能逸出,而溶解在 水里。将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温。取出后,打开瓶盖就可以饮用。

3、制作“叶脉书签”

实验步骤 :

(1)选择外形完整、大小合适、具有网状叶脉的树叶, 这是成功的关键,叶脉不硬的就好象煮树叶汤

(2)用水将树叶刷洗干净,放在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当叶肉呈现黄色后取出树叶,用水将树叶上的碱液洗净;

(3)将叶子平铺在瓷砖或玻璃板上,用试管刷或软牙刷慢慢刷去叶肉。将剩下的叶脉放在水中轻轻清洗,稍稍晾干后,夹在书

中压平。

4、建造一座“水中花园”

将硅酸钠(Na2SiO3)溶于水中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水玻璃,轻轻将盐的晶粒,如钴、铁、铜、镍和铅的氯化物,铝、铁、铜和镍的硫酸盐,钴、铁、铜和镍的硝酸盐,加入到水玻璃中(注意不能摇混),则五彩缤纷的“花”就慢慢地生长起来了。

推荐第4篇:关于淀粉的趣味小实验

淀粉验证实验

一、实验准备

1、实验材料

(1)淀粉、滑石粉各一小盘;碘酒、滴管;小勺子、培养皿、塑料盘、搅拌棒;

(2)白菜、萝卜、香蕉、橘子、面包、馒头、饼干、甘薯、马铃薯、不同品牌火腿肠等;

(3)试管架、试管、淀粉溶液、漏斗。

2、演示材料

写有淀粉糊字的宣纸、喷壶。

二、实验过程

(一)魔术表演

1、事先用淀粉液在纸上写好字

2、喷碘酒,显出字。

(二)、解释实验原理 淀粉+碘酒→变色

(三)、淀粉和滑石粉的鉴别

取淀粉、滑石粉和两者混合物各一小盘,编号A、B、C,分别向其中滴加碘酒,观察现象。

可以发现其中有淀粉的样品会变色。

可将淀粉和滑石粉按不同比例混合,然后再分别滴加碘酒,观察现象可发现淀粉越多的样品,颜色越深;反之则越浅。

(四)、鉴别生活中的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

根据上一步实验结论,可以用来鉴别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以及含量的高低。 分别向收集到的食物上滴加碘酒,观察现象。 重点:火腿肠中的淀粉含量的对比验证。

根据火腿肠的蛋白质、淀粉和水分含量不同,火腿肠被分为四个等级,包括特级、优级、普通级和无淀粉级。特级的淀粉含量要≤6%,优级≤8%,普通级≤10%。

分别向不同品牌、不同等级的火腿肠产品上滴加碘酒观察现象。即可发现各种火腿肠的变色反应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其添加的淀粉量是不同的,即可鉴别火腿质量的好坏。

(五)利用唾液淀粉酶做淀粉消失实验

三、实验结论

淀粉+碘酒→变色

淀粉含量多,颜色深;淀粉含量少,颜色浅

推荐第5篇:趣味实验实验报告

趣味实验

实验员:张燕年级、班级:09级化学三班学号:40907147 联系方式:18792601806

一、实验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化学实验的趣味化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手脑并用的能力更强,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二、实验内容:

(一)蓝色振荡实验:

1.实验原理:

亚甲基蓝的水溶液呈蓝色,在碱性条件下,葡萄糖可以将它还原为无色,搅拌条件下空气会把无色产物亚甲基白氧化为蓝色,蓝色又被还原为无色,如此反应,实验能多次重复。

2.实验仪器和药品:

碘量瓶(用于微量元素的测定)、小烧杯、NaOH固体、葡萄糖、亚甲基蓝溶液(10mol/L)。

3.实验步骤:

(1)称取5.0g氢氧化钠(为整个实验过程提供一个碱性环境)于小烧杯中,加入约30mL水充分溶解。再将所得溶液转移至碘量瓶中,加水至约150mL;

(2)称取7g葡萄糖加入到(1)所得的溶液中,充分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再向碘量瓶中滴加1mL(约20滴)亚甲基蓝溶液,缓慢摇匀,之后静置大约半分钟,会发现蓝色的溶液慢慢变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再继续振荡碘量瓶,会发现溶液又变回蓝色,再继续静置半分钟左右,溶液又变为无色。此现象可重复若干次。

(二)化学冰袋:

1.实验原理:

铵盐溶解会吸热,可以起到降温的效果。

2.实验仪器和药品:

密封袋、(NH4)2SO

4、NH4NO

3、Na2SO410H2O和NaHSO4。

3.实验步骤:

(1)分别称取4g硫酸铵、5g硝酸铵、9.6g十水硫酸钠和4g硫酸氢钠;

(2)将所称取的药品按顺序加入到密封袋中,添加顺序如下:十水硫酸钠、硫酸氢钠、硫酸铵和硝酸铵。将所加的药品用手压碎,会发现密封袋温度很低,此时我们的冰袋就做好了。

(三)固态汽水:

1.实验原理: 3

碳酸氢钠和柠檬酸钠反应可以释放出二氧化碳,能带走部分热量,这就是特别爽口的碳酸饮料。

2.实验仪器和药品:

烧杯、玻璃棒、研钵,柠檬酸、柠檬黄、蔗糖、明胶、碳酸氢钠。

3.实验步骤:

(1)称取0.1g明胶于小烧杯中,加入约10mL水使其吸水膨胀,如溶解过慢可用酒精灯适当微热;

(2)称取2.5g碳酸氢钠与小烧杯中,再取1mL(1)所得的溶液加入其中,最后用电吹风将小烧杯中的液体吹干;

(3)取4g蔗糖、4.5g柠檬酸和微量的柠檬黄于研钵中,研细成粉末状之后再加入到(2)所得的固体药品中,这时我们就制成了固体汽水;

(4)用100mL来冲调固体汽水,就制成了我们日常饮用的爽口的饮料。

三、实验注意事项

1、明胶微热溶解时不可温度太高,烧杯距离火焰需保持一定的距离,原因是明胶是一种蛋白质,高温容易变性。

2、称量NaOH时需用烧杯,纸张要现称现用,这样也会产生潮解。当然由于此实验主要是要一个碱性环境,所以此影响在此实验中可以忽略。

3、蓝色振荡实验过程中包含的是一种热力学平衡,在2—3h后这个实验现象就完全消失,此时已达到了极限状态。

4、冰袋制作不能使用无水碳酸钠(纯减)粉末,必须是含结晶水的晶体碳酸钠或成块状纯碱。可以将无水碳酸钠粉末溶于水,然后加热浓缩至晶体析出,自制晶体碳酸钠。

四、实验反思

1、1.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如果把实验做趣味化处理,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我们本次实验包括观察性趣味实验和操作性趣味实验。

2、作为一名准化学教师,做好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一项教学技术,尤其是趣味实验,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在这次演示实验时,我由于过于紧张,所以出现了小差错,而且讲解实验的方式也不够生动,没有“趣味”,没有很好的达到趣味实验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推荐第6篇:趣味实验7

中学若干化学趣味实验设计

化学班第四小组

一、立论依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而化学趣味实验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化学学科,应根据其特点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实验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生活的理论运用能力。某些趣味化学实验不仅完成教材中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变学生的任务学习为兴趣学习。通过化学实验的趣味化,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讲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观察与思考。而且中学化学实验的趣味化,也给新课程改革中实验改革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化学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过分强调“学科中心”的化学课程与教学,使化学实验的倾向十分明显。国内外的各种调查显示,很多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正在明显降低,甚至一些学生放弃了化学学习。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做了化学实验,是否就一定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因此,如何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是化学教学中值得关注一个问题。所以作为化学老师应该多用趣味化学实验催化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力求认识、趋近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其中得到乐趣和满足。目前,国内国外有不少的教师都在致力于中学化学实验的趣味化设计,比如“化学学科网”上就介绍了很多教师关于化学实验趣味化设计的方案,但,化学实验的趣味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因而值得我们去研究。

二、研究方案

(一)拟研究的问题

拟研究的问题:中学化学中的若干趣味实验创新设计。 1.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实验. 2. 魔棒点灯。 3. 喷雾显字。 4. 魔壶实验。

5. 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趣味设计。 ………………

研究目标:对中学化学中的部分实验设计为趣味性实验。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趣味性实验设计和创新 术语定义: 趣味: (1) [interest;delight]∶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文学之趣味。——蔡元培《图画》 趣味无穷

(2) [taste;liking;preference]∶爱好

迎合低级趣味

相关记载

1.情趣;旨趣;兴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宋 叶适 《跋刘克逊诗》:“怪伟伏平易之中,趣味在言语之外,两 谢、二 陆 不足多也。”《红楼梦》第三九回:“ 刘老老 吃了茶,便把些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说给 贾母 听, 贾母 越发得了趣味。” 鲁迅 《书信集·致邹韬奋》:“我以为如果能有插图,就更加有趣味。” -----来自百度百科

化学实验趣味性:指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实验。

(二)研究程序

1、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实验的情况。查阅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在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仔细观察,设计趣味实验方案。 (2)、观察法

仔细观察要设计实验的文献资料,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步骤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现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②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③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汇总加工﹐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 (3)、分析、比较法

①整理。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如作出统计材料﹐进行解释﹑分析﹑评价﹐找到所要设计实验的设计原理,进行趣味性实验设计。②比较。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异同和差距﹐提出合理运用的意见。 (4)、实验法

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后设计出来的趣味实验方案,进行反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作精确而详尽的记录﹐在各阶段中要作准确的测验。为了排除偶然性﹐可反覆实验多次。处理实验结果时要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对结论﹐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

2、研究路线

通过文献法了解目前中学化学实验已经趣味化和未趣味化的实验,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趣味实验进行改进,对还没有趣味化的实验进行趣味设计。

按照趣味实验的设计方案进行反复实验,找到最优化设计方案。

3、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物质条件:现在的中学经过“普实“都具有化学实验室,实验仪器具备,对趣味性实验的设计提供了物质保障。

(2)技术条件:现在的中学教师中,有一大批经过专业训练的化学教师,他们具有专业的化学知识,掌握了先进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对趣味性实验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3)环境条件:在教学环境中,传统的教学实验方法不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传统的教学实验方法有待于改进。而经过改进后的化学趣味性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化学趣味性实验的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化学趣味性实验设计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具备,因而,在中学进行化学趣味性实验的设计是可行的。

(三)研究基础;

已参加的有关研究工作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到目前为此,第四组成员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都对很多具体实验进行认真的研究将实验进行改进和问题趣味性发展。如对初中生很重要的一个实验——测定空气组成实验。就根据负压将其设计为喷泉的形式。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同时利于学生的探究。该设计获得西部十四个省区市的实验改进和设计二等奖。

已具备实验条件:对将实验以趣味实验的形式充分的利用到实验课外开放或开放性实验中,目前许多学校都基本上具备条件,并且能开展教学方面的工作 尚缺少的条件及解决途径,对于少数学校而言可能学校器材配置情况不同,而缺少部分器材,但是不是开展该方面工作的制约原因。如果我们留心的话,可以寻找到相应的器材来代替你设计的所需。

(四)本论文的特点和创新之处

特色方面:对该项目而言,其特色就主要体现在一个“新”上,他可以以不同的视觉角度再学习中给人以十分有趣的感受。

创新之处:将学习过程中要学、要做、要探索的内容以充分的知识整合形式,以十分有趣的方式体现出来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预期的工作研究进程、工作安排和成果

1、时间安排

2010年8月-2011年1月

文献检索、研究教师培训、趣味实验方案的设计。

2011年2月-2011年11月

实施实验找到最佳设计方案 2011年12月-2012年1月

整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论文

2、预期成果

根据课题计划,对实验按教学进度进行逐一的研究,研发设计,并科学分类系统化,从而将趣味性实验转化为十分有价值的教学成果,以期望向校本教材方向的发展。

三、参考文献:

1、化学研究与趣味实验方小仙

2、巧制妙用 趣味实验(Ⅳ)梁玉祥 王军 黄金瑞

推荐第7篇:物理小实验教案

黑大幼儿园物理小知识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小朋友了解气压 2.让小朋友感受气压 3.勾起小朋友对物理兴趣 教学准备:

准备一个玻璃杯,和一个硬纸板或塑料板(塑料板效果更好),一瓶水。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讲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一起学生的注意力。 提出气压的概念,并列举一些有关气压的现象。 做课前准备好的小实验(玻璃杯倒扣实验)。 选出小朋友让他(她)体验小实验。 了解气压的好处和弊处。 总结:

总结课堂学生表现,教育学生细心观察身边事物,并思考其中的道理,适当的询问老师、父母也可以查找网络。

推荐第8篇:热学小实验教案

热学小实验

实验一: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实验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实验三: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讲解:

1.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

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

实验四: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讲解:

1、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

2、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五:瓶子瘪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

材料: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

操作:

1.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

2.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

3.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

讲解:

1.加热瓶子里的空气,使它压力降低。

2.由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

创造:

如果瓶子里气体的压力比瓶子外空气的压力大,瓶子会变成生么样子?

推荐第9篇:科学小实验教案

科学小实验教案

快乐童年,让我们的宝贝远离电视、电脑、手机!让妈妈们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亲子时光!

感谢各位对我们妈妈团的支持!希望各位妈妈们满意!

1、颜色的混合:小黄和小蓝,颜色变变变

2、毛细现象:慢慢长大的绿树

3、火山爆发

4、美丽的鸡尾酒:油水分离的原理

5、冒泡的岩浆

6、彩虹珍珠雨

7、牛奶跳舞

8、彩虹大米,彩虹大米变彩虹

本实验套盒包含材料:试管架1个,试管6个,滴管6个,食用色素7种,42元包邮

科学小实验1 小黄和小蓝、颜色变变变

利用三原色混合的原理,让宝贝在自己实践中发现颜色混合的秘密!

实验步骤:

1、食用色素蓝、黄分别滴一到两滴到试管中,然后加入水混合

2、让宝贝用滴管将混合好的蓝色,黄色分别滴在另外一个试管,让宝贝仔细观察,看之前的颜色变成了什么颜色

这个变化非常明显,孩子印象非常深刻,做完了小黄和小蓝,依此类推,实验完成后家长可以让宝贝自由发挥,不要限制孩子使用,让孩子真正的去探索观察!也许宝贝们能玩出我们都想不到的玩法

科学小实验2 毛细现象

准备材料:手纸一卷,三个塑料杯(超市有卖的一次性塑料杯),食用色素,滴管

实验步骤:

1、将三个塑料杯接半杯水,然后让宝贝分别滴三中食用色素在水中搅拌均匀

2、将手纸折成15厘米左右长度,分三段,分别放入三个杯中让杯子两两相连接。

让宝贝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开始的白纸会吸水,逐渐染成颜色,慢慢地两个颜色之间能相连,这个需要等待几分钟,想连的颜色间会发生作用,变成另外一种颜色。让宝贝观察水杯中的水是否减少或者没有,水杯中的水哪去了?原来都被白纸吸收了,这就是毛细现象。 还有一个慢慢变绿的大树游戏,

还用到白纸折叠成树的样子,慢慢的放入杯子中,过了一会整个树就变绿了,杯里的水也被吸走了。

延伸实验:看谁跑的快

妈妈们可以准备不同材质的纸,放入水杯中,让宝贝猜猜哪个跑的快?其实实验就是这么简单,让孩子可以接受可以参与!

3、火山爆发

准备材料:

1、白醋、小苏打、洗涤液、食用色素、滴管、盘子、小的透明矿泉水瓶子

实验步骤:1先倒入瓶子大概五分之一的白醋,然后加入你想要的颜色的色素,一起搅拌均匀。

2、加入洗涤液再次搅拌均匀,洗涤剂适量,搅拌有泡泡就可以了,洗涤剂的作用是让火山爆发的时候泡泡多,这些都让孩子自己完成,孩子会很有成就感,乐于参与其中。

3、在加入三勺小苏打,注意这步先不要搅拌摇晃,就是一点点放入瓶子里。

4、现在可以跟宝贝说了,宝贝注意观察哟,火山马上就要喷发了,孩子会很紧张好奇。拿一个筷子放入瓶子里迅速搅拌拿出,混合的液体马上喷出! 一定要把瓶子放在大大的盘子里,如果多的话会涌出来弄脏桌子。

4、美丽的鸡尾酒(油水分离的原理)

准备材料:

1、食用色素、豆油或色拉油、试管,试管架、滴管、透明杯、盐 实验步骤:

1、将想要的颜色兑如水杯中,可以多选几种颜色,在准备几个颜色的盐水,盐水要多放保证溶解,浓度要高些,豆油。

2、妈妈们一定要记住放的顺序,先放盐水,然后再加入豆油,最后放清水混合的颜色。因为密度的不同,三种颜色不会融合,会变成非常漂亮的鸡尾酒。顺序是盐水,油,水放完后记住不要搅拌,颜色会自动分离!拿起来看非常漂亮!

这个可以玩情景游戏,小服务员来杯鸡尾酒吧!宝贝们会乐此不疲的跟着你玩!最后可以给我们调出的鸡尾酒起的好看的名字哟

5、冒泡的岩浆

准备材料:油、白醋、食用色素、小苏打

步骤:一杯油,加入白醋、将食用色素滴入,然后放入小苏打,搅拌混合,就会出现图片上的效果了,简单吧!

6、彩虹珍珠雨

这个基本跟以上的原理相同,都是油水不分离的原理,放入油,然后调出喜欢的颜色,用滴管一滴一滴的滴入,让油把水包裹起来,就变成了美丽的彩虹珍珠雨!

7、会跳舞的牛奶

准备材料:盘子、食用色素、牛奶、棉签、洗涤剂

步骤:倒入牛奶,滴入食用色素,用棉签蘸上洗涤剂,然后放入盘中,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下牛奶跳舞吧!滴入食用色素的时候尽量分开滴,那样效果更明显!

8、彩虹大米

准备材料:大米、食用色素、白醋(酒精也可)

制作步骤:大米装自封袋,取少量白醋,滴2-3滴食用色素,混合后倒入大米中,挤出空气,然后就尽情地揉搓吧,这个环节孩子最喜欢揉搓好后方在纸上摊开晾干,晾干后就可以玩!

彩虹大米制作过程本身就很有趣,成品又可以作为材料进一步进行美劳活动。 彩虹大米变彩虹

原料:彩虹大米,白胶,棉花

步骤:

1、在纸板上画好彩虹的弧线,这个妈妈们可以帮忙。

2、然后涂膜白胶,一层一层涂

3、按宝贝喜欢的颜色开始一层一层黏贴彩虹大米 很简单的步骤,就能完成一图很漂亮的彩虹画!

这套教程赶的有点匆忙,希望各位妈妈见谅,等整理好更多的实验会及时发给大家的。

另外提醒各位妈妈,试管的盖子有点紧可以帮助宝贝盖一下,别太用力,试管口会裂开,试管和滴管是易耗品,我们都可以单个购买,妈妈们可以多准备几个。如果觉得好请帮忙告诉身边的妈妈哟!感谢感谢!

食用色素真是超级好玩!不用滴太多,一小滴的颜色就非常好看,清透!

推荐第10篇:物理实验小课堂教案

物理实验小课堂教案 教学内容:物理小实验

教学目的:1.用神奇简单的物理实验现象激起小朋友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2.拓展知识面,

3.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科学的奥秘

教学方式:以实验课堂的方式,同学们可以围成一个圈,在圈的中心做实验,这样就没有这么拘束,就像做游戏一样,让同学们以游戏的方式在玩中学到知识。 教学内容:一.吸虹原理实验

1.准备三个矿泉水瓶子,三个广口杯,三根吸管

2.挑两个自愿和老师比赛的同学进行一场比赛,比赛内容:无论用什么方法,用吸管把水从矿泉水的瓶子里面移到广口瓶中,看谁用时少。让同学自由发挥,锻炼他们的散发性思维。

3.老师的方法:用一根吸管连接两个瓶子,向矿泉水瓶子吹气。(不出意外的话,老师的方法应该是最快的)

4.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为什么老师的方法会很快。

5.解释原理,可以画一张图更加的生动形象,当对着密封的瓶子吹气时,瓶子里的空气变得越来越多,这时候没有地方去的饮料,就只能从吸管中流到杯子里,所以吹得越用力,流的速度越快,这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就叫吸虹原理。6.让同学们都来尝试一下这种方法。 二.烧不坏的纸

1.准备一瓶酒精,一杯水,一张纸,一

个火机,一把镊子(其他工具也可以代替)

2.给同学们变一个魔术,把火机点燃经过处理的纸(当然和正常的纸没有区别),然后燃烧一会之后,吹灭,见证奇迹的时刻,纸并没有被烧坏。3.让同学猜猜为什么纸会烧不坏

4.解释原理,把水和酒精按1:3混合,把纸放入混合的水中,这时候点燃,因为酒精可以燃烧,它蒸发吸收的热量远小于燃烧放出的热量,所以纸的温度还是会上升到燃点以上而烧起来,而水就只能带走热量,所以纸烧不坏.5.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试验一下。

教学结尾:让同学们讲一下自己的感受,并让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神奇的现象。

第11篇:鸡蛋趣味实验五则

鸡蛋趣味实验五则

唐山丰润韩城镇中学 佟雪莲

实验一:巧竖鸡蛋

材料 生鸡蛋两枚、稀盐酸、玻璃棒。 操作 用玻璃棒蘸稀盐酸,在蛋壳大头一面的端,涂一个直径1.5厘米~2厘米的圆,一会儿,被涂盐酸的地方就会变软。若没有变软,可多涂几用水洗掉蛋壳表面的污物,将鸡蛋大头向下竖立于面。用同样方法,可将另一枚(或更多)鸡蛋竖立上(如右图)。

原理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质地坚硬,难溶于水。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氯化钙,于是蛋壳就会变软,鸡蛋便可轻松的立起来。

实验二:巧制软蛋

材料 生鸡蛋一枚、浓度大的白醋一瓶、茶杯一个。

操作

将鸡蛋置于茶杯中,注入白醋,浸没鸡蛋,一两天后取出,蛋壳已变软。小心的边用清水清洗边擦去蛋壳面的白色物质,便

顶蛋壳次。桌于其

表可

得到半透明的漂亮软蛋一枚。

该蛋嫩嫩的,滑滑的,富有弹性。用手轻轻地捏一捏,掂一掂,感觉很美;轻轻摔在桌上,软蛋会蹦跳几次;将软蛋透过太阳光看更美,其蛋黄清晰可见(右图为在手电筒光线照射下拍照的图片);将其继续浸泡数日,会发现比普通鸡蛋大了许多„„自己试试,或许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原理 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它与稀盐酸一样能和蛋壳中的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能溶解的醋酸钙。那继续浸泡软蛋为什么会变大呢?这是因为渗透作用,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微粒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没有了硬壳的软蛋只有一层白膜,该膜就是一种半透膜,水分或其他物质透过半透膜进入了鸡蛋内,于是鸡蛋就变得又大又嫩了。

实验三:鸡蛋游泳

材料 生鸡蛋一枚、白醋一瓶、大玻璃杯一个。

操作 先将鸡蛋仔细清洗干净,然后置于玻璃杯中,注入白醋,浸没鸡蛋约3厘米~5厘米。很快杯中就有气泡冒出,一会儿蛋壳表面就附着了很多气泡,于是鸡蛋逐渐游到液面;轻轻振动容器,振走蛋壳表面的气泡,很快鸡蛋又潜入

深处;就这样鸡蛋一会儿浮起,一会儿沉下„„反复多次,像游泳一样。

原理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白醋里的醋酸发生反应时,会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所以蛋壳表面会附着很多气泡,对鸡蛋产生了向上的浮力,当浮力大与鸡蛋的重力时,鸡蛋就上浮了。为什么鸡蛋还会反复的上下游动呢?请你自己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吧。(提示:F浮=ρgv派)

说明 以上三个实验均可将实验用品白醋和盐酸互换,二者的不同点是:白醋易获得,可在家里完成实验,安全性好;盐酸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但它反应快,可大大缩短实验时间,而且实验现象剧烈,尤其是在做实验三时,就不是“鸡蛋游泳”了,而是“鸡蛋跳芭蕾”,很刺激,试试吧。

实验四:请君入瓮

材料 去壳熟鸡蛋(或软蛋)一枚、广口瓶(口径稍小于鸡蛋)、酒精棉球、镊子、火柴、氢氧化钠溶液、水。

操作

1用镊子夹持酒精棉球,点燃,迅速伸入瓶中2秒~3秒,取出,迅速将鸡蛋的小头对准瓶口堵住(不能漏气),一会儿,鸡蛋便被“请”进瓶中。

操作2 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再倒入约半瓶水,把鸡蛋按在瓶口,振荡两三下,鸡蛋就进去了。

操作3 用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操作2中的水,重复操作2实验,也可“请君入瓮”。

原理 以上三种操作虽然方法不同,但最终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使瓶内的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鸡蛋就被压入瓶中。操作1是通过酒精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膨胀溢出,使气压变小的;操作2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约一体积水溶解一体积二氧化碳),并有少量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使瓶内气压变小的;操作3是因为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溶于水显酸性),能与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使瓶内气压变小。

实验五:蛋清留字

材料 生鸡蛋一枚、醋酸、硫酸铜溶液、毛笔、烧杯、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火柴。

操作 取生鸡蛋,洗去表面的污物,擦干。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上你所需要的字(注意用“墨”要均匀,要躲开鸡蛋大头的气室)。等醋酸挥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鸡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就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原理 这是因为醋酸将蛋壳溶解后能少量的溶入蛋白中。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会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肽键遇到铜离子就发生了络合反应,于是蛋白上就呈现出了蓝色或者紫色颜色的字迹。

第12篇:趣味化学实验实例

趣味化学实验实例

趣味实验一:固体汽水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本趣味实验的原理及操作;

2、尝试并熟练各仪器的操作以及其中各种技能手段的运用;

3、了解固体汽水的制备过程。

二、实验原理:

固体汽水与液体汽水所不同的是:液体汽水中的CO2一般是通过加压的方法使其溶解在水中;而固体汽水中的CO2是借助于原料中的碱性物质小苏打(NaHCO3),与可食用的有机酸柠檬酸反应而产生的。但是酸和碱混放在一起极易发生作用,因此,为了提高贮藏的稳定性,通常是先将小苏打用天然胶进行包结,使其在固态是不与固态的柠檬酸反应;当放入水中,由于天然胶的溶解,便可与酸反应,缓慢释放CO2出来。其制备主要原理是将碳酸氢钠分散在明胶溶液中,然后烘干,接着于各种所需药品(香精,蔗糖,柠檬酸,色素)混合,饮用时取其部分,置于饮水器皿,倒入水溶解时柠檬酸会与碳酸氢钠反应,进而放出CO2。这样喝起来口感和液体汽水相似,味道也很不错反应方程式如下: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研钵、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电热炉、电吹风

药品:明胶、小苏打(NaHCO3)、无水柠檬酸、蔗糖、食用香精、柠檬黄色素

四、实验步骤:

1、制备明胶溶液:称取0.1g明胶,置于盛有10ml水的小烧杯中,使其充分膨胀;然后微火加热(温度不宜过高,防止明胶变性),使其溶解,再冷却至室温,即得明胶溶液;

2、处理碱:在盛有2.5g NaHCO3的小烧杯中,加入1mL明胶溶液,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用电吹风充分吹干至粉末状;

3、固体汽水的制备:将上述经明胶处理过的NaHCO3放入研钵中,再加入4.5g4g蔗糖、少量香精和色素,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即可得固体汽水。往烧杯中加入50mL水,搅拌至溶。

五、注意事项:

1、处理碱时,加入的明胶溶液不易过多,否则会不容易干燥;

2、加热明胶溶液时,温度不易过高,因为明胶是蛋白质,高温会导致明胶变性。

趣味实验二:蓝色振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本趣味实验的原理及其操作;

2、尝试并熟练各仪器的操作以及其中各种技能手段的的运用;

3、了解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作用;

4、通过观察亚甲基蓝和亚甲基白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学习观察方法,体验对比实验法。

二、实验原理:

亚甲基蓝是一种暗绿色晶体,溶于水和乙醇,亚甲基蓝的水溶液呈蓝色,在碱性条件下,蓝色亚甲基蓝很容易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亚甲基白。振荡此无色溶液时,溶液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溶液中氧气溶解量就增多,氧气把亚甲基白氧化为亚甲基蓝,溶液又呈蓝色。可以表示为:

亚甲基蓝溶液 亚甲基白溶液

大约2小时后,溶液最终变为无色,是由于葡萄糖消耗完毕,总反应式为:

NH3CNCH3SNCH3CH

2C6H12O72C6H12O6+O2-OH

如果有酚酞试剂滴加的话,我们会发现颜色变化中还会多了红色与紫色。原因是当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时,滴加酚酞试剂滴加后溶液显红色。所以:①当葡萄糖可把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时,由于溶液显强碱性,此时溶液呈红色;②搅拌或略微震荡条件下空气会把部分无色产物氧化为蓝色,由于红色与蓝色相混,由于颜色的混合效应,我们将看到此时溶液显紫色③剧烈震荡后,将会有更多的无色产物被氧化为蓝色的亚甲基蓝,这时由于蓝色过深,将会遮掩酚酞的红色,结果我们会看到溶液呈蓝色。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3仪器:带空心塞的锥形瓶、托盘天平、药匙; 药品:NaOH固体、葡萄糖、亚甲基蓝乙醇溶液。

四、实验内容:

1、配制溶液:称取2g NaOH固体溶于50ml水中,再称取5.4g葡萄糖溶于30ml水中,将配制好的溶液一齐倒入锥形瓶中,滴加3滴亚甲基蓝乙醇溶液,摇匀;

2、反应过程:开始时溶液呈蓝色,静置后蓝色逐渐消失,变为无色,并形成斑纹结构;剧烈摇晃锥形瓶(或用玻璃管向溶液中吹气),可以看见溶液又变成蓝色;由于这个实验过程中包含的是一种热力学平衡,在2-3h后这个实验现象就完全消失,此时已达到了极限状态;

3、待溶液静置为无色后,往溶液中滴加5滴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轻微缓慢持续振荡,溶液的颜色依次为紫红,紫色,最终变为蓝色。静置后溶液的颜色又从蓝色→紫色→紫红色→红色这样转变,然后继续振荡,实验现象同上。

五、注意事项:

1、NaOH的用量太多或水浴加热的水温太高会导致葡萄糖在强碱性条件下形成双键在不同位置的烯醇式和碳键断裂分解为醛,醛又聚合生成树脂状物质,最终溶液变黄失效;

2、亚甲基蓝溶液不可以滴加的过多,这样被还原所用的时间会增加并且被还原所需要的葡萄糖的量也会增加,会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趣味实验三:便携式化学冰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本实验趣味实验的原理及其操作;

2、尝试并熟练各仪器的操作以及其中各种技能手段的的运用;

3、了解无机盐溶解的热效应;

4、探究实验中各物质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无机盐溶于水包括两个步骤:1.溶质分子的扩散过程;2.溶质分子的溶剂化过程;物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要看这两个过程哪一个占主导地位,当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将降低;当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溶液的温度将升高。

硝酸铵、氯化铵等铵盐,溶于水时具有强烈吸热降温的性质,它们还可以从与其相接触的晶体盐中夺取结晶水而溶解吸热,利用这种性质,可以通过简单地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盐而制冷,制成化学“冰袋”。该种便携式“冰袋”可应用于需简便制冷的场合,如外出郊游时,对饮料和食品的保鲜、制冷。本实验只要是利用Na2SO4·10H2O, NH4NO3, (NH4)2 SO4混合后制作成的“冰袋”。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软质塑料袋、托盘天平、药匙;

药品:Na2SO4·10H2O、(NH4)2SO

4、NH4NO3。

四、实验内容:

1、物质称取:分别称取24g Na2SO4·10H2O、10g(NH4)2SO

4、12.5g NH4NO3,研细。将其置于便携式封口塑料袋中,即得化学冰袋;

2、反应过程:使用时,用手揉合,使物料充分接触,即可发挥制冷作用;实验中Na2SO4·10H2O提供溶剂水;(NH4)2SO

4、NH4NO3溶解吸收大量的热,起到冷却的作用。

五、注意事项:

如若长期贮存化学冰袋,可将Na2SO4·10H2O和(NH4)2SO

4、NH4NO

3、两种盐分别装于两个便携式封口塑料袋中,使用时,再将两袋物料混合,即可发挥制冷效果。

六、实验反思:

1、制作固体汽水时,香精不要加的过多,否则会产生让人不愉快的气味;

2、做蓝色振荡实验室,亚甲基蓝乙醇溶液不能加的太少,否则会使实验现象不明显,但也不能加的过多,否则也会使实验现象不明显;

3、通过这次实验,让我懂得如何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13篇:生物趣味实验案例

初中生物趣味实验设计方案

馒头在口腔中是怎样变化的呢

摘要:本实验通过馒头在口腔中变化这一最简单的、人人都有过的体验入手,让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参与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使知识得到内化。通过小组合作,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师生之间成为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在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馒头

探究

唾液

作者姓名: 曾淑玲 作者单位:青州市弥河初中

联系电话:(0536)3810454

馒头在口腔中是怎样变化的呢

一、实验目的:

1、探究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2、探究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4、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实验器材:

量筒、橡皮塞、滴管、小刀、脱脂棉、镊子、馒头、清水、碘液。

三、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变蓝色。

2、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四、实验步骤:

1、亲身体验,提出问题。每个学生取一块馒头细细品尝,然后提出问题:馒头为什么会变甜?

2、学生思考分析馒头在口腔中的经历,教师引导提出假设:咀嚼时间越长,甜味越浓,馒头变甜的主要原因是牙齿的咀嚼作用;甜味只是通过舌才能品尝出来,馒头变甜的主要原因是舌的搅拌;馒头变甜说明它的成分发生了变化,馒头变甜的主要原因是唾液在发挥作用。

3、分成9个小组,对以上提出的假设分别进行实验。

4、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3块,将其中的两块分别用小刀细细的切碎、拌匀,另一块不做任何处理。

5、用清水漱口,将一块消毒的脱脂棉含在口中。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脱脂棉,将其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6、取三支洁净的A、B、C试管,A试管中放入馒头碎屑+2ml唾液充分搅拌,B试管放入馒头碎屑+2ml清水充分搅拌,C试管放入馒头块+2ml唾液不搅拌。

7、把A、B、C三支试管分别塞上橡皮塞,放在内衣口袋中加热10分钟,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对所做的假设,进一步预测其结果,展开小组讨论。

8、10分钟后,取出三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仔细观察各试管中颜色的变化。每个小组找出代表,说一下A、B、C三支试管中颜色的变化。A试管不变色,B试管变蓝色,C试管部分变蓝色。

9、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最终得出结论: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五、实验注意的事项

本实验把课本实验《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做了部分修改,因为经过多年的生物实验教学,清楚的了解到要得到37℃的温水确实不容易,而且操作起来也不够简便,所以在实验中,让学生把A、B、C三支试管分别按照步骤6进行操作,然后塞上橡皮塞,放在内衣口袋中(预先和部分学生说明,穿带口袋的内衣)加热10分钟(或者再长一点时间),这种方法方便易行,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

六、师生反思交流,总结规律。

教师对各小组作出实验评价,肯定学生在探究实验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素养,将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例子与学生进行交流;有的组在试管上没有贴标签作标记,有的组试管内注入的液体量多少不等。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探究实验的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4)预测实验效果;(5)观察实验结果;(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学生也对此次探究实验谈谈体会,有的小组得出:做探究实验时,要注意科学的严谨性。除了所要探究的因素,其他条件要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有的小组提出:为了让唾液、牙齿、舌头在口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平时吃饭时要注意细嚼慢咽!有的小组发现唾液稀释后,对淀粉的分解作用降低,从而平时吃饭时,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喝水,这样不利于消化。

本实验开始就是从平时我们咀嚼馒头会感觉到有甜味,引入问题:“馒头为什么会变甜?”“什么使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得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唾液的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都有关。在最后又提出:“为了让唾液、牙齿、舌头在口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平时吃饭时要注意细嚼慢咽”问题,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第14篇:科技节物理趣味实验

实验一

试管自动上升

思考: 你能让试管自动向上走动吗?自己亲自做做看。 实验准备:粗细试管各1支(要求粗管的内径稍大于细管外径,然后倒置,细试管将向下落)、水

实验操作:

1.先做无水的情况下,将细试管插入粗试管中,然后倒置,细试管将向下落;

2.在粗试管中盛适量的水,把细试管插入一小段,然后倒置。让水由两管之间的间隙中流下。细试管在水流下落的过程中会自动的上

升。

实验中的科学: 粗试管中无水时,细试管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就会下落。而粗试管中有水时,细试管上方是水,下方是空气,细试管会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地球对周围物体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力。随着距离地面高度变化,大气压力也在变化,位置越高,压力越小;位置越低,压力越小。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思考:盛水的杯子上覆盖垫板,杯口朝下时,垫板会掉下来吗? 实验准备:玻璃杯两个、水、塑料板一块 实验操作: 1.将玻璃杯里装满水。 2.用垫板盖好杯口。

3.一只手扶杯子、另一只手按住垫板。

4.用手扶住,将杯口翻转过来,使杯口朝下。

实验中的科学: 垫板覆盖在盛水的杯子口上,因为杯外空气压力的作用,垫板就不会掉下来。

试一试: 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满或没有水,塑料板会怎样,请你试一试?

蜡烛吹不灭

思考: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实验准备: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实验操作:

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实验中的科学:

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漏斗的宽口端空气的流速小,压强大,蜡烛不容易被吹灭,而且火焰还会向上冲。

2.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能自己跳开的纸杯

准备材料:两只纸杯(或轻的塑料杯) 实验步骤:

1.把两只纸杯重叠好后,搁在桌面上;

2.用手轻轻抓住下面的纸杯,用力对上面的纸杯沿水平方向吹气,上面的纸杯便会迅速地跳离开来。

吹不出来——神奇的兵乓球

实验准备:

乒乓球一个、漏斗一个

实验步骤:

1.拿一个乒乓球放在漏斗里,仰着头,往漏斗里吹气,比一比,看谁能把乒乓球从漏斗中吹出来? 2.同学们说:这还不容易吗?老师说:容易?大家试试。 3.事实告诉我们:越是使劲想把乒乓球吹出来,它越是呆在那里不动。

实验二

会听话的小瓶(简易浮沉子)

思考:你在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过潜水艇吗?知道潜水艇为什么能浮于水面,又能潜入水中,它是怎么实现向上浮和向下潜的呢? 实验准备:废旧塑料饮料瓶(500-1000ml,透明有盖)、口服液小瓶、注射器等。

实验操作:

1.在饮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用注射器给口服液小瓶中压入适量的水,使之放入水中时只能有少部分露出水面;

2.把口服液小瓶放入饮料瓶中,然后盖紧瓶盖(如下中图),尽量做到不漏气;

3.用力挤压饮料瓶,可看到口服液小瓶下沉(如下右图)。撤去压力,可看到口服液小瓶向上浮起。用力得当,可使口服液小瓶停止在水中某一位置。 注意瓶中水尽量装得满一些,残留的气体越少,实验效果越好。

实验中的科学: 小瓶放入水中由于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所以会浮于水面。当用力挤压饮料瓶时,瓶内气压增大,会有一部分水被压入口服液小瓶,使口服液小瓶重力变大,重力大于浮力,小瓶就会下沉。撤去压力时,瓶内气压变小,会有一部分水被流出口服液小瓶,使口服液小瓶重力变小,重力小于浮力,小瓶就会上浮了。用力得当,会使口服液小瓶中的水适当,重力等于浮力,小瓶就会停止在水中某一位置了。潜水艇就是这样实现向上浮和向下潜的。(如果想看到口服液小瓶中水的变化,可以在小瓶中用注射器装入有颜色的水)

笔帽潜水员

思考:潜水艇为什么能潜入水下,又能回到水面呢?我们来做一个“潜水员”的玩具吧!

实验准备:塑料笔帽1个、橡皮泥1块、水1杯、矿泉水瓶1个 实验操作:

1.将橡皮泥粘到笔帽底部。(笔帽一定不要有洞) 2.在水瓶中完全灌满水,把笔帽放进瓶子,拧紧瓶盖。 3.用力挤压瓶子,观察笔帽沉下瓶底。 4.松开手,笔帽又回到瓶子顶部。 实验中的科学:

1.笔帽里的空气使它漂浮。

2.用力挤压瓶子,水被压进笔帽,笔帽变重并下沉。3.松开手,水流出笔帽,笔帽变轻并上升。 想一想:你还能制作一个不同的潜水玩具吗?

实验三

火山爆发

思考:你知道吗?一种水会飘在另一种水的上边,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水下的“火山”喷发,来观察这个现象吧 !

实验准备:玻璃缸或盆1个,冷热水若干、墨水少量、带盖的小瓶1个

实验操作:

1.在玻璃缸中倒入3/4的冷水。

2.在小瓶中装满热水,加入几滴红墨水,拧紧瓶盖,并摇晃均匀。

3.把小瓶放在缸底并拧开盖子。

4.观察红墨水喷向水面:热的染色水在冷水的上面形成了一层。实验中的科学:

瓶子里的红色热水密度较小,会向上升 ,这样看上去就像“火山爆发”。实验时冷热水差别越大越好。

第15篇:化学趣味实验1

呆头练功

在金庸世界中,弥漫着一大批的武林高手。呆头也是其中的一个,他也是二十年后的武林高手。呆头在一次失足掉入悬崖的时候,获得了隐世高手的一本秘籍《无字天书》。高手说,只要你认真学习,再仔细研究《无字天书》你就会成为武林霸主。

Ball sir:呆头,哇啊U游嘟影?

呆头:练功中,勿打扰!

Ball sir眼睛一亮:求科普!普利斯!

呆头:只许看一眼!

Ball sir:一张白纸!Ball sir:!!!

呆头:你不懂,这是《无字天书》。高手说了只要我认真学习,就可以明白这本书,就可以称霸了,可是„„

Ball sir:《无字天书》啊,这个我早就知道了。

呆头:??!!??!!要不你教我,我顶多我们2-8分成,我8,你2

Ball sir:不用分了,我直接教你就行了。

只见Ball sir拿出一瓶无色液体,往“天书”上一喷,“天书”中有红色的字迹出现,上面写着:学好初中化,称霸全天下。

Ball sir 话你知:《无字天书》上用一种称为“酚酞”的溶液,事先写好“学好初中化,称霸全天下”。这个时候字迹没有颜色,而Ball sir拿出来的是初中化学学习到的石灰水,酚酞遇见石灰水就会红,所以Ball sir一喷石灰水红色的字就出来了。

Ps:不仅仅酚酞遇见石灰水会有颜色的变化,家里很多物质也有类似的变化。消毒用的碘酒遇见淀粉会变成蓝色;牛奶在火上烘烤,牛奶性质发生改变,变成黄色。

无字天书制作方法(1):先用毛笔蘸淘米水写字,晾干后就是“无字天书”了。用家里的碘酒均与喷晒在“天书”中,就可以看见自己原先写下的蓝色的字了。

无字天书制作方法(2):毛笔蘸牛奶在纸张上写字,晾干后,在火上烘烤纸张(注意不要烧焦纸张),就可以看见黄色的字。

第16篇:趣味实验活动策划

“趣味实验”策划书

活动目的:作为生化分院的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是我们必须所熟练掌握的,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和实践相结合,发挥我们生化的特色,借此我们化工和高分子作为两个专业性社团,有理由也必须承担这两个任务,生化节临近,我们就搞了趣味实验这个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活动时间:4月21日

活动地点:生化实验室

参加对象:生化分院学生,其他分院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

实验方案:实验一:“可乐”变“雪碧” 实验操作:取可口可乐空瓶一只,倒入四分之三体积的蒸馏水。取烧杯一只加入50亳升酒精,并加入适量碘片,制得深褐色酒精碘溶液。将配好的溶液倒入可乐瓶中,边加边振荡碘直到溶液的颜色和可乐相似为止。一瓶“可乐”制好了。在干燥的瓶盖内放入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粉末,然后取一张糯米纸盖在内粉末上,再将瓶盖轻轻地盖在瓶口上,小心盖紧,注意不要使大苏打粉末散落在瓶内。

将可口可乐瓶用力一摇,很快一瓶“可口”变成了无色透明的“雪碧”。

原来,硫化硫酸钠和碘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褪去碘溶液的颜色:

I2+2Na2S2O3===2NaI+Na2S4O6

注意:这种“可口可乐”不会可口,“雪碧”也不会令人清爽,它们绝对不能饮用。

实验二:制作肥皂

.原理

油脂和氢氧化钠共煮,水解为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前者经加工成型后就是肥皂。

2.用品

150及300mL烧杯各一个,玻棒、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猪油(或其他动植物脂或油),NaOH,95%酒精,饱和食盐水。

3.操作

(1)在150mL烧杯里,盛6g猪油和5mL 95%的酒精,然后加10mL40%的NaOH溶液。用玻棒搅拌,使其溶解(必要时可用微火加热)。

(2)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或水浴中),用小火加热,并不断用玻璃捧搅拌。在加热过程中,倘若酒精和水被蒸发而减少应随时补充,以保持原有体积。为此可预先配制酒精和水的混合液(1∶1)20mL,以备添加。

(3)加热约20min后,皂化反应基本完全。若须检验,可用玻棒取出几滴试样放入试管,在试管中加入蒸馏水5~6mL,加热振荡。静置时,有油脂分出,说明皂化不完全,可滴加碱液继续皂化。

(4)将20mL热的蒸馏水慢慢加到皂化完全的粘稠液中,搅拌使它们互溶。然后将该粘稠液慢慢倒入盛入150mL热的饱和食盐溶液中,边加边搅拌。静置后,肥皂便盐析上浮,待肥皂全部析出、凝固后可用玻棒取出,肥皂即制成。

活动经费:

一等奖:价值60元奖品

二等奖:价值40元奖品

三等奖:价值20元奖品

参与奖:一人一听可乐

购置材料费用:50元

总计:大概在250元左右

参赛方式:自愿报名,3人一组,组别控制在10组左右,参赛队员有第二学分小票,获奖组有奖状和一定的奖品。

参赛要求: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实验结束和打扫好实验室的卫生,不影响学生实验课的正常进行,希望实验活动能够圆满完成。

化工和高分子社团

2012.4.1

第17篇:趣味物理实验8

纸亮还是镜子亮

在一间黑屋子里,用手电筒照射一面镜子和一张白纸。你想,是镜子亮还是白纸亮?你也许立即回答:“是镜子亮”。不要忙着下结论,还是先来观察一下吧!

左图表示了这个实验的结果:镜子看起来成了黑的。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白纸反而比镜子亮一些。这是什么缘故呢?

原来,光滑的镜而只能规则地反射光线,一束光线遇到镜面以后,虽然改变了前进的方向,但是它们在新的运动方向上仍然是整齐前进的。如果你的眼睛不在这个方向上,镜子的反射光就一点也不会进入你的眼里,所以镜面看上去是黑的。只有把镜面转到某一个角度,使它反射的光正好进入你的眼睛的时候,你才能看到耀眼的光芒(图A中表示了镜面对光线的单向反射)。

从图B中可以看出:一束光线照在白纸上,虽然对于每一条光线来说,光的反射定律都是适用的,但是由于纸的表面凹凸不平,光束就被反射到许多不同的方向去,这就叫漫反射。

正是借助漫反射光线,我们才能在任何方

向上看见被照亮的物体,观察到它们的颜色和细节,并且把这些物体和周围其它物体区别开来。

古时候,人们不了解眼睛的构造和作用。有人认为,人的眼睛能看见东西,是因为眼晴能伸出两条看不见的触角,触角碰到物体的时候,物体就被看见了。古代的科学家欧几里德、托勒玫等都是这样想的。现在在我们使用的语言中,还留有这种观点的痕迹,例如“目击”这个词,它的字面意思是“目光触及”,好象是说,眼睛可以伸出一条光线去触及物体。

现在看来,这种看法自然是不科学的。实际上眼睛一点光线也发不出来,我们看到东西完全是因为眼睛感受了从物体射来的光。

称空气的重量

空气看起来根本没有重量,但是你如果把一些空气放在天平上,就能表明事实上空气是有些重量的。

1.用尺子量出木片的中间位置,并在上面画一条线。

2.对着线在木片两侧按上图钉。

3.用细绳系住橡皮盘的中部,做成两个环。

4.将橡皮筋的两个环套在两个图钉上,这样木片就可以平衡了。如果木片不平衡,用橡皮泥加重(轻的一端)。

5.用胶带把一只气球粘在木片的一端。

6.把第二只气球粘在木片的另一端。气球重量一样,所以它们应当是平衡的。

7.拿一只气球给它充气。系紧气球颈口。

8.再把气球粘回到木片上,木片就倾斜了,因为充了气的气球比没有充气的气球重。

用吸管喝水

一个玻璃杯上面的空气同样具有重量,它紧紧压着饮料,当你吸的时候,它就将饮料压进吸管里。

失重现象演示四例

“失重现象”是高中《物理》(的内容.下面介绍几个自制的演示失重现象的小实验,以飨读者.

一、链条失重现象

图1图2图3

自制一木架,在木架上端悬挂一根细链条,使链条的一端A固定在木架横梁上,另一端B用细线系在链条A端的一个环上(为使现象明显可使链条长一些,在B端挂一个钩码).此装置放在带有托盘的台秤上,如图1所示,装置静止时观察台秤指针所指的示数.点燃火柴烧断系住链条B端的细线,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台秤示数的变化,可观察到台秤示数变小.这说明链条下落时发生了失重现象.但当这一半链条下落到被上一半链条拉住静止时,台秤

又恢复到原来的示数.

二、压力消失现象

在一个平底吊盘上放一个重物m,把一张薄纸条A的一端压在重物m和吊盘之间,如图2所示,纸条尽量窄且不很结实.当抽动一端时,纸条轻易地被拉断.实验时,一只手把纸条的另一端固定,另一只手提着盘的吊线B(也可以请学生上讲台来帮助教师完成此实验).先用手提着盘和重物慢慢下降,则纸条先被拉紧,接着就断裂了.这是因为纸条被重物压着的一端存在静摩擦力的作用.第二次换一张同样的纸条,把纸条的一端压在重物和盘之间,另一端固定,但是提吊线B的手突然放开,使盘和重物同时自由下落,可以看到纸条不但没有被拉断而且完好如初.这是因为自由下落过程中重物完全失重,不受盘的支持力,其反作用力——重物对盘的压力也就消失了,使静摩擦力不复存在.因此,可以从容地拉出纸条.

三、喷泉失射现象

取一只旧塑料瓶(如可乐瓶),在瓶的一端侧壁上钻几个小孔,用手指堵住小孔,向瓶中装满水(向水中滴几滴红墨水,便于看得更清楚),松开手指,则水就会喷射出来.这是水的重量产生的压强对瓶壁的作用.如果松开了拿瓶的手,让瓶自由下落,这时可以看到水立即停止喷出.这是因为正在自由下落的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水层之间不再存在压力,故水

不会从孔中流出.

四、斜面上下滑小车失重现象

用薄三合板自制一个斜面(稍长些),把一小车通过细线固定在斜面的上端,如图3所示.此装置放在带有托盘的台秤上(固定好),待装置静止时观察台秤指针所指的示数.点燃火柴烧断系住小车的细线,小车将沿斜面加速下滑,这时可观察到台秤示数变小.这说明小

车加速下滑过程中发生了失重现象.

烧不着的布条

找一块棉布条,用水淋湿,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象烛焰穿过了布条。拿下布条一看,真奇怪,棉布条并没有烧焦。

还可以做一个实验:

用一张纸摺成一只小纸锅,里面盛上水,四角穿上四根线绳把它吊起来,下面点一支蜡烛。要是在通常情况下,纸锅很快就被烧着了,可是这一回水都烧开了,纸锅仍未着火。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只要有水存在),温度不会再升高,始终保持100℃,而布和纸的燃烧温度都超过100℃。因此,虽然酒精燃烧了,水也烧开了,但是在水的保护下,布和纸没有被烧着。“烧不着的布条”是魔术师经常表演的一个节目。

现在,我们来讲一个有关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的故事。费米一生有很多杰出的发现和发明,他所以能有那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非常善于把理论知识同实验结合起来。据说他在罗马大学当教授的时期。喜欢和学生讨论一个个的实际问题。他一边分析,一边实验,问题解决了,学生也学到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一次,费米问一位女同学:烧菜用的橄榄油,它的沸点比锡锅的熔点高,但人们却能够在锡制的平底锅里用橄榄油煎东西,看起来油沸腾了,锡锅并没有烧坏,这是什么缘故?

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这个问题是这样解释的:煎东西的时候,看起来好象是油沸腾了,实际上油并没有沸腾,而是食物里的水分在沸腾,我们知道水的沸点是100℃,它沸腾时,要变成气体跑掉,带走大量的热,这样油的温度不会升得很高,比锡的熔点(232℃)低,所以锡锅不会熔化。

自制保温器

热的物体如果不被“绝缘”很快就会失去热而变冷。绝缘体就是不让热较易地通过。制作一个绝缘容器,就可以保存热水。

1.在带盖的小瓶外面包两层铝箔,用胶带固定。放上铝箔,亮面向里。

2.在玻璃杯和带盖的小瓶中倒入热水,并将小瓶的盖旋紧。

3.将大软木塞置于大瓶底部,将带盖的小瓶放在上面。再盖上大瓶盖,这就是你的保温器。瓶盖阻碍热向上散发。热不容易通过软木塞和瓶中的空气。铝箔的亮面有助于保温。

热很容易离开杯子,所以水就变凉。

4.等5-10分钟。取出小瓶,将手指深入水中。水还是热的。而玻璃杯中的水已经凉了。

保温与冷藏

暖瓶里的水总是热的,因为暖瓶有光亮的衬里和严密的瓶盖。这使大部分热无法逃出。暖瓶可以保存冷饮,因为热也不容易进去。

第18篇:初中化学趣味实验总结

初中化学趣味实验总结

针对实习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加强初中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三个化学实习老师在学校实验室老师的协助下举办了三场化学趣味实验活动。

该活动主要由九个化学趣味实验组成,实验分为三个板块,我们给每个板块起了一个响亮的主题名称:第一个板块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共包括三个实验,分别为火龙写字、水能生火、魔棒点灯;第二个板块为粉墨登场,精彩呈现,共包括三个实验,木炭化妆跳舞、白花变蓝花、火星飞舞;第三个板块为来源于化学,服务于生活,共包括第三个实验,分别为土豆电池、指纹检测、固体酒精。

在活动的开场为了活跃气氛,我们效仿电视节目举牌的形式,在音乐的伴奏下,让三位学生分别举着一个牌子展示我们三个板块实验的主题名称并从学生中间走过。这种形式很新颖,一下子活动的气氛就高了起来。同学们对我们的实验也充满了期待。三个板块的实验分别由我们三个实习老师承担。每个实验做完,同学们都特别的高兴,感觉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我们的演示实验做完之后,又让同学们做了其中的三个实验,让他们自己体验做实验的乐趣以及实验的严谨性,我们在一旁给予指导,指出他们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实验结束后,我们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回去后写下自己对这次趣味实验的感想。之后我们收了同学们的这些感想,他们写下了:哪些实验很有趣,哪些实验给他们的印象很深,并表达出他们对于这次活动很满意,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这次趣味实验的活动等等。

需要一提的是在活动之前我们从选实验到决定做哪个实验,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实践的,考虑到哪些实验学生会更感兴趣,哪些实验更容易做成功,哪些实验对同学们的学习和知识拓展更有帮助,我们在活动之前准备了很长时间,由于实验的器材和药品不是很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把我们需要的东西准备齐全,并一遍遍的实验。活动成功举办之后,感觉特有成就感。

第19篇:趣味小谜语

趣味小谜语

1.蒸蒸日上的新中国。(打一化学名词)

2.上岸。(打一化学名词)

3.势均力敌。(打一化学名词)

4.怒发冲冠。(打一化学名词)

5.冰河消尽始行舟。(打一化学名词)

6.死去活来。(打一化学名词)

7.能屈能伸。(打一化学名词)

8.小处着眼。(打一哲学名词)

9.好逸恶劳。(打一化学名词)

10.引火烧身。(打一化学名词)

—— 欲知谜底,请看下期分解

上期答案:1.碘 2.钴 3.钾 4.锶 5.铋钼 6.氙 7.锌磷镁

8.铁或铥 9.钛 10.汞

趣味小知识

1.能用来织布的石头

石头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东西。盖房于会用到它;铺马路会用到它。可是,你听说过吗?坚硬的石头也能像棉花一样用来织布?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用棉花是怎样织布的。原来在每一朵雪白的花絮里,有着许许多多一根根极细的细丝,这种细丝叫做纤维。布就是利用这种纤维纺织而成的。

大约在4500年以前,古代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开始有目的地用石头来烧制玻璃。石头织布也可以说是石头制玻璃的发展。因为石头织布首先就是将砂岩和石灰等轧碎,放到窑炉里去,再加进一些化学原料,用高温把它们熔化成液体,然后把它拉成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和玻璃虽然原料相同,但由于玻璃纤维细得有时连肉眼都看不见,所以增强了曲挠性能,像雪白的蚕丝那样能纺纱,织成布。这种布叫做玻璃布。由于它具有耐高温、耐潮湿、耐腐蚀等许多特性。因此,它越来越多地在电气、化工、航空、建筑等部门代替原来所用的棉布和绸缎呢。

2.身轻顽皮的锂

锂是一种柔软的银白色的金属,别看它的模样跟有些金属差不多,性格特点可不同一般哩!首先它特别的轻,是所有金属中最轻的一个.其次它生性活泼,爱与其他物质结交.例如,将一小块锂投入玻璃器皿中,塞上磨砂塞,里边会通过反应很快耗尽器皿内的空气是它成为真空.结果,纵然你使上九牛二虎之力,也别想把磨砂塞拔出来.显然,对于这样一个顽皮的家伙,要保存它是十分困难的,它不论是在水里,还是在煤油里,都会浮上来燃烧.化学家们最后只好把它强行捺入凡士林油或液体石蜡中,把它的野性禁锢起来,不许它惹事生非.

锂被人发现已有170多年了.在他出世后的100多年中,它主要作为抗痛风药服务于医学界.直到20世纪初,锂才开始步入工业界,崭露头角.如锂与镁组成的合金,能像点水的蜻蜓那样浮在水上,既不会在空气中失去光泽,又不会沉入水中,成为航空,航海工业的宠儿.此外,锂还在尖端技术方面大显身手.例如,氘化锂是一种价廉物美的核反应堆燃料;固体火箭燃料中含有51-68%的锂.不过,专家们认为,锂的才能目前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它的潜力还大着呢!

3.像玻璃那样的金属

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会奇怪:玻璃和金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材料,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要硬把它们扯在一起呢?但看了下面的介绍,你便会明白。

什么是金属玻璃玻璃是大家熟悉的材料,在房屋建筑、室内装潢、日常生活等方面人们都要用到玻璃制品。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钠和硅酸钙,故属于硅酸盐材料。

你知道玻璃瓶是怎样制造的吗?工人们首先将玻璃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玻璃逐渐软化、熔融,成为一种糊状体;他们再将压缩空气经过管道通入糊状体,像吹肥皂泡一样,把小泡泡变成大泡泡;最后依靠模具的帮助获得具有一定形状的玻璃瓶。从上述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玻璃从液态到固态是连续变化的,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即没有固定的凝固点(或熔点),这是因为固态玻璃与液态玻璃相似,原子都呈无序的紊乱排列。

在通常的情况下,液态金属冷却凝固时,原子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成为晶体,所以金属凝固又称金属结晶。金属的许多特性都是由其内部的晶体构造决定的。

1960年,美国科学家皮·杜威等首先发现某些液态贵金属合金(如金硅合金)在冷却速度非常快的情况下,当金属内部的原子来不及“理顺”位置,仍处于无序的紊乱状态时,便马上凝固了,成为非晶态金属。这些非晶态金属材料具有类似玻璃的某些结构特征,故又称为“金属玻璃”。金属玻璃具有许多独特而宝贵的性能,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新型金属材料,并已在生产中初露锋芒,得到一定的应用。它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它为金属学增添了新鲜内容,可说引起了金属材料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趣味小故事

“乌拉尼特”

德国南部出产一种矿物,从十八世纪上半叶起,就有许多矿物学家试图对它进行分类,但意见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它是锌矿,有的则把它归入铁矿。1781年发现了新元素钨以后,还有人认为这种矿物中含有钨。

1789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对这种矿物进行了全分析。他用硝酸处理这种矿物,得到一种黄色溶液,向这种溶液中加入“钾碱”进行中和时,便析出一种黄色沉淀。沉淀物的性质与所有已知元素相应化合物的性质很不一样,所以克拉普罗特认为它是一种新元素的“氧化物”。 于是,克拉普罗特将这种“氧化物”与碳放在一起,加热到很高温度,企图把这种“氧化物”还原成金属。他确实得到了一种金属态的黑色物质,这种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与所有已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因此克拉普罗特认为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 1789年9月4日,克拉普罗特报告了自己的发现,题目是“乌拉尼特(Uranit)——一种新的半金属”。他之所以将“新元素”命名为“乌拉尼特”,是为了纪念八年前新行星——天王星(Uranus)的发现。 次年,克拉普罗特将“新元素”改称为铀(Uranium),他说:“我根据类推法将该新金属的名称由乌拉尼特改为铀”,于是铀的历史就这样开始了。 这种“新元素”的发现确实引起了许多化学家的兴趣,不少人对它进行了研究。但实际上,“新元素”不是元素而是化合物。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竟没有人认识到这一点。

克拉普罗特本人一直到死,仍然深信自己发现并分离出了铀元素。 曾有少数人对克拉普罗特的结论表示过怀疑,认为“乌拉尼特”可能是一种化合物。例如瑞典著名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就曾试图用纯钾来还原“乌拉尼特”,但末成功;同一时期,阿弗维特逊也曾用氢来还原“乌拉尼特”以及铀和钾的一种二元氯化物,但得到的最终产品依然是“乌拉尼特”。

直到1841年,法国化学家佩里戈特才揭开了“乌拉尼特”的秘密,证实“乌拉尼特”确是铀的化合物而不是元素铀。 佩里戈特将“乌拉尼特”同碳一起加热,并通入氯气,从而得到一种升华出来的氯化铀结晶体。奇怪的是,生成氯化铀所消耗的“乌拉尼特”和氯气的总量竟是化学计算量的110%,而且在气态产物中还含有二氧化碳。这说明,“乌拉尼特”原来是一种金属氧化物。 证实这一结论的实验有很多,例如使四氯化铀水解,得到的产物是“乌拉尼特”和氯化氢,这表示“乌拉尼特”是化合物而不是元素。 为了得到元素铀,佩里戈特采用的也是钾还原法。但他是还原四氯化铀,而不象贝采利乌斯那样还原“乌拉尼特”。 佩里戈特将四氯化铀同钾放一起,放在白金坩锅中加热。因为需要将反应物加热到白热状态,所以这是一个有危险的实验。为了谨慎起见,他把一只小白金坩锅放在一只大白金坩锅里,当小坩锅中的物质开始反应的时候,便立刻把火源熄灭,以免金属钾从白金坩锅中飞溅出来,发生事故。等到激烈的反应变得和缓了,再对白金坩锅加强热,以除去其中所剩余的钾,并使已被还原出来的铀聚结。待到冷却后,用水将其中所含的氯化钾溶解而除去。结果,在留下的黑色残渣中找到了银白色的金属铀颗粒。

至此,一种新的化学元素铀——化学元素中的“天王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孕育,才真正诞生了。

第20篇:趣味小谜语

趣味小谜语

1.父母出门。(打一化学名词)

2.完璧归赵。(打一化学名词)

3.计算机讲题。(打一化学名词)

4.屡战屡败。(打一化学名词)

5.私人飞机。(打一化学名词)

6.空气流动。(打一化学名词)

7.塑料开关。(打一化学名词)

8.丰衣足食。(打一化学名词)

9.手工作坊。(打一化学名词)

10.物归原主。(打一化学名词)

—— 欲知谜底,请看下期分解

上期答案:1.升华

2.脱水

3.平衡

4.气态

5.溶解度

6.再生

7.可塑性

8.微观

9.惰性

10.自燃

趣味小知识

1.水果解酒之谜

饮酒过量常为醉酒,也称为酒精中毒。醉酒

头晕站立不稳……都是醉酒的先兆,这时需要解多有先兆,语言渐多,舌头不灵,面颊发热发麻,酒。 不少人知道,吃一些带酸味的水果或饮服1--2两干净的食醋可以解酒。什么道理呢?

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机酸,例如,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

的。

同样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尽管带酸味的水果和食醋都能使过量乙醇的麻醉作用得以缓解,但由于上述酯化反应杂体内进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防醉酒的最佳方法是不贪杯。

2.难扑灭的火焰

某工厂仓库中堆放的镁粉正在燃烧,

放出耀眼的白光。隔壁就是化学药品仓库,如果不及时扑灭,势必要发生更大的火灾事故。保管员小张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去灭火,不但没有把火扑灭,反而着得更旺。后来用水浇,也无济于事。最后,还是有经验的消防队员用很普通的方法就把火扑灭了,避免了一场重大的火灾发生。请读者们想一想,消防队员是用什么方法把火扑灭的?

答案:

有经验的消防队员用大量的黄沙去灭火,使燃烧的镁粉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为什么只能用黄沙呢?因为二氧化碳会和镁反应。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在高温下镁也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镁和氢气。

3.“宝刀”的秘密

我国古代很讲究使用钢刀,优质锋利的钢刀称为“宝刀”。战国时期,相传越国就有人制造“干将”、“莫邪”等宝刀宝剑,那真是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头发放在刃上,吹口气就会断成两截。当然,传说难免有点夸张,但是“宝刀” 锐利却是事实。过去只有少数工匠掌握生产这类“宝刀”的技术。现在我们通过科学研究知道,制造这类“宝刀”的主要秘密就是其中含有钨、钼一类的元素。

事实上,往钢里加进钨和钼,那怕只要很少的一点点,比如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就会对钢的性质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个事实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被人们所认识,接着大大地促进了钨、钼工业的发展。有计划地往普通钢里加进一种或几种象钨、钼一类的元素---合金元素,就能制造出各种性能优异的特殊钢材--- 合金钢。

趣味小故事

女儿国之迷

《西游记》中描写了唐僧一行西去取经路过女儿国的故事。笔者不相信真有其事,如果果真如此,那么怎能繁衍生代?种族灭绝,也不存在了。

这里借“女儿国”之名,来说明化学土元素对生男育女确有影响。

曾在广东有某一山区的村寨里,前数年连续出生的尽是女孩,人们急了,照这样下去,这个地区岂不会变成女儿国了吗?有的人求神佛,也济于事。

有们位风水老者开言到:“地质队在后龙山寻矿,把龙脉破坏了,这是坏了风水的报应啊!”于是,迷信的村民,千方百计地找到了原来在此地探矿的地质队,闹着要他们赔“风水”。地质队又回到了这个山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在探矿的时候,钻机把地下含铍的泉水引了出来,扩散了铍的污染,使饮用水的铍含量大为提高,长时间饮用这种水,而导致生女而不生男。经过治理,情况得到了好转,在“女儿国”里又出生男孩了。

趣味小实验教案模板
《趣味小实验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