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语文教案三步导学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21 08:37:38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步导学经验总结

随着“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榆次区的全面推开,我校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三步导学”的教学模式包括“激情导课----民主导学----检测导结”三个环节,“激情导课”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民主导学”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学习,做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检测导结”是为了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自觉程度,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

课改工作给我们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一、新模式,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法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改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文件精神,提高认识,明确新课改观念,把握新课改特点,立足课堂,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除积极参加市区教育局的新课改培训外,我校请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到我校作讲座,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实验之初就对新课改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观念。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除了学习榆次十中的“三步导学”课改经验之外,我校还派出教师赴山东杜郎口参加培训、交流和学习,这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为新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新课改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身素质的舞台,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新课改的教师出课率飞速增长,这大大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力的提高了我校教师的自身素质。

二、新课改,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集体备课早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我校的 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重视研究教法学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课改,鼓励创新,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

改革课堂教学,备课是主要环节,我们力求实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转变,每周各组的集体备课务必达到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另外,备课组长按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集备中都应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独到见解。同时,我们强调不能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照搬照教,要发展教师个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探讨中敢为先,争创先。 2、加强了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在实施新课改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每次我校教师开课,老师们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教学技巧等,每节课后,都要对 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还经常通过电话、上网等方式与专家对话,交流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新课改,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1、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换位转变。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2、在培养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上,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尝试工作。本学期,我校十几名教师联片教研开课,受到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四、新课改,带给我们新的问题和困惑。

新课改在实施、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大好处理的地方,如:

1、课堂上针对某一有兴趣的问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教师是不忍心打断, 有时教学任务难以如期完成。

2、走进新课改,如何对学生、教师进行科学性评价,避免教师追寻的盲目性。

3、走进新课改,如何将教育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和谐地交织于一体。

走近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教学研究还要更加深入。我们肩上的担子显得沉甸甸的,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践,为新课改闯出一条新路,为我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晋华中学联合校际活动总结总结

2012 12

推荐第2篇:学导行学校德育三步曲

“学导行”——学校德育三步曲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几年来,栖霞市翠屏中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注重德育教育、精细管理、实践引领,不断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导、行”学生德育教育模式,逐步成长为展示栖霞市初中德育教育的窗口学校。

一、“学”——以丰富的德育内容,提升学生做人品味 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本着既重形象教育,又重理性教育,既重细节教育,又重养成教育的原则,多渠道深挖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做人品味。

⒈健全网络。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三维”德育教育网络:由“校长—政教处—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委会”组成管理网络,重点抓班级管理、行为习惯和学科渗透的德育教育;由“党支部—校团委—团支部—团小组”组成活动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由“校委会—家长委员会—关心下—代工作组—校外辅导员”组成教导网络,现身说教,灌输社会德育教育内容。在抓好课堂德育教育主渠道的同时,学校围绕“道德、制度、学习、守纪、习惯、励志、法制、心理”八项内容,精编了《翠屏中学学生德育学习材料》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校本教材、制定翠屏中学学生德育“八荣、八耻”每周利用班会组织学生学习,将“做人先立德”的德育教育理念渗透给每个学生。

2.优化环境。学校立足实际,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力求“一砖一石显教育,一草一木能育人”。投资16万余元,建立了德育室、团队活动室、荣誉室,对教学楼实施

德育主题文化建设,按楼层设置“求知、修德、励志、名校风采”4个文化长廊;教室内统一设置“一报(墙报)、两栏(评比栏、张贴栏)、一榜(荣誉榜)、一展台(佳作展示台)”,突出年级和班级德育教育特色。在校园开设了“乡村少年宫”、“艺能展示”、“先锋示范岗”等文化宣传栏,定期更换教育内容。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的浸染中时刻受到德育熏陶。

3.整合资源。学校树立“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大教育观,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建立起栖霞市翠屏工业园、文化馆、牙山森林公园、胶东烈士陵园、奇石馆、牟氏庄园6处德育教育基地。聘请优秀学生家长、村干部、社会名人、退休干部等30人担任校外德育辅导员,每学期组织优秀家长介绍德育经验、宣讲团到校演讲、请翠屏司法所领导到校给学生说法、请栖霞市道德模范到校做事迹报告等,让学生从成功人士身上感受励志、奋斗和奉献的崇高,激励学生“做有道德的人”、“做有品位的人”。

二、“导”——以精细的德育管理,引领学生道德成长 细节决定成败,小事成就大业,学校对学生的德育管理,正是在精细上做文章。工作做细做实了,学生中的问题出现的少了,校园也就更加和谐。

1.包帮引导。学校领导包级部、班主任包班级、任课教师包学生,层层签订包帮责任状,多层次、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各年级始终以学生矛盾和违物品排查为突破口,定期排查学生矛盾,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和谐共处。注重在学习上、生活上培养团队精神,发挥小组合作,搭建平台为不同水平、类型的学生创设协调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和谐共处中体验合作的快乐,懂得珍惜宝贵的师生情、同学情。

2.榜样示范。学校开展系列竞赛,在全校树立起“尊师孝亲、文明礼仪、拾金不昧、服务社区、助人为乐、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仪容举止”八类优秀道德模范学生典型。分级部选出“文明样板”班级。采取“听(校园广播)、看(宣传栏、黑板报)、读(《扬帆文学社》校刊)、训(学校统一集会)”的形式,对模范学生、先进班级大力表扬、推广,以点带面,在全校树立良好的班风、校风。

3.凝聚合力。学校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的熏陶和影响,建立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接待日精心指导家长,让家长参与德育教育过程,家校联手促学生成长。加强双休日教育管理指导,下发《翠屏中学关于学生仪容仪表致家长一封信》,对学生发型穿着、言行举止、日常严禁携带物品、双休日交友、活动范围、家长言传身教、生活管理等加以明确指导。加强假期教育管理指导,发放《翠屏中学寒(暑)假学生学习指南》,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身心健康、假期学习和生活进行明确要求,让家长明确教育管理的目标方向。2012年学校又启用了《家校联系一本通》家校沟通手册,通过学校、家庭密切配合,保证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三、“行”——以多样的教育实践,提升学生社会责任力 健康向上的道德教育,贵在创造一种氛围。自2007年起,学校不断拓宽道德实践途径,按照“健康成长、家乡风采、节能环保、趣味与民俗、经济发展”五个系列编写了道德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包作为学校德育实践校本指导材料,通过系列道德实践,陶冶学生情操,构筑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社会责任力和使命感。

1.读书教育实践,积淀文化素养。积极开展“书香校园”

师生读书活动,在全校营造出读书促道德成长的浓厚氛围。从2006年开始,学校把古诗词背诵、经典诵读、书法教学等传统文化,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必修课加以组织实施。每学期初,分年级制定出本学期背诵篇目,教师按照篇目进行备课,利用语文课、课外活动、班会等时间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诵读、赏析。学校先后开展了古诗文背诵、经典诵读、师生书法比赛等活动,有效宣传和发扬了传统文化。130余名师生的作品在《栖霞工作》、《语文学习报》、好心情原创文学网上发表。

⒉传统教育实践,弘扬民族精神。每年清明节,学校团委组织学生到英灵山瞻仰革命先烈,进行宣誓活动。师生共栽一棵树、同读一本革命英雄事迹书、学生写一篇缅怀革命先烈的征文。2011年学校又继续深化传统实践,邀请部分家长和学校教师、学生到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共度清明节,共塑民族精神,社会凡响较好,该活动信息在栖霞市政府网站典型报道。

3.感恩教育实践,增强尊老孝亲情感。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倡议学生“帮母亲做一次家务”、“给父母洗一次脚”。每年9月重阳节组织部分学生到翠屏敬老院帮老人整理卫生、晾晒被褥,给老人送节目、写书法,陪老人谈心散步、捶背按摩,了解老人生活,学生增强了尊老孝亲情感,品尝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用行动阐释了中华民族尊老孝亲的传统美德。

4.环保教育实践,培养和谐发展理念。每学期,学校都组织 “保护母亲河——白洋河”环保实践活动,学生到南二里店、南三里店、林家庄、石家庄等村发放《保护“母亲河”致广大村民一封信》1000多封,号召全体村民爱河、护河,对1000多米河道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河水清了,学生们的心乐了。2009年7月,学校“保护水资源,还家乡一片水蓝”环保实践

活动获山东省三等奖。

5.学生拾金不昧,彰显诚实助人精神。2014年3月1日上午,我校7.4刘治华、7.5蒋艳鹏在学校与南三里店交界处拾到钱款1700元,二人当即上缴在校值班的老师。通过学校努力,查到失主系通汇商店史绍力的父亲,失主给学校送来了“育教有方、拾金不昧”的锦旗,对学校和两位同学表示感谢。栖霞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3月6日上午对两名同学进行了采访(该新闻将于3月14日播放,周

六、周日重播),他们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将会受到栖霞市民的称赞和表扬。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精心精细的特色德育教育,培养了学生自主发展的良好道德品行和社会公德意识,逐步打造出了“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翠屏中学学生的文化特色,收获了累累硕果。2011年4月栖霞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教育体育局联合到我校调研,对我校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几年来,学校先后67人次在烟台市及以上学生学科竞赛、才艺竞技中获奖,14人获烟台市“好儿童”、烟台市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学校先后获得了栖霞市“青年文明号”、“烟台市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先进集体”、栖霞市“关心下一代”示范点、烟台市“关心下一代”示范单位、烟台市“常规管理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推荐第3篇:《杜甫诗三首》的三步导学

《杜甫诗三首》的三步导学

对诗歌艺术的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的心理活动。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来看,它和创作活动一样包含着感觉、体验、认识诸因素。同样,初中语文诗歌欣赏课的“导”与“学”也必须遵循心理活动的规律。这里我想就诗歌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谈谈诗歌教学达到高效的“导”与“学”问题。我认为要想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诗词的意境,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那个时代和生活,与诗人牵手,共同体、验感知、收获王国维所说的那种“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的意境之美。

近几年来,我对此作了大量的有益尝试,我认为要确定正确的诗歌鉴赏目标和方法,在这里还需对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

关于初中诗词鉴赏教学,新课改中出现了很多创新的教学方法。这些做法对于诗词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逐渐让诗词鉴赏走上了科学化、有效化的道路。但当前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1.教学功利化。

2.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3.教学过程模式化。

4.教学方法单一化。

正确的认识依靠正确的方法,方法的正确依靠认识的实践。教条主义已成为诗歌鉴赏课发展的主要障碍。教师要以审美科学为依据,从心底彻底克服形式主义,摒弃教条,拒绝复制,才能让语文诗歌鉴赏课堂充盈着情感,流淌着人文,闪烁着智慧,凝聚着文化。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在他这些话里,说明了反映与被反映、形象与思想、认识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符合我们读诗词的感受。由此可见,诗歌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的形成,最根本的条件,还是欣赏者学生的生活实践――主观条件。

而主观条件的来源是什么呢?基本上是生活实践。不只诗人创作才需要生活,欣赏评价者没有生活也不行。学生不可能熟悉一切生活,但他应有某一方面的直接的生活经验,应有许多间接的生活经验,即所谓“务先博观”,教师要以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间接生活经验的积累。

这就要求教师在熟悉并精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学情,并从实际学情出发,以科学可行的态度制定课前――课中――课后导学目标,设定问题,适当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文学素养,传承民族文化精神,指导人生道路的终极目标。

可见,诗歌教学的高效与否重在一个“导”字,导引学生自学的方向、方法。妙在教师引导下想方设法探究的一个“学”字。教师要大胆放手,把体验探究等基本内容完全交付给学生自主互助完成。而在关键时刻,教师用四两拨千斤,以巧劲引导学生认识的升华。

(一)课前“导”学,应把目标放在基础方面。

可以让学生就所欣赏的诗词力所能及地做如下准备活动:

1、根据需要查阅、收集并筛选资料,为理解诗歌内容作充分准备。

2、小组互助合作、资源共享、知识互补。

3、自觉积累古诗,并掌握该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

众所周知,历史文化名人诗意飞扬,浩如星海,他们是人类精英中最杰出的部分。

他们都有励志向上、执著追求的积极人生态度:百折不回、寒岁松柏的宝贵品格:通达济世、变中求胜的的卓越才华:借势造势、把握机遇的自主意识:报效国家、献身时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泽被东西,影响深远的巨大成就。

走近这些历史名人,与他们展开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缩短距离,增加了了解,从中受到最有感召意义的人生启迪。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他们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借助文字等材料,走进作者的时代,与作者牵手,在一定意义上进入角色。这是诗歌欣赏必要的第一步。

既然,进入角色靠的是直接的生活经验和间接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审美能力。相关的文字等资料就是欣赏的主观的条件的来源,只有拥有了这些前人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使诗人的优美艺术创作真正的成为学生的欣赏对象。

如我在《杜甫诗三首》导学课程中,课前导学目标的标题就是《走进唐朝,与杜甫牵手》,这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使课前基础目标在短短的8分钟之内就顺利完成。而且参与者积极踊跃,条条是道,语出顺畅,令我倍受鼓舞。

(二)课中导学,则应把目标放在发展等级(能力、情感价值观)上。

学会读诗的基本方法,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及其不同时期作品的意境语言特色。为应试赏诗做必要的方法和能力的铺垫。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辩证分析的创新精神。辩证看待诗人人生定位、得失乐忧等问题,为自己的人生前路提供有益的参考。

这个阶段的目标制定,我是从审美主体――学生的需要来看,诗歌艺术形象对欣赏者来说有两重性。一方面,它直接地作为学生感受或认识的对象;另一方面,它所反映的生活又是学生认识生活实际的一种诱导。诗词本身的诱导作用,不等于代替艺术欣赏解决问题。教育者要知道――有些作者不只企图在作品里提出问题,还企图解决问题。

同样,我在《杜甫诗三首》的教学引导中,在让学生总结归纳杜甫的生存年代与各个人生阶段经历与人生理想的关系后,则以“人无完人,艺无止境,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望岳》和《春望》的意境,领略杜甫诗歌的意境美。同时用发现的眼睛给杜甫的诗提出有益的补充”来作“导”,引发了他们对该诗提出有益的补充。

之所以我敢于大胆设立如此导学目标,是因为我知道:面对新事物,孩子们好奇而深思。新旧交替中,人类文明的车轮一点点向前。告别过去,我们引导孩子们在欣赏诗歌的课堂上走向未来。但是不是所有新事物都应该取代旧事物?所有的旧事物都应该埋在时间的尘土之下?这需要我们进行古今文化思考辨析。思辨,让我们导引孩子们学会了客观公允,透彻古今,懂得了传承与摒弃。

果然,学生大胆而坚定的指出对《望岳》的看法:由于杜甫当时年轻气盛,有藐视困难的因素;又因为他出身豪门,天赋极高,自命不凡;再加上当时唐正是开元盛世,所以诗的厚重感不足,过“虚”有一步登天、藐视困难之嫌。而《春望》的启示不仅仅是爱国,济世之才在国家危难之际,不止是悲叹,更应该指出出路,给人民以希望,激发卫国斗志。

这境界这高论谁曾想到竟发自八年级学生的心中。我惊叹于孩子们的认识高度,庆幸这种导学初探的收获――把课堂交给他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当然,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不能忽视欣赏活动主体――学生的特殊性(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因个人的经历积累、理解、认识的不同、而自觉不自觉地对诗歌进行再创造。但是,对美的事物或现象的继承性是老师“导”的方向――民族的文化优良传统的传承――主旋律。

(三)课中导学,则应把目标放在发展等级(能力、情感价值观)上。

通过意境再现写作、课本剧的表演和课上串词等的尝试,加强体验力度,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正如著名美学评论家王朝闻所说:诗歌欣赏和创作,“一样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简单地说,在欣赏过程中,感觉、体验、认识,在不同环节不同程度地起了作用……不论作为一种因素来讲,作为一种阶段来讲,心理活动包括着联想、想象、幻想、情感、理智等一系列心理内容……艺术欣赏的再创造,在主观上不一定是自觉的。不只是艺术家或美术家才有再创造,任何群众都有再创造……作品对于欣赏来讲,既是它的一种外化、对象化,也是一种特定意义的‘完成’。”

这就是说,学生在接受诗词作品的过程中,起着他们或好或坏的主观能动作用。作品本身所存在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被他们客观地肯定了,艺术的社会作用就有了成效。诗人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不一定比读者、观众高明,有些形象的深刻意义,是靠读者发掘出来的。作品概括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内容的丰富性是有限的。它那生活的、情感的、思想的内容,更有待于孩子们发现,以至去补充和修正。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以至思考,诗词的艺术美的社会作用就得以实现了。

在课前课中的赏析过程中,情感,从远古流来,不断积淀,逐渐形成一个群体或一个民族独特的情感体验与表达方式,这就是群体的情感底蕴。已经深入孩子们的心灵。

这时,孩子们在意境再创作时,已将一种情感的体验感悟,结合一个民族的情感积淀来思考抒发,创作就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当孩子们的文学底蕴站在经过提炼包装的经典诗歌作品基础上进行新的升级,使它以更现代的包装,更鲜美的口感,更合理的配置,更丰富的营养服务于人们的精神需求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让古典诗词变得更美、更纯、更光芒四射了。这些我在《杜甫诗三首》的课后教学引导中体会更深。

于是孩子们在意境作文写作、课本剧编排演出、剧演串词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的才能,他们用自己出色的表现告诉我他们从未有过的收获――

想象没有边界,它的触角伸向了宇宙与时间的边缘,甚至突破了时空的厚壁,飞翔在四维、五维空间,任意改变着生命的节奏。古今错位,让诗词有了一方新的公寓。

诗词是生长在中国文化土壤里的大树,每片叶子都张扬着文化的魅力。长长短短的字条,浓缩着一个民族精神的内核,那里有月色、童话、沙场与梦想。

意境是缤纷的花朵,摇曳着漫天的美丽。把这些花瓣小心地摘下来,放在心灵里浸泡,让它们把想象熏香。然后用语言或文字把它们铺展在面前,还原古典的芬芳。

这个过程叫艺术再现……

我再次感动于导学初探中孩子们给我带来的惊喜――意境是一个有生命力、哲学味、审美趣的诗意空间。

由此我坚信:中学阶段是奠定人一生文学基础与审美素养的重要时期,也是练习文学“童子功”的关键时期,意境再现训练将为学生终生的文学修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春敏,教师,现居广东佛山。

推荐第4篇:哪吒闹海教学设计三步导学

《哪吒闹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有个性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哪吒闹海的故事。本课时学习任务:

1、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掌握学习交流方法;

2、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

3、小组学习第四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上节课一起学习了课文《哪吒闹海》知道了哪吒闹海的起因是?结果?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经过,看看哪吒是怎样闹海的,小哪吒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相信同学们继续运用抓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一定能有巨大的收获。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 任务呈现:

1、找到哪吒“闹海”的动作,圈出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读出哪吒“闹海”的情景。(倾听、评价)

3、思考:哪吒是个(

)的孩子。

4、给这个自然段起个小标题:(

自主学习:学生读书,师巡视,对有困难的作个别指导 展示交流:

任务二: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 任务呈现:

1、找到哪吒的动作,圈出来,跟小组同学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读出哪吒的“机灵”。(齐读/个人读)

3、思考:哪吒是个(

)的孩子。

4、给这个自然段起个小标题:(

)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

任务三:小组学习第四自然段 任务呈现:

1、找到哪吒的动作,圈出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2、读出三太子和哪吒的特点。(齐读/个人读)

3、思考:哪吒是个(

)的孩子。

4、给这个自然段起个小标题:(

)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2、结果反馈

3、反思总结:

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

推荐第5篇:学习三步导学心得(整理)

李万梅 关于课堂教学,张老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展开了剖析和策略指导。“三步导学”是近几年的主推模式,我们通过实践“三步导学”从而达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所以这次在张老师的亲授下我认真地学习了“三步导学”。这次学习再次加深了我对“三步导学”的实践信心。

这次对“三步导学”的解读是跳出导学之外看导学,从三维目标切入,这个观点让老师们很容易去接受导学模式。有效课堂教学不是让我们单纯的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去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明确三维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民主导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而民主导学又把激情导课,检测导结串联起来。毫无疑问,“三步导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目标指导下的。从这个角度看待“三步导学”,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

在提高课堂效率这个问题上,教师要站在三维总目标的高度,扎实践行“三步导学”,课前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争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轻松学习,热爱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共同追

信心。

“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条理化。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教给孩子们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是它的载体,让孩子们在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要识字、品词、析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情感。有了“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任务轻松有序的呈现在课堂上,学生一目了然,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在语文课堂中发现读书声多了,畅所欲言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展示交流环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给教师的下一环节的教学提供了依据。

每一环节之间是独立的,又是环环相扣的。激情导课环节从形式,注意力,态度上组织教学。情感上真诚回应学生,热情期待学生,充分相信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充满自性地深入学习。民主导学这一环节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的方法。检测导结是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自我检测。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做到堂堂清,学习上不留死角,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个螺旋式的提升。有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一个学生都能热爱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乙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资源整合,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淡化学科界限。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加强中小学生的综合活动的学习。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身经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是开放的,突破课堂时空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综合实践课程是综合程度很高的一门独立形态课程,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领域互为补充,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共同实现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几个特点: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 一学期来,我和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这片快乐的绿洲上一起研究,共同感受、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着,下面也让我进行一番回顾和总结:

一、活动情况

采访、调查、对比、制作“童年动画”、成果汇报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而这份幸福是父母等人用血汗换来的。从而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爱父母、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付出,还让学生收集、利用信息能力、规划意识、动手动脑能力、创新精神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更使学生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让他们通过自主实践获得知识的学科,是一个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扬个性,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他们已由衷地爱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说到要上综合实践课,大家都乐了„„这些都让我感到欣慰。

二、点滴经验

在专家们的多次专业引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成长着,下面是我这学期来认为比较有成效的几点做法:

1、以前在写活动方案时我只写出活动总目标,没有再细化到每节课的目标,这样导致老师上课时目标不够明确,上课内容较零散,没有突破重难点。发现这个问题后,这学期每节课上课前我都在总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更具体的备课,对每节课的活动目标、学生主要活动、教师指导要点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考虑,并书写在笔记本上,

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了,学生也能在每节课都能有所获。

2、以前我常常有个困惑就是如何知道学生在课外的活动情况,这学期来我认真地指导孩子们写好“活动记录”“信息卡“考察记录”等,在上课前我都先把孩子们的这些作业收上来批改,从作业中我们就可以较好地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情况,那么就有利于我们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指导。

四、今后思路

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有喜有忧,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今后,我将扬长避短,继续努力做好以下方面:

1、加强理论引领,向专家请教,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大胆创新和实践,多反思和总结,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培训和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让学生爱上综合实践活动课。

2、以身作则,组织和带动其他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机制,探索一条螺旋上升的本土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之路,更好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有效开展。

本学期我班看过的动画:

三乙班

国产动画片:

《倒霉熊》:

对于全心全意等待圣诞老人来临的北北来说,圣诞前夜的降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为圣诞老人会给他带来礼物,而他的愿望就是拥有一张魔术毯子!!礼物送来了,北北小心翼翼的打开了它„„出现在他眼前的竟然是一个巨大的杯子。具有魔力的杯子带着北北来到了他做梦也想不到的地方——北极!在北极遇见的第一个“人”居然是一只正在钓鱼的熊,更令北北吃惊的是这里还不只白熊一个“人”„„

《大耳朵图图》:《大耳朵图图》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完成的动画片,有中国版《蜡笔小新》之称,在第14届上海电视节上该东画片击败了备受关注的《福娃奥运漫游记》,获得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导”和“优秀长篇美术片”两大奖项,但海外金奖最终被德国动画片《穷人与富人》夺走。2004年在央视少儿频道热播后,博得众多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好评,非常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观看,无论人物

寓教于乐。

《蓝猫淘气三千问》:科普动画系列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动画片将故事情节和少儿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由湖南蓝猫卡通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儿童科普动画系列,于1999年10月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首播。目前全集3000集,导演王宏(幽默、星战、恐龙、海洋、运动系列),扶梅陵、滕海波(太空历险记系列),贺梦凡等。

推荐第6篇:“导学自主三步一课”循环教学

“导学自主三步一课”循环教学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强烈的东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课改的主流。作为一线教学的英语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那么,如何让老师变“苦教”为“乐教”,帮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呢?我个人认为,“导学自主三步一课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师生共享学习的快乐

一、指导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自学式课堂

1.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动口,动口阅读是为了对所学内容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动口阅读既可以是有声诵读,也可以是无声默读。动口阅读是为了初步感知基本内容,没有动口阅读就不可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也就不可能有宏观上的整体感知,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不可能从大处着眼,就会陷入狭隘的、只为做题而做题的传统教学的窠臼。

2.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动脑,要静下心来动脑思考教师在导学环节中分解给自己的学习问题和任务,动脑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动脑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动脑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仅仅停留在感性认知的层面上而没有进行理性的思考,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就会显得肤浅而不够深入,当然也就不可能从问题的表面现象中挖掘出问题的实质,更不可能达到举一反三的自学效果。

3.是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动手,要动手做出书面结论。宏观阅读动口了,微观思考动脑了,感性认知有了,理性思考深入了,学生独自动手作出问题的结论或答案也就水到渠成了,所谓三思而后行,这里的“行”就是学生要把自己的探究学习成果记录下来,尽快形成书面结论或答案,否则,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灵光一闪之后,大脑中可能就会一无所有,一片空白。所以,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后,必须尽快动手做出书面结论,形成自己的书面自学成果,以供在下面的互学环节中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二、创新自学式课堂,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陶行知说:“我们要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我们的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要做,教而不学、学而不做,陶行知一贯反对死读书,死教书的旧教育,提倡活学活用的创造教育。他“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1.在讲解中创新。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以“用英语唠家常”的方式来引出每堂课的新知识点.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语言、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用英语请求别人的许可,学生们也在教师创设的自由宽松的情境教学中感受到了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也在这些“似教非教”的课堂活动中被激发了出来。

2.在想象中创新。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教Apple sare sweet.Grapes are sour.就尽可能利用形体语言来演示。吃一口苹果表示很高心的样子,吃一口葡萄捂着脸表示很酸的样子。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老师讲的意思。接着可以再要求学生说出有哪些水果是甜的,哪些是酸的。

3.实践中创新。让学生创作、让学生表演,在快乐的参与中感受英语。在学生习得了一些相关的语言知识后,就应创造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表现自己,呈现他们的童趣和灵性。每个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不一样的,观察事物、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如能从同一幅简单的图画上想象出各不相同、奇妙万千的情景来。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借用一些直观的道具或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感观进行创作,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创作进行表演,以体验表现自我、进步成功的快乐。自由参与、投入表现的教学策略,集想、编、演于一体,使小学生在自由想象的天空里,发展了思维,升华了思想,培养了创新意识也提高了他们的英语语言实践能力。

三、拓展自学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学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自制读书笔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并非是无目的的“放羊式”。而是要合理引导,及时点拨,激发思维,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真的有所收获,提高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最终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比如,在学英语的起始阶段,教给学生学习英语音标,通过音标来记忆单词。复习阶段,指导学生整理错题,经常复习。

2.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任务。比如在开始学习一个新单元的时候,布置学生详细可行的预习任务。在预习课文时,应要求学生在预习单词的基础上,先仔细听几遍课文的录音带,然后认真阅读几遍,找出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把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先画上标记,然后再去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能否自己解决。这种带着问题听课的过程,听课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

总之,教学的本质和意义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一“教是为了不教”。授以学生“捕鱼一技”,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质变,在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乃至终生学习能力的获得。当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效率的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

推荐第7篇:语文导学对子课教案

坐井观天教案

课时目标:

1、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

2、辩证地认识“井底之蛙”。

3、懂得对有缺点的人,应当给予帮助。

教学过程:

一、引出青蛙

1、同学们,昨天张老师已经带着你们痛痛快快地读过了这篇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教师随即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什么叫“坐井观天”,你知道吗?

这一口井里有水吗?(这是一口枯井,只有下雨时才有那么一点儿水。)

3、“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板书: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

二、新授

(一)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大概理解内容。

(二)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第1自然段。

1、同学们,青蛙坐在什么地方?

(教师板书:井里)

请学生把剪好的青蛙图片放在画好的图上。(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是井沿?

(教师板书:井沿)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图中的井沿上。) (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3、师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了什么事情争吵起来呢?(分别让学生来说一说)

(三)出示第2-7自然段,齐读课文。出示课文。

问: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出示它们的第一次对话。(第

2、3自然段)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 (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 (说明小鸟飞了很远,无边无际,天很大很大。)

(4)找学生来读一读对话。

2、出示学习第二次对话。(第

4、5自然段)

(1)齐读第

4、5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3)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

大话: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4)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

板书:天井口那么大

(5)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板书:天无边无际

(6)“弄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

弄错:是搞错的意思。

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

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出示学习第三次对话。(第

6、7自然段)

(1)让学生小声自读

六、七两个自然段。

出示句子: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2)青蛙为什么笑了?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画出重点句子“我不会弄错的”。并朗读这句话。

青蛙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不会弄错的?我们来看看青蛙有没有说错,我们来玩一玩。 A.准备一张纸,请同学们用圆筒看天花板。

B.你看到了什么?

C.青蛙坐在井里,它会看到什么?

D.青蛙跟你们一样,坐在井底看天,只看见了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广阔的天空都没有看到,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坐井观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

(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4、拓展,展开想象。(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如果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

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课件出示拓展题) (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再集体讲评。

师小结:同学们,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不然会像青蛙那样天天坐在井里,,看得事物比较少,目光狭小,又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多看看外面的事物。

5、让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6、找学生演一演,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

四、课后总结。

同学们,学习完课文,你喜欢那只小动物啊!老师希望你们多看书,学习更多的知识,多去外面看看,多接触外面的事物,可不能学井里的小青蛙呀!不要当“井底之蛙”!

五、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

2、演一演,写一写。

(演一演对话,拓展写一写,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写写句子)。

13 坐井观天

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 然后是对寓意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在重点词语的把握上漏掉了一个较重要的词“井沿”,其实我可以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井沿的意思,感受对话发生的场所等,并且引出文章第一段话,让文章通过三个词连成一个整体,不会让人有断章的感觉,所以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文章的完整性。

另外,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评课:

1、注重了对学生的培养。

2、对学生提问“你们想读课文吗?”问题没有价值。

3、让学生用横线画出重点词句,教学时没有体现。

4、本课学生读较少。

5、教师语言过多,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总结道理,并出示。

6、能够抓住本课的重点问题,但处理不深刻。

推荐第8篇:三步五环导学法

“三步五环”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教案内容与教学要求

课题___________

一、教学内容:说明本节课学习某一课的哪些内容。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用具:

五、教学方法:“三步五环”导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指导预习

1、复旧引新

2、明确目标

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在深度和广度上要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相一致,目标要具体、简明、易懂。明确的方法一般是教师直接出示或说明。

3、出示预习提纲(自学提示)

预习提纲以问题的形式,把学生在本节课中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情感、规律都编成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基本达到学习目标。

编写预习提纲的原则是:①有利于学生掌握解答方法;②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规律;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④问题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要具体明确,防止大而空。

4、指导预习

预习的方法有:看书、边看书边操作、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一般先独立探究再合作探究。

预习要求包括:如何结合预习提纲(分步结合或整体结合)、时间要求和预习后如何检验等。

(二)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学生根据预习提纲,采用教师指导的方法进行预习,初步掌握所学知识,并记好自己的疑难点,以备小组合作中探究解决。

教师在备课时要在此环节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此环节教师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组织好课堂纪律,对不专心学习的学生进行提醒,并控制好预习时间;②通过观察、提问、抽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情况,对共性问题及时点拨,帮助学生越过预习难关,顺利完成预习任务。点拨启发而不讲解,给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③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成效进行肯定、表扬;④收集预习错例,建立学科医院,作为点拨、启发的内容之一。

预习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学探究,初步达到三维目标,它是展示的前提,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

(三)分配任务,小组合作

教师将预习提纲中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一般一个组或两个组一个题目,各小组题目能不同时尽量不同。然后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探究,怎样解答,用什么形式讲解,由哪几个组员讲解。

小组合作期间,教师要巡视、提醒、启发、点拨。

(四)展示讲解,优差帮扶

1、展示讲解

各小组对所分题目,依次进行讲解,全班学生听评。

每个小组指派一名组员讲解(或几名学生共同表演),本组同学随时补充,其他组同学随时质疑,评论。教师要及时点拨、追问、总结、评价,注意鼓励性语言的恰当使用。

展示的形式可以是讲解、分析,也可以是诗词、朗读、歌曲、故事、相声、小品、舞蹈、绘画等,多种形式展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情感的体验。

展示不仅仅是变教师讲为学生讲,而是全体学生合作探究,创新体验的过程,它改变了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获取成功的乐趣,丰富了解答问题的方法。学生人人参与,都可以质疑、补充、评价,也可以把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解答方法讲出来,变苦学为乐学。

教师在此环节要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多种方法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备评判和点拨。

2、优差帮扶

各小组对本组没有展示的题目,结合他组讲解,进行理解、巩固。优生对所帮差生进行提问、讲解。开展“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活动,使差生学会学懂,使优生得到提高、深化。教师也要有目标地进行询问、启发、点拨,达到人人学会,理解、掌握。

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和检测,目的是通过全员合作探究,提升学习质量,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具有激励性和提升性。

展示中,对讲错、评论错的学生要宽容,学生要谅解教师不会某些答案或没有想到某些解答方法,形成一种教师敢于放手、学生勇于探索的氛围。

(五)反馈检测,评改总结

1、反馈检测

教师针对本课学生应掌握的三维目标,利用预习提纲的原题或变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全面检查学习效果。题量要适当,要针对重点、难点、易混点。

2、评改总结

可以采用组内互改、不同组对改、教师批改等形式进行批改。教师可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效果、所学内容和学生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

反馈是针对学习目标,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和把握,具有检测性和保障性。

七、板书设计:

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八、教后反思:

分析、总结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得与失,明确弥补和改进办法。 说明:

1、在五环节之中可根据学科特点和课堂需要设计小的环节。

2、语文学科突出朗读与积累,在朗读中理解、感悟,积累以便运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可分散解决。每题可采用“读-思-展”的步骤进行。

数学学科突出概念的理解和训练,理解以便利用,训练以加深理解,提高能力。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可集中解决。

3、本课型只是个大致框架,它突出的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强调的是每节课学生必须有预习、展示、反馈三步骤学习法。各位教师可在使用中改进、补充、完善。

使用课堂教学模式力戒十性:

(1)模式使用畏难性,(2)模式使用机械性,(3)模式使用应付性,(4)问题设计简单性,(5)学法指导轻视性,(6)学生自学形式性,(7)展示讲解剥夺性,(8)发散思维限制性,(9)补差工作棚架性,(10)反馈检测忽略性。

张村中心校

教学理念、态度和方法名言警句四十条

1、运动健身,创业立身,学习终身,幸福一生。

2、理念决定管理,管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效益,效益决定前途。

3、信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4、学生的形象是教师塑造的,教师的形象是领导塑造的。

5、囿于指责之中的领导仍在“培养”庸师,困在埋怨之中的教师仍在“塑造”差生。

6、对学生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学校负责。

7、把学优生教好的教师是一般教师,把学困生教好的教师是优秀教师。

8、面向全体从事教学,关注每个学生发展。

9、不放弃一个学生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不放弃一个问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10、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11、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12、吃苦就是享福,快乐来自奋斗。

13、后进生是璞玉,雕琢中显技能。

14、好的环境是前提,好的老师是保证,好的品德是根本,好的学法是关键。

15、弥补好每个学生的缺漏,所有学生都可成为优秀生。

16、成功一项就是专家,成功多项就是伟人。

17、学优生进步一点是景象,学困生进步一点是奇观。

18、态度决定干劲,干劲决定方法,方法决定能力,能力决定效果,效果决定名利。

19、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20、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1、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

22、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协作,在协作中竞争。

23、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

24、内容走向生活,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方法为培养积极性,形式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5、教师要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26、关注课堂即关注生命。

27、课堂是学生求知的殿堂,展示的舞台。

28、教师一句鼓励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都会给学生无限的动力。

29、用教师的柔情温暖学生,用教师的热情感化学生,用教师的激情带动学生。

30、教师无法给学生能力,但可以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教师无法给学生智商,但可以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

31、教师讲三句,不如学生说一句。

32、敢于质疑,是一种勇气;敢于展示,是一种能力;敢于创新,是一种奇迹。

33、放手是开发学生潜能的良药,点拨是启迪学生智慧的钥匙。

34、敢于放手才能激发活力,善于启发才能培养能力。

35、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

36、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

37、用热心激发学生,用雄心感染学生,用诚心感化学生,用爱心温暖学生,用关心诱导学生,用真心赞赏学生。

38、在钻研中进步,在教研中成长,在实践中成名。

39、实事求是办教育,解放思想抓课改,与时俱进求发展。40、转变作风抓落实,强化管理提质量。

张村中心校

课堂教学改革教科研课题

1、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恰当地安排教学环节?

2、如何落实“一学两研”的备课要求?

3、如何在备课中突出实效性,提高教案质量?

4、我们——学科组是这样进行教研的

5、博采众家之长,提高教学技能

——我在教研中成长

6、我是这样编写、出示和利用学习提纲的

7、如何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恰当地指导学生自学?

8、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导学?

9、我是如何分配小组任务、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的?

10、课堂上如何进行反馈检测、评改总结?

11、我是这样组织学生展示讲解、拓展提升的

12、在课堂中如何进行优差帮扶?

13、如何坚定弱生学习信心、培养弱生学习兴趣?

14、我是如何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确定各环节时间安排的?

15、如何引导和指导学生敢发言、会发言?

16、课堂上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7、如何组织开展“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活动?

18、如何解决学生学不会、教师被问住的问题?

19、如何指导、要求、评价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20、坚持记录教后反思,使我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

要求:

1、反复学习、研究教学模式和导学法材料,真正领会、掌握方法、认清每个环节教师干什么、怎样干,学生干什么、怎样干,把导学法和教案变成自己的东西,作为自己教学的依据。

2、带着以上二十个课题进行教学,及时在教案“教学反思”和“教研记录本”中记录自己教学的得与失和其他教师的好做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积累教科研素材。

3、根据自己的教学积累,结合以上课题,每位教师每期写二篇教学论文,存入学校教科研档案,并及时向各级报刊投稿。

4、学校成立教科研论文写作指导小组,就教法研究、素材积累、论文写作与修改、经验交流、报刊投稿等方面进行组织和指导,方便教师教科研工作。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古井》导学操练教案

10-15分钟操练课导学设计

一、导学内容:第八册《古井》第

一、二自然段。

二、导学目的: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古井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导学方法:

1、朗读感悟;

2、讨论交流;

3、对比。

四、导学方法运用:

1、讨论交流;

2、朗读感悟;

3、对比模仿。

五、导学时间:15分钟

六、导学步骤:

1、读中感悟段意。

操作:以自已喜欢的方式自由读

指名回答。 (1) 以四人小组讨论,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谈体会,深入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体会一或两句,突出领会古井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操作:小组讨论

品读句子

指名读(小组读)

教师读(欣赏录音朗读)

小组比赛读(齐读)。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意识,训练教师指导小组合作的技能。) (2) 质疑。

操作:学生提出问题

→ 讨论解决问题

指名说。 (发挥学生主体性,体现学生互助,训练教师指导自主学习的技能。) (3) 全班齐读。(反馈)

2、指导小结。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乡亲们。

推荐第10篇:秦兵马俑导学 教案

《秦兵马俑》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

3、能通过具体的词句体会课文用列数据、举例子、打比方等方法来体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能用导游的身份介绍类型众多的兵马俑。

5、能借助文字、图片资料,想象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并用“有的„„有的„„”的句式来说一说。

6、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强大的力量与英雄气概,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内容的复习

 上课,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秦兵马俑》,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你能用那些词来形容兵马俑? (举世无双 惟妙惟肖 享誉世界 栩栩如生 ……)

 看来大家对兵马俑的评价很高,那就让我们带着赞赏之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2、课文结构的复习

 对呀,这才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兵马俑,那么,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

(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点评:注意回答问题的完整性。表扬上节课学习的认真、有效。如:答得很正确,能把问题回答完整吗?这样回答就更棒了。

(复习导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短语训练:“( )的秦兵马俑”。这个复习内容巧妙地融入到了两读课题的环节中,既复习了知识,又能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走近兵马俑的世界。二是复习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这个内容的复习既是为了巩固课文要点,又是为了出示接下来整堂课的教学思路。)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精读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提出要求,自读感悟

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感悟兵马俑的这两个特点。同学们,你们准备好走近兵马俑的世界了吗?我们先来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些语句来体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等会交流的时候,你可以先读一读找到句子,然后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说说你的理由。)

 不懂笔墨不读书。有的同学能边读边圈划出重点词句,我觉得这样的习惯很好。

2、交流体会

 大家刚刚读得非常认真,相信收获颇丰,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课文是通过哪些语句来体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小白板)

(1)用列数据、举例子、打比方的方法来体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句子一:已发掘的俑坑中,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通过具体的数字来体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种说明事物的方法是列数据 通过与足球场做对比来体现规模宏大,这是作比较。

句子二: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同样也有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通过对一号坑的介绍,来体现规模宏大,这是举例子。

 总结:看来这两句话是通过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兵马俑的规 模宏大。

 指导朗读:哪位愿意读一读这两句话,把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读出来。(把圈出来的词重读)

(2) 从气势上来感受“宏大”。 句子一:走进大厅,人们„„所折服。

恢弘气势:气势很大的样子。从这个词能看出兵马俑规模很大。 句子二:站在高处鸟瞰„„所向披靡的大军。 鸟瞰:从高处往下看。看到是什么?  齐读,读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播放一号坑视频(配乐),深化感受。 看,气势恢宏的兵马俑来了,播放视频。

(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还要学生初步了解列数据、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设计了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朗读感悟、观看视频等细小环节,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更好达成目标而服务。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也注重方法的指导,比如朗读时要重读找到的词语,才能突出情感等)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细读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提出要求,交流类型

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体会他的 第二个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4-10小节,找出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哪些类型?

交流兵马俑的类型: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第十小节写了什么?神态各异。

2、重点学习将军俑

 让我们进一步去接近他们,与他们一一交谈。首先让我们来到将军俑的身边。 出示课文第四小节。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这一小节。

 哪些语句是描写将军俑的衣着、外貌、神态的?你读出了什么?

头戴金冠 :地位的象征。

站在队伍前列:身先士卒。

神态自若:久经沙场、大将风范。

作者的自然的推测: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 看,他们威风凛凛的来了。出示将军俑的图片。请同学们做介绍。  秦朝有许多赫赫有名的大将。如白起,王翦,蒙恬他们都是久经沙场、英武非凡,他们的形象也许就在这惟妙惟肖的将军俑中。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文字,感受将军俑的威武。

3、采用导游介绍的方法学习其他兵马俑。 仅仅是将军俑就如此栩栩如生,让人赞叹。张老师真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品读其他类型的兵马俑,看看他们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你们想不想读?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小组,按照学习将军俑的方法,选择一种其他类型的兵马俑,进行品读感悟。等一会要求小组内推选一个代表采用导游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一下。(你可以用边看文字边像我们介绍,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结合文字来进行介绍。)表示OK的手势。进行时间限制。(计时器)  小组合作学习

 交流(随机点击相关兵马俑的图片)

评价重点:(1)是否像真正的导游 语言是否生动,神态是否自然 (2)有没有把不同类型的兵马俑的特色介绍出来。 武士俑:身高、身材 骑兵俑:衣着很特殊

车兵俑:分工很明确,能互相配合 弓弩手:资料补充

马俑:跃跃欲试,你看到这样栩栩如生的马俑,有什么想法?

4、学习第十小节

 小结过渡:同学们刚刚介绍得都非常精妙。在刚才的介绍中,我们是按类型观 赏了惟妙惟肖的兵马俑,其实,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配乐引读。

 读到哪些不同的神态?前面是作者的观察,后面半句是作者的想象。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式,想象兵马俑的其他神态,用“有的„„有的„„”来说一说吗?  用同学们造出的句子,再来配乐读一读课文。你看同学们的想象力一点也不比作者差。

(这一段的教学是整篇文章的重难点。学习“类型众多”:我采取了先教学“将军俑”,再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其他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检测学习成果时,我让他们用导游的身份的进行介绍。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锻炼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又巧妙地检测学习目标。学习“个性鲜明”,我则采取了以读促悟,想象训练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想象中升华感受,真正走近兵马俑的内心。)

四、总结升华,感受骄傲。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文字,走进秦兵马俑,感受到了它规模宏大,类型 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学到这,你想再对秦兵马俑说些什么?

 看来你们和作者已经是心意相通,他也是这样赞叹兵马俑的呀,齐读: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

 这是一份民族的瑰宝,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这就是——秦兵马俑。

(这是本课的最后的目标,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目标,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心里应该积淀了对兵马俑的许多感受,所以我不急着教学最后一小节,而是先让他们抒发自己的感想,在此基础上,再来读最后一小节,引起读者和作者的共鸣。)

五:作业: 继续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了解研究兵马俑,为秦兵马俑设计一份导游词。

(反思:如何才能有效的达到我的目标,如何才能体现目标导学。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每一环节都要学生清楚要要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对于简单易学的目标,我放手让他们自学。对于有些难度的目标,比如学习课文第三段,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段有7个小节,内容很多,学生完全自学可能会有些困难。我先指导学习将军俑,以此导学其他类型的兵马俑的学习,学生在课堂既能很好的完成学习目标,也学到了学习方法。三读课题,一读是为读而读,二读是入境之读,三读是升华之读。) 板书:

13、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第11篇:《咕咚》导学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会认字,能正确书写8个会写字,学习两个新部首“羊字头’’和“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一、疑:

根据课题及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这是什么声音?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探:

(探索一)让学生借助拼音边读课文,边标出自然段,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探索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0”标出会认字,用“Δ”标出会写字。同桌合作识记生字。

(探索三)观察图①,图上画了什么?你能找出课文中那一段和图相应的段落吗?认真的读一读。

(探索四)观察图②,图文结合,狐狸、猴子、小鹿、松鼠听到兔子慌张的叫喊,看到兔子拼命的逃跑,他们有什么反应?课文里怎样说的?用“_”画出。

(探索五)观察图③,狮子与其他动物有哪些不一样的地呢小组合作在课文中找找,再图文结合,议一议。

(探索六)观察图④,让学生说出图意,看它们的表情与图①―③有什么不同?它们来到湖边看到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三、精彩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

2、看图,分角色演一演“咕咚”这个故事。

3、展示会写字,看谁能在田字格正确书写。

四、拓展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kànjiànyìkēbáitùshùlīngēnzhè

()()()()()

2、比一比,组词

着()松()跟()阴()玩()棵()

看()村()根()阳()完()颗()

3、照样子,写一写

例:结结巴巴

乱哄哄

4、填空。

①松:部首()旁,()结构,第七划是()组词()

②着:偏旁(),读音(),()结构笔顺:

五、自我评价:

学习了这课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后反思:

第12篇:《英英学古诗》第一课时三步导学教学设计

《英英学古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顺城街小学

李晓红 教师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前六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基本理清课文的层次,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目标:

1.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六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对话的三个层次。 本课时学习任务:

1、把课文读正确,认识对话;

2、把课文读通顺,理清层次;

3、识记字形、指导书写;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刚才我们背诵的是什么?对,是古诗。请同学们抬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古诗。“诗”是这一课的生字,请大家边写边记……它为什么是言字旁呢?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字呢?(“特”和“待”,指导学生区分:有牛特别大,众人来等待,语言来写诗;)

(随机学习生字“诗”的同时,复习了熟字,用编儿歌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字形与字义的结合规律,激发了识字的兴趣。)

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学习古诗要学习些什么呢?对,题目、诗句、意思、作者,这些都要去学。

2、明确目标:有一位小朋友,名叫:英英。请跟我写她的名字!(学生随老师书写本课的生字)示图“落英缤纷”想:“英”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草字头?

(追根溯底才能明白“英”最早指花,草字头理解了,记忆更牢固,也明白了为什么小姑娘名字里爱用这个字。于是汉字更添魅力。)

英英也学了一首古诗,她都学会了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到课文中去看一看。

3、效果预期:老师相信只要你们认真读、仔细想,一定能有所发现。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任务呈现: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字字入目、句句用心地读课文。 ①遇到生字生词请多拼几遍,读准为止;

②遇到长句子也多读几遍,读到不添字不漏字,读通为止。

2、自主学习:学生读书,师巡视,对有困难的作个别指导

3、展示交流: (1)出示生词1: 一首古诗

静夜思

唐代大诗人

李白

谁来读给大家听?读了这四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还可以说“一首”什么?

静?夜?思?能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吗? 能把这四个词语连起来说一句话吗? (读词语、理解词语、更能运用词语。) (2)出示生词2: 月光

照在

床前

疑是

一层

白霜 远离

举头

望着 故乡

低头

思念

指名逐行读——开火车读——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带着理解再读 (通过读词,初通诗意,为第二课时的理解打下扎实的基础。) (3)出示生词3:

背给你听

意思

听懂了

男女生读,发现了什么?多音字“背”、意思的“思”轻声、思念的“思”一声;

(细节不可忽视,汉字的音形义都很重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掌握得更扎实。)

(4)这么多词语大家都读好了,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课文,大家当好小老师,听一听:谁的字音读得准,句子读得通顺? (我们都来学学他!我们一起帮帮他!)

过渡:通过刚才的读文学习,大家是不是发现这篇课文跟其它课文有什么不同?对了,这篇课文是一篇对话。是谁和谁之间的对话呢?(示图英英和奶奶)英英和奶奶说了些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又能发现英英学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完成第2个学习任务。 任务二:认识对话,理清层次

1、任务呈现:请同学们捧起书认真读英英和奶奶的话,想想英英学会了什么? ①自己读,读完一个人的话,就停下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②同桌分角色读,读完一次对话,就停下来说一说你们知道了什么。

2、自主学习:自己读——同桌读

3、展示交流:

刚才大家学得真认真,相信你们一定知道英英和奶奶在对话中都说了些什么了。 (1)示英英的话:

指名读——英英说了什么?——英英学会了什么?——奶奶怎么回答的? (2)奶奶又问了什么?英英又是怎样回答的? 指名说——齐读英英的回答。——从英英的回答中你知道英英学会了什么?——奶奶又是怎样回答的?

(3)奶奶又问了什么?英英又是怎样回答的?英英还学会了什么? 小结:看来英英也是一个会学习古诗的好孩子。

英英不光会学习,还会交流,愿意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跟家里人分享,这可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大家也能学会与人分享知识。

过渡:下面我们就小组合作学习三个生字,把你的好的识字方法与小伙伴交流。 任务三:识记生字、认真书写

1、任务呈现:出示生字 首、静、思

①请组长带领组员认真完成好每个生字的学习:

拼读字音——分析结构——说说识记的办法——书空笔顺——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①逐一学习生字。

首:象形字,出示古文字,让学生结合古文字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思:会意字,出示古文字,让学生结合古文字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字源探究识字法的运用,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到汉字的构字规律,学习更有成效。) ②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③实物投影:展示书写的好的字,交流评议。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2、结果反馈

3、反思总结: 英英能学会的古诗,我们能学会吗?下节课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一起学好这首古诗。

第13篇:语文学案导学学习心得

语文学案导学学习心得

语文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无论是在能力培养,还是在知识体系、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均有明显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个重要的理念首次提出,这充分说明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本学期我校进行了以“学案导学”的课程改革,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实施“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做法及自己的一些感受。

首先,从教案到“学案”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基础知识的助学与检查:强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首先,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自学预习中没完成的内容。接着,采用提问等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本课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

2、运用能力的检查和指导:采用问答、探讨、辩论等方式进行运用能力的训练。先让一些同学上来解答“学案”中的思考训练题,再让另一些同学加以补充或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互相促进。同时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适当进行点评总结,在传授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把学生积极的开拓性思维引入正确轨道

3、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开发: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前在“学案”中准备好的,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感发现、设计的。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解答,可先反问学生: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接着,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再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对学生提问题要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一些复杂性问题在课堂没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有的还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考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课题总结或小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三、“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具有可调节与兼容优化性:“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程序的操作,可根据各堂课具体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调整。教学中,要求老师、学生都要及时做好教学笔记,课后进行总结。“学案”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老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学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从老师、同学的教、学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2、“增效”而不“增负”:当代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核心,以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为前提。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学生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

当然,“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相信“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改革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14篇:初一语文导学提纲

初二语文寒假导学提纲

寒假来临了,为了使同学们在寒假中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巩固与预习,能很好的进行初中语文学习的预习工作,特制定《初二语文导学提纲》,望同学们能严格要求自己,制定好假期预习计划,认真书写作业,争取成为校级优秀学生,参加校级优秀作业展评。在这个假期设定的预习内容如下:

1、阅读第一二三单元课文。

要求:了解文章大意,在课文中做好点评,将课下注释中加拼音的字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带拼音整理到一固定的本子上,保留好开学后统一上交。

2、阅读名著《骆驼祥子》、《西游记》。

要求:用心精读这两篇名著,做好预习提纲,准备好开学后的读书交流材料(介绍读书的内容、收获、感想,发言材料不少于3分钟)。(附预习提纲)

3、背默课本中的《课外古诗词背诵》和自读课本中的《诗经五首》《杜甫诗四首》《唐诗八首》。要求:做好计划背诵,达到能默写准确的程度。

4、书写小作文10篇。

要求:围绕读书感悟、假期见闻、春节感想、天气状况、人物描写、民风习俗等内容来写,字数控制在300左右字。书写要认真,内容要真实。作为正规作业检查。

此外同学们还要积极参加教研室开展的栖霞市中小学生寒假“读经典美文,享书香假日”读书活动,掀起“读书让我假日更精彩”的读书高潮,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建议同学们每天拿出一个小时集中阅读篇幅较长的名著和较有影响力的新作,也可以每天进行30分钟经典诗词名句诵读,提倡同学们多积累、多沉淀,让经典诗句发挥种子的力量,用名篇著作伴随我们健康成长,同时也促进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建设,让同学们度过一个健康、和谐、愉快、充实的假期,还要加强练字训练,做到书写认真美观。

推荐书目:《苏北少年“堂吉诃德”》、《骆驼祥子》、《西游记》、《名人传》、《简爱》、《朝花夕拾》、《童年》、《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繁星春水》、《爱的教育》、《培根随笔》、《伊索寓言》、《昆虫记》、《城南旧事》、《热爱生命》、《一生要养成的60个习惯》等健康有益的文学作品。

针对以上阅读书目,同学们可适当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进行阅读,并能结合阅读内容,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生活体验和实践思考等,具体内容如下:

1、书写内容:读书随笔、读后感、谈出阅读收获、自创文学作品等。

2、每人上交一篇自创作品,严禁抄袭和网上下载。

望同学们认真阅读推荐书目,积极书写读书随笔,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撰写出优秀作品。 最后祝同学们:假期愉快安全,认真写完作业!

蛇窝泊中学初二语文组

二零一五年一月

第15篇:冬不拉导学的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15、16自然段。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王子与瞎熊搏斗的过程,体会王子为民除害,敢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掌握词语意思。

难点:了解王子与瞎熊搏斗的过程,体会王子为民除害,敢于牺牲的精神。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词,清除拦路虎。

2、生字我注音,我写好。

( ) ( ) ( ) ( ) ( )( )

筹 廪 匕 剁 酱 冥

( ) ( ) ( ) ( ) ( ) ( )

萨 骏 蔽 赐 葬 凄

3、我能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 )

把死看做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 )

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 )

深沉地思考,绞尽脑汁地想。 ( )

泪水像下雨一样流下来,形容极度悲伤。 ( )

坐着躺着都不能安静,形容心情不安,烦躁忧虑。 ( )

4、概括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想一想:课文题目中的“冬不拉”指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那些人物形象,其中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

2、冬不拉为什么要自告奋勇去除瞎熊?并说一说,冬不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

__________

3、认真读 “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然后在旁边的树丛中隐藏起来。”这段话,找出描写王子的动作的词画出来。从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琴声的一段话:

(1)这段话采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2)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结合课文内容,写出你最喜欢的琴声和所描述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后反思:(我的收获)

课后检测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字母填在括号里。

展:A、张开,舒展开 B、放宽 C、施展

1、国王心急如焚,一筹莫展。( )

2、他愁眉不展,心事重重。( )

解:A、剖开,分开 B、讲明白,分析说明 C、懂,明白 D、除去

1、国王看着这件乐器,疑惑不解。( )

2、他俩打的真是难解难分啊! ( )

二、在句子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再用填进去的关联词语各写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1、冬不拉( )牺牲了,( )哈萨克族人民一直怀念他。

2、( )面对着庞大而凶猛的瞎熊,冬不拉( )丝毫不畏惧。

第16篇:巍巍中山陵导学教案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揣摩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学法指导】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主要掌握说明的顺序,语言特点,使学生掌握写作这类文章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字音互填,并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zuò( )落 林yīn( )大道 叱咤( )风云

嵯峨( ) chán( )岩 深suì( )纤( )细

jùn( )工 断垣( )颓壁 参差( )

2.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老师想考考你的历史知识。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你能说出与他相关的历史事件吗?(至少两件,它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3.依据所给的标题,你能确定这些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吗?

A、《镜子小史》 B、《霜叶红于二月花》 C、《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D、《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E、《我的学校》 F、《万紫千红的花》

时间顺序_____________它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文

空间顺序_____________它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文

逻辑顺序_____________它一般适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文

4.根据课文说明的内容填写下列示意图,

并思考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中山陵的。

5.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好的语句,把它写在下面,说说作者在说明中穿插描写的好处。

描写句:

好处:

6.读完文章,你有疑问吗?请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疑问: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2.整体感知

①第二段为什么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式、优美景色?

②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

③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对形成陵园庄严肃穆的气氛有何作用?

○4文章第7至11段既分写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平面布局?

3.合作探究

①你认为中山陵的哪些建筑、设计直接表现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

②研读课文,谈谈中山陵“巍巍”气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③本文语言典范,准确平实之中不乏生动形象,读来富有兴趣。请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角度各举一例,谈谈你的感受。

4.释疑解难

5.教师小结

四、课堂巩固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台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天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龙,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文段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吗?

3.请根据原文写出“工笔长卷”和“泼墨山水”具体所表现的内容。

○1工笔长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泼墨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文段中的比喻句,并就其中一处比喻,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五、拓展延伸

(一)课外练笔

如果有一群外校的学生慕名来镇江实验学校参观校园环境,学校派你当陪同参观的小导游,你将如何介绍?请简单写一段能吸引参观者的解说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节选自七(下)《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广场往西走,参观了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门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3部分组成的。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万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屋顶是穹窿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它的外围,有3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大礼堂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两层挑台连地面共3层座席,有9600多个席位。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300多人。礼堂底层席位的桌柜都装有能同时翻译12种语言的译意风,每4个席位还有一个即席发言的扩音器。第一层挑台的第一排同样装有扩音器,其余席位都有能听到一种语言的扩音小喇叭。屋顶和挑台下的灯光,能够把礼堂的各个角落照得通明。

1.在括号内填写“我们”走进万人大礼堂的路线:

从**广场往西走————( )————( )————( )————( )————朝西直入大礼堂

2.从走进万人大礼堂的路线来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大会堂的?

3.从第3段中摘录一些描写语言,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作者在介绍突出了万人大礼堂在建筑规模上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

3、4两段文字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四段中的“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两个词语是从哪个角度准确说明万人大礼堂座布局特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就是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巍巍中山陵导学教案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设置。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第17篇:导学教案英语2

《开放英语2》课程教学一体化导学设计方案(专科)

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刘雪梅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要求和学时安排

1、本教材是中央电大为开放教育专科各专业学员公修课所编写的一套教材,主要供已具有初级英语水平的成人自学使用,起点为600词。

2、要求: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学习者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练习,能听懂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教学用请和日常生活用语,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谈等。

二、

1、教学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 文字教材:

《开放英语I(2)》.刘黛琳.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开放英语I(2)〃形成性考核手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音像教材(或VCD) 录音带:2盘。

网络课件或VOD:影音在线,直播课堂。

三、教学环节安排:

1、面授安排:

计24学时。

2、自主化辅导:

(1)主持课程辅导和讨论安排

(2)作业分析、指导小组活动:作业四次,批改四次。 (3)期中考试、期末复习指导:12月10日,。 (4)建议自主化学习进度:

在第一次面授辅导课前,自主学习第一大单元的内容(19-24课),重点内容有: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动词的规则和不规则的变化形式、不定代词、时间短语、短语动词、频度副词、形容词的比较级和用法,相关词汇及用法

在第二次面授辅导课前,自主学习第二大单元的内容(25-30课),重点内容有:反身代词、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和区别、条件状语从句、过去进行式、特殊疑问句、相关词汇及用法。

第三大单元的内容(31-35课),重点内容有:动词不定时、被动语态、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虚拟条件句、定语从句,相关词汇及用法。

在第三次面授辅导课时,作业能够正确完成。

四、联系方式:

1、电话:0335-3637345

2、电子信箱:amyoo55@yahoo.com.cn 六:补充:如有变动、以学校通知的为准

第18篇:《岳阳楼记》的导学教案

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岳阳楼记导学教案,《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其最好的体现。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岳阳楼记导学教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岳阳楼记导学教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题目解说】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走进作者】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背景链接】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 九月十五日所作。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

【字词全解】

⒈生难字词

属(zhǔ)予(yú)作文 予观夫(fú)阴风怒号(háo) 日星隐曜(yào) 薄(bó)暮冥冥 忧谗(chán)畏讥(jī) 郁郁青青(qīng) 宠辱偕(xié)忘 嗟(jiē)夫 处(chǔ)江湖之远欤(yú)噫(yī)!

⒉成语

①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旷:开阔;怡:愉快。

②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③政通人和:政令推行顺畅,人民团结;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置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现在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⒊ 一词多义。

①和: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②通: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③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④空: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⑤一: 一碧万顷(一片) 长烟一空(全)

⑥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⑦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⑧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⒋词类活用

①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③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④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

⑤忧馋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⑦锦鳞游泳(用锦鳞代指鱼群)

⑧微斯人,吾谁与归(语序应为“吾与谁归”,宾语前置)

⑨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⒌古今异义

①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③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④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

⑤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古:离开;今:前往】

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⑦越明年【古:到了;今:越过】

⒍通假字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

②百废具兴(通“俱”,全,都)

【句段解读】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剖析】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重点探究】

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剖析】

本文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写作借鉴】

1.构思巧妙,叙事·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2.用对比的手法写景状物抒怀。

3.骈散结合的语言形式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结构图解】

先后 叙事: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

天天 ↓↓

下下 写景:暗 明

之之 抒情:悲 喜

忧乐 ↑↑

而而 议论: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忧乐

【资料集锦】

江南三大名楼楹联集锦

三镇展雄图,车走虹桥,鹰翔玉宇,轮逐银涛,灯辉南斗,满眼繁华萃胜地;

一楼焕异彩,头披皎月,脚踩丹霞,窗含落日,帘卷春风,几番烟景醉游人。

——唐泽敦题黄鹤楼

风光无限好,三秋盛会,定有才人重作序;

景色一时新,九日雅集,何须马当再借风。

——萧朝晶题滕王阁

过客一登楼,问后乐先忧,斯人谁与;

大仙三寓酒,看今来古往,梦醒何时。

——佚名题岳阳楼

【积累·语文素养的基石】

(27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属予作文(zhǔ) 浩浩汤汤(shāng)霪雨霏霏(yín) 阴风怒号(háo)

薄暮冥冥 (bó) 忧谗畏讥(chán) 岸芷汀兰(zhǐ) 宠辱偕忘(xié)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增其旧制(规模) (2)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3)沙鸥翔集(栖止)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做太守)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A)(4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然则何时|而乐耶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有时候烟雾全都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跳动的水波上闪烁着金色的月光,静静的月光沉入水底就像一块玉璧。

⑵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答:湖上鸟儿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6.用课文原句填空。(4分)

(1)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2)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一句照应。

(4)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再写出一句你从课外读到的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或名句。(4分)

答:体现本文主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

【阅读·交流对话的平台】

㈠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完成8~10题。(16分)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⑴先天下之忧而忧(在……之前) ⑵登斯楼也(这)

⒘微斯人(没有) ⑷吾谁与归(归依)

⑸宠辱偕忘(一起) ⑹把酒临风(持,执,拿)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10.“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有两个“忧”字,依次说明“忧”的是什么?(3分)

答:民、君。

11.“先天下之忧而忧”一句的正确读法是(D )。(3分)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先天下/之/忧而忧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先/天下之忧/而忧

12.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的理解。(3分)

答:表达了自己做人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 。

㈡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15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适:嫁。 饘粥:稀饭。 日昃:太阳过午 重肉:两样以上的肉类。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或夜昏怠(有时) ②去之南都(到)

③辄以水沃面(就) ④日昃始食(才)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答: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自养罢了。

②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答: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

15.结合上文,说说范仲淹有哪些好的品质。(3分)

答:学习刻苦,关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生活简朴。

16.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你读了此文的感受。(4分)

答:言之有理即可。

【综合·展示个性的绿地】

(12分)

17.学习了《岳阳楼记》,你可能会联想到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4分)

人物:

名言:

示例: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于谦——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 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仿写。(4分)

18.下面这个句子出自纪伯伦的《雨之歌》,其中的“我”是诗人描写的“雨”。请你仿照这种句式,写一段话,并注明你所描写的对象。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答:我笑,大地却在呜咽;我奔跑起来,林木却低下了头,弯下了腰,露出了愁容。

描写的对象是 “狂风”

19.方明为了参加学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诵读红色经典活动,托亚玲的妈妈在县图书馆借本长篇小说《红岩》。下面是他发给亚玲妈妈的短信,阅读后完成后面题目。(4分)

王阿姨,我是亚玲的好朋友方明。①虽然没有与您见过面,但您的名字我早已耳熟能详。我现在有一件事情要麻烦您:②最近,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要求每个同学读一本歌颂革命先烈的课外书。③我很想读一读《红岩》这部小说,详细体察革命先烈的斗争历程,可我们学校图书室和同学都无此书。不知你们图书馆有没有这本书。如果有,请亚玲同学带给我;④如果没有,必须及时告诉我。多谢您的帮助。

第①句中“耳熟能详”这一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 “熟悉 ” 。

第②句成分残缺,应改为“最近,学校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要求每个同学读一本歌颂革命先烈的课外书。”

第③句搭配不当,应改为“我很想读一读《红岩》这部小说,详细了解革命先烈的斗争历程。”

第④句不得体的词语是 必须 , “麻烦”或“烦劳”。

【学习本文后的收获】

以上就是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岳阳楼记导学教案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设置。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第19篇:项链六步导学教案

《项链》教学设计

榆次四中 赵耀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括玛蒂尔徳的人物形象,力争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物的性格。

能力目标

1.训练快速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3.训练学生规范答题的思路与技巧。情意目标

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玛蒂尔徳的同时,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和丑陋。

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梳理情节脉络。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学

在外国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分别是:俄国契诃夫,法国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我们曾经学习过:俄国契诃夫的《变色龙》,法国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师补充:美国的欧·亨利,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 问:我们曾学过他的哪些作品?或你曾读过他的什么作品?写了什么内容?

1 (《我的叔叔于勒》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至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

莫泊桑很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莫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投影鲁迅之语)鲁迅曾赞《项链》“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小说(教师板书课题)《项链》。

二、自主学习

整体把握,理清情节。 ①请快速朗读课文,梳理人物

(玛蒂尔德

罗瓦塞尔 福雷斯蒂埃太太)

②再读课文,看作者以项链为线,写了哪些情节? 高考链接:

高考中故事情节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干什么事)

2、分点式概括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请同学们结合上面的方法概述小说的情节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③跳读课文,找出暗示社会环境的句子,并归纳环境特点

(社会等级分明,上等社会贵族阶层地位高贵,养尊处优,安逸享乐; 许多女性贪图富贵,爱慕虚荣,附庸风雅,热衷沦为贵族男人的玩偶。)

④结合以上对人物、情节、环境的把握,初步构建小说的主题

三、合作探究

1、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情节,并谈谈你最欣赏的情节是哪个?简述理由。要求:一句话作答。

2、品读小说的重要情节

①“失项链”是命运变化的转折点。作者对此有一段感叹,请找出。 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失项链”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结合文中的有关片断来谈)

②这篇小说中只有“失项链”这一个“偶然”吗?小说的结尾作者才说出这挂项链是假的,这个结尾“有些也出人意料”,它合理吗?前面作者有没有暗示?为什么不在玛蒂尔德去赔项链的时候设置一个情节,让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不用经受十年的磨难?

③造成玛蒂尔德悲剧并非仅仅是个人的原因,还有什么社会原因?

三、探究展示

1、明确:《项链》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丢失项链的前前后后构成。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了项链归还,用10年的光阴偿还所借款项,直到得知那项链原来是条赝品为止贯穿情节。 生1:我最欣赏的情节是:丢项链

丢项链——玛蒂尔徳命运的最高点和转折点。

生2:我最欣赏的情节是::识项链 识项链——玛蒂尔徳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

2、明确:

①作者说: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这段话是针对“失项链”这件事而发出的感叹

性格决定命运,情节的发展是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的。孤立地看“失项链”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联系全文(尤其是前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决定的,如果她不去借,那么也就不会丢,但她的性格促使她要去借,即便这次不丢项链,也会有其它甚至是更惨的事等着她;另一方面,在晚会上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及后来的“赶快逃走”,在这种慌乱陶醉中丢失东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

3 ②一方面欣赏结尾的艺术,体会前面三处铺垫的效果;另一方面进一步理解情节的发展对于表现人物和主题的作用。如果在前面就让她知道项链是假的,也就不能充分表现虚荣的代价,也无法表现作者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讽刺。情节的发展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开头“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是她们唯一的资格。女性只有凭着美貌与风姿才可得到社会的认可,女性的意识与价值只有在男人目光以观照下才得到承认。妇女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她们只是作为男性的玩物而存在于当时的社会之中,遗憾的是玛蒂尔德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玩物式的生活。所以,以貌取人,金钱万能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及上流社会奢侈腐朽的生活方式毒害了玛蒂尔德,是造成她悲剧的客观原因,是制约玛蒂尔德们人生理想的一幅精神枷锁。 五:评价归纳

文章贵曲忌直,波澜起伏的情节肯定比平铺直叙更能吸引人。但情节的设置也应合乎事理,不能脱离实际,这样才是真正的好作品,不然生编硬造,出人意料却不合乎情理,就成了荒唐,不会有什么审美价值。文学作品无论长短都须遵循四个字:合情合理。

六、拓展延伸

本文结局除了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外,还有一个特点:空白。文章的结局是“实在”的,但同时又是“空白”的,“实在”是说指明了项链是假的;“空白”则指我们不知道玛蒂尔德到底想什么。

提问:1.玛蒂尔德听到佛莱思节夫人的惊叹后,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故事将会怎样发展?请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好吗?

(学生自由交流,然后发表看法。一定不会有统一的意见。)

提问:2.使用空白艺术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明确:可以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意蕴深厚,余味悠长等。

提问:3.你能从你所接触过的文章,音乐或绘画等作品中再举一例吗?

提示:中国山水画往往留有大片的空白,但我们不会认为这样不好,相反透过空白,还可以领悟到其中深远的意境,那是一个比画面宏大万千倍的意境。不仅大而且因人而异,虽虚而实,虽少而多。这就是空白艺术的魅力。

参考例子:

1.要画一座寺庙,但又不得有建筑出现,怎么办?一僧一溪一桶足矣,虽不见寺,但寺已在心中了,即《深山藏古寺》之妙啊。

4 2.画《花衬马蹄香》,一马奔跑,数蝶围其蹄随舞,虽不见花,但花香已四溢了。

3.《红楼梦》中,黛玉临死前喊的那一声“宝玉,你好„„”,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黛玉临死前的复杂心情,也成了人们谈论不休的话题。

4.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由蜂蝶过墙产生无限遐想:邻家春光到底如何明媚?

5.小小说《德军剩下来的东西》,让人对男女主人公相认后的情况作出种种猜想。

6.《琵琶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遐想;绘画中有“十里蛙声出山泉”的优美意境。

小结:

文章采用了空白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是借无形表现有形,赋空白以丰富多彩的形象性,依据欣赏主体的不同,表达丰富的生活内容,虚实结合,有无互补,创造出言外之旨,含蓄空灵的艺术境界。如果作者写出了结局,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争论,就会缩小读者思考的空间,作品的余味也会降低。一千个读者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这不是很好吗? 值得注意的是:运用空白艺术要因情而设,因境而设,刻意追求未必会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要做好铺垫,埋好伏笔,空白不等于含混晦涩,令人费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研读人物描写,概括玛蒂尔徳的形象。

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讨本文多元化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学

上节课我们重点鉴赏了文章波澜起伏的情节和结局的空白艺术,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文章主题。

5 问:

1、玛蒂尔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认为该篇小说要表现怎样的主题?

二、自主学习

1、找出文中有关玛蒂尔德心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性格 明确:

心理:五处“痛苦”

六个“想到”

开篇时介绍她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和诅咒,对豪华奢侈的贵妇人生活的陶醉和梦想。“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欢心,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的生活。”她梦想着摆脱寒酸、默淡平庸的生活,进入上流社会,过着贵夫人的生活。这些充分体现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心理。 语言、动作、心理:

她看到夜会请柬时,先是赌气往桌上一丢,转而怒视丈夫,不耐烦地大声说:“你打算让我穿什么去?”,进而伤心落泪,这些动作语言就把她那种既急切地盼望参加夜会,又为自己没有合适的舞服而懊恼,为丈夫贫困而悔恨的复杂心理,也写的细致入微。她戴上头饰,左试右试,舍不得摘下,当她发现那条精美的钻石项链时“高兴得心者快跳出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戴着那项链“站在镜子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这些富有特色的细节,把玛蒂尔德在虚荣心指使下所表现出来的卑俗心理,刻画的活灵活现。 动作、神态:

借项链时的犹豫不定,发现钻石项链似的激动神往,担心被拒绝时的犹豫不安充分刻画出玛蒂尔德的浅薄、单纯、无知。当玛蒂尔德借到项链后,“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跳”“搂”“亲”“跑”几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玛蒂尔德借到项链后兴奋至极之情。 高考链接:

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6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请根据以上介绍的方法概括玛蒂尔德的性格。

三、合作探究

1、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以及作者的介绍评价,比较十年前后马蒂尔德性格特征的差别。

2、“如果她没有丢失那串项链,今天又该是什么样子?谁知道?谁知道?生活是多么古怪!多么变化莫测!只需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就能把你断送或者把你拯救出来!” 审视玛蒂尔德的命运:断送?

拯救?

3、小说的主题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自然的完成的,正如对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一样,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历来有较大的争论,目前还在进行之中,尚无权威定论。综合这些争论,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题目(投影出示),你同意哪一种,理由是什么?

《天堂与地狱》——得与失、祸与福

《一夜缥缈梦,十年艰辛苦》——玛蒂尔德的忏悔 《我虚荣,我之过?》——虚荣心的背后 《人生无常,我心有主》——无悔的选择 《想说爱你不容易》—— 面对项链诉心曲

(给学生时间,写100字左右的文字简明扼要地表述自己的看法与感受。)

高考链接:

高考中主题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7 请同学们结合以上提示分析本课的主题

四、探究展示:

1、十年前 :马蒂尔德拥有美丽的外在形象,但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内心痛苦

十年后:马蒂尔德具有美丽的内在精神,他变得充实平和、坚韧耐劳、诚实质朴

2、生1:我认为是断送了她!理由:①容貌②经济/家庭生活③虚荣

2、我认为是拯救了她!理由:①婚姻②精神 /生活态度

(补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丈夫对妻子的理解、容忍和真爱?

1.费了很大的周折为妻子参加部长夫妇的夜会搞到一张请柬;

2.用预备买猎枪的400法郎为妻子做衣裙(这不知要比葛朗台先生大方到何等程度了)。 3.当没有首饰时,丈夫又出主意让妻子到朋友家去借

4.在夜会上即使很困也没有干扰妻子,而是和几个男人在一间小屋子里睡觉;参加夜会为妻子预备临走时穿的衣服;当妻子觉得寒伧想逃走时,又怕她着凉,主动叫一辆马车;

5.当项链丢失时,丝毫没有责怪妻子,而是主动一人找遍了所有的地方且直到早晨七点钟光景,未找到又帮妻子出主意“有周转的时间(在又找了一天到晚后);

6.当绝望时,他断然决定,“应该想办法赔偿”,并且拿出父亲的遗产,又开始代号钱甚至“不顾后半世的生活”,十年中靠作誊写员,甚至以五个铜子每页的辛勤劳动终于还清了巨额债务。

以上这些事件等等。无不说明路瓦栽先生对妻子真挚的爱,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中许多人应该学习之处。)

3、生

1、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2、人生世间,谁没有一点虚荣心。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我认为作者意在表达人自身对于生活中戏剧性变化的无能为力。这可从“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生

3、《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

8 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小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评。

五、评价归纳

多元化的主题需要我们多样性地解读。同学们从中读到了不可过度虚荣;读到了做人要讲诚信,要有尊严;读到了面对艰难要勇敢接受等等。我想,在读了这篇文章后如果你觉得对你“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怎么走”有所启迪,那我们学习此文就有收获。同时,对主题多样性地解读也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凡事都不要一概而论。

第20篇:《水浒传》导学教案(三)

《水浒传》导学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小说的链式结构和巧妙构思。

2.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3.学会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并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学习重点、难点】

1.结合小说情节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及小说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学会创新的思维,创新的阅读。

【学法指导】

课外广泛的阅读原著,课内精读选段,了解小说的结构特点,深入理解小说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学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阅读《水浒传》,完成下列题目。

1.《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朝代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小说。

2.《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_____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3.《水浒传》是以________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__________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________,歌颂了__________.

4.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

大闯五台山___________ 误入白虎堂___________ 风雪山神庙___________

大闯野猪林___________ 醉打蒋门神___________ 怒杀阎婆惜___________

大闹清风寨___________ 斗浪里白条___________ 智取生辰纲___________

探穴救柴进___________ 浔阳楼题反诗_________ 血溅鸳鸯楼___________

5.补全回目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______拳打镇关西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________闹五台山

_____倒拔垂杨柳, ______误入白虎堂

梁山泊______落草,汴京城______卖刀

_____押送金银担,_____智取生辰纲

_____剪径劫单人, _____沂岭杀四虎

_____斗法破高廉, _____探穴救柴进

_____教使钩镰枪, _____

1 大破连环马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_____活捉史文恭

_____浙江坐化, _____衣锦还乡;

_____神聚蓼儿洼, _____梦游梁山泊

放冷箭_____救主,劫法场_____跳楼

6.关于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大胆提出来。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2.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

武 松(行者):

吴用(智多星):

林冲(豹子头):

李逵(黑旋风):

宋江(及时雨):

杨 志(青面兽):

3.了解《水浒传》高度的艺术价值。

4.释疑解难

5.小结

三、课堂巩固

1.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及其绰号是:____________。

2.《水浒传》中三位女英雄及其绰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性格上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黑熊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这几句话写的是________他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眼如丹凤,眉似卧蚕.大耳垂珠,唇口方正.额阔顶平.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心机.志宇轩昂,胸襟秀丽。”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有关武松的三个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江东。”这首童谣唱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9.《水浒传》中诸英雄落草前是军官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水浒传》中两位打虎英雄的名字及打虎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预习导学

1.选择《水浒传》中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写一篇短文发表自己的看法。(200字左右)

二、课堂助学

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回答问题。

1.鲁达为金老父女凑盘缠时,李忠摸出二两银子来,鲁达不收,丢还李忠。为什么用一个“丢”字?鲁达把金老父女送走以后才去找郑屠算账,为什么这样安排?

2.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吴用等好汉引诱对方上钩全然不露痕迹,杨志虽极精细,仍然中计。为什么到最后才说出其中的奥秘?

3.释疑解难

4.小结

三、课堂巩固

[片断一] 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偏要买你这口刀!” 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 牛二道:“我没钱!” 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 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 杨志道:“我不与你!” 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 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交。„„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 坊隅众人慌忙拢来,随同杨志,径役开封府出首。

[片断二]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鲁达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节选自《水浒传》

1.这两个片断中,其主要人物杨志、鲁达的绰号分别是

2.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

事件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起因

结果 径役开封府出首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细节分析

(划线句)

3.问题探究:

杨志杀了牛二,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后却以智逃脱。同样是杀了人,但杨志与鲁智深的处理方法却截然不同。对此,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请写出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浒传》中众多英雄人物尽显英雄本色。你还知道《水浒传》中哪些人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请用简洁的短语概括出来(至少3个,应与选段内容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青面兽、花和尚

2、事件 杨志卖刀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起因牛二无理取闹强行要刀 金老父女惨遭的镇关西压迫与欺负

结果 径役开封府出首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细节分析

(划线句)通过语言描写,形象地刻画了牛二蛮横无理的痞子形象 这个比喻很讲究,着重写了“味觉”,显示了鲁达武艺的高超,出手一拳便强劲有力

3、问题探究: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我赞美鲁智深的做法,他深深知道封建官府的黑暗与腐败,如果投案自首,等于自投罗网,绝没好下场。我也佩服杨志的为人,敢作敢当,不连累他人才称得起真正的英雄好汉。

4、答案略。符合要求即可。

语文教案三步导学模板
《语文教案三步导学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