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初中压强浮力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03 07:55:42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5)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难点:(1)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推荐第2篇:14、压强和浮力

压强和浮力

一、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表面垂直。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公式:P=F/S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二、产生液体压强的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同时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公式:P=ρg h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的特点:两端水面相平。

三、大气压强:马德堡半球实验是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还有:覆杯实验、吸盘挂钩。

托里拆利实验是最早测出大气压的实验。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位置,大气压还与季节和气温有关。

四、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五、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产生浮力的原因: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ρ液g V排

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F浮>G物;或 ρ液>ρ物

悬浮:F浮=G物;或 ρ液=ρ物

下沉:F浮<G物;或 ρ液<ρ物

求浮力的方法:压力差法:F浮= F下— F上

称重法:F浮=G空—G水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 V排

二力平衡法(悬浮、漂浮):F浮=G物即:ρ液g V排=ρ物g V物

推荐第3篇: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压力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站在滑雪板上的同学浮在雪面上,穿自己鞋子的小朋友却陷进了雪里,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穿的鞋子不同。

教师追问:鞋子不同为什么就相差这么多?那蚊子为什么能用口器很容易刺破皮肤,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通过追问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板书) 环节二:生成新知

(一) 演示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过渡:我们来看几个小实验,认真观察,用心思考来回答老师接下来的问题。教师演示甲、乙两个实验:在同一块海绵上放一个小桌,甲图的小桌上什么都不放,在乙图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

提问:两次实验的现象相同吗?哪里不同? 学生回答:小桌的下陷程度不同。

追问: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的因素?什么因素不同? 学生回答:小桌与海绵的受力面积都相同,但海绵承受的压力是不同的。 教师演示乙、丙实验:乙实验保持与上一次实验相同,丙实验把小桌反过来放在海绵上,再在小桌上放一个玛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

学生回答:两次实验小桌的下陷程度也不同。

追问:在这两个实验中,哪些实验条件相同,哪些实验条件不同? 学生回答:两次实验海绵的受力面积不同,海绵受到的压力相同。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两次实验的现象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板书)(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总结:上述实验中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二)压强(板书) 教师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提问: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 学生回答:根据比值定义法,P=F/S,单位N/m2。

老师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转悠名称:帕斯卡(Pa),1 N/m2 =1Pa。

(三)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板书)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实例的图片:推土机的宽链条、美工篆刻刀的刀头、火车上的破窗锤、火车轨道下面铺设枕木,请同学结合上面学习的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来来说明其原因。

学生回答:推土机的链条和火车轨下面铺设的枕木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篆刻刀和破窗锤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总结: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环节三:巩固提高

出示一道练习题,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解决: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搜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么方式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事例。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推荐第4篇: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能力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知识回顾: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播放视频《踩气球》

从同学们看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一)压力:

让学生观察3幅图片,总结出压力的定义

2.投影] a.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结合3道组图题,强化学生对压力的定义理解

3.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二)压强:

1.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观察图片雪地里的两个孩子

学生讨论: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体重差不多的两个人为什么一个,深陷雪地,一个没有呢?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 [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

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器材自己选择,设计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师]大家利用“练习三”中的数据,计算两种情况下每平方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米上受的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学生计算,一名同学板演) 生]也可以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压力与受力面积大小的比值有关系。

师]物体所受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生]可以说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投影] 压强的计算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Pa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

(三)压强的应用:

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析.

练习1.一本重2.5N的教科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4.7×10-2m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练习2.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接地面积为9.5cm2,一只大象体重60000 N.每只脚掌面积600 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

强调:(1)在计算的过程中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国际单位。(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3)还要注意题中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师]同学们对压强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是不是可以解释本节课开头照片中看到的现象呢?

[师]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因此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呢?

[师]观察几幅图片,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 师]同学们一定还可以举出生活中许多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师]请同学们从举出的这些例子中.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生]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用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压强.

二、小结

(一)、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大小、方向、作用点)

(二)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P) 2.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公式:P=F/S

单位:Pa

1Pa=1N/1m2

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板书设计

第一节压强

一、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1.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

2.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3.大小:

二、压强

1.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

3.计算公式p=F/S

4.单位: 帕斯卡pa

三、压强的应用 1.增大压强的方法: 2.减小压强的方法:

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3-4题;练习册本节内容。

推荐第5篇:【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压强和浮力

初三物理 “压强和浮力”复习课案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单位帕(斯卡),计算公式:

3、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深度为h处,密度为ρ的液体,内部压强为P=ρgh。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连通器内装有静止的同种液体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5、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边物体的压强,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存在大气压强。

6、标准大气压:通常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105帕,一般计算时可取1.01×105帕。

7、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增高。

8、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机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来抽水。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作用力,浮力的方向竖直

向上。

2、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

液体的重力。F浮=G排。

3、物体的浮沉: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当F浮<G物 下沉

当F浮=G物 悬浮

当F浮>G物 上浮

4、漂浮:物体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另一部分在液面上方,此时浮力等于物重。

一、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压力可以由物体表面上的被支持物的重量产生,但是,压力不一定都是由物体的重量产生的,它可以由任意施力物体所施加的作用力产生。

2、要注意,利用压强公式计算压强时,只有压力用牛顿作单位,受力面积用米2作单位时,压强的单位才是帕斯卡(牛顿/米2),所以,在计算之前,必须先把力的单位和受力面积的单位换算成国际单位,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压力的受力面积究竟是多少(如人站立时是两只脚接触地面,行走时是一只脚接触地面,拖拉机是两条履带接触地面)。

3、液体的内部压强,由于液体有重量,所以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由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液体内部压强可由下式计算:

P=ρgh

应用这个公式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该公式只计算静止的液体所产生的液体内部压强,不包括液面上大气所产生的压强。

(2)公式中ρ为液体的密度,h表示液体的深度(指研究点到液面的距离)而不是距容器底部的高度。

(3)使用此公式时,只有h用米做单位,ρ以千克/米3做单位,求出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g为常数,等于9.8牛顿/千克)。

4、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1)大气压强的实验测定:托利拆里实验。

(2)标准大气压值(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温度是0℃时,相当于76厘米水银柱高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76厘米汞柱(760毫米汞柱)

1.01×105帕斯卡(国际单位)

1.034千克/厘米3(工业大气压)

1013毫巴(用于气象)

(3)大气压强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大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强降低1毫米汞柱,这是由于空气的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减小的缘故。

(4)由于大气的深度h不可测定,且大气的密度又随高度而变化,所以大气的压强不能用液体压强的关系式来计算。常用气压计来测量。

(5)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5、连通器里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如果连通器里装有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密度大的液体的液面总是低于密度小的液体的液面。

*

6、帕斯卡定律,经说明了静止液体对外加压强的传递规律。

帕斯卡定律的内容: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注意:该定律所指液体为静止的液体,而所传递的压强为外加压强。

液压机原理:由帕斯卡定律可知,加在小活塞上的压强被液体大小不变地传递给大活塞。

所以

大活塞面积是小活塞面积的多少倍,在大活塞上得到的压力就是加在小活塞上的压力的多少倍。这就是液压机可以得到很大压力的原因。

二、浮力

1、浮力的产生原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如以正方体为例,它的左右、前后四个面在同一深度,所受的压力互相平衡。上、下两底面由于深度不同,则压强不同,下面的压强比上面的压强大,从而使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压力比向下的压力大,这两个压力之差就形成了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2、应用阿基米德定律应注意:

(1)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所在的深度无关。

(2)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3)阿基米德定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物体在气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气体的重量。

3、用阿基米德定律测密度:

(1)测固体密度:称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而后把物体完全浸在水中,称出物体在水中的重量,两次重量之差便是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定律便可算出物体的密度。

(2)测液体密度,称出某一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在水中的重量及被测液体中的重量。根据物体在水中重量与在空气中重量之差用阿基米德定律可算出物体的体积即排开被测液体的体积,根据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与在被测液体中的重量之差可以知道物体所排开的被测液体的重量,于是便可算出液体的密度。

4、有关浮力问题的解题思路

浮力问题是力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浮力问题时,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选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重力G(mg或ρ物gV物)、浮力F浮(ρ液gV排)、拉力、支持力、压力等。

(3)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明确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

(4)写出各力的关系方程和由题目给出的辅助方程。如体积间的关系,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等。

(5)将上述方程联立求解。通常情况下,浮力问题用方程组解较为简便。

(6)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推荐第6篇: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授课教师:李志荣 授课班级:119班 授课时数:2课时

授课时间:2017年3月30日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浮力的方法。(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3)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三)基础知识复习

1、引导语:同学们,浮力的知识在每年的中考题中或多或少都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例如造船、游泳、飞机设计制造等方面,所以我们必须要学好,同时还要复习好!大家有信心吗?

2、定义: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3、浮力的三要素:

(1)作用点:在物体上。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2)方向:竖直向上。 (3)大小:F浮=G液排=ρ

gV排

4、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5、怎样判断物体的浮沉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若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则: 当F浮>G物 (ρ当F浮=G物(ρ当F浮ρ物物)时,物体上浮→漂浮(F浮=G物).=ρ

1)漂浮: 物体独自静止地浮在液面上,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下为V排,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上为V露。

2)悬浮: 物体独自静止地悬在液体中任何位置,此时V排=V物.3)沉底: 物体在液体中沉到容器底,容器底对它有一个支持力.4)浸没: 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此时V排=V物.

6、注意:

1)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2)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 = G 不同:悬浮:ρ

;V排=V物

漂浮:ρ液

3)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

与ρ

.

7、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或F浮=ρ

gV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自身的质量、密度、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注意:在用F浮=ρ液

gV排计算或比较浮力大小时,关键是分析液体的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的大小.

8、物体浮沉的应用

(1)轮船:采用”空心”办法,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达到增大浮力.(2)潜水艇: 浮力不变,通过改变“自重”来实现上浮、下沉的.(3)气球与飞艇: 用小于空气密度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和飞艇中,通过改变气球和气囊的体积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升降.

(四)习题训练及辅导

1.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但沉于乙液体中.利用这个信息可得(

A.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

B.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甲液体的密度

D.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2.目前,制造中国自己航母的呼声越来越高,如图所示是某位网友提供的中国航母的设想图。一艘航母的舰载机飞离航母后,则有(

A.航母将上浮,所受浮力减小

B.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增大

C.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减小

图5

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3.浸没于水中的钢球,在继续下沉的过程中,它受到的(

) A.浮力增大,压强减小 B.浮力减小,压强减小 C.浮力不变,压强减小D.浮力不变,压强增大 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决定于(

)。

A.物体浸人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B.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

C.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D.物体的体积和形状

5.有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若在水中加一些食盐,木块仍漂浮在水面上,则它受到浮力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6.把质量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分别挂在弹簧秤下,然后将它们分别全部浸入水中,比较弹簧秤示数则(

A.挂铁球的读数大于挂铝球的读数 B.挂铁球的读数小于挂铝球的读数 C.挂铁球的读数等于挂铝球的读数 D.无法研究读数大小

7.体积为3×10-4米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求: (1)该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 (2)该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

8.一金属球在空气中称重是14.9N,浸没在水中称重是4.9 N。已知这种金属的密度为2×103kg/m3,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其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

(六)课外作业

2017年《考试说明》第61页练习5.3

推荐第7篇:《压强和浮力》的教学设计

演示实验操作

问:既然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那么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

否相等呢?

④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问:那不同深度的液体压强是否

相等,同一深度的不同液体压强

又是否相等?

⑤总结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

课前例子。

⑥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讲解例题。

⑦介绍生活中承载液体的容器各式

各样,视频介绍连通器。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压强知识的兴趣。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液体由于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在同一深度,水的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液体内部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前后呼应,加深学生认识。

让学生将液体压强特点总结并得出公式

了解生活中液体压强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忆知识点利用小结本节课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认真思考,完成练习。复习、巩固知识。

五、教学后记这是一堂集新课讲解和实验探究教学的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从“教学目标”出发,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在教学刚开始利用游泳和带鱼两个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引入铺垫了良好的开端。在课结束之前,请同学运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解释其中的道理,为本节课的学习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因为时间和自己经验不足的关系,我想配套的巩固练习要在第二课时进行。

板书设计:

液体的压强

1、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由于流动性,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

2、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液体压强公式:P=gh

推荐第8篇:《压强和浮力》的教学反思

本章的知识核心是压强,它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基础。因此对压强的复习应是重点和关键。通过复习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探究得出结论的。这对于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学努力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探究过程的回顾、总结与创新也应是本节复习课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为一节复习课,通过采用单元知识网络框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的体系结构,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物理属性变化规律的知识,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知识框架学生对各个局部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讨论、探索,从而熟练掌握有关的概念、原理、方法、技能,详细总结本单元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逻辑关系、思维过程。

但不足之处,学生对浮力公式的掌握还不够熟练,有乱用公式的现象,今后要加大这方面的练习。

通过这次研讨会使我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方法不改变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将势必要失败。当前提倡魅力课堂是很有必要的,眼下受环境的影响好多同学有厌学的心理,如何使课堂有魅力学生喜欢你的课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一定要多思考如何在45分钟完成教学目标,还能使学生积极的参入,主动学习,在乐趣中获得知识,以达到学生快乐,课堂高效的目的,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推荐第9篇:文博教育初中物理教案12 压强浮力计算专题

文博教育物理力学计算专题

开县天白初级中学理化生教研组

八年级物理(下册)专题力学计算

(一)

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

学号: 班级: 姓名:

1、漳州市东山岛东门外海滨的一个大石盘上,屹立着一块质量约4×104kg的巨石,巨石与石盘的水平接触面积约0.05m2,其余都悬在空中。当大风吹来时,它就像一个不倒翁,摇摇欲坠,故名“风动石”。求: (1)巨石受到的重力;(2)巨石对石盘的压强;

(3)李强从厦门驾车到东山岛旅游,途经厦漳跨海大桥,已知大桥全长9.33km,则他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2、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m,已顺利完成5000m级海试主要任务。(海水密度取1.0×103km/m3。g取10N/kg)

(1)若“蛟龙”号以0.5m/s的平均速度下潜100min时,下潜深度是多少米?

(2)当“蛟龙”号下潜至5000m深度时,其壳体受到海水的压强多大?

3、星期天,小强同学参加社区举办的“体验日”活动中,体验了一回送水工的工作,将一桶20L的饮用桶装水搬到五楼的张爷爷家。求:(g=10N/kg,1L=1×10-3m3) (1)桶中水的质量是多少? (2)小强同学质量为40kg,桶重不计,每只脚与地面接触面积约0.025m2,当他扛起这桶水双脚站立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文博教育物理力学计算专题

开县天白初级中学理化生教研组

4、如图所示,置于海绵上的木块,高为0.05m,底面积为0.02m2,质量为0.6kg,g取10N/kg,求: (1)木块的重力大小;(2)木块的密度;(3)木块对海绵的压强。

5、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放着一杯水,已知杯和水的总质量为0.4kg,水面距杯底高度为6×10-2m,杯底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3.2×10-3m2,g=10N/kg,求: (1)杯和水的总重力;(2)杯对桌面的压强;(3)水对杯底的压强。

6、我市部分中小学投入使用的新型安全校车,这种校车的性能完全符合校车12项安全标准。中考期间,××中学的学生乘坐这种新型安全校车到9km外的考点参加考试,校车行驶了15min后安全到达考点。求: (1)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若校车和学生总质量为9000kg,车轮与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0.15m2,求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7、一颗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m2,图钉帽的面积是0.5×10-4m2,手指对图钉的压力为20N,求:

(1)图钉尖对墙面产生的压强;

(2)图钉尖对墙面产生的压强相当于多少米深处水所产生的压强; (3)在同一标准大气压下图钉帽受到大气的压力。(ρ水=1.0×103kg/m3,g取10N/kg,一标准大气压p0=1.0×105Pa)

文博教育物理力学计算专题

开县天白初级中学理化生教研组

8、一条老年金鱼患上了浮鳔病,这种疾病使它沉到水箱底部浮不起来,它的主人给它穿上用软管制作而成的“救生衣”后,它重获新生,再次正常游泳.如果水箱内水深0.8m,金鱼和“救生衣”总质量0.2kg,金鱼悬浮在水中,如图所示.请计算:

(1)金鱼和“救生衣”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水对水箱底部的压强是多少?

9、乘坐羊皮筏在水流湍急的黄河漂流是一项惊险的活动.羊皮筏由多具充气的羊皮捆绑在支架上做成,如图甲.甲中羊皮筏总重为500N,平均每具羊皮最多排开水0.05m3.乙图是游客乘坐在甲图羊皮筏上漂流的情景.设人的平均体重为700N,g=10N/kg,ρ水=1.0×103kg/m3. 求:(1)乙图中羊皮筏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2)该羊皮筏最多能承载多少人?

10、如图所示,一个实心小球,质量是51g,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沉入水底,溢出了0.5N的水.求: (1)小球受的重力?(2)小球的体积?

(3)现在将小球放入密度为1.05×103kg/m3的盐水中.小球在盐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11、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已突破7000m,世界领先.已知“蛟龙号”潜水器浸没在海水中时排开海水的体积为22m3.(海水的密

文博教育物理力学计算专题

开县天白初级中学理化生教研组

度取1.0×103kg/m3,g取10N/kg).求: (1)“蛟龙号”从海水表面以0.5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下潜到7000米深处,需多长时间? (2)“蛟龙号”下潜到7000米深处时,海水对它产生的压强是多少? (3)“蛟龙号”浸没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1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使其逐渐浸没入水中某一深度处.如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数据图象.已知ρ33水=1.0×10kg/m,g=10N/kg.求: (1)圆柱体的重力.(2)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3)圆柱体的密度.(4)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13、如图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方连有正方体木块A,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个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当容器中水深为20cm时,木块A有3/5的体积浸在水中,此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状态,即没有发生形变(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不计弹簧所受的浮力,g取10N/kg)

(1)求此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2)求木块A的密度; (3)先向容器内缓慢加水,直至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此时弹簧对木块的作用力为F1,再打开阀门B缓慢放水,直至木块A完全离开水面时,再关闭阀门B,此时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为F2,求F1与F2之比

文博教育物理力学计算专题

开县天白初级中学理化生教研组

14、如图所示,底面积为S的圆筒形容器,高h,装有体积是V的水,水底有一静止的边长为L的正方体实心铝块,密度为ρ1,水的密度ρ水.已知g.求:

(1)水对筒底的压强;(2)铝块受到的支持力;

(3)近来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更轻的泡沫铝,密度为ρ2,且ρ2小于ρ水,欲使铝块离开水底,可以给铝块粘贴一块实心泡沫铝,求泡沫铝的最小质量.

15、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塑料杯子的质量不计,向杯中倒入200g的水,水深20cm;再轻轻放入质量为40g的木块,木块静止后漂浮,水面升高了4cm(水未溢出,g=10N/kg).求此时:

(1)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为多少?(2)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杯子底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多少?

16、如图所示,某同学在一薄壁平底玻璃管中装入沙子,管口密封,制成一个“密度计”,用来测量液体密度.已知,试管和沙子总质量为40g,试管底面积为2.5cm2.当放入某未知密度的液体中静止时,“密度计”漂浮在液面上,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为50cm3.(提示:计算中取g=10N/kg) (1)“密度计”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3)液体对“密度计”底面的压强是多大?

推荐第10篇: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第五节 浮力教案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第五节 浮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三、德育目标

1.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

浮力的利用.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木块、弹簧测力计、烧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节“浮力”。

二、新课教学

(一)演示实验

1.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2.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

学生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

演示实验:

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

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 学生实验:

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共 1 页 第 1 页

(二)板书

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 ↓ ↓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方向)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讨论:

1.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烧杯、钩码,如何测出钩码浸入水中的浮力? (1)先测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G 。

(2)物体浸入水中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3)求浮力

2.浸在液体中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有各种意见) 演示实验:

图1 (1)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放入乒乓球。

问: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会。因为要受到水的浮力)

(2)往塑料瓶里面注水。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

(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为什么呢?) 板书: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3)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观察乒乓球下面积满水时有何现象发生?

(现象:乒乓球下积满水时乒乓球会上浮。) (4)将水倒回烧杯,分析原因。

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给它向下的压力。 第二次乒乓球下积满了水,即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而且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乒乓球上浮说明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就是压力产生的原因。>

图2 我们举特例来分析:立方体浸没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 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和面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

共 2 页 第 2 页

距水面的深度相同。

问:水给它们的压强是否相等?(相等)

问:水给它们的压力是否相等?(让学生讨论)(压力相等并且方向相反) 分析:(p =ρgh p =F/S S 一定,F =p·S)但是,上下两表面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据p = F/SF = P·S,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更大。即的原因。

这就是浮力产生板书:原因:>

而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这就是浮力。 板书:实质:=-,方向竖直向上。

总结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浮力,那么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在水中上浮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

板书:

三、物体的浮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图3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水)

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

(1)当(2)当浮)

(3)当板书:

<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下沉) =G 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悬浮) >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上升)(上

问: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为什么?(另外受到容器底对它的支持力。)()

问:那么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我们就说物体漂浮在液面上,那么,。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三、小结

共 3 页 第 3 页

(一)本书主要学习三个知识点:

1.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以及如何用实验法测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物体的浮沉条件。

我们要理解、记忆,并且借助实验,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思考:上浮的物体(),上浮至漂浮在液面上() 讨论:物体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的体积能怎样变化?说说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四、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浮力

1、什么是浮力

2、物体的浮沉(1)下沉:F浮<G (2)上浮:F浮>G (3)悬浮:F浮=G (4)漂浮: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3、浮力产生的原因

共 4 页 第 4 页

第11篇:浮力教案

15、浮力

陈艳丽

教学内容: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浮力》一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浮力现象,即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2)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对物体的沉浮提出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

(3)知道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常见应用。

(4)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 (2)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科学的丰富多彩。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好处。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证明在水中浮着的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实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课前准备: 1.分组实验

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泡沫、木块、石头、乒乓球、皮筋、钩码、铁钉、测力计等。

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个动画片:《文彦博树洞取球》。

师:同学们,假如这个容器就是这个又弯又深的树洞,里面的乒乓球就是他们所踢的球,谁有办法取出这个球来呢? 师:对啊,这个同学的办法就利用了水的浮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浮力。(板书:浮力,课件同步出现)

二、新课:

1、猜想物体的浮与沉。

师:请大家看看桌子上的材料,请你猜一猜,哪些是浮的,哪些是沉的?请同学们先把表格填写完 ,填写完的请举手。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用动作来表示,是浮的我们用拇指向上的动作表示,是沉的我们用拇指向下的动作表示。老师读,你们做,准备好了吗?(好,石头……学生做动作猜想,)

2、动手验证物体的浮与沉 出示实验要求:

(1)、把材料轻轻地放入水中。 (2)、实验后把结果填表格里。 (3)、实验完毕把手中的材料分类。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将实验材料分类

师:现在我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些是浮的,哪些是沉的了,那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前面来对这些物体分一分类呢?(课前把这些材料的名字做成磁性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是的,像乒乓球、木块、泡沫这类是浮的物体,我们把他叫做上浮的物体,像石头和铁钉这类的物体叫做下沉的物体。 (板书:上浮的物体,下沉的物体。)

4、举例生活中的上浮物体和下沉物体。

师:其实生活有许多像这样的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的物体,那么谁能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属于上浮的物体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属于下沉的物体?

5、学生发表实验疑问。

师: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问题。

6、实验2: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乒乓球等物体为什么会浮在水上? 出示实验要求:首先把泡沫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摁,你有什么感觉。按到水底,然后把手移开,你有什么发现?(谁来把实验要求读一读?) 学生实验,师巡视,实验完毕后汇报。

师评价:你们真会说话:会知道有一个向上托的力。同学们,下面我们以泡沫为例一齐来跟着老师再来感受一遍这股向上托的力,好吗?用手轻轻的按泡沫,感觉,有一股力托着手,我们再把泡沫按到水底,然后把手拿开,发现这个力是向(上)的!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吗? 师:也就是说,像乒乓球、泡沫、木块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在水中的物体都受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浮力。(出示板书) 师:乒乓球、泡沫、木块是属于(上浮的物体),也就是说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电脑上出示: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7、实验3:验证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师:那么,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电脑出示: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

师:认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请举手,认为不受到水的浮力的请举手。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不要紧,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证明。

师:同学们,那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受到水的浮力,或者不受到水的浮力呢?

出示实验3要求:(请学生读要求)

先称一称石头和钩码在空气中的重量,再放入水中,称一称石头和钩码在水中的重量,填写表格后说说你的发现。

师:同学们,听清楚要求了吗?先看老师示范如何称这个钩码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重量。

师操作,注意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填写数据。生分组实验,师巡视。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填写数据。然后汇报发现。 师: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变轻吗?

师:对啊,因为石头、钩码、铁球在水中是受到了水的浮力,才会变轻, 而石头、钩码、铁球都是下沉的物体,所以说……(电脑课件出示)

学生齐说:下沉的物体也是受到水的浮力的。

师:所以这个概念能不能只是对于上浮的物体来说呢?是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在原黑板概念基础上板书)

师:既然所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那为什么乒乓球等物体就会浮在水面,而石头等物体就会沉在水底呢?其实这是因为下沉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不够大的原因,当两者重量的差是大于或等于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时,物体就会浮在水面,当两者重量的差少于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时就会沉。现在同学们明白了吗?

8、浮力的应用:

师:水的浮力与我们的生活非常密切,人类很聪明,早在古代就有人利用了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了,请大家欣赏一个视频《捞铁牛》的故事。 学生看完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怀丙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沉在水底的铁牛捞上来的吗?

师:同学们,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或哪些事物是利用了水的浮力原理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老师搜集到的资料。请大家欣赏。(播放图片)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四、拓展:

同样是铁,做成钉子就沉下去,做成军舰就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学生不会说,老师举例:你们猜老师手上的橡皮泥沉的还是浮的(学生猜)老师把橡皮放到水中,有没有办法让他浮起来呢,:同一个物体,那为什么有的物体会下沉有的会上浮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大家回家后自己登录科学网站找答案吧。

第12篇:浮力 教案

浮力

教学内容: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浮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2.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简单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定量测量、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证明在水中浮着的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实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课前准备: 1.分组实验

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泡沫、石头、乒乓球、橡皮擦、铁钉、测力计等。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PPT 这艘轮船可真大。钢铁制造的轮船这么大为什么还能浮在水面上呢?

二、科学实验,探究新知 生:有浮力

师:针对浮力这种常见现象,你想知道哪些有关浮力的知识呢?

活动:展开想象,分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问题: 1.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

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 3.浮力有没有大小和方向? 4.物体的浮沉有条件吗?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

师:下面我们先探究: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

活动一

猜想物体的浮与沉

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浮在水面上呢? 生:不是

师:你认为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呢? 生:......

实验:动手验证物体的浮与沉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组讨论。猜一猜哪些物体能上浮,哪些物体会下沉?并有小组长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1.小组讨论

师:填写完的小组请坐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用动作来表

示,是浮的我们用拇指向上的动作表示,是沉的我们用拇指向下的动作表示。老师 读,你们做,准备好了吗?(好,乒乓球„„学生做动作)

2.动手验证物体的浮与沉

师:想不想知道你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怎么来验证呢?(做实验) 师:如何进行实验验证呢。

出示实验要求:

1.把材料贴近水面后再放进水中,每次只放一种材料。

2.实验后把结果填表格里。

3.实验完毕把手中的材料分类。

实验前请个同学来朗读实验要求(朗读后)小组实验开始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将实验材料分类

师:现在我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些是浮的 哪些是沉的了

师:是的,像乒乓球、木块、塑料泡沫这类是浮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上浮的 物体,像石头和铁钉这类的物体叫做下沉的物体。

(板书:上浮的物体,下沉的物体。)

师:其实生活有许多像这样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的物体,那么谁能举例说说呢?

生:羽毛是上浮的物体。

生:树叶是上浮的物体。

生:锁是下沉的物体。„„

师: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刚才的实 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问题。

实验:为什么塑料泡沫等物体会浮在水上?

师: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塑料泡沫等物体为什么会浮在水上?

跟着老师做:首先把泡沫慢慢的放在水上,轻轻的用手向下摁,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汇报:

生:当把泡沫往下压时,手感觉有一股力量。

生:用手摁泡沫感觉好难把它摁到水底,好像有一种东西阻止一样。 师:松开手,你发现了什么?

生:泡沫浮在水面上 思考:

师:这股阻止上浮的力量是什么?

生:浮力

师:你能说出浮力的方向吗 ?

生:向上

当塑料泡沫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受到浮力了吗? 生:受到了,是浮力让泡沫漂浮在水面上的。

教师小结。

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师:乒乓球、泡沫是属于上浮的物体

也就是说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电脑上出示:

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想要知道的问题呢?

生: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电脑出示: 下沉的物体是否也 受到水的浮力? )

师:认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请举手,认为不受到水的浮力的请举手。 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不要紧,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证明。

师:同学们,那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呢? 先询问学生的实验设计

出示实验 要求:

(请学生读要求)

实验要求:

1.先称一称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并记录,再放入水中

2.然后称一称物体在水中的重量,并记录

3.填写完表格后说说你的发现。

友情提醒:

1物体要完全浸入水中。

2物体和测力计不能接触盆壁。 3正确使用测力计。(手钩住测力计末端挂绳,读数时视线与指针保持同一 高度)

师:宝贝们,请记住友情提醒,现在小组实验开始

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

学生小组内汇报实验结果,填写数据。然后学生通过展示台展示解说小组的实 验单及发现。

师: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变轻吗?

预设

生:还是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生:我发现橡皮擦放在水中时,测力计上的指数由大变小了。

生:物体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重量不一样,在空气中会重一点,在水中会轻一点。 我认为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

师:对啊,因为石头、铁钉、橡皮擦在水中是受到了水的浮力,才会变轻,

而石头、钩码、铁球都是下沉的物体,所以说„„

学生齐说:

下沉的物体也是受到水的浮力的。

师:所以这个概念能不能只是对于上浮的物体来说呢?也就是说, 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在原黑板概念基础上板书: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三、回顾新知,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板书设计

上浮的物体 受到水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 受到水的浮力

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第13篇:中考物理专项复习压强和浮力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P

1、物理意义:衡量压力的作用效果。

2、定义:物体 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公式:P=

4、单位: 帕斯卡,简称 ,符号Pa 。1帕= 。

5、压力的大小: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 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 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可以 压强,减小压力可以 压强。

6、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

二、液体的压强

1、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

2、大小:

(1)与深度有关:液体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面的压强 ; (2)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 有关系,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

3、公式:P=

4、应用:连通器。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 。、是连通器,船闸也是利用连通器的道理工作的。

三、大气压强

1、实验:能够表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有 ;可以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有 。

2、测量: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

。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在、、上就使用了金属盒气压计。

3、大气压与高度: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标准大气压相当于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 帕。

3、大气压与沸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气压升高时 。因此高原上的沸点 100℃,所以烧饭要用高压锅。

4、气体压强与流速: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四、浮力

1、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2、大小:可由以下方法求(测)得。(1)两次测量法:F浮=G – F ; (2)阿基米德原理:F浮= ;

(3)二力平衡法(悬浮、漂浮时):F浮= 。

五、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文字表述:

1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 , 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它同样适用于气体。

2、公式:F浮= = 。

六、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浮力与物重的关系(浸没时) (1)当F浮

(4)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 F浮 G

2、浸没在液体中物体ρ物与液体ρ液的关系 (1)当ρ物  ρ液 时,下沉

(2)当ρ物 ρ液 时,上浮 (3)当ρ物 ρ液 时,悬浮

七、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利用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做成空心,使之能浮在水面上的道理做成的,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轮船的排水量是指 。一船从海里驶向河里,它受到的重力不变,它所受的浮力不变,但它排开水的体积 。

2、潜水艇:是靠充水或排水的方式改变 来实现浮沉的。

3、气球与飞艇:内充的是密度 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密度计是测定 的仪器。密度计在较大密度的液体里比在较小密度的液体里浸得浅一些,所以密度计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第14篇:初二浮力、压强、压力经典试题8份

初二浮力压强经典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11•自贡)小杰同学在游玩“海底世界”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右图所示,对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分析正确的是(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C、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则(

) 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D、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2、(2011•义乌市)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同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

A、p甲>p乙 C、p甲=p乙

B、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B、水只对碗的内壁有压强 D、水对碗的压强逐渐变小

3、(2011•盐城)今年 4月,水下考古队员从“南澳Ⅰ号”沉船上将明代瓷碗打捞出水面.碗在海里上升的过程中(

A、水只对碗的外壁有压强 C、水对碗的压强逐渐变大

4、(2011•烟台)如图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ρ甲>ρ乙 C、F甲>F乙 B、ρ甲<ρ乙 D、F甲<F乙

35、(2011•咸宁)在一个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轻轻放入一个实心小球后,溢出了100g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水的密度为1.0g/cm)(

A、小球的体积肯定不会大于100cm

3

3B、小球的体积肯定等于100cm

D、如果小球的体积大于100cm,它的质量一定大于100g

33C、如果小球的体积大于100cm,它的质量一定等于100g

6、(2011•兰州)分别用木头、铜、铁制成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放入水中,三个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小球一定是空心的

C、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 B、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

7、(2011•福州)小竹将质量为120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了100cm的水,则物体(

)(g取10N/kg)

A、漂浮在水面上 B、悬浮在水中 D、受到1.2N的浮力 C、沉在溢水杯底部

38、(2011•株洲)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9、(2011•深圳)质量为120g的匀质的长方体物体,长、宽、高分别是5cm、4cm、3cm,在10N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了1m(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g取10N/Kg)(

A、该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B、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D、图中物体对地面产生的最小压强6000Pa C、在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为10J

10、(2011•上海)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是(

A、PA<PB,FA=FB C、PA>PB,FA=FB

B、PA<PB,FA>FB D、PA>PB,FA>FB

3

311、(2011•山西)有一不吸水木球,其质量为10g,体积为20cm,先把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木球球静止时,溢出水的质量为10g;把它取出擦干,再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溢水杯中,当木球静止时,溢出煤油的质量是(煤油的密度是0.8g/cm)(

A、5g C、10g B、8g D、16g

12、(2011•贺州)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将木块A和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A、B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设细绳的重量和体积不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3、(2010•泰安)将同一个正方体物体先后放入a、b、c三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较大

B、甲图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较小

D、甲图木块受到的重力大于乙图木块受到的重力 C、甲、乙图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相等

A、在三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

C、液体的密度ρa>ρb>ρc

B、在三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相等

D、在三种液体中,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14、(2010•上海)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是(

A、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

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D、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15、(2010•山西)把质量相等的两块橡皮泥分别捏成实心球状和碗状,轻轻放到水面,静止之后,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如图所示,则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A、F>F碗

C、F球=F碗 B、F球<F碗 D、F球≥F碗

16、(2010•泉州)如图所示,把一个马铃薯放入浓盐水中,马铃薯处于漂浮状态,如果将水面以上的部分切去,则剩下部分的马铃薯将会(

A、漂浮

C、下沉 B、悬浮 D、不能判断

17、(2010•攀枝花)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内盛满了水,轻轻放入一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了100g水,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g=10N/kg)(

A、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一定增大

C、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cm

3B、小球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1N D、小球的质量一定等于100g

318、(2010•南京)把一个质量为30g、体积为50cm的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C、溢出水的质量为5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B、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D、溢出水的质量为5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25、(2009•赤峰)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小球分别放在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容器中液体深度不同,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则(

) A、甲球的密度大于乙球的密度

B、甲球的密度等于乙球的密度

D、甲球、乙球的密度关系无法判断 C、甲球的密度小于乙球的密度

19、(2010•连云港)如图,冰漂浮在水面上,沉于酒精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受到水的浮力大于冰的重力大小

B、冰受到水的浮力等于冰的重力大小 D、冰受到酒精的浮力大于冰的重力大小 C、冰受到酒精的浮力等于冰的重力大小

20、(2010•兰州)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A、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B静止时,三个容器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相比较,正确的是(

A、P甲>P乙>P丙 C、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丙 D、P甲=P乙=P丙

21、(2010•北京)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甲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1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2的液体.现将体积相等的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后,物体A悬浮,物体B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此时两容器液面相平.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2、压力为F2.已知物体A与物体B的密度之比为2:3,S乙等于4S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1=P2,F1>F2 C、3P1=P2,6F1=F2 B、P1<P2,12F1=F2 D、P1>P2,F1=4F2

22、(2009•郑州)如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从底部缓慢放出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

A、仍能静止 C、向上运动 B、向下运动

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

23、(2009•枣庄)如图,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可以肯定的是(

A、F甲<F乙 C、ρ甲<ρ乙 B、F甲>F乙 D、ρ甲>ρ乙

24、(2009•丰泽区)在装有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同时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如图,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内液面恰好相平.若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则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是(

A、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11•自贡)小杰同学在游玩“海底世界”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右图所示,对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分析正确的是(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C、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D、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考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液体的压强的特点;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应用题。

分析: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所以要判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就看气泡的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气体压强与体积有关,温度、质量一定的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所以要判断气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就需要知道气泡的体积变化情况,而要判断气泡体积变化情况就需要先根据液体压强特点判断出气泡所受液体压强变化情况,再根据气泡内外压强大小关系判断出气泡体积变化情况.

解答:解: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由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深度在减小,所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液体的压强在减小,因此气泡会发生膨胀造成体积变大,所以气泡内的气体压强会变小;

由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所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气泡所受的浮力在变大.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的特点、阿基米德原理、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因果关系:先根据液体压强特点分析得出气泡所受液体压强变化情况,进而可知气泡体积变化情况;知道了气泡体积变化情况,就可以根据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分析得出气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得出气泡所受浮力变化情况.由于气体压强与浮力大小都与气泡的体积有关,所以分析气泡体积变化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2、(2011•义乌市)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同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A、p甲>p乙 C、p甲=p乙

B、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考点:压强大小比较;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液体压强,可以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分析得出. 解答:解:两个圆柱形容器中盛的是同种液体,液体的密度是一定的; 由图可知,两个容器中液体的深度是相同的;

液体密度相同,深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液体压强就是相同的,即P甲=P乙.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利用液体密度的计算公式来判断压强的方法,考查的方式比较直接,是一道基础题.

3、(2011•盐城)今年 4月,水下考古队员从“南澳Ⅰ号”沉船上将明代瓷碗打捞出水面.碗在海里上升的过程中(

A、水只对碗的外壁有压强 C、水对碗的压强逐渐变大 B、水只对碗的内壁有压强 D、水对碗的压强逐渐变小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应用题。

分析:要分析碗在海里上升的过程中受到的压强如何变化,应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思考它的深度是如何变化的,从而确定出压强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之一:同种液体,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碗在海里上升的过程中,海水的密度不变但碗所处

的深度逐渐减小,由此水对碗的压强将逐渐变小,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察液体压强的特点,要求学生会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2011•烟台)如图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ρ甲>ρ乙 C、F甲>F乙 B、ρ甲<ρ乙 D、F甲<F乙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应用题。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悬浮;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漂浮在液面上. 要知道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相等.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解答:解:鸡蛋在甲盐水中悬浮,所以鸡蛋的密度等于甲盐水的密度;在乙盐水中漂浮,所以鸡蛋的密度小于乙盐水的密度.因此乙的密度大于甲的密度.所以A错误,B正确.

鸡蛋在甲中悬浮,所以此时浮力等于重力;在乙中漂浮,浮力也等于重力,因此在甲和乙中所受浮力相等,所以CD都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浮沉条件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物体浮沉情况与密度的关系.同时要搞清不同状态下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5、(2011•咸宁)在一个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轻轻放入一个实心小球后,溢出了100g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水的密度为1.0g/cm)(

A、小球的体积肯定不会大于100cm

3

33B、小球的体积肯定等于100cm

D、如果小球的体积大于100cm,它的质量一定大于100g

33C、如果小球的体积大于100cm,它的质量一定等于100g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

分析:容器装满水,轻轻放入一小球后,有三种情况:漂浮,F浮=G排=G球;m排=m球=100g,V>100cm; 悬浮:F浮=G排=G球;m排=m球=100g,V=100cm;

下沉:F浮=G排<G球;m排=100g<m球,V=100cm;从中可以得出答案:m球≥100g 解答:解:V排=V溢===100cm;

33

33轻轻放入小球后,有三种情况:

(1)漂浮:∵F浮=G排=G球;m排=m球=100g,V>100cm; (2)悬浮:∵F浮=G排=G球;m排=m球=100g,V=100cm; (3)下沉:∵F浮=G排<G球;m排=100g<m球,V=100cm;

可见:m球≥100g,A错;若小球质量大于100g,G球>G排=F浮,将下沉,V=100cm;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分析时要考虑三种情况:漂浮、下沉、悬浮,再利用浮沉条件:F浮>G,物体上浮(最后漂浮F浮=G),F浮<G,物体下沉,F浮=G,物体悬浮.

6、(2011•兰州)分别用木头、铜、铁制成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放入水中,三个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3333

A、甲小球一定是空心的

C、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 B、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悬浮;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漂浮在液面上.

解答:解:甲是木球,木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木球要漂浮在水面上.若木球是空心的,也会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木球也有可能是空心的.但不一定,所以A说法错误.

乙是铜球,铜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应沉于水底,而乙球悬浮在水中,所以乙球一定是空心的.所以B说法正确.

丙是铁球,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应沉于水底.所以乙球可能是实心.但若是空心,但空心部分不大,也有可能沉于水底,所以丙球有可能是空心的.所以C说法错误,D也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一定要注意搞清物体的浮沉密度之间的关系.知道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决定了物体的浮沉.

7、(2011•福州)小竹将质量为120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了100cm的水,则物体(

)(g取10N/kg)

A、漂浮在水面上 B、悬浮在水中 D、受到1.2N的浮力 C、沉在溢水杯底部

3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力. 同时要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 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若受到浮力大于重力,则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上.此时,浮力等于重力. 若受到浮力等于重力,则悬浮.此时浮力等于重力. 若受到浮力小于重力,则下沉到液底.此时浮力小于重力.

解答:解:由题意知物体的重力为:G物=m物g=120×10kg×10N/kg=1.2N. 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G排=ρ水gV排=10kg/m×10N/kg×100×10m=1N. 因为浮力小于重力,所以物体最后沉在水杯底部.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重力的计算、浮力的计算,同时还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关键是搞清物体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8、(2011•株洲)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3

3﹣6

﹣3

3 A、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来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

力,用公式表示即F浮=ρ液gV排.根据公式可知,浮力大小与V排有关,所以要判断这三个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关系,就需要看这三个物体在水中的V排大小关系.

解答:解:因为甲、乙、丙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且都浸没在水中,所以这三个物体在水中的V排都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这三个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都相同,即F甲=F乙=F丙.

故选 C.

点评:不少学生受了上浮、下沉的影响,误以为上浮是因为浮力大、下沉是因为浮力小.这里要注意的是:物体的浮沉条件是由物体的浮力和重力共同决定的,上浮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下沉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解答本题不要根据上浮、下沉去判断它们的浮力大小,而应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去分析.

9、(2011•深圳)质量为120g的匀质的长方体物体,长、宽、高分别是5cm、4cm、3cm,在10N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了1m(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g取10N/Kg)(

A、该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B、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D、图中物体对地面产生的最小压强6000Pa C、在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为10J 考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功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A、根据质量为120g,利用长、宽、高计算出其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其密度与水的密度比较即可; B、根据求出的密度,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判断出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C、利用W=FS可求出在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

D、根据物体的质量,利用G=mg求出其重力,此时重力即为压力,再根据P=求出面积最大时的压强即可.

解答:解:A、m=120g,V=5cm×4cm×3cm=60cm,则ρ==

3=2g/cm>ρ水,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3B、因为该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时.该物体将下沉,其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在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为W=FS=10N×1m=10J,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物体重力G=mg=0.12kg×10N/kg=1.2kg,最大面积S=5cm×4cm=20cm=2×10m, P===600Pa.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2﹣

32故选D.

点评: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注意计算时要注意统一使用国际制单位,记住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解题的关键,特别是移动的距离必须是在拉力的作用下移动的.

10、(2011•上海)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是(

A、PA<PB,FA=FB C、PA>PB,FA=FB

B、PA<PB,FA>FB D、PA>PB,FA>FB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重力的计算。 专题:推理法。

分析:由图知,两液面相平,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又知道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可以得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h相同),根据压强公式p=ρgh得出PA、PB的大小关系;对于圆柱形容器,液体对

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自身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p=得出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FA、FB的关系. 解答:解:由图知,容器底面积s甲<s乙, ∵v=sh,液面相平、h相同, ∴v甲<v乙, ∵ρ=,m甲>m乙,

∴两液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

由m甲>m乙,即:ρ甲v甲>ρ乙v乙⇒ρ甲s甲h>ρ乙s乙h,可得: ρ甲s甲>ρ乙s乙;

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然相平,则: ①ρ甲s甲h′>ρ乙s乙h′,即:m甲′>m乙′; 由G=mg可得出:G甲>G乙;

又∵对于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ps=ρghs=ρgv=mg=G, ∴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FA>FB.

②∵p=ρgh,液面仍保持相平(h相同),且ρ甲>ρ乙, ∴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压力和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用好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重的关系(相等)是本题的关键.

11、(2011•山西)有一不吸水木球,其质量为10g,体积为20cm,先把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木球球静止时,溢出水的质量为10g;把它取出擦干,再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溢水杯中,当木球静止时,溢出煤油的质量是(煤油的密度是0.8g/cm)(

A、5g C、10g B、8g D、16g

33考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定量思想。

分析:要算溢出煤油的质量,根据公式m=ρV可知,需要知道溢出煤油的体积,而从题中所给条件来看,我们并不能先算出溢出煤油的体积,所以解答该题不能根据m=ρV来计算,而应该根据浮力知识去分析;

物体浸在液体中会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所以本题只要求出木球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即溢出煤油的重力,就能算出溢出煤油的质量.而要算溢出煤油的重力,根据F浮=G排=ρ液gV排可知,我们还是得需要先算出溢出煤油的体积(溢出煤油的体积取决于木球浸入煤油的体积,而木球浸入的体积又得看木球在煤油中到底是处于什么浮沉状态),所以解答该题只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去分析还是不行;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并且综合物体的浮沉条件去分析了:我们先算出木球的密度,然后通过物体、液体密度比较法判断出木球分别在水中和煤油中处于什么浮沉状态,最后根据浮沉状态和浮力的计算方法进行求解. 解答:解:木球的密度:ρ木===0.5g/cm,

3因为木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木球放在水中时是漂浮的,则F浮=G木,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水, 则:F浮=G排水=G木;

因为木球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小,所以木球放在煤油中也是漂浮的,则F浮′=G木,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油, 则F浮′=G排油=G木,

因此:G排油=G排水,m排油=m排水, 由于m排水=10g,所以m排油=10g. 故选 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先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分析出木球在水中和煤油中的浮沉状态,然后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去分析计算.

选项B的算法是:先根据溢出水的质量10g,算出溢出水的体积为10cm,然后就认为木球放在煤油中时,溢出煤油的体积也为10cm,

33

因此就根据公式m=ρV算出溢出煤油的质量为8g.这种解法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到当木球都在这两种液体中漂浮时,所排开的液体体积是不同的.当然如果一个物体(如铁球)在这两种液体中都下沉时,那么选项B就是正确的;

选项D的算法是:直接根据m=ρV算出溢出煤油的质量,V取的是木球的体积.这种解法错误的原因也是没有考虑木球在煤油中的浮沉状态,主观认为木球就是浸没在煤油中的.

12、(2011•贺州)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将木块A和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A、B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设细绳的重量和体积不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较大

B、甲图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较小

D、甲图木块受到的重力大于乙图木块受到的重力 C、甲、乙图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相等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木块A和金属块B在甲、乙两图中都是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们的总重力,甲、乙两种情况中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求出木块下表面所受压强的大小.

解答:解:由图可知木块A和金属块B在甲、乙两图中都是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们的总重力,甲、乙两种情况中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相等;

则甲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等于乙图中金属块B和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和,所以甲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大于乙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甲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大于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所以甲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大于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受液体压强大小的比较,关键是分析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还要会灵活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13、(2010•泰安)将同一个正方体物体先后放入a、b、c三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三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

C、液体的密度ρa>ρb>ρc

B、在三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相等

D、在三种液体中,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已知物体在液体中浸入的体积和深度,根据浮力公式可求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根据公式P=ρgh可求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解答:解:因为物体在a中悬浮;在b、c中漂浮,所以所受浮力相等;故A正确;B错误;

由图中可以看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最大的是在a中;其次是b、c;因为所受浮力相等;根据公式F浮=ρgV排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这种液体的密度越小;所以液体密度最小的是a;其次是b、c;故C错误;

物体下表面在a中的深度最大;a的密度最小;根据公式P=ρgh无法判断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浮力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知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

14、(2010•上海)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是(

A、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

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D、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推理法。

分析:知道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液体压强公式知道两容器里的液体密度相同;而对圆柱形直壁容器底的压力F=ps=ρghs=ρvg=mg,可知未放小球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关系.现在知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从而得出放入A后排开的液体重要大于放入B后排开的液体重,从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hA=hB,pA=pB, ∴液体密度:ρA=ρB; ∵F=ps=ρghs=ρvg=mg,

∴未放入小球时,液体对A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液体对B容器底的压力;

现在,将小球浸没于水中后,液体对A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对B容器底的压力; 要求A排开液体重要比B排开液体重大,即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故选D.

点评:对圆柱形直壁容器,知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ps=ρghs=ρvg=mg是本题的关键.

15、(2010•山西)把质量相等的两块橡皮泥分别捏成实心球状和碗状,轻轻放到水面,静止之后,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如图所示,则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A、F>F碗

C、F球=F碗 B、F球<F碗 D、F球≥F碗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推理法。

分析: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受到的浮力F球<G;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F碗=G;而碗状和实心球状的橡皮泥受到的重力相同,据此判断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 ∴实心球橡皮泥受到的浮力:

F球<G,﹣﹣﹣﹣﹣﹣﹣﹣﹣﹣﹣﹣﹣﹣﹣﹣﹣﹣﹣﹣﹣﹣﹣① ∵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 ∴碗状橡皮泥受到的浮力:

F碗=G,﹣﹣﹣﹣﹣﹣﹣﹣﹣﹣﹣﹣﹣﹣﹣﹣﹣﹣﹣﹣﹣﹣﹣﹣② 由①②可得: F球<F碗.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确定碗状和实心球状的橡皮泥受到的重力相同是本题的关键.

16、(2010•泉州)如图所示,把一个马铃薯放入浓盐水中,马铃薯处于漂浮状态,如果将水面以上的部分切去,则剩下部分的马铃薯将会(

A、漂浮

C、下沉 B、悬浮 D、不能判断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马铃薯与水的密度关系,而切去一部分后马铃薯的密度不变,故可知答案.

解答:解:马铃薯处于漂浮状态,则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马铃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切去一半后马铃薯的密度不变,故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马铃薯将仍处于漂浮状态. 故选A.

点评: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由合力表述,也可由密度描述,在做题时应灵活选择描述方式.

17、(2010•攀枝花)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内盛满了水,轻轻放入一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了100g水,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g=10N/kg)(

A、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一定增大

C、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cm

3B、小球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1N D、小球的质量一定等于100g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专题:推理法。

分析:小球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溢出了100g(排开水的质量),水深不变,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水对烧杯底的压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小球受浮力;但有三种可能:①下沉,F浮<G木;②悬浮,F浮=G木;③漂浮,F浮=G木,V球>V排.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大烧杯内盛满水,轻轻放入一小球后,水溢出,但水深h不变,由p=ρgh可知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不变,故A错; B、F浮=G排=m排g=0.1kg×10N/kg=1N,故B正确; C、如果小球漂浮在水面上,F浮=G木,

V球>V排=100cm.故C错;

D、如果小球下沉,∵F浮=1N<G木,∴m木>100g,故D错. 故选B.

点评:能利用好小球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的三种可能(①下沉,F浮<G木;②悬浮,F浮=G木;③漂浮,F浮=G木)是本题的关键.

18、(2010•南京)把一个质量为30g、体积为50cm的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C、溢出水的质量为5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B、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D、溢出水的质量为5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33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密度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推理法。

分析:知道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物块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比较,确定在水中存在的状态,是下沉在水底、悬浮还是漂浮?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解:(1)∵物块的密度:

<ρ水,

∴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将漂浮. (2)∵物块漂浮,

∴F浮=G排=G物,即:m排g=m物g, ∴m排=m物=30g,

所以溢出水的质量为30g;

(3)∵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物块漂浮,水深h不变, ∴由P=ρgh可知,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漂浮条件、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点多,比较复杂,特别对“F浮=G排=G物”(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条件综合使用)要注意灵活使用.

19、(2010•连云港)如图,冰漂浮在水面上,沉于酒精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受到水的浮力大于冰的重力大小

B、冰受到水的浮力等于冰的重力大小 D、冰受到酒精的浮力大于冰的重力大小 C、冰受到酒精的浮力等于冰的重力大小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当物体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漂浮或悬浮于液体中,当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沉底.

解答:解:冰漂浮于水面上,故说明冰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则在酒精中时沉底说明所受浮力小于重力;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属基础题目.

20、(2010•兰州)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A、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B静止时,三个容器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相比较,正确的是(

A、P甲>P乙>P丙 C、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丙 D、P甲=P乙=P丙

考点:压强大小比较;液体的压强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木块A和金属块B在甲、乙两图中都是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们的总重力,甲、乙两种情况中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图丙中木块A处于漂浮状态,木块A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金属块B下沉,金属块B受到的浮力小于金属块的重力,则图丙中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小于它们的重力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他们排开水的体积的大小,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求出木块下表面所受压强的大小.

解答:解:由图可知木块A和金属块B在甲、乙两图中都是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们的总重力,甲、乙两种情况中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则甲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等于乙图中金属块B和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和,所以甲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大于乙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甲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大于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所以甲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大于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

由图丙可知,图丙中木块A处于漂浮状态,木块A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金属块B下沉,金属块B受到的浮力小于金属块的重力,则图丙中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小于它们的重力和,所以丙图中排开水的体积小于乙图中排开水的体积,在乙、丙两种情况下B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所以丙图中A排开水的体积小于乙图中A排开水的体积,所以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大于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所以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大于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受液体压强大小的比较,关键是分析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还要会灵活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21、(2010•北京)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甲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1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2的液体.现将体积相等的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后,物体A悬浮,物体B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此时两容器液面相平.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2、压力为F2.已知物体A与物体B的密度之比为2:3,S乙等于4S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1=P2,F1>F2 C、3P1=P2,6F1=F2 B、P1<P2,12F1=F2 D、P1>P2,F1=4F2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强大小比较;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求形状不规则的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先根据公式P=ρgh求出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再根据公式F=PS求出压力.物体A悬浮,A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ρ1,物体B漂浮,B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又因为B的密度大于A的密度,所以ρ2>ρ1.B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根据公式 F浮=ρ2g=GB=ρBVg 求出B的密度与该液体密度的关系.

解答:解: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1=ρ1gh,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2=ρ2gh, 又因为ρ2>ρ1,所以P2>P1.

根据公式 F浮=ρ2g=GB=ρBVg 可知ρ2=2ρB, 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F1=P1S甲=ρ1ghS甲=ρAghS甲 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F2=P2S乙=ρ2ghS乙=2ρBghS乙, 所以==

=

,即12F1=F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和压力的比较,浮力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各个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对形状不规则的容器求压力应先求压强,因为压力不等于重力,物体漂浮时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悬浮时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22、(2009•郑州)如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从底部缓慢放出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

A、仍能静止 C、向上运动 B、向下运动

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的压强的特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从底部缓慢放出一些水,气球上部水的深度减小,该处水的压强也随着减小,小气球的体积增大,水对小气球的浮力也就增大. 解答:解:气球和铅块处于静止状态,气球和铅块的浮力等于铅块的重力,从底部缓慢放出一些水,上部水的深度减小,该处水的压强也随着减小,小气球的体积增大,水对小气球的浮力也就增大了;这时就会使铅块重力小于气球和铅块的浮力,因而上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浮力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知道气球在水面以下,当水的深度减小时,气球所受压强减小,体积变大,所受浮力变大,这是本题的重点也是难点.

23、(2009•枣庄)如图,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可以肯定的是(

A、F甲<F乙 C、ρ甲<ρ乙 B、F甲>F乙 D、ρ甲>ρ乙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推理法。

分析:鸡蛋在甲液体悬浮、在乙液体漂浮,都属于平衡状态,所以浮力大小都等于其重力大小,所以F甲=F乙,而两者浮力大小相等,V排甲>V棑乙,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ρ甲<ρ乙. 解答:解:∵鸡蛋(重为G)在甲液体悬浮, ∴鸡蛋受到甲液体的浮力:F甲=G, 鸡蛋在乙液体漂浮,

∴鸡蛋受到乙液体的浮力:F乙=G, ∴F甲=F乙,故AB都错; ∵F浮=ρ液v排g,V排甲>V棑乙, ∴ρ甲<ρ乙,故C正确、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时,要同时考虑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ρ液和v排)

24、(2009•丰泽区)在装有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同时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如图,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内液面恰好相平.若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则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是(

A、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分析:放入液体的木块完全相同,由浮沉条件可知两物体所受浮力相等,由浮力公式可知两液体的密度,由压强公式可知对底部的压强.

解答:解:两木块完全相同,它们在液体内都是悬浮的,故受力平衡,即浮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

由于物体在甲中浸入水面的体积比乙中的小,故由F=ρgV,得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由P=ρgh得,由于液面高度相同, 则P甲>P乙.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浮力公式及压强公式,两式要注意区分.

25、(2009•赤峰)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小球分别放在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容器中液体深度不同,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则(

A、甲球的密度大于乙球的密度

C、甲球的密度小于乙球的密度

B、甲球的密度等于乙球的密度 D、甲球、乙球的密度关系无法判断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推理法。

分析:知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A容器中液体深度大于B容器中液体深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得出两容器内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知道甲球漂浮,可知甲球的密度比A容器内液体的密度小;知道乙球悬浮,利用物体的悬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得出乙球密度与B容器内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据此得出甲、乙两球的密度关系. 解答:解:由图知,hA>hB,pA=pB, ∵p=ρgh,

∴两容器内液体密度:

ρA<ρB;﹣﹣﹣﹣﹣﹣﹣﹣﹣﹣﹣﹣﹣﹣① ∵甲球漂浮,

∴ρ甲<ρA,﹣﹣﹣﹣﹣﹣﹣﹣﹣﹣② ∵乙球悬浮,

∴ρ乙=ρB,﹣﹣﹣﹣﹣﹣﹣﹣﹣﹣﹣﹣③ 由①②③得: ρ甲<ρA<ρB=ρ乙,

∴甲球的密度小于乙球的密度.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将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关系与物体的浮沉条件结合(ρ>ρ沉;ρ<ρ液,上浮至漂浮;ρ=ρ液,悬浮)使用更方便.

,下

第15篇: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第一节 压 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简单计算。3.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4.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

5.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及压强的计算。 难点:压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方法:观察、科学探究式 教学用具

压力小桌、沙子、质量为200克的砝码1个(以上器材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钉钉子)

这个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二、新课教学: 一)压力 1.压力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这节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种常见的力――压力,什么是压力?“压”── 即“挤压”的意思, 在实际中,那些现象属于物体对物体的挤压作用呢?

根据以上实例,参照板图,师生共同分析压力的特点.并给出压力的定义.压力:由于物体间的挤压而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力叫做压力.说明:只有在水平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猜想:我们看一个动画,请仔细观察并做好比较。(牛和拖拉机)

牛车和拖拉机对地面都有一个压力,这两个压力的效果相同吗?对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比牛车重的多的拖拉机反而陷不到泥里呢?)对此你有何猜想?

学生猜想:压力效果可能与可能与受力面积、压力大小有关。 学生举例 :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图钉对墙的压力等

3.探究: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现在就让我们利用手边的器材来探究一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吧。

1)介绍器材: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34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压力(填大小或相等)

受力面积(填大小或相等) 压力效果 3)学生交流

分析归纳: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板书) 4.猜一猜

在这个问题中,能否因为A的压力大于B, 就认为A比B压痕深呢? 你能判断出哪种情况下的压痕深吗?(学生说明判断方法)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一定义)。

即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二).压强: (1)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是比较压力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 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显著,也就是压强越大.根据压强的定义可以推导出计算压强的公式.(2)公式: 如果用p表示压强, F表示压力, S表示受力面积.

Fp

S

(3)单位: 压强的单位是“牛每平方米”.在国际单位制中叫做“帕斯卡” 简称“帕”,用符号“Pa”表示。

21帕=1牛/米

2例如: p=300牛/米=300帕.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300牛。教师拿出一张纸放在桌面上,说明纸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1帕,并指出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压强单位.常用单位还有:百帕(hPa)和千帕(kPa)等。

-22例题:桌面上平放一本教科书,书的重量约2.5N,与桌面接触面积约4.7×10m,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学生练习) 三)应用. (1)减小压强的方法

讲述: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强就越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因此需要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你知道人们在造房子时是如何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的吗?(学生讨论)

可见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你还知道哪些通过这种方法来减小压强的例子?(学生举例,履带拖拉机、骆驼、钢轨等此处应多举一些例子)

读图:13.1-4,13.1-6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 (2)增大压强的方法:

一)学生随堂实验:

学生实验,让每一个学生拿一支削尖了的铅笔,用两只手的食指顶住铝笔的两端进行实验,然后找同学利用pFS来解释此现象.

35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由以上学生随堂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 你还知道哪些通过这种方法来增大压强的例子?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读后说一说图中所述的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1.归纳总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3.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教学反思:

36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第二节 液体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课外阅读三峡大坝中的有关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具:演示: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等 学生: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 为什么说有?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直接类比: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 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拟人类比: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4.象征类比:

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

37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适用问题

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的每个液滴的感受?

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臵(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臵的压强也不同。

(五)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六)评估: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

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知识应用: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材料,了解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边阅读,边讨论)。

请一位同学说明什么是连通器?举几个连通器例子。

三、小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8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第三节 大气的压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很大的.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5.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2.渗透等效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爱科学;在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理性思维的成就.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1)桌面上实验器材清单:吸管、集气瓶、去芯的酒精灯、镊子、铁架台、鹌鹑蛋、水槽、大小试管、保温杯(内装热水)、纸杯、缝衣针、硬纸片、塑料吸盘、气球各一个。

(2) 配套多媒体课件一套、罐头一瓶、集气瓶、去芯的酒精灯、镊子、铁架台、鹌鹑蛋、水槽、大小试管、热水瓶各一个、有色水少量、马德堡实验装臵一套。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同学们,今天罗老师先要来当一回魔术师,给大家表演两个魔术。这里有两根内径差不多大的试管,它们重叠起来倒臵后,如果不用手托住,你们猜猜会不会掉?在大试管里注入大半试管的水,将小试管慢慢插入大试管中,这时把两管同时倒立过来,注意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请学生回答:小试管不但不往下掉,还往上升呢。)再来一个:我桌上有一个鹌鹑蛋,大家看好了,现在我要让小烧瓶把蛋整个吞下去。看我变变变,瞧,进去了!刚刚的两个小魔术是不是老师施了魔法呢?不是的,学完“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后,同学就知道为什么了。

讲授新课:同学回忆一下上一章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同理,空气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也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有同学可能会讲,空气本来就看不见、摸不着,我倒是可以通过空气的流动形成的风来知道它的存在,这大气压我怎么知道有没有呢?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过程,介绍半球构造,再请同学抽气后拉半球。大气压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不管抽没抽气,半球外部始终受大气压作用。只不过,抽气前,内外气压值一样,所以显现不出来;抽气后,外界大气压远大于瓶内气压,因而表现出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了。马德堡半球实验能有力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际上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很多,同学利用桌面上给你的器材,动手做几个实验吧。要记得哦,只有内外有气压差,大气压才能显露出来。找找看,你能设计出几个跟大气压有关的实验?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协作,看哪一组想得最多。完成一个记录一个。表格也在桌上。开始。(几分钟后,有代表性地请学生宣读实验记录,并请同学分析实验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

通过刚刚的实验同学发现有的小组用小试管装满水后从水槽中倒提出来水一滴不洒,有的小组用大试管做这个实验结果也一样,那是不是说大气压能无限制地支持任意高度的水柱呢?早在 1640年,在意大利北部佛罗伦萨城,塔斯坎宁大公爵在家里的花园中修建了一座十分精美的喷水池,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水源供给,就在园中挖了一口井,井口离地面足有十多米,并且装上了强有力的抽水机。大公爵和设计师想,在晨曦中喷泉与园内景色相映一定美极了。工程完成后,大公爵选择了吉日邀请了亲朋好友,正式揭幕喷泉。可是十分扫兴,尽管抽水机不停地工作,喷水池却喷不出一滴水来。在实际上,在当时的生产实践中,这类问题不止出现一次。矿工们早就发现无论费多大的努力都不可能把矿井里的水吸到离地面10米以上

39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的地方。喷水池**虽然结束了,但问题却留给了科学家。到底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三年之后,一位青年学者找到了答案,他就是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

因为水银有毒,所以现在在课堂上不做托里拆利实验了。托里拆利也在实验后4年39岁就辞世了,又是一位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科学家。这个实验我们可通过视频录像来了解全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大气压能支持76厘米的水银柱,而水银的密度是水密度的13.6倍,也就是说能支持水柱的高度应为13.6×0.76m,约为10m,如果超过了这个值,则无论用多强劲的抽水机都白搭,而且如果违背了科学,再选良辰吉日都是无稽之谈。

再问同学一个问题:我们人体周围会不会有大气压?有,那为什么没把我们压瘪?同学们都看过电影、电视里的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都要穿着厚厚的宇航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如果不穿,会怎么样?同学们再开动脑筋,找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联想:注射器吸取药液过程、钢笔吸水过程、塑料挂衣钩挂书包。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今天主要认识了大气压的存在,并知道了大气压的大小。回到开始我给同学演示的两个小实验,同学能解释原因吗?同学再想想有没有办法把蛋再完整的给吐出来?启发学生上台操作演示完实验后,告诉学生:大气压虽然可以简称气压,但大气压和气压还是有区别的。严格说起来,大气压只是气压的一种,是外部空气产生的压强;而气压还包括封闭空气产生的压强、水蒸气或其他各种气体产生的压强等。当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鹌鹑蛋就被压出来了。

教学反思:

40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学生个性的培养:

通过参与从生活走向物理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观察物理现象,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初步体验探索问题时的喜悦,领略它的美妙与和谐。

【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班级师生交流。 【教学用具】 1.教师用具

教师自制的如图(1)所示的演示器、漏斗、乒乓球、自制的CAI课件 2.学生用具

乒乓球两个、小木条两根、饮料吸管一支、大号注射器一支、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两张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科学探究要素:提出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学习方法:从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尝试根据经验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图1

师:同学们,请先看一个实验,如图1所示,我打开阀门A,关闭阀门B,让红色的水流入管径粗细不同的透明塑料管,请注意观察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你观察到什么?

学生回答。

师:请看如果我打开阀门B,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师:这时请看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

师:你看高度发现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

师:根据学过的连通器原理,当水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如今当水流动时,小管中水柱的高度却不相同,说明水平管中的深度也就不相同。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 ,也就是说各个粗细管中水的压强就不相同。同学们猜一猜,想一想,这个不相同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请继续看另一个实验,如图2所示,我把乒乓球放在伸平的手掌上,并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请看(说完,松开手掌),看到了什么现象?

41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图2 学生回答。

师:我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师:乒乓球为什么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我们分析看看,乒乓球能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除了受到重力以外,一定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未吹气时没有这个现象,当吹气之后才产生这种现象,同学们再猜一猜,想一想,这个压力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回答。

师:吹气就是气体在流动,那么你们认为与气体的流动有关,是吧? 学生回答。

师:液体和气体,它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两个实验的共同之处是,流体在运动时才导致现象的产生。且我们已猜测流体流动可能与流体的压强存在有某种关系。那么,这可能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

师:我们猜想这种关系无非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小;另一种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反而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反而大。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二、新课教学

科学探究要素: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学习方法:明确探究目的,给定一些器材,由学生选择并设计实验方案,经历实验的过程,来探究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流体的流动速度与压强的关系。同学们的桌子上有乒乓球两个,小木条两根,饮料吸管一支,大号注射器一支,装满水的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两张纸等器材。自由选择器材,做一到二组实验。

这里提示你们,我们可以用嘴吹气产生气流,用注射器喷射水产生水流,通过一些物体的运动状况来分析判断压强大小的变化。

这里提供几个参考实验装臵,请看大屏幕,如图3所示。同学也可以自己设计别的实验方案。

42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图3 科学探究要素: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记录有关实验现象。

师:现在我们的研究活动以小组进行,请大家在小组内积极地讨论、研究方案,积极地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并把你们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全班交流。看看在实验中能发现些什么?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看看哪一小组做得最好?

(学生开始实验、探究、讨论,教师巡视各组的实验情况) 科学探究要素:分析与论证

学习方法:分析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推断,归纳出科学的规律。 师:你们的实验完成了吗? 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进行全班交流,把你所看到的,所想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就按顺序来进行,好不好?声音要大些,那么,第一组开始吧。

估计学生会回答到的几个情况:

(1)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臵第三个图,选择用大号注射器一支,装满水的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作为实验器材,用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上的两只小船间喷射水流,可观察到两只船向中间靠近。

(2)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臵第一个图,把两个乒乓球放在两根小木条上,相对靠近一些,用一支饮料吸管向它们中间吹气,两个乒乓球互相靠近。

(3)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臵第二个图,我们选择在两张纸中间吹气,结果看到两张纸不但没有被吹开反而互向中间靠近。

(4)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臵第四个图,我们把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一端插入水中,向管中间吹气,我们可看到水雾从切口处喷出。我们认为管中间被我们吹气,因此切口处压力变小,底下的大气压就会产生一个力把水往中间压。因此,我们也认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反而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反而大。

……

师:好,非常好!还有没有不按照大屏幕上的实验方案,而设计其他实验方案呢?

师:好,因气流具有不可见性,并且流体不容易任意控制,我们结合同学分析的现象,采用CAI课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操作CAI课件)

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科学探究要素:评估、交流

师:我们一起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评估和交流。

第一、看看实验方法是否存在缺陷,是否需要改进;

二、是否还有其他实验方案也可以实现实验目的;

第三、利用其他比较简单的实验器材是否也能说明问题等。并作为同学们的家庭作业。

教学反思:

43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第五节 浮 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

3.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4.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会判断物体浮沉。

5.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方向,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墨水瓶、烧杯、水、乒乓球(3个)、溶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

2.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

3.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空墨水瓶。墨水瓶受几个力?(两个) 4.两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 5.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一)演示实验

1.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2.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 学生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

演示实验:

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

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 学生实验:

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板书

一、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 ↓ ↓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方向)

44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讨论:

1.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烧杯、钩码,如何测出钩码浸入水中的浮力? (1)先测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G 。

(2)物体浸入水中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3)求浮力

2.浸在液体中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有各种意见) 演示实验:

图1 (1)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放入乒乓球。 问: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会。因为要受到水的浮力)

(2)往塑料瓶里面注水。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 (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为什么呢?) 板书: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3)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观察乒乓球下面积满水时有何现象发生? (现象:乒乓球下积满水时乒乓球会上浮。) (4)将水倒回烧杯,分析原因。

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给它向下的压力。

第二次乒乓球下积满了水,即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而且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乒乓球上浮说明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就是压力产生的原因。>

图2 我们举特例来分析:立方体浸没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

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和面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 问:水给它们的压强是否相等?(相等)

问:水给它们的压力是否相等?(让学生讨论)(压力相等并且方向相反)

分析:(p =ρgh p =F/S S 一定,F =p〃S)但是,上下两表面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据p = F/SF = P〃S,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更大。即>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板书:原因:>

而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这就是浮力。 板书:实质:=-,方向竖直向上。

45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总结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浮力,那么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在水中上浮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

板书:

三、物体的浮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图3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水) 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 (1)当(2)当(3)当板书: =G 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悬浮) >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上升)(上浮) <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下沉)

问: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为什么?(另外受到容器底对它的支持力。)() 问:那么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我们就说物体漂浮在液面上,那么,。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三、总结扩展

(一)本书主要学习三个知识点:

1.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以及如何用实验法测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物体的浮沉条件。

我们要理解、记忆,并且借助实验,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思考:上浮的物体(),上浮至漂浮在液面上()

讨论:物体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的体积能怎样变化?说说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四、布臵作业 教学反思:

46

第16篇:《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4、能在日常生活上灵活运用压强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教学资源

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50克的砝码各一个,细砂,海绵、玻璃杯、铅笔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个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球,接下来叫一个个头最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她只要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必大笑。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播放三幅插图,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感受压力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用大脑去思考.(2)教师记录下几条有关的问题,大致归纳为三个问题:

a当人们在松软的雪地行走时,为什么会在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脚印?有了滑雪板人为什么就能在雪地上自由地滑翔?

b为什么蚊子可以轻易的扎破皮肤,而骆驼却可以在沙漠中行动自如? c同一个物体压在海绵上,为什么海绵的形变程度不同呢? 接着让笔尖压在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疼痛的感觉 教师: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受不同呢? 学生:不一样,笔尖扎的比较疼。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同学们猜测并讨论,同时说明猜想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但一定要用实验验证。

进行课本实验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在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在相同的压力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系。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由此引出压强。

3、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的。 ③单位:牛顿/米2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④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的含义是:1米2的地面受到的压力约1.5×104牛顿。

4、怎样增大压强和减少压强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减少或增大压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呢?

学生:增大压强的时候减少受力面积或增大压力。 学生:减小压强的时候增大受力面积或减小压力。 教师:有没有同学能够举几个例子?

学生:铁轨下的枕木、书包的宽背带、坦克的步履带……

第17篇:《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的前提条,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三、学情分析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的

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六、教学教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

七、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导入新】

在导入新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下到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堂知识进行学习。此时我会说:“同学们,咱们来看这组图片,图片中小红踩着雪橇版在雪地上轻松的行走,而小明显得较为吃力,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深深的陷阱雪地里,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此时并不立马给予答案,交代通过本节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底,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

在讲授新环节,我组织大家进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试验,本着新改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因此在试验开始之前,结合试验工具“海绵,砝码,小桌子”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说明在设计时我们要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此时安排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论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而后根据不同小组的回答,整理得出统一的操作流程。按照设计思路,班级以中线右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其中一个小桌上放一砝码”,班级中线左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一个小桌上放砝码,另一个小桌倒置放砝码”。在此过程我会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经过十分钟的小组探究总结,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并再次展示雪地图片,从而学生很快会理解到受力面积不同,发现雪橇的作用原理。

那么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在此突出强调这是本节学习的主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再次交代根据比值定义法得出公式P=F/S,单位N/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2外,还有专业名称:帕斯卡,并且1Pa=1N/2。

【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环节,本着对忠于教材,回归教材的理解,此时我将结合书上例题,来使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深化理解。并且结合生活实例,比如铺铁轨要用宽大的枕木,来说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

【小结作业】

在小结作业环节,我会采用生生总结,师生总结的方式,来使学生重温本节的知识内容。

最后结合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去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实例我们是采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原理,以此作为小结作业,来深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并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八、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第18篇:压强教案

14.1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压力的基本知识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建立压强的公式,能用压强共识进行定量计算。

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分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了解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二、新课引入

滑雪时,我们要穿上宽大的滑雪板,不穿滑雪板,我们不可能在雪地上飞驰。这是为什么呢?

三、新课教学

1、压力基础知识

滑雪板对雪有力的作用,图钉对墙面有力的作用,滑梯上的小孩对滑梯有力的作用。 问:从力的作用效果考虑,这些力有什么共同点。 (都对接触面有挤压的效果) 我们把这种力称作压力。

压力是重力吗?

(不是,压力的作用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压力:我们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①压力作用在物体表面时,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

例如:书上的两幅图。蝉的口器穿破树皮,骆驼在沙漠上留下脚印,都是压力作用的效果。 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两分钟时间阅读实验部分,之后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甲图和乙图对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哪一个压力作用效果更明显? (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乙图压力作用效果明显。)

丙图和乙图对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哪一个压力作用效果更明显? (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乙图压力作用效果明显。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与压力大小、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

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芭蕾舞演员与大象谁对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呢?

这时压力大小不同,作用面积也不同,如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压强概念: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 压强定义式:PFS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 Pa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压强的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

单位物理意义: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1牛顿”。

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

①在压力相同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 ②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增大压力

③减小受力面积的同时增大压力

例如:钉子要尖锐,斧头要锋利,啄木鸟的嘴很尖,小孩没能把图钉压入墙里面大人能压进去。 减小压强

①在压力相同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 ②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减小压力 ③增大受力面积的同时减小压力

例如:大型拖拉机用履带代替轮胎,在很薄的冰面上走时要把多余东西扔掉。

2

2

第19篇: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压强知识既是对前面所学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整个章节奠定了基础,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本节内容又是初中物理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本身的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改变压强的方法,了解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归纳、实验能力;通过对压强概念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比值定义法;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物理学原理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着统领全章的作用)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形成。(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4、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和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最好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让他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学法:根据以上教法以及我班学生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归纳法,比值定义法,数学推理法。

三、教学过程

1.让学生用吸管插入酸奶杯,体验插入的难易程度引入新课;

2.复习弹力引入压力,详细讲解概念、方向、作用点

先让学生画压力示意图,再画重力示意图,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大小(通过钢尺、砝码实验,让学生明确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的区别),

通过力的三要素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引出也有作用效果:

人站在泥潭里,单脚站立和双脚站立,陷入泥潭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三要素完全一致)。

气球、铅笔实验让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怎样来探究呢?(控制变量)

演示实验,完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3.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压强,让学生明白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学生对所提供的三组情况比较压强大小,从而引出压强定义式;分析单位,得出国际单位帕斯卡,对生活中的报纸对折展开压强的大小进行介绍;

4.典型例题解题过程学生练习并分析、讲解;

现实生活中要增大(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举例(切菜、切肉(磨刀、大刀))

5.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压强的实例(打地基、沙发舒服,沙发变形增大受力面积、注射器),并说出是增大还是减小压强,让学生根据公式分析具体的方法,并把图片拖至各种方法边,一一对应;

6.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四.教学反思

本课成功之处:

1.充分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实验,这是后进生的强项,让他们展示了自已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难心理,照顾了学生的差异。

3.在分析讲解压强的概念、公式时,用类比法步步深入,让学生很自然的接受并理解压强的概念,从而更好的突破了难点。

4.在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的学习中,从公式、现象出发,并结合实例分析,不仅巩固了压强的知识,还进一步落实了“生活——物理——社会”的教育理念。

本课需要改进之处:

1.时间的控制需要加强。

2.课件做得再灵活简洁一些,可以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所以我会加强课件制作的学习,将多媒体技术更好的应用在物理教学中。

由于水平有限,可能有些细节把握的还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当然我会继续努力,恳请您的指导!谢谢!

第20篇:初中液体压强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是3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压强》,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压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讲了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压力和压强的知识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做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对全章有重要的意义.(过渡句)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

二、说学情

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较强的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学生之前已经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是明显的这一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渡句)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五、教学方法

(过渡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以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合作交流法、观察归纳法。·

(过渡句)接下来我将着重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图片:展示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穿与不穿滑雪板站在雪地上,让学生观察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穿滑雪板的人不会陷到雪地里面。再举出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可以在沙漠中行走,而不会陷进沙里,蚊子口器那么小为什么容易刺破皮肤,以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板书)

【设计意图】这样的问题,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带着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我将分别演示两组实验,让学生观察两次实验的现象以及试验中有哪些因素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1)在同一块海绵上放两个小桌,甲的小桌上什么都不放,在乙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2)保持与上一次乙实验相同,丙实验把小桌反过来放在海绵上,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

我将引导学生根据两次实验的现象,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板书)(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并说明:上述实验中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定义为: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板书)并让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P=F/S,单位N/m2。(板书)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有名称:帕斯卡(Pa)(板书),并且1N/m2=1Pa。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这样不仅使他们印象深刻,还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最后讲授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板书),我通过出示一些生活实例的图片:推土机的宽链条、美工篆刻刀的刀头、火车上的破窗锤、火车轨道下面铺设的枕木,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派代表组回答。学生会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说出:推土机的链条和火车轨道下面铺设的枕木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篆刻刀和破窗锤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我将总结: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

新课讲授完,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一道练习题,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解决: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通过这个题目,也能将本节课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在小结时,我会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我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既能让我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在作业环节,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请同学们回去搜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么方式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事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

七、板书设计

(过渡句)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知识点由易到难的排布,重难点突出,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抓住本节课的核心。

初中压强浮力教案模板
《初中压强浮力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