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学前教育学教案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07 06:08:20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前教育学 教案

学前教育学

教案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学产生和演变的阶段

2.记住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与基本思想(重点、难点)

3.识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等相关概念

4.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特点等

5.明确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教学重点:

1、记住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与基本思想

2、识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等相关概念

3、明确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

1、记住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与基本思想

2、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特点等 教学方法:导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

一、孕育阶段(16世纪以前)

(一)中国

背景:在这一时期,学前儿童主要在家中接受早期启蒙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尚未产生。因此,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属学前家庭教育理论的范畴。其中以颜之推、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较为出色。

颜之推

1.家教著作《颜氏家训》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家庭教科书

2.家教思想

(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及早施教)

(2)要爱与教相结合(威严而有慈)

(3)重视环境的影响(风化陶染)

(4)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博习致用)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1.重视蒙养教育

2.要求慎择师友

3.强调学“眼前事”

4.提倡正面教育

(二)国外

1.柏拉图《理想国》

柏拉图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主张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

2.亚里士多德《政治论》

第一个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三)孕育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特点

1.丰富性

2.实践性

3.零散性

二、萌芽阶段(16至18世纪初)

夸美纽斯

1.学前教育著作

《母育学校》: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世界图解》: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第一本儿童插图书

2.学前教育思想

(1)论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2)提出教育顺应自然的原则

(3)强调多给儿童活动机会,认为游戏最适合儿童,重视感观训练,主张直观的教学方法

卢梭《爱弥儿》

1.顺应自然,儿童本位

2.对儿童进行“消极教育”

3.儿童应通过做事来学习,使他对知识的学习有直接的体验

4.对儿童实施身体教育和感官教育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1)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

(2)提倡与实施爱的教育

(3)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

萌芽阶段学前教育学的特点:专门化、完备化、理论化。

三、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半期)

19世纪中叶,学前教育学开始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陈鹤琴: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创建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创立活教育理论

(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3)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五指教学法

五指教学法将课程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文等五项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1.主张“中国化”、“平民化”的学前教育

2.提出“生活教育论”

3.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的首创者

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二)国外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福禄培尔:幼儿教育之父

主要贡献:

1.首创幼儿园;

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恩物;

3.系统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著有《幼儿园教育学》(1862年)、《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年)即《幼儿园书信集》等书。

4.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独立学科

蒙台梭利

1.提出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

2.总结了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重复练习与自由选择

3.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了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

4.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境

(三)初创阶段学前教育学的特点:针对性、系统性、理论性。

四、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之后)

(一)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 特点:理论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

一、研究对象

(一)学前教育现象

(二)学前教育规律

(三)学前教育理论

二、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

(二)有助于掌握具体的教育规律

(三)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改革

(四)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科学的发展

(五)有助于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信念

三、学习学前教育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拓展和利用相关学科知识

学习与思考、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第二章 学前教育的功能与效益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识记学前教育功能与学前教育效益的概念

2.了解学前教育功能与学前教育效益的基本类型

3.分析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与效益(重点)

4.思考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前教育的功能与效益(难点) 教学重点:

分析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与效益 教学难点:

思考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前教育的功能与效益 教学方法:导学 教学过程:

一、学前教育功能的内涵

学前教育的功能是教育的功能在学前阶段的应用,包括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还包括学前教育的衍生功能。

二、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

1.领先性

2.广泛性

3.对象性

4.发展性

5.延后性

三、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

(一)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

(1)是由学前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2)保育具有的新内涵:大健康观

(3)保教结合是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1)婴幼儿具有巨大发展潜能

新生儿已经有初步的感知觉、记忆,新生儿最早的记忆是妈妈抱着吃奶的姿势,出现心理现象的最早时间可以提前到孩子出世之时,甚至更早。表现为:

A、对光和声音刺激的感受性

B、表现出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化的能力

C、强烈地渴求与成人的交往等

(2)人的发展具有关键期

关键期: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从动物的心理研究中提出来的学前期是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如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2-3岁,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如果让儿童生活在外国,用不一年就能学会日常口语。视觉发展关键期:0-4岁,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斜视儿童在4岁之前容易矫正。

(3)良好的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

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学前教育对社会的期望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家庭功能。

四、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一)提高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让每一个儿童从出生开始就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越来越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制定幼儿教育政策和发展方针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

(二)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

学前教育的跨学科性、综合性很强,涉及到的管理部门多、难度大的特点,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监管协调机构或机制。

(三)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

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其途径:

1.师范院校:调整课程设置,加重见习与实习的比重等

2.教育机构:园本培训、专家引领、课题研究、交替上课、案例分析、质量监控等

3.教师本人:通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同伴互助等方式

(四)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

国家财政应该有学前教育的单列经费。政府的出资主要应该办好两件事:

1、举办一定数量的幼儿园;

2、扶持城乡弱势家庭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政府出资办幼儿园,可以引导整个事业的健康发展,体现政府对社会事业的干预和补偿。

(五)多渠道办托幼机构

我国应该贯彻政府、集体、个人一起上,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兴办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提倡和支持举办家庭托儿所,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六)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七)为学前教育立法

近十几年来,我国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但相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全国性法律而言,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在人一生中的地位与作用

2、明确各因素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3、运用相关原理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使其效果达到最优化 教学重点:

明确各因素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相关原理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使其效果达到最优化 教学方法:导学 教学过程:

一、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把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道德规范、期望等传授给儿童,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

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溺爱、专制、民主和放任

(一)家庭教养方式:溺爱

子女表现的特点:比较不成熟、任性、责任感低、附和朋辈、欠缺领导能力

(二)家庭教养方式:专制

子女表现特点:依赖性强、自信心较低、社交技巧较差、好奇心不强

(三)家庭教养方式:民主

管教特点:

1、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

2、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 ;

3、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

子女表现特点:

情绪稳定而乐观;,性格外向;具有强烈的同情心、事业心、责任感和成就感。

(四)家庭教养方式:放任

管教特点:

1、不向儿童提什么要求,与儿童沟通不多

2、父母任孩子自由、不受约束地发展

子女表现特点:略

美国合格父母10条标准

1.孩子在场,父母不吵架

2.不拿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

3.父母之间互相谅解

4.任何时候不对孩子撒谎

5.与孩子之间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要表示欢迎

7.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答复

8.在外人面前不讲孩子的过错

9.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动不动就发脾气

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一)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模仿、认同以及教师的期望和要求

模仿学习的实验

班杜拉首先让儿童看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他们自由活动。结果发现,儿童也学着成人榜样的动作对充气娃娃拳打脚踢。

这说明,对模式的模仿或观察学习与道德行为的获得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1.模仿

榜样只有当它具备以下三种特征时,才能刺激儿童的模仿:

一是教师控制自己的需要、情感冲动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一种”威望”

二是教师真诚的关心、帮助、指导

三是类似性

2.认同

美国研究者认为,认同一般可以分成四种:模仿学习、禁令学习、认同强者、分享体验

3.期望

罗森塔尔效应

启示:家长和教师对孩子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时,孩子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反之,如果主观认定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天生愚笨、后天偷懒、难以造就,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发挥。

(二)幼儿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幼儿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诱导作用

例如,脑重:出生330克,1岁 900克,3岁1000克,6岁开始接近成人脑重 。以后发育速度减慢。

脑的发育需要刺激

如:动物早期经验剥夺的研究

罗森兹韦格等(Rosenzweig et al.):小鼠生存环境对大脑发育的比较研究。一组小鼠被饲养在丰富的环境条件下,这些丰富的环境条件包括:大的笼子,有小梯、轮子、小箱、平台等”玩具”。另一组小鼠则置于单调的环境条件下,每天除了定时有食物供应外,没有丰富的环境刺激。

80天以后,对两组白鼠分别进行解剖。解剖的结果是,成长于丰富环境的白鼠,大脑皮质更重,所含的蛋白质更多,大脑结构比成长于单调环境的白鼠要复杂得多,脑的化学物质也更为丰富。该研究充分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助于动物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 。

动物实验证明,在脑发育的某段时间里,脑视觉区若要得到正常发育,必须积累丰富多样的视觉经验。如果让一只初生小猫呆在黑暗中3-4天,脑的该区域就会退化,如果呆在黑暗中2个月,损伤就是永久性的。严重的刺激剥夺还会影响到整个大脑。家养的宠物与隔离喂养的动物相比,宠物的脑更重,密度更大(Greenough & Black, 1992)。

蒙台梭利认为: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以后直到死亡的总和。

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童年一去不复返。这一时期的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2.幼儿园教育能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良好的幼儿园教育将儿童看作教育的主体,强调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投身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从而促进自我发展。

三、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1.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补偿性教育

2.积极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3.为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

4.为学前儿童提供特定的精神环境

5.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行为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特点。《纲要》要求:”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资料窗

美、日、英和澳大利亚等国社区学前教育都较发达。社区学前教育设施大致有三种:专为儿童设立的,如儿童馆、儿童咨询所、儿童公园等;为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服务的,如图书馆、博物馆、儿童文化中心和各种终生教育中心等;还有所谓”父母教育”,如母亲班、双亲班和家长小组会议等。

社区拥有无限的教育资源

1.自然资源:包括自然风光、景光等,农村的庄稼、田园等

2.社会资源:包括文化资源、社会各种设施资源、体育资源、旅游资源

3.人才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中的人、优秀的人才、各种职业的人才等

第四章 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

图片新闻:育人乎?造”神”乎?

“不到一岁开始学习大学生物学,两年后引入高等数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明确幼儿园的任务;

2.理解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概念、意义、任务和内容;

3.明确并运用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4.运用德育原则和方法,解决学前儿童出现的行为问题等。

教学重点:

1、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明确幼儿园的任务;

2、明确并运用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教学难点:

运用德育原则和方法,解决学前儿童出现的行为问题等。

教学方法:导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学前教育总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1.学前教育总目标 普遍要求

2.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特殊要求

3.短期目标 阶段要求

4.活动目标 具体要求

二、幼儿园的任务

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的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幼儿园工作规程》

即教育儿童、服务家长双重任务

资料窗:日本幼教

日本,除实行全日制和半日制保育以外,还发展临时保育事业,以方便家庭主妇出门临时购物,或为那些母亲突然生病以及有其它紧急情况的儿童提供服务;为未入园儿童及家长提供活动条件;为低龄学童提供放学后的托管服务;开展家长培训和利用假期为社区的各种活动提供服务等。

案例:对”服务家长”的批评与质疑

去年6-7月间,《新民晚报》组织了一次关于”如何开好家长会”的大讨论,其中一些家长发表了批判性挺强的文章。一篇题为《别让家长会走了味》,反映了一些学校把家长会开成暑期办班的”动员会”,”差生家长”的 “批判会”,购买校服、教辅材料的”订货会”。

为《家长会不能”歪了点子”》说了一些引起家长反感的家长会的三种情况:一把家长会开成了”大呼隆”会,没个主题,目的不明。二开成了”评功摆好会”,”广告宣传会”,大讲特讲学校的历史、成绩和远景规划。但家长最想了解的孩子的事,一句也没说。三开成了”资源开发会”和”赞助会”,要求家长 “有钱出钱,没钱出力”,”既为子女着想,又为学校做贡献”。

思考:

两篇文章集中反映的家校关系幼儿园也存在,原因在于:

(1)在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中,学校教育惯于居高临下,向家长发号施令,而忽视家长的权利与需求。

(2)学校作为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并没有让家长获得更多有益的信息,甚至还传递了一些错误信息。

(3)缺少认真的准备。

总之,缺少教育的服务意识。

三、幼儿园工作的原则

(一)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内涵: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育计划、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当以”完整儿童”的培养为指导思想,不能片面追求学前儿童的特长和技能。

目前培养”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完整儿童”是指一个和谐平衡全面发展的儿童,是指其身体的、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道德的整体性发展。

案例:一个”东方神童”的故事

魏永康

2岁识1千多汉字→4岁初中→ 8岁县重点中学→13岁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03年肄业回家。

劝退的理由: 生活不能自理;缺乏交流;知识结构不合理

研究资料:

美国学者推孟曾对天才人物中的150名最成功者和150名最不成功者作了分析,发现两者的主要差别有四方面:

1.取得最后成功的坚持力

2.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的能力

3.自信心和克服自卑感的能力

4.适当的适应能力和实现目标的内驱力。这四个方面的差别,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上。

(二)尊重学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

其次,尊重每个儿童,不搞成见,不偏见 。

第三,促进师幼之间的沟通。

案例一:

有位幼儿园教师带领一个班的小朋友去一个纪念场所参观,进大门之前,她让小朋友排成一列,并规定”后面一个人要看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脑勺”。结果,参观完后,有几个小朋友回到家里,当家长问他们参观看到些什么时,都回答说是”前面一个人的后脑勺”。

——那位教师的本意当然并非如此,她只是担心小朋友走失,便采取了这样一种简单的教育方法,而不去动脑筋费力气,让小朋友既参观好,又不会走失;当然更谈不上去鼓励小朋友们主动探索,大胆提问,积极思考。

案例二:

在美国教育中,教师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大量的鼓励,有的鼓励甚至别出心裁。

一位小学校长很有幽默感,她向孩子宣布,如果全校孩子们能按照她的要求,在一个学年内读够了25000本书,她就去吻一头猪。于是,全校孩子欣喜若狂,拼命地读,为的是看校长如何吻一头猪。

当孩子们完成任务后,校长带着孩子们来到公园,在孩子们的”吻猪”的欢呼声中真的吻了一头猪。此事还上了当地媒介头条新闻。

有人问校长,猪也吻了,下个学年还能用什么方法鼓励孩子读书?她豪放地说,准备租一个热气球,将阅读分最高的孩子升到天上去。

教育是爱的艺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世界上没有别的职业比医生和教师更富有人道性了。师生关系不应是从属、服从、压制的关系,而应当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是双方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关系。”

爱默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三)保教结合的原则

内涵: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学前儿童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他们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具体要求:

1.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

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四)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内涵:教育者在关注全体受教育对象的同时,还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基本要求

1.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2.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3.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

(五)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

内涵:指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中。

基本要求:

1.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2.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指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组织形式,寓教育于游戏中,通过游戏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

2.提供给学前儿童充足的游戏时间

案例

开学的第一天,一大群家长围在贴有班级一周教育活动安排表的幼儿园宣传廊边议论纷纷,园长仔细打听,原来是一些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安排很不满意。有的家长说:”一周就安排上这么几节课,这么多的时间用来游戏,难道我们花钱给孩子上幼儿园是让他到这儿来玩的?”

分析:

把儿童游戏与学习以及儿童的发展对立起来,没有真正认识到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七)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内涵:指充分利用来自各种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经验的学前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各类环境、各种力量的合力作用,将使教育更加开放,更经济,更生动活泼,更有意义。

基本要求

1.让学前儿童真正接触社会

2.让家庭、社区融入幼儿园教育的行列

第二节 学前儿童智育

一、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

学前儿童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前儿童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二、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

1.发展智力的教育

2.初步知识和概念的教育

3.学前儿童求知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

(一)学前儿童智育实施的途径

1.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2.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前儿童自主活动。

(二)实施学前儿童智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处理好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

重视学前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兴趣、求知欲、注意学前儿童知识的结构化

第三节 学前儿童德育

一、学前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道德品质构成的四个基本因素:知、情、意、行

德育过程是是使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

(一)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发展

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知是基础。

学前儿童道德认知的特点

他律性

儿童只是按成人提出的道德准则进行道德判断和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根据自己对道德标准的理解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因此,在这个阶段”服从”就是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特点。

直观性

1.把行为的直观效果,即直接看见的效果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

2.儿童还不能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道德判断

情绪性

只要成人说是好的,或自己觉得有兴趣的、对自己有好处的,就认为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

(二)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情,即道德情感。也就是人们对事物的真假、善恶、美丑等所有表示的喜、怒、哀、乐、爱、憎的情绪体验。它是伴随着思想品德的认识而产生和发展并且是转化为思想意志、行为的中间环节,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学前儿童道德情感的特点

不稳定性:学前儿童的喜怒哀乐的变化比较容易、简单

模仿性:往往模仿成人或其他孩子进行道德判断

外露性:学前儿童的喜怒哀乐经常容易表露于外

(三)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形成和发展

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过程中,克服内外的阻力和困难所做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自觉性低、自制力弱、坚持性不强

(四)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按照一定道德规范,对他人和社会做出的反应和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特点是表现在:知行常常脱节;容易反复。

二、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

1.学前儿童德育是全球化时代的需要

2.学前儿童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方向和动力保证

3.学前儿童德育是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特殊需求

三、学前儿童德育的方法

1.说服

即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向学前儿童讲清一些简单的道理,帮助学前儿童分清是非,使学前儿童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并能用这些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方法。

使用说服法的注意事项

(1)说服要结合具体事例,防止抽象、枯燥的说教(针对性、艺术性)

(2)说服要伴随良好的气氛,防止简单、生硬的压服

2.范例

指对学前儿童具有重要教育作用的典型事例,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一种方法。

使用范例的方法进行教育时,应注意两点:

1.教师要为儿童选择和确立积极的范例

2.教师要以身作则

3.评价

指对学前儿童品德行为表现给予肯定或否定。评价是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它能起到控制学前儿童品德发展方向的作用。

运用评价法应注意三点:

1.幼儿园应以表扬、奖励为主

2.表扬奖励、批评惩罚必须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3.运用评价法要适时适度

第五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2、领会幼儿园各种活动的组织要领;

3、能够组织各种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4、明确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种类及其作用。教学重点:

1、领会幼儿园各种活动的组织要领

2、明确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能够组织各种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教学方法:导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

幼儿园中的教学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一)思想性原则

指在幼儿园全部教学活动中,必须向儿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启蒙教育,贯彻完成幼儿园德育的任务

贯彻思想性原则的要求

1.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

2.教师应结合知识的传授,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向儿童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是正确的、可靠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切实可行的。

贯彻科学性原则的要求

1.选择正确的符合儿童全面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

2.教师对知识的介绍、说明、讲解、分析、举例等必须准确无误,以有利于儿童形成科学的概念

3.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教学

(三)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利用儿童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吸引儿童注意力,丰富儿童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取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

主要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 模具直观 电化教育直观 语言直观 动作直观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使用需要注意:

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直观手段

直观手段的运用要以教学为主,它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不是目的

(四)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引导儿童积极思考,提高儿童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应注意:

1.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儿童注意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

2.组织安排儿童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育于具体、生动、形象与兴致勃勃的活动之中

3.培养儿童初步的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调动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五)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使各教学环节充满趣味,以引起儿童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要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贯彻趣味性原则的要求:

1.必须结合儿童特点进行,以活动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趣味性来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积极性

2.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

(一)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准备

1.学期计划

(1)学前儿童情况的简要分析,包括完成上学期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

(2)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要求

(3)本学期各科教育、教学的内容和进度

2.编写活动方案

(1)钻研教材,确定教学要求

(2)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具

(3)制订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的内容: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二)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开始部分,教师主要应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引起儿童学习的兴趣,向儿童提出学习任务,使儿童知道学什么,应该怎样学。

基本部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教师的任务是有步骤地组织儿童学习新教材或复习旧教材,完成教学任务。

结束部分应有活泼、愉快的气氛,教师要小结这次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儿童的学习态度,提出新的要求,引起他们再学习的愿望。

(三)各年龄班学前儿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和组织

1.小班

在儿童刚入园的两周内,教师可以把儿童分成小组进行教学活动,开始集体教学活动时,时间要短 。教学时应尽量让儿童观察实物,多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法。

2.中班

课堂教学活动的次数要适当增多,时间要适当延长,教师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要求他们认真听,并且学会复述。教师对儿童的作业应进行评价。

3.大班

课堂教学活动内容要丰富、充实,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每次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要延长,逐渐接近于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教学方法上,要逐渐减少游戏的成分,增加运用语言讲解的成分。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脑力劳动的习惯和必要的自制力和坚持性。

(四)课堂教学活动评定

1.课堂教学活动目的具体明确,教材内容深浅恰当

2.正确贯彻教学原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3.教师与儿童双方积极活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六章 幼儿园环境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幼儿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2、识记幼儿园环境、幼儿园心理环境、幼儿园物理环境等概念;

3、熟悉幼儿园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

4、运用相关理论结合幼儿园实际创设一个适合儿童的环境。教学重点:

熟悉幼儿园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 教学难点:

运用相关理论结合幼儿园实际创设一个适合儿童的环境 教学方法:导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设计概述

一、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

(一)制约作用:影响学前儿童的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向

(二)启迪作用:引导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三)激励作用:强化学前儿童的积极态度

(四)调节作用:平衡学前儿童的情绪

二、幼儿园环境的概念与类型

(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幼儿园环境包括广义的环境和狭义的环境

广义的环境指学前儿童自身以外的,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或者受学前儿童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

前者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后者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则是指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二)幼儿园环境的类型

从环境的性质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主要分为两大类: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

三、幼儿园良好环境的标准

(一)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

熟悉的环境、舒适的环境、富有新意的环境、贴近自然的环境、满足活动需要的环境、具有鼓励作用的环境。我国幼儿园良好环境的标准:

(1)安全和健康

(2)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3)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力

(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5)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6)有利于教师的管理 (7)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

一、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内涵与特点

(一)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内涵

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

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

(二)幼儿园心理环境的特点:教育性、可控性、隐蔽性、复杂性。

二、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树立科学的儿童和教育观,就是要对学前儿童有真挚的爱,与学前儿童有良好的沟通,知道儿童的需要和想法,并让儿童理解教师的要求及标准。

(二)发展性原则

指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主要包括:情感发展的需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1.情感发展的需要包括:

(1)建立友谊的需要;(2)提供支持的需要;(3)给予理解的需要。

2.心理发展的需要:3-6岁的儿童,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是:

(1)具体形象思维代替感知动作思维;(2)独立性倾向日益明显

(三)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强调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过程是学前儿童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具体要求:

1.避免教师中心主义

2.培养学前儿童的主体意识

(四)开放性原则

一是指教师应该具有开放的心态来设计幼儿园的心理环境。

二是指设计幼儿园心理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环境系统。

三、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一)创设优美、整洁的幼儿园物理环境,要求:

首先应该符合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

其次在环境的布置上应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和教育化。

(二)创设幼儿园成人之间和谐的精神环境

首先园长应该了解教职工的能力和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各人的长处,知人善用;

其次园长应该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科学的奖惩及管理制度;

再次倡导在教职员工间建立文明的行为规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

(三)建立安全、温暖、互相信任的师幼关系

首先教师应该热爱并尊重儿童;

其次教师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影响。

(四)建立学前儿童之间良好的同伴关系

(1)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儿童,同时应采用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2)积极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尤其是集体游戏 (3)教给学前儿童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知识和方法

第三节 幼儿园物理环境的设计

主要指的是幼儿园为满足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为促进其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

以墙饰为例

指儿童在幼儿园内所能接触的所有墙体的环境创设

墙饰是幼儿园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墙饰是幼儿园的脸谱

体现幼儿园教育理念

展示园所特色

儿童的“第三位教师”

墙饰创设的误区:;重美观精致轻实际功效;重教师布置、轻幼儿参与;长时间不更换。 墙饰陈设指南:注重实效;注重生成;注重关联;注重参与。

第六章 幼儿园环境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幼儿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2、识记幼儿园环境、幼儿园心理环境、幼儿园物理环境等概念;

3、熟悉幼儿园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

4、运用相关理论结合幼儿园实际创设一个适合儿童的环境。教学重点:

熟悉幼儿园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 教学难点:

运用相关理论结合幼儿园实际创设一个适合儿童的环境 教学方法:导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设计概述

一、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

(一)制约作用:影响学前儿童的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向

(二)启迪作用:引导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三)激励作用:强化学前儿童的积极态度

(四)调节作用:平衡学前儿童的情绪

二、幼儿园环境的概念与类型

(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幼儿园环境包括广义的环境和狭义的环境

广义的环境指学前儿童自身以外的,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或者受学前儿童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

前者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后者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则是指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二)幼儿园环境的类型

从环境的性质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主要分为两大类: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

三、幼儿园良好环境的标准

(一)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

熟悉的环境、舒适的环境、富有新意的环境、贴近自然的环境、满足活动需要的环境、具有鼓励作用的环境。我国幼儿园良好环境的标准:

(1)安全和健康

(2)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3)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力

(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5)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6)有利于教师的管理 (7)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

一、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内涵与特点

(一)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内涵

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

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

(二)幼儿园心理环境的特点:教育性、可控性、隐蔽性、复杂性。

二、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树立科学的儿童和教育观,就是要对学前儿童有真挚的爱,与学前儿童有良好的沟通,知道儿童的需要和想法,并让儿童理解教师的要求及标准。

(二)发展性原则

指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主要包括:情感发展的需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1.情感发展的需要包括:

(1)建立友谊的需要;(2)提供支持的需要;(3)给予理解的需要。

2.心理发展的需要:3-6岁的儿童,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是:

(1)具体形象思维代替感知动作思维;(2)独立性倾向日益明显

(三)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强调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过程是学前儿童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具体要求:

1.避免教师中心主义

2.培养学前儿童的主体意识

(四)开放性原则

一是指教师应该具有开放的心态来设计幼儿园的心理环境。

二是指设计幼儿园心理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环境系统。

三、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一)创设优美、整洁的幼儿园物理环境,要求:

首先应该符合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

其次在环境的布置上应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和教育化。

(二)创设幼儿园成人之间和谐的精神环境

首先园长应该了解教职工的能力和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各人的长处,知人善用;

其次园长应该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科学的奖惩及管理制度;

再次倡导在教职员工间建立文明的行为规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

(三)建立安全、温暖、互相信任的师幼关系

首先教师应该热爱并尊重儿童;

其次教师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影响。

(四)建立学前儿童之间良好的同伴关系

(1)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儿童,同时应采用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2)积极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尤其是集体游戏 (3)教给学前儿童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知识和方法

第三节 幼儿园物理环境的设计

主要指的是幼儿园为满足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为促进其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

以墙饰为例

指儿童在幼儿园内所能接触的所有墙体的环境创设

墙饰是幼儿园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墙饰是幼儿园的脸谱

体现幼儿园教育理念

展示园所特色

儿童的“第三位教师”

墙饰创设的误区:;重美观精致轻实际功效;重教师布置、轻幼儿参与;长时间不更换。 墙饰陈设指南:注重实效;注重生成;注重关联;注重参与。

第七章 幼儿园教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幼儿园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明确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重点)

3、根据相关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明确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

2、根据相关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

根据相关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教学方法:导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角色

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角色:

指导者、心灵的工程师、养护者、沟通社会的中介者、教师是研究者。

从时代要求看

从教育对象看 从教育过程看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技能

一、观察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观察能力是指教师对周围事物,主要是对教育对象(学生)由外表到内心的认识能力。

(二)观察能力的作用

1.促进有效教学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

(三)教师观察能力的特点

迅速而准确

细致而深入

全面而客观

(四)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

1.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

2.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

3.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4.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

二、沟通能力

(一)沟通能力的基本构成

1.目光沟通

2.动作沟通

3.语言沟通

4.面部表情沟通

(二)教师的沟通技巧

1.熟记儿童的名字

2.选用适当的语言

3.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

4.语调语速要适当

5.语气要和善

6.善于倾听

7.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

(三)培养沟通能力的方法

1.提高语言素养

2.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

3.多参加集体活动

三、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一)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内涵

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在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倾向。

(二)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基本要素

1.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

2.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3.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三)培养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途径

1.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

2.经常向教学行家学习3.从事教学研究活动

第三节 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

一、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成长

(一)同伴互助的内涵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二)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

对话,协作,帮助

二、基于“反思日记”的教师成长

(一)反思日记的内涵

“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二)反思日记的类型

1.自传叙事

2.教学叙事

3.生活叙事

(三)反思日记表述方式

1.叙事为主,夹“叙”夹“议”

2.基于生活,超越生活

三、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师成长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环节

第八章 幼儿园的家庭与社区工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3、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意义;

4、运用幼儿园和家庭、社区合作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1、熟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运用幼儿园和家庭、社区合作的方法。教学方法:导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幼儿园的家庭工作

一、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

案例:

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捕、被判刑的。

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的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

分析:

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

“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柏拉图

“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

----马卡连柯

(三)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案例:书本是甜的

在犹太人的家里,小孩子稍稍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是,书本是甜的。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

可见,不同的家庭教育会对学前儿童产生不同的影响,适宜的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案例:撒切尔夫人的成长历程

撒切尔夫人5岁时,她的父亲罗伯茨就教导女儿:凡事要有主见,用自己的大脑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撒切尔夫人早年生活清淡艰苦,家里没有洗澡间、自来热水和室内厕所,她没有值钱的东西,难得看一次电影或戏剧。这并不是罗伯茨没有钱,而是他执意为女儿创造一种节俭朴素、拼搏向上、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氛围。

正是罗伯茨对女儿独立人格、坚毅个性的培养,才使撒切尔夫人最终成为一位连任三届英国首相、执政十二年,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与“撒切尔主义”的创始人。

家庭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的影响日积月累地作用于儿童身心,并引起他们的行为反应,塑造出各个儿童特有的个性特征。

二、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必要性

教育目的的计划性与随机性

教育对象的集体与个人

长幼关系的权威性与亲情化

三、幼儿园与家庭衔接中的问题

(一)家长方面

1.认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没有衔接的必要

2.认为教师是权威,自己无法参与

3.没有时间与教师沟通

(二)幼儿园方面

1.盲目迎合家长

2.利用家长

3.排斥家长

4.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

四、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内容

(一)了解学前儿童的家庭及在家表现情况

(二)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三)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

(四)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五)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

案例:英国保育学校的家长参与活动

一幼儿母亲来到学校,组织一组幼儿开展食品制作活动---制作三明治。家长准备好面包、黄油、奶酪等,孩子们只要把材料放好就可以了。孩子们很有兴趣地做着,家长指导和讲解。最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把作品带回家,教做三明治的家长体会了老师的辛苦。

五、幼儿园与家庭衔接方法

(一)个别联系方式

个别谈话与家长咨询:家庭访问、书面联系

(二)集体联系方式

家长会

家长开放日

家长接待室或父母育儿橱窗

家长座谈会等

六、家园相互合作的原则

平等尊重

注重沟通艺术

一视同仁

第九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幼儿园入小学---儿童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

联合国的有关资料提出:“儿童要为入学做好准备,学校要为儿童做好准备。”

西方国家几项大型的追踪研究,如“开端计划”和“高瞻学前教育方案(High/scopeproject)的研究也证明,学前教育能让儿童的小学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对儿童实施学前教育会大大提高他们中、小学时的学习成绩和智力。

“受过幼儿教育的孩子与没有受过这一教育的孩子相比,往往更能顺利入学,过早辍学的可能性也少得多”;“学前教育的不足或缺乏这种教育,均可严重地影响终身教育的顺利进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引子:贝贝妈妈的困惑

贝贝刚满六岁,进入小学才几天。这天妈妈送她去上学,进教室后,贝贝一直紧张不安,坐在角落里,吸着手指头,老师认为贝贝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准备好上小学,她告诉贝贝妈妈,贝贝在同学面前很不自在,好像总是很不开心,很多时间不能专心听,遇到不会做的事就发急,或干脆放弃不做了!

而妈妈对女儿的表现很不解,她对班级老师说:“怎么回事呢?我不明白上学怎么就这么难!为了上小学,她在幼儿园学了很多东西呀,字母倒背如流,从1数到100,会写自己的名字,还会认很多字呢!怎么就没有作好入学准备了呢?”

思考:

1.聪聪入学时掌握的知识远远没有贝贝多,为什么老师说贝贝没有作好入学准备而聪聪已经准备好学习了呢?

2.什么是科学意义上的幼小衔接?

3.入学准备要做哪些工作?

聪聪也是六岁,与贝贝同班,他并不如贝贝学得多,只会从1数到20,26个字母还时有混淆。今天是他上学的第三天,他轻松愉快地与妈妈说再见后,就轻快地走向他的同学说:“你们在玩什么呢?我可以加入进来吗?”老师很快就发现他对学知识有强烈的渴望,总是积极地尝试新东西,做得不好也愿意试试,老师为这个孩子的自信感到欣慰,在心里感叹到:“嗯!这孩子已经准备好学习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重要性;

2.明确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3.掌握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教学重点:

1、明确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2、掌握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基本方法与途径。教学难点:

掌握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教学方法:导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意义

一、什么是幼小衔接

衔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邻近的教育阶段,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做准备,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很多父母在孩子入学前很重视写字技能和计算技能的训练,总是让自己的孩子多做一些习题,多写几个字,而不注意其他方面尤其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准备。科研证明: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表现出来的任务意识以及主动性和独立性,对他今后的语文和数学成绩的影响是突出、明显的。

衔接是儿童体、智、德、美等全面准备

一、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社会要求变化;生活制度变化;师生关系变化;生活环境变化;教育内容变化;教学方法变化。

以上六个方面适应不良现象,会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

二、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意义

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过渡期的存在

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儿童的长远发展

第二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

指不能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也就是说,要以儿童的长远发展为目标,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

二、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原则

指幼小衔接工作应当从学前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进行,不应仅偏重某一方面。

三、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原则

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提前让学前儿童学习小学的教材;二是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学前儿童

四、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原则

指幼儿园教育应和社区、家庭、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第三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内容与途径

一、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

1.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1)培养主动性

(2)培养独立性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

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3)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二、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途径

1.日常生活

2.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

3.其它各领域的教学活动

推荐第2篇:《学前教育学》1教案

上课时间:2012年7月10日上午(四课时)

上课内容:《学前教育学》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学前儿童观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教育思想的产生,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和发展简单史。2.正确理解学前儿童观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点名。

2.向学生说明教材的总体内容。3.提一些学习的要求。

二、讲授新课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及界定

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幼儿。

(二)学校教育的机构及形式:胎儿学校、托儿所、幼儿园、托幼园所一体化、幼儿班、儿童福利院、SOS国际儿童村、家庭教育。

(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对象: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内容:儿童观的演变与发展、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价、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与实施、幼儿游戏的价值与指导、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幼儿教师的素养与培训。

第二节: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产生:

1、最初出现在古代欧洲一些哲学家的著作之中,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等。

2、学前教育思想较集中地反映在众多教育家的教育论著中,如: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1 福禄培尔的教育理论,影响了整个欧洲及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 1.他指出学前教育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2.他指出学前教育要全面。

3.他指出学前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4.他指出学前教育要注意游戏化。 5.他指出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对世界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她指出,学前教育在确定自身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之前,只有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不压抑、不损害儿童潜在的能力,使儿童按其本身的规律发展。

2.她认为儿童有发展的需要,为满足和强化这种需要,必须通过自由活动、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陈鹤琴的思想:

1.他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2.他指出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

3.他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儿童成为“体魄强壮、品德良好和智力发达“的祖国幼苗。

4.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5.他提出要对幼儿加以指导。 6.他提出幼儿园要和家庭紧密配合。

第三节: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一)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教育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博览与精读相结合、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预习与复习相结合。

(二)研究学前教育学的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 学前儿童观

第一节 儿童观的界说

(一)儿童观的概念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二)儿童观的种类 1.儿童是“小大人”。 2.儿童是“白板”。 3.儿童是“有罪的”。 4.儿童是“花草树木”。 5.儿童是“私有财产”。 6.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7.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第二节 儿童权利的扩大与保护

(一)儿童权利的国际认识

1.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这是第一个主张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文件,重在救济、保护儿童,防止奴役、贩运童工迫使其卖淫等。2.1959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

3.1979年,联合国又发起了“国际儿童年”,继承并发展了联合国大会于1959年提出的儿童权利的基本思想。

4.1989年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1990年正式生效。

(二)儿童权利的中国承诺

1.1991年国务院通过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2.1992年,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3.1993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1996年发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

(三)儿童权利的保障与实施。

3 1.儿童权利保障的绩效 (1)儿童的生存权。 (2)儿童的发展权。 (3)儿童的教育权。 2.儿童权利保障的困境 (1)儿童的出生权。 (2)儿童的生存权。 (3)儿童的健康权。

第三节 正确儿童观的树立

(一)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

(二)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 1.生物因素是儿童成长的生理基础。2.社会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条件。3.儿童发展潜力要及时挖掘。

4.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5.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1)儿童的发展有性别差异。 (2)儿童的发展有个别差异。 (3)儿童的发展有文化差异。 6.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7.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

三、教师小结。

【布置作业】

复习整理今天的课堂内容

上课时间:2012年7月10日下午(四课时)

上课内容:《学前教育学》第三章 学前教育观

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课程 【教学目标】

1.理解学前教育的价值、目标,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2.理解学前教育课程的内涵、理论、、方案、设计及评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第三章 学前教育观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 1.保证胎儿健康的出生。 2.保证婴儿及时的成长。 3.保证幼儿迅速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二)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发展较快,但存在不少问题: (1)办园(班)条件简陋。 (2)“小学化”现象严重。 (3)“城市化”教育误导。

(4)幼儿园(班)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5)教师专业素质较差。 (6)幼儿发展水平落后。

(三)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1.处于困难条件下的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保护。

2.处于残疾状态下的学前儿童的早期诊断、护理、康复和教育工作也得到了加强。

(四)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5 社区学前教育与托儿所、幼儿园相比,是一种非正规化的学前教育,受到世界学前教育发达国家的普遍关注。

(五)网上学前教育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前教育也出现了新的景象,有的国家已为学前教育机构设立了互联网,我国幼儿园电脑教育也开始发展起来。

(六)学前教育发展的未来

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1.托儿所的保教目标。 2.幼儿园的保教目标。

3.学前教育目标的特点:托儿所更注重儿童的保育工作,幼儿园更注重儿童的教育工作。

(二)中外学前教育目标的比较 1.美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2.法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3.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目标。 4.日本学前教育的目标。

第四节 科学学前教育观的树立

(一)热爱儿童

1.要热爱每一个儿童,既不论其性别、年龄、相貌、发展水平如何,也不论其父母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住房怎样,均一视同仁。2.要关心儿童,爱护儿童。

3.对儿童的爱要讲理智,而不应溺爱。

(二)尊重儿童 1.要信任儿童。 2.要尊重儿童的隐私。

3.要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使每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走路。4.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6 5.要杜绝体罚儿童。

(三)全面教育儿童

(四)寓教于活动之中

1.要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的机会。2.要为儿童提供游戏活动的机会。 3.要为儿童提供教学活动的机会。 4.要为儿童提供劳动活动的机会。

5.要为儿童提供观察、散步、娱乐等方面活动的机会,使儿童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五)教育要儿童化 1.首先体现在内容的选择上。 2.还体现在方法的运用上。

(六)多种教育形式结合

(七)因儿童而施教

(八)争取家庭配合

1.教师要向家长宣传学前教育法规的精神,使家长能正确地理解学前教育。2.教师要利用儿童入所入园的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

3.教师要教给家长一些教育知识,使家长能掌握教育孩子的主动权。4.教师还要帮助家长解决面临的杂症。

5.教师要组织家长一起开展活动,使家长增强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第五节 学前儿童的因材施教

(一)实现角色转换

(二)深入研究儿童 1.教师要亲密接触每个儿童。 2.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儿童。 3.教师要准确标签每个儿童。

(三)构建独特环境

1.营造尊重每个儿童的文化和语言的环境。2.创设发展每个儿童的兴趣和能力的环境。 3.构建促使每个儿童获得进步和成功的环境。

(四)开展小型活动 1.小班化教育。 2.小组教育。 3.个别教育。

(五)考虑儿童的学习方式

(六)利用儿童的强项 1.发现儿童的特色。 2.鼓励儿童的强项。 3.改善儿童的弱项。

(七)实行多元评价 1.多维度横向评价。 2.多视角纵向评价。

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课程

第一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界定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涵义

学前教育课程是教育原则和教育计划相互作用的结晶,它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儿童的学习活动。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 1.分开的学前教育课程。 2.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 3.两种课程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观点 1.成熟社会化的理论。 2.教育训练的理论。

8 3.认知展的理论。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柜架结构 1.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 2.儿童的学习、发展与教学过程。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拟定 1.制定课程大纲。 2.确立课程目标。 3.编排课程的形式。

(四)学前教育课程观的测试 1.试题及内容。 2.答案及评价。

第三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方案

(一)发展儿童认知的课程方案

(二)提高儿童能力的课程方案

(三)陶冶儿童情感的课程方案。

(四)训练儿童行为的课程方案。

(五)协调家园关系的课程方案。

第四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

(一)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原则

1、承认儿童的权利。

2、反映民族特色。

3、面向世界。

4、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5、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

(二)设计学前教育课程内容

1、全面性。

2、启蒙性。

3、社会性。

4、发展性。

5、灵活性。

(三)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策略。

第五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儿童的发展

1、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来评价儿童。

2、教师应对儿童多进行纵向评价。

3、教师应对儿童少进行横向评价。

(二)评价课程的所有环节

1、教师要评价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因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变化。

2、教师要评价课程内容的确定是否考虑到儿童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课程的内容是否适合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3、教师要评价课程形式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既有计划性、稳定性,又有偶发性、灵活性,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教师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复习整理所学内容

10 上课时间:2012年7月11日上午(四课时)

上课内容:《学前教育学》第五章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

第六章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教学目标】

1.理解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内容、理论和实践、设计原则。2.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设计实施、观察与评价主要知识点。 3.理解掌握幼儿园的游戏活动种类、价值及准备。 4.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观察、指导及评价要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第五章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

第一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内容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涵义: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 1.有助于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2.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陶冶。 3.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有助于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5.有助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任务 1.传授粗浅的社会知识。 (1)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 (2)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 (3)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提高基本的社会能力。 (1)广泛开展游戏活动。 (2)充分发挥语言作用。 3.培养科学的社会态度

11 (1)树立模仿范例。 (2)重视情感感染。

(四)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 1.小班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 2.中班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 3.大班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

(五)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过程 1.创设隐蔽性环境。 2.落实重复性任务。 3.运用实践性方法。 4.利用社会性资源。

第二节 幼儿社会化的理论和实践

(一)幼儿社会化的涵义

1.幼儿社会化的界定:主要是指幼儿的道德发展,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发展。2.幼儿社会化的意义。

(二)幼儿社会化的理论 1.统一论。 2.冲突论。 3.互动论。 4.主体论。

(三)幼儿社会化的成因。

1.教师及其教育行为:积极的社会强化、模仿和辨认、期望和要求、特性分类。2.同伴及其相互交往;朋友、互助、冲突、社会地位。

(四)幼儿社会化的内容 1.道德社会化。 2.认知社会化。 3.性别角色社会化。 4.政治社会化。

12 5.职业社会化。

(五)幼儿社会化的特点 1.能动性。 2.强制性。 3.连续性。

(六)幼儿社会化的策略

1.合理安排幼儿园活动:生活活动、交往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2.安排发挥家长的作用。 3.注意挖掘社区潜力。

第三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原则

(二)兼顾幼儿现实生活和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原则。

(三)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与随机教育相互补充的原则。

(四)班内、园内教育与班外、园外教育相互结合的原则。

(五)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的发展相互统一的原则。

(六)面向全体幼儿与注重幼儿个别差异的原则。

第四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策略

(一)主题教育路径:是教师围绕一个主题,来对儿童进行社会领域的教育。

1.内容:儿童中心的主题、季节性的主题、节日性的主题、内容性的主题、全国性的主题、儿童喜欢的主题。

2.步骤:恰当地选择主题、编织全面的主题网络、适时地导入主题、不断地维护主题、发展性地评价主题。

(二)方案教育路径:是一个或更多的儿童主动参与,对社会领域教育中的某个小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或对某个项目进行深入的探讨,因此也叫项目教育路径。

(三)区域教育路径:是教师以活动区的方式布置班级环境,寓社会领域的教育于活动和材料之中;儿童在活动区里自我导向、自由选择、自动探索、自主行动。

(四)旅行教育路径:是教师把儿童带出园外,让儿童直面现实生活,接触真实世界,了解

13 社会中的人、事、物,增强方向感、距离感和位置感,拓宽社会知识和感性经验。

第五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 1.主题教育。 2.节日娱乐活动。 3.参观游览活动。 4.情景表演。 5.实践活动。

(二)非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 1.日常生活活动。 2.各科教育活动。 3.角色游戏活动。 4.交往活动。 5.随机教育。 6.环境影响。

第六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观察与评价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观察 1.观察的意义。 2.观察的内容与形式。 3.观察记录。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

第六章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第一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种类

(一)游戏的界定:游戏是儿童个体发起的活动,是令儿童愉快的、有趣的活动。

(二)游戏的种类

14 1.从教育的作用上分: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2.从教师的指导上分:幼儿自发游戏、规则游戏。

3.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上分:非游戏行为、旁观游戏、独立游戏、平等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4.从儿童认知的发展上分:机能游戏、象征游戏、规则游戏。

第二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一)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

(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三)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四)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五)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六)发展幼儿的美感

第三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准备

(一)设定游戏时间

1.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2.力争每次有较长的时间进行游戏。

3.使室内游戏时间与室外游戏时间基本均等。4.合理安排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的时间。

(二)布置游戏空间 1.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 2.开辟各种游戏区域。 3.游戏场地要有吸引力。 4.保证游戏场地的安全。

(三)提供游戏材料 1.广泛收集废旧物品。 2.变换游戏材料的陈列。 3.形成超级组合游戏材料单元。

15 4.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

(四)丰富知识经验

1.要发挥园内教育资源的作用。2.要利用园外教育资源的优势。 3.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第四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

(一)观察的价值:直接关系到游戏的水平和质量,能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二)观察的策略

1.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2.要在幼儿彼此熟悉以后进行观察。 3.要对全班幼儿进行观察。 4.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 5.要对幼儿反复进行观察。

(三)观察的记录

1.教师可以以幼儿为主线,设计记录表,来加以记录。2.也可以以游戏区为线索,列好记录表,来进行记录。

3.有条件的幼儿园,还要充分利用摄像机、照相机、录音机等现代化教育设备,来进行观察记录,保证记录的全面性、立体性、长久性和有效性。

第五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

(一)尊重幼儿的游戏 1.尊重幼儿游戏的倾向。 2.尊重幼儿对游戏的选择。 3.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创造。

(二)支持幼儿的游戏

1.教师要满足幼儿对游戏材料的需求,使游戏能继续下去。2.教师要满足幼儿充分游戏的心理需要 。 3.要关心幼儿游戏的意愿。

16 4.要关心幼儿游戏的进程。

(三)参与幼儿的游戏 1.应邀参加幼儿的游戏。 2.应主动地参加幼儿的游戏。 3.教师对游戏的参与要适当。

(四)引导幼儿的游戏 1.要诱发幼儿的游戏。 2.要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 3.要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4.要巧妙扮演游戏中的角色。 5.可据游戏的情节,予以引导。

(五)干预幼儿的游戏

1.要注意矫正幼儿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使幼儿的思维、想象渐渐科学化、合理化,符合现实生活逻辑,以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2.一些无益有害的自发游戏,教师及早进行干涉,使之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3.教师应对游戏的过程加以监督,以随时消灭隐患。

第六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

(一)幼儿游戏环境的评价:幼儿游戏环境是否具有安全性、刺激性、协调性和教育性,适合于幼儿的发展?是否能引发有益于幼儿成长的各种行为与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评价每一环节,评价组织形式,评价时间和材料等等。

(三)幼儿游戏水平的评价 1.教师评价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 2.幼儿评价自己的游戏发展水平。

三、教师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复习整理所学内容

17 上课时间:2012年7月11日下午(四课时)

上课内容:《学前教育学》第七章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指导 第八章 幼儿教师 【教学目标】

1.理解幼儿园家庭教育的价值、内容、原则及指导要点。

2.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职业素养要求,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及聘任考核等内容。【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第七章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指导

第一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

(一)有利于贯彻幼教法规

(二)有利于与世界幼教接轨

(三)有利于发挥幼儿教育的整体功能

(四)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五)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发展

第二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一)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目的:是为了规范家长的教育行为。

(二)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任务 1.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 2.帮助家长养成良好的教养态度。 3.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4.支持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 5.增强家长与幼儿园教育配合的意识。 6.鼓励家长全方位为幼儿园的发展服务。

(三)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1.宣讲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18 2.说明家庭教育的独特价值。 3.讲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知识。

4.讲授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增进健康、开发智力、培养品德、提高美感。

5.讲析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热爱孩子的原则、要求孩子的原则、教育一致的原则、全面发展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

6.阐明家庭教育的基本途径:家庭生活结构、家庭生活条件、家庭人际关系。

7.阐述家庭教育的若干方法:讲解说理法、榜样示范法、表扬奖励法、批评惩罚法、提醒暗示法、实践活动法、陶冶感染法。8.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概况。 9.述评孩子的在园表现。

10.引导家长与幼儿教育保持一致。

第三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一)了解性原则:了解幼儿家长及家庭。

(二)方向性原则:要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同国家的教育方针、幼儿教育法规的精神相一致。

(三)科学性原则 :要注意科学性,使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又有通俗性,注重实效。

(四)尊重性原则:要尊重家长,平等对待各类家长,尤其是各方面发展暂落后的幼儿的家长,并引导家长在家庭里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

(五)协调性原则 :要经常和家长交流情况,相互沟通,互通有无,协调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六)针对性原则:要根据幼儿和家长的不同特点,开展分类型和分层次的指导,注意灵活性。

(七)直观性原则:要采用一些直观教育、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讲解相结合,使家长通过观察和表象,丰富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八)艺术性原则:要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戏活动之中,使家长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丰富教育孩子的知识,发展教育孩子的能力。

第四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19

(一)家长委员会

(二)家长学校

(三)家长会议

(四)家长开放日

(五)家长园地

(六)家庭教育咨询

(七)接送时交流

(八)电话交谈

(九)家园联系册

(十)家庭访问

(十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十二)其他形式

第五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案

(一)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案是幼儿园对家长进行指导的具体做法。它应反映指导活动的全过程。

(二)家庭教育指导方案的结构一般由下面几部分组成:指导活动的名称、指导活动的主持者、指导活动的对象、指导活动的时间与地点、指导活动的目标、指导活动的准备、指导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指导活动的具体步骤与过程、指导活动的评价等。例:幼儿家庭双休日活动指导方案。

第八章 幼儿教师

第一节 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一)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1.幼稚性。 2.全面性。 3.时代性。

20 4.复杂性。 5.多样性。 6.地方性。

(二)幼儿教师的权利和职责 1.幼儿教师的资格。 2.幼儿教师的权利。 3.幼儿教师的义务。

(三)幼儿教师劳动的价值

1.教师是维护幼儿身体健康的保健师。2.教师是开启幼儿智力之窗的建筑师。3.教师是塑造幼儿高尚品德的工程师。4.教师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美容师。

第二节 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 1.对待幼儿教育事业的道德。 2.对待幼儿的道德。 3.对待幼儿教师集体的道德。 4.对待自己的道德。

(二)幼儿教师的智能结构 1.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 (1)“I”型知识结构。 (2)“一”型知识结构。 (3)“T”型知识结构。 (4)“H”型知识结构。 2.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 (1)观察能力 (2)表达能力 (3)组织能力 (4)教育能力

21

(5)创造能力 (6)设计能力 (7)交往能力 (8)评价能力。

第三节 幼儿教师的职业培训

(一)幼儿教师培训的意义。

(二)幼儿教师培训的机构。

(三)幼儿教师培训的课程

1、必修课

2、选修课

(四)幼儿教师的培训形式 1.职前培养和在职提高相结合。 2.脱产进修和业余学习相结合。

3.广播电视教育、函授面授辅导和教师自学相结合。4.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和经验交流、观摩活动相结合。

(五)幼儿教师的培训实践

(六)幼儿教师的性别问题

(七)幼教师资队伍的发展现状。

三、教师小结。

【作业布置】 复习整理所学内容

22 上课时间:2012年7月12日上午(四课时)

上课内容:《学前教育学》第九章 国外学前教育的改革及启示 及总复习【教学目标】

1.了解国外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2.帮助整理学习思路,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加强知识的系统性。

3.理解掌握《学前教育学》的主要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学前儿童观,掌握一些简单的学前社会教育、游戏活动、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及指导措施,使理论知识更好地为学生的工作实践服务。【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第九章 国外学前教育的改革及启示

第一节 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一)和谐发展的学前教育目标

(二)开放多样的学前教育途径 1.丰富多彩的一日活动。 2.五彩缤纷的区角活动。 3.自由自在的游戏活动。 4.走进社会的实践活动。

(三)千姿百态的学前儿童教师

(四)责权并重的学前儿童家长 1.广泛的权利。 2.重大的责任。

(五)启示及思考

1.加强儿童的科学技术教育。2.重视儿童的多元文化教育。 3.开展活动区教育的研究。 4.增加参观和施行的机会。 5.给予家长相应的权利。

23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一)学前教育的机构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

(三)学胶教育的内容 1.2岁以下儿童的教育内容。 2.2岁以上儿童的教育内容。

(四)学前教育的途径 1.一日活动。 2.区域活动。 3.浏览活动。

(五)学前教育的师资 1.工作时间。 2.证书类型。 3.职业规范。 4.在职培训。

(六)学前教育的管理 1.评估。 2.收费。 3.投诉。

(七)启示与思考 1.幼儿班级与编制。 2.幼儿数学教育。

3.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4.幼儿教师学历。 5.幼儿教育收费。

第三节 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特点及评析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方案

24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领域

(四)学前教育课程的途径

1.半日活动。2.教学活动。3.区角活动。4.游戏活动。5.主题活动。6.参观活动。

(五)学前教育课程的师资

第四节 埃及幼儿教师的特征及思考

(一)主要特征:极具爱心、极其虚心、极有童心、极为细心、非常有心、十分精心、确有诚心

(二)比较和思考 1.鼓励教师多通道观摩。 2.培养教师的优秀品质。 3.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复习:《学前教育学》的主要考核要点

1、第一所幼儿园的创办者及创办时间。

2、科学学前教育观的树立(包括八个方面)

3、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要求(五个方面)

4、幼儿社会教育的涵义。

5、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价值。

6、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四、请学生结合幼儿园的实践活动分析所学的理论

1、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现状分析。

2、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分析。

3、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现状分析。

五、教师点评小结。

六、学生复习,教师巡回指导,回答学生的问题。

七、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做好复习和整理,准备参加下午的考试。

25

推荐第3篇:学前教育学第四章教案

学前教育学第四章教案

一、课题:学前教育学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二、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探讨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特别是关键期对于学前儿童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探讨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学前教育应坚持的原则。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目标的类型以及特点以及学前教育的原则,重点理解游戏作为儿童基本活动的重要性。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学前教育价值

1、儿童受教育的可能性(领会)

2、儿童发展的特点(记识)

3、儿童发展的两种观点(应用)

4、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应用)

5、学前教育的价值(领会) 第二节、学前教育目标

1、学前教育目标(领会)

2、学前教育目标的功能(领会)

3、学前教育目标类型及特点(应用) 第三节、学前教育的原则

1、坚持儿童本位(应用)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应用)

3、培养儿童的个性化(应用)

4、重视游戏在学前期的重要性(应用)

五、教学重点

本章主要探讨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学前教育目标和学前教育应坚持的原则。在本章中重点掌握儿童发展的特点、儿童发展中的关键期、学前教育的目标类型以及坚持个性化、游戏的教育原则。通过本章的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领会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会在实践中运用。

六、板书设计 见 PPT

七、教学过程

导入:从谚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导入学前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同时这句谚语中也包含了关键期的内容。另一方面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也可以明白该句谚语的合理性。以这句谚语导入本章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教育价值

一、儿童受教育的可能性

1、生理基础:人的大脑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会使用工具,会劳动,这一切都依赖于人的大脑的复杂性。人脑组织的复杂性远远高于一般哺乳动物。大脑是优先发育的,出生时新生儿的脑重量是390克左右,已达成人脑重量的25%,而同时期新生儿的体重仅为成人体重的5%。2岁半至3岁时脑重量发展到900克至1011克,相当于成人脑重量的75%。儿童大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主要是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合和神经纤维的伸长。(触觉)神经纤维髓鞘化渐渐完成,它能保证神经兴奋沿一定的道路迅速传导。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

2、生理的未完成:需要接受教育(狼孩) 人脑的发展可能性是无定向的,具体的发展过程需要依靠出生后的文化和教育。一个孩子出生后先是一个生物,然后是自然后,最终将要成为社会人,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必须要完成社会化,这就需要教育。

二、儿童发展的特点(黄皮书P15)

只有了解了儿童发展的特点,才能够给予儿童正确的教育指导。

1、顺序性(会坐、爬、直立、行走)

儿童动作发展的三个原则就是顺序性特点的表现:头尾原则、离心原则、大小原则

2、波动型连续性

顺序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此特点可以用语言和动作发展的图表来讲解) 在儿童一岁左右时,语言尚处在准备期,儿童尚不能表达,但这一时期,儿童动作发展迅速。在2-3岁时,儿童处在语言发生阶段,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积极主动地说话,能够掌握基本的口语。

3、阶段性

每一年龄段上的儿童都会有比较显著的差异,因而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在幼儿园中小中大班的教育方法等方面就有很多的不同。在小班中,玩具的数量比较多,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有自己的玩具,幼儿之间的分享、同伴行为较少。而中班大班则不同。

4、个别差异 因材施教

5、分化与统合

三、儿童发展的两种观点

(一)成熟优势的发展观——代表人物:皮亚杰

成熟优势发展观的理论认为,成熟时任何一种发展的前提;无视成熟的练习和训练是徒劳的,不能持续的。

代表人物:皮亚杰(之前再第二章讲过,帮助同学回忆有关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内容) 皮亚杰认为认知学习过程包括同化、顺应和平衡。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就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的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

从这个平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史儿童自己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发展的前提依赖于儿童内部已存在的成熟的图式。环境等外部影响是其次的。(游戏)它重视儿童的主动性、自发性。儿童的发展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出自儿童本省,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

运用到实际中,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能强加给儿童。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介绍问题和对策,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自的发学习机会外,还可以选择一定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

(可以让同学分析一下这种观点的弊端,从而引入第二种观点)

(二)学习优势的发展观——代表人物:华生、维果茨基、布鲁纳

成熟优势的发展观将重点放在个体内的成熟过程与结构变化上的,强调的是内因的主导作用,而学习优势的发展观则将儿童认知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个体的外部条件,尤其重视社会和文化这两个方面。

维果茨基认为皮亚杰是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待儿童的发展,脱离了周围的环境考察儿童思维的发展,没有真正理解和认识儿童发展的本质。他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个体的生理成熟和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的成长不是靠内部条件制约的自发性完成的,而是靠个体外部的文化介入,强调教育在发展中的重要性。由于语言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质,他特别强调语言在儿童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之前再第二章讲过,帮助同学回忆有关最近发展区的内容) 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两个水平,一个是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即儿童目前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水平;另一个是潜在的发展水平,指儿童在别人的帮助下所能完成的任务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运用到实际中,教师要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在教学中相应的要求儿童到达更高的发展水平。而这种水平的制定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好的教育,不是追随在发展滞后,而是在于超越发展过程,引导发展过程。

(可以让同学分析一下这种观点的弊端,从而引入我们该持有怎样的观点)

(三)我们该持有的儿童发展观

以上两种观点都有闪光之处,但也各自存在不足。

成熟优势的发展观:重视儿童的主动性,忽视了社会因素的外部影响

学习优势的发展观:重视成人的指导作用,忽视了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学中容易发生“导演”的现象。

儿童的发展史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将两种观点相结合使用,不可偏废其一。

四、关键期

(一)关键期

“关键期”这个概念是从植物学、生理学和形态学移植过来的。它也被称为“敏感期”。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发现鸭鹅之类动物在刚刚孵化出来时,让其接触其他种类的鸟类或会活动的东西,它们就会把这些东西当做自己的母亲紧紧跟随,而对自己同类母亲没有任何依恋。这种现象好像在凝固的蜡上课上标记一样,称之为“印刻”。同时劳伦兹还认为这种现象只发生在极短暂的特定时刻,一旦错过这个时机就无法再学会,因此又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

我们的人的一生有很多个关键期。当我们还是一个胚胎时,关键期就已经存在。例:人类胎儿在胚胎期(2-8周)是有机体体内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和器官迅速发育生长的时期。这时的机体对外界抵抗力十分脆弱,胎儿受到不良影响,很容易造成先天缺陷,这个时期就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怀孕头三个月是关键期,这一时期处在细胞和组织分化前期,所有的细胞和组织都是按照严格的步骤和精确的规律进行繁殖、分化、迁移和消长,并有条不紊地形成各个器官的原基,对这一环节和步骤的干扰,都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畸形的发生,严重的还会发生死胎和流产。)

当我们出生后一直到我们进入小学,这一段时期我们称之为学前期。这一个时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我们刚才讲过,在这一阶段中大脑迅速发育,大脑的神经元会比成人产生更多的联结。我国的朱熹也认为儿童时期是人的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儿童的教化能够与心智发展相吻合,就会达到一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效果,这时养成的一切品质都会很稳固的。

我们在最开始所讲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是指的一个关键期的问题。个性的初步萌发是在3周岁左右,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健康与否,3周岁就已奠定了基础。所以,3岁看小的道理就在于:从儿童3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已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影子。但是,3周岁的儿童,个性尚未完全形成。如果对3周岁儿童的个性倾向做一个总结,并进行分析、鉴定,找出个性上的优点,有意地进行培养、发展,再找出个性中的缺陷和弱点,有意识地进行矫正,就可使这些缺陷和弱点被掩盖起来而不显现,这就是通过后天培养、教育,发挥良好的个性特征,克服不良的个性倾向所取得的效果。由此,也充分显示了个性的后天可塑性。埃里克森也曾提出过,3-5岁是儿童自我控制力发展的关键年龄,4-6岁是儿童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

我们刚才所讲的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同样在儿童发育的其他领域也存在关键期。书P48。需要让学生注意的是,除了语言、视觉等之外,其他领域的发展即使是过了关键时期,这些方面在以后的生活中仍然可以学习,但是发展水平不会很高。(例:自闭儿童的语言发展)。

儿童在关键期学习各种技能最容易熟练掌握,同时通过关键期的学习活动也能塑造大脑的结构。这是一个相互发展的过程。

带领学生阅读书P50材料(例:情绪控制)

(二)关键期的价值

1、儿童的教育要及早进行

胎教盛行。优秀人才成长经历:1988年,当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一堂,记者问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回答道:“在幼儿园。”并说自己在幼儿园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相反,如果儿童在学前时期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及人格品质,后继阶段的社会化就会出现困难。

一些研究表明,早期行为、性格发展不良的儿童,在学龄阶段更难适应学校生活,交往困难,厌学、逃学,纪律问题和少年犯罪率更高;成年时期更容易出现情绪、交往障碍和行为问题,有的甚至出现人格障碍,走上犯罪的歧途。

2、注意发现并确定关键期的出现

早期教育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儿童将来的认知、语言和智力发展水平;成人对儿童恰当的关爱、支持、鼓励和引导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日后认知与智力的发展。

3、尊重孩子发展的主动性 家长和教师必须要确立的观念

4、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蒙氏教育:注重感官教育。给儿童提供参加各类游戏的机会。

例:近年关于孤儿院儿童与正常家庭中成长儿童的比较研究则进一步表明,如果在婴幼儿时期缺少了恰当的抚育与学习机会,将会使儿童的智力发展受到压抑、迟滞。研究发现,在孤儿院的单调环境中成长的婴儿,与生活在一般正常家庭环境中的婴儿相比,不仅情绪行为表现异常,而且智力发展水平低下。此后,研究者将这些婴儿分成两组,第一组迁居到丰富多彩的正常环境中,并有成人很好的照顾和引导;而第二组仍处在孤儿院单调环境中。一年后,这两组儿童的智力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差异,第一组儿童的智力远远高于第二组;随着在不同环境和教育影响中生活时间的延长,两组儿童智力发展的差异愈加显著。

5、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五、学前教育的价值(根据上课时间而定是否详细讲)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

1、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2、对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虽然变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是这种发展特点只是说明了婴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要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成人提供适宜于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二)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1、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通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对儿童实施学前教育会大大提高他们中、小学时的学习成绩和智力。

2、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行,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就使独生子女很自然地成为整个家庭关注的焦点。众多事实表明,孩子能否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已成为决定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幸福、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家庭又是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每一个幼儿都连接着一个或几个家庭,因此学前教育牵动了全社会,在许多国家成为政府关心国民的窗口。

让每一个儿童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也能稳定社会的发展。不受学前教育或没有受良好学前教育的儿童容易导致儿童学业失败,进而导致其成年期的贫穷。而且也会造成儿童认知、情感上的缺陷,从而引发犯罪行为,危害社会稳定。

第二节

学前教育目标

一、学前教育目标概述

我们在谈及教育目标时常会提到另一个词:教育目的。这两个词之间的含义是不同的。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意识规定了教育“为谁培养人”,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下为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学前教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一个分支,是国家对学前教育机构提出的幼儿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的统一指导思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二、学前教育目标的功能

1、指导性

2、确定幼儿园教学课程

①儿童中应当发展的行为种类——行为侧面 ②行为得以实现的学习领域——内容侧面

3、提供幼儿园教育的评价标准

三、学前教育目标类型

(一)普遍性目标

总目标,适用于中个学前教育阶段。把一般学前教育宗旨和幼儿园课程教学目标等同起来。

特点: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

(二)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将幼儿园要达成的教育目标,以具体的行为法上的形式加以陈述,指明教学活动结束后在儿童身上发生的行为变化。

行为目标是相对具体的、外显的,易于被观察发觉的。

行为目标的设计是有很强的具体性,可操作性,预设性。

例:今天课程要求,教会小朋友数数。外显的行为上的变化,一目了然,易于对学生、教师进行准确的评价。

特点:简单明了、易于把握(相对于简单的教育目标的达成)

不足:

1、不适用于所有课程目标。认知不是完全外显的。比如道德评价。例:老师在与不在是否一样

2、过于强调行为目标,会成为强加于教学过程的枷锁,师生的主体性会泯灭。

3、缺乏联系、发展的眼光。将教学、学习划分为一小块一小块,没有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将儿童的高级心理和素质分解开来培养容易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生成性目标

引入:由行为目标的不足引出生成性目标

针对“行为目标”的不足,有人提出“生成性目标“这个概念。我们刚才提到“行为目标”强调外在行为变化的结果,而忽视内在心理的变化,但有的学习结果很难行为化,它不能完全反映学习的本质特征。同时,在教学中的预设性很强,师生的主动性、灵活性容易被淹没。而生成性目标不同,它否定这种预设性的目标对于实际过程和手段控制,对儿童和教师在课程活动中的主动性表现出应有的尊重。生成性目标的过程性决定了它不把重点放在特定的行为和结果上,而是放在认知过程和解决问题上。

生成性目标的基本宗旨是通过活动过程培养儿童获得以知识体系为支持的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这是使儿童进入“知识本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获得了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突发的问题,而问题的产生是有情境性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由外部事先予以明确规定。

例: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P128 自主性游戏

“生成性目标”对于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注意观察儿童兴趣点、个性特点等多方面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

2、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

特点:过程性

(四)表现性目标

引入: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奠基阶段。终身学习强调的人要不断学习,学会学习。因而在学前阶段,就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幼儿园的学习其实就是一个让儿童对学习感兴趣的过程。而我国学生比较缺乏这种学习能力。例:南方周末。我们的教育强调了记识。基本功扎实,但是学习和实际相脱节。中国的教育更喜欢使用行为目标,而缺乏对学生创造性、个性化的培养。——引出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是有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所提出的。表现性目标旨在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不是规定儿童在完成一项或多项学习活动后准备获得的行为,而是指明儿童将在其中作业的情境、儿童将要处理的问题、儿童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但它不指定儿童将从这些遭遇中学到什么。简单来说,表现性目标意在成为一个主题,儿童围绕它可以运用原来学到的技能和理解了的意义,通过它拓展和拓深那些技能与理解,并使其具有个人特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

表现性目标不同于行为目标,它没有标准答案,因而对儿童的评价也不同,它采用一种美学评论式的评价模式,即对儿童活动及其结果的评价是一种鉴赏式的批评,依其创造性和个性特点检查其质量与重要性。

例:语文雷人标准答案

特点:

1、反对把教学目标技术化的取向。

2、注重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个体性,注重课程的情境性。强调个人接受既有文化时个性化,强调个人对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3、不主张完全取消行为目标。

在艾斯纳看来,这两种目标模式对课程来讲都是需要的,且也都存在于课程实践中,但他们需要不同的课程活动和评价过程。行为目标适合于表述文化中已有的规范和技能(概括人的较低层面的素质),从而使进一步的探索成为可能;表现性目标则适合于表述那些复杂的智力性活动,已有的技能和理解是这种活动得以进行的工具。并且,这类活动有时需要发明新的智力工具,从而导向创造性的活动,这使文化得以扩展和重新构建而保持勃勃生机。

4、允许差异的存在,评价上主张一种批评、鉴别式的评价方式。

(五)、体验性目标

体验性目标,不是以儿童表现出某种变化为直接目的,而是期待儿童自身产生某种特定内容的体验。体验分为两种:

1、直接体验:游戏、活动。

2、间接体验:读书、试听。

对于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是直接体验。幼儿感官丰富有利于其自身认知的发展,因而在幼儿园中,教师要让儿童多进行游戏活动,多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社会生活。在体验中丰富感官认识,促进儿童身体、思维、自信心等能力的发展。

强调体验性学习。书P55

第三节

学前教育原则

原则是儿童观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每一位教师应该将这些原则内化,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体现。

一、儿童本位

平等看待每一位儿童

(一)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 教育的阶级性 精英主义

大众主义:每一位适龄儿童都应当平等地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①平等:每一个适龄儿童都有均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平等、公平②高质量:每一个适龄儿童所接受的是到达一定质量规格和标准的学前教育 介绍美英等国学前教育的情况,反观中国的学前教育。

(此处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讨论我国的学前教育、十二五规划) 我国学前教育还很薄弱,尚不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毛入园率仅50%且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困境主要表现在:

(1)入园难

(2)农村等贫穷偏远地区学前教育的落后、缺乏 (3)学前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二)热爱儿童、尊重儿童

对于儿童来说,在家庭中父母亲是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幼儿园中老师是十分重要的角色(依恋)。幼儿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师德。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儿童。教师的言行观念会影响儿童(小朋友:我们不要和他玩,老师说他是个坏孩子;流动儿童;父母亲的职业)

2、扎实的专业知识、高素质——能够正确的教学: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让儿童在幼儿园中感受到关怀,建立自信心,保护儿童的自尊心。正确地教育小朋友,帮助他全面发展。

3、杜绝体罚。(怎样看待体罚这个问题,怎样界定体罚,适当组织同学讨论)这一点适用于幼儿园。学前教育不仅幼儿园,同时也是家庭、社会的共同教育。在家教中,也存在打骂孩子。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例:偷窃行为

百度百科:体罚:是指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成年人(如父母或教师)对小孩身体使用的惩罚,其严厉性从打手心到打屁股不等。

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段内容简略带过,学生可自己学习)

(一)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促进儿童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四)促进儿童交流能力的发展

(五)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六)促进儿童感知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三、个性化 解析“个性”。

我们常说的“个性”常指特例独行。

心理学:个性主要指在生物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调控能力的、具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心理结构包括自我调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三个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发展和成熟的动力基础。这主要指自我意识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制,使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性、计划性和能动性,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活动的内在动力,标志着个性活动的方向性和指标性。着主要是指决定一个人的态度和对现实的积极性、选择性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家孩子管、人生观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性格系统、气质系统和能力系统。 个性是在儿童2岁左右开始萌芽,3-6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在这一时期,自我意识、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已经初步发展。

个性发展:

1、全面发展,特别是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

2、有独立性,独立的思维,不要永远人云亦云——会学习会思考的表现 (招聘中,喜欢有思想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公司有活力。国家也同样)

3、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交融,它们不是对立的关系。

4、个性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发展个性、充实个性就需要不断的吸取新知识。独立的思想也是因为要多看多读多交流才能形成,要终身学习。——学期教育是基础。

在教育中,主张个性化教育,反对一刀切的教学。要充分尊重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性;充分调动儿童参与探索的积极性,保障每一个儿童以多样个性为出发点的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幼儿园的使命在于,培养每一个儿童成为自立的、活动的合作的学习者,构筑学习共同体。

四、重视游戏

游戏伴随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游戏对于儿童来说,不仅是他们实践社会生活的桥梁,也是他们全面发展的需要,儿童除了满足生理需要外,还要通过游戏来满足精神需要,游戏时儿童的权利。

1999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再次强调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1、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游戏时对幼儿园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3、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邱学青P125)

(一)游戏的特征(邱学青P12-13)

1、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

游戏可以给儿童带来快乐。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处于身体的最佳、最自然、最轻松的状态,带给儿童快乐的享受。

2、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

儿童之所以游戏,就是因为处于自发、自愿的需要。游戏的目的存在在于主体的内部需要,游戏是由内部动机引起的。儿童在游戏中将显示难以实现的愿望,降低到实际能力所能承受的水平,使自己成为游戏的主人,主宰儿童自己的世界,不受他人支配。因而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儿童玩医生病人游戏)

3、游戏时一种假装行为,具有虚构性

4、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

(二)定义

游戏时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从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操作性定义: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

(三)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详见:邱学青P24-44)

1、游戏与儿童认知的发展

(1)游戏与儿童语言发展:提供语言实践机会(自我中心语言、交流沟通语言) (2)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自由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游戏与儿童问题解决:不同类型的游戏对儿童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作用(邱P32)

2、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1)游戏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催化剂 (2)游戏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逐渐学习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3)游戏促进儿童的同伴交往

(4)游戏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3、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1)游戏可以让儿童体验积极的情绪,帮助儿童宣泄消极的情绪 (2)游戏可以丰富、深化、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4、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

(1)游戏是发展基本动作的重要途径 (2)游戏促进儿童运动能力的提高 (3)游戏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

(四)游戏的教育意义 (留给学生自学)

推荐第4篇:大专学前教育学教案

学前教育学教案

第一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

教学目标:掌握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过程和现代主要的理论流派,对学前教育理论产生初步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主要流派中的前六个流派的理论观点。 教学难点:精神分析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

(一)我国古代家教思想中提出“教子婴孩”、“早欲教”

(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母育学校教育,是指出生到6岁的儿童应在母亲身边接受教育

(三)近代幼儿园产生后,学前教育的年龄趋向于3岁到入学前。

(四)当今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应为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一)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

1、领先性

2、长久性

3、单独性

4、随意性

5、随机性

(二)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

学前社会教育指出由社会各方为学龄前儿童开设的集体保育教育机构及设施。其特征如下:

1、群众性

2、目标性

3、计划性

4、多样性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一)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学前教育主张

1、从学前期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

2、重视学前期的教育

3、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

4、根据人的身体发育,从出生起每7年划为一个自然段。

(二)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为系统学前教育理论建立奠定了基础。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著作中的学前教育思想《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2、法国教育家卢梭《爱弥儿》中的学前教育思想。

3、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新社会观》、《论人类性格的形成》著作中的学前教育思想。

(三)

学前教育学从教育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837年福禄被贝尔在勃兰根堡设立一所幼儿学校,专收3—7岁的幼儿。1840年正式将学校取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福禄贝尔基本的教育思想。

三、进入20世纪以后,学前教育形成了相互吸收又各具特色的理论流派。

(一)杜威的儿童观及其学前教育理论

1、杜威的儿童观。

2、杜威对教育本质的看法。

3、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说”。

4、对杜威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

(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家

1、蒙台梭利生平简介

2、基本教育思想

3、教育方法

(三)精神分析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菲、弗洛伊德提出的。 精神分析理论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影响主要有:

1、强调早期经验和教育的重要性。

2、幼儿教育应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

3、道德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本性,避免教条灌输。

4、给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5、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四)成熟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了成熟理论,或成熟势力说。

1、成熟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

2、成熟主义理论对现代学前教育饿贡献。

(五)社会学习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1、基本理论观点。

2、社会学习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

1、基本理论观点。

2、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

(七)前苏联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1、提出了入学年龄(从7岁提前到6岁)

2、托儿所与幼儿园合并统一管理。

3、明确学前教育机构的任务。

4、明确规定学前儿童活动和学习的内容。

5、研究认为,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比人们估计的要高,4岁起就可以学习一些初步的语言和数学知识。

(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主要观点。

1、学前教育向低龄延伸(含优生、胎教、婴幼儿教育)。

2、在保育和教育结合中,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3、注重儿童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4、注重兴趣诱发、积极鼓励、启发引导;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成人组织的活动与儿童自由活动、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灵活运用。

5、重视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提倡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及表现、创造。

6、发展社区学前教育,正规化的和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并举。

7、重视家庭教育;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密切结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恩物 2.学前社会教育 3.学前教育年龄对象 二.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前教育主张有哪些? 三.

简述蒙台梭利法包含的基本内容。

四.

简述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学前教育有哪些影响? 五.

简述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

六.

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影响学前教育的主要因素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学前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文化与学前教育、环境与学前教育 教学难点:社会基本形体与学前教育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

一. 环境与学前教育

环境是人类生存条件的综合。

(一)环境的分类

环境可分两大类,即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所组成。

2.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指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及社会信息。

(二)物质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赖于多方面的物质环境。

2.学前儿童需要成人为其准备安全 卫生 舒适 优美 丰富 和谐的生活环境与教育环境。 3.托儿所 幼儿园需要一定的物质环境作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由此可见,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三)精神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对学前儿童有密切影响的精神环境一般包括: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居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与生活情调 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平与文明程度,托幼园所中的园风,直接教育者的品德修养等。

2.学前儿童由于知识经验浅薄,认识具有片面性,表面性和情绪性,极易接受精神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二.经济与学前教育

(一)经济与教育

1.教育上所谈经济概念的涵义,“指物质生产方式运动。

2.生产关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3.生产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4.教育对经济的巨大作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二)经济与学前教育

1.生产力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2.生产关系与学前教育 3.生产方式与学前教育 三.

政治与学前教育

(一)关于政治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体系由两部分构成: 1.理念,意识,包括政治观点,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政治标准。 2.权利机构,包括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政权机关,政党等。

(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4.政治对受教育权的影响

(三)政治与学前教育

1.政府权利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重视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条件。2.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程度不同。 3.政治决定学前教育目标的确立。 四.

文化与学前教育

(一)关于文化的一般概念

1.

广义文化概念 2.

狭义文化概念

(二)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反映一定政治经济的水平2.

文化可以相对独立地影响教育

(三)

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

1.

对教育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2.

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的影响 3.

对个体发展方向的影响

(四)

文化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1.

文化水平对教育间接影响

2.

文化水平对教育直接影响

(五)

文化传递,传播与教育

(六)

文化选择与教育

1.

教育选择有社会价值的文化 2.

按教育需求选择文化

(七)

文化变迁与教育

(八)

文化与学前教育

1.

学前教育内容反映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华。 2.

根据区域环境与家庭文化水平状况设计,组织学前教育 3.

学前教育应关注文化信息传播

4.

根据国情,乡情和儿童水平来选择文化

5.

不断改革学前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来适应文化变迁。

五. 人口与学前教育

(一)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1.

人口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2.

人口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3.

人口对教育区域布局的影响

(二)

我国人口现状对教育的影响

1.

人口现状 2.

人口发展趋势

3.

人口状况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三)

我国人口与学前教育

1.

我国人口多,增长快

2.

独生子女多,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

3.

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应着力研究农村学前教育特点与形式。

六.

社会基本形体与学前教育

(一)

家庭与学前教育

1.

家庭的演变 2.

家庭结构的类型 3.

家庭社会功能

4.

家庭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

(二)

邻里与学前教育

1.

邻里的涵义 2.

理想邻里的标准

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精神环境 2.广义文化 3.

狭义文化 4.

家庭教育 5.

邻里

二.

简述物质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三.

简述精神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四.

简述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五.

简述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六.

简述人口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七.

试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幼儿园保教目标的涵义。

第三章 现代社会与学前教育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社会的特点;现代社会对学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新理念;现代学前教育与传统学前教育的异同;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教学重点:现代教育 教学难点: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一.现代社会特点

(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社会整体化增强。

(二)

社会的革命性,变动性加剧。

(三)

走向现代化 二.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一)

现代社会前的教育依附于宗教,政治。

(二)

教育有等级地位转向社会发展的基本地位

(三)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三.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比较

(一)

传统教育

1.

传统教育可继承的优秀部分 2.

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

(二)

现代教育

1.

教育的概念

2.

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3.

教育决策,教育规划和教育科研一体化。 4.

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化。

5.

现代教育走向开放化,重视国际间的教育比较。

四.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学前教育

(一)

学前教育地位提升

(二)

实施科学化的学前教育

1.

实施胎教

2.

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生存环境 3.

依据大脑功能的发展规律施教 4.

坚持儿童发展的全面化和个性化 5.

依据儿童发展特点,巧妙使用教育方法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幼儿园生存与发展问题

1.

市场经济发展呼唤优质的幼儿园教育 2.

幼儿园要从依靠型管理转向经营型管理。 3.

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

4.

以城市和乡村社区为依托,走社区化的多种类,多形式并存的学前发展道路。

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

教育双轨化 2.

儿童优先原则 二.

简述现代社会特点

三.

试分析传统教育的优秀部分及弊端。 四.

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及特征有哪些? 五.

试述如何实施科学化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理解掌握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认识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关于影响儿童发展因素的争论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一、关于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1、儿童发展的全面观

2、儿童发展的规律性

3、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

二、

(一)天性——教养之争

1、天性难移

2、性相近,习相远

3、遗传—环境交互作用论

(二)诱导——促进之争

1、前苏联教育家的看法

2、学前教育职能的两种界说

三、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一)环境(教育)促进胎儿的发展

(二)环境(教育)促进新生儿的发展

(三)环境和教育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

(四)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1、人的个体社会化

2、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3、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复习题:

一、论述题:

1、试述关于儿童发展有哪些基本观点?

2、试述美国心理学家安娜斯塔西遗传环境交互作用论的内容及其存在的不足。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三、概念:

1、最近发展区

2、人的个体社会化

第五章 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观的变革过程。

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趋势

教学重点: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教学难点:全面发展教育实质就是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一、儿童观的变革

(一)古代的儿童观

1、

以人为本位,儿童对成人具有依附关系,儿童没有作为人的权利

2、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兵源和劳动者,是家族香火的延续,是光宗耀祖的希望

3、

人们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有了最初的认识,认为儿童是无知无能的,具有教育可塑性

4、

以男性为中心,男尊女卑,女性地位极其低下

(二)近代的儿童观

1、

对儿童有了新发现,人们开始意识到儿童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具有的价值和权益

2、

儿童具有天赋力量,具有可发展的潜能

(三)现代的儿童观

1、儿童是人,具有与成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

2、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3、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4、儿童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

5、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

6、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的对待

二、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一)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1、现代胎教的兴起

2、超前教育观念与超常儿童的培养

3、儿童发展本身开始作为教育的目标

4、全面发展教育实质就是因材施教

5、对学前教育过程的新认识

(二)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趋势

1、现代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的多样化趋势

2、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多样化

3、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化和社区化

复习题:

一、简答题:

1、

现代的儿童观是什么?

2、

现代学前教育有哪些新观念?

3、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二、概念: 超前教育

第六章、学前各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教学目标:了解各年龄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掌握各年龄段儿童教育的要领

教学重点:三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要领。

四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要领。

五至六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要领。

教学难点:幼小衔接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

一出生至周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一)出世至周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1、生理发展

2、心理发展

(二)出世至周岁儿童的教育

1、给儿童以身体和精神上的满足

2、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

3、提供适当的玩具

4、儿歌

二、一岁至两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一)一岁至两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1、动作发展

2、认知发展

3、社会性发展

4、总体心理特征

(二)一岁至两岁儿童的教育

1、在游戏中教和学

2、

户外活动

3、

亲子阅读

三、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一)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1、强烈的好奇心

2、同伴关系的发展

3、总体心理特征

(二)对3岁儿童的有效教育

1、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

2、发展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4、正确对待儿童的“反抗行为”

四、4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二) 4岁儿童心理的几个显著特征

1、活泼好动

2、具体形象思维

3、有意识行为开始发展

(三) 4岁儿童的教育要点

1、

引导儿童观察生活

2、

培养儿童的同情心

3、

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游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五、

5、6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一)

5、6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1、爱学、爱问

2、抽象思维发展

3、会话性讲述能力明显进步

4、有意识的行为增多

5、个性初步形成

(二)

5、6岁儿童的教育问题

1、采用游戏的方法发展儿童诸方面的能力

2、利用生活的机会,让儿童懂得更多的事理

3、提供条件让儿童做感兴趣的有益的活动

4、减少担心,让儿童多做些运动

5、做好幼小衔接

复习题:

简答题:

1、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其教育要领怎样?

2、4岁儿童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其教育要领怎样?

3、5岁儿童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其教育要领怎样?

第七章、

托儿所的保育与教育

教学目标:理解托儿所的性质及任务。

了解托儿所的物质环境。

掌握托儿所的集体保教原则和保教要领 掌握托儿所有效的保教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托儿所的性质及任务掌握、托儿所有效的保教方法。 教学难点:托儿所的集体保教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托儿所的性质及任务

(一)托儿所是为3岁前儿童设立的集体保教机构,负有教养3岁前小儿及为其父母亲参加工作提供方便的双重任务。为此,托儿所既具有社会福利性,又极有保育教育性。

(二)任务:保障小儿健康,培养小儿饮食、睡眠、活动、穿衣、盥洗及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二、托儿所的物质环境准备

(一)选址:

(二)总体平面设计:

(三)建筑物要求:

(四)用具与玩教具:

(五)环境布臵:

三、托儿所的集体保教原则

(一)必须从小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

(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三)根据小而神经活动特点安排活动

(四)切忌拔苗助长

(五)尊重小儿个性

(六)爱护和尊重小儿

(七)重视小儿独立性的培养

(八)合理安排生活制度

(九)为小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十)托儿所英语家庭密切联系,取得家长的参与配合。

四、托儿所的保教要领

(一)睡眠

(二)饮食

(三)卫生习惯

(四)大小便习惯

(五)语言发展

(六)动作发展

(七)认识能力发展

(八)与成人、小朋友关系的发展

五、托儿所有效的保教方法介绍

(一)如何稳定新入所小儿情绪

(二)如何进行小儿生活常规培养

(三)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

(四)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干预措施

(五)小儿动作发展的做法

(六)如何让两岁小儿学会跳起来

(七)如何对0-2岁小儿进行口语训练

(八)小而开心、开口、开窍训练

(九)小儿游戏的指导

(十)玩插片游戏的指导

(十一)托儿所分组活动的组织

复习题:

一、论述题:

托儿所的保教要领

二、简答题:

1、托儿所的性质及任务。

2、托儿所的集体保教原则有哪些?

三、概念:

托儿所

第八章 幼儿园教育

教学目标:理解我国幼儿园的性质。

理解我国幼儿园的任务。

掌握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目标。 掌握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教学重点:理解我国幼儿园的性质。掌握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教学难点: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一、我国幼儿园的性质

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机构,属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

二、我国幼儿园的任务

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三、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目标

(一)幼儿园保教目标确立的依据

(二)幼儿园保教目标的特点

(三)我国幼儿园的保教目标

四、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一)体、智、德、美教育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二)既重视幼儿年龄特点,又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

(三)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

(四)寓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中。

(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两害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六)以游戏危机嫩活动,寓于各项活动之中。

复习题:

一、论述题:

1、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2、

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目标

二、简答题:

1、我国幼儿园的性质

2、我国幼儿园的任务

三、概念:

幼儿园

第九章 幼儿园的活动

教学目标:了解关于活动的理论,掌握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教学重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角色游戏的指导、表演游戏 教学难点:历史文化学派的活动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

(一)活动的要素

(二)教育中的活动理论

二、幼儿园的生活活动

(一)从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规

(二)在生活活动中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

(三)生活活动是施教的机会

(四)保育和教育相配合

三、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一)教育活动内容的确定应以本版阶段性的保教目标既有而现有水平和兴趣为依据

(二)充分利用幼儿园皱纹的环境资源组织教育活动,不因将幼儿关闭在活动室中,依靠书本的材料内容组织教育活动

(三)教育活动充分考虑幼儿的感官活动,使幼儿各种感官处于积极活动状态

(四)在教育活动中应灵活的运用集体或个别活动形式

(五)在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

(六)注重活动过程,使幼儿充分参与教育活动过程,用脑、用手、用口、做活动

四、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一)游戏的特点及分类

(二)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三)幼儿园游戏条件的创设

1、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2、创设儿童游戏场低

3、配备游戏材料

(四)角色游戏的指导

(五)结构游戏

1、丰富并加深儿童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2、为儿童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

3、帮助儿童掌握构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培养儿童有目的的、独立的进行构造

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建造材料和建造成果

6、玩沙游戏的指导

7、玩雪游戏的指导

8、玩水游戏的指导

(六)表演游戏

1、选择适合儿童表演的作品

2、吸引儿童参加表演游戏的准备工作

3、使儿童自然生动的表演

4、在表演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七)智力游戏

1、教会幼儿正确的游戏

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智力游戏

(八)体育游戏

(九)音乐游戏

五、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

(一)接待幼儿入园

1、接待幼儿

2、晨检

3、幼儿活动的指导

(二)早操

(三)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四)间隙活动

(五)游戏或自由活动

(六)盥洗

(七)进餐

(八)睡眠

(十)户外活动

(十一)劳动

(十二)散步

(十三)实验操作活动

(十四)离园

(十五)晚间活动

(十六)组织领导幼儿园一日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把幼儿一日活动列入教育计划,保证幼儿身心得到全面的充分的、主动地发展。

2、要制定一日生活常规。

3、要把组织的集体教育活动和分散的个体活动结合起来。

4、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5、要面向全体幼儿。

复习题:

一、论述题:

1、怎样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

2、怎样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

3、怎样组织幼儿园

二、简答题:

简述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

三、概念:

1、

角色游戏

2、

结构游戏

3、

表演游戏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第十章

教学目标:了解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的重要意义。

掌握家庭教育的守则。

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教学重点:家庭中的早期阅读

教学难点:家庭中的品格养成教育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也是亲子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基础。6岁前的儿童与家庭的关系更为亲密与长久。因此,家庭教育给予儿童的影响是更多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既要学习如何给学前儿童传授知识的技能,还要学会如何帮助家长教育好儿童,懂得家庭教育的运作规律 一.家庭育儿环境

环境:指儿童所接触的外在物质性和精神性的总体

(一)和谐的生活气氛

1.

家庭生活气氛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情绪和健康。 2.

和谐的家庭生活气氛不断的巩固着家庭关系。 3.

和谐的家庭生活气氛的形成。 (1)各家庭成员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敬爱。 (2)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二)整洁幽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臵

1.

室内家具摆放安全、整洁。

2.保持室内整洁,美化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

时有变化的环境可以不断引起儿童的新鲜感,发挥环境中各种物品对儿童的刺激影响。

(三)文化生活的渗透

1.

文化生活的渗透,通过多种手段在家庭生活中传播文化。

2.

提倡健康高尚的文化生活,父母应相应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生活环境,给幼儿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气氛。

(四)有属于儿童的天地

1.

儿童作为家庭生活的一员,有自己的特殊活动,应有自己的空间。 2.

父母应根据儿童的特殊需要和特点创设儿童的空间。 3.

儿童的天地的放臵要求:

(1)

放臵基本用具 (2)

放臵儿童的玩具 (3)

儿童天地有儿童管理

(4)

儿童的小天地中摆放的玩具和用品应有更换 (5)

应允许儿童在家庭中到处活动

(五)危险事故的防范

1.

电器设备的安臵

2.

门窗关好,锁好的插销和锁,不许儿童开关 3.

管好煤气、煤火,防漏气,烧烫儿童 4.

桌上柜中尽量少放易砸散物品 5.管理好药品

6.

家具的棱角和牢固稳定的程度也应加以改造和加固,以免碰伤。 7.

室内留有儿童活动的空间,尽量将家具放臵室内四周。

二.

家庭育守则

(一)守则一:作好榜样

1.

凡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务必身体力行 2.

完美自我,道德高尚 3.

自身缺点不宜回避

(二)守则二:恪守一致

1.

父母要达到对儿童有一致的认识和评价,这是达到一致要求的基础。

2.

父母要对学前儿童特点有一致的认识,从而取得儿童观的一致和教育态度的一致。

(三)守则三:提示在先

1.

为了使儿童的活动顺利进行,并为防止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不良的现象出现,家长采用提示在先的办法。往往是奏效的。

2.

提示要有针对性,针对自己孩子易于发生的问题进行提示。

(四)守则四:尊重儿童

1.

正确的尊重儿童就是要把儿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人。

2.

尊重孩子,满足儿童的需要就是要充分地理解儿童的需要和提出恰当的要求。

(五)守则五:善用鼓励

1.

鼓励的方式多样

2.

鼓励场合因事而宜

3.

精神鼓励为主,要少采用物质鼓励 4.

因人因时,鼓励恰当

(六)守则六:适当回避

3.

家庭生活的某些方向是儿童不宜参与的,不必知道的 4.

要养成儿童自己活动的习惯

三.

家庭保护的法律责任

(一)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二)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三)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四)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

(五)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四.

家庭中的品格养成教育

(一)要从小重视品格的养成

(二)良好品行的养成

1.

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2.

培养儿童同情及助人行为 3.

培养协商与合作意识

4.

正确培养幼儿的性别角色意识和行为

(三)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正

1.

执幼发脾气的矫正 2.

过度侵犯行为的矫正 3.

胆怯和孤独的改善

4.

如何看待和处理幼儿的说谎问题 5.

不良习惯的矫正

五.

家庭中的早期阅读

(一)儿童选择合适的读物

(二)读给一岁以下婴儿听和看

(三)和一岁以上婴儿一起阅读

(四)善于利用图书中的画面内容引发儿童的思维活动

(五)指导自己看书

(六)教育儿童自己管理图书

(七)阅读图书向儿童提供口语练习和认读文字的机会 六.

生活中的教学教育

(一)养儿童对数学知识的初步兴趣

(二)在开心的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学数学

(三)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渗透数学教育 七.

如何看待儿童的绘画活动

(一)现并培养儿童画画的兴趣

(二)让儿童自己决定画什么

(三)使儿童画画的内容丰富多彩,画画的技能不断进步提高的根本方法是:一让儿童多看,二让儿童多练.

(四)儿童画完以后,成人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应注意画画时的健康因素 八.

家庭中儿童收看电视的问题

(一)儿童看电视的积极效应

1.

电视为庆儿童开辟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新天地 2.

电视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3.

健康活泼的电视节目可以调剂孩子的情绪

(二)收看电视的不良影响

1.

电视正在毁坏儿童的健康

2.

电视文化对幼儿认识活动也有消极的影响 3.

电视文化中的某些节目对幼儿是极其有害的

(三)家庭正确引导儿童看电视的做法

1.

选择与控制收看电视的内容 2.

控制收看电视的时间 3.

控制收视距离

4.

看电视过程中家长儿童有谈话有交流,不要限制儿童的发问,鼓励儿童积极发表意见和解说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家庭

2、环境

3、自我中心化思维

二、简答

1、家庭教育自身的特点

2、创造家庭良好的育儿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3、指导早期阅读需要掌握哪些科学方法?

三、论述题

论述家庭中儿童收看电视的利弊及家庭怎样正确引导?

第十一章 学前教育社区化的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当今世界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兴起;我国农村学前教育 教学重点:我国学前教育社区化发展的趋势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当今世界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社区教育的发展

1.起源: 1844年丹麦教育学家科维隆在乡村创建国民高等教育学校 2.

发展:美国为适应各层次的人群提供适当的社区教育 3.

社区教育的特点: (1)地域性 (2)开放性 (3)实用性 (4)综合性 (5)双向性 (6)非正规性

(二)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1、美国的社区学前教育

2、澳大利亚的社区学前教育 二.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兴起

(一)起步: 1.陶行知1927 年搞乡村教育实验 2.

晏阳初 1926 年开展“平民教育”实验 3.

梁溯溟 1928 年在山东邹平开展“乡村建设”

(二)发展: 1.

广大社区为学前儿童的优生.优育.优教.创设环境

2.

在不断发展与提高正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的同时,发展非正规的多样化形成的社区学前的新摆式

三.我国城市在社区学前教育

(一)发展社区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1.父母需要上班、年幼的孩子无法照料 2.

家长比较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3.儿童的发展与健康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饿社区环境

(二)城市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

1.

城市社区人群居住集中,便于社区学前教育的管理 2.

共同的生活意识为社区优先育人环境奠定了群众基础 3.

城市社区资源丰厚,为社区学前教育提供了人力、物力保证

(三)城市社区学前教育概况

1.积极创设条件,为更多的学前儿童提供保育教育机会 2.

以“三优”工程为龙头,形成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网络 3.

优化街道地区的社会环境

4.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儿童家庭提供帮助。为儿童提供活动环境

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

(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各种形式

1.

幼儿园:接受

3、

4、5岁年龄儿童

2.学前班:接受入小学前一年的儿童,也可接收入小学前两年的儿童 3.

幼儿班:接受3~6岁的儿童 4.

草原流动幼儿园 5.

巡回辅导班 6.

游戏点 7.

学前教育基础 8.

儿童游戏场 9.

家庭辅导 10.

家长学校

(三)依靠农村社区发展学前教育 五.社区玩具图书馆的建设

(一)玩具图书馆在国外

1972 年正式成立全英玩具图书馆协会

(二)玩具图书馆在中国

(三)建设和发展我国社区玩具图书馆的意义

1.

玩具图书馆是丰富儿童娱乐活动,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场所。

2.

玩具图书馆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 3.

儿童玩具图书馆有利于培养儿童爱读书的好习惯 4.

儿童玩具图书馆也是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的良好场所

(四)社区儿童玩具图书馆的组织形式

1.

馆址的选择与设施的配备 2.

玩具和图书种类的选择

(五)童玩具图书馆的活动形式

1.儿童在玩具图书馆进行活动

2.儿童把玩具和图书借回家里使用

(六)儿童玩具图书馆的组织管理

1.

儿童玩具图书馆的组织 2.

玩具图书馆的管理制度 3.

玩具图书馆的经费来源

六.我国学前教育社区化发展的趋势

(一)学前教育的价值

1.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1)促进大脑发展。(2)有助于改善儿童的健康和营养状况 2.对社会的价值

(1)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学前教育,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接受教育 (2)学前教育的投资可降低基础教育的成本,并提高其效率 (3)学前教育的广泛实施,减少了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 (4)学前教育的实施消除性别的不会,

(5)学前教育有助于重要的社会道德 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的保持和巩固 (6)学前教育的实施,将社会的目光集中到儿童

(7)改善教育状况可使父母、家庭和整个社区都收益

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 社区教育

二、

简答

1、社区教育的共同特点

2、城市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

3、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形式

三、

论述题 学前社区教育的价值

推荐第5篇:学前教育学

1.2.3.1.2.3.4.5.6.7.8.

1.

2.

3.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有哪几个时期?【P4】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 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

二.现代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P8】 学前教育趋于公共化和公益性

托幼机构功能加强且形式多样化,幼儿入园率迅速提高 关注学前教育公平

重视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作 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引起全球重视 强调学前教育的文化性 全纳教育将成为未来之路

学前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战略地位

三.生态发展观的代表人物:布朗芬布伦纳【P25】 四.妇女与学前教育是什么关系?【P38】

妇女与学前教育的历史渊源:父母在孕期及儿童早期所采取的决定和行动对儿童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有力而深远的影响。自古就有“教儿婴孩,教妇初来”,而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一般是潜移默化的教化,其效果取决于母亲在道德、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素质。可以说,孩子是母亲的作品,是母亲的创造。

妇女与幼儿的独特关系:由于女性承担着人口再生产的任务,由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女性生育观、教育观和养育方式,对后代的成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首先,儿童的胚胎期须在母体中度过。其次,幼儿的教养者主要是妇女。

妇女解放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妇女地位的变化直接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妇女参与社会工作、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妇女的婚姻和家庭状况等实现其影响。首先,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其次,妇女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发展。再次,妇女的婚姻和家庭状况直接影响学前教育。最后学前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妇女解放,这也是妇女解放的重要举措。

第二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P45】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非常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了优生、胎教和儿童公育的理念。

二.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P4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被誉为“人类的导师”。他的学前教育观点主要体现在《政治学》和《理论学》等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的观点。

三.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观点【P46】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欧洲杰出的教育家,他的著作《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被看作是系统教育理论产生的标志。他为父母们编写了系统的学前家庭教育指南《母育学校》,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并为幼儿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世界图解》。

四.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P47】

卢梭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让儿童“归于

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指儿童的天性,教育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他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将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0-2岁)、儿童期(2-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0岁)。

五.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P48】

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与1837年在德国的勃兰根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性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将“自我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

六.▲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P50】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教育家,她在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蒙台梭利教学法:1.她将环境视为教育的三大要素之一,认为“我们教育体系的最根本特征是对环境的强调”,要求教师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2.她的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感官教育、读写算的练习和实际生活的练习。3-6岁的儿童已经具备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读写算教育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在感官教育的过程中进行。3。教育者应当利用幼儿的学习能力,为儿童准备适当的教材和教具,提供正确的学习途径。4.实际生活练习:日常生活技能,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体操,节奏动作。5.幼儿学习的根本原则是自由原则。总之,蒙台梭利教学法对于培养幼儿的纪律、责任心及读写算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有显著效果,但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七.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积淀【P57】 1.胎教是立教之本。 2.倡导及早施教。

3.重视环境的熏化陶然。4.重视德性的教育。

5.教育原则贯穿“蒙以养正”的教育理念。

八.现代典型的学前教育方案【P71】【本章全部看书】 1.瑞吉欧的方案教学 2.多彩光谱项目

3.陈鹤琴的“活教育”方案 陈鹤琴是“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一)“活教育”的理论来源

陈鹤琴教育思想主要来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他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做中学”等基本观点,以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实验而提出的。

(二)“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活教育”思想的目标。 2.“活教育”的课程理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是陈鹤琴对“活教育”课程的概述。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三)“活教育”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1.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尊重儿童主题的地位,培养他们操作的能力。

3.重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第三章 学前教育制度

一.学前教育制度【P84】:学前教育制度是是国家关于教育目的、任务、方针和实施

方法的总和,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水平的制约。 二.学前教育的特点【P85】: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灵活性。 三.中国托幼机构的类型与工作任务【P100】 1.托儿所:(1)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提高婴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正常发展。(2)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知识。(3)进行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4)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与人交往等各个方面的文明卫生习惯及美学的观念。 2.幼儿园:(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3.学前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注重发展幼儿的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注重培养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我国托幼机构担负着教养幼儿和支持家长的双重任务。

第四章 幼儿与教师

一.幼儿的特性【P104】 1.幼儿是自然人 2.幼儿是社会人 3.幼儿是完整的个体 4.幼儿是自主建构的个体

5.幼儿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个体 6.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 7.幼儿以生活和游戏为主要活动 8.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儿童观的演变历程【P107】

1.古代典型的儿童观为“小大人说”与“原罪说” 2.“白板说”:认为儿童生来犹如一块白板,将儿童看做是无知无能的“人”,因此,儿童被当作罐装知识的容器,等待成人将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灌装到儿童的头脑中。

3.近代儿童观:卢梭:以儿童为本位,把儿童当儿童看待,儿童是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①人性本善②主张要赋予儿童应有的地位,尊重儿童的天性。③儿童是具有天赋力量和发展潜能的个体,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和需要,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 4.现代儿童观:三种价值本位的儿童观:①.国家本位儿童观②.家族本位儿童观③.个人本位儿童观

三.幼儿的基本权利【P111】 1.国际社会对幼儿权利的认识

2.幼儿的基本权利:幼儿的生存权;幼儿的健康权;幼儿的和谐发展权;幼儿的受教育权。

四.现代幼儿教师的多元化角色有哪些角色?【P114】

1.幼儿教师角色观历史演变:保姆;保育员;专职幼教工作者;多样化。

五.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有哪些?【P118】

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阶段和途径【P130】

第五章 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一.德智体美的定义【P146】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二.“四育”的内容 智育内容:1.培养幼儿的观察智力2.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

3.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

德育内容:1.公民意识教育2.公民能力的培养3.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体育内容:体育内容:1.生活护理于健康教育2.幼儿体育活动与游戏课程3.情感教学与体育活动治疗 美育内容:1.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和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爱好2.发展幼儿对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想象力和初步的表现力

三.“四育”的特点 德育特点:1.幼儿德育的实质是道德的去自我中心化和社会道德的内化过程2.矛盾和冲突是促进幼儿道德发展的直接动力3.幼儿德育必须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匹配4.幼儿德育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

智育特点:1.问题性2.活动性和游戏性3.生活性

体育特点:1.集锻炼与教育为一体2.趣味性与规则性相统一 美育特点:1.情感的表现性2.清洁的虚构性3.表现手段的主体性4.主体的自由性5.目的的非功利性

第六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其基本原则

一.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特点

1.重复性与感情性的统一

2.自在性与制度性的统一 二.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

1.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完整生活的部分

2.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 三.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拟定长期周期的日常生活活动计划2.创建有益于开展日常生活活动的空间环境3.重视日常生活活动的随机教育4.重视家园合作

四.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

1.保教并重原则2.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3.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 4.三位一体的原则5.环境与人原则

第七章 幼儿园教育的拓展与合作

一.幼儿园家庭衔接中的问题

(一) 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

1.周围环境的变化

2.人际关系的变化

3.生活习惯的变化

4活动方式的变化

(二)、幼儿入园常见的问题 1.分离焦虑

2.不适应集体生活

(三)、入园不适应的原因

1.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2.生活作息规律的改变

3.不良生活习惯

4.同伴间的冲突

(四)教师对待幼儿入园不适应问题的不当做法

1.隔离幼儿2.给予幼儿消极的情感体验3.言语恐吓4过分顺从幼儿

二、幼儿园于家庭衔接的策略

家庭方面:1.家长教养观念的转变2。交给幼儿适应的方法3.与伙伴交往兴趣与技能的培养4.做好入园的准备5.谁是关注幼儿的入园适应情况

幼儿园方面:1.家庭化环境建构2.教师和家长随时沟通,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3.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4.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二.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

(一)、生态环境的变化

1.儿童学习的变化

2.物质环境发生和精神环境的较大差异

(二)、幼儿对生态环境突变的不适应

1.儿童对外部规则于人际交往关系的不适应

2.儿童对学习的不适应

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策略

教师方面:幼儿教师:1教学活动时间相互靠拢2.儿童学习习惯与学习内容的相互衔接3.幼儿教师应把握好知识传授的适度问题4.重点加强培养儿童的生活能力

小学教师:1.设置“学习准备期”2.课程设置的容量与幼儿园相适应

家长方面:1.心理上的准备2.学习上的准备3.生活能力上的准备4.社会能力上的准备。 名词解释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制度(学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体系。包括组织机构或组织系统

儿童观: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认识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生活环节和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幼儿教师在个人的工作中,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团体合作,促使其教学品质和教育素养逐渐成熟的过程。

学前教育学重点整理

1.幼儿四育的定义、意义、和内容。

答: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保证儿童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体育的意义:1.体育是幼儿生命与健康的重要保障

2.体育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3.体育可以促进智育、德育和美育任务的完成

4,体育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幼儿体育工作的内容:包括科学护理幼儿生活.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和

做好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智育的基本概念:幼儿智育就是按照幼儿认识活动的特点与认知发展的规律,以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培养认识活动兴趣和习惯,发展智力为目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幼儿智育的意义:1.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

2.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为体育、德育和美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4.智育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幼儿智育的内容:

1、保护和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周围生活中初步的知识和概念

幼儿德育的概念:幼儿德育,就是按照社会的要求.以引导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和形成幼儿道德品质为目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幼儿德育的意义:

1、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

2.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幼儿德育的内容:幼儿德育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文明礼貌教育、友爱教育、集体生活教育、道德品质

教育、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教育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幼儿美育的概念:通过对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美,以及多种艺术活动,引导幼儿对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的意义:美育对幼儿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美育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促进作用; 美育增长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美育可以促进幼儿体质和身体机能的发展。

幼儿美育的内容:萌发幼儿初步的感觉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创造力

2、体质、体格、健康的定义。

答:体质:人体的质量。

体格:人体的形态结构。

健康: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健康状态,而不只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现象。

3、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定义。

答: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

技能是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练习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

智力是人客观世界,获取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游戏的本质、特征以及游戏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意义。

答:游戏的本质是主体性活动。

儿童游戏的特点: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活动

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现实生活

游戏具有社会性和团体性 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游戏是儿童身体发展的需要

游戏给儿童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

游戏满足儿童交往的需要

游戏满足儿童好奇、好重复、好探索的愿望

游戏促进智力的开发尤其是语言

游戏能够锻炼意志

游戏能够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

5、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的定义、意义及指导要点。

答:角色游戏的意义:

对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

在游戏中学会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

学会与各种人物彼此相处,交往的正确态度

可以促进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纠正不良行为

游戏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知识,发展各种认识能力 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

(1)启发诱导,积极支持游戏主题的产生。

(2)因材施教,通过合理分配角色进行个别教育。 (3)为开展游戏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 (4)教师是游戏的辅助者和支持者。 (5)进行游戏活动的评价。

表演游戏的定义:表演游戏是一种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表演游戏的意义:①有助于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②有助于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诵、表演的能力。

④表演游戏能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和优良品质。

⑤表演游戏能使幼儿得到艺术美的享受,增强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兴趣,发展审美能力。

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1)选择适当的游戏内容

(2)生动有趣地讲述故事

(3)带领幼儿准备表演

(4)尊重儿童选择角色的愿望 (5)及时提出有益的建议

结构游戏的定义: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泥、砂等结构材料进行建造的游戏 结构游戏的意义:①使幼儿了解各种结构材料的性质,增强对数量和图形的理解,获得对称、平衡、高度、长度、厚薄、宽窄、上下、左右等概念和组合、堆积、排列各种形体的技能。②有利于幼儿感知,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使手指小肌肉群得到锻炼,从而刺激大脑中

枢,使幼儿智能得到发展。③拼插出来的成品色彩鲜艳,形象逼真,促进幼儿审美力的发展.同时成功的满足会不断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结构游戏的指导要点:(1)熟悉各种材料,掌握造型的基本技能

(2)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的印象

(3)教会幼儿初步的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技能

(4)注意激发幼儿结构游戏的兴趣,提高结构游戏的水平

(5)充分地提供材料,适时地启发思考

(6)培养良好的常规与习惯、发展健康的个性

6、幼儿园环境的定义、特点及创设原则。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

特点:(一)环境的教育性

(二)环境的可控性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 幼儿参与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7、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准备环境:(一)让环境蕴含目标

(二)让幼儿感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

(三)尽可能让幼儿感到环境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的

控制环境:(一)诱导幼儿进入活动

(二)帮助幼儿展开活动

(三)帮助幼儿解决困难、纷争或情绪问题 (四)帮助幼儿结束活动

调整环境

8、学前儿童如何对环境进行介入和认识。

幼儿对环境的认识,一般通过提出问题,依靠经验,动手操作,凭借联想,借助权威等途径实现的。

幼儿介入环境的要素主要有两个,即活动和伙伴。 幼儿介入环境的特征:1.以过程体验为主

2.负行为先于正行为

3、以模仿为手段 4.赋予环境以灵性

9、入园障碍。

答:幼儿入园适应中的常见问题:(1)分离焦虑。幼儿的分离焦虑通常经历3个发展阶段:①主动抗议。②失望。3希冀、寻找新的满足。

(2)不适应集体生活。不适应集体生活,表现为生活能力差,不会自己吃饭,午睡要人陪。不懂大小便要上厕所,不会和小朋友一起友好相处,争抢玩具,不让他人玩等等。

家长和幼儿园方面的正确做法:

 1.家庭方面为幼儿作好入园准备工作 

(1)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准备 

(2)同伴交往需要与兴趣的培养 

(3)做好人园的心理准备 

(4)做好与教师的沟通工作

2.幼儿园方面为幼儿作好入园引导与适应工作 

(1)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熟悉教师 

(2)帮助家长了解人园准备工作的内容 

(3)合理安排幼儿人园之初的活动 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0、家园合作的原则、内容。

家园合作的基本原则:(1)尊重

(2)责任分担 (3)互惠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内容:1.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合作

2.幼儿园课程方面的合作

3.幼儿的个别化教育方面的合作 4.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方面的合作

11、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意义。

 一)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1.利用社区资源,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区生活环境

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1.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开展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

2.与社区内各种机构组织建立联系 

3.通过家庭,推动幼儿园与社区合作

12、智力与非智力,智商与情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

非智力因素是指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不包括智力因素在内的其他心理因素的总和。一般来说,智力因素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动机、情感、兴趣、态度、意志、性格等。可以将非智力因素进一步概括为动力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和控制调节因素(主要指意志品质、坚持性、独立性等}。非智力因素虽然不是智力的构成因素,但是它参与人们的智力活动.对学习活动起促进、定向、维持、调节和强化等多种作用。研究表明,利用儿童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可以改善与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人才的造就,不仅仅是由智力因素单方面决定的,而往往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物质环境对学前儿童有怎样的影响?答:出生至入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有赖于多方面的物质环境,如居住环境、饮食条件以及用以焕发精神、启迪智慧、锻炼身体的物质材料及玩

具。由于学前儿童的生长发展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他们对物质环境的依赖性更大。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尚在形成中,需要成人为其准备安全、卫生、舒适、优美、丰富、和谐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儿童在适宜的物质环境中生活,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可获得可靠的保障。反之,物质环境过差,则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展。作为学前教育机构的托儿所、幼儿园,同样需要有一定的物质环境为其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历史经验告诫后人,物质条件过于简陋的托儿所、幼儿园,儿童不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家长也不愿将自己的子女置于这样的环境下,因此托儿所、幼儿园便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我国有关部门对托儿所、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设备已有达标的规定,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主动地学习。

推荐第6篇: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

一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教育的概念

1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 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 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 人的活动(理解)。 2教育的界定

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 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的本质特征

a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教育”的区别

A人的活动(包括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B人的活动(包括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

b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目的的指向性

A人的其他社会活动的目的不是直接为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唯有教育才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

1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胎儿至进入小学前 胎儿、婴儿(0-3岁)、幼儿(3-

6、7岁) 2对学前教育概念最具权威的解释

1981年11月联合国学前教育协商会议,能够激起出生至进入小学的儿童的学习愿望,给

他们学习体验具有助于他们整体发展的活动总结(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学前教育的意义及实施形式 1意义

1)促进生长发育 2)促进智力发展 3)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4)培育幼儿美感 2实施形式

1)学前家庭教育(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长久性、隐性) 2)学前社会教育(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阶段性、显性)

二、学前教育发展概述

1发展历程(幼儿教育)原始社会-->古代社会-->近现代社会 2幼儿园班额

小班25名、中班30名、大班35名、均额18名

A1837年在德国勃兰根堡福禄贝尔组织了新型教育机关

B1840年德国勃兰根堡福禄贝尔正式命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最早的一所幼儿园

C1903年在湖北武昌清政府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机构“湖北幼稚园” 三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发展 萌芽阶段 1中国:论语

2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伦理学》学前教育分三个阶段P6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中国古代《学记》乐正克(孟子学生)所著,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谓三孙,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合乎顺序。

4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 初创阶段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2《世界图解》的意义:

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他重视学前教育,提出学前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自然,

给儿童一种积极的、自由的、愉快的体验,感官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

3德国心里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60年)

4其他教育家及论著(1)英国洛克,《教育漫话》(1693年)(2)法国卢梭,《爱弥儿》,又《教育论》(1762年),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

(3)瑞士佩斯泰洛奇,《林哈德和葛多德》(1781-1787),理想母亲的爱和耐心,《贤伉俪》

(三)学科建立阶段

1标志: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幼儿教育之父),“幼儿园”的建立和他的系列著书。书P6

2福禄贝尔的出版《人的教育》(1825年),《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年),《幼儿园教育学》(1862年) 3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P

6、7

1)学前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2)学前教育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儿童是通过自我活动实现内部教育,教育首要的任务是尊重并唤醒儿童的主动性3)学前教育要注意游戏化,他认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未来光明幸福生活的基础,游戏是内容存在的有自我感动的表现。”他认为游戏可以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儿童的责任感,义务感知良好的品德,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4)学前教育要全面

(四)理论多样化阶段

1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A《我的教育信条》(1897),提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交流。学校即社会(人际交往),从做中学。他的教育思想对许多国家的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B《学校和社会》(1899) C《儿童与课程》(1902) D《民本主义与教育》(1915) 2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

A建立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1907年底) B著作:《蒙台梭利法》(1909) 《蒙台梭利手册》(1904) 《童年的秘密》(1936) 《儿童的发现》

C教育方法:环境(有准备的,生命的,活动的,真是的),教师(观察教学,规范,准备),活动材料(逼真) D影响:(1)学前教师在确定自身教育原则和方法之前,只有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才能不压抑不祸害儿童潜在能力,使儿童按其本身的规律发展。

(2)儿童有发展的需要,为满足和强化这种需要,必须通过自由活动、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来实现。 (3)教师要为儿童创设环境 (4)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活动 (5)重视儿童的 “自动教育” (6)重视教师的指导 3.陶行知

(1)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 (2)主张“六解放”(了解儿童身心特点基础上,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a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 b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 c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 d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

e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要太多占用他们的时间,使之有机会学习人生 f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大社会,扩大其眼界 (3)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

a怎样做就要怎样学,怎样学就要怎样做,怎样叫就要怎样调练教师,即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b我们要在做中教,做中学

c教育的本质是教人做事“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4.陈鹤琴(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a1923年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 b主张“大自然”“大社会” c导师:克伯屈,杜威的学生 d著作《儿童心理学之研究》《家庭教育》《活教育理论与实践》 e提出“一切为儿童,是我一生的志向”

f学前教育思想(1)强调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2)要求教育根据儿童特点“在做中做,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3)提出“整个教学方法”,即根据当时幼稚园各科相关独立、脱节的现象,陈鹤琴指出“整个教学方法就是把幼儿所学的东西整个的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这种教学就是把幼儿所学的东西整个的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这种教学就是把各科功课打成一片

(4)制定了幼稚园的教学内容,即“五指课程” (5)提出教师要对儿童加强指导 (6)幼儿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紧密配合

5.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算阶段(0-2岁)直觉行动思维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形象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体形象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抽象逻辑 四学前教育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一)学前教育学研究对象

1.学前教育现象,问题及规律:

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问题,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了解)

1.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收集资料并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2.观察法:是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3.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的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因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烦人一种研究方法。(1要有假设。例如:中班爱父母2试验后无论有无证实都有意义) 4.个案研究

第二章 学前教育观 第一节

1儿童观的概念

指人们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 儿童的认识:地位权利、物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2儿童观的变革

古代儿童观:以成人为本

近代儿童观:把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人

现代儿童观:1具有一切基本权利和独立人格(基本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2是不断发展的“整体人”(儿童节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的侧面,他们构成一个整体,相互联系,彼此制约)3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儿童的发展有性别差异、个别差异{对物体的感知上、儿童的推理判断上、兴趣爱好上、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文化差异)4儿童有巨大发展潜能5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6男女儿童平等 第二节

一儿童权利的国际认识

a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 b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 c1979年联合国又发起了“国际儿童年”

d(1)1989年11月20日在法国巴黎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性质:国际性法律文书

(2)1990年9月2日正式生效。共五十四项条款(五十四项条款不等于五十四项权利,每项条款有若干项权利) (3)《公约》 基本原则:a,儿童优先考虑的原则 b,尊重儿童人格的原则c、尊重儿童意见的原则d、一视同仁的原则

5.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二儿童权利的中国承诺

1.1990年8月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2.1991年1月国务院通过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1991年3月中国政府签署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1991年9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四项原则:(1)保护未成年人的合

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

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总原则)

3.1992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同年颁布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4.1993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5.1995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6.1996年发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 三儿童权利的保障

儿童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四项基本权利)、受教育权、游戏、生活自理、劳动等项权利。 四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1儿童发展有性别差异

2.儿童发展有个别差异(对物体的感知上;儿童的判断推理上;兴趣爱好上;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 3.儿童发展有文化差异

五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

儿童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互相联系,彼此制约。 第三节

影响儿童发展因素:

(一)生物因素(儿童成长的生理基础)主要是指遗传物质,为儿童后天发展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提供了生理基础和物质条件。

(二)社会因素(儿童成长的关键条件)(1)社会因素主要指的是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儿童生活的环境不同,其发展水平也不同(3)生活在不同托幼机构里的儿童,发展的程度也不同。 第三章学前教育观 第三节

一(1)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我们教育方针应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成为有社会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1985年,在《决定》中提出我国教育目的是培养“四有”新人(“四有”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二(1)幼儿园的性质: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2)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此文件颁布时间为3月6日,实施为6月1日)中指出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主要表现在:(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有爱,勇敢,爱护公务,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制定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2)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三我国学前教育目标与外国的异同点

同:1)各国都重视儿童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儿童 2)追求发展的全面性,完整性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异:我国:1)较为关注丰富幼儿的知识,培养儿童的能力;2)较为重视形成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3)较为注重培养儿童读写算的初步技能,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外国:1)更关注培养儿童的各种兴趣和积极态度;2)更注重发展儿童的主观性,独立性;3)更注重儿童的优良品格 第四节

一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三条) 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与教育;2.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二幼儿园的教育原则(总原则:保育与教育相结合) 1热爱儿童

2尊重儿童人格,维护其合法权益。1)要信任儿童2)尊重儿童隐私3)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使每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走路4)保

护儿童自尊心5)杜绝体罚和变形体罚儿童

1全面教育儿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1)体育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起物质保障作用2)德育起推动作用3)智育为其他几育提供了认识基础4)美育是其他几育的催化剂2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

总:学前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是渗透在儿童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完成的。

a教师为儿童提供操作丰富的玩具和材料活动的机会

b教师为儿童提供游戏活动的机会,合理安排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c教师为儿童提供教学活动机会

d教师为儿童提供劳动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学会自我服务和为集体服务 斯金纳:(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创造了“斯金纳箱” 班杜拉:(1925—)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矫正技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班杜拉实验:观察室学习的主要来源;观察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

(三)认知发展理论(了解人物所在国籍、流派) 皮亚杰(1896—1980)瑞士儿童心理学家,代表作品《发生认识论导论》、e教师为儿童提供观察,散步,娱乐等方面活动的机会,使儿童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

5.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化

应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入手,把一些浅显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儿童。 6多种教育形式结合

集体活动,小班活动,个人活动

7因儿童而施教,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 8争取家庭的配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1)教师要向家长宣传学前教育法规的精神

2)教师要利用儿童入园入所的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 3)教师要介绍给家长一些卫生保健知识 4)教师要介绍给家长一些教育知识

5)教师还要帮助家长解决面临的问题(教师的咨商能力) 6)教师要组织家长一起开展活动

三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讲评,要注意(此题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得题) 1.明确评价的目标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2.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3.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累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4.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5.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课程 第一节

一幼儿园课程的含义:

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

(教育目的的具体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 三幼儿园课程的特点(与中小学课程的区别) 1.它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2.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3.它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主 四幼儿园课程的种类: 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显在的、正式的);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潜在的、非正式的) 第二节

(一)成熟社会化的理论

此哲学基础来自于卢梭的思想,其心理学奠基人是埃里克森和格赛尔 理论特点:重视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认为学前教育应让儿童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发展(书P79) 理论要求:以儿童为中心,注意开放性

成熟社会化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具有固定的法则,与生俱来,依赖于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

(二)教育训练的理论

人物简介:(了解人物所在国籍、流派) 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重要著作《人类理解论》1960年发表

《生物学与认识》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布鲁纳 :(1915-)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他是认识心理学的先驱 认识发展论认为,儿童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儿童的内部,依赖于儿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性质(书P80)

一、课程目标与教育(教学)目标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关键环节,课程目标处于上位,教育依据课程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 1.它是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 2.引导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向 3.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 第四节

一选择幼儿园课程的原则 如果是小题答案是:

1.全面性(我国学前教育的任务是对儿童实施体、智、徳、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只有全面安排课程内容,才能培养出身心、人格完整的儿童,内容均衡,课时全面)2.启蒙性3.社会性4.发展性5.灵活性。如果是大题,答案是: 1.全面性

(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发展各领域的教育作用

(2)我国学前教育的任务是对儿童实施体、智、徳、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3)培养身心、人格完整的儿童

(4)在设置具体课程时,必须注意学科内容的全面性 2.启蒙性

(1)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不仅应是广博的,而且还应是浅显的,具有启蒙性作用,

(2)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点不在于他们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而在于其启蒙作用,侧重于智力的早期开发,特别是兴趣、求知欲、独立性、自信心、成功感等以及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培养,因为后者对儿童未来的成长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3)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4)课程内容必须是浅显的,并且能为儿童所理解与接受的 3社会性 (1)“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2)倡导让幼儿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充分接触 (3)环境教育 4发展性 (1)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不仅要有规律性、稳定性,同时还应具有发展型、变化性,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双语教育

(3)不同年龄班的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不同,课程内容的选择也应有所不同,从小班到大班,知识点逐渐开阔 5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6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具有时代性,丰富性 7是幼儿能力发展需要,具有挑战性 8灵活性 (1)学校教育课程也不应简单划一,而应具有区域性、经济性、民族性、机动灵活性

(2)同一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物质条件,不同师资水平的托幼机构,课程内容也不应完全一致

(3)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同一托幼园,同一年龄阶段,但不同班级的儿童也是有差异的

二设计幼儿园课程的策略(P100)

1、要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

2、要为儿童不断提供新的学习机会

3、要为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材料(保护儿童自尊心,培养儿童自信心)

4、要鼓励儿童参加大组活动

5、又兼顾特殊儿童的需要,施与不同的课程策略 三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一)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集体活动 小组活动 个别活动

(二)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与途径:

方法:观察、谈话、实验、游戏操作、参观、讲解描述等

详解观察法定义:引得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认识选定的观察对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

4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5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包括倾听、交谈、协商) 三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同时这也是智力因素、思维)

1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2游戏催发了幼儿的探究行为。3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4、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水平。四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1游戏使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注意适时、适度、适当)2游戏能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欢乐之情。3游戏能帮助幼儿客服恐惧情绪。4游戏能使幼儿进行情感宣泄。

五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并为幼儿提供了大量交往的机会,游戏加快了幼儿的社会化进程。2游戏有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倾向,运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交给幼儿观察的方法;正确组织幼儿观察活动

谈话(讨论)法定义:师生双方围绕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看法,表达自身感受、体验,进行相互交流

作用:在活动中幼儿处于主体地位;幼儿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利于提高幼儿认识水平及解决问题能力;可避免说教过多产生的逆反心理 手段:实物、图书、挂图、幻灯片、自制教具

途径:教育教学活动,日常活动与生活学习环境,家园合作

第五节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目的、作用 目的:鉴定—诊断—改进—导向

作用:了解幼儿发展概况,当前水平能力;了解实践过程 二评价的原则

1评价应有利于改造与发展课程 2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3评价应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4评价应客观真实

第六章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第一节

一幼儿游戏的特点: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游戏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游戏伴随愉悦的情绪体验,游戏在假象的情景中发展。

二幼儿游戏的种类(1)创造性游戏是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2)创造性游戏包括:①角色游戏(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②结构游戏(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和材料,通过手的创作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③表演游戏(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以上三种为创造性游戏,考试时会举例让你判断 此外,幼儿游戏还包括:

④体育游戏(以发展儿童基本动作,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体健康为主的游戏) ⑤智力游戏(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中,丰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游戏)

⑥音乐游戏(儿童在音乐和歌曲伴唱下所进行的游戏)

⑦亲子游戏(指父母与子女间的游戏行为,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游戏,这是儿童游戏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游戏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创造力、情感、社会性、美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小题作答) 大题作答

一促进幼儿的体力发展

1游戏有利于幼儿大肌肉群的发展 2游戏有利于幼儿小肌肉群的发展3游戏有利于幼儿躯干肌肉群的发展 4游戏有助于幼儿感觉运动技能的提高

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1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包括基本知识和主要概念) 2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 3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自我中心是幼儿的一种非社会行为,有效地控制这种行为是幼儿与同伴惊醒交往的基础,游戏对于幼儿学习克服这种行为有明显的效果,同时游戏使幼儿站在同伴的角度与思考问题,学会相互学习和与人相处。3游戏培养了幼儿的会群行为,游戏能为幼儿提供与别人相互作用的机会。游戏使幼儿从不合群走向合群的桥梁。4游戏能力为幼儿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同伴的需要之间,在学会分享和轮流、给予和索取之间找到平衡。5游戏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要受到集体规则的制约,按照集体的意志去行动,否则,他就会被这个游戏集体所淘汰,游戏能使幼儿克服自己的一些需求。6游戏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使幼儿能够克服困难坚持把事情做到底,毅力、耐心、坚持性得到发展。游戏能降低幼儿对成功的过高期望和对失败的过多担忧,使幼儿能不怕挫折,迎接挑战。 六培养和发展幼儿的美感。

游戏使幼儿产生美感的重要源泉,在游戏中,幼儿能自由自在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和欣赏美。

1游戏的设施有利于幼儿领略美。2游戏的内容有益于幼儿欣赏美。3游戏的成果有助于幼儿再现美。4游戏的过程有利于幼儿大胆创造美。 第三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准备(大点中的小点依据题型作答) 一设定游戏时间

要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户外活动和游戏时间。全日制幼儿园每日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每日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包括每日1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幼儿园教育纲要》(选择判断) 1善于捕捉零散时间。

2力争每次有较长的时间进行游戏,集中时间

3使室内游戏时间与室外游戏时间基本均等,动静交替

4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的时间(教师只有科学的划分时间,使这三种游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使幼儿生动活泼的成长

二布置游戏时间

1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

空间密度=房间面积-不可用的空间面积

幼儿人数:没幼儿不少于8立方米空间,没幼儿适度位置2平方米 2开辟各种游戏区域(要设立4-6个游戏区) 3游戏场地要有吸引力(要有开阔的空场地)

4保证游戏场地的安全(游戏场地应没有任何危及幼儿人身安全的隐患) 三提供游戏材料(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和设备)

1广泛收集废旧物品2变换游戏材料的陈列3形成超级组合游戏材料单元(超级组合游戏材料,即3种以上材料合为一体)4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

四丰富知识经验

1 幼儿的知识经验是开展游戏的源泉,幼儿掌握的知识经验往往与其他游戏的水平成正比

要发挥园内教育资源的作用2要利用园内教育资源的优势3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第五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区分引导与指导)(大点中的小点依据题型作答,括号中的理解作答) 一尊重幼儿的游戏

1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倾向(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反映出来)

2教师要尊重幼儿对游戏的选择(他们有权自己决定游戏的主题、角色分配、内容、情节、而不需要教师的包办代替、统治支配)3教室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创造(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尝试和探索,允许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而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以免妨碍幼儿的游戏 ) 一支持幼儿的游戏(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幼儿的游戏予以支持) 1教师要满足幼儿对游戏材料的需求。

2教师要满足幼儿充分游戏的心理需求。3教师要关心幼儿游戏的意愿(教师应善于察言观色,从幼儿的语言、表情、动作上来把握幼儿的游戏心态。4教师要关心幼儿游戏的进程,根据需要提出合理化建设。 二参与幼儿的游戏。

1教师必须具有一颗童心,和幼儿一样喜欢玩具,爱好游戏。

2教师应是幼儿游戏的伙伴(成为幼儿众多的游戏伙伴中的普通一员,与幼儿处于平等的地位,享有同样的让权力和义务)

3教师应适时、适宜、适当地参与,并及时退出,才不会干预、破坏幼儿游戏的延续和发展。 三引导幼儿的游戏。

1教师要诱发幼儿的游戏(一方面,在游戏场地放置一些新材料、新设备,引起幼儿开展某方面的游戏:另一方面,教师带领幼儿外出参观,让幼儿观看电影、阅读图书画册等) 2教师要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 3教师要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设。 4教师要巧妙扮演游戏中的角色。 干预幼儿的游戏

一些无益有害的自发游戏教师要及早进行干涉,使之消灭在萌芽状态中。第六节

一幼儿游戏环境的评价

安全性、刺激性、协调性、教育性 二幼儿游戏的作用 反馈、强化、调节

第七章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

第一节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 1有利于贯彻幼教法规 2有利于与世界幼教接轨 陈鹤琴:“儿童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一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1讲解幼儿教育的目标,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2向家长说明家庭教育的作用,能端正家长的教养态度 二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发展每个家庭轮流作为活动场所 第二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1宣讲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2说明家庭教育的独特价值 3讲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知识 4讲授家庭教育的具体知识 5讲析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 6阐述家庭教育的若干方法

第三节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1了解性原则2方向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尊重性原则5协调性原则6针对性原则

7直观性原则8艺术性原则 第四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1家长委员会2建立家长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传授保育、教育幼儿方面的只是机能}3召开家长会议

1)从时间上分:开学前、学期中、学期结束时

2}从形式上分: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小组家长会

4家长开放日5开辟家长园地6家庭教育咨询7接送时交流8电话交流9家园联系册

10家庭访问11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12其他形式:友好小组、借阅制度、院长信箱

第八章幼儿教师第一节

一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1}幼稚性

从劳动的客体来看,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较低,身体各器官还不够成熟思维形象具体,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模仿性强,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粗浅的、简单的正面教育

2}全面性面向全体幼儿、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3}时代性幼儿教师的劳动充满时代的气息,在不同的时代,教师的劳动拥有不同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4}复杂性5}多样性劳动模范的多样性、劳动形式的多样性、劳动方法的多样性6}示范性

二、幼儿教师的权利和职责 {一}幼儿教师的资格

1自199

4、

1、1开始我国各地相继实行了幼儿教师资格制度

2从1996年起,我国幼儿教师实行了聘任制,又有幼儿教师资格的人员进行招聘,择优录取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

1}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2}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3}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4}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5}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三}幼儿教师的权利和职责 权利:(1)进行幼儿保育和教育活动,开展幼儿教育和保育改革和实验研究。

(2)从事幼儿教育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幼儿教育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和论述。(3)指导幼儿的学习和游戏,评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义务(责任):(1)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观察了解幼儿,记录分析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促进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3)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4)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5)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的研究活动。(6)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 第二节

1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a职业道德规范b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执着敬业,自尊自信,意志品质坚强,精神饱满;乐观,聪慧的认知,思维敏捷,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团结精神}c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

2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其中34567属于组织指导能力) 观察能力(最基本)怎样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a要注意把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观察与随时随地的观察结合起来。 b普遍观察与重点观察结合起来。 c全面观察与某方面观察结合起来

d注意利用日记,表格,摄影,录音,摄像等各种形式对以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记录,已全面细致的了解一切幼儿和幼儿的一切。 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语言: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非语言:手势,体态,面部表情

例子: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指出,传递一个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38%声音+55%面部表情。组织能力,教育能力,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交往能力,评价能力

1如何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简答题)

a创造环境要富于儿童情趣,不宜成人化。b注意环境可体验性,可参与性,可操作性。

c随时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发展需要调整环境布置。d为幼儿提供熟悉的,利于开展想象与拟人化交往的环境。

2如何与幼儿沟通(沟通能力)

a认真倾听幼儿b巧用体态语言c善用语言技巧,词语简单明了,易于幼儿理解。

d适当的音色音量。e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最后补充: 名词解释

1幼儿的接受学习:是幼儿的学习方式之一,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语示,示范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

2发现学习:是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未知的事物,获得直接经验,体验和思维发展的学习方式。

3幼儿行为常规:教师指导幼儿认真执行一日生活与活动各个环节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在大脑皮层形成动力定型,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补充 第三章

制定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a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b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要求。c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七章

1家园合作的必要性:

一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a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b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

c家长是幼儿园的教育资源 二幼儿园教育需要社会配合

a社会及幼儿教育发展的需求b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2幼儿园如何与社区合作:

a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b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推荐第7篇: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 导论

1.教育的界定: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学前教育是指从初生到6岁前儿童的教育。

3.学前教育的概念:能够激起出生至进入小学的儿童的学习愿望,给他们学习经验,且有

助于他们整体发展的活动总和。 4.学前教育的意义:(1)促进生长发育

(2)促进智力发展

(3)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4)培育幼儿的美感 5.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1)学前家庭教育 (2)学前社会教育 6.学前家庭教育的性质: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长久性、隐性

学前社会教育的性质:群体性、计划性、目标性、阶段性、显性 7.小班一般有25名幼儿,中班有30名幼儿,大班有35名幼儿。

8.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问题,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9.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0.产生阶段:

一、萌芽阶段

(1)中国:孔子《论语》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在西方教育史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重视学前教育,提出儿童出生以后应接受公共教育;强调通过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对儿童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有《政治学》、《伦理学》

二、初创阶段

(1)捷克: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世界图解》、《母育学校》。《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2)德国:赫尔巴特,著有《普通教育学》 (3)英国:洛克《教育漫话》 (4)法国:卢梭《爱弥儿》,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 (5)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别称《贤伉俪》

(6)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7)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中国古代的《学记》,作者乐政克,

三、学科独立阶段

(1)幼儿园的建立:1837年在德国勃兰根堡组织了新型的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幼儿园。

1903年,清朝政府在我国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学校—湖北武昌“湖北幼稚园” (2)福禄贝尔,出版《人的教育》1826年

《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年

《幼儿园教育学》1862年(去世后出版)

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1.学前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

2.学前教育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儿童通过自我活动实现内部发展,教师首要任务是尊重并唤起儿童主动性

3.学前教育要注意游戏化。他认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实现。”他认为游戏可以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儿童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良好品德。

四、理论多样化阶段

(1)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我的教育信条》1897年,提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经验,教育即社会的不断改造。

《学校和社会》1899年 《儿童与课程》1902年 《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年 (2)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

1907年底建立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 《蒙台梭利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 教育方法:1.环境:生命地、活动地、真实地环境

2.教师:观察、示范、指导、有准备

3.活动材料:教具 (3)瑞士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

认知发展理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 2.前运算。。(2-7) 3.具体运算。。(7-11) 4.形式运算。。。(11-15)

(4)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

(简答题)提出“六解放”的主张: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空间

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 2.。。。。。。。。。双手,。。。 能干 3.眼睛,。。。。能看 4.

嘴,

能谈

5.

时间,

有学习人生的机会 6.

空间,

接触大自然、社会 “六解放”核心: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简答题)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包括三个方面:

1.怎样做就要怎样学

怎样学就要怎样教

怎样教就要怎样训练老师,

即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2.我们要在做中教

3.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做事

“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5)陈鹤琴,1923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活教育”理论

《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或教育理论与实践》 (简答题)提出“一切为儿童,是我一生的志向”的学前教育思想

1.强调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2.要求教师根据儿童特点,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3.提出“整个教学法”

4.制定了幼稚园教育内容,即“五指课程” 5.提出教师要对幼儿加强指导 6.幼儿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紧密配合

(名词解释)整个教学法:

根据当时的幼稚园六科教学相互孤立的现象,陈鹤琴指出:“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这种教学法是把各科功课打成一片。 11.研究学前教育学的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收集材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颁发,9月1日实行

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3.儿童观:指人们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 14.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 意义:这是第一个主张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文件

内容:重在救济、保护儿童,防止奴役、贩运童工迫使其卖任等

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

1979年联合国又发起了“国际儿童年”

1989年11月20日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1990年9月2日正式生效。

《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1)儿童优先考虑的原则

(2)尊重儿童人格的原则

(3)尊重儿童意见的原则

(4)一视同仁的原则 15.

推荐第8篇: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教育系学前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2课时 学分:2 课程性质:《学前教育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基础理论课的特点。该课程主要通过对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的阐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进一步明确正确的儿童观,明确学前教育的目标及价值取向,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及幼儿园的课程设计理论,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方式等,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从事幼儿教育的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学前教育的产生及发展历史;

¨我国的教育目的与托幼机构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原则;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了解托幼机构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与小学的衔接;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论; 能力与技能:

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与技能:

¨能够运用学前教育学的知识和原理分析具体幼儿教育的问题和特征; ¨能够根据学前儿童的教育规律提出适当的教育措施; 态度与情感:

初步形成对幼儿的喜爱之情和研究幼儿教育的兴趣,逐渐形成积极的职业认同感,形成职业理想,同时获得研究学前教育相关学科的乐趣。

先修课程:本课程的预修课程是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在学前卫生学课程中,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的生理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为学习学前教育学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

绪 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教育及学前教育的概念;2.掌握教育学与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3.了解学前教育学学习的作用及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育、学前教育、教育学与学前教育学的涵义 难点:学前教育学的学习方法

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2学时)

一、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幼儿教育?

二、什么是教育学?什么事幼儿教育学?

三、幼儿教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

四、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学

五、怎样学习幼儿教育学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目的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2.了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3.了解历史上著名的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重点与难点】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4学时)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二、奴隶、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学前教育

第二节 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福禄贝尔、欧文)

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三、我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二、蒙特梭利的教育思想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

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五、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作业与思考】

陶行知对于幼儿教育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认为陶行知对我国幼儿教育做出的重大贡献体现在哪里?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

【目的要求】

1.理解概念:幼儿园教育目标、教育原则;2.理解幼儿园的双重任务的特点、幼儿园教育原则; 3.能初步运用幼儿园教育的原则的理论分析幼儿园教育现象。 【重点与难点】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及学前教育原则的理解与运用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级结构。

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4学时)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

二、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

(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二)制订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1.要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 2.要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可能性 3.要遵循教育的总目标

三、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

(一)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

(二) 幼儿体育 1.幼儿体育的概念 2.幼儿体育的目标 3.幼儿体育的内容

(三)幼儿智育 1.幼儿智育的概念 2.幼儿智育的目标 3.幼儿智育的内容

(四) 幼儿德育 1.幼儿德育的概念 2.幼儿德育的目标 3.幼儿德育的内容 (五)幼儿美育 1.幼儿美育的概念 2.幼儿美育的目标 3.幼儿美育的内容

第二节 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一、幼儿的双重任务

二、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原则 幼儿园教育原则的含义

一、教育的一般原则

(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的含义 2.实践中如何贯彻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1.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的含义 2.实践中如何贯彻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三)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1.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的含义 2.实践中如何贯彻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四)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1.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的原则的含义 2.实践中如何贯彻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1)实践中如何利用儿童这一教育资源促进儿童的发展 (2)实践中如何利用家庭这一教育资源促进儿童的发展 (3)实践中如何利用社区这一教育资源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一)保教结合的原则 1.保教结合的原则的含义 2.实践中如何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

(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1.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的含义 2.实践中如何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三)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1.幼儿园教育的活动性原则的含义 2.幼儿活动的种类 3.幼儿活动的意义

4.实践中如何贯彻幼儿园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多样性原则

【作业与思考】 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原则之一。请结合具体的案例,说说你对“保教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解。

第三章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

【目的要求】

1.理解概念:幼儿园环境;

2.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素养要求;3.理解幼儿的特性、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4.理解幼儿园环境的功能和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原则以及对教师的要求

点与难点】

重点:能运用教师能力素质要求的理论分析评价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能力。正确认识幼儿的发展特点,并能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儿童发展观;

:理解幼儿的特性及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6学时)

第一节 幼儿教师

第三章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幼儿教师

一、幼儿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一)幼儿教师的地位

(二)幼儿教师的权利

(三)幼儿教师的义务

二、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二)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三)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四)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及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三、幼儿教师的素质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1)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 (2)尊重家长,互相配合 (3)团结协作,服从领导 (4)为人师表,做幼儿的表率 (5)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修养 (二)健康的身心素质

(三)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 1.本体性知识 2.条件性知识 3.教师实践性知识

(四)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 1.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2.设计教育活动能力 3.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 4.对教育活动的反思能力

5.沟通能力:与幼儿、家长沟通的能力 6.幼儿教育研究的能力

四、幼儿教师的角色 1.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幼儿园课程的研发者 3.课程评价者

4.课程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的反思者角色 5.平等中的首席 6.差异的接纳者

7.是全职教师,是幼儿生活的指导者 8.是家长的合作者 9.幼儿教育的社会宣传员 10.与幼儿同共成长

五、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1.非关注阶段 2.虚拟关注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 4.任务关注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二)专业成长的必要性 1.专业成长的本质 2.教师转变角色 3.社会地位 4.生命价值

(三)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 1.专业理想 2.专业态度 3.专业知识 4.专业能力

(四)专业成长途径 1.反思性教学 (1)教学反思的特征 (2)教学反思的类型 (3)教学反思的内容

2.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条路径” (1)“第三条路径”的意义 (2)“第三条路径”实施的基本策略 3.注重同事交流 4.合理运用教师博客 5.教育活动研究

第二节 幼儿

一、儿童观是什么

二、儿童观与教育 ⒈儿童是“小大人” ⒉儿童是“白板” ⒊儿童是“有罪的” ⒋儿童是“花草树木” ⒌儿童是“私有财产” ⒍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三、现代儿童观

⒈儿童是人,他具有生存权,具有人的尊严以及其它一切基本人权。 ⒉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人,他具有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权利。 ⒊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作准备,它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⒋不同性别的儿童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 ⒌儿童是正在发展的人

⒍儿童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可以给成人以启示,成人应当向儿童学习⒎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8.每位儿童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权 9.儿童有权拥有欢乐自由的童年 10.儿童学习的形式是多样的

第三节 幼儿园环境

一、幼儿园环境的含义 (一)幼儿园环境的定义

(二)幼儿园环境的分类

二、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一)环境的教育性 (二)环境的可控性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一)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二)发展适宜性原则

(三)幼儿参与性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

(五)经济性原则

四、幼儿园环境的规划和组织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

1.在见习活动中,选择自己认为较为合理的一处教室墙饰,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说说可以如何利用这一墙饰。2.《纲要》对学前教师角色的定位是“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见习活动中,选择个别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教师的教育行为,分析该教师是否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作业与思考】

请试着为小班的幼儿创设教室活动区,记录在纸张上,并附以设计意图,说明其设计原理。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

【目的要求】

1.理解概念:幼儿园课程;

2.了解幼儿园课程种类及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3.掌握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 4.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几种模式。

重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及编制

●理论教学内容(6学时)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幼儿园课程的含义 点与难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编制

要内容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三、幼儿园课程的种类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模式

一、海斯科普的课程模式

二、蒙台梭利的教育模式

三、瑞吉欧的课程方案 第三节 幼儿园园本课程设计

一、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意义

二、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组成部分

三、幼儿园园本课程设计的三种组织形式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在见习活动中,选择一份幼儿园课程主题网络图进行记录,向教师了解该主题的来源,分析该主题活动的价值。

【作业与思考】

试比较本章介绍的几种课程模式的异同点,并尝试介绍本章中未提到的其他课程模式。

第五章 幼儿园班级管理

【目的要求】

1.了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标;2.掌握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3.掌握班级管理与指导的策略; 4.掌握幼儿园常规的培养策略;

点与难点】

重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 难点:幼儿园班级管理与指导的策略

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2学时) 第一节 幼儿园班级管理目标与原则

一、班级管理目标

二、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班级管理与指导的策略

一、忽略法

二、鼓励法

三、改变儿童的活动方式

四、讨论法

五、学习冲突解决的方式 第三节 幼儿园常规

一、常规的含义

二、幼儿园常规的形成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在见习活动中,观察幼儿与教师的互动,记录教师是如何使用鼓励法的,试着分析使用鼓励法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作业与思考】

说说纪律和控制的区别,请试举例说明。

第六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

【目的要求】

1.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意义 2.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合作所产生的问题 3.掌握幼儿园和家庭、社会合作的方式

点与难点】

重点: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形式 难点:幼小衔接的策略

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2学时) 第一节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

一、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意义

二、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原则

三、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形式 第二节 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一、社区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在见习活动中,选择一家园联系栏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教师如何利用这一栏目和家长进行沟通。

【作业与思考】

幼儿园可以开展哪些家园合作的形式?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何要综合运用?

第七章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教学目的】

1.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2.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儿童上小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2学时) 第一节 幼小衔接工作的含义

一、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

二、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重要性

第二节 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二、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三、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第三节 幼儿园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

一、

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二、

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与思考】

如今很多家长都纷纷要求教师教幼儿读、写、算,以便将来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请分析这一现象,并提出你自己的应对策略。

推荐第9篇: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2014年1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80 年代未我国开展了社区学前教育最优化的研究, 该研究率先开展的省市有上海和 A.湖南 c.洒北

2.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 A.小学化B.突击性 c.单向性D.整体性

3.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和( ) A.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B.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C 过渡期的存在D.儿童智力发展需要 4.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5.不属于皮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阶段划分的游戏类别的是( ) A.实践练习的游戏B.创造性游戏 c.角色游戏D.有规则游戏

6.属于幼儿园教学活动基本原则的是( ) A.娱乐性原则B.科幻性原则 c.展性原则D.抽象性原则

7.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 ) A.家长会B.家长咨询

c.父母青儿橱窗B 家长开放日

8.关于幼小衔接,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小班进行、B.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9.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 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 A.欧文B.杜威

c.福禄培尔D.蒙台梭利

10.学前教育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 主要是因为其( ) A.过度教青B.质量下降 c.功能异化D.社会不重视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 0 分} 1 1.简述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 12.简述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3.简述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14.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15.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1 2分,共2 4分} 16.论述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17.请根据有关原理, 结合实际教学环境, 设计一个幼儿园户内环境。

四、案例题{每小题1 3分,共2 6分) 18.佩里计划是美国H i g h/ Sco p e 教青研基金会组织的实验研究项目。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两组孩子各方面情况,包括进行智力、语言等方面测试,查看在校学习成绩和教师评语,与家长谈话,后来还查阅警察局与社会服务部门的档案材料,在掌握与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陆续写出一些阶段性实验报告。1 9 84年发表了克莱门特等人题为\"变化着的生命\"的综合性研究报告,详尽地介绍了被试从其日后的发展上许多方面胜过对比组,主要体现在智力发展、掌习成绩、精神发展、中学毕业1 3岁起直至1 9岁时各方面的情况,比较系统地总结了佩里计划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孩子在毕业率、文化水平、入大学率、职业情况、经济独立、少女怀孕情况以及青少年犯罪率等方面。 请你用学前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19.在一次游戏活动中, 某小朋友在做\" 炒菜\" 访谈, 不知什么时候, 她把娃娃的玩具搬到了走廊上。老师看见了,对她说\"娃娃的东西怎么能到处乱放呢?赶快把这些玩具搬回去。\"她很不情愿地搬了回去。老师听到她在嘀咕着\"我都没游戏玩,我想到外面去玩。\"就这样,这堂课由于老师没有充分准备好游戏活动的条件而没有顺利进行。 请你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等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学前教育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4 年1 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 0分) 1.C 6~ C 2.0 7.0 3.A 8~ 0 4.B 9.C 5.B 10.C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 0分} 1 1.主动性原则s 教育的渗透性原则z 一致性和灵活性; 教养结合原则g 实践性原则。 12.途径: 日常生活p 专门的德青活动z 游戏活动。 方法z说服、范例、练习、评价。

13.学前教育现象、学前教育规律、学前教育理论。14.学前教育的保青功能、学前教青促进个体认知发展、学前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15.领先性、广泛性、对象性、发展性、延后性。

三、论述题{每小题1 2分,共2 4分} 16.(1)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补偿性教育; (2) 积极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z (3) 为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s (4) 为学前儿童提供特定的精神环境; (5) 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行为。

17.(一〉空间设计:需具有教学和游戏两个功能,可选用开放式或区隔式。(二)教学设备z主要包括桌椅、教学用具。

四、案例题{每小姐1 3 分, 共2 6 分} 18.学前教育与人内在发展的关系z 学前教育与个体认知的发展P 学前教育与个体个性的发展自学前教青与个体情绪能力的发展g学前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发展p学前教育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

学前教育与人外在发展的关系z学前教育与学习成就F学前教育与中学毕业率;学前教育与文化水平F学前教青与职业发展s学前教青与经济独立$学前教青与犯罪率。 19.运用游戏条件的创设等原理进行分析。 (1)提供克分的游戏时间g (2) 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F (3) 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

推荐第10篇: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课程提纲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

一、课程目标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0―

6、7岁学前儿童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内容有: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与学前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内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各种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儿童发展的关系;体、智、德、美各育的任务、内容、原则和方法;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小学相互配合的意义和内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和专业发展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对入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包括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等)形成基本的认识和态度,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一)专业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与幼儿教育观。

2、树立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意识,了解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3、激发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兴趣。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意义、任务与功能。

2、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知晓各种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3、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目标。

4、掌握体、智、徳、美各育的任务、内容、原则和方法。

5、了解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和内容。

6、了解幼儿教师的职责和应具备的素质。

7、掌握与家长沟通、合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课。教学中突出体现‘学以致用’原则,在阐释揭示主要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活动分析,强化实践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分为四大部分:

(1)学前教育概述。(2)学前教育的功能、原则、方法等。(3)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4)学前教育的实施。

每一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基本概念、基本问题、重点与难点如下。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教学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从而掌握学前教育发展线索。

2、学生应知道中外有影响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有哪些,认识他们的基本教育思想及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要贡献,从而发扬广大,继承发展。

3、重在认识现代学前教育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思想及教育实践,结合当前的学前教育领会这些理论的现实意义。

基本概念:“整个教学法”“幼儿的完整学习”“儿童中心论” 蒙台梭利教育法

最近发展区 白板说 恩物

基本问题:

1.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观

(2)洛克的“白板说”(3)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4)裴斯泰洛齐的自然教育(5)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

2.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1)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2)蒙台梭利教育法(3)皮亚杰认知结构主义流派(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观与幼儿的完整学习(5)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6)戈尔曼的情感智力理论。

3.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家

(1)陶行知的教育思想(2)张雪门的教育思想(3)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2.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3.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家

难点: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章学前儿童观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必须全面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基本特点。

2、使学生知道影响儿童发展有哪些因素,并且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于儿童的发展。单因素决定论是错误的。

3、教育学生会用辩证唯物观点分析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规律性关系:即人的发展是教育实施的重要依据,教育是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并促进人的发展。

4、在理论上和事实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基本概念:发展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儿童观 儿童发展 教育观 遗传一环境交互作用论 人本位儿童观社会本位儿童观

基本问题:

1.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及各自的作用

2.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

(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3)发展具有阶段性

3.儿童发展的内容:儿童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相对应的教育措施

4.现代社会儿童观的基本要点

5.我国的现代教育观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儿童发展的概念

2.与发展有关的因素

3.发展的特征

4.儿童发展观与儿童教育观

难点:儿童发展观

第三章学前教育观

1、理解学前教育的价值、发展、目标

2、树立科学学前教育观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课程

理解学前教育课程的界定、理论、方案、设计、评价

第五章幼儿园的社会教育

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内容、理论和实践、设计原则、设计与实施、观察与评价

第六章幼儿游戏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游戏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理解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教育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2.帮助学生学会创设幼儿园活动区活动。

3.教会学生掌握学前儿童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的特点,指导要点及初步评价,充分发挥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教育作用。

基本概念: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创造性游戏

有规则游戏

基本问题:

1.游戏的特点

2.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3.保障儿童的游戏时间(包括户外活动时间)

4.幼儿园室内活动区创设需注意的问题

5.管理和使用玩具和材料须注意的问题

6.游戏的指导和评价

(1)正确的游戏教育观的内容

(2)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

(3)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

(4)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指导要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游戏的特点

2.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3.游戏条件的创设

4.游戏的指导和评价

难点:游戏的指导和评价

第七章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指导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功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家庭育儿环境、家长育儿守则。

2.掌握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基本问题:

1.家庭的教育功能

(1)教导基本的生活技能

(2)教导社会行为规范

(3)指导生活目标

(4)培养社会角色

(5)形成个人性格

2.家庭教育的特点

3.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的几个方面

4.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5.家庭保护的法律责任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家庭育儿环境

2.家庭中如何创设属于儿童的天地

3.家庭育儿守则

4.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5.家庭保护的法律责任

难点:家庭育儿守则的理解与运用

第八章幼儿教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要求学生必须明确和识记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的工作职责。

2、使学生全面认识幼儿教师和保育员为什么要有专业素养,应有怎样的专业素养。

3、教育学生如何去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树立牢固的职业道德。

基本概念:幼儿教师

基本问题:

1.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

2.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幼儿教师的心理品质

(2)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职责、素质

难点:

1.幼儿教师的素质

第九章国外学前教育的改革及启示

了解美国、英国、新加坡、埃及等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学前教育启示

三、课程教材

(一)主讲教材

李生兰,学前教育学(2006年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8月1日

(二)辅助教材

1.梁志燊/主编.学前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焱编著.幼儿教育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1999

3.高岚.学前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0

4.虞永平.学前教育学.苏州大学出版社 , 2001

5.林菁编著.学前教育概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

6.邱云,林少玉编著.学前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虞永平编著.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8.李季湄,肖湘宁著.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卢乐山主编,《学前教育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0.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1.陈帼眉,《学前教育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96年版

12.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3.《幼儿教育学》:郑慧英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4.《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11篇: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学-绪论 【教学目标】

1、掌握概念:学前教育学

2、对学前教育学课程建立初步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前教育学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学习学前教育学的目的 【教学难点】学生学好本学科的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通过案例引入课题,帮助学生理解幼儿教育有其必然规律及学前教育学概念。

【案例呈现】

案例1:蝴蝶的启示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他一直在观察着,蝴蝶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几个小时过去了„„ 接下来,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看样子它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不能再前进一步了„„这个人实在看得心疼,决定帮助一下蝴蝶: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地挣脱出来。但是它的身体很萎缩、很小,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他接着观察,期待着在某一时刻,蝴蝶的翅膀会打开并伸展起来,足以支撑它的身体,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实际上,这只蝴蝶在余下的时间都极其可怜的带着萎缩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远也没能飞起来„„这个好心好意的人并不知道,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而出,是上天的安排,它要通过这一挤压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有时候,在我们的生命中需要奋斗乃至挣扎。如果生命中没有障碍,我们就会很脆弱。我们不会象现在那样强健,我们将永远不能飞翔„„ 案例2:该放手时要放手

两个同样大的还在学走路,一个孩子的父母很放手,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再走,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生怕他摔倒了,或干脆用带子绑住孩子的腰,栓着走。 案例3:用幼儿的视角去感知世界

一位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青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用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幼儿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何种菜施肥和浇水,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蔬菜并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问题研讨】

案例1中,从这则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案例2中,哪一个孩子先学会走路?为什么? 案例3中,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 【归纳总结】

教育不仅是经验,教育是有规律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教育结果。而学前教育学则是对学前教育规律的总结。 【知识要点】

什么是“学前教育学”

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揭示幼儿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二、通过讲授和讨论让学生感知幼儿教育学的学科内容 【问题引入】 作为一个幼师,是否学会弹唱画跳就够了?你认为除了这个技能要求还应具备什么能力?如何获得教育的能力? 【知识呈现】呈现以儿童作为逻辑起点的内容架构

分别从这四个板块来讨论他们的教学基本问题、教学任务和教学重难点

三、讲解幼儿教育学的意义和学习的方法。

二 什么是幼儿教育,什么是幼儿教育学

教学目标:

1、识记“教育”“幼儿教育”“教育学”“幼儿教育学”等概念;理解“幼儿教育”概念;掌握幼儿教育的意义。

2、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掌握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准备: 幼儿园活动录像片段;CAI课件(古今中外教育家论教育,幼儿教育案例);各种版本的《幼儿教育学》教材。 教学重点:理解幼儿教育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育和教育学

(一)教育—— 一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主要手段 【经验陈述】

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谈谈什么是“教育”? 【理论研讨】

教育史上,不同的人对“教育”有不同的解释。《教育学》对教育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任务就是把原本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如幼儿园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以及其他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别组织的教育。它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的活动,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由专业的教师承担,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很强,是一种可控性很强的、规范的教育,因此一般来说效率、效果也更好。

【观点辨析】

问题:教育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动物性生存活动吗? 分析: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是两种表面类似而本质不同的活动。因为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思维不够发达,活动只能停留在个体的层次上,不能类化;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所以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归纳总结】

理解教育概念,须注意三点,即要注意从三个方面来确定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学校教育活动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学——研究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并揭示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观点辨析】

问题1:教育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因此,每个人都懂教育,教育谈不上是什么科学。

问题2:著名女作家三毛与席慕容在数学课上的不同遭遇与她们不同的人生轨迹。 问题3:“如果教育学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它就应该从各个方面了解人。”——乌申斯基

提问思考:教育学是不是科学?为什么?

分析:教育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又是特殊的人——人活动,有它独特的规律性。不按教育规律办事,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对受教育者造成的伤害将非常严重,甚至无法补救。

【理论研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并揭示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在17世纪形成了独立的学科,出现了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有影响的教育学著作。

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的不同,教育科学可以分为普通教育学、教育史、特殊教育学、学校教育学等。学校教育学的范围很广,包括学前教育学、初等教育学、中等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等。学前教育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也即0-6岁儿童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幼儿教育学属于学前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学主要内容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教育要素与形式;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学校教育任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原则、方法和手段以及学校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评价等。

教育学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需要其他有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等的参与。

二、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学

(一)幼儿教育——基础教育的基础

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范畴,学习幼儿教育学首先必须理解“幼儿教育是什么”?以此为基础,由事实层面的概念了解过渡、升华到一种价值层面的理想追求,追求一种好的或者说真正的幼儿教育,才是我们理解幼儿教育,学习幼儿教育学的真正目的。 【理论研讨】

1、人的年龄分段与对应的教育分段。

2、幼儿教育的概念。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到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奠基的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活动,如幼儿的家庭生活的形态,父母养育他的态度和方式,幼儿周围的人和事,他所读的书,接触他的人,看电影、电视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

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教机构的教育。

3、幼儿教育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案例分析】

案例1:《儿童权利公约》。

案例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部分对幼儿教育地位的描述;幼儿园活动录像片段。

案例3: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幼儿教育价值的评述。

案例4:美国教育家大卫〃维卡特以处境不利儿童为对象的长达20年的早期补偿教育研究。

案例5:父母带孩子逛商场,孩子看中了一件玩具,而父母认为不适合他,不给他买。于是孩子往地上一躺,哭闹起来,父母怎么劝告都无效,场面难以收拾……

提问讨论:

(1)个人经验陈述:你上过幼儿园吗?对幼儿园生活还有印象吗? (2)了解上面的案例后,你觉得幼儿教育有怎样的地位?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理论研讨】

(1) 幼儿教育的性质与地位——基础教育的基础,非义务教育。

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人才培养奠基的光荣任务。 “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在五岁前奠定的。你们对五岁前儿童所做的一切,就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而以后就是继续教育人、造就人的过程。”

——马卡连柯

(2) 幼儿教育的作用。

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一方面是对社会的意义,这两方面的意义不可分割。对于个体而言,幼儿教育为幼儿终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对国家和社会来说,让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可以提高社会新生一代的整体素质,为培养社会的有用人才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幼儿教育与社会发展;幼儿教育与幼儿发展;我国幼儿教育的目的与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幼儿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原则、手段和方法;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幼小衔接等。 幼儿教育学属于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19世纪后期才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欧洲出现的,因此,幼儿教育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与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且与哲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其他社会科学以及数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之间发生着渗透。

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掌握幼儿教育学的作用。

2、在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教学准备:幼儿园活动录像片段;CAI课件(古今中外学前教育家论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案例);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并做成学习卡片。 教学重点:幼儿教育学的作用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时量:1课时 教学过程:

【观点辨析】

问题1:有人说,做幼儿教师,只要爱幼儿就够了,其他都不重要。

问题2:有些人认为,小孩子爱唱歌跳舞,喜欢漂亮的人,当幼儿教师,只要会唱会跳,长得漂亮就可以了。

分析1: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只有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许多特殊的条件。其中,教育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素养必不可少。尤其是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减少教育的失误,提高教育质量,为此,不学习和研究根据前人经验总结提炼出的教育理论,就很难胜任教师的工作。

2: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仅仅能唱会跳,能弹会演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了解孩子的基本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会观察和了解幼儿、会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他们交往、会设计和安排学习环境、会按照不同孩子的水平和特点来指导他们以多种方式来学习。

【案例分析】

案例1:一个自闭症儿童的例子。

案例2:一天傍晚,一位年轻的母亲要其5岁的儿子把身上的衣服换下来洗一洗,儿子不肯。母亲先是以糖、钱哄;不行,又说不脱下就要打,儿子一听就跑了。一位来访的幼儿园老师见状,想起小孩说过喜欢姥姥,常去姥姥家,便过去抱起孩子,亲切地问:“星期天你还想去姥姥家吗?”“我们每个星期天都去。”“姥姥喜欢你吗?”“姥姥最喜欢我!”“你把衣服脱下让妈妈洗,到星期天穿上又干净又漂亮的衣服去,姥姥一定更喜欢你。”孩子便高高兴兴地将衣服换下交给妈妈了。

案例3:某对父母望子成龙,听说什么好,就叫自己4岁的儿子去学什么。结果,儿子在他们的逼迫之下,要学钢琴、珠心算、围棋、英语、识字,每天的时间都被各种学习任务安排得满满的,孩子疲于应付。过生日那天,孩子所许的愿望是:希望我再也不用学习了,天天可以玩。

问题讨论:

你感觉教育幼儿和教育青少年有什么不同?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你认为自己可能需要掌握和了解哪些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本领?

【理论研讨】

一、幼儿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

(一) 幼儿的特点

幼儿年龄小、身体发育不完善,知识经验贫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思维具体形象,情绪外露,易激动,易受暗示等。

(二) 幼儿教育的特殊要求

1、保育与教育的结合

2、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三)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等

二、幼儿教育学的作用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科类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对幼儿教育工作有指导作用。

(三) 帮助我们掌握幼儿教育基本理论,指导幼儿教育实践

1、掌握幼儿教育科学——幼儿教育学的基本观念和理论。

2、掌握幼儿教育技能——幼儿园教育教学所需的基本能力和技巧。(1)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2)养成幼儿园教育教学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

3、指导幼儿教育实践。

(1) 指导自己的幼儿教育实践。 (2) 指导家长的幼儿教育实践。

(四) 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

1、掌握近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2、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3、在“出口”和“引进”学前教育理论的热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三)巩固我们的专业思想,使我们为即将从事的事业而骄傲,愿意献身教育事业 欣赏:宋庆龄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温家宝看望北京六一幼儿园的孩子的照片;某幼儿教师在BBS帖上的发言;画家毕加索的言论;诗歌《向孩子学习》;泰戈尔《园丁集》中的诗句 提问:你们从孩子们的脸上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孩子能带给我们什么?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幼儿教育学了解幼儿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对教育的本质、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作用的原理有清晰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更深入地了解幼儿教育的意义,认识到幼儿教育在社会建设中和提高全民族素质中的作用,认识到幼儿教师任务的艰巨和光荣,增强责任感,从而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工作、树立为幼儿教育事业奋斗的志向。

【操作练习】

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幼儿教育学》有关教材和资料,了解幼儿教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并将自己的心得做成学习卡片。

四 婴儿教育 第三章 婴儿教育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婴儿教育的原则、内容与要求。 教学难点:

掌握婴儿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通过讨论什么是婴儿教育,婴儿教育有什么样的意义,引入课题 问题讨论:

同学们,哪个年龄阶段为婴儿阶段?婴儿阶段应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婴儿教育有什么样的意义? 知识要点:

1.婴儿阶段是儿童期生长和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大的阶段,适宜的教育可保证孩子发展顺畅 2.婴儿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许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可塑性最强,适宜的教育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婴儿阶段是人一生中发展的初始时期,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能够促进婴儿身心的发展有良好的开端并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二、让学生讨论,掌握婴儿的发展特点

三、婴儿教育的任务

(一)身体发展

(二)认知发展

(三)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四)对美的感受与兴趣的发展

四、婴儿教育的原则

(一)保育为主,保教结合的原则

(二)注重感知与动作发展的原则

(三)主动性原则

(四)因材施教原则

婴儿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一、婴儿的喂养

(一)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有利于儿童的体格、智力发育,且在哺乳的过程中,通过对婴儿的爱抚、偎抱等亲昵动作,能增进母子交往及情感。

(二)及时添加辅食

添加辅食的注意事项:1.根据年龄增长按照由一种到多种,纯流质、半流质到固体食物的顺序添加。2.营养搭配合理,并做到细、软、烂。3.单独烹调,做到色、香、味俱全。

二、婴儿的生活护理

(一)为婴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设备

(二)保证衣着干净、整洁、舒适

(三)培养良好睡眠习惯

(四)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五)给婴儿进行预防接种

三、婴儿的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情绪情感、社会性和个性培养

让学生浏览书上的内容,与学生一起探究婴儿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情绪情感、社会性和个性培养。

五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的:

了解学前教育学形成与发展的各个阶段,掌握各阶段主要流派代表人物的主要教育观点。 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各发展阶段主要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极其教育思想 教学过程:

(一)、孕育阶段:(15世纪以前) 学前教育思想散见在各种著作之中,最初散见在谚语中,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等。国外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很早提出关于教育的一些看法和主张。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罗马教育家昆体良。 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还第一次提出了儿童从出生起就在专门机构中养育的学前公共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也曾提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内容。 中国古代有些教育家十分重视学前教育, 如魏晋南北朝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对儿童应从“婴稚”时期起“便加教诲”,认为俗谚“教儿婴孩”,很有道理;并强调父母对年龄幼小的子女不能“无教而有爱”。 宋代朱熹也重视儿童入学以前的教育,主张“生子必择乳母”,“乳母之教,所系尤切”,必须选择品德良好的乳母,才有利于婴幼儿的保教

(二)、萌芽阶段(十六世纪后) 在这一阶段,教育学已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很有影响的教育专著。在不少论著中都概述了学前教育的思想,与古代相比,则更加系统、完整和更有现实性。影响较大的教育著作主要有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 法国教育家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三)、初创阶段(十八世纪----二十世纪前半期)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学前教育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代表作《人的教育》。这本著作主要论述了关于婴儿期、幼儿期及少年期的发展和教育,展示了其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也是由.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 主要贡献包括: 1)、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实现儿童的天然禀赋。学前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幼儿园的教育应和学校不同。他为学前儿童创设了一种不用书本的学校。 2)、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儿童是天生善的,儿童通过自我活动实现内部的发展。教师只为儿童提供条件,不进行干预,必要时才要儿童服从一定的要求。他还认为儿童生活在社会中,重视儿童与他人的交往应具有的品德。 3)、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他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认为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生活,能促进儿童的成熟与学习。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 福禄贝尔的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1826)、《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幼儿园教育学》(1862)。他某些教育思想,如强调儿童的自我发展,实现自然禀赋,忽视教育的作用,不够正确,有唯心主义观点,但他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为学前教育献身的精神也是值得比邻纪念的。他有一句名言:“来吧!让我们和我们的儿童生活在一起!”就是他思想和行动的格言。 英国的欧文《新社会观》《论人类性格的形成》。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生活与儿童实际生活打成一片。“从做中学”,以儿童实际经验为起点,并使经验继续不断地改造。他还主张“儿童是中心”,教育活动是以儿童的兴趣和能力为依据的。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是继福禄培尔之后对教育理论有重大影响的又一代表人物。19世纪后期,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为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她的教育思想是以她的儿童观为依据,她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发展能力,儿童的生长是内在生命潜力的发展。她强调儿童的自我教育方法,儿童通过与教学材料学习玩具的相互作用来学习,鼓励儿童自我指导和个人创造,蒙台梭利提出:学前儿童经历各种敏感期,易于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教育主要在于提供适合于儿童发展的环境,通过儿童的自由活动促进自我发展。她强调感官教育,并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但她的训练方法比较机械,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她的学前教育理论流传很广,至今在西方一些国家仍有实施她的教育理论的幼儿园。蒙台梭利思想中所具有的实际意义和丰富内涵。在蒙台梭利出版的几部幼教著作中,蒙台梭利自己对“教育”所做的解释,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a.“教育就是协助孩子天性的活动。” b.“以活动为中心,观察儿童的天性,激发儿童的天性,发展儿童的天性,这才是教育的意义。” c.“我的教学法可以浓缩为一句话,那就是‘生命食粮的教育”’。 d.“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把教育看作是协助儿童“生存下去的力量”,看作是一种对儿童天性的发展,看作是一种对儿童生命的完善,可以说这已经充分表现出了蒙台梭利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她自己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基本主张。在这种基本的教育思想中,最为根本的是一种“对人类生命本质的认识”.那就是认为人类的“生命”自身有一种本能的意识.有一种发展自身的需要,因而也就有了一种更为本质的教育的对象。有了这种对人类生命本质的认识,也就有了蒙台梭利教育的最本质的基础。这也就是蒙台梭利本人将其所从事的教育,定义为“顺乎天性的教育”的缘故。 这一时期,我国民主教育家蔡元培也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体系,提出以儿童为本位,让儿童个性得到自然、自由的发展,并认为应从胎儿期就开始进行教育。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抗战时期,他又创建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对幼儿园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设备进行了实验研究,撰写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幼稚教育》、《家庭教育》等著作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并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他论述了幼儿教育的一些理论问题,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幼稚园之新大陆》等著作。 张雪门主办香山慈幼院的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并出版了《幼稚园教育概论》、《新幼稚教育》、《幼稚园的课程》、《幼稚园组织法》等著作。这些著作为建立中国学前教育学迈出了第一步。

总之,此期,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提出了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的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该有其特殊的内容和方法;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认为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首先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如果用适应教育加以培养,就能使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发展起来。这种教育思想虽过分强调自由发展,但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其次,系统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的专门著作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1632)。在这本著作中,他全面地论述了儿童出生后头6年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提出了学前家庭教育的体系。提出家庭是一所母育学校,母亲便是主要的教师,对一至六岁的儿童进行学前教育。 再次,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并提出直观的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四)、发展阶段(二十世纪中叶以后至现在) 二十世纪以后,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提高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提高了学前教育的科学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前教育工作者总结本国学前教育的经验,并吸取国外有益的经验,在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进一步科学地揭示了学前教育的规律。对幼儿园一日教育过程的组织,儿童生活护理和身体锻炼,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语言和智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园常识、体育、音乐、美工、计算各科教学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编写了学前教育学教材,这些都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六 人类学前教育实践 教学目标:

1、在了解幼儿教育的历史形态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幼儿教育与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认识幼儿教育的价值。

教学过程

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实践

家庭教育中的学前教育实践 1西周时期能按年龄制定教育计划 2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 进行了胎教的实践活动

宫廷幼教臻于完善(制度的设立) 学前教育教材的编著

在古代,儿童“开蒙”即开始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我国古代历来有重视早期教育的传统,特别是在家庭生活常规的培养方面,由于内容众多,要求严格,蒙学书籍也就呼之欲出了。

最常见的识字类蒙学教材就是所谓的“三百千千弟子规”了,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等经典书目,知识类蒙学教材有《蒙求》、《幼学琼林》、《颜氏家训》、《龙文鞭影》、《童蒙须知》等,可谓家喻户晓、流传至广,深入人心。 曾有人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慈善机构的设置

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实践 学前教育机构的创设 欧文“新性格形成所”,福禄贝尔和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苏联的学前教育机构和“捷尔任斯基公社”,中国近代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机构创设实践活动 学前教育制度的确立

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与曲折

学习苏联集体分科教学,强调知识系统化。 *期间学前教育停滞

二是改革开放以后的蓬勃发展 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 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在借鉴古今中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特色学前教育迅速发展。 注重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和选拔

学前教育方法的探索和幼儿教具的研制

七 八(二课时) 教育家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2、感受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对幼儿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所思考。教学过程 【理论研讨】

教师简单介绍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

1、古代欧洲哲学著作中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思想。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和《法律篇》中的学前公共教育思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政治观》中对于学前教育的论述

2、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教育论著中的学前教育思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和《世界图解》;裴斯泰洛齐的幼儿学校;法国教育家卢梭《爱弥儿》;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新社会观》、《新道德世界书》的幼儿学校

3、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福禄贝尔代表作《人的教育》的幼儿园

4、现代学前教育主要理论流派。

杜威的儿童观及其学前教育理论;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法》(又名《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教育人类学》的幼儿之家;精神分析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弗洛伊德;成熟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格塞尔;社会学习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班杜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陶行知、陈鹤琴的幼教理论与实践。 【经验陈述】

请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发言,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介绍卢梭、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归纳小结】

我们在谈论、理解幼儿教育的时候,必然带着一种价值追求,将幼儿教育幻化为“理想的幼儿教育”,必然会从什么是“好的幼儿教育”、什么是人们理想的、期望的幼儿教育展开。当我们讨论“幼儿教育”是什么的时候,就必须要思考,“幼儿教育的理想是什么?好的幼儿教育是什么”?也就是要从价值层面来分析、理解“幼儿教育”这一概念。 从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来看,人们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变迁:追求工具性价值阶段—→重视学前教育内在价值的孕育阶段—→儿童中心价值的确立阶段—→儿童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的探索。

三、幼儿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参与学习】

1、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良好的幼儿教育?如果你是一名幼儿教师,你将如何诠释、实施幼儿教育?

2、头脑风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在组内陈述自己对于幼儿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在此基础上,各组归纳出本组对于良好的幼儿教育的观点和认识,并书写在大白纸上。

3、陈述观点:各组选派代表发言,陈述本组的观点。

4、归纳总结:教师归纳各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

第12篇: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

1、什么是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是指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它是人们从教育学前儿童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

2、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是什么?

一、孕育阶段(15世纪前):

教育学尚未独立,所以幼儿教育学混杂在一些哲学、政治或者神学、伦理学之中,且为零星、片断的。

二、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后期):

在此阶段,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结束的繁荣,教育科学得到发展。这一阶段的学前教育理论比前一阶段,更加系统、完整有现实性(指导了当时的教育)。

三、初创阶段:

从十八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前半期,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3、介绍柏拉图、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蒙台梭利、康有为、陈鹤琴有关学前教育的教育观点及实践活动。柏拉图关于学前教育的思想

他指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他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他还提出学前儿童的游戏和讲故事活动。 夸美纽斯

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1632年出版。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的主要学说 论述了家庭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认为体育是父母成功教育子女的基础。

重视语言教育 提出 “心智”的教育 主张“直观教学” 适当的道德训练 福禄贝尔

1、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

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并研究了已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

3、系统地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

4、培训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他对学前教育的贡献,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1、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他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实现儿童的天然禀赋。

2、教育是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

3、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蒙台梭利

1、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境。

2、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重视感觉教育)。

3、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

4、教师的作用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创立了“活教育”理论,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的科研工作,是我国以观察实验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最早的学者之一。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3)幼儿园课程理论

(4)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第二章

1、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幼教优先方案;日托中心

日托中心的出现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1)工业革命为母亲走出家庭谋生提供了机会; (2)人们发现外出工作的母亲其婴儿的死亡率比不工作的母亲婴儿的死亡率高。

1、1844年,第一所日托中心在巴黎开设,目的是保护婴幼儿的身体健康,防止死亡。

2、1854年,纽约市的保育室与儿童医院开办了美国第一所日托站。到1897年这样的日托机构大约已有175所。 托儿所

1、第一个托儿所是由麦克米伦姐妹于1911年在英国建立的。

2、1913年,普若特创办了美国的第一所游戏学校。

3、1933年10月,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联邦政府紧急救济署批准建立托儿所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

4、“幼教优先方案”是一项由联邦政府拨款施行的一种补偿教育计划。幼儿园

1、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第一所幼儿园。

2、1856年,舒尔茨在自己家里开设了美国第一所幼儿园。

3、1896年,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一所实验幼儿园。“幼教优先方案”有5个组成部分:

(1)为儿童医药与牙科方面服务; (2)社会服务于家庭教育; (3)使用自愿服务人员; (4)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服务; (5)做好入学准备。

2、有重要影响的三个理论;弗洛伊德的贡献

1、其理论强调个体早期经验的重要性。弗洛伊德确信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弗洛伊德首创“精神分析法”,主张精神分析学家应用“游戏治疗法”治疗儿童的情绪失调。

3、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就产生了发现和承认性别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成为以后生活中正常的性调节的基础。 埃里克森的贡献

1、他提出使个性健康发展的最基本任务就是建立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2、个性健康发展的第二个任务是发展自主性,克服羞怯和疑虑

3、个性的第三个任务是发展主动性,克服内疚感,这是3—5岁儿童需要发展的重要个性。

4、第四个任务是发展勤奋,克服自卑感。皮亚杰的贡献

1、认为儿童思维发展是有阶段性的

2、教育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

3、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

4、活动是经验的来源

5、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6、重视幼儿与同伴的社会性交往 第三章

1、儿童发展

儿童的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2、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儿童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制约作用有哪些?

(一)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新的研究成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二)关键期的学说也说明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三)早期教育的价值 第六章

1、经典游戏理论的学说及观点

德国的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并尝试创建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他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社会性活动,是在真实的实践情况之外,在行动上再造某种生活现象。游戏的本质是以物代物进行活动。

我国《教育大辞典》第2卷P218“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

特点是:①趣味性 ②具体性 ③虚幻性 ④自由自愿性 ⑤社会性

刘焱 游戏的本质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这种活动现实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二)游戏理论(早期游戏理论) 剩余精力说: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认为游戏活动是剩余精力的最好表现,是发散体内过剩精力的方法。 松弛说:德国拉查鲁斯认为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在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 生活预备说:德国心学家格罗斯以自然选择理论为基础,强调动物只有很好地战胜环境,才能生存。幼小时必须要有训练,才能适应生活的需要,游戏是为将来生活做准备。 复演说: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游戏是由个体再现祖先的动作和活动,为当代复杂活动作准备。

(二)游戏理论(当前游戏理论) 1(2)精神分析学派

创始人 弗洛伊德 埃里克森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则提出“游戏发泄论”、“游戏补偿论”。认为人的欲望常爱压抑不能随意表现,游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他的内在的抑郁和坏的情感,从而摆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和要求,从而得到正常发展。

2、认识结构论 代表人 皮亚杰

观点 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物品和事物的方式,形成和扩大知识与技能的方式,

3、在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有哪些?

(一)游戏与幼儿生理发展

1、游戏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2、游戏是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

3、游戏促进大脑发展

(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

1、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2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3、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

(三)游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

游戏与儿童社会化密切相关,它是儿童以后能否成功地适应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游戏中,儿童不仅获得一些交往技能,而且通过游戏,儿童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关心他人,认识并认同成人的社会角色,发展道德责任感,从而培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游戏与人格发展

1、游戏是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2、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人格和谐,保证儿童心理健康

4、根据游戏的教育功能介绍游戏的种类 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规则性游戏: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1、幼儿园里如何为幼儿开展游戏创设条件? 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 创设幼儿游戏场地 准备玩具及游戏材料

2、对玩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教育性

2、玩具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

3、玩具的形象和色彩要符合艺术的要求

4、玩具要符合卫生安全的要求

5、玩具应坚固、耐用

1、角色游戏与结构游戏的异同。共同点:

都是创造性游戏,都有想象活动参加,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活动。 不同点:

1.反映形式不同,角色游戏通过扮演现实生活的角色反映现实生活;结构游戏通过结构活动反映现实生活。

2.反映的侧重点不同,角色游戏反映各种各样的人的活动和相互关系;结构游戏反映各种各样建筑物及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评价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

1、促进幼儿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2、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

4、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3、如何指导结构(表演、角色)游戏?

1、明确以幼儿发展为本,突出创新、自主能力的培养目标。

2、丰富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印象

3、为幼儿提供结构游戏材料

4、帮助幼儿认识结构材料,学习操作技能。

5、引导幼儿自主地游戏,注意培养幼儿游戏的目的性和坚持性

早期儿童教育基本理论的原则

(一)儿童各自有不同的本性和特征

(二)基因结构与环境共同决定每个人的发展过程

(三)身体、心理、情感、智力和社会性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

(四)儿童的发展成长有一定的顺序性与阶段性

(五)态度与情感在学习与个性健康发展中是最重要的

(六)了解与可信赖的指导对儿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园教育总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五条: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体)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智)

萌发幼儿爱家乡、在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狼嚎的品的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德)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美)” 当前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有什么特点?

(一)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

(三)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 目前幼儿园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双重任务应做何调整?

调整自身的运行机制,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以质量求生存。

第13篇: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本科补修)模拟试题及答案

电大《学前教育学》(本科补修)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著作是(C)。

A.《学记》

B.《颜氏家训》

C.《理想国》

D.《政治论》 2. 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A)。

A.《母育学校》

B.《世界图解》

C.《大教学论》

D.《爱弥尔》 3. 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C)。

A.《母育学校》

B.《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C.《爱弥尔》

D.《林哈德与葛笃德》

4. 阐述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理论的著作是(D)。

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母育学校》

D.《林哈德与葛笃德》 5. 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人物是(C)。

A.蔡元培

B.张雪门

C.康有为

D.陶行知 6. 我国最早的学前儿童教育实验中心是(C)。

A.北京香山慈幼院

B.上海劳工托儿所

C.南京鼓楼幼稚园

D.江西实验幼师 7. 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的创建者是(C)。

A.蔡元培

B.张雪门

C.陈鹤琴

D.陶行知 8. 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的创建者是(C)。

A.张雪门

B.陈鹤琴

C.陶行知

D.蔡元培

9. (B)成立“性格形成学院”,这是为工人子女实施学前公共教育的首次尝试。

A.福禄培尔

B.欧文

C.杜威

D.蒙台梭利

10. (C)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A.杜威

B.蒙台梭利

C.皮亚杰

D.维果茨基

11. (A)是指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A.最近发展区 B.恩物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2.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阶段的()和()、揭示这一特定阶段(),以及阐明学前()的科学。(A)

A.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 教育规律 教育理论

B.教育理论 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 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教育规律 教育理论 教育现象

D.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 教育现象 教育理论

13. 所谓(C)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教育功能

D.教育效益 14. 期望层次的教育功能存在于(A)之中。 A.人的意识或愿望

B.教育的实际结构

C.教育实践

D.教育结果 15. 潜在层次的教育功能存在于(C)之中。

A.人的意识或愿望

B.教育家的作品

C.教育的实际结构

D.教育实践 16. 现实层次的教育功能存在于(D)之中。

A.教育目标

B.人的愿望

C.教育家的作品

D.教育实践 17.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A)。

A.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

B.自然环保功能

C.教育的社会功能

D.期望功能 18.教育的负功能是指(A)。

A.教育行动阻碍期望功能的发挥

B.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序

C.教育功能实现的程序

D.影响个体发展的程序 19. (A)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

A.学前教育效益

B.教育的负功能

C.学前教育目标

D.现实层次的教育功能 20. 学前教育效益的决定因素是(D)。

A.社会发展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文化水平

D.学前教育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 能够反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著作有(ABCD)。

A.《大戴礼记》

B.颜之推《颜氏家训》

C.朱熹《童蒙须知》

D.朱熹《小学》 2. 学前教育学在其发展过程的孕育阶段的特征表现为(ABC)。

A.丰富性

B.实践性

C.零散性

D.系统性 3. 夸美纽斯的著作有(ABC)。

A.《大教学论》

B.《母育学校》

C.《世界图解》

D.《爱弥尔》 4. 学前教育学在其发展过程的萌芽阶段的特征表现为(ABC)。

A.专门化

B.完备化

C.理论化

D.零散性 5. 陈鹤琴在学前教育方面的贡献有(ABCD)。

A.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

B.创建江西实验幼师

C.《儿童心理之研究》

D.《活教育理论与实施》 6. 陶行知在学前教育方面的贡献有(ABCD)。

A.“平民化”教育思想的提倡者

B.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

C.《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

D.提出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 7. 福禄培尔在学前教育方面的贡献有(ABCD)。

A.恩物

B.《慈母游戏和儿歌》

C.培训世界上第一批幼儿园教师

D.促使学前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 8. 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有(ABCD)。

A.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

B.学前教育应坚持重复练习与自由选择的原则

C.一个适宜的学前教育环境应该是自由发展的、有秩序的、愉快的、生气勃勃的

D.强调感官训练 9. 皮亚杰认为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BCD)。

A.成熟

B.物理环境

C.社会环境

D.自我调节 10.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BCD)。

A.学前教育现象

B.学前教育问题

C.学前教育规律

D.学前教育理论 11. 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是(ABC)。

A.观察与认识学前教育现象

B.研究和揭示学前教育发展规律

C.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D.培养学前教育人才 12. 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是(ABCDE)。

A.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B.有助于掌握具体的教育规律

C.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改革

D.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科学的发展

E.有助于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信念 13. 学习学前教育学应该注意(ABCDE)。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认真学习学前教育学理论

C.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拓展和利用相关学科知识

E.学习与思考、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14. 学前教育的衍生功能是(CD)。

A.培养人

B.个体发展

C.改善自然

D.促进社会进步 15. 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是(ABCDE)。

A.领先性

B.广泛性

C.对象性

D.发展性

E.延后性 16. 学前教育的个人功能表现在(ABCD)。

A.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B.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C.促进儿童的社会化

D.保育 17. 学前教育对社会的期望功能主要包括:(ABCD)。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家庭功能 18. 教育效益、教育本质、教育功能三者的关系是(ABCD)。

A.教育本质决定教育功能

B.教育功能决定教育效益

C.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本质

D.教育效益体现教育功能 19. 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是(ABCD)。

A.间接性

B.迟效性

C.长效性

D.多效性 20. 学前教育的社会效益包括(ABCDE)。

A.政治效益

B.经济效益

C.文化效益

D.育人效益

E.家庭效益

电大《学前教育学》(本科补修)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研究发现,(A)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A.2-3岁

B.4-6岁

C.5.5岁

D.5-6岁

2. 研究发现,(B)岁是儿童对图像的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

A.2-2

B.4-6

C.5.5

D.5-6 3. 研究发现,(C)岁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 A.2-3

B.4-6

C.5.5

D.5-6 4. 研究发现,(D)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A.2-3

B.4-6

C.5.5

D.5-6 5. 对学前儿童而言,(B)是影响其社会?最主要因素。

A.家庭

B.幼儿园

C.社区

D.社会

6. 孩子原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主动性会逐渐被磨灭,他们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动手能力则越来越差,自信心也逐渐降低,独立意识弱,社会适应能力差。这是(A)型教养方式的影响。

A.溺爱

B.专制

C.民主

D.放任

7. 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对孩子过多干预,过分保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这是(B)型教养方式的影响。

A.溺爱

B.专制

C.民主

D.放任

8. 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制能力,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尊重、听取孩子的意见,及时纠正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失误。这是(C)型教养方式的特征。

A.溺爱

B.专制

C.民主

D.放任

9. 性格外向,情绪稳定,具有强烈的同情心、事业心、责任感和成就感。这是(C)型教养方式的培养结果。

A.溺爱

B.专制

C.民主

D.放任

10. 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父母任孩子自由地、不受约束地发展,他们虽然也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但对孩子的行为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这是(D)型教养方式的特征。

A.溺爱

B.专制

C.民主

D.放任

11. 在幼儿园中,教师对不同学前儿童提出不同的愿望和发展要求,无形中对儿童产生一种心理暗示作用。这种心理暗示作用即(C)。

A.刻板效应

B.光环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詹森效应 12. 学前教育的总目标是(A)。

A.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B.保育

C.教育

D.为方便家长服务

13. 当前学前儿童中许多孩子智力水平很高,但心理素质较低,平时与人交往中经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关系他人。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教育中违背了(A)。

A.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B.保教结合的原则

C.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D.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14. 学前儿童体育的内容不包括(D)。

A.环境卫生教育

B.安全教育

C.心理卫生教育

D.数的初步知识 15. 学前儿童(A)是实施各育的物质基础。

A.体育

B.智育

C.德育

D.美育 16. 学前儿童(B)是实施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

A.体育

B.智育

C.德育

D.美育 17. 学前儿童道德认知不具有(D)。

A.他律性

B.直观性

C.情绪性

D.自律性

18. 在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中,经常出现祖辈和父辈相左的情况。这一现象违背了(C)。

A.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儿童的原则

B.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9. 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实践的德育方法是(C)。

A.说服

B.范例

C.练习

D.评价 20. 学前儿童(C)是实施各育的催化剂。

A.体育

B.智育

C.美育

D.德育

二、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 学前教育对人的内在发展的哪些方面能够发生影响?(ABCDE)

A.认知发展

B.个性发展

C.情绪能力发展

D.社会化发展

E.心理健康的发展

2. 下面关于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的陈述中正确的是(ABCDE)。

A.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最重要的家庭因素

B.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模仿、认同以及教师的期望和要求等方面

C.学前时期的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D.幼儿园教育能激发学前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E.社区环境对学前儿童潜移默化地发挥教育作用 3. 美国研究者认为,认同一般包括(ABCD)。

A.模仿学习

B.禁令学习

C.认同强者

D.分享体验 4.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ABCD)。

A.模仿

B.认同

C.教师的期望和要求

D.罗森塔尔效应 5.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包括(ABCD)。

A.学前教育总目标

B.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C.短期目标

D.活动目标 6. 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AB)。

A.保育、教育儿童

B.为方便家长服务

C.获取经济效益

D.为儿童升入小学作准备

7. 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求做到(BCD)。

A.片面的发展

B.整体的发展

C.协调的发展

D.有个性的发展 8. 幼儿园完成自己的“双重”任务,应该(ABC)。

A.不断地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B.努力拓展为家长服务的范围

C.建立制度化的幼儿园工作运行机制

D.提高赢利能力 9. 下列哪些做法不符合幼儿园的工作原则?(ABCD)

A.大力开办特色园,举办兴趣班

B.一个孩子把太阳画成了黑色的,老师批评了他

C.某幼儿教师把来园活动看成是安定情绪

D.某家长批评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太多了,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10. 如何看待保育和教育的关系?(ACD)

A.保育和教育构成了幼儿园教育的全部内容

B.保育和教育有各自的主要职能,两者是截然分离的

C.保育和教育工作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D.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11. 学前儿童体育的内容包括(ABCD)。

A.生活卫生教育

B.预防与安全教育

C.身体的运动与锻炼

D.心理卫生教育 12. 学前儿童体育的任务是(ABCD)。

A.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生长发育

B.发展学前儿童的基本动作

C.培养学前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D.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13. 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是(ABCDE)。

A.发展幼儿智力

B.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C.增进对环境的认识

D.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E.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知识、技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B.智力发展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必备条件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两个方面

D.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取决于知识的结构化

15. 学前儿童的道德认知具有如下特点(BCD)。

A.自律性

B.他律性

C.直观性

D.情绪性 16. 学前儿童的道德情感具有(BCD)的特点。

A.稳定性

B.不稳定性

C.模仿性

D.外露性 17. 如何做到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ABCD)

A.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

B.统一幼儿园和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C.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D.德育要贯穿在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之中 18. 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方法有(ABCD)。

A.说服

B.范例

C.练习

D.评价 19. 学前儿童美育的意义是(BCD)。

A.学前儿童美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基础

B.学前儿童美育是整个社会审美化的需要

C.学前儿童美育是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教育活动

D.学前儿童美育是实施各育的催化剂

20. 关于学前儿童美育的实施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大自然是实施学前儿童美育的丰富源泉

B.日常生活是实施美育的广阔天地

C.艺术教育活动是实施美育的有力手段

D.游戏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电大《学前教育学》(本科补修)模拟试题三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18 道试题,共 36 分)

1. 卫生间有异味,老师引导小朋友们讨论解决办法,一个小朋友说“我们可以在排队的时候由最后一个小朋友冲”,于是,班里有了新的如厕冲水规则,卫生间也由此变卫生了。这一过程体现了生活活动的(A)原则。

A.主动性

B.渗透性

C.灵活性

D.教养结合

2. 幼儿园中的(B)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手段。

A.生活

B.教学

C.游戏

D.体育

3. 幼儿园中的(B)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

A.生活

B.教学

.游戏

D.体育

4. 根据(C),幼儿园教学活动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A.侧重的领域

B.儿童的参与程度

C.组织形式

D.教学内容 5. 根据活动中学前儿童的参与形式,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分为(D)。

A.发现教学和授受教学

B.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C.综合教学和分科教学

D.体验性教学活动和表现性教学活动

6. 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切实可行的。这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C)原则。

A.思想性

B.发展性

C.科学性

D.趣味性

7. (B)是幼儿模仿和想像,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A.劳动

B.游戏

C.学习

D.体育 8. 下列关于游戏的陈述中正确的是(C)。

A.游戏是儿童的学习活动

B.游戏是儿童的劳动

C.游戏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D.游戏并不反映真实的生活 9. 下列关于游戏的陈述不正确的是(A)。

A.游戏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活动

B.游戏反映真实的生活

C.直接兴趣是儿童进行游戏的动力

D.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10. 下列游戏种类中属于皮亚杰理论中的角色游戏的是(C)。

A.体育游戏

B.音乐游戏

C.过家家

D.搭积木 11. 下列游戏中属于我国幼儿园中的有规则游戏的是(D)。

A.角色游戏

B.结构游戏

C.表演游戏

D.智力游戏

12. 游戏的核心,同时也是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游戏的基本因素中的(C)。

A.任务

B.玩法

C.规则

D.结果

13. 所谓的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D)。

A.学前儿童

B.学前教师

C.儿童游戏

D.环境

14. 幼儿园的环境因素在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限制作用和导向作用是幼儿园环境的(A)。

A.制约作用

B.启迪作用

C.激励作用

D.调节作用 15. 幼儿园环境设计具有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D)。

A.制约儿童的行为方式

B.制约儿童的发展方向

C.对于儿童行为的态度具有强化儿童行为的意向

D.满足儿童的需要

16.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是幼儿园心理环境设计的(B)原则。

A.科学性

B.发展性

C.参与性

D.开放性 17. 属于开放式空间设计的特征的是(B)。

A.根据活动类型进行空间设计

B.根据班级人数进行空间设计

C.便于儿童开展多种组群的合作性游戏 D.使儿童活动的空间密度和社会密度处于变化中

18. 属于区隔式空间设计的特征的是(C)。

A.便于开展团体规则性活动

B.便于开展动作伸展性活动

C.便于开展通过操作进行的探索性游戏

D.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

二、多项选择题(共 16 道试题,共 64 分) 1.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意义表现为(ABC)。

A.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B.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C.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D.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手段 2. 属于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的是(BCD)。

A.思想性原则

B.主动性原则

C.渗透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3. 在幼儿园生活时间与空间的安排上,教师应考虑哪些问题?(ABCD)

A.活动内容安排要合理

B.活动间衔接自然、合理

C.卫生

D.安全 4. 对幼儿生活活动的指导,应做到(ABCD)。

A.要求儿童生活自理与学会独立

B.帮助儿童遵守生活活动常规

C.全面关注儿童的需要

D.在生活活动中掌握好教育时机 5. 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认识正确的是(BC)。

A.培养儿童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主要途径

B.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C.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手段

D.幼儿的基本活动,学前儿童生活的全部 6.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ACD)

A.集体教学

B.综合教学

C.分组教学

D.个别教学 7. 属于幼儿园教学活动原则的是(ABC)。

A.思想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养结合原则 8.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原则表现为(ABCD)。

A.教学内容符合儿童全面发展的要求

B.教师的讲解准确无误

C.符合儿童实际

D.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9. 儿童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是(ABD)。 A.游戏

B.劳动

C.运动

D.学习10. 属于游戏的特点的是(AC)。

A.社会性

B.抽象性

C.虚构性

D.真实性 11. 属于我国幼儿园中的创造性游戏的是(CD)。

A.音乐游戏

B.体育游戏

C.角色游戏

D.结构游戏 12. 下列选项中哪些是表演游戏的特点?(AD)

A.游戏的内容来自文学作品

B.想象活动是其支柱

C.以别人的观看为目的

D.以自娱为目的 13. 幼儿园环境具有的作用是(ABCD)。

A.制约作用

B.启迪作用

C.激励作用

D.调节作用 14. 哪些特点是学前儿童所喜欢的环境的特点?(ABCD)

A.熟悉

B.舒适

C.有新意

D.鼓励 15.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应满足(ABCD)。

A.科学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开放性原则 16. 开放式的空间设计具有哪些特点?(AC)

A.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

B.根据活动类型分配空间

C.便于开展团体规则性游戏

D.便于开展探索性游戏

电大《学前教育学》(本科补修)模拟试题四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18 道试题,共 36 分)

1. (B)是指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与身份。

A.幼儿园教师

B.幼儿园教师角色

C.学前教育功能

D.学前教育效益 2. 教师的(C)是指教师对周围事物,主要是教育对象由外表到内心的认识能力。

A.沟通能力

B.科研能力

C.观察能力

D.教育能力 3. 教师提高观察能力的前提是(A)。

A.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

B.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

C.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D.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 4. 教师提高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是(B)。

A.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

B.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

C.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D.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 5. 教师提高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是(D)。

A.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

B.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

C.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D.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

6. (D)是在教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全面更真实记录教师教学行踪的一种材料。

A.教案

B.教学大纲

C.成长记录袋

D.教历

7. (A)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 A.教历研究

B.行动研究

C.教育智慧

D.案例教学

8. (B)是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提示生活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A.案例研究

B.反思日记

C.同伴互助

D.行动研究 9. 一般而言,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指从出生到(D)的孩子。

A.学前

B.6岁

C.死亡

D.18岁 10. 下列关于家庭教育的陈述不正确的是(A)。

A.家庭教育是家长的私事

B.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基础

C.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

D.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 11. 哪个是幼儿园与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B)

A.家长会

B.家庭访问

C.家长开放日

D.家长座谈会

12. 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C)儿童。

A.4-6岁

B.0-6岁

C.0-3岁

D.6岁以上

13. 在幼小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违背了幼小衔接的(B)原则。

A.长期性

B.整体性

C.单项性

D.适应性 14. 下列哪一项不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D)

A.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B.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C.培养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D.让学前儿童学习小学教材 15. 社区教育起源于(B)。

A.英国

B.丹麦

C.法国

D.美国 16. 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A)。

A.一般项目

课前计划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

B.课前计划

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

C.课前计划

课后反思

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D.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课前计划

课后反思 17. 不属于沟通能力的基本构成的是(D)。

A.帮助

B.协作

C.对话

D.讨论 18. 不属于沟通能力的基本构成的是(C)。

A.目光沟通

B.动作沟通

C.深度沟通

D.语言沟通

二、多项选择题(共 16 道试题,共 64 分) 1. 教师的“指导者”角色具体表现为(ABCD)。

A.引导

B.指导

C.诱导

D.教导

2. 教师作为学前儿童的“养护者”角色的具体体现是(ABCD)。

A.学前儿童权利的保障者

B.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展

C.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设适宜的气氛与环境

D.给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3. 下列哪些属于幼儿教师的角色?(ABCD)

A.指导者

B.工程师

C.研究者

D.中介者 4. 下列哪些做法是提高观察能力所需要的?(ABCD)

A.强烈的观察动机

B.良好的观察个性

C.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D.深入关心学前儿童 5. 沟通能力包括(ABCD)。

A.目光沟通

B.动作沟通

C.语言沟通

D.面部表情沟通 6. 下列哪些做法有利于沟通?(ABCD)

A.熟记儿童的名字

B.善于倾听

C.语气和善

D.蹲下来与孩子交流 7. 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ABC)。

A.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

B.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C.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D.观察能力

8. 下列哪些做法有助于培养组织教育活动能力?(ABCD)

A.学习教学理论

B.向教学行家学习

C.教学研究

D.教学工作实践 9. 教师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主要有(BCD)。

A.教历研究

B.对话

C.协作

D.帮助 10. 我国学前教育的形式有(ABCD)。

A.家庭教育

B.托儿所教育

C.幼儿园教育

D.社会教育 11. 关于家庭教育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

A.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

B.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

C.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D.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12. 关于家庭访问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

A.幼儿园教育教师应通过家庭教育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B.教师在家庭访问前需要有明确的访问目的

C.教师在家庭访问中,态度要诚恳、友好、自然

D.教师向家长汇报学前儿童情况时,应首先肯定学前儿童的优点 13. 美国“开端计划”的对象主要是(AB)。

A.超常儿童

B.低能儿童

C.正常儿童

D.家庭环境优越的儿童 14. 下列哪些选项是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可能会面临的问题?(ABCD)

A.生活制度变化

B.师生关系不同

C.生活环境变更

D.教育内容加深 15. 学前儿童入学前的学习准备是指(ABC)。

A.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B.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C.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D.以上课代替游戏 16. 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CD)。

A.小学化

B.突击性

C.适应性

D.整体性

第14篇:学前教育学

儿童发展概论

1.皮亚杰认为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要素,即 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清末民初,批评我国幼儿教育机构有“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3.“情商”这个概念是戈尔曼首先提出来的,根据他的研究结论,一个孩子将来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

4.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教师的保育意识

5.《教育漫话》是哪位教育家的教育论著? 洛克 6.《幼教无际论》、《从孩提到青年》、《我的童年》等专著的作者是张雪门 7.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8.我国最早提出并回答先天和后天关系问题的是孔子

9.儿童经常通过模仿游戏学习和掌握实际劳动知识技能是父系氏族社会时期。10.洛克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洛克的白板说 11.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的创办人是陶行知 12.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席勒

13.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14.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倍尔被誉为“学前教育之父”,1840年他把自己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称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15.新时期的健康既包括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16.幼儿教师的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

17.有“中国幼儿教育之父”之称号的教育家是陈鹤琴

18.教师每天邀请一名幼儿的家长来校参加整个半天的活动,这是英国保育学校的做法。19.我国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20.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是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1.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教育家是蒙台梭利

22.我国于1996年正式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

23.18世纪法国著名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爱弥儿》 24.卢梭所倡导的教育观是自然主义教育

25.英国的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根据培根的“经验论”论证了“白板说”,并提出儿童体育、美育、德育和智育的具体建议。

26.幼儿美育不是专业的学习,而是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7.在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是亚里士多德,这为人类研究儿童、教育儿童指出了正确方向。

28.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其格言是“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29.陈鹤琴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等

30.提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主张的教育家是福禄贝尔

31.陶行知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即南京燕子矶幼稚园。32.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问题的学者是柏拉图 33.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教育内容 34.行走的敏感期是在幼儿的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 35.最先提出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方法的教育家是福禄培尔

36.陶行知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

37.夸美纽斯把幼儿教育看作是整个学制系统的最初阶段,认为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提出“整个国家的基础在于童年的正确教育”。38.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39.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的教育著作是《人的教育》

40.1996年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41.在我国幼儿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

42.在家庭中,下列哪一项对儿童性格的形成影响最大? 家庭生活氛围

4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并撰写了历史上的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以及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世界图解》,构建了家庭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

44.提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是完美教育的基础观点的教育家是福禄贝尔

45.陈鹤琴于l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即南京鼓楼幼稚园;抗战时期又创办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46.学前教育中对3~6周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是幼儿园 47.1903年,中国第一个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在武昌创立

48.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称,即指南京有陈鹤琴,北京有张雪门 49.幼儿教育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50.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是福禄贝尔 51.“幼儿园”一词是1840 年诞生的。

52.学前教育的性质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强烈制约。

53.陈鹤琴在抗战时期创办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即江西实验幼师。54.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福禄贝尔

55.我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行。56.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幼儿。

57.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儿童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因此儿童在托幼机构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均应根据儿童的兴趣来进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不受任何拘束。

58.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同时还强调指出一幼儿教育应当遵循自然的原则。59.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而不存在什么天赋。 60.“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社会环境和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61.蒙台梭利认为,合乎科学的教育基本原则是,给儿童创设一个自由的教育环境。62.华生的“教育万能论”属于环境决定论

63.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有系统地把游戏列入教育过程的教育家是福禄贝尔

64.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幼儿与教师的活动

6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66.幼儿班也称学前班,多半建于城镇、农村,附设在小学,作息制度仿照小学进行。67.卢梭的近代儿童观为学前教育找到了出发点,其代表作是《爱弥儿》

68.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陈鹤琴

69.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要使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家。70.幼儿教师从教师系列中分化出来,源自福禄贝尔刨设幼儿园后

71.在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提倡爱的教育和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

72.以福禄倍尔为标志,学前教育理论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由笼统的认识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与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73.心理学家格塞尔根据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74.1979年,联合国发起了“国际儿童年”。

75.首次把国际社会保护儿童权利的思想转变成各国政府的诺言的国际公约是《儿童权利公约》

76.有固定的场所,有目的地按计划进行,有班级整体施教、小组施教和个别施教等形式的活动是学校教育

77.最早创建幼儿园的教育家是福禄培尔

78.把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的理论是成熟社会化理论 79.我国的《幼儿园教育规程》是在1996年正式实施的。

80.我国最早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l903年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

81.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82.“单元主题活动”这种课程类型最早是由陈鹤琴提出的。

83.“教育的关键是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的观点是由蒙台梭利首先提出的。

84.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方法等方面的变革,其中教育观念现代化 是核心。

85.方向性原则要求,幼儿园在指导家庭教育时,要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同国家的教育方针、幼儿教育法规的精神相一致,考虑幼儿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为进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

86.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的是《幼儿园工作规程》 87.保育员是幼儿园中照顾幼儿生活,同时也是从生活角度教育幼儿的人员。 88.幼儿教育目标的入手点是情感

89.我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从何时开始实行“1994年1月1日”。90.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 91.夏季幼儿的户外活动至少应为3小时

9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93.《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大致可分为教师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能力素质等三个方面。94.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

95.“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针对幼儿教育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提出来的。96.幼儿教育的领导权和性质取决于国家制度

97.1996年 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98.《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

99.认为儿童某些认知能力能够自然地完全发展,教育和经验的作用只是使儿童维持现有能力水平,这种作用模式是维持 100.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要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这体现了开放性原则。

101.在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中,教师制定的目标是近期目标

102.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幼儿园依据幼儿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有计划地、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

103.发展危机是指人的发展所需要环境条件的丧失、变异而给人带来的障碍与问题 104.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奠基阶段。

105.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法律文书是《儿童权利公约》 106.我国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107.贯穿杜威教学领域各个方面的基本原则是从做中学

108.托儿所教育的特殊对象决定了托儿所集体教养的核心是以保为主,保教并重 109.《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 110.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具有启蒙性和全面性 111.我国幼儿园的地位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112.个体发展具有从上到下,从粗到细,从无意到有意,从一般到特殊,从中间到四周等特点。

113.认为儿童的心理具有吸收力和敏感期的学前教育家是蒙台梭利

114.2001年9月,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确定的“五领域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方面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115.幼儿园对幼儿实行的教育包括体、智、德、美诸方面

116.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诸因素大致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117.发展适宜性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 118.保育员 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 119.智力是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其核心是思维力

120.儿童的发展是通过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

121.人类个体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一般遵循着从动作到语言的发展规律。122.学前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123.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是指近期目标

124.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这是科学的、符合世界幼儿教育发展趋势的决策。

125.属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是1.工作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2.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3.工作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4.教育影响的示范性和感染性

126.一位幼儿教师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又有两门较深的专业知识,这属于“H”型知识结构

127.4~5岁是幼儿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 128.家庭生育决定幼儿的生理基础

129.大班_幼儿的特点是求知欲强,好学乐问,对周围的一切都非常关注。130.广义幼儿教育包括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幼儿教育

131.幼儿园教师的劳动具有特殊性:(1)工作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2)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3)工作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4)教育影响的示范性和感染性。 132.5—6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133.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 134.儿童出现逻辑思维萌芽的年龄是5~6岁

135.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活动

136.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陶行知

137.2001年9月,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确定的“五领域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方面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138.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要求大班幼儿学会的结构知识是会识别左右 139.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汇种类是名词 140.课程评价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

141.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 142.学前班幼儿发展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143.幼儿园课程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144.幼儿园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体现与依托

145.课程的基本要素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 146.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主要有分科课程、核心课程和活动课程 147.幼儿园课程内容是由目标决定的。

148.幼儿园课程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幼儿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

149.家长对于托儿所、幼儿园的心态可分为几个阶段,其中“家长与教师联系的热情逐渐减退”属忽略期

150.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促进家园合作,体现幼儿园和家长的伙伴关系。

151.家长学校是指向家长宣传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学习教育方法等。152.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伙伴关系)。

153.被拒绝型的儿童精力充沛,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因为交往技能差而常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不被同伴所接纳。

154.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游戏环境、指导和促进游戏展开、观察和评估游戏三个方面。

155.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活动 156.实施游戏化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游戏活动的教育化 157.体育游戏属于有规则的游戏。

158.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

159.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要求小班幼儿学会的结构知识是会识别材料的形体、大小、颜色

160.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是有规则游戏

161.儿童按照故事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等来进行的游戏是表演游戏

162.发泄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生理的发泄,心理的发泄 163.最益于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是行为操纵法 164.贯穿杜威教学领域各个方面的基本原则是从做中学

第15篇: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专科)形成性考核及答案(新)

电大《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一及答案(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标志是(A )

A.《理想国》

B.《政治论》

C.《大教学论》 D.《世界图解》 2.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是(C )

A.《理想国》

B.《政治论》

C.《母育学校》 D.《世界图解》 3.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D)。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理想国》

D.《林哈德与葛笃德》 4.1923年,(C )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学前儿童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A.蔡元培

B.张雪门

C.陈鹤琴

D.陶行知》

5.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D),其创建者是( )。

A.南京鼓楼幼稚园 陈鹤琴

B.劳工幼稚园 陶行知

C.香山慈幼院 张雪门

D.江西实验幼师 陈鹤琴

6.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人是(C)。A.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7.教育的基本功能是(B)。

A.社会的功能

B.个体的功能

C.文化的功能

D.自然环保的功能 8下面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C)。 A.单一性

B.停滞性

C.发展性

D.狭隘性 9.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A)。

A.期望功能与实际功能

B.个人功能与社会功能

C.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与家庭功能

10.下列关于教育效益、教育本质、教育功能三者关系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D )。 A.教育本质决定教育功能

B.教育功能决定教育效益

C.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本质

D.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效益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

2.教育功能: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3.学前教育效益: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

夸美纽斯在论述幼儿教育时,不仅广泛汲取了以往和当时教育思想发展的成果,而且还力图在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以及他个人对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展的认识水平上,把幼儿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这是十分可贵的。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为近代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的方向转变。 2.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学前教青的保育功能;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学前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3.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多渠道办托幼机构;为学前教育立法。 4.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

(1)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4)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5)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6)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你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哪些学前教育方面的问题,你希望学习哪些学前教育知识或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答案略。

2.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经济效益?

要点:学前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不能以直接的物质产品与投入相比较,也不能直接以国民收入增长来衡量,学前教育投资所培养的人才也很难用一个笼统的投入产出比较结果来表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第一,数量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平均单位投入的产生率=中学学校本期毕业人数/学前教育投资总额,边际产生率=中学学校本期增加的毕业人数/学前教育投资本期增加数;第二,质量指标。计算公式如下:本级教育成本收益率=本级受教育者与前一级受教育者的收入差别/本季教育费用。

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众多教育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致力于其研究与宣传工作,全球学前教育处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阶段。

结合案例,运用学前教育学发展阶段的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经过孕育阶段、萌芽阶段、初创阶段,到20世纪中叶之后进入了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理论在生态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相邻学科的影响下也有了较大发展,学前教育学开始从一门新独立的学科逐渐成为一门体系完善的学科,其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我国在解放后,学前教育理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在总结我国过去学前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并学习前苏联以及其他国家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对学前教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为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学奠定了基础。当前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我们一方面需要继承和发展已有学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中重要的理论问题,如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学前教育评价以及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等等。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健全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指导实际工作的学前教育学。

2.《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请从学前教育功能的角度阐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要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个人而言,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表现在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个体的发展及其将来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学前教育能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学前教育能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总之,学前教育对个体的功能,是要照顾学前儿童,帮助其健康地成长;对社会而言,学前教育对社会的期望功能表现在学前教育具有经济功能,能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减轻家长养育学前儿童的负担,直接解放了劳动力,从而为发展经济服务;学前教育具有政治功能,能促进政治的民主化;学前教育具有文化功能,能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对于基础教育乃至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学前教育具有家庭功能,对家庭生活、国民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等具有重要作用。

电大《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二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关于学前儿童发展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C)

A.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将来的智力发展优于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

B.学前儿童情绪表现为易激动性、易感性和易表现性

C.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D.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

2.性格外向,情绪稳定,具有强烈的同情心、事业心、责任感和成就感。这是哪一种教养方式的结果?(C)

A.溺爱

B.专制

C.民主

D.放任

3.教师作为儿童学习范例的榜样均具有某些特征。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榜样所具有的特征?( D )

A.教师的威望

B.教师真诚的关心、帮助、指导 C.类似性 D.教师具有缄默、深思的性格 4.指导幼儿园开展工作的纲领性目标是(A )。

A.学前教育总目标

B.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C.短期目标

D.活动目标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园“双重”任务的内容?(D) A.保育

B.教育

C.为方便家长服务 D.赢利 6.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C )。

A.自觉性低

B.自制力弱

C.注意力分散

D.坚持性不强 7.根据教学活动是侧重于多个领域还是一个领域,可以分为( A )

A.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

B.集体教学和小组教学

C.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

D.表现性教学和体验性教学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队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学前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2.范例:对学前儿童具有重要教育作用的典型事例,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一种方法。

3.体验性教学活动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体验性教学活动是以学生在教学中的体验为基础来考虑教学问题,指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表现性教学活动是以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为基础进行教学的一种类型。它以学前儿童在教学中的表现活动为重点,目的是让儿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参与活动,并展示自己的各项能力。

4.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5.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家庭教养方式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征?对子女性格分别有什么影响?

(1)溺爱:家长过分疼爱孩子,有求必应,时时照顾,事事包办。这样,孩子的依赖性严重,动手能力差,自信心降低,独立意识弱,社会适应能力差,不利于将来的发展。(2)专制:把孩子作为家长的附属物,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进行干预,压制其独立性、创造性,经常训斥或惩罚。父母与子女之间是“管”与“不管”的不平等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3)民主: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奖励与惩罚比较恰当,经常与孩子交流与沟通,父母既爱护孩子,又不放松对孩子的教育。民主型家庭中的儿童性格外向,情绪稳定,具有强烈的同情心、事业心、责任感和成就感。(4)放任:父母任孩子自由地、不受约束地发展,虽进行交流沟通,但对孩子的行为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采用这一教养方式,会导致子女发展的不成熟,具体表现为儿童的情绪、情感、社会认知、对道德规则的遵守、同伴关系等方面发展有偏差。

2.幼儿园工作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尊重学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保教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3..学前儿童智育活动中应该如何处理智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知识与智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技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发展又是获得知识与技能必备的条件。知识的贫乏不利于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高低决定掌握知识的深度和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

4.学前儿童德育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儿童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幼儿园生活活动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主动性原则;教育的渗透性原则;一致性和灵活性;教养结合原则;实践性原则。 6.幼儿园教学活动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五、论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论述你对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的理解。

(1)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教育必须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学前教育的任务不是为儿童将来的特殊职业、特殊劳动做准备,也不是培养什么专家的教育,而是为学前儿童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不能盲目地追新求异。(2)学前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包括学前儿童身体各器官、各系统机能,各种心理机能,生理和心理,个体需要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3)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教育要允许根据每个学前儿童的特点和可能性,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让不同的学前儿童在不同的方面能够实现自己有特色的发展。 2.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保证儿童有充分的游戏时间,是促进儿童发展游戏、提高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应提供给学前儿童充足的游戏活动时间,上午、下午可有较长的游戏时间(30-40分钟),也可有较短的游戏时间。根据时间的不同,可组织适合的游戏。(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游戏场所也是儿童开展游戏的必备空间条件。固定的场所和设备能吸引并便于儿童开展游戏。因此应在室内、户外设有游戏的固定场地。(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游戏材料、玩具是儿童游戏的物质基础和支持。儿童做游戏离不开玩具。要使儿童的游戏健康、丰富、生动,必须配备适合的、充足的玩具。玩具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教科书,是他们的生活伴侣,因此发展游戏必须准备游戏材料。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7分,共7分)

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剪得慢,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我就让沈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绉纸做的要好看。

结合案例,说明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答案要点:小班儿童的特征及相应的教学:年龄小,控制能力较差,不习惯于集体教学活动,可分成小组进行教学;知识、经验少,语言正在发展,有意注意还未很好发展,应尽量让儿童观察实物,多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法„„

中班儿童的特征及相应的教学:习惯于集体教学,知识、经验增加,求知欲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次数应增多,时间适当延长;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

大班儿童的特征及相应的教学:各方面均显著发展,自觉性提高,求知欲和自制力显著增强,课堂教学活动内容要丰富、充实,教学活动时间要延长,减少游戏的成分,增加运用语言讲解的成分,要重视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脑力劳动的习惯„„

电大《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三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A)。 A.幼儿园

B.儿童

C.家庭

D.教师

2.一个儿童即使在家里表现得很“霸道”,以自我为中心,但在幼儿园的环境中,他为了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也不得不学会和别的儿童共同分享玩具、食物以及教师的关注。这体现出了幼儿园环境的(A)作用。

A.制约

B.启迪

C.激励

D.调节

3.幼儿园环境能够平衡学前儿童的情绪,这体现的是幼儿园环境的(D )作用。 A.制约

B.启迪

C.激励

D.调节

4.学前儿童对于植物和小动物常常会有很强的兴趣,但如果只饲养一种小动物,久而久之,儿童就会感到厌倦乏味。这就要求幼儿园环境对学前儿童来说必须是(C )。 A.熟悉的

B.舒适的

C.富有新意的

D.贴近自然的

5.学前儿童对于自身的言行缺乏评价能力,习惯于从周围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行为。所以,我们所设计的幼儿园环境应该是(D )。

A.富有新意的

B.贴近自然的

C.满足活动需要的

D.具有鼓励作用的

6.教师的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动。这说明幼儿园环境具有(A )特征。

A.隐蔽性

B.可控性

C.教育性

D.复杂性

7.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A )。

A.发展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配合性原则 8.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属于活动空间设计的哪种形式?(A ) A.开放式

B.区隔式

C.秧田式

D.封闭式

9.观察能力是教师对教育对象由外表到内心的一种(B )。 A.直觉能力

B.认识能力

C.随机能力

D.自然能力 10.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A )。

A.一般项目

课前计划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 B.课前计划

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 C.课前计划

课后反思

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D.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课前计划

课后反思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心理环境: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

2.同伴互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3.教历研究: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地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4.反思日记: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5.案例教学: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什么样的幼儿园环境是良好的幼儿园环境?

安全和健康、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力、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有利于教师的管理、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2.什么样的幼儿园心理环境是良好的幼儿园心理环境?

(1)教师能满足幼儿的各种合理需要;(2)教师能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3)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幼儿;(4)教师能对幼儿表现出种种支持的行为;(5)教师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幼儿的活动;(6)教师能为幼儿提供发挥其创造力的机会;(7)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能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8)幼儿园能对游戏和教学活动进行优化整合;(9)教师能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10)教师能将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 3.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产生自信自强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4.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

5.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沟通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提高语言素养;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多参加集体活动。

五、论述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创设一个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

要点:符合下述标准的环境是学前儿童比较喜爱的:(1)熟悉的环境。(2)舒适的环境。(3)富有新意的环境。(4)贴近自然的环境。(5)满足活动需要的环境。(6)具有鼓励作用的环境。

2.举例说明幼儿园教师具有哪些角色。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具有社会角色的特征。(1)教师是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教师扮演的“指导者”角色,如:引导:对学前儿童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2)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灵的工程师。如: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来影响和感染学前儿童,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艺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教师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具体表现在两方面:①支持儿童独立自主学习;②支持学前儿童合作学习。(4)教师是学前儿童养护者。“养护者”具体表现在两方面:①教师是学前儿童权利的保障者;②教师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设适宜的气氛和环境。(5)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者。如:反思课堂教学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等。(6)教师是沟通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中介者。如:学前儿童对社会的认知、态度与情感体验都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完成的。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受护。”

(1)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要点:(1)强调儿童的参与性。(2)满足儿童的身心需要。(3)幼儿园中的户外场地的设计,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4)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如果在场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地享受户外环境。(5)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果场地面积比较狭小,则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而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

电大《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四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和(A)。

A.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

B.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C.过渡期的存在 D.儿童智力发展需要

2.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D)。

A.小学化

B.突击性

C.单向性

D.整体性 3.社区教育起源于( B )

A.英国

B.丹麦

C.法国

D.美国

4.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B)。A.家长会

B.家长咨询

C.父母育儿橱窗

D.家长开放日

5.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D ) A.1-2岁B.1—4岁C.2—3岁D.0-3岁 6.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在小班进行

B.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

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2.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志愿者,幼儿园每年都会在某些活动中邀请一些家长做志愿者,负责部分教育活动,具体职责视当时的教育活动而定;家长俱乐部,幼儿园可通过多种形式,如定期会面、论坛、博客,以及QQ群等,组织家长俱乐部吸收家长参加各个班级活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工作,幼儿园可根据教学计划,在适当的时机,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过程,以便更好的利用周围资源,为孩子的发展服务。 3.简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1)优化社区学前教育的功能;(2)提高学前教育正式机构的教育质量;(3)促进社区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4.简述幼小衔接的意义。

(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过渡期的存在;(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3)现在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儿童的长远发展。 5.简述各国幼小衔接实践的基本特征。

各国幼小衔接实践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的过渡模式:小学向幼儿园靠近、幼儿园向小学靠近和幼儿园与小学一体化。国外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共同特点是:①入小学的预备教育必须为幼儿身体、认知、情感、道德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基础;②小学预备班的教育始终保持幼儿园的特点,符合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③加强教师素质的训练,使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都能了解衔接阶段儿童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般会面临哪些问题?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帮助解决?

面临的问题:①、社会要求的提高。②生活制度的变化。③师生关系的不同。④生活环境的变更。⑤教育内容的加深。⑥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师如何做:①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②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第一培养主动性;第二培养独立性;第三发展人际往能力;第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③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第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第三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2.联系实际论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怎样坚持非小学化的原则。

要点: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前儿童的入学适应性上。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儿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学前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简单地下放到幼儿园。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

答案要点:(1)分析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的不同;生活环境的变更;教育内容的加深;教学方法的改变。(2)幼小衔接的相关原则:长期性而非突击性;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3)幼小衔接的有关途径: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第一培养主动性;第二培养独立性;第三发展人际往能力;第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第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第三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第16篇:学前教育学

1.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 学前教育规律:是学前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学前教育与其他事物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学前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联系。

3. 幼儿园综合教育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教育哲学、发生认识论、人类发展生态学、单元教学理论。

4. 幼儿园综合教育的精髓是综合性。

5. 幼儿园综合教育体现在三方面: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过程;体现在三层次:主题活动、一日活动、个别活动。

6. 幼儿创造教育:是指依据创造性人才的特征和学前儿童创造性发展的规律,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训练幼儿创造性思维,开发幼儿创造力的教育。

7. 多彩光谱方案的理论基础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费尔德曼的非普遍性发展理论 8. 瑞吉欧幼儿教育依据欧美进步主义教育和建构主义等理论。 9. 学前教育具备以下属性:功用性、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

10.学前教育价值:就是学前教育满足于人们需要的这种关系属性,即学前教育与人(幼儿、成人)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11.学前教育功能:是教育功能在学前阶段的应用,是学前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功用或作用。

12.学前教育功能特征:领先性、广泛性、对象性、发展性、延后性

13.学前教育效益: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 14.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

15.学前教育目标:就是根据国家提出的总的教育目的,结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而提出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在学前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16.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进行了完整的描述,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17、学前儿童体育:是保护和增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18、学前儿童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前儿童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19、学前儿童德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要求,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在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前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20、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分为社会认知、社会情感、亲社会行为和道德发展。

21、学前儿童道德认知的特点表现:他律性、直观性、情绪性

22、学前儿童道德情感的特点:不稳定性、模仿性、外露性

23、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自觉性、自制力弱、坚持性不够

24、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特点:知行常常脱节、容易反复

25、学前儿童美育:是一种运用美的各种表现形态来影响、感染、教育学前儿童,使他们具有初步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

26、日常生活中的美主要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美,基本上是形式美。

27、艺术美是美的较高级形态。

28、学前儿童美感发展的特点:情绪性、表面性、行动性

29、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30、创造性游戏:就是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典型的、特有的游戏。它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这些游戏建立在游戏的的自然性基础上,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1、规则性游戏:是成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创编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它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语言游戏、音乐游戏等。这些游戏建立在游戏的教育性基础。

32、构成角色游戏的因素包括:情景的迁移、以物代物、角色的扮演

33、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指幼儿教师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

34、按照活动领域可划分为综合教学和分科教学。

35、日常生活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36、幼儿教师:是指向幼儿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规范其行为品质、塑造其价值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把幼儿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人的专业技术人员。

37、热爱儿童: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儿童;要关心与爱护儿童;不应溺爱儿童,要讲理智。

38、我国的幼儿园担负着保育、教育学前儿童及为方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

39、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基本理念包括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40、《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从儿童的健康、教育、福利、社会环境和法律保护等五大领域提出了到2020年儿童发展应达到的目标。

41、师幼互动: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最核心的人际互动,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专指发生在幼儿园的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1、试述学前教育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1) 孕育阶段:丰富性;实践性;零散性 (2) 萌芽阶段:专门化;完备化;理论化 (3) 初创阶段:独立性;科学性;理论性 (4) 发展阶段:综合性;多元化;个性化

2、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1) 制定学前教育政策

2010年11月,国务院颁布一项重要教育政策—《关于当前发展学期教育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2011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 加强学前教育立法 多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立法一直缺乏独立性,至今没有一种法律文件能明确界定、规范和约束学前教育及相关的各种因素。所以,国家应该尽快制定学前教育法,从而保证学前教育能够按照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健康地发展,让整个学前教育事业运作和发展有法可依。

(3) 强化学前教育督导

国家要加强学前教育督导,确保国家政策和法规能够被真正地贯彻执行。

2001年9月,国家教育督导团公布《关于加强基础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指出: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学前教育的规划,由各省督导部门开展督导评估工作,国家教育督导团进行宏观指导。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

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旨在促进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推进学前教育督导团组织实施。规定:督导评估工作由国家教育督导团组织实施。督导评估对象为地方人民政府。要遵循发展性、激励性、客观性和实效性的督导评估原则。 (4) 增加学前教育经费

学前教育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国家财政应该有学前教育的单列经费。政府的出资主要应该办好两件事:一是举办一定数量的幼儿园,二是扶持城乡弱势家庭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第一件事体现政府的引导,第二件事体现政府对幼教公平的推动。

2012年1月12日,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 ,规定:“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五。 ” (5) 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功能的发挥及发挥到什么程度。所以,教师是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关键。

教师素质的提高需要多方努力。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加大见习与实习的比重等方法促进学前教育师资质量的提高。学前教育机构通过园本培训、专家引领、课题研究、交替上课、案例分析、质量监控等途径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本人可以通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同伴互助等方式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6) 多渠道举办托幼机构

托幼机构有盈利性的,也有非盈利性的;有民办的,也有公办的;民办的有教会慈善团体办的,托幼公司办的,私人办的,也有企业、医院、学校等单位办的,还有家长合办的,形成了多渠道办托幼机构的格局。

为了提高学前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我国应贯彻政府、集体、个人一起上,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的方针,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兴办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提倡和支持举办家庭托儿所,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3、学前教育效益的提高途径 (1) 纠正有关学前教育的错误认识

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内容的认识急需提高和纠正。近年来,幼儿园“小学化”成为普遍现象。为纠正这种现象,教育部于2011年12月28日发布《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规定: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加强业务指导和动态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加大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各省教育厅转发了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局和幼儿园坚决贯彻执行。

江苏省还颁布条例,禁止以集中授课方式实施汉语拼音以及汉字读写训练、数字书写运算训练、外语认读拼写训练,防止幼儿保育“小学化”倾向。 (2) 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

树立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树立个性发展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创造教育思想;树立综合教育思想;树立主体教育思想 (3) 加强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不足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一个因素,是影响学前教育发挥效益的因素。西方发达国家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而我国的研究则无论是范围、规模还是深度都与我国学前儿童的数量、质量很不相称。所以,要开展广泛的、深入的学前教育研究。应该大幅度增加对学前教育研究的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单位逐步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研究基地。

(4) 调整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

幼儿园教育要根据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在教育教学中有的放矢地渗透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最新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前儿童进行这些方面的渗透教育和启蒙教育。 (5) 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

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以质量取胜,求生存、求发展,已成为幼儿园领导的一项紧迫工作。要给幼儿园办园自主权,园长应拥有人事自主权、经济自主权、办学自主权。同时要引进竞争机制,采取灵活的管理机制,使幼儿园办出不同特色和层次。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又尽可能降低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使幼儿和家长都受益。这就要求幼儿园领导必须认真学习,加强实践,掌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管理好幼儿园。

(6) 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已经刻不容缓。从现在起就应该把培训和培养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完善制度,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开放、立体交叉的教育培训体系,而且尤其要重视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在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

4、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健康: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语言:倾听与表述,阅读与书写准备; 社会:人际交往,社会适应; 科学:科学探索,数学认知 艺术:个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

5、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要领

(1)提供安全的、适宜的儿童做身体运动的良好环境和设施 适宜的环境和设施是儿童身心健康的物质条件。 ⒈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的房屋、设备⒉安全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场地和设施。活动室是学前儿童活动、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园所设备是指学前儿童的桌椅、图书架、玩具柜等家具设备。场地是学前儿童开展体育活动和游戏的场所。

(2)坚持卫生保健的常规工作

2012年3月,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旨在提高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卫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3)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

⒈符合儿童生理特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节律性,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有规律性。建立科学的生活制度,能保证各器官和组织有节律地活动。 ⒉考虑季节的变化、地区特点和家长的需要

⒊考虑保教结合 (4)坚持户外活动,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

⒈早操

应该将早操理解为“在早晨进行身体锻炼的活动总称”,它可以全面锻炼幼儿身体。 ⒉体育课

体育课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授学前儿童一些身体练习的基本形式。 ⒊户外体育活动

⒋运动区的活动

开辟若干个运动区,如投掷区、球类活动区、攀登区、钻爬区、充气城堡区等。

⒌短途“旅游”

⒍全园性的儿童运动会

(5)关注特殊儿童在体育活动中的特殊需要

关注体弱儿童、关注患病儿童、关注有心理障碍儿童

6、学前儿童智育实施的要领

㈠使儿童通过直接感受和体验认识周围生活中自然和社会的事物和现象,获得直接经验和初步的概念

㈡鼓励儿童主动学习

㈢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动手中操作和多种活动中学习㈣鼓励儿童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㈤提供丰富和有层次的玩具和材料给儿童摆弄和操作,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㈥以积极的态度和巧妙的方式回应儿童的问题

7、学前儿童美育实施的要领

㈠大自然是实施学前儿童美育的丰富源泉 ㈡社会生活是实施学前儿童美育的重要资源 ㈢日常生活是实施美育的广阔天地 ㈣艺术教育活动是实施美育的有力手段 ㈤游戏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㈥节日、娱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特殊渠道

8、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⑴丰富和扩大儿童的生活经验。 ⑵及时深化主题、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⑶营造游戏的环境、提供游戏所需的玩具、设备和材料,促进儿童角色游戏的发展。 ⑷以间接指导为主,帮助儿童组织和开展游戏。 ⑸ 学会扮演和分配角色。

9、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⑴选择适合儿童表演的文艺作品。 ⑵教师要帮助儿童熟悉文艺作品。 ⑶吸引儿童参加表演游戏的准备工作。 ⑷鼓励儿童自然地、生动地表演。 ⑸重视在表演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10、结构游戏的指导策略 ⑴丰富并加深儿童对建筑物的印象。

⑵让儿童学习进行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积木游戏的基本技能就是排列组合。 ⑶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指导结构游戏的方法应有所不同。

⑷利用各种结构游戏材料,丰富游戏的主题,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 ⑸利用游戏的成果发展儿童的评价能力,并丰富环境的布置。

11、教学活动的原则

思想性原则:是指幼儿园全部教学活动中,必须向儿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贯彻完成幼儿园德育的任务。

基本要求:教师要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教师要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

科学性原则:是指向儿童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是正确的、可靠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基本要求:选择正确的符合儿童全面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向儿童传授正确的知识、技能;

教师讲解、分析知识必须准确无误,以促进儿童形成科学的概念;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要注意学科间的纵横联系和多种教育手段的综合运用

发展性原则:就是通过教学使儿童在原有的发展水平上,得到身心和谐的、充分的和持续的发展

基本要求:了解儿童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选择有一定难度和渐进的学习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灵活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种因素的差异和变化,机智、灵活、富有创造性地组织活动。

基本要求: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根据地区、本园学前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设和充分利用教育教学环境,随机应变、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

直观性原则:(种类)实物直观,模具直观,语言直观,动作直观,电化教育直观 基本要求: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直观手段;直观手段的运用要以教学为主,不能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启发性原则:(不启不发、启而不发、不启而法、又启又发)

基本要求: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趣味性原则:(基本要求)必须结合儿童特点进行,以活动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趣味性来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积极性;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是儿童普遍感兴趣的活动,如果增加竞赛性则更能引起儿童活动的兴趣。

12、教学活动的方法

13、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型;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劳动手段的全体性;劳动周期的长期性

14、幼儿教师的多元化角色

幼儿教师是幼儿生命的关怀者;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研究者;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幼儿教师是家长工作合作者和协作者;幼儿教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

15、建构良好师幼互动的策略

(1)创设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 主要从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入手 (2)师幼双方要善于关注对方,促进双向交流

情感交流是在相互关注、尊重的基础上,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相互的交流。关注不仅指对幼儿日常活动的关注,也有对幼儿突发行为和反应的关注。 (3)适时引导可以促进师幼双方有效的参与

仅有关注,还不能保证师幼互动的积极和有效,还需要在关注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绝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裁决者、灌输者或传授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4)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教师应以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应控制情绪、冷静分析,因势利导

第17篇:学前教育学

试卷代号:250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80年代末我国开展了社区学前教育最优化的研究,该研究率先开展的省市有上海和

()

A.湖南B.广州

C.河北D.安徽

2.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A.小学化B.突击性

C.单向性D.整体性

3.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和()

A.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B.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C.过渡期的存在D.儿童智力发展需要

4.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5.不属于皮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阶段划分的游戏类别的是()

A.实践练习的游戏B.创造性游戏

C.角色游戏D.有规则游戏

6.属于幼儿园教学活动基本原则的是()

A.娱乐性原则B.科幻性原则

C.展性原则D.抽象性原则

7.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

A.家长会B.家长咨询

C.父母育儿橱窗D.家长开放日

8.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在小班进行B.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9.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A.欧文B.杜威

C.福禄培尔D.蒙台梭利

lo.学前教育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因为其()

A.过度教育B.质量下降

C.功能异化D.社会不重视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简述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

12.简述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3.简述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14.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15.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6.论述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17.请根据有关原理,结合实际教学环境,设计一个幼儿园户内环境。

四、案例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8.佩里计划是美国High/Scope教育研基金会组织的实验研究项目。在实验过程中通 过各种方式收集两组孩子各方面情况,包括进行智力、语言等方面测试,查看在校学习成绩和 教师评语,与家长谈话,后来还查阅警察局与社会服务部门的档案材料,在掌握与分析材料的 基础上陆续写出一些阶段性实验报告。1984年发表了克莱门特等人题为“变化着的生命”的 综合性研究报告,详尽地介绍了被试从其日后的发展上许多方面胜过对比组,主要体现在智力 发展、学习成绩、精神发展、中学毕业13岁起直至19岁时各方面的情况,比较系统地总结了佩 里计划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孩子在毕业率、文化水平、人大学率、职业情况、经济独立、少女 怀孕情况以及青少年犯罪率等方面。

请你用学前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19.在一次游戏活动中,某小朋友在做“炒菜”访谈,不知什么时候,她把娃娃的玩具搬到 了走廊上。老师看见了,对她说:“娃娃的东西怎么能到处乱放呢?赶快把这些玩具搬回去。” 她很不情愿地搬了回去。老师听到她在嘀咕着:“我都没游戏玩,我想到外面去玩。”就这样,这 堂课由于老师没有充分准备好游戏活动的条件而没有顺利进行。

请你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等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供参考)

2014年1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2.D3.A4.B5.B

6.C7.D8.D9.C10.C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主动性原则;教育的渗透性原则;一致性和灵活性;教养结合原则;实践性原则。

12.途径:日常生活;专门的德育活动;游戏活动。

方法:说服、范例、练习、评价。

13.学前教育现象、学前教育规律、学前教育理论。

14.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学前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 发展。

15.领先性、广泛性、对象性、发展性、延后性。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6.(1)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补偿性教育;

(2)积极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3)为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

(4)为学前儿童提供特定的精神环境;

(5)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行为。

17.(一)空间设计:需具有教学和游戏两个功能,可选用开放式或区隔式。

(二)教学设备:主要包括桌椅、教学用具。

四、案例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8.学前教育与人内在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与个体认知的发展;学前教育与个体个性的 发展;学前教育与个体情绪能力的发展;学前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发展;学前教育与个体心理 健康的发展。

学前教育与人外在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与学习成就;学前教育与中学毕业率;学前教育 与文化水平;学前教育与职业发展;学前教育与经济独立;学前教育与犯罪率。

19.运用游戏条件的创设等原理进行分析。

(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

(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

第18篇: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教育作用:

具有促进个体适应和成长的功能

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选择功能

学前教育学种类及特点:

家庭教育,或称家庭学前教育、学前家庭教育时间上具有首饰性和延续性

方式、方法上的个别性和多样性

家庭教育具有生活性

目标上的随意性和差异性

社会教育,或称学前社会教育、社区学前教育接纳对象的社会性

社区教育具有娱乐性

教育活动的群体性

机构教育是由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入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1.5到3岁称 婴儿教育

3到6岁的称幼儿教育

第19篇:学前教育学

《幼儿园课程论》(专科)期末自测题及答案

电大《幼儿园课程论》自测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是(A)。

A.教育理念

B.教育目标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2.从课程对文化的选择来看,课程可以划分为(A)。

A.一元化课程与多元化课程

B.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D.教师中心课程和儿童中心课程

3.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C)。

A.一元化课程与多元化课程

B.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D.教师中心课程和儿童中心课程

4.19世纪中叶,是(C)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A.杜威

B.皮亚杰

C.斯宾塞

D.维果茨基

5.杜威的“教育即生长”主张体现了哪种课程目标取向(B)。

A.表现性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行为目标

D.普遍性目标 6.皮亚杰认为主体调节自身结构,建立新图式的过程称为(C)。

A.同化

B.内化

C.顺应

D.平衡

7.行为目标在课程领域中的确立始于(C)。

A.泰勒

B.布卢姆

C.博比特

D.梅杰

8.(B)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

A.博比特

B.泰勒

C.惠勒

D.斯坦豪斯

9.儿童中心课程是从(C)来界定的课程。

A.学科维度

B.计划维度

C.经验维度

D.目标维度

10.(C)取向认为儿童是否能够真正获得课程内容,主要取决于儿童已有的心理结构,取决于儿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

A.课程内容即教材

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D.课程内容即学习目标

11.课程内容较多考虑知识本身的逻辑性是(A)取向。

A.课程内容即教材 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D.课程内容即学习目标

12.认为幼儿园课程应反映“准备状态”的概念,是依据(A)。

A.浪漫主义

B.文化传递

C.进步主义

D.行为主义

13.(A)强调知识是后天的经验产生的通过个体感官的经验而形成个体的知识。

A.经验论

B.唯理论

C.实用主义

D.功能理论

14.(B)强调知识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普遍的。

A.经验论

B.唯理论

C.实用主义

D.功能理论

15.(A)是一种以数字和度量来描述和说明教育现象,课程实践进而从数量的比较中推断评价对象成效的方法。

A.量化评价

B.质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6.(B)是以自然情境为直接的资料来源。

A.量化评价

B.质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7.(C)是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A.量化评价

B.质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8.(D)是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以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推广价值。

A.量化评价

B.质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9.“光谱方案”是根据(A)理论而发展起来的课程方案。

A.多元智能

B.认知发展的非普遍理论

C.成熟理论

D.皮亚杰的建构理论

20.可以用一个词“发展——互动”来概括幼儿园课程方案的是(C)

A.瑞吉欧教育方案

B.海伊斯科普课程

C.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

D.蒙台梭利课程

21.直接教学模式主要建立在(B)的理论基础上。

A.多元智能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成熟理论

D.构建理论

22.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程序教学,应用小步渐进,及时强化和及时反馈等方法,是吸收了(D)理论的合理成分。

A.冲突理论

B.解释理论

C.认知心理学

D.行为主义

23.(C)早年从事医学工作,研究缺陷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1907年在罗马的贫民区开设了第一所“儿童之家”。

A.马拉古兹

B.凯兹

C.蒙台梭利

D.米切尔

24.(B)确定了49条关键经验作为制定课程和进行评价的指标。

A.直接教学模式

B.海伊斯科普课程

C.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

D.方案教学 25.“五指活动课程”是(B)创编的。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张宗麟

26.“行为课程”是(C)创编的。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张宗麟

27.“ECCE”词汇的出现说明了(A)的趋势。

A.保育和教育结合

B.反偏见课程出现

C.课程全纳化

D.课程多元文化化

28.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国外(尤其是西方)幼儿园课程呈现的趋势(D)。

A.课程的多元文化化

B.保育与教育相整合

C.课程的全纳化

D.课程的共同化

二、多选题

1.皮亚杰创造的儿童发展的阶段论是(ABCD)。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后运算阶段

2.对幼儿园课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心理学流派是(ABCD)。

A.认知心理学

B.成熟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行为主义

E.实用主义

3.按照教育活动的途径来划分,幼儿园课程中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ABC)。

A.游戏活动

B.教学活动

C.日常生活活动

D.训练活动

E.学习活动

4.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是(ABCDE)。

A.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B.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C.促进儿童动作技能的发展

D.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

E.有益于幼儿园各学科(领域)的整合 5.高结构化教学的特征是(CD)。

A.儿童与教师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B.活动由儿童发起

C.活动的动机主要是教师的奖惩

D.强调活动的结果

E.强调活动的过程

6.低结构化教学的特征是(AB)。

A.儿童与教师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B.活动由儿童发起

C.活动的动机主要是教师的奖惩

D.强调活动的结果

E.活动主要由教师发起

7.泰勒原理从以下(ABCD)方面提出了课程编制的模式。

A.确定目标

B.选择内容

C.组织实施

D.课程评价

E.调整目标 8.下列关于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BCD)。

A.目标模式的创始人是布卢姆

B.目标模式强调根据预期的行为确定课程目标

C.目标模式提高了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可操作性

D.目标模式使得课程容易忽略那些难以转化为行为的方面

E.目标模式产生于20世纪后期

9.下列关于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DE)。

A.过程模式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B.过程模式认为教师不仅是课程方案的执行者,而且应当是课程方案的设计者和研究者

C.过程模式是由布鲁纳提出的 D.课程设计的逻辑出发点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的预设

E.过程模式认为儿童的学习是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10.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包括(ABCDE)。

A.确定目的

B.搜集信息

C.组织材料

D.分析材料

E.报告结果

11.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是(ABCD)。

A.科学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全面性原则

D.多样性原则

E.主动性原则

12.1996年的《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包括的课程领域是(ABCDE)。

A.健康

B.社会

C.语言

D.科学

E.艺术

13.综合性课程的几种综合方式是(ABCDE)。

A.学科领域的综合

B.发展方面的综合

C.通过专题的综合

D.通过幼儿园环境的综合

E.通过主题的综合

14.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教育目标是(ABCDE)。 A.培养儿童有效地作用于环境的能力

B.促进儿童自主性的发展

C.培养儿童的社会性

D.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E.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

15.在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中,教育内容由(ABCD)组成。

A.日常生活练习

B.感官训练

C.肌肉训练

D.初步知识的学习

E.探究民主生活

16.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念来自(ABC)。

A.欧洲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潮

B.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

C.二战后意大利的左派政治改革

D.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E.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7.“五指活动课程”包括(ABCDE)。

A.健康活动

B.社会活动

C.科学活动

D.艺术活动

E.语文活动

18.有关“五指活动课程”正确的是(ABCDE)。

A.以“做人,做我国人,做现代我国人”为目标

B.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C.以“做中教、做中学”为课程实施的方法

D.以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内容

E.在20世纪50年代对幼儿园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

19.在我国学前教育经历的发展历程中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ABE)。

A.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E.20世纪80年代至今

20.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呈现以下发展趋势(ABCDE)。

A.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B.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C.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D.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E.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三、简答题

1.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各自的长处和弱点分别是什么?

分科课程注重让儿童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容易被教师把握,长期以来被广泛运用,但是,它只关注学科逻辑,容易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相反,活动课程能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与儿童的生活相贴近,但是,它却因为缺乏严格的计划,而不容易使儿童掌握系统的知识。

2.为什么说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二者合一的教育原则,因此也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需要广泛地包括日常生活活动。第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而日常生活活动包含了潜在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具有对多领域课程内容的渗透和综合作用,因而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背景和来源。

3.游戏与教学的结合类型有哪些?

第一是分离式,即在幼儿园活动的某段时间内安排游戏活动,而在另一段时间内安排教学活动。第二是插入式,即在教学中插入游戏,或在游戏中插入教学。第三是整合式,使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有机地融合成一体,有时已难以区分什么是游戏,什么是教学。

4.泰勒提出的课程内容组织的三个基本准则的内容是什么?

三个基本准则是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连续性是指课程内容如何直线式地陈述;顺序性是指课程的后继内容如何既以前面内容为基础,又为以后的内容打下基础;整合性是指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5.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一是可以满足教师、课程专业人员、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他负责课程编制人员的需要,通过课程评价,检验或完善原有的幼儿园课程,或者开发和发展新的幼儿园课程。二是可以满足幼儿教育政策制定者、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其他成员获得教育方面信息的需要,以便管理课程,做出影响课程的各种决策。

6.拟订幼儿行为目标要如何表述?

第一,要具体明确,能观察得到。配合幼儿的年龄、能力,依据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制订出明确和详细的目标,写明期望幼儿通过该项活动能做到的具体行为。第二,要明确写出达到目标的条件。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会期望他们能从不同的层次去认识和理解事物。

7.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第一,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性差异相适应。第二,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应。第三,教育活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应。第四,教育活动应将发展与学习联结成一体。

8.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的长处是什么?

第一,学科(领域)课程一般是由内在逻辑结构的课程,第二,学科(领域)课程能为儿童提供各学科(领域)中的关键概念,第三,学科(领域)课程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第四,学科(领域)课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9.方案教学主题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第一,选择的主题应与儿童的生活相贴近,并能被用于他的日常生活。第二,应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并能运用已学的技能。第三应能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第四,应有益于平衡幼儿园的课程。第五,应能充分运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

10.幼儿园综合性课程的长处是什么?

第一、综合性课程是有关联的课程,第

二、综合性课程能促进主动的学习,第

三、综合性课程由儿童一起参与设计,并能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四、综合性课程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

11.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方案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创造性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

二、共同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

三、记录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

12.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什么?

蒙台梭利学校中,教师扮演的角色首先是观察者。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观察应着眼于儿童的成熟程度。通过对每个儿童不同刺激引起注意的时间长短的观察做出判断。其次,教师的作用还体现在为儿童提供榜样。教师的榜样作用最有价值的是对儿童的爱、对儿童的期望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儿童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

第20篇: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平时作业评讲(1)

责任教师

刘琬

《学前教育学》平时作业(1)包括教材第

一、二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涉及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学前教育的功能与效益。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部分在书中均能找到正确答案,并且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也有所涉及。下面就这几个案例分析题进行分析评讲。

下面红色和蓝色部分是分析解释,黑色部分是参考答案。

五、案例分析题

1.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众多教育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致力于其研究与宣传工作,全球学前教育处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阶段。

结合案例,运用学前教育学发展阶段的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此题的考核知识点是: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四、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

20世纪中叶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在生态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生理学等相邻学科的影响下也有了较大发展,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人了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新阶段。表现在两方面:

(1)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人新阶段。

既然是分析题,请注意在这里要阐释一下辩证唯物主义是如何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学前教育学工作者开始逐渐摆脱以往那种以生物学观点解释学前教育的现象,强调儿童的本能或遗传的作用和儿童自发的发展的局限,开始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揭示教育与社会的生产方式密切联系,为学前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的研究提供了基本观点。

(2)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提高了学前教育的科学水平。

特别是儿童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人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些学科为学前教育理论提

供了科学依据。如心理学对儿童心理发展动力的研究,对学前儿童认知能力发展、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的研究,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研究都提供了心理学基础。

当前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我们一方面要继承和发展 历史上已有的学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注意:

1.本题联系实际部分,不要受限于“参考答案”。同学们应紧扣消费理论,主动观察和思考,也可组织讨论,同学一起拓宽思路,再来回答这一作业题。

2.完成作业时要注意,此题有字数要求。

2.《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试从学前教育功能的角度阐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此题的考核知识点是:第二章 学前教育的功能与效益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

一、学前教育功能的内涵

参考答案:

回答此问题首先要明确学前教育功能的内涵。

学前教育的功能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学前教育功能具有客观性。学前教育功能是由学前教育的结构决定的,是客观存在于学前教育之中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学前教育功能具有多样性。学前教育的结构是复杂的,人和社会是多层次和多方面,所以学前教育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学前教育功能具有方向性,有正负之分。学前教育的正功能是指学前教育的积极作用,负功能是指学前教育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对社会和个体发展所产生的消极作用。

学前教育功能分类。从承受对象的不同来划分,区分出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从作用的层次来分,可以区分出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从作用的方向上来分,可以区分出学前教育的正功能与负功能。从作用的表现形式上来分,可以区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虽然存在多种学前教育功能的分类方法,但是都涉及学前教育对个体及社会所具有的作用与影响,这两种功能是学前教育的根本功能。

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学前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在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学前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环境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因此,作为人生早期阶段的教育,应努力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有益的

早期经验,为儿童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作用。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传递功能,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经验,促进和参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的稳定以及家庭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庭中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幸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说,学前教育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两个功能的实现通过对学前儿童的培养来实现。

《学前教育学》平时作业评讲(2)

责任教师

刘琬

《学前教育学》平时作业(2)包括教材第

三、

四、五章的内容,这部分涉及的内容包括: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以及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下面就平时作业(2)里的部分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进行分析评讲。

评讲中红色和蓝色部分是分析解释,黑色部分是参考答案。

四、论述题

1.论述你对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的理解。

此题的考核知识点是: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教育总目标

二、幼儿园的任务

参考答案:

1996年我国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我国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学前儿童体育指遵循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以促进学前儿童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学前儿童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学前儿童体育关系到未来的过敏体质;学前儿童体育是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特殊需要;学前儿童体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基础。

学前儿童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前儿童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学前儿童智育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学前儿童智育是儿童发展尤其是心智发展的需求;学前儿童智育是实施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

学前期道德品质教育也都离不开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的四个基本因素:知、情、意、行。研究学前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进一步研究这些心理因素的特点和形成。学前儿童德育是全球化时代的需要;学前儿童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方向和动力保证;学前儿童德育是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特殊需求。

学前儿童美感发展的特点:第一阶段,对美的现象无意识的反应;第二阶段,能够模仿周围的人表现美感;第三阶段,有意识地感受美、表现美。学前儿童美感表现有下列特点:情绪性;表面性;行动性。学前儿童美育是整个社会审美化的需要;学前儿童美育是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美育是实施各育的催化剂。

2.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此题的考核知识点是:第五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第三节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三、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参考答案:

游戏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和发展。幼儿园对幼儿实全面发展教育主要是通过游戏手段来实现的。因此,在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中,很重要的是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充分的发展。

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

保证儿童有充分的游戏时间,使促进儿童发展游戏、提高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应保证儿童每天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并且根据时间的不同组织学前儿童玩不同的游戏。

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

游戏场所也是儿童开展游戏的必备条件。固定的场所和设备能吸引并便于学前儿童开展游戏,因此应该在室内和室外都都有固定的游戏场地。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

游戏材料、玩具时学前儿童游戏的物质基础和支持。要使学前儿童的游戏健康、丰富、生动,必须配备适合、充足的玩具。可供学前儿童游戏的玩具有两大类:成型玩具(专门化玩具)和未成型玩具(非专门化玩具)。

五、案例题

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

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剪得慢,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我就让沈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绉纸做的要好看。

结合案例,说明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此题的考核知识点是:第五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第二节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清楚教学活动的内涵,到底什么是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呢? 参考答案: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

教学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手段。通过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各儿童比较自由的自发学习活动,儿童获得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数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形成简单的概念。通过具体形象的教材、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儿童懂得正确与错误,是与非的具体观念。

注意,回答此题要结合案例。

在次案例中,教师通过有计划的手工剪纸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兴趣。但类似的教学活动并不一定适合在学前小班进行。

小班儿童刚离开家道幼儿园,年龄小,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个阶段的教学活动适合多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法;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儿童语言的发展,求知欲的增强。

到了中班,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也显著提高,因此在中班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对儿童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有分析,指出好在何处,说明原因。

进入大班后,儿童在知识、技能、语言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他们能按照老师的指示完成任务,求知欲和自制力显著增强。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逐渐减少游戏成分,增加语言讲解成分,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注意:此题的考核点为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请同学们从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入手,进而来分析。

《学前教育学》平时作业评讲(3)

责任教师

刘琬

《学前教育学》平时作业(3)包括教材第

六、七章的内容,这部分涉及的内容包括:幼儿园环境设计和幼儿园教师。下面就平时作业(3)里的部分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进行分析评讲。

评讲中红色和蓝色部分是分析解释,黑色部分是参考答案。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创设一个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

此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六章 幼儿园环境设计

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设计概述

三、幼儿园良好环境的标准

答案要点:

(1)为幼儿创设安全、卫生、减少干扰的环境; (2)将教育目标蕴含在区域活动的材料中; (3)提供足够的、丰富的、有层次性的材料;

(4)创设开放、多元化的无班界活动区,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

2.举例说明幼儿园教师具有哪些角色。

此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七章 幼儿园教师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角色

答案要点:

回答此题前,先要弄清什么是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具有社会角色的特征。

1.教师是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

教师扮演的“指导者”角色,具体表现为:(1)引导。对学前儿童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2)指导。指导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前儿童的动机、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4)教导。教导学前儿童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优秀品质。

2.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灵的工程师。

幼儿园教师的任务是育人,既要开启学前儿童的心智,又要培植他们的心灵。表现在两方面:(1)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儿童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行全面教育;(2)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来影响和感染学前儿童,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艺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师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支持儿童独立自主学习;(2)支持学前儿童合作学习。

4.教师是学前儿童养护者。

“养护者”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教师是学前儿童权利的保障者;(2)教师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设适宜的气氛和环境。

5.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者。

具体表现在三个层次:(1)反思课堂教学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2)针对教学实践的问题,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以便做出决策;(3)针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反省教育实践中的价值、伦理等问题。

6.教师是沟通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中介者。

教师是学前儿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走向社会生活的重要引路人。。学前儿童对社会的认知、态度与情感体验都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完成的。

五、案例题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

(1)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 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此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六章 幼儿园环境设计

第三节 幼儿园物理环境的设计

二、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

参考答案: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也就是说,创设环境是幼儿的需要,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息息相关,而这一环节需要我们老师为孩子提供大量的成品和半成品,鼓励孩子积极投入环境创设之中,大胆的想象与创造,按照自己的意愿创设环境,并学会做环境的主人。

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 (1)强调儿童的参与性。 (2)满足儿童的身心需要。

(3)幼儿园中的户外场地的设计,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

(4)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如果在场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地享受户外环境。

(5)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果场地面积比较狭小,则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而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

《学前教育学》平时作业评讲(4)

责任教师

刘琬

《学前教育学》平时作业(4)包括教材第

八、九章的内容,这部分涉及的内容包括:幼儿园的家庭、社区工作和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下面就平时作业(4)里的部分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进行分析评讲。

评讲中红色和蓝色部分是分析解释,黑色部分是参考答案。

三、论述题

1.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般会面临哪些问题?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帮助解决?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九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第一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概念和意义

一、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

答案要点:

一、社会要求的提高。幼儿园是启蒙教育,保教并重,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游戏灵活、自由、趣味性大,但没有严格的约束力、规范性,儿童在游戏中便能学到知识,不觉得有压力,也没有评分标准。而小学是义务教育,以上课为主要形式,必须系统地掌握关于自然或社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儿童必须努力学习,不仅学习感兴趣的,还要学习自己不关心或不感兴趣的内容。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度,为了督促学习任务的完成,学习成绩以分数衡量,分数的高低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评价和成人的奖惩。这些都必然会引起儿童情绪上的恐惧、紧张,而使儿童感到压力。

二、生活制度的变化。幼儿园各项活动动静交替,每天上课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其他时间以游戏为主,午睡两个小时,小学生除早读课外,上午4节课,下午2节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午睡也得不到保证。

三、师生关系不同。幼儿教师作为母亲的象征,总是保教并重,全天参加儿童的游戏、散步、观察、娱乐、日常生活等各项活动,对儿童的冷暖、饮食、入厕、卫生等各个方面都照顾备至,个别接触与谈话的机会较多,师生之间往往形成亲密融洽的心理氛围。在小学里,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大纲,注意教材进度、批改作业以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较少问讯。教师与儿童的交往主要是在课堂上,在集体中,班干部和有特殊

行为问题的学生与教师接触较多,师生个别接触机会减少。多数教师态度严肃、要求严格,这些都和幼儿教师有显著不同,增加了儿童在适应中的心理距离,感到压抑和生疏。

四、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幼儿园的活动室,都布置得美观生动,桌椅可移动,不少幼儿园还有自然角、图书角、玩具柜及活动区角,供儿童观察、游戏、劳动、娱乐用。而一年级教室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没有玩具、图书,对儿童缺乏吸引力。场地上的运动器械多半是全校合用的,低年级享用的机会较少。

五、教学内容加深,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减少。幼儿园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学习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粗浅知识技能,不强调系统性,教师常用直观教具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而小学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儿童必须勤奋的学习,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良好成绩。

为切实解决好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共同付出努力,使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的环境。

2.联系实际论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怎样坚持非小学化的原则。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九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第二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三、与小学的适应性性二非小学化原则

答案要点:

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引导家长积极配合。要杜绝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粗暴干涉,有效阻止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必须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幼儿教师最关键的是要有专业素质,而不是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

在幼儿园,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教,包括如何上厕所也要教,这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儿教育应该淡化语文、数学、英语等具体学科,注重综合性跨学科的课程。幼儿教师要注重技能,如带领孩子开展活动的能力,同时不要忽视教育学、心理学的学术修养。幼儿教师要能够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解决每个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难题。

四、案例分析题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

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九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答案要点:

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那究竟什么是幼小衔接呢?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做准备,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可以先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意义和原则入手来分析此题。

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的幼教实践,我们认为有效的衔接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四个基本原则:(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3)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 (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

(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

注意:此题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此案例中,两位老师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这样的教育模式会使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入学初感学习轻松,以后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情况,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其实在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1)应注重培养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应培养其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其中包括:培养主动性;培养积极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前准备。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丰富其感性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培养儿童的这些能力,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等途径来实现。

学前教育学教案范文
《学前教育学教案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