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计划

个别化教学计划制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6:07:04 来源: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如何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

讲座:婴儿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如何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

通师二附幼儿园

朱秀芬

老师们通过对前面几个章节的学习,已经了解了0——3岁是人的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最快的时期,他已经具备了接受教育的基础和条件。人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语言、思维和社会行为都需要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才能得到发展。婴儿从躺卧到自由的走跑跳;用手熟练地操作自己的物品,从不会说话到会用语言与别人进行交流,形成初步的社会意识和行为,都是周围物质和人际环境的结果,所以,婴儿良好的发展往往是根据婴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的结果,在这一点上它和幼儿园的教育相一致的。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婴儿提高“适应环境的本领和驾驭环境的能力”。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婴儿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就是要根据婴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有针对性开展个别化的教育,那么如何进行个别化教学也就是如何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呢?

一、个别化教学计划

1、什么个别化教育

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概念:什么是个别化教育?

个别化教育,是相对于集体教育而言的,它是指在班级教育管理中以个别学生为对象的教育方式,比起集体教育而言,它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因为从根本上讲,教育是因个体需要而产生的,只有一个个具体的教育对象得到了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教育才算实现了它的价值和使命。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学生的个性(对婴儿来讲,就要了解婴儿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是安静型的还是活泼型、他认生还是不认生型)和影响到个性某些特征形成的个体特殊条件(环境)。只有理解了某种个性的本质,才有可能正确地对待它,进行个别教育。

2、为什么要对O__3岁的婴儿进行个别化教育

大家都知道幼儿园阶段实施的教育也力求做到因材施教,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年龄特点提供适宜的教育,那么对于0——3岁的婴儿来讲,年龄越小,差异就越明显。

我们首先看0——3岁婴幼儿发展水平观察要点:

有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四个方面。育婴师应掌握不同发生水平的内容,并自如地运用到日常教养中,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对0——3岁的婴儿来讲,主要是动作发育,所以动作训练更加重要,就运动而言,对0-——1岁的婴儿进行运动训练对他将来的运动发育影响很大,训练和不训练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如果你关注一下这个阶段孩子的发展,你就会发现并不是每个孩子到了特定的时间都会有相应的发展的,如七座八爬、会走等等,有时需要干预,我们进行的早期教育就是孩子即将进入某个发展阶段是,适当地提前对他进行训练,帮助他顺利的进入这个发展阶段,等到了这个发展阶段后,他适时的发展,对其智力的发展就有很大影响。有好多例子可以说明:有早走、早爬的孩子;上过亲子班的孩子;小时候妈妈注意带孩子进行过被动操训练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当然,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会相同的,所以发展结果也不会一样,所以我们学育婴师是要交给家长一个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每个婴儿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不同的先天遗传特点和后天成长环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成长发展规律,从婴儿个体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每一位婴儿的需要和兴趣、能力和水平,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才是适宜其个性发展特点的教育。因此,对零到三岁的婴儿实施个别化教育才能有最佳的效果。 要实现个别化教育,就必须依靠一个载体来实现,或者说是个中介,这就是计划。

3、什么是个别化教学计划?

个别化教学计划就是根据每个婴儿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的适合婴儿个性的、能够促进婴儿发展的教学计划。

二、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的方法

1、实施计划的形式

根据婴儿教育的特点个别化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对一的个别教学、小组教学、

团体教学等三种形式。

2、实施计划的场所

不同的教学计划分别用于不同的环境和场所。这主要是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教学方式。 一对一的主要用于家庭、

小组教学和团体教学主要适用于托幼机构,

三、实施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计划的步骤

先讲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实施步骤

1、首先熟悉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内容及操作方法(确定的内容)

内容——进行哪一个方面的训练,是坐还是爬、或者是学习直立还是走路等等

操作方法——就是要熟悉这个训练过程

2、准备教学过程中必备的玩教具(红色鲜艳)(准备)

3、按约定的时间准时等候婴儿,如果是入户教学,则需要按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婴儿的家庭,注意避开婴儿的睡眠时间。(时间)(注意时间的选择)

4、按常规要求接待家长,如果是入户,进门后要主动换鞋、洗手(尊重婴儿家庭的习惯)。(规范)

5、按照个别化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操作。5个月以内的婴儿可以根据其特点直接进行训练,年龄稍大的婴儿要先与家长进行沟通,再与婴儿交流,与婴儿熟悉之后在操作教学计划。(操作)(5个月的婴儿开始认识自己妈妈,开始有记忆,有时也认生)

6、注意做好个别化教学计划实施的记录(评价)

从以上6点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这就是进行一对一教学计划的流程,我们今天作为专业的托幼机构的工作者,我们重点讲一讲:(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计划的步骤)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内容的设置、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计划实施后的记录评价上(将重点放在如何设置内容、如何进行具体操作、最后在计划实施后如何进行记录评价上)

今天带来一个一对一个别教学计划的案例,和大家一起做个分析

当场作业

五至六个月婴儿大动作个别化教学计划制定与分析 婴儿基本资料:

姓名:韩孟昀

性别:女 出生日期:2005年11月3日 测评日期:2006年04月3日 实际年龄:五个月

大动作发展能力水平状况

1、仰卧时可抬头,持续时间10秒左右,(头与床面最大夹角为25度左右)。

2、俯卧时能用肘支撑身体并抬头挺胸看前方

3、给予轻微助力可由仰卧状态至侧卧状态

4、下肢力量较弱,只能瞬间支撑站立

5、婴儿可抓握成人手指靠成人较小拉力顺势坐起来

整个过程难度提高了,大肌肉运动的幅度变大了,这是已达到的目标。

在新制定计划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有目标意识,要以目标引领,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就制定了这个阶段的大动作发展短期目标 大动作发展短期目标

1、能够靠坐,

2、托腋能有意识的蹬跳

3、能借助轻微助力由仰卧翻至俯卧,再由俯卧翻至仰卧

这三个目标是建立在孩子原有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和前面的哪些发展状况目标相对应也是下一阶段孩子应该达到的孩子发展的水平课程编排及指导语

借助下面的三个活动来实现以上的三个目标

课程一 靠坐

看看这是如何进行训练的

游戏类别:大动作

内容:拉腕坐起头可竖直半分钟。

适用年龄:五个月左右,

适宜教学时间:醒后,洗澡后,及两餐之间。每日做二至三遍,每次一分钟以内。说明时间短,强调的是教学时间的适宜性,

教学环境及地点:气氛轻松愉悦,温度适宜,(23度左右)床软硬适度。 适用教具:靠垫,棉被

主要目标:提高婴儿腰、腹、胸肌力量和平衡感,为婴儿独坐打基础。 教学对象及性质:家庭,个别教学。 教学步骤:(操作方法)

1、宝宝仰卧在床上,妈妈面对宝宝站在床边。

2、成人将双手插于宝宝腋下(虎口张开四指向外拇指向内)边抱起宝宝,边将宝宝面朝自己坐靠在已准备好的靠垫背前。

3、坐稳后慢慢减少两手对宝宝身体的支撑力量。

4、待宝宝开始出现重心平衡不稳时双手快速将宝宝扶稳使宝宝身体充分展开仰卧在床上。

注意事项:

1、动作要慢要稳,松手距离刚开始掌握在两厘米左右,然后根据宝宝掌握动作情况慢慢加大距离。

2、在宝宝颈部不稳时不要进行此课程练习。

3、宝宝要在成人监护的前提下进行靠坐练习。

4、不要长时间强迫宝宝坐以免脊柱变形。

5、坐得比较稳了再逐渐减少靠坐和支撑。

6、靠坐姿势要端正。

7、要根据婴儿情绪好坏确定练习时间长短。

失败原因:如果未做成。主要是成人的胆量和信心不足以及靠坐角度和姿势不适宜造成的。外界突发情况也会干扰练习。

主题音乐:单一乐器的古典音乐或世界名曲。

游戏重点:始终注视宝宝并用鼓励肯定的语气与宝宝沟通游戏难点(宝宝真能干,坐的直直的,宝宝坚持一会儿,还可以伴有体态动作,竖起大拇指等。):成人要有信心,游戏时要细心观察,对宝宝重心的把握要准确

延伸方法:可逐渐减少靠背和支撑(为孩子独坐作准备),并可让宝宝靠坐玩喜欢的玩具,吃喜欢吃的食 3

物,以改善练习的枯燥。(延长坐的时间)

安全要求:成人注意,不要失手,靠背放置要稳妥,床面的软硬要适中。

课程二 蹬蹬跳跳

游戏类别:大动作

适应年龄及条件:扶掖下能站立,五个月左右。

教学时间:醒后,洗澡后及两餐之间,每次一分钟以内。 教学环境及地点:气氛轻松愉悦,温度适宜。软硬适度的床上。 适用教具:无

主要目标:发展下肢动力,锻炼婴儿腿脚的支撑力,为婴儿早期跨步活动做准备。 教学对象及性质:家庭,个别教学。 教学步骤:

1、宝宝仰卧在床上,妈妈面对宝宝站在床边。

2、双手扶婴儿腋下,使婴儿站在成人大腿上或站在桌子上。

3、一边有节奏唱歌一边将婴儿提起放下,重复数次直至歌曲唱完为止。《跳起来》C 2/4 3 4 5 │3 4 5 │6 7 1 6 │6 5 5 │3 4 5 │3 4 5 │6 4 3 1│2 2 1 │2 3 2 3│

跳起来,跳起来,高高兴兴

跳起来,跳起来,跳起来,高高兴兴跳起来。双手抓紧 2 3 4 │3 4 3 4 │3 4 5 │3 4 5 │3 4 5 │6 4 3 1│2 7 1 ‖

往上跳,高高兴兴 跳起来。 跳起来,跳起来,高高兴兴 跳起来。

4、将宝宝扶稳使宝宝身体充分展开仰卧在床上(放松身体)

注意事项:

1、动作要轻缓,注意别戳到婴儿的脚,然后根据宝宝掌握动作情况慢慢加大跳跃幅度

2、在宝宝颈部不稳时不要进行此课程练习

3、不要长时间强迫宝宝进行此项活动,以免伤害到宝宝

4、要根据婴儿情绪好坏确定练习时间长短

失败原因:如果未做成,主要是成人动作不适宜造成的。外界突发情况也会干扰练习。

主题音乐:歌曲《跳起来》

游戏重点:始终注视宝宝并用鼓励肯定的语气与宝宝沟通游戏难点:成人要有信心,游戏时要细心观察,动作轻缓,对宝宝重心的把握要准确

延伸方法:可逐渐增长跳跃时间和减少对宝宝的支撑力量加大婴儿跳跃距离。 安全要求:成人注意,不要失手,床面要柔软有弹性,跳跃强度掌握要适度。

课程三 翻翻身

游戏类别:大动作

适应年龄及条件:俯卧时能用肘支撑身体并抬头挺胸看前方给予轻微助力可由仰卧状态至侧卧状态,五个月左右(这是孩子原有的应达到的动作发展水平,下面的动作训练应建立在这个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教学时间:醒后,洗澡后及两餐之间,每次一分钟以内

教学环境及地点:气氛轻松愉悦,温度适宜。软硬适度的床上。 适用教具:颜色鲜艳或能发出响声的玩具

主要目标:为以后逐步发展的坐、爬等动作做准备。 教学对象及性质:家庭,个别教学。 教学步骤:

1、让宝宝仰卧在床上

2、成人将玩具放在他拿不到的一侧,并摇动玩具,引起孩子注意。让他必须翻身成侧卧才能拿到玩具。成人根据要领和孩子做练习,必要时成人加以帮助,以后逐步减少帮助。

3、孩子继续侧卧,成人在一侧对孩子拍手、招手,点头微笑,鼓励孩子翻身,翻成俯卧后抱起孩子,用亲昵表情、动作对孩子加以肯定。

4、让孩子俯卧,成人拉住孩子的手和脚,轻轻地、慢慢地帮助孩子朝仰卧翻身,当孩子正要翻身时,成人放开双手,让孩子自己翻成仰卧姿势。注意事项:

1、动作要轻缓,注意别挝到婴儿的胳膊,然后根据宝宝掌握动作情况慢慢加大翻身难度

2、在宝宝颈部不稳时不要进行此课程练习

3、不要长时间强迫宝宝进行此项活动,以免伤害到宝宝

4、要根据婴儿情绪好坏确定练习时间长短

失败原因:如果未做成,主要是成人动作不适宜或婴儿练习兴趣不高造成的。外界突发情况也会干扰练习。 主题音乐:单一乐器的古典音乐或世界名曲。

游戏重点:始终注视宝宝并用鼓励肯定的语气与宝宝沟通游戏难点:成人要有信心,游戏时要细心观察,动作轻缓,以鼓励宝宝主动运动为主。

延伸方法:

1、孩子俯卧姿势时,可以用小海绵垫在孩子胸下,帮助孩子双手支撑上身。成人不时用小铃鼓或其他带响的玩具在孩子眼睛上方发出响声,吸引孩子抬头观望,再转向一侧,引导孩子翻身。

2、为了让孩子有转体的感觉,在家时父母可以抱孩子坐在转椅上,旋转椅子后带动孩子一起旋转,让孩子有转动的感觉。也可以在沙发上抱孩子左右摇摆,让孩子不断的转动,改变俯卧、仰卧等姿势。

3、帮助孩子翻身的辅助方法:当孩子仰卧时,把他的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再把他一只手放在胸腹之间,请托另一边的肩膀,轻轻地慢慢地推向俯卧姿势。当孩子俯卧时,把他的一只手放在身体下面,用发响的玩具在上面由一方移向翻身的一方,引导孩子翻成俯卧姿势。

安全要求:成人注意婴儿在翻身时保护好颈椎、腰椎、肩膀和胳膊,床面要有弹性但不要过于柔软。 从以上三个活动的设计是建立在孩子大肌肉动作原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制定计划时,我们还要考虑哪些因素,我们一起来听听设计者关于设计的思考:

在了解婴儿发展基本情况后得知由于孩子天性乖巧,好哄好喂养,大部分时间都让孩子躺在床上玩耍,家长则着重于干一些家务,久而久之对孩子的发展有所忽视。基于此种情况,为增亲子关系,设定以上三种游戏活动,使其在上下肢力量及身体平衡方面能有所改善,之后在反馈中了解到,通过家长每天的努力,孩子现在已经可以自己从仰卧位翻身到俯卧位,下肢的支撑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可以靠坐玩一会儿玩具了。

其实孩子的这些进步与成人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设计之初首先了解了一下婴儿基本状况,这是制订课程计划的基础,在掌握了婴儿自身发展情况和所处的教育环境之后再选择有利于促进其个性发展的游戏课程,我觉得婴儿参与游戏训练的需求和程度与性格兴趣有一定的关系。如有的婴儿喜欢参与剧烈的运动项目,如翻滚、跳跃或摇晃的运动游戏,有的婴儿喜欢平和、安静的运动项目。通过细心观察,我发现我所观察的小婴儿个性温和,不太喜欢比较剧烈的活动,在发现婴儿对大运动项目兴趣不高的反应后,因人而异,我选择了比较适合婴儿性格的游戏进行训练,在满足其个体需求的同时促进其个性发展,慢慢向活泼好动的性格方面靠拢。基于此,我在认真研究了婴儿大动作年龄特点和规律之后设计了这个婴儿大动作短期训练的游戏课程。孩子学会翻身动作以后,就可以进一步帮助他练习坐起来的动作。孩子练习坐起来能锻炼颈肌、腰肌,使身体从卧式水平状态到垂直状态,孩子的视野可以比卧式状态扩大许多,对今后学习站立、行走等动作进一步发展做好了准备,而且还有利于促进认知的发展。婴儿的运动机能并不是绝对对称的,同时进行的有机体各部位运动发展是相互交织的,不同部位发展出现对抗或相反作用时,通过相互交织而进行再组织,可达到。对称或不对称的协调也是通过相互交织的再组织实现的,而且要经过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才能达到各部位运动动作的协调。所以,在设计课程和进行游戏训练时不能想训 5

练哪就训练哪,一定要恪守婴儿大动作发展时间顺序,按照婴儿运动能力发展的方向有系统的进行。(从上到下,从中心到四周)根据婴儿大运动能力发展生理成熟程度进行靠坐、翻身和跳跃练习。那么在进行练习时成人则要掌握如何控制婴儿参与游戏训练的速度并掌握游戏实施的最佳时机的技巧。因为,婴儿动作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时反映要比成人迟缓一些,在游戏训练中,要配合婴儿动作发展的步调进行。如进行翻身游戏训练时,成人就把玩具塞到他手里。这样一方面达不到训练的效果,而且还忽视了婴儿受训练过程中的主动性。应给婴儿留出充分的时间,尽量鼓励他完成这个动作,自己伸手拿到玩具,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想要做的事。游戏与动作技能形成有直接关系,在开始阶段,速度训练不是游戏的目的。通过游戏训练和摆弄玩具来认识物体的性质,发展婴儿的注意力和感知觉、认知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游戏训练中,要尽量使用适合婴儿操作的速度,把动作发展训练转化为婴儿的自身能力。如果成人能认识到并努力照这样做的话,才能保证孩子是朝着一个进步的方向发展的,反之则有可能在练习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要明白游戏和训练的目的是让婴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愉快和欢乐,培养兴趣,掌握技能,增长知识。婴儿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对不同类型的游戏和运动项目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如果在睡眠较好、吃的较好和情绪比较饱满的状态下,适宜选择比较激烈的、活动量较大的游戏。如翻滚游戏或跳的游戏。这种游戏能够引起婴儿大脑的兴奋,促使脑干神经活跃起来。如果婴儿在感觉困倦、身体不适或情绪不佳的状态下做这种游戏,只能使婴儿感到害怕、紧张和厌烦,此时最好选择一些安静而平和的游戏,使婴儿感到平静和舒适,如在练习靠做时与婴儿一起说歌谣、做拍手游戏等等。

四、实施团体或小组教学计划的步骤 A、准备教学过程中需要的玩教具。

B、向家长讲解注意事项和配合教学的方法

C、安排小组练习(将水平及训练目标接近的婴儿分为一组)

D、安排个别婴儿的训练(根据每个婴儿的不同需要和训练目标进行个别训练)

E、不同的练习内容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练习(寻找婴儿的共性和相互接近的训练目标) F、组织家长与婴儿进行一对一的练习并进行个别指导 G、做统一的团体游戏训练。(让婴儿与婴儿之间有一个交流) H、安排课后家庭练习内容(以婴儿本人为参照,不作横向比较) I、记录教学训练的结果,对婴儿的进步进行评估。

案例:在亲子教育活动中,孩子、家长、教师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孩子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信息的传递者,家长既是教育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孩子活动的指导者,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个别活动的指导者,更是教育信息的处理者,三者之间的互动无形之间构成了一张亲子活动的关系网。下面我就以对7—8个月龄孩子开展的一个亲子活动案例为例,具体阐述实施的步骤:

大家都知道,7—8个月龄的孩子正在经历一个爬行的过程,爬行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有里程碑意义的行为,爬行能锻炼宝宝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增强四肢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还可以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促进其认知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所以在进行此阶段活动设计时应更多考虑地是如何通过大肌肉动作的锻炼,训练其爬行的能力。首先将水平及训练目标接近的孩子分为一组,为每个孩子准备一块柔软舒适的毛巾毯,带领家长和孩子进行统一的团体游戏——辅助爬行的运动操的训练,在这些操节的练习过程中都需要组织家长与孩子进行一对一的练习,举个例子:第一节操《伸展上肢运动》,这节操可以锻炼宝宝的上肢大肌肉及胸肌,在练习时家长让宝宝面朝上平躺好,双手握住宝宝的腕部,拇指放在宝宝的手心里,第一拍:两臂向外平展,掌心向上;第二拍:两臂向胸前交叉;第三拍:两臂上举过头,掌心向上;第四拍:还原。在将宝宝的手臂上举时,就需要关注家长的动作,指导家长动作要轻柔,两臂应与肩同宽。再如第三节操《起坐运动》,请家长让宝宝翻身至俯卧,家长握宝宝双手,放在身体两侧,这节操可以锻炼宝宝的腹肌及背部肌肉,在这节操中给家长的建议是:牵引宝宝起坐时,不要用蛮力,要利用宝宝自身的力量顺势拉起。

在实施亲子活动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同一月龄孩子动作的出现有早有晚,在教 6

育过程中我们遵循早一步原则,对孩子进行牵引。此时我们将会依据孩子的现有状况给家长设计一套训练方案,如:有位名叫杰杰的孩子,刚来亲子园时,与同月龄的孩子相比,坐不直,趴卧时手部支撑力量不够,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指导其家长为孩子进行背部的抚触、按摩,并加强训练背部肌肉及手部支撑力量被动操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杰杰的身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一节亲子活动的时间约为五十分钟,在设计安排活动内容时教育者可寻找孩子的共性和互相接近的训练目标,将不同的练习内容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练习。例如:刚才所举的关于爬行训练的活动案例中,除了可进行训练爬行的相关操节练习外,我们还可以同时进行其他的练习内容,如基本动作训练——扶腋站立,请家长扶住宝宝的腋下,帮助宝宝站立,注意让宝宝的整个脚掌着地,腿部伸直,持续站立数秒钟,这个动作可以锻炼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为以后的爬行作准备。再如《趴着玩一玩》的游戏,我们准备了好多的玩具,将玩具放在宝宝的面前,让宝宝玩,宝宝经常趴着玩一玩,可以锻炼颈部肌肉及手部支撑的力量,这 同样也是为日后的爬行作出的准备。

每次亲子活动结束后,我们的老师会安排课后家庭练习内容,这些练习的内容是以孩子本人为参照,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不作横向比较。在下次的亲子活动时我们会对孩子进行评估,记录教学训练的结果,了解孩子发展的进程。

五、掌握与婴儿进行沟通的技巧 要性重

作为育婴师必须掌握与婴儿进行沟通的技巧,这是做计划的前提和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计划的落实切实有效。

与幼儿沟通的主要方式,(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语言沟通包括懂话和说话两个方面 懂话就是能按指令完成任务

非语言沟通包括育婴员的个人表情和身体接触。点头、微笑、抚摸、搂抱、等下来与幼儿交谈、看着婴儿的眼睛说话等

用生动的语言、动作和表情与婴儿进行交流。 进行交流时应怎样做

1、要熟记婴儿的名字。让婴儿感到亲切,就会做出积极的反应。

育婴员不要叫婴儿的乳名,并帮助婴儿记住自己的名字。

2、说话的语调和速度要恰当。与婴儿说话的语调要自然,音量适当,重要的话要加强语气,有所停顿,达到吸引婴儿注意的效果。

2、语言要简明,用词尽量生活化、形象化,容易被婴儿所接受。

3、说话态度要和蔼、友善。尽量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婴儿的赞赏和支持,使用正面语言,最好不要说反话。

4、用目光与婴儿进行交流。在实施团体教学时,不要把目光仅停留在一个婴儿身上,而是使每个婴儿都受到关注。成人要等下来和婴儿说话,保持与婴儿目光平视接触。

5、善于倾听。要耐性地倾听婴儿说话,并使用恰当的语言与婴儿进行交谈。(婴儿刚开始说话时,大部分孩子容易出现口齿不清的现象,作为育婴师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言语,从孩子的发音、口型、和体态动作中辨别孩子的话,与孩子积极互动交流,进一步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

六、选择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游戏

游戏是各种能力的综合训练,为婴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以教育功能划分的游戏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主动性游戏,是婴儿创造性反映生活的游戏,主要包括4种:

(1)

操作性游戏是婴儿需要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动来完成的游戏。例如:攀、爬、抛、扔、捉等运用手脚协调进行的游戏,可选择推拉玩具、搓泥胶、拼插图形等玩具配合训练。

大肌肉活动

例:跑的游戏:(两岁幼儿能跑)

和两岁孩子一起玩跑的游戏。活动可以在一个开放,有柔软草坪的地方展开,这样可以让几个孩子同时跑动。两岁的孩子喜欢一边跑一边笑,所以要准备好,可能到时候有很多孩子会参与进来。跑动的游戏方式包括:从一棵树跑到另一棵树;从房间的一边跑到另一边,并用手拍一下墙;追赶一个球或是其他会滚动的玩具;在一个低矮的平滑的土丘上,跑上跑下;绕着户外场地上的路跑。

爬的游戏:(两岁幼儿能爬进箱子爬出箱子)

利用一个大箱子,让两岁的孩子爬进爬出。再给孩子一些柔软的玩具,枕头和毯子,用来增加游戏的乐趣。让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箱子里玩和翻跟头。当然,要事先检查箱子里是否有钉子和其他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东西。最好每两个孩子有一个大箱子,否则箱子会太挤。

毯子的游戏(两岁幼儿能滚,跑和匍匐)

让两岁的孩子躺在一张柔软的毯子上。做示范并告诉他怎样抓住毯子的一角然后滚起来用毯子把自己包起来。保教人员一定要在一旁看护,防止孩子把自己包得太紧而受到惊吓。可以试试下面几个有趣的毯子游戏:在毯子下匍匐;用一块小毯子扮鬼;把毯子铺在桌子上,然后从桌子下面爬过去;把毯子提在手里,上下摆动;把毯子像披肩一样披在身上,这样跑动的时候毯子就会飘起来,利用毯子来捉迷藏。 小肌肉活动

例:挤压和揉搓(两岁的幼儿能做出挤压的动作)

准备一些可以挤压的玩具,让它们放到一个盘子里,当然要保证这些玩具在挤压的时候,手感是各不相同的。可以挤压的东西包括海绵,柔然的娃娃,废旧的布料,软球,报纸,新鲜的和枯萎的树叶,泡沫积木和其他一些柔软的玩具。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抓握,感觉,挤压这些东西,你可以用语言描述一下他们正在作的事情。(马西,你拿着一块蓝色的海绵积木。你能用手用力握住它吗?它很软,是不是?)

把东西放入罐头里(两岁幼儿能把一些小东西放入一个小洞)

在咖啡罐头和黄油盒子的塑料盖子上开一个直径5厘米大小的洞,使这个洞口能放进筹码或是大的纽扣。给每个孩子这样一个有盖子的罐头,当着孩子的面,把筹码或纽扣放入罐子里;然后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试着把筹码或纽扣放到罐子里去。(对了,就是这样。你把筹码放进了罐子里。)再示范给孩子看,怎么才能打开盖子,把筹码取出来。当心不要让孩子把小东西放在嘴巴里,也要确保罐子边缘平整。

摁按钮(两岁幼儿能独立运用某个手指玩玩具)

把一些有按钮的玩具放在矮柜上,方便两岁的孩子自己拿取。玩具可以是魔盒,玩具打字机,玩具收银机或者其他有钥匙或按钮的玩具。当孩子取出某个这样的玩具时,演示给他看如何运用手指来玩。帮助孩子一次用一个或两个手指来摁按钮,开钥匙或扣把手。(摁那里,海伦,这样就可以,听铃声。)保证有多个同类玩具,这样可以防止孩子们抢玩具。(小小音音琴,)

(2)

玩积木 建筑造型游戏是婴儿利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与建筑活动有关的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例如:玩积木、玩积塑、玩沙、玩水等游戏。

例:大的和小的(两岁幼儿A能组装两到三个嵌套积木

B区别大小)

出示一套含3-4个组件的嵌套积木,并让孩子把它们拆开。示范给他们看,如何重新组装。(你能用一些积木搭一座塔吗?对了,要把最大的放在下面。接着要哪块呢?)

搭高塔(两岁幼儿能用五到九块积木搭塔)

鼓励孩子用重量比较轻的纸质或塑料积木搭塔,把塔搭得越高越好。让孩子尝试用同样大小的积木,并告诉他在搭的时候要小心。但是要当心,不要让塔高过孩子;如果孩子还想继续玩的话,可以让他重新再造一座塔。如果塔倒了,你要表现出惊奇和高兴的样子,并和孩子重新开始搭建。(贝克,太好了,你的塔上有好多积木。这个塔很高。哦,它倒下来了。我们重新搭一个新的。)

用两种形状的积木搭塔(两岁幼儿能A给形状分类B垒积木)

准备满满一盒子两种形状的积木,比如正方形和三角形,在孩子自由游戏后,建议孩子和你一起造两座塔,一座用正方形积木,一座用三角形积木。塔的底座用两种积木来搭。在这个过程中,告诉孩子积木的形状。(比利,你的三角形积木塔已经很高了。你用正方形积木搭的塔也很棒。)

(3)

美术 创作性游戏是婴儿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简单材料制作物品的游戏。例如:绘画、折纸、剪贴、编织、泥塑等美工活动。

创意粘纸(两岁幼儿能A把粘纸剥下来B遵从简单的指令)

收集一些粘纸和各种颜色的塑封膜碎片。把这些材料放在盘子或浅的盘子里,再放到幼儿够得到得桌子上。给每个幼儿一张纸,演示给他们看如何让把粘纸或塑封膜从底纸上剥下来,贴在纸上。(贴画儿,装饰)如果孩子需要帮助,可以把粘纸的边撕起一点点,剩下的就让孩子自己做吧。

玩面团(两岁幼儿能用拇指和食指捡东西)练习捏的动作

让孩子坐在桌边,给他们一些用塑料杯或其他容器盛放的无毒面团。让孩子在把面团拿出来,放回去,捏,戳,怕或弄碎的过程中学习。和孩子谈论他正在做的事情以及他的感受。(面团摸上去很软很滑,对不对!你捏下来一块面团。)孩子可能会把面团放到嘴里,所以一定要告诉他这个不是真的可以吃的面团。这个面团是玩的,不是吃的如果他仍然要吃面团,那就把面团拿开,并用其他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吸引他的注意力。等他大一点时,再来玩这个游戏。

在桌子上刷颜料(两岁幼儿能用画笔刷颜料)感知觉的发展

在桌上,画架上或围栏上用胶带贴上一张非常大的纸,准备几个黄油盒子,里面放上同样颜色的颜料。给幼儿几种不同型号的画笔,大小不等的油画笔,油漆刷或海绵笔,保证每种笔都有几支。让孩子自己选择一支笔,用自己的方式在纸上画画。和孩子讨论不同画笔画出来的不同痕迹。(大的油画笔画出来的线条比较宽。你用的是小刷子。)随着活动的继续,可以使用更多颜色的颜料和更多不同的画笔。)

(4)

想象性游戏是婴儿利用现有的物件或玩具,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的游戏。例如;反映婴儿生活的角色游戏、根据童话故事改编的扮演角色的表演游戏。

清洁日(两岁幼儿能模仿做家务)

天气晴朗的时候,将小扫帚,抹布,海绵抹布和一桶水搬到户外。示范给孩子看,如何擦拭和清洗设备,墙壁,路沿,围栏或者户外的家具。然后让孩子拿着工具自己打扫。(你真是一个很好的帮手。我喜欢你擦滑梯的方法。)在户外开展类似的活动时,请不要用水。如果你想来个疯狂的大扫,当然用水会很有乐趣。

娃娃睡觉(两岁的幼儿能做简单的假装游戏)

在开放式的矮柜中放些娃娃,同时在边上放一些小毯子。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摆弄,一些孩子可能会把娃娃放在盘子里,一些孩子可能会要求你帮他们把娃娃包起来。和孩子讨论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如果孩子要求你的帮助,那就请他们用语言表达。一开始,你可以告诉他们怎么说,之后他们就会学会如何用简洁的方式请求帮助。(对了,我会用毯子帮你把娃娃包起来。)

打电话(两岁幼儿能A模仿成人的行为B说一些词汇)大人可以进行对话、互动,语言会更丰富

在矮柜上出示数个玩具电话,允许孩子自由摆弄,这可以帮助孩子练习对话。当孩子拿起话筒时,你马上可以使用大量他所了解的词汇,同时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帮助他学习新的词汇。(嗨,贝卡,你在哪?在学校?我也在学校。贝卡正在打电话。)如果孩子会假装游戏,你可以扮成“妈妈”或“外婆”。 第二类:教学游戏,是教师为完成某一教学目标而编制的游戏,主要包括语言游戏、数学游戏等。 语言

用玩偶讲故事(两岁幼儿喜欢听故事)

用一个手偶给孩子讲一个简短故事。可能的话,可以使用故事中出现的动物玩偶。比如在讲《金锁和三只熊的故事》时,就用一只小熊玩偶。告诉幼儿你会把玩偶放在读书角里,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他们可 9

以用这个玩偶来讲故事。经常更换读书角里的玩偶。

家具图片(两岁幼儿能辨认出家中或者早教机构中的家具)

搜集一些孩子认识的家具的清晰照片。制作一套家具图片卡,来展示孩子在自己家看到过的家具,比如:床,沙发。再制作另一套图片卡,来展示孩子在早教机构里看到过的家具,如放玩具的开放式架子,小桌子,小椅子,小帆布床等。一次给孩子用一套卡片。手持卡片,给孩子讲这件家具:通常在哪里能看到,如何让使用等。(这是什么,波利?一张床,对了。你家里有一张床吗?你在床上睡觉,床是放在卧室里的。)

指出物品在哪里(两岁幼儿能在自己喜欢的图画书里发现一些细节)发展观察力和方位词

和几个孩子一起看一本他们最喜爱的图画书。挑选一本其每页图画中都有很多物品的书。在你看书时,每一页都要停一下,你说一个名称,让孩子去页面中寻找出来。先从好找的物品开始,在孩子越做越好时再找一些难找的物品。给他们足够的和时间去看,如果他们找不到你点名的物品,你就边指图片边提示性的问一些问题来帮助他们搜寻。(老鼠在哪里,法兰?你看到老鼠了吗?等10-15秒钟。老鼠在床上吗?不对。老鼠在椅子上吗?不对。老鼠在桌子上吗?对了!你找到了。 数学

整理物品时数数(两岁幼儿能帮助老师整理玩具)

当孩子在活动结束后帮你整理物品时,你可以进行计数。数一下他们从地上拾起的物品,用数词和他们谈论一下正在做的事情。当你表演孩子时,也可以使用含数词的语言。(安德鲁,这里有三个玩具要拿走。你可以把这三个娃娃放到玩具床上吗?一个——两个——很好!还剩一个,对。谢谢你把三个娃娃都拿走了。你真是老师的好帮手。)

有多少个相同的玩具(两岁幼儿能A辨别玩具的名称B记住东西存放的位置)

用数量多于一个的玩具做这个活动。说出玩具的名称,让两岁的幼儿指认出来。然后问他们能不能找到更多和这个一样的玩具?他们一边找,老师一边数。(约翰,你能帮我找找玩具电话吗?对,就是这个,你找到了!这里有一个玩具电话。还有吗?爱德华,你能帮我找找吗?很好!有一个,还有一个。一共有多少个玩具电话呢?1个2个3个。现在,找一下玩具娃娃吗?)

纽扣(两岁幼儿能扣一些不复杂的扣子和大的纽扣)

当孩子在学习扣简单纽扣时,数一下他们能扣多少颗。告诉孩子他们已经扣好了多少颗,还剩下多少颗,总共有多少颗纽扣。(希拉,你可以把夹克扣起来吗?1颗,2颗,3颗,4颗,5颗。你要扣5颗扣子

以上两类游戏在个别化教学活动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操作游戏更多的是

七、安排教学游戏的原则

1、游戏既教学的原则。在各种游戏中都贯穿着教学内容。如;带婴儿完过家家的游戏,通过婴儿在游戏中扮演服务员或理发员,给布娃娃洗脸、穿衣服等可以使婴儿获得为别人服务的感受。

2、目标恰当的原则。选择游戏的目标要适合婴儿的年龄特点,编排游戏要考虑婴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兴趣和能力等因素。

3、动静结合的原则。注意均衡安排动态游戏和静态游戏,静态游戏一般包括说、写、画等活动;动态游戏包括走、跑、跳等类型的活动。

4、安全的原则。主要包括游戏的环境、游戏的设备、游戏的材料、玩具摆放的位置等,育婴员要经常对游戏设备、材料等方面进行检查。

5、鼓励婴儿进行探究的原则。根据婴儿的发展水平,调动和保护婴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创造性、给婴儿提供自主发挥的空间。

8、发挥玩具在游戏中的作用

玩具与游戏有着密切的关系,玩具是游戏的物质基础。玩具的主要功能:

(1) 游戏可以促进婴儿的动作技能的发展。如大小肌肉、手眼协调能力等。

(2) 游戏可以帮助婴儿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激发婴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婴儿社会性行为的培养。

(3) 游戏能够促进婴儿的个性发展。 选择玩具的要求如下:

(1) 注重玩具的多功能性。即一物多用,一种玩具可以有多种玩法,最大限度地刺激婴儿的注意力、想象力。如一条绳子、一个皮球可以有许多种玩法。 (2) 注重玩具的多层次性。即一种玩具在不同的年龄可以玩出不同的水平。如球可以根据婴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水平安排接球、扔球、抛球、踢球的游戏。 (3) 玩具的参与性。即玩具与婴儿之间应具有互动性,在玩的过程中能够满足婴儿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开发婴儿的潜能。如果能够利用生活中废旧物品,自制玩具,效果会更好。

(4) 应根据婴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玩具。

11岁之前:选择可搂抱得柔软的绒毛玩具(绒布玩物、充气形象玩具);可悬挂的视觉玩具(彩色气球、○旋转风铃);可抓握得不规则物品(硬的、软的、长的、方的、圆的、可发声、可敲打的);娱乐观赏性的玩具(发条玩具、惯性汽车)。 21~2岁:可增加拖拉玩具;推行玩具;大充气彩球;水上漂浮玩具;盒子、瓶子。 ○32~3岁:可增加拼图类(套桶、套娃、插片);木珠;手帕;笔和纸;剪和贴的工具等(需与成人一起○完成)。

(5) 玩具安全性的识别 1质地:不易太沉。 ○2材料:注意防火,填充物不要被婴儿吸入或呛伤,大型器械上的零件要光滑,避免撕、刮、夹伤婴儿。 ○3大小:玩具不易太小,避免婴儿误服或塞入耳、鼻、口中。 ○4形状:不要过细过长或零件太多,防止小物件脱落。 ○5污染:颜料、蜡笔、橡皮泥要五铅无毒,电动玩具不要使用小号电池。 ○6说明:购买玩具要检查是否标明生产厂家、厂址,是否有商标、执行标准号,产品合格证。 ○如何为宝宝选玩具

第一个月——宝宝的玩具

手捏可发声的动物橡胶玩具(小鸭子、小熊等)

游戏目的:促进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触觉的发展。

玩法:宝宝仰卧时成人可先捏会发声的小鸭玩具,用声音吸引宝宝的注意,然后成人可握着宝宝的手一起捏,发出声音时成人可边说边做动作:“小鸭,小鸭嘎嘎叫。嘎嘎嘎嘎,小鸭来了,咦,小鸭不见了,噢,小鸭出来了。” 摇铃

游戏目的:促进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视觉、听觉的发展。

玩法:把会响的玩具挂在婴儿床头3米以内的地方,让玩具发出响声,响声会使宝宝的眼睛追视,高兴时 11

还会四肢舞动。这时可让宝宝试着去抓握玩具,用自己的小手让玩具发出响声。玩具须每隔4天轮流更换,使宝宝有新鲜感。 毛绒的小熊玩具

游戏目的:促进手的精细动作和触觉的发展。

玩法:宝宝仰卧在小床上时,成人用一些体积较大、手感温柔、造型可爱的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逗引宝宝用手去抓摸玩具,让宝宝感觉玩具是软软的,促进其触觉的发展。 拨浪鼓

游戏目的:促进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以及大脑的发育。

玩法:成人转动拨浪鼓发出声音,吸引宝宝的注意,逗引宝宝用手去抓拨浪鼓的柄。有意识地让宝宝紧紧握住,可在宝宝手中停留片刻后离开。 色彩鲜艳的小袜子和小丝巾

游戏目的:促进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以及大脑的发育。

玩法:用色彩鲜艳的小丝巾吸引宝宝的注意,逗引宝宝用手去抓小丝巾。有意识地让宝宝紧紧握住小丝巾,停留片刻后拿走小丝巾,让宝宝寻找,然后再“变出”小丝巾。游戏反复进行,吸引宝宝的注意。 三角玩具架

游戏目的:训练视觉,启发探索和交往的兴趣。

玩法:宝宝仰卧,妈妈把三角架放在宝宝的上面,三角架上挂2—3个玩具(右的玩具能发出声音,有的玩具上镶着镜子),让宝宝自己选择玩具玩。 第二个月——宝宝的玩具

较轻的小型玩具(电话、哗铃棒) 游戏目的:促进手的抓握动作的发展。

玩法:在宝宝仰卧时可与宝宝一起玩电话,妈妈先拿电话摇出声音,然后让宝宝自己拿在手中摇一摇,如宝宝不会摇,妈妈可握着宝宝的手一起摇,并学电话发出的声音:嘀铃铃,嘀铃铃。 会唱歌的娃娃、钟表

游戏目的:促进视觉、听觉的发展。

玩法:把娃娃放在距宝宝眼睛3米以内的地方,娃娃的声音会使宝宝的眼睛追视着它,高兴时会舞动四肢,有时还会用手去抓它。妈妈还可以不让娃娃唱歌或把它藏起来,让宝宝用眼睛寻找。

会转动的玩具

游戏目的:促进视觉的发展。

玩法:把会转动的玩具放在距宝宝眼睛25厘米处,缓慢转动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宝宝的视线会随着玩具的转动而移动。

第三个月——宝宝的玩具

彩蛋

游戏目的:锻炼宝宝眼睛肌肉的协调和灵活运动。

玩法:让彩蛋在宝宝眼前20厘米处两两接触、碰撞,并发出“咯咯”的响声,使宝宝双眼盯住彩蛋,促进宝宝追视能力的形成,为将来认物做准备。 飘动的彩带

游戏目的:提高宝宝的注意力;初步发展视觉能力;激发宝宝“看”的兴趣。

玩法:将扎好的彩带悬挂在距宝宝眼睛30厘米处,微风吹来,漂亮的彩带随风飘舞,对宝宝的视觉会产生奇妙的刺激。 小熊打鼓

游戏目的:重点逗引宝宝将头抬起。 玩法:将“小熊打鼓”(发声玩具)放在宝宝的眼前,让宝宝注视小熊,并听小熊打鼓的声音后,慢慢地将小熊往上移动,使宝宝的头高高抬起。每天可玩1——2次。此游戏还可以逗引宝宝学习翻身。

毛巾毯

游戏目的:重点帮助宝宝练习翻身的动作。

玩法:让宝宝侧卧在毛巾毯上,慢慢拉动毛巾毯的一边,宝宝会自己翻过身去。 第四个月——宝宝的玩具 摇摇瓶

游戏目的:发展宝宝的言语及倾听能力。

玩法:在空的矿泉水瓶内或啤酒罐内装上赤豆、黄豆或小木珠等,制成发声玩具,代替小铃铛。 电动玩具

游戏目的:进一步增强宝宝抬头、抬胸、注视事物的能力。

玩法:在宝宝眼前放些电动玩具,引起宝宝注意并能注视,将电动玩具慢慢往上移动,促使宝宝抬头并用手支撑上身,使胸部完全抬起。 小勺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伸手抓握的动作。

玩法:将塑料、木材及不锈钢等不同材质制成的卡通小汤勺放在宝宝的手里,宝宝用手抓握小汤勺,体验不同的感觉。 球

游戏目的:练习伸手抓、拉的动作。

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玩法:在宝宝小床的右上方或左上方吊一些球,或在沙发的靠背上挂些球,让宝宝一伸手就能抓到或拉到。 不倒翁

游戏目的:练习伸手抓碰得动作。

玩法:在宝宝的床上或桌上放个不倒翁,引起宝宝的注意,让宝宝伸手去抓。若宝宝抓不到,就逗引宝宝去碰不到翁,以增强宝宝伸手抓碰的能力。 第五个月——宝宝的玩具 洗澡玩具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的视觉和手的抓握能力。 培养宝宝观察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色彩兴趣。

玩法:宝宝洗澡时用各种鲜艳的小玩具逗引他,使玩具发出响声或喷出水,让宝宝抓握。成人可以示范或与宝宝一起玩。 滚下来,拿起来

游戏目的:重点丰富宝宝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激发宝宝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玩法:把枕头一端抬高,成为一个斜面,将圆形物品如塑料瓶或其他球类玩具放在较高的一端,让其滚下来,对着宝宝说:“快快抓住它!”开始由成人接滚下来的东西,过渡到宝宝会在玩具落下时主动去抓。 核桃、枣子、花生

游戏目的:重点丰富宝宝观察力和手部的感受能力。 激发宝宝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玩法:将核桃、枣子、花生装在小盆内,成人和宝宝一起抓、捏,并用语言辅助:“核桃硬,枣子软。”成人把核桃滚到宝宝面前,让宝宝抓捏,并对宝宝说:“宝宝,宝宝,抓住它。” 注意:勿让宝宝将这些东西放进嘴里,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第六个月——宝宝的玩具

海绵和梳子

游戏目的:发展宝宝听、看、摸和手指运动等协调能力。

玩法:选择宝宝喜欢的、可以手拿的物品,让宝宝的耳朵听到语言指令,眼睛看着物品,双手触摸物品, 13

了解物品。

先让宝宝一样一样自由地抓拿物品;当他拿起一样物品的时候,成人可用语言描述。再把它移到宝宝视线以外的地方,用同样的方法玩其他的东西。 家居物品

游戏目的:发展宝宝的综合感知能力,鼓励宝宝积极模仿成人发音。

玩法:抱着宝宝在家里四处走动,看看室内的玩具和各种物品。指点各种各样的东西,让宝宝用眼睛看,用手摸,告诉宝宝它们的名称。如果是动物玩具,就模仿动物的叫声,如果是钟或者洗衣机之类的东西也要模仿它们的声音。 电视机和录音机

游戏目的:发展宝宝听觉、视觉和节奏感。 鼓励宝宝听音乐并和成人一起摇摆身体。

玩法:打开电视机或录音机,找到能引起宝宝注意的音乐和画面;面对电视画面,扶着宝宝的身体或者双手,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跃、扭动身体或者挥手。 “叮咚叮咚”八音盒

游戏目的:发展宝宝听觉、视觉,激发好奇心。

玩法:把宝宝抱坐在桌子前,桌上放八音盒;妈妈做打开八音盒的动作给宝宝看;“叮咚”声响,妈妈就说:“多好听的声音,叮咚叮咚!”反复几次,让宝宝看和听。 绒毛玩具

游戏目的:发展宝宝听觉、视觉和手指运动的综合能力。

体验和家人一起玩的愉快情绪。

玩法:把宝宝抱坐在桌子前;绳子的一头绑住玩具,垂挂在桌子的另一头,妈妈拉住绳子的一头,拉动绳子,把玩具慢慢拉到桌子上,反复2~3次;语言辅助:“出来了!” 游戏目的:发展宝宝的手部小肌肉动作。 让宝宝自己快乐地玩。

玩法:把宝宝抱坐在桌前,成人拿报纸晃动,吸引宝宝,对宝宝说:“宝宝抓住它。”

给宝宝一些广告纸边,让他自由地拉,成人用双手和宝宝一起做抠、撕、捏的动作,最后引导宝宝自己来玩。

第七个月——宝宝的玩具

能发出响声的小鸭子、小熊打鼓

游戏目的:帮助宝宝学爬,发展手的抓捏能力。

玩法:

1、将小熊打鼓放在宝宝面前,吸引宝宝观察,引起兴趣。

2、让宝宝俯卧在床上或地板上,在宝宝前面摆放会动或会响的小鸭子,并对宝宝说:“宝宝,小鸭子来了,快去拿吧。”在宝宝身后用手推着宝宝的脚掌,使宝宝借助推力向前移动身体。

3、将小熊、小鸭放在宝宝前面,让宝宝向前爬,抓起小熊或小鸭玩。身边的物品

游戏目的:认识日常生活用品。

玩法:

1、照镜子。妈妈抱着宝宝照镜子,说说笑笑,挥挥手,逐渐让宝宝发现镜子里那个会挥手、微笑的宝宝就是他自己。

2、梳头发。妈妈拿着小木梳,一边帮宝宝梳头,一边说:“小木梳,梳梳头,宝宝显得真漂亮。”

3、小汤匙。给宝宝一个小汤匙,边玩边告诉他:“吃饭、喝水都要用它。” 障碍爬

游戏目的:障碍爬行,培养宝宝的意志力。

玩法:

1、把大大小小的沙发垫子、高高低低的枕头,放在宝宝的玩耍区域,让宝宝进行障碍爬行。

2、把宝宝喜爱的玩具放在枕头的前方,鼓励宝宝爬过枕头,去拿玩具。

3、将毛绒玩具替代障碍物,训练宝宝爬行,引诱宝宝抓捏玩具。

面巾纸下的秘密

游戏目的:促进宝宝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

玩法:

1、给宝宝一盒面巾纸,露出一纸角,让宝宝把面巾纸从盒子里拉出来。观察宝宝的动作(刊宝宝是怎样将它们揉皱又抚平的)。

2、还可以将小玩具藏在面巾纸下面,引导宝宝寻找,当宝宝忽然发现面巾纸下面有玩具会特别惊喜。按键玩具

游戏目的:进一步发展宝宝的手指精细动作能力。

玩法:

1、给宝宝玩小计算机,爸爸、妈妈示范按计算机上的数字键,教宝宝也按一按、玩一玩。

2、把家里的电话机拿给宝宝看,上面也有好多的按键,让宝宝按一按,并通过电话让宝宝听一听。小鸭戏水

游戏目的:让宝宝亲水、不怕水,知道充气玩具会浮在水上。

玩法:

1、在脸盆里放大半盆水,将塑料小鸭放入盆中,小鸭仔水里游动,引导宝宝去抓小鸭子。

2、让宝宝在浴盆中洗澡,放入小鸭、小青蛙或其他充气玩具,让宝宝在水里玩玩具。躲猫猫

游戏目的:激发宝宝的好奇心、求知欲,增进亲子感情。

玩法:

1、用手帕遮住妈妈的脸,妈妈唤宝宝的名字,妈妈忽然将手帕从脸上移开,并哈哈大笑。

2、拿大一点的丝巾盖在妈妈头上,问宝宝:“妈妈在哪里?”让宝宝拉去头巾,找到妈妈。

3、也可以将丝巾盖在宝宝的头上,然后揭去丝巾,逗引宝宝。第八个月——宝宝的玩具

带响的不倒翁、转动发条的玩具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拇指、食指的捏物能力。

玩法:要求宝宝听指令把各种物品拿出来。让宝宝通过抓握和捏拿各种玩具,体会不同质地物品的手感和发出的声音。

木板琴、沙球、自制瓶子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听觉和学习敲、摇的动作。培养手的灵活性。 玩法:两只手替换着拿玩具,同时敲打或敲响玩具。

帽子

游戏目的:重点学习自己脱帽,认识自己,理解语言。

玩法:让宝宝对着镜子坐好,自己玩帽子游戏(可以给宝宝提供不同的帽子)。同时对着镜子找找自己的耳朵、鼻子在哪里。 识图片卡、布艺书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的倾听习惯和认知能力。 玩法:抱着宝宝一起亲子阅读,边读、边点、边指。

盒子与大豆豆、糖果

游戏目的: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辨别尺寸和形状;发展理解能力、预测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 玩法:给宝宝一些不同颜色的盒子(透明塑料盒、鞋盒、空的纸巾盒、礼物盒等),在盒子里放一些小玩具,让宝宝重复“打开、盖上、拿出来、放进去”的动作。刚开始可以用透明的盒子,让宝宝看见盒子里的糖果,有开盒子的兴趣,逐步过渡到玩各种盒子。 第九个月——宝宝的玩具 盒子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手的抓握能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玩法:

1、拨浪鼓:在小的纸盒里面装上黄豆、沙子、大米或其他东西,然后封好。摇一摇,盒子就会发出声音,以吸引宝宝的注意,并让宝宝自己来抓握、摇动。

2、拿出来,放进去:把盒子当成小动物的家,让宝宝把小动物玩具放进盒子里:“小猫回家!”宝宝把玩具拿出来:“哦,小狗要出来玩了!”

3、挖洞洞:小宝宝很喜欢用手指去扣各种各样的小洞洞。爸爸妈妈不妨用一个盒子,挖好大大小小不一样的洞洞,让宝宝挖挖、扣扣小洞洞。

4、小乌龟比赛:妈妈拖着用纸盒做成的小汽车,在前面逗引宝宝,让宝宝练习爬。

5、开火车:用一根绳子将几个纸盒串起来,做成一辆小汽车或小火车。让宝宝牵着绳子朝前走,“开火车了!”

6、造高楼: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盒子可以当成“继母”来造房子、搭高楼。皮球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抓、扔、滚得手部动作和题等腿部动作。 初步认识大小、颜色。

玩法:

1、根据宝宝手的大小,提供合适(大小)的球,如:乒乓球、小软球、布球,让宝宝练习抓握。

2、宝宝会坐了,可以和妈妈(爸爸)一起玩滚球。妈妈把球滚给宝宝,宝宝用手把球推给妈妈。

3、宝宝会爬了,就和球捉迷藏。妈妈(爸爸)把球藏起来,宝宝去找。成人可用语言提示寻找的方位。

4、开始学站立和走路了,可以让宝宝尝试用小脚踢球。

5、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还可以在玩中让宝宝认识大小、颜色、软硬等。如:“宝宝,这个是大皮球,那个是小皮球。”“宝宝,把大皮球仍过来。” 大嘴巴

游戏目的:在摸摸、闻闻、看看中发展感官。

学习图片和实物的一一对应。

玩法:要求宝宝把各种小物件放入小容器,如小筐、小盒等,然后再把它们取出来。成人可以示范或与宝宝一起玩。

1、到大河马嘴里摸对应的(以筐上图片为准)实物。

2、看一看、闻一闻摸出的实物。

3、把摸出的实物放进筐里,看看和图片一样吗? 抽屉

游戏目的:在开开关关中发展宝宝的动手能力。

初步形成探究意识。

玩法:选取家具中适合宝宝坐高和身高的抽屉一到两个,专门放宝宝的玩具。成人打开抽屉,告诉宝宝,这里面都是宝宝喜欢的玩具:有„„有„„以后宝宝想玩得时候就会自己尝试去开抽屉拿玩具了。 注意被选取抽屉的导轨灵活程度,以宝宝稍稍用力拉开为准。 第十个月——宝宝的玩具

布娃娃

游戏目的:发展宝宝良好的情感;认识人体的器官。 玩法:

1、抱抱娃娃、亲亲娃娃。

2、指出娃娃的五官。

3、玩给娃娃把尿、洗澡、穿衣服等模仿游戏。喇叭

游戏目的:学习吹的动作。

玩法:

1、妈妈先对着宝宝的脸轻轻吹气,宝宝也学妈妈吹气。

2、妈妈吹喇叭,宝宝模仿妈妈的动作学吹喇叭。小推车

游戏目的:继续学习步行。

玩法:在推车里放个娃娃让宝宝推着车走。

套环

游戏目的:宝宝能按顺序,准确地一个套一个。 玩法:宝宝自己抓住套环按顺序套会转动的玩具 第十一月——宝宝的玩具 电话·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手指的动作及语言模仿能力;扭动手指、练习发声、模仿说话。 玩法:妈妈先拿起电话号码(边拨边报电话号码)对宝宝说:“喂,请问宝宝在家吗?”然后让宝宝进行模仿。

皮球和棍子

游戏目的:重点让宝宝尝试使用工具,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玩法:玩皮球时,故意将皮球滚到宝宝能看到,但够不到的地方。然后给宝宝一根长的纸棍,看他会不会用棍子够取玩具。如果示范给宝宝看,宝宝会模仿,就不要苛求他准确地把皮球取出来,只要能用棍子碰到皮球就是成功。也可以让宝宝用棍子推皮球或戳皮球玩。 积木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的精细动作协调能力,促进空间感及数概念的形成。

玩法:提供体积不同的积木,让宝宝玩搭高、搭长的游戏,可在“搭高楼”时边搭边数数。 第十二月——宝宝的玩具 油画棒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手部力量及手的灵活性

鼓励宝宝大胆地用笔涂鸦

玩法:

1、给宝宝一张白色的卡纸和一支油画棒,可以先握着宝宝的手一起画,激发宝宝的兴趣。

2、让宝宝自己在纸上画,并及时给予表扬,使宝宝能大胆地在纸上涂鸦。

3、宝宝涂鸦时,有意识地用形象化语言给予指导。小豆豆

游戏目标:重点发展宝宝手指的精细动作;培养安静耐心地玩。

玩法:

1、宝宝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的指端捏小豆豆,手和前臂抬离桌面。

2、宝宝捏起小豆豆放在瓶子里。

3、宝宝还可以把小豆豆一下子倒进小筐里。

4、成人可以与宝宝一起玩,注意别让宝宝把小豆豆塞进耳朵、鼻子和嘴巴里。瓶瓶罐罐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手的灵活性,提高手的功能;初步感知大和小。 玩法:

1、宝宝用手滚大的、小的瓶和罐。

2、宝宝把大的瓶和罐放在下面,小的瓶和罐放在上面,玩垒高的游戏。成人可以适当帮助宝宝搭稳,让宝宝体验成功的快乐。

3、把瓶和罐排好队,让宝宝拉着成人的手玩过桥的游戏,感知大的站得稳,小的会摇摇晃晃。锁和钥匙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初步培养有耐心地玩。 玩法:

1、先让宝宝看妈妈怎么玩锁和钥匙,使宝宝产生好奇心。

2、宝宝可先玩大的锁和钥匙,妈妈手把手地和宝宝一起玩。

3、可以带宝宝锁家里的门,提高他继续玩的兴趣。滑梯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的大动作(手臂和腿的动作);初步培养宝宝勇敢大胆的精神。 玩法:

1、成人扶着宝宝,帮助他从滑梯上滑下来。

2、宝宝在高处坐稳后滑下,成人在下面接应宝宝。

3、让宝宝自己从楼梯爬到滑梯的最高处(滑梯的选择由低到高)。

4、当宝宝成功地滑下来时,成人要给予表扬,让宝宝再一次尝试更高的滑梯。第十三月——宝宝的玩具 沙包、沙袋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手的抓握能力和抛接能力;提高独自行走的能力。

玩法:要求宝宝捡沙袋或沙包,抛接给指定的人。成人可与宝宝比赛,以激发宝宝的兴趣。

游戏熟练后成人可抓着沙袋或沙包,引导宝宝跟着跑或抢,要让宝宝有一定抓握和拉扯的时间才放手。 大插片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发展空间概念;练习拼装,组合成物。

玩法:可让宝宝自由发挥,随意插合;也可有意识地教宝宝插成长条做马路,或围插成花等。 游戏熟练后可要求宝宝按不同的颜色做间隔插合,并让宝宝想象插成的形状像什么。 楼梯、攀登架(注意不易太高)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四肢协调运动的能力及攀爬能力;学习用手抓握并配合腿往上或往下运动。 玩法:要选择高度和间隔小些、适合宝宝身高的楼梯、攀登架游戏,刚开始时成人可在后面有意识地托住宝宝的腰背,并教宝宝协调手脚。

待熟练后可放手让宝宝自己攀爬,但成人要在后面有意识地保护,以防不测;还可根据宝宝的攀登能力选择难度不同的楼梯、攀登架。 拼图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

玩法:成人可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片自制拼图。如把图片剪成4片或8片,让宝宝拼成完整的画画,等宝宝熟练后可再剪成10片甚至更多片让宝宝玩,以不断增加难度。 积木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的想象力;促进空间知觉的形成。 玩法:一维玩法:将积木排成一排做围墙、铁轨等。 二维玩法:平面摆图建成花园等。 三维玩法:立体搭建高楼等。 第十四月——宝宝的玩具

可洗性画布

游戏的目的:培养宝宝的想象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宝宝对绘画的兴趣。 玩法:

1、将各种颜色的画笔首尾相连排列成两行,中间形成一条“路”,让一辆玩具车行驶在这条画笔大道上。

2、每支画笔间隔5毫米,如多米诺骨牌状排列,试看可推倒几支画笔。

3、涂出一大块红色,在红色上盖上蓝色,目睹紫色慢慢出现。

4、提供充足的纸张,鼓励宝宝随心所欲地涂鸦。

5、用任意一支颜色画笔涂色,然后放回盒子里,让宝宝找出刚放回去的那种颜色。

6、画一条5厘米长的红线,再接一条2.5厘米长的蓝线,重复若干次,问宝宝接下来该画哪种颜色。

7、要求宝宝找出房间里和各支画笔颜色相同的物体。

套塔、套碗

游戏目的:培养宝宝的动手能力;能依照大小次序套塔、套碗。

玩法:先让宝宝的动手能力;能依照大小次序套塔、套碗。

玩套碗时,既可从小到大套起来,又可叠成高塔,还可以把小积木或其他小东西藏在套碗内寻找。 大纸箱

游戏目的:帮助宝宝克胆怯的心理,大胆向前爬;锻炼宝宝的钻爬能力。

玩法:剪去大纸箱两头,成山洞状。开始时,宝宝和妈妈分别在纸箱的一头,妈妈拿一毛绒玩具鼓励宝宝 18

爬过来拿。待动作熟练后,妈妈可在大纸箱两头盖上布,让“山洞”看起来更暗一些,妈妈在纸箱的另一头呼喊宝宝的名字。帮助宝宝克服胆怯心理,大胆向前爬。 切切看

游戏目的:促进手眼协调,发展宝宝的手部肌肉。

玩法:首先,让宝宝观察完整的形状,并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什么颜色的,之后,让宝宝试着将其分开(可用辅助工具——木制的刀),练习切的动作,促进宝宝手眼协调,最后,将切开的物体根据颜色、大小粘接成原来的样子。 第十五月——宝宝的玩具 手套、袜子、鞋子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的自理能力,促进小肌肉的发展,发展宝宝的分类及配对能力。

玩法:提供实物让宝宝自己穿戴,通过学习各种穿戴的技巧,强化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部的灵活性,同时将物品按颜色、大小、用途进行分类。宝宝年龄小,可以单一的玩颜色或单一玩大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大游戏的难度,几种方法一起玩。 图形配对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的触摸觉及辨别图形的能力。

玩法:准备两套完全一样的图形卡片,让宝宝寻找相同的图片。

轮胎

游戏目的:发展宝宝协调动作的能力,提高动作灵敏性。

玩法:收集各种废旧轮胎,把它涂成各种颜色,放置在空地上,让宝宝练习爬、跨越、走等动作。 智慧天平

游戏目的:根据颜色进行配对,发展宝宝的守恒念。

玩法:先让宝宝认识颜色。

任意在天平的两端放置物品,看看天平是否平衡。

让宝宝分别取出不同数量的物品放在天平的两边,看看如何能使天平达到平衡。 成人可以向宝宝解释天平平衡的原理,教给宝宝守恒的概念。 第十六月——宝宝的玩具 画笔和画板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手指动作、锻炼腕部力量和在涂鸦中感知色彩。 玩法:成人可以先用画笔在画板上画宝宝熟悉的东西(简单的),引起宝宝涂鸦的兴趣。让宝宝拿笔随意涂涂画画,成人要饶有兴趣地欣赏宝宝的画,并结合食物说说颜色。注意别让宝宝把笔往嘴里塞。 小凳子、小椅子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动作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玩法:

1、宝宝从平地爬上椅子、凳子,在成人的保护下从椅子上跳下来。

2、和妈妈一起绕着一把椅子边唱边念儿歌走。当宝宝做得很熟练后可以慢走、快走交替做,唱完或念完看谁先坐到椅子上。 套圈

游戏目的:重点锻炼臂力、平衡力,发展钻爬动作。

玩法:鼓励宝宝用大小不同的套圈套自己、套套妈妈的身体、手和腿;扔圈后走或跑过去捡;放在地上踩踩;竖起来让宝宝爬过去或钻过去。

豆子、小瓶

游戏目的:发展宝宝的精细动作技能;倾听声音;感知多与少;练习分类。

玩法:把豆子散放在桌上,鼓励宝宝用食指、拇指捏捏豆子,并将它放入瓶中。也可以边拾边摇边倾听发出来的声音。还可以把几种较大的豆子混在一起让宝宝拾捡,随着宝宝精细动作的发展,可逐渐让宝宝玩小的豆子。

多功能填充积木箱

游戏目的:认识颜色、图形;学习配对;练习数数。

玩法:将箱子内的附件玩具取出,找到其中一个小玩具,说说颜色、形状,并配对放入箱子。每放对一次,成人要及时表扬和鼓励。 第十七月——宝宝的玩具

彩色夹

游戏目的:重点锻炼宝宝手指的精细动作;发展手眼协调、双手协调的能力。

玩法:为宝宝准备许多彩色夹子,以及(塑封过的)只有身体的毛毛虫、螃蟹、孔雀等纸样,让宝宝用彩色夹子给毛毛虫、螃蟹添夹上脚或给孔雀添夹上羽毛,数一数,用了几只彩色夹子;说一说,用的是什么颜色的夹子。 奶粉罐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大动作的协调性;促进空间知觉的形成。 玩法:让宝宝用大小、形状各异的奶粉罐进行垒高游戏。 鞋盒

游戏目的:重点发展宝宝大动作的协调性;促进空间知觉的形成。

玩法:让宝宝把鞋盒简单的搭高、搭长,在此基础上,鼓励宝宝搬运与拼搭体积更大一点的鞋盒,造高楼大厦、立交桥等。

第十八月——宝宝的玩具 小鸡捉虫

游戏目的:初步培养宝宝的耐心及观察能力。

玩法:游戏前,把小虫(用餐巾纸做成,用黑笔画上眼睛)藏在草地里。宝宝学小鸡走路的样子进入草地寻找小虫,将捉到的小虫放入拿者的罐子里。鼓励宝宝找到草地上所有的小虫。 叠叠乐

游戏目的:提高宝宝手眼协调能力。

玩法:宝宝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通过不断地叠加玩具,锻炼手眼协调力。 水果配对

游戏目的:让宝宝认识不同水果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玩法:让宝宝认识卡片上的水果,知道该水果的名称和颜色。购买食物水果,让宝宝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加深印象。熟悉后,将所有的卡片放在一起,先任意找出一张,让宝宝从其他卡片中找出相同的一张配成一对。

第十九月——宝宝的玩具 智慧串珠架

游戏目的:发展宝宝手指的精细动作,培养简单的数概念等,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

玩法:宝宝根据串珠架上钢丝的走向,随意拨动珠子。熟悉后,让宝宝认识串珠的不同颜色,手口一致点数。宝宝可双手变换拨珠,训练宝宝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还可与宝宝玩比多少的游戏。 启蒙积木

游戏目的:提高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玩法:

1、按同种颜色匹配

2、按动物的轮廓匹配

小车

游戏目的:培养宝宝的动手能力,让宝宝体验简单的物理知识。

玩法:将小车或小圆球放在最上面,让幼儿观察小车或小球从斜面滚下来的经过。 小软球

游戏目的:锻炼宝宝的上下肢的协调运动能力。

玩法:宝宝可将小软球向前扔,跟着小软球追逐跑;也可将小球向上抛、用脚踢;还可用报纸卷成纸棒,与宝宝一起玩赶小猪的游戏。 第二十月——宝宝的玩具

餐巾纸、皱纸、报纸、广告纸等

游戏目的:练习撕的技能,促进小肌肉的发展。

玩法:娃娃要过生日了,我们来为娃娃做面条。开始撕纸时,先撕较为柔软的纸(如餐巾纸),之后可撕报纸、广告纸等。从撕成宽长条到将纸撕成较细的长条。撕好的“面条”放在碗里。 套碗

游戏目的:提高宝宝对颜色、大小的辨别能力。

玩法:先让宝宝辨别碗的颜色,然后根据碗的大小,由小到大排列、由大到小垒高或由大到小地套装。 小榔头

游戏目标:认识颜色,发展宝宝的手臂力量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玩法:宝宝用小榔头敲击小圆球,或听从成人的指令敲击小圆球,锻炼宝宝的手臂肌肉。 第二十一个月——宝宝的玩具 有趣的伙伴

游戏目的:发展宝宝的想象力。

玩法:小动物的头部、四肢都由橡皮泥固定,宝宝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转动某个部位,想象小动物的姿势。

多功能魔术盒

游戏目的: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初步学会寻找一一对应的关系。

玩法:成人先在大图形上找一种图形,让宝宝寻找与其相同的图形。游戏熟练后,可让宝宝自己先寻找图形进行配对,让宝宝练习镶嵌。 蔬菜印章画

游戏目的:感知颜色,萌发宝宝对印章画的兴趣。

玩法:为宝宝准备藕节、青萝卜、大白菜等蔬菜印章若干枚,让宝宝将蔬菜印章轻轻地蘸上颜料,重重地印在纸上(一种印章不能蘸两种颜色) 第二十二个月——宝宝的玩具

动物拼图

游戏目的:让宝宝理解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发展观察辨别能力。

玩法:可先让宝宝看形状,说出小动物的名称。然后让宝宝参与把东西拆开,放进去,叠放的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电动玩具

游戏目的:激发宝宝对电动玩具的兴趣。愿意动手操作,自己玩。

玩法:将大纽扣一个一个地穿在绳子上,可按颜色或大小顺序穿。熟练后,可提供不同粗细的绳子,以增加难度。

第二十三个月——宝宝的玩具 吹泡泡

游戏目的:提高奔跑中的动作协调性。初步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

玩法:爸爸、妈妈带宝宝一起到户外吹泡泡。爸爸、妈妈吹,让宝宝追着拍打,看宝宝是否能将泡泡接住或是把泡泡拍掉,也可以让宝宝尝试自己吹泡泡。在吹泡泡的过程中,可引导宝宝观察泡泡的大小、颜色等特征。

穿木珠

游戏目的:促进手眼协调,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

玩法:一只手拿绳子,另一只手拿木珠,把木珠穿入绳子。开始时,宝宝任意穿木珠,之后可让宝宝学会 21

用一种颜色的珠子穿,或是两种以上颜色的珠子间隔穿。玩好后,把木珠倒出来,放在盆里。

木琴

游戏目的:发展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

玩法:可先让宝宝手拿一根敲棒,敲出声音;再让宝宝双手各拿一根敲棒,自由敲击琴键,培养宝宝的音乐节奏感。

第二十四个月——宝宝的玩具 滚弹子

游戏目的:激发宝宝玩颜色的兴趣。

玩法:先将一张较厚的纸平放在一只扁圆的饼干盒中,取小塑料药水瓶(瓶中装有水粉颜料水)往盒中的纸上滴几滴,取几粒玻璃弹子,放入盒中,盖上盖子。宝宝双手捧住盒子,左右摇动,玻璃弹子在滴有颜色的纸上来回滚动,纸上会有玻璃弹子滚过的花纹。可多提供几种颜色水,让宝宝自由选择,还可为宝宝提供一些蝴蝶、裙子、帽子等图形纸放在盒中,让宝宝印染花纹。

拧螺丝

游戏目的:促进手眼协调及小手的动作发展。尝试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匹配游戏。

玩法:宝宝找到大小合适的螺丝和螺帽,旋转套好。之后,可根据颜色等特征找出对应的螺丝,拧上去。玩好后,把套好的螺丝帽全部拧下来放好。

摸口袋

游戏目的:发展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玩法:用布制成一只口袋,口袋中装有玩具、动物、水果、蔬菜等。让宝宝将手伸入口袋摸一摸,说说自己摸到了什么,并让宝宝把摸到的物品拿出来,进行验证。游戏熟练后,可让宝宝讲讲物品的颜色、特征,并进行分类。

22

推荐第2篇:怎样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怎样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没有个别化教育计划,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其“特殊”之处,在于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很大,每个特殊儿童的个体都有着与其它个体不同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对他们进行训练和教育,如果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模式是很难奏效的。实践证明,对特殊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才是提高他们素质的根本途径。在个别化教育中根据每个弱智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个别

教育计划是主要方法。

我校为了更好地促进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特殊教育的效益,本学期每个教师试行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我也试着制定了语文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我觉得制定语文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从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入手,以满足弱智儿童特殊的个别教育需要,为每个学生制定教学的措施和计划。

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设计、个别辅导、相应的评价和考查等方面谈谈是如何实施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

一、在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时,首先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全班同学虽然使用是同一教材,但每个人的智商水平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原有知识基础不同,每个人所确定的教学内容也要有所不同。轻度生基本上能全部接受教材所授内容。中度、重度生要根据每个人的差异有所选择。

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特殊学生有其特殊性,每个人的生理、心理差异很大,有的孤独,有的多动。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必须正面鼓励,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内驱力,有的还要多进行直观教学,增加动手操作机会等等。教学方法得当与否,对完成教学内容起着重要作用。

三、分类设计作业和进行个别辅导。由于他们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比较大,即使是同一内容,有的人能独立完成,有的就不能完成。所以说,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程度,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如:读课文,有的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有的则要求跟读课文;有的口吃则要求口对口地教读;有的完成学习目标有困难,要进行个别辅导。如:重度弱智生要手把手地教写字,一句一句地教发音。

四、个别化教育计划要进行相应的评价和考查。弱智学生因智商不同,有的一学期下来也只能学很少的知识,认识十几个字、词。那么,在成绩考查时就要根据制定的不同的学习目标,分别进行考查,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我觉得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仅仅是一种手段,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真正地促进弱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特殊教育的效益,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这是评价执行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成功与否的标准。

推荐第3篇:个别化教育计划

个别化教育计划

现有水平:

孩子能够完成闭锁式的三项听觉记忆,有时会欠稳定,需在强调一遍后完成;能在引导下表达主谓宾句式,会仿说“用字句”和“把字句”等,但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还是以词汇为主,句子运用较少,而且不完整;认知方面能完成10以内按物取数,简单排序等。 活动目标:

1、练习四项听觉记忆:2个名词+2个动词。

2、学习使用第一人称“我”进行表达,如:我在穿衣服/我用牙刷刷牙。

3、巩固10以内找数字间的相对关系,重点练习找连续四个数字中的第二个数字,如:

6 7 8 活动准备:

动物模型若干(兔子、小猫、小狗等),玩具模型若干(杯子、毛巾、牙刷等),书包一个,拍有该幼儿穿衣、洗脸等地视频若干段,磁性白板和1-10的磁性数字。 活动过程:

(一)林氏六音检查耳蜗

教师出示六音卡片,在安静环境下2米处发林氏六音,请幼儿听辨指认。

(二)听一听

1、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要来看你,请你猜猜看,它们是谁? (教师逐一描述,请幼儿根据描述猜出动物名称)

2、师:小动物们还给你带来了礼物,礼物藏在桌子下面的书包里面,请你去找一找。(拿出书包里面的礼物,并说一说它们的用途,如:用杯子喝水/用毛巾洗脸等)

3、师:这些礼物都很有用噢,小动物也想来用一用,请你来听一听,听听小动物们在用这些礼物干什么。(练习四项听觉记忆,如:乌龟在睡觉、小兔子在喝水。)

4、指导幼儿练习四项听觉记忆。

(三)说一说

1、师:小动物们可真能干,能做这么多事情!现在我要来看看你了,看看你是不是和小动物一样能干?(随后教师打开视频)

2、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引导幼儿用第一人称“我”来表述自己的行为,同时也巩固“用字句”地使用,如:我在穿裤子/我在穿鞋子/我用牙刷刷牙等。

(四)找一找

1、师:你和小动物一样能干,现在我要来考考你,看,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上面有什么呀?(出示磁性白板和数字)

2、师:请你给这些数字朋友排排队。(巩固按1-10进行排序)

3、师:现在我们要来和数字朋友做游戏了,请你闭上眼睛,我数123你再睁开。(练习找数字,如:2 3 5/6 7 8)

(五)结束

你好棒哦,今天和小动物、数字朋友都做了游戏,现在我们去找小朋友做游戏吧!

推荐第4篇:个别化学习心得

个别化学习心得

通过对个别化学习的理解,我理解的个别化学习是:教师可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提供给幼儿进行高效学习、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而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孩子的“个别化学习”,这种学习活动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个别化学习活动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既能为幼儿提供在主题活动中对热点问题的探索空间,又能支持幼儿在主题背景下自主地表达与表现,还能引导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解决一些有关认知方面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个别化学习呢?个别化学习活动的价值体现在三方面,第

一、为了幼儿,提升孩子学习品质,如自主性、专注力、兴趣、习惯培养等;第

二、为了课程,包括课程的探索、课程的平衡、课程的过程;第

三、为了教师,提高教师观察能力、设计能力、互动能力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个别化学习?通过区角活动开展我们的个别化学习?学习性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它是以教师预设与幼儿自发生成相结合为主的学习活动。学习性区角活动的环境和材料,是教师根据年龄目标和阶段目标,根据幼儿当前的发展需要而创设、提供的。这类区角活动,有时是以独立形态出现的,有时则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准备或延伸。然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学习是自主的、自动的,是独立的、个性化的。因而,它也是一种更多地体现为过程性模式的学习活动。概言之,学习性区角活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目标是清晰的,有序的,但非即时的。学习性区角活动的目标,往往是教师根据学期目标或阶段目标制订的。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目标要更宽泛些、长远些。同时,这类活动的目标,也绝非在一次活动中所要追求实现的,而是应该有一个较长的达成过程。另外,根据幼儿操作、探索的水平,教师需要及时地、不断地调整活动目标,以使各种活动材料的投放,能更好地定位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上。第二,空间与时间是半开放的。在空间上,它是让孩子在一定区域和范围内进行自由选择。在时间上,它允许每个孩子按自己的认知速度进行学习。同样的操作内容,有的孩子一次、两次就能完成,有的则需要一周、一月方才成功,它都应该予以认可。但最终是要达到学期目标或阶段目标的。第三,活动过程是自主的。学习性区角活动这种个别化学习的方式,更有利于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这一现代儿童观得以真正体现。近年来,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对个体差异的理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过去认为的认知能力强弱差异、个性差异转变为认知结构、发展速度及心理特质的差异。这就使我们意识到,要真正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适合每一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而学习性区角活动,正是体现了这种新的学习观、个别差异观。幼儿在区角活动过程中完全是自主的。他们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按自己的速度进行自主学习,改变了集体教学时,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的模式,给学习活动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

在活动时活动前的准备:环境创设提供材料

首先,内容选择应服从于目标。目标是创设学习性区角环境,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区角活动的目标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通常是大目标、阶段性目标。有时,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不同区角来实施。如,小班上学期要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可以通过串珠子、用小勺喂食、夹玻璃球等系列活动来达到阶段目标。有时,一个区角也可以达到几个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在“奇妙的口袋”里摸图形、拼图形活动,既是数学形状概念的学习,又是触摸能力的培养。

其次,材料要有层次、探究性、生活性、多功能性。学习性区角活动的材料一定要有层次,以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配对”练习的区角,可以是大小瓶盖与瓶子的匹配(大小配对);可以是数板与数形的匹配(形状配对);可以是圆点卡与数字的匹配(数量配对)。又如,学习剪纸练习区,可以从“随意剪纸”到“剪粗条纸”到“剪细条纸”到“剪曲线条纸”;从“剪报纸”到“剪吹塑纸”到“剪瓦楞纸”;从“剪纸”到“剪布”到“剪麻布”,等等。材料不同,难易度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层次性要求。

最后,环境宜安静。学习性区角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认知经验与生活经验,需要个人独立地摸索、探索,自主地学习、练习。因此,相对游戏性区角活动而言,要追求互不干扰、互为方便的环境效果,让幼儿专注地投入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另外,活动区的布置也不宜过于花俏,以简洁、温馨、一目了然为好,力求创设一个轻松优美的学习活动环境。

教师要为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创设宽松的环境和提供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能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自由选择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然,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应只把眼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和环境的创设上,而要适时给予幼儿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活动,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

推荐第5篇: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

由于特殊原因,需要随班就读的学生学校应该如何安排教学计划呢?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1】

1.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内容

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措施三个部分。

(1)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

要求对学生情况的描述必须“客观、辩证、简明和抓住问题的症结”。“前一学年(期)学生的考核分析情况,是制订后一学年(期)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的依据”。

(2)教学目标

要求“依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大纲(普通学校课程标准并参照特殊学校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作适当的减少内容(要点)和降低(层次)要求的处理”。减少内容和降低要求的基本原则是:可接受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及后续性原则;增加和提高缺陷矫正补偿、职业技能训练和社会生活适应、个性培养发展等内容和要求。

(3)教学措施要求

“教学措施(策略)必须具体、明确,有针对性,便于执行和检查效果”。

2.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形式

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总计划、分计划和教案。

(1)总计划个别化教学总计划落实于随班就读学生教学档案卡中,实行一人一卡。该卡由班主任负责填写,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交学校领导督促检查;一份由班主任和特教教研组牵头,会同和协调相关任课教师(语数教师和资源教师为主)共同执行。要定期召开个案会议,争取有关领导、教师、辅导人员(包括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2)分计划

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分计划涵盖了随班就读学生接受教育的两种形式:在普通班学习常规课程以及在普通班以外(如资源教室)接受辅导或学习辅助课程(或称为特殊课程)。分计划要求学校“从学生的障碍及其改善的程度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尽可能地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里接受教育”为原则进行教育安置。在确定安置方式后,普通班教师和资源教师应根据各自任教的科目制定个别化教学分计划。

(3)教案

教师制定的教案和个别化教学计划应成为有机的整体。在兼顾全班共性的同时,教案中对于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提问、练习)等特殊要求必须单列或注明;承担普通班以外辅导训练任务的教师所制定的教案,必须针对缺陷补偿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同时,教师作好辅导记录。

随班就读大小课堂结合教育教学计划【2】

指导思想:

随班就读学生在生理上智力发展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作为随班就读学校我们有责任创造适宜的学习条件,摸索新课程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能力得到锻炼,错误得以纠正。为此,,我校尝试实施“大小课堂”结合的模式,落实措施,细化管理,逐步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质量。

具体措施:

1、重视大课堂教育教学,体现公平与关爱。所谓“大课堂”教学就是平时随班就读课堂教学,随班就读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平时随班就读课堂中,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大课堂教学,在备课环节考虑既能满足普通学生学习的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能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需要。要为随班就读生设计符合他们的特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教师应做到心中有目标、有计划。在课堂上,给与他们情感上和学习上足够关注,课后加强辅导,保证必要目标的完成。对他们的辅导采用小步训练、多级提高;即时反馈及时强化的方法,努力使随班就读学生能够基本跟上班级的教学进度。在大课堂教学中为了有利于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辅导,我们将这些随班就读生安排在第一排,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让他们多动脑,勤举手。同时又安排一位纪律、学习较好的学生做他们的小老师,达成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在随班就读生的周围形成一个友谊、互助的氛围,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提高。

2、加强小课堂教育教学,突出个别辅导。

所谓“小课堂”教学泛指资源教师的个别化辅导。随班就读学生由于智力等方面的障碍,在学习、生活中和正常儿童相比会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为此,我们除了在大课堂课教学中,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使他们能够融入班级活动,与同伴建立正常的交往。还加强小课堂教学。在对随班生进行智力、行为习惯、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认知学习、运动康复、生活自理、手工制作四个方面的小课堂,每周专门安排两节课把各班的随班就读生集中在资源教室由专门的资源教师按教学计划的实施个别化。同时,也要求资源教师积极开展一对一的小课堂辅导。

总之,大课堂是本,小课堂是大课堂有机的补充和提高。我校在关注大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了小课堂教学,把大小课堂结合起来为随班就读学生创设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制定考核细则,规范日常管理。

为了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效性,教导处在制定《教师六认真考核细则》的时候,把随班就读工作的要求具体分解到教师备课、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考核等方面。要求教师备课中能有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能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关注随班就读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的个别辅导。能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设计,降低难度,使随班就读学生也能每天学有所得。同时,要求教师能耐心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辅导工作,把他们也纳入到补差的行列中,做好辅导记录。

在平时的管理中,教导处能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在平时的随堂听课中,注意观察教师对随班就读生是否关注,在教学常规检查中,看教师备课中是否体现出对随班就读生的分层要求,查随班就读生的学习成绩是否稳定或有所提高,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教师的六认真工作考核中。在考核中,努力做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力求考核的全面性、真实性,使考核这一手段促进教师工作的开展;考核后,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有效地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

三、小课的课程安排及其他。

1、课程安排

节次--午别--星期--组别

星期一--午修活动--

1星期二--康复课---

2星期三--自理课---

3星期四--制作课---1

星期五--自理课---3

2、老师安排:

认知课:施敏华、颜慧丽、陶红波

康复训练课:王小平、蒋福定、

手工制作课:金挺、張茜茜、梁灵永

生活自理课:颜海萍、陈维佳、梁玲玲

备注:

1、晨间活动时,第一节课7:15—7:35 第二节7:40—8:00

2:午修时,第一节课12:00—12:25第二节12:30—12:50

3:因考虑到指导教师普通班驻班等情况,小课堂集中辅导课可由一位老师或几位老师组织,具体有组内老师协商自定。

4:带“ “为本组负责人。

5:运作过程中如有不妥请及时告知。

推荐第6篇:个别化教育实施方案

广南县特殊教育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推广个别化教育计划

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努力为有特殊需要学生提供适合的优质教育,促进各类残疾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二、目的意义

1.推广个别化教育计划有利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推广个别化教育计划,是落实“三全”质量观,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提高部分学校随班就读质量的重要途径。

2.推广个别化教育计划有利于落实“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推广个别化教育计划,倡导“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理念,实施“扬长补短、合作共育”策略,努力实现“提升质量、走向成功”的目标,是小学教育落实“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求的务实之举。

3.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一种以团队合作为主要方式,根据特殊需要学生的身心特征和适应普通学校教育实际而制定并实施的具体教育方案,是有效实施国家课程计划的补充性和支持性的“生本发展”计划。

三、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1.组织建设

1 / 3

领导小组:

长:黄杰 副组长:杜建桃

员:赵文贵

陈南春

张仁宝

孙俊召

高 勇

杨梅芳 工作小组:

长:杜建桃 副组长:高 勇

员:各班班主任

各科任教师 2.制度建设

(1)联系人制度。一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联系一个年级,指导该年级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工作。

(2)学习研讨制度。组织指导教师参加相关培训,促进其初步掌握各类特殊需要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基本的教学方法。订阅特殊教育杂志,为个别化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每半学期组织一次个别化教育计划经验交流会。

(3)个别化教育计划检查制度。由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进行不定期跟踪、检查、反馈。

(4)评比表彰制度。学期末学校组织评比个别化教育计划先进个人,总结推广优秀经验。对个别化教育工作成效显著的教师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5)特殊需要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成长袋制度。学校为每个特殊需要学生建立成长袋,以班级为单位实施管理,记录成长点滴。

(6)家校联系制度。每月向家庭发放相关调查表,了解特殊需要学生的表现等。

(二)组织学习,进行筛查。

2 / 3

1.组织学习将《意见》印发给每个老师,通过集中学习、自主研修等形式,使全体老师理解重要意义、明确要求。通过不懈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教师对个别化教育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形成领导关心重视、社会和家长支持配合、学校积极组织实施、特殊需要学生自觉主动接受个别化教育的局面。

2.进行筛查相关年级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筛选有生理障碍(如弱视、重听)、智力障碍、生活和社会适应障碍等类型学生,提出特殊需要学生的建议名单,经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小组会商,确定服务对象,同时明确1名指导教师为该计划实施负责人。

(三)科学制定,有序实施。

各个计划实施负责人依据“特殊需要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范式,按下列基本步骤草拟个别化教育计划:学生基本情况和现有的能力水平分析;确定学年教育目标;议定提供教育服务的时间、内容和指导教师;商定家庭教育协作内容等。再通过适当方式征询本组成员意见,完善个别化教育计划。

学校和指导教师采取恰当的措施和方法保证个别化教育计划顺利实施。实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以通过课外个别辅导来进行。具体组织形式应根据具体的目标内容、班级的条件、教师的能力水平、学生的特点等因素选择。计划实施负责人要保持与家长积极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

(四)抓好达成,不断修正。

每份个别化教育计划每学期进行两次评估。每学期目标完成后,要评估教育目标是否切合实际,评量方式是否正确,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得当,提供的相关服务是否合适等。当发现实施情况与原来的计划不相符时,要及时寻找原因,进一步对照教育目标(或课程标准)调整改进,修正形成新学年个别化教育计划。

3 / 3

推荐第7篇:个别化教育教案

个别化教育教案

智力残疾儿童生活适应是以促进智力残疾儿童学生的基本生活处理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为基础的学科,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适合智力残疾儿童学生的学习或认知特点及个体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教学内容以提高个体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生活态度,提高社会生活技能为主。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为学生提供参与生活劳动、社区活动和社会交往的机会。帮助智力残疾儿童学生改善生活质量,树立良好自我形象,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

1.以培养生活适应能力为核心

智力残疾儿童儿童的成长发展是一个对社会的适应过程。所谓生活适应能力,是指个体按照生活的要求处理各种日常事务的能力。为了使智力残疾儿童学生能够独立地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在校期间就应该培养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机能

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和言语能力。运动能力分为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两个方面。粗大动作由身体平衡、行走、跑跳、手臂的控制等技能组成;精细动作由手和手指的控制力组成。言语能力分为言语理解、言语表达和综合语言能力三个方面。言语理解由理解语音、理解复杂指令、阅读等技能组成,言语表达由清晰地发音、使用词汇、使用句子、书写等技能组成,综合语言能力由自我情况介绍和交谈等技能组成。

(2)生活自理能力

分为饮食、大小便、衣着、个人卫生、睡眠、外出和综合自理能力七个方面。饮食由使用餐具、获取食物、喝水或饮料等技能组成;大小便由独自上厕所、便前脱裤子、正确使用卫生纸、便后穿裤子等技能组成;衣着由穿衣、脱衣、穿鞋、脱鞋、穿着打扮等技能组成;个人卫生由洗手、洗脸、洗澡、洗头、梳头、刷牙、剪指甲、换洗内衣内裤等技能组成;睡眠由困倦时主动上床睡觉、根据天气情况选择被褥、脱衣服睡觉、起床后穿好衣服等技能组成;外出由方向感、安全地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能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到目的地等技能组成;综合自理能力由会接(打)电话、买邮票寄信件、避开危险物、上医院看病、换下湿衣服等技能组成。

(3)居家与工作能力

分为家务劳动、数与计算、对钱的理解与使用、时间概念与利用和就业前工作表现五个方面。家务劳动由做饭做菜、料理衣物、收拾房间、准备碗筷、收拾餐桌、清洗餐具厨具等劳务组成;数与计算由认识数字、会数数、做简单的加减运算等组成;钱的理解与使用由理解钱币、会做预算、购物等技能组成;时间概念与利用由理解钟点、日期等组成;就业前工作表现由工作技能和工作习惯组成。

(4)自我管理能力

由主动性、坚持性、自制力、保管个人财物、责任心、业余时间安排六个方面组成。主动性是指主动、有计划地去做自己的事或别人分派的事;坚持性是指把一件事情做完再做另一件事情;自制力是指能够控制自己的饮食,不吃脏东西,能够等待,不乱发脾气,不乱花钱,定时用餐、学习和睡觉;保管个人财物是指能够照看好自己的财物;责任心是指能够认真地完成交给自己的任务;业余时间安排是指在业余时间里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计划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5)社会交往能力

由认识和了解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与他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合作与分享六个方面组成。认识和了解别人是指见到熟悉的人会表示亲近,知道父母的性别、年龄和职业,会用名字和同学、邻居打招呼,能说出某个人的外貌特征等等;关心别人是指对别人的事情表现出兴趣,关心别人的喜怒哀乐,为别人照看好财物,体谅别人的难处等等;帮助别人是指主动提供帮助,或者在别人求助时给予帮助;与他人交往是指能在玩耍或集体活动中与别人有互动;参加集体活动包括组织开展、自觉参加或被动参加集体活动等;合作与分享是指能与别人共用或一起玩某样东西,能把自己的物品借给别人,按要求排队等候,和别人一起玩复杂的游戏,遵守游戏或比赛规则等。

除了培养上述能力外,还要让智力残疾儿童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尽可能地减少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具体来说,要减少攻击行为、反社会行为、对抗行为、不可信赖行为、刻板行为、自伤行为、不适当的人际交往方式、不良的说话习惯和口腔习惯、古怪的行为、多动和情绪不稳定等。总而言之,生活适应课程以满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需要为主要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是它的核心。

2.以现实生活需要为基础

生活适应课程的教学内容要适合智力残疾儿童学生的各种生活和精神需要。考虑学生、家长的具体能力和需要,以及社会对智力残疾儿童者的要求等各种因素。

从学生的角度看:

第一,要满足生理的需要。饿了必须吃饭,渴了必须喝水,天冷了要盖被子、穿保暖的衣服,困了累了要有地方休息等等,这是一个人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要满足安全需要。遇到危险的物品必须会躲避,受伤和生病时要去医院就医,遇到坏人必须能够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三,要满足社交需要。人在社会中生活总要和各种人打交道,例如,去商店购物,去医院看病,拜访亲戚朋友,参加社区活动等等。

因此,掌握一定的社交技能是现实生活对人的一种客观要求。同时,社交也是人的一种主观需要,因为加入到一定的社会团体中,人才会有归属感,才能获得他人的情感支持,学会关心他人并获得他人的关心和爱,消除孤独感和寂寞感。

第四,要满足尊重需要。人首先要学会自尊,只有自尊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为了获得他人的尊重,个体还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具有某些优良的品质,如忠诚可靠、诚实守信、办事认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等;显示出某种出众的才华,如善于唱歌、绘画、书法、烹饪、编织、园艺等。

第五,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自我实现,为此,人必须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为目标努力学习和奋斗,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以上这些需要都来自生活,所以生活适应课程必须以现实生活的需要为基础。

从家长的角度看,家长对于智力残疾儿童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他们将来能独立生活。因此,培养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一些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常识、学会与人相处,具有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是讲解生活适应课程应该考虑的内容。

当然,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还需要考虑儿童本身的能力与家长的愿望,建议在教学前能进行至少一次家访和一次以上对与儿童生活亲密人员的访谈,以了解儿童现时和将来生活的实际需要。

从社会的角度看,根据社会对智力残疾儿童者普遍的要求和愿望,应培养儿童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人与社会的互动是双向的,因此,培智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对智力残疾儿童儿童的要求,同时也应该注意把一些新的观念和看法,尤其是智力残疾儿童者所应拥有的权利等传达给社会,使智力残疾儿童者被广泛地接纳。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与社区的融合,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

3.以提高生活质量为导向

生活质量是与个体对于自己身体、物质、社会与情感状态等方面发展的满意度相关联的主观感受与客观评价(O\'Brien等,2001)。它是一个人对一生经历的满意程度,内存的知足感,以及在社会中自我实现的机会(许家成,2003)。

生活质量应该既包括物质生活方面的,又包括精神生活方面的。从物质生活方面来看,生活质量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如果一个人连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条件都得不到满足,其生活是不可能称得上高质量的。然而,光有物质条件是不够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虽然物质生活条件很好,但是他们缺乏家庭温暖或缺乏成就感,整天闷闷不乐、抑郁焦虑,感觉不到幸福,这种生活也谈不上是高质量的。当基本的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之后,精神需要的满足就变得非常的重要。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生理的需要外,精神的需要包括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安全的需要,是指个体希望获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职业安全等。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希望从属于某一个组织或某一种团体,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得到承认;希望同伴之间保持友谊和融洽的关系;希望得到亲友的爱等等。尊重的需要是指自尊,以及希望有地位、有威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等等。求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体有学习和了解周围的世界,了解自身的欲望。美的需要是指希望获得审美的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等。

为了使个体的精神需要获得充分的满足,在其成长过程中必须发展三个方面的特性或能力:

第一,独立性或独立生活的能力。一介人只有在生活中学会独立自主,不事事依赖他人,才可能获得人格的尊严和自信。

第二,生产性或劳动生产的能力。通过从事一定的生产劳动,个体才能把自己的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体现自身的价值,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成就感。

第三,参与性或融入社会的能力。当人有能力融入社会,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时,才能和其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发展友谊,获得他人的关心和爱,体会到生活的幸福。幸福生活几乎是每个人一生的追求,智力残疾儿童学生也不例外。

因此,生活适应课程的设计、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订应以提高培智学校学生的生活质量为导向。

4.兼具发展性与功能性

生活适应课程具有培养实用生活技能和发展社会生活能力的双重任务。实用生活技能强调的是技能的实用性,是对儿童适应现代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些技能,如个人清洁卫生,整理自己的物品等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居家生活技能,适应学校学习和生活等。

社会生活能力,主要是从儿童将来生活需求的角度出发的,通过调查儿童在毕业离开学校后最大可能的生活环境,分析这一环境中所需要的技能而实施教学。例如,对有能力就业的学生提供一些职业适应训练,如认识工作的环境、会遵守时间和规定、会安排简单的活动等。

在教学时,至少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操作方式:第一种是个别学生的重要技能训练,即对某一项单独的技能进行训练。例如,在教“到快餐店购买盒饭”时,要分析学生进行这一活动所需要的支持。

如果学生是语言障碍的,要给他/她制作沟通卡;如果学生不会口算,就让他/她带上计算器;如果学生是肢体残疾的,就要给他/她配备轮椅,等等。第二种方式是完整活动的工序分析,即把某一个完整的活动细化为若干步骤。例如,在教“用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时,可以分为“插上电源” “打开水龙头” “放进衣服” “关上盖子” “调整程序” “按下开关”等步骤进行。

推荐第8篇:中班个别化学习

百合班个别化学习方案

沈峭倩

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共29名,老生26名,新生3名。女生14名,男生15名,男女比例结构相对合理。女生大多喜欢安静的游戏,如:手工、画画、看书等。男生大多喜欢建构益智类的游戏。约21%的幼儿喜欢搭建游戏,一方面由于性别的原因,另一方方面由于这些幼儿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弱,有规则的游戏或需要精细动作的游戏内容对于他们相对较难。约31%的幼儿对美工活动感兴趣,特别喜欢使用剪刀,女生相对较多。由于中班开学以来,学习活动中使用剪刀的频率较多,我们教幼儿如何正确使用剪刀,因此激发幼儿使用剪刀的兴趣。约24。1%的幼儿对棋类游戏感兴趣,这和这些幼儿的能力相关,他们能够理解游戏规则,在游戏中能遵守规则,使得游戏能够持续开展。本班幼儿大部分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在游戏中愿意分享玩具,争抢玩具的现象极少发生。约27%的幼儿能和同伴尝试合作进行游戏,特别是能力强的幼儿能带动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游戏。约13%的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教突出。

重点观察引导:

1、观察材料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材料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

2、幼儿能否简单合作,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3、幼儿能否在操作过程中尝试简单的记录。

个别化学习内容:

1、小工地

材料投放:可供幼儿模仿搭建的示范图。

2、自制迷宫

材料投放:不同难度层次的迷宫、大玻璃珠、小玻璃珠、迷宫闯关本

3、喂娃娃

材料投放:瓶娃娃、筷子、勺子、大、中、小毛绒球、大、小玻璃珠

4、会变的颜色 材料投放:装有红、黄、蓝颜色的水瓶、透明杯子、记录表

5、交通棋

材料投放:幼儿与家长自制的车辆、用泡沫垫制作的棋盘、筛子

6、破译密码箱

材料投放:密码箱图片上面贴有珠码、数字

7、马路上的车

材料投放:制作不同车的示范图、手工纸、剪刀、笔

推荐第9篇:个别化教育计划专题

个别化教育计划

“没有个别化教育计划,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其“特殊”之处,在于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很大,每个特殊儿童的个体都有着与其它个体不同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对他们进行训练和教育,如果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模式是很难奏效的。实践证明,对特殊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才是提高他们素质的根本途径。在个别化教育中根据每个弱智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个别教育计划是主要方法。

一、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是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教师应知道收集哪些资料以及怎样收集资料。

(一)收集哪些资料

1、听力及健康方面的资料;

2、家庭及社会背景方面的资料;

3、交往方面的资料,包括语文能力、手语能力、看话能力、交往意识、交往行为等;

4、智方面资料,包括智力、自我意识、爱好、厌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5、学习成绩资料,包括学习方式、学习成绩;

6、行为表现资料,在校在家的表现、社会能力等。

(二)怎样收集资料

1、查阅记录。查阅病历、听力检测图、其他检测报告(如智商、学习能力检测报告)、学生登记表、成绩报告单、先前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学生的作业(如练习本、作文、手工作业、录音录象资料、学科考试考查试卷等);

2、咨询。咨询对象包括四类,一类是学生本人,通过交谈了解学生的长处、需要、兴趣;二是家长,向他们了解孩子在家的个性特点、行为表现、生活习惯等;三是有关教师,了解学生有关各科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方面的学习特点、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四是其他人员,如学校领导、校医、后勤管理人员和同学伙伴。所有的咨询都要有书面记载。

3、观察。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以及各种环境对学生的作用关系。观察的具体内容有:学生对言语的听觉和视觉反映;学生运用语言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学生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生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方法;学习环境中和各种因素(光线、声音、教师的说话速度、师生距离、教室布置、学习时间、活动的人数等)对学生的作用。各种观察都要有记录。

4、检测。根据需要运用有关辆标、仪器、技术等检测评量工具,对学生进行检测,已获得可靠的数据资料。

二、分析诊断

收集到的资料要经过分析处理,从而对学生的情况作出诊断。要成立一个“个别化教育计划小组”(IEP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诊断学生情况,给出诊断报告,监控和评鉴计划的实施。这个小组要以教师为主,尽可能组织学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人员、校医、语训教师参加,并争取校外有关专家支持。如果难以成立“个别化教育计划小组”,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则负起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责任。

分析诊断的主要任务是:

1、分析所有收集到的学生资料;

2、诊断学生听力语言水平、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特点、沟通方式和能力、兴趣爱好、长处和短处、困难和需要;

3、弄清学生的经历、学生的期望、家长的期望。对学生而言怎样才算成功,为了成功还需要改变哪些环境等;

4、确定满足学生需要的相关支持与服务。

IEP小组对以上的分析诊断要取得一致的意见,并写出教育诊断报告。

在分析诊断环节,比较重要的一点是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优先需要,以便把重点集中在学生学习的关键点上,更准确地制定出教育目标。教师可以这样确定学生的需要。

1、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列出在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领域的学习需要;

2、把每个领域内学习需要按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排序;

3、确定本学年度最重要的学习需要。

在选择优先需要时,要考虑到下列因素:年龄的适应性,现实需要性,对学生成绩的可促进性,向其他课程领域的可迁移性,对以后个体发展的实用性等。

三、制定目标

为学生制定目标是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一个主要部分。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可以激励学生,使其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可以增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自觉地配合学校,可以协调各方面人员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使教师因材施教,让学生顺利达到目标。

(一)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描述希望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一般为一学年)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也是教师对学生在学年结束时,在某一领域里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最好预言。

在制定长期目标时,可以先根据学生优先需要,列出领域分类项目,如:

听觉训练

言语技能

阅读

写作

数学

运动技能

劳动技能

社交技能

手工

自然常识

社会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选择其中的几项最优先发展的领域,制定出相应的发展目标。长期目标是学生在一个学年内期望达到的水平,但有些目标会先期大道,另一些目标在一年后才能达到。因此,对较短时间内能达到的长期目标,应写出具体的达标日期。当然,当学生有了特别大的出乎预料的进步时,就要对长期目标作调整。相反,如果学生进步很慢,甚至倒退,难以达到长期目标,也需要对目标进行调整。

(二)短期目标

短期目标是学生目前水平与长期目标之间的过渡阶段,也是对长期目标的分解实施。一个长期目标可分为若干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阶段目标,这个阶段目标也就是短期目标。短期目标一般为4—6周,主要依据达标的难易程度而定。几个短期目标的先后排列顺序一定要按学生的学习规律、知识技能的结构有机的安排,要呈现出逐步递进的关系,最终达到长期目标。

四、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就是教师在每日教育活动中,贯彻个别化教育计划,使短期目标中的每个训练步骤、每个训练要点都能落实到位。因此,实施计划是整个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体阶段,是把对学生的期望转化为学生现实能力的变化过程。因此,教师认真把握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短期目标,把这个短期目标再进一步细化为若干教学点位,然后把这些教学点位在分配到每日的教育方案之中,最终落实在教学活动过程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教育目标控制下,在每日的学习进程中逐步增长。

在实施计划时,教师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安排好集体教学中的个别化教学 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教案同每个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很好的结合起来,在同一个教学内容中,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在教学时以集体教学为主,辅以分组教学、个别学习等多种学习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按计划学有所得。

(二)让学生明确计划要求

教学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计划要求,让学生了解学习目的,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某个学习内容的兴趣,采用最符合学生爱好兴趣特点的方式教学。

(三)随时评估学生的学习

在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时,教师要能使用各种技术和策略评价学生的进步,及时获取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以便随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任务,教师的评估要能自然地出现在学习内容中和教学活动中。

(四)及时调整短期目标

如果学生的学习进程与短期目标不一致,就要调整目标。学习进程比预期快的,就应制定新目标;比预期慢的,就应把目标达标期再延长,或适当降低难度,再分解成多个小步骤。同时也要评估教师的教学策略,如教学策略不妥,应及时修改。对所有更改的目标计划都要记录。

五、评鉴计划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评鉴有两种,一种是阶段评鉴;一种是年终评鉴。]

(一)阶段评鉴

阶段评鉴是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进程中,定期进行监控,以对学生的变化进行适当的控制。阶段评鉴可以从这样几方面监控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进展情况:

1、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否准确反映了学生的实际需要;

2、短期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3、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有效;

4、学生在发展进程中是否有新的情况出现;

5、教师在执行个别化教学计划过程中有无困难和建议。

(二)年终评鉴

年终评鉴是个别化教育计划结束时,对整个个别化教育计划实现情况进行的总结性评估签定,写出书面报告,以帮助制定下一个年度的新的一轮个别化教育计划。

年终评鉴的任务有两种, 一种是会打出当学生达到各项长期目标后,下一步该怎么办的问题,对学生新的学习需要和怎样满足其学习需要给出建议。另一种是当学生的长期目标没有达到时,就要解释出没有达到的原因。这就需要对资料收集、分析诊断、制定目标、实施计划司各环节逐一剖析检查,看一看问题出在哪个环节,最后提出矫正方案和建议。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去检验各个环节,找出错误原因:

1、资料收集是否全面真实?

2、对资料的分析是否科学,诊断是否客观准确,对学生兴趣、强项、需要的认识是否符合实际?

3、目标制定是否妥当合理,优先发展领域确定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短期目标的排列顺序是否符合逻辑?短期目标是否作为了长期目标的一部分或时下位技能?

4、标准制定是否合宜?

5、教师对短期目标的点位分解是否合理?

6、哪些短期目标没有实现,教师是否给予了合适的调整?

7、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否及时反馈?

8、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妥当?

9、家长是否配合教师参与到实现短期目标的活动中去了?

一旦找到未达到长期目标的原因及所在的环节后,就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周期(即下一学期)的调适建议。

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评鉴结果要经合IEP小组认可,并写出书面报告,载入个别化教育计划之中。IEP小组所有成员分别签名后,这一轮个别化教育计划便告终结。

参考书目:《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

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IEP)指的是根据每一个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制定的有助于个体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方案.

一、分编制良好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特性和功能:

1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协议 按照法律的规定,教师在给残疾儿童实施教育教学之前,必须和有关的专业人员及家长共同拟订一份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相关服务、评价方法等在内的书面协议,以保证残疾儿童获得适当的教育。学校的校长、教师、专业人员和家长等一旦在这份协议上签字,它就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校方不按协议上的要求提供教育服务,家长就可以到法院提请诉讼。

2是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的指南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首先要根据残疾儿童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提出具有现实可能性的长期目标,然后确实每一阶段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相关服务,教师就可按计划选择适当的教材、教法和教学速度,一步一步地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实现预期教育目标。

3是特殊教育管理的工具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安排了一系列的评价活动。通过这些评价活动,教师可以了解残疾儿童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速度;学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教师的教学能力,做出人事安排;上级领导部门可以检查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督促学校改进教学和管理工作。

4是建立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联系的纽带

特殊教育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把残疾儿童安置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里。当残疾儿童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他不仅要学习普通教育的课程,而且还要学习专门为他设计的特殊教育课程。如何把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课程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残疾儿童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这就需要制定一份个别化的教育计划。

5是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渠道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积极地参加有关的会议,提供心理评估所需的信息,表达对孩子教育期待等。通过校长、教师、专业人员和家长等有关人员面对面地讨论和协商,共同确定符合残疾儿童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的教育目标、相关服务及评价方法。在该计划实施过程中,校方还要经常地向家长报告进展情况,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谋求残疾儿童最好的发展。

二、基本构成

根据美国1997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法修正案》的有规定,一份完整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1、有关残疾儿童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的说明

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指的是在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时,儿童心里发展和学业成就实际达到的水平。对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的说明一般包括:①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在各科领域的发展水平;②儿童的残疾如何影响他参与普通教育计划。

2、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的确定

长期教育目标,也称为年度目标,是指根据儿童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确定的在学年结束时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它包括:①在学年结束时儿童参与普通教育计划所应达到的教育目标;②根据儿童的特殊需要提出的其它教育目标。短期教学目标是指在实现长期目标的过程中儿童必须达到的各阶段的教学目标。

3、为儿童提供各种特殊教育、相关服务、辅助设施、以及对教师、行政人员提供支持的说明

特殊教育是指为了达到一般的和特殊教育目标而使用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和设备等对特殊儿童实施的教育.

相关服务是指为了使特殊教育产生明显的效果而提供的发展性、矫正性及其他适当的支持性服务,包括言语病理学服务、听力学服务、心理学服务、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娱乐、残疾儿童的早期鉴别和评估、咨询服务、以诊断或评估为目的医学服务、学校卫生服务、校内社会工作服务及家长咨询和训练等。

辅助设施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所需使用的各种辅助器材如助听器、扩音器、放大镜、有声图书和假肢等。

对教师、行政人员提供的支持包括有关残疾及对教学可能产生影响的知识介绍、积极行为干预方法的培训等。

4、如果儿童不能参与普通教育计划中的活动,应对不能参与的情况作出具体的说明。

5、对政府和学区举办的在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估进行调整的说明

如果政府或学区为了使残疾儿童能够参与本地区举办的学业成就评估而对这些评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应对调整的情况作具体说明;如果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决定不让该儿童参加此类评估,则要说明理由并提出某种替代的评估方法。

6、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起止时间、频数、地点、和持续时间的确定

对第三条中所提出的各项教育和服务开始实施和结束的日期、每周的频数、实施地点、和持续时间的说明。

7、(略)

8、对评价标准、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的说明 对第二条中已确定的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要说明教育评价的标准、程序和方法,以及如何把评价结果定期报告 给家长。报告的内容必须包括①儿童已取得了多大的进步;②儿童目前已取得的进步是否足以祥瑞为他制定的年度目标。

第二节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过程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过程包括确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编写个别化教育计划草案和形成正式文件三个环节,下面就分别给予以介绍。

一、确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组成人员

当某个儿童被鉴别为特殊儿童,学校的校长和特殊教育负责人必须尽快确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名单,并在30天内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个别化教育计划编写完成的时间和表决方式(是举手表决,还是由委员会主席决定) 个别化教育委员会一般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基本成员,另一部分是根据儿童的残疾类型安排的其他成员。

基本成员通常包括普通班教师、特殊班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学校心理学家和家长。每个人职责是:

普通班教师____介绍儿童在普通班级学习的表现;提供课程设计所需的资料;参与制定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指出儿童参与普通教育计划的能力和限制。 特殊班教师____提供与残疾儿童有关的资料;指出儿童参与特殊教育计划的能力和限制;指出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必须考虑的特殊教育需要;参与对评估结果的解释。

学校行政人员___负责校内人员的协调和资源的调配;与校外服务机构或提供服务的个人建立联系。

学校心理学家___实施评估并解释评估的结果;说明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指出儿童所需相关服务的意见。

家长____说明家长参与的能力和限制;参与制定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指出儿童所需相关服务的意见。

根据儿童的残疾类型安排其他成员包括家长或校方指定的具有某种残疾的专业知识的人员、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代表和提供相关服务的人员(如语言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职业康复顾问和社会工作者等)。这部分人的职责主要是把基本成员所不具备的较深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校外的资源带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中。

二、编写个别化教育计划草案

在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之后,委员会成员就要着手编写个别化教育计划草案。其编写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一)确定目前的成就水平

儿童的成就水平是根据心理评估结果来描述的。因此,在确定目前的成就水平之前首先应该对儿童实施全面的心理评估。

为了确保心理评估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在实施心理评估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用儿童平时使用的语言和习惯的沟通方式来实施测验。

2、所使用的测验要符合测量目的并已证明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3、主试必须是受过相关培训的专业人员,并且在施测过程中没有改变测验的程序和指导语。

4、不能仅测量智商,还应该实施其他测验、观察和调查,以便全面地了解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

5、对于感觉、动作或言语有障碍的儿童,所选用的测验应该能准确地反映他们的潜能和成就水平,不能因为有这些障碍而影响他们的测验分数,除非测验的目的就是测量这些障碍。

在实施完心理评估之后,接下来要用简洁、准确和可操作的语言来描述在具体的学科和非学科领域儿童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水平及受残疾影响的情况。

在学科领域,一般要说明儿童在语文、数学、常识、音乐、美术、劳动等课程中哪些规定要学的内容已经掌握了,哪些规定要学的内容还没的掌握。例如,在数学的学习中儿童会做不需要进位的3位数与3位数的加法题,但还不会做需要进位的加法题;在语文的学习中,儿童会听写第二册第1—5课的所有生词,但不会用这些词造句。

在非学科领域,一般要说明儿童的健康状况、感觉和动作技能的发展状况、智力、语言和适应行为的发展状况。

为了突出重点,在描述儿童目前的成就水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出普通教学计划中某个阶段规定要学的内容和与有效地适应学校和家庭环境有关的内容。

(2)既要分析儿童在每个领域中发展得比较好的方面,又要说明发展得比较薄弱的方面。

(3)这一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应该和个别化中其他部分的内容有一定联系。也就是说,如果这部分指出了儿童的阅读技能缺陷,那么在其他部分相应地应该有教学目标、具体的教育措施和相关服务等。

(二)分析特殊教育需要,拟订长期教育目标

根据目前的成就水平,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成员可以分析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并拟订长期教育目标。

长期教育目标反映了教师和家长对残疾儿童通过一年的教育教学所能达到的新的成就水平的估计和期待。在拟订长期教育目标时,各委员会成员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儿童以前的成就水平是什么;②目前成就水平是什么;③所拟订的长期教育目标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性?④急需满足的特殊教育需要是什么?⑤为实现长期教育目标需要投入多少学时?

通过对以前和目前的成就水平的比较,可以了解儿童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哪些方面没有取得进步;哪些方面进步比较快哪些方面进步比较慢;哪些教育或环境因素对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哪些因素没有对学习产生影响等等。在拟订教育目标时,可以把重点放在外界因素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方面,在进步比较快的领域把期望值定得高一点,而在进步比较慢的领域期望值定的低一点。

教育目标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残疾儿童的成就水平远远落后于普通儿童,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距会越拉越大,因此,一定要选择那些实际可行的,符合儿童社会适应和职业发展需要的教育目标。

在选择了若干长期教育目标之后,委员会成员还需要优先考虑的。一般先把教育目标由简单到复杂排列一个顺序,然后把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优先考虑的教育目标。在儿童打下一定基础之后,再考虑学习复杂的知识和技能。

完成教育目标所需的时间对长期教育目标的拟订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目标定得越高,所需的教育时间就越长。委员会成员可以根据教学时间的多少来拟订长期教育目标,也可以按照各个教育目标的重要性来分配时间。如果长期教育目标比较重要或定比较高,所需的教学时间比较长,那么长期教育目标的数量就应该少一些。

(三)确定短期教学目标

在儿童目前的成就水平与为他拟订的年度目标之间制定若干细小的阶段目标,即可获得短期教学目标。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编制目的是给教师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指导,为编写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因此,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短期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有区别。

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短期教学目标也用于描述教师和家长期望儿童在某个领域和某个规定的时间内实现的东西。但是,和教师个人编写的教学目标不同,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教学目标通常是按周、月或季度来设计的,而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已进一步细化为每天或每周拟完成的具体教学活动等。另外,在教师个人编写的教学计划中要说明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和教学活动等,而在个别教育计划中一般不包括这些细节。

由于短期教学目标是一些阶段性的目标,因此,在拟定短期教学目标时一般采用任务分析法。

所谓任务分析法,就是把一项任务分解若干按顺序排列的小任务的过程,它包括任务分解、描述和排列等环节。具体的做法有以下两种:

1、逆向分析法

大多数年度目标都可以分解若干按顺序发展的组成部分。如果从某个年度目标开始向儿童目前的成就水平方向逐步降低教学任务的难度水平,依次确定各阶段的教学目标,这种方法就是逆向分析法。例如,假设某个年度目标是“掌握需进位的两个数相加的计算法”,记为水平A;在儿童掌握A之前,他必须先学会需进位的一个数相加一个一位数,记为水平B;在掌握水平B之前,他必须先学会不用进位的两个数相加,记为水平C;在掌握C之前,他必须先学会不用进位的一个两位数相加一个一位数,记为水平D;在掌握D之前,他必须先学会不用进位的两个一位数相加,记为水平E。假设E是儿童目前的成就水平,那么对任务A的分解到此就可以结束了。

有些年度目标不太容易进行任务分解。在这种情况下可参照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系统进行分解,即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由高到低划分为评估、综合、分析、应用、理解和知识六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若干水平。

对已确定的短期教学目标要用具体、可观测的行为来描述,即说明儿童在每个阶段要学会做什么,掌握的标准是什么,例如,假设某个年度目标是“能根据钟表指针所在位置说时间”,短期教学目标可以定为:①能正确地说出时间,如9点37分,11点23分,4点58分,三次测验,正确率为100%;②能以5分为单位说出时间,如6点15分,2点45分,12点35分,三次测试,正确率为100%;等等。

用可观测的行为描述完所有的短期教学目标之后,还要依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把它们呈现出来。

2、正向分析法

另一种制定短期教学目标的方法是从儿童目前的成就开始向年度目标的方向逐步提高教学任务的难度水平,依次确定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即为正向分析法,例如,假设某个年度目标是“能用电子秤测量物品的重量”,那么短期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有轻重的概念,记这水平A;知道把物品平稳地放在秤盘上,记为水平B; 认识学用的重量单位,如公斤、千克等,记为水平C;能看懂电子秤上显示的数字并说出物品的重量,记为水平D;知道重量单位之间如何换算,如1公斤=1000克,记为水平E;能用多种重量单位来说明所测量的那个物品的重量,记为水平F。

正向分析法的一个特点是可以先不列出年度目标。从目前的成就水平开始编制短期教学目标,当所列出的教学任务刚刚满一年的时间,那么最后列出的那个教学任务就是年度目标。 当然,也可以先列出年度目标。用正向分析法将年度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短期教学目标之后,如果发现完成这些短期教学目标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或不需要一年的时间,可以调低或调高年度目标的难度水平。

(四)确定相关的服务

为了确保特殊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通常还需要给残疾儿童、教师和家长提供与教学有关的服务,包括各种发展性的、矫正性的和支持性的服务。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对所需相关服务的种类、数量和时间、由谁提供相关服务、各种相关服务之间的协调等予以说明。

1、所需相关服务的种类

相关服务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言语/言语治疗师

当儿童有言语或语言方面的障碍时,一般建议他接受该项服务。包括语言理解或表达的训练,构音障碍、声音障碍和流畅性障碍的矫治等。这种矫治可以是个别的,也可以是小组进行的。

(2)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

如果儿童的身体或运动方面的障碍,一般建议他接受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物理治疗一般需要使用某些特殊设备进行身体锻炼以便改善残疾整个身体的功能和力量;而职业治疗一般集中在精细动作的训练,如练习写字,用剪子剪东西、拧瓶盖等。

(3)艺术治疗 该项服务可以提高儿童的创造力、精细动作技能、情绪调节能力等。

(4)音乐治疗

该项服务可以提高儿童的主动性、社交性、言语和沟通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

(5)心理咨询

该项服务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了解某种残疾的性质,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如何获得社会支持,如何调节情绪等。

儿童、教师和家长需不需要相关服务、需要那么相关服务与残疾儿童的类别、教育安置形式以及安排了什么课程有关。一般来说,像盲、聋、肢休残疾孤独症等障碍显著的残疾儿童需要相关服务的种类比较少或不需要相关服务。

目前特殊教育界提倡把残疾儿童安置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也就是说,尽可以地让他们在正常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如果把残疾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那么给普通班教师提供咨询和辅导是非常的必要的,否则,这种教育安置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安置在特殊学校,对于一些比较少见的障碍类型,有时也需要专业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给儿童安排了哪些课程也决定需要什么种类的相关服务。例如给听障儿童安排语言康复课程,那么相应地要提供听觉评估、助听器佩带、听觉训练、发音训练、家长咨询、教师咨询、职业咨询、心理学服务等相关服务。

2、所需相关服务的数量和时间

除了说明拟订提供相关服务外,在个别化计划中还需要说明给儿童提供每种服务的数量和时间。一般先要说明每一种服务开始和停止的日期、每周次数、每次服务持续的时间,然后确定在每周的什么时间提供该种服务。例如,假设准备给某位孤独症儿童实施感觉统合训练,从2005年3月15日开始到6月15日结束,在每周的

一、

三、五上午进行训练,每次1小时。这些内容都应该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写清楚。

一旦确定了每种相关服务开始和结束的日期、每周服务的次数和时间,原则上这些内容是不能更改的,除非经过委员会开会讨论同意。不过,有时在服务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做一些小的调整。例如,原来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准备每周给儿童提供

两次咨询服务,分别安排在周二和周五下午,每次1小时,后来因为时间上和其它事情的冲突,提供该服务的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把时间调到周一和周四下午,每次1小时,不会影响咨询的效果,他就可以做这样的调整。

3、由谁提供相关服务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必须列出残疾儿童所需要的所有的相关服务,不管学校是否有条件提供这些服务。如果学校有条件,一般先由学校自己提供服务;如果没有条件,例如,学校缺少言语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就要利用社会的资源,以便使儿童获得所需的服务。

如果打算利用校外资源,那么可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与附近的几所学校共同租几位专业人员,让这些专业人员定期到各校提供相关服务。

(2)与某些公共的服务机构如社区医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肢体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中心等签订长期合同,本校的残疾儿童就可以到这些机构接受公费的服务了。

(3)与某些私立机构如孤独症儿童评估与训练中心、口吃矫治中心等签订长期的合同,由学校出钱,本校的残疾儿童都可以到这些机构接受某些特殊服务。

4、各种相关服务之间的协调

确定所需服务的种类、数量、时间和由谁提供服务之后,接下来就是考虑各种服务以及与教学之间的协调问题。

提供与教学有关的服务,其目的是提高特殊教育的效果,因此,各种相关服务的安排必须以促进教育教学为基本的出发点,并且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不妨碍教育计划中的重要课程的学习。

(2)利用课堂教学强化相关服务的效果

(3)建立一种监控服务质量的有效机制。

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成员与其他教育和服务人员之间必须定期交换意见,以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使所安排的各项和服务产生最大的收益。

(五)确定教育评价的标准、方法和时间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了大约一学期或一年时,应该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为了使教育评价成为教育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有关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时就应该明确地提出。

1、关于评价标准

在制定长期教育目的时个别化教育委员会的成员还应该确定什么是达到教育目标的标准。如果每个教育目标都用可观测的行为来描述,那么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就可以对这些教育目标的完成情况实施测量和评价了。例如,在语文教学的评价中,词汇掌握的标准可以确定为:给学生呈现从本学年学过的生词中选出来10个生词,让他写词义,正确率100%为通过。如果把这10个生词的词义都正确的写出来了,他就达到了该项评价的标准。

确定每个教育目标的达到标准都需要经过仔细的考虑,因为目标若定得太高了,永远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是毫无意义的;若定得太低了,通过一学期或一年的学习,儿童没有取得多大的进步,会耽误良好的发展时机。

目前确定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正确率,二是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三是正确率加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究竟采用哪一种方式,可以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来定。一般来说,如果只强调正确率,就采用第一种;如果只强调速度,就采用第二种;如果即强调正确率又强调速度,就采用第三种。

2、关于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定取决于教育目标的性质和儿童的特征。

首先,不同领域的教育目标往往要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例如,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通常涉及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等技能,所以评价方法一般为标准化成就测验或教师自编测验。例如,为了检查儿童是否已经掌握了两位数的加法,可以让学生做20道两位数的加法题,正确率必须达到80%.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与兴趣、态度、动机、价值观等有关,其评价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和访谈法。例如,为了改变某个儿童的厌学情绪,必须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厌学的程度和原因,然后尽可能地增加学习活动的趣味性,消除导致厌学的原因,最后再通过观察和访谈评价教育干预的效果。

心理动作领域的评价方法一般使用涉及反应、运动速度、灵巧性、强度和持久性等内容的心理测验。

其次,在选择评价方法时还要考虑儿童的残疾类型和性格特征等,例如,对于盲童、聋童和学习障碍儿童等,所用的测验最好没有时间限制;对弱智和孤独症儿童最好使用观察法、而不要自陈量表;对表达能力差的儿童不要用口试;对肢体障碍儿童不要用笔试或动作技能测验等。

另外,对于性格孤僻、容易焦虑和无法配合测验的儿童,不宜采用测验法。对这些儿童最好通过直接观察或与家长和教师访谈来实施评价。

3、关于评价时间

正式的教育评价一般在学期末或学年要结束时举行。不过,适当地增加教育评价次数,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每天都可以做课堂小测验,可以观察儿童在学习具体的任务或参加小组活动的表现。通过这些形成性评价,教师能够监控儿童的进步,保证儿童在学习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之前已经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这些评价,教师还能掌握有关儿童发展变化的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准确把握教材和教法,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或修改个别化教育计划。

三、形成正式文件

委员会成员编制完各自负责的那部分内容之后,委员会主席就要召集全体会议,对整个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讨论和修改。

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教师、家长、学校行政人员、学校心理学家等基本成员外,还应该包括提供相关服务的人员。必要时,也请儿童本人参加会议。通过仔细的讨论和修改,最后形成一份正式的书面文件。这份文件经家长及其他委员会成员签字后生效。

一、关于个别化教学

(一)定义:个别化教学是一种以适应并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与设计。更具 体的说,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身体状况等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工作,从而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教育,取得尽可能大的进步。

(二)个别化教学的实施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的教学结果有明显而详尽的陈述。

2、对每个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如身心发展的现实状况、学业方面的饿所长所短等有详尽而全面的评价和描述。

3、教学内容和要求不统一。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或有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达成不同的教学要求。

4、根据每个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运用成功的教学经验。

5、教学对象根据实际需要可多可少。

这一点和“个别教学”是有明显区别的。“个别教学”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实施形态,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它可能是个别化教学,也可能不是。而个别化教学可以采用“一对一”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小组教学,个别学习,集体教学等等形式。

6、运用适应学生个人能力的最佳教学方法,安排适应学生个人能力的学习时间。

7、教学过程有及时而经常的反馈。

(三)个别化教学的意义

1、个别化教学可以保障智力落后儿童接受合适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

2、个别化可以充分发挥特殊教育的作用,有效地保障每一个智力落后儿童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应有的进步。

3、个别化教学还能够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关于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定义: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IEP)是为了满足心智障碍儿童的身心特征和实际需要而提供的最为适合其发展、给予最恰当教育服务的书面文件。它既是心智障碍儿童教育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总体构想或规划,又是教育工作者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一般情况下0-3岁儿童3个月要调整一次计划、3-6岁的儿童半年要调整一次计划、年龄大一点的一年要调整一次计划。

(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和作用

1、智障儿童都有各自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存在着较大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内差异,因此他们的教育需要与普通教育显然不同,个别化教育计划非常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2、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从事智障儿童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基本技能,具备此技能帮助你更专业的去了解分析学生。(如果一个特殊特殊无个别教育计划,你从事的就不是特殊教育,个别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必须会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3、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个别化教育能够实施的总设计,是使智障儿童获得适合教育服务的重要保证。

4、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教师,家长,学校对某儿童实施教育的承诺,这一承诺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监督和检查。

5、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需要的是团队工作的力量,这样就加强了教师,家长,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让各类参与教育的人员都能相互交流,互相配合协作,更充分的去分析了解孩子,做到计划的准确性,从而更好的实施其计划。(如:对肢体不协调来说,医疗更多地是看到孩子的缺陷,教育更多地是通过教育让孩子的功能发生变化,通过活动发展孩子的潜能。)

6、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为实施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7、个别化教育计划可检查学生的进步情况,因此它是对儿童作教育评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检测教师的教学情况。(学习内容只是一种手段,发展功能是目的。)

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操作程序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的过程中,整个过程应该包括三个大的环节:教育评估、召开IEP综合分析研判会议、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 教育评估

教育评估又包括教育诊断和课程评量

1、教育诊断

一个确定入学的学生对我们来讲,前期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一些量表的评量、观察来了解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及学习特质,并形成教育诊断报告书,以便设计出更适合其发展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通常在我们的操作中教育诊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学生档案):

①、学生的基本资料:主要含出生史、发展史、教育史、医药史„„等

②、学生的家庭资料:主要含父母的年龄、学历、职业、家人关系、家长教养态度、居家环境,家庭生活习惯„„等

③、学生生活健康资料:视力(含敏锐度、空间与转移、视知觉等);听力(含听力损失值、类型、两耳听力、语言听力、听知觉等);神经系统功能以及其它情况。

④、学生的认知功能:含认知发展、认知形态、适应行为等

⑤、学生的语言能力:含语言理解、表达方式(单音节、双音节)、语言障碍情形,发音、发音器官结构与功能等。(不能讲话是因为发音器官问题、认知问题还是气力不够导致不能发音。)

⑥、学生的动作能力:含大小肌肉动作、运动能力、关节肌力等

⑦、社会情绪:含不适应行为、学习态度、异常行为、各种环境中之行为等(描述行为,了解背后的原因)

2、课程评量(指导实操):

课程评量:

通过某课程对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所做的一个全面的评估,从而可清楚地看到学生现阶段各领域的综合发展水平,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召开IEP综合分析研判会议

1、会议的主要目的:

(1)从不同人员的角度,家长、教师(正副班主任,相关科认老师)、医疗人员、治疗师、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不同的方法(观察,调查、谈话、评量)了解学生不同层面(生理、动作、感知、情绪、行为等等)的实际情况,并找到影响身心发展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生理、心理),了解学生自身发展的优弱势,为制订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尽可能提出准确的理论依据。

(2)挖掘学生的潜力,拟订支持辅助系统的人员,方式和支持程度,确定相关服务等。

(3)让各参与人员对学生的情况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互相沟通,便于各类人员的互相理解和协作。

2、会议的主要内容

(1)学生的障碍类别:指出是何类智力障碍。

(2)学生学业的优弱势:可以做学生整体的学习起点状况描述,也可从课程领域的角度出发做学生各领域的优弱势分析。

(3)障碍影响:分析学生的主要障碍对学习、生活及适应环境的负面影响。

(4)学生未来的发展潜能:主要根据学生现阶段的能力情况做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社会适应情况的预估。

(5)建议对策:主要针对其优弱势及需求程度而定,确定对策方法,内容、支持的程度、环境、人员等。

(6)安置:指出安置在何校(机构)何班。

(7)教育重点:根据课程评量而拟订,每个领域均应确立重点,教育重点可作为该生在这一领域一学年的长期目标。 (8)其他建议,与会人员及家长的要求及教学相关建议。

(9)会议记录员必须对会议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会议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会议的目的,会议的内容),所有与会人员在会议结束后必须签名。

四、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制定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意味着教育评估和综合分析会议结束后,教师(含相关服务人员)必须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教育需求,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训练、治疗目的进行具体的设计、安排形成文字及书面材料,以便为后面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依据。 制定IEP的过程中,具体包括两个部分即选择目标和叙写目标。

(一)选择目标

选择目标包括选择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指学生在某领域在一年的学习重点,其主要依据是:

1、学生的年龄特征;

2、学生在进行课程评量后各领域的优弱势分析及教育建议对策(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弱势区是否定为发展目标,没有发展的和已经发展的不必作计划,1分和2分做计划要多一些);

3、学生在环境中的首要需求(基本能力:独立进餐、独立如厕、独立喝水等);

4、家长的意见和需求;

5、学生下一安置阶段的环境需求;

6、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学生下一步最重要的发展是什么能力)。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对新生制定计划时,首先根据家长的介绍、意见需求和教师的观察来发现学生的问题,从学生的优势、弱势、难点入手制定计划目标,往往效果比较明显。 短期目标是指达成长期目标具体的细致的步骤和内容,是完成长期目标的重要保证,它以学生身心发展、知识能力的基础为标准,随着学生系统知识能力的形成,逐步完善,最后达到长期目标的达成。

主要依据是课程各领域的具体评分及侧面分析图。

(二)叙写目标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最后要形成书面文件,叙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叙写精练准确,才能指导具体的教学实施,通常

叙写要把握这样几个原则:简洁、具体、可操作、可评量。

长期目标的叙写:

长期目标是一种较为概括性的目标,用词较为笼统,不要求很精确.通常是以一个动词加上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形成该课程领域本年度的长期目标.这些动词一般包括:认识、了解、增进、增强、掌握、学会等等。

短期目标的叙写:

短期目标叙写时,必须是客观的、系统的、具体明确的、可测量的。

叙写的基本要素: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例如:长期目标:增强明明对颜色的分辨能力。

短期目标:明明能按指令要求找到所需颜色的铅笔(3种颜色以上)。4/5通过

注意:每个长期目标1-2个,最多两个,短期目标2-3个

五、执行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完以后便是计划的实施,教师要将班级所有学生的计划进行统整分析,安排设计教学,同时教师更要根据IEP短期目标,列出活动计划,设计教学活动。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IEP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评鉴,一般说来短期目标在一学期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随时进行修改和调整,长期目标一般在一学年进行调整,制定出新的IEP计划。

推荐第10篇:实施个别化教学

实施个别化教学习题

1、下列属于综合性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的是(

A、了解婴儿的基本状况

B、确定教学计划的实施方式 C、实施教学计划的步骤

D、考评

2、设计编制个别化教学目标可分为( )。

A、婴儿的几大行为领域的实际能力,已掌握的技能,感兴趣的问题 B、育婴师的直觉

C、婴儿的生活习惯

D、婴儿的表达方式

3、婴儿个别化教学目标可分为( )。

A、大目标和小目标

B、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C、整体目标和分化目标 D、个体目标和团体目标

4、从整体上确定了一个年龄段的教育内容和范围的是( )。

A、短期目标

B、分化目标

C、规范化目标

D、长期目标

5、短期目标是将( )的过程分解为连续的若干个小步骤。

A、大目标

B、长期目标

C、整体目标

D、分化目标

6、( )不属于实施教学计划的服务内容。

A、向家庭提供与实施计划无关的咨询与服务

B、向家庭提供与实施计划有关的的咨询

C、向家庭提供与实施计划有关的服务

D、向家长提供设计完好的教学内容和游戏方案

7、游戏记录包括( )等内容。

A、活动中所用的玩具、教具和道具

B、婴儿一天的生活起居

C、教师采用每个游戏的原因

D、教师设定游戏目标的依据

8、总结性个别化教学计划全面反应了婴儿的发展情况,又针对( )编制成书面教学计划。

A、婴儿的个别需要

B、家庭的特殊需要

C、全体婴儿的总体需要D、特殊家庭和特殊婴儿的需要

9、(

)等主要项目和内容是编制综合性个别化教学计划时要涉及到的。

A、婴儿基本资料和目前各领域能力水平状况

B、教学资料和婴儿将要达到的各领域的能力水平

C、关于婴儿家庭的所有资料

D、婴儿家庭资料和家长的工作能力

10、游戏活动是促进婴儿各领域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 )。

A、唯一形式 B、实施教育教学的唯一方式 C、实施教育教学的唯一手段 D、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11、对婴儿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体现出( ),是因为婴儿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

A、特殊性

B、单一性

C、普遍性

D、多样性

12、设计游戏活动是要本着活动性、游戏性:( )差异性:环境育人和反复性等原则。

A、整体教育思想

B、部分教育思想

C、结果为重的教育思想

D、强调秩序性

13、婴儿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基本的活动是( )。

A、思考

B、学习

C、观察

D、游戏

14、婴儿在游戏活动中,不能( )。

A、操作各种材料,与各种物体和人相互作用

B、掌握抽象逻辑思维的方法

C、体验探索的乐趣和获得认知周围事物的机会

D、学习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5、整体教育思想的整体观在教育目标与内容关系上主要体现在( )。

A、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互相渗透并有机结合

B、保留教育目标和内容纵向的系统性

C、考虑教学内容的横向有机结合

D、只突出某一领域的教学忽略其他的领域

16、整体性教育的原则不包括( )。

A、教育目标的整体性

B、细化教育资源,保证婴儿的社会环境单纯

C、教育理念要渗透到各个领域

D、实现教育手段和途径的整体性

17、( ),是对教育目标整体性的含义的错误理解。

A、为婴儿生长发育还不成熟,所以不能把其看成是独立的人 B、为婴儿设计各领域发展的游戏活动,促进其和谐发展

C、在活动的设计上要保留各领域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纵向的系统性 D、设计各领域发展的游戏活动要从身心两方面考虑 18.如果将实现教育手段、教育途径整体性(

)是错误的 A、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教育、

B、科学安排婴儿的一日生活,充分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能 C、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育

D、通过完整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形式对婴儿集中进行教育 19.(

)是婴儿教育的最终目标

A、促进婴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

B、促进部分婴儿在统一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 . C、促进所有婴儿在平均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

D、促进婴儿由最低水平提高和发展到统一水平上 20.(

)是良好的物质环境在环境育人原则中的体现

A、家长能够满足婴儿对物质上的任何需求

B、为婴儿的发展提供可感知的丰富的玩具和材料

C、父母、育婴员的情感和态度对婴儿的影响

D、父母、育婴员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对婴儿的影响 21.(

)是良好的精神环境在环境育人原则中的体现

A、为婴儿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如育婴员的情感、态度、观念等对婴儿

的影响

B、让婴儿顺其环境自由的发展,家长无需任何干预

C、为婴儿的发展提供可感知的丰富的材料

D、为婴儿的成长发育提供丰富而全面的营养 22.婴儿喜欢反复玩一种玩具;反复做一种游戏;反复听一个故事都体现了(

)这条原则

A、差异性

B、活动性、游戏性

C、反复性

D、整体教育思想 23.游戏目标要(

)婴儿的发展水平是确定游戏目标时的难易标准

A、持平于

B、略高于

C、脱离

D、大大高于 24.确定个体游戏目标不应采取的方法是(

)。

A、在临近或略低于婴儿的发展水平的位置确定各个领域的目标

B、在临近或略高于婴儿的发展水平的位置确定各个领域的目标

C、总目标的确定要以各领域发展水平的平均值为基础

D、要以婴儿发育评价为依据

25.总目标的确定以各领域发展水平的(

)为基础

A、最高值

B、最低值

C、平均值

D、极限

26.确定团体游戏目标以团体中(

)儿童发展水平的平均值为依据,而不是指某个个体

A、少数

B、所有

C、大多数

D、某个 27.不应以(

)来选择游戏素材

A、围绕婴儿的周围环境

B、围绕婴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需要与兴趣

C、围绕游戏的难易程度

D、围绕育婴师的生活经验和家庭需要

28.不属于编制、设计和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的注意事项的内容是(

A、设计游戏,要从本地、本园、个体条件出发,结合婴儿的实际情况

B、编制游戏,完全按照家长的要求

C、编制游戏,要考虑社会领域对婴儿的发展价值,婴儿身心特点两个要素

D、实施游戏,要以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婴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

29(

)是制定婴儿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基础和前提

A、对婴儿整体发展水平和各项能力发展水平及其发展速度进行科学评价

B、教育者要想象出婴儿的大体情况

C、了解婴儿父母的兴趣

D、让婴儿提出看书的愿望

30.婴儿发展是以(

)为共同特点

A、领域性和间断性

B、间断性和不平衡性

C、间断性和阶段性

D、阶段性和连续性

31.掌握婴儿个别特点是以(

)为目的

A、针对性的设计和编制个别化教学计划

B、编制团体教学计划

C、对婴儿进行超常教育

D、规范婴儿与众不同的个性,使之与大多数婴儿一样按模式发展

二、技能

1、请从五领域方面为4-6月的宝宝设计游戏,写明游戏名称、目的、玩法注意事项,并设计出至少3种训练方法

2、请从五领域方面为7-9月的宝宝设计游戏,写明游戏名称、目的、玩法注意事项,并设计出至少3种训练方法

3、请从五领域方面为10-12月的宝宝设计游戏,写明游戏名称、目的、玩法注意事项,并设计出至少3种训练方法

4、请从五领域方面为13-15月的宝宝设计游戏,写明游戏名称、目的、玩法注意事项,并设计出至少3种训练方法

5、请从五领域方面为16-18月的宝宝设计游戏,写明游戏名称、目的、玩法注意事项,并设计出至少3种训练方法

6、请从五领域方面为19-21月的宝宝设计游戏,写明游戏名称、目的、玩法注意事项,并设计出至少3种训练方法

7、请从五领域方面为22-24月的宝宝设计游戏,写明游戏名称、目的、玩法注意事项,并设计出至少3种训练方法

8、请从五领域方面为25-27月的宝宝设计游戏,写明游戏名称、目的、玩法注意事项,并设计出至少3种训练方法

9、请从五领域方面为28-30月的宝宝设计游戏,写明游戏名称、目的、玩法注意事项,并设计出至少3种训练方法

10、请从五领域方面为31-33月的宝宝设计游戏,写明游戏名称、目的、玩法注意事项,并设计出至少3种训练方法

11、请从五领域方面为34-36月的宝宝设计游戏,写明游戏名称、目的、玩法注意事项,并设计出至少3种训练方法

12、婴幼儿情绪培养的原则是什么?

第11篇:个别化教育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全体发展。学困生在每个班集体属于需要特别关心的人群,虽然为数不多但他们关系到一个班集体的班风、学风等问题 .下面我将本学期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就是一提到个别化,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个别化学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他们的心态,对他们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不良心态的滋生,用教师美好的心灵、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

二、与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关系。爱学生,是个别化学生教育的基础和首要条件。

个别化学生会受到周围人的训斥、讽刺、挖苦、冷眼相待而感到孤立、无所依靠,他们也需要温暖、需要爱。做英语教师,对他们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人格上与优等生平等相待,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找准切合点,正面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

三、多给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知道了这些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的原因之后,我首先从他们的听讲习惯抓起。课堂上随时注意他们的举动,稍有不正确我会轻轻的走到他们身边,用不同的体态语言去提醒他们,使他们从心理上感觉到老师在时时刻刻的注意着我,我必须认真听。其次在课堂上我还会为他们专门设计一些学习方法。这样目标定低一些,步子放小一些使他们立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一点点地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在一次次小小的收获中增强他们的上进心。教育方式上本着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判的原则,引导他们向优等生学习,学习中多动脑、多练习、多复习、多运用,使学困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学困生除了加强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外,教师教学中还应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作业练习要求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阅读法、思考法、比较归纳法、识记法、回忆重现法、分析法、观察实践法等。

实践证明,个别化学生与优等生不是一成不变的。给他们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温暖,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都可能使他们从思想品行到学习技能上与优等生相媲美。

五、老师要宽容忍让,塑造美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对个别化学生的宽容是指教师能客观认识与处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宽容不是迁就,教师对他们的宽容态度是使教师赢得学生尊敬的重要感情基础。他们是发展的,并在发展中成长,不可能没有缺点,不可能没有过失,有的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就横眉怒目、厉声训斥,或反唇相讥、挖苦嘲弄。简而言之,就是难以宽容学生的过失。有的个别化学生尽管在教师的批评、体罚下,口头检查了自己的错误,但从根本上讲没有得到教育,反而对教师或敬而远之,或退避三舍,有时甚至嫉恨教师。因此对学生缺乏宽容忍让的教师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真正情感关系的。教师应该认识到一定的宽容忍让比直接训斥更能感化学生,使学生接受教育。即令是学生当面顶撞或表现出一些有辱自己身份的行为,也应不失长者风度,仍心平气和去说服教育,这样才可能使他们形成一种内疚感和自责感,从而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接受教师的批评与教育。

总之,一个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的形成、学习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关心和呵护,而对后进生的转化,更应倾注教师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个别化的转化工作。

第12篇:个别化教育计划案例

《个别化教育计划案例》 学生:贺某某

学校和班级:永新县特殊教育学校 培智一(2)班 计划时间:2015年9月—2016年7月

一、学生基本情况:

1.贺某某,2007年1月3日出生,2015年9月入学。从小由妈妈带大,之前有上过幼儿园,但是由于不喜欢与别人交流又比较依赖妈妈,所以在幼儿园没读多久就没有读了,之后一直由妈妈一个人在家独自带,接受学前教育不够系统。父母的教育理念及方法有很大分歧。妈妈比较溺爱,认为孩子很还小还是有些不懂事比其他正常的小孩发育的晚,每天辅导,给他进行不同程度的基本训练,关注学习成绩;爸爸对孩子严厉,感觉孩子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不跟外界交流,语言发展不好,就应该多培养他跟人交往,锻炼他的说话能力。

2.行为特点:刻板行为明显。

(1)每天早上起来不喜欢吃早餐,吃的话必须是用饼干代替早餐,不喜欢喝牛奶。

(2)喜欢一个人自言自语,一句话一个词不断地重复说。

(3)物品摆放整齐,每个玩具、生活用品都有固定的位置,如果有人把他的玩具地方挪动了他会重新放回到指定的位置,如若你再动他就会发脾气。

(4)喜欢蹦床、荡秋千、转盘等反复重复动作的游戏,而且转很长时间都不晕,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不会给别人,一旦你强行拿走他会不断从你手中拿走,直到拿到为止。

3.语言特点:语言简单,断续,迁移能力差,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差,有时答非所问,有时直接不理你。不听指令,老师或爸爸妈妈说的话不会去做。

4.社会适应特点:不喜欢与人亲近、交流,存在恐惧心理,不懂与人正常交流的礼貌,对不喜欢的人或陌生人常常斜视,喜欢一个人自言自语。

二、长期目标:

1.刻板行为矫正:经过一学期的矫正,减轻对刻板行为的依赖,加深对行为本身的认识,使学生对适当行为有积极地理解和认识,体会到自主行为的乐趣。

2.社会适应行为矫正:一是减少一个人自言自语,尽量与人简单的交流。二是学会听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三是减少对陌生人和不喜欢的人斜视。四是帮助建立对陌生人的友善与信赖。

3.语言矫正:养成听话时与讲话者对视的习惯,加强目光交流,逐步形成听明白再表达的语言交流习惯。

三、短期目标

1.班主任利用每天的晨会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文明行为的教育,安全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怎样与陌生人交往的教学,让其对陌生人形成客观的认识,降低不信赖感和敌对感。

2.通过适时、适度的交换座位改变学习、排队做操等常规中的位置,让其适应改变带来的心理变化,减轻刻板行为的心理依赖。

3.课堂上,学会跟老师进行朗读,听老师的简单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时刻注意纠正其在课堂自言自语的习惯、扳手指的行为,减少发声和扳手指的次数,并进行奖励,强化正面效果。

4.外出活动时,遇到陌生人或学生家长,注意观察和纠正其斜视的行为,正面强化。

5.课堂和日常交往中,时刻注意强调学生与对话人的目光对视,善意的、微笑的对视可帮助他建立信心,先听明白以后再回答。

四、教育干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干预氛围。协调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要共同为其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行为交流环境,以正面鼓励为主,以善意的暗示为辅,建立信任关系,改进教育康复的水平和效果。 2.及时调整干预策略。对于孩子心理产生紧张、负面影响较为明显的干预策略要慎用,随时发现随时调整。

3.注意行为矫正的反复性。孩子的行为有反复的特点,尤其是当他遇到不良的心理体验时容易退却和消极,产生对过去刻板行为的依赖,所以要时刻注意观察和分析,及时进行矫正和肯定。

五、评价办法

1.建立行为矫正、社会适应矫正、语言矫正跟踪记录,明确记录其发生的次数、减低的次数、反复的次数等。

2.请任课教师、家长、班主任对其行为、语言、社会适应做出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

3.对其下学期个别化教育计划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明确计划的目标和策略是否适当和有针对性。

第13篇:个别化教学方案

一、发展评价

1.怎样通过观察评价比较,评估婴儿的发育水平。评价分析结果:

(A如果婴儿在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会性行为等几方面的发展与参照标准基本符合,则处在正常发展水平

B如果婴儿在以上几方面的发展水平与参照标准不符合,略高或略低于参照标准,在各年龄阶段以内亦属正常

C如果一个婴儿在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会性行为等各领域的发展不平衡,

(如一个14个月的婴儿,大动作相当于14个月,精细动作相当于14个月,语言相当11个月,认知相当13个月,社会性行为相当11个月,综合评价婴儿的平均发展水平是12.6个月,属于正常范围。但是他的语言和社会性发展水平低,属于发展不平衡。对于发展不平衡的婴儿来说,既要针对某一发展不足的方面设计教学计划,采用适当的教育手段和训练方法帮助他提高发展速度,还要注意保持和弘扬其特长的方面)

编写评价表时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单纯关注分数 ②把握正常评价目的

③根据结果找到发展方向及目标 ④清晰准确表达

2.18个月的婴儿儿发展评价。宝宝一岁半,需大人抱着下楼,大动作方面:需加强;精细动作:需加强;认知方面:一般;语言方面:一般;社会性行为:需加强。 3.一个12个月的婴儿,大运动相当于10个月,精细动作相当于15个月,语言相当于11个月,认知相当于13个月,社会行为相当与12个月,根据下列情况写出,用观察评价法对婴儿进行评价,并编写评价量表时的注意事项。

答:评价:大运动稍差,精细动作较好,语言正常,认知正常,社会行为正常,此婴儿发育正常。注意事项:使用平湖量表是测量婴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手段,不应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评估的分数上,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婴儿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找出婴儿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的设计培养目标和训练方法,找到帮助婴儿更好地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4.根据下面情况,指出哪些是宝宝的某一方面的发展状况并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合理化建议。

宝宝1岁半,需大人抱着下楼,能用笔在纸上画线,能有意识说出10个以上单词,也会说出自己的名字,但图形、三角形分不清楚,偶尔在大人提醒下大小便。

答:综合评价:大运动稍差,精细动作正常,语言发育正常,认知稍差,社会行为正常。此婴儿发育正常。 建议:

(1)大运动:长期目标:加强平衡能力; 短期目标:学习上楼梯,学习金鸡独立,学习扔球; 游戏策略:走小路(在家里地板上为宝宝准备一条彩带让宝宝沿着彩带走路),看谁上的高(宝宝和妈妈比赛上楼梯),小猫扔球(让宝宝扮成小花猫,把球扔进球篮) (2)(2)精细动作:长期目标:加强手眼协调能力; 短期目标:学习穿扣,学会拉线; 游戏策略:我穿线你拉绳(妈妈和宝宝一起玩,可以是宝宝穿珠妈妈拉线),穿珠比赛(妈妈和宝宝一起比赛穿珠子),我帮妈妈穿项链(让宝宝穿珠子,最后给妈妈带上) (3)(3)语言:长期目标: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短期:口答简单问题,会说三至五个句子,学说两句以上儿歌; 游戏策略:问答游戏(妈妈问一些常见物,让宝宝回答),接儿歌(妈妈说儿歌前一句,宝宝接后一句或妈妈说前一个字,宝宝说后一个字)

(4)(4)认知:长期目标:认识常见物; 短期:认识图,三角形;

游戏策略:送几何图形回家(让宝宝把几何图形放进一样的模板山),配对游戏(让宝宝把两个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

(5)(5)社会行为:长期目标: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短期:学习穿鞋,穿衣服 游戏策略:穿鞋比赛(和妈妈爸爸比赛穿鞋),看谁穿衣穿得好(让宝宝自己穿衣服,妈妈要在一旁鼓励,让宝宝觉得自己很棒)

5.以下面实例为例,编制婴幼儿个别化教学计划,要写出短期、长期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游戏策略。

6.婴儿基本资料如下:姓名:晶晶 性别:女 出生日期:05年2月 填写日期:06年1月 实际年龄:11个月 目前各领域水平状况:大运动:不扶东西可以自己蹲下; 精细动作:可以自发的乱写乱画,做不到一页一页翻书; 语言:能说3~5个字 认知能力:一个玩具能玩5-7分钟; 社会行为:会模仿做家务。

答:综合评价:大运动较好,精细动作较好,语言超常,认知正常,社会行为较好,此婴儿发育正常。

(1)大运动:长期目标:加强平衡能力,学习走路; 短期目标:不需人扶助走5步左右; 游戏策略:搬家公司(准备两个箱子让宝宝把玩具从一个箱子搬到另一个里面),逛公园(准备各种小动物玩具,让宝宝推小车从小动物面前走,走到小动物面前告诉宝宝这是什么动物)

(2)(2)精细动作:长期目标:加强手眼协调能力,双手配合能力; 短期目标:学习划道道,姆食指对捏,一页页翻书; 游戏策略:下雨了(告诉宝宝什么是下雨,然后拿出纸笔在纸上画出一条条线),拾豆豆(将豆豆或杏核撒在桌子上让宝宝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一个一个捡起来放进小碗中)

(3)(3)语言:长期目标:口语表达能力; 短期目标:会说10个字,会说两句以上儿歌,回答简单问题; 游戏策略:问答游戏(妈妈问一些常见物,让宝宝回答),接儿歌(妈妈说儿歌前一句,宝宝接后一句或妈妈说前一个字,宝宝说后一个字);

(4) 认知:长期目标:培养专注力; 短期目标:学习搭积木,翻书; 游戏策略:盖高楼(让宝宝玩积木练习搭高),听故事你翻书(妈妈讲故事,让宝宝来帮妈妈翻书);

(5)社会行为:长期目标:学习生活自理能力; 短期:知道穿衣配合,会脱袜子; 钻洞洞(宝宝穿衣服时,妈妈可以告诉宝宝钻洞洞了,可以边游戏边穿衣),看谁脱的好(妈妈和宝宝比赛脱衣服,袜子)

6.宝宝2岁了家长发现他胆小,生活中害怕的事较多,和爸爸玩捉迷藏玩得很好,但有点害怕遇到别的小朋友,他想和别人玩,又不敢主动靠近,因为害怕,平时走路小心谨慎,总怕摔跤,根据这些情况,指出宝宝胆小的原因,并为宝宝设计一个教学方案。

答:原因:家长保护过度,大运动较差,与同伴交往太少。方案:(1)大运动:长期目标:加强平衡能力; 短期:拉手跳,立定跳; 游戏策略:跳床(让宝宝在家的床上跳或带宝宝到专业的游乐场去跳床玩),青蛙跳(在家里妈妈学青蛙跳,让宝宝也学妈妈一样跳)(2)精细动作:长期目标:学习两手配合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短期目标:穿扣,搭积木; 游戏策略:盖高楼(让宝宝玩积木练习搭高),穿珠比赛(妈妈和宝宝一起比赛串珠子),(3)语言:长期目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短期目标:学习3-5个句子,回答简单问题; 问答游戏(妈妈问一些常见物,让宝宝回答),接儿歌(妈妈说儿歌前一句,宝宝接后一句或妈妈说前一个字,宝宝说后一个字); 认知:长期目标:认识常见物; 短期目标:认识几何图,认识家用电器; 游戏策略:送几何图形回家(让宝宝把几何图形放进一样的模板上),认识家电(每天教宝宝认识家里的电器); 社会行为:加强社会交往能力; 短期目标:多与同伴交往,学习与人交往能力; 游戏策略:过家家(让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找朋友(让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 据宝宝的情况们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6.宝宝2岁了,能坐在三轮车上,用脚踏板让车前进,能搭6-7块积木,也不会倒,会抱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只会叫爸爸、妈妈,其他的话不会说,认识辨识理,认知:他书序的卡通形象,能用手比划,但说不清楚。

答:综合评价:大运动较好,精细动作较好,语言较差,认知稍差,社会行为正常,此婴儿发育正常。 方案:(1)大运动:长期目标:加强平衡能力; 短期目标:拉手跳,立定跳;游戏策略:跳床(让宝宝在家的床上跳或带宝宝到专业的游乐场去跳床玩),青蛙跳(在家里妈妈学青蛙跳,让宝宝也学妈妈一样跳);(2)精细动作:长期目标:蹙额西两手配合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短期目标:穿扣,搭积木; 游戏策略:盖高楼(让宝宝玩积木练习搭高),穿珠比赛(妈妈和宝宝一起比赛串珠子)(3)语言:长期目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短期目标:学习3-5个句子,回答简单问题; 游戏策略:回答问题(妈妈问一些常见物,让宝宝回答),接儿歌(妈妈说儿歌前一句,宝宝接后一句或妈妈说前一个字,宝宝说后一个字)(4)认知:长期目标:认识常见物; 短期目标:认识几何图,认识家用电器。游戏策略:送几何图形回家(让宝宝把几何图形放进一样的模板上),认识家电(每天教宝宝认识家里的电器)(5)社会行为:长期目标:加强社会交往能力; 短期目标:多与同伴交往,学习与人交往能力;

游戏策略:过家家(让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找朋友(让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 概括长期目标:大运动:加强平衡能力;精细动作:加强手眼协调能力,双手配合能力;语言:加强口语表达能力,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认识常见物,培养专注力;社会行为: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加强社会交往能力

8.根据下面情况,指出哪些是宝宝的某一方面的发展状况并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合理化建议。

宝宝1岁半,需大人抱着下楼,能用笔在纸上画线,能有意识说出10个以上单词,也会说出自己的名字,但图形、三角形分不清楚,偶尔在大人提醒下大小便。

答:综合评价:大运动稍差,精细动作正常,语言发育正常,认知稍差,社会行为正常。此婴儿发育正常。 建议:(1)大运动:长期目标:加强平衡能力; 短期目标:学习上楼梯,学习金鸡独立,学习扔球; 游戏策略:走小路(在家里地板上为宝宝准备一条彩带让宝宝沿着彩带走路),看谁上的高(宝宝和妈妈比赛上楼梯),小猫扔球(让宝宝扮成小花猫,把球扔进球篮)(2)精细动作:长期目标:加强手眼协调能力; 短期目标:学习穿扣,学会拉线; 游戏策略:我穿线你拉绳(妈妈和宝宝一起玩,可以是宝宝穿珠妈妈拉线),穿珠比赛(妈妈和宝宝一起比赛穿珠子),我帮妈妈穿项链(让宝宝穿珠子,最后给妈妈带上)(3)语言:长期目标: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短期:口答简单问题,会说三至五个句子,学说两句以上儿歌; 游戏策略:问答游戏(妈妈问一些常见物,让宝宝回答),接儿歌(妈妈说儿歌前一句,宝宝接后一句或妈妈说前一个字,宝宝说后一个字)(4)认知:长期目标:认识常见物; 短期:认识图,三角形; 游戏策略:送几何图形回家(让宝宝把几何图形放进一样的模板山),配对游戏(让宝宝把两个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5)社会行为:长期目标: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短期:学习穿鞋,穿衣服 游戏策略:穿鞋比赛(和妈妈爸爸比赛穿鞋),看谁穿衣穿得好(让宝宝自己穿衣服,妈妈要在一旁鼓励,让宝宝觉得自己很棒)

14、一个12个月的婴儿,大运动相当于10个月,精细动作相当于15个月,语言相当于11个月,认知相当于13个月,社会行为相当与12个月,根据下列情况写出,用观察评价法对婴儿进行评价,并编写评价量表时的注意事项。

答:评价:大运动稍差,精细动作较好,语言正常,认知正常,社会行为正常,此婴儿发育正常。注意事项:使用平湖量表是测量婴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手段,不应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评估的分数上,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婴儿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找出婴儿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的设计培养目标和训练方法,找到帮助婴儿更好地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9、以下面实例为例,编制婴幼儿个别化教学计划,要写出短期、长期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游戏策略。

10、婴儿基本资料如下:姓名:晶晶 性别:女 出生日期:05年2月 填写日期:06年1月 实际年龄:11个月 目前各领域水平状况:大运动:不扶东西可以自己蹲下; 精细动作:可以自发的乱写乱画,做不到一页一页翻书; 语言:能说3~5个字 认知能力:一个玩具能玩5-7分钟; 社会行为:会模仿做家务。

答:综合评价:大运动较好,精细动作较好,语言超常,认知正常,社会行为较好,此婴儿发育正常。 (1)大运动:长期目标:加强平衡能力,学习走路; 短期目标:不需人扶助走5步左右; 游戏策略:搬家公司(准备两个箱子让宝宝把玩具从一个箱子搬到另一个里面),逛公园(准备各种小动物玩具,让宝宝推小车从小动物面前走,走到小动物面前告诉宝宝这是什么动物)(2)精细动作:长期目标:加强手眼协调能力,双手配合能力; 短期目标:学习划道道,姆食指对捏,一页页翻书; 游戏策略:下雨了(告诉宝宝什么是下雨,然后拿出纸笔在纸上画出一条条线),拾豆豆(将豆豆或杏核撒在桌子上让宝宝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一个一个捡起来放进小碗中)(3)语言:长期目标:口语表达能力; 短期目标:会说10个字,会说两句以上儿歌,回答简单问题; 游戏策略:问答游戏(妈妈问一些常见物,让宝宝回答),接儿歌(妈妈说儿歌前一句,宝宝接后一句或妈妈说前一个字,宝宝说后一个字); 认知:长期目标:培养专注力; 短期目标:学习搭积木,翻书; 游戏策略:盖高楼(让宝宝玩积木练习搭高),听故事你翻书(妈妈讲故事,让宝宝来帮妈妈翻书); 社会行为:长期目标:学习生活自理能力; 短期:知道穿衣配合,会脱袜子; 钻洞洞(宝宝穿衣服时,妈妈可以告诉宝宝钻洞洞了,可以边游戏边穿衣),看谁脱的好(妈妈和宝宝比赛脱衣服,袜子) 10.宁宁一岁了,会独走自如,会全手掌握笔画道道,会模仿推玩具小车,叫爸爸妈妈有所指,懂得常见物及人名称,根据宝宝的情况,给宝宝做出综合评价,并设计个别化教学方案。 答:

短期目标:1.练习设障碍走;2.练习上台阶

游戏策略:1.上下坡走;2.扶着上楼梯

精细动作:长期目标:加强手眼协调及手指灵活能力

短期目标:1.练习穿珠子;2.练习模仿画画 游戏策略:1.给妈妈做项链;2.模仿画小草

认知:长期目标:认知几何图形

短期目标:1.认识圆形;2.认识方形

游戏策略:1指认家里圆形的物品(如瓶盖、书中的太阳等) 2.指认家里方形的物品(如:电视机、方桌等) 语言:长期目标:加强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短期目标:1.指认五官;2.学说3-5个字 游戏策略:1.给娃娃找五官2.给儿歌接字或说三字儿歌

社会行为:长期目标:加强生活自理能力

短期目标:1.配合穿衣;2.学脱袜子

游戏策略:1.小宝宝学穿衣(早晨起床时配合穿衣儿歌让宝宝配合穿衣); 2.小脚丫去哪儿了(晚上睡觉时让宝宝自己脱掉袜子找找小脚丫) 2.3。一个24个月的婴儿,大运动相当于27个月,精细动作相当于24个月,言相当于21个月,认知相当于23个月,社会行为相当于25个月。

据以上情况,对婴儿进行综合评价,并为宝宝设计一个教学方案 答:(1)该宝宝大运动相当于27个月优秀;精细动作相当于24个月正常;语言相当于21个月稍差;认知相当于23个月正常;社会行为相当于25个月正常,该宝宝发育正常。 (2)该宝宝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大运动:长期目标:加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

短期目标:1.练习上下台阶:2.练习双脚跳

游戏策略:1.玩滑滑梯(练习上下楼梯); 2.玩蹦蹦床(练习双足跳) 精细动作:长期目标:加强手眼协调能力及手指、手腕灵活能力

短期目标:1.练习穿扣眼;2.练习画画 游戏策略:1.小扣子回家(让宝宝把扣子穿在电丝上); 模仿画道道(太简单) 认知:长期目标:认识三个以上几何图形

短期目标:1.认识圆形;2.认识方形及三角形; 游戏策略:1.送几何图形回家了(玩几何图形嵌板)2.对家里的物品指认出形状

语言:长期目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短期目标:I.练习说两句以上儿歌;2.父母与宝宝讲行日常对话练习

游戏策略:1.玩儿歌接句(爸爸妈妈说前两句让宝宝接出后两句) 2.日常对话练习(父母多提问宝宝并鼓励宝宝说出来) 社会行为:长期目标:加强自我照料能力- 短期目标:1.学脱单衣裤: 2.学用杯喝水

游戏策略:1.晚上睡觉前训练宝宝自己脱单衣、单裤; 让宝宝尝试自己端杯喝水

4.以下面的实例为例子编制婴儿个别化教学计划,要写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和

发展策略,游戏策略。

婴儿资料如下:姓名:佳佳女出生07年2月

填写日期:08年1月实际年龄11个月

目前各领域水平状况: 大运动:不扶东西自己蹲下

精细动作:可以自发乱写乱画,做不到一页一页的翻书

语言:能说3-5个字

认知能力:一个玩具只能玩5-7分钟

社会行为:会模仿做家务 答:佳佳的个别化教学方案: 大运动:长期目标:加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

短期目标:1.练习独自行走;2.练习上下坡走

游戏策略:1.宝宝去取物(父母说出物品让宝宝去拿): 2.上下小坡缕(让宝宝在小坡上伸开双臂飞来飞去) 精细动作:长期目标:加强手眼协调及手指灵活能力

短期目标:1.练习模仿画画.;2.练习翻书5-6页

游戏策略;1.模仿画道道(编个游戏):2.阅读时练习翻书 认知:长期目标:认识几何图形

短期目标:1.认识圆形;2.认识方形

游戏策略:1.指认家里圆形的物品(如瓶盖、书中的太阳等) 2.指认家里方形的物品(如:电视机、方桌等) 语言:长期目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短期目标:i.学说3-5个字以上儿歌2.加强对话练习

游戏策略:1.给儿歌接句;2旧常对话练习社会行为:长期目标:加强自我照料能力 短期目标:1.配合穿衣;2.学用手绢擦鼻涕

游戏策略:1.小宝宝学穿衣(早晨起床时配合穿衣儿歌让宝宝配合穿衣) 2.鼻涕不见了(给宝宝胸前别个手绢让他自己擦鼻子);

第14篇:13个别化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能坚持以人为本,把“教育为人民服务、学校为学生着想”的办学宗旨落实到关爱弱势群体的具体行动中,用我的爱抚慰学生心灵,浇灌孩子干涸的心田,着力打造亲情和谐校园。现将我关爱“学困生、贫困生、住宿生”情况总结如下: 1.关爱“学困生”的学习。

由于我校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学期转入的学生特别多,而这其中的学困生、住宿生为数不少,但我校从未把一个学生拒之门外,总是让他们开心地进入我校,安心地在我校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实施分层教学,在课外实行个别辅导,并让学习优异的学生与学困生结对子,成立学习帮扶小组。为了给学困生辅导功课,每天中午提前到校,下午放学后留在学校,把新课中难懂的知识重复的讲给学困生听,直到他们听懂为止,学困生的作业出现错误,就一题一题地给他们耐心地讲解。学困生进入我校后,家长普遍反映学习习惯变好了,学习成绩提高了。

2.关爱“住宿生”、“贫困生”的生活。

这两类学生,往往家庭教育缺失,心灵孤独,生活和学习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使他们不能安心学习。对于这两类

学生,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关注着他们的思想动态,关注着他们的衣食住行,常和他们谈心,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让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温暖。魏可心同学,跟随做零工的爷爷生活,父母外出务工。平常无人照管,甚至缺吃少穿,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不爱学习,喜欢占小便宜。用生动的事例启发他认识到自的温暖中转变了、进步了!不仅学习上有进步,也改掉了爱占小便宜的毛病。我对贫困生、学困生及住宿学生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体验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浓浓情谊,纠正了心理、信念和行为习惯上的偏差,弥补了他们情感上的缺失和经济上的不足,使他们明白:只有靠毅力、恒心,勤于努力,精于学习,才能走出暂时的困境,成为一名让社会满意的有用之才。

第15篇:个别化教育计划及实施

个别化教育计划及实施

通过学习《个别化教育计划及实施》,我深有体会,知道了怎样对特殊的学生进行教育。

1、智障儿童都有各自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存在着较大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内差异,因此他们的教育需要与普通教育显然不同,个别化教育计划非常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2、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从事智障儿童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基本技能,具备此技能帮助你更专业的去了解分析学生。(如果一个特殊特殊无个别教育计划,你从事的就不是特殊教育,个别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必须会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3、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个别化教育能够实施的总设计,是使智障儿童获得适合教育服务的重要保证。

4、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教师,家长,学校对某儿童实施教育的承诺,这一承诺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监督和检查。

5、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需要的是团队工作的力量,这样就加强了教师,家长,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让各类参与教育的人员都能相互交流,互相配合协作,更充分的去分析了解孩子,做到计划的准确性,从而更好的实施其计划。(如:对肢体不协调来说,医疗更多地是看到孩子的缺陷,教育更多地是通过教育让孩子的功能发生变化,通过活动发展孩子的潜能。)

6、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为实施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7、个别化教育计划可检查学生的进步情况,因此它是对儿童作教育评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检测教师的教学情况。(学习内容只是一种手段,发展功能是目的。) 因此,我们要重视特殊教育中的个别教育,加强管理,让个别化教育真正能够为特殊儿童服务。

小结:对特殊儿童,学校尽可能地创造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满足他们发展的教育条件,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

第16篇:个别化教学培训体会

个别化教学培训体会

作者:杨阿丽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545 更新时间:2013/5/28

个别化教学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当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针对班级教学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时,为顾及个别能力、兴趣、需要及可能遭遇的困难,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设计不同之教学计划。 个别化教学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当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针对班及教学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时,此与“个别教学”不同,个别教学仅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实施型态,它可能是个别化教学,也可能不是个别化教学,关键乃在於其是否为符合该生能力需要而特别设计的教学方案。当前特殊教学应社会需要应运而生,经过教师和专家们的实践,发现个别化教学尤其适用于特殊儿童。

5月20日,有幸此次参加了由天台县特殊教育中心主办的台州市特殊教育学习讲座邀请了来自上海的教授邱轶。他从孔子因材施教的论点出发,阐述了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性。换句话说,没有个别化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特殊教育。在集体教学中,普教为主,兼顾特教,拓展时空,向外延伸,各学校还可利用多方资源,发展特殊教育。各个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立资源教室,让学生进行感觉统和训练。对学生制定训练计划,实施训练支持策略等等。邱轶教授从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等各方面分析,为在座的教师提供了较多的理论基础。会议还邀请了著名的教书育人楷模宁波市达敏学校刘佳芬校长,刘校长从自己创办达敏学校说起,一步一个脚印,从刚开始人们对特教的排斥,到后来接受特教,再到现在的配合教学。宁波市达敏学校拥有自己的课程理念,教学模式,成为中国特教的一个窗口。他们的“社区融合教育”成为各国学习的模式。他们的“社区融合教育”使社区成为大课堂,生活中的事物变成了教材,每一个社区的公民都可以成为教师,这样的教学模式比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更真切,更深刻。两位老师一位以理论知识为主,一位以实践经验为主,从各方面阐述了特教的教育与发展。

特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密不可分,两者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区别。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社会的关注中,特殊儿童的未来会越来越好,特教的发展更会越来越好。

第17篇:残障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内容

残障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内容

一、定义

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IEP)指的是根据每一个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制

定的有助于个体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方案。

一份编制良好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特性和功能:

1.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协议 按照法律的规定,教师在给残疾儿童实施教育教学之前,必须和有关的专业人员及家长共同拟订一份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相关服务、评价方法等在内的书面协议,以保证残疾儿童能够获得适当的教育。学校的校长、教师、专业人员和家长等一旦在这份协议上签字,它就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校方不按协议上的要求提供教育和服务,家长就可以到法院提请诉讼。 2.是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的指南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首先要根据残疾儿童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提出具有现实可能性的长期目标,然后确定每一阶段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相关的服务,教师就可以按计划选择适当的教材、教法和教学速度,一步一步地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3.是特殊教育管理的工具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安排了一系列的评价活动。通过这些评价活动,教师可以了解残疾儿童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速度;学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教师的教学能力,做出适当的人事安排;上级领导部门可以检查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督促学校改进教学和管理工作。

4.是建立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联系的纽带 特殊教育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把残疾儿童安置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里。当残疾儿童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他不仅要学习普通教育的课程,而且还要学习专门为他设计的特殊教育的课程。如何把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课程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残疾儿童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这就需要制定一份个别化的教育计划。

5.是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渠道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家长积极地参加有关的会议,提供心理评估所需的信息,表达对孩子的教育期待等。通过校长、教师、专业人员和家长等有关人员面对面地讨论和协商,共同确定符合残疾儿童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的教育目标、相关服务及评价方法。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校方还要经常地向家长报告进展情况,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谋求残疾儿童最好的发展。

二、基本构成

根据美国1997年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法修正案》的有关规定,一份完整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1.有关儿童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的说明 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指的是在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时,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学业成就实际达到的水平。对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的说明一般包括:①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在各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②儿童的残疾如何影响他参与普通教育计划。

2.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的确定 长期教育目标,亦称为年度目标,是指根据儿童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确定的在学年结束时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它包括:①在学年结束时儿童参与普通教育计划所应达到的教育目标;②根据儿童的特殊需要提出的其他教育目标。

短期教学目标是指在实现长期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儿童必须达到的各阶段的教学目标。

3.为儿童提供各种特殊教育、相关服务、辅助设施,以及对教师、行政人员提供支持的说明 特殊教育是指为了达到一般的和特殊的教育目标而使用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和设备等对特殊儿童实施的教育。

相关服务是指为了使特殊教育产生明显的效果而提供的发展性、矫正性及其他适当的支持性服务,包括言语病理学服务、听力学服务、心理学服务、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娱乐、残疾儿童的早期鉴别和评估、咨询服务、以诊断或评估为目的的医学服务、学校卫生服务、校内社会工作服务及家长咨询和训练等。 辅助设施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所需使用的各种辅助器材如助听器、扩音器、放大镜、有声图书和假肢等。

对教师、行政人员提供的支持包括有关残疾及对教学可能产生影响的知识介绍、积极行为干预方法的培训等。 4.如果儿童不能参与普通教育计划中的活动,应对不能参与的情况作出具体的说明。

5.对州政府和学区举办的在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估进行调整的说明 如果州政府或学区为了使残疾儿童能够参与本地区举行的学业成就评估而对这些评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应对调整的情况作具体说明;如果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决定不让该儿童参加此类评估,则要说明理由并提出某种替代的评估方法。

6.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起止时间、频数、地点和持续时间的确定 对第三条中所提出的各项教育和服务开始实施和结束的日期、每周的频数、实施地点和持续时间的说明。 7.对转衔服务计划的说明 对年满1 4岁的儿童,应说明他需要哪些转衔服务的课程(如汽车修理工的培训课程);对年满1 6岁的儿童,应说明提供转衔服务的时间、转衔服务的机构和联系方式等。另外,比儿童达到法定毕业离校的年龄至少提早一年提出申明,该儿童已经接到了接受哪些转衔服务的通知。

8.对评价标准、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的说明 对第二条中已确定的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要说明教育评价的标准、程序和方法,以及如何把评价结果定期报告给家长。报告的内容必须包括:①儿童已取得了多大的进步;②儿童目前已取得的进步是否足以实现为他制定的年度目标。

小龙人幼儿园

第18篇:小班个别化学习1

小班个别化学习方案

名称:钓鱼(科学——数)

材料:大鱼池一个,钓鱼竿两根,小鱼若干条,小鱼缸六个,5个鱼缸上有点子,

一个鱼缸上是空的。

玩法:

1、两个孩子一起玩。用钓鱼竿钓鱼池里的鱼,根据鱼缸上的点子数量放进相应的鱼。

2、空鱼缸可以根据给孩子的医院放进鱼,与同伴分享有几条。

观察重点:

1、手的协调性、稳定性怎样?能否吊起小鱼。

2、能否根据鱼缸的点数吊相应条数的鱼?

3、和同伴一起钓鱼,分享自己吊的条数。

名称:汽车修理工(健康——生活)

材料:纸板箱制的公共汽车一辆,车上有小洞和大洞,拧螺丝积木一筐,穿线绳若干、地毯。

玩法:

1、做小小修理工,在车身上拧螺丝,要求颜色、形状、大小要匹配。

2、在车窗上穿绳子,穿法多种。

观察重点:

1、能否将螺丝和螺帽进行配对,并拧紧螺丝。

2、能否根据小洞进行穿线。

名称:找小熊(主题《熊的故事》科学——认知、数)

材料:无纺布小熊若干,有五种颜色,里面夾有几何图形,串环若干,图片卡贴于厨背。

玩法:

◆ 玩法一:找小熊

摸藏有几何图形的小熊,用串环勾于该图片下。

◆ 玩法二:小熊排排队 不同颜色的小熊进行排序。

观察重点:

1、用手摸小熊的肚子,能否感知到里面是什么形状的积木?

2、能否根据小熊的颜色进行有序排列。 名称:三只熊(主题《熊的故事》语言、科学)

材料:大中小三只熊、橱、床、伞、碗、椅子、玩具等等,录音机, 玩法:

1、对大中小的小熊和物品进行分类、摆放。

2、故事:《三只熊》,边讲边操作。

观察重点:

1、幼儿是否能区分大中小物品,并分别送给三只熊。

2、幼儿能否边操作边讲故事《三只熊》,在此基础上会否表演?

第19篇:个别化教育资料收集

个别化教育资料收集 尹戈

一、六盘水市特殊教育学校

六盘水市特殊教育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要点及目标任务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以“三严三实”为标杆,以《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为引领,继续坚持“育残成人、育残成才”的理念。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精细化管理、制度化管理、人文化管理。实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特色发展。全面提升特殊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学校跨越发展。

一、认真设计全校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制度建设 2.落实“送教上门”方案,并组织实施。(康复部教导处)

3.讨论制订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学校各处室)

4.按照市直学校目标考核办法,召开教代会,撰写学校目标考核办法,并适当修改相关制度。(学校各处室)

二、加强教学科研常规管理,确保教科研工作稳步发展

6.加强学生学籍管理,使“控辍保学”落到实处。(教导处政教处)

8.做好迎接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检查的相关工作,进一步查、缺、补、漏,完备资料。(教导处)

16.开展丰富活动形式,完善育人机制。开展好节假日主题教育;加强学生会的监督协管能力。抓好“两操一课”,把大课间活动打造成我校特色活动课。(政教处教导处)

19.关注“留守儿童”,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信息资料,关心、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及时对一些“问题”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各处室)

24.深入加强“六灾”安全教育。(各处室)

二、六枝特区寄宿制学校

办学理念:针对“三残”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多种形式补偿教育,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教育理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适合农村“三残”儿童、少年的办学模式,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根本,让学生回归主流社会打好基础为办学宗旨。

三、盘县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是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是盘县面向全县招生“三残”学生唯一一所学校,学校以“尊师爱生勤奋进取、自尊自立自强自信”为校训,以“补偿身心、挖掘潜能,让每个残疾学生获得生存技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为办学理念”;以“培养技能,传授知识,补偿缺陷,育残成才”为培养目标。

对象:视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听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智力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残疾少年儿童康复训练、听力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

四、毕节地区盲聋哑学校

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展示“生存教育”的办学成果,更好地展现听障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备战2016年由省教育厅、省残联共同举办的助残日活动——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能作品展示及义卖活动,于12月5日在毕节市爱民广场举办了学生职业技能作品展示暨义卖活动。

此次活动,展示了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在钩织、刺绣、缝纫、绘画、剪纸等方面的作品500余件,刺绣、钩织、缝纫组的学生还进行了现场技能展示,学生们精湛的技能获得了广大市民的称赞。活动共卖出300余件作品,收入一万一千余元。待活动结束后,学校将对义卖款进行统计梳理,发放到每位参与制作的学生手里。

此次活动,是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生存教育”对“产学结合,以职养职”办学之路的一次尝试。把学生作品变产品,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职业技术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在2015年11月6日下午举办了数学趣味活动。

该活动以趣味游戏和生活数学知识抢答赛为主,按学生年级分为小学低段(一年级)、小学中段(三至四年级)、小学高段(

五、六年级和七(1)班)、初中段(七(2)班、八年级、九年级、高一(2)班)、高中段(高一(1)、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共五个段进行,其中小学低段和中段以游戏形式开展活动;其他各段以数学知识抢答赛形式开展。

本次活动从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围绕数学学科中的趣味知识,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为目的而开展。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作答,动脑动手,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也深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举办此次数学趣味活动的目的。

五、纳雍县特殊学校

科研交流,增特教活力

六、黔西南州盲聋哑学校

学生151名,全部为聋哑残疾儿童。目前从学前班到初三年级共有11个教学班。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教育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职业教育为方向”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多元发展聋生潜能,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多次参加省、州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七、兴仁县特殊学校

教育教学:主要对智力残疾、听力残疾的少年儿童进行小学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缺陷补偿等工作。

第20篇:个别化教育计划应用案例

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应用案例

自1975年“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简称IEP)问世以来,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现在它的重要性已可说是与特殊教育画上等号。人类历史上西元1760年成立第一所特殊来,两百多年来人权的扩张,要求特殊教育的专业化及普及化的声浪越来越高,但由于特殊学生的个别差异大,在教学上无法像普通班一样,用一样的教材与全班一起评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极需有一套方式来回以规划与管理特殊教育的课程教学,并随时供行政人员来评估教学效果与教学绩效,此时“个别化教育计划”便担任了此一重要角色。

IEP的作用之一就好像医院里的病历一样,每一位病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病历,以方便医生对症正药;IEP也好像是个人的生涯计划表一样,为达到表上所列的目标,个人就在学业上、工作上来努力,朝着所设定的目标努力,并定时根据自己的表现及大环境的变化来修正所定的目标。

一、IEP的认识

一般人可能根据自己的能力、社会价值观等等因素来拟定自己的生涯规划,但普遍来说,特殊儿童对自己的能力、潜力、未来前途等缺乏自知之明,因此要靠别人的协助来为其规划,通常教师就要担负起此一角色,也就是说特教根据所调查的资料,为自己班上的特殊儿童设计及拟写IEP,此时否有学生拟出一份实用的IEP,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IEP的重要性

IEP在特殊教育教学设计中的地位,就如同一部汽车(IEP),正朝向山顶的目标迈进,这部装备齐全的汽车(IEP),必须经过数个站(短期目标),再经过

数个检查站的定期检验(形成性评量),才能到达山顶(长期目标)。汽车往山顶的路程(课程)主要是靠汽油(教学活动),汽油不足(教学专业不足)或用错汽油种类(教学不当),就达到目的地。

由此看来,IEP是否能落实,要依赖于课程和教材的搭配,但特教班通常并无统一的课程和教材,教师必须依照学生的能力、需求和兴趣,并参考课程纲要学科规定等因素来发展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

2、IEP的流程

(1)建立起点行为

通过家庭访问、观察、谈话、测验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程度,以便制定长、短期目标,这是IEP流程的第一阶段。就我所执教的重度智障的孩子举例,对于这样的孩子,智力测验的结果大多数都可能是“无法施测”这四个字,此时如不另起炉灶,就很找出孩子的起点行为。就是说我无法从重度智障学生本身的智力测验得到资料,就从学生所处的环境下手,方式是透过家庭访问、观察等方式,把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主要环境、次要环境、进行的活动内容找出来,并记录学生在这些环境中,进行活动的能力怎么样,如此一来便能找出学生的起点行为了。

(2)设计IEP

IEP的设计理想上以一个团队来进行,并根据孩子起点行为之资料召开一个IEP会议来决定:学生成就水准的陈述,年度目标及短期目标等方面。我院康复中心对启智班、机灵班、学前班、培智班、小教班进行IEP计划,在设计学生IEP计划时,通常经常要召开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必须出席的人员有:主管(主持会议)、社工(提供资源服务)、班主任老师、任课教师,由于家长

无法正常出席商讨会议,我们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争求家长对其孩子IEP计划的义与建议,整合众人的意见,对学生作出最终的具体IEP计划。

(3)执行教学

当IEP拟出来后,就要根据IEP的目标并搭配在功课表上来执行教学,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此时教学单元的设计和各式各样教学法的利用则要考验教学功力了。我们院康复中心的教学内空是参考特殊教育六大领域为范围设计的,重度、智力障碍儿童、脑瘫、自闭症儿童、唐氏综合症的孩子将来能独立生活是重点,因此我们以功能性课程为主,同时也十分强调孩子的个别差异并相应进行调整。

二、IEP教学计划设计示例

认知、语言、沟通、休闲、生活自理、社交、粗大动作精细动作七个方面制定学生的长短期目标,比如:学前班班上共八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在这七个方面各自具体的特点进行目标确立。(有小马讲)

长短期目标进行举例。(此学生为重度智障儿童)

2002——2003年度第二学期教育目标(智亦呈)

领域 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

(如大三班孩子、大四班的IEP)从孩子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入手。比如(举实例)

认知 语文

1、在未来半年内学习与八个主题内容相关的词语,能说出所学各物品名称

2、学会独立回答简单问题,能看图说

一、两句话

3、能独立完成有关看图游戏

4、能认读所教名词字卡

5、能流利背诵儿歌 在9月份学会基本礼貌用语,说出学习用品名称,认读各用品字卡,学会看图说话“我是好宝宝”、“宝

宝有礼貌”,完成看图游戏“上学带什么”,能流得背诵儿歌《我是好宝宝》;在10月份学习基本合作用语及做客礼貌用语,会看图说话“我的学校真美丽”,能流利背诵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在11月份学说部分植物、动作名称及厨房用具名称,认读各动物字卡,学会看图说“动物园真热闹”、“谢谢某某老师”,能流利背诵儿歌《小花猫》、《教师真正好》、《阿姨忙又忙》、《吃饭》《爱清洁》,完成看图游戏《我们爱清洁》;在12月学说三种几何图形名称,认识这三种图形及字卡,能看图说“我来给花浇水”、“这是圆(三角、方)形”、“我们过新年”,学会看图游戏“送圆形(方、三角)回家”、“给玩具贴上形状”、“过年有什么”,能流利背诵儿歌《爱刷牙》、《花儿好看我不摘》、》《月亮》、《大一岁了》;在2003年1月学说新年祝贺语,认识冬天衣物名称,看图说“祝大家新年快乐”、“天冷我不怕”、“我们一起堆雪人”,完成看图游戏《冬天的衣服》,学会儿歌《冬天到》、《炼身体》。 数学

1、能学会按不同种类、颜色给两

(三)种物体分类;

2、会区分两

(三)种物体大小,并能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感知“1”和许多;

4、建立初步的方向感;

5、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并了解其基本的特征。在9月份能辨清两种实物,按要求放在不同地方,分清两种颜色,按不同颜色分类,在此基础上,学会给三种物体分类。在10月份能基本区分两种实物大小,会跟说“大”与“小”,并能给实物按大小顺序排列;能初步理解一一对应,在许多物品中能找出不属于同一类的物体;在11月份能认识方向上下,能分清左右、前后,知道1和许多的区别;在12月份认识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了解图形的特征;在2003年1月能了解多与少的概念,知道什么是一样多。

个别化教学计划制定
《个别化教学计划制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