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计划

综合二 教学计划(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1:48:55 来源: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计划二)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小学高年级音乐学科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

五、六年级音乐教学工作。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音乐教育的规律以及设计教材内容与教学形式,通过各种富有新意的音乐栏目,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并将音乐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各环节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学,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具有的内在魅力,让音乐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的要求及重难点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

2、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的具体措施与要求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电教媒体能产生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

四、方法措施

1、开学初,探讨新的音乐教学方向,以便指导音乐教学。

2、坚持常规月查,把好备课、上课质量关,保证教学高标准的正常进行,并及时公布总结,以便改进音乐教学。

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如正确的站姿,练声,练耳,视唱,唱歌习惯。

4、充分利用学校的可用资源。如:各种音乐器材、多媒体设施等,充分体现音乐贴近学生的生活。

4、利用课堂、课余时间对音乐方面有一定天赋的学生进行指导, 让他们沿着自己的特长方向去发展,在班级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充分去展示,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而激起他们的创作火花,在锻炼中不断进步,达到在高年级后能进行创编活动。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推荐第2篇:高二教学计划二

教学计划

资阳中学 罗双燕

本学期继续担任10

5、408班化学教学工作,教学内容为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和第四章,以及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和第二章。具体措施如下: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明确每堂课要让学生获得什么。具体步骤:先阅读教材及其相关大学教材相应内容,然后做题,在做题过程中掌握考查重点,再进行备课。上课之前再将备课内容看一遍,熟悉教学流程,以便在课堂上不用因为看教案而不能观察学生上课动态。 2.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前几分钟检查学生前一次课的学习内容或近段时间的重要记忆内容。上课过程中,密切观察学生动态,以抽问的方式提醒走神或打瞌睡的学生。课堂上注重留白,对于接收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同学,在获得相同内容的知识时比其他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所以在讨论完一个重难点后,应该留下一点时间给学生消化、吸收。课堂设置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408班班级管理中有一条是每堂课要对小组进行等级评比,借此可以将上课情况纳入小组考核,这样小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醒,达到减少打瞌睡和走神的情况。 3.课后落实

《固学案》和《导学案》的答案学生都有,要求在完成后对照答案进行对照,教师抽取一部分进行检查,并对作业情况给予及时的评价。另外,充分发挥小组力量,在小组讨论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归总。《点金》等其它则抽出一部分进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讲评。每周进行一次基础知识的过关检查,以听写或默写的形式进行,对完成情况很不好的同学,再单独过关检查。为了减少学生的过失性十分,要求作业及考试中保证不“粗心”以及反复强调的知识都会做,若出现失分,予以一定的惩罚。

总之,希望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通力合作下,本学期的成绩有显著提高。

推荐第3篇:音乐教学计划二

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还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2、质量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ⅩⅩ”和“ⅩⅩⅩⅩ”,感受音的长短,并且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

2、通过学习歌曲,理解歌曲所包括的小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初步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音乐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通过声音创编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情意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四、

质量目标: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本学期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本册教材内容有: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律动,创编等。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器乐:认识各种打击乐器,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渐渐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律动:要求学生配合音乐,跟老师示范,在技能训练上,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教学难点: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4、认真按照教案上课,上课坚持说普通话,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

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第要求,防慢教学进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本学期准备成立几个兴趣小组,如器乐、舞蹈、合唱等。

推荐第4篇:支教教学计划二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在新寨农中支教教学计划

印江民族中学历史组吴运江

所任教的学校:新寨农业中学

所教班级:八年级(3)、(4)班的历史、九年级一班的历史

一、情况分析:相对来讲,(4)班比(3)的成绩要好些,思维反应

能力也要敏捷些,而(3)班基础稍差些,九一班才接受,情况还需更进一步了解。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和一部分世界历史部

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议一议”“想一想”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

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 1

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的具体措施):深化对《历史课程标准》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要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1、抓好常规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抓好目标生、边缘生、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和帮扶工作,要求他们继续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加强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11年2月28日

推荐第5篇:水平二教学计划

水平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小学

三、四年级的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强、情绪变化较大,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上课喜欢玩,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较差,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通过从事适宜的运动,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增强体质,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目标;

(一)、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学生将能够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二)、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用技能:学生将能够: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运球等;做出基本体操的动作;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三)、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小学

三、四年级体育教材以实践教材为主。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学校的条件,体育教材主要选择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篮球等基础项目,以便使学生跑、跳、投的基本技术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并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研究内容;

教学重点:分腿腾越;沙包掷远;50米或400米跑

教学难点:体操技巧;蹲距式跳远

五、教学措施:

(一)、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小学生好胜心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孙晓丽

宁中小学

推荐第6篇:二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东潘楼小学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

二年级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加强班级安全工作,是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责任。我们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加大安全教育和舆论宣传力度,强化安全意识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安全教育。以安全法规为重点,以安全意识为内容,针对本班特点,有计划,多形式地开展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排除安全隐患。

一、加强安全教育

老师要通过班队活动、黑板报、晨会课等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游泳、食品卫生、防火教育。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安全教育要天天讲,时时强调。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安全无小事,生命宝贵,一定要珍爱生命,防范未然。

一、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1、健全请假制度。要求学生请假要事先写请假条,若情况特殊可挂电话请假。

2、健全点名制度。每节课教师都要点名,发现学生缺课,要及时与家长联。

3、要有禁止学生下河游泳措施。

4、来校未放学要禁止学生走出校门口。

三,预防为主,狠抓教育。

1、每周一升旗,要强调安全,提醒学生时刻注意安全。并落实安全检查,排除不安全因素。

2、建立学生通讯录,随时联系,明确去向。

3、每期开展一次消防演练,提高学生自救能力。

4、师生齐抓共管,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四,活动载体,深入人心。

1、开展安全知识竞赛,举办安全手抄报,安全知识大家知道。

2、班刊中要有一期安全专刊。

3、开展自救演练。

五、严格制度,加强教育。落到实处,杜绝事故,确保平安。

六、严肃课堂纪律。

1、按时上下课,不准迟到、早退或中途溜走。

2、不准随便调课,考试时不许提前下课或放学。

3、体育课或其他活动课出现学生自由活动教师不在场的现象,学生在哪活动,教师要在哪指导

七、认真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对班级安全事故没有缓报、瞒报和不报的现象。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及时反映班级有关安全稳定的信息动态。

八、在流行病期间要实行晨检制度。汛期要加强巡查。

九、班级设施定期检查。及时上报。

东潘楼小学李素华 2011年9月1日

东潘楼小学2011-2012年

度第一学期安全 教 育 教 学 计 划(二年级)

东潘楼小学李素华 2011年9月1日

推荐第7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中培养良好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健康的发展。以实践活动为中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生与学校、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让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和实践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2、知识目标:

(1)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社区服务与实践活动一些常识。 (2)进行参与、合作、研究、能力。

3、能力目标:

(1)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发挥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4、过程目标: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

5、人格目标:

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团结和谐、合作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的实现。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半年的实践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研究、调查及设计等都能较好的配合。他们动手动脑积极活跃,活动时合作意识较强,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实践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继续学习提供了便利。

四、具体工作: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怎样使用压岁钱、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农村中学生周末活动研究、家乡的风景名胜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课,并恰当处理好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情况。

范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虽然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本册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4个主题,分为怎样使用压岁钱、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农村中学生周末活动研究、家乡的风景名胜。

三、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注重转化学生的观念,认识综合实践课,以新的学习状态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初一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

五、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六、教学措施: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范文3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也不断创新,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特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针,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活动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挥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5、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

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交流能力。

7、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听取学生方面有效可行的建议,灵活机动的开展活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中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及制作等都能较好的配合。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四、具体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纲要》,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现代化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5、结合《纲要》领会综合实践课的设计意图和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6、每一活动主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和本校学生的实际,灵活取舍,创造性地使用。

7、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评价要用鼓励欣赏的语言。不要打消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8、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9、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提高写作水平。

10、指导学生注意收集资料。把资料整理好,保管好,对活动的结果要开展交流活动。 五,教学内容:

4个主题:怎样使用压岁钱、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农村中学生周末活动研究、家乡的风景名胜。

推荐第8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四年级下)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四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及制作等都能较好的配合。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通过使用简单、常见的材料,使它们变废为宝,动手制作简单的模型。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操作简单工具的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通过日历探秘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调查身边的民俗活动,了解北京悠久历史,了解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电脑的意识。

通过讨论卡通人物和卡通故事,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可通形象,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推荐第9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六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学生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访问、探索、调查、试验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社会考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及活动范围,每个班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四、具体要求: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本学期学校将在十二月上旬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并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五、研究内容:

(一)、活动主题:甘甜的自来水

(二)、活动主题:安全自护我能行 通过以上活动拟达到:

1、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同学共同生活、热爱集体。

2、具有主动探索身边环境的兴趣,并努力的想出办法去研究。(通过活动使他们获得生活的知识以及得到他人理解、友谊的技能)

3、结合“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教育学生学会有责任感的生活。(诚实待人、对待自己的错误、失败、挫折的办法、策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自理的生活。

2016—2017学年度四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5、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建设好班级图书角,让浓浓的书香弥漫校园;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结合课本所学,运用软件或网络简单展现自己的成果。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艺术节、体育节。五是结合少先队系列活动,如 “班级生态角”、“争做升旗手”等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周围的自然状况,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关注环境,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参加服务活动;三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体育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本学期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将围绕“创设一个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主题为主线,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上面所提供的活动主题,确定好本班的若干综合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方案,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五、规范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平

1、建立领导小组。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室领导,教导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活动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教师具体负责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2、课程培训学习。

组织教师以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培训材料为主要学习、观摩内容,通过学习、观摩、组内讨论、交流体会,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另结合研训中心组织的活动,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并对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我们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制度,将课堂教学常态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3)、为发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11月份我校将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开放月”活动,届时每一年级推荐一位课任老师上一节教学汇报课,分3周时间完成,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4)、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校园网,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过程、体会及时、全面地公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全校课任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撰写“一文一案”,并积极向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训部及有关杂志、报社投稿。

4、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016—2017学年度三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二和周三下午放学后各一课时。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习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习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三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四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3、五月

设计研究方案,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研究学习。 写一份研究报告。

到街道绿化园地按花圃设计方案进行室外种植,定期养护。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4、六月

植物知识智力竞赛。

花木市场热销花木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再次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做好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2016—2017学年度五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在活动中展示个性和才华。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了解绿色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学会种植一种植物的方法,为学校提供一株花苗或一棵树苗,美化校园环境,逐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了解母亲的辛劳,在母亲节期间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关注文明、卫生的校园环境建设,通过调查,知道校园浪费的现象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培养良好的卫生的习惯,形成自觉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为校园文化建设出一份力。

三、活动安排: 三月份:万紫千红总是春

1.发动学生在家前屋后种花植树,美化周边环境

2.为学校提供一株花卉,了解其种植方法,栽种在校园里观察其生长,保证成活,为美化校园出力

四月份:亲近自然

1. 春游: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陶冶学生情操

2. 游正润生态园:通过正润生态园二日游,让学生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观念

五月份:感恩母亲

1. 举办“三个一”活动: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制作一份贺卡,写一篇赞颂母亲的作文

2.参加学校举办的征文、演讲活动,推荐优秀作品报县参赛 六月份: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1.开展“清理一处杂草,拾起一张废纸,清除一处墨迹”活动,净化校园环境

2.从我做起,不吃零食,不乱扔废纸,不随意涂抹墙壁,不踩塌花草

推荐第10篇:三年级综合教学计划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是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定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每个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设置该课程旨在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走进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它与研究性学习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活动目标

(一)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二)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三)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

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中年级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动的天性仍表露无疑。对待学习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习,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习惯和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别较大,大部分比较优秀,个别学生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平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四、课程内容

(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主要由军训、参观和郊游、社会调查、德育基地活动、学农、科技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等组成。

社会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可包括:

1、劳动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周边的牙刷企业)开展实践活动。

2、军训:进行军姿训练、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3、德育基地活动:外出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到德育教育基

地接受思想教育。

4、校内、家庭劳动:全校性卫生大扫除,校内其它义务劳动、假期当家一周等。

5、社会调查:抓住焦点、热点问题,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环保、社情、国情、民情等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6、校内志愿者活动:到图书馆、实验室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担任校内义务保洁员,校内勤工俭学等活动。

7、其它各类活动:体育节、科艺节活动,观看电影、各种演出活动,参加校内外社团组织活动等。

(二)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社区服务是一种义务的、志愿性的活动。其内容可包括:

1、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敬老服务、社区学校的辅导、社区科技活动、科普活动宣传、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活动、社区文体活动。

2、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如社区环境卫生,社区绿地领养工作、美化工作,城市交通秩序维护活动(充当小交警)等。

3、志愿者活动:如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公共活动场所(如旅游景点、公园、图书馆、宾馆)参与管理服务(如充当义务讲解员、服务员等);参加助残帮困活动、拥军拥

户活动;各类义卖活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植树节活动、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等。

四、组织实施

(一)活动形式

社会实践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校外实践基地或校内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每组至少由5人组成,由小组长负责。社区服务以志愿服务小组,学雷锋小组为主要活动单位,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活动可以由教师来组织开展活动,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安排,自主安排须征得家长同意,每个小组至少由5人组成。

(二)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泩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鼓励并要求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展开自我评价,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判断、分析、反思和创造,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感悟生活的过程。

2、落实活动规范,要保证严肃性和真实性。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责任人四落实。

3、注重态度考察,重视过程体验,重在考察学生的参与能动性和真实体验。

4、增强安全意识,在组织活动时,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

第11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

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和管理工作,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步走向“规范化”、“常态化”,在今后的活动中力求做得更好。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1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设置1课时。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各科任老师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3、整合学校资源,把有特长的教师参与进来,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更上一层楼。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德育处、少先队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2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3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4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5月:各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6月: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稻庄镇中心小学

2017.02

第12篇:综合学科教学计划

综合学科教学计划

内乡实验学校

2016年9月

科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科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贯彻新课程理论,以课题实验的研究为引领, 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注重能力的培养,扎扎实实开展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使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搜集整理信息能力。

二、目标任务:

1、精心研读教材,不断提高科学教师自身的业务教学水平,以集体备课、听课、理论学习为主要方式、,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不断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爱科学兴趣。

3、本学期科学备课组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迎接即墨市能力抽测打下良好的基础。

4、实现科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各学科教学工作的整合,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5、抓实课堂教学,做到堂堂清、块块清。

三、具体措施:

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

(一)、充分利用校园网,集体备好课

综合课涉及的知识面广而深奥,教师只靠课本,根本解决不了课堂所需知识。针对这一点,科学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查阅大量资料,以满足教师上课的需要。

1、教师充分利用每天上午

一、二节课,查阅大量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2、发挥备课组教师群体作用,共同研究解决各年级遇到的疑难问题。

3、为了保证每节实验课都能做好,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教师要课前认真准备每一个实验,克服做实验中遇到的一切困难,以确保实验课能顺利进行。

4、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明白科学道理,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实验,提高自己做实验的能力。

(二)、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作为综合科教师,应该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因此,综合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把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师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做好每堂课的拓展练习。

6、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牢固记忆当堂知识

7、抓实课堂常规。老师要认识到做好课前准备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课前将文具摆放规范。

8、寻求有效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精讲巧练,重点的内容及时做好笔记;课尾要留适当时间进行笔记的整理,反馈、矫正所学知识。

9、小组合作,关注后进生。将学生划分为固定的学习小组,课堂上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模范带头及检查监督作用。

(三)、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本学期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各年级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写出本年级实验教学计划,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实验教学。教师上好每节实验课,实验课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中要做到:

1、分组实验要做到教师课前认真准备,课上认真指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2、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总结能力。

(四)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 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就要思考依据哪段知识载体进行哪项思维训练,以便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初步摸索,总结进行某一项思维训练的方法。

《品德与社会》教研课题:如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继续读好《给老师的建议》一书,或摘抄片断或记录心得,记录心得字数可多可少,重在有真实感受。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以便很好的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第13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目标:为了确保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的有效融合,我校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和迎接奥运的契机,设计了3-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在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综合实践与德育、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的作用。

二、内容:

(一)本学期综合实践主题:

1、走近雷锋(

5、6)年级(

3、4月份)

2、温馨校园提示语(

3、4)年级(

3、4月份)

3、我生活的社区(

5、6年级)(

5、6月份)

4、我们的传统节日(

3、

4、

5、6年级)(3--7月份)

(二)各个主题的基本结构及汇报形式

1、活动一----走近雷锋

第一阶段:通过研究性学习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格言、精神。在班级进行交流、整理形成,为了确保学生们在整理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加深对雷锋的印象,要求学生将雷锋的格言、生平和精神部分,用手抄报的形式进行整理。(手抄报)

第二阶段:根据学生整理的雷锋事迹,通过搜集雷锋的故事、诗歌、歌曲、小品等进行再创作,在班级进行交流、表演,并收集或创作的作品进行整理留存资料。进一步加深对雷锋的了解,进一步体会雷锋精神的精髓。(搜集到的作品)

第三阶段:学习雷锋,我为校园(祖国)添姿彩活动,在了解雷锋及其精神之后,学生根据自己想学习的雷锋的精神,设计为校园添姿彩活动,可以是劳动、清扫美化校园的,可以是刻苦学习争创好成绩的,也可以是持之以恒克服困难,养成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的。总之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活动内容,记录活动过程,保存活动资料,资料最好是图片和体验日记。 (图片和体验日记)

第四阶段:将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的雷锋的生平、事迹、格言、精神,搜集或创作的关于雷锋的故事、诗歌、小品、歌曲,为校园添姿彩活动中的照片(日记)等,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整理,在全班进行交流。

活动二: 创作校园提示语

第一阶段:收集展示有关的公益提示语,并进行交流

第二阶段:分析这些提示语的的用途及组成

第三阶段:调查学校需要 提示语的地方,进行交流,确定创作提示语的必要性

第四阶段:创作提示语,并制作提示语牌,挂贴在相应的地方。

活动三:我们生活的社区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了解什么是社区

交流:家住什么小区?小区有什么特点?

二、根据住处自由分组,确定调查的地点和内容,设计调查表。

第二阶段:走入社区,实地调查

目的:了解社区,并对平时随处可见,但并未引起注意、关心及思考的一些地方,进行调查、采访,激发学生关心社区,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团队精神。

第三阶段:了解社区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交流调查结果。

交流展示调查内容,全面了解我们的社区,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规划心中的社区。

第四阶段: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由过去收集资料时一张纸的简单记录到现在综合实践的资料搜集、研究报告等,学生在活动中收集、处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活动四:鸟语花香鱼儿游

第一阶段:参观,激趣 ,产生研究欲望

带着问题参观---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你对此感兴趣?有没有什么问题是你不明白的? 请学生做好相应的记录,并想一想 参观完鸟鱼花市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第二阶段: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

1、交流提出的问题 ,确定主题和小组研究主题,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分组。

2、小组根据主题初步制定研究计划,确定小组分工,填写研究计划和小组分工

3、根据主题初步确定实践活动的方式

第三阶段:搜集资料,研究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小组主题搜集资料和相关信息 (上网、市场调查、询问)

2、组织学生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将对研究有帮助的资料进行整理和交流

3、根据学生的研究需要调整活动内容,组织小组进行专题研究,可以再到市场进行某个专题的研究观察。

4、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养花、树 、鱼)等, 记好研究和观察日记。

第四阶段: 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报告,进行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初步的研究实践结果

2、组织学生对研究观察结果进行验证

3、填写研究报告或将活动过程进行加工、提炼 ,得出结论

4、用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研究汇报。

过程资料留存:摄影图片、小组分工计划表、搜集资料,研究过程日记(图片),研究过程中的其他资料,研究、观察报告。

篇二: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教学总目标:

综合实践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设置以下目标:

1、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4、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自我反省、自信心。

5、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须的生活技能的等等。

一、阶段目标的侧重点:

小学阶段的目标侧重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自然、社会、自身,形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重点为:要有愉快、美好的生活体验。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重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经验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重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一)学生与自然的活动从三个方面进行:

(1)学生对自然的认识与了解。

(2)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3)学生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学生与社会的活动从三个方面进行:

(1)认识到社会生活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人与人之间是充满真、善、美的。

(2)了解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阳光固然灿烂,但阳光灿烂的地方必定有阴影,让学生正确地对待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

(3)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认识、了解社会,并立志改造社会,使我们的社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让世界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幸福之中。

(三)学生与自我的活动从三个方面进行:

(1)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做一个不亢不卑的人。

(2)开发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天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自我,正确看待自我和勇于超越自我,从而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关系。

三、实践活动内容的安排:

周 次 教 学 安 排 课 时

1 肯德基与健康 提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2 2 调查与统计 2 3 整理分析资料 2 4 活动总结 2 6 肯德基为什么是垃圾食品

5 提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2 7 上网查找资料、收集资料、2 8 垃圾食品的讨论会 2 9 活动总结 2 10 对可可可乐的调查 提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2 11 收集可乐不宜多喝的资料 2 13 整理分析资料 2 14 活动总结 2 15 油炸土豆条、片伤身体 提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2 16 搜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 2 17 活动总结, 2 18 关爱自己,关爱健康 提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2 19 小型辩论会 2 20 搜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 2 活动总结,写《倡议书》 2

篇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总的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实践途径和活动安排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习: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甲型h1n1调查。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近中秋》。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篇四:三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1、研究性学习: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劳动与技术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具体要求及措施

1、引导学生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带领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篇五: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本学期将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化观念,加强培训

第一阶段注重转化学生的观念,认识综合实践课,以新的学习状态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了更好地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打好基础,集中加强对学生有关培训。

(1)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的能力。

为了扩大学生收集信息的来源,我们集中在前几周,就如何进行汉字输入、上网浏览,下载相关资料进行了辅导;同时,结合信息技术课巩固学习。

(2)指导学生学习写研究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水平必须经历一个萌芽、发展到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指导学生写研究方案就是要使学生从中感悟做某一件事先要考虑些什么问题?怎样搭好完成这一件事的大体框架?怎样根据这个框架去做好这一件事?指导教师提出了解决你所提出的问题,打算怎样做的问题,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抽象概括出怎样写活动方案:一是有研究的主题(如我最感兴趣的问题是 ),二是研究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如调查、访问、查资料,上网查询等),三是活动的目标(这里目标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要有层次),四是活动具体实施的过程(如聘请指导教师,成立或参加研究小组,查找相关资料、走访调查,动手实验等),五是写活动报告(可以根据活动方案的撰写提纲来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总结和展示)。当学生活动研究方案形成初稿后,在小组内交流,让小组成员一起参与修改方案。只要能表明了自己的活动步骤,指导教师都允许让学生去实施。在实施中,有的学生遇到了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能及时调整方案。同时指导教师也帮助他们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3)指导学生建立档案袋。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建立档案袋,自行设计封面。纸张可以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内容或不同的意思。可大致包括以下内容:档案袋的封面:学生的姓名、性别、生年月日和和历次研究问题的主题;主题内容:我最感兴趣的问题,研究问题的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合作的方式,成果展示;相关资料:收集的相关资料,活动记录,活动体会,作品,获奖情况等;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社会评价(包括家长评价)。

(二)主题活动入手,体验学习过程,教师导到位

第二阶段:三年级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第二阶段我们结合学校的争创实小工作,提出争创实小,我们做些什么这一大的主题,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如:关于美化校园的新建议;夸夸我们的学校;课间十分钟等。教师将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主题给与一定的指导,体验整个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三)确立子课题 ,尝试研究

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学生尝试自己确立课题,写研究方案,撰

写研究报告,尝试研究。

二、课程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四、方案实施

1、实施保障

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小组、实施小组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2、课时的确保与安排

三年级每周3节综合实践课。

3、具体形式

①集中授课:知识技能的普及等。

②实践活动课: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

③方案设计课:主题的确立等。

④综合课:课题的研究等。

⑤成果交流课:体验的交流,成果的展示等。

⑥其他。

4、实施过程

准备阶段:(2005.9.1---2005.9.30)

①成立研究活动领导小组和中心研究组。

②领导小组与中心研究组学习、研讨并制订研究实施方案。

③调整三年级课时,设置并确定教学人员。

④各级有关人员上岗培训。

⑤成立校外实践基地。

实施阶段:(2005.10.1---2005.12.30)

①召开三年级学生家长会,成立校外导师团。

②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

③参与市级现场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

④各级实验教师做好实验案例的积累。

⑤每月举行一次校级的实验研讨小结。

⑥参加市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比。

总结阶段:(2005.1.1---2005.1.30)

①学校进行活动总结。

②导师团送交方案评比,包括:理念、目标、特征、内容、课型、安全、管理、评价八个方面。

③完成学生的学期评价。

五、具体时间安排

九月份:

1、学生自组研究小队,并起一个健康响亮、积极向上的队名,针对以后的活动,制定队规。

2、进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指导。

3、进行研究方案一般格式的撰写的指导。

十月份:

1、指导建立自己的档案袋。

2、根据争创实小,我们该做什么确定主题,开展活动。

十一月份

1、展示争创实小,我们该做什么成果。

2、确立子课题,尝试研究。

十二月份

1、组织有关的录像的观看,参观,知识讲座。

一月份

1、对于未结束的活动专题继续组织开展好活动。

2、各责任老师撰写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结。

3、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师生进行互评。

4、开展好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5、评选综合实践活动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

六、课程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

(1)在新的评价系统中,应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诊断和反思,注重学生的意见和家长的反馈信息,通过多方力量评价,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在整个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对教师的评价既要横向比较,又要纵向比较;既要进行定量精确评价,又要进行定性模糊评价;既要进行自我评价,又要进行他人评价。

(3)对教师的评价以诊断问题为基点。以促进教学为手段,以激励教师为目标,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对学生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观念和形式,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和水平,而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人机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进步。我们反对用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评价,而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拟采用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

第14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综合组备课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将以学科课程标准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基本依据,规范和改进课程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促进综合学科的活动开展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坚持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科研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的原则,以解决在学科教学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为核心,在教学观摩研讨中提高兼职教师的学科素养。

二、工作重点

1.逐步引导片区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引导任课教师探索学科教学。

2.参加全市教学创新大赛(教学设计、说课比赛、课堂教学比赛)。3.片区的专题研讨“如何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或实践活动)计划”。

本学期本备课组继续结合区、市级重点课题“小学生学习质量监控的研究”,抓好课堂教学的研究, 围绕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寻找有效对策,开展“案例研究”。 切实将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有机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生活、学会做人的主题活动,构建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活动课程。 结合六年课改总结工作,认真做好新课程实验的教学反思、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⒈完善备课活动制度。

本学期需加强备课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组织,专业引领。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鼓励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并联系实际写读后感、教后感。倡导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在小组内安排教师轮流主讲,主讲内容来自于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来自于身边的一些典型案例,来自于教学中的小故事,也可以是一段课堂教学录象点评等等。

主要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备课,因为任课教师均为兼职,所以备课组活动时间是两周活动一次,注重提高备课活动的实效性。 ⒉抓好师资培训工作。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多参加市、区组织的讲座、新课程课堂观摩研讨活动教学研讨,重视与兄弟学校的研究交流,拓宽研究渠道,广聚研究信息。帮助任课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入理解和掌握新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和实施原则,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行为的转变,更新教育方式、监控方式。

3.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的把握能力。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体现了结构创新、主题构建、精选范例的原则,教材内容更贴近生活,教学内容能指导生活,怎样使用才能使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真正能做到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力图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传统的道德教育融入其中,力求突出重点,立足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自我寻找教育题材,自我升华。

4.本学期,结合市创新大赛工作,组织教师进行《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研讨。开展任课教师互相听随堂课活动。

5.突出课题研究的重点。

重点研讨:怎样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有效地学习?如何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闽南乡土教材进校园等几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如何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来达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的目的。

6.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活动课,营造良好心育氛围。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学生的心理障碍的预防问题和如何矫正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研究。协同德育处充分发挥“心语小站”的功能,做好个别学生的转化工作,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

7.树立成果意识。结合教学活动积累学生个案、教学个案,撰写相关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切实做到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使课题研究成果明显。整理相关材料送市、省、全国参评、汇编。

8.本学期还应重视帮助学生上课认真倾听习惯的养成,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老师交流,把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大家分享的,做到发言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表达流畅,笔记的文字规范、工整。综合组备课教研活动安排:

9月份 1.教师参加市、区级教育学院组织的课程培训。 2.李晓弘老师做六年级教材讲习。

3.备课组讨论新教材内容整合以及学期教研备课计划。4.各年段制定教学进度。 5.片区研讨课教研。 10月份

1.备战市创新大赛课(孙霄老师)。

2.片区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组织至少三分之一的任课教师参加听课评课。3.分学科备课,讨论活动设计及课堂教学组织存在的情况。 4.讨论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整合问题。 11月份

1.进行典型课例的学习,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2.市创新大赛课(孙霄老师)。

3.教学观摩评课,进行理论的学习,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交流教学心得。4.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 12月份

1.积累学生个案、教学个案,收集素材,撰写相关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2.备课组活动,案例讨论。

3.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教研活动。

4.参与学校区级课题《小学生学习质量监控的研究》课题结题的相关工作。元月份

1.组织期末复习研讨,做好教学提质工作。2.教师文章汇编的收集与整理。 3.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第15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新型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为了塑造学生的完美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为价值取向,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特制定以下活动计划:

一、活动宗旨:

1、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活动的知识通过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考和解决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积极、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具体要求:

1、重视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的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及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当作选择行动的主体和责任的主体来看待.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学生要主体实践亲身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活动.

3、注重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应用,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应用和验证已有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激活学生以有学科知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 、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学会互相交流.

三、主要形式: 社会考察、讨论分析、模拟会议、角色扮演、社会访谈.总之,以上仅仅是个计划,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勇于探究,争取使我年级综合实践实现新的突破。

第16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初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们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目

注重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包括: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各班活动主题: (第1--3周)

2、分小组: 每各班都分成五个小组。

3、各班制定活动计划(各班组长负责)。

4、学习“如何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活动?”的相关知识。第二阶段:开展调查。(第4—8)

1、各组按计划展开实践调查活动。

2、针对各班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培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汇总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第8—9周)

1、各小组汇报、交流。

2、组长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2015-09-01

初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2015.9.1

第17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女儿河小学 王妍

一、指导思想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目

注重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体包括: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各班活动主题: (第1--3周)

5.1学习传统文化 ,学习满族剪纸 5.2无草栽培小麦草 6.1无土栽培绿萝 6.2小种植

2、分小组: 每各班都分成五个小组。

3、各班制定活动计划(各班组长负责)。

4、学习“如何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活动?”的相关知识。第二阶段:开展调查。(第4—8周)

1、各组按计划展开实践调查活动。

2、针对各班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培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汇总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第8—9周)

1、各小组汇报、交流。

2、组长负责撰写调查报告。第四阶段:宣传、评价(10—13周)

1、设计宣传计划。

2、制作宣作品,展开宣传。

3、学生总评价。

第18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综合教学计划

为了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特拟定本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学期不仅要进行实践活动,更要在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研究。同时也将结合校本课程、学科内容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开展相应的学习研究。

二、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间的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对小课题的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同时又不断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选择、认真准备每一堂实践课活动内容,让学生真正能在实践课堂中通过动手、动脑,有感悟,有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1 2.进一步开展体验活动。为让学生的体验活动不留于形式,更有实践意义,改善体验条件和体验方式,让学生活动更多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感体验。实践活动管理、评价更到位。

3.认真开展小课题研究。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研究,学会寻找问题,研究问题,结合实践体验活动,结合学科知识,更大范围地做好小课题研究工作。

四、教学进度:

时 间

教学内容

九月份

第一至四课

十月份

第五至九课

十一月份

第十至十三课

十二月份

第十四至十八课

二0一二年一月份

期末复习及测试

第19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

教学计划

李季宁

一、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及制作等都能较好的配合。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是金工、木工、陶艺。社会调查为主.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使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等“五自”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探究活动等一些基本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学习理论,明确目标

每周的学习讨论活动,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学习理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逐步形成比较完整规范的教学材料。

2、创设情境,产生课题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问题的情境,播下问题的“种子”,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发现和思考,制订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对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钻研,做到心中有数。

3.开发资源,实践体会

一是利用学校资源,如图书室、阅览室;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二是开发社区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村居进行采访、调查,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4.积极反馈,实施评价

作好材料袋的收集整理,使综合实践活动赢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评价从四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指导老师评价或社会评价、家长评价。这种评价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一种“自我反思”的“参照”,

五、具体内容安排

二月份: 陶艺 三月份: 烹饪 四月份:金工、木工 五月份:社会调查

第20篇:四年级综合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综合教学计划

小语二组 王燕 2015.2.2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 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想融合为价值取向;在活动中,我们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积极 “学习理论,更新观念;结合实际,大胆实践;立足农村,勇于创新;突出班队,活动育人。”综合课程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二、学习情况分析:

四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因此,我们的综合课设定了三项活动: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希望以此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安全、健康和自然、社会与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安全教育相结合

本学期安全教育主要设置了以下内容:文明有序、互相礼让;谨防烟花爆竹伤害;正确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正确使用

110、120、119电话等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对学生进行安全行为规范。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健康教育课程则延续上学期全一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预防近视、接受批评、积累学习技巧、习惯养成教育等内容,是学生在德、智、体方面都能有了良好的发展。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大讲堂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二 教学计划
《综合二 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