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综合练习二

发布时间:2020-03-02 17:44: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综合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哲学家( A )在扫清经院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经验主义认识论哲学,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

A、培根 B、托利拆利 C、笛卡尔 D、哥白尼

2、法国哲学家( C )则创立了理性传统,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基本认识,深刻地影响了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

A、哥白尼 B、伽利略 C、笛卡尔 D、培根

3、意大利的衰落和( D )的兴起是17世纪欧洲大陆内部兴衰化的一个极为明显的特征。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尼德兰

4、荷兰政治思想家( B )较早地对自然法的理论进行全面的阐释,初步地提出了自然权利的主张。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在主权理论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A、奥兰治 B、格劳修斯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于封建主义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宗教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打着清教的旗帜进行革命成为17世纪( A )的一个典型特征。

A、英国革命 B、法国革命 C、荷兰革命 D、尼德兰革命

6、以自然法、社会契约等基本理论为框架,霍布斯创造性地发挥了布丹主权理论,将国家的本质视为主权,进一步奠定了( C )的基础。

A、自然政治观 B、神学政治观 C、权力政治观 D、民主政治观

7、洛克以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的方式论证了自由、法治、分权等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对后来西方( B )传统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马克思、恩格斯称其为“自由思想的始祖”。

A、空想社会主义 B、自由主义 C、功利主义 D、人文主义

8、( A )发生了英国17世纪的后期,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美洲产生了影响。但是,( )的最高表现是在法国的18世纪。

A、思想启蒙运动/思想启蒙运 B、文艺复兴/文艺复兴 C、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 D、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9、以( C )为先驱,法国启蒙运动的序幕解开了。

A、斯宾诺莎 B、霍布斯 C、伏尔泰 D、康德

10、推崇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主张废除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抨击天主教教义,传播资产阶级的人权与民主等构成了启蒙运动的基本主题。其中,( B )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个最基本特征。

A、教权至上 B、对平等问题的关注和要求 C、宗教改革 D、主张阶级妥协和社会改良

11、美国民主共和党和联邦党不断地发生分化组合,推动了美国( C )制的逐渐形成。 A、一党 B、多党 C、两党 D、君主

12、1776年,( C )出版了《国民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最早提出了( )的观点,创立了系统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奠定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基础。 A、狄德罗/资产阶级人权 B、杰斐逊/为民主自由而战 C、亚当·斯密/劳动决定价值 D、孟德斯鸠/分权制衡学说

13、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 C )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表现出他深刻地洞察力和彻底的批判精神,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洪堡

1

14、18世纪的美国,就政治思想的发展来看,以( A )为代表的宪政派和以(

) 为代表的民主派成为政治思想的两大主流,前者强调民主力量的重要性,而后者强调宪政秩序的合理性,主张通过分权与制衡限制权力的滥用,这位美国政治现代化提供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A、汉密尔顿/杰斐逊 B、孟德斯鸠/卢梭 C、康德/柏克 D、洛克/洪堡

15、18世纪的德国政治思想深受法国的影响,在对法国政治思想进行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德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最初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自由主义的倾向。( B ) 以伦理国家的观确立了其政治自由主义的基本倾向;( )则主张划定国家的范围来保证个人的自由的实现。

A、黑格尔/贡斯当 B、康德/洪堡

C、霍布斯/洛克 D、马丁·路德/加尔文

16、拿破仑主持编制的《民法》法典以( A

)的社会成果为依据,并把这些成果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法典详细规定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定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些都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

A、法国大革命 B、英国革命 C、文艺复兴运动 D、宗教改革

17、作为资产阶级抵挡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武器,( A )在19世纪30年代出现。它以科学和进步为旗帜,主张社会改革和社会团结,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提供论证。 A、实证主义 B、社会主义 C、保守主义 D、自由主义

18、发端于18世纪60年代的( B ),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完成。它是英国传统农业社会最终过渡到现代工业社会的一个历史性转折,它使英国在19世纪进入自由资本主义的鼎盛时期,在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英国的历史进程。 A、法国大革命 B、英国工业革命 C、巴黎公社革命 D、二月革命

19、( A )这两大思潮构成了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意识形态的主体。一个强调自由和进步,一个重视权威和秩序;它们互相冲突又互相融合,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

A、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 B、辩证法和唯物论

C、实证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 D、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

20、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在思维活动领域内,凭借手中的武器——( B ),发挥了许多大胆的、最终导致否定现实的结论。因此,在分析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政治思想时,不能忽视其反封建的批判精神。

A、唯理性 B、辩证法 C、唯物论 D、实证主义

21、以( D )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开始了人类政治观念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成为政治思想史上新的里程碑。

A、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 B、自由平等和立宪主义

C、劳动价值论和空想社会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2、边沁把( A )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

A、“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B、“人类普遍理性” C、民主思想 D、社会有机体

二、名词解释

1、霍布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政治学理论的系统阐发这。他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许多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被誉为“现代人之父”。在哲学上,霍布斯把英国的经验主义于大陆唯理主义哲学结合起来,完成了对培根哲学的系统 2 化,形成了他的机械唯物论的哲学观,成为

17、18世纪西方流行的机械唯物论的著名代表。从自然状态出发,以社会契约论解释国家权力的产生过程,以自然法和自然权利论证人权,正是这一时期政治思想家具备的一个共同特征。霍布斯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著作。《论法的原理》、《论公民》、《利维坦》,是其主要著作。

2、洛克:

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政府论》上下篇等著作。洛克将霍布斯等人的理论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进一步将人的自然权利充实为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并阐释了法治和分权理论,主张建立议会主权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奠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论》被奉为资产阶级的\"圣经\",而洛克本人亦被奉为资产阶级\"自由的始祖\"。

3、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发生于17世纪后的英国,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美洲产生了影响。但是,启蒙运动的最高表现是18世纪的法国。法国的启蒙运动在牛顿力学体系和洛克哲学的引导下,提倡科学,宣言理性,开创了从事实出发的思想道路,不但突出了理性方法的内在功能所在,而且从道德取向、价值取向判断等多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以其巨大的批判性力量为法国大革命做好了准备。

4、社会契约论:

以社会契约的理论来探讨国家起源、发展及其解体,论证权力的来源以及个人权利的保障是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方法,在

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通过描述社会契约论的发生过程,得出了国家的本质以及权力产生过程。卢梭亦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

5、孟德斯鸠:

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政治思想家,近代法理学和社会学的奠基人。1748年发表了学术巨著《论法的精神》,这一巨著成为作者一生学术研究的代表作。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孟德斯鸠运用历史方法和文化学方法,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自由和民主制度,在西方思想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提出的分权制衡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对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产生过重要影响。

6、人民主权:

作为最基本的政治话语权,主权的概念代表了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方向。卢梭创造性地将主权学说同“人民”联系起来,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权”。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确认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近代国家政治政治制度建立提供了基础,深刻地影响了后来资产阶级国家宪政制度的发展,然而,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亦存在着诸如否认代议制的可能性、否认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的重要性、空想性的等缺陷。

7、杰斐逊: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启蒙思想家,美国民主传统的缔造者。从1801-1809年,杰斐逊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执政期间,杰斐逊采取一系列措施,为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杰斐逊以明确而坚定的语言将近代以来西方权利政治观的主要内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创造性地将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积极性的权利融 3 入到自然权利的理论体系当中,成为美国革命的宣言书。独立宣言一方面宣布了个人不可剥夺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还进一步申明了政府的基础及其权力的来源,对美国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杰斐逊对于权利那种“不言而喻”的论证方法成为权利政治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独立宣言》被视为美国精神的体现。

8、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孔德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实证主义是一种以经验事实和经验现象为基础,探索人类精神发展一般规律的方法和思想体系。孔德的实证主义的体系实际上是哲学与科学、社会与政治、宗教与道德等方面的理论“综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正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从“理性的”向“现实的”、从“应然的”向“突然的”转变的真实写照。

9、边沁:

英国法学家、政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1789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震。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边沁的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正是在功利原则的指导下,边沁提出了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

三、简答题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政治思想有什么特征?

通过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形成了以个人权利、财产权利为核心的权利观念,同时也形成了以限制权力、分权、法治为核心的权力观念,这为英国自由宪政思想的传统形成奠定了基础。就其政治思想关注的共同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财产权成为各派政治思想关注的出发点和归宿。 (2)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成为人们政治思想的基本主题。

2、霍布斯的主权学说有何特点?他是如何从主权理论出发论证其专制主张的? 霍布斯发挥了布丹的主权理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本质,并指出了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不可转让的性质。他批评了民主制的种种弊端,举出例证说明君主制的合理性,认为君主制是所有国家类型中最好的。霍布斯的主权学说反映出英格兰以致欧洲大陆对强大主权的渴望。

当霍布斯将这一理论应用到政体理论中时,他转向了集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于一身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了使国家权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霍布斯否认法治、更反对分权,这使得霍布斯提出的个人权利很难得以保障。 就霍布斯理论体系来看,这种主权理论与专制主义构成了霍布斯的另一面,他使得霍布斯在国家本质和国家形式两个方面上自相矛盾。

3、简述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

追求政治自由是孟德斯鸠政治思想的主要目标。孟德斯鸠认为,政治自由的获得只有在国家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正是在此认识基础上,孟德斯鸠提出了分权学说。

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包含了两个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是分权。孟德斯鸠把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与司法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立法权是制定、修正或废止法律的权力,行政权是执行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的权力,司法权是裁决私人纷争、惩罚犯罪的权力。为了保证政治自由,孟德斯鸠认为,三项权力应该分开行使,不能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自由便不存在了。

4 第二部分是制衡。他认为,三种政府权力之间应该彼此制约,以达到一种均衡,其中行政与立法之间的制衡尤为重要。

三种权力的划分并不是孟德斯鸠分权理论的核心内容,孟德斯鸠对西方政治思想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还提出了权力相互牵制、相互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的重要思想。他认为,行政与立法权之间的制衡尤为重要。他还主张立法机关之间的内部分权。孟德斯鸠的分权与制衡理论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

4、简述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

(1)在马基雅维利、布丹、霍布斯、洛克之后,卢梭创造性地将主权学说同“人民”联系起来,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权”。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2)卢梭的主权理论是同公意理论联系在一起的。他指出,主权在本质上由公意构成的,公意的本质决定了主权的特征。公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从公意理论出发,卢梭认为,主权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卢梭强调了人民与主权者的同一,强调人民是政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主权。在政体的选择上,卢梭认为只有民主共和国,才能实现公意。

(4)由于公意具有权威性、整体性,因此,人民主权也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即权威性和整体性。

(5)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确认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近代国家政治制度 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深刻地影响了后来资产阶级国家宪政制度的发展,然而,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亦存在着很多缺陷,如否认代议制的可能性、否认权力的分立于制衡的重要性,否认对主权的限制等。

5、简述杰斐逊的宪政民主理论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杰斐逊的宪政民主理论包含了人民主权原则、民主性原则、多数原则、代议原则、以及分权制衡原则等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构建了其丰满的理论体系。

6、19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状况如何?

革命后的法国社会,阶级矛盾愈趋尖锐复杂,政局动荡反复,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空前激烈。法国社会长期的政治动荡催生出众多的政治思想流派,如正统主义、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空想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实证主义等,它们代表着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

正统主义是极端保守的封建复辟思想,代表封建贵族阶级利益。它在法国革命后兴起,在波旁王朝复辟后的“神圣同盟”时期极盛,在欧洲1848年革命后衰落。

自由主义思想反映了19世纪初期法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随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日益突出,各种反对资本主义、主张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流派广泛流行。19世纪初期产生了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三四十年代出现了空想共产主义。此外,无政府主义也流行开来。

作为资产阶级抵挡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理论武器,实证主义在19世纪30年代出现。实证主义在追求科学知识的口号下,要求以阶级调和求得社会的改革与进步,反映出面临新的斗争任务的资产阶级的策略变化和巩固资本主义政治秩序的根本目的。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由“应然”向“实然”阶段过渡提供了理论武器。

各种政治思想的纷繁多样、变化频频,以及彼此之间的复杂斗争,成为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

1、试分析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的基本思想及其要素。

5 洛克创造性地运用了霍布斯的自然权利理论,进一步将人的自然权利充实为财产权、自由权、生命权并阐释了法治好分权理论,奠定了近代西方自然权利理论的基础。 (1)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是建立在自然状态的基础上的。在这种自然状态下,人们是平等的。一切权力和管理权都是相互的,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在平等之上,人们形成了人类互爱,并建立了人们相互之间应有的种种义务,并引申出正义和仁爱的重要准则。 (2)洛克认为,人们在还没有进入人类社会之前就享有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权利是在自然状态中人们保有的,根据自然而来的。在这些权利当中,财产权是自然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其他权利都以财产权为基础,生命的权利,即安全,不过是保障个人的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而自由权不过是每个人都有任意处置自己全部财产之权。因此,论证财产权成为洛克自然权利的核心。

(3)洛克以劳动起源论来论证私有财产的合理性。洛克认为,财产权的产生实际上就是从共有的东西中取出一部分并使它脱离自然所安置的状态,正是劳动使得从共有的东西中取出一部分成为财产权成为合法,这一规则本身就是一种自然法。

(4)洛克明确地指出,政府的目的就在于保护人们的财产。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授以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社会一切成员的财产,限制社会各部分和各成员的权力并调节他们之间统辖权。因此,即使是最高权力,如果不是经过本人同意,也不能取去任何人的财产的任何部分。

洛克正是以自然法为论证方式确立了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同时,这一权利也为政府设定了原则和界限,即不得违背保护财产权这一神圣使命,它是民主的限度,也是宪政的一个原则。

从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中,可以看到从古代西方思想中传承下来的自由主义的基本要素: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这些价值观念及其制度架构构成了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2、卢梭是如何论证不平等的产生的?

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通过对人类不平等的发展史的考察,卢梭不仅以辩证的思维描述了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过程,而且接近正确地评估了私有制、国家、法律等要素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作用,表现出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彻底的批判精神,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状态下存在着一种真实的平等,人类自我完善化的能力使生产不断发展,特别是私有制的产生,使人类越来越走向不平等。卢梭将这过程分解为富人和穷人的不平等状态、强者与弱者的不平等状态和主人和奴隶的不平等状态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自然状态中的平等被打破,私有财产与私有观念的出现使人类走出自然状态而进入文明社会,随之而来的是由社会的不平等替代自然的不平等,贫富分化被人们逐渐认可。

自然状态下的平等一被破坏,继之而来的就是最可怕的混乱。于是富人造出一些动听的理由,如保障弱者不受压迫,约束有野心的人,保证每个人都能占有属于他自己的东西,等等,对穷人进行劝说,以联合起来结成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使这一权力治理大家。这样,国家出现了,政府建立起来了。人类的不平等也就随之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在第二阶段,社会和法律首先出现了,却反而使不平等根深蒂固了。社会和法律“给弱者以新的桎梏,给富者以新的力量;它们永远消灭了天赋的自由,使自由再也不能恢复;它们把保障私有财产和承认不平等的法律永远确定下来,把巧取豪夺变成不可取消的权利;从此以后,便为少数野心家的利益,驱使整个人类忍受劳苦、奴役和贫困。”

但经过契约而形成的权力是合法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秩序是大家认同的。然而,最初由选举产生的公正权力却逐渐蜕化。阴谋、派系、冲突、内战加重了人们的痛苦,为了 6 确保安宁,人们越来越甘愿让人加重对自己的奴役。这样,已经成为世袭的首领们,就逐渐习惯于把官爵看作自己的家产,把自己看作国家的所有者,他们也习惯于把他们的同胞叫作奴隶。

这样,不平等就进入了第三阶段。专制是这一不平等阶段的特征,它的命令是没有考虑道义和职责的余地,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美德。在这里,一切个人又是平等的,因为他们都等于零。这一状态使不平等达到了顶点,所有的不平等最终在这里汇集,直到出现新的变革完全瓦解这一专制政府,或是使它再接近于合法的制度,这种不平等才开始进入另一次循环。这里是不平等的顶点,这是封闭一个圆圈的终极点,它和我们所由之出发的起点相遇。

3、边沁是如何看待政府的作用的?为什么说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

边沁视个人利益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基本动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人的根本道德原则,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和个人利益所在。因此,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都应增加人和社会的幸福、减少人和社会的不幸为目的。由于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只要使个人能够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就会实现整个社会的最大利益。

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正是在功利原则的指导下,边沁提出了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

边沁否定自然法的存在,否定成立政府的原始契约的存在。他提出,国家或政府并非起源于契约,而是形成于人们服从的习惯。人们服从的理由仅仅是因为“服从可能造成的损害小于反抗可能造成的损害”。一旦统治者的行为与人民利益或幸福相抵触,人民就没有理由去服从了。因此,政府的职责就是以奖惩的办法提高社会的幸福。边沁把立法视为增进社会利益的主要手段,把立法看作政府的主要活动。

边沁提出,政府活动和立法的目的可以具体分为四个目标:生存、富裕、安全与平等。他认为这四项目标实现得越完全,社会的幸福就越大。

在这几个目标中,边沁特别重视“安全”。他认为安全是生命的基础,是人类幸福的首要条件,是生存、富足、快乐的保证。因此,政府的最大作用就是保障安全。边沁讲的安全,主要是指人的身体、名誉、财产、职业能够得到保护,不受内乱外患的侵犯。其中,财产的安全呗视为安全的主要内容,认为剥夺财产时最不安全的。

在边沁看来,自由政府和专制政府的主要区别,在于权力是否受到限制。他还认为,在权利受到限制的自由国家里,社会的变革会较为顺利和容易,较少采取暴烈的行动。

边沁根据功利主义提出了改革建议,如废除英国上议院;实行普选制;改革立法原则,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功利原则代替注重惯例、传统、习惯等的历史原则等。

边沁的许多思想并不成熟,但他根据功利主义提出的政治原则和改革建议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进步要求。

国际贸易综合练习二

综合练习二教师

语病综合练习二

政治生活综合练习二

财务会计综合练习(二)

国际贸易综合练习二

词语综合练习(二)

状语从句综合练习(二)

《生药学》期末综合练习二

企业文化综合练习二(xin)

综合练习二
《综合练习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