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0:38:02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营上小学

黄艺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感受到祖国南方的风光美如画。那祖国的北方怎么样呢?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那里可美了,像个大花园。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小兴安岭去走一走、看一看。(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引读“什么的小兴安岭?”生读“美丽的小兴安岭”。

3、这个“兴”字啊,同学们再读一遍,这个“兴”字可以组什么词?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兴安岭在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地图解说)

4、教师简介小兴安岭(课件出示)。

二、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在小兴安岭春天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请同学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____”画出这些景物。(相机板书:树木 积雪 小溪 小鹿 )

2、在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哪个景物?说说你的理由(教师相机指导)

如:学生说树木时

春天到了,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1页

.

(1)“抽出”是什么意思?(长出)那么课文为什么不用“长出”,而用“抽出”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学生思考、自由回答(只要是感受到树木发芽生长速度快,这样写更加生动形象)

(3)指导朗读: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

如:学生说积雪和小溪时

(1)你从“淙淙”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溪水欢快的歌声,生可自由回答)

(2)如果能把这个词带到句子中读,你会觉得更有滋味,读读看。(学生读相关句子)

(3)谁想一个人读(指导朗读)

(4)你听出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5)全班跟着读一读

如:学生说小鹿时

(1)教师引导:课文中的小鹿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看自己的影子的?(高兴)

(2)你从哪一个词语感受到呢?(欣赏)

(3)每个词语都是有感情的,如果把词语放到课文当中,放到句子当中就有滋味了,同学们快快找到这个句子,自己读一读(学生找句子自读)。

(4)哪个同学来读读这个句子?(生再读)

(5)老师要给你提醒一点:俯下身体喝水,侧着脑袋,会读吗?(学生读)

2页

.

(6)听着你的朗读,老师感觉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鹿,告诉老师,你在做什么呢?能不能做一下动作给老师看。

师过渡:是啊!春天来了,树木发芽,积雪融化,……作者写的有声有色,谁能绘声绘色地读一读吧,都想读,那我们就一起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学生读,教师在旁边引导做动作)

三、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沿着作者的写作顺序,我们该走进夏天。(由学生答)

1、咱们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夏天。(学生推荐)

2、一生读,其他同学思考:在夏天这个大花园里,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象(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树木 雾 太阳 野花)

(1)如果说树木

师引导:树木这样茂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那些词?(密密麻麻/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

师再引:如果用一个字呢?(封)从这个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茂密的枝叶把蓝天都遮住了)

师:我们可以把信封封起来,把窗户封起来,甚至可以把山封起来,那么是谁把蓝天封起来?(茂密的树木)

师:愿意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吗?(朗读)

师:这个季节中,还有让你心动的词或句子吗?(学生交流)

(2)如果说雾

生读“早晨,……整个森林……”

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3页

.

师:那全体女生来读这句话(女生读)

师:还有别的句子吗?

(3)如果说太阳

生读“太阳出……草地上。”

师: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宿舍的“舍”,读第4声,还有一个读____(让学生说“舍”第3声,组词等)。

师:这里把什么比着什么?(太阳金光比着利剑)

师:还有别的句子吗?

(4)如果说野花

生读“草地上盛开着……”

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花儿正在比美)。

师:还有谁想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老师读每一句话的开头部分,同学们接读,明白吗?(师生共读:师读“夏天,”……“早晨,”……“太阳出来了,”……“草地上盛开着”……)

四、讲读第4—5自然段(6分钟)

师过渡: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夏天葱葱茏茏,秋天和冬天也各具特色呢,请同学们自读下面的自然段,划出描写秋天和冬天特点的句子,一会儿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好吗?

学生读、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的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4页

.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师:秋天让你感受到____(生交流,师相机板书:松柏苍翠 落叶飞舞)

师:这里为什么用“飞舞”而不用“飘落”呢?(“飘落”只表示树叶往下落的动态,“飞舞”则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生动形象)。

师:落叶飞舞让你联想到什么?(彩蝶纷飞)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生读)

师:你知道吗,同一个“飞舞”在课文中还出现了呢?请读:“冬天……

师:从这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交流,师相机板书:雪花飞舞 厚雪没膝)

师:雪下得可真厚呀!来,我们一起用读来感受这“雪花飞舞、厚雪没膝”的情景吧!(师生齐读:冬天……没过膝盖)

五、总结全课,留下悬念

总结: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小兴安岭这个美丽的大花园,欣赏了这里一年四季的美景,那里的树木、积雪、小溪、小鹿,那里的白雾、太阳、草地、野花,以及那落叶、雪花飞舞的样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人们会说这是(指课题,生齐读——美丽的小兴安岭)那么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到小兴安岭中寻宝,在寻宝中领略小兴安岭的另一种美丽。

5页

.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搜集小兴安岭的资料。

附板书: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树木 积雪 小溪 小鹿

夏 树木 雾 太阳 野花

秋 松柏苍翠 落叶飞舞

冬 雪花飞舞 厚雪没膝

6页

推荐第2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最新2018年秋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葡萄叶的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葡萄、寻找、营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葡萄叶的美丽,学习葡萄叶为了梦想而付出努力的可贵精神。体会葡萄叶的奉献情怀和帮助葡萄成长的快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葡萄叶为了梦想付出努力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葡萄叶为理想努力奋斗的快乐和收获的幸福,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理想而努力的意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实挂满了枝头。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水果?为什么喜欢它?(相机出示葡萄图片)这是什么?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2.孩子们,这些可爱的香甜的葡萄啊,是一个个美丽的梦,是谁的梦呢? 板书课题:葡萄叶的梦。

3.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关于葡萄的诗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之间互读、指认。教师检查自读效果:出示课本中的生字新词,检查认读情况。

3.教师点拨:“薄”有两个读音“bó”和“báo”,文中读“báo”表示葡萄叶的厚度;“翡翠”的“翡”读第三声,“翠”是平舌音。 4.重点生字词学习。

(1)课件出示课文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2)请读得好的同学做“小老师”领读。

(3)重点生字词指导:“沿”右边的上部“几”字“横折弯钩”变成“横折弯”;“营”草字头下不能写成“官”。

(4)学习多音字“累”。 累léi(累累果实) lěi(积累) lèi(劳累)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采取多种形式读课文:自由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将课文读通、读顺。2.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分为几小节,你喜欢哪一节?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第一小节:描写了葡萄叶的样子和葡萄叶的梦是什么。 第二小节:写葡萄叶是怎样努力生长的。 第三小节:葡萄叶长出果实。

第四小节:葡萄叶实现梦想的喜悦。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诗歌第一小节\\.

(1)自由读,思考:诗人眼中的葡萄叶是怎样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薄薄的叶片,像浅绿色的翡翠。软软的叶片,是小蝈蝈的棉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葡萄叶的外形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你喜欢作者笔下的葡萄叶吗,为什么?

(3)拓展:你眼中的葡萄叶是怎样的?能像作者这样用一句有诗意的话来表达吗?(鼓励学生发挥想像,描述葡萄叶)

(4)葡萄叶的梦是什么?文中哪一句话是写葡萄叶的梦的?(葡萄叶用整个夏天,酿造芳香和甜美。)

①如何理解“酿造”一词?(通常指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醋、酱油等,文中指葡萄叶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

②联系实际想一想:“酿造芳香和甜美”是什么意思?(结出甜美的果实——葡萄)

(5)朗读指导:朗读时要用轻柔、舒缓的语气读出葡萄的美以及对实现梦想的憧憬和期待之情。

2.学习诗歌第二小节。

(1)葡萄叶是怎样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从阳光里寻找糖,在秋风中获取醉。让每一滴雨水,每一声鸟啼,每一道霞光,每一缕花香,都沿着叶脉,变成营养果实的肥。)

①你怎样理解“从阳光里寻找糖,在秋风中获取醉”?(这是葡萄叶生长所需要的条件:通过阳光、雨水、秋风获取光照、雨水等来成长。)

②你从这两句中感受到了什么?(葡萄叶坚持不懈地努力。葡萄叶不放过任何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2)再读这一节,用欢快的语气来读,抓住四个“每一”,读出排比的气势,感受葡萄在叶子的帮助下快乐成长。

3.学习诗歌第

三、四小节。

(1)引读第

三、四小节,思考:葡萄叶的梦实现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 (实现了。从“累累果实,果实累累,香甜是人们唯一的赞美”可以看出来。)

“累累”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意思:多。表现:在葡萄叶抓住每一次成长机会、无私付出中,终于结出了许多甜美的果实。)

(2)猜一猜:为什么“这时叶子悄悄地笑了”?为什么说“滴滴露珠是开心的泪”? ①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当梦想实现后,葡萄叶会对葡萄说些什么。 ②引导学生体会葡萄叶乐于奉献的情怀。

(3)全班齐读第

三、四小节,以激动的语气来读,读出葡萄叶的幸福、高兴。4.再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5.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让我们努力奋斗,争取早日实现梦想。

三、拓展延伸

1.你喜欢诗歌中的葡萄叶吗?为什么?它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这首诗歌像其他诗歌一样,也很压韵,它的韵脚是什么?

好好读一读,体会这首诗的韵脚——翠、被、美、醉、肥、累、泪。

3.你想更多的了解葡萄叶吗?课外收集一些关于葡萄叶的其他作品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板书] 1葡萄叶的梦 外形美:薄 绿 软

梦美:阳光 秋风 雨水营养的肥料悄悄地笑了(付出美) 达标检测: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薄片(bóbáo)

翡翠(fěifēi) 糖果(tántáng) 啼叫(tídì) 劳累(léilèi)

2.比一比组词\\.我()珠() 找()株()

3.读完全诗,我知道了葡萄叶的样子:叶片是、,颜色是的;葡萄叶的梦想是:用整个,酿造。

4.听写词语。

葡萄 梦想 柔软 寻找 沿着 营养 露珠 累累果实 5.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薄薄的叶片,像浅绿色的翡翠。 的叶片,像。

6.用自己的话说说葡萄叶的梦。

7.根据诗歌内容填一填。

让每雨水,每鸟啼,每霞光,每花香,都沿着叶脉,变成营养果实的肥。

8.联系诗歌说一说,葡萄叶为什么“悄悄地笑了”?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首激励人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的诗歌。因为诗歌的教学要求紧紧围绕学生的朗读和感悟,所以本课的教学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采用各种形式朗读,去感受葡萄叶的美丽,感受葡萄叶为了梦想而付出努力的可贵精神,同时体会葡萄叶奋斗的快乐与收获的幸福。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不错的朗读能力,但有部分学生还要加强朗读训练。

推荐第3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文本内容等自学与理解生字新词。

3、感受文本的几幅画面,初步感受荷兰自然景观之美。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激发朗读

1、在前段时间我们到济南浏览了一略,知道在那里著名的四大泉,即„„(学生一齐说出)。接着又到四川的九寨沟玩了圈,我们知道在九寨沟“雪峰插云„”(引领生齐背最后一节),今天,我们出国去,到欧洲的荷兰去旅游一番。

2、简介荷兰

(出示世界地图,知道荷兰的位置。)

荷兰是欧洲西部的一个小国家,面积相当于江苏的一小半,人口比我们新沂市的还少一点,大部分土地是以低地为主„„

3、激发朗读,整体感知

那么荷兰的自然风光如何?有什么特点?请大家把课文默默地朗读一遍,边读边\"看看风光\"。

二、指导正确流利朗读

(一)、提出自读要求

刚刚大家通过自己的默读,对荷兰的景观一定会有一个大体的轮廓了吧,这篇课文生字较多,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好。请大家按以下要求自读课文。

1、划出生字词,读准,并结合课文理解。

2、一句一句地朗读,达到通顺流利。

(老师巡视指导,并搜集有关自学信息。)

(二)、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易读错的生字词,重点朗读。

2、分节检查朗读

同时根据学生自学反馈的信息解决生字词。如“镶嵌”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即可。

对一些读被读破的句子,反复加以纠正。也可同时把读出情感来。

三、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1、轻轻地读,极目地望,看在你的脑中能呈现哪些画面?

2、简单交流:“奶牛图-骏马图-羊猪-鸡图-挤奶图-傍晚图。

3、由交流小结:这就是荷兰王国美妙的牧场景观。

四、指导写字

1、独立观察体会。

2、教师重点指导“顽”、“悍”、“烁”,让学生注意左右部分的相互配合。

3、学生练写体会。

推荐第4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和目的:

1、识字、学词和练句

(1)使学生自主识字学词练句,在运用中继续体会,要求学生带字典或辞书进课堂,每课书、每个单元都要像对待以往的作业那样检查学生的摘录笔记。还要组织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查漏补缺。教材的相关指导可以查二年级下第11单元,三年级上有关的金钥匙。

(2)密切联系实际。对错别字、病句的问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上无论交流什么,都要挤出时间可能让学生写出来,哪怕写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也比光说不写强。写完及时在全班范围内清查错字病句,再写。每次习作(包括自读的笔记、日记),都要组织学生首先检查错字病句,自己认为没有错误了,请别人检查,然后再交给老师批阅。那些带普遍性的错字病句,要发动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刚开始这样做可能会感到麻烦些,但是坚持做下去,就能养成习惯。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基本知识的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效果才能更好,师生也才有可能从繁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

2、阅读

(1)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学会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并用来自读。

(3)学会查找目录的三种方法,检索资料,帮助阅读或开展综合性活动。

(4)培养每天阅读、读书动笔、阅读时翻查工具书等好习惯。

3、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通过与生活结合(日记)、与阅读结合(仿写、续写、补写等)、与活动结合等途径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以认真阅读为前提、感受为主,抓重点写,注意错别字和病句,提出评语的语言要求。

用典型引路,可以对比修改,可以小组讨论,使修改成为生动、主动、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4、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综合性学习

(1)制订可以实行的小组活动计划,要求:①可实行,能应用。②有时间安排和分工。③计划制订后要检查实行情况并及时进行修改。

(2)自始至终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合作精神。结果是否漂亮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性和合作意识,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秉承了前八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共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单元主题分别为:马、奇观、变化、韵味、智谋、水、危急时刻、方法、面对错误、家园的呼唤。

三、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30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可爱,积极好学。上学期语文成绩均已达标,但经过分析,本班学生的写作部分相对较弱,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害怕写作。还有从村校并校上来的一部分学生,汉语拼音没有过关,就连看拼音写汉字的题目都写不出来。还有一个薄弱环节就是普通话中的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的发音不够到位。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五、.教学评价方案,实践活动安排

六、教学课时安排:

1、马

12课时

2、奇观

12课时

3、变化

7-8课时

4、韵味

10-12课时

5、智谋

9-10课时

6、水

10-12课时

7、危急时刻

12课时

8、方法

10-12课时

9、面对错误

10-12课时

10、家园的呼唤

10-12课时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Article/xxywjxjhzj/56348.htm

推荐第5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

工作单位:馆陶县油寨联校 作者姓名:袁广建

通讯地址:馆陶县油寨联校 邮编:057750

联系电话:13832068664

电子邮箱:yuanguangjian79@sina.com

一、课题:《这条小鱼在乎!》

二、教材版本:冀教版

三、授课年级: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

四、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故事性的文章充满好奇,兴趣较浓。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上敢于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或阅读感受;喜欢积累词句和课外阅读。喜欢学习语文,对读书产生兴趣,乐于与人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五、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人文关怀、并能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文章,它以一个男人的见闻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海边奋力拯救困在浅水洼中即将被晒干的成百上千的小鱼的故事,表现了小男孩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六、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暴、近、尺、甚、至、拯、救、命、终、忍”正确描写和记忆“尺、至、命、忍”。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初步认识对话的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能体会到小男孩的善良,受到爱的感染。

七、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10个,正确描写和记忆“尺、至、命、忍”,通过本课学习,能体会到小男孩的善良,受到爱的感染。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质疑

1、在蔚蓝的大海里,成群结队的穿着花衣裳的小鱼在美丽的珊瑚丛中游来游去,她们多么快活、多么幸福啊!可是,一场暴风雨过后,巨浪把一条条小鱼卷上岸滩,这些小鱼还能不能回到大海妈妈的怀抱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这条小鱼在乎》,来齐读课题。

2、“乎”在这里读轻声,再读一次。

3、谁能告诉老师“在乎”是什么意思?可以试着换一个词。

4、“在乎”就是在意的意思,来,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要忘记关注你的生字朋友,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并试着理解。

2、小组读文 到你的小组中去读读课文,比一比谁读的好,看看谁听的认真,读和听的时候不要忘记多关注一下你的生字朋友哦。

3、汇报读文 指名读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一会请你做公正的小法官,给你的同学作出最公正的评价。

4、指名接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一件什么事?

只要说清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就抓住了本文的主要内容,谁再来试试? (课文主要讲了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小男孩在沙滩上把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送回大海的事。)

(三)品读文本 【体会小鱼的困境】

那么这条小鱼是哪儿的小鱼,他的处境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自然段,并且画出描写小鱼的句子,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儿,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儿都会干死的。}

1、体会:“用不了多久”(小鱼们的处境非常危险)

2、浅水洼(图片)

3、“近在咫尺”: 识记“咫”字。(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未满或刚满一尺)那你们知道什么叫近在咫尺吗?(很近很近的意思)。

小鱼儿们离哪儿近在咫尺呢?

4、虽然近在咫尺,但小鱼单凭自己的力量能回去吗? 而且此时,太阳越来越热,浅水洼里的谁越来越少,假如你就是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你会怎么做呢?

(我会拼命地在浅水洼里挣扎,我想回到大海里去;我会喘着粗气大喊:快来救救我呀!)

那就带上你的这种理解再读读这段话。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了小鱼儿们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同时也听出了你们对小鱼儿的同情,那么看到这几百、甚至几千条小鱼儿,小男孩是怎么做的呢? 【体会男孩的执着】

1、请同学们出声读第2自然段,找到描写小男孩救小鱼的句子,想想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他忽然看见一个小男孩儿,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浅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儿,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 结合重点词语体会小男孩的善良、有爱心。

( 走得很慢:因为慢走可以发现更多的小鱼,也可以救更多的小鱼,也可以看出小男孩不愿错过救助任何一条小鱼的机会;

不停地:说明男孩的动作始终进行,没有停止过,小男孩一定很累; 弯下腰去:做动作体会,一下不会觉得怎么样,来到每一个浅水洼都弯下腰去、捡起,那就很辛苦了

“用力”:说明他很想把小鱼送回家去。因为他人小,力气也小,虽然大海很近,但他还是很费劲。如果他不用力扔,扔到海滩上,小鱼同样会被晒死,如果扔到另外的水洼,小鱼还是会被干死,所以他必须用力扔。)

朗读指导

【这条小鱼在乎】

1、同学们,假如是你见到这些小鱼,你会像小男孩那样做吗?老师就知道大家和小男孩一样善良,小男孩的行为也引起了文中这位先生的注意。

2、假如我就是这位先生,我想问你:孩子,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是救不过来的,你知道吗? 那你为什么还在扔呢? (因为小鱼太可怜了,如果不救它的话,它们就会干死。)

那你为什么也要去救呢? (因为小鱼也有自己的爸爸妈妈) 那你呢? (就算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可是能救多少就救多少,那也不能眼看着小鱼被干死。)

那你们这样做谁在乎呢? (小鱼在乎)

这也是文中小男孩的回答。{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 这一条…} 你会不会觉得他很啰嗦呢?从省略号中你又读出了什么?(还有许许多多的小鱼都在乎)

3、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都在乎什么呢? (都在乎自己的生命;在乎自己能回家;在乎人们去救它们;在乎人们珍惜它们的生命;在乎人们把它们送回大海的怀抱。) 是呀,同学们读懂了这么多在乎,真了不起,再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看你还读懂了什么?

分角色朗读。

1、大家认识了新朋友一头驴、一条狗、一只猫、一只公鸡。老师有几个问题不明白,请大家默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出示小黑板(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A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去布勒门当音乐家?(引出自立自强) B他们在路上遇到了什么事?

2、小组交流 在小组中交流你们的读书收获。 预设

A 小动物的主人嫌弃他们老了,想要杀了他们,他们从主人家里逃了出来,决定去布勒门当音乐家。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汇报。

B他们在路上看到一间强盗住得房子,他们想把强盗赶跑,变成他们的家。

师: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汇报读文。

3、再读课文思考他们是怎样赶走强盗的?(引导学生总结出:团结合作、机智勇敢)

同桌之间讨论,相互说说。

4、汇报交流 汇报读文

师:他们的办法好吗?(好) 体会好办法好在哪儿?小组之间可以演一演。

自由汇报(他们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齐心协力把强盗赶跑)

师:你认为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强盗? 生自由汇报(怯懦、愚蠢)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强盗派一个人回去打探······

5、你喜不喜欢这几个新朋友,为什么

(四)课外拓展

1、那你觉得文中的这位先生又会怎么做呢?

相信在更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小鱼们都会回到大海的怀抱。就让我们带着对鱼儿的关爱,对生命的关爱,再读课题。

2、其实,我们身边每天都有许许多多关爱幼小、关爱动植物的人和事发生,你做过或者你还知道哪些关爱生命的故事呢?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3、孩子们,其实这种关爱无处不在:校园内的草坪,咱班同学从来都不去踩,那是因为大家对小草的在乎;身边飞着的小鸟啊、蜻蜓啊,我们都不会去捉他们,那是因为我们对这些弱小生命的在乎;当看到其他同学有困难,你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源于你对友情的在乎;今天老师会在这里津津乐道地给大家讲课,那都源于老师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你们的在乎呀!

(五)小结

孩子们,生命无论大小都是可贵的,尤其是面对那些弱小的、渴望被拯救的生命,请一定要扬起你关爱的手臂!因为有爱,生命才会有希望,因为有生命,这个世界才会缤纷多彩! 心有多宽,爱就有多远!!!

(六)板书设计

这条小鱼在乎

走得很慢

小男孩

不停地

关爱生命 ( 善良 )

弯下腰去

用力

参考文献:教师教学用书

推荐第6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3、世界上第一台听诊器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默读课文,能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4.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读文,能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懂得任何

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2.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时,可通过多种环节进行。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查看预习情况。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 导课

1、交流认识听诊器。(板书:听诊器)。 (1)指名读“听诊(zhěn)器(qi)”。

(2)同学们见过听诊器吗?通常在哪儿见过?谁使用它?

(3)师讲解:“听诊器”就是俗说的“听筒”。医生靠它从人的体表听取体内的声音来检查胸部和腹部的情况。

2、再板书:世界上第一个。

提问:加上这几个字,你知道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听诊器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3、板书:雷奈克。教生字:“克”(kè),读。

预习过课文,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雷奈克?

简介雷奈克:法国医师。他不仅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而且在肺结核病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识记字型。

听诊器 雷奈克 一些 沿着 仔细 分析 诊断 木管 效果 喇叭状 肺结核 疾病 内脏 铁钉 划木头 清楚 靠着 胸腔 凑近跷跷板 一枚 笔记簿

①指名读,相机正音。 ②讨论:怎样记住生字字形?

如:熟字换偏旁:析

沿

部件法:克 些

歌诀法:诊,左边“讠”字旁,右边“人”三撇(彡)。

③教者提醒:肺,左边是“月”字旁,右边是“巿”(fu),四笔写成,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 错的地方。

(3)齐读课文。

4、理清文脉

根据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段落?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 第二部分(第

2、

3、4自然段)听诊器发明的过程。

(三)、朗读全文。做到正确、流利。

这一环节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目的比较明确,能提高读书的效率。同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只要认真读书,就一定能解决问题,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又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看看图片,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说说。

2、雷奈克发明这样的一个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1)“心里难过”能让你感受到雷奈克是个怎样的医生?(尽职)

(2)出示: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 “整日思索”什么意思?

他整日思索什么呢?(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

为什么要整日思索这个问题,而不是别的问题?(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了解“如果„„就„„”的用法) 雷奈克为什么要整日思索? (3)指导朗读,突出“整日思索”。

(此环节中,抓住重点词为生发点,让学生环环相扣地推理,领会了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收到了“一石二鸟”之功效。)

3、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第一个听诊器的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了解发现的经过,用自己的话说说。 (2)指名说说,其余补充。

(3)四人小组来演一演事情的经过,想象一下雷奈克当时会说什么,做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表演雷奈克的同学在表演中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表现出来。

(4)指名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请同学们一起做“导演”帮助“演员”说戏。

A、“缓步”与“整日思索”相照应要表现出来。

B、雷奈克“被吸引”是因为孩子们的“贴”、“划”的动作要表现出来。

C、孩子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雷奈克做了猜测:通过木版,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并且亲自做了实验。这里要将想到的和动作表现出来。

D、“果然”是什么意思?(事实与猜想的一样)

E、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高兴极了”、“马上”体现雷奈克的迫不及待,应该表现出来。

F、“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指导表演出来。

去掉句中的“啊”,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比较朗读,体会惊喜激动的心情。

(5)四人小组再演一次。

(体验是少年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本环节在设计上通过“表演”、“朗读”等游戏活动,使学生能体验当时的情景,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高兴有了感悟。再引读想象,则加深了对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精神的体会。)

4、朗读第自然段。

5、从孩子司空见惯的游戏中,雷奈克能够受到启示,解决医疗难题,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只要做有心人,细致观察生活,肯动脑筋,便会有所发现。

6、但是,雷奈克并没有就此满足,还在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齐读第四自然段。

“又发现”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又发现”说明什么?

师总结: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正是雷奈克对医学事业不懈追求的表现。

(五)、综合训练

1、造句。

(1)、如果„„就„„ (2)、果然„„

2、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并完成填空。

( )——( )——( )——( )

3、写一篇小作文,简单介绍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学生练写,再交流。

(这一环节中作业的设计有基础,有深层,有书面,有口头,形式多样,能从听、说、读、写诸方面考虑,达到巩固、拓展知识的目的。)

4、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六)、拓展延伸

1、雷奈克医生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与现在的听诊器有什么不一样?

2、学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3、收集中外发明家搞创造发明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七)、板书设计:

13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思索——启示——发现——做成

预习单

班级:——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2、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

3、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上课伊始,引导孩子质疑,孩子提出的问题有: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对于石谁发明这个问题,我当时就让学生解决了,通过预习,学生很快说出了是雷奈克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并且让他们介绍一下雷奈克,但是我发现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很广泛,在介绍雷奈克时只是单纯地说有关他生活方面的内容,和本课要学习的知识并无关系,例如:有的孩子把雷奈克全名说了一遍(看得出来他很认真地在背这个很长的名字),还有的孩子介绍雷奈克的出生年月以及去世的时间。这些资料都多本课的学习帮助不大,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注重培养孩子搜集资料时要学会精挑细选,精选一些对课文学习有帮助的内容。

不足之处: 在学生初读完课文后,我出示生字词,这一环节有一些遗憾,例如:“克”,我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读音,如果能联系生活效果会更好。当再读课文时,我提出了一个要求:看看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事实上这个问题孩子在上课提出疑问时并没有提到,这个问题问得十分突然,我可以根据孩子当时质疑的问题“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发明

的?”让孩子默读课文,找到文章哪一小节讲了这一问题,然后再回头来看第一小节的内容,学生会很快说出讲的是发明听诊器的原因,由孩子自己说出来,比我直接牵引的效果会好。

教学建议:不要怕去尝试,课堂上的内容要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启发,让孩子在学完一堂课后,不仅仅是能读熟课文,更重要的是有所收获。

推荐第7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薛林

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谦逊、尊敬师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教学目标: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去打开这扇大门,认识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板书:孔子。(子的读音3声,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

师:通过课下查资料,同学们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指名生介绍)

师:看!这就是孔子的画像,(投影出示孔子画像: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被中国人民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那么,今天的课文要讲述他的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说说课题(生说课题),看老师板书课题。(师板书:拜师。)“拜”字的右边是4道横,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师:课前我们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 预习情况。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是本课的生字新词。出示生字新词: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相距 止境 长进 敬重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曲阜(用红色标注生字)(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 谁来读一读,(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

3、师:同学们注意观察红色的字,这些红色的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请你们仔细观察,哪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提示大家的?

4、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分别范写:尘、迎。要求学生在写字本上描红1遍。

三、学习课文。

1、师:同学们在读课文时,要把这些词语读正确,在这个基础上要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这个问题;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谁来读读课文?(请4名同学,每人读1段)

3、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学习课文第一段

4、师:那谁知道孔子为什么拜师?生回答,(投影出示第一段。) (标注 :渊博、远近闻名)这里有2个词语,我们看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5、理解:远近闻名

师: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6、(从远近闻名看出)。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7、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生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第二---四段,总结课文。

教学目标:了解孔子和老子的品德,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学习第二段

8、师:那么孔子是怎样去拜师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就写出了孔子历尽千辛万苦到洛阳拜老子为师,同学们用笔画一画,读读这个句子,(1生读)(投影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理解上千里、几个月:从曲阜到洛阳很远,(出示地图)而且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除了感受到路途的遥远,你还感受到什么?出示:不畏艰辛

(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这个句子中特别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 ;有时走累了,就 ;白天,孔子在加紧 ,天黑了,孔子还 ;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

9、师: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10、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板书:求知若渴

11、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去,我们再读读这个句子,(1生读),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孔子在路上行走的情景。

12、大家一起读读,读出孔子不畏艰辛的拜师的决心。

13、接着读后面的部分。

14、这就是老子(出示老子的画像及资料)

15、现在两位大思想家见面了,孔子又是怎样拜的师呢?课文中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我们来读一读,(生读),听了这段对话,你对孔子、老子有什么印象?(生说,板书 谦逊有礼)

16、老子知道孔子要来时,他是怎么做的?(板书:迎候)

17、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他们的礼貌、谦逊。(分角色读,让3个生读)。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18、(出示说的话,表演读),掌声鼓励。重点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出示:学无止境

(2)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师:现在是三年级——

生:将来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生:还要考博士。 师:学习就完了吗? 生:还要考研究生。 生: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

19、小结:是啊,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

20、听了他们的对话,此时你对孔子、老子又有了怎样的印象?(1生说)

学习第三段

21、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的?

生朗读此段:(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板书:随时请教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板书:勤学好问

那老子又是怎样教的呢?板书:毫无保留

22、现在你一定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吧,(生说)师出示他们特点的课件课件。

23、出示对联。

24、再深情地读读最后2个自然段,读出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四总结升华

1、师;课文读到这里,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已深深印进我们的心中,正是他们学无止境,他们才学识渊博,所以赢得了人们的敬重。板书:敬重

2、穿越时空,此时孔子、老子来到了你的面前 ,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出示我想对您说„„)

3、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向他们学习,把他们记在心中,去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的好少年。

4同学们,今天这么多家长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高兴)这正如孔子所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孔子一生有许多名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条他的名言,作为小礼物送给大家,喜欢吗?那就赶紧读一读吧。(出示名言)

五.课下作业;

1、摘抄孔子的名言。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赶紧写一些吧!

《孔子拜师》说课稿

薛林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 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 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 “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学习时 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 清晰。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三、教学流程安排及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针对第一个目标就是把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把内容说明白。分成三步来完成:

1.直接出示课题,简单了解古人对姓名、字号称呼的习俗,随机了解大家为什么称孔子、老子,介绍“子”的含义,而后自由初读课文。(要求试读正确,难读的多读,难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

2.自主学习理解词语.(远近闻名 知识渊博 学无止境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迎候 毫无保留 传授 )

3.检查读书效果,读生字词,学生说主要内容。

在自主学习的环节 ,可以问你学懂了那些词,是怎样学的.随机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围绕中心 品读感悟】

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及追问的方式。

1、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艰辛的求学态度。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

随 着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提问:这句话中哪些词触动了你?学生肯定会提出“风 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先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两个词背后隐藏的艰难困苦。如果你家里发生什么是,你的父母会日夜兼程的赶 回来。那孔子呢?

引导感悟孔子的不畏艰辛、求知若渴。再让孩子带着这样的体会用心读一遍这两个词,最后把词语又送回句子中感情朗读。通过对“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的深度体会,再体会“终于”一词。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阳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见过风尘仆仆的人吗?

2、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

让 孩子仔细读读孔子和老子见面后的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分角色朗读,理解破折号,指导朗读。体会“迎候和等候”这一组近义词,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它们 都有什么意思?两个词能互换吗?为什么?引导孩子从课文中寻找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介绍来体会二者的谦逊。最后请两组同学上台表演孔子和老子见面的场景。通过 角色体验,更好地走进文本,激发情感。

3、体会“学无止境”的意思

孔子在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拜老子为师?读孔子的话,结合实际例子进行体会。

4、接着学习第三段,谁使你感动,为什么?找到词语,进一步体会孔子的好学以及老子诲人不倦的精神。

推荐第8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信

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 陈冰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2个生字。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3.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

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默读课文,默读时要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时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电脑没有发明之前,在电话没有普及之前,要和不在身边的朋友、亲人交流,人们通常采用写信的方式。你写过信吗?收到过信吗?见到过信吗? 2.板书课题:信 说明:

在电话、电脑广泛使用的今天,很多人已经不再写信和寄信,而是借助更先进的通讯方式进行联系。通过谈话和图片,使学生知道“信”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为阅读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有个小朋友,刚学会写信,想写好多的信。这些信都是替谁写给谁的呢?自由读课文。 说明: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使学生对儿歌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初步的把握。

2.交流讨论,多媒体出示:

雏鸟 妈妈 花朵 蜜蜂 大海 小船 云 云 树 树 自己 自己

3.结合交流讨论,学习“雏”

媒体演示:

(1)雏鸟的图片。“雏”的意思就是刚出生的鸟。 (2)“雏”共有( )笔。 (3)比一比组词:雏( )准( )难( )推( ) 说明:

通过字形的比较,让学生对已学过的字进行整理和复习,并迅速地掌握新认识的字,温故而知新。 4.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三、研读课文

(一) 研读第二节——第六节。

1.读读想想,这么多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交流讨论,媒体出示:回巢、采蜜、航海、春雨、森林。3.结合交流,学习“巢”。

媒体出示鸟巢图:

(1) “鸟巢”是什么?“鸟巢”又可以叫“鸟______”? (2) “巢”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要注意。练习写字。

4.再读读2——6节,想想为什么要写这些信? 5.交流讨论,媒体出示:黄昏、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理解词义:黄昏(读读第二节,说说黄昏指什么时间?)

姹紫嫣红(指导看注释,启发说说春天有哪些花?)

读读2——6节,练习说话: 媒体出示:

(1) 因为 ,所以我写信给小船,让她快去航海。 (2) 我要替雏鸟给鸟妈妈写信,是因为 ,让她快快回巢。

(3) *因为__________,所以替______给______写信,__________。

说明: 诗歌教学应该以读为主,不同目的的读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巩固字词,理解词句,积累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在学生完成后,要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所以„„”这组词语可以将有着因果关系的句子连起来,也可以用“„„是因为„„”连接,但分句的顺序要颠倒。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指导读第6节,理解“心贴得更紧”的意思。第2——5节:学生自选一节练习朗读,大组交流。 说明: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最后一节,理解句子的含义。学生默读前,要明确默读的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 (二) 研读第一节

1.读读,思考:为什么信要用心来写? 2.练习默读第一节。

四、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雏鸟、回巢、自己、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春雨、天边森林

2.试试你身手: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试着说几个: 例:风(平)浪(静)

山(清)水(秀) 风(和)日(丽) 情(深)义(重) 窗(明)几(净)

3.熟读背诵课文 说明:

把词语补充完整时引导学生寻找这些词语构成的规律,然后,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加强积累。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1)任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姹紫嫣红 风平浪静

*(2)模仿课文的样子,试着写几句话,第一节可以用,也可以自己写。 2.作业:

(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雏鸟、黄昏、森林、自己、风平浪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说明:

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分层的练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可选择简单的造句,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运用新学的词语。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指导他们展开想象,模仿课文写几句诗,组织诗句,最后进行交流。

说课要点

一、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首诗歌。诗歌篇幅虽短,但内容丰富,词句清新优美,富有感情。

课文的第一节 “我学会了写信,用笔和纸,用手和心”,交代了写信的工具是笔和纸,但书信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第二到第五节是小作者所写的“许多许多信”,分别是“替雏鸟给妈妈写”,“替花朵给蜜蜂写”,“替大海给小船写”,“替云给云写”和“替树给树写”,内容充满童趣和想象力,以及真挚的情感。雏鸟写给妈妈的是家信,花朵写给蜜蜂的是邀请信,云给云写、树给树写的是朋友之间的互勉信„„课文最后一节点明了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识字量和一定的朗读基础,他们认识了较多的汉字,也阅读了较多的课文。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在没有教师指导下知道如何声情并茂地读好课文,另一部分学生虽然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但是经过课前预习,也能够读通课文,基本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并按标点适当停顿。但是,大多数学生课前的读还是仅仅停留在读通课文,并没有主动去理解课文内容,他们还是需要老师对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如边读边想。课堂上,还是需要花费时间在有目的的朗读上,使学生通过读的层层推进,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

三、教学目标

根据二期课改的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目标一:认识2个生字“雏、巢”。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意思。两个生字的学习没有太大的难度,“雏”可以让学生看看图,了解字义;“巢”可以从上小下大的字形上引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词语方面,“姹紫嫣红”可借助注释使学生理解词义,并启发他们说说春天有哪些花,将单一的词语运用到实际的语言环境中。“风平浪静”可结合词语的特点,出示一系列类似的词语(如山清水秀、风和日丽等),进行积累。

目标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以不同目的的读,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巩固新学的字词,理解重点的词句,从而达到熟读成诵。边默读边思考是本单元主要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练习默读课文,默读时要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在读懂课文的情况下,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重点句子进行体会,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

目标三: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

四、实施说明

根据教学设计,本课主要围绕以下五个环节进行实施的。(1)揭示课题,从谈话入手,请学生说说如果要与不在身边的朋友、亲人交流时通过哪些途径?教师随机出示课题。(2)整体感知课文,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研读课文,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雏鸟盼望妈妈快些回巢的焦急;花朵希望蜜蜂快来采蜜的真切;大海对小船的鼓励;云和云、树和树的相互勉励。在理解较浅显的内容后进行质疑:为什么信要用心来写?指导学生联系重点句子“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进行理解。(4)复习巩固,字词方面加强积累,并结合提示指导学生熟读背诵课文。(5)拓展作业,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分层练习。

五、教法说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领会作者感情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领略语言艺术魅力,学习语言艺术的主要途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读为本,在说中感受体验,是本课的教学思想。教学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第二到第五节,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雏鸟盼望妈妈快些回巢的焦急;花朵希望蜜蜂快来采蜜的真切;大海对小船的鼓励;云和云、树和树的相互勉励。在读中入境,读中悟情,学生才会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说得到位。

六、学法说明

本课是一首诗歌,内容较浅显,生字也不多,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而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我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本,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教师不是一讲到底,而是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发言,各抒己见。 训练材料

一、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鸟儿 (

)的海面 (

)的春雨 (

)的森林

二、推荐阅读:《窗前,一株紫丁香》

踮起脚尖儿

走进浓绿的小院,

我们把一株紫丁香,

栽在老师窗前。

老师,老师,

就让它绿色的枝叶,

伸进你的窗口,

夜夜和你做伴。

你听,你听,

绿叶儿在风里沙沙,

那是我们给你唱歌,

帮你解除一大的疲倦。

你看,你看,

满树盛开的小花,

那是我们的笑脸,

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老师,快放下教案吧,

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

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

推荐第9篇:三年级语文《风筝》教学设计

《10 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学习使用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语。

4、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放风筝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3、研读课文第二小节,学习用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曾经学过清朝诗人高鼎写的一首古诗《村居》,你们还能背诵吗?

(学生齐背)

2、诗中“纸鸢”指的是什么,还记得吗?(对,就是风筝。

3、关于风筝,你还能补充哪些知识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媒体出示课后资料袋里的知识让学生浏览。

(浏览完毕提示学生: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可以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学习。)

4、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贾平凹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风筝》。(1)板书课题,提示“筝”的写法。 (2)读题,提示“筝”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来感受孩子们放飞风筝时的快乐。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看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 (2)给每小节标上序号

(3)思考: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反馈自学情况。(1)指名分节读课文。 (2)学生点评。(紧扣自学要求(1))

(3)出示课后横线上要求会认的5个生字。他们都是你的朋友了吗?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提示:“磨坊”在本课都是多音字) (4)出示课后田字格中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 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谁来帮助他?

(5) 指名交流: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 根据回答板书: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描写生动的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研读课文第二小节

1、默读第二小节,用“

”划出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做风筝时很快乐的句子。

2、指名交流,根据回答,媒体出示以下句子。(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3、精读句(1)感受快乐。①指名读句子。

②“憧憬”是什么意思?我们精心做风筝时心中憧憬什么? “憧憬”是什么意思?我们精心做风筝时心中憧憬什么? ③指名学生回答:我们精心做风筝时,心里在想着什么呢? (小结:刚才同学们想象的内容就是课文里这些小伙伴们精心做风筝时满怀的憧憬和希望。)(相机板书:憧憬、希望) ④朗读句子,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指名读。 男女生赛读。 精读句(2),感悟快乐

①自由读句子,思考: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 ②你能给“依然”换一个词语吗?

③为什么我们把风筝取名为“幸福鸟”? ④齐读句子。

二、研读课文

孩子们把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寄托在精心制作的风筝上,让我们跟随孩子们一起放飞风筝去吧! (一)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自由读,边读边找出描写放风筝的动作的词,用三角符号标记好,然后思考:这些词表现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情?(相机板书:快活)

2、研读句子,感悟快乐。

(1)欣赏放风筝的一组照片,文中哪个词写风筝刚起飞的样子?哪个词写风筝飞到空中优美的样子?请大家在书上点出来。

(2)指名回答,媒体依次出示词语,学生跟读: 凌空飞起

翩翩飞舞。

(3)看着满载着憧憬和希望的风筝凌空飞起、翩翩起舞,此刻的心情怎么样?鼓励学生说出不同表示高兴心情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激动、幸福等。 (5)师引导激情朗读: 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请你们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读读这句话。

(二)研读课文4——8自然段

过渡: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好景不长,风筝在一阵风后线断了,飞走了。我们的心情顿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指名读,其他学生认真听,用“---------”划出孩子们失去风筝后心情变化的语句。2、指名交流,媒体出示:

(1)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2)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3)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指名正确朗读三个句子。 4、媒体在“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下加红点,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小伙伴怎样的心情?(相机板书:着急

伤心)

5、指名同学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小伙伴们的心情一落千丈,变得垂头丧气? 6、练习朗读三句句子,注意体现出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1)自由读。 (2)挑战读。 (3)齐读。

7、孩子们四处寻找失落的风筝也没找到,但是他们仍不甘心,最后他们把目光锁定在村子的水磨坊那里,媒体出示句子: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1)齐读句子

(2)你们认为他们找到没有?指名交流。

(3)小结:不管有没有找到风筝,但相信孩子们已经找到了寄托在风筝身上的——快乐、幸福、憧憬和希望。(相机板书:快乐)

(三)、总结全文

1、《风筝》这篇课文写了“我”小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时的情景。虽然,最后结果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只要孩子们希望不灭,憧憬还在,即使失去风筝难受,但孩子们可以重新做,再次放飞他们的理想、希望,让我们读者深深地感受到——童年是最快乐的时光。

2、齐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 【板书设计】

做风筝

憧憬、希望

10风筝

放风筝

快活、高兴

(快乐 )

找风筝

着急、伤心

推荐第10篇: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出自《战国策.楚策论》的一则成语故事。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

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通过人物对话推进情节发展,以更羸为主线,以魏王为辅线,并用因果倒置的叙述方式突出更羸善于观察和分析的品质。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学生正处在第二学段起步一年,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理解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这篇课文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内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从教材和学生这两头着眼,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对于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准确的判断是学生不易理解的。 教学目标:

1.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试用因为„„所以„„说话。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重点: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听大雁声音,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大雁的叫声,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 2.上节课我们初学了第十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大雁声音导入,直接引出故事主要人物,进而引出第一自然段。

二、走进《惊弓之鸟》,分析人物对话 1.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更羸?什么叫能手? 2.我们班都有哪些能手?

3.更羸为什么被成为射箭能手?你觉得更羸是用一种怎样的语气说出这句话的? (1)学生各抒己见,尝试朗读 (2)集体朗读

4.不用箭就能射下来大雁,同学们你们相信吗?魏王相信吗?哪个词说明魏王不相信? (1)学生尝试朗读魏王的话

(2)教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魏王的话。

5.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从这句话中,你看出更羸是个怎样的人物? 6.分角色朗读魏王的话

设计意图:本文以人物对话展开描写,因此分析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心理显得及其重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特征,理清故事发展情节。

三、抓住关键字词,了解更羸射箭过程

1.更羸成功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他成功了?

(1)出示第五自然段,抓住“蹦”字,理解更羸射箭过程。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两个“直”的含义。 (3)指导朗读本段。 2.这个时候,魏王的反应怎样?更羸又是如何回答的? (1)抓住“大吃一惊”,指导朗读魏王的话。 (2)明确大雁掉下来的大概原因。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是典型的一词多义。通过联系上下文和道具表演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分析“拉弓射雁”之具体原因,明晰推理过程。1.自读第九自然段,画出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和他的分析。 2..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3..了解学习因果倒装句,学生尝试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更羸的分析。4.出示几组词语,学生根据因果关系进行准确排列。

5.创设情境:如果你是魏王或者士兵,听到更羸的分析,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心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段话,从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五、回到课题,领悟人生哲理 1.惊弓之鸟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你生活中有没有“惊弓之鸟”这样的经历?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点燃。通过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让互动走进课堂,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生命活力!

六、布置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亲人听。2.收集一些成语故事。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善于)观察:飞得慢

叫声悲惨

(准确)分析:受过剑伤

孤单失群

(正确)判断 教学反思:由于生活经历、认识水平、体验角度、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获得的信息、产生的疑问也不一样。学生有所感悟和发现,就是自身学习的一种创新。三年级 的学生,有了一定基础的朗读水平,但并未很好的掌握朗读技巧,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从而感受人物对话,了解人物品质与心理。在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通过理清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大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受过伤,并且伤口未愈,又能据此分析出它能听到弦响会受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学习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第11篇:三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掌声》 【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是什么”,《掌声》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关注“爱”的主题,不是解释,不是告诉,更不是口号,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是难忘的情感经历。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爱”的情感世界里,经历情感的洗礼,精神得到唤醒,内心得到敞亮,沉淀为人格了,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为生命奠基”。

《掌声》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9课,这篇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女孩英子因为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残疾,从此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当她犹豫再三走上讲台正紧张害怕的时候。想不到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也深化了本单元“爱”的主题。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情景设置,激情导入

(1)猜猜这是什么字?(爱)

①爱,金文=(欠,一个人张着嘴巴,表示呵气、或喃喃倾诉)+(心,同情、疼惜),表示疼惜、倾诉。有的金文加手形,像一个喃喃倾诉的人伸出手捧着自己的心,表示将对方放在心上。

②造字本义:用心疼惜呵护,并喃喃倾诉柔情。 (2)你觉得爱是什么?

◆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

◆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

◆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 (3)引入课题

原来爱的表达有很多种形式,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让我们感觉到温暖和幸福。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因为这爱的掌声而改变了一个小女孩一生的命运。这位小女孩是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那神奇的掌声。

【设计意图: 由“爱”字的解释出发,同时让学生自由表达爱的表达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解题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齐读课题。(掌声)

◆同学们注意掌字是什么结构?(上下结构)声字是后鼻音。 【设计意图: 落实学生基本字词的学习】

三、品析鉴赏,语言分析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章的主人公是?(英子)

2.英子前后的变化很大,简直是判若两人,那么原来的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这样的句子。3.指生读:

◆同学们,当我们在操场上游戏时,英子可能(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同学们,当你们背着书包上学时,英子却(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 ◆同学们,当下课铃声响起时,英子却要(最后一个离开)

4.这一切又是因为什么呢?(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资料补充:小儿麻痹症,急性传染病,由病毒侵入脊髓引起,患者多为1岁到6岁的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头痛,严重时导致瘫痪。】 (2)积累多音字:落 (3)英子性格前后变化

1.身体的残疾,总是让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童年的快乐,说明她心里很(忧郁)(板书);他总是觉得自己很差,不如别人,这说明她心里还非常的(自卑)(板书)。英子性格:文静、胆怯、自卑、忧郁)

2.指生读出英子的自卑,忧郁。3.全班齐读

4.就是这样一个自卑、忧郁的英子,后来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到底有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快读一读课文,看谁先找到?

①原来小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里,现在——和大家一起游戏,说明她变得(开朗)(板书) ②小英子不仅和大家一起游戏说笑,现在已不顾及身体的残疾,她还叫同学教她跳舞,说明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板书)

③全班齐读:端好书,我们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读出英子的开朗与自信。 (4)英子变化原因分析

◆是什么原因让英子变化这么大?(掌声) ◆课文写了几次掌声?(两次)

1.轮到英子上的时候,她却立刻把头——

◆那一刻,英子的心情你们能体会吗?是怎样的心情呢?读出你的体会。 ◆是啊,从低头的动作中,我们体会到了英子的自卑和紧张,“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

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谁能告诉老师,英子为什么犹豫呢?

◆害怕同学们看不起他,笑话她,还可以说怕同学们“歧视”她。 ◆她想上去吗?可是他却不得不上去

◆她害怕,她紧张,所以她站起来是犹豫的。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自己试一试。 ◆谁愿意来试试? ◆小英子那一刻该有多难受、多痛苦啊,我们一起读。

◆同学们,就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红着眼圈,低着头,一摇一晃地、艰难地朝讲台前挪动,整个教室顷刻间变得异常安静,静得似乎可以听见英子那急促的心跳,这不足十米的距离,此刻对英子来说是那么遥远,终于,英子终于站定了,那一刻,我们可以想象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矛盾,多么紧张,他现在最需要的什么?(是鼓励、是勇气„„) (5)掌声

◆所以,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生读句子)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生再读)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生又读)

◆那一刻起,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这掌声热烈而持久。 3.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这一刻,你最想对英子说什么? (你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懦弱,你真勇敢,你一定行,我们大家相信你)

4.是啊,你们的鼓励,你们的话语,都化成了一种神奇的语言哪!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所有的鼓励都汇聚在这掌声中,所以这掌声——生:热烈而持久。 ◆谁能读出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这掌声是同学们对英子热情的——(鼓励)(板书) 5.在同学们的鼓励下,英子成功地讲述了自己的小故事。她的普通话很好,故事也十分动听,这时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

6.所以教室里又(引读第二次掌声)

◆第一次掌声背后是鼓励,这一次掌声的背后是?(赞赏)(板书) ◆仿佛从这掌声里听到了同学们在说:

(你讲得太精彩了,你终于成功了,你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

当再次听到这爱的掌声,英子内心充满了(感激)

◆ 此时英子又想了些什么呢?

(我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7.此时此刻,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他想说? 千言万语在英子的喉咙哽咽着,她觉得再多的语言也不足以表达她内心的感激,于是她向大家?(生读: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的走下了讲台。) ◆此时,你见到一摇一晃的英子和刚上台时的一摇一晃还一样吗?

是啊,掌声唤醒了英子的自信,鼓起了英子的勇气,改变了她生活的态度,从此改变了英子的一生,许多年以后,英子是这样说的:齐读。

【设计意图: 英子前后对比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引出“掌声”,进而进行分析掌声给英子带来的鼓励。】

四、拓展升华 (1)“掌声”含义

此时此刻让我们再来回味描写两次掌声的语句,那么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是掌声吗?它还包含着?(鼓励、表扬、赞赏„„) (2)“爱”含义延伸

掌声中传递着鼓励、赞扬、支持、关心,这所有的一切都汇成了一个字,那就是同学们对英子的?生:(齐)爱。

就是同学们心中对她的爱,使她从忧郁自卑走向了开朗自信那爱中有鼓励、有赞扬,同学们的友情让英子终生难忘。 (3)自由分享“爱”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 由“掌声”再上升到本单元“爱”的主题,从而深化了文章的思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培养。】

五、课堂总结

掌声像一束阳光,温暖着我们的生活;掌声似一缕春风,轻拂着我们的心灵。掌声是一股力量,给我们信心和勇气;但掌声背后的是那份同学之间的关爱。同学们,人人都需要爱,让我们用爱的心去感受世界,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话语,那都是一份浓浓的情,一份深深地爱。

第12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集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

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

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谈话引入课文,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2、让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预习读书情况。相机指导学生认识巩固“傣、昌、昂、跤”四个生字。

教师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和习惯的培养,教学中可提问:你读得这么好,能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吗?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比赛读等方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话分别有几句话,读是时候要注意停顿,把课文读清楚。(根据学生读书情况适时指导)

4、全班把课文齐读一遍,读后交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各民族小学生在民族小学里学习的情景,进而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哪里写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情景,哪里写了孩子们学习的情景?

5、师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读书,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而且会思考,读懂了课文的意思。

二、学习字词。

1、出示“坪、坝”等12个生字,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

师:大家的课文读得很好,不知道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呢?现在我们进行“我指你读”的游戏。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吗?

3、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生字的特点让学生运用给生字注音、找音序、找部首、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4、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个别指导。

5、组织全班同学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了解课文是怎样表现民族小学的特点的。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以及其它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感受“美丽”。

1、读课题,谈感受,巧妙过渡都课文的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首先请同学们把课题细细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想说的?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吗?

2、结合插图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民族小学特点的语句,了解到这是一所美丽的边疆的山村小学。随后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让学生齐读。(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师:默读完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呢?

(板书:美丽)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就去孩子们上学的路上看一看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如“绚丽多彩”等,并谈体会。教师可让学生看资料袋,并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美丽”上面板书“小路、服装、校园”)

(2)、学生个别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重点引导体会“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两句的画面感,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民族小学的“美丽”读出来。

(3)、小组读、男女生读,读出感情。读后再谈体会。

4、学习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民族小学的钟声展现出的独特的“美丽”,初步了解本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板书:钟声)

(2)、默读第三自然段,知道本段前五句写上课的情景,第六句写下课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声音真好听!”一句的作用。

师:注意到本段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很好听?

(板书:书声)

(3)学生个别读、比赛读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出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和谐美,进而理解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和赞美。

师:在这样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教室里坐着穿戴不同的各民族小学生,他们是那么认真地读着课文,如果你就站在窗外,你会„„?

同学们,就在民族小学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作者吴然爷爷就站在窗外,你们猜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4)、结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句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教育。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是啊,这读书声多么动听、多么美妙啊!它和我们教师传出的读书声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可试着让学生模仿着说句子,如“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画画、唱歌。”“里同学们的民族不同,但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相同的。”等等。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大家都是一家人。再想想课文,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多么幸福,多么温馨啊!你们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吗?

师:读得真好。用不同和相同说话,我还想到了一句“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片操场操场上游戏。”。

(5)、学习第六句,体会下课热闹的场景,有感情朗读第六句。读后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6)、模仿第六句进行小练笔,为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习作作准备。可让学生写一个游戏,是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的,玩的过程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玩后想了什么。

下课了,同学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总结全课,升华“美丽”。

1、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2、体会课文结尾省略号的作用,进行思维拓展。

师: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呢?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

3、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感悟民族小学的美丽。

4、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吴然的散文集《小鸟和守林老人》。

板书设计: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小路、服装、校园)

美丽

(钟声、书声、游戏声)

附课文: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一、课前谈话

猜谜语 金色的草地

小朋友们,第一次给你们上课,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则谜语,想不想猜一猜?

小小花儿爬篱笆,张开嘴巴不说话,红紫白蓝样样有,个个都像小喇叭。(牵牛花)

胖娃娃,滑手脚,红尖嘴儿一身毛,齐天大圣最爱它。(桃子)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荷花)

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脸蛋儿像太阳,籽儿香又香。(向日葵)

你坐得最认真,这个谜语奖给你答。你的小手举得最直,请你答。

恭喜你,你答对了,201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真不愧是猜谜大王。

二、导入课题

(过渡)刚才大家猜谜语功夫很高,那就再奖一个谜语给大家,嘘!听好了,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蒲公英)

1.介绍蒲公英

这是什么啊?大家一起说。(蒲公英)是的,小朋友,你们看到过蒲公英吗?你来说一说?

瞧,这就是蒲公英,这上面白白的,一根一根的就是蒲公英的绒毛,(出示词卡片,读),这个绒字可不简单,在写的时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认真看老师写这个字。请小朋友们拿起笔,在生字本中写一个。(写的时候要提醒,你的写字姿势最棒!)

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放下笔。让我们再和它打声招呼——读绒毛。

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其实呀,这绒毛里带着的白白的,是蒲公英的种子,每当春天来临,蒲公英就会开出一朵一朵黄色的小花。你瞧,这朵蒲公英花就已经展开了自己金色的——花瓣(读词语)!

花开过后,蒲公英才结出一个个毛茸茸的绒球。

2.质疑解疑

A.今天,我们要去看一片有趣的蒲公英,走进那金色的草地。(板书:金色的草地),一起读课题。

B.这金色的草地可美了,谁再来美美地读。,读到这里,爱思考的小朋友脑海里会有什么问题呢?

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呢?为什么这草地是金色的?

请你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吧,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回答问题,要求说完整。

金色的草地在我们乡下的窗前。

请你用因为,所以这片草地是金色的。

(你引用了这段话中的一句话,这方法挺不错。你把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说得更清楚了。)

三、初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捧起课文纸,大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完后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号。

1.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词语宝宝在招呼我们了——

钓(diao)鱼使劲合拢(long)

观察有趣手掌玩耍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

A.请学生个别读。合拢,我们来做个动作,还可以把什么东西合拢呢?——书可以合拢、眼睛可以合拢(闭上的意思)点到即可。

B.第二行,谁来?你的小手最直,请你。

这个耍是我们本课的生字,你能帮助大家来记记这个字吗?(而+女)你用了加一加的方法。还有其他办法吗?(要的上面部分换成而),你用了换一换的方法。小朋友们要特别注意区分这个要和耍字。

C.两个字的词语宝宝读的很顺溜,加大难度,四个字的,能读吗?谁来?

读准一本正经(经的读音第一声)你知道什么是引人注目吗?(很吸引我们的)那你瞧瞧,我们教室里的什么东西很引人注目呀?把话说完整。

D.让我们一起来跟这些词语打一下招呼。钓鱼——起

2.句子:有些词语特别调皮,都藏在了句子中,谁来读?

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假朝读音欠轻声)

3.请小朋友们捧起课文纸,再轻轻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我”在金色的草地上的哪两件事呢?(把大概内容说到就好)

“我”在草地上和弟弟玩耍,相互吹蒲公英的绒毛。

“我”发现草地会变颜色,还知道了变化的原因。

四、重点研读

1、指着板书说——兄弟俩在这金色的草地上尽情地玩耍着。有一天,“我”发现金色的草地还会变颜色呢。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呀?请你读第3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来,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A.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呀?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B.老师也找到这段话了,出示这段话,请你自己读一读,圈一圈有关的词语,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呀?

C.指名请小朋友说。(板书:早晨绿色„„)

D.你能用下面的填空连起来说说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吗?

我发现早晨草地是__________,中午是___________,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变成了_____________。

2.草地的颜色变化真多,当时的“我”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惊奇、惊讶、不解)

真是多变的草地,你能把这令人多变使人惊奇的草地通过朗读带到大家面前吗?

3.现在我把这段话,抽乱你还能排一排吗?

你为什么这么排,而且一下子就排好了,有什么小窍门吗?

这段话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所以啊,我们写话的时候,也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顺序。

分三组早、中、晚再读。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是啊,课文中“我”也和小朋友们有这样的疑问,你找到了吗?

你来问?

你再来问?

我们一起来问?

5.是啊,这是为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赶紧读课文,找出答案。找到了用波浪线划出来。你知道了吗?自己自读自划。

出示这段话。

谁来说,草地这么多变跟谁有关系呀?(蒲公英的花瓣)

蒲公英的花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句子: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出示两张图片)

拿出你的小手,让我们来做做蒲公英花变化的样子。合上、张开,合上、张开。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

一朵蒲公英张开,能让草地成为金色的吗?

那第二朵谁来开?你读

第三朵,谁来

第四朵,

让我们所有的花朵都开起来吧,一起读——

6.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朵一朵,一朵合上的时候,你又看到了什么呢?

是啊,花朵合拢时,一起读,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7.是啊,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多么可爱的草地啊!大自然真是奇妙。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合作着来读一读这段话。师生合作读。

现在,你知道了草地变颜色的原因了吧?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来说一说。

早晨,(

),所以草地是绿色的。

中午,(

),所以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

)。所以草地又是绿色的。

交流。

8、连起来读第三自然段(配点音乐)

9、引到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引出金色的草地,金色的童年,快乐成长„„

五、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语: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看到一大片金色的草地,也弄清楚了草地变化的原因。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呀!你仔细观察也会有所发现。这片金色的草地还带给兄弟俩很多快乐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机动)请小朋友们把今天学过的喜欢的句子收藏在积累屋里。

板书:

金色的草地

早晨

合拢

绿色

中午

张开

金色

傍晚

合拢

绿色

第13篇: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董芝梅

一、教材分析

《王献之练字》是教科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王献之戒骄戒躁,认真、刻苦练字的故事。通过故事的阅读、挖掘引导学生懂得要想成功只有刻苦练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课文故事层次清晰,脉络分明,故事内容简洁,蕴含深刻的道理,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

二、学情分析

《王献之练字》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生动、平易,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很适合小学生的阅读,使学生懂得要想成功只有刻苦练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2、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3、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 等词语。

四、教学重、难点

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

入境导入:

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能写一手漂亮的这是非常让人羡慕的。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

(课件播放王献之书法字帖)

这些字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都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简介王献之生平。)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王献之也不例外。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一课。(板书课题)

学习交流:

一、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有自读的、有同桌合作读的„„)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接下来请你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再读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

生1:课文主要讲了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师:概括得真精练。谁能再来概括的说一说练字时发生了什么故事呢?生2:王献之在屋子里一连写了十几个“大”字,他选了一个送给他父亲看。

他父亲没说什么,拿起笔来在“大”字上面加了一个点,变成“太”字。„„(学生将整个故事详细的讲了一遍。)

师(始终表现出认真倾听的样子):你的复述能力真强,不过老师是想让你概括的说一说。听听其他同学说好吗?

(生3做出正确的回答。)

二、学习交流

师:在课文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

生1:我认识了一个聪明的王献之。

生2:我认识了一个从小就练字的王献之。

生3:我认识了一个写一手好字的王献之。

生4:我认识了一个自满的王献之。

师:“自满”。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

生:自满就是骄傲。

师:联系上下文,“自满”怎么理解?

生:自满就是王献之满足自己„„(一时想不起怎样表达)

师:满足于自己的成绩。

师:谁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生:因为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所以他渐渐的自满起来。

师:你说得真对。这就是故事的起因,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小献之这样的自满对他的成长有帮助吗?那又是一件什么事改变了他呢?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并动笔画一画。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在这一部分中学习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王献之写了一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没夸他,挺生气的。师:噢?你怎么知道父亲挺生气的?

生1:他写的字根本就不好,还去炫耀。

师:这也正体现了小献之的什么?

生:自满、骄傲。

师:谁能说说从哪个句子中体现出来了?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生2朗读)

师:他读得怎样?谁感受到了什么?

生3:他读得很好,我感受到了王献之的自满。

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生3:他把“满以为”读得较重,突出了语气。

师:说得真好。其实呀这时的王献之确实很自满,这时的父亲可能像生1想的那样生气了。但父亲的做法却出人意料,他把“大”字加了一点,这一点在谁那起了作用呢?

师:母亲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

师:母亲的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此时的王献之还骄傲自满吗?在课文中找一找他的变化。

生:他顿时满脸通红,十分惭愧。

师:父亲的随手一笔在王献之看来似乎很神奇,促使他想到父亲有练字的什么?(秘诀)

师:接下来就要请同学们帮他找找“秘诀”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巡视。)

三、集体交流

师:哪一小组找到了?

生1:我们组找到了。父亲的秘诀就是写完18口大水缸里的水。

生2:我们组也找到了,父亲的秘诀在后花园的水缸里。

师:你们准确的找到了父亲的回答,请你们再想一想,父亲的本意就是让完18缸水吗?如果他把墨汁搅在缸里,然后乱涂乱画,用了水就练会了字了吗?父亲的话暗含着什么意思呢?

(学生再一次到组内集体交流、探究。)

再次交流汇报。

生1:我们组认为不是说写完18口大水缸里的水就会练字,而是说要坚持的练字。

师:坚持不懈。

生2:我认为父亲是让他常练的意思。

师:更是一个“勤”字,勤练。

生3:我认为不是说正好写完18缸水,而是说你要多练。

师:你是说父亲的本意不在18缸这个数字上,而在于他的练字态度上对吗? (师刚要小结一生急于回答)

师:你还想说什么?

生:18缸水,就是„„就是„„(不知怎么表达状),就是铁杵磨成针。师(微笑鼓励):老师知道你已经理解了父亲的话,你用了铁杵磨成针这句话来诠释它的道理。

(鼓掌)

师: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秘诀,那就是想要练好字,就得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板书:勤学苦练。)

师:其实王献之也找到了秘诀。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大书法家)

创新训练

师:你们认为这个秘诀只是成为书法家的秘诀吗?

生:做任何事的秘诀。

师:看看身边的人或同学有没有人运用上了这个秘诀?

(学生思考了一会儿)

四、拓展我是小记者

小结:

勤学苦练是一切成功者的法宝,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者吗?那就时刻记得这个秘诀,并运用这个秘诀吧!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再搜集一些名人勤学苦练的故事。

板书设计:王献之练字

╱聪明好学 \\

王献之_自满惭愧 _大书法家

\\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反思:

整课的设计,我分这样的几部分,首先以出示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导入,让学生对王献之的书法技艺有初步的感知,之后我又提出他的书法技艺这样高是什么秘诀使他成功的呢?来引入新课做铺垫。

在教授新知的环节中,我以问题的提出来贯穿课堂教学的,在逐段学习中,我都设计一个能捕捉本段重点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读---思----悟,读懂课文内容,思出人物的情感,悟出深刻道理,在读的过程中,采用朗读、默读,同桌互读,分角色读等不同的形式,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动脑、动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引导他们走入文本体会任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到成功的秘诀就是要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我设计一个《我是小记者》语言训练题,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同时也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课也不例外。我的这节课也同样如此,一是时间上没有把握的很准。在分角色朗读的环节上没有进行,如果能使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二王”父子俩的心理感受,这样能更准确的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二是过渡的语言不够精练。如果把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比作一颗颗珍珠的话,那么过渡语就是穿珍珠的线,即要结实也要光滑,才能使珍珠顺畅滑过,因此过渡语是整节课的精髓,而这节课的过渡语这方面的作用体现的还欠缺。

第14篇:三年级语文《松鼠》教学设计

《松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本课词语。

学情分析:在教学本课前,我布置任务,搜集有关松鼠的资料,由于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小动物,所以能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积极行动起来,这样对课堂上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有很大帮助,由于个别学生的个体差异,生字学习让学生提前预习,这样课堂上学困生能进一步加深记忆。也为学习生字节省了时间。

教学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教学难点: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松鼠的外形。 教学准备:有关松鼠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身子真灵巧,穿件灰皮袄。尾巴当棉袍,树上睡大觉。

二、板书课题:松鼠

三、明确学习目标。

四、出示自学提示一

(一)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生字。

1、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生字、词语,利用字典自学(5分钟)。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其他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能读准音、认清形,会组词。

4、根据意思说词语。(1)动作迅速而灵敏。(2) 小巧、灵活、精细。 (3)游戏、玩耍。 (4)遮住。

5、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掌握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四肢 敏捷 镶嵌 搽过油 格外 嬉戏 歇凉

遮蔽 榛子 橡栗 储藏 缝隙 树杈 摇晃 干苔藓

6、读准多音字“爪”。

五、出示自学提示二

大声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一段写松鼠的外形特点?

2、松鼠的外形特点是什么?画出有关语句。

六、课堂小结:

老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本课的一类生字,积累了有关词语,并且知道松鼠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动物,那么小松鼠哪些方面美丽、可爱呢?课下思考也可以在书中进行划一划、写一写。

七、布置作业:

1、在练习本上规范书写一类生字。

2、背诵课文第一段。

松 鼠

松鼠的外形:四肢、面孔、眼睛、毛、尾巴

(美丽、讨人喜欢)

第15篇:[三年级语文]鸟教学设计

《鸟》教学设计

长春市西五小学 张越丽

教学目标: 1.认识诗中四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理解故事的含义,并懂得爱护鸟类,珍惜生命.3.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含义,并懂得爱护鸟类,珍惜生命.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请同学们读读这几句诗,并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幻灯出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2.你观察到了什么? 3.小结导入:看来,那小小的鸟曾经给无数的诗人带来灵感,曾经给很多人带来欢乐,鸟是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关于鸟的诗: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2.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3.指名读

4.默读诗句,看看你读懂了那句诗.三.汇报交流

1.第一行:莫道群生性命微.2.第二行:一般骨肉一般皮.(1)一般:一样的意思.(2)教学生字 “般”“骨”:开火车读字卡.指名说识字方法,组词,造句.形近字 “船”。

(3)哪些动物和人一样,都长着血肉之躯?他们不仅和人一样,有着流动的血液,有着相连的骨肉,更重要的是,他们和人一样,有着同样宝贵的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可对他们这些动物来说,同样也只有一次! 3.第

三、四行: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1)“莫”“巢”的字理演变 (2)如果打下枝头鸟,会有什么结果? 如果不打枝头鸟,会怎么样? (3)出示图片“

你看,可爱的鸟宝宝正在窝中嗷嗷待哺,勤劳的鸟妈妈这时在田间忙忙碌碌地捕捉害虫,捉到后再飞回巢中哺育幼儿。你把它一弹子打死了,就害了它们全家……作者从儿女亲情角度告诫人们不要打枝头的鸟儿,情殷殷,意深深,让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为之心动。打下鸟来,带给人的可能只是一点小小的满足,或装进笼子观赏,或成了下酒菜,可是,这只鸟的孩子,家人却失去了最亲爱的人,他们最热切盼望的人如果再也回不来,他们那最热切的盼望成了最深切的悲哀。 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的什么性格特点么? 5.在人类历史上,鸟类一直是我们的亲密朋友,它的存亡与人类的命运密切相关,因而我国自古就有爱鸟护鸟的优良传统。 古往今来,对鸟有爱心,对鸟的有同情心的,远远不只白居易一个人。请大家看看以下的资料:

幻灯出示: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在爱鸟方面则另有高见。他在一封写给他弟弟的信中,反对人们在笼中养鸟,主张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给鸟建一个广阔而快乐的家园,使人从鸟的快乐中感受到更大的快乐。

春秋时候,有一年正月初一,邯郸的老百姓向当时执政的大臣赵简子进献了许多斑鸠。赵简子非常高兴,重重地赏赐了他们。门客不解其意,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赵简子说:“我把这些鸟在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有慈爱之心。”门客说:“老百姓若知道您拿斑鸠放生,就会争着去捕捉斑鸠,那样被打死打伤的斑鸠一定很多,您对这些鸟的恩泽是抵偿不了您给它们所造成的灾祸的。您如果真想救助斑鸠之类的鸟儿,不如下令禁止老百姓捕鸟。”赵简子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意见。

《史记》中有一则商的开国君主汤爱鸟的故事:有一次,汤到野外巡视,见一个人正在树林四面张网捕鸟,还祈祷说:“四面八方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汤立即走上前制止说:“你这是要把鸟儿一网打尽啊!”他命令那人将三面的网撤了,并亲自祈祷说:“鸟儿快快飞走吧,愿向左的向左,愿向右的向右,不愿飞走的就留在网里头。”汤的这一做法很快传到其他诸侯那里,他们佩服地说:“汤的美德太崇高了,连禽兽都能受其恩泽。”

四、可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类对鸟的猎杀,很多鸟类已经濒临灭绝,你们看:(幻灯出示几种鸟的图片,并简单介绍)看了这些资料,你想说点什么?

五、如今,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人们已从鸟类资源迭遭破坏中尝到了大自然报复的苦果。为了保卫我们在地球上的家园,维护我们的切身利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继承和发扬古人爱鸟的优良传统,以实际行动爱鸟护鸟。为了倡导大家爱鸟,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鸟》教学反思

长春市西五小学 张越丽

一、学生从诗意入手,理解了诗人情感

在教学中,我从诗意理解入手,从诗意中一步步地揭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尤其是在教学“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时,我引导学生加以想象,想象鸟妈妈归来后会和小鸟一起做什么?学生展开想象,有的说和小鸟一起练习飞行,有的说把好吃的喂给小鸟吃,有的说鸟的一家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我话锋一转,问学生,当这充满温馨的生活都被一颗罪恶的子弹所打碎,小鸟那曾经热切的盼望就变成了最深切的悲哀。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也就深刻地理解了作者对鸟的爱护,对生命的关爱。

二、学生随文识字,识字方法比较灵活。

在教学中,我相机出示文中的生字,结合图文,进行识字。在识字中,努力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例如,在教学般时,我出示了两个句子:“他有着金子一般的心灵。”“在这次竞赛中,他的成绩很一般。”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我又指导学生利用口诀来区别“船”和“般”,如:船上有人口,又来一次真一般。

第16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能用“富饶”和“宝贵”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初步能力。

2、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大胆质疑和语言表达能的训练。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

1、2自然段。教学重点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在句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

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布置作业

1、选择最快的方法记忆生字,查找有关的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结合查找的资料,自学第

3、

4、5自然段。

2、学习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

2、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并背诵。教学重点

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用“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内容”的方法,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二、整体入手,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段介绍了什么?

2、小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海底有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

3、汇报展示

4、以读促背,配录像,加强记忆。

(学生通过画面顺序的出现,自己解说,在此教师引导“能不能用文中原话说说,看谁记得最多。”)

5、再读,想想这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选择学习内容。

1、创设情境、学生换位思考。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

4、情感升华,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游览了西沙群岛你最想说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根据自己的情况抄写生字、生词。

2、背诵第三自然段。

3、出一期以西沙群岛为主题的小报 板书设计

海水 海底 海滩 海岛

富饶的西沙群岛 五光十色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各种各样的鱼 贝壳 海龟 鸟的天下

第17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9、寓言两则(第一课时)主备人员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教学重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挂图,收集寓言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

二、

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浔中中心小学2013年 春 季 三 年级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9、寓言两则(第二课时)主备人员曾雪芳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2、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教学重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多媒体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 年 春 季 三 年级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0、惊弓之鸟(第一课时)主备人员曾雪芳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更羸说的话;继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导入新课

1、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如:一石二鸟)

2、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意思。(学情估计: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重在引导,比喻意义无须学生此时说出。)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学法:自学、讨论交流。

方式:小组学习。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本班学生在拼音上有些问题)认读生字,主要是“弦”“惨”二字。

2、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词的意思。

4、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

四、质疑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指导书写生字 提示:“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猎”可换偏旁;“愈”不能忘记横;“雁”内是双人旁。

六、小结

七、作业

想办法解决课上归纳的问题。

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 年 春 季 三 年级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0、惊弓之鸟(第二课时)主备人员曾雪芳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领会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指导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2、集体交流。

3、学习1到5自然段。

(1)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 (3)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

4、学习6到9自然段。

(1)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4) 朗读指导。

三、小结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比喻意义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 年 春 季 三 年级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1.画杨桃(第一课时)主备人员林德青执教者

教学目标l、学会读、写本课13 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 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 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 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 自然段。

1 .指名读第1 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 .“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 —5 自然段) 。

1 .默读第2 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 .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 .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 .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

5 .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 .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 .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 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 年 春 季 三 年级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1.画杨桃(第二课时)主备人员曾雪芳执教者

教学目标 1 .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 .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 自然段

1 .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 .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 .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 自然段。

1 .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 .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 .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 .什么是教诲?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 .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实践活动。

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 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 年 春 季 三 年级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2*想别人没想到的主备人员曾雪芳执教者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 驼(tuo) 连绵(mián)起伏(fú) 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四、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浔中中心小学 年 春季 三 年级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三 (第一课时)主备人员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课前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1(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浔中中心小学2013年 春 季 三 年级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主备人员林德青执教者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课前准备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3年 春 季 三 年级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三(第三课时)主备人员曾雪芳执教者

教学目标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四、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第18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设计

夏日炎炎,荷花盛开。那一方方美丽的荷花池,就成为人们纳凉消暑的好去处。叶圣陶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一篇文章呢?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荷花优秀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

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资源和手段准备

课件

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2.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第二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3.自学第

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作业:①抄写生字词;②背诵课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教学反思: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散文《荷花》。课文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课文的留白进行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1.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习设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利用这句话中的两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学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样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要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有这么丰富的想象,让我感到欣慰。

2.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第19篇:三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之五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2.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词组所表达的感情。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5.背诵课文第4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是重点;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猫的喜爱之情,是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谈话:同学们知道著名的作家老舍吗?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散文。

2.揭题:猫(读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

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 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 分段:第一段:

1、

2、3节,第二段:第4节

三、落实训练目标

(一)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较:

猫的性格古怪。

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罕见。本课指猫的性格特别、难捉摸。

读出句子语气。

3.第一段抓住描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呢?自读第一段。

完成书上题1/(2)

交流出示板书: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

勇猛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4.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1)复习四年级学过的摘句法归纳段意的方法。

(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完成填空1/3)

5.朗读第一段。

(二)强化训练目标

1.自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第二段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总分总)

2.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改板书)

3.齐读第二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1、哪些段落可用“摘句法”归纳段意?如何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先摘句,后整理句子归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且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了课文每段的段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同时出示第一节课的板书。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品词品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自学第一节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划出有关语句。

2.朗读交流。

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

①的确成天无忧无虑多么闭息凝视非……不可

(用“词素合成法”理解“闭息凝视”)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比较

任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3.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老实在——

它贪玩在——

它尽职在——

4.小节:“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5.齐读第一节,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2]小组学第二节

1.过渡: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出的第二点是它——(师指板书)

生齐读: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2.小组学习第二节,提要求:

①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

②哪些语句表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中用语气表示出来。

3.交流朗读。

①猫的温柔可亲:

a.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抓痒。

b.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c.丰富多腔地叫唤

d.给自己解闷。

②喜爱之情:

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

理解“蹭”:

①“蹭”是什么意思?(磨、擦)

②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蹭”字中读出什么味来了。生读文。

③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这个句子的意思大家都读懂了吗?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老师来演大作家老舍先生,谁来演猫呢?生表演。

④你们觉得刚才那位同学演得怎样?谁愿意再来演一次。

⑤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的温柔可亲啊,分明像一个孩子在向大人——(生:撒娇)

⑥师小结:是啊,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觉到的不是猫碰了他,而是猫像一个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地蹭着他。由此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爱啊!谁能把作者的这份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⑦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句子。

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把猫脏的脚印比喻成“小梅花”。让淘气的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非但不冒火,反而赞赏它是“踩印了几朵小梅花”,表达出老舍的爱猫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小结这-节:

作者抓住了猫的性格中又一对矛盾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

5.齐读第二节,把老舍爱猫的语气读出来。

[3]集体学第三节

1.师:老舍不仅喜爱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且喜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还喜爱猫既胆小又勇敢的性格。

2.朗读第三节,读出老舍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感情。

(二)品词品句体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第二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你认为这段文章哪些词句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反复自由地朗读。

2.交流:

①词语:

更——特别得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读好词句)

淘气——顽皮。把小猫当作了孩子。(读好词句)

绝不会——嬉闹的猫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老舍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读好词句)

②句子:一根鸡毛……枝折花落。

板书: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院子里——花草遭殃

请你用词素合成法理解“枝折花落”。

3.根据板书,背诵第二段,深入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

1.老舍笔下的猫你喜爱吗?为什么?

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倒像——(小孩子)。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2.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来。

3.造句。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课外寻找有关老舍的资料,如老舍原名什么?为什么取名叫“老舍”?写过哪些作品。阅读有关老舍的作品。

板书: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

勇猛

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院子里——花草遭殃

第20篇:三年级语文《吹泡泡》教学设计

《吹泡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会认字“戏 易 碗 根 飘 扇 浮 若 散 夕越 骄 傲”及词语“散裂、四散纷飞”等。学会写“碗”和“飘”等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体会吹泡泡的乐趣及童年生活的快乐。

3、理解并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积累精彩句段。

4、了解作者冰心及其相关作品。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师:吹泡泡是冰心奶奶小时候常做的一个游戏。那小小的、不起眼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她的嘴、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这节课,就让我们再细细地读读《吹泡泡》。

板书《吹泡泡》。

1、老师出示字词卡

戏 易 碗 根 飘 扇 浮 若 散 夕 越 骄 傲

和面 和好 和弄 散裂 四散纷飞

2、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3、指名读词语,读准多音字。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回想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冰心奶奶小时候很喜欢吹泡泡,吹泡泡给小伙伴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

1、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

1、2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2)指名回答

(一是我小时最爱玩吹泡泡,二是阴雨天吹泡泡不容易破裂。)

2、细细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到哪段话是写做泡泡水和如何吹泡泡的。 师:冰心奶奶是怎样做泡泡水的呢?

指名读做泡泡水的方法“我们把用剩的肥皂头儿,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

一人在他读时做动作。

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老师板书:做泡泡水

和弄。

师:别以为做好了肥皂水就一定能吹出泡泡来,吹泡泡还有一定的技巧呢。继续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找作者如何吹泡泡的。

学生读吹泡泡的部分,指一名学生读,找到吹泡泡时的动作。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吹泡泡

师:原来做好泡泡水和吹泡泡的关键都在这些动作上呢。细心的冰心观察到了,并且能准确地运用它们,才会把文章写得这么成功。 让我们再来读一遍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冰心奶奶吹出来的肥皂泡是什么样的呢?请从本段中找出直接描写肥皂泡样子

1 的句子来。

指名反馈,认真读第一句。

师:这些美丽的泡泡在空中飘游,孩子们又是怎么玩这些泡泡的? 指名反馈,介绍、交流、评议。

师:看着这脆弱的颤巍巍的球儿,孩子们的心情怎样?你是从那儿看出来的? 让我们再重新观赏一次那一个个美丽而神奇的肥皂泡,一齐来读第四自然段吧。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冰心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吹泡泡的游戏? (2)小组交流 (3)全班归纳

(4)引导体会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a、作者看到这些肥皂泡,想像到了什么?

b、学生齐读想像到的句子。

c、你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泡泡真的能飞那么高,那么远吗?

(这是冰心奶奶的想像,冰心奶奶望着天上的泡泡,希望泡泡把自己五彩的梦想捎给太阳。)

(5)拓展想像:冰心奶奶小时候会有哪些五彩的梦想呢?

师:冰心奶奶心中有爱,才会对转瞬即逝的泡泡寄予这样美好的希望。(课后第一题要求背诵第

四、五自然段。课堂上时间很短,你可以挑喜欢的部分背,能记住几句就记几句,能背一段就更好了。自己试试看吧。学生试背诵。指名展示背诵。)

四、学习链接 师:《吹泡泡》这篇课文我们越读越喜欢,是谁写了这么好的文章呢?(是冰心奶奶)读一读关于冰心奶奶的资料。推荐阅读《小橘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

五、课堂小结

在玩肥皂泡游戏的过程中,冰心奶奶不但做了,吹了,还认真的欣赏了自己吹出的每一个肥皂泡,她满怀爱心和向往,写下了这篇美妙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篇文章。

《吹泡泡》教学反思

《吹泡泡》是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里的一篇课文,作者冰心奶奶回忆自己小时候玩吹泡泡的游戏,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泡泡的美丽神奇,以及吹泡泡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我特别注重了指导朗读课文,通过自由读、个别读、老师范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展示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读出趣味、读出感受。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还和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对小小的肥皂泡充满了喜爱。最后,我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这么多漂亮的泡泡,它们是怎么飘的?会飘到哪里去?干什么呢?说一说你还有什么更美的想法?从学生充满想象的话语中,我听到了他们的美好心愿,小小的肥皂泡仿佛也带着孩子们的梦想飞上了天空。这节课,我和学生们一起过得轻松而快乐。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