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创新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27 08:37:26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创新教学设计

《心声》创新教学设计

(一)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凡卡》这篇文章,谁能简单讲讲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学生讲述,其他同学可做自由补充)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凡卡的故事也打动了另外一个和你们一样天真善良可爱的孩子,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故事呢,让我们听听他的心声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课文谈起,容易打破学生的拘束感,引起表达欲望。同时熟悉课文很重要的一个陪衬情节,为更好的理解主人公及主题服务。]

(二) 自主阅读,初步感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不能让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不同见解,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1、速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你对文中的人物有怎样的看法?(学生速读、思考)

2、找一个学生概括故事,其他同学评价添补。

(区公开课前李京京很想朗读《凡卡》这篇课文,程老师怕他沙哑的嗓子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后来在公开课上,当被指定朗读的同学因紧张都不敢举手时,李京京坚决地举起手,用饱含真情的朗读打动了在座的所有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故事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3、文章有两个主要人物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李京京和程老师,他们各是怎样的人?如果他们现在就在你面前,你最想对她或他说些什么?

形式可以为:

① 程老师,你知道吗?-------②李京京,我特别------ ② (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或对程老师的做法表示不满,或对李京京表示同情、感动、高兴,言之成理即可。)

[设计意图:任何深入地探讨,源于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深入的个性的解读上,否则单纯形式上的交流只会让学生随波逐流,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①此设计力求避免以往对人物支离破碎的解剖,让学生对人物性格的认识尽量全面、深刻,锻炼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②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③初步感悟文章基

调,明确主要人物,把握文章主旨。]

(三) 质疑发难,合作探究: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的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因此,阅读教学应该从教为中心走向学为中心,应该建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研究探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探索,在智力发展的阶梯上,不断迈上一个新台阶。]

1、大家刚才在阅读课文时有什么疑问吗?请快速回顾整理一下。(学生采用跳读的方式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2、集体答疑解惑。[以学生自问自行解决为主,难题适当点拨,难点重点突破。]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特殊的对话者、解释者,他们的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还不够丰富,他们的审美能力还限于初步的、浅层次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和文本之间必定存在着较大的落差。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去发现文本视野与学生视野之间的距离,并想方设法去帮助学生消除这种距离,达到视野融合。因此,教学中设计以下问题。]

1、李京京用深情的朗读表达了心声也打动了所有的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会经历与老师、父母、朋友间的各种考验或困惑,你是否有心声想向他们表达?(思考后学生畅所欲言)

2、同学们,倾诉是一种勇气,听到你们真诚的声音,老师很高兴:思考与苦恼意味着你们慢慢长大了。从大家的倾诉中,我发现一个困惑的根源:面对别人的讽刺、拒绝或不理解,该怎么办?李京京的做法给你怎样的启发?

3、学生思考后畅谈认识。(如: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理解;不要轻言放弃,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提高自身的能力,做一颗珍珠,用事实证明一切等等。)

[设计意图:指导生活实践——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也不是生活在童话世界,当他们的纯真愿望遭他人的怀疑,甚至是讽刺拒绝时,该怎么做?灰心沮丧,放弃心中理想?怀恨在心,处处伺机报复?不言放弃,执著努力追求?李京京的经历或许给了学生最好的答案。他们会懂得在挫折面前不能倒下,努力进取,争取机会,才有成功的可能。人生的启迪在潜移默化中恍然大悟,其效果远远胜过长篇累牍的政治说教,学生若能筑起如此坚实的心灵城墙,在漫漫人生路上,难道还会害怕洪水猛兽吗?]

(五)总结回顾

1、学生谈学完本文的收获。(写法、情感、技能均可。)

2、结合你的收获,如果让你对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学生各说一句话你最想说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如:老师不能------学生面对不公平待遇时应------)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认识 ]

(六)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学完本文后,再写写你的心声。

2、学习本文心理描写的手法,试选择其他人的角度写写他们的心声(如程老师、赵小桢等)。[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难度问题的设置,尽量照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都有话可说,有山可攀,从而培养探究发现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推荐第2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创新教学设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精彩的片段,从保尔身上汲取精神力量。2.以学生读为主,并付诸实践。与写作结合,形成文字。

3.树立伟大的革命理想,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形成钢铁般的意志,具有勇于献身的精神。重点难点:

重点:精读的引领。 难点:阅读兴趣的激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位作家被罗曼•罗兰誉为“最罕见的道德、最纯洁的勇气的同义词”;有一部文学作品被视为“人生的路标和精神补品”。这位作家就是前苏联文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这部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简介作者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亚历山大·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年3月31日出生在莫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斯科小奥尔顿卡街(现改名为奥斯特洛夫斯基)。父亲是法官,退休后,从事商业活动,家中来往的大多是商人。184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入莫斯科大学攻法律,1843年毕业,1843~1851年先后在“良心法院”和商务法院任书记官。在法院工作期间他开始写作。1847年发表剧本《破产者》的片断,引起文坛注意。全剧写成后,用《自家人好算账》的剧名于1850年正式发表在《莫斯科人》杂志上,受到进步文坛的赞美,但警察厅却禁止上演,到1861年才得以公演。从此以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几乎每年都有一部或几部作品问世。

奥斯特洛夫斯基除了进行创作外,还翻译过不少外国剧本,1865年,他发起成立了莫斯科演员联社。1870年,由他倡议组织了俄国剧作家协会。经他和鲁宾斯坦多方努力,于同年创办了演员训练班,培养了萨陀夫斯基、萨陀夫斯卡雅、马克歇耶夫等一群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在他的倡议下还创办了模范人民剧院。

三、整体感知

1 / 5 复述本书的故事梗概,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四、内容梗概

保尔早年丧父,母亲靠帮人洗衣来抚养保尔。12岁时,为了挣钱糊口,保尔到一个车站食堂去做杂役。在那里,他受尽老板、堂倌和吃客们的凌辱,也看到了有钱人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这时,十月革命爆发了,保尔结识了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在朱赫来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一天,朱赫来被白匪抓住,保尔勇敢地救了朱赫来。但由于贵族子弟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他受尽拷打,却坚贞不屈。后来因为偶然的机会,他被错放出狱。他不敢回家,躲进了当地林务官家的花园。林务官的女儿冬妮亚是个热情而活泼的女孩,保尔曾经帮助过她,所以她对保尔颇有好感。保尔被捕后,冬妮亚一直很惦念他,现在突然相逢,冬妮亚惊喜交加,向保尔吐露了爱情。几天后,冬妮亚找到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阿尔焦姆把保尔送到咯查丁参加了红军。

保尔转战疆场,浴血杀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和出色的政治宣传员。不幸,他在一次激战中负了重伤。在与死神的搏斗中,他那惊人的毅力使医生们都大为惊讶。伤愈后,他已不能重返前线,便参加了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修建铁路。在困难面前,有人倒下了,有人逃跑了,但他依然工作着、战斗着。在艰苦的环境中把自己锻炼得无比坚强。

在保尔不断成长的同时,他的女友冬妮亚在思想上与他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最后他们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然而,在保尔的人生道路上,他还将面临更大的考验:他得了伤寒。虽然他以顽强的精神再次战胜了死亡,但他的健康每况愈下,先是肢体瘫痪、行动不便,接着是双目失明,无法工作的痛苦折磨着他,他一度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然而,他还是勇敢地活下来了。于是他开始回忆自己的成长的历程,每天阅读18个小时,在妻子的帮助下,拿起笔开始了文学创作,希望以此来激励新一代的年轻人。几年以后,凝结着他的心血的长篇小说《暴风雨中的儿女》却在邮寄的过程中丢失了,保尔没有气馁,又重新写作,作品获得了成功。

作品中保尔在哥哥、铁路工人阿尔青的启发教育和共产党员水手朱赫莱的影响下,逐渐走上革命道路,从一个厨娘的儿子成长为共青团员和红军战士。他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具有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无论是在保卫苏维

2 / 5 埃政权的艰苦岁月里,还是在和平建设的火热年代里,他时时处处都表现出忘我的献身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正是这种品质使他最终战胜了双目失明、半身不遂等种种痛苦和灾难,使他在病中依然坚持为自己的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他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因卧床病榻的艰苦条件下,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克服书写的困难,借助于一块镂空的格板一字一句地模写,后来手连笔也拿不动了,便自己口授,由亲友帮助笔录。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名著。

小说哪一些章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五、经典情节

1.生命的意义:保尔战胜伤寒,即将回基辅,临别故乡,来到烈士墓前,悼念战友,思绪万千想到人生命的意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共产主义事业。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是保尔一生恪守的人生原则,同时也是全书的中心。这段话成为几十年来代表革命青年精神追求的一种誓言。

经典背诵文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2.筑路:保尔积极参加修筑轻便铁路,他和战友们统一认识,克服了饥寒的痛苦,克服了物质的匮乏,展开肃反 ,展示了筑路者与困难作斗争的顽强精神,表现了保尔和战友们为保卫年轻的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显现出的英雄本色。

3. 保尔身上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大家互相交流。

六、书名含义:

“钢铁”指信念、意志和毅力。“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这“烈火和骤冷”指特殊的、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在小说中具体体现为残酷的战争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劳动条件以及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 。

七、主题思想:

这部小说描写了前苏联从十月革命到经济建设十多年间的各种激烈矛盾和残酷斗争,塑造了以保尔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现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

3 / 5

八、人物评价

说出作品的主要人物的名字: 保尔、朱赫来、谢廖沙、瓦莉娅

1.评价保尔: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人格操守应成为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给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才有意义?

保尔身上所体现出的对人生的追求、执着的拼搏奉献精神以及对人生的坚定信念,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保尔身上凝聚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九、文段精读

1.一起阅读《筑路》和《生命的意义》,了解革命者和保尔的精神境界。 2.诵读保尔对生命的意义理解的一段话,弄清这段名言形成的背景。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 ※人活着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他的整个生命奉献给全人类。 ※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生命中可能会刮风下雨,但我们可以在心中拥有自己的一缕阳光。 ※天并不都是蓝的,云也并不都是白的,但生命的花朵却永远都是鲜艳的。

十、作品价值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创作具有高度的思想性、战斗性,洋溢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和激情。

作品塑造的主人公保尔,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格调。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英雄,他身上表现了这样的人格特征: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这些完美的精神操守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向善向美的原动力。 十

一、中考链接

1.小说以保尔的成长经历来组织情节,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勾勒小说的情节线索。

少年保尔的生活与反抗——战士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设者保尔的忘

4 / 5 我工作——与疾病顽强斗争。

2.小说标题中“钢铁”有什么含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比喻革命战士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这“烈火和骤冷”指特殊的、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在小说中具体体现为艰苦的战争环境,异常恶劣的劳动条件及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 十

二、课堂迁移

你周围有像保尔那样经受种种考验,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地生活、学习、工作的人吗,和同学讲讲其主要事迹。 十

三、作业布置 1.完成作业纸 2.写一篇读后感

5 / 5

推荐第3篇:创新作文教学设计

创新作文教学设计:

1+1=……

设计理论:

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的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 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强化创新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我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创新思维的这三个特点来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同时,作文教学强调培养孩子的独特个性,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我手写我口”,充分展示“童言无忌、畅所欲言”;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做到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教学体系,将社会知识引入课堂,引起思维碰撞的火花。

教材分析:

“1+1=……”,是自我设计的教材,根据四年级单元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学习如何描写场景作文的要求,我在想要让学生学习描写场景,首先应该让学生亲临其境,积极参与,只有在参与与体会中,他们才会对这些生动的场景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会心有所触,笔有所动。同时,通过这样一个貌似简单的算术题,我想打开孩子们的灵感之门,让他们对生活充满更多的新鲜感,对追求问题的答案在标准之外还有自己个性化的思索,使生活在孩子眼中除了严肃性也多了几分感性;我更想通过孩子们替老师解决问题这样的设疑鼓励他们认可自己,挑战“权威”,知道有勇气的孩子,有行动的孩子一定会有收获。

学情分析:

根据课标的要求,四年级的孩子写作仍然处于写段为主,构段成篇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写作要求没有那么严格的字数规定,更侧重于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写,敢于写,把习作看作一件自然的事情,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做的事,大胆发表自己的感触。从孩子年龄特点看,他们这个时候也是开始很有想法的时候,这样的设计正能让他们随心所欲、自由表达,所以,他们能充分展示“童言无忌、畅所欲言”。

教学目标:

1、有效利用1+1多变的结果,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教学体系,将社会知识引入课堂,引起思维碰撞的火花。

2、营造活动氛围,让学生学习多角度选材立意,学习选用个性化的构思来表达内容。

3、学习描写场景作文的方法,培养细致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教学的生成性,让学生喜欢作文,达到快乐作文的目的。

教学重点:

营造活动氛围,让学生学习多角度选材立意,学习选用个性化的构思来表达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细致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利用1+1多变的结果,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教学体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象机杯子一瓶饮料若干奖品

教学流程:(习作指导)

一、营造氛围,诱发学习热情。

1、(教师拿着饮料和杯子走上讲台,)师生问好。(学生观察)

2、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做个游戏,做完游戏后,还要描写下来,希望你们能认真上课,仔细观察老师和同学的表情、动作,快乐作文。

3、谭老师是教语文的,可是我遇到了一道数学难题,想了好久,都不知道怎么办?谁能帮帮我吗?

在帮我之前先告诉我,听到老师遇到了难题,你有什么想法?

4、你们有信心帮老师解决这道难题吗?

5、好,谢谢你们。你们推选一个代表上台,毛遂自荐也行,由他来宣布这道题目好吗?(选一人上台)

提出要求:老师要和他说悄悄话了,注意观察我和×××的动作、表情。 告诉老师,全班同学都推荐你来解决问题,你是什么心情?(紧张、高兴、复杂……)有把握吗?老师悄悄说出题目:(1+1=……)

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大胆的猜一猜题目难不难?

老师就请××来说出题目好吗?由学生宣布。

全班哄堂大笑。一起回答。

告诉老师:你们想到了吗?现在是什么心情?

7、(出示课件)1+1=?

8、那谁能告诉我,一杯水加一杯水等于几杯水呢?

要求回答的同学演示。

9、小结: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就把这杯饮料奖给你喝吧!

学生会有多种表现:(1)谢谢并喝掉。(2)不好意思地喝。(3)不喝。

看到大家都望着你,你有什么想法?采访别的孩子,老师把饮料奖给他喝了,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很羡慕,我后悔自己没有大胆争取机会。

生:我看到他喝我会流口水的,一定很好喝。……

小结:是啊,善于思考,有勇气、有行动的孩子,一定会收获到甜蜜和幸福,对吗?老师希望你们都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被表面的困难吓倒!

二、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

1、(出示)小组讨论,1+1=……

可以采取画一画;演一演;说一说的方式,或者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表达。

2、汇报讨论结果。

3、得到启示。

当你们听到1+1等于几有这么多答案时,能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想法或者得到了什么启示吗?

小结:你们都很棒,有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老师为你们骄傲。

三、作文大闯关。

1、出示“我的作文我做主”。还记得老师说的希望你们能认真上课,仔细观察老师和同学的表情、动作,快乐作文的要求吗?

2、小电影回放。

a) 你们愿意把这堂课用笔记下来吗?打算给这篇文章取个什么名字? 老师点评学生发言。刚才 ,我们的课堂上发生那么多有趣的事,可以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事吗,看谁是最细心观察的孩子?

b) 是的,我们参与了,感受了,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c) 总结发言。

同学们,你们今天精彩的表现给老师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老师想送给你们一件礼物。

出示老师的话: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1+1等于几也并不只有

唯一的答案,生活在于发现,在于探索,智慧属于那些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孩子。

(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通过作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互动中修改作文,分享经验,进一步拓展思路,习得修改方法,写得更具体更通顺,从而培养学生勇于交流,乐于欣赏,善于发现,精于提问,勤于修改的良好习作态度和敢想象,说真话,吐真情的习作习惯。

一、总体指导。

我们上次有过愉快的合作,你们精彩的发言,丰富的想像力给老师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接着,我读到了你们的大作,你们的作文谭老师想用一个词概括,“感动!”

知道我为什么感动吗?(问)

是的,你们的真诚、快乐、智慧都让我感动。

拿到你们的作文,我就想给每个孩子都写上评语,可是我犹豫了,知

道为什么吗?

是的,我不想代替你们去思考,但是我还是划了好多波浪,我喜欢你们每个人的文章,我希望还是我们一起行动,让你们自己学习去评价思考好吗?出示:“我的作文我做主”。今天谭老师送给大家另外一句“我的作文我评价”。

你们的作文我都发到了同学们的手上,我们先来自我评价一下吧!

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下评价标准。

出示:评价标准

1、能写出自己的心里的真实想法。

2、能写出课堂上发生的真实情况。

3、语句通顺,用词恰当,标点使用正确。

4、有新颖的标题、句子和感受。……

谁来评价一下,觉得自己写得怎么样?也可以推荐别人的作文。

发言的同学读作文。

二、评价交流。

相机评价。(师生评价结合展开)结合评价标准谈。

别的同学相机发言。(类似描写,类似句子)

还有想和大家一起评价交流作文的同学吗?

交流题目、一句话也可以。被老师划了波浪线的孩子可以读读自己的精彩句子吗?

把我们这么多的精彩加在一起,我们的智慧一定会闪闪发光。

和你愿意交流的同学,身边的小老师一起讨论讨论。

三、随机修改。

大家现在能谈谈知道怎么修改自己的文章了吗?有人曾请教叶圣陶先生“怎样修改作文?”,叶老说:“再念、再念、再念。”希望每一个同学们记住这一句话“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四、评价总结。

曹雪芹写《红楼梦》改了10年才成为世界名著。贾岛《推敲》的故事,王安石《千锤百炼为一绿》都成为美谈。我们仔细推敲,认真修改,一定可以写出好文章。期待你们给老师更多惊喜。

推荐第4篇:文化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创新意义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能够举例说明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

教学重、难点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

教学手段、方法

多媒体课件、情景讨论法、课堂探究法、分析讲授法

教材分析

文化传承的过程就是文化发展的过程,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则在于创新。文化传播与文化继续,无不内在地包含着文化创新的要求。本框主要阐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造的主体和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在逻辑上,是对第

三、四课的文化的传播、继承内容的拓展和深化;同时也为下为第三单元打好了基础,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源源流长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更好地高擎中华文化的火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达到发展中华文化的目的,因此本节课在全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结合实际、导入新课

《爸爸去哪儿》开启了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时代,各种真人秀节目开始出现、占据荧屏。以明星老少搭配穷游欧洲为特色的《花儿与少年》,延续亲子热、大秀明星父子私生活的《爸爸回来了》,还有去年开播的《奔跑吧,兄弟》,一经播出,收视率节节走高,带领着全国观众进入火热奔跑季。这种没有脚本、彩排,采用纪实手法的录制方式,让人们耳目一新。然而遗憾的是,很多节目如一阵热风,刮过之后很快就冷却,寿命不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跟风严重、缺乏创新,这是电视剧市场多年不治的顽疾,也是国内综艺节目的通病,急功近利的电视荧屏跟风并不能如愿换来长久的高收视率。

所以,文化要有生命力、要长久,必须创新,那么文化创新源自何处,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教学环节二:基础梳理,新知自学

【自主学习】请大家自主看书,完成学案基础梳理部分,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4、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什么?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哲学上讲的发展和实践指的是?

【学生回答】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活动。

【教师归纳】非常好,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创新,那么,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一、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板书)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板书) 【教师总结】一些影视节目迅速刮起一阵热风之后却销声匿迹,被观众遗忘,就在于一味模仿抄袭,节目本身缺乏创新,节目要想长久地保持高收视率必须创新。所以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板书) 教学环节三:结合材料,重点探索

【展示资料】

材料一:莫言作品走向全世界的原因之一: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给莫言作品的评语是: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在作品中融入了年轻时代的个人经历。(小学5年学历、农民、临时工、当兵等)。莫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 。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 ,它们影响甚至决定了我作品的艺术风格。 材料二:莫言不同时期作品简介: 《檀香刑》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

《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 《红高粱家族》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

《丰乳肥臀》讲述母亲,含辛茹苦、艰难的抚育着一个又一个儿女 《蛙》以计划生育政策为题材 【学生思考】

1、两段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材料二表明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又有什么关系? 【提问、回答】略

【归纳总结】(1)莫言进行文化创作,离不开他的个人经历,离不开家乡的各种文化素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做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二、文化创新的源泉(板书)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这些作品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状况,分析了不同的社会问题。正是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为莫言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推动了文学创新之路。 动力(板书补充)

【继续探究】文学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完当代文学,我们再来回顾感受一下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之美。首先请同学来朗诵一下这两首诗词:

山居秋暝 唐代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诗词俊秀,真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教师提问】请哪位同学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谈一谈当时文化繁荣创新的原因?

【归纳总结】隋唐以来,我国封建社会制度不断完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也不断改善和提高,这都为隋唐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依然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所在。

【过渡】社会实践决定着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又有什么作用呢?

三、文化创新的作用(板书)

教学环节四:合作讨论,突破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事业迅猛发展

【展示数据】1978年经济数据 2014年经济数据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伟大的理论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什么?

2、这些部分是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

3、总结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得出结论: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得出结论】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板书)

辩证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和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启发再探】当前欧美文化抢滩登陆、日韩文化强势来袭,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受到空前的挤压,每个有文化自觉的人都应当认真思考,我们的民族文化怎样才能突出重围呢?也许我们能从下列材料中获得启发:

【展示图片资料】我国中药萃取技术获重大突破、女子十二乐坊日本演唱会、听“宝”字辈儿艺术家聊相声、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向市民开放参观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50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中医药技术的突破、女子十二乐坊的走红、传统相声的形式创新、电子版的《清明上河图》这对于民族文化的繁荣有何启示? 提问、回答

【总结】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板书)

教学环节五:提炼升华,实现意图

【承上启下】文化创新意义深远,当今时代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现代传媒体系的建设,积极发挥现代传媒的强大传播、沟通功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并采用更多的创作形式和手段;不断完善文化市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

这表明我们要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那么文化创新,是文化工作者的事情?还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谈到自己所获得的成就时,莫言表示要感谢自己成长的这片土地给了他创作的源泉。对于今后自己的创作方向,莫言称将继续脚踏实地,站在人的角度写作。 【思考】文化创造的主体是?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要遵循什么要求?

四、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板书)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应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的文化需求、虚心想人民学习,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又能反过来指引和推动社会实践,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因此,在文化创新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发挥作用,尤其是当代文化工作者,更要向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学习,实现文化创新。

作业

有人非常羡慕电影明星,认为只要有机会自己也能成为电影明星。殊不知要想成为电影明星是很不容易的。很多演员为了演好角色,必须要亲自到基层体验生活,找到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人民大众喜欢的作品。 (1)演员为何到基层体验生活?

(2)你认为怎样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板书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二)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三)文化创新的作用

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四)、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1、文化创造的主体

2、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洛阳市高中优质课比赛

参赛课题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参赛选手 28号

推荐第5篇:创新作文教学设计

第一讲 文体常识

教学目标:了解记叙文的特点。 教学设计:双课型,四环节。(通用)

第一课时,理论课——范文引路:“读一读,议一议”。 第二课时,实践课——学以致用:“练一练,评一评”。 教学时间:两课时

配套教材:《创新作文66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理论课 导入:

低头拉车的是马,抬头看路的是人。路在何方?让我们在艺术女神的引领下,去探索作文的捷径吧! ★什么是记叙文? 【读一读】范文 精卫填海

很久很久以前,炎帝的女儿女娃,不幸被波涛汹涌的东海夺去了生命。女娃魂化成精卫鸟,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块,投入东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决心填平东海。 【议一议】

通过阅读,大家对记叙文有了初步认识。请你告诉我,什么是记叙文。 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把文章分为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记叙文主要是指记人、叙事、写景、抒情一类的文章。 记叙文的四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单纯运用记叙的方式,可以把事件说清楚;加上描写,更加生动;加上抒情,更加感人;加上议论,催人猛醒。 ★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是什么? 【读一读】范文 龟兔赛跑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动物王国的田径比赛正紧张激烈地进行着,接下来是乌龟和兔子的赛跑。号称“飞毛腿”的兔子根本不把对手放在眼里。

比赛开始了,兔子撒腿就跑,不一会,就把乌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兔子一边向前跑着,一边回头张望,眼见乌龟还在慢腾腾地爬着,兔子心想:“冠军非我莫属,先休息一会儿再说。”于是在路边的一棵树下倒头睡着了。等他醒来时,发现乌龟已经到了目的地。

龟兔赛跑的启示

乌龟和兔子赛跑,号称“飞毛腿”的兔子最终败倒在乌龟的脚下,究其原因,都是骄傲惹的祸。

常言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导致轻敌,轻敌引发懈怠,懈怠致使落后。反之,谦虚引起重视,重视激发拼搏,拼搏创造奇迹。聪明的朋友,可不能重蹈兔子的覆辙啊!

【议一议】记叙文讲故事,议论文讲道理。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是,画龙点睛的议论也可以升华主题;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但是,恰如其分的记叙和抒情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什么叫散文?

【读一读】范文《背影》(见《创新作文66问》P6) 【议一议】

根据文学作品形式的不同特点,把文学作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浓郁的抒情色彩是散文的特征。散文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文性散文。由此可见:记叙文是散文的一种。 第二课时 实践课

【练一练】大家来开故事会 口头表达:每人讲一个故事。 书面表达:把你讲的故事整理成文。

【评一评】专项评分标准:符合文体要求,——满分。

作文擂台赛:从小组中选出一名优秀选手,再从优秀选手中评出擂主,然后开展守擂攻擂比赛。

【学习心得】画知识树 例如:

记叙文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推荐第6篇:教学创新能力设计

职业学校教学创新设计方法的探究

王育玲1林涛2

(1,2.新疆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湖北随州技师学院)

摘要:本文介绍了职业学校的教学创新内涵,以实际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成果、教学理念的创新,引导教师寻找教学创新的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对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学创新;内涵及种类;能力;实例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试验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职业学校教师须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前瞻性战略。然而,许多职业学校的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没有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也没有研究开发适合学校特点的实验实训设备,缺乏创新精神。没有创新教学就不能适应目前教学模式发展。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和有关资料,谈谈教学创新的设计方法。

一、教学创新的内涵及种类

1、教学创新的内涵

国学者史密斯认为,善于吸收最好教育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有独到见解,能够变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才称之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教学创新的能力首先是创新教学内容的能力,即在符合各科教学大纲要求前提下,增加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即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如高效、高速地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等;再次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能力,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善于探索求知的兴趣,调动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它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教学的能力,才能为学生营造创新能力的有利环境。

中职教师创新能力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源动力,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善于利用创造性思维观察思考问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见解,能进行跨学科的沟通建构更宽厚、更前沿的知识结构,主动对自己说教学科与相关学科进行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深化、丰富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富有创造精神的性格特征,对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2、教学创新的种类

教学创新的种类很多,在这里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指教学方法创新,如行为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块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二是指教学成果的创新,如一体化教学模式、先进教具制作、课件演示系统、宇龙仿真系统等。

2010年,湖北随州技师学院开发的“手动曲柄压力机”(此教学设备获湖北省人禅 社厅教学设备成果创新三等奖)应用模具专业教学中,在模具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具试生产等模块教学中。因原设备价格较高,数量少,且安全操作责任大,学生上机安装调试时间短,许多同学只能看一下,无法进行检验自己制作的模具性能,也看不到模具成型的产品。通过此模拟设备,加深了学员对冲压设备、模具结构及安装调试的了解,方便教师指导,也便于学生上机实训;三是指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要研究所在班级学生特点,引入最新而且适用的教学理念,通过网络学习、教学成果展示、技能大赛、工学结合、企业实践等形式掌握理解职教专家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并将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敢于创新,促进职业学校教师观念的变化。如“双元制教学模式”、“教、学、做、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相应学科的技术发展,在课堂中提及新技术,新发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重视课堂导入艺术。人际交往中存在“首因效应”,强调第一印象在人们交往中的作用与意义。在教学中科学的运用这一理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职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人情境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诚恳、友好,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感受到课程有趣、有意义,从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多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以教学创新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理论和经验有机地结合,同时可以采用外出进修、自我教学、优质课评比、制作教具、一专多能实训或比赛等形式,也可以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教师要在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基础上,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才能实现创新。教师应从科学的系统的角度来驾驭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重点研究教材和设计课程的能力,把握课堂调控能力和对课后评价能力。

3、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要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如信息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课件制作等)。教师只有对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及相关科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的能力,才能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得信息,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或其它数字化载体构建一个全新的网络化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资源库、教学网页展示教学资源,建立课程在线网站,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个性化和开放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4、教师要有创新情感,强烈的情感可以变成追求人生价值的巨大动力。教师应当对新课程、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等不断地学习,认真钻研新科技、

新方法,直至掌握和运用,这才是创新情感的一种具体体现,才能爱岗敬业,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师要敢于提出种种“假设”与“冒险”,诱发创新。牛顿第二定律就是先有假设才有实验,才有成功。

三、教学创新的具体应用

教学创新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除有形的教学成果外,还包括无形的教学方法。下面结合职业学校几门有关课程浅谈教学创新方法。

1、在文史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心、熟悉的一些事例,如新闻片断、时事材料、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等,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材料、事例,构建知识、材料间的联系,同时,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2、《电工基础》:电学知识学完后,布置学生自制一个小型风力发电机,可用磁铁、线圈等制作发电机,也可用报废的发电机制作,这样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呈现大量的小制作作品,如水位报警器、光控继电电路、可调节的电动机线圈万能绕线器。在讲述电阻串并联计算时,首先让学生用万用表检测每个电阻的电阻值,然后按照串联、并联及混联的方式连接各电阻,由学生测量电阻值的大小,最后让学生对比按照公式计算的结果,加深学生对电阻连接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3、《机械制图》:在讲述图线时,可以画一幅线条粗细一样的人的头像,让学生评价,总结图线作用,养成自觉按照国家标准绘图习惯。在讲述组合体、截交线时,让学生用橡皮泥、白萝卜、纸板制作模型;在讲述螺丝连接时,用纸片分别做成被连接件、垫圈、螺栓、螺母。按照装配过程演示学生们看;在画三视图时,可设想将某些实线改为虚线,或将虚线改为实线,让学生讨论立体图的变化。讲完轴测图,可同时加上《AutoCAD》绘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善教学内容,增强动手能力。在讲述相贯线时,可用AUTOCAD、MASTERCAM 等软件绘图,实施动态旋转,加载管道立体图,让学生对相贯线、截交线加深理解,使其学以所用。

4、《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对Fe3C的性能很抽象,在上课时以碎玻璃(碎玻

璃与Fe3C的化学成分虽然不相同,但其部分性能有相同点)的特点为例讲解其性

能,然后把Fe3C的性能讲解清楚。在讲述强度和塑性概念时,教师安排几名学生

同时反复折弯直径相同铁丝、纲丝、铝丝、铜丝,个人记清重复的次数,看哪个先断裂,引入强度和塑性定义。

在讲到“退火、淬火”时,不是先讲概念,而是准备三把削笔小刀,让三位学生削铅笔,然后让三位学生将小刀在蜡烛上烧烤,直至小刀颜色发生改变,待冷却后再削铅笔,由学生评价其峰利情况。最后,再将小刀烧至暗红色,迅速放在水杯中冷却,再由学生削铅笔。实验完成后由学生评价削铅笔的感受,教师给出点评,归纳出退火、淬火的定义及用途,让学生掌握了教学重点,加深了学生对其要点的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专业实训教学创新》:在确定机械专业钳工实训课题时,增设一周学生创新设计或制作实训课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增强创新设计意识。学校通过开展技能比武活动,有些学生利用边角材料制作了“和平鸽”、带有可运动的履带的“坦克模型”。

总之,教学创新是为社会全面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借鉴作用,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涛.模块一体化在《电工EDA》课程教学中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2).

[2]创新成果教学设计[EB/OL]..

[3]教学中怎么创新[EB/OL] .

推荐第7篇:初中英语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创新教学设计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然而随着我国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此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略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以及知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生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为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要求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促进新课程下的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本人也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大家一起探讨设计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活动:

1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巧妙设计教学活动

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里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都有同等的机会展示自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实用英语,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并进行正确的指导;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的自我提高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探究等方式,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同时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个体,并尊重个人差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事实上,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然英语水平都存在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时,教师就要积极指导学生,教会他们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且有效学习方法,并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分类指导即因材施教。

2合理实用教材,灵活设计英语教学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等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比如:在某些教材中,教学活动的难度过高或者过低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教师认为某个活动太难,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扩展活动的步骤,增加几个准备性或者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教学活动;若活动太容易,教师可以对原有的活动进行延伸,比如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或者辩论、增加词汇训练、进行写作训练等等。总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开展,给予学生更多的语言运用和交流的机会,并充分认识到设计适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3导入竞赛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设计教师活动时,导入竞赛式的教学方法,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谓的竞赛式就是充分利用了学生好表现和展示自我的心理,构建一种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竞赛式教师机制,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从头记到位的满堂灌的局面。在课堂上,教师要设计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环境,让所有的学生的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把竞赛式教学方法体用于教学实践中,将其贯穿在教学的始终,能牢牢的把学生

吸引在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及喜欢竞争的心理,也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事实上在竞赛式教学活动中也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竞赛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设计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展现才能等等。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能调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将故事、演讲、表演、英语角、英语脱口秀等等。教师要善于诱导,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也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将英语学习渗透到具体的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是学习英语语言表达交流最好的途径。毕竟英语学科是一门语言学科,更注重的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踊跃的用英语“秀”出自己,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设计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来呈现,给学生创造以个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成为英语学习的主导者。 5合理使用电化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随着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逐步深入,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段,教师通过多媒体来设计课件使学生摆脱了传统英语教学的讲说式教学模式,并且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像、图形、活动画面等直观媒体信息,并能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活动画面,并伴有音乐、声响,摆脱了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模式。在用多媒体电教设备设计课堂教时,教师应针对教学难点,精心设计,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功能,通过对一些图像、声音的展示,使学生对教学难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进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动静结合,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综上所述,新课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摆脱沉闷枯燥、索然无味的单调课堂学习,融入到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活动中来。然而,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求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优化英语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保证

推荐第8篇:放风筝教学创新设计

PK《放风筝》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孤岛第一小学 陈相萍

期盼已久的《小古文100课》终于到手了,今天,我便带领学生们一同走进小古文世界。该怎样上,学生才会不觉得难,不觉得是个负担呢?思前想后,还是遵从朱老师的话——多读,少讲。带着一份忐忑,今天下午,开始了第一课的尝试。 原文: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

课堂片段一:猜猜PK ,乐趣多

“读了这篇古文,你觉得文中的‘汝’和‘吾’会指的谁呢?老师提示一下,在我们现在的说话和写话中可是最常用的称呼哟!下面,我们来个‘猜猜’PK,看谁先猜出来!”

“爸爸!”有孩子尝试猜了起来。我摇了摇头,“再猜!” 孙欣茹举起了手,不紧不慢地说:“我觉得‘汝’是你。” “我不同意,我认为‘汝’是指我。”立刻有人反驳。 “还有吗?”我继续问道。 “汝是指我们。”还有孩子嚷道。

我笑了,对孩子们说:“看看老师做的动作,你再来猜一猜。”我接着读起古文来,当读到“汝前行”时,我用手指了指学生,读到“吾后行”时,指着自己。孩子们恍然大悟,纷纷嚷道:“‘汝’是指你,‘吾’是指我。”“真聪明!”我竖起了大拇指。本课的难点就在猜一猜的游戏中解决了。看来,“猜猜PK”的游戏,不仅在现代文的学习中很管用,在古文的学习中也是很灵呀! 课堂片段二:角色PK,乐趣多

在朗读环节中,为了让孩子们对这篇仅有12个字的小古文兴趣不减,我一方面运用以往常用的男女接读、师生接读,同桌互读等方法,我还想到了不同角色的运用。于是,一场角色PK大战悄悄地拉开了帷幕。

“想一想,如果是小朋友在放风筝,该怎么读这篇文章呢?谁来试一试?”我问道。

“小朋友读应该快一些。”有几个孩子说。

接着,我找了3个孩子进行了首轮PK,又让孩子评一评,谁读得最好。

“张怡婷读得最好。我感觉她很快乐。”有孩子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那如果是陈老师来放风筝,应该怎么读呢?”我看着学生。 有人举起拉手,说:“我觉得应该慢一些,因为老师是个大人。” “好的,那我就慢一些读。”说完之后,我用稍慢的速度将文章读了一遍。 话音刚落,有的孩子举起手来:“我觉得陈老师读的和平时不一样,平常陈老师说话速度快,很干脆,所以我觉得陈老师读这篇小古文时,应该快一些,像说快板一样。”

“是吗?那我就按平时说话的语速来一遍,大家听一听怎么样?”

接着,我便右手轻叩讲桌,打着节奏,犹如说快板一样干脆利落地又读了一遍。“这遍感觉像陈老师在说话吗?”

“像!”孩子们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刚读完,孩子们便给予我热烈的掌声。“谢谢大家的鼓励。如果一位老奶奶带着孙女来放风筝,该怎样读呢?谁来试一试?”顿时,许多双手举了起来。“张奶奶,你来读一读。”我指着张欣冉说。 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大笑起来,小心眼里肯定在说:“陈老师叫张欣冉张奶奶,多有趣呀!”这位“张奶奶”确实不错,慢悠悠地将课文读了出来。接着,“范奶奶”、“陈奶奶”也毫不示弱,都将自己的感受读了出来。“奶奶”都读了,“爷爷”哪能甘心寂寞?班里的男孩子都急得站了起来。几位爷爷争相展示了自己的朗读水平。

人物的性格与人物的说话语速是息息相关的。在几位“爷爷”争相亮相后,我又问道:“听了几位爷爷的朗读,你们觉得哪位爷爷是个急性子?哪位爷爷是个慢性子?” 略加思考之后,有的孩子指出了急脾气的“郭爷爷”,慢性子的“杨爷爷”。别说,这些小家伙的眼睛还雪亮的,我们这位“郭爷爷”什么时候都是风风火火,而“杨爷爷”恰恰相反,什么事情都不急不慢,连读课文都是如此呀!真的是:本性难移! 孩子们打着属于自己的节奏,摇头晃脑,读得饶有兴趣,那童声真如天籁!别说,这场PK赛还真够激烈的。

小古文的教学,在孩子们的笑声、读书声中结束了。瞧着他们闪着快乐的眼睛,我知道,这节课,成功了!

推荐第9篇:创新作文教学设计

《我的理想》

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

2.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培养写习作提纲的习惯,练习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写习作提纲的习惯,练习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2.收集关于名人的理想故事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1.讲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2.周恩来的理想是什么?是啊,正是这样的理想激励着少年周恩来,并通过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畅谈自己的理想。(板书:我的理想)

二、诉说理想,放飞梦想

1.同学们,有人说:理想是人生航行的灯塔,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你能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吗?

2.一个人的理想,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也许是缘于一个感人的故事;也许是受一个人的影响;也许是因为看了一本书;或许是因为一则新闻;甚至是一句话受到了启发„„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的呢?

(在学生说时指导说具体,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尤其是心理活动描写,心理的变化来说。)

3.汇报自己的理想。

三、实现理想,努力登攀。

1、一个理想,就是一段故事,也就有了一份幸福的期待!有人说:理想是用来追的,不是用来想的。为了实现理想,很多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终于成功!请看屏幕图片音像资料:(出示运动员奋斗成功的案例。)说说名人追求理想而付出艰辛努力的故事。如:张海迪、诺贝尔、海伦·凯勒等。 师:记得作家巴金曾说过: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终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课件出示)

2、学生谈为了实现理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说出,同桌进行交 1.你们的理想真好,美而且远大,老师收集了几句名言,和大家共同分享。知道老师收集的这些名言.要告诉你们什么吗? (出示幻灯,引导学生发言。)

2.对了,你的理想是多么的美丽。可是现实生活又是多么的多变,你想到在你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呢?小组交流

3.教师总结:实现理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知识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多,要做的要学的也多。怎么战胜他?不断充实,虚心学习

社会环境变化,陌生的环境,社会的吸引力,网吧,游戏,金钱等诱惑。怎么战胜他?面对诱惑,学会自励 。

所以说,你的美好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你的态度,需要很多人的帮助更要靠自己的努力。

四.快乐作文,拟定提纲

1.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把这些内容整理好写下来就是一篇作文。那么这次的作文有哪些要求呢?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习作要求。(课件出示习作要求)谁来读一读?(生朗读)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注意运用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以丰富习作内容。”

2、下面我们先来看一则电视作文,看之前有三个问题,看完之后看你能否回答这三个问题。

3.看完后交流。

4如果要把自己的理想说清楚、具体,你觉得应该介绍那几个方面的内容?那么你的作文怎么谋划呢?

(列出作文提纲。)

(课件出示几个简单的提纲例子)

五、总结

同学们,你们有着美好的理想,老师真为你高兴。不过,在实现理想的路上有许多的困难,不能光有心动没有行动。如果克服困难,勇攀高峰;制定计划,坚持不懈„„你定能展翅在你理想的蓝天上。现在就请你把今天演讲的内容整理成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注意写清楚三方面内容:

(1)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2)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 (3)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六、作业:习作《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

——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3、在互动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4、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梦想起航

同学们今天真精神!老师想请你们听首歌,愿意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听完后,可要告诉我你听明白了什么哟!(课件播放《种太阳》。)

听懂了歌曲的意思吗?(指名回答。)

“种太阳”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愿望啊。(板书:愿望)

小姑娘有美好的愿望,“丑小鸭”也有美丽的梦想,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播放:《丑小鸭》)

丑小鸭有个美丽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板书:梦想) 同学们,有人说:理想是人生航行的灯塔,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你能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吗?(板书:理想)

(让学生充分说,鼓励他们说清楚,肯定他们。老师分别简单的板书出来。)

二、诉说理想,放飞梦想

师:一个人的理想,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也许是缘于一个感人的故事;也许是受一个人的影响;也许是因为看了一本书;或许是因为一则新闻;甚至是一句话受到了启发„„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的呢?

(学生先小组互相说,再指名说。)

(在学生说时指导说具体,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尤其是心理活动描写,心理的变化来说。)

三、实现理想,努力登攀。

师:你们的理想真好,美而且远大,使我想到一首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知道老师的歌要告诉你们什么吗?(学生发言。)

师:对了,你的理想是多么的美丽。可是现实生活又是多么的多变,你想到在你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师:理想中的敌人有:最大的敌人——自己,最多变的敌人——知识和能力的变化。 看不见的敌人——社会环境

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成为最大的敌人:耐心、毅力、信心——怎么战胜他?

知识和能力的变化会是什么?知识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多,要做的要学的也多。怎么战胜他——关键是自己

社会环境变化是什么?陌生的环境,社会的吸引力,网吧,游戏,金钱等诱惑。怎么战胜他——还得靠自己。

所以说,一切取决于自己,一切靠自己。

认识范仲淹的名言,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理想的资料。

四、师口头作文。

五、快乐作文,拟定提纲

那么如果要把自己的理想说清楚、具体,你觉得应该介绍那几个方面的内容?那么你的作文怎么谋划呢?

(列出作文提纲。)

(课件出示几个简单的提纲例子)

小结:励志歌曲《真心英雄》歌声中,师:同学们,你们有着美好的理想,老师真为你高兴。不过,在实现理想的路上有许多的困难,不能光有心动没有行动,克服困难,勇攀高峰;制定计划,坚持不懈„„你定能展翅在你理想的蓝天上。

五、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每个理想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这是本次习作必须挖掘的第二个内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举例及献身说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同时理想要合乎现实,不能大而空,也许是因为一个人而立,也许是因为一件事而立。或因一本书或一句话的影响等等。这样安排避免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或大话连篇,空洞无物。)

四、为理想而努力——怎样实现理想?

1、一个理想,就是一段故事,也就有了一份幸福的期待!有人说:理想是用来追的,不是用来想的。为了实现理想,很多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终于成功!请看屏幕图片音像资料:(出示运动员奋斗成功的案例。)说说名人追求理想而付出艰辛努力的故事。如:张海迪、诺贝尔、海伦·凯勒等。 师:记得作家巴金曾说过: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终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课件出示)

2、学生谈为了实现理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说出,同桌进行交流。

3、师:孩子们,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着关于理想的种种激情,那就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下你对你的理想以及理想背后的故事,当然,还有你准备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写的时候,重点要把理想背后的故事和你准备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写清楚,还可以试着运用首尾照应的写法安排自己文章的结构。

4、引导学生列出习作提纲:

开头:我的理想是什么?

中间部分:理想背后的故事——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原因)

我准备怎样实现我的理想?(途径) 结尾:期待着理想实现后的心情、感受。(首尾呼应)

当然,你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安排文章结构,比如直接从故事入手,然后再揭示你的理想,你甚至还可以给习作重新拟一个题目,不管怎样写,记住,把你理想背后的故事真实具体(板书)的写下来,就是最感人的习作。相信你的笔下,一定会涌出一篇篇激荡人心的理想之歌。

(设计意图:用名人成功的案例和故事来提升学生对理想的理解,也体现从感性入手再上升到理性的过程。使学生明白任何人的成功都是要付出努力的。列提纲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尤其是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

五、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六、习作评改

1.自改自评

a 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

(1)老师修改了什么?

(2)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b 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c 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2.互评互改

a 交换作文

(1)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2)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b 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

3.全班交流

a 指名朗读作文。

b 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教师以下水文做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修改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同桌互评互改,便于交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获得成功感。)

七、誊写作文,汇编成册

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渴望。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

范文

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医生,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医生救人小到门诊,大到手术,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因此,他们总是那么专心致志,不敢有一丝疏忽大意,他们知道一个小错就能酿成大祸。每当知道医生又救治好一个垂危病人,我的心里即羡慕有佩服,不由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了我也要当医生

说来话长,我想当医生还有原因呢„,今年4.5月的时候,非典病魔肆掠北京城的时候,恐怖的气氛笼罩在北京上空,不断有疑似病历出现,弄得人心惶惶。就在这时,白衣战士们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奋战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抗非典前线有这么一家医院----小汤山医院,发生了这么一场感人的故事:一名医生,从隔离开始就战斗在第一线,大家让他休息,他总是说:“我已经上了一线这么长时间了,有了一定的经验,可以更好的履行我的职责,重新换人又加大了感染源,我在干一段时间吧?”这位好医生已数月未跟家里联系,他把对家的思念深深得埋在心底,更加忘我的工作。终于,他被传染上了非典,因为发现得太晚,已到了危重的关头,他的家庭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可这位医生在隔离区解手记者采访时,尽管眼里噙着泪水,无限留恋这美丽的世界,却坚定的说:“请把我的遗体交给医学组织用于解剖,尽早解决非典疫苗,让更多 的病人早日离开医院,早日回家团圆。”这位医生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打动了大家,我们为他的殉职而痛苦。他牺牲时才36岁,还那么年轻,生命对他来说是那么短,我不由心里轻轻地说:“好大夫,您走好!”坐在沙发上,我想起了医生我的帮助„

那是一个盛夏,太阳把大地都快焦了,我仍旧在大院里疯玩儿。玩儿捉迷藏时,大家把大院的角落都搜索了一遍,也没找到我。当他们重新搜索时,终于在草跺里发现了我,我已昏迷不醒了。妈妈听说后很快赶来,背起我便向医院跑去。到了医院,已快下班了,医生轻轻的把我接了过来放在床上。诊断了起来,又是打针又是喂药,还给我按摩。直到我醒来,又给我倒来糖开水,直到我感觉好一点,又让妈妈取了药,把我们送出医院,见天色已晚,又帮我们叫了出租车,目送我们远去。妈妈和我感激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只知一个劲的说:“谢谢!谢谢!”从此以后我常常对人讲医生对我的帮助。更坚定了当医生的决心。

我知道,当医生要有好的学问,好的品格。我现在只有好好学习,奠定好基础,长大了才能当上一个受人尊敬的好医生

推荐第10篇:文化创新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学情预测分析:

同学们已初步了解和学习了本课内容,但鉴于文化生活本身对于同学们易吸引却难把握的特点,究竟怎样做更为有效?我从直接思想观点的深度分析,再到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分析,再通过【典题导航】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思想政治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在继承中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2)结合《哲学生活》相关原理知识,提高分析文化发展创新的能力

(3)进一步深化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2)具有善于学习本民族传统文化及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

1.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文化创新的途径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及黑板粉笔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教学法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对文化的初步学习,我们得到了一个印象,那就是文化生活有点散,不太容易把握。是这样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通过第五课文化创新(复习课)的学习,以点带面来重新审视它。(1分钟)

二、形成知识体系

【课件】展示 “第一部分情景链接” (见课件)

【问题】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通过前面的学习,自己总结本课的知识体系,看看哪些同学总结得好。

注意:同学们在整理的过程中老师应关注,同学们整理完后,让整理程度不同的三位同学把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给于评价,好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重难点知识?

注意哪些重难知识点?

通过此环节同学们对本课的基础知识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下面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教师点拨:

第一,什么是文化创新?

第二,为什么要文化创新?

第三,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三、【典题例题】

客观题练习应注意:本环节应注意同学们做题的方法,力求科学,准确。每个同学先认真做,然后请个别同学发言说明结果及原因,其他同学给于补充,最后通过本环节联系让同学们总结做题的方法。

1.《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

(小组讨论,师生互动)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化创新意义的认识和把握,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所以国家重视文化创新并非取代传统文化,采用排除法,②排除,①③④正确,B项入选

2.回顾过去,浙江版的《西游记》、高希希版的《三国》、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张纪中版的《倚天屠龙记》先后被轮番“拍砖”(“拍砖”是网络用语,大意是反对、批判)。相反《亮剑》、《历史的天空》、《士兵突击》等原创作品却非常热播,有人认为,当人们忙于经典翻拍之时,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对我们民族的不负责任,与其频繁向经典作品“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让今天的原创成为明日的经典。这种观点认为 ( )

3、(2011·临沂模拟)丰都巨资打造“世界鬼城”,淮安要建南北分界标志,最近以来,各地纷纷投巨资打造文化“名城”,一夜间仿佛变得“越大就越有文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文化发展必须与人民的需求相结合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投入越多文化品味越高

C.文化创新要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D.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于形式的创新

【点拨】文化创新、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故选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排除B。选项C 不符合题干。文化创新关键在于促进内容的发展,排除D。

【过渡】接下我们一起来体验这部分知识在主观题中的呈现。

主观题应注意:先让同学们阅读事先准备好了的材料,总结材料的中心,并结合本节所复习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同学们分析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材料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

代内涵。

从同学们所列问题中选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作为题目的问题作答。后展示原来题目的问题。

【解题思路】 答好本题的关键点有两个:

一要熟练掌握知识点文化创新途径(即:一个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和应坚持的正确观点) ;二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即要联系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做到有理有据。同学们若忽视上述任何一点,都会造成失分。

【答案参考】

(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 容 ,祛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3)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四、【小结】

六、【作业】

思考:如何运用本课所学相关知识,即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理解第三第四

单元综合探究所提出的问题。

1.在当代中国,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在当代中国,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11篇:教学设计创新成果

教学设计创新成果

第七课 戊戌变法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七课戊戌变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重,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维新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2.3.运用“分组导学”的教学方法。

本课通过课前预习、小组交流、竞争抢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直观性。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学生编排历史小品,归纳总结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3.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 谭嗣同的慷慨捐躯,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令人敬仰。

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要求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本课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本课难点: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与掌握 课堂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加入我们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当时的资产阶级进行了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一课。 1.教师出示投影:康有为、梁启超像。提问:你知道这两位人物是谁?谁能介绍他们的情况? 生答

师:康、梁是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他们为推动变法进行了大量的活动。提问: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生答:(公车上书的内容) 2.公车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人还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活动?

生答:(1)创办《万国公报》(2)组织强学会(3)维新派团体形成 3.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唯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大臣进行了论战。有一个小组准备了历史剧,请大家欣赏。 学生表演短剧

旁白: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荣禄、翁同龢等五位大臣。

荣:(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得,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

康(反驳)世间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呢?祖宗之法是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才能富强。

李(拍桌子叫道):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恕。

荣:祖宗之法千真万确,只能遵循不能变更。

康: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的法里没有,是跟洋人打交道才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荣禄等一时无言可答,佛袖而去)

翁: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历史剧表演创设情境,比较形象,学生印象深刻,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老师认真观察学生表演,对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

4.下面我们看具体的变法措施,变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哪些内容?讨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变法结果怎么样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1) 内容:略

(2) 有利于资产阶级利益;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拥护; (3) 变法触动顽固派利益

(4) 结果: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谭嗣同等六人为变法献身;百日维新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享受探究的乐趣,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

5.出示谭嗣同的投影片,引导学生讨论第31页“动脑筋”题或处理课后“活动与探究”题(小组讨论,展开辩论) 6.戊戌变法的内容讲完了,请同学们回顾知识要点,三分钟快速记忆,出示测试题。 7.戊戌变法失败了,让我们从当时的现实出发,来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发言:①维新派力量小②顽固派势力强大③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8.教师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9.总结本课内容,看下面老师的歌谣小结:(学生齐读,记忆知识要点)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 《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 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存该改现状。

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

板书设计:

一、公车上书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 2.开始:1895年,康、梁等组织上书 3.报刊及团体

二、百日维新 1.2.3.4.时间1898.6--------1898.9 内容: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军事 “六君子”事件 意义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堂教学活动中,准备了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历史表演剧形象生动,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问题讨论,学生发言,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和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但我们是八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有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不断实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力求上好每一节课。

第12篇:创新作文教学设计

创新作文教学设计

大连第六十八中学 龚玉晶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想象与创新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写道:“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他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我把这次创新作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立意创新。本设计旨在通过实例,通过创新构思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几种创新构思的方法,在写作实践中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写出富有特色的文章。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掌握几种创新构思的方法,并能用生动、形象的语写出富有特色的文章。

过程和方法:

1、通过事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创新思维与定向思维的不同,并自主归纳出创新思维的几种方法。

2、能深入理解归纳出的规律与方法,并尝试用这些方法写一句话。

3、能熟练运用创新思维的方法写出富有特色的文章片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审美过程中,能将思维之美与景物之美统一起来,陶醉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也陶醉在自己优美的语言与新奇的创意中。同时通过本课学习,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析语段,归纳创新思维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创新思维写出富有特色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位聋哑人到五金商店买钉子,先是左手作持钉状,然后右手作锤打状,售货员便递过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作持钉状的左手,售货员终于明白他是要钉子。这时候又来一个盲人顾客„„大家请想像一下,盲人将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买好一把剪刀?(我话音刚落,立刻有很多学生打出手势,我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聪明的孩子叫起来:直接说出来!大家恍然大悟。) 请学生思考这个故事蕴涵的道理。

明确:我们通常会进入一个思维定势,而人一旦进入了这种思维死角,就毫无活力可言,以至在思考问题时还达不到通常的认识水平。

让同学们明确:只有有生动、新颖、与众不同的作文才能吸引人,但如何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立意和创新。

二、新授 出示材料

清代画家郑板桥,老年得子,却不溺爱。他病危时,要求尝一口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会做,郑板桥就命他请教厨师。儿子将馒头做好时,他已经咽气了。他只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

1、学生读材料,回答问题:如果让你根据这则材料来立意,你会如何立意?

①有的学生从材料中直接获得的信息:郑板桥教育儿子要独立,可以“独立”为主题来写。

②有的学生与实际联系,从反面入手,写许多独生子女的不独立,可以“溺爱”为题材来写。

③还有的学生从郑板桥教育儿子要靠自己,进行反向思维,联系生活中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还需要依靠他人,即合作重要性,可以“合作”为题材来写。

2、师生共同分析上述三种立意。

第一种立意,人人都会写,没有新意;第二种立意,虽然较有新意,但也难以出新;第三种立意,写出来会最有新意。但这种立意是怎样得来的呢?

3、学习创新构思的方法。

(注:创新构思可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进行,这节课主要是学习内容上创新构思的方法,即立意创新。)

(1)逆向式构思

明确: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某个问题的认识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例如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后,往往产生一种“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但不少成语警句往往是就某一点、某一角度而言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思维角度的不同,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名言警句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

逆向思维就是从某个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的观点,阐发新的见解。如上面郑板桥教育儿子的故事,第三种构思就是从反面入手,从对立面合作来谈的,就是运用逆向思维。 思维训练

从反面思考下列成语、警句的含义,并指出其合理性。先给他们举一个例子: 班门弄斧——弄斧到班门。人人不敢班门弄斧,怎能后来居上?

然后又出了一些题让他们分组来思考、讨论。

杞人忧天——忧患意识不可无,防患于未然。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有人拿这句话作为挡箭牌,固执己见,我行我素,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裹上糖衣人们更爱吃,忠言也不上定非要逆耳,推心置腹,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犹如春风化雨,更能让人心悦诚服。(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2)发散式构思

让学生明确逆向思维的训练对我们写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有个性特征的文章有一定的功效,但在求异的同时,不能只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忽视事物的多面性。我们遇事要善于从多角度、多方向进行思维,而不能一条路走到黑。这就是创新思维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思维。 练习:

“万绿丛中一点红”,运用发散思维想像多幅画面,然后用语言描述画面。(注:引导学生打开门扉,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抒写性灵,自由挥发,使学生心游万仭,神骛八极。同时,注意引导他们既要大胆发挥,又要合情合理;既要舒展个性,又要塑造个性,把个性发展引导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 ) A:在一片葱郁树林的映衬下,一轮红日冉冉升起。

B:在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有一个项戴红领巾的小姑娘。 C:一池芦苇丛中有一只红蜻蜓在点水。 D:苍松翠柏之间,有一只丹顶鹤在休憩„ 《美景》为话题,运用发散思维,写出至少三个你心中的美景。 A:夕阳西照,是一道神奇的自然美景;

B: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 C: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 D: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姿多彩的美景。 (学生的回答很精彩)

4、例文引路:出示两篇很有特色的中考满分文,让他们欣赏、点评、借鉴。

三、课堂练笔: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请你结合本课所学,结合你的生活实际,选择感受最深的方面,以“美景”为话题写一个片断。学生写出了不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富有真情实感、富有个性的文字。

四、课堂小结 (学生做总结)

通过以上几个练习让学生认识到在作文时,要综合运用各种构思方法,使立意新颖、深刻,才能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五、作业:进一步修改、扩展课堂写的小片断,以“美景”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整理在作文本上。

六、教学反思

这次创新作文课的尝试,有两点让我深有感触。

(一)、是教师的引导。

当学生思路狭窄,想像贫乏时,我们要给予他们及时的启发,教学设计上也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而当学生的想象驰骋到很远的地方时,我们还要引导他们收住缰绳,回到现实中来,“文章合为时而著”,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做发散思维练习时,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想像是很丰富,但他们心中的美景大同小异,大都还局限在自然景物上,我及时肯定了他们,允许他们大同小异,但更鼓励他们多样化,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感受时代气息和时代脉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显现和最强有力的发展,激起了许多精彩的思维浪花。例如一个学生这样写道:“非典已经过去,但那些非典的日子却让我们记忆犹新。当SARS席卷中国时,它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助。这时,她们站了出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建起了一道生命长城,指引我们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她们就是医护人员——我们人类永远的白衣天使!她们是彩虹,是霞光!她们折射出了生命的瑰丽和坚强!她们就是我们心中的美景!她们不也正是那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吗?”这无疑就是运用了发散思维的结果。

(二)、是教师的鼓励。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不能用一个标尺去衡量。有的学生个性发展迟缓,甚至有某些缺陷,如自卑、胆怯、孤僻等等。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大胆表现自我,积极塑造自我。对他们的作文,不要只是指出不足,还要肯定进步,这种鼓励不是安慰,而是由衷的尊重。只有尊重,才有发展。本节课我就尽可能多地抓住学生思维闪现出的每一朵浪花,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面向全体,关注差生,让全体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训练。

同时,作文创新技法多种多样,让学生明确:一篇文章,很难做到面面俱新,在某一方面出新也是可贵的。\"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郑板桥)标新立异的诗文如鲜艳美丽的春花,让人眼睛发亮,要鼓励学生在作文实践中大胆尝试。

第13篇:创新教学设计模式

“创新教学设计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阶段性试验报告

河北省宁晋县教研室

赵军强

?

2009年9月份,张利建副所长、小学语文教研员杜慧君和我经过主动申报、教育局审核审批,有幸承担了“创新教学设计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踏实研究至今,将近一年时间,现对前一阶段研究工作做以梳理总结。

一、立项申请着眼教学一线,契合宁晋教育振兴脉搏

2009年8月份,我县“省教育基础改革综合实验县”申报成功。我们课题组抓住这一机遇,申报了“创新教学设计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这一课题,并获批准。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抄教案、补教案、教案格式单

一、重教轻学、缺乏对课标的深入研究、缺乏学情的研究、教学方法单一等。我们力图通过研究解决此类问题,使教案真正高效地服务于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同期,我县教育局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振兴教育”的号召。此项研究紧贴课堂教学,研究的扎实开展定能更好地服务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提升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契合宁晋教育振兴的脉搏。

二、实验开展稳步推进

1.课题方案反复审定,对课题实验作出科学规划

申请批准后,本课题组积极查阅资料,了解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下乡调研,了解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方案(草稿)。考虑到此课题研究与教学一线密不可分,经课题组研究决定吸纳部分实验学校,经过反复认真筛选,敲定实验一小等11所学校作为实验点。召开课题会,交流审核课题总方案和实验学校方案,经过激烈讨论,三审三改,最后定稿,报省审核通过。以上工作,为研究开展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2.邀请省市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强化理论基础

为熟悉课题研究相关知识,诊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009年11月23日,省教科所副所长耿荣久,义教室主任缴志清、研究员杨永军,市教育局主任督学赵新芳、市教研室副主任潘新学、教研员孔令凯等省市教育专家对宁晋县的教科研项目进行项目论证,并对课题研究提出宝贵的指导性建议。12月9日邀请邢台市教研室党组书记、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主任杨平和教研员朱海来宁指导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并座谈,就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解答。7月25日,邀请河北师大教授张爱华就课题开展作专题讲座。

3.统一思想,厘清分工,实现重点突破,成果共享

此课题研究涉及研究问题较多,且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实验学校在起初研究过程中,愿意面面俱到,致使研究重复、宽泛,资源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召集实验学校课题主要负责人,于2010年4月2日在教科所4楼会议室召开课题开题仪式暨阶段性研究汇报,在会上我作了“思想重视?理清思路?周密计划?步步落实”的发言,与会人员进过激烈讨论,认识到了研究工作中的不足。会后,实验学校立足自我优势,申报了研究重点,经课题组整体协调,各实验学校明确了分工,实现了重点突破、成果共享的研究思路。如实验一小重点研究教学设计模板的创新、大杨庄中学重点研究协作备课模式、大杨庄学区、宁中附中重点研究学案教学模式、四芝兰学区重点研究学情分析等。

4.举办各种活动、培训,促使教师创新教学设计模式

围绕课题研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活动、培训。09年10~12月份,分学科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新课标培训、教材培训;10月份组织全县初中语文教师开展了“讲读课创新设计”大赛;17~18日、24~25日组织小学语文教师41名,赴邢台市参加全国著名中青年教师精品课观摩暨“大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2010年4月份组织了中小学优质课评比活动;23~25日,组织课题有关人员赴石家庄参加“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培训;5月份邀请邯郸实验小学教师到华英双语学校作课,实验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并交流。

区域、学校针对课题研究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大杨庄中学协作备课共计108次;纪昌庄学区开展新课标研读活动,召开 “研读新课标有效途径”教研会,收集整理新课标学习心得22份;司马中学举行课例观摩活动,“同一节课”活动;中曹中学举办优质课观摩活动,“课堂教学设计竞赛”,尝试性地开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改革;实验二小集中学习6次,听研讨课24节,评选教学设计4次;„„

5.加强督查指导力度,保证课题顺利按计划开展

本课题实验学校较多,各学校教学工作和日常事务繁琐。为保证课题顺利按计划开展,必须加大监控力度及指导力度,自开展研究以来,我们课题组在督导方面作了以下努力:

一、要求实验学校每月月底前上交本月课题进展总结及下月课题研究计划,对开展好的学校表彰,差的通报批评;

二、深入实验学校督查指导课题研究,检查课题原始资料,参与课题研讨会、汇报会,进入教室听课,一年时间内普查2次,抽查10余次。

三、课题进展情况及阶段性成果

1.教案编写创新研究

我县实验一小一直致力于教案编写创新,2002年率先在全县使用活页教学设计纸,设计并使用创新练习活页纸,试行集体备课模式。现承担“教案编写创新实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这一课题实验。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等形式,在项目组指导下,对原有教案作了以下创新:(1)教案编写由单一的课时编写,变为单元主题编写和教学课时编写相结合的方法,主题引领,形成教学的主题氛围,教学设计主次分明;(2)单元主题教案编写,增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对接三栏,增加板书设计板块,加大教师课后反思力度;(3)形式上,学生行为在前,与教师行为占据同等版面,引领教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教案变为教学预案;(4)板块顺序上,由教为中心,变为学为重点,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排列。

为使教师试用新型教案,实验学校作了以下前期准备:(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每周组织教师围绕课题学习一到二篇理论文章,并撰写心得体会;(2)狠抓专题培训,转变教师观念,为期两周利用周

三、周四两个教研日,对全体语文、数学教师进行技术辅导,从“设计纸”板块的构成,理念支撑到预设的效果和新添板块的意义进行学习指导。

进入实施阶段后,具体做法:(1)部分尝试试用→教研组研讨→集体研讨、修正→再试用→全部使用;(2)集体教研,①集体研讨“课时设计纸”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②集体备课,单元主题教学的研讨;(3)对“单元主题”训练课进行主题研讨;(4)要求教师做好点滴记录,①记录案例镜头、自我反思、友情评点,②记录课题实验档案。

2.协作备课探究

此研究方向重点依托的实验学校是大杨庄中学。大杨庄中学教师业务水平较高,教研氛围浓厚。他们探究的协作备课模式是“全程参与的五环节协作备课模式”, 即:有关教师全程参与的“共同备课—课堂教学—师生反馈—总结反思—完善提高”五个环节的协作备课模式。具体阐述如下,①共同备课:按备课组计划,组长提前一周通知所有成员备课内容,备课时间、备课地点、依课标要求每人进行备课(除主备人书写备课稿外其他成员可以打腹稿),做好“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法、备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主备人逐条陈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及依据,小组成员对逐条内容提出意见或建议,经过集体讨论修改完善后定稿。②课堂教学:主备人依据定稿的教学设计授课,同组的其他教师听课,同时做好课堂观察记录。③师生反馈:授课结束后,主备人和听课的同组教师的书写授课或听课反思,对听课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充分获取反馈信息。④总结反思: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教师活动过程的反思,本组成员集体进行分析梳理,归纳总结,对以后的协作备课提出建设性意见。主备人负责对反馈反思认真如实记录。⑤完善提高:针对前一环节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主备人再次对授课稿进行修改,通过删减或补充,使教学设计得到再次完善和提高。本组其他教师可以在以后的授课中循环利用(或稍加修改后利用)共同备课的成果,以减少不必要的、机械的、重复的劳动,增加教师有价值的、创造性的、劳动的时间。

课题开展以来,大杨庄中学扎实地作了以下主要工作:(1)给每位研究人员配置了一本相关的课程标准、一套相关的课程教材;(2)设计了新的教学设计分页式样并进行了印制发放,增加了课标要求、过程中环节的设计意图、各栏目的修改补充等内容;(3)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4)各小组制定了每月的课题研究活动表,明确了备课内容、主备人、具体要求等;(5)整理协作备课案例108例。

3.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

此项研究包括课标、教材研读,学情研究探索,教学方法创新等。各实验学校真正努力探索、不断总结,现形成的初步成果有:四芝兰学区的学情研究雏形和实验二小的“五环节教学法”。

(1)四芝兰学区的学情研究雏形

①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③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④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2)实验二小的“五环节教学法”

定(出示目标,明确任务)——学(自学课本,自醒自悟)——试(尝试习题,发现问题)——议(交流所得,教师指导)——测(课堂检测,查漏补缺)。

4.学案教学模式的探究

2009年暑期完成了河大版七年级上《滚动快速作文手册》的撰写工作;9月初宁中附中被确定为试点,开始在七年级试验;11月份完成

四、五年级的作文学案编写工作并在韩家庄小学五年级试用;寒假完成了河大版七年级下《滚动快速作文手册》的撰写工作;2010年3月大杨庄小学被确定为试点,开始在五年级实验;3~5月研制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案模板,已具雏形;6月宁中附中完成《滚动作文阶段性成果报告》。

数学学案的创新点:(1)透露章节的知识要点和注意事项。在学案中“老师悄悄告诉你”一栏中,把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学法指导和需要准备的学具等告诉学生。(2)设置闯关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关中都会有若干个问题,按照学生们对知识点认知规律由基础慢慢深入设计的,并配有图示和教师的温馨提示。

语文学案的创新点:(1)让分散的教学步骤集中化。如改变那种学生课上写、课下评改的传统授课模式,融作文的构思、列提纲、铺写、点评、修改、反思这些教学流程于整个的作文课堂之上,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打造了作文授课的高效课堂。(2)变单篇作文教学为多篇作文滚动训练。传统的作文教学多采用一次一个话题的授课模式,学案教学模式采用多篇文章循环做的授课模式,每滚动一次,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就提升一个档次,写作技能就升高一个层面,这样滚动几次之后就能大面积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3)将竞赛搬上课堂。制定比赛项目,依据习作水平分组;既有小组之间的竞争,也个人只间的竞争。每次课堂都会有竞赛记录并会把记录结果及时公布,学生的创造性劳动一旦得以认可,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写作潜质。(4)作文工具的创新。采用作文新工具授课,作文新工具在原来作文本的基础上增添了列提纲、学生点评、教师点评、作者反思等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会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

任何课堂模式创新都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成长。作文学案经历了“雏形——实践——修订——实践——再修订——再实践——定稿”几个阶段之后才最终成型。2009年10月份初次尝试,发现学生写作常规习惯不够良好的问题,决定在学案中增添有关写作常规方面的指导;12月份与实验较早的江西九江黄上庚老师联系,指导授课流程,使授课程序更严谨;2010年3月份在大杨庄小学使用发现学生不会列提纲、不会对作文进行点评,随后就如何列提纲、如何点评作文进行专题讲座;5月份,尝试让学生在游戏的体验中、收获中进行写作,力图探寻在学案中添加一些有趣的活动。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力避研究的琐碎、无目的、总结肤浅,使之向系统研究、深入研究迈进

部分实验学校虽然制定了课题方案,但在实验过程中随心所欲地搞一些教研活动,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目的性,缺乏总结,致使研究很难按计划得出成型的成果。下一步,课题组将会对这些实验学校加大督查指导力度,进一步理清其思路,使之向系统性研究迈进。

2.进一步展开研讨,解决实验方向与课题方案偏离的问题

承担协作备课的实验学校研究方向与“创新教学设计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课题方案中对协作备课的预设研究有一定出入,虽然激烈争论多次,但改进不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实验学校遇到了协作备课耗时问题,不便常态化问题。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将与实验学校再次深入研讨论证,确定更合理实用的协作备课模式。

3.再次明确实验学校研究方向,解决重复劳动,实现成果共享

在开题仪式上,虽然对实验学校的研究作了明确分工,但个别实验学校研究仍大把抓,不能集中有限精力重点突破。下一步,课题组将采取个别指导,蹲点推进的措施,诊断其优势,引进其他实验学校的实验成果,促使其重点突破。 2010-11-12 19:53:12

第14篇:《赵普》创新教学设计

《赵普》创新教学设计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 文通中学 scl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能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重点词句,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难点: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讲解法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在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又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可适当补充,并引出赵普并简介。)

二、检查预习

1.走近赵普——学生简介赵普情况。

赵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秘史,后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2.检查注音。

阖户? hé?启箧?qiè?处决?chǔ?既薨 hōng

?龌龊wò chuò 奏牍?dú

三、熟读全文,理解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或指名朗读(朗读水平高的学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

3.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理解语句意思。

要求:小组内全文翻译,其他成员帮助纠错;不理解的字词、语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在书上标记出来,举手质疑。教师引导解疑。

4.解释重点字词。

第一节:

习:熟悉 吏事:官吏应处理的事 寡:少

及:等到 ?释:放下 ?第:大的住宅 ?

阖:关上 箧:箱子 竟日:整天

处决:处理决断 临政:处理政务

第二节:

深沉:沉着 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 虽:虽然

忌克:忌妒刻薄 龌龊: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尝:曾经 明日:第二天

颜色:脸色 复:又 乃:才 卒:终于

5.古今异义词。

龌龊 古: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今:言语行为恶劣

明日古:第二天 今:今天为第一天,明天为第二天

颜色 古:脸色 今:色彩

6.归纳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

为:及为相( 做 ) 以天下事为己任(当作)

以某人为某官(做)

以:太祖常劝以读书( 用、拿)

以天下事为己任(把)

跪而拾之以归(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之:读之竟日(书)

家人发箧视之(书箱)

跪而拾之以归 (指撕碎的奏牍)

其:普明日复奏其人(那个)

未有其比(他,指赵普)

7.特殊句式。

① 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

② 读之竟日。(倒装句)

③ 普明日复奏其人。(“奏”后承上文省去了“荐”)

④ 碎裂奏牍掷地。(省略句、“碎裂”是使动用法)

此类句子的翻译予以指导:

(注:教师在这一环节可将文言文翻译的常识渗透给学生,如保留法、补充法、调整语序法,并突出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的字。)

四、布置作业。

再读课文,解读赵普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背重点字词,能准确翻译、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赵普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赵普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难点: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讲解法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1.重点字音。

2.重点字词。

寡 阖 临政 及 箧 竟日 处决 释 岸谷 虽

龌龊 忌克 颜色 尝 明日 卒 乃 复 循默

3.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4.重点句子翻译。

阖户启箧取书,读书竟日。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二、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

2.思考并小组讨论: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赵普的哪些性格特点?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明确:

刻苦读书(读书)

——勤奋好学:“晚年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奏荐人才(荐官)

——冷静沉着:“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意志坚定:一奏、二奏、三奏、四奏。

——一心为国:“太祖怒”但“复奏如初。”

赵普为国而勤奋学习、不顾个人安危为国推荐人才,体现了他“以天下事为己任”,有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令人敬佩。

②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

太祖“不用”“亦不用”“卒用”——7个字,省去许多对话。

赵普“一奏”“再奏”“三奏”“复奏如初”——通篇没有说明赵普所奏何人,为什么奏此人,但是赵普那种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已经展示在眼前了。

③本文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

例一:阖户启箧取书 阖 启 取 读

例二:碎裂奏牍掷地 “碎裂 掷”写出太祖之怒。

例三:跪而拾之以归 “拾 跪 补缀”赵普决心之大。

三、调动积累,拓展延伸

1.赵普晚年读书“手不释卷”刻苦读书,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

再写出两到三个有关刻苦读

第15篇: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本文将通过几则教学案例,探讨如何通过课堂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一问”激起千层浪

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有多项研究证明,向学生提问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开展学生的不同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多元化发展。如Book2Unit 7听录音后,我进行了以下听力测试:

T: Who called Ann’s mother?

S: Bill did.

T: What was the meage?

S: Bill couldn’t go to the birthday party.

到此,两个问题已顺利解决,但是我不失时机地诱导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T: Why will Bill not go to the birthday party?

S1: Maybe he is ill.

S2: I think his mother is busy.He has to look after his sister.

S3: He may have little money, and he can’t buy anything for Ann.

……

前两个问题来自课文的内容,答案基本是唯一的。而第三个问题则书上无答案,要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百花齐放,只要言之有理,就投以赞许的目光及恰当的点评。

二、各抒己见,分享智慧

学习Book3 Unit 5时,我设计如下:

T: Yesterday we learned leons 59.We have known something about HanMei’s family and Indira’s.We also discued yesterday.Now please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S1: I’m a girl of 15.I have a small family.My father and mother are both busy.They have a small company.So they help each other with work and housework.Sometimes my father does some cooking and cleaning, my mother does some washing and shopping.

S2: I’m a boy of 14.I have a big family...

我?φ庖黄?章式阅读的处理如下:首先在学习课文后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自由说,把各自家中的情况和同学一起分享。这一话题学生非常熟悉,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他们很感兴趣。

三、餐桌礼仪大家读

学习Book2 Favorite Food Part3,我设计如下:

T: When do we use these sentences?

S: Talk about the favourite food or be at the table.

T: Can you fi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people and westerns when they have dinner?

S1: They use forks in their left hands and knives in their right hands.But Chinese use chopsticks usually in their right hands.

S2: They often have bread, salad, fried chicken, fish and chips, hamburgers.But we often eat dumplings and rice.

……

T: That’s right.But do you know how to have meals in our school?

S1: Stand in a line to buy dishes.

S2: Eat quickly and quietly.(快、静)

S3: Wash the hands and bowls before or after the meals.(饭前、后洗手、洗碗。)

中学英语交际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为教育主线,所以教材中含有许多涉及到交际礼仪与行为艺术的内容。因此,在该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中西礼仪对比方式进行授课,甚至让学生热烈讨论我校就餐礼仪。这样,在让学生学会新知识时,也具备了一个中国人所应该具有的崇尚礼节、尊重他人的素质,具备了一个学生应有的就餐礼仪。

四、条条大路通罗马

1.快速回忆,准备听说。一开始让学生从脑海中搜索所学过的地名,采用抢答使英语进入紧张而热烈的氛围,为以下教学环节作铺垫。

2.画地图,试着听说。老师边画边说,让学生对空间位置有感性认识,然后板书两种问路句型:“Is there a/an地点 near here?”及“Where’s the nearest+地点?”老师手指地图中的交通线路,同时板书答路句型:“Walk along this street.Take the +序数词+turning on the left/right.And then...”,让学生对这堂课所学句型做到心中有数。

3.后听对话,进行复述。为了让学生感受纯正、地道的语言,应让学生听对话录音,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复述、回忆所听的材料,加深所学内容的印象。

4.设置“街道”,训练听说。把教室桌椅重新排列,排出众多街道,并给它命名“文化路”、“昆俞路”、“龙山路”等要寻找的地方(如邮局、学校、农场、医院……),另将牌子安置在某学生桌旁,让学生进行操练,其他学生评价。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感觉到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遵循以活动为中心的理念,教师必须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创新了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作者简介】王忠显,威海市文登区米山中学。

第16篇: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常州市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学 科:语文 案例标题:《乡土情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苏教版必修一(模块一) 年 级:高一年级

教学内容:专题三“月是故乡明”

第二板块“漂泊的旅人” 《乡土情结》

设计时段:两课时

设 计 者: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 汪国庆

【设计思想】 知识和能力: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词的字音,辨别字形,并整理生字。

2、归纳整理并背诵文本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

3、思考并掌握文本中使人受到启迪的语句。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从文本出发进行阅读和鉴赏,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对家园的体认。

2、鼓励学生搜集有关思乡的名句、名篇,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谈心得体会。

3、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结合前人的体验展开想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以及自己的家园,特别是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让这些成为学生们成长的精神滋养。

【教学内容分析】

《乡土情结》是柯灵为纪念《香港文学》创刊7周年而作的散文,作品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将乡土情结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第1、2段解释乡土情结的由来与内涵。作品以王维的《杂诗》引出一个普通的道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并且援引了大量古代思乡诗来进一步说明这种情感,点出“乡土情结”,然后再对这种情结进行具体的说明和解释。

第3、

4、5段叙述人们离家的几种情形,并说明乡土情结每个人都会有,但它往往在人远离故乡时表现得更为强烈。

第6段在叙述了因各种原因而造成的离家之后,重新回到对乡土情结的探讨上。作者从历史说到当今,从自然说到人伦,从现实世界说到神话传说,归结一点: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最后一段,作者从当今世界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文化交融越来越充分的角度对乡土情结做了新的阐释,人已不为家所累,但人又应该永远拥有自己的家,既走向开放,又会有心灵的归宿,这就是新时代的乡土情结。作品至此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段的意义,培养学生概括筛选语言信息能力。

2、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3、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刚刚过去的中秋节简谈乡土情结,加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分析】

本文属于“月是故乡明”专题,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

1、文本是记载、传播、交流的符号形式,要提高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水平,需要从研习文本开始,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研习时,要让学生不断获得有关文本的知识,不断积累文本阅读的经验,提高文本解读的能力,掌握文本解读的一般方法。

2、对文本的解读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和开放的,而不是想象中的一次性与封闭式的。因此要帮助学生创设文本解读的情境,将文本与现实建立联系,探讨其衍生新义的可能。本专题的几篇文章都是有关思乡的,第一板块重在阐释人与故乡的关系,包括故土、家、亲情等等,第

二、三板块进行拓展,家园不仅指故乡,还指向祖国与精神意义上的皈依,是人生命的确证。因此对文本的研习要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3、文本既是我们研读的对象,更是我们交流对话的朋友,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鼓励学生建立人与文本的交流对话关系,要提醒、帮助他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帮助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经验、知识积累、情感态度引入文本阅读中。可利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以及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校生,不能和家人团圆这个事情来激起学生对亲人的思念,从而加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认真研读文本,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情况,充分备好课。

2、搜集历代文人墨客用来表达思想之情的诗词。如: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精心设计学案一份(附后)

4、准备中外表达思乡的音乐一首(古筝曲《思乡曲》)

二、学生准备:

1、读课文3—5遍,找出文本中的生字词并注音,初步感知课文。

2、搜集历代文人墨客用来表达思想之情的诗词,并与同学交流。

3、通过查找资料,理解文本中出现的有关诗句的含义。

4、写出自己中秋节之夜在学校度过的心理感受。【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同时我们也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特别是有关家园之思的诗作更是浩如烟海,我们不妨一起来回忆有关这方面的诗歌。

2、学生回顾有关思乡的诗词名句名篇,生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做适当点评。然后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诗歌,学生朗读、记忆。

3、整体感知(配乐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乡土情结)

要求学生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圈划出来,等后面交流。

4、学生朗读课文(配乐,再次感受乡土情结)

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师生评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应注意的问题。

5、研读课文,从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及升华四个部分入手,逐步完成文本的学习,加深对乡土情结的理解。主要完成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乡土情结”?

②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那些“童年的烙印”?

③概述人们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离家之后,他们的境遇又怎样?请分条概述。 ④文章第五小节是写灾难与战争,好像与“乡土情结”关系不大,请谈谈你的看法。 ⑤第六小节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谈谈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以上环节主要是学生边读边找出文本中关键的语句进行概括理解来完成,在过程中如有不同看法,则可展开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适时给以点拨指导)

6、教师及时投影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在学生的思维出现短路时,及时补充作者的有关情况,帮助学生完成思维上的转化。

7、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自己的乡土情结,进一步加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学生虽还未真正的离开家乡,但是他们大多时间呆在学校,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比较短,很多学生还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住在学校。加之他们刚刚度过第一个没有和父母在一起,第一个远离家的中秋节,心里或多或少有一些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惦念,因此他们对乡土情结有了一些模糊的体会,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热爱祖国的教育的大好时机。) 【素材推荐】

1、孙犁《老家》

2、余光中《乡愁》和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

3、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乡土情结》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段的意义,培养学生概括筛选语言信息能力。

2、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3、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刚刚过去的中秋节简谈乡土情结,加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一、给加点字注音

绮窗( ) 酒阑灯灺( )( ) 并州( ) 褪色( ) 搭讪( )( ) 田塍( ) 三匝( ) 侘傺( )( ) 铩羽而归( ) 慰藉( )

发轫( ) 方兴未艾( ) 休戚相关( ) 含辛茹苦( ) 翘首( ) 桑梓( ) 忐忑( )( ) 悠邈( ) 屹立( ) 根深蒂固( ) 翰苑( ) 谪居( ) 低徊欷歔(也作唏嘘)( )( ) 魂牵梦萦( )怯( )生生

二、自查资料,理解下列诗句的含义: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情。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

2、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唐·刘皂《渡桑乾》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江诗》

4、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唐·崔颢《长干诗》

5、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唐·韦庄《菩萨蛮》

6、寂寞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因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唐·孟浩然《留别王维》

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示家人》

8、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第一节,思考:什么是乡土情结?

2、阅读第二节,思考: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3、阅读第三节,思考:概述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

4、文章第五小节是写灾难与战争,好象与“乡土情结”关系不大,请谈谈你的看法。

5、第六小节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谈谈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第17篇:高中政治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及其基本理念,思想政治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基本方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思想政治可的教学评价问题,力图从理解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主要精神方面,从一些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方面,从一些优秀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方面,呈现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实践。

上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概述

一、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及其基本理念

1、如何正确把握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国家教育部制订了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1)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的性质是怎样的?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的性质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我们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性质该如何把握?

我们把握新课程的性质,主要应明确这门课程的核心价值,基本内容和培养目标。

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

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

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

胡锦涛总书记对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针,始终保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根本目标,不断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不断促进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坚持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根本途径,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坚持把全党重视、全社会共同参与作为根本举措,不断增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设置及其核心价值、基本内容和培养目标,集中体现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方针、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根本途径和根本举措。

我们把握新课程性质,必须准确把握课程的功能定位,既要在学科系统中把握,又要在德育系统中把握。

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它对学生进行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等内容的教育,其中突出了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美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方面都是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学科背景。这些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是支撑思想政治课新课程内容的基础。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而言,本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特殊重要的德育功能,它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替代不了的。作为德育课程,本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课程特点。德育工作是个大系统,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三个重要方面,其中,学校是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学校德育工作的环节,包括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各年级内容、班主任工作、党团工作、时事政策教育等方面。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都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这中间,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起着基础和导向的作用。

2、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提出了怎样的教学新理念?

(1)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提出了哪五个方面的教学新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特点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是改进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追求。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高中阶段的学习评价,不能忽视其选拔的功能,但从根本上讲,选拔也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旨。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等等。

(2)我们应如何把握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我们应了解确立新课程理念的依据与要求。

新课程理念确立的依据: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三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新课程要求我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程要致力于改进教学方法,体现本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我们应把握实施新课程理念的现实意义。

理念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就是着眼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既要坚持基本观点教育,又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必须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

理念之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就是要着眼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处理好“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所谓“坚持灌输”,就是在坚持给学生提供确定的结论和观点时,要插自己的旗子,论自己的道理,刻画自己的形象,以促使学生趋之,信之,仰之。但这并不等于采用“注入式”、“满堂灌”和“我打你通”的教学方式,也不排斥对“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倡导和运用。

所谓“讲求实效”,就是要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只有坚持贯彻“三贴近”的原则,才能切实搞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如何”的课题,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努力增强课程的时代感。要把坚持优良传统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既大力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又要使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深入人心。要根据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善于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丰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要体现“区分不同年龄层次,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探索和把握高中阶段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从高中生身心成长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生理、心理和思想可塑性强等特点,紧紧抓住影响他们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要坚持求真务实,针对高中生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合适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要适应高中生的接受能力,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生动形象,润物无声,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高中生的接受能力,不要提大而空的口号,不要提做不到的要求。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统一起来。注意激励他们的内在认知和要求,对他们要多尊重,多理解,多关心,多帮助,包括解决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能仅仅把他们当做教学管理的对象。

理念之三: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现实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新课程强调学生从现有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主张用富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学活用知识,新课程注重认知工具的给予,注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新课程,既坚持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提供兴趣、情趣、志趣进行自主选择的机会。 理念之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是课程对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观。提倡教学的“实践性”,就是在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实践环节,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理念,不断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使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政治见解得到提高。教学的“开放性”,就是要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比如,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提供机会,使学生能够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要倡导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比如,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使他们感悟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要创建学习共同体。鼓励师生之间相互信赖,平等沟通,学生之间乐于分享,勇于参与,寻求共赢,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发展。

理念之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是改进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追求。高中阶段的学习评价,不能忽视其选拔的功能,但从根本上讲,选拔也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旨。要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等等。

总之,课程理念体现了对课程理想的追求,它也是对研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概述。课程框架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有关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建议,都来自课程理念。

3、我国为什么要实施新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是在1996年《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而来。对照新旧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既有许多一致的地方,又有很大的差异。

(1)从旧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出台的历史背景及其培养目标中体会实施新的课程标准的必要性。

《全日制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在1996年出台的。

1994年8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指出,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青少年,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条件下,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斗争的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各种矛盾,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消极现象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这“五个如何”,归纳了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当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性要求。1996年6月和1997年4月,《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和《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相继颁发,首次采用课程标准的方式规范教学行为,有效表达了教学内容的范围和程度,突出了认知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融合和相互支撑,首次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一个完整阶段规划,并与高中阶段相衔接。其中,高中的思想政治课采取按经济、哲学、政治学科分类的方式设置课程,强调知识的常识性,把树立观点、形成观念的要求寓于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具体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注意同义务教育阶段的衔接和配合,把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结合起来,同时也考虑到高校专门进行的理论教学的目标设置与实施,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分清两者的层次。这一课程设置及其课程标准沿用至今,这期间,教育部相继印发《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正式规定:小学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从而对基础教育的德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名称上作出了新的规范。 1996年开始实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在以前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的背景下形成的。当时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十分关注人的“社会性”,关注所培养的人才能为社会作出多大的贡献。

例如: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高中一年级(经济常识)教学目标这样写道: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讲述与公民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概况,能够初步说明最常见的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志向。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高中二年级(哲学常识)教学目标这样写道: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逐步提高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面对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和道路。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高中三年级(政治常识)教学目标这样写道: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讲述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我国民族、宗教、外交的基本常识,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及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政治现象,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民主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从以上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当时的教育和课程目标充分关注了人的“社会性”。但是,如果课程目标仅仅强调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那就在无形之中淡忘了它“在学生个性塑造上的价值”,“忽视了人的自然性和个体性”,因而,以这种课程目标培养出的人才在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往往会被异化为社会发展的工具。

(2)从2004年,《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出台的历史背景及其培养目标中体会新课程实施的必要性。

从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来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意味着,“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从国际大背景看,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由于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某些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可低估。 从国内环境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同时,我国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未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都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从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信息传播媒体的迅速兴起,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借机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信息传播给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新的困难。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来看,原有的课程从总体上讲,仍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问题表现为: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化、概念化、成人化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知识,缺文明”,“有学问,缺教养”,“有理论,缺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内容仍存在繁、难、偏、旧的问题,教材内容忽视了关切学生的生活,忽视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社会实践的环节,学科教学偏重书本知识,偏重知识的传授,偏重课堂教学,形成了学生急功近利、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单一---分数高低,功能僵化---在升学中唯一的依据等等。总之,中小学德育已成为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上存在成人化、简单化倾向,不符合认知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思想、生活相脱节,教学方式方法上,未能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把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存在教与学、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从中央当前对课程改革的指导和推动来看,2004年2月26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阐明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也是当前指导思想政治课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专门提出要“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统一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的量,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胡锦涛总书记也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如何既为未成年人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又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充分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如何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既引导未成年人借鉴吸收外国文明进步的有益成果,又引导他们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来充实自己,如何既遵循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般规律,又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特殊规律来规划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等等。

这次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方案根据时代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培养目标上作了重要调整。它既改变了过去高中教育片面强调服务于政治需要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缺陷,也避免了片面强调“学生本位”以及“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局限性。它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个体与自然三者的有机统一。在这次课改的目标中,既有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如(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履行公民的义务,具有社会责任感等等),也有关于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要求(如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等等$,还有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要求 ?如具有初步的环境意识)等等。 4、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有什么新的变化!

新的课程标准设置了教学的总目标、分目标以及内容目标,三者相互呼应,层次分明。

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的课程标准相比,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更加清晰,新课程标准中对目标的陈述分总目标、分目标、内容目标三个层面。

(1)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总目标是怎样的?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的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分类目标是怎样的?

知识上:

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能力上: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

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

(3)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课课程的内容目标是怎样的?

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课课程的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分别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 思想政治1

(经济生活)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知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

内容目标

一、生活与消费

1。1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1。2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3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投资与创业

2。4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2。5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2。6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三、收入与分配

3。7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8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3。9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四、面对市场经济

4。10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4。11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4。12列举实例,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13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4。14评述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思想政治2

(政治生活)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了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与合作对于我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1。1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1。2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1。3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1。4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方式。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5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2。6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7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8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9阐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理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深远意义。

3。10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3。11概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四、当代国际社会

4。12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4。13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4。14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特点,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思想政治3

(文化生活)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一、文化与生活

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1。3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2。4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2。5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6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2。7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三、文化与民族精神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11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四、发展先进文化

4。12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4。13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例,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4

(生活与哲学)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1思考日常生活中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1。2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1。3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4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2。5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2。6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3。7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3。8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9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3。10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四、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4。11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4。12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13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14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作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上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概述

二、思想政治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基本方法

5、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框架是怎样的! 高中课程总体框架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高中思想政治被列入人文与社会这一学习领域,包括四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

一、二年级完成。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6、思想政治必修课的基本框架及其设计思路是怎样的!

必修模块的基本框架包括: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其中,“思想政治1、2、3”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建设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分别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思想政治4”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即认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真务实,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如图所示:

我们应从总体上把握必修课程的框架设计思路,着眼于三个基本点。

从课程性质上看,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是课程的本质特征。

从课程理念上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课程内容目标的灵魂。

从课程理念上看,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是整合课程内容的方法论基础。

7、怎样理解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思想政治课的全部内容目标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课程内容目标的灵魂,我们如何从整体上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与这四个课程模块内容目标的关系。

首先,就课程性质而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部内容目标,体现了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核心价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是以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基础的,这是体现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的地位。

总之,“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如图所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将分别在四个模块中展开,从整体上统领必修课程全部内容目标的设置与实施。

在教学内容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这是新课程首要的、最重要的特点。

8、新课程与原来的思想政治课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关系是怎样的!

新课程设计涵盖了当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方面,原来思想政治课中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基本内容在新课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较好地处理了与传统政治课程目标及其经典教学内容的继承关系。另一方面,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出发,认真贯彻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精神,为学生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总之,这一框架设计是继承与发展的结合,贯彻了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的群体*原则,充分展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与时俱进的新面貌。

上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概述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9、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为什么要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与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过分强调认知而忽视情感、态度在学习中的作用,把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单调的认知范畴,这种缺乏情感内涵的教学,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枯燥、单调,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新课程则将情感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不仅将其作为优先设置的课程目标,而且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具有复杂情感的学生,其目标的实施更特殊且复杂于其他学科。它不但要使学生明白重要的思想政治观点,更要将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信念,完成感人、育人的任务。因此,教学活动要能触动学生的动情点,在活动中、在体验中、在共鸣中使情感得到丰富、提升,从而使学生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如:学生相互关爱与尊重的情感、追求真理与高尚的情感、乐于合作与实践的情感..都是思想政治课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要关注的。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中,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的学习和确立则是本课程教学活动要实现的首要目的。

10、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该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误区: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敢深入地引导,生怕轻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感到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要引导学生按照社会的要求,围绕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学习,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方向的把握上,要发挥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对教学方向的把握、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任务的分配、进程的安排、形式的选择、进程的控制、结果的评价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实施新课标,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能片面地夸大,更不能忽视。同时,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渗透和体现了教师教学思想和个人风格,也体现了教师个人智慧。此外,教学活动也不是游离于教师之外的单纯的学生活动。在学习中,教师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讲授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对一些偏离主题的观点、看法有针对性地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辩论中,调节和疏导学生因争辩而产生的矛盾,在活动中,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社会调查中,帮助学生解决具体操作中的困难等等。总之,做理性的组织者和积极的参与者、协调人,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对活动结果的评价上,好的结果评价会激发学生投入更大的热情进入新的学习。如:在评价的态度上,采用鼓励的、欣赏的语言或行为,可以激励学生的再学习和再创造,在评价的导向上,通过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合作情况的评价,可加强评价的针对性,以利于把握教学活动的方向,在评价的方式上,课堂评价、纸笔评价、分层评价、展示性评价等多样的方式,可以改变单一评价的片面性,提高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通过评价发挥教师作为激励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避免两个极端,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研究学生。对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彼此关系、活动收获和结果等方面了解得越具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越到位,越有效,三是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11、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沿袭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依然是“满堂灌”、“全包办”,不肯从主角的位置上退下来,二是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至徒有气氛热烈、活动充分的形式,却脱离了教学任务,费时且低效。这都是对学生主体作用的片面理解和把握。

以学生为主体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要以尊重、信任、宽容的情感对待学生。 12、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为什么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所谓尊重学生,主要是指教师对每个学生参与权利与决策权利的尊重。将学生看成活生生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而不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或手段,由此应形成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和谐关系。师生间的民主平等主要指师生人格与权利的平等。只有做到师生人格与权利的平等,学生才敢于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成为活动主体创造前提条件。营造师生间宽松和谐的氛围,会使师生心情舒畅,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合作,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师生在教学中互动,则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从而丰富教学内容,真正实现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和谐统一,使教学活动多姿多彩。当然,尊重学生还意味着对学生差异性的尊重。凡有人群,必有水平高低之分,有主动被动之分,有特长不同之分,因此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差异、知识差异、能力差异,尊重学生多样的选择和独特价值,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13、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什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

在信任的基础上,要舍得放手,学生才可能拥有真正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选择、设计、策划、组织、操作、展示、评价,学生会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释放出无可估量的潜能,从而使各方面能力在宽松、开放、自主的空间里得到自由的生长。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14、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诸多能力发展的过程,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参与和组织活动的能力、阅读和表达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能力的生长源是学生对问题的发现以及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力发展的核心是“问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以问题为纽带。既然教学活动不是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不断拓展和加深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从而实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

知识是学生增进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是丰富情感和发展能力的支撑,因而也是实施全部课程目标的基础。剥离了重要的思想政治观点的活动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如学生随意阅览、上网聊天,自主制定感兴趣的学习计划,单纯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新课程纠正过于注重孤立、单一地知识传授,并不是不要知识,不依赖知识,而是通过教学活动实现知识的传承、迁移与发展。对于新课程而言,知识传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只不过要服从和服务于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

15、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如何做到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活动目标的相统一!

教学活动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通过活动,要让学生有所得。它既不仅仅为调节课堂气氛而活动,也不是单纯为丰富和调节学生的生活而活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使重要的思想政治观点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价值选择,这是教学活动所要承担的教育责任。一方面,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并不能放弃教育的导向功能,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在预设的框架内、在确定的轨道上展开,但决不能将其变为一种单向的 “灌输”和强迫性的训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努力找到教师引导、影响及学生自主发展的恰当的结合点,实现活动形式丰富性与教学目标明确性的统一。

16、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做到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活动内容的丰富性相统一!

教学活动的程序化、公式化、单一化,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明确活动目标的同时,要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内容的丰富性。单一的“满堂灌”不是教学活动,单一的“满堂问、满堂读、满堂练”也与教学活动的理念相背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丰富的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活动方式。例如,课堂内,可以有教师点拨引导的学生思维活动,可以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讨论、辩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模拟情景等,课堂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服务、课题研究、参观访问等活动。

17、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使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面向学生的全体性相统一!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单一的活动形式常常会出现少数活跃学生或尖子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另一些同学游离于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体现面向学生的全体性。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多面性,使不同智力水平和体验经历的学生都能投入思考,发表见解,展现自我。另外,组织小组合作探究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方式,因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中,无论是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主题式还是其他的形式,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小组来实现。在小组内部,可以各有分工,可以互帮互学,可以进行组内交流,小组间的交流和竞赛。这样可以为每个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促使他们共同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长与进步。

18、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怎样使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的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最多的方法是讲授式教学法。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我们要加以辩证的分析,既要看到它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特的价值,因而被广泛采用,有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传递信息迅速,教师可控性强等,同时也要看到它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缺乏主动性,不能很能好地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学生活动时间缺乏等缺陷。若我们在讲授的过程中注意科学地把握,注意讲授的启发性、精致性、直观性、感染性,并有机地与其他活动形式相结合,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目前,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式等,都是被倡导的主导教学活动方式,实践也证明了其在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和推动作用。我们在选择教学活动的形式时,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要着力体现当前主导的活动形式。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的形式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渗透、彼此交织的。我们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自己的特点,进行适时、适地的选择和整合,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活动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正确价值取向的发展。 19、在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该怎样开展!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教育的课程。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奠基作用,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德育性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展开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正面教育的原则,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致力于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促使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本质上说,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的活动过程,从活动的主体来说,既包括教师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活动,从活动的空间来说,既有课堂上的活动,也有课外的活动,从活动的形式来说,既有学生外在的行为动作,也有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不单纯是指课堂中学生的演示、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等活动,也不单纯是指课堂以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更不单纯是指相对于必修课、选修课而言的活动课。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辅,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不仅要制订课堂教学计划,还要制订课外活动计划。在制订课外活动计划时,必须主动配合学校的德育计划、班级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训练等,讲求综合效益。

20、为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课前该作哪些准备!

(1)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

认真学习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建议。能够将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认真把握教材的体系和结构,明确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的重点、难点。

(2)调查实际

要调查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内容,调查学生的知识实际和思想实际,以便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教学和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调查当地社区实际。通过日常观察、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当地社区实际,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社会热点问题。我们要具有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经常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途径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接受各种信息,以便理论联系实际地、生动活泼地进行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

(3)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具体的多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书写要规范。一般说来,完整的教学目标由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及表现程度等四个方面组成,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4)优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课堂讨论、活动教学、情感教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此外,凡是能引起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都应灵活采用。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但不是牵着学生走,我们强调激励学生,但不使学生感到有压力,我们指明学习途径,但不应代替学生作出结论。

(5)设计学生学习方法

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努力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

(6)写好教案

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1)教学内容,(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和难点,(4)课时安排,(5)教学方法与手段,(6)教学过程,(7)课外活动。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重要部分,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要明确,(2)德育功能要发挥,(3)教学重点要突出,(4)教学难点要突破:(5)启发学生要有方,(6)学生参与要充分,(7)板书内容要设计,(8)课堂练习要扎实。

(7)提供学习资源

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提供充分的、多样的和可选择的学习资源。如拓展视野的各种材料,提供思考的问题情境,学生查阅资料的书目等。

(8)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内部的集体研究

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求十分高,单凭个人的努力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各校教研组、备课组要拧成一股绳,成为团结协作的坚强集体。教研组内部、备课组内部教师之间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姐妹,唯有这种境界才能真诚合作,共同提高。搞好校本研究,教研组、备课组要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教学内容的拓展上、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及社会实际的结合上、习题编制和选用等方面多作研究,多作探讨,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进一步设计教学过程。各校备课组成员能够真正做到团结协助,资源共享,就能不断拓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空间,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

另外,还要在更广阔的区域内进行定期的集体备课,资料交流,可在一市内建立学科公共信箱,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广泛的交流平台。 21、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在课堂中应做到哪些!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导向。

我们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灵活多样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

教学中,我们对概念要有明确而又确切的表述和解释,要注意讲清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概念,要让学生明确各课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理论性的内容应有联系实际的部分,实践性的内容要有理论指导的部分。教学内容要含有足够量的新颖信息和难度适当,对学生有用的知识。

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处理重点、难点。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明确本课教学的重点,并调动多种手段来突出重要的知识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将教学内容较好地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体现知识的价值。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与人相处。教学不能偏重单纯的知识能力的提高,而要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性发展。

要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仅仅进行知识、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观念的灌输。要善于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正确的态度和能力。

我们的教学不能单纯地从概念出发,而应从具体的事例出发,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参与,去尝试,去体验。

教态要亲切热情,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节奏鲜明,有幽默感,语言要精练,讲普通话,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课堂评价要恰当,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恰当地运用眼神、手势等非语言交流形式,要紧凑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身教重于言教,要心口如一,言行一致,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上下课要准时,要有法规意识。

我们的教学要开放性和活动性相结合。知识的来源并不限于课本,学生周围的人(如家人、教师、朋友、同伴等)、学生身边的事物(如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都是学习的资源。课堂以外还存在着广阔的学习空间,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德育基地、社区等都是进行学习的好场所。要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好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必须认真刻苦地钻研教学业务,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新授课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密切联系时事政治和社会生活实际,由具体到抽象,由现实生活到课本道理,循循善诱,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上大做文章。使双基得到落实,学生认识能力得到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变化。政治教师上课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深入浅出,有情趣,有美感,有深度,有感染力,使学生有感悟,有收获。要认真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及行为。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要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总结、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每次练习的设计和布置都要让学生做到脚实、头清、提升能力,使基础知识更扎实,能力训练更有效,学习自信更增强。对学生的作业,要求落笔严格,每次练习要求书写整洁,答题规范。只有精选精做题目才能使学生摆脱题海战,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22、思想政治课的课后教学活动该如何开展!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不可缺少的补充,是巩固、扩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依靠学校领导、班主任、团队和学生会组织,并与其他学科教师紧密配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和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阅读课外读物、观看电影和录像、开主题班会、参观调查、专题讲座、组织兴趣小组、开展知识竞赛、小论文竞赛和演讲比赛等。

社会调查是可以普遍地、经常地开展的一种课后教学活动形式,它是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联系,使课本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知识相结合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全面实现教育目标。

上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概述

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问题

23、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什么要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

适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目的是考查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以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学习和品德的发展。

学校、老师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评价要注意:

(1)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2)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如: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各自不同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效果,都可提供相应的自我评价的机会和要求。

(3)要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如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和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

(4)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学业的完成需要经历必要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只有在一定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对应,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

(5)要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个人成长记录等。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是各种考试。

24、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运用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

考试是一种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命题,并运用教育统计的原理与方法,对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的活动。它是高中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考试有多种类型:学期考试、结业考试、升学考试等。

思想政治课程考试应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思想政治课程考试的目的并不是仅仅要求学生识记有关的知识点,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形成较系统的思想政治认识和思想政治观念。例如,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不过分要求学生对各种经济现象所涉及的具体的经济术语都有专业的、详细的了解,因为这并不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任务。课程内容讲授经济生活,是要求学生在了解了各种经济现象后,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从而对社会的经济生活形成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正确地认识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规律。思想政治课程考试不仅要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面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教学内容涉及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具时代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因此,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考试也应立足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仅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或者是仅能理解现有的现象,仍不是对课程的完整掌握,还应该有能力运用已学知识正确解决有关问题,并且自觉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促进自身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试题要着眼于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能力,使考试成为学生提高能力、接受教育的一次过程。

目前在思想政治试题中出现了许多综合的、开放的试题。综合、开放的题型已成为思想政治课程考试的一个重要命题方向。大量的事实表明,学生能够背诵概念、原理,并不等于真正理解掌握了它们,更不等于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在试题的设计中注意增加相对综合、开放的内容,例如,“根据材料或观察漫画回答问题”、“仔细观察漫画,结合有关知识,请你设置问题,并作出回答”等等,用鲜活的问题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评析,另一方面,在评析标准上,与试题相对应,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行,鼓励学生创造性发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25、为什么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我国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决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评价的主要任务。“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人的素质有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虽然思想政治课也承担着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之外的其他素质的任务,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是它的根本任务。因此,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是本课程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高中思想政治课既要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要进行全面、客观的记录和描述。如果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想当然”,评价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就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会有失公正、公平。

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其行为,特别要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不仅要看其写得如何,说得如何,更要看其做得如何。行为有时也有假象,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才是内心真正的变化。

26、新课程为什么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

新课程强调,评价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手段,这就决定了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是一系列考试的消极应付者,而应该是一系列评价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学校、同学对学生的评价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起作用。以往的学习评价,教师往往充当学生发展和学习状况的裁判员或者“法官”,教师评价的结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改变这种状况,落实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是新课程评价的重要追求。 学生参与评价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让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的有效办法。同样,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是发现教学中优势、问题,改正、调整教学的有效办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要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表述形式,评价可以围绕学生在集体生活或某一特定的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也可以针对各自不同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效果展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自我评价的机会。例如,可以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对老师上课状况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自己建立自我反省本,总结考试的得与失,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前一阶段学习的成果,提出下一阶段学习的目标,可以是同学之间对问题的见解、作业情况等进行互相评价..当前,我们许多教师已认识到自我评价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在教学行为中落实起来却常常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有:我们或者没有提供相应的教学情景,或者事事都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本来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变成了学生的苦差事,或者简单地要求学生去评价,而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提供必要的指导。

27、我们为什么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要给予肯定性评价?

学习评价过分注重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会使相当多的学生不断品尝“失败的痛苦”,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逐步消磨掉内在的学习动机,甚至产生紧张、疑心、冷漠等病态心理。针对学习评价中的这一问题,新课程提出要强化激励功能,如:对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为此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给予必要的、及时的、适当的鼓励性、肯定性评价。

强化激励功能,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要建立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发展变化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强化激励功能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评价,并不是对学生一味的表扬或“藏拙”。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的观察、恰当的评价,而是随意地激励、肯定,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而且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产生盲目乐观心理。随着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和愿望的提高,他们并不满足他人简单的评价。例如,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只是一味地“好好好”式的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励、肯定性的评价,学生会感到空洞和乏味。所以,强化激励功能,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一定要恰如其分,体现老师教学中的智慧。

28、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根据评价发生的时机和所具有的功能,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是指在学期、学年末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以往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于强调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学业成绩,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的评价重视不够,更看不到学生内心演变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变化的过程。这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因素,削弱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而新课程实施中的学习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关注发展变化的过程,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即时、动态地实施形成性评价,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既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现实状况进行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建立不但有其自身的优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而且符合事物认识和发展的规律。学业的完成,要经历必要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更要在一定的过程中表现。同时,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 形成性评价是动态的,即时的,其评价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要使形成性评价的理念落实到实践中,我们事先要构建一套比较完整、比较合理的评价指标。比如,构建评价学生参与某种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标要求,构建评价学生进行即席演讲的指标要求等。有了这些可操作的评价指标要求,教师才可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根据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细致的诊断和评价,进而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29、怎样采用开放的教学观念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以往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制度建立在教师需要监督、管理、激励、惩罚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观念上。评价标准多着眼于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的结果往往与提职、晋级、加薪、增加奖金等重大利害关系联系在一起。这种面向过去的奖惩性教学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管理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自上而下的,只能引起少数人的响应,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影响是有限的,也难以引起教师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反而可能导致教师心理上的压力、教师间的不正常竞争、教师与领导间的矛盾。这种评价机制应改变为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要淡化评比和奖惩,突出发展性评价,着眼于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改进教学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来说,在激发教师不断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更要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作出良好的行为表现,保持对本课程教学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所谓开放式的教学评价,就是要采取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和教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

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机制,是开放式教学评价的关键。这种自我评价要求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析和反思,让教师自主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具体的改进策略。在教学评价中之所以要强调教师的自主评价,主要是因为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只有他本人最了解开展教育教学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条件,清楚所教学生的水平、特点与需求,知道自己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环节中的内心历程。只有充分听取教师的自我剖析,才能作出贴切的、富有建设性的评价意见。从另一角度看,也只有教师的主动参与,评价结论和建议才能真正被教师接受,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自我改变、自我完善的欲望和热情,才能使教师真正从评价过程中获益,激励和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水平。

在实践中,教师仅通过自我评价来全面认识自我,并独善其身,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要采取开放式的评价方式,让他人的评价成为教师积极调整自己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改进自己工作的一个重要参考。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学生家长、教学科研人员共同参与评价是开放式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他们都是教师教学工作共同体中的一员,他们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来观察和评价教师的表现,为教师评价提供了丰富的有用信息。对教师来说,这些观察者的知觉和判断是帮助自己成长的宝贵财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开放式评价方式使多方主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沟通和对话,不但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也使他人受益。

开放式的教学评价特别关注教师是否认同并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而不能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青少年政治思想的培育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教育的功能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是传承和培育文化传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思想政治课程是以体现教育的后一个功能为主的。教学目标是课程的灵魂,规定着课程的方向,也规定着课程的基本特征。所以,对教学的评价,特别要关注教师是否认同并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传统的教学评价是智育一枝独秀,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了评价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评价结果与教师利益紧密相关,分数的功能被强化,不少教师为取得学生的高分不惜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这种情况应予纠正。

30、对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目标的达成该如何评价?

对对知识目标的评价,既包括对应该掌握的理论观点和原理的评价,又包括对应该掌握的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的评价。知识目标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把握。对知识,不可以仅仅是单纯的记忆。学生要从整体上了解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社会生活现象,理解和把握必要的在生活中发生功效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我们评价知识目标要针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时应该接受的知识情况作出。例如,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内容的理解情况,对现代社会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特征的掌握情况等,对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在了解现代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民主生活的法律规范后,对这些要求和规范的自觉遵守的情况,在面对世界和人生的时候,懂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作出行为和思想的解释,会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选择和处理社会信息的技能等。例如,在评价学生对“价值观”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一次讨论活动。活动的内容可以是要求学生收集近现代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科学发明,列出几种导致这些科学发明的重要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列举,不要求学生作出统一的回答,而是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的观点作出列举。在此过程中,观察学生对“价值观”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列举等对学生掌握“价值观”的情况作出评价。

此外,对知识目标的评价,要注意学生对有关目标的陈述情况,学生在表述中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就体现了他们对于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内容有不同的理解程度。

31、对思想政治课能力目标的达成该如何评价?

对能力目标的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我们在评价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运用理论观点、原理的能力的评价,又要强调对学生“动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

对能力目标的评价,要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评价。活动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开展活动,观察并体验各种现象,开展讨论和分析,对讨论和分析结果的表述、交流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可以有侧重地选择某些方面进行评价。

32、对思想政治课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该如何评价?

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向。例如,在讲授“价值观”时,可以开展一次辩论,澄清一个价值冲突的观点“人人都追求平等,同时又都希望自己成为最好的”。在辩论过程中,可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表现、情感表现、态度取向和价值观念,并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评价。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情感和持有的观点。例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程所要求的政治讨论和各类活动,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态度,是否能自觉地总结自己的思想历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否关注当今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是否正确地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是否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是否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性和个性等。

33、教师为什么要以宽容的情感评价学生?

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及要求上,要十分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过程与结果是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反映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追求: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给予,更要着力于学生在形成知识过程中的体验,要致力于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结论、背结论、考结论是以知识为中心,违背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只有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鼓励和创设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情境,学生才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才有机会发挥其自主性和能动性,也才有可能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提高多方面的能力。 学生开始尝试某项活动时常常是生疏的、笨拙的。如:语言表达是不流畅的,组织和表现是稚嫩的,思想政治观点是不成熟的,甚至还可能会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一些过失。这些都需要教师以宽容的心态、极大的耐心去包容,并以满腔的热忱给予适时的点拨、鼓励和纠偏,将错误看做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将错误转化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宽容的情感会使学生的自主之树生长得更加健壮。

第18篇:课堂创新 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

下篇高中语文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与评

20、兰亭集序

(国际教材人教版必修 1 第 5 课、山东人民版必修第三册第 8 课)

[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文是这一文化精髓载体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注重审美体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学习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兰亭集序》作为一篇传世经典,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作品记述 三月三 日 修禊之时,群贤集聚兰亭流觞赋诗的盛况,并为所赋诗作序。作者借题发挥,别开一面,面对兰亭美景,不禁兴尽悲来,感慨万千,痛惜人生苦短,较为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生死观。使原本简单的记游有了更深沉的蕴涵,耐人咀嚼寻味。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一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懂得课文的大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3)赏析语段,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4)了解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汉字是充满智慧和灵性的文字,我们有世界上唯一的文字艺术——书法。提到书法就不得不提到“书圣”,大家以为谁该承此冠冕呢?(王羲之),提到书圣又不得不提到他的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以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艺术辉映千秋,流传广远。其实《兰亭集序》还是一篇淡雅洒脱、文思幽远的美文,可谓孤篇独绝,书艺双绝。作为文章的《兰

亭集序》,他的魅力到底何在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梳理文句,突破难点

1、学生放声朗读全文,读准字音,并做标注。

2、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做标注,粗知文章大意。找出难懂难译的句子。3、四人合作交流解决难句,老师从学生的反馈中选择典型的难句及翻译投影。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引导:“之”字的理解,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标志。)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引导:抓重点词,“因”和“或”,结合上下文理解。)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以上教学环节,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既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整体感知,粗知思路

1、默读课文,给每段加小标题。

2、展示学生标题,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投影)

第一段:叙雅集盛况 ( 兰亭集会 )

第二段:发人生感慨 ( 感叹生死 )

第三段:明作序要旨 ( 作序缘由 )

3、找出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同桌交流。

提示:雅集之“乐”——人生苦短之“痛”——古今之“悲”

(交流讨论,比较鉴别,共同分享教学资源,在交流中取他之长补己之短。)

四、赏析语句,领会内涵

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美

(1)朗读,指导读出节奏、语气。

(2)第一段用笔简洁洗练,结合文中所写内容,设想当时宴集情形,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要求:可借用文中的词“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等。展开合理的想象,有人物活动和情态,景物的渲染。)

(3)这段兰亭集会的描写历来为人称道,仔细品读,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①“暮春之初,会于兰亭”,“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时节之好;“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志同道和;“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景物美好;“流觞曲水,畅叙幽情”雅集之情趣。即在可乐之时,有可乐之人,观可乐之景,行可乐之事。②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仅16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尽现眼底,气氛清幽,使人心旷神怡。③“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倍感清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倍感宽广;“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倍感愉悦。④“群”、“毕”、“咸”、“集”此四字,尽显此行兴旺盛大之势,又由人及景,游目骋怀,俯仰天地,包揽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或静或动,或清或纯,皆清新淡雅之物,益显宁静致远之神气,暗隐君子淡泊之风。)

(4)下面是评论家方北辰、陈允吉对《兰亭集序》的评价,你对他们的评价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其内在之特色,还在于格调之淡雅。绘竹,只言其修而弃其绿,写水,只言其清而弃其碧。一切过于浓重之色不用,这是色调的淡雅。兰亭宴集,作者之喜悦不过分逾度,笔势始终从容沉稳,这是心境的淡雅。

——方北辰

△ 没有费力雕琢,着色清淡,用词浅切,更有清新之感。

——陈允吉

(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在朗读赏析中让学生感受语言传达的美妙情境。)2、研读语言,体悟作者的生死观

(1) 本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缘何生“痛”呢?第三段的“悲”与

第二段的“痛”一样的吗?

(由“兰亭集会”,想到“人之相与”,虽“静躁不同,趣舍万殊”,但“欣于所遇,快然自足”,然而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是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所之既倦,情随事迁”,因而感慨系之。其次是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是生命的短暂,“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由此看来“死生大矣”。兰亭集会再美好也会转瞬即逝,世间万事莫不如此,更何况生命呢?由聚到散,由宴集到人生,顿生感伤之情。作者悲古人,因为他对生命的体验与古人的体验是相似的,“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与怀”,作者亦悲后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日”,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从今人及古人再及后人,询问古今发出悲叹,这一“悲”不同于上段的“痛”,将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推及到整个人类,由己悲人,更加地深刻。)

(2)以下是关于《兰亭集序》的评论,对于这些评价你有什么看法?△玩此文中段,因乐极生悲,感死生事大,见不可不随时行乐之意,乃旷达一流。

——清代 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

△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清代 吴楚材《古文观止》)

(3)王義之的悲叹,是乐极生悲的消沉,还是苍凉概叹中的旷达,你怎样看?

(王義之有悲叹但并不悲观,第

二、三段在情绪上较低沉,但从根本上说表达了对生命的深沉眷恋和执著:生命有尽时,这是无法摆脱的,惟有及时行乐,把握美好的瞬间,珍视短暂的生命。这实是看透生死的旷达,它是作者面对自然宇宙,对死生的深沉的思考,是深情的,也是超然的。)

(4)文人墨客登临山水,面对自然,慨叹生命短暂的诗句很多,请你举例说明一些。

(投影)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滕王阁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

死生亦大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殤为妄作。

—— 王羲之《兰亭集序》

(5)作为后之览者,临文有何感想?试以“文人——山水——生命”为话题,简说你的理解。

(提示:他们走进自然,欣赏领略山水风物时,也融入了个体的生命体验。即面对浩瀚无穷,引发了浓重的生命意识,引起对生命本体的思考:人不仅是社会中的存在,更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每个个体生命都独立地面对整个宇宙,尽管生命生长消亡,生生不息,但个体生命是亘古不变的宇宙中的一瞬,生命唯其短暂才要更加珍视,悲叹生命的短暂无常正是这种认识的反衬。这种面对宇宙天地对生命存在的深层思考,成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心理。它更多的激励后人应该积极地对待生命,热爱生命。)

(以上设计体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主体性,在思考、探究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有自己的体验和思考,甚至和作者能产生共鸣。)

五、拓展延伸,总结提高

师:面对山水、自然,王義之的思考是有一定的哲学渊源的,这不得不谈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生死观:

儒家重视人的社会存在和现世存在,认为道德仁义远较个体生命重要,以“仁义道德”为核心的伦理观,希望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重价值而轻死生,对死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

道家对死亡有较深刻的认识,代表是庄子,他用虚幻的理想境界掩盖现实人生苦难,也掩盖了对死亡的恐惧,主张将个体的人返回到自然状态,取消死生差别。《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

到了魏晋,社会陷入持久的动荡混乱中,“天下名士,少有全者”浓重的死亡意识笼罩着这一时代。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忧虑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士人们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他们不凭仁义道德,也不凭自然万物来消解死亡意识,而是直接面对死亡,“援儒入道”

在政治上调和儒道,人生中追求玄远、超越。注重个性和精神的自由,重清谈尚玄学。

1、针对以上诸种说法,谈你的看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生命?如何看待生死?

2、教师归纳小结:

儒家的生死观,重价值而轻死生。这固然有积极的意义,不可否认,没有生命何来价值,价值是对生命存在的超越,但决不能离开生命空谈价值。庄子教会我们坦然达观地看待生死,死亡并不恐惧。但现实人生中死生毕竟是不同的。魏晋士人在传统哲学的缝隙中找到了一种存在的方式。表面的颓废消极中深藏着他们的人生理想,对生命的追求和留恋。生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生必有死。我们无法回避自己的死,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生。生命中纵有暗淡,只要心火不灭。虽然不是诗意的栖居,也应使生如夏花般绚烂。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兰亭集序》是对人生的感悟,有一定的哲学内涵。了解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从中吸取民族的智慧,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 评析 ]

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特色: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以上教学设计中,学生的自学时间较充足。第一,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改变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逐句串讲的教法。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作定向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学生根据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就是理解、感悟、思考、转化的过程。

2、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安排了“语句赏析”及“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对《兰亭集序》的语言,让学生谈其感受,要求学生结合中国传统哲学的生死观谈谈自己的生命认识。这些没有规定的答案和现成的模式,学生必须调动自己的经验和思维来创造,可能并不尽人意,但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在过程中得到了展现。学生不是仰视文本,而是和文本进行了生动具体的对话。

第19篇:《马嵬》创新教学设计

《马嵬》创新教学设计

摘要

有些人认为,褒姒、陈圆圆、杨玉环这些古来或年轻貌美,或才华横溢,或聪明睿智,或性情温良的女子常令英雄豪杰和一代天子沉迷以致亡国,所以有了“红颜祸水”一说。本文结合李商隐的《马嵬》诗的教授,就此说法提出新的认识。教学上大胆突破以往常规思路,探索创新,丰富了课堂。

关键词

红颜祸水 马嵬 创新

引用文献

《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史记》

论文内容

导语:

同学们对下面三句话一定不陌生,请简单解释一下这几个典故。 1.烽火戏诸侯

2.冲冠一怒为红颜 3.一骑红尘妃子笑

明确:1.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原来褒姒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褒后并驾游骊山,燃起烽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启唇而笑,幽王大喜,终因此失信于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一说被杀),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知。”(《史记·周本纪》)意思是说,褒姒不喜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西周遂亡。

2.“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语出吴梅村《圆圆曲》。陈圆圆,苏州名妓,善歌舞,吴三桂妾。吴三桂出镇山海关,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遂降清。引清军入关后,清军攻陷北京,陈圆圆复归吴三桂。

3.杜牧《过华清宫》诗云:“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汉代,荔枝已是朝廷贡品。到了唐朝,唐明皇李隆基为了博得妃子杨玉环一笑,传旨地方,策马长安,速送荔枝。为此,杜甫抚胸长叹:“百马死川谷,到今耆旧悲。”

问题:大家思考一下,能够让一个男人、一代豪杰甚至是一朝天子为之倾倒的女人,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明确:年轻貌美,才华横溢,聪明睿智,性情温良,等等。

我们刚刚说到的杨贵妃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唐代著名大诗人,当时官为翰林的李白为她写的诗《清平调》三首——

清平调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问题:大家对划线的两个句子做何感想?

明确:划线的第一句写的是,杨贵妃丰满的玉容如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艳冶动人,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划线的第二句写的是,汉代的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赵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这样的一个绝代佳人,难怪一代天子李隆基为她而痴狂。李杨的爱情在白居易的《长恨歌》当中亦有精彩的表现——

长 恨 歌

白居易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如此恩爱,却如何最终落得个夫迫妻死?那一年的马嵬驿,到底发生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马嵬,跟随唐代诗人李商隐一起去探个究竟。

马 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问题:这首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你同意么?

明确:“讽意至深,用笔至细”是近人黄侃评论这首诗的话(见《李义山诗偶评》),可以说很准确地把握了这首诗在叙事、立意以及表现手段上的特点。

“用笔至细”可以从以下几点来体会:

一、倒叙的方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

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二、写事物抓特征。长期做“太平天子”、沉湎于淫乐生活的唐玄宗及其宠妃,哪里听到过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呢!在皇宫中,连公鸡都不准养;安然高卧,自有专人干公鸡报晓的工作。诗人抓住最有特征性的事物,只用“虎旅鸣宵柝”五个字,就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而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三、措辞的委婉,如“空闻”“如何”等。“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以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冠以“空闻”二字,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 而尾联发出的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够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此处一“如何”,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措辞却极其委婉。

四、立意的含蓄。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够保住自己的妻子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诗最后在对比中点明题旨。

“讽意至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

一、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二、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颔联,“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诗人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境,跃然纸上。再如,颈联只说“六军同驻马”,而“驻马”的原因和结果都未涉及。然而和“七夕笑牵牛”相对照,那意义就丰富了,耐人寻味了。玄宗当年七夕和杨妃“密相誓心”的时候,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是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的。可是当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怎样呢?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这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行文至此,尾联的一问已如箭离弦,眼看要一发破的了。

三、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批判的锋芒直指唐玄宗。

通过课文的注解,我们了解到,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自缢。这里提到的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族兄,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之后,他也飞黄腾达,升任宰相,身兼四十余职,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如果没有杨玉环,杨国忠又怎么会如此专权?又怎么会有这一场国难?杨国忠被除掉了,被认为是“红颜祸水”的杨贵妃也被除掉了,士兵们一定大快人心。联系历史,我们发现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如妲己致商亡, 西施致吴亡等等。同学们怎么看待“红颜祸水”这个问题呢?

明确:对于“红颜祸水”的观点,学生大概分为两种看法:

1、赞成。认为女人误国,妲己、西施、杨玉环这些历史上有名的“红颜祸水”,或为名利,或贪图享乐,使君主失于进取心而终至亡国。

2、反对。认为亡国的责任在男人,大部分被冠以“红颜祸水”的女人是不懂政治的,如果君主英明,又岂会因为一个小女子而亡国。

古人又是如何看待杨玉环误国这个问题呢?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几首——

《马嵬驿》 于濆

常经马嵬驿,见说坡前客。一从屠贵妃,生女愁倾国。 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当时嫁匹夫,不妨得头白。

《马嵬驿》

温庭筠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 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马嵬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题马嵬驿》 狄归昌

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小结:历代追咎国亡的诗文多持“女祸亡国”论,如幽王以褒姒而致犬戎之祸,明皇以妃子而致禄山之变。从上面几首诗中我们看到,唐人对这一问题已经有了新的认识,这几位诗人都没有鞭挞杨玉环。他们有的对杨玉环寄予同情,如诗人于濆便感慨于她的早亡,说:“当时嫁匹夫,不妨得头白”; 有的悲叹李杨爱情永无可寻,如温庭筠的“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有的认为唐明皇才是悲剧的根源,如郑畋说“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有的更是直白地为杨妃开脱,如狄归昌的“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其实早在五代十国时,有位花蕊夫人便曾在《述国亡诗》写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史载当时破蜀宋军仅数万人,而后蜀则有“十四万人”之众。以数倍于敌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临强敌,当无亡国之理。可是一向耽于享乐的孟蜀君臣毫无斗志,闻风丧胆,终于演出众降于寡的丑剧。“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一星半点丈夫气概!

国亡了,女子如此沉痛,那真正的误国者是谁呢?答案已然自明。正如宋人罗大经所说:“今无妃子之孽矣,而銮舆乃再蒙尘,何哉?此其胎变稔祸,必有出于女宠之外者矣,是不可不哀痛而悔艾矣。”

问题:李商隐《马嵬》的最后一句是“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意思是,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够保住自己的妻子呢?你能回答这个问题么?

国亡时,君主能否保护得了自己的爱妃吗?大家举例谈谈。

明确:

1、项羽乌江自刎前,爱妃虞姬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

2、李煜的诗作《虞美人》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可他政治上庸驽无能,被毒死后,爱妃小周后悲痛欲绝,随之而死。

3、汉成帝荒淫无道,竟死在“温柔乡”。王莽篡权后,皇后赵飞燕被逼自尽。

一代天子,竟然也保护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这样的君主帝王太多了,这已经不是唐玄宗李隆基一个人身上的悲剧了。于是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男人才能保护得了自己的女人?什么样的女人才不会因了她钟爱的男人而发生如此惨烈的悲剧?

明确:

1、1931年,英国王储爱德华结识了辛普森夫人。辛普森夫人聪明美丽,穿着入时,使当时还是单身汉的爱德华王储觉得她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两人很快坠入了爱河。爱德华决定与辛普森夫人成婚。正当他准备向父王正式提出这一要求时,父王却重病缠身,随即驾崩。按照英国王室的继承规则,他即位当上了爱德华八世国王。

国王要与一位离过婚的女人结婚,而且她原来的丈夫仍然在世,这是英国国教教规绝对不能允许的。在江山和美人两者只能择一的情况下,爱德华八世选择了后者。

2、有人说,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李世民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手下大批谋臣武将,也与贤淑温良的妻子辅佐分不开,这个女人就是长孙皇后。

总结:我们看到,懂得选择、勇于付出的男人才能够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而只有明智的女人才会免于悲剧结局。现代女诗人舒婷就在自己的诗中很好的将这一思想传达出来——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总结:“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爱情,并不仅仅是太平盛世下的你侬我侬,更是灾难来临时的强大支柱。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首先要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才有资格谈情说爱,否则,别说保护别人,就连自己也保护不了!

作者:姜冰

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语文组 邮编:116031

电话:0411-86530179-8308

第20篇:《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教学设计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知道中华文化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了解我国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政策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感悟能力;懂得分辨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与世界多种文明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个人成长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增强文化创造活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

难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瑰宝灿若星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师】央视为什么要推出这个节目? 【生】

【师】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比赛《NationalSpellingBee》,从1925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族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那么美,传承又那么重要,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除了汉字以外,中华文化还有哪些体现呢?

【师】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几大文化,如埃及文化、婆罗门文化、巴比伦文化、玛雅文化,当然还有中华文化。除了中华文化以外,其他的文化还存在吗?

【生】不存在了

【师】为什么中华文化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生】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在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师】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

一、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复兴来引领和提升

【师】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生】 播放视频《申奥宣传片》

【师】你这个宣传片中你看出了哪些? 【生】

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构成:

(1)中国哲学:博大精深,彰显东方智慧

吃一堑,长一智;车到山前必有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师】这些古语里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给我们以启迪。见课件。 (2)中国传统伦理:以和谐为本,充满着人伦情理及家国情怀 举例:负荆请罪、苏武牧羊见课件

(3)传统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唐诗和宋词是其中两朵绚丽的奇葩 【师】你能背出几首唐诗或宋词吗? 【生】

【师】除了唐诗宋词外,中国的传统文学典籍还有哪些? 【生】四大名著、诗经、论语等

(4)中国科技发明:享誉全球,民间工艺巧夺天工 【师】你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哪四个吗? 【生】

【师】这四大发明不仅影响了中国,还影响了全世界。中国的民间艺术也是缤彩纷呈,说说看你所知道的中国民间艺术。

【生】

【生】六味地黄丸、云南白药等 (7)中华艺术形式多姿多彩

【师】中华书法展现汉字形体美韵;国画尽显山水墨趣;中国古建筑技艺精湛(列举福建土楼);传统戏曲堪称国粹;各民族的歌舞艺术异彩纷呈。

【师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连线题:传统文化——影响见课件 材料:《孙子兵法》一书被翻成英、俄、德、日等20多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刊印本。美国的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被誉为中华千古奇书。

【师】中华文化以深邃的内涵、恢弘的气度以及蓬勃的生机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在世界文明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振奋人心的少年中国说》

【师】为什么要在中小学生中倡导经典诵读? 【生】

【师】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材料: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死守落后、陈腐的观念,阻碍了洋务运动的进程,扼杀了维新变法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师】文化落后,也要挨打。所以,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还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新课教学】

一、民族文化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获得新的生命力

1、文化创新的基本点: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能使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又能体现时代性

【师】你认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哪些是我们要传承的,哪些又是我们要抛弃的? 【生】 【生】

【师】传统文化元素:猛兽“泰哥”老虎,挥舞着道德的大棒维护着青青草原的安宁;巨兽“包包大人”大象,依据着“草原法典”维护着草原的正义与公平;主角狼与羊之间也不是水火不容,蕉太狼与暖羊羊是患难之交,小灰狼在羊村里一样受到羊儿们的呵护。符合“和而不同,贵和尚中”的思想。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始终贯穿着家族的观念。羊村里的羊儿就是一个大家族,面临着险恶的生存挑战,但总能借助祖先一代代积累下来的经验及自身才智化险为夷。

创新性:以养和狼两大族群间妙趣横生的争斗为主线,剧情轻松诙谐,情节爆笑,对白幽默,巧妙地融入了社会中的新鲜名词。

播放视频《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动画《喜羊羊》《熊出没》暴力粗俗》 【师】这也告诉我们,在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思想性,要积极向上。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播放视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意义深刻》

【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社会主制度的精神之魂。

1、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播放视频《“最美”人物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师】世界文明是丰富多样的,多种文明的成果共同造就人类社会今天的发展成就。所以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三、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师】每个国家都有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你知道以下图片是代表着哪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吗?

【生】 见课件

【师】重视与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对话,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对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国文化也走向世界,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

【师】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可是有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很多中国青年却热衷于外来文化呢?

【生】

【师总】对于传统文化应该注重传承和发展,开拓创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作为中国的中学生,要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做文化交流的小使者。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出示系列图片:喜羊羊的衍生产品

【师】由动画片开始,衍生了一系列产品,相关的文化产业得到了发展。 【新课教学】

【师】什么是文化产业? 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经营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

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行业。

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行业。

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行业。 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行业。

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行业。

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行业。 【师】文化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因此,各国都在争相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

介绍《哈利波特》、日本动漫、《江南style》的材料

【师】从它们文化产业的事例可以发现,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且可以传播一个国家的文化理念。

播放视频《文化强国建设是发展需求》

【师】我国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

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师】从这个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要建设文化强国还需努力。

播放视频《中央财政48亿元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播放视频《文化部长:中国建设文化强国急需创新能力》

【师】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战略部署。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要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师】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创新教学设计
《创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