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印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26 08:36:33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印度》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内容。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教材集中反映了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简明地选取了人口的过度增长、水旱灾害频繁、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工业这四个当今印度十分突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的阐述了人地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资料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分层次教学。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采用引导启发、层层设疑教学法。

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图表等说明、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环境,建立人地和谐的生存环境”的科学态度,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通过地图及图片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了解一个国家的位置及邻国的培养读图能力;

2.会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并初步学会用地图分析一地区的地形特点;

3.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气候特特征和人口增长情况,提高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印度人口、自然灾害的研究,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人地协调观念。

2.印度与我国为邻邦,印度在人口政策与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口特点及自然灾害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压力。

难点:印度临国的空间方位的记忆,人口特点及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水旱灾害的成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课件播放西游记中《天竺少女》的片段 学生活动:欣赏并思考是哪部电视的片段,表现的是哪个国家的舞蹈。 教师活动:大家都知道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西天就是古代的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你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印度?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印度

教师活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整体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活动

二.新课教学 1.印度概况

(1)位置和地形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印度在世界当中的位置图

学生活动:看书及读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及与我国的位置关系。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印度地形图的卫星照片,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恒河平原、喜马拉雅山、德干高原三大地形区,分析印度地形特点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得出结论 (2)陆上邻国与隔海相望国家

教师活动:展示“印度邻国图”,引导学生找出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并归纳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学生活动:观察 “印度的邻国图”,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从地里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认识一个国家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印度的位置和地形。

(3)印度的气候

教师活动:1.课件展示:“水旱灾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水旱灾害的发生跟气候有关

2.课件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查找印度的气候类型

3.课件展示:“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并查找印度主要气候类型,结合气温和降水图,讨论其气候特点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南亚风向图,提出问题 ①雨季和旱季盛行的风向

②西南季风进退失常带来的灾害,完成38页表格 学生:读图、讨论分析,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学会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读书36--37页内容,思考印度人民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如果你是印度发生这样灾害地区的公民,你又应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水旱灾害是我国经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通过讨论,让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具备一定的自救常识,学会一些终身受用的能力

(4)人口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图 ,引导学生找出人口居前两位的国家

学生活动:看图,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印度人口增长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36页第2题 学生活动:读图计算,总结印度人口特点—数量大,增长快。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36页“活动”3材料

学生活动:讨论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及众多的人口给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学习、讨论中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通过比较,进行人口国情教育

2.印度文化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教材34页阅读材料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有关介绍印度的图片并作介绍

1.印度国花 2.印度国旗 3.印度首都 4.印度古迹泰姬陵 5.印度的牛 6.印度奇特的风俗 7.印度妇女的服装„„

设计意图: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让学生了解印度的人文风情 三.小结: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四.巩固练习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位置

地形

──自然环境

影响←人口

印度

气候→水旱灾害

人文环境──

文明古国

风俗

推荐第2篇:《印度》教学设计

印度第一部分学案 李鹊一中

李玲 学习目标:

1、记住印度的位置、人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并理解人口过度增长与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

3、学会阅读图片,分析解释印度水旱灾害严重的原因。

4、知道印度粮食生产自给有余的原因。

学习重点:

(1) 印度的位置、人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并理解人口过度增长与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 学习难点: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学习内容及要求 :

一、填空(小组自主学习完成。

1、印度东南临(

)湾,西南临(

)海。

2、主要的陆上邻国有(

)。 3隔海相望的国家:(

4、印度是南亚面积最(

)的国家。

5、印度人口已超过(

)亿,仅次于(

),居世界第(

)位。

6、印度人口特点:人口数量(

),增长(

)。

7、人口对(

) (

)(

)发展造成压力。

8、印度是文明古国,有著名的古建筑(

)。

9、地形特点:北部山地(

)、中部平原(

)、南部高原(

)。

10、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

)带和(

)带。

11、印度以(

)气候为主,全年(

),分(

)。

12、印度水旱灾害频繁,解决的措施是修(

)工程。

二、简答

1、分析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印度多旱涝灾害的原因?

三、综合题

1、读课本35页印度地形图7.34,完成下列要求: 山脉:(

河流:(

)(

) 高原:(

海域 :(

)(

)(

) 岛屿:(

山峰:(

纵观印度地理事物分布,该地区大致可分为(

)大地形区。

2、读“南亚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路径图”,将符合题意的各选项的字母和数码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见课本37图7.39\\图7.40) A 6月至9月

B 东北风

C 由海洋吹向陆地

D 形成东北季风

E 为雨季

F 10月至次年5月

G 西南风

H 由陆地吹向海洋

I 形成西南季风

J为旱季 (1)与甲图相符的是: (2)与乙图相符的是:

推荐第3篇: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张家坳中学 段涛涛

学习目标:

1.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2.了解印度的人口增长状况以及人口增长过快给经济、社会带来的问题。 3.知道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学习重点:

1.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2.印度人口增长特点。 3.印度的气候特点。

学习难点:

气候特点成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它记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唐代高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最后到达了佛教发源地——天竺)同学们知道天竺是现在的哪里吗?(现在的南亚)打开课本第三页在图上找出南亚,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一国呢?(印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继日本之后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另一个国家——印度。

二、通过读图,学习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知识: 1.读世界政区图,明确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热带

海陆位置:濒临印度洋 2.读南亚政区图回答:

哪些是岛国?哪些是临海国?哪些是内陆国? 3.读印度地形图分组讨论,完成三个问题:

①课本P35页第一题。

②找出下列地理事物和城市:恒河、恒河平原、印度河、德干高原、喜马拉雅山地、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

③印度的地形分布有何特点? 4.归纳总结印度的地形特征: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 中部: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5.让学生对照地图强化记忆三分钟,教师接着检验学习效果。

三、通过以下两个环节学习印度的人口: 1.出示有关人口图片并配下列文字材料:

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口研究专家指出,到2050年,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与此同时部分国家的人口将减少近40%。 2.出示图片(P36图7.35),让学生讨论:

①人口高速增长给印度社会带来哪些问题?

②假如你是印度总理,将推行哪些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

教师要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四、印度不仅因为人口过多带来许多问题,而且,印度的自然灾害也非常严重。(引入气候)

1.出示图片(旱灾和水灾),引发学生思考。 2.出示亚洲气候图(提问:印度属于什么气候),并结合印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引导学生分析印度气候的成因。

3.观察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讨论分析印度的气候特征。(提示学生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考虑) 4.归纳总结:

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分为旱季(10月——次年5月)和雨季(6月——9月)。 5.出示图片(P37图7.39和图7.40),讨论完成P37第二题。

五、小结:让学生口头表述本节课的收获。

六、反馈练习:

1.下列名胜古迹中,位于印度的是( ) A.吴哥窟 B.婆罗浮屠 C.大金塔 D.泰姬陵 2.占据印度半岛大部分面积的地形区是( )

A.喜马拉雅山地 B.恒河平原 C.德干高原 D.印度河平原 3.印度的首都是( ),印度人口居世界第( )位,它是南亚面积( )的国家。 4.印度地形特点是北部( )中部( )南部( );流经印度重要的河流是( ),它流经印度最大的( )平原,下游流经( )(国家),注入( )。 5.印度有“世界雨极”之称的地区是( )。

6.读教材P37图7.39和图7.40南亚季风图,回答:

左图中,印度盛行( )风,此时是印度的( ),时间范围大致是在( );右图中,印度盛行( )风,此时是印度的( ),时间范围大致是在( )。当西南风来得早退得晚,印度易发生( )灾,反之易发生( )灾。

七、板书设计:

印度

一、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 1.纬度位置:热带、亚热带 2.海陆位置:濒临印度洋

3.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二、第二人口大国 1.人口数量

2.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热带季风气候

1.特点: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降水量不稳定。 2.成因:东北季风、西南季风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推荐第4篇:南亚——印度教学设计

《南亚——印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南亚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在自然、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本节突出了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编排简洁、精炼,重点选取了位置、范围、地形与河流、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宗教与社会、人口和经济等,重点突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然要素知识,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个季风气候。通过分析自然要素对农业、工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学习运用地图说明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让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

重、难点:

重点: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印度的工农业发展特点 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印度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作物的分布;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教法、学法:

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继续学习区域地理中世界地理《南亚——印度》这部分内容,关于南亚的一些地理环境特征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所以这可以看做是一节复习课,但是我们现在不应该还停留在初中的阶段,要把高中学过的一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加进来。我们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这些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环境特征(包括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等),这些地理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出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区域的发展是对有利的条件加以利用,不利的条件加以治理,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南亚(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

【读图指导】老师:同学们打开地理地图册《南亚》这部分,找出南亚的地形,气候,主要河流,并对这些地理要素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师提问】南亚的地形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以高原、平原和山地为主。北部和西北部为喜马拉雅山,中部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教师提问】在各个地形区内部地势起伏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北部山地海拔高,地势落差大;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南部德干高原是古老的岩熔高原,平均海拔为600m,饱经侵蚀,高原内部地势平坦。

【教师提问】印度主要是什么地形?对它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印度主要包括中部平原和南部高原,平地低地多,耕地面积广。 【教师提问】南亚的气候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高山高原气候,备备为热带沙漠气候,季风气候典型。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旱季是10月至次年5月,雨季是在6月至9月。 【重点分析】南亚季风的成因

冬季风(寒冷干燥) 夏季风(温暖湿润)

得出南亚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西部沿海和东部平原区降水多,乞拉朋齐为世界雨极,半岛西部降水少,西北部最少)

【教师提问】南亚有哪些主要河流?恒河下游的水文特征如何?

【学生回答】南亚主要有三条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显著,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 【思考探究】南亚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地理位置:印度半岛伸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水汽来源充足,已形成大量降水

地形地势:北部山地,中部平原,从印度洋带来的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汇集到中部低平的平原区,易形成洪涝灾害。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分成明显的旱雨两季,6-9月容易出现洪灾,其他月份容易出现旱灾。

季风风力弱,来得晚,退得早,降水少,造成旱灾;风力强,来得早,退得晚,降水多,形成洪灾

水文:南亚地区河流少,主要是印度河、恒河,分洪泄洪能力差,径流变化大。汛期水量过大,旱季水量不足。

二、南亚(印度)的人文环境特征

【教师分析】南亚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过亿的国家有3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南亚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所以生态环境问题非常的严重。白色人种为主。

主要的宗教分布为:佛教-斯里兰卡 印度教-印度、尼泊尔 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三、印度

【读图思考】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印度人口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少年儿童及青壮年组的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对印度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印度农业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回答】

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1.有利条件

耕地面积广,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正常年份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河流提供丰富的水源。 2.不利条件

水旱灾害频发,这与西南季风的强弱有关。

【教师分析】我们来具体看一些印度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和小麦。

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出口量为世界第三。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为平原地形,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小麦是印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产量占粮食 的30%,在世界上居第二位。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及恒河上游地区。区位优势有:地面起伏平缓,虽然降水较少,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光照充足。 印度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棉花、茶叶和黄麻 糖料作物为甘蔗,油料作物为花生。

【教师提问】印度的工业系统比较完善,大家根据印度的资源状况,推测印度传统工业有哪些?有哪些主要的重工业部门?

【学生回答】印度的传统工业为棉纺织和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分布在靠近黄麻产地的加尔各答,棉纺织工业分布在靠近棉花主要产区的沿海城市孟买,这两个城市都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印度的煤、铁、锰资源非常丰富,之前主要为采掘工业,独立之后重工业如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快速发展。尤其是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

【教师提问】比尔盖茨认为,21世纪印度将成为软件超级大国。印度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班加罗尔有“南亚硅谷”之称,你认为班加罗尔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何区位优势?

【学生回答】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知识密集,技术先进(或人才充足);现代化交通(交通便利);地处德干高原,环境优美;企业管理水平高。

推荐第5篇:印度教学设计[材料]

印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了解印度的位置特点。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特点,理解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资料,分析归纳印度人口增长,增强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2)印度的地形特点

2.教学难点

人口过快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收集与印度相关的信息资料。 2.学生准备

准备好地理教材、地图册等学习用具,提前了解与印度相关的信息资料。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国家地理一般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和环境问题四部分内容。在学习印度时,主要通过设计教学任务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找到印度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归纳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人地协调、合理发展的观念。 教学中采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对知识的初步感知;通过自我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自我归纳总结,凸显个性发展;通过自我诊断评价,发现不足,及时查缺补漏。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通过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通过对其他小组成果的补充、完善,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探究,可以增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体验,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中要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突出启发、引领作用,适时运用评价手段调控课堂,形成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合作。

采用读图分析、对比归纳、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前面我们学习亚洲分区,学生考虑亚洲分几个区?学生答。接着请同学看图片,发现什么问题呢?学生答:人多。 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国家,寻找正确的答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可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求欲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印度不仅是文明古国,也是现代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对印度有一个新的认识,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承转过渡:印度是南亚大国,与中国山水相连,我们首先从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来了解。 任务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特点,知道印度是南亚大国。 (1)找一找,读一读:①在“南亚地形图”上找出10°N、北回归线和30°N纬线,说说印度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找出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说说印度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找出印度所邻的国家,说说印度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相对位置特点。②读一读教材上“南亚大国──印度”的阅读材料,说说印度的面积有什么特点?

(2)算一算:①阅读“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计算说出:2011年印度人口已达到多少亿?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印度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3)想一想:目前印度的人口数量居世界第几位?为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采取了哪些人口政策?效果如何?

(4)议一议:根据教材32页活动材料,思考分析:印度众多的人口给资源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地理位置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关键,是影响区域地理特征的重要因素。以地理位置为突破口,去认识、了解印度,便于学生形成空间位置概念。通过找位置、读一读、计算人口增长等活动,让学生得出印度是南亚大国的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先依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完善。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课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群体优势,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展示的情况进行评价,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适时进行强调、释疑、点拨。

(1)展示课件,强调印度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为后面的自然环境、粮食作物分布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找出印度的邻国,通过读图观察和出示数据强调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3)通过图表分析,让学生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特点,以及印度采取的人口政策及成效。让学生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是南亚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4)图片释疑,了解印度人口压力以及印度政府为控制人口增长制定的人口政策。

(5)释疑解惑:印度众多的人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印度人口众多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在引导学生完成教材活动内容的前提下,教师点拨释疑。 (6)总结归纳:印度是南亚大国,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约占南亚总面积、总人口的19/25,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其科技发展水平和军事实力也居南亚首位,但过度增长的人口压力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承转过渡: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大自然馈赠给了印度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印度人民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任务2 从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认识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 (1)找一找:①找地形:在“南亚地形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出印度的地形分布特点。②找河流:在“南亚地形图”上找一找印度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河?(。

学生活动:学生先依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组完善补充。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并适时进行强调、释疑、总结和点拨。 (1)利用“印度地形图”强调三大地形区的分布。

(2)利用“印度地形图”强调恒河的相关知识,出示小资料让学生了解恒河及其对印度的影响。 (

(四)反思总结、构建体系 1.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得失,尝试构建知识结构,教师选派1至2名学生展示汇报。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展示形式不拘一格,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 2.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归纳成果,并加以整合,出示知识结构。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域:A.印度洋,B.阿拉伯海;国家:②巴基斯坦,⑤斯里兰卡。 城市:⑥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 课后小结

本节课包括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人口大国三个问题。人口问题和我国相似,易于理解。本节课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关键是树立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思想。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小组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增强合作,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我也深深体会到,初中地理教学应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积极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乐学、易学。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要紧凑有序,利于调控,不要为了活动而搞活动,应该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手段,把教学内容融入活动之中。

理一理第二人口大国海陆位置位置纬度位置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地形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第二人口大国人口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推荐第6篇:第三节 印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首都、位置、主要地形区和河流。 2.学会利用图表,说出印度的气候特点,分析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学会运用资料,说出印度的人口特点,分析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获取图示信息的步骤和方法,从而提高分析和概括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灾害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印度人口问题及水旱灾害形成的原因 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感知印度人口众多。(展示漫画“中国春运”、图片“拥挤的印度火车”“印度码头拥挤的人群”,提问: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 2.畅所欲言——关于印度,你还知道„„? 3.齐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件显示) 【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填图、填空:要求自主阅读教材P32—34,参考《地理图册》P16,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

(一)学会用图

请在“南亚地图”相应的地方标注:

1.标注北回归线、濒临的海洋、陆上邻国、隔海相望国家 2.标注首都、乞拉朋齐、恒河、德干高原

(二)基础知识梳理

1.位置和范围:印度位于亚洲的

地区

我国的_______面;西临_______海,南临_______洋,东临_______湾。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2.地形和河流:印度的地形以

为主,北部是

山脉,中部是

平原,南部是_____ __高原。

河是印度最大的河流(圣河、母亲河),最终经孟加拉国,注入

湾。

3.气候:印度被

(特殊纬线)穿过,以

气候为主,一年分为明显的

两季,是一个

灾害频繁的国家。 4.人口:2011年,印度人口已达到_______亿,目前,印度的人口还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总人口居世界第_______位,仅次于

。 教师板书,板图(“南亚空白地图”),巡堂答疑。

1.展示:自学完成【自主学习】以后,小组互相核对答案,并按照上表所示的任务安排,派代表上讲台以板图、板书的形式展示。

2.讲评:按照分工,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对展示的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3.教师点拨:总体评价展示与讲评,播放视频“印度的雨季和旱季”。 【合作探究】

(一)学生分组讨论,组长做好记录。教师巡堂答疑。

1.印度的雨季、旱季盛行的季风有什么不同?印度的水旱灾害十分频繁,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教材P33—34图文资料来分析)

2.探讨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说说印度政府推行的控制生育计划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教材P32—33图文资料来分析)

(二)学生代表发言,小组补充,教师点评。【夯实积累】

(一)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如图):

二)课堂练习,及时反馈:

1.有关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B.印度是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 C.人口已超越中国,居世界第一

D.印度是世界

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

2.印度经常出现水旱灾害,主要受下列哪种季风的影响?(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3.读“南亚1月和7月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亚1月主要吹_______风,风从_______吹向_______,降水较_______。 (2)南亚7月主要吹_______风,风从_______吹向_______,降水较_______。 (3)每年6~9月为_____ _季,此时所吹的

季风与农业生产关系特别密切,当这种季风风力太强或太弱,停留时间太长或太短时,往往就会造成___ _

__灾害,为了抗御这种自然灾害,南亚人民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推荐第7篇:《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印度(第一课时)》

双茨科中学

王玮

《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双茨科中学 王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通过地理及图片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有意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认知知识、梳理知识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立足教材,不拘泥教材,以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本。

2.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式教法综合化。针对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基础,因材施教,择情而用。运用多媒体,加大教学密度,增强视听效果。

3.对各知识点不平均用力,详略适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知识的接受与探究,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2.激发“从小学好地理课,长大管好地球村”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鼓励质疑,肯定挑战。在继承中发展,在接受中修缮。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印度的人口情况。

(二)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印度的图片、风俗资料、水旱灾害新闻资料。

四、教式教法

图像分析法、启发质疑法、文图对照、讨论点评、分析比较。

五、教学过程

活动:地理知识小天使。

[新课引入]

课件:印度舞蹈

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舞蹈?(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语言导入,课件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一)印度概况

课件:印度国旗、得名、国花、国树、国鸟、首都、最大城市、国家政要、卢比

教师作以简要介绍。

(二)世界文明古国

课件:印度景观图片(视觉冲击,体会印度古国神韵)

(三)印度在世界的位置

课件:世界地图

提问:印度位于哪个大洲?

课件:亚洲地图

提问:印度位于亚洲哪一地区?(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读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四)印度地形

课件:印度地图

活动:1.印度主要陆上邻国,各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2.读出印度首都和主要城市位置。 3.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通过读图分析,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五)印度人口

课件:印度部分国家人口对比图

提问:印度人口在世界上的位置

活动:1.从1951到2000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多少亿?

2.从1951年开始,每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3.阅读课本36页材料和自学材料,说一说人口增长会给印度带来什么影响?

(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并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

(六)水旱灾害频繁

课件:世界气候类型图

提问:印度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课件: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提问: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课件:印度雨季、旱季盛行风向图

分析:季风气候对印度的影响

课件:表格练习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深入理解印度发生水旱灾害的原因。(结合表格分析,降低学习难度。)

课件:印度水灾图片、新闻视频影片

教师进行国际主义教育,强调国际合作,中印友好往来的重要意义。

活动:结合教师所给图片和课前搜集资料,学生做新闻小主播,播报一段印度旱灾新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七)印度风俗知多少

课件:印度风俗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介绍有关印度的风俗。

[巩固新知]

课件:必备功底、智力拓展

(阶梯式练习,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检查。)

[布置作业]

课件:整合互动

(向课外延伸,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创造能力提供环境。)

[课堂小结]

活动:谈谈我的收获。(鼓励学生说出学习心得,注意提问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总结,以一曲《天竺少女》结束全课。

推荐第8篇: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

“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

临桂中学 王国荣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

2、分析说明南亚气候特征以及对南亚(印度)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分析说明南亚资源分布与经济布局的关系。

4、学会用地理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南亚各个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南亚气候特征以及对南亚(印度)农业生产的影响

分析说明南亚资源分布与经济布局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前完成)——了解南亚 读南亚图,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并描绘:700E、800E、900E、赤道、北回归线、300N。

(2)填写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国家和地区: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 河流:

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海、海湾: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3)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中华人民共和国、阿富汗、伊朗;喜马拉雅山、东高止山、西高止山、德干高原;新德里、伊斯兰堡、达卡、孟买、科伦坡、马累、加尔各达、班加罗尔。

阅读课本P29—31页,结合地图册P 页,完成练习册P33页“自主梳理”“

二、南亚”及“

三、印度”部分内容

(二)共同探究——熟悉南亚 探究

一、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影响

1.阅读课本P30第一自然段,归纳出南亚有哪些气候类型,其中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教师出示南亚气候分布图,强调主要气候类型)

2.出示孟买气候柱状图,请学生描述孟买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其主要成因。3.夏季风过强或过弱,来的过早或过迟,对南亚会产生何种影响?

你认为印度发展农业主要面临哪两大问题?如果你是印度的农业部长,应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比较南亚季风气候与东南亚季风气候。 4.出示南亚降水量分布图,学生分析思考: ① 描述南亚地区降水的总体分布特点 ② 降水量最多的在哪里并且分析其原因。

③ 分析得干高原降水少的原因,西侧降水量为什么多于东侧。 ④ 降水量最少的在哪里并且分析其原因。

探究二:南亚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流速、季节变化、汛期、有无冰期) 1.结合南亚地形及气候描述恒河的水文特征 2.比较分析印度河和恒河水文特征的异同点 探究三:南亚大国——印度

1.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印度耕地面积比中国大的原因

2.出示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图,请学生说明得干高原为主要棉花产区的原因

3.出示印度工业分布图,请学生说出印度工业三大分布区,结合农作物分布及矿产分布

图,分析印度工业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掌握南亚 (2011年全国卷36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ōu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左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右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36分)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4分)

2.读“印度主要工业和工业原料分布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加尔各答位于________(河流)三角洲,盛产________(热带经济作物),在此基础上发展了________纺织工业。

(2)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促进中印贸易快速发展的因素是

(

)

①两国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份额相近②两国产品有着非常强的互补性 ③两国之间市场开放程度逐渐提高 ④两国的政体及经济体制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中国每年要从印度进口大量的________(矿产),来自印度德干高原的________地区。

(4)印度的________以电子技术产业闻名于世,被称为印度“硅谷”。试分析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因素。

(四)小结——构建知识结构

推荐第9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印度(整理)

篇1:初中地理《印度》教学设计

《印度》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农业大国与人口压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有关印度的录像

板 书: 第三节印度

一、概况

活 动:演示图片一《印度》

提 问:印度的面积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在世界排第几位呢?

学生活动:从书中查找印度的面积、人口。

活 动:演示图片二《印度在世界中---南亚图》链接表格《印度与中国的比较》 学生活动:讨论并完成《中国与印度》的比较表

简要讲解:印度与中国都是世界的人口大国,都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又同样

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活 动:演示图片三《印度国旗》

板 书:

二、世界文明古国

活 动:演示图片四《人种、民族、宗教和语言》

讲 解:印度在人种、民族、宗教和语言方面更加复杂,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饮食文

化方面都由其独特性。

学生活动:请同学谈谈自己了解的印度。

活 动:演示图片四《印度教徒颂经、泰姬陵、恒河沐浴、印度的牛》 演示图片五《印度信念、印度饮食》

提 问:从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印度饮食有特色,服装也独特。有人可能有疑问:印度的国

土面积只相当于中国的1/3,人口却有10亿人,那么它如何来解决人民的吃、穿问题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印度的农业发展情况。

板 书:

三、世界的农业大国与人口压力

1、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活 动:演示图片六《印度地形图、印度年降水量图》,链接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文字 学生活动:分析西南季风实力强弱不同会给印度农业带来什么影响。 活 动:演示图片七《印度的水旱灾害》

活 动:教师简要介绍主要农作物及各种农作物所需的生产条件

学生活动:讨论各农作物在印度的分布。

板 书:

2、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活 动:演示图片八《印度农作物分布图》、《 主要农作物图片及分布的表格》 简要讲解:印度农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中的有利因素进行农业生产,农产品

种类多、产量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活 动:演示图片九《主要农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提 问:为什么印度农产品产量大出口量却很少? 板 书:

3、巨大的人口压力

活 动:演示图片十《印度人口增长图》、链接《印度最新人口资料、印度稻田耕作》 学生活动:阅读《印度的绿色革命》

提 问:印度农业耕作技术比较粗放,单产低。要提高单产,就需要工业、科技部门为他

提供先进的机械设备。那么印度的工业状况如何呢?

板 书:

四、迅速发展的工业

1、发展中国家中共也较发达的国家

目前,国民生产总值居发展中国家第三位,仅次于中国和巴西。

活 动:演示图片十一《印度矿产与工业分布图》、链接《棉纺织、麻纺织、软件业图片》 学生活动:观察印度工业分布图,说出印度有那些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分析孟买和

加尔各答的工业。

板 书:

2、主要工业城市

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

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

班加罗尔:新兴高科技工业中心

思考作业:

1、如果你有机会去印度旅游,你想去哪里?你最想了解印度什么?你会在宗教

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注意什么?

2、假如你作为中国的决策者,你认为印度哪些方面值得我国借鉴?哪些地方给

我们以警示?

【板书设计】

第三节印度

一、概况

二、世界文明古国

三、世界的农业大国与人口压力

1、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2、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3、巨大的人口压力

四、迅速发展的工业

1、发展中国家中共也较发达的国家

目前,国民生产总值居发展中国家第三位,仅次于中国和巴西。

2、主要工业城市

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

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

班加罗尔:新兴高科技工业中心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重点的难点】

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方法】

综合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互联网上印度的相关资料 3.自学材料: “金三角”。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请几名同学朗读自己的小论文《印度人口的反思》

引入新课:古印度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和广袤的国土,名胜古迹和名山圣水甚多,玩赏不尽。

当代,这里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再探文明国度—印

度。

展示图片—《印度农业生产》

快速抢答:刚才在图中你看到哪两种粮食作物?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媒体展示:《水稻和小麦的分布》

提 问:水稻和小麦各分布在什么地区?

讨 论:印度自然条件是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提示从地形、气温和降水考虑)

印度地处低纬地区,热量条件好,降水量丰富,地形起伏平缓,耕地面积广

大,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媒体展示:《水稻、小麦分布图》和《地形图》、《降水量分布图》 提 问:此表说明什么问题?

发展农业应以地方自然条件为基础。今天印度粮食不仅能满足自给,而且还

有余粮出口。

阅 读:教材提供的资料“绿色革命”和“饮食习惯”

印度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解决了吃饭问题,那么工业状况如何呢?

1947年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主义统治,努力发展本国工业,在基础工业和高科

技领域取得一定成就。

媒体展示:《印度主要工业部门》

提 问:印度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有钢铁工业和纺织工业

媒体展示:《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 填写表格:

提 问: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之间有什么关系?

工业中心都接近原料产地,即就近原则。

提 问:这样的工业部有什么好处?

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

讨 论:假如你是一位商人,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要把工厂建在原料产地,或靠近消费市场。

媒体展示:《印度人民的生活》

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比较贫穷,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及世界人均的9%,但是它的高科技领域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阅 读:教材提供的材料“印度的科技”、自学材料

是高科技人才给印度的高科技领域带来勃勃生机。目前印度已拥有大学200多所。这给我们很多启示。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今天我们如巨人般屹立在世界东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学们。让我们牢记真理,努力学习,为伟大祖国辉煌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板书设计】 印度—文明古国的今天 篇2: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

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把学生分成八个六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亚洲、日本、东南亚这三个区域,基本知道了学习一个区域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而现在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印度,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动笔的机会多了,填空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填,重点让学生自己注明,练习让学生自己先动笔解答,学生动手就会动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思考,才能使知识为自己所掌握,学生的思维

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运用了导学案效果就不一样,能够杜绝学生上课不听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可以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

活动一: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满下伏笔,下课之前要检测学生一下这节课完成了几个教学目标,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活动二:完成导学案的第一个活动题——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完成,期间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的过程当中适时巡视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同时提醒学生要获得需要的信息,就要从教材中的文字或是图片中查找。在各小组完成导学案后,让小组代表和同学们分享他们小组的成果,教师给予肯定。我们知道任何知识听一遍是不可能有很深刻的印象的,为了加深印象,教师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一起把活动一涉及到的知识点再捋一遍。 活动三:完成导学案的第二个活动题——热带季风气候和粮食生产。仍然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完成。各小组完成之后选一个小组代表分享成果,由于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仍然要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一起把知识点加深印象,尤其是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教师在此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代表在前面完成,在填表的时候,一次叫两个同学同时上来合作完成,这样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得到的结果会更准确。印度的粮食作物小麦和水稻的分布以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好难点,充分利用教材p35的活动题,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读图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三)课堂反馈、巩固提高

活动四:让学生重新看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检测自己完成了几个,这样做不仅整节课首尾呼应,非常完整。而且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整体的回顾。锻炼学生对重点、非重点的处理能力,学生自主整理课堂知识,效果更好。

活动五:课堂练习反馈,导学案上设计了a级、b级、c级、d级四级难度的题,课堂中完成a级难度的题目,这些题目的设计都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学生能很快完成,难度较小,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四)自我挑战、拓展延伸

导学案上b级、c级、d级,留作课下作业,让学生逐级挑战,既激发他们的挑战欲又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提高。

篇3:人教版+初二地理+印度+教学设计

印度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国、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及世界农业大国,人口、民族、种族复杂;

2、根据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图及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认识到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了解印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记住印度的主要城市。

5、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建议

关于“印度”的教材分析

印度是南亚面积和人口第一位的国家,所以其自然条件与南亚的差不多,为了避免重复,本节重点突出了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印度的疆域与现在的印度疆域不同。为避免将地理课上成历史课,重点从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筑、物产、宗教与语言等方面阐述。 在“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部分,主要侧重农产品的分布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压力,辩证的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发展中的民族工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印度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明确工业 的发展与自然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进而了解印度主要的城市。

印度农业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是只有在独立后经济才有较快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关于“印度”的教法建议

印度是世界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首先应使同学了解文明古国的含义,了解印度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进行演讲,或通过媒体资料介绍印度的文化、艺术、建筑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印度的近代历史状况,为后面经济发展打基础。

对于印度的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分析印度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2、读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归纳表格

4、世界第二大人口国,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得出人口增长过快对农业生产压力大对于工业生产与主要的城市,可以采用谈话讨论法,重点培养观察、分析“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的能力:

1、印度有哪些工业部门?

2、印度工业区主要分布何处?为什么?

3、主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

4、归纳表格

关于“印度”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教学难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印度景观图片;印度地形与降水图;印度农作物分布图;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印度景观图片(也可为相应的投影片),这是哪个国家的?

(板书)第二节 印度

(提问)谈谈你对印度的了解

(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板书)

一、世界文明古国

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民族与宗教

(引申提问)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除了印度外,还有哪几个?大家知道这四个国家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课外知识—紧邻大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注意总结)农业—生活—交通

(承转)印度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光热(位于热带,光热充足)、水(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土(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提问,出示印度农业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

根据地图及所学内容分析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板书)

二、农业生产与人口压力

1、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利、不利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提问)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请分析原因?

(出示印度人口增长曲线图)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推荐第10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印度教学设计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七年地理

李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概括能够概括印度的位置;找出印度主要的地形区名称;说出印度的气候及特点;.通过地理图片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立足教材,不拘泥教材,以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本。

2、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式教法综合化。针对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基础,因材施教,择情而用。运用多媒体,加大教学密度,增强视听效果。

3、对各知识点不平均用力,详略适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知识的接受与探究,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2、鼓励质疑,肯定挑战。在继承中发展,在接受中修缮。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印度的人口情况。

2、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印度的图片、水旱灾害新闻资料。

四、教式教法

图像分析法、启发质疑法、文图对照、讨论点评、分析比较。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西游记中李玲玉跳的《天竺少女》印度舞蹈

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舞蹈?(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语言导入,课件出示课题。 讲授新课:

(一)位置

展示课件印度地图。读图,查找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读地图,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周边邻国。

活动1:在空白地图上填出: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绘出北回归线──了解其三面环海、大部分处于热带的地理位置。

(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读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活动2:(1).印度主要陆上邻国,各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2).读出印度首都和主要城市位置。

(二)地形

课件:印度地图

.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活动3:在空白地图上填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了解印度的地形特点: 北部:山地

中部:平原 地形比较平坦 耕地面积广

南部:高原

(通过读图分析,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河流

展示课件,印度的地图,读图找出印度的主要河流。 恒河——圣河

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与中国,在中国称雅鲁藏布江。

(四)气候

课件:亚洲气候类型图;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提问:印度属于哪种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课件:印度雨季、旱季盛行风向图

分析:季风气候对印度的影响完成表格练习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深入理解印度发生水旱灾害的原因。(结合表格分析,降低学习难度。)

课件:印度水灾图片、新闻视频影片 [巩固新知] 课件:必备功底、智力拓展

(阶梯式练习,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检查。) (向课外延伸,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创造能力提供环境。)

六、课堂小结

活动:谈谈我的收获。(鼓励学生说出学习心得,注意提问面向全体学生。)

七、布置作业

同步练习册

第11篇:印度教学反思

反思一:印度教学反思

印度和中国的国情相近,具有可比性,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以中印国情的相似为主线,层层深入,贯穿全课,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在学习印度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时,注意和中国的比较,加强了学生对我国国情的了解,如由印度人口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压力反思我国的人口问题,由印度的水旱灾害联系到我国的三峡工程,由印度的农业改革联系到我国的水稻专家袁隆平,由印度的工业联系到我国软件业的差距。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现象和特征,在相似国情的基础上了解印度的独特性。我认为学生学习地理,不仅仅是为了识记地理基础知识,更要学会地理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判断、解释和运用,以便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扬己之长、补己之短,对别人一些成功的经验善于学习和借鉴。

为了比较的完整性,列举了文明古国、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发展中国家等基本相似点,从而导致本节课容量比较大,加上计算机故障,有些重点、难点(如气候、农业)分析得较为仓促些,原来设计的小组讨论竞答未得以充分施展。开放式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更需要教师把握突出重点,给学生清晰的思路、鲜明的主题。

反思二:印度教学反思

纵观本节课,我觉得比较满意。成功之处,课间利用风光片和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异域风情使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选取日本地震海啸自然灾害照片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灾害无情人有情,自然产生预测灾害,战胜灾害的决心和迫切学习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度---印度的热情;活动一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整理印度相关信息主动到台前展示完成对印度的初步了解;活动二自主学习---找一找印度位置、范围及地形区,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及利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学案指令读图查找、描图和填图,课上我利用多媒体辅助由学生上台指图、填图等验收自学成果的形式完成,任务型教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活动三合作探究与思考---为什么印度水旱灾害频繁?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采取问题引领,学生合作探究、归纳填表及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探究印度水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活动四----算一算的预测题和图片让学生更清楚直观的认识到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本节课是在我对新课程改革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认知水平能力技巧等方面综合考虑,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确立了以学案导学为操作平台,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将本节课教学设计分为前置自主预习阶段和课堂合作探究阶段,通过学案与多媒体的完美结合,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读图用图能力,合作探究与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关注世界,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识。特别是合作探究训练的主要学习效果在于过程,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系列学法指导,有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与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使学生精于语言表达,善于倾听并接纳别人的意见。 课后发现,本节课实施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学内容设计较多,学生思考与练习时间显得有些紧张,知识点的掌握不够透彻;另外,我对新的多媒体设备功能了解不全面,使用不熟练也耽误了部分时间,在这两方面应不断完善。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尽早创建出丰润地理高效课堂模式。

反思三:印度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学目标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较为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整堂课结构比较清楚,分成三大结构:位置地形气候,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条理,思路清晰,最后再通过板书总结,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大量运用各种地图,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相关信息,然后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及时纠正学生,并在此过程中适时提示相应读图方法,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4、在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时,运用两幅图对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体会印度雨季和旱季;一方面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直观感受印度水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然的引出印度水旱灾害频发主要是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很清晰的区别印度雨、旱季的形成原因和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二、失败之处

1、运用与印度有关的图片配以解说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本意是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文本设计过于冗长,精彩部分不够突出,使效果不如预想。

2、在介绍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时,就只让学生读课本了解,过于单调,没能很好的与我国进行联系和对比。

反思四:印度教学反思

上完《印度》一节,有得有失,感触颇多&&

印度和中国的国情相近,具有可比性,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以中印国情的相似为主线,层层深入,贯穿全课,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在学习印度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时,注意和中国的比较,加强了学生对我国国情的了解,如由印度人口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压力反思我国的人口问题,由印度的水旱灾害联系到我国的三峡工程,由印度的农业改革联系到我国的水稻专家袁隆平,由印度的工业联系到我国软件业的差距。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现象和特征,在相似国情的基础上了解印度的独特性。我认为学生学习地理,不仅仅是为了识记地理基础知识,更要学会地理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判断、解释和运用,以便在

第12篇:地理七年级下印度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复习系统资料 第一节、我们生活的大洲

1、亚洲:P4图6.5、P7图6.9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和北临北冰洋

地形特征: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中部高、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显著 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的海洋(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人口特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36.72亿)人口过亿的国家有6个,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

亚洲的气候为什么复杂?可以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方面分析。 ⑪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集中 在夏季。

⑫、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⑬、季风气候的雨热同期(尤其是夏季风)对农业的影响:利――雨热同 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易产生旱涝灾害,威胁农业生产。 ⑭、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②是世界上夸纬度最广的一个洲;③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④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⑮、通常,人们根据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中国位于东亚。P3图6.4

2、需要识记的一些内容 P5”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 第二节、亚洲的人文环境

1、人口最多的大洲 P10图6.14 ⑪、2000年,在世界60.55亿人口中,约有36.8亿人生活在亚洲。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⑫、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巴基斯坦六国人口超过1亿。

⑬、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压力:P5”阅读材料”及表格 针对这一问题,如何实现良性循环?

2、多样的地域文化

⑪、文化现象和自然环境的关系:P13图6.17 A、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以便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方式,所以他们身居帐篷; B、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当地人身着毛皮服装,大 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称 为这里主要的交通工具。

C、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也门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农田也基本上是 梯田。

D、孟加拉国地处恒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终年湿热,河网密集,所以这里的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

E、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岛地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 他们都居住在高脚屋内。由于过的是聚居生话,所以房屋很长。 F、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有“地震国”之称,所以 日本的建筑有很多防震设计。

3、经济发展差异

⑪、亚洲经济的总体特点: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很大。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⑫、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影响亚洲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

⑬、三类产业的划分:P16图6.19和阅读材料 ①、三类产业的含义;

②、三类产业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第三产业比重越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越大。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P18图7.2

1、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的3900个岛屿组成。首都是东京。

2、多山的地形:

⑪、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⑫、日本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P20图7.5 A、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从板块构造学说来说,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B、火山能带给人们灾难,但是在非活动期间,可以为人类造福吗?火山爆发后沉降下来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地和地学科研基地。

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温湿的气候(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

4、发达的经济:

⑪、加工贸易型经济:原料燃料依靠进口,产品依靠出口。 ⑫、日本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的地带。

原因: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有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而且这里也是城市和人口集中地,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P23图7.13及表格。 ⑬、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等有利条件,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需要从国外进口,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世界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⑪、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⑫、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典型。

⑬、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第二节、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

2、位置及领土组成: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3、重要海峡: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P27图7.19及文字部分)

5、地形特点: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6、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群岛大部 马来半岛南部 菲律宾南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大部 马来半岛北部 菲律宾北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7、国家和居民:

⑪、国家:①、中南半岛国家:越南、老挝、(内陆国)、缅甸、泰国、柬埔寨

②、马来群岛国家:新加坡-花园城市;印尼最大的群岛国家(千岛之国及火山国);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等

⑫、居民:东南亚居民大多为黄种人,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8、物产:东南亚著名的稻米出口国:泰国、越南、缅甸;

热带经济作物生产状况 国家 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泰国 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 菲律宾 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印度尼西亚 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 马来西亚 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国 菲律宾

7、东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原因:这些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经过长期开发,已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 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弊。

利:1.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2.水运条件,为城市的对外交通提供便利。3.为城市提供水源

弊:

1、城市废水污染河流。

2、河流水患影响城市。

8、东南亚的旅游胜地 P33图7.30

第三节、印度

1、概况:(P35图7.34)位置――亚洲南部,三面临海,大部分地区地处 热带和亚热带。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人口超过十亿,居世界第二位。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印度人属于白色人种。

2、印度人口众多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印度的自然资源总量

较多,但由于人口较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钢产量和粮食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差距。所以说人口的过度增长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印度的地形特点:(P35图7.34)自南向北明显的分为三部分:北部山 地: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3、印度的气候特点: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 温,分旱雨两季(旱季10月-次年5月;雨季6-9月)。 月份 风向 对降水的影响 一月 东北风(陆地→海洋) 少,旱季 七月 西南风(海洋→陆地) 多,雨季

5、印度的水旱灾害频繁:受季风影响,,尤其受到西南风变化的影响:(P37图7.38\7.39\7.40)

水灾 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 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盛 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

6、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归功于印度的“绿色革命”。

7、印度小麦、水稻的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分布的关系:(P38-39图7.41-42)

农作物 分布地区 地形 降水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平原 多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 高原、山地 较少

8、印度的工业特点:

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加尔各答;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孟买 工业部门 分布中心 资源条件 工业分布与原料的关系 钢铁工业 加尔各达 煤、铁、锰 工业中心都接近原料产地,即就近原则,这样的工业布局,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所以建立工厂要建在原料产地或者靠近消费市场。 棉纺织业 孟买、新德里、班加罗尔 棉花

麻纺织业 加尔各达 黄麻

9、印度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成就。软件居世界第二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并不是什么落后的。

第四节、俄罗斯

1、面积最大的国家:

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1700余万平方千米),世界唯一地跨欧亚两大洲。俄罗斯属于欧洲。

⑫、地理位置:亚洲北部,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西南部里海,南与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相邻。

2、地形:(P41图7.45)

⑪、地形特点: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为主。附:主要的地形区 西 俄罗斯 东

东欧平原 伏尔加河 乌拉尔山

西西伯利亚平原 叶尼塞河

中西伯利亚高原 勒拿河 东西伯利 亚山地

⑫、河流:伏尔加河,流经东欧平原,注入里海,欧洲最长河。 ⑬、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最深处1600多米)。

4、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夏 季短促而温暖)。P43图7.46

5、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P44图7.48 ⑪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资源(有世界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矿产资源(秋明油田和第二巴库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

⑪、俄罗斯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大国,但轻工业薄弱。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

⑫、四大工业区:P44图7.48①、圣彼得堡工业区;②、莫斯科工业区; 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亚洲).⑭、主要城市:

①、首都莫斯科:全国最大城市和综合性工业中心,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有著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

②、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临波罗的海;③、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临太平洋;④、摩尔曼斯克:临北冰洋(终年不冻,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⑤、目前,俄罗斯的航空航天技术、核工业技术、深海探测技术、遥感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

7、发达的交通P46图7.50 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尤其是管道和铁路运输。但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地区分布不平衡:①、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②、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它横跨亚欧大陆,又被成为是亚欧大陆桥。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1、中东的范围: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除阿富汗之外的西亚各国,以及北非的埃及。

2、重要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地处亚、非、欧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海)之间。P51图8.3及P52表格

3、两个重要的沟通东西方交通要道: ⑪、土耳其海峡:黑海和地中海的通道; ⑫、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红海的通道。

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沟通东西方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苏伊士运河的建成,大大的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如:从波斯湾运输石油到英国伦敦走苏伊士运河可比绕道好望角缩短7300千米。土耳其海峡是黑海出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重要通道。

注意: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海和阿拉伯海的通道,被称为“石油海峡”。

4、丰富的石油资源:

⑪、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石油产量和输出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

⑫、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 ⑬、石油特点及输出地区或国家:

①、特点:储量大,埋藏大,出油多,油质好。 ②、输出地区或国家及航线:P53图8.6 往东: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往西:a(小型油轮)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B(大型油轮)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5、匮乏的水资源:

⑪、中东的气候:(P55图8.8)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⑫、中东水资源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⑬、解决水资源的措施: 兴修水利、海水淡化(如沙特阿拉伯)、高效节水技术(如以色列的滴灌设施)、农业科研。

6、文化差异:

⑪、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

⑫、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巴基斯坦的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

⑬、阿拉伯国家--居民是阿拉伯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 兰教。伊朗――波斯人,伊斯兰教;以色列――犹太人,犹太教。

7、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 巴勒斯坦地区。

8、总结中东地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地理位置之争、石油之争、淡水 之争、宗教文化之争、领土之争。

第二节、欧洲西部

1、位置和范围: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 南临地中海;面积500万平方千米。

2、欧洲西部的区域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

10 欧盟:EU 总部所在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⑪、欧盟成员国以及首都:P59图8.15 ⑫、欧盟对成员国的影响:P58图8.14 ⑬、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欧盟的建立对于欧洲各国扩大经济市场、降低成本、减少繁琐手续、推动科技发展、促进内外贸易发展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此,欧洲各国形成同一种势力与美国代表的世界强势集团抗衡,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不可小视的力量。

4、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⑪、制造业:把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各种各样产品的工业部门。如钢材制造成机床、汽车等。

⑫、制造业人口比重越大,人均GDP越高,所以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较大。 ⑬、工业区分布的特点是:多而密集,呈十字型分布。西到英国,东到波 兰,北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南到意大利。

⑭、工业区主要分布在英国,中部和南部,法国的东北部,德国的西北部和南部。

5、传统的畜牧业:

⑪、地形特点:P64图8.23地势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

对气候的影响:地势和山脉的东西走向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深入,使得全年有较湿

润的气候。

草场分布与地形的关系:英法两国平原面积广大,气候温和湿润,适合草原生长,因而草场面积广大。 ⑫、P63图8.22 A、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B、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冬季温暖,夏季凉爽,全年多雨,各月降水均匀。(或者说全年温和湿润)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差异: 气候类型 降水 气温

温带大陆性气候 少,季节分配不均匀 冬夏温差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较多,季节分配均匀 冬夏温差小 D、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6、繁荣的旅游业:

丰富的旅游资源:P65图8.24 ①、音乐之都——维也纳(奥地利);②、艺术之都——巴黎(法国);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③、湖光山色、“钟表王国”、阿尔俾斯滑雪——瑞士;④、罗马古迹、水城威尼斯、地中海的阳光沙滩——意大利;⑤、地中海沿岸沙滩阳光,看斗牛比赛——西班牙;⑥、观赏花卉、风车,参观围海造田工程——荷兰;(风车、郁金香、木鞋为其三大特色)⑦、乘船游览峡湾,观看午夜太阳——挪威;⑧、慕尼黑的啤酒——德国。⑨丹麦——“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世界上的乳蓄大国⑩巴特农神庙――雅典(希腊首都)。

第13篇:《印度》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印度》名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印度一节属于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中的认识国家部分。作为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在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同时印度的发展对同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于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或步骤,在第六章亚洲的学习中已经详细的阐述,因此在认识国家部分教材侧重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印度教材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二是“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三是“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在了解印度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地形、气候与粮食作物种植的影响;分析人口、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对地理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掌握,读图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本期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但缺乏对区域地理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空间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因果关系。因此本节课设计,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能力提升的需要,设计读图、析图以及知识拓展的内容较多,内容量较大。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印度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读印度地形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能在地形图上指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单元,知道印度的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2.运用图表和数据说出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1 / 6

【教学重难点】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学方法】

资料搜集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西游记为导入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印度。《西游记》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佛教学者、翻译家和旅行家玄奘。他游学的天竺国就是今天的印度。

通过西游记素材引出印度之后,教师让学生观看泰姬陵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下这个神奇的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创意解读苏字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学习情境。

任务1

读印度地形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能在地形图上指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单元,知道印度的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2 / 6

根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将本课时的学习分为找位置、判地形、看人口三个学习模块,师傅唐僧将三个学习任务分别分配给悟空、八戒、沙僧。此设计即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又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同学们跟随悟空来探究印度的位置。在世界地图上圈出印度的位置: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我国的西南面,印度洋的北岸。

南亚纬度位置大致位于东经90°~95°之间,北纬10°~30°之间。初步了解了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接下来我们跟随悟空探究印度周围的国家和海洋:

3 / 6

在南亚政区图中分别找出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不丹、中华人民共和国、巴基斯坦,总结其位于印度的位置。

我们探究了印度的位置,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玄奘的实际西行路线。那么,悟空所说的线路距离更短,为什么玄奘没有沿着悟空的线路行走呢。由此引出印度的地形。

接下来,我们跟随八戒来探究印度的地形特征。首先在印度地形图上标出自北向南的地形区以及他们的海拔。并由教师总结出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势特征。

教师通过动画的形式在印度地形图上标出印度的主要河流,让学生知道恒河是印度的第一大河流。并以图表的形式总结印度的地形,帮助学生及时总结。

任务2

运用图表和数据说出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

4 / 6

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最后,跟随沙僧来了解印度众多的人口,首先教师展示出印度相关的人口图片,了解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用图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印度是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国。

印度人口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联合国粮食组织推算,到2040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当然,众多的人口给印度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交通落后、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教师引导罗列几类人口引起的社会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其他问题。

课堂活动:运用材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此环节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探究)

阅读材料,归纳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

材料一:印度每年新增劳动力1800万人左右,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材料二: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小麦、甘蔗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材料三:印度是全球几大移动电话市场之一。2008年,移动电话用户达3.5亿人。

优势一:劳动力丰富、廉价,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优势二:人口多,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阅读下表,说说印度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5 / 6

印度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少,影响粮食供给,还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值,影响经济发展。

【课堂小结】

【课时检测】

提示:教师可根据班级学情选择A/B卷进行课堂训练,A卷较基础,B卷稍有难度。

6 / 6

第14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优秀]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

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把学生分成八个六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亚洲、日本、东南亚这三个区域,基本知道了学习一个区域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而现在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印度,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动笔的机会多了,填空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填,重点让学生自己注明,练习让学生自己先动笔解答,学生动手就会动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思考,才能使知识为自己所掌握,学生的思维

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运用了导学案效果就不一样,能够杜绝学生上课不听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可以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

活动一: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满下伏笔,下课之前要检测学生一下这节课完成了几个教学目标,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活动二:完成导学案的第一个活动题——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完成,期间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的过程当中适时巡视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同时提醒学生要获得需要的信息,就要从教材中的文字或是图片中查找。在各小组完成导学案后,让小组代表和同学们分享他们小组的成果,教师给予肯定。我们知道任何知识听一遍是不可能有很深刻的印象的,为了加深印象,教师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一起把活动一涉及到的知识点再捋一遍。

活动三:完成导学案的第二个活动题——热带季风气候和粮食生产。仍然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完成。各小组完成之后选一个小组代表分享成果,由于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仍然要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一起把知识点加深印象,尤其是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教师在此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代表在前面完成,在填表的时候,一次叫两个同学同时上来合作完成,这样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得到的结果会更准确。印度的粮食作物小麦和水稻的分布以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好难点,充分利用教材P35的活动题,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读图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三)课堂反馈、巩固提高

活动四:让学生重新看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检测自己完成了几个,这样做不仅整节课首尾呼应,非常完整。而且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整体的回顾。锻炼学生对重点、非重点的处理能力,学生自主整理课堂知识,效果更好。

活动五:课堂练习反馈,导学案上设计了A级、B级、C级、D级四级难度的题,课堂中完成A级难度的题目,这些题目的设计都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学生能很快完成,难度较小,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四)自我挑战、拓展延伸

导学案上B级、C级、D级,留作课下作业,让学生逐级挑战,既激发他们的挑战欲又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提高。

第15篇:高中音乐《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word教学设计

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印度民族乐器及歌舞;

2、能力目标:总结出南亚印度音乐的基本特征:

3、德育目标:通过对他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学习及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对本民族本土音乐的 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印度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印度古典音乐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印度电影《女友嫁人新郎不是我》

1、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吗?(印度) (展示亚洲地图)印度是我们亚洲南亚地区的音乐。

南亚音乐文化区包括印度次大陆和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的地区。(突出印度音乐的重要性)

2、对印度的社会文化做简要介绍

提问抢 答的形式:首都、人口、旅游、语言等方面

二、乐器

播放MTV,由孙燕姿所演唱的〈神奇〉,找出其中有特色的伴奏乐器并加以描述。

1、西塔尔

2、塔布拉

三、欣赏印度乐曲〈晚上的拉格〉

1、提问:该乐曲的速度大体发生了几次改变?每一次的变化你能让你想到什么?

2、乐曲分析

3、印度古典音乐的两种基本要素: (1) 拉格:指旋律框架

(2) 塔拉:节奏、节拍的总称

实际演奏时,音乐旋律一边合着塔拉,一边错开,往往形成切分,使旋律与塔拉之间产生微妙的变化关系。

四、学唱印度民歌〈流浪者之歌〉

1、初听 :思考该曲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 旋律线条是曲线型,用了装饰音—波音

2、学唱

3、加入特色节拍齐唱

第16篇:印度王公的大米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一丝不苟”“康复”这两个词语。

(2)理解课文,体会婵德拉的聪明才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过程与方法: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应以自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能够掌握生字、理解内容,再以小组为单位反馈自读的情况,互相交流、讨论,体会婵德拉的聪明才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婵德拉的善良和机智激发学生对婵德拉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调动学生当一个聪明的人积极情感因素。

重难点、关键

了解婵德拉是怎样以自己的聪明智慧治好大象的病,并为村民从王公手中要回自己耕作过的土地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聪明的孙膑、机智果断的船长、机灵的小鹿,这节课,我们要到印度去认识一个聪明的小姑娘。(教师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读好题目。

3.教师导入新课:作者围绕印度王公的大米,写了这个聪明的印度小姑娘的什么事情呢?请大家自读课文。

(巩固旧知,教师指导题目,导入新课,使学生指导课文讲的是一个聪明的小姑娘的故事,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自读,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3.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婵”“匙”“傻”是卷舌音,“赐”“仓”是平舌音。“汤”是后鼻音。

字形:“染”字的“九”不能多一点,写成“丸”;“填”字的“真”里面有三横。

(2)再读课文,巩固认读。

4.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解答疑难。并在集体的交流反馈、师生的互动学习中检测学习的情况,巩固对本文生自新词的认知,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三、学生熟读课文,复述故事

(通过复述的联系,将文本内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熟悉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复述几遍。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课文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uán rǎn tiān mǎn chéng nuò gēng dì

( ) ( ) ( ) ( )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丝不苟:

抚慰:

慷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婵德拉的善良和机智。

2.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故事讲一讲。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棋盘。教学准备

一、巩固生字,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2.听写

允许汤匙填满承诺耕作嘲笑抚慰

3.师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这位聪明的姑娘婵德拉,知道她是怎么帮助村民要回曾经耕作过的土地。

二、研读课文,体会婵德拉的善良和机智。

1.教师导读:婵德拉是个聪明的姑娘,课文列举了一个什么事例?

2.指名反馈。(婵德拉帮助王公治好了大象的病。王公要给她报酬,婵德拉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帮助村民拿回了自己曾经耕作的土地)

3.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婵德拉运用的是什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对仆人们在棋盘格子里放米的经过,说一说)

4.教师导读:按这样的放米方式,当放到最后一个格子的时候,婵德拉能够拿走王公多少米呢?(指名找出婵德拉说的话来解答)

“假如算到棋盘最后一格,全印度的土地都会被这些米埋到膝盖那么深。”

(1)教师拿出棋盘:同学们,你们想象过在这个棋盘的格子上放米,能放这么多米吗?(没有)是呀,谁也不会想到,王公没有想到,村民们也没有想到。

(2)引导学生找找当大家听到姑娘提出的报酬时的反应。(学生找出后,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村民们听了直摇头。”

“王公则暗自高兴。”

(3)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此时村民们会想什么?议论什么呢?此时的王公心里是怎么想的?

(4)教师小结:是呀,大家都认为姑娘很傻,其实只有小姑娘是最聪明的。她用自己的聪明不仅把王公的大米全运走了,还帮助村民拿回了曾经耕作的土地。

5.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你想对婵德拉说什么?(表达自己对她的敬佩和赞叹)

6.教师:通过刚才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我们体会到了婵德拉的聪明。你觉得婵德拉还是个怎样的姑娘呢?

7.学生自由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品文中有关的句子。

婵德拉还是个的姑娘。(善良、喜欢大象、喜欢数学、观察仔细、一丝不苟)

教学建议:

(1)指名完成填空。

(2)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3)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学生了解开篇写婵德拉喜欢大象、喜欢数学的故事的原由。

(尊重小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说中理解,在读中充分地体会作者流露出在文中的对婵德拉还是个小姑娘的敬佩和赞叹,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总结全文,教育学生

1.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

2.指名反馈: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善良、观察仔细、一丝不苟、善于思考、肯动脑筋„„)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聪明的人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积累。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燥()蔚()潮()期()

澡()慰()嘲()棋()

二、写词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慷慨--()抚慰--()嘲笑--()

板书设计

20 印度王公的大米

婵德拉聪明、善良

课后练习解答

2.提示:王公每年让大象把村民们的米运到王宫里。这样,非但村民们辛勤的耕耘没有结果,大象也很辛苦。我要让大象不再辛苦,要让这里的村民们都能够得到自己辛勤劳动应得的报酬。别看这格子小,它能把王宫里所有的米都运走,这样我就可以出这个为条件,让王公把地还给村民,并减少赋税。

3.提示:正因为婵德拉她喜欢大象,当她看到大象病重的时候,才会主动提出给大象看病,当王公要她提出报酬的时候,她会第一个想到大象,想到大象每年从村里运走成百上千袋大米。正因为婵德拉喜欢数学,她对数学才会有研究,她才能想到运用数学方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报酬

第17篇:《印度》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推荐)

《印度》名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材分析】

印度一节属于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中的认识国家部分。作为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在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同时印度的发展对同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于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或步骤,在第六章亚洲的学习中已经详细的阐述,因此在认识国家部分教材侧重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印度教材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二是“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三是“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在了解印度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地形、气候与粮食作物种植的影响;分析人口、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对地理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掌握,读图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本期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但缺乏对区域地理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空间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因果关系。因此本节课设计,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能力提升的需要,设计读图、析图以及知识拓展的内容较多,内容量较大。

【课程标准】

1.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知道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2.结合图文材料,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运用地图分析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

1 / 8

【教学重难点】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图文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本节课的导入为图片导入,首先教师展示几类印度相关图片,分别是印度瑜伽、印度电影、手抓饭等。引导学生进入了解印度风情民俗的情境当中。接下里,教师对印度瑜伽、电影、手抓饭分别进行简单介绍,激发学生的了解印度的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出学习的探索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学习情境。

任务1

通过读图分析,知道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上节课我们提到,印度的传统服饰是沙丽,那么疑问来了,印度女人是一年四季都穿着沙丽吗?冬天怎么办?引导学生探究印度的气候。

首先,教师让学生在印度地形图上标出印度的纬度范围,让学生直观看到印度大部分地区是位于北纬10°到30°之间,因此印度位于热带和亚热带。那么

2 / 8

热带、亚热带的温度特点就是终年高温。因此,印度女人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穿着沙丽。

从气候类型分布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那么,接下来,同学们跟随老师来探究一下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

此环节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通过动画的演示来学习探究热带季风气候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由学生共同填写下面的表格:

最后,由教师讲述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对印度造成的旱季、雨季的气候特点。

学习了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发生发展过程,由学生共同探究印度为什么会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①西南季风风力强盛,来的早,退的晚导致雨季长,降

3 / 8

水多②西南季风风力太弱,来得晚,退的早导致雨季短,降水少。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印度的农作物状况,教师由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黄麻和茶。

共同探究:运用材料,分析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此环节主要由教师通过激发引导和动画展示,学生共同探究完成)

1.对照两幅地图,指出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

①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东北部、沿海平原 ②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 2.推测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气温差异。

根据水稻和小麦的生活习性,可以推测水稻分布区的气温高于小麦分布区。 3.对照两幅图,说出水稻和小麦主要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差异。

4 / 8

①水稻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2000mm ②小麦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多在500~1000mm 任务2

结合图文材料,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运用地图分析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

首先,教师趣味导入引出任务2学习的内容,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

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的产生背景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软件设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外包给其他专业化团队来完成。

那么,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得以迅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呢?接下来,跟随老师一起学习。首先,印度的人力资源丰富:

5 / 8

印度科技人力资源数量不断增加,其增长呈现加速趋势。按职业标准测算,1981年为700万,1991年增加到1,020万,2004年猛增至2,680万。科技人力资源在全国劳动力总量中的比例相应地从1981年的3.1%增加到1991年的3.6%和2004年的7.3%。

其次,印度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印度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导致用人成本并不高。

印度是全球劳动力最廉价的6个国家之一,印度拥有12亿的人口,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均年收入也不高。

再次,印度英语的普及:据调查,印度人中粗懂英语的约两亿,精通英语者约为5000万。87%的印度学校用英语授课,高等学府则全部采用英语教学。

最后,印度的信息技术发展较早,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印度准确把握了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大信息产业的投入,印度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

6 / 8

共同探究:读图,分析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此环节主要由教师通过激发引导和动画展示,学生共同探究完成)

1.找出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这些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又是软件产业中心。谈谈软件外包产业最初出现在这些地方的原因。

软件产业中心往往软件设计人才济济,有过硬的软件技术。那里既有人才,又有技术,因而能够承接境外软件业务,发展软件外包产业。

2.找出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印度新出现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 20世纪90年代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分布在新德里、孟买附近。21世纪初出现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集中在西部沿海地区。

3.谈谈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

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主要集中在软件产业中心,20世纪90年代向软件产业中心周围的中小城镇扩散,21世纪初扩散至西南沿海中小城镇。

【课堂小结】

7 / 8

【课时检测】

提示:教师可根据班级学情选择A/B卷进行课堂训练,A卷较基础,B卷稍有难度。

8 / 8

第18篇:印度:瑜珈

印度:瑜珈

说到印度的“养生”之道、自然会令人想起源自古老印度的“瑜珈”——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近年来,瑜伽风靡世界,在世界各国都可以看见各种瑜咖教室林立街角;人们纷纷加以实践,乐此不疲,并受到许多好莱坞明星的喜爱;甚至还设有瑜枷学院,将瑜咖当做一门科学来研究。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样的神奇力量,令众人为之倾倒呢?

瑜珈“Yoga”来自梵文,这个词很有意思,原本在古印度是一种农具的名字,这种农具是把两头牛连接在一起,让它们能更好的犁田的工具。引申意为“Union”统一的意思。即是心灵、肉体和精神结合到最和谐的状态,身心处于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而更深层的意思是可以让我们身体的小宇宙与世界的大宇宙更好的连接在一起,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天人合一”的状态。印度的瑜珈,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据说瑜珈术是古印度修行者,模仿动物而创造的健身法。历经数千年的演进,瑜珈术结合了宗教、修行、医学于一身,在古代印度,瑜珈可不仅仅只是今天我们在健身会所里看的一些体位法,她其实是古印度的六大哲学派系之一,包括了今天我们所练习的体位法,另外还包括了瑜珈的呼吸法,清洁术,唱颂,瑜珈饮食观,还有瑜珈的哲学思想等等。

那么在今天我们练习瑜珈有什么好处呢? 减肥

如果你问身边的人们,为什么练习瑜伽?百分之八十的回答是——为了减肥。的确,通过坚持不懈的体位练习,瑜伽是不会辜负人们这种期望的。实际上,如果你坚持练习,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它们远比减肥对你重要得多。不光体重减了,身形也收紧了,还可以丰富肢体语言的表现力,让身体变得柔软,让你举手投足都充满魅力。

健康

现代医学把人的健康状况分为种:健康人、病人和处于亚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健康的十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乐观积极,心理健康。3.善于休息,睡眠好。

4.适应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5.抵抗能力强,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正常,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健康无炎症,反应敏捷。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对照以上标准,大家可以做下自测,很多人会发现自己不能完全达到真正健康的标准。特别是工作紧张、压力大的人,运动量少,睡眠不足或质量不好,常常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因为无明显疾病,所以用现代医疗检测手段也不能够确诊为某种病变,但“亚健康”

状态若长期持续下去,则很可能发展成为疾病。实践证明,坚持练习瑜珈,训练者会容光焕发,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光洁的容貌,充满自信,摆脱“亚健康”状态。甚至你可以感觉到一种自然的美是从自己的身体内溢出,这也是好莱坞明星热爱瑜珈的重要原因。

而且,瑜珈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物理治疗作用,国外医学研究发现经常进行瑜珈锻炼,能有效地保护和增强心肺功能,特别是有意识的呼吸法练习能降低血压、减缓心率,对于控制高血压、防止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显著成效。研究还发现瑜珈练习能有效地增强和保持肌肉、骨骼、关节等运动系统的功能,预防骨质疏松症,并能改变体内的化学物质和神经系统,使之平衡。还可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更有益于抵御疾病。现代医学和心理学同样认为亚健康和许多疾病根源是心理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一些正在接受医生治疗的人,只要在正确的指导下练习瑜珈,发挥它的心灵疗效,就可起到“药半功倍”缩短疗程的作用。

灵感

瑜伽带给我们的还不止如此,最后我们要说说瑜伽的另一项赐予——灵感。瑜伽是印度先贤在最深沉的观想和静定状态下,从直觉了悟生命的认知。在古圣贤帕坦珈利所著的《瑜珈经》中,准确的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可以说从遥远的古代起瑜珈就是帮助达到最高目的——“控制心灵”的某些实践或修练。一个人的心智也可以借助训练变得更积极正面,这是自我发现及珍爱自己的过程,虽然任何运动都可以用心去做,但是能达到身心合一的最流行的运动可能是瑜伽。

练习瑜珈要注意什么? 1.呼吸

几乎每一本瑜伽教材都会告诉你,瑜伽练习要配合腹式呼吸,没有顺畅的呼吸,体位动作会对身体有伤害。因为腹式呼吸是一种深度呼吸。训练者必须有意识地在皮质中枢的调控下,以自然放松的体位动作保证深而慢的呼吸,从而使大量的清新空气直接灌入身体的最深处,最大程度地滋养了身体各个器官和神经。也使肺部排出更多二氧化碳,令人身体和内心会逐渐安静下来,注意力更集中,变得平静。初学者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瑜珈姿势,特别要注意呼吸和姿势结合,呼吸不当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通常初学者的第一课是“呼吸”。瑜伽强调以鼻子来呼吸,平和缓慢的深呼吸可以让紧张的身心松弛下来。每练习一个体位法,都有相应的呼吸方式,有时要求身体保持某种姿势,自然地呼吸,有时则配合动作屏息数秒钟。

2.冥想

瑜伽强调冥想,这是帮助我们逐步找到灵感的最佳途径。在有关瑜珈的书籍都会强调练习冥想的重要,在古圣贤帕坦咖利所著的《瑜枷经》中,特别提到“对心作用的控制“。瑜珈馆里注重内心修习的瑜伽老师,多半会在课堂上自己在组织学员训练冥想,如通过凝视烛光等方式进行冥想等。我们自己在练习瑜珈时也可以选择聆听或唱颂瑜伽语音进行实际的练习。这样一来,瑜伽练习者会使精神与肉体和谐一致,进而达到人与自然融合的“梵”的境界。练习瑜珈应空腹进行练习,进食后最少经过两三小时再练功。

此外,练习瑜珈要尽量穿宽松的衣裤,最好赤脚,领带、皮带、手表、眼镜都要取下,这样才便于动作的完成和体热的散发。瑜伽完成后不要马上进食和冲凉,一般在半小时后较为适当。

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因为身体的韧带、肌肉僵硬,关节不灵活,会出现肌肉抽筋、绷紧、酸痛,这是正常现象,一般用手按摩就可以消除。在练功的过程中听见骨关节发出“咯”的不同惊慌,这通常是关节松动,变灵活的信号。不过,练习瑜珈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感到不舒服,应该立即结束。

方便瑜珈术

据说这些体位法是古代的瑜伽修行者在喜马拉雅山上观察动物活动、休息的动作,模仿而得。瑜伽各派别创造的体位法成千上万,真正流传下来、经常被拿来练习的只有数十种,例如:眼镜蛇式、孔雀式、鱼式、蝗虫式等。最常见的瑜伽体位法恐怕是“莲花坐式”,打坐的时候上身挺直,两只脚背压在大腿上,当然这对很多人而言并不容易做到。瑜伽的体位非常多种,下面介绍三种最简易易学的瑜珈方法:

1.扭转背脊式 很多人由于长期坐立,或者积食过多,致使自己的腰部变粗。其后果不仅是显得臃肿,而且长此以往会影响健康。在瑜伽术中有 “扭转背脊的姿势”,可以达到使腰部变细的效果。

操作方法:首先将左脚通过右脚下放于右臀部的下方,再将右脚放于左膝盖的左侧,并使弯曲的右膝竖立着。用左手抓住左膝盖头,而将右手臂放于背上.使身体与头部尽量地向右边扭转。这是个很复杂的姿势,左右各做三次,然后反复几次.如果你每天每天持之以恒地做,一定会达到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练习过程中必须靠腹部呼吸,举腿时缓缓地吐气.放下双腿时再缓缓地吸气。

2.牛面式

肩颈酸痛是现在的office一族常有的不适反映。长期的伏案工作,会让人肩膀僵硬,酸痛。如果长期这样得不到缓解,可能会诱发肩周炎、颈椎病等疾患。而且长此以往,认得肩颈处会变形,甚至真个脊柱也会首影响,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美,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人未老,背先显。”在瑜珈术中有“牛面式”可以缓解肩颈及背部酸痛。

操作方法:坐立,脊柱保持挺直,右臂放在背后,左臂越过左肩,手放在肩胛骨的中间,双手相扣。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过程,然后换手重复这个动作。

注意:肩膀要保持放松。如果因手臂僵硬,双手无法在身后相扣,可以先用毛巾来帮助,慢慢达到两手相扣的目标。

3.风吹树式

便秘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们饮食的精细化,加上没有足够的运动量,患便秘的人是越来越多。这不仅会使人腰腹部鼓胀突出,影响体型,更为严重的是它会诱发结肠癌、心肌梗塞、脑溢血等重大疾病。要预防和治疗便秘,除了注意食疗外,还可以练习瑜珈术中的“风吹树式”。这个体式还可以帮助减少腰腹部的赘肉。

操作方法:“风吹树式”很显然是模拟的一个自然场景,因此在练习时,你可以把自己想象为风中的一棵树。站立,双腿分开同肩宽,双手合十放在胸前,五指交叉,沿眉心向上伸展,向左右两侧弯曲。

注意:身体向左侧和右侧弯曲时,尽量到最大限度,保持数秒,脚跟不落。

总之,瑜伽是一种极好的松驰身心的养生法,人人都可以享用并从中得益。它不仅是一种塑身美体的健身运动,更是一种良好的养生活动,并最终影响练习者的思想和精神,已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在当前讲究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人们更需要加强身心调节,找到一套适合自己并切实可行的保健养生之法。瑜伽术十分值得我们重视与借鉴。持之以恒地练习瑜珈吧,在自己身体极限内做到最好,你会发现,瑜伽回报给你的,是一个越来越美丽、健康和自信的自己。

第19篇:印度游记

我的印度游记,展示真实的印度

导读:印度卢比(Rs)正面全是甘地,10Rs对一人民币,这几年贬值的很厉害,2011年时还有6.3比1 从飞机上看印度的农田还是挺规整的,但污染很严重,一天下来鼻涕都是黑的 现代化的新德里机场 新德里市区,从机场到这里有一种从欧洲穿越到非洲的感觉。。。。。 德里的贫民窟,在满是垃圾的地上搭个床就是自己的家,连个窝棚都没有,很多小孩连裤子都没有,和动物大量杂居在一块,靠烧垃圾取暖做饭。在

最近因为工作原因遇到一个印度人,很实在很憨厚的样子。闲聊几句后他很严肃的问我:‘你们中国人很现实,尊敬强者,你们在心里默认美国是大哥,俄罗斯是二哥,你们认我们是三哥,这是出于礼貌还是基于现实和未来的判断呢?’

陷思至今,奈若何?

印度卢比(Rs)正面全是甘地,10Rs对一人民币,这几年贬值的很厉害,2011年时还有6.3比1

从飞机上看印度的农田还是挺规整的,但污染很严重,一天下来鼻涕都是黑的

新德里市区,从机场到这里有一种从欧洲穿越到非洲的感觉。。。。。

德里的贫民窟,在满是垃圾的地上搭个床就是自己的家,连个窝棚都没有,很多小孩连裤子都没有,和动物大量杂居在一块,靠烧垃圾取暖做饭。在贾玛清真寺附近,但当时尽量希望早点走出这炼狱,所以没怎么拍照

德里的垃圾堆,我到印度之前,多少还指望着这座印度的首都至少有国内二线城市的规模,可结果展示给我的是一个垃圾堆,贫民窟和漫天的熏香粉尘。在德里的现代化建筑恐怕还没中国东部的一个县多

无空调卧铺,设施比起空调车厢差很多,而且夏天太热,冬天太冷。但票价便宜,一整个晚上才30快人民币 红堡门前的大街却不是印度的长安街,全堵了。交通灯完全是个摆设,也没有警察来维持秩序。各种车辆乱成一团,人力车,突突车,汽车,摩托还有人。印度的司机开车素质极差,哪怕人在前面,也丝毫不减速。在旧德里,没有一辆车是完好的

德里的公交车。。。没门。。。。

德里地铁,覆盖率还不错,也比较现代化,票价超便宜。但居然是人工售票。。。。以至于有时候坐10分钟地铁要花半小时买票。。。而且动不动就插队,管你是外国人还是妇女

新德里火车站,感觉像个贫民窟,几乎没座位,很多人直接睡在地板上,规模挺大的,但很难想像是一个国家首都的火车站

印度吃是一个大问题,首先对中国人而已吃不惯,第二,卫生让人堪忧,不少外国游客都拉了。印度有全世界最多的素食者,所以在稍微小点的城市,很难吃到肉。而且牛肉和猪肉几乎别想。这是新德里火车站餐厅的饭,一份35rs

新德里火车站旁烧垃圾烤火的人

火车站全是人,印度火车开挂我没见到,据说只有某些节日才有,但印度火车居然是不关门的。。。。新德里火车站,我不知道印度人懂不懂什么叫纪律和规定,居然狗都能在火车站轨道上乱跑。。。。。。 人们可以任意的在铁轨上走来走去,没有人管的。铁轨上到处是粪便污物

这是印度的三等空调卧铺车厢,还算干净,比国内硬卧稍微挤一点。票价是无空调卧铺的三倍。坐这个舱的都是比较有钱的印度人。

恒河河畔的瓦拉纳西,瓦拉纳西是印度的圣城,到处都是牛粪,也是骗子,拉客者集中的地区,,,请注意,左边靠中间的这个建筑是火葬场,印度人相信死后要和回归恒河。在这里是用木头烧的。有些穷人买不起木头就直接用布包一下扔到恒河里,这也就为何恒河常有浮尸出现。我在前一天误打误撞闯进了那里,看见3个熊熊燃烧的火堆离我只有10米左右,我立马意识到那是什么,但居然也没害怕,不过那里是禁止拍照的,所以没留下任何图片资料,这张照片是我第二天在恒河上泛舟时离得很远偷拍的恒河浴场下游是著名的火葬场。 这是瓦拉纳西最大的火葬地———马尼卡拉尼卡河坛(ManikaranikaGhat)。河岸边堆放着高塔般的木柴堆,四周已挤满了人群,有看热闹的观光客、死者的家属,还有赤着半身清洗在河岸边堆积如山的污泥以及专门负责火葬祭典、出售木柴以及收取火葬费用的印度人。干这类工作的人都属于印度种姓制度中的贱民。

实话恒河上的风景相当不错,水没我们相信的那么脏,大批人在恒河沐浴 瓦拉纳西大多数被褥都是用恒河水洗的,以至于都不敢用

神牛!

印度见过几次猪,印度的猪几乎都是长着獠牙,有点像野猪的那种

印度是动物的天堂,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典范。到处是牛,马,狗,猴子,甚至大象。印度的狗很悠闲,每天趴在马路中央睡觉,也没任何人打搅他们,他们也从不向人吠。狗也懒散了

说实话,印度的校服比中国像样,女孩的校服是很有民族特色的沙瓦,男孩大都是西式套装

印度有墙的地方就是厕所,所以在印度一往路沿上走一下就能闻到浓烈的尿骚味。

印度的武器装备的确是万国牌,从军警上就能看到,我见过的印度军警的武器包括MP5,乌兹,斯特林冲锋枪,他们自制的英萨斯步枪,FAL,AK系列,甚至一战时的李-恩菲尔德步枪还在用

这古堡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也相当壮观。门票250.。。。。不知为何印度人民似乎很喜欢250这个数字。。。。。很多门票或价钱都是250.。。。。。。

印度的巴士绝对的噩梦,这样快散架的汽车后来居然连过道都坐满了人。200多公里的路程开了6个小时,记住是在平原地区!!!

印度的文化古迹的确不同凡响,到处都是古城堡,古庙,古物。让人有点审美疲劳。这是新德里的一处古堡

泰姬陵的确很漂亮啊,泰姬陵唯一坑爹点的就是门票750rs,虽然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贵,但比其他世界文化遗产基本的景点贵了3倍多(印度一般世界文化遗产级别的景点是200rs或250rs,有带相机的要另外收取相机费。 :而印度本地人去泰姬陵只收20rs

孟买的印度门 图:印度总统府(原英国总督府)

莲花寺

德里红堡是17世纪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帝王沙杰汗建造的。其地位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故宫。

车顶的风扇墙很霸气吧?这是印度火车中最低档的舱位非空调二等座 印度火车的非空调车厢是不关门的,但也有好处,我常常学印度人开挂拍照

我觉得印度女性的传统服装——纱丽挺好看的

印度人大都是虔诚信徒,各种教,印度教,锡克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佛教,蓍那教等等多得不得了。所以这个国家其实在治安上还是比较好的(但拉客,骗奇多,几乎是组队的),

回到德里,跑进肯记还有麦记大口吃肉,在印度,麦当劳和肯德基是少数可以比较放心大口吃肉的地方。这样一份我记得是三百多卢比,对印度人的收入来讲不便宜。味道没国内好,但比加拿大美国好。印度的麦当劳肯德基有对印度口味进行优化,提供大量素食产品,不提供猪肉,牛肉食品,连巨无霸的肉饼都换成鸡肉。但印度的麦当劳肯德基生意依旧惨淡,一个是因为有点贵,第二个是因为印度人大都不吃肉

印度人有强烈的风扇情节,全印度都是有风扇的地方不一定有空调,而有空调的地方一定有风扇。这是新德里机场。

第20篇:印度瑜伽

印度瑜伽

【导读】印度瑜伽是一种源于古印度的强身术,持续修炼能达到身心和谐统一。瑜伽秘诀绝大多数以口诀的方式由师傅传授给弟子,然后再由弟子传给后人。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印度大圣哲帕坦伽礼创作了《瑜伽经》,赋予了瑜伽所有的理论和知识,自此,瑜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印度瑜伽

印度瑜伽被称为“世界的瑰宝”,发源于古印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由印度高僧们在原始森林中静坐冥想钻研出,并结合了生物的生存法则,具有治疗和预防,修身养性的功效。印度瑜伽又分为三个时期,具体如下:

1、前古典时期

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瑜伽的原始发展,以静坐、冥想、苦行为修行的中心。当时,并没有文字可记载,由此,在公元前5000年开始到梨俱吠陀出现,这段时期,瑜伽原始的哲学思想大部分未形成书面形式,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修行的发门。

2、古典时期

已有文字记载,如在《吠陀经》、《奥义书》、《薄伽梵歌》等书籍中都有明确记载。当时,瑜伽强调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合一。

3、后古典时期

自“瑜伽经”出现以后的时期称为后古典时期。这一时期,记载瑜伽相关知识的书籍越来越多,而且瑜伽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已出现节食、禁欲、体位法、七轮等思想和体式。

印度瑜伽的分类

印度瑜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衍生出很多派别,如智瑜伽、业瑜伽、哈他瑜伽、王瑜伽、热瑜伽、孕妇瑜伽等。下面具体为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

1、哈他瑜伽

哈他瑜伽中的“哈”代表太阳,“他”代表月亮,也就是日与夜相辅相成。哈他瑜伽认为,人包括精神体系和肌体体系两个体系,需要保持平衡,才能不发生紊乱。所以,通过练习瑜伽,能让两大体系恢复平衡,避免因失调而导致精神和肌体上的疾病。

2、热瑜伽

热瑜伽是在38-42摄氏度的环境下练习的瑜伽,一经推出就轰动整个瑜伽界,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因为这种瑜伽具有减肥、排毒、塑身的功效,目前也非常流行,适合身体肥胖的人练习。

3、孕妇瑜伽

孕妇瑜伽是专门针对孕妇群体发明的一种瑜伽,具有提高孕妇整个肌肉组织柔韧度和灵活度的功效,若持续练习,有助于调整呼吸,促进分娩,并帮助产后重塑身材。

印度瑜伽修持方法

想要修炼印度瑜伽,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那印度瑜伽修炼的方法有哪些呢?修炼印度瑜伽需要注意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1、道德首要。修炼印度瑜伽必须以德为指导,如果没有道德,不遵守道德规范,就没有修炼印度瑜伽的姿势。通常,瑜伽道德包括非暴力、真实、不偷盗、节欲、无欲等。

2、自身的内外净化。对于自身,要内外净修,杜绝不正当行为,摒弃愤怒、贪婪、迷乱、嫉妒等恶习。

3、体位法。印度瑜伽体位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体位,持续修炼,能够强健身心,提高身体素质,使肉体和精神平衡,从而保护身心、治疗身心。

4、呼吸法。是印度瑜伽修炼的重要方法,具有与体位法相配合,以去除人的杂念,排出人体内的废气、浊气,使人身心安定,尽快进入瑜伽练习的静心状态。

5、冥想、静定状态。在持续的冥想修炼中,不断领悟各动作要领,及其瑜伽的真正魅力。

6、修持者进入“忘我”状态,即意识不到自己的肉体在呼吸、自我精神和智性的存在。已进入了无限广阔的宁静世界。

印度瑜伽呼吸法

印度瑜伽认为,人一生的呼吸量是有限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呼吸急促,容易早逝。相反,若呼吸缓慢,可获得长寿。所以,调整呼吸,是生存的基本,也是健康的必要基础。为大家能更好地调整呼吸,下面介绍印度瑜伽呼吸法:

方式

呼吸分为三种方式,分别是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及有控制的呼吸。通常,大部分人呼吸所用的方式都是胸式呼吸,而修炼的人需要练习三种呼吸方式。

方法

坐在瑜伽垫上,双脚分开是,双眼紧闭,一手放在胸前,一手放在胸部的上方,然后以鼻腔吸气,再缓慢呼气,呼气时,尽量把气吐尽。需注意的是,用不同的呼吸法,吸气时所用的部位都不同。若想尽快掌握,每天需持续练习3-5次,每天3-5分钟。

印度瑜伽三脉七轮

印度瑜伽注重修持,通过修持,能挖掘人体的潜能,唤醒人内在潜藏的能量。经由性灵指导,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但想达到这种境界,并非易事,需要掌握瑜伽的体位法、呼吸法和净化法,而且需要不断观察自身,发觉自身内在的秘密。在修持的整个过程中,人都要摒弃欲望,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几乎很多人都是无法做到的。

修持印度瑜伽,让自身在静坐冥想中,领导到瑜伽的真正魅力。另外,需知道的是,瑜伽有“三脉七轮”之说。”三脉“指中脉、左脉、右脉,其中,中脉最为重要,因为中脉上有七轮,即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等,这些均起源于骨髓,潜藏着强大的能量。要是在修持过程中,能量被激发,人会获得大智慧。

印度教学设计
《印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