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析(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03 08:34:42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设计+分析

北京版小学英语学科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十九课 《Leon19 What will you be in the future?》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Baobao 和 Mike 在公园里玩航模,互相询问和谈论将来要做什么。这一课的重点是询问和谈论孩子们自己将来的职业。“What will you be in the future? I will be a/an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职业的话题以及一些常用的职业单词,所以在这节课中重点词汇主要是一些书上和班上学生所反馈的新的职业单词。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这批五年级学生接受能力特别强,遇到问题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但他们不是很喜欢用英语去表达他们的所见与所想,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想办法鼓励他们开口去说。学生们的英语水平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在课堂上积极地学生特别积极,沉默的学生也特别的沉默,所以如何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也是老师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询问他人未来从事何种职业的交际用语“What will you be in the future? I will be „ .”

2.能听懂、读出、说出单词 a profeor, a pilot, a dentist, an artist, a barber, 并能在谈论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时加以运用。

3.能初步运用一般将来时与同学、朋友询问和谈论未来从事的职业。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听懂、会说询问他人未来从事何种职业的交际用语“What will you be in the future? I will be „ .”

2.词汇a profeor, a pilot, a dentist, an artist, a barber的认读和运用。 (二)教学难点

1.情景语句的理解如“You should study hard to be a profeor.” 2.在恰当的语境中综合运用本课所学语言谈论自己和朋友将来的职业。

五、教学准备 PPT,职业单词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 Review and new input 5minutes 1.Greetings :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Teacher.2.Talking about family photos: Would you like to see sbs family photo?( the photo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la) Then ask the student of the photo to use these sentences to introduce the photo(T reads it first.) This is sb’s family.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the family.This is my mother.She is a housewife.This is my father.He is an engineer.This is my sister/borther....3.Review the words of works’: Fast reaction T shows the pictures of words’, the students say the words as quickly as they can.设计意图:选用班上同学的照片进行家庭成员及父母的职业的介绍,激发孩子们对所学英语知识运用的积极性,通过复习前面第五单元及以前所学习的内容为这节课的新内容打好知识性的基础。

(二): Listen, look, and learn 15minutes 1.Jobs in the future and the story of teacher’s career plan: T: When I was young, I thought I would b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2.New Words : a polite, a dentist, an artist, a barber, a writer, an actor/ actre etc.(According to students’ future jobs to add some career’s words.) Read follow T according to PPT.Then Bomb Game to practice the words quickly.3.Free talking: I will be a/an ...in the future .(Practice in groups, after which T will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jobs in the feature.) T: What will you be in the future? (T will be the reporter from CCTV) S: I will be a/an ...in the future .设计意图:首先教师回忆自己小时候梦想的职业,再引发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进行的职业的思考,紧密联系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英语知识的运用。通过同理心激发学生们运用英语表达的动力,在课堂开始时候先突破本课重点句型的运用问题。在学生们的表达环节设置一个记者采访的方式,增添一点趣味性和一些仪式感。 (三): Listen and say 20minutes 1.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Twice, one questions each time) What will Mike be in the future? What will Baobao be in the future? 2.Explain the dialogue by pictures and gestures (1) Picture1: T: What are Baobao and Mike doing? S: They are looking at the model planes.T: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S: They are talking about what Mike will be in the future.T: What will Mike be in the future? S: Mike will be a pilot.T: Yes.He will fly a plane or a space ship.He can make fantastic model planes.(T explains these sentences with gestures and pictures on PPT.0 (2) Picture2: T: What will Baobao be in the future? S: He will be a profeor in the future.(T shows the famous profeor’s photo to make sure that th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profeor.) T: Yes.He should study hard to be a profeor.(T tries to explain study hard with the pictures on PPT.) Do you think so.Ss: Yes, I think so.3.Read follow the Video.(twice) sentence by sentence 4.Practice and show The students practice the dialogue in group.Then the teacher will invite some of them come to the stage and show the dialogue.设计意图:课文部分先进行听力训练,让学生们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且通过听一遍回答一个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抓住细节问题。同时就所学句型进行运用,借助图片情境及肢体语言理解课文大意并理解相应重难点句子的对应中文,然后通过跟读练习帮助学生初步朗读课文,最后通过小组练习进行进一步语音朗读的练习突破。 (四): Let’s do 5min (时间允许课堂上练习,时间不够作为书写家庭作业) 1.T explains these two sentences’ patterns. My father is ...,and I will be ..., too.My mother is ..., but I will be ....2.Try to say.设计意图:对所学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灵活运用。

(五): Homework 1.一起作业

2.Write down these sentences on the exercise books.设计意图:通过课后口语与书写练习进一步巩固复习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Leon19 What will you be in the future?

What will you be in the future? I will be a/an .

一,理论分析(教案) (一): Review and new input:教师给出全家福和固定句型,使得这个学习环节具有可实施性;教师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和具体动作来建立起语言文本,声音的直接联系,具有直观性;教师使用全家福,让学生对这节课产生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兴奋起来,具有启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说一说家人的工作,就像聊天一样,这个导入具有真实性;这个环节像聊天一样,具有情境性;有全家福到介绍职业,再有介绍职位到齐读本课涉及到的单词,环节设计的关联十分密切,并且一步一步步入本课主题,引出新课,具有关联性;教师能够基于教学需求灵活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全家福照片。

(二): Listen, look, and learn : ①优点:语言实在真实的语境中习得的,外语教学也必须关注语言使用的环境。教师用自己小时候想着长大要干什么,这个话题,毫不违和的引出职位的单词,教学方式一点也不生硬,注重营造语境,增加了呈现环节的有效性。教师注重呈现的可理解性,学习新单词时会在PPT上附着图片,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也是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教师注重语言习得的合适的方式。 教师及时用pairwork的形式巩固所学单词,关注了学生的记忆特征,不及时巩固就会忘记,说明教师基于儿童的认知特点呈现学习内容。pairwork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进行学习,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这里采用这一环节很合适,能够提高学生的收获,有效性高。

②不足:我认为教师在呈现图片时可以增加更多直观性的语言来描述这个职位,比如:“He can help us to cut our hair,he is a barber”等等,可以增强环节的直观性。 教师在呈现环节考虑儿童的认知差异问题较少,在呈现活动中,要尽量采用多种方式的呈现活动,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并发展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勾老师应多些活动形式,让大部分学生都学习掌握。

(三): Listen and say

这个环节让学生从自己讨论转化为以旁观者的身份听课文中的人物说职位这一话题,主要练习听的能力。

①优点:教师主要教学生理解课文,之后掌握词汇和语法,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完整的将课文上需要掌握的内容学习。通过回答教室的问题,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又把对象转移到了学生自己,合理进行了知识迁移和巩固。

②不足:我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适当调整教材。教材内容应关注学习者语言基础,教师应明确学习内容所包含的语言现象和教材的设计出发哪些是新授知识,哪些是已学知识,教师应对教材有只个整体的把握,而不是只关注具体的单元需求。教师的呈现形式可以多样化一点,比如进行适当的语言图示激活或补缺。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语言基础,而又很难阅读,那就可以尝试在读前处理,增加相应的语言学习活动。

(四): Let’s do ①优点:两个训练活动都有交际成分 ②不足:形式单一,只是合作读说。可以加一些好玩的游戏,增强趣味性。适当竞争提高游戏活动有效性。两个活动缺乏情境性的交流

二,实施分析 (一)优点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勾老师一直关注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各种反馈:情绪、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运用生活情境法、语言情境法、图片情境法及教师的各种表情语调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愿望与动力,从而能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表达所想。勾老师力争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1、注重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关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⑴.在导入部分的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照片,因为说的就是班上自己同学的家庭情况,与学生们的生活非常贴近,说的学生很高兴,听的学生也听得很认真。在课堂一开始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愿望与兴趣;

⑵.老师介绍自己当时小学时期的想法进行新课的引入,满足了学生对老师生活的好奇心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给课堂打下来一个融洽自由的氛围基调,为接下来学生们表达自己所想的环节做了一个很好的心理建设。

⑶.在新的职业单词的教授中,大部分新单词都是老师根据课前对学生的未来职业愿望调查表选出的代表性单词,与学生们想要表达的想法紧密相连,所以他们学起来也特别认真。

⑷.在知识运用环节因为表达的就是自己的想法,在之前又进行了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老师再通过新闻采访的方式增加表达的趣味性,学生们发言都特别积极。

2、知识练习的方式灵活多样。

⑴.听。听老师说,听同学说,听录音。多种方法训练学生们听的能力,最大限度保证学生们在课堂上输入英语的量。

⑵.说:闹记住英语是一门需要足够练习量的课程,在输入、导入、操练、输出各个环节尽可能的让学生们多说,同时设置能让学生们多说的环节。

⑶.读。这是良好的语音语调及知识积累的主要方式,在课堂上通过模仿录音,游戏练习等方法让学生们读准、读对,为后面的输出环节打下夯实的基础。 ⑷.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目前阶段还是以大量的听说读的教学目标为主要目标,写的练习因为课时原因,一般是通过课后留作业来完成,同时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缺点

1、对学生能力的把握问题

学生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的情绪变化非常快,学习的状态也是不稳定的。对于教师而言,能够准确的把握住学生们每节课的心理状态,难度很大。再加上每班四近十个学生的班容量,难度是更上一层楼。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勾老师就十分关注孩子们当下的一个状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但是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缺口比较大,很难做到让每位学生能学有所获,这也是在每次课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2.对时间的把控

勾老师本课时课堂的内容没有完全讲完,只到read and follow the video.前面导入占用的时间过多,呈现又是重点的部分,时间也很长,因此巩固和Let\'s do的环节都没有实施,我认为后面的环节虽然是弹性目标,但是有实施的必要,因为学生一节课太累了,需要有意思的环节来保持学习英语的激情。因此要备课时不应在规定的时间备出超时的课量,也不应在实施的时候不看时间,随性上课。

3.后面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因为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在后面的活动中积极性不高。通过分析有一下几点原因: ①教师设计的活动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游戏性。

②学生本身的身心特点所就。小学生耐力弱,要坚持一节课比较难。并且本校学生从低年级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较弱。

(三)针对教师在实施中的缺点应采取的措施 我认为,教师在实施中暴露的这些缺点:对学生能力的把控,对时间的把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都是课堂有效性的绊脚石。解决了这些不足,课堂的有效性会大大提高,课堂质量对大大提高。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能力有十分充分的认识。做到在备课时,能猜出大概实施的效果是怎么样的,预设准确。这也为下一个不足,对时间的把控,奠定好了基础。对学生能力的了解能够让时间的支配更准确。学生和学生不一样,班级和班级也不一样。同一个活动在一班讲需要五分钟,在二班讲可能需要十分钟,备课要具有灵活性,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很了解。最后,教师不能一味的讲课,虽然可以使备课的内容都讲完,但是并不能全部落实到学生的脑子里。提高课堂及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也是必要的。教师要尽量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讲课。比如,大概到半小时后学生就疲惫了,这时候可以引进游戏,活跃气氛,促进学习。

推荐第2篇:教学设计分析

教学设计分析 ——《立定跳远》

一、教材分析:教材是立定跳远和竞技小游戏,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基本掌握立定跳远动作要领。立定跳远是跳跃动作的重要内容,它是在跳跃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双脚起跳的练习,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量,以及提高学生协调灵敏素质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教材要求学生学会两腿用力蹬地跳起,上下肢的配合,平稳落地的动作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跳跃。立定跳远又是体育中考项目之一。于是在课中我分别安排纵跳摸高,立定跳远加冲刺跑,立定跳远加俯卧撑的游戏等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练、在学练中使技能得以接受、使情感得以升华。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4-16岁之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学内容枯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练习,他们就不怎么乐意学了,不过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游戏)就不一样了,他们就很乐意去做,乐意去学,去锻炼。只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才符合他们的年龄待征和接受能力,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掌握正确立定跳远动作。 (2)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增强下肢力量及爆发力,提高身体协调灵敏素质。并达到“跑跳结合及上下肢均衡发展”运动生理目标。

(3)社会适应目标:通过采用游戏的方法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以及相互合作团队的精神。

2.教学重点为:摆臂与蹬地的配合、落地屈膝缓冲。蹬地有力,落地轻巧,动作干净利索,毫不犹豫并充满自信。

3.教学难点则是:身体协调用力,起跳的角度,腾空中的展腹及落地时的收腹等。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的运用

1、教法: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还采用了示范法,以准确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情感,以及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1)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语言讲解,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以准确的示范,利于模仿正确技术。

(2)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的动作,提高学习信心。

(3)评价法: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跳跃动作,然后小组讨论悟出动作要领、最后通过“小组协作探究”和“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

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结构采用“收心热身—育心强体、增智促技——稳定情绪、恢复心身”。

1、热身:绕操场慢跑600m,关节操,徒手操。(6分钟)

规则: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跑并带学生做操。

要求:秩序井然,做操认真。

2、小游戏:叫号起跳(2分钟)

规则:学生分男女各两队共4队体操队形站立,教师叫“1”时,1队纵跳一次;叫“2”时,二队纵跳一次;叫“3”时,三队跳一次;叫 “4”时四队纵跳一次;叫“5”时,1和3队纵跳一次;叫“6”时,2和4队纵跳一次;叫“7”时,全体纵跳一次。反应不及时者或错误者罚高抬腿10个。

要求:遵守游戏规则。遵守游戏规则。

3、导入启发:夏季池塘荷叶上的青蛙在受到惊吓时起跳落水的动作。(4分钟)

规则:请学生代表发言并模仿动作,询问其它学生意见并请其做动作。教师由此展开立定跳远的概念。

4、教师讲授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3分钟) 动作组成:预摆-蹬地起跳-腾空-落地

注意事项:摆臂与蹬地的配合、落地屈膝缓冲。蹬地有力,落地轻巧,动作干净利索,毫不犹豫并充满自信。身体协调用力,起跳的角度,腾空中的展腹及落地时的收腹等。

5、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2分钟)

6、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纠错。(5分钟)

7、竞技游戏:立定跳远加冲刺跑,立定跳远加俯卧撑。(要求:遵守游戏规则。目的:符合跑跳结合,上下肢均衡发展的锻炼原则及运动生理)(9分钟)

8、个人练习,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结对子)。(9分钟)

9、学生放松,教师表彰学习优秀者,小结、作业,师生道别。(5分钟)

六、教学特点:

本课围绕《立定跳远》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种自然、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的氛围中,建立—种真诚、信任、友好、融洽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掌握学习”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技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既重视群体教学,又注意学生个体化,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教学的平等,让每个学生享受体育成功的快乐。

七、教学效果:

1、运动技能:学生基本掌握立定跳远动作和游戏的方法、规则。

2、运动量:达到锻炼效果。

3、心育意向:基本上能达到真诚,友好、相互合作的锻炼、有较好的团队精神及集体荣誉感。树立自信,发扬勇于克服障碍,战胜困难的精神。

八、场地器材:运动场粉笔 卷尺。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遵循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讲究课堂效率的原则,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练习与提高,在课堂上加入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练、在学练中使技能得以接受、使情感得以升华,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注重发挥能力较强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不足之处:竞赛的组织严密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体质偏胖及能力偏弱的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关注过程与发展,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兴趣;部分学生依赖性依然存在。

推荐第3篇:分析教学设计

分析教学设计范例,应注意些什么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推荐第4篇:边城教学设计分析

边城

沈从文 设计设想:

苏教版必修二节选了《边城》的第三至第六部分,在节选中主要展现的是“翠翠”生活的茶峒的环境;翠翠与傩送的初次见面;翠翠见面后的心理变化;爷爷为翠翠婚事的着急。

专题的要求是“永远新的旧故事”,围绕专题的要求,《学科指导意见》列出了教学目标:“从自然、社会和风俗习惯等方面鉴赏小说《边城(节选)》的美感”“ 体会沈从文对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所作的理想化的表现”。

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如果我们按照《学科指导意见》中的教学建议去实施教学,至少要两课时才能基本达成教学目标。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在一课时中尽可能实现教学目标,就得对文本进行简略化处理,用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本设计我对文章作了自己的解读,借用本节选“情窦初开”的情节来突破贯穿全文。爷孙之间的亲情则舍去不教,作为补充作业。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沈从文的边城中的风俗美、人情美。

2、理解翠翠爱与美的背后所隐含的哀愁。

(二)教学难点:理解翠翠爱与美的背后所隐含的哀愁。

(三)教学过程:

由黄磊的《等等等等》营造氛围

一、导入。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多年以前,看到描绘乡土文字的作品,心头起伏的情绪就像情窦初开时节在路上遇到心仪的男生。那时候,我的文字也摆脱不了那种不可言说的快乐和忧伤。西曛下忘归的小羊,村头袅袅的夕烟,一条平缓无波的溪流··这种淡朴宁静能把你心头萌动的情感荡涤得纯净而朦胧。翠翠在茶峒对着一片云,一颗星凝眸时,也是有这样小小的心思吧!

没读过《边城》的人,翠翠这个名字大概只能让他联想到东北穿着红绿印花棉袄的乡村二妞,凡是读过《边城》的人,大概都是不能忘怀这个名叫翠翠的湘西少女的吧!

沈从文的小说世界中,湘西女性是最温柔的核心。有开旅店的黑猫,有在城里替人帮佣的王嫂,她还替著名哲学家老金饲养大公鸡。有在吊脚楼下的船上做妓女的老七,有为爱自杀的媚金,那是整个白苗族最美丽风流的女人。可是,在形形色色的湘西女子中,我想翠翠这个美丽清纯的湘西少女应该最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因为她跟你们一样,都恰好处在一个情窦初开的年纪。 情窦初开(板书)

描写“情窦初开”的小说有千千万万,为什么很多人会被沈从文的《边城》感动呢?今天我们就试着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了解故事梗概,了解故事背景。师:说了什么故事? 待生说后一起读注解。

本文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故事? 第3节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第4节 1

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的情景。第5节回到现在,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祖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宝的情景。第6节又回到现在,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船,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投影)

从刚才同学们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几章情节主要围绕一个什么传统节日展开的?(端午节)一共写了几个端午节?(三个)哪三个?(两年前、上一年、现在)小说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无缝。 师:节选部分主要描写了翠翠在一个端午节巧遇傩送后,情窦初开。其实,所谓的 “情窦初开”就是说 “在合适的年龄,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间,碰见合适的人”)

三、了解边城的环境 ▲合适的地点

师:合适的年龄就不要说了,合适的地方。我们来看一下为翠翠和傩送种下情苗的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是怎样的一种爱情土壤?

1、

自然环境 (本选文没多去写,但我们可以看到那边的一些景物“吊脚楼”“码头”“山”“小城镇”,补充原文关于白河自然环境的描写: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 )

——板书

自然环境 风景美

2、

人文环境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端午节赛龙船,追鸭子,吃粽子) 除了端午节,文中还写到了边城哪些节日?(有中秋节,春节)。这些节日,边城人们又是怎样度过的?(中秋夜晚赏月,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使得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另外有迎婚送亲的花轿队,路过渡口,要送给船夫红包。)。

沈从文用他的锦绣之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花流水般的风俗花卷,充满着泥土的清香。 我们当地有这么多全民参与的有趣的风俗吗?在各种传统习俗逐渐淡去的今天,读着沈从文笔下的端午盛会,我们只能无限回味了。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一种自古相袭的淳朴的民风。我们国家现在大力弘扬民族传统,过去不受重视的传统节日,现在也都作为法定假日了,意在呼唤淳朴民风的回归啊!

补充:对歌(我对湘西唱山歌求爱的民风非常感兴趣,文中描写不多,找一篇《月下小景》中的山歌,给同学们一番)当地年青人中唱歌圣手的傩佑,唯恐惊了女人,惊了萤火,轻轻的轻轻的唱:

龙应当藏在云里,

你应当藏在心里。

…………

女孩子在迷胡梦里,把头略略转动了一下,在梦里回答着:

我灵魂如一面旗帜,

你好听歌声如温柔的风。

他以为女孩子已醒了,但听下去,女人把头偏向月光又睡去了。于是又接着轻轻的唱道:

人人说我歌声有毒,

一首歌也不过如一升酒使人沉醉一天,

你那傅了蜂蜜的言语,

一个字也可以在我心上甜香一年。

女孩子仍然闭了眼睛在梦中答着:

不要冬天的风,不要海上的风,

这旗帜受不住狂暴大风。

请轻轻的吹,轻轻的吹;

(吹春天的风,温柔的风,)

把花吹开,不要把花吹落。

小砦主明白了自己的歌声可作为女孩子灵魂安宁的摇篮,故又接着轻轻的唱道:

有翅膀鸟虽然可以飞上天空,

没有翅膀的我却可以飞入你的心里。

我不必问什么地方是天堂,

我业已坐在天堂门边。

女孩又唱:

身体要用极强健的臂膀搂抱,

灵魂要用极温柔的歌声搂抱。

砦主的独生子傩佑,想了一想,在脑中搜索话语,如同宝石商人在口袋中搜索宝石。口袋中充满了放光眩目的珠玉奇宝,却因为数量太多了一点,反而选不出那自以为极好的一粒,因此似乎受了一点儿窘。他觉得神只创造美和爱,却由人来创造赞誉这神工的言语。向美说一句话,为爱下一个注解,要适当合宜,不走失感觉所及的式样,不是一个平常人的能力所能企及。

“这女孩子值得用龙朱的爱情装饰她的身体,用龙朱的诗歌装饰她的人格。”他想到这里时,觉得有点惭愧了,口吃了,不敢再唱下去了。

歌声作了女孩子睡眠的摇篮,所以这女孩子才在半醒后重复入梦。歌声停止后,她也就惊醒了。

(傩送也曾在有月光的晚上在后山上为翠翠唱了一夜的歌,翠翠梦中仿佛被月光浮起来,摘了一把虎耳草。翠翠的母亲也是唱山歌认识了翠翠的父亲。) 体会风俗美——板书 人文环境 风俗美

师总结:这种环境就是翠翠生活的背景。也是她爱情产生的地方。

问: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说,其他的环境(如革命年代战火纷飞的战场)也是可以产生这种爱情的土壤的,但沈从文为什么把人物置于这么美的环境中呢?是不是他有特殊的目的? 师:沈从文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过:美,是我一直在意的,如果爱能在美中产生而不是通过刻意的安排来展现,则会显得更符合人的本性。 ▲合适的时间:

师:为什么在三大节日中,沈从文只选择了端午节?而不选择“中秋”和“过年”?

(学生可能答不出来,引导端午都安排什么节目?端午是“竞争”展现“男性之美”的重要节日;了解那是湘西的一个重要的节日——恋爱季节)

四、了解傩送(分析见面的片段) ▲合适的对象

师:东方的《诗经》说: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西方的诗人说:他望了她一眼,她回眸一笑,生命突然苏醒。那个纯净得如春之河流,秋之云空一般的美丽邂逅! 他们的交流主要是对话,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对话,请学生男女对读第四部分12——25段。 师:从对话中,你觉得是什么让两颗心彼此贴紧?或者说,彼此都喜欢上了对方的什么东西? 教师可以换句子来引导 翠翠

“我是翠翠。”——应该是“你是谁?”——内心极其着急,希望能有人认识她(板书纯真) “他不会,他答应来找我,就一定会来找我的。”——换成:不要乱说,你才喝醉了酒呢?

“以为欺负了她,就轻轻地说:你个悖时砍脑袋壳的!——骂人骂得好可爱哦(板书可爱) 傩送

言行中(带笑说;放肆地笑了等细节)分析——纯朴 幽默(带笑) 在分析傩送的性格时插进沈从文的话引导学生理解他的性格(“我崇拜朝气,欢喜自由,赞美胆量大的,精力强的……这种人也许野一点,粗一点,但一切伟大事业,伟大作品就只这类人有份。” )

总结:还记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阳台相会吗?他们对着日月星辰起誓,含蓄而又热烈。而翠翠傩送见面却带着古典东方的爱情美。也是展现了一种人性之美,没有任何的功利。这种纯净的爱情,现在有些人已经不能理解。时间的灰尘遮盖了我的心灵,我也已经太久太久没有想起过他们了。看看我们的专题:永远新的旧故事。故事虽旧,但它们曾经发过光,并且在它们的光辉里获得了永恒。时代虽然不断改变,可是有些情感有些追求却是亘古不变的。时代变化越快,情感越复杂多变的时候,人们越会去追求简单纯净得东西。我想,这大概就是《边城》如今依然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吧 !现在我们是不是能了解沈从文小说的一些魅力所在了?正是这种近似绝迹的环境中有着绝迹般的爱情描写,造就《边城》的魅力。或者说,沈的成功恰恰是避开了常见的表现爱情的很多因素,选取了“人性”的角度来表现一种“深层的文化隐喻之美”(板书 人性之美),这在阶级斗争的年代,确实是不被人所容忍,但它所散发出来的东西却是永远的。

五、师:“在合适的年龄,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间,碰见合适的人”情窦初开的翠翠终于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节选小说还有一个很值得大家去欣赏的地方,那就是翠翠喜欢上傩送后所带来的变化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来,找到一处,读一读。

“但是另外的一件事情,属于自己不关于祖父的,却是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中不如那个端午节所经历过的事情甜美。”

“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听得清清楚楚”

“翠翠还正想起两年以前的端午节的一切事情哪” ……

师:这种少女心扉初开的害羞,这种害羞所展现出来的美感,它不仅属于15岁的翠翠,也属于任何一个情窦初开的心灵世界,它是那么的忧伤却显得甜蜜,这种感觉可以超越了时光,抵达我们的心灵世界,给我们阅读的快感,反观今天的爱情快餐,我们在情感中还剩下什么呢?其实,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座边城。

六、爱与美的背后,隐含着什么哀愁?

这个故事当时让沈从文饱受了批评,在民族危机的关头,美化了社会,作品被批为“是一部远离阶级斗争的作品”作者被称为“在角落里独自做着美梦的小资产阶级”。然而批评者真的读懂了边城,读懂了沈从文吗?

沈从文笔下的每一个充满自然人性之美的女子,似乎都没有一个美丽的命运。三三刚刚朦胧地懂得了恋爱,那个城里来的白脸少年却得病死了,巧秀的娘守寡几年,后来爱上外族的一个木匠,却被本族人沉潭而死,巧秀长到18岁,也跟一个吹唢呐的私奔了,下落不明;傩佑和白衣少女无法冲破蒙昧的旧习俗,双双服毒自杀······沈从文说“美丽总令人忧愁”,翠翠是爱与美的化身,可是这背后,又隐含着什么样的哀愁?

身世凄凉,爱情无望。

七、给人温暖的作品,最后为什么处理成悲剧?

我记得电视剧《岳飞》中,有一段韦娘娘和金国四太子的对话。太子说:听说娘娘在宫 5

中,每天必看一遍《清明上河图》,说一日不看就不知民间疾苦。可是我看这图,只见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宫苑巍峨,民屋纵横,男女百姓比肩接踵,软红十丈,只有日丽风和,淑气迎人,全无半点民间疾苦。韦娘娘回答:我看这幅图,不是看作者的技艺,而是把握画者的抱负与情操。一个疏忽居安思安的人,怎么会看到隐藏在背后的残垣断壁和烽火战乱?

沈从文在《我所生长的地方》中说: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 一九三四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已经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

——沈从文 “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不只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可从时间、文化上理解,“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便是在湘西,这种古朴的民风也正在消失。《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描写的是理想化的现实。因为想留驻一点美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并且常新,以利后人。

多少个端午已经过去了,不知到那个英俊勇敢的少年是否已经回到家乡,继续赛龙舟,不知道那个明慧温柔的少女是否依然孤独地守着渡船,等侯那个俊美少年的到来。我想把这一首诗送给他们,祝福他们能一起幸福地生活在那个如梦般美好的田园里。

(男)一条溪,

淌了千年,

却冲不淡那一份幽柔的情。

(女) 一首歌,

唱了千年,

却道不尽那一段缠绵的爱。

(女) 一个是豪放豁达,

(男) 一个是美丽温柔,

(合) 却同是一种相思,

一处哀愁。

(师) 而愁的对面,

却是一份割舍不断的手足深情。

碧溪水清纯而柔韧,

茶峒山淳厚而坚定。

依山傍水的缘啊,

却是生生世世的宿命一场。

(男) 唱一夜传情曲,

摘一把虎耳草,

你,却在梦里流了泪。

(女) 坍塌的白塔,

挡不住坠落的流星。

一生的亲情啊,

也随着这一场浊雨落入碧溪远去。

(合)不曾回来的歌声啊,

是谁为你把灵魂浮起,

是谁为你把命运固锁。

(师)是这一溪碧水,

是这一片翠竹。

来来回回的渡船只做着一个梦

———找寻那一片温柔的馨香,

可终究离不了那摆渡的绳索,

只得翘首远方的凶滩,

守望一生的迷梦。

八、作业

1、本文中还有一个人物值得大家去赏析,那就是他爷爷,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很伟大的亲情,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分析,自己去看。

2、有机会阅读《边城》全文。

板书

一曲美丽而哀愁的牧歌

沈从文

合适的年龄

合适的时间

翠翠

合适的地方

自然环境 优美

人文环境 和谐 情窦初开

社会环境 安宁

合适的对象

翠翠

傩送

自然人性之美

推荐第5篇:教学设计前端分析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前端分析———《日本》

王军健

10203074

教学内容分析:

《日本》是教材第七章中介绍的第一个国家,该教材通过一些地图、风景图和安排的一些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要从地理位置、地形等要素入手,概括出一个国家的突出特征。除了学习方法指导外,教材中还渗透着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日本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突出的地理问题,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

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日本的岛国国情,促使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其科学、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学习需求分析:

日本是本套教材五个代表性国家中的第一个,是亚洲唯一的一个发达国家。通过学习日本的优势、日本人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使自己国家在经济方面走在亚洲各国的前列、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面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归纳其地理特征,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以达到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观念,完成课程标准赋予我们的使命。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的中间部分,经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地理学习的一些方法,比如地理位置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读法,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探究,一些知识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课堂上的一些问题也多涉及到了学生日常生活感兴趣的话题,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这些也都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但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不强,知识的迁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老师结合各种地图,进一步加强分析引导。

教学目标的确立: ㈠知识与技能

1、记住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了解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4、初步学会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工业分布。

5、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㈡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学生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理解其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加深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理解。通过学习日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通过读“世界地图”、“日本地形图”、“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使学生了解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哪些重要原料依靠进口。从世界几个大洲进口原料、燃料占多大比重,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使学生掌握分析一国地理的一般方法。

2、通过对日中贸易即日本对我国出口的产品和从我国进口产品的调查和讨论,使学生逐步树立国际意识,增强主人翁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3、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培养学生防灾、避险意识。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

4、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推荐第6篇: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之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熟悉中考记叙类文章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2、掌握记叙类文章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分析记叙类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板书

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模式: 形象特点+具体依据(总分/分总)

解题思路: 审清题干 找准角度 分条概括

注意:标上序号

复习课模式:真题引路 (题型归纳) 方法探寻 实战演练 要点总结 巩固提升

课前预习:

完成《让我看着你》后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

导入:有人说文学即人学。因而,在考查写人、叙事类文章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因此,我们这节课探究“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就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人物形象的基本要点,它包括:人物的外貌、性格、思想特征、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其次,我们了解中考对我们的要求,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了我们要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近年来,长沙市中考也多次出现了此类题型。

一、真题呈现

(2011·《雪地里的红棉袄》)请概括\"嫂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012·《这样的父亲》)请用两个词语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2013·(模拟)《蝴蝶有颗不倦的心》)请概括男人的形象特点,并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2015·《幸福的篮子》)纵观全文,概括文中老太太形象的特点。谈谈你对文中“幸福的篮子”的理解和感悟。

1

真题中都是要求“概括某一人物形象的形象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问法——

二、题型归纳

1.文中某某是怎样的一个人。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3.文中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举例说明。 „„

虽然它们披着不同的面纱,但是揭开来看,都藏着同一张脸。

那么,回答这类问题,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来看看我们昨天的预习作业——

三、方法探寻

1、展示学生作业,探究分析人物形象的切入点。存在的问题:板书

审题不清; 要点不全; 表述不清; 条理不清; 书写马虎

对照自己的,再花两分钟完善答案。

出示参考答案

①体谅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怕我为难而主动要求捐献眼角膜;②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③乐观豁达:说起身后事,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④追求完美(爱美):母亲唠叨身后事时,惦记还少了一条裙子;⑤善良:不愿我为她耽误工作;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

观察答案的特点:

板书: 答题模式: 形象特点+具体依据

回顾过程,明确解题思路: ①审清题干

针对要点不全,回到文中去——找!②梳理内容,从哪些角度呢?

小结:要分析人物形象,该从这些方面入手。

2 ①借助于正面描写:借助于主人公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手法,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②借助于侧面描写:借助作者对其他人、事的叙述和描写以及其他人对主人公的评价,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③结合主人公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分析其性格特点; ④抓住关键的抒情议论句去体会人物形象。

小说中还应该注意情节和环境,因为这两者都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这一核心要素服务的。

⑤从分析情节和环境入手: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概括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自然环境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氛围、烘托人物思想性格。

3、表述不清,语言冗长,③分条概括

4、条理不清:对照两张答案 ④标上序号

解题思路: 审清题干 找准角度 分条概括

四、实战演练

《一双皮鞋的秘密》文章结尾写到,“我”觉得头发花白、驼背的爸爸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大。结合全文,分析“我”心目中的爸爸的形象。

答:①吃苦耐劳:刨葱卖葱,不顾七十多里路途遥远,拉一千多斤葱上路,可见爸爸的吃苦耐劳精神;②关爱孩子、寓教于行:带“我”一起赶路去卖葱,只为给儿子买鞋,体现了对“我”的爱的同时,用具体的事情对“我”进行教育,是寓教于行(教子有方);③淳朴无私:伸援手帮助路遇的垂危病人,并多年从未向他人提及,体现了爸爸淳朴无私的高贵品质。

五、要点总结

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做这类题型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得高分甚至满分呢?生答老师帮助总结:

答题模式: 形象特点+具体依据

解题思路: 审清题干 找准角度 分条概括

教师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会了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和答此类题型要注意的方面。同学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但是,分析人物形象这一难点不是一堂课能突破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练习中进一步巩固、落实,才能有质的飞越。

3

此外,我们学习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刻画人物的角度入手。这是否也给我们写作文带来了启示呢?要要塑造丰满、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就应该把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角度落到实处。

七、巩固提升

完成《现代文》P78,《逍遥游》后的练习。

八、教学后记

4

推荐第7篇:《雷雨》教学设计分析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分析

《雷雨》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曹禺在大学时创作的一部震惊文坛的处女作。它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20世纪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学习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把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揣摩人物性格的特点。

《雷雨》写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表面看是由血缘关系交织成的网,但实质上其中的三对主要矛盾冲突却反映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周朴园同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剥削阶级同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周朴园同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资本家同工人之间的斗争。周朴园同繁漪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封建主义的禁锢、压迫势力和资产阶级对家庭、爱情的民主自由要求之间的斗争。

节选部分主要反映了前两种矛盾。第二幕的前半部分是周朴园和鲁侍萍的邂逅,一上场侍萍便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没有认出侍萍,于是从周朴园的发号施令、居高临下的语言及他怀念侍萍的那些表情看,似乎他是真爱侍萍的,但他的爱却是虚伪的,为了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来伪装的。他的骨子里的对下层人民的歧视在他认出侍萍以后便暴露无遗,因此这一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1 周朴园明知和鲁大海之间是父子关系,但他却不认亲生儿子,这是因为鲁大海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直接威胁到周朴园的切身利益,威胁到这个封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根本利益,于是周朴园对鲁大海不能也不可能有什么父子之情,有的只能是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通过人物短暂的对话,使我们看到了周朴园镇压工人罢工手段的毒辣,发家史的罪恶,看到了他狡诈、残忍的嘴脸;也使我们看到了鲁大海坚定的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

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的。如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可以让我们认清周朴园冷酷、自私、虚伪的心理。从表面看,他似乎在深情地怀念“已死”的侍萍,他打听侍萍的坟墓并表示要进行修理,但当知道眼前的人就是侍萍时,他却签了一张五千块的支票递给侍萍,想以此来了结所有的事,这正是周朴园伪善丑恶心理的暴露,集中表现了他的处世哲学。

教读这篇课文,我釆用启发引导,点拨、示范,重点突破,以点带而的方法。遵循阅读思维程序和文学鉴赏规律,以诵读、研读、鉴赏、评价、交流、总结为活动经线,以戏剧冲突、人物性格、戏剧台词为知识纬线,编织课堂环节,推进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参与认知、情感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另外,通过简单的戏剧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和剧本的矛盾冲突。

推荐第8篇: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青岛版信息技术第一单元

第二课《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高密市城南中学 范 杰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数据分析》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的应用。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的应用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工作表原始数据的建立之后的学习内容,工作表数据的处理是信息加工的重要手段,是体现EXCEL强大功能和使用价值的内容,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EXCEL整章的学习过程中既是重点,又是后面图表学习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重要平台。

【学情分析】

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EXCEL的基本概念、工作表的基本操作。新课程特别强调“要教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培养其信息素养”,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一些纯粹的技术。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希望能通过学生自己的双眼、双手以及思考来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一点一滴的分解知识点,从而减轻他们对新知识的畏惧、降低理解的难度。

【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教师除组织常规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并充分给予鼓励和肯定。考虑到学生学习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差距、个性的差异,所以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强化,让学生处于解决一个问题后再抛出一个新的问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状态,通过意义建构,学生不断地积累知识技能,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分析方法的特点与意义

2、能运用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让这生体验利用数据分析手段分析数据的过程,感受数据背后所蕴涵的丰富信息

4、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情感和从数据中探求信息的意识。

1 【重点、难点】

重点是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基本分析方法的运用 难点是如何利用这些分析方法实现数据分析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提出问题

屏幕展示一与课本阅读与思考相符合的短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激发他们亲自实践的欲望。

打开待处理的数据表(大屏幕上显示),导入新课。

“同学们,各小组上交图书统计表我已经经过整理,录入到Excel工作表中。这是各个小组上交的各类图书记录,按照要求,我们需要从中得出全班每类图书的总计情况,看一下哪类图书最受同学欢迎,以便确定今后的同学们的阅读方向,在这节课学习后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分析报告。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得从Execel2000的公式入手。”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首先将学生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实践和研讨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要求借助计算机进行实践并在小组内思考、研究如下问题。(教师提出思考问题,教师同时巡视指导)

(1)Excel2000常用公式的种类有哪些?

(2)Excel2000输入公式的方法

(3)Excel2000复制公式的方法

(4)“自动求和”按钮如何使用?

总结规律:公式在格式上以“=”开头,后跟单元格地址、运算符号或常数等,并且在英文状态下输入

三、自学教材,实践操作

结合课本和老师的提示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1 每一类图书的总和

任务2 分别按每一类图书的总计排序,找出最爱同学校欢迎的图书

任务3 利用筛选功能分析数量都大于10的小组。

任务4 计算每组的图书总和,确定每小组图书冠军名称。(分类汇总) 小提示:

(1)、每种计算公式完成第一次操作后,可将此公式复制到其它类别,以节省计算时间

2 (2)、排序方法:请参考课本P8,注意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排序方式以及自动填充名次序列的方法

(3)、筛选方法:请参考课本P9,注意筛选只是将不满足条件的信息暂时隐藏,不等于删除操作,筛选对文件信息没有破坏作用。学生可自己尝试如何恢复显示所有信息。

(4)、分类汇总:操作思路:先分类(排序)再统计(求和、平均值、计数等)操作过程参考P12,值得注意的是,在分类汇总前,必须先按分类项目对表格数据进行排序,否则,将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在师生共同分析问题后,得出基本操作步骤,然后由学生为四小组,相互协作自主合作完成上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

(1)各组学生上传自己的报告,并解释操作过程和得出结论的依据,并由其它组同学对所有作品做出评价,

(2)教师点评。

A、教师从学生在操作技巧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数据处理结果正确?方法是否得当?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补救?

B、教师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上进行评价: 例如考虑问题的角度是否恰当?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否新颖独特?有无独到的见解?有无值得大家学习的精神和勇气?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展示作品,激励学生的成就感。)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运用自己的知识为我们班的同学读书情况作了统计和分析,我很为你们骄傲。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掌握了信息处理的知识,我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自己信息能力的培养和积累。

六、巩固与提高: (1)完成课本P11的大显身手

(2)本周五,我校要举行“感动我的老师”演讲比赛,请你们纪录下所有参赛的学生成绩,并做出公平合理的评价。

推荐第9篇:莫高窟教学设计分析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安吴小学

马迎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生字词

二、主动探究,朗读感悟 播放录像

1、交流:同学们,刚才在录像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有一位作家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指名分读第

2、

3、4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点击彩塑)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

②(点击“彩塑”中的“卧佛”)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

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4)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5)(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

(6)小结学法。

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

3、学习第3自然段

(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

①(点击“壁画”)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

②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点击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学生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

③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发挥想象,从游人说开去。)

(4)引读背诵。

4、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5、学习课文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

6、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

四、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

2、练习、展示、评议。

六、课外延伸,构建联系

1、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安吴小学

赵彩

教学目标:

1、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

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莫高窟充满了神秘感,它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以看录象为切入口,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明确读书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3、指导分段。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分段,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提高阅读能力。]

三、主动探究,朗读感悟

1、交流: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有一位作家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指名分读第

2、

3、4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学生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点击彩塑)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

②(点击“彩塑”中的“卧佛”)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

[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通过上网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4)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5)(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

(6)小结学法。

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

[归纳出学法,为学生自学下面的段落作一个范例。]

3、学习第3自然段

(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

①(点击“壁画”)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

②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点击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学生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

③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发挥想象,从游人说开去。)

[将造句训练渗透在“读’的训练中,既没有离开课文,破坏“读”的整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引读背诵。

4、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5、学习课文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恰当意思。]

6、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

四、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这是对全文的“反刍”,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深刻而又清晰的印象,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

2、练习、展示、评议。

六、课外延伸,构建联系

(点击背景音乐,出示作业,两题可以任选一题。)

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安吴小学

刘爱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

二、精读课文3-4自然段,深化理解 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

1、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①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图文,理解“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的意思。 ②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③出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感悟。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对照插图4理解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 ④文中还有哪儿也采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图文对照,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3、提示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改写本自然段的第四句。

4、朗读体会,想像画面,直至背诵。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4、小结。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安吴小学

李爱宁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初步感知文章“总写——分写——特写——总写”的构段方式。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学生的文化底蕴。

2、积累优美语段,感知课文写法。教学过程

导语: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戈壁沙漠,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们昨天新学的课文——(读题)莫高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读题)莫高窟。

一、复习引入

1、莫高窟“是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段,谁来说说课文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2、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它为什么能称为“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呢? (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

过渡:要想了解(1)莫高窟里两千多尊彩塑是怎样的“精妙绝伦”?(2)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是如何的“宏伟瑰丽”?(3)莫高窟的藏经洞里究竟有些什么?还得深入研读课文。

二、深入探究

1、彩塑

(1)先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的哪些描写让我们体会到彩塑的“精妙绝伦”?

(2)教师今天带来了三幅画片,请大家看一看: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

(3)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祥。真是“惟妙惟肖”。

(5)所有的这些彩塑都是精致巧妙,绝无仅有,这叫“精妙绝伦”。

(6)文章写这两千多尊彩塑,用了这一段文字: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课文第二自然段)

分工朗读,有意识地渗透“”总写——分写——特写——总写”的写作方法。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2.壁画

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学生读书,交流。 (1)分写部分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教师描述一:同学们,敦煌的壁画不是一个时期的作品,它连续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画上画了些什么呢?请你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教师描述二:同学们,就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在那断崖绝壁上,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开凿了700多个洞窟,(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492个,)用他们非凡的智慧画出了四万年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是何等的不易,你心中是否涌起一种敬仰?请你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过渡: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就最高的那就是“飞天”(2)特写部分:飞天

①简介“飞天”:飞天是神佛形象中能歌善舞的仙女。 ②请同学们看这一段描写“飞天”的文字,为了写这些飞天,课文一口气用了几个“有”?有没有写完?你的依据是什么? ③喜欢这些飞天吗?谁来读?

④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到的? ⑤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从哪里听到的? ⑥读着读着,你仿佛闻到了什么?从哪里闻到的? ⑦这段文字美不美?什么美?

描述一: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描述二: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请你读: 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描述三: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请你读:

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描述四: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化作了我们眼前这段美妙的文字。请你读。

⑧师生分工读。

过渡:这就是敦煌的飞天,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 3.藏经洞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像:它以前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 (2)学生读课文。 (3)学生交流。

(4)介绍背景:藏经洞一经发现,帝国主义探险家闻风而至,洞内大批文物被掠走,石窟石壁遭破坏。于是,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俄国的莫斯科,都有了中国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和遗书。如果你现在到大英博物馆去,你会发现里面有一幅名为《引路观音》的画,它就是来自于中国的敦煌。 (5)读了课文,听了介绍,心中有何感想,请你谈一谈,只说一句。

三、总结课文

总结: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1987年,因为它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假如你刚从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安吴小学

易青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威风凛凛”、“精妙绝伦”、“宏伟瑰丽”等词;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

【教学难点】 引导迁移,引导发现,学习文章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语: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戈壁沙漠,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们昨天新学的课文——(读题)莫高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读题)莫高窟。现在我们大家先看一段莫高窟的录像。

(2)看完录像:千年的石窟沉睡在苍茫大漠上,高远而深遂,宁静而亲切。它就像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百年沧桑;透过它,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演进的艰辛与辉煌。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走近敦煌,走近莫高窟这颗璀璨的明珠。

二、精读课文。

1、走近莫高窟

课文第一节中有句话概括描述了莫高窟的外貌,谁来读一读有关句子

( 课件呈现画面 ) 茫茫沙海,陡峭的山壁,蜂窝似的洞窟里究竟藏着什么?同学们回忆一下。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彩塑 壁画 藏经洞

2、欣赏彩塑,触摸“艺术”

(1)我们首先来欣赏彩塑,课文中的彩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采用“从

中感受到

”的句式回答。

(2)交流:

从“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感受到“数量多”;

从“有慈眉善目的菩萨……眼睛微闭,神态安详。”感受到“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3)菩萨、天王、力士、佛祖,身份不同,形象、神态也自然不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人们塑造这些彩塑,都有不同的思想寄托,请看屏幕(课件出示)

人们塑造菩萨,是希望他

,所以是

“菩萨”

还有一尊卧佛,那是佛祖涅盘时的塑像,涅盘就是死亡,瞧,它涅盘的的神态是多么安详!它有多么宽广慈悲的胸怀啊! (4)你能通过朗读把它们的特点表达出来吗?

(5)读得很好,这么精美准确的语言应该存储于你记忆宝库中,根据提示,把这几句话背下来吗?引导背诵。 (6)这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仅仅四尊吗?

这2000多尊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如果用一个词语去形容、赞叹,你会用什么词语?精妙绝伦、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等。

(板书:精妙绝伦) 请同学再来欣赏欣赏一尊尊彩塑(多媒体出示),你们说,这两千多尊彩塑是什么?

3、读赏壁画,领略艺术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请同学们读读第3自然段第一句,想一想,它给你什么启示? 板书(宏伟瑰丽)

(2)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3)交流。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①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②课件出示,学生欣赏壁画。

③指导朗读。

同学们,敦煌的壁画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你能将壁画丰富多彩的内容读出来吗?(一生读)同学们,看到这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想到了什么?(一生读)。同学们,看着这么精美的壁画,你感受到了什么?大家一起意味深长地读。

(4)丰富多彩的壁画内容中飞天是最引人注目的,你了解飞天吗?让我们一起去瞧瞧这神奇瑰丽的飞天吧。课件播放飞天图片。

欣赏完了飞天壁画,你觉得这些飞天怎么样?

① 让我们走进文字再次领略他的风采。出示描写飞天的文字,引导学生朗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读着读着,你仿佛闻到了什么?把你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读出来。

②师范读: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图片音乐情境)。 ③引导美读课文: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化作了我们眼前这段美妙的文字。一起读——

(5)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

;有的

……”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写一写,你可以写一句,也可以两句,三句。(课件出示)。

(6)指多名学生汇报交流。

师: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生排成行逐一描述)。(配音乐和画面) (7)、小结:这就是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生)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4、走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观赏莫高窟,有一个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轻声读读第4节,哪些字眼让你的心情难以平静?请作些标记。

(1)课件出示图片。那个曾经装得满满的藏经洞现在空空如也了,那些曾经被封存近900年的文物,包括唐玄奘不远万里取来的“真经”全都不在了!它们被帝国主义者掠走了! (2)课件出示文字信息,伴音乐:

①英国人斯坦因盗走完整的经卷二十四箱近万卷,完好的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近五百件。

②法国人伯希和盗走大量文献精品和佛画、丝织品,总数约一万余件。

③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用低价非法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

④俄国人鄂登堡盗走经卷一批。

同学们,当你聆听了这些文字,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假如你就是一件被掠走文物,一尊珍贵铜像、一张出自高僧的手卷、或一幅精美的绢画,如今你被存放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里,你最想说些什么?请写在课文一侧! (3)交流。

三、总结全课,积淀情感。

(1)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它仍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人类艺术的殿堂”。 外国的旅游者也这样评价(课件出示)指名读。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2)站在这茫茫的沙漠之中,再次举目仰望这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面对这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你想说些什么?

(3)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智慧的结晶)” (4)出示名言,升华主题

莫高窟,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神秘而又安详,令人神往不已。现在让我们以著名作家余秋雨的几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板书设计

彩塑(精妙绝伦)

18、莫高窟

壁画(宏伟瑰丽)

智慧的结晶

藏经洞

推荐第10篇: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进一步规范做题步骤。教学重难点:

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水浒传》的一个视频导入,分析里面人物的性格。 刻画人物形象是记叙文的主要目的之一,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就成为初中语文阶段乃至于中考记叙文阅读最重要的考核点之一。

人物形象分析,不是指外表特征,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事迹,获得对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倾向、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准确认识。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1、从人物的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入手

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解释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果要求结合具体语言或动作,分析时一定要将具体词语找出来。某动作或语言表现出……) 1.1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心理,体现人物的思想性和品质。记叙文阅读中,大多一句人物的时间来分析人物性和和品质。所以,在概括人物形象时,人家要仅仅抓住事件,从中体会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和品质。 1.2心理描写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事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从人物的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入手

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简介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人物的细节描写入手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申请变化以及事物、场面、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4、从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入手

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人物自身不同言行、境遇的对比,多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比等,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性格。如一篇《最美的善举》的记叙文就运用了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法,生动刻画了“络腮胡子”看似粗俗、大大咧咧,实则细心善良、扶危救困的形象。

三、做题步骤和思路

1、人物形象分析一般可按照以下四步进行 步骤一:找出描写或评价人物的语句。 步骤二:概括文章人物形象特点。

步骤三:品味相关语句的艺术手法(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及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

步骤四:表述出来。

2、做题思路(表述形式)一般可按照以下形式:

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的中心。

四、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具体步骤和方法

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大致包括两种题型:

1、题型一: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对于题型一,一般的答题思路和表述形式如下:

答题思路:审清题干,梳理情节,具体概括,标清序号 表述形式:①品质特征1+具体依据1 ②品质特征2+具体依据2

注意事项:性格特征要注意“多侧面,忌笼统”,具体依据“梳理情节,简明概括”,别忘了“表情序号,增加条理”。

下面以河南一道具体的中考题目为例来说明。题目材料如下: (2007 河南《让我看着你》)

那个时候,母亲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我扭过头, 眼泪无声地掉落下来。

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老衣,可惜还少了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一天,一个女孩子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来了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 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向了母亲。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

我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第1步 审清题干

这一题干包括了三个部分,“母亲是怎样一个人”,需要对形象进行概括,写出品质特征1分;“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需写出具体的依据1分;括号内的要求说明要写两个方面的品质和对应依据。审清题干可以让我们明确思考的方向。 第2 步 梳理情节

写人叙事类文章中人物的品质特征往往通过具体情节体现,所以我们进行第步“梳理情节”。情节是指叙事性文学中表现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变化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梳理情节时要“还珠关键词句,注意情节转换”。“那个时候”、“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是情节转换的两个标志。 第3步 具体概括

这些情节分别揭示了人物什么特点呢?需要进行第三步“具体概括”。例如第一段中两个情节都写到母亲对病痛的忍耐,但第一恶情节“母亲疼痛无法入睡却从来不吱一声”冯家侧重表现母亲的“坚强”。第2个情节“母亲怕影响儿子峰做故作平静”侧重表现母亲“爱儿子”。概括时要注意情节表现出人物特征的“多个侧面”。特征要具体,比如第一段中的特征概括为“高尚”“优秀”就太笼统了(忌笼统) 第4步 标清序号

① 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

② 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标清序号”可以增加条理性。

3、题型二: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对于题型二,一般的答题思路和表述形式如下:

答题思路:抓住技巧,选取角度,明确效果,具体分析 表述形式:表达技巧+表达效果(具体分析) 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写作手法(衬托、对比欲扬先抑),结构作用(过渡、照应、铺垫、伏笔)

表达效果可表述为:生动形象地(传神地、巧妙地)写出了……

(突出地)表现了……(性格特征或情感等)

下面是两个具体的中考的例子: 例1.(2011 安顺《梨一样的苹果》)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表现了他认真负责的品质。

答案要素: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例2.(2011 湛江 《最心酸的秘密》)请分别说明下面句子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3分) 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

答案:动作描写,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埋下伏笔。

答案要素:描写手法+表达效果+结构作用

五、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中考真题

1、(2011 滨州 《用你爱我的方式爱你》)赏析画线的精彩语句。(3分)

你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电话里,你轻描淡写地说:“听你二伯说,巩义有家医院治腿疼,我想去看看。先到你那里,再坐车去。你不用管,我自己去……”

第11篇:教学设计学习者分析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诗二首》鉴赏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中的生字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学习者分析

1、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 学生为初中二年级学生,根据认知发展阶段内容,此时学生已经处在形式运演阶段,可以理解抽象的问题,脑中可以构想出画面,很有利于学习诗歌,理解其内容,含义,构想出当时的情境画面等。

2、能力基础特征分析

 准确定位学习者的知识和能力起点,跳起来够够的着的桃子,如果将学习者的只是起点定的太高,脱离学习者实际水平,学习者在太难的问题前望而却步,降低教学效果;如果将起点定的太低,学习者做无效的劳动,造成时间与精力上的浪费,降低学习者兴趣。所以,根据这些,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不应该选择过难的古诗词,与不应该选择太过容易直白的古诗词,选择适合的,他们可以理解的。并且应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不要偏靠于优等生上课速度过快,也不要过慢,应该根据大多数人调整上课速度及内容。

3、态度及动机分析

 初二学生处于青春期比较叛逆,有的学生可能对于这些古诗词不感兴趣,有的学生或许认为学习这些没有用处。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学生消极学习。所以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用自己的方式比如幽默,互动的上课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多多提问学生,表扬、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等。多多说一些更多的关于古诗词的背景,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内涵,韵味,而不仅仅是死板的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 学生正值表现力极强的时候,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  古诗的简洁易背诵让学生对古诗有学习的兴趣。

4、学情分析

 古诗是中国文化遗产,后人应该学习并继承我国历史文化。

 古诗中包含诗人在某个时期的思想,学习古诗是借助诗歌之手陶冶学生思想。

三、学习任务分析

1.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一)由唐诗及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导入课题。

(二)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三)体会诗的韵律美

1. 听录音,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2. 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3. 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四)研读——品味诗的意境美、情感美 1. 学习《使至塞上》

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全诗。

②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

③王维的诗曾给后世影响极大,人们评其诗,总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即其最擅长写景。品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妙。并根据这两句诗的描绘发挥相象作一幅画。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2. 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释题,思考: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②指名读,思考:

A.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B.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C.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 ③讨论:

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B.作者还大胆想象,以一种大胆新颖的方式来向友人表达对其不幸的同情、关怀和牵挂,这种方式好在哪里?(理解将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第12篇:教学设计的分析

教学设计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作用和地位

“我的信息生活”这个单元设计主要目的是照顾零起点学生和体现信息技术处理的完整流程,内容上尽量覆盖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

本节《制作我的名片》是该单元的活动二内容,主要是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本知识和操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和方法,同时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本节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为初中的文字处理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现有基础

阶段学生应该已经了解了文字处理工具软件Word的基本操作。但是我们有相当一部分“零”起点学生。即使“非零”起点学生,其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也存在差异。学生基础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但这种差异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资源。

2、学生的学习能力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整体表现肤浅,不求甚解,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同时注重间接兴趣的作用,在平等和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联系生活和实践操作体会来实现对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名片的基本常识和设计名片的基本常识。

了解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名片的常用技巧和操作。

能够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主题。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名片设计的过程,让学生能体验到,设计是作品创作的核心,好的作品源于好的设计。

学会参照

已有的作品,吸取别人的设计思想,设计自己的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好的名片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培养自我评价意识,提升信息素养。

小组协作式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

1)名片的设计。

2)了解名片制作的一般过程,合理地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名片。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名片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以前的盲目使用技术的状态中逐步跳出来,体会到技术为作品、技术为内容服务的思想。

五、教法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我们会发现上述教学法很适合这一课程的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学生进入情境后,教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分解的每个具体任务之中,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学法重在:积极参与、发挥想象 分析讨论、严谨治学

七、教学环境

硬件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 软件资源: 文字处理软件Word

自制Powerpoint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交流讨论

1、播放一幕Flash动画场景引入本节教学—制作我的名片。

2、引导学生分析体会“信息加工前需明确的问题”——规划设计名片。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动画场景,激发学习兴趣,并给学生一定的讲解和提炼,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二)、布置和完成操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主学习、互相协作制作介绍自己的电子名片。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利用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自选素材)做一份介绍自己的电子名片

学习指导:

1.小组讨论、确立主题、分工合作。

2.教师提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求助:

① 查阅教材P18~P23

②伙伴(协同、讨论)

③问老师

教师巡视辅导,适时点拨。及时将学生探究的闪光点与其它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认为学生不只是模仿和接受老师的策略和思维模式,他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去过滤和解释新知识,达到寻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和对原有知识的检验和重组。

(三)、成果展示并讲解制作过程

1、鼓励学生积极展示作品,并由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本

小组作品进行展示并讲解制作过程。

2、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开展过程性评价。

( 设计意图:由于不同的人对同一任务的完成有不同的方法、过程和体验,人们不能确切知道别人建构怎样,学生可以通过交流与协作得到相互启发,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结构,同时使学生巧于手,明于心,述于口,实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归纳总结,拓展学习

1、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文字信息加工要点。

2、学生自评。

3、教师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电子名片,引导学生拓展学习。

(五)提交作业

建立电子档案袋,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九、设 计 理 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2、既注重知识的获得,又注重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学生的

信息素养、协作精神、创新意识等个性品质培养。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3、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让学生学会对作品及操作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有生生评价、小组评价、也有师生评价,更多是鼓励学生的合作、创新和自主探究意识。

第13篇:梅花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的精神内涵,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3、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初步了解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美。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的赞美。由物到人领悟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培养。

四、教材内容分析:

古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它的特点是用字准确,语言精练,讲究韵律,形象生动。《梅花》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独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

五、教学步骤:

(一)兴趣导入

1、引言(PPT1)。同学们,大家喜欢花吗?你们知道吗?有一种花在百花凋零的寒冷的早春季节,迎风傲雪独自开放,它是什么花?它,就是梅花。我们来认识梅花。

2、简介梅花(点击PPT

2、

3、4,出示梅花图):梅花多为白色、粉色、红色、紫色、浅绿色。湖北地区2至3月开花。武汉磨山有座梅园,每年梅花开放季节都会举办“梅花节”。大多数的花都是在春天天气暖和了才开放(春暖花开),而梅花却不一样,它不畏寒冷,越是天寒地冻,它开得越好,它是最有骨气的花!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梅花曾经被定为我国的“国花”,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因而,梅花为历代诗人所吟诵。

3、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赞美梅花的诗中,王安石的《梅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点击PPT

5、6)

2、介绍作者(PPT7)

王安石是距今900多年前的江西抚州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曾两次担任宰相,他积极推行革新,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他的诗作内容充实,语言精炼,艺术造诣极高。

请打开书P125,生自由读,边读边学习生字,指名读、领读、记字形。

3、讲解生字(PPT8)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为”是多音字,因为的“为”,在这里读作wei,另外一个读音“为什么”的“为”;诗中的“数”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hù,不读shǔ。

“梅、角、寒、雪”,可用熟字换偏旁(梅);讲故事(寒:房子里一个人,身上盖了一层又一层的草,还是结冰了。表示寒冷。);两个部分组成的合体字(雪);象形字(角)等方法记字形。“枝”字的读音是翘舌音。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生字卡片去拼音检查生字的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4、理解词语(PPT9)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诵读,结合看投影、图画,让学生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语,大概了解“数枝”、“凌寒”、“遥知”、“暗香”这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5、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PPT10)

多种形式朗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再让学生自读诗句,反复读诗文,逐句把诗文读通,读顺,达到正确、流利,要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节奏。对诗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三)细读诗句,理解诗意。(PPT11)

1、学习第

一、二句。

(1)指名学生读,试说诗意,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

(2)让学生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3)启发学生从“墙角”、“凌寒”、“独自”中体会出梅花的特点。“墙角”二字点明地点,“数枝梅”写出它的“形”——板书;“凌寒”二字交代梅花开放的时间;“独自”二字指明其他的花木都没有开放,突出了春梅不怕寒冷,于冰雪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写的是梅花的“神”——板书。

(4)朗读体会。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指名读,深入体会。

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的是:寒冷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

2、学习第

三、四句。

(1)学生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像雪一样洁白。板书——色

第三句,“遥知不是雪”。诗中说“不是雪”,但是以雪作比,暗指梅花色洁白如雪。

第四句,“为有暗香来”。“暗香”:幽香。幽幽清香从远处飘过来,因为闻到梅花的香气,因此知道那不是雪而是梅花。板书——香

(2)轻声自由读诗句,男女生对读,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

(3)感情启发,朗读体会。

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用巧妙的手法,运用比喻描写出梅花洁白如雪,花香清远的特性。

3、再读诗句,理解全诗的意境。(PPT12)

齐读全诗,小结全诗

(1)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在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墙角边,几枝亭亭玉立的梅花正迎着凛凛寒风,独自开放。从远处看,花如雪白,但知道那墙角处白色的不是雪,而是怒放的梅花,因为有一股清幽的香味正从那里缓缓地飘来。)

(2)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

(3)启发想象,体会意境。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4)再读诗句,边读边思考,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表面上赞美梅花凌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这首诗是作者推行变法失败后写的,借写梅花的品性来表达自己坚忍不拔,身处逆境洁身自好的心态。)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

(5)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

全诗让人领略到梅花凌寒怒放的神韵,给人留下梅花花白如雪、气味芬芳的鲜明印象,赞美梅花坚强的品性和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

4、配乐朗读,练习背诵。

运用音乐、投影,启发学生想象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怒放的英姿,感悟诗的意境美。伴着音乐,学生有感情地反复吟诵,教师可适当提示:

(1)梅花开在什么地方?

(2)梅花有哪三个特点(不畏严寒、花色洁白、气味幽香)?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背诵。

(四)布置作业:

课外了解历代诗人赞美梅花的诗句。

板书: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形)

凌寒独自开。(神)

遥知不是雪,(色)

为有暗香来。(香)

古诗《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日期:2012-11-30]

来源: 作者:大成学校 李艳红

[字体:大 中 小]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

学生:江上打鱼的人。(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里。

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2、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 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4、齐读古诗。

三、展开想象,悟诗情。

1、小朋友,你们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会读古诗,而且已经知道了《江上渔者》这首诗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样写下这首古诗的吗?你们能猜测一下吗?学生猜测。是不是和大家的猜测一样呢?请大家自由读读上面这段话。(多媒体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于是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鱼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2、现在谁来说说作者在酒楼里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这其实就是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多媒体出示)

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客人很多,鲈鱼味道鲜美

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鲈鱼味道的鲜美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学生读

如果你是酒楼里的客人,当你吃了肉嫩味鲜的鲈鱼时,你会怎么说?学生交流: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诗,感受当时人们吃鱼时的欢快心情。(学生齐读)

3、“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样“吃鱼不忘打鱼人”。你们读了这首古诗以后,脑海中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学生交流: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A、教师出示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出示诗句)

看到了小船。教师:这是一艘怎样的船?(一艘小船;一艘像一片树叶一样的小船。)

看到了汹涌的波涛。教师:“波涛汹涌”和“一片树叶”,一个是多么的可怕,力大无比,一个是多么的柔弱,轻飘飘。这是多么的——

看到了渔民的船,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教师:“卷”和“打”这两个词用得真好,我从“卷”和“打”两个动词体会到小船随时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险。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捕鱼人随时都可能船毁人亡,渔民为了捕鱼随时都可能丢掉自己的性命。

哪位小朋友来通过朗读告诉我们自己看到的。学生朗读

三、四两句。

B、看着这画面,看着这滚滚波涛,你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吃、住的艰难;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每次打鱼到回归,要经历很长的时间;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随时会遭强风雷暴的袭击;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有可能翻沉……

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实江上渔者也很辛苦,真是“谁知盘中鱼,条条皆辛苦。”呀!让我们齐读

三、四两句。

4、写话: 教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品尝美味鲈鱼的人,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那些在汹涌的波涛中捕鱼的人说。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 学生写,交流。

5、朗读升华情感。

教师:面对着这汹涌的波涛,面对着在波涛中捕鱼的人,我们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让我们把这些话化成背诵吧!一起来背诵古诗《江上渔者》。

学生:读

第14篇:《台阶》教学设计分析

《台阶》

一、导入新课

(用阎维文的《父亲》渲染气氛,课件展示油画《父亲》)

师:在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我们透过那个在困顿中艰难前行的父辈的身影,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女那深沉而厚重的爱。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也是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父亲们现实的生活画卷,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父辈那深沉而凝重的精神世界吧!

(师板书:台阶)

二、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2、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刻内涵。

三、预习检测,熟悉情节。

师:同学们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让我们一起回顾小说的情节。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哪几部分?

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分别概括小说的几个环节,说不全的其余同学补充: 生1:小说开端围绕三级青石板台阶,写了青石板台阶的来历,青石板台阶给家人带来的方便,以及父亲在台阶上洗脚的片断。

(师板书:三级青石板台阶)

师:父亲的一句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哪句话? 生:“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底。”

生2:小说之后着重写了父亲为建高台阶而做了认真而漫长的准备。 (师板书:准备建造高台阶)

师:做了哪些准备呢?

生3: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捡回一块瓦,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忙时种田,闲时上山砍柴卖钱,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

师:故事的高潮阶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4:写父亲修台阶时的兴奋和喜悦,以及台阶修好后的怅惘。 (师板书:建好九级新台阶) 师:台阶建好后,父亲应该尽享他的收获和喜悦了,小说是这样写的吗? 生4:不是,写父亲建完了九级高台阶后身体累垮了,连一桶水都挑不动了,父亲非常难过,他老了。

(师板书:父亲老了)

四、精读小说,分析人物。师:我们熟悉了情节,大家再思考一下,“台阶”在文章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生:贯穿全文的线索。

师:但小说主要为了表现台阶吗?

生:小说主要为了表现父亲,台阶只是观察和表现父亲的一种独特的视角。 师:小说为了刻画父亲的形象,成功的使用了细节描写,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请大家看屏幕:(人物的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肖像和心理进行细致的刻画,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师:小说使用了第几人称来叙事?这种方式便于描写人物的心理吗?

生:第一人称,不便于描写心理,但是便于观察。 师:好,让我们精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 大家看要求:(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父亲情感和性格的神态、动作、及语言的细节描写,并概括父亲的性格特征。)

学生在文中寻找,用圈点标注法分析语段,找到的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师巡回辅导。

师:好,哪位同学先来尝试分析?

生1:父亲在三级青石板台阶上洗脚的细节“┅┅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在脚上沙啦沙啦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这里是对父亲洗脚动作和父亲皮肤颜色的描写。

师:找的很准确,那么从这段描写中,我们了解到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用板刷刷脚上的泥沙说明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也可以看出父亲生活的贫困和艰辛;“黄几几”是泥土的颜色,更是父亲的肤色,看得出父亲的朴素和敦厚。

(师板书:吃苦耐劳、朴素、敦厚)

生2:父亲在准备建台阶时,有这样一段描写:“父亲坐在绿荫里,经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是对父亲神态的描写,父亲虽然忠厚老实,但看到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内心世界还是时时有波澜的。

师:你分析的很好,你能发挥想象,说说父亲到底想了些什么吗? 生2:父亲应该在想:“我家什么时候也能盖起高台阶的房子呢?不行,光羡慕是不行的还得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奋斗啊!”

师:想象很合父亲的身份,那么这里可以看出父亲的什么性格特征呢? 生2:有志气,有理想

师:你刚才分析的很到位,可你读的缺少点感情,能重新试一下吗? 生2有感情的读。

(师板书:有志气,有理想)

生3:在建好了新房,大家都来给他庆祝时有这样一段描写:“许多纸屑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是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这一段既有对父亲的动作的刻画,又有对父亲神态的描写,写出了父亲在众人仰慕是的不自在。

师:父亲应该扬眉吐气才对啊,可为什么不自在呢?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在做怪呢?

生3:┅┅

生4:我觉得是自卑心理,因为前文介绍到“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这说明他的自卑心理是长期存在的,而盖好了新房后一下子受到别人的仰慕,这种心理反差造成了父亲的尴尬。

师:你能深入人物的内心,分析的很透彻,你能用一个合适的词来概括这种性格特征吗?

生4:谦卑

(师板书:谦卑) 师:小说还有反映父亲这一性格特征的细节吗? 生5:有。“第二次他再坐台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挪台阶的细节正是父亲谦卑心理的外在表现。

师:大家找找有没有典型的语言细节描写? 生6:“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的这句话贯彻了全文。

师:父亲为什么总是重复这句话?这看出了父亲的什么心理? 生6:因为在家乡有这样的风俗:“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亲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父亲说这句话正是他追求高地位的反映。

师:在家乡,地位高意味着什么? 生6:意味着会受到乡亲们的尊重。 师:父亲的这种追求也是六十年代初新中国农民的普遍追求。这是时代的进步所致。那么父亲耗尽一生的心血只为建造高台阶的整个过程,体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呢?

生6:坚忍不拔,持之以恒 (师板书:坚忍不拔)

五、尝试写作

师总结过渡:小说正是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完成了对父亲性格的刻画。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内的细胞,人失去了细胞,将失去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也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我们领会了细节描写的神韵,我们也来尝试一段描写怎么样,大家有没有信心写好!(生答:有) 大家看,小说有这样一段情节:“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作者写到这里,没有将我和母亲展开描写,留下了一段空白。

请大家看要求:(出示屏幕):请你发挥想象,给小说补充一段情节,对母亲看到父亲闪腰时的心理、动作或神态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50字左右。 (学生写,教师巡视)

学生写作展示,师生共评: 生1:“听到父亲沉闷的叫声后,母亲显得坐立不安,不时向厨房门口望去,似乎是想要父亲快点出来或是说点什么,可她最终没有开口,迟疑地坐下,又想站起,这时父亲走了出来,母亲的脸上多了一些轻松。”

生2评:主要从母亲的神态、动作的细节来进行描写,写出了母亲的着急却又犹豫的心理。但我觉得母亲的这种表现不太切合实际。

生3:母亲呆住了,望着厨房里的父亲,双手扶着腰,一步,两步,三步,艰难地朝着厨房走去,我也随着跟来,看着父亲坐在地上,笑了笑,松开腰间的双手,弯下腰,想要伸出手扶父亲时,不料被父亲痛骂了一顿,母亲顿时露出了难堪的表情。

生4评:我觉得他写的很精彩,既通过动作和神态写出了母亲听到父亲处事的担心,又写出了母亲的矛盾心理,她的矛盾来自担心父亲的自尊受到伤害。 师:生3用父亲的痛骂来处理情节合适吗?

生5评:合适,父亲的痛骂师他不服老的精神所致,和前文很好的照应起来。

生6:母亲焦急的跑到父亲身边,说:“孩子他爸,你已经不是年轻人,就别再硬撑了。孩子,快过来,快,帮我把你爸扶起来。”我分明地看到母亲已经急出了汗,看到父亲没有大碍,母亲才放松了表情,紧皱的眉头松开了。

生7评:她主要从母亲的语言去表现母亲的焦急的心情,符合人物的身份。另外,还抓住了母亲脸上的“汗”和“紧皱的眉头”这一细节去描写,很真实。

师总结:大家表现的非常出色,已经掌握了用细节来描写人物的方法。如果大家将这种方法恰当的运用到写作当中,相信你们的创造会更加精彩。

六、研读小说,探求父亲形象的深刻意义。

师过渡:“小说的任务是通过塑造人物来反映生活,从而改造生活。”同学们,大家结合小说写作的背景来研究一下,作者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我们分组来讨论一下,小组形成统一的意见,然后派代表来发言。 (小组讨论3分钟) 小组归纳结论:

小组1:我们觉得主要的用意就是去歌颂和赞美父亲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有理想,敢于去追求的精神。让我们去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 小组2:我们组同意第一小组的意见,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父亲对受人尊敬的精神要求,这比旧时代的农民有了大的进步。比闰土的麻木求生和祥子的忍辱负重而谋生要进步的多。

师:你们觉得只有在新时代才会为人类的更高的精神要求的实现才能成为可能,是吗?

小组2:是的。 小组3:我们看到父亲用一生的时间和几乎全部的精力心血去建造一座新房后,心里都酸酸的,小说是不是就是要引起我们对父辈的艰辛的同情,引起我们对父辈命运的关注啊?

师:你们理解的很到位,那么我们如何来改变父辈的这种命运,让他们尽快过上好日子呢?

小组3:发展农村的经济,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父亲的命运。

师:让我们共同关注农村,关注农民。 (师板书:赞美、同情、关注)

总结升华:大家挖掘的很到位,文中写了一个父亲,可他又是许许多多个父亲,他们耗尽一生的心血只是为了盖一座新房,给儿女成家立业。(《父亲》音乐响起)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们看来不是耀眼的,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起我们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成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台阶

李森祥

父亲老了

建好九级台阶 准备建造高台阶

三级青石板台阶

想想你的背影

我感受了坚韧

抚摸你的双手

我摸到了艰辛

知不觉你鬓角露出了白发 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 我的老父亲

我最疼爱的人

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

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听听你的叮嘱 我接过了自信

凝望你的目光 我看到了爱心

有老有小你手里捧着孝顺

再苦再累你脸上挂着温馨 我的老父亲

我最疼爱的人

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

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那是我小时候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第15篇:新教材教学设计分析

鲁教版第十册语文综合学习及复习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鲁教版新教材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拿到新教材后,我一直在思索,面对着新教材,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教材,使它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呢?我想大家也会有同样的困惑吧。在这里我把自己的一点粗浅的想法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对于前面几个单元,跟以前变化不是太大,主要几个环节还是激情导入、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再读课文,质疑问难、精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等,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我想重点就第八单元综合学习和复习单元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第八单元综合复习,其主题是“难忘小学生活”主要分成两大板块:“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每个板块又提供了五篇阅读材料,从量上来说非常大,相当于两个单元的课文量。但我认为,教师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这些阅读材料的讲解上,不必象其他单元那样进行精讲,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教师稍加点拨,让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体会就可以了。我觉得这一单元的重点应该是放在学生的活动指导上面。我将根据每个板块的活动建议安排活动内容。

总体上本单元我计划用14课时来完成。首先是用1课时的时间让学生来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让学生自由讨论,想一想,本单元我们将开展哪些活动,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制订出详细的小组活动计划。这个计划应该包含两个板块的内容:即“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然后每一个板块再引导学生做具体的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活动。

对于“成长足迹”我想做以下设计: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让你难忘?自由交流。可以引导学生从老师、同学、哪一节课,哪一件事或是哪一次活动方面展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引导学生自读阅读材料,谈谈自己的收获或体会。计划用2课时的时间。在学生读完阅读材料后,再次引导学生把话题引申向难忘的事,引导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用笔把这件事写下来,完成习作“难忘的„„”,习作完成后,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集体交流,修改习作,并进行评比。这一环节计划用2课时。第三步就是制作班级纪念册,让学生对照毕业照片,共同寻找“成长的足迹”,畅谈自己成长的故事,收集自己以前的优秀习作、获奖证书等把他选编进“班级纪念册”并配上插图,前面写上序言。这一阶段计划用2课时加上课外时间来完成。

第二个板块“依依惜别”,我计划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活动:第一,引导学生写临别赠言。首先让学生在班级内自由交流,自己想给哪位同学写赠言,想说什么。在学生表达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先让学生看看阅读村料4“同学录”及材料5“毕业赠言”,想一想再进行交流。让每一位同学准备一本“同学录”接受别的同学的临别赠言。这一过程计划用1课时再加上课外时间来完成。第二步,除了给同学赠言,你还对想对老师或者校长说点什么呢?先让学生读一阅读材料1“给老师的一封信”及阅读材料3“给校长的建议”,然后再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在习作前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书信及建议书的书写格式,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最后集体交流,进行评比。这一活动环节计划用3课时再加上课外时间进行。第三步是筹划毕业联欢会。这一过程计划在毕业前搞,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准备,提前准备一些游戏、节目,到时候进行演出。让学生提前阅读一下阅读材料“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每个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准备一篇讲话稿,教师集体组织评比,选出其中几篇优秀的,让其在毕业联欢会上发言。这一活动除了最后搞毕业联欢会外,其他活动计划用时2课时。

最后让学生针对本单元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引导学生从各方面进行交流,哪些活动你感触最深,你都有哪些收获,写下来。计划用1课时。

对于“综合复习”这一单元,我决定把它放在最后,作为复习材料来用。我准备把前三篇课文作为阅读练习题来使用,主要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查字典的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例如“名碑荟萃”这一课可以这样设计:首先让学生快速读一下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查字典,标出其中的生字词。再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生字词。第二步,让学生再次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问题以小黑板或投影出示),学生独立完成。

1、本文介绍了我国历史上的哪几位书法家?按照课文记叙的顺序,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2、课文中介绍的这几位书法家,他们的书法艺术各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找出最能表现每个人书法艺术特点的一个词语,按顺序写下来。

3、先择题:下面书法家不是唐朝人的是(

)A柳公权 B颜真卿 C欧阳询 D王羲之

交流订正。

接着进行一下小练笔:假如让你担任碑林的解说员,你准备怎样介绍书法家的作品。写下来。 进行交流。

第4课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我准备上一节活动课,让学生对照说明书自己做一个小台灯。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两个台灯哪个做错了。为什么?

交流一下,为什么做错了,你能修改说明书,让它更加清楚吗?交流。试着修改。 第5课,我准备上一节习作指导课。

以上是我对综合学习和复习两个单元教学设计的想法,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谢谢大家。

第16篇:三口设计教学分析

平面设计(三口设计)

平面设计全能班和精英班【课程设置】

第一阶段:设计软件操作: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InDesign、(Acrobat、Bridge),包学会。

第二阶段

(1)商业广告设计实务:广告招贴、广告创意、、POP广告设计、DM广告设计等

(2)ui设计与制作:手机界面图标设计, 网站播放器和图标设计等

(3)网页的设计与制作:网页美工排版设计,导航栏图标设计等

(4)pop字体及标志设计。

(5)书籍装帧与版式设计理论及实务:完成出版物的整体设计工作;学习内版面设计、杂志、书籍设计;版式设计概述、对书籍设计的认识、书籍设计的语言、书籍的规格、书籍的组成部分、封面设计、内页排版等;

(6)产品包装设计理论及实务:系统学习完成产品包装的设计工作, 学习包装设计概述、包装的分类、包装设计的视觉传达、包装设计的表现手法、包装立体效果图等;

(7)企业形象设计实务:解决企业整体形象的设计工作、探讨商业图案设计的问题;CI的构成(MI、BI、VI)、介绍CI战略视觉设计开发程序、VI手册的编制内容等,了解企业标志特征、企业标志设计与难点、商标的种类及其特点,学习CI概述、CI的渊源、CI在中国、CI的功用企业视觉识别系统、CI发展史

第三阶段:平面设计专业提升课程

1、设计流程

(1)整理思路:学习整理思路的方法;

(2)协调设计:通过布局、文字、色彩、图案和风格把各件作品联系起来;

(3)高级工艺应用:掌握后期制作的特殊工艺及材料; (4)准备输出:Acrobat的基本应用

2、就业综合指导:简历制作、面试技巧;

3 制作作品集

学员将以一个作品集(在公司期间的设计作品)结束自己的学习,包含自己的 作品及整个集子的制作。

注:精英班没有VI设计

室内设计3D效果图(三口设计)

全能班/精英班(3D课程设置)

Autodesk 3ds Max 2009 英文版软件:

A:3ds Max 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熟练掌握3ds Max的界面布局;学习对视图的操作及文件管理方法与基本单位的设置;熟练掌握主工具命令面板的组成部分,熟练选择工具、层工具、属性面板、坐标系、捕捉和对齐等常用工具命令的使用。

B:3ds Max 建模技术学习建模、修改器建模、复合对象建模、多边形建模的概念和操作技巧,熟练掌握复杂模型的创建,各种复杂模型制作。

C:3ds Max 材质技术学习3ds Max材质编辑器的使用方法;掌握3ds Max标准材质、VR材质、混合材质、VR灯光材质、多维/子对象材质、VR材质包裹器、Blend等的使用方法;3ds Max贴图的使用方法。如:位图、噪波、衰减、材质贴图裁剪;高级vr材质使用。在材质球运用中还要讲解材质与空间、材质与灯光的配合及如何去配合。

D:3ds Max 灯光技术学习3ds Max 灯光类型;熟练掌握灯光参数的使用、室内布光,灯光阵列的特点以及灯光阵列的布置方法,高级vr灯光使用。如:VR灯光(VR面片光、VR球体光)、光度学灯光又称高级灯光、目标平行光、目标聚光灯、泛光灯、VR太阳。同时在灯光中还要讲解灯光各种布局方式及每种灯光布局优缺点和所要配合的渲染参数变化。

E:3ds Max 摄影机学习掌握3ds Max摄影机的使用;熟练掌握对摄影的掌握

F:3ds Max 渲染技术学习3ds Max渲染输出的设置。渲染器版本:VRay Adv 1.5 SP2。

VR渲染器:VRay渲染器学习、VRay渲染流程、VRay的材质灯光控制参数、渲染技巧。

B:VRay渲染器日景案例学习自然光的表现手法,包括天光的灯光布置方法和阳光的灯光布置方法。(效果图表现班,还要讲解外景渲染方法、工装效果图渲染技巧)

C:VRay渲染器夜景案例学习夜景光源的表现方法,包含按实际灯光布光的概念,灯光与间接光的效率关系,补光的概念与技术。

D:VRay灯光阵列高级技术学习、VRay灯光阵列高级技术的应用,使用这种渲染方法可以快速的渲染出真实的效果。

PS后期处理强化:学习Photoshop平面设计软件的使用,重点讲解常用工具、图层、通道应用、色彩调整和透视关系的把握。掌握效果图的处理手法。本Photoshop图像后期处理方法是本公司多位老师合力研发,适合各种效果图后期,处理简单实用、效果真实。

三口承诺

1、小班制教学——老师的精力可以分摊到每个人身上,人数太多必然会引起学习效率和质量上的下降。教学管理严格,以便对所有学员更好的负责和教学指导。

2、严格的管理制度——上课采用企业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商业项目的成功模拟操作,极大缩短了学生适应岗位的时间。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为单位定向培养人才。

3、融洽的学习氛围。每天的练习方案老师都会点评到每个人,有优点的大家一起学习,有错误的大家一起纠正,能有效促进加强学员间的交流和共同学习进步。

4、优秀的团队意识。每班设置几个小组,每组配合完成某个项目,培养团队意识以达到协调和进步。

5、每位学员手把手教学,每位学员阶段考核合格进入下个阶段学习,不合格者免费重新学习,学会为止进入下个学习阶段,学员最终考核毕业,可考取中国室内设计、平面设计(业界最权威)证书,同时颁发三口实训基地证书。

6、三口设计实训基地制度针对所有学员及工作人员,老师和工作人员迟到都是要受罚的,无规矩不成方圆。

7、每个班级不会超过15人,不会出现上课还安排人员,插班,转学等(公司严禁这种不负责行为)。

8、在实训基地学习以学员为核心,学员有权投诉或者建议老师不到位的地方(无名指投诉或者意见)。

资格认证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国家已委托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进行全国室内装饰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颁发证书工作,落实国家有关职业资格政策,根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关于印发〈全国室内设计师资格评定暂行办法〉的通知》

为提高设计人才水平,加强装饰企业竞争力,落实国家有关职业资格政策,特开设《室内设计师资格认证》专业考前培训班,考试通过者,将颁给国家统一的全国《室内设计师资格证书》。

中国室内设计师分为三个级别:高级室内设计师、中级室内设计师、初级室内设计师,助理室内设计师, 考试内容:理论考核(半天),现场命题设计考核(全天室内设计师申报资料准备清单:

凡申报室内设计师的人员须提交以下1-4项资料,作为资格申报必备资料。

1、全国室内设计师资格评审申报表(一式三份),(请工整填写);

2、一寸彩照7张;

3、从业工作总结;

4、学历证书、身份证复印件;(请复印清晰,培训考试时核对原件);

设计师考试注意事项: 考生需自备专业绘图工具,如:绘图笔、麦克笔、模板、比例尺、彩色铅笔等个人绘图时所需要的工具。

三口项目实训

三口实训基地的课程完全以产业为主导,所以实训阶段将完全按照公司环境来布置,模拟实际工作任务、项目要求、时间要求等,安排各班学员模拟公司岗位组合在一起制作项目和毕业设计。由项目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总监安排各种项目任务给学员,完全模拟公司流程进行项目演练。 三口设计简介

三口设计作为国内设计行业高端设计品牌,以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追求卓越的教学品质是三口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和理念。三口设计实训基地是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企业提出实践和软件操作为核心的教学方针的培训机构,三口实训基地是中国首家行业批准和认可的实战设计实训基地。

三口实训基地拥有重量级课程研发团队,由来各省知名装饰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和设计总监等具有丰富业界经验的重量级制作人组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我们多年工作总结出来的。三口实训基地专注高端设计培训。 三口实训基地成功的实现了在校内对企业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商业项目的成功模拟操作,极大缩短了学生适应岗位的时间。其课程体系的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一直处于国内实战培训教育的前端。行业拥有较高的评价和口碑。 联系我们:李老师 18119629560 客服 QQ:824753703

邮箱:824753703@qq.com 地址:合肥市明珠广场上海城市10-1711 公交(148,149,226,126,901,33,601,602,30,18,快2)

授课方式

在三口 + 你更像在工作 + 我们更像是同事 + 采用小班制授课方式 + 为保证学习环境及质量 + 严格限制名额(注:额满不收)

【1】-小组讨论方式学习+限制名额+每个小组都是团队的状态+共同学习+拥有共同的角度与学习计划+你更像是工作

【2】-每个小组共同开始新的课程内容+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解决每位学员的私人临时问题+不积压问题+解决眼前障碍。

【3】-解决每位学员的问题+现场问答的互动形式+别人的问题也许也是你将要遇到的问题。 【4】-学员设计出作品后+独立点评每个人的作品+找出不足+指出应该如何更专业的处理调整。

【5】-学员接受点评后+根据指导内容去修改调整作品+直到达到指导的最终要求+并且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6】-就业后+享受终身制专业设计咨询+与作品点评+排除你在工作后的任何技术障碍+使学员在业内发展更加迅速

三口承诺

真正的技术 + 真正的实战案例 + 能独立工作面对挑战 + 属于自己独立的设计作品 + 专业就业相关指导 + 终身制专业技术咨询

【1】-授课内容+以及所有提供的案例与作业+都公司的真实的案例与要求(提前进入真正的工作状态,包括你的意识与眼界)

【2】-承诺学员作品达到+实际的工作要求+承诺学员独立完成的设计文件(真正的工作是不容许有错误的) 【3】-完成每个阶段都会留下相应成功作品(工作是需要有实际的作品)

【4】-就业后 + 享受终身制专业设计咨询 + 与工作作品点评 + 排除你在工作后的任何障碍(解决就业后的任何问题)

资源优势

一个成熟的设计师都意识到 + 参考资料的重要性 + 在三口 + 提供不间断资源拷贝

【1】-不了解材料和工艺的设计师不是好设计师+实地讲解材料和用途+让学员全面了解掌握材料和工艺 【2】-三口收集多年的专业素材资源为学员提供开放式拷贝+内容包括大量的专业设计源文件+极具价值的资源 【3】-提供大量的当下流行的设计类资源+给学员参考阅读+把握行业的最前沿的专业资讯

制度优势

为了让每位成员更好的锻炼自身的职业经历 + 提前感受真正的工作环境 + 真正让每位成员成为有职场实战经验的职业设计师

【1】-严格的公司制度 + 公司化学习方式 + 学习就是积累工作经验(是适应工作的基石) 【2】-对成功的渴望 + 对理想的坚持 + 对工作的努力 + 对艰苦的奋斗 + 对辛勤的汗水(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3】-百折不饶的勇气 + 坚韧不拔的努力 + 孜孜不倦的勤奋 + 对生活的体悟(是强化自身的基石) 【4】-吃苦的能力 + 坚强的意志 + 不懈的坚持 + 对工作的态度(升值加薪的基石)

注:学员考核合格,公司保证推荐就业。

本课程将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及时优化课程内容。具体课程设置以实际为准。

第17篇:教学案例分析设计

看下面这段实录并回答问题。

(一位老师在执教《春的颂歌》时,请一位学生评价另一位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你说说他刚才读得怎样?

生: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都读得很准,但是,没有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师:你的评价很到位,那你能不能读一读呢? 生(很肯定地说)我不行!

师(略迟疑)那好,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

请结合新课程理念,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你遇到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 答:位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稍显呆板缺少感情,学生的第一次回答是十分精彩的,作为教师应给以高度一点的表扬,这样可能会增强学生对于回答好下一问题的自信心;对学生很肯定自己不行的回答,老师没有及时鼓励他试一试,而是略迟疑后直接采取了下下策——让他推荐一位同学读读新课程理念第一点内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为位学生在之前展示了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解、评析能力,老师更应鼓励他培养朗读、表现自我的能力。 教材教法部分

从下面提供的两个文章片断中任选一段,设计一份教学方案,并简要阐述设计理念。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的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看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节选自人教大纲版第九册教材《可爱的草塘》,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可爱的草塘》教学片段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开放课堂,放飞学生的个性,倡导一种自主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自己读,自己想(即:自读感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自主地去捕捉、搜集、处理相关的信息。让学生始终处于亲身体验,主动探究,实现需要,满足兴趣的无限乐趣之中,也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 教材简析:

《可爱的草塘》本片段围绕题眼“大和美”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作者在描景写物时,巧妙地渗透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得“景”和“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入景入情,自悟自得。 基于以上认识,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内容:《可爱的草塘》教学片断,分析理解课文片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片段优美词语,理解片段内容。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品词析句等阅读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了解草堂的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片段,背诵自己喜欢的段句。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写草塘景美的段句,感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2、学习作者描景写物的方法,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教学模式:“自读感悟式”初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感悟的前期预热。

1、复习引入:引导学生回忆作者初到北大荒的时候觉得这里怎么样?后来对这里又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师板书:没意思 深深地爱上)

2、质疑激趣。

师: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变化这么快? 生:……

(简析:“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有了“疑”,就有了求知的欲望和思维的火花,才会自觉地去感悟,去探究,去创造。)

二、略读浏览,感悟的信息基础。

1、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自由地读课文。

(简析:这个环节要让学生从整体上读懂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楚作者感情变化这么快的主要原因是:这里其实是一个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地方。这样一来为学生自主感悟,深入探究课文,准备了信息基础。)

三、再读体验,感悟的初次飞跃。

1、找出描写草塘景美的段落,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反复地读,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做上记号,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有不懂的也做上记号,待会儿请同学帮忙。

(简析:描写草塘和小河景美的段落是实现题眼“可爱”二字,表达作者情感的重点段落,也是教学的重点。这个环节设计了开放型的课堂教学,以读为本,放飞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己选择,自悟自得。)

2、分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那句话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可以站着读,也可以坐着读,反正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好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刚才没弄懂的问题共同商量。 (简析:这个环节继续开发课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同学都能“动”起来。而且通过小组交流,使得他们的所感所悟所想更普遍,更广泛,更深透了,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得到了满足和实现。)

四、精读品味,感悟的心理升华。学生集体汇报交流刚才的学习情况。

(简析:这里有重点地选择了几个点,引导学生反复地精读口味,再现作者的真情,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作者描景写物的方法,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简析:这个部分并不是教学的重点,主要引导学生理解“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意思。从而了解这里的物产丰富,产生热爱之情即可。)

五、熟读深化,感悟的必然归宿。

1、学了这片段,你觉得草堂怎么样?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简析:教学不能只停留于文本的表面,要不断地深掘文章的情感素材,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而不仅仅停留于对草塘的热爱,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家乡,并立志把它们建设得更加美丽。)

2、请同学们带着深深的爱意,再一次地读读你喜欢的段落。注意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呈现草塘的美景,好好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简析: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入情入境,细细欣赏口味,升华情感,引起共鸣。)

六、作业:摘抄你喜欢的词句,感情背诵你喜欢的段落。(简析: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积累词语,训练语感。)

第18篇: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论

教 www www学班材 分 析 及 教 学 设 计

学号:22201wwwwwww

小学语文教学论

课文------ 《妈妈的爱》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妈妈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回,我打破了暖瓶, 还对妈妈说了谎,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 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一次老师让我们用“最”字造句, 我说:“我最爱妈妈。” 妈妈告诉我:“我们都是祖国的孩子, 我们都爱祖国妈妈。”

啊,妈妈的爱是亲切的教诲。

认读生字:热 醒 扇 汗 浸 湿 裳 凉 遮 熄 灭 净 学写生字:热 醒 汗 湿 凉 熄 灭 礼

你觉得妈妈的爱还是什么?试着再写一节。

小学语文教学论

教材分析

一、课文基本内容解读:

《妈妈的爱》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以“妈妈”为主题的一首诗歌。作者刘丙钧,凭本文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198

2、1983连续两年获《儿童文学》杂志年度优秀作品奖。

《妈妈的爱》是一首儿童叙事抒情诗。描述了在一个暑天的晚上,妈妈为我摇扇,汗水浸湿了妈妈的衣裳;在一个很凉的下雨天,妈妈为我送雨伞,雨水却打在妈妈身上;在我病了的时候,妈妈急的哭了;在我打破暖瓶还对妈妈说了谎的时候,妈妈批评了我;最后上升到妈妈教导我热爱祖国妈妈。诗歌讴歌了人世间最无私的母爱,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

二、课文与教材的横纵联系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二年级下册作为低学段的内容继续注重渗透性理解学习识字兼顾初步的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等综合性学习。本册共16个单元,其中有3个集中识字单元(第

3、

7、11单元)和一个开放单元(第9单元《体育世界》)。共28篇主体课文,读背古诗6首,自读课文15篇,听故事3篇。单元主题有的的确是“主题”,有的则是题目。要根据主题单元创设的情境,创造性地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

《妈妈的爱》这篇课文处于教材第二单元,本单元以“妈妈”为主题的,是处于“好习惯”和“丁丁冬冬学识字”的中间。本单元包括《妈妈的爱》、《儿子们》、《鹅妈妈的故事》三篇课文,主要是人文情感方面的教育学习与感染,本课是第一篇。其所处的位置直接展现了“妈妈”这一板块的主题,且内容较为浅显易懂,为以后两篇课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本单元的进行做好了知识的铺垫。另外,内容相对长一些,为以后篇幅较长的课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内容的文学价值

爱是点点滴滴的积累,爱是许许多多的细节。《妈妈的爱》这篇课文中这些生活细节几乎发生在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身上,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情感比较浅显单一的阶段,对于妈妈也比较依赖。每个人都有妈妈,这个阶段的孩子几乎每天与妈妈相伴,妈妈的爱伴随他们成长,但正因为司空见惯,成长中的孩子反而容易忽略。我们有理由相信,借助这样的一个故事,让我们的孩子能理解、体会妈妈的爱,并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童诗,对于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是最直观、最佳的载体。

四、课文的内容特点

课文以平常的故事,演绎不平凡的真情。读起这首儿歌,其中的一幕幕情境便从眼前划过,诗中的故事我们似曾相识,因为这必是在所有母亲和孩子身上都曾发生过的事。读起它,我们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亲切,那样情不自禁地感动,每一次眼泪总要夺眶而出。那是因为我们能从诗中看到妈妈自己汗水浸透衣衫的情景,更能看到妈妈把雨伞偏向我,自已衣服被淋湿的场景,妈妈的爱不正凝聚在这每一个举动之中吗?妈妈的爱无时无刻不在。

诗歌从儿童的视角,以清新、明快、朴实的语言风格,叙述着几个平常的故事,不加任何雕琢和修饰,让我们充分感受着母爱的伟大、无私、

小学语文教学论

细腻,平常的故事中蕴藏着最伟大的情感,我们被文中一种浓浓的爱意笼罩着,深陷其中,不能自已。

课文的亮点在于生动的表达,让真情自然流露。首先是比喻的写作手法。细细品味诗句,诗人用饱蘸着感情的笔墨在叙述着几个平凡的故事,而让我们感动的是它借助一连串精妙、准确的比喻,把妈妈的爱再现出来。诗中由“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妈妈为我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妈妈的衣裳”,引出“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温馨而甜蜜,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天有多热,凉风有多宝贵,妈妈的爱是怎样的神圣;我们能更能感受到一个下雨天,拥有一把伞是多么的重要,妈妈的爱就宛若那“遮雨的伞”,无私、无惧,永远为我们撑起那一片晴空;妈妈的爱也是滴落的泪,包含温暖;责备的目光,慈祥而严厉。四个比喻与所选择的故事巧然天成,真切、直观地让人感受到母爱的神圣和伟大。

其次,对比中我们更发现妈妈爱的无私伟大。在故事中,我们更看到了这样的一个细节: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在妈妈送来的凉风中甜甜地睡着,而妈妈呢,汗水正浸透着她的衣裳;在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一把伞遮在我的头上,雨水正打在妈妈的身上。这一次读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吸取爱的孩子,更看到了一个妈妈为孩子所做的牺牲,为了孩子好,妈妈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在这样的强烈的对比中,我们不能不为妈妈的爱所感动。

最后,课文关注识字与写字。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本课共有12个要求会认的汉字,8个要求会写的字,其中会认的字中包含了4个会写的字。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将这些汉字进行归类学习:“湿、汗、浸”都是与水有关的字,“凉和净”都是两点水旁,“灭”是会意字,也可以将汉字按结构归类:“遮”“扇”是半包围结构,也可以运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汉字的字形,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汉字,提高其识字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热、醒、汗等12个生字,会写汗、湿、凉等8个字。喜欢学习汉字,利用偏旁法记住汉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将自己融入到角色当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式来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成语和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利用偏旁法记住汉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

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六、、教学方法设想: 课时分配: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识记本课8个会写的生字,12个会认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明确课文的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

第二课时:

从朗读中感受妈妈的爱,感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1、巧借课文,多种方法识字。

本课生字较多,教学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把识字的机会交给学生,采取课前预习,自主识字、难字筛选、游戏检查的分层方式,全员参与,生生互动,解决识字难题。而其他字词教学,始终围绕课文创设的语言环境指导学生识字认词。这篇儿歌内容简单明了,是实践各种识字方法的最好时机。我们可以从第一幅情境图引入,借机情境图内容识记“热、扇、醒、”这三个字,同时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集中识记“醒、裳、浸、湿、熄”,这样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我们能体会到多种方法识字的便捷与快乐,轻松地落实和巩固了教学重点,多种识字方法并用,提升孩子的识字能力。

2、巧借朗读、领悟妈妈的爱。

首先给学生出示学习小建议,让学生根据学习建议自学诗歌的前两个小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读文感悟。然后交流,再朗读品味。我想语文课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我这样做就是让学生既知道要学什么,还知道怎么去学。接着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妈妈关心、疼爱你的事让学生在记忆的长河里寻找妈妈的爱,体味母爱的无私。意在让孩子结合典型的故事理解:“妈妈的爱是冬天的火,从不熄灭,妈妈的爱是纯净的河,长流不息。”让学生触景生情,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感恩之心砰然心动,促便学生再次表达,有感情地朗读恰好是解决教学难点的关键之所在。

3、巧借原文、表达自己的爱

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之后,应把握住时机,扩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动口、动笔、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我为《我妈妈的爱》一课设计了以下两个扩展题:

想一想,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妈妈对你的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诗歌的结构,说一说妈妈对自己的爱。

做一做,写一写。

试着做一张小卡片,写上你对妈妈要说的话。

小学语文教学论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认读能力与情感认知能力,但还相对比较有限。在经过了第一单元“好习惯”的新学期开头适应学习之后,进入了第二单元“妈妈”这一板块。《妈妈的爱》是一首充满童趣、真实感人的赞美妈妈的诗歌,内容相对较长却通俗易懂,课内所含生字也较适量,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理解。

教学目标:1.学会认读本课所要求的“热、醒、善”等12个字,会读写“汗、湿、凉”等8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引导学生懂得感恩,要像妈妈爱我们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素材的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找出并正确理解妈妈的爱通过拿些片段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体会感受妈妈的爱就表现在平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并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带、歌曲碟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进入情景体会妈妈无私的爱

设计理念: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在呼唤教育本质属性的回归。这就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这一理念为指导,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本课教学设计从学生对妈妈的爱的体验出发,遵循“情境和朗读这一语文教学的金科玉律”,制定了“以读为本,体验真情”的教学策略,设计了唱歌激情——整体感知——以读悟情——自由抒情——升华颂情这一教学流程。在教学中,通过歌曲、音乐等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程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录音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可边听边跟唱。

2、是啊同学们,世上只有妈妈好,想想我们的妈妈,她为你做过哪些让你感到

小学语文教学论

幸福的事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爱的诗歌,看看小作者是怎样表达妈妈对自己的爱的?

3、板书课题:妈妈的爱

二、试读课文,划出生字

1、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

2、读课文的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词。

三、教学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和刚才所划出的字。

2、给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练读。

四、教学生字

1、板书出生字及注音。qīng xiào sǎn shēn nuǎn píng jīng zé qīn qiè

2、带领学生读生字,逐个分析字形和拼音。

3、为每个生字组词。

4、练读生字及组词,并挑个别学生试读。

五、初读课文

1、学生自己通读课文。

2、个别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巩固字音。

请同学们齐读生字;个别挑读,老师可以一边板书生字一边让同学认读。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生字,今天呢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妈妈的爱。板书题目:妈妈的爱。学生齐读题目。

(一)初步感知 激发情感

1.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老师的朗诵感情。

3.然后学着老师的语气再次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讲了几件事情。

4、小组讨论课文中讲了几件事情,老师挑小组发言。

(二)逐节分析,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节。

(1)挑小组读第一节。想一想:在这一节里,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清凉的风)

(2)提问:妈妈拿着扇子,汗水怎么会湿透了她的衣裳?(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小学语文教学论

是妈妈坐在床边为孩子扇扇子,尽管天气炎热,她不顾自己,一心想着自己的孩子,所以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裳。)理解生字及“湿透”、“衣衫”的意思。

(3)总结出并板书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这是孩子亲身感受到的清凉的风就是妈妈的爱。

(4)带着理解了的感情语气再次读第一节课文,最后一句要读得慢些、感情充沛些,教师范读。 2.采取以上学习方式学习下面的

二、

三、

四、五节。并由小组讨论总结出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地教诲。

3.通过课文,我们知道了夏天妈妈给我扇风,雨天妈妈为我遮伞,生病了,妈妈为我着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多么平常的小事。你能再说说生活中妈妈还为你做了哪些事情吗?(四人小组讨论,相互说说) 4.挑小组起来回答,那么你能试着用文中的句型来表达吗?体会妈妈的爱在这些小事中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三、总结全文 激发情感 同学们想的、说的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伴随着妈妈的爱成长起来的,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爱,她们为了我们辛苦不辛苦?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也要用爱回报妈妈,我们永远永远地爱我们的妈妈)。

四、深化朗读 表达情感 1.那我们就带着对妈妈最温暖的爱跟着老师一起来有感情的再次朗读这篇课文。 2.试着做一张小卡片,写上你对妈妈要说的话,带回家里送给妈妈。

板书设计:

妈妈的爱

清凉的风

妈 遮雨的伞 爱 妈 ----->滴落的泪 ----->妈 的 ----->责备的目光 ----->妈

爱 亲切的教诲

第19篇: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教学设计

第三节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

化学平衡图像将数字知识和化学平衡理论融为一体。有关化学平衡的图像试题涉及知识面广,灵活性大。题目大多注重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是考查学生能力的常见题。考查的图像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有关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第二类,是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或它的逆向思维图像;第三类,是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或浓度或质量分数)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此类图像既要考虑反应速率的大小,又要考虑化学平衡移动、反应物的转化。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图像分析能力,但还未有系统的知识结构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首先复习基本要点,让学生对平衡图像有个知识回顾,然后系统复习图像分析的一般方法,最后给出示例具体分析,从而得出一般的分析方法。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教学结合学生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化学平衡图像的意义,掌握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以及“化学反应的过程图像”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图像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加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同学之间对图像题的解题方法的讨论分析,体会同伴间互助学习的必要性。

【重点和难点】

平衡图像解题思路、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遇到图像曲线的题目,首先应看懂后观察曲线的形状和走向,弄清曲线所代表的是哪些量的关系,明确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折点及零点,用以分析其特点和变化趋势,再结合题中给定的化学反应和数据,以便进行推理和判断。

一、引入悟景、联想规律,作出判断

①______浓度、______压强、______温度、加_______都可以使速率增大。

②增加反应物浓度,减少生成物浓度,向_____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向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向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

二、引领悟识:典型的化学平衡图象

0.40.30.20.1cvBACv正v逆t1t2

tt

浓度-时间图(c-t图)速率-时间图(v-t图)

三、引领悟技【典型的化学平衡图像题】

1、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象

此类图象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

【练1】:某温度下,A、B、C三种物质的浓度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反应物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速率—时间图

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

【练1】4321cBAC1写出化学1)2)求反应物t 2

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练2】:对mA(g)+nB(g)

pC(g)+qD(g),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可能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可判断出:△H 0 m+n p+q(填>、

【练3】:对于反应mA(g )+ nB(g)

pC(g) + qD(g)

vv逆v正t1t2t达到平衡后,改变其中某一条件,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t1时刻改变的因素可能是:

vv正v逆t1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t这类图象反映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对时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一定条件下物质含量不再改变时,应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 【例1】:对于反应:mA(g)+ nB(g)

pC(g)+ qD(g),A的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B的转化率和压强的关系分别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T1____T2, 正反应____热 P1 ___P2 m+n___p+q A的转化率T1T2

B的转化率P1P2t

【练4】:对于反应:mA(g)+ nB(g)

•P1 ___P2m+n___p+qpC(g)+ qD(g),A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

t系、C的百分含量和压强的关系分别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C%A%T1T2

P1

P2•T1____T2, 正反应____热•P1___P2

ttm+np+q

【例2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反应物B的百分含量(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1)判断压强高低:

B% P1_______P2, m+n_________p+q T2 P2(2)判断温度高低:

T1 P2T1 P1T1_______T2 ,正反应_________热

t

4、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

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

【例3 】对于反应 mA(g)+nB(g)

pC(g)+qD(g) (1)A的转化率和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正反应_________热 m+n____________p+q (2)A的百分含量和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正反应_________热 m+n____________p+q A的 转化A%500℃率1.01*107Pa200℃ 1.01*106Pa 1.01*105PaTP

四、引申悟道:归纳整理

1、看懂图象

面:图象形状,横、纵坐标的含义 线:走向,变化趋势

点:起点、终点、交点、拐点 是否需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 定量图象中有关量的多少

2、解答图像类题目的注意事项: (1)注意物质的转化率与其百分数相反。 (2)注意图像的形状和走向是否符合给定反应。

(3)注意图像是否过原点。

(4)注意坐标格的数据,也可由它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在方程式里的系数,或据此求反应速率。

(5)注意抓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判断图像正确与否,可加辅助线,常在横坐标上画垂直线为辅助线来判断图像是否合理。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1、浓度—时间

2、速率—时间

3、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压强)

4、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

六、教学反思

第20篇: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篇一:幼儿园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作业

幼儿园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作业

语言领域

案例1:大班诗歌《风藏在哪里》教学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和问答式的结构特点;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区别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读法;

(3)初步尝试按照诗歌结构进行仿编,用生动、形象的词去描述事物。

分析:对于该目标很好的体现了语言领域的学科特点,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倾听、感受、理解、表达。大班的孩子,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该目标却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有感情的朗诵、按结构仿编这些大容量的学习任务对于处在大班的幼儿来说还是十分困难的。

建议改为:(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和韵律感;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区别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读法;

(3)初步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按照诗歌结构进行仿编,描述事物。

案例4:中班阅读活动“我喜欢的书”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的交流活动中,丰富与阅读有关的经验; 2.体验在阅读中发现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分析:该目标表述过于笼统,其中“有关经验”也表述不明,而且目标也不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求过于浅显和简单。活动的主题为“我喜欢的书”,但是在目标中并没有任何体现。该目标缺乏针对性,适用范围过于广泛。

建议改为:(1)在图书角的区域阅读活动中,选择一本最喜欢的图书;

(2)在集体阅读的氛围中,主动表达自己的阅读内容和感受;

(3)在阅读中发现新鲜、有趣的事物,提高阅读兴趣。

科学领域

案例5:小班科学活动《水果里的种子》教学活动目标:

(1)品尝苹果、桂圆、橘子等水果,知道水果里的籽就是种子,种子种在泥土里能长出苗苗;

(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3)大胆地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获得探索的乐趣。

分析:首先小班的此次教学目标很好的体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同时该教学活动目标运用了“品尝”、“观察”、“表达”等词具体清晰,针对性、操作性强,唯一不足在于目标一过于笼统。

建议改为:(1)品尝苹果、桂圆、橘子等水果,通过教师讲解知道水果里的籽就是种子,种子种在泥土里能长出苗苗;

(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3)大胆地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获得探索的乐趣。

案例10:小班音乐活动《北风爷爷别神气》的目标与分析:

(1)学唱歌曲,能有力、自豪地演唱歌曲??,(这是发展目标)

(2)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这是教育目标)

(3)初步探索创编歌词,提高幼儿演唱兴趣?,(前半段是发展目标,后半段是教育目标) 分析:从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来看,教师安排此次小班音乐活动是混乱的,一会儿从教师的教这一角度出发确定活动目标,一会儿又从幼儿的学的角度出发,整个教学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因而在表述目标时应尽量从一个角度出发进行陈述,克服思维的混乱。同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个人探索创编歌词也是不符合年龄特点的。 建议改为:(1)通过故事教学,激发幼儿对于歌曲的兴趣;

(2)教幼儿有感情的学唱歌曲;

(3)引导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歌曲创编

附歌词:北风爷爷别神气,别神气,我敢和你比一比,比一比,跑跑跑,跳跳跳,北风爷爷吓跑了,吓跑了。

社会领域

案例11:小班活动“我的名字”活动目标:

1.喜欢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大胆地应答教师的呼唤; 2.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

分析:该目标没有从统一的角度进行表述,第一条目标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主语不一致,前半句从幼儿学的角度提出,后半句和第二条目标又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使目标显得混乱;同时目标表述不清晰、不准确,“大胆地应答”与“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两点间又互相交叉,缺乏整体考虑。

建议改为:(1)喜欢自己的名字,听到名字能大声地应答;

(2)愿意在问题情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篇二: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教案前: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高邮市城北实验小学幼儿园王丽

设计意图: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2.初步了解京剧文化,知道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二、活动准备:

油画棒、垫板、空白脸谱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欣赏京剧片段:

(1)请幼儿欣赏京剧唱段,引起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说一说在片段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这是一段京剧唱段,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

2.讨论京剧脸谱的装饰方法:

(1)教师与幼儿观察脸谱,讨论:脸谱是由哪些颜色画成的?它的图案都是什么样的?从哪儿开始装饰呢?

(2)归纳大家的发现:京剧脸谱由许多鲜艳的颜色组成,它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以鼻子为中心进行装饰。

3.介绍各种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油画棒、空白脸谱

(2)提醒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涂色均匀、对称。 4.创作京剧脸谱:

幼儿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5.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幅图,说说原因。

活动后的反思:

整个活动上下来,大部分孩子们对图案的对称是掌握了,并能均匀地涂色,但是单凭一节课,就让孩子们了解京剧文化是远远不够的。从目标来看,目标一中的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在活动中只体现了用对称的方法来设计脸谱,色彩鲜艳和夸张在活动中基本没有体现。目标二制定的比较宽泛,如果既要了解中国的京剧文化,又要掌握夸张、色彩鲜艳、对称地画脸谱,可以把活动分为2个活动时间,第一个活动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孩子们欣赏京剧和脸谱,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文化和欣赏脸谱的艺术美(为幼儿创作脸谱做铺垫)。第二个活动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创作脸谱上了。从过程上来看,活动中孩子的自主性学习体现的不够,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带动孩子大胆想象,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整个活动开展下来,发现操作材料过于简单,难度不大,孩子们只是选择颜色图画,如果给一张空白脸谱让幼儿自己创作更符合现阶段的孩子的能力。

通过这一活动,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孩子是实施教育行为的依据。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们的认知背景,还需要了解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特性。2.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怎样的语言能给孩子起到一个提升的作用,正确引导孩子操作 是我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3.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吸引幼儿乐于与他人交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必备的。

改进后的教案: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一、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根据这3点目标,我将活动目标改为:

1.学习用线条纹样、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张的表现京剧脸谱特征。 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创作,发展想象力和创作力。

二、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片段ppt。

幼儿材料: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在活动材料上做了很大的改动,首先本节活动增加了难度,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的时,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组一份的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和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目的是给那些在创作时遇到困难或者不会画的幼儿提供一个参考对象。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幼儿欣赏京剧选段。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仔细听听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

(由京剧片段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脸谱。)

(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1.幼儿观察脸谱,感受脸谱中色彩、纹样的夸张性和对称性。 师:我这儿有许多脸谱,你喜欢哪一个?喜欢它的哪里?

(1)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颜色。”

教师提问“它用了哪些颜色?它们搭配在一起怎么样?我们再看看其它脸谱,它们又用了哪些颜色?(教师让幼儿关注黑白色的脸谱和其他色调的脸谱)

小结:脸谱上的颜色看上去都比较夸张,有的很鲜艳,有的色彩的对比很强烈。

(2)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花纹。”

教师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它的脸谱用了哪些纹样?”

教师小结:这些脸谱的纹样很好看,有的装饰在了下巴上,有的装饰在了额头上,还有的让脸谱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得很夸张了。

(3)教师提问:这么多的脸谱,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儿说不出对称,教师可把一张脸谱沿中间线剪开然后慢慢的合起来,让幼儿感知脸谱的图案颜色都是对称的。) 2.小结:脸谱的色彩夸张,五官的纹样夸张、特别,很好看。而且脸谱还是左右对称的。

(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孩子们掌握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分为三点来分析:颜色、图案以及对称,请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脸谱来

说,体现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请小朋友说,老师帮忙总结,代替了原本的教师说,幼儿听的模式,给了更多的孩子发言机会和表达想法的机会。)

(三)幼儿明确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设计京剧脸谱: 1.幼儿观察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教师提问:这些脸谱是本来就长在演员的脸上的吗?怎么上去的?

(教师出示人脸底板,然后将黑白局部脸谱贴磁逐个已对称的方法贴在人脸底板上形成完整的已勾勒好地黑白脸谱,最后将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脸谱盖上,让幼儿完整了解脸谱制作的方法。)

2.明确操作要求:先设计纹样装饰对称脸谱,再为脸谱涂色。如果想不出纹样的话,可以选择老师准备的纹样,也可以就画上面的脸谱一样的纹样,都可以。(教师出示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画脸谱,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设计。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若有的幼儿实在不会画,就给他提供第二层次或者第三层次的操作纸。)

(根据大班幼儿的能力,教师提供空白脸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创作脸谱,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整个活动将了解京剧文化省去,重点放在京剧脸谱的设计和创作上,主题更明确。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能相对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在示范时,教师运用一步一步递进的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画脸谱的步骤,简单又有趣。原本的了解京剧文化可放在区域游戏中开展,教师可设置让幼儿观看京剧片段、模仿京剧演员、欣赏京剧图片等,让幼儿对中国京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感受其中的美。 2.幼儿结合经验进行点评。

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脸谱。

(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图案和对称性等方面进行讲评。) 篇三: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教案前: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设计意图:

京剧并非是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2.初步了解京剧文化,知道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二、活动准备:

油画棒、垫板、空白脸谱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欣赏京剧片段:

(1)请幼儿欣赏京剧唱段,引起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说一说在片段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这是一段京剧唱段,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

2.讨论京剧脸谱的装饰方法:

(1)教师与幼儿观察脸谱,讨论:脸谱是由哪些颜色画成的?它的图案都是什么样的?从哪儿开始装饰呢?

(2)归纳大家的发现:京剧脸谱由许多鲜艳的颜色组成,它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以鼻子为中心进行装饰。

3.介绍各种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油画棒、空白脸谱

(2)提醒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涂色均匀、对称。 4.创作京剧脸谱:

幼儿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5.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幅图,说说原因。

活动后的反思: 整个活动上下来,大部分孩子们对图案的对称是掌握了,并能均匀地涂色,但是单凭一节课,就让孩子们了解京剧文化是远远不够的。从目标来看,目标一中的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在活动中只体现了用对称的方法来设计脸谱,色彩鲜艳和夸张在活动中基本没有体现。目标二制定的比较宽泛,如果既要了解中国的京剧文化,又要掌握夸张、色彩鲜艳、对称地画脸谱,可以把活动分为2个活动时间,第一个活动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孩子们欣赏京剧和脸谱,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文化和欣赏脸谱的艺术美(为幼儿创作脸谱做铺垫)。第二个活动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创作脸谱上了。从过程上来看,活动中孩子的自主性学习体现的不够,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带动孩子大胆想象,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整个活动开展下来,发现操作材料过于简单,难度不大,孩子们只是选择颜色图画,如果给一张空白脸谱让幼儿自己创作更符合现阶段的孩子的能力。

通过这一活动,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孩子是实施教育行为的依据。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们的认知背景,还需要了解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特性。2.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怎样的语言能给孩子起到一个提升的作用,正确引导孩子操作 是我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3.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吸引幼儿乐于与他人交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必备的。

改进后的教案: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一、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根据这3点目标,我将活动目标改为:

1.学习用线条纹样、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张的表现京剧脸谱特征。 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创作,发展想象力和创作力。

二、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片段ppt。

幼儿材料: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在活动材料上做了很大的改动,首先本节活动增加了难度,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的时,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组一份的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和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目的是给那些在创作时遇到困难或者不会画的幼儿提供一个参考对象。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幼儿欣赏京剧选段。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仔细听听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

(由京剧片段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脸谱。)

(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1.幼儿观察脸谱,感受脸谱中色彩、纹样的夸张性和对称性。 师:我这儿有许多脸谱,你喜欢哪一个?喜欢它的哪里? (1)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颜色。”

教师提问“它用了哪些颜色?它们搭配在一起怎么样?我们再看看其它脸谱,它们又用了哪些颜色?(教师让幼儿关注黑白色的脸谱和其他色调的脸谱)

小结:脸谱上的颜色看上去都比较夸张,有的很鲜艳,有的色彩的对比很强烈。

(2)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花纹。”

教师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它的脸谱用了哪些纹样?”

教师小结:这些脸谱的纹样很好看,有的装饰在了下巴上,有的装饰在了额头上,还有的让脸谱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得很夸张了。

(3)教师提问:这么多的脸谱,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儿说不出对称,教师可把一张脸谱沿中间线剪开然后慢慢的合起来,让幼儿感知脸谱的图案颜色都是对称的。) 2.小结:脸谱的色彩夸张,五官的纹样夸张、特别,很好看。而且脸谱还是左右对称的。

(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孩子们掌握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分为三点来分析:颜色、图案以及对称,请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脸谱来

说,体现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请小朋友说,老师帮忙总结,代替了原本的教师说,幼儿听的模式,给了更多的孩子发言机会和表达想法的机会。)

(三)幼儿明确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设计京剧脸谱: 1.幼儿观察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教师提问:这些脸谱是本来就长在演员的脸上的吗?怎么上去的?

(教师出示人脸底板,然后将黑白局部脸谱贴磁逐个已对称的方法贴在人脸底板上形成完整的已勾勒好地黑白脸谱,最后将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脸谱盖上,让幼儿完整了解脸谱制作的方法。)

2.明确操作要求:先设计纹样装饰对称脸谱,再为脸谱涂色。如果想不出纹样的话,可以选择老师准备的纹样,也可以就画上面的脸谱一样的纹样,都可以。(教师出示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画脸谱,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设计。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

,若有的幼儿实在不会画,就给他提供第二层次或者第三层次的操作纸。)

(根据大班幼儿的能力,教师提供空白脸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创作脸谱,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整个活动将了解京剧文化省去,重点放在京剧脸谱的设计和创作上,主题更明确。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能相对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在示范时,教师运用一步一步递进的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画脸谱的步骤,简单又有趣。原本的了解京剧文化可放在区域游戏中开展,教师可设置让幼儿观看京剧片段、模仿京剧演员、欣赏京剧图片等,让幼儿对中国京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感受其中的美。 2.幼儿结合经验进行点评。

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脸谱。

(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图案和对称性等方面进行讲评。

教学设计分析
《教学设计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