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15 08:33:49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3.结合生活体验品味哲理,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建立快乐学习观。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范读、跟读、自由读、表演读等方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 (本文教学拟设一系列紧扣文本又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和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提出疑问:

1.你理解的“业”指的是什么?职业、工作。2.“敬业”是什么意思?专心致力于工作。 3.“乐业”又是什么意思?快乐地工作。 4.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否。

二、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1了解梁启超。 结合注解○补充:梁启超自号“饮冰”,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

“饮冰”与《饮冰室合集》:“饮冰”,语出《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思是现在我早晨接受命令而晚上饮冰,我难道内心很焦热吗?后人以“饮冰”形容惶恐焦灼意。

三、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讨论:

1.演讲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 明确:“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作者首先论述有业之必要,因为“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重要;最后归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

四、深入研讨 设计如下话题:

1.课文是如何论述有业之必要的?(可以先朗读

3、4自然段,正音。

梁先生引用了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2.“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化用自古语“百事孝为先,万恶淫为首”,谈谈这样化用的好处。

准确的化用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讲演者的态度,极有感染力。 3.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业”的看法。 示例:

(1)一个人有了职业,好处是很多的。做出了奉献,充实了生活,也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踏踏实实的。一旦一个人没有了职业,他可能会去乞讨,就失去了人的尊严,更恶劣一点,他可能去干一些不利于国家、不利于人民的事情,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肯定没有快乐。这样就会影响到社会风气。所以,有也是必要的。(全面地谈到了有业既利于自己,也利于社会,并从反面说到了无“业”的危害。)

(2)当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他就会像一只离群的大雁,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原地不停地徘徊,会感到无比的郁闷与孤寂,即使他想掩盖,也不能摆脱他的形只影单。所以,有业是必要的。(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描述出无业的悲哀,让我们明白有业之必要。)

五、拓展延伸作业

听了同学们的讨论,请写一段文字补充论证有业之必要。(讨论可能会一晃而过,要求学生写出来,有助于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放

听写词语: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理至易明、饱食终日、言行相顾、心无旁骛、趋之若鹜、亵渎、发愤忘食、老之将至、强聒不舍。

二、继续研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论述敬业之重要的?请勾划原文句子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 (1)首先解释什么是敬? 明确:“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2)接着论证“为什么该敬呢?”作者用了一个极具感情的词语来说明职业是可敬的。 明确:“神圣”。

(3)作者还举了事例来证明“职业的神圣”。 明确:“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4)“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觉得哪些人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示例:

①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勤奋工作,提炼出了镭,获得了诺贝尔奖,她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梁启超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说,他演讲到紧张处,就是表演。手舞足蹈,叹息,狂笑等,梁先生至情至性的演讲就如他所说,做一种劳作做到了圆满,所以他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③邰丽华自小失聪,但这并没有阻挡她对舞蹈的热爱。她始终不渝地舞蹈着,一场《千手观音》向世界展示了灵动优美的舞姿,使世界为之震撼。她是天下第一等人。

(5)接下来作者又讲到“如何敬”的问题,体现这一思路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6)《庄子》“佝偻丈人承蜩”是什么意思呢?请讲述这个故事。 (7)接下来作者又举了两个例子——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同一价值。”

(8)你们赞同这个观点吗? 示例:

①我认为这几件事并非有同样的价值。比如说,一个木匠做好的桌子只能使极少数人受益,当它消失之后,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也不会太大,而一个共和国的存在与否却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价值是不等的。

②我同意梁启超的观点。价值是不能有职业的高低来衡量的,同样是为社会作贡献,虽然功劳不一样,但价值是等同的。如果人们的职业有价值高低之分,那一位清洁工辛勤工作一辈子,他的价值就不如其他人吗?每一个敬业的人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就是同一价值。

(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培养质疑精神。名家的观点也不一定全面,我们应该有怀疑精神,要敢于说“我认为”。不同的职业创造的价值也许会不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不能用价值来判定职业的高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树是可敬的,小草同样装点着春天。) 2.课文是如何论述乐业之重要的? (1)朗读课文,体会演讲的特点。 ①语言通俗,如话家常。“做工好苦呀!” ②注意结合现场气氛。“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 结合前文,看看还有什么特点,尤其是引用名言方面。 ③引用名言,通俗注解。 (2)乐业之重要。

梁先生首先说明“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人应该“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四个方面可概括为:睹其变化乐、奋斗前行乐、竞争得胜乐、杜绝游思乐。(加点字板书,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请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教师可以自己的教育快乐观证明职业是有趣味的:“在浅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今天,语文给了我一片宁静的天空,一颗自由的心灵,一份自在的生活,一袭自然的情感。在语文园地里耕耘,我快乐!”

三、拓展延伸

请结同学们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段文字,谈谈如何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资料宝藏】

1. 梁启超:数十年“饮冰” 凉不了的热血(祥子/文) 梁启超用《新民说》、《少年中国说》、《中国不亡论》等名篇,在前“五四”的一代青少年心中,埋下了个人自主的观念和对国家民族的情感。“五四”的文化变革产生的文化领袖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虽然对传统都有愤激之言,却都不曾完全与旧学绝缘。在这些人的青年时代,对他们最有影响的是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人,他们鼓吹的进化论、变法、革命等观念是“五四”思潮的先声。当思想史进入“五四”阶段,严、康、章都已落在时代的后面,成为保守的象征,而梁启超则奋力追赶时代风潮。

当时的风潮若惊雷迅雨,十年前的“另类”,今日便成为“老朽”,梁启超侧身其间,可谓两岸渺茫,被时人讽为“多变”。1929年,梁启超以57岁之龄逝于北京,当时的舆论界甚为冷淡,吴宓事后表示了不解:“梁先生为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响最大之人物,其逝也,反若寂然无闻,未能比之王静安先生之受人哀悼。吁,可怪哉!”

说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对吴宓那代人来说,并非是夸张之语。鲁迅说自己在少年时受过严复的感召,而胡适说严复的文章太古雅,还是梁启超的影响

来得直接。梁启超本是白话文运动的先贤,他当时创作的简明、激昂的文言文章,是一时代之文体,气势恢宏。据左舜生回忆,他少年时与一位同学读一篇两万四千余字的梁著长文,以至涕泪交加、抱头痛哭。“在那个时代读这样的文字,没有一个人不受他的震荡感动的。”(胡适语)就这样,梁启超用《新民说》、《少年中国说》、《中国不亡论》等名篇,在前“五四”的一代青少年心中,埋下了个人自主的观念和对国家民族的情感。

说梁启超“多变”,一般是指政见。晚清时的维新运动,使年轻的梁启超声名鹊起,时康、梁并称,几与其师平分秋色。维新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政见与新起的“革命派”对立,陈天华的蹈海多少与他有点关系。但无可臵疑,他是清王朝专制制度的尖锐批判者,是西方宪政学说的严肃研究者和讨伐积极传播者,辛亥革命后,他是政党政治的实践者,也是讨伐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两次军事行动的组织者策划者;五四运动的发生也与梁启超有莫大的关系。几经政坛沉浮,梁启超最终还是退出政界,专心于学术领域了。

梁启超的学术研究于历史用力最勤,发宏愿独著一部《中国文化史》,未竟而殁。这本是梁启超最适合的工作,他向来善于将专门的学问通俗化,将不易整理就绪的材料排比得有条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都是这类的著作,后者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史学方法论的奠基石,立意、见识极高。一般说王国维是新史学的开山,这其中也该有梁启超的一笔,只是梁善综合,好高瞻远瞩;王善分析比较,求片言定案;梁贵通,王贵专。到了学术界愈来愈重视专家之学时,梁启超又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以梁漱溟的说法,他对于各种不同的思想学术极能吸收,最善发挥,但缺乏含蓄深厚之致,因而不能绵历久远,是典型的“但开风气不为师”式的人物。

无论是从政还是治学,梁启超的特异处是感应迅速,并能发皇于外,乐于传达。顺便说一句,梁启超还是在中国最早提起马克思的人。他被人诟病的,则是急于致用,因此政学皆不能深入,可谓成也“心热”、败也“心热”。

梁启超自号“饮冰”,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

2.爱国歌四章(梁启超)

泱泱哉!吾中华。最大洲中最大国,廿二行省为一家。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可爱哉!吾国民。可爱哉!吾国民。

芸芸哉!吾种族。黄帝之胄尽神明,濅昌濅炽遍大陆。纵横万里皆兄弟,一脉同胞古相属。君不见,地球万国户口谁最多?四百兆众吾种族。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可爱哉!我国民。可爱哉!我国民。

彬彬哉!吾文明。五千余岁历史古,光焰相续何绳绳。圣作贤述代继起,浸濯沈黑扬光晶。君不见,朅来欧北天骄骤进化,宁容久扃吾文明。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可爱哉!我国民。可爱哉!我国民。

轰轰哉!我英雄。汉唐凿孔县西域,欧亚抟陆地天通。每谈黄祸詟且栗,百年噩梦骇西戎。君不见,博望定远芳踪已千古,时哉后起我英雄。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可爱哉!我国民。可爱哉!我国民。

3.类文阅读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臵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4.关于职业 要正直!

须用了头脑想! 努力地劳动!

能正直,能好好地想,能努力地劳动,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是可耻的。 无事不须劳力。 也无事没有利益。

但职业有好的也有坏的。所谓好的职业,就是适合于自己的职业;所谓坏的职业,就是不适合于自己的职业。

职业上有等级。

能使自己喜悦而于人有益的职业,等级最高。 拙劣的工作,不会结实。

无论任何职业中都潜藏着宝贝,执锄去掘,就能掘着。 无能与完全的劳动之间,其差无限。

能做出好鞋的鞋匠,比之于无能的律师、无智的大学教授或拙劣的医生,地位要高。 官署的好书记比之低能的上议院议员,价值不止百倍。 才能如不炼出,事业就无味,而且不能结出果来。 任何职业都有诗与理想。

低能者或坏人,无论干什么,全玷污其职业。 职业犹之林木,愈向上长,其职业愈崇高。 好的见解,要热中于工作时才会发生。

观看他人所做的好的作品,是有益的,但须自己用功夫磨练自己的手腕。 有益于最大多数的职业,价值最高。 勿就不喜欢的职业。 就了某种职业,如果觉得不喜欢,难以忍耐,那么不如停止了改就别种职业的好。

错误的事,如果一味任它错误过去,错误就会愈于愈大,结果会弄到手足无所措。 错误可以变成悔恨。

最不幸的,是对于自己的职业抱着不平的人。 最幸福的,是对于自己的职业有兴味的人。

推荐第2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与反思

★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论证思维。

2.初步懂得抓住中心句、主旨段等关键句段阅读议论文的方法。

3.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

★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明确文章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 预习要求:1.阅读全文,划出表达作者观点和看法的关键句子。

2.想一想,如果是你来证明这些观点,你打算如何证明? ★ 教学过程及活动设计:

一、激趣引题谈感受

学生谈如何劝同学勤奋学习,最后引出课题。

二、品题速读明观点

1.品题目:

(1)从题目来看,文章谈的是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明确题目即论题)

(2)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学生解释“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3)文中哪个句子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学生依据预习回答)

2.学生谈预习课文后的感受: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框架思路。

三、设疑品文明论据

**导入:文章的标题为“敬业与乐业”,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证明“要敬业”这个观点的?

1.提问:如果是你,你打算如何证明“要敬业”这个观点?(思路及依据)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各抒己见。教师点评,并导入对课文的研读。

2.研读第6-7段:

(1)请一位学生以演讲的口吻朗读第6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勾画:划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以及作者提供的依据。

(2)学生齐读第7段,然后划出相关句子。

(3)学生就勾画结果进行讨论,交流。并明确:

A.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第一要敬业” 。(引导学生注意论点的一般位置)

B.作者的依据: ①朱子的话;②做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③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

④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人与军人具有同一价值的例子;⑤曾文正、庄子、孔子等的话。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概括事例,并总结出方法。

(4)提问:这些依据可以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明确:

A.这些依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名人名言,一类是具体的事例。

**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明白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明白论据的特点:事实论据往往是一些具体的事例和数据;道理论据往往是一些名人名言、公理、定理等。

B.它们的作用分别是(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理解和讨论):

●引用了朱子的话,证明了什么是“敬”。(朱子的话的含义)

●举了做总统和拉黄包车两个例子来证明“凡职业都是神圣的,都是可敬的”,从而证明了为什么要“敬业”的道理。(谈谈你对这个例子的理解)

●作者先举了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然后又举了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人与军人的例子,最后引用了曾文正、庄子和孔子的话,都是为了证明怎么“敬业”的道理。(谈谈对这些例子和名言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形成板书。

C.教师追问:任何人的任何话都可以作为道理论据吗?把一大堆论据堆叠在一起就行了吗?(不行,还应对其进行分析与阐述)

(5)提问: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来证明“要敬业”这个观点的?

学生讨论明确:什么是敬?——为什么要敬?——怎么敬?

3.研读第8段。

(1)本段论证的是“要乐业”这个观点,请自读文段,然后说说职业有哪些趣味。

**学生自读,并交流观点,明确职业的趣味所在。

(2)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发现,本段的论述与前文相比,更多的是讲道理,事实论据很少。下面,请同学们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补充几个事实论据。

** 学生补充论据,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握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同时提示议论文中讲述事实论据时的详略处理。

四、互动比较知方法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论证思路和依据与文章进行比较。

1.提问:刚上课时,同学们与梁启超同样论证了“要敬业”的观点,现在请大家比较一

下,你们与梁启超的论证中,有哪些共通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学生讨论,比较,教师引导学生从“论证的思路”、“论证的依据”、“论证的效果(说服力)”等方面进行比较,同时引导明确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方法。

2.学生发表看法:

(1)相同点:都引用了名言和事例。

(2)不同点:思路不同,效果不同。

3.提问:(1)如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提供一些有说服力的论据)

(2)论据从何而来?(平时的积累)

五、拓展延伸作小结

请为“要敬业”的观点再提供几个论据(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均可)。

推荐第3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

梁启超

执教:张新中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

3、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4、生字词、经典名句及格言的积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人各有志,志向不同,那么将来从事的职业也不会相同,下面图片中的几种职业,你会怎样选择呢„„

我们作为学生,有没有职业呢?如果有,我们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职业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来解答一下我们心中的疑惑吧!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背景资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了解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四、生字词(预习检查)

五、研讨课文。

1、析题:

敬业——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发愤忘食”) 乐业——把学习工作当作一件乐事(“乐以忘忧”)

2、如何理解“业”字?

(讨论交流)

3、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有业、敬业、乐业

4、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5、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小结:巴金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如何付出,?看重自己的职业,努力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是最好的途径。只有敬业,才有可能乐业,只有乐业,才会除去负担,把事情真正办好。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抄写名言名句。

板书设计:

推荐第4篇:《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九上《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王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 亵渎 强聒不舍 佝偻 承蜩

三、整体感知

出示问题组: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四、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用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

2.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

1.略。

2.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五、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六、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学生即席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

七、布置作业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掌握基础知识。读积累的经典语句、格言。

2.回顾本文论点及文章结构

二、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学生自由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可去掉?

鼓励学生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四、体验反思(多媒体出示)

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此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辨证的理解人生问题。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把握讨论的深度。

本环节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师作适当发问、引导、点评。

五、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渡]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最后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六、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七、布置作业

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什么是“敬”

敬业 论证 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与 如何做到敬业

乐业 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乐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为什么要乐业 总结全文 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雨果

宜昌市第十六中学 吕 韦华

【教学依据】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是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被称为是“法兰西的莎士比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文学巨匠雨果唱给思想巨人伏尔泰的赞歌,他以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自由、平等、良知的呼唤。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作为一篇演讲,《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诗化的语言风格,澎湃的情感浪潮和闪耀的思想光辉,使它成为朗读教学的难得材料,同时,“演讲”文体的教学也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给学生了解演讲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作为一篇外国的19世纪的作品,其中所称颂的思想――自由、平等、正义、良知、博爱等已成为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对于今天的初三的学生来讲不难理解和接受,但由于学生对课文中涉及的时代和思想背景极为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对于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如: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等等。)、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如: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是思想反对物质的战争,理智反对偏见的战争,正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的战争,是仁慈的战争,温柔的战争。等等)难以理解,很难激起感情共鸣。要做好朗读教学这篇文章,又要解决以上难题,就需要我们拓展教学视野,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如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一个体验演讲的教学气氛,如可以聚焦于伏尔泰为弱势人群呐喊、抗争事迹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阅读历史课本中的相关内容,从而达成对时代背景的认识,明了启蒙运动的意义等等。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文诗化的语言凝练而含义隽永,如“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微笑,就是伏尔泰”、“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等等,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和情感活动提供了舞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文是一篇演讲这个的特点,决定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赞美” 的感情是全文的旗帜,我们将把朗诵的教学贯穿始终,通过读来感受、理解、欣赏精彩的语言和澎湃的情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演讲的特点,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培养朗读能力,根据语言的描述的内容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能力,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课前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演讲的知识,查阅历史课本中的关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预先了解启蒙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其中的一幅漫画――《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很形象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理解课文极有帮助。通过老师的示范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营造朗读教学的气氛,抓住“赞美”这一全文的感情基调,在反复地朗读中体验演讲的风格、语言的风采和澎湃的激情。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给予充分展示的机会。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重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体现互动的教学原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文章富于人文特色,在朗读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谐、和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通过对雨果对伏尔泰的崇高赞美的理解、认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高尚情操。

〔教学方式〕

1、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离开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任何教法和学法都会如失去了水份的花朵,干瘪、没有灵性。课文语言精彩、感情澎湃,再加上演讲的实践性特点,为我们不断激活课堂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2、将朗读进行到底。演讲本身就讲究吐字清楚、准确、声音清亮、圆润、甜美,要求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因此演讲稿可以说本身就为朗读量身制作的材料。

3、注重传授学习方法,重视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创造、发现和体验。引导学生根据需要搜集资料,学会抓文章的关键语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演讲的实践性和文章语言思想性强、含义隽永的特点,会使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更容易多元化,这可能会导致很多教学契机的出现。

4、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学生的感性体验,淡化理性分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精彩的演讲实例呈现在学生面前,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对伏尔泰诗化的赞美背后的含义,对启蒙运动思想的阐发等内容不宜作专题的分析,将它们作为疑问留下来,只要扣住“读”这个中心环节,读出感受,读出感悟,读出兴趣就行了。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融入教学过程中,而不应将它当作独立环节来处理。 〔教学构思〕

演讲篇目的教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加上本文思想性强,在教学前学生应查阅相关知识.教师给出两个方向:一是演讲的一般知识;一是要求阅读历史课本中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节。

教授本文从如下四个步骤入手:

一、激趣,了解演讲的特点。开始就要营造出一个演讲的气氛。教师范读课文,调出学生关于演讲的知识积累,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演讲画面,加深对演讲的理解,为下文的教学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感受课文的激情,认识伏尔泰的伟大贡献。理解本文的感情基调――赞美,运用多种方式朗读,列举雨果对伏尔泰的赞美语言,认识这些语言是评价伏尔泰哪一方面的贡献,学生不能理解的就存疑,不深究。

三、体会文章富于激情的语言,认识本文的语言特点。重点认识诗化的语言,理解其含义,认识演讲的口语化特点等,通过朗读有代表性的段落强化获得的认识。

四、拓展,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归纳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提出学生尚未发现的问题,提出课外学习的任务,将课内与课外衔接起来。

【教学实录】

一、朗诵课文,走进演讲,激发学习的欲望。

师: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即1878年5月30日,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的百年冥诞上,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板书: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老师富于激情地朗读全文,学生打开书本边看边听。

(点评:教师率先示范,给学生提供了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思想感情的平台,便于让学生进入情境,获得整体印象。)

师:老师刚才像不像在作演讲?

生:(齐声地)像!(有几个学生在摇头)。

师:意见看似一致,仍有不同意见。(指一个摇头的同学)说说为什么不像作演讲。

生:是在朗读课文,虽然比平时感情充沛一些,但没有演讲的场景和氛围,一般演讲者有动作配合。

师:以课文开头的两句示范一下,好不好?

生:(有些腼腆地)“一百年前的今天”,(右手抬到胸前),“一颗巨星陨落了。”(右手向下按),“但他是永生的。”(仰头,右手挥向右前方)。(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

师:看来演讲还是得有“演”才能算数了。

生:不一定,我在电视上看到江泽民在布什图书馆发表演讲,布什在清华大学演讲并没有什么“演”的表现,报纸、电视还不是都说他们在演讲?

师:看来都是言之有据。我们要求收集了演讲的资料的,有谁能说说演讲的特点?

(点评:让学生明白演讲与朗读有别,激发学生了解演讲一般知识的兴趣,为下一步教学伏笔。)

生:(查看摘抄本)。我摘抄到邵守义关于演讲的介绍,他认为演讲如果只有“讲”没有“演”,只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而不作用于听众的视觉器官,就会缺少动人的主体形象和表演活动;如果只有“演”而没有“讲”,只作用于听众的器官而不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他认为演讲的特征是“演讲作为人类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演讲者、听众、沟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时间、环境。离开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构成不了演讲。演讲的传达手段包括: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老师板书“演讲者”“听众”“媒介”“时间、环境”和“有声语言”“态势语言”“主体形象”等关键词)

师:“有声语言”好理解,“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指什么?

生:态势语言指演讲者的姿态、动作、手势和表情,主体形象指演讲者的体形、容貌、衣冠、发型、举止神态等。

(点评:给学生提供展示预习阶段准备的内容机会,同时也进行了检查。收集资料学习的方式有了反馈,才有了保持这种良好习惯的可能。)

师:演讲的学问真不少呢,纸上得来终觉浅,我这里有一小段演讲影片,是《康熙王朝》中康熙在正大光明殿教训大臣们的情景。我们零距离感受一下?

生:(热烈欢呼)。(学生看影片,结束后还想再看一遍)。

师:谁能概括一下康熙演讲的特点?

生:声情并茂,加上皇帝的权威,看得人心惊胆颤。

生:态势语言相当丰富,有手势、走动、落座,表情有愤怒、无奈、失望等。

(点评:零距离感受演讲,便于学生将表层习得变为深层吸收,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也为下面理解课文等环节的教学蓄势。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展示,首先得有知识的储备与吸收,可见教师着眼于学生整体提高的思想。)

二、感受课文的激情,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

师:观察得很仔细。动人的演讲离不开一个“情”字,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去,把握雨果情感的浪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确认文章的感情基调,找一个恰当的词进行概括。(板书:感情基调――)(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老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询问)。

师:现在交流一下看法。

生:课文中用了大量的褒义词来表现伏尔泰,如“一颗巨星”“伟大人物”“永恒的光荣”“睿智”“肃然起敬”等,我觉得感情基调可用“赞美”表达。

师:可不可以用“赞赏”?(学生讨论)。

生:不行。“赞赏”有“欣赏”的意思,一般欣赏者比被欣赏者显得有优势,从文中看雨果对伏尔泰充满了崇敬和爱戴之情,还是赞美好。

(点评:通过词语辨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事半功倍。)

师:思考问题细致入微,值得肯定。(板书:赞美)。从此认识出发,我们想象一下雨果当时的“态势语言”可能是怎样的?

生:很庄严,表情是敬仰的。

师:你觉得在哪部分的演讲中会是这种神情?

生:第一段,第十四段的前半部。

(点评:在理解作者感情基调的基础上,着眼于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在表层习得、深层吸收的前提下让学生的能力得以展示和提高。)

师:试着读这两段,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

生:(朗读。节奏较快,面部绷得很紧,声音显得低沉了些。第一段读完后老师进行了指导,读第十四段时较好)

师:雨果的表情就这么一直“庄严”到演讲结束吗?

生:还有“厌恶”和“愤怒”的表情。(老师示意举例)。如第六段中的“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阴险兼而有之的神职人员。”

生:还有“骄傲”的表情。如第十三段。

师:没有动作吗?这可是激情澎湃的演讲啊,有可能比康熙更激动呢。 生:康熙是在教训大臣们,他当时又气又恨又悲哀,动作很多;但雨果的感情主导是赞美,又是纪念人的场合,气氛比较隆重,他不可能走来走去,动作可能以手势为主。

生:我赞成。也许还会有左右转身的动作,因为听讲的人很多。

师:你认为在哪里最有可能手势比较强烈些?

生:(翻书寻找)第

四、五段,还有第十四段里的“够了!够了!暴君们。啊!野蛮还在,好吧,让哲学抗议。”

师:你试试。

生:(读

四、五段,读得激昂、慷慨,动作夸张,使声音有些变调。学生大笑。)

(点评:用学生的已知来调动他们对未知的思考,往往有奇效。可见教师着眼于学生,不拘泥于教材。)

师:看来“声音”和“动作”协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家注意了没有,这里人称上有个改变,是不是弄错了?

生:变成第二人称了。用“你”显得距离近,仿佛就对着伏尔泰在赞美了,情感更激动。

师:你们是说这种改变是表达感情的需要了。我们将“你”换成“他”比较着读,体会一下。

生:(试读体会后认可了以上看法,老师要求全体同学放声朗诵这两段,读后学生意犹未尽,自我感觉满意)。

(点评:抓住情感变化的关键点,凸现对教材的把握。并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些,可见学生、教材、教师的一体化。)

师:嗯,同学们已经走进了雨果现场中的感情世界了。找找看,那些语句表达了对伏尔泰伟大成就的赞美。

生:“一百年前的今天,„„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师:开篇即赞美,伏尔泰是人类文明的导师。

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师: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学生陷入沉默中)。看来这是个问题,不过我们已经认识到它是对伏尔泰贡献的赞美了,已经够了。我们将它存疑。请继续说。

生:“他战胜了古老的法典、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的君主、中世纪的法官、罗马天主教式的神甫。”

师:有这方面的例子吗?

生:注释中列举了他为四个人斗争的例子,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和拉巴尔。

师:这四个人都是平民。你们阅读了历史书中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节的内容吗?(大部分学生表示已读)。记得那幅漫画――《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吗?在当时,平民受尽压迫和凌辱。伏尔泰为弱势群体抗争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令人钦佩。

师:(指名读这四个例子)。西尔旺杀女,蒙巴伊弑父,卡拉斯杀子难道法院不该处死他们?拉巴尔的案子最终怎么样了?感兴趣的同学课外查阅资料去求证。请继续。

(点评:再次强调,课内得法,课外丰富,暗示收集资料学习的重要。)

生:“微笑,就是伏尔泰。”

师:读懂了意思吗?(学生表示否定)。我们再存疑。请继续。

生:“伏尔泰比国家元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领袖。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

师:请齐读这句所在的段落,说说这个新纪元有什么特征。

生:(读)。理性,文明,自由,光明,法治等。

师:评价何等崇高。在雨果的赞美声中,人们同意他的看法吗?现场气氛如何?

生:现场气氛很热烈,从段后括号中的说明就可见当时是群情激动。

生: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赞美的对象是伏尔泰,但为什么听众高呼“维克多•雨果万岁”,而不是“伏尔泰万岁”?(问题一出,如石破天惊,教室里一时议论纷纷。)

师:你很敏锐。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交给同学们来解决好不好?(提问的同学点头表示许可)。

生:演讲者是雨果,雨果是当时的文坛巨星,表达了人们对雨果的热爱崇拜之情。

师:噢,听众都是追星族。(学生笑)。

生:我觉得是被雨果精彩的演讲折服了,说明人们对雨果很崇拜。

生:表达对雨果对伏尔泰的赞美的认可和接受。 生:演讲中还提到了卢梭等哲学家的名字,他们与伏尔泰一样都是人类的思想先驱,雨果对他们一样表达了赞美之情,如果不喊“维克多•雨果万岁”,也应喊“先驱们万岁”。

师:(看着提问的学生)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学生表示同意)。

(点评:难点突破,贵在用疑。因势利导,一气呵成,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好。)

三、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告诉我们,本文的语言“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着深刻的含义。你能找出“诗化的语言”来吗?

生:第一段的末尾:“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这一句有诗的意像,如摇篮、余晖、深渊、微光等,很形象。

师:眼光独到。还有吗?

生:“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生:“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师:雨果在本文的语言运用上还有什么特点?

生:大量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生:语言有重复现象,奇怪的是读起来并不感到重复。如:“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职能”和“使命”意思差不多。“他用这武器战斗,他用这武器战胜敌人。”重复了“他用这武器”。第十段讲“微笑,我说一下。微笑,就是伏尔泰。”第十二段又说“这微笑,我再说一遍,就是伏尔泰。”

师:这种现象,在口语中特别明显。口语化是本文语言上的另一特点。雨果根据自己感情表达的需要,把要表达的内容充分展开,充分强调,使人印象格外明确,因而我们并不感到啰嗦。

本文第十四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以上语言风格,让我们调动起感情,

将该段齐读一遍。(学生齐读)。

(点评:体验语言特色,便于学生形成语感,语文学习的根本之一正在于此。有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作铺垫,因而这里让学生实实在在有所得。)

四、交代疑问,提供资源,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欲望。

师:从课的一开始,我们就一直沉浸在感情激荡的洪流中,我们在诵读中体验了雨果澎湃的激情,接受了雨果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的熏陶,感受了伏尔泰睿智的思想和浩瀚无际的心胸,但我们也留下了很多的疑问。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有同学问我:“诅咒与祝福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为什么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怎样伏尔泰面对的是轻薄无聊而又凄惨忧郁的社会?”还有我们存疑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只要我们去了解一下法国十八世纪的历史,了解一下伏尔泰的生平、言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布置作业:

1、以“启蒙运动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主题搜集资料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2、搜集伏尔泰与教会的斗争故事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交流。

(点评:课后存疑,既避免了反复纠缠课文,又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余地,当止则止。再次强调收集资料学习的习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会提高。)

【教学反思】

在构思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曾显得很是茫然,课文的内容要学生来理解,是难的;要把朗读贯彻下去,又不能使教学内容单调,是难的;雨果的血是沸腾的,在教学中要让我们的学生走进他澎湃的激情,或者至少有那么一点共鸣,是难的。教学的切入点放在哪里恰当呢?这期间我反复做两件事,一是一遍遍地读课文,一是找演讲方面的影视片断观看。通过读,我意识到文中的“一边有同时代人和后代人的欢呼和赞美,另一边有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洋洋得意的嘘叫和仇恨”一句可以作为文眼来对等。我觉得这两句中的感情“赞美”与“仇恨”正是雨果发表演讲时的真实心情:对伏尔泰的赞美和对专制、野蛮、战争的仇恨。而欣赏演讲影视的结果使我感悟到在演讲人的感情是完全可以通过动作、表情和语音、语调、语气表现出来的。讲授本文的切入点就因此找到了。 课堂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对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难题,我采用了存疑的方式,通过设置更多疑问的办法予以放弃。这实际上是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我深信等到适宜的时候它就会长出芽来,开出花来的。学会放弃其实也是一种教学智慧。

我还应该感谢那个提为什么不喊“伏尔泰万岁”问题的学生,这是我根本没有考虑的问题,这横来的一杠不仅进一步激起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活跃了课堂,而且简化了我的教学环节,使上课的流程即有波澜又很经济。相信学生的智慧,他们会给我们许多的欣喜。

推荐第5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6 敬业与乐业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敬业与乐业》是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文章主旨鲜明,层次清楚,语言通俗,文短意长,是一篇杰出的演讲词。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积累经典语句、格言,提高语言感悟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议论文这种文体还比较陌生,在上这节课之前,要先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议论文的知识,知道什么是议论文,以及议论文结构分几部分。在这节课上,让学生学习“举例子”“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体会演讲词的口语特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3.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讲解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关于梁启超的图片与事例 工具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

三、四段。课文第

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

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

1.中心意思: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六段。 2.选用随堂练

六、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粱启超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论)

(本论)

(结论)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论“敬业”的重要。

第二层:论“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总------------------分-----------------总

教学反思:

推荐第6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 2.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揣摩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行文特点。 情感目标

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CAI课件、摄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是教读课文的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和口语特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在研讨探究中,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开拓思路。拟用两课时完成阅读教学。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多媒体显示“戊戌变法”和梁启超图片资料: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2.演讲的基本知识 提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

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疏解字词,并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投影: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骛(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xièdú):轻慢,不敬。

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2.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3.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4.学生合作研讨

(1)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2)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的意义。 学生研讨探究,教师相机点拨:

(1)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3)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5.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演讲词文体特色。

四、布置作业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第二课时

一、组织学生分组针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展开讨论。分组及提示: 一组:结构

1.下笔立论(开门见山) 首段即点出文题出处及题旨 2.层次分明

引论→论有业的必要→论敬业→论乐业→总结 3.首尾呼应

文末呼应首段(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结论:结构严谨 二组:论证方法

1.归纳法:推理方法的一种,根据多个情况,如名人言行,设例等,概括找出共通点,推论出一个结论。

例子1:孔子说“无所用心”“言不及义”及百丈禅师说“不做事”都是指没有职业,没有不断劳作的人。

结论1:儒家和佛门都主张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例子2:木匠、政治、挑粪的及军人各本份去工作。

结论2:职业无分高下,只要克己尽责,替社会做事,对社会有价值,都是可敬。

2.演绎法:推理方法的一种,根据一般已知的原理(大前提)推论出个别情况(小前提),从而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

大前提:凡正当职业都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都是可敬的。 小前提:当大总统是正当职业,拉黄包车是正当职业。

结论:当大总统及拉黄包车都是神圣的职业,都是可敬的,没有高下之分。 3.正反举例论述(对比)

论述人生必须有业时,正面引用百丈禅师的格言及事例,再反面引用孔子斥责懒人的话。 论述敬业时,正面引用孔子和庄子的语例,再加上作者的设例;反面引用曾文正的语例及英法国民的事例。

好处:正反两面同时出现,内容充实,使论点突,出减少反驳机会,增强说服力。 4.引用例证

引证法(包括语例、名言、谚语) 例证法(包括事例、设例)

好处:言之有据,加强说服力,帮助说明道理。(作者于引用古语后,加以解释,这可令听众明白作者的用意。) 三组:语言特色 1.多用设问句

好处:制造悬念,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听众从质疑到释疑,加深对主题的影响。 2.多用反问句

好处:加强说话的气势,把原来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和不容置辩。

二、活动与探究 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而拿破仑有句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两种人生观,你如何看待,倾向于哪一种?请从事例和道理两方面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证据。

1.梁启超作为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请课外收集有关这次历史运动的史料,并作出客观的评价。 2.学习了课文《敬业与乐业》,你有哪些心得体会?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敬业与乐业》习题精选 基础巩固 1.填空。

(1)请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教诲(

) 解剖(

) 掠(

)夺 骈(

)进 旁骛(

) 强聒(

)不舍

(2)请根据下列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xiè(

)渎 羡mù(

) gōu lóu(

)(

) 承tiáo(

) 2.辨字组词。

晦_________ 诲_________ 婵_________ 禅_________ 骛_________ 鹜_________ 调_________ 蜩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1)理至易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断章取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强聒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二法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点不旁骛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演练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单、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4.本段选文的作者_________,出处_________。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__。 5.引用朱子的话“主一无适便是敬”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主一无适便是敬”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的第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试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于文中画线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句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联系本文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成为你自己

①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 ②思想家A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是一句伟大的名言,它穿透了所有表层的现象。不是吗?《向日葵》可以复制,但B不可以克隆;《唐璜》可以再写,但C绝不会重现。世界之所以如此斑斓,是因为她的子民永远奉行着一条法则——“成为你自己!”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奉行这一法则。

③真的,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课堂最是生长个性的土壤! ④课堂不是机床,只是把学生冲压成某种质地的零件;课堂也不是作坊,只是把学生塑造成某种形式的陶坯;课堂更不是流水线,只是把学生组装成整齐划一的产品!课堂应当因材施教,注重个人灵性与情感的涵养,成为发酵创新思维的工场;课堂应当因人而异,注重个体悟性与理性的开启,成为丰富创新能力的武库。

⑤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匠心独运的园丁,绮丽多彩的课堂需要个性飞扬的老师! ⑥一个拙劣的老师容易遭人厌恨,因为其业不精,其德不馨,必将误人子弟,一个平庸的老师最容易遭人忘记,因为其思不新,其行不拔,必是泯然众人;一个优秀的老师最容易令人回味,因为它总是超越平凡,树立着全新的自己! ⑦著名音乐家D曾经宣言:“王公贵族有千千万,而D只有一个!每一个老师都应自豪地说:“老师有万万千,但‘我’只有一个!”

⑧卓尔不凡的旋律需要慧心独具的乐师,生动鲜活的课堂更应该有个性飞扬的学生! ⑨心中没有自己的学生,最为可悲;永远重复别人的学生,最为可惜;不断塑造自己的学生,最为可敬。喜欢沉默的学生,他将在自卑的风雨中没有开放就迅速地凋零;喜欢说“是”的学生,他将在别人的阴影里重演毫无新意的角色;喜欢说“不”的学生,他将在思考的火花里点亮自己光辉的前程! ⑩法国作家辛涅科尔说:“是的,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愿每一个学生都响亮地喊道:“是的,对于整体,我只是一角;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全部!”

⑾记住吧,“成为你自己!”它也许如同一切道德格言一样知易行难,但是,绚丽的风景恰恰盛开在险峻的山巅!行动吧,让你的个性飞扬:展翅吧,让你的心灵翱翔! 10.结合上下文,解释第④段和第⑾段两个画线的词。 (1)因材施教: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易行难: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说说第②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12.第②段中三个空格应分别填三个人名,第⑦段中两个空格应该填一个人名。请从下面备选人名中选择正确的填入横线。

备选人名:贝多芬 卢梭 拜伦 梵•高

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①段中可以统领全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段中与这个词意思相一致的一个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说说文章是从哪三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 [基础巩固] 1.(1)huì pōu lûè pián wù guō(2)亵 慕 佝偻 蜩 2.略 3.(1)道理极容易明白。(2)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与原文不符。(3)唠唠叨叨说个没完。(4)佛教用语,指直接人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5)专心致志、一点不分心。 [能力演练] 4.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议论文 5.“主一无适便是敬”是道理论据,来进一步论证什么是敬业。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6.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7.只要用心专一,就可以达到目的。

8.无论做什么事情,不管自己的能力如何,所处的环境如何,只要尽全力把它做好,便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9.一个人不管做什么职业,只要能够做到敬业、乐业,他就会取得成功。所以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拓展延伸] 10.(1)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进行教育。(2)知道道理容易,但实践起来困难。 11.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世界上没有一个重复的我。(意思对即可)。 12.A一卢梭 B一梵•高 C一拜伦 D一贝多芬 13.个性 个性飞扬 14.(1)课堂应当因材施教,成为丰富创新能力的武库。(2)绮丽多姿的课堂需要个性飞扬的老师。(3)生动鲜活的课堂更应该有个性飞扬的学生。

推荐第7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2005年第2版语文(第二册)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张渚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陈佳 上课班级:08文秘 2009.03

一、设计思想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的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利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阅读鉴赏的主动性。尤其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及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我在设计《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时,重点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敬业与乐业》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中的课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求学的目的是为从业做准备,而“敬业与乐业”则是他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其次,作为学养深厚的大学者,梁启超紧扣“敬业与乐业”这一主题,从他丰富的知识积累中作了精心筛选,厚积薄发,旁征博引,道理讲得透彻,让人听了信服,为了将抽象的道理说明白,让学生真正听懂,作者一方面引经据典,一方面以事喻理,运用了典雅规范而又通俗明白的语言,收到了生动形象的良好效果,学习这篇演讲词,不仅可以对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所启迪,而且还可以以课文为凭借进行积累、筛选的训练,从课文中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材料。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部分学生对语文知识较感兴趣,有一定的基础,上课愿意积极参与,但大部分人比较懒散,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上课就当小和尚,对作业是抱着敷衍的态度。口头能力和写作能力均比较差。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在诵读中感知、在启发中思考,在讨论中学习,在辩论中锻炼。让学生实实在在体会到语文学以致用的工具性特点,同时又要感受到语文浓郁的人文气息。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 2.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德育目标

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五、重点难点

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

﹙2﹚体会演讲口语的特色,

难点:﹙1﹚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和反思质疑。

﹙2﹚演讲稿的写作。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诵读法:通过诵读感知文本,以读促思帮助理解课文。

设疑启发法:通过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打开学生思维,推动课堂每一个环节。

讨论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探究讨论并分析,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能吸取集体的智慧,在分析中总结,在总结中突破学习重点。

质疑辩论法:设置辩论的环节,放飞思维,展示自我,是突破难点的切入口。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语文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手段是:借助录音、图片等多媒体制作的课件辅助教学。

七、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熟读课文,完成预习作业,作为课前讨论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布置:课件、粉笔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计划两个课时授完本课,并设计了下面六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设计思路:设置关于“职业选择”的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对职业产生思考,接着激趣提问:假如你有一份职业,你该怎样对待?引入课题:《敬业与乐业》。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引发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处世原则的深层思考。 环节二 诵读默读 感知文本

1.多媒体显示“戊戌变法”和梁启超图片资料: 2.演讲的基本知识

3.学生默读课文。疏解字词,并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4.学生再读全文,思考: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设计思路:通过朗读找出作者对职业的观点,既而通过默读感知文章围绕观点所谈的三个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能力,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实践达到整体感知全文的目的。

环节三 合作探究 深入文本

学生自读课文1-7段,思考下列问题(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3.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8-9段,并思考。(多媒体投影出示问题组)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环节设计思路: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文章“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部分。在这个环节里,老师巡回辅导,不断引导、点评,促使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的意图是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本文主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轻松突破重点。 环节四 放飞思维 展示自我

环节设计思路: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两个活动

1、活动一通过听读一段课文录音,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语言。然后以“我能行”即兴演讲。

设计意图:活动一以文本为依托,通过听读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和语言欣赏能力。设置“我能行”即兴演讲。意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辩能力,至此突破学习重点:体会演讲的口语的特色及感受演讲特点。

2、活动二 通过组织学生自由辩论,达到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

设计意图:活动二的设置意在培养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环节五 走进生活 放眼世界

设计思路:结合自身体验,通过图片展示感受爱岗敬业精英的风采。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得到新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发现自我的价值。

设计意图:意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同学老师到爱岗敬业的精英,再来反思自我,学生的思想会有所触动,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得到升华。

最后,引导学生反思自我的同时送自己的座右铭共勉,并把“学海无涯苦作舟”改成“乐作舟”新颖地切合了文本,寄语学生勤奋学习并以学习为乐。 环节六 布置作业 积累拓展

设计思路:通过布置以下作业,培养学生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并形成积累习惯。 ⑴.收集整理本文的经典格言。

⑵.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两位敬业乐业的人物事迹. ⑶.推荐阅读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设计意图: 这项作业让学生巩固本文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分类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九、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有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什么是“敬”

敬业

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与如何做到敬业

乐业

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乐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为什么要乐业

总结全文

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十、作业设计

⑴.收集整理本文的经典格言。 ⑵.完成学习指导用书的相关练习⑶.推荐阅读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十一、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的教学,以实践活动为板块,以体验感受为脉络,以对话交流为形式,以合作探究为手段,以拓展延伸为平台,充分发挥课文“例子”的作用,和学生一起循序渐进的完成共同学习的目标。但是,这节课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指导还不十分到位,有些探究的问题深度不够。但是,相信坚持不懈的努力,教书育人的春天会长驻身边!

十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特意设置了一系列关于职业的探讨。在发言中,有的学生只谈理论,忽略了结合自身实际。我及时地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清自己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现在的青春年华,有很深的实际教育意义。

我设置的关于立足本职工作和树立远大理想的辩论,激发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效果很好。在辩论中,大多数学生更赞成应有远大理想,认为二者相矛盾。我做了点拨纠正,启发他们,如果不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远大理想就会成为空谈,启发学生要全面具体的看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的能力。在辩论中,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条理清楚说理有力,还有同学联系了自身实际,从而加强了本文的实际教育意义。

推荐第8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分析本文结构,学习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一、解题,介绍作者,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重点是疏通生字词,了解文言句子大意。。

三、引导学生理清的结构。

.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1)这是一篇讲演稿,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但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立足本职多作贡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大有帮助的。

(2)总结议论文文体知识。议论文三要素。

(3)介绍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4)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者总括:9段文字,按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是2~8段,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是第9段,归结全文。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分析本文结构,学习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由看图选择职业导入“敬业与乐业”。

二、复习议论文知识点。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2、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三、温故知新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四、教师小结各知识点。

三、拓展延伸:

知识链接一:

第三四自然段在论证方法和论证角度各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一个有职业显得很有必要?能补充理由吗?

“有业之必要”理由:

)经济独立,人格自尊的需要;

2)身心安顿,避免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3)生活起居规律,健康养生;

4)从业中的挫折磨练意志品性;

5)事业的小小成功均能带来自信;

6)创造性的成就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知识链接二:

梁启超的观点和拿破仑的名言进行比较分析,展开辩论。

参考意见: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才能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

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知识链接三:给“乐业”部分补充理论论据。

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四、小结: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五、布置作业

敬学与乐学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演讲稿。请注意演讲的特色:

①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②主题鲜明③例证动人

④语言通俗

推荐第9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北京第十三中学分校 张 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并积累所引用的经典、格言,体会演讲词语言的特点。 2.引导学生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分清观点和材料。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用事例和道理来阐明观点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以读促思。

2.利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3.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的内涵,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用敬业乐业的精神对待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全文的思路,作者是如何运用事例和道理来证明观点的。

2.引导学生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内涵,联系实际用敬业乐业的精神对待学习和生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所提出的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实际正确认识职业与人生价值的实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思考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导语:在一次奥运会中,马拉松比赛庆祝胜利的典礼早已结束,坦桑尼亚的选手艾克瓦里才吃力地跑进了已经几乎空无一人的奥运体育场,他是最后一名抵达终点的选手。他的双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他努力地绕完体育场一周,跑到了终点。著名的纪录片制作人格林斯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问艾克瓦里,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地跑至终点? 这个年轻人轻声地回答说:“我的国家从两万多公里外送我来这里,不是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敬业和责任的深刻内涵,同时他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敬业与乐业》就是宣讲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一篇文章,这是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在职业学校对在校的学生所作的演讲词。让我们去聆听先哲的教诲,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展示课件并展示艾克瓦里的图片素材。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一个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学生默读课文,并根据教师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1.作者所认为的“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中的“如此”是指怎样的生活?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 3.划出文中表明各段之间起过渡联结作用的语句,梳理全文的行文思路。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全文思路。

(三)深入探究,领悟品味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进行品味。 1.作者在论证“要有业”“要敬业”“要乐业”这些观点的时候列举了哪些例子?讲了哪些道理?

2.文中引用了大量经典语句、格言,找出并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并说说这些材料所证明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3.品味本文演讲和口语特色。

(1)文中在引用古籍名言时,怎样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的?还有哪些语句如话家常? (2)作为一篇演讲稿,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作者很注意和听众进行现场交流?

【设计意图】1.通过分析作者证明观点所运用的方法,进一步理清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联,从而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内涵。2.通过品味语言,了解这篇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四)质疑问难,思辩拓展

1.教师导语并设计问题:文中作者在谈到“要乐业”这个观点的时候写到“‘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我们的身边也常常听到同学抱怨“学习好苦啊”,如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劝导他要乐学。

2.文中作者认为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政治家“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是同一价值,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不同意见的小组拟定一个简单辩论提纲,展开辩论。 3.小组内交流:你未来的理想职业是什么?你将怎样对待这份职业? 【设计意图】1.通过解析作者的论证过程,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充分有力的论证。

2.让学生能尽情地参与讨论,发表看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在思辩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五)布置作业

对家人或熟悉的人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自己职业或学习的态度,思考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做一个将责任和趣味统一起来的人。

【设计意图】了解不同的人的职业观,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老作

推荐第10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礼县三峪乡九年制学校

蒲亮

设计说明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本文紧扣中心“敬业与乐业”展开论述。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论点,阐明“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接着论述有业之必要,再转入论述主体,分别从敬业和乐业两方面逐一论述;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收束全文。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语。

2.体会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1.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2.联系生活实际,用敬业和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难点

了解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生活实际,用敬业和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由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体验导入:问:你什么时间最快乐?(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如雷锋、牛顿、居里夫人等 小结:他们不仅有伟大的理想,更有一种执著的敬业精神。他们以劳动为快乐,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为快乐,这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可贵的敬业

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我们“敬业”“乐业”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整体感知文章。

先让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的梁启超(各自准备材料),然后教师适当补充,并点明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多媒体投放需要注意的词语,让学生读写。(个别在黑板写、或者寻找容易写错的字词提问,或者同桌两人互相提问)

教师介绍有关演讲的常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求:(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时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自由读课文,谈感受,对文章作者的观点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 教师梳理文章结构,加强学生对议论文结构的认识。 分析:结构总分总

第一部分(1):交代题目的来源,揭示全篇的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8):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主体部分,分三层进行论述

第一层(2-5):论述有业的重要性。 第二层(6-7):论述敬业的重要性。 第三层(8):论述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试找出并积累自己认为论述敬业和乐业最精彩的警句,让学生体会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课文论述为什么要敬业时及论述怎样做到敬业时所举事例,学习举事例的论证方法。

三、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1.文中围绕“敬业与乐业”的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3.本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色有哪些?

四、小结

理清思路,体会作者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方法,了解演讲词的文体特征。

五、布置作业

反思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做法,谈谈学习本文后的启发。

第二课时

一、由落实上节课的作业入手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的巧妙之处。 1.首先是设问巧妙: (课文中找出句子读) 2.其次是语言的妙处: (找语句读分析)

三、学生合作研讨,质疑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自由提问题 预设问题:

(1) 文中说,人必须“为劳动而生活”“劳作便是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2) 品味“凡职业没有不是圣神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表达 效果。

(3) 请谈谈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去做。

四、讨论体验反思

讨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五、拓展延伸,以读促写

找出文中喜欢的句子或者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阅读感悟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六、布置作业 写读后感受。

第11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初三年级语文教案:

《敬业与乐业》

教材分析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是教读课文的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和口语特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在研讨探究中,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开拓思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学习回顾议论文相关知识,初步掌握“摆事实”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教学难点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具 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什么是业?人各有志,你的志向是什么。

业,除了职业,还能是什么?不局限于狭隘的职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2、议论文相关知识回顾(课件)

3、演讲相关知识回顾(课件)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三、预习与交流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 旁骛 亵渎 强聒不舍 佝偻 承蜩 骈进 不二法门 断章取义 敬业乐群 安居乐业

2、文体链接

四、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③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二)深层探究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思考;

1、“有业之必要”的三个主要论据是什么?

2、阅读2-5段,说说作者怎样论述“有业”的必有性的。

3、阅读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5、文章第8段作者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总所周知的事实论据,并结合自身谈谈如何做到敬业乐业。

6、说说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分组讨论并举例说明。(1)“有业之必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敬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乐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五、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

附: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敬业

乐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总结全文

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第12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梁启超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3、“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

4、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会选择?(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为什么?

2、真正的光明在我们的心里,该点燃的是我们的心灯。------证俨法师

3、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二、新授

4、作 者 简 介(3张PPT)

5、背景资料(2张PPT)

6、演讲

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要求:

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感情充沛,说理充分

7、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1

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既要有针对性。

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

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8、检查预习

给下列红字注音

旁骛(

) 惟其(

) 衔着(

) 佝偻( )(

)骈进(

) 亵渎( )(

)强聒不舍(

)

承蜩 (

9、议论文阅读知识点 1)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用论据来论证论点 3)怎样判断论点

(1)含义: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 (2)论点格式:什么怎么样 (3)找论点的方法:

第一步:看题目。题目不是论点,就是论题。

论题与论点的区别:论点一般用主谓,有时也用动宾短语;论题是议论的范围或对象。格式:什么。 例:这个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目提出议论的范围(论题)或提出了本文的论点。

第二步:看第一段。如第一段有几句话,则先看结尾的一句,再看开头;如第一段的后面几句话是对第一句的解释,2

则看第一句话。

①如有一句名言,然后再有一句作者的语言,那么,把作者的语言作为论点 ②如只有一句名言,则可以把这句名言直接作为论点。 (注:一般情况下,名言不直接作为论点,而作为道理论据)

③如论点直接出来,则叫作点出论点或提出论点;如论点通过故事或名言出来,则叫作揭示论点或引出论点。 第三步:看结尾段。 例: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归纳论点或强调论点

(注:如果论点在标题,第一段和结尾段,则看第一段 4)论据类型: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5)论据的一般作用:论证论点。 6)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①作用:用

的论证方法来论证论点

。 ②举例论证: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具有说服力,事实胜于雄辩。 (注:如用了第二个事例,则再加上“更”)

③道理论证:是经验的总结,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有力,具有说服力。 ④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 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注意:如只有一方面,那么是正面或反面论证;如两方面都具备,那么就是对比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 ⑤比喻论证:化深奥为浅显,容易使人接受。

⑥在驳论文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归谬法”。 7)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3

(1)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常见结构形式有横式和纵式两种。

①横式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和总分式结构。) A、并列式结构是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从几个平行的角度,分头论证中心论点

B、对照式结构是指文章中,将几个分论点或几个论据进行对照,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论点。 8)议论文常识简介:

三要素

论点

提出问题(引论) 论据

分析问题(本轮) 论证过程

解决问题(结论)

10、整体感知

1)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的语句。 2)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3)依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

1)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4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2)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文中的哪句话?) ----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二、具体研习

1、本文怎样提出中心论点?

5

《礼记》:敬业乐群

敬业乐业人生法门

《老子》:安其道 乐其业

2、在第二部分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

有业(2——5段) 敬业(6——7段)乐业( 第 8 段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明确: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4、作者是怎样分析”有业之必要”的?举了哪些例子? 谈有业的原因:有业是敬业的基础

无业的害处

反面论证

用孔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有业的重要

正面论证

用百丈禅师做事实论据

※ 论据:事实论据:有在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名著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 道理论据:主要是古人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

6

※ 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 (道理论据) 1)经济独立,人格自尊的需要; 2)身心安顿,避免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3)生活起居规律,健康养生; 4)从业中的挫折磨练意志品性; 5)事业的小小成功均能带来自信;

6)创造性的成就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5、什么是“敬业”?

主一无适便是敬。--朱熹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孔子

6、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 1)什么叫敬业?

引用朱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2)为什么要敬业? 列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事例论据

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的论述做理论论据

7、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体力劳动。

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深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梁氏的“敬业”说,虽有其局限性,但在当时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敬业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什么是“乐业”?

7

一: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二:在奋斗中感受快乐。三: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四:在投入中享受快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9、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明确:1)“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乐

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闷

4)列举生活中把职业当做趣味的事例:快乐的邮递员/热情的乘务员/农民朋友就是我的兄弟, 湖南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兵/五星级的擦鞋店

10、第二部分中这些观点和材料之间是什么关系?

观点

统领

材 料

(有业、敬业、乐业)

证明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8

问题探究

1、引用孔子等人的名言说理好处是什么?

引用名言一般属于道理论据 文章更简洁精炼

含蓄典雅

增强说服力

2、梁启超先生在演讲结尾说道:“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结合自身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认为怎样才能“合理的生活”? 有业 — 敬业 — 乐业

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乐趣,而不是一味地发牢骚。

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谋生职业,它同样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3、分析语言特色

9

内容论证方面:

1)大量引用经典、格言,道理论证,增强说服力; 2)举例论证自己的观点。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演讲语言方面:口语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请同学们在写演讲稿时候特别注意演讲的语言特色】 延伸拓展

1、作者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即敬业的人)。

请你举出一两个你认为敬业的人

霍懋珍

教师

医生

军人

警察

焦裕禄

周总理

2、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可谓用心良苦。在当时以官本位思想为传统文化的特定时代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但对梁启超的观点你是否完全赞同?

有两点可质疑:

其一:作者认为任何职业都不分尊卑,事实上,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职业分工确有“尊卑”之别,任劳任怨的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重,这时让职业卑贱者“敬业乐业”不仅不可能,而且有维护等级秩序之嫌。

其二:作者认为人必须为劳动而生活,事实上人类和个体的生活中“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比例还在不断提高。这种异化的劳动具有人类解放的意义,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总结全文

中心思想: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10

性,殷切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拓展反思:

 作为学生,学习便是你们的职业,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现象,结合作者的观点,谈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 仿写一两段文字,将文中的道理或事例换成我们自己的道理或事例。 仿写示例:(第八段后面部分)

凡学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坚持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学业,总有许多奥妙、规律、方法可寻,只要能潜心搜索,看它显现,为我所用,最为得意有味。第二,因为凡学业要优异,离不开刻苦,在别人闲聊喝咖啡的时间里用功苦读,将感受无比的充实与快乐。第三,学业性质,常常是要和同学相竞争的,如像踢球一般因踢赢而得到快乐。第四,专心于学业,把许多小差、杂念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 仿写示例:(第八段前部分文字)

 “学习好苦啊!”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是哪个学生都会常挂在口边的。但我要问他:“学习苦,难道不学习就不苦吗?”不学习的人就会想着要去玩。“玩”苦不苦?你肯定说不苦。但请问:你一味的玩耍你的父母就不会责骂你吗?你为了要逃脱责骂又要贪玩,于是你便会装模作样的边学习边玩耍,而一边还要担心老师和家长是不是知道你在玩!结果两边都没有做好,最终成绩不好还免不了挨骂,身心疲惫,难道你说这不苦吗?

11

第13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4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 课文介绍

(一)教材简介

《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新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单元的整体感知是这样说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此单元的课文除了《敬业与乐业》外,还有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两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本单元的文体是演讲和书信,将它们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将《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此课文语言通俗,文短意长,有助于学生们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语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 教学任务分析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是教读课文的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和口语特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在研讨探究中,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开拓思路。拟用两课时完成阅读教学。

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取的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让学生积极参与,解决疑难”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注意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内涵丰富的词语,如“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

(3)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4)初步掌握有关写作演讲稿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2)学会“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明白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学会为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喜欢自己所选择的;

(3)培养学生形成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赏析法、体验法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课时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读课文,自学字词

 快速浏览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并给自然段标上小序号。

同时要求:

1、在随记本上抄写字词,字要写得干净、整齐,漂亮、美观。

2、一边写,一边读背,比较难的词语,用笔勾一勾,告诉自己这是难点:一背字词;二背注释。 (学生看书,背书)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PPT展示)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骛(w�):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xi� d�):轻慢,不敬。

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先请个别学生读注释和词,然后再请全体同学大声读词和解释)

三、多媒体显示“戊戌变法”和梁启超图片资料:(PPT展示)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第二部分:速读,梳理基本内容

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PPT展示)

1、你能找出中心论点吗? 提示:第一段最后一句

2、分论点在哪些段落?

提示:在第六段和第八段的首句: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

(补充知识: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1.请找出全文的理论论据,比如„„;

提示:第一段的“敬业乐群”和“安其居,乐其业”;“主一无适便是敬。”“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补充知识:理念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1.请找出全文事实论据,比如„„;

提示:“佝偻承蜩。”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 “当木匠和当政治家比较。挑粪的和当军人比较。”

(补充知识: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

1.本文用了讲道理论证„„

6、本文用了摆事实论证„„•

7、本文用了对比论证„„•

(补充知识:论证: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罗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西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8、可以把“敬业”和“乐业”交换顺序吗?

(提示:如果一个人不尊敬自己的职业的话,他也不会从这个职业当中获得乐趣,获得乐业要比敬业困难度更高一些。有一个内在的顺序,内在的逻辑。必须是先“敬”,然后你才能到达“乐”的境界。)

文章结构板书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有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敬业

什么是“敬” 为什么要敬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如何做到敬业

乐业

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为什么要乐业

总结全文

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总——分——总)

第三部分:共鸣

[投影展示]

学习方法:争鸣——共鸣

一、尝试演讲,在演讲中感受作者的观点

(老师布置不同的组承担不同段落的演讲任务,每组派代表上来参加现场演讲比赛,每人只有一分钟的演讲时间。不用全部都讲完,选取其中的某些部分就可以了。)

[投影展示]

尝试演讲:

如果你是梁启超,你正站在演讲台上„„请各自选择

3、

4、

5、6段的部分内容,设计现场演讲。语气、神态、动作都要恰当。每人讲一分钟。评价标准是看演讲的内容是否饱满准确,还有演讲的姿态等等。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参加比赛,各有特点,风格迥异,教师点评表扬。)

二、尝试“共鸣”。[投影展示]

“梁氏”警句整理:

请勾画背诵至少五句„„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1.2.3.4.5.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⑻

(7)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1.2.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⑾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0)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1)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2)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3)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

(组织学生单独朗读,男女生配合朗读,在朗读中感受名句,记忆名句。)

第四部分:争鸣

 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再评论

问:“梁氏”的观点,有没有不同意的?

示例一:“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我觉得趣味这东示例二:“不论做什么职业都要特别爱这个职业,而且一定要做到最好”,但是我就觉得不一定。我就想,比如说,山西煤矿里面的小孩,他们做着特别苦的工,但是也得不到很多吃的之类的,那他还要爱他那个工作吗?难道,就像他累死在山西煤矿里,那他死还要带着微笑,特别想挖那个煤吗?(师评论:小孩子挖煤,那不是他们的职业。他们是被迫的。)

示例三:“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绝对不是同一价值。我不同意梁启超的说法。因为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捍卫了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所以这绝对不能在同一价值上。

示例四: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都该敬,有些业就不能敬,比如小偷,像小偷那样的就不能。(师评论:那个叫“业”吗?那个可能不叫“业”啊)

二、提供几个小故事:学完本文后带给我们的成长中的思考中的一些问题

[投影展示1]

野田圣子是日本现内阁最年轻的、也是惟一的女性大臣—邮政大臣。她的工作经历是从负责清洁厕所开始的。现年37岁的邮政大臣野田圣子,既是日本现内阁中最年轻的阁员,也是惟一一位女性大臣。然而有谁能想象得到,她的事业起点却是从喝厕水开始的呢。野田圣子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帝国酒店当白领丽人,在受训期间负责清洁厕所,每天都要把马桶抹得光洁如新才算合格。是自出娘胎以来,她从未做过如此粗重的工作,因此第一天伸手触及马桶的一刻,几乎呕吐,甚至在上班不到一个月时便开始讨厌这份工作。有一天,一名与圣子一起工作的前辈在清洁马桶后居然伸手盛了满满一杯厕所水,并在她面前一饮而尽,理由是向她证明经他清洁过的马桶干净得连水也可以饮。此时,野田圣子方发现自己的工作态度有问题,根本没资格在社会上肩负起任何责任,于是对自己说:“就算一生要洗厕所,也要做个洗厕所最出色的人。” 结果在训练课程的最后一天,当她清洁马桶之后,也毅然喝下了一杯厕所水,并且这次经历成为她日后做人、处事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投影展示2]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自己也会随之充盈而美丽起来。(生读)

 结束语: 所以,不管我们做什么,都需要经历“敬业”然后到“乐业”的过程。这个你得慢慢去体会,你会明白刷马桶也会有刷马桶的境界。

第14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七《敬业与乐业》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1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

三、四段。课文第

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

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第15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把握中心论点和作者写作思路。

⑵ 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⑶ 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⑷ 体会演讲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2、过程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中锻炼独立思考和交往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演讲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人各有志。同学们老师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那时,你拥有了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职业,你是否会因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头或者因为是个官员就趾高气扬?或者当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时就轻易地选择“跳槽”?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七十多年前,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敬业与乐业》或许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

二、作者及演讲知识简介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有《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2、介绍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⑴ 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

⑵ 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⑶ 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⑷ 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整体感知

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演讲者的口吻,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有业、敬业、乐业。

3、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给课文划分段落。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论)

(本论)

(结论)

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引出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2~5)论述中心论点前的铺垫,强调“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

第二层(6、7)论述“要敬业”的原因以及怎样“敬业”。

第三层(8)论述“要乐业”以及怎样才能“乐业”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附加:第1段,对题目作简单解释,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第2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

第3段,引两句孔子的话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

第4段,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说明有业的重要。

第5段,作者具体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6段,开门见山提出第二分论点“要敬业”。

第7段,以设问方式把“要敬业”的论述引向深入。

第8段,论述“要乐业”。

第9段,归结全文。

四、研读揣摩文章

1、“有业”部分(2~5):

第一层(第2~5段),提出有业之必要。

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这是确立全文论点的基础。

第2自然段,共3句话,第1句和第2句是转折关系,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这是提出本层的分论点,第3句和1、2两句是因果关系,说出先谈“有业”的原因。

第3自然段,说明无业的害处,这是先从反面论述。课文先引两句孔子的话作理论论据,然后再简单评述。

第4自然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正面论述,与第3段形成对照。这一段主要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属事实论据。

第5自然段是作者的具体论述。有了第3、4两段的对照,本段作者的说理就显得十分自然。文中的两个“简直”以及“彻底”“万不能”等词语,都表现出作者鲜明的态度,具有不容置辩的力量。本段结尾处限定论述范围,转得自然。既避免了泛泛而论,又不致使人误解。

2、“敬业”部分(6~7):

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

第六自然段: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⑴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层次来论述的?

⑵ 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太精微”的字面意思,并简述一下文中所指。

⑶ 这段文字前面说当大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并没有高下”,但最后说“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

明确:

⑴ 观点:要敬业。

分三层展开论述:

第一层:“第一要……便是敬”。先解“敬”字含义,引朱子的话来解释。(什么是敬。)

第二层:“业有什么……没有什么分别拣择。”再讲为什么可敬,以设问方式展开论述。课文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例子,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为进一步论证“敬业”打下基础。(什么是敬业)。

第三层:“总之,……第一等人。”敬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赞美敬业的人)。

⑵ 文中指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地从儒家礼仪方面来诠释“敬”字,而造成的“冗杂、琐碎、深奥、繁琐”。

⑶ 不矛盾。这两种说法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劳动价值同等和职业神圣的角度说的;后者是从人的才能和工作性质不同对社会的贡献就有所不同的角度说的。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劳动价值相等,并没有高下,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第七自然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以设问的方式把论述引向深入)

⑴ 举二组事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丝毫不分心到事外”(即敬业)

⑵ 从反面论述不敬业的害处。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

3、“乐业”部分(8):

第8自然段论述“要乐业”。这一层先从反驳“做工好苦”入手,扣住“苦”与“乐”的不同态度展开论述。论述了怎样理解“苦”,指出应当从“苦”中找出“乐”,批评了“无业游民”和“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自然推出“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再具体分析原因,指出“趣味”在于“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闷”,引导青年人确立“乐业”思想,鼓励青年人去过有价值的生活。

⑴ 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⑵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⑴ 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⑵ 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4、引论、结论部分:

引论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结论部分:

思考: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五、探究活动

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做资料卡片: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六、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思考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章的异同:

1、相同点: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不同点:

⑴ 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⑵ 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3、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

⑴ 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⑵ 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⑶ 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七、研读、拓展提高

1、研读,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目的:让学生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2、拓展延伸:

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还感受了演讲与一般议论文的两点不同,下面我们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看能否谈得更真切些,精彩些!(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自省式阅读,鼓励“有独特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

八、课堂小结

中心意思: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课堂学习时间终归非常有限,所以课内学习并非终点。让我们课外再去读一些关于“敬业与乐业”的名言或文章,让这些思想渗透入我们的灵魂深处,在你面对现在的学业唉声叹气时,在你将来面对不喜欢的职业怨天尤人时,希望这篇文章以及课外阅读的文章都能给你带去无穷的力量!

九、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经典语句、格言。

2、同学们现在作为学生,学习便是你们的职业,能否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现象,来进一步解读文中那些耐人寻味的语句?课后交流。

【板书设计】

(注:本教案中的目标3、4及相应的第

五、

六、七大环节可酌情选用,不必面面俱到都涉及。

第16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乔家屯学区南网头中学 孟士春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根据:

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联系实际,面向未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教材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单元的整体感知是这样说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此单元的课文除了《敬业与乐业》外,还有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两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本单元的文体是演讲和书信,将它们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将《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此课文语言通俗,文短意长,有助于学生们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语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3、学情分析:

九年级上册要重点学习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学生虽然对这种表达方式并不陌生,但对知识点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因此在该课的教学前,先要有一个知识的准备,简介议论文的一些相关知识,学习议论文阅读的一般方法。同时,九年级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还非常有限。因此,既要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应尽量和他们的自身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内涵丰富的词语,如‚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

(3)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4)体会演讲词的文体特点,初步掌握有关写作演讲稿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2)学会‚举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明白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为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2)建立快乐学习观,尊敬学习,快乐学习;

(3)培养学生形成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

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检查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 亵渎 强聒不舍 佝偻 承蜩

三、整体感知

[过渡]《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设臵,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四、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1-7段,思考下列问题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3.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 1.略。

2.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3.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五、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六、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学生即席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

七、布臵作业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掌握基础知识。读积累的经典语句、格言。 2.回顾本文论点及文章结构

二、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8-9段,并思考。 (多媒体投影出示问题组)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的。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学生自由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可去掉?

鼓励学生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四、体验反思(多媒体出示)

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此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辨证的理解人生问题。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把握讨论的深度。 本环节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师作适当发问、引导、点评。

五、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渡]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最后多媒体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六、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七、布臵作业

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分析论证 : 有业(基础)

敬业(举例、引用)

乐业(对比、道理)

总 结 :

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第17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5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设计者:关庙中学 徐啸 教材简析: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是教读课文的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和口语特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在研讨探究中,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开拓思路。拟用两课时完成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 2.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德育目标

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

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研讨“敬业与乐业”精神的深层内涵。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多媒体显示“戊戌变法”和梁启超图片资料: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2.演讲的基本知识

提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疏解字词,并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投影: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骛(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xiè dú):轻慢,不敬。

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2.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3.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4.学生合作研讨:

(1)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2)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的意义。

学生研讨探究,教师相机点拨:

(1)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3)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5.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演讲词文体特色。

四、布置作业

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而拿破仑有句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两种人生观,你如何看待,倾向于哪一种?请从事例和道理两方面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证据。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继续探究课文深层内涵。体会口语和演讲特点,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步骤]

一、研读,深透理解课文内涵 1.听读课文录音,思考:

(1)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2)“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请举出身边这样的“天地间第一等人”,与同学交流。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简要提示:

(1)“有业之必要”的理由,如:①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②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③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④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⑤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⑥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等。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2)留意身边生活,发现凡人琐事的意义。在交流中陶冶性情,增强学习精神。

2.组织辩论赛。

教师依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形,组织辩论双方,由班级学习委员担任本场辩论主席,教师作评判点证。辩题:想当元帅的士兵是好士兵安于职守的士兵是好士兵

小结: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职业分工的确有“尊卑”之别,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重。这时候,还要让职业卑贱者“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既有等级秩序之嫌。拿破仑的话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怀揣着元帅梦,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可怀疑。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成,人生岂不尽是一场失败? 可见,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

二、赏析积累,体会演讲特色

1.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是课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请学生记诵、积累。

投影:

敬业乐群。 《礼记》

安其•居,乐其业。 《老子》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论语》

主一无适便是敬。 《论语》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庄子》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达生》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礼记•中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2.学生诵读全文,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

教师提示:

课文口语和演讲特色体现在: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阅读、辩论,我们对课文有了深层的理解,对人生与事业多了一些思考。希望同学们以文中所说的“敬业乐业”的精神去提升我们的学习,去实践生命的价值。

四、布置作业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的织网爬去,墙壁太湿太滑,蜘蛛爬到一定高度就掉了下来。可是,蜘蛛又接着往上爬„„屡爬屡掉,屡掉屡爬。

第一个人看见了,长叹一声,自言自语;“我这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萎靡。第二个人看见了,若有所思地说:“这只蜘蛛真笨,怎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过去呢?我以后可不能像蜘蛛这么笨。”于是,他慢慢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见,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创业失败、欲寻短见的他变得积极起来,很快东山再起,重创伟业。

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事情就像上述材料中的那三个人对待蜘蛛这一举动的看法一样,其实,成功并不遥远,失败也不可怕,关键是看你对细微之事的感悟心态。请以“心态与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这个话题实际上已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需要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事实上,由于心态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迥异,这样的例子有许多。如对待“风”的看法,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对待“希望”的看法,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启明星,即使事物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因而,对待事物感悟的心态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事业的能否成功。在写作时,最好能联系生活实际,选取恰当的角度,尽量避免空泛的议论。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有业”(前提):引孔子和百丈禅师

敬 “敬业”含义: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业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主旨)乐

业 “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乐业” 列四个理由

第18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

5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德育目标】

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人各有志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老师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到时,你拥有了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职业,你是否会因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头或者因为是个官员就趾高气扬?或者当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时就轻易地选择“跳槽”?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这里有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或许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及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这篇文章是梁先生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噗该校学生所做的职前演讲

三、整体感知

1、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演讲者的口吻,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难懂的句子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有业、敬业、乐业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四、合作探究

1、梳理文章思路,想想作者是怎样把问题说清楚的

一(1):引出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

二(2~5):论述中心论点前的铺垫,强调“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三(6、7):论述“要敬业”的原因以及怎样“敬业”

四(8):论述“要乐业”以及怎样才能“乐业”

五(9):总结全文,强调“责任心”和“趣味”的重要性

2、思考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章的异同:

相同点:

⑴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⑵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⑶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⑷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不同点:

⑴ 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⑵ 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现在作为学生,学习便是你们的职业,能否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现象,来进一步解读文中那些耐人寻味的语句? 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还感受了演讲与一般议论文的两点不同,这堂课我们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看能否谈得更真切些,精彩些!

二、研读,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三、拓展延伸

1、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深入解读,谈谈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自省式阅读,鼓励“有独特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2、仿写练习:

既然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有如此深切的见解,不如让我们动动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两段文字

四、作业

摘抄文中经典语句、格言

五、结语

课堂学习时间终归非常有限,所以课内学习并非终点让我们课外再去读一些关于“敬业与乐业”的名言或文章,让这些思想渗透入我们的灵魂深处,在你面对现在的学业唉声叹气时,在你将来面对不喜欢的职业怨天尤人时,希望这篇文章以及课外阅读的文章都能给你带去无穷的力量!

第19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二

敬业与乐业

第 1 课 时

学习目标:

①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②把握本文论证结构的方式。

课前学习:

收集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警句、历史故事、作者资料,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了解议论文和演讲词的基础知识并制作小卡片。

课堂学习:

第一块: 知识抢答,激趣导入

1 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有秩序地进行知识抢答。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可见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积累工作,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读梁启超的文章,学学如何才能做到“敬业”“乐业”。 一生作主持人,简单宣布抢答规则后提问。问题:

① 回顾我们所学的历史,请你谈谈对梁启超的了解。(其他同学补充)

② 凭记忆说出文中你认为重要或较难的生字词,标出音、形、义。

③ 你知道哪些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警句或历史故事?

④ 议论文包括哪三要素?有哪些论证方法?

第二块:预习展示

1 请展示出你最满意的一项预习成果。 交流展示(明确:梁启超、生字词、体裁、课外相关积累。)

第三块: 快速浏览,整体把握

1 布置快速浏览文章,然后提问:作者先后谈论了哪些问题? 浏览课文,回答

2 思考:这几个问题之间的关系。 思考回答(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第四块:小组合作,探究材料

1 合作: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引用的名人名言和所举的例子。

2 探究: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系。 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言

3 小结:所选材料都是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例如]:论证“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劳作”时,引用孔子与百丈禅师的话;论证“要敬业”时,引用朱熹对敬业的解释,引用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明确:

[引用的作用]: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引用的要求]:要引用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像名人名言,人们都认可的道理和真理、定理等。

第五块:课外延伸

1 反思作者所提出的观点,择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再整理到练笔本上。

(友情提醒:要选择具有说服力的材料论证你的观点。)

第 2课 时

①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第一块: 背诵导入:

1 背诵作者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具体内容。

第二块:合作交流,揣摩语言:

1 细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论述:

①勾画出最能引发你感受的语句加以揣摩。

②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勾画、交流

2 小结:这是一篇演讲,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因此演讲时多用口语,要求语言通俗易懂,富于表现力与感染力。因清朝末年的书面语为文言文,所以本文在当时仍算运用了通俗易懂的口语,当然现在同学们难以感受其口语化也是在所难免。 听讲

第三块: 语文活动——小小演讲台

1 以“敬业”或“乐业”为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有力,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准备、演讲

课后学习:

整理修改你自己(或别人)的演讲稿,誊写到小作文本上。

第20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旁鹜、亵渎、强聒不舍、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掌握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能够记忆文中引用的古典格言,并理解其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概括归纳作者引用的格言和故事,学习两种基本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

2、针对文章观点,结合时代发展和自身体会,展开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梁启超提出的“敬业、乐业”的生活原则,感悟人生价值。

2、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反思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3、通过合作交流,认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职业观乃至生活观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全面掌握文章引用的古典格言,了解文中提到的典籍和历史人物。

2、结合文章题目,掌握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以及每个分论点的论证过程。

3、领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所阐释的“敬业、乐业”的观念。

2、结合自己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客观地审视这个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介绍作者

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做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梁启超先生字卓如,别号有任公、沧江、中国之新民及饮冰室主人等。广东省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注意者,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的文章被成为“新文体”。文编《饮冰室合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1、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1)这是一篇讲演稿,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但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立足本职多作贡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大有帮助的。

(2)总结议论文文体知识。

(3)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者总括:9段文字,按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文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段,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是2-8段,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是第9段,归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积累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探究:

1、仿照示例,为“有业之必要”列举3条理由;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1个典型事例。

2、在你我身边有许多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课文第二部分共分三层

第一层(第2-5段),提出有业之必要。这是确立全文论点的基础。 第2段,共3句话,第1句和第2句是转折关系,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这是提出本层的分论点,第3句和

1、2两句是因果关系,说出先谈“有业”的原因。

第3段,说明无业的害处,这是先从反面论述。课文先引两句孔子的话作理论论据,然后再简单评述。

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正面论述,与第3段形成对照。这一段主要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属事实论据。

第5段是作者的具体论述。有了第

3、4两段的对照,本段作者的说理就显得十分自然。文中的两个“简直”以及“彻底”“万不能”等词语,都表现出作者鲜明的态度,具有不容置辩的力量。本段结尾处限定论述范围,转得自然。既避免了泛泛而论,又不致使人误解。

第二层(第6-7段),论述“要敬业”。

第6段,先开门见山提出本层中心,显得眉目清楚。然后分三层展开论述: ①先解“敬”字含义,引朱子的话来解释。

②再讲为什么可敬,以设问方式展开论述。课文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例子,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为进一步论证“敬业”打下基础。

③赞美敬业的人。

第7段,以设问的方式把论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这里作者既有自己的论述,也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等的论述,尤其是引一位法国学者的著述,以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同的行为,把

“敬业”解释得十分形象具体。

第三层(第8段),论述“要乐业”。

这一层先从反驳“做工好苦”入手,扣住“苦”与“乐”的不同态度展开论述。论述了怎样理解“苦”,指出应当从“苦”中找出“乐”,批评了“无业游民”和“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自然推出“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再具体分析原因,指出“趣味”在于“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闷”,引导青年人确立“乐业”思想,鼓励青年人去过有价值的生活。

三、拓展反思

1.作为学生,学习便是你们的职业,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现象,结合作者的观点,谈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2.仿写一两段文字,将文中的道理或事例换成我们自己的道理或事例。仿写示例:1(第八段后面部分)

凡学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坚持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学业,总有许多奥妙、规律、方法可寻,只要能潜心搜索,看它显现,为我所用,最为得意有味。第二,因为凡学业要优异,离不开刻苦,在别人闲聊喝咖啡的时间里用功苦读,将感受无比的充实与快乐。第三,学业性质,常常是要和同学相竞争的,如像踢球一般因踢赢而得到快乐。第四,专心于学业,把许多小差、杂念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 2.(第八段前部分文字)

“学习好苦啊!”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是哪个学生都会常挂在口边的。但我要问他:“学习苦,难道不学习就不苦吗?”不学习的人就会想着要去玩。“玩”苦不苦?你肯定说不苦。但请问:你一味的玩耍你的父母就不会责骂你吗?你为了要逃脱责骂又要贪玩,于是你便会装模作样的边学习边玩耍,而一边还要担心老师和家长是不是知道你在玩!结果两边都没有做好,最终成绩不好还免不了挨骂,身心疲惫,难道你说这不苦吗?

四、课外链接 少年中国说选段 梁启超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五.作业布置:仿写第八段.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