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28 08:34:19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展开与折叠》

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2课《展开与折叠》内容,通过巧用工程智慧片操作,能更加生动形象地探究正方体表面展开图。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法,而实践活动是培养我们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只要通过自己主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就能使之“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提高思维能力。首先创设礼品盒的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自感知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搭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桥梁;最后通过辨析活动,发展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

本课采用“启发,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动手实践—总结和归纳—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借助益智器材——工程智慧片中的正方形,让学生亲自感知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不同形式。采用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探讨的学习方式,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寻规律,整个教学过程发挥教师的指导、帮助的作用,适当予以点拨。

教材分析:

本节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长方体

(一)》中的第2课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练一练”的目的是通过想像、动手操作进行尝试,强化长方体、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相互转化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由于在小学低年级已学过正方体,并且生活中抽象成的物品比比皆是(如魔方等等),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五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究欲,加上由于我校开设有益智数学课,有工程智慧片这些益智器材,所以我把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创新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2、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能运用正方体和长方体展开图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探索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情感态度:

1、通过合作活动,树立学生与他人合作劳动的观念,获得集体合作成果的愉悦情感;

2、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

1、《展开与折叠》PPT课件。

2、工程智慧片若干。教学重点:

利用工程智慧片,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探究正方体相对的面在不同展开图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正方体和长方体平面展开图的类型和规律。 教学准备:

1、课前给每组同桌两人准备6片正方形工程智慧片,一张方格子纸。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彩笔。教学过程:

(一)活动复习:我们前面学习了正方体的特征。谁借助模型给大家再介绍一下?(指名学生说说,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复习正方体的特征。

(二)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礼物,使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一些漂亮的正方体形状包装盒(如:魔方的包装盒)。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漂亮的包装盒是怎样制作的呢? 师提出: 把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使它铺成一个平面。

2 动画展示包装盒的制作过程。

师小结:像这样由立体图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正方体的展开图。 设计意图:

1、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动画的形式吸引学生进入课堂。

2、让学生从感观上体会立体图形与其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三)自主探索正方体展开图,总结规律

1、小组合作探究:巧用工程智慧片,探究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用工程智慧片做成的正方体,按不同的方式展开。首先是各自独立完成,再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相互交流。并且带着以下的问题进行思考:

(1)、观察正方体展开图,说一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并说说有什么规律?

(2)、观察小组里的正方体展开图有多少种形式?小组讨论这些展开图可以分为几类?按什么分的?( 教师从旁点拨。) 设计意图:

1、开门见山,点出学习目的。

2、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进行操作。

2、汇报展示:经过5分钟的操作、讨论后,请小组代表到讲台前来,站成一排,把成果展示出来,同学们进行比较,查漏补缺,尽量找全正方体的展开图。

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你手中的图形经过旋转、翻转后与其他同学手中的图形相同,则视为同一种展开图,按上台的先后顺序,请后者回座位。

(2)如果你感觉你手中的图形与某位同学的开展图是一个系列,请你们站在一起。

3 (教师适时地进行指导和帮助分类站队)

看来正方体的展开图有这么多种形式。其实,经过有心的数学家研究发现:正方形共有以下11种展开图。

(如果学生发现的开展图不全,教师可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其它形式的展开图补全)

3、师生共同归纳:

第一类:1—4—1类型,共有6种:

第二类:2—3—1类型,共3种。

第三类:2—2—

2、3—3类型,各1种。

4、同伴合作:把每一种展开图重新折叠成正方体,并讨论:正方体中相对的面在展开图中的排列有怎样的规律?

小组讨论,组与组之间代表共同补充式发言。

师生共同得出规律:同一正方体,按不同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图是不一样的。在正方体的展开图中,相对的面如果在同一行或同一排,中间一定只隔一个面,不在同一行或同一排,中间可以隔着一些面。

5、课件演示:正方体展开图及特征口诀,将工程智慧片实物演示转化为图形演示。并提问:观察这11种情况,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相互合作、分析讲解、引导归纳:形如1-4-1,2-3-1,2-2-2,3-3这样的展开图一定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一定能拼成正方体)。

第一种:“中间四个一连串,两边各一随便放”简称“1—4—1型”

第二种:“二三紧连错一个,三一相连一随便 ”简称“2—3—1型”

第三种:“两两相连各错一”简称“2—2—2”型;“三个两排一对齐”简称“3—3”型

设计意图: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思维能力。

2、用语言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得出规律。

6、应用到长方体展开图:

下面是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请分别说出与1号、2号、3号面相对的各是几号面?先想一想,再利用附页1的图1试一试。

方法归纳:对于1—4—1型,相隔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是相对面。其它形式可运用平移法转化成1—4—4型。

7、牛刀小试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15“练一练”第2题: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先想一想,再利用手中的工程智慧片试一试。

8、更上一层楼

思维训练:下图的6号正方形摆在左图的什么位置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正方体的展开图?

设计意图:

1、应用知识由浅入深,适合了学生不同层次的水平。

2、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效果,给学生以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

(四)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今天通过我们的探索懂得了这么多少知识,我们可以辨别包装盒的展开图是什么样子了吧?请你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上

6 面哪个盒子的展开图?想一想。连一连。

2、课后“练一练”第3题: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 (1)让学生先观察,再想一想,利用附页2中的图1自己试一试。 (2)如果不动手折只用眼睛观察能不能做出判断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找相对的面,相对的面一定不相邻,从而排除错误答案,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收获与小结:

(PPT最后一张,轻音乐中)这节课你经历了什么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悟吗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关注学生对数学活动的感受。) 小结: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一四一有6种,二三一有3种,二二二与三三各1种,共11种。在正方体的展开图中,相对的面如果在同一行或同一排,中间一定只隔一个面。展开图找相对面的方法在长方体展开图中同样适用。

(六)课后延伸:

简单的展开与折叠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其实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研究其它的立体图形。相信同学们随着课后的不断研究一定会有了不起的发现。 例如:无盖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共有几种不同形式?试着挑战一下自己的潜能。有“小成果”的同学会有奖励哦!

推荐第2篇:教学设计(展开与折叠)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过程,体验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展开与折叠之间的关系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建立长方体或正方体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经历和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过程,渗透转化和对应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2.在展开与折叠、展示交流与汇报活动中渗透数学的转化、对应思想。 3.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和空间思维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使学生在不断体验数学的活动中获得探究过程和创造过程带来的乐趣,建立正确的学习数学的观念。

备重点难点

重点:借助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判断一个展开图能否折叠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教材的意图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展开想象、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分析判断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得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在教学中要通过操作和想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充分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的对应关系。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学具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明确目标

师交待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剪一剪、折一折,体验正方体展开与折叠之间的对应关系,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会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或动手操作等方法判断某一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设计意图:师交代学习目标的作用: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做什么,学会什么。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活动一 展开

提出活动要求:把一个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 1.教师做示范并操作指导。

第一、必须沿着棱剪;第

二、各个面相互连接,不能剪散;

2.学生动手剪,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并把一个剪得好的长方体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3.小组交流剪出的不同的形状的展开图。

4.全班交流;黑板上的这些不同形状的平面展开图,你发现了什么? 5.教师小结:同一个正方体,剪法不同得到的平面展开图也不同,共有11种不同的展开图。(大屏幕出示11种展开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展开的过程,同学的合作和要求展开的结果尽量不相同给了学生展开过程中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同是正方体展开的结果是多样的。)

活动二 折叠

提出活动要求:同伴合作,把同伴的展开图重新折叠成正方体。 1.同桌各自交换展开图动手折一折。 2.找规律:(看大屏幕11种图形) 师:观察11种图形看一看有什么规律?

生:有六个中间是四个正方形的,两侧各有一个,但是形状不同。 生:有三个中间是三个正方形的,两侧分别是两个和一个。 生:有一个是中间是两个正方形的。两侧分别是两个。 生:有一个是两排个有三个正方形的,但是错开的,不是并列的。

3.教师小结:总结这种方法叫“数字巧记法”第一种是

1、

4、1 第二种是

2、

3、1 第三种是

2、

2、2 第四种是

3、3 记住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判断某一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4.尝试练习(书15页第二题)

(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进行判断。

能围成正方体的在课本上打√,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打×。

(2)反馈、辨析。

①把你认为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找出来。说说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想象折叠的过程)

多媒体课件演示。 生:数,小正方形的个数;

看,小正方形的排列方式; 想,在心里折一折。 ②找出能围成正方体的图形。利用“数字巧记法”进行验证。 5探究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1)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立体图形可以转化为平面图形,平面图形也可以转化为立体图形,探讨了正方体的展开图上的面与正方体上的面的对应关系,那么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2)组织学生将长方体纸盒展开,观察展开图的特点并交流展示。 6,尝试练习(书中第三题)

(1)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2)小组交流答案。(3)利用附页中的图形验证答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折叠的需要。学生经历把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过程,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 活动三 找相对的面

活动要求:利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点尝试找一找正方体和长方体相对的面。

学生小组学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和想象,让学生经历和充分体验展开与折叠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加强感悟立体图形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渗透转化与对应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应用,及时反馈

1.完成教材15页“练一练”1题。 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全班汇报。

2.笑笑制作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

)。

3.先观察,再连线。

4.下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在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写着“祝你学习进步”六个字,请你说出每个字相对的面上是哪个字。

(设计意图:这四道练习题的设计,是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考空间,把已经初步形成空间观念进一步巩固。)

四 课堂总结 谈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推荐第3篇: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材料)

《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的第二节《展开与折叠》第1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最近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何体,发展空间想象能力,逐步树立起空间观念.具有很好的空间观念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目标,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在各实验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考所占的分值也逐年增大。

(二)教材分析

《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章是从学生身边丰富多彩的实物开始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它通过“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展开与折叠”、“截一个几何体”、“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图”四小节内容,初步让学生从几何直观的角度建立起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图形直观是人们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绝妙工具,它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将给学生带来无穷无尽的直觉源泉,这种直觉将有效地增进学生对空间的理解. “展开与折叠”以及后面即将学习的“截一个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都是采用了化归的方法,将几何体转化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平面图形,从平面的角度去研究几何体.本节共分为两课时,第1课时主要是研究直棱柱与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第2课时主要是研究正方体和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本节课从直观图形入手,通过学生动手剪、展、折叠等操作积累经验,建立起正方体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联系.本节首先遵循从立体到平面的方向,将几何体展开,得到平面上的展开图形,然后又将平面图形折叠,还原得到几何体,进行平面到立体的转化.

(三)学情分析

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有的更多的是关于平面图形的认识,缺少的是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对刚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动手能力还显得很弱,学生的认知条件也有差异,尤其是初次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两个角度研究几何图形,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能准确识别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解决难点的关键是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大量的数学活动,逐步使学生形成对正方体与平面展开图之间关系的认识.

(四)经验剖析

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了使学生能生动活泼地学习,能充分地展示自己,能在思辨中探求新知,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为教学中实现这一理念的主要方法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五)课时目标

本节是从学生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而且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能够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正方体.

2、经历展开与折叠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动手展开、折叠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建立初步的空间想象观念,通过实验、观察、分类、推断等数学活动,培养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

4、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资源重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动手实践是孩子们的最大特点。课前我和孩子们每人都准备了2个棱长为10cm的正方体纸盒,为课上的两次动手剪开做准备。另外,我将“做一做”和“想一想”的两个问题调整到合作研讨环节,学生通过研讨得出结论。由于本章的内容是有关立体图形的,结合我校新上的电子白板易操作的特点,根据孩子们动手意识强烈,喜欢合作学习的特性,老师和学生穿插着白板的操作和示范,激发孩子们参与的热情,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一:

教师:同学们小时候做过手工折纸吗?都会做些什么样的折纸? 学生:踊跃回答。 教师:有人说,手工折纸是一种智慧游戏,小小一张纸通过我们的折与叠可以折出形态各异的物体来,在折叠过程中,我们手脑并用,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今天这节课就与折纸有关。我们先来进行两项活动。

活动一:教师分别拿出三个手工折纸让学生猜是由什么形状的纸折成的,然后展开给学生看。

活动二: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折出自己最拿手的手工折纸来。学生各自埋头折纸,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

教师:刚才我们进行了两项活动,你能分别用一个动词来形容一下刚才的两项活动吗? 学生:第一项活动是展开,第二项活动是折叠。

教师:(教师借此引出本节课题《展开与拆叠》并在黑板上板书)这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图形的展开与拆叠。

2、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漂亮的正方体纸盒展示给学生看,同时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思考:你是怎么做出来的?如果我们将手中的这个正方体表面沿某些棱剪开,想象一下你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学生想象,下一步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活动自然地引入本课课题,让学生动手折叠自己最拿手的手工折纸,感受到原来小时候做过手工折纸中也包含了数学知识,体验展开与折叠的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效果:

两个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 活动预期:

1、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制作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形成较高的课堂关注和探究的意向。

2、学生从自制的正方体中获得成就感,自然会对期中的过程进程思考和总结,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探索正方体展开图

1、师:大家将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沿某些棱任意剪开,看看得到哪些平面图形(要求得到一个展成一个互相连在一起的平面图形.)把得到的展开图贴在黑板上(重复的不再贴)

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 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展示作品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激发探究热情.】

2、师:相同的正方体,剪出来的展开图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谁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片刻)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主探索。

师:回忆一下刚才你是怎么剪的?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把你的剪法和想法与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交流。

学生体会到:因为沿着不同的棱来剪,所以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4、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再来剪一次看看。

(剪之前要求学生思考:你准备沿着哪几条棱来剪?想象一下剪出来的展开图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才动手剪一剪。)

5、剪完后

师:看看剪出来的展开图是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和你第一次剪出来的展开图一样吗? 师把学生剪出来的和黑板上不一样的展开图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如果学生中没有把11种情况全部剪出来,老师可以补充上去,但不要求学生掌握这十一种剪法。)

6、师:你们真是棒极了!同一个正方体居然剪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展开图!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尝试、体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设计意图:两次剪的目的和要求都不一样,第一次剪是初步感知由“体”转化成“面”,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第二次剪是在学生感到困惑,认知冲突被激化,内心产生强烈的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愿望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展开想象,初步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再一次通过操作加以验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分类整理,穷尽类型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后代表展示.学生把黑板上贴的展开图分类。再用语音概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三:正方体的折叠

1、师:我们能否把这些正方体的展开图折叠成原来的正方体呢?

师:同桌互相折一折,边折叠边说一说是怎么折的?折叠前的展开图中的每个面对应的是折叠后的正方体中的哪一个面?

指名叫学生展示:边折边说。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是让学生经历从“面”转化成“体”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知道了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建立立体图形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在操作实践过程中掌握了折叠的方法,就是先要确定好其中的一个面作为底面,再把其他5个面围着底面来折,为后面的教学难点扫除障碍,铺平道路。】

2、教师出示右边的正方体的展开图,问:与标有数字1的面相邻的各个面上的数学分别是什么?相对面上的数字是什么?先想一想,再具体折一折,看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设计目的:让学生描述自己是如何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成指定形状的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音表达能力。让学生大胆想象,并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的正确性,以培养学生动脑猜想、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和空间观念。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下面的图形都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达成目标1】

2、笑笑制作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 )。(电脑出示题目)

【设计意图:学生能根据“立体图形中相对的两个面不能连在一起”来判断,进一步掌握找相对面的方法。】

3、下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上“祝你学习进步”六个字,请你说出每个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哪个字?(电脑出示题目)

【第

2、3题设计意图:这两题都是非常有吸引力,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掌握找对应面的方法,进一步体会“面”与“体”在转化过程中的对应关系,对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学具操作。

(四)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师: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师:在小组内谈谈你在这节课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目的是通过提问和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清晰化、系统化,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进行反思,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活动预期:小结归纳知识结构,养成勤于总结和反思的学习习惯。以趣味浓厚的活动增添学习色彩,学生会从快乐中感受数学,也会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最终在快乐中运用数学,完成学习任务。

五、自我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突出了课标的基本理念,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去体验探索;注重让学生充分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扩充和完善自我认识,学会参与,学会倾听;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教学中,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人、主体。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通过指导,排除障碍,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感受、体验、交流自己想法,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学生活动多,教师的展示行为、引导语言和激励语言,起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谐课堂气氛等积极作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作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问题的指引下,获得动手制作的乐趣及制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时,在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推荐第4篇:展开与折叠教案

展开与折叠 萧县赵庄镇路王庄小学:王昌彬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

14、15页。

二、教材分析: “展开与折叠”这一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

(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一内容是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认识的延伸,同时也是为后继教学表面积知识做好铺垫。教材从正方体的展开引入,为学生创造了想象和操作的空间,同时引起学生思考和质疑:怎样展开?有多少种展开的结果?在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后,教材编写了“练一练”。这一个内容通过动手操作、想象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体与面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其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有着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在解决问题方面热情极高,但是缺少有序思考和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中,应加强策略指导,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有效的感悟。在知识的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因为对于本节课的理解和探索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知识储备,因此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体与面的联系,将作为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四、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正方体的不同展开图,并能根据平面展开图来判断是否能够折叠成正方体。

2、建立正方体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过程与方法: 在展开与折叠、展示交流与汇报活动中渗透数学的转化、对应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前学具准备: 正方体纸盒一个,长方形格子纸一张,作业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正方体)还记得这个立体图形吗?关于正方体你对它有多少了解?

2、如果要剪开这个正方体,想像一下它会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盒子并动手剪一剪,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并把学生剪出来的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引起学生探究的需要,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为本节课探索活动的展开做铺垫。)

(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展开探索,层层设疑,层层深入。)

1、教师出示正方体包装盒,并且沿着正方体一个面上的三条棱剪开,展开一个面。请大家想象,如果把这个正方体完全展开,并且各个面相互连接,是一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呢?这一过程有一个名称,像这样沿着正方体(或者长方体)的棱剪开,使这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完全展开,得到一个六个面互相连接的平面图形,我们叫作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请大家把你们剪开的正方体的展开图画到方格纸上。(同桌两人合作,共同商量完成) (设计意图:教师沿棱剪开一个面,是为学生指出前进的方向,也是为学生展开想象,把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积累初步表象。要求学生把想象的正方体展开图画在方格纸上,是教师对学生已有空间观念的了解,也是对学生的思维挑战。)

2、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各自剪的图形,比较一下,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展开或者折叠,进行方法选择讨论)

3、请同学合作展开自己手中的正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呢? 要求同桌二人把正方体展开的结果尽量不相同。(同桌讨论,合作完成2个正方体的展开)全班反馈展示。你们有什么感悟?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展开的过程,同学的合作和要求展开的结果尽量不相同给了学生展开过程中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同是正方体展开的结果是多样的。)

4、看来同一个正方体展开后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刚才哪些同学画的展开图都在黑板上能找到呢?还有谁画的在黑板上找不到呢?因为展开的结果是多样的,看来展开的方法并不能验证所有同学画的展开图,你们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要验证我们刚才自己画的是不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该怎么办呢?(折叠) 全班学生进行折叠,教师找出典型例子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折叠的需要。学生经历把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过程,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

5、说明正方体一共有11种展开结果,请观察他们的特点,你有什么发现?

6、请大家拿出学具中的展开图找自己喜欢的一张展开图折一折。说说你的感受。提问: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一个展开图折叠?(个别交流的学生:

1、选择折叠自己感觉最不可能折成正方体的展开图的同学

2、选择长方体展开图的同学) (设计意图:给出正方体的所有展开图,激励学生寻找规律,要求学生再次选择其中一张展开图,再次折叠,目的是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不可能的折一折,积累几何图形丰富的感性经验。)

7、小结探索过程。

(三)、拓展与提高。

1、课本上15页的练一练第1题,第2题。(投影出示) 先想想下面的展开图,连一连,为什么?

2、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投影出示),并请介绍“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第一题让学生经历再次折叠、判断的过程,并且感受长方体的展开图与正方体展开图的区别,认识长方体展开图的特点。通过第二题,请学生描述自己想的过程,感受正方体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

3、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 (设计意图:这两道练习题的设计,是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考空间,把已经初步形成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巩固。)

(四)总结延伸。 课件播放正方体的各种展开折叠的过程,请学生注意观察,观察相对的面。 你有什么发现?还有哪些疑问?关于展开和折叠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你们去探索发现呢。请下去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是对强化知识的,也是对本节内容的回顾,同时,引起学生更多的探究欲望。)

七、作业设计:

推荐第5篇: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

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

展开与折叠一课是初一数学上册内容,主要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会感到困难,因此教材主要从以下三步来帮助学生思考、判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1)首先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平面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利用可操作材料,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3)通过立体与平面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使学生逐步达教学目标的要求:闭上眼睛想能想象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促进学生建立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在脑子里想象长方体纸盒展开与折叠的过程→探究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巩固练习。

在课前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课上的较为顺利,特别是在剪开正方体时,展开图呈现了多种形式。但本节课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2)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

求帮助,只是方法不同,数学知识还是让多数学生感到枯燥,在课上要注意多设计体现数学魅力的环节。

推荐第6篇: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展开与折叠”这一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

(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一内容是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认识的延伸,同时也是为后继教学表面积知识做好铺垫。教材从正方体的展开引入,为学生创造了想象和操作的空间,同时引起学生思考和质疑:怎样展开?有多少种展开的结果?在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后,教材编写了“做一做”和“练一练”两个内容。这两个内容通过动手操作、想象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体与面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其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有着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在解决问题方面热情极高,但是缺少有序思考和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中,应加强策略指导,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有效的感悟。在知识的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因为对于本节课的理解和探索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知识储备,因此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体与面的联系,将作为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三、学习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不同展开图,并能根据平面展开图来判断是否能够折叠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2、建立正方体或长方体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展开与折叠、展示交流与汇报活动中渗透数学的转化、对应思想。

4、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难点:明确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五、课前学具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子各一个,格子纸一张,作业纸,学具袋(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

六、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包装盒都见过吗?大多是什么形状的呢?

2、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家里的包装盒尽量少占地方吗?

学生想办法,出主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引起学生探究的需要,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为本节课探索活动的展开做铺垫。)

(二)探索解决。(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展开探索,层层设疑,层层深入。)

1、教师出示正方体包装盒,并且沿着正方体一个面上的三条棱剪开,展开一个面。请大家想象,如果把这个正方体完全展开,并且各个面相互连接,是一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呢?

请大家把你们想象的这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画到方格纸上。(同桌两人合作,共同商量完成)

(设计意图:教师沿棱剪开一个面,是为学生指出前进的方向,也是为学生展开想象,把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积累初步表象。要求学生把想象的正方体展开图画在方格纸上,是教师对学生已有空间观念的了解,也是对学生的思维挑战。)

2、大家刚才画的是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你门有什么办法验证呢?(展开或者折叠,进行方法选择讨论)

3、教师请一名同学和自己合作展开教师手中的的正方体。你画的展开图和老师的展开结果一样吗?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教师把正方体的一个展开图展示给学生,一是让学生感受立体图象转化成平面图形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难道自己画的展开图和刚才展开的不一样就真的不对吗?激发学生再次验证的欲望。)

4、请同学合作展开自己手中的正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呢? 要求同桌二人把正方体展开的结果尽量不相同。(同桌讨论,合作完成2个正方体的展开)

全班反馈展示。你们有什么感悟?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展开的过程,同学的合作和要求展开的结果尽量不相同给了学生展开过程中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同是正方体展开的结果是多样的。)

5、看来同一个正方体展开后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刚才哪些同学画的展开图都在黑板上能找到呢?还有谁画的在黑板上找不到呢?

因为展开的结果是多样的,看来展开的方法并不能验证所有同学画的展开图,你们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要验证我们刚才自己画的是不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该怎么办呢?(折叠)

全班学生进行折叠,教师找出典型例子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折叠的需要。学生经历把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过程,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

6、说明正方体一共有11种展开结果,请观察他们的特点,你有什么发现?

7、请大家拿出学具中的展开图找自己喜欢的一张展开图折一折。说说你的感受。提问: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一个展开图折叠?

(个别交流的学生:

1、选择折叠自己感觉最不可能折成正方体的展开图的同学

2、选择长方体展开图的同学)

(设计意图:给出正方体的所有展开图,激励学生寻找规律,要求学生再次选择其中一张展开图,再次折叠,目的是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不可能的折一折,积累几何图形丰富的感性经验。)

8、小结探索过程。

(三)巩固提高。

课本上15页的练一练第1-3题。

(四)总结延伸。

课件播放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各种展开折叠的过程,请学生注意观察,剪的棱的条数,观察相对的面。

你有什么发现?还有哪些疑问?关于展开和折叠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你们去探索发现呢。请下去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是对强化知识的,也是对本节内容的回顾,同时,引起学生更多的探究欲望。)

七、作业设计:

1、用六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做成如图所示的拼接图形,它折叠后能得到一个密封的正方体纸盒吗?若不能,如何改?

2、一个同学画出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的一个部分,还缺一个正方形(如下图所示),请在图中添上这个正方形。

3、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如图所示,则正方形4的对面是正方形。

八、板书设计

推荐第7篇:折叠与剪纸教学设计(优秀)

《剪纸的基本折叠方法和剪法》教学设计

设 计 者 赵恒超 单位(学校) 薛城舜耕中学 授课年级 七年级12班 2014年3月25日第5节

一、教材分析: 此课题是为学生学习剪纸的基本方法而设置的。让学生了解剪纸的来源、作用、特点,介绍剪纸的折叠方法和剪法等。本节课学会剪纸的制作方法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美及其文化内涵,初步学会设计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剪纸有一定的好奇心,自我探索意识强烈,但对于剪纸艺术的知识比较缺乏,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和帮助。所以学习本节课应当从最基本的知识和方法入手,由简到繁。使学生学会剪纸的制作方法的同时,然后加以拓展创新。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折叠剪纸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折叠剪纸“折”与“剪”的基本技法和技巧。

2、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体验折叠剪纸制作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创作。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了解和学习剪纸,初步学会剪纸创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耐心,体验折叠剪纸制作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创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民间剪纸的艺术魅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力、探究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

2、提高学生知识深度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审美意识,陶冶情操。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折叠剪纸“折”与“剪”的基本技法和技巧。

难点:剪纸创作,装裱。

四、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评价法、欣赏法。

五、教学环境和媒体设计

1、教师准备:《剪纸》课件、范例作品、折叠剪纸模型、大张白纸、彩纸、蜡光纸等。

2、学具准备:铅笔、剪刀、刻刀、固体胶等工具和材料。

3、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展示优美的剪纸作品(利用课件)

剪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劳动人民凭着简单的一把剪刀或一把刻刀、一张纸,就能创造出许多生动活泼、极富有情趣的艺术形象。真是了不起!剪纸的表现形式多样、制作简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剪纸。(板书课题:剪纸)

二、剪纸作品赏析

(一)引入新课

1、欣赏图片: 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变化各异的“红双喜”

2、提出问题

大家看了那么多变化各异的“红双喜”,这些“红双喜”美观漂亮,给人以美的享受,

想学习红双喜制作吗? 了解和学习红双喜的制作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艺不压身。

那今天从简单的“红双喜”的制作方法入手,来学习剪纸的基本方法。

(二)剪纸简介

1、剪纸又叫刻花,它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出来的手工艺品。常用的剪纸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刻刀刻。

2、剪纸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优秀民间艺术品种。它以一种亲切、朴素、通俗、美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抒发了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

3、剪纸的用途:在喜庆节日里作为装饰之用。如:窗花、礼花、灯花等。

另外:作为一种独立的美术形式,应用于工艺美术、装潢及美术电影等方面。

剪纸艺术健康朴实,单纯明快、题材丰富,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剪纸是我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之一,具有材料易得、成本低、适应面广的优点,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陶冶个人情操。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三)教师展示自己作品(喜字基本剪法)

1.问学生想知道怎样剪吗?启发学生,让一位学生会剪得同学展示一下。学生观察。

2.师生共同总结基本剪刻步骤:⑴构思 ⑵折纸 ⑶.画稿 ⑷剪刻 ⑸展开 〔6〕装裱。

(四)、注意事项

1.剪刻时要正确掌握握剪刀和刀片的方法,以免割伤手; 2.剪刻时不要相互打闹,以免伤及对方; 3.剪刻时要注意连接部分,千万不能剪断,以免造成作品的散碎和不成型。

(五)“红双喜”的剪刻方法及步骤

1.选一张长等于10.5cm(AB=10.5cm)的长方形红色蜡光纸。

2.沿纸的中线连续对折2次。(折时一定要注意:把有颜色的一面折到里面,开口向右)。

3.用直尺和铅笔将喜字的右半部分画在已折好的纸上。空白宽1cm,阴影宽0.5cm[画时一定要注意:为了让字更加漂亮,因此要注意笔划粗细要一致,间隔要一致。7×1cm(空白) + 7×0.5cm(阴影) = 10.5cm(纸长)].4.画好7个阴影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剪刻了,将阴影部分剪掉。(剪时也要注意:在剪喜字的两个口时,稍微往里缩剪2毫米左右,不要让口字粘接在一起,这样不太好看)。

注意: 剪刻时要先剪难剪的部分,再剪好剪的部分;先剪小的部分,再剪大的部分;先剪里面的部分,再剪外面的部分;面积小的地方可用刀片刻(但一定要注意握刀的方式,避免伤手)。

5.展开:展开修正,剪完后可将纸展开看看,字是否剪得完美,不如意的话,又将纸折回原位,进行修整,直至自己感到理想为止,剪完后,先把剪好的字展开夹在较厚的书里压平。

6.装裱: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卡纸(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再把卡纸剪成四周比字多2-3厘米左右,准备粘贴。粘贴时胶水不宜过多,以免造成纸变形。先把字放在卡纸中间,用少许胶水先把中间部分固定稳,让它不会到处滑动,再往四周细致粘贴。 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

(六)、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型的作品展,并带领学生进行点评和评比。 各个小组先组内评出优秀作品粘贴。 各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到台上展示。 优秀作品留名存入展室。

(七)、拓展创新

1.前面我们学习了剪纸的基本方法,当我们熟悉之后,在现有的基础上把喜字加以变形(教师展示已变形后的喜字,以便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

2.拓展练习3.展示创新作品

七:板书设计:

1、构思设计、折叠纸张

2、勾画轮廓、设计图样

3、细剪精刻、展开整理

八、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升了学生欣赏美、感悟美的品味和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动手能力,通过互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体现自我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切身感受到创作给自己带来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激发了他们用双

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2、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部分学生剪纸工具准备不全,不愿意动手,与教师的要求有关,最主要的是他们没有绘画基础,甚至有些学生连剪刀都不会使用。针对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重新设计,把重点放在绘画基础和剪纸技法上。对那些遇到困难就放弃的学生,我采取多鼓励多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推荐第8篇: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正方体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正方体6个面的相对的位置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小红把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了一个展开图。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得?

教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正方体的盒子拿出来,分别剪一剪,看看会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教师把同学们的作品相互交流一下,让别的同学猜猜自己是怎么剪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正方体是由完全相等的6个面来组成的。

教学反思:

推荐第9篇:有趣的折叠教学设计

《有趣的折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折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在学生动手的基础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在小组间合作的基础上,以做游戏的方式达到本课的目标。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手工课,今天我们上一节手工课好吗?导入新课《折叠》

二、实施目标

1、出示课本图形,让学生说出各种数据。

2、想一想,按照虚线折叠后是什么图形,指名说出自己的想法。

3、自己用纸按照课本的样子折一折,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

4、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开一扇天窗和一扇门,在什么地方?在小组间交流,相互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5、再图上标出天窗和们的位置。

三、巩固目标

1、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将附页3中的图1剪下来,并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并画出天窗和门,同桌相互交流天窗和门的位置,说出自己的理由。

2、试一试 先计算它的实际长度和面积,然后再做,独立做,全班订正。

3、练一练中

1、2题独立折叠,小组中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4、练一练第三题

在小组中解决问题,最后全班交流。

四、课后作业:

五、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折叠

测量——计算——虚线——折叠

教学反思:

推荐第10篇:《有趣的折叠》教学设计

《有趣的折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7

8、79页《有趣的折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经历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思考:在学生观察想象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折叠的方法。 解决问题: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情感态度: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在经历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及折叠的方法,体会立体图形和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标面法判断平面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有趣的立体折纸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奥秘

1、回顾旧知,引出方法

通过判断包装盒的平面展开图及对应的立体图形,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与折叠的相关知识,总结观察的方法。

2、创设冲突,发挥想象

呈现有7个面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运用观察的方法进行观察后判断是否能够围成封闭立体图形,为后续知识做铺垫。

3、运用方法,继续想象

观察房子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围成的形状。 具体想象怎么围,同桌互相说一说围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围一围,验证想象。 操作后反馈,得到结论。

4、灵活应用,体中有面

求模型扩大后的底面积,体会面来自体,体中有面。

5、层层递进,体面转换

看房子的立体图,想象房子的平面展开图。 在平面展开图上标窗子烟囱小鸟的大致位置。 学生自己标位置,再集中反馈。

三、灵活运用

1、练习1 想象三棱柱和四棱锥从平面展开图围成立体图形的过程,并反馈。

2、练习2 判断几个平面展开图是否能围成正方体,并想象围的过程。

3、拓展练习

做游戏色子,先出示规则,请一生读规则,再分组完成,集中反馈。

第11篇:《100米折叠跑》体育教学设计

《100米折叠跑》体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00米折叠跑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练习使学生掌握折叠跑的动作要领;

2、在练习中体会折叠跑的节奏和用途;

3、动过练习培养学生快速的应急反应能力;

4、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运动带来的情感变化和心理变化。教学重点 :折叠跑的要领和时机的把握。 教学难点:折叠跑转身时身体平衡的控制。 场地器材:100米田径场。

安全设施:

1、检查场地的设施完好,练习时避免发生碰撞;

2、检查学生着装。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时间:5„„

1、体育委员整队把学生带入学习场地,同时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

2、师生问好。

3、老师宣布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着装,安排见习生。

4、老师讲解本次课的要求,学生领会学习内容,从心理上进入学习状态,做好准备。学生表现:

1、学生成六列横队面对老师;如图所示:

2、听老师讲解要求,并做好准备按照要求进入学习角色

二、准备部分:10„„

教师表现:让体育委员下达口令和学生共同慢跑200米,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表现:

1、慢跑200米,(体育委员带领,在指定场地慢跑,行进间有口号,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游戏:换位跑(此游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规则:学生成六列体操队形,听老师哨声,排头和排尾的同学互相跑动,交换位置后到对方的位置,依次进行。图示:

要求:排头和排尾的同学及其他各对应位置上的同学逆时针跑,跑到相对应位置上后下一组同学才可以开始跑动进行两轮,恢复到原位。

3、徒手操。六节(4*8拍)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 扩胸运动、直臂、踢腿运动、腹背运动、体侧运动、跳跃运动。

要求:动作到位,活动有力度,力求关节各部位活动充分,达到预防受伤和热身的目的。

三、基本部分:22„„(100米折叠跑)

(一) 辅助练习:30米直道跑

30米 教师表现:讲解要求:

1、采用站立式起跑,动作细节不做硬性要求,但要注意身体重心的控制和上下肢的配合。

2、集中点评,对反应敏捷。动作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3、本轮练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学生表现:

1、学生按男女分六个小组,采用站立式起跑,在老师动作要领指引下完成30米快速跑练习一次,并从跑道两侧走回起跑点。

2、本次练习完成后,注意听老师点评

(二)100米折叠跑

教师表现:讲解要求,示范演示,要求:

1、按锥形标志物的摆放位置进行练习,注意控制身体平衡;

2、必须越过标志物后才可转身;

3、跑的过程中注意速度的变化带来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学生表现:

1、注意锥形标志物的摆放位置;

2、练习时不碰撞标志物,不能和其他小组发生碰撞;

3、不能跑到别的小组的练习路线上;

4、进行两轮次的练习。

图示:

●●●●●

○○○○○

5米 5米 5米 5米

(三)、点评表演

1、两轮练习后,对学生的练习表现进行点评,通过点评使学生体会速度的变化如:急停、转身、加速等带来的身体的和心理的各种反应;

2、让学生集体推选3—4组进行表演,加强练习气氛,将本次练习活动推向高潮,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部分:3„„

教师表现:

1、整理活动队形;

2、带领学生进行身体放松活动;

3、对本次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下节课的要求;

4、回收器材,宣布下课。学生表现:

1、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身体放松活动,同学之间前后相互按摩肩部、背部,并通过整理活动使身体恢复正常状态;

2、听教师进行小结,并感受自己运动后带来的心理、生理变化;

3、见习生帮助老师回收器材,下课。

五、运动负荷:

本节课的运动强度:中度;心率跳动:每分钟140—180次。

六、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00米折叠跑”,是第一节新授课。从很多意义上来说,折叠跑就是往返跑。可是,在教学中我又赋予了折叠跑在往返跑中新的教学含义,就是在教学内容的诠释上,不给学生重点强调折叠跑就是往返跑,而是在给学生做教学示范时,直接给于了折叠跑的定义,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直观感受到这就是折叠跑的学习。对于动作及动作要领都没有做详细的要求和说明,而是让学生在练习中用自己的眼睛和动作直观感受学习所带来的肢体快感,从中去创新发现和领会,实实在在的去领会经过了激烈拼搏后所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有了这种直观的感觉,在进行表演比赛中学生就会出现每个小组都要争着上去去进行表现。这也是集体凝聚力的更好的体现和培养。那么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

第12篇: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求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探索过程,理解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的求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数型结合方法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

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

教学难点:

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的有关计算

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

学法:

自学

合作

探究

教学设计

设疑自探(10分钟)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类型的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求法 它们又有哪些性质和联系

(二) 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出来,预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通过观察找出解法,然后同桌交流)

对照问题 总结规律

巩固练习

(积极参与探索图像之间的位置能否通过适当的变换得到,多和同学交流,并虚心才拿别人合理的意见)

(三)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20分钟)

(四) 出示几何画板,直观地展现动点状态.

(五) 课堂小结

第13篇:改革开放的展开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的展开》教学设计

张家口市第五中学

张磊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的展开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分为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形成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升.改革开放也是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中的第三次巨变,所以它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知识目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和分析材料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深圳在改革前后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改革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也是农村改革的主要方式,我把它列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创办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政策的重大突破,所以我把它列为又一教学重点。 难点: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就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它列为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分析归纳的能力,但本课内容的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预设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史料教学法 学法:问题探究、比较分析、理解归纳

四、教学过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很难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抽象的概念,所以我通过播放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性地了解我国农村改革前后的变化,认识到农村改革的正确性。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安徽凤阳小岗村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农村改革前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引导学生探究改革的原因,运用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联系新旧知识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既然改革前,农民缺少自主权积极性不高,农村生产力得不到发展,那么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改革?改革的方式是什么?指导学生看课本44页,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农村改革的方式是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发展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么什么是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呢?引导学生继续探究问题。通过放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分解图,使学生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农民享有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保证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剩余收成归属于农民。教师总结,增强了知识的准确性,强调了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记忆。

改革后农村的情况如何?通过出示数据资料, 使学生从农村和农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归纳,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教师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步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拓展:建国以来国家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调整?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运用已学的知识和现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知识的能力。 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城市改革也全面展开了。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就初中生的年龄和心里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便于学生理解,我先展示我们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国有企业的图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国有企业改革前的资料,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总结归纳:企业没自主权,职工积极性不高。教师进一步提问:应该如何改革呢?学生看课本并结合教师出示的资料,明确国企业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 经济特区的建立

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以深圳的改革前后图片对比变化,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看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让学生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思想,

五、教学反思

本课我运用历史影片和史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问题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与现实紧密联系,实现了历史课所应具备的现实意义和教育功能。但是本节课概念抽象,我试图运用感性材料使学生理解,但是教学时间和教学手段有限,初二的学生很难全面的理解改革开放的大概念。

第14篇:《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学设计

《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境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

2、引导学生从平凡的事务中受到启迪,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得创造的灵感,并且勇于动手进行创造发明。

3、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活动准备

1、人类发明飞机、蒸汽机等的相关资料。

2、设计卡 活动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根据目标,学生课前搜集人类发明飞机,蒸汽机,潜水艇等的相关资料。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录象演示,激发想象

师:老师有一样非常奇妙的东西。有了它,眼里的太阳是多彩的,心中的世界是迷人的;有了它,能上天入地,能穿越时空,能回到过去,能奔向未来„„你有吗?你想有吗?

师:只要想,你就一定能有,那就是一对翅膀,一对想象的翅膀!

板书:想象的翅膀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想象带给人类的惊喜。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从牛顿的故事中感悟到了什么?

播放:《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 交流感受

2、交流资料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人类由于奇思妙想而产生的一项项重大发明,谁能起来给大家讲一讲你搜集到的故事?

根据学生所讲课件出示人类发明潜水艇,发明飞机等。

3、小结:想象力是每个渴望创造的人成功的重要条件。如果牛顿对苹果落地熟视无睹;如果爱迪生甘于在烛光中生活;如果莱特兄弟没有飞翔的梦想„„那么,我们今天

就不会知道万有引力,不会有电灯、飞机„„这节课,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一次奇妙的想象之旅吧。

板书课题:展开想象的翅膀

(二)合作学习,丰富想象

1、想象探秘

师:想象力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奇妙,如此丰富多彩,那我们怎样才能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1)小组探讨

(2)全班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

(要多提“假如„„将会„„”的问题,尽可能寻找不同的答案。

要多读书,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设想一切都是可能的,充满幻想。

问“如果„„是不是„„”的问题,越离奇越好。

做白日梦,让你的思想自由飞翔。„„) (3)小结:

师:同学们的方法各有千秋,非常奇妙。下面就让我们从平凡的事物—水,展开想象吧!

2、想象接龙

(1)课件演示“水的自述”

师: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边听边看边想象。

(2)小组合作完成“水的分支图”

师:听了“水的自述”,你想到了什么?想到水壶、大海,还是想到小溪、桥梁?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水”字想象一些与它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事物,填在周围的圆圈里,小组合作完成“水的分支图”。

(3)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4)小结

师:平凡的水带给了我们一个无穷的世界。可见想象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多么大的空间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异想天开》,领略想象的神奇与美妙。

(三)深化感悟,放飞想象

这两个活动放手让学生主持和。

1、异想天开

(1) 课件: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异想天开》节目的一些精彩片断。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央电视台,掌声有请主持人吴梦。大家欢迎。

(2) 创设情境: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的直播现场,我是主持人吴梦。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你有什么样的奇思妙想呢?愿意把你的奇思妙想告诉全国的少年朋友吗?掌声有请

(3) 学生主持,各抒己见。

(4)评选想象之星。

2、小小设计师

(1)创设情境:既然想到了,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现在我们就离开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的直播现场,坐上时空穿梭机到“未来世界”走一遭。看,未来世界真奇妙啊!你们看到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交流。

(3)和好朋友合作设计自己最喜欢的任何东西,可以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看谁的创意更合理,更新颖。

(4)展示创意,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设计?它的优势在哪?

(5) 师生评价,颁发最具创意奖。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师:其实,拥有了幻想,做白日梦并不是什么坏事。可以说昨天的幻想是今天的现实,今天的幻想是明天的希望。同样,我们今天的想象通过创造一定能够变成现实。让我们一起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王国尽情的翱翔!

第15篇:折叠教案

学 校 课 程

折 叠 教 案

二O一 一年 二

1、美丽的小鱼

2、折纸花

3、千纸鹤

4、康乃馨

5、青蛙

6、螃蟹

7、向日葵

8、折纸马

9、桥

第一章 美丽的小鱼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看图折纸探索鱼的折法,培养学生折纸技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交往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3.激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折纸小鱼的范例,手工纸,水彩笔。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小鱼范例),这只小鱼很孤单,你能帮它交一些新朋友。

2、出示这只范例,引导学生了解虚线实线的作用。

3、老师和学生一起看图第一只小鱼的折法,难点处着重讲解。

4、学生折出第一条鱼后,引导学生装饰小鱼。

5、引导学生评价:谁的的鱼折的好。

6、教师小结:并提出下次活动的要求。

第二章折纸花

教学目标:

1:掌握折花的基本步骤;

2:能运用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学会制作纸花的基本步骤; 2: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完善。 教学工具:

教师:课件、彩色纸、卡纸、纸折玫瑰花、范画

学生:彩色纸、卡纸、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课件)

师:“昨天老师去植物园,看到了很多漂亮的花。现在请小朋友们看屏幕,你们都看到了哪些花?”出示课件。

出示三中常见的花(玫瑰花、太阳花、百合)每出示一种花,请学生回答,然后揭示正确答案并对学生提出表扬。

师:“小朋友们看到了这么多漂亮的花,想不想自己动手做花呢?”学生:“想!”

师:“今天那我们就来学习折纸花。”(板书课题——折纸花)

二:新授

欣赏课件、自主学习

1: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纸折玫瑰花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这朵玫瑰花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学生:„„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来看看屏幕,它到底是怎样做成的。”(学生认真的观看短片)

2:学生自己动手来折(探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播放轻音乐 师::“小朋友们都看明白了吗?”(学生答)

师:“恩,现在老师给你们三分钟时间,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来折一折。时间一到老师说,停!你们都得停止制作。”

学生拿出彩色纸,根据刚才自己所看到的方法进行折叠。老师在学生周围巡视,看看学生自己制作的情况。 作品展示、探究问题

师:“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学生:„„

教师将几名学生作品与老师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问题。

教师小结:有个别小朋友很聪明,看了一遍就做对了,老师提出表扬,下课后到老师这里领取小奖品,还有大多数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但出错的关键主要是在制作某一个小环节时,使用的方法不对。 教师演示

师:“现在请大家再跟着老师来做一遍„„”

教师每做完一步,学生跟着做,当在制作过程易犯错的地方要及时提出。例如:在制作前,先规定纸张哪一面是正面,哪一面是反面,每做一步时,要说明所折方向(目的是为了减少学生在下面制作中出错)。 师:“最后我们一朵美丽的玫瑰花就做好了。” 欣赏示范画、激发思维、获取灵感

1):在黑板上出示课前准备的范画(引导学生装饰花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师:“在这副画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好多花、蝴蝶、2个小朋友„„”

师:“那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把这朵花变的更漂亮的?” 学生:“老师给它画了小草、老师给它剪了叶子„„”

老师:“恩,小朋友回答的真棒,等会下课到老师这里来领小奖品。老师采用了剪、贴、画的方法让花儿变漂亮的。”

2):师:“同学们,你们想采用什么方法呢?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学生讨论时,老师参与讨论的群体中。

师:“停!现在老师请同学说一说你们打算使用什么方法制作。” 学生:给他添加叶子、给它涂颜色„„(学生想法很多)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丰富,老师还建议你们可以考虑颜色的搭配,例如:红花配绿叶,颜色对比很强烈(让学生对色彩有进一步的认识)。” 3)学生制作前出示课件(装饰要求)

4)学生开始制作,播放轻音乐,老师巡视并进行辅导 三:作业展评

老师选出几副特别的作品,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评出最具创意奖、团队合作能力最佳奖、小巧手 教师进行小结 四:总结延伸

今天小朋友们都制作了许多美丽的花,你们都表现的很棒。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回到家,可以利用废报纸或旧日历纸做些花,把它们放进花瓶,这样既装饰了我们的家,又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第三章千纸鹤

教学重点:

折纸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学生创作构思的过程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课

《千纸鹤》flash入课。歌曲的名字是什么,纸鹤代表着什么?

二、讲授新课

我为学生提前准备好步骤图,以利于学生自己主动看图进行折纸活动。出示《纸鹤》步骤图,要求几人一小组分别上前仔细观察, 师:“今天你们当老师来教我学折这个纸鹤,你们告诉 我怎么折,我就按你们说的方法折。”我边看图,边折,但我会经常装作不会一样问:“这条虚线是什么意思?”“这个地方怎么折?”“这个图是这样折吗?”“快告诉我这个地方是翻过来吗?我又不会了。”学生在“帮助”我的情况下,一步一步的告诉我下一步怎么折。这样,他们的教授积极性就很高了,他们争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往左边折,”“对折,打开,再往中间折。”看到孩子的积极性这么高,我干脆让孩子轮流上来操作,这样,孩子的劲头更高了。等我的作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时候,我对他们说:“今天你们都是小老师了,教会了我折纸鹤,谢谢你们。”学生听到我的感谢

后,他们非常高兴,都想自己再折一个纸鹤。这样在兴趣十足的状态下开始了自己的折纸过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也在“帮助”我的过程中培养起来了。他们自己进行折纸的时候,很轻松的就折出来了,因为他们已经很清楚折纸的方法了。

三、实践练习、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用竞赛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折纸的积极性。我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把他们认为做得最满意的一张作业拿到前面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来猜你作品的名字,评一评,你最喜欢的是哪组作品,说说理由。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水平。

第四章折康乃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折纸的技能。

2、培养学生仔细、耐心的习惯。

教学准备:正方形彩纸、图示 材料及用具:

各色纸、自制花瓣模板、绿色胶带、剪刀、胶水、铁丝、小花篮。

做法:

1、将皱纸按照模板分别剪出7个圆形作花瓣,叶子4瓣,花托1瓣

2、将花瓣多次对折后在边缘剪出三角形的小小锯齿,让花瓣更加逼真

3、用铁丝将7瓣花瓣在中心穿过,在顶端打圈固定

4、使用少量胶水,将用做叶茎的铁丝夹在2瓣叶片中固定

5、用少量的纸巾放在花托内,将花托衬出饱满的造型

6、用绿色胶带缠绕出枝条

7、在缠绕枝条的同时将叶瓣固定在枝条上

8、调整花形与叶瓣造型,一朵鲜活的康乃馨就诞生了

第五章青蛙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纸青蛙的折法,并对其进行装饰美化,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及对青蛙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折叠造型步骤、方法的掌握运用。 教学难点:

折叠造型完美,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室内活动,使教学井然有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只小玩具(出示范作),你们看它是什么?同学回答:“一只小青蛙”。

2、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折纸青蛙。(板书课题)

二、新授。(老师与学生一起做)

1、拿出白色正方形纸一张,(投影显示折叠步骤图)学生仔细观察折叠步骤示意图,在一些简单的折叠步骤上,老师适当地请学生上台来完成,在复杂的折叠步骤上,老师与学生一起来完成。教师反复地演示几次,注意对准(边线),比齐(折痕),抹平。

2、老师带做一遍后,请一位同学到投影仪上进行演示,其他同学分成四个大组进行比赛,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3、装饰花纹。

采用水彩笔给小青蛙添画美丽的衣裳,注意色彩的深浅,冷暖搭配要适当。

三、组织活动,老师布置好比赛场地。

1、同桌之间进行比赛,用手轻轻按一按青蛙的尾部,看谁的青蛙跳得又远又高。每组从中选出四名代表参加比赛。同时播放音乐《小青蛙》。

2、每组四名代表每次一名到比赛场地进行比赛,最后四名参加总决赛,获第一名者授予“青蛙王子”的称号,并奖励一项皇冠的头饰。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都知道,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护它。

第六章螃蟹

教学目标:

1、了解折纸的造型艺术特点,掌握折纸螃蟹造型构思与制作。

2、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及审美能力。教学准备: 折纸若干

折纸步骤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形体特征,仔细观察螃蟹的造型。 师:这个折纸作品像什么?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作品是只螃蟹呢?

二、交流探究:

1、传看纸造型作品

2、小组讨论总结折纸螃蟹造型的艺术特点和它的制作方法。特点:以纸为材料,运用折叠、曲卷基本技术、将面形材料制作成完全立体的造型。

三、动手操作折纸

1、教师将折纸的步骤图展示,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尝试根据步骤图自行尝试折螃蟹。

2、教师将螃蟹折纸的难点讲解一下,个别指导几个学生。

3、教师按图示范,学生跟练

四、巩固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哪一组的小朋友折的又快又好(提醒边角要对齐,压平;还要注意头和身体的比例)

2、展示学生作品,教师点评。

第七章 向日葵

活动准备:

1、折纸图谱一张,向日葵实物图。

2、正方形纸若干,图画纸,剪刀。水彩笔,胶水,

活动目标:

1、通过折纸,让学生了解向日葵的基本特征。

2、学会看图谱,掌握基本技能。

活动过程::看步骤图折向日葵

1、出示步骤图,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向日葵的图谱,请小朋友看看折向葵一共要几步?(8步)在这8 步中哪几步比较难,你可以和同桌讨论下。

2、谁来说说你的困难?(请几位学生说出困难,叫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3、介绍材料及交代折纸要求。

利用准备的正方形纸,剪刀,水彩笔等材料,看图谱折出向日葵并进行装饰。

4、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能力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将完成的作品放置在作品栏中。

第八章折纸马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折纸马进一步熟悉折纸方法,并初步学习使用剪刀剪纸。

2、学会折叠纸马。

二、教具

1、教学挂图,用以演示的较大的正方形纸和折叠好的纸马。

2、学生每人准备3—5张适于折叠的正方形纸,1把小剪刀。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讲故事,引出找不到朋友的纸马“嗒嗒”。为了与“嗒嗒”做伴,我们来学习折纸马。

2、复习基本折纸方法及要领

3、学生看图学折纸马

⑴看折纸图,然后边看边折,遇到困难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三种方法帮你解决。第一种方法:问(同学、老师);第二种方法:拆(每组都有一匹折好的纸马);第三种方法:看(讲桌上有折好的成品步骤图)。 ⑵学生看图,试着折纸马。教师巡视指导。 ⑶解决难点。

4、学生练习

⑴提要求。问:谁给大家提要求?(生说:边角对齐、折痕压平、注意安全等)

⑵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⑶引导学生创作练习另一种马头、马尾的折法。

5、创造性练习

⑴分小组为纸马创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⑵评价:哪匹马最美、最健壮? ⑶出示几张折纸图。

6、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帮“嗒嗒”找到了伙伴,还为它建立了美丽的家,“嗒嗒”可高兴了,所以,平时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平时还要认真观察,勤动手,折出更多更美的纸作品来。

第九章 桥

教学要求:

学习用折、拉的技能折桥。

培养学生对纸工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长方形的手工纸人手一张,玩具小船若干。图画纸、糨糊人手一份。 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学生做桥的欲望。

小朋友,们看这上面有什么?你们想不想也做这样的桥,让小船从桥洞下面钻过去。

二、学生学做小桥。

1.长方形纸的两边各折进相等的一段。

2.把纸翻过来,上下两边再各往后折一条细细的边。 3.四个角向外翻折。 4.翻过来把两边拉开折好。

5.拿着两边往下拉。桥面弓起后作品即完成。

三、适当添画。

学生把自己做好的小桥贴在图画纸上,在桥下再添画点流 水、小鱼、水草等。 四.欣赏作品。

比一比,谁做的小桥最美。

第16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折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学生动手的基础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在小组间合作的基础上,以做游戏的方式达到本课的目标。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手工课,今天我们上一节手工课好吗?导入新课《折叠》

二、实施目标

1、出示课本图形,让学生说出各种数据。

2、想一想,按照虚线折叠后是什么图形,指名说出自己的想法。

3、自己用纸按照课本的样子折一折,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

4、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开一扇天窗和一扇门,在什么地方?

在小组间交流,相互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5、再图上标出天窗和们的位置。

三、巩固目标

1、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将附页3中的图1剪下来,并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并画出天窗和门,同桌相互交流天窗和门的位置,说出自己的理由。

2、试一试

先计算它的实际长度和面积,然后再做,独立做,全班订正。

3、练一练中

1、2题独立折叠,小组中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4、练一练第三题

在小组中解决问题,最后全班交流。

四、课后作业:第四题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折叠

测量——计算——虚线——折叠

教学反思:

第17篇:《正方体展开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皖临泉县瓦店镇张老庄小学 李海强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二单元第二节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正方体。

2、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图形学习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展开图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学对策:

课前学具、教具,课件的准备工作要充分,课中要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可展开)及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猜想象,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前面学习了正方体的特征。谁借助模型给大家再介绍一下?(指名学生说说,全班交流)

除了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

2、猜猜想想。

投影出示三幅正方体的展开图,提问:看图想一想,这些图形是怎么得来的,你怎么知道的。

3、揭示课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研究正方体展开图。谈话:刚才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这些图形是把正方体展开得来的,到底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好吗? 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得到这个图形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1)各小组交流如何把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形成如图形状。 (2)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有困难的可寻求老师帮助。 (3)和组内同伴交流一下自己的剪法。 (4)全班交流:请学生边剪边说:第一步,剪开3条棱,展开上底面;第二步,展开正方体的侧面,剪开4条棱;第三步,翻折下底面。

(5)把剪好的平面图形重新折叠起来,再慢慢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体会其剪的过程和方法,并在展开图上标出正方体的六个面,观察这六个面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相对的两个面中间隔着一个面。)

(6)你还能沿着其他棱把正方体展开吗?请你用自己的小正方体试试。 学生自己尝试,成功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剪法和发现,再在全班交流。 小结:同一正方体,按不同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图是不一样的。在正方体的展开图中,相对的面如果在同一行或同一排,中间一定只隔一个面,不在同一行或同一排,中间可以隔着一些面。

(7)练一练:

学生完成书上第12页“练一练”第2题。

2、问题思考

假如没有现成的平面图去折一折的话,应该怎样判断是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呢。教师画出一个平面图,讲述方法:可以先选择一个面作为下面,再考虑其他面能不能折成正方体的相关面。这叫动脑折一折。

3、问题再思考

除了动手折一折和动脑折一折之外,能不能直接判断一个展开图是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呢?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11种之多,而且可以把这11种展开图分成4类,各类都有各类的特征。

第一类:中间四连方,两侧各一个,共6种。 “一四一型”

第二类:中间三连方,两侧各

一、二个,共3种。

“二三一型” 第三类:中间二连方,两侧各两个,只有1种。“二二二型” 第四类:两排各3个,也只有1种。“三三型”

教师出示PPT课件进行展示和相关的说明,并出示说明相关的练习。

三、总结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课后反思:

课前在进行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时就感觉这一课的内容会不会很抽象,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一起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如:布置学生回家用硬卡纸做一个正方体,还将教材第121页和第123页上的展开图剪下来。有了这么多的素材,课堂上就便于学生操作和观察了。

反思今天的课堂教学,成功之处是课前准备工作较充分,所以课中以四人小组展开活动,通过将正方体沿不同的棱剪开得到不同的展开图,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同时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了直观的展示,让学生更能容易理解。不足之处是可能由于时间关系,无法组织学生多些操作、多些讨论和思考,于是我就急忙将其中的规律揭示出来,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可能不理解。今天正好是周末,我想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再去研究一下正方体的展开图。

第18篇:手推折叠轮椅设计——成品

机械创新设计

题目:手推折叠轮椅的设计

学 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 名: 指导老师:

2010年10 月25日

目录

1.折叠轮椅设计的概述 .................................................................................................................................1 1.1 折叠轮椅设计的研究现状 ..............................................................................................................1 1.2 折叠轮椅设计的关键点 ..................................................................................................................2 1.3 本设计所研究的内容 ......................................................................................................................2 2.折叠轮椅的结构设计 .................................................................................................................................3 3.折叠轮椅的力学设计和材料选择 .............................................................................................................4 3.1 按照强度理论选择折叠轮椅的材料 ..............................................................................................4 3.2 按照刚度理论选择折叠轮椅的材料 ..............................................................................................6 3.2.1扭转时的刚度计算 ........................................................................................................................7 3.2.2 弯曲时的刚度计算 .......................................................................................................................8 4.折叠轮椅的功能分析 .................................................................................................................................9 5.折叠轮椅前景展望 .....................................................................................................................................9 6.参考文献 ...................................................................................................................................................10

I 1.折叠轮椅设计的概述

机械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市场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物美的机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赢得客户,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取决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的综合水平,而产品设计则是关键。没有高质量的设计,就不可能有搞高质量的产品;没有经济观念的设计者,决不可能设计出性能价格比好的产品。因此,在机械产品设计中,应特别强调和重视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合理地确定系统的功能;应注重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等的采用;应努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经济性及安全性。 1.1 折叠轮椅设计的研究现状

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的寿命正逐渐的往上提升,致使各国老年人口将不断增加,然而高龄化的社会结构已然成为世界各国的重大挑战。针对这些年长而行动不方便的使用者而言,其身体各部分器官正逐渐退化,再加上神经肌肉萎缩,自行驱动轮椅是非常困难的事,因此他们将不适合使用具有手轮圈的自推型轮椅,而手推型轮椅较能符合其需求。

许多行动不便者在解决移动能力障碍时,最直接使用的工具便是轮椅。根据我国统计部门统计,截止到2006年4月1号,全国现有各类残疾人总数约829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为6.34%,而属于肢体残疾的占总残疾人数的比例为29.07%,人数达到2412万,如图1.1所示。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肢体残疾人数略有所增加。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现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如图1.2所示。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都需要借助使用轮椅。这对于家庭生计、社会成本与国家经济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可轻视。对于青壮年的肢体障碍患者而言,轮椅可使他们重新返回职场,以改善家庭生计和降低社会负担;对于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或出现重度神经肌肉萎缩的患者而言,轮椅是他们走出户外的最佳辅具,不但能改善他(她)们的精神生活,而且在心灵层面上更得到慰藉。

根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12月在北京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现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如图1.2所示。

1

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万)350003000025000占总人口数量200001500010000500001980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万)199020002010年份202020302040

图1.2 60岁以上占总人口数

1.2 折叠轮椅设计的关键点

本设计所研究的折叠机构是以四连杆组为出发点,利用杆件特殊翻转的特性来作为此折叠机构最初的概念设计。还有就是在测试当轮椅在展开的使用状态时,使用者的体重加诸于轮椅上,所造成结构的应力分布及材料变形,借此了解各部分零件的强度和刚度是否足够,还有要兼顾接头和杆件的强度、加工上的难易程度、杆件与各个零件之间的干涉问题、操作步骤的简便性,并尽量减低轮椅的重量和降低成本等等,以作为生产制造的参考。

1.3 本设计所研究的内容

手推型的折叠轮椅是以重度病患者或年长老人为使用对象,因此本设计所要设计的折叠轮椅本身的安全规范是相当重视的。而经过现有的手推型轮椅收折机构的分类和分析后,本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1)需通过200Kg的配重检验,以达到安全规范的相关规定;(2)能产生导引轮椅翻转收折的动作机构;(3)收折完成的手推型折叠轮椅必须可以站立,以利于收藏和摆放;(4)收折完成后的手推型折叠轮椅必须可以拖行,以利于运送;(5)为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必须讨论其各个杆件的受力情况;(6)在折叠轮椅强度和刚度足够的条件下,达到轻量化的设计。

2 2.折叠轮椅的结构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是机械设计基本环节之一,是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进行优化和创新的一项设计工作。由于金属材料的强度高、重量轻、质量稳定等特性,因此本设计的轮椅绝大部分机械结构都采用金属材料,通过焊接、铆钉或螺栓等方式,按一定的规律连接制成基本构件后,再用焊接、铆钉或螺栓将基本构件连接成能够承受外载荷的结构物,保证折叠机构能够有良好的运动性能。

本课题所设计的手推式折叠轮椅,如图2.1所示,此型轮椅为连杆数

6、接头数7的单一自由度的折叠轮椅,其中C点是双重接头,将此双重接头拆在坐垫杆上,则前脚杆与坐垫杆为三元杆,而其余杆件为二元杆。

图2.1 手推式折叠轮椅的结构设计图

假如视底架杆为地杆,则可将此六连杆组定义为Watt I型六连杆组,所以其结构设计简图,如图2.2所示

图2.2 Watt I型六连杆组

由图2.1所示的结构简图可知,轮椅的结构共有活动构件数为n5,低副PL7,

3 没有高副。故其自由度应为F3n2PLPH352701

图2.3 折叠轮椅的整体结构

3.折叠轮椅的力学设计和材料选择

在生产实践中,各种机械和工程结构得到广泛应用,任何构件都由某种材料制成,并受到某种载荷的作用。实际的构件并非是静力学所理想化的那种刚体,任何构件在外力作用下都将不同程度地发生形状和尺寸的改变。如果构件的形状、尺寸设计不合理,或选用材料不当,则构件在一定载荷的作用下,会发生过度的变形或破坏。为了保证机械和工程结构的正常工作,在载荷作用下,构件都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这些基本要求,不仅与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有关,而且还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而这些又都关系到制造成本,因此合理的选择构件的材料,如何正确的确定构件的截面形状,使构件即满足使用要求,又降低制造成本,便成为构件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3.1 按照强度理论选择折叠轮椅的材料

轴向拉伸与压缩是杆件变形中最简单的形式。在机械和仪器中,承受拉伸和压缩作用的杆件最多,在折叠轮椅的过程中,联接常常用到螺栓,被拧紧后,螺栓就承受拉力。

4 分析受轴向拉伸或轴向压缩作用的杆件的受力情况可知,杆件拉伸和压缩的受力特点是作用在杆件两端的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线与杆件的轴线相重合。其变形的特点是杆件沿轴向伸长或缩短,而其横截面变细或变粗,分别如图3.1(a)、(b)所示

图3.1 拉伸与压缩

由上可知,不论是受拉伸还是压缩,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均沿着杆件的轴线,这种力称为轴力,轴力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压力。以受拉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分部来确定横截面上各点的应力,杆件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仅要产生内力,同时还要产生变形,而且内力与变形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可以实验来观察变形,以了解内力的分布。

取一等截面直杆,在其表面画两条垂直于杆轴的横线ab和cd,并在两条横线间画两条平行于杆轴的纵向线。然后在杆两端加上一对轴向拉力,使杆件产生拉伸变形。从杆件表面可观察到:ab和cd直线分别平移至a1b1和c1d1位置,仍为直线且和杆轴垂直;两条纵向线伸长,且伸长量相等,并仍然与杆轴平行。根据观察到的表面现象,可作出平面假设: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但沿轴线发生了平移。如图3.2所示

图3.2 受拉杆件截面上的应力

5 根据平面假设可知,任意两横截面间的各纵向线的伸长(或缩短)均相同。由材料的均匀连续性假设可知,横截面上的内力是均匀分布的,即各点的应力相等。

设杆件横截面的面积为A,横截面上的轴力为N,则该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为

=N/A

(的正负号与轴力相同,当N为正时,也为正,称为拉应力;当N为负时,也为负,称为压应力。)

由上所述可知,杆件的材料所能承受的应力是有限的,要保证杆件正常工作,则杆件的工作应力必须不超过其材料的许用应力,因此,杆件受拉伸或压缩时的强度条件为

FN

(MPa) A式中[]表示杆件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本课题所设计的已知轮椅主结构将采用直径为2CM管材,假设需通过200KG的重量,即截面积A=2d=314 (mm2),即根据杆件受拉伸或压缩时的强度公式 4得=FN=63.7 MPa AFN

(MPa) A目前市场上轮椅的材料大多数都使用硬铝合金管材,其最大的抗拉强度是370MPa,即最大许用应力[]为370MPa,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远远小于其最大许用应力,故轮椅的主结构采用硬铝合金。

3.2 按照刚度理论选择折叠轮椅的材料

杆件在不同的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变形。根据荷载本身的性质及荷载作用的位置不同,变形可以分为轴向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和压缩本节不详细叙述,以下将重点分析扭转和弯曲理论在轮椅选材上的应用。

圆轴扭转时的刚度条件为:圆轴的最大单位长度扭转角转角[], 即 max=

max不超过许用单位长度扭T[]

(rad) GIP或

ma=x1000T180[]

[( °)/m] GIP6 梁弯曲时的刚度条件为:是在梁弯曲变形时,某指定截面的挠度和转角不允许超过许用值,即

ymax[y]

max[]

式中,[y]和[ ]分别为许用挠度和许用转角,两者都可在有关设计手册中查到。 3.2.1扭转时的刚度计算

如果在直杆的两端各受到一个外力偶Me的作用,且二者的大小相等、转向相反,作用面与杆件的轴线垂直,那么杆件的横截面将绕轴线发生相对转动,这种变形称为扭转,如图3.3所示。

图3.3 杆件的扭转变形

其变形特点是:杆件任意两个横截面都绕杆轴线作相对转动,两横截面之间的相对角位移称为扭转角,用表示,表示截面B相对于截面A的扭转角。扭转时杆的纵向线发生微小倾斜,表面纵向线的倾斜角用表示。如图3.4所示

图3.4 杆件扭转时的变形

已知所用的硬铝合金管材的许用单位长度扭转角[]=1( °)/m,切变模量G=8104MPa,即

根据上面得到的公式max=

1801000T[]

[( °)/m],

又GIPIPd432max=(14)0.1d4(14)

(mm4),

得1000T180= 0.73 ( °)/m

如果直杆在两端各受到一个外力偶Me的作用,且二者的大小相等、转向相反,作用面都与包含杆轴的某一纵向平面重合,或者是受到位于纵向平面内且垂直于杆轴线的外力F作用时,杆件的轴线就要变弯,这种变形称为弯曲,如图3.5(a)、(b)所示,图(a)所示为纯弯曲,图(b)所示为横力弯曲。

图3.5 杆件弯曲时的变形

下面着重介绍下本课题所设计的轮椅主结构梁的弯曲刚度,绘制主结构支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分析的最终结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3.6所示

图3.6 主结构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8 梁弯曲时的许用挠度为[y],只要选用的材料最大的挠度不要超过其许用挠度,即可,得主结构梁的最大的挠度

ymax=

IZ WZ(式中

IZ——截面的惯性矩,mm4, WZ——抗弯截面模量,mm3)

又因为所采用的材料是空心铝合金管材,所以分别存在管材截面惯性矩IZd464(1) ,和抗弯截面模型 WZ4d332(14) ,即根据弯曲时的刚度条件ymax=IZ,只要选用的材料最大的挠度小于材料弯曲时的许用挠度为[y]即可,通过实WZ验和分析,本课题设计的轮椅所采用的硬铝合金完全满足条件,刚度足够,故主体结构材料采用硬铝合金是满足要求的。

4.折叠轮椅的功能分析

此款轮椅是对市场上销售的轮椅进行改造的基础上设计与制作的,该轮椅是一种辅助残疾和行动不方便的高龄老年人产品,它除了具有市场上轮椅普遍具有的行走功能外,还具有斜躺和平躺的功能,当使用者感觉坐的时间较长的话,使用者可以方便的操作以便使自己趟下,减轻使用者的疲劳系数,达到安全,舒适,快捷等功能。

5.折叠轮椅前景展望

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特别是残疾人愈来愈需要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由。再加上当今世界各大城市都面临老龄化问题,根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轮椅的社会需求总量逐年增长,这给轮椅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轮椅开发和生产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快速的发展,随着社会消费水平及消费档次的提升,未来轮椅设计技术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将逐步向辅助行动、方便轻巧、功能多样等等方面发展。还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特别是残疾人

9 愈来愈需要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由度。因为各种交通事故、天灾人祸和种种疾病,每年均有成千上万的人丧失一种或多种能力(如行走、动手能力等)。因此,对用于帮助残障人行走的机器人轮椅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热点,如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也成功研制了一种具有视觉和口令导航功能并能与人进行语音交互的机器人轮椅。机器人轮椅关键技术是安全导航问题,采用的基本方法是靠超声波和红外测距,个别也采用了口令控制。超声波和红外导航的主要不足在于可控测范围有限,视觉导航可以克服这方面的不足。在机器人轮椅中,轮椅的使用者应是整个系统的中心和积极的组成部分。对使用者来说,机器人轮椅应具有与人交互的功能。这种交互功能可以很直观地通过人机语音对话来实现。尽管个别现有的移动轮椅可用简单的口令来控制,但真正具有交互功能的移动机器人和轮椅尚不多见。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轮椅设计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6.参考文献

[1] 张策.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华大年,华继宏,吕静平.连杆结构设计.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 [3] 许德珠,朱起凡,吕烨.机械工程材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2 [5] 徐正会,吴家锃:《携带式轮椅的创新设计》.中国台湾,2008 [6] 徐正会,黎淳弘:《折叠式轮椅的研发》.中国台湾,2004

10

第19篇:折叠帐篷的支撑与固定

帐篷铺开后应首先固定内帐四角,使帐篷底在地面上铺平钉牢,如有条件,帐篷底下可垫块地席,这样既可保护帐篷底,还可以达到最佳防水效果。支撑帐篷时,除与篷杆连接可靠外,特别注意拉好牵绳,使外账紧绷,以利外帐达到最佳的防雨性,有裙边的帐篷,应用软土或沙土压好,冬天也可用雪压,这样更有利于防风。地钉的固定应有一个倾角,角度以35度到45度为宜,地钉入地的距离和方向与牵引绳应为同一轴线,牵绳与地钉成90度角,这样有利于达到最大的受力强度,在固定顺序上应注意对应固定,例如:先左前角、依次后右角、左前角、左后角,整个帐篷固定后,调整牵绳拉线使各方面牵拉受力一致。撑好帐篷以后,检查一下内外帐间的距离,如贴在一起,则影响防雨和防露,应予以调整。

第20篇:剪纸与折叠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剪纸与折叠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王晓宏

一、指导思想:

剪纸、折叠是一种民间艺术,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剪纸作品的学习欣赏,尝试剪纸工具、材料与制作过程,塑造体验剪纸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的热情。

二、教学背景: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孩子有着强烈的动手操作欲望:在生活中,孩子们总愿意用手摆弄着各式的玩具,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在课余,孩子们喜欢围在一起用手中各色的纸剪剪、折折、画画,这已形成课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课堂上,孩子们最期待的是老师让大家动手操作起来,这往往成为孩子们求知创作的平台,结合低年级孩子的生理需要和认知特点,教师可因势利导,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将孩子的内需化为学习的动力,从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出发,力求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因此“灵巧的双手,五彩的世界”便成了我们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因为原来一直都没有专门上过剪纸课,对剪纸只有初步的认识,剪纸地方法和技巧可以说是少之极少。但大部分同学对剪纸非常有兴趣,但也有少数同学对这个兴趣不大,有些孩子是胆子小不敢动手,担心自己剪不好等。所以在最初的几堂课中将专门讲一讲有关剪纸的一些几本知识,从一些简单的图案开始剪起,让他们对剪纸有兴趣,并慢慢提高难度。

五、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剪纸、折叠的兴趣,养成细心、耐心的好习惯。

2.剪纸题材来源于生活,要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景物。

3.学会看各种折法示意图,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

4.折、画、剪时要大胆细心,使自己的作品富有创造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使用剪刀、刻刀、毛笔、颜料等工具;掌握剪纸的造型、保存和鉴赏知识。能照着较复杂的剪纸范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品,鼓励自己设计作品。

难点:熟练地使用剪刀、刻刀、毛笔、颜料等工具;掌握剪纸的造型、保存和鉴赏知识。

能照着较复杂的剪纸范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品,鼓励自己设计作品。

六、教学措施

要想上好一节剪纸课,绝非容易的事,老师说了还要学生在实践中明白才行,教学是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所以老师必须在教法上下功夫:

1.对部分学生可以近距离演示多次;

2.充分地调动学生互相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面带点的学习,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

3.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不一定马上讲答案,可以先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解决问题,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4.尽量多的让孩子们观察实物,大胆尝试,多鼓励,及时鼓励。

5、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多欣赏名家作品。

七、活动进度:

第一、

二、三周 单色剪纸 剪纸组画 剪纸连环画的认识,简单的折叠认识

第四、

五、六周 基本剪纸方法练习(1)用具准备工作 (2)刀法练习学习(3)团花剪法学习

第七、

八、九周团花剪法学习

第十

一、十

二、十三周 刻纸指法练习(1)圆形及套圆刻法练习(2)临摹范画练习(3)阴刻、阳刻练习

第十

四、十

五、十六周 套色剪纸学习(1)分色剪纸学习(2)染色剪纸学习(3)填色剪纸学习

第十

七、十八周创作画学习阶段 通过本学期剪纸活动的学习, 使学生能进一步培养动手创造的能力, 素质能力得到提 高,使校本课程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