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高尚行为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31 08:35:26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高尚的行为教学设计

《高尚的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课文理解“瞥”的意思。

2、学习阅读批注法,能够初步进行自主阅读。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字里行间感受卡罗纳行为的高尚,受到熏陶。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没有用过阅读批注法,这节课我主要以“扶”为主,让学生接触阅读批注,初步掌握阅读批注怎样写,哪些地方可以批注。

教学重点:感受卡罗纳行为的高尚,学习阅读批注法。 教学难点:学习阅读批注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入题

这节课继续学习《高尚的行为》,读课题。 (大屏幕出示表格)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弗朗蒂,他是一个(),科罗西是()的人,这节课继续充实这张表格,看一看卡罗纳和老师各是怎样的人?

二、分析卡罗纳,学习阅读批注

1、铺垫

师:这还得从头说起,当我走进教室看到的是这样的一幕: 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这一段主要在写什么?弗朗蒂他们几次侮辱科罗西?默读在课文中标出。 学生汇报

板书:

1、戳 扔 模仿 畸形人 妖魔鬼怪 残疾人

侮辱

2、变本加厉

3、学母亲卖菜

师:读读1这几个词,有怎样的感受?把这样的话写到旁边就是阅读批注。

师:(指着板书)中国有句古话“事不过三”,这回科罗西还在忍吗? (大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此时的科罗西怎么了?从哪里看出他失去了理智? 学生汇报

师:老师注意的是这个“抄”字,仔细品一品,想一想,如果把它换成“拿”行不行呢?

生答(预设,有一种气势,拿的很快,什么也不顾)

师:用的精彩,妙,把你们刚才说的气势、愤怒、失去了理智记在旁边,这就叫阅读批注。

2、进入

过渡:科罗西的失去理智砸到弗朗蒂了吗?

师:作为五年级的同学应该浮想联翩,想一想被飞来的墨水瓶砸到的老师会是什么样?(学生描述)

我们一起来看亚米契斯是怎样写的? 大屏幕出示(4—8自然段) 师:写得好不好,那里写的好?

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没有直接写生气,而是从老师的表情、神态、语言来写,真的精彩,我们写作文时也要这样写。

师:谁来读老师的话?齐读

师:真有一种要吃人的架势,就在这时,谁出现了? 大屏幕出示(9——10自然段) 指名读

师:“瞥”什么意思?这一瞬间,卡罗纳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学生汇报

师:老师两次喊,事不过三,如果老师第三次喊,这个时候科罗西站起来,那后果将会不堪设想,本来就已经够可怜的了,对于科罗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个时候卡罗纳猛然站起来,果断地说:“是我。”

师:一个“猛然”,一个“果断”你能读出什么来呢?透过这两个词,你能读出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仗义、善良、两肋插刀)把这样的话记在这两个词的旁边,这就是阅读批注。

师:通过这两个词我们把卡罗纳的善良,仗义,见义勇为读了出来,亚米契斯这两个词用得多好啊!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注意用上这样恰当的修饰语,你的作文就具体了、生动了、形象了。

总结:我们细读,品重点词句,把我们的感受写在旁边,这就叫阅读批注。

3、学以致用 大屏幕出示:用批注这种方法,读一读描写老师的语句,圈画重点词句,把自己的感受记在旁边,说一说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阅读 学生汇报

三、总结

大屏幕出示完整的表格 师:说一说你的收获?

阅读批注就是阅读时圈画出重点的词语,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四、作业

用阅读批注的方法预习下一课。

推荐第2篇:高尚的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不能欺凌弱小,歧视他人,而是要有同情心,见义勇为。3.学习本文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不能欺凌弱小,歧视他人,而是要有同情心,见义勇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感导入

1、在我们身边常有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你理解他们的需要吗?你知道关爱残疾人、关爱弱势群体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吗?今天,让我们共同体验一下他们的情感生活。

2、齐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预习。字词及读文情况,及时纠正。

4、默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三、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长春版《高尚的行为》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高尚的行为》这篇课文。

二、深入学习

(一)指读第一自然段,一件什么事情让作者重新认识了卡罗纳?

(二)看来文章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科罗西、卡罗纳、老师,下面我们就走进这三个人,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感受。科罗西:

1、在文中找出描写科罗西的句子,读一读。

2、如果你是科罗西,同学们用尺子戳你,朝你脸上扔栗子壳,还模仿你的残臂,你心情怎样?(气恼,愤恨)

3、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感受。

4、如果你是科罗西,你打算怎样?

科罗西也忍不住了,失去了理智,于是抄起墨水瓶狠狠地砸了过去。

卡罗西:

1、指名分角色读4~8自然段。说说卡罗西为什么告诉老师墨水瓶是他扔的?

2、科罗西听到卡罗纳这样说,心里会怎么想?

3、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部分课文。

老师:

1、读第19自然段。

2、此时老师知道真相后,心里怎么想?

3、带着感受读一读。

(三)联系课文,填补课文的空白。

起初老师要批评这四个肇事者,为什么又宽恕了他们? 猜一猜卡罗西会对老师嘀咕什么,才改变了老师的做法?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背诵描写细致精彩的段落。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将给更多的人听。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不能欺凌弱小,歧视他人,而是要有同情心,见义勇为。 3.学习本文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不能欺凌弱小,歧视他人,而是要有同情心,见义勇为。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感导入

1、在我们身边常有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你理解他们的需要吗?你知道关爱残疾人、关爱弱势群体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吗?今天,让我们共同体验一下他们的情感生活。

2、齐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预习。字词及读文情况,及时纠正。

4、默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三、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高尚的行为》这篇课文。

二、深入学习

(一)指读第一自然段,一件什么事情让作者重新认识了卡罗纳?

(二)看来文章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科罗西、卡罗纳、老师,下面我们就走进这三个人,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感受。科罗西:

1、在文中找出描写科罗西的句子,读一读。

2、如果你是科罗西,同学们用尺子戳你,朝你脸上扔栗子壳,还模仿你的残臂,你心情怎样?(气恼,愤恨)

3、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感受。

4、如果你是科罗西,你打算怎样?

科罗西也忍不住了,失去了理智,于是抄起墨水瓶狠狠地砸了过去。

卡罗西:

1、指名分角色读4~8自然段。说说卡罗西为什么告诉老师墨水瓶是他扔的?

2、科罗西听到卡罗纳这样说,心里会怎么想?

3、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部分课文。

老师:

1、读第19自然段。

2、此时老师知道真相后,心里怎么想?

3、带着感受读一读。

(三)联系课文,填补课文的空白。

起初老师要批评这四个肇事者,为什么又宽恕了他们?猜一猜卡罗西会对老师嘀咕什么,才改变了老师的做法?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背诵描写细致精彩的段落。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将给更多的人听。

推荐第3篇:长春版高尚的行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爱的教育》一书,是这部名著当中较为精彩的一个故事。科罗西被同学欺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闯了祸,将墨水瓶打在了老师的胸部,卡罗纳挺身而出,替科罗西受过,仗义之举得到先生的褒奖。本文选取校园当中经常发生的典型事例,刻画了勇敢豪侠的卡罗纳,懦弱可怜的科罗西,令人讨厌的小霸王弗朗蒂,还有明察秋毫、义正词严的老师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文章着重描写了教室当中乱作一团的打闹场面和先生进行调查的经过,场面真实具体,人物对话生动贴切,不仅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一次震撼,引发他们对同学之间怎样相处的问题产生思考,而且在如何描写场面、画人物形象等方面给学生树立了典范,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这是一篇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上佳之作。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不能欺凌弱小,歧视他人,而是要有同情心,见义勇为。

3.学习本文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不能欺凌弱小,歧视他人,而是要有同情心,见义勇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感导入

1、在我们身边常有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你理解他们的需要吗?你知道关爱残疾人、关爱弱势群体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吗?今天,让我们共同体验一下他们的情感生活。

2、齐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预习。字词及读文情况,及时纠正。

4、默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三、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高尚的行为》这篇课文。

二、深入学习

(一)指读第一自然段,一件什么事情让作者重新认识了卡罗纳?

(二)看来文章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科罗西、卡罗纳、老师,下面我们就走进这三个人,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感受。

科罗西:

1、在文中找出描写科罗西的句子,读一读。

2、如果你是科罗西,同学们用尺子戳你,朝你脸上扔栗子壳,还模仿你的残臂,你心情怎样?(气恼,愤恨)

3、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感受。

4、如果你是科罗西,你打算怎样?

科罗西也忍不住了,失去了理智,于是抄起墨水瓶狠狠地砸了过去。

卡罗西:

1、指名分角色读4~8自然段。说说卡罗西为什么告诉老师墨水瓶是他扔的?

2、科罗西听到卡罗纳这样说,心里会怎么想?

3、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部分课文。

老师:

1、读第19自然段。

2、此时老师知道真相后,心里怎么想?

3、带着感受读一读。

(三)联系课文,填补课文的空白。

起初老师要批评这四个肇事者,为什么又宽恕了他们?

猜一猜卡罗西会对老师嘀咕什么,才改变了老师的做法?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背诵描写细致精彩的段落。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将给更多的人听。

推荐第4篇:教学反思高尚的行为

《高尚的行为》教学反思

本文选自《爱的教育》一书,是这部名著当中较为精彩的一个故事。科罗西被同学欺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闯了祸,将墨水瓶打在了老师的胸部,卡罗纳挺身而出,替科罗西受过,仗义之举得到先生的褒奖。

本文选取校园当中经常发生的典型事例,教学中我能利用抓重点词句的方式感受勇敢豪侠的卡罗纳,懦弱可怜的科罗西,令人讨厌的小霸王弗朗蒂,还有明察秋毫、义正词严的老师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神态、动作、心理的揣摩,使这些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着重描写了教室当中乱作一团的打闹场面和先生进行调查的经过,为了让学生感受场面真实具体,我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情感朗读,抓住人物对话感受故事的场面,不仅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一次震撼,引发他们对同学之间怎样相处的问题产生思考,而且在如何描写场面、画人物形象等方面给学生树立了典范,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在课上能结合朗读走进文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爱,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本文来源七七范文网。转载请注明出

推荐第5篇:《高尚的行为》教案

《高尚的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学会并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些写作的能力和技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能够注意体会人物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高尚的真正意义,懂得以诚待人,帮助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能理解卡罗纳高尚的行为表现在哪里 教学难点:懂得为什么老师宽恕了四个淘气的肇事者。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高尚的行为》一课。

二、新知

1.请同学们想一想:一件什么事让作者认识到卡罗纳是怎样的一个人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讲讲这是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2.卡罗纳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生自由答,师补充) 3.卡罗纳替科罗西承认错误,科罗西到底惹什么祸了?

(被人欺辱他,他实在受不了才拿墨水瓶打弗朗地,终是打在了老师的胸前) 4.那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怎样欺辱科罗西的?

听老师读课文第2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那些人物?他们各有什么样的表现?你如何看待他们的所作所为。(生交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汇报学习成果)(指导朗读)

5.在忍无可忍之下,科罗西抄一个墨水瓶狠狠朝弗朗地的脑袋砸过去,弗朗地一闪,墨水瓶正好打在老师胸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读课文4自然段。 6.卡罗纳站起来替科罗西认错,此时科罗西心里会怎么想? 让我们怀着对卡罗纳的赞美的语气读一读4---10自然段。 7.老师相信卡罗纳的话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8.科罗西认了错误了吗?谁能凑一凑科罗西的话。 9.当得知事情的真相后,老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呢? 10.指导朗读20、21自然段,体会老师的严厉。(朗读)

11.老师赞美卡罗纳“你的心真美!”让我们一同赞美卡罗纳吧!引读。

三、拓展延伸

1.是谁让老师宽恕了那几个肇事者?卡罗那到底跟老师说了什么?老师才“宽恕”,了那些欺负科罗西的学生? (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课后写在练笔本写一写)

2.总结谈话:同学们都有一颗宽容、仁爱之心,让卡罗纳这种不欺负弱小,有同情心的做法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吧!

四、总结

你和同学发生过矛盾吗?学了这篇课文,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推荐第6篇:高尚的人作文设计

北师大六年上册《我身边高尚的人》教学设计

辽宁省鞍山市达道湾镇小学中心校刘玉华

教学目标:通过一两件事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把事情写清楚,内容要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他们能围绕主题选材,能将一件事情写完整,但他们在详略的安排,细节的描写,等方面还有待提高。我们习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写出真情实感;让学生在修改中完善,提高习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一两件事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 教学难点:把事情写清楚,内容要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准备:收集自己身边高尚人物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明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起草作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孩子们,在我们生活中不是只有伟人、名人才有高尚的品质,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也具有高尚的品质,今天就让我们心怀敬意,主动热情地去接触身边的普通人,走进他们。今天的作文课,我们练习写一个人。咱们一起来看看习作要求。

二、审题

1.默读习作要求,想一想:

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学生要明确:A、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

B、要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他高尚的原因;

C、把内容写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2.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高尚精神?(不是只有伟人、名人才有高尚精神,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做出贡献,也体现了具有高尚精神)

3、你打算写谁,为什么要写他?在小组里说一说,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交流。

三、指导写作

1.你打算分哪几部来写?重点写什么?

交待“我”身边高尚的人是谁。

通过一两件事,体现他的高尚精神。

“我”要向他学习些什么。

2.如果现在要你动笔写,你有哪些困难?(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四、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五、写完作文后,自己修改,在小组里互相修改。

推荐第7篇:第三节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第三节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明确社会行为的特征;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通过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合作、创新等能力。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动物的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的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及实施。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

学生: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仔细观察动物的社会行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展示动物图片)同学们在片中都看到了哪些动物?

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这些动物中有哪些是群体生活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你们还知道别的群体生活的动物吗?

学生:还有狒狒、蜜蜂、蚂蚁等。。

教师:(播放蜜蜂群体生活的录象)群体生活动物与独居的动物相比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学生:蜜蜂是群体生活的动物有一只蜂王,专门负责产卵,还有少数雄蜂专门与蜂王交配,而工蜂占大多数,它们负责采蜜、侦察、守卫、清理蜂巢和饲喂小蜂等工作,非常辛苦,可见它们是有明确分工的。

教师:(展示白蚁群体生活图片)白蚁的群体生活有什么特点?

学生:白蚁的群体生活与蜜蜂一样,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教师:(展示狒狒群体生活图片)狒狒群中的首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会成为首领?

学生:身体最强壮。

教师:那它有哪些特权?

学生:它可以优先享有配偶、优先享有食物和巢所,并负责指挥整个群体 教师:狒狒群体生活与独居的动物相比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狒狒群是一个大家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不同,排成等级次序,形成“等级社会”。作为首领的雄狒狒负责指挥整个群体的行为,其它成员都要听它的。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不管是蜜蜂,蚂蚁,还是狒狒等,只要是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教师:蚂蚁也是我们熟悉的动物,请同学观看蚂蚁生活的录象,你们能区别出蚂蚁家族有哪些成员吗?各有何职能?

学生:腹部膨胀自己不能动像大肉虫似的是雌蚁。还有雄蚁、工蚁和兵蚁。

教师:为什么雌蚁的腹部那么大?

学生:里面应该有很多卵,这样就可以生出许多小蚂蚁,使种族可以延续。

教师:为什么许多动物都要群体生活呢?群体生活对动物有何意义?

学生:因为它们的单个力量不足以使自己和其它动物抗争,容易被伤害,所以只好借助于群体的力量。还有的动物如猴子,可联合起来以防不测。

教师:社会行为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食物、敌害以及生存条件等的适应。

教师:(展示两只蚂蚁共同搬运食物的图片)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那么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

学生: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都可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教师:人类了解了动物的一些特征以后,有什么用呢?请阅读书p41。

学生:人们利用昆虫间的气味通讯,如性引诱剂,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教师:可见了解动物的行为是非常有意义的。

教师:信息交流对于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非常重要。(播放蚂蚁的信息传递)学生观看后,探究动物间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请同学们阅读书p39—41,参考其中的探究活动,小组合作找到本组感兴趣的动物,提出问题,探究动物间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去认真的研究。两周后我们把写好的探究报告带来进行交流和评比。 学生:(课后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学生感兴趣,应引导学生多讨论。在设计探究计划和实施探究活动时,给学生创设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活动,个性化的设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能力非常重要。及时总结,教学效果很好。

推荐第8篇:小行为 大环境教学设计

《小行为 大环境》教学设计

碱房中心小学

孙丽萍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通过“环境情景剧”的形式,力求使生活再现,同时分析平时生活中的行为哪些是对生态环境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从而提出保护我们周围的生态系统的建议,并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将人类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行为惟妙惟肖地表演出来。

②能正确分析人类保护和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并能对自己的分析说明理由。

③能提出3条以上具体保护周围生态平衡的措施。

2、情感态度与德育目标:

①能意识到人类的行为对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②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3、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出3个以上人类保护和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4、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环境情景剧的表演,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从中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具准备:

与环境情景剧相关的道具。

课时:1课时。

五、前置小研究

(一)、学生:阅读资料,分小组选择一个主题、一个情景进行预演,组员间分工合作,自己进行角色分配,讨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表演等。

提出要求:

1、每个小组从本小组调查到的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中选择一种作为表演主题。

2、表演的情景人物中要有受到破坏的环境和受到伤害的动物、植物等角色,重点以环境、动物、植物遭到破坏后的感受表演出人类破坏给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以环境、动植物的口吻对人类提出要求。

3、每组表演时间不超过3分钟。

4、可以采用自己觉得更典型的案例。

5、表演必须是身边的小事,防止陷于大而空。

6、表演不要偏离主题或活动目标。

(二)、说一说从表演中得到的启示。(能结合自己身边的例子讲)

(三)、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读了科学在线,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为什么说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每天,我们都要做出许多决定,例如早餐吃什么,上学穿什么,几点开始锻炼等等。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有些看似平常的决定和行为正影响着大环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小行为是怎样影响大环境的。

(二)探究新课:

1、活动——环境情景剧。(完成课前小研究一)

学生小组表演。

2、评价表演情况。

3、讨论

教师:学生从表演中感悟道理,自命题进行讨论。(完成课前小研究二)

学生:小组讨论,积极发言。

例:①保护环境从自我做起,不乱到垃圾。

②真爱生命,从小动物做起。

4、交流 (完成课前小研究三)

教师:

①组织学生将自己在情景剧中得到的启示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共同分析这些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什么影响。

②今后我们再采取行动时应该考虑到哪些问题,向人们提出自己的什么建议?

学生:提建议并交流。(可小组讨论)

5、小结:

随处到垃圾,随处丢弃废旧电池、打鸟、乱折树枝、花草,动物随地大小便等生活常见的行为,平时在我们看来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就是这样的“小”行为却影响着我们的“大”环境,也许你认为自己做些什么对环境的影响是很小的,但当数百万人的选择综合在一起时,个人的行为就会导致环境的变化,所以,一个人的小行为其实并不小,它也影响着大环境的变化。

6、阅读科学在线。(完成课前小研究四)

①提出问题:环境被破坏了,人类的生存就受到影响,甚至是灾难,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60页的科学在线,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②学生汇报:科学在线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③生讨论:为什么说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④通过阅读科学在线,使学生的认识从自己身边的小环境,到自己生活的大的生态环境,再延伸到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圈是无法代替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7、课下作业

整理提出保护生态系统的倡议,以本组喜欢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各组保护生态系统的倡议。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小行为大环境

行为影响环境:

随意排放污水使水受到污染

废弃物对生态环境有致命危害 农药和汽车尾气污染大气 破坏植物造成水土流失

推荐第9篇:小行为 大环境 教学设计

小行为 大环境 教学设计

庞口总校——刘玉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12课小行为 大环境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及其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日常生活中,破坏环境的小行为,学生经常遇到,深有体会,教材精选了生活中的四个常见场景,贴近学生生活,并通过“环境情景剧”的形式使生活再现,让学生在设计和表演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和理解小行为对大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出保护我们周围的生态系统的建议,并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亲历体会——评判——思想进步的全过程,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意识到人平时的一些小行为或决定对周围生态环境有着怎样的重大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材简析:

《小行为大环境》是冀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序的生态系统》的第三课。本单元包括三课,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阅读分析和整理资料并使用类比的方法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三课之间是“认识生态系统——模拟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的递进关系,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意识到人平时的一些小行为、一些看似平常的决定对其周围生态系统有着怎样的重大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设计思路:

在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及其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由学生每天常做的决定入手,引发其对“这些小行为对环境影响”的讨论,从而导出课题。紧接着通过“环境情景剧”的形式,力图使生活再现,同时分析平时生活中的行为哪些是对生态环境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从而提出保护我们周围的生态系统的建议,并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在活动这一主题的基础上,以“为什么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使学生的认识从自己身边的小环境,到自己生活的大的生态环境,再延伸到地球上的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通过阅读科学在线,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圈是无法代替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分析人类保护和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并能对自己的分析说明理由。 2.能举出3个以上人类保护和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3.能提出3条以上具体保护周围生态平衡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将人类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行为惟妙惟肖地表演出来。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情景剧的表演及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充分体会自己的小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意识到人类的行为对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培养其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环境情景剧的表演,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从中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材料准备:

与环境情景剧相关的道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讲述提出问题:

1906年,美国做出了保护黑尾鹿的决策,结果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我们每天也要做出许多决定,例如早餐吃什么,上学穿什么、乘什么交通工具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决定,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大环境?比如,我发现咱们班有的同学打完水,不将水龙头拧紧。同学们能说说这种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吗?(学生站起来谈看法)

2.组织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谈谈你生活中的小行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组内交流,小组汇总汇报)

3.引出课题:看来这些看似平常的小行为,也会影响大环境。(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活动1 环境情景剧表演。

通过上面的交流,同学们都意识到自己的一些小行为同样会影响到大环境,下面请同学们从课本58-59 页情景剧或你知道的破坏环境的行为中选择一个主题表演出来。

1.出示要求:

(1)每组选择一个主题、一个情景。

(2)表演的情景人物中要有受到破坏的环境和受到伤害的动、植物等角色。重点以动 植物、环境遭到破坏的感受及人类破坏给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表现出来。并以动 植物、环境的口吻对人类提出要求。 (3)每组上台表演的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2.学生选题,分工,讨论表演方法,并在组内预演。限时5分钟 (活动中教师不过多干预。巡视,可适当参加意见,帮学生准备材料) 3.分组表演(学生偏离主题或活动目标时,教师要适时引导)

4.活动结束后,请同学们将自己在情景剧中得到的启示与同学们交流。共同分析这些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什么影响。今后我们再采取行动时应考虑哪些问题?为保护我们的生态系统,你能向大家提出哪些建议? 5.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6.做出小结。

(二)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1.有人说“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你知道原因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P60科学在线。并谈谈它给你的启示。 2.学生阅读。

3.学生汇报阅读带来的启示

小结: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会直接或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地球的生物圈是无法代替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因此,保护生物圈,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师主要对学生环境意识是否提高做出评价)

四、作业(2项任选一个完成)

1.请同学们以“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周围的生态系统,我们应该如何做?”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或制作一期宣传画报。2.与家长一起设计一个合理的环境保护计划。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小行为大环境

行为影响环境:

(1)节约用水,使水不受到污染。 (2)废弃物对生态环境有致命危害。 (3)农药和汽车尾气污染大气。 教学反思:

本课题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的范畴,既普及了科学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教过这一课后感觉这一课的切入点非常的好,通过创设情景,再现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使这种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表演很积极,说明同学们在这方面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但是,有些学生的准备不是很充分,针对六年级的年龄特点,这是可以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学前进行必要的充分的指导,并且在发言、汇报总结等环节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干预指导,针对课上的积极参与程度,许多学生还没有展露才华,显得意犹未尽,所以我考虑一节课的课时是否太少,可以再深化一课时,或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的追踪反馈。

评价:

让同学们在情景剧中得到的启示与同学们交流。共同分析这些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会造成什么影响。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破坏环境的小行为,学生经常遇到,深有体会,教材精选了生活中的四个常见场景,贴近学生生活,并通过“环境情景剧”的形式使生活再现,让学生在设计和表演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和理解小行为对大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出保护我们周围的生态系统的建议,并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亲历体会——评判——思想进步的全过程,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意识到人平时的一些小行为或决定对周围生态环境有着怎样的重大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无论是知识的,还是能力的,都是很重要的。通过情景剧的表演,真正的让学生去体会生活,收获知识。同时对学生人生观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推荐第10篇:《行为不同,结果不同》教学设计

《行为不同,结果不同》教学设计

课前播放《爱的奉献》歌曲

组织上课

新授:导入语:刚才同学们欣赏了《爱的奉献》这首歌,从歌曲中我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爱的结果是美好的,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爱的使者。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咱班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希望我们的第一次合作会非常愉快,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听到同学们自信地回答,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讲第18课第一目题——行为不同,结果不同(板书)

首先进入本节课的第一板块:看行为,辨结果。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有关“抢盐”的视频:

思考讨论问题:“抢盐”的行为对消费者自己、经营者、对社会分别会产生什么影响或结果? 学生讨论:

教师语:近两年来,我国社会上流行的“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等网络名词所揭示的与“抢盐”行为完全类似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对消费者自己、对生产者、消费者、对社会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结果,表现为有的人笑了(发财了),有的人哭了(花了冤枉钱),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由此看来,“抢盐”的行为已经直接或间接对自己或周围的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结果。是不是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或影响呢?

展示:我们身边的事:

1、初一学生小明经常和同学一起到社会福利院去帮助孤寡老人。

2、刘刚对老师的批评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依旧经常迟到。

3、赵新和父母商量,决定从自己的零花钱中节省出一部分,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

请讨论分析:上述三种行为分别会对自己或他人带来什么结果? 学生交流并得出结论:

每一种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自己或他人。 当编剧,编故事:张磊的故事 2010年12月30日,青海总队第五支队战士张磊收到河南省汤阴县某个“中心”寄来的关于该中心举办首届“2010年幸运读者”有奖活动的说明和一张无偿赠送的彩票,刮开兑奖区,张磊中了“二等奖”,对照说明竟是一台多功能家庭电脑。面对如此丰厚的奖品„„张磊会采取什么行为?他所采取的行为会有什么结果?请根据故事的发展,续写剧情。 学生发表看法

展示生活悟语:(课本P90页第一段)学生齐读并做标记。 过渡语:为什么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第二板块:看结果,找原因。 点击观看药家鑫杀人案的视频

思考:药家鑫一案给我们什么启示?设想一下,假如再给他一次机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会怎样选择?结果又会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

教师语:我们认识到,面对同样的问题,如果采取的行为不同,结果会是完全不一样的。药家鑫的行为给被害人一家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当看到被害人一家面临困境的时候,有一个人却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点击观看上海法学硕士微博认捐的视频 思考:他的行为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学生交流

教师语:为什么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点击案例:

1、为了锻炼新人,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做准备,中国羽联没有给参赛的队员制定具体的目标,队员们轻装上阵,奋力拼搏,包揽了2011年羽毛球亚锦赛全部冠军。

好的目的动机→恰当的行为手段→好的结果

2、建设湖南株洲“职业教育城”,湖南横石村汪家正家的两栋连体两层楼住房在被拆迁之内。4月22日凌晨5时许, “一两百人的拆迁队伍破门进入,把他们强行拉出去,把才8个月大的侄儿扔在地上不管。” 无奈的汪家正爬上房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汽油瓶,但拆迁并末因此而停止,直至自焚事件发生,目前汪家正仍在株洲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 好的目的动机→不恰当的行为手段→坏的结果

3、17岁少年小新(化名) 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为了筹钱上网,小新还把帮家里看台球桌挣的钱拿走。今年6月上旬,小新还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招来了父亲的一顿打骂。为了偷钱上网,他想到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晚上,看到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用菜刀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 想到奶奶从小最疼爱自己,他在看守所里痛哭流涕。

不当的目的动机→不良的行为手段→坏的结果

知识点击:由于行为者的动机不同,目的不同,采取的手段不同,行为的程度不同,因而所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学生齐读并做标记) 第三板块:看自身,展未来 点击透视镜

1、看看本校或本班同学身上有哪些好的或不好的行为,试分析一下可能产生的影响或结果。

2、反省一下自己身上还有哪些不好的行为,谈一谈今后的打算。学生交流

教师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到同学们能正确的反省认识自己,老师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国家对我们寄予厚望

点击展示: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给全国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一是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二是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

三是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思考交流:展望未来,我们现在应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呢? 教师语:三个板块的内容讲完了,我们本节课能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呢? 点击展示:收获平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

你准备着——————

布置作业:搜集有关中学生因不明是非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材料,小组合作制成课件交流分享。

第11篇:《社会行为》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2.社会行为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2.研究并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了解并且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动物。2.通过本节的学习,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社会行为的特征。 难点: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课时]1课时 [教学辅助材料] 1.教师准备:准备一些《动物世界》中群居生活的影像资料及有关动物传递信息的资料,有关课程课件。

2.学生准备:课下收集各种动物群居的资料及有关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蚂蚁。在洪水来临时火蚁会有这样的行为:一些工蚁彼此将前后足搭接在一起,在水面上形成一个由身体搭建的“筏子”上,最后,在水面上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蚁团随水漂流时,组成“筏子”的工蚁常常会被鱼吃掉,一旦有缺口,总有其他工蚁义无反顾地补上去,直到蚁团到达陆地。

组成“筏子”的工蚁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呢?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开心一笑,见PPT

二、教学引导及点拨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大家知道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独居的,也有营群居生活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 查资料、讨论、总结。

学生可能会将以下动物写在黑板上。

白蚁、羊群、鸡群、牛群、马群、蜜蜂、羚羊群、狼群、黑猩猩等等。 2.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54页以白蚁为例)

这些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如白蚁的社会行为。

工蚁: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保卫蚁穴雌蚁:产卵

小组依照自己书写的顺序讲解,不足之处,教师补充,但均给予鼓励。 (教师活动)

3.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些营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师生互动) 学生分析,老师板书

①.这些动物不是独居的,是很多动物生活在一起的。 ②.它们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 ③.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分工合作的。 ④.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⑤.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教师活动)

总结以上内容,(内容如下):

社会行为:动物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教师活动)

根据社会行为的特征,分别举一些事例加以说明 4.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的动物群居的图片 ①.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 ②.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③.一群蜜蜂 ④.一群大象 ⑤.一群企鹅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分析、尝试回答,及时评价,最后给予点拨 学生分析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首领;有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首领的优势: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首领的职责:负责指军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这就是一个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的等级社会。

学生:分析蜜蜂群体是有组织的,各有各的分工。 ①.蜂王负责产卵,繁殖后代。

②.工蜂负责建造蜂房、采集食物、抚育后代、照顾蜂王、防御敌害等。

③.雄蜂负责与蜂王交尾。

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繁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⑴.首领是群体的领导者。 ⑵.享有取食、选择配偶的优先权。

教师:非常好。通过对以上事例的分析,使同学们对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更加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你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教师:表扬并激励发言的同学,同时指出营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成员,少则几十只,多则几千至几万只,它们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的语言是很丰富的。包括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分组讨论一些群体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并依序无重复地

列举出来,可以把电视、网络、课外资料的新信息告诉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师生互动)

学生举例,老师整理,及时激励表扬并补充。 学生:动作传递信息。

如:蜜蜂的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可以告诉伙伴蜜源的距离和方向。

如:雄黑鹳是从频频地点头来招呼雌黑鹳的,雄白鹳则是以上、下喙发出啪啪的响声来表示“欢迎”雌白鹳占巢的。

学生:声音传递信息。如:母鸡有多种不同的鸣声,而每一种鸣叫声表达不同的信息,有的叫声是召唤小鸡的,有的叫声表示找到了食物,有的叫声表示敌害即将来临。

探究:蚂蚁的通讯(第二课时)实验 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

作出假设:

。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你的结论是:

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学生:如:蚂蚁外出寻找食物时,能够利用它的分泌物来标志路线,引导同巢的其他蚂蚁找到食物的所在地。

教师:同学们查找的资料太好了,还有没有补充的同学? 学生:蝙蝠、海豚是用回声定位来传递信息的。

教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150多万种动物就是靠形形色色的不同语言来交流传递信息,维持着种族的生存和延续,如果我们人类能掌握动物的语言,对于我们保护和利用有益动物,防治和消灭有害动物是很有帮助的。如: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杀农业害虫。或在田间施放一定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干扰雌雄虫的交配,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师生互动)

先由学生主动举手总结本节内容,后由全体学生闭上眼睛过“电影”,最后抽查一人代表小组作本节小结。

学生:总结(没有信息交流,动物的个体之间就无法取得联系。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师:肯定学生的总结,动物与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类与动物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不应该由于自己的私心而去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人类应更好地处理好与动物的关系尊重动物的各种行为,因为这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利用动物的行为、语言为人类服务从而使人与动物的关系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三、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了许多营社会行为的动物,通过观察、分析营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归纳总结出了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采用分析、讨论、归纳观察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了大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大家的思维空间。

四、当堂检测

五、作业 课后习题

第12篇: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第三节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张庄镇张庄中学 王双建

一、设计思路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基于此,本节课通过探究式学习,构建一个互动和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动物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及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本节课的处理应突出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体验情感的意识,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出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重点:

1.信息交流的意义。

2.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能力。 难点: 1.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能力。 2.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 4.认同成功的科学探究需要探索精神。 5.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

问:1.这些动物取食行为都相同吗?

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

二、新授:

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 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

1.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为什么?

引导学生在学习社会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

不用语言人类如何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可以通过表情、动作和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黑长尾猴发现蛇、豹、鹰发出叫声的录像。问题:1.黑长尾猴在发现不同敌害时的叫声相同吗?

2.听到同伴的叫声,其它黑长尾猴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3.黑长尾猴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

教师提供资料:观察蚂蚁取食时,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地。

提示:

1.蚂蚁喜欢吃什么? 2.怎样饲养蚂蚁?

3.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时饥饿状态和吃饱的状态哪一个效果好? 4.怎样能更好地控制蚂蚁的行为? 5.能不能用其它的一些物体代替纸片?

6.最好将观察过程拍下来。 让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小结和反思 动物的群体生活及社会行为离不开信息交流,动物的信息是什么,怎么交流?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单纯的讲解,学生也能记住,但是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很容易处于机械的记忆状态。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培养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获得知识,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学生对知识记得扎实,难以忘怀。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但对生物学知识掌握较好,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探究气味是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时,学生认为书中用纸片搭一条通道,在移动纸片的过程中,蚂蚁很容易受到惊扰,影响蚂蚁的行为,不容易观察,因此他们大胆创新,设计出比教材的实验更简便易行、效果更明显的实验方案。

本节课另一比较成功之处是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感受和体验中获得感悟。如请各小组用一句话概括成功的秘诀,其中有一组同学利用休息日到实验室进行研究和观察,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这组同学说“兴趣+汗水=成功”。学生感悟到科学的探究除了需要掌握知识和方法,同时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再如:实验完成后,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一只小蚂蚁,你有何感想?学生说:“妈妈你在哪里?”“我想回家!”“求求你,别碰我,我很疼。”“我很愿意和你交朋友,你能送我回家吗?”学生提出实验后应该把蚂蚁放回到大自然,还有几个同学提出为在实验中死去的蚂蚁默哀,学生在体验中感情得到了升华。接下来谈如何对待动物,学生发自内心地说应该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有些同学观察很仔细,能观察到蚂蚁触角相碰的情况,很多同学则观察不到,教师要给予指导和说明。 点评

本节“动物的社会行为”和“蚂蚁的通讯”探究活动教学设计,凝集着作者精心的设计和辛勤的汗水。作者在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将生物课程标准理念,贯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作者积极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注重落实与学生认知规律相吻合的教学环节。如收集整理不同动物真实生活的精选录像片;设计不同梯度的启发性问题;适时地借助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社会行为。特别是贯穿在整个“探究蚂蚁的通讯”活动中的问题串,更利于不同认识水平与能力的学生轻松地走进探究性学习活动中。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艺术创新。《探究蚂蚁的通讯》彩色引导图,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使探究活动变得一目了然,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

为了落实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教师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设计、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之后,以“如果我是一只小蚂蚁”拟人化内心独白式的心灵对话,提升学生们爱护小动物的健康心理,使“初步形成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的目标落到实处。

第13篇:第三节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第三节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阐述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方式,阐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设计实验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教学过程

导入:从动物方式方式和获得途径两种方法分类复习动物的行为 展示:蚂蚁、蜜蜂、猴子、鹿、企鹅、斑马生活的图片 教师:看到了什么动物?它们是怎么生活的呢? 学生回答:蚂蚁、它们进行群体生活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1、社会行为的概念:动物营群居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教师: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是怎么进行社会行为呢? 展示:(1)白蚁图片,简述白蚁种类、分工协作生活;

(2)蜜蜂图片,简述白蚁种类、分工协作生活; 总结:

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2、动物营群体生活的意义:靠集体的力量往往更容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生存、繁殖。

二、动物的信息交流的方式

展示:PPT图片,学生观察和分析。

教师讲述:一只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一种叫声,这时其他猴会后腿直立并仔细审视地面;而当它发现豹时发出另一种叫声,这时其他猴会立即爬上附上最纤细的树枝;当它发现雄鹰在天空盘旋时,又会发出第三种声音,这时如果其他猴仍攀在大树外侧的树枝上或站在草地上,就容易受到袭击,因此它们都会聚集到树干附近浓密的树枝间或窜入密密的灌木丛中。

问:

1、黑长尾猴靠什么交流危险信息?

2、黑长尾猴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 总结:

1、动物的信息交流的方式:(1)声音---兽语、鸟鸣、猴叫;(2)动作---蜜蜂;(3)气味—菜粉蝶。

2、信息交流的意义:更好的生存、繁衍。如果没有信息交流群体成员间将无法取得联系,孤立的个 体取食和御敌会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也将受影响。

小结:

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社会行为的特征: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传递信息的作用。 探究:探究蚂蚁的通讯 板书: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1、社会行为:动物营群居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动物营群体生活的意义:靠集体的力量往往更容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生存、繁殖。

二、动物的信息交流的方式

方式: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传递信息 意义:信息交流的意义:更好的生存、繁衍 课堂预习作业:

第14篇:文明行为在我心中教学设计

《文明行为伴我行》教学设计

一、选题背景

如今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着,被爷爷、奶奶溺爱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通常是有求必应,趾高气昂。不知道谦虚,不知道礼让,更不懂得怎样与人友好相处。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讲文明、懂礼貌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礼貌待人。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探究式、问题式、搜集式、整理式的方式,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文明行为以及不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不仅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会使自己的人生过的更加精彩,使学生在今后生活中能够规范自己日常行为。

三、活动重点:

让学生懂得讲文明、懂礼貌,懂得规范自己日常行为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生活中看到的文明行为事例以及不文明行为事例 教师准备:有关讲文明、懂礼貌方面的歌曲

五、教学方法:相互交流法 共同探讨法

六、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看老师都做了什么? (捡地面上的垃圾,不小心把学生碰掉并检起来) 在这里,老师在争做一个讲文明的人。希望大家不但做个爱学习、守纪律的学生,同时也能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学生。

(二)组内交流,归纳正反事例

1、小组活动。

(1)将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文明行为事例进行汇总。 (2)将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事例进行汇总,并说说其危害性。

(3)小组成员共同活动,列举出本组内最能体现讲文明、懂礼貌重要性的两个事例(可以使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并准备在全班同学中进行交流,要求简单说出理由。

2、教师巡视:(主要对学生讨论的情况以及结果进行肯定)

(三)组织交流,在对比中理解文明行为的好处

1、由八个学习活动小组推荐代表讲述本组选出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2、教师指导说明

3、教师进行总结。

(四)实践操作,加深理解文明行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快乐抢答

(1)课间不小心撞了同学说() (2)同学向你道歉后,你应该说() (3)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说() (4)当看见有同学打架时,我会()

(5)在学校不打架闹事,不损害公物,不讲()

2、放声歌唱

吟唱文明礼仪方面的歌曲 3.火眼金睛

看两位同学的表演,说说哪一位同学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内容:

一个同学从教室前面冲到教室后面,把同学东西碰掉了也不捡起来;另一个同学从教室前面冲到教室后面,把同学东西碰掉了捡起并说声“对不起”。 4.演一演

(1)当你想向同学借书时,你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2)当你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你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5、提出倡议:将讲文明、懂礼貌,内化为实际行动。

6、吐出心声

同学们,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在文明行为方面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呢?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一个敢于向对方承认错误,纠正错误的平台。在这里,请同学们能够大胆的吐出心声,真诚的向对方说一句“对不起”。

七、课外作业

针对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文明行为以及不文明行为展开调查

1、明确各小组的任务 2制作调查表

第15篇:行为不同 结果不同 教学设计

行为不同 结果不同

一、内容标准

一2.5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有什么样的行为,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后果。

能力:培养判断和控制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

知识:知道人除了享受权利之外还应承担义务,明确不一样的行为会产生不一样的后果;理解行为不同结果不同的道理。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项目“行为不同,结果不同”共分两个层次,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而不同的行为带来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为后面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奠定基础。

第一层次“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这一层次是按照“个别── 一般──个别”的顺序展开论述的,从让学生讨论个别行为会产生的结果入手,认识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结果的道理,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去分析个别行为会导致的结果。整个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的观点。

第二层次“不同行为有不同结果”。这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不仅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而且由于行为不同,其结果也是不同的。

两个层次都是讲述行为与结果的关系问题,主要是为了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打下认知的基础。由于这一关系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没必要也不可能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分析,只要让学生明白不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一道理即可。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通过上网等渠道搜集有关行为及其结果的事例。 教师准备:搜集材料,为学生提供有关的理论观点和事例材料;了解学生当前知识背景,对学生目前在现实生活中对待行为的态度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操作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制作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课件;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

四、教学活动

环节一:感悟生活 引入话题

展示课件1:最美司机吴斌 教师:

首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老师下载的新闻视频,请大家观看视频后思考:巴士司机吴斌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采取了一系列举动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思考问题:

1、司机吴斌的这些举动,产生了什么结果?

2、如果司机吴斌没有这些行动,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教师: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不同的行为,会有不同的结果,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是:行为不同,结果不同。而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实际行为负起责任。

环节二:共同探讨 明辨是非 展示课件2::

1.初二学生小明经常和同学一起到社会福利院去看望孤寡老人。(可以从孤寡老人、福利院工作人员的角度分析产生了什么结果)

2.刘刚对老师的批评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依旧经常迟到。(可以从老师、同学们的角度分析产生了什么结果)

3.赵新和父母商量,决定从自己的零花钱中省出一部分,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从被帮助学生和师生的评价上来分析产生了什么结果)

以上三个事例,同样作为学生,分别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做出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教师从心理体验的角度分析行为不同对他人和自己的影响: 小结: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结果 展示课件2:合理设想(司马光砸缸)

看完现代最美司机吴斌的视频后,我们再来看看古代的一件经典故事。

请大家观看《司马光砸缸》的视频后设想一下,司马光不砸缸有什么样的后果?

设想一:如果等其他小伙伴喊来大人,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设想二:如果司马光不害怕但不 讲究方法,而是鲁莽的冲上去可能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设想三:如果司马光不害怕但不管不问,又可能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设想四:„„

教师:我们由此可知,每一种行为都会对自己及周围的人或事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一定的结果,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展示课件3:实话实说 情景:

1.骑车上学,遇到红灯,此时路上没有人,也没有警察„„ 2.在校园里,有人乱扔垃圾„„ 3.一个朋友劝你尝尝毒品的滋味„„

4.校园里有一片草坪,绕过去就可能上课迟到„„ 5.看到有人破坏公用电话亭„„

6.游览岱庙时,发现有人在岱庙墙上刻字„„ 问题:

面对这些情景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并说说这样做的后果。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通过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行为体验,我们更加明白了“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展示课件3:魅力演讲

要求:话题自选。联系自己平时不同行为产生的不同后果进行演讲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精彩演讲,令我感触很深„„ 展示课件4:司马光砸缸之后„„(之二)

宋朝的时候有司马光砸缸,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现代版的“司马光砸缸”。 看完现代版的“司马光砸缸”之后我们再看一个关于网瘾少年的视频。 根据观看的视频讨论:人的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

请评析上述两位同学的行为,讨论这些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提示:从对本人、警察、他人、社会等方面回答产生了什么结果? 学生回答:第一个视频中小男孩聪明的举动,挽救了一条生命,他的行为将受到赞扬;而第二个视频中网瘾少年的行为,既伤害了妈妈的爱心,又自暴自弃,必将将遭到人们的谴责。这也说明不同行为有不同结果。

老师归纳: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行为,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由于行为者的目的不同,采取的手段不同,行为的情景不同,因而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你是否做过对他人、对社会影响不好的行为? 你是怎样改正自己的错误?

展示课件6 :行为剧场 (剐蹭宝马汽车之后 )

2012年11月2日下午,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徐砺寒骑着自行车上学,途中不小心剐蹭了停在路边的宝马汽车。

教师:徐砺寒,男,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2)班学生、副班长(2012年),在2012年11月2日撞坏停在路边的宝马车之后,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原处等待了近半小时后,并留下了一张附有联系方式的纸条。这股“正能量”被网友拍下来上传微博,很快就传遍了全国,网友们称徐砺寒为“最诚实的中学生”,并表示要向他学习

请同学们对歌曲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析。 环节三:拓展探究 老人倒地该不该扶

2012年8月10日,上海新华路淮海西路口,一老人躺倒在地,满头是血, „„

思考:

(1)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2)扶起老人和不扶起老人的行为谁对谁错,这两者的行为各自会产生什么结果?

(学生分小组辩论,选代表回答。如果我们扶起老人,可能出现两种结果我们就可能被冤枉,但是却保全了老人的性命;如果我们不扶起老人,我们就违背

了道德原则,老人的性命有可能不保。面对如此情景,我们左右为难。为了道义,我们应该怎么?但是我们从实例中可以看出:行为不同,结果不同。)

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行为都能产生好的结果吗?

不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必然产生不好的结果吗?

环节三四:达标测评

环节三四:课堂小结 展示课件7:归航点贝

通过大家的共同探讨,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新认识吗?

教师总结,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我们的每一个行为,积极承担起我们的行为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不要以为我们是普通的一个人,就忽略我们自身行为带给社会和他人的影响和结果,老师希望同学们把握好自己的行为,主宰自己的命运!老师把这句名言供给大家共勉吧

课外作业

第16篇:《我们赢了》教学行为设计

《我们赢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掌握他们之间的进率。

(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三)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正确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非整时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师:小朋友还记得今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奥运会吗? 生:记得

师:在开幕式上的倒计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当时的场面。

2、教师播放录像,最后出示一个大钟表显示开幕式的时间。

3、师:谁能试着读一读是几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指生回答)

4、揭示课题。

5、导入:

如果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准确地读出时间,就更有助于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面及表示的时间。

二、自主探究

(一)认识钟面

1、师:(出示钟面)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你都发现了什么?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 ① 小组内交流; ② 全班汇报

Ⅰ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Ⅱ12个数字

Ⅲ时针、分针、秒针 教师板书

2、师: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么知道的?

2、师:通过刚才的拨你发现什么了? 生:时针走一大格就是一时。

6、师:请你试着拨一个1时。(指2人前边拨)

7、小结:无论时针怎么走,只要是走了一大格就是1时。

8、师:还发现什么了?

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

9、师:请你拨一个1分,走一圈呢?

5、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总是同时同向转动的,我们一起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时针走一大格,分真正好走一圈。

6、请你边说边拨一拨你手中的学具。

7、小练习:课件出示 60分=( )时

(二)认识时刻

1、师:小朋友知道了这么多有关钟表的知识,下面我们来看看怎么正确地读出时间(出示课件9:00指生读,那么怎样写呢?再出示时钟9:05,你是怎么读的?如何写呢?指一生黑板写9:08指生读)

三、巩固练习

1、师:老师有个邻居的孩子叫明明,这是他一天的学习生活安排(课件出示),说说他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小组内说一说,汇报)

2、师:老师昨天去钟表店,带来了许多钟表的图片,请你试着读一读他们上面的时间(出示课件,学生独立连线做在题单上,汇报)

四、检测

小卷子:两幅图(学生独立做,师对答案)

五、总结

1、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1、出示填空题,个人数一数,想一想,拨一拨: (1) 钟面上有__个大格,__个小格。 (2) 时针走1大格是__时。

(3) 分针走1小格是__分,走1大格是__分。 (4)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__圈。

启发: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走过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

认一认,写一写:

__时__分(__:__)

__时__分(__:__)

__时__分(__:__)

__时__分(__:__)

连一连:

填一填:

(1)

1时=___分

1时30分=__分

1分15秒=___秒

80分=__时__分

110秒=__分__秒

1分=__秒 (2)

小华每天睡9( ),

小明跑100米用了24( ), 小丽写100个字用了3( ),

一节课上40( )。 (3)

)时(

)分

( )时( )分 经过了__时__分。

昨天这段时间你在干什么?

第17篇: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材料]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四节的教学内容。这一节是在学习了动物的主要类群,了解了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的前提下讲述的,这对学生进一步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学生对认识动物有强烈的愿望,平时也积累了许多知识,这是本节课不可忽视的资源,但还须将学生的感性材料上升为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知识源于生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动物有过接触,因此,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行为。

三、教学方法

利用音像材料,在给予学生大量感性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及社会行为的特征等。

四、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行为的概念。

(2)能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 天性行为。 (3)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4)知道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采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完成这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两个要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放《动物世界》节目精彩的片段,请同学们举例所看到、想到的动物行为。

(二)目标实施:

1、先天性和后天性行为的分类和区别

出示有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教师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区分出哪些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哪些是通过环境作用,由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并根据这些动物行为的分类,找出其分类依据,得出一个较为合适的结论。

分析先天性行为:在学习先天学习行为时,可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1)请问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 (2)你所饲养的动物都有哪些行为?

(3)把你饲养动物的经历与同学老师分享好吗? (4)小动物要吃东西、要睡觉,这些用你教吗? (5)那么怎样使你的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呢? (6)为什么蚕生来会吐丝,而小猫却不会? (7)先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8)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

(9)小猫吃奶、鹦鹉学舌、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等,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获得的?

分析后天行为:在学习后天学习行为时,可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1)如果你是训兽员怎样使动物听你的话进行各种表演的? (2)如果你家养了一条小狗,请你设计一种训练方法,让它一听到你的呼叫就跑过来?又如:

(3)黑猩猩钓取食物、大山雀喝牛奶是先天性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4)比较黑猩猩和大山雀的后天学习行为,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何意义?

(5)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遗传因素作用吗?

(6)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通过对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巩固分析:展图

1、2:(孔雀开屏、育雏);展图3:(黑猩猩利用木箱登高取香蕉过程);展图4:(老鼠走迷宫)

2、动物的社会行为

播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1)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为什么?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

(3)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 (4)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5)动物群体中存在信息交流吗?你知道那些动物的交流方式?

3、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学生明确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三)总结归纳,内化提高:

课堂的小结部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知识、方法、情感三个方面总结,谈一谈自己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四)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随堂练习。只有在应用的时候,知识才是有价值。

第18篇:集体备课改进教学设计行为

集体备课改进教学设计行为。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发挥团队优势,形成研讨氛围。“一个苹果交换另一个苹果,手中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两种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有效教学而言,集体备课能激发教师多角度地分析教材,有助于教师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加深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集体备课能促使教师科学地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并在目标的引领下,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流程的设计。

在课题指导下,我校赋予集体备课以新的内涵。首先是研究内容的改进。原来我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关注的中心是方法和策略的设计,教师们往往绞尽脑汁费很多时间在一个环节或者知识点的所谓巧妙设计上,或者干脆将优质课观摩时一些名师的设计进行移花接木。却忽视了研究名师的设计意图和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而是简单的“拿来”。因此,教学效果也不一定理想。有时候甚至出现了用名师的教案反而导致了低效教学的现象。而目前的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切实关注学情分析、目标制定、思路整合、自我把握等多方面,做到在整体框架下进行细节研究和教学设计,实现“纲举目张”,而不是将备课参考上的诸如教学目标等照搬照抄了事。教师们通过研究对设计行为的各个方面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也逐步形成了整体把握的习惯。

其次,对集体备课的实施方式也进行了改进。一是在一定的阶段进行一个单元教学内容的集中研讨。由备课组长指定一个主讲人主讲,然后人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形成一个大体一致的意见,以便共享。二是平时的不定期交流。三是强调个人智慧和风格的体现。引导教师明确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不能失去自我,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自身特点进行“二备”,使教案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有效教学的实施做好了保障。同时,也便于教师自我把握,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第19篇:《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11课:《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临朐县辛寨初级中学

一、内容标准

三1.5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2.5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二2.3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二、教学目标

(一)“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二)能力: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先提供了几种亲社会行为的典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做教学的引领活动,然后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进行展开。

第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主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二个层次“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关于亲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教学中可以借鉴“移情训练”、“榜样示范”等方法;关于亲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学中可以突出“创设良好行为得以重复的情境”、“注重行为规范教育”、“及时纠正问题行为和不良习惯”等途径。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孔融让梨”、“将相和”等小故事;

2、教师准备:网上搜索“亲社会行为”;在教材基础上,利用相关的资料及图片,制作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观察图片 导入新课 (观察教材第20 页上的四幅照片)

无偿献血照片; 爱心捐献照片; 关爱照片; 救助照片。 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

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

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 (不求学生的回答多么准确,只能用此达到引领活动之目的。)

(二)明确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才有方向)

(三)预习检测

1、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2、谦让的表现?怎样做到谦让?

3、分享对个人、社会的意义?

4、助人的意义及注意问题?

5、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组内成员互相提问,老师抽测)

(四)师生互动学新课

1、事理结合,学会谦让

让学生读孔融让梨的故事,合作探究:

(1)孔融的那些品质值得我学习?这对我们为人处世的启示是什么? (2)搜集历史或身边类似的故事,讨论交流。 (3)组内交流解决 谦让有什么重要意义? 谦让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正确认识谦让?

2、大家谈:让梨与争梨

结合初二一班两位同学的观点,谈谈自己的观点?

3、走进生活,学会分享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22页,了解 什么是分享? 分享有什么意义?

4、情景参与,学会助人 生活AB剧,我们都来说

(1) 在我放学回家时,被一辆车刮伤,流了很多血…… 受伤的我,希望-------------

我是这位司机,会----------- (2) 小学时,小明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心中非常苦恼…… 苦恼的小明,希望------------------- 作为小明的同学,会----------------- (3) 我正在河边散步,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落水了, 周围只有我一个人,可是自己却不会游泳…… 落水的小孩,希望--------------------- 散步的我,会------------------------- 自主学习P23,阅读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帮助别人?

5、服务社会,融入社会

合作学习探究课本24——25页,落实: 我为社会做贡献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6、观看成龙、田世国、徐本禹、丛飞的事迹,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7、想一想:

为什么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怎样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五)收获平台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我懂得了: 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上,我会-------- 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上,我会--------- 我还收获了--------------------

(六)达标测试 单选

1、服务社会,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下列行为属于服务社会的有( ) (1).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 (2).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3).当你的同学受到痛苦时,竭尽全力去帮助他 (4 ) .每天都在计划,但始终找不到机会去实现 A(1)(2) B(2)(3) C(1)(2)(3) D(3)(4)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它提醒我们( ) (1).要关心国事,以天下事为己任 (2).只需要好好读书 (3).要天天看报、看电视 (4).关注社会的习惯会影

响到学习A(1)(3) B(1)(2) C(2)(3) D(1)(3)(4)

3、印度洋沿岸国家遭受海啸灾难后,某校师生积极向海啸灾难国捐款。这种行为是( ) (1).关注社会的行为 (2).造福社会的行为 (3).参加公益活动的行为 (4).亲社会行为 A(1)(2) B(2)(3) C(1)(3)(4) D(1)(2)(3)(4)

(七)拓展提升

阅读课本26页材料,回答: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大学毕业生 主动要求到条件比较差的西部去志愿服务?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六、教后反思

本课堂教学设计采用了“榜样示范”、“移情训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自觉性和技能,教学设计中突出了构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思维模式。

教学设计还采用了观察图片 导入新课、事理结合 学会谦让、大家谈、走进生活 学会分享、情景参与 学会助人等活动环节,让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景中去体验,充分贯彻了生活教育原则、主动性原则、和活动原则,体现了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的融合以及认知、理解、体验、感悟、交往、实践的融合,突出了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学设计通过阅读感悟、大家谈、走进生活、情景参与等栏目,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自主体验和感悟,符合“为学生的体验而教”的理念,也实现了“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但个别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不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是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第20篇: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能力: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结合实际认识我们应该养成哪些亲社会行为,并能积极融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知识:明确青少年应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知道青少年应该从哪些方面为社会做贡献。

[重难点]:

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

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展开。“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主要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社会中的普通一员,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所以要让学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学习法

[学习准备]:

让学生搜集一些自己融入社会的故事

[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

全面理解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P20---P23,思考: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呢?

1.欣赏教材P20图片,并口头回答课本中提出的问题。 2.想想自己是否也参加过这种活动?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3.我们之所以要养成谦让的美德:① ————————

————————————

4.谦让表现在:

①——————————————② ——————————————

③ ———————————————④ ——————————————

5.如何理解“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分享”?

6.独占有哪些危害?

7.帮助他人要注意那些问题?

学习任务

二、阅读教材P24---P26,思考: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美好,你打算做些什么?

1.你曾经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有什么感受?

2.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3.自己能说出近期我们国家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吗?当了解到这些成就时自己有何感想?

我们国家成功的发射回收了“神舟六号飞船”,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们国家

,我感到

我们国家

,我感到

我们国家

,我感到

4.徐本禹,一位普通的大学生,毅然推迟读研的时间。来到贫困山区支教。用稚嫩的肩膀抗起了本不属于他的责任。他的奉献与爱心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他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迁移应用、训练技能]

1、我们一起来分析判断:

①帮助别人只要出于好心就行,不用考虑方式。(

我的理由:

②在生活中,乐于把自己拥有的与人分享的人,人们也乐于把自己所拥有的与他一起分享。

) 我的理由:

③谦让并不意味着软弱,而是有涵养的表现(

我的理由:

④如果人人只想着索取,那就无从索取;如果人人想着奉献,我们就会生活在奉献当中。

我的理由:

[ 展示点评、归纳提升]

对讨论的结果,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准备展示和点评;无此任务的同学,完善导学案,巩固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升华认知。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一、选择:

1.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谦逊,礼貌待人是优良品质。下列行为中不能算作谦让的是(

A.同学弄坏了我的自行车,我没怪他

B.班长小明把优秀班干部的名额给了副班长小强

C.马路上非常拥挤,小丽停下来等等

D.足球比赛中,小亮故意跑慢输了球

2.12月1日是世界爱滋病日。学校为响应上级号召,提高同学们的防护知识和认知能力,决定采取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活动。你觉得自己可以参加的是(

①制作预防爱滋病的宣传画,公益广告词

②举行“预防爱滋,关注健康”的征文比赛

③走进爱滋病村,参加长期扶助

④为爱滋孤儿捐款,奉献自己的爱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出一幅出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告诉我们应该(

A.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B.大小事情要自己做,事必躬亲

C.我们应该只做大事,才能对国家有贡献

D.学会倾听他人,学会关心他人

4.2005年8月8日,在青岛打工河南的青年魏青刚路过海滨广场时,看见一女子被巨浪卷入海中。危急时刻,他先后3次奋不顾身地跳入大海,顶着10米高的巨浪营救女青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舍己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魏青刚不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

③只要跳水救人就能评上“感动中国”人物

④帮助别人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二:材料分析:

1.2006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等21名历经考验的选手们就将背起行囊,踏上征程,开始“我的长征”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在整个“长征”过程中。全体队员有好吃的留给别人,艰苦难做的留给自己,相互帮助,荣辱与共,共渡难关。生病了相互关照,脚扭了,赶紧搀扶。他们留下了很多让我们感动和难忘的故事。

(1)联系教材,他们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

(2)在帮助他人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和谐社会需要礼让。“孔融让梨”、“居则让邻”、“六尺巷”等动人故事,成为我们道德规范的千古美谈。青岛市近年来坚持开展“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的“三让”活动,不但使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伤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且还让出了文明,让出了祥和,让出了秩序。

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高尚行为教学设计
《高尚行为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