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10 08:34:28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估算―口算―笔算”的计算过程,在多样化的算法中能自主最优化。

2.使学生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景图。(对原教材的信息作了丰富)

师:“六一”节就要到了。每个班都要举行一些活动。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画画)一副画画的情景就有许多的数学信息,你们发现了吗?

生:3个小朋友。两摞图画纸。三盒彩笔。……

师生共同处理数学信息。并让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张图画纸?

生2: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生3:一共画了多少个苹果?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了不起!我们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要求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会列算式吗?

生:3×12 12×

3二、猜想结果,方法验证:

师:估计一下,12×3大约等于几?解说一下,你是怎样估计的?

师:用什么方法就得到12×3正确的结果呢?同学们先商量一下,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

请几名代表汇报交流,师板书有代表性的思路:

学生讲解各自的思路。

三、提供空间,探索竖式

师:数学讲究简炼,除了以上方法,你还能创造出一种更简单,计算得更快的一种书写形式吗?请你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试一试。(师巡回指导)

教师指定几个人到黑板上板书:

师:同学们自己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现在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你来说一说我的思路,我来说一说你的思路,猜一下,他们在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自由谈:

生1:先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

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

生3:先用2和3相乘得6,再用10和3相乘得30,30加6得36。

……

生评价得出最简练的方法:

四、规范格式,归纳方法。

师:(课件演示)

师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一节研究的内容:笔算乘法。

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我们把这两个相乘的数都叫做因数,最后的得数叫做积。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12×3笔算竖式的过程和方法。

五、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1.解决问题,巩固应用。

师:我们刚才解决了一个问题,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请同学们列式并用竖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相互交流算法。

2.我会填!

3.竖式计算。(可选期中两栏解答)

14×2 33×3 21×

4423×2 212×3 2442×

24.顺口溜:(抢答)

一只小鸡2条腿,10只小鸡___条腿。

一只青蛙4条腿,12只青蛙___条腿。

一只蜘蛛8条腿,11只蜘蛛___条腿。

一只蜈蚣42条腿,2只蜈蚣___条腿。

5.解决实际问题.小刚在布置房间的时候,发现桌子上应该放一瓶花,于是他到房间里选了这样4种鲜花:

①买2束百合,应付多少元?2束米兰,3束郁金香呢?

②如果搭配起来插一瓶花,你打算怎样插瓶?

六、知识梳理,师生小结。(略)

推荐第2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

教材第46页的例1及“做一做”。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1.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例1主题图,彩色笔,投影仪。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1×3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例1的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境是什么。(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14×12=)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教师指导:我们前面复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你们能不能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教师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教师应该肯定这种做法,表扬能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学生)

例:14×12=168(本)

1 4 × 1 2 2 8 1 4 1 6 8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们讲一讲。(14乘12我们可以先不看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想成14乘2,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就可以得到28,这是第一层的计算,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14,乘的方法与个位上的2乘14的方法一样,但乘得的结果的末位数要对准第一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14×12=168

14×10=140 14×2=28 28+140=168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乘了两层,因为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2和14乘完后,1和14还要乘,把两层乘得的结果相加)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因为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要和十位对齐,个位的0可以省略不写)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出4个学生板演。

2 3 × 1 3 6 9 2

32 9 9

3 3 × 3 1

3 3 9 9

1 0 2 3

4 3 × 1 2 8 6 4 3

5 1 6

1 1 × 2 2 2 2 2

22 4 2 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1.笔算下列各式。

2 1 × 1 3

1 2 × 1 4

2 4 × 1 2

2 2 × 3 3

2.列竖式计算。

33×33=

12×12=

11×26=

41×21= 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并改正)

2 2 × 1 4

8 8 2 2 1 1 0 (

)

1 2 × 1 3 3 6 2

5 6 (

)

3 2 × 1 3 9 6 3 2 4 1 6 (

)

2.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钱? 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2 1 × 1 3 6 3 2 1 2 7 3

1 2 × 1 4 4 8 1 2 1 6 8

2 4 × 1 2

2.

3.21×23=483(元) 4 8 2 4 2 8 8

2 2 × 3 3 6 6 6 6 7 2 6

3 3 × 3 3

9 9 9 9 1 0 8 9

1 2 × 1 2 2 4 1 2 1 4 4

1 1 × 2 6 6 6 2 2 2 8 6

4 1 × 2 1 4 1 8 2 8 6 1 4.11×17=187(米) 思维训练

1.

✕ 改正:

2 2 × 1 4 8 8 2 2 3 0 8

✕ 改正:

1 2 × 1 3 3 6 1 2 1 5 6

2.1元2角=12角 12×14=168(角) 168角=16元8角

3.第一个因数是25-11=14,22×14=308,所以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是308。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1.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第一环节安排复习铺垫,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找出与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信息,这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提取能力。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及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2.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计算教学,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计算法则和计算方法。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第3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

2、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处处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 难点:计算的正确率以及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复习旧知

老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那么老师今天来考考你们,看你们掌握的怎么样,请口算下面各题。 3×8+5=

6×9+8=

5×7+4=

3×6+2=

7×8+9=

5×7+6= 同学们真的很棒,接下来请完成下面各题

1、2 3

22、

1 1 8

3、1 9

×

3 ×

5

通过刚才的计算,谁能说一说笔算乘法时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 生1:都要从个位算起;

生2:哪一位上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生3:进位的数字一定要写的小一些; 生4:在计算下一位时,要看看有没有进位,如果有要加上进位上的数字。

老师:同学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和进位乘法,自己总结并发现了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同学们表现得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要在所学的基础上加大难度,一起来学习难度更大一些的笔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出示例3情境图

老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你喜欢什么运动项目呢?(学生举手回答)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观看运动会。你们看!赛场上的同学都在奋力拼搏。场外的同学们也做好了后勤工作,他们为运动员准备了矿泉水。请你仔细观察大屏幕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汇报:每箱有24瓶矿泉水,9箱有多少瓶矿泉水? 老师:

1、怎样列式为什么呢?

24×9,也就是求9个24是多少。

2、先估算一下,9箱大约是多少瓶? 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少。

3、列竖式计算(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

教师边板书讲解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个位4×9=36,向十位进3后,十位上2×9=18,表示18个十,18个十还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3个十,共21个十,这个2应写在积的 百位上,1应写在积的十位上。(提示: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2不必进到横线上,可以直接写在百位上。)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复杂的生活场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解决数学问题,这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如果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就说明学生能够把感性的数学理解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本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更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加强学生对进位乘法的练习,夯实基础知识。

师小结:用一位数乘另一位的十位后要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果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如加上进位的数后又需进位,那么还需要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 【设计意图】

为了保证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让学生发现并总结计算中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进位乘法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老师: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数学问题,我很佩服大家。

老师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题目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出示题目例4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解答,解答完成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可以请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做法,其他同学质疑。)

老师最后总结评价。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道题还是从个位乘起,哪位上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某一位上的数相乘的积加上进位上的数还需要进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掌握的重点知识。

【设计意图】

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解决, 可能有很少一部分同学存在困难,对于这部分同学老师可以在其他学生独立解决的时间进行个别的辅导。让好的学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相对差一点的同学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三、掌握方法,巩固练习

师:数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1、列竖式计算(基础练习)

36×7

48×6

247×6

765×7

2、解决问题我最棒

每个方阵128人,一共多少人?

小红每天上学要骑7分钟,她平均每分钟骑185米,小红家和学校相距多少米? 一列火车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有118个座位,这列火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300个同学乘4辆汽车去郊游,前3辆车各坐78个同学,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 少年宫乐队有女同学18人,男同学17人。合唱队的人数是乐队的3倍,合唱队有多少人?

3、拓展练习

检验下面各题,把做错的改过来

1 2 5 2 4 7 6 × 7 × 4 × 8 7 4 2 8 3 8 0 8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老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用乘法竖式计算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推荐第4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天河区骏景小学 李晓华

(参加广州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复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3页例l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主要解决笔算竖式乘法中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其中,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就迎刃而解了,为学生解决今后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经历尝试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方式,相互评价,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难点:在交流合作中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学校图书室买来12本新书,每本24元,你能猜一下我大约付了多少钱吗? 2.学生进行猜测,并说说想法。 3.通过诱导,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刚才每位同学都猜过了,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你猜的是正确的或者是比较接近正确答案?李老师到底应该要付多少钱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你能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24×12”吗? [说明: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的答案。在学生猜测时,教师要注意学生有没有主动投入到“猜测”中来。通过猜测,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24×12)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说明:>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算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特别注重让学生在尝试、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3、梳理思路,准备交流。

刚才老师在看同学们的计算时,发现许多同学已经有好几种方法了,在交流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也可写一写,你在小组里发言准备讲哪几点? [说明:通过整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4.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说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小组内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看法。这个过程,重在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并使学生学会倾听。]

5、整理成果,准备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

6、全班汇报.汇总策略。

部分小组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教师适时介入。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①24+24+…+24=288(12个24相加); ②12+12…+12=288(24个12相加); ③24×2×6=288; ④24×3×4=288; ⑤24×lO+24×2=288: ⑥12×20+12×4=288; ⑦24×20-24×8=288;

(2)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3)质疑问难,精讲点拨。 [说明: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比较计算方法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体验方法是否优劣,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三、多种练习,巩固应用。1.练习: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你能当一回小老师吗?

3、学生笔算,老师口算,比比谁快。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17×11= 18×11= [说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比较难掌握,教学中通过关注学生在计算中的情感与兴趣,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收获体会。

(1)从学生指导的角度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猜测结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2)从目标达成的角度小结:

围绕目标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围绕目标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围绕目标3: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发挥得怎么样? [说明:课堂总结,不但要总结结论,更要强调学习过程,让学生回忆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和发现的一些规律或研究成果,这样做更能体现学习“过程”。]

推荐第5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骆忠华

执教(核桃村小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题卡,练习纸。

课前交流:

师:前两天我有幸来到了重庆市谢家湾小学,那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气息.让我忍不住将它们拍了下来。今天,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也参观一下我们的学校好吗?谁来给老师们介绍一下?(播放课件)

生1:这是我们校园的一角,美丽的长廊。

生2:这是我们的金木手工、陶艺教室。

我们在这里可以学习做陶艺花瓶,做各种手工制品。

生3:这是我们学校的攀岩墙。我们可以在这里进行攀岩比赛。

生4:这是我们的操场和教学楼。教学楼上有我们学生的照片,它象征着我们就像红岩上的红梅花一样,朵朵放光彩。

师:噢,我们谢家湾小学的校园文化主题就是“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我们同

学都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看看今天谁能绽放出光彩,得到美丽的红梅花。

师:请检查一下你的学习用具,看是不是准备好了。好了,我们准备上课。上课!

[设计思路:以介绍自己的学校为题展开交流,学生个个欲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由学生的踊跃介绍到教师热情期待“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绽放出光彩”,师生的情感交流激发了学生上数学课的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谈话:我听说我们班同学的计算能力很强,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先来口算几道题。依次出示口算卡片:12×3 500×7 15×4 60×70 350×2

生:12×3=26

生:500×7=3500

生:15×4=60

生:60×70=4200

生:350×2=700

2.估算。

师:大家看(出示卡片197×5≈

),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生:让我们估算。

师:那,约等于多少呢?

生:约等于1000。

3.笔算。

师:大家看这道题,(板书横式)28×12得多少呢?

请同学们笔算出结果。拿出练习本,开始吧。(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他计算的结果正确吗?

师生共同检查竖式„„

师: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生: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个位数去乘,再用十位数去乘,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习过的乘法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乘法的计算方法。(板书:乘法)

[设计思路:丰富的复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计算能力的平台。这个“展示”,激活了学生已有的乘法口算、估算、笔算的知识和经验,为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这里,特意让学生亲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提升对乘法笔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1)引入例1。

(2)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交流信息,列出算式。

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我了解到小明全家准备乘火车到重庆,火车平均每小时行126千米,从他的家乡到重庆需要12个小时。小明的家乡到重庆有多少千米?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

生.:12×126

生2:126×12

随学生发言依次板书算式。

②自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列出了算式,那结果是多少呢?

请你选择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自选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思路: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并且。学生的“自主选择”促成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生成,能够有效地落实“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理念。]

(3)展示、交流。

①估算方法。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有用估算的,还有用笔算的。我们就先请用估算的同学介绍一下估算的方法和结果。

生.:我把126看成130,把12看成10.130乘10等于1300。

师:噢,你估算的结果是1300。(板书:1300、

生1:我把12看成10,126乘10等于1260。

师:你估算的结果是1260。(板书:1260)

生2:我把126看成100,把12看成10。100乘10等于1000。

师:你是把126看成整百数,把12看成整十数。估算的结果是1000。(板书:10001

②笔算方法。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是笔算出结果的。他们是这样,先写出两个因数

(板书:

126

×12

谁来说说你笔算的过程?请你来说。

生:二六十二写2进1,二二得四加l得5,一二得二。一六得六。

师:这个6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生:6应该写在十位上。一二得二,一一得一。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等于15120

随学生口述完成板书:

126

×

252

l26

1512

师:你说的真清楚。这道题的笔算过程.同学们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好,我们请一位刚才没有用笔算的同学.说说这道题的笔算过程。请你说。

生:二六十二写2进1,二二得四加l得5,一二得二。一六得六,一二得二,一一

得一。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等于1512。

师:你说的也很清楚。那,为什么1乘126得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呢?

生:因为这个1在十位上,乘得的结果是126个十,所以126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

师:说的很好。(指竖式)计算这道题时.先用12个位上的数去乘126每一位上的数,再用12十位上的数去乘126每一位上的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师:刚才这样列式的(指黑板上的算式:12×126)同学,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竖式的。

生:我列的竖式和他们一样,也是126乘12。

师:大家都知道,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所以你就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列出了竖式.是吗?

生:是的。

师:你真不简单。今后同学们再遇到两位数乘二三位数.就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列竖式。

③用计算器计算。

师:刚才我看到有同学用了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生:我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1512。

师:看来,我们笔算的结果是正确的。(板书得数和单位名称)

同学们今后做完题检查时,也可以用计算器来检查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师:来.一起把我们解决问题的结果说给现场的老师听。

生:小明的家乡到重庆有1512千米。

随学生回答,板书答案。

[设计思路: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师生共享成功的快乐。展示、交流中特别突出笔算方法与过程:①请用笔算方法的学生口述笔算过程,由老师板书竖式,清晰地展示笔算过程:②请没用笔算方法的学生重述笔算过程,促使全班学生了解笔算过程;③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1乘126得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住对齐?”.突出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算理,帮助学生理解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多老师概括强调126x12的笔算过程和方法,完成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过程和方法的梳理;⑤了解

列式为12x126的学生列竖式的方法,给学生充分肯定.使全体学生认识“遇到两位数乘三位教.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列竖式”。上述各环节,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由个别学生的笔算方法的展示到全体学生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使全体学生初步感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扩展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之中的过程。]

2.试一试。

师:笔算的过程都明白了吗?那好,请同学们笔算一道题。(课件出示:134)

×2l

拿出练习本.试一试吧!

学生独立笔算„„

师:谁来说说笔算过程和结果?

随学生口述,点击课件,展示笔算过程。

师:他说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生,:他计算的很正确,说的也很好。

生::我认为,他可以贴上一朵红梅花。

师:你看,同学们给了多么高的评价啊.请你贴上一朵红梅花吧。

[设计思路:“试一试”活动,给每位学生提供了亲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的空间。在学生完成笔算的基础上,交流笔算过程、再现乘法竖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请学生参与评价,既有利于全方位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切实分享成功的喜悦。]

3.练一练。

师:看来,同学们都了解了笔算的方法啦。那,我们看看谁能在下面的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巡视,发现一些同学做完一题了,提出:再选一题算一算。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做了2题,真不错。

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做的情况。

在投影上展示学生做的题,集体订正

师:你们做得怎么样?请小组的同学互相检查一下。(小组互相检查)

全对的小组插上一朵红梅花。

做了2题并计算正确的同学,在你自己的答题纸上贴一朵红梅花。

[设计思路:“练一练”活动,由“任选一题,笔算出结果”到“再选一题,算一算”,充分体现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多算一题的积极性。我们看到: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了两道题,个别学生完成了3道题或4道题。“练一练”活动.不仅高效.而且以全员参与评价的方式给“全对的小组插上一朵红梅花”。请做了2道题并计算正确的同学“在自己的答题纸上贴一朵红梅花”.让学生在感受集体荣誉的同时,欣赏自己的成功,荻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4,比较、归纳。

师:请看(指黑板),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笔算.完善课题板书)

请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小组交流„„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介绍给大家?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样,都是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生,:我觉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只不过又多乘了一位数。

师:也就是说(指竖式),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时,不仅要乘个位、十位上的数,还要乘百位上的数。(生点头)

同学们说得很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设计思路:以独立思考、小组与全班交流方式.让学生在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经历、发现、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这个过程,提升了学生对乘法笔算的认识,促使学生形成笔算乘法的良好认知结构。]

三、练习、应用

1.检查、改错。

点课件,出示三个竖式

134

152

246

×

×23 × 34

804

156

964

134

304

738

938

3196

8244

师:请同学们帮助小兰、豆豆和小雪检查一下他们做的题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请说出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吧。

师:谁来说第一题?

生1:第一题错了。她数位对错了,134的4,应该对准十位写。

师:请你来说第二题吧。

生2:第二题错了。他把进位的数当成积来写了。用个位上的3乘152,应该是456。

师:第三题呢?

生3:第三题也错了。她忘了加上进位的数了。四四十六再加上进位的数应该得8。

师:同学们真能干,不仅帮这几位同学找出了错误,而且改正了错误。

请想一想,笔算乘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生,: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对准数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一

生::做题时要认真细心,以免计算错误。

师:同学们考虑的很全面,老师相信你们在做题时一定能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

『设计思路:“检查、改错”,是学生接触、了解不同错误情形及其成因,凭借已有的经

验改正错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项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乘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带给学生计算时“要认真细心”的感受,带给学生帮助同学的快乐心情。]

2.笔算与欣赏。

师:郝老师到重庆已经好几天了,在这几天中,我确实感受到了重庆的美丽,重庆的繁华。你们想看看郝老师的家乡,郑州是什么样子吗?

生:想!

师:(点击课件。呈现练习题)如果你们能够把这6道题正确的计算出来,你们就能看到老师的家乡郑州了。

这样吧,咱们请每个小组做一题。第一组做第一题,第二组做第二题,依次类推。明白了吗?开始吧。

学生做题„„

师:做完的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学生互相检查)

师:谁愿意代表你们组汇报计算的结果。

生.:54x145=7830

师:你是怎么列竖式的?

生,:我是用145乘54。

师:你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列出了竖式.是吗?

生.:是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组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点击课件,练习题版块翻转,呈现部分画面)祝贺你们做对了。

生,:328 x 25=8200

师:对吗?我们一起看。(点击课件,练习题版块翻转,呈现部分画面)你们也做对了,真棒。

生,:164x32=5248

师:(点击课件,练习题版块翻转,呈现部分画面)做对了,祝贺你们。

还剩下3道题,请这3个小组的同学各派一名代表把答案输人到电脑中。

三个学生到台上操作电脑。(随答案输入.练习题版块翻转,呈现完整的画面)

师:都做对了,掌声送给他们。(鼓掌)

师:看,这就是我的家乡郑州。(点击课件.播放郑州市风光图片)

她是一座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的城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又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大都市。欢迎同学们到我们郑州去做客。

[设计思路:以“你们想看看郝老师的家乡,郑州是什么样子吗?”为引子展开练习活动.学生静静地独立完成计算之后,随计算结果的展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笔算训练与欣赏郑州风光融为一体.枯燥的计算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熟练笔算的同时.切实体验“家乡美”之情感。]

3.制定购票方案。

(1)创设情境,提供信息。

师:郝老师班上的同学知道我要来重庆和你们一起上课.特意委托我给你们带来他们的问候,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一个问题。请大家注意看、注意听。(播放录像)

师:他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请我们帮助他们制定一个购票方案。

师: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要乘车?

生:有46名学生,还有2位老师,一共48人。

师:我们来看看票价情况。(课件出示:上铺166元,中铺173元,下铺179元)

(2)讨论,交流。

师:请各组同学讨论一下,制定出一个购票方案。

各组学生讨论„„

师:请各组代表介绍制定的购票方案。哪组先来介绍?

生1:我们组想全买成上铺。这样比较省钱。

生2:我们确定全买成中铺。

生3:我们组想都买成下铺。这样,不用担心上上下下的麻烦.而且很安全。

生4:我们组认为火车上全买成上铺或者下铺是不可能的。应该把48人平均分成

3部分.这样应该有16人睡上铺,16人睡中铺,16人睡下铺。

生,:我们可以买24张上铺,24张下铺。

生。:我们觉得可以这样买票。买2张下铺就可以了,让2位老师睡。其他的学生都睡上铺。

师:同学们制定出了这么多种购票方案。真了不起。

我们购票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下课后,请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案计算一下。然后.再从这些方案中选出一个最合理的方案告诉我。我会把它带给我们班的同学。在这里。我先代他们谢谢大家。

[设计思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制定购票方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动脑思考、讨论交流,兴趣很高。他们从“省钱„‘安全”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制定购票方案。在交流中欣赏各组的成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呢?

生.:我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还能用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生:知道了笔算时一定要注意对准数位,计算时要认真、细心。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仅探索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还能用它解决问题。收获真不少!

推荐第6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人教新版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41×7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4个学生板演。

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笔算下列各题。

2 1

1 2

2 4

2 2 ×1 3

×1 4

×1 2

×3 3

2、列竖式计算。

33×33=

12×12= 11×26= 41×21=

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推荐第7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陇海中路小学)

梁秋莲

评析(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题卡,练习纸。

课前交流:

师:前两天我有幸来到了重庆市谢家湾小学,那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气息.让我忍不住将它们拍了下来。今天,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也参观一下我们的学校好吗?谁来给老师们介绍一下?(播放课件)

生1:这是我们校园的一角,美丽的长廊。

生2:这是我们的金木手工、陶艺教室。

我们在这里可以学习做陶艺花瓶,做各种手工制品。

生3:这是我们学校的攀岩墙。我们可以在这里进行攀岩比赛。

生4:这是我们的操场和教学楼。教学楼上有我们学生的照片,它象征着我们就像红岩上的红梅花一样,朵朵放光彩。

师:噢,我们谢家湾小学的校园文化主题就是“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我们同

学都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看看今天谁能绽放出光彩,得到美丽的红梅花。

师:请检查一下你的学习用具,看是不是准备好了。好了,我们准备上课。上课!

[评析:以介绍自己的学校为题展开交流,学生个个欲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由

学生的踊跃介绍到教师热情期待“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绽放出光彩”,师生的情感

交流激发了学生上数学课的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谈话:我听说我们班同学的计算能力很强,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先来口算几道

题。依次出示口算卡片:12×3 500×7 15×4 60×70 350×2

生:12×3=26

生:500×7=3500

生:15×4=60

生:60×70=4200

生:350×2=700

2.估算。

师:大家看(出示卡片197×5≈

),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生:让我们估算。

师:那,约等于多少呢?

生:约等于1000。

3.笔算。

师:大家看这道题,(板书横式)28×12得多少呢?

请同学们笔算出结果。拿出练习本,开始吧。(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他计算的结果正确吗?

师生共同检查竖式„„

师: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生: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个位数去乘,再用十位数去乘,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习过的乘法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乘法的计算方法。(板书:乘法)

[评析:丰富的复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计算能力的平台。这个“展示”,激活了学生已有的乘法口算、估算、笔算的知识和经验,为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这里,特意让学生亲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提升对乘法笔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1)引入例1。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播放录像)。今年。是重庆被确立为直辖市的第十年。十年之前,重庆还是一座笼罩在工业烟尘和两江雾霭之中的老城。十年直辖,十年巨变。我们看,现在的重庆已成为一座高楼林立、大桥飞跨、流光溢彩的魅力之都,动感之城。

重庆的确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因此,每年都有无数游客到重庆旅游。瞧,小明和他的爸爸妈妈也准备到重庆来旅游,我们看。(播放动画并配音)

[评析.:呈现重庆十年巨变的画面,配上老师激情的介绍,吸引学生走进情境、关注情境信息,唤起了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2)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交流信息,列出算式。

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我了解到小明全家准备乘火车到重庆,火车平均每小时行126千米,从他的家乡到重庆需要12个小时。小明的家乡到重庆有多少千米?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

生.:12×126

生2:126×12

随学生发言依次板书算式。

②自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列出了算式,那结果是多少呢?

请你选择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自选方法进行计算„„

[评析: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并且。学生的“自主选择”促成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生成,能够有效地落实“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理念。]

(3)展示、交流。

①估算方法。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有用估算的,还有用笔算的。我们就先请用估算的同学介绍一下估算的方法和结果。

生.:我把126看成130,把12看成10.130乘10等于1300。

师:噢,你估算的结果是1300。(板书:1300、

生1:我把12看成10,126乘10等于1260。

师:你估算的结果是1260。(板书:1260)

生2:我把126看成100,把12看成10。100乘10等于1000。

师:你是把126看成整百数,把12看成整十数。估算的结果是1000。(板书:10001

②笔算方法。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是笔算出结果的。他们是这样,先写出两个因数

(板书:

126

×12

谁来说说你笔算的过程?请你来说。

生:二六十二写2进1,二二得四加l得5,一二得二。一六得六。

师:这个6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生:6应该写在十位上。一二得二,一一得一。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等于15120

随学生口述完成板书:

126

×

252

l26

1512

师:你说的真清楚。这道题的笔算过程.同学们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好,我们请一位刚才没有用笔算的同学.说说这道题的笔算过程。请你说。

生:二六十二写2进1,二二得四加l得5,一二得二。一六得六,一二得二,一一

得一。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等于1512。

师:你说的也很清楚。那,为什么1乘126得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呢?

生:因为这个1在十位上,乘得的结果是126个十,所以126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

师:说的很好。(指竖式)计算这道题时.先用12个位上的数去乘126每一位上的数,再用12十位上的数去乘126每一位上的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师:刚才这样列式的(指黑板上的算式:12×126)同学,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竖式的。

生:我列的竖式和他们一样,也是126乘12。

师:大家都知道,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所以你就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列出了竖式.是吗?

生:是的。

师:你真不简单。今后同学们再遇到两位数乘二三位数.就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列竖式。

③用计算器计算。

师:刚才我看到有同学用了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生:我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1512。

师:看来,我们笔算的结果是正确的。(板书得数和单位名称)

同学们今后做完题检查时,也可以用计算器来检查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师:来.一起把我们解决问题的结果说给现场的老师听。

生:小明的家乡到重庆有1512千米。

随学生回答,板书答案。

[评析: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师生共享成功的快乐。展示、交流中特别突出笔算方法与过程:①请用笔算方法的学生口述笔算过程,由老师板书竖式,清晰地展示笔算过程:②请没用笔算方法的学生重述笔算过程,促使全班学生了解笔算过程;③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1乘126得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住对齐?”.突出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算理,帮助学生理解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多老师概括强调126x12的笔算过程和方法,完成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过程和方法的梳理;⑤了解

列式为12x126的学生列竖式的方法,给学生充分肯定.使全体学生认识“遇到两位数乘三位教.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列竖式”。上述各环节,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由个别学生的笔算方法的展示到全体学生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使全体学生初步感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扩展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之中的过程。]

2.试一试。

师:笔算的过程都明白了吗?那好,请同学们笔算一道题。(课件出示:134)

×2l

拿出练习本.试一试吧!

学生独立笔算„„

师:谁来说说笔算过程和结果?

随学生口述,点击课件,展示笔算过程。

师:他说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生,:他计算的很正确,说的也很好。

生::我认为,他可以贴上一朵红梅花。

师:你看,同学们给了多么高的评价啊.请你贴上一朵红梅花吧。

[评析:“试一试”活动,给每位学生提供了亲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的空间。在学生完成笔算的基础上,交流笔算过程、再现乘法竖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请学生参与评价,既有利于全方位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切实分享成功的喜悦。]

3.练一练。

师:看来,同学们都了解了笔算的方法啦。那,我们看看谁能在下面的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巡视,发现一些同学做完一题了,提出:再选一题算一算。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做了2题,真不错。

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做的情况。

在投影上展示学生做的题,集体订正

师:你们做得怎么样?请小组的同学互相检查一下。(小组互相检查)

全对的小组插上一朵红梅花。

做了2题并计算正确的同学,在你自己的答题纸上贴一朵红梅花。

[评析:“练一练”活动,由“任选一题,笔算出结果”到“再选一题,算一算”,充分体现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多算一题的积极性。我们看到: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了两道题,个别学生完成了3道题或4道题。“练一练”活动.不仅高效.而且以全员参与评价的方式给“全对的小组插上一朵红梅花”。请做了2道题并计算正确的同学“在自己的答题纸上贴一朵红梅花”.让学生在感受集体荣誉的同时,欣赏自己的成功,荻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4,比较、归纳。

师:请看(指黑板),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笔算.完善课题板书)

请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小组交流„„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介绍给大家?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样,都是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生,:我觉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只不过又多乘了一位数。

师:也就是说(指竖式),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时,不仅要乘个位、十位上的数,还要乘百位上的数。(生点头)

同学们说得很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评析:以独立思考、小组与全班交流方式.让学生在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经历、发现、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这个过程,提升了学生对乘法笔算的认识,促使学生形成笔算乘法的良好认知结构。]

三、练习、应用

1.检查、改错。

点课件,出示三个竖式

134

152

246

×

×23 × 34

804

156

964

134

304

738

938

3196

8244

师:请同学们帮助小兰、豆豆和小雪检查一下他们做的题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请说出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吧。

师:谁来说第一题?

生1:第一题错了。她数位对错了,134的4,应该对准十位写。

师:请你来说第二题吧。

生2:第二题错了。他把进位的数当成积来写了。用个位上的3乘152,应该是456。

师:第三题呢?

生3:第三题也错了。她忘了加上进位的数了。四四十六再加上进位的数应该得8。

师:同学们真能干,不仅帮这几位同学找出了错误,而且改正了错误。

请想一想,笔算乘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生,: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对准数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一

生::做题时要认真细心,以免计算错误。

师:同学们考虑的很全面,老师相信你们在做题时一定能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

『评析:“检查、改错”,是学生接触、了解不同错误情形及其成因,凭借已有的经

验改正错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项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乘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带给学生计算时“要认真细心”的感受,带给学生帮助同学的快乐心情。]

2.笔算与欣赏。

师:郝老师到重庆已经好几天了,在这几天中,我确实感受到了重庆的美丽,重庆的繁华。你们想看看郝老师的家乡,郑州是什么样子吗?

生:想!

师:(点击课件。呈现练习题)如果你们能够把这6道题正确的计算出来,你们就能看到老师的家乡郑州了。

这样吧,咱们请每个小组做一题。第一组做第一题,第二组做第二题,依次类推。明白了吗?开始吧。

学生做题„„

师:做完的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学生互相检查)

师:谁愿意代表你们组汇报计算的结果。

生.:54x145=7830

师:你是怎么列竖式的?

生,:我是用145乘54。

师:你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列出了竖式.是吗?

生.:是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组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点击课件,练习题版块翻转,呈现部分画面)祝贺你们做对了。

生,:328 x 25=8200

师:对吗?我们一起看。(点击课件,练习题版块翻转,呈现部分画面)你们也做对了,真棒。

生,:164x32=5248

师:(点击课件,练习题版块翻转,呈现部分画面)做对了,祝贺你们。

还剩下3道题,请这3个小组的同学各派一名代表把答案输人到电脑中。

三个学生到台上操作电脑。(随答案输入.练习题版块翻转,呈现完整的画面)

师:都做对了,掌声送给他们。(鼓掌)

师:看,这就是我的家乡郑州。(点击课件.播放郑州市风光图片)

她是一座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的城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又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大都市。欢迎同学们到我们郑州去做客。

[评析:以“你们想看看郝老师的家乡,郑州是什么样子吗?”为引子展开练习活动.学生静静地独立完成计算之后,随计算结果的展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笔算训练与欣赏郑州风光融为一体.枯燥的计算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熟练笔算的同时.切实体验“家乡美”之情感。]

3.制定购票方案。

(1)创设情境,提供信息。

师:郝老师班上的同学知道我要来重庆和你们一起上课.特意委托我给你们带来他们的问候,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一个问题。请大家注意看、注意听。(播放录像)

师:他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请我们帮助他们制定一个购票方案。

师: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要乘车?

生:有46名学生,还有2位老师,一共48人。

师:我们来看看票价情况。(课件出示:上铺166元,中铺173元,下铺179元)

(2)讨论,交流。

师:请各组同学讨论一下,制定出一个购票方案。

各组学生讨论„„

师:请各组代表介绍制定的购票方案。哪组先来介绍?

生1:我们组想全买成上铺。这样比较省钱。

生2:我们确定全买成中铺。

生3:我们组想都买成下铺。这样,不用担心上上下下的麻烦.而且很安全。

生4:我们组认为火车上全买成上铺或者下铺是不可能的。应该把48人平均分成

3部分.这样应该有16人睡上铺,16人睡中铺,16人睡下铺。

生,:我们可以买24张上铺,24张下铺。

生。:我们觉得可以这样买票。买2张下铺就可以了,让2位老师睡。其他的学生都睡上铺。

师:同学们制定出了这么多种购票方案。真了不起。

我们购票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下课后,请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案计算一下。然后.再从这些方案中选出一个最合理的方案告诉我。我会把它带给我们班的同学。在这里。我先代他们谢谢大家。

[评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制定购票方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动脑思考、讨论交流,兴趣很高。他们从“省钱„‘安全”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制定购票方案。在交流中欣赏各组的成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呢?

生.:我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还能用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生:知道了笔算时一定要注意对准数位,计算时要认真、细心。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仅探索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还能用它解决问题。收获真不少!

今天的家庭作业是练习七的第2题和第4题。

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下课。

推荐第8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76页例2,及相应的练习题。

一、设计思想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76页例2是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进位,所以这里安排了一个数目较小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例子,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进位的道理。

例2出现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只有一次进位的乘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和全班进行交流。应组织学生着重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先乘哪一位?再乘哪一位?使学生体会到应从个位乘起,否则遇到进位就很麻烦。二是遇到个位上的积满十应该怎么办?在竖式中,对进到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应尽可能由学生自己找出答案,自己解决问题。

三、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以及笔算的过程比较复杂,学生有时在计算中会顾此失彼,出现错误。例如,在计算十位上的乘积时,把个位进上来的数记错或忘记,这时可让他们把这个数暂时先记在竖式十位的横线上。

在学生做过一些练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探寻计算的规律:什么时候要进位?什么时候不进位?怎么知道该进几?怎么进位?启发学生得出: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乘法竖式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

“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爱学数学、乐学数学。

五、重点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乘法竖式的计算法则,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是掌握笔算乘法中的进位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行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老师听说你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

师:请看大屏幕。

PPT出示题目:

①口算

5×7= 6×4= 9×3=

20×4= 300×3= 30×8=

1×3+2= 2×4+1= 1×2+5=

生口答。

师:刚才你们口算题做的真不错。老师还想看看你们笔算乘法学得怎样 。敢不敢试试?

②用竖式计算。

1 2

× 4

4 3 2

× 2

学生从中选一道独立完成。反馈时,师问生:你是怎么算的?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师板书: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为进位乘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引入新课。

PPT出示P76例2主题图.

新年快到了,王老师准备给她们班同学买一些连环画作为礼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现在,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应用题。

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板书:18×3

师:为什么要用乘法算?

2.探究“18×3”的笔算方法。

(1)估算

师:现在先请大家估一估,18×3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2)尝试计算18×3

师:18×3的积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着做做看。

生探索,师巡视。

师:已经写好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四人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师巡视,请几个学生板演。

学生讲解计算思路,全班交流。

让学生充分解说自己的计算思路。教师适时纠正或者学生之间纠正。

(3)规范格式,归纳方法。

师:能给大家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生1:我是这样想的,3乘8等于24,写4向十位进2。1乘3表示3个十,3个十加上进上来的2个十,得5个十,所以十位写5。

师:进上来的2,为了怕忘记或记错,我们可以把它记在竖式横线上十位的下面。

老师一边说,一边让小老师用红色粉笔把进位的2写上。

师问:谁跟他想的一样,也来给大家讲一讲?

再请一名学生讲一讲。学生说计算方法,师课件演示18×3的计算过程。

教师小结,把竖式的计算过程再重复一遍,使学生明白笔算乘法进位的过程。

师: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然后怎么算?

2怎么来的?表示什么?

十位上的5又是怎么来的?它表示什么?

现在你会说18×3的计算过程了吗?同桌互相说说。

师:这题完成了吗?写横式答案、单位名称。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通过计算过程的思考与探讨,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探寻计算的规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P76做一做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看:老师给大家 带来了什么?(师出示粘贴。)想得到它吗?不过有个要求,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数学大冲关的比赛。只有顺利闯关的同学才能得到它。有信心吗?准备好了吗?

师播放课件:第一关

书上P76做一做

比一比,谁完成得又对又快。( 前两题任选一道,第三题都做)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边展示边说计算过程,集体校对。

(2)小结:刚才我们做的几个题和上节课的笔算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进位。

师完善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师:想一想,做笔算进位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生:不要忘记进位。

教师小结:

师:说得真好。如果一个数位上的积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满二十呢?满三十呢?也就是说,哪一位上的积满几时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刚才我们计算的时候是从哪位开始乘的呢?哪一位上的积满几时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以及从个位乘起。

师:成功闯过了第一关,我们来看第二关。

3、师:播放课件(考考你们的眼力)

1 3 1 2 2 1 4

× 1 9 ×3 4 × 3 4

2 2 7 8 8 4 6

( ) ( ) ( )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预设:(1)分清楚进位与不进位。

师: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不进位?(满十就要进位,不满十就不进位)

(2)

弄明白进几?

师:怎么知道该进几呢?(积满几时,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4、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你们愿意试试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

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课堂小结

师:你们真了不起,顺利闯关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板书: 笔算乘法(进位)

王老师买了3套连环画,每套18本,一共买了多少本?

18×3=54(本)

学生的板演

教学反思:

教学中,教师是否注意为学生创设自己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与时间?你是否注意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推荐第9篇:笔算乘法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等级

课题:笔算乘法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学习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自主学习

1、自学P47页例1,并在小组内交流:独立列式为:145×12=

2、请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3、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4、组内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

(1)先算什么;

(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3)最后算什么。

5、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三、巩固练习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四年级数学上册堂堂清

班级 姓名 等级

课题:笔算乘法

一、我会填。

3 52 7这是求( )个35这是求( )个35这是求( )个35

二、我会算。

1 5 3 3 2 6 4 3 2 1 3 5 × 1 5 × 1 7 × 5 7 × 3 7

2 7 2 3 8 6 6 1 9 1 1 4 × 8 6 × 5 5 × 2 7 × 2 9

三、病题门诊部。

2 3 8 2 4 3 × 2 4 改正 × 2 5 改正 9 2 2 1 2 1 5 4 7 6 4 4 6 5 6 8 2 1 6 6 1

四、解决问题小能手。

一箱货物重256千克,38箱这样的货物,共重多少千克?

推荐第10篇: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79页例4及做一做,81页练习十七

5、

7、

11、12题 【学习目标】

会正确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

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些难度更大的的笔算乘法,就是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板书: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二、出示目标

师:这节课要同学们完成的任务,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会正确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小组合作先学

1、出示例4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问题:运动场最多可以做多少人? 点名列算式 634×8=

2、小组合作 同学们试着自己做一做,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做完之后与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自学检测

点名说计算方法,然后集体说过程。

归纳总结:乘的顺序:先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四、随堂练习

1、比比看,谁厉害

247×6 832×4 765×7 313×5 499×3 681×8

2、课本79页“做一做”

3、你能摘走几朵大红花? 课本81页第7题

4、课本82页11题

300个同学乘4辆汽车去郊游。前3辆车各坐78个同学,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

5、课本82页12题

少年宫乐队有女同学18人,男同学17人。合唱队的人数是乐队的3倍,合唱队有多少人?

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带领总结乘法竖式和竖式计算进位乘法的方法。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 634×8=5072(人) 634 × 8

第11篇: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知识,同学们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

师:请看题。

出示题目:

24 × 3

312× 3

23×2

204×2 学生思考,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的知识。(板书:笔算乘法)

(二)新课教学:

1、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课本76例2主题图.

新年快到了,王老师准备给班上同学买一些连环画作为礼物。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抽学生回答得出: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师:你打算怎么来求解这个问题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8×3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用乘法来计算?

2.探究“18×3”的笔算方法。

(1)估算

师:现在先请大家估算一下,18×3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回答:18估成20,就得到20×3=60

(2)探索计算18×3=?

教师提问:18×3的积到底是多少呢?现在同学们试着做做看。

学生探索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同学们算好了吗?谁能到黑板上来演示一下计算方法?

(3)指导学生规范计算格式,归纳计算方法。

师: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的吗?

学生甲:3个18相加得54,也就是18×3=54 学生乙:我是这样想的,8乘3等于24,个位写4再向十位进2。1乘3表示3个十,3个十再加上进上来的2个十,得5个十,所以十位写5。

教师:进上来的2个十,为了防止忘记或者记错,我们可以把它记在竖式横线上十位的下面。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教师是怎样记下的,然后用彩色粉笔在十位下写个小小的2。

师问:谁也是这样想的,也来给大家说一说?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叙述竖式的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白笔算乘法进位的过程。

教师问: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然后怎么算?

十位上的5又是怎么来的?它表示什么?

现在大家掌握了18×3的计算过程了吗?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这题完成了吗?教师在学生口述下写横式、答案、单位名称。指名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76页做一做

教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数学闯关比赛。只有顺利闯关的同学才能得到它。 有信心吗?准备好了吗?

教师出示练习要求:第一关

书上第76页做一做。

比一比,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前两题任选一道,第三题要求全做)

(1)小结:刚才完成的练习题和前一课时的笔算乘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满十往前一位进一。板书:进位(板书)

教师提问:想一想,做笔算进位乘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不要忘记进位。

(2)教师小结:

师:说得对。如果一个数位上的积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满二十呢?满三十呢?也就是说,哪一位上的积满几时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刚才我们计算的时候是从个位开始的,个位满十或几十就向十位进一或几,以此类推,十位满十或几十就向百位进一或几

师:现在我们来闯第二关。

2.改错

(1)小英做作业时把54×6=304,大家说她做对了吗?如果不对你能帮她改正过来吗?(教师归纳学生所答:个位满十没有向十位进一)

(2)小强在考试时计算305×3=905,大家说他计算对了吗?谁来说说?(师:十位是0时,如果个位有进位,不要忘了加上)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都闯关成功了,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内容是整数乘法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是使学生在学习探索中掌握进位的方法。在教学中,学生能很好地融入课堂学习,在引导下积极地探索、发现、归纳,从而全面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12篇: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

祖山明德小学

杜玉华

设计意图:

本节课内容是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笔算,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三位数的不进位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选取了“王老师买连环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尝试,积累感性认识,理解进位的基本原理。采用135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等教学活动,在“满十进1”的基础上,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理。 教学目标:

1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1”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3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爱学数学、乐学数学。 重难点:

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几1”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交流。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书籍是我们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中能学到好多知识,我们平时要多看书,不仅要看课内书,而且要看课外书,想不想跟老师去书店看看?不过店长告诉我进书店必须闯过三道关,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闯关?

(课件出示三道笔算题)

2、小组闯关。其实这三关就是我们上节学的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笔算乘法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研究,这节我们接着研究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3、现在跟老师去书店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1、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不是有许多书啊!同时我们看到了一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相信同学们在自主探究中已经解决了。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卡)

2、学生拿出探究卡,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形成一个正确的、统一的答案,写在小黑板上。

3、各组派代表到前面汇报本组的想法和做法。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

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1、从同学们的展示中,老师发现各组表现的都非常棒,而且都获得了不同的星星,你们继续努力。还有什么问题吗?老师倒是发现了一个问题:在竖式计算中,8×3=24中的2应该怎样处理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围绕这个问题完成探究卡中的几个疑问。

(课件出示探究卡)

2、小组长拿出探究卡,小组合作进行探究问题。

3、教师参与到各个小组中。

四、展示评研,总结提升。

1、各个小组进行汇报。

2、教师随机进行评价。

3、师生进行总结进位的笔算乘法应该注意:那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课件出示笔算乘法注意什么)

4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呢?

五、巩固目标,拓展延伸。

1、同学们,我们学会了就要会用,请同学们完成检测卡中的习题。

(课件出示检测卡)

2、小组长发放检测卡。

3、学生自主完成。

4、各个小组抽签形式展示习题答案。

5、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

第13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2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独立列式:145×12=

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二、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54×145=254×36=

217×83=43×139=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3、练习七第

2、4题。

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略)

第14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二)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76页例2,及相应的练习题。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乘法竖式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

“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爱学数学、乐学数学。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乘法竖式的计算法则,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是掌握笔算乘法中的进位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行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老师听说你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

师:请看大屏幕。

PPT出示题目:

①口算

5×7= 6×4= 9×3=

20×4= 300×3= 30×8=

1×3+2= 2×4+1= 1×2+5=

生口答。

师:刚才你们口算题做的真不错。老师还想看看你们笔算乘法学得怎样 。敢不敢试试?

②用竖式计算。

1 2 4 3 2 × 2 × 4

学生从中选一道独立完成。反馈时,师问生:你是怎么算的?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师板书: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为进位乘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引入新课。

PPT出示P76例2主题图.

儿童节快要到了,王老师准备给她们班同学买一些连环画作为礼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现在,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应用题。

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板书:18×3

师:为什么要用乘法算?

2.探究“18×3”的笔算方法。

(1)估算

师:现在先请大家估一估,18×3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2)尝试计算18×3

师:18×3的积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着做做看。

生探索,师巡视。

师:已经写好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四人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师巡视,请几个学生板演。

学生讲解计算思路,全班交流。

让学生充分解说自己的计算思路。教师适时纠正或者学生之间纠正。

(3)规范格式,归纳方法。

师:能给大家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生1:我是这样想的,3乘8等于24,写4向十位进2。1乘3表示3个十,3个十加上进上来的2个十,得5个十,所以十位写5。

师:进上来的2,为了怕忘记或记错,我们可以把它记在竖式横线上十位的下面。

老师一边说,一边让小老师用红色粉笔把进位的2写上。

师问:谁跟他想的一样,也来给大家讲一讲?

再请一名学生讲一讲。学生说计算方法,师课件演示18×3的计算过程。

教师小结,把竖式的计算过程再重复一遍,使学生明白笔算乘法进位的过程。

师: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然后怎么算?

2怎么来的?表示什么?

十位上的5又是怎么来的?它表示什么?

现在你会说18×3的计算过程了吗?同桌互相说说。

师:这题完成了吗?写横式答案、单位名称。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通过计算过程的思考与探讨,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探寻计算的规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P76做一做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看:老师给大家 带来了什么?(师出示粘贴。)想得到它吗?不过有个要求,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数学大冲关的比赛。只有顺利闯关的同学才能得到它。有信心吗?准备好了吗?

师播放课件:第一关

书上P76做一做

比一比,谁完成得又对又快。( 前两题任选一道,第三题都做)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边展示边说计算过程,集体校对。

(2)小结:刚才我们做的几个题和上节课的笔算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进位。

师完善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师:想一想,做笔算进位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生:不要忘记进位。

教师小结:

师:说得真好。如果一个数位上的积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满二十呢?满三十呢?也就是说,哪一位上的积满几时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刚才我们计算的时候是从哪位开始乘的呢?哪一位上的积满几时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以及从个位乘起。

师:成功闯过了第一关,我们来看第二关。

3、师:播放课件(考考你们的眼力)

12x8= 22x4= 13x7= 34x2= 14x5= 33x3=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预设:(1)分清楚进位与不进位。

师: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不进位?(满十就要进位,不满十就不进位)

(2)

弄明白进几?

师:怎么知道该进几呢?(积满几时,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4、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你们愿意试试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

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课堂小结

师:你们真了不起,顺利闯关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板书: 笔算乘法(进位)

王老师买了3套连环画,每套18本,一共买了多少本?

18×3=54(本)

学生的板演

教学反思:

教学中,教师是否注意为学生创设自己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与时间?你是否注意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15篇: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

多个南瓜形算式卡片(每张上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

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第16篇:《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共7课时,总第3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

24 ×1

2×12

48„„2×24的积48„„2×24的积

24„„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 23×13 41×21 23×31 32×12 43×12 22×14

2、口算比赛:P64页第

1、2题。

3、生独立完成P64页第

3、4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第17篇:小数乘法笔算教学设计(材料)

《小数乘法笔算》教学设计

李文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本着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原则,在教学设计上突出如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先从古诗《无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设计把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不再是学习的客观载体,而是主动发展的主观对象。本节课在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明确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尤其是小数乘整百数的简便算法。通过对比探究发现特点,充分培养学生计算、归纳、推理的能力。

3.比较发现,建立联系。

借助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各乘数间的大小变化关系,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小数乘法的算理,自觉地通过推理总结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李商隐的《无题》。

师:这首诗中表达闺中女子相思落泪的诗句是哪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提到春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蚕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春蚕和秋蚕吐的蚕丝是不一样的,请看教材情境图。

2.课件出示相关数据。

(1)一条秋蚕吐的丝长约1.2千米,质量约0.35克。 (2)春蚕吐的丝要长一些,大约是秋蚕的1.25倍。

师:读这两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李商隐的《无题》及同学们对蚕的了解导入,突出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模型 1.板书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1)提出问题,引导列式。

师:要求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怎样列式呢? 学生根据题意可列出算式:1.2×1.25。 (2)估一估。

师:1.2×1.25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2×1.25的计算方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方法一:用竖式计算。

①独立尝试计算。

②交流算法:如何列竖式?每个乘数的数位怎样对齐?

(1.2与1.25整数部分的位数相同,但1.2是一位小数,1.25是两位小数,把1.2放在下边乘起来比较简便)

③提问:你能讲讲自己所列的竖式吗?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一个乘数是两位小数,另一个乘数是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中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积就是三位小数) ④小结: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然后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末尾有0时,要先根据乘数中小数的位数在积中点上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方法二:利用直观图计算。

1.2×1.25 =1×1+0.25×1+0.2×1+0.2×0.25 =1+0.25+0.2+0.05 =1.5 小结:利用直观图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实际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一条丝巾的质量约多少克? (1)学生尝试独立列出算式:0.35×300。 (2)思考: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在哪?结果是多少? (3)用竖式计算。

①引导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②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竖式,讨论:你是如何处理乘数末尾的0的? (4)讨论:小数乘整百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5)小结:小数乘整百数时,先按照整数乘整百数的计算方法计算,然后根据乘数中小数的位数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并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

第18篇: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人教实验版三年级下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页例1及其“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

3、4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

2、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评价,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家价值。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难点

在交流合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表示多少个“十”,因此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触摸旧知,引入新课。

师:“六一儿童节”到了,老师们准备买一些书作为礼物送给同学们,每本书24元。

1、张老师要买2本书,一共要付多少钱? 提问: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

2、刘老师要买10本书,一共要付多少钱?

1 怎样列式?

提问: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我们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如果赵老师要买12本,一共要付多少钱? 生列式并说意义。

提问:这是一道什么样的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块来解决的新问题。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1、估算:24×12的积大约会是多少?

2、师过渡:我们估算得合不合理呢,还是让我们用计算来检验吧!

3、探究。

(1)、试算24×12的准确得数是多少? (2)、小组交流。 (3)、汇报展示。

4、错例辨析,突出重点。

师把在巡查过程中错的竖式板书到黑板上。

2 4 × 1 2 4 8 2 4 7 2

着重讲解竖式,学习笔算的算理。

当生指出错误的竖式出错点后,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同学复述乘的顺序及第二

2 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对位知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分别去乘24,8写了对着个位,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分别去乘24,10乘4得4个十,所以应把4写了对着十位,10乘2个十得2个百,所以2写在百位上。第二次乘其实是算10个24是240,240末尾的”0”在和8相加时写不写都不会影响个位上相加的结果,所以这里的“0”可不写。 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5、评价估算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 2 × 4 4 4 8 □ □ □ □ □

2 1 × 1 4 □ □

□ □ □ □ □

(2)、完成第63页的“做一做”。 (2)、完成第64页的第4题。

四、总结学法。

3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1套书12本,每本书24元,赵老师买了12本,一共要付多少钱? 24×12=288(元)

2 4 × 1 2 4 8 ……24×2的积 2 4 ……24×10的积 2 8 8

答:一共要付288元钱。

第19篇:笔算乘法(连续进位)教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

2、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处处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 难点:计算的正确率以及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7×8+6= 3×5+7= 2×8+8= 7×4+5= 5×9+5= 4×9+8=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和进位乘法,自己总结并发现了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同学们表现得非常了不起。

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您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吗?

学生根据图中的意思提出问题:

每箱有24瓶矿泉水,9箱有多少瓶矿泉水?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老师注意巡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复杂的生活场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解决数学问题,这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如果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就说明学生能够把感性的数学理解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本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更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加强学生对进位乘法的练习,夯实基础知识。

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

老师:通过同学们自己解决以上问题,你觉得在计算进位乘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汇报完后老师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设计意图]为了保证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让学生发现并总结计算中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进位乘法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老师: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数学问题,我很佩服大家。老师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题目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出示题目: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解答完成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可以请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做法,其他同学质疑。) 老师最后总结评价。

[设计意图]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解决,可能有很少一部分同学存在困难,对于这部分同学老师可以在其他学生独立解决的时间进行个别的辅导。让好的学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相对差一点的同学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列竖式计算(基础练习) 12×8 13×7 36×7 48×6 247×6 765×7

2、解决问题我最棒(变式练习) 每个方阵128人,一共多少人?

3、拓展练习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解答。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老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用乘法竖式计算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

3、

小红家和学校相距多少米?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不同的辅导材料以及不同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

第20篇:笔算乘法(连续进位)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例

3、例4及有关练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和进位乘法,自己总结并发现了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同学们表现得非常了不起。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您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吗?(课件显示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中的意思提出问题:

每箱有24瓶矿泉水,9箱有多少瓶矿泉水?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索新知。

1、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注意巡视。 指名汇报。

老师:通过同学们自己解决以上问题,你觉得在计算进位乘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2、自己是否做对,让学生自学课本例3。

学生汇报完后老师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3、老师: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数学问题,我很佩服大家。老师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题目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出示题目:

4、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你敢自己尝试一下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解答完成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可以请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做法,其他同学质疑。)

再让学生自学课本。 老师最后总结评价。

三、方法与应用。

1、列竖式计算(基础练习)

12×8 13×7 36×7 48×6 247×6 765×7

2、解决问题我最棒(变式练习)

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每个方阵128人,一共多少人?

3、拓展练习(练习十八第4题)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解答。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老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的第

1、

2、3题。

六、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3、24×9=216(瓶)

4、634×8=5072(人) 2 4 6 3 4 × 9 × 8 3 2 3 2 1 6 5 0 7 2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