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般过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13 08:36:5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案例设计的一般过程

设计的一般过程 (青岛九中刘涛)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设计的一般过程》是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的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江苏教育出版社)。本节内容与后继各章节(第四至第八章)形成总分关系,这一部分是一个整体论述,为深入学习后续章节作铺垫。通读教材,我觉得教材的编写非常严谨,尤其是顺序安排上,前后知识的衔接很科学。学生通过本章学习,体验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有助于设计活动的顺利开展,能理解遵循科学的设计一般过程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增强自身的技术素养。本节教学内容课本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于我们的学生全部来自青岛市区对于教材上的便携式小灯的案例不熟悉。我们根据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建议同时基于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用“多功能尺子”的案例代替了课本的案例。这样可以使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的情景中,从而获取具体而形象的认识,通过亲身参与设计过程的分析,从整体上了解、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形;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同时由于案例的设计可以产生多种方案,可以让学生理解设计过程是一个方案需要不断优化的过程。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对制定设计方案的案例分析,在此过程中感受和经历设计的全过程。建议学时2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设计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通过前面章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的学习,对于技术及设计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但是学生以前很少会有设计的意识和设计的理念。学生对于设计的过程还充满陌生感,同时也充满好奇感。因此如何通过本节的学习能从整体上给学生一个有关于设计的一般过程的认识是值得我们思考探究的。争取让学生能从整体的角度上系统的进行后续章节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分析 认知性学习目标:(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多个方案。

2、技能性学习目标:(1)能够对设计的过程使用多种策略,如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批判和改进、逻辑推理思维等等。

3、情感、态度学习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设计来源于生活,是需求推动了设计的发展,需求是设计的原动力,很多优秀的产品设计方案就是在一些偶然的机会中被开发出来,因此要培养学生注意学生观察生活。多发现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培养学生在设计活动中遵循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的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和媒体选择

本节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提出方案----解决过程----总结提升”的模式展开,以多功能尺子的设计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把课本的知识点置于具体的情境当中,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完成从生活体验到理性的分析的思维升华的过程。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精神。通过典型而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回想和体会设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回想----联想----猜想”的思维过程,将教学内容层层展开,使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资助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道设计的过程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方案,要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间进行多维思考,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优化。媒体选择可以通过投影仪和实物展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

我们可以大致把设计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但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一般过程,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在教给学生一种通常的方法的时候也要告诉学生过程的可变性,不要束缚住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一课时

(一)、发现和明确问题:

[简单案例分析] 电话的变化、汽车的发展史 回答问题:设计从何而来,设计因何发展。

学生回答:设计来源于生活,设计因需求而发展。 [教师引入]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从本质上讲,设计是一个问题的求解过程。它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下面我们来逐步展开学习设计的一般过程。电话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人的需求是会随着技术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实我们除了可以从无到有的创造新产品外,对熟悉的工具或用品都可以提出新的要求,并重新设计。

[案例]我们每天都用的笔的最新功能比如u盘的功能。

[马上行动] 考虑我们现在所能感受到你身边的工具或用品,你觉得那些还没有完全满足你的需要,我们可以来重新设计。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扩展尺子功能的设计来掌握确定设计方案的过程。(确定问题——扩展尺子功能)

(二)、制定设计方案 注意: (1)、收集信息时一定要将设计从实际出发,注意设计产品的实用性,以及使用者的接受程度。 (2)、设计分析时要突出创意的特点,以及哪些设计能反映出这些特点。 (3)、方案构思是最能发挥创造潜力的环节,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 (4)、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任何设计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的方案决不会仅有一个。

1、收集信息: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

[小组讨论] 我们应收集有关多功能尺子的那些方面的信息?怎么收集?收集后如何整理?

2、设计分析:同学们设计的尺子应该具备哪些特征,什么样的设计能满足设计要求。分析设计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方案构思:包括选用材料,构思结构、连接方式等等,要鼓励学生提出多个解决问题的设想,体验方案的多样性。

4、方案呈现:绘制草图将自己的构思和创意具体化,形象化和视觉化。根绝自己的构思绘制出草图,在绘制详细的样图。

5、方案筛选:根据一定的原则对已有方案进行比较、权衡和选择。最后总结:完成一张表格: 设计方案的制定步骤

收集信息

1、确定尺子的基本功能

2、学习时你还需要哪些可以集成在尺子上的功能

3、我们能接受多少价位的尺子

设计分析

要具备哪些特性

例如:便携型

什么样的设计能满足此设计

方案构思

选用材料

结构方式

T型直线型折叠型复合型

方案呈现

自我评价

筛选方案

[分组讨论]:我们最后选定的设计方案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课时

(三)、制作模型或原型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多功能的尺子原型进行展示,(实物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根据绘制的样图对于有条件的样图进行制作,设计出产品的模型。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通过投影展示其他好的案例。对学生制作设计图或者模型进行指导。(如果有些同学需要制作相对复杂的模型可以考虑在第一课时后的课下完成)

(四)、测试、评估及优化

测试:测试的目的在于检验产品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在结构、技术参数等方面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这时可以选取几个典型的尺子进行测试。例如:我们选取了一个功能扩展型(直尺加量角器的尺子)进行测试,看看附加的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地使用。另一个是功能改进型(带计算器双向供电的尺子)测试其在光线充足的时候太阳能电路板能否供电和在无外在光线的情况下钮扣电池供电时计算器工作是否正常。

评估:通过测试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较全面的评估验收,对其优缺点进行系统的评估,这个过程要反复进行,从而得出一个相对比较理想的方案。

优化:不同小组互相对对方的设计方案提出建议,从而对现有方案进行多方面的优化,同时通过讨论明确优化改进的方向。

[小组互评]:不同小组的设计原图或者是模型互相评估和优化,提出建设性建议,展示比较好的设计作品。

(五)、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一个好的产品必定是一个能很好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而正确的使用和维护不仅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延长其使用期限。因此应该重视产品的后续工作。学生小组讨论制定自己小组设计出来的尺子的使用说明书和注意事项。

[马上行动]:学生小组完成一份简单的说明书和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1、产品名称

2、产品功能

3、注意事项

(六)、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设计的一般过程: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同时指出设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有些步骤和阶段可能要发生变化,有些步骤可能要重复(评估优化),因此设计不是一成不变,应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七)、课后思考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针对尺子提出了一些新的功能,并进行了设计。 课后要求同学针对本节课的讨论把自己的设计优化一下;另外,进行一个从无到有的产品的方案设计,如修正液的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个事实性的知识,如果单纯采用传统的新授课老师讲解的方式学生一定感到很枯燥很乏味。这就要求老师把握互动中的情景设计的契机,把教学的问题情景设计成学生身边经常能遇到的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教师的活动,鼓励学生自我探究体验自我总结结论,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又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对于通过“多功能尺子”的设计过程中经历的的环节总结,各个小组得出的结论不可能一致,如何将他们的“答案”进行综合,需要教师善于总结和把握课堂教学,对于老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本节课讲述的内容和后续章节形成的是总分的关系,因此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对于一般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师不必详细讲解介绍,这是由后续章节来完成,所以在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把握好“度”,不需要展开详细介绍。

二、设计的一般原则 (青岛崂山二中张海娟)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苏教版)主要阐述了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以及各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因变和主次关系。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设计的一般原则既是设计的规范,又是评价的尺度。学生通过对设计的一般原则理解,能初步形成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手机全面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学会与他人交流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竞答等方式,让学生从中建构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强对技术设计中人文因素的理解,创新意识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2)通过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分析评价,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辨证观。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关系的理解。

(2)初步应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教学难点:

对设计原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设计:

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强化理解——能力展现——总结提升”。本节安排2课时,第1课时通过探究进行知识的构建,第2课时通过竞答,强化理解,并通过大量事例的分析评价,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辨证观。

五、教学资源准备:

手机的图片和阅读资料; 多媒体课件;

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竞赛题,并复印若干份;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情景引入,组织学生小组调查

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产品设计的一般原则,我们以手机作为代表进行学习„„ 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某手机开发单位,已经开发了很多产品(老师展示手机图片),现在准备开发设计一款新型手机,在设计开始前准备做一次用户调查。把学生分为几个“用户群体”(年轻男性用户,年轻女性用户,工薪阶层,高收入用户等),请几位学生作为设计单位的调查人员分别向这些用户群作调查。

2、小组调查汇总,合作探究

调查之后,他们作归纳介绍,最后由老师(设计主管),总结新型手机的设计要求(原则)。 小组调查,一起探究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手机消费者对手机的要求,请小组长将汇总的调查情况写道黑板上。 附一个班课堂实录小组调查情况:

年轻女性:漂亮、好看、使用、体积小、能上网、辐射小

年轻男性:个性、金属外壳、带mp

4、上网、结实、外壳有金属质感 工薪阶层:经济实用,能打电话就行

高收入用户:功能多、样式美观、显得高贵有派头

让我们换位思考:假设我们都是手机的设计者,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让我们设计的手机受消费者欢迎呢?就是要满足顾客的需求,现在我们将黑板上的各项需求总结一下:

板书)美观原则

人人都有爱美之心。

美观原则的多元性。

板书)实用原则

手机的各种功能满足了人人们的各种需求。举例。 板书)经济原则

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效果。

谁都喜欢物美价廉

板书)创新原则

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问:它们之间的差距究竟在哪?是外观?是造型?

请两位同学指出他们喜欢的手机。告诉他们若你的手机是水货,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五道德原则

需求中的外壳,有金属的,有彩色塑料的,手机废弃后好不好处理呢?除了这些原则外,设计还有哪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循呢?原则与原则间有什么关系?大家先看一下书。

②教师讲授

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大屏幕投影展示典型案例对学生设计中没有或难以体现的原则进行补充,对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进行总结和引伸。

第2课时:

3、抢答练习,强化对设计的一般原则的理解 过程:

①学生按提前分号的小组就坐;

②分发知识竞赛题,小组长在领到题目后,不能拆开;

③教师发开始口令,在10分钟内,小组内合作答题,可以讨论; ④知识抢答,教师发出“第几题,1,2,3开始”,小组长们举手抢答,组员准备答题,答对的10分,答错扣10分; ⑤统计各小组得分情况。

4、学生评价产品

阅读材料“MOTO手机当种子竟能长出向日葵[图]”,加以评价。 (强调创新性、可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加以评价:

在青岛啤酒厂包装车间的屋顶上的五彩旋转球就是无动力风机,它不使用电不使用煤,完全是无能耗的。“包装车间,它长年的温度是在35度到40度之间,它跟室外的温度形成的温度差保证了空气的对流,产生了这个动力,这种无动力风机既不消耗能源,又提供了散热的可能性,可谓是两全其美,这样既省电又省煤,什么都不用,就用一个热交换。 (创新原则、经济原则、实用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③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以设计的一般原则为标准,对上节课各组设计制作的“便携式小凳”予以评价,将知识内化为初步评价产品的能力。请一至二个学生做代表扮演成设计师,对各组作品进行点评。

5、出示课后练习提纲:

通过网络或者相关资料收集和调查,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月饼的各种包装”,写出一个评价小报告。

6、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课堂讨论达成的共识;

强调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的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关系。

七、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以知识和理论为主,如果单纯以案例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本教学的各个环节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建构知识,在设计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体验过程,这样不仅理解了知识,内化了能力,而且体验了真实的情感,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要求。

2、本节课以手机为例,学生非常熟悉,感兴趣,所以调查起来比较轻松。以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和实事作为“话题”展开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在体验中对设计的一般原则产生共鸣,容易将知识内化。给予了学生足够的空间,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接受律比较高,从而反映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3、抢答练习部分,一开始设计的是学生见到题目就开始抢答,结果有个别学生光等着别人抢答,未积极动脑。上过一节课后,改为现在这种先发题目到小组,小组成员合作,10分钟后抢答的形式。

4、设计本节内容时,我参考了好几个教案,但这些教案都设计了1个课时,我认为1课时只能实现知识的构建,不能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通过实际上课,感觉设计为这样的2课时效果最好。附件:小组竞赛题目

请问下列题分别体现什么原则?

1、海尔显示器事业部推出“润眼显示器”,一推出市场均引起不小的轰动,除了画面显示相当清晰明亮之外,最主要是因为海尔润眼显示器屏幕采用了最新的润眼技术,长时间使用眼睛也不干不痛不流泪,对眼睛进行更细致体贴的呵护。(创新性原则)

2、成都日报报道,明明没有借钱,可手机里却有能够作为证据使用的短信;在茶楼里喝茶聊天,可电话那端听见的却是开会时的掌声和讲话声,可以堂而皇之地称,“不好意思,我正在开会”。日前,一种帮助手机“撒谎”的软件受到众多网民的追捧。对此,专家认为,这种“撒谎软件”的盛行,对社会诚信是一个挑战。(道德原则)

3、在设计中,产品的生产尽可能就地取材,以免增加运输成本,设计普及型产品时,一般民众不太需要的功能不必纳入,以免产品的价格太高等。(经济性原则)

4、汽车设计技术中,其螺丝和其他零配件采用标准件,大大方便了维修保养,设计过程中采用国际标准,产品可以在世界各国生产使用。(技术规范原则)

5、计算机的操作,早期要输入许多程序,既不方便又费时,现在只要用鼠标点一下显示器上相应栏目就可以了,操作人员感到快捷、方便,人机之间建立了协调关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用原则)

6、产品的外观、款式、颜色符合顾客的审美要求,顾客就会被这种产品所吸引。瑞士SWATCH手表的成功更多地应归功于其对顾客审美需求的准确把握。(美观原则)

7、设计一个产品或项目时,必须同时考虑到它可能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并同时设计排污净化系统。(可持续发展原则)

8、广告宣传的信息必须全面,并且尽量同时顾全广告主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对消费者在购买并使用广告宣传产品之后可能产生的危害提出警告。(道德原则)

9、空调器是一种需要消耗电能的产品,在达到同样的制冷效果下能耗越低给顾客带来的节约就越大;(经济性原则)

10、农业机械具有适合平原或山区使用的性能、特点等,深受山区及平原的居民喜爱。( 实用原则)

11、为了展现甜美女孩般纯净、静谧的质感,资生堂、IPSA、高丝、佳丽宝等品牌,不约而同都大玩“局部整型”的彩妆调和美概念。透过蓝、黄、红等三色光影折射变化原理,以含光透膜感、四次原粉体、多种保养成分等,科技彩妆新品与技法,展现自然冰肌、浓眉、大眼、小颜、丰唇、红颊等妆感。(美观原则)

12、(中新社兰州十月二十三日电)二十二日下午,黄河兰州段有一市政排水管排放了红色污水,致使河面近岸局部呈淡玫瑰红色,水面上有少量油花,废水在下游五十米处汇入黄河主流。据介绍,红色污水排放约三个小时。

经调查,兰州市滩尖子第二供热站当日因锅炉补水水箱内拉筋断裂,在进行焊接的同时,对水箱内的残留物进行了冲洗,残留物中有去年采暖期添加的染色剂,冲洗废水经地沟排入小区化粪池,后经市政管网排入黄河。(道德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请你们思考以下案例,除了书上的七种原则以外,设计还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A研究所接受某空调机生产厂的委托,研究一种可变频空调的电机控制模板,当时规定6个月内交货,每块价格不超过200元,该研究所在8个月后才完成任务,该控制模板各功能指标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每块价格190元,但该空调厂家不能接受该项目研究成果,因为当时,已有另一研究所同时研究出功能相同的控制模板,每块价格为160元。 (时效性原则:必须按照设计任务书规定的截止日期完成设计,要避免使用产品制造出来后成为过时的东西,在设计开始时其拟定的功能指标可能是先进的,但在设计结束时可能已是过时的了。)

A市电热水器生产厂发明了一项高温预热式电热水器,在室内气温太低时,启用时可以先喷出高温水蒸气(达150℃)将浴室内温度提高,当室内温度达到一定温度(如20℃)后则停止喷射高温水蒸气,自动转入正常供热水洗澡状态。该产品开始很受北方寒冷地区用户的欢迎,但由于外壳受潮后会带220V交流电,而且喷出高温水蒸气的控制技术不够可靠,在洗澡时,间或喷出高温水蒸气,造成伤人事故,后来被破停产。(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

三、设计的评价 (海南中学周仁忠)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设计的评价》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 1 》(江苏教育出版社)。

本节主要学习设计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从生活中的设计事例出发,学习设计的评价,使学生不但走进了生活,拓展了心理空间,而且还延伸了观察、想象、思考和创造的空间。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积极主动的参与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和教师的嵌入式教学以及学习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者亲身体验到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和认知特点,我们利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本节的教学。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和参与了技术的设计与实践,知道了技术与设计的基本知识、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原则,并已亲自进行了设计和实践,获得了相当多的设计体验和经历。让学生能根据设计的一般原则对自己所经历的设计过程中每一阶段进行评价,树立设计作品的质量管理意识,在设计过程中和设计完成后,用恰当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三、教学目标

能根据设计过程中每一阶段的要求进行评价,树立质量管理意识。

能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并写出设计总结报告。

能在设计过程中和设计完成后,用恰当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四、教学策略

为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案例分析、演示讲解,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设计过程、原则机评价之间的联系,感受设计工作的整体性。

五、教学过程

设计的评价是指依据一定原则,采取一定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所涉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认定的活动。它对设计者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强化质量管理、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设计中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反思。

(一)、评价的分类:

评价涉及到评价对象和评价者。从评价对象来看,设计的评价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设计过程的评价,二是对设计成果的评价。从评价者来看,也有两类:一是设计者自我评价,二是他人的评价进行评价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由于设计的目标和内容不同,设计评价的标准也就不同,有时可以有所侧重,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当客观、明确,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思考:设计者为什么要进行自我评价

马上行动:你认为张成同学制定的评价产品在人机关系方面的具体标准的各项指标分值合适吗?

(二)、对设计过程的评价

没有良好的设计过程,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设计成果,对设计过程的评价有着丰富的内容,在对设计过程的评价时要注意把握各个环节或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要注意把握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或阶段之间的衔接和协调,要注意阶段性成果的质量。

马上行动:

学完课本上的知识,请你在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内容作补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课本上的“马上行动”

(三)、对最终产品的评价

最终产品是设计过程的结晶,是设计质量、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对最终产品的评价有两个基本依据:一是参照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评价,二是依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评价。

马上行动:

对某一产品的设计进行一个简要的阐述。

案例分析:

对同学所设计的评价角度合理吗?为什么?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今天所讲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

(四)、设计的评价与设计的交流

很多情况下,设计的评价目的往往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相互交流信息、征求意见共同研讨,进而完善设计方案。即使是从参与设计的成果的评选出发而进行的评价,也离不开设计的交流。因此,设计的交流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设计的交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文本、口头语言、网页等。

在设计的交流过程中,应当注重提炼关键的技术信息。对他人所提出的理念、信息、意见要作客观的、有意义的、实事求是的分析。

马上行动:

如何在设计的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请列出要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教学反思

我们通过的让学生的亲自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引导学生在学中作和作中学,在完成设计与模型制作的评价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概念与思想,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推荐第2篇:理解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理解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学设计就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校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前期分析(即对学习需要、学校内容、学习者、和学习环境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或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

一、学校需要分析

学校需要分析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社会等对学习者的要求,分析学习者的现有水平与所应达到的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为确定学习目标等提供依据。一般认为,这一环节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的基本环节,并将影响后续环节。

二、学习内容分析

对学校内容进行分析就是分析学生该学习什么和怎么学,通常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中哥知识点的关系,分别采用归类分析、层级分析、图示分析等分析方法,也可以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出发,采用信息加工分析方法,将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所有操作过程揭示出来。

三、学习者分析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常常会在认知风格等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越来越强,并逐渐达到稳定。如果在低年级阶段就要求学习者具备较高的决策和问题解决水平,不仅违背了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也容易使学习者对学习产生畏惧。

四、学习环境分析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学习环境的差异,保证设计出的方案能够流行。

五、确定学习目标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强调以目标为中心,各环节的安排需要围绕目标来进行。学习目标也是评价学习效果的基本依据。根据我国新课程标准目标编写需要考虑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车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从过去的重知识到重视能力,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从重视知识到重视情感。在目标编制过程中,我们应当尽量考虑这三个维度。

六、设计教学策略

在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和学习内容后,还需考虑如何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这些内容,达成学习目标,这就需要巧妙的运用教学策略,确定是教师授导为主,还是学习者探究为主。

七、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

选择和利用好教学媒体或资源首先要分析所选用教学媒体能否达到教学的目标,而不是考虑媒体的先进性。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首先要依据教学目标,每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媒体的选择要实用,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使课堂最优化。

其次要依据教学内容。因为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使用也有不同要求。教学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再次教学媒体的选用要适合教育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

最后教学媒体的选用要符合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同样的教学媒体不同的人使用效果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教学媒体看作是优化教学的唯一手段。

八、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学习效果不应仅仅看学习活动的最终结果,还需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但又要避免滑向只重视过程而忽视结果的另一类极端。目前运用学习档案袋来支持学习评价的方式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教学设计就是把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侧重于在问题求解中寻求方案并作出决策。它不是发现客观存在的、不为人知的教学规律,而是要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的解决新的教学问题。

推荐第3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1、分析教学内容

首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或教学纲要,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并且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设计开发。所以我们主要考虑这几个问题: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必要、辅助的知识技能,要教哪些内容?

2、学习者分析(学生)

新的教育理念倡导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学习者进行分析,而且这样的分析应该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策略等都是建立在对学习者分析的基础上。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起点水平与学习特点。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在分析了学习者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基础技能等多方面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并且在随后的教学策略设计中重点对这些重点、难点的教学进行设计。

4、教师分析

完成了对“学”的相关要素的分析之后,还需要考查教师自身的因素。教师是传播者,传播者的知识、技能、情感、方法等多个因素影响着传播的最终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回过头重新考查教师自身的因素,才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所以我们要有危机感,应不断为自己充电。

5、教学策略的分析

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思想)的指导下,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合。它不仅包含了教学方法,还包括了更为广泛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的选择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要同时考虑目标、内容、学生、时间、教学条件等要素,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具体到实际教学,它包括:教学场地的选择,比如是在普通教室上课还是在网络教室上课;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比如是自主学习还是分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媒体的选择,比如是选择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广播教学,还是用大屏幕液晶投影展示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比如主要由教师讲授还是学生合作探究等;还包括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把干扰因素的作用降到最低等。教学策略的设计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完成。

6、教学评价的设计

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价不仅包含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还包含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习资源的评价,以及对整个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以及对实际教学的检验,有助于发现问题,为之后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

推荐第4篇:《3.1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第一节

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的重点之一。它既是前两章知识的运用,又是后几章的总指导。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给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制作模型或原型的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中要把各个步骤讲清楚,每个步骤不必讲得太细。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分组讨论和亲自制作模型及课堂测试、评价等活动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1. 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 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3. 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4. 掌握设计的方案构思方法,初步培养制定方案、制作模型的能力。5. 体验模型制作的过程,感受测试成果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设计方案的制定和模型制作。 难点:方案的构思和呈现。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小凳模型和原型。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大千世界,万千事物,一切自有其生长的过程,一切自有其生长的机理。人类的设计也是如此。动态而有章可循的过程、开放而有规可矩的原则,是人类设计生生息息、不绝江河的重要保证。

二、新课引人:

展示上届学生制作的模型或原型(凳子、小房子、轮船、坦克、步枪)

分组讨论、交流:如果这些作品是你制作的,你在制作时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各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总结:选择材料。在材料上画出各部件图。加工各部件。粘合各部件并组装。

三、教学过程

1、发现与明确问题

从本质上说,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他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开展各项活动。因此,设计必须从调查需求、分析信息、发现与明确需要解决和值得解决的问题开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项目,明确设计要求。

马上行动:阅读陈晨等同学在设计的发现与明确问题阶段所进行的工作,并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环节和具体工作内容

(1)调查需求:组成小组,设计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并进行实际调查。 (2)分析信息:对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各统计结果绘制成相应的图表。

(3)确定项目:进行讨论,确定便携式小凳作为设计项目。

(4)设计要求:

1、结构简单、稳固,易于制作;

2、自重 轻,体积小,携带方便;

3、成 本不高于5元。 组织同学讨论并完成“马上行动”。

2、制定设计方案

(1)收集信息:通过用户调查、专家咨询、查阅图书资料、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浏览互联网等。(阅读陈晨等同学收集信息的情况)

(2)设计分析:面对收集到的信息,要根据设计要求,找出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可能的解决办法。(阅读关于便携式小凳的设计分析问题) (3)方案构思:方案构思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它要求我们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阅读关于:材料、结构、连接方式的资料) (4)方案呈现:构思过程中产生的设计想法常常是模糊的,零散的,要用草图将其视觉化和综合化。(展示课本A~D方案草图)

(5)方案筛选:当多个设计方案产生后,就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如:方案C

1、

2、3) 同学思考并回答:

在学完“技术的专利性”后自己所设计的作品是怎样制定方案的?

3、制作模型或原型

一般情况,模型或原型制作包括两个阶段,即绘制图样和制作模型或原型。

4、测试、评估及优化

测试:测试的目的是检验产品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在结构和技能否达到 预定的设计要求。(技术试验)

评估:在测试的基础上,还要对设计方案和产品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这种评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进行。

优化:为了优化设计方案,既要分析测试和评估的具体的记录,也要重视对公众意见的调查,以明确改进的方向。(公众:专家、用户、潜在用户。)增加结构强度、美化外观。

马上行动:(展示上届高一3班王旭东同学制作的房子模型。并组织讨论)

5、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正确使用和维护既可使产品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因此需要设计产品使用说明书(展示课本便携小凳使用说明,并总结简单说明书的构成)

1)、产品简介 2)、产品构成 3)、技术指标

4)、使用方法 5)、注意事项 6)、使用范围(便携式小凳使用说明书) 总结:

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一项具体设计中,有些阶段或步骤可能会发生变化,有些步骤之间则可能出现一定的循环。我们不能将设计的过程简单化、模式化,应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灵活安排。

四、练习与作业

1、教材56页的讨论题,请大家认真讨论。

2、练习第2题留为作业。教学反馈与反思

通过预习制作模型的过程和课堂上的测试、评估及对原型试坐的体验,使学

生很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初步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也对学习通用技术有了很

高的积极性。

推荐第5篇:教学设计: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目的: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恰当的方法获取信息;掌握获取网络信息的主要策略与技巧,并能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提高鉴别与评价信息的能力,自觉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能够剖析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获取网路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导入实例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教学思路: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信息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应引导学生从全局的高度去把握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给学生一个总体的认识,让学生体会获取信息的作用。然后,给学生分组,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所要获取的信息的主题。在主题确定以后,进一步通过讨论,确定所要制作的作品的结构以及具体的页面的布局,最后根据布局,搜集相应素材,为后期的开发制作阶段做准备。 由于获取信息的过程,如果单纯讲理论的话学生不容易接受,所以我觉得让学生通过互相协作,亲身体验,效果会好一点。 教学环节:

一、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我们在进行研究时需要获得很多课本没有的相关知识,比如我们在做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时候,就需要去获取大量的有关研究课题方面的资料和信息,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想办法去获取,如何才能有效的获取需要的信息,一般需要经历下面的几个过程:

1、确定信息需求

获取信息,首先要从分析问题出发,确定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以及最后希望达到怎样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信息需求内容大纲,然后确定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再列出信息需求清单,将信息需求内容、所需载体类型、成果目标形式等内容列出来。

2、确定信息来源

信息需求确定后,就要确定哪里有这些信息。哪里方便寻找所需信息。我们可以通过下表的三个方面去寻找:

一般来说,信息源越广阔,收集到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源越可靠,收集到的信息就越真实可信。因此,应尽量拓展信息来源,以保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但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因为选择的信息源应当是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可触及的。为了使采集到的信息更具说服力,选择信息源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可靠的信息源,同时力求信息来源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避免从单一渠道获取信息。

3、采集信息

信息采集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信息来源会有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主要是通过检索媒体、通过与他人交流息、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来获取信息。

信息采集的原则是:

(1)主动及时原则;

(2)真实性原则;

(3)准确性原则;

(4)全面系统性原则。

信息采集的工具除了传统的纸和笔外还可以使用更现代的工具,如: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等。

4、保存信息

有效获取信息后就要学会保存信息,采集来的信息往往比较零散杂乱,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和保存,以便更好的使用这些信息。

(1)、整理信息、分类保存

由于采集到的信息具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采集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号,并按信息内容、信息类型、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分类,以方便调阅和使用。

(2)、输入计算机保存

收集并整理好的信息保存到计算机里面可以方便我们进一步处理,也是越来越普遍的保存信息的方法。我们可以按采集到信息的不同类别,将他们分类保存,文件的管理可以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文件夹对不同类型的文件或不同用途的文件分类存储。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对采集的大量同类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 总结:

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及方法,信息获取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确定信息需求,确定需求之后,再者确定信息来源,接着就是采集信息,收集加工素材,保存信息,最终充分利用获取的信息。

推荐第6篇: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及分析

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任务设计及分析

杨永根

江苏省姜堰中学

225500 联系电话:13601471413 邮箱:snynge1971@yahoo.com.cn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是新课改及通用技术学科特点的要求,是“双主教学”理念的体现。在通用技术教学设计中任务是一个系统,任务驱动教学有基本过程及要求。

关键词:任务驱动

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是高中新课程改革后开设的一门新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课程中的不同模块、主题及课时的学习任务,选择使用确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1]。

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科目,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教学中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建构相关的新知识,同时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配合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是笔者就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部分内容进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案例及分析,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在“设计的一般过程” 中的应用

教材以便携式小板凳设计过程为案例,使学生了解设计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但这部分内容,学生一看就懂,容易感到枯燥,失去学习兴趣。而在和学生交往中发现,学生对现有课桌不太满意,便产生了使学生主动设计课桌的想法。结合本节知识点以新型课桌的设计为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设计过程简要如下。

创设情景:通过投影展示一些同学的不良坐姿,课桌上杂乱的形象。 教师提问: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严谨学习养

成,有些原因是一些同学主观上没重视,也有些原因是课桌设计不合理。根据上节课所学人机关系原理,分析交流我们现在使用的课桌还有那些不合理得地方?没有处理好哪些关系?

经过老师引导,特别是老师说有些原因是课桌设计不合理,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主动极参与,踊跃发言。学生甲:没有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高个子男同学做作业时腰要趴的很低,且档板下空间小,腿放不下。学生乙:没有考虑人的静态要求和动态要求,课桌面是上翻式的,打开时要一只手撑着,另一只手取东西,效率低。学生丙:桌面上的文具如笔等容易掉,特别是从桌内取东西时。学生丁:课桌较重,调座位时搬运不方便,且易损坏课桌。

深入引导:同学们能否设计出我们理想的新型课桌呐?当然,在现在条件下不可能给每位一张老师用的办公桌,请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分组交流,提出我们新型课桌的具体设计要求,功能、成本、尺寸等。我将学生交流结论整理如下:①考虑适合不同身高的同学使用。②便于存取学习用品。③欢迎增加一些附属功能。④结构稳定、大小和现有课桌相近、成本适中。

如何才能使学生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课桌呢?首先,我通过课件展示各种课桌图片,同时学生相互交流各种场合曾见到或使用过的课桌。接着,讨论刚才各种课桌的优缺点,同学们更喜欢那种。在此基础上简单介绍设计分析的方法,从收集信息开始,然后是设计分析和方案的构思,介绍课桌常见的材料、结构链接的方法、节约成本的途径。

方案的呈现、筛选是设计的重要过程,设计的交流是设计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这也有助于设计的测试、评估及优化。教学中设计活动:首先,小组合作构思出理想的课桌,并由一位有一定绘画水平的同学用草图形式表达,加以必要的文字说明。然后,班级体交流,由小组推一名代表将该组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设计的方案做介绍。

班级体交流是本节课最精彩之处,学生们发言积极,表达大方,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中肯的方案。甚至,有些方案超出老师的想象,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学生提出的方案或建议有:①课桌高低不一,不美观。个子高的同学,可适当降低板凳高度。腿放不下的原因是课桌下层挡板过低,可将下挡板做成阶梯式的,外浅里深。况且现在大多课本是16开的,可竖着放在桌里,取用也方便。②在桌面下加一活动支架,打开桌面时支着,放下桌面时支架折起。③对防止物品从课桌掉下,方法更多,有加防滑纹的,有加档板的,有加文具小机关盒的。此外还有,桌底装轮的,将武侠小说中机关的想法应用到课桌中,科幻读物中前卫设计等等。对学生提出的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我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加以评价,激励

学生的热情,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体验了设计的一般过程。

因为时间关系和实际操作困难,我们没有让学生课堂制作课桌模型或原型,而是选择有典型意义的方案交给学校总务部门制作。最后,总结出设计的一般过程规律,提出新的任务:不少寄宿生晚上到宿舍还想再看会而书,缺少合适的桌子,请你帮助设计一款。

三、案例评析: 1.创设教学情境

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下的任务驱动不是教师强迫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而是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主动完成任务。任务完成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任务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这两案例设计均从创设情境入手,没有教学情境,任务驱动教学将无从谈起。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素材的真实性、时代性、针对性、趣味性、答案的多元性[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现有课桌的意见较大,有切身体会。以此为任务,可学生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设计表现图一节”设计游戏,有很强的趣味性,同时肢体语言、图像等也是技术语言,这样能让学生体验到使用技术语言的快乐。 2.教学任务的内容

“任务”在词典中解释为:负担的责任或交派的工作。这里的“任务”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活动。任务的具体形式可以是:问题讨论、探究实验、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甚至应用练习等多种教学活动。任务是载体,任务中所蕴含的知识是目标,关键在巧妙设计,变外驱为内驱。如“设计的一般过程”一节,讨论现有课桌不符合“人机关系”的地放,提出新型课桌方案等,这些任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所要实现的目标及使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任务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便携式小板凳设计过程的案例本身就是任务的设计,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将“任务”简化为老师让学生完成的教学活动,也不能将“任务”狭隘理解为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凡是能激发学生兴趣,发掘学生内在潜力,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均可设计成“任务”。因此,任务是一个教学设计系统。对教材的处理,源于教材又不照搬教材,关键是体验教材的理念,案例可重新组织。 3.教学任务的设计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编排非常关键。任务设计要做到难易得当,突出知识的整体框架,不拘泥局部细节,而使教学过程钻牛角尖。如“设计的一般过程”一节,重点是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课桌的设计仅是载体,让学生在实际任务中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不必要对课桌设计的细节做太多的要求。教师不应将所有任务一次全抛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

深,否则学生会产生厌恶情绪。即使是一项大的任务,如新型课桌的设计,也应参照课本设计的一般要求,层层推进。 4.教学的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加强信息的反馈,根据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如在“设计表现图”一节,据和学生交流发现,学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并对绘画感兴趣,问题是对立体图形绘制缺乏相应的认识和练习,所以我设计师生多人比赛徒手画立体椅子,在此基础上介绍立体图形的基本表现手法。同时交流与反馈有利于及时确当的教学评价的实施,评价是以有利于肯定和激励为主,特别是对学生的一些怪异设想不能简单否定,更不能冷嘲热讽,及时确当的评价有利于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有特色的作品,有利于促使学生进行反思,发现和解决倾向性问题,把所学会的知识系统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郑克强 任务情景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 2011(1)

推荐第7篇:《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2、理解信息集成的含义

3、了解信息交流的多种类型,理解信息交流是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

4、选择适当的信息工具与他人交流信息,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的讲述与演示,让学生认识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和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培养学生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

二、教学重点难点:

素材的选择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文本,表格,还有做课件的演示文稿PPT,表达方式都比较简单,本章的学习就是对加工后的信息有效地集成在一起,集成的形式就是做一个网页。

二、新课讲述

1、信息集成

概念:信息集成的过程主要指将文本、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素材,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在一起,为表达某一主题服务。

信息集成的过程一般都要遵循以下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举出一至两个实例来进行分析):

①选题立意价段

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确定要表达的主题和设计的目标,并用一个贴切而有特色的名字来表达。

归纳主题: 提问:平时上网西化浏览哪些网站?

教师带领学生浏览网站http://web,6to23.com(中国学生网)

②设计规划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第一阶段确定的主题设计作品的内容和结构,并收集、整理和选择作品中需要使用的素材。

1、设计作品的内容和结构 总体设计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作品的总体框架,把握所要表达的主体内容。 教师演示:打开“心系奥运”网站,展示五个模块 主页,我和奥运,奥运动态,主题班会,奥运金牌 详细设计

从微观上勾画出每个页面的布局,需要展现的内容、各页面之间的超级链接方式。 超级链接:实现从一个网页到另一个目标的连接,另一个目标可以是一个网页,也可以是图象、动画、视频,甚至可以是一个程序。

2、素材的选择

文字、图象、动画、视频和音频信息都是素材。 http://www.daodoc.com/ http://www.daodoc.com/index.asp

③开发制作阶段

常见的信息集成工具

1基于页面的工具

Word,WPS,PowerPoint,FrontPage,Dreamweaver

2、基于图标的工具 Authorware,方正奥思

3、基于时间的工具 Flash,Director

网页三剑客 Dreamweaver Firework Flash

④评估测试价段

看网站是否达到你预计的效果;

检查内容是否有错误; 检查各处链接是否正确等。

小结:信息集成的目的是使信息能被合理、清晰、有效地组织起来以表达主题,因些在集成时,应根据主题需求和各种素材的特色做到取舍有度、选择有方。

实践:

请同学们自愿组成一个小组(2-3人),各组确定一个组长,分工收集相关资料,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然后制作网站。

推荐第8篇: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但是,可以从各种理论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见下表,如: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如图所示。从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中还可以进一步抽取出以下四个最基本的环节(或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各种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构架上建立的。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序号 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 1 2 3 4 5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的阐明 学习者分析 学习策略的制定

模式中出现的用词

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分析、确定目的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目标的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定目标,缩写行为目标

教学对象分析、预测,学习者寝能力评定 安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策略的确定

6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教学资源选择,媒体决策,教学材料开发

试验原形,分析结果,形成评价,总结性评价,行7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为评价,反馈分析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描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设计教学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

(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是美国学者哈利斯(Harle,J.)在196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现在前端分析已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找出学习者的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质,形成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分析就是在确定好总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借助于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学习者要实现总的教学目标,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或形成什么态度。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出学习者所需学习的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并能确定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以后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好基础。

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要获得成功的教学设计,就需要对学习者进行很好的分析,以学习者的特征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过程有效性的学习者的经验背景。学习者特征分析就是要了解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风格,分析学习者学习教学内容之前所具有的初始能力,并确定教学的起点。其中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就是要了解那些会对学习者学习有关内容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主要侧重于对学习者整体情况的分析。学习风格分析主要侧重于了解学习者之间的一些个体差异,要了解不同学习者在信息接受加工方面的不同方式;了解他们对学习环境和条件的不同需求;了解他们在认知方式方面的差异;了解他们的焦虑水平等某些个性意识倾向性差异;了解他们的生理类型的差异,等等。

(二)学习目标的阐明和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

通过前端分析确定了总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并确定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内容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基本确定了教与学的内容的框架。在此基础上需要明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这就需要阐明具体的学习目标,并编制相应的测试题。学习目标的阐明就是要以总的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为基础,按一定的目标编写原则,如加涅、布卢姆等的分类学,把对学习者的要求转化为一系列的学习目标,并使这些目标形成相应的目标体系,为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评价的开展提供依据。同时要编写相应的测试题以便将来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教学策略的制定阶段

教学策略的制定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当地的条件等,来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相应的媒体。教学顺序的确定就是要确定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先后顺序;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是要通过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示范一模仿法等不同方法的选择,来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传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集体授课、小组讨论和个别化自学三种形式,各种形式各有所长,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各种教学媒体具有各自的特点,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媒体特性以及实际条件等方面,运用一定的媒体选择模型进行适当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制定是根据具体的目标、内容、对象等来确定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存在着能适用于所有目标、内容、对象的教学策略。

(四)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阶段

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工作,就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方案和媒体教学材料,然后实施。最后要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即进行教学评价。包括:(1)确定判断质量的标准;(2)收集有关信息;(3)使用标准来决定质量。具体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阶段,就是要依据前面确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方法,分析学习者对预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对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的修改和完善提出建议,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相应的修改。评价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的四个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这里应强调说明的是,我们人为地把教学设计过程分成诸多要素,是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并发展和掌握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技术。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要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出发,保证“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四要素的一致性,使各要素间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

另外,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所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涉及的如环境、学习者、教师、信息、媒体等各个要素也都是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我们应在学习借鉴别人模式的同时,要充分掌握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根据不同的情况要求,决定设计从何着手、重点解决哪些环节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设计工作。

(摘自:《教育技术学导论》 尹俊华主编)

推荐第9篇:高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高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www.daodoc.com 【课标要求】

课标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的要求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其中对信息获取的要求是:“知道信息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养成良好的信息获取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并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的教材围绕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引导与培养。本节内容是本教材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另外,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探究研讨法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难点:不同的信息需求决定用不一样获取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杨叔子院士打猪菜的故事。

学生活动:阅读14页杨叔子打猪菜的故事。

教师活动:杨叔子院士采取了什么方法?他是否只想到这一个方法?他还可能想到哪些方法?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进行回答。学生给出的答案归结为:(1)直接赶猪去吃猪菜,现场观察。(2)应该还想到了其它一些方法(3)其它方法:向别人请教;直接找人引路;查阅资料。

教师活动:我们看出杨叔子当时想了很多方法,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并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二、举出第二个人类主动获取信息的例子——刘蕾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引导学生总结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14页小资料——刘蕾获取周日郊区天气情况的信息

教师活动:给出表格,请各个小组讨论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刘蕾的目标是什么

她想到了哪些方法

她选择了哪种方法

她是否达到目标

若没达到目标应该怎样做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完成表格并相互评价、修正得出下面内容

刘蕾的目标是什么

获取周日郊区天气情况的信息

她想到了哪些方法

报纸、电话、电视、网络、拨打12121查询

她选择了哪种方法

拨打12121查询

她是否达到目标

是,获知天气状况良好

若没达到目标应该怎样做

重新选择方法

教师活动:刘蕾对一系列可能获取周日天气情况的信息进行了判断及选择,最终选择了拨打12121收费电话的方式,从而通过电话查找到了她所需要的天气信息——天气晴好。这就是刘蕾同学获取周日天气情况信息的一般过程。由此我们上升到理论高度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进行归纳如下图: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教师活动: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14页小资料——刘峥获取奥运有关的信息,结合我们归纳出的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思考每个环节刘峥都做了哪些工作?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回答一个环节,结果如下:

定位信息需求:奥运有关的信息

选择信息:各级体委的相关部门、报纸、相关电视节目、奥运会的爱好者、相关书籍(最终选择书籍)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选择书店计算机查询,购买书籍。

评价信息:信息全面、权威

教师活动:可见不管获取信息的行为多么复杂,只要遵循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都能成功地获取所需的信息。通过以上三个获取信息的实例,我们已经掌握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下面来具体的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定位信息需求

教师活动:讲述信息需求包括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时间范围;②地域范围;③内容范围。也就是说“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信息”。准确定位信息需求的好处:确保信息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减少信息获取的工作量,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2、

选择信息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16页的表格,了解信息的,思考不同信息源的实例与优缺点。

信息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①文献型信息源②口头型信息源(个人型信息源)

③电子型信息源④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每种信息源的实例与优缺点。

教师活动:各种信息需要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统筹选择,更要依据具体的条件与环境。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选择了不同的信息也决定了选择了不同的信息获取方法”,并总结方法。

①现场观察法

②问卷调查法

③访谈法

④检索法(文献检索、网络检索)

⑤实验法

教师活动:前面的实例中,主人公选择了相应的信息后都采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互评。

4、评价信息

教师活动:评价信息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直接涉及信息获取的效益,评价的依据是先前确定的信息需求。举出案例:小明即将参加高考,要查询高考试题,在网上搜索,看到一条信息“独家机密,今年高考试题,一套1万元”。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一致认为是虚假信息。

教师活动:评价贯穿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如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就需作重新调整信息的和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列举出现实生活中获取信息的实例。因为在特殊情况在教室上课,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降低。但是,学生讨论的依然很激烈,并且对预期的内容都能自己总结出来,说明学生的角色有所改变,能够自己在过程中体会知识、形成知识。学生在信息获取这一方面,从理论上能很好地说出了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但通过计算机来获取信息可能不是很熟练。 课

件www.daodoc.com

推荐第10篇: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程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设想、计划、方案,是教师将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起点,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界面。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观念,教学设计要有时代性、挑战性,要新颖独特、具有个性,要融人教师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实施新课程,一定要走好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一、教学过程设计的出发点

1、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课程理念

过去,我们教学地理紧紧围绕教材知识、地图表格、地球仪等,以及几年来电子信息、电子备课等多种手段。在地理课上,老师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夺得了辉煌的成功。这一点,人人皆知,不可否认。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新课程.新课改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这大大促进了地理教育者进行地理改革的积极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地理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来。他们对地理的教育教学探讨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他们一致认为:地理的教育教学要开启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对这些有着强烈的时代感、责任感、急迫感的教育新理念,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2、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特征

(1)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

(2)教学过程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科学方法。

(3)教学过程设计是操作和规划教学活动的程序和过程。

(4)教学过程设计是以反馈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5)教学过程设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应用性学科。

3、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设计是指运用相关理论和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教学的预谋和筹划,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它先从“教什么”入手,对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进行分析,然后从“怎么教”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恰当的媒体,对教学绩效做出评价,以确保教学和学习获得成功。

二、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过程

1、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设计。

(2)设计教学策略,即教学策略设计。

(3)进行教学评价,即教学评价设计。

2、地理教学的设计过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的分析是进行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影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直接影响对学习水平的确定和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陈述,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后各个环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教与学活动的依据。教与学的目标是影响教学策略的制定和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约教学策略的关键。教学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为标准的。

(三)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指导

教学策略的设计、选择与实施的各个阶段,不可能离开理论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的每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的背后,必然会有相应的理论或原则作为指导,有时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的。

(四)了解实际环境条件

为了使教学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方案的制定应以一定的因素为基本依据,其中包括三个内容,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作为教师在这里应该深入全面地把握这三个因素。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策略解决战略问题,而教学方法解决战术问题,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确定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可以定义为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七)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学传递策略重要的内容,是教师设计教学时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众多的可供使用的媒体,我们需要回答怎样选择,为什么这样选择,依据什么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媒体选择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树立正确、科学的媒体观是教师的当务之急。

(八)确定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结构

确定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结构是指将前面确定的各个教学要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以一定的结构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流程。

(九)形成可操作性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需要将前面各部分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落实,要充分考虑前面各项研究,汇集各种研究内容,将其综合化、系统化和具体化,最后产生一个由一系列表格组成的,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策略方案。

总之,我们教学的一切是为了学生。只有你设计的空间越大,学生思考的面就越广,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发展。如果你的设计很死板,是固定的模式,是无懈可击的真理,那么说明你并没有真正懂得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含义。我们以前经常强调备课要求备得很细、很周全,其实这里面就大大抹煞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新意识,不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课改新理念。

第11篇:教学过程设计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教学重点:种间关系

教学难点:常见种间关系的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和联系 教具准备:PPT课件;狼追捕驼鹿的视频以及爱护地球视频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 三维目标:

1.能说出群落所研究的问题 2.能举例说明种间关系

3.能划出不同种间关系中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4.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促使学生形成一种爱护其他生物以及地球母亲的热情

导入语:

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我们在个体水平上研究了呆小症、巨人症、糖尿病以及植物的向光性等问题;接着在本章的前两节内容中在种群的水平中研究了种群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问题,那种群水平是不是我们生物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生:不是!

师:比种群水平高的研究层次还有哪些? 生:群落,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圈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有关于群落的问题之群落结构 (与此同时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标题“群落的结构”并展示第一张池塘的图片),请问这个池塘里有哪些种群? 生:有芦苇,荷花,蜻蜓等等

师:那池塘里所有的鱼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那个水平呢? 生:哪个水平都不是。原因是池塘里的鱼有很多种,如青草鲢鳙等,所以它不属于种群水平,又没有包含池塘里的所有生物所以它也不属于群落水平.师:分析的很好,请坐! 我们再回顾一下群落的概念(展示群落概念的图片并在黑板上写出“一.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师:在本章前两节内容中我们研究了,种群的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内容;那么在研究群落时我们要关注哪

些问题呢?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71页(展示第三张图片并在黑板上写出“二.群落水平所研究的问题”)

假设以池塘为例的话,我们主要研究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空间结构,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的演替等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其中的两个问题及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中间关系。首先我们先看一组图片,福建的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与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这两个地区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的集合都可以称之为一个群落,那么这两个群落的是一样的么?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不一样?你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生:因为群落是由不同的物种组成的,这两个群落所含有的物种的种类不同(课本图片中介绍了两个群落的组成) 师:总结的很好。我们规定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课本72也中间偏左偏下有一段文字,其中说明了武夷山和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冻原上分别所含有的物种的数目,请问两个地区所含有的物种的数量一样么? 生:不一样

师:那么群落中所含有的物种数目的多少我们称之为? 生:丰富度!

师: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不同的群落它所含有的丰富度不同。 生:可以

师:物种的丰富度在地球上呈现的大致规律是什么? 生: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师:随着海拔的升高呢? 生:逐渐减少

师:随着水深度加深呢? 生:逐渐减少

师:我们已经知道群落是由很多个物种组成,组成群落的物种他们之间是一个机械的组合呢,还是有其内部联系呢? 生:有其内在联系。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判断要有依据。

好,首先让我们看一段视频(狼捕驼鹿,2分钟) 从这个视屏中我们可以的得出什么结论?

生:群落中不同的物种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如捕食)不是简单的机械组合!

师:总结的非常好,请坐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72至73页资料,等会儿我请同学回答与其相关的一些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先讨论讨论(留给学生两分钟时间)

请问在单独培养大草履虫以及双核小草履虫时他们的数量变化情况类似于我们学过的哪一个类型?(同时在课件上展示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时间-数量变化曲线) 生:S型

师:一开始种群的数量为什么会上升?后来一段时间内为什么其数量不再增加了?

生:一开始种群密度比较低,食物,空间等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因素都是相对较充足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增加;但是随着种群个体数量的增加,对食物和生存空间的争夺更加激烈,种内斗争加剧,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师:解释的非常好!请坐。

如果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时间顺延,请问曲线应该怎么样变化?

生:下降;原因是食物逐渐被消耗尽 师:分析的很好,请坐。

当我们把它们混合培养时,情况有没有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展示混合培养时时间-数量变化曲线)

生:混合培养起初时两个种群的数量都比较少,食物,生存空间相对比较充足,所以两个种群的数量都会增加,但是由于它们所生存的空间和食物都是有限的,随着种群的数量增加,它们之间的斗争加剧,在斗争的过程中双核草履虫占据优势,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将逐渐被淘汰。

师:生活中不同生物争夺资源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让我们一起看两张图片。(鬣狗与秃鹫争夺猎物,大象与狮子争夺水源) 像这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争夺资源而形成的关系,我们称之为竞争关系(展示竞争概念图片)

师: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种群的数量为纵坐标,那么竞争关系的图线应该是什么样的?思考一下,等会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

画。(与此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横坐标和纵坐标,让同学分析其为什么要这样画,并展示正确的曲线图)

生物之间的关系除了竞争之外有没有别的关系了? 生:有!捕食、寄生、共生

师:很好!我们先看材料中猞猁与雪兔的关系。它们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为什么呈现出课本上的关系?(提示雪兔是猞猁的食物)

生:猞猁与雪兔存在相关性!猞猁的数量增加导致雪兔减少;雪兔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的数量又大量增加。长期调查发现,雪兔与猞猁相互制约,使他们的种群数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师:解释的很好。但如果没有猞猁了,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雪兔大量繁殖,会啃食树皮,吞噬大量牧草等,破坏植被,将导致水土流失!

师:回答的很好。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多吧? 生:多,狼吃羊,牛羊吃草(展示捕食图片)

师:同样地,我们应该怎么用图线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共同回答,展示图片包含捕食的概念并分析图线并总结出捕食关系曲线中所表现出的三个特点:1.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后增后减者为捕食者;2.数量多的是被捕食者,数量少的是捕食者;3.两个种群的数量呈周期性变化)

好让我们再看一组图片,分析其中的关系是什么?

(展示菟丝子和蛔虫图片,分析后总结出寄生的概念)

那么我们如何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来呈现寄生者与寄主的关系呢?请同学思考一下,一分钟后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你的想法。 生:(如果对,先鼓励肯定一下,然后让其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如果错了,敢于尝试,不错! 然后和大家一起分析图线应该再么画,画出来之后分析其中的特点:1.起始阶段寄生者的数量会随寄主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2.当寄生者的数量太多时会导致部分寄主死亡;3.经过一段时间的斗争二者均产生了适应性变异,所以最后二者数量都达到新的稳定阶段)

师:我们再分析下面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自己判断他们之间的关系(地衣的图片,白蚁的图片;呈现图片后得出共生的含义)

那么这个我们又如何用曲线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呢?

(留半分钟思考,如果时间允许就请同学到黑板前做,其后步骤如寄生!)

师:刚刚我们解释了四个常见的种间关系,即竞争、捕食、寄生、共生,那么他们之间有哪些异同点? 呈现表格和学生一起做!

(做完之后播放保护环境以及其他生物的公益广告) 我们人类也是地球上的生物之一,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以及与地球母亲的关系,那么最后饱尝苦果的还是我们的人类。爱护其他生物,共建美好未来!

由于是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教学大奖赛,心中难免有些紧张。赛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图片以及视频等,心中的第一愿望并不是拿奖而是在课堂上要和同学们把问题分析透彻,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最关键的是不能有知识点上的错误。一节课下来后有成功之处但问题让然存在,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争取越来越好! 一:成功之处

1.板书的布局比较合理(图文结合)

2.工作近两年来发现学生容易在课程的中间阶段走神,为了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所以在课程的中间阶段设计了一个狼追捕驼鹿的两分钟视频。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能够看出这一设计还是有成效的。

3.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单纯地用语言去表述效果不会很好,为了让学生能够较轻松地消化与吸收所探讨的新内容,我使用适当数量的图片去呈现本节课的内容,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

4.这节课讲述的是种间关系,人也是地球上生物的一种与其它生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处理好人与其它生物以及我们所生存的无机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才能更好地在地球上生存,不然人类也会走向灭亡!在偶然的情况下我想到应该在本节课的最后把本节内容升华一下,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选择了一个保护生物与地球的视频去表达我的这一设想,目的是加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实现本节课情态度与价值观的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不足之处

1.板书还有待于提高

板书布局比较合理,但黑板上的字并不是很理想。书写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应向学生呈现出一副富含知识又充满文化功底的画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与三次讲台配合的才更加默契。 2.语言功底不够

表现为普通话说的不标准、言语缺乏启迪性、措词有时候并

不是很恰当以及有重复性语言等等 3.应急预案不健全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部分学生的问题并没有充分恰当地解释清楚,导致本节课的实用性不强;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引导不足!

4.本节课预设性强,生成性内容较少,学生的主动没能够充分地发挥。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以及其它资料等,在课上与大家共分享其劳动成果。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去领会所学的知识,收获付出的快乐!

第12篇:教学设计(过程)

过程资料 教学设计:体会古诗词、昆曲、荷文化与苏州园林的比较法学习

(2014-04-14 17:54:51)[编辑][删除]

转载▼

第十九课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园林的分类;

2: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山水精神;

3:领会苏州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苏州园林的意境之美,体会中国传统宇宙观的探索。

教学难点: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园林?各地不同园林风格特点?

1、看世界园林图片找出各地园林不同点。提问:是什么原因而产生不同风格的园林。

—— 一方水土养育养育一方文化,各地的文化不同。

2、学生总结什么是园林。

园林是利用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植和建筑布局,一般建造在城市中。

园林是供人们可游、可观、可居的地方。 园林是是人们精神的家园。

3、欣赏欧洲园林和东方园林的不同。

欧洲园林的代表是法国的凡尔赛宫。

欧洲园林的特点:几何形、对称、规则、人工修建、一目了然、开门见山、规模很大、多是皇家园林。人工修建说明了什么?(人对自然的改造,是一种人工美)

东方园林的特点:小而精、多是私家园林。

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描写: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条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我国古代人从开始就敬天、顺天,逐渐发展为崇尚自然、表现自然,处处离不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孟儒家思想,所以我们的园林风格追求的是自然美。

东方园林的审美准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隐逸文化

今天我们要走进苏州园林,想要了解苏州园林就必须要了解苏州文化,首先了解苏州隐逸文化。

1、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据统计清朝状元有112位,江苏49位,苏州有24位。苏州可是一个状元城,更不用说还有更多的进士。苏州有这么多做官的,但是对朝廷作出特别大贡献的却不多,因为他们不喜欢做官,而喜欢做隐士,他们可不是要隐居在山林中,而是要隐逸在艺术里,隐逸在高层次的精神世界里。这些文人雅士经过仕途的风风雨雨之后,感到身心疲惫,要回到自己童年的地方,去领略清风明月。好像他们的人生又走了一个简单的轮回,但是不一样的是去时满船诗书,回来时一车银两。明朝时有一位富商,叫沈万山,富可敌国,但是他没有给我们留下半亩园林,历史上商人和文人不能归为一类,二者之间是有楚汉鸿沟。 小隐隐于朝,中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这些大隐士隐居在闹市之中理水、叠山、建造亭台楼阁,经营花木,寄情于山水享受着“天人合一”,领略着“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的精神世界。

2、看图片,欣赏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芭蕉。

3、从园林命名看隐逸文化

n 拙政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政也。 n 网师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n 沧浪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

三、欣赏昆曲《牡丹亭》

1、昆曲的美学特征与园林美学特征相似之处

曲折幽深,直露中有迂回,舒展中有起伏

4、营造山水的手段 :以小见大。

用一句佛家用语来形容以小见大,“芥子纳须弥”营造园林要使人感到占地不大,但咫尺之间有天地,园林虽小,意境无穷大,玄妙无比。

游览路线的特点 :曲径通幽

观看曲径通幽的图片

四、空间经营手法

1、借景——是有限的空间与无限的自然天地重叠在一起,扩展视野,加深景深。

2、障景——多用在园林入口处,把园内之景收藏起来,不会让人在入口就把景色一览全余,这就是:景越藏,意境越深。

3、敞景——先障后敞,让人峰回路转,豁然开朗。

4、点景——万绿丛中一点红,使空间主次分明,兼有凝聚视线的作用。

5、框景——利用门框、窗框门窗外看,或形成山水立轴、或幽兰扇面、或竹花鸟册。

6、对景——人对景,移步景异。景对景,你在这个景点看着那个景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7、隔景、分景——园越隔越大,园越拆越小,隔景、分景可以创造出层次感。(园中有园,景中有景)隔景有实隔和虚隔两种,实隔一般用墙,虚隔一般用廊

(叶圣陶)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8、漏景——隔景不主张将园景完全隔死,要漏景,用窗来实现,并要有窗花,可以看到墙外朦胧不清的景物,成为下一步游赏园林的引子

考考你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借景

2、点景

3、障景

4、敞景

五、宋词的意境也是园林的意境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北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学生朗读

2、这首词轻轻地起调,很轻很淡,淡淡的阴冷,淡淡的郁闷,淡淡的愁思,回头看看房屋中挂的画屏,淡烟流水,再看看窗外飞花似梦,细雨如愁,一种甜美的感觉涌上心头。这首词我们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情趣,春花秋月,细雨微风,这些事情都是人们平时熟视无睹的,无动于衷的,可是在古代文人的眼中能化成美的瞬间,生活在诗情画意之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花木移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就是诗的意境,也是园林的意境。

六、草木情结、荷情结。

1、在花草树木的栽种中少不了“四君子”“梅兰竹菊”,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古代文人为什么喜欢这些植物?(这些植物能表达优雅、挺拔、傲寒的特点,这都是文人雅士借用植物的品性来比喻自己)。

3、景点题名

芙蓉榭、远香堂(取自于周敦颐的《爱莲说》中香远益清)、香洲、荷风四面亭、留听阁、藕香榭等,这些题名就像一节节相连的藕,只有这些水下相连的藕,才使我们看到苏走园林中这些美丽的荷花。

荷花所表达的丰富精神内涵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看图、品画、品诗。

盛开的荷:接天蓬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夜景的荷: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 枯荷: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七、怎样才能更好地欣赏古典园林呢?

首先要做到“净心”,使自己心灵纯净,不染凡俗。是我们在对美进行欣赏时,要抛开一切尘俗欲念、一切功名利禄,只有这样,才能毫无妨碍地欣赏到美。如果心中装满了烦恼与世故,会对美景视而不见,很难做到欣赏美。其次要达到“静心”,不仅要做到心灵纯净,还要达到心态宁静、平和的状态,这样才能从容地体会园林之美,品味其中的意韵。躁动不安的心会看到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热闹,却不会看到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淡泊。

再次是要有一颗“镜心”,像镜子一样观照景物、观照自然、观照人生,不仅要看到园林之美,还要形诸于心。与镜子不同的是欣赏者的欣赏活动不是被动的行为,不是映照,而是观照,是积极主动的精神创造性行为,在对古典园林的欣赏中,不仅要会赏景还要返观内心,与景相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都知道,审美欣赏的最高层次是精神层面的欣赏,如道德、人生理想、信念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四君子、岁寒三友的欣赏,自古至今久盛不衰的一个根本原因,这种富含精神内涵的景象比比皆是,有一颗“镜心”者会得到更高的审美享受。

要做到这三“心”,最基本的条件是要在人少的时候去游园,试想身边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你怎能“净心”、“静心”?再有,去游园前应先阅读其背景知识,对园林知识、美学常识有所了解,在游览时认真看简介、楹联碑刻,有助于欣赏理解,这样才不虚此行。

我国的自然山水园如同山水画一样,可观、可居、可游,又运用抑景、透景、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为你的观赏增添了无限的情趣,使人无论身在何处,都有可赏之景,动观、静赏皆可。以静赏为例:静坐一角,总有可览之景。静坐细观时,会有许多妙处,看竹影上墙,风来影动;看风飞蝶戏,花木摇动;看小桥流水,波光荡漾;四时之景,阴晴晨昏,风霜雨雪,各有不同。再加上堪称我国古典园林一大特色的楹联题咏,它不仅为园林增添了人文色彩、文化底韵,更通过它的表意功能给游人的观赏以提示,触发人们的联想使人体验到园林中所蕴涵的无限意境,达到化景物为情思,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若是动观,则

可边走边看,风景一层层地展开,步移景换、移步易景。总之,永远有你赏不完的景,会不完的意。在园林中,除了视觉的享受,还有听觉美感,如松涛声、雨声、水声、虫唱声、鸟鸣声、风声,若是宗教园林,还有钟磬声、诵经声。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咫尺山林中,自有多方胜境。它可令你流连忘返、永不厌倦。许多人以“到此一游”为荣,拍照留念,但他只是到过而已,可曾知道,景非此景,情非此情,可曾品味过园林中深邃的意境?所以,我们不必凑热闹似地赶旅游旺季,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方式对于古典园林的的欣赏是很不相宜的。我们应该拣个人少的时候,在园林中漫步,让躁动的心平和下来,也许,你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

八、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苏州园林的美,必须要挖掘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涉潜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这些都包含那些文化呢?(诗词文化、戏曲文化、荷文化、隐逸文化、佛教文化、绘画、吴门文化等)。

今天我们是对古代风雅的体味,与自然交流的一种体验,对人生情怀的一种追思和舒展,使我们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对美的享受。下面我们在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课,我们再次感受音乐之美、自然之美、园林之美。

第13篇: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大家熟悉的《好汉歌》中有这么几句:“路风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到的“林教头”。(板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小说 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 流。《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ráo)狂夫之议也。”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章回体: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则。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馀回。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每回开头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每回末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章回体是为方便读者阅读,在民间说书的基础上,借鉴史书“纲目体”叙事体式,并吸收诗词、戏曲的艺术营养,综合创制而成的。因符合民众欣赏习惯,所以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所普遍采用。)

本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而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是: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林冲形象的社会意义。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尚且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

第14篇: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第四节

连通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2) 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课件、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

(2) 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STS 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1.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

2.培养观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在前一节课后,布置学生观察:1.茶壶壶身与壶咀的连接情况和壶口与咀口的高低;2.锅炉外的玻璃管与锅体的连接情况。 教具准备

盛有水的烧杯,连通器演示器,课本第123页图10—22装置(附铁架台、夹具,并将玻璃管换为尖咀的),底面积相同的圆柱体2个,与圆柱体底面积等大的硬纸片,U形管,水片模型(比U形管内径略大的橡皮膜与比U形管内径略小的薄塑料片,中心正对,用万能胶粘牢),活动船闸幻灯片,,葛洲坝彩色图片或彩色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查

1.请仔细观察过茶壶的学生举手回答:咀口与壶口哪个高?(指名回答后板书答案)

2.请观察过锅炉的学生举手回答:炉外玻璃管与锅体是否上、下相连接?(指名回答后板画图1)

二、复习提问

1.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2.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处、各向的压强大小有什么关系?

3.如果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这二力应具备什么条件?

三、创设情景

问:

1.先让两位同学在讲台上演示公园里的喷泉实验。(问:谁为什么能够喷出?)

2.自来水塔为什么要高过屋顶?

3.茶壶咀口为什么要比壶口高?

四、新课教学

1.连通器

(1)连通器的定义

问:茶壶壶咀和壶把与壶身连接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出壶咀与壶身下部相连通后,用多媒体展示茶壶结构图。)

提示学生比较该图片与图1后问:锅炉(水位计)与茶壶的形状、大小不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回答出: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让学生板书连通器的定义) 给出几个容器让几位同学到讲台上讲解他是怎样判断连通器的?

(2)连通器的规律

设问:连通器内盛有液体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连通器的各容器中水面的高低关系后演示:

a.让学生做课本图10—22所示实验,一位同学向装置中灌水,另一位同学使玻璃管升高、下降或倾斜; b.另找三位同学给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容器组成的连通器演示仪中灌水。

问:这些实验中,各容器里的水面有什么关系?

指名回答后老师说:我们发现了一条有用的规律。

请学生看书后再连续提问:连通器原理的前提是什么?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请学生仔细分析课文、正确回答后板书:

(3)水面相平的道理

①老师演示双手分别握着的两个圆柱体所夹硬纸片AB静止在竖直平面内,提问:硬纸片静止时,两边圆柱体对它的水平力以及对它的水平压强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边听学生回答边板画图2)

②演示:将水片模型置于U形管内,加水使之下移,再从另一管口加水调整“水片”位置,使之停在U形管底部的正中间。提示学生注意两边水面的关系。

问:若再向左管中加些水,塑料片会怎样移动?再向右管中加些水,又会怎样移动?(指名回答后进行实验验证)

又问:要使塑料薄片重新静止在U形管底部的正中间,两边水对它的压强大小应如何?两边水面高低应如何?

再问:若取出塑料片,那它占据的空间会怎样?(启发回答:为“水片”所填完)

再问:这时,该“水片”两侧压强的大小应如何?两边水柱的高低应如何?

交流讨论:指名回答后请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然后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推理过程。(其余同学边看边看边思考)

(4)启发:假如你是一名设计师,如何给一家工厂设计茶壶,如何设计楼房供水系统?(学生抢答) 2.连通器的应用:

挂图展示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自己分析其作用: (1)牲畜自动饮水器。(学生分析) (2)水塔自动供水系统。(学生分析) (3)锅炉水位计。(学生分析) 3.船闸(多媒体展示)

(1)提出问题:全世界都关注能源问题,水力是一个重要能源。我国河流水力资源丰富,可以拦河筑坝,以提高水位进行水力发电。但是,筑了坝,船就不能通行。大家想办法,怎样才能蓄水与通航两不误?

(2)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设想后出示或映出船闸示意图,讲解船闸构造。(多媒体展示葛洲坝图像,介绍简况)

(3)启发、引导学生设计下行船通过船闸时阀门、闸门的开闭顺序。

教师操作演示、学生阅读课文后,板书船闸的工作原理:

操作依据:先水流(水面相平),后船行。

下行过程:

①打开阀门A ③关闭闸门C和阀门A,打开阀门B

水──────→水──────→水

②打开闸门C ④打开闸门D

船──────→船──────→船

(①②③④为阀门、闸门启闭顺序)

(4) 逆向思维:让学们自己说出船从下游到上游的过程:(学生讲解)

五、巩固新课

1.进一步讨论“创设情景”中问题1(先演示)、问题

2、问题3;2.船从下游往上行,怎样通过船闸?

学生议论后,指名回答和操作活动船闸教具。

六、布置作业

1.复习、阅读课文;

2.思考:①为什么锅炉外玻璃管中的水面能显示锅内水位的高低?

②列举应用连通器原理的实例。

第15篇:教学过程设计

山美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课《指南针的故乡》教学设计

(一) 课前课件播放《爱我中华》。

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课堂,走进本课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二)谈话导入

播放课件,灰太狼去捉羊,但是却在草原上迷路了,分不清东西南北了,该怎么办?让学生来想办法,学生会提到指南针,那指南针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三) 展示资料,交流探究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指南针的资料。指南针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航空,旅游,南极考察都要用到指南针。

(1)学生展示资料、集体交流。教师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方式。 (2)教师展示资料,播放课件。让学生从资料中又了解到了什么?

2、谈话。

我国古代有闻名中外的“四大发明”你知道那些四大发明的知识?学生依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

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发明,自愿结合分为几个小组,成立“活 字印刷术小组”、“火药小组”、“造纸术小组”,“指南针小组”每个小组可以针对这项发明的时代、条件、原理、贡献等进行研究。

3、小组共同研究。

4、集体交流,播放课件。

5、小结:这四大发明相继传入世界各地后,对世界科技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四)小组探究,激发情感。

1、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情况,分类结合为各种小组(如医学小组,数学小组,天文小组),组内交流后,全班展示。

2、让学生畅谈感想。经过交流,你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什么感受?学生谈出自己的感想。

3、教师小结: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创造了光辉 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一个中国人, 我们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

(五)提出问题

在古代,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国家对世界做出了贡献?这时引出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展示“四大文明古国及其位置图” 在图上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关于四大文明古国的资料,引导学生发现孕育四大古国的河系。 板书设计:

4、指南针的故乡

指南针

四大发明:

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四大古代文明古国:

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

第16篇: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李洪星

Unit 2

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询问他人的意愿并表达自己的意愿。运用并使用句型Do you want to -----? I want to -------.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句型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Yes, I do./ No, thank you.并学会询问他人的意愿和表达自己的意愿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并熟练运用句子: 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 Yes,I do./No,thank you.

2、技能目标:

a)能听懂课文的录音并指出相应的地点。 b)学说chant.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

五、教学难点分析

1、能灵活应用句型: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 ? Yes,I do./No, thank you.

2、能流利询问他人的意愿并表达自己的意愿。

六、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

a.老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模块学习的韵诗。http://donghua.babytree.com/cartoon/13058 b.读本模块的单词。 2.导入:

告诉学生:有一家外国人到中国来游玩。他们在谈论假期安排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让我们来听听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学习过今天的课文,同学们也要使用学到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旅行计划。

Warmer

T: Hello, boys and girls.Do you like traveling? Ss: Yes, I do. T: Where did you go? S1: ...

T: What did you see? / What did you buy? / What did you go with? / How did you go?

S2: …

Activity 1 Look, listen and point.

1.出示一张中国地图,学生同桌看地图谈论,根据图片提示的内容,说出意思,用英语表达,让学生自由发言。http://map.51yala.com/ 2.教师提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来描述。(回答对的,及时给小组加星)

T: Where is Harbin / Beijing / Kunming / Guilin / Hong Kong? Ss: …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Harbin in winter?

What is the famous place in Beijing?

What do you like about Guilin?

Do you want to go to Hong Kong? Why (not)?

3.听录音, 先完整地听一遍,注意Harbin / Beijing / Kunming / Guilin / Hong Kong上述地方的描述。

4.再听录音,跟读每个句子,注意听语音语调。第三遍听录音,分句跟读,理解意思。

5.用自己的话在小组内进行描述,每个地方说两句话。(老师提示, 可用描写方位的句子,还有抓住这个地方的特征说。可用There is / are…等句型)

6.小组展示,各派一名代表说,说对的给小组加星。

7.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写出自己想去的地方Harbin / Beijing / Kunming / Guilin / Hong Kong,至少写两句话。仿照课本的例句写(I want to go to Beijing.Beijing is very big and very famous.)

8.小组展示,派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句子。集体订正。 Activity 2

Write down the places you want to go.Then ask and answer.

学生根据第一项内容的提示,选择句子进行练习, 仿照下列句型 A: 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

B: Yes, I do./ No, thank you. A: Why (not)? B: Because…

同桌练习说话, 教师巡视指导。 Activity

3 Listen and repeat.

听录音重复句子,注意特殊疑问句的语音语调,读2遍就行,抽查几个学生.

Activity 4 Listen and say, then chant.

1.听录音说chant.理解意思,指名说意思.2.拍手齐说, 分组说相结合, 3.小组展示,说的又对又快的加星。 Activity 5 Look, ask and answer.(重点练习)

1.自己先看图说意思,写出每幅图的单词或词组,不会的在小组内讨论,老师可适当帮助。容易忘记的词有:theatre, the Summer Palace, museum, ice cream。

2.仿照句型Do you want to visit the zoo? Yes, I do.Do you? 根据图上的提示,写出句子,同桌进行问答,练习说话,可让好学生板书

所写内容。( go to the park, go shopping, play football, eat an ice cream, visit the Great Wall, go to America, go swimming, by train, go to the theatre, go to the Summer Palace, go to the museum)

3.小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闭上眼睛,摸图,摸到哪个图,就运用句型说话。

七、课堂达标

正确用Do you want to …? Yes.I do.说每幅图, 最少写出六幅图的句子,并说的流畅。

反馈纠正: 好学生独立完成,不会的学生可从书中摘抄,也可以借鉴小组内其他同学的句子,然后读熟。

八、课后作业: 1)每天听磁带20分钟; 2)完成本单元练习册上的习题。

3)给自己的朋友或笔友发一封email,讲述自己这个周末打算做的事情。

第17篇: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0929

第5课时—《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陈世军

20140929

【教学内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材P14—18页) 【教材分析】

信息获取这部分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构建的。义务教育阶段这部分内容更多地关注如何获取信息,对需求分析、获取信息的方法、策略与技巧等方面涉及不多,而这部分内容恰好是本节学习的重点。教学时老师应注重让学生从实践中归纳方法与技巧,提升信息获取能力,为今后有效地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从效果上学会用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步骤来获取信息。教材中主要贯穿了两个实例:了解天气预报和准备奥运知识竞赛。其中实例1主要是启发学生关注信息获取活动,认识到信息获取活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在教学时可用实例1引导学生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讨论日常学习、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信息获取活动,体验信息获取无处不在,并进而认识其重要性。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信息技术学习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但学生身心渐趋于成熟,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分析、评价、筛选、使用的经验和能力,只是对所学的内容欠缺系统的提炼、重组和内化。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在教师的举例引导下应该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再进一步剖析出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 【教学思路】

教学拟从简单回顾第一章知识及结论引出新课课题,然后从杨叔子打猪草的故事引入,并引发学生思考。这样不但过渡到新课自然,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提供感性经验。接下来从“了解天气预报”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并结合学生举例进而剖析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最后做以总结,结束本节课。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并能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2、要求学生能正确划分信息获取的基本阶段,剖析信息获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3、要求学生能认识到信息获取活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4、要求学生在能正确划分信息获取的基本阶段的基础上,尝试客观地分析信息需求,

- 1选择一种直接地、快速地、有效地途径或方法。(简写板书)

[学生课后思考] 同学们想想,是不是这样的呢?希望课后,把这个结论代入到自己平时的生活实际中,检验一下。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3、分析事例,让学生判断出信息获取的基本阶段,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简板书) (1)[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上“刘蕾获取天气预报”的例子,并思考获取信息的过程。 [师] 问:例子里,刘蕾同学想干什么? [生] 想郊游,想了解周日的天气情况;……

[师] 听,评价答案。告诉学生刘蕾真正的想法是:想了解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这是它的需求,后面所做的都是为这个需求服务的。

[师生] 找学生分析刘蕾围绕需求所进行的获取过程,并加以总结、归纳。

即:刘蕾经过对一系列可能获取第二天天气预报的信息来源,根据其切实可行性进行了判断及选择,最终选择了拨打12121信息台的方式 ,从而用电话查找到了所需要的信息。 [师生] 带领学生分析出“刘蕾获取天气预报”这个信息过程的步骤。

四个(详见分析图)即:定位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源——执行信息获取过程——评价获取结果,根据每个阶段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2)[课堂实践] [师] 请学生自己思考一个获取信息的事例,并分析获取过程的步骤。 [生] 思考

举例

分析

验证。

[师] 听取学生举例、分析,并帮助学生对比、验证步骤,看是否与前面的分析吻合,然后由学生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板书过程)

4、剖析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各个环节。(板书)

[师] 上面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了,下面我们来一起剖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各个环节。 (1)定位信息需求

[师] 定位信息需求就是要明确需要什么信息。如“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获取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的信息”。请思考:它一般包涵哪几个要素?

[生] 三个,即:时间,地域,内容。(板书)也就是“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内容的信息”。

(2) 选择信息来源

[师] 对于信息的来源,一般都比较多,如何选择合适的来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影响到信息的获取是否直接、快速、有效。我们可以根据需求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去掉一些不合

- 3

第18篇:[信息技术《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推荐)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及简要实录

使用范围: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课时:1课时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及简要实录

[课程分析]:本节要求学生能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宏观把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这表明:对信息文化的追求应当最终以流畅地内化为个体自然意识为最高境界。在信息获取的问题上,就是需要能够产生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心需求,继而引发自觉地信息行为。

本节将这种自然意识转化为线索:确定信息需求 分析信息来源 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 评价信息,并围绕这四部门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学情分析]:该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郁,若引诱得当,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设计理念]:根据研究课题“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自主地充满热情地获得知识,从边缘人的地带回到中心地位;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引路人。所以拟定的方法是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研讨,以达到彰显个性,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情化信息”向“情化思维”转化,最终实现情思惧得的教学境界。

[学习目标]: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的共同特征、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再进一步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之多样,方式之复杂。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甚至是虚拟世界里的很多事物,都难以逃出人们获取信息的“如来”之手,但是,我们想知道的是,这个获取信息的“如来之手”是否有规律可循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屏幕显示一张关于牧场的图片)假设你置身其中,牧场的主人要你去打猪草,但是你不认识猪草,你可以通过哪几种方法打到猪草?有什么启示?

(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创设形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意)

(实录:学生独立思考后,自觉分组讨论,思维活跃,总结出了四种方法:问别人;雇佣别人;查阅相关书籍;牵猪出去,猪吃啥,打啥。并得出了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思考,懂得利用身边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利用信息的重要性。)

二.积极探索,精心研究

假设明天的课外活动,我们全班要去爬山。由于近几天的天气不好,事先我们必须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有哪几种方法可以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那种最好,为什么?

(实录: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可以采取的方式有上网,听收音机,听广播,打电话。由于学校附近没有网吧,看电视,听广播又不方便,而学校有很多电话亭,所以打电话这种方式最方便。) (屏幕显示获取天气预报的过程:)

诱导:根据获取天气信息的四个环节能否推导出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

(点评:教师诱导得非常好,丝丝入扣,学生既然能把获取天气信息的四个环节说出来,也不难用自己得话把获取信息的四个环节推导出来。)

(实录:各小组独立思考后,自觉讨论,有同学把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推导了出来。)

(点评: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获取信息的步骤总结了出来,非常成功)

三.深入剖析,知识探究

1.确定信息需求,包括时间范围(When)、地点范围(Where)、地域范围(What)

2.(屏幕显示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啦啦队为中国奥运健儿呐喊助威的图片),让我们畅想一下08年北京奥运会,获取中国获得的金牌信息来源有哪些?

(实录:学生列举的来源有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到现场观看,询问别人,包括老师、同学、朋友、亲人。)

诱导:同学们列举的例子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的信息来源(屏幕显示口头型,文献型,电子型,现场型),但是不同的信息来源也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的,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下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实录:学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的结果有手机从网上下载歌曲、网上电视、网上的报纸摘要„..) 再次诱导: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同学们能不能畅想一下100年后的家庭生活,那时人们将会利用什么样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 (学生活动:众说纷坛)

王芳:以后机器人非常普及,机器人将照顾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机器人可以帮我们打扫房间,清理草坪„

王丹:100年后将会发明时空穿梭机,我们随时可以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我们想要去得任何朝代。 王兵:100年后,人们将在“空中花园”居住,可以随意到其他星球做客。

时林:100年后,汽车将成为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不同的是,汽车可以在空中飞 。 李伟:100年后,人们穿着智能服装,它能根据人们的心情变换出各种各样的颜色。

马倩:100年后,不会再有学校,小孩一出生,将会在它的大脑里安装上一块智能芯片,那时世界上全是聪明人。 ………

(点评:让同学们畅想100年后的家庭生活,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3.屏幕显示百脉泉的图片,同学们齐唱《幸福泉》(是谁滋润这沃野平川/是谁催开这山花烂漫/是谁把欢乐谱成歌/滋润在孩子们心间/啊/故乡有甘泉/名叫百脉泉/百脉清泉汇成河/滋润我家园„) 诱导:获取百脉泉水位信息的方法有哪些?

(实录:学生讨论出了获取百脉泉水位信息的方法有看电视,上网,询问工作人员;看电视和上网不方便,所以采取的方法就是打电话询问工作人员。)

(点评:渗透关于热爱章丘的情感教育,以情激情,课堂氛围达到了高潮。)

4.(1)网上关于二手电脑的价格信息,分析其可信度。

(实录:学生讨论总结出信息的可信度的问题:网络上的信息五彩缤纷,扑朔迷离,网络既是一个万花筒,也是一个垃圾桶。)

(2)一天,你的手机上接到一条信息:恭喜您,我们香港某公司推出了手机抽奖业务,您中奖了,总共10万元。联系电话:133********分析其真实性。

(实录:学生讨论总结出这是一种典型的“网络陷阱”。)

(3)老师念一则通知:为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学校决定将组织同学们免费去济南植物园考察植被资源,有意参加的同学请在通知下发当日到教导处报名。

(实录:学生们个个兴奋异常,争先恐后的举手向老师报名。当老师说这则通知的时间是去年的今天,学生们恍然大悟:信息具有时效性。)

(点评:教师列举的这几个例子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四.迁移深化,拓展延伸

各学习小组确定一主题,填写下表:

五.小组评价,归纳总结

(实录:各小组相互交换方案,互相品评,相互改进。) 六.结束语

现代社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关于人才的概念:新型人才。而评价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信息获取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树立成为新型人才的观念。我想起了清朝诗人龚自珍的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我要给它修改一下“我看天公已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新文章哦 5月份 (林金炎)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小雨点)

班主任,不妨多点“陈氏微笑” (小河)

3月份 (林金炎)

学生在教学和集体活动用语的要求 (体育精灵)

家长开放日活动剪影 (教育园)

一堂自然清新的课---记梁老师的课 (张绍兰)

“磨课”记 (廖雪冰)

第19篇:4.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主要环节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一.课题: 16.1 分式(第一节)

二.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人人学会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进分式,然后归纳分式的概念和性质使学生体会数学符号源于生活实际,并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分析、认识、描述、显示世界。

三.本节的作用与地位: 本节属于“教与代数”是代数式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式的概念与性质的学习可以使初中阶段“数与代数”知识体系趋于完整。熟练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同时也为其他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分析学情: 学生对于数与式已具备相当的知识,尤其是整式的概念和运算是刚刚学完,印象较深。因此推陈出新便于学生理解分式的概念。在类比分数有意义条件来发现使分式有意义条件,使学生自觉获得知识。 五.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了解分式的概念并会在代数式 分辨分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分式分析明确整式,分式和有理式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探索精神。 4.重点:分式的意义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5.难点:理解分式意义中分母必为含有字母且不等于0的整式。六.教学方法及手段

1.方法:类比发现法 分类 归纳 讨论等。 2.手段:小黑板等。 七.教学流程及设计意途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面积为2㎡长方形,长为3m,求宽为-----m。.

2、周长为am的圆的半径为----

3、一箱子重m千克,售价为N元的苹果的单价为-----元 这几个式子哪些是整式? 表示什么式子,从本节探究。

出示问题、并提出独

答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感受分式源于生活,为解决问题产生激发兴趣,探究发现 分式的意义 (1)形如

(2)A、B都为整式,且B中必须含有未知字 巩固:判断下列各式是整式还是分式? 找几个分式和整式让学生判断 (2)分式和整式通称有理式 提问: (1)、与整式有何区别? (2)、是整式吗?

(3)、如果把 叫做分式,如何给分式下定义? 出示问题并反馈

强调:字母π代表是一个具体数,因此是整式 独立思考,并解答

分析思考比较归纳

利用整式的 有关概念引出分式,比较发现获得知识

调查学生对整式和分式的理解和掌握 总结规律

《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B≠0 归纳:相同点表示两个式子(数)相除, 分数的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 所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也是这样

(4)观察:分式与分数有哪些不同点?满足分数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分式呢? 合作讨论

类比发现,归纳新知。 尝试归纳 自主应用

归纳: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0 例:当x取何值分式有意义?

⑴ (2) (3) (4) 思考1.当x= ---- 时 分式 值为0 2.当x=------时 分式 值为1 提问:通过以上探究如何使分式有意义?

指导:求分式的值首先满足分式有意义,分子=0值为0;分子=分母时值为1 归纳独立应用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展示思维过程 巩固分式的意义并会应用解决问题,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拓展思维灵活应用 课堂 总结 本节课收获与困惑?

自主归纳

答疑 整学到了哪些方法与技巧?注意事项 补充 强调 理上升到理论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20篇:会议的一般过程

会议的一般过程

一、以大型会议为例,一个会议应该包括:

(此类会议有时有多主持人,即一个主持人,一个报幕员)

0、引起与会人员的注意,维持现场秩序,根据会议类型提出参会要求(如不得随意交谈、手机改为振动、不得擅自出入等等,有些政府或国有单位的会议为保密还会要求手机不得带入会场,有些发布会不得拍照);(此项可由报幕员完成)

1、开场白,说明会议的名称、主题,有时也可简要介绍会议要达到的目的;

2、介绍来宾(单位内部会议可省略此项);

3、简要介绍会议议程(时长超过半天的会议或半天以内但有多项内容的会议,应提前制作会议手册);

4、第一类议程(根据会议不同可能有顺序上的变化)

主办单位领导致辞、参会上级领导讲话、传达上级单位指示等

5、第二类议程(根据会议不同可能有顺序上的变化)

报告、发布、总结等

6、第三类议程(根据会议不同可能有顺序上的变化)

颁奖、揭幕、签字等

7、第四类议程(根据会议不同可能有顺序上的变化)

获奖感言、仪式后的领导寄语等

8、会议总结

9、宣布会议结束

10、简要说明会后活动(可由报幕员完成)

在过程中,如有领导讲话,串讲类主持人应简要总结前一领导讲话,并邀请下一领导。

二、以小型会议为例,一个会议应该包括:

一、引起与会人员的注意,维持现场秩序,提出会议要求

1、手机调为震动。

2、有人发言时如果有不同意见或建议要等发言人发言完毕再发言、保持会场安静。

3、需要讨论时,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二、简要介绍会议主题及目的;

由于,,,,,今天项目部召开一个关于,,,,,的会议,以便能够,,,,

今天的议程是:1,2,3,,,,,,

三、引导会议第一发言人发言;

四、引导会议后续发言人顺序发言(或汇报);

五、引导会议各方开展讨论,并适时掌握现场气氛;

六、总结会议和(或)重复达成的约定,请各方确认;

七、宣布会议结束

教学设计一般过程
《教学设计一般过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