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价值(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06 07:59:25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设计(寻找价值)

教学设计

所属省区:广西省东兴市 所属学校:东兴市华侨学校 授课姓名:谭云化 组别、学科:小学组 体育 授课题目:“寻找价值”——校园定向越野 内容章节:第二学期 第三课 走和跑:耐久跑

教材及版本:小学体育教学教师用书 水平二 4年级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二的内容标准来选择的。跑的教材是发展体能和灵敏性的活动与内容。水平二跑的教材,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活动内容,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同时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水平二的学生,该班有男生18人,女生18人。学生生源多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只有少部分来自城镇。

这个时段的学生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有一定的看图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

考虑到学校生源来自不同的各省市都有,本节课可能出现的困难时如何有效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的行为准则在课堂中讲解到位,并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具体行为得到体现。

三、设计思路

在教材的设计上,学习校园定向跑,在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前提下,参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和发扬。通过将“核心价值观”设定为寻找的任务,使学生掌握定向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同时,认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再而激励学生要善于寻找、善于发现身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表现;最后,引导鼓励学生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下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90%以上的学生能认识和了解定向运动的基本理论。95%的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知道那些行为是符合小学生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技能目标:90%的学生能使用简易的地图分清方向和路线,掌握基本的定向运动的基本技能,自身提高的耐久跑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获得知识的快乐的同时,培养同学间合作与交流、团结互助、为集体争荣誉的集体意识和精神。

五、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的重点是除了介绍如何进行定向运动,还要学生知道那些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知道评判自身行为是否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点是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流畅的融入到课的内容中去,在学生按规定路线完成任务的同时又能将符合公民个人价值的行为准则体现出来。

六、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重难点及实际情况,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解法:通过讲解,指导学生认识定向越野基本的运动形式,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2、启发法:通过问题的引导、举例、问答归类,了解并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3、探究法:设置问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给体会探究,并从发扬传统美德中获得快乐。如:练习中体会团结协作等。

4、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对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强调,并在出现迹象时及时指出和纠正。如:不是全组成员一起完成的任务,或没有按照指定的路线完成的行为等。

根据教学的重点及实际情况,本节课我采用的练习方法主要是分组练习法:将男、女同学各分成3组,每组6人的团结协作练习。

七、教学准备

田径场一块;哨子1个;小贴纸的国旗432张;地图36张;展示板2张;号码布36张;记号笔1支;秒表1个;点标红色袋子12个;文字贴贴24张。

八、教学过程(另在电子表格)

推荐第2篇:《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及分析

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内容主要分两目:人的价值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第一目,人的价值。主要介绍价值的基本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第二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首先要引入了人的价值这一问题。要讲清人的价值,就应讲清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的不同。为此,要明白什么是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是客体对 的积极意义,是客体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人不同于物,物永远都是价值的客体。人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作为价值的客体,人的价值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作为价值的主体,人的价值则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得到应有的报酬和认可。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价值的主体和价值的客体的统一,因此,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辨证统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学习基础分析:学生通过对《生活与哲学》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初步掌握了运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再通过对第十一课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了初步的理解,初步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这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奠定了知识基础。

2、学生能力分析 :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同伴合作能力和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心理分析:在我国现阶段,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涌现了大批的先进人物和道德典范,但同时由于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也同样在影响着当代的中学生。东莞的经济在快速发展,许多家庭生活都达到小康水平,还有不少是富裕家庭,独生子女的家庭比较多,因此,现在的学生大多是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对老师和父母不懂得感恩。索取多而奉献少,所以有必要加强价值与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

三、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把学生看作是纯粹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本教学设计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带动教学内容的讲授。较多的学生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够充分思维、积极合作、加强交流,学会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整节课的设计都贯穿着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方法:

(1)结合具体领域的价值,深入领会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搜集任长霞、钟南山、王锦辉等伟大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在汶川地震中的普通人的先进事迹,感悟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还可以深刻理解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3)结合趣味游戏,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4)运用课堂讨论等形式,深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树立奉献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

3、教学工具:多媒体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3、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讨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奉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大小,要看他对社会、为人民奉献了多少,而不是为自己捞取了多少。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深刻理解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指路航标,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初步具有认识、分析判断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同劳动的观念,承认奉献的价值,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认识到劳动和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五、教学重、难点

1、识记和区分好价值和价值观的概念。

2、联系实际说明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约5分钟)】

大家来玩游戏:当你在森林里遇到危险时,你和老虎,孔雀,大象,狗,猴子一起逃生,但是为了生存,你必须抛弃他们,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顺序? 学生对这几项进行选择和排序,并谈谈选择的理由。

公布答案:孔雀代表你的伴侣,爱人;老虎代表你对权力和金钱的欲望;狗代表你的朋友;大象代表你的父母;猴子代表你的子女。(学生在下面讨论并反思,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选择当中能使他进一步思考到底哪个才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教师点拨导入:亲情、友情、爱情、金钱、权力、美貌、健康、技能等都是世间美好的事物,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但是人在一生中,会面对很多的选择和转折,在每一个关键点上,都不得不迫使我们放弃一些东西。面临同样的选择,但每个人所做出的选择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对这些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的看法都是不尽相同的。什么是价值?什么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约30分钟)】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板书)

教师:要想理解什么是价值观,我们先弄明白什么是价值?首先我们先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对于人来讲有什么价值。

材料: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强烈地震,人员、财产损失惨重,大量幸存的老百姓没有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在开展救援的同时捐献了大量的物资和款项。请同学们思考这些物资对灾区人民有什么样的价值?(请学生回答)

(1)粮食、水等:满足人们吃的需要(生存需要); (2)衣服、帐篷、车等:满足人们穿、住、行的需要; (3)书本、宣传资料等: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 (4)消毒水、药品等:满足人们防疫和健康的需要; „„

(根据具体领域的价值来总结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含义)

这些事物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这些领域的事物的属性和功能,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它们对主体都具有积极意义,这就是哲学上意义上的价值。

一、人的价值(板书)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含义:价值就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注意:(1)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如粮食、水、衣服、药品等物质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生存需要。音乐、电影、书籍等精神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它们具有各自的属性。它们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就是哲学上的价值。

(2)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是一种关系。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设问:这些具体领域的价值与哲学意义上价值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点拨:具体领域中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经济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医疗价值、文学价值等是个性,哲学意义的价值是共性,它是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哲学意义的价值具有概况性和普遍性。

再问:那么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是怎样认识人的价值的?(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先学习下面的知识即人的价值是什么,然后再讨论并回答这个问题。)

小结:物的价值是满足人(主体)的某种需要,事物本身没有需要。人的价值是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贡献),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索取)。也就是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2、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板书) 思考:那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呢?是更多地享受价值(索取)?还是更多地创造价值呢(贡献)?

有人认为, “五子登科” (车子、房子、票子、位子、孩子即为五子)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也有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就在于播送爱心、担当责任、奉献社会。你们认为呢?

通过讨论,学生从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关系中分析得出: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进一步观看《辉叔十年助学之路》(2009年6月13日10点相约政协协议厅直播)的视频,得出社会各界对辉叔的人生价值的评价? 相关资料:前段时间,“史上最牛助学老人”一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2009年6月9日早上,辉叔就捐资助学事迹接受了新华社广东分社、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广东电视台等10家莞内外媒体的采访,详细了解了辉叔多年来在全国各地的捐资助学情况,并一再被辉叔的事迹所感动。王锦辉(东莞荣誉市民,金城营造集团创始人),86岁高龄的老人,可以为建设114所希望学校,走遍全国,行程百万里。辉叔捐建的希望学校已遍布全国19个省、自治区、45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69个县(乡镇)和香港地区。按汽车的公里路算,都有50万公里,还不说他步行的路。新华社广东分社主任记者陈冀认为,东莞的经济相对发达,富有的人有不少,但像辉叔那样,既出钱又出力做慈善的老人家确实不多见。

3、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板书) 设问:是不是对社会的贡献是高高在上,普通人无法触及的呢? 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最感动中国的捐款者。 (乞讨老人为灾区人民捐出105元)

(拉这样一车煤,老人才赚到16元。而他掏出了1000元现金和一张万元支票,表示要捐献给四川汶川受灾群众。工作人员震惊了,因为老人已经78岁,一直以拉煤饼为生,收入微薄。) (孩子们也在排队捐款) „„

设问:看过之后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对社会的贡献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只要是做自己该做的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普普通通的劳动也是贡献社会和他人。

通过视频和图片的观看,直观地让学生把握好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以及解决两个认知盲点:第一,人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物质方面而且也可表现在精神方面;第二,一个人所做的有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有贡献就是有价值的。

过渡: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价值问题的思索,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一个人的活动往往受价值观的支配,那么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又有什么影响呢?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板书)

1.价值观的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注意:(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回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价值观人人都有,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等特点)。

设问: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哪些方面?(学生从教材中找出答案)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板书)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让学生通过对材料分析,理解知识点:

材料一:制药企业的总经理所秉承的信念与该企业的经营有什么关系?(教材p98的课堂探究)

材料二:三鹿奶粉事件,奶业的危机。事情缘由是河北省的农民耿氏兄弟因为自己的原料奶蛋含量始终不达标,损失很大。听说三聚氰胺有效,就加了些进去,后来就一次通过了,因此生意做的红火起来,也就在他们那个村子里流传开来了。结果是:三聚氰胺是奶农因为利益需要故意所为。中国的孩子喝奶粉不是结实而是结石了。后来还查出伊利、蒙牛、光明等企业的牛奶也有三聚氰胺成分。为什么这些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让国人如此不放心?

材料三:一个67岁的老人,一个功成名就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面对医学界与人类社会全然陌生的一种不明原因的急性重症呼吸道传染病的肆虐,慷慨请缨要求把危重病人转送到他所领导的广州呼吸病研究所集中隔离治疗。尔后又临危受命,担任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奔忙在抗“非典”的第一线,乃至发生连续工作38小时一度累倒的情形。钟南山的身上洋溢着一种强大而崇高的人格力量。他在和平时期所表现的奋不顾身、身先士卒的英雄气质,比战争年代那些舍身取义英勇无畏的先烈毫不逊色。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材料四:2004年2月13日至15日,因生活琐事矛盾,积怨已久的马加爵用铁锤先后将唐学李等4名被害人逐一杀害,并藏匿于宿舍衣柜内后逃匿。经公安部通缉,马加爵3月15日晚在海南三亚落网。4月24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马加爵,那年22岁,系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从马加爵的悲剧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利用上面的材料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与评价,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和对人生道理的选择。

教师总结:不同的价值观,决定着人们面对问题的基本态度、思维方式和行动结果。在正反面事例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正确价值观能指导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引导我们走向成功;而错误的价值观则会使我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把我们引入歧途。

(感情升华,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教师提醒: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p98“专家点评”) 【课堂板书和小结(约1分钟)】 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

一、人的价值

1、价值的基本含义

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3、对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奉献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得到的启示: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因为它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感恩父母。

【课堂练习(约4分钟)】

1、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这句话表明( )

a.索取不是人的价值的内容

b.贡献和索取是相互对立的

2、对价值观的理解,错误的是(

a.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b.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据报道,著名歌手丛飞,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累计捐款物达300多万元,而自己生病却拿不出足够的住院费。他生前立下遗嘱,捐献角膜,奉献出最后的爱心。丛飞的事迹之所以感动国人,是因为( )

①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②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否定了自我价值 ③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肯定了自我④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否定了自我 a.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b.人类应该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d.错误的价值观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5、(双项)牛玉儒把“人民利益高于天”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忘我工作,竭尽全力为百姓办实事,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忠心爱戴,是新时期党员领导的楷模。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a.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b.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课后作业】

1、完成《同步导学》的相关练习。

2、收集古今中外关于价值观导向作用的名言名句。

推荐第3篇:践行核心价值教学设计

把握青春 放飞梦想

1、设计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基础上,结合初一学生的学情,我设计了本课。让学生懂得拥有青春的美好,以及如何让自己的青春在奋斗中闪耀光彩。同时懂得将自己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教学目标:

培育当代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中学生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学生感受青春的美好,学会珍惜时间,树立理想,勇担责任。懂得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3、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

6、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引导学生捕捉歌词里面传递的信息,情感。从而引出青春这一话题。

二、讲授新课:

1、如何理解青春的内涵:

讨论:当我们提及青春的时候,会浮想联翩,青春是否仅仅意味着活泼的笑脸,蓬勃的朝气,健美的身姿?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也都曾为壮丽的青春留下赞美的诗篇。对于大家而言,你认为青春意味着什么?

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拥有青春的美好。 分组讨论:你认为真正的青春还意味着什么?

教师小结:对于我们而言,真正的青春不仅仅意味着年轻的脸庞,健美的身姿,更多的则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气质、想象力和情感中,是从生命的潜流中涌动着的一种全新的感觉。青春是活力的象征,蕴含着智慧、勇敢和意志。有了这些,我们便拥有了克服怯懦的勇气和敢于冒险的魄力。青春将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使我们勇于面对一切,尽情的享受人生竞赛的乐趣。

推推小明星:分组推选出自己本组内你认为最有活力最青春洋溢的他(她)

各组小明星发言,老师点评,师生共同鼓励。

2、如何让我们的青春永驻: (1)、珍惜时间:

名言展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古往今来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往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谈打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将如何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教师点评: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生命,让我们就从现在开始从这一刻开始,学会珍惜时间,让我们的青春在汗水中闪光,让我们的生命在努力中精彩!

(2)树立理想

多媒体名言展示有关理想的名言 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海没有指南针。

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

分组活动:谈谈各自的理想。 学生发言:理想对于自己有什么作用。

教师设问:你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有没有差距,如果有差距,你准备怎么样去缩短这种差距,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小结:理想是人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家庭生活等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美文积累: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理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生活好比旅行,而理想就是那旅行的路。同学们,让我们都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吧!

(3)勇担责任 多媒体名言展示: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谈一谈:你的角色有哪些?这些不同的角色所肩负的责任相同吗?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到了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一)基本内容

1.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公民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7、课后小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精华,我们对传统文化应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坚持自我纠正、自我更新的做法,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凝聚人心的力量,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我们不能数典忘祖,而要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努力培养实现中国梦的优秀人才。

一个民族、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历史悠久、拥有独特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发展大国,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青春梦和中国梦是共融的。作为当代青年,要有理想、肯担当,主动到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己,为了目标和理想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8、板书设计:

一、真正的青春意味着什么?

二、如何让我们的青春永驻?

三、如何将“我的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

推荐第4篇: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1.教材内容及分析

本框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2.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高二,学生学习了前三单元内容。应该说已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常识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做好了知识的准备。

学生能力分析: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伙伴合作能力。

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维、能力、气质与性格等。高二的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疑惑。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独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大多是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索取多而奉献少,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价值、人的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人和物的价值不同,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通过贡献来获得自我满足,奉献着的人是幸福的,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4.学法指导

锻炼用哲学思维解决问题。

5.习惯训练

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用哲学的思维探究知识背后的问题,留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体现出的智慧。

6.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8.解决方法

(1)结合具体领域的价值,深入领会哲学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搜集在汶川地震中的普通人的先进事迹,感悟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 (3)师生共同设置教学情境,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采取课堂辩论、讨论等形式,进一步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奉献意识。

9.教学理念

政治课不是说教,学政治也不是仅仅为了考试,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政治课应对学生的品德产生重要影响,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教师责无旁贷。避免政治课陷入说教的旋涡,教师首先要认真领会教材意图,认真组织教材,用好教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产生共鸣,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所以,要实现学生是学的主体,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内化成学生固有的品质。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阅读小故事

飓风洪水中救人

一位平民被困在洪水浸泡的树上已经六七个小时。救援队接到任务后马上派出直升机和救援人员。风疾水猛,还有树枝叉的阻挠。直升机上绳索吊下的救援人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甚至一度直升机也面临着坠毁危险。但是,他们依然行动。经过艰难万险,救援终于取得成功。

这件事情过后,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用几个人的生命和直升机坠毁的危险作为代价去救援一个人,是否值得。

问: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并说明理由。(设置学生探究活动,展开讨论,学生代表回答)

老师总结:不论是同学们持哪一种观点,其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那么究竟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一框题 价值与价值观(板书)

老师:要想理解什么是价值观,我们先弄明白什么是价值。首先我们先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对于人来讲有什么价值。

过渡: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强烈地震,人员、财产损失惨重,大量幸存的百姓没有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在开展救援的同时捐献了大量的物资。请同学们思考这些物资对灾区人民有什么样的价值。(学生回答)

粮食、水等,满足人们吃的需要

衣服、帐篷、车等,满足人们穿、住、行的需要

书本、宣传资料等,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

(根据具体领域的价值来总结哲学领域的价值含义)

一、人的价值(板书)

1.哲学领域的价值含义:价值就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幻灯片显示)

问:这些具体领域的价值与哲学意义上价值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总结:具体领域中的经济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医疗价值、文学价值等是个性,哲学意义的价值是共性,它是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问:那么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是怎样认识人的价值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先学习下面的知识即人的价值是什么,然后再讨论并回答这个问题。)

过渡:在上课之前,大家听到由成龙特地为汶川地震而录制的一首公益歌曲《生死不离》,有哪位同学知道成龙还为灾区做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播放视频《访问成龙》。

老师总结:这次汶川大地震中,除了他赶制了这首公益歌曲之外,他还和英皇老板杨受成在第一时间就拿出1000万,并且成龙是第一个到达汶川震区的明星,他的无畏、勇敢和影坛上的表现是一致的,这不由地让人发自内心的敬佩。其实,成龙大哥还是一个特别热心慈善事业的人。有数据表明,他前后共捐慈善款8亿3千万左右。在中国龙子学校,共建了75所。

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特别重视公益事业的人。他是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

在演艺生涯中,他扮演了一个又一个正义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他一次又一次回报着社会和他人。用他的话说,公益慈善事业有起点,但没有终点,要一直做下去,直到不能做为止。(幻灯片显示)

问:用成龙自己的话说,他现在很有钱,这辈子是花不完的。那么它是不是从小就生活在非常优越的环境中呢?(学生回答)

老师:其实成龙从小家境贫苦,从5岁多开始就进入戏班,其中经历了很多磨难和困苦,由为别人打工最终自己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拍了许多部叫座的电影,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在电影中,他饰演的大多数是代表社会正义角色,电影的主题都在宣传正义和善良,同时他又不断的宣传中国化的东西,又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

问:从成龙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学生活动)

2.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幻灯片显示)

3.人的价值评价: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幻灯片显示)

问:是不是对社会的贡献是高高在上,普通人无法触及的呢?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最感动中国的捐款者。

问:看过之后有什么感想?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对社会的贡献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只要是做自己该做的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普普通通的劳动就是贡献社会和他人。

过渡:了解人的价值后,再看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并回答这个问题)

老师总结:就一般事物而言,其价值就在于它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人则不同,人能够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满足社会和他人,并且能够从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过渡:在了解具体领域中价值与哲学价值之间的关系后,然后我们进一步探讨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判断事物的价值的,这种观点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的?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板书)

1.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幻灯片显示)

注意: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幻灯片显示)(引导学生复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老师:学习价值观的含义后,我们再看上面的小故事,同学们都有自己的价值观,那么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是怎样的一种观点呢?那就是:救死扶伤。作为社会人,必须获得一种社会给予的信赖感,他们永远相信自己在遇难的时候,可以得到救援,不论这个人是谁。大家都坚持这一价值观,人人遵守这个价值观,人人便可心安,社会才能变得更美好、更和谐。(提示: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由于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因此必然会影响着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这正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之一。(引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有正确错误之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幻灯片显示)

过渡:汶川地区遭受了这次特大的地震灾害,但是全国和灾区人民没有被吓倒,反而更坚强了。在地震后很短的时间内,灾区重建问题就提到日程上来。如何重建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资料。(幻灯片显示文字资料)

以规划环评积极推进灾区科学重建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在灾区重建问题上指出,环保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维护灾区生态环境安全为第一底线,将生态环境指标作为灾区生产力布局的基础考量,大力推进规划环评,为灾区重建生态和谐的美好家园作出贡献。重点要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立即开展灾区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研究。二是科学应对灾区次生生态灾害。 三是统筹灾区化工石化等高危行业布局性环境风险。 四是加强流域水电开发的环境风险管理。

潘岳还强调,重建不应是简单的恢复,而需要更具理性和预见性,必须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做出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的决策。

生态环境必须作为考量灾区重建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基础指标,规划环评必须作为科学决策重建规划的基础依据。

探究:材料中体现了怎样的一种价值观,对什么具有导向作用?(学生活动后回答)

老师总结:

②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幻灯片显示)

过渡:在这次地震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选择。下面我们通过一些视频和文字资料来聚焦地震,看人生。(幻灯片显示)

设置学生活动:课前把全班分为4组,搜集汶川地震中灾区正反两方面人物的表现,然后每组出一名代表上讲台展示,说明搜集理由并做简单评价。

(学生活动后设置探究活动)

探究:是什么使这些同学和老师在危难之中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学生活动)

探究:这些人是在什么驱使下走上犯罪的道路?(学生活动)

老师总结:

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幻灯片显示)

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生与死的冲突时所作出的选择。

不同的价值观,决定着人们面对问题的基本态度、思维方式和行动结果。(幻灯片显示)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幻灯片显示)

推荐第5篇:“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概念,理解并识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树立为他人为社会创造财富、回报社会的价值观。

【教学活动过程】

距离上课两分钟,开始播放街头篮球的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

篮球运动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对人生绝美的考验和精彩的演绎!许多运动员通过篮球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杰出的代表。播放视频《姚明简介》。

本节课我们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学习:

第一篇:姚明的篮球生涯 第二篇:姚明的慈善之旅

第三篇:姚明的人生抉择 第四篇:感悟践行,学以致用

第一篇:姚明的篮球生涯

图片展示姚明的篮球和护具,通过分析它们对于姚明的价值,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对我们有价值?

教师总结哲学上价值的含义: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价值反映的是客体与主体的特定关系,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过渡:物有价值,人作为万物之灵,必然也有其独特的价值,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姚明,走进他的篮球生涯,感悟他的人生价值。播放视频《姚明的人生价值》。

问题:1.姚明为NBA、为国家做出了哪些贡献?同时他又获得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人的价值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2.姚明收入高,名气大。据此有人说:“人获得的名利越多,他的人生价值越大。”你认为呢?

教师总结: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其中,评价人的价值的主要标准是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第二篇:慈善之旅

过渡:2011年姚明退役,退役对于姚明来说是人生的逗号,而不是人生的句号。姚明告别了篮球的舞台,又走向了慈善的舞台。他为了慈善事业做了许多努力,其中姚明拍摄的保护鲨鱼的广告深入人心。下面让我们来重温这一经典画面(播放姚明的公益广告)。姚明的广告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我们来看一看网友们的观点。

网友甲:保护鲨鱼就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自然界中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性,都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网友乙:反对保护鲨鱼,鲨鱼甚至再多物种消失对自然的影响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

问题:1.网友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有什么不同?你赞同谁的观点?2.人们不同价值观导向下产生的行动,对生态平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师总结:只有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第三篇:人生抉择

过渡:通过姚明的篮球生涯、慈善之旅,我们见证了姚明成为中国标志性人物的成长历程。30年前,中国网球界也有位标志性人物――胡娜。16岁成为全国冠军、18岁贵为亚洲一姐的胡娜的近况如何?他和姚明的人生抉择有何不同?让我们走进这两个人的内心世界。

姚明说:虽然在NBA打球有丰厚的待遇,但是如果国家需要,我仍然选择国家队,为国而战是我真正的价值。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姚明参加过多项比赛,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授予中国奥林匹克金质奖章和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胡娜,20世纪80年代网球明星。面对美国丰厚待遇的诱惑,她在一次赴美国打比赛中离队不归,抛弃了国家队,并执意留在美国。由于胡娜只看重个人利益,她在美国的职业生涯异常曲折,数位经纪人先后抛弃了她。1992年,胡娜黯然退役,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问题:1.姚明和胡娜的人生价值观有何不同?2.姚明和胡娜不同的价值观对他们人生道路的选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对你有何启发?

教师总结:从姚明的选择,我们看出了他的赤子之心,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从胡娜的选择,我们看出了她的个人主义,最终的结局是黯然退役。我们一定要以姚明为榜样,努力践行集体主义价值观。

第四篇:感悟践行 学以致用

教师总结过渡: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新授课的全部内容,古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下面我们进入本节课的“感悟践行”环节。

小明是一名高中生,以下是他的烦恼。

苦恼一:威海市X企业作为利税大户,为本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直是我心中钦佩的企业。然而,前几天我偶然发现企业在偷偷地向大海排放污水,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我困惑了,该怎样评价这个企业呢?

苦恼二:我的同学小张自私自利,贪图享乐,他对集体的事总是漠不关心。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小小年纪已经有好几次偷盗行为了。我真担心这样下去,他的人生会走入歧途。我该如何劝导他呢?

问题:1.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帮助小明分析他微博里的困惑。2.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困惑吗?学完了本节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拓展作业:请以“我的人生价值”为题,写一篇人生感言,规划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

推荐第6篇:价值与价值观_教学设计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价值观是人生的向导,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使学生树立感恩父母、友善自然、热爱祖国的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难点: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区别;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 百善孝为先,父母为我们操劳,我们应该孝敬父母。播放:中央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别让等待成为遗憾!母亲的一生有价值吗?我们应该怎样感恩妈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共同学习十二课第一框题:价值与价值观。 【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一

识记 价值的含义

理解 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运用 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

【学生自主探究】

预习课本96页,探究三个问题:

1、价值的含义

2、人的价值是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3、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教师活动】看了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为了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课件播放短文: 把碗留给母亲洗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

深思与探讨:

1、

2、

3、母亲的人生有价值吗?

母亲的人生价值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你怎样评价母亲的价值?

【教师总结】

谈到价值,首先要知道何为价值?孝敬父母,需要满足父母衣食住行的需要,衣食住行等物品都对人有用,都能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物的价值。哲学意义上价值的含义: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师生共同探讨】

物的价值是满足(主体)人的某种需要,事物本身没有需要。那人呢?是不是只为满足他人的需要?我们再来分析短文。

【教师总结】人的价值是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贡献),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索取)。也就是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学生分析】短文中母亲的人生价值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对于母亲而言,儿子的帮助(让她洗碗)、儿子的认可(您辛苦了)是价值的享受者,在她眼里,儿子永远需要她的帮忙,这是价值的创造者。

【教师设疑】人可以创造价值,也可以享受价值,那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是以什么为标准呢?是更多地享受价值(索取),还是更多地创造价值(贡献)?你怎样评价母亲的价值? 【学生讨论】

甲:母亲的一生虽很平凡,却是有价值的人生。

乙:感动中国人物舍小家顾大家,他们的一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都是有价值的人生。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课文中讲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我认为,不只是舍小家顾大家才是有价值的人生,也不是只有科学家、伟人名人才有价值,只要是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作出了贡献,都是有价值的人生。贡献有大小,但我们这些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也会做出一定的贡献。正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奉献,才有了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文明和进步!

【过渡】母亲含辛茹苦为我们操劳,我们要感恩母亲,感恩母亲就是践行正确的价值观。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部分。 【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二:

识记 价值观的含义

理解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运用 生活中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自主探究】

预习课本97-98页,探究三个问题:

1、价值观的含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重点) 【教师设疑】是什么信念促使教授用这种方式来孝敬母亲? 【学生活动】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有爱、责任(对于年迈的父母,很多人认为让他们衣食无忧、不用操劳就是最大的孝顺,却忽略了,父母也是有着正常情感需求的人,怎么会希望自己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物”?爱,是需要智慧的) --对事物和人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 --有正确的价值观(总结出价值观的含义) 【教师设疑】 感言跟帖

小蜜蜂:百善孝为先,母亲为子女辛苦一辈子,到年老时,让母亲洗碗不是孝。 春暖花开:让母亲洗碗,有点事情做,让身体常活动,有利于身体健康长寿。 修心:人的价值体现在被需要上,老母亲能为儿女做点事情,会感到幸福。 冰鱼儿:我的妈妈常让我洗碗,也让我妈看看这文章。 思考:

1、对于让母亲洗碗一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声音?

2、请你想象:他们会怎样对待年迈的母亲呢?

3、不同的看法对他们的人生道路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设疑】树立哪些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活动】要集体主义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活动】今年两会修改宪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请同学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感恩母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一条? 【学生回答】友善

【教师设疑】请你谈谈对“友善”的理解,包括哪些方面?

【教师活动】除了友善亲人、他人,还包括友善自然、友善社会。请看图片:在科学发展观这种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才有了青山绿水蓝天,这进一步体现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课堂练习】

材料:身先士卒,利居众后,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今天,从汶川到玉树,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事件甚至社区服务中,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真情献社会,服务暖人心”,在不断付出中也体验到了快乐、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获得了赞赏,成为社会文明风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新时期志愿者的认识?

【教师活动】展示第一框题知识结构。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呢?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

【教师总结】感恩母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我们不仅要爱家人、爱自然,更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祖**亲。请看74岁的中国流行音乐大师陈彼得是怎样以实际行动爱国的:播放视频 【课后作业】 陈彼得唱完《青玉案 元夕》,悲喜交加地说道“我是和辛弃疾老师一起合作的曲子,你们收到了吗?那遥远的呼唤”。

面对远古的呼唤,我们青年学生该怎样迎接呢?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探讨我们应怎样传承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荐第7篇: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课题:价值与价值观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及其评价;理解价值观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及其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讨论人生价值的表现,分析为什么人生的真谛在于奉献;深刻理解正确的价值观使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指路航标,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而且只有创造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实现自我,满足自我需求,劳动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坚信劳动和奉献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

二、教学重点:

1.人的价值及其评价。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三、教学难点:

1.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的不同。2.人的价值的评价标准。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四、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自主探究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讲授新课: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一框题 价值与价值观

1、人的价值

探究活动: 谈谈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有没有价值?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面的价值?

(主要有:

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等。)

你是如何理解价值的?这些具体领域的价值与哲学意义上价值有什么关系?(回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价值概念:经济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医疗价值、文学价值等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具体科学领域的价值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具体领域中的经济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医疗价值、文学价值等是个性,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是共性,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1).哲学领域的价值含义:

价值就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 副板书:物的价值

事物的属性

满足

人的需要)

(师生共同阅读课本探究材料)如衣服、粮食、房子、车辆等物质产品能够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音乐、电影、图书等精神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它们具有各自的属性。它们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就是哲学上的价值。 过渡:物的价值是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的属性和功能。那么人有没有价值呢? 图片展示:志愿者在行动

探究活动: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是怎样认识人的价值的? (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人的价值

人的属性

满足

人的需要

(社会、他人)—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

(自己)— 索取和回报(自我价值) 两层含义: ①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

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的需要。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赖别人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 ② 人的价值的另一个方面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过渡:了解人的价值后,再看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有什么区别。 ③ 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有什么区别

客体

主体

物的价值

物的属性

满足

人的需要

人的价值

人的属性

满足

人的需要

(社会、他人)—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

(自己)—— 索取和回报(自我价值)

总结:就一般事物而言,其价值就在于它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

人则不同,人能够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满足社会和他人,并且能够从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过度:人可以创造价值,也可以享受价值,那么,应该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呢?能不能由他本人来评价呢?(不能,只能由社会和他人来评价。)社会和他人又是根据什么标准进行评价的呢?(根据他对社会的贡献的大小。)

(3)、对人的价值评价——贡献

“名人名言”:爱因斯坦:“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因此,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学生活动:

说一说:我最敬佩的人

问:对社会的贡献是不是高高在上,普通人无法触及的呢?

(对社会的贡献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只要是做自己该做的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普普通通的劳动就是贡献社会和他人。)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与属性

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属性: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复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过度: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的小故事:

飓风洪水中救人 一位平民被困在洪水浸泡的树上已经六七个小时。救援队接到任务后马上派出直升机和救援人员。风疾水猛,还有树枝叉的阻挠。直升机上绳索吊下的救援人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甚至一度直升机也面临着坠毁危险。但是,他们依然行动。经过艰难万险,救援终于取得成功。

这件事情过后,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用几个人的生命和直升机坠毁的危险作为代价去救援一个人,是否值得。问: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不论是同学们持哪一种观点,其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由于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因此必然会影响着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这正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之一。)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课堂探究:这位总经理所秉承的信念对他的经营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是什么性质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

注意:不同性质的价值观导向作用不同(正确与错误之分)。

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问题。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课堂探究:为什么正确的价值观往往同光明的未来和美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错误的价值观则容易与平庸和苟且为伍? 由此可见,价值观不仅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且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②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图片展示:

讨论:以上两种不同的人生结局说明了什么?

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生与死的冲突时所作出的选择。

因此,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

“专家点评”:分析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它正确处理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我们所倡导的正确的价值观。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感悟?

课堂练习:

推荐第8篇:《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富县高级中学 薛莉

一、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本框属于《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其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含义、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生价值的评价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了前三单元的哲学知识,初步掌握了运用唯物论、辩证法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这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奠定了知识基础。

2.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分析能力,协调合作能力。

3. 高二的学生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绝大多数学生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但是有很多不体谅父母的辛劳,索取多而奉献少,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理分析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评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

2、能力目标:

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深刻理解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指路航标,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和物的价值之不同,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而且只有创造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够实现自我,满足自我需求。承认奉献的价值,是学习这一课后应有的重大收获。劳动和奉献着的人是幸福的,劳动和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人的一生不能只是索取。

四、教学方法

(1)结合具体领域的价值,深入领会哲学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搜集生活中的普通人的先进事迹,感悟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 (3)师生共同设置教学情境,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采取合作探究形式,进一步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奉献意识。

五、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

教师:一方面检查学生学案中的“自主预习”部分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提问,你能概括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吗?以此来强化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能力。

话题导入:先进模范人物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并从中体会到了幸福。那么,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价值,树立怎样的价值观,从而获得幸福人生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和探讨获得幸福人生的真谛。(幻灯片显示同时板书标题)

一、价值与价值观(板书) 【问题导思】

西红柿原生长在秘鲁的森林里,成熟时色泽娇艳,人称“狼桃”。最初,人们只观赏而不敢吃。16世纪,英国公爵罗比特•达拉里把西红柿带到了欧洲,将其献给伊丽莎白女王,颇受女王青睐。后来,欧洲人把它们种在花园里,还是不敢吃。再后来,一位法国画家冒着“中毒”的危险尝了一个西红柿,感觉味道不错,人也安然无恙。人们分析了它的成分,证明它营养丰富,这才把西红柿从花园里请进了菜园里,从此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教师展示ppt) 问题1:对人来说,长在野外未同人发生关系的西红柿,并不具有价值;为人观赏和食用才有价值,这说明了什么?ppt 请一位同学回答: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满足人某种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教师升华:这其实就是哲学上价值的含义,哲学上的价值即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从价值的概念,我们不难看出价值是一种关系,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主体,即人,另一方面是事物的属性,即客体。

(一)人的价值(板书)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含义:价值就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由主、客体两方面构成。

(板书:1.哲学上价值含义)

问题2:西红柿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是怎样认识人的价值的?学生思考一分钟并回答

请一学生回答:不是一回事。西红柿的价值是物的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教师活动:展示ppt ;板书:2.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区别 教师升华:刚才的同学说得很好,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人的价值的实现和物的价值有相似之处,那就是自己的价值能满足社会和他人的某种需要。

但是,在此,我们也可以发现二者构成上有所不同,那就是物的价值实现的两方面一方面是物,另一方面是人,而人的价值实现上是主客体都是人。

物的价值,是物——人单向满足关系,即物的属性满足人的需求(物只能作为客体,自身不存在任何需要);人的价值,是人—人双向相互满足关系,即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即当人作为主体时,同时也在创造价值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反之„„

(板书:奉献与索取的统一

价值关系 ) 教师活动:展示ppt 材料:某造纸企业在一个“精明能干”的厂长带领下,经济效益非常好,产值一个多亿。该厂厂长常说他默默无闻地为企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为了节约成本, 该厂每年向河道排放大量污水,造成下游水质严重污染,经济损失严重,并直接威胁下游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请简要评析该厂长的所作所为。3.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而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问题3:认为我们怎样才能正确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呢?(板书:3.人的价值评价)

学生活动:自己思考正确评价人的价值。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升华: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知识点总结:

2.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3.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过渡: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我们已经学习了世界观的相关知识,那么究竟什么是价值观?它有哪些导向作用?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书本。板书:

1、价值观的含义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板书) 1.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探究二:材料一:孟佩杰5岁时父母双亡,跟随养母。8岁时,养母瘫痪在床。自此,小佩杰与养母相依为命。她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独自照顾养母的生活起居。十几年来不离不弃,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说起这些年的不易,孟佩杰不觉得有特别之处。她说“我只不过是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在被记者问及这样做有没有累的时候,她说:“人要往前看,前头是很阳光的。” 材料二:2013年9月14日,江西临川二中高三学生雷某,在上课时间玩手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把他的手机拿走,并叫他去老师的办公室谈话。第二天上午11时26分许。班主任孙某正在办公室备课,雷某手持一把水果刀,进入办公室,在孙某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割破孙某的颈动脉,导致孙某当场死亡。案发后犯罪嫌疑人雷某潜逃后向警方自首。思考:1.雷某弑师事件出来后,众多网友议论纷纷说法不一,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试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年纪相仿的青少年做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板书: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学生回答1:价值观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评价认识不同 学生回答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有正确错误之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②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课堂总结】:

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先从价值的一般概念开始,接着具体深入探讨了人的价值,知道了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最后我们还着重学习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都能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收获平台社会价值价值总的看法根本观点导向作用人的价值个人价值价值观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生道路的选择 【课堂训练】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习题,由学生思考回答完成

推荐第9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年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合作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过程、特点等的教学,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新时期面临新形势情况下提出的科学命题,通过学习其科学内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三、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及提出的背景。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会提出?它的提出又有何意义?

(板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问题情境1: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1)多媒体展示:含义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2)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

(4)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而言之就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

(5)合作探究:结合以下材料,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

2、问题情境2:多媒体展示:提出背景

(1)国际: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国内: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3)教师小结: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长足发展和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入,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人们的精神思想既面临着有利的条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和差异性,导致人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这就要求必须有统一的基

本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问题情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哪些基本内容?体现了哪些基本特征?

多媒体展示:

“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精神支柱,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那将是党、国家和民族的灾难。”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江泽民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胡锦涛

(5)自主学习:学生讨论,教师补充概括。

3、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

——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师小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

多媒体展示:

4、基本特征 (1)普遍性; (2)民族性; (3)崇高性。

5、问题情境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1)合作探究:结合以下材料,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伟大意义。

多媒体展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

(2)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教师整理总结。

6、伟大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 (2)为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

(3)有利于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

(4)教师总结: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只有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思维拓展:结合本课内容,联系实际,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作为青少年,我们该如何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课堂小结】师生合作,共同构建本课架构。

8、【板书设计】(略)

增城区正果镇岳村小学

2017年9月

推荐第10篇:《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

《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

题 技术的价值 时 1 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有目的的改造确认为技术发展的源泉的过程

2体验技术在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中的巨大作用的表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欣赏技术的价值,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与神奇 教学重点

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实施过程 学生反应 引入

直接引入 新教学

一、技术与人

技术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通过列举本上关于技术对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的满足,引出技术的定义: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的改造。

通过书本上的案例: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做出灯的发展的多媒体,让学生理解技术的不断发展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讲动植物油灯时给学生讲解《三国演义》中董卓的故事,电弧光灯和白炽灯时讲讲它们的发明者。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又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联系前面的灯的发展历史说明,灯的技术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练习:P4马上行动

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技术对人的保护作用引用图片(铁门、锁、衣服等),技术从生理和心理上保护了人。

提问:还有什么技术是从保护人的角度出发的?

技术具有解放人的作用。例如:洗衣机、电饭锅等电器

讨论书本上的例子。(请同学们发表意见,分小组讨论)

技术的发展人的作用。讲解爱迪生的故事。展示爱迪生在做试验时候的一些图片。

二、技术与社会

技术对社会生产的作用

通过讲解书本上的两个案例,重点放在讲解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对比传统和现代的种植、耕作方法,再加上讲述袁隆平的故事。

技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通过人类衣食住行上的变化与提高,以及通过对比相同距离,不通出行方式时间对比图。说明技术提高了效益。

技术对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作用

通过展示现代战争中的一些先进武器和军事通讯的图片,让同学感受技术在军事方面的运用,讲解技术与“地球村”的形成。

三、技术与自然

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通过图片解释“都江堰水理工程”和“荷兰风车”的案例,主要分析前者,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改造自然要把握合理的尺度。

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对技术的定义和技术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

学生对故事和科学家的一些事迹产生兴趣,感受人文之美。

分小组讨论,完成练习

体验技术的巨大作用,对技术充满信心知道技术就在我们周围。

积极讨论

认真听、思考

认真听讲,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感受中国人的智慧 小结与 练习

一、

技术与人

技术与人的需要;

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二、

技术与社会

技术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技术丰富了社会生活的内容

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

技术与自然

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改造自然要把握合理的尺度

回忆上的内容 教后分析

教学案例丰富,但是难度选择不适度,有些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以后注意选择教学案例。

第11篇:“货币的时间价值”教学设计

“货币的时间价值”教学设计

文献标识码:A

一、教材分析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管理会计》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学习本章长期投资决策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未来的个人投资理财也能起到指导作用。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加工处理,设计了一套环环相扣的生活案例,使得知识讲授深入浅出,教学环节承上启下;另外,我还补充了大量案例,重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学生情况

设计教学方案时,我很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我这个班的学生有很多的优点,他们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自我表现欲强,但是数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把本课题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即建立起货币时间价值的观念,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2.技能目标(即准确判断货币时间价值的类型,会选用正确的公式进行计算);3.职业素养目标(即动态看待资金价值的意识,灵活运用时间价值)。

考虑到本课题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将重点确定为:判断货币时间价值的类型,查表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由于货币时间价值的类型太多,学生不易分清,为了解决学生“公式在手,难以应用”的困惑,将判断货币时间价值的类型,尤其是年金的类型作为本课题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教法:1.案例分析法:2.图示对比法。

学法:1.交流学习,自主探究;2.竞赛提高。具体做法融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五、教学过程

本课题学习难度较大,我特意安排了4个课时,以复利问题的教学、阶段训练、年金问题的教学、综合训练这四个部分为主,共设计了6个环节。

(一)案例导入(5′)

以一个生活案例导入课题:“假如你家有一套旧房子,现在出售可以卖5万元,若出租在未来可使用的10年中,每年能得租金6千元,你选择出售还是出租?”并提示学生:“其实就是比较未来的10个6千元与现在的5万元那个价值更大,乍一看,出租划算,但是若按5%的年利率折算,租金总和相当于现在的4.63万元,这时应该选择出售”。出乎学生预料的结论引起学生好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单笔资金复利终值与复利现值(40′)

单笔资金复利终值与现值的教学,我没有按部就班的先给出概念,而是带领学生分析“一万元货币在年利率为10%的情况下,今年、明年和去年的不同价值”。从这样的生活案例中,给学生总结出相关概念,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更直观也较深刻的认识。趁热打铁,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明年把本息全部转存,那么后年的价值是多少?”学生很容易算出正确答案。提示学生,这就是复利,并且祝贺学生:“在刚才的简单计算,大家已经不知不觉地运用了复利终值的公式”。经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和有效引导,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复利终值现值的公式表达和系数表的查阅方法,也较为深刻地理解了这两种系数之间的倒数关系及复利终值与现值的特点。

(三)阶段训练(45′)

为了巩固基础,提高能力并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下次课年金问题的教学埋下伏笔,我专门安排了1课时的课堂训练。列出两套案例习题,每套题都是由易到难的顺序。

其中一套题是计算终值的:

假设银行年利率是10%,复利计息。

1 现在存入银行1万元,三年后本息和是多少元?

2 从今年开始,每年年末存入1万元,第三年的年末,本息和是多少元?

3 从今年开始,每年年初存入1万元,第三年的年末,本息和是多少元?

另一套题是计算现值的:

假设银行年利率是10%,复利计息。

1 为了在3年后得到5000元买电脑,你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元?

2 为了在今后3年的每年年末得到1万元支付房租,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元?

3 为了在今后3年的每年年初得到1万元支付房租,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元?

组织学生讨论计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帮互学,对复利计息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本次课,我布置的作业是思考题: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应用复利终值和现值来决策?

(四)年金终值与现值(45′)

年金终值和现值的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先安排学生回顾上次课堂训练中那两套习题的第2问,然后提出新的问题:“如果每年年末存入1万元,连续存10年,能不能算出第10年年末的本息和?”学生一脸愁容,因为他们知道需要将十年的复利终值相加,计算太麻烦了。及时引导学生,这就是年金,有其更简单的计算公式,可以实现变加法为乘法,一步即可算出。我给出公式,要求学生验证计算,原方法10分钟才能算出结果,现在学生1分钟就解决了,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学生的脸上。同理,可总结出年金现值的计算方法。其实在上次课案例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感知了年金终值和现值的形成,并且通过自己参与和体验,理解了年金终值现值的本质,公式讲解就变得简单易懂。

为了让学生准确判断年金的类型。以图示对比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和领悟不同年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经过引导,学生又轻松掌握了即付年金终值与现值的计算方法。这时,再让学生重新分析那两套案例的第3问,学生很快领会到:“哦,第三问原来就是即付年金终值和现值”。这样组织教学,舍弃了传统的难以理解的字母公式推导,带领学生在参与、体验、探索、发现中突破难点,比较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五)综合训练(40′)

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我特意安排了两个阶段的综合训练。第一阶段是基本技能抢答赛,题目类型为“案例归类和公式配对”,具体做法是,我用课件先后展示出十二个案例,学生回答出本案例的类型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用哪个公式查哪个表。学生抢答的积极性很高,但回答有对有错,我给予解释分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第二阶段是技能提高综合赛,题目类型是“师生共编习题”,具体做法是,我先说时间价值类型,学生列举应用案例,我完善并补充上数据,再由学生比赛计算。通过比赛,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参与编制习题的乐趣。

(六)小结与作业布置(5′)

小结:以一张货币时间价值计算方法对照表对本课题进行了归纳小结。

作业布置:在我搜集整理的“案例集”中,选出几个典型案例作为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

本课题的教学,遵循“学生为主、做中体验、教师引导、化难为易”的教学思路,通过从生活案例中明晰概念,从简单计算中总结公式,顺利突破了难点:通过大量的案例归类和师生共编习题,有效巩固了重点,实现了“做、教、学”三者的有机统一,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生活阅历较简单,列举的生活案例范围很有限。课前应该要求学生做适当的预习和资料准备。

第12篇:《信息价值的判断》教学设计

《信息价值的判断》教学设计 浮梁县蛟潭中学 计建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信息技术(必修)》(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四节。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信息的概念、信息的获取方法之后进行的,着重对信息的特点和信息价值的判断进行系统阐述,用于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完成某个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这门课的学习者是高一的学生,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并能成功获取信息。但面对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海量信息,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有必要给学生一些信息价值判断的参考依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了解信息的价值可以从准确性、客观性、权威性、时效性和适用性这五个方面来判断。

2、技能性目标:对所获得的信息,根据不同角度进行价值判断,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情感性目标:充分认识到信息价值判断在整个信息获取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价值判断的标准。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信息价值判断的标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提问:在家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生或遇到过信息引用不当的问题吗? 通过对学生的回答,引出对信息价值判断的思考。

2、案例分析 案例一

展示手机短信:环球实业有限公司为庆祝新产品上市特举行手机号码抽奖活动,恭喜你中了一等奖:9.8万,兑奖热线:13697985888。

提问:这条手机短信你信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并议论。

分析:判断信息的各个要素是否客观真实,逻辑推理、查阅、调查的方法进行判断,与同一信息进行比较,出处(来源)是否可信(准确性);

组织学生就类似信息进行讨论,给学生们打预防针,提醒面对类似的信息时要多一份谨慎,多一份理性,以免上当受骗。

总结:“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免费的午餐”。信息价值判断标准——准确性。 案例二

2005年,徐州某药店在广告中称,赖高元素被证明是目前为止最有效、最安全的增高物质,被誉为科学增高领域的一项伟大发现!中美两国4800多名志愿者实验结果显示,24岁年龄身高最少增加3.5CM,16岁年龄最高增加2.8CM,有效率达100%。

师:当今社会,广告可谓铺天盖地,地毯式轰炸,让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请看增高广告。

学生思考并发表观点。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信息提供者的目的意图,站在商家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消费者或公立的角度。

分析:考察信息提供者的目的是什么,是否在公立立场,信息内容是否公正、有偏见,遣词中是否带感情色彩(客观性);

总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不客观。信息价值判断标准——客观性。 案例三

某网店信息:佳能品牌数码相机低价出售,功能高端,一千万像素,低价甩卖。

佳能相机专卖店门口海报“为庆祝国庆,国庆期间部分相机8折优惠”。 提问:这2则信息你相信哪个?为什么? 分析:信息的来源是否来自权威部门。 总结:信息判断的标准——权威性。 案例四

听说移动公司进行存话费100送100活动,小明跑到这家手机店却被告知活到已于三天前截止。

提问:这个案例说明信息可从哪个方面来判断它的价值? 回答:时效性。

提问:还有哪些信息特别需要注意时效性?

通知、食品、药品、产品保修期、商业情报等。 总结:信息价值判断标准——时效性。 案例五

将某商贩高价收购生猪的信息给一个养鸡大户,有用吗? 分析:这条消息只适用于养猪大户,对养鸡大户不适用。 总结:信息价值判断标准:适用性。 归纳总结:

了解信息价值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判断:准确性、客观性、权威性、时效性、适用性。

第13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河南省淇县一中 杜学斌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二框。

二、课标要求:

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进行概述。教科书由两目组成:第一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目“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它的逻辑结构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价值判断的含义以及影响价值判断的因素,理解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在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础上,进而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和标准。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特征,做到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初步具有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对人民群众永远怀有感激之情,努力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人民,回报社会。

五、设计思路: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把学生看作是纯粹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本教学设计不拘一格,大胆创新,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情景带动教学内容的讲授。较多的学生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够充分思维、积极合作、加强交流,学会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整节课的设计都贯穿着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教学重难点:

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当做最高的价值标准。

七、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方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八、教学手段: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九、课时: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假如金秀贤明天到鹤壁开演唱会,票价680元,你去或不去? 学生回答:略 教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价值评判标准。人是社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美与丑,善与恶,进与退等等都是我们无法避免的矛盾统一体,那么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知的人物事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问题的答案可以不尽相同,这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讲授新课]

环节一:目标引领、自主探究。

带着目标努力,带着梦想飞翔。幻灯片展示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学生依据提纲快速通读。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更有实效性,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方向,有动力,为本节课的知识讲解打好基础。)

环节二:创设情境、解疑释惑(用课本知识分析实际情景,突破重难点)

(幻灯片展示):——元芳,你怎么看? • 汇聚力量,传播文明——央视公益广告1:节约无小事餐桌篇(据统计,中国人每次外出就餐平均浪费20%,价值高达上千亿,价值相当于全国小学生一年的午餐费用,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可养活约2.5亿人。)

• 汇聚力量,传播文明——央视公益广告2:关注贫困儿童励志篇(据联合国统计,2013年全球饥饿人口较之2009年的10.2亿人有大幅下降,但仍有大约8.4亿人忍受饥饿,占世界总人口的八分之一,而中国的情况同样令人震撼!)

• 生活中你有过镜头一中的浪费行为吗?是基于何种理由?面对镜头二,你还会无动于衷吗?

• 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回答,道德体验。

• (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及两者的关系) (幻灯片展示)

(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情景一:塑料袋的发明在一百多年前被视为“一次革命性的解放运动”,但现在却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情景二:如果超市里一瓶矿泉水卖5元,你买不买?如果在沙漠缺水的时候别人10元一瓶卖给你呢? (学生讨论、合作探究、道德体验) 困惑一:上述事例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幻灯片展示)

(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因时而异)

困惑二:处于同一时期、同一场合的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不是就一样呢? 情景三:下雨天的心情说说!(学生讨论、合作探究、道德体验) (学生鼓掌欢迎角色扮演者登场) 学生甲(秀才):大雨纷纷落地 学生已(官员):这是皇家瑞气 学生丙(财主):下它三年何妨 学生丁(穷人):放屁 困惑三: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学生: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选择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阶级性。)

情景四:断臂维纳斯引发的思考?(学生讨论、合作探究、道德体验)(道德升华) (学生鼓掌欢迎角色扮演者登场) 学生甲(医生):一个外伤残废人 学生已(学者):伟大的艺术品 学生丙(老者):有伤风化 困惑四:他们对同一事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学生: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情景五:矿难之殇,谁之过?(学生讨论、合作探究、道德体验) (学生鼓掌欢迎各方代表登场) 代表甲(小煤窑主):略 代表已(乡镇官员):略 代表丙(矿工):略 代表丁(遇难矿工家属):略 代表戊(相关部门):略

困惑五:对于煤矿安全事故,各方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什么会不一样,这给我们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人们站在不同的(利益)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幻灯片展示)

(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特征(因人而异)

(幻灯片展示)观点小结

(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教师: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会不同。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是什么?

情景六:西藏——让历史告诉世界(学生讨论、合作探究、道德升华)

教师:看完这些图片,我们再回来审视*的价值选择---恢复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你觉得他实现的可能性是否大?为什么? 学生:注定失败!因为它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困惑六:这对我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何启示? 学生:我们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同时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为根本的衡量尺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幻灯片展示)

(三)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设计意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加强自我锤炼,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以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感受到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身边的具体事例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七:其他的一概看不清楚(学生讨论、合作探究、道德升华) 困惑7: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关系? 学生:略 (设计意图:课本知识是有结构的。知识中的联系赋予知识以丰富的背景、经验和逻辑。通过本环节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景模拟中强化道德与法,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个人与国家、民族,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关系,认识到人是社会的人,社会需要每个人有公德之心,爱国之心,要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能力培养上看,本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组织能力,通过小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环节三:本课小结(学生小结,老师补充) 环节四:习题训练(幻灯片展示) (教学设计意图:典型例题的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概括归纳能力,书面整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略。

环节五:作业布置(完成本节课习题册) 环节六:结束本课 教师: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的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在人一生中,时时刻刻都面临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只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坚持真理,走历史必由之路,才能过有意义的人生,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生是线段,但爱心却是直线,爱心的轨迹永远都没有端点。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唱响《爱的奉献》,同时伴随着这首歌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 教师:(多媒体播放)爱的奉献。 学生:跟唱。 (教学设计意图:用名言歌曲作为结束语更能加深学生的道德历练,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起到知行思统一) 教学设计综合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设计科学合理。教学过程中采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的情景材料生动地展示出一些价值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循循善诱,环环相扣,既坚持了学以致用,又体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做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一节很成功的教学设计。

第14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宁晋中学 李青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含义;掌握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掌握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分析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通过事例总结概括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

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学情分析 .从知识构成上,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哲学原理与方法论,为学习本框题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能力上看,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对社会现象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

从情感角度看,高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处理价值冲突事件时仍比较盲目,缺乏理性思考。

3、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学习难点:如何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堂展示、课上小练习等完成

5、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学生们熟知的、身边的事例,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们思考到底要不要取缔“出租三轮车”这一载客工具。

【活动】小组讨论、展示

探究一:展示宁晋县交通警察大队的处理办法及通报。 【讲授】

一、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 . 事实判断: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的判断 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

两者的关系: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体现价值判断。 【练习】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 ②这些花儿很漂亮

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 ④这些水果真香甜

【活动】小组谈论、展示 .探究二:06年11月14日,兰州空军飞行员李剑英在训练结束下降途中由于飞机撞鸟发生意外。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的密集的村庄和人群,毅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三次放弃跳伞求生机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殉难。

总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

1

【讲授】

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 .马永顺的事迹材料 朱镕基总理评价他:“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1)马永顺从砍树劳模向栽树英雄的转变说明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 (2)为什么他砍树与栽树两种不同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都得到了赞扬?

得出: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要求: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结论一: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活动】小组讨论、展示 . 探究三:

四人遇大雪,避于庙中有人提议对雪咏诗: (秀才)大雪纷纷落下, (官员)那是皇家瑞气。 (财主)下它三年何妨, (乞丐)放的全是臭屁!

在这首诗中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

(1)农民希望尽快下雨以缓解旱情,地主害怕因下雨而耽误了他们听歌看舞的享乐。(2)造成他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地位(阶级地位)的不同和各自需要的差异。

【讲授】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1)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活动】小组讨论、展示 .探究四:有维纳斯的塑像,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引出)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活动】小组讨论、展示 .探究五:范美忠,人送绰号:范跑跑,都江堰光亚学校语文教师。在5.12地震发生那一刻,弃学生不顾第一个跑出了教室。

5月12日地震中,谭千秋都是用双臂将四名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着,趴在讲台上,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而四名学生则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

【讲授】 结论二:我们想问题,做工作,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理论依据: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活动】小组讨论、展示

探究六: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2001年成

2

为国家的法律。

这一政策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怎样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就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探究七:有习马会和袁世凯复辟得出什么结论?

(2)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活动】小组讨论、展示 .在生活和学习中,你的个人利益和他人、集体的利益发生过冲突吗?我们应如何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来保证自己始终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的?

【讲授】 .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①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②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立场)

③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角度)

④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没有发生冲突时, 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统一)

第15篇:5教学设计(价值与价值观)

第四单元

12.1价值与价值观

学案

高二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价值的含义;(2)价值观的含义;

理解:(1)人的价值的内容;(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运用: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能力目标】

(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的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并能剖析生活实例。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教学难点:人的价值的内容;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经典语句引入有关人生价值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进而引入新课:一起探讨人生价值的问题。

2、讲授新课:

老师:(展示图片)请说出下列事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 都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老师引导: 因此它们是有价值的

(一)、人的价值

1、价值的含义

哲学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人)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对价值含义的理解要注意两点:

例子:市场上的西红柿有价值,但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的西红柿却没有价值。 引导学生得出:价值取决于两个因素—— 事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强调的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学生讨论: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是如何认识人的价值的?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人的价值不同于物的价值的重要标志在于人以自己的创造来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身也有需要。由此可见,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

2、人的价值的内容

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社会价值);——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

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自我价值)。(展示材料)探究活动: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学生讨论:略

老师总结: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获得了多少财富,即索取,而是你创造了多少价值,即贡献。

3、对人的价值的评价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至此我们探讨了哪几点知识?(小结)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

鼓励学生当老师讲解以下问题: ①价值观与世界观是一样的吗? ②价值观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什么关系?

③你有价值观吗?对你的行为有什么作用?

老师点评并总结: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两者研究的范围不同.②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并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③人人都有价值观,对我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那么这种导向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展示材料)传统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

探究:发展有何不同,不同的价值观又有怎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引导学生得出: 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结果。

因此得出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第一个表现: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展示图片) 同一场地震,同一场灾难,面对着公义与私利、生与死,在同样的条件下作出了不同的选择。结果,第一种人活在别人的谴责中,第二种人永远活在别人的心中。为什么他们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引导学生得出: 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因此得出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第二个表现: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学生讨论举例:不同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不同.引导学生得出: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为社会、为人们的奉献中寻找人生的真谛.

请学生回顾本节的知识内容:

一、人的价值

(1)价值的含义 (2)人的价值的内容 (3)对人的价值的评价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布置作业:(二选一)

1、结合自己的真实想法,写一篇关于人的价值随笔。

2、收集古今中外关于价值观导向作用的名言名句。

探究活动设计:

探究一:是不是任何事物都有价值?

目标:引发学生对价值这个概念的思考,从而理解记忆概念

探究二: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是否一致?

目标:通过思考,引发学生总结人的价值具体内容。

探究三: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出

目标:奉献和索取都是人的价值,可是评价人的价值最终要看他的奉献。

探究四:中国传统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对于发展的理解有何改变,对于发展价值观的改变,有何作用?

目标:发展的不同理解,体现了价值观引导人民认识世界。

实践不同的发展观,体现了价值观引导人民改造世界。

探究五:对于地震来临,不同人的选择。

目标:同实例入手,让学生明白,价值观直接影响了每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

第16篇:价值判断与选择教学设计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哲学社会科学实验” 鄂南高中政治组 王青

一、设计理念阐述

2013年暑期,东北师大盖笑松教授在给我们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做暑期集训时,讲到了“积极体验”这一概念。在此后的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和尝试“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积极体验”。在做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努力尝试着让学生获得积极体验。

在政治学科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体验哲学社会科学规律的生成过程,关注主流价值、关心国家社会发展方向、分析社会热点、促使个人健康成长等。在设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一课时,我想引导学生真切的体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作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所以设计了一个“私人订制校服”的活动;同时我也想引导学生体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改革、创新、转型中面临的两难选择,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关系,如何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所以我在整个课程中设计了一条“王二的调查—王二的改革—王二的选择”这样一条主线。

让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教学方式有很多,许多一线教师都做出过积极有益的探索。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尝试了两种方式。

一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整个课程。好的故事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获得愉快的体验。故事可以是现实中真实的故事,也可以是老师自己写的故事,但写的故事一定要合情合理合逻辑,不要让学生觉得“太假了”。我结合当前我国校服发展现状以及中小企业改革创新的困境,查阅了大量论文资料,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王二大学毕业后创业,开了一家服装厂,生意却“不温不火”———王二深入校园开展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的校服还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王二在学校服征集校服设计方案,进行改革———王二在准备投产时面临的两难选择——王二做出正确选择,改革获得成功。

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这也是我在教学中进行

1 / 6

的一次全新尝试。一次教研活动中,和一位同事交流起了“理科实验”,这给了我很大启发。在自然科学的课堂上,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愉快的做实验,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自然现象的奇妙”。在老师的引导下,这种体验会触发学生“思维的按钮”,促使学生积极而又有序、紧张而又愉快的去探索自然规律。那么在高中政治学科课堂上,能不能也让学生做做“实验”呢?

基于此,我设计了一个“私人订制”的活动,也就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服。我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嘴来,动起手来,动起眼来,动起心来”。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真切的体验到不同人对校服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所不同,体验到我们对校服的价值选择应该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体验到我们在对自己喜欢的校服进行判断与选择时应该尊重规律、尊重历史。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老师只需要稍加引导就能让学生明白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特点和标准。更重要的是这种体验不仅仅是知识生成的体验,也是一种情感和价值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及二者关系;理解并深刻体会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因时间地点条件而异;能够对比分析不同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进而明确要“坚持真理,符合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能够分析价值冲突案例,进而明确要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进入情景,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做到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生进入情景,获得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积极体验;认同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要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要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关系。

2 / 6

三、教学重难点

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特点是重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是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线索

巧妙的线索能够让“情景式教学”的情景更加连贯,让情景的推移皆是在情理之中,也能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进入情景,体会情景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本教学设计有两条线索。

1.情景线索

王二创业,开了一家服装厂,生意却“不温不火”———王二深入校园开展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的校服还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王二在校服征集校服方案,进行改革———王二在投产时面临的价值冲突与选择——王二做出正确选择,改革获得成功。

2.理论线索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二者关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遵循客观规律——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要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二)教学情境设计及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王二创业

情景设计:王二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和几个同学创办了一家服装厂,专门生产校服,但生意却是“不温不火”。于是他想深入校园开展调查研究。

师生活动: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景。 2.故事第一篇:调查

情景设计:在学校里,这样的一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漫画展示师生之间关于校服的价值冲突)。

问题设计:我也想调查一下我们班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大家觉得校服对于学校和个人有没有作用?你会选择穿校服吗?

师生活动:老师随机调查3位学生,学生谈自己的看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引

3 / 6

导学生了解哲学上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教师展示图表和数据,将故事情景向前推进,引出“现在的校服还不能充分展示应有价值,王二决定对校服进行改革”这一话题。

知识升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设计理念:让学生初步体验对校服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从而清楚明白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二者关系。

3.故事第二篇:改革

情景设计:王二心想校服改革不能脱离校服发展的历史,于是他搜集了古今中外比较有名的校服(展示民国时期、90年代、日本、英国的校服)。王二把这些校服放在一起一看,各具特色,那么到底该选择哪一款呢?经过思索,王二想了个好办法,想让学生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服。

活动设计:请大家借鉴王二搜集的那几款校服,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服。 师生活动:

教师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古今中外的几款校服,并分发帮助学生设计校服的学习资料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

学生活动1:学生参考校服案例进行小组合作创作,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服。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代表展示本小组设计的校服。

学生活动2:学生代表展示本小组设计的校服图案、款式、风格、功能等 教师活动3:从大家的展示中,我看到了两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一是各个组设计的校服在风格、功能上有所不同。透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对校服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二是每个小组都没有照搬以前的校服,采访两位设计师,问他们为何没有直接把前面的校服拿过来使用。引导大家认识到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也会有所变化,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学生活动3:设计师接受采访,阐释设计理念。解释为何没有照搬校服。 教师活动4: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来评价这些不同的校服,哪一款设计得更加成功,投产之后能够得到更多人认可。给出客观标准,也就是要尊重校服的发展规律。

学生活动4:认知校服发展规律,结合这些规律客观公正的评价各小组展示

4 / 6

的校服。

重难点知识突破:1.学生在设计校服的过程中,切身体验到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和社会历史性;2.学生在讨论哪一款校服更加符合校服发展规律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只有符合了客观规律,自己做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

设计理念:让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校服,亲身体验对校服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和标准。体验式教学法是设计这一环节的理论支撑。

4.故事第三篇:投产

情景设计:新的校服设计出来了,接下来就要投产。一投产王二就面临着两难选择。采用新方案,利润很少;不采用新方案,很多学生、学校不满意,市场打不开。于是王二在公司内部网站发帖表达了自己改革的愿望,这引起公司内部员工的讨论。

问题设计:请你评价员工A、B的选择。如果你是该企业的员工,你会做出什么选择呢?

师生活动:

教师活动1:给学生展示员工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上的冲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学习,在冲突中对比,考虑立场问题,考虑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学生代表发言表达观点。

教师活动2:将情景向前推进,王二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取得了成功。引导学生反思王二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自觉站在了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正确的处理了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关系。

重点知识突破:让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进行比较、鉴别,并最终认识到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要求。

设计理念:本课是要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营造出一种冲突的情景,有助于让学生进行鉴别和分析。

(三)课堂总结和随堂作业

教师简单总结本课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作业来运用知识。

课外作业:请你为新的校服方案设计一句宣传语,让大家了解新校服的价值。

5 / 6

设计理念:学习哲学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生活。布置这一作业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另一方面是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哲学的作用。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努力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积极体验。从实际上课的情况来看,有几个方面比较成功。

1.学生在情感情绪方面获得了积极体验。课堂上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愉快但是又紧张有序的氛围,学生能够密切合作、积极思考、主动表达自己。

2.学生能够切实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比如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不同小组、不同人对校服的款式颜色功能的喜好和选择有所不同;能够切身体验对校服的价值选择要不断与时俱进;能够切身体验到如何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的利益关系,如何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3.在选材和材料的处理上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以小见大,体验中小企业创业、改革、创新的过程。从结果上看,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本节课在实际操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1.学生的体验有了,但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将这些感性体验总结成理性规律。在这方面有几个地方处理的不到位,比如学生知道不能照搬古今中外流行的校服,这时老师就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去思考原因,问问学生为什么不能直接把民国校服或者日韩校服拿过来使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价值判断和选择会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具有社会历史性。

2.教师讲课的语言、语气、语调很重要,但是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需要改进。

6 / 6

第17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有时候人生会遇见很多难以抉择的事情,人们会在道德与社会现实之间徘徊不定,下面咱们来看一下郝建同学遇到的烦心事。

(播放视频《扶不扶》)

同学们,如果你是的话,做好事被人误解,现在又碰到老人摔倒,你觉得应该不应该扶?(同学们回答)

同学们的回答各不相同,希望通过今天咱们学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同学们自己找到相应的答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四个: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

今天咱们针对“扶不扶”这个问题来做个专访,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阶层的嘉宾。(桌子上设置应有名牌设置)他们分别是:纯真小朋友、蒋真言男士、还有老年代表王大妈、刘医生。同学们热烈欢迎。今天咱们的问题是遇到有人在街上摔倒,你要不要扶,请各位嘉宾将自己的观点写在纸板上。

咱们首先看一下我们祖国的未来。纯真小朋友。 (纯真)(写:应该扶)我觉得应该扶,老师教育我们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我们在生活中要热心帮助他人,别人摔倒了,需要我们帮助,我们应该伸出援助的双手。

纯真小朋友非常可爱,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角度上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应该扶。咱们看一下蒋真言男士的观点,他的选择是“不扶,但是会提供帮助”:为什么?

(蒋真言):如果是我的话,我不敢扶,万一讹上我怎么办?社会上已经发生了很多起这样的事情,我一个月两三千块钱的工资,上有老,下有小,赔不起。但是我也不会见死不救,会帮忙打报警电话和急救电话。

蒋真言男士出于现实的考虑,觉得不应该扶,下面我们请王大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大妈)我觉得还是要扶的,谁都有老的时候,谁家都有老人,你今天不扶别人,将来你老了,摔倒了,谁扶你啊?

大妈这句话说的非常正确,谁都有老的时候,谁家都有老人,今天你不扶别人,将来谁扶你? 下面我们来采访一下医学的专业人士刘医生。

(刘医生)扶不扶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说,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如老人意识清楚,救助者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人到医院或打急救电话。

刘医生从专业的角度上分析了几种我们扶不扶的情况。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

感谢我们四位嘉宾,谢谢,请他们回到自己的位置。四位嘉宾把自己的观点都亮出来了,我们可以看一下答案是不同的?他们的不同的答案说明了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是不同的。下面同学们结合这四位嘉宾的的答案来考虑一下什么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四位嘉宾的观点是如何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同学们可以和同桌一起探究这个问题,有两分钟的时间。

(学生)价值判断是指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就是价值选择。他们几个人对老人摔倒“扶不扶”从不同的角度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就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他们的最终决定扶不扶则是一种价值选择。

(补充)蒋真言说他不敢扶,怕被讹上,这就是一种价值判断,所以他会选择不扶,这是一种价值选择,纯真小同学觉得扶人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这也是一种价值判断。最终他选择去扶,这是一种价值选择。所以我觉得还可以体现出来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体现价值判断。

这两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扶”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扶了之后怕被讹诈这两种观点就是一种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指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判断。如果人们认为“扶”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终会选择扶,而害怕扶了之后被讹炸,那么他会选择不扶,他们的选择是一种价值选择,价值选择是指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的选择。我们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出,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体现了价值判断

下面咱们看一组漫画,武松打虎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咱们看一下武松的变化,武松打虎讲的是武松在喝完酒后到山上,凭着几分醉意打死了一只老虎。可是到现代,武松还敢打虎吗?目前全世界仅有3000只老虎,武松由打虎人士变为动物园园长,呼吁大家要爱虎老虎。下面同学们根据老人摔倒要不要扶和武松的转变两个事例,分小组合作探究两个问题:同学们有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探讨,五分钟之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代表本组阐述自己的观点。

1.面对老人摔倒,为什么有不同的选择?

2.武松由过去的打虎,变成现在的环保人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答案:1.每个人所处的地位不同,需要不同,立场不同、阶级不同,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是不相同的。老人从自己的需要以及社会的需要,小孩子从传统的民族美德,而蒋真言则是从社会现实来分析。医生从医学的角度上具体分析了几种情况,体现了辩证法当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人们正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条件下,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相同,武松在过去当生命安全收到威胁的时候选择打虎,但是在当代野生动物需要保护的条件下则选择爱虎动物。体现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好,这几位同学的发言非常的棒,丝丝入扣,既有理论分析,也有社会现实的支持,咱们来总结一下,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有什么?时间、地点、条件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利益立足点),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那么下面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他们面对老年人摔倒有不同的选择,究竟谁的选择是对的?咱们不着急回答,先看几个例子?这是我们的2015年1月2日,哈尔滨一个陶瓷市场仓库着火,这场大火持续20多个小时,过火面积万余平方米,11层建筑被烧酥坍塌,为了挽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5位消防员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最年轻的只有18岁。

这是中国最美司机吴斌,在驾驶大客车行驶于沪宜高速时被迎面飞来的制动毂残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导致肝脏破裂,但他仍强忍疼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24名乘客安全疏散及报警,乘客安全了,但我们最美的司机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015年1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栏目,用时2分38秒报道了开封市“八旬老人李鸣6年织300多件毛衣捐给孤儿”的故事,在接受采访时她说:我作为一个活着能动的人,应该给他人、给社会办点有意义的事,不累。李鸣被人亲切的称为毛衣奶奶奶。这些人的行为为什么感动着我们?因为他们首先考虑到的是他人的利益。

大家都被英雄们的事迹感动着。大家喜欢当英雄吗?男孩子心目中都有个英雄的情节,好,现在咱们找一个想做英雄的小男子汉。小英雄,会游泳吗?(会)有一天,你正在漯河的沙河边上走,忽然有个孩子落水了,你怎么办?(我会跳下去救人)咱们再加一个限制条件,即使你知道你救了人也不一定会得到表扬。(我还是会救,因为我救人不是为了获得荣誉),那么即使你将来被误解了,不会被社会承认,你也会救吗?(犹豫:救,我会救)可是你救了人之后,可能你的亲人都会误解你,甚至离开你,你自己因此也会落下残疾,你救不救?(救,如果不救,心理会受到惩罚)非常感谢你,请坐。英雄之路不好走,英雄之路是孤寂的。这个故事的原型是,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方俊明,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中间妻子女儿离开他,只有年迈的母亲照顾他,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方俊明获得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然而更让我们感动的是,面对镜头,方俊明没有一丝怨言,他说“当时就想着快一点,怕迟了小孩子会有危险,小孩子也不是故意害我的,没有责任。我应该多考虑一下,如果脚先下去,就不会出事。”这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

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谁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对,他们在危难的时候自觉的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首先考虑到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他们先人后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有两个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咱们回归到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答案是要扶,因为我们做事情时,首先应该考虑到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能只为自己考虑,同学们,面对人生的三岔路口,只有我们坚持正确的标准,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我们才能找准方向、走对路。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本节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18篇:社会主义价值观之诚信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价值观之诚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诚信的内涵,认识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感受诚信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

2、通过故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为人处世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践约守信,诚实做人。

3、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大力弘扬中华诚实守信美德。

(一)导入:创设情境——诚信银行开幕仪式

为了大力弘扬中华诚信美德,特成立诚信银行,存、取“诚信元”! 活动规则:凡是弘扬诚信美德,如:讲诚信故事、回答有关诚信的问题、主动认识自己不诚信的过去等等皆可获得一个诚信元。记录你的诚信表现,最后评选诚信明星。

(二)解密诚信银行

1、说文解字话“诚信”(诚信的古体字)——理解诚信字面上的意思。(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诚,就是要实事求是,不扩大,不缩小;信,就是要一言九鼎,说到做到,不朝秦暮楚,不朝令夕改。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 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诚信是立业之本、为人之本,是企业和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

2、诚信故事大展示 要求:发挥集体智慧,以小组为单位搜索诚信正反面故事,争取第一枚诚信元。 教师:“狼来了”的故事妇孺皆知,小男孩因为一再说谎,而导致说话无人听,最后被狼吃了。其实,吃他的并非是狼,严格地说是他那不诚信的品质。古往今来,有关诚信的的美德故事还有哪些?从这些故事中你了解到什么是诚信? 小结:诚信即诚实守信。就是实事求是,诚实做人,做事讲信用。

(三)与诚信有关的小故事:

1、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 2.小珊迪的故事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晚上,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四)体验诚信,诚信是金

1、诚信是立身之本 活动:银行招聘启示录

有一个年轻人走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包。船到江心,突然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动起来。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必须丢弃一个背包方可安渡难关。”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丢进了水里。 现在,这位年轻人带着他剩下的六个背包,来到了某银行应聘,假如你就是负责招聘的该银行的主管,你想不想让他应聘? 教师:为什么年轻人拥有这么多,这么好的条件,却还是找不到一份工作呢? 小结: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立身之本,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2、诚信是交往之道

(1)游戏:两人一组,同向站立,前面的人向后倾倒,后面的人给予支撑。 设问:

a、如果你是前面的人,你的身体敢向后倾倒吗?为什么? b、如果可以选择,你将选谁做游戏伙伴?为什么?讲讲你和他们之间的诚信故事。

(2)诚信银行大赢家:诚信的榜样 诚信超人——李嘉诚的故事

李嘉诚在创业初期,资金极为 有限,一次,一个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但他提出需要有富裕的厂商替李嘉诚作担保。李嘉诚努力跑了好几天,仍一无着落,但他并没有捏造事实,或是含糊其词,而是一切据实以告。那位外商被他的诚信所深深感动,对他十分信赖,说:“从阁下言谈之中看出,你是一位诚实的的君子。不必其他厂商作保了,现在我们就签约吧。”虽然这是个好机会,但李嘉诚感动之余还是说:“先生,蒙你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但我还是不能和你签约,因为我资金真的有限。”外商听了,更加佩服他的为人,不但与之签约,还预付了货款。这笔生意使李嘉诚赚了一笔可观的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李嘉诚也悟出了“坦诚第一,以诚待人”的原则,并以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设问:

(1)为什么外商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还会和李嘉诚签订合同并预付货款呢? (2)李嘉诚为什么会在以后获得巨大成功呢?

教师:具有诚信品德,坚持诚信做事,才会获得信任和尊重,才能形成交往和合作,才能享有信誉和成功。诚信是交往之道。实事求是、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又一基本要求。

3、诚信是社会的通行证

案例一:创办于1669年的同仁堂,虽经历了300多年的时代变迁和风风雨雨,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始终不变。这使同仁堂数百年不衰,并获得“天下第一中药店”的殊荣。 案例二: XX年中秋节前,著名老字号南京冠生园用上一年的陈陷做月饼,坑害消费者事件被曝光。„南京冠生园事件‟影响了6成多消费者购买月饼的意愿;有14%的消费者表示该年不会买月饼。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马谋超研究员说,这一事件还可能会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产生负面影响。一夜间冠生园的声誉扫地,不久便被迫申请破产。

设问: 同是百年老店,为什么同仁堂会名扬四海、生意兴隆,而冠生园会声誉扫地、申请破产呢?

教师:诚信,就个人而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是保障有序发展的通行证。

4、诚信大考验,赢取“诚信元”

如果你遇到了如下的情况,你会怎么做?说说你的理由。每组派代表抽取情景,大家讨论,一人记录。

情景一: 一天,小明在上学路上捡到一个皮包,发现里面有身份证、支票夹、人民币XX元。他不加思索的按照身份证上的联络方式将皮包完璧归赵,并婉言谢绝了失主给他的奖金。又一天,小明在本班门口发现地上有一支笔。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

情景二:在科学实验课上,你的同桌打破了实验器具,他让你帮忙隐瞒,老师问你时,你会怎么说? 情景三:你的好朋友小明父母离异了。他只把此事告诉了你,并说不想让第三个人知道。另一好友小刚却问到了此事,你对小刚说:

情景四:若干年后,你成了一名内科医生。一位胃癌病人向作为主治医生的你询问病情,你会怎么做? 教师:在诚信问题上有各种复杂情况,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需要善意的隐瞒和欺骗这和诚信待人并不矛盾,因为诚信的本质是善,善意的谎言是诚信的特殊表现。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诚信原则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们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5、、评选诚信之星——获得最多“诚信元”组获胜,并发表获胜感言。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懂得了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知道诚实守信是人的高尚品性,是最重要的交往品德,是社会立足的通行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因此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以诚信为本,踏实做人,为学要严,为人要正,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六、课外拓展

课后合作完成一份“呼唤诚信,共筑诚信”的倡议书。

七、评价

诚信,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又是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规范,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着社会秩序。做人需要诚信,诚信赢得尊严。 “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 诚信是人的一张脸,他写着你的品德和操行。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第19篇:12.1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商丘市回民中学 林光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过程与方法:

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人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设置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实例中分析提炼观点,通过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悟哲理。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现在开始上课。上课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什么读书呢?读书有什么意义呢?大家回答„„

如果问北宋哲学家张载这个问题,他会回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果问西部某山村一个发放羊娃,他为什么不上学读书而放羊呢?男孩说,“要放羊”。 “放羊做什么呢?” “卖钱” “卖钱干什么呢?” “娶媳妇。” “娶媳妇干什么呢?” “ 生孩子。” “生孩子干什么呢?” “放羊。”„„

如果问复旦大学医学硕士林森浩,为什么读书?考上大学,那考上大学又为什么,如果感情受挫、同学间的纠纷就投放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杀死自己的室友,他的人生意义呢?他的人生什么出了问题呢?你们有没有思考过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或者说为什么不去死掉呢?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没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着上天堂”。这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但也让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何在?从今天起,就让我们进入历史唯物主义人生价值观的学习,共同探讨人生的意义.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96页,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二课第一框题:《价值与价值观》。

第二部分, 讲授新课:同学们,大家好,现在开始上课。上课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什么读书呢?大家回答„„

大家自然想到周总理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如果问北宋哲学家张载这个问题,他会回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你为什么读书呢?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又为什么呢?

如果问已经考上复旦大学医学硕士的林森浩,为什么读书?他已经考上大学,那人生意义、人生目标又是什么呢?如果感情受挫、同学间的纠纷就投放剧毒杀死自己的室友,并眼睁睁看着自己室友的器官一点点病变并最终死去,还在法庭上辩称自己是在和室友“开玩笑”,他的人生什么出了问题呢?你们有没有思考过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或者说为什么不去死掉呢?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没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着上天堂”。这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但也让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何在?从今天起,就让我们进入历史唯物主义人生价值观的学习,共同探讨人生的意义。 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96页,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二课第一框题:《价值与价值观》。

接下来请欣赏一段视频。孩子的天真无邪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这就是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它是一档关于爱和成长、纪录父子亲情和感动的节目,打动无数人。今天 探究一:《爸爸去哪儿》栏目将走进沙漠,体验沙漠生活,请同学们代表五对父子制定一份购物清单,

以便能应对即将到来的沙漠生活。并说明制定的理由,下面是可供挑选的物品。

分析:食物(粮食、蔬菜、水果)满足人们的营养需要;药品能满足治疗疾病的需要,爱美的女生还不忘带上防晒霜和太阳伞,之所以会选择这些东西,是因为它们对我们有用,他们的某些属性和功能能满足我们的某种需要。我们对这种满足人需要的属性和功能进行总结和抽象,得出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思考:是否任何事物都具有价值呢?

生活中,无论是衣食住行,自然环境,还是文学作品,科学理论,只要对我们有积极意义能满足我们的某种需要,那么就认为是有价值的。因此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涵盖了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哲学上的价值与生活中价值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物有满足特定人需要的属性,是有价值的,那么人的价值呢?

探究二:随着《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结束,大众都在关注2014年第二季开播,如果你是导演谢涤葵,你下来会挑选哪些星爸萌娃出来保持高收视率。你会请说明理由。并据此分析选人和选物有何区别?

分析:同学们当起大导演都很有范,之所以会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星爸萌娃,都是因为他们能吸引大众的眼球,对于观众来说,你挑的人选有价值,符合大众的口味和审美需要。你能创造满足人民需要的东西。因此,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能创造价值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是人的社会价值,又叫贡献和责任。

探究三:我们认为刚才大家所介绍的的明星会提高《爸爸去哪儿》这一节目的收视率,因此是有价值的,那么你认为导演谢涤葵自己有没有价值?导演谢涤葵的价值体现在哪里?社会又怎么满足他的需要呢?

分析:他自己做好这项工作,能够得到电视台每个月的工资和奖金,也就是说你自己的某些需要也得到了满足,人的价值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所以人的存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作为社会的人,可以以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另一方面,作为个体的人,又要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人的存在的双重性决定了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当然,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延伸思考: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

分析:物的价值是事物的属性满足人的需要,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而事物本身是没有需求的;人的价值是双向的,一方面人能创造价值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是价值的创造者,同时也会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回报,实现自我满足,也是价值的享有者。所以,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探究四:【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

问题:(1)(1)乞丐与富翁,谁的人生价值更大呢?

(2)普通人的人生有无价值?为什么?

他“走”过来,我们以为只是路过……,接下来的一句话令在场的所有人惊讶,“我要捐款!” 他从碗中捐出了几个硬币!“我还有钱!”在场的所有人无比感动, 难以形容,他以他的方式回报社会! 他被稱作“史上最感人的乞丐”------蒋忠臣。

而昔日内地首富黄光裕澳门豪赌、公海豪赌,曾经3个月输8亿巨款,最终涉嫌经济犯罪而被捕入狱。 播放视频:每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2013年十大人物”有“五保老人”——刘盛兰让我印象深刻,我想跟同学们共同分享他的故事。要求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思考我提出的两个问题,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分析:同学们,是朴实无华的“五保老人”——刘盛兰,他是中国最普通的人民的代表。有一位89岁的贫穷老人刘盛兰,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正是这个倔老头,却在贫苦交加的17年里,慷慨地将所有钱财捐给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真正感动中国的,不是刘盛兰的名气、财富、地位,而是老人的行为,是甘愿付出的无私品质。风烛残年,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答案是什么呢?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他回忆往 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 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而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而非索取了多少。而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手段,电视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人们便不由自主地把更多的业余时间锁定在电视屏幕前。

课堂提问:电视媒介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娱乐功能。电视所具有的文化娱乐功能,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满足受众的娱乐休闲需求,调节社会成员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信息传播是电视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电视是传播文化、信息的重要工具,电视节目富于教育性和娱乐性,也是知识的源泉。

知识点三:(1)价值观的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它又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认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则会把电视看成是牟利的工具,相亲节目泛滥低俗,娱乐节目媚俗不堪,尤其是婚恋相亲节目频频爆出的惊人之语,通过大众电视传媒予以无限放大,不断挑战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甚至拍出三俗产品,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三俗化甚至娱乐至死,抗日剧戏剧化是表现。八路们个个英勇神武,可以用手榴弹炸天下的飞机,还可以徒手把日本兵撕成两半;“鬼子”们则个个丑陋、猥琐,战斗力约等于零。有人评价得好:我们可以藐视对手,但不应该轻视对手、无视对手。那样不仅是对敌人的蓄意贬低,同样也是对英烈的贬低!试问,你打败猪一样的敌人,你又能比猪强多少?

应该扎根于社会文化土壤,更应该优化社会文化土壤,要注重创新,注重感染力,最关键的是,要有文化担当意识,这才是文化艺术作品的永恒生命力。《变形计》是湖南卫视重点研发的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大型青春励志生活类角色互换纪实节目,结合当下青少年最典型最突出问题,聚焦都市子女“现代病”:如网瘾、厌学、脆弱、暴力、物质、冷漠等,让节目影响更多电视机前的青少年, 凸显节目育意义。

对于中国富豪移民这样的现象你们怎么看待呢?会做出什么样的评价? 学生:是个人的事情,无可厚非;是自私的选择,只考虑个人的利益······

教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得出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移民是个人的自由,没有人可以加以限制。国外有更好的环境和优越的教育条件,可以考虑移民;另一种持反对观点认为富豪移民造成了中国高端人才和财富的流失,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是自私的选择,政府应该加以限制。

从对这件事情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富豪移民这种现象有不同的评价,我们可以得出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我们知道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了价值观,就会在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认为国外有更好的医疗和教育条件,更安全的食品和更洁净的环境的人会选择移民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综上所述,结论一:价值观影响着人们认识和评价事物,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身高不足160厘米、个子娇小的杨辉从2010年第一次进入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张家砂河完全小学支教后,就再也没有停下过支教的脚步,三年来,杨辉坚持暑假自费前往西部支教,走过甘肃、贵州、

宁夏等偏远地区,教过汉、藏、回、苗等各民族儿童,并资助了60多名西部优秀贫困生。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两张图片,2009年10月湖北荆州大学生何东旭、方招、陈及时为救溺水儿童壮烈牺牲,三位烈士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而打捞公司打捞尸体时竟然漫天要价,面对同学们的“跪求”,个体打捞者不仅不为所动,而且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的事情,冷冰冰的画面中让我们认识了人性的贪婪与丑恶,照片拷问的是社会良知,震撼的是国民心灵,令人久久难忘。当社会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时,或者说当对利益的追求发展到不择手段时,挟尸要价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但挟房要价、挟权要价还在继续„„

分析:结论二: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往往同光明的未来和美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错误的价值观则容易与平庸和苟且为伍,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不仅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还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它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希望同学们都能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让短暂的生命发光发彩!实现生命的价值!

雷锋,短暂的22个春秋铸就了生命的辉煌,树起了一座丰碑,感动了一个民族,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位楷模的伟大精神依然有着穿越时空的生命力。一个被我们几代人都牢牢记住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转,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在逐渐地发生着变化,而雷锋精神在岁月浪潮中始终没有被人们所淡忘;相反的,而是向着更为广泛、多元化的方向延续着。

讨论:践行雷锋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境? 雷锋精神离我们越来越近还是远?

雷锋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人性的本质和光辉,体现了真正的人生价值。雷锋精神已经跨越民族和时代,成为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的一种最有影响的精神力量。今天的道德状况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迫切需要呼唤雷锋精神的回归。

探究五:【合作探究,陶冶升华】第一篇:发现美,思考美

引入:介绍“商丘好人”现象,

1、“贩菜哥” 王超华,在贩菜途中捡到一个装有6000多元现金和一些证件的包,在寒风中苦等6个多小时未见到失主,后将包交给警察,几经周折,终于寻得失主。

2、“送药哥”姜德强,大年初四,当天上午10点整,突然接到了一位徐州陌生人的求助短信,称想找一种叫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的药等着救命,他没有多想,当即开始寻药,拿到药后,姜德强又乘坐火车急奔300多里地,将救命的药品及时送到了徐州,目前,病人病情已经好转。其义举赢得了两市人民的广泛赞誉。

3、“弯腰哥”原名张伟,是宁陵县魏营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他身患强直性脊柱炎已经十多年,脊椎严重变形,腰弯得将近90度,却一直坚守在教师岗位上。人称“弯腰哥” 。无论是哪一个,他们都有一股向上的正能量,都有一种爱心奉献的精神,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商丘好人”。他们像一个个满载正能量的小宇宙,带给我们震撼、感动和温暖。近年来,“商丘好人”现象蔚然成风,俨然成为商丘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商丘好人现象之所以能蔚然成风,好人群体能够不断壮大。 引出问题:你认为“商丘好人”好在哪里,美在哪里?(幻灯片)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他们的故事不同,展现的情意却完全相同,他们身上呈现的“包容诚信、务实拼搏”和智、勇、仁、强的“商丘”精神,感动了国人,照亮了人心,温暖了社会,成为一种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力量,时刻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可以说,商丘市各领域的“好人”散发出耀眼的道德光芒,展示了商丘人的良好形象,为民众树立起新时期公民的精神标杆。

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评价事物、改造世界、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导向作。

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试着用尽量精辟的格言式的语句将它总结出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篇:感受美,传递美

学习商丘好人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应扎根于我们生活中每一天。 学生感悟: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主要评价标准) 设计活动:

活动主题:有价值的美好生活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我为同学„„我为家人„„我为老师„„我为邻居„„

我为身边的陌生人„„

升华部分:每一个人都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这是不够的,国家和社会还要有主流价值观!那么我们国家有没有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是?(展示图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为了便于人民理解和践行,十八大又把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化成24个字了: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同学们,吐出自己最后一缕蚕丝,为人类提供优质的蚕茧,这是春蚕的价值;为使昏暗变得光明,献出自己最后的光和热,这是蜡烛的价值;找准自己的最佳位置,让零配件构成一台精密的机器,这是螺丝钉的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我们要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关系,在追求人生价值中奉献,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行进在人生的旅途上,经风不折,遇霜不败,逢雨更娇,历雪更艳,才能体验到精神的高度、生命热度,汲取前行的力量。 【精华小结

知识梳理】

今天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重点知识需要同学们掌握的可以归纳为: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的内容以及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与同学们共勉: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 附:板书设计

价值与价值观

一、人生价值

1、价值的含义

2、人生价值的内涵

3、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

第20篇:教学设计的实践价值分析

教学实践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专业能力成长是在教师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不仅需要对实践的反思,更需要为了实践的反思,并实现创新重构。作为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使各要素有机结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作为连接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学设计对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教学设计是连接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科学

教育教学理论着重研究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揭示教育教学机制;学习理论则主要探索人类学习的内部机制,着重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和规律及影响学习的内外部因素。这两方而的基本理论为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为制定和选择教学方案提供了关于教学机制和学习制的科学依据。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任何一种教学理论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情况,这也是理论与实践总有一定差距的原因。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它并不去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而是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鉴别教学问题,根据问题的情境,通过比较、选择适的教学理论作为依据来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对各个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条件、方法、评价等)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所以说,教学设计是“介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或中间环节,对教师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2.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师专业实践应该是以目的为导向的、经过周密设计女排后再实施的实践活动。依此,教师专业实践活动实际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总结三个环节。教学设计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学习特征和已有知识水平,并在详尽分析教学内容和综介考虑具体教学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对组织实施教学的策略、媒体和教学活动程序以及教学和评价手段进行设计规划,最后形成可以指导教师展开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方案。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通常包含着对先前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实践的评价与反思,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教学实践和专业行为模式的预期规划,而来源于教学实践的感性经验正是经过不断反思、设计才获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并最终形成能够有效作用于实践的专业能力。离开了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只是低层次的经验重复。

3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实践途径

创新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基本形式,创新能力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教学是教师专业实践的主要内容,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创新能力主要指教师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的能力,即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理论和实际教学经验,而对具体教学情境,创造性地设计应用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更好地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的能力。作为一种实践应用能力,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为其反思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教学设计则是教师创新能力提高的实践途径。首先,周密的分析设计,才能保证教学创新的有效和成功;其次,在不断反思总结基础上,感性经验得以升华为理性经验;再次,教学设计方案形成的过程又是教师将教育教学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具体教学情境的过程。正是在不断的教学设计实践过程中,教师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全而把握教学规律、科学利用教育教学理论和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得到实际提升。

更多推荐阅读:www.daodoc.com

www.daodoc.com

教学设计价值
《教学设计价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