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磁场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29 07:54:10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磁场》教学设计

《磁场》的教学设计

红寺堡区回民中学

罗彩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极。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经历实验观察,总结类比的过程。学习丛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磁场的概念;

2、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磁场的存在。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进行实验探究式学习。

2、以小组合作讨论为主,结合教师引导的自主性学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条形磁体、小磁针、条形磁体的磁场空间分布模型。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讲桌上放上小磁针,让学生观察小磁针的指向,再把一个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附近,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小磁针的指向有什么变化。拿开条形磁体,小磁针静止后又恢复原来的指向。

教师提问:条形磁体没有直接接触小磁针时就能使小磁针偏转,那么条形磁体是怎样作用于小磁针的呢?

学生思考。

点拨: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小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 演示实验:教师手推板擦运动,手对板擦施加力的作用。

分析:手作用于板擦上时,板擦才能动;同样,小磁针能够转动也是由于有物质作用在它上面,只是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说明磁体和小磁针间存在着

某种物质。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在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小磁针偏转,我们把这种物质叫做磁场。(课件展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场。

合作交流

进行新课

一、磁场

把条形磁体吸到磁性黑板上,提问:仔细观察,说说磁体周围的磁场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表示无法观察,因为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教师提问: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什么方法来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

学生讨论得出:灯泡发光,电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同样,我们要想认识磁场这种特殊物质,也要根据它产生的效应来了解。

指导学生观察图片:

1、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放若干个小磁针,观察小磁针北极的指向怎样变化?

2、不同位置的小磁针指向相同吗? 学生讨论得出:

这个现象说明了磁场是有方向的。 教师点拨:(课件展示)

1、磁场是一种物质。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2、磁场具有方向性。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可以用小磁针去测试。物理学中,通常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这一点的磁场方向。

3、磁场具有强弱性。磁体中不同位置的磁场强弱不同,磁极的磁场最强。磁体周围离磁体越远的地方,磁场越弱。对于条形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最弱。

二、磁感线

提问:将多个小磁针放到不同磁体的周围,可以粗略的显示磁场的分布情况,如何更形象直观点呢?

学生讨论得出:用铁屑代替小磁针来做实验。

播放视频:在一块玻璃板上均匀撒一些铁屑,然后把玻璃板放在磁体上,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看视频(形象直观的呈现出磁场的分布情况)

我们仿照铁屑排列的图案沿小磁针N极所指方向画出一些带箭头的曲线,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利用磁感线可以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

2

演示实验:条形磁体的磁场空间分布。

磁感线布满磁体周围整个空间,并不只在一个平面上,由于画图的局限性,通常只在平面上画出具有代表性的几条。

学生分析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的磁场分布图,(课件展示)总结得出磁感线的特点。

教师点拨:(课件展示)

1、磁感线是不存在、不相交的闭合曲线。

2、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3、磁感线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跟小磁针静止后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4、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性越强,磁体两极处磁感线最密,表示其两极处磁场最强。

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教材65页中的“想想议议”。

三、地磁场

演示实验:把桌上的磁体或铁器移开,然后支起一根小磁针,小磁针静止后指南北方向。用手把磁针拨到其他方向,让学生观察放手后它会怎样。

现象:磁针仍要转向指南北。 教师提问:

1、放手后磁针为什么会转动呢? 启发学生回答:受到磁场的作用。

2、磁针附近并未放置磁体,为什么又有磁场存在呢? 教师点拨:(课件展示)

1、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叫地磁场。

2、地磁场的形状跟条形磁体的磁场很相似。

3、地磁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它们并不完全重合,而是存在一个偏角,叫做磁偏角,磁偏角是我国宋代的科学家沈括发现的。

地磁场的本质到现在还没研究清楚,有待同学们去继续研究。 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1、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磁场。磁场有方向,有强弱,但看不见,摸不着。

3

2、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假想了磁感线。在磁体的周围,磁感线从N极出来回到S极,磁感线上任何一点(切线)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它周围的空间存在磁场,叫做地磁场。地磁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它们并不完全重合。这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发现的。

知识拓展:

简介鸽子、绿海龟、鱼类等通过地磁场导航的事实,结合“科学世界”中的内容,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结合生物学知识研究“鸟类、鱼类等动物是怎样利用地磁导航的”。

布置作业:

教材67页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1、2题。

板书设计:

§9.2磁场

一、磁场

1、磁场的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2、磁场的方向: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这一点的磁场方向。

二、磁感线 磁感线的特点:

1、磁感线是不存在、不相交的闭合曲线。

2、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3、磁感线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跟小磁针静止后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4、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性越强,磁体两极处磁感线最密,表示其两极处磁场最强。

三、地磁场

《磁场》的教学设计

红寺堡区回民中学

罗彩虹

2011年5月17日

推荐第2篇:6磁场教学设计

6 磁场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西关中学 董民亮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磁铁等磁性物质,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2)了解磁感线可描述磁场。 (3)能探究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3)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简要说明:本节目标是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确立的。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均有不同的要求。《物理课程标准》把“探究过程”作为重点,加强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2.探究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形状。 教学难点:

探究磁感线的形状。

(简要说明:本节课把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形状作为重点,这是改变传承知识的倾向,让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在探究这个问题时比较困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磁”,如磁化杯、磁铁等,你们知道哪些有关“磁”的知识或故事?

生甲答:磁铁可以吸引铁。 生乙答:指南针可指南北方向。

生丙答:《海尔兄弟》中有一个故事:他们在海中航行时,靠近一个小岛,奇怪的是,小岛把船吸过去了,怎么也挣脱不开。于是,他们想到一个办法:把电线绕在船上,接通电源后,小船与小岛互相排斥,小船离开了小岛。

生丁答:我国古代用罗盘指示南北方向。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有关磁的问题。 (板书:

一、磁场)

二、新

师: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认识磁石了。指南针就是用磁针制作的。你们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磁体,它们都有共同的性质。你们能用身边的物体探究出它们的共同性质吗?

(说明:让学生讨论,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学生手中有各种磁体、铁屑、铁钉等,放手让学生做实验,学生会发现许多问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评估。) 师问:你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甲答:磁体能够吸引铁屑、钢钉。

生乙答:用磁铁吸引铁屑时,发现有的地方吸引的多,有的地方吸引的少。 师问: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磁极。同学们观察一下,一个磁体有几个磁极? 生答:有两个磁极。

师问:这两个磁极怎样命名?

(说明:让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多种命名的方法,教师加以正确引导,最后让学生认可一种最合理的命名方法。)

生甲答: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

生乙答:南极也可叫S极,北极也可叫N极。 (板书:1.磁现象:磁极:N极,S极。)

师问:既然磁体有两个磁极,那这两个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呢?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磁体探究一下。

(说明:让学生讨论。先猜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再讨论实验方案,最后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得出正确结论。)

生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师问:同学们在做实验时,两个磁极是互相接触后才发生相互吸引或排斥现象的吗?

生答:不是。两磁极不接触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师问:那么它们之间这种力的作用是怎么发生的呢?

师:(演示实验,把磁针拿到一个磁体附近,它会发生偏转。) (说明: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并猜想磁针偏转的原因。) 生答:磁体与磁针之间可能存在一种看不见的物质。

师答:对。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板书:2.磁场)

师问:自然界中,有许多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它们的? 生甲答:空气看不见,我们通过风而知道它的存在。

生乙答:电流看不见,我们通过电灯发光、电铃发声而知道它的存在。 师:磁场也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我们怎样来认识和研究它呢? (说明:让学生讨论交流。)

生答: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师问:现在桌面上有一根外面包着布的条形磁铁,怎样才能判断出它的N极? (说明: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学生讨论后再回答。学生的答案可能有多种,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生甲答:用线把磁体吊起来,当它静止时指北的一端是N极。

生乙答:将一根磁极已知的磁铁的S极靠近该条形磁铁,与S极相互吸引的就是N极。

生丙答:把一个小磁针靠近磁铁,与小磁针S极相互吸引的是N极。

师问:如果把几个小磁针放在这块条形磁体的周围不同的地方,磁针所指的方向相同吗?

(说明:让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现象。) 生答:磁针所指的方向不相同。

师问:在磁场的同一个位置放上不同的小磁针,它们的指向相同吗? (说明:让学生实验,观察现象。) 生答:同一位置上小磁针指向相同。

师问:小磁针在不同位置指向不同,相同位置指向相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让学生讨论、交流。) 生答:说明磁场具有方向性。 师问:那么磁场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呢?

生答:在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师问:如果我要知道磁场中某一点的方向,应怎么办? 生答:在该点放一个小磁针,看看N极的指向。 师问:若要检验磁场中某几个点的方向,应怎么办?

(说明:教师故意在一条曲线上放几个小磁针,让学生观察,为研究磁感线作铺垫。再在磁铁另一侧放几个小磁针,让学生看磁场的方向,似有规律。)

师问:如果要把磁场中更多点的磁场方向显示出来,应怎么办? (说明:让学生讨论,回答。) 生答:放更多的小磁针。

师问:我们没有更多的小磁针怎么办?

(说明:让学生把不带磁性的铁钉放在磁体一端,这时铁钉也可吸引铁屑。学生讨论:铁钉原来无磁性,可放入磁场后也具有了磁性。)

师问: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所以,我们可以用铁屑来代替小磁针,显示出磁体周围磁场的方向。

(演示:在玻璃板上均匀撒铁屑,并投影放大,先让学生看铁屑排列有无规律,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投影放大,并轻敲玻璃板,再让学生观察铁屑的排列特点。) 师:由此看来,磁场各点的方向是有规律的。用铁屑显示各点的磁场方向很不方便,但可以沿铁屑的排列形状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

(说明:让学生猜想一下这些曲线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套上仿照铁屑排列的曲线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再在不同曲线的不同点分别放上小磁针,由此得出磁感线的概念。)

(板书:3.磁感线是能形象地描述磁场方向的曲线。)

师问:同学们从画出的磁感线上可否找到磁感线方向有什么规律? 生答:从N极出发,回到S极。

师问:同学们身边有许多磁体,你们知道它们周围的磁感线应怎样画吗? (说明:让学生用手中器材分组进行实验,根据所得结果互相交流。) 师问: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总是一端近乎指南,另一端近乎指北,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说明:让学生讨论,交流。)

生甲答: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生乙答:说明地球两极有磁场,其他地方没有磁场。

(说明:对于乙的说法,让学生展开讨论,反驳,最后确定乙的说法不恰当。) 师:有关地磁场,在我国宋代学者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已有记载。但地磁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现在也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小

让学生总结出研究本节课知识的思维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反驳)→得出结论。

四、作

找一根缝衣服用的钢针,试着将它磁化,你能找出几种方法?与同学交流一下,看怎样做才能使钢针获得较强的磁性。

(说明: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设计说明

1.注意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观念。

本节课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改变学科的本位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2.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的知识非常贴近生活,如“磁针”、“磁化杯”等,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本质。

3.注意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能力。

本节课让学生进行两个知识点的探究,通过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

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学生交流有关“磁”的知识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实验探索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磁场,并探究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形状;把“磁化钢针”作为作业题,让学生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点 评

本节课是一节新课程理念下的优秀教学例案,设计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端正教学思想,确立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确定,转变了教学观念,使学生保持了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也能互相合作,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养成了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

在本节课中,教师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由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在比较困难的地方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避免了多次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影响学习。

三、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突破“磁感线”这一难点中,本节课采用分解难点、由浅入深、各个击破的方法。即由磁场中一点磁针的N极指向开始,再在磁场中四个不同点摆放小磁针,把四点的磁场方向分别显示出来,尽管方向不同,但又隐约发现磁针N极指向似有规律。要把这个面上更多点的磁场方向显示出来,可放更多的小磁针,因此用铁屑代替小磁针。由此引导学生建立起“磁感线”这个物理模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帮助学生步入自由性学习的轨道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未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无论是课堂讲授、探究活动,还是资料查询,均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本节课在此方面做得很优秀。

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例如利用自制的多用磁针盘,把磁场中的磁针、铁屑进行实物投影放大,大多实验探究放手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制的课件、投影片频频出现,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在不断变换刺激的同时加快了循环速度,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率和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是一堂非常优秀的课,值得推广,供各位同行参考。

推荐第3篇:第九章第二节《磁场》教学设计

第九章 电与磁 第二节 《磁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的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极。重点:感知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难点:感知磁场的存在。 课前延伸:

1.任何一个磁体都具有吸引________的性质,都有________个磁极。分别是_____________。

2.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磁化。

列举磁化优点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磁化害处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它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

5.地球上各处都能用指南针方向,说明地球周围存在______叫______。因此说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其磁极分布。地理北极附近有______,地理南极附近有______。

6.磁场的描述可以用_______描述,它都是从磁体的_____极出发,回到_____极。课内探究: 探究一:磁场

1.把磁针拿到一个磁体周围,会怎么样?

2.把钢针放在磁体磁极周围呆一会儿,钢针会带磁吗?看钢针能否吸铁屑。

3.一根条形磁体的外面包着一层纸放在桌上,它的N极是哪端?用一磁针来探测一下。

4.把几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不同地方(上下,平面),磁针所指方向相同吗?

各小组做一做以上小实验,思考:磁体周围空间中有什么?

结论:1.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_______。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有一个基本性质:它能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磁极间相互作用,磁化就是通过它发生的。

1

2.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是_______(“空间”“平面”)。 3.磁体周围磁场是_______的。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方向为那点磁场方向。

练习一:1.磁体周围存在_______,磁体间相互作用是通过_______发生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磁场的方向是这样规定的:放在磁场中某点的小磁针静止时_______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4.研究磁场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不易认识,但我们像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通过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空气一样。通过磁体间相互作用认识到磁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这种方法叫类比法。 想一想,研究什么现象还用到类比法? 探究二:磁场的描述——磁感线 1.演示磁场的方向

(1)如课本P64,图9.2-2在条形磁体周围放置一些小磁针N极的指向,在玻璃板上均匀撒一些铁屑,玻璃板下放一条形磁体,轻轻敲击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

(2)换用U形磁铁重复上面的实验,观察讨论。 问题:怎样在纸上形象的画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 结论:(1)依照铁屑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画出一些有方向的曲线,这些曲线的方向跟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2)规定:磁体周围磁感线都是从磁体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

(3)磁感线只是帮我们描述磁场的一些假象曲线,磁场真实存在,磁感线不存在。磁感线布满磁体周围空间。不只在一个平面上。

练习二:1.为了形象的表示磁场的情况。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_______的曲线画出来,使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方向(切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______________一致,这样的曲线叫做_______。

2.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_______出发回到磁体的_______极。

3.磁感线是一种为研究磁体周围磁场而假想的曲线,它_______(“是”“不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方向和该点磁场方向_______。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_______。磁感线(“能”“不能”)交叉。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

4.标出下列磁体磁感线方向或根据磁感线标出磁极。

2

探究三:地磁场

问题:为什么在地球上各地的指南针都能指南北?

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_______。 共同研究地球的磁场,找出地磁北极在_______,地磁南极在_______。 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比西方早400年发现地磁两级与地极两级并不重合。 练习三:有同学提出猜想,月球上是否有磁场?请你找出教材,说出探究步骤及判断方法。 课后延伸:

1.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磁体周围,画了磁感线的地方有磁场,没有画磁感线的地方没有磁场 B.在磁场中铁屑排成一条条曲线,这些曲线就是磁感线 C.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D.在磁场中某点小磁针静止时,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2.磁体周围一条磁感线的方向如图9-2-1所示,试分别确定磁体和小磁针的N、S极。

图9-2-1 3.小磁针在图9-2-3所示的位置静止,请标出磁体的磁极,并画出磁感线的方向。

3

图9-2-2

4.一位科学家在野外考查时,发现随身携带的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在竖直方向,且N极朝下,则他所处的位置是(

A.赤道附近B.地理南极附近C.地理北极附近D.一座山顶上 5.在一个圆形纸盒里藏放着一根条形磁铁,在盒子周围放置一些小磁针(小磁针涂黑端为N极),这些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9-2-3甲所示。则图9-1-4乙中能正确反映盒中条形磁铁放置情况的是(

6.如图9-2-4所示,一条形磁铁的周围放着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甲、乙、丙、丁,这四根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画错的是(磁针的黑端表示N极)(

图9-2-4 A.磁针甲

B.磁针乙

C.磁针丙

D.磁针丁

7如图9-2-5所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的磁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

4

图9-2-5 8.根据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分别标出图9-2-6甲、乙磁体的N、S极,并画出磁感线方向。

图9-2-6 9.如图9-2-7示,已知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形状或某点所放的小磁针静止时的位置。

图9-2-7 (1)试在图甲中标出A、B、C三点的磁感线方向;

(2)在图乙中标出放在A、B、C三点处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以及磁针的N、S极;

(3)在图丙中标出小磁针将会发生转动的方向。

10 问题随着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巡天,“嫦娥”工程已经启动,中国很快就要实现探月计划。关于月球上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和猜想。有关月球周围的磁场问题,小红提出了自己的猜想:月球可能像地球一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它的周围存在磁场,并且也有“月磁”南极和“月磁”北极。 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小红的猜想。

推荐第4篇: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评论

秦始皇在建造阿房宫时,为了防止刺客的进入就在门上安装了一个原始的“安保系统” ,如果有人身怀铁器就会被发现。这个“安保系统”其实是什么?大家有什么办法破解这个系统? 活动2【导入】 评论

一、教师演示:磁体靠近不同金属,发现磁体只吸引铁类物质,并不是所有金属都能吸引。

二、现场小调查:

1、磁体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强吗?

2、轻轻拔动磁针,磁针静止后其所指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3、磁极间有什么作用?然后通过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结果。

三、介绍“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3【活动】学生实验-小磁针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 评论

一、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学生从现象得知: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磁场。

二、再把几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学生从发现:

1、磁场是有方向的;

2、磁场中不同位置磁场方向不同。

活动4【活动】学生分组实验-研究磁场的分布 评论

一、提出问题:磁场看不见,如何形象地描述磁场? 学生分组实验:条形磁体上放一块平板玻璃,再往玻璃撒铁屑(必要时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规律,并用平板拍下实验现象的照片以备向全班分享。

用带方向的曲线来表示磁场的分布,这样的曲线就是磁感线。

二、小组讨论磁体周围磁感线的特点:

①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铁外部的磁感线是从北极出来,回到磁铁的南极,内部是从南极到北极。 ②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活动5【活动】通过课本、教师分发的视频资料自学地磁场的内容 评论

一、提出问题:磁针受力转动是磁场作用的结果,那么指南针在世界各地都能够指南北又是谁的磁场在施加作用呢?

二、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或教师的分发视频自学总结地磁场相关的内容。

1.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叫做地磁场。

2.研究表明地磁场的形状与条形磁体的磁场很相似。 3.地磁场特点:

(1)地磁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2)地磁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3)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相反,且并不完全重合。

(磁偏角——这一现象最早由我国宋代学者沈括记述。)

推荐第5篇:《磁场》教学设计和反思

《磁场》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的应用。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经历实验观察、总结类比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2、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教材分析

磁场这个概念,是本章学习内容的基础,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磁感线是人类设计的用来描述磁场的,磁场的基本元素都用它表述出来了,这是本章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如何认识磁场的存在,明确引入磁感线的实际意义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磁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磁铁能吸引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上。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声、光、热想象的学习,过渡到直接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现象的学习,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的。学生对于转换法,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还很不熟悉,真正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本节内容学生学习的最大困难:一是利用转换法,通过对放入磁场中的多个小磁针的受力情况来认识磁场;二是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教学策略设计

由于学生最擅长的是形象思维,但是,对于物理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归纳总结,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过程。为了很好的帮学生将这两个思维过程进行衔接过渡,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对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进行回顾:空气流动形成的风使小树弯腰,电流通过白炽灯灯丝使其发光,让学生理解转换法的实质: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通过它对其它物质产生的效应,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的认识该种物质的科学研究方法。对磁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同样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认识它。

2、创设情景:磁铁使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变化,不同位置的指向不同。引导学生利用转换法来认识磁场的客观存在和磁场是有方向的。

3、对光线这种物理模型进行分析:用带箭头的射线来描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常见的点光源白炽灯为例,在黑板上画出白炽灯周围的光线分布情况,向四周发散,向学生说明箭头的指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射线的疏密表示出了光的强弱,离白炽灯越远,射线越稀疏,光越弱,白炽灯周围本来没有带箭头的射线,这是为了研究光的性质,让人类的知识能够通过纸质的文字图片传承下去,根据光的现象和性质进行抽象,而人为的画上去的,这就是建立物理模型——光线。同样

也可以给磁场建立物理模型,让人类对磁场的认识也可以通过纸质的图片文字传承给后人。

4、创设情景:利用磁感线平面演示模型和立体演示模型演示条形磁铁和蹄型磁铁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引导学生从每个小磁针的排列情况,抽象出物理模型——磁感线,虚线上的每一个虚点就好像是每一个小磁针,根据磁场方向的规定画上箭头,和光线类比,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铁的两级磁感线密集,磁场也强,对小磁针等磁体的引力或者是斥力就强;离磁铁越远,磁感线越稀疏,磁场越弱,对小磁针等磁体的引力或者是斥力就弱,并现场演示。 教学过程设计

1、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钉。提问: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让铁钉移动?引导学生分析磁铁的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磁场,吸引铁钉就是通过磁场这种特殊的物质进行的。

2、采用教学策略设计一,引导学生分析怎样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想象。风——小树弯腰的程度和方向;电流——白炽灯发光的强弱;温度——液柱的长度;磁场——小磁针受力后的指向。

3、创设情景一:放一圈较大的小磁针,学生观察它们的指向,然后在它们的中间放入条形磁铁,观察它们的指向,拿走磁铁后再观察指向。引导学生分析:磁场的客观存在;不同位置小磁针的指向不同,说明磁场是有方向的,磁场中不同的地方磁场方向不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小磁针指向不同的方向;最后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那点的磁场方向。

4、采用教学策略三,以物理模型——光线的建立过程为例,向学生传授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从复杂的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最本质的东西,物理模型是怎样描述物理规律的。

5、创设情景二:利用磁感线平面演示模型和立体演示模型演示条形磁铁和蹄型磁铁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杂乱无章排列的微小铁块,被磁铁磁化后成为许多个小磁针,这些小磁针在大磁铁周围的磁场中受到磁力的作用,排列的非常有规律,我们把这些小磁针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每一个虚点就好像一个小磁针,这样的曲线就叫磁感线。和光线类比,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磁感线这种物理模型是怎样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强弱的。

6、学生练习:观察教材图9.2-3,讨论教材想想议议

7、地磁场。提问:磁针受力转动是磁场作用的结果,那么磁针在世界各地都能够指南北又是谁的磁场在施加力的作用呢?得出概念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学生观察地磁场的分布情况。说明宋代的沈括最早发现磁偏角。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8、教学评价:见下面的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检测题:

1、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为改点的磁场方向。 B、地理的北极就是地磁场的北极。

C、地球的磁场叫地磁场。 D、磁感线只是用来描述磁场的一些假象曲线。

2、下列关于磁感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由小铁屑形成的。 B、磁场中有许多曲线,这些曲线叫磁感线。

C、小磁针在磁感线上才受力,在两天磁感线之间不受力。

D、磁感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磁场的分布而假想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

3、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北极在地理 ,地磁的南极在地理 ,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理的 极出来,回到地理的 极。海龟、鸽子等动物就是靠 导航的。

4、教材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一题,画磁场中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方向。

5、教材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第四题,列举一些应用磁体的实例,并说明好处。评价反馈矫正方法:

第一、

二、三题让学生集体回答,然后进行矫正;第四题让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图做,让下面的学生帮忙矫正;第五题学生讨论举手作答。 教学反思

1、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对学生科学研究方法:转换法、物理模型法的教学,注重培养了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物理规律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将初中物理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很好的衔接起来了。

2、本教学设计没有用眼花缭乱的多媒体动画代替课堂演示实验,创设的物理情景是学生能真实感受和看得见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对已有知识的分析,结合物理情景,自然过渡到对新知识的分析,留给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时间很充足,是一节返璞归真的物理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3、本教学设计中对光线和磁感线物理模型的说明和类比是原创性的教学策略,虽然对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的强弱进行了加深,但是学生通过类比和实验验证是可以理解的。

4、本教学设计中的教学评价,充分利用了教材和免费的课堂作业资源,选择了五道题,灵活应用多种评价反馈矫正方法,在大约10分钟的时间里,对本节课进行了有效评价。没有表演课中常见的另外印制的评价题,在教学实践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学生的年龄小,控制自己的能力差,所以学生就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家长的督促,教师的严格要求,“严”不等于打孩子,爱“”不等于骂孩子,而是对学生要有严格要求,要正确教育,指出错误,加以改正。

推荐第6篇:《磁场》教学设计与反思

《磁场》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 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么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经历实验观察、总结类比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初步认知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磁场的概念

教学难点: 磁场概念的形成。

教学器材: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小磁针、玻板、铁屑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什么叫磁性?

二、引入课题

师问:为什么放在磁铁附近的大头针在没有直接接触到磁铁时就能被吸引呢,那么磁铁是怎样作用于大头针的呢?

三、新课教学

1、磁场

做课本P64上图9.2-2的演示实验,先在桌上放一些小磁针,让学生观察小磁针的指向,再把一个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再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小磁针的方向有什么变化。拿开条形磁体,小磁针静止后又恢复原来的指向。可是,条形磁体并没有直接接触小磁针,这是怎么回事呢?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索、讨论:是不是磁体周围存在着某种东西呢?

老师再从前面所学到的力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引导得出:磁铁周围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特殊物质,是这种特殊物质对小磁针施加了力的作用,才使小磁针的方向发生了改变的。

从而得出: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磁体周围确实存在着一种我们看不到的特殊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特殊物质叫做“磁场”。

接着问:对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我们怎样去认识它呢?如电、空气等。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知道: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现象来认识它。如电可以通过灯丝的发光,电表的指针转动等来说明电路中有电流存在;空气可以通过它的流动开有的风来认识它。

2磁场方向 让学生自己做课本P64上图9.2-2的实验,注意小磁针所指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各小组实验的结果一致吗?从而得出磁场是具有方向的,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定为磁场方向。

再让学生回过来思考图9.2-1的问题,

3、磁感线

师问:如何形象地表示磁体周围空间各点的磁场方向和强弱呢?能不能多摆些小磁针来感知磁场的情况呢?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到的“磁化”,从而引导学生想到用铁屑磁化使其变成一个个小磁针来显示磁场的方向及强弱。

老师演示:在一玻板上下放一条形磁铁,然后在上面均匀地撒些铁屑,再轻轻敲击玻板,观察铁屑的跳动,铁屑会有规则地排成一条条曲线。

这说明: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后,成为一个个小磁针,它受到磁力的作用,从无序排列变为有序,排列成许多条曲线,形象直观地呈现出磁场的分布情况。

将条形磁铁翻个方向(轮起来),重做上面的实验;再翻个方向重做上面的实验,将磁铁的四个方向都向上做完并分别让学生其曲线情况。

进而得出:这说明:条形磁铁周围,小磁针在磁场中受到磁力的作用,按一定方向排列。沿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画出一条带箭头的曲线,叫磁感线,物理学中规定磁感线方向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

用同样的方法描述蹄形磁体附近的磁场。 强调:磁感线是假想并不客观存在的。

4、地磁场

问:支撑着的小磁针放在桌面上,静止后为什么总是向南北呢?转动它后再观察。这说明什么呢?

这表明: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磁场。从而引导出:地磁场的概念。

不过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方向并不是真正的正北极,有一个偏角,叫磁偏角。当然有关地磁场的研究,至今还没有满意的结果,这个问题就留给你们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讨论:

1、知道了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特殊物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磁体的磁感线的方向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S极。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极。板书设计附后:

【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内容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又是本章的教学难点。看起来内容不多,但都是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十分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学习的难度较大。能借助于一些直观的实验或多媒体等现代手段效果会好一些。

2、这里采用了将条形磁铁的四个面分别朝玻璃面来做铁屑形成磁感线的实验,以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加强了对“磁体周围”的理解。

推荐第7篇:《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分析

《磁现象 磁场》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也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新课引入过程中,教师通过司南、指南针、磁悬浮列车、银行卡(磁卡)等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磁性材料让学生明确磁现象很普通、很常见,贴近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为学好本节做下铺垫。在学习磁性这一概念时,教师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操作,通过磁体分别靠近铁钉,铜条、铝条、镍片,发现磁体吸引铁、镍片,自然而然引入磁体的概念。教师大胆创新,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教师自行构思设计磁场概念的教学情景:举生活中的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渗透STS教育,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磁体的磁性、磁极、指向性、磁极间作用规律和磁化等性质。效果非常明显!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也给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启迪:让他们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和不可及的,他们也可以做的

在探究(

2、磁体上各部分磁性的强弱相同吗?)这个知识点时,可以用一个条形磁体和一个条形铁棒,把条形磁体平放,条形铁棒放在条形磁体的左下方向右移动,实验发现铁棒移到磁体中央时掉了下来,说明中间磁性弱,通过此试验自然引入磁铁磁性的强弱并不相同,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学生在接受上比较浅显直接、容易理解。

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又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资,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磁场,教师通过风吹树叶的事例让学生明确分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现实存在的,通过树叶的摆动而知道风的存在这一转换法,引入了转换法,为磁场的存在研究做了铺垫,为学习磁场降低了难度。虽然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来研究。

几点不足:

1、应做好演示实验,可以有层次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

2、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方面缺乏激励性的表达,只是就事论事。学生参与教学的实验和交流,老师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推荐第8篇:磁场对电流作用教学设计

《5.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案例

【教学内容】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的这个重要事实,知道这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基本原理;掌握左手定则,会用它确定安培力的方向,解决有关简单问题;理解安培定则,会用安培力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左手定则和安培定则都是一种判定法则,这种为事物的规律设定某种判断的方法与算术中的口诀有异曲同工之妙。要在学习和训练中逐步加深对这种思维或判断“工具”作用的认识;通过对安培力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磁场的力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磁场和电场规律的比较,使学生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和谐之美,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和追求完美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安培定律及左手定则。

【教学难点】对安培力及安培定律的理解。

【教具准备】安培力演示仪,电动机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复习回顾初中所学磁场力的有关知识。

2.回顾复习上节所学磁感强度的定义。

3.实验演示

用课本第140页图5-25所示进行演示:磁场对处在其中的通电导线会有力的作用。

◆合作探究──新课学习

一、安培力

1.安培力概念

通电导线处在磁场中,无论是磁体的磁场还是电流的磁场,只要导线中的电流方向不与磁场方向相同或相反,通电导线总会受到磁场的作用力。物理学上称这个作用力为安培力。

把这个力叫安培力,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安培在电磁研究中的杰出贡献。除了产生过程以外,它与其它力没有什么区别,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实现对物体的加速;也可以对物体做功,改变物体的功能,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的转化;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对安培力的说明

(1)安培力是磁场对处在其中的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如果导线中没有电流,是不会有安培力的,所以安培力实际上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2)安培力的有无、大小与导线在磁场中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状态没有关系。

二、安培定律

1.探究安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1)定性探究:用课本第140页图5-25所示进行演示,先后改变磁铁(磁感强度)、电流、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蹄型磁铁的宽度),发现安培力大小变化。

(2)结论: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导线所处区域的磁感强度、导线处在磁场中的长度、导线中的电流有关。磁感强度越大、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越长、导线中的电流越大,安培力越大。

2.安培定律──安培力大小的计算

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通电指导线垂直处在匀强磁场中,磁场对处在其中的通电导线安培力的大小,与磁感强度B、导线长度L、电流强度I间具有关系:

这一关系,称为安培定律。

3.关于安培定律的说明

(1)运用此公式计算安培力时,磁感强度B的单位是T,长度单位是m,电流单位是A,安培力的单位就是N。

(2)此公式中的长度L,指的是通电直导线处在磁场中的长度。

(3)当通电直导线不与磁场垂直时,导线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不过此时的安培力不能运用此式计算。

三、安培力方向的判定──左手定则

1.探究安培力方向的决定因素

(1)实验探究:用课本第140页图5-25所示进行演示,先后改变磁铁磁极位置(磁感强度方向)、电流方向,发现安培力方向变化。

(2)结论:通电指导线垂直处在匀强中,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与磁感强度方向、电流方向有关。

2.探究安培力方向与磁感强度方向及电流方向间的关系

(1)科学家的探究结果:科学家通过精确的实验探究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与磁感方向、电流方向满足左手定则。

(2)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的方向。

(3)在已知磁场方向、电流方向、安培力方向中的任意两个方向时,运用左手定则可以判断出另一个未知的方向。

(4)对于垂直处在匀强磁场中的指导线来说,安培力方向、磁场方向、电流方向,三个方向中,两两互相垂直。

◆案例研究──巩固所学

学会运用安培定则计算通电直导线垂直处在匀强磁场中所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会运用左手定则确定安培力的方向。

解析课本第141页“例题1”。

四、安培力的应用

1.磁电式电流表测电流

通电线圈中的电流不同,线圈的两个相对边受到的使它转动的力矩不同,指针转过的角度不同。指针的偏转角度与同入线圈的电流的大小有正比例关系,这样通过指针的偏转角度,就可以表示电流的大小。

2.电动机

3.电磁炮

4.电动式扬声器

学生阅读课本第142页“物理与技术”。

◆交流评价──总结归纳

1.课堂练习

课本第142页“复习与巩固”

1、

2、3。

2.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要点(见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书面完成课本第142页“复习与巩固”4。

2.查阅有关资料,撰写小论文《安培的科学成就》。

3.预习第5节。

【板书设计】

推荐第9篇: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

磁现象和磁场的教学设计

陈晓虎 淮南市第二中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一课时, “磁现象与磁场”是开启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电磁世界的钥匙。本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兴趣,决定 “磁感应强度”这一难点学习是否顺利,对以后的安培力、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等知识的学习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本节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课本中首先以天然磁石吸引铁器的现象开始探讨,接着讲了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在航海方面的应用作为本课的引入,回顾并介绍了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然后在探究电流的磁效应时回顾了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历史,进而引入磁场的概念。最后讲了地球的磁场。教材中物理学史的介绍更是体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以及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意识地培养。课本中关于电流磁效应发现过程的描述旨在让学生了解前辈先哲在科学道路上的探索过程。在教学中如果能够让学生了解这个发现过程,体验到发现规律的愉悦,感受到创新的魅力并参与创新发现之中,要比单纯掌握结论更重要。

二、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与其他同学通过讨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批判他人的观点。在学习中肯钻研,善动脑,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能力独立探索问题。

初中已学过磁极之间的磁现象,了解了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并知道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初中学的磁现象只是定性地描述了磁极之间的磁现象,而我们今天要在这个基础上再讲磁极与通电导线、通电导线与通电导线之间的磁现象——电流磁效应的实验探究,并引进磁场的概念,用“场作用力”进行深入研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 2.知道电流的磁效应以及它的发现过程。

3.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通电导线、通电导线与通电导线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4.知道地球具有磁性。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类比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了解不同物理现象及规律中的相似或相近的物理本质。并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通过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品质,并认识到该领域的历史探究过程。

3.通过电流磁效应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的概念

难点:磁现象的应用及用磁场解释自然现象。

五、教具:

多媒体、条形磁铁、直导线、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小磁针等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让学生寻找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物体。

2、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电和磁的发展历史以及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背景。

(二)新课引入:

播放“追逐北极光”的视频。

大家刚刚看到是什么现象?极光是出现在地球两极附近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极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高中物理一个全新的板块——磁。听说很多同学得知马上要学习磁了,都很兴奋呢,找来了不少与磁有关的物体,拿出来给大家展示展示。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生活中磁现象。(如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小磁针具有指向性,同名相互排斥,异名相互吸引等。)

(三)进行新课

第一节 磁现象和磁场

一、磁现象

提出问题:以上大家展示了很多磁现象,物理课代表,你能不能总结总结,刚刚同学们展示哪些磁现象?

总结:依据学生的展示结合初中的知识回忆并总结磁体、磁性、磁极的概念。磁性:能吸引铁质物质的性质;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极: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区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电流的磁效应 1.电和磁的联系

大家来看最后一条性质,同名排斥,异名吸引(板书),看到这个性质,大家有没有想到类似的内容。看来电现象和磁现象有相似点。

提出问题:除此之外,电现象和磁现象还有那些相似的地方? 学生回答:两种电荷,两种磁极;同种(名)排斥,异种(名);吸引轻小物体,吸引铁质物体等。

看来电现象和磁现象有很多的相似点。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今天带来了很多磁铁,你们找磁铁到什么地方找?今天肯定有同学的磁铁是从用电器上拆下来的,很多用电器内部都有磁铁,比如音响,收音机,电脑等。电器的使用离不开磁铁,电现象和磁现象又有如此相似的地方,这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在我们今天看来,电和磁间的相互联系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比如电磁铁,电磁炉,电磁波,电磁感应等等。我们翻一翻历史,电现象和磁现象自古就被人们发现和利用,可以说电和磁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到目前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能回顾一下电的发展和应用。 学生回答:

提出问题:哪位同学给我们列举几个磁现象的应用。 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从俩位同学介绍中可以看出电和磁在生活中都应用广泛。 提出问题:电和磁是什么时候才被真正联系起来的呢? 学生回答:

在此之前,包括很多大物理学家,都曾认为电和磁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例如:1600年,英国人吉尔伯特在《磁学论》一书中断言电与磁是截然不同的现象;1785年,库仑虽然说电与磁有相似性,但也断言它们没有必然的联系。此外还有安培、托马斯·杨等众多物理学家都曾认为电现象和磁现象是截然不同的现象。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始终坚持认为电和磁之间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其中就有一个人最终发现了电和磁间的联系,这个人就是奥斯特。 奥斯特当时的观点是:“物理学不再是各个现象零散的罗列,而是将整个宇宙归纳到一个体系中 ”。当时的物理学界普遍认为物理学史各个现象零散的罗列,它们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但奥斯特却始终坚信各个物理现象之间一定有必然的联系,不仅仅是电和磁,他要将整个宇宙都归纳到一个体系中,何等的霸气。

提出问题:奥斯特的成功是一帆风顺的吗?如果是你做这个实验,你会把小磁针放在哪? 学生回答: 为什么我们能想到的东西奥斯特当时却没有想到?为了解开这个谜题我们需要回顾一段历史。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是1820年。在此之前,1687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两物体间的引力方向有何特点?1785年,库伦发现库伦定律,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方向有何特点?两个伟大定律中力的方向都沿它们的连线,即所谓的“纵向力”。 提出问题:这种观点对奥斯特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前人的研究成果有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有时也会成为我们科学探索过程中的束缚。

幸运的是奥斯特最终还是成功了,他是怎样发现电和磁之间联系的呢?哪位同学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奥斯特的发现过程。

学生回答:简述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历史事件。

教师点评:大家是不是觉得奥斯特很幸运,偶然间发现了电与磁的关系,但是“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奥斯特的偶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他是经过了长期努力,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才成功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 下面我们来重现奥斯特的实验。 2.奥斯特实验

给出实验的基本思路,并强调如何放置小磁针,演示通电导线对小磁针的作用。

提出问题:在闭合开关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回答: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现象很明显) 实验现象说明:通电导体(电流)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

电流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而我们知道的是磁体对磁体有力的作用,磁体对磁体是通过什么发生作用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类似,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那么磁体和磁体之间是通过磁场发生作用。 电荷产生电场,电荷通过电场对另一个电荷发生作用,磁体产生磁场,磁体通过磁场对另一个磁体发生作用。

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磁场是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

磁体对磁体的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靠近磁铁的小磁针发生转动是因为条形磁铁通过磁场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放在电流附近的小磁针的转动是受到了电流的作用,电流一定是通过磁场对小磁针发生作用的。

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板书)

既然电流通过磁场作用于磁体,那么磁体会不会通过磁场作用于电流呢?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下来我们来共同检验。 实验二:安培力演示

教师活动:给出实验的基本思路,演示磁体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磁体对电流的作用是通过什么发生的?由此可见,电流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提出问题: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磁场对电流有作用力,通电导体和通电导体之间会不会通过磁场发生作用呢?我们一起揭晓答案。 实验三:演示通电导体和通电导体间的相互作用。

3、总结

磁体和磁体之间、磁体与通电导体之间、通电导体与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三、磁场(板书) 1.磁场的产生

(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流的磁效应

2、磁场的基本性质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和通电导体会产生磁力的作用。

教师点评:奥斯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法拉第曾这样评价他:“他突然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使其充满光明” 。奥斯特打开的是一扇大门,后人可以进入这扇大门发掘里面的宝藏。法拉第发现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他的发现是建立在奥斯特发现的基础上,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奥斯特的发现,法拉第的发现可能会晚很多年,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发现,那么大家现在可能还在过着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生活。

4、思路扩展

电流能产生磁场,而电流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那么运动电荷也能产生磁场。磁场对电流有作用力,那么磁场对运动电荷也有力的作用。我们刚才看到的极光,就是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产生的。---引出地球的磁场。

四、地球的磁场

1.地磁场: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球的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球的地理南极附近。2.磁偏角: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其间有一个交角,称为磁偏角。

3、地磁场的应用

指南针: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指南针的北极与地磁的南极(地理北极)互相吸引,指南针的南极与地磁的北极(地理南极)互相吸引。 所以, 指南针静止时, 它的北极总是指向地球的北端,南极指向地球的南端。 极光:当太阳黑子活动剧烈的时候,太阳喷射出大量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向地球的磁极运动,产生美丽的光学现象。大家要想彻底了解极光产生的原因,还需要对本章进一步的学习。

提出问题:现在磁现象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对磁的探索不能就此停滞,奥斯特打开了黑暗领域的大门,里面还有很多宝藏等待我们的发掘,法拉第做到了,我们也可以。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未来世界我们还可以怎样利用磁现象为人类造福,或者你想利用磁现象去实现什么梦想。 学生活动:讨论自己对磁应用的设想。

教师点评: “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请大家把你的设想写出来,注上日期,我们将做永久保存,如果未来你的设想实现了,你也许不是发明者,但你很有可能成为首位提出者,你的名字将会被永远摘入史册。

五、小结

1、磁现象:磁性;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电流的磁效应:电流能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3、磁场:存在磁体或电流周围空间的一种特殊物质. 磁体与磁体间、磁体与电流间、电流与电流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场的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电流会产生磁力作用.

4、地磁场: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

六、板书设计

3.1 磁现象和磁场

1.磁现象:同名排斥;异名吸引

2.电流的磁效应

3.磁场

4.地球的磁场

推荐第10篇:《几种常见的磁场》教学设计

《几种常见的磁场》教学设计

江苏省宿迁中学

教育背景与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课程实施中倡导“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为了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崭新的教学理念,我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突破传统教学中“知识本位”的惯性,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此,我在设计(包括实施)中力图体现以下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比结论更重要的是过程;把思考还给学生。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静电场》整章的学习,已经对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有了基本的掌握,在《磁场》前两节的学习中,对磁感应强度也比较清楚,基本具备了学习这一节内容的必备知识。但对电流周围的磁场分布以及如何使用传感器研究磁感应强度这一知识点比较欠缺,在教学中应当作为重点来讲解、突破。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在初中基础上有很大的提高和拓展。磁感线和几种常见的磁场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有广泛的应用。教材十分注重不同磁场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孤立地罗列这些磁场各自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学用具

教师的教具:电脑、投影屏幕、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教学课件、磁传感器;学生分组实验器材10套(学生电源和导线,直导线,环形导线,小磁针,细铁屑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用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磁感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⑵知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⑶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直线电路、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⑷了解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能用假说来解释常见的磁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安培定则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

⑵利用电场和磁场的类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引入阿尔法磁谱仪核心部件——永磁铁系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⑵通过虚拟的磁感线教学,对学生进行物理问题变抽象为形象的方法论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磁感线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

会用安培定则判断并画出各种电流周围磁场的空间分布

教学过程

磁场分布规律,这个探究过程可以交给学生来完成,通过前面通电直导线的探究,学生可以自己独立的探究环形导线的磁场分布规律。

通过实验学生得到了环形导线磁场分布的规律,至此班级气氛异常激动。

第11篇:《磁现象和磁场》 教学设计

磁现象和磁场 教案设计

南京九中震旦校区 徐文晖

【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在上一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静电场和恒定电流,而磁场和电场都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对于磁场,可以通过与电场类比进行教学,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作为第一节,学好本节内容,掌握其科学探究的方法,为学生认识磁场,以及磁体与磁体、磁体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作铺垫。因此,这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学生通过电场的学习,对“场”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初中也学过磁场的一些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磁场过于抽象,学生通过高一的学习,已经习惯对看的见摸的着的宏观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学生感性上可能认识不到位。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磁场的基本特性,了解地球的磁场;

3、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了解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过程;

2、通过观察和实验,体会磁体与磁体、磁体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3、通过视频等多媒体,认识地磁场。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获得对科学的亲近感和热爱

2、关注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 1

师:第三章,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磁现象和磁场。

二、讲授新课

(一)磁现象 教师活动

师:最早发现的天然磁石,其中含有主要成分为Fe3O4。现在使用的磁铁,多是用铁、钴、镍等金属或用某些氧化物制成的,天然此时和人造磁体都叫做永磁体。 展示:条形磁体、马蹄形磁体。

师:不同形状的磁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磁体都能吸引铁质物质。

师:我们形容一个人的声音很动听,能吸引异性,说这个人的声音很具有磁性。而磁体能吸引铁质物质的性质,就叫做磁性。

磁体上每个部分磁性都相同吗? 生:不同,两端比较强。

师: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磁体都有两极:N极、S极。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演示:条形磁铁靠近小磁针(同名、异名)。

- 3

D.A、B间可能互相吸引,也可能互相排斥

3.下列关于磁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场跟电场一样,是人为假设的

B.磁极或电流在自己周围的空间会产生磁场 C.指南针指南说明地球周围有磁场

D.磁极对磁极的作用、电流对电流的作用都是

通过磁场发生的

4.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它的磁场分布情况与一个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情况相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磁场的方向是沿地球上经线方向的 B.地磁场的方向是与地面平行的 C.地磁场的方向是从北向南方向的

D.在地磁南极上空,地磁场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四、铺垫下文

演示:小型电动机。

师:线圈旋转,说明线圈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大小如何,反向怎么判断,有必要我们下面进一步学习。

- 5 -

第12篇:磁场教学反思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后记

我在讲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课后的一些看法。

这一块的知识有点抽象,如磁场本身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所以学生在直观上有点不好。电流又是不能眼见,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这一块的不好理解。

当然在上课时本人做了相应的实验,学生在看和分析实验的过程中,理解了磁场对电流是有力的作用的,所以实验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的收获: 1.学生掌握了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通电的导体在磁场中能受力运动,而且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与磁场的方向有关。 2.在演示直流电动机的模型时,加深了学生对三者方向之间的判断,同时学生还进一步从实验的结果中得到电动机的转动速度与电流的强度和磁场的强度有关。 3.学生在自已安装直流电动机时出现的故障能够进行分析和排查。有电压太低、接线柱接触不良、线圈在平衡位置、换向器太紧等原因。 4.给学生模型图能够分析是电动机的模型,知道换向器的作用。

以上是学生了解的情况,总体上我是满意的,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学生在动手能力上明显是不行的,找不到突破点,在空间想象上也是不足的,在看一些图时竟然看不懂,这些都显示了学生的不足,必须加强对学生在理解上、思维上的指导和培养。篇2:磁现象、磁场教学反思

磁现象、磁场教学反思

学校:华民乡中学 教师:裴庆波 时间:2013年12月 磁现象、磁场教学反思

华民乡中心学校 裴庆波

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接触或观察过磁体,对磁现象并不陌生, 但这些东西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有印象,缺乏理论系统地归纳和整理。 磁场虽然存在但是看不到,也摸不着。要引导学生展开空间想象就显得很重要,所以必须做好演示实验,同时利用投影,巧设提问,使学生的观察方向化,通过改变小磁针位置观察其指向的变化,通过铁屑磁化后在磁场的分布感受磁场的存在和磁场的分布。让学生通过现象去认识磁场。通过演示实验学到探找科学规律的途径,通过小磁针的不同转向,说明磁场的存在。

我在教学设计中以四个探究实验为主线,把磁性、磁极、磁化、磁极间作用规律等基本概念交待清楚,希望以实验吸引学生眼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授“磁体有两个磁极”时类比了“蚯蚓断肢再植”,形象生动,易于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在讲“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时,对比“电荷间作用规律”,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受益。类比空气流动成风、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说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是可以认识的,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课前用“磁浮列车”引课,让学生感受科技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四大发明的简介让学生对我国古人的智慧由衷赞叹,为做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自制小磁针环节,教育学生要善于动脑思考问题,从一点一滴做起,

将来立志做个发明家。

同时紧扣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且具有方向性。另外,做好演示实验,有层次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堂课我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其主体是课程,并不是所有学科、所有章节都适合用信息技术来整合,要选择最有利于开展整合的章节内容来发挥整合的优势,而本节课充分利用物理课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整合,充分体现了学科本位的特征,又能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但也有几处明显的不足:

一、教学过程中有些急躁、紧张,在教学环节的衔接上不自然。

二、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面部分的内容花的时间过多,后面讲的时显得太匆忙,有前紧后松的感觉。

三、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方面缺乏激励性的表达,只是就事论事。学生参与教学的实验和交流,老师应给予热情的鼓励,这在平时教学中是经常这样做的,在教中脑子里满是自己的课,把这个方面忽视了。篇3:《磁场》教学反思

《磁场》教学反思

庆安县第五中学 武学斌 《磁场》这是一节磁现象后的一节课,它先形象的引入了磁感线描述了磁场形状,后又挖掘地磁场。交代了地磁的两极所在的位置,用什么来验证磁场的存在我在教授这节课一直在思考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和方法来让学生们很好的学习这节课,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流程,同时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课后我认真的探讨并进行了反思,感到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很好 的达到了教学目的,首先,我以网络资源来展示相关资料,从它的特点,到磁场力及磁场方向确定,让学生对磁场树有了一个印象,让学生们从感性到理性来认识磁场

虽然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看点也比较好的达到了当初的教学目标但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我在随堂练习的设计上有一些不足,当时对设计的内容考虑的 不十分全面。不过从总体上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这节课的教学方式的,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在学习此类课时发扬优点改正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这类课在今后学习中的意义,为新课改的发展做了一分贡献。篇4:7.1(磁现象第2课时)磁场教学反思

磁场教学反思

西北中学 陈容

一、现场观察补记 1.本节课重点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一理念。本节课通过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磁体吸铁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磁体的性质,视频清晰直观,学生能联想到磁场的存在;通过知识构建的过程,学生自主活动感受实验和观察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在突破磁感线这一难点中采用分解难点,由浅入深,各个击破的方法。即由磁场中一点磁针的n极指向开始,再在磁场中不同点摆放小磁针,把各点的磁场方向分别显示出来,尽管方向不同但又隐约发现磁针n极指向似有规律。要把这个面上更多点的磁场方向显示出来,可放更多小的磁针,因此铁屑代替小磁针。由此引导学生建立起“磁感线”这个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例如把磁场中的磁针,铁屑进行实物投影放大;不同磁场的分布规律,放手给学生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制的课件,投影片及视频,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实物立体磁感线演示仪及ppt立体磁感线分布图,让学生对磁场的认识由点到面,再到空间。最后提问学生磁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播放磁悬浮列车和科技前沿阿尔法磁谱仪的相关视频,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此课作为武侯区第十二届课堂教学大赛初中物理课,得到了听课的专家领导和教师的高度评价,参加听课的教师作出如下的评议:“陈老师的课通过直观的视频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精彩;实验规律通过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和归纳得到,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全课注意了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二、反思改进

在学生的分析总结中,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思维活动,并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上升到一定高度,例如学生总结出:“磁场方向是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n极所指反向”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得出更多的特点(例如: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的磁场,即小磁针n极所指方向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实验过程中要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对易碎器材如磁体,应小心实验防止实验过程中损坏,甚至受伤。此外对实验仪器的改进、创新或自制应进一步加强。 1篇5:《磁现象和磁场》教学反思

《磁现象和磁场》一课的教学反思

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与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相比网络化物理教学更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新的教学观点,物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掌握了学习物理的主动权、处于主动、积极学习的地位,很好地符合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认知的学习方式。同时,网络化物理教学可以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考与创新。 网络化教学不能取代传统的物理试验:虽然网络技术可以利用动画、图片、声音等模拟各种各样的物理试验,或者虚拟一些真实的情景,但是它往往不能准确的表达某些知识,反而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误区,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训练。物理网络化教学效果取决于多媒体的应用水平:不是每种多媒体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多媒体技术应用与物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特点、课程特点统一协调起来,只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确实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做得比较好的地方:(1)引课自然:自然界中的磁现象丰富多彩,都有哪些磁现象呢?(2)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自己搜索网上信息,在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3)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还原了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老师在整个问题探讨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第13篇:磁现象 磁场 (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桌面上放一小磁针,用条形磁体绕小磁针转一圈,你观察到了什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新课讲解

一、磁场

1、定义:磁场就是磁体周围存在看不见的物质 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磁力的作用

2、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 (1)条形磁体周围磁场分布

将小磁针均匀的分布在条形磁体周围,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

结论:磁场的方向规定为静止时该点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为改点磁场的方向

再用铁屑探究其周围磁场分布情况:将铁屑均匀的洒在磁体周围,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铁屑的分布反映了磁场的分布,为了方便,用曲线描出,如图1所示

(2)蹄形磁体周围磁场分布

同样将铁屑均匀的洒在蹄形磁体周围,观察其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再分别放上几个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如图所示为蹄形磁体的磁场分布

定义: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表示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3)异名磁极间的磁场分布

将铁屑均匀的洒在两异名磁极周围,观察分布情况,如图为异名磁极间磁场分布

(4)同名磁极间的磁场分布

将铁屑均匀的洒在两同名磁极周围,观察分布情况,如图为同名磁极间磁场分布

二、磁感线的特点:

1、磁感线只是假想的曲线,是帮助我们描述磁场而模拟出的(模型法),实际并不存在,但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2、在磁体外部,磁感线分布规律:从磁体N极出发,回到S极;在磁体内部:从磁体S极出发,回到N极

3、磁感线布满磁体周围的整个空间

4、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体两端处磁感线最密,表示其两极处磁性最强。

5、任何两条磁感线都不会相交。

(课堂演练)

1、画出同名磁极之间的磁感线:

三、地磁场

为什么指南针能够指南呢?为什么信鸽认识送信的路呢?因为地球上存在地磁场

定义;地磁场是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其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很相似 特点: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刚好相反

磁偏角:地磁轴线与地轴之间有一定的夹角,科学上成为“磁偏角”

最早是由宋代学者沈括发现的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一一总结

五、课堂练习

1.物体能够吸引含铁质物体的性质,叫做_____,具有这一性质的物体叫做______ 2.一根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_______,任何磁体都有____个磁极,分别叫____极和____极。

3.用一根细线系在一根条形磁铁的中间,悬挂在空气静止,可发现条形磁铁总是指向______方向,条形磁铁的N极指______,S极指_______

六、作业布置 练习册本节知识

七、板书设计 磁场

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看不见的物质

2、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表示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3、磁感线的特点:a、磁感线只是假想的曲线,是帮助我们描述磁场而模拟出的(模型法),实际并不存在,但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b、在磁体外部,磁感线分布规律:从磁体N极出发,回到S极; 在磁体内部:从磁体S极出发,回到N极 c、磁感线布满磁体周围的整个空间

d、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体两端处磁感线最密,表示其两极处磁性最强。

e、任何两条磁感线都不会相交。

4、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

第14篇:磁感线磁场教学设计[版]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磁体、磁极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并会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方向和 ;初步了解地磁场。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磁感线形象描述磁场这一抽象概念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的磁文明,激发学习热情;

二、重点难点

重 点:感知磁场存在,认识磁场是一种物质 难 点: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1.播放极光的视频,提出问题美丽的自然现象和什么有关,2.一只帆船正在日夜不停的航行,没有航标,没有明确的航道.他们是怎样摆脱当时的困境的呢.由此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的走进新课。

(一):磁现象

1.磁体的形状有很多,如条形、蹄形、针形等,但不同形状的磁体有着许许多多的共性。

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见解归纳得:磁性:磁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任何磁体都分两极(N极和S极)磁体 两极磁性最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化是原 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二)“磁”应用

1、了解磁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观看图片)银行卡的磁性,磁悬浮的列车

教师激励学生:正是电和磁和结合引领我们走进机器时代,曾有位知名的科学家这样预言:谁掌握住了电和磁,谁就掌握了未来。

(三)、磁场和磁感线 活动一:让小磁针动起来。

用磁体去靠近小磁针。

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拨──是(看得 见的)手使小 磁针动,且手与小磁针接触。 小结1.要有物质(物体)直接接触小磁针并产生作用时 ,小磁针才会动起来; 2.磁体靠近小磁针时,能使小磁针动,说明磁体与磁针间存在着某种物质。

引导总结:这种物质叫“磁场”,它是由磁体产生。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 ,但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去感知它,包括感知它的某些特性。 活动二:让小磁针排队。

1.让几只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感知磁体周围的磁场具有方向性(磁场方向的规定让学生自己从书中寻找)。

2.让很多的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让学生用曲线画出小 磁针排队路线。

教师激励学生:同学们,你们在无意之中已经找到了一种形象化地描述磁场的方法,你所画的曲线在物理学中叫做“磁感线”。不过,老师要 提醒你:磁感线只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总结:磁场的特性:磁场具有方向性,它总是由磁体的N极指向S极,同时也是该处小磁针N极指向;

(四)地磁场

用小磁针总是指向南北引导得出地球也存在地磁场,总结出地磁场的特点。

(五)、总结练习

第15篇:3.1磁现象和磁场 教学设计

物理选修3—1 第三章 第一节

物理选修3—1 第三章 第一节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

设计人:顾婷婷

一、设计思想

1.设计思想: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形成对磁现象的认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发展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

2.理论依据:探究教学理论、《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和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

3.设计特色:本节课是以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为主的探究教学,充分重视情景、问题、体验、合作、自主、交流,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的过程。还要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既有学生的实验设计过程,又有教师的演示过程,实验手段上既传统的仪器演示实验,又有自制仪器。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动手、动脑和发挥才智的天地。另外本设计注意应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三、学情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四、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性、磁极的概念。 2.知道电流的磁效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

互作用的.知道地球具有磁性。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磁现象的广泛性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难点:磁现象的应用

六、教具:多媒体、条形磁铁、直导线、小磁针、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介绍生活中的有关磁现象及本章所要研究的内容。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问题1]初中学过磁体有几个磁极? [学生答]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北极.[问题2]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

[学生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问题3]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磁极之间是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的? [学生答]磁场.

磁场我们在初中就有所了解,从今天我们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它。

(二)新课教学

1、磁现象

(1)通过介绍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过程和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指南针的发明和作用来认识磁现象

(2)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和生活生产中涉及的磁体(喇叭、磁盘、磁带、磁卡、门吸、电动机、电流表)来形象生动地认识磁现象。

【板书1】磁性、磁体、磁极: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区域叫磁极。

【板书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与电荷类比)

2、电流的磁效应

(1)介绍人类认识电现象和磁现象的过程。 (2)演示奥斯特实验:

让学生直观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做实验时可以分为四种情形观察并记录现象:水平电流在小磁针的正上方时,让电流分别由南向北流和由北向南流;水平电流在小磁针的正下方时,让电流分别由南向北和由北向南流。

在认识电流的磁效应的同时,也为地磁场和通电直导线的磁场的教学埋下伏笔,

物理选修3—1 第三章 第一节

物理选修3—1 第三章 第一节

也可以留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过程,体现物理思想(电与磁有联系)和研究方法(奥斯特实验),认识到奥斯特实验在电磁学中的重要意义(打开了电磁学的大门),为后来法拉第的研究工作(电能生磁、磁也可以生电)奠定了基础。

【板书1】奥斯特实验:导线应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 【板书2】电流的磁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奥斯特实验)。

3、磁场

演示实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流与电流的作用。

类比于库仑力和电场,形成磁场的概念,应说明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和电场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磁场对磁体或电流的作用而认识磁场。

【板书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

【板书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处于其中的磁极和电流有力的作用.【板书3】磁场是媒介物:磁极间、电流间、磁极与电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4、地球的磁场

了解地理的南北极和地磁的南北极的区别,了解磁偏角,介绍沈括对磁偏角的研究。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和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相似。用一个条形磁铁来模拟地磁场,说明小磁针静止时为什么会指向地理的南北极。

【板书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地磁场。

【板书2】磁偏角: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不重合(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其间存在磁偏角。

知识外延:宇宙中的许多天体都有磁场,太阳、月球、火星也有磁场。由地磁场产生的自然现象有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极光等。

八、课堂训练

1、下列关于磁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磁场跟电场一样,是人为假设的

B.磁极或电流在自己周围的空间会产生磁场 C.指南针指南说明地球周围有磁场

D.磁极对磁极的作用、电流对电流的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B.磁体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而磁体与通电导体间以及通电导体与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C.地球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其间有一个交角,这就是磁偏角,磁偏角的数值在地球上不同地方是相同的 D.磁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

3、在做奥斯特实验时,下列操作中现象最明显的是 A、沿电流方向放置磁针,使磁针在导线的延长线上

B、沿电流方向放置磁针,使磁针在导线的正下方

C、电流沿南北方向放置在磁针的正上方

D、电流沿东西方向放置在磁针的正上方

九、课堂小结:(学生总结)

十、布置作业:课本82页 《问题与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磁现象和磁场

一、磁现象

1.磁性、磁体、磁极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电流的磁效应

1.奥斯特实验

2.电流的磁效应

三、磁场

1.磁场

2.磁场的基本性质

3.磁场是媒介物

四、地球的磁场

1.地磁场

2.磁偏角

第16篇:九年级物理《 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

《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会用安培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管的电流方向。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概括、空间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奥斯特实验了解电流的磁场,知道电流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2.通过观察通电螺线管的实验,发现通电螺线管的磁极跟电流方向的关系,总结出安培定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从安培定则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安培定则。 【教学难点】

安培定则的运用 【教学准备】

小磁针,螺线管,铁屑,通电螺线管周围磁感线的演示教具,干电池组,铜导线,多媒体系统。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提出问题:从刚才的课件展示中,同学们可以发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有些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那么电和磁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吗? (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演示实验:把导线缠绕在铁钉上,闭合开关,发现铁钉可以吸引几个大头针,断开开关,大头针掉下来。为什么?

那么,电和磁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由此导入课题。

二、进行新课

1、奥斯特实验

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总结学生的猜想与假设,然后指出:最早揭开这个奥秘的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多媒体展示,回顾历史)

指导学生分组完成奥斯特实验: (1)设计实验

在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器材?怎样连接?在实验中同学们要注意观察什么?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探究电与磁联系?(多媒体展示实验电路图)

(2)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将电源两极对调,改变电流方向,再做一次探究。 (3)分析归纳,交流合作,形成结论:

小磁针在什么情况下偏转?什么情况下不偏转? 小磁针为什么会偏转?

小磁针偏转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奥斯特实验:

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2、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奥斯特实验用的是一根直导线,那么一根直导线通电后有多大的磁性?实际应用大吗?

(学生猜想和假设)

总结学生猜想和假设出来的问题。 同时指出:一根直导线通电后磁性不大,实际应用也不大。

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增强通电导体的磁性?科学家们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们让电流通过各种形状的导线研究电流的磁场,其中有一种后来用处最大的就是把导线做成螺线管再通电。 (1)实验探究:

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课文填空:

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着 , a端的小磁针N极被 ,b端的小磁针S极被 ,这说明通电螺线管a端为 ,b端为 。

再按教材P120图16-10演示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分析结论填写在下面的空格线上:

通电螺线周围铁屑分布状态与条形磁铁 ,其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 。

(2)安培定则

科学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极性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假设,教师演示论证)

根据上述实验与观察分析和总结: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改变,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也改变。

然后指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来判定,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知道安培定则的规定。(p40--图16-17,图16--18)。

板书: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

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安培定则: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管的N极。

三、小结

四、作业

(一)教材42页,作业(1—2题)

(二)补充练习

1、请在图1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

2、在图2所示的通电螺线管上标出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和电源正负极。

图 1

图 2

3.根据如图3所示规定的条件画出两通电螺线管的绕线。

图 3

【板书设计】

§16.2

电流的磁场

一、奥斯特实验

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2、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

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安培定则:

【教学反思】

第17篇:第1节_磁现象_磁场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1.2过程与方法

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分组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总结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通过趣味实验的演示与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欲。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中体会科学知识的价值。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磁感线的理解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

掌握磁场的分布及判断电流磁场的方向。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大家都知道小小的信鸽,有能够飞鸽传书的功力,很是神奇,比现在好多路痴路盲的学生们是要好多了。那么老师这边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为什么小小信鸽有如此大大功力呢?同学们好奇吗?好奇的话,跟老师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然后你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

6.2新知介绍

【师】上述所说的信鸽,还有我们常见的指南针,这些神奇的现象又是如何得以产生的呢?同学们先讨论。

【师】生活中我们常用磁铁吸引小铁钉玩,也会经常用铁钉来判断一个东西有没有磁性。那么现在来思考这个问题,有时候我们梳头的时候,发现掉下来的头发被梳子吸引了,或者发现冬天毛衣也能吸引小东西,那么刚刚说的毛衣呀,梳子呀这类物质,是不是也有磁性呢?

【生】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定义磁性

磁性:磁铁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这种性质叫磁性

【师】同学们观察下老师手中的条形磁铁,有两个颜色,这两个颜色代表了磁铁的两极,红色代表的是北极,字母N表示,另一端就是南极(S)了。那么现在老师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这根磁铁悬挂起来,北极会指向什么方位呢?

【生】指向北极

【师】对了,所以我们常用的指南针就是利用磁铁的这个性质而制成的。 好,我们把刚刚的学习内容归纳整理成下列表格。

(1)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下来时,指南的一端叫磁体的南极,用符号S表示,指北的那一端叫磁体的北极,用符号N 表示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师】提问,如果现在有两根磁铁,将一根磁铁去靠近另一根大家觉得,这里会出现几种情况?利用手头的磁铁,做下这个小实验,得出这个结论。

【生】两种,有可能是相互吸引,也可能是排斥。

【师】对了,但是如果是条形磁铁的两极去接触另一根磁铁的中间的呢?有没有试过这个?

【生】也会吸引。

【师】对的,那跟两极间的吸引这里有没有区别呢?两极吸引,说明这两极是异极,但是如果是两极吸引中间,说明磁铁中间的磁性非常弱。

结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师】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一根铁棒去摩擦一根铁钉,然后同学们用这根铁钉去接触其他的小铁钉,发现了什么? 【生】被摩擦的铁钉会吸引其他的小铁钉 【师】对,这个现象就是磁化。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师】通过上述知识点,现在有有一只细钢针,想知道它是否具有磁性,有几种方法?怎样判断?

同学们思考老师给的这些方法思路:

方法一:将钢针靠近铁屑,若能吸引铁屑,则钢针有磁性,否则钢针无磁性; 方法二:用细线系住钢针中间,悬挂起来,使其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当它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方向,则钢针有磁性;当它静止时指向任意方向,则磁针无磁性;

方法三:将小钢针分别靠近小磁针的南北极,如果两次都吸引,说明钢针无磁性;如果一次吸引,一次排斥,说明小钢针有磁性。

下面通过图示,将上述过程再巩固一遍:

如两次都不吸引,则A、B 都没有磁性

【师】同学们,现在来思考一个难题,为什么磁铁会吸引小铁钉呢?是给了铁钉什么力吗?还是他有特异功能?

【生】各样回答

【师】我们都知道一个名词,叫做气场,其实啊,磁铁也有他的场,这个场叫做磁场,就是通过这个场,磁铁才能吸引铁钉这类物质的。

磁场:磁体的周围存在着一种叫做磁场的物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它们各自的磁场而发生的.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1)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2)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师】刚刚的介绍中我们知道,磁场很抽象,如何将抽象的磁场具体化呢?我们采用了下列的方法:

磁感线:磁感线是为形象描述磁场而画出的一些有方向的假想的曲线。 磁感线的特点

磁感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 N 极出来回到 S 极;磁体内部的磁感线由磁体的S 极指向 N 极——南进北出

磁感线是一些闭合的曲线,任何两条磁感线不能相交。 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假想的物理模型,它是依据铁屑在磁场里的分布和排列的情况,模仿画出的曲线。

磁感线可以反映磁场中磁性强弱的分布情况,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性越强.用磁感线表示磁场(如图):

利用这种方法的还有光线的引入。

【师】下面是几种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实例,通过刚刚磁感线的实验,分析下例用的探究方法:

①研究电流时,把电流必做水流; ②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③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 ④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 【生】同学们讨论。 【师】答案:①采用了类比法

②采用了理想模型法③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④采用了理想模型法

7、地磁场及磁偏角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球的磁场叫地磁场.磁针受地磁场的作用,一端指南另一端指北.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水平放置的磁针的指向跟地球子午线间的交角叫做磁偏角.世界上第一个清楚而又准确地论述磁偏角的是我国宋代的科学家沈括. 课后习题

1、以下描述两个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图中,正确的是(C )

2、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扬子江》一诗中著下“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诗句, 这里磁针石是因为受到地磁场 的作用,它的南极指向地理位置的 南 方.

3、有三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磁铁或铁棒悬挂在细线下,已知标有N、S的是磁铁,它们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C ) A.AB 是磁铁,CD 是铁棒

B.AB 一定是铁棒,CD 是磁铁 C.AB 可能是磁铁,也可能是铁棒 D.CD 可能是磁铁,也可能是铁棒

4、如图所示,两枚大头针被吸附在条形磁铁下,且两枚大头针的针帽互相排斥,这是因为大头针被磁化后( A ) A.两针的针帽端都是 S 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B.两针的针帽端都是 N 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C.两针的针帽端都被磁铁的 N 极排斥 D.两针的针帽端都被磁铁的 S 极吸引

[1]作业布置

1、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板书

第二十章电与磁 磁现象 磁场

磁性:能够吸引钢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磁体有两个磁极,分别为南极(S)和北极(N) 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极。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一定闭合,方向与放在磁场中的磁针N极方向一致。

第18篇: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教学设计 教案

有些学生的课外知识较广,可请个别学生把自己对其他天体的磁场的认识阐述一下。 师投影介绍:地球的磁场不是独立的,太阳、月亮等天体都有磁场,并且太阳光、太阳黑子、极光形成都与太阳磁场有关。

第19篇: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力教学设计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五节《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既是安培力知识的延续,又是下一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的铺垫。高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对现象──猜想──理论推导──实验验证等科学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实验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学生通过讨论,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对物理知识能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把传授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分析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为日后的学习及进行其它问题探究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洛伦兹力,会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

②知道洛伦兹力大小的推导过程;

③会利用本节课学的知识简单解释电视显像管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安培力微观本质的猜测,培养学生的联想和猜测能力;

②通过推导洛伦兹力的公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③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洛伦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和洛伦兹力大小计算。

难点:洛伦兹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阴极射线管、蹄形磁铁、多媒体投影系统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安培力

2、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一、探究: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推理猜想:电荷的运动形成电流,电流在磁场中能受力,运动电荷也应该能受力

实验验证:

(1)阴极射线管介绍:灯丝加热放出电子,电子在加速电场的作用下高速运动形成的电子流。电子轰击到“7”字型长条的荧光屏上,激发荧光,显示电子束的运动轨迹。

(2)演示:

①在没有外磁场时,电子束沿直线运动

提问:电子束的直线运动说明了什么?

电子不受力的作用。

②将蹄形磁铁靠近电子射线管,发现电子束运动轨迹发生了偏转。

提问:电子束的偏转说明了什么?

电子受到力的作用。

(3)结论: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猜想成立。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洛伦兹力。之所以叫洛伦兹力是为了纪念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

引导学生得出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安培力是大量定向移动的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洛仑兹力是安培力的微观本质。

洛伦兹力既然是一个力,那我们应该研究它的什么呢?

方向、大小。

二、探究洛伦兹力的方向

1. 问题: 洛伦兹力方向如何判断?

2.根据洛仑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学生应该能猜想出:左手定则?

3.实验验证

再次观看演示实验,进一步观察电子束垂直进入磁场时的偏转,并改变磁场方向。在屏幕上作图表示,验证洛伦兹力的方向是否可以用左手定则判定。

设计思想:体现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分析推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总结洛伦兹力的方向的判断──左手定则的具体内容:

伸开左手,使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垂直且处于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若四指指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那么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正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若四指指向是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那么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负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

洛仑兹力的特点:(1)F洛⊥vB平面 (2)洛仑兹力不做功

(强调:四指指向是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

三、洛伦兹力大小的探究

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两者方向判断方法相同,大小是否也存在某种联系?能否通过电流受到的安培力导出运动电荷受到的洛伦兹力的大小呢?

点拨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注意分析问题情景的关键点。

分组讨论

问题情景:设有一段横截面积为S的通电导线,单位体积中含有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为q,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取时间t内电荷经过的长度对应的导体为研究对象(先建立物理模型,课件中有模型图,再循序渐进有条理地推导,这一个过程可放手让学生完成,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1.算出q与电流I的关系?(I=nqvS)

2.在时间t内的通过截面的粒子数为多少?(N=nvSt)

3.导线垂直于磁场方向放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有多大?(F安=BIL)

4.安培力可以看做是作用在每个运动电荷上的洛伦兹力的合力,则每个电荷所受的洛伦兹力多大?(F洛=qvB)

设计思想:这是本课的难点,结合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设置四个小问题让学生依次去探究,这样就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逻辑线索,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推理过程中,渗透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联系,以及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思想(通过设置一些中间量,最后将其消掉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结论)。

(巡视学生推导情况并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点评学生的成果,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结论)

提问:该公式F洛=qvB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电荷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

当v∥B时,F洛=0(类比安培力,B∥L时F安=0)

当v与B方向成θ时,F洛=qvBsinθ

设计思想:将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大小关系作比,既能自然地推导出洛伦兹力的大小,又能将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处理方法有效统一,提高教学效率

[例题] 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均为B,带电粒子的运动速度均为v,带电荷量均为q。试求出图中带电粒子所受洛伦兹力的大小,并标出洛伦兹力的方向。

四、洛伦兹力的实际应用

理论来自于实践,更要服务于实践。

电视显像管的工作原理

(1)构造:由电子枪(阴极)、偏转线圈、荧光屏等组成,介绍各部分的作用。

(2)原理:应用电子束磁偏转的道理。电视显像管应用了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原理。电子束射向荧光屏就能发光,一束电子束只能使荧光屏上的一个点发光,而通过偏转线圈中磁场的作用电子就会偏转,就可以使整个荧光屏发光

【课堂小结】

(让学生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洛伦兹力是安培力微观表现。

洛伦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

洛伦兹力大小:电荷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F洛=qvB电荷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F洛=0当v与B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F洛=qvBsinθ

【课堂训练】

1、如图3所示,某一带电粒子垂直射入一个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并经过P点,试判断带电粒子的电性。

2、带电量为+q的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速度大小相同,所受的洛伦兹力就相同

B、如果把+q改为-q,且速度反向大小不变,则所受的洛伦兹力大小、方向均不变

C、只要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就一定受洛伦兹力作用

D、带电粒子受洛伦兹力小,则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小

3、如图甲所示,一个带正电荷的小球沿光滑水平绝缘的桌面向右运动.飞离桌子边缘A,最后落在地板上,设有磁场时其着地速度大小为v1;若撤去磁场,其余条件不变时,小球着地速度大小为v2,则(

)A.v1

B.v1>v2

C.v1=v2

D.无法确定

4、如上图,一长直螺线管通有电流,一个电子以速度v沿着螺线管的轴线射入管内,则电子在管内的运动情况是( ) A、匀加速运动

B、匀减速运动 C、匀速直线运动

D、在螺线管内来回往复运动

【课外探究,发散思维】

让学生根据所本节所学的知识去探究生活和科技中还有哪些应用洛伦兹力的例子,课后进行交流。这样设计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作业】课后“思考与讨论”、一张洛伦兹力自测卷 【教学反思】

1.教学各项目标基本完成。

2.现象——分析推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思维方法,要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探究层次还可深入些。

3.课堂处理过程要注意关键位置的引导,还应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在今后教学中多设置探究题目,让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第20篇: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了解磁化现象。

4.通过实验,了解磁场的方向和磁感线的画法。

5.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6.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磁场的方向和磁感线的画法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

2.在加拿大东海岸,有一个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尔岛,来往的船只只要一靠近它,不但指南针失灵,还会把船吸向海底,造成触礁沉没。 学习了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会明白中的原因了。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

(一)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109-111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要独立完成。

(二)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快速完成自学检测题,要求书写认真、规范。让4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悬吊着的小磁针静止时,指_____ 的磁极读做南极,又叫做_____ 极;指_____ 的磁极叫做_____ 极,又叫做_____ 极.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什么是磁化?

4.在铁屑、铜片、镍丝、玻璃板等材料中,当磁铁靠近这些材料时,能够被吸引的是_____

5.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我们称它为 _____ 6.磁场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7.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_____ 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8.磁感线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9.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 _____ ,地理上的南极是地磁的_____ ,地理上的北极是地磁的

_____

三、后教环节(18分钟)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选取9个小组同学分别展示1——9小题,下面同学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老师要做出及时评价,2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出示问题

1.在初中我们已接触了一些磁有关的知识,生活中有哪些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同学之间可互相讨论。

2.利用桌上的器材,探究磁铁的不同部位,对铁的吸引力是否一样?

3.把条形或U形磁体放在桌面上,上面垫一块硬纸板,在硬纸板上均匀撒上铁屑。轻轻敲打硬纸板 ,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参考图20.1-6)①并把你看到的现象用图画出来。②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四、训练环节

(一)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10分钟完成。

(二)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用一根没有磁性的钢棒去接近一条形磁铁,当和条形磁铁的某一位置接近时,它们之间引力最小,这个位置是(

)A.中间位置 B.N极一端 C.S极一端 D.各处都一样

2.两根完全相同的钢棒,用甲棒的一端靠近乙棒的中间,它们互相吸引,则(

) A.甲棒有磁性,乙棒无磁性 B.甲棒无磁性,乙棒有磁性 C.甲、乙棒都有磁性 D.甲棒有磁性,乙棒不一定有磁性

3.用一根条形磁铁的一端去吸引三枚大头针的根部,待平衡后,图示结果正确的是(

4.磁化是指(

) A.磁极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作用 B.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在磁体的作用下得到磁性的过程

C.磁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D.以上均不对 5.下列有关磁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 B.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C.磁场是有方向的,在磁场的不同位置,其磁场方向一般不同

D.在磁场中的某点,小磁针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6.关于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铁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铁的南极出来,回到北极

B.在某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跟该点磁感线的方向相同 C.磁感线是磁场中实际存在的曲线 D.两条磁感线可以相交 7.关于地磁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相当于一个大磁体,它周围存在着地磁场 B.地磁场的磁感线方向由北指向南

C.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D.地磁场的磁感线在地球两极附近最密集

8.小磁针在水平面内静止时,N极指北,S极指南,但又不是正南正北方向,这个事实说明(

A.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磁场 B.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 C.地磁的N极在地理北极附近D.地磁的S极在地理

9.如图所示,在条形磁体周围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可以自由旋转的小磁针,当它们静止时,N极指向不正确的是(

A.甲小磁针 B.乙小磁针 C.丙小磁针 D.丁小磁针

10.磁悬浮列车是利用 __________磁极相互______的原理来实现悬浮的.

11.机械手表一般不应放在磁体周围,这是因为这样放置,手表会被______,走时不准. 12.试在下图中画出磁体的极性和磁感线的方向.

(三)学生展示,反馈矫正。

(调查学情,统计疑难问题,先让其他小组补充矫正,教师更正或点拨)

板书

第一节 磁现象磁场

一、磁现象 1.磁体;

2.磁极(南极、北极); 3.磁体的指向性;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化: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具有磁性的过程

三、磁场

磁场教学设计
《磁场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