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登山游戏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18 07:38:1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登山游戏》教学设计

《登山游戏》教学设计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众多游戏中,棋类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在各种棋类游戏中,它们的画面和游戏线路图、棋子、游戏规则都各具特色.本课主要以登山为题材,开展游戏线路图、棋子、转盘的设计和制作.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登山活动,回忆登山的过程、路线、景点及设施等.通过教材中《2008 年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和登山线路图的图片,了解登山线路图的表现方法,进一步分析如何绘制有趣的登山线路图.观察教材中列举的棋子和转盘的制作方法,设计制作新颖的角色棋子和有特色的转盘.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爱玩的特点,本课内容设计新颖、有趣.教材中的登山线路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同时又为他们的设计和表现方式提供了参考.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盘,了解登山线路图的特点,激发学生设计出有创意的登山线路图.教材中棋子和转盘的设计和制作很有创意,采用多种材质创新制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前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玩一玩游戏棋,进行体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使学生既能自己设计、绘制登山游戏图,又能与同学一起玩耍,充分感受互助合作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本课教学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登山游戏线路图、角色棋子、转盘.学生想象设计的空间较大,可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组登山游戏.小组确定共同主题,商讨游戏则、行进线路和角色棋子等的设计制作.充分调动学生的设计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本课的内容,重点在登山游戏棋盘的绘制.难点在体验活动中探究登山游戏的创新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可采用以下教学环节:观察与体验游戏棋—观察并分析登山游戏—设计制作线路图、棋子、转盘—玩游戏.登山游戏的制作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登山线路图的表现、设计,二是角色棋子的设计,三是转盘的设计.观察、体验的同时,学生也会积极地思考并产生新的想法,有了新的发现,从而培养了创新和探究意识.在设计制作阶段,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研究各部分的绘画表现及设计制作.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利用身边的废弃材料设计制作游戏道具.

【教案一:(2 课时)】

(一)引导阶段

1. 邀请学生玩“大富翁”游戏.

2. 除了我们玩的这种棋类游戏,你还玩过哪些? 今天,我们要学着做一套游戏棋——登山游戏棋.

(二)发展阶段

1. 刚才我们玩的“大富翁”游戏,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 游戏中最主要的是什么?我们的登山游戏需要做什么样的线路图呢? 3. 你爬过哪些山?能把爬山的经过给大家讲一讲吗?

4. 老师做了一套登山游戏棋,仔细观察一下, 怎样才能画好一幅登山线路图? 5. 登山时还遇到哪些情况可以设计到游戏中?

6. 你们小组准备设计怎样的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 7. 游戏中,棋子有什么特点? 8. 转盘有什么特点?

9.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套登山线路图,再做棋子和转盘.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1. 每组派代表为大家介绍登山游戏. 2. 请你说一说、评一评:哪组设计得最有趣、最好玩? 3. 与小组的其他同学一起玩登山游戏.

(四)课后延展

思考和寻找:哪些材料可用来制作游戏棋? 【教案二:(2 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你喜欢登山吗?给同学们说一说,你登过哪些山. 2. 在登山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什么?

(二)探索研究

1. 分小组观察分析:这套游戏棋怎么玩,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具有什么特点? 第5课 登山游戏? 41 2. 登山线路图包括了哪些内容?小组内尝试画一画,并说说画的技巧. 3. 棋子有什么特点?你准备设计什么样的棋子?用哪些材料做? 4. 转盘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转盘?

(三)设计制作

1.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身边的材料,分工合作完成一套登山游戏棋的制作. 2. 提醒学生安全使用工具.

(四)交流展示

1. 展示小组完成的登山游戏棋,小组代表向同学们介绍玩法. 2. 评一评:大家设计的哪部分比较新颖,用的什么材料最特别? 3. 与小组同学比赛玩登山游戏.

(五)拓展延伸

谈一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六)收拾整理

收拾整理学习工具和材料,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培养良好的习惯. 1. 学生是否了解登山游戏.

2. 学生是否大胆地设计游戏线路图的布局.

3. 学生设计的游戏线路图是否生动、有趣、富有创意.

推荐第2篇:登山游戏教学设计

《登山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进行仔细地观察。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绘画和游戏创意结合,设计登山游戏棋。

3、通过游戏棋的设计、制作和共同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体协 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盘 教学难点:画面的布局。

课前准备: 彩泥、彩笔及几幅游戏棋盘 教学环节:

1、让学生通过游戏与观察,了解游戏棋的玩法。师出示游戏棋:同学们,喜欢玩游戏棋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种棋类游戏。(请几个学生和教师对手进行游戏)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棋的种类 A导入新课

师: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上面都有些什么(学生展示带来的游戏棋棋盘,说说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图案)

师:大家来看一看老师带来什么棋?(出示课件)

师:大家想不想自己也做一幅游戏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幅登山游戏棋。(板书课题)

1、学生通过回忆,回答教师问题。

师:同学们,自己和父母出游时爬过什么山?可以分为几个停靠点和 终点?

2、通过棋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的组成 B师生讨论

师: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汇报。)

教师小结: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标、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出示课件) C学生尝试

1、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

2、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D实践总结

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 线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 E初步领悟

1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

2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结合日常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事件,想象要安排的景物

3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4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 F作业要求

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 展示作品并交流心得 课堂总结:这节课,大家设计制作的棋盘都很棒,既美观又好玩。希望大家在课后,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用泥或彩泥制作一幅象棋,跟同学或家人玩一玩,大家说,好吗?

推荐第3篇:四年级上册《登山游戏》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登山游戏》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进行仔细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制作登山游戏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绘画和游戏创意结合,设计登山游戏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游戏棋的设计,制作和共同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并制作出好玩又有趣的登山游戏棋。

教学难点:登山路线的设计、游戏活动的设置。

三、教学策略

棋类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儿童所接触的有各种各样的棋类,它们的游戏规则、画面、游戏线路及角色棋、骰子的设计各不相同。本课以登山作为题材,开展登山游戏棋的设计和制作。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对身边登山这一运动的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对这些山的景点、线路、设施等进行观察分析,绘制出相应的登山线路图,并从中渗透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感悟发现—观察分析—尝试探究—欣赏提升—联想创造”的教学策略。从趣味的游戏入手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游戏棋的交流感受游戏的趣味;通过游戏棋盘等的欣赏,引导学生对几种游戏棋的棋盘设计、游戏规则进行研究,启发学生制定游戏规则,了解设计的内容;尝试登山路线的设计,在探究与实践中,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习设计制作登山棋的方法;通过对其他学生作品的欣赏启迪创意、拓展思路,并明确设计制作的步骤,最后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合理分工设计制作登山棋,寓教于乐,把游戏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创造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感悟发现

.随着铃声的响起,下课时间结束了,我想下课对于同学们来说,一定是最开心和最快乐的时间。那么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在下课的时候都玩一些什么游戏呢?

2.看来同学们玩的花样可真不少,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款游戏,希望能够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出示游戏棋)

你认识这种棋吗?

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上面都有些什么?

(学生展示带来的游戏)

大家想不想自己设计制作一副游戏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副“登山棋”(板书课题)

从趣味的游戏入手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游戏棋的交流感受游戏的趣味。

观察分析

(出示棋谱)小组讨论、汇报

1.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

棋盘、棋子、色子,我们要进行游戏这三部分是缺一不可。

2.那么在整副游戏棋里面,你们认为哪一部分是最主要的呢?(棋盘)

棋盘里都有什么?

(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标、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

通过棋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的组成。

引导学生对几种游戏棋的棋盘设计、游戏规则进行研究,启发学生制定游戏规则,了解设计的内容。

尝试探究

下面我们来设计一条登山路线

1.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

2.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

实践总结:

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

线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

方法总结:

(1)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

(2)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结合日常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事件,想象创作内容,要安排的景物。

(3)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4)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

尝试登山路线的设计,在探究与实践中,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习设计制作登山棋的方法

欣赏提升

.欣赏其他同学设计的登山棋

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副棋?为什么?

它的设计有什么独到之处?

哪副棋的棋盘最漂亮?

2.如果现在让你来设计一副棋盘,你会从哪一步入手呢?接下来又该设计什么呢?

(1)设计起点、终点(在合适的位置上设计)

(2)设计路线(路线不要过于复杂、要便于游戏、要为画面留出足够的空间)

(3)设计画面(要有自己的特点,要以一个主题贯穿,画面色彩要丰富、装饰性要强,同时可以设计出不同类型的画面)

(4)设计标题(给游戏棋起名字)

(5)设计游戏提示(要富有创意性)

(6)设计游戏说明

在绘制棋盘的同时,别忘了制作符合自己特点和个性的棋子和色子。

通过对其他学生作品的欣赏启迪创意、拓展思路。

明确设计制作的步骤和要求。

联想创造

.作业要求:

(1)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

(2)四人为一组合作完成。

(3)各组合理安排分工与合作

两人设计路线,一人做色子,一人做棋子。

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作品

(1)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玩法与规则,谈谈小组与众不同的创想。

(2)表扬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的作品。

(3)玩一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进行登山游戏。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共同设计制作登山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寓教于乐,把游戏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创造的过程。

推荐第4篇:登山游戏

《登山游戏》教案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在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

2、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画一幅登山线路的游戏图,进行登山 游戏比赛活动。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欣赏老师的制作的登山图,请个别同学上台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2、揭示课题:登山游戏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书本的图例,说说他们做的和老师有什么不同?

2、学生回忆,班级以前组织秋游登山活动,所走过的线路,或自己和父母出游所爬过的山,可以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

3、组织各小组讨论,怎样把登山线路图绘制成一张登山地图,制作初稿。

4、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作业:学生分小组进行绘制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同时用彩泥制作下棋必需的棋子。

2、要求:路线清晰、构图完整。

四、游戏:学生以小组为主进行登山游戏玩一玩。

推荐第5篇:登山 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讲的是革命导师列宁登山看日出时,两次走过临近深渊的那条小路,自觉磨炼意志的故事。如何把课上得情趣盎然而又训练到位呢?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画、演、写、议,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一、导入

同学们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和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有关的哪些文章(《灰雀》、《蜜蜂》、《诚实的孩子》),我们以其中的《灰雀》为例,说说文章讲述了列宁的一件什么事(讲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灰雀发生的一件事,展现了列宁同志卓越的语言魅力),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和列宁同志有关的文章(板书:登山),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又讲述了列宁同志的一件什么事,之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二、指名说说文章讲述了列宁的一件什么事 (列宁两次走过险路)

1、画一画,认识小路的险。

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有一个句子,即:“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学生只在充分理解了“险”,才能充分认识列宁坚持走这条险路的勇气和魄力。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绘制简笔画,帮助学生体会小路的“险”。

师:列宁在巴果茨基的陪同下登山看日出,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

生:走的是一条窄小的路。

生:走的是一条危险的路。

师:对!请你们当当小画家.根据第10小节的文字描述,把这条又窄又险的小路用简单的几笔画下来,好吗?

(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笔。教师选派一位学生上台板画。数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师:(指着图)面对这么窄、这么险的小路你相刻了什么?

生:我想,走在这么险、这么高的小路上肯定要心发慌、眼发花。

生:我想,这样的小路很难行走,只要一失足,就会掉进万丈深渊,摔得粉身碎骨。

(有简笔画的形象作直观的支撑,就丰富了学生对“险”的形象感受。)

2、演一演,体验列宁的临危不惧。

课文的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第一次走险路写得比较详细,如何让学生从中感受列宁不是艰险、迎难而上的意思品质?我设计了“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

师:我们把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情景表演出来,好不好?生:(兴奋地)好!

师:我们先来准备一下道具。(指着台前)这里可把什么当小路?

生:(发现墙边两张长凳,脱口而出)我看可把长凳接起来靠在墙边当小路,把黑板当峭壁,凳下面当深渊。

师:(依生所言摆好道具)真聪明!那你们是想当巴果茨基呢,还是想当列宁?请先定好角色,然后认真地熟悉“剧本”,特别要演好哪些动作,可加上小圆圈提醒自己。

(学生兴致勃勃,纷纷钻研“剧本”。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后,请两个学生上台表演。)

师:刚才大家亲眼目睹了列宁在巴果茨基的带领下走险路的情景,现在你想说什么?

生:我从巴果茨基走时的动作、神态中,看出他走的时候也提心吊胆的。列宁第一次走,是何等不易!

生:列宁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可见列宁这时是害怕的,但他没有后退,而是勇敢地走了过去,可见他多么坚强。!

生:列宁头昏目眩时,又定了定神鼓励自己:列宁啊,你是一个大无畏的革命者,面对危险、困难一定要坚强地闯过去!于是他不慌不忙地走过了危险的小路。

通过“表演”这一活动形式,既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强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3、写一写,想象列宁的毅然决然。

列宁第二次走险路,课文没有作用叙述,只用了“毅然决然”一词进行了概括。文中还配有一幅插图。图意表现了列宁第二次走小路时的坚决小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围绕“毅然决然”写一段话,为学生创设练笔的机会,提高其表达能力。

师:(指着挂图)请问,这里的“毅然决然”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师:对!那列宁究竟是怎样毅然决然地走过去的?请你们当当小作家,仔细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话好吗?(提示写作开头:“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

学生兴致勃勃,积极投入到写作之中,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踩上了小路。他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走到最险的地方,列宁两手扒得更紧了,他屏住气,小心翼翼地侧着脚步,顺利地走过了这段危险的小路。

拓宽课文情境,寻找写作题材,既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又让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在运用中得以迁移和内化。

4、议一议,学习列宁的可贵品质。

文末一段列宁说的三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充分认识列宁两次走险路的胆识和毅力。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让学生受到列宁坚强意志品质的强力感染。

师:你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有的比较胆小,你们有没有注意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

生:以前只要有人来听课。我就不敢举手,列宁的言行给了我启示,给了我力量,我一定要战胜恐惧,做个勇敢者!

生:虽说我是四年级学生,但还不敢一个人睡觉。我要以列宁为榜样,不放过每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

生:作业中的每道难题也好比是前进路上的“险关”,我们要冷静、自信,不退让,勇敢地去克服、战胜!

学生紧扣课文内容,联系内容,畅谈感想,既深入领会了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又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落到了实处。◆

推荐第6篇:《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学会其中11个;正确读写“巍峨”、“深渊”、“毅然决然”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列宁时时刻刻注意锻炼总结意志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比较列宁两次走危险小路的经过,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二、理解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解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 分角色朗读课文。

1、写作我们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那是怎样的一条小路? 指名读出文中相应的部分。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以下几种方法(朗读法、画画法、演示法、分析法),每个小组可以任选一种来理解。

2、小组自学。

3、各小组汇报。

选择朗读法的小组可以结合“路太窄,又太危险。路宽只能容一支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这句话把语气读得重一些。小组的同学反复朗读,体会小路的险要。 选择画画法的小组可以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一下小路的险要。 选择演示法的小组可以利用简单的用具演示下。

选择分析法的小组可以抓住“太窄,太危险,一支脚,一边……一边“,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面对这样一条小路什么感想?

(走这样一条小路肯定心里会发慌、害怕,万一掉下去肯定会粉身碎骨。) 教师指导朗读。

4、就是这样一条小路,列宁当时两次是怎样走过去的呢?找出文中写列宁上山和下山的部分读一读,各小组分好角色,把列宁当时走过小路时的事情演一演。各小组练习。 各小组汇报。

先汇报第一次走小路的经过。(着重强调背贴着,碎小的、慢慢地向前移动。吓得险些掉进深渊,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头昏目眩,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向前移动,不慌不忙,一步一步等几处的表演。)让学生反复地表演,体会列宁当时的心理。 让学生想像一下列宁当时的感受。

那么,现在同学们想对列宁说些什么呢? 汇报第二次走小路的经过。(着重强调我先走,毅然决然地,握着他的手说:“感谢你陪伴我,这次野游非常有趣”以及最后的一段话这几处的表演。) 下山他们可以不走那条小路,但为什么列宁还要毅然决然地走上那条小路呢?想像一下他的心里怎样想的?

出示插图,让学生结合插图反复地练习朗读。 投影出示文章最后一句话,让学生理解它的含义。

列宁的话表明作为一个革命者对待困难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被困难压倒,要自觉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刻意磨练自己的意志。我们也应该学习革命领袖遇到困难没有很缩不前,被它吓倒,而是正视它,战胜它,时时刻刻处处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的精神。

5、在两次登山之间有段景色描写,它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表达了列宁经历险路后欣赏美景的喜悦心情。) 有感情地读一读。

6、同学们,这篇课文学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三、总结写作特点。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上山――登山山顶―――下山”写的。)

四、结语。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受到了伟大革命导师列宁高尚品质的感染,同时也学到了作者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够灵活地运用。 板书设计:

28 登山

起因:出发晚了 经过:上山走小路

下山走小路 结果:战胜了害怕

推荐第7篇: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列宁登山的故事,受到列宁坚强意志品质的强力感染,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他们登上山顶„„”那一自然段。

3、对本课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教学难、重点:

1、体会课文最后一段中列宁说的话是什么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山顶美景的段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名言引入,突出重点。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名言。出示“一个革命者不能让害怕把自己压倒。我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这句话是谁说的?介绍列宁。

2、这句话是列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登山,板书课题,指导登的书写。3、明确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不懂的字词。2、简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品悟,用心体验。

1、这是怎样一条险路?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描写小路危险的内容。请看合作学习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4、集体汇报交流。 (1) 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 A、怎样读出小路的险?指导朗读。 B、老师板画小路的险。 C、借助图片,感受小路的险。 (2)巴果茨基过小路的情形。

A、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能体现他走的很小心。 B、这里用连续的几个动作描写突出了小路的险。 (3)列宁过小路的情形。

A、指名读,列宁为什么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头晕目眩”是什么意思?

B、他站立了几秒钟,些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C、引读他定了定神,小心地向前移步,他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过了这段危险的小路。

四、体会日出之美。

1、导读引入“他们登上山顶,„„”

2、这景色美吗?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请你美美的读一读。

五、品悟中心。

1、下山的时候时间很宽裕,列宁为什么还要选择走那条危险的小路,还要自己先走?

2、指名说,明确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

3、在生活中,你有过害怕的体验吗?学过这往篇课文,你有什么新体会?

六、学习对话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1、在这篇课文中,多次出现了列宁和巴果茨基的对话,怎样正确使用对话中的标点符号呢? 2、播放微课。

七、总结。

1、请结合板书和学习目标谈收获。

2、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像列宁那样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登上人生的高峰,去欣赏人生的美景。

推荐第8篇:登山教学设计

30、《登山》

[教学目标]

读:采用多元朗读,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悟读出小路的险,通过情境的渲染读出景色的美。

练: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整合意识。 情:感受列宁和巴果茨基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

[教学重点]

体会小路的险,感受景色的美。 [教学难点]

多层次、多角度感悟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 [教学流程]

一、欣赏歌曲,激趣导入。

1、(播放《真心英雄》片段,提炼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句)

师: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学习哪一课? 生:30.登山

(老师板书课题,要求学生跟着老师书写,写完后齐读课题) 师:相信大家学了这课,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边说边指屏幕)

2、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都去预习过课文了,也就是说去登过几次山了,那么关于登山,你了解到什么?

3、让我们回忆课文,概括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经历“登山”的过程

1、自由读课文,找句子和同桌交流

2、引导品句:

巴果茨基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用碎小的步 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

(1)从直接描写处感受小路

假如老师想把这小路画下来,那该画点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并随机指导朗读“陡峭的悬崖、深渊、狭窄”

(2)从间接描写处感受小路

巴果茨基在这样的一条小路上行走,你有什么要提醒他的吗?

随机开展:

点拔一:“贴” 同学们注意这个贴字,你能给它换个词吗?——那作者为什么要用贴字呢?——对呀,在这样的一条小路上,只有用贴才是最安全的。谁能像巴果茨基这样来走一次。(个别读)

点拔二:“移动” 大家发现没有,作者在前面用了一个走,而这里为什么用移动?—— 逐步加词逐层引读 (移动——慢慢地移动——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地移动)——从这一个个修饰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感情朗读体会小路

巴果茨基就像同学们所说的一样,小心翼翼地,全神贯注地走着,我们跟着他再来体验一次 齐读

(5)学到这里,你感受到这是一条 的小路,从 可以看出 随机板书

3、对呀,这小路险的可怕,巴果茨基走了那么多次还是感到害怕,感到心惊胆颤,列宁可是第一次走这条小路,它遇到的情况肯定更让

人担心,更危险,请大家默读14-16自然段,请你找一找哪里让你感受到了危险。

重点点拔: 头昏目眩

(1)你是怎么来理解这个词的? (2)列宁为什么会感到头昏目眩?

(3)小结:对呀,在这条窄的只能容下一只脚的小路上,在这 条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一边是深渊的小路上,在这条巴果茨基走了多次之后还是感到害怕的小路上,列宁感到头昏目眩了,作为他的好朋友巴果茨基站在一旁,看到这一幕,他的心情又将会是如何呢?(担心、害怕、着急、后悔„„)

(4)幸好,列宁的头昏目眩只是暂时的,在短三的几秒钟内, 他就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害怕,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句话

列宁只站立了几秒钟,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身子。

(如果学生读不好,引导:同学们,此时的列宁已经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己,走的是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身子,很沉稳啊,我们再来走一次)

三、再读课文,倾述“登山”的体会

1、列宁和巴果茨基经历重重困难,终于走过小路,站在山顶上,他们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色啊。课件展示“日出美景” 师配乐读 柔和的阳光,射穿黎明前的薄雾 蔚蓝的湖水发出耀眼的亮光 山顶上的雪变成了玫瑰色 露水珠儿闪烁着光芒

欢快的鸟儿们放开歌喉心情欢唱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次 配乐齐读

3、这美景是列宁和巴果茨基走过小路之后才看到的,假如没有这小路,他们将错过这美景。同学们,现在你觉得这仅仅是条危险的小路吗?

这还会是条怎样的小路呢? 课件出示句式,学习动笔,随机板书

这是一条 的小路,因为 。

五、总结延伸

这是一条美丽的的小路,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小路,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小路„„正是因为经历了小路的险,列宁和巴果茨基才会觉得这景色更加绚丽多彩。其实我们的学习就像这登山,遇到的困难就像这小路,我们只有鼓起勇气去克服它,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愿同学们能经常登上山顶,享受美景!

六、我能行

在学习时,我害怕(

),我准备(

)。

在生活中,我害怕(

),我准备(

)。

推荐第9篇: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大八家小学卢小雨 设计理念: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教学时应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质疑探究,解疑释疑。并激活学生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积累,让每个学生都亲历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伟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伟大精神,从中受到从小锻炼意志的坚定信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列宁两次走小路的经过,体会列宁不怕危险、锻炼意志的可贵精神。

3、学习列宁时刻锻炼自己的意志,从小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小路的危险

2、理解列宁再次走小路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会认了生字、新词,更高兴的是我们认识了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登山,再次领略伟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伟大精神。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还记得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2名学生说)

(二)质疑探究

师:上节课我们还留下了不懂的问题,现在请你提出来吧(指名)

1、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

2、列宁第二次为什么还走小路?

3、为什么这次野游非常有趣?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生读文) 汇报:危险而狭窄的小路

师:从哪儿发现的呢?同学们,别着急,读3-17自然段,边读边画,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路险?并把所画的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吗?

(三)解疑释疑

1、指名交流感受路险的句子

1)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句子?(指名说:路宽只能容一只脚、、、、深渊) 2)你有什么感受吗?

3)谁还想读这句话?(指名)听了他的朗读,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危险) 4)观察 小路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交流)“峭壁”是什么意思?“深渊”是什么意思?“容”字怎么理解?

5)理解了这些词语,你觉得这条小路怎么样?(危险、狭窄)怎样才能读出路险呢?

2、接着汇报

生:读“巴果茨基、、、、、、移动”,老师听出来了,你是从巴果茨基在走小路的情境中感受到了小路的危险,对吗? 师:(读中感受,读中体会)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去感受巴果茨基过小路的路险。 师:哪几个动词更能体现出巴果茨基过小路的危险呢?(交流) 师:在这样的小路上行走,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害怕、头晕目眩

师: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吗?(学生畅谈)

师:列宁面对这么危险的小路,他害怕了,同学们,他是退缩了还是知难而进了?(知难而进了)

师:赶快读一读这一段吧(指名读)

师:列宁站立了几秒钟,在这几秒钟的时间里,列宁会对自己说些什么? 生:你一定要坚持下去,走过危险就是成功。

3、欣赏美景、体会心情

师:他们终于走出了小路,他们登上山顶(出示课件)配乐朗读,同学们,听了老师的朗读,聆听着美妙的音乐,面对这么美的景色,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生:山顶的景色真美啊

师:那么,列宁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高兴

师:列宁只是为了美景而高兴吗?(不是,为了战胜困难而高兴) 师:是啊,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请你们自由读18自然段。

师:让我们大声朗读18自然段,与列宁一起分享、体会美丽的心情(齐读)

师:再读一遍,读出自己的理解,把你的理解表现在脸上,融入到自己的声音里(齐读) 师:是啊,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4、解决第二个问题

师:欣赏了山顶美丽的景色和喜悦的心情,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呢,为什么列宁第二次还走这条小路?读19--28段。 生:读最后一段。

师:齐读最后一段,列宁这回是怎样走回这条小路的,书中没有写,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汇报)

师:让我们来读列宁的话,出示:“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再读这句话,相信会读的更好。(齐读)再读这句话,鼓励自己。 师:当然,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但是这句话却鼓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此时此刻,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学生交流)同学们,书读到这,你明白列宁为什么再走小路了吗?

生:锻炼自己的意志。

师:列宁面对这条小路时,不怕危险,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走过黑暗就是光明,走过危险就是成功,这是列宁的收获。同学们,人的意志是需要锻炼的,坚强的意志更需要千锤百炼。让我们共同记住这样一句话:“生活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齐读。再读。 师:课文学到这里就学完了,那几能说说你对列宁有哪些了解吗?(生谈)想必第三个问题你们已经会解决了,这次野游为什么有趣? 生:因为列宁从中感受到了锻炼意志的磨练。

师:是呀,列宁正式靠着这种坚强的意志,成为了俄国的革命领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四)课外延伸

请用几句话写写学了这篇课文的感想或体会,可以是对列宁品质的赞扬,也可以是对自己的启发和教育,还可以是今后准备怎样锻炼意志的打算。 大八家小学 卢小雨

2005年11月22日

推荐第10篇: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深渊”、“望而生畏”、“头昏目眩”、“毅然”等词语意思。

2.精读重点句段,从列宁选的路的“险”中去体会并学习他不让害怕征服自己的,处锻炼自己意志的品质。

3.学会自读自悟的读书方法,在重点句学习中进行迁移。

4.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重点句的学习中,体会列宁不怕困难,处处锻炼自己意志的品质。

2.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最后一段句子的意思。

2.体会读重音的词在句子意思表达上的作用。

课前预习

1.自学本课生字、词语,不懂的做上“_____?”。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用“()”标出自认为难以理解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列宁吗?列宁是一位伟大的革命领袖,俄国十月革命者,列宁多次受到反动派的迫害和打击。有一段时间,他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就隐居在一个叫普罗宁的小地方。我们今天所学的《登山》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那个时候的那个地方的一个故事。(板书:登山)

二、检查预习情况。

昨天,老师已布置大家预习,下面先检查:

1.投影出示:

躲避 刹那间 黎明 若是 脊背 巴果茨基

沙皇 矮树丛 深渊 锻炼 悬崖 令人目眩

分别从音、形、义三个角度让学生提出难点,不能解决的请同学互相帮助;再不理解的在老师帮助下查字典解决。

2.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划分段落。

按照“选择上山的路——走危险小路上山——还要走危险小路下山”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结果。

3)讨论有争议的部分归属问题。

三、根据质疑,出示最后一小节。

1.质疑:你们在预习过程中,觉得哪些句子不好理解?

学生提出的句子,简单的,由他自己思考后回答,难的存疑。

【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将难点抛出,目的是为了让教师的指导能对症下药,教学有的放矢。】

2.投影出示:“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1)让质疑的同学说说不懂在哪里,心里有哪些疑问,其他同学补充。

2)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如下:

① 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是怎样的路?

② 革命者为什么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那他们又应该怎样对待困难?

③ 列宁同志为什么说“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列宁同志又是怎样锻炼自己的意志的?

3.在学习建议下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板书:险)

【这一环节,让学生层层质疑,自己设计教学目标,做学习的主人。】

四、学习有关路“险”的句子。

1.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写路“险”的词句,用“”标出。(自学期间,以四人为合作小组,可以互相讨论,并说说原因。)

2.交流。指名读有关词句。(随机板书:深渊)

投影出示:“只见他的脊背紧紧地贴着陡峭的悬崖,把头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渊,沿着狭窄的小路,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地移动着。”

① 指名读句子,其他同学听后评论好在哪里。

问:你认为哪里读得好?为什么?有没了有不足之处?你认为该怎么读?(板书:陡峭、悬崖、狭窄)

② 再次指名读,从中悟出重音不一定要重读,“贴”轻读,“移动”读得轻而缓慢。

③ 学生自由试读,指名读,小组比赛。

④ 刚才读出路的“险”,大家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出路的险,小组讨论。

交流中有建议表演的,有建议用自己的话表述的,也有建议用简笔画表现的,等等。

⑤ 总结学法:

交流归纳:一是自读,确定重音;二是精读,读出路的“险”;三是用其他方法表现出路的“险”。

【这一部分是写巴果茨基登山的经过,是本文的重点,难点。以有层次的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最能反映出路“险”的词语,并进行重音处理。好的朗读能将文章的重点意思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做,不光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想广度和深度方面发展。】

过渡:还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路的“险”?

交流:吓得险些掉进深渊„„头昏目眩了。

投影出示:“可是,列宁只站了几秒钟,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身子。”

回忆刚才的学法,运用前两步自学方法学习以上这段话。

交流板书:不慌不忙小心一步一步移动

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比较一下,以上两段话有什么不同?

出示:

只见他的脊背紧紧地贴着陡峭的悬崖,把头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渊,沿着狭窄的小路,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地移动着。

可是,列宁只站了几秒钟,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身子。

(上一处写巴果茨基登山,下一处写列宁登山。)

讨论:这篇文章主要人物应是列宁,那为什么要把巴果茨基登山的经过写得这么具体呢?

(反衬作用。因为巴果茨基已经走过多次,还表现得如此小心翼翼,说明了这条路的险,也更突出列宁同志的勇敢。)

【这个大环节,主问题就是一个“哪些句子反映出路的‘险’”。在重点句的学习中进行学法迁移,学生掌握如何自己读懂一段话的意思,如何去朗读好这段话,这就是“授之以渔”。】

六、学习写晨景一节。

1.列宁和巴果茨基经历了危险之后,登上山顶,看到的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听录音配乐朗读。(交流板书:风光无限)

3.学生自由读。觉得怎样读才美就怎样读。(体会列宁成功的喜悦)

4.指名读,齐读(配乐)。

【这一部分重在读的训练,任何讲解都无法取代美读。在读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感受美,理解美,达到美的意境。】

七、小结,学写名言。

1.同学们,列宁同志选择危险的小路上山,仅仅是为了欣赏山顶的美景吗?那是为什么呢?重新出示最后一节(板书:征服害怕,锻炼意志)。

2.写名言:列宁是伟大的导师,他在文中最后说的那段话已成为教育后人的至理名言,在座的小朋友,也许将来都能成为名人,今天,我们就“未来的名人”。你们能写几句对待困难,磨炼意志的话吗?试着写下来。

第11篇:《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肇州县第二小学 梁丽华

一、新课导入

昨天,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搜集列宁的名言,谁想把自己搜集到的名言说给大家听。(生汇报)

二、简介列宁及课文主要内容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就是列宁,他被称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老师这里也有一句列宁的名言:“一个革命者〃〃〃”(指生读)大家一看就知道这句话选自《登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登山。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跟我一起书写课题登山,现在把语文书翻到第20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问: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1)、列宁隐居在普罗宁的时候,一天早晨,他请波兰革命者巴果茨基做向导,上山顶去看日出,可是出发晚了点。 (2)、为了看日出,他们走了一条极其危险的路,终于及时登到了山顶,看到了日出。

(3)、下山时,为了锻炼意志,他们仍旧走了那条危险的小路。

三、体验小路之险

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隐居是什么意思?列宁为什么要隐居呢?

隐居:因为列宁号召人民群众推翻沙皇政府的腐败统治。创建工农自己的政权,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之人,遭到沙皇政府的通缉,所以被迫躲避起来,隐居在普罗宁,登山就是列宁隐居在普罗宁时发生的事。

通过读课文,我们可以知道列宁共走了几次小路?(两次)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路的险呢?

1、路窄得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1) 峭壁是什么?(又高又陡的山崖)

深渊是什么?(很深很深的水)

(2) 而路究竟有多宽呢?(路宽只能容一只脚)。

在这里用了一个容字,改成“放”可以吗?说路窄的只能放一只脚?同学们读一读,感受一下。

“容”在这里是搁、放的意思,路窄的只能容一只脚,说明路实在是太窄了,窄到只能搁一只脚的宽度。面对这样“窄”的路,而且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稍不小心或心慌心乱就是掉下深渊的危险,掉下去会怎样?只有死路一条,你说这样的路险不险?你能把险读出来吗?这是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句子,看看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的险呢?

2、巴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用碎小的步子

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

巴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免得看了紧张。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说明他因为紧张、害怕而倍加小心。同学们,想一想巴是第一次走这条小路吗?

不是,已经走过几次的巴在经过这条小路时仍然那么紧张,提心吊胆的,可见小路的确是危险的。 谁能把巴走小路时紧张、小心翼翼的感觉读出来。 这是我们从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小路险呢?

3、列宁跟在他后边,就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他知道列宁头晕目眩了。

头晕目眩是什么意思?头晕眼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有没有同学有过头晕眼花的感觉,是在什么情况下? 头昏目眩说明列宁害怕了。列宁面对眼前的危险,尽管头晕目眩了,害怕了,但他退缩了吗?他是怎样做的? 列宁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他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过了这段危险的小路。列宁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此时的列宁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他们共走了几次路?(两次)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第一次走小路?现在我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为什么

要走这条小路?

这条小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读后提问:

为什么走这条小路?或者说走小路的原因是什么? 看日出。(板书)

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窄小的路、危险的路) 用一个字概括就是:险。

现在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这一部分,把你认为能体现小路险的句子画下来,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列宁虽然害怕,但他没有在害怕面前退下来,而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了过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具有什么品质?(临危不惧、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一个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列宁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四、体会日出之美

列和巴终于走过了这条危险的小路,赶在日出之前来到了山顶。现在就让我们和列、巴一起去领略一下山顶的美景吧!(课件,配乐诗朗诵)

山顶日出的景色美吗?谁能把这种美读出来,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有人说,本文写的是登山,可以不写景,所以这一段应该删去?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这是列宁历尽艰辛才看到的美丽美景,这里已经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了,而是通过描写美景来衬托列宁登到山顶后的喜悦心情。这种喜悦是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感受到的成功的喜悦,用美景来衬托到的喜悦心情,所以不能删。

五、感悟文章之道

在观赏了日出美景后,下山时本可以不用走那条危险的小路,可列宁是怎么做的呢?

仔细默读课文的第19—28自然段,看看你又能感受到什么?(生齐读)

下山时列宁决定走那条险路,这一次走和第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回去不必着急了〃〃〃〃〃〃不,我打算仍旧走那条危险的小路。

可见这一次是列宁主动要求走那条小路的,而且“这一次,我先走。”说完就毅然决然的走了过去。

如果我把“毅然决然”去掉,变成“这一次我先走,说完就走了过去”。你觉得这两句话哪个表达效果好? 毅然、决然什么意思?(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毅然、决然地走过去可以看出列宁走这条路的决心大,态度坚决。

你能把列宁坚决的态度读出来吗?

这一次列宁是怎么毅然、决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的呢?

文中并没有具体地写出来,下面请同学们看图(课件)展开想象,把它补充出来。(生写、读)

从列宁两次经过这条小路的不同表现,你能体会到什么? 列宁战胜了困难,列宁对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正是列宁要说的这段话的真正含义, 课件出示:

哪个同学愿意读一读列宁说的这段话。(要把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读出来) 个别读—齐读

同学们,列宁两次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正是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呀! 板书(锻炼意志)

六、总结

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在极其严峻的条件下仍然坚持工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时,革命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课件)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列宁的名言。(课件,生齐读名言) 同学们,在学习、生活的道路上,让我们像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第12篇:《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登山》是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记述列宁隐居在普罗宁,有一天,为了看日出主动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下山时,为了锻炼意志,他仍旧走那条小路的经过,赞扬了列宁同志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品质。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练习抓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心思想,进行概括能力训练的课例。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练习抓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出列宁第一次登山不光为了看日出,而是在锻炼意志。 课前准备:

师:投影片。

生:阅读有关列宁同志的文章,了解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背景介绍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独立学习生字词,理解词意。

3、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4、联系课题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板书课文脉络

6、质疑

(通过这样质疑,想达到三个目的:1.弄清了这几个问题,也就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抓主要内容作了铺垫,将文路、教路和学路结合起来。2.从学生质疑入手,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探究中心的兴趣,有利于促主体性发展。3.将写事文章的一般规律与具体课文相结合来质疑,既避免了学生随意性,起到了导疑的作用,又能围绕重点,颇有味道。)

(三)、详读分析

【环节一】了解列宁第一次登山的经过,体会列宁主动锻炼意志的品质。这一过程可分三部分进行。

1、抓住“就走”,了解列宁是主动选择走险路的。

请学生带着问题(质疑提出的)读第二段,初步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在交流自学情况后,教师让学生找到描写路险的句子,通过“路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和“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的比较,再利用书上插图的直观效果,引导学生体会出这条近路太窄太险。并假设如果你面对这样的险路会怎么样呢?(害怕、不走、返回)可列宁是怎么决定的呢?学生读书找出后启发学生再次比较:“我们走那条小路吧。”和“我们就走那条小路吧!”在语气上什么不同?从而体会出列宁选择走这条险路的决心大,态度坚决。

2、抓住“您能过去吗?”,体会列宁的勇敢。

教师提出问题:当巴果茨基对列宁说:“您不能从这儿过”时,列宁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带着问题读11至15自然段。自学交流后,启发学生思考:列宁为什么反问巴果茨基呢?他的问话中含着什么意思呢?并进行填空练习“您能过去吗?您____,我____。”(您能走过去,我就能走过去。您不怕危险,我也不怕危险。……)学生进一步体会出列宁是那么勇敢,那么充满自信。

3、抓住“向前走”,体会列宁坚强的意志和勇于战胜艰险的勇气。

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列宁跟在巴果茨基后面走,他在最危险的地方停住了,他害怕了吗?巴果茨基让他“往回走”,他听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找到课文的第17自然段。教师抓住“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让学生展开想象:此时列宁会想些什么?抓住“向前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走?说明了什么?从而体会到列宁没有被危险吓倒,没有在害怕面前退下来,而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过险路,表现了列宁迎难而上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

这时,通过师生合作朗读15至17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同时抒发学生对列宁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的赞美之情。

教师启发学生体会列宁走过了险路,登上了山顶,看到了日出壮丽景色的心情,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18自然段。

【环节二】、通过学习列宁第二次登山的经过,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

1、抓住“仍旧走”,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

“从哪看出列宁他们走了两次这条险路呢?”引导学生对“仍旧”加以理解,再次体会列宁主动找苦吃。请学生边读第三段边找出第二次登山与第一次有哪些不同?并看图想象,下山时,列宁会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从此事,你对列宁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2、抓住“每时每刻、随时随地”,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

为什么回来时不必走这条险路,列宁仍旧走呢?列宁是怎么解释的呢?教师由此问题导入理解中心段的学习。让学生边读边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再思考: “每时每刻”、“随时随地”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联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样“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地锻炼意志的?(学生自选板书中的内容,自选句式来说。)从而体会到列宁不愧是一位革命领袖,他自找苦吃,以苦为乐,自觉地锻炼意志。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来体会。

【环节三】、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练习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训练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促进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精心设计归纳段意的训练。

归纳段意不是这节课的重点,却是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因此,设计了三种训练形式来归纳段意,目的是用归纳段意进一步突破难点,抓住重点,为抓主要内容铺路搭桥。

课文共分四段。

(1)学习第一段,请学生边读边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学生独立概括段意。

(2)学习课文第二段时,开始引导学生围绕着“为什么登山?怎么登山?结果如何?”自学,初步感知主要内容。最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出示投影,让学生通过比较选择段意。

第二段段意:列宁为了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小路,登上了山顶。

(3)第三段段意是在学生读懂内容,体会中心后,采用填空练习概括的。

第三段段意:下山时,()为了锻炼意志,列宁()仍旧走那条危险的小路。

(4)第四段:升华中心

2、精心设计抓主要内容的训练。

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由于学生年龄小,概括能力较差,所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在引导学生在迁移中用方法,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上。为此,设计了以下训练步骤。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归纳段意有哪些方法?(归并法,抓重点句,连重点词、串问题答案等)启发学生比较:归纳段意和抓主要内容有什么不同?(归纳段意是把相同意思的几个自然段段意归并在一起;抓主要意思是把各段段意归并在一起。)接着请学生把三段段意连起来说一说,告诉学生这就是《登山》一课的主要内容。然后出示投影,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

学生读后发现“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一句是隐居的原因,与登山关系不密切,是次要内容,可以删去。学生迁移运用了舍次留主的方法。

通过几次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抓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抓主要内容呢?学生运用了串问题答案,连重点词语等方法抓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开发了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特别提出的是,要发挥板书的多功能作用,充分利用板书为教学服务。如可用左边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串问题答案的方法来抓主要内容。又如利用中间部分的板书,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自选一组内容,说说列宁是怎样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意志的。不仅体现了从整体着手的思路,而且重点突出,层次清晰。

(四)联系实际:

1、辩论会 《列宁是否要坚持仍然走那条小路回来》

2、教师小结

体味课文结句:“让害怕征服自己”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革命者不应该怎样而应该怎样?

说说自己的想法。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3、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

(五)歌曲结束:

全班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板书设计

4登山

起因

走小路

看日出

再走小路 (锻炼意志)

第13篇: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登山》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先讲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接着讲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最后讲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并交待了他第二走险路的原因。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是由低段过度到高段的枢纽点,要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手。由于三年级好处于过度阶段,整体的认知水平还不是很完善,自主能力不够,所以应该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有理有节的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望而生畏”“头昏目眩”“深渊”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时时锻炼意志对人的成长的帮助与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理解列宁说的话及表情语段体会涵义。

教学准备

列宁图片、录音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时代背景,整体认识列宁

1、(教师出示列宁的头像)提问:他是谁?能介绍一下吗?

2、师介绍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师: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可以高声朗读,可以低声速度,还可以默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说说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2、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读懂了这么多内容,现在请同桌互读课文,并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字词认读情况。(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找近义词——看看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画一画,体会小路的险

师:列宁在巴果茨基的陪同下登山看日出,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

生:走的是一条窄小的路。 生:走的是一条危险的路。

师:对!请你们当当小画家,根据第 10 段的文字描述,把这条又窄又险的小路用简单的几笔画下来,好吗?

师:(指着图)面对这么窄、这么险的小路你想到了什么? 师:能不能用你的朗读把小路的险读出来? (生练读、汇报读)

师指导“一只脚、峭壁、深渊”重读可以读出小路的险。 2.演一演,访一访、评一评,体验列宁的临危不惧。 师:我们把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情景表演出来,好不好? 师:我们先来准备一下道具。(指着台前)这里可把什么当小路? (生发现墙边两张长凳,我看可把长凳接起来靠在墙边当小路,把黑板当峭壁,凳下面当深渊。)

师:(依生所言摆好道具)真聪明!那你们是想演巴果茨基呢,还是想演列宁?请先定好角色,然后认真地熟悉“剧本”,注意要特别演好列宁、巴果茨基的动作、神态。

(生表演)

师:刚才大家目睹了“列宁”在“巴果茨基”的带领下走险路的情景,现在你想说什么?

(师采访表演的同学)说一说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师:现在全体学生起立、背手、扭头、闭眼听 „„(播放“小路险情”的课文话外音)

师: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3、师:(课件出示“美丽的日出”景象,并配有声情并茂的范读)

大家闭目静静地倾听,用心体会,想想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内心产生了什么感受。

师:大家说的很好,列宁为什么会感觉如此快乐呢? 指导朗读,读出美感,读出愉快(生练读)

4、议一议:列宁返回时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小路? (返回时要走小路,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相机出示列宁说的话:就是因为我害怕他,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吓倒。我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思维,说话训练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害怕的体验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登山》教学设计

松北中心校 王丽娜 2010-6-29

第14篇:《登山游戏》教案

登山游戏

教学目标:

1、以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再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增强团队交流。

2、同学之间互助,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之间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谱。 难点:画面的布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范图及若干小图片。 学生:彩笔及几幅游戏棋谱。 教学过程:

一、游戏切入。

让学生通过游戏与观察,了解游戏棋的玩法和基本组成部分。

师出示游戏棋:这是什么?(游戏棋)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种棋类游戏。(依次请数个学生 和老师对手进行游戏)

二、师生共同讨论,展示游戏棋的种类。师: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上面都有些什么?

(学生展示带来的棋谱,说说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图案。)

三、通过实物棋谱,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组成部分。提问: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

总结: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谱、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

四、学生尝试,实践总结。

1、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

2、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 线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

3、总结学生的草稿,并示范。(1)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

(2)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想象要安排的景物(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插图装饰成完整的棋谱图。)

(3)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4)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

五、再实践,学生独立设计一份游戏棋,师巡回指导。

六、欣赏,并学习评价。

展示学生的草图,启发他们谈谈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设计的游戏方法。

第3课 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执教时间:3月1日——3月3日

札记:黑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作业过程中,许多孩子惊奇的发现:从黑纸上剪下花纹后,剩下的纸铺在白纸上居然也有着奇妙的效果!我适时引导他们: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只要带着艺术的眼光看世界,没有废弃物,只看你肯不肯动脑筋加工。

第15篇:登山抒怀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五岳独尊——泰山

【课题】登山抒怀 【教学目标】

1.熟读《登泰山》【明】杨继盛,结合译文,领略登山抒怀,欲小天下之气势。2.理解登泰山而抒怀的诗句,并从中感受登山之情怀。 3.了解泰山石刻的由来并欣赏其诗句。

4.树立正确的旅游观,看护游点景物,做文明公民。

【教学重点】理解登泰山而抒怀的诗句,并从中感受登山之情怀。 【教学难点】结合译文,领略登山抒怀,欲小天下之气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师生欣赏

同学们,你们去过泰山吗?(哪位去过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泰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说,教师重复说)今天老师带来一段泰山视频,请欣赏)那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泰山游览一下。 2.顺承导入新课

视频看完了,你们有什么想说的?(你真会形容,这个词用的非常合适,你的观察力太强了)泰山这么美丽,这么神奇,我们先来学一首明代杨继盛写的诗《登泰山》。(板书:登泰山)

二、经典诵读,感受诗人所抒发的情怀。

(一)正确诵读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味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反复读,直到读通顺。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9页,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一下,直到读通顺。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是否读得正确,读出节奏,给予正确的评价,并说出评价的理由。

刚才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有谁想起来展示一下? (真勇敢!)(二个同学)谁来说说他/她读的怎么样? 你很会倾听(你听的非常仔细/你非常善于倾听),你来读读试试?谁来评价一下?

评价的真好,看来你非常善于倾听。同学们,我们读古诗不但要正确、流利,还要注意节奏,有些字语气要加重或拖长,尤其要把作者表达的情感读出来,你像古人读诗的时候,当他们读到动情之处,往往会摇头晃脑来,很有韵味。

3.听教师范读。(微视频) 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下,你们可以小声跟读。 4.指名读

老师读得怎么样?好,好在哪儿?有(有节奏,有感情,声音拖长)那就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一读吧。

同学们,我们先齐读一遍(齐读的这么好,声音真响亮)

下面哪位同学起来试试?好,就刚才读的这位同学,你再来试试?比刚才好多了,继续努力。还有想读的吗?你来试试?读得好吗? 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

下面请同学们拿起书来读给同桌听听,相互评价一下。

6.师生合作读:每句话前一句老师读,后一句学生读,然后师生互换再合作读。刚才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好吗?老师读前一句,你们读后一句,然后再换过来。 7.男女比赛读

接下来,我们来个男女分组比赛读,看看男同学棒,还是女同学棒?男同学读前一句,女同学读后一句,然后再换过来。

(男同学读得有气势,女同学读得有感情,平分秋色,你们的表现让老师自豪。)

(二)借助译文,理解文意

1.同学们,诗我们读得很熟练了了,那你们明白这首诗的意思吗?(生说,生不会说,就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这样理解合不合适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2.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都明白了吗?(那位同学帮帮他?)

(三)品读古诗,想象古诗意境 那么作者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小组讨论交流一下,(老师提醒一下,反复读读后两句,好好体会体会)哪位同学来说说?(生说)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出示温馨点击) 是啊,泰山已经够高了,但它之上还有白云,白云之上还有日月星辰,(这就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强中更有强中手)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这样的事蕴含相同的道理呢?(指着板书)比方说……

(四)想象古诗意境,背诵古诗

这么美的诗,我们一定要记住它,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他背过!谁先来背背?背的真快,还有谁想试试?(咱班同学真聪明)我们一起来背背吧。(指2名同学背,再齐背)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同学们,其实登山抒怀的诗词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的诗句吧!谁来展示一下?(3个同学)如果声音再拖长点就好了,下面我们来齐读一遍,(一起读的声音真响亮)

2.同学们,后人把这些诗词、名句刻在石头上,就成了石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微视频)

3.同学们,古人喜欢把诗词、名句刻在石头上来抒发情怀,我们来看看这些石刻上的诗句,你们熟悉那一句,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生交流,师点播)这些石刻已成为泰山的一大特色,吸引了中外的游客,有一个叫王小毛的也来到了泰山,他也学着古人在石头上刻字,你们看他的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与同学讨论一下。

(你是个文明的小公民,有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环境,爱护文物)据老师的了解,泰山每年接待游客大约500万人次,如果人人都刻字,泰山还会这么美吗?肯定不会,所以我们外出旅游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保护文物古迹,不能乱写乱画。

四、畅谈收获,教师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知道了石刻由来,保护文物古迹,不能乱写乱画,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说,你说……老师也有收获,还有哪个同学想交流……)

2.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收获都不少,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登山抒怀

登泰山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第16篇:登山游戏活动方案

登山游戏活动方案

一、活动流程

分组——闯关卡——猜谜语——你来比划我来猜——调皮的圆圈——合影——返程。

二、具体操作

1、分组:

(1)自愿分组,分成2组。

(2)每组确定自己的组名、口号、队长。

2、闯关卡:

(1)关卡一:勇往直前关卡

规则:每组唱两首歌曲:一首与颜色相关;一首与水(大海、泉、河)相关。

奖励:根据完成的先后顺序相应奖励贴纸数量

5、

3、

2、1。守关者:大家好,欢迎来到勇往直前关卡,我是守关人XXX。 (2)关卡二:挑战自我关卡

规则:每组抽一道绕口令并派一名代表完成。

奖励:根据完成的先后顺序相应奖励贴纸数量

5、

3、

2、1。守关者:大家好,欢迎来到挑战自我关卡,我是守关人XXX。 (3)关卡三:步步登高关卡

规则:现场回答问题,答对3道问题即可闯关成功。

奖励:根据完成的先后顺序相应奖励贴纸数量

5、

3、

2、1。

守关者:大家好,欢迎来到步步登高关卡,我是守关人XXX。

3、你来比划我来猜:

规则:每组派三名代表,三人相对而立,两人看关键词模仿,一人猜谜,期间不能说话,仅用肢体表达。限时2分钟。

奖励:根据完成的多少相应奖励贴纸数量

5、

3、

2、1。

4、调皮的圆圈:

规则:裁判喊口令后,团队向圆圈内集合,未在圆圈内淘汰;圆圈不断缩小,依次进行集合。

奖励:最后根据留在圆圈里的人多少,给予相应奖励。 备注:游戏环节,可以择情进行选择项目。

三、活动道具

队长名牌(2个:“我是队长,听我的!”)、队员名牌(数字

1、

2、

3、5各10个)小音箱(音乐)、粉笔、碧泉LOGO 贴纸、关卡牌子(运动会所用的牌子,需要打印关卡

一、

二、三)、扩音器或耳麦(2个)、抽奖箱、奖品。

四、工作人员

1、守关者(山大王):XXX、XXX

2、题目准备、人员分组、休息区游戏开展:XXX、XXX

五、其他要求

1、所有人需穿运动服、鞋,方便登山。

2、在登山途中,不得私自离开队伍,如有事,需经批准后方可离队。

第17篇:三年级美术《登山游戏》

题目:登山游戏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进行仔细地观察。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绘画和游戏创意结合,设计登山游戏棋。

3、通过游戏棋的设计、制作和共同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体协作精神。教学重点: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盘。 教学难点:画面的布局。 教师:PPT课件

学生:彩泥、彩笔及几幅游戏棋盘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1、让学生通过游戏与观察,了解游戏棋的玩法。师出示游戏棋:同学们,喜欢玩游戏棋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种棋类游戏。(请几个学生和教师对手进行游戏) 师生游戏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棋的种类。导入新课

师: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上面都有些什么?(学生展示带来的游戏棋棋盘,说说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图案) 师:大家来看一看老师带来什么棋?(出示课件) 师:大家想不想自己也做一幅游戏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幅登山

游戏棋。(板书课题)

1、学生通过回忆,回答教师问题。

师:同学们,自己和父母出游时爬过什么山?可以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 师生讨论

2、通过棋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的组成。棋谱组成

师: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汇报。

教师小结: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标、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出示课件)

1、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学生尝试

2、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实践总结

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 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 a)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

初步领悟 b)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结合日常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事件,想象 创作内容 要安排的景物。

c)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d)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 (出示课件)

1、提出要求:(出示课件)

a)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 深层引导

b)四人为一组合作完成。 创新设计

小组长安排好分工与合作:

一人搞装饰,两人设计路线,一人做棋子。

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玩法与规则,谈谈小展示作品 组与众不同的创想。 交流心得

2、对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的作品提出表扬。

3、玩一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进行登山游戏。这节课,大家设计制作的棋盘都很棒,既美观又好玩。希望大家在课堂总结后,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用泥或彩泥制作一幅象棋,跟同学或家人玩一玩,大家说,好吗?

第18篇:《登山》教学设计(合作探究)

《登山》教学设计(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望而生畏”“头昏目眩”“深渊”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时时锻炼意志对人的成长的帮助与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课前师生围绕名言、格言展开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出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一段话:

“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2.引出课题:登山。 3.了解预习情况。

a.这段话是谁说的?(结合课件简介列宁) b.列宁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初知课文大意)

二、质疑定向,合作探究。1.自由读列宁说的话。

2.读了这段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主提问) 3.教师梳理学生问题,确定主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 4.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重点问题。 (1)提示学习程序。

1 / 4

寻找合作伙伴--确定学习方式(朗读、谈体会或表演,任选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2)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学习方式。 (3)分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a.表演:表演前适当提问,创设情境。(结合课文理解“巍峨””悬崖”“深渊”等词) 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评一评刚才表演时有没有把路的“险”充分表现出来。着重抓“紧紧贴”“扭向一旁…”“狭窄”“碎小”“舒了一口气”“险些”“头昏目眩”等词句。

b.朗读:请朗读小组读有关描写小路险的段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结小组学习情况。

6.课件展示日出美景,配乐范读15自然段。

7.师生合作有感情读1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日出的壮美,体会登山的乐趣。

三、展开辩论,升华认识。

1.引出辩题: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推翻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

2.组织辩论。 a.自由组成正方反方。

b.双方各自从课文中找充分的理由。

c.展开辩论(教师当辩论会主席,适当点拨)。 3.教师小结。 4.再读列宁的话。

2 / 4

四、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大家一定深有感触,请把自己对列宁说的这番话的理解和对全文的感悟,浓缩成一两句话。(引导学生学写格言) 2.布置课外作业。

课外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从相关的课文、课外书以及网站上去搜寻列宁的故事,两周后召开“感悟列宁”综合学习报告会。(形式自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品质。 2.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把握。1.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2.谁能把列宁和登山联系起来说一句话?(能不能把登山的原因补充进去,列宁在登山时有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事?)

3.课文写了列宁几次走小路?

二、初读课文,谈谈收获。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中写列宁两次走小路的段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时间读完)

2.谈收获:你读懂了什么,了解了什么?(找三五个学生)

三、精读课文,读悟探究。

1.追问提出“路很险”的学生,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适当地补充介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引导学生读好第

10、14段,通过读悟出险,表现出险。(四人小组交流读,比较读,评价读等)

3 / 4

3.齐读第

10、

14、17段。(适当鼓励学生) 4.列宁第二次又是怎么走的呢?

(1)通过指导读第25段,品“毅然决然”。 (2)男生读第25段。 5.列宁这次登山有什么收获?

(借助课件,范读,指导学生读好第

18、28段)

四、回归课题,总结延伸。

欣赏到壮丽的日出,体会到做人的方法,这些是列宁的收获,也是我们的收获,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把它记在心里,带到生活当中去。

4 / 4

第19篇:《登山》教学设计(精读品味)

《登山》教学设计(精读品味)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受到坚强意志品质的感染,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2.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的能力,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点词句,认识“皇、搜、隐”等13个生字,学会“登、窄、危、险”等1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最后一段中列宁说的话的含义。

2.了解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渲染小路之险,侧面烘托列宁坚强品质和非凡勇气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文中主人公列宁的画像及相关人物的背景资料;2.文中重点语段的文字材料;3.山顶美景的图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质疑导入,激发学习热情。1.背景简介。

列宁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他领导的前苏联“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本文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十月革命”前。

2.引发疑问。

通过预习,相信你们了解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那么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和大家讨论吗?

1 / 4

预设1: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列宁在登山途中两次经过了靠近深渊的那条极其险峻的小路,但他却认为“这次登山非常有趣。”这是为什么?趣在哪里?

预设2:列宁上山和返回时为什么都走了那条危险的小路……

3.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读体会,同伴互助来解决。(板书课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要想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愿望、困惑和疑问。有疑才有思,思中方有疑。上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适时质疑导入,能更好地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做好新课学习的铺垫。)

二、精读品味,体悟路“险”。

围绕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探究,弄清如下问题:1.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的那条小路是一条怎样的“险”路? (1)自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

(2)指名读,并出示句子“路窄得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3)让学生说说:这样的路会有什么危险? (4)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注意突出“只能、一边、一边”这几个词。 2.去时,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路的? (1)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画下来。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画出来的句子。

(3)学生汇报,出示“列宁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他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过了这段危险的小路。”

2 / 4

(4)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为什么站立不走?定了定神时,他会想什么?(启发学生想象,从而体会此时人物的心理。)从后来他不慌不忙地走过去了,又能看出列宁什么样的性格?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把体会到的人物心理变化,用读表现出来。 (围绕学生质疑的问题,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体会,逐渐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列宁勇者无惧的品格。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展现个性的感悟。) 3.配音朗读,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过渡:无限风光在险峰。经过惊心动魄的小路,来到山顶,他们看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山顶日出的壮丽景象。再读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2)通过“小小配音员”的朗读活动,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这一环节的设计紧紧围绕课文中极富感染力的抒情语言,加之形象生动的视频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感悟到列宁登上山顶后那种“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喜悦心情,由此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下山时,列宁又是怎样过那条险路的?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小路? (1)认真读书,找到答案后,同桌之间先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2)引导学生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从这几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列宁具有什么样的品格?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2.关于列宁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第2课时

一、回归整体。

3 / 4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本课生字。) 2.背诵课文中“他们登上了山顶……”那一自然段。自由背诵、同桌相互背诵、指名背诵。

二、识写生字。1.自主识字。 (1)自由认读。 (2)同桌互认。 (3)指名认读。 2.学写生字。

(1)按结构给生字分类。 (2)强调“窄”字的读音。

(3)着重指导书写如下汉字:“登”字起笔是横撇,第5笔是捺;“碎”字右半部分的“十”擎着双人,“十”字不穿过双人;“仍”字第4笔是撇;“趣”字根据“字不重捺”的原则“取”字捺变点。

(4)在《写字》课本上练写,老师巡视指导。 (5)找出典型,具体指导。

4 / 4

第20篇:登山游戏三年纪美术教学环节

课题 :登山游戏

教学环节

一:导入环节

教师:我们周围有哪些山?你爬过哪些山?把爬山的经过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教师:我们身处的这个市叫黄山市,我们安徽就有九华山、黄山、齐云山、大蜀山、八公山和大别山等等,在江西有五台山、太行山等等,我们周围有这么多山,大家爬山时候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学生1:刺激、兴奋/学生2:很累,流很多汗/学生3:登上山顶的那一刻很自豪、骄傲

教师:确实登山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会,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看看登山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

二:新授环节

1.欣赏视频:清华大学天伦登山队2012年登山纪实。感受登山的魅力以及登山队员的耐力挑战和勇气,感受登山的辛苦,以及攀登高峰时候的自豪感。

2.了解我们身边的山:黄山,欣赏黄山的几个著名景点,讲解黄山的小故事,感受山的魅力。

并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山。

3.用黄山路线图复习登山游戏路线图的做法,讲解路线图设计的步骤以及重点难点。

4.展示教师制作的“登山达人”游戏棋盘,请部分表现好的学生帮助一起找到刚讲好的景点放入游戏棋盘中,共同完成游戏棋盘。

5.教师展示转盘的做法,讲解制作步骤,现场制作转盘。

三:巩固提高

1.优秀学生作业欣赏

2.布置作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一份登山游戏,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意义的事情!

四:展示评价

将做好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并评选出大家“最喜爱的登山游戏”

教师对获奖团队鼓励并颁发奖品,并请获奖团队代表谈谈制作过程中的心得。 五:课后扩展

1.邀请同学玩游戏,体验成功,分享快乐。2.思考和寻找: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游戏棋?

六:照片欣赏

登山游戏教学设计
《登山游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