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登山》教学设计(精读品味)

发布时间:2020-03-02 18:30: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登山》教学设计(精读品味)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受到坚强意志品质的感染,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2.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的能力,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点词句,认识“皇、搜、隐”等13个生字,学会“登、窄、危、险”等1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最后一段中列宁说的话的含义。

2.了解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渲染小路之险,侧面烘托列宁坚强品质和非凡勇气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文中主人公列宁的画像及相关人物的背景资料;2.文中重点语段的文字材料;3.山顶美景的图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质疑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1.背景简介。

列宁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他领导的前苏联“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本文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十月革命”前。

2.引发疑问。

通过预习,相信你们了解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那么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和大家讨论吗?

1 / 4

预设1: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列宁在登山途中两次经过了靠近深渊的那条极其险峻的小路,但他却认为“这次登山非常有趣。”这是为什么?趣在哪里?

预设2:列宁上山和返回时为什么都走了那条危险的小路……

3.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读体会,同伴互助来解决。(板书课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要想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愿望、困惑和疑问。有疑才有思,思中方有疑。上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适时质疑导入,能更好地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做好新课学习的铺垫。)

二、精读品味,体悟路“险”。

围绕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探究,弄清如下问题:1.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的那条小路是一条怎样的“险”路? (1)自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

(2)指名读,并出示句子“路窄得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3)让学生说说:这样的路会有什么危险? (4)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注意突出“只能、一边、一边”这几个词。 2.去时,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路的? (1)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画下来。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画出来的句子。

(3)学生汇报,出示“列宁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他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过了这段危险的小路。”

2 / 4

(4)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为什么站立不走?定了定神时,他会想什么?(启发学生想象,从而体会此时人物的心理。)从后来他不慌不忙地走过去了,又能看出列宁什么样的性格?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把体会到的人物心理变化,用读表现出来。 (围绕学生质疑的问题,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体会,逐渐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列宁勇者无惧的品格。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展现个性的感悟。) 3.配音朗读,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过渡:无限风光在险峰。经过惊心动魄的小路,来到山顶,他们看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山顶日出的壮丽景象。再读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2)通过“小小配音员”的朗读活动,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这一环节的设计紧紧围绕课文中极富感染力的抒情语言,加之形象生动的视频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感悟到列宁登上山顶后那种“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喜悦心情,由此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下山时,列宁又是怎样过那条险路的?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小路? (1)认真读书,找到答案后,同桌之间先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2)引导学生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从这几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列宁具有什么样的品格?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关于列宁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第2课时

一、回归整体。

3 / 4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本课生字。) 2.背诵课文中“他们登上了山顶……”那一自然段。自由背诵、同桌相互背诵、指名背诵。

二、识写生字。 1.自主识字。 (1)自由认读。 (2)同桌互认。 (3)指名认读。 2.学写生字。

(1)按结构给生字分类。 (2)强调“窄”字的读音。

(3)着重指导书写如下汉字:“登”字起笔是横撇,第5笔是捺;“碎”字右半部分的“十”擎着双人,“十”字不穿过双人;“仍”字第4笔是撇;“趣”字根据“字不重捺”的原则“取”字捺变点。

(4)在《写字》课本上练写,老师巡视指导。 (5)找出典型,具体指导。

4 / 4

《北京话》教学设计(精读品味)

品味登山,感悟人生

登山 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精读品味)
《《登山》教学设计(精读品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