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5 21:00:35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了解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诗,导入新诗。

1、同学们,我们一起跟随着苏轼游览了庐山,了解到苏轼眼里的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宋朝诗人陆游一起来《游山西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请大家自由朗读《游山西村》,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随机纠正字音和诗句朗读。

(1)指名朗读古诗,注意评点字音的准确和诗句朗读的味道。 (2)出示课件:认读生字,学生提出书写注意事项。

腊là

浑hún

豚 tún

疑yí

(3)老师指导诗句朗读的味道,学生试读,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1、请大家结合注释,猜猜这首诗的意思。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讲讲。

2、全班交流古诗的大概意思。

3、思考:你读出来了陆游的心情没有?

三、品读古诗,体会感情。

品读古诗,体会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体会陆游快乐的心情。

1、体会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陆游快乐心情的原因之一——人好)

(1)请大家默读诗句,想想农家人招待游客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字是什么?理解“足”的意思。

(2)农家仅仅是“足”鸡豚吗?还“足”什么? (3)一个“足”字可以看出什么? (4)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1、2句。

“丰足”之年,农家人杀鸡宰猪,热情招待外来游客,陆游在这里喝着酒、吃着肉,他快乐吗?

2、体会陆游的快乐心情。(陆游快乐心情的原因之二——景好) 陆游的快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1)指名回答,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①理解“莫笑”,从农家人热情地招待可以体会到快乐。 ②“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的游玩情景对比看出快乐。“疑无路”和“又一村”的心理对比看出快乐。

(2)拓展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3、4句。

同学们,陆游到山西村游玩,农民热情款待他,诗中一个“足”字可以看出当地农民的好客、纯朴的性格。当陆游结束这次愉快的旅游,他的心情是快乐的,他由衷感激农民的热情好客,他无比留恋农村的纯朴生活,其实,“足”也可以概括陆游的心情,那就是——“满足”。

四、配乐朗诵,背诵古诗。

游山西村

人好

丰足

( 足) 景好

满足

推荐第2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自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3.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体会诗人的心境,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学习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理解诗句中所含哲理,并能联系实际谈体会。

学习课时:1课时教具:课件 【学习方式】

1.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2.诵读法,并养成多动笔的习惯,品味、积累优美的语句。 【课前自学检测案】

※自学一:自读古诗,学习字词

1.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a.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诗文注音读准生字新词

腊酒浑( )

足鸡豚( )

疑无路( )

b.借助工具书、结合诗文注释或联系诗文理解词语

腊酒浑:_____

疑无路:_____ 2.查阅作者陆游的有关资料。

3.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诗意:

※自学二:自主学诗,读悟诗文

1.农家是怎样热情待客的?2.受到农家的热情待客,诗人内心的感叹是什么?

2.结合有关诗人的背景“资料袋”,领悟三四句诗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全诗。

※自练三: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搜集蕴含的哲理的诗句

(即面对困境,遭受挫折,永不放弃,心存希望诗句);

3.想象训练:假如你家来客,你会说什么?会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朗读《过故人庄》

过①故人②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③鸡黍④shǔ,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⑤,青山郭⑥外斜⑦xiá。

开轩⑧面场圃⑨,把酒话桑麻⑩。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⑾菊花。 【注释】

1.过:拜访,探访,看望。

2.故人:老朋友

3.具:准备。

4.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

5.合:环绕。

6.郭:指村外。

7.斜:(xiá)

8.轩:窗户。

9.场圃:农家的小院。(场:打谷场。圃:菜园。) 10.话桑麻:谈论庄稼。

11.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解读诗题

(一)紧扣诗眼“游”,导入课题。

1.师谈话引入:宋朝有一位诗人在游玩山野乡村,领略田园风光时作了这样一首诗——游山西村。

2.板书课题,注意“游”的书写(右边不是“反文”而是“卧人下子”)3.生读题,读出游的味道。

(二)解诗题(先质疑——再结合注释解疑——总结学诗方法:借助注释学诗)

1.设疑: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知道山西村在哪?是怎么知道的呀?2.读注释总结学诗方法:借助注释学诗法。

(三)知作者(汇报课前查阅的资料——阅读资料袋——小结学诗方法二:看料资料)

1.学生汇报课前查阅有关陆游的资料。

2.师出示陆游简要的生平资料,学生阅读。

文字媒体: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一生处于金兵入侵、国家*、人民苦难的时期,他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留下上万首诗篇,他的诗歌大部分抒写爱国之情,豪迈奔放;也有的描写田园风光,清新自然。

3.小结学诗方法二:看资料袋。

(说明:这首诗属于后者,写的是诗人罢官闲居绍兴老家时的一次邻村之游。见文字媒体:整首诗)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准

1.自由读古诗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汇报自读诗句、学习生字的情况。

第一步:出示生字,多方法认读生字:①比较法辨析生字的读音,②联系上下文识记生字,③替换词语理解运用识记生字,④在语言运用中理解生字词。

即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腊酒”、“腊酒浑”的含义。并结合诗句语“田舍家家藏家酿,驿路处处飘酒香”称赞绍兴人家的酒。

第二步指名读诗,相机正音。

3.点拨评议,小结。

三、再读古诗,读出诗味

1.师引言:读古诗,要慢慢地,有轻有重地读,读出诗的韵味。还要抓重点词读。

2.师范读,生练读(学生有的读得抑扬顿挫,摇头晃脑;有的读得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3.师生合作读(说发现——结合读音了解押韵——注意诗的韵味——练习合作读诗:如引读前四字或接读后三字。)

4.放唱诗儿歌,学生拍掌吟唱诗。

5.多次读诗,你们感受到诗人这一趟山西村之游心情如何呀?

四、自主学诗,读懂诗意,品悟诗境

过渡语:让我们跟着诗人一块来到山西村,看看那儿的农家是怎样待客的?

(一)出示学习要求

文字媒体:

1.读:借助注释,自读理解诗意。

2.想:农家是怎样热情待客的?受到农家的热情待客,诗人内心的感叹是什么?

3.说:小组内交流诗意及问题。

(二)先自学:默读古诗,借助注释,读懂诗意。

(三)再小组内互学交流:汇报说诗的大意及其体会。

(四)然后全班汇报。

1.品读汇报一二句。

汇报内容:①读一读,理解诗句;②说一说,说其体会;③品一品,扣重点字词(莫笑”和“足”,体会农家的热情、好客。)④想一想,结合丰年的场景。⑤悟一悟,吟诵一二句。

2.同法品读汇报三四句。

①读一读,理解诗句;②说一说,说其体会;③品一品,扣重点字词;重点理解“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换词理解柳绿花红;④想一想,结合景物描写词想象情景: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枝繁叶茂、万紫千红,柳荫深深、鲜花簇簇。⑤悟一悟,体会不同的心情,读出两种不同的心情(怀疑、着急——高兴、惊喜)。

3.读资料袋,出示资料袋:

陆游20岁就定下报国之志。

30岁礼部考试名列第一,遭投降派打击,被除名。

40岁左右,受朝廷重用,北伐失利后被削职还乡。

50岁任参议官,因其他官员的诽谤(fěibàng),被罢官。

65岁最后一次任史官,又因痛诉时局黑暗,再次被罢官。

84岁诗人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志,临终之前写下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①了解诗人相关背景,领悟诗句所蕴含的哲理。

a.结合诗人的处境、坎坷来谈。例如:诗人陆游一次又一次被罢官,一次又一次遭受挫折,就好像诗中所写的到了“……”的境地。

b.赞美陆游的心境。在人生的道路上,陆游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的遭受挫折……面对这样的困境,陆游是怎么样?他始终心存希望,相信总有一天会:柳暗……

c.这两句诗哪仅仅是在写景啊,原来是他生活的哲理呀;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要怎样?

②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学会运用“山重……,水复……”。

例:a.当我们自己遇到困难,心灰意冷时,我们就可以给自己鼓鼓劲,说:―――――

b.当我们的同学遇到困难,垂头丧气时,我们也可以用这两句诗来鼓励同学,那就是——

c.当我们正视困难,不断努力,走出困境的那一瞬间,我们也可以感叹道:这真象是——

③齐读最后两句诗。是啊,同学们,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是诗人要与我们分享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全班起立诵读全诗。(配乐诵读,鼓励学生上台挑战读,还可加上动作。)

5.背诵全诗。

六、品味升华,拓展延伸

1.链接相关诗句,朗读诗句。

a.引语:这样的千古名句怎么来的,不是陆游凭空创作出来的。从古至今,巳有许多文人墨客都有过这样相似的感慨:(出示图文并茂的诗文)

b.读资料袋,出示资料袋:

唐朝王维在《蓝田山石门精舍》中写道:

遥看云木秀,初疑路不通;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

就在陆游作此诗大约一百年前,

宋朝王安石在《江上》吟出: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就在陆游作此诗大约数年前,

宋朝强彦文也说: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

1167年,宋朝的陆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加以创新,写出了超越前人的诗——《游山西村》

2.拓展朗读《过故人庄》。

结束语:课虽止,境无止,我相信:博览群书的爱国诗人陆游,他那永不放弃的精神永留我们心中;他写下的《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永远激励我们永不放弃;我们还会铭记他要求孩子们多读课外书的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板书:

热情好客

莫笑

留客

游山西村

绝处逢生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推荐第3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资料准备

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 字典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推荐第4篇:游山西村 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默写全诗。

2.在理解诗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重点) 3.结合创作背景准确理解诗歌中哲理句的多层含义。(难点)

二、课时 1课时(40min)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讲授法

探究法

知人论世法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流程

导入(复习导入法):

【ppt:《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齐读

千年前,某年十一月四日夜晚,一位老翁僵卧在荒僻的乡村,但他无暇顾及自己凄凉的老境自怨自艾,他的内心还燃烧着为国戍边的激情。在肆虐的风雨声中,老诗翁昏昏睡去。在睡梦中,他挥利剑,扬旌旗,率军北进,跃马冰河!

这就是陆游,关于陆游,他的基本信息你还记得哪些?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诗多存于《剑南诗稿》,其文多存于《渭南文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诗人老年闲居家乡山阴时所作。今天我们还要学一首陆游壮年时闲居家乡的诗作,叫做《游山西村》,看看这首诗又在写什么。

(一)整体感知

1.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游/山西村 陆游

hún

tún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Zhǔ

kòu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题目中能得出什么信息?

记游诗;地点:名叫山西村的小村庄。 记游的诗歌文章,一般涉及哪些内容?

当地的自然风光、人、风俗、自己游玩时的感受。

3.齐读全诗,边读边思考陆游在诗中写到了哪些内容,分别在哪些诗句中。首联

民情 颔联

风景 颈联

风俗 尾联

再约

(二)细读品味

1.一起品读诗人笔下山西村的民情、风景、民俗,看看分别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西村村民待客 腊酒浑:腊月时酿的酒,酒以清为贵。腊酒价轻,情谊深重。 丰年:丰收的年岁。

足:充足、丰盛。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足鸡豚:鸡肉猪肉很丰盛。——既暗示了村民丰收、生活富足的现状;又表现了村民倾其所有款待客人的热情大方。

句意:不要笑农民家腊月酿的酒浑浊,丰收的年岁里,村民们用丰盛的鸡肉猪肉来挽留、款待客人。

民情的特点:热情、好客、淳朴

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村民的感激和赞美。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风景 这一联对仗精工,上下句对仗,句中对仗。

句意:山峦连绵重叠,水路回环曲折,似乎前路已断,在那绿柳荫下鲜花盛开处又是一座绝美的村庄,又是一个好去处。

风景的特点:优美、秀丽(青山绿水、姹紫嫣红、光影交错)

诗人的情感:由于领略了不同特色的风光而不断涌现的欣喜、惊喜之情。 补充诗人的生平简介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陆游生于两宋之交,从小过着“儿时万死避胡兵”的生活,平生志愿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因此十分渴望为收复中原的事业贡献一己之力。29岁时,陆游考进士名列前茅,为秦桧所忌,以“喜论恢复”除名,取消第二年殿试资格。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才开始政治生涯。此时的陆游已经34岁了。

好景不长,1167年,陆游41岁时,调任隆兴通判,不久就因坚决主张抗金兵、收复失地,被投降派、主和派横加“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免职,回乡闲居5年。《游山西村》即为诗人此次闲居家乡时所作。

46岁时,任夔州(今陕西汉中)通判,此为不重要职务,不久因“恃酒颓放”的罪名被免职。此后,陆游便以“放翁”自嘲。

56岁时,在江西为拨义仓赈济灾民触怒统治者,被劾免职,回到故乡,投闲置散6年。

65岁时,以“嘲咏风月”罪被斥归,将镜湖边自己的寓所更名为“风月轩”。 此后,直到陆游85岁时去世,除了79岁那年作史官修订史书,他一直闲居家乡。《示儿》成为陆游绝笔。

结合以上创作背景思考颔联的深层意蕴。

“山重水复疑无路”——暗指诗人仕途中遭遇的困境,报国理想受阻。 “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从自然风景中悟出的哲理。身处困境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充满希望和自信,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这是诗人的自我勉励、自我鼓舞。

总结:颔联的两层意义:山水美景;保持积极乐观并努力,即使在困境中也会出现希望或转机。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山西村民俗 箫鼓:管乐和打击乐

春社:社日是指祭祀社神的日子。社神就是主管土地之神。为适应春祈秋报的需要,逐渐形成了春社和秋社两个社日,“春祭社以祁膏雨,望五谷丰熟;秋祭社以百谷丰稔,所以报功”。春社日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日为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社日的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祀社神,分享祭肉;举办规模不一的迎神赛社活动、歌舞宴饮;妇女们忌劳作、回娘家;小儿女社日忌习业。

句意:箫声鼓声接连响起,春社迎神祈福的日子就快来临,村民们衣饰简单、朴素,保留着淳朴的风俗习惯。 风俗的特点:古老、热闹、淳朴

诗人的感情:对淳朴热闹的民间风俗的喜爱与赞美。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人与村民的再见之约 若许:如果允许

闲乘月:空闲时乘着月色 无时:随时

句意:从今天开始,如果允许我空闲时乘着月色(来村里),(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叩响你家的柴门。 与村民的再见之约:兴致雅逸 诗人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轻松自在,表达了诗人对山西村的喜欢,对山西村民的喜欢和信任。

(三)总结

全诗“以游村村民之情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起于情,结于情。诗人以明丽、轻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风景优美绚丽,民情热情真挚,民俗热闹淳朴的农村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山西村及村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思考探究

陆游幼年时“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他一生的夙愿乃“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他认为“丈夫不虚生世间,本意灭虏收河山”,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却屡屡因主和派的陷害而被免职,一腔爱国热忱无处施展。暮年闲居在家时,睡梦中都不忘上阵杀敌,临死时还企盼着“王师北定中原”。试想,这样的陆游真的愿意自己很“闲”吗?如果愿意,那是在什么情况下愿意?

参考:陆游不愿意自己闲居,他渴望驱逐金人,为收复国土献绵薄之力。陆游不是不喜欢这样自在闲适的乡村生活,只是对山河破碎的南宋充满担忧。如果有一天,金人被驱逐出境,南宋朝廷不再偏安一隅,陆游是很愿意过这种闲适的生活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游山西村》中陆游的“闲”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闲”。

推荐第5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游山西村》。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理解诗中所含哲理。 教学准备:风景画、课本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 题西林壁》 。

2.说说从《 题西林壁》 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了解诗意

1.自由读《 游山西村》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3.再次自由读古诗,思考诗中主要写了什么?

三、读懂诗句,感悟诗理 1.自由读古诗,读懂诗句。

〔 学法尝试:要读懂这几句诗,可以想一些办法。诗句下面有一些词语的注释,读一读注释,也许会有帮助;书上还有插图,看一看插图,说不定会受到启发,还可以与同学讨论讨论。〕

2.按照:“学法尝试”中的思路

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力争读懂诗句。 3.集体交流。

( 1 )从注释中知道了“腊酒”“豚”“疑”等词语的意思,读懂了第

一、二行诗。

( 2 )从插图中,了解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是怎样的景象,知道了“疑无路”的意思,知道了“又一村”是指什么。〔课本中的注释对我们读通诗句有很大帮助;课本上的插图对我们了解诗中描写 的景象也作了提示,抓住这些,就是抓住了读懂诗句的根本。〕

4.感悟诗理。

( 1 )指名读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2 )出示课本插图,思考:“山重水复”与“疑无路”、“柳暗花明”与“又一村”之间的联系?想象诗人心理活动的变化?

( 3 )指名回答。

( 4 )再次启发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 5 )从诗人游山西村的经历、从你举的例子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柳暗花明:绿柳成阴、繁花似锦的美景。

四、作业

1.背诵、默写《游山西村》。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腊酒、鸡豚(莫笑、留客)- -热情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景物

推荐第6篇:游山西村 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古诗两首之一《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体会诗中深刻哲理。

2.体会诗歌表达的凝练,用词准确,体会陆游诗歌的风格与特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体会诗中深刻哲理。 教学课时:

40分钟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诗句,体会古诗韵味。

1、同学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能说说“山”“柳”开头的成语吗?

当中有两个耳熟能详、千古流传的成语都出于同一首诗。【板书: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2、在这首诗中,有一座座连绵的山,有一条条交错的河,有密密层层的柳,有明艳的花。这之间,几间农舍若隐若现。【师边用简笔画描述边板画,指出山、水、柳、花四景物】

3、知道这么美的景色在什么地方吗?【板书:山西村】这样美丽的景色被谁发现了?板书:陆游

4、初读诗句,学习生字词。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齐读。 读准生字:莫

理解:豚

二、了解背景,学习查找资料。

师:同学们,古诗离我们特别久远,要读懂古诗,我们就必须怎么样?(查找资料)如果要查找与这一课最有关的资料,你要查找什么?

三、读诗入境,赞民风民情。

1、了解诗意。让我们一起去山西村,走进农庄,走进农家,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招待客人) 出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想像动词。大家注意到 “留”这个动词了吗?从刚进村,直到最后挽留,这是个好长的过程,大家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这过程中主人和客人之间会有哪些活动?

(学生说)

就一个“留”字让我们想象到整个接待的过程,如果把这些活动全部记录,岂不更能表现当时热闹的情景?

(生:不行,诗歌是最精炼的,这个“留”字可以代表、包涵这么多的动词。) 师:对呀,诗歌的语言是浓缩的,跳跃的,正因为如此读诗就要善于想象,还原当时的生活情景。

3、【看图】想象说话: 莫笑 腊酒浑:让你想到什么? 丰年

足鸡豚 :你又会想到什么? 留客:农家人会怎么挽留? 带着想象再读这两句古诗。

4、联系背景,体会陆游收到款待以后的独特心境。

此时,陆游罢官免职在家,面对这样的农家人,他会怎么样?他觉得这群农家人怎样?

他会怎么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读诗句

5、指导朗读:“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热情的接待场面、勤劳的村民、农家的幸福快乐)

四、品词析句,悟人生哲理。

1、将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山清水秀疑无路,柳绿花红又一村。”进行比较,体会诗句的意境及表达的准确。

同学们,这可是美丽的江南啊,风景如画,山清水秀,我有点纳闷,诗人怎么不说“山清水秀疑无路”,而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还有这后半句就更想不明白了,按理说,柳是绿的,花是红的,可作者偏不说“柳绿花红又一村”,而却说“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怎可能暗呢?花为什么以用“明”呢?

2、结合背景资料,体会作者的心情及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片断描写,体会心情。

①一座座山重重叠叠,一条条水纵横交错,走着走着,我_____,我的心里____。

②柳荫深深,前路迷茫,穿过柳荫深处,啊,鲜花明丽红艳,眼前忽然一亮,又是一个村庄,我想那村庄________(村庄会是什么样的?陆游虽然未见,但已在心中憧憬,描绘。)我的心中________。

拿起笔展开想像,写下当中的情景吧

小结:此时,诗人的心情有变化吗?怎么变的?你能读出这样的对比、变化吗?

读出对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

(不怕失败

坚持到底)

4、联系背景,体会道理。

五、联系实际,升华人生道理。

千百年过去了,这经典名句依然在我们耳边回荡,当我们______的时候,我们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活中谁没有困难,生活中谁没有挫折,谁没有失败,但只要牢牢记住这千古流传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一定能走向希望,走向光明,走向美好的未来!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

资料 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象

推荐第7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陆游,理解诗意;背诵本诗。

2、理解主题,学会赏析名句,体味诗词意境。

3、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信,结果陆游被弃。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陆游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听说陆游来访,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那淳朴的民风使陆游十分感动,他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诗中有这样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既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寄予希望的心境。“柳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

1、“游”,出游。“山西村”,是指当时三山附近的一个小村。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乡下做客时,农民殷勤好客的情形,表达了诗人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

2、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做过宝章阁待制。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他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

三、细读品味: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四、教师小结:

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诗中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六、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农家——丰衣足食;村外——景色优美;村内——民风古朴;希望——随时做客。

————喜庆欢悦、民风淳朴。

推荐第8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能默写《游山西村》。

3、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心境。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首古诗,由于古今用词的差异,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有些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逐字译解,结合地方习俗,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课前准备:

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简介作者

1、上一堂课我们一起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同学们会不会背诵这首诗?(齐背)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这首诗是宋朝另一位著名诗人陆游写的,你们对陆游有哪些了解?给大家介绍一下。

3、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4、解诗题。

山西村在什么地方?山西村只是一个小山村,作者去这个山西村游玩会有什么收获呢?

二、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并划出诗中的生字。要求把诗读通,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读。提醒在读的时候要读出诗歌节奏和诗歌韵味。

3、师示范读,生自由读、齐读。(出示古诗,标明节奏)

5、学习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三、学习诗文,理解感悟

1、学习《游山西村》

一、二句:

(1)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自由读读

一、二句诗,然后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2)同桌相互说诗意,指名串讲诗意。(不要笑话农民朋友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十分充足)

(3)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品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

(4)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研读,说说你从哪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例如:“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时的情景,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从“莫笑”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叫大家不要笑。这里的酒菜虽然简单、淳朴,但包含了村民对诗人的深厚情谊。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 (5)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自由读、个人读、齐读) (6)同学们此刻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画面?这个画面是怎样的?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汇报)。

2、学习《游山西村》

三、四句: (1)、出示诗句,诗人一边游玩,一边欣赏风景,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 (2)、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同桌互说,指名说)(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3)、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什么?(可以拓展)这里景色怎么样? (4)、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欣喜,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本来以为自己是陷入绝境,无路可走的,突然发现一片无限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对,要先先抑后扬。(个人读——齐读)。 (5)、在学习中,生活中,你有过和诗人相同的感受和经历吗?(绝处逢生)

四、体会心境,感悟哲理

1、同学们,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就有了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

2、这首诗既有美丽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说明什么道理呢?(小组交流讨论)

3、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他背下来。

五、作业布置

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制作陆游小档案。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包括作者的生活年代、代表作品等,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推荐第9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

借助资料,发挥想象,理解诗句,感悟诗境。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学习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学法指导】

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①反复朗读; ②借助注释; ③查找资料;④联系上下文;⑤结合插图,展开想象。 【自学检测】 一.搜集整理资料

通过查阅资料,我用一句话来概括作者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二.我会读诗

古诗我反复读了( )遍,能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读出诗意。 三.我能闯关

1.我会读写下列生字。

莫 腊 浑 豚 疑 2.我能理解下列字词

莫:______ 浑:______ 足鸡豚:______ 山重水复:______ 柳暗花明:______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四.合作探究

1、农家人是怎样热情地接待客人、挽留客人呢?我要结合诗句,展开合理的想象,并把我的感受写下来。

2.诗中最后两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能换成“山清水秀疑无路,柳绿花红又一村”吗?为什么?我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以便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

(一)情境导入,引出诗题

1、同学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能说说“山”或“柳”开头的四字词语吗?有两个成语特别出名(板书: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这两个耳熟能详的成语都出自于同一首诗。

2、在这首诗中,有什么呀?(有一座座连绵的山,有一条条交 错的河,有密密层层的柳,有明丽鲜艳的花。这之间,几间农舍若隐若现。)【师边描述边板画】

3、这么美的景知道在哪儿吗?板书:山西村

4、生借助注释介绍山西村,从而引出学法指导。

5、这样美丽的景色被谁发现了?板书:陆游。

6、这节课让我们和陆游一起游山西村,板书:游山西村

(二)检查预习,指导朗读

1、读诗: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齐读。

2、生带读生字词,理解生字词:莫 腊酒 浑 豚 疑

3、游了山西村,说说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导学探究

导学探究

(一)

农家人是怎样热情地接待客人、挽留客人的呢?请结合诗句和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演一演,并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导学探究

(二)

诗中最后两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能换成“山清水秀疑无路,柳绿花红又一村”吗?为什么?请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三、反馈释疑

(一)品读前两句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1、农家人在干什么呢?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3、出示插图,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莫笑、腊酒浑”,你能想象到他们的欢声笑语吗? “丰年、足鸡豚”你又会想到什么? 留客:农家人会怎么挽留?

带着想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古诗。

4、联系时代背景,对比尔虞我诈的官场,此时,陆游更觉得农家人怎么样?

5、他会怎么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感情朗读两句诗。

(二)品读后两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示“导学探究

(二)”,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1、读一读,理解诗句。

2、品一品,扣重点字词理解:诗人为何不这么写:“山清水秀疑无路,柳绿花红又一村”?

3、悟一悟,体会不同的心情,读出两种不同的心情。

4、联系时代背景,结合诗句,体会陆游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

四、巩固练习

1、想象写话

①一座座山重重叠叠,一条条水纵横交错,走着走着,我_____,我的心里____。

②柳荫深深,前路迷茫,穿过柳荫深处,啊,鲜花明丽红艳,眼前忽然一亮,又是一个村庄,我想那村庄________(村庄会是什么样的?陆游虽然未见,但已在心中憧憬,描绘。)我的心中________。

2、运用名句

当我们______的时候,我们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总结提升

1、课堂总结

生活中谁没有困难,没有挫折,没有失败,但只要牢牢记住这千古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信我们一定能走向希望,走向光明,走向美好的未来!

2、达标检测

a、我能把这首古诗背下来。

b、诗中刻画了丰收之年农家人热情款待客人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景物描写中蕴含哲理,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外拓展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推荐第10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资料准备

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

字典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六,作业布置

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拓展空间

创新火花

《游山西村》另外一首

学法指导: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写法指导:先抑后扬。

扩展阅读:建立作者档案,扩大阅读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话或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的独到理解

教学过程:

一,背诵引入

个人背小组背竞赛背配乐背等不同形式

二,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卒年代;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著名作品;

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

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三,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四,作业

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第11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生字。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生字。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1 / 2

五、检查反馈。

1、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2、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3、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六、作业布置。

1、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

2、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2 / 2

第12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课题】诗四首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本课的四首古诗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品过程与方法目标: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的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法、赏析法

【课前准备】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查找有关资料,给诗歌插配有关的图画。老师准备录音机、课件、微机或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归园田居》(其三)、《游山西村》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导语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 指2-3名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交流有关作者的资料。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 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教师出示学生绘制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赏析,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 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2、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a.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自然、通俗”。

教师范读《游山西村》、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 首诗的主要内容。 b.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全班讨论、交流明确:a.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

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b.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思考下列问题:

《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 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小组讨论交流、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四、质疑问难

五、拓展延伸

《归园田居》(其三)和《游山西村》都反映乡间生活,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归田园居》(其三)流露出了归隐田园后的遁世思想。《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于对农家纯朴风俗的留恋。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反映乡间生活的古代诗歌?孟浩然《过故人庄》、辛弃疾《西江月》。

六、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态度。

七、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歌。、课后练习一。

八、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归田躬耕意愿志趣―――

游山西村:农家憨厚山村美景社日风光闲游向往-----山村美好,喜爱漫游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使至塞上》 王维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明确: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自由朗读,限时背诵检查背诵

三、精读诗歌,深入探究 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学生对照自己画的图画赏析,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四、默写课文 《渡荆门送别》李白

一、导入新课

初一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还记得吗?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做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b.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2、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a.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 自由背诵课文、抽查背诵。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2、出示学生设计的图画或课件,引导学生对照赏析,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a.“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b.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齐读背诵

四、质疑问难

五、拓展延伸

试从这几首诗中任选一首,根据你的理解,用文字把你的阅读感受描绘出来。

六、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态度。

七、布置作业

阅读《归园田居》其他四首。摘抄盛唐高适、岑参的著名边塞诗,并点评赏析。从四首诗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用文字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来。

八、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出使边塞内心抑郁塞外风光千古壮观------情有事发,景由事终 渡荆门送别:地点、目的,景色壮观,留恋故乡---------叙事绘景抒情

第13篇:评《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磨课经历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 林 莘

2010年11月,《福建教育》杂志社举办全国第三届小学语文“智慧·互动·成长”杯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有机会能与导师王崧舟老师同台上课。上什么呢?那段时间,恰逢一附小140周年校庆紧张筹备之际,一件件事、一桩桩任务都是困难重重、曲折不顺。每当自己迷茫困惑的时候,总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个声音鞭策自己、勉励自己,让我在困境中坚持,在失落中充满期待,也让我对这句千古名言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慨。对了,就上陆游的《游山西村》吧!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千百年来,中国古诗词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凝练的语言,悠远的意境,或咏物言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耐人寻味的文字背后隐藏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传承着中华儿女的血脉精髓。但,将它们教予小学阶段的儿童,我们又面临以下

困惑:

古诗词理解之难,难就难在:古今汉语差异,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感;诗文意思省略、语言跳跃造成的曲折感;大量用典,牵扯时代背景造成的隔阂感。 古诗词教学更难,节选入小学课本的《游山西村》虽然只有短短的4行28个字,但是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在农家人盛情接待诗人过程中,包含着热闹的场面,迷人的风光习俗,淳朴的民风民情,还有诗人游历的感受心情。整首诗字字皆妙,处处精彩,但这么多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课堂的有限时间造成了矛盾,我们在解读文本之后面临着“教什么”和“怎么教”的一系列问题,如:如何截取——取关键,舍其他的问题;如何组织——找灵魂,抓命脉的问题;如何品“味”——品出“诗味”、“情味”、“语文味”和“文化味”的问题;如何渗“法”——领悟古诗词语言的表达方法、学习古诗词的阅读方法的问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备课的过程中,设想总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变幻莫测的。在上公开课之前,我坚持试教,因为这有助于了解学情,即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程度,有助于以学定教。在几次反复试教中,再次真切地体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绝处逢生的境

界。

(一)找准“支架”——“好风凭借力,送尔上青天。

“力”“支架”即文本中的凭借点、停靠点、支撑点、立足点。有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广阔的沙漠,沙漠中的人们苦不堪言,可是经过多次的努力,始终走不出这莽荒之地,于是他们只好决定放弃了。一位路经此地的旅行者觉得很疑惑,此地生活如此艰难,为什么不离开呢。当地的人们无奈地说:“我们怎么会不想离开呢,是走不出去啊!“三天之后,旅行者把他们带出了沙漠,沙漠中的人们都觉得很奇怪。原来旅行者找了一个参照物,那就是北斗七星。所以一个凭借点、着力点很重要,相对于教学而言,同样如此。 “莫笑农家腊酒浑,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中的意象清晰可见,当读到这句诗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想象到那是一个开心、快乐的情景,热闹、生动的画面。于是我用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想象:在那静静的小山村里有一户小小的农家,主人与客人们围坐一团。仿佛能看见端上桌的是什么?能听见什么?能想象怎样的画面? 第一次试教,孩子们要么说得不到位,不具体,不生动;要么如脱缰的野马,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要么重复、颠倒、遗漏,破坏了诗的意境。 第二次试教,我尝试着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想象:陆游刚进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吃饭的时候发生了什么,离开时大家又是怎么挽留的,……结果不但诗歌的意境支离破碎

了,而且学生的想象依然游离于诗句。 反思这两次试教,问题都出在想象无根无据,脱离文本,脱离语言。我想:语文教学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立足于文本,立足于语言文字。看似很简单的道理,但如何落实到课堂行为,这个过程真的很费周折,煞费苦心。最后采取的办法是,先由“留”这个动作,想象人们的活动。由此及彼,抓住 “莫笑、腊酒浑”,“丰年、足鸡豚”,“留客” 这些关键字词想象人们的对话及当时热闹的场景。(教学片断如下) 师:“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大家注意到 “留”这个动词了吗?从刚进村,直到最后挽留,这是个好长的过程,大家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这过程中主人和客

人之间会有哪些活动?

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想象并纷纷走上讲台板书其中的动词:迎、端、举、碰、喝、聊、

谈、说、笑、夹、唱、跳、留、送…… 师:就一个“留”字让我们想象到整个接待的过程,如果把这些活动全部记录,岂不更能

表现当时热闹的情景? 生:不行,诗歌是最精炼的,这个“留”字可以代表、包涵这么多的动词。诗歌是要挑选

最有代表、最典型的事物来写。 师:对呀,诗歌的语言是浓缩的,跳跃的,正因为如此读诗就要善于想象,还原当时

的生活情景。【板书:想象】 师:一个“留”字让我们想象他们的一举一动,那再看两个词,【课件出示:莫笑 腊酒

浑】哎,你会想像到他们的欢声笑语吗?

(师生互动对话)

你瞧,那满脸大胡子的男人,抱着大酒坛,大大咧咧地喊—— 我举起酒杯,忍不住嘀咕:“兄弟,恕我直言,此酒怎么浑浊不清啊?—— 再看这两个词【课件出示:丰年 足鸡豚】瞧,望着窗外的粮仓、鸡鸭牛羊猪,他们又

高兴地说什么?—— 在山西村的日子真是难忘,各位兄弟,承蒙热情款待,感激不尽,可天下无不散之筵

席,在下告辞啦!——

【课件出示:留客】想想农家人此时会怎么再三挽留,真诚挽留的——

师小结:古诗语言精炼,这么精彩的画面,这么生动的场景,就浓缩在这样两句诗里!它用最少的字数,表达了最丰富的内涵。所以我们只有展开丰富的想象,再现当时的生活场

景,还原画面,才能体会古诗的魅力! 真没想到这小小的改变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画面还原了,情境再现了,学生入情入境了,课堂一下子“活”了,此时,一个个静止的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精彩的对话、生动的情景、连续的故事。在这个部分,我紧紧依托文本,抓住关键字词,立足语言文字,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的想象才是有依据的,有目标的,有方向的。

(二)“拨云见日”——“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内涵丰富的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游山西村》中有一句千古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课堂上,这句诗的真面目被“相覆盖”“相交通”的枝叶所遮蔽,学生无法一下子捕捉到名句的精髓。细细品味,这两句诗充满了无穷的

艺术魅力:

美中有难——一道道的山重重叠叠,一条条的水纵横交错,但在美景中实际却隐藏着

路程的“难”和“险”。 美中有情——美景中包涵着诗人的复杂心情:从失落到希望,从压抑到豁然开朗,巧妙地暗藏在景中。在古诗词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生动的文字隐藏多样的心情,动人的景

色表现着丰富的情感。 美中有理——美景中渗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虽然面对着“山重水复”,即使独自一人“疑无路”,可是在“柳暗花明”的尽头,“又一村”的希望依旧在前头。“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诗人超

然向上的精神写照。 美得自然——《唐宋诗醇》评这二句说:“犹如弹丸脱手,不读善写难状之景”这一联描写极其自然,用语十分浅显,对仗如此工整,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表,展现出纯朴淡雅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自然之美。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流芳百世。 这些文本的秘妙是学生不曾会想到的,那就读不到作者的心里去,也就难以体会千古名句中的丰富内涵。其实,教学应该是教师引领学生在未知之处,似懂非懂之处读出深层的意蕴来。这一处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几经波折。 方案一:拿这两句诗与王安石的“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和强彦文“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进行对比,加深理解。但效果并不理想,本节课的目的就是理解陆游的千古名句,现在还要加上王安石、强彦文的“陌生难懂”的诗句,造成“初读读不懂,再读难上难”的困境。其实它们之间区别细微隐秘,我以自己对文本的反复推敲,再三琢磨后的感受来预测推断学生的理解,造成过高估计,试教过程证明学生无法感知,无法悟出原

文的精妙。 方案二:方案一行不通,索性另辟蹊径,完全放手让孩子们交流“为什么这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本希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文本的秘妙,试教的结果是学生根本无法体会这么深刻而丰富的内涵(特别是借班上课,学生原有水平参差不齐),这是自己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由此想到当前一些教师片面理解“生本”,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感悟,自己理解,才是自主探究的课改精神的体现,才是“生本”的体现,自己在备课时也走入

这样的误区。 实践证明了如果忽视学生原有的基础,实际的能力,盲目拔高要求或降低难度,这不是“生本”,而是变相的“师本”,而只有实事求是,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本,以学生的感受能力为本,以学生的情感素养为本,才能让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推波助澜。

经过不断修正,最终采取如下六个层面的教学策略:

1、小组讨论,比较品评。我先启发学生思考:这美丽的江南,山清水秀,诗人怎么不说“山清水秀疑无路”而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按理说,柳是绿的,花是红的,可作者偏不说“柳绿花红又一村”,而却说“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怎么会“暗”,“花”怎么“明”呢?你们能揭开这其中的秘密吗?学生通过对比,比出了景色的优美,路途的曲折,品出了诗歌表达的

准确,内涵的丰富。

2、设身处地,展开联想。接着根据诗意我设计了这样的片段小练习:

【①一座座山重重叠叠,一条条水纵横交错,走着走着,我_____,我的心里_

___。 ②柳荫深深,前路迷茫,穿过柳荫深处,啊,鲜花明丽红艳,眼前忽然一亮,又是一个村庄,我想那村庄________,我的心中________。】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用笔写出作者当时心情的变化,写出读者对作者的理

解,写出读者对诗歌的感悟。

3、心情变化,诵读涵咏。通过引读、诵读、对比读,学生领会诗人的心情从“抑”到 “扬”,从“暗”到“明”,从“失望”到“希望”,从“迷茫”到“豁然开朗”, 感受诗人心情的突转

和强烈的对比。

4、联系背景,深入感悟。再次适时引进诗人当时境遇的背景资料,学生恍然大悟了: 诗人被罢官免职,一度迷茫、困惑,就好似“山重水复疑无路”。但令人钦佩的是诗人并没有放弃,没有绝望,就好似“柳暗花明又一村”。读着读着,一位不屈不挠、坚强乐观的诗

人形象呼之即出,跃然纸上。

5、互文类比,感受情怀。将陆游的这句诗和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进行互文解读。在这样的互文解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映照,表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共同

情怀和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6、联系生活,内化哲理。最后,学生联系生活,完成填空“当我们______的时 候,我们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们想象自己遇到困难、挫折、失败的时候,也一定会坚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并一次次铿锵有力地诵读着这千古名言,这深刻的哲理已悄然印在心中,内化在思想里。

总而言之,这次修改,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深入浅出,层层铺垫,层层推进,层层提升,使理的生成,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在不断地引领、点拨、升化的过程中,学生收获语言,也收获了思想,情与理的碰撞,相得益彰。同时,在这样层次递进的引导中,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理解到想象,由感受到表达,达到了能力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三)读诗悟法——“咬定青山不放松”

古语有云,“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老子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让后人参悟宇宙之道、自然之道,而他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迁移到我们的教学中,更是与“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好教材这个例子。”不谋而合。世间万物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古诗教学同样要注意方法的引领。 在认真研读文本之后,我已经明确本课教学应渗透学生理解诗歌的三个重要方法:①运用资料。②展开想象。③体会道理。在具体生成的面前,我不断完善教法的渗透,指导的方向也越来越明晰,我现在举其中“运用资料”一项进行具体的说明。 运用资料——特定的社会环境是作品产生的温床,了解写作背景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体会。当我在第一次试教时,对所使用的资料如蜻蜓点水般一晃而过,教学走过场地“滑”过,没有做足、做深、做充分,这个小环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犹如过眼

烟云,无深刻印象。

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作了调整改进,让资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反复利用,达到

了预设的效果:

①在学习伊始阶段,让学生搜索自己觉得重要的资料。

②学习捕捉、整合资料中的重要信息。

③学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时,再次回顾资料,感受作者之前罢官闲居的无助失落,和受到村民热情款待后的温暖感动,此时若没有背景资料的补充与强调,学生

是很难感悟到诗歌这一层面的情感的。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资料的引入后,学生更能很好地体会诗人的

开阔坚定、乐观豁达。 一首古诗,作者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隐含了作者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正是资料一以贯之、自始至终的使用,让此情此景此心相连,让学生真正体会作者的内心,体会作者的情感,也让学法渗透更加明晰、突显。

结束语

一节课想要“精彩极了”,刚开始的时候往往是“糟糕透了”,需要不断地在鸡蛋里挑骨头,修枝剪叶,去弊存真,锦上添花。这也是不断甄别、细化、美化、整合、凝聚、超越的过程。就如同煲美汤、酿醇酒一般。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我想,课也应如是,“好课更

须千回磨”。

-------------------------- ---------------------------- 以下附笔者整理的相关解读资料: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腊酒:腊月酿造的酒。豚:小猪,此处泛指猪。春社:古代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于此日祭土地神以祈求丰年。闲乘月:清闲地趁月明之夜出游。无时:随时。 【评析】陆游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在隆兴通判任上因支持抗战派将领张浚北伐,遭到当权的主降派排挤,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宋史·本传》)的罪名,被罢官回乡,到山阴镜湖附近的三山乡居住。此诗是次年春间闲游三山西边的村庄而作。 首联写游览村落受到农家热情招待。“腊酒”暗点时序,“足鸡豚”显现丰年农家生活富足,待客热情厚道。次联写周边环境,青山叠翠,绿水环绕,柳林幽暗,花朵鲜明。“疑无路”、“又一村”,给人以游径蜿蜒、峰回路转之感。这里写景中寄寓着理趣。三联写当地农家风俗,因邻近春社日,人们吹箫击鼓,互相追随,十分热闹。大家衣着古朴,承传着前代遗风。以上句句体现出作者对三山农村景观风俗和人情的喜爱。末联说从今只要时机许可,无论白昼还是月夜,当会经常随时造访农家。全诗紧切题旨,“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抒发了诗人摆脱宦场羁縻和倾轧之后对农村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倾慕和欣悦。“山重水复”一联,凝铸着作者的人生体验,含纳着深邃的生活哲理,堪称为传诵众口的千古名句。 【注释】腊酒,头一年腊月所酿之酒。足鸡豚,鸡豚足。春社,古代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古代用干支纪日)为春社日,于此日祭祀土地神。闲乘月,有空时趁着月明之夜前来。

无时,犹言随时。 【说明】乾道二年(1166),作者自隆兴通判罢官归乡,此诗或是次年春间作。

三、四两句,现在大家看得熟了,其实是状难写之景,却写得不费力气。因为主人待客殷勤,所以末了还申述自己想随时乘月而往的心愿,但亦只有

【注释】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景象前人也描摹过,例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柳宗元《袁家渴记》:“舟行若穷,忽又无际”;卢纶《送吉中孚归楚州》:“暗入无路山,心知有花处”;耿《仙山行》:“花落寻无径,鸡鸣觉有村”;周晖《清波杂志》卷中载强彦文诗:“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还有前面选的王安石《江上》。不过要到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②春社日:立春以后向土地神------“社工”------祭献的日子。③无时:随时。

(钱锺书《宋诗选注》三联书

店2002年5月版第277页) 按:王安石《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

隐映来。”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第

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第

三、四行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参考书)

第14篇:古诗《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四(2)班

邹青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及体会哲理.【教学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教学难点】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题西林壁》

1、指名背诵。

2、诗人是谁?诗中了一个什么道理?指名说一说。

二、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1、介绍诗人

师: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他的名字叫陆游,他是南宋诗人。他创作的诗歌种类有很多。有思乡的、边塞的、爱国的,算下来有九千多首。其中,最著名的诗是他的爱国诗。他一生经历很坎坷。在政治斗争中,他向皇上主张抗金,可皇上身边的投降派却排挤他,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坏话,最后被免罢官还乡,回到老家整天闷闷不乐的。直到有一天,朋友邀请他去一个叫山西村的村子做客,他胡心情发生了变化。写了一首著名的游山西村(板题)

2、生读题、释题。

3、导入古诗。(他去山西村游玩,他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呢?走进古诗,请你自由读一读)

三、初读古诗,划分节奏

1、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字音是否读准确)。

2、认读生字,点拨多音字“重”

3、再指名读古诗,再评价(古诗应该读得有节奏)

4、生划分节奏,小组内练读,小组展示读,小组擂台赛。注意其他学生的倾听情况,指名来评价、评判。

5、齐读

四、赏画面、释古诗

1、出示问题:自由默读古诗,思考陆游向我们介绍胃山西村的哪些景哪些物?在诗中用三角形标出来。

2、生反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去体会。如“酒怎么样?豚怎么样?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山西村村民的热情好客。

4、指导学生根据想象的画面,说一说这句诗意,感受诗人的心情。

5、指导朗读这句古诗。(带着这种心情朗读) 过渡:陆游他去山西村要经历什么?

1、指导山、水的特点并感受诗人的心情。(经历了一座座山一道道水还没走到山西村,有点想放弃了)

2、理解“柳暗花明又一村”,体会诗人的心情。

3、指导朗读整首古诗。(加上心情的变化)

四、与诗人对话,悟哲理

1、指导与诗人对话。师:陆游历经一座座山一道道水,前面正无路可走时,但是他凭借着信心,不放弃的精神,最后走到了山西村。你佩服他吗?此时,你肯定会有话想对他们说。拿起笔写一写。

2、悟理,生自由说一说。师:从陆游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

3、创设情境。举生活中的例子,如:小明做一道数学题时......,你能今天所学的诗句来安慰他吗?

4、小结。师生说一说这个道理。

五、拓展延伸

1、再次走进陆游。利用抓关键字的方法,结合注释、插图,自主阅读《冬夜读书示子聿》

2、指名说一说在这首古诗中读懂的道理。

3、体会诗人的心情,有感情朗读古诗。

4、再读《示儿》了解诗人。【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热情好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风景优美

哲理:身处困境,不要放弃,要有信心,希望就在眼前。

第15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优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

2、熟读古诗;

3、了解诗句大意;

4、感悟诗的情感。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着苏轼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庐山,哪位同学给我们来背诵一下?

(学生背诵。)

师:背诵的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二首》这节课的另外一首古诗,是宋朝著名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板书:游山西村)

二、初读诗,学习生字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动画,让学生听朗读,并画出生字。

2、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3、个别读。

4、教师指导生字。

例: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5、将学生分组,组内读诗,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生字的。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

(老师将各组问题归类,统一解答。)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1、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

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4、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1、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2、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3、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五、作业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诗句意思

2、感悟诗的情感

3、能用自己的话或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的独到理解。

一、背诵导入

(提名学生背诵《游山西村》。)

二、探究学习

(学生分组合作,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提示:⑴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⑵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师:第

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表现什么?客人是谁?

(提示: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

农家的热情和朴实。

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3、师:第

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

提示: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

师: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

提示: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

师:这个村子美不美?

提示: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三、延伸拓展

1、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例:生卒年代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著名作品

自己的见解

2、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⑴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

⑵ 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⑶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四、作业

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预习下一课。

第16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一

导入。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

问:第

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问:第

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

问:第

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

问:第

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

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附录]

仅供教师参考。

古人作诗有所谓脱化之法,即在前人诗句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有新意。陆诗山重一联也是脱化前人诗句的结果,例如:

遥看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流转处,忽与前山通。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第17篇:游山西村的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泸县梁才学校 陈友琴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大家用心听,你听到了什么?(播放音乐)评:你听的真仔细或记忆力真好,连歌词都记住了。你很了不起,还听出了歌曲唱的是一首诗,的确,这首歌就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写的一首诗《游山西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游山西村》,请大家齐读课题,从诗的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到什么地方游玩?对,一个村庄名,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山西村是一个民风古朴,风景优美的地方,带着游玩的心情再读课题。下面,请大家轻轻地打开书翻到23页,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初感知,读正确

1、师:现在老师随便请个同学来读,大家认真听,是否每个字音都读正确了。抽生朗读

2、师: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样?评价别人时采用1+1模式,即先说一个优点,再说一个缺点或建议。请你推荐一个你认为朗读比较好的同学来读一读,很好,请你帮老师一个忙,教大家读一读生字,行吗?(师:谢谢你,完全正确。大家一起读,每个字读两遍)

3、读生字:莫 腊 浑 豚 疑 师:这些生字中有四个是要求大家会写的,大家先观察一下,哪个生字的笔画最多,重点指导“疑”(他由几个部件组成,重点是矢的捺变成点,关键要写得紧凑)字是练出来的,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写,评价: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稍作改进就更好了,其余同学在本子上写疑,另外再选一个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写两遍。(指导书写:选两个自己认为难写的写两遍)练字的姿势是很重要的。 反馈:

4、生字读正确了,再读古诗就更流利了,全班齐读(请先前读错字的同学再读),分小组读。

5、师:古诗和我们普通的课文不一样,除了读正确和读流利外,还要读出节奏,师范读(配乐并出示节奏图),请大家先在书上把节奏画出来,自己练一练,

6、谁自告奋勇来展示一下!(有勇气,掌声鼓励)

7、抽生看着画的节奏朗读。抽生评价,(哪个字可以再重一点,停顿久一点)师生对读,齐读,师:咱们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好男女赛读。过渡:看来男生和女生不分上下,就让我们把比赛延续到下面的学习中,看谁发言更积极,好吗?(15-18分钟)

(三)解诗意,悟诗情

1、师:同学们,读古诗除了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怎样才能理解诗意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1)、可以看注释(2)、联系上下文(3)、结合课文插图

2、自学理解诗句

师:现在就请大家运用这些方法,同桌讨论,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看谁是最会学习的孩子?(2分钟)

3、全班交流,适时指导朗读

1、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游玩山西村,出示一幅乡村图,看,这就是有名的山西村

师:其实早就有人叫我去山西村游玩,我才不去呢!因为我听说山西村的那个酒有点„„有点„„那个叫什么来着?我故意抓耳挠腮,有话说不出来的样子。 生:有点浑。 师:对啦,(恍然大悟的样子,在黑板上写下“浑”)嘿,大家知道吗?哦,原来山西村的酒是有点浑浊的。 这么浑的酒是哪里来的呀? 生: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诗句里有,腊月是哪个月?农历12月,是呀,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了。虽然农家的酒有点浑浊,但是很香,好喝。所以(引出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

听大家这么一说,我现在有点想去山西村了,想品尝一下那里的农家腊酒,那除了酒,村民们还会用什么来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呢? 生:会杀猪,鸡

师:老师从诗句里只看到鸡,哪里有猪呀? 生:

师:哦,原来豚在古时候是猪的意思,鸡肉,猪肉准备得多不多?你从哪个字看出来?(足)

师:农家菜仅仅只有鸡肉、猪肉吗?到过乡村没有,还可能准备哪些菜?这么丰盛的佳肴,可以看出今年真是一个丰收之年(板书:丰年),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村民们是多么的热情好客,让我们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下,读出主人的热情。师:还可以把那种热情的感觉表现的更充分一些(把“足”字读得又重又长,很有感情) (齐读

1、2句)听了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村民太热情了。

师:这样的村庄你们想去吗?现在就出发吧!请看大屏幕,翻过一座山,绕过一条河,看到村庄了吗?继续走,出示山重水复图,再翻过一座山,绕过一条河,到了吗?再继续走,又翻过一座山,绕过一条河,现在到了吗?哎!翻过重重山峦,绕过道道水湾,我们还是没有到达目的地,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看来大家都以为没有路了,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把你此时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吧!(心情是通过表情传达的,注意朗读的表情)大家还要不要继续往前走?好样的,遇到挫折不放弃,咦!你们快看,那是什么? 生:村庄、柳树、

师:村庄的景色怎样?用诗中的词形容,真是:柳暗花明呀。耶!我们终于看到了美丽的小村庄,此时你的心情又怎样?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吧!从刚才的“疑无路”到现在的“又一村”,你有什么感受?(绝处逢生)

师:这两句诗也像《题西林壁》里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深刻的哲理,比喻 困境中蕴含着希望。因此这两句成为了千古传唱的名句,是呀,在我们感觉疑无路的时候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下去,(板:坚持)就会有又一村的美好景象。这让我想起了,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呢? 感情朗读:

理解了诗意,我们再读这首诗,肯定能读出感情,为了表达感情,你可以站起来读,也可以摇头晃脑地读,总之,想怎么读就怎么读,OK?全体起立,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起游山西村!齐读。感情是通过表情传达的,注意表情。

熟读成诵,有没有同学能背诵的?抽生背诵。(争取更多的游客来这里游玩好吗?)

(五)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读的的太好了,也背得太好了!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游山西村》,还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从读准字音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感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字是练出来的,书是读出来的,文章是做出来的。其实这首诗我们还没有学完,后面还有四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2、拓展其他古诗,陆游12岁即能诗文,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下去可以读一读陆游的经典佳作《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章》

2、欣赏歌曲《游山西村》

最后,让我们一起唱响这首好听的歌曲《游山西村》,(起立拍手)

村名仅仅是用鸡肉和猪肉来款待吗?还会请客人吃什么呢? 生:鸭。。。。。

师:有这么多的佳肴,看来这是一个丰收之年,我有几个朋友特别能吃,吃的饱吗?但是我的胃口是很大的哟,够我吃吗?

3、“鸡豚”之中好生活

师:酒是有了,可是光有酒可是不行的,还得要有„„

生:我请你吃小猪。

生:我请你吃烤乳猪吧?

师:咦,诗里面哪里有猪呢?

生:那个 “豚”字就是小猪啊!

师:这样啊,老师还是第一次听见,我要记下来。(在“豚”字板书“小猪”)可是小猪的胆固醇过高,吃多了不好吧?

3 生:我们向你推荐我们村的正宗土鸡吧!我们请你吃小鸡炖蘑菇。小家伙,连东北菜都推荐了。师:我知道了,诗歌中有个鸡字。可是我在你们吃鸡和猪肉,能够吃多少呢?

生: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生:我安排你到我们村子里轮流吃,每家都请你吃。

师:嗳,同学们,你们又不是山西村的村民,怎么敢这样替人家答应下来?

生:我是从“足” 字发现的

师:可是我在你们那里只能吃点鸡和猪肉吗?

生:不会,还有好多蔬菜。

生:还有很多野菜请你品尝。

师:可是为什么在诗歌中只提出了鸡和豚呢?

生:因为我们这里鸡和豚最好吃了。

生:因为我们这里的菜实在是太多了,写也写不。

师:所以就写足鸡豚。哎呀,小鸡和猪肉随便我吃,你们今年那过的可是叫做„„

生:丰年啊!

师:什么叫丰年?

生:丰收年。

师:(在“丰”字下板书“丰收”)丰收年的村民们,你们怎么来读这句诗?

生:丰年留客足鸡豚。(抬头挺胸的样子)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我很自豪,今年丰收了。

生:丰年留客足鸡豚。(把“足”字拉得长长的)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就是要让你知道我们农村也很富有。

生:丰年留客足鸡豚。(“鸡”和“豚”是一字一顿的)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这样你就能够知道我给你吃什么了。

4、“山重水复”好风景

师:哈哈,我这个游客可挑剔的。光有吃有喝还不行啊。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意思是宁可没有肉吃,但是住的地方一定要有竹子,有了竹子,就有了品味。你们那里„„

学生一时语塞。

师:大家看看诗歌的第三句。

生:我们那里有山有水。

师:山水谁没有见过。

生:我们那里有青山和绿水。

师:这次可比前次有吸引力多了,不过青山和绿水我见得多了。

生:我们那里山上有高高的绿树,山上还有野猪出没呢。同学莞尔。

师:哦,这可就有意思了。原来简简单单的一个“山”有这么美啊。

生:我们那里的水清清的凉凉的,水里还能够抓小鱼和螃蟹呢!

师:真是一个好地方啊。我这位游客顺着这清清的凉凉的水,绕过这一座长满绿树的高山,到了你们村没有?

生:没有。

师:我这位游客再顺着这清清的凉凉的水,又绕过一座长满绿树的高山,到了你们村没有?

生:没有。

师:我这位游客再顺着这清清的凉凉的水,又绕过一座长满绿树的高山,到了你们村没有?

生:没有。

师:学习是一种交流,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 (1)、理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师:丰年留客?生:丰收的年景款待客人

师:说得多好呀!现在咱们一起来理解“足鸡豚”,鸡是什么意思?豚是什么意思?师:“足”表示多还是少?组个词:足够,充足师:“足鸡豚”连起来就是„„师:“足鸡豚”这三个字,“足”字我们是通过组词理解的,“鸡”是根据日常生活知道的,“豚”是通过注释了解的,这些都是理解古诗的办法,同学们用的很好。在丰收的年景农家人准备了足够多的鸡肉和猪肉,一个“足”字可见什么?(板:足鸡豚 热情)师:好,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下,读出主人的热情。师:还能把那种热情的感觉表现的更充分一些(把“足”字读得又重又长,很有感情)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还有不懂的吗?生:“山重水复疑无路”什么意思?师:“山重水复”谁能帮他?一座山又一座山,一条河又一条河。师:对,那“疑无路”呢?

师:是呀!以为没路了,此时的游人,也就是作者,都感觉无路可走了? 他的心情怎么样呀?着急,失望,沉重,害怕(板:疑无路 沉重)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师:还有问题吗?

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啥意思,师:我想你不是这一句都不理解,再看看你能理解其中的哪个字?师:那柳暗花明呢?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看课本上的插图

师: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插图,大家看正像那位同学说的那样柳树茂盛,鲜花盛开。这就是柳暗花明的意思。看来结合插图真的可以帮我们理解诗句。

师:从刚才的“疑无路”到现在的“又一村”,作者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惊喜,喜悦,欣喜,希望 (板:又一村 高兴) 知作者,悟诗理

1、师介绍陆游写诗的背景:当时陆游被罢官了,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有些苦闷,乡亲们对他的热情使他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那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后来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往往也蕴含着希望。

2、师:是呀,在我们感觉疑无路的时候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下去,(板:坚持)就会有又一村的 6 美好景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相似的心情或感受呢?

3、练习说话:用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师:现在整首诗的意思同学们都理解了吗?请你连起来试着说一说。(学生练说)抽生说 师:同学们,大家把古诗体会的这么好,相信大家也能读得很好,请大家感情朗读,注意表情(配乐朗读)熟读成诵,能背了吗?看着板书试一试。

第18篇:《游山西村》的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的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纪游诗,记录了诗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第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第

三、四行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上一堂课学习了《题西林壁》,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会不会背

诵这首诗。个人背——齐背。

二、解诗题,知作者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作者是陆游,你们都读过陆游的那些诗呢?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2.“山西村”在什么地方?“游山西村”是什么意思?

三、抓字眼,明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诗的方法。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诗,正音。

4.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1)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来的客人呢?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不要笑农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够充足)

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

能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吗?也就是说你从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

预设:“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时会让客人怎样喝酒,要求客人怎样吃肉,对,这就是农家人,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那同学们想一想,在作者眼里,这里的“足”难道单单指酒菜足吗?那还指什么足?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不折不扣的,足足的表达出来吗?

自由读——个人读_个人读——齐读。

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的热情、好客,而诗人对待山民又是怎样一份情感呢?你能继续抓住关键词来谈谈你的体会吗?莫笑是什么意思?诗人叫人不要笑什么呢?对,这里的酒菜肯定没有大酒店里的精致,由此可见,在诗人的眼里,他不看重什么,他看重是什么?,相信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自由读——个人——齐读。

同学们此刻你眼前仿佛看见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怎样一个画面?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汇报。

(2)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出示诗句,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指的是山峦重重,山一程,水一程。水道弯弯,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么?美丽的小山村。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个人说——同桌说。(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你也有可能欣赏到别样的美景。同样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了困境,你也可能会绝处逢生。

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的——那这份欣喜之情,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本来以为自己是陷入绝境,无路可走的,突然发现一片无限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对,要先先抑后扬。个人读——齐读。

四、多诵读,悟诗情

1.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首诗跟《题西林壁》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呢?那就是既有美丽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首《游山西村》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明什么道理呢?看似简简单单的诗句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看来,这句诗句能成为千古绝唱绝对有它自己的理由,当然,我们就没有理由不记住他了。一起读读这句千古名句。

2.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它背下来。个人——集体。

3.对于古诗,我们不但要会背,还要有感情地朗诵,同学们自由试试看,个人——个人——集体。

五、课堂作业

1.背诵、默写《游山西村》。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的意思。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 /疑无路,

柳暗/ 花明/又一村。

叙事 盛情待客

写景抒情 景色迷人

第19篇: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文学常识:《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 ),作者(陆游 ),是(南宋 )时期著名诗人。 ?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⑤: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⑧: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译文:

1.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2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3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4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诗词默写: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

2.《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3.《游山西村》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内容理解:

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 诗,全诗紧扣一个“ ”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七言律 游)

2、一个“ ”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 ”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足 疑)

3、从“丰年待客足鸡豚”能够看出村里人 的特点,全 诗表现 的气氛。 (热情 热烈或和谐)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流传最广,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答:(1)艺术:采用对偶句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或: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2)意境:前一句写山重水复无路可寻的无奈,后一句则写出了披花拂柳发现另一个村庄的喜悦。(3)寓意:它写出了人们有时面对无路可走的境地,但突然事情有了转机,出现了新的希望,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中的意思是诗人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来到了山西村,现在人们常用来理解为 。 困境中蕴涵着希望

6、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

,流露出诗人

的情感。 淳朴的民俗 热爱农村生活

7、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8.这首诗

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答: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3分。描绘意境1分,抒发心情1分,语言流畅1分)

过零丁洋

一、文学常识及注释:

1.《过零丁洋》选自 作者是 ,字 ,号 , 代人。此诗写于 2.遭逢起一经( )3.干戈寥落四周星( )干戈( )寥落( )4山河破碎风飘絮( )5身世浮沉雨打萍( )零丁( )丹心照汗青( )丹心( )红心( )汗青( )

二、诗词默写:

1.( )身世浮沉雨打萍2.( )零丁洋里叹零丁 3.过零丁洋》诗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 , 。? 4.《过零丁洋》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 。? 5.《过零丁洋》诗中借用比喻,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时句是 , 。

三、中考试题集萃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什么?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什么?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6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7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山坡羊 潼关怀古

一、文学常识及注释: 1.《山坡羊 潼关怀古》选自 ,作者是 ,字 ,号 ( )代 家,山坡羊是 。

2.注释:山河表里( )西都( )伤心秦汉经行处( )经行( )

二、原文填空:

1、( ),( ),山河表里潼关路。2。善心秦汉经行处,( )

3《山坡羊·潼关怀古》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 )( )

4、《山坡羊·潼关怀古》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

( )( )

5、《山坡羊·潼关怀古》点明主旨、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名句/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

6、《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反映封建制度下,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的主旨句是:

( )( )

7、《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潼关的险要,雄伟气势,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 )( )

三、中考链接:

1、此曲描写 ,感慨 ,对人民在*中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2.这首曲的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 ”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 ”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3.简要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5、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过零丁洋

1.(1 分 )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2.(3 分 )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 分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1 分 ), 充分体现了他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1 分 ) ( 意思相近即可计分 , 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3儒家经典(1分)

4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

5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

6国破家亡 惶恐滩 零丁洋(2分,第1空1分,第

2、3两空各0.5分) 7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2分,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

游山西村诗词默写: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三1。潼关险要地势,历代王朝兴亡

2聚 怒

3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作者以满腔义愤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语言刚正率直,说理入木三分,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性。 4“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5.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第20篇:游山西村

第57课时

课题:《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背诵《游山西村》。

2、借助工具书、联系实际弄懂诗句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中句子所包涵的哲理。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的景象,感悟诗意;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后两句诗,并联系实际体会哲理。

一、导入:

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唐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好吗?(板书诗题)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同桌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

(2)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注意节奏,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莫笑 / 农家 / 腊酒浑,

丰年 / 留客 / 足鸡豚。

山重 / 水复 / 疑无路,

柳暗 / 花明 / 又一村。

(3)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协商合作,谈各自的感受,如:可以每人讲一句,也可以一人讲,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要适时加入学生的学习研讨,巡视指导,对表现好的给予表扬。

(4)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情感因素。

如,可以这样预设:前两句讲: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足了丰盛的饭菜。品味“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后两句写诗人的感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前面无路时,忽然柳绿花红又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吗?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三、品读欣赏,感悟道理:

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对农家款待客人的丰厚和热情,历久不忘。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四、感悟写法:

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叙事,后写景,寓情于景。整首诗无一字写“游”,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作者的身影。这种影随人移,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每两句都构成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而诗人的风格也如诗人描绘的对象一样朴实纯真。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

五、作业: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六、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议论)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