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评价改变教学 提升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5:42:0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继续教育评价改变教学提升思维能力

评价改变教学提升思维能力

北京市优秀教师

孙凤霞

就课堂教学行为而言,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互动行为和生生互动行为四种。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交往的课堂,是谈不上开发学生潜能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于他们参与交往的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又要为学生的参与交往提供适宜、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与机会,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参与交流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观察。

A.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相互尊重、理解、平等

主要观察学生在进行各种交往的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是相互尊重的。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理解,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讽刺的现象。

B.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C.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

交流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实现。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主要观察课堂上是否有适合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合作氛围,有能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足够的表达个人意见、展示个人才能的时间与空间。

D.学生是否踊跃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2可通过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员性、全程性、主动性情况的大致统计,了解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踊跃程度,以便最后作综合判断。

E.学生是否有主动合作的意识

学生是否能主动合作,主要表现为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地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F.是否有学生能参与教的活动

这里指有的学生在参与交往的活动中能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或方法告诉、帮助别人,将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这说明学生的参与交往活动已达到一定深度。可以对具有这种表现的学生的人数、次数作适当记录。

随堂听课评价的基本原则

随堂听课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随堂听课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授课者,而不是一味挑毛病,是要让执教者听了评课后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对以后的教学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是让他对自己的教学失去信心,甚至于怀疑自己是否是教学的这块料。在具体操作时,应该充分肯定执教者的优点和长处,对于其存在的不足,也应该让其有解释和申辩的机会,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时,能够给出明确的应该如何改进的具体建议,不能只破不立。

2.实事求是的原则

随堂听课评价应该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被评者学习的机会。要防止出现只听课不评课的现象,这样不仅授课者心里没底,听课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还要防止在随堂听课评价中出现蜻蜓点水、不痛不痒的现象。不能够出现即使课评了,但碍于情面,评课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应打破评课时的虚假评议,只唱赞歌,不讲缺点,打破发言只有三五人,评议只有三言两面,评课冷冷清清的局面。

33.零距离的原则

这是要在求随堂听课评价时应该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听课和评课气氛,作为听课人员,评价者要特别注意评价对象的和紧张情绪和心理,应该让评价对象意识到这是一个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同时随堂听课和课后的信息反馈也应该建立在评价双方的积极配合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4.针对性原则

评课不应该面面俱到。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绝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是需要有所侧重。应该根据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既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

多方位转变观念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桃山镇中心校 孙立峰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今天我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从课堂教学抓起”的一点看法。

一、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土壤

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向上成长的空间,更要关注学生向下扎根的土地。 学校要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分层培训(实现年青年教师“做中学”,转岗教师“做中思”骨干教师“做中创”),从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转变教育观念,达成“三转变”,即从“应试教育”向提升“核心素养”转变;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管、灌、压向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转变。让教师真真正正转变成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辅导学生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真正正做到让核心素养立足课堂。

二、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点

第一,选择与确定各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点。

第二,结合课程的特色,深入细化学科层面的核心素养要点内涵,形成从基本要点到主要表现,再到要点与表现相结合这样一脉络,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

第三,将核心素养学科要点与学科学习建立联系,有效开展学科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三、推进启发式教学 聚焦核心素养培育

课程改革以后,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在课堂上仍然存在教师把控过多、缺少学生质疑问难等问题。因此,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我认为应深入推进启发式教学。

首先,我们要努力创设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但是这些课堂上的教学多数仍以教师讲授、提问和学生被动回答为主要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有利于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质疑、自主探究,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深入推进启发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以往的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问题,多数是“对不对”“是不是”的判断性问题和“是什么”的陈述性问题;对于“为什么”的解释性问题和“你是怎么看的”评价性问题比较少。这些判断性问题不能激发学生深度思考,不利于培养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接纳和利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深入实施启发式教学,设计有思维梯度和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后,教师要学会有效地接纳和利用。

如教师在课前设计新颖有趣的导语,如:即兴表演,观看录相,启发式谈话等。其次再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能够提出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能够从新的角度去审视、想象问题。同时,教师适时与学生共讨论、分析、

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课堂会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境界”,使他们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的互动。在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再其次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各学科在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将本学科的核心知识、结构化知识通过有效的方式教给学生,使他们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形成本学科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各学科要展开合作,围绕跨学科的内容和项目,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还可以走出校园,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真实的情景,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课外资源,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

四、以“五个一”为载体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方面,我们要关注学科教学对核心素养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关注学科外活动的教育价值。本学期我校将聚焦6大核心素养,以“五个一”为载体(即一副好口才、一手好书法、一个好身体、一身好习惯、一项好才艺),培养学生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同仁们,我想信只要我们转变、只要我们坚持,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推荐第2篇:学习 改变 提升

学习

改变

提升

------参加北京学习课程建设有感

7月13日至17日,我们学校的老师在李校长的带领下,一行人参加了赴北京对课程建设的学习。特别荣幸能参加这次培训,我倍感珍惜。5天的学习时间虽短,却让我真真切切地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的洗礼:每一个学校、每一位校长、每一位名师,都给了我思想上的震撼与启迪,把我心中对课程建设的困惑与踌躇一扫而光。学习归来盘点收获,我思绪再三,脑子里膨胀的都是这几天的学习内容。先将自己的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在我的分享中能更多的了解课程设置的内涵。

一、感悟培训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分别走进了北京市回民小学,北京市敬华实验小学,北京市七一小学,聆听了北京市一师附小教导主任韩玉娟老师和北京市史家小学万平老师精彩报告。通过实地查看和听取报告,让我感觉到课改不再难,有时候感觉遥不可及的东西,其实只要我们去尝试,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但是,不可否认,面对北京的教育,我真的为之赞叹。

参观回民小学,看到他们的校园文化精致而有条理。不同民族学生的就餐室内外是不同的民族文化展示,服饰、挂饰、乐器、舞蹈图片及实物展示等,让学生就餐时不知不觉了解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学校的每一处都彰显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气息。四层教学楼,分别以以美启智、以美润德、以美练能、以美践行为主题,每班教室外的走廊都以每层楼的大主题设计本班的班级文化。通过刘校长的讲解,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这所学校的课改方向。他们学校以语文戏剧课程为载体,提升教师课程建设力。让老师和孩子从课堂走向课外,亲身感受课本以外带给大家的冲击和震撼。让每一篇课文都能说话,都能根深蒂固的扎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在这一点上,从走进他们学校校园,看到每一个精神抖擞,充满自信的小讲解员身上,让我真正领会到了他们学校不一样的文化风采和底蕴。一部戏剧把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融合起来,使每个人都参与走来,跨越了学科界限。把各学科的特点有机的整合,使老师教起来更顺手了,孩子们学起来更带劲了。就以他们学校排练的戏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来说,校长为了让孩子真正感受这对姐妹为了队里财产不顾个人安危与暴风雪作斗争的勇气和决心,亲自带领孩子不远万里来到草原,认识当年的小英雄,聆听他们的事迹。让孩子走进英雄,亲近英雄。把孩子们的心都融化了。走进敬华实验小学,除了优美安静的学校环境,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张景浩校长幽默风趣的语言,告诉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不单是学生还有我们每一个人。全面发展每一个孩子的特长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责任。七一小学的数字校园建设让我为止惊叹,他们依靠自己本由的东西发展校本课程,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从课内走向课外,他们从必修课程到选修课程,让每个孩子在大空间里自主发展跨学科的单元主题建设,发展了孩子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跨学科的的主题单元教学让我精神振奋,听的同时我有一种想走进他们的课堂的冲动,想真正了解这样的课堂带给孩子的是一番什么样的情景。因为他们学校的前身海洋子弟学校,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大部分都是海军军官的孩子。他们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整合成七大类,即语言文字、科学探索、公益责任、运动健康、情趣艺术、海军海洋、国际理解。他们的跨学科主题单元教学,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做法是多学科老师集体备课,寻找切入点,确定好主题,设计好环节,共同上一节课。如主题有:认识花,朋友的认识,七巧板等。北京一师附小的教导主任韩玉娟老师在报告中这样说,作为学校,我们是办快乐教育,使全体学生主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还童年本应有的快乐与幸福。他们的程设计是把

1、把学科内部调整,优化课程内容。

2、学科之间整合,确立课程内容、

3、长短课时结合,保障有效实施。这三点与我们参观的前几所学校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他们的翻转课堂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了,学习劲头更足了。最后一天的万平老师对班主任理解的独特报告,让我了解了作为班主任虽然忙累,但却深刻幸福的,对每个孩子倾注爱,用心践行教育的温度,相信所有的辛苦都会化为幸福。万老师每次讲到自己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动情之处,眼里的泪花让我更想到了自己的孩子,那种温暖的感觉是别人不能够体会的。那一刻,让我体会到,做班主任是一种平凡的幸福,平凡的伟大。

二、心灵碰撞

每去过一所小学,我们都激情澎湃,感悟别人的教育理念,赞叹别人的校园文化,学习别人的课程设置。从拍照,听报告,课间交流,每一点都洋溢着我们学习的热情。为了让我们能及时反馈信息,晚上或者早起,在李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共同探讨我们学校下一步的课程设置及规划和学习感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异常热烈,各抒己见。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见解。从低年级识字集体传授,韩兴娥的拼音儿歌如何进课堂,部分课文的跨学科整合,如何渗透群文阅读等等,大家纷纷出谋划策,谈思想,谈做法。回来后,我都后悔,没有用镜头记录这振奋人心的时刻。这种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大家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有一种想尝试的欲望与冲动。李校长用张景浩校长的一句话这样说:我们虽然不能与北京的学校相媲美,但是我们会取其精华,结合我们学校的特点走出我们学校的特色之路来。那么,我们可以低起点、小步子、密台阶、快反馈、小勺喂。对于孩子,改造不如塑造。李校长的话字里行间都告诉我们,不要对课程改革有太大的压力,尽自己的所能,依靠团队的力量,一步一个脚印,边走边做边反思边改进,以点带面,找好切入点。相信自己,相信孩子。校长的希望和鼓励,团队的合作与力量,让我不再恐惧课程设置,我会以本次培训为契机,转变教育思想,深入课程改革。让自己努力成为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让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祖国之花。我也更期待我们全体老师也能在这条路上不断改变,做一个幸福快乐的老师。最后,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来结束我这次分享:

猴子想变成人,它知道变成人要砍掉尾巴。猴子决定砍掉尾巴,动手前猴子被三件事困住了:

1、砍尾巴的时候会不会疼?(改变是有一定痛苦的)

2、砍了后,身体还能不能保持灵活性?(改变会有一定的风险)

3、活了这么久,一直以来就和它在一起,跟了很多年了,不忍抛弃它。(改变在情感上会有些许难受。)

所以,今天的猴子也没有变成人。要成就一些事就必须舍弃另一件事,舍不得你所拥有的,就得不到更好的。改变。也许会痛苦一阵子;不改变,就可能痛苦一辈子。

我相信,所有的老师对教育,对孩子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大家都会成为课程改革的先锋军,课程实施的排头兵。幼小心灵的播种者,童蒙养正的奠基者,良好习惯的塑造者,目标理想的引导者。金凤腾飞的践行者。

郭惠霞

推荐第3篇:技术改变教学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网络提升班教育技术培训学习、讨论交流,使我对技术改变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转变,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采用任务驱动式培训模式,通过学习认识理解教育技术;学习教育技术改革的方法、基础应用、基本理论;同时还学习了电子书、微课程、Flash、Word、电子白板、多媒体互动的应用技术;更重要的是我还学习了关于教育技术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是我充分认识到技术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大用处,了解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更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更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等。在学习的过程中,指导老师让我在完成每个模块的任务和作业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对信息技术教育在化学实验中应用印象最为深,它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认识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奇妙感觉。再就是在教学方法上也让我有心得体会,看过视频讲座后让我懂得了如何开展合作学习,也使我对合作学习有了比较更深的理解,为今后在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指明了方向。合作学习的开展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特点的学习活动,既能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突出学生的合作;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营造了一种互动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平等,更易于理解与接受。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现代教育是要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要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推荐第4篇:改变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学习心得

改变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学习心得

顾官屯镇中学孟广辉

12月21——12月22日,我在聊城实验中学有幸聆听了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育理论和陈大伟教授的观课议课及课堂微创新理论。

邱学华,十六岁因生活所迫,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神圣的人民教师。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邱老师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先练后讲,深得学生喜欢,业务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四年后,在他二十岁时,因工作突出被提升为中心小学的校长。邱老师并不满足于这点成功,为了深入钻研教育,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邱老师决定考大学,以便学习更多的教育理论。通过努力备考,邱老师考进了华东师大教育系,走进了研究教育的大门,也走进了成为教育家的大门。时至今日,邱老师的教育理论由最初的先练后讲到尝试教育法再到尝试教学理论,正在向尝试教育理论演变,邱老师的成就,源于他六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追求。他这种坚持不懈,肯钻研,肯吃苦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 邱学华的尝试教育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孟子的“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和当代的革命家毛泽 东,邓小平„„无

不重视尝试,亲身尝试,而邱学华吸取了不断发展的中化教育思想的营养,继承和发展了中化教育的优良传统,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尝试教学法,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邱老师利用一上午的时间,通过深入简出的讲解以及生动详实的教学案例向我们阐明了尝试教育理论的真谛。

尝试教育理念是以“先让学生试一试”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 成功能创新”为理论核心,以中华教育思想为理论核心,把“先导后试”和“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颠覆,转化成“先试后导”与“先练后讲”的新操作模式。让学生先练,必然会遇到困难,他们就会主动自学课本,在课本中寻找线索,就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积极思考,直到解决问题,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学习的位置上。这种教学法紧紧抓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学习的要义,以尝试的形式,解放学生的心智,促发学生自主思考,从而达到创新学习方式与获得学业成绩提高的最终目的。 多年来,大量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了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成功之处。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好处很多,不但可以让学生养成课前自学的好习惯,令学生对所学新知更加清晰地掌握,还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令其对学习充满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进而可以缓解目前

教学过程冲老师和学生的紧张关系。

尝试教学法还对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错误和失败。也正是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人们才学会了学习。对学生尝试中的失误,采取包容的态度,在尝试中去纠正错误。 真正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还要经历失败的痛苦。只要体验过失败,才会反思为什么不成功,进而寻找成功的途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改变思想上的传统教育观念,从以前固定思维的“先讲后练”,改为尝试教学法的“先练后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不仅仅是教会他们学会某些方面的知识,而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出题,学生做题学生始终定位在被动的位置上。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教授专家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让他们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做出相应的引导。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都是优秀生的课堂,大多数的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尝试教学法的实行,可以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就算有些学生不敢举手发言,也要鼓励他们能够在小组的讨论之中说出自己的思考,使学生的参与面达到100%。

尝试教学法简单地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其基本步骤是: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

叶圣陶也曾经这样描述过“老师讲,目的就是要达到不用讲,好比孩子学走路,先牵着他走,扶着他走,进一步让他自己走,在旁边护着他;最后完全可以放心了,就让他自己走,护也不用护了。”在教育观实际上可表示为:教师帮学生→学生大胆尝试→学生独立学习,中间一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当代教育最有效的一 步。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让我深刻认识到没有尝试学习,学生就永远不会独立学习,要想让学生尝试成功,就要扶着他走,而不能你讲我听。

今后在教学中我将以此为鉴,改变思想上的传统观念,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以前固定思维的

“先讲后练”,去尝试尝试教学法的“先练后讲”, 按照我们自身和所教学生的自身特点,加以适当的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尝试,以此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万福教授主要的研究是校本研修和有效观课、议课,他的讲座会给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打开一道思考的门窗。

以前我们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师生课堂生命活动质量,也经常搞听课评课活动。但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

1、以前评课议课只是对一节课的内容、方法、手段、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目的是区分,判断整堂课的整体优劣。而不是针对一个研究主题作出分析,不便于改进。而现在需要在研究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教研组举办研究课的责任只与少数人有关。研究课的重任完全落在执讲人的肩上,全组多数人只是简单的评课议课,只讲优点不讲缺点,一节课下来,毫无进展。

陈教授针对以上原因,给大家具体讲解了观课议课的 流程设计。即四阶段、八环节、两反思。

另外,陈教授还就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阐述,非常实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吸取这次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推荐第5篇:如何快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快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1. 培养做人要彻底的人生态度。要达到思考的彻底,首先是自己做人要彻底。自己拿出来的东西应当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能够经得起一些锤打,男子汉大丈夫敢说敢当,敢吃苦、敢投入。

2. 思考要彻底。思考一彻底,你就有了坚固的基础。从哪里出发,就容易展开逻辑思路,逻辑过程就很清晰。如果不彻底,下面的逻辑就无法顺清。这也就是孔夫子说的“名不正,言不顺”。这一点,也是要提醒自己的,一直到自己无意识地就能够彻底地思考问题为止

3. 迅速理出事件、文字表达、口头表达的逻辑体系。思考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从什么角度着手解决,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得处哪些结论。如果整理不出逻辑思路,那么首先找自己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形下,自己还没有理解它们。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醒自己思考慎密。一是为了理解清楚,二是也可能发现逻辑问题。

4.写出通顺、流畅的文字。一句话、一段文字突然跳到没有直接关联的另一句话、另一段文字。粗看上去是文字不通顺、不流畅,实际上很多是缺乏逻辑、思路不顺造成的。

5. 保持对自己的批判态度。我们应当把自己置于始终的学习过程,把自己的工作始终当成某种练习,从而保持对自己的批判态度。这里的批判态度,在实践上也就是详细检查自己思维是否逻辑严密的态度。

6.参加辩论和讨论。提高思辩能力的最便捷方式,就是参加辩论和讨论,畅所欲言的辩论和讨论。不要顾忌讨论环境的好坏。关键是自己的坦然,一切为了搞清问题、理清思路,自己的问题和别人的问题,自己的思路和别人的思路。任何辩论和讨论的意义都在于批评。没有批评,辩论、讨论便没有价值。在讨论中,承认对方的并希望对方也承认自己的出发点、思考角度有合理性,以便把讨论集中在逻辑有无破绽上。

7.善于总结。

推荐第6篇:着眼四个维度 提升思维能力

着眼四个维度 提升思维能力

刘振所

做好强军大文章,必须深刻领会强军目标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思维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就要加强思维训练,着眼“宏观辨方位,微观察现实,纵向看发展,横向比差距”四个维度进行努力。

宏观辨方位,明确站立点。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胸怀全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大势代表方向,洞察大势才能高瞻远瞩;大事关乎全局,善谋大事才能纲举目张。领导干部应善于从宏观的角度观大势、抓要事、谋全局。一要观大势,坚定政治定力。面对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大考,要自觉强化精神支柱,坚定信仰追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做到凡事分析政治背景、考虑政治后果、符合政治要求,筑牢“主心骨”。在政治考验面前要多算政治账,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二要抓要事,增强发展定力。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好部队建设的大事要事难事急事。在发展考验面前要多算长远账,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信心,坚守目标。三要谋全局,保持战略定力。自觉把思考问题的基点放到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上,以全局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职责任务、提升核心能力、确立建设目标。

微观察现实,找准结合点。习近平同志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不实,也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一要接地气、摸实情。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真正沉到基层一线,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努力掌握全面、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二要循规律、干实事。能否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决定工作特别是领导工作有无主动权和得失成败的关键所在。要遵循部队建设的客观规律,力戒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蛮干。三要集群智、求实效。“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尊重官兵首创精神,谋划工作问计于兵;尊重官兵利益诉求,开展工作问需于兵;尊重官兵主体地位,验收工作问效于兵。深入挖掘蕴藏在官兵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纵向看发展,厘清变化点。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只有不忘历史才能面对现实,只有立足现实才能走向未来,只有面向未来才能不断进取。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纵向看发展,把握特点规律,推动强军实践。一要全面辩证看形势。部队建设要看大局、看主流,防止以偏概全、一叶障目;工作总结要看成绩、看教训,力求打一仗进一步;干部使用要用其所长,挖掘其最大潜力。二要系统推进搞建设。综合考虑强军实践的各方面因素,准确把握各要素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关联性,立足整体、总揽全局,以系统思维分析全局,以系统方法谋划全局,防止和克服条块分割、畸轻畸重、分散建设。三要解放思想抓落实。自觉摆脱陈旧思想、惯性思维和过时做法的束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紧扭住强军之魂、强军之要、强军之基,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形成推进强军实践的新思路、新举措。

横向比差距,看到矛盾点。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我们要正确认识部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看清矛盾求发展、解决问题促发展。一要防骄戒满,常怀忧患意识。越是部队建设形势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多看问题、多找问题、多解决问题,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一般性问题演变成突出问题、个别问题演变成倾向性问题。二要排除私心杂念,自觉揭短亮丑。克服怕暴露问题影响单位荣誉、个人进步的思想,以虚怀若谷的态度和闻过则喜的胸怀,自觉揭短亮丑,主动弥补短板和差距。三要坚持党性原则,敢于较真碰硬。较真碰硬体现的是一种决心、一种态度、一种力度。解决问题就不能回避矛盾、畏首畏尾,敢于做到问题原因没查清不放过、有关责任人没处理不放过、防范措施没落实不放过、深层次问题没解决不放过,既治标,又治本。

推荐第7篇:高校案例教学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高校案例教学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马书玉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逻辑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创造力的源泉,,对其的培养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但当前我国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低下,推理与法则运用方面有待提高。案例教学自引入我国以来不断发展在教育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其在逻辑思维提高上的效果相对传统教育而言也颇有成效。但如今的案例教学还是有些许问题,不够成熟。在很多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完善。 关键词:逻辑思维,大学生教育,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Case teach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 Shuyu (Schoolofsafetyscienceandengineering,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0,China)

Abstract:logical thinking is the core of intelligence and the source of creativity.However,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is generally low, and the use of reasoning and law needs to be improved.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ase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it has made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logical thinking is also quite effective.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ase teaching, not mature enough.In many aspects also need to constantly improve and perfect.Key words: logical thinking,college education, case teaching

现在高校强调的“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其用意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这里的“能力”内容广泛,主要有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在这诸多能力中,起基础作用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大学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

1高校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1什么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与形象思维不同,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

1.2我国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不高

厦门大学马向华博士在其博士论文《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现状调查研究》中写到:“对厦门大学文理科二三年级342 名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所有被调查者在词项分析、假言推理以及逻辑法则运用方面有待提高;其次,理工科大学生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基本逻辑分析能力方面较文科学生强,而后者在类比推理能力方面优于前者;三年级学生较二年级学生没有表现出优势。”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大学生连最基本的文书等应用文写作都存在很大困难,更别说是毕业设计时论文的撰写和学术报告的写作。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专业知识,却无法用严谨的文字结构和方式表达出来,这就说明大学生在语言能力方面缺乏逻辑综合能力。由此可见,虽经过高等教育的培养,大学生的逻辑学知识还很薄弱,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1]。

1.3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逻辑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标志。而其他智力因素都为它服务,为它提供加工的信息原料,为它提供活动的动力资源。没有思维这一加工机器的运转,则信息原料和动力资源都只能是一堆废物。另外,其他诸因素,都必须受思维力支配,即必须有思维力参与,才能有效地进行。

同时,思维又是创造力的源泉。创造力是在思维的基础上,将高智力因素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综合的表现。也可以这么说,创造力是在人们心理活动过程中达到最高水平,养成一定社会价值的综合能力。

逻辑思维培养也是教育的本质目的之一。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传承人类的智慧,包括人类积累下来的对大自然的认识,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对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人生是有限的,知识增长是无限的,要使学生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去掌握无限增长的知识,仅靠机械传授、被动接受知识是断然不行的,古人主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的“渔”,实质上是指教给受教育者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这才是教育之本。

2 案例教学

2.1什么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一般分为三类:一是问题评审型,就是给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去评价;二是分析决策型,就是没有给出方案,需要学生讨论分析以提出决策方案;三是发展理论型,就是通过案例,发现新的理论生长点,发展并不断完善理论体系[2]。 2.2我国案例教学现状

案例教学法作为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在学生掌握法律思维方法和法律技术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得到许多高校的认可。近年来,在我国案例教学的形式也越来越灵活多样。但令人有些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仅将案例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其多半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在听案例的时候,也往往只听情节或一笑了之,,缺乏严谨而有序的逻辑思维训练。如此一来,课堂教学氛围倒是活跃了,但课后学生所接受的知识点仍然可谓零乱,案例教学过程也就简化为了普法教育过程。同时,尽管国内已出现不少案例教程类的资料,但往往几页纸的案例介绍之后却留下短短几句简单的分析,如此倒是为研习者提供了精选的实例,却缺乏了对案例教学规律和特点的探讨。

2.3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通过提供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有选择地把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置身于该情景之中。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开发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传统教学方式到案例教学方法,意味着从教学理念到教学目的、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的彻底变革。案例教学本质上是要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继承型教育观念,树立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新型教育观念。

哈佛大学的Robert认为:“案例方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极好地发展(他们)不同的思想,加深(他们)对涉及管理问题的各种因素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分析、思考和决策技能„„”Dennis说:“学生不仅在学习那些已知的东西, 而且在体验当经理所必须对付的事情。他们在教室里发展包括说、辩论和解决问题等在内的一整套技能„„”Mark也认为:“案例方法的主要好处之一是学生所学的是内在的东西。他们不能写下来, 但他们能学习如何尽力处理棘手的问题„„”可见,案例教学侧重的主要是学生的内在素质和能力(隐性知识)的培养, 而非单纯显性知识的获取[3]。

3通过案例教学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案例中包含不同层次的问题:其一,一种“界定清晰”的问题,涉及结构良好领域(well- structured domains),比较具体,专业教材中常有明确的答案,尽管有助于当前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重点,但却难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二,一种“界定含糊”的问题,具有前沿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又称“开放性问题”,或结构不良领域(Ill- structured do-mains),仅仅依靠教材中的知识还不能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和相互讨论,从而形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初步结果。尽管这种方法占用较多学生课外时间,少数学生因而不理解、不合作,但是却能最终提高学生解决结构不良领域问题的能力,提高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情景,不同的问题类型,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

3.1案例教学的优点

案例教学法将教师单方灌输知识转变为以互动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则由被动听课转为积极主动地将吸收的知识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案例教学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相比,它在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概念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并在力图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逻辑思维[4]。

其次,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被设计身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在不充分信息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在这过程中锻炼了自我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独立思考技能。

同时,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运用逆向思维、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经过反复多次的积淀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便会有明显的提升。

另外,案例教学有助于创设桥接理论与现实的逻辑思维培养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案例可以提供一个桥接理论与现实的材料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来有效地实现学生已知的知识经验和课堂拟准备讲授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背景材料的基础上,来锻炼自己思维中的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

在课堂上,案例教学有助于创建合作探寻并解决的问题训练逻辑思维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共同探寻和解决问题。而案例教学可以构建交互式师生关系,也主张师生通过情景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它本身就提供学生一个共同需要解决的目标和内容,并要求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环境互动,通过头脑风暴,合作解决问题。在这个中过程中,便有助于创造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这个触发性事件来自主学习,学会获得知识,并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而非传统的机械式记忆储存知识。

3.2案例教学如何提升逻辑思维

从案例到理论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要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如观察、联想、推理、分析、综合等高水平的思维活动,通过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启发引导,经群体思维碰撞,修正错误、肯定正确,这就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即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火焰,从中来寻找知识,发现概念,形成规律性的理论。在问题求解的过程中,力促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在网络、图书馆中去追赶知识前沿,从中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从理论到案例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又一有效途径。在阐述基本理论之后,要接着提供一个真实案例,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理论来解释案例,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相互讨论和教师点拨引导、案例讲评之下,学生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重点,理论越辩越清。与此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理论与案例之间已经建立了难以忘怀的紧密联系,它是联想、发散和批评思维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5]。

3.3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所选案例必须典型。这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必须保证。因为案例不典型就不具备代表性,就不能说明基本问题。案例教学并不是抛弃知识和原理,而是训练对知识和原理的创造性理解和应用。案例只是给学生提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学生要对这一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揭示问题的实质,进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这一方案给出说明论证,这一切都必须应用各方面的知识和原理。这就要求所选案例是可以用所学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的,而且分析和解决问题所应用的知识原理应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只有这样的案例才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有,所选案例一定具有普遍意义,可以起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作用。案例过于个别,就会失去代表性,从中得出的结果,其价值也就十分有限。案例教学本来就费时间,要在有限时间里使学生得到最大收益,必须选择典型案例,提高示范性,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其次,由于案例教学本身有严格要求,因此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案例教学的形式、步骤与要求。同时必须能够自己发现或者编写适于教学的好的案例。教师也必须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案例教学往往会引起激烈的讨论,好多案例教学会激发多数学生的参与热情。如何引导这种讨论向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的方向发展,几乎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组织能力。适时与恰当的总结是案例教学善始善终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把握分寸,恰当评价讨论过程和学生的表现,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重在评价讨论本身,而不是做出定性结论。 参考文献

[1] 马向华.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B/OL].厦门大学博士论文数据库. [2]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0:7.

[3] 傅永刚,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 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79 [4] 张志超,汪安平.浅析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J].民营科技,2011:11 [5] 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1):88- 90.

推荐第8篇: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为学习者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教学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评价作为英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程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外语课程改革的方面、力度与效果。

一、更新了教学观念,重视教学评价的目标与功能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发生根本的变化,而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变化。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认真地讲,学生静静地听,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在要求学生听课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操作和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英语交际技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欢乐中学到知识;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二、评价的激励作用,更新了简单、枯燥的教学方法

新理念犹如春日里的阳光,给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温暖和活力。在传统的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课堂气氛的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累,学生瞌睡,教学效果极差。经过培训班的学习,认识新理念的课堂较之传统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课堂充满了生命力,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英语课,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它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语言感受、文化感受、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让英语课堂活起来。活教。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教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语言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要体现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英语课的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活学。以活教带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改过去死记硬背的机械性学习为合乎语言学习规律和小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自主性学习,使眼、耳、鼻、舌、身、意全员参与,交替互动;开发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的实施与运用,学会了创设情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肯定性的激励评价能够更好地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是根据小学生好奇活泼、善于模仿的特点,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结构,教师通过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对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情景进行教学。如:游戏、对话、表演、歌曲、歌谣、扮演角色和直观的教具等。为了创设有利英语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对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注意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如:.及时给予表扬,这时,学生一定会受到鼓舞。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走向成功,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功,也会增强人的自信心和热情,激励人们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英语let’slearn部分,我在教学中创设了各种真实自然的情景,并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目的在于分散教学难点,循序渐进,便于表演。符合儿童的特征就是爱玩、好表现自己。因此,用表演和游戏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和学习。在表演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

1、语言的示范性表演,用自制的木偶配以不同的声音进行,或以边画简笔画、边说的方式进行。

2、语言的巩固性表演。可在双人或四人小组中进行。为了激励主体学生参与,可将头饰或名片卡贴在黑板上,以学生集体表演的形式进行。

3、发展语言技能的创造性表演。在教学会话中教师充分利用教具、头饰和各种人物的名片卡的形式进行。表演中鼓励学生灵活组合,扩展会话。能运用c部分故事中语言的学生加以表扬。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更有效的掌握知识。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深入钻研教材、钻研教法;设计真实自然的情景,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适量的游戏形式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心中充满快乐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英语教学活动不断进行下去。

教学评价心得体会(2):

一、关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和资源,课堂上,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传授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多方面地开发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除了教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是一种资源。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因此,在课堂评价时要关注教师在教学时,是单纯教教材,还是以教材为主线,科学、有机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同时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

三、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比如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情绪状态等等,使得师生之间有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学生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的情绪,从而得到意外的收获。

四、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

我相信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评价形式和方法会不断发展,会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推荐第9篇: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大面积铺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了出来,因此,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非常迫切、非常必要了。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既要遵从教育评价理论的一般原理,也要具有一些区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征。

一、发展性

发展性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最重要的特征。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特别是考试评价强化选择和分等功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为此,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应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在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二、多元化

多元化指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传统考试方法的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提倡的是多元化主体,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提倡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在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中,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成了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三、多样化

多样化指的是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即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等。

在教育评价的方法论上,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体系:一种是实证评价体系,另一种是人文评价体系。与此对应,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一种为“指标——量化”模式,另一种为“观察——理解”模式。两种体系和模式各有其优势,也都存在着局限性。从我国评价发展的历史看,最初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多注重整体概念和印象,缺乏对要素的细致分析;引入现代评价方法后,以评价指标的方式进行较为精确的测量,对观察数据或事实进行量化或“二次量化”处理,“指标+权重”的定量评价方式逐步成为中小学教育评价主要操作模式。然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把定量评价发展到不恰当的程度,或者机械地运用于一切评价场合。甚至在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评价上也机械地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而事实上,学生素质的某些侧面和某些要素是很难进行量化处理的,不可能也不应该采用划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待千变万化的评价对象,也不能完全依靠定量评价手段(如“指标+权重”方式),处理诸如创新个性或创新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价值判断问题。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则是需要汲取上述两种方法论体系的优点,使之相互配合,互相借鉴,分别应用于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范畴。评价方法应该是:可以量化的部分,使用“指标+权重”方式进行;不能量化的部分,则应该采用描述性评价、实作评价、档案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动态的评价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为同等重要,把期末终结性的测验成绩与日常激励性的描述评语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把教学评价简单理解为总结性地“打分”或“划分等级”。

四、全面性

全面性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全面性强调教学评价的整体性与动态化,旨在把传统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运动过程。因此,教学评价是在一定的时域内,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形式的评价,不断地循环反复,动态地监控学生接受教育的全程,把握新课程教育和全体学生各种素质发展的整体状况。所以,为了全面真实地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潜能,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把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评价对于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评价的信息来源不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拓展到了学生各种发展的培养空间(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等)。评价也不再仅由教师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渠道采集学生素质发展的信息,而是设计各种评价工具,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自我发展的评价信息。

综上所述,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功能从甄别选拔转向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了师生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评价的方式方法从单纯地“打分”或“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多种方式;评价的过程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了评价学生的“将来”。总的来说新课程需要的是一个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全面的评价体系。 郭英 2009-6-20

推荐第10篇: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为学习者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教学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评价作为英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程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外语课程改革的方面、力度与效果。

,重视教学评价的目标与功能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发生根本的变化,而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变化。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认真地讲,学生静静地听,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在要求学生听课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操作和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英语交际技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好 :)、合作、欢乐中学到知识;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二、评价的激励作用,更新了简单、枯燥的教学方法

新理念犹如春日里的阳光,给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温暖和活力。在传统的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课堂气氛的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累,学生瞌睡,教学效果极差。经过培训班的学习,认识新理念的课堂较之传统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课堂充满了生命力,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英语课,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它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语言感受、文化感受、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让英语课堂活起来。活教。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教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语言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要体现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英语课的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活学。以活教带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改过去死记硬背的机械性学习为合乎语言学习规律和小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自主性学习,使眼、耳、鼻、舌、身、意全员参与,交替互动;开发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的实施与运用,学会了创设情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肯定性的激励评价能够更好地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是根据小学生好奇活泼、善于模仿的特点,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结构,教师通过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对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情景进行教学。如:游戏、对话、表演、歌曲、歌谣、扮演角色和直观的教具等。为了创设有利英语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对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注意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如:.及时给予表扬,这时,学生一定会受到鼓舞。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走向成功,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功,也会增强人的自信心和热情,激励人们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英语let’slearn部分,我在教学中创设了各种真实自然的情景,并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目的在于分散教学难点,循序渐进,便于表演。符合儿童的特征就是爱玩、好表现自己。因此,用表演和游戏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和学习。在表演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

1、语言的示范性表演,用自制的木偶配以不同的声音进行,或以边画简笔画、边说的方式进行。

2、语言的巩固性表演。可在双人或四人小组中进行。为了激励主体学生参与,可将头饰或名片卡贴在黑板上,以学生集体表演的形式进行。

3、发展语言技能的创造性表演。在教学会话中教师充分利用教具、头饰和各种人物的名片卡的形式进行。表演中鼓励学生灵活组合,扩展会话。能运用c部分故事中语言的学生加以表扬。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更有效的掌握知识。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深入钻研教材、钻研教法;设计真实自然的情景,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适量的游戏形式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心中充满快乐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英语教学活动不断进行下去。

教学评价心得体会(2):

一、关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和资源,课堂上,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传授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多方面地开发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除了教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是一种资源。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因此,在课堂评价时要关注教师在教学时,是单纯教教材,还是以教材为主线,科学、有机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同时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

三、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比如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情绪状态等等,使得师生之间有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学生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的情绪,从而得到意外的收获。

四、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

我相信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评价形式和方法会不断发展,会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听《有效的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听《有效的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12月7日下午,我有幸听了北京师范大学赵德成教授的讲座《有效的教学评价》。听完这场讲座,我感触很深。赵教授进入教室后就与众不同,他说话的语调很低,从后面的讲述中知道,越是声音宏亮的上课,学生未必会用心倾听,反之,你的音调降低,学生反而会用心听你讲课。所以,整场讲座中,赵教授用他独特的语言魅力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学员,从中我认识到平时我在课堂教学中,是不是也可以注重一些语言的特点。在听赵教授讲述有效教学评价之前,我所理解的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在评价过程中并没有关注评价是否有效。赵教授从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说起,展开了教学评价的讨论。从这节语文课的导入来讨论,这位老师的评价是否合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位老师给予的学生评价是条件性肯定,而这种评价会使个体产生紧张感。在我的教学评价中,我有意无意的也和这位老师一样做过条件性肯定,然而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评价方式累积到一定量后带来的不好的结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做无条件性肯定,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的焦点不是教的怎么样,而是学生学的怎么样,要以学定教,以学评价,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学到了什么。就这点很多老师就没有认识到,每位老师都会备课,更多的就是考虑该怎么上好这节课,而不是考虑学生在这节课上要怎么学好,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朝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来教学。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不能流于空泛,要对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分析行为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影响。不能仅仅“就课论课”应“以课为例”,反思自身教学在实践中的问题,从而寻求改进的方法。

在赵教授的讲座中,他给了我们三点建议来阐述了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教学。首先,要对旧的标准进行梳理,要摒弃或者淡化过去的教学评价指标。我发现我们在做评价的时候确实就是模式化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关注是否有效。赵教授给我们说明有时不一定要给予及时评价的教学案例,这也启发我在不同教学情境中,要随机应变,不能死板的按照模式化的套路来。其次,在新标准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很多学科虽然进行了新课改,教师也进行了学科培训,但是穿新鞋走老路,并没有实质性的发生改变,赵教授对比了国内国外的历史考试题,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跟上时代发展,教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是守着过去的知识一成不变,而是要将过去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在的生活中才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最后,教学评价标准要以校为本。要符合学校教学发展的需求,克服片面追求全面的倾向,要重点突出。总之,所有的评价者不能仅凭经验对教学进行评论,要加强理论学习,站在理论的高度,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使每一次评价活动都能带给教师新的思考。

第三篇:学习《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可根据教学目标及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和技能形成的情况,以及课堂练习情况,给学生以及时的反馈评价。如对学生阅读、板演、讨论发言、回答问题,从传统教学评价中过分偏重知识与技能,发展为一要评价知识与技能,二要评价、动手操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的评价及对学生作业的评价等。这种评价是形成性与总结性相结合的评价,它既可以使老师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新的技能的形成情况,又能让学生得到评价反馈,验证自己得出的信息和结果是否准确。

二、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如数学教学中的口算,不单要说出结果,还要说出怎样想;应用题教学及计算教学中不但要看结果是否正确,而且要看学生计算和思维的过程是否合理有序,是否有创新性的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方法是否科学简便。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三、对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是传统教学中最不受重视的一项评价。对学生学习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没有积极的情感就很难谈到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没有端正的态度也不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关注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1、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发展性的评价。教师用赏识的评语给学生以反馈,会诱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不断激活思维的细胞,使学生在幸福快乐的心境下学习,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2、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可采取描述性评价,也可采取会意性评价。描述性评价即是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性的语言描述,如用激励性的语言,赏识性的语言,既肯定成绩又指出发展方向的语言等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会意性评价即是教师用表情、眼神或某种表示赞许肯定的动作,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表现表示肯定的评价形式。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用点头,伸拇指等动作来表示对学生回答的回应等。

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从各种角度给学生以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相信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评价形式和方法会不断发展,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第四篇:学习《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学习《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心得体会

兴宁市石马中学张子汉

学习了胡玉姣老师的《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新课程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我个人认为教师要用赏识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要从过去、现在、将来的有机联系中看待成绩,不唯“分数”论成败。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个性心理体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传统的讲授方式,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方位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真正做到教无定法,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二、多元并进,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发挥其创造潜能。增进学生对科学问题及其探究过程的认识和理解,而不只是对概念、化学名称的死记硬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不是在纸上演算习题的技能;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关心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强化升学的动力和需要。

第五篇:读《读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读《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浅谈本人阅读《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点滴体会:

一、巧设悬念诱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小学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进行教材《绪言》一节教学时可向学生展示体育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体育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体育”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体育训练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体育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体育,增强对体育学科的兴趣。

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二、诱导探究激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体育知识的兴趣。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三、研讨释疑增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怎么去做,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成功的喜乐。使学生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体育训练,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

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

第11篇:技术改变教学之心得体会

技术改变教学之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2015)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这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进行自学,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数学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用技术来改变我们的教学,让教学更生动丰富。

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学习了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Excel,电子白板的应用,Flash教学动画应用,以及Google地图等等。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施的能力,同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以致用是培训的目的。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这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今后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做个与时俱进的教师。

第12篇:改变作文评价方式

改变作文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梁山二中张杰

写作课历来是个老大难,学生难写、不愿写,水平难提高,教师难批、不愿批,批了也难有效果。原来学生用两节课写作,老师用两星期批改,半节课讲评。因为世间放的太长,学生写的什么已经记不起来了,甚至连题目也忘了,哪里还会有热情?老师打的批语不看,教师的讲评不听,所以有时就干脆就不讲评了,你想效果能会好?可是,写作课又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是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人生的重要技能,关系到将来的发展;二是在考试中分值太高。因此一定要把写作课上好。怎样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怎样使写作课的效果好起来,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我认为,一次写作周期过长、重写轻评是症结所在。其实写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完成后都渴望得到肯定的评价,如果马上能够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当然写作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

鉴于此,我把写作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有时直接放到课下去写,写后马上讲评。讲评时间则增加为两课时。具体做法是:

第一节讲评课

1.用10分钟的时间传阅同小组其他同学的作文,推荐一位优秀作文并小组集体修改。

2.四个小组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3.按照顺序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

4.自由讨论,发言评议。

5.教师评议,并为每篇作文按照朗读10分、内容35分、语言35分、书写20分的分值逐项打分。

6.修改自己的作文,准备下一节的评比。

第二节讲评课

1.用抽签的方式决定一位同学代表小组比赛。

2.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3.按照顺序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

4.评议。

5.为每篇作文逐项打分。

6.用挑战的方式决定一位同学代表小组比赛。

7.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8.按照顺序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

9.评议。

10.为每篇作文逐项打分。

11.计算各小组总分。

12.总结。

13.同位互批。

立即讲评与小组比赛的方式保证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并注重了人人参与和集体协作。两节课,共读了同一话题的12篇作文,优点和缺点都能充分的显示,再经过评议,每位同学对自己的作文中有哪些优缺点、这篇作文应该怎样写,都能明白清楚了,其效果显而易见。这种方式给了每位同学表现的机会,往往一

次讲评刚刚结束,就有学生问啥时候再写作文,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13篇:为官要努力提升理性思维能力

为官要努力提升理性思维能力

来源:人民网作者:河南省长垣县法院 夏廷堂发布时间:2010-03-29 00:00

各级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要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既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作保证,也需要领导干部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旺盛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但归根结底,需要领导干部具备过硬的能力素质。而理性思维能力是领导能力素质的基础,是领导艺术的灵魂,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强弱的核心要素,如缺乏理性思维能力,主观与客观分离,工作没有规律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创造性。在出主意拿决策时,因胸无成竹,力不从心,不是手忙脚乱,眉毛胡子一把抓,或盲听盲从盲动,脚踏西瓜皮滑哪算哪,就是优柔寡断,举棋不定,,坐失良机,贻误发展,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由此可见,理性思维能力的高低,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更关乎党的事业的成败,它是领导干部攻坚克难.创造辉煌之利嚣,领导干部要在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担当重任,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科学运筹的能力,就必须努力提升理性思维能力。

提升理性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理性思维能力,是指运用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性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级思维,它不是停留于对对象的外部特征和表面联系的认识,而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借助于科学抽象力和理论洞察力深入分析矛盾和问题,形成关于对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使人的思维具有全面性、深刻性、普遍性和创造性,并具备对实践的洞察力和预见力,这样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头脑里就会多点客观性,少点主观性;多点全面性,少点片面性;多点深刻性,少点表面性,从而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人只所以整日忙得晕头转向,忙得焦头烂额,结果是忙而无功,忙而无获,忙而无效,瞎忙一场,原因就在于理性思维能力弱.。理性思维状况如何,既是衡量一个人领导能力和工作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也是判断一位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注重理性思考,善于对各类信息进行认真的甄别、筛选和分析,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并作出正确的决策。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切实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要做好发展与稳定工作,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的宏观规划,

更加需要先进的理论思维指导。领导干部只有超越就事论事的事务主义,超越拍脑袋想当然的经验主义,具备强理性思维的能力,做到谋划发展具有新理念,指导发展具有新思路,驾驭发展具有新能力,才能从复杂的现象中去洞察事物的本质,从各种偶然事件中把握必然联系,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现实中把握机遇,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敏锐性,在复杂的领导工作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否则,就会对各种矛盾剪不断,理还乱,按下葫芦浮起瓢,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决策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形势所需、职责所系、党性所在。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正是领导干部正确判断形势、做出科学决策、实现领导职能、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古有良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提升理性思维能力,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理性思维能力,是一种能够真实地想像某种东西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没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执著,没有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的实干,想提高它是不可能的。只有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具有强烈使命感的领导干部,才会不断意识到个人的理性思维能力与工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进而查漏补缺,努力提高思维水平。如不愿意在理性思考上下深功夫,不愿意在推陈出新上动脑子,不愿意在本职岗位上有更高的追求,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么他就不可能得到理论思维上的锻炼,也不可能在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上下苦功用真劲。使命强化责任,责任呼唤能力。领导干部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组织者和积极实践者。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发展得快与慢、好与差,百姓幸福指数高低,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有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能力素质才会有无穷的动力,自觉强化“领跑”意识,始终抓住能力素质这个关键,努力打造领导科学发展的过硬本领。

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必须善于学习。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和理论修养是理性思维能力形成的前提。理性思维能力只有通过知识的丰厚积累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如果不重视学习,不努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善于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就不可能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就无法进行理性思考。各级领导干部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地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同时,还要抓紧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积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把学习和思考结合在一起,力求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学会从政治的高度分析问题,从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从全局的高度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通过偶然事件找出必然规律的能力和判断、归纳、综合、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自己的思维更加严密,眼界更加开阔。

提升理性思维能力,要有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行成于思,毁于随”。如果对学到的知识、调查得到的情况不作深入思考,就难以留下深刻的烙印,最终不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渗透力强的理性思考是把自己的言行建立在科学思维基础上的思考,这是一种冷静的思考,智慧的思考,实事求是的思考。 领导干部只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筋,才能增强理性思维的渗透力,才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为此,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即从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转变,多向思索求异;从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转变,多维思索求活;从现状思维向超前思维转变,超前思索求新;从单一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同时要坚持磨练自己的“笔杆子”。笔头能力实际上体现着理性思维能力。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把头脑中的工作设想和决策部署最终落实到行动上,既是理性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思维锻炼。想法只是一粒火星,要使它成为燎原之势,变成指导工作的系统理论,只有善于理性思维才有可能。毛泽东同志十分提倡党的领导干部要既能看又能写。他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邓小平同志讲得就更清楚明白:“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重要方法”,“不懂得用笔杆子,这个领导本身就是很有缺陷的”。领导干部应把善于动用“笔杆子”,作为提高自己理论素质的一个手段。这方面做好了,对下属也是一种鞭策,能够激励他们以更高的标准考虑工作,使工作思路更为清晰,考虑问题更有高度,尽而提高队伍的整体理性思维水平。

提升理性思维能力,要勇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思维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但它引导和支配人们的行为,又反作用于实践。思维方式不同,人们所作的选择及其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不对头,往往使人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尴尬境地;思维方式搞对了,则比较容易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从而形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喜局面。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是复杂多变、丰富多彩

的,所从事的工作是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与之相适应,我们的思维也应该是灵活多样、与时俱进的。 实践既是一切真知的最终来源,也是提升理性思维能力的可靠途径。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最终还要靠崇尚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就应该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提高战略思维的能力,要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从广大群众丰富生动的伟大实践和创造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第14篇:改变作业评价,养成良好习惯

改革作业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数学课程新理念指导下,如何对作业评价进行改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评价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笔者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构建多元作业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教师评价

作业批改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控的先决条件。评价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业是否整洁美观、书写规范和作业的正确程度等,也考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生自评、互评

除了教师给予的评价外,学生还可对自己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做完作业后,自己检查,学生的每次作业后,加上自评。例如,做对几道就涂几面红旗,每做对一道题不要忘了给一颗星星涂上漂亮的颜色,让它分享你的快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自检自查的学习习惯。作业的评价还可采用同学互评,尤其是课堂口头作业、家庭实践性作

业,给小伙伴打几颗星,插几面小红旗,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通过有效地评价,学生特别关注自己的作业,使作业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 让学生参与批改作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变得自信。在教学中,我注意教会学生批改作业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批改的要求,掌握批改技能。学生参与批改作业,可采取以下方法:

1.师生共同批改

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作业中的“问题”题目,有目的地选择几个学生,共同批改,让学生看一看其他优秀作业,再看一看自己的作业,差别在哪里?待问题弄清楚后,再教会他们批改的方法,让他们独立批改自己的作业。

2.学生互改

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简单的练习,教师可按“好、中、差”搭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组长带领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批改,批改完毕后统一交给老师,再由老师检查核定。

3.学生自己批改

教师首先对作业进行整体分析,交待批改要求,让学生独立批改自己的作业。批改后交回教师检查核定。

(四)让家长成为作业评价的参与者

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因此可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架起一座学校与家庭的桥梁,使家长也能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使他们能较好的配合教师帮助自己的孩子学好。也通过交流使老师们了解到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五)对作业进行二次评价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这就用到了我们常说的“二次评价”,即如果学生对第一次作业不满意,教师可以延迟评价,让学生自愿整改,直到满意了为止;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作业给予评价,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方法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二、采用多种作业评价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作业的批改当成一种任务,总是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执行着批改——评讲——订正——批改订正的程序。好像从来没有变化过。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过程和方法,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果能让作业的批改也符合我们新课标的要求,顺应儿童的心理,成为架起孩子与教师心灵沟通的桥梁多好!

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指导性评价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在错误的地方做上某种提示符号,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也可用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自查,写上“再想想”、“运算顺序对吗”、“读读法则再做”等。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和正确方法,而且彻底掌握了自己的薄弱环节。

(二)拓展性评价

数学作业批改中的评语,不仅要注意学生解题的正误,而且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开发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解“我们145班买了一批体育用品,买篮球用去72.80元,比买羽毛球拍多用了25.65元,比买羽毛球拍与乒乓球拍所用钱的总数少3.85元。买乒乓球拍用了多少钱?”

一般解法都是72.80+3.85-(72.80-25.65)=29.50(元)。而有一个同学除了这种还写了解法二 : 3.85+25.65=29.50(元)。我在这道题边打了大大的“☆\",并写道:“解得巧,真聪明!”肯定其独特见解。

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我就在旁边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 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

(三)激励性评价

批改学生的作业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我是这样做的。对于作业做得又对又好的学生,除了打上“优☆”外,还加上各种评语展开竟赛.如“你真棒!”“好极了!”“very good!”每次全班还评出一个字写的好,作业正确率高,解题最有创意的学生,打上“best!”对于这些陌生而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使其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了顺势迁移.有的学生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我总是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

的!”或者“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志治学态度。

我从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我总是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一定能行!”“你的进步很大,老师知道只要你认真去做,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万分高兴,希望你努力更上一层楼。”“再细心一些,准行!”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

实践证明,改革数学作业评价方式,巧妙地使用评语,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改革作业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陈 俊 云塘学校

2008-06-01

第15篇:初中生物教师教学论文 运用各种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运用各种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提升 思维能力

摘 要: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生物教学中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开启学生思维闸门,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就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而让一个人聪明起来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提升他的思维活力。 在生物教学中怎样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在近十年的生物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1.难度适中的问题更易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

我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没有问题无从思维,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必须要在教学中设计优质的问题。过难过易的问题都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如:“保存食品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只要翻阅教科书,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回答这类问题并不需要学生认真思考,这类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刺激的强度约等于零。过难的问题又会堵塞学生的思路。例如提出:“克隆羊多莉的培养过程能够说明什么问题?”由于受思维能力的限制,多数学生不知从何处着眼回答。但如果把问题转化为以下问题:

根据科教书“克隆羊多莉的培养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①母羊A为多莉提供了什么?②母羊B为多莉提供了什么?③母羊C为多莉羊提供了什么?④多莉与哪只母羊最相似,它为多莉提供了什么?⑤以上事实说明,决定生物形态的物质位于何处?

将一个问题分解为几个问题,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可以使问题变得直观,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学生的思路易打开,学生乐于思考。

所以,教学中设计的问题究竟深刻到什么程度,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问题的难度应在大多数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范围内。这样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不堵塞学生的思路,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

2、利用农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农谚是流传在广大农村民众之中与农村生产劳动密切相关的民间谚语。千百年来,农村的百姓将他们在生产劳动中摸索出来的宝贵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巧用谚语的方式总结出来,并将这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谚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一直流传至今。教学实践表明选用农谚创设思维情景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而且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沿着农谚创设的思维情景不断地向前发展,一步步地达到知识彼岸。例如,讲授“合理施肥”时,我就引用农谚“施肥不当”,不是淹苗,就是“疯长”引发学生思维,让他们通过思考认识到“合理施肥的重要性”,接着再分别引用“氮、磷、钾肥要搭配”“庄稼施肥无别巧”“看天看地又看苗”“钢要用在刀刃上、肥要是在关键节上”等农谚引领学生一步步地深入思考,最终使学生认识到合理施肥时,必须要考虑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但是不同的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是不同的,同一种植物随着生长期的不同,对无机盐的需要量也不相同,这样,利用农谚创设思维情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3、系统化的问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系统化的问题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整体把握,明确线索,使问题之间能够纵穿横观,环环相扣。

例如,学习“病毒”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下面的系列问题:

1、阅读教科书,看病毒的 1 结构有何特点?

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是怎样进行生命活动的呢?病毒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呢?

3、根据病毒的营养方式,想一想,病毒对寄主有何危害?

4、病毒营寄生生活,根据寄主的种类,病毒可以分为哪几类?

5、能否利用病毒对其他生物的危害来为人类服务呢?病毒能让寄主患病,而且这类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6、有一种绿脓杆菌引起的疾病,无药可医,不治疗会危及生命,能否设计一种方案杀死绿脓杆菌吗,治疗患者的疾病呢?

从纵向的系列可以看出,问题由病毒的结构到病毒的营养方式,由病毒的营养方式到病毒的危害,由病毒的危害到病毒的应用: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引导学生纵向深入的连动思维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揭示事物隐蔽的本质,把握事情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流畅。从横向上看,问题由“病毒的危害”到“病毒的益处”,由一种益处到另一种益处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训练,学生就会慢慢养成冷静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会冷静分析,另辟捷径,不受传统思维定势的约束,最终形成好的思维品质,继而会有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品质,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人也会越来越聪明

第16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摘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 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际 地理思维 欠缺

1 引言

对许多刚进入高三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经过连续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2 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

[1]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

二、地域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到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 2.2 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2.3 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

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又比如在一幅经纬网的地图上(如右图),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和判断某地点准确的经

用心

爱心

专心

纬度。

3 运用生活实际 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三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

3.1 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3.2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进入高三复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 3.3 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如对时间问题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时间计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做很多的难题,本人以为关键在于让学生思考时间的定义,如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来源,缺陷以及补救措施,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思维脉络。又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17篇:改变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学生兴趣

黑山寨学校 韩玉荣

2016.1.20

转变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学生兴趣

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学习方式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而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机的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前提和基础,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结果和目的。

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要求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主,新课程理念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在充分的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是一种莫大的乐趣。教学提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机会和权利,使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

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忽视了发现和探究的价值,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也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这种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可见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来达到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会带来积极的学习效果,反之,则效果不良。可见,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影响深远。因此,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单一的、被动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合作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如今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成了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互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二、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老师要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新课程理念体现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爱语文源于学生对语文产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与喜爱。在语文课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感情的陶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语文的快乐,学生就一定能爱上语文。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思念之情。对于鲁迅作品的理解,孩子们有些困难。初读课文时,孩子们对于鲁迅的作品中的一些词语,学生现在读起来有些陌生。 一些事物的名称,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就不必追究。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老师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还有一些词语如,“值年”、“祭祀”、“五行”、“闰月”,老师作了通俗的讲解,学生大致了解就可以了。

三、教学生环境、人物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环境描写具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表现作品主题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有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成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好心灵,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对环境、人物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本文教学的重点是继续学习这种写法,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出示课件同时配上我的讲解,孩子们对重点句的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然后教师再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感受,理解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让他们用朗读表达自己的体会。

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理解提出不懂的问题

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课文大胆质疑,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常性的质疑问难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所至,便再次披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庄严地把自己掩埋在“百象冢”旁。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课文讲述的内容及思想感情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遇到一些不理解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理解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提问,激发了学生钻研的乐趣,学生为寻找问题而绞尽脑汁,老师则从说教中解脱出来,从多层面、多角度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使之在教学进程中获得解决,这种教学的方式方法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让我们在这种探求中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吧。

五、培养学生自律能力,才能有序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课堂上学生自主了,也相对自由了,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容纳错误的行为,当学生发生不正当行为时,教师要在不伤害学生的前提下,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长在课堂纪律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首先是自律,然后要求本组成员严格遵守纪律,根据课堂程序一步步向前走,并及时提醒开小差的同学跟上小组合作的步伐,不让他们掉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真正灵动起来。

第18篇:教学理念改变

教学理念的改变

跨世纪的中国教育正朝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目标迈进。建设教育现代化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我们应该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释放,脱离开来,这不仅体现在思想上的转变,更重要的则是如何改变课堂教学,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我想就课堂教学--体育课的启发式教学谈谈几点看法。

一、体育课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如果这两者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就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就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启发式教学也是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导作用,通过启发的方式使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密切配合,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中能正确运用这一方法,对改进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育课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分析、

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体育课的教学特点,不仅是通过各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通过各种锻炼方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所以,体育课的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提出问题引起思考,解答问题,而且还要启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因此,体育课启发式教学特点就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正确理解所学知识、技能,同时启发学生在完成练习时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以培养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三、体育课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1、用直观教学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为小学生对动作概念的建立,都是以直观形象和知觉为基础的,在体育课中正确运用示范、挂图、幻灯、电视录像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如在教授蹲踞式跳远时,对于四个完整动作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特别是起跳、腾空、落地三个环节动作教师很难用语言讲清楚,如果通过电视录像的慢镜头,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其形象就特别清晰,加深学生的理解,收到很好的效果。

2、教育学生明确学习新教材的目的和任务,启发学生学习新教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新教材时,教师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技巧前后滚翻,让学生了解它不仅可以发展灵巧和四肢的协调,而且对锻炼人的定向能力,改善器官的功能都有很大的好处。这样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任务和意义都明确了,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自然也就启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运用教学小比赛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好胜心强、爱表现和集体荣誉感强,是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教学小比赛,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4、严格要求和恰当的表扬与批评,也是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之一。体育课从一开始的集合整队到结束部分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都应当贯彻始终,教师不应错过每一个细小错误,批评与表扬,实际上都是严格要求的一种形式。无论是批评或表扬,其目的都是为了鼓舞学生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5、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优秀的学生示范表演。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榜样,让优秀的学生进行示范表演,教师再根据示范的情况,加以点评、总结,这对学生来说,就更有启发性和实际意义。它不仅有助于互教互学的开展,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启发式教学对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种科学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继续深入的进行探讨,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而努力。

通过这段时间的网上学习,深感在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使用课改新教材,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一 认清课改形式,注重教与学的双主体地位

1、新课改是教育发展的必须。

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到现在的必然结果,学生只有备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才能真正的学习,才能让自己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掌握好的方法和学习兴趣比记住一些知识更重要。对学生来说真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很明显,保持不变的课程制度及培养方式,一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让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很好的,自由的张扬。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改能使沉闷的课堂变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的氛围;更注重的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还能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做人的良好品质。因此,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进行新课程改革教育。

2、课程改革是一件大事,关系着祖国未来的茁壮成长。

新课程改革是搞好教育的必然趋势,是一件对祖国未来花朵非常有益的事情。因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过程。我们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社会性的、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创设教学情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这样的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问题的回答上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思考同一问题是否有不同的解法,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热情及时的回答,可以了解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的耐心指导,细心的教诲会让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和谐气氛,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知识。

二重视新课改 改变教学方法

1、

领会教材、课标的设计意图。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意识,这样才更能体现出教师的真正含义。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优点长处的机会,就会导致学生学不进去,上课不注意听课甚至厌学的情绪,特别是一些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新课改之后的课堂是多样化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长处,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找到信心,可能很多的时候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他们做到了自己动手动脑分析问题,这实际上就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提倡过,要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思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勇敢的打开束缚,解放观念,特别是旧教材的束缚。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内容过于简略,知识衔接极不紧密,导致教师感觉很不适应,其实,我认为这就是最大的症结所在。我们应该发现新教材的特色,理解新教材的设计意图,因此,我们应该一点点的理解和接受新教材,认真阅读新教材,相信新教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和深刻理解这才是实施新课程的最主要前提。

2、

认真理解教材的空间余地,尽量选择适合学生和教师的方法。 在新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的叙述嘎然而至,或意犹未尽。教师潜心砖研,精心设计就能变成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就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探究心理,从而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这样做,整体课程得以丰润。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如果一切照教材的步骤不敢越离,不敢超越,更谈不上突破,后来就发现这样实质上是从一个束缚掉入了另一个束缚之中,也就背离了新教材的发展目标。因而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师生交流的最佳途径,大胆突破、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用一句话说叫“形散而神不散”,反而效果极好,师生互动常常在课堂中掀起一次次的高潮。我认为这才是课改的目标所在吧。

教学中反对“拿来主义”。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教师启发、点拨来达到学习掌握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改革过程中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师名校,先进的教学模式脱颖而出。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中学就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积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的整体成绩得到大大的提高。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在教育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反对“形式主义”。不论使用哪种授课方式,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是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通过动手、动脑、合作交流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在这种课堂下学生学习应是快乐的,知识掌握水平应是最高的,能力提高应是最快的。因此我认为上课不要搞形式,要看学生学习效果如何,不要只为了学习别人的讲课模式,走形式主义的路。

学生学习物理时,有时只是记住了公式和规律,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一做起题来就没有思路,找不到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实验的教学方法效果会更好,因为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动”的欲望,提供给学生参与“动”的机会,实验教学能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实验操作的过程实质上是外显内部智力活动的过程,随着操作的深入,学生的思维随着发展,各种形式的操作能使视觉,触觉及运动觉充分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内在功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讨论。课堂实验讨论不仅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感情沟通和信息交流,也能促进学生撞击思维,产生思维的火花。针对实验过程的关键处,学习的疑难点组织学生讨论,不但能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而且能让学生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在实验中学生得到的往往是零碎,片面,某一具体的结论,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找出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根据有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得出合理的普遍性的结

三、努力方向:让教学从低效运作到有效教学再到优质教学 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精神,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各种能力为目标,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快乐和惊喜。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做到主动学,乐学习和会学习。但是现在的教学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也很痛苦。教师在为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而苦恼,有效教学才是课堂教学的“命脉”。而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学才属于优质教学,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是我奋斗的方向。

优质教学的特征是深刻,独到。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认真的钻研课本及教学大纲,深刻理解课本的编排顺序及意义。只有教师认真准备,在讲解的时候才能抓到重点,学生的理解才能深刻。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真正打破了以往干巴巴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善了教与学脱节的现状,除了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引导他们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想,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视是非常人性化的教学,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优秀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 李瑞侠

当今我们正处在新课改关键期,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因此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要产生与之相应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这个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论智力发育如何,成绩是否良好,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过错、有缺点和缺陷,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和自己达成一致意见,我们都必须尊重他们,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我们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兴趣、爱好、专长,赞赏他们所得到的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与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他们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只要哪怕是一点点的优点,我们都要给予肯定。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 教怎样促进学呢?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己,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习的是什么,想获得什么知识,并为了这个目标而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在对待教师自己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反思就是对自己的职业活动及行为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这种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它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促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而且有益于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关系,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更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积极主动关心和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老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其次,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再次,在教育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与时俱进,努力探讨适合各种学生学习的新的教学方式。

初中阶段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 方凤霞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数学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时下,数学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但是,应试教育的阴霾,还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无形高压,使得一些教师走捷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一切都是现成的,即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现成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从源头上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从实质上讲,这是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扼杀。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新版教育”,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充分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既定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敢于且乐于班门弄斧,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都是为了需要的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如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行动目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实施差异教学,以特定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引发学生探究、创新的需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并能深刻体验这种需要,就会形成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地发掘潜能,心理活动全部都处于亢奋状态,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设计梯度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乐学而思,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要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其创新的兴趣。

创新教学重在智力的参与,当然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呼唤教师做好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班门弄斧”,勇于“打破砂锅问到底”,搞好课堂教学的后勤服务,协调好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活思维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充分彰显个性,张扬人格魅力,结出课堂教学改革的丰硕之果。 (作者单位:信阳市第一初级中学)

第19篇:心得体会《注重反思提升教学》

国培反思

注重反思提升教学

有幸聆听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讲解。多位教育名家一线教师的讲座、课堂实践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使我开阔了眼界。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新课程强调了“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想,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使我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有了新的认识,是一次对自己“教育潜意识结构”的深层改造,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今后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学会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完善,在完善中创新,促使自己不断成长,让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新台阶。使我懂得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重视实践,审视自我。“国培”让我认识到:一节好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课,要做到三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学、爱学;三是关注课堂,不要有“做秀”情结,倡导“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灵活而实际”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生物教法、学法,体现数学课的灵魂,而课堂中教师不时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伴我进步、促我成长,使我在教育生涯的轨道上大步前进!

第20篇:教学技能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教学技能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重庆竹林实验学校 陈台文

参加了这次教学技能培训,收获很大。

第一天上午,我们观摩了三节精彩的语文课,献课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对教材的精准把握,尤其是他们针对不同的年级段组织的精彩的教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我受益匪浅。

下午,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窦桂梅老师,她是“深度语文”的代表,“主题教学”的创立者,强调对文本多角度、多元化、创新化的深度解读与挖掘;强调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课堂的“文化含量”和“思维含量”;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力求“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工具性。她的课堂充满激情,既注重感情的抒发,又注重思考的深度,让人从中得到了智慧的启迪和对人生的思考,每个人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心灵在激情中而放飞、而感动。窦桂梅老师以《邱少云》为例,告诉我们对教材的多角度的诠释,我感到每一位教师都应向她学习,深钻教材,才能更好地教学。她向我们在座的每一个教师讲述了她的奋斗经历,是我们感受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也曾经观摩过窦桂梅老师的教学,她的的教学最让我佩服的是她的激情课堂,而且非常自然,她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一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之光。”是的,只要窦桂梅老师一站在讲台上,她便立刻激情四射,她的这种激情犹如一团烈火迅速点燃起学生心中的那团火,把整个课堂烧得沸水滚滚。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教学每每是一种充满真情的氛围中进行的。她全身心地投入,讲到激动处,激情飞扬;讲到愤慨时,扼腕长叹。可以说,每次课堂教学就是她和学生进行的一次充满激情的心灵的共振。

窦桂梅老师的课堂善于营造民主、宽松、和揩的课堂氛围。教师创设开放、探索、合作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创新实践的机会。教师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激情飞扬课堂,让学生争当主角。

第二天,特教教师王小毅讲解怎样钻研教材的一系列方法,他对文本的解读让我茅塞顿开,领悟到原来语文教学竟然有这么深的门道,也惊叹于他的教学功底,他向我们举了很多教学案例,深入浅出的分析,,“如何恰当的根据不同年段、不同文体,适切的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王老师的点拨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也给了大同教师很深的触动,帮助大家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疑问。让我们的教学理论,教学的感悟又前进了一步。

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习方面还做的不够,总是想法很好,但真正做起来总是完成不了任务学名师方法不够科学,有时对一位名师的思想特别推崇,就不假思索的盲目接受,然而真正指导工作的作用却不大;有时对一节名师的课十分偏爱,没有结合自身特点,就盲目效仿,结果是弄巧成拙;有时又过于目光短浅,这三天的培训,使我感悟良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学习,争取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评价改变教学 提升思维能力心得体会
《评价改变教学 提升思维能力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