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单元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

发布时间:2020-03-03 14:54: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单元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纲要:

全文以隔行分开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导言:简述单元教学的含义;实施单元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关系;单元教学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主体部分:先总体分析,然后再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分析论述如何在单元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善读多思;破除常规;激疑问难;拓展引伸。

结论:畅谈单元教学中思维培养的深远意义。

单元,亦称“教学单元”,是教学的基本单位,即教材中性质相同的或有内在联系、可以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小阶段。一门学科的教材通常有若干单元组成;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有一定联系。语文(在本文中“语文”指“中学语文”,“教师”指“中学语文教师”,余类推。下同)教材单元的划分,有助于在一段连续的时间内系统完整地进行语文某一方面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克服课与课之间的割裂。

中学教师语文教师(在下文中简称“教师”)实施单元教学(下简称“教学”)时必须致力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为在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中,发展学生智力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思维能力又是智力的核心。语文科实行单元教学,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开拓了十分广阔的前景。

单元教学在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能够在单维型思维训练的基础上,体现出多维型思维的特点,能够给学生提供多条思维的逻辑线索。首先,单元教学的“综合—分析—综合”的过程,能够给学生指出多维型训练的方向和范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体现出多维型的特点。其次,单元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多条思维的逻辑线索。由于学生首先通览了整个单元,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他们就可以居高临下、高屋建瓴地多角度分析理解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将各个知识点围绕单元教学要求有机地联系起来。另外,单元教学由于采取多课型教学,为学生的多维型思维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既然,单元教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这么巨大的作用;那么,应该如何在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总的说来,就是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这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通过善读多思、破除常规、激疑问难、拓展引伸进行更为深刻的、周到的思辨活动,敢于提出问题、乐于钻研问题;在此基础上,既又尊重老师,又大胆怀疑——科学探寻、勇于创新:

一、善读多思——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教学单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单元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具有周密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周密性是指思维内容的广泛全面,思维逻辑性强。一个人思维的周密性一方面取决于他知识经验的多寡。另一方面取决于其思维方法与习惯。这是勿庸置疑的。在单元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广泛阅读,丰富其知识经验,更要让学生善于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首先是教会学生掌握思维方法。方法主要有:①边读边思,一读一思,如:第一遍,集中思考字词句意,第二遍侧重思考段落大意,第三遍重在篇章结构,四遍抓全文主旨,五遍专想语言风格„„;②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先思考简单、字面的意思,然后思考复杂、内在的底蕴等;③连类比较,辨析异同,如将同是反映学校生活的《最后一课》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比较。④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即阅读时要善于与储藏的知识挂钩,做“似曾相识”的联想。

帮助学生解放思想,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反复教育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取代。发现问题需要独立思考,钻研问题更需要独立思考。当然,在独立思考过程中还需要有海纳百川那种善于接受批评的可贵品质。单元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学习,而不是窒息学习。

单元教学中要有民主化思想。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易于谈看法,摆见解,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习惯性思维的羁绊,闪发出创造性火花,教师要倍加爱护;对课堂上出现的“神来之笔”,更要以极大的热情赞扬、鼓励。学生置身于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之中,思维能力就可得到有效的培育。单元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空间,即在语文课堂给学生无限的“空间”,让畅想的思绪自由飞翔;每节语文课都有真情的交融、高峰的体验、心潮的激荡、灵感的迸发;允许学生犯“合理的错误”,提出“做三件事有两件成功就是胜利”的口号,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育思想,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中思考的积极性。

二、破除常规——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坏如何,对各类知识信息的摄取、传递和迁移等创造能力能否得到有效形成,直接决定着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衡量着教育的质量;而素质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质量,又必然反映着教师的教育水平。因此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探究,鼓励创造精神,培养他们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应以用示范的榜样树起勇于怀疑、敢于创新的学者型教育者形象。要培养出敢于质疑、富于创造的人才,教师对学生最好的指导,莫过于他自己在单元教学中榜样性示范。可讲自己备课钻研教材中的疑问,介绍自己读书中的思考——心得体会,以自己质疑权威的创见,给学生心灵以强烈的感染。中国新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造就面向未来、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就应该树立创造意识,敢想敢说敢做,使自己成为创造性人才——创造力应是新世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宝贵品质。唯有如此,才能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充分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创造潜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学会天才的思维方法。要有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勇气。能发现并发展自身的创造力,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怀有强烈的思维批判性。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动机。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务必让学生明白:“能将书本知识为己所用,对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新的见解,说明你是一个有培养前途的学生。”“任何人都不可能穷尽真理,更不可能垄断真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和创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务必有效地培育起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只要不是消极完全接受,而是靠动脑筋积极获取的,其中就不乏有创造的因素。

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在教学中相机诱导,激励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提倡“三敢”精神:敢向“资料”说“不”;敢向“课本”说“不”;敢向“教师”说“不”。鼓励学生不迷信教师和课文作者,不是让学生成为偏唱反调的“抬杠高手”,而是希望他们具有实事求是、唯真理是从的科学精神和独立人格。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在尊重名家并学习名家的前提下挑战名家,不但应该允许,而且值得提倡。从而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形成了主动活泼的局面。

提倡写作中有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变化、变革、求新,它要求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变化、多途径、多渠道、多手段、多层次的分析思考,以期寻求尽可能多切新的立意,从而选取一二最佳主题。创造性思维训练主要有两种方法:逆向思维法,指与人们惯常思维相反的思维方式。如写《雪》时可赞美雪的洁白无暇、一尘不染;赞美雪的温暖大地、滋润万物,“化”而后己的奉献精神,进而礼赞老一辈革命家的高洁品质。也可贬雪:鞭鞑雪的虚伪懦弱——以其洁白的外衣掩饰世间污秽,终见不得阳光;鞭鞑雪的穷凶极恶——凭借风势,耀武扬威,不可一世;鞭鞑雪的残酷无情——雪压冰封,千山沉寂,万物萧条,毫无生机。发散思维法,又叫多角度思维或多向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如命题作文《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从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脚踏实地,发散出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从牛辛勤劳作而默默无闻的属性,联系到鲁迅以牛自喻,郭沫若以牛尾巴自喻,茅盾以牛尾巴上的毛自喻,发散出谦虚谨慎的精神;从牛有一股子犟劲,发散出可贵的牛劲;如此等等。

三、激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探索性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之始,学之端。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只有提出问题,才有可能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就可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求知习惯。

逼学生提问——让问题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教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则是思考的开始。文章本是有情物,它所有者反映的人、事、景、物,大至大千世界,小至细微感情,都是作者智慧和心血浇铸而成,其中蕴藏着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感情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功力。要根据不同文体进行思考,进而发现问题。教师须加以指点,引导学生树立“宝藏”意识,让他们见到“宝”,识别“宝”,进而主动积极地探求宝藏。教师逐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开始生疑一般只在文章字词表面,要指导他们深入到篇章之中,把文章的前前后后、段落与段落之间联系起来思考;学生质疑有进展时,再拓展他们的思路,要求他们把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持之以恒地步步诱导,有质量的问题加以鼓励、表扬,或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还应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或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或从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激发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高质量的问题。高质量的问题,就是尽可能地紧扣教材训练重点的问题——单元和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自己研讨问题。教师在指导和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把握单元各篇的精神实质时,教导学生不应满足于现成结论,要有透视文章以外意思的能力。对课文的内容、文字,涉及到的人、事、景、物,敢于大胆发表意见,评头品足,论是说非。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分析、判断、推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须分主、次、轻、重,按一定顺序巧妙安排(或全部或摘要解决),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与想象空间,让学生相互启发,寻求答案。辨疑、析疑时,注意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存,使其发挥作用,温故而知新。灵活运用多种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再次是善于求师请教、不耻下问。同学师友之间相互切磋砥砺,方有长进。

四、拓展引伸——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实施启发式教学。孔子曾对启发式教学有过精辟的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启发,激发学生对疑难问题前积极思考,努力探索问题的答案。要引导学生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不轻信现成的结论,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有种种假说、种种解释,经过分析、比较,特别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加以评论,从而寻求正确的结论。

要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单元教学中还须注意想象力的培养。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思维力就强,能够把自己已知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种种新形象,或幻想出前所未有的形象。也可以说,想象力像活化知识的酶。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从多种多样想象的方法中精心选择,选准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帮助学生开启想象,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在读写过程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发他们神思飞越,处于思考的气氛之中,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学生在默读、写作中驰骋想象,调动知识储存和生活经验,对语言的理解、辨析能力可加强,对课文内容会产生种种精彩的看法。

教师在单元教学中,通过善读多思、破除常规、激疑问难、拓展引伸四个方面,改善和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大思维训练强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激发起创造性的思维欲望,使语文学科教育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一方沃土。

参考书目:

1、《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创造》(张翼健)1999/3《中学语文教学》

2、《中学语文教育学》(于亚中、鱼浦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李镇西)——1998/6《中学语文教学》

4、《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郑丁机 郑锡全)——2000/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5、《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 (于漪)——2000/1-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6、《中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饶杰腾编)——开明出版社 1992年5月北京第一版

7、《关于反刍式单元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吕东)——1999年6月获得广东省英德市教学论文一等奖,尚未公开发表

8、《语文教学如何培养思维能力》——1997/3《韶关大学学报》

9、《自学学概说》——叶忠海主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6月第一版

10、《唐宋散文导读》(熊笃)——1989年第3期《中文自学指导》

11、《创造性思维与作文立意》(陈世明)——1990第12期《中文自学指导》

计算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学论文)

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益智课堂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史料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反思

单元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
《单元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