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问题导学 互动探究 小教学模式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27 08:38:1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我们现在的课堂存在的状况是:费时多而收效低。大部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怕驾驭不了学生,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然而往往这种教学老师教的累,学生却学的烦,而且效率也低。这种课堂永远达不到高效课堂。所以我认为课堂要进行改革,是迫在眉睫的。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导学互动。

我认为进行这种教学模式是当今课堂所急需的。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中思考,在学习中发现,在学习中提高,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导学,互动探究

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能体现出一下几点特点:

一、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问题导学,互动探究,是让学生先自学,在试对于文中的重难点在课堂中进行小组内互动探究,这样学生在课堂中主动积极地参与了,而且在小组展示中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都有锻炼的机会,重视了学生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了。

二、注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了学生“会听其他小组的展示情况,勤于思考导学案中的问题,敢于说出本组的讨论结果,善于问出学习中的难理解的问题以及课堂中所没听懂的问题”的习惯。

当然要把这两个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个人认为还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以大纲为基础,结合实际,设计好教案

学生预习,教师备课。备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大纲系统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典型题例自己先要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还要提前一周集体研究下周的导学案。导学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导学案中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导学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

二、把握好时间安排和师生互动,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改变观念,一堂课一般由导学提纲、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和反馈训练四部分构成。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比方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安排收发作业等。上课要守时,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0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可以学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会的观念,帮助学生制订自学方案,解答学生疑难。对于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解决不了的问题精讲,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以课堂作业、来回巡视等手段督促学生自学,最大限度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创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学科学习的建议,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要尽最大可能地尊重学生意愿选取学习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要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教师必须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

四、反馈训练: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 练习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各科作业都必须做到最迟隔天反馈。重视课后的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这是我对课堂改革的教学模式提的几点认识和自己认为在使用过程中的几点看法,通过高效课堂,会使我们的教学更优化。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由过多的注重教师本人的评价转向更多地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学生的活动人次多。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答,感上台当小老师,敢于下桌讨论,注重学生的自学、互动、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学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课外明确了学生自学的任务,在课堂中有一定的学习方向。而老师不再是满堂包办,老师变成了是对学生学习的启发、引导解疑、监控、调节、配合评价的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演员。老师真正是课堂的导演。 总之,在“导学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由教师主导学生主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互动,这种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模式,才是适合当今课堂教学的,才能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永恒的青春与魅力的。

夏湾中心小学

导 学 互 动 教 学 模 式 研 究 方 案

推荐第2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地理课堂“问题导学”教学的实践心得

地理组:赵燕利

自2010年8月开始,我校为加快新课程的研究步伐,积极落实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大力推广“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作为新教师的我收获很多,我也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谈一谈我在“问题导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导学案——学生自主探究的“导航仪”

“问题导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为前提,充分了解课本知识,小组讨论解疑释惑,课堂上也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在导学案设计编写时,要有鼓舞性启发性的激励文字,这样便于学生主动完成导学案,鼓舞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一直充满激情。问题设计要有层次,这样便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精心编写的导学案,可以有效地控制好课堂教学节奏,使教与学协调同步、教学合一。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学案组织学习时,要从说话指挥——点拨指导——激励评价——关注细节入手。教师作为导学案教学的组织者,要在学前、学中、学后运用知识点拨、学法总结性的话语来指导全班作环节性推动,安排学生上黑板展示讲解,安排小组发言,从而保障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在贯穿于整节课各环节的学习探究中,教师都应适时地给学生以必要的点拨指导。在课堂上根据学情作练前、连中、练后的点拨性评价,在学生板演时作点拨评价补充。对学生点拨评价时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导学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的原则来组织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导学案”——这一“导航仪”的作用。

二、“问题导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问题导学”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而得到实施的。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主要特点如下:

1、各有所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从教学整体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导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 - 1 -

种主动达标的行为。比如,我在讲《数字地球》那节内容时,最后设置的问题是“假如你是‘数字地球’的代言人,请为它编一句广告词?”每一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了广告词,这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机会,也满足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精华。“问题导学”教学法在传统的启发性教学上,既要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的互动关系。变“带着知识走近学生”为“学生自己走进知识”。

3、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导学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对知识和经验的感悟,并回归现实生活,解释客观实际,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形成新的经验。

三、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在于它变“学会”为“会学”。 学生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并且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

其次,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自学”阶段到整理、概括知识点,甚至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共学”阶段,“问题导学”能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问题导学”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导学案”注重了知识的能力价值,引导学生重视对问题的分析、探讨和解决,使学生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习能力。

除此以外,“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课,完成作业,而是自主的学,合作探究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同时也就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实时的点拨,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问题导学”教学让学生自学自练,合作互助,板演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了自学能力。“问题导学”教学老师讲得少,学生练得多,学习过程活跃而实在,检测手段严格而实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大大提高。

总之,我觉得“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教学的实践运用,充分证明了“问题导学”教学科学、实用,真正实现了知识探究与方法探究的和谐融合。

- 2 -

推荐第3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心得

自开学到现在高一数学一直实行问题导学课堂的授课模式。我也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谈一谈我在“问题导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导学案——学生自主探究的“导航仪”

“问题导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为前提,充分了解课本知识,小组讨论解疑释惑,课堂上也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导学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的原则来组织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导学案”——这一“导航仪”的作用。

二、“问题导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问题导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而得到实施的。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主要特点如下:

1、各有所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从教学整体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导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种主动达标的行为。

2、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精华。“问题导学”教学法在传统的启发性教学上,既要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的互动关系。变“带着知识走近学生”为“学生自己走进知识”。

3、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导学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对知识和经验的感悟,并回归现实生活,解释客观实际,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形成新的经验。

三、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在于它变“学会”为“会学”。 学生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并且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

其次,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自学”阶段到整理、概括知识点,甚至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共学”阶段,“问题导学”能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12 -

推荐第4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问题导学”教学学习心得

刘明红

9月29日,我到灌南县兴庄小学聆听了几位名师的“问题导学”的教学,使我也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谈一谈我在这次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导学案——学生自主探究的“导航仪”

“问题导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为前提,充分了解课本知识,小组讨论解疑释惑,课堂上也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精心编写的导学案,可以有效地控制好课堂教学节奏,使教与学协调同步、教学合一。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学案组织学习时,要从说话指挥——点拨指导——激励评价——关注细节入手。教师作为导学案教学的组织者,要在学前、学中、学后运用知识点拨、学法总结性的话语来指导全班作环节性推动,安排学生上黑板展示讲解,安排小组发言,从而保障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在贯穿于整节课各环节的学习探究中,教师都应适时地给学生以必要的点拨指导。在课堂上根据学情作练前、连中、练后的点拨性评价,在学生板演时作点拨评价补充。对学生点拨评价时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2.“问题导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问题导学”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而得到实施的。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在于它变“学会”为“会学”。 学生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并且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

其次,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自学”阶段到整理、概括知识点,甚至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共学”阶段,“问题导学”能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问题导学”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导学案”注重了知识的能力价值,引导学生重视对问题的分析、探讨和解决,使学生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习能力。

除此以外,“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课,完成作业,而是

- 1

二〇一三年十月十日

推荐第5篇:主体—互动—探究教学模式

【摘要】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必须强化参与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主动研究、自主学习,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模式;主体;互动;探究

【Abstract】Constructs “the main body—interaction—to inquire into” the educational model, must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participation, manifests student’s main body status and teacher’s leading role, lets the student study in the participation, driving research, independent study, but the teacher only is the instruction which the student studies and the active organizer, lets the student the academic society study in the participation, the academic society innova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function and the situation study which exchanges through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chieved independently constructs the knowledge the goal, achieves goal which the student develops on own initiative.【Key words】Educational model; Main body; Interaction; Inquired into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深化教学改革就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造性人才,下面谈谈在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中的粗浅认识。

1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意义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就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它已成为研究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当今的中学生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①缺乏积极的探究精神;②缺乏主动交往的意识和行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充当着主人的角色,在共同的活动中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和合作。

1.2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会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学生可以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调动起来,他们的自我选择将形成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也会因此不断进行自我的调控,不断反思学习方法,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推断,一旦学生成为认识过程的主体,他们就不再被动地去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他们会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2“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目前,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单向的由老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教学模式仍明显存在,这种模式认为教师讲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它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被动的“他组织”,而不是主动的“自组织”,而不是质的“建构”过程,明显违反了“教是为了发展”,“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规律,“注入式”教学模式在短暂的时间内对学生效果明显,涨分较快,但长期来说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不利。因此,针对“单向—注入式”教学的种种问题有必要构建“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

2.1“问题互动”教学模式。首先是根据学生背景、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全课中心问题,此问题学生马上不能回答,接着设置的系列实验和问题,交叉进行的学生学习活动,逐步解决中心问题。比如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一节先创设情景:让条形磁条插入和拔出线圈,闭合回路中电流的方向不同,让学生看到这一现象。然后再提出问题: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呢?学生通过做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归纳,总结出楞次定律,这一系列活动组成课堂一个又一个新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2“讨论—互动”教学模式。在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大胆重新分配上课时间,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实验、去总结,充分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作用,而不是教师一讲到底,讲得很深很细,不给学生思索的空间,学生机械地接受。例如,高中物理的“欧姆定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一边讲新课,一边让学生实验,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E=U内+U外。再如,高中物理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电流、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和待测电阻各一次,自己设计测量电阻的电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①测量电路如何选择?②控制电路如何选项择?③电源如何选择等?学生通过小组实验、讨论结果、并进行交流、总结,自行导出规律,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

3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形式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叫做探究学习。它包括科学探究、技术探究、社会探究、学习探究等不同的类型。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两种形式:

3.1“动手做”学习:在这种方法的学习中,教师通过设置适当。活动和任务,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这一方法的口号是:“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

动手做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亲自参加活动、实验、讨论而自主构建知识,教师可以提出建议引导学生,而不是替代他们去做。如:高中物理中牛顿第二定律一课,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数据、讨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2情境探索学习方法“例题+问题+小结”的形式组织学习材料,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釆用这一方法,教职工师不需要通过讲解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引导和辅导学生通过考察实例和解决问题,自主地归纳和发现所学的知识。

情境探索学习中的“探索”,即为学生在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包括有关思考、资料检索、调查、实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

综上所述,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必须强化参与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主动研究、自主学习,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推荐第6篇:【高中化学特色教学】“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一、“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2011年我校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在认真借鉴永威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县教育局提出的“以问导学,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策略,总结提升为“126精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我针对我校高三学生化学课一轮复习的特点,结合学校提出的“126精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对教学思路进行了一些反思和重构,设计了“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以高效课堂教学为理念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轮复习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高中必修课程以及两个选修模块课程的学习,对高中化学知识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一轮复习中要做的一是构建知识体系,二是扎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想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就要采用科学的复习策略、得当的复习方法。“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是根据考纲要求,将一个课题的知识巧妙的设计成若干个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将该专题的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同时设置典型例题,让学生将总结出的知识点在典型题目中加以运用,不但总结了知识同时锻炼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环节

首先设计制作预习学案,主要针对课本基础知识点,让学生对本课题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复习。

其次运用“问题式导学”理念设计课堂探究导学案。以下是我以《氮及其化合物》 这一课题为例介绍导学案中复习关于氨气的性质的问题设计:

问题一: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备了氧气和氨气两瓶气体,因急事离开后,忘了哪一瓶是氨气。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采取尽可能多的合理方法加以鉴别。

这只是看似与生活有联系的一个小问题,但是学生在回答该问题时需要大量的思考,将本课题中氨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知识都串联一遍,才能回答完整。

1 该问题后又设置一道典型例题:

(1)图甲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氨气,,胶头滴管及烧杯中盛有水,引发该喷泉实验的操作 ,产生喷泉的原理

。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HCl和H2O C.NH3和H2O B.O2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

①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 A.Cu与稀盐酸

C.CaCO3与稀硫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D.NH4HCO3与稀盐酸

。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②比较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甲 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乙 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填“增大”或“减小”)

这道典型题突出了氨气最重要的一条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以及该性质的重要应用:喷泉实验。

2 并对有关该实验的考察角度进行了全面展示:喷泉的产生原理;引发喷泉的操作;形成喷泉的条件;产生压强差的方法和原理。

学生完成该例题后,对于喷泉实验的考查方式已经有了一次全面的体验,不仅掌握了关于喷泉实验的相关知识,同时明确了有关喷泉实验的出题角度和题目类型。

将一个课题中的知识点用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并学会了应用,以此达到“精致高效课堂模式”的要求。

四、“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和效果

我所设计的化学课堂“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主要针对高三一轮复习使用,针对我校的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我校是一所县级普通高中,生源全部来自农村,优等生的比例非常小,学生大多比较能吃苦,学习很用功,基础知识相对牢固,但是灵活应用能力欠缺。这种“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在一轮复习中的试用效果很好,帮助学生对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学会应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推荐第7篇: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点困惑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点困惑

大石桥乡小王新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在淅川各个学校已经得到普遍认可,正在不断的实践和推广阶段。导学互动教学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体系。它的基本理念是: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导”是前提,“学”是目的,“动”是根本。

如果能把这种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在课堂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而且能够发展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但要想真正做到这种教学常态化,远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为一个初踏入教育的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对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还存在几点困惑:

(一)怎样在利用导学互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把握好时间?。我在教学上如果严格按照导学互动模式环环俱到,那么这节课不是拖堂,就是教学任务完不成。即使勉强做到这两点,也会有很多小的环节不能到达预期的效果。在质疑解难环节有些教师用一两句带过,有些教师干脆省略。在这一环节也有不少学生能对课文提出疑问。例如《礼物》这一课中,在质疑解难时,有位学生就问:“为什么老婆婆的羊皮冬天毛朝上,夏天毛朝下?”在《西门豹》一课,有学生问:“漳河在什么地方?”像这样的问题,本可以在小组交流讨论中解决的,但不知什么原因在这一环节就提出来了。这些问题大部分与课文关系不大,但既然学生提出了,其他同学又不能帮助解答,只好一一作答。这样一来,后面的环节就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质疑解难时,学生不知道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合适,也不知道该不该提问。还有编题自练环节,我发现许多同学认认真真编好了题,还没来得及去练习,时间已经没有了,所以这一环节在教学中也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我认为根据课文的不同,对有些环节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不一定每一节课必须都按照这些步骤、套路走下来。

(二)课堂中老师到底该讲多少?很多教师甚至领导认为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原则。讲多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学生的主动学习就没有体现出来。从学生学习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一种是发现式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讲,学科教学中一些认识性的问题和探究性的部分问题,学生能够发现的就应该采取发现式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如果是一些易错点,易漏点,易混点,就可以采用接受式学习,教师就要精讲。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在接受式学习中,学生是否容易被动学习,而在发现式学习中学生更能够主动学习。我们说,设计得好的接受式学习,同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相反,如果发现式学习中创新的问题情景等不恰当的话,也可能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因此,课堂上讲或不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不一定是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分水岭。也就是说该导的要导,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什么样的互动才算是好的互动?在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为增加互动频度,有意识地增多课堂提问的频率。表面看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小手如林,“老师,我!”“老师,我!”的喊声不绝于耳。你方登罢,我上场;而对于学生下边的表现,教师全然不顾。只是陶醉于自己创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里,但学生对自己应该学到什么,学会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楚,甚至有些学生连课后作业都无法完成,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另外,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上进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或由于学生的答非所问,教师就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就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这些“蜻蜒点水式”的师生互动,只能是形式上的互动。

由于教学经验以及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认识不同,不可避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导学互动的有利影响正在不断扩大,它为将来的素质教育奠定基础。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发展,我们应该紧跟发展的脚步,在探索中追求进步。

推荐第8篇:“导学互动”教学之我见

“导学互动”教学之我见

香花镇一初中 杜

晓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各地课改如火如荼。我县的“导学互动”教改模式也初见成效,渐入佳境。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独霸课堂的局面,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现将实施过程中自己的体会归纳如下:

一、导纲放在课前还是课中,不能一概而论,要是实际情况而定,若时间允许,且探究性问题不多,可放在课前,若探究性问题居多,思维难度大,需合作交流的则放在课中预习较为合适。

二、导学归纳时以学生归纳为主,教师的引导相当重要,平时要注重教给学生归纳的方法,让学生有例可循,逐步培养归纳能力。学生归纳有难度时,教师可引导或代为归纳后,要让学生再行感悟理解。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还可适当地进行拓展、深化和升华,已达画龙点睛之效。

三、反馈训练重点在反馈指导,因为从对学生的训练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便于查缺补漏。

四、课堂评价方式可以多种并存,视情况灵活运用。学生互评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师生共评则可使学生从评价的对比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拙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原谅。

推荐第9篇:“三模七环”导学探究教学模式

“三模七环”导学探究教学模式

当代社会正处在高速发展和不断变化之中,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当然离不开教育。良好的教育培养出了优秀的人才,而人才又推动社会不断向前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创新。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意在凸现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关系的功能:“活动程序”,意在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 归纳型教学模式重视从经验中总结、归纳,它的起点是经验,形成思维的过程是归纳。演绎型教学模式指的是从一种科学理论假设出发,推演出一种教学模式,然后用严密的实验来验证其效用。它的起点是理论假设,形成思维的过程是演绎。归纳型教学模式来自于教学实践的总结,不免有些不确定性,有些地方还不能自圆其说。而演绎型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自圆其说,有自己完备的体系。

一、“三模七环”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建模背景: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素质全面的人,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具体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镇尝试实施 “三模七环”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研究,这种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意识,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勇于展示自我,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使每个学生得到 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主要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收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个人知识的形成不是取决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而是取决于个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而形成的理解。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所以建构主义教学就是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构建他们的知识,更注重在教与学 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理性,认为人是主动的、理性的、追求有价值目标的、有其积极生命和生长态度的。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认为人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先天潜能得到实现。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学家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点,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实现其潜能。教育应把自我实现的抉择权留给学生,以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为目标。教学要尊重“四性”:参与性、自主性、情感性、独创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概念,提出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 培养和个人价值观。

可以说,“三模七环”课堂教学模式既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教育本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是一种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具有学生 观、课程观的教学模式。

二、“三模七环” 教学模式的概述

“三模”是指“预习模块——探究模块——反馈模块”三个步骤;

“七环”是指课内探究过程中的“导学——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巩固——达成训练——互动展示——拓展提升。”

三、“三模七环”教学模式的内涵

1、“三模”:是指“预习模块——探究模块——反馈模块”三个步骤。

(1)预习模块:重点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 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

(2)探究模块:要体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探究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明确哪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疑难点拨?教学反思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课堂上要体现知识反馈、错误矫 正、课堂检测、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3)反馈模块:要体现作业的分层布置,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不同,把学生分为A、B两类,或A、B、C三类,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既要保证大面积学生扎实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又要保证部分发展力较强的学生得到 拓展提升。

“三布置三不布置”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的作业 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

2、“七环”是指课内探究过程中的“导学——自主探究——合 作交流——巩固——达成训练——互动展示——拓展提升。”

四、“三模七环”教学模式的变式

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个课型(每个学科的功能和名称不同)。如语文课可设计为:①阅读课;②习作课;③ 复习课;④综合实践课;⑤拓展(增量)阅读课。

对于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这两个环节要保证时间和效果。如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是否可放在课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既保证预习的有效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再如部分学科的课后拓 展也可和当堂训练相结合。

五、推进措施

1、转变观念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前提。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改革要着眼于改变、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更新观念。从而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转变,进一步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 性。

2、示范引领

在自觉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示范引领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捷径。为此,镇小学教研室将组织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全镇范围内上示范课、引领课,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典型引路。

3、全面推进

活动推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催化剂。为此,将面向全体教师,分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展示系列活动:举行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暨教师论坛系列研讨活动;广泛开展导师制活动;开展优秀教案评选活动;举行全员课堂教学竞赛和优质课评选活动;教学反思论文展评活动等。每次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教研室都将组织各个层面的教师参 加听课评课以此全面推进我镇的课堂教学改革。

推荐第10篇:“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杨海岚 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一中学 056002

我国的物理教学历来拥有重视基础教育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优良传统,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造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重视却不够,而这正是本世纪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应该看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索、解决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有所感悟、有所创造,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它反映了物理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参与,强调在实践中完成学生自身知识构建的发展趋势。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感到,“导学探索、自主解决”作为一个由教师指导、学生高度自主参与的学物理、用物理的过程,是完成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特点

1.开放式。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探索发现法、问题学习法、开放性学习法等诸多教学模式的共同优点。实现教学过程“两主”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好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对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的深度和方法上,由学生自主控制和完成。

2.以学为主。现代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教会学生学习”。课堂的主体活动不是教师的讲授,而是学生自主的自学、探究、解决问题。教师的“导”体现在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问题环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最终由学生“自主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使获取的知识成为继续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起点和手段,形成新的问题环境和学习过程的循环。教师在课堂上应扮演下列角色:模特——他不仅演示正确的开始,也表现失误的开端和“拨乱反正”的思维技能;参谋——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决断;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弄清楚、说明白,完成进度;仲裁者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价值、意义、优劣,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在教学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过程中体现“学法”,把教与学融为一体。

3.由他律向自律方向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把教师的外部控制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控制过程,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导学”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模本”,是学生完成自学的体验和准备。学生只有自己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过程和方法,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这才是“导学”的最终目标。

二、“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设置问题或构建问题环境。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以下方式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发现、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置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或待研究的微型课题,自己设计相应的问题。

2.通过探究实验或者探究讨论,形成猜想或者分解成有目标的小任务。对设置的问题可通过类比、实验、观察、归纳,形成抽象的问题,或者形成引入探究、有希望成立的猜想,或者分解成更小、更具体、更可操作、更熟悉、更清晰地表现出递进层次的问题。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教学中,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可分解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不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小车受摩擦力作用等因素。

3.激发学生自主地尝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各自为战”、“分组分群”、“实验检验”、“集体辩论”。对学生不要马上给方向,而是给“指南针”,让学生试着定向;对“走错”的学生,也不要马上否定,而是尽可能肯定学生思维的合理成分,争取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4.引导评价,总结巩固成果。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发现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如:探究发现是否充分?问题解决是否有效、彻底、简洁?得到的方法和结果有何意义?又有何应用价值?要让学生说得更多些,教师不要把事做“满”。对学生的评价和小结,教师可让学生作评价的评价,也可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让学生设计一些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5.求异探新,把问题的探究和发现解决的过程延续到课外和后续课程

三、“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问题环境设计

1.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延展、开拓问题链。在问题环境的设计中,教师不能自己总当“导游”,而应该把“导游路线”设计的“天机”有意识地泄露给学生,使他们能体验出“导游”是怎么回事,从而自己也尽早成为“导游”。要注意鼓励学生发展、验证他们自己的猜想和结论。

2.利用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疑惑和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解疑。教师应立足于学生问题的分析,解决对问题过程的理解,而不以正确的解答为满足。教师应注意做好每个问题解决过程的记录,把学生成功的经验和自己在挫折中得到的教训介绍给其他同学。

3.重视并利用物理实验和物理学史的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追溯物理学家思考的源头,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而现在的学生实验,其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在课本或实验册中都有详尽的设计和安排,学生长期地按课本或实验册的安排被动地实验,思维显得呆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的作用,改部分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从对观察的直接兴趣转入操作兴趣;进而通过研究实验和分析实验的意外及异常现象,体会物理学的逻辑兴趣。兴趣层次的升迁,可促使学生从被动观察者的状态变为主动实验的设计者和研究者。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第11篇:《“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苏家屯区特殊教育学校叶洪久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弱点是没能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既不利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不利于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

陈惠娣老师讲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正式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快乐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探究的能力。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员工,充分体会到当今的学生急需这方面的锻炼,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即利用适合具体学情的教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促使学生主动知识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是体现教师教学思想、方法、知识体系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我认为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

2.能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3.能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

4.能够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和要求,并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且能及时改进。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相信“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改革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12篇:初中历史“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历史“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岢岚三中 刘成贵

经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我校历史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谈不上什么经验,在这里只是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实施“问题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做法及自己的一点感受。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关键在教师,核心在理念引擎,重心是提高课堂效率,而中心落脚点却是每节课导学提纲和导学案的设计。只有在优质、科学、高效的导学提纲的引领下,才能真正唤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也才能真正体现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如何设计导学提纲和导学案两大板块说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导学提纲的设计

制定切实可行的导学提纲,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保障,它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路线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和提炼,学生了解了学习的路线图,自己就明白每一步去干啥,也就是用以指导学生依纲自学。导学提纲的设计分为五步:一是学习目标;二是知识框架;三是新知探究;四是延伸拓展;五是达标检测。每一步的具体要求是:

1.学习目标:认真钻研教材,制定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自学前就明确本节 课的学习目标。

2.知识框架: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知识琐碎,点小而多,不便于学生把握,

我们在课前把知识框架整理出来印发给学生,这就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3.新知探究:即教师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并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创设一些问题,问题要遵循“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原则,具体来说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以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为例吧,我设计的第1题如果直接问就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是什么?然而我换了一种说法,阅读课本46页第一段小字和导入框的内容,与五四爱国运动有何联系?这样设问就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学生就会想那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于是我设计了第2题: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激发学生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②问题不要太多太碎。如:本节课第3题:你能提炼出哪些有关五四运动的有效信息?要比直接问五四运动的时间、地点、主力、口号、领导人、结果好得多,既培养了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培养。③问题应能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如:本节课第4题:“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是五四运动的传单。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学生答完之后,老师进行了及时恰当的点拨。把这种精神概括为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即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体会五四精神。在挖掘五四精神的基础上,链接现实生活,老师进一步追问: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如何发扬五四精神的?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史为鉴,传承五四精神,能更直接地感受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紧接着又设计了第6题:五四爱国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待学生答完后老师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进一步挖掘教材,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做到温故而知新,进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④问题的叙述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如本节课第7题: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记者,你将向社会报道中共“一大”的哪些信息?虽然也是提炼信息,但以记者的身份去思考,就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答完第8题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我适当的提出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又为什么说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总之,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环环相扣、逐层递进的导学提纲设计,意在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而要使教师设计的问题有价值,达到导学之目的,我觉得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所以我们设计的导学问题,必须真正达到让学生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探究,学会自学,学会合作。

4.延伸拓展:在学生掌握本节课基础之上,轻松一下,我给学生出一道最简单的数学题: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多少周年?答对了给你们表现的机会,还要进行加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延伸拓展,引出下一个问题:学校将组织一次纪念中共建党90周年的板报比赛,你将如何设计? 联系现实,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党、拥护党,达到思想升华的目的,同时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关注差异。以上是我们在导学提纲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那么如何把导学提纲各个环节的任务落到实处,我想导学案的设计与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谈一下导学案的操作。

二、导学案的操作 导学案的操作,我们主要是围绕初中历史“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具体包括“创境引题、自主探究、展示交流、总结积累、达标验收” 五个环节。

(一)创境引题

结合具体内容,围绕三维目标要求,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本着启发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原则,采用巧设问题、参与表演、影像观看及音乐渲染等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从而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创设条件及氛围。

(二)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我们我们主要实施以下四步: 1.下发导学提纲,了解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阅读知识框架,整体感知本课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提纲中的新知探究内容。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走进教材,逐段逐句阅读教材,根据历史学科开卷考试的特点,熟悉教材至关重要,再加上时间也不是很充分,基础题答案在书上圈画出来就可以,理解性的在导学提纲上简单作答即可。这个环节必须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不能与小组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对于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或导学提纲上做好标记,在小组合作交流时请组内其他同学帮助解决。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个环节教师的角色就是在学生之间巡视,关注学生自学的投入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大约20分钟)。

4.安排小组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学生有了自学的基础,再由各组组长组织进行交流,使基础性的知识进一步夯实,使疑难问题得以解决。由于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学所得,无论对错,此时我们就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从而营造一个互帮互助、互相交流、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形成一种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悉心观察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为点拨指导做准备。

(三)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教师按照导学提纲中的问题先分配任务再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展示时可以是抽签,也可以按题号对应组别,可以抽号展示也可以组内推荐,灵活多样吧,不让学生抓住规律,多给他们一些新鲜感。各个小组领取任务后再进行交流,然后再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如果某个小组答案存在问题,可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让学生学会聆听,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 通过小组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细节,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展示时,教师要及时评价赏识,对于精彩展示要给以加分鼓励。

2.教师点拨疑难问题。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解决不到位或弄不明白的疑难问题要及时地给予恰当的指导、点拨,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四)总结积累 1.总结

在展示交流结束,教师要组织学生谈收获,总结知识点,提升概括能力;也可教师高度概括,进行系统性和条理性的归纳,这一环节意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深化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2.积累

总结之后组织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引导他们回顾、记忆所学的重点知识,以为下一环节的达标检测做准备。

(五)达标验收

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全班同学进行检测,以试卷的形式呈现,试题要注重基础,突出重点,以便更确切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给复习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检测题最好抽号进行展示,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给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关注学困生。

总之,设计好导学提纲和导学案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缤纷的课改之花需教师携手共同培育,奋进的课改之舟需全船水手共同挥橹。新课改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下面我就“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谈一些感受,一点思考。 1.历史一向被学生视为的小学科,在以前的历史课堂上个别学生有写外语单

词的、做数学题的、抄语文笔记的,新课改的历史课堂这种现象根本没有。因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无论是自学还是展示,采取激励和赏识的态度,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就有了保障。只要你分配任务,他们就都能很自觉地去完成,这样就改变了以前课堂老师提问也只是少数学生回答,积极性只是在少数学生身上体现,现在更有利于点面同时开展,使学生都能全程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新课改的课堂上有利于三生的培养,尖子生在小组中更加优秀了,他们更有责任心、进取心了。学困生感受到了关注、感受到了赏识、感受到了帮助,不再懈怠和消极了。

三、存在问题及发展:

1、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的含金量。在学案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重要的,但是不少学案设计的问题显得过浅,过平淡,缺乏思考的力度,更缺乏思维的厚度和宽度,不能充分体现学案思维的导向价值。

2、学案教学没能较好地体现层次感。不少学案忽略了学生的层次差异,缺少阶梯性和递进梯度,要求更多的体现的是整齐划一,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应该注意层次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使优秀学生能从学案的提升中感到满足,一般学生能从中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借助学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案应有的价值。

3、教师还要加强进一步的学习,转变观念。虽然有学案,但还是忍不住讲,讲得多,不放心学生。在学案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中拓展思路,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案的制作格式与使用有待完善。集体备课形成的学案,其制作缺乏统一格式要求,学案的使用也缺乏个性的修改与补充,这些都有待今后教学中改进。

5、学生的课余时间,不能得到真正有效利用,如何做到真正的精彩展示?

课堂改革背景下,课程资源已经不单纯是教科书、教辅材料,还应包括其他许多资源。从其来源分,可以分为校内的、家庭的和社会的三方面;从其存在的形式分,可以分为物质的和精神文化产品两方面。可以说,我们周围存在着丰富的而又极其珍贵的教学资源。以我所任教的历史学科为例,除了教科书以外的课程资源还可以包括——各种历史书籍、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丰富历史认识,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历史课程资源。

然而,我们学生从早上7:00到晚上9:00,每天学生在上完必要的课程的前提下,还要完成第二天所有课程导学案的预习工作,所以,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少闲暇时间再来进行家庭、社会的历史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拓展工作了。说实话,可能连多看一本历史课外资料的时间都没有了。这样,就学案谈学案,就课本说课本,学生又如何真正做到精彩展示呢?

6、使用效果不佳,我们发现在课堂上讲过的题仍有少数学生没有完成或没有更正。

7、学案是学生很好的复习资料,但有些学生今天发的学案明天就找不到了。

8、实施导学案,每一节内容时间比较紧,严重影响教学进度。

所以,针对这些困惑和问题,我们也在不断思索,尝试进行一些改进。 在探索中寻求解决:

1、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或周末时间,通过到图书室看书、上网查资料等方式扩充知识面,丰富历史知识,为精彩的展示作准备。

2、对做过或讲过的导学案,再次收起来查阅或批改,并要求学生妥善保管,作为复习资料之用。

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每堂课的引入都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创设适合本课时的故事化、生活化、活动化或问题化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比如:用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歌《敕勒歌》导入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再导入《北魏孝文帝改革》;还比如,用一段让学生捧腹大笑的《生物进化》宣传片,导入生物进化论„„精彩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学生对这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于一节课的成败无疑是关键的一步。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可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节课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4、进行小组竞赛。课堂上为了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进行史实的记忆、学习的比赛、课堂的展示、当堂的练习和每周的“周清”。每个环节必让学生竞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学生为了小组利益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大家都在抓紧记忆、整理和交流,同时也便于展开小组及小组间的讨论。在这样一种方式下,我已经再次见到了久违的“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的场面,甚至出现当一个问题提出后,十几个同学同时站起来抢答的场面,兴意盎然,热情高涨。让上课的教师也会随之激情澎湃。小组竞赛的方式已经存在于我的课堂的每个环节,我正试着让小组竞赛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让小组合作竞赛成为高效课堂的一个支点!

5.教师在课改的同时要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有效方式,而不是机械的模仿形式,向课堂的有限时间要效率,最终实现我们的“自主优质高效”的课堂主旨。

6.高效的课堂,呼唤高标准、严要求的老师,学生要学习,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只有老师站得高,才能带学生看得远。我知道,在课改中,我们只是尝到了导学案教学法一点甜头,还有更彻底、更有效的方法等待我去学习、去使用,所以,我校会继续探索导学案教学法,以提高每位教师素质和课堂效果。

当然,教师的点拨要根据学生精彩展示的程度和理解的深度,随时进行点拨,这样可以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知识要点的剖析,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抓住问题要害,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认为一份好的学案,并不是堆砌几个题目,而是能使学生更容易地学和教师更方便地教。学案的使用效果关键是看学案设计的质量。复习课和新授课的设计有何不同?如何有效使用学案?学案如何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总之,我们强调要因材施教,我们也说过教无定式,教无定法。不管怎样,只要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综合进步有利,我们就要勇于尝试、积极尝试。今后我们的课题研究还是应该坚持立足于校本研究,立足于课堂前沿,立足于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继续研究、继续探索。依托集体备课,群策群力,结合具体学情,完善学案的编写,力求“减负增效”,更大程度地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会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特点和历史学科的特色,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合适的改革!当然,这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进一步积累经验,才能形成一种适合我们三中的历史模式!才能更加激发师生的发展动力

第13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窑院小学

陈杰

问题导学教学,是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模式。所谓问题导学,也称之为“基于问题·主动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它是以问题解决为起点,以问题及问题解决为主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确立态度、培养能力、习得知识的教育任务。或者说是以问题解决为主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习得知识,问题是解决构成了主要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探究为其主要的学习方式。该教学创设的是学生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和氛围,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教师在《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加工,学生在“问题及问题系统”的激趣、激思、导向、导引下自主独立通读教材和相关材料信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如产生“疑难、疑问、想不通、不会做”等阶段时,合作学习、展示探究成为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教学活动顺理成章地进入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展示争辩阶段,而不是来自教师特意安排的一个学习程序。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凸显,教学活动随着问题的线索步步深入,既张扬激烈,又自然流畅。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组织、参与、引导、点拨,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而又充分体现。

在该学习方法框架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天然地融为一体;“自主、合作、展示、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成为必然;“兴趣、爱好、特长、个性”发展自在其中;“教材、教师、校园、家庭、社区、网络、实验、活动”等教育资源浑然一体;人生所需要的责任感、义务感、理解、感恩、公正等基本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体验和不断强化。

“问题解决导学”的“学”是核心,“导”是关键,“问题”是载体,“解决”是目标。

“问题”产生的基点是基于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基于教师对认知规律、学习规律的理解、把握和智慧应用。是学科、学生、教师三位一体问题整合相融而生成的。“问题”设计力争激趣、引思,具有挑战性和思辨性,注重针对性、层次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能促成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该教学框架下教师的“导”,是“导”而不包办,“导”而不替代,旨在导过程、导方法、导思路、导思维、导疑难辨析、导学科思想的渗透、导学科活动经验的积累。“导”贵在师生智慧的教学对话中。

该教学框架下学生的“学”是要还给学生并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独立思维的空间。主张的是“先学后教”,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小组合作学、班级展示学,注重生生、师生之间在教学对话中的探究学。

本教学框架追求的功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持续的原动力并不断激发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思维品质,使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主动地去学习。

第14篇:“问题导学,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解读

“问题导学,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解读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流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流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策略。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教学流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有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与之相适应,规范的高效课堂流程倡导导学、质疑、..............................点拨三大教学方式。“问题导学,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理论基础

从人本主义出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基于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进行指导。它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错误的价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2.教学基本流程

“问题导学,自学辅导”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激兴导学—提............................出问题,独立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巩固练习。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有意注意。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教学目标中要解决..........的全部问题,问题要突出重点。针对问题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用陈述句式,阐明用多长时间用什么方法学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检测。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用耳语传递信息,不打扰其他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记录的习惯,学会批注,学会总结,能够发现新的问题。逐步实现从有意提醒到习惯性自觉的养成。在独立学习之后让学生结合预设的需要研讨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所遇到的困难,也就是新产生的问题。此时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然后教师根据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总结出规律,也就是要进行精讲,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即使学生把问题都解决了,教师也要把规律性总结呈现给学生,再组织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正所谓要达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的境界。

3.教学原则

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难度适宜,难度系数为7:2:1。教师在教学流程中要适时点拨,先进行自主学习,后教师进行指导概括和总结。

4.辅助系统

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的辅助设施,给学生自学提供有力的支持。也就是要运用电子白板,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学法指导;围绕课时重点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习题的难度系数为7:2:1。九年级要有适当的中考题型。通过电子白板呈现给学生,中考题型要提供标准化答案,指导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5.教学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但是,学生如果对自学内容不感兴趣,需要时间较长,需要教师非常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必要时进行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讲解和教学,在大班教学中有一定局限,更需要利用好开展小组学习。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

第15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浅探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浅探

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教会学生学习”。一种教学理论只有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普及、推广,转化为教学实践。1994年上半年,笔者受STS教育[1]的启示,萌发了问题导学的教学法。下半年,开始在自己所任教的中师一年级《哲学常识》课中进行实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两年多来,经过不断总结、改进和提高,初步形成和确立了“提出问题—自学教材—反馈讲解—知识‘周转’”为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现概述于后,以求教正和共同研讨。

一、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因而提出问题理所当然地应成为教学的逻辑起点。

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提出问题,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或半问接答式的的随口而问,也不同于程序教学的程序作业,而是围绕教材的基本结构[2]、重点难点而提出的引导和激发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导学问题。这种问题,实质上就是把教材中贮存状态的信息转化为传输状态的信息,用外部控制的手段,使学生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师拟定和提出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把握教材轮廓,重点难点“是什么”的问题。例如,教学一章时,导入新课后提出:本章主要研究哪些问题?教学一个框题时提出:某一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某一原理的内容是什么?等等。第二个层次是围绕理解重点难点而设置的问题。例如,教学物质概念时提出如下一些问题:1.物质概念定义中“客观实在”是什么意思?“不依赖人的意识”又“能被意识所反映”是什么意思?2.物质概念的外延是怎样的?3.物质概念是怎样抽象出来的?4.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观念有何区别和联系?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弄清“为什么”而提出来的。 从《哲学常识》教材的特点来看,提出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是比较容易的。提出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则需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在设计这一层次的问题时,必须抓住理解教材链条的中心环节,并围绕中心环节找出学生困惑和易混的问题。如上述所提出的问题中,“物质概念是怎样抽象出来的?”便是理解物质概念的中心环节,其他问题则是围绕这一中心环节而提出来的学生困惑或易混的问题。 在教学中向学生呈现问题,要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不可“毕其功于一役”,把所有问题一古脑儿都提到学生面前。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提高自学和思维效果。

二、自学教材

有了问题,学生自学教材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思维活动就具有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从而他们的智慧力量便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这种活动中去。 学生自学钻研教材的过程,就是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的过程,也是发现“知识障碍”的过程。但课堂时间有限,要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提高读书效率和效果。因此,就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读书方法。

对于第一个层次的问题,一般只需要限定时间(3—5分钟)进行扫描阅读。即不详细阅读具体内容,只扫读标题和教材中黑体字所标示的主要内容以观其大意,把握轮廓,撷取精华,初步感知教材。所以要限定时间,是为了让学生有一种紧迫感,集中注意,提高效率。对于第二个层次的问题,要指导学生采取一些精读理解的方法。例如,概念定义语法结构分析法,即从分析概念定义的语法结构入手,去理解概念含义。“因枝振叶”法,即抓住一段中概括性的领句理解全段内容。“沿波讨源”法,即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事实、现象去理解本质、规律。“内容加工”法,即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或概括要点,把长书读短,或展开说明,把短书读长,以增强理解和记忆。如此有详有略,有精有粗,详略结合,精粗结合,才有利于理解教材,提高读书效率和效果,并逐渐掌握自学的方法。 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运用生成学习的技术,如勾划重点,列小标题,写节段概括等。这有助于指引注意和信息加工,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渐而达到“教为了不教”的境界。

三、反馈讲解

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吸收很大一部分知识,基本上能够回答导学问题,但也会有一些疑难困惑的问题。因而需要根据导学问题(主要是第二个层次的问题)进行反馈。

反馈的方式一般应采取讨论式。即由一个学生作主要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纠正,不同的观点可以争论。这样可以增强探究和研究的气氛,引发多角度思维,拓宽思路,使正确的理解得到巩固和深化,不理解的地方暴露得更加充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逻辑水准。

学生通过自学和反馈讨论,是否还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呢?回答是肯定的。这不仅是因为讨论中会暴露出一些不正确、不完善、不深刻的理解,而且,即使完全正确的理解,学生也期待着老师进行肯定。那么怎样进行讲解呢?从头再讲一遍是没有必要了,一般来说,教师应根据反馈讨论的情况进行一些评述性讲解,即肯定正确,补充不完善,纠正错误,完整准确地归纳概括知识要点即可。在学生反馈讨论中,常常有回答问题照本宣科的情况,这表明他们的理解还处在感性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引导的方法通常有如下两种:一是抓住问题的关键反问学生。例如,教学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时提出:“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和质变有什么不同?”“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这个‘量’是指什么?”经这一问,犹如一石投水,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从而把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转化为理性认识。二是举出一些事实、现象让学生辨析。例如,教学规律这一概念时,可让学生辨析:“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四季更替”、“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等,是现象,还是规律?在学生辨析基础上,教师再相机诱导进行评述讲解,就能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知识“周转”

所谓知识“周转”,就是让学生运用刚刚掌握的理论去独立地思考分析一些事实、现象或事件,说明一些问题,使学到的知识成为继续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例如,在学了意识的能动性后让学生谈谈为什么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等。当然,让学生分析的问题中,也应包括密切

联系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的问题。例如,在学了量变质变相互关系的原理后,让学生分析一下为什么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要防微杜渐?

学生在独立分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由于要反复用到刚刚学过的理论,因而,虽然没有机械地去背诵它,但却能够比较牢固地掌握它而且还可以增长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让知识进入“周转”的实质所在。

应当指出,教学模式只是教学过程抽象化了的范型。它源于教学过程的原型,但又不是教学过程原型表象的复制,而是经过思维的加工制作,从整体和本质上把握教学过程和运作机制的一种认识样式。明确了这一点,就懂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它的基本程序,又不能机械照搬,而必须根据实际灵活运用。 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一些优点和特点: 第

一、它实现了教学重心的转移。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来组织教学过程,它不是由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问题导引下先进行自学和探索,然后教师再进行评述性讲解。这就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轨道上来。

第二,它实现了教学过程“两主”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置于引导和教会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以问题为杠杆来启动学生自学和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自学过程中教之以学法,根据学情采取教法,这就把“两主”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把学法和教法融为一体。

第三、它是开放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是综合目标教学,STS教育、发现法教学等的优点,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际而提出来的。其实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因而它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在实践中它将不断地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利于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教法和学法,不断完善、充实和提高。

第四,它是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由教师的外部控制向学生的自我控制转变的过程,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过程。他律和自律是两个不同质的阶段,但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他律是自律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自律是他律的必然结果和归宿。在他律阶段也要做一些自律的训练,如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后,自拟问题,自问自答等。在自律阶段,教师也免不了要作一些必要的读书指导和问题解答。只有经过迂回曲折的途径,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发生质的飞跃 〔注释〕

[1]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是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强调从问题出发进行学习。

[2]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我们不论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他所说的基本结构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规律性,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第16篇:学案导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案导学模式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参加工作27年的教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处在课改误区的教师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现在谈谈我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二、(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 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2)知识问题化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3)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 (4)情感----潜移化 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

1.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3.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学生可边读边思考、边记录,也可翻阅工具书查资料等,像填空等基础性强的题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然后是小组交流、讨论、检查,进行合作性学习,而教师一定要巡视指导,要 参与到各组中去讨论、指导;对学生有争议的答案可倾听学生自己的解释,一定要熟记于心,在讲课时解决。这两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应该占去课堂教学一半多的时间。这个过程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的薄弱环节等等,以使引导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最后教师就学生的问题及本堂课出现的问题精讲、点拨、解疑释惑,师生集体交流,学生归纳总结。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学起于思”。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4.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

总之,要尽心尽力搞好导学,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条件。

学案导学模式心得体会

春晖小学马宏 现在谈谈我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二、(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 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2)知识问题化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3)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 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

1.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3.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学生可边读边思考、边记录,也可翻阅工具书查资料等,像填空等基础性强的题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然后是小组交流、讨论、检查,进行合作性学习,而教师一定要巡视指导,要 参与到各组中去讨论、指导;对学生有争议的答案可倾听学生自己的解释,一定要熟记于心,在讲课时解决。这两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应该占去课堂教学一半多的时间。这个过程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的薄弱环节等等,以使引导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最后教师就学生的问题及本堂课出现的问题精讲、点拨、解疑释惑,师生集体交流,学生归纳总结。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学起于思”。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4.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

第17篇:探究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杜郎口”教学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练习”教学模式,和东庐“讲学稿”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仿效和推广,使很多教师和学校搞不清到底什么是符合自己新课改和教学实际的模式。对此,笔者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总结,初步形成符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在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已初露良

好的效果。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推翻了传统的教师一味的传授,不在把学生当成“容器”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放了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厌学,不学的问题。但是把课堂完全教给学生,片面地加大了学生的学习投入量;同时教师的点拨,补充,拓展的机会过少,对课堂教学还是有一定弊端的。不过“杜郎口”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扩大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展示自我才能和个性的机会,这种模式还是我们教师和其他学校应该吸收和发扬的的,这是杜郎口模式的精华所在。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它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认知心理的特征,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显著,具有实际的教学可操作性。但是他也有不合适的地方,还是不能把学生从被动学习中相对解放出来,不能很好展示自我,它容易使学生的学习陷入被动的局面。但是它很好的解决了预习和复习巩固的时效性,这是它对当前教学做出最为巨大的贡献,这也是它能被教育界认同的灵魂所在。

东庐“讲学稿”教学模式,优点在于:很好地解决了教师的备课与学生的练习融合问题,似乎减轻了老师和学生的劳动量,有效解决了教与学通过书面的衔接。但它也有一些不可回避的争议:隐性地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对于预习和复习巩固,教师不好掌控(学生容易出现抄袭);还是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东庐“讲学稿”本身在东庐中学的教学中还没有取得有明显建树的成效。不能让教师运用灵活,形式多样的教学风格。不过,它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能主动站在学生的学这一角度,还是值得借鉴的。 对于以上三种模式,那一种才是符合每一个学校或教师的呢?生搬硬套,全盘吸收,是绝对错误的。在学习这些教学模式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的借鉴,要边实践边思考学习的实效,要时刻反省和分析自己学生的学情,认真结合自己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改良和优化自己的教学,不断总结和梳理自己的教学得失,这样才会探索出具有自我价值的教学新模式。

笔者经过很长一阶段的实践,不断分析对比这三种模式的优缺点,再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学情,初

步探索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把每班学生分成四组,由两名组长负责,每组负责一块小黑板(小黑板式以前学校学习“杜郎口”遗留下来的,现在又在学习“东庐讲学稿”)。组长召集全组完成预习,展示,出题。

2 .预习。教师告知学生预习的内容,帮助划板块,分知识点做好学前预习讨论;从基本知识(识记,理解),重点知识(参阅教辅资料出题多的分析),难点知识(收集,发问老师)展开;适当准备基础题。

3.课后。各组出5道题左右。出题原则:基础性(大家能做,易做,强调复习巩固),典型性(把握知识点,学会筛选习题),变异性(题型变化,难度的梯度变化,陷阱的设置)

4 .课堂。

(1)课后练习的处理。四块黑板由每组一至两名同学发问,讲解上一堂课课后练习,教师然后点拨

思路,突破难点,总结变化,拓展补充。

(2)预习与新课教学。学生预习理解的由学生展示;教师主要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完成难点的解答和突破,问题的总结拓展,知识的衔接过渡,组织和指导,评价学生的展示过程(如果时间宽裕,指导学

生选题,出题)等。

(3)在展示环节上,教师要把展示的形式多样化:分组展示,分组比赛,分组互助等。 经过近半个月的实践,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如作业抄袭,上课不举手发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齐声回答不响亮等等。但是学生的准备时间可能过长,所以两个组长轮流负责统筹安排,出题,

抄题也是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轮流负责。

当然,这种模式还是处于探索阶段,不完善的地方也很多,但已改变教师一味的教,学生被动的学;避免了作业抄袭;改变了课堂互动少,学生发言少,课堂气氛沉闷;减少了教师无效,低效的教学时间;能从把握整体的共性融合和个体的个性张扬来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成;从这些作用和意义上来看,新模式还是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研究性。当然,这种模式的评价和检验,还需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

第18篇:课堂导学模式有效性的探究

课堂导学模式有效性探究

九江县马回岭中学

王友记

【摘

要】开展“导学模式有效性”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现课堂的有效和高效,使整个课堂教学全过程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 高效课堂 【正

文】

在教育教学改革新的浪潮中,我校自09年秋季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赏识“自主式、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导学稿”为载体,还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近三年来,通过学习、借鉴课改名校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五环课堂”等新课堂教学模式。从最初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观念的转变,到对撰写导学稿模式的探讨,以及现在各科的导学稿走进课堂的使用,教师的思想、观念一次次得到洗礼。的确,从抵触到接受,从接受到研讨,从研讨到使用,一次次认识上的提高,让许多教师感受颇多,让学生能快乐地学习,激情求知,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主动、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的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和行为习惯,做一个要学习、会学习的人,成为终生自觉学习的受益人。马中师生正在与新课改一起成长,自主合作成为师生教学活动的方向,求实创新成为师生教学活动的宗旨,快乐高效成为师生教学活动的目标。好的教学模式既是学生的发展,又是教师的进步,将新课堂理念下的“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地融注在一起,努力探究“自研自探”、“互动合作”、“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等环节导学模式的有效性,着眼于教学的现实、教学的背后及教学的未来。

一、新课改的目标要求

新课程改革理念是以活动为中心,调动主体参与,体现课程不再是承载知识的文本,而是活动经验,是师生共同求知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生长的建构过程;活动是人的存在形式,活动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促进主体发展,培养良好习惯和方法、促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以追踪式问题串的形式将活动者置于思维情景之中,调动五官,让学生在教师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组织引导下参与活动,学会积极地思考,积累活动经验;形成活动的基本属性是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决定教学活动的始发、过程和质量;主体性是人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个人的主体性如何决定着他将来具有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国家基础课程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课程改革: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导学模式构架

导学案的组成部分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点、思考题、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活动的设计、展示、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课后反思等部分,共“自研自探”、“互动合作”、“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等五个环节。设计“导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案的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学科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在五步教学模式中, “自研自探”、“互动合作”、“展示提升”阶段侧重学生“学”,而“质疑评价”“总结归纳”阶段侧重教师“教”,但这并不意味着“教”与“学”可以截然分开。在“自研自探”阶段,教师应采用“放”和“扶”相结合的办法,放手让基础好的学生自学,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中、差学生进行个别指点方面。在施教中,教师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采用相应的“点拨”方法,掌握“拓展”的尺度。在各阶段的时间分配上,教师也不宜统得过死,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控制。

三、导学案的实践价值

1.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尝试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的优化组合,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最大优化,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3.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指导上,走近学生,指导学法,让自主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这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技能与水平。

4、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教学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如讲授、启发、自学辅导、实验探索、问题讨论等。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求知欲、探究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模拟情境,发表不同见解,引起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造与主体性品质。

四、高效课堂的需要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中讲述了:我们反对教教材和学教材,主张把学习还给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我们认为,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学习能力总需要一个“来源”,这个来源只能是“导学案”。我们形象地将之比喻为“渡船”。对于导学案来讲,它最重要的是必须具有“功能”,如果单纯从字面理解也没有错,“导”是引导,“学”是目的,“案”是设计。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仍然没有理解这个意图,把导学案变成了习题集。如果说我们反对教材,那么,当然也应该反对“学导学案”,只为了应试的“案”。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其实最低级的就是“惟知识”的讲授课堂,不教而教才是高级的课堂,或者换句话说,那些不需要教就能让学生学会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不教而会,这种可能性只能来自于渡船——摆渡。其实,靠摆渡过河还不能称得上“学习能力”,仍然算是借助外力,因此,要明白,导学案实在不是目的主体,它只能是工具和手段。

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师教案,它主张“服务于学”,它最终极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它一定是变传统的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为研究学生、研究学情、研究学法,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为学生课堂,变传统的“惟教”为“惟学”、“惟师”为“惟生”,是教师新课改理念下的二次课程开发。从而去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实践中的体会与收获

1、“导学稿”让教辅资料淡出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09年秋季我校七年级开始实施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导学稿”,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一开始引起了诸多学校的高度关注,到底它有什么不同?到底效果怎样?„带着这些诸多的疑问,马中人开始在跋涉中前进,在困惑中思索,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现已扎实推进到了整个年级。

走进课堂,就可看到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份一张16开纸的资料,上面印着这节课要上内容的“导学案”。案上有:导学目标、知识点、导学方法、导学过程等,其中“导学过程”中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导学导练。后面还有拓展题、信息反馈、课堂反思等。学生们一边看着资料一边听讲,这份资料就是马中正在大力推行的“导学稿”。与以往老师在讲台上讲过不停、学生在下面记着不停的传统授课模式不同的是:每节课,授课教师只讲十几分钟,并且有些内容一带而过。有人会问“老师讲得这么少,进度这么快,学生能跟上吗?”那别担心,因为学生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本,并且做了“导学稿”上老师所布置的课前预习题目。

在学校,导学稿由师生共用。上课前教师把导学稿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自学教材,并完成导学稿上课前预习的习题。上课时老师按照学生完成导学稿的情况实施教学--以“学”定“教”。采取导学稿教学后,我们老师都感到现在上课比以前轻松多了,老师讲得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

目前,在学生课桌上看不到教辅资料,导学稿就是学生的作业和复习资料。以前,老师为图简便,给学生定购大量辅导资料,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从去年起,学校全面禁止老师要求学生订购辅导资料,一旦发现哪个班级出现学生集体购买辅导资料,就让这个老师学习“要求”,甚至“休息”。导学稿是由科任老师拟稿,同级科老师研讨定稿的。导学稿中确定的何种导学目标,老师就教这些内容,考试就考这些内容(以大纲为依据),学校以班级合格率和巩固率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的教学实绩,这就从源头上堵住了老师对辅导资料的依赖,而用心去精选习题。

2、“导学案”让师生共同提高

在我校实行导学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大家坦诚相待,彼此取长补短,只要有问题,大家都会提出来,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在这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我们心情是舒畅的,斗志是昂扬的。同时,我们也惊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1)、导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3)、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它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权威”和知识的“讲授者”,变成了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倾听者”、“帮助者”。由原来的教师督促学生学习,变成学生带着问题寻求老师的帮助。

4)、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导学案的教学,学生的问题意识明显加强。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都能够找到自己还有疑惑的地方。

5)、导学案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从分析教材到三维目标的确定,从导学案的编制到预习效果的反馈,从课堂的设计到实施,每一步都与以前的教学方式不同,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交流,不断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由于师生关系单一,教师的角色也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师作为文化传承执行者的基本职能没有改变,但教师的角色却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不再是以往具有权威身份的单纯的传递者,而应该同时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成为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等等。只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好创新教育,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应以培养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人才”的这一主要目标,也就能最终实现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的全面贯彻落实。

我们开展“导学模式有效性”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现课堂的有效和高效,使整个课堂教学全过程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所有学生都处在主动积极、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解决,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目标。

第19篇:“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摘 要:以传统的问题教学法为依据,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导学提纲―基础知识的全面检测与过关―重、难点精讲―重、难点分层运用―分层作业的布置与培优辅差”五步式的“分层导学法”,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关键词:导学提纲;基础知识;难点精讲;分层运用;分层作业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理念随春风吹到我校。通过学习洋思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我影响很大,学习这种先进教学经验,根本在于改变观念,要实实在在地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这学期,学校在

七、八年级中开展“分层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分层导学”教学模式作为新生事物,老师们感到有些茫然,无从下手。教师学习是前提,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听游董事长的讲座,再派年段代表到洋思中学学习。这样,全体老师先从思想上学习新理念,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由于没有经验、只是听了几节讲座,如何上课?心中没谱。因此,我选择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单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进行尝试教学,因为这部分内容较浅显,学习目标的提出有可能通过自学完成,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导学提纲指引下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预习环节)

教师在学习目标的提出方面、注重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个课题时,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1)实

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其装置的选择;(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学能独立完成;第二个问题具有开放性,计划在课堂交流中完成。

二、基础知识的全面检测与过关

教师在提纲方面一定要注意既要与教学目标联系又能让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轻易得到答案。如制取二氧化碳你可以问学生这样的问题;(1)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

(2)根据原理你应选择怎样的装置。(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制取氧气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三、重点、难点精讲

对于一些学生自学没有学会的知识点老师在这里就要起到点拨的作用。首先,老师要成为一个与其他同学身份相同的学习者,以便放手让学生进行教学讨论。例如,当学生提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会与制取氧气混淆时,这时老师就要给学生提示,学生有了提示,就可以进行思考讨论了。

其次,老师还是一位引导者,以“生”的身份,对于一些模糊的认识进行质疑,引导讨论。如:老师引导学生说:“刚才有个同学说长颈漏斗可以随便摆放,你们觉得对吗?如果不对,长颈漏斗应该怎样放呢?为什么要这样放?请大家讨论后再告诉我。”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找答案。

最后,老师还是一个合作者。老师要走到学生中间来,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的信息,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

四、重点、难点知识分层应用

结合课后习题及以下问题完全可以把问题搞清楚。

五、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可以结合学生练习册勾出一些分层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批改,从而全面了解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

通过批改作业后对于优生可以适当拔高,对于后进生要把知识点再讲一遍直至完全搞懂为止。通过这六个环节的学习,学生体验到成功,参与热情高涨,能力得到培养,效果较好。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1)分组讨论时,说闲话的现象较多。(2)有些学困生不愿发言,也不知如何发言,小部分学生游离于小组之外,不参与学习讨论。(3)讨论轰轰烈烈,但有价值的东西较少。(4)在合作学习上,学生表现的机会不均等,优生独霸课堂。(5)时间不好调控,一课时内容要用两课时完成。

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方面去努力:

“分层导学”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与学生的角色的成功互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了提高,并逐步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确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但“分层导学”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形式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会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情况。要把“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分层导学法”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展开教学,在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性学习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思疑而释疑,从而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编辑 杨兆东

第20篇: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 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it,

show me and I will may not remember it , 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it.

Benjamin Franklin

什么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许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特别提示

带给学生快乐比掌握知识技能更为重要,没有快乐就没有健康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的发展.

“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 快乐高效 ”让学生行走在成长的课堂上

---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英语高效课堂不仅是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对英语学习的需要。我们不仅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还要确立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原则。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才能实现英语教师所应承担的使命与责任。为此,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并逐步形成了“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 生快乐高效地行走在英语的课堂上,开启知识提升、能力飞跃和人文素养成长的天地之窗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是指以问题为引领,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育就学生勇于探索问题、开放包容、健康快乐、善于交流的人格素养,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快乐高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英语歌曲、场景模拟、英语故事、童谣、视频、游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英语学习的实时情景和动感场景,从而感受异国文化和现代英语文化,提高学习兴趣,营造起快乐高效、注重人格塑造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型研究

一树春风千万枝,以“问题”为核心摇动快乐高效的课堂春风。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大胆对课型进行调整,细分为听说课、精读课、泛读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五个课型均以问题为核心摇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快乐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体验中同时又萌发新的问题,实现新一轮的探索与学习。其中听说课和精读课是两个主流课型,其教学流程有四个共同的环节如下:

一、英语听说课教学流程

复习巩固,预习检测

问题引领,明确目标

创设情境,感悟新知 听说结合, 句型操练

小组合作,拓展提升 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小组评价,延伸拓展

二、英语精读课教学流程

复习巩固,预习检测

问题引领,明确目标

读前热身,情境导入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理解文本 小组合作,梳理知识

把握线索,复述课文 学会写作,拓展提升 两课型共有环节:复习巩固,预习检测

本环节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做到复习和预习并重,养成及时复习和按时预习的好习惯。每天我们都要结合教学内容分层次为学生布置巩固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复习作业和预习作业。复习作业一般以识记单词、短语、句型和巩固语法、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练习题目为主。

预习作业则是给学生一定的预习范围,指导学生按照“圈-译-划-查-理-思” 预习六字诀进行预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圈-译-划-查-理-思” 预习六字诀即:一圈,二译,三划,四查,五理,六思。

其操作要领为:

1、阅读课本,圈出不会的单词、短语。

2、翻译文本,划出不会的句子。

3、查阅生词表、工具书,听录音,自主学习不会的单词和短语。

4、梳理知识点,找出重、难点,思考并生成指导课堂学习的问题。

作业有布置有检查并能及时反馈才能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课堂的第一教学环节设置为“复习巩固,预习检测”。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复习巩固的检查方式要根据课型有选择性的采用以下方法:

1、采用抢答比赛、猜词游戏或者直接听写等形式,变换方式来检查学生对单词、短语或句子的掌握情况。目的在于每天给学生一个老师要检查的信号,牵动学生课后复习,养成识记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子的习惯。

2、采用复述、背诵、表演文本内容等形式,定期抽查学生对句型对话和3a课文的背诵与理解。目的在于牵动学生背诵课文,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提高学生的会话和写作两方面的语言输出能力。

3、口语训练。结合单元学习话题,定期给学生明确的口语训练任务,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预习检测则是在课堂上拿出2-3分钟的时间,针对预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检查,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通过在《问题解决评价单》上编写适当的题目让学生课堂上做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单编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写出单词和短语:找学生完全能够自学学会的5-10个单词或短语列在问题解决评价单上,引导学生课前预习重点解决词汇问题,培养学生的词汇自学能力。

2、英译汉:列出2-3个重点句子,让学生英译汉,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注意理解文本,能够做到预习时重点明确,难点了然于胸。

二、问题引领,明确目标

这是我们教学模式的第二个环节。在预习检测结束后学生可以小组交流一下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生成小组课堂学习的共性问题。也可以将个人问题放到小组的“问题口袋”中,在后续的课堂学习中由学科长引领着去解决。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都会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听讲和参与课堂。学生明确本节课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后,老师再用知识树的形式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加明确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及要求,以便于更积极、主动地解决本节课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来的结论才是最有意义的。课堂学习结束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时可以采用知识树的形式,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课堂小结结束后,进行课堂学习达标检测。达标检测命题要紧扣教学目标,学什么,练什么,围绕学习重点设置5分钟左右的测试题目,学生完成后,老师给出答案,小组内交换批改,对所学知识做到堂清,对测试结果做出及时评价。

四、小组评价,拓展延伸

达标检测结束后,教师引领学生对本节课各小组的学习成绩进行汇总,评选出优胜小组,并给予奖励。然后分层次布置巩固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复习作业和预习作业。开放式的作业实践性很强,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去做,操作能力差的同学也会从中汲取很多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做到分层次教学。

听说课主要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悟新知: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然后利用图片、实物、视频或其他情境教学本节课的单词和句型。目的是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接受新的语言信息,学会新单词和句型,完成语言知识的输入。

2.听说结合,句型操练:学生理解新单词和句型后,教师结合课本,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听说任务,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对本节课的句型进行反复操练,直到练熟为止。

3.小组合作,拓展提升: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词汇和句型熟练掌握之后,教师为学生设置一个survey and report 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题目设置和编排上尽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小组内展开讨论,实现小组合作形式下的真实语境交流。学生在调查采访时将搜集到语言信息记录在老师为其设置的表格中,采访结束后依据表格信息,进行信息整理与汇报训练,从而提升口头表达时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阅读课主要教学环节

1.读前热身,情境导入:根据所学课文的内容,设置相关的读前热身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并能自然导入新课。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此环节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设置1-2个阅读任务,旨在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对于较短的课文可以围绕文章中心,给学生提出1-2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或速读课文,通过回答问题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如果是较长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在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速读课文一遍,并为文章划分出合适的段落,为下步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3.细读课文,理解文本: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围绕文章细节,采用判断正误、选择、表格填空等形式,由易到难设置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细读课文2-3遍,并在问题的引领下,彻底理解文本。学生在细读课文时可采用自读、小组读、齐读和跟录音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老师在检查每项细读任务的完成情况时要善于使用How do you know?和Why?等问句来启迪学生思维,引领全班学生理解文本细节。

4.小组合作,梳理知识:学生理解文本后,在学科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文章中出现的新的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项目,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困惑,确立重点,找出难点,生成问题,为参与课堂大讨论做好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引领全班进行大讨论,解疑答难,梳理知识,板书重点,解决难点。

5.把握线索,复述课文:根据文章的题材和写作线索,为学生提供关键词,然后引领学生在关键词的提示下进一步理解文本和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学会写作,拓展提升:引领学生总结文章的写作线索和写作思路,提供类似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仿照课文,小组合作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英语泛读课教学流程

Before-reading 读前热身,情境导入

方法引领,明确目标 While-reding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理解文本 after-reading 小组合作,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四、英语复习课教学流程

问题导入,呈现目标

知识梳理,整体构建

典题引导,点拨深化 达标测试,提升能力 盘点收获,拓展延伸

四 ,复习课主要教学环节

1.问题导入,呈现目标

最好直击要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复习课的目标不同于新授课的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 2.知识梳理,整体建构

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时,可采用多种方式——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问题提示等,帮助学生完成这类知识的梳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回顾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也可以直接出现在复习课的学案上,让学生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知识网络。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以通过一对一检查、教师抽查或集体默写等方法进行落实。 3. 典题引导,点拨深化(题型要紧扣中考样题)

1.结合课本知识,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思考并完成,进行自主训练同时将疑难问题划出。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切不可盲目交流,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小组就典型例题进行交流,重点在于发现题目所考的知识点、出错的原因;小组内出错多和无法解决的题目,有组长记录并质疑。教师集中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教师进行点拨。

教师进行点拨时应进一步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以点带面,从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及规律的总结;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4.达标测试,提升能力

(测试题最好分层,保底不封顶)

精选题目,当堂达标,巩固所复习内容,并进行反馈和落实。进行达标检测,对于初三学生要直击中考,让学生明确中考的难度,既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密切联系实际,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盘点收获,拓展延伸(作业布置要分层)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简单总结本节的复习内容,自己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要掌握知识的规律和方法,并适当布置课下的复习要求,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建议对学优生提高要求,综合题的练习要放在平时。

反思万类霜天竞自由,“问题导学 快乐高效”的课堂模式激荡起课堂的无限活力

1.让课堂开满问题之花

在使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中,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在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提出了一些疑难的问题,经过教师点拨,课堂成了师生交往、合作、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课堂是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的绿洲。 2.小组活动鲜活的课堂

小组活动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运用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以小组形式汇报讨论结果,自主,合作和教师的点拨这三步的反复运用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目标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 3.先教后学,以学定教

三维目标的出示与课堂融为一体,知识树的构建,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容易领会。教师开始向“研究型”转变,实现了师生共同成长。

4、实现了课堂对学生的关注

由于课堂的目标围绕学生构建,课堂的运转以学生为核心,因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主人翁的喜悦与责任,主动学习、敢于质疑,成为课堂的灿烂风景,善于合作、互帮互助成为课堂的靓丽色彩,同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仅仅在于学会语言,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蕴含在英语学习背后的现代气息与时代文化,激发了他们探索当今时代发展变化的热情,让课堂充满了无限的活力与生机。

5、明确了对教师的要求 高效课堂要求

教师是学生学习条件的提供者、环境的营造者、动力的激励者

传统课堂教师是“单口相声”,“高效课堂”是“三句半”,三句是学生,那说在点子上的半句是老师。传统课堂上课教师揪着学生的头发“硬拔”,高效课堂是给了学生一把“梯子”;传统课堂上课对老师“嗓子”要求高,高效课堂对“脑袋”要求高

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超越。让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都有成就感。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

----- 苏霍姆林斯基

“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 快乐高效 ”让学生行走在成长的课堂上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

---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曹俊霞

问题导学 互动探究 小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问题导学 互动探究 小教学模式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