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在教学中使用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22 08:37:4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情景语言教学和交流语言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情景语言教学和交流语言教学

我们首先要分析的是:现在的英语教学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导致我们的学生口语水平得不到提高?原因如下,其一,没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开口说英语;其二,我们应该思考一下,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他们应该学到些什么,我们的教学内容是否应该有所调整.以下我们会在对这两个问题进行阐述的同时,将交流语言教学和情景语言教学方法融入到其中,来对这两个问题加以解决.

学生们进入大学前学习英语的最大目的就是通过考试而不是和其他人用英语进行交流.为了适应传统的应试教育,他们不得不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好的语法学习者,让他们用这些语法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不会存在什么问题,可说起口语时的流畅程度比起其写作能力可谓是天壤之别.到了大学,学生学习英语有了一定的动机,希望在课堂上学到一些对他们来说是有用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英语的

四、六级考试.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仍然抱着应试的态度来参加学习,那么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则更是一个艰巨的问题.可无论如何,中学英语教师式的语法—翻译的教学方法让人感到了厌倦,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新方法的引入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是英语学习过程当中的初步体验.我们不难发现,在开始的几次英语课上,很少人敢于开口说英语,虽然他们知道如何使用涉及到的单词、短语和语法点,但不敢用口语表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鼓励他们鼓起勇气,用流利的语言把他们完全有能力写在纸上的东西表达出来.有了这样一个初步的尝试,在教师进一步的鼓励引导之下,他们学习和练习口语的动机和兴趣就会突现出来.因此,在最开始的几次英语课上应该致力于调动学生的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对教师而言,就是采取一种面向学生的教学方法,这就可以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交流语言教学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交流语言教学,就是在相互交流的过程当中完成教学活动.为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应该试着采取交流语言教学的方法,把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放在首位.由于学生自身已经具有了基本的语言能力和足够的语法知识,他们所缺乏的是勇气和足够的练习来提高其交流能力.根据交流语言教学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一方面要承担着要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一重要任务,另外还要在让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来说英语的同时给他们鼓励、引导和纠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不但能够让学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而且,在他们说英语时逐渐有能力选择正确的、恰当的单词.实际上,用英语和同学交流包括了听和说两部分,这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能力.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让一部分学生们来阐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以及它所带来的好处,让另一部分学生以反方的观点阐述它所带来的负面的影响.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学生们不仅能够用到和新技术相关的词汇,同时他们能真正的融入其中,让其在不受语法规则约束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在开始的时候,很有可能存在一些语法错误,这是可以允许的,在激烈的讨论之后,教师应该为其纠正一些典型的经常重复的错误.在这种授课过程当中,语法的学习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进行口语的锻炼,除非教师有意识地强调某一特定语法的使用.久而久之,学生将会逐渐地学会检查他们用到的语法并保证在今后的交流中很少犯类似的错误,也就有了开口的勇气,有了成就感,有了自信心,更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当学生已经具备了特定的交流能力,我们就可以采用情景语言教学的方法引入一些新的知识.

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师所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教学内容应该是什么,也就是让学生应该学会什么样的新知识?传统的大学英语课本中的课文所涉及的面很广,有科普文章、名著等等内容,可是,这些文章所涉及到的大部分的词汇能否用到现实的交流中来,答案是否定的,也不过就是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进行新的语法知识的介绍,可这些语法放到另外一个语境中仍是行得通的.因此,我们应该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把重点放在纵向上而不是横向,同时要考虑教学内容应面向实际应用.举一个简单点的例子,当我们在学习如何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并不是学习同样的话题下多种可能的表达;另外,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首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科,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把精力放在今后的工作领域能涉及到的各种各样的话题上,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教材选择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让他们在英语课堂上学到和其专业有关的术语.总而言之,课程内容的规划应该考虑到学习的难度和学习的话题,用情景语言教学就可以解释这种新观点.

所谓情景语言教学,就是在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下学会新的词汇、短语以及语法的使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是如何将情景语言教学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

老师在介绍新的单词和短语的时候,应该把它们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并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用到这些新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完成这样的教学过程.比如,可以讨论学生参加面试的时候可能碰到的种种话题,这些话题可能和专业有关,也可能是如何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的,这时教师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个组,分配给每组一个特定的话题,首先由教师介绍一些新单词、表达和背景知识,教会学生在特定环境中的表达方式,然后让其进行练习.每个话题都应该为学生在英语的使用上限制一个难度.日常用语也应该作为实验的一部分,就好比面试时的见面语和面试问题的回答同样重要.在开始的时候,教师最迫切的任务就是鼓励学生说英语,而不是纠正他们的错误,但当他们逐渐克服了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最困难的阶段——开口说话,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说英语的习惯而去纠正他们的错误.

创造性地采用交流语言教学和情景语言教学并将其作为我们英语教学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肯定会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但我们更应该不断对新的方法进行比较、评估和调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检验工具,在不断探索中找到一个对自己来说最好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学生获得最大的益处.

推荐第2篇:中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的利与弊

中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的利与弊

摘要: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推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力度,已成为实现和发展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工具。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已基本覆盖了全国所有中小学,可谓是教育界新刮的潮风。但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必有弊,本文将谈谈电子白板在中学数学课堂实际教学中应用的利与弊。

关键词:电子白板;数学教学;整合

一、电子白板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1提高内容的灵活性

与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相比,电子白板有无比的优越性,它整合了多媒体操作台与黑板的优势,为师生信息交流和情感,搭建了便捷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电子白板,将幻灯片直接转化为电子白板的内容,可以不按顺序组织,根据课堂上的教学情况随机调用,据学生的应答结果利用拍照、抓图、书写、拖拽等方式即时呈现重点知识,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2提高教学的互动性

以往教学多数利用的是课件演示,教师事先设置好正确答案,学生被动观看,而引入电子白板后,答案可以先屏蔽,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依次揭示。其设计理念是以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填补了演示性多媒体教学条件下的空白,极大方便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学生更愿意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3关注课堂的生成性

电子白板的直观可操作性功能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师生均能得到及时的教与学的评价反馈。一方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另一方面方便了教师的备课与上课,使课堂“活”了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4直观教学利于突破重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直观形象化的画面有效促进了学生对重点知识内容的掌握。例如,在学生学习几何图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割补与转化中,通过白板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学生可以直观具体地看到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上图所示,拖动梯形ABCD,当CD边逐渐缩小至C点与D点重合,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梯形变成三角形的过程,掌握它们之间的实质联系。

电子白板的简单操作和可逆性、回放操作步骤,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显现出独特优势,并以其优越的互动性、生成性胜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二、电子白板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弊端不可否认电子白板给数学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其有利又有弊,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又存在以下弊端:

(1)电子白板功能比较丰富,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够熟练运用,年纪大的教师学习起来还是比较费劲的,不熟练的话容易在课堂上浪费时间。

(2)师生的互动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才是电子白板的终极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电子白板的使用成了一种机器程序,有些老师完全依赖于电子白板,并没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视觉疲劳。

(3)由于中学生注意力和观察力还是比较薄弱,所以在演示过程中有些学生难免产生视觉疲劳,抓不住课堂学习重点,一味地看动画和其他效果。白板演示过程太快,学生有时候感觉不到,不能有效地保障教学质量。

(4)并非每一节课都适合使用电子白板教学,教师还需要恰当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对于学生来说,他的实际操作更多来源于对老师的模仿,所以,失去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效仿作用,也就缺少了对学生的隐形教育。

总之,电子白板以其优越的互动性、生成性取胜传统的多媒体,不仅灵活、方便,而且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很有帮助。但是也应该看出电子白板在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技术永远是技术。所以,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素养和信息能力外,还应充分发掘电子白板的优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最优化学习。

参考文献:

[1]茹宗志,李军靠.教育学教程[M].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

[2]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推荐第3篇:论音乐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的实效性

论音乐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的实效性 东四七条小学 李阳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新的多媒体手段,已经带着它特有的优势,走进我们的课堂。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教学工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电子白板的出现又是一次大的变革,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辅助教学优势,将更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和自身专业化的成长。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在教学中的感受。

一、以人为本,提高效率,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

以往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教师都要制作教学课件,为了使课件的效果更好,教师需要在课下寻找大量的资源,尤其是音乐课件,还需要许多专业性很强的图片、符号等,导致教师把本该花在教学环节设计上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寻找资源上,而白板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一问题,白板系统为每个学科准备了大量的学科素材,但不是现成的、固定的课件,教师可以灵活的根据自己特定的教学设计和目标,应用资源库中的素材形成自己的教案,白板技术使教师应用资源库中的资源自我生成数字化教案的过程变得非常方便。教师不仅用电子白板授课,还可以把整个电子白板上的教学过程储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成为自己学科教学的电子档案和课程资源,成为教师今后授课、总结和反思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在使用ppt等课件教学时,教师需要在黑板与电脑之间不停地变换,而应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后,大大地解放了教师,教师可以很轻松地站在白板前进行讲解,图片、录像以及板书全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适时的呈现或生成,这样减去了以往教师在黑板和电脑之间的奔波,节约了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经常要使用五线谱和音符,在以往的课堂上,为了教学的严谨性,教师经常要认认真真的去画出五线谱,而在这个时候学生只能坐等老师把线画好,40分钟上课时间就这样不经意间一点一点的浪费了,而白板则为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它的丰富的资源库中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在需要的时候从资源库中将它们拖拽出来就可以使用,方便快捷,大大节省了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激发学习兴趣,优化音乐教学情境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音乐教学的情境之中,学生从接触到学习到理解领会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教学也容易,和填鸭式的教学相区别。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设备不断投入教学实践,为以前只能靠教师语言、肢体等方式创设的教学情境,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在白板上教师可以把精美图片,动画影片,音乐等结合起来,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情境。而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但能将学生引入音乐教学氛围,还能更方便的使得学生接受教师教学目的,更快的领会教师意图,使得课堂生动活跃,强烈吸引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音乐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促进学生思考,能够更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歌曲《留给我》一课中,以往都是教师先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然后举出很多环保的例子,学生虽然听的也很认真,但并没有直观的感受,现在我先是利用白板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美丽的地球的图片,让学生看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多么的美丽,当学生沉浸在这美丽之中时,再导入一段人类破坏环境的视频,让学生看完说说有什么感受,这与刚才我们所看到的美丽的地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通过二者的对比,不需要多说什么,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利用白板给了学生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而这正是这首歌要告诉我们的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然后以歌曲的范唱音乐为背景音乐再出示一组表示各种景色或景物的图片,告诉学生要留住这些美丽的东西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这时再开始歌曲的学习,学生对这首歌的情绪自然而然的就能表现出来,有图片的帮助还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快的掌握记忆歌词。

三、可操作性强,利于互动学习

电子白板的许多功能具有操作灵活的特点,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机动灵活的调整教学环节,学生发生了错误,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和及时纠正,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媲美的。而且为学生主动参与的交互式教学提供的方便,学生可以直奔教学主题,主动开动脑筋,和执教教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利用电子白板的互动学习,使学生学习更直观,更专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例如在课件中播放链接好的声音文件,以往在ppt等课件中,只能一遍遍地的完整的听,不能突出重点,学生有个别地方需要反复听操作起来就有些困难,而电子白板中声音文件就帮教师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像任何播放器一样反复播放、节选播放,调整音量的大小等,当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纠正时,教师可以随时的停止播放解决问题。这样的操作更能突出体现电子白板对教学的辅助功能,而不是让课件成为样子货,看着好看但不实用。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上,白板课件更是有它独特的作用,在节奏创编练习中,很多学生都觉得很难,不敢进行创作,而有了白板的帮助,教师只需要把基本节奏设置好,利用白板中的拖拽副本功能,学生可以任意的创编节奏,有的学生开始可能只是想体验一下在白板上用笔拉动的感觉,觉得十分的好玩,但是当老师带领大家把他组成的节奏拍读出来后,刚才好玩的感觉一下就被成功的喜悦所取代,学生在不自觉中主动的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让学习活动变成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师生的互动自然而然的就完成了。而有了这样的尝试,学生在以后的创作中就会有自信。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觉得电子白板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它把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由好看更多的转向了实用,电子白板以其优越的互动性,生成性取胜传统的多媒体手段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学互动平台。教师利用交互白板可以以更感性、更直接的方式授课,学生也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师生交互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挥教师的教学潜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是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技术永远是技术,也只能是技术,现代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课堂不是电影院,教师也不是放映员,学生更不是观众,比技术更先进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素养。

推荐第4篇:我校在识字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我校在识字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校在运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以图画再现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方面有一些做法。

一、以图画再现情境

课堂上一幅气势雄伟、栩栩如生的挂图,一张色彩明丽、令人神往的照片;或是一个细致入微、感人至深的画面,都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新鲜的感觉和强烈的兴趣;学生能依据图象去感知、去欣赏,感受汉字独特的形体美,进而加深对汉字本身的识记与理解。如教学语文二册《识字一》时,一上课,我便在黑板上挂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嫩嫩的柳条,粉红的桃花,绿绿的小草,欢快的燕子,流淌的小河,盛开的野花……好一派美丽的景象。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有的说:“桃花开了,小草绿了。”有的说:“柳树发芽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我说:“是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欣赏春天的美景吧!”接下来,我根据课文内容特点,指导学生从画面认识生字,并朗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都是四个字组成的。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读来琅琅上口。然后让学生边想象图画边读,再适时配上轻松的音乐,孩子们读得摇头晃脑,有滋有味,陶醉其中。以图画再现情境,把一个个孤立的字词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变成了一首琅琅上口的小诗。于是,枯燥的字词变得十分有趣味,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识了字,学了词,还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以表演体会情境

小学生天性喜欢模仿、表演,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姿的游戏、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门。如果在他们幼稚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地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识字的教学目的,而且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因此,要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实验、动手模拟等活动,让他们眼、耳、脑、手、口等,一起“动起来”,以“动”激活识字教学。比如教学二册《两只狮子》时,其中第二段讲到:“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对于“滚、扑、撕、咬”四字的认识,我让学生在对课文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表演,体会动作,进行识字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表演体会,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在学生面前活了起来,一一进入了学生的脑海里。一动胜百读,很多字学生都可以在动一动,演一演,做一做中轻松掌握。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促使了有意注意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识字,并使学生对汉字获得深刻的印象。

三、以语言描绘情境

精美的图画,精彩的表演,已经抓住学生的感情热点,这时教师辅之于动情的语言创设情境,那么情能激情,情能引趣,情更能育人,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执教二册《识字四》一课时,当学生看着图,汇报了看到的景物以后,我相机归纳并有意识的将学生的情感想象迁移到课文的情境中:“是啊,夏天来了,柳叶葱翠,荷花初绽,蜻蜓展翅,蝴蝶飞舞。还有好多词都是描写夏天可爱的小动物的,它们都藏在课文里呢,赶快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吧!”在此环节中,我正是借助生动的语言很好的实现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一目标。当孩子们认真读书,自主识字,学习积极性高涨时,我又积极引导:“哎呀,小动物们真是顽皮可爱,它们又藏起来和我们玩耍了,在空中,在水池,在土里……亲爱的同学们,再读读书,看看图,找找这些词都藏在哪儿了?”又一大段煽情的语言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不仅把识字与美丽的大自然结合起来,而且把学生带入了有声有色的夏日里,让学生感受到课文词语所描绘的情境,不仅培养了语感,也积累了语言。在接下来找词、读词的活动中,孩子们充分打开生活的积累,已有的生活经验也纷纷展示出来。我再配以《小星星》的曲调,将学生带入生动的情境,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语言的音乐美与韵律感。就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以感悟为核心,以“对话”为抓手,融字音,体验于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中,让学生对文本有了全方位的、立体式的感悟。而后的编编、说说活动更是这一情境创设的再现与情感的升华。

我们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参与的愿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课伊始,情亦设,趣亦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果,又发展了他们的能力,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推荐第5篇:少数民族中小学实施双语教学中使用人教版《语文》

新疆教育学会汉语学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年会·学术讲座之四

少数民族中小学实施双语教学中使用人教版《语文》

教材的难点、问题预测与基本对策研究报告

[论文摘要] 在自治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代替传统的《汉语》教材进入课堂教学已是大势所趋。汉语教师队伍多达23000人之众,在实现从汉语教师到汉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上必然遇到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本文分析了两种教材在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上的不同,对汉语教师角色转换上主要要克服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解决对策。本文目的是帮助广大汉语教师树立信心,坚定目标,努力实践,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汉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为自治区推进双语教学做出贡献。

[关键词] 汉语教学与汉语文教学

比较

难点分析

对策研究

从有汉语教学以来,使用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使用的《语文》教材作为“汉语”教材就出现过,如早在清朝时期新疆一些学堂里就曾用过《三字经》、《千字文》等作为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教材,民国时期的新疆也曾让学校里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回族学生一样学习《国文》。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的30多年间,新疆中小学大多为民汉合校,那时很少有统一编写的专门《汉语》教材,少数民族学习汉语主要使用的就是汉语系学校的《语文》。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由于少数民族中小学主要实行的教学体制是全部课程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而单科加授汉语,比较多的是强调汉语教学的第二语言特点,因此由教育行政部门主持制定了《汉语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写并推广使用了《汉语》教材,也因此培养和建立起来了一支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汉语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在30年的时间里从几千人逐步扩大到了目前的近23000人。

进入新世纪初,随着中小学双语教学实验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200

4、2005年自治区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和学前双语教育,少数民族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开始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汉语不再以单纯的语言教学的形式来出现,而是进入理科课程作为授课语言并逐步扩大到作为部分文科课程的授课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学科相应大大减少。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我国三级课程中国家课程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学科的减少,特别是中考和高考的影响,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市场上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或编写的教学辅助材料发行量急剧下降,几乎无利可图。实际上翻译的时间滞后满足不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获取需求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从一个方面也反映了推进双语教学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那就是少数民族学生由于使用汉语范围的扩大而大大提高了直接利用汉语进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新疆大量使用的是人教版的各学科教材,人教版《语文》很自然也就成了替代双语教学中《汉语》教材的首选教材。很多双语教育工作者从一开始便认识到了如果扩大双语实验的规模就必然要使用人教版《语文》的问题,只要有了一定的师资条件就在努力尝试去做。因为从不少“民考汉”学生学习成功的经验表明:不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不了非母语的《语文》,而是许多汉语教师因为自身汉语文教学素养不够而教不了这一教材。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和库尔勒市从2006年起至今培训本地汉语教师就直接选用了人教版《语文》,克拉玛依市则

1 / 6

新疆教育学会汉语学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年会·学术讲座之四

是全学段培训,聘请了一批退休的中小学优秀语文教师通过教师培训中心的定期培训授课来完成培训任务。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在采用这一做法,这使新修订或新编写的一些汉语教材的培训变得黯然失色。

从国家和自治区在政策上的导向来看,实际上也在极力提倡推广使用人教版《语文》。2009初以来,教育厅双语办、师资处等组织的相关培训也把人教版《语文》作为了汉语教师培训的重点。新疆双语教学的难点即在汉语上,单纯的汉语教学是无法支撑汉语实际上已作为学生跨学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工具需要的。对于自治区23000多名汉语教师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一、学习并把握语文课标,了解语文课标与汉语课标的差异,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实施人教版《语文》教学,实现教学观念上的转型

1、正确认识矛盾和困难,知难而进,敢于挑战。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向来具有学历普遍高、年青化程度高、女性群体大和在学校工作上由于双语优势而普遍受到重用的特点。但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又普遍具有从未学习或接触过人教版《语文》这样的教材、日常汉语阅读量低、汉语实际应用范围狭窄、汉语交际能力不强的弱点,《汉语》课标与《语文》课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课标,在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培养发展学生的目标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测试内容和评价标准上更有着巨大的差别。但“语言”毕竟是“语文”的基础,对于广大青年汉语教师来说,只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平时加强学习,虚心求教,完全可以克服这一困难。一是要系统地学习人教版《语文》各个学段、年级的教材,熟悉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二是要有重点地突破文言文和古诗文的难点,按由易到难、先简后繁的顺序加强阅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三是要认真进行两个课标的对照学习,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正确地把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系《语文》教材的特点,做到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2、把握学情,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进入。各地区不同学段学生在进入双语教学时的汉语能力发展程度都是有差异的,如城市孩子的汉语口语能力普遍要强于来自农牧区的孩子,上过学前双语班的孩子在汉语运用能力上必然要强于没有上过学前双语班的,学生父母亲和兄弟姐妹的汉语运用能力、家庭中使用汉语汉语的氛围(包括日常听广播看电视的情况)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语言教学的普遍规律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在双语教学的特点是课堂教学要逐步减少学生母语的使用而始终重视逐步加大汉语的使用量,帮助学生逐步获得将汉语当作母语一样学习的能力。要使一个班集体的所有学生在双语学习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就必须要在教学之初便清楚地把握学情,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对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差的学生就要加强汉语听说训练,而对具备一定口语交际能力的学生则要加强阅读指导训练。要有意识地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来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培养和发展合作能力。

3、了解师情,让汉语教师各展其长。尽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校的汉语教师都不是清一色的“民考汉”或“民考民”,现在几乎每一所少数民族学校也都有一两名汉语为母语的汉语教师。要求每一位汉语教师在同一时间里都能使用人教版《语文》教材是不现实的。但可以考虑打破常规,在中小学大胆实行教师“走班”式的教学,即普通话发音较好、擅长口语交际的教师可以专门上口语训练课(当然要重视使用好录音机等辅助教学),阅读能力强、文学功底较深的教师可以专门负责课文教学,而写作能力较强的教师亦可以专门负责写

2 / 6

新疆教育学会汉语学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年会·学术讲座之四

作指导等。一些擅长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教师可以负责课件制作。如此这般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现有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势。教师如能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发挥出长处,加强互相学习,整体优势会因为个体优势的增强而得到进一步提高。

4、外引内联,充分利用各方面语文教学资源。除南疆部分地州的乡镇外,大部分地州的少数民族学校邻近都有民汉合校或汉语系授课学校。即使没有相邻的汉语系授课学校,学校自身也建有“天网”、“地网”或“人网”,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无处在在,无时不有。少数民族学校的汉语教师要主动到汉语系授课班级去听语文课,拜师学艺,汉语文教师也要关心和支持,热情地给予帮助和指导。网络上有非常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包括各册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实录、课件资源和课文录音材料等,而这种优势恰恰又是使用汉语教材的“短板”。少数民族学生要学好汉语文,听课文录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一时没有现成的磁带,可以组织指导普通话发音好的“民考汉”学生来进行课文录音,这些方面办法很多。

5、重视学科间的配合和相互支持,让学生尝到学好汉语文从而更好地学习其他课程的甜头,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汉语文是为母语为汉语的学生编写的教材,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来说其困难程度之大是不言而喻的。但汉语文教材本身在编写过程中即考虑到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知识水平发展程度,与各学科教材的学习内容之间是相互关联和配套的。如果考虑到这一点,在实施教学中就要兼顾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感到在语文课上学习的内容是非常有用的,能够帮助理解和支持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学习上哪怕一点点的成功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教师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人教版《语文》教学使用中的主要难点及问题预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汉语教师要驾驭好人教版《语文》教材,顺利地进入课堂教学,就必须对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编写内容和练习设置特点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把握其规律和特点,这样才能找到克服和解决困难的办法。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繁多,无从下手。中小学汉语教师中少数民族汉语教师约占90%以上是各级各类院校中语系培养出来的,所学专业以《基础汉语》系列教材为主,评定其学业水平是以HSK等级为标准的,既没有汉语文教材的学习经历也不熟悉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对汉语文教材从单册到学段整体都心中无数。因此,目前一些学校直接在双语教学起始年级转换为人教版《语文》使这些教师深感不适应。

2、识字量大,无所适从。汉语文教材在识字写字量的要求上与汉语教材差别很大,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第

1、2册《语文》每册要求的识字量都在470字以上,小学低段的前两年里基本要达到1800字以上的识字要求,为进入中段以后的阅读教学打好基础。而汉语教材的编写依据《汉语课程标准》中则是整个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要求。课文的文字量差别也很大,人教版《语文》在第八册就有了800字以上的文章,而汉语教材则在初中起始年级才逐步开始有这样的要求。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有古诗词、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在练习上的差别就更大了,因为两个不同的学科在练习目标上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自然也就不同。汉语教师转而使用汉语教材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教学和训练方法就很正常。

3 / 6

新疆教育学会汉语学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年会·学术讲座之四

3、环境有限,目标难定。从部分地州市学校在双语教学班使用人教版《语文》进行教学实验的实际情况看,为完成教材内容,普遍采取了增加课时的办法,甚至周六也安排有半天的专门补课时间。在新课改要求下,语文教材的教学时数必须遵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否则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实际上这种单纯靠增加课时量的办法已经使学生感到疲惫不堪,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尤其在农牧区里,学生仅在有限的在校时间里有接触汉语文的学习机会,回到家里是难以得到家长的指导和帮助的。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城市和农牧区汉语教师驾驭语文教材的水平和能力也存在着许多差异,从自治区角度也很难确定相对稳定的汉语文教学时数标准。

4、根基薄弱,信心不足。大多数汉语教师在自身汉语言文学、文字和文化功底上是薄弱的,所拥有的双语运用能力优势在教授人教版《语文》上感到无用武之地,在教学中感到的是茫然和苦闷。学生从第二语言转向第一语言的学习遇到的是天然障碍——听不懂、也不会说流利的汉语,这与母语为汉语的汉、回族学生是完全不同的学习障碍。校园与家庭均缺乏支持语文教学的基本环境,日常接触汉语的机会非常少,即使在课堂上努力学到一些语文知识,遗忘率也是很高的。教师对用好汉语文教材信心不足,学生同样也会因为学习效果不好而逐渐失去信心,这是目前比较普遍的问题。

5、同伴互助,难有作为。这在地处相对偏远的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中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汉语教师群体中大多有着相同的经历,很难说谁的水平高出许多。因为每个教师都面临着“补课”的实际问题。一些学校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还有的学校采取了与汉语系语文教师合室备课的方式,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大多数情况下语文教学能力的提高要靠自身的艰苦努力和教学实践来实现。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要经过五六年以上的摔打和磨炼,也许要有八九年的时间才能完全熟悉语文教材的教学特点和规律。我们要在短期内即要求目前所有的汉语教师都达到熟练自如地驾驭汉语文教材的要求,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6、评价无据,方法单一。教学对象是非母语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但使用教材又与此相反。既不能用汉语课程标准评价,也难以用语文课程标准评价,这是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实践中使用人教版《语文》教材后面临的一个十分尴尬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即使一些学校多年来坚持使用了汉语文教材,但在学生最终参加内初班或内高班的招生考试时,学生也是学了汉语文却报考的民语系列的汉语考试,看起来学生成绩是比较高的,但也造成了一种“偷机”心理。实际上害多益少,教师不可能扎实地学钻研汉语文教材的教法,甚至也无需去研究汉语文考试评价的标准和基本内容。

三、基本对策

目前,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在实施双语教学中在各学段起始年级转换使用人教版《语文》教材已成燎原之势。自治区教育厅为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已着手制定了双语教学的汉语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民教司也正在进行全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广大中小学汉语教师必须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立即行动起来,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来实现双语教学中汉语课堂教学的角色转换。我们认为要实现这一转换,必须要做到以下八个方面。

1、分析教材,建立信心。汉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仍然是以汉语言能力为基础的,汉语教材虽然定位是在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交际能力为核心的,但汉语教材

4 / 6

新疆教育学会汉语学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年会·学术讲座之四

中的教学内容与汉语文教材本身有着天然的联系,其中也不乏文学性和文化性,只是在学习的深度和发展层次上要求不同而已。汉语教师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找到两种教材在使用中的相同点,强其所长,补其所弱。听说领先,建立信心。所谓强其所长,指的是汉语教师最了解本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基本特点,补其所弱,指的汉语教师在看到自己在文学修养、文言文功底和写作能力上的差距,通过刻苦学习来充实自己。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具有聪明好学的特点,只要教师自身具备了驾驭汉语文教材的能力,学生就一定能学得好,学得远。

2、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汉语教师在基本了解语文教材编排体系及内容安排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对人教版语文做必要的调整和删减,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攻克汉语口语听说关,只有具备了基本的汉语口语听说能力,在口语交际能力上达到或接近了汉语为母语的学生的水平,就能为汉语文教材的学习奠定基础。汉语文教材是专门为母语为汉语的教学对象编写的教材,因此虽然在低段有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但并不是这一教材的教学重点所在。但汉语教师在使用这一教材之初,必须要深刻地了解这一点。必须在明确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抓好学生的汉语口语教学训练,否则,语文教学的课时用得再多也是徒劳的。

3、锐意改革,明确目标。根据推进双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坚决开设口语交际训练课程。确定合理的教材教学与口语交际训练课时分配。科学规划合理并有层次和步骤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操作中,要充分地分析学情,口语教学活动不是游离于汉语文教学之外的,它一定要定位在汉语文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上。所以口语教学设计的内容也一定要依据同步汉语文教材所要学习的生字、词语和基本的句型句式上,做到相互关联,学用结合,不断巩固。

4、激趣入手,方法为重。坚持并充分使用图片、录音、游戏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从激趣入手,重在过程与方法的引导,攻克识字写字等方面难关。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普通话语音的正音训练,因此一定要堂皇课坚持使用录音机或U盘播放器。编写的录音材料可以请高年级普通话发音好的学生来录制,也可以请汉语系高年级的师生帮助录制。人教版《语文》低段教材中附有大量的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在编写对话材料时要尽可能用上这些插图,做到图文并茂。巴州二中高一15班的一位教师在给双语班学生上人教版《语文》必修1中的《鸿门宴》一课时,她先让学生观赏了一段《鸿门宴》的动画片,学生在听懂理解剧情的基础上,再来逐段学习文言文的课文,结果学生普遍反映学得不难。这种方法完全可以推广使用。

5、岗位研修,丰厚功底。汉语教师转换为汉语文教师的道路是艰苦而漫长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汉语教师要确定自身岗位预达研修目标,从阅读入手,除了多听多说规范的汉语外,还要多阅读些汉语言文学书籍,适当地学习一些浅显的文言文,有计划、有措施地丰厚语文教学功底。岗位研修中一要重视向汉语系学校的同行学习,在课件设计、教案编写等方面虚心请教,不要怕丢面子;二要尽可能利用好网络教学资源,多观摩区内外中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教学录相课、专家点评等。汉语教师要善于借助外力,多观摩同校或邻校汉语文课堂教学,虚心求教。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个人和集体结合观摩精品课程录相,在模仿中学习初步提高,在名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入角色,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创新和发展。

见多自然识广,只要多学多记多实践,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5 / 6

新疆教育学会汉语学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年会·学术讲座之四

6、启发理解,实践应用。每所学校的校情都不同,汉语教师要立足本校实际进行校本教研,研究本校双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不盲目跟从,不人云亦云。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实施汉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学习,在交际应用的实践中巩固和提高汉语文运用能力。汉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利用好汉语这个工具进行跨学科学习,因此汉语教师不要只埋头于教材的教学,还要经常了解学生在其他学科运用汉语学习的情况,了解他们在运用汉语上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从而使自己的汉语文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7、家校配合,营造环境。在新课程背景下,汉语教师要尽可能争取家长对实施汉语文教学的支持,首先是在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上。可以尝试让家长参与到识字写字的教学过程中,参与到日常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评价中。汉语文教学背后的支撑是阅读,学生没有课外的汉语言材料的阅读是很难学好语文的,因为丰富语文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的途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双语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有着比汉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更高的阅读量要求,而课外阅读任务的完成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

重视并坚持阅读训练,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将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并且要按新课程的要求建立阅读评价机制,营造出读写一体,学用结合的良好氛围。只要阅读能够抓上去,学生做到了学用结合,学习成果就可以得到巩固的扩展。

8、口语测试,进入评价。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非母语的汉语文教材的特殊要求,汉语教师必须要争取学校支持,建立学校的汉语口语测试评价机制,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测试成绩进入学业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并占有相应比例。这个比例在小学的低中高三个阶段上可以有所不同,在初中和高中的汉语教学评价体系上同样也不可或缺。要牢固树立这样一个意识:少数民族学生只有在解决好口语交际上的基本能力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把汉语文教材学得有兴趣,才能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实施双语教学中使用人教版《语文》教材是真正促进全部学科课程用汉语授课的必然需要,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明确这一认识——双语教学决不可能是单纯的两种语言的教学,它的背后必定是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支撑。汉语教师必须要明确认识,在从汉语教师到汉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上树立信心,在丰富自己的语文教学素养上下功夫。所介绍的方法都是各地州一些学校和教师正在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广大汉语教师要认真思考,努力践行,在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总结和发现新的经验,努力创新,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方法,真正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双语教学的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 / 6

推荐第6篇:高中化学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的优点与原则

高中化学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的优点与原则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创设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电子白板技术在突破难点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适当恰时的利用电子白板即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以直观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比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在实验教学方面尤其是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更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在辅助化学教学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以科研兴校”的思想指导下,电子白板一定会在课堂中大放异彩,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

电子白板

优点 原则

兴趣

教学难点

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等微观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对于化学中运动而复杂 的微观世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而借助电教电子白板,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在实验教学方面尤其是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更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在喜欢中、互动中、享受中自然的接受教育。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运用电子白板技术的优势,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化学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的优点

1.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学生乐学、爱学,说教容易,效果差。如果能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由此及彼,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即使再苦再累自己也心甘情愿。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化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了解当前的最新的教学教改,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选修4《原电池》的引入环节可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通过电子白板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锌铜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电极上都有红色物质生成,随着实验时间的延续,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度逐渐减小,最终没有电流通过,同时锌片表面逐渐被铜覆盖。出人意料的情景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不同,让学生产生了疑问,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积极性。(留给学生足够的时 间让他们小组之间讨论,找到问题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再一次仔细观察视频中的现象,我们还发现在锌片上也析出了铜,与理论上的现象不一样,从此处着手分析原因:由于锌片与硫酸铜溶液直接接触,在反应一段时间后,难以避免溶液中有铜离子在锌片表面直接还原,一旦有少量的铜在锌片表面析出,即在锌表面也构成了原电池,进一步加速铜在锌表面析出,致使向外输出的电流强度减弱。电流不稳定的原因:由于铜离子与锌片接触,如何改进装置是否可以设置装置阻止溶液中的铜离子在负极锌片上被还原?最后引入盐桥形成稳定电流。学生总是把电子的流动方向容易搞混淆,因为看不见,利用电子白板中Flash功能将原电池中的电子流向和电子得失以动画形式形象展示出来,学生当时就记住了,而且对那节课记忆幽深。

2.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有限再加上化学概念的抽象和过程的复杂性,造成学生的认知困难,形成教学难点。电子白板技术在突破难点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适当恰时的利用电子白板即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以直观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比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电子白板技术具有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把握化学过程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实现意义建构,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学习电解质一节中,电解质导电的条件的探究是教学的难点,针对这一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对氯化钠不同状态下的导电性实验(干燥的氯化钠晶体、熔融的氯化钠)。通过电子白板给学生展示的对比试验,我们看到:石墨电极插入干燥氯化钠晶体时灯泡不亮而插入熔融氯化钠时灯泡亮了。这给我们提供了两点事实:熔融的氯化钠能导电、固态氯化钠不导电。从这两点事实中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后小结,第一个事实,熔融的氯化钠能导电,说明熔融的氯化钠中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根据氯化钠的组成,这种

-带电的微粒应当是 Na+ 和Cl。第二个事实,固态氯化钠晶体中没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但学生还是对离子觉得太抽象就是想不通,接着给他们演示了动画的导电实验,看到熔融的氯化钠中的阴阳离子摆脱了离子键的束缚,自由活波的一个个搬运着电子,灯泡就发光。而不导电的有离子却消极怠工,没有自由移动还是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的绳索绑在一起。

-现代科学技术证明氯化钠晶体是由Na+ 和Cl这两种带电的微粒构成的。这些实验和事实使学生很容易得出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3.模拟演示实验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一些学校要么苦于资金匮乏没有标准的实验室,要么人数太多,很多演示实验一般老师只能在讲台上演示,导致只有讲台前面几排的学生才看得清楚实验现象,后面很多学生都看不清楚。也有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和操作错误的实验,由于操作台距离学生太近,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或一些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在课堂上都不能很好地给学生演示。如果运用电子白板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在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启谱发生器被堵塞引起的爆炸;氢气点燃爆炸;氨气没有防倒吸的装置造成烧瓶炸裂等等。通过演示模拟实验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 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需要注意的是,模拟实验是绝对不能代替实验操作的,还是应该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运用电子白板辅助高中化学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使用价值的立足之本。所设计的图形、模拟、动画要符合科学性,切不可为求生动、简洁、美观而不顾科学性,在课堂的使用上不能喧宾夺主,教师不能成为一个鼠标的使用者,而是要让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当然,模拟毕竟是模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与原事物完全一致。

2.实效性原则

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化学课教学中,电子白板课件的选择和使用要收到实效,力求避免形式主义,看似花拳绣腿---大量无关的视频和图片,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疲劳。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电子白板的优势在化学课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

3.适度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注意的发生和保持,均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而兴趣对保持有意注意,提高学生主动性具有支持作用。电子白板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创设教学情境,很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而电子白板的使用也不能过度。因为即使是感兴趣的东西,如果长时间刺激,也容易使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或转入抑制状态、造成疲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电子白板与其他教学形式交替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创设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因此,化学教师要善于运用电子白板技术,能使教师复杂的工作变得简洁、明朗、形象、直观、提高效果,让化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变得得心应手,再加上自己在课堂上原有的爱心、耐心、细心等,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即人性化又信息化。随着电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校现代教育设备的日益完善,将电子白板走进课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以科研兴校”的思想指导下,电子白板一定会在课堂中大放异彩,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雷运发,《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水利水电出版社

[2]赵子江,《多媒体技术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3]林福宗,《多媒体技术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

[4]钟玉琢、沈洪、冼伟铨等编,《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第7篇: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词典的必要性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词典的必要性

杨文秀

一、大学生存在的语言知识问题

无论是大型的社会调查还是每年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都反映出大学生在基本的语言知识方面存在严重的欠缺。这些问题表现在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在词汇方面,郑树棠教授等人在全国范围内对大学英语教学所作的大型调查显示:“从总体水平来看,我国大学生的语言能力不高,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词汇量小。„„从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看,词汇能力低是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障碍之一。”(郑树棠、王乃兴,1996) 而每年的四级考试写作一项则更为直接地反映出大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学生对一词多义、同义词的区别等不甚清楚,词不达意甚至拼写错误比比皆是。(蒋家平,1995) 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教师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大学生对英语单词常常是一知半解。如一位学生在给笔者的病假条中写道:I am painful because I have a fever.从painful一词就可知该生对该词的准确含义与用法根本不知。此外,四级写作考试还反映出大学生在基本的语法知识方面也有欠缺,表现在名词单复数形式、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等的误用。以下一句摘自四级考试中一考生的作文:In last five years,big changes existing in people’s Diet,It call us more and more people know.仅此一句就包含了冠词漏用、大小写不当、谓语不当、时态误用、指示代词混乱等错误,从而导致句意不清。在语用方面,大学生基本上没有正式与非正式用法、文化差异等方面的意识,如他们常将“中国农民”写成“Chinese peasants”,全然不知其贬义。大学生在基本语言知识方面的欠缺,不仅导致了多年来四级考试作文成绩一直处于低谷,而且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听、说、读的技能。

二、大学英语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学英语教学课时紧、任务重,这已是公认的事实。以大学英语精读课为例,每单元(课)阅读量大,而且生词、词组、句型繁多。要真正掌握这些语言知识,达到其读写技能的要求,仅靠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除课堂教学外,学生必须花大量的课外时间学习。事实上,学生也确实在课外花了不少时间学习英语。笔者1998年曾对所任教的一年级两个班级共73名学生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人均每天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均多于他们用于其他课程的课外学习时间。然而,他们课外学习的内容、方式如何呢? 90%的学生承认他们课外的大部分时间在为通过四级考试搞题海战术,而且学生每人手头有一至二本四级习题集。且不说这类应试题集在学生的心目中取代了教材的学习首先是一个错误,单从这些四级应试书籍的编写,也可了解它们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产生怎样的负作用。这些习题集都配有练习答案,有些还为习题中出现的生词列出了词汇表,学生做完习题只要看标准答案即可,用不着为了寻求答案而苦苦思索,也用不着查阅词典。同一次调查发现,50%的学生没有词典,而在另一半学生拥有的词典中,大部分是中学时使用的火柴盒式的袖珍词典,极少的学生拥有适合大学生查阅的词典。这些现象说明我们的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词典的重要性,也没有养成借助词典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虽然他们课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但由于方式方法有问题,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其次,影响大学生自学能力的不仅仅是四级应试题集。就是大学英语使用的教材,几乎都配有这样那样的学习指南、学生手册和学生用书,它们将教材中练习的答案都清清楚楚写于其上,学生不必为单词的用法、句型的理解等冥思苦想,也不必通过查词典的方式去探求答案,因而对其中的一些语言现象只是一知半解。而在课堂教学上,当老师发现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时,只好苦口婆心地讲解单词的用法、句型结构等基本的语言知识。就这些可以通过学生自学而得的知识,却要占据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至于语篇结构,培养交际能力的活动,只能一再压缩,甚至没有。于是,有教师抱怨大学英语课堂上“运用语言实践的机会缺乏,难以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陈晓燕,1988)但是,如果不培养学生通过词典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怎么能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因此,有些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外语教学的积极目的之一在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有效地利用词典等工具书便是途径之一。因为查阅词典的过程包含在求知欲(desire)的驱使下去查找、阅读、筛选信息,而后将之用于解决问题,最后取得一种成就感与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成就感反过来又成为一种内驱力(drive),鼓励着学生主动、独立地探求知识。

再次,大学生语言能力不高还与另一个因素直接相关,那就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片面鼓励学生到上下文中去猜测词义。诚然,猜测词义的方法有时是可以奏效的,有时甚至不猜出个别词的意义也不妨碍对整个篇章的理解。但是,这种猜测词义的方法只适用于某些对理解率要求不高的阅读,而不适用于理解率要求较高的阅读,也不适用于理解率要求在100%的翻译。1999年起试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将翻译作为大学生一项重要的技能,所以,对一些常用词不加学习,不能掌握,只靠盲目猜测是不符合大纲要求的。何况,要成功地猜测词义,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读者能够理解该阅读材料,即他们拥有足够的词汇量与语法知识获取所读材料的大意;二是他们掌握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此看来,猜测词义与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确实类似于鸡与蛋之间的关系,两者互相影响。所以,“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是不太负责任的方法”。(孔凡富等,1998) 而大学英语教师如不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词的用法,反而鼓励他们靠猜测去理解材料,恐怕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方法。更何况,凭猜测得到的仅仅是一个词可能的词义或词义范围,很难说是精确的意义,所以,必须经过查阅词典验证。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有效地运用词典。

三、词典的多种功能

只要将大学英语教材中的生词表与具有一定词汇量的中型词典在词条中提供的信息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大学生经常查阅词典会从中受益匪浅。下面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册生词表中随机抽取几个词,看它们所提供的信息:

activity/ktIvItI/n.sth.(to be) done 活动 (第一册) rare a.unusually good;distinctive (第三册) 如果翻开《英汉多功能词典》(外研社、建宏出版社)、《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朗文公司)等对以上词条提供的信息,就不难发现,词典所提供的语言信息远比教材中的生词表所提供的丰富得多。具体表现在:(1)语音方面:教材往往只注出一种音标;而对英美人发音有差别的词,词典分别予以标注,而且还划分了音节;(2)词性方面:教材中往往只写出某词在课文中所具有的词性;而词典中则做了全面的归纳:一个词可能既是动词,又是名词;作动词时,它既可是及物动词,也可是不及物动词;(3)释义方面:教材往往只注明该词在课文中所具备的意义,而词典中则提供了该词所有可能的意义,特别是在双解词典中,既提供了准确的汉语意义,又提供了英文的表达形式,这对于只提供了汉语释义或英语释义的教材,无疑是一大补充;(4)例证方面:若要参看教材中生词的用法,须到课文中去寻找:而词典在释义后往往提供了例证。此外,词典还提供一些生词表没有提供的信息,具体表现在:(1)提供语用信息,如介绍词的正式与非正式用法、文化差异等;(2)提供同义词与反义词,并对同义词予以辨析;(3)根据语义场理论,写出某些词的上义词或下义词,让学生一看到这些词就能联想起与之相关的一些词;(4)提供与某些词相关的习语、固定搭配以及派生词等;(5)提供语法信息:如介绍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等等;(6)利用插图等方式解释抽象词、生僻词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如此种种,无疑补充了教材由于多方面的限制所导致的不足,对学生准确地理解词义,正确地使用词语,了解文化差异等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词典的作用呢?下面的一些方法,供教师们参考: 1.教学生学会使用词典。一般来说,大学生都知道按字母排列顺序,去查阅词典,但若碰到习语、典故、固定词组等,往往就不知道从何词查起。这一方面需要教师提醒学生购买词典后要认真阅读词典正文前面的使用说明,另一方面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2.培养学生养成查阅词典的习惯。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提出下列要求: (1)掌握生词的准确发音,特别要注意重音在哪个音节上; (2)弄清生词表中用于解释生词的词与生词本身之间的意义、用法等方面的区别。例如《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二课中用empty来解释生词bare,应要求学生弄清这两个词的意义在哪些方面交叉,在哪些方面不同,否则就会犯类似前文中指出的用词不当的错误; (3)找出某些词的反义词,特别是当这些反义词是学生已学过的词汇时,既有利于巩固旧词,又有利于掌握新词;

(4)了解某些词加上前缀、后缀后的词形及词性变化形式,这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词汇; (5)变换措辞(paraphrase)。即用另一种方式解释,重新表达课文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句子,这有利于训练学生用不同词语、不同句型表达同一意义的能力; (6)用重要的词组造句。大学英语教材中每单元(或每课)都列出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词组,要求学生用它们造句或依照词典中的例句造句,有利于他们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词组。 教师设置以上任务,能促使学生借助于词典,独立获取知识。

3.要求学生记忆从词典中获取的某些重要信息。如果只查不记,学生易养成依赖词典的坏习惯,一旦离开词典,就像残疾人离开了拐杖,寸步难行。因此,教师有必要要求学生将查阅词典与记忆、练习相结合,在设置课外学习任务时,就应明确告诉学生,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只要了解即可。

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一方面检查学生课外完成以上任务的情况,另一方面对重要的或学生所忽视的方面进行解释与强调。这样,布置课外学习任务、检 查完成情况、弥补不足之处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 的自学能力,又减轻了课堂教学负担。

参考文献: 陈晓燕,“关于交际法和传统法结合并用的几点思考”,《外语与外语教学》1988年第4期。 蒋家平,“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外语界》1995年第4期。 孔凡富、陈士法,“词义猜测理论与实践探讨”,《外语教学》1998年第2期。 李赋宁,“我早年如何获益于外语教学实践”,《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第1期。 牛瑞英,“CECL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外语教学》1998年第1期。 郑树棠、王乃兴,“关于大学英语课培养语言能力等情况的研究”,《外语界》1996年第4期。《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朗文公司。 《英汉多功能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台湾:建宏出版社。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外语学院)〖HT〗

推荐第8篇:SCI论文写作之如何在科技论文中使用时态

SCI论文写作之如何在科技论文中使用时态

英语谓语动词时态共有16种,在英文科技论文中用得较为频繁的主要有三种:即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将来时。正确地使用动词时态是科研写作的基本功,我们在撰写英文论文时,如不能正确选用时态,常常会改变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影响评审专家与读者的理解。

一篇典型的科技论文有一个基本的框架结构:Abstract (综述科研背景,提出研究的问题和假设(hypothesis)),Materials and Methods (描述自己的研究方法),Results (分析所得的研究结果),Discuion (深入讨论研究结果的意义并简要指出将来的研究方向)。我们现根据这个论文框架,就一些规律性问题做些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应该把握以下三个基本要点:

1、一般现在时:主要用于不受时间限制的客观存在事实的描述,或发生或存在于写论文之时的感觉、状态、关系等的描述或致谢的表述等。值得注意的是,出于尊重,凡是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作为\"previously established knowledge\",在引述时普遍都用一般现在时。

2、一般过去时:用于写论文中作者自己所做工作的描述。例如描述自己的材料、方法和结果。

3、一般将来时:用于撰写论文之后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例如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摘要(Abstract):

摘要反映我们自己的研究结果,一般采用过去时。

概述(Introduction):

(1)概述中的研究背景通常会引用相关学科中广为接受的原理或事实,以及你所做研究的重要性,这些通常采用现在时。

例如:Genomics provides crucial information for rational drug design.

(2)在概述中也可能引用与你从事项目相关的一些研究结果,为表达你对该研究结果仍坚信其正确性及相关性,即使已经是很久以前的研究结果,可使用现在时。

例如:Many of the lakes and wetlands in the region are located in craters or valleys blocked by early Pliocene lava flows (Ollier & Joyce, 1964).

Garcia (1993) suggested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an individual’s deposit income is the same as the income from purchased national debt, thus changes in the amount of bank loans and deposits caused by changes in the amount of reserves will eventually affect the bond price.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引用的是一些已经过时或失效的科研结果,动词要使用过去时。

例如:Nineteenth-century physicians held that women got migraines because they were \"the weaker sex,\" but current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auses of migraine are unrelated to gender.

(注意这里从过去时态过渡到现在时态)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对写论文之前自己所做工作的描述,通常采用一般过去时。

例如:(例1) Total phosphorous (TP) and total nitrogen (TN) were measured in the laboratory using standard procedures.

(例2)The standard protocol was follow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media from stock solutions.

结果(Results):

对自己得出的研究结果,采用过去时进行详细的阐述。

例如:(例1)Overall, more than 70% of the insects collected were non-phytophagous.

(例2) Following activation of NT oocytes with strontium, the cell cycle resumed in both groups.

描述图表内容通常采用现在时。

例如:(例1) Figure 1 displays the comparative variation in the morphology of donor chromatin in both age groups of oocytes.

(例2) Table 1 below shows the stream flows calculated for each stream using Equation 1.

图1和表1表达的论文写作时的状态,所以要用现在时。

讨论(Discuion):

采用现在时表达研究结果的意义。

例如:Removal of vegetation f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appears to negatively affect the water quality of streams.

采用过去时总结研究结果,并采用现在时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与解释。

例如:(例1)Weight increased as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feed increased.These results suggestthat feeds higher in nutritional value contribute to greater weight gain in livestock.

(注意这里用过去时描述了实验发现,但在讨论这个发现的意义时用的是现在时。)

(例2)Leaf carbon and phenolic content did not differ acro sites, indicating that the response of

secondary plant chemicals such as phenolics to water is complex.(这句的描述几乎没有假设的意思,表示作者坚信其研究结果和结论的正确性及相关性)

结论(Conclusion):

可用多种时态,使用过去时强调过去的研究成果,并可采用现在时或将来时表达未来的研究方向或研究前景。

例如:Although the study found evidence of tillage and irrigation within the study area, from the data collected it was not poible to determine if the effects of agriculture upstream cause (or caused) higher levels of total nitrogen downstream.Further studies are therefore neceary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griculture on the health of Stringybark Creek.

推荐第9篇:临颜真卿心得体会――以《刘中使帖》为例

相对于王羲之的散淡,颜真卿无疑是在政治上有作为的人,王羲之除了奈何奈何之外,好像没有什么建树。颜真卿的书法历来评论纷纷,多是牵扯到人格、政治作为的,这里面实际上寄托了太多的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那么相对于王羲之、苏东坡来讲,树立一个政治上、艺术上相对完美、光辉的榜样,颜真卿无疑是不二人选。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

颜真卿《刘中使帖》共41字,约书写于大历十年(775),又称《瀛州帖》。刘中使,名刘清潭,大历十年投降朝廷的安禄山、史思明部将田承嗣又发动叛变,占据瀛州之地,又派卢子期围瀛州,朝廷派兵攻击,吴希光投降,卢子期被擒,于十一月处死。当时颜真卿67岁,任职湖州,听到唐军两次军事胜利的消息传来,情绪十分激昂,高兴之余书写了此手札。《刘中使帖》含篆籀之气,笔力雄强,线条浑朴。元代张宴说:“观其运笔点画,端有闻捷慷慨效忠之态。”

然此帖中整篇与单行、行气与单字、单字与线条的关系复杂,笔势呼应、运笔使转等俱是登峰造极。如果说《祭侄稿》是带着一种悲愤的态度来写就的话,这件《刘中使帖》则是一件奔放、沉着的作品。通篇笔力笔笔到位,无一丝懈怠,线条如绵里藏针,有外向的张力。整体线条粗细不一致,造成视觉上的丰富感,相对于《祭侄稿》来讲更加注意线条的起伏变化。

此手札前三行稍沉稳,如“近”“闻”“降”等字,极具篆书的沉稳姿态,至第四行“耳”字拉开了强烈的对比,后四行字形比前四行稍大,并在第五行、第六行、第七行出现了二字、三字、四字相连的关系,可见作者的随意性和整体线质的高度统一。元代鲜于枢评论说“英风烈气见于笔端”。

我在临摹此帖时讲究工具的选择,选择了长锋加健羊毫笔,研制墨汁和宿墨混用,纸为安徽特质白色冷银粉笺。我对原有的章法做了改动,破原有的八行手札章法为连绵四行行草章法,使其在原有的字形上增加了整篇的连绵性和开张度。以为手札放大不仅仅是文字放大,是整个空间以及用笔的放大,要保持原作的感触,还得要有我自己的理解;经典的作品无懈可击,怎么样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掺入临摹者个人的理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在临摹的形式上,我用灰色纸条来连接中间,起到修饰和透气的作用,在开头以颜体小楷书的特点书写题签,以颜体小行书来作后面的题跋,起到了文字大小的对比,又力争书风的统一。在用墨方面,利用羊毫蓄墨量大的特点,把整篇分为几个字组来书写,如“近”“为”“舍”等字有明显的宿墨痕迹,“慰”“耳”“围”等字多用枯笔,这样即体现了颜字特有的厚重,又做到了墨色的丰富变化。

临写颜真卿《刘中使帖》这一路雄强的书法作品时,我个人认为应从整体出发,要准确地抓住这类作品的整体气势,临摹要做到先声夺人,整篇的气势要处理好,还得兼顾细节。在临摹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毛笔的弹性来表现点画的提按关系,着重注意颜字的重按轻提的特点,以“大胆按下去,细心提起来”的心态来完成整篇的临摹。我在留意颜书特有的宽博、外拓的同时,更注意其线条的质感和弹性之美,《刘中使帖》运笔强劲流畅,整篇线条在运动中充满了韵律。尤其“耳”字长竖,线条极具弹性与质感,充分体验了颜真卿对张旭所传授的“锥画沙”习书妙诀。颜真卿在此帖中字与字的呼应关系的处理上可谓独具匠心,时有笔断意连,时有纤丝实接,整体又气息贯通,一气呵成。我在处理此帖单字关系的同时,故意拉大了字的大小对比,如“中”“至”等小字,使其在整体雄强的书风中起到过渡和点缀的作用,并通过这些小字营造出“刘”“慰”“耳”“围”等大字的扩展空间。

颜真卿此帖多用转笔,也就是篆隶的笔法,但是在其转折处多用折笔,这样容易使得笔画坚挺,撑得开,不使得读者有圆熟之感,这种处理方式还是来源于颜真卿的楷书。所以,在临摹此帖时,加一点楷意,注意其线条起行收和转折的变化,无疑会更加真实地还原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颜真卿继二王后别开一代书风,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又一座高峰,后世学者众多,但其独有的雄浑宽博之气后人难以企及。我所临摹的《刘中使帖》仅得其形,未能涉及深度。上述感想有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批评。

推荐第10篇: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问题设计的最优化

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问题设计的最优化

新生小学校

张国庆

现代教学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映射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轨迹,决定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效果。发展性、生态性、生成性、差异性、开放性和反思性等是现代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扬弃与超越传统教学设计的思想,重新审视与分析现代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正确处理标准与多元、分析与综合、探究与接受、预设与生成、继承与创新等方面的关系,是广大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

传统教学设计过分强调预设与控制,上课就是执行教案,师生教学最理想的状况就是完成教案中既定的任务,而不是“节外生枝”。而基于生成性理念的当代课程与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好的内容(如教材、预定的文本等),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互动并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教学设计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教学设计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设自由发挥和互动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设计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时,应运用教学机智,不断捕捉、判断、筛选、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激发“蝴蝶效应”。一个问题解决了,教师再引导、激发出新的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究,不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现代教学设计的分析要素应包括: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分析。

一、问题设计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问题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思索,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例如在教学《爷爷的压岁钱》一课,因为“压岁钱”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因此我们可以从课题入手展开读书活动。在导入部分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每年过年你们都会收到怎样的新年礼物?有的同学会说新书,有的同学会说新衣服,有的同学会说到压岁钱„„。当学生说到压岁钱时,我们相机提问:你们的长辈是怎样给你们压岁钱的?学生的回答一定与文本大相径庭,然后引出课题:爷爷的压岁钱有什么与众不同呢?请大家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学生的兴趣一定会被激发,并且增进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认知、思想实际是我们教学的最大立足点,离开这一教学实际,我们的课堂永远不会成功。

二、问题设计要实现“四个关注”。

首先关注问题设计的指向。在教学设计不只是问题的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落脚点,问题设计应回应教材,以教材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实现学生的三维目标为着眼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而不能游离于教学目标。

其次关注问题设计的层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我们设计的问题百思而不得其解。问题出在哪里?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觉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设计的问题太突兀,没有铺垫,就象不给运动员撑杆却让他跳过十几米的标杆一样,学生一看就懵了。教学中,学生要“借势”,教师就应善于“铺梯子”,在设计问题时,做好铺垫,以求“水到渠成”。

再次关注问题设计的紧凑性。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提高课堂效益的基础上提高课堂容量一直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最好的突破口是就是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问题的衔接、密度,不能过多过滥也不能过少,要以教学内容为据,必要时进行整合整理。

最后关注问题设计的思维含量。问题要有思维的含量和容量,一般地讲,思维的梯度要降低,但思维的密度要增加。思维的梯度和密度是编写学案要兼顾两个的两点。思维梯度过高,脱离我们学生的实际,遥不可及,容易给学生造成挫折感;思维密度不够,容量太小,思维训练量达不到,也会同思维含量过少一样使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整个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且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也极易发生转移,导致课堂整体效益不高。

结合《爷爷的压岁钱》一课,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三个问题:

1、爷爷给了“我”几次压岁钱,每次都是怎么给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爷爷每次说的话,都有想说而未说出的意思,那么他想说而未说出的话是什么呢?

3、“母鸡、土地和我是爷爷最寄予希望的对象了。”你能具体说一说爷爷对母鸡、土地和“我”的希望是什么吗?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既考虑到“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给予的深切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这一教学目标,又为学生深化阅读体验做好了铺垫,同时又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由浅入深,做到了问题设计的紧凑性,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提高了课堂的整体效益。

三、有效提问的“四个要求”

一是问题的预设性。我们反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全然现场生成性,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和良好的课堂互动,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备问题”,即围绕教学目标预设一些有效的问题和提问模式,使问题措词正确、目标合宜。学生的一些奇怪想法和问题会在课堂中突然冒出来,这是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预料和感知的,但教师不能被这些问题“牵着鼻子走”。所以应把一些重要的问题写到教案当中。这种做法的主要作用包括:在备课时设计一些问题会增加课堂互动的可能性;事先准备好问题更有可能让学生聚集于教学的主要目标。如果教师完全依赖于课堂即兴问题就会很容易离题,过多的关注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在备课时包含一些围绕中心的问题将有助于整合不同水平和不同类型的问题。发散式、高层次、加工性问题比聚合式、低层次、内容式的问题更难提出,这也就是为什么教师较少使用它们的原因。在课前准备一些此类问题,即使你不全用它们,也将有助于你注重发展学生的高水平思维能力;事先预设一些围绕中心的问题将有助于你言简意赅的阐述问题。 二是问题的清晰性。如果教师想让自身的提问变得有效,他们必须清晰、简洁地陈述问题。然而很多时候教师提的问题常常无法让学生明了教师究竟想要学生知道什么、回答什么、怎么回答。清晰的问题包括这样几个特点:使用简洁自然的、明确的与学生认知中水平相符合的语言;仅包括学生在回答该问题所需的词汇、术语和等待学生处理的信息,不包括无关的词语或附带说明;这些问题是直接与课堂内容或课文主题相关的,而不是“天女散花”般随心所欲的。

三是问题的启发性。要想使问题变得有效,问题必须具有启发功能,要求学生“探求”或思考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并“组织”答案。这意味着教师要避免问一些只有唯一答案或修饰性的(花哨的)问题。那些可以用对错、是非等简单回答的一类“紧随反应问题”,会让学生不必探求课堂内容就随便猜一个答案来搪塞。即使学生在回答“紧随反应问题”时会主动地去探寻他们所学的知识,他们仍然只是在“选择”一个答案而不是在“组织”一个答案。为了让学生有更加深邃、精确的反应,教师可以重组一下这些紧随反应问题,以期使其具有启发价值。此外,教师要避免将答案包含在所提问题之中,或自己直接回答问题。

四是问题的少量性。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一次问一大串问题。结果,教师自身也无法辨别学生的答案是对所有问题的回答还是每一个不同的答案都对应一个问题,而学生们则会对教师问了一个问题后又马上改变措词重新设问而感到惘然。这导致了两个问题:第一,学生对那个最初问题的思考被打断了;第二,改变措词后的问题常与原来的问题大相径庭,从而使学生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所以教师要注意一次问少量的问题,有时一两个就够了。要尽量做到少而精,那些理解、记忆类问题,除去涉及为高认知水平问题做铺垫的记忆类知识外,大多数可略去不问。《爷爷的压岁钱》一课中三个问题的设计,可以清楚地让学生从答案中体会文本的含义,让课堂聚而不散,让学生启之即发,让答案精准无误,从而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本文的重难点,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拥有量,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主动思维,所以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一是因为多则易滥,出现“满堂问”,过多的问题使教学整体出现分散化倾向,冲淡了教学过程的逻辑性,淹没了教学重难点。二是因为问题一多,答问时间必然缩短,那么即使教师提出高认知水平的问题,时间上也不允许学生深入思考,结果或者学生做出简单反应,或者教师代之回答,开启学生思维的目的不能达到。

第11篇:【每日一法】《关于银行守库、押运人员在执行任务中使用武器的规定》的通知

法帮时评

11月1日晚,深圳市交警支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严查远光灯”的行动。此次行动采取“两看两考一处罚”的查处模式,对于乱开远光灯的违法行为,除了施以罚款300元、扣1分的处罚之外,还要求司机坐在一把“绿椅子”上体验远光灯一分钟。深圳警方表示,这个行动主要以体验为主,并非强制。[详细] 律师点评

《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乱开远光灯的违法行为,并无“被罚看远光灯”的罚则,法无授权不可为,深圳交警脑洞大开的行为,在法律上自然站不住脚。

其实,城市中乱开远光灯的行为,长期困扰无数司机和行人,让人叫苦不迭乃至恨得牙痒痒,深圳交警出“狠招”整治,自然让人深感痛快。“被罚看远光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让乱开远光灯的司机受到了惩罚。不过,社会治理靠的是法律,而不是情绪。

法帮说法

“被罚看远光灯”引起争议,基本是可以想见的事情。城市中乱开远光灯的行为,长期困扰无数司机和行人。但是,“法无授权不可为”不仅应成为执法部门的“天条”,更应成为公众对法律的普遍性认知。

“远光灯”的争议,看似不大,却直接关涉是否真正敬畏法律的宏大命题。民众没有对法治与理性的足够认知,整个社会便极易陷入一种失序的状态,到最后,受到伤害的只能是我们每一个人。

相关法规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一)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道路会车时,距相对方向来车150米内不能使用远光灯。(二)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窄桥、窄路与非机动车会车时不能使用远光灯。(三)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转弯时不能使用远光灯。(四)夜间没有路灯、照明不良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等低能见度的情况下行驶时,同方向行驶的后车与前车近距离行驶时,不能使用远光灯。(五)夜间超车时,应远近光灯交替使用,提醒前方车辆。(六)在照明较好的城区不宜使用远光灯。对机动车夜间不按规定使用远光灯的违法行为,交管部门将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处以罚款并扣分的处罚;在机动车年检安全检测时,对私自安装强光灯不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车辆将不予核发合格标志。

网友评论

@王志伟_:教育不能这么浅显,强烈要求再深刻些,照足半个小时,亮瞎这些远光狗。

@中华神厨小当家:强制怎么啦?这应该提倡,没有法律依据,可以立法。 @沱茶2011:体验一下很好啊!有些车一走夜路,有事无事就来着远光灯,真的是很刺眼。有时候来车无事开着,哟自己开车眼前就瞬间茫然。我觉得这个举措很好,支持!加强大家的安全意识!

@一个极其正经的人:执法机关没有职权制定超脱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罚方式,即便是非强制也不允许。加大罚款力度是最现实的也是痛击绝大多数车主心灵的方式。惩恶未必扬善,公权力机关突破法律限制也是一种恶。可以提案可以建议相关立法部门采取新的惩罚方式,但是绝不允许执法机关滥用职权也是法律正义。

第12篇:在“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

在‚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美、从而形成美的心灵、美的灵魂。本文就‚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等进行美育初步探讨

关键词:‚用数学‛ 美育

一、美育的功能

(一)美育涵义 《美学与美育》对美育的阐述是:‚美育,全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运用美学原理,用自然、艺术等审美材料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教育手段。其目的是要达到培养审美感受、审美创造的能力,更为主要的是培养人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整体素质。‛ ‚美育的作用:①以美导善,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②以美导真,在美育中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去认识、发现社会、自然的规律。

(二)美育的重要性

1、美育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为目的的教育。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其性质是培养人的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哲人曾经说过:‚知识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人书读得不少,人品也不错,可就是不会运用,甚至成为书呆子,这和平常缺乏美育教育,形象思维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2、美育有利于培养合格人才

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我们的教育,应该转向培养有智慧的人才。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智慧是从灵魂中引发出来的。智慧是知识、修养、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是人的一种素质。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不管干哪一行,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不可能真正做好工作,成为优秀人才。事实也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学者,他们的成功和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开的。1978年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拉索在回答‚如何才能造就好的科学家‛的问题时说过:‚往往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并不在物理范围之内,涉及多方面的学问可以提供广阔的思路,如多看看小说,有空去看看动物园也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

3、美育是新课标的要求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美、从而形成美的心灵、美的灵魂。

二、数学的美有哪些方面 罗素说过:‚数学在使人赏心悦目和提供审美价值方面,至少可与其它任何一种文化门类媲美。‛人们认为数学美就在于其简单、和谐、严谨、奇异等形式,它是数学创造的自由形式,它揭示了规律性,是一种科学的真实美。 数学的简单美具有形式简洁、秩序、规整和高度统一的特点,还具有数学规律的普遍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反映和研究客观规律的数学科学,集中反映了和谐美的特征 。严谨性是数学的独持之美。数学中新颖的结论、出人意料的反例和巧妙的解题方法都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令人惊讶的奇异美。

三、在‚用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美育

(一)创设情景

1、创设美的情景,以美导善。‚用数学‛体现着数学的所有美。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就是为学生设计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学习的情境,提供学生解决问题全面清晰的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已动手动口动脑筋探索知识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能力。创设美的情境,在情感上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方法上能促进学生的方法的正迁移,在知识上能促进知识的同化,同时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美育目的。

2、创设真的情景,以美导真。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用数学‛就是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它体现的就是科学的真实美。在‚用数学‛教学中创设真的情景,可以达到以美导真,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去认识、发现社会、自然的规律的目的。

(二)陶冶情操,培养完美人格

1、树立信心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学生学知识就是为了用知识。就用数学教学而言,更强调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从而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更喜欢数学。

2、求实精神 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尚品德;寻觅数学结论完美和解题方法最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勇于探索、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

3、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在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团体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培养合作精神。

4、创新精神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用数学教学中应该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励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总之,在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就是通过创设真实而美的情景,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开启心灵,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善、美,引起精神上的升华,产生情感共鸣,起到美化心灵,净化感情,陶冶情操形成完美人格的效果

参考文献 陈 浩 美学与美育

李星光 试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004年04期 李华 试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文网2007-1-18 徐攀 关 于 创 设 情 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第13篇:在“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

在“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

无锡市广益中心幼儿园 崔倩昀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美、从而形成美的心灵、美的灵魂。本文就“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等进行美育初步探讨

关键词:“用数学” 美育

美育的功能

(一)美育涵义

《美学与美育》对美育的阐述是:“美育,全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运用美学原理,用自然、艺术等审美材料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教育手段。其目的是要达到培养审美感受、审美创造的能力,更为主要的是培养人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整体素质。” “美育的作用:①以美导善,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②以美导真,在美育中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去认识、发现社会、自然的规律。

(二)美育的重要性

1、美育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为目的的教育。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其性质是培养人的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哲人曾经说过:“知识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人书读得不少,人品也不错,可就是不会运用,甚至成为书呆子,这和平常缺乏美育教育,形象思维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2、美育有利于培养合格人才

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我们的教育,应该转向培养有智慧的人才。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智慧是从灵魂中引发出来的。智慧是知识、修养、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是人的一种素质。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不管干哪一行,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不可能真正做好工作,成为优秀人才。事实也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学者,他们的成功和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开的。1978年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拉索在回答“如何才能造就好的科学家”的问题时说过:“往往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并不在物理范围之内,涉及多方面的学问可以提供广阔的思路,如多看看小说,有空去看看动物园也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

3、美育是新课标的要求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美、从而形成美的心灵、美的灵魂。

二、数学的美有哪些方面

罗素说过:“数学在使人赏心悦目和提供审美价值方面,至少可与其它任何一种文化门类媲美。”人们认为数学美就在于其简单、和谐、严谨、奇异等形式,它是数学创造的自由形式,它揭示了规律性,是一种科学的真实美。 数学的简单美具有形式简洁、秩序、规整和高度统一的特点,还具有数学规律的普遍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反映和研究客观规律的数学科学,集中反映了和谐美的特征 。严谨性是数学的独持之美。数学中新颖的结论、出人意料的反例和巧妙的解题方法都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令人惊讶的奇异美。

三、在“用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美育

(一)创设情景

1、创设美的情景,以美导善。“用数学”体现着数学的所有美。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就是为学生设计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学习的情境,提供学生解决问题全面清晰的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已动手动口动脑筋探索知识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能力。创设美的情境,在情感上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方法上能促进学生的方法的正迁移,在知识上能促进知识的同化,同时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美育目的。

2、创设真的情景,以美导真。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用数学”就是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它体现的就是科学的真实美。在“用数学”教学中创设真的情景,可以达到以美导真,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去认识、发现社会、自然的规律的目的。

(二)陶冶情操,培养完美人格

1、树立信心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学生学知识就是为了用知识。就用数学教学而言,更强调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从而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更喜欢数学。

2、求实精神

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尚品德;寻觅数学结论完美和解题方法最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勇于探索、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

3、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在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团体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

获益。培养合作精神。

4、创新精神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用数学教学中应该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励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总之,在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就是通过创设真实而美的情景,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开启心灵,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善、美,引起精神上的升华,产生情感共鸣,起到美化心灵,净化感情,陶冶情操形成完美人格的效果

第14篇:用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用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多媒体技术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飞速的发展,主要依据是多媒体技术能够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紧密的逻辑连接,以表达丰富多彩的各类信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快捷的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且同时作用于学生各个感官的教学信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填补了传统教学中无法实施和完成的教学方式,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教育教学手段。.

根据本人一年来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特谈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体会之一——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优越性

1、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和文字于一身,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充分利用该技术的表现性、参与性、受控性,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的目的,还能使教学手段迈向新的台阶。

2、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教学进一步系统化

化学概念和原理是化学基础知识的精髓。学生如果对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不够透彻,他们获得的知识就必然模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不足,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要更好的解决问题,借助与多媒体对文字、图象等形象而逼真的处理功能,充分展示概念和原理联系,充分进行同类比较,重点强化,形成知识网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加高效的目的。比如初中化学中的“酸 碱 盐”知识中概念破碎,化学反应繁杂,知识运用能力较强,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难度较大,编制多媒体课件,利用图文总结规律,揭示反应实质,区分不同概念,认识概念的联系。采用类比方式,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训练,突出各物质的性质,达到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目的。

3、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制作动画,将微观世界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以模拟原子,分子的运动状态,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只凭口述和模型教学思维方式上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技术完全将微观而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减轻学生因抽象思维困难而造成的压力。

4、模拟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获得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有污染有危险的实验,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相应的演示,采用规范操作和准确语言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模仿意识,效果更为理想,弥补实验条件受限而无法完成的实验。做到了无污染,安全,又达到预期效果。另外,根据学情可设计一些专题实验,解决学生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不足的缺陷。

5、习题教学 该部分主要课件制作的目的是节省学生和教师抄写的时间,达到高效、省时、大容量、大跨度。既突出知识间联系,又注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传统教学中无法完成的。此举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快速,高效。

体会之二——多媒体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关系一:多媒体是辅助教学过程而不是排斥和替代传统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发展,是传统教学在方法和方式上的更新,是传统教学模式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的发展,即教育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的体现,切忌不能以多媒体技术全面代替传统教学模式而放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应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教师个人的特色和理解,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科学化,为将来教学效果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为教学质量的突破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教学方式的创新建立科学的平台,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优越性。

关系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有助于重难点的突破,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把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感性的知识表达出来,给学生以清晰、直观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如分子、原子等的结构,通过微观解剖,放大成宏观可见的模拟状态,使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充分体现深入浅出的效果,为学生提供了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来获得抽象、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是对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这一手段的补充,符合认知的规律。 关系三:正确处理各要素的关系

化学教学主要包括四大因素: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体现和提高作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四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倡导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探索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着、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大纲,是给学生提供主要知识的模板,而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内容;多媒体是创设学习环境,是给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探索完成知识意义构建的工具,而不是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由此可见,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以多媒体代替知识的传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多媒体在整个教学中起主要作用。

体会之三——多媒体应用中的反思

反思一:根据学情选择适当的课题。课题选择的原则以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为目的,做到充分围绕知识内容而设计课件,并符合学生思维方式,做到直观形象。例如:

(1)比较抽象的概念,微观结构等用一般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动画模拟,使之直观形象化。

(2)模拟放大化学实验

(3)复习课、习题课,可制作课件浓缩内容,突出重难点。 反思二:平时多收集素材,并对素材分类研究,找出素材的主题及揭示的化学规律和现象;结合教学实际与社会、科学、环境、生活等诸多方面更贴近,符合化学教学的目的。

反思三:课件制作时,要适当处理好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

反思四:制作好的课件要进行反复调试,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符合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求 (2)知识的重难点把握准确

(3)图、文、声、画、像要清晰流畅 (4)思路清晰,富有活性及趣味性 (5)易于操作,运行稳定

反思五: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与同行多探讨,多交流。有必要时多鼓励学生也参与课件制作过程,增强了教学的双边互动性,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从化学学科自身特点出发,重视多媒体的教学功能,研究化学教学与多媒体使用的最佳切入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第15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语法语境化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语法语境化

摘 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英语语法教学的语境化,讨论了以往语法教学的费时低效问题,提出了语境在语法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倡课堂设计语境化。

关键词: 语法 语境 英语教学

一、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法基础不是很牢固,学生总感觉学习到了某个阶段后,就很难再取得更大的进步,所以教师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巧妙穿插语法知识训练,但是,纯粹的语法规则的讲解因为其枯燥无味的性质而收效甚微。

学生已接受了十几年的“填鸭式”应试教育,虽然有意愿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基础较差,不会主动学习,只依靠短暂的课堂教学,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大部分老师采用的是传统的结构主义教学方式,在上课前充分备课,罗列大量的语法规则,广泛举例,讲解得口干舌燥,通过一大堆练习给学生操练,希望学生能巩固加深基本语法知识。但教学结果往往是老师辛辛苦苦,学生昏昏欲睡,于是教师抱怨学生不学,学生抱怨老师上课太无聊。

二、语法教学的课堂形式

自十六世纪后期,英语语法教学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演变过程。纵观其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语言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等方法。其中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是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教学法,而且目前仍然被一些教师所使用。

语法翻译法以句子为基本教学单位和语言练习方式,以母语和外语的互译为主要学习活动形式,主要是教师先讲解语法规则,后举例说明,再让学生机械地背诵,并反复操练给定的语法形式,从而促使学生模仿、生成相同的语法形式。教学过程一般是:先教字母的发音和书写,然后系统地教语法,最后阅读原文。语法课的安排顺序一般是先讲词法,后讲语法。

随着交际教学法的盛行,语法教学一度不受重视,甚至被一些老师完全抛弃。交际法倡导教学过程交际化,主张语言在课堂上只是交换和获取信息的手段,要尽量用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实际任务组织教学活动。在具体教学中,交际法强调语言的意义和交际功能,强调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和情景,强调语言使用的流利。除非语言中的语法特征得到认知处理,否则语法信息无法被摄入进中介语发展系统。由此可见,语言学习和语言交际并不如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早在1989年,Willing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过分忙于交际,学习者在交际活动不能学到语言。”交际法中使用的语言大多简短、句法单一,类似洋泾浜语,对语言习得并无积极作用。

三、语境与语法教学

根据语言习得规律,单纯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要使学生的语法知识在能力训练中得以内化,语法教学必须改变过去“满堂灌”的现象,结合具体的语法语境教学语法。语法教学不能脱离语境,必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用,准确把握语言项目的运用形态,在运用层面设计教学活动,在真实运用的活动中进行操练。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白,必须在语境中学语法,在运用中练语法,在练习中巩固语法,唯此才能在语法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

Stern认为,语言教学包含四个重要概念:语言观、学习观、语言教学观和语言教学环境,其中语言教学环境起决定性作用。他将语言教学环境分为三个维度进行讨论:语言环境、教学场景、语言教学背景。语言环境指整个社会、文化、政治大环境,涉及语言和语言教学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及教学某种语言的社会语言学语境等问题;教学场景指语言教学在学校教育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及二语教学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语言教学背景主要指语言学的历史、学习传统,以及教育学理论等。

将语法教学融入特定语言环境之中并灵活组织课堂活动,使学生学有所用。借鉴母语习得规律,遵循二语习得规律,从情境中引出语言现象,将抽象的语法规则转化为具体的语言事实,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特点设计不同的语境,在相应的语境中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感知、体验和发现语法规则,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归纳、认识并内化某一语法规则的具体使用情况,并理解其语义限制和使用条件,如此语法教学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语法规则或用法上,而应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对新语法意识成功的体验上,其途径表现在学生对教师有针对性的语法情景设计能作有意义的语言反应上。这种有意义的语言反应,因为有该语法概念作为内核,可使学生的语法意识得到体验。这种精心设计的情景重复出现频率越多,学生语法意识的成功体验便越深刻。等到这种成功的体验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教师对语法规则或用法稍加点拨,便会使这种体验升华到理论高度,深层地储存在大脑的记忆库中,使语法知识与语法技能合二为一。

在操练时,教师应注意使用大语境,也就是整节课用两三个大的语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法,所有的语法讲解的例句都围绕这些语境展开,那样的语法教学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法教学。要特别注意的是,从词典、教辅书上找一些没有语境的语句作为语法例句是没有意义的。

四、课堂设计语境化

如何在语境中进行有效的语法教学,既然我们知道语法教学对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很重要,语境在教学中提高语言技能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呢?关键就在于在语言形式与实际语境的使用之间如何架起一座桥梁?

英语语法教学无处不在,其实不必专门开设一门语法课,教研组长可以统筹设计,把语法点融入阅读、精读、写作、英美文化等课中,通过有趣的阅读材料,通过对情境主题的不断练习、讲授语法,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认知发展。有关美国日常生活的实例,如简历写作、处理远程交易等,有利于学生获得及扩展对美国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利用新颖的活动设计,讨论阅读和作文中创造性思维技巧的训练,帮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和交流技能。

在语法教学中,活动的设计不应该是脱离文本的,要充分利用语境提供给学生有意义的、能使学生投入的操练,而不是脱离文本的机械化练习,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语法知识的输入还是活动设计,都应该在一定语境下进行,而不是简单地记语法、做习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既具备语言知识又有能力使用好第二语言。对英语教师来说,要不断学习吸收并思考新的教学方法,摒弃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遵循语言学习规律,设计好课堂教学,使英语学习既有趣又有效。

参考文献:

[1]Bolinger,D.Meaning and Form.London:Longman,1977.

[2]Ellis,R.Does form-focused instruction affect the acquisition of implicit knowledge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2,24:223-238.

[3]Ellis,R.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2003.

[4]Leech,G.N.&J.Svartvik.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London:Longman,1975.

[5]Naaji,H.& S.Fotos.Current developments in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grammar.Annua l,2004.

[6]Norris,J.& L.Ortega.Does type of instruction makes a difference?Substantive findings from a meta-analytic review.In Ellis, R.(ed.),Form-focused instru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PP157-213.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2001.

[7]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u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In S.Ga & C,1985.

[8]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Longrnan,1996.

[9]陈朝晖.关于英语语法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的认知思考.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1).

[10]戴炜栋,陈莉萍.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

[11]戴炜栋,任庆梅.语法教学的新视角:外显意识增强式任务模式.外语界,2006(1).

[12]黄和斌,戴秀华.英语语法教学回顾与点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06).

第16篇:在桥边 公开课用

《在桥边》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学习本文情节是如何摇摆的,并赏析其中细节。

2、领会小说主旨,理解对人的关爱不能仅仅体现在物质上,对人精神的关爱才是最大的关爱。

3、理解小说语言的简练和反讽之美。教学重点和难点

1.如何理解我对姑娘的爱,为什么要把她漏数。2.如何让学生理解本文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最大的魅力在于情感,散文最大的魅力在于语言,而小说最大的魅力则是情节。其中短篇小说尤以短小的篇幅,紧张激烈的情节,深深吸引着读者。今天我们来欣赏另一篇短篇小说《在桥边》,看看它的情节又会以何种方式吸引我们。

二、解题

题目《在桥边》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补齐其他内容 明确:故事发生的地点,“我”在桥边数人数

三、研习课文,品味情节

情节是一系列具有前因后果的事件的展开,这些事件展开的过程就是它的运行过程。

在情节的运行方式中,整体上遵循着一个基本模式: 发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乱数———忘数——漏数——数马车

(一)乱数

1、“我”是怎么数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

见课文第三段,可见“我”是乱数的

2、“我”为什么要乱数呢?

明确:这个工作对“我”,枯燥、无聊、单调、乏味,板书:空虚无聊

(二)、不数

1、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什么打破了“我”枯燥乏味的生活? 明确:一个姑娘从桥边走过

2、姑娘的到来带给我怎样的变化? 明确: A:情绪发生变化

“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 “所有在这个时间走过的人,我一个也没数。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

“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动”“所有一切有幸在这几分钟内在我朦胧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过的人,都不会进入到统计中去而永垂不朽了”

(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下这段文字,注意语气)

小结:作者一改前面反讽的语调,写得如散文诗般,调子也变得欢快。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爱上了这个姑娘。姑娘的出现,让我原本枯燥、单调、乏味的生活忽然有了亮色,我的情绪不再灰暗而变得愉悦。

B:乱数——忘数

板书:愉悦欢快

(三)、漏数

1、可是主人公生活中唯一的那点幸福也并不一帆风顺。我们来看,作者接下来为“我”设计了怎样的情节?“我”的情绪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安排了主任统计员来对我的工作进行检查,我的情绪由愉悦跌回谷底,并且伴随紧张、矛盾?

2、“我”为什么而感到矛盾?

明确:数还是不数?怎么数?实际是生计与爱情之间的一种矛盾

3、面对这样两难的处境,“我”最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最终是爱情战胜了饭碗还是饭碗战胜了爱情?(前两次的乱数和不数进行比较,开放性题目)

明确:非常认真的数,因为这关系的生计。当那位姑娘再次出现时,“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必须数,不能再目送她过去”。

事实是我比主任统计员少了一个人,“我”漏数了那姑娘。 “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在内心深处,仍然是真挚的爱情和精神世界的真正寄托压倒了空洞无意义的职业。

4、漏数的结果是什么?

明确:结果是我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这结果虽有点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小说的主色调还是比较明快的。板书:喜悦激动

四、探讨问题,分析主旨

小说讲述的仅仅是一个爱情和事业相冲突的故事吗?

1、小说开头的文字很有张力。“他们替我缝补了腿”分析一下,“我”是谁?“他们”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背景之下?

明确:“我”:在二战中受伤的人

他们:战后德国政府

故事发生背景:二战之后

2、能否将这句话该为“他们替我医治了腿”?

缝补既表明当时伤员很多,医生只能速战速决,不可能一个个精心医治,也表明他们拿“我”当一块破布,胡乱应付一下,根本没把“我”当人看,更不要说对我有丝毫的关爱和同情。

由此可见,我的不幸遭遇是很有代表性的,战后的伤员安置是个社会问题。

3、文中还有哪里可以看出这一点?

第六自然“坐在人行道那一边数汽车的矿工及时地警告了我”。

4、他们像外科医生治箭伤,夹板医驼子一样,只做表面工作,哪管病人死活?其实我最大的伤痛在哪里?

在心里。因为失去了双腿,我的内心很无助,感觉前途很渺茫。

5、可他是为国家而负伤,应该很自豪啊?

他不是英雄,因为他是德国兵,在二战中是属于侵略者的一方,而且还打败了。

这是一批被法西斯蛊惑、利用的年轻人,纳粹分子用军国主义思想煽动他们为荣誉和梦想而战,如今受伤了,战败了,才 知道自己受独裁者欺骗和愚弄。对于他们来说,身体的伤残不是最痛的,更要命的是信仰和价值观的崩溃。

6、德国政府关注到这一点没有?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当我把上班 ······数字愈大,他们愈加荣光焕发。他们有理由心满意足地上床睡觉去了,因为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走过他们的新桥„„

他们只关注什么?

由此可见,政府只关注新桥多么宏伟,每天有几千几万人通过。

7、为何他们如此关注新桥呢?

“新桥”是德国战后重建的代表,战后政府的注重只是物质的重建。用数字来显示他们的政绩,标榜自己的功劳。

其实,战争摧毁的不仅仅是桥梁、房屋,还有人的心灵。心灵的重建绝对不像修桥补腿这么简单。

8、有人会说,政府在战后经济那么困难的时候还给伤员安排了工作,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慰藉,你们如何看待在桥边数人的工作?

这份工作枯燥乏味,毫无意义,把人变成一台计算的机器。 让一个不能走路的人整天坐在桥边,你可能会抛给他几块硬币。因为他像乞丐了,所以这份工作是对人格的侮辱。

8、我不知道人的幸福指数是否用数字来衡量,但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幸福感倒是差点被数字给扼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每天目送姑娘走过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不愿意把她数进统计的数字里,但是上面派人来检查,我必须数,不能再目送她过桥了。

在统计人数时,我为什么不愿意把姑娘数进去呢?心爱的姑娘不是空洞的数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有着长长的棕色头发和温柔的脚步,是个美丽可爱又温柔可亲的姑娘,我能够赢得她的爱情吗?

不能,她是我暗恋的对象,我爱她,但她并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

“我”暗恋她,为什么不愿意让她知道?

我是一个残疾人,不能给他幸福,所以不想打扰她的生活。多么善良的一个人啊,既然明知无法得到爱情,为什么还要痴痴守候?因为对姑娘的依恋能使他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让她在枯燥单调的生活中找到一点快乐和甜蜜。 身心遭受重创的我其实把姑娘 当做精神的支柱。

姑娘的存在给了我莫大的精神安慰,他成了我心灵荒漠上唯一的风景。如果说数字代表着假、大、空,那么姑娘象征着什么? 姑娘对于“我”来说象征着什么?真、善、美 我们在其他文学作品中见过吗?

《雨巷》中的丁香姑娘 《哈姆莱特》中的 奥菲莉亚 《边城》中翠翠 这些美丽纯洁的少女都是乱世中的美神,都寄托了作者对假、丑、恶的现实世界的鄙弃,对真、善、美的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品读小说结尾两段

我是如何看待“数马车”这份新工作的?把相关句子读出来。

“数马车当然是美差。数马车是我从来没有碰到过的运气。这简直是交了鸿运!”这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吗?

反语,讽刺了为官者的自以为是。

小说结尾说,我可以去散散步或者到冷饮店去走走看看,送她回家。你怎么看待这个结局?

法西斯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人民带来灾难,也给本国人民带来无尽的伤痛。小说结尾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多方面的,既有无奈,又有憧憬;既有喜悦,又有隐忧,甚至还有控诉。所以,小说以省略号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就像开头“他们替我缝补了腿”一样,极富情感的张力,耐人寻味。 总结主旨

在表面上看是爱情,表现爱情对于一个处境堪忧的小人物具有如何强大的精神力量,而深层则是对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的这一问题以及小人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精神状态的思考。

五、联系现实、拓展延伸

拓展

(一)

不仅在伯尔的小说中会出现这种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情况的发生。请你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的这种现象。 明确: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等

在纷繁复杂、追求利益的现代社会,人们太重视物质上的追求和满足,而忽视了精神的充实和探索。很多人舍得给自己的父母花钱买很多高档物品,却舍不得每天陪父母聊聊天;很多父母整天忙于挣钱,却没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好好谈谈心。在这个社会,很多人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就是最大的幸福,给人物质上的帮助就是最大的帮助。孰不知,真正的幸福与物质无关,真正的幸福也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

相反有时失意时的一句鼓励,痛苦时一个拥抱,沮丧时的一个眼神,落魄时及时伸出的一只手,那才是真正的帮助,真正的关爱,那才能让别人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选读》中有句话: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丹也讲“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愿我们都收获真正的幸福,愿我们都真正懂得如何关爱他人,愿我们都成为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并让自己收获快乐的人。

13岁女孩的人生选择题

一边是大上海身价过亿的生母,一边是皖北农村贫困的养父,一边是千万别墅一边是土墙草屋,13岁的惠惠选择回到养父身边。

“大上海好,还是怀远农村好?” 记者问惠惠。

“上海好。”

“那你愿意再次去上海吗?”

“我舍不得离开爸爸(养父)。”

“你最终选留下来,是舍不得离开养育你的父亲吗?”

惠惠:是的,我也喜欢与弟弟妹妹在一起。弟弟几个月大时,妈妈就走了,是我把他抱大的,我离不开他。他每天跟在我后面,喊我姐姐,我很开心。

“除了这个原因,你放弃大上海那么优越的条件,还有其他因素吗?”

惠惠:“在上海,每天回到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只能窝在屋子里。而在老家,地界很开阔,有伙伴们玩,我喜欢与她们在旷野中自由地奔跑。”

第17篇:教学用笑话

中国太奇妙了

有位美国朋友访问了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 其是文字语文方面。譬如:„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蹩脚的英语

甲:“你那蹩脚的英语在英国一定给你带来不少麻烦吧?” 乙:“不,我倒不感到麻烦,感到麻烦的是英国人。”

更好

有一个新来中国的外国人,他只会说两句中国话:“很好。”“更好。” 一天,仆人来说:“我要请假两星期。” 外国人说:“很好。”

仆人说:“因为我父亲死了。” 外国人说:“更好。”

外国儿子

波生说:“凡是英国人,都比中国人小一辈,他们都要叫中国人做爸 爸。”

绿儿道:“什么缘故呢?”

波生得意笑道:“他们叫儿子做son,我们叫孙子做孙,我们的孙,都 是他们的儿子,所以他们都该叫我们做爸爸。”

德国话

甲:“昨天我和一个德国人谈了三个小时,但我一句德国话也不懂。” 乙:“你一定只会做手势!”

甲:“用不着!他说得一口好的中国话。”

拐弯抹角

小妹讲话一向拐弯抹角,常常令人感到一头雾水。爸妈一直想改掉 她这个习惯,却没办法。

有天,爸妈终于想到一个方法。妈要小妹和她一起下象棋,输了,小 妹就要立誓讲话不再绕来绕去,若击败妈,则发一个礼拜的零用钱,正 如意料,小妹立刻要求爸当她的军师。

下到半局时,小妹节节失利,急忙求助军师,但爸只说了一个字: “千。” 小妹不解,再度求援,爸还是老话:“千。”

最后小妹被妈将死,小妹大叫:“不公平,我的军师背叛。”

爸答道:“背叛?我说„千‟,千就是窃;窃,你应该会联想到„窃比

于我老彭‟;彭,必定会想至彭祖;而彭祖活了800年,但800年只不过 铁拐李打个盹;打盹就是睡,睡就是眠,眠就是小死;死,在帝王叫崩, 诸侯叫薨,一般人就叫卒,我明明告诉你动卒,怎么说我背叛?” 小妹哑口无言,乖乖地痛改前非。

“把”和“被”

学生:“„把‟和„被‟能连用吗?” 老师:“不能。”

学生:“把被叠起来,不是连用了吗?”

寡妇

女儿:“妈妈,古时候,皇帝自称寡人,那皇后该称什么?” 母亲:“傻姑娘,那皇后当然称寡妇喽!”

兔死狐悲

儿子问爸爸:“„兔死狐悲‟这个成语怎么讲?”

爸爸说:“如果兔子都死光了,狐狸就没什么吃的了,它能不感到悲 哀吗!”

“形而上学”新解

子:“爸爸,„形而上学‟这句成语是什么意思?” 父:“啊,„形而上学‟嘛……就是说假话。” 子:“怎么个讲法呢?”

父:“就是说,形式上看你上学去了,实际上你在逃学。” 子:“我,我没有逃学,只是有一回想逃学。” 父:“哎,这就叫思想上„形而上学‟嘛!

不看也罢

在国外教中文,最头痛的是外国学生对于细腻的中文语法难于掌握。 一天,我费尽口舌反复解说“看见”、“看”、“听‟、“听见”等词不同用法 后,一个洋学生兴致勃勃地造句:“今天早上我到学校的时候,我看你的 女朋友,可是她不看我,我叫她,她不听我。”

下课后,另一个洋学生跟我道别说:“老师,我们明天互相看。” 我不禁暗暗自语:“不看也罢。”

专业语

足球运动员的妻子说:“我最讨厌我丈夫把吃剩菜叫做„打加时赛‟。”

猫犬语言

美国人:“我家的狗会说英语哩!” 中国人:“它会说英语?”

美国人:“是的,我问它,房屋最上层是什么?它会说„ROOF!‟” 中国人:“那不稀奇,我有小猫会说中文,” 美国人:“它会说中文?”

中国人:“是的,每当我问它,„我们中国在哪里拜拜呢?‟它会回答„庙! 庙‟”

初生牛犊

丈夫:“今天由你来教育儿子,我管他,他根本不听。” 妻子,“别人都怕你,难道他不怕?”

丈夫:“我属虎,他属牛,你忘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嘛。”

随机应变

有个女子很迷信,经常拆字。

这一天,她捡了个“韶”字,问婚事如何?拆字先生不加思索,有板 有眼地说:“韶”字拆开是音、员,你姻缘俱备,婚事必定圆满!” 女子听了大喜,但恐婚后婆媳难处,再请释疑。拆字先生献媚道: “但请宽心,二老活不长,父在……母先死。” 女子申辩道:“老太太还活着,是老头归天了。”

拆字先生随机应变道:“我算得一点不错,父在母先死,就是说,父 死在母前面。”

数字信

有一人爱酒如命。一天,他接到外甥一封来信,打开信一看,全是阿 拉伯数字: “99:

8179.7954.76229.8406.9405.7918934.1.91817。

他读了一遍又一遍,不解其意,便去请教数学老师,那老师看了看, 译了出来: “舅舅:

不要吃酒,吃酒误事。吃了二两酒,不是动怒,就是动武,吃酒要被 酒杀死。一点酒也不要吃。”

这是外甥巧借谐音数字,规劝舅舅戒酒,巧妙之极。

第18篇:教学用案例

免疫学概论

患者李xx,男,11岁,因高热、头痛,右侧腹股沟疼痛,行走不便而入院。

患儿于6天前参加夏令营活动时,不慎右足底被刺伤,因伤口小,不以为然,未作任何处理。3天后伤口有轻度肿痛,第5天半夜开始发高烧、无抽搐,右侧腹股沟疼痛,行走明显不便,未进行任何治疗,第6天就诊入院。体格检查发现右足底伤口及右侧腹股沟皮肤红肿、触之微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象:WBC12×109/L,血细胞分类: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2%,中性分叶核粒细胞76%、淋巴细胞10%、单核细胞2%。临床诊断:右足底外伤性感染并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炎及菌血症。

问题:

患儿右足底被刺伤后,局部感染,为什么右侧腹股沟淋巴结会出现肿大、疼痛及高热?

抗原

男性,21岁,咽部不适3周,浮肿、尿少1周。 3周前咽部不适,轻咳,无发热,自服氟哌酸不好。近1周感双腿发胀,双眼睑浮肿,晨起时明显,同时尿量减少,200-500ml/日,尿色较红。于外院查尿蛋白(++),RBC、WBC不详,血压增高,口服“阿莫仙”、“保肾康”症状无好转来诊。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可,轻度腰酸、乏力,无尿频、尿急、尿痛、关节痛、皮疹、脱发及口腔溃疡,体重3周来增加6kg。既往体健,青霉素过敏,个人、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T 36.5℃,P 80次/分,R 18次/分,Bp 160/96mmHg,无皮疹,浅淋巴结未触及,眼睑水肿,巩膜无黄染,咽红,扁桃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可凹性浮肿。

化验:血Hb 140g/L, WBC:7.7×109/L,PLT:210×109/L,尿蛋白(++),定量3g/24h,尿WBC0-1/高倍,RBC:20-30/高倍,偶见颗粒管型,肝功能正常,Alb 35.5g/L, BUN:8.5mmol/L, Scr:140umol/L。血IgG、IgM、IgA正常,C3:0.5g/L, ASO:800IU/L,乙肝两对半(-)。

临床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

问题:

1.链球菌反复感染后为什么会诱发急性肾小球肾炎? 2.异嗜性抗原在医学上的意义?

免疫球蛋白

患儿朱XX,男,9岁,因左膝关节肿痛长达一年入院,患儿未足月顺产出生,3岁以前很少患病,近一年反复发生中耳炎、扁桃体炎、肺炎等疾病,近日左膝关节肿痛加重,活动明显不便入院。

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在患儿的口腔中看不到扁桃腺的构造。患儿免疫功能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 (1) 血丙种免疫球蛋白值极低 。(2)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 正常。(3)外周血B細胞数目极少而T细胞数目正常。(4)吞噬細胞功能正常。追溯患儿的家族史,发现有多位母系的男性亲戚在婴幼儿时期即因为感染性疾病而早夭。显示患儿有患先天性免疫不全症的可能,极有可能为Bruton氏病(性联无丙种免疫球蛋白血症 X-linked agammablobulinemia)。于是开始定期每四周给予靜脉注射免疫球蛋白(400mg/kg),并将其血中IgG值维持在 500mg/kg 以上。经上述之治疗之后,患儿的关节炎很快获得改善。

问题:

本病为什么会常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并说明抗体对维持机体生存的意义。

补体系统

患者李××,男,11岁,因手足水肿入院,病史由其母亲代述。

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脚和脸的肿胀,伴声音变粗、呼吸困难,偶尔有腹痛。该症状反复发作6-7次/年。每次发作会持续2-3天。入院前4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自行用药后病情无缓解。无发热,皮肤无瘙痒、发红或湿疹。无传染病接触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家庭病史显示母亲自孩童时期起也有相似的发作史,患者哥哥也有相似的发作史,并在8岁时在一次相似的发作时死于呼吸窘迫。其父亲体健。 体格检查:T37℃,P110次/分,R28次/分,BP10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精神可。皮肤黏膜无黄疸、发紺或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患者眼睑、嘴唇和手背有轻度的非凹陷性水肿,伴轻度的声音加重。间接的喉镜检查显示喉部水肿,累及杓状会厌襞,真假声带。双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及。 实验室检查: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肝肾功能正常。血浆C4 0.68 mmol/l (正常值0.7-2.43 mmol/l)。C1酯酶抑制因子为29%(正常值70%-130%)。临床诊断为:遗传性血管神经质水肿。给病人以口服一日两次1mg康力龙治疗六周,目前的病情发作得到缓解。当病情缓解情况持续时,剂量减为一日一次1mg,为期6个月。治疗期间定期检测其肝功,未见异常。询问父母该疾病的本质,虽然母亲有非常少的很轻的发作,但不需要任何积极的干预,她的血清C4水平减至0.06 g/L,C1酯酶抑制因子减至29%。

问题:

该患者为何会反复出现水肿及呼吸困难,该病要如何治疗?

第19篇:学指南用指南心得体会

学指南用指南心得体会

学指南用指南心得体会一:学习《指南》用《指南》的心得体会

我认真学习了《指南》,深刻领会《指南》的最新精神。根据《指南》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下面就《指南》蕴涵的幼儿环境教育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指南》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强调了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说明: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份子,爱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幼儿的反应行为与习惯亦会影响到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幼儿园、社区。

《指南》中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老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所以,我们努力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安全的、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这环境中生活、游戏、学习、发展。《指南》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确,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小的,我们要认真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指南》提出了每个阶段幼儿应达到的发展水平,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老师遇到的所有孩子不是都能同时达到同一个水平。在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部分孩子明显高出或低于应有的发展水平。作为老师,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允许孩子存在这种差异,耐心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把我们的“未来之星”打造好,让他们更加闪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

人生童年有几回,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沃土,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细心、耐心,有责任心和一颗童心,要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以上是我学习《指南》后的一点体会,有了《指南》为我指引方向,我就有了努力的目标。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指南》精神更好的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学指南用指南心得体会二:“学指南、用指南”心得体会>>(1245字)

指南》全面、系统地明确了3—6岁各个年龄段幼儿在各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合理期望和目标,并对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正确领会和理解《指南》的理念和要求,熟知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行为表现,是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指南》对全面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纵观整个《指南》的内容结构,从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方面,分别阐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征。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学习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好,在各个年龄段能达到相应的水平,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树立“每一个孩子都重要”的教育观、儿童观。

二、“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尽可能与每个孩子交流,自由活动中的交流往往更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晨间活动中利用孩子自主建构的时间,老师来到孩子们中间,听听他们谈论的话题、了解疑惑和感兴趣的话题。除了自由活动交谈机会,在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活动中多听取孩子的想法的意见,尽可能多的创造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

《指南》中强调坚持三项原则: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想更高发展,按照自身的发展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衡量所有的幼儿。

《指南》中更强调“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当今世界的儿童教育中,越来越多的社会、老师、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将学习品质视作儿童入学准备与持续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的领域。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才是我们教育任务的核心。通过这次认真、系统地学习了《指南》后,我认识到我们幼儿老师更加应该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更应该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我们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我们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做事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积极探究、乐于想象和创造等优良的学习品质,《指南》为我们幼儿教师指明了方向。

通过学习《指南》,我将以《指南》的精神来指导自己未来的教学工作,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引导、支持与合作,和孩子共成长!努力使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

>学指南用指南心得体会三:《学指南,用指南》专家巡回讲座心得体会>>(367字)

5月24日周六,我与西陵区的20多位幼教同仁一起,来到了枝江董市第一中学,有幸参加了在此举行的“学指南、用指南”专家巡回讲座活动。这次讲座主要是针对《指南》中的游戏部分。王老师的精辟的游戏论以及讲座中列举的生动案例带给我很大的冲击。通过现场的聆听王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在回想、反思自己工作之时,感到获益良多。

游戏的主体是孩子。幼儿游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而生成,教师在活动中则是一名引导者及帮助者。王老师在讲座时运用生动而富有意味的案例、照片,向我们诠释了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在游戏中所应具备的睿智与能力,她强调教师在游戏中要学会认同、认可,并且要学会共享与回应。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此次的学习,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在《指南》中提示我们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伴随着孩子的一生、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可以说,没有游戏就没有发展。

>学指南用指南心得体会四: 学指南用指南心得体会>>(651字)

我要与孩子们进行一节美工制作活动---画珊瑚。参考教参之后我决定用吹画的方法教孩子们,我为她们准备各种颜色的颜料,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讲述了颜料的调配和吹画的过程。活动过程中,我努力的指导,事实证明大部分幼儿都难以完成,在作品的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很沮丧,感叹作品不像珊瑚,我很沮丧。午休时间我翻看《指南》看到艺术领域给教师提出的教育建议是

1、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创造。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我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我的绘画思路、方法,强加给幼儿,孩子们只是纯粹地模仿,画的珊瑚不像,孩子们就觉得很失败,突然,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为什么我要让孩子们按照我的想法与要求去做呢?为什么不去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呢?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呢?于是,我决定再试一次。我为孩子们准备了颜料,棉签、蜡笔、水彩笔、彩色的纸、剪刀、胶水。在组织活动时,我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材料、分组,在我的鼓励、支持下,孩子们都积极的动手做起来,有吹画珊瑚的,在吹的过程中用上了棉签,有水彩笔、蜡笔画珊瑚的、有用彩色纸拼贴珊瑚的。在近20分钟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在完成之后,拿着自己的作品与小朋友共同欣赏、介绍,开心极了。

我顿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孩子多一点信任和支持,我将会获得一份惊奇的收获。在《指南》的引领,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研读并具体实施,力争让孩子们获得科学、全面的发展!

>学指南用指南心得体会五:《学指南,用指南》心得体会>>(1666字)

这两天学习了教育部刚刚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觉得颇有体会。该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对于幼儿的教育提出了具体而细化的要求,并且对于每个方面三个年龄阶段也提供了具体的目标指引,家长读后,可以非常准确地知道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各大领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采取怎样的教育可以促进目标的达成。例如:“健康”领域中,有“动作发展”这一内容,列举了三个发展目标,分别是“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且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在“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这一目标下,又详细地例举了5-6岁这个年龄阶段“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20秒左右”、“能快跑25米左右”等内容,帮助家长明确自己的孩子是否达到发展目标,我自己在看每个目标的时候,都细心地用笔在旁边进行批注,有的孩子能全部做到,我就批上“合标”;有的部分能做到,我就注上“部分合标”。全部读完,孩子各领域的发展情况,就非常清晰地有一个轮廓了。孩子的优势在哪里?孩子的不足有哪些?通过阅读,家长心中的方向感愈加明晰,今后教育的着力点也就更加准确了。我认为,这比盲目地让孩子学这个、练那个,更有针对性,更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爱孩子,就不能揠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实则错误的事情;爱孩子,就要知道孩子现在在哪里,将来要到哪里,怎样帮助孩子一步步到达那里,而所有这些,《指南》都能给家长非常有效的指导。

作为大班孩子家长,孩子目前正处于5-6岁这个年龄阶段,我认为家庭教育方面更应该从父母自身做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幼儿很多学龄前常规的教育与家庭模式、生活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幼儿很多行为习惯的最初形成都是从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开始的,所以父母在这些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指南》中的社会方面提出的“目标4 关心尊重他人”中的教育建议方面,要求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如: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礼貌地对待老年人,如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这其实是对家长的要求,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又看到多少孩子能够主动做到这几点,说明我们家长本身在这些方面做的也是远远不够的。

由此可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老师。父母是否是称职的老师,很大程度上要看父母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是如何尽到责任的。那些眼里只有成绩,出了问题就往老师身上推的家长,实在是不称职的家长。关于如何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指南》用朴实的语言,给父母指导与启示: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那么父母就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要求孩子诚实守信,父母首先要诚实守信等等。我常常想,家长总是要求孩子这样做得好,那样要得第一,要孩子成为自己夸耀的资本;但却很少想想,自己是否是个优秀的父母,自己是否是孩子的骄傲。父母先给孩子做好榜样,是不是才更有资格要求孩子做得更好,这值得所有的父母深思。

其次,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很多家长在幼儿园时期就过早地将孩子的教育与小学衔接,提前学,提前练,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过于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孩子品德、个性、健康、习惯等方面的培养。有人说,孩子的成长是场马拉松,是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得晚一些,并不能影响整体的进程,因为长跑拼得是能力,拼得是耐力,只有短跑才拼在起跑线上。相对于孩子长长的一生而言,幼儿园的教育,更是一个奠基工程,地基要挖得深,面要铺得广,地面要夯得扎实,将来方可树起高楼大厦。因此,每个领域都重要,每个方面都要培养。

第三,父母要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南》中各个领域的目标,其培养途径都不能离开生活,我们不能期望孩子背下各种规则,然后自觉去做。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孩子通过体验、参与、操作,加深印象,形成感知。因此多带孩子活动,多带孩子体验,多陪伴孩子,是我们必须去努力实践的。

第20篇:学讲话用讲话心得体会

学讲话用讲话心得体会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习总书记爱惜广大人名群众,亲民爱民的深切情谊,一次次的民间探访,更是直接性的展现了共产党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做事原则,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总书记的每次讲话中我深深感受其深切的爱民之心。只有真正解决民生问题,我们广大群众才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功,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通过学习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我深刻领悟到国家对广大青年人的重视。习总书记在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说青春,论志向,谈梦想,这是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和青年一代意味深长的青春对话,其中“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广大青年一定勇于创新创造,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广大青年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是习总书记对我们广大青年提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满怀着对广大青年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期望,希望我们能承担历史给我们的重任。广大青年要有一番作为,必须先有理想信念,有了信念才有前进的方向,在“中国梦”的引领下,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奋力圆梦,以“青春梦”托起“中国梦”。然而仅有信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为了自己的信念付出实践,要练就过硬的本领。正如习总书记说的:“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作为广大青年我们要学习好理论知识,同时要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要勇于创新创造、要矢志艰苦奋斗、要锤炼高尚品格。我作为广大青年中的一员,我深刻领会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这是我作为一名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在工作,学习中去进一步学习、领悟、践行。我们广大青年应树立共同理想,“中国梦”的实现就会拥有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梦”的实现就会获得更加广泛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时刻践行“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的深远含义和宗旨,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所作为。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尽己所能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的中国梦一定会早日实现。

在教学中使用心得体会
《在教学中使用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