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读《追求理解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20 08:33:4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

华理附中许炜佶

暑假期间学习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这本书提出了“逆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以避开学校教学设计中的两大误区-聚焦活动的教学和聚焦灌输的教学。前者没有明确学习体验如何帮助学习者达到学习目标;后者缺少明确的大概念来引导教学,缺乏为确保学习效果而进行设计的过程。 本书认为教师在考虑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表明学习达到目的;必须首先关注期望,然后才有可能产生适合教学行为;认为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

1、需要树立的教学观点

我们是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的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解者。

2、如何能达到逆向设计?(与“翻转课堂”有相似之处) 很多教学缺乏目的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可以思考以下的问题:什么可以用来证明学习目标的达成?达到这些目标的证据是什么样的?教与学所指向的、构成评估的表现行为是什么样的?

在课堂教学中,悄悄走向一名学生,问他以下问题:你在做什么?你为什么这么做?它会帮助你做什么?你和你先前做的事有什么关系?你如何证明自己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

3、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 如上图所示的三个阶段。

阶段1: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理解?什么是期望的持久理解?

阶段2: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阶段3:如果学生要有效开展学习并获得预期结果,他们需要哪些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技能(过程、步骤、策略)?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根据表观性目标,我们需要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用适当的方法开展教学?要完成这些目标,哪些材料和资源是最合适的? 综上所述,逆向设计会使预期结果,关键表现以及教与学体验之间产生更大的一致性,从面使学生有更好的表现-而这,正是设计的目的所在。总而言之,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推荐第2篇:教师职业理解与追求

“教师职业理解与追求”和“名师的素养“

心得体会

宁夏特殊教育学校

姜艳

从事教育十几载,从不敢懈怠,因为教育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它不只是影响一个人的一辈子,它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命运。所以,每时每刻都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了敬畏,都在不断地警省自己,有没有尽全力,足不足够真诚,„„一路走来,总在反思,在这里,我愿采撷思海浪花里的那么两三朵,全为抛砖引玉,以与各位教育同仁共勉。

教师的激情——源于对学生的爱

教师激情的源头活水是对教育、学生的爱。心中没有爱,试问,怎么能教育好学生、感动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转变。一个缺乏爱的教师就不可能充分理解人性。这样的教师,不会在心中有阳光,不会拥有教育的智慧和灵感;这样的教师,不会爱护、尊重学生的人格,缺乏对社会和人生的责任感。夏尊丐先生说过:“爱对于教育,犹如池塘之于水,没有水,便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便不能称其为教育。

所以,教师的激情源于对学生的爱,源于对教育的热爱,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孜孜以求,才能够精益求精,专心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吃透教材、熟悉教案、了解学生,正真成为教材文本和学生的“知音”;才能够每天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声情并茂地滋养学生的心灵。

教师的幸福——源于教育理想

教师幸福是个人需要满足与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体验。教师有生理的需要,即物质生活的保障;心理的需要,期待尊重和爱的滋润,渴望心灵自由的空间;社会性的需要,有自我实现的梦想和追求,需要得到满足,教师才可能营构幸福的教育人生,凸显主体生命的意义。

做为教师,当你对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自如时,那是一种幸福:当你不断进取,执着追求自己的教育信念时,那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教师的幸福是看到学生的毕业证书上,是节假日收到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只有那些一直往前走的教师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脚步;只有那些勇于付出的教师才能抓住教育幸福的时光;只有那些善于不断进去的教师才能登上教育幸福的天堂,只有那些执着追求教育理想的教师才能真正体验教育的幸福。

名师顾名思义就是出名的教师,即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得到同行广泛认可的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组织最信任、社会最敬重的老师。

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五个要素:

一、坚定的职业理想(精神)。职业理想是名师成长的不竭动力,是第一要素。崇高的事业心、强烈的敬业精神是名师的师魂。一个教师有了师魂,当他走上讲台或接触学生,一切烦恼、困难、痛苦等都会抛到九霄云外。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粉笔生涯有五大乐趣:首先教师的劳动是双倍收获的劳动,既收获学生的成绩和发展,还能收获感情和心意(但是我们的一些学校教师找不到职业的快乐,感觉苦累烦倦);其次,是一项科学研究的工作,可以出科研成果(我们的学校不重视教育科研,我们的教师不搞教育科研,认为那是虚的,是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获取高分的,是专家学者的事,或为评职称而搞点虚假研究);第三,教师可以保持一颗童心(我们的教师永远也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永远与学生相隔一段距离,高高在上,板着面孔);第四,教师关乎国家未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高考书,更不思考所教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教育的本质);第五,长期工作已经被职业训练出了适应性——如为人师表等。确实,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乃人生一大快事,它的终极目的令人激动不已,它的过程也使人快乐无比。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是名师成长的关键要素。可以说,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长出来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变单向关注为多向关注、变独立学习为合作学习等十大转变,如果安于现状,不与时俱进,就有可能成为新课改的绊脚石。可以说所有名师,他们都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都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三、科学的知识结构。这是名师成长的基本要素。作为名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有若干层次组成的网络系统:第一层次是条件性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钱梦龙先生认为这是知识结构的核心。第二层次是本体性知识,即大学所学的专业课程。据统计,一个人在校学到的知识只占全部工作所需的20%,其余的都得靠自己学习。第三层次是扩展性知识。即学科以外的广博的文化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都要懂一点。第四层次是实践性知识。如方法论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外语知识等等。第一第二层次的知识是隐性知识,是基础知识。第

三、四层次是外围层次的知识(显性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多懂些,知识面要尽可能宽些。否则,与学生会缺少共同语言。当你停止学习时,你就停止了成长。

四、扎实的能力。这是名师成长的核心要素。有的人有知识,没有能力,书呆子。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顾泠沅认为,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此外,教师还要通过科研来学习、提高。科研是名师成长的摇篮,是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的阶梯;会不会科研、搞不搞科研是教书匠与专门家的分水岭,是名师与一般教师的根本区别。

五、良好的环境氛围。这是名师成长的外部要素。名师的成长与环境氛围有很大关系。一方面,这个环境是指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名师成长也离不开宽松、舒畅的学校环境。尤其是教研、科研、学术的良好氛围,对名师的成长关系极大。学校要提供条件,营造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的名师越多,学校的质量就越高,学校的知名度也越高。大学时大师云集的学校,中小学亦如此,也应该是名师云集的地方。

推荐第3篇:理解时尚追求真美

主题班会教案:理解时尚,追求真美

射阳实验初中:嵇萌

男:尊敬的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初二(10)班主题班会《理解时尚,追求真美》现在开始! 男:当今的社会,百花齐放,精彩纷陈。 女:今天的生活,灿烂多姿,时尚迭出。

男:我们这一代中学生,崇尚个性,开朗奔放。 女: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追求自我,善于模仿。 男:在我们身边,追星热、偶像热、热浪冲天。

女:在我们身边,蹦迪、时装,已不是新鲜的字眼。今天我们相聚一起,就是要谈谈理解时尚、追求真美的话题

男:提到时尚,有的同学立刻就想到了名牌服饰,高档的自行车 女:对,其中最普遍的莫过于追星了 男:走在街上,流行歌曲飘荡在大街小巷 女:打开书包,明星照片映入眼帘

男:几乎每个人,都能哼上几句流行歌曲 女:几乎每名中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

男:有的人对偶像顶礼膜拜,有的人追星如痴如醉,不信?你们看,他们来了。 女:请欣赏小品《如此追星》

(小品:小明对港台歌星崇拜至极,整日哼着他的歌,收集着他的资料,说起话来也是港味十足,以至学习成绩每况愈下。终于某一日,小明得知歌星要来此地演出,并探的确切抵达时间,急忙手捧鲜花赴机场迎接,与某歌星同乘一个航班的还有杨利伟,他看着迎接杨的标语,问周围的人,杨是唱哪首歌走红的?)

女:看了这个小品,我们在捧腹大笑之余,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同学们对作品中的人物又是怎么看的呢?

生 1:我觉得小品中的主人公,居然连杨利伟是谁都不知道,这太不可思议了。这也反映了我们中学生当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有些人追星追的如痴如醉,他们到处搜集明星照片,看时尚杂志,传播明星的花边新闻等等,把自己的学业都荒废了。

2:小品中塑造的人物只是个别现象,我们只是喜欢他们的青春靓丽,听他们的歌,也可以减轻我们学习的压力。

3:但我们大多数人对追星是盲目的,他们一味模仿他们的衣着打扮,甚至饮食爱好,没有了自己的方向,有些人视追星为一种时尚,如果不知道歌星影星就似乎太老土了。

男:是啊,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上些人视追星为一种时尚。那么我们中学生究竟该不该追星呢?我们先来听一听他们的辩论,这边为正方,认为可以追星,这边为反方,认为不可以追星。辩论现在开始!(自由辩论) 女:好,你们的辩论先到这里,下面请你们双方各出一位代表总结陈辞。 (正方)总结陈辞:试问一个喜欢音乐的人,怎能不喜欢帕瓦罗帝?一个喜欢电影的人,怎能不喜欢路易斯、丹尼尔?一个喜欢足球的人,又怎能不喜欢贝利、马拉多纳?像靠一身功夫在好莱坞创出一番名堂的成龙,像半身残废,却用毅力唱出《水手》的郑智化,这样的明星,我们为什么不能追?为什么不可以追?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流行明星,就断定他是俗人一个,就一棒子打死他!学习了解明星背后的拼搏历程,对我们的人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我方坚持认为:中学生是可以追星的!

(反方)总结陈辞:青少年正处在一个懵懂的时期,对社会上的事物仅有一个混沌的概念,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和憧憬。可是就是由于娱乐圈内的明星们一外在美作为取胜的资本来吸引青少年,其中蚝油宣传消极的东西,这对于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方坚持认为青少年不可以追星。

男:同学们听了双方的辩论,有何感想?你们对追星热,偶像热这一现象又是怎么看的呢?

生1:我认为我们中学生可以追星,因为我们学习负担那么重,利用课余时间追星,可以使我们适当放松一下。例如我喜欢成龙,我被他的敬业向上,勤奋的精神所打动。他的精神会永远激励我在学习上奋勇前进。

生2:我认为像他这种崇拜是比较理智的,但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这种理智的崇拜呢?有的歌手因为一首歌而红遍全国,引起人们狂热的崇拜,有的虽然歌手的歌美妙动听,但他们的品质与歌中表达的意境相差太远了。人们之所以崇拜某某歌星,往往是被他们的外貌气质,歌声所吸引,但对他们的品质又了解多少呢?显然这种盲目的崇拜是不可取的

生3:我认为追星追的是明星身上的优点,而不是陋习

生4:我认为中学生可以追星,但不能盲目,我们应有目的的、理智的追星,并且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追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明星

生4:我认为中学生可以追星,因为现在中学生学习太紧张了,追星可以放松、调节我们的心情,起到劳逸结合的作用

生5:偶像崇拜已成为时下青少年一个普遍而又引人注目的问题,大连一位十六岁的少女,只因为母亲没有给她买偶像张国荣的碟片而自杀,这位少女就是容不下母亲对自己偶像的批评,甚至不惜以自己入花的生命为偶像殉葬。

生6:我认为我们中学生可以追星,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追星是一种普遍、正常、自然的成长现象,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胡振开认为,偶像崇拜是处于青春期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只不过不同的时代崇拜的对象不同,我们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在第二断乳期,追求表面,追求至善至美,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慢慢地,我们就会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偶像和生活。

女:说的太好了,其实任何问题应一分为二的来看待,我们“追星”但不能着迷,特别是不要“迷”人家的外表,盲目的模仿崇拜,而是应该看到他们“光环“背后的努力和艰辛。从自己崇拜的偶像身上汲取向上的奋斗的力量,这才是崇拜的目的。

男:而且我们对于这“星”,正如刚才同学所言,也不应局限在一些当红的歌星,影星上。知道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追星热、偶像热之后,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时尚”呢?难道就是追星,赶时髦吗?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我们心中的时尚吧!(谁先来说说看)

生1:我认为时尚不仅是潮流的,大众的或是独特的,更应是积极的,高尚的,永恒的。 2:我认为时尚应是广泛流行在群众中的一种正确的行为规范,而不应是庸俗的。我觉得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学习就是一种时尚。

3、我认为时尚的事物应该是有益的,而不是所谓的“时尚”而无益于我们。时尚的事物应该能经得住时间考验,不能只如昙花一现

4、我认为时尚是抽象的事物,打一个比方,它就像一眼清泉,它喷涌出来的东西应该是新鲜的,而不是陈腐的。而且它不应是昙花一现,而是永久的。

5、有些年轻人认为吃摇头丸,上网,打游戏是一种时尚,我觉得这是对时尚的误解,我认为时尚是一些对人类有益的、健康的东西。

6、时尚就是被大众所接受的一种潮流,具有新、奇、怪、美的特点,对社会具有促进性发展的作用。

有些同学还为我们准备一些图片,请他们来谈一谈 生1:我认为学习是一种时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地提高文化修养,而且我们中学生正处于培养能力,吸收知识,锻炼品质的重要阶段,每一个学生都应明确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在生活的每一天,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生2:我选的是宇航员飞越太空不久前,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的“神州五号”航天飞船成功载人升空的图片,他成为了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这告诉我们中学生应从小立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才能够去探索更多的未知的奥秘,所以我认为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就是一种时尚。

生3:我选择的是一幅表现运动的画面。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华人民举办奥运会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2008年的奥运圣火终于可以在北京上空熊熊地燃烧起来,所以我认为提倡全民健身,就是一种时尚。 生4:齐心协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2003年5月,非典型性肺炎在华夏大地上蔓延。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举国上下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非典活动,最令人感动和敬佩的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们,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宝贵的生命与病魔做斗争,终于使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赢来了胜利的一天,现在我们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所以白衣天使们舍己为人的精神是一种时尚。

生5:我选的这幅画是奥运会冠军刘翔在110米跨栏比赛的最高领奖台上高举我国国旗的情景。刘翔的成功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的成功,更是亚洲人在短距离比赛中的超越。黑种人说过,黄种人在奥运会短距离比赛中是不可能进入八强的。但是刘翔的12秒91打破了这种说法,他用自己的实力为中国创造了奇迹,为亚洲创造了历史,所以我认为奥运健儿们在赛场上奋勇拼搏的精神就是一种时尚。 女:从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对他们理解的“时尚”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男:可见,“时尚”并不是一种盲目的崇拜与随波逐流,时尚是与时俱进,是一种精神,是一个创造,是一种骄傲,是一种美 女:提到了“美”,同学们不禁眼前一亮, 男:是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 女:那你认为什么才叫做“美”呢?

男:穿着追求新潮,讲究标新立异,女孩嘛,漂亮一点的,像你!男生嘛,名牌少不了,自行车要高档点,那才潇洒,才叫美

女:啊?!说到现在,你还是这样认为的?太让我失望了!

男:哈哈,开个玩笑!但这也代表了我们中学生当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啊 女:确实如此,快听同学们是怎样认为的吧

男:不着急,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舞蹈,也让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来思考思考。 女:好啊,我们年轻,充满青春的活力,青春的神采,请看舞蹈《日出》 男:看了你们精彩的表演,不禁让我想起了卢梭的一句话。 女:什么? 男:他说:“真正的美,是美在它本身能显出奕奕的神采。” 女:罗丹也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男: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认为什么叫做美?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美呢? 生:

1、刚才看了同学们的表演,我觉得青春就是一种无可比拟的美

2、勤劳节俭,朴素大方就是一种美

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私奉献的爱心就是一种美

4、举止文明,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就是一种美

5、科学家们那种敬业的精神也是一种美

6、我认为“美”是在平凡事物中诞生的。就说四季吧,正像诗中所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是春美;“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夏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秋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冬美。美,正是许许多多平凡事物中诞生的!

7、我认为真正的美是心灵美。有一位残疾人叫马文仲,因为肌肉萎缩,全身最灵活的地方也只有左手了,但他想:虽然我肌肉萎缩了,但我还有头脑和心脏,他凭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终于创办了马文仲希望学校。我觉得这个故事很美,马文仲那金子般的心灵更美。

8、我觉得人之美在于心灵,有许多著名的人,他们的面容虽不怎么美,但他们德出众,才超群,依然为世人所敬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年轻时,就博学多才,震惊四海,但他却娶了位面容丑陋的人作为妻子,只因她聪明贤惠,富有才华,诸葛亮看中的正是他内在之美!

9、我认为美就在生活中,生活是一首歌,它的每一个音符都是美的体现。优雅的谈吐是美,灿烂的笑容是美,真诚的关怀也是美

10、我认为生活中处处有美,比如说:柳荫湖畔,学生的晨读给人以恬静的美,图书馆里的苦读,博物馆中的沉思,实验室中的思考,烈士碑前的怀念,升旗时的肃穆„„.都表现了一种或庄严肃穆,或神圣凝重的美。

11、美在字典里的结实是漂亮的意思,但我认为它并不仅仅指漂亮,美还反映在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和精神,举例来说吧

(串词:说得太好了,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因为我们正值青春年少! 美在平凡中诞生,美正是在这样许许多多平凡的事物中诞生的; 让我们在平凡中发现美,在平凡中追求美,在平凡中创造美吧;

生活中的美就是这样体现在一点一滴不起眼的小事上;生活中处处有美; 美是有金子般的心灵;

文明修养,举止文明是一种美; 美是爱心,是奉献;)

男:听了同学们的见解,确实让我深受感动!是啊,美在平凡中诞生,美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女:美是文明,是真诚,是爱心,是奉献;生活中的美,往往让人愉悦,让我们共同加入美的行列,生活会更加的美好!(鼓掌) 男: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内心。”

女:请欣赏配乐诗朗诵《心灵美才是永恒的美》,钢琴曲《致爱丽丝》配乐 心灵美才是永恒的美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朗诵的题目是《心灵美才是永恒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美的呢?可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中学生深思。许多人注重外表的修饰,认为这就是美,不错,着是美,但并非美的全部,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内心。” 这句话抓住了美的本质。

本来,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雨露里的中学生,充满蓬勃朝气,洋溢青春活力,红扑扑的脸蛋,亮晶晶的双眸,黑黝黝的秀发,无不闪耀出迷人的光泽,给人以纯洁、清新、健康的自然美的感觉。但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漂亮、时髦,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打扮、粉饰自己,结果反而给人以矫揉造作的感觉,我们应该懂得,在美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比心灵美更令人陶醉的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用渊博的知识充实自己,高尚的行为感染别人。立志、进取、勤学守纪、尊师爱友、举止文明、博学多才,这才是真正的美!

美不在外表,而在心灵,再美的鲜花也有凋零的时候,再美的容颜椰油衰老的时候,只有心灵美才能经久不衰,让我们不懈地奋斗与追求,使自己的心灵净化,格调升华,创造经久不衰的、永恒的美。 男:谢谢王静宇同学的精彩表演

女:心灵美是永恒的美!努力学习,学习科学是一种时尚,一种美;全民健身,迎接奥运是一种时尚,一种美;舍己为人,奋勇拼搏,为国争光是一种时尚,一种美!

男: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短暂的45分钟就要结束了,希望通过本次班会能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下面请班主任老师为我们做总结发言。 班主任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如何理解时尚,追求真美的话题。刚才听了你们的发言,看了大家精彩的表演,相信你们已经从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在思想上受到了启迪。的确,对于时尚,我们不能盲目的追求,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理性地来看待一切事物,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言,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也说过:“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包括他的面貌、服饰、心灵和思想。”所以在平时我们就要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在不断的追求中去创造美,在奋斗中去创造时尚,在时尚中去创造我们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放声歌唱,祝愿我们的明天更加的美好! 齐唱:《明天更美好》(六人先唱,全班合) 合:本次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作者邮箱: wxf_jm@163.com

推荐第4篇:《追求文明》教学设计

《追求文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合理制定计划,懂得要按计划做事的道理;

2、养成以实际行动维护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教学重点:

学会合理地制定计划,懂得要按计划做事的道理。教学难点:养成以实际行动维护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时安排:1时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回顾上节我们学习了《远离陋习》,还记得堂上我们了解的三大陋习分别是什么吗?(吸毒、赌博、迷信)读一次。

2、抢答你们知道沉浸在吸毒、赌博、迷信中的人会有以下哪些表现:A、按时作息、早睡早起

B、勤劳

、学知识、学本领D、作息无规律

E、懒惰

F、不学无术

3、小结原来他们有这三个坏习惯:作息无规律、懒惰、不学无术。看来,要远离这三大陋习,首先得远离这些坏习惯。

二、制定双休日活动计划

1、设置情境:小红的周末怎么安排?不幸的是,老师的一个学生偏偏就染上了这些坏习惯,现在她想痛改前非,需要你们帮她一个忙。帮什么忙呢?我们来听听她的困惑。嗨,大家好,我是小红,是一个一到周末就过得乱七八糟的人。周末的晚上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可以随心所欲的看电视,经常看到半夜才去睡觉。第二天,我喜欢睡懒觉,往往睡到快中午才起床。等到周末要结束的时候,才发现还有好多作业没有做,经常挨妈妈的批评。我真的很想改掉身上的坏习惯,过一个充实、快乐的周末。您能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帮我制定一个“双休日活动计划表”吗?小红想让我们帮她做什么,你听清楚了吗?(板书:定计划表)

2、参考书本,理解计划表。计划表上应该填写哪些内容呢?请打开书本76页,看到书上的计划表,大家一起告诉我,第一行写的是什么?哦,原来制定“双休日活动计划表”就是计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合理安排。

3、小组商议,制定计划表。小红周末有哪些事情需要安排呢?一起来看看:(读)全家大扫除、写一篇周记、背诵两首古诗、做一份数学试卷、参加舞蹈培训班(周六或周日下午2:30—4:30)、同学生日会(周六晚上6:00—8:00)。舞蹈培训班的时间我看不懂,谁来告诉我这里是什么意思?哦,我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在活动之前,先读要求:

1、六事情,不能遗漏;

2、写清时间,合理安排;

3、小组合作,五分钟完成。

4、组长汇报,学生来评议。完成的小组主动站起来,把你为小红定的计划告诉她吧!、教师小结,后需延伸。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的就是要学会计划,按计划做事。也许,我们班也有同学和小红一样,一到周末就过得乱七八糟的,后也为自己制定一个“双休日活动计划”吧!让我们学会按计划做事,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

三、制定“光盘行动”活动计划

1、活动引入(1)理解书本图片但是,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光是自己做好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瞧,书本77页,学生在干什么?请你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图片内容(反烟签名活动、环保小论坛、广场清洁)(2)广告引入思考他们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能为社会做点什么呢?先看一段广告。广告中有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XX亿元。如果把这些钱捐给刚发生地震的四川雅安人民能做什么?还能做什么?可现在却被人们在饭桌上白白浪费了!我们能容忍这样的现象继续发生吗?(3)参与光盘行动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开展一项活动,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做“光盘行动”。知道这个活动的目的吗?已经有小学生在行动了,一起来看看。你们愿意参与吗?好,那我们也来开展一次“光盘行动”宣传活动。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呢?

2、制定计划请同学们看到计划表。(1)思考活动步骤,明确方向进行宣传,选择地点很重要。是选人多的地方?还是人少的地方?要你选,你选哪里?(活动地点)聪明!你选哪里?你打算一个人去,还是你们小组去?“团结就是力量”呀!打算用什么形式宣传?宣传单从哪里来?谁负责……(3)小组商议填表,完成计划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光盘行动”活动计划,请先看要求:

1、地点选择要合适;

2、方式多样须可行;

3、分工明确到个人;

4、合作完成五分钟。(4)组长汇报解说,学生评议

五、布置作业

1、为自己制定一个“双休日活动计划”;

2、以小组为单位,后按计划开展“光盘行动”。板书设计:

追求文明

计划

做附1:“双休日活动计划表”周六 周日时间活动内容时间活动内容 起床 起床 洗漱完毕 洗漱完毕 吃早餐 吃早餐

吃中饭 吃中饭 睡午觉 睡午觉

吃晚饭 吃晚饭

洗漱完毕

洗漱完毕 晚上睡觉 晚上睡觉附2:

“光盘行动”宣传活动计划表时间地点内容及形式 小组

分工具体分工承担人员

准备邀请的人

推荐第5篇:班会教案:“理解时尚 追求真美”主题班会设计

当今社会,流行的东西很多很杂,令人目不暇接。有部分同学就抵抗不住外界的各种诱惑,渐渐地汇入到盲目追逐时髦的队伍中去了,迷失了自我,思想上渐渐松懈了,导致学习急趋下降,生活上没有目标,所以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时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一、活动方法:

小品、演唱、舞蹈、讨论

二、主持:

马琳霞、周文童

三、活动策划:

高新兰

四、活动过程:

理解时尚、追求真美

主持人女:goodevening,everybody.welcometoourclaandtakepartyinourclameeting. 主持人男: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欢迎来到我们班参加主题班会

主持人女:04经贸(1)班主题班会

主持人男:理解时尚,追求真美

主持人男、女:现在开始

主持人男:当今的社会,百花齐放,精彩纷陈

主持人女:今天的社会,灿烂多姿,时尚迭出

主持人男:我们这一代中学生,崇尚个性,开朗奔放

主持人女: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追求自我,善于模仿

主持人男:在我们身边,追星热,偶像热,热浪冲天

主持人女:在我们身边,时装,蹦迪已不是新鲜的字眼

主持人男:有人说社会是个大熔炉,融化了我们,锻造了我们

主持人女:有人说社会是个大染缸,稍一疏忽就不知把你染成什么模样

主持人男:是啊,我们毕竟是还未经历风雨的雏鹰,纷繁复杂的社会令我们眼花缭乱

主持人女: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就是要谈谈理解时尚,追求真美的话题

主持人男:走在街上,流行歌曲飘荡在大街小巷

主持人女:打开书包,明星照片映入眼帘

主持人男:几乎每个人,都能哼上几句流行歌曲

主持人女:几乎每名中学生,都有自己心中崇拜的偶像

主持人男:有的人对偶像顶礼膜拜,有的人追星如痴如醉,不信?你们看他们来了。

(小品《如此追星》)

主持人女:看了这个小品,我们在捧腹大笑之余,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我们不禁为小品中的追星者感到悲哀,然而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下面,给大家2分种自由讨论关于追星热、偶像热这一现象。(大家讨论)

主持人女:看同学们都讨论得热火朝天的,那一定有很多的想法,现在就请你们站起来把你们所想的告诉我们大家吧!

陈丽平:我认为追星热、偶像热是正常现象,现在我们的学习负担很重,课余需要放松一下,流行歌曲以欢快的节奏、优美的歌词吸引着我们,我们在喜欢歌曲的同时,崇拜起演唱者,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比如说我吧,喜欢听《真心英雄》这首歌,于是想了解一下演唱者成龙得人,并被他们的敬业、勤奋、向上的精神所感动,所以成龙得人成为我崇拜的偶像,他们的歌声鼓励我努力学习,奋努拼搏。

主持人男:既然这样,那你一定会唱这首歌吧,那就给我们大家唱上几句吧。

陈丽平:没问题。“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不如我们大家一起来唱吧!

全班同学:唱《真心英雄》

主持人女:听了大家唱的这首《真心英雄》真得感受到了那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接下来还有没有人想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王美亚:我认为陈丽平的这种说法是比较理智的,像有的歌星因为一首歌红遍了全国,引起大家狂烈的热爱,但大家对他的品德又有多少了解呢?有的歌星唱得歌非常优美,但是他的品德与歌中的意境相差太远了,有的同学喜欢xx明星是被他们的容貌、气质、歌声所吸引,至于其它方面就不关注了,我觉得这种盲目的追星是不可取的。

李丁香:刘晓庆才艺惊人,在演艺圈也算是出了名的大腕,可她却因为私欲而偷税、漏税。毁坏了自己在影迷心中的形象,所以我认为在追星时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

吴亚娟:巨星刘小庆偷税、漏税,这件事曾经轰动一时,我们应该从这件事上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学校学习时,应该做一位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也应做一个守法的合格公民,而不能因为某些不知名的利益,出卖自己的灵魂玷污自己的灵魂。

周颖:我认为追星并不是一件坏事,就说刘晓庆吧,她虽然偷税、漏税,但她出狱后,还坚持拍戏,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主持人女:我觉得像以上这些同学的崇拜观念是比较理智的,但是,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具有这样理智的观念呢?事实上,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是比较盲目的崇拜偶像,下面,给你们2分钟,就针对于盲目追星这个话题自由讨论。(大家讨论) #p#副标题#e# 主持人女:下面哪位同学想给大家谈谈自己想法或者是给在大家举几个盲目追星的例子。

王海燕:少男少女为国内外的偶像明星或喜或悲,甚至自杀、出走,6月21日,大连有一位16岁的少女自杀,起因只是母亲没有给她买偶像张国荣的cd碟,她曾是父母的好孩子,老师的好学生,不但成绩优秀,在学校的演讲中还多次获奖但就是这位少女,却丝毫容不下母亲对自己偶像批评,甚至不惜以自己如花的生命为偶像殉葬。

时丹丹:在太原也有这类事,某中学的5名男生模仿台湾电视剧《流星花园》中的f4,身着奇装异服结伴出入,在学校内打骂同学,辱骂老师,借钱不还,调戏女生被师生们厌称为“春秋五霸”。

王薇:还有呢!一度以《还珠格格》而出名的影星赵薇,成为许多追星追逐的对象,好多少女希望通过整容拥有一双赵薇那样的大眼睛

主持人女:刚才我们听了那么多追星热、偶像热的实例,下面让我们听听我们同学在网上查找的资料中专家是怎么说的。

刘露:教育专家、心理专家普遍认为这是一种自然、普遍,正常的成长现象。辽宁师范大学心理教授胡振开认为偶像崇拜是处于青春期。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只不过不同的孩子崇拜程度不同,不同时代崇拜对象不同。这个时期的孩子属于第二断乳期,追求表面,追求至善至美,通过寻找偶像寄托自己的成人理想,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慢慢他们就懂得选择最佳的适合自己的偶像和生活。

主持人男: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偶像,从自己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向上的、奋斗的力量,这才是崇拜的目的。

主持人女:就追星热,偶像热这个话题我们聊到现在,我想我们大家心中也了解了追星热、偶像热是怎么一回事了吧。那么我们在生活中该怎样做呢?再给你们2分钟自由讨论,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一谈我们心中的时尚到底是什么?(大家讨论)

王小莉:我认为学习是一种时尚,因为我们正处于培养能力、吸收知识、锻炼品质的阶段,每个学生都应确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在生活的每一天,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丁正新:不久前,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座的“神洲五号”飞船首次成功载人升空,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我们要从小立志努力学习科学,将来才能去探索许许多多的奥秘。所以我认为学科学、爱科学是一种时尚,一种美。

何建群:我认为快乐的与人交往也是一种时尚,一种美,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为是孤立存在的都要与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发生关系,我们应快乐的与人交往,从而使别人快乐,使自己快乐,所以我认为快乐的与人交往是一种时尚,一种美。

张金凤: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我们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人民举办奥运会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2011年的奥运圣火将在美丽的北京的上空熊熊燃烧,所以我认为体育运动是一种时尚,一种美。

王淑银:xx年5月,非典型肺炎在华夏大地蔓延,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非典斗争,最让人感动和敬佩的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他们用汗水和生命与病魔作斗争,终于使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迎来了胜利的一天,我们现在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读书,也有他们的一分功劳,所以我认为白衣天使的那种舍己为人,奋勇拼搏的精神是一种时尚,一种美。

主持人男: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爱学习,爱科学,快乐与人交往,体育运动、舍己为人、奋勇拼搏的精神都是一种时尚,一种美。

主持人女:不知大家知不知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正如罗丹所言,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主持人男: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的作用不再只是遮羞御寒,而是成为一种文化、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美。

主持人女:想必我们大家都看过时装表演吧。本来呢,我们是想给大家播放一段时装表演的片段,但是,比较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原因,我们不能一起欣赏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观看过的时装表演,回想那西服的庄重,牛仔的潇洒,裙装的飘逸,在真可谓美不胜收。我们赞叹服装的美,更渴望能有美的服装。可是,我们都是些学生,必须身着统一的校服,身穿校服的就真的没有个性了吗?但我看今天在座的大部分同学都穿着校服,那就表明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喜欢校服的。那就让你们谈一谈身着校服的好处吧!但如果有那些同学不同意这个观点的,也可以起来反驳,下面给你们2分钟自由讨论。(大家讨论)

主持人女:现在,就请你们把你们的观点讲出来吧! 贾惠:我觉得穿校服很好,它代表着团结,当“外人”来的时候,看到我们都穿着同一种服装,会把我们视为一体,认为我们的势力很强大。

时丹丹:我觉得穿校服也挺好的,因为它可以控制消费嘛!

卢晓颖:学生穿着校服,就是这个学校的代言人,他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校树立好形象,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因此,我认为穿校服好。 #p#副标题#e# 章梅:我觉得穿校服不好,如果每个学生每天都穿校服的话,那会限制服装业的发展。

陈培培:我们都是十

七、八岁的少男少女,都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固然很重视服饰,而穿校服虽然显得很团结,但是也很单调,所以我认为穿校服不好。

主持人女: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同学还是觉得校服是有好处的。那我们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人穿着校服看上去让人觉得很美,觉得舒服,而有些人身着校服却显得不伦不类呢?下面让我们来谈一谈我们在身校服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给大家具分钟自由讨论。(大家讨论)

刘维维:校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学校的一种象征,所以出于对学校名誉的尊重和爱护,要经常保持校服的整洁。

王春霜:学校的校服是固定的,我们要选择一种与自己脸型、气质和校服相配的发型,适合女中学生的几种发型:像娃娃头,这种发型显得文静、单纯;马尾辫,这种发型显得活泼、富有青春活力;麻花辫,这种发型,显得文静、秀气。

张冬冬:男同学最好理平头,显得干净利落,富有朝气。

张燕:中学生不宜烫发,它与中学生的年龄气质不相配。

徐凌之:我觉得穿校服要有适合的鞋子搭配才行,中学生的鞋子以运动鞋,旅游鞋,布鞋,平底鞋为宜。

王海月:穿校服不能戴装饰品,很多同学都喜欢在脖子上挂吉祥包护身符等装饰物,这和校服及学生的生份很不配。女同学尤其注意不能配戴项链、手镯等装饰品,头上的发夹的外形`颜色也要与校服颜色相配。

主持人男:记得卢梭说,真正的美在它本身能显出奕奕的神采。

主持人女:我们年轻,充满活力,青春的神采,青春的美。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充满青春活力的舞蹈《日出》。

(观看舞蹈)

主持人男:现在流行的东西实在太多,有人认为追潮流。赶时髦才是当代青年的性格。

主持人女:不,我可不是这样认为:我要奉劝朋友们,不要在赶时髦中迷失自我,我想接下来的一段演讲一定会给大家带来许多的启示。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夏晴为我们带来这段,《莫赶时髦》。

(夏晴演讲)

主持人男:记得契诃夫说过: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面貌、衣裳、心灵和思想。

主持人女:的确,人的美的可爱,不仅是由于他的容貌,衣着打扮,更是因为他的心灵和思想。让我们在追求中创造美,在奋斗中创造时尚。

主持人男:04经贸(1)班主题班会

主持人女;理解时尚,追求真美。 主持人:到此结束。

主持人女:todayischristmaseve,merrychristmasforallofyou。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用最热烈的掌声谢谢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到来!

推荐第6篇:如何理解教学设计

如何理解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们都有这样一种共识:课堂教学一定要改变以“教”为中心、“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要优化教学全过程,打造“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传统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问题学习、合作学习等。这种认识很到位,但是,如果我们不把这种认识落实到课堂中,这种理念充其量只是一种唯美的“空中楼阁”,并不能根本地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以最到位的认识必须与教学实践对接。怎么对接?就是实施教学的行为主体之一线教师们,首先要积极地响应和行动,从教学设计这个环节起就要从学生主体出发,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学设计往往停留在“形而上”的条条框框,很多教师不知道怎么样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过程,不知道如何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教学设计。所以,信息技术学科亟需一种系统性的教学设计核心体系结构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第一步:确定教学设计起点。拿到一个课题要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应该做什么?建议大家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是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个内容,学了有什么用?二是对于这个内容,学生原有的基础是什么?三是这节课中,我希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怎样的发展? 第二步:处理教材和确定教学内容深入研读教材,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这节课中什么内容对学生是有价值的?二是学生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什么内容上?三是什么内容对学生的生活和今后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在此基础上,再次审视教材,明确“教什么”、“教什么更好”、“教什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有所发展”这三个问题,对教材进行增补、删减、重组、置换、整合等,从而形成系统的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中已经过时的、学生已经会了的内容,不要让学生以学习新知识的方式重复学习。

第三步:制定教学目标时.各维度应思考的问题知识与技能(学什么)。即学生要了解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技能是什么?学生要理解的核心知识和重点掌握的技能是什么?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怎么学)。即创设怎样的学习体验环境,用什么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欲望?学生应经历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才能逐步深入地获得新知、掌握技术、形成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建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感悟、怎么体验、怎么培养态度)。即这节课学生能体验、感受、感悟到什么?这节课能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什么态度?这节课可以塑造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这节课能培养学生什么兴趣? 第四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应考虑的问题

第一,这节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第二,这节课中,学生会遇到什么样的理解难点或操作问题? 第五步:确定教学方法。应考虑的问题要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有兴趣学、主动地去学?用什么方法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学生被灌以知识?用什么方法去突破学生的理解难点或操作问题?看似学生都会的内容,采用什么方法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原先知识结构的不足?如何让学生有成就感、愉悦感?如何让学生感受学习这节课的意义和价值? 温馨提醒:选取的方法不要流于形式,应真正能提高课堂效率、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第六步:建构教学过程总体逻辑结构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有一个逻辑清晰的执教思路。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握和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使学生在思维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知识结构,对于没有内在联系的一些“结构不良的知识”,则要通过精心的设计来建立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感。基于此,首先请教师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应通过“什么样的素材或活动”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二是怎样的教学步骤能推进学生逐步理解知识、主动参与课堂、实现意义建构?三是课堂结束后学生的头脑里应形成怎么样的知识逻辑结构? 建议可通过以下四种教学过程总体逻辑建构的方法来理清上课思路一 (1)串行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在挖掘知识点之间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有关联性和递进性的序列问题或任务把知识点串接起来,学生在对一个个自然产生的问题和任务的解决和探究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实现对知识的主动理解和意义建构。

(2)螺旋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通过“入境一出境一再入境”的教学模式,螺旋式递进、呈现知识序列和维度,使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逐步建立知识结构,促进思维发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入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任务,明确初步的知识。出境是指离开刚才特定的情境,提炼、总结出技术思想、操作规律和方法。再入境是指学生在这些技术思想、操作规律和方法的支撑下再在新的情境中独立地完成任务,进一步梳理和稳定知识结构,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网格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在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点之间序列关系的基础上,精心构建一节课的整体逻辑,把它作为一级网格,再把组成一级网格的各逻辑要素分解成相对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次级逻辑网格,依此类推,逐级分解,以多级网格体系推进学生全覆盖建立知识结构,并在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支撑下独立解决问题。

(4)并行逻辑结构路径建构法

核心思想:以开放性任务为明线,把课堂的知识点内隐在任务中,每个学生按照各自对任务的理解,齐头并进,殊途同归,完成任务;同时,在完成任务的个体体验中,在与其他同学的对比交流中,在一个“学生教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提升学生”的互动学习共同体中建立、优化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跨越式发展。

第七步:教学设计撰写

根据前面对各个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过程总体逻辑思路撰写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准备教学素材、整理学生任务。

第八步:教学设计完成后建议反思的问题

(1)这样的执教思路是否足够清晰?在课堂实施时学生能听明白吗? (2)我会不会讲得太多?学生会不会思考得太少、动手得太少、体验得太少? (3)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吗?这样的设计是否会代替学生思考? (4)学生上课时会感到愉悦吗?有兴趣吗? (5)这样的设计在课堂实施后,学生能否用所学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我有没有非常认真地操作过所有的课堂任务? (7)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估到了吗? 第九步:完善教学设计

根据反思再次完善教学设计、课件和学生任务。 第十步:上课实施

按照教学设计开展教学。

第十一步:课后反思供您参考的问题 (1)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2)学生上课兴趣怎么样?他们有没有进行真正深入的思考和主动学习? (3)学生出现的哪些问题是自己预设不足而导致的? (4)各环节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5)课堂的结构、任务的设置、时间的分配是否需要调整? (6)哪些细节问题因为没有考虑到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浪费学生时间? (7)哪些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原因是什么? (8)知识点讲解、语言表述等是否简洁、清晰、易懂? (9)课堂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第十二步:形成教学设计终稿

根据课后反思再次完善教学设计,形成教学设计完成稿。

推荐第7篇:读《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读《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有感

温成洪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弥新,意境深远,以源头活水比喻为读书学习,告诫我们: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为更好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我拜读了严先元老师的《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这本书打造了优质高效课堂的新视角,以精辟的见解,生动鲜活的例子,带着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体验了“有效”的含义。顿觉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让学生学有所获,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这就要我们在备课中下功夫,尽心备好每一节课。

首先是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充分备学生实际需要,尊重差异,了解学生的外在因素,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环境并充分估计。从备课理念上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为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施教”、“个性化教学”做好准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动力,把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备课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双基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和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来实行分层教学。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要客观地分析、研究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树立自信。

备自己就是备课时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一个过程,说具体点就是备自己的教学策略,升华教学,追求美的境界。备自己的教学风格:弘扬个性,培养机智,塑造特色。备弱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自己就是认识自我,长善救失。还要备期望:关注差异,全面发展。备自己的形象:有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观念,认真对待,在教学意识上高度重视三个问题:穿什么衣服贴近新课程的意义?理什么发型更能体现教师的个性?课堂形象是否符合教师行为规范?当然行动上更要精心准备。更重要的一点是还要备自己的课堂话语,包括语言风格、话语技巧等。

最后,我想用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话语来结束: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不是证明多种教学没有道理,更不是糊涂地照搬某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我们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推荐第8篇:读《追求卓越》有感

读《追求卓越》有感

在公选课老师的推荐下,我品读了被誉为“商界教皇”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的代表作《追求卓越》。此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事例,通俗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卓越的企业所应该具有的一系列特性和品质,收获颇丰。

作者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了一切卓越企业成功的原因,例如企业组织,创新变革,员工激励等。但是我认为作者重点强调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对于企业制度的管理,而是对于公司员工,也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组成部分的能力的激发和运用。企业是由企业员工组成的工作团体,企业的获利都是通过员工的有价值的劳动创造的,因此任何成绩卓越的企业都是在不能激励员工更多的工作激情,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可以得到最大的才能施展,而在这种情况,企业也常常能够保持活力,能够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更迭。例如作者在书中提到,在美国很多卓越的大公司,为了保持企业的活力,适应市场和顾客的变化,都通常采用工作小组的方式对员工进行管理。在工作小组内部,员工拥有很大的自由度进行相互之间的沟通,对当前困难进行分析,并最终解决当前问题。这种工作小组的形式具有灵活,高效,快捷的优点,能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而且采用工作小组的方式可以引入员工之间的内部竞争,有利于保持企业内部活力,增强员工的进取心。其实作者强调的是员工的工作激情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只有激发出每个员工的工作激情,让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

中,在工作中自发的加入自己的创造。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每个员工都能够富有激情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这样的企业怎么能不是卓越、成功的企业呢?

在《追求卓越》中,作者通过其“永久性革命”的理论,向企业界阐述了如何在一个变化无常的世界中求得生存和成功的道路。他的核心理念是:企业管理根本不存在一般的模式,即使有也不是成功的标志,因为企业的成长不可能总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按照昨日已有的模式运转,那么今天则很可能要失败。当然,管理并非无理可循,它也有一定的规则与原理,但正如有人所说:管理如下棋,管理的规则和范例如棋谱,分析棋谱绝对对棋艺的精进有帮助,但是棋谱不可能重复,一旦自己置身于问题的迷阵之中,解决的方法便没有现成的规则可循了。所以,原则自然要信守,但应用时就要随机应变,而且要使自己明白,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永恒不变的。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最好的”的管理模式,任何拘泥于书本和信条的人都是傻瓜,难免遭遇失败的命运。

作者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密切结合起来,成为轰动整个管理世界的经典法则,让我们真正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审视社会。书中他向我们介绍了一场必要的“管理学革命”,即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我们,以机动灵活、热爱变革的精神代替我们长期以来追求大批量和大规模营销的倾向,因为后者所要求的稳定、容易预测的环境已经不属于二十一世纪。

1.付诸行动。“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优秀的企业在决策过程

中可能会进行分析,但是,他们不会被那些现象所麻痹。任何事情都是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是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反复思考,却不付之行动中。于是,回首间,发现自己已经浪费了好多大好的时光。因此,不要只做畅想家,要把思想付诸行动,这样才无愧于青春,无愧于生命!

2.接近顾客。这点也是所有的卓越企业都具备特质。其实企业和顾客是相互依存,相互信任,共同进步的一个结合体。顾客向企业不断提出自己的要求,企业则依据顾客的要求不断进行改进,使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在优秀公司里,每个人都有责任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很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公司总是从顾客那里得到有关产品方面的最好的想法,这是不断地、有目的地倾听的结果。

3.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与根本。只有具有这种能力,才能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然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总是通过组织的力量培养领导者和创新人才,他们是所谓的“产品斗士”的培养地。不限制员工的创造力,支持有实际意义的冒险,支持员工试着去做一些事。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之内,才会更大的程度上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发展企业。

4.以人促产。这点最重要,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让企业的员工有归属感。让员工的目标和企业的组织目标相同。以人为本,也是也包括接近顾客。不论是位居高位者还是普通员工,都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力的源泉。优秀公司中的劳资关系良好,劳资双

方有相同的劳动态度,也不认为只有资本投资才是效率提高的源泉。真正做到人力与财力的统一,才能真正达到企业的腾飞与发展。

5.精兵简政。优秀企业中的组织形式和系统简单明了。上层管理人员很少。简单的企业组织形式不仅有助于企业的人力管理,更有助于员工对于工作的责任心。员工人数应尽量降到最低,把大部分工作外包处理,或是采取有时间限制、项目导向的工作小组等形式。

6.严宽并济,张驰结合。不难发现,经营得有声有色的企业都不是集权或是分权,而是两者巧妙结合。像我们所说的,在大部分情况下,他们把权力下放到车间和产品开发部门。另一方面,对于少数他们看重的核心标准,这些公司又是极端地集权,公司高层牢牢地把握着这些权力。卓越企业的大多数层面都是“宽松”的,让人员享有极大的自由,自主做事。与此同时,卓越企业的少数几个关键性层面却又是高度中央集权的:以核心价值观塑造公司文化,以及少数关键性的财务指标。宽松的工作氛围,却要有严格的价值观体系。

采取行动、接近顾客、自主和创业精神、以人为本、亲身实践价值驱动、坚持本业、组织简单人事精简、宽严并济非常明确地说明了卓越企业的独到之处。。在此要强调的是并非每个卓越的企业都具有上述所说的八大特质,或许卓越企业具有其中几项特质,或许只具有一项,但是卓越的企业不会缺失上述全部的八项特质的。

卓越企业对采取行动这一项都很认同,他们认为只有把脑子里想法付诸实践才能真正为顾客和企业自己创造价值。他们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各式各样的行动战略,特别是在管理系统、组织流动性以及试验等领域。这样可以简化系统,理清哪些业务最重要,以促进组织的活力。接近顾客也是很多卓越顾客一贯坚持的理念,他们会向顾客学习,提供的质量、服务和可靠性都是一般企业难以抗衡的。他们成功地进行市场细分,为顾客更好的服务。本书举了很多卓越的企业因为积极靠近顾客和服务顾客而取得非凡的成功,我想这是每个企业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卓越的企业通常在公司各处培养出许多领导人物和创新人才,公司内部就具有培养顶尖人才的氛围,相互之间促进和鼓励,不限制每个人的创造力,而是鼓动务实的冒险,支持好的尝试并且奉行“务必要有足够的错误次数”戒律,保证公司一步一步向上走。“以人为主”这一最近在国内异常受到追捧的概念,其实对于卓越的企业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已近用得驾轻就熟。卓越企业把一般人员视为质量和生产力的源泉,在公司内部不鼓励等级意识,也不认为资本投资时改善效率的根本。卓越的企业视员工为合作伙伴,尊重他们并赋予尊严。IBM的沃森有句很精辟的阐释:“IBM的哲学可用三项简单的信念来说明,我认为最重要的一项是:我们对每个员工的尊重。”IBM尚且如此,那些规模和成就远逊于IBM的企业不更得尊重我们的员工吗?

“坚持本业”在多元化经营战略大行其道的今天多少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但是看看那些取得成功的卓越企业吧,他们有多少是因为多

元化经营而成功的呢,相反他们在各自行业里术业有专攻,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事实上,大多数想以多元化经营而采取的收购案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多元化会稀释价值观,部分原因是被收购的公司具备不同的价值观,就算重视同样的事情,往往也因为组织发展的过大而逐渐丧失意义。“组织单纯,人事精简”对于卓越企业来说,这是他们保持卓越的特质之一。卓越企业的基本结构形态和系统都非常简单,高层人事极为精简。他们维持单纯的形式,在处理因环境迅速变化而产生的问题时相当具有弹性,这有利于公司转向。最后要说明的是“宽严并济”,那些经营成功的卓越企业都不是集权或是分权,而是两种巧妙的结合。卓越企业的大多数层面都是宽松的,让人员享有极大的自由,自主做事。同时,卓越企业的少数几个关键性部位却又是高度中央集权的,以核心价值观塑造公司文化,让所用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向和方向奋进。

卓越企业的基本功都非常扎实,他们的理念是:思考比工具更重要,发挥才智远优于理性,行动比分析更为迫切。这些卓越的企业在负责的世界里致力于保持单纯,努力不懈,坚持超高的质量标准,重视顾客,尊重员工。他们为卓越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并容忍迅速展开行动和定期进行试验所带来的一时混乱。

推荐第9篇: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教学教案

⒈图文并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编绘了四幅图画,分别与课文的

二、

三、

五、七自然段内容相对应,使“丑小鸭”得名、离家出走、羡慕天鹅、忽然发现自己并不丑而且十分漂亮等原因形象直观化,既弥补了文字抽象的缺点,又为獐喜闻乐见,能起到激情引趣的作用。

⒉词句生动,用词准确。“太阳暖烘烘的”,提示了丑小鸭出生的季节;“特别大”强调出差别;“灰灰的”、“大大的”、“瘦瘦的”提示了得名缘由;又如三至六自然段,点明出走原因的词有“孤单”、“除了„„都”等;“只好”、“才敢”、“悄悄地”、“趴”等词,体现了它离家出走后的种种遭遇;而“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则是“丑”变“美”的真实写照。

依据以上特点,加之课文内容比较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因而本文可采取以读为主的学法,求得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教学建议如下:

一、设“悬”朗读,初知课文。

⒈揭题激趣。揭题后,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丑小鸭是谁?为什么会叫它“丑小鸭”?在它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怎么样了?)学生质疑后,教师追问: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以设制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⒉初步感知。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自己去文中寻找答案。(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必然急于找到答案,必定读得投入。那么,顺疑索答,初步感知的目的亦能达到。)

二、读中求变,深化理解。

⒈求“顺”自读。同学们喜欢这篇课文吗?你们能读好它吗?教师相信你们会读好。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看拼音边读,不会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同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看谁读得最好。(此遍朗读,目的在于读正确,读顺畅;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⒉检查朗读。你们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吗?(教师指名逐段朗读,相机教学生字、正音;指导全班读好长句子;让学生明白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用奖小红花的办法激励学生把字读正确,读流利。)

⒊比赛朗读。⑴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基本上做到了读得正确、流利。现在我们来进行朗读比赛,大家愿意参加吗?好!每组选一位平时较少读书给大家听的同学,代表本组参加比赛,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小组指导,准备参赛。安排此项比赛是为了刺激大家的朗读积极性,达到全员参与,生生互动,锻炼“中下生”的目的。)⑵比赛,评奖。(只要达到正确、顺畅,就给一等奖。)

⒋图文“对读”。下面我们将进行图文对读,方法是这样的:这里有四幅图画(文内图画放大图,教师逐一出示,并让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现在请一位学生上台当主持,其余同学按

一、

二、

三、四组的顺序进行朗读,主持人举起哪一幅图,小组同学就要读出与图画内容相对应的一段课文。看哪组同学读得准,读得好。(此读目的在于图文对照,理解

二、

三、

五、七自然段内容。

⒌理解朗读。⑴下面进行一个“找朋友读句子”游戏。规则是:按自然段顺序,根据老师出示的卡片上的内容在课文中找到和它相对应的句子,并把它读出来。看谁找得准,读得好。谁先举手谁读。愿意参加吗?(卡片上的内容:第一自然段,读表示“春天”这个季节的句子;第二自然段,读出“丑小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句子;第三自然段,读“丑小鸭”为什么会离家出走的句子;第四自然段,读“丑小鸭”为什么白天只好躲起来的句子;第五自然段,读出“丑小鸭”羡慕天鹅的句子;第六自然段,读出“丑小鸭”差点冻死的句子;第七自然段,读出“丑小鸭”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的句子。)(游戏目的在于理解词语,读懂句子,进而理解自然段,理解课文。)⑵游戏。(每读一“题”后评议,纠错。)

⒍背诵比赛。⑴理清顺序。教师出示抄好的第七自然段每句话的四张卡片,打乱后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逐句朗读后按课文顺序重新排列;排列一句读熟一句;排列好后再读几遍,直至熟读成诵。⑵同桌对背。⑶比赛。(学生举手参赛,其余同学当评委背完一个评议一个,要求是正确、流利。)◆

推荐第10篇: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心得体会

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心得体会

红石学校

郑红梅

我们知道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在中考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不难看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代对中学生提出的要求。新教材的不断改进,英语教师应以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设计兴趣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一项重要保证。为了更好地完成英语阅读教学中每一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之前,我尝试着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与之密切相关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练习题,让学生以这些练习题为引导,教师以轻松明快的节奏创设出快速度通读课文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这其间选择重点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以利于获得更好的学习英语课文的信息,对下一步的英语阅读教学任务作好铺垫。教学中也可使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投影片、多媒体计算机等,充分发挥了它们拥有的效能,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调节了课堂上枯燥、乏味的气氛,学习英语的兴趣会越发浓厚起来,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二、强化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训练

英语语言素材积累的不够,在交际中会造成尴尬的局面。那么怎样解决英语语言素材积累的不够的遗憾呢?这就需要中学生从阅读中进行积累,也要求英语教师进行强化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训练,语言积累多了交际能力也就提高了。在阅读中,我引导学生以前面的练习题为教学语境去理解词语的意思,由原来的逐词阅读变为句子阅读,近而抓住课文的主要语句,串讲课文并要求学生复述,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本领。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对初中学生来讲不是不可拥有的能力,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自学方法进行尝试性自学,用适合学生自己特点的自学方法去掌握阅读的方法同时,使用自己的语言及同学们容易理解的方式来对阅读材料进行讲解。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自学能力有了相应的进步,当然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加强。

四、运用互动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要大家默读一段课文,然后结合这段课文,向大家明确地示范如何抓住课文的主题做总结,如何围绕课文的中心意思提出问题,指出需要注意的词组和句型,以及如何预测下文的内容。在教师示范之后,学生就下一段课文来练习使用这些理解策略。教师安排学生轮流做“小老师”,在大家默读完一段课文后,这个“小老师”要象教师那样带着大家讨论和分析课文的内容,包括就课文内容提出合适的问题要大家回答,总结此段课文的主要内容,澄清难词、难句的意思,以及预测下文内容等。其他学习者以各种形式参与到讨论中来,包括:(1)对其他学生的总结做详细的解释或评价;(2)回答问题并就课文内容提出其它问题;(3)评价别人对课文内容所做的预测;(4)就自己不清楚的内容请教别人,要求他们给予明确的解释;(5)帮助他人解除对课文的误解,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学习。

五、阅读中渗透作文教学

大纲指出:“在英语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是说,从阅读中学作文,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思路,训练就要深化。从缩写到仿写,从仿写到创作举一到反三,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完成了知识的迁移。这样枯燥的麻烦的学生恐惧的作文训练,就融在了阅读的学习之中。

第11篇:说明文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

说明文阅读解题指要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说明文阅读是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值所占比较大。透视近年来各地说明文阅读题,可以发现,大多数省市所选取的材料绝大多数是课外的,而且内容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科技性说明文,涉及到环保、病毒、网络、生态保护、科技发明、前沿科学、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在设题方面基本上也都是侧重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因此,把握好说明文的发展方向,对解答说明文阅读题至关重要。

说明文阅读有着鲜明的文体特点,和记叙文、议论文阅读相比,难度较小,对文章提供的隐性信息的筛选较少,体现的知识性、科学性较强。常见的考点有:

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

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

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

5、对说明语言的把握,及对关键词、句的辨析;

6、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

7、对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特点的体会;

8、对文章中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提出建议。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理说明文

1 和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说明对象可先从标题入手,如果要求阅读的说明文并无标题,那还得认真阅读文本(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理,找出说明对象。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个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要了解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特征也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1、从标题着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就指出了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是“人民大会堂”,也指出了其特征——“雄伟”。

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阅读说明文也要注重对说明结构及顺序的理解与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括)——分(具体)”式、“总(概括)——分(具体)——总(概括)”式、“分(具体)——总(概括)”式、并列式、递进式等。例如,《苏州园林》一文就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

2 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那么,如何分析说明顺序呢?

首先,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就主要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结构。介绍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或事物,多数采用逻辑顺序,通常表现为在介绍事物、事理时采用总分、主次、层进等方式,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因到结果、从概述到具体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例如《死海不死》的两部分之间就有一个由结果到原因的内在的逻辑顺序。其次,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例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转移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语等。

说明文阅读还要注重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理解。为了说清楚事物的特征,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等。此外,还要深入地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采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和事理的特征。方法恰当,可以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更易于让读者了解和接受。笼统地说,列数字能给人确切、具体的印象;打比方能增强说明的形象性

3 和生动性;举例子能反映一般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下定义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产生一个确切的概念;分类别能收到全面、清楚的表达效果;作比较能使原先说不清的事物变得更加浅显易懂、鲜明具体。

说明文阅读的考查还有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体会。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需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另外,要重视具有修辞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更全面;恰当地使用关联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连贯、更严密,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怎样解答说明文的阅读题呢?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我们无论阅读何类文章,都需要先通读全文,只有全面了解了文章的大意,理解才不会有偏差。阅读说明文时,也依然需要整体感知。整体感知阅读材料为的是对阅读材料内容作基本把握。力求能初步地概括主旨、辨识行文思路,并对整个材料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总体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打下基础。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对理解文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局部问题的准确分析、深入理解,离不开对材料整体的准确把握。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阅读材料的主旨、行文特点、重要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进而加深对阅读材料中各个具体或局部问题的理解,从而达到能全面、准确地回答所要求解决的问题,这应是说明文阅读材料应试阅读的正确程序,也体现了阅读过程的一般规律。说明文阅读材料历来十分重视整体内容设计,突出考查整体理解水平的命题特点,更要求我们在应试阅读中首先应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入手。通读全文后,我们就可以了解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文章结构等基本内容,为接下来的答题作好铺垫。

因为试卷所选的文段,大多都是最新的科普文,知识性较强,同学们未必了解,文中的一些术语也会令大家感到头昏脑涨。这样,在阅读时就很吃力,通读一遍后仍感觉“一无所获”,不知所云,同学们就会从头再读,既浪费了阅读时间,也降低

5 了阅读效率。为此,在阅读时,我们就要掌握一些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譬如,给文章标上段号、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标出段落的重点信息等。再如,可以先把题目浏览一遍,然后再回头读文章,这样阅读的目的性就增强了,答题效率也会提高。这些虽是细微的工作,但却可以为答题提供更多更快捷的信息源,为同学们省下不少时间。

二、认真审题,筛选、把握文章的重点信息

认真审题,筛选、把握文章的重点信息,同学们都可以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当然,信息材料的筛选、整合以符合试题要求为原则。信息的筛选、整合,是阅读过程中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重要方法。筛选、整合重要信息涉及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更关涉到筛选的目的、意图。筛选和整合信息要注重如下几点:

①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目的,确定筛选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至几段乃至全篇。

②归纳、整合筛选范围的内容,发掘其隐含信息。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方能获得。归纳、整合应从该确定范围内的关键句意、层意入手,进而发掘其隐含信息。

6 ③根据阅读试题的要求,对筛选整合的信息一一辨别。辨别时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去认真辨析。如某地考卷《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的第4题:“文中列举了三处‘据测算’或‘据统计’得来的数据,请选择其中的一处简要说明它的表达作用。”从题干里我们可以捕捉到如下信息:①范围是分散在全文的三处;②只能选一处,不能多答;③回答的内容是“据测算”或“据统计”得来的数据的表达作用。如果不审清题干信息,就会徒劳无功。再如某地考卷《运动的新发现》的第1题:“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运动为什么能改善大脑机能?”此题干告诉我们,答题范围是全文,角度是科学的说明。

三、前后对应,在文中寻找答案

无数次的考试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文体的阅读题,我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说明文也不例外。如某地考卷《南极无雪地区》的第2题:“第⑦段画线句否定了上文中的什么看法?”题干给我们的信息是“上文中的什么看法”,我们只要溯文而上,和原文仔细对应一番,就会发现,这道题的答案可以直接在第⑥段中找到。再如某地考卷《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第2题:“如果人类有了尾巴,那么人类的尾巴该是什么样的?(用原文回答)”此题已经标明“用原文回答”,那我们只要利用自己在通读全文时所捕捉到的信息,即可作出

7 答案。

一些题目虽不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但或多或少都会用到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重点信息。为此,同学们就应该具有对原文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要尽可能把原文材料和自己的加工处理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概括性答案。对此类题目,同学们要先提取题干的主要信息,然后从文中截取关键性语句,筛选出有用信息,或再按实际需要进行加工整合即可。

四、思维灵活,巧妙应对开放性试题

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开放性试题难以回答,面太广,不够具体,无处落笔。其实,开放性试题也是最容易回答的题型。说它容易回答,也就是因为它的开放性,没有统一答案,形式大多也是自由的,只要言之有理,答之有据均可。但关键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思维要灵活,要大胆想象,不拘一格,敢于突破。如某地考卷《生命与气候》的第4题:“联系本文内容,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说说今后若干年后地球的气候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简述理由。”此题答案是多元的,不具有唯一性。此时,就是体现同学们创新精神的时候了,你可以充分调动日常积累的知识,拓展思维,大胆设想,并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理作答。但要有自己独到的创见,亦不可漫无边际,随心所欲地发挥。

第12篇:尊重与理解教学设计

《尊重与理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尊重。

2、知道日常生活中要多为邻居着想,理解邻居,与邻居和睦相处。

3、体会邻里之间互相尊重与理解给彼此带来的愉悦的心理感受。

4、能在家庭周围倡导健康文明的邻里生活方式。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笑话

学生准备:了解邻里之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典型事例,小故事,漫画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幻灯出示图片)讲述清朝年间真实故事“六尺仁义巷”。这个故事说明了邻里之间都为对方着想,互谅互让,就能化干戈为玉帛,营造一个良好的邻里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尊重与理解.》(板书课题)

二、新科传授:师:邻里之间要互相尊重,彼此谦让,才能和睦相处。

(一)、课件出示图片:

1、和邻居见面主动热情打招呼。

2、楼道相遇时彼此谦让。

3、有事到邻居家,应该彬彬有理。

4、不在背后议论别人。

师:互相尊重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前提,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事例。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生:我家邻居有个5岁的小男孩,每当他爸爸,妈妈有事不在家时,我们就帮他们照顾小孩。

生:我们家楼上李奶奶脑血栓,上下楼很不方便,邻居们见到李奶奶上下楼时,都会跑过去帮忙扶一把。

。。。。。。

师:邻里之间在一起相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多理解别人,再大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二)、课件出示图片:

1、让同学们评价一下图中两位小朋友在理解方面做得怎

样?

学生讨论后回答:做得很好,懂得为别人着想。

2、结合身边实例,谈谈你为邻居做过哪些类似的事情。

(1)、学生讲故事《邻里之间》

(2)\\学生漫画展示:我帮邻居爷爷,奶奶拿报纸,买牛奶。

师:这些都是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和睦相处的事。同学们你们爱听笑话吗? 学生:爱听。

师:好,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笑话。

小笑话题目叫《借机止闹.》。(课件出示配乐故事) 师:小孩的爸爸为什么借电唱机?

生:夜深了,这家叔叔听电唱机大声唱歌,邻居们都睡不着觉,电唱机借走了,大家都可以安心睡觉了。

师:在邻里生活中,也有少数人心里只想着自己方便,不管么做就怎么做,下面我们再来看这组图片(课件出示) 师:他们做的对吗?

学生讨论回答:他们做的不对,这样邻里之间没有办法和睦相处下去。 师: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说一说。

生:我们家邻居养了很多猪,每天他家都把猪粪堆在大门外,多少天也不收拾,结果臭味熏天,苍蝇乱飞,人们走这条街,都捂着鼻子。

生:我们家邻居养了一头牛,每到夏天特价就把牛放开到别人家田里吃庄稼。 。。。。。。

师:和谐的邻里关系需要大家共同建立,共同维护,这样大家才能生活的幸福,美满。下面我们来星上一首歌《一个篱笆三个桩》(课件出示)

三、巩固练习(见附件二)

四、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邻里之间生活在一起,只要大家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同情心,不管什么事情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多替别人着想,大家就能和睦相处,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邻里环境。社会才能安定团结,世界将变成更加美好的人间

第13篇:《理解公共生活》教学设计

《理解公共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基于不同的社会角色就应当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明确公共生活的要求。 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个人的社会角色相关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个人与社会及社会公共生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真正理解公共生活的要求,体会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承担责任方面的自我控制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课:以自制的视频导入,教师设疑,视频讲述的是什么过程? 学生:成长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共同回顾一下视频中的这段成长经历。一个人从婴儿时期到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最后到走上工作岗位,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认识的人会越来越多,生活的范围在扩大,同时社会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这说明我们公共生活的空间也在不断扩展。我们该怎样面对公共生活呢?首先应从理解公共生活开始。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七课第一站《理解公共生活》。 讲授新课:

教师:刚才的视频编剧是老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也来当一次小编剧,当一回小演员。 活动:情景剧 活动步骤:

1、根据三组图片及对应的文字编排三个短剧,内容为同一个人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的表现。

2、三个短剧的主角为同一个人。

3、给3分钟时间进行准备。

4、学生表演。

教师:同学们的表演都非常精彩。现在请大家思考,三个短剧的主角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的表现相同吗?

学生:不同。

教师: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1:在家爱撒娇;在学校坚强。 学生2:在社会中奉献爱心,有礼貌。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答案,老师作如下总结:面对父母我们会产生一些依赖感;在学校面对老师同学,尤其参加比赛时会产生集体责任感;在社会中我们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也就是说,面对不同的人,首先我们所扮演的什么发生变化了? 学生:角色。

教师:面对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在社会中我们都扮演什么角色? 学生1:面对父母我们是子女。 学生2:面对老师我们是学生。 学生3:面对同学我们是伙伴。 学生4:在社会中我们是普通公民。

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时,什么也随之而变了? 学生:责任。 结论:(板书)

一、公共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同时拥有不同的角色或身份,每个角色都有一份应尽的责任。教师:这就是参与公共生活的第一个要求。 教师:那么,参与公共生活的第二个要求是什么呢? PPT显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学生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教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不能看出参与公共生活还要求我们从哪做起? 学生:从小事做起。 结论:(板书)

二、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视频:《文明传递》公益广告

教师:从公益广告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1:文明要相互传递。 学生2:助人为乐,助人能乐。 学生3:人人要献出一点爱心。 „„

教师:其实这些公益广告的片段还有一个共同点,它们体现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是参与公共生活的第二个要求。

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真正做到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而为进入社会公共生活做好准备。 过渡:说到小事,做好一件小事很容易,难的是长期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 PPT显示小男孩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小男孩。一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必须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小男孩钉了37颗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小男孩逐渐地控制了自己的愤怒,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数目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容易多了。

最后,小男孩变得不爱发脾气了。

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他父亲建议说:“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可以在栅栏上拔掉一颗钉子。” 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被拔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对小男孩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的那么多的小孔,栅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痕迹。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 教师:读完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示呢? 学生1:他不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学生2:他伤害了很多人,不够宽容。 学生3:知错就改。 „„

教师:小男孩有没有值得我们肯定的地方? 学生:有。 教师:在哪呢? 学生:他坚持很长时间没发脾气。 教师:一个人只做到一天不发脾气是一件容易的小事,但是他做到每天不发脾气,并且坚持很长一段时间,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地方。

那么小男孩错在哪了?开始时他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师:因此,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也就是要提高一种能力。 学生:自控能力。 结论:(板书)

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需要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师:这是参与公共生活的第三个要求。

教师: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缺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现象呢? 学生1:随地吐痰。 学生2:翻越围栏。 学生3:肇事逃逸。 „„ 教师:我们常见的缺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现象还有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破坏文物,乘公共汽车拥挤等。 教师:这种现象我们无法完全杜绝,但是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可以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活动:设计标语 活动要求:

1、为图书馆、公共汽车站、公共厕所、历史博物馆设计标语。

2、有创意。

3、2分钟讨论。

同学们设计的标语都很有创意,标语略。

教师:我们课下可以把这些标语收集起来,给市长发一封邮件,也许下个月在这些公共场所就能看见你设计的标语了。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理解了公共生活,明确了参与公共生活的三个要求,但是老师更希望大家能够做到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教学前分析: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对于角色与责任,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总之,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后反思:

一节公开课下来,我自己觉得比较满意,基本上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从整体上看,课堂气氛是比较活跃的,达到了师生互动。尤其是在情景剧表演环节,学生觉得很新鲜,而且他们愿意参与进来。加上几位同学的表演很到位有很幽默,台下的同学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了课堂中的一个亮点。

在导课中,我运用了自制的视频引入,视频选用了《隐形的翅膀》做背景音乐,学生都会唱,很自然跟着音乐唱起来。所以一开始课堂氛围就非常轻松,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很自然的导入到公共生活当中。 在讲到第二个问题时,选用了《文明传递》公益广告,由于广告中频频出现央视的著名主持人,所以学生们的目光又一次被吸引了。于是又创造了一个高潮。

在结束课时,我让学生为图书馆、公共汽车站、公共厕所、历史博物馆四个公共场所设计标语。学生们的创意层出不穷,真正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但是,对于这节课我也有自己不满足的地方。就是虽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还有个别学生没有参与其中。还有,针对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性语言太贫乏,只是对学生的回答加以重复。还有平时养成的一些口头语,动作也频频出现。以后我会接受各方面批评建议,提高每节课的质量。

第14篇:记叙文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解题指要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语文试题,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所以我们对记叙文的阅读不可掉以轻心。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怎样阅读分析记叙文呢?

第一,要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第二,要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

1 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要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第四,要了解记叙的人称。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才使用第二人称。

第五,要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要详写,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要略写。

第六,要分析描写的作用。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第七,要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

2 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第八,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在各地语文中,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重点主要是:

1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以下统称文章)。

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②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③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④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

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①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②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③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④在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⑤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文章,归纳主题,属于对分析、概括、综合的表述能力的考查。切忌脱离文章,架空分析,一定让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据。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这部分内容包括文章中近义词、关联词的选用;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意思和深层含义;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各种修辞在文中的运用与作用等。

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是记叙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常见的考查有:辨析词语、选词填空;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和作用。

4.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

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的:①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②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有的描写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述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③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④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⑤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5.探究、欣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

5 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它可以是对文章内容(主题、观点、人物、情感等)进行多元化的解读,进行有创意的表述;也可以立足于文章内容,联系自然、社会生活与自我,就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创见;还可以对文章质疑,与作者对话,敢于就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疑问、意见或建议。解答时要注意的是,探究要在“吃透”语段的前提下进行,观点的创新要联系现实,质疑对话要言之有据。欣赏是阅读的最高层次,是阅读能力的顶点。当然,语文只是要求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语言。在阅读过程中,要能够结合作品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分析出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出语言的表现力及特点。

语文记叙文的阅读备考要运用如下策略:

一要注重提高阅读能力。对于记叙文阅读的备考首先在于一个“读”字。没有一定的阅读量,不会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也不会有灵敏的语感。所以,要多读一些典范的、文质优美的记叙文。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地就使自己获得了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二要掌握答题技巧。总结多年的经验,在考场上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时,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当然这个程序不光指记叙文阅读,对其他文体的阅读也适用。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文章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

6 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第15篇:第二课 理解老师教学设计

第二课 理解老师

【课标和教材】 课标依据:

1.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教师工作的一般特点,知道与老师交流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方法、技巧,提高与教师有效沟通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主动了解、理解教师,关心帮助老师;用于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尊重、热爱老师,愿与老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重点: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

难点:学生如何和老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情分析】

情感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不同的类型,其表达既有一定的规则,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们的情感刚刚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情感体验还是不很深,并且对身边的亲情体验不深,所以对于教师的教导之恩不能抱着感恩的心去对待,还容易与教师产生矛盾与冲突,所以本节课加深学生对这些情感的体验及感受,并让学生正视并了解这些矛盾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和媒体】

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间和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教师搜集关于学生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知识、情境体验、图片、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

教师引导: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说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传授做人道理,教授知识,解决人生和学业方面遇到的问题。 设问:在学校里老师曾教给你哪些做人的道理?

知识点击: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一职业是崇高的。 教师引导:那你知道哪些尊师重道的事例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个 多媒体展示:程门立雪 朱德的故事等 知识点击: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教师引导:我们都求学快十年了,在你的心目中你最喜欢哪位老师呢?你又是怎样和老师相处的呢?

学生回答讨论 知识点击:

对老师的尊敬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 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

与老师交往时,谦虚、恭敬、有礼貌。

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第二课时 良师与益友

教师引导:你希望我是怎样的老师呢?(因为刚刚到古城中学来)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那同学们给我提了很多的要求,那我能不能也给同学们提点建议呢?我希望同学们和我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知识点击: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引导:虽然说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但是是不是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烦恼呢?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一:上课时,我能回答的问题老师不问我,我不会回答的老师偏偏又叫我回答,这不是故意刁难我,让我出洋相吗?我恨死这个老师了。 情境二:老师平常不注意我,是不是不喜欢我?

情境三:不就是迟到几回吗?老师喋喋不休的批评我,这不是小题大做吗?

教师引导:你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我们接下来通过几个事例来看一下。

多媒体展示:

情景一:林峰平时喜欢佩戴饰物,有一天,他戴着刚买的一块玉来到学校,班主任发现了,让他摘掉。林峰满不在乎的说:“老师管天管地还管着我戴这个啊!” 你怎么看待林峰的说法?

知识点击:第

一、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情景二:勾画你被老师批评、误解、表扬时的表情。并说说假如你遇到这些情况,你会怎样对待?

知识点击:第

二、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情景三:老师的优点和长处„„

知识点击:第

三、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

四、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心灵告白:老师我想对您说: 【课堂检测】:学检判断选择题1----15 【布置作业】:学检问答题

18、

19、20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看似很简单,但是恰恰这么简单,学生都能理解的内容,难度确实更大。怎样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共鸣,怎样能够调动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与教师的关系,教师怎样设计教学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总结起来这一课用的时间过长,太拖拉,以后应高把握好时间。

第16篇:小学阅读理解教学设计

第七部分

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2、掌握分段(层)与概括段(层)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提高阅读理解时的阅读速度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理解的相关文体知识的概念与作用,如六要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教学课时 六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精讲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学习的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流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二)提高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怎样提高阅读兴趣

2 首先,从自己喜欢读的书开始读起。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读的书,例如有的人喜欢童话寓言,有人的喜欢科幻读物,有的人喜欢看人物传记,有的人喜欢看文学名著。选择你最喜欢的书去读,肯定会兴趣盎然,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越读越想读。

其次,带着工具书帮助阅读。碰到不认识的字,你可以查字典;碰到书上提到的地名或历史背景,你可以翻地图或历史年表。阅读的障碍扫除了,读起来顺利了,兴趣也就高了。

第三,在读书的时候尽可能把“读”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边读书边想象,边读书边思考和联想,还可以把书上的情景画成图,或者把书上介绍的试验、制作,自己学着做一做,这样读书一定会更有趣。

第四,和同学一起读同一本书。读后互相讨论,交流体会,共同评论书中的人物性格等,有不同看法的不妨开展讨论,争论相持不下,双方回去再看书,从书上找资料、论据,下一次再讨论。这样相互切磋,不但会使你的读书兴趣大增,而且也会对书的内容、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2、读书要有选择

当你起进图书馆或书店,面对满架满柜的图书,真有点像驶进茫茫大海的小船一样找不到方向:这么多书,读什么好呢?确实,读书需要选择。

3 首先,当然是选好书。所谓的好书,是指思想健康,内容正确,读后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书。好书引人走正路,坏书使人受毒害。不过现在社会上毕竟好书是多数,尤其是“中小学生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推荐折图书,你完全可以放心地去选择、去读;而面对那些摆在地摊上出售的书,你可得小心一点,那儿可能有坏书或不适合你的书。

其次,要选择内容深浅、难易适当的书。一开始就选很深的书来读,你会因读不懂而失去兴趣,若是选一些内容简单的书来读,又不利于知识的增长,所以,最好是根据你的知识基础选择你所需要的并能够读懂的书。

第三,选择图书,既要面宽一点,又要有重点。读书的面太窄了不好,如果只读学习参考书、辅导资料,别的书都不懂,你的知识面就会狭窄,不利于进一步提高。最好文学、艺术、自然、社会各类书都要读一点。但不是平均使用力气。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确定自己主攻的目标,然后围绕目标选择有关的书籍。

第四,社会上还有一些言情、武打类的书,这些书,有的文笔不错,故事情节性也很强。但要有所选择,例如武打类的书,描写的人物世界基本是脱离现实生活的,虚幻不实的。如有兴趣,不妨就选一些写得较好的代表作阅读一下,但不要过于沉湎,以

4 至于整天手不释卷,更不要充当其中的某个角色加以模仿。言情小说大多品位不高,与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距离太大,读了无益。

如果自己选择图书尚没有把握,还可以向老师、家长请教,请他们指导。另外,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选择图书的经验,这样你选择图书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提高阅读能力,从根本上说,是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1) 要养成多读的习惯

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关于课外阅读量,课程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2) 要养成专心读书的习惯

古人说过,读书要眼到心到。一开卷,就应该进入到书的情境中去,不受周围噪音的干扰。有些学者为了培养自己专心读书的习惯,执意到城门口或集市上去读书,锻炼自己抗干扰的能力。养成了这样的读书习惯,你就能在各种不利的读书环境中专心读书了。

5 (3) 要养成努力读懂的习惯

在读书时碰到意思不理解的地方绝不能随便放弃,而要努力把它弄懂。你可以向老师、同学和家长请教,也可以借助工具书,例如查字典等。

(4) 要养成思考和质疑的习惯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在读书时要动脑筋思考:书上讲的是否真有道理?为什么会写得如此精彩?作者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等等。你也可以找出几个问题,经过思考、联想、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是用你的切身体会来赞同书上的观点,或者举出相反的例子对书上的观点提出质疑,这样,你才能真正做书的主人。

(5) 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在书上圈圈点点或摘下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或以眉批形式写上自己的见解、感受,或在读后整理书的内容线索,写出读书的心得体会。当然,在读书的时候还要勤记忆,对于名言佳句,精彩篇章,要多记忆,多背诵,集腋成裘,终有大用。 (6) 要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要善于把在阅读中汲取的思想、文化、知识营养,学到的写作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使

6 阅读与写作互相促进,比翼齐飞。 (三)怎样预习课文

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叶圣陶说过: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也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即使以后没有老师教你,你自己也能看书学习了。那预习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1、先将课文读一遍,遇到生字查字典,读准字音,分清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然后动手写几遍。

2、第一遍读课文的时候,要弄清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心中有个底。然后再读的时候,就要理解每节讲的是什么,把它概括成一句话,并试着给课文分段。

3、以课文提示作参考,仔细想问题,归纳课文的中心并自己提问题。

4、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上课时与老师同学一起解决。(四)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

7

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杨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个关键词。这两个乍听起来似乎矛盾,但它们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到灵车绝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下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以后就什么也没有了,下文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临死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感情。

3、联系实际,典型联想来理解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8 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和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4、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作者用“黑洞洞”形容旧社会非常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这是鲁迅先生用诙谐的笑谈来讽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5、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

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当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如《赶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有这些东西吧?”

四年以前是什么时候呢?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的迅速改变,农民的生活不断改善,从而歌颂了共产党的好领导。 (五)怎样给课文分段

分段是在文章中划分出意义段,也叫逻辑段。同一篇课文,往往有好几种分段方法。给课文分段,首先要认真读,仔细想,搞清楚每个自然段(或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然后找出段与段(或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哪一种方法分段,最后才动笔

9 划分段落。

1、按时间顺序分段

按时间顺序分段,就是按时间变化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这类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记叙内容或展开情节,它往往会出现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可以作为分段的标志。文章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通常在每段的开头,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找出来,再把写同一时间内的内容合成一段。

2、按地点的转换分段

参观访问和游记一类的课文多用这种方法分段,阅读时,可先把文章中表明地点的词语和句子(常在每段的开头)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地点的内容归成一段,假如地点变了,就要另换一段。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记一件事、一次活动或以一件事表现人的文章多用这种方法分段。这类文章常常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记叙的,可以就按照这样的顺序分段。

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段

这种方法多用于写景状物的文章、记几件事以及多事表现人的文章。总分结构的文章,就是总起分述的文章。往往也是事物

10 的几个方面,只不过在开头有个总起段,或者在结尾有个总结段,或者总起和总结都有。这类文章分段时要将总起或总结段独立分为一段,中间分为一段。

之外,还有按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分段,按事情的性质归类分段。但光知道这些顺序是不够的,因为有的文章看不出这些明显的顺序,如果又无明显的提示,该怎么办?这时,就要从文章的内容入手了。 (六)概括段意的方法

概括段意,先要读懂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抓住内容要点,再准确地进行概括。自然段的段意,是根据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的。逻辑段的段意,是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综合归纳出来的。

1、概括段意的要求

(1)明确。要让别人看了就能明白这段话主要写的什么意思。 (2)集中。一般不宜将一段中写到的所有内容都概括进去,而是写出段落中的主要内容。

(3)简要。语言要简明扼要,不要啰嗦拖沓。

(4)要从内容上概括,不宜从思想上去概括。段落大意是指一段话的意思,而不是指表达的思想。

2、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11 这是一种比较简便、有效的概括段意的方法。段落中的总起句、小结句、中心句等,往往是这一段记叙、描写或议论的中心,因此,可以摘取它们作为段意。例如《松鼠》第一段的首句“松鼠是种美丽的小动物”就可作为这一段的段意。但有些课文的总起句、小结句、中心句往往是一个复句,因此在概括段意时要缩句简化。例如《群鸟学艺》的第一段是“许多鸟听说凤凰会搭窝,都到它那儿去学本领”。此句压缩后就是段意:群鸟向凤凰学本领。采用摘句法要注意:摘录的句子必须能概括全段的主要意思。

(2)层意归并法

一个逻辑段里包含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几层意思都表达同一个内容或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几层意思没有主次之分,它们之间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把各层次的意思归并串联起来作为段意。例如《黄河象》第二段先后假想了:①时间、气候和地理环境。②象为什么会掉进河里。③象掉进河里时的情况。综合三层意思,归纳段意为:科学家假想这头黄河象的来历。

(3)取主舍次法

就是选取主要的内容,舍弃次要的内容。一个逻辑段只有一个自然段。这时要先逐句弄懂意思,再理清句序,分出层次,明确层意,然后取主要的意思作为段落大意。一个逻辑段里有几个自然段,这是最常见的。这时我们要先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2 能分层的再分层次,明确层意,然后分出主次,确定主要层次的内容作为全段的大意。

(4)抓要素

记叙文的段意可以以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要素作为依据进行概括。例如《飞夺泸定桥》第一段讲事件起因:大渡河地势险要、铁索桥是唯一通道。第

二、三段讲经过:第二段讲红军与敌人援兵抢时间,第三段讲红军战士攻天险,“飞夺”泸定桥。第四段讲结果:夺取泸定桥后,继续北上抗日。

(5)抓过渡句

课文中的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赵州桥》中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话承上启下,概括了上下两段的大意。

(七)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句、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1)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

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顾自己家境

13 贫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从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的高尚品质。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中找出中心思想

重点段跟文章的中心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分析重点段的方法概括段意。具体方法是:首先要给文章分清段落。再判断哪一段或哪几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一般来说可以从两方面来识别重点段:一是从内容上看,事情的主要情节部分是重点段;二是从写法上看,凡是文章中详细写的内容往往都是重点部分,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街头”,就不难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从文章的标题找中心

有些文章的标题就直接点明了中心,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学会分析标题,就能正确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凡是标题点明中心的文章,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伟大的革命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

14 中心句可以直接反映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先认真阅读文章,找出中心句,再理解中心句的意思,然后看看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什么,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中心思想。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数”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5)通过分析主要人物的方法找中心

在分析主要人物时,要注意文章中对人物的外貌、性格特征和思想的描写,把文章所写的内容与人物的特点结合起来考虑,中心思想就显而易见了。

2、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

(1)记事的文章:“本文记叙了„„说明了„„”或者“记叙了„„揭露了„„”

(2)写人的文章:“本文记叙了„„表现了(赞颂了) „„精神(品质)”

(3)写景状物的文章:“本文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 „„思想感情”

(4)说明文:“本文通过„„说明„„”

(5)寓言、童话类:“本文通过„„故事,说明(告诉)了„„道理”

15 (八)怎样提高阅读速度

1、要默读,不要朗读

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只用视觉扫视文字来理解内容,省去了发声器官的活动,不用考虑停顿、重音、声调、节奏等。默读是加快阅读速度的基础。有专家研究表明,朗读每分钟最快能达200字,而默读每分钟最快可达600字。可见,从朗读转向默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方法。养成默读习惯,可用双指按住喉部,或用一东西置于双唇间,以制止发音,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到读物的内容上来,加快眼睛扫视速度,使发音器官来不及发出动作。

2、集中注意力,看得快,想得快

阅读,既是一种视觉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活动。它是视觉、理解力、注意力、记忆力的综合活动。所以,要加快阅读的速度,除了注意力集中(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全神贯注)之外,还要看得快、想得快。这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的关键。看什么,想什么?看这句话或这个句群,这几行字说的是谁或什么,它怎么样、是什么或干什么,想它说的是谁或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等等,进行分析、综合,抓住了主要的句意、段意,理解得就快了,阅读的速度自然也就提高了。

3、不要重读,减少回视

阅读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眼球移动的速度和回视的次

16 数。在阅读中,眼球停下来的次数越多,看过去后又回过头看的情况越多,速度就越慢。在阅读时可准备一个本子或一本书作为遮盖物,放在要读的书的上羰,当我们读完一行字,就把遮盖物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自己的眼睛不再回复重读,减少回视。随着阅读的进行,把遮盖物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就可提高阅读速度。

4、加速理解,学会浏览

所谓浏览,就是在阅读时,快速移动视线,扫视读物上的每一行字,但只注意每一行中少数几个重要的字。阅读浏览,实际上是读者没把所有的字词一一看完,而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在阅读中省略了一些次要的文字。由于我们平时养成了逐字逐词读书的习惯,所以视觉感受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在快速阅读中,我们采用逐句逐行读书的方法,就有利于调动视觉感受的潜能。逐句逐行读,是一种概念阅读法,即抓住句子的主干。

(九)背诵课文的方法

1、化整为零,步步为营

有些文章较长,背诵时不妨化整为零,再各个击破。这样段段背、段段清,做到步步为营。最后化零为整,“组装”成篇。

2、以写助读,感官兼用

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好手抄一遍。背书亦然。如果背书时

17 一边读一边写,读读写写,这样就能调动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这种背书方法不但不像有些同学所说的速度慢、太麻烦,而恰恰是提高效率的首推方法。这种方法还能为默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3、互读互背,合作“经营”

背书时,三两人一组,互读互背,相互提示,合作“经营”。这样背书,便于思路集中,同时具有提神互补、教学相长之功效。

4、按图索“意”,读图背文

此法特别适用于背诵古诗词之类。将诗文的意境、内容,用象征、抽象、夸张、意等手法,勾勒出简图或简表,然后按图索“意”,一边读图,一边“说”文,最后达到背诵之目的。

5、角色表演,情趣背书

很多文章,角色的台词丰富,具有故事性、戏剧性。先读后演,角色互换,情趣顿生。在这样的气氛中,何愁课文难背。

6、录音录像,辅助背诵

打开收录机,读读,背背,录录,放放,对对,看看„„在往返循环中自然而然地就背熟了课文。有条件的同学可做成读书、背书的录像带、软盘等,在VCD、DVD或电脑中再现,背书兴致定会大增。

(十)怎样阅读分析写人类的文章

18 写人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文章,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写人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记事文章,记事文侧重于写一件具体的事,落脚于事情发生的详细过程,人物不是主要的描写对象;写人的文章则着眼于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人物是主要描写对象,事是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服务的。

1、抓住人物的外表特征,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人物的外表包括容貌、神情、体态、衣着等,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与内心活动。如《丰碑》一文中描写一个红军老战士: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这段文字正是运用了外表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位掌握着部队所需要的被服等物资,而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活活冻死之后的军需处长形象,突出了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尚精神。

2、注意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19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最能展示他的性格和内心。如《灰雀》一文,记叙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它的主要内容就是用对话形式来写的。这些语言描写既写出了列宁因找不到灰雀那种焦虑、担心、惋惜的心态,也表现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另一方面,从男孩语言的变化,可以体会出他心里充满矛盾以及改正错误的决心。

动作描写同样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质。如《凡卡》一文,描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苦难熬,文中写道: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吸收外资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这里“揪、拖、拿、揍、捞、戳、打”一系列动词,既写出了老板残忍的狰狞面目,又写出了凡卡悲惨的命运。

人物心理活动直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而突出其性格的。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描写“我”目睹邱少云壮烈牺牲经过时的内心活动就很好地表现出邱少云遭受的巨大痛苦,反衬出邱少云的英勇与伟大。

3、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特点,把握文章内容 刻画人物,总离不开典型事例,只有把人物置于具体的事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等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这个典型事例,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抓住海边农村孩子最熟悉的几件事——捉鸟雀、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表现了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特点,展现了他美好的内心世界。

4、分析写作目的,深化认识理解

写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表现人物的,有的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反映人物某几方面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段落层次理清理顺。同时,也要通过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作者通过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来歌颂周总理生活简朴、工作劳苦的崇高品质,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

(十一)怎样阅读分析记事类的文章

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事或几件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让更多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受到一种精神的鼓舞或思想的教育。阅读时要注意:

21

1、把握叙事文章中叙述的“六要素”

记人叙事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与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阅读这类文章就要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涉及到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进入高潮时的情况怎样,事情结果如何。

2、理清叙述的线索

线索是叙事文章的脉络,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在阅读时把握了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叙事的条理,进面一步步去领悟作者写这件事所要表达的中心主题,阅读时还能从中学到作者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方法。

3、把握叙述的顺序

叙述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顺叙就是按事情发生的经过,按照时间的先后来叙述。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插叙是指在叙述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某一件事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当交代结束后,文章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这些叙述的顺序形式都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灵活使用的。在分析倒叙和插叙时,要弄清它们和顺叙接茬的地方,这样有助于掌握文章的条理,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

4、注意综合表达方法

22 记事文章长于运用综合表达,以记叙为主,夹杂议论和抒情。在运用议论时,往往是把所记叙事件本身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提示出来,要言不烦,画龙点睛,以加深读者的理解。在运用抒情时,有时是根据所记叙的事件抒发自己的感受;有时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情随事发,使事、理、情熔为一炉。

(十二)怎样阅读分析写景类的文章

写景,就是描写景物,就是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写景的文章一般有以下三类: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浏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类是描写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如《观潮》、《火烧云》、《第一场雪》;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如《梅雨潭》、《鸟的天堂》。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明确了作者的描写顺序对理解全文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几种顺序:(1)按空间顺序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

23 等。(2)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进行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3)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4)按景物的不同类型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3、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三种:一是总分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是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分——总。如《桂林山水》就是先总的赞美桂林山水,再用两个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和水,最后又总起来说桂林山水。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观察点的转移来写。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章中一般都有“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物变了,或者观察点移动了,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如《林海》的第五段分别写了“岭、林、花、联想木材、联想兴安”。三是按时间的推移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如《观潮》就是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安排的。

4、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为写而写景,而是借助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

24 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以感染读者,因此,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如《林海》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借景抒情,景中寓情,是我们阅读写景文章应把握的重点。

(十三)怎样阅读分析状物类的文章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状物类的文章主要有“状静物”、“状动物”、“状植物”三种。比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是状植物类的;《燕子》写的是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和停歇特点,是状动物类的;《长城》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结构特点,是状静物类的。

1、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状物”既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描写顺序,或者是按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或者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或者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就全篇而言,写静物一般按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如《翠鸟》就是按照从外形到活动的顺序来写的,表现了翠鸟的美丽、灵巧。弄清了写作顺序,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

25

2、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达到写作的目的。这就是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寓理或托物言志。我们阅读时,就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如《落花生》一文中,作者描写了花生的各种好处,并将花生的生长特点与苹果、石榴进行比较,突出了花生最大的特点——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进而联系到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没有实用价值的人。这样,作者对花生的喜爱赞美之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在文章结构方面,这类文章通常采用按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例如《高大的皂荚树》一文中就描写了皂荚树在一年四季中的四个不同方面的特点,写出了皂荚树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类文章经常采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安排内容。作者还常常对要表达的事物的最本质特点详写,其余的略写,阅读时要注意加以体会。

总之,我们在阅读这类文章时,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体会作者借这个物体所表达的感情。

26

27

第17篇:《手指》教学设计(理解要点)

《手指》教学设计(理解要点)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

1 / 2

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2 / 2

第18篇:议论文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

议论文阅读解题指要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说理性文章。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近年来,议论文阅读逐渐成为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议论文阅读所选文章内容上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比如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心理等方面教育的文章。题型上,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同时也开始尝试开放性试题。这些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近年来,各地语文议论文阅读的考点都是围绕这个要求来设计的。常见的考点有:1.对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2.对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的认识、分析;3.对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辨识、理解;4.对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清、划分;5.对论证的方式(立论、驳论)的分辨;6.对议论文的语言(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的了解;7.对文或段的结构进

行理解或划分,快速辨识文或段的中心句、关键句及理解其含义。

具体的能力要求是:

1.区分观点、材料的能力,议论文的作者常常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即主张和看法,同时也要摆出证明、支撑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的材料。要求“区分观点与材料”,就是要在阅读全篇的基础上,筛选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这样的中心句或在开头,或在结尾,或在文章中间。这项要求的关键词是“区分”,即区分论点、论据,不要把论据误认为论点,也不要把分论点当作中心论点。应该说这是阅读议论文的起码要求。

2.发现材料之间的联系。文章中引用的道理,列举的事实、数据、图表等,都是为证明观点服务的。因此,紧扣文章的论点,结合自己的理解,正确地评述材料之间的关系将成为议论文考查的重点之一。

3、自主思考、判断的能力。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全面,材料是否真实可靠,理由是否正当充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都要“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近年来的语文试题一般都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4、组织表述语言的能力。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是内部语言,我们还必须把这种内部语言转化成外部语言,即用文字表述出来。这是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卷面文字要求简明、连贯、得体。有效的复习方法是压缩语句,即先把要说的意思都说出来或写下来,再看哪些字词可有可无,删去也不影响意思的表达,然后就尽量删去。多做这类练习,才能使表述语言干净、利落。

2 下面我们对考点作逐一分析:

一、对论点的把握

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起统率作用。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些文章在开头就提出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上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如某地的语文考试中的题目《别伤害自己》的第1题要求回答出作者的观点,这里要回答的观点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通过观题目,读内容,便会发现,其实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再如某地的考卷《跨越困难》的第1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没有集中在哪一处直接交代,需要纵观全文后归纳概括:“接受并战胜苦难,就会走向成功。”

除了以上利用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论点的方法外,还可以①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②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③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如《谈骨气》是论题,不是论点。但它里面包含着论点,以它为线索去分析,

3 往往就能找到论点。“谈骨气”是一个动宾短语,中心词是“谈”,表明文章主要内容的词语是“骨气”。显然,“骨气”是个比喻的说法,用来比喻“气节”,由此可以推测本文要论述的是“气节”问题,论点即“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二、对论据的认识和分析

①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是概括的。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区分,但有些学生把文章中凡是名人的话都作为道理论据,这是不妥的。名人的话有时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

②概括事实论据。找到事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之,也是常见的题型。在概括事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③分析论据的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能分析出它们直接或间接证明的是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哪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例如某地的语文考试卷《黑森林的猫》的第2题:“第③段举了日本、德国的两个事例,意在说明什么?”这道题答出“在有些国家,

4 节能意识已经深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就可以了。而这只是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对某一个从属问题的看法,而非全文的中心论点。

④根据论点补写论据。这是近年来常见的题型,看起来要求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有说服力。例如某地的语文考卷《坚持“一件事原则”》的第2题“给选文第②段补充一个典型的事实论据。”要答好这类题,需要平时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

三、对论证方法的辨识和作用的理解

初中阶段,议论文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其中,举例论证是例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所例举的事例确凿典型,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证一般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来证明论点,这一方法往往能使作者的观点更具权威性,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比喻论证是用具体的、生动的事例或故事作为喻体,并把它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它往往可以使抽象有道理形象化、浅显化,从而使读者更容易领悟理解,乐于接受;对比论证是拿出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的论证方法,它能通过比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发人深思。

四、对文章结构的划分和理解

5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先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常见的论证结构形式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从各地语文试卷的考查形式看,主要有划分文章层次、辨析结构形式、归纳段落大意、分析文章结构特点等题型。如某地语文考卷《时间的价值》的第5题:“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道题要求考生针对文章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评价。答此题时,要先把握中心论点,然后弄懂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文中的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性词语,最后按题干要求答题。

五、对议论文语言特点的体会和领悟

议论文的语言概括性强,往往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议论文的语言还很严密周到,往往无懈可击。阅读议论文,就要抓住这些关键性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反复琢磨。好的议论文,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中的语言饱含感情,掷地有声。仔细体味这样的语言,作者的见解、主张就会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如某地的语文考卷《不设防》的第3题:“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你从语言形式和表达

6 效果两方面点评下面句子。——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这道题要求从两个方面去体会句子的语言特色。从提示上看,要求从语言形式和表达效果上进行点评。答题时,就需要从句式的特点、修辞、语气等方面考虑作答。

六、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评价创新

议论文考查的主要是理解能力,要求能整体感知其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了解基本思路,领会语言和语言的表达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阅读,完成开放性的试题。如某地语文考卷《读“死”书与读“活”书》的第5题:“阅读全文后,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谈谈理由。”再如某地语文考卷《不设防》的第4题:“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作者却主张‘不设防’,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这是两道开放性试题,考查同学们阅读文章后的内心感受,答题时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只要讲述的理由充分即可。但是,陈述理由时应顺应时代潮流,思想观念应健康向上,不宜作消极回答。

总之,考查议论文的阅读,一般是从论题论点的提炼、论据的归纳概括、论证方法的使用、议论结构的梳理、议论文语言的品味等方面来考查。由于议论文的论点一般不会直接说出来,因此寻找和归纳论点往往有一定难度。论证方法的判别应该不

7 是什么困难的事,但当几种论证方法同时使用时,不要有所疏漏。议论文结构的梳理也是比较容易的,但要注意辨识它的结构形式。议论文的语言不像记叙文那样含蓄,因而理解上的难度要小一点。但议论文为了论证的严密,语言很有分寸感,有时正面说了,反面也说,答题时要能辨清主要方面,不要主次不分。

第19篇:教学设计概念以及理解

一、Definition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1.ID is interpreted broadly and includes a collection of activities to plan, implement, evaluate, and manage events and environments that are intended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ID encompaes a set of interdependent and complex activities including situation aement and problem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and design,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learning proce and the ID effort.Instruction design is the systemic proce of planning instruction for effective and productive learning.It should lead the learners to reach the required learning stage with full of insights for further learn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the systematic proce of translating general principles of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into plans for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nd learning.The term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was defined with 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design proce.Stages of design are often presented as a flow diagram or model to be followed in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materials.The instructional system approach is a proce of planning and developing instruction that makes use of research and learning theory and employs empirical testing as a mea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instruction.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ISD) is an organized procedure that includes the steps of analyzing, designing, developing, implementing, and evaluating instruction.国外的教学设计概念: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the entire proce of analysis of learning needs and goa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elivery system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nd activities) to meet the needs.

L.J.Briggs

Instructional design refers to the systematic proce of translating principles of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into plans for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nd activities.

P.L.Smith

Instructional design can be defined as the science of creating detailed specif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ituations which facilitate the learning of both large and small unite of subject matter.

R.Richey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a discipline that is concerned with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ing the proce of instruction.

The purpose of any design activity is to devise optimal means to achieve desired ends.Therefore the discipline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concerned primarily with prescribing optimal methods of instruction to bring desired changes in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kills.

C.M.Reigeluth 国内的教学设计概念:

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电教司) 教学设计是一种关于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方法论。(刘茂森) 教学设计是用系统观点和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仔细安排和组织各种学习资源,使之系列化。(南国农)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李克东)

教学系统化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何克抗,2002)

ID as a Proce: ID is the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i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using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al theor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instruction.It is the entire proce of analysis of learning needs and goa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delivery system to meet those needs.It includes development of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nd activities; and tryout and evaluation of all instruction of all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 activities.ID as a Discipline: ID is that branch of knowledge concerned with research and theory about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the proce for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those strategies.ID as a Science: ID is the science of creating detailed specific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ituations that facilitate the learning of both large and small units of subject matter at all levels of complexity.ID as Reality: ID can start at any point in the design proce.Often a glimmer of an idea is developed to give the core of an instruction situation.By the time the entire proce is done, the designer looks back and he or she checks to see that all parts of the “science” have been taken into account.Then the entire proce is written up as if it occurred in a systematic fashion.2.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ISD) The term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was defined with 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design proce.Stages of design are often presented as a flow diagram or model to be followed in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materials.The instructional system approach is a proce of planning and developing instruction that makes use of research and learning theory and employs empirical testing as a mea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instruction.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ISD) is an organized procedure that includes the steps of analyzing, designing, developing, implementing, and evaluating instruction.

第20篇:读《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学习《课堂教学设计》体会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是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所发出的呼吁。但是怎样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要怎么样的效率?这是我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以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前段时间,我们组织培训学习了《课堂教学设计》讲座,让我有了一定的认识。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理念。

教学过程是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共同研究的过程。教师是主导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要研究学生怎样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学生的是教学主体,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是否积极主动思考,是否积极主动建构、理解知识。教学设计要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整合。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首先是课程目标。

现代教学不仅要把知识与技能作为目标。更重要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师生在教学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进行互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让学生有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学生就有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就愿意学习。教学目标设计中要注重宣讲当代主流,对学生以后工作和生活都有重要指导意义。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本学科思考问题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师,我在今后教学过程尽可能围绕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注意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的习惯,教会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方法,使他们能对有关的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应用到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三、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要注意表明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设计意图反映了教学目标,设计意图越精细,则教学目的越强,体验和积累就会越具有针对性,课后反思时目的使向性会越强。

四、最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能动让学优生数量大幅度提高,能动让学困生数量大幅度减少,若让小组合作更有成效,要做分好组,分组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还有注意同学之间的关系。组间产生竞争。

总之,我要把这些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学习《课堂教学设计》体会红崖子小学

杜凌飞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研修读本》心得体会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育人,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因此,一个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和献身精神,只有通过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具体行动才能体现出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十分确切地指明了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式和途径。他还说,“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这一点自己也深有体会,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属于亲缘关系,不是出于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这是一种特殊的、充满科学的、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这种爱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一种亲近感、期望感和献身的热忱。这种爱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在师生之间架起心灵上相互沟通的桥梁,可以转化学生自身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力。正像一位同事所说:“有时自身感到很疲乏,当一走进教室见了自己的学生,不知从什么地方那个劲儿就上来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爱的力量,有了这种爱,什么金钱、享乐将会被抛于九霄云外。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就不可能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获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的支持,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成效。要做到“细微之处树榜样”。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除了忠于事业,关心热爱学生之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己。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和榜样教育学生。”也就是说,言传身教。特别是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智慧的象征和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的思想、言行、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欲正人先正己。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就努力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完好的、和谐的人格:德才兼备,言行一致,不拘小节,聪明过人,举止稳重等等。

总之,从事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我们整个人生航程始终面临着人格上的挑战。特别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工作中履行职业道德,才真正称得起是一名教师。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研修读本》心得体会

红崖子小学

杜凌飞

读《追求理解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读《追求理解教学设计》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