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实践性与教学创新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25 08:32:3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师实践性知识论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论:中日比较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而且实践性知识带有日常知识的性质,这是一种即刻的难以反思的知识,如果没有他人的语言和行动的提醒,教师很难发现原有实践性知识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他们一般不会进行深刻而全面的反思,而是按照某种定势持续着教学,最终往往会走进自我信赖的小圈子中无法自拔。虽然实践性知识被教师认可并大量使用,但却不一定是真理性的、无可置疑的,每一个教师的实践中都有一定的“疑点”这就需要我们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揭示这些“疑点”,在弄清楚问题的同时,是教师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改进,亦即促进实践性知识的更新。(p4) 从工作状态上来看,教师面临的永远是“情境”,这些情境构成一个连续体,进行相互的转换,这种情景不受时间的限制,教师要面临不同的学期,不同的教学阶段;然后是不同的班级中百的蹙额生;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可能引发新问题而带来新的“情境”。(p3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哪些情境更加敏感,而容易忽略哪些信息,即教师对教学情境的感知能力和所感知的内容,无不是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相联系的,是教师在特定的情境下表现出“适宜”的敏感和行动能力。在不确定的情境中,教师根据自己实践性知识的某种意向性,发挥即兴的创造力,生成一种“临场的”教学实践,这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通过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巧妙的感知和判断,通过顿悟等方式抓住教育的契机,把握时机,争取“瞬间行动”,在适当的时机里,让不确定的情境按照一定的意向和预期的方向发展,想着符合教师实践性知识、符合教师所理解的教学的“善”的方向发展。在真正的教学情境中是,拥有不同的实践性知识的教师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学机智,因为机智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是一种不清晰的“意识流”。是一个火花或者顿悟。即使面临共同的情境,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机智表现,他们头脑中所“思虑”的内容不同,他们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机智。(p72—73)

推荐第2篇: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创新

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创新

镇平县马庄乡中心小学

小探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等领域体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方便的信息传播技术使得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被各个角落的教学工作者们共同分享。这对新课程改革和现代教学中突出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革新,优化,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探索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信息技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语言,实验演示,板书设计方面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结合进行了具体分析。 正文:

在中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下,教育工作者们积极响应政府把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积极配合政府对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规划,进行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探讨和研究,其中,如何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各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如:教学多媒体,网络教育等很好的结合到教师自身教育技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当中来成为今天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

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随着新教育时代的要求,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专门研究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在以后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更加有效合理地开展教学工作。 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师语言

在中学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之一。 教师能否清晰,准确运用语言将课本知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描述,同时又保证课堂上对教学语言设计的艺术性,连贯性决定了一节课的是否生动,形象,有趣,于是也相应的决定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注意程度和满意度。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会逐渐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语言,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利用各种方式来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来开展教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互联网资料,共享教学资源数据库等等来充实和完善讲课时所具备的教学语言,确保教学语言内容的准确性和丰富程度。比如:在讲解牵涉物理学史的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备课阶段的网络资源查阅,得到更加准确,丰富多彩的物理发展历史课外知识,使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更多的趣味性知识,从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

另外,语言教学是教师通过声音来引起学生注意,讲授知识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讲授、解释、讨论、提问、回答、复述、概述、等方式存在。但毕竟声音转瞬即逝,在学生头脑中所产生的记忆效果与视觉效应相比来说较差。 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将一些

重要的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形式投影在屏幕上,同时在问题提出学生思考得出答案后将答案也公布在问题下方,会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同时看到这一问题,看到问题的答案,更好的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所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语言的创新结合是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语言改革中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演示实验教学

在以往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演示在课堂上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其形象的实验场面再现远远比书本上语言文字对实验现象,物理过程的描述更加生动形象的解释效果,并且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动手操作,模拟实验的兴趣,使课堂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但是,在部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实验无法很好在课堂上进行实物演示,或者根本无法演示,如:在讲解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问题时,电流作为一种只能从效果来认识的物理量,根本无法直观的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所以,如果教师能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用计算机模拟电路中电流流动实验现象的物理过程,便能够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识别实验现象发生及变化的条件,然后再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规律并且找出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

下面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利用具体的利用信息技术在实验演示教学中应用的案例:

1将微观化为宏观,将不可见化为可见。在物理演示实验中,很多现象是微观的状态存在的,只能从现象,物理效果上推测具体的物

理过程。运用现代的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很轻松的实现将微观粒子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具体的物理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如,滑动变阻器原理。即使教师拥有各种类型的变阻器实物,即使将实验器材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学生因无法真实的看到电流如何在电阻丝中的流动,只能通过电流计的示数上来连判断电流是存在的,移动变阻器划片时,电流时变化的,但对电流在滑动变阻器上电流路径的具体流向和流动过程仍然无法清楚的看到,造成学生对知识印象不够深刻,容易遗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Flash课件可以实现利用模拟电流如何从电阻线的一端流入,经过若干圈电阻丝后,通过哪个接线柱流至滑片,然后又从哪一个接线柱流出的整个实验过程。将无形的,不可见的电流化作实实在在的实验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他们对滑动变阻器接线柱选择不同,电流不同路径这一物理过程的认识。

2 实验过程中器材细节部分展示

在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及其示数读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游标卡尺的刻度细微、精度高,一旦超过距离肉眼无法正确辨认读数的原因,给教学中利用真实器材演示带来很大的麻烦,尽管一些教学用具厂家开发了较为放大版的游标卡尺模型,但是相比利用实物操作,演示并教授学生读数的效果仍旧相差很远,如果此时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将游标卡尺的实物测量过程进行完整演示,并且对局部读数进行DV录像特写,将能够很直观的让学生看到真正卡尺的具体方法和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更加亲切让学生感觉到言传身教的

良好教学氛围。利用测量之随机多变,具有真实感,并将仪器尺寸和刻度线充分放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所以当由于受到实验器材的限制,实验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出现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课件模拟过程,实物操作视频演示,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可以弥补这类实验的不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板书设计教学

板书作为一种对课堂内容浓缩,精华部分抽取,画龙点睛的教学设计部分,一直都是在教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元素,板书通过运用文字、符号、线条、图形等构成图文并茂的语言信息,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口头语言起到很好的归纳总结,相辅相成的作用。如何将现代的信息技术与板书设计很好的结合起来,使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体现到课前教师对板书的设计,课上对板书的展示,课下为学生做好知识点备份称为现代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素质之一。

对于板书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字体端正、图形规范、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等。

更好层次要求:有机地把三维目标融合展示,成为教学内容的点睛之笔,为各种其他的教学方法做好总结,为学生课堂上抓住主要内容,课下复习有理有据,轻车熟路打下扎实基础。

板书设计技能是每一个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之一,在长久的教学过程中,好的板书设计案例在各个学科,各个不同教学区域不胜枚举,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板书设计与讲解的关系最常用的策略是边讲边写。高水平的教师嘴到手到。但是毕竟手写速度较口语慢,遇到

较大篇幅的物理定义或者重要物理意义展示,将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板书空间有限,便无法体现出板书的精炼,点睛的优势!

如:在讲解机械波图像的物理意义:波的图象可以看作是“位移对空间的展开图”,即波的图象具有空间的周期性;同时每经过一个周期波就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虽然不同时刻波的形状不同,但每隔一个周期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所以波在时间上也具有周期性。

如此篇幅但又很重要的物理意义如果通过课堂上临时板书将会占用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这时,如果能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多媒体课件技术,将该段机械波的物理意义课前准备好,在课堂上利用投影仪展示在学生面前,既能达到边说边对应波形图讲解,加深学生对机械波物理意义理解的效果,又解决了课堂时间的占用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上教学效率的良好效果。

除此之外,板书板画作为课堂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成为有经验,或者拥有绘画技能基础教师们施展身手的一大亮点。流畅的书法,娴熟,逼真的简笔画技巧为课堂增添了不少的乐趣,成为课堂上吸引学生眼球,课下学生津津乐道的特殊素材。但很可惜毕竟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够下笔通灵,妙笔丹青;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的互通,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在课堂上通过课前认真备课实现这一目的,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共享手段,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动画资源足以在课堂上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一分钟都成为教师教学的最佳时机。

推荐第3篇:教师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心得体会

良好的职业道德师德的好坏从大的方面来说影响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小的方面来说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严谨治学、勤于进取”、“热爱学生、积极育人”、“勇于科研、平等竞争”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良好职业道德。

科学的教育观念在升学重压下,传统教育观念即传统的教师观、陈旧的教学观、“惟师是从”的专制性的师生观等仍束缚着大批教师。许多教师在听到学生不同意见时,常用自己的想法束缚学生,或给予伤害自尊心的批评,造成学生不敢提出和老师不同的意见,创造性思维更无从产生,最终不会思考也不愿思考。

因此,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特别重要,只有教师具有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互动互补的立体工程,诸如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个人素质、群体素质、单项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等等。而创新,是学生发挥潜力成长成才的基本素质。其培养,必须贯穿于素质教育立体工程的一切层面、所有角度。教师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专业,但都必须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现者、传导者。如果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素质,又怎么能以“身教”的师表来树揩模,导方向,作人梯?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队伍,首先必须是有创新素质的队伍,才能把学校办成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而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必须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知,强化创新精神。要破“以教为主”、“教与学统一”的观念,立“教为不教”的观念;立全面考察创新能力的观念;立开放办学的国际化大教育观。

教育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徐特立有句名言:“做教育工作的人,一般总是先进分子”。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高尚的师德来自于坚定的教育信念,这种信念是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是教师提升素质的关键所在。教育信念的集中表现是教师对教育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它具有专一性、稳定性、执着性等特点。教育信念一经确定就难以改变,从而造就教师特有的道德人格。一个教师只有当他认识到自己从事的事业对祖国和人民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时,他才会不遗余力地去干好它。因此,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加强师德建设,首要的是要解决理想信念问题。爱岗敬业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爱岗敬业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

爱岗敬业,其次要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因此,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的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我们的学生是多么需要老师的爱,只要我们的老师多付出一些时间,一些热情,一些爱,就会在学生那里得到丰厚的回报。因此,作为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可见,乐于把爱奉献给全体学生是我们必备的道德素质。

爱岗敬业,还要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还不是很理想。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 。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推荐第4篇:实践性教学活动总结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单元实践性教学的思考商贸经济系韩永春

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工学交替,实现知识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5月20——25日商贸经济系组织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和连锁经营管理三个专业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任务驱动或项目驱动的方式,三个班150人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教师带队,教师也参与到此次活动中,各个小组根据不同的任务最终出具总结报告并制作PPT,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评比、奖励。

此次活动系里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教师全脱产跟踪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社会实践活动预期的目的。此次任务驱动或项目驱动的社会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为高职院校探索性的开展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为完善这一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此次实践性教学活动我负责第八小组,由08《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15名同学组成。结合《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所学内容,此次实践性教学活动我们选择了“连锁超市SWOT分析”作为调查的题目。SWOT分析即在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取得较好的绩效。5月20日,题目确定后我们明确了此次活动的目的,并立刻着手开始调查。我们选择了宁夏华联商厦中山店作为调查的对象。题目确定的当天,我带领我的团队深入中山店对企业进行摸

底,与企业领导层、员工交谈,说明调查的目的并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交谈中我们发现企业还是比较支持此次活动的,因为此次调查的题目恰巧也是企业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以后的几天里,团队成员不断地深入企业进行调查,内容涉及企业的业态、规模、店址、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商品价格、商品陈列、店内POP、店内布局、商圈、竞争对手、供应商、营业额、毛利率水平等;一般是上午调查下午进行讨论并布置第二天的调查工作,在此调查的基础上出具调查报告并给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设性建议;调查结束后回访企业与企业管理层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此次实践性教学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成倍的增长;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次活动的开展,也为高职院校在本身教学资源不足的条件下,如何创造性的开展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因为调查的结果也是企业所急需解决的问题,又为如何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此次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当前高职院校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当然此次教学活动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调查的任务或项目大多数都是事先拟定的,而非企业实际要解决的问题;再者,既然是教学活动,却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其评价机制也有待于完善,比如是否将此类教学活动纳入到学生成绩的评定体系中?以上就是此次实践性教学活动的一些思考,不足之处,请予原谅。

推荐第5篇:实践性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课《观潮》

第一课基本信息 执教者 王娟 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这篇课文描绘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的奇异景象,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本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教材分析

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可以作为第一段。“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仅一句话,就突出了钱江大潮的“古”和“奇”。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生活经验有限,对着重描写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的学情分析

感受,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描写的内容。

知识与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能力目标 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过程与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教学目标 方法目标 文的内容。

情感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度与价值观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目标 思想感情。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能够根据语言描写

重点

教学重难想象画面。 点 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

难点

景象。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我始终贯彻创设情境的理念,通过图片、音乐、影像等艺术手段,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观潮情景,把学生带到真正的情景中去,方便学生更与 设计说明 好的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遵守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的理念,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脉络,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设计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预设的图 时间)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2课件出示:古诗的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引导学生体会引入,可以

(一)吟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观潮”和“天让学生了解诵古诗,导入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下奇观”两个古人赞美钱新课

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观”字各是什塘江大潮的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么意思? 诗句,知道

名称

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1、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1、自由小声要充分

读课文,画出生发挥学生识

2、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字和新词,采用字的主动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重点自己喜欢的方法性,鼓励学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自学生字。 生用多种方

法来识字,

3、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2、同学之间重视对学生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互相交流自学生自主识字的

字的情况,争取引导和交做到把字音读准流,激发学确。 生自主识字

(二)自的兴趣。

3、朗读全文,主读文,探究

力争把课文读正学贵有识字

确,读通顺。 疑,在阅读

教学中一定

4、默读课文,要给学生创在读书的过程中造质疑问难遇到不懂的问的机会,要题,请你用铅笔给足时间,做个标记。让学生能够

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学生结合资变换身

(三)变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料,认真研读,份学习,让换身份,释疑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充分交流。学生感受到解惑 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了一种乐趣资料,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和新奇,同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2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课堂小结

时也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了探究。

同学们,通过对本课的仔细品读,你有什么感受?心情又如何?请带着恰当的心情再度一次课文。

2分钟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布置作业

2朗读课文。 1分钟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观潮

钱塘江大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平静 声

板书设计 远

像闷雷

一条

白线 稍远

横贯 潮来时:

白色城墙

再近

千万匹白色战马

潮来后:平静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我用三节课对这篇课文进行教学,重点讲读“潮来时”的情形。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反思 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学生读之后自己再读,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参与到学生朗读中,学生再反过来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我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这样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这种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和谐的气氛和环节设计中学生很自然地又学到了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技巧──带上动作表演读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远远胜过常规的读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称得上独具匠心,效果很好。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实施并落实语文五好目标,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如齐读、男女赛读、表演读、配乐读等,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如让学生谈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培养学生的语感,落实五好目标中的“朗读好”。在“句子比较”这一环节里,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道填空文段让学生口头回答,同时也落实学生的“口才好”,更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三、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音和录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来时的录音,有闷雷滚动的声音,也有山崩地裂的响声,让学生想象,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达到“入境”的效果

推荐第6篇:教师创新团队心得体会

篇1:2014年教师团队精神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教师团队精神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我校全体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共同学习了有关,管理方面的一些的知识.我深深的体会到如何更好的做到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大家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家庭, 一个团队,通过两天的学习,我的体会如下:

现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同样提倡团队精神,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太快。而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的教育界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知识的更新速度在不断加速,每一个教师都不可穷尽所有的知识,学科的纵深发展的态势日益显现的同时,加强联系和协作成为必然的要求,这样就有必要提倡教师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一、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

通过发扬团队精神,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不能要求每一个教师都是优秀教师,都是教育的行家里手;教育科学的发展呈纵深式的推进,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都要求走向联合与合作;某一门学科也要求多学科的参与才能更好地发挥该学科的优势。我们提倡教师的团队精神,可以集群体之优势,形成合力、聚为焦点,不必面面俱到,也许在解决教育的某些问题上或某个问题的某个方面,更能获得突破,但在团队之中,仍然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价值取向,才能形成合作向上、积极进取精神是团队精神的基本内核之一。

二、“感恩与爱” 我们以前的教育,缺少了一课,那就是“感恩与爱”。我们很多时候不会爱自己,不会爱父母,不会爱朋友,不会爱领导,不会爱同事,经常在做着让“亲者痛”的事情。我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爱,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最后一个环节,老师布置了一个比较艰难的任务:就是让我们扮演“盲哑”结队同行一段黑暗的道路。我当时的体会是:假如我真的是一位盲人,如果没有他的的帮助,我是如何去克服困难?我是如何走过这段既黑暗又难忘的道路,以后的人生之路又如何走下去呢?一个个问号留在我心里。最后,我把自己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我以后将会把这份感恩的心投入的工作去,带着爱和尊重去工作,去影响一个团队,去影响更多的人。

三、教育的合作精神或协作精神,是当代教育的特色之一。

教师没有一种合作精神,但凭自己的那一点知识或技能是远不够用的。每个人必须与他人协作,他自己才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每一 人又处在特定的团体之中,这个团体可大或小,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人”,即社会的人,教师也是这样的一种人,教师的社会角色决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当代的教育已不是教师个人的英雄主义时代,更多的要谋求协作和合作,因此,教师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就更可以发挥该团体的作用,使知识和学科的纵深发展都得很好的延续,它较传统的教研组或办公室为单位的组织,具有更好的实现目标的能力,这对于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团队精神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具体体现,它对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团队精神的实质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篇2:“打造卓越教师团队”心得体会

“打造卓越教师团队”学习心得体会

11月29日,根据学校的安排,请到深圳永成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永成教育研究院讲师王老师来给我们做讲座,主要是“打造卓越教师团队”。 王老师讲座的主要内容有: 首先,讲了西点军校简介。教给我做事的原则:

1、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2、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

3、目标一致,利益一致 其次,王老师给了我们老师两点建议: 一是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要有亮剑精神,没有个人利益的牺牲,哪会有真正的团队。 二是要勇于承担责任。别人不会做你想要的,只会做你监督和检查的。 第三,结果执行力系统:

1、结果定义要清晰:有时间、有价值、可考核。

2、锁定一对一的责任人:责任只能一对一,不能一对多,考核只能考核部门负责人,不能考核部门,汇报只能用我,不能用我们,没有人会对责任付责任,除非把它变成我的责任。

3、作出承诺。

4、要有行动措施。

5、监督和检查。

6、即时奖惩:执行跟薪酬无关;薪酬跟公平无关;执行跟即时奖惩。 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持续不断的学习者!

这次培训,我收获颇多,简单的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立足本职,做好份内工作

执行力是个人“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虽然听起来很深刻,但这是执行力的根本,在其位必谋其事。很多事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未必。按质、按量、按时,是完成任务的三大要素,缺其一则事不成。学校的每个员工在学校这个大团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一所学校,从最高领导到基层员工,只要人人都有一颗良好的心态,人人立足本职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每件事都从学校的根本立场出发,在学校发展中的每个环节都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和谐发展,学校必然会更加茁壮地成长。

二、要有责任意识

西点人对待自己的任务或工作的那种强烈责任感是一种无价之宝,责任感是一种使命,没有了责任,一切都只是空谈。责任有三大标准:①坚守承诺:做人要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做事要尽职尽责;②结果导向: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一旦锁定目标就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结果很重要,过程同样重要。过程是结果走向成功的桥梁,没有做好过程,就无法获得好的结果;③决不放弃: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团结一心,迎难而上,永不放弃。

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学习型教师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时代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更高的目标和更新的教育任务,而知识奠定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底气,有了底气,才可能在课堂上显示出大气,才可能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智慧和机智,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努力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也是每个教师必然的选择。新时期的教师,更是一名学生,一名永远的学生!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学习型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提高业务素养、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掌握教育发展的主动,充实和超越自我,提高教育教学执行力。

此次学习,我们的思想、理念都得到了开拓。在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要本着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家长负责的原则,上下一心、团结奋进,超越众望,为打造高效团队,为推动学习型书香型校园建设,为推动学校创响人民中学品牌而更加努力!篇3:2015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2015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第1篇:小学老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我的一些学习体会小结如下:

在学习中,我认识到教育行业是服务业,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各级各类学生。主要表现为以生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没有一颗爱生之心是不可能的。并且,教育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必须充满师爱。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呼应,惟有以心换心,以心育心,知识、能力、品德才能在师生间实现主体转换。因此,在工作中,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以满腔的热情关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变好,对每位学生都寄以成长的希望。对有心理困惑及疾病的学生,不能甩包袱,应主动对其疏导;对品差生,应多一分耐心,少一些粗暴或责备,以理服之,以情化之等等。总之,惟有爱心才能培育爱心,惟有善心才能培育善心,惟有真人才能培育真人。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 再者时代呼唤改革,教育需要创新。语文教育,尤其如此。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语文教育须改变教法,提高认识,重新思考语文是什么这个问题,真正地设计好自己的每一节课,让学生不仅从这一课学到了应有的知识,而且让他们兴趣盎然,沉浸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真正地对语文课产生兴趣且郑重去学习祖国的语言。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自己就必须多学习,而网络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

总之,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本人在教育、教学和对教师这个职务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进,为今后的教学和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2篇: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本人在2015年6月参加了全市经济类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通过专家的培训,使我的职业道德修养、审计业务水平和安康经济知识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一、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下内容:

1、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团队建设基本知识。通过学习了解了团队执行力的战略形态、执行力艺术营销等知识,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安全建设与网络社会治理。通过学习熟悉了网络安全的内涵、产生与发展以及其社会影响力,同时了解了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新状。

3、由教授讲授审计理论与审计方法、宏观经济学新理论及预测方法。围绕审计的意义、职能、地位,作用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同时从审计案例分析,加深了我对审计学以及经济学的认识,丰富了审计知识。

4、由教授讲授的新视野下的统计理念及成果应用、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学习了解了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统计在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对安康经济发展的现状,激发了发展安康经济的决心。

5、识别真假报表、防范信贷风险、财经纪律与职业道德知识。加强了职业道德修养。

二、通过学习使我的认识得到提高

专技人员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是关系到技术人员工作质量的大事。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我们在思想和业务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我在参加继续教育中,特别重视自己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始终把职业道德摆在首要位置,把自己的业务能力作为核心素质来提高。在培训中,真正做到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培训两手抓、两手硬,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三、通过学习得到的收获

1、参加培训,使我对专业知识及安康经济发展各方面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使我意识到新形势发展下,我们必须跟上新的理念,所以在下工夫熟悉新教材的同时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很快跟上改革的步伐,也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2、学习过程中,我注重职业道德方面的修养,坚持把职业道德建设当作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来抓,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职业道德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知、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审计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依法审计、廉洁从政成为自己自觉的行为。

3、重视交流在工作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使我们明白工作不能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会使得一些好的经验不能融于自己的工作,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不能及时整理,因此会使发展缓慢前进。学习期间在进修学校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有了长足的进步,使我感到自己的修为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如饥似渴的追求 新知的摄入。

通过此次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审计人员,需有先进的审计策略与方法。本次继续教育培训是十分成功的,对我来说可谓收获多多。我要以学习为契机,切实提高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立足课堂,服务工作。积极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先进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强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新时代审计人员,为单位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3篇: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通过一年的继续教育学习。我认识到幼儿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不易的,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改变严守纪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营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实践,打破封闭式教学。

二、幼儿教育需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幼儿教育需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机会与条件,通过幼儿自主的创设活动,促进幼儿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着重创造各种条件和环境力求在幼儿的启蒙阶段为他们作好铺垫,充分发觉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今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首先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其次,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2)有较高的管理艺术。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班级的整体管理,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3)有丰富的情感。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热情洋溢的赞赏以及在与学生接触时的仪态、表情和举止所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能随时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教,变苦学为乐学,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双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乐、学者亦乐。

最后通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幼儿教育必须坚持保教相结合的原则,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保教结合的原则表明了幼儿园教育与其它教育的重要区别,同时也显示出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独特性。所以,我更应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水平,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的观摩,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教育行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第4篇: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教师专业是动态发展的、终身持续的过程,现代教学应是建立在教师学习基础上的。必须在加强和发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终身化学习的需要。由此通过对教师专业观发展历程的回顾,通过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时代内涵以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改革原则的论证和阐述,探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创新的机制,明确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的发展性是一种不断演进、不断超越的创造发展历程。因此,努力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需要,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教育夯实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教师应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应该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的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研究中考题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如此种种,我在做好学生的基础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师。做好学生是磨练我的重要历程;而做一名好教师是我的终极目标。总之,继续教育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推荐第7篇:教师创新团队心得体会

2014年教师团队精神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我校全体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共同学习了有关,管理方面的一些的知识.我深深的体会到如何更好的做到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大家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家庭, 一个团队,通过两天的学习,我的体会如下: 现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同样提倡团队精神,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太快。而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的教育界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知识的更新速度在不断加速,每一个教师都不可穷尽所有的知识,学科的纵深发展的态势日益显现的同时,加强联系和协作成为必然的要求,这样就有必要提倡教师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一、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

通过发扬团队精神,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不能要求每一个教师都是优秀教师,都是教育的行家里手;教育科学的发展呈纵深式的推进,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都要求走向联合与合作;某一门学科也要求多学科的参与才能更好地发挥该学科的优势。我们提倡教师的团队精神,可以集群体之优势,形成合力、聚为焦点,不必面面俱到,也许在解决教育的某些问题上或某个问题的某个方面,更能获得突破,但在团队之中,仍然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价值取向,才能形成合作向上、积极进取精神是团队精神的基本内核之一。

二、“感恩与爱”

我们以前的教育,缺少了一课,那就是“感恩与爱”。我们很多时候不会爱自己,不会爱父母,不会爱朋友,不会爱领导,不会爱同事,经常在做着让“亲者痛”的事情。我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爱,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最后一个环节,老师布置了一个比较艰难的任务:就是让我们扮演“盲哑”结队同行一段黑暗的道路。我当时的体会是:假如我真的是一位盲人,如果没有他的的帮助,我是如何去克服困难?我是如何走过这段既黑暗又难忘的道路,以后的人生之路又如何走下去呢?一个个问号留在我心里。最后,我把 自己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我以后将会把这份感恩的心投入的工作去,带着爱和尊重去工作,去影响一个团队,去影响更多的人。

三、教育的合作精神或协作精神,是当代教育的特色之一。

教师没有一种合作精神,但凭自己的那一点知识或技能是远不够用的。每个人必须与他人协作,他自己才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每一 人又处在特定的团体之中,这个团体可大或小,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人”,即社会的人,教师也是这样的一种人,教师的社会角色决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当代的教育已不是教师个人的英雄主义时代,更多的要谋求协作和合作,因此,教师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就更可以发挥该团体的作用,使知识和学科的纵深发展都得很好的延续,它较传统的教研组或办公室为单位的组织,具有更好的实现目标的能力,这对于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团队精神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具体体现,它对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团队精神的实质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篇二:新教师培训心得范文

新教师培训心得范文

中学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xx中学为了我们新教师的成长,于2015年x月xx日晚上为我们新教师进行了培训,在这一次的培训之中让我收获良多,感悟颇深。

首先,我知道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不易,这不是我们在口头上说说就能够实现,这需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即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需要在这些平凡的孩子身上花更多的功夫,要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决不能区别对待,因为这些孩子最讨厌偏心的老师。 第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以身作则,端正好自己的师德师风。古人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而今天我想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为学生除了放学、放假时间都和老师在一块,因此必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只有端正自己,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国家栋梁,才能让他们有着优良的作风,这样我们就不会为人民腐败、愚昧、麻木、无知而担忧了。

第三,在这一次的培训中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就必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身为一名教师合格的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点。这六点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因此作为新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付出行动、铭记于心、决不能把此抛之脑外。 第四,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如安主任所说,前三年最为重要,也最为辛苦。这三年我们必须坚持独立写教案、必须坚持做高考题、必须坚持听其他老师的课、必须少抱怨多做事、必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做一个身心健康的老师、必须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这是安主任对我们提出的六点要求,我认为非常的适用,这对我们新教师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

第五,在我们新老师的成长之中一定要学会自我反思,同伴之间一定要学会相互帮助,专业上一定要有所研究,不可怠慢和荒废。

通过这一次新教师的培训,我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教书育人的方法,我还学到了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学会了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自主学习。在这当中我也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决不能让自己成为像冯xx那样败坏师德、师风的教师,从而破坏教师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

新教师和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我是今年刚转入学院的军转干部,在机电工程学院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从9月份至

今,在短短两个月时间的实践锻炼中,实事求是地讲,我并没有实质性地了解和掌握学院的布局以及各校区的教学情况,毫不客气地评价自己还是一名彻头彻尾的“门外

汉”。但通过参加这次学院组织的新教师和辅导员培训,聆听领导授课、实地参观见学、座谈相互交流后,我深深地感觉到,本人对学院的概况、历史、发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思想上豁然开朗,认识上茅塞顿开,行动上更为自觉。静坐长思,受益匪浅,概括地讲主要有三点体会:

一、全面了解了学院的历史和概况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学院的“前世今生”。学院历史悠久。浏览学院网页时,脑子里始终回想着领导娓娓动听的讲述,学院前身是xx市农业学校,始建于1958年,已有56年的办学历史;机电工程学院前身是xx市八一农业机械化学校,成立于1960年,2004年12月并入xx农业职业学院,后更名为xx农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实现了从国家级重点中专校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跨越。“一院四区”布局。培训前我只知道学院有“四个校区”,但对其功能规划并不了解,通过培训才真正了解了各校区的教学重点,既有职业本科教育,又有职业专科教育;既有继续教育,还有国际教育;学院既隶属于北京市农委,又教育主管于北京市教委。宏观看,学院占地81.2公顷,建筑面积35.97万平米,固定资产5.52亿元。师资力量雄厚。如此雄厚的师资力量,在北京乃至全国职业院校中实属罕见,不免心中升腾起敬仰之情,自我思量能够加入这个集体、这个行业、这个队伍中,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学院400多教师中,正高级22人、副高级127人、现有专业创新团队5个、优秀教学团队4个,不乏北京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职教名师以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院教师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是学院面向未来发展的“源头活水”。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为全面地了解了学院,为我及早适应新环境,掌握新业务,履职新岗位起到了较好的帮促作用。

二、理性地看到了学院发展的潜力

转业进学院之前,从侧面对学院的潜力和发展作了一些了解,认识也比较片面,但通过这次培训才深刻地意识到,学院办学宗旨明确,办学理念超前,办学特色鲜明,紧跟时代发展,紧扣教育短板,紧贴社会需求,为市场提供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型人才。我感到,学院办学宗旨明确,始终一如既往地坚持“立足首都,面向全国,服务三农”的宗旨;办学理念超前,坚持贯彻“以德为先全面育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办学与服务双赢,开放办学不断创新”的先进理念;办学特色鲜明,能够着眼“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以高职学历教育为主体、多种形式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与开发并重的“一体两翼”的发展道路;紧跟时代发展,学院紧密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依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遵循今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出席大会讲的要“加快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的指导思想,结合学院特色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远景,搭建了教育体系,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实施具体,措施得当。紧扣教育短板,职业教育填补了我国教育的“短板”。学院依据教育规划纲要,采取多种方式改进教学工作,打通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通渠道,搭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圆了职教万千学子的求学梦,圆了万千家庭的就业梦。紧贴社会需求,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高职大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

甚至超过众多“211”院校。这一点,我们农业职业学院功不可没。学院秉承“立德、修业、求知、笃行”的院训精神,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综合性、生产性的实训基地,提升科研与“三农”服务水平,拓展国内外交流合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学院系统的技术培养,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的发展道路,较好地解决了那些技术构成低的岗位没人愿意去、高端技术岗位想去却又干不了的劳动者与企业招工难的“脱钩”怪现象。

三、增强了干好本职工作的内动力

进入学院工作以来,我主要负责安全保卫工作,思想上或多或少地有种偏离中心的感觉,有时抓安全制度落实还不够积极主动,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虽然安全保卫工作不是中心,但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保底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安全保卫工作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学院整体的长远发展。为此,借助这次学院组织的新教师和辅导员培训这股新风,我在不断学习中扭转观念,先后学习了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也洗耳恭听了组织人事处长对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关于职业教师“四有”标准的解读,感觉如沐春风,荡涤心灵,扪心自问,感觉差距很大。学习之余,我决心对照“四有”的标准做到如下三点:一是在不断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是一句老话,但也常讲常新。在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中,我将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不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夯实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基础。谦虚向身边领导和同事学习请教,学业务钻业务专业务,拓宽视野,尽快使自己从一名“门外汉”变成“内行人”。时常告诫自己,既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还要放下架子、做出样子;既要替领导分忧,还要为单位创业。二是在实践中树立良好道德操守。立德才能立身。工作实践中,先学做人,接着干事。我将始终坚持老实做人,踏实干事,求实创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始终坚持做人的准则,对照正直、善良、克制、忍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戒骄戒躁,不浮夸,不做作;始终坚持多干事、少说话、不离间的处事原则,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和谐相处,谨言慎行,慎独慎微,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良好的形象感染人、影响人。三是在学以致用中扎实努力工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我在部队常年负责警卫安保工作,比较熟悉安保工作的流程套路和季节性防范重点,紧紧围绕“平安校园”这条主线,结合机电工程学院“一个门、两条路、三个区、十栋楼”的特点,在校园内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周”、“心理疏导月”、“校园安全年”以及“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校园安全我尽责”活动,彻查死角,排除隐患,共建平安校园。

总之,我将以这次新教师和辅导员培训为契机,振奋精神,知难而进,勤奋钻研,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学院党委和各位领导!篇三:学习打造卓越教师团队的心得体会 2013年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青龙一小:冉宁

通过这次学校组织学习的关于“打造卓越教师团队”学习的内容,使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工作态度、同事间的协作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感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提高。我就参加这次学习谈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这次学习了很多优秀老师的讲课,让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特别王霞老师讲的关于“打造卓越教师团队”的内容给我的感觉是: 其一;集体的协作精神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共渡难关。

其二;任何一个团队,都不能忽视领导的作用,大家都该围绕着这个领导核心,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开展工作。

其三;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有个详细的策划,再加上领导最后的系统决策,才会避免做些无用功。

王霞老师还特意从这两方面去讲解了:

一、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1、友善的态度。“他必须喜欢我们,要知道,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他喜欢还是不喜欢教书。”教育是用心才能品味的艺术!教学是心与心沟通!

2、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老师应对我们有礼貌,我们也是人。”自尊心是每一个人的心灵。

3、耐心,“老师,请您耐心地听听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在您听来也许可笑,但只要您肯听我,我才能向您学习做人。

4、公正。“老师,只要您保持公正,您对我尽量严格。表面上即使我反对严格,但是我知道我需要严格。”我们不期望老师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但是我们希望老师能尽可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5、宽容。“她装着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6、伸缩性。“老师,请您记得不久之前您也是学生,您是否有时也会忘记带东西,在班上您是否样样第一?”

8、良好的仪表。“我立刻就喜欢他了。他走进来,把名字写在黑板上,马上开始讲课。你能看得出他是熟悉教学工作的。他衣着整洁,事事都安排的有条不紊。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整节课瞧着她,我没什么反感。她尽力使自己显得自然。”

9、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10、对个人的关注。“老师只和好学生谈话,难道他不知道我也正在努力吗?”

11、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完成我的作业了,我竟然没有察觉这是因为她的指导。”

12、幽默感。“他讲课生动风趣,幽默活泼,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二)学生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1、解题能力差 ,课后辅导不到位

2、课堂教学能力差

(1)备课不充分—拿来主义;

(2)教学方法单一——满堂灌

3、不尊重学生,缺乏沟通能力。

4、自负的老师

让我们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喜欢的老师

综上,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原来正确的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有了更加充足的信心;让我查漏补缺,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一个学校,要有竞争力,必须提高执行力。我们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树立一种严谨些、再严谨些,细致些、再细致些的作风,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各项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我们永远要牢记:“校园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学生做榜样,我们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要力求完美,切实执行,为学校下一阶段的战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8月27日篇四:“打造卓越教师团队”心得体会

“打造卓越教师团队”学习心得体会 11月29日,根据学校的安排,请到深圳永成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永成教育研究院讲师王老师来给我们做讲座,主要是“打造卓越教师团队”。 王老师讲座的主要内容有: 首先,讲了西点军校简介。教给我做事的原则:

1、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2、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

3、目标一致,利益一致 其次,王老师给了我们老师两点建议:

一是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要有亮剑精神,没有个人利益的牺牲,哪会有真正的团队。

二是要勇于承担责任。别人不会做你想要的,只会做你监督和检查的。 第三,结果执行力系统:

1、结果定义要清晰:有时间、有价值、可考核。

2、锁定一对一的责任人:责任只能一对一,不能一对多,考核只能考核部门负责人,不能考核部门,汇报只能用我,不能用我们,没有人会对责任付责任,除非把它变成我的责任。

3、作出承诺。

4、要有行动措施。

5、监督和检查。

6、即时奖惩:执行跟薪酬无关;薪酬跟公平无关;执行跟即时奖惩。 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持续不断的学习者!

这次培训,我收获颇多,简单的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立足本职,做好份内工作

执行力是个人“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虽然听起来很深刻,但这是执行力的根本,在其位必谋其事。很多事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未必。按质、按量、按时,是完成任务的三大要素,缺其一则事不成。学校的每个员工在学校这个大团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一所学校,从最高领导到基层员工,只要人人都有一颗良好的心态,人人立足本职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每件事都从学校的根本立场出发,在学校发展中的每个环节都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和谐发展,学校必然会更加茁壮地成长。

二、要有责任意识

西点人对待自己的任务或工作的那种强烈责任感是一种无价之宝,责任感是一种使命,没有了责任,一切都只是空谈。责任有三大标准:①坚守承诺:做人要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做事要尽职尽责;②结果导向: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一旦锁定目标就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结果很重要,过程同样重要。过程是结果走向成功的桥梁,没有做好过程,就无法获得好的结果;③决不放弃: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团结一心,迎难而上,永不放弃。

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学习型教师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时代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更高的目标和更新的教育任务,而知识奠定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底气,有了底气,才可能在课堂上显示出大气,才可能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智慧和机智,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努力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也是每个教师必然的选择。新时期的教师,更是一名学生,一名永远的学生!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做学习型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提高业务素养、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掌握教育发展的主动,充实和超越自我,提高教育教学执行力。 此次学习,我们的思想、理念都得到了开拓。

推荐第8篇: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学心得体会

在这次远程培训中,我再看了相关的视频之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下面仅就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部分做一阐述。

讲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对其自身是重要的,而且教师的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下面结合我自身的情况,谈谈教师的心理健康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完善自身人格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前,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为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随之而产生的人生价值观、生活观念的变化也冲击着学校教师,影响到教师的价值趋向和道德观念,使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与教师角色身分不相称的思想意识。有的教师受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表现在工作态度上,怕环境艰苦,怕任务艰巨,追求轻松自在,缺乏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遇到困难总是绕着走。作为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对工作怀有持久的热忱,并从工作中获取满足和乐趣。在这方面,我还有所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标准,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学会抵制各种不利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塑造良好性格

心理健康是我们学生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发展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教师性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师良好的性格特征,不仅时时感染和教育着学生,而且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因此,教师要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学会鼓励、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公正、学会激励、学会赏识、学会呵护;应保持乐观、开朗、热情的态度,以饱满的热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你能行!”、“你可以的!”、“你很优秀!”这样看似简单的话,往往可以点燃学生自信的火把,照亮他的成长之路。

(三)富有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以及教师体制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再循规蹈矩,必须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工作去寻找适合自己教育对象的方式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应该在模仿、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思考自己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及优势,加以创造性运用,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兴趣爱好,以便从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中得到启发。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在教育教学中,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二、保持平和心态

(一)、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个正确的认知,不能认为教师是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工作辛苦费力的角色,而应该以教师这一职业为荣。教师应努力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任务和压力,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不要把目标理想化。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

(二)坚持不懈,正确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

现阶段,在就业的压力下,就业率成了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形成了一种“就业就是指挥棒”的怪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教育的成功和失败,并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应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培养出即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又能培养出少数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我很赞同书中的观点:“树立社会需要和个性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观念,社会对人才有多种需要,学生也有不同的特长。教师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内在的能力,在动机、兴趣、方法、习惯方面给予重视。” 总之,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活动,我收获很多,这样的活动应继续开展下去,以后我会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多利用有效的网络资源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争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推荐第9篇:教学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总结

《教学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总结

从2011年8月10开始,我参加了《教学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网络课程培训,先后聆听了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教授,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李镗,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袁志勇老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郭东岐等的讲座与视频实例,这几位专家、教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先进的理念,详细精辟的讲解,让我收获颇多。

创新教学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倡导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要继承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很多都是过去的专业经验和理论所难以解释和应付的,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着眼于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和学校发展,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就必然导致教学行动的创新,教学行动创新必然要求教师专业角色实现发展与转变。这样一个过程,必然意味着迷茫、冲突、困惑甚至痛苦。教师只有在不断研究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不断适应、促进教育工作,使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展开。也就是说,当代教育专业要求教师具备教学自我诊断的能力,同时成为反思型教师。现代教师不是给定的教育目的、教学内容的盲目执行者,而是教学的决策者、研究者和监控者,要进一步做好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反思性教学必须要考虑到教学中产生变化的诸因素。教与学的关系一旦变化了,教师的行为也必须相应地变化。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通过教师对教学效果的监控和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将会变得更为清晰。因此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节奏是否过快?对学生的估计是否合理?与学生的沟通是否畅通?通过反思和调查,我们可能发现原因在于学生对完成时的“能否持续”的观念不清晰。每一个反思的教学环节都将构成教学连续体的不可分割的链条,成为下一次反思的基础。

过去评价课堂教学往往将评价的关注点定为教师,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学生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因此在评选优质课中,常常出现一些表演性的“好课”,与平时常规教学有较大的距离,教师为了体现自己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事先制造问题,还要操练好几遍,外加声、光、电全方位包装,课堂成了教师的“演出”舞台,学生的学仅仅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在这样“完美”的课堂里,受到鼓励、得到锻炼的总是个别“好学生”,多数学生扮演的是“陪学”的角色。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板演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这样学生才知道对错。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怎样学的。评价运用得好,可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有效地引导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评课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功能,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观、评课模式,调整评课者心态与评课方式,唤醒被评价教师的主体意识,确立动态多维的评课标准,建立平等交流与合作对话的关系等方法,促进评课功能的实现。让听课者与执教者、听课者与听课者、听课者与组织者或名师专家之间开展互动研讨交流。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思考、在思考中追问、在追问中探询更有效的路径。

创新教学只有当教师成为“专家”时才能真正得以开展。我们必须重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学创新,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推荐第10篇:浅析《网页设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网页设计》是计算机课程体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研究,努力实现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转变,以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依据,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以企业网站建设为目标,进行课程内容整合,研究适合本专业学生的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培养复合型大学生的新途径。

关键词:网页设计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截至2010年12月,全球网站数量为2.55亿个,仅智联招聘网页相关从业人员就不少于3万名。当前,各高校普遍开设了网页设计类课程,但在其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内驱力较弱、动手能力有限,学习积极性不高,职业竞争力差,毕业后不能真正进行项目的开发。根据社会对网页设计人才的巨大需求现状,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职业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因此,《网页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网页制作》课程,它已成为软件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公共的必修课程,也受到了其它专业学生的欢迎。网页设计教学内容通常包括HTML、语言、javascript语言、CSS+div、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方面,常用的软件是网页三剑客和Photoshop的搭配使用。因此就授课内容而言,该课程具有知识点多、操作性强的特点。[2]

分析目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条式的课程教学内容,内容无法反映当前社会需求;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缺乏互动,学生缺乏积极性;实验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课程实验往往是一些基础知识的练习,缺乏用于解决实际项目的技术,形成了学生学而不会用的局面。同时,各高校网页设计课程多为36学时,课堂上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知识点。而一些课程网站则只是简单的知识堆积,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二、教改思路

本课程改革的宗旨是:由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转变,以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依据,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以学校网站建设为目标,进行课程内容整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3]通过讲授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介绍网页制作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参与项目、创造实践的活动者,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实现具有独立完成网站建设与开发的专业技能,[4]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改革与研究,找出适合专业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培养复合型大学生的新途径。[5]

三、教学改革措施与方法

1.教学内容安排

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以实际应用为主线来进行,完成必要的知识点传授。同时,按照项目应用实际需求,改变教条式的教学内容安排。[6]在以教师为主的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为了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学到什么以及知道学会了后具备什么能力,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以实际项目或目前应用中的项目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的研究内容中去,从项目制定、需求、开发、测试的全过程安排教学内容,从“因材施教”转变为“因需施教”,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7]

2.课程教学方法

采用实训——教学相辅相成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案例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每节课讲授一个模块的同时,完成一个实际项目。在“因需施教”的教学内容安排中,从“教”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过渡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验课则致力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教师只是讲解基础知识点,启发学生学会在项目开发中主动应用学到的基础知识,通过实训——教学的训练方法完成实际项目,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增加学习效果。

3.基于用户体验的教学网站建设

目前的网页制作课程学时量较少,对这类实际操作要求高的课程,必须通过课外练习的手段达到学习效果。而传统的课程网站多为知识简单的堆积,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本文提出采用基于用户体验的教学网站设计,来达到快速吸引学生眼球、发挥课程网站对课程教学的作用。在教学网站内容安排上,既要有课堂教学内容,还必须结合课程安排大量有趣、巩固知识内容的课外练习。同时,基于用户体验的教学网站也是网页设计课程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课程网站教学的过程中,处处体现网站采用的知识点及其用户体验,学生在通过课程网站学习的同时,也学习了网站的制作方法,从而增强课程网站对学生的吸引力。

4.基于认证的课程培养模式

目前社会就业对网页设计人才需求的缺口较大。针对一部分学生对网页设计有较大兴趣的实际,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从事网站开发、WEB技术等方面专业技能的IT高级专门人才。依据目前网页设计认证方向和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可以选择ADOBE网页设计认证作内容作为培养方向,在教学内容、网站设计中穿插一些网页认证的教学设计,起到以点带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水平的作用。通过网页认证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不仅能学到新的和社会接轨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参加认证考试,获得相应网页设计认证证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5.工作室培养模式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针对本地或本校实际情况,在指导教师指引下,采用工作室培养的方法,积极和实习基地以及相关企业合作,对外承接一些小型网站设计项目。以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室模式作为该课程的配套改革措施。工作室建设采用学生自愿、教师引导机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真实商业项目,在工作室中的学习、开发完全利用课余时间,工作室运行完全采用商业公司运行机制,按学生能力进行分工,最后完成作品并交由企业运行。工作室的建立,既锻炼了学生,又使学生明白课堂学习与实际项目的不同。既锻炼了学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以点带面,对其他学生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笔者发现网页设计课程改革最重要特点是,必须适应社会就业需求。课程定位要明确与相关岗位技能全面接轨,培养网页设计能力、网站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五大关键能力。课程改革通过项目引导,工学结合,精心选取典型的实用案例,形成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教学项目。同时加强与相关合作单位的实际交流。课堂教学与面向用户体验的网络教学相互补充,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得课程教学不再局限在小规模的案例范围内。利用大量多媒体课件、课程录像、习题库、试题库等手段,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基于认证的培养模式和工作室培养模式则作为课程改革的配套措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当然,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对计算机应用类其它相关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也具有有益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宁.浅议《网页设计》课程改革[J].中国科技博览,2009,(26).

[2]李海燕.基于项目化的《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6(30).

[3]吕立霞.以产品开发为工作过程的《静态网页设计》课程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4]郭玉.“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6(13).

[5]娄淑敏.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网页设计”的课程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6).

[6]张宁.《网页设计》课程项目教学情境设计的探索与研究[J].科协论坛,2009,(5).

[7]梁益军,冯健文.非计算机专业网页设计课程改革探讨[J].现代计算机,2009,(3).

第11篇:探究与创新心得体会

细胞随思维舞蹈起来

---------探究与创新课后心得体会

学而生疑,继而探究与创新之,继而解惑。简而括之,这大抵就是这门课老师一直给我们灌输的中心思想。

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一直持续强调的是“疑”,即一个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的发现,是否我们当代大学生连发现一个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也成为一个问题,我没有办法否认。我们第一次做的作业,就是提出一个有价值有深度,有探究意义的话题。刚开始我觉得好简单,不就是提出一个问题么,这还不容易。可是,等到事情开始以后,我发现我几乎找不到一个像老师所要求的那种问题。我沉默了。对于我只知道冰山一角的宇宙,世界和社会,我找不到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是否是因为一开始我就把这个问题看得太大,以至于我总是从整个社会出发看问题,可是凡事都是以小见大的。我记得我最后确定的问题是------当代大学生为什么没有信仰?广而空泛的话题吧,对于探究来说根被就无从着手吧,没有实际操作性,而且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不是说我们一个小小的调查探究就能解决这个集聚了这么久的很多专家都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直到老师上课选拔的二十个有探究性的问题已公布,我才明白,那些同学的问题是多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多么的具有实际可探究性。我明白了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不是要你的问题只是一个华丽丽的问题而没有实际探究性,不能只是广泛而远离我闷得现实生活。提问题真的是一个有分量的活儿。

探究与创新部分毕竟是整个课的主题,老师在这部分还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的。我们第二次作业就是针对提出的问题探究性学习。

我加入的是一个关于如何提高口语的探究小组。探究性学习重在过程,学习方法的获得和思维水平的提高。探究性学习分为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这在我们小组都有体现。遵照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过程“提出问题------研究设计------选择主要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分析与处理资料-------推倒结论------发表研究结果”,问题已经确立,我们设计的研究方法是把提高口语的方法分为八个,小组成员每人选一个,然后自己找五个作为实验测试的人,让她们按照我们自己选的方法每天练习口语。在最开始的时候做一个测试,然后最后的时候再做一个测试,进步的程度就是衡量此方法有无作用的标准。每天都填写类似的反馈表格反馈自己今天的测试情况。为期两周的测试时间。第一天并没有觉得什么,感觉任务很轻,我选的是复述,就是选一篇小故事读完在复述一下,故事内容很简单,我很轻松的就复述出来。就没在意。第二天我稍稍挑了一篇长的故事。其中有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三个人物,还有对话。这一次,我茫然了。看完以后要复述的时候,才发现我刚才没有注意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中途甚至遗漏掉与故事情节密切相关的细节问题。丢三落四,漏洞百出。复述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第三天和第二天的情况基本上没什么区别。接下来的几天,亦是如此,我总是不能迅速的把握住具体时间地点,还是对这些信息不敏感,所以只觉得说这些的时候也特别结巴。要很长的反应时间。第二个星期略有起色,因为我的大脑已经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产生过敏反应,每次都能密切的关注这些信息。于是我又从小故事变为说明文,这个复述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因为你必须掌握它的顺序问题,也是对逻辑思维的训练。最后的测试完了之后,我发现比起训练之前,是绝对有提高的,从小故事到说明文,这也是一种进步吧。

记得课堂上老师说过,探究与创新的过程也是对你们的检索文献能力、收集资料能力、阅读文献能力、鉴别资料能力、归纳综述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综合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的一种锻炼。不敢说我们的探究学习包含的锻炼所有的能力,但也是十之有八,我们收集、阅读、鉴别资料,归纳分析综合表达,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

想重申那句“you hear,you forget.you see,you remember.you do ,you understand.”自小学以来,老师就教我们眼过千遍不入手过一遍,只有自己亲自体会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把只是注进自己的血液,变为自己身体里流动的东西,真真切切的感觉到它存在着。让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随着思维舞蹈。

Just do it !

国贸一班

1107010101

周必荣

第12篇:学习与创新心得体会

学习与创新心得体会

今年的“公司日”主题《学习与创新》,参加公司和项目组织的系列学习培训后让我感触颇深。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在变化面前,应变的根本之道就是要去不断的学习与创新。唯有学习,我们才能了解外部世界发生了什么,也才能发展新的技能,重新创造自我,适应市场的新要求;唯有创新,才能使企业和自我的步伐跟上外界变化的速度。应变能力不强,就会被市场淘汰。适者生存的“适”,就是应对变化的适应。

2010年是我从部队复员后在物业这个行业里工作的第三个年头,通过近三年的学习使我在知识积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我来说学习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思想上的改造和能力上的提高。也正是学习把我从地方青年转变成一名军人,从一名退伍军人转变成一名招商人,学习使我更快地融入了公司,找到了自己“位置”。当然学习本身也是工作需要和生活必需;现在我更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提高主要是指发现问题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如今,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如同惊涛骇浪中的行船,公司改革在深化,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作为新时代的招商人,我们应有清醒认知并勇于担当时代重任。那么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干一行,钻一行,专一行

热爱自己的工作,根据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干一行、钻一行、专一行。树立为岗位作贡献的思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钻研,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 当然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

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争做主人翁 ——“想主人事,干主人活,尽主人责,享主人乐”。要时时处处考虑公司的利益,时刻关注公司的发展,把自己的工作干好,积极参与公司各项工作和活动,关心集体,关心公司的发展;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并反馈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能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公司利益为重,不过分追求个人的利益,积极主动地为公司的发展、生产管理出谋划策。

三、勤奋、好学、创新

工作上勤奋并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能较快理解领导的意图,无需让领导操太多心,并且能够排除遇到的困难及其它相关应急事项,做到在工作中能独当一面。

永远把 “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把先进理论变成现实的思维理念,把正确思想变成工作的具体思路,把精粹观点变成实践的可行观念,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习惯,成为思考的模板,成为行为的规范。

在勤奋和好学的基础上,积累继承前人的知识与经验。破除思维定势,拓展思维视角,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去摸索实践新思路、新做法。

四、团队合作精神

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与其他员工团结、合作、互助,努力去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大局为重,不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把公司比作是一只展翅待飞的天鹅,那么我愿做天鹅翅膀上一片小小的羽毛,为天鹅的振翅高飞带来一份力量。如果公司比作是一条出水的蛟龙,那我我愿做蛟龙身上的一片鳞光,为腾飞的蛟龙带来灿烂的光芒。

2010年10月15日

第13篇:敬业与创新心得体会

敬业与创新心得体会

古交一中 刘美先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走上教师岗位已四年有余。回忆这四年的点点滴滴,我勤奋努力,收获颇丰,无怨无悔。

在这四年里,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是多么重大。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说明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因此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以一颗赤子之心对待教学工作。既然选择了就要不计名利,无怨无悔,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决抵制不良诱惑。尽职尽责地完成好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其次,关爱学生。“师爱,像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师爱,比父爱更严厉,比母爱更细腻。”在工作中,我努力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单亲家庭有心理阴影不太自信的学生。更是给予特别的关注。对他们细微之处好的改变,我往往能及时发现,并给予表扬。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觉得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的悉心教导下,我们班多数学困生的成绩取得了进步,重塑了学习的自信。

再次,提高自身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告诉教师同仁们,要想在三尺讲坛上站稳脚跟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语文学

科的博大精深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我的诵读、引导、讲解把学生带入浩瀚华美的精神文明的殿堂。从学生沉醉的表情中我体会到了为人师的快乐。读出了学生对我的尊敬与爱戴。教师只有轻车熟路的驾驭课堂,酣畅淋漓的展示才华,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尊严。“业精于勤,荒于嬉。”长路漫浩浩,在业务成长的道路上我还需勤奋努力,坚持不懈。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科教兴国”战略的准确性与可行性。钱学森老人临终前对总理的发问可谓振聋发聩。是啊,多少年来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培养不出创新型的人才?三尺讲台关系命脉,人们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于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产生了,课改的新风瞬间吹遍了大江南北。

这似乎是大势所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去年学校要求我们高一年级进行试点改革。作为一名在传统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八零后,其实内心是十分抵触的。我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了鲁迅、郭沫若、闻一多、胡适等泰斗级的人物。所以成绩上不去,不能归咎与教学形式。而且我一直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以要提高教学软实力,吸引优质生源,刷新高考纪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而打造名校。

我再种种疑惑中进行着小心翼翼的尝试。用心编制每一份学案,让它在精简的同时能承载更多的信息。在上展示课前,先要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摸底,进行二次备课,争取能抓住学生展示过程中的纰漏,提升课堂效率。课后的作业要及时跟进,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由于任务比较重,所以作业检查这块需要学科组长的帮助。这样一学期下来,我奇迹般的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实施新课改以来分了小组,部分成绩不太好,主动性不强的学生,为了不给小组拉分,也在努力用功的学习。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因有了更多规则的约束,更多人的监督而规矩了不少。课堂上没有了睡觉的学生,多了学生的展示,掌声,笑声。课堂效率提升了不少。班里三分之二的同学取得了进步。有三名同学考进了全校前一百。在学期末的分班考试中一半以上的人进了重点和实验。

学生的进步让我体会到了创新教学方式的甜头。在新学期的工作中,我继续坚定地执行新教法。努力把自主探究合作展示这些环节贯穿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在收获好成绩的同时,我在学生中的人气指数也迅速的攀升。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和我谈心交流。我不仅是师长还是他们的朋友。我体会到了和学生交往的快乐,也体察到了这些少年少女幽微难辨的情思,他们的喜乐哀愁牵动着我的心。这是恰如其分的引导往往能把他们带入柳暗花明的境地。

在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也尝试在班级管理上运用一些新方法。我于2013年9月担任高一288班班主任。这是一个普通班。这些孩子大多家庭条件不错,但聪明有余,自律不足,更谈不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开始,我觉得应该让他们惧怕我,该用教师的威严震慑住这帮孩子。可恰恰相反,这帮桀骜不驯的孩子才不会惧怕我这个有点孩子气的班主任呢!一个月下来,班级量化分在十四个班级中排倒数第二。看来创新管理迫在眉睫。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

与到班级管理中才能改善状况。

课改的新风为我的班级建设提供了契机。于是我组织学生重新选了班委。召集班委敲定了班级管理细则。班干部们各司其职、各管一片,井然有序。一段时间下来学生违纪的现象基本没有了,两操质量明显提升,宿舍、教室的卫生也明显改善了。我这个班主任反倒清闲了不少。在月末的量化考核中我们班跃居第一。

由此可见,敬业是前提,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完善班级管理的法宝。只有两手抓,两手硬,才能取得长足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我要继续兢兢业业,不断创新。相信一定能够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谱写自己的华章。

第14篇:实践性法律教学与法学教育的改革

实践性法律教学与法学教育的改革

王晨光 陈建民

来源:

日期:2010-03-09

一、法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培养目标的观念的改革

经历了狂风暴雨的摧残和磨难之后,我国的法学教育终于重新展开了她的翅膀,焕发出蓬勃 的生机。回顾过去二十多年的历程,人们可以感觉到我国法学教育发展的急促步骤和迅猛势 头。我国在1976年仅有 2所法律系;1978年有 6所法律院系, 178名教师,1299名在校生; 1987年共有86所法律院系,5216名教师, 42034名在校生;在1987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后,19 87年共有在校研究生3951人。 到1999年,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在规模上更是惊人。据统计 ,我国法学院系的数目已经达到320多所。

然而,数量的激增并不一定等于法 学教育的成功。我国法学教育模式的落后已是有目共睹的 现实。虽然我国法学以崭新的面貌和极大的勇气宣布她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在法律院 系的教材和讲堂上,用机械和僵死的眼光看待法律,把她作为一种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自我 封闭的规范体系的认识也不时地得以表现。这种认识总试图用一种不变的规范体系把生动、变化的生活禁锢住;想当然地认为可以用数理逻辑的推导方法将这种法律规范适用于一切事 物、解决一切纠纷。按这种方式训练出来的学生一来到社会上,便会发现原来明确的法律规 范存在大量的伸缩余地,发现所面对的社会现象千差万别,原本应当清楚明确的东西现在都 不那么清楚明确了,因而手足无措、无所适从。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法律实际部门和社会对 于法律院系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颇多微辞。这种状况的产生不能不归结到过时的形式主义法 学观的潜在影响,不能不归结到教学方法的陈旧。

在 这种压力的推动下,我国法学教育界开始探索法学教育方法的改进,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 法学教育中。在我们已经走过的法学教育的经历中,各种方法并存是我国法律教育的特点之 一。例如:以理论教授为主的教师传授式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讨论形式出现的案例教学方 法、以理解程序为主的模拟法庭教学方法以及以师傅带徒弟式的法律实习方法等,这种探索 和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法学教育的改革是有利的,推进性的。但是我们发现,所有这些 方法的运用基本上是为了达到一个主要目的,即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法律,从而知道法律条 款的意思是什么。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教师将自己对法律的学理认识去影响学生,甚至教师 会依照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去选择合适的案例,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然后以达到统一认识为圆 满结果,学生也从教师的讲解中理解了法律的意思。于是,每一位教师可能因自己的学识和 观点影响了一批学生,学生会以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最终与教师的认识相吻合而感到高兴。也 就是说,我们在不断努力进行法律教育方法的改革,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接受教师的传授, 但在根本上,我们没有改变\"以理解法律含义、讲授法律知识为主的教育宗旨\",因而我们 的法律教育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要干什么?可以说,从法学院培养的第一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法律教育就在不断地得到反馈 。其中来自于学生的最强烈的反馈之一便是:我们在学校学到的法律面对现实会这么苍白? 而来自于学生工作单位的最强烈的反馈之一是:希望法学院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些反馈的不断继续,也不断地促进着法学教育工 作者进行反思,究竟怎样的方法能满足于社会上各个法律部门的良好愿望?

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以培养目标的观念的改革为前提,即法学教育不 仅要传授法律知识,同时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力的培养应当提到与知识的 传授同等甚至比它更高的地位。

在明确了上述目标后,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也就清楚了。我国法律院系的课程设 置历来以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目的;很少考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也很少考虑社会的 实际需求。下面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法律课程的开设主要以法学部门法学科的划分或国家颁布的主要法律(基本法)为标 准,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开设的很少。

(2)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主要是如何注释现有的法律条文以及论述各门课程的体 系和基本理论。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学会通过分析条文和逻辑推理 得出正确的答案。

(3) 与我国当前努力实行的市场经济的需要相比较,法律课程中涉及市场经济的课程所占 的比重不够,有些课程的内容也急需改进或充实。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法学教育重视史 论课的开设而缺少应用部门法课程的开设;在这些部门法课程中,传统的民商法课程所占的 比重就更少;现在所开设的经济法的课程也有很多建立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其大部分内容 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中国法学教育的有识之士 已经认识到,目前法学院毕业生的实际执业能力与法律职业所要求 的能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突出。虽然他们了解法律术语和条文,但是却很少掌握律师或法律 职业者应当具备的技巧、能力和素质,如调查、会见、谈判、书写、辩论等能力。人们开始 怀疑法学院毕业生的能力,进而重新检讨法学院课程设置和讲授方法,以使法学教育适应实 际社会和职业需求。

当我们逐渐的认识到法学教育的 培养目标应当主要是法律职业人员时,我们便也逐渐地认识 到,我们的教育对象不仅应当根据教师的讲授来理解法律,从而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他们 还应当掌握运用法律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是难于通过讲授得到的,但又可以通过合适的 方法来进行培养。于是,我们不能不把视线投向实践性法律教学模式的发源地美国。

美国法学教育的同行早在20年前就注意到了传统的案例教学 模式的缺陷,尝试进行以训练法 学院学生实际能力为宗旨的实践性法学教育模式。它包括以\"诊所式法律课程\"(Clinical Legal Education)和\"法庭辩论课\"(Trial Advocacy)为主的一系列实践性法学教育课程 ,意在重塑法学教育的模式。这种尝试不仅吹皱一池春水,而且愈吹愈烈,引起了美国法学 教育上的又一次改革(如果尚不足以称其为革命)。

我 们很高兴地看到,这种改革之风也已经吹到了中国,它对我们的法学教育方法的改革正起 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国首批进行\"诊所式法律课程\"(Clinical Legal Education) 的法学院之一,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它对于我们的法学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而这种改革对于 我们实现培养目标的观念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我们进行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为主导的实践性教育模式还刚刚开始,但是我们已经比较 深的感受到了这种教学模式或方法对现有的、我们已经习惯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挑战,我们 正面临着这种挑战,并努力的适应和发展。我们感到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方面:

1、在法学教育中,究竟是以学生为主体,还是以教师为主体?

在现有的法学教育方法中,教师是教育的中心,学生是被授教的对象,教育的结果大多

以 统一到教师的认识上为圆满。学生很少坚持自己的观点,他们生怕因自己的观点与教师的 有出入而不能通过考试。久而久之,学生便习惯于服从教师给予的真理,而不去考虑\"真理 \"的多样性,他们习惯于被动的思考而不是主动的思考,习惯于寻找\"标准答案\"而不会想 到其实\"标准答案\"并不存在。

而诊所式法律教育课 程为主导的实践性教育课程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 的感受、学生的需要和学生面临的问题,而不是主要关注自己,关注自己准备的教案和希望 达到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和学生交往和沟通的方式,不能只关心自己的教案,而 必须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教案的关系,要关心教案最后是否会达到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而我们已经习惯了事先准备教案、按照教案教学的方法。要改变这 种方法就要改变教师和学 生的关系,在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中,我们要和学生建立起真正的平等关系,学生和教师不 应仅是教和施教的关系,还应该建立起真正的学友般的交流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 的了解到学生的需求,而不仅是教师自认为的需求。要真正地做到这一点,对于长期以教师 为课堂中心进行教学的我们是多么的不容易。但是我们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师正在努力做着这 种尝试,在建立这种关系中我们真正的得到了许多启发,从教学中不断地得到学生真正的反 馈,开始感受真正的教学相长。

2、没有严格的教学大纲能否算是一门真正的课程?

我们理解的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提倡的是从实践中学习法律和掌握法律,而不仅仅是从

书 本和课堂中学习法律、掌握法律。我们理解的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是主要服务于培养合格 的法律职业人员的,因此学生们要接触真正的案件和真正的当事人。学生们在办理案件过程 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会超出原先教案计划中的问题,我们是按照准备好的教案按部就班的继 续我们的教育还是针对学生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在现有的教育中,考察一名教师是否认真地进行教学,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考察其准备的教 学内容和教案。所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事先提交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安排的,有关部门 会根据实现得到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考察以便作出评估。

而在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应当真正的与学生讨论 所遇到的问题,以 便探索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便要求教师随时改变已经拟订好的教学计划,而重新拟订每 一堂课的教学计划和内容,这必然使原来拟订的教学计划不能完全得到实施。这种没有严格 的教学大纲的课程算不算真正意义上课程,这种课程对学生是否对学生真正有帮助,也时常 让我们自问自己,也时常让我们产生困惑。

3、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的教学,是否能培养学生从事法律职业的素质?

在 现有的法学教育中,我们已经习惯于经常向学生提供教师认为是正确的答案,但这种答案 是否真正的符合标准呢?在实践中,这种标准答案是否真正的存在呢?我们从未对此抱怀疑 的态度。而我们正在尝试着的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更多的是通过真 实的案例和办理这些案件来学习和理解法律,培养自己将来从业的能力。在这种教学中,是 否需要教师向学生提供标准答案呢?学生遇到的问题也许是教师都没有遇到的,教师究竟能 否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呢?

在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的 教学模式中,我们试图不给学生以标准的答案,教师尽量的启发学 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但是有时我们控制不住自己,会情不自禁地向学生提供我们认为正确的 答案,我们还不习惯于采取开放式的不提供标准答案的教学方式,尽管我们已经意识到\"法 律的生命从来不是逻辑,而是经验\",我们也注意到耶鲁大学的鲍廷格教授说:因为诊所式 教学是把学生放在首要地位,学生坐在驾驶席上,因此他们是在主动、负责地进行学习。

但我们对不提供标准答案的开放性的教学,是否能培养学生从事法律职业的素质时而发生怀 疑和感到信心不足。

在 我们所进行的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探索中,真正让我们感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参与 的态度,他们并不期待得到所谓的标准答案,他们和教师真正平等的进行者交流。在我们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听到的最多的话是这样的:\"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应当如 何如何\",以及\"我保留我的看法\"等等,表明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角意识。这在以往的教 学中,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发生的。正是我们的学生对诊所式法律教育的主动反馈,才使我 们能接受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和方法对于我们已经习惯沿用的教学方法带来的挑战,对不提 供标准答案的开放性的教学充满信心。我们开始真正地相信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真谛在于\"从 实践经验中学习\",或\"学习如何从实践中学习\"。

4、如何评价教学效果?

教 学结果的评价是教师和学生都注重的问题。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评价学生的标准往往是 唯一的,即以学习成绩来进行评价,同样这个标准也适用于对教师的评价。近年来,一些学 校开始注重对教师教学内容的信息含量和学识水平的评价,但是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却没有得 到改变。因为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也确实无法找到除学习成绩之外对学生进行的更加客观 的评价方法。

而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使我们不可能在沿用已经形成的评价方法,需要我们根据 教学目标创造对学生的新的评价方法,这种新的评价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同样是需要的。这种 评价方法的确立同样是对传统评价方法的挑战。

我 们面临的问题是:这种评价的体系应当如何建立?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估我们的学生?显 然我们缺少经验。在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自己评价的重视远远要超过教 师对他们的评价,他们更加关心他们所承办的案件的成于败,他们更加关心当事人对案件结 果的感受,也更加注重自己的案件承办的感受,于是我们认为学生们的关注焦点也应当是教 师对他们进行评价的关注焦点。因此,我们努力地使学生们理解,案件的成败固然是评价教 学结果的重要指标,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承办案件中是否真正地成长了,是否得到了他们 所想得到的方法、技能和知识?如果得到了,即使案件没有成功,他们仍应得到好的评价, 而这种评价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无法实施的。

法学教育方法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尽管我们刚刚开始进行实践性法律教育方法的尝试,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方法运用产生 的益处。这种益处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将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放在一种真正的事实环境之中,从而能够使学生掌握如何 能够使法律文本与社会现实结合的分析方法。学生得到了进行法律分析和运用法律解决实际 的问题的机会。通过承办真正的案件和教师的课堂启发式指导以及面授指导,学生能够得到 更多的技巧的训练,以便他们真正地\"像律师那样思索\",使其在分析案件事实、收集证据、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和沟通、起草法律文书等技能方面的训练得到强化,从而真正地培养 学生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相比之下,虽然大陆法重视理论的训练,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 功底;然而可惜的是,它没有告诉学生或没有提供机会给学生学习如何在实践中使用这些理 论。传统大陆法系教育模式固守系统性,却割断了文本与实际的联系,忽略了学生实际应用 法律条文的能力的训练。

第二、就我国的法学教育而言,我们在教学中很少注意对学生的律师技巧、实际操作能力、从具体到一般的综合能力、思维的机敏以及雄辩的口才等方面的训练;同时也缺乏教学中的 启发性、互动性和试验性。而实践性法律教育课程的尝试,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 性,我们的课堂变得如此的活跃和生动,学生和教师开始真正体会到互动式教育所带来的好 处,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

第三、由于学生接触真正的案件和真正的当事人,使他们不得不注重对解决问题能力的主动 重视,他们不再依赖教师对他们的培养,而注重自己对自己的培养。他们会更加注重所承办 案件对当事人的影响,努力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他们的责任感大大加强,独立性 也大大增强,而这些素质正是法律职业人员所需要的。

正如本文所述,以法律诊所式教育和法庭辩论课为主干的实践性法律课程作为对案例教学法 的补充或挑战,在美国法学教育中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浪潮,这种改革虽然刚刚开始影响中 国,其所出现的积极效果已经不容忽视。

当 然我们深知,法学教育改革的道路漫长,改革的方法也会多样化,实践性法律课程的方法 和模式并不是唯一的改革方法。我们也知道,法律诊所式教育作为一门真正的课程得到教育 部门的承认可能还为时过早,法学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我们有决心借鉴实践性法 律课程的成功经验,探索改革我国现有的法学教育模式之路,为培养中国合格的法律职业人 员作出我们的努力。

第15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探讨与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探讨与研究

甘肃省临洮县北街小学教师 :袁天林

大家都知道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那就取决于我们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本文的有机结合,能否真情演绎文本的内涵实质,能否在有效地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进行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塑造。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质有效性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深钻教材,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新课程提倡我们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学生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我们老师必须做到先钻研、理解文本,然后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之重点、难点,挖掘出训练要素,并适当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才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如果老师对文本都没有吃透,自己都不了解编写意图,甚至南辕北辙,那就谈不上以文本为凭借和依据,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更谈不上课堂效率的提高了。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益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依托,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了,那让学生只好望而兴叹了。

我虽然已执教语文五年多了,觉得语文这门学科宽广无边、深不可测。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有可能不理解的词句,作出相应的理解方法和“预设”,通过查字(词)典进行解释,并结合其课文内容,完成近(反)义词的理解,再结合实际情况,并在一旁作上标记。为了扫清阅读障碍,我总是把课文认真地朗读几遍,如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就及时作上记号,备课时写上。重点句子的含义与理解也是如此,最后在备课时写入教案之中,讲课时给学生予以指导,督导学生理解。此外,在阅读各种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行文思路,以及前后照应的段落及过渡段、话(语)等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各段的大概意思写在段末空白之处。以至于含义及重点词语也是如此,以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本文内容各方面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之后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而执教了,却始终没离开教材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用什么方法最好,什么样的形式最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标准来衡量。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及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不可缺少的一步,最重要的一环,最关键的一步。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他们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提问的需求也特别的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这个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之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长此以往,效果会颇佳。

在教学《陆羽与“茶经”》时,我针对课文题目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索,本文有可能写些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从课题上就可以看出本文的主题非常鲜明,然后课文内容与题目又精心照应。题目本身就点明了(看出)本文的主人公“陆羽”一生中最伟大的成绩莫过于他的《茶经》,本文的行文思路与课文的结尾之处及一些过渡段落等安排得恰到好处,可以说是作者的精心安排。这都是为了来赞扬陆羽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他对中国茶叶和世界茶叶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来服务的。同时课文的结尾又照应课文开头,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因此,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我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的实际创设问题的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的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的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的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的情境; (6)结合当时环境来创设可能的问题情境。

在问题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我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的主题,还是分析文章中人物的形象,唤醒学生问题的意识,都会增强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提出问题的策略,指导他们在正确的航线上行进尤为重要。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足够的相信学生,完全的相信学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一个微不足道的掌声或竖起的大拇指,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这样学生就有可能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5)让学生取长补短,解决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这样做,就可能对学生是一种启发,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有效发展其智力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思维的探索欲望,并在这种欲望中会发挥最大的潜能。我在六年级课堂教学中,往往是言、行融合,声情并茂,设疑举证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如:我在教《理想的风筝》一课时,我先用歌曲《又是一年三月三日》的图片,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之中,让学生仿佛自己也是这春景中放飞风筝的一份子,学生身上来了激情,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到课文的主题教学之中,这样学生就带着激情和兴趣不知不觉进入课文之中,这种意境让学生同作者共同进退。有了进退,孩子的那种有玩性的特点就表露无疑,兴趣倍增。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手、脑、心并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的交际能力。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课文中的中心思想,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懂得了作者以物写人,把刘老师身残志坚的精神品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刘老师放飞的不是纸风筝,而是自己的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让学生实现等。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深钻教材、真情演绎文本内涵的同时,还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一起想方设法,为培养更多的人才而努力!

第16篇:教学哲学的实践性思考

教学哲学的实践性思考

一、教学哲学

教学哲学是研究教学中的哲学问题的教学理论和用哲学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的教学理论的总和,其基本研究领域或学术分支有教学本体论、教学价值论、教学认识论等。[张广君.教学本体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1.]张广君教授认为哲学的基本精神即反思、质疑和批判,以此观之,整个教学发展史,同时也就是教学哲学的发展史。从对学科体系内在结构的研究出发,我们的基本立场是:教学经验即教学实践的哲学;教学理论即教学经验的哲学;元教学理论即教学理论的哲学;教学哲学即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哲学。[张广君,孙琳.论教学哲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教学哲学的学科特征、学术品性及研究对象

作为一门领域哲学,作为实践智慧,教学哲学不仅来源于而且归结于教学生活,它要走近教学生活,惠及教学中人,而不是蛰居于象牙之塔,独善其身。反思性、批判性、实践性、价值性1,应该成为教学哲学的基本特征与学术品性。

从一般意义上讲,教学哲学必然地以教学存在为研究对象。但是,作为对教学存在的理性反思与批判、对教学生活的价值品读与期待、对教学实践的认识超越与展望,教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则有其特殊含义。教学哲学不仅以教学观念、教学活动、教学表象、教学理论作为研究客体,而且是在整体观照、追问质疑、反思超越的意义上发挥理论功能。它所追求的,不是对教学存在的现实描述和技术解答,也不是对教学存在的艺术操作与把握,而是对教学存在的合理性的质疑、追问、体察、审视、领悟与超越。

教学哲学的实践转向与发展趋势。包括不同教学哲学思潮的实践取向与表现形态;作为实践智慧的教学哲学的理论旨归与终极关怀;实践与智慧的同一,即教学哲学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未来趋势等问题。[张广君,孙琳.论教学哲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老师指的教学哲学的实践指的是什么?不同教学哲学思潮的实践取向是指什么?是指向着实践性这方面转化吗?)

二、教育哲学的实践性 1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金生鈜认为,教育哲学“属于理论范畴,它是超越现实的,但却具有对现实的洞察力,它扎根于现实中,这正是实践性所在”2

石中英认为,“教育哲学的实践性主要是指教育哲学在其性质上是一门‘实践哲学’”,即“人们从事具有历史性的社会活动的哲学”,该社会活动不仅包括“教育实践”,而且包括“集团的‘社会实践’”与“个体的‘生活实践’”,具体表现为价值的澄清与选择、文化的批判和指导生活方式的选择等方面。3

杨日飞他认为“教育哲学的实践性是教育哲学理论所蕴含的理想或对未来教育活动的构思与现实状况及实践状况的一致性”。它具有两重性、反思性、批判性、创造性、超越性和本土性等特点。最后通过对教育哲学的实践性的历史分析,认为教育哲学的实践性源于对理论的批判,发展于对教育实践问题的关注,最终将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实践哲学。[杨日飞.教育哲学实践性的含义、现状及其实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哲学的实践性不仅指教育哲学应用于实践,更重要的是教育哲学的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应在模糊的变动不居的实践中去发掘、总结,从而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成为具有研究价值和实际效用的问题。以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育哲学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教育实践和教育发展,这应该成为当前教育哲学研究的重点。(杨日飞.论教育哲学的实践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那教学哲学的实践性的研究重点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哲学理论的应用、实践问题的理论思考、新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发展?

总体看来,实践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个是物质实践领域,一个是精神实践领域。物质实践在不断的改造着物质世界,精神的实践活动不断的改造着精神世界。且在物质财富高度赋予的今天,精神的实践活动变得更加重要。因此,精神的实践活动在某种意义上看来,可以比物质的实践活动更强大,具有更大的作用和意义。恩格斯说:“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人类的智慧,是独立思考着的精神”。我们习惯于用理论与实践来说明这种关系,其实,在人的世界当中,只有精神的实践和物质的实践这种关系。理论的不断反思和发展,理论的自我批判,正是精神实践活动的重要本质和体现。(那么,教学哲学的实践性是指精神的实践吗?)因此,实践从其本质来看,是精神世界之于物质世界的展示,实践2

3 金生鈜.教育哲学的实践意识[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京),1992,(1).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1.41.32-34.73.的结果是对精神力量的讴歌和赞美。

教育哲学的实践性与教学哲学的实践性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三、教学哲学的实践性

第17篇: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分为三个模块:课堂实验、开放实验和集中综合实习。

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测量学课堂实验和集中综合实习构成测量学教学的实践环节。在测量教学中,三分之二为课堂教学,三分之一为课外实践,另外各专业还分别安排二周的集中实习。开放实验作为对实践环节的补充。

1.课堂实验教学共16学时,按照理论教学的进度,相应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通过实验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主要内容包括:(1)水准仪的基本操作及水准测量;(2)水准仪的检验校正;(3)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及角度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4)经纬仪的检验校正;(5)视距测量;(6)电子经纬仪、全站仪和GPS使用;(7)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8)施工放样(包括平面和高程)。

2.综合教学实习2周,集中安排的2周测量实习,其目的有三:

(1)将学过的理论知识作一次系统的综合,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拓宽测量理论知识,了解测绘工作的整体概念,使各项测量知识融会贯通;

(2)通过集中实习进一步增强实践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3)根据测量野外工作的精确性、严密性、艰苦性和集体作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艰苦奋斗的思想品德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集中综合实习的具体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在测量教学实习基地测绘一幅比例尺为1:1000的地形图,包括测量仪器的检验和校正、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等野外测量工作和内业数据处理及计算机数字地形图绘制,要求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及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的方法和过程;二是建设工程的施工测量,要求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包括平面点位和高程),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分别安排房屋建筑的施工放样、道路管线的施工放样等具体测量工作。实习期间,对于不同专业还可安排室内地形模型测量,强化等高线概念,掌握等高线地形图测绘的原理和方法。

测量实习成绩由各测量小组的测量成果质量、个人的实习表现、实习报告、仪器操作考查和实习结束后的抽签口试成绩综合评定。

3.开放实验是对本课程所属实验及相应仪器设备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需要和兴趣,按照有关规定使用仪器进行实践,教师将结合实际提供必要的指导,从而保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保证同学能够有足够的使用测量仪器的时间。

第18篇:创新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创新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滕维玉

学习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后,我受益匪浅。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三疑三探”的好处就在于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波刚落,一波又起,环环相扣,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三疑三探”为改革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一条先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从课堂抓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争取让“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融入每节课。

通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和探讨,我知道了如何做一名创新型教师:

创新型的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一个富有创新型的教师,心中不该只想着学生的分数,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加强,应更多地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着想,因此创新性的教师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 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把传授知识渗透在培养能力,培养方法之中,变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为培养能力第一知识积累第二。

2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学形式,组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地点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自然社会。

3变教条式,灌注式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二创新性的教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没有主体性和自觉性,就不能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关系,真正发挥学生的创新主体作用。

1、教学中要给与学生的积极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采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手段,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如采用“解疑合探”的这一模式教学,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二是讨论。三是讲解。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尤其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料的问题时,有些教师会不自觉的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这是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的。

2、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要学习西峡县探索了多年的“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疑问疑问,有疑便问”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所以课堂的开始首先要提出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品德。

3、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些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是完全能够解决的,因此教师在课堂和课后都应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三讲三

不讲”。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学习,思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第19篇:创新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五五一”教学模式探究心得体会 孟雨兰

“五五一”教学模式是我校领导教师在近年的课改实验中总结出的一套比较适合我校大班额校情,科学、高效并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模式。开学期伊始,陈校长又带领我们回顾总结与完善了新的教学模式,领导让我们要加深认识,加强实践,加快创新,学习后,我感受颇深,非常的受益,现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第一阶段 情境导入,预习质疑。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恰当的导入会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最佳境界。

第二阶段 确定目标,自主探究。

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质疑,结合教师备课过程中对文本知识点的预设,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并把部分目标转化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学题纲,让学生在自学纲要的引导下进入自主学习阶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全面巡视,点拔指导,尽量多关注学困生,鼓励中等生,力争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有所收获。 第三阶段 合作交流,体验快乐

学生自学后,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及困惑,由组长或记录员归纳整理。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各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组员轮流汇报,相互补充),教师对汇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充分调动他们想说、敢说的欲望。

第四阶段 精讲点拨,深化理解。

对于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精讲过程要做到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的要求,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学生能自学学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合作交流学会的知识不讲,能以练代讲的就只练不讲。教师要相机点拨,讲当讲处。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

第五阶段 达标测评,总结提升。

分层次进行阶梯式达标拓展训练,巩固学习效果。练的内容要序列化,练的方式要多样化,练的方法要科学化,训练题要精,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这种当堂训练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提高。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不是“就教材教”而是要灵活运用教材去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充分发挥教材功能,使学生充分发展。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教师传统的“一言堂”讲授法,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后是加强学法指导,实施愉快教育。我要让学生“会学”、“乐学”。

第20篇:教育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动物的生存与人的生活都是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生活是一种不断地创造新的意义和价值的高级生命活动。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

(一)课堂教学是教师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讲授和传递,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教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他们的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体验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更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来讲是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和超越、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教书匠”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教师的转变,把研究和反思作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通过自由而富有创新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刻反省,不断地确认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在这种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活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

一名优秀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他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根本上是因为他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是不可能形成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教学风格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反映,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成熟的标志,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而且,教师的教学风格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没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也难以培养出富有个性品质的学生。

教师实践性与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教师实践性与教学创新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