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风格观摩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07 08:33:0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浅谈小学语文名师教学风格

浅谈小学语文名师教学风格

——于永正老师阅读教学风格赏析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从这层意思上说,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过去的语文教学忽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规律,把“分段”、“概括大意”这个手段变成必不可少的训练程式。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段落及其概念我们是不可能完全回避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把分段、概括段意作为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来看待。于永正老师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他能摈弃了传统的“以理解为目的,以讲解为手段”的教学模式。他在阅读中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在读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他的“三本五重教学法”(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情趣、重感情、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就体现了我们现代教学的新理念。下面就其在阅读教学中的片断赏析如下:

一、重朗读:有效培养语感。

现代阅读教学强调朗读教学,我们有这样一种认识,只见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读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方面要求,不能互相分割,分别要求,应该一以灌之、密不可分。于老师的课结构模式朴实,真实但又不失情趣。如他在教授《全神贯注》一文时,一切从学生的学着眼,强调读书自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精心安排,有序、有情、有理。第一次读书,目的是让学生读懂大概内容,符合儿童当时的心理;

第1页,共4页 第二次读书,给了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学生读了二遍。目的是让学生读正确流利。第三次朗读------指名汇报朗读。指导学生读得更流畅。书读了四五遍,于老师又安排了两组读书比赛。书读了七八遍,大多数学生已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结构安排正是考虑学习主体的学,遵循母语读书内化的学习规律而安排。在《新型玻璃》的教学过程中,于老师也让学生把课文读好,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培养语感的最有效手段,为了达到读好的要求,于老师不惜时和力。

阅读课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课,其重要目标就是指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通过语言内容的理解,语言情感的感悟,语言规律的发现,以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教者的指导,就在于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在阅读指导中,于永正老师注意以明确的目的、多样的方法、相机的点拨、及时的调控、鲜明的层次,把学生带进神奇的境界,为我们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二、读出趣:享受读书快乐。

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实践表明,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深深地爱上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那么,他的教学至少成功了一半。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可谓欢声相连,笑语不断,要是借班上课,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围着他难分难舍。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以有效的导读手段,让学生获得了读书的乐趣。请看《狐假虎威》的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阅读课就是读书课,上节课大家读得真好,特别是最后那位读狐狸老虎话的同学,口气大,连我都被蒙住了。(笑声)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

7、8两节就是写它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得非常精彩,请仔细读一读,过一会儿,我请几个小朋友把这节写的事表演一下。要想读好,必要认真读。

(学生认真读书。然后指名读,学生读的时候,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之后,老师找了五位小朋友,一位戴上老虎头饰,一位戴着狐狸头饰,另外三位分别戴上小鹿、兔子、野猪头饰。)

师:其余的同学都来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

第2页,共4页 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

生:狐狸在前面走,老虎在后面走。因为书上说了:“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

生:图上画的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师:这二位导演读书真认真。——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

生:他们在森林深处,要站得远一点。

师:看来小朋友们把课文读懂了,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一位小朋友读

7、8两节,由5位表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

(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地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师:(问“老虎”)你东张西望什么?

生:(扮演老虎者)我看看动物们是不是怕狐狸。(众笑)

(“狐狸”“老虎” 继续往前走。“小兔”“小鹿”等一见“老虎”“呀”的一声,撒腿就跑。)

师:(问“鹿”)你们为什么跑?害怕谁?

生:(扮演鹿者)我怕的是老虎。

师:不是怕狐狸?

生:谁怕它呀!(人笑)

师:同学们,不,各位导演,对他们的表演有意见吗?

(小朋友们给予充分的肯定。)

上述教学片断中,教者通过对学生读书能力的夸张性赞扬,对精彩情节的阅读前提示,对阅读任务的具体性明确,对读书效果的表演性检查,对学生演出的随机性点拨,使学生消除了读书的枯燥乏味,感到了读书的无穷乐趣,使学生摆脱了课堂的束缚,获得课堂的自由。这样引导,学生怎不感到读书的无穷乐趣呢?

三、读出形:感受语言形象。

张光鉴先生在他的《相似论》中曾明确指出:“人们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而存贮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我们称为相似块,人们对外界的认识过程中常常依赖它的存在。”在阅读教学中,深切感知内容,是引导理解语义,感受语境,品析语技,积累语言的重要基础。而小语教材大多是客观事物或想像事物的描述,引导感知内容,实质就是感知语言所描述的事物。随着自我生活

第3页,共4页 的丰富,影视接触的增多,课外阅读的拓展,学生头脑中已经贮存了课文内容的相似的形象画面。阅读中,须以有效的方法激活贮存的与课文相匹配的相似块,引导他们凭借联想想像,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变语言的感知为形象的感受。在这方面,于永正老师确实是别具匠心,他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语言转化、形象还原能力,或读中联想,读后描述;或读中揣摩,读中表演;或边读边演,边演边读;或读中板画,边画边读,使语言与形象紧密联系,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请看《燕子》的教学片断:

师: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生: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俊俏的翅膀,一条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师:还没变成自己的话。——谁再说?

生:(动情地)燕子的羽毛乌黑发亮,一对翅膀轻快漂亮,一条尾巴像把剪刀,多么活泼可爱呀!

师:说得真漂亮!你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一生朗读,师生作画。)

师: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同桌互相说。)

师: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用教鞭指着黑板上的燕子)看,这只燕子多么美!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翅膀与众不同。师插话:“的确和别的鸟的翅膀不一样。”)飞起来又轻又快。一条尾巴像把剪刀。„„画得栩栩如生!

在上述片断中,为引导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于老师一是要学生借助想像,描述形象。要学生在仔细读第一节的基础上说说自己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子。并要求强调用自己的话说,从而使学生经历了“课文语言——语言形象——自我语言”的转换。二是要学生借助绘画,展示形象。他让一学生慢读课文,师生作画,再让同桌互相介绍自己所画的燕子,进而指名登台介绍老师所画的燕子。这样引导,促进了“语言一形象一语言”的转换,使学生加强了对语言形象的感受,促进了语言文字的内化。

第4页,共4页

推荐第2篇: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这次 ,我有幸到文山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在此次活动中领略了来自全国各省的优秀青年教师的风采, 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本次观摩听课,使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一、课前互动各具特色,彰显教师的智慧。

课前谈话犹如戏剧的“序幕”,必须讲究艺术。作为语文课的课前谈话,不管你是讲究预设的美丽,还是追求生成的精彩,有一点却是要始终牢记的:让课前谈话也姓“语”。课前谈话的内容既要尽量讲求语文的工具性,也要尽量追求人文性,让情感交流与语言文字训练水乳交融。参赛教师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课前谈话、让一堂堂好课更是锦上添花,妙不可言,让听课的我也在互动中流连忘返,情不自胜。

1.幽默风趣,智慧课堂充满愉悦。

丹阳“十大杰出青年”张学伟老师在执教示范课:《风筝》之前和学生的互动谈话,幽默风趣,有策略,既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又为新课的学习铺了路搭了桥。 杨老师用他的幽默、智慧,让课前谈话这一小小的环节如春风化雨,沟通起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得以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2.自然流畅,新课导入不留痕迹。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伟忠老师执教《“死”了十二次》,不露痕迹地由谈话引入新课学习中去,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准备。上课前,教师紧扣文本的“有趣”,“死”?是什么死?还是怎么死?从“死”字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好奇,为后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是最高境界的谈话,几乎分不清哪是谈话,哪是导入,真正做到“不了痕迹”。

3.真诚交流,口语交际精彩纷呈。

“长辫子老师”郭学萍老师是我映像最深刻的老师,我从她的课中,学到了如何上好一节课的精髓。在执教示范课:《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时,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充满想象,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言实践中,逐步进入了课堂。郭老师教学的设计真令人叫绝!从童话起笔,进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东西,用词语概括出来,再把词语连在一起,就是一首首“荒诞诗”。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使学生懂得要儿童诗的种类、以及表达方式等,去猜想他们要表达的意思,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使学生获得的语感不断得到强化,而这种方式,使课堂顿时活跃了起来,笑声不断,其乐融融,在这样一个充满气氛,充满活力又充满想象的课堂当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什么是“儿童诗”,怎么写好“儿童诗”,并且对儿童诗充满了无限的兴趣。

4.《不能没有你》是台湾最具影响力语文老师何绮华老师执教,何绮华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了小孩子最喜欢的形式教学,一本《不能没有你》的漫画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就像看着漫画,听着何老师配音,整个会场犹如一个电影院。漫画主题鲜明,教会孩子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人的责任是什么?对、学知识就必须先学做人,不懂做人,何谈知识?

二、课堂教学方法独到,彰显教师的素质

这次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课堂空间广阔,课型多样,流派纷呈。既有阅读课,作文课,寓言课,又有口语交际课,读写混合课,无论是那种类型的课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叶圣陶先生对朗读的功用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是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分析,朗读时综合;讲解是对文本的解剖,而朗读是活的,是赋予作品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说:“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法。”

三、语文要简单,平实,扎实

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 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在他们的课堂中语文教学已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 尤其是张老师的《风筝》,环节设计非常简单,教学伊始张老师就让学生认识“嗔、眸、袅”三个生字,在字词教学方面要做到严谨、精确,做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永远是语文老师的天职。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以悟来促读,使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对文章进行了升华,张老师是这样总结的:“生活中,其实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爱也像茉莉花那样平淡无奇,请不要吝啬我们的微笑。”虽简约但扎实,正如茉莉清新淡雅却沁人心脾。

总之,在文山两天的学习时间虽短暂,收益却很多,每一位老师给我的启发都会让我在以后的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自信。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性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名师观摩活动

“射河金秋”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11月8日,室外寒风扑面,香港路校区的至善讲堂里却春意正浓,“射河金秋”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正火热举行。这是附小集团本学期继“射河金秋”南通、连云港、盐城乡村骨干教师小语培育站联盟活动之后承办的又一盛会。

本次观摩活动邀请到的名师有“童化作文”教学的倡导者、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著名特级教师吴勇;江苏省特级教师、来自盐城市实验小学的丁庆军;以“作文教学革命”著称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

8日上午,吴勇老师和六年级的同学就教材作文《我的动物朋友》,分别上了作前指导课和作后评讲课,课堂上的吴老师思维缜密、妙语连珠、评价精当,尽显名师风范。吴勇老师用儿童的文化观照作文教学、用儿童的精神阐释作文教学、用儿童的生态构建作文教学,让学生“步子迈的小,点点去落实”,非常实用,孩子的作文又何愁写不好?这样的示范课,老师们能不欢迎吗?

下午,管建刚老师执教了五年级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管老师的教学语言富有童真童趣,看似无厘头,其实十分接地气,深受孩子欢迎。教学设计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在轻松愉悦的对话中将教者对教材的独特解读一一诠释,真可谓“深入浅出”,使听课者越琢磨越觉得有味。

此外,丁庆军老师还与六年级的同学就“联想”这一重要的写作手法作了有益的探索与交流。

附小集团一直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一系列的教学观摩活动,让老师们足不出户就能一睹名师风采,接受新理念的洗礼,从而成长得更快更好

推荐第4篇:名师的教学风格

名师的教学风格

于永正,他的语文课堂形成了“五重”教学特点: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重习惯。他的课堂体现他的新、实、活、疑、爱、情、趣、美的教学风格,这也是他语文教学的八字真经。他的口语交际性的作文教学更是作文教学的一朵奇葩。

张化万,他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善于叙写昨天,描绘今天,畅想明天。他的科学实验作文课享誉大江南北。

孙双金,教学中主要体现“一主三性”(即形象性、情感性、求实性,以学生为主),他认为现时的语文教学呈现三多三少即“三多”:呆气、暮气、死气,“三少”:灵气、朝气、生气。他认为语文的课堂应是智慧的课堂、情感的课堂、人文的课堂、工具的课堂和儿童的课堂。

孙建锋,他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彰显扎实、灵活、创新、诗情、人文、激情、幽默的艺术风格,他常常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去,给人以强烈的振撼。他认为语文老师应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本,教中有情,课中有智。他的教学语言是工整的、诗情的、智慧的。

王菘舟,他主张语文应该是精神的语文、感悟的语文、儿童的语文、生活的语文、民族的语文。他提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的语言与精神的协同发展而努力,让学生诗意栖居语文的课堂。他认为:语文是功利的,那是学生立身公器;语文是科学的,那是学生的思维之剑;语文是审美的,那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吉春亚,新生代的特级教师,她的教学风格主要体现了言语学习型的教学风格:凭借例子——积淀语言,习得规律;超越例子——延展运用,形成能力。她认为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母语情怀、语文素养。

薛法根,他认为语文因生活而灿烂,课堂因生命而精彩,教学因生成而美丽。他提倡简单的教学语文,轻松的学语文,因此他的教学风格简单而实在。

盛新凤,她的语文课堂追求诗意语文,对话的语文,精神的语文和读书的语文。

窦桂梅,她的课要么太成熟,以至令人不敢随意描摹她的特点,也许她教学的生命太旺盛,人们还不能用一两句话简单概括她的教学风格。她的“主题教学”课题的研究成就享誉全国,而她没有止步。她的《宴子使楚》又引得同行们些许争议,但更多的是钦佩与折服。我们可以暂时用些关键词来,点染她:她是热情的,也是激情的;她的课堂是激情四射的,是人文的课堂;她是诗意的,她的课堂也充溢着诗意;她是执着的,我们看到她不断尝试着语文教学的新领域,她一次又一次让我们感叹: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教!更有甚者感到望“语文”却步了

不同的风格,却诠释着同一个主题——语文教学。

久久地思考,原来语文课并不需要千篇1面,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教!

无论如何革新,语文是要积累的——积淀语言,语文是要迁移的——运用语言。语文课无论怎样上,但要老老实实的教会孩子口头表达、书面成文、读书习惯。

把自己融入语文,以自己的特质向孩子诠释语文,我想这就是教学风格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名师精品课观摩活动之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名师精品课观摩活动之心得体会

——普古希望小学 廖琴芬

2013年5月25—26日,我有幸观摩了“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贵阳财经大学举办的“小学语文名师精品课展示活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中,听了4节示范课,3个学术报告。听课后,觉得以前教小学生只要课前认真备备课,课后解决些疑问即可,其实这些已经太俗套了,存在着陈旧的观念,已不是今天的教学方法了;听课后,才真正领悟到什么是真正教好语文这门功课;听课后,才真正领略了武琼、申璐、宋运来、周益民这些专家的风采。几位名家大师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力及感召力,下面就讲讲听课后的一些感受。

一、课堂教学中,注重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宋运来老师教学生《儿童漫画作文》时,宋老师用漫画勾起学生的无穷兴趣,通过妙趣横生的语言引导学生去大胆的发挥想象。对先后有目的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漫画,宋老师先让学生大胆地发言,大胆地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特色,让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同时课堂气氛也非常生动活泼。

就像宋老师说的,语文老师教学生语文这门课的终极目标其实就是锻炼出学生能说会写的能力。

二、教学生善于捕捉身边的写作素材

在武琼老师教学生写作时,她就引导学生回忆学生当天遇到的事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感受,结合教师所给的游戏,让学生随心所欲,畅所欲言,任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取自己喜欢的话题,按写事的六要素写清楚即可。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同时也把写作的范围扩大了,学生的思维不拘于一格。

三、课堂中,鼓励性评语的使用及积极评价的效果

每位老师在课堂上,都会采用些鼓励性语言和表扬的话,但问题在于用在何时何地更恰当、更有效,就是一门真正的艺术了。

在这两天的精品课中,名家大师们对学生在精彩的发言后,都能及时有分寸的赞、有效地赞、由衷地赞;在学生欲言又止时,老师能亲热地在学生身上拍拍肩或拍拍背,亲切地引导学生说出来。那么的自然,一切就像水到渠成,突显了教育无痕的艺术。老师们都擅长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学生闪光点进行积极评价,促进了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也给自己的课堂教学魅力进行了有效的加分。

总之,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深切地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真是太多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名家大师为榜样,以身边的优秀小学语文名师为榜样,努力地使自己能更好地胜任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

2013年6月3日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9月17日、18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在六枝特区影剧院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的观摩学习。

两天的会程安排的很满,分别观摩了三位小语名师的课,聆听了他们的讲座。说实话,从教16载,我一直就是一只井底之蛙,在井口大的方寸空间中自以为是的过活着。这次学习,让我开了眼界,终于直面小语教学的专家,亲眼见识了专家那大气,独树一帜的个性,还有他们行云流水般驾驭课堂的神韵和风采。确实看到了差距,也学到了不少经验,虽然那经验拿回来操作不见得就会得心应手,但我还是如珍藏至宝般将之细细地记录,用心地消化,一点点地融会贯通,让他们慢慢地转化成我的,我们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指导和进行我们的教学,以达到这次学习的目的。

周老师上的是>,他把诗和图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诗排列成实物的形状,让学生从视觉去理解诗,周老师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干净、实在又其乐融融的课堂。没有花里胡哨的课件,没有奇奇怪怪的形式,没有毫无意义的废话,也没有强迫恐吓加假惺惺的鼓励许诺。就是用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平易朴实的对话让人心甘情愿地沉进去,再焕然一新地走出来,孩子们能在课堂中满载而。他在专题讲座中告诉我们,教师是永远的读者,作为语文教

1

师,自己要多读书,读文学类书籍、儿童文学类书籍、教学 法、心理学类书籍。只要有足够的积淀,你才能在教学中取之有物,用之不竭。

和周老师一样吸引我的还有张学青老师。她主张专得要深,教得要浅,为学生营造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她还主张教师要经常写东西,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但不要在被批评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我嘴拙,学不到赵老师妙语连珠的本事,但我很受启发,将语文课堂环节简化。

王文丽老师主张语文老师心中要有爱,爱母语,爱学生,爱阅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童年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几位名师都肯定语文中感悟的重要性,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关键。并都用自己的方式在他们的课堂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甚至更好。

名师们在前引路,我将紧跟其后,迅速成长起来,发挥自身特长,尽早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摒弃掉现在盛行的形式之风,恢复语文课堂的本真。希望今后还能再有这样的学习机会。

六枝特区堕却乡荒坝小学: 金开清

2011年9月19 日

推荐第7篇: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课心得体会

高 忠 娥

2014年 10月18日、19日,我非常荣幸参加了在安康晶海酒店举办的小学语文经典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使我有幸走近名师,让我聆听名师的教诲,一睹名师的风彩。两天的观摩让我收获颇多。

两天的会程安排的很满,分别观摩了何建军、唐国文、刘小波三位名师的课,聆听了他们的讲座。这次学习,让我开了眼界,亲眼见识了专家那大气,独树一帜的个性,还有他们行云流水般驾驭课堂的神韵和风采。学到了不少经验,虽然那经验拿回来操作不见得就会得心应手,但我还是如珍藏至宝般将之细细地做了记录,用心地消化,一点点地融会贯通,让他们慢慢地转化成我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指导我的教学,以达到这次学习的目的。

唐国文老师上的是《走近谢尔》,他把诗歌和图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有趣的漫画和简单的几句话组合在一起,让学生从视觉去理解诗,理解其中隐含的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引导学生去阅读,从语速到重点词,小到字音的纠正都是那样的自然。唐老师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干净、实在又其乐融融的课堂。没有花里胡哨的课件,没有奇奇怪怪的形式,也没有强迫恐吓加假惺惺的鼓励。就是用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平易朴实的对话让人心甘情愿地沉进去,再焕然一新地走出来,孩子们能在课堂中满载而归。

刘小波老师所教学的《狼牙上五壮士》,把阅读和写作方法融合在一起。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同时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并教会学生自己在写作中应该如何运用这些写作方法。刘老师在《泛在阅读,重构教师教学生命格局》专题讲座中告诉我们,教师是永远的读者,作为语文教师,自己要多读书,读文学类书籍、儿童文学类书籍、教 1

学法、心理学类书籍、国学类书籍等。(并向大家推荐了许多书籍)只要有足够的积淀,你才能在教学中取之有物,用之不竭。

课堂,是老师和孩子一同走过的幸福和快乐的生命历程。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几位名师的讲座都肯定语文中感悟的重要性,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关键。并都用自己的方式在他们的课堂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总而言之,再次感谢领导给我们聆听名家经典课堂观摩和精彩的讲座的机会,让我走近名师课堂,这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我将以名师为榜样,不断吸收他们的精华,勤恳耕耘,不断探索。

推荐第8篇: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

“读”出语文的魅力 ——参加“小学语文名师教学

观摩研讨会”有感

刘艳敏

2007年3月 前几天有机会到郑州参加“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使我有幸一睹心中敬仰已久的于永正、窦桂梅和王崧舟三位名师的教学风采,聆听了他们精彩的学术报告,使我大受启发,激动的心情久不能平息。

于永正老师示范课《第一次抱母亲》亲切自然,没使用任何电教手段,却用平和感人的语言打动了每一位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心,中间几次我都忍不住泪流而下。他教学非常注重让学生反复朗读,用心体验文本的内涵。力图使学生和文本融于一体、真诚对话、深刻感悟。同时,细节之处、关键之处注意强调,适时引导并作以小结,再加上于老师深情的范读,真是恰到好处,不温不火却感人至深,学生听了也很受启发,真正做到用心去读书。我不由地感慨到“语言是从人们心底流出来的,只要你用心体会,又会流入人们的心里……”

接着于老师又为我们做了教学指导:

一:用审视的眼光看课。现语文教学流派多、提法多,从不同角度理解,如“诗意语文”、“情智语文”、“本色语文”,各有感悟及道理,我们应取各家之长而且是学得来的地方,为我们所用,即“取各家能取之长为我所用”。

二:取各家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之长

自古语文教学就总结出八字规律:熟读、精思、博览、多作。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大量读写、读写结合。因此语文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坚持大量写作,坚持写好日记,但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做到“有话可长,无话可短”,每周有一篇日记像作文即可。常态课要上扎实,语文的魅力在字词句篇里,在写作里。

三:备课备好朗读

课文至少读三五遍,而且要站着读,和上课姿态保持一致,朗读是再创造,只有老师读出味来、钻出味来、才能教出味来。朗读好了可以少讲三分之二,教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好好品味,在品味中学会阅读,感受语文的魅力。

四:考试前搞应试训练。

平时别让孩子们做大量练习题,考试前稍作训练,见识一些题型即可。

窦桂梅老师首先示范了二年级语文写话训练《我爱爸爸》,以多媒体课件提供图文并茂的资料,以儿童化的语言和心态使孩子们很快与她亲密无间,畅所欲言,轻轻松松完成了说话、写话训练。于不经意间学会了比喻句和并列句,如:“我爸爸像蜜蜂一样勤劳。”“我爸爸像马一样健壮,也像太阳一样温暖。”句子生动有趣,还配有插图呢!窦老师还鼓励孩子们多写多画,订在一起就成了一本本图画书。孩子们的情绪很高涨,下课了还意犹未尽……

接着窦老师又示范了六年级诗词的教学。她讲了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先利用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感受不同词牌所代表的不同内容和曲调,以“破阵子”和“清平乐”为例,带领大家分别走进战场、又漫步江南水乡,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真切体验到了两种词牌所表达不同的内容。独特的开场引人入胜,接下来更是妙不可言:多媒体展示优美的图画,师生手舞足蹈地朗读,再加上窦老师随口即来的诗一般的语言,自然贴切、恰到好处。果真是名师的风采,真是令人目不暇接、给人惊喜不断。然后让学生走进村居、走进角色、抒发情感,此时学生已走进词中,走进画中,变成翁媪和大儿、中儿、小儿,亲切交谈、其乐融融!最后,点明中心:当作者身在战场,面对厮杀多么希望百姓能安居乐业,而此时村居所呈现的恬淡生活令作者无比的欢畅,遂作此词《清平乐——村居》。试想作者心情,该多么快活!此时师生同唱这首词,教学活动达到高潮,学生沉醉于其中,不能自拔……多么完美的课堂,台下的阵阵掌声终于惊醒了台上的学生,孩子们这才走出村居,回到真实。

无法忘记窦桂梅老师那极具感染力和煽动力的语言,透着激情、更透着真情,引领学生走进文学殿堂,沉迷其中,留恋忘返。她身上燃烧着热情,透露出独特的思想与个性,正如她所说:“激情与思想,正是我为师的一撇一捺。”在她身上,我感受到了乐观、热情与真诚,当她的学生可真幸福,听她的课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今后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要大量阅读,提升自身文学修养和人格魅力,努力让我的学生也享受幸福!

王崧舟老师也非常注重让学生充分去读书,他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正如他所说:“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个再朴素不过的真理。我同样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去理性分析,而应感性去体会与领悟。学生用情感领悟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熏染着学生的情感;学生用智慧解读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提升着学生的智慧;学生用心灵品味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雕琢者学生的心灵。因此,母语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总之,三位大师一直都在努力使语文教学更加精彩,我觉得于永正老师传授给我们方法,窦桂梅老师传递给我们热情,王崧舟老师让我们分享智慧与理性。

让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以激情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认真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相信有一天,语文教学这片沃土上,也会长出你、我、她、他一片树木参天!

洛阳市第四十九中学

刘艳敏

2007年3月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观摩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观摩之心得体会

有人说,成长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需要经历蜕变的煎熬,我要说,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我喜欢听到自己成长拔节的声音。2018年3月24日-25日我参加了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理念上的冲击,更多的是对自己原有语文教学观念的打破。我享受这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快乐。

朱玮通过《揭开雷电之谜》讲授语文课如何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她讲语文课上要“关注表达”,实现从会“理解”到会超越的价值。

王红通过《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讲授《言语型阅读教学设计》。

闫学通过《伯牙绝弦》讲授《儿童阅读课程的构建预实施》。

陈延军通过《威尼斯的小艇》讲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不要缺斤短两》。

这些老师的课堂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1.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语言的音、形、义,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的音、形、义,品味语言的 色、香、味。 2.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的用词造句、语言风格,引导学生探寻和发现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3.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的“文质”“情采”,引导学生掂量和品味语言文字的质地、情味、分寸和美感。

4.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的布局谋篇,引导学生揣摩和发现作者是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么写。

5.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的体裁样式,引导学生感悟文体的特征。从课堂形态上看,语文课堂应该是儿童的学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算不上一堂好的语文课。课堂上有时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安静,学生能够自由地读,自由地思,自由地说。课堂上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温度。较好地体现了“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理念,授人以渔。语文教学要寻求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体,以教材为凭借,是一种能够使课堂和谐而有序地流动起来的平衡。有了这种平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能够有效互动起来。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一个再定位,也向我们这些语文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我们观念有以下转变:

一、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再思考

语文教学教什么,作为一线教师很少去思考这些问题,现成的教参,现成的教材,老师们所要做的只是去备好教材,备好学生落实就好。面对语文教学投入多,收效少,学生语文素养缺失的情况,一线老师更多的是困惑。吴教授在讲座中提到: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关注的主要是教学层面的问题,很少从课程层面去反思语文课程的症结所在。其实,语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存在于课程层面上,诸如课程形态设计不合理,课程内容不成体系,课程重点取向失当,课程教材编写不够合理等等。而与语文老师最贴切的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教课文是以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要目标,以文本解读组织教学过程,语文教学内容呈碎片状态;教语文则是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思想和情感教育 。教课文与教语文虽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却是语文教学的方向选择问题。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线老师,更应该尽早完成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二、处理好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长久以来,很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苦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作文语言干巴。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只是“例子”,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但是现代白话文教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没有把课文当作“例子”,而是将学习课文内容当成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语文课就是“教课文”。于是乎,语文课在很多语文课堂上变成了思想教育课,语文教学中重视了教学内容的传授,缺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更提不上方法的运用。于是乎,课堂上学到的可理解的消极语言,因为缺乏了尝试运用的有效途径,无法变成能运用的积极语言。学生不会阅读,不会写作也就成了必然。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也是我们社会整体人文素养缺失的重要原因。作为语文老师,任重道远。

思自我的阵痛,但是相比蜕变新生的快乐,这并不算什么。虽然我也知道,新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模式暂时无法通过零敲碎打的方式得以改变,需要改变的是一个人整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系统,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并作为一个整体才会改变,但是有了这份改变再出发的意愿,其他的都不会是问题。

推荐第10篇: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观摩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心得体会

瑞金市金都小学

刘志香

非常荣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新思维高效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展示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我们不仅观摩了本省骨干教师与名师们的“同课异构”展示活动,如《年月日》、《交换律和结合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认识百分数》还聆听了几位名师们精彩的讲座,使我们不断的在学习中成长。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感想吧:

首先对同课异构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我认为同课异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课效果不同,各有千秋,这次活动的每一堂课都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省骨干教师李文娟和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设计的《年月日》。其次,同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变教材内容,或者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实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特色。另外,同课异构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学策略,可以每节课删除不必要教学环节,甚至挑战教学策略,逆策略而动,突破常规,实现效果好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刘松老师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般情况下是先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后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但在这节课中刘老师他打破常规,先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其次,在这一次的学习中,还有以下几个方面让我印象深刻。

一、教学设计巧妙,步步“诱敌深入”,淡化了人为设计的痕迹。这一点是我这次听课感受最深的。教学设计是解决怎样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教学设计相当巧妙,课堂各层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多余的环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甚至没有一个不参与的学生。如:朱德江老师的《年月日》,他通过呈现奶奶有高血压,每天定时吃一片降压片,一盒有30片。引出问题“一个月够吃吗?”然后通过学生活动与反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判断是否够吃,引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一个月有多少天”。再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结合年历卡用图进行记录、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哪些月够吃、哪些月不够吃”,发现每个月的天数及规律,从而认识大月、小月。最后又通过解决“一年吃多少片”的问题,研究“一年有多少天”?当时,我最大的感触是: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二、不仅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更关注了中间的节点和盲点。

这一观点是刘松老师在为我们上完课之后做的精彩讲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教学,真的很少去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即使有这个想法,也没附诸行动,更别说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了。而刘松老师在他上这节《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就做到了这一点。他在教学之前先做了一项调查问卷,他发现孩子虽然大多数都不知道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甚至没听说过这些词,但大多数孩子都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这项问卷,刘老

师了解了学生学习的起点,于是他这节课先设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教学,再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他认为乘法交换律、交合律是一种三维的数学模型,学生理解有困难,这就是教学中间的节点和盲点,是教学的重点。而加法是一种二维的数学模型,更加直观,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生乘法都会了,加法就迎刃而解了。唯有把握学生的起点,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学得兴趣盎然。

三、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名师们的教学中处处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把握儿童已有,体会儿童的障碍,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和谐数学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蔡宏圣老师的课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理念。课前谈话中他就板书了“听、讲”两个字,请学生说一说,你认为是谁讲谁听呢?第一个孩子站起来就说:“老师讲,我们听。”的确,我想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是把握绝对话语权的,许多老师会认为“我不讲,学生就不懂;我少讲,学生就少懂;我多讲,学生就多懂。”而蔡老师却反问孩子:“一定是我讲吗?”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有时候您也要听我们讲。”正是在充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发出这样的心声。在课堂教学中,蔡老师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学生能讲明白的,老师就不再重复;学生讲不清楚的,老师补充清楚就可以了。比如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讲,百分数的意义蔡老师引导学生去讲,不到位的地方再加以补充。整堂课

常常能听到学生说“我来补充一下。”“我再想说几句。”“就让我讲一次吧。”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直接表现。在讲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环节时,蔡老师让学生回答“三个人谁的投篮水平高?”这一问题,孩子们有一些犹豫,心急的老师可能就会马上提示学生,牵着学生往自己的方向走。而蔡老师选择了等待,他相信学生有了课前谁胖谁瘦的比较后,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蔡老师的等待给了学生充分的信任,更彰显了他的教学智慧。

仰望名师的课堂,再府视自己的教学,高低立见。但是我想如果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到我的课堂,我也肯定上不出名师课堂的精彩与效果。我们的课堂,肯定不是对名师课堂的东施效颦,也不是自以为是的自负,而应不断的学习、反思,摒弃模仿照搬,发挥自身特长,彰显独特个性,创设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堂。

以上是我对此次外出学习感受的整理,有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包涵。最后用刘德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数学是充满魅力的,聪明的学生需要聪明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先把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很多老师问刘德武老师:“刘老师,您怎么会想出这么多聪明的点子?”刘老师这样答复老师们:毛主席教导我们:古人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多想出智慧!我们在多想的同时还要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用我们的智慧给数学学科戴上充满魅力的花环!

第11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学名师教学精髓 创自己教学特色

能够有幸去呼和浩特参加第六届全国“名师之路”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我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也要感谢同行的8位老师对我的一路关照。

两天的日程安排很紧张,从早上7:50到下午5:00,中午休息两小时。给我们讲课或做讲座的老师共有8位,其中,特级教师4位,全国小语大赛特等奖两名,本地骨干教师两名。

在两天紧张的听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北京的吴琳老师,吴老师气质优雅,和蔼可亲,最让我难忘的是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电台主持人。吴老师在讲座中讲了三点:

一、要想让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首先需要让学生走进写文章的作者,体会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这样再去讲授课文,学生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感悟。吴老师在讲授《生命生命》一课时,几次介绍作者杏林子,及其作品。让学生非常深度了解了作者,为学习课文,感悟生命的真谛打下有力的基础。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大纲的要求以及学龄学情。这样才能因材施教。

三、语文老师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这里的高度是指阅读的高度,思想的高度),这样就能多角度,深入的解读文本,就能引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度。吴老师强调语文老师要热爱阅读,想办法用自己的阅读热情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老师要在课上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文字美,内容思想上的人文美。这才是语文老师要实现的目标。吴琳老师说:“苍白的心灵无法产生丰富的语文素养!我们应用书籍充实自己的头脑。”他还推荐了一些绘图本的儿童读物,非常适合成人去阅读。于是,我一会来就去书店买了几本她推荐的儿童读物,有谢尔的《失落的一角》《爱心树》,还有美国另一位作家写的《逃家小兔》,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这些书用浅显的语言讲述生动的感人的故事。我读给我的女儿听,我也打算读给我的学生听。希望他们能给热爱阅读。

把主要部分拿出精讲,细讲,不可面面俱到。感情要荡漾一点,该高兴时愉悦一些,该悲伤时就压抑一些。赵老师强调,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不可盲目去效仿某位名师的风格,学窦桂梅的热情奔放学不好就会学成疯子,学支玉恒的深邃丰富,学不好就学成了傻子。名师有名师的特点,自己要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只要是你自己的特长就可以发挥,发扬。我很认同他的这一说法。

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石宝中学 廖华勇

根据古蔺县教育局骨干教师培训的安排,我有幸于2013年3月29日至30日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优质课和专家的讲座,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首先是从几位名师的教学和专家的讲座中感受到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这方面包括语文素养和专业素养。正如罗怀海老师讲座中谈到的一样,教师应该加强人文阅读和专业阅读。因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作者之间情感碰撞的过程,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正能量,怎么也擦不出情感的火花来。就像李百艳老师说的那样:语文老师要有文学素养,不要说教学的语言有语文味儿,就连批评学生,骂学生都要有语文味儿,让学生听了就觉得是一种享受,感受到一种美。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要品读古今中外名家的笔墨,不断去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

其次是关于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在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和讲座中,都非常重视文本解读。突出了文本解读要细读和深读,因为文本就是语文教学中最直接最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前我们的教学中最多的是“初读课文,把握大意。”但是,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后,我明白了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把握文章大意,更要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甚至是透过文本字词的缝隙,揣摩词句后隐藏的更深层的含义。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和

真实的写作意图。比如刘飞耀老师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是,就引导学生抓住范进中举是的语言描写,即“噫!好了!我中了!”、“噫!好!我中了!”。学生不仅揣摩出范进的疯态,还揣摩出范进此时的心态,感悟出范进中毒之深,明白了吴敬梓批判的矛头直指向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再如侯雪莉老师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中“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词,不仅让学生欣赏到中国画“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更让学生感受到人和物在浩瀚的宇宙中的渺小和微弱,衬托出张岱当时怀才不遇的一丝淡淡的惆怅。要在课堂教学中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我以为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去细读和深读文本,只有这样,给学生的才会更有味道,也更有营养。

其三是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一是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始终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的教学理念。刘飞耀老师在课堂上遇到一位学生不敢大胆发言的时候,就积极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发言。当这位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时,老师就给学生鼓掌。这一举措,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和尊重。我想这样不仅改变一个学生的性格,可能还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因为学生可能会因此而变得开朗、大方和自信。二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几堂课上,有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质疑的,有师生对话交流的,有小组合作探讨的,有展示成果的。其中吴昕歆老师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流程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多种形式中不断的吸取,不断的感受,从而

实现教师的预定教学目标。

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荡涤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情感,凑出最动听的乐章,放飞学生的梦想? 唯有我们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和创新。

2013年4月9日篇三: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毛口乡小学白云

2012年12月8日至12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在六枝特区煤机厂影剧院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在这一天半的培训学习中,聆听了三位名师的经典课堂以及他们的专题报告,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特拟以下几点想法:

星期六上午,我听了罗鸣亮老师的课堂《可能性》,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始终以“摸球活动”为主线,在第一次摸球活动中,学生没有受到老师的限制,而是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盒子里放多少个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学生做主。学生通过第一次摸球,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几个球,也不管摸几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黄球,就一定只能摸到黄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如果既放黄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黄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可能性作为一种随机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观愿望控制的。但许多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就该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他又设计了第二次摸球活动,让学生先猜再摸,既暴露学生的认识,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对于某一次摸球来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会对后一次摸球产生影响。通过逐步拿出球,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 “一定”、“不可能”、“可能”是可以互相转化。 下午,听了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副校长仲广群的课《 找规律》以及他的专题

讲座《数学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其教学意蕴》,他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的数学故事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新增设的“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了解读。仲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的数学故事对“基本数学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精辟解读。王老师则以课为例,结合相关理论,对数学教学中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谈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两位特级教师的精彩解读,与会者高度认可,颇为受益。

星期日上午,便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松,从他上的精彩示范课四年级《解决问题》,这节课中刘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手势,酷似学生中的一员,有疑惑、有成功的欢呼雀跃、有与学生面红耳赤的争论,他俨然成为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刘松老师对课堂的投入让人感叹,我们每一位教师如果能学到这种执着和敬业,全身心投入教学,对学生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通过刘老师的课堂,听刘老师的赞扬的语言,诸如“神仙”“王老师”称学生为“高人”„„,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和大胆的表达,我们不难发现刘老师把课堂主动给了学生,一句“你真了不起”(握手),体现了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他关注到了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有那么多的问题,学生那么的善于思考,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刘松老师的课让学生养成的是一种数学的眼光、一种数学的情怀,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数学之美、之妙、之变化无穷。你想让我们的孩子感动吗?你先感动自己,数学一定要有激情,美好的事物都是激情的产物,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人课合一,也就是一定要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

通过这次学习,对我的教育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才能当一名顺应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

第12篇:观摩名师示范课心得体会

观摩示范课心得体会

2015年14日至15日,经学校的安排派遣,我有幸和其他14位同事一起聆听了幼教名师应彩云及其徒弟们的八节示范课教学活动。应彩云是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十佳教师,她参与了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上海迎世博礼仪教程等不同地区幼教课程的编写,并担任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上海市名师高级研修班”的主持人工作。曾在《幼教园地》《学前教育》《上海托幼》《幼儿教育》等杂志发表文章十几篇,她的徒弟们也都是上海幼教界的才俊。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眼前豁然开朗,原来绘本还可以这样玩!

幼儿阅读的书,主要是以图像为主的绘本。绘本阅读能熏陶幼儿的情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绘本对于小读者,不仅能传递人文思想、社会规则,还能在文学的世界里,了解自然现象、科学规律。因此看绘本、讲故事成为我们上课的主要形式,我们总是拿着大图书习惯地边翻页边提问:“你们看某某在干吗……这时发生了什么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某某又怎么了……”,目的性太强,反而让一部分孩子对故事的发展失去了兴趣。可这次示范课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却是与众不同的。

印象最深的是应彩云老师的示范课《跳舞吧,小雅》,整个教学活动主题向幼儿传递了只要喜欢,就不难的思想,既简单又积极向上,带着强烈的“应氏风格”。应老师在语言活动中编排入游戏,师生互动,用自己的机智,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过瘾”。这种“风格”源自对孩子已有经验的精准把握,小班适合趣味性强的,中班适合可以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大班适合具有挑战的等等,源自对课程核心主题的理解与思考,源自对孩子的信任与尊重,源自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教学经验的积淀。所以,我们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看到语言、音乐、社会的自然融合,看到流畅的互动。孩子向往阅读,我们老师就要将阅读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借助绘本的情景,开展多元化一体的教育。。

经过这两天的学习,首先给我第一个印象是,中国的幼教事业正在高度发展中,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是我们今后学习的方向,感觉自己有很多地方需要充实,感觉自己需要不断磨练,不断吸取新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把这些看到的学到的变成自己的更专业的去工作,在情境中阅读也正好符合我园的特色教育,这一方面,我今后会继续钻研,把这方面做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会继续努力的,用心的去做去学。

第13篇:观摩名师讲课心得体会

观摩名师讲课心得体会

作为教师,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教书育人,争当实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下面就学习情况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要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改革的实践需要教育理论作指导。先进的教育理论将有力地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另外,教师自身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应当考虑如何为自己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二,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每一次的课堂展示都是那么可贵!让人耳目一新。这耳目一新并非在现代教育手段下的缤纷世界,而是在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时时处处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机智之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扎实。 一堂语文课,名师的智慧语文,名师的简约语文,引领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聆听了特级教师的课,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从自身出发,不断地反思和总结。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技能。

第三,要坚持与日俱进,弘扬创新精神。这几年,教育理论层出不穷,教育信息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改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对于教学性质的认识,培训教师突破传统框架,从新颖的角度重新认识课堂教学活动,提出崭新的理论,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有关内容,才能与日俱进,不断创新。此外,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好的教学技能,添补了教学方面的许多空白,同时也让我走出了一些误区。例如,通过培训我了解了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创设有意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何利用声音、眼神、1

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图片、实物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语言意义,激励学生参与;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表演”技巧。

在理论讲座方面。教师的“语文课堂中的问题觅析与破解”精彩的讲解,给我很大的启发,也对我以后在日常课堂中出现的事情处理给以借鉴。指导老师的示范课给我很多的启发和借鉴。每次听完课,我的心情难于平静。指导老师自然大方,富有亲和力的台风,渊博的学识,敬业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感到自己有那么多的不足。那收放自如的课堂;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等等。我从他们的示范课中学到了许多新课程的教法。课后,学员们的研讨,评课更是让我茅塞顿开,从中学到许多有关教学的实际问题并使之运用于日常的课堂中。同时,我也感到了一种压力:成长,不容驻足。自己的知识面是那么狭小,要给自己不断地充电,加快学习的步伐,努力汲取各种知识,不断地丰满自己知识的羽翼,加深文化底蕴的积淀,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这次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不论从教育教学的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锻炼和进步的有效良机。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尽自己所能,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同时,让我感受到自觉要钻研的路很难,要学习的路还很长。

第14篇:观摩名师大讲堂心得体会

观摩名师大讲堂心得体会

3月12日 ,我有幸外出去太原参加了“2011年名师大讲堂暨小学教师数学艺术观摩展示活动”,活动举行了两天,一共由五位老师讲授了十节课,听后受益匪浅,收获也很多。针对这次活动,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每个老师都很擅长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课前几分钟,他们都已展示了自己超强的亲和力:有的跟孩子们聊天,有的介绍自己的家乡,等等。就像北京的夏青峰老师,上课起立后让同桌之间互相笑一笑。虽然是很小的细节,但是却给在场所有的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想,这些吸引学生目光的思想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

第二,这些老师对课研究的非常深,他们深挖教材,设计的环节非常新颖,很有创意。包括课后习题都非常有梯度。总之一句话:用心了。夏青峰老师在讲授《面积》时通过对比圆的橡皮泥球与压扁后的橡皮泥与在餐巾纸上滴墨水来让生感受面积的变化。牛献礼老师首先给人的印象是风趣幽默。他的第一节课《用字母表示数》开头用“魔盒”来吸引学生,课件又用编《数青蛙》儿歌质疑进而引入了用字母表示数。他的第二节课是“分割问题”一只以来认为这是比较难讲的问题,他讲的一针见血利用 “一一对应”来解决。牛老师的课堂诙谐幽默,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总能博得师生们会心的一笑。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又循循善诱,令人受益匪浅。北京的刘德武老师是大家在熟悉不过的了,主持人很激动地给我们介绍。刘德武老师头发花

白,但从他的讲课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很有朝气和精神。他的《认识厘米》一课是给一年级学生讲授二年级的教材,课堂效果非常好,掌声不断。从课堂引导到教学语言艺术和与生的活动都显现出他自身素养的高深。其中有一处细节:讲述着故事边用打火机将一把纸尺子烧坏,提问“还能测量吗?”然后让生讨论,引导解决。整个课堂高度体现出了生的主体作用,开发的生的思维能力。用学生的话“上课就像玩耍一样很开心,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清楚地记得他的一句话“争论时课堂最好的效果”,可是我们呢?仍旧像“填鸭”一样被动的让生学习,这是课堂效果不好的关键因素。

第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还有太原双语小学的学生,孩子们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他们的勇气,他们的质疑都让人惊叹....尤其是一年级的一个小女孩,她每一次的回答都会引来全场教师的惊讶,双语小学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说话是一段段的,而我们的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都是一字一字,一句一句。

第四,在听观摩课的过程中,我深刻地理解了一些词语和短句。比如“沟通”,与教材的沟通需要一度理解,二度理解再度理解,与学生的沟通必须真诚,与自己团队的沟通重在坦诚。我从中还感触了,情景让课堂更加生动,问题让课堂更加灵动,对话让课堂更加真实。

我们应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

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读了这篇心得体会,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你有哪些独特的见解呢?

第15篇:观摩名师活动心得体会

观摩名师活动心得体会

靖江是城南幼儿园

陈红霞

十二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名师观摩活动。这次学习机会既难得又宝贵,我认真对待这次听课学习。学习过后,感想颇深,我深感自己功力不足的同时,更被名师的不断创新探索的工作精神所折服。她们真的是,用心在培养孩子们。

上午我们观摩到名师四节教学活动,让我们感受和学习到了上海名师的风采,名师组织的小班数学活动:《小蓝和小黄》,让我又一次感受到老师的语言的魅力,师幼互动达到完美的程度。此节课的创意不错,简单直观的课件,非常的形象,活动中穿插有趣的游戏,增添了活动的效果。老师以其严谨周密的语言折服了在场所有的老师,在她的活动中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语,每一句话都有目的性,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和有趣性,学习内容和幼儿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综合了科学、社会、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显示了数字的好玩和美丽。

观摩何洁老师的情景阅读活动《谁也别嘲笑狮子》《一根羽毛都不能动》,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平易近人,和孩子们的关系特别亲切,上课真的很轻松,不仅她上课轻松,得心应手,而且我们观看者的心态也是很轻松的,让人感到特别的自然,她组织的活动让我第一次品味到绘本的情景阅读,它内容广泛,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和作品的欣赏,而且还容纳了数字经验、科学、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让幼儿在欣赏图画内容的同时快乐、有兴趣的学习和体验,感受到绘本的情趣。

期待着自己的行动和理念的变化!

看名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启迪和教育。

观摩名师活动心得体会

靖江是城南幼儿园

陈竟炜

最近,我们有幸参加了名师观摩活动。对于这次既难得而又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都能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同时,我们学习过后也涌出了许多的感想和感慨。

我们观摩一个活动,我们的眼光放在哪里?黄瑾老师说,现在让我们重新去看这群老师和这群可爱的孩子,但是让我们的眼光更多的是注意活动中孩子的操作,孩子的表现。讲究真实的孩子,而不是教师的光彩。

听了黄瑾老师的现场点评以及专场讲座,在不同的定点展开,系统性的讲述幼儿数概念的习得及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在讲座中,我们知道了教学活动设计要考虑数领域内容安排具有序列性特点。在活动目标的定位也重新有了思考。

在教学活动中,小班的小兰和小黄的教学设计以及老师的教学策略获得了专家和听课教师的频频认可。正如专家所说的,一个教学活动的好于坏,不是教师,更多的是去发现孩子的操作,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这个活动孩子们收获了什么,而不是教师的摆布,那么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的自主参与性需求着实获得了体现。因为教师关注到小班年龄孩子的特点,抓住孩子的需要,而不是教师中的思想。我们说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这个活动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那样的自然,孩子们就是在不断的游戏,在游戏中获得了相应的学识。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孩子们最大化的体现主体,在数学活动中的思维逻辑性稳中渐进。

我们的岗位很平凡,但是孩子是我们梦想的开始,我将以名师为榜样,立足于平时的教学活动。

第16篇:平顶山市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

怎样上好我们的语文课

——参加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教学讲座有感

(湛河区李堂小学魏强)

2009年4月6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应邀来我市进行教学观摩,平顶山市全体教师参加了活动。

贾志敏老师从事小学教育已有48年,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小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更有着深入的研究、独特的见解。由于工作勤奋、成绩突出,多次受政府嘉奖,1994年被评为上海特级教师,1999年获浦东开发特殊贡献奖,2000年被授予“浦东名师”的光荣称号。

此次来我市,贾老师执教了观摩课《卖鱼的人》(两课时),并作了题为“怎样上好我们的语文课”的专题讲座。全体教师通过两个多小时的聆听,充分感受到了贾老师“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教学风格,认识到教学必须创新,但它同时必须遵循自身的规律。课堂教学要在“实效”上作文章,要在“有效” 上下功夫。

他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却激情满怀。《卖鱼的人》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语言文字包括标点符号的积累和运用,注重读中感悟。从贾老的课堂上我深深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没有教师过分的表现,没有花 1

枝招展的空架子,整个课堂从阅读入手,从读中引导体会感悟,同时交给阅读学习的方法,适时画龙点睛,语言精辟,因势利导,因人而异,鼓励独特,把白发下的大智慧化作一支无声的指挥棒,一首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地畅游。学习成了享受,为人生打下了重要的奠基。书是读懂的,课堂上没有烦琐的讲解,没有牵强的分析。旨在朗读上与作者,与文本达成共鸣。朗读赋予作品生命,读出层次,读出情感,读得大彻大悟。当学生朗读课题时,贾老亲切地说:“自然点,亲切点,低声点,用心读”,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文本。学生读课文时,贾老不满足于读的正确流利,而是告诉学生,阅读时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感,没有停顿就没有思考和想像的空间。要想感动别人,首先感动自

己。贾老字正腔圆,饱含深情的朗读,扣人心弦,震慑灵魂。

一天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相比较而言,顿生许多感慨:教书难,教好书更难!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小结这次听课的感受:身为新课程改革一线老师的我们,更应注重锤炼语文功底,加强文化底蕴,焕发语言魅力,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不负众望的好老师!

第17篇:“名师大课堂”小学语文观摩体会

“名师大课堂”小学语文观摩体会

把准重点,以学定教,有效实施整体概括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强调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十二届“名师大课堂”小学语文观摩报告会上,聆听了广东省特级教师游彩云老师执教的《触摸春天》,她是这样落实培养中年级学生的“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的。

[案例]

师:这篇课文讲一件什么事?简练的主要内容,这有点难,我们想想:把握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方法?

生:把握中心句

师:板书: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写谁在干什么?

师:写事的文章,要写出什么?

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师:一件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边说边板书:

起因 经过 结果

抓住关键词句

知道这个方法,我们去实践一下。你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出来,默读课文,画关键词句,串联起来,就是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生:默读,画找关键词句。

师:我采用提问法,写了谁?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带着这个思考去画。

师:巡堂,我们要珍惜笔墨,不得不要的词语才画,主要内容是很间接的。我请一个同学试试看。

生:安静在小区的绿地上……

师:这个开始有没有问题?哪里用错了?

生: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师:我们在这句话前面加个时间

生:早晨

师:开头有了,经过呢?

生: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

师:把我的去掉,主要是讲安静的

生:继续说下去

师:可以说,这是课文的最主要的内容,当然,中间部分可不可以简练一点呢?

生:我觉得有问题,她不知哪里有什么?她又不知道哪里有蝴蝶,怎么抓呀?

师:在这个中间部分,还可以简练一下,看看老师这样概括行不行,对比一下自己的。刚才的同学也大体上把故事的内容把握住了,以后在写事的文章,就要这样去概括课文。

评析;从游老师的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名师是非常注重学法指导的。但她的指导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在学生已有初步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上的指导,随文而导,顺学而导,并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学法:“串联法”、“抓住关键词句”、“要讲清人物、时间、地点、起因 经过 结果”等方法。这在阅读教学中,在课堂中,指导学生会阅读,这是非常必要的。对我们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为重要,因为“初步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因为初学,因此也是目标中的难点。游老师就是把准了这点,用比较多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加强导学功能,一步一步地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初读文本中主动、积极地学会阅读,学会思考,从而很好掌握阅读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也是课堂上教学的主人,游老师很好地处理好学生主体和老师主导的和谐统一,实施了中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我们作为中年级一线的语文教师,在组织初读活动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个体默读思考,并能以精读课中的所习阅读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此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根据学情反馈、文本课型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实施有效整体初读教学,经过一堂课一堂课的日积月累,逐渐形成孩子的概括能力。

当然,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游老师说的方法外,我们在具体文章中,也该有具体的指导。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等一类的游记中,我们就采用“划过渡句找景点串联法”来把握大概内容;在《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等故事性强,篇幅长的文章中,就采用“谁干什么”拟小标题的方法来引导概括;如《自然之道》是讲一个故事的,就在引导把“六要素”讲清楚,说一句通顺的话;在《黄河是怎样变化》、《蝙蝠和雷达》等科普性说明文中,就引导学生想想全文讲了几方面的内容,然后找关健词概括每部分的内容,再连起来讲通顺……当然,方法可以灵活运用的,但必须是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在学生已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才能实施有效整体初读,培养中年段目标之重点“初步概括能力”。

第18篇: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全国著名小语教育专家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摩研讨会

参会有感

教育局组织我们于3月30日——31日到武汉参加全国著名小语教育专家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摩研讨会。这两天,我们观摩了支玉恒老师、武凤霞老师、管建刚老师、陈琴老师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名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精巧的教学设计、细致的点拨、独到的见解和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让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 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支玉恒老师课堂教学语出难料,机智叠出。

已经75岁高龄的支玉恒老师的教学以新、实、活、深、巧见长,他的示范课《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很有深度,比如支老师请学生给每一个小的故事起一个带点古味两个字的小标题,这一点考验了学生们平时积累的古文知识;在“入城”的故事中,支老师给学生演示了晏子的三段式推理:访问狗国—钻狗洞;访问楚国—钻狗洞;楚国—狗洞。两千年前晏子就能够巧妙的运用这种形式逻辑,非常的了不起。后来在“会王”的故事中让学生试着来运用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效果非常好,学生们都仿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兴趣高涨。在“赴宴”的故事中,支老师用南橘北枳巧妙地展示了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看到孩子们求学若渴的眼神,和在场老师们聚精会神的倾听,我深感惭愧,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太浅薄,以后可要多学习,给我的学生也展示一片新的天空。

支玉恒老师的讲座《就课例谈课改》主要阐述了新课改要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重要性。支老师比较善于通过抓住课文中的几件事或者几个要表达的情感起几个小的标题,板书标题,把握整体内容。我觉得这种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学生也易于掌握。

二、武凤霞老师的教学风格清新,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体验学习。武凤霞老师展示的是《伯牙绝弦》,她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几个语气词的语句,体会钟子期称赞时的情感;再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称赞的语气;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另外,武老师让学生尝试换词:把课前看似毫无关联的词语AABC式运用到“峨峨兮若江河”的句式中,让学生过一把当古代人的瘾,同时把课文中词语句子活学活用,更加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知音。再加上武老师堪与播音员媲美的范读,更是营造了古文学习良好的氛围,也给我留下许多回味。

武凤霞老师的讲座《关于古诗文教学的思考》中提出,在教古诗文时,应重视学生的自助学习,不妨让学生猜猜内容的意思,理解时应该虚实结合,教学以诵读为主。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古诗文意境和诗情的理解,还要丰富自身的古诗词底蕴。

三、管建刚老师的作文课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关键句,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

管建刚老师的示范课《滴水穿石的启示》,首先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明白本文的启示,然后找出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发现语言对称的美。接着管老师就引导学生明白这堂课是为了学习如何“用一句话变一篇文”。后来根据课文内容,管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授学生学写议论文:提出观点,举出例子(正面例子或者反面例子),最后得出结论。整堂课条理清晰,气氛轻松,学生都踊跃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听了管老师的这堂课我才知道原来议论文可以这样教呀! 管建刚老师的讲座《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中,引用朱光潜老师的一句话“很多人不会写作,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走上说谎的路。”以及管老师的一些亲身经历来说明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非常的重要。还有管老师对于发表作文活动的一些方法比如:积分活动,集卡活动,稿费活动,来推动孩子们的写作动力。这些都让我感受很深,写作要回归儿童的心灵世界,不然就不是写作而是写作业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可以运用这些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四、陈琴老师通过吟诵让经典快乐回归到课堂,把美好的种子留给学生。陈琴老师的示范课是《诗经.卫风.木瓜》,她首先通过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吟诵”的含义:读出每一个字的平仄规则,按照“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方法试读《春晓》。接着读《木瓜》原文,了解大意,然后标出关键字的平仄声,随着陈老师的巧妙点拨,学生们吟诵诗句的韵味越来越足。最后,连听课的老师们都不由自主的跟着吟诵起来。

陈琴老师是“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她的讲座《让经典快乐回归到课堂——经典素读教学法例谈》中,告诉我们,针对一篇经典文章,学习目标虽然可以从多个层面定位,比如:

1、理解;

2、赏析;

3、感悟意境;

4、概述大意;

5、生发多种讨论的话题。但是对于学习者而言,文史类的文本学习最为重要的其实只有一个:诵读乃至记诵。而几十年来的教学模式恰恰把最重要的环节省略了,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对母语中的经典文本的记诵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导致母语文化严重滑坡的致命点。

听了这些课,我深深地被专家们精妙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的教学功底以及他们渊博的知识所折服。也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感谢学校给了我们青年教师不断自我学习的机会,我们定将观摩中学到的先进经验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不断探索、钻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的完善自己,积淀教学素养;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师生平等对话,灵活多变组织课堂教学,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第19篇: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全国著名小语教育专家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摩研讨会

参会有感

教育局组织我们于3月30日——31日到武汉参加全国著名小语教育专家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摩研讨会。这两天,我们观摩了支玉恒老师、武凤霞老师、管建刚老师、陈琴老师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名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精巧的教学设计、细致的点拨、独到的见解和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让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这次教学观摩研讨会,各位名师都是先进行示范课,接着是专题讲座,最后是与现场老师们的互动交流。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本次活动安排的教学内容丰富,呈现出了不同的课程形式,让我们听课的小语教师享受了丰盛的精神大餐,带来许多不曾预见的精彩。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支玉恒老师课堂教学语出难料,机智叠出。

已经75岁高龄的支玉恒老师的教学以新、实、活、深、巧见长,他的示范课《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很有深度,比如支老师请学生给每一个小的故事起一个带点古味两个字的小标题,这一点考验了学生们平时积累的古文知识;在“入城”的故事中,支老师给学生演示了晏子的三段式推理:访问狗国—钻狗洞;访问楚国—钻狗洞;楚国—狗洞。两千年前晏子就能够巧妙的运用这种形式逻辑,非常的了不起。后来在“会王”的故事中让学生试着来运用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效果非常好,学生们都仿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兴趣高涨。在“赴宴”的故事中,支老师用南橘北枳巧妙地展示了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看到孩子们求学若渴的眼神,和在场老师们聚精会神的倾听,我深感惭愧,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太浅薄,以后可要多学习,给我的学生也展示一片新的天空。

支玉恒老师的讲座《就课例谈课改》主要阐述了新课改要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重要性。支老师比较善于通过抓住课文中的几件事或者几个要表达的情感起几个小的标题,板书标题,把握整体内容。我觉得这种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学生也易于掌握。

二、武凤霞老师的教学风格清新,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体验学习。武凤霞老师展示的是《伯牙绝弦》,她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几个语气词的语句,体会钟子期称赞时的情感;再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称赞的语气;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另外,武老师让学生尝试换词:把课前看似毫无关联的词语AABC式运用到“峨峨兮若江河”的句式中,让学生过一把当古代人的瘾,同时把课文中词语句子活学活用,更加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知音。再加上武老师堪与播音员媲美的范读,更是营造了古文学习良好的氛围,也给我留下许多回味。

武凤霞老师的讲座《关于古诗文教学的思考》中提出,在教古诗文时,应重视学生的自助学习,不妨让学生猜猜内容的意思,理解时应该虚实结合,教学以诵读为主。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古诗文意境和诗情的理解,还要丰富自身的古诗词底蕴。

三、管建刚老师的作文课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关键句,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

管建刚老师的示范课《滴水穿石的启示》,首先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明白本文的启示,然后找出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发现语言对称的美。接着管老师就引导学生明白这堂课是为了学习如何“用一句话变一篇文”。后来根据课文内容,管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授学生学写议论文:提出观点,举出例子(正面例子或者反面例子),最后得出结论。整堂课条理清晰,气氛轻松,学生都踊跃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听了管老师的这堂课我才知道原来议论文可以这样教呀!

管建刚老师的讲座《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中,引用朱光潜老师的一句话“很多人不会写作,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走上说谎的路。”以及管老师的一些亲身经历来说明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非常的重要。还有管老师对于发表作文活动的一些方法比如:积分活动,集卡活动,稿费活动,来推动孩子们的写作动力。这些都让我感受很深,写作要回归儿童的心灵世界,不然就不是写作而是写作业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可以运用这些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四、陈琴老师通过吟诵让经典快乐回归到课堂,把美好的种子留给学生。陈琴老师的示范课是《诗经.卫风.木瓜》,她首先通过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吟诵”的含义:读出每一个字的平仄规则,按照“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方法试读《春晓》。接着读《木瓜》原文,了解大意,然后标出关键字的平仄声,随着陈老师的巧妙点拨,学生们吟诵诗句的韵味越来越足。最后,连听课的老师们都不由自主的跟着吟诵起来。

陈琴老师是“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她的讲座《让经典快乐回归到课堂——经典素读教学法例谈》中,告诉我们,针对一篇经典文章,学习目标虽然可以从多个层面定位,比如:

1、理解;

2、赏析;

3、感悟意境;

4、概述大意;

5、生发多种讨论的话题。但是对于学习者而言,文史类的文本学习最为重要的其实只有一个:诵读乃至记诵。而几十年来的教学模式恰恰把最重要的环节省略了,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对母语中的经典文本的记诵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导致母语文化严重滑坡的致命点。

听了这些课,我深深地被专家们精妙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的教学功底以及他们渊博的知识所折服。也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感谢学校给了我们青年教师不断自我学习的机会,我们定将观摩中学到的先进经验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不断探索、钻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的完善自己,积淀教学素养;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师生平等对话,灵活多变组织课堂教学,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第20篇: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

**年**月**日,我有幸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活动在一实小举行。通过半天紧张的听课观摩学习,我的思想也仿佛跟着讲课的老师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交流。对于我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因而将自己此次观摩的点滴感悟记录下来以提升自身素质。

一、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学会珍惜

早早地来到听课地点,却发现自己来的还是不够早,教室里早已是座无虚席。教研员们也早已等候在那里,正在对此次活动进行解读。如何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如何指导朗读,课堂反馈是恰当,如何解读文本,教师的基本功……听着这些语文教学的专业术语和理论让我不禁反思自己教育理论的匮乏,尽管这些已经耳濡目染,但是自己却不能很好的运用,也很少在自己的教学中思考过这些问题。由此我充分的认识到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也很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

二、注重语文基本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位语文教师的授课中都充分的体现了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例如他们在写课题时总是边写板书边指导学生写字。包括字的笔顺的指导和字的间架结构的指导。这让我深深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在写字指导方面实在是欠缺。

三、教师深厚的底蕴、扎实的基本功。这次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王双联老师的《安塞腰鼓》一课,她那抑扬顿挫的语言和讲台上激情四射的表现力不仅令整个课堂充满了语文味,更让学生入情入境。尤其欣赏她所倡导的四步读书法:大而不喊、快而不乱、慢而有情、稳而有度,正是一次次激情的朗读让课堂出现了几次令人赞叹的高潮。同时这些老师们对于教学重难点的机智突破和对学生回答的巧妙评价无不展示了他们深厚的底蕴和扎实的基本功。反思自身,尽管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然而发现自己还是差的很远很远,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要经字斟句酌,才能让课堂既生动又真实。

四、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很到位。

几位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乐读、会读,能读好。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例如《安塞腰鼓》这课,先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腰鼓的气势,然后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再体会、再读。学习中还穿插着默读、示范读、个别读、比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以读代讲,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突出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反思自身:一直以来,不知道如何指导朗读,所以课堂上对于朗读的指导也只是泛泛而谈。以至于学生的朗读水平一直原地踏步。通过这次活动,我总结了一下有关朗读指导的方法:如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朗读(默读、教师范读、个别读、体会感情后再读),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四步朗读法)等等。

五、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感情

语文语文,就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来体会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很欣赏刘建新老师的《一诺千金》,她的整个课堂就是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将学生的情感一次次引入高潮。

总之,这次的听课我学到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当然我也有了更多的困惑,为什么他们的学生能够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完整的表述出来?(这也许是教师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自主说的培养很到位)为什么他们的学生朗读的都那么到位?为什么同样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却答不出来需要引导半天仍旧答不出来?为什么他们在课堂上的那些套话(想讨好学生创造民主课堂氛围)令我很是反感?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去思考。因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洗尽铅华始见金。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风格观摩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风格观摩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