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教学案例分享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20 08:32:1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幼儿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

祥祥是全园闻名的“新闻人物”,相对于同龄儿童来说他确有不少特别之处,如:无缘无故打人,抢玩具,欺负同伴,不爱学习,常搞破坏,等等。尽管他母亲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但收效甚微。 学期总目标:

通过创设“小老师”“小帮手”等机会,逐步增强祥祥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在活动中,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积极发挥他的长处、肯定他的优点,使祥祥成为小伙伴都喜爱的好朋友、好榜样;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第一阶段目标、措施:

1、通过老师对孩子的观察、正确对待祥祥的攻击性行为。

2、逐步增强他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第二阶段目标、措施:

1、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

2、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有意识地树立祥祥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幼儿个案追踪记录

第一阶段:(3月18日)

祥祥是我班的淘气鬼,也是全园闻名的“皮大王”,手脚一刻不闲,屁股坐不住小椅子。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一会儿碰碰积木,一会儿又惹惹小朋友;活动时,更是横冲直撞,蛮无约束。一天之内,告他状的小朋友接连不断:“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抢我玩具”,“老师,他推我”……只要有他在,教室便不得安宁。这一天玩游戏时,祥祥又管不住自己,抢了小朋友的玩具,被抢的小朋友委屈得大声哭泣,他却瞧着自己的“杰作”,直乐得大笑。我又气大恼,真想狠狠训他一顿,然而理智迫使我按捺住心中怒火,耐心地说服教育:和同伴一起玩才是快乐的,不要独占玩具,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友爱……”他默默地低下头,看似有所触动,我也暗喜这一次终于收到成效…… 4月10日

祥祥非常敏感,他往往会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过度反应。他的攻击性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引人注意,一方面似乎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如:走路时,他会突然去撞前面的同伴;画画时,他会冷不丁地到别人脸上画一条线;高兴时,他会突然打别人一拳……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不知道。问他对不对,他会承认不对。 第一阶段小结:

看到孩子这段时间的表现,我认为他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针对他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如果过分关注他,只会扩大他的问题和缺点。如果就此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反而会使他感到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是个不好的典型,从而更加导致他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因此,在他出现无意识失控行为时,我会设法加以阻止,但决不斥责他,也不实施压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伤害他。然后,再找适当的机会,了解他的行为动机,耐心地告诉他同伴间的相处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点。当他稍有进步时,我便马上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逐步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和信任。另外,我认为祥祥表现出来的许多行为特征可能与成人的过多关注有关。他已习惯于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一旦别人注意他,他就会感觉被忽视,就会作出一些过激反应(包括侵犯行为)以引人注意。所以,我常常\"故意\"不去关注他的举动,逐渐使他也\"忽视\"自己。 第二阶段:(5月9日)

今天户外活动时,祥祥站在台阶上挥动着手臂,很神气地学交警指挥车辆。我走过去对他说:“你做的真好,真象一个小警察。现在,老师和几个小朋友扮司机和乘客,你当警察,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他听了我的话,用兴奋的眼神望着我,然后又不好意思地低了头。我鼓励他说:“你看小朋友都在等着你做游戏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能干的交通警察。”他在我的鼓励下,很快地投入了游戏。在游戏中,我以角色身份不断给他以鼓励,直到游戏结束时,他都始终坚守岗位。对他的表现,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也纷纷鼓掌向他表示祝贺。 6日5日

祥祥的攻击性行为使他同伴之间的关系不太协调,小朋友常常出于害怕而疏远他,满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以新的攻击性行为来引起同伴的注意,如此这般形成“恶性循环”。

为此,我尽量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如当他带来蜘蛛侠玩具时,我就专门请他介绍、演示玩法并指导同伴玩;当他把散了好久的拼图整理好时,我便夸他手巧,让全班小朋友向他学习;当他从家中带来自己做的手工作品时,我就立即把它装饰在教室里。通过种种办法,使他逐渐树立自信,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学期小结

通过我的计划的实施,这个孩子渐渐地变了,他不仅渐渐地改掉了以前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而且还经常帮助老师拿送各种游戏教具、摆放桌椅等。由此可见,老师通过种种办法可以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可以让他在孩子们中间拥有一定的威信、让大家真正地亲近他、接纳他。

文绍青

推荐第2篇:幼儿英语词汇教学案例

幼儿英语词汇教学案例

活动内容:农场里的动物单词sheep, cow 以及它们的叫声baa, moo。 活动名称:Farm animals 活动班级:小班 活动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

1.能听懂并说出sheep和cow 两个单词,发音准确。

2.能听懂绵羊的叫声baa和牛的叫声moo,并根据动物的叫声做出判断,说出其英语名称并做出模仿动作。

情感态度目标:幼儿能够喜欢小动物,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乐于模仿表演,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行为养成目标:使幼儿懂得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关心热爱它们,并初步形成保护小动物的潜意识。 活动重点:

1.听懂单词sheep, cow,baa, moo,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2.根据动物的声音判断是哪个小动物,会准确说出单词sheep, cow。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绵羊和奶牛的毛绒玩具各一个,农场里的小动物(sheep, cow, dog, cat, duck, hen, pig)图片若干,魔法袋一个,儿歌音乐。 2.教师说唱儿歌做肢体动作准备。 活动过程:

Step1 Warm-up 热身

Game1:Dance Your fingers 手指舞起来

T: Good morning, kids! How are you today? Look outside, how’s the weather today? Great! Now let’s dance your fingers.Show me your hands.Ready? Go! T & Ks: Dance your fingers up (舞动手指,双手举起) Dance your fingers down (舞动手指,双手放下) Dance your fingers to the side (舞动手指,双手向左再向右) Dance them all around (舞动手指,双手在胸前摆动一圈) Dance them on your head (舞动手指放在头上) Dance them on your tummy (舞动手指放在肚子上)

Now put them all to bed (双手合拢放在头的一侧,做出睡觉样子) Step2

Presentation 呈现 Game2:A magic bag 魔法袋 T: (出示一个很大的魔法袋)Look! Today I’ve took a big magic bag here.There are some animals in it.What animals are they, do you know? Gue. Ks:

Step3

Practice 练习Step4

Production 巩固 Step5

Extension 延伸

推荐第3篇:幼儿教学案例反思

三生教学案例反思—— “老师,别烦我了”

“老师,你别烦我了,我本来就心情不好„„” 我怎么也没想到,平时内心开朗但不善言语的孟孟会这样对我说话。“孟孟,老师点了你好多次名了,其他小朋友一遍就听见了,你在做什么?”,我甚至有些生气,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质问”了起来。

“哇„„”一声,孟孟哭了,全班小朋友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孟孟和我的身上,“我刚刚被某某小朋友打了„„我没有还手”孟孟哭得越发伤心,吞吞吐吐的把话一带而过,哭声掩盖了解释,反而此刻是伤心和委屈更为重要,他需要的是有人安慰和有人为他“讨回公道”。孩子的这种心理再常见不过了,老师们处理这种问题也最“拿手”不过,大概是:询问“当事人”——寻找“见证人”——指认——找出“真凶”——讨论“案发现场”——叙述“案发经过”——承认、赔礼道歉——双方拥抱和好——结案。这样看来,老师这个法官似乎当的合情合理,有理有据,大家最后都皆大欢喜,孩子们看起来关系使然,老师该忙什么忙什么,又重新投入下个环节。然而,今天孟孟有些不一样,他的不甘和难过已经占了上风,哭声久久的在教室里回荡„„

我猛然发现,我忽视了一件重要的事,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阳阳” “到!” “皓皓” “到!” “孟孟” “„” “孟孟” “„”

“孟孟!”

“他没来”孩子的声音有些吵,打乱了我的思绪,使我不得不抬头寻找起他。 我终于发现他在座位上低着头沉默不语。“孟孟,老师点了你好多次名了,其他小朋友一遍就听见了,你在做什么?” “我被打了„„我没有还手„„”

我几乎按照我的“案例定理”,从确认“凶手”到结案,按部就班。

但似乎孟孟不满意,噘着小嘴巴坐回到了椅子上,而我自以为圆满解决“纠纷”,说到:“下面,我们继续点名,点到的小朋友说到”。 “孟孟”

“„”还是没有回答声 “孟孟!” “„”

“哇”一声,孟孟哭了,“老师,你别烦我了,我本来就心情不好„„” 孟孟今天怎么了?

从他的哭声中,我寻思着,终于明白一件事—— “我没有还手”代表了他的心声,让我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吧,他想说,他在说:老师,我是一个好孩子,您不是常教育我吗,打人是不对的,小朋友做错了事情可以来告诉老师,老师会教我们对的做法,然而不是去打别人,我没有还手,我是一个好孩子,而您没肯定我,只是叫别人给了我个不轻不重的道歉,我想要的其实是您的肯定和表扬呀!

睁开眼睛,我的眼角有一些湿润,是的,孩子受到的委屈往往就被老师用了一个几分钟还不到的“案例定理”解决完事,老师似乎是经过了“断案”“审案”的过程,但每个环节其实都花不了几秒钟的功夫,孩子们能心服于这个“案件”的质量吗?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让我们再添几分“三生”教育的精神吧,我想,生命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生存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发现的过程,而生活是一个不断感受的过程,教育也是一个过程,尤其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思考,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生命本身就值得尊重,因为他的未来充满希望,他的生存状态同样需要成人的不断关注,他的生活也需要得到尊重,作为教师,教育结果固然重要,而分析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个中得失也尤为显得举足轻重,所以“三生”教育提倡教育的过程也在于此,试想,孟孟真的在乎赔礼道歉这件事的结果吗,他真正伤心地原因恐怕要回到教育过程中细细寻找;孟孟要得到的是尊重与肯定,他的想法需要得到尊重,他作为个体必须受到尊重,尊重的精神需要得到发扬,老师们,“案例定理”似乎屡试不爽,是你们心中的必胜法宝,然而,孩子们的心被战胜了吗?

推荐第4篇:幼儿教学反思案例

幼儿教学反思案例

幼儿>教学反思案例

(一)

在认识圆柱体的活动中设计了第一环节,让孩子把这些不同形体的物体立起来,目的是让孩子门通过动手探索,来理解圆形是平面的,平躺着的,而球体、圆柱体等是可以立起来,是立体的,让孩子初步感知“形、体、平面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当孩子们在这一环节的表现让我惊喜,也给了我很多的感悟。

阮鸿飞已经把薯片筒等立在桌上摆好了。他现在对于如何把圆形光盘立起来很感兴趣。他捏起关盘的一边试图让光盘立稳,可是一松手,又倒了。如此几次之后还是没成功。突然飞飞光盘倒下来旋转时的样子找到了灵感。他想旋转硬币一样把圆盘转了起来。“看呀!陈老师,我把他立起来了!”方玮威则把一张硬的卡片圆形纸夹在了两个瓶子之间,拍拍手说“我也把圆形里起来了!”

其他的还也对于圆柱体、球体等东西的站立无动于衷,一心在钻研尝试如何让平面的圆形物体立起来,个个都很专注。

我知道我在操作前提要求时犯了一个要求不具体的错误。应该是如何让它们独立地长时间的立起来。这样孩子们会顺利照着我的目标发现形体的不同。可是这不也是我们老师的一种思维定势吗?

我们习惯了把门向里推,习惯了从左向右看书,习惯了把苹果立着对切,习惯了圆形的西瓜,方形的报纸。这是一种常识,但也正是这些阻止了我们的想象空间。

而孩子不同,他们正是因为“无知”,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正是因为知道的少,才会多角度的提问,思考。我们要培养的创造性人才,可是我们已经无意识的抹煞了孩子大胆想象的空间,剥夺了还自由创造的机会。我们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有更多的思索。如何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这是创造力发展的前提。

同时我们有时太低估了孩子,不敢或不知怎样给予孩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任务。孩子们是乐于参加有一难度的活动的。这让他们找到自我的价值,有更多的成功的感觉。在其中也会得到多方面发展,而是我们教师或家长想象不到的。

在以后的一些活动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一些观念与思维定势,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们能得到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幼儿教学反思案例

(二)

观察地点:小班丫丫班

观察人物:李鑫月

观察内容:培养不随便幼儿园的东西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李鑫月是个开朗、活泼、聪明又能说会道的宝宝。学习上表现的很出色,尤其是>科学课和绘画课,她对数学的感知性很强,每次老师刚提问,总是能看见她高高举起的小手,看着她机敏的忽闪着大大的眼睛,好像在对你说:我知道,让我回答吧,当然每次她响亮正确的回答总是让老师满心欢喜,除了这些,她在其他游戏活动中也是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样可爱的宝宝让人不禁喜欢。而这样的宝宝,对于这样一个老师给予希望的宝宝,我万万没有想到在一次游戏结束后,别的小朋友在游戏讲评过程中向我报告:李鑫月口袋里有好多蜡笔,刚开始我不相信,以为是李鑫月画好画后无意放进口袋里,在第一次发生“蜡笔事件”时,我只是轻轻的问了句,以后画完画要怎么样啊?她抬起头看着我的眼睛回答:“把蜡笔宝宝送回家。”并且提醒她以后不要忘了,不然蜡笔宝宝会哭的,我以为这会是李鑫月的第一次“无心犯错”,也会是最后一次,这天在欢乐平静的气氛中度过了。但没想到第二次会在事后第二天又发生了,是在看完动画片准备睡午觉的时候,宝宝们都已经爬上小床了,开始自己脱上衣,因为天冷衣服厚又多的缘故,宝宝之间互相帮忙,就当何昱浩扯李鑫月袖管时,因为牵扯,袋口冲下,只见有几只蜡笔从里面掉了出来,摔落在地板上,发出轻微的“啪啪”声,因为李鑫月的小床就是朝门口的位置,我进来刚在位子上坐下就看到了,我真不希望这二次是真的,为了不惊动到其他宝宝的休息,我在她床边蹲下身来:这次是怎么回事啊?请你告诉我。但从她泪珠闪动的眼眶里,是委屈吗?还是惊恐?我不清楚,但我让自己再一次原谅她,也再一次提醒她:希望绝没有下一次。但没想到我的“宽容”,竟在短短的连着好几天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口袋里的大块橡皮泥,一大把彩色蜡笔,一个娃娃家的玩具,她“犯错”的证据都已经在我眼前呈现,从耐心的教育到一次次严厉的教训,让我开始对这个宝宝的品行开始怀疑,对这个宝宝失望到头疼,对于这个宝宝特殊甚至错误的“爱好”,我不得不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分析、措施:

李鑫月养成不良“嗜好”的原因:对于宝宝的教育,我们一直推崇和坚持是“家园共育”的主旨。曾经为此事我打过几次电话与李鑫月家长联系,设法通过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沟通来共同帮助解决宝宝身上出现的问题,而我发现只要一提到宝宝在家中的情况中,宝宝爷爷就反映很强烈:“我们一家都是做豆制品生意了,开了两个店,我和她奶奶看一个,她爸爸看一个,我们太忙了,凌晨 3 点就要出去干活,晚上回来宝宝都睡着了,所以几乎是一天也见不到一次面的,哪有时间管?你们老师管管么好了!”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话,我耐心的说到:“作为老师,对于宝宝的各方面教育我们当然会管·····”还没等我说完,显然她的爷爷已经不耐烦了,在电话里大声说到 : “那你们好好管,不乖,要打要骂随便你们····”第一次听这句话从家长口中说出,真有点不讲道理,但我还是尽量沉住气:“但作为家长,你们是宝宝的家里人是监护人,有义务对她进行照顾和关系,和爱的付出,就算忙,也要抽时间陪陪宝宝,她需要一个适合她成长和健全的环境。”李鑫月爷爷不知是真的被触动了,还是敷衍我,停顿了 5 秒后,电话里传出 : “好的,好的”。

对于家长对宝宝的过失粗暴方式对待,不仅不能引导宝宝认识到问题,更容易让宝宝有反叛心理。更妥善的做法的是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其中原因,联系实际问题解决。为了更清楚了解李鑫月家里状况,我还多次利用放学她姑姑在接她的这段时间试图沟通,但也许是私人问题,她显得很避讳,只是笑笑然后急匆匆的带着宝宝离开了。

考虑到在家长身上找出口没有出路,我只有与李鑫月本人接触,并从平时她的行动中认真观察,我注意到有一次区角活动中,有个小朋友说妈妈回老家了,我想起了她爷爷不曾说起的妈妈,我问李鑫月,妈妈是回老家了吗?老师怎么没有见过她来接你!李鑫月神情似乎有点不悦:“我妈妈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在那里打工。”当时我只是问了一下,有点了眉目,是离婚吗?然后不久就在她们同乡的一个小朋友的妈妈的口里得到了证实,她说李鑫月是个可怜的宝宝,爸爸妈妈在她出生不久就离婚了,到了宝宝园看见别的小朋友妈妈带着她们来上宝宝园,李鑫月总是轻轻的含着泪对阿姨说 : 我也想妈妈送。她很懂得从来不要爸爸买什么东西,其实心里很是羡慕。家人忙于做生意,对宝宝的关心太少了,渐渐替代的是冷漠,让宝宝也不敢提任何的要求。

游戏时我见李鑫月一个人在位子上坐着,我有意的拿出橡皮泥,说:我们一起玩吧!她很是高兴,看的出,她对此已是心仪已久,我借机问她:“你们家有橡皮泥吗?她回答我说:没有,爸爸从来不给我买,蜡笔也没有,那天我画好了一张画,但是没有蜡笔。”她这次的表情很诚实,她接着说:有时对爸爸说要买,他一直忘记的。所以渐渐的宝宝也不提,因为当正当合理的要求得到口头承诺但不到兑现,对家人也失去了基本的信任。

李鑫月喜欢画画,我观察到她喜欢摆弄色彩,也总能搭配的很好,慢慢的,我心中有了点想法。

这个小小的要求我来帮她兑现,但要看她的表现,如果她可以在一天内不随便拿教室里的东西,在放学后她就会得到一份小奖励,当然作为老师,说了也要做到, 以此提高 李鑫月的自制能力 ,为了让她不仅感受到改掉“嗜好”的>收获,我还给她创造机会,交给她一样特别任务就是每次绘画课或泥工课开始前,让她去发给小朋友或是分配,我都发现她能完成的很出色,而且当我表扬她帮助了小朋友和老师时,我明显看见她眼里的自信和与人分享的快乐,小朋友也更加喜欢她了。

在上学期的家长会上,对于我们班有好几个宝宝家长的情感问题对宝宝造成的影响,我简单的提了一下,当然家长之间的矛盾我们是不能解决,也没有权利过问,但希望不要影响到宝宝,请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舒适,美好的坏境,至少是“心理环境”。

刚开学 李鑫月就高兴的和我说了假期里的事,她说爸爸给她买了新蜡笔和橡皮泥了,现在可以在家玩了,希望我的一点点真诚“提醒”,真的灌输到家长心里,看着宝宝开心的笑了,我也笑了。

幼儿教学反思案例

(三)

弹指一挥间,四月匆匆而过,回想在这已是葱茏馥郁,桃红柳绿的四月里,春天的气息弥漫着整个太阳岛。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更为我们的教学营造了一番清晰绿意之感,春天是勃勃生机且富生命力的,一花一木一草一树皆可作为我们的教学内容之一。都说大自然的奥妙是自然设置的课程,无需老师多加赘语旁添,孩子自会发挥其本能,迸发其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不断观察、摸索、操作自己所感兴趣的,以获新知。

四月的校园春意盎然,学校操场上的草坪越发翠绿和拔高,夹带着晨曦的甘露于阳光之下晶莹发亮,然而,早晨的空气总是清新令人舒畅的,此时也是正适合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待到天气晴朗之时,我们会组织幼儿到操场去活动,或在操场玩手影,或给旁边的草坪除杂草亦给花儿浇浇水,宝宝们兴趣较浓,他们跟在老师的后面,变成一架架小飞机,一只只可爱且自由自在的鸟儿在操场上飞翔,宝宝们玩的不亦乐乎,其中,有及个别的宝宝脱离队伍,自个儿在操场上奔跑,这时老师就要极度提高警惕注意宝宝们的活动安全。在给小草除杂草给花儿浇水的时候,宝宝们显得很积极,跃跃欲试。在老师的安排和指令下,宝宝们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活动,有些宝宝难以分辨杂草和小草,往往会将小草拔起交给老师,这时就需要老师细心指导帮助识别。也有些宝宝发现旁边的花儿很漂亮,树叶油光发亮,会将其摘下,在这过程中宝宝完全是出于无意识的,只是出于喜欢,而保护意识也是在其之后了。当回到班级的时候,老师应对此次的活动进行小结,教育时机由此把握,以让宝宝们形成初步的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例如:“如果我们把漂亮的花儿和树叶摘掉了,树伯伯会很生气的,我们的花儿和树叶也会很难过很难过,小朋友在拔杂草的时候要分清楚小草和杂草,如果拔了小草它会痛的哭起来的,那么下一次它们就不请我们去帮忙了”。以此种种,老师拟人化的语言更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通过这次的教育后,在此类活动中,以上的情况明显减少,宝宝们很少去摘花和树叶,然而在除杂草的时候也能较为准确地将杂草拔起,宝宝们总会开心地跑过来:“老师,老师,我找到了,给你。”在表扬一番之后,他们更开心地去寻杂草了,过后我们一起将今天的“战利品”带回去送到垃圾桶里。在这浓浓的春意里,户外活动更能引起宝宝们的兴趣,他们就像一只脱缰的小马,尽情地在操场上奔驰,感受绿意,呼吸春天的气息。

室内教学活动,应从晨间来园说起,这个月,宝宝们都比较积极主动入园,心情愉悦进班级换堡服、堡鞋,参与晨间活动,有及个别的宝宝当哭宝宝,在家长配合下,老师采用了一定的措施和方法方式帮助该宝宝融入集体活动中,让宝宝喜欢这个集体,喜欢上幼儿园。

在本月的教学活动中,我渐渐熟悉了吉的堡的教学方式,融入教学当中,也初步了解了班级里的宝宝,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学习实践,学到了学校里从未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感觉自己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地汲取水分。在此同时,我深感由于经验的不足,许多方面力不从心,未能达成。在本月的课堂中,常规明显有所好转,宝宝们也比较配合,很认真投入,这让我很是欣喜,从而增加了自信心,渐渐地就放开,大胆地去与宝宝交流,并收获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常规上还存有一定问题,缺乏语言组织能力,课堂教学言语过于成人化,这是需要改进和填补的地方。再则就是如何在宝宝面前树立威信?和如何与家长交流?成了我心中的一大困惑,我想,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经验吧,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推荐第5篇:幼儿教学设计案例

篇1: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篇2: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案例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数学] 认识正方体

目标:

内容:认识正方体

准备: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二、出尝试问题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大班数学活动量沙 设计思路:

沙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动性常常会使孩子激动不已:他们会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会把沙当成米、糖等做游戏;会在沙里种上一棵小树或小草;会在沙坑里挖个洞做小动物的家。。。。。。他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玩沙,相互比着各自沙的多与少,常常争执不下。(因为大班幼儿对于长度、高矮有一定的测量经验,但对于沙、米类的量的测量,幼儿缺乏经验。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实验、记录,集体统计、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量沙方法,在教学过程 中,充分发挥了幼儿操作记录中的数据作用。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1)统计运沙次数

(1)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

(4)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5、延伸游戏

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

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

实验幼儿园朱小燕

活动目的: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四)幼儿自主测量

3、讨论与总结:

(1) 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 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 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大班测量物体的轻重(数学)

测量物体的轻重(数学)

一、活动目标

二、重点与难点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

四、设计思路

本内容有两个难点。对于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这难点,设计首先通过分类活动提示问题,使原来重的一类物体中产生轻的物体,轻的物体中产生重的物体。同时通过设问促使幼儿思考、解答。其次,安排排序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体验、帮助他们理解。第二个难点是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幼儿对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总是认为在的物体是重的,小的物体是轻的。

五、活动流程

分类—>讨论—>分类—>游戏—>排序

(1)在数学区中提供天平和各种物品。

(1)出示两件物品,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出示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

中班说课梯形

“”,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活动是中班的数学《梯形》

一、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

二: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做出以下准备:

三.说教学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

篇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案例

一、大班音乐教案:粗心的小画家

目标:

1.尝试用自然音进行唱歌,掌握附点音符的唱法

准备:图片,磁带,录音,铃鼓,附点节奏图示

过程: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和大家一起做游戏了?(出示丁丁)

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丁丁,你们知道他最喜欢做什么吗?

丁丁今天还带来几张图画,请小朋友帮忙看一下,画得怎么样?

二、通过图片理解歌词:

三、学唱歌曲:

1、练声: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丁丁,现在我们一起来相互问候一下吧,我是中二 班的魏老师。

准备: 图片,磁带,录音,铃鼓,附点节奏图示

过程: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和大家一起做游戏了?(出示丁丁)

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丁丁,你们知道他最喜欢做什么吗?

丁丁今天还带来几张图画,请小朋友帮忙看一下,画得怎么样?

二、通过图片理解歌词:

三、学唱歌曲:

2、欣赏歌曲(教师范唱一遍)

现在我们就把丁丁这个故事,配上音乐一起来听听,感觉怎么样?

3、幼儿学唱歌曲:

四、在学唱基础上提高演唱要求:

小朋友我们把这个故事变成了好听的歌曲,可是它还没有名字呢?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幼儿讨论后起名字)

2、幼儿听歌曲举手表示笑声:

除了笑声,老师还听到一个声音,是什么?为什么要加这个声音?(是“咦”。

对,就象我们小朋友看到了这样的画也会觉得很奇怪,所以要说“咦”,你们能不能来学学它的口气?能不能吧后面的笑声一起加上吗?

3、幼儿练习唱最后一个乐句。

4、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变换多种形式教幼儿演唱(如:拍手、拍腿、分组、集体唱等)。

二、中班数学神奇的水果宝宝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水果图片每人一份:18个水果宝宝(6个红苹果、6个绿苹果、6个香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水果们都在争论着自己的数 量多,瞧

二集体活动

1.(1)教师拿出桔子的卡片玩具说:“桔子宝宝说我多,梨宝宝说我的多,小朋友看看,桔子宝宝和梨宝宝一样多吗?为什么?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幻灯片图1)

(2)请小朋友用目测的方法,1个1个,2个2个,3个3个?..

小结:虽然梨宝宝队形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的,都是6

小结:刚才的桔子宝宝,颜色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量是一样的,都是6

小结:西瓜宝宝它们大小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量是一样的,都是6 (过渡语)水果宝宝玩得可真热闹,咱们也一起加入吧!

三、操作活动(放背景音乐并听口令取物)

(1)幼儿每人拿出6个红苹果宝宝,用红色苹果宝宝任意摆放一个图案。然后再取6个绿苹果宝宝,用绿色苹果宝宝任意摆放另一个图案。

三、小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扇子

活动目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

二、探索扇子的制作方法

问: 老师的扇子是什么样的呀?扇面是什么材料?扇柄呢?

师: 你们想不想也来做把扇子呀?猜猜老师这把扇子是怎么做出来的?

结合幼儿的回答,边归纳边示范制作步骤:

三、集体制作扇子

四、展示评价作品

分析反思:

在美术活动中,比较讲求孩子的自主发挥。因此,在课前准备时,我将扇子做成了几种不同的形状,让孩子自由选择想要完成的作品。在装饰扇面的环节中,由于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因此,我采用了让他们绘画的方式装饰扇面。

常明显。像魏淋雨这样基础比较差的孩子选择了横条画法,赵子妍这样中等的孩子选择了格子画法,王雨涵这样偏上的孩子基本上采用了外扩画法,而、王思芸等小朋友则根据自己的想像进行作画。韩亚颀画了一把水果扇子,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西瓜、桃子、菠萝、梨等等,各种各样的水果满满一扇子。

四、中班社会《小兔的花园》

设计意图

幼儿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

活动目标

活动过程

师:你知道小兔子为什么这么高兴吗? 幼(略)

师:那谁会用好看的动作表示一下高兴的心情?老师数到3,请每个小朋友摆好一个姿势,看谁摆得最好!

师:你觉得这些花看上去怎么样? 幼(略)

师:原来小兔子家里有个又大又美丽的花园,花园里还盛开着很多五颜六色的花朵,所以小兔子才这么高兴的!

二、听听讲讲,体验忧伤

师:冬天悄悄地来了,小兔子现在的心情会怎样呢,让我们接着看(出示图三)

师:你觉得小兔子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了? 幼(略)

师:小兔子真的好伤心啊,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吗?幼(略)

师:我们再一起到小兔子家去看看吧。

推荐第6篇:幼儿教学设计案例

篇1: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篇2: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案例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数学] 认识正方体

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内容:认识正方体

准备: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过程:

一、准备部分: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 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 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成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大班数学活动量沙 设计思路:

沙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动性常常会使孩子激动不已:他们会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会把沙当成米、糖等做游戏;会在沙里种上一棵小树或小草;会在沙坑里挖个洞做小动物的家。。。。。。他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玩沙,相互比着各自沙的多与少,常常争执不下。(因为大班幼儿对于长度、高矮有一定的测量经验,但对于沙、米类的量的测量,幼儿缺乏经验。)针对他们在玩沙过程中碰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量沙》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实验、记录,集体统计、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量沙方法,在教学过程 中,充分发挥了幼儿操作记录中的数据作用。量沙活动始终结合在运沙游戏中,游戏性与探索性恰当地结合,使幼儿探究既有兴趣,又有目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统计运沙次数

(2)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

(4)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5、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活动 量沙

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

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

实验幼儿园朱小燕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 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 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 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大班测量物体的轻重(数学)

测量物体的轻重(数学)

一、活动目标

1. 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2. 理解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

3. 知道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二、重点与难点

1. 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2. 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

1. 材料:分类盒、天平、积木、弹子、雪花片等物品。 2. 环境创设:在数学区中放置各种供测量的物品和天平。

四、设计思路

本内容有两个难点。对于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这难点,设计首先通过分类活动提示问题,使原来重的一类物体中产生轻的物体,轻的物体中产生重的物体。同时通过设问促使幼儿思考、解答。其次,安排排序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体验、帮助他们理解。第二个难点是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幼儿对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总是认为在的物体是重的,小的物体是轻的。因此,设计通过游戏让幼儿在猜错的过程中纠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确的观念即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五、活动流程

分类—>讨论—>分类—>游戏—>排序 1. 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特体轻重的感性经验。

(1)在数学区中提供天平和各种物品。物品放在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两件物品。

(2)要求幼儿将物品按轻重分类,即将每个盒子里的物品按轻重分别放入有轻重标记的盒子里。

2.通过讨论确定区别轻重的方法。

(1)出示两件物品,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2)出示轻重差别很小的两样东西,讨论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种方法更好。 3.通过分类活动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1)幼儿每人取两件物品,用天平称出轻重后放入相应的分类盒中。

(2)从标有重或轻的盒子里取出两件物品,提问:这两样东西都是重的?然后放在天平上,让幼儿思考,解答其中的原因。

4.通过游戏理解大的东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东西不一定是轻的。

出示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

5.通过排序活动进一步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让幼儿在数学区中将三个以上的物体按轻重排序,并作好记录。

中班说课梯形

“”,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活动是中班的数学《梯形》

一、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诱发孩子们学习图形的兴趣。

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二: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做出以下准备:

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三.说教学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 篇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案例

一、大班音乐教案:粗心的小画家

目标:

1.尝试用自然音进行唱歌,掌握附点音符的唱法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准备:图片,磁带,录音,铃鼓,附点节奏图示

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和大家一起做游戏了?(出示丁丁)

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丁丁,你们知道他最喜欢做什么吗?

丁丁今天还带来几张图画,请小朋友帮忙看一下,画得怎么样?

二、通过图片理解歌词:

1、幼儿观察后集体讲述 “请你们看一下,画了些什么?画得怎么样?(引导幼儿用歌中的句子来回答。)

2、幼儿回答后,教师说:“我们把丁丁的故事编成几句话来说一说吧!”(引导幼儿按歌曲节奏来学说歌词。

三、学唱歌曲:

1、练声: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丁丁,现在我们一起来相互问候一下吧,我是中二 班的魏老师。(小朋友们好,你好你好,魏老师你好你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准备:

图片,磁带,录音,铃鼓,附点节奏图示

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和大家一起做游戏了?(出示丁丁)

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丁丁,你们知道他最喜欢做什么吗?

丁丁今天还带来几张图画,请小朋友帮忙看一下,画得怎么样?

二、通过图片理解歌词:

1、幼儿观察后集体讲述 “请你们看一下,画了些什么?画得怎么样?(引导幼儿用歌中的句子来回答。)

2、幼儿回答后,教师说:“我们把丁丁的故事编成几句话来说一说吧!”(引导幼儿按歌曲节奏来学说歌词。

三、学唱歌曲:

1、练声: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丁丁,现在我们一起来相互问候一下吧,我是中二 班的魏老师。(小朋友们好,你好你好,魏老师你好你好)

2、欣赏歌曲(教师范唱一遍)

现在我们就把丁丁这个故事,配上音乐一起来听听,感觉怎么样?

3、幼儿学唱歌曲:

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唱一唱,唱的时候注意音乐中的符点。

四、在学唱基础上提高演唱要求:

1、、给音乐起名字。

小朋友我们把这个故事变成了好听的歌曲,可是它还没有名字呢?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幼儿讨论后起名字)

刚才小朋友都说了丁丁是个粗心的人,那么你们说做事粗心马虎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对了,那么在这首歌曲中,丁丁有没有被别的小朋友笑呢?我们再来听一遍,请你听到是小朋友笑丁丁的地方,举手表示。

2、幼儿听歌曲举手表示笑声:

除了笑声,老师还听到一个声音,是什么?为什么要加这个声音?(是“咦”。它表示奇怪的意思。)

对,就象我们小朋友看到了这样的画也会觉得很奇怪,所以要说“咦”,你们能不能来学学它的口气?能不能吧后面的笑声一起加上吗?

3、幼儿练习唱最后一个乐句。(提出要求:有表情的来唱,表现出既奇怪又好笑的情绪)。

4、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变换多种形式教幼儿演唱(如:拍手、拍腿、分组、集体唱等)。小朋友,你们学了这首歌后,会不会象丁丁那样粗心?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象丁丁那样的,一定会做个做事情细心、认真的小朋友的。

二、中班数学神奇的水果宝宝

活动目标:目测6以内的数,初步体验数的守恒。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水果图片每人一份:18个水果宝宝(6个红苹果、6个绿苹果、6个香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水果们都在争论着自己的数 量多,瞧

二集体活动

1.(1)教师拿出桔子的卡片玩具说:“桔子宝宝说我多,梨宝宝说我的多,小朋友看看,桔子宝宝和梨宝宝一样多吗?为什么?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幻灯片图1)

(2)请小朋友用目测的方法,1个1个,2个2个,3个3个?.. 小结:通过数数才能知道多少,原来桔子宝宝和梨宝宝一样多。 2.(1)排除排列方式的不同干扰,感知数的守恒。这时梨宝宝有了一个好主意,变了个队形?提问:变成的队形和原来一样吗?为什么? (如幻灯片2) 小结:虽然梨宝宝队形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的,都是6 (2) 排除颜色的干扰,感知数的守恒。这时桔子宝宝也要变魔术了,提问:他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如幻灯片3)

小结:刚才的桔子宝宝,颜色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量是一样的,都是6 (3)排除大小的干扰,感知数的守恒。这时西瓜宝宝着急的也来了?他也摇身一变,提问:现在的西瓜宝宝和原来一样吗?为什么?如幻灯片4 小结:西瓜宝宝它们大小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量是一样的,都是6 (过渡语)水果宝宝玩得可真热闹,咱们也一起加入吧!

三、操作活动(放背景音乐并听口令取物)

(1)幼儿每人拿出6个红苹果宝宝,用红色苹果宝宝任意摆放一个图案。然后再取6个绿苹果宝宝,用绿色苹果宝宝任意摆放另一个图案。说说两者的一样和不一样。(数量、形状一样;颜色不一样和摆成的图案也不一样)

(2)两个小朋友一组,每人取6个香蕉宝宝,用香蕉宝宝随意摆成图案或摆放。(感知无论摆成什么造型,数量都是不变的)

总结:刚才啊,小朋友表现各个棒极了,都用水果宝宝摆出了各种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但数量是一样的东西,下面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找找吧。

三、小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扇子

活动目标:

1、结合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扇子能给人们带来凉风。

2、学会用重叠、粘贴的方法制作扇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各种形状的彩纸、小木棒、油画棒、胶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

谜语:“有风就不动, 一动就有风。你要它不动,等到起秋风.”猜猜它是什么?(扇子)

好厉害啊,一下子就猜出来了。那谁来说说扇子有什么用处呢?

二、探索扇子的制作方法

师: 上星期,很多小朋友带来了扇子。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扇子,想看吗?

问: 老师的扇子是什么样的呀?扇面是什么材料?扇柄呢?

师: 你们想不想也来做把扇子呀?猜猜老师这把扇子是怎么做出来的?

结合幼儿的回答,边归纳边示范制作步骤:

(1)找两张相同形状的彩纸。

(2)在一张彩纸上涂满胶水。

(3)把木棒的一半粘在彩纸上,一半露在纸外面。

(4)把另一张相同形状的彩纸重叠粘合,注意纸型边缘吻合。

(5)装饰:在扇面的中间设计一个较大的图案,周围设计小花边。

三、集体制作扇子

幼儿自主选择彩纸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第二张纸的重叠粘贴和扇面中间图案设计要稍大些。

四、展示评价作品

分析反思:

在美术活动中,比较讲求孩子的自主发挥。因此,在课前准备时,我将扇子做成了几种不同的形状,让孩子自由选择想要完成的作品。在装饰扇面的环节中,由于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因此,我采用了让他们绘画的方式装饰扇面。我出示的样本中,一种是横线画法,适合一些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其次格子画法,再原来的层次上进了一层;最后一种画法是自由画,请孩子自己根据以往的作画经验,画上自己愿意画的物体,人物等等。结果,效果非

常明显。像魏淋雨这样基础比较差的孩子选择了横条画法,赵子妍这样中等的孩子选择了格子画法,王雨涵这样偏上的孩子基本上采用了外扩画法,而、王思芸等小朋友则根据自己的想像进行作画。韩亚颀画了一把水果扇子,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西瓜、桃子、菠萝、梨等等,各种各样的水果满满一扇子。看到孩子喜悦的笑脸,发现孩子们正在长大。

四、中班社会《小兔的花园》

设计意图

幼儿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孩子感兴趣的各种活动,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的道德情感。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故事中小兔子的丰富情感。 1.挂图四幅。

2.篱笆、藤条若干,彩色花朵若干,心情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激发兴趣。, 师:出示挂图。小朋友,看谁来了?(小兔子)

师:你知道小兔子为什么这么高兴吗? 幼(略)

师:你们说得真好,原来有这么多事都可以让小兔子高兴呀。

师:那谁会用好看的动作表示一下高兴的心情?老师数到3,请每个小朋友摆好一个姿势,看谁摆得最好! 师:小兔子到底为什么这么高兴呢,我们一起到它的家里去看看吧。(出示挂图二)小兔子家里有什么? 幼(略)

师:你觉得这些花看上去怎么样? 幼(略)

师:原来小兔子家里有个又大又美丽的花园,花园里还盛开着很多五颜六色的花朵,所以小兔子才这么高兴的!

二、听听讲讲,体验忧伤

师:冬天悄悄地来了,小兔子现在的心情会怎样呢,让我们接着看(出示图三)

师:你觉得小兔子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了? 幼(略)

师:小兔子真的好伤心啊,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吗?幼(略)

师:我们再一起到小兔子家去看看吧。(看图三)冬天来了,小兔子家的花园里,花都枯萎了,所以小兔子很伤心。

推荐第7篇:幼儿教学案例反思

三生教学案例反思——

“老师,别烦我了”

“老师,你别烦我了,我本来就心情不好„„”

我怎么也没想到,平时内心开朗但不善言语的孟孟会这样对我说话。“孟孟,老师点了你好多次名了,其他小朋友一遍就听见了,你在做什么?”,我甚至有些生气,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质问”了起来。

“哇„„”一声,孟孟哭了,全班小朋友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孟孟和我的身上,“我刚刚被某某小朋友打了„„我没有还手”孟孟哭得越发伤心,吞吞吐吐的把话一带而过,哭声掩盖了解释,反而此刻是伤心和委屈更为重要,他需要的是有人安慰和有人为他“讨回公道”。孩子的这种心理再常见不过了,老师们处理这种问题也最“拿手”不过,大概是:询问“当事人”——寻找“见证人”——指认——找出“真凶”——讨论“案发现场”——叙述“案发经过”——承认、赔礼道歉——双方拥抱和好——结案。这样看来,老师这个法官似乎当的合情合理,有理有据,大家最后都皆大欢喜,孩子们看起来关系使然,老师该忙什么忙什么,又重新投入下个环节。然而,今天孟孟有些不一样,他的不甘和难过已经占了上风,哭声久久的在教室里回荡„„

我猛然发现,我忽视了一件重要的事,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阳阳”

“到!”

“皓皓”

“到!”

“孟孟”

“„”

“孟孟”

“„”

“孟孟!”

“他没来”孩子的声音有些吵,打乱了我的思绪,使我不得不抬头寻找起他。 我终于发现他在座位上低着头沉默不语。“孟孟,老师点了你好多次名了,其他小朋友一遍就听见了,你在做什么?”

“我被打了„„我没有还手„„”

我几乎按照我的“案例定理”,从确认“凶手”到结案,按部就班。

但似乎孟孟不满意,噘着小嘴巴坐回到了椅子上,而我自以为圆满解决“纠纷”,说到:“下面,我们继续点名,点到的小朋友说到”。

“孟孟”

“„”还是没有回答声

“孟孟!”

“„”

“哇”一声,孟孟哭了,“老师,你别烦我了,我本来就心情不好„„” 孟孟今天怎么了?

从他的哭声中,我寻思着,终于明白一件事——

“我没有还手”代表了他的心声,让我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吧,他想说,他在说:老师,我是一个好孩子,您不是常教育我吗,打人是不对的,小朋友做错了事情可以来告诉老师,老师会教我们对的做法,然而不是去打别人,我没有还手,我

是一个好孩子,而您没肯定我,只是叫别人给了我个不轻不重的道歉,我想要的其实是您的肯定和表扬呀!

睁开眼睛,我的眼角有一些湿润,是的,孩子受到的委屈往往就被老师用了一个几分钟还不到的“案例定理”解决完事,老师似乎是经过了“断案”“审案”的过程,但每个环节其实都花不了几秒钟的功夫,孩子们能心服于这个“案件”的质量吗?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让我们再添几分“三生”教育的精神吧,我想,生命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生存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发现的过程,而生活是一个不断感受的过程,教育也是一个过程,尤其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思考,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生命本身就值得尊重,因为他的未来充满希望,他的生存状态同样需要成人的不断关注,他的生活也需要得到尊重,作为教师,教育结果固然重要,而分析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个中得失也尤为显得举足轻重,所以“三生”教育提倡教育的过程也在于此,试想,孟孟真的在乎赔礼道歉这件事的结果吗,他真正伤心地原因恐怕要回到教育过程中细细寻找;孟孟要得到的是尊重与肯定,他的想法需要得到尊重,他作为个体必须受到尊重,尊重的精神需要得到发扬,老师们,“案例定理”似乎屡试不爽,是你们心中的必胜法宝,然而,孩子们的心被战胜了吗?

推荐第8篇:幼儿案例

八爪鱼

授课对象

四周岁幼儿

教学目标

1、了解章鱼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2、利用半圆形来概括章鱼的形状,结合手工剪贴的方式制作章鱼。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手工制作结合绘画制作出不同形态的章鱼 难点: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不同动态的章鱼 课前准备

彩色卡纸

素描纸

章鱼视频和图片 指导教师

吴晓群

叶子与瓢虫

授课对象 6周岁幼儿

教学目标

1、了解七星瓢虫的造型特点及生活习性。

2、巩固学过的知识,利用已学过的半圆,圆画出的瓢虫的造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瓢虫基本特征,学会画瓢虫的方法

难点:通过观察画出瓢虫得不同造型,动态 课前准备

彩色卡纸

素描纸

瓢虫的视频很和图片

指导教师

吴晓群

盛开的菊花

授课对象

八岁儿童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抓住菊花的特征与色彩,较准确地描绘秋天的菊花。

2、引导学生制作菊花,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3、引导幼儿自主的选择材料,制作菊花。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菊花的特征制作菊花的盛开方向和花瓣的排列顺序 难点:用彩色纸条拼贴出各种菊花的形态 课前准备

彩色卡纸 剪刀

胶水

菊花图片 范画 指导老师

吴晓群

推荐第9篇:幼儿 案例

骐骐懂事了

廊下幼儿园 王思思

背景:

骐骐是我们班)一名6岁的小男孩,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又帅气又渊博,他活泼聪明,好胜心强,语言能力很强,能说善辩。由于父母离异,母亲重组家庭,骐骐对自我保护的意识格外强烈。 实录一:

孩子们正在角色游戏,骐骐是娃娃家的“爷爷”,元凯是隔壁小吃店的“厨师”,小吃店生意很好,顾客满座。整个班级游戏的气氛也十分活跃。可当我观察到小舞台时候,听到骐骐的喊声:“不借不借,我们自己也要要的呀。”元凯在小吃店门口走来走去,这不,骐骐立马推开了元凯,元凯整个人坐到了地上。 原来小吃店生意太好了,盘子不够用了,元凯想去娃娃家借几个盘子。我看到他的手背上贴了一张小贴纸,他一见我,马上说:“老师,给,这是他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贴纸,他放在口袋里。” (我们要求幼儿不能随便带小玩具、小零食到幼儿园)骐骐边说边把贴纸递给我。 实录二:

一天上午的学习活动是绘画火车,主要是涂色练习,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涂色要领:“上下上下,左右左右,不能出线!”骐骐平时很喜欢画画,在绘画的过程中也很认真,旁边的婷婷不小心一不小心碰了他的手臂,骐骐马上质问婷婷:“你为什么撞我?”婷婷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骐骐还不满意,噘着嘴说:“声音这么轻,听不见。”于是,转头告诉我:“老师,计邵婷推我的手,我画错了。”一副很难过的样子。很快到了评价小朋友作品的时候了,我给画得快涂得好的小朋友的作品贴到了黑板上。“老师,姚妤卿都画出去了!”骐骐抬起头,歪着小脑袋左看右看:“老师,祥虎没有画火车的轨道。” “你看我画的火车,都怪计邵婷,把我的画弄坏了。” 分析:

不管是推人还是不断的告状都体现了这名幼儿的一种不良心理——嫉妒。当别人的东西比他的好,别人表现的比自己强都激发他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它是对别人在物质、品德、能力等方面胜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满和怨恨,是一种被扭曲了的情感;它对个人、集体和社会起着耗损作用,是一种对团结、友爱非常不利的情感,甚至选择伤害他人。这种缺点如果保留到长大以后,那么孩子就很难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在生活中心情舒畅,因为嫉妒心理强的人,别人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失败,都会给他带来痛苦,凭添不少烦恼。 措施:

可以参照以下几点:

1、和孩子父母联系,共同研究孩子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时与家长联系、交流,告知璇璇在幼儿园的表现,一起讨论方法,教育幼儿,这样有利于教师与家长的教育一致性,也能让家长重视幼儿的嫉妒心理,积极配合教师。

2、纠正孩子嫉妒的一些具体方法。要正确评价孩子。骐骐好胜心强,喜欢 受到表杨和鼓励。表扬得当,可以巩固其优点,增加他的自信,促进他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认为只有自己好,别人都不如自己,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他好,他就难以接受。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自我意识刚开始萌芽,还不会全面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以成人对他的评价为标准的,所以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能片面、过分赞赏,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家长还要了解自己的孩子,适当地指出他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思考:

我认为对孩子应该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孩子因为已有能力,但没有受到注意和表扬,因而对那要受到注意和表扬的小朋友产生嫉妒。所以在纠正嫉妒心理同时还必须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没有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保持自己的长处,又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的才干就会更强,就会真正地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2010.3.29

推荐第10篇:幼儿案例

幼儿教育案例一

案例一:“内向”的峰峰

刚入小班的峰峰身体很强壮,性格却非常内向。每次活动,他总一个人缩在后面不愿表现自己;每次上厕所,他总是最后一个进去,最后一个出来,有好几次还因不会擦屁股而拉在了裤子里。一次午睡时,老师发现他的小脸蛋涨得通红,问他怎么了却什么也不肯说。我马上意识到他可能要上厕所了,便蹲下来凑在他耳边说:“是要上厕所吗?快去吧。如果不会擦屁股就敲敲旁边的门,我会来帮你的。放心,我不会偷看的,也不会告诉小朋友。”他看看老师又看看小朋友,“放心”的来到了厕所里„„

幼儿教育案例二

案例二:“他们都不理我”

晨晨是班里的“小捣蛋”,总是在老师和小朋友不注意的时候出点“小状况”,小朋友们很少和他一起玩。在一次音乐游戏中,他伸出脚绊倒了正在跳舞的可可。可可顿时大哭起来,而他却一脸不在乎地又蹦又跳。老师当场就批评了他。没过多久,他又伸手扯掉了烨烨头上的蝴蝶夹子。这次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在活动过后找他聊了天: ——喜欢老师和小朋友吗? ——喜欢。

——那为什么要用脚绊倒可可,又扯掉烨烨头上的蝴蝶夹子呢? ——他们都不理我。

短短的几句话就透露了他的原因:原来他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小朋友的注意才这样做。

幼儿教育案例三

案例三:“妈妈„„”

涛涛从出生到现在就从没离开过妈妈。刚上幼儿园时一个劲地哭,怎么哄怎么骗都不听,哭累了就趴在窗台上,嘴里不停地喊着“妈妈”。户外游戏时,他的小手一直拉着老师的衣角,就像一粒“小牛皮糖”,粘着不放。老师耐心地陪着他,给他讲故事,陪他做游戏。慢慢地,小手放开了,也愿意做到小椅子上听讲了。上厕所的时候,又跑到窗口,朝着窗外喊:“妈妈„„”老师摸摸他的头说:“涛涛,上厕所了。”他依依不舍地跟着老师来到厕所里。

让幼儿适应集体环境

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本身就是一个适应的过程,新环境中的各个因素有可能引起他们不安的心理。每个孩子的发展不一样,适应新环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纲要》中还提到:“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幼儿的发展不一样,适应集体的方式也不一样。

以前,当一个孩子行为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利益时,我常忍不住把这个孩子隔离起来,或让他坐一边。几次下来发现,这样不但没使这个孩子改正,反而让其他孩子也学会了这样。其实这样做,往往会使孩子以这种方式在同伴面前实现其愿望,获得同伴和老师的关注,还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鼓励他再次这样做,还会使大家认为他非同寻常,把他看作是“勇敢”的人,不久就学会他的样。后来,我学会了“偷听”有这种行为的孩子的内心想法,找机会与他共同交流,使他认为老师是喜欢他的、重视他的,让他有被人重视的安全感,再慢慢引导他改正。在案例二中,如果当时我还像以前那样做的话,可能就会使他沾沾自喜,再次这样做,还会导致和他有同样想法的孩子也学他这样做。现在我用了最直接的聊天方式,不但让他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还让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经过老师的引导,自然改正了错误。正是给了他这种归属于自己的安全感,才使他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明白自己的重要性。

这样“外向”的孩子需要安全感,内向的孩子更需要安全感。在《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一书中,一位教育家这样说道:“内向不是一个错误,只不过内向的孩子不太合群,显得不那么热情而已”。如果把他孤立或排斥在外,无意中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作为老师,必须接受内向的性格。如果遇到一个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就一定要接受这个事实,一定要让他知道自己是受欢迎的,这很重要。假如案例一中的老师不顾孩子的心理,口气生硬或者强制性地让他上厕所,可能就会导致他更加内向,可能以后再也不敢上厕所了。而几句简单的悄悄话,不但让他解决了自己的生理需要,更让他感到自己是和别人一样重要的,使他有了安全感。象这样的幼儿,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引导和鼓励,才能让他在原本 “不安全”的思想中释放自己,给他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进入集体,帮他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给他安全感,帮助他建立起自信心,从而更快地适应集体的生活。

在孩子心里,妈妈就是保护神,离开了妈妈就等于离开了安全,只有跟妈妈在一起周围的一切才是安全的。在我们成人的内心世界,安全感也很重要,更何况是几岁的孩子。案例三中的涛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有比别人更强烈的“恋母情结”,有比别人更难度过的“心理断奶期”。他每一次的叫“妈妈”就是他这种情感的释放。这时,作为他的老师就应及时给他这母亲般的安全感,消除他进入新环境的不安与孤独。幼儿园的儿歌中有这样一句话:“老师像妈妈。”当我们从孩子的内心深处听到这样的声音时,心里是何等地欣慰,可千万别让这句话成了一句空话。关注幼儿首先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教师不是教育者,而是幼儿的合作者、鼓励者和支持者。

我们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没有安全感就没有了希望。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美好的希望,理解他们,关注他们吧!让他们行走在安全的世界!

第11篇:幼儿案例

案例1:

胆小内向的李子萱

案例回顾:

子萱入园已有一年多了,现在是铭恩八班的孩子,他性格内向,很少和老师小朋友说话,有时被小朋友欺负了也不会告诉老师,只是一个人在哪里流眼泪,老师组织的各种游戏活动很少参加,老师上前邀请她,她也还是无动于衷,她很少开口说话,语言发展较慢,咬字吐字不清楚,有时会让老师听不懂她说什么。

胆小、害怕、内向的背后;

经老师细心的观察与家长沟通,子萱这孩子家里排行老五下面还有两个弟弟,是个多孩子的家庭,所以家里对她的关爱很少,父母是有心而力不足。有时书包里的衣服都没有换洗,头发很多时候是又脏又乱。有时候放了学家人还忘记来接她,我们老师都会耐心的呆在她身边,等着她家人来接。

案列教育:

对于这样的一个孩子,我们老师是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老师会通过教育心理学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给她更多的关爱,在她面前给她更多的鼓励,让她感受我们对她的爱与人际交往之间的真诚。同时老师还会提供宽松的语言环境,经常放慢跟她语言交流的速度,也要求家人和我们一起对子萱说话是语气放慢,让幼儿看着口型听得清楚一点,幼儿阶段是个仿说能力跟强的年龄阶段,我们老师只需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给幼儿,利用各种各样的故事,结合情景模式并且用丰富的语言,以便幼儿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的语气表达的不同意思便于幼儿理解。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良好的提高,在家尽量让家长使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避免使用家乡话。 幼儿教育变化:

通过了一学期的指导与跟进,子萱多了几个好朋友,在平时睡觉上厕所等课余时间都喜欢和小朋友交谈聊天,有时候还大闹说笑,性格变得开朗很多,每次老师请她参与活动都能加入,有时睡觉时还不由自主的哼起歌,我们老师感到很欣慰,家长对我们也信任有加。

案例2:

停不下来的张翰文

案例回顾:

张瀚文是一个非常好动的孩子,同时也是13年秋季学期铭恩12班的新生,时常有攻击性的行为,日常表现也有些霸道。但又缺乏基本的交往技巧。他在玩的时候会不知不觉的忘了和小朋友好好的沟通,或者是自我主观意识渐强,忍不住动手,东西都想占为己有。张瀚文的这种表现和家庭教育有关,在家里,如果有想要的东西不能满足就会发脾气,然后是摔东西,打人咬人,很任性,家长拿他没办法,只好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这种长期的环境适应,让他不知道正确的与小朋友交往相处。

案例教育:

我们老师经常会和张瀚文谈话,让他意识到独占玩具是不对的,会得不到大家的喜爱,同时会失去好朋友。但对3岁刚入园的孩子来说,他似懂非懂,这是我们老师会适当调整教育策略,在正常交流的同时,老师会用行动教育,也就是身教。对于个案的不同,孩子的心里成长的差异,往往身教胜过言传,老师会经常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如有不良习惯,我们会用正确的自身行动去影响他,比如说:发现他快要对其它小朋友动手、或想别的小朋友手上东西快用武力解决时,教师会提前介入,做示范问“你可以给我玩会吗”通过行动无形告知张翰文,我可以用文明用语去代表得到某一样东西。同时老师还采取一些小措施和张瀚文约定,早晨第一个来园,可以独享一段时间的新玩具,满足他渴望探索新事物的愿望,尊重他愿意独立完成一幅拼图的想法。每天离园都与家长沟通,改变一味满足孩子需求的不正确做法,面对孩子发脾气、摔东西要学会冷处理,严肃地拒绝,不放纵。我们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要学会分享,就要从幼儿生活的点滴培养。

案例教育变化:

现在的张翰文每次见到我们都主动跟我们打招呼,以前是只顾得玩自己的,别人都不在他眼里,现在看到对我们也是笑眯眯的,超可爱,家长都说不像他们的孩子了。

案例3:

不敢动手的张思清

案列回顾:

思清是个文静细心的女孩,现读铭恩八班,各方面表现都很棒,课就是动手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在手工,绘画活动室,经常是不敢动手,自己一个在那里发呆,不出声,上感统训练时,轮到她玩的时候总是不愿上场,协调能力较差,大肌肉动作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孩子天性都是好动的,好奇的,可思清为什么都不感兴趣呢?

案例教育:

与家长沟通抓住孩子的心里特点,活泼开朗,好动。可孩子就是没有呈现入群的行动与状态,具老师针对孩子的教育分析,对该幼儿进行了有计划的家访工作。经过原来了解到家里平常把剪刀、笔收藏很好,担心伤害到孩子,爸爸妈妈一天都是在单位很忙,孩子虽也跟着父母住,可长时间都是奶奶带,身体体质也不算好,也影响孩子的毅力。因为家庭给的环境,一下子要在学校改变,是需要家人和老师共同完成,所以我们老师提倡全班幼儿一起学习用剪刀的第一步,老师准备了很多废纸,裁成孩子一刀就能剪短的纸条,在布置教师装饰时老师会分工让孩子帮助剪一些现成的作品比如花瓣,月亮、圆形等孩子都玩得不亦乐乎。

教育变化:

逐步逐步思清爱上手工,也对动手恐惧慢慢学着适应,去年的运动会竟然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比赛,成绩还不错呢。家长也很喜欢我们,也为思清报了几个兴趣班呢,家长还反映说我们老师很细心,很用心。

案例4:

自闭的李俞伯

李俞伯刚来的时候非常没有安全感,一直跟着老师身边哭,不肯离开半步,小班时不爱说话,不与同伴交往,不爱运动,不愿意做操。但是在本学期里进步非常大,会说很多话了,而且也愿意跟同伴交谈,在期末迎新汇演上也愿意上台表演了。 俞伯从小说话就是发音不清楚,害怕别人笑,出现怕与人交往的自卑心理,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缓慢。对于语言发展较严重的幼儿我们应该更多关心他,及时的给予表扬与鼓励,增加与孩子亲密接触和多加关注的时间与机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每天俞伯来源时我们老师都会蹲下来给他拥抱,每次发现他有点点进步时都会在集体面前表扬他,让孩子们知道俞伯和他们一样有进步,并引导孩子们一起分享俞伯进步的快乐,让大家对他说些鼓励他的话,使他逐渐有了与人交往的自信心。老师也不断的与俞伯妈妈沟通,指导家长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的肯定与鼓励。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有丰富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经验,孩子才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家长经常带宝贝出去玩,也经常邀请班里的小朋友,宝贝现在的进步可大了,早上来园时主动跟老师打招呼,上课也能坐下来听课了,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呢。

案例5:

口欲期的罗濠林

濠林一岁多快两岁就来我们幼儿园了,父母很好,为了孩子很尽心,我也很少看到这样用心的家长,濠林的每个发展他们都不会放过,濠林也是个很讲理的孩子,虽然小,但我们跟他好好说,他听道理。可他这个时期有个很大成长毛病,口欲期很强的孩子,因为语言发育还不是很好,他很喜欢跟小朋友玩,经常出现有一点点冲突就会用牙齿咬来觉解问题。全班小朋友经常被他咬,我们特意让一个老师时刻拉着他的手,不离身边,可都防不胜防,午睡时,他想想就把小朋友的脚给咬了,而且濠林这么小的孩子用起力是不可估量的,经常是把别的小朋友咬成青一块紫一块。家长都联盟起来辞退这孩子了,可老师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们老师很细心,时刻拉着濠林的小手,只要碰到需要表达的,都会蹲下来跟着孩子解说,看着孩子眼睛说话,让濠林这小朋友尽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说需求的,就及时制止幼儿口欲期的失控,他们家里人也是很急躁的,孩子也跟着急躁,喜欢动手。我们老师能做的会给他关爱,理解,制止结合。久而久之,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老师的耐心,家长的配合。孩子现在可讨人喜欢了,也非常有礼貌,加上她妈妈在生活中都是用国学熏陶着孩子。成长速度很快。

第12篇:幼儿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幼儿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F班

钱虹

主题:幼儿园大班主题:我要上小学 主题关注:

1、行为习惯方面

(1)、入学的适应能力,如理解并听从指挥、用好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自己整理并保管好物品、会制定简单的学习计划等。

(2)、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爱护和正确地使用学习用品、遵守集体规则、学会独立和及时地完成作品等。

2、情感与态度方面

(1)、知道上小学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2)、明白上小学读书是件快乐和有趣的事,能认识更多的朋友,学更多的本领。

(3)、懂得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应该坚持到底去克服困难。

3、认知方面

(1)、丰富有关小学的经验,如小学校园的环境、小学生一天生活的安排。

(2)、比较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如环境、作息时间和学习形式等。 主题价值的分析:每年五六月,家长和孩子们谈论和关心的热点是孩子的入学问题,而孩子们想了解小学,了解小学生生活的愿望也十分强烈。于是,我们便自然地进入了大班的最后一个主题“我要上小学”。 该主题活动对幼儿从情感上、能力上、习惯上做好入学准备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特别指出“幼儿园在课程开发和事实上应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以及与相邻的教育衔接”。因此,丰富幼儿有关小学和小学生生活的经验,根据小学生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能力,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和物质准备,是大班幼儿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 活动名称:书包里的朋友

活动背景和设计理念:大班的幼儿每天会带自己的小书包上幼儿园,但是这个小书包毕竟不同于小学生背的书包。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了解小学生的书包里应该放哪些物品,这些物品与小学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摆放和整理小书包等。本次集体活动意在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要注重激发幼儿了解小学生活的愿望,感受即将成为小学生的高兴。 活动目标:

1、看看、比比、说说,小学生的书包应带上哪些学习用品。

2、能根据课程表,学习整理书包。

活动准备:一只由小学生整理的书包,幼儿每人自备一只书包。 活动过程:

1、书包里有哪些朋友

重点提问:小学生的书包里放了哪些东西?哪些是小学生读书必须带的物品?(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表述,将书包中的物品分类并作简要记录。)

小结:书包、铅笔、橡皮、铅笔盒、垫板等是小学生读书必备的学习用品;餐巾纸、水壶是小学生的生活用品;棋类、毽子等文娱用品可以在下课十分钟或放学后玩耍。

2、把书包里的朋友整理好

重点提问:你想在书包里放什么?为什么?如何知道每天应该带什么书?(出示一张小学生课程表)哪些东西不能放在书包里? 小结:每天整理书包的时候,应该根据课程表,决定要带的书和学习用品。根据上课的顺序整理好书本,各种学习用品应分类摆放,这样可以方便取用。

课程反思与评价:活动中教师的回应包括重复、解释、提炼、归纳、反问和追问等。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回应时的提炼和归纳的策略,如将物品归纳为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文娱用品,根据课程安排合理准备和整理书包中的物品等。

主题实施评价:我们从整理小书包的竞赛游戏入手,引发幼儿了解怎样做个合格的小学生的愿望。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周边小学及家长的自愿,围绕提高幼儿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幼儿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这一主题对幼小衔接的意义重大。因此,该主题活动尤其要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教师要了解本班幼儿面对即将来临的小学生活可能会遭遇的问题和困难,然后利用各种机会,联合家长,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在主题活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尤其应注重增加生生互动来激发情感;采用游戏方法来培养能力;抓住寻常时刻养成习惯,尤其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13篇:幼儿教学案例.张晶晶

精 彩 一 瞬 间

——幼儿教学案例一则

一、案例背景

让孩子们快乐健康的成长,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和职责。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健,是幼儿老师教学教研工作永恒的主题。我在组织幼儿游戏活动中,围绕这个主题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下面是我组织一次“幼儿开心笑脸活动”的案例。

二、案例

今天由我当班,孩子们区域活动玩的可开心了,稍作休息后我翻看了我的备课本 ,今天的主题活动为——“开心的笑脸”。首先,我思考着怎样把幼儿的情绪调动起来,突然来了灵感,我想起了每次我给女儿照相时她最开心,于是我到办公室拿来了数码相机,开始给孩子们上课了。接着,我来到孩子们中间对他们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有意思的游戏,叫做‘找朋友’。大家围成一个圆圈,拍着手边唱边跳,在人群中找到一个朋友。在找的过程中,看谁把我们以前所学的歌唱得最响,把舞跳得最棒,并在同学中找到一个朋友,我就拍照把你们的照片放到网上,让爸爸妈妈们看到你们的精彩一瞬间”,孩子们都欢呼跳跃起来。孩子们真是聪明可爱,他们在“找朋友”的游戏中,又唱又跳,真是天真烂漫。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贝贝都玩的不亦乐乎。我在旁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相机,随着不停地“咔嚓、咔嚓”声,记录下了每个孩子游戏过程中的各种精彩表现。拍照时,有的还临场发挥,摆出不同的姿势,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表情,我一边拍照,一边不停地表扬他们,在我的鼓励下,他们一个个表现得机智灵活、天真无 1

邪,个个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半小时后,游戏结束了,我们回到教室,把他们的照片放到了电脑上,每个幼儿都争先恐后地要先睹为快,围着我想看一看自己的照片,教室里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我还兑现了先前的承诺,把照片通过QQ全部发到了家长手里,有的网上在线的家长即时得到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对我的教学工作表示了充分的满意和支持。

三、评析

游戏是平台,拍照是杠杆、快乐是过程、学习是目的,健康是收获、实践是真谛。这是我对这次成功的教学案例的总体评价。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真切的感受到要让幼儿在玩中学,才能深度开发他们的聪明和才智。深刻挖掘幼儿的潜能是非常必要的,他们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幼儿教师只有根据幼儿的智力和思维能力,通过不断地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有丰富内容的实践活动,才能让他们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从学校、社会感知更多的来自各方面的知识,为长大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打下一定的基础,这就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毕生追求。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有科学的方法、不是生搬硬套、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研究上下真功夫。

《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本次活动中,悦耳的歌声和快乐的舞步正是给了孩子们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去享受美,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去感受快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熟话说:十个指头不是一般长。对于智力偏弱、性格内向、有自卑倾向的幼儿来说,开展这样的活动,能够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开发智力,增长自信, 2

融洽关系。在其他孩子们的带动下,这些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更加活泼。在这些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过多过高地要求他们,如把音要唱准呀、把动作要做整齐呀呀,等等近呼成人的要求,尽量顺其自然。使他们逐步找到自信。随便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甚至是无端的指责,只会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更加没有勇气和自信。在他们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姓名:张晶晶

工作单位: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二幼儿园

联系电话:13972016806

第14篇:幼儿学习品质教学案例

幼儿学习品质教学案例 小班音乐:《碰一碰》

活动背景:

幼儿入园一段时间后彼此已经熟悉了,因此老师和小朋友间以及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都经常会出现身体上的,诸如拉拉手、抱一抱等接触性的亲热动作。说明孩子有这方面的需要。但是小班幼儿由于经验不足,在与人打招呼表示友好时,常常会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如拍别人肩膀、捏别人小脸等,容易产生误会。为此我们开展了《碰一碰》这个音乐活动。这首歌歌词简单,趣味性强。表达了朋友与朋友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友好的情感。孩子们可以通过对歌词进行动作的演绎,体验与同伴碰头、碰肩、碰手的快乐。强化幼儿之间的友好行为,初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熟悉《碰一碰》的音乐旋律,初步学会边唱歌边玩游戏。

2、借助对身体各部位的认知经验,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与同伴“碰一碰”。

3、与同伴身体相碰时注意控制动作的力度,体验与同伴身体接触的愉快心情。活动准备:

1、学过律动《蓬蓬头》

2、音乐《碰一碰》 活动过程:

一、跟随《蓬蓬头》的音乐模仿洗澡动作

1、导入活动

师:刚才我们在外面活动的时候出了许多汗,现在我们跟随音乐快乐地来洗个澡,把身体洗的干干净净的好吗?请你们找个不挤的地方,跟着音乐把身体上上下下仔细的洗一洗。

2、师幼一起做律动

老师用眼神鼓励幼儿微笑,并提醒幼儿“洗呀洗呀洗------”时,揉搓的动作要用力一点。

3、回忆韵律动作,说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师:宝宝洗完澡了,老师来闻一闻、看一看。哇,每个宝宝都是又香又干净。请你们找个座位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师:刚才我们用“蓬蓬头”来洗澡,都洗了身体的哪些地方?

(分析:以律动“蓬蓬头”导入活动,并引导幼儿回忆交流。使幼儿能马上迁移自己的洗澡经验,梳理对于身体各部位名称的认知。从而很自然的为后面的“碰一碰”游戏做好铺垫。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能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尝试与同伴进行“碰一碰”游戏,体验身体接触的快乐。

1、介绍并示范游戏玩法

师:今天我想和你们玩一个“碰一碰”的游戏。这个游戏要两个人才能玩,所以我要先找一个朋友。(老师一边哼唱歌曲一边找朋友)现在谁是我的好朋友?小手碰小手怎么碰呀?

2、再次示范

老师继续边哼唱歌曲,边找好朋友。

3、请个别幼儿尝试

老师帮助幼儿一起哼唱歌曲。在提问、回答处暂停,以便让全体幼儿分清楚谁问谁答。结束时可突然改变口令——“鼻子碰鼻子”。

4、交流小结

这个游戏怎么玩的?谁来问,谁来答?

这个游戏一会儿是小手碰小手,一会儿是鼻子碰鼻子,真有趣。

5、全体幼儿尝试玩游戏

幼儿在钢琴伴奏下重复游戏两遍。第二遍速度可以稍快,看看幼儿的反应能力如何。

(分析: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知道游戏规则,学会游戏方法。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借助示范、哼唱、暂停指导、重复巩固等方式,让幼儿理解游戏方法,并轻松的学会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积极地进行心智活动,在与同伴游戏时能保持愉快的心情,体验到了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三、探索各种身体接触的方法

1、讨论交流

师:刚才我们玩了碰一碰小手,碰一碰鼻子 游戏,真好玩。那么除了碰碰小手和鼻子,我们还可以碰身体的哪些地方呢?

2、幼儿自由尝试

幼儿两两结伴玩碰一碰游戏,老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3、再次讨论交流

师:刚才你和谁一起玩的,你们都碰了哪些地方?

幼儿每讲到一种游戏方法,老师就带领其他幼儿一起尝试。

(分析: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老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可以触碰的身体部位。在幼儿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再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归纳各种触碰的方法。突出了“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有探索精神,有自主学习形式,有集体讨论形式。整个活动中幼儿兴致高,学习专注,参与积极主动。)

四、完整欣赏歌曲并游戏,进一步体验同伴间身体接触的乐趣。

1、老师钢琴伴奏,幼儿集体哼唱歌曲并游戏。

2、老师小结

师:刚才我们和好朋友一起玩了“碰一碰”的游戏。我们碰了小手、小脚、小脸,还碰了小屁股------真好玩,真开心。现在请你抱一抱你的好朋友,在他的耳朵边轻轻地说一声:“谢谢你和我一起玩游戏,今天我很开心!”

(分析:在活动中,老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没有要求孩子去做,而是引导孩子有兴趣的参与。不是教给孩子知识,而是帮助孩子总结和发现。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老师进行了拓展游戏。把碰一碰的玩法延伸到抱一抱。帮助小班幼儿用友好、善意的方法与同伴交往,并体验其中的快乐。) 活动分析与反思:

《碰一碰》这个音乐游戏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有趣的和同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脚,开心的唱着、笑着、玩着。幼儿能边唱边与同伴合作游戏。刚开始时,幼儿只记得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而忘记了唱歌。通过老师的示范孩子们不但能很好的边唱边游戏,而且更好的掌握了游戏规则。整个活动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各环节衔接自然。而且由于采取了边唱边游戏的形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和动作。通过与老师和同伴之间的玩耍、碰撞,与同伴有模仿的游戏等,都让孩子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有趣的进行游戏。使孩子体会到了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动作,从而完成了音乐教学的目的。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玩耍、触碰的热情。同时孩子们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活动中孩子们都特别希望能找老师去碰一碰,所以当老师提示他们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时,很多孩子围到了老师身边,显得很兴奋。所以在这个活动中,老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能够真正做到师幼的有效互动。活动在高潮中结束了,孩子们仍然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最重要的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特别快乐。真正体现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石 湫 镇 中 心 幼 儿 园

2 0 1 2 年 6 月

第15篇:幼儿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篇1: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教案前: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高邮市城北实验小学幼儿园王丽

设计意图: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

一、活动目标:

二、活动准备:

油画棒、垫板、空白脸谱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欣赏京剧片段:

(3)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这是一段京剧唱段,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 2.讨论京剧脸谱的装饰方法:

(1)教师与幼儿观察脸谱,讨论:脸谱是由哪些颜色画成的?它的图案都是什么样的?从哪儿开始装饰呢?

3.介绍各种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油画棒、空白脸谱

4.创作京剧脸谱:

5.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后的反思:

整个活动上下来,大部分孩子们对图案的对称是掌握了,并能均匀地涂色,但是单凭一节课,就让孩子们了解京剧文化是远远不够的。

2个活动时间,第一个活动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孩子们欣赏京剧和脸谱,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文化和欣赏脸谱的艺术美(为幼儿创作脸谱做铺垫)。第二个活动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创作脸谱上了。从过程上来看,活动中孩子的自主性学习体现的不够,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带动孩子大胆想象,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通过这一活动,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孩子是实施教育行为的依据。

是我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改进后的教案: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一、活动目标:

根据这3点目标,我将活动目标改为:

二、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

在活动材料上做了很大的改动,首先本节活动增加了难度,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的时,更清晰明了。

三、活动过程: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

(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教师提问“它用了哪些颜色?它们搭配在一起怎么样?我们再看看其它脸谱,它们又用了哪些颜色?(教师让幼儿关注黑白色的脸谱和其他色调的脸谱)

教师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它的脸谱用了哪些纹样?”

2.小结:脸谱的色彩夸张,五官的纹样夸张、特别,很好看。

(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孩子们掌握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分为三点来分析:颜色、图案以及对称,请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脸谱来 说,体现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

(三)幼儿明确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设计京剧脸谱:

教师提问:这些脸谱是本来就长在演员的脸上的吗?怎么上去的?

2.明确操作要求:先设计纹样装饰对称脸谱,再为脸谱涂色。

(根据大班幼儿的能力,教师提供空白脸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创作脸谱,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整个活动将了解京剧文化省去,重点放在京剧脸谱的设计和创作上,主题更明确。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能相对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在示范时,教师运用一步一步递进的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画脸谱的步骤,简单又有趣。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篇2: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教案前: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设计意图:

京剧并非是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

一、活动目标:

二、活动准备:

油画棒、垫板、空白脸谱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欣赏京剧片段:

(3)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这是一段京剧唱段,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 2.讨论京剧脸谱的装饰方法:

(1)教师与幼儿观察脸谱,讨论:脸谱是由哪些颜色画成的?它的图案都是什么样的?从哪儿开始装饰呢?

3.介绍各种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油画棒、空白脸谱

4.创作京剧脸谱:

5.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后的反思: 整个活动上下来,大部分孩子们对图案的对称是掌握了,并能均匀地涂色,但是单凭一节课,就让孩子们了解京剧文化是远远不够的。从目标来看,目标一中的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在活动中只体现了用对称的方法来设计脸谱,色彩鲜艳和夸张在活动中基本没有体现。目标二制定的比较宽泛,如果既要了解中国的京剧文化,又要掌握夸张、色彩鲜艳、对称地画脸谱,可以把活动分为2个活动时间,第一个活动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孩子们欣赏京剧和脸谱,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文化和欣赏脸谱的艺术美(为幼儿创作脸谱做铺垫)。第二个活动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创作脸谱上了。从过程上来看,活动中孩子的自主性学习体现的不够,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带动孩子大胆想象,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通过这一活动,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孩子是实施教育行为的依据。

是我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改进后的教案: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一、活动目标:

根据这3点目标,我将活动目标改为:

二、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

在活动材料上做了很大的改动,首先本节活动增加了难度,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的时,更清晰明了。

三、活动过程: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

(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教师提问“它用了哪些颜色?它们搭配在一起怎么样?我们再看看其它脸谱,它们又用了哪些颜色?(教师让幼儿关注黑白色的脸谱和其他色调的脸谱)

教师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它的脸谱用了哪些纹样?”

2.小结:脸谱的色彩夸张,五官的纹样夸张、特别,很好看。

(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孩子们掌握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分为三点来分析:颜色、图案以及对称,请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脸谱来 说,体现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

(三)幼儿明确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设计京剧脸谱:

教师提问:这些脸谱是本来就长在演员的脸上的吗?怎么上去的?

2.明确操作要求:先设计纹样装饰对称脸谱,再为脸谱涂色。

(根据大班幼儿的能力,教师提供空白脸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创作脸谱,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整个活动将了解京剧文化省去,重点放在京剧脸谱的设计和创作上,主题更明确。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能相对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在示范时,教师运用一步一步递进的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画脸谱的步骤,简单又有趣。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篇3:幼儿园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作业

幼儿园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作业

语言领域

案例1:大班诗歌《风藏在哪里》教学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和问答式的结构特点;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区别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读法;

分析:对于该目标很好的体现了语言领域的学科特点,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倾听、感受、理解、表达。

建议改为:(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和韵律感;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区别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读法;

案例4:中班阅读活动“我喜欢的书”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的交流活动中,丰富与阅读有关的经验;

分析:该目标表述过于笼统,其中“有关经验”也表述不明,而且目标也不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求过于浅显和简单。活动的主题为“我喜欢的书”,但是在目标中并没有任何体现。

建议改为:(1)在图书角的区域阅读活动中,选择一本最喜欢的图书;

(2)在集体阅读的氛围中,主动表达自己的阅读内容和感受;

科学领域 案例5:小班科学活动《水果里的种子》教学活动目标:

(1)品尝苹果、桂圆、橘子等水果,知道水果里的籽就是种子,种子种在泥土里能长出苗苗;

(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建议改为:(1)品尝苹果、桂圆、橘子等水果,通过教师讲解知道水果里的籽就是种子,种子种在泥土里能长出苗苗;

(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案例10:小班音乐活动《北风爷爷别神气》的目标与分析:

(1)学唱歌曲,能有力、自豪地演唱歌曲??,(这是发展目标)

(2)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这是教育目标)

(3)初步探索创编歌词,提高幼儿演唱兴趣?,(前半段是发展目标,后半段是教育目标) 分析:从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来看,教师安排此次小班音乐活动是混乱的,一会儿从教师的教这一角度出发确定活动目标,一会儿又从幼儿的学的角度出发,整个教学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因而在表述目标时应尽量从一个角度出发进行陈述,克服思维的混乱。

建议改为:(1)通过故事教学,激发幼儿对于歌曲的兴趣;

(2)教幼儿有感情的学唱歌曲;

(3)引导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歌曲创编

社会领域

案例11:小班活动“我的名字”活动目标:

1.喜欢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大胆地应答教师的呼唤;

建议改为:(1)喜欢自己的名字,听到名字能大声地应答;

第16篇:幼儿教学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幼儿教学经验交流

在我和孩子们相处之中,我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喜欢孩子们,和他们在一起我很开心,很快乐。所以不得不让我询问自己,反思自己:我该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我在网上查找各种资料,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还有同事们的点拨和自己的带班经验,做以下几点总结:

一,对待这些孩子们,我们必须做到:责任心,爱心,耐心,童心。

1、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本职工作,目的和任务。做到对孩子们,家长们,幼儿园及自 王德真---山西汾阳杨家庄中心校

己负责任,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

2、每一个幼儿教师要用真心去呵护班级上的每一个小朋友,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充当的角色都不同,在孩子们需要关心疼爱时,我们就是慈爱的母亲;在孩子们耍脾气时,我们就是严厉的父亲;在孩子们玩耍时,我们就是忠实的伙伴。

3 、在幼儿园工作,我们必须有耐心,因为幼儿园的孩子们都是刚刚离开父母的怀抱,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到都有耐心,多哄哄幼儿,在孩子犯错时,学习不懂时,我们不要一味的责骂他们,而应该有耐心地告诉他们,这件事做错了,同时,我们要给孩子养成讲道德,以理服人的好习惯。

4 、从事幼儿工作者,我相信大都是比较喜欢孩子的,他们天真,活泼,可爱,无暇,我们也要向孩子们一样,有一颗纯洁快乐,永远年轻的心。

5、和孩子们多沟通:对年龄小,话少,胆小的幼儿,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来引导和启发孩子们多说话,做游戏,讲故事,唱歌,跳舞,玩积木,看图书,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让他们面对教师和自己的好伙伴一样。但要记住孩子们也是有思想的,只有你尊重他,他才会懂得尊重你。

6、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和家长经常在一起,所以我们也要经常地和家长沟通交流,和家长多沟通很重要的,在家和父母接触的时间长,因此教师应该经常把幼儿在园情况和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情况,和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二,绘画活动对幼儿能力培养和发展

1、培养兴趣产生自信心。

喜欢什么?想做什么?都是源于兴趣。当然兴趣有天赋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培养,当孩子对绘画产生兴趣之初,大多出于好奇,如果过了好奇的时机而不去巩固,那就没有兴致画了,因此,应该让幼儿先动手画一些非常简单而又有趣的画,而且要对初学画画的儿童进行正面引导,采取多表扬,鼓励的方法让幼儿把兴趣持续下去,启发他们如果在某处改进一下,下次一定比这次画的更好。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在潜意识中产生牢固的自信心,因为心理因素是很重要的。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和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体验和充分估价。自信心对幼儿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2、培养幼儿观察力。

画过画的人都知道,画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不管是临摹、写生或创作都是观察后才能进行的,观察能力强的人,对所画作品的敏锐程度也强,反之,观察能力较差的人,他的作品就不能表现出事物的逼真性。大同小异,幼儿绘画也需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要把握客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这就需要他对客观事物作细致的观察,不仅要注意事物的整体,还要注意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细节,多发现比较事物之间的不同。有一次,我给幼儿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要求幼儿根据我的描述画一幅画,幼儿的作品表现的非常生动、美丽。画的田野,随层而变,远处的朦胧用浅色,近处的颜色较明亮、鲜艳。大树也逐层而变,内圈深绿,中间浅绿,外层黄绿,层次鲜明。那位小朋友告诉我,内层绿色是因为树叶长的多,越往外树叶长的越少,阳光照射树叶就是黄色的。瞧!观察的多仔细,多有趣啊!作为老师,应该在观察方面多指导,以提高其观察的敏锐度。在提供绘画的客体时,尽量少用仿制品,而要让幼儿对着实体绘画,要多看看大自然。还是画大树,教师首先引导他们去观察大树,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提示其特点:比比树干什么形状?树冠什么形状?各是什么颜色,再具体点,叶子什么形状,这样就能促使他们有兴趣的去观察,从而把大树的形象牢牢记在脑子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观察力的最佳效果,做到“下笔如有数”。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幼儿美术作品的创造性。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应大力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象表现出来。进行绘画课时,我都将背景空出来,鼓励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强调添画和别人不一样的背景,构成不同的情节,幼儿的作品往往内容丰富,不拘一格,充满想象。因此,培养幼儿想象力关键的一点就是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自由发挥。有一次,我发现班级的一位家长对他儿子的画非常不理解,并说:“我花钱买纸、买笔,就是让你瞎画吗?”我看了那位幼儿的画,整幅画面五颜六色,初看是显的乱,但深入的看下去,不难发现构图的新颖和用色的大胆。其实这正表现了孩子与其自身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创造性。幼儿园和家庭都要为发展这种创造性提供条件,让它更好的发展。对于孩子一些创造性的问题和想法,教师和家长都要予以鼓励,促使他们“标新立异”,提问是孩子积累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所以成人要鼓励孩子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和已被普遍接受的结论持怀疑态度,勇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对孩子新颖独特的想法要给予赞赏;想的幼稚或是提错了,也不要简单否定,而要耐心的告诉他错在哪,应该怎样正确的提问和回答。

4、注重个性培养。

个性是普遍存在的,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我认为教育不是为了使教育对象逐步消除个性,成为只知接受的机器人,而是通过学习更好的发挥个性的作用,使他们具有创造精神,成为能适应和推动现在生活的未来的主力军。学前期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时期,因此注重幼儿个性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美国心理专家马尔兹认为,绝大部分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规定,屈辱与胜利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反应,特别是根据童年的经验而不自觉的形成的。“成功型”和“失败型”个性一旦形成定势,将对人整个一生发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用孩子能充分表现自己能力和体验成功的欢乐的环境。绘画活动能让孩子在其中充分表现自己,每个人都可能找到表现自己的位置,去享受胜利的欢乐和成功的乐趣。同时孩子能充分放松自己,心情愉快,无拘无束,教师应多为孩子们展现自己的才能创造条件。创造成功环境的同时,还要经常给予积极的肯定,奥运会有句著名的口号“重在参与”,只要孩子认真参与了,我们就要给予肯定,使他们经常处于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之中,并为下次的努力鼓足劲。人都有追求目标的天性,一旦失去了自己感兴趣的目标,就会觉的迷失了方向。绘画活动中尤其注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孩子在追求目标的同时将自己的意识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描绘出发自内心的美妙图画,为孩子们的个性培养打下基础。

5、在绘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培养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能力的同时,老师还要善于利用时机,引导幼儿在实际感受的基础上去理解词语,并自如地加以表达。例如,带领幼儿在冬天观察雪景,可以将“寒风刺骨”、“白茫茫的”、“大雪纷飞”等词汇教给幼儿。教师可以在训练中引导幼儿去讲解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解的过程其实就是训练幼儿口语能力的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去评议绘画作品。教师可让幼儿先观察画面,并提出评议要求,然后让幼儿说说哪些好,哪些差,为什么?然后教师再引导幼儿把多种评议组合起来,组成连贯的句子,这样既加深了幼儿对绘画过程的理解,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经验与方法

1、以人为本,尊重儿童个性与需要。在教学中充分认识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

二、独具个性特点的人。尊重儿童的独立个性,尊重幼儿的独特兴趣,尽可能的满足每一个儿童在情感上、身体上和心理上的需要。

2、正确看待儿童的个体差异,正确对待理解、耐心引导孩子的日常性错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让幼儿获得正确的认知,得到真正的发展。

3、根据实际,制定班级特色教学计划。让教师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具有班级特色的教学计划。协助教师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力支持和服务教师的个性教学。

4、加强幼教师资培训,提高幼教工作能力水平。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幼儿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我园加强幼教师资培训,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定期开展教学业务调研,组织教师外出进修,邀请公安、消防、卫生系统专业人员进行讲座,更新知识和观念,帮助教师们转换观念、提高技能。

5、开展兴趣教学,培养良好习惯。我们针对幼儿喜欢简单重复的特点,尽量从生活出发,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具体真实的生活情景,改编、创编了一些简单、重复而有趣味的儿歌,并在一日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渗透,使语言同时成为幼儿的学习工具,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卫生、生活、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最后,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一天工作下来,多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不足之处,这样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个人魅力。

第17篇:幼儿教学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幼儿教学经验交流

幼儿(1)班 韩涛

时光就像流水一般,转眼间,一个多学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教学,让我和这些活泼开朗可爱的孩子们也产生了浓厚的情感,和他们在一起,我的烦恼也少了许多。每次经过星期天时,我就很期盼赶快回到我校孩子们身边。在我和孩子们相处之中,我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喜欢孩子们,和他们在一起我很开心,很快乐。所以不得不让我询问自己,反思自己:我该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我在网上查找各种资料,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还有同事们的点拨和自己的带班经验,做以下几点总结:

首先,对待这些孩子们,我们必须做到:责任心,爱心,耐心,童心。 其次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

1、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本职工作,目的和任务。做到对孩子们,家长们,幼儿园及自己负责任,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

2、每一个幼儿教师要用真心去呵护班级上的每一个小朋友,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充当的角色都不同,在孩子们需要关心疼爱时,我们就是慈爱的母亲;在孩子们耍脾气时,我们就是严厉的父亲;在孩子们玩耍时,我们就是忠实的伙伴。

3 、在幼儿园工作,我们必须有耐心,因为幼儿园的孩子们都是刚刚离开父母的怀抱,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到都有耐心,多哄哄幼儿,在孩子犯错时,学习不懂时,我们不要一味的责骂他们,而应该有耐心地告诉他们,这件事做错了,同时,我们要给孩子养成讲道德,以理服人的好习惯。

4 、从事幼儿工作者,我相信大都是比较喜欢孩子的,他们天真,活泼,可爱,无暇,我们也要向孩子们一样,有一颗纯洁快乐,永远年轻的心。

5、和孩子们多沟通:对年龄小,话少,胆小的幼儿,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来引导和启发孩子们多说话,做游戏,讲故事,唱歌,跳舞,玩积木,看图书,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让他们面对教师和自己的好伙伴一样。但要记住孩子们也是有思想的,只有你尊重他,他才会懂得尊重你。

6、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和家长经常在一起,所以我们也要经常地和家长沟通交流,和家长多沟通很重要的,在家和父母接触的时间长,因此教师应该经常把幼儿在园情况和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情况,和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再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其言,察其行,发现幼儿有缺点,我们要及时指出,鼓励幼儿改掉坏习惯,有时可以结合孩子的不良习惯,给孩子们编一些故事让他们判断这样的做法对不对,同时,也要培养孩子们地爱心和合作精神。孩子们有一点点的进步,老师就要多加表扬。

最后,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一天工作下来,多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不足之处,这样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个人魅力。

第18篇:幼儿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一:幼儿园美术教育心得体会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因此,活动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呆板单纯学习绘画技巧的教学方法,而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1、兴趣激发法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创造性的基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激发幼儿的兴趣呢?教师要注重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并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也可以使幼儿毫无思想负担,在自然、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候要大胆创新,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喜欢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绘画是幼儿的游戏,但也有的孩子对画画没有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材料是否吸引幼儿、选材合不合适?是否是幼儿能够独立操作的?那怕是同伴一句不经意的评价也会影响幼儿的绘画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考虑选材是否合适。

2、观察与认知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幼儿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但也有的孩子画不出形来,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如,幼儿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

3、构思、绘画法鼓励幼儿先想后画来学习构思,使绘画活动不仅是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更是动脑思考的活动。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构思,在游戏中学习构思,在想象中学习构思,在观察中学构思,幼儿美术活动的全过程都强调以游戏引发孩子的兴趣和表达表现的欲望,探讨怎样把自己一系列想法中的重点内容表现在画面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引导幼儿的想象力。

4、在评价中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对于自己的作品,幼儿很在意老师与同伴的评价。鼓励性的评价可以保护孩子的创作热情,期待下一个活动的到来。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二:幼儿美术教学心得体会>>(1838字)

幼儿美术教育最富有意义的,就是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引导幼儿发现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图像,表达自己的认识,是创造性美术的活动的重要特征。期间,教师的积极有效的引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从幼儿己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出发,遵循幼儿在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帮助幼儿不断克服障碍。

幼儿知识技能水平与其生理特点有着密切关系,例如,3岁幼儿一般画头手人,是由于观察力较笼统;4岁幼儿常画正面直立两手平举的人物,又是由于对空间的判别还停留在上下、左右两个度上;6岁幼儿开始画侧面人的简单动态,反映了幼儿对倾斜、透视和前后关系的初步认识。幼儿从一种认识水平发展到另一种认识水平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的教学过程即在两种认识水平之间为幼儿搭建一个个距离不太大的阶梯。幼儿每前进一步,既是上一步的发展,又是下一步的准备,为此,我们必须观察和研究幼儿在两个阶段之间面临哪些问题、困难,按难易程度进行安排。

2、改变传统的运用范例、示范和讲解等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运用范例统一图像,这用教师单向的示范与讲解来阻止矛盾冲突,要求幼儿按自己的步骤与方法,这种看来既省时又简捷的方法,似乎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抑制了幼儿的创造,会使幼儿产生没有自己的想法,盲目服从权威的心态,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

幼儿时期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帮助幼儿积累各种经验,比形成概念更切合幼儿的需要与可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认真地设计提问,组织讨论,变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技能为师生创造性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讨论中培养幼儿将过去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养成他们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认识,乐于表现不一般的认识的习惯。

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选材应适度新颖

幼儿的学习是非常情绪化的,与兴趣有极大的关系,要使幼儿对学习保持稳定的兴趣,教材必须新颖,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十分注意把握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所提出的问题是否适度,要力求既与幼儿己有的经验有关,又有足够的新鲜感,使幼儿感到既不陌生又很新奇,愿意主动去获取新的经验。例如,3岁幼儿尚未具备有目的地选色意识,教师可从鼓励幼儿大胆地调换颜色入手,使幼儿逐步体会五颜六色真好看,从而使幼儿对颜色产生兴趣,进而有目的地选择颜色。有些小班教师担心幼儿选错颜色,就给幼儿规定用某种颜色画某种东西,甚至为了怕幼儿涂错颜色,把其它颜色都拿走,结果幼儿对并没有对颜色产生兴趣。到了中班,在己具备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的能力时,却对颜色刺激的敏感性明显下降,仍机械地按小班时老师规定的颜色去选色。由此可见,超越了幼儿的认识,过早地教给他们一些今后自主发现的东西,就会使幼儿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

3、引导幼儿思考

我们常看到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总希望幼儿作出正确的回答,如果答错了,教师就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再请其他幼儿回答,直到答对为止,并把少数幼儿,有时甚至把

一、二个幼儿的正确答复当作全班幼儿已经掌握的知识,这种提问的方式,对答对的幼儿来说,只不过是重复己有的经验,对答错的幼儿来说,仍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对没有机会回答的幼儿来说,更没有参与到讨论中来,却毫无收获。因此,老师应明确提出问题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幼儿回答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要调动幼儿的思维、引导大家来参与讨论,积极思考,在比较中,建立新的知识。就美术来说,同样老师不要怕幼儿画错或做错,应鼓励幼儿大胆地画,即使画错,也可在判别中逐步纠正。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一幅没有想象的作品,不会是幼儿的作品,更不会是好的儿童画,幼儿总会冒出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他们常把自己想象成最喜爱或最崇敬的大人,如爸爸、妈妈、警察、机器人、边画事物,幻想着上天入地、变大、变小。这种幻想反映了幼儿急于快快长大,更多地认识世界的需要。幼儿之所以喜爱美术正因为它是一种最直接、最简单地表现幼儿丰富想象的活动。幼儿的丰富想象又与成人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老师经常用“像”或“不像”去评价幼儿作品,或用标准图像去要求幼儿,那么幼儿的想象就会受到抑制。

幼儿美术活动,不仅能激发美感、陶冶性情,而且涉及到幼儿兴趣、态度、情感、意志、智能、知识及身体发育诸方面,所以任何一个美术活动都应从培养学习兴趣出发,重视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力求使对幼儿终生有益的多种因素得到发展,使整个活动过程成为幼儿不断探索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使他们逐步地成长为一个有能力、有信心、有意志的人。

>幼儿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三: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762字)

转眼间我们幼儿园开展米罗美术课程一个学期了,所有的培训、教学、成果都历历在目。通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学习和教研,我们的美术教学也在不断的成熟中。

记得今年夏天外出学习,我第一次接触到米罗可儿,当时是听的一节拓印想象的课,从开始对这节课的迷茫,到后来的不信任,到最后的惊讶、赞叹,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米罗可儿。

绘画是一种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能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快乐。而米罗可儿美术的智慧美术课程体系是以借形想象为核心,以相关、相似、相对想象为基础的系列儿童创意想象美术活动体系。所谓借形想象,是将人类最普通、最原始的想象,运用到儿童教育中来的一种形式。本着这种理念,我开始了本学期的美术教学。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节课是小班的《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在排出课程表知道那周要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开始精心的准备。先是我在同事那借了几面小镜子,然后准备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终于开始上课了,我先和小朋友们做了个脸部表情的游戏,然后每一组发了两面小镜子,让小朋友们观察自己丰富的表情,此时孩子已经非常感兴趣了,我赶紧进入正题,问问小朋友上幼儿园快不快乐,是不是像镜子里的自己一样笑得那么开心,为什么喜欢上幼儿园呢„„开始画了,怎样摆脱孩子画的像小拳头一样小呢?嗯,这个早就想好了。我告诉小朋友们把你们的小手打开放在画纸上,画的时候一定要画出的比自己的小手还要大。还要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一眼画一笔,一定要画出自己的特征。这时孩子就开始认真的画了,我对个别不敢画的孩子进行着重引导,并来回的观察孩子画的情况,当我看到文文画的画时我开心极了,她把自己独特的小眼镜也画上了,还有她那两个可爱的麻花辫。她很认真的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一眼,画一笔。当她觉得很满意的时候,我及时的表扬她,然后告诉她如果再加一些什么会更漂亮。一节完美的美术课结束。

>幼儿美术教学心得体会四:幼儿园美术教育心得体会>>(774字)

美术,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活动之一,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启蒙教育的重要一环。孩子们不仅能够从美术活动中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而且还可以发展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模仿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满足其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的创造思维、求异思维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什么是幼儿美术教育?其实,幼儿美术教育应与成人的专业美术教育相区别。具体来说,幼儿美术教育包括三层含义:一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教育。幼儿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对美术有一种天然的嗜好,他们对美术感性地把握世界,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为幼儿提供情感沟通与满足的机会。二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每个幼儿都有美术创作的潜能。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在成人看到既可笑又可爱的形象,如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这些都是幼儿从自身经验出发,经过大胆想象而创造出来的。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当鼓励和指导幼儿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表象,并通过大胆想象艺术地表现自己的体验。三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没的过程,幼儿需要手、眼、脑的协调活动,他们需要用脑去想象、理解和加工审美意念,用语言表达感受,用手操作材料等。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当为幼儿提供充分操作的机会。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部分,并且是占据重要地位的一部分。

“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我们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操作的机会。

>幼儿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五: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1676字)

美术,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活动之一,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启蒙教育的重要一环。孩子们不仅能够从美术活动中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而且还可以发展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模仿力、观察力、想象力等.下面谈一点体会:

一、师生互动,培养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幼儿学习的好形式。直接经验所引起的兴趣是刺激学习的最好形式,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注意集中,参与主动,投入积极,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很容易对美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兴趣和热情,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表层的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波动,易转移。如何使幼儿自发的表层兴趣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转化为一种内驱动力?

1、根据幼儿身心特点,精心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采用蜡笔水粉画、吹画、线描画、剪贴画等不同美术表现形式让幼儿欣赏并了解到:原来美术不仅可以用水彩笔来表现形象,还有那么多有趣的表现手法,从而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幼儿喜欢在玩中学,所以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美术活动也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如画人物动态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幼儿画不好就不会感兴趣,在画人物动态之前,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幼儿玩游戏——“会动的影子”,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了人的手臂和腿的动态变化,觉得非常有趣,然后再配以“活动小人”的学具,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不知不觉对画人物动态产生了兴趣。

2、培养幼儿学习兴趣需要贯穿于美术活动的全过程。

幼儿美术教学开始部分可以用游戏、故事、音乐等形式导入,直接引起幼儿的兴趣。如画蝴蝶时,教师可以先讲了一个“蝴蝶谷”的故事,用形象的语言向幼儿描绘了一群美丽的蝴蝶仙子,使幼儿产生了想画的欲望。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花仙子的口吻帮助幼儿激活思路,乐意表现。最后,再用鼓励、欣赏的语言评价幼儿的作品,使幼儿获得满足,从而把兴趣延伸到对新的美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3、积极发挥教师对培养幼儿美术兴趣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种现象:一些在美术工作者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通常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其实是环境对他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孩子美术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对美术活动有兴趣和热情,这样可以创造一个容易引起幼儿兴趣、轻松和谐的美术活动的环境。

二、丰富感性,让幼儿充分体验审美愉悦

新《纲要》中的艺术观强调感受与创造并重,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范畴内,强调对幼儿审美感受的培养。所谓审美感受,就是能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情感表现性,强调体验性而不是认识性。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注意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可以满足其审美情感的需要,体验审美愉悦。幼儿的审美愉悦包括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地表现美。

1、多渠道,让幼儿感受美。

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主张。带孩子走进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领略大自然赋予的美,接受大社会赠予的礼物,可以使幼儿在审美的体验中产生情绪上的兴奋,大自然中的声音、形态、色彩等形式的美给幼儿的眼、耳等感官以愉悦,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感性趣味。

2、多引导,让幼儿发现美。

在引导幼儿发现美的过程中,教师语言的运用也很讲究,启发、引导性的语言可以开阔幼儿的思路,启迪幼儿去发现。如“你感觉怎么样?”“为什么?”等,尽量不要问幼儿“好不好?”“是不是”等封闭性的问题,以免造成幼儿的惰性。另外,艺术性的语言也可以很好地调动儿的审美情感,发现事物的美。

3、多体验,让幼儿表现美。

要让幼儿获得审美愉悦,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是幼儿所需要并喜欢、感兴趣的,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的,是他们熟悉的。其次,要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乐在其中。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在大胆的尝试与操作中得到审美愉悦。

通过以上方法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愉悦情绪对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动手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幼儿觉得绘画是件快乐的事,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由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和五彩缤纷的世界。

第19篇:幼儿钢琴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钢琴教学的心得体会

十年寒窗,琴路漫漫,与钢琴结下一生的情愿,并成为了小朋友的钢琴老师,静下心来想谈谈我这么多年来关于幼儿钢琴中从初级到高级普遍出现的一些话题,结合自己多年的钢琴教学实践,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家长.老师们交流.商榷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钢琴教学的前提和保证(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 \" 我有一个学生曾经告诉她妈妈,钢琴老师是她最崇拜的偶像,她要努力把钢琴弹好,还有一个小男孩写了一篇作文是我最喜欢的钢琴老师\"其实举以上两个列子并不是趁机想自催宣传一把自己有多牛,而是激发了我很多的感想,我觉得钢琴老师首先应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然后才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因为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相当稚嫩,教师要主动的和孩子进行交流对话,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先让孩子对教师的个性.风格等现有一定的了解,不急于直入教学主题,当师生之间产生了一定默契之后再过度道实质性的钢琴教学,通过教师亲切友好的谈话.讲解和富有表现力的钢琴弹奏等教学活动,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对老师产生由衷的爱戴和敬佩之情,由此孩子便会心甘情愿的听从老师的教诲和学习钢琴弹奏知识

二:巧妙童趣的介绍钢琴这个庞大的玩具

钢琴对于3至5岁的小朋友来说俨然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幼儿在看见钢琴的时候大脑里肯定有很多疑问:这个大家伙是干什么用的?它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多大象老虎和小鸟的声音?我是否也能弹好听的乐曲呢?等等,针对幼儿的好奇心,通常我会当着孩子们的面把钢琴的顶盖轻轻掀开,让孩子们亲眼目睹“钢琴的内脏”,然后用他们的小手弹响钢琴,也可由老师即兴弹奏孩子熟悉的小儿歌,这时你会发现孩子们无比的兴奋和激动,原来钢琴是这样的,一些小疑问就自动解决了,孩子的兴趣也慢慢激发起来了,在幼儿对钢琴具有一定感性认识以后,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进行正常的钢琴教学了。

三:斟酌教学语言,化解学习困惑

开始进入钢琴教学阶段了,你会发现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很低,对于一些音乐知识,如读谱.节奏.节拍.手型等等各方面都会另一些幼儿费解,这时教师可以大胆引用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动作游戏来比拟。例如:高低音谱号,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象它像你在哪儿见过的东西?这时他们会说,高音谱号像棒棒糖和小蜗牛,低音谱号像耳朵。很多小孩在学到《玛丽有只小羔羊》的时候会特别的兴奋与激动,似乎在这首曲目里面找到了与他们共鸣的地方,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标题给孩子讲解一个生动好玩的故事,彻底的燃烧起孩子想学的欲望,我记得我的这群孩子中的绝大多数就从这首小曲子爱上钢琴了。。。等等这些形象的比喻让孩子心领神会,轻松学习钢琴

四: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理念 1:边弹边唱,提高视奏和读谱能力

“ 匈牙利著名教育家柯达伊强调:不先歌唱就开始学乐器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音乐。前苏联钢琴教育家涅高兹也说过:学习任何一种乐器之前,学生---无论是幼童.少年.或成人,应当已经在内心掌握了一些音乐,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把一些音乐记在脑中,藏在心里,并且可以用自己的听觉听见它。”那我们教师每次指导孩子学习一首新曲时,先让学生认识五线谱,感受音乐的节拍特点.旋律走向及音乐情绪之后就开始尽可能的先让孩子大声反复地唱一段旋律,包括里面的休止符。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读谱.视奏能力,还可以让孩子较快地理解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综合感觉。

2:耐心的示范,教师应当成为幼儿最直接和最好的榜样

示范法是钢琴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老师应该认真耐心地进行弹奏示范,突出重点,并明确讲解弹奏要领及练习方法等。当教师进行示范演奏时,幼儿受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通过不断模仿老师的弹奏动作.触键方法.音乐呼吸及表情处理等,获得钢琴表演的最直观和感性的经验。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使学生将自己的钢琴表演和实际的音响感受结合起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五:老师.家长.孩子三维一体

在进入钢琴教学以后我想强调一下老师与家长的配合至观重要 l老师与家长:

(a)、通常我会在上完第一节课后留时间与琴童父母交流,这段时间可以说和上课同样重要,首先要告知家长每天给孩子养成非常好的练琴习惯,譬如:规定好每天几点开始练琴,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最好分阶段练习,时间不宜过长,通常一阶段半小时即可,但在这短暂的时间内一定要高效率的练琴,把喝水.上厕所.吃东西等等这些小动作在弹琴之前先通通做好,然后认真练琴。

(b):接下来要把本次上课的重点以及本周的训练要素告知家长,在家里,琴童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陪练老师。

(c):学琴路上,家长与孩子的互动非常重要,要知道孩子学琴路上总免不了风吹雨打,坎坎坷坷,这时如果我们琴爸琴妈们能多一些时间陪孩子在弹琴以后做一些小活动以增加他们学琴的兴趣。如:家庭音乐会.四手连弹.编唱小儿歌等等

六:重视手指练习的教学 1:规范音阶琶音的指法

音阶和琶音是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从一开始就要建立合理的指法习惯是手指练习的基本要求。我一般不要求学生看谱练,而是从讲解乐理知识入手,配合上听觉,让学生自己找,虽然开始可能慢些,但记忆深刻,不会弹一个忘一个,最后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出他们其中的一些指法规律 2:“预备”的重要性

在触键发音前手先到位“预备”好,是准确演奏的前提条件。具体的说,远距离的大跳要抽出来单独练习,准确先导,速度其后,从慢练开始,在手指触键发音前,手臂和手指先行到位。有的学生会在某个段落总是弹错音或碰错键,我会把发音前手指先预备到位的要求提出来,让他在错音前停下来,先把手指放到正确的位置。可以先用较慢的练习,手指找到正确的位置再弹下去,几个来回后,在发音正确的基础上加速练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键盘感觉和肌肉习惯。 3:两手独立性的练习

培养两手的独立性是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即使在一些很短小的乐曲中,也常常会有左手伴奏右手弹奏主旋律的段落,或是左手跳右手连.右手跳左手连的部分,学生常常会跟着一只手走,即:要么两手一样的轻响,要么两手都用一样的奏法.这时首先要告诉孩子两手分别做的不同的动作,分手慢速练习,然后才逐渐把两手放在一起弹奏,加强两手的机体协调性。最难的是要求学生左手轻一些或右手主旋律响一些,我的方法是弹旋律的手在钢琴上正常弹奏,而弹伴奏的手则只动手指不出声音的“无声法”来进行练习,使两手在用力和触键上拉开距离,便于体会两手的独立性,然后再逐渐缩小两手在音量上的差距,直到耳朵听到的音色令自己满意为止。

七:养成聆听的习惯,培养综合性的音乐感觉

耳朵是钢琴演奏者的监视器,也是学生独立练琴时最好的老师.拥有一双灵敏的,善于倾听的耳朵,能够倾听自己弹奏声音的对错.音的质量.音色以及节奏的对错等等,是每一个习琴着宝贵的财富。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们正确的弹奏方法,更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声音概念,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在弹奏中的不足与差距,培养他们自我修行的技巧和能力,他们才会在练琴时进行弹奏动作的自我调整,向正确的方向靠拢。 1:培养学生多声部的听觉

在钢琴作品中除了旋律外,还有丰富的和声.复调.织体。钢琴中这种综合性.多声部层次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立体化\"的多声部听觉.所以在钢琴教学的初级阶段,要指导学生学会听长音,听声部等,比如右手要保持四拍,而左手还在弹,可以要求孩子试试看是否还能听见上面的那个音,这时学生的听觉器官会进入一种准备状态,凝神细听,如果我们不提醒他们,他可能就听不见那个长音的保持。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向学生发出信号,让他们注意聆听,并告诉他们听什么.怎么听,使他们的耳朵能够在整个弹奏过程中保持积极的状态,起到监督和指导弹奏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

学生在弹奏中同时也要注意聆听和声的变化。因为音乐中和声的序进.色彩.紧张和松弛.游移与肯定,都对音乐的表情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一段明亮的和声段落后,紧接着一个柔和色彩的和弦或者出现变化音和转调时,问问学生“这个音写成这样你觉得好不好听呀?”也可以在他弹奏新的和弦和段落前以感叹“真好听啊”来提醒学生注意和声的变化,学生就会逐渐有意识地体会到音乐色彩的变化,感受到音乐表情的细腻转换。

八:了解乐谱的意义有助于提高音乐表现力 1:乐谱所蕴藏的音乐密码

乐谱是体现作曲加乐思的载体。演奏者一个理解并遵循乐谱上的音符.休止.强弱.快慢等音乐标记,并通过这些标记去领会和表现音乐,我八这些音乐标记称为\"音乐密码\".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在学琴的初级阶段就培养他们科学.立体.全面的了解乐谱的意义,引导他们发现\"音乐密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2:表现音乐从乐句做起

音乐的旋律总是在流动着的,乐句经过起句推动走向高点(高潮)收束结尾,这是音乐忽而语汇的基本方式。把这些乐句的结构表达清楚,像平时说话一样有语调.语气和呼吸,就能赋予音乐自然的生动性,使之\"像说话一样\",我一般要求学生在新功课基本上可以完整弹奏时,就开始要求弹奏的乐句感,我让孩子们把音符串起来用说话的语气弹出像唱歌一样。比如有“落提”连线的两个音,我教孩子弹成“你好”“苹果”的语气语调。

第20篇:幼儿中班教学心得体会

导语: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中班教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幼儿中班教学心得体会

《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这首歌曲比较长,歌词也有较多,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小朋友们来说,熟悉歌曲,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曲调,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另外,歌曲中又有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地方,怎样快速又正确地教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并能注意到这些细节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让幼儿有兴趣地学,并能达到学习的一个有效度,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以难点前置的方法来练习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一般的唱歌的开始,都会安排练声的环节,但有时候也可以变换方式,比如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对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进行节奏练习的时候,我又以小鼓来吸引幼儿,使孩子们不至于感到太单调。小小的不足是,在这个环节中,我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了,整个活动的分配就不够合理,这是以后在活动中要注意的。

2、以利用标志图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歌曲较长,孩子们容易忘记歌词,所以在活动前我就设计好了简单的标志图来代表歌词。在让幼儿完整倾听歌曲一遍以后,我便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并不丰富,很多孩子听完以后有点不知所以然,而我提出请小朋友边看标志图边听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能记住歌曲里唱到了什么,然后再在钢琴伴奏下练习念歌词节奏,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解决了记忆歌词的难度。活动后,很多孩子们都还兴趣盎然,我想在下次复习演唱等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丰富幼儿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达,真正体验做一个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篇二:幼儿中班教学心得体会

今天的游戏中,我为小朋友准备了雪花积木,可是在游戏开始后不久,我就发现地上的雪花积木撒了好多,于是我在旁说了声:“宝宝们,积木掉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啊?”可是不知是因为宝宝们玩得太高兴了没听见,还是听见了也不想捡,宝宝们谁也没有去检,

一、本来碰到类似情况,我总是会让小朋友把积木捡起来再玩。可是,我想,为什么孩子们非要我去说了,才肯捡呢,难道真的是我的常规工作没有做好吗?我在思考着,能不能想到一个孩子主动愿意去捡的方法呢?孩子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北京家教兼职

二、这时,我看到了桌上的那个空筐,灵机一动,拿了筐说:“宝宝们,地上有这么多的蘑菇,我去采蘑菇了。”并捡起了一片雪花积木。这个方法真灵,所有的小朋友都放下手里的积木,抢着捡地上的积木。一会儿,就把地上捡的干干净净。在积木捡完后,有的宝宝说:“这是红的蘑菇,这是黄蘑菇”。然后他们把红的黄的各放在一边,开始把捡起来的雪花片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分别放在了两个筐里。而且嘴巴里还不时的说:“这边有好多的红蘑菇,这边有好多黄蘑菇。”分类进行完了之后,他们开始拼插雪花积木,整个游戏玩了很长时间,在游戏过程中,小朋友只用了雪花积木和塑料篮子两样东西,但他们的兴趣始终浓厚,而且游戏也进行的有声有色。在游戏结束时,我问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他们齐声说“开心”,还一再要求我下次再玩“采蘑菇”的游戏。

三、我想,如果在开始时我以传统的方式“命令”小朋友们捡完了积木再玩,那么他们的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对今天的游戏也会失去兴趣。而2—3岁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而且他们的模仿性强。我所采取的“采蘑菇”的游戏,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虽然到后来游戏的性质产生了变化,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仅有的篮子和雪花积木,使游戏进行得有声有色。这其中既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也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注意事项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非常的关注。

幼儿教学案例分享心得体会
《幼儿教学案例分享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