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听徐长青老师简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13 08:38:1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听徐长青老师讲课

今天有幸聆听到徐长青大师的讲座,他的《烙饼问题》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他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耳目一新,在浓浓的烙饼香中我们快乐的学习数学优化。徐老师的课语言诙谐,幽默,充满智慧。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报告中,徐老师都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解、夸张的肢体动作和高昂万丈的激情,来感染每一个学生和听课老师,我在享受他的课堂,他的语言。

徐老师的课堂是欢乐的。这种欢乐来自于他诙谐逗趣,引人入胜的语言。 比如,在让学生上台演示烙2张饼的过程时,学生没有把“饼”带上来,于是他因势利导,问:“你的妈妈给你准备饼了吗?”学生说没有,他就举起孩子的双手说:“你妈妈时时都给你准备了小肉饼。我们就来烙你这两张小肉饼吧! 老师的手就是锅,你的手心手背就是饼的两个面。” 顿时课堂上笑声一片,我想也只有徐老师能将生活中的资源利用得如此得心应手吧!更妙的是,当学生在烙饼时,他要求学生做动作得配上声音。“嗤啦,熟了!三分钟,再翻过来,嗤啦,又熟了!3分钟,共是6分钟”。这一过程,徐老师形象的以手代饼,配以声音动画,学生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地感悟到真知,学得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在烙三张饼时,徐老师借用了“借一张”、“等一等”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演示,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如何“交替烙”,既突破了难点,又让课堂生动活泼!从学生亮晶晶的眼神中,可见徐老师的教学艺术之魅力。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本节课旨在体现统筹优化数学思想,而徐老师的精心设计更堪称优化。上课伊始,

徐老师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入手,故意创设一个发放练习纸的环节,看似漫不经心,实际启人深省。这个问题,从情景材料看是生活问题,但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却是经典的数学问题,当学生自己得出“节省时间”的优化方法时,教师再水到渠成地出示华罗庚的两句名言,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优化思想,形成深刻的印记。这节课,徐老师围绕“怎样烙,最节省时间?”这一主题,先安排烙2张饼、4张饼,研究饼数、面数、方法、烙的次数和所花的时间数的关系,再让学生猜测并亲自动手实践烙3张饼要用多少时间?在此基础上,探究烙5张饼所需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最后是讨论烙1张饼需多少时间?思考“刚才的发现对烙一张饼适用吗?为什么?”五个活动层层递进,逻辑强、思考性强。且每个活动徐老师都能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徐老师的课,妙于他幽默智慧的课堂语言,精于他润物无声的教学设计。一节烙饼课,虽未见真饼,却闻着了浓浓的烙饼香,体验到了浓浓的数学味。

徐老师还提到了简约教学,针对学生缺少数学兴趣、惧怕数学、数学学习能力低下的现象, 提出了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 的教师有效干预策略。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两个发展水平,学生独立探究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或他人指导下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的认识。提出“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了解);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还学习的主动性权于学生);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正是“三不讲”使课堂教学活动得到优化,把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活动

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取得一定成效。坚持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同时,徐老师的一些话对我触动也很大。不用我们去伤害孩子,要用学生的错误惩罚他们。是的,“伤害”孩子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学生的艺术,让他们改正错误的同时,感激老师,而不是叛逆,恼怒老师。第二句是眼动黑板擦了,就没了;脑动,黑板擦了,还属于你了。我要把这句话告诉学生,鼓励他们,学习用脑时,你就学会了。教育的成功在于:学生离开了老师还在学习,还愿学习;学生离开了学校,还在读书,还愿读书,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态度。我们要承认差异,要让不同的孩子更不同,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徐老师尊重学生、欣赏学生,这才是真正的大师风采,这才是真正师德的体现。徐老师在课堂上不吝惜自己表扬的语言,关注学生的面特别的广泛,争取让每一个孩子听懂,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徐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人情味”。他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他给学生的每一个眼神、他对学生做的每一个动作,无不是发自内心的,就是通过这些,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对他们的鼓励、对他们的欣赏。

下午是我们区三位名师的精彩展示,李艳敏老师沉稳,用一张纸教会学生分数乘分数这个知识点。王朵辉老师温柔的教学姿态,让我入迷。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担当学习的主人,多鼓励,多夸奖,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最后一课是李丽文老师的《分数和小数之间的互化》,我很惊奇,学生这么厉害,真正实现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老师这么大胆,真的胆放手课堂,放手学生。学生成了学习真正的主人。以他们为标杆,努力向前!

推荐第2篇:感受徐长青的简约教学

感受徐长青的简约教学--国培日记

走进大师们的课堂,犹如出风拂面,让人清新而又自然,感觉名师们的课堂就是那样简约而又新颖。

上午,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给我们介绍了他的成长经历和教学风格,并向我们做了《让教学再简单些》的专题 报告 ,下午到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小学进行了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其中徐长青老师亲自为我们国培数学班的学员们上了精彩的一堂课。“简约而不简单!”徐长青老师今天应该给我们每个学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了徐老师的课后,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大师就是大师,与众不同,他的课听起来是那么幽默,真是视觉与听觉的享受“大餐”。肢体语言异常丰富,特有激情,以至于现在我都怀疑徐老师定是学过小品、东北快板什么的。他的小品式、哑剧式、魔术式、快板说书式的课堂,简直就是艺术表演!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享受数学课堂带给他们的快乐,给学生和听课教师都留下了简约的深刻,感受到数学的美。丝毫没有留下教育的痕迹。

《重复》这节课设计思路巧妙,用游戏贯穿整节课,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思维紧紧跟随游戏的进展而进行积极探索,最终自己构建了知识。这节课仿佛就是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个情景,徐老师充当了导演的角色,而学生却无疑成了最出色的演员。让我领略了“自主学习”的魅力。徐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他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环节他都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有位哲人说,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

简约的数学课堂必然是美丽而快乐的课堂:它是教师个性化教学思想光辉的折射;它是数学学科本身逻辑、严谨、充满理性精神的魅力凸现;它是“简约而不简单”这样一句流行语的生动注解。

我想,为什么我就想不到这样设计呢?这当然不是一日之功,看似就这一节课,其实凝聚了徐老师多少年艰辛的付出和劳动,凝聚力了他多年的思考和探索。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水平+机遇=成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水平,然后等待机遇,抓住机遇促进水平的提升。人们常说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推荐第3篇:感受徐长青的简约教学

感受徐长青的简约教学

走进大师们的课堂,犹如春风拂面,让人清新而又自然,感觉名师们的课堂就是那样简约而又新颖。

上午,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给我们讲了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和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两节精彩的数学课,并向我们做了《“简约”是另一种深刻》的专题报告,“简约而不简单!”徐长青老师给我们每个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了徐老师的课后,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大师就是大师,与众不同,他的课听起来是那么幽默,真是视觉与听觉的享受“大餐”。肢体语言异常丰富,特有激情,以至于现在我都怀疑徐老师定是学过小品、东北快板什么的。他的小品式、哑剧式、魔术式、快板说书式的课堂,简直就是艺术表演!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享受数学课堂带给他们的快乐,给学生和听课教师都留下了简约的深刻,感受到数学的美。丝毫没有留下教育的痕迹。

《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设计思路巧妙,用游戏贯穿整节课,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思维紧紧跟随游戏的进展而进行积极探索,最终自己构建了知识。这节课仿佛就是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个情景,徐老师充当了导演的角色,而学生却无疑成了最出色的演员。让我领略了“自主学习”的魅力。徐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他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环节他都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有位哲人说,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动静”结合,用智慧把握课堂学习的韵律和节奏。听徐老师的课轻松而愉快:预设与生成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轻重与缓急和谐统一,如行云流水。由此我想: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善于把握学生思维进程节奏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善于调控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步伐的,每到谜底将要揭示,却总是戛然而止;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善于等待的,在等待中使学生一步一步逼近事物的本质,从而理解数学的真谛。 简约的数学课堂必然是美丽而快乐的课堂:它是教师个性化教学思想光辉的折射;它是数学学科本身逻辑、严谨、充满理性精神的魅力凸现;它是“简约而不简单”这样一句流行语的生动注解。 我想,为什么我就想不到这样设计呢?这当然不是一日之功,看似就这两节课,其实凝聚了徐老师多少年艰辛的付出和劳动,凝聚力了他多年的思考和探索。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水平+机遇=成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水平,然后等待机遇,抓住机遇促进水平的提升。人们常说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成功路上的机遇,你我准备好了吗?

感受徐长青的简约教学

杨蓆丽 南营校 2012.11.5

推荐第4篇:听徐长青老师“重复”一课有感

“简约,”成就别样的精彩

——听徐长青老师《重复》一课有感 龙港区双树实验学校

孔玲玲

5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实验中学举行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期间,听了全国许多名师的教学观摩课,感受很深,受益匪浅。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徐长青老师执教的三年级《重复》一课,使我有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不禁感叹——“原来数学课可以上的这么精彩”。

徐老师简约的教学风格独具魅力,他语言自然、风趣,虽然是培训的最后半天,最后一节课,可依然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人。这节课给人最大的感受,就在教师对学生的把握上,非常有“度”。不断刺激学生,保持课堂的情趣盎然。巧设情境链,逐步建模型 徐老师的课堂,通过设立情境链、问题串、巧妙地引导学生建立对重叠的认知,并建立起集合的初步模型.课始通过理发师的困惑引出重复,通过抢椅子与猜拳游戏的巧妙结合为后续引出“重复”做了充分的铺垫,进而按游戏的分类进入相应的呼啦圈;然后利用“怎么总有一个呼啦圈少一个人呢”的设问,让学生解决“重复参加游戏的人应该怎么进入相应呼啦圈”的问题。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径直把矛盾丢给了学生,自己退到台后,让学生自发探究,此时学生思维达到了最高潮,也达到了这节课最精彩之处。台下掌声一片,为孩子,也为老师。整节课活动、游戏中,矛盾—突破—升华,无出不显现出教师的智慧和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课堂成为创造智慧的场所。

再比如,当把自己两个呼拉圈抬起时,徐老师说:“现在它不是呼拉圈了,而是我们的一种数学思想,谁能帮它起个名字的?”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各式各样的名字也出来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亲历中建构,在提升中质疑,生动地向我们演绎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学生由始至终成为学习的主人。他在上这节课时,借助实物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模式,并在此过程中调动逻辑思维能力理解,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徐老师精彩的课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典范。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宝贵资源。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将对他的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常常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贴近生活的情景,引领学生在无意识的情景中捕捉信息矛盾,进行有意识的思考。许多复杂的规律都隐藏在简单的现象背后,这就看我们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它了。徐长青老师要求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知识化难为易,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总之,听了这几节课,我受益匪浅。课堂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快乐地学习,学生学习观念发生变化,不再厌学,不再乏味了,老师也就轻松了。简约的是最好的,简约的会成就不一样的精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名师们的快乐学习理念融入每一节课,努力创设高效、智慧的数学课堂!让我的学生更加爱学、乐学数学!

推荐第5篇:听徐长青老师的课有感

听徐长青老师的课有感

今天有幸认识了全国著名特级数学教师徐长青老师,并观摩了徐老师的《重复》一课。课前创设情境,通过把名字写在小纸条上这样一个互动,让学生既放松了紧张的心情又找到了学好这节课的信心。其精心设计的数学故事,精彩的剪刀石头布、抢椅子游戏,精妙的“数学二环”。每一个细节都给听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更让我佩服的是徐老师的课堂语言。整节课,徐老师就象一个顽皮的孩子,与学生一次次“耍赖皮”。“逼”着学生自主寻求答案、说服老师。总的感受如下:

一、“啥也不懂”的老师。

课始,老师讲完《理发师的困惑》这个故事后,问:“他很纳闷?怎么会纳闷呢?老师也纳闷啊,明明是两对父子,怎么只有三个人呢?”老师边问边用手指头表示人数。

剪刀石头布游戏与抢椅子游戏后,老师让参与的学生站起来,而且专门强调请参与的7个人站起来,可站起来的学生数来数去都是6个,这时徐老师孩子气地说:“明明玩时是7个人啊,剪刀石头布游戏是4人,抢椅子游戏是3人,4+3=7人啊!”

在这两个环节上,徐老师俨然一个涉世不深的小孩,脸上“写”着大大的问号。“害”得学生急得一次次向老师解释原因,“逼”着学生逐渐完善自己的理由,也渐渐实现了教者预设的目标。教师的“啥也不懂”使得学生完全处在主动探究的境地,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

二、“爱耍赖皮”的老师。

徐老师安排参与剪刀石头布游戏的学生将名贴(写有学生姓名的纸条)贴在黑板上,那个参与了两次游戏的女孩将名贴贴在两个集合圈的重合处。徐老师偏要往左边拿,不让女孩放在重合处,女孩将名贴放回原处,老师又拖走。一直到女孩和其他学生用好多理由说服老师,老师用呼啦圈套一下才同意那个女孩将名贴贴在重合处。

贴抢椅子游戏名单时,那个玩两次游戏的女孩不再到前面贴,徐老师偏要她来贴,女孩和所有学生都说不需要贴了,老师又让学生说出理由后,才装着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原来真贴上了!”用圈套了一下右边,让所有学生看到右边圈里也是三个。现在总该结束了吧?可徐老师偏不!此时的徐老师就象一个倔强的、爱耍赖皮的孩子,故意要“为难”那个重复游戏的学生:“你玩了两次,我就要你再来贴!”女孩只得回到位置又拿了一张名贴上来,她既不想违背老师的意愿,又想坚持自己的观点,竟聪明地将第二张名贴压在第一张的上面。听课的老师掌声雷动,为学生的精彩表现也为徐老师的智慧设计而喝彩!

三、幽默风趣的老师。

当老师硬逼着学生必须站在两个圈里,必须符合玩猜拳游戏是4人,玩抢椅子游戏是3人时。徐老师说:“你们别耍赖皮,要说服老师才行!”说完老师故意离开,背对着学生。当学生将两个圈重合一部分,让那个玩了两次游戏的女孩站到重合部分中时,一起观察两个圈时,徐老师指着站在两个圈重合部分的女孩说:“敢情毛病就出在那个词‘既„„又„„’上,敢情毛病又出在你身上!”徐老师安排学生将呼啦圈竖起来重合放好时,问:“这象什么?”学生回答:“奥运五环。”师反诘:“你们不识数啊?”学生都笑了。师又说:“那给这个起个名吧!”由奥运五环学生轻松起名:“数学二环!”

将呼啦圈按在黑板上沿着呼啦圈的边画好两个圆环后,徐老师让学生拿下了呼啦圈,这样很自然的从生活中的圈过渡到数学上的集合圈,这时徐老师看着黑板上的圈又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多好的信啊,息在哪呢?”

这些风趣的语言加上怪异夸张的动作,使得所有在场的学生与老师都象是在欣赏一段精彩的相声,而几乎忘记了正在进行的是一节数学课。而这些随口说出的风趣的语句并不具有随意性,每一句都是在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思考!

四、饱含激情的老师。

“快乐地学习,我与数学共成长!”“数学就在你身边,爱数学、爱生活、爱自己的人生吧!”这些饱含激情、鼓舞人心的有如演讲词的话语竟然出自一位数学老师之口?不仅鼓舞了学生,也鼓舞了我们所有听课的老师!

在课的最后,徐老师对“重复”作了数学上的解释,但他的解释不是古板、教条的直接教学,而是用一种拟人话的语气、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进行叙述:“告诉你们,其实他不叫重复,重复只是他的小名,六年后他会长得很大、很帅,他叫集合,六年后老朋友见面时可千万不要不认识他哟!”

徐老师在报告中提到“约而达,微而减。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运用全景数学观,给孩子有效地理解数学的思想。简单再简单,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这节课中徐老师真正践行了这个理念。

学习心得

张海英

推荐第6篇:徐长青的简约教学法有感

徐长青报告有感

新湖南路小学 王丹

2016年12月22日下午有幸听了徐长青校长有关简约教学法的报告,受益匪浅。先不说报告的内容,单就徐校长生情并茂的演讲方式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近乎脱口秀似的演讲让我似乎都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一会感觉像在看浙江卫视的华少主持的电视节目,徐校长不经意间的幽默又感觉是到了德云社,让人百听不厌、听后意犹未尽。

徐校长所追求的简约是从冗繁走向凝练, 从紧张走向舒缓, 从杂乱走向清晰, 从肤浅走向深邃。徐校长提出“三不讲”, 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言的;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 教师不讲, 这里强调的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权, 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结合我现在任教的六年级,深感“三不教“说到了老师的心坎里,到了六年级就是有极个别的学生无论怎么讲、讲多少遍,学生都理解不了,既然是这样我们作为老师的为什么还要纠结呐,该放则放。而有些知识点例如说:“统计、可能性”六年级的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完全可以自己解决,而我们老师又非得吐沫横飞的细细讲解。而教学情境的设置也应真实、简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情境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学习起点上, 只有真实才会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发生联系,激活个体认知。同时, 简约教学还讲求教学情境的简洁明快, 直奔主题, 应避免因情境的复杂而为学生的学习带来障碍。简约还表现在教室的教学语言要简练、深刻。简约教学提倡语言简练启智、有趣味性。用尽可能少的话语来传播尽可能多的信息, 表达丰富的内涵,因为简练的表达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思维的提炼和逻辑的提升。

徐校长的报告有如醍醐灌顶,让我对于怎样上好课,教好学生顿开茅塞,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积极思索,主动向前,并且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学习,学习如何促进孩子学习的法子,研究法子,创造法子,应用法子,让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推荐第7篇:观徐长青老师.心得体会doc

观徐长青老师《解决问题策略》心得体会

洒志乡平桥小学 韦 兰

徐长青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策略》这节课,彰显他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他幽默风趣,洒脱自然,沉稳大气,体态语言犹如相声艺术大师,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创造了儿童喜欢的数学。他的课堂教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理性深刻,蕴含着“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理念,给与会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徐老师在教学中不仅善于启发、点拨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主动探究,而且非常重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数学思想与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既凸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学会„„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这一全新理念,也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的探究能力究竟有多强?在学习的道路上儿童自己能走多远?学生的心智潜能是巨大的,徐老师充分信任学生,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激活学生思维,引发认知冲突。当徐老师举起撕成的纸片,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验证了纸撕成4片后,先投影直观图形,让学生明确只能将一张纸撕成4片,然后他有意地制造了一个使学生感到非常困惑的问题:“把一张纸撕成4片,照这样撕下去,能撕成2012片、2011片和2010片吗?”激发学生猜想,使学生感觉到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让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徐老师巧妙引出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一句名言:“当你遇到数学难题的时候,要学会知难而——退。”告诉学生解决复杂的问题可“退”到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研究,进而向学生渗透“知难而退”“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接着,引导学生回过头来研究最简单的数据:

1、

4、

7、

10、13„„通过对撕成纸片的结果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可以发现规律。这样让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原来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退”的办法来分析、发现规律,使复杂问题得到解决。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由受阻变为通畅,学生的心理从胆怯走向自信,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此时此刻,“知难而退”数学思想的有机渗透,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学生继续探索数学王国里的奥秘。

徐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列的过程中,通过枚举归纳推理,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发现规律,用字母表示规律,让学生在“退”中探求规律、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徐老师将撕成的4片纸交给学生,让学生将其中的一张纸片撕成4片,一共是7片,学生继续撕下去„„徐老师依次板书:

1、

4、

7、

10、13„„。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4→7→10→13,依次增加3片,然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增加1个

3、2个

3、3个

3、4个3。“还有怎样的规律?”徐老师继续鼓励学生发现,有的学生说:“撕出的片数除以3余1。”有的学生说:“撕出的片数减1是3的倍数。”在此基础上,渗透无限思想,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规律:3n+1。最后,让学生判断:能撕成2012片、2011片和2010片吗?学生能依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正确判断。为了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思想的真谛,真正领悟到其中非常重要的“退”的那一步,于是徐老师进一步追问:“现在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退是目的吗?退完就完了吗?”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深入感悟“以退为进”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解决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时需要退退退,大踏步地退,退到不失事物本质的时候,再进进进,小步子的进,回头看,找规律,使问题得到解决。

知难而“退”,遇到困难可以退一步,回头看看,寻找规律再进一步探究,“退”是为了“进”。这是学习策略形成的精彩演绎!

徐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带领学生反复训练,获得体验,仔细品味,这其中传递的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与方法,还是一种可贵的数学学习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拼搏进取精神。也许很多年以后,这个班的学生会忘却这节课所学习的具体内容,但是徐老师在这节课上所传递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也就是装入孩子们头脑中的解决问题的“法宝”,却将始终铭刻在学生的心中,而无法抹去,让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徐老师的课,理性而严谨,灵动而睿智,让我们久久回味,特别是他的课堂中所蕴含的理念、思想和内涵,更让我们领略了理性课堂折射出数学的无穷魅力。如果要说还有一点什么建议的话,那么是否可以在引导学生猜测撕纸的片数和发现数列规律时压缩一些时间,留出一部分时间来让学生把“退”中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在其它问题情境中进行再次实践体验,这样就能够增加这节课的内容厚度,也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

2012月14日

年5

推荐第8篇:听徐长青教授有感

向徐长青老师学习

——听“让教师成为教学艺术家”专家讲座体会

赤光中心小学

傅永昌

阳春四月,我有幸地参加了永博明教育研究院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举办的“第五届小学教学艺术研讨会”专家讲座。此次讲座的其中一位演讲嘉宾是著名的小学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他演讲的主题是《让教师成为教学艺术家》。聆听了徐老师的演讲,使我受益匪浅。

徐长青老师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那独特的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使我深受启发。演讲中,他激情四溢,旁征博引,收放自如,言谈幽默而风趣。听他的演讲就如在听相声,说学逗唱中充满着哲理与智慧,现在回想起来,还意犹未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几点体会。

一、提倡“简约教学”模式。

徐老师认为,在教学中要提倡简约教学模式,教学应从简单开始,反朴归真,应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他具体地用生动而有趣的故事,真实而丰富的例子给我们讲述了简约教学的实施策略和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教学实践中,他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化繁为简”,“博观而约取”,“厚积薄发”这些思想精华应用于简约教学中,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简约教学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兴趣和信心,惧怕学习的现象,实现有效的学科教学就要走简约教学这条路,既有理论高度,又没有脱离我们的教学实际,精彩的演讲赢得了在场一千多听众掌声和喝彩。

二、教师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间的差异。

徐老师认为教师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把课堂归还学生,让教学归于真实。在教学中,不要用我们的方式让他们接近知识,而是要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近知识,不要让老师的思维模式去替代学生思考。要用做的方法学,用学的方法教,充分利用学习者的学习经验进行学习。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给答案,而要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让学生自主独立去探究。他强调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允许差异的存在,不能有“一棒子打倒一船人”思想。听了他的讲座,我深为自己平时教学中的错误想法检讨,我们常用在教学中把自己当作是正确答案的拥有者,是知识的权威用自己的惯用教育方式去教育学生,把学生分作三六九等。当学生出现不同意见和想法时,我们常是主观地“一刀切”。我们常常以为我们在教教师不能在学他对教学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独树一帜的风格,他提出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成为教学艺术家,要抛掉旧有陈旧教学观念,打破常规教学模式,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汲取传统文化的的养分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育理念,听讲座我觉得我们最需要学习徐老师对教育工作的那份执着。他执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把工作看成是品尝人生的欢乐;他经常对别人说:“教学生一天,为学生一生,孩子明天的需要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了解);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还学习的主动性权于学生);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时刻装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他那源自内心对学生的那份深沉

的爱让他做到教书育人,德育先行;做到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做到能民主、科学地管理班级;做到了以博大的胸怀,真挚的爱心,长年累月、点点滴滴、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真正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还要学习他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生活作风。他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的认真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健康的情绪、平稳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善于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多看前面,少看“身边”;多看有利,少看不利;多看自己的长处,少想自己无法改变的弱点。徐老师所有的这一切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启迪着我们。徐长青老师用他自己的智慧、豁达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我上了宝贵的一课。 今后,我要努力向徐老师学习,学习他的学习精神,学习他的工作态度,学习他的人格智慧,学习他的教学艺术,学习他的育人策略,不断进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推荐第9篇:感受徐长青的简约教学国培日记

感受徐长青的简约教学--国培日记

走进大师们的课堂,犹如出风拂面,让人清新而又自然,感觉名师们的课堂就是那样简约而又新颖。

上午,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给我们介绍了他的成长经历和教学风格,并向我们做了《让教学再简单些》的专题报告,下午到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小学进行了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其中徐长青老师亲自为我们国培数学班的学员们上了精彩的一堂课。“简约而不简单!”徐长青老师今天应该给我们每个学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了徐老师的课后,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大师就是大师,与众不同,他的课听起来是那么幽默,真是视觉与听觉的享受“大餐”。肢体语言异常丰富,特有激情,以至于现在我都怀疑徐老师定是学过小品、东北快板什么的。他的小品式、哑剧式、魔术式、快板说书式的课堂,简直就是艺术表演!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享受数学课堂带给他们的快乐,给学生和听课教师都留下了简约的深刻,感受到数学的美。丝毫没有留下教育的痕迹。

《重复》这节课设计思路巧妙,用游戏贯穿整节课,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思维紧紧跟随游戏的进展而进行积极探索,最终自己构建了知识。这节课仿佛就是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个情景,徐老师充当了导演的角色,而学生却无疑成了最出色的演员。让我领略了“自主学习”的魅力。徐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他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环节他都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有位哲人说,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

简约的数学课堂必然是美丽而快乐的课堂:它是教师个性化教学思想光辉的折射;它是数学学科本身逻辑、严谨、充满理性精神的魅力凸现;它是“简约而不简单”这样一句流行语的生动注解。

我想,为什么我就想不到这样设计呢?这当然不是一日之功,看似就这一节课,其实凝聚了徐老师多少年艰辛的付出和劳动,凝聚力了他多年的思考和探索。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水平+机遇=成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水平,然后等待机遇,抓住机遇促进水平的提升。人们常说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成功路上的机遇,你我准备好了吗?

推荐第10篇:听徐长青老师的课与讲座有感

原来,观课、议课可以这样做!

-----------听徐长青老师的课与讲座有感

东岳中学

郝怀芳

作为“泰山杏坛卓越教师”培养对象,我有幸听徐长青老师的报告已有两次,每每想起徐老师的作报告时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那么生动、那么有趣,他的睿智与幽默、他那耐人寻味的体态、巧妙精辟的言辞,让全体与会者轻舞飞扬的享受着。原来观课、议课可以这样做!

“观课和议课”,虽然这两个词语我不是第一次接触,但是对于他们的理解,我还是把这两个词语和“听课和评课”等同起来。听了徐老师的报告后了,我才真正明白了两种不同教研模式的本质区别。我们平时采用的“听课和评课”模式,“听课”对作课老师起到的是监督作用,“评课”我们对教师的关注更多的是眼前。而徐长青老师提出的“观课和议课”,“观课”关注是教师和学生的言行,并对其进行分析,“议课”强调的是参与者的自我解放,发展教师的教学自由和幸福生活为目标。前者注重是教师作课的结果,后者注重的是教师的后续发展,尤其是后者运用的是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研究,人文性的管理激发研究热情。 徐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各种观察表,像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表,教师课堂教学的立与行,关注课堂教学的视阈盲区,原来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视阈盲区,有经验的老师会利用课堂站位来弥补这一缺陷,都有深刻的寓意。要关注教师行走路线的有序和无序,尤其是“课堂教学结构性要素观察表”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课堂教学结构性要素观察表”强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前的教学中总觉得教给学生方法即可,现在的教学,我想仅仅有“渔”是不够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欲”,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亦是如此,我们既考虑知识的传递,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学从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主动学,我想最关键的也许就是这一“欲”了。引发质疑,再引导学生从实践中释疑。就这样,在层层“疑”中激发起学生的“欲”,有了求知的欲望,自然有了思考、探究的动力;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域”,这“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课堂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老师的放手与鼓励,源于老师的授之以“域”,也因为老师一直心怀这样的理念:我们的课堂要推荐平民榜样,不要让优生占位;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寓”徐老师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在课堂上,既要教给学生看得见的知识,也要教给学生看不见的知识,只有看不见的知识才是带的走的真素质”,他提倡课堂上要讲藏有道理的故事,要将道理蕴藏在课堂之中。

另外,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愉”愉,即愉悦、悦纳。在徐老师的讲座中对这个“愉”有着很好的诠释:宽容错误,包容不同,纵容奇特。课堂上,不妨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多问一句“你是怎么想的”,多一些“容”,那我想,这样的课堂必然是愉悦的课堂,身心的愉悦也终将换来学生对知识的悦纳吧!“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逾”,思维有了惯性,就会产生僵化,打开学生思维和心灵的窗户,让他们在思维惯性中及时反思”。课堂上,在学生生疑、解疑、议疑、释疑之后还应该多一个步骤,那就是疑疑,让每一次思考,成为知识的不断的超越。

当然,授之以渔,还应授之以娱、喻、育„„当我沉浸在这课堂十“Yu”,

对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我,才要明白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执教者言行的分析,会对老师更有说服力;对教师的精彩欣赏评价,可能会成为教师今后发展的方向。对教师的评价不知是改善今天,而是提升明天。

第11篇:徐长青 重复

徐长青《重复》课堂实录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姓徐)你怎么知道我姓徐?(大屏幕上写着的)一起读(徐长青)怎么称呼我啊?(徐老师,徐主任,徐先生)一个人代表了几个身份身?(3个)这3个身份表示是都是我一个人。三年级学生就会说三个字,能说4个字(徐老先生)我不爱听,来个规则在徐老师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字。徐老师好。5个字(徐老师您好),小朋友们真可爱,小朋友们真棒,小朋友们真够朋友。6个字(徐老师您真好)。一个真字从我的话语中出来,并被小朋友们接受,并用这个真字又送于了我。说明我们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还有思想的交流。我把我的名字告诉了你们,你们的名字还没有告诉我,我郁闷啊!把你们的名字写在纸条上第一张纸条上。让我从远方就能看到你叫什么。有的同学写的小,再写一张一定会写的更好,两张叠在一起放好。准备活动到此结束,活动马上开始。

二、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理发师的困惑?某理发师正在给客人理发,就听一声门响,“叔叔,我和爸爸要剃头,”又一声门响,“师傅,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这时,理发师抬起头一看很纳闷?????

师:一共进来几个人?4个人,为什么只有3个人? 生:两个人是一个父亲。 师:不太可能。

生:他们是父子爷的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手比划,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重复的问题,直观形象,学生也思维开阔。

三、游戏“抢椅子”。

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它不是单纯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先两个人两把椅子玩儿,没有竞争,需要再来一个人,叫来5个同学利用“剪刀、石头、布”确定一名参加游戏的同学,然后由这名同学与原来的两名同学一起玩儿游戏,游戏结束,出问题了。一共有8名同学参加了两个游戏,(“剪刀、石头、布”5个人玩儿的;“抢椅子”3个人玩儿的)8位同学起立,怎么还少一位?5+3=8同学们争论,用呼拉圈表示集合圈,引导学生发现了(其中一名同学参加了两个游戏)5+3-1=7徐老师就是利用了这个数学问题,使数学学习从这个现实、有趣、富有探索性的情境中开始了。 师:看看这两个圈是怎么摆的? 生:交叉在一起。 师:特殊的同学在哪? 生:在交叉的圈里。

师:把这个圈留在黑板上,呼拉圈就变成了数学圈。

徐老师的问题步步为营,孩子们的思路也是紧随其后,在整个课堂中,徐老师把静态的数学知识结论,变成了动态的探索对象。最后利用使人意想不到的“呼拉圈”把集合圈解释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孩子们在不知不觉的争论中,亲身经历了一个我们老师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学生非常难理解的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花名册的故事。

1.课件出示:三年一班有女生19人,男人17人,全班多少人? 生:19+17=36人 师:为什么不减啊。

生:男生和女生之间没有重复。

2.课件出示:猜猜人数,某小组的同学参加兴趣活动,参加体育小组的有12人,参加音乐小组的有7人,这个小组最少有多少人?

这些都是在学生亲身体验、积极动脑、相互交流中主动获得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获取了数学的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远远比老师直接给出一个结论重要得多。为徐老师的“独具慧眼”而叫好。

第12篇:听徐老师课有感

2012年的12月27日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和平小学名师讲坛,这一天的时间听了和平小学两位教师的课,还有一节是徐长青老师的课,都是数学广角中的问题。和平小学老师的课我就不说了,下面就徐长青老师的课谈几点感悟:

徐长青——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著名特级教师,听徐老师的课感觉像是走进了奇妙而又快乐的大舞台,徐老师的课笑声不断,学生学得轻松,我们听的放松,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听了徐老师的《烙饼中的数学》我觉得自己真想走进课堂,成为徐老师此时此刻的学生。

1. 幽默

徐老师幽默,风趣,略带京味的普通话感觉就像是一个相声演员,整节课你会听到笑声一片,有学生的,也有听课老师的,40分钟的时间好象一下就遛过去了,以下就是课堂上的一些片段。

(1) 在让学生上台演示烙2个饼的过程时,学生没把饼带上来,(徐

老师让学生把练习本当烙饼)徐老师说:你的饼呢?忘带了?哦,没事,徐老师笑着拉着学生的手说:“那咱就烙你这双小肉饼吧,(台上台下都笑了)

(2) 当学生开始演示烙饼时,徐老师又提出要求,要边烙边说:“学

生先放两张饼,熟了„„“不行” 徐老师打断了学生,“要配上音,先放两张饼,嗤,熟了,3分钟再翻过来,嗤,又熟了,3分钟。、

(3) 在探究烙3张饼要用的时间时,学生探讨出最优化的方法是9

分钟,徐老师进行了总结,先烙两张饼3分钟,然后借一张,让第2张的另一个面等一等,让锅里同时烙两张,徐老师借用了“借一借,等一等”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演示,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如何进行交替烙,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2. 睿智

在徐老师的课堂上,你可以时时看到闪烁着的数学思维,处处体现着的优化方法,

[片段1]

上课后,徐老师一拍脑门,“糟了,练习纸忘发了,一张还要裁两半呢?徐老师故意一张一张裁,并故意对着话筒,发出很响的声音,学生开始在笑,接着马上有学生说:老师,你可以一起裁,那样快一点,徐老师:“你的意思一起裁可以更„„,生,节约时间!”接着,徐老师又针对发练习纸抛出第二个问题:“那我怎么发?”学生提出了各种能节约时间的解决办法,随之,徐老师出示了华罗庚的两句话,1.从整体去考虑,创造多种解决方案,2.选择最佳方案,节约时间和资源。

[片段2]当探究2张,3张,4张,5张饼的优化方法后,徐老师让学生探究烙饼所用的时间,1个学生说:“1张饼要用6分钟,因为1张饼不能优化,只能一面一面烙,正当学生都持相同的意见时,徐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3分钟肯定不行吗?学生都说肯定不行,只见徐老师嘿嘿一笑,随之出示了电饼铛,看,电饼铛就可以做到,有时,改

变环境与条件,同样是一种优化。

[片段3]

在课堂总结时,一学生说:优化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徐老师马上说:“对,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这就是一种创造。”

纵观整堂课,那精彩的互动,知慧幽默的语言,高超的调控和娴熟的教学技艺,无一不让我们感受着大师的风采。

徐老师在讲座中的有些经典语录,我整理了几个,与大家分享。

1.在特殊中猜想,在一般中找规律。

2.要给孩子闭上眼睛思考的时间。

3.许多孩子还在思维的路上。(课堂用语)

4.教师要摆脱教案!

5.教师不能“好心种恶果”!(针对有的老师喜欢把内容讲几遍的现象。)

6.孩子,你就是老师讲课的“托”!(针对学生揣摩教师用意的现象。)

7.教师的脸千万不要变成“天气预报”!(教师不要轻易透露答案的信息。)

8.问题要问到中上等,解答要做到中下等。

9.有的课没有高度和深度,只有温度。

10.通过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知识。(针对惯常所说:通过教学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最后,用一首散文《生命的列车》结束我今天的交流

人生一世就好比是一次搭车旅行

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时常有事故发生

有时是意外惊喜

有时却是刻骨铭心的悲伤

降生人世我们就坐上了生命列车

我们以为

我们最先见到的那两个人我们的父母

会在人生旅途中一直陪伴着我们

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

他们会在某个车站下车

留下我们孤独无助

他们的爱他们的情

他们不可替代的陪伴再也无从寻找

尽管如此还会有其他人上车

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将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他们之中有我们的兄弟姐妹

有我们的亲朋好友

我们还会体验千古不朽的爱情故事坐同一班车的人当中

有的轻松旅行

有的却带着深深的悲哀

还有的在列车上四处奔忙

随时准备帮助有需要的人

很多人下车后

其他旅客对他们的回忆历久弥新但是,也有一些人

当他们离开座位时却没有人察觉有时候对你来说情深义重的旅伴却坐到了另一节车厢

你只得远离他继续你的旅程

当然,在旅途中你也可以摇摇晃晃地穿过自己的车厢去别的车厢找他可惜你再也无法坐在他的身旁因为这个座位,已经让别人给占了没关系

旅途充满挑战、梦想、希望、离别

就是不能回头因此,尽量使旅途愉快吧善待旅途上遇见的所有旅客

找出人们身上的闪光点

永远记住在某一段旅程中

有人会犹豫彷徨

因为我们自己也会犹豫彷徨

我们要理解他人因为我们需要他人的理解我时常这样想

到我该下车的时候我会留恋吗?我想我还是会的

和我的朋友分离我会痛苦

让我的孩子孤独地前行我会悲伤我执着地希望

在我们大家都要到达的那个终点站我们还会相聚。

祝大家在生命列车中旅途愉快。

第13篇:徐长青烙饼问题

烙饼中的数学问题

授课教师:徐长青

一、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师:上课了,我忘给你们发一张纸,(举起一摞A4纸),但每人只发这张纸的一半,怎么办?(师开始撕纸,一张一张的撕,撕到

3、每次只能烙两张饼师什么意思?

4、烙两张饼用几分钟?

一生上台演示,假设手就是饼,老师用书当饼铛,演示烙饼的过程。 师:学数学经常要借助我们的肢体来模仿,这就是想像。 师板书:2

2×2 同时

3×2

6分钟

(二)寻求烙三张饼的最短时间

1、师:烙两张饼用了6分钟,6分钟后谁吃上饼了,哎呦,忘了给爸爸烙了。

2、师:烙三张饼需要多长时间,生推理,需12分钟,师:有没有更短的时间呢?

3、师:我们把中间孩子的桌子当饼铛,三个孩子的数学书当烙饼,亲自烙一烙,看有没有比12分钟更少的方法。生活动。

4、三生上台演示9分钟烙饼的过程,发现是交替烙饼的。

5、师再次演示用12分钟烙完饼的过程,生从中发现

(四)寻求五张、六张饼的方法 5张饼,先同时在交替分成2+3 6张饼,能同时就不交替,生活中要优化。

从板书中发现,什么时候用时同时烙,什么时候交替烙?单数交替烙,双数同时烙。

(五)挑战烙一张饼的时间

看表格发现没烙1张饼,师写了3分钟,出现争议,分歧,发现1张饼的两面不能分开,所以必须用6分钟来烙。

师:人类的智慧创造了财富,1张饼的两面不能分开,但我们可以改变饼铛,出示电饼铛,用电饼铛只需3分钟。 多媒体出示:改变环境和条件,同样是优化。

师小结:烙饼要找到面数,和每面几分钟,我们列一个小式子,就是思维的优化,

饼数×2=面数

面数÷2=次数

次数×3=时间

师:举例:10张饼用多长时间、11张饼呢?你还在想是同时烙还是交替烙吗?什么时候不能用我们的优化方法。 生:一张饼,给的饼小于我们的资源数。

三、练习深探,感受优化

第14篇:观摩名师徐长青

参加全国名师小学数学观摩课研讨活动有感

济水西街 翟立梅

5月11日有幸去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观摩课研讨活动,名师们的精彩课堂和他们对教育的深入研究,让我收获很大,更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不足。

影响最深的首先是徐长青,刘松和潘小明三位老师都强调“三不教”即,学生学过的不讲――经常在我的课堂中当学生碰到之前学过的不会或遗忘时我会重复的讲,在这里我明白了反复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养成学生的懒惰。遗忘是正常的,但是在我们的大脑里面会留下记忆的残片,这些残片会引导学生回忆再现。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留下残片,他谈到了肢体记忆,让学生操作经历学习过程学生的记忆就比较深。他还举了个例子,在场的哪个教师开车3年了,没有骑自行车了?现在给你一辆自行车你会骑吗?不会。肢体记忆会形成永久记忆,而视觉听觉记忆只会形成暂时记忆。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这样的课程老师就要从“学生先做”中来找寻教师教学的起点和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再就是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对牛弹琴难道是牛的错吗?

那么课堂上要教什么呢?刘松老师总结了“三教”:易错点,学生独立学习的最难点,学生自学想不到的盲点。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调查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课前备课要认真考虑这节课学生的起点在哪里?要让学生达到怎样的终点?而我们要思考的就是从起点到终点要合理的架构路标!潘小明老师的抽屉原理一课抓住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对“总有一个月里至少有.....3个人过生日”这句话的理解入手,从而展开教学,最后引导学生从最不利的情况思考,从而轻而易举的突破了难点,达到了学生的终点。

第二是合作。徐老师说前后四人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形式主义合作,他把这种合作称之为递元性合作,这种小组合作严重伤害孩子的思维,把那些少数人的想法――他说这种少数人的想法称为贵思维――就扼杀在小组内。在之后的全班交流中这样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发言的权利,而被那些组长或大多数人所代表发言了。比如,在班里有6个人的想法不一样,而这6个人分在一组的可能性几乎为0,这样他们分散在各个小组,而这些小组内支持他的想法的人只有他一个,而

其他想法的学生就在小组内把他同化了。这样这种贵思维就被淹没了。所以,在他的课堂上他让学生走出去离开自己的位置进行知元性合作,是不限制距离的合作,而是寻找你的支持者或走出去传递你的思维。在这里他提到了希尔伯曼的一个教育理念:最无效的学习是教师讲授,最有效的方式是学生教别人!

第三,课堂的学习效率,回想一下我们的课堂提问都提了怎样的问题,那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浪费时间还是一个好问题?提问题要面向中高层次,解决问题要面向中低层次。而我们却恰恰相反,提问时大多都面向中低层次,而解决问题却面向中高层次,这样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笨蛋,这样的教不如不教! 第四,尊重学生,“学会等待。”

徐老师提出: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回答,学生还在思考。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评价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给孩子消化吸收的时间。还有课堂出现乱象的时候,要有足够的时间等待。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一味的制止,而要用心观察,看孩子们都在干什么,说什么,也只有这个时候才最容易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第五,课堂语言诙谐、幽默、充满智慧。

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报告上徐老师都是以幽默、激情的调动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激情。徐老师讲座里举的例子,谈到学生掌握乘法的分配律时,经常是出错很多。为了体现教学的实效,徐老师与听课教师情境演示,用握手的方式,呈现乘法的分配律的教学,让我们从中学到情境理解知识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不少的思考。有些问题的出现,我们不能一味的责怨学生,而在老师智慧的思考、引导。

最后把徐老师的一句话与大家分享:差异是的美,也是生命的美。 我们不知道学生的明天会怎样。让我们的孩子离开老师还读书,离开学校还学习。

第15篇:听徐斌教师心得体会

在这半学期的听课学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徐斌老师执教的一堂课,(徐斌老师是江苏省特级教师,1969年出生,他堪称小学数学界的精兵强将,曾先后应邀到北京、广东、上海等20多个省市作公开教学200多次)这次他给我们带来的是六年级的数学课:《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短短的四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但徐老师那精湛的教学水平、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灵活机智的课堂驾驭能力,给在场所有老师留下了长久的、深深的回味与思考。下面我就徐老师的课谈几点个人体会:

1、教学层次晰、层层深入

新课一开始,就由学生熟悉的天平、曹冲称象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入手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替换,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逐步通过画图、摘录、整理等教学方法渗透教学策略——替换,让学生通过替换的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最后由学生总结出替换的思想方法。

2、教师的引导顺畅自然、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每当学生的思维受障时,徐老师总是不急不火,循循善诱,最后达到拨云见日的效果。学生往往能根据教师的引导抓住问题的关键,例如:在教师问倍数关系与相差关系的不同之处时,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倍数关系的题总量不变、物体的数量变了;相差关系物体的数量不变,总量变了。

3、教师的语言简洁精练、幽默风趣。从课堂上的每一句过渡语,每一次提问,每一阶段的小结都能看出:教师的每句话、每个字都经过锤炼。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中,满眼是缤纷的色彩,热闹的场面,满耳是激烈的争辩,廉价的表扬,而徐老师的这节数学课,却让我有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宁静而清新、扎实而不失生动、有趣而不失有效,从他的课上,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什么是底蕴!一个优秀教师的底蕴!

第16篇:徐长青《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数一数扑克牌的张数

(一) 一副扑克牌有几部分组成?哪几部分组成?

(二) 红片有多少张?每种颜色的扑克牌各有多少张?

(三) 一共有多少张?怎么计算的?(13乘4,54—2)

二、学习习近平均分

(一) 8张牌,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牌?列式、单位?这里的4张哪些是男孩的,哪些是女孩的?是怎么分得?每份是几张牌?是整体的多少?

(二) 4张牌,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张牌?这2张是几份?怎么分得?1份是几张?这2张扑克是整体的多少?

(三) 2张牌,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张牌?怎么列式?这1张是1份,是整体的多少?

(四) 1张牌,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不损坏牌,怎样平均分成两份?老师把一张扑克牌画成长方形,把长方形怎样分?这一半是几张?二分之一叫什么数?怎么列式?几个二分之一张是一张?

三、学习分数的数量和分率的区分

(一) 都平均分成两份,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二) 这些结果都是谁的二分之一?

(三) 二分之一,还加“张”吗?为什么?

(四) 单位“1”和数字1有什么不一样?单位“1”的变化,影响了二分之一的变化了吗?

(五)二分之一张和二分之一有什么区别?

四、学习分数的意义

(一) 分数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表示这样的一份、二份„„的数

(二)平均分成二份、三份、四份„„单位“1”不能无限大,也不能无限小

五、练习

(一) 从8张牌中,你看到了什么分数?

1、八分之一,是几张牌?指一指,用虚线打格;圈八分之三,说一说它的意义。

2、四分之一,怎样涂涂改改得到四分之一?讲讲、指一指四分之一?4个四分之一是多少?

(二) 这张牌是一个数字,不是大小王,它有多少张可能?猜对的可能性是几分之一?

(三) 这张是4,有几种可能,猜对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四) 翻开一张牌,是几分之几?剩下几分之几?合在一起是几分之几?列一个加法算式

(五) 还剩下几张牌?再翻一张牌是几分之一?梅花4为什么是七分之一?同样的牌在不同的单位“1”中表示的分数一样吗?

(六) 数量和分率的区别

1、二分之一岁是多大呢?

2、你的小妹妹是你的二分之一,她多大?明年她还是你的二分之一吗?

(七) 拿出一张后,你要翻动的是整体的几分之几?剩下的是几分之几?六分之五里面有几个六分之一?再填上几个六分之一是单位“1”?

第17篇:听徐德生老师演讲有感

听徐德生老师的报告有感

12月24号,我们商学院全体的学生在第一报告厅听了徐德生老师关于古今中外商业管理的精彩演讲。在徐老师的演讲中,他充分地展示了他的个人魅力。我们也深深的被他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在演讲的过程中,徐老师数次夸张的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原因是他问的古文或者古人我们几乎都不指导,难怪会有此发问。细想来,当我们都忘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当我们都忘记了先辈们的文化传承,那么我们还能拥有什么资本,还是不是一个正真的中国人!徐老师的几个发问如醍醐灌顶,震耳发聩,让我在惭愧的同时也暗自决定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虽然这是个有关商业学习的报告,但徐老师的演讲远不止这些,在这里我要将令我深有感悟,记忆犹新的话记录下来,以供日后借鉴重省。

徐老师打出了两幅图,衣服是一头牛和李逵,另一幅是牛的骨架和柏拉图,在徐老师的解释下,原来他是在拿中国的庖丁解牛和西方的解剖术作对比,中国注重理论器物,而西方则注重技术,这也是值得我们日后警醒的地方,光有理论而没有扎实的技术,纵使你口技超然,也只是纸上谈兵,空无一效。

后来他一面解释中外的商业管理,一面对我们指导。他的见解十分的深刻,他说:比如一个读MBA的人,因为中文翻译为工商管理,所以一般国人会理解为管理学,殊不知这其中也有关于经营的,实际上这样错误理解的人只算读了50%。而这原因又何在,错肯定不在那些错误理解的人,而是英文manage既有“管理”又有“经营”的意思。这只不过是中方语言的差异罢了。徐老师只用了这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例子,向我们深刻地剖析了中外语言差异,生活差异等文化不同而导致商业学习不贯通现象问题。这一段讲说,不仅直接提供给我们学习关于商业的方法,还给了我们一种思维方式去参考。由徐老师的观点来说,那些努力读工商管理的人们亦不能深责其咎,当我们从另一方面来看待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更为关键,更为本质的原因。如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徐老师还讲了他在国外的经历,过马路时,明明店铺就在眼前,韩国向导却依然遵守交通规则地带着徐老师绕到十字路口过了红绿灯来到商店,尽管徐老师说中国式过马路其实是中国人讲究效率才产生的,但中国人仍应遵循秩序,没有秩序这个世界便会乱了套,然而是否遵循是要在一定条件下做出判断的,两者都没有错。

最令我受到启发的是徐老师大喊的一句:“你们已经老了。”刚开始我们听到固然很不解,甚至觉得是无稽之谈。可是在徐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我们终于理解了其中的真谛与徐老师的良苦用心。所以在他后面解说关于中外语言差异,生活差异等文化不同导致在商业学习不贯通的时候,通过旁征古例,博引今事,再次提醒:我们已经老了。是啊!青春本是放任追逐梦想的,而我们却是随波逐流着;青春本是不断扩充学习的,而我们却肆意挥霍着;青春本是从我们手边的每件小事脚踏实地的做起的。而我们却整日想入非非,浑浑噩噩!这一切的一切,都值不得我们正处于大好青春的大学生去“潇洒”。在此,且抛开有关商业的理论不谈,只徐老师的这一句“你们已经老了”就使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每每体会在原来的感触上又有新的体会,可谓是言虽少而意无穷。

然而,徐老师的终极目的是激发我们向往成功的欲望。他通过旁征古例,博引今事,同时他也举出了自己的例子来激励我们,比如他如何如何先赚到自己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在此不必过多赘述。当然,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青年,1000万足以点燃我们心中的激情,在徐老师的演说下,人生的第一桶金又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关键是一点我们是否付出了努力,是否是为了理想在一步一步地工作。诚然,努力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为了理想而努力则更加不容易。那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最有名的一句也会给出我们答案: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可悲的是那些整天将青春肆意挥霍,随波逐流的人,这其中的人不乏怀有美好梦想的人,但是他们只是想入非非,并且浑浑噩噩地对待青春,连一个给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都不给。如果天上掉馅饼,亦或他们是富二代、官二代,他们尚能苟且。否则值到有一天他们才幡然醒悟:自己已经老了,岁月已经不起挥霍了。然而,迟了!

把握现在的青春光阴,我们应该多想一些我们以后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我们记忆着过去,注视着现在,也想象着未来,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中,我们会听到很多经验之谈,有些是浮夸的,不切实际的,有些是真诚的,有可能给你人生带来辉煌的,徐老师的这一次演讲让我刻骨铭心,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会走的更好更远,只要心够决,只要无所畏惧,只要坚定信念,我便是伟大。

第18篇:听徐长青讲《解决问题策略》一课有感文档 (3)(推荐)

听徐长青讲《解决问题策略》一课有感

南双洞小学 陈淑芳

这次参加承德“魅力教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会。两天的时间里聆听了六位级特级教师的展示课和学术报告,我把感受最大,印象最深,收获最多的与大家一起分享。

18日上午,徐长青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退”中数学》一课,是最吸引大家的一节课,整节课不时传来孩子们、老师们的笑声。徐老师风趣幽默,上课简直就象是在变魔术。现在回想起来,还感觉意犹未尽!

徐老师以数学家华罗庚的知难而“退”的学习理念贯穿整个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以“退”为进,让孩子们在欢笑中经历了“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的学习过程。一张纸撕两下成4片,取其中的一张撕两下成7片,再取其中一张撕两下共10片,照这样撕下去每次分别会是多少片呢?能撕成2009片吗?2010和2011片能撕成吗?面对这么复杂的数时,徐老师及时引导:遇到困难,拜名师华罗庚,并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带领学生反复演示,仔细品味。在探究数列的过程中,徐老师不仅教会了学生数列的规律,还传达了一种数学的思想,“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即:遇到困难,可以退一步,回头看找规律,再进一步探究问题。这不仅是一种数学学习思想,更是一种理性的人生态度。难怪有人说这不像是一节数学课,倒更像是一节哲学课。以退为进,化繁为简,在后来的学习中孩子们正是运用了这个法宝进行解决问题,受益无穷。也许很多年以后,这些的孩子会忘却这节课所学习的具体内容,但是徐老师在这节课上所传递的以退为进的数学思想及人生态度将始终铭刻在学生的内心,无法抹去。今后,我们要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学生的操作和体验,去掌握知识,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再回到我们的平时教学中,这个“退”字不也一样很宝贵吗?对于接受水平较低的孩子,对于在教学中出现的“难啃的骨头”,我们老师也应该“退一退”,“回头”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徐老师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一切失败都不值得懊悔,而值得反思。”这句话在学生和老师身上都适用。

课上徐老师像一位十足的魔术师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张纸“撕啦”、“撕啦”能变成几片?学生尽情猜想,三片、四片,一个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撕啦”一下撕成了3片,再拿出其中一片“撕啦”撕成了2片,这张纸一共被撕成了5片。这种奇异的想法引得大家很不解,于是徐老师请她上台演示,大家才恍然大悟。徐老师非常真诚地说:“学生的各种想法在于发现不容易发现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和价值,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都有不同的理解,能不能够自圆其说?学生的探究能力真的无法想像,有了他的理解与鼓励学生才打开封闭的思想,由胆怯走向自信。徐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思考。他给出了这样的观点——“当你抛出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在思考并表述,这就是正确答案。”,不要学生看出答案,而是上学生思考出答案。那么,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后,看到有几个孩子举手了,就要留出一定的空白时间等待更多孩子的思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就要宽容他的错误,给他机会改正。并且,学生的回答都是资源,即使是错误的,也有可能成为引发思考的亮点。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徐老师多次给错误的孩子鼓励,正确答案却不给予鼓励。从而诱导孩子大胆而精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师照顾到每个孩子,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还有心理的安慰。

想想我们自己,当学生提出各种怪异的想法时,你是肯定鼓励还是置之不理;当学生竭尽所能仍考不到大家心目中所理想的成绩时,你是耐心讲解还是冷嘲热讽;当你讲了八遍的题学生仍然做不出时,你是暴躁如雷还是反思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站在成人的立场思考,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错…… 我们常常听说这样一句话:“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经历一些考验,有成功也有失败,那个时候我们都会安慰彼此说“没关系,最宝贵的是经历”。可是在课堂上,作为老师的我们能否这样坦然面对学生所经历的过程呢?对于一个课堂,教师是已知者,学生是未知者,已知者对于知识的认知是清晰的、自信的,而未知者是犹豫的、徘徊的。教师要给孩子自己探索的空间和自由,再回到我们的数学课堂,很多时候我们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多么希望听到正确答案啊!可有的时候偏偏事与愿违,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老师也跟着着急。但是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从头至尾看到的是他轻松的表情,学生敢说敢想,学得也很轻松。即使有时候第一个学生就碰巧答对了,老师也会把更多表达的机会留给其他学生。

这节课使学生明白无论何时何地遇到困难要退出难点,再退的劲大,进的速度慢过程中找到普遍规律用最简单的方法吃掉骨头。教师要教出知识分子,而不是知道分子,引导了学生对数学的崇拜,对科学家的崇拜,不是学会而是把文化传下去,把数学发扬广大。整个课堂,看似老师和学生都在玩,老师在玩撕纸魔术,学生也跟着老师一起玩,但整个课堂活而不乱,玩中有思维,有争辩,有学习,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真正体现了教学“从冗繁走向凝炼,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教学。”这样的“玩”数学让人震撼,更让人深思。

20

12、

7、20

第19篇:简约教学

1、简约教学的方式:(1)教学内容简要,精辟;(2)课堂环节简单、厚实:(3)教学方法简明、灵活;(4)教学评价简洁、真诚。

2、简约教学。“是指高度概括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约教学要求课讲的简单、有条理、更精练、更高效、更艺术。 3.简约教学的方式:(1)教学内容简要,精辟;(2)课堂环节简单、厚实:(3)教学方法简明、灵活;(4)教学评价简洁、真诚。

4、简约教学的精髓。越简越好,简单到不能在简就是极致,就是美丽;简约没有华丽的喧嚣,没有多余的做作,体现的是一种风格,一种内涵,一种气质。简约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境界,表现的是大气、超越、精要、深刻、智慧,而不是华而不实,花样繁多,也不是故弄玄虚的教师表演。

5、徐长青小学数学教研模式是以徐长青“简约教学”的思想为指导的。徐长青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追求朴素灵动,正本清源,返璞归真,以真实的呈现突出核心目标,使课堂教学变得更轻松、有效、愉悦、凝练。故而简约教学,是指运用一定教学策略,基于学生的知识与学习经验,围绕学生“困惑”之处创设情境,选择内容,细化活动,设计结构,使用媒体,指导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简约化处理,以求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最大程度的整合优化,期待课堂简洁、明了、凝练、深刻,以求达到自然、高效的教学,其核心指向用简洁、明了、易于操作与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于“困惑”之中生思启智。故研究中将其具体操作归纳为“双主线简约活动”,以求能形成这一观点下的独立教学体系,并形成对简约教学认识上新的提升。简约教学的内涵是简约,是一种规律,是一种回归沉淀,简约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思考方法,简约应成为一种数学教与学的方式。

第20篇:读《简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读《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教师 余才兵

概念分为一般概念和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核心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窄,构成了核心概念教学中的障碍。而数学核心概念又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因此,重视核心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又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呢?下面我粗浅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核心概念教学一般都分四个阶段:引入 、形成 、巩固 、发展。

一、核心概念的引入

1、核心概念的引入是核心概念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纯粹”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具体的材料相联系,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核心一般概念和核心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主要要说明“谁”的几分之几,为了说明这一点,可出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图形,折出它们的二分之一,让学生明白虽然都是二分之一,却表示不同的大小,所以一定要说明“谁”的二分之一。

2、同时,在核心概念的引入中要格外做到旧知识的迁移。

任何一个数学核心概念都是在以往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前一个核心概念是后一个核心概念的基础和推理依据,旧核心概念铺垫不好,就会影响新核心概念的建立,如,在“整除”概念基础上建立了“约数”、“倍数”概念;由“约数”导出“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由“倍数”引出“公倍数”,再导出“最小公倍数”。 在几何知识中,由长方形的面积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的面积公式。

3、最后还可以从计算引入新概念。有些概念不便于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而通过计算才能揭示数与形的本质属性。如,教学“互为倒数”这个核心概念时,可先出示一组题让学生口算:3×1/3,1/7×7,3/4×4/3,9/11×11/9??,算后

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都是几个数相乘,它们的乘积都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象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其它如比例、循环小数、约分、通分、最简分数等都可以从计算引入。

二、概念的形成

形成核心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核心概念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概括出核心概念的过程,因此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就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

1、概念语言的本质属性

一个数学概念建立后,需要对其本质进行剖析,也就是说要对该核心概念的本质属性再一一从定义中分离出来加以说明,把握共知要素。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着重讲解,对概念的名称、符号要交代清楚,也就是说要对概念描述的语言做到准确把握。如,什么叫循环小数?课本是这样定义的:“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循环小数。”这里要抓住两点,一是前提是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没关系,二是属性是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且是依次不断的。明确了这两点就能迅速的判断出某些数字是不是循环小数,如7777.77

7、7.321

32、2.2020020002??这样的小数都不具备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所以都不是循环小数。

0.324324??、0.146262??具备了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它们都是循环小数。 2.注意比较有联系的概念的异同。 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是相互联系的,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划清了异同界线,才能建立明确的核心概念。而对这类概念,应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牢固记忆学过的核心概念。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先给出一些自然数,让学生分别找出这些数的所有约数,在比较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然后根据约数的个数把这些数进行分类,①只有一个约数的,②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③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的,即约数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最后引导学生根据三类数的不同特点,总结出“质数”和“合数”的定义。

3、运用变式,突出核心核心概念的本质属性。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即是对核心概念所反

映的本质属性的把握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式的运用,可以使要领的本质属性更加突出,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例如,在三角形核心概念教学中,通过不同形态(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不同面积,不同位置的三角形与一些类似三角形的图形进行比较,就可以帮助学生分清哪些属于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哪些属于三角形的非本质属性,从而准确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接触不同位置不同形态的一些直角三角形如平放,斜放,从而使生理解只要有一个角是直角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即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三、概念的巩固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核心概念的运用则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它们是学生掌握核心概念的两个阶段。通过运用核心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核心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核心概念运用过程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等,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练习来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练习时必须明确每项练习的目的,使每项练习都突出重点,充分体现练习的意图,做到有的放矢,使练习真正有助于学生理解新学核心概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如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新学核心概念和形成基本技能,可以设计针对性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定式的干扰,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以设计变式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分清容易混淆的核心概念,可以设计对比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加深学生对新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设计开放性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沟通新学核心概念与其他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促进核心概念系统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设计综合性练习等。但千万要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如学过“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后,可以安排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a.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237+69=306 502-387=115 306-□=237 387+□=502 □-237=69□-115=387 这一层是基本练习,它是刚学完新课之后的单项的、带有模仿性的练习,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 b.填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一层是发展练习,它是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核心概念和初步形成一定的技能之后的练习,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c.求未知数x。

x+265=930 465+x=710 225= 198+x 101= x+37 这一层是综合练习,它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深化核心概念,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由技能到能力的转化。

四、概念的发展。

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为,一方面概念之间有着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如:除法、分数、比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完“比”后为学生揭示清楚,有助于学生理解新概念,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教学概念,既要重视核心概念的阶段性,又要注意到概念发展的连续性,不要在一个知识段中把核心概念讲“死”,以免影响概念的发展和提高,也不要过早地抽象而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要有计划地发展概念的含义,按阶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要使前一阶段的教学为后一阶段的核心概念发展做好孕伏。如“除法的意义”,二年级只能让学生认识为:平均分和一个数里面包含着多少个另一个数,只有到了四年级才能让学生抽象出“除法意义”的确切含义。

总之,概念教学的各阶段不能截然分开。引入后要紧接着形成,形成后要及时巩固,巩固中要加深理解,同时又要为概念的发展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概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掌握使用。优化数学核心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龙 街 小 学

2015年8月20日篇二:读《小学数学教学论》心得体会

读《小学数学教学论》心得体会

首南一小 周勤斌

利用休息时间,我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这本书内容丰富,是值得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去认真拜读的。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本书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下面我想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一章。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前面三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我觉得这种尝试教学法值得向各位老师推荐,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1 、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总之,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我会利用课余时间把本书的其他章节认真阅读,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起来,最后运用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篇三: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 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三个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书中提出的结论,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实现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都是我们应当考虑的。读了这本书后深受启发,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首先,在应用中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课程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已经由“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新课程强调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素养。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更加重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需求,体验数学的“真实生活”价值。数学学习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并初步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所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往往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老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从学生的这些经验出发,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再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比如:在学习乘法的应用时,应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商场购物,妈妈带了100元,买了2袋大米,每袋35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

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例如,教学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口诀、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等计算时,教师创设学习数学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练习中再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意识的学,有意识的用,实践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其次,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新课程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都能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分析和思考的素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探究。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知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并与学生已经了解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学生对数学就会充满好奇、充满兴趣,学生就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比如《位置与方向》内容的教学,就设置了同学们参观新农村的情境,通过参观新农村不同的景点,学习和认识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并会观看简单的线路图。“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中如果将静止的教学内容呈现成动态化,将理性的知识情趣化展开教学,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得以充分体现。例如:教学《认数》时,把教学例题和习题串联成“逛动物园”的户外活动情境。教学《烙饼问题》时设计成“小红请客”的情境,这样不仅仅是知识得到学习和掌握,也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再次,倡导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探究和掌握知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活动中将数学内容“过程化”为一个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体验和探索。这对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新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它需要学习者有积极主动、自主探索的精神。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了解其生成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获取知识,掌握知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教师设计摸球游戏,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让学生统计摸出的球的颜色,判断摸出不同颜色的球的可能性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适当的动手操作(比如摆小棒,画圆圈等)能够使学生探索出口算的方法,这样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学生觉得生动有趣,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就会学的开心,数学课堂才能真正达到有效。

听徐长青老师简约教学心得体会
《听徐长青老师简约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