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民间舞教学法心得体会论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29 08:35:1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我国民间舞技巧论文

一谈起舞蹈技巧,有些人认为这应该是搞古典舞的人去研究的课题,与民间舞无关,因而不屑一谈;有些人则认为中国民间舞的技巧等同于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无外乎那一套“跳转翻腾”,因而不值一谈。这两种说法让我感到有些尴尬,同时也激发了我的思索欲望。作为一名从事中国舞教育的人,我觉得有必要将关于民间舞技巧的一些问题弄清楚,谈明白。

一、中国民间舞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技巧

我们可以从中国民间舞的根源——各民族原生态,民间舞蹈来分析和寻找答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舞蹈,每个民族的民间舞蹈又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技巧。在此,我不做全面地分析和介绍,只想着重地分析一下已被舞蹈学院纳入必修教材的汉、藏、蒙、维、朝五大民族的原生态民间舞中的技艺性舞蹈。

1.汉族

自古以来,汉族各种民间舞蹈多是在新年、祭祖、庙会、迎神庙会中表演的。表演者在斗妙争能中,各出新招,以博得称赞。汉族民间舞蹈正是在这种技艺求精中不断发展的。

(1)安徽花鼓灯。花鼓灯中的“盘鼓”部分,就是最富特色的技巧表演部分。它分为上盘鼓、中盘鼓、地盘鼓。上盘鼓是兰花在鼓架子肩上或腰部搭摆成各种姿态的技巧表演。中盘鼓是兰花在鼓架子腰部、腿上、手上的双人武功表演。地盘鼓是鼓架子单人表演技巧,如“燕子三抄水”、“倒爬城”、“满地抓”、“豚跳”等。艺人们在展现技巧的同时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专长。他们常常在变幻莫测的拐弯和罕见的技巧中,洋溢着过人的才华和能力。例如怀远的石敬礼(艺名“石猴子”、洪云(艺名“小水子”)、凤台的武佩轩(艺名“气死猴”),从他们的艺名就可以看出他们技巧之精湛和身手之矫健。

(2)山东鼓子秧歌。鼓子秧歌自古就有文场与武场之分,武场正是“鼓”、“棒”、“伞”大显舞技的部分。舞者在跑动时步大身低,落脚生根,蹬脚扬尘,坚实有力;跳跃时则强调干拔与上窜,犹如“旱地拔葱”。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道具技巧,不能掌握各种蹲、踢、跳、转技巧,那么鼓子秧歌的稳健潇洒、淳朴刚劲的风格就很难体现。鼓子秧歌的发源地——鲁北地区的惠民和商河,都靠近河北的武术之乡沧县和杂技之乡吴桥。武术与杂技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鼓子和秧歌的技艺表演。

(3)还有诸如安塞腰鼓、广东英歌、湖南花鼓、辽南高跷、东北秧歌等汉族民间舞蹈都是技艺性很强的舞蹈。

2.藏族

藏族舞蹈中的热巴,是技巧性很强的舞蹈,在民间是由世袭的流浪艺人表演的。其中铃鼓舞是主要的表演部分。男艺人手持牦牛尾和铃铛,女艺人右手持单柄手鼓,左手持长鼓槌击打。开始时,男女一起表演,男纵跳挥铃,女旋转击鼓。当跳到气氛热烈时,就拉开场小进行技巧表演。先是女演员集体表演鼓技,有“顶鼓旋转”、“缠头击鼓”、“扭腰打点”等技巧动作。表演完鼓技之后,鼓队散开站立一旁,由男演员上场,在鼓声伴奏下一个接一个应声呼叫,抖肩起“法儿”,各自表演不同的技巧动作,有“单腿跨转”、“躺身平转”、“躺身蹦子”、“踢腿跨脖”、“兔子跳”等。另外还要表演一些小玩意儿,如“滚毛”、“抡背”等。铃鼓舞有很多套鼓点,每套鼓点均有一套各不相同的技巧动作。演员应场上鼓声而舞,腾跃飞舞,在快速倒脚步中结束。又如藏族民间舞蹈中的“卓“,也是一种靠技巧表演来抒发情感的舞蹈,跳起来粗犷奔放,气势磅礴。

3.蒙族

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艺性很强的舞蹈。太平鼓舞多在丰年节日由妇女表演,分集体舞和单人舞两种表演形式。舞时,她们左手横握鼓柄,右手持一带穗木棍,边击边舞。身段动作一般比较夸张,基本舞姿多是以腰为轴心的仰俯、倾、侧,舞步奔放有力,富有弹性,杂有跳转等技巧,技艺娴熟者可同时舞耍

四、五面鼓,在身体不同部位盘绕回旋,带有竞技色彩。盅碗舞,亦称“打盅子”。过去由男艺人表演,本世纪20年代以后,盅碗舞多由女子表演,动作舒展流畅,柔美端庄,高潮时多做“板腰”、“旋腰”等技巧,技艺高超者,还头顶燃灯起舞。筷子舞多于喜庆欢宴的场合由男子单人表演。舞者原地单手或双手握一把筷子,随着腿部韧性屈伸,身体的左右晃摆,快而碎地抖动双肩,两臂松弛流畅地用筷子击打手、腰、腿等各个部位。舞者时而转身打地,时而蹲跳打脚,由慢转快,最后在快速表演的高潮中结束。

4.维族

盘子舞是维族舞中技术性很强,难度较大的一种舞蹈,盘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顶碗小碟舞”的俗称,通常是由女子单人表演。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持一小碟子,指挟手筷,和着音乐,边打边舞,边舞边转。并在头上顶着盛水的碗。另外,新疆多朗区的麦西来甫民间舞蹈中的旋转技巧可堪称一绝。快板部分由双人对转发展为竞技旋转,一时间各种跪转、空转、掖腿立转、平转纷纷登场,让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5.\'Times New Roman\'\">朝鲜族

象帽舞和长鼓舞都是朝鲜族舞蹈中富有特色且技艺性很强的舞蹈。舞者戴特别的头盔,上有可以旋绕的长缨,舞时摆动头部使长缨在头顶、身侧旋转和飞舞。技巧越高,头上的长缨就越长。舞者手中击打着小鼓,以“喜鹊步”跳跃前进,如腾空遥射,如冲锋向前,而头上的长缨不断旋绕。长鼓舞多为女

性表演,后来男子也有表演。表演者身挎杖鼓,右手持竹键敲打高音部鼓面,左手掌拍低音部鼓面。高低音色的鼓声、花样繁多的鼓点相映成辉。表演进入高潮,常作行进性的连续旋转。技艺高超者,可转几十圈之多。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舞不仅有自己的技巧,而且其“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我们的技巧“资源” 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生态民间舞中的各种徒手动作技巧,一类是原生态民间舞中的各种道具性舞蹈技巧。这一点,从以上对汉、藏、蒙、维、朝五大民族富有特色的技艺性舞蹈的描述和分析中,便可见一斑。

二、中国民间舞技巧与中国古典舞技巧之关系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舞的技巧是在借鉴了戏曲、武术和芭蕾等艺术门类的某些技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中国民间舞中的许多技艺性舞蹈也是吸收了武术、戏曲、杂技中的营养后发展形成的。尤其是汉族民间舞蹈中的许多徒手技巧动作,如飞脚、蹦子、旋子、扫蹚、扑虎、叠肩、赞步等等技巧,它们都是古典舞与民间舞所共有的。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民间舞的技术技巧的根源是相同的,只是同源不同流而已。为什么人们总是习惯把这些技巧称为古典舞技巧呢?我想也许有着先入为主的原因吧。中国古典舞系的学科建设比中国民间舞系要早,而且也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技术训练体系。而中国民间舞系至今还没有完善自己的技术训练体系,在基本功训练上基本依赖古典舞基训教材。所以这些技巧就很自然地约定俗成地写上了古典舞的姓氏。其实这些技巧是很难从中界定其归属的,只能说它们都是我们的民族技巧。如果非要有所界定的话,那只有看其使用目的了。不应该是谁用的“早”就是谁的,而应该是谁用的“好”就是谁的,所谓用的“好”就是技巧的运用符合舞种的审美风格,符合舞蹈作品所表现的舞蹈内容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三、中国民间舞技巧的定位

高尔基曾经说过:“艺术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丰富的感情也会陷于瘫痪。”他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技巧的运用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技为艺而存在,而无技的艺却无法存在。技巧对于中国民间舞来说,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民间舞中的技巧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体现民间舞风格的重要表情手段。中国民间舞这门风格性很强的舞蹈表演艺术,怎能不需要高超绝妙的技巧呢?

在全国首届荷花杯舞蹈比赛中,由著名民族舞蹈家海里且木·斯迪克编导的《顶碗舞》,一举夺得了民间舞群舞项目的金奖。这个剧目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它巧妙地运用了维族原生态民间舞盘子舞中的顶碗技巧。女演员们在表演中头顶盛满清水的小碗,在优美而欢快的音乐中,从容流畅地移动舞步和变化队形,好似天山甜美的清泉流淌不息,好似草原繁花在风中飘荡。其高超绝妙的顶碗技巧和清新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下子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评委和观众。

去年六月,我有幸观摩了来自西藏的大型乐舞《珠穆朗玛》,现在回想起其中的热巴鼓舞,仍会让我热血沸腾、兴奋不已。整个乐舞就是在女子热巴鼓舞和男子辫鼓舞表演时推向高潮的。女演员们的热巴鼓技巧简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不管是做顶鼓旋转,还是甩鼓旋转和击鼓翻身,都是那样的迅捷、利落、干净、漂亮,引得在场观众一阵阵赞叹和热烈鼓掌。男演员们的辫鼓舞跳得更有气势,更有一种野性美。他们甩辫击鼓、挥洒自如,节奏由慢至快,气氛极为热烈,正是精湛的鼓舞技艺加上浓郁的雪域风格所产生的强烈艺术感染力,让我们心醉神怡、激动振奋。

上述两个舞蹈都是符合民间舞技巧定位的好作品。它们都是通过道具性舞蹈技巧的合理运用,体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四、中国民间舞技巧的发展趋向

1.技巧风格化

中国古典舞技巧追求能力素质的极限展示,而中国民间舞技巧追求的是审美风格的完美体现。古典舞中的技巧同身韵可以是各自独立的,而民间舞中的技术技巧是同舞蹈风格紧密相融、难以分开的。也就是说民间舞的技巧不是纯技巧,而是风格化的技巧。中国民间舞的技巧发展趋向,应该是风格化技巧的强化与发展。风格化技巧既包括民间舞蹈中的各种道具性舞蹈技巧,又包括各民族民间舞蹈中特有的旋转、跳跃、翻身等技巧。中国民间舞系副教授明文军在《由厦门班毕业课想到的》一文中,曾提出过将道具的运用往极限上发展而构成民间舞技巧的教学设想。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想是科学的、可行的。我们的民间舞有许多极富特色的道具舞蹈形式,是可以去挖掘、研究和发展的。比如汉族的手绢、扇子、鼓、伞、棒;藏族的热巴鼓、辫鼓、背鼓;蒙族的筷子、盅碗;朝鲜族的长鼓、象帽等等。还有民间舞中的各类旋转,也是风格性很强的技巧。比如维族舞蹈中的各种跪转、夏克转、空转、平转,讲求快速、多姿、戛然静止,犹如鹰隼迎风回旋。而朝鲜族民间舞蹈中的旋转则讲求平稳,优雅,犹如仙鹤悠然自得。

2.技巧情感化

民间舞中的技巧是与渲泄生命情感和烘托场面气氛紧密结合的,是民间舞者内心激情的物化。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再高难、再精湛的技巧形式在民间舞中也会变得苍白无力,毫无光彩。

我曾经从电视录像中看过一些民间舞剧目,现在虽已记不起它们的名儿了。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它们的“技巧性”都很强,表演中动则旋子3600,静则控腿1800……。但这些技巧成了游离于舞者情感和舞蹈风格之外的“无情之举”,因而毫无艺术感染力可言,反倒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对此而言,我比较欣赏的是云南

省歌舞团创作的男子三人舞《小伙、四弦、马樱花》,其热情风趣、朴实无华的风格让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这个剧目也安排了诸如倒踢紫金冠、小翻、抢脸等一些技巧,但这些技巧是在演员们情感的自然流露中,是在舞蹈情绪的层层推进中恰到好处地完成的。这种情感化了的技巧,极大地丰富了舞者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舞蹈的艺术感染力。

3.技巧艺术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民间舞从广场向剧场的转化,民间舞技巧的功能已不仅限于渲泄情感和渲染气氛了,它将逐步向塑造舞蹈形象、表现人物心理、营造舞台意境的艺术化方向发展。

有人说,杨丽萍表演的民间舞根本没什么技巧,为什么能获得大众的普遍喜爱和专家的如潮好评呢?其实仔细分析起来,杨丽萍那独特的动作语汇的运用就是民间舞的艺术化技巧的最高体现。《雀之灵》中的舞蹈造型与动态,已不同于广场原生态的傣族孔雀舞了。它通过艺术化地夸张与变形,将孔雀那高洁、超然的灵性进一步升华,创造出了一个似真似幻、虚虚实实的艺术仙境。正如于平教授所评价的那样:“《雀之灵》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以‘技’成‘形’却又不为‘技’和‘形’所累。当你在欣赏杨丽萍的《雀之灵》时根本发现不了技巧的痕迹,因为“杨丽萍是用‘技以求道’的生命意识在创造‘生之灵光’。在那翩跃翔舞的孔雀中,杨丽萍倾注了自己全部的人生感兴、人生悟觉、人生意趣和人生睿思,使这一舞蹈独白充溢着恬静的生命和谐感与坚毅的生命自信心。”因此,我认为民间舞技巧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将之艺术化,让技巧的全过程完全隐匿在舞蹈表演的情理、律动之中,而不“显山露水”,刻意为之。

五、中国民间舞技巧的教与学

中国民间舞系从1987年建系以来,一直在努力探索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技术技巧训练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潘志涛教授在民间舞技巧课的建设方面,很早就提出了诸如“碎步”、“打腿”等一些民间舞基本功,本身就是技术技巧的思路,引导了民间舞技巧教材的开掘。明文军副教授则从分析民间舞蹈特有的道具性舞蹈技巧入手,从民间舞的审美风格出发,进而提出了民间舞技巧课应在突出民间舞的风格属性的基础上继承与创新的教学思路。所谓“继承”就是要对原生态民间舞蹈中的徒手动作技巧和道具性技巧进行科学而深入地挖掘和整理,并用于教学。所谓“创新”就是在符合民间舞审美风格的前提下,大胆借鉴其他舞种,其他艺术门类中的技巧形式,用“他山之石”来完善中国民间舞之“玉”。他将这一教学思路贯彻在厦门班的教学实验和教研工作中,并获得了成功。厦门班在民间舞技巧课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民间舞技术技巧教学大纲的整理与完成,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民间舞技术技巧教材在1995年初步完成之后,在教学模式上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通过四年的学习,我以为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种教学法:1.元素性技巧教学法

元素,也就是基本要素。所谓元素性技巧教学,就是将民间舞蹈中的技巧部分提炼、分解成元素性技巧动作,然后进行强化训练。这种教学法的特点就是目的明确,任务单一。其目的就是夯基础,找要领,其任务就是解决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象各民族民间舞中的旋转技巧,就必须进行单一元素性训练,才能保证旋转完成的既有数量又有质量。如维族民间舞中的夏克转、跪转,鲜族民间舞中的垫步转、螺旋空转,蒙族民间舞的别步勒马转、海青式吸腿转等,都应进行单一性、重复性的元素训练。

2.短句性技巧教学法

短句是舞蹈语言中一个短小且精巧的完整句子。所谓短句性技巧教学,就是将民间舞蹈中的技巧动作同风格动作串连和组织起来,编排成连贯性的短句,以便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象民间舞中的诸多道具类技巧,就可以通过短句进行训练。如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的手绢花、广东英歌的英歌棒、鼓子秧歌的伞。又如藏族民间舞中的热巴鼓、蒙族民间舞中的筷子、维族民间舞中的盘子舞、鲜族民间舞中的长鼓。如果光是在原地进行单一元素性练习,就会显得过于枯燥、无趣,很难达到好的训练效果。如果用短句的形式进行训练,再配上一定的音乐伴奏,就可以激发起学生的训练激情,使学生在掌握技巧的同时又强化了风格。

3.表演性技巧组合教学法

所谓表演性技巧组合教学,就是将各类技巧融入表演性很强的组合中去进行训练。这类组合的编排,可从安排一些具体情节,也可以从情绪出发,给技巧的运用找到情感的依据。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把技巧、风格和表演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技”中有“舞”,“技”中有“情”,从而达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力的教学目的。

上述三种民间舞技巧教学法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从元素技巧训练,到短句技巧训练,再到表演性组合技巧训练,其教学规律也是循序渐进的。

六、结

中国民间舞不仅有自己的技巧,而且其“资源”是丰富的,其“品质”是独特的。中国民间舞的技巧是由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的,一部分是原生态民间舞中的徒手动作技巧,另一部分是原生态民间舞中的道具舞蹈技巧,还有一部分是原生态民间舞蹈中没有的,但符合民间舞审美风格的创新技巧。中国民间舞的技巧是体现各民族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民间舞技巧应该向风格化、情感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和强化。在中国民间舞技巧课的建设方面,我们应坚持贯彻“继承”与“创新”的教学思路。应该指出,中国民间舞系的技术技巧课已

经初见成效,在它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大家共同开展进一步地探讨和思索,需要大家的大胆实践和总结。

以上是我对中国民间舞技巧这一课题的一些不成熟想法,但我觉得这些问题是值得一谈的。也许这些想法是粗浅的,幼稚的,可是我希望它们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推荐第2篇:学习孔子教学法心得体会

新前程美语中学

学习孔子教学法

陈灵刚

2015.4.28

学习孔子教学法心得体会

今年4月

15、16日我校聘请闫合作老师来我校手把手的教老师们学习中式教育——孔子教学法。闫合作老师是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王屋山道学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研究最深的是《论语》、《老子》、《大学》、《学记》等经典,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式教育理论体系,总结了孔子教学法。给每位教师系统的讲解《孔子的教育智慧》、《跟孔子学教学》、《跟孔子学上课》等中国是教育理论著作,向经典汲取智慧,向圣贤学习教学。特别是在当今课堂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新时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逃出题海战术,牺牲休息时间的战术,孔子教学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孔子教学法能用提升学生素质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成绩。闫合作老师把课堂教学分成着几个板块。

(一)开口

(二)学前习

(三)学中习

(四)学后习,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为了能够充分的学习积极性,特意的在上课之始,设立师生互动的开口环节来调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学习的有兴致,让每个学生都学习的很开心。接着进入学前习阶段,学前习的重点是温故以学习的旧知体系,很自然而然的引入新知的学习,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真正的做到了循序渐进,由表及里,逐步延伸的新的教学理念,使后进生也有了较大的学习兴趣,充分的发挥了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做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学中习的环节,由于前面的铺垫进行了较好的延伸,学生的学习难度就大大减小,使后进生的学习难度大大的减少,从而就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中习的环节里,用闫老师的话说:“就是让学生多说,通过学生的说和练达到记忆的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学后习环节中老师就布置适当的作业,来让学生多说,多动口的办法来提高学生忆的能力,从而加强了学生知识巩固律,在心理上也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就更能调动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的做到了向课堂要效率。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的形成新知,温故旧知,重新构建了学生的知识体系,重新构建了学生思维体系,是学生学的高兴,学得轻松。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使学生脱离了题海战术,真正的做到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课堂变轻松,学习变愉快,师生都幸福的学习氛围。

二、运用孔子教学法真正的做到了教育面向全体

运用孔子教学法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孔子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让老师做到“心中有学生”,只要老师的心中时时刻刻的做到心中有学生就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老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把知识的起点降低,让学困生有学习的兴趣就更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只有做到了心中有学生,才能让学困生每天进步多一点,而不是让他们把不会的只是一点点的增加而是让他们不会的知识一点点的减少,真正的做到了教育面向全体,知识回归本真,教育回归本真,是学生学得开心,乐学,更有利于克服学困生的厌学心理,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果。

三、运用孔子教学法能解决学与习的关系 闫合作老师说过:“学困生”为什么是“学困生”最主要是缺少了“忆”的功能,学困生主要是缺少了忆的功能,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好学生对旧知一下就能忆起,而学困生就需要长时间的去思考甚至翻书才能想起这就大大的减少了他们对新知的接受能力。增加了学习难度,所以通过孔子教学法,让他们反复地说,反复的记忆,就能加强旧知的巩固,从而给新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知识体系,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就解决了为何学,何为学,学而习,习而精的教学体系。从而解决了学和习的本末关系,学是基础,习是延伸,学是为更好的习,习又为学提供了动力和基础,是为更好地学习做好的铺垫。从而解决了学生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延伸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由老师让学生知识生成和学生通过学习自行生成知识的新的教学理念。解决了学与习的关系就能解决好学生不够吃,差学生吃不下的教学难题,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全体学生的教学成绩就不再是空谈,就不再是难题,真正的做到了教学面向全体,师生共同提高,师生幸福成长,使教学变轻松学习边愉快不再是空话。让课堂真正的变成了掌握知识的地方,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素质提高的地方。孔子教学法回归了知识的本真,回归了教育的本真,回归了学校的本真。

四、孔子教学法真正的做到了无为教学

人们都知道读书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不愿意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总会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老师不会让我起来回答。可是看了闫老师在我们学校七二班上的课,我的这种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闫老师不是和其他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的给学生讲课,而是走下讲台不停地在教师走动用非常亲切的眼光关注着每个学生,把学生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进行了纠正,包括坐姿,站姿,以及回答问题的语言及表达的方方面面都做到了纠正,使学生能够长时间的保持在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下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来随着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解决问题。在热烈有效的氛围中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了老师和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致,增加了学生强烈求知欲,调动了进取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的做到了使课堂变有效,学习变轻松。

总之:通过闫老师的手把手教我们学习中式教育——孔子教学法使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学习孔子教学法,践行孔子教学法。俗话说:“备课先备己,要先装备自己的知识、能力、智慧。学·习课堂教学设计,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心中装着学生,心中有孔子教学法,注重有效备课,勤加践行孔子教学法,提升自己的智慧,知识和能力,是重中之重。从而由衷的感谢闫老师给我们每位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给我们每一位教师送来了精神大餐,送来了解决围绕提高学生成绩问题的进步阶梯。

陈灵刚

2015.4.28

推荐第3篇:项目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项目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 石张毛

在这次项目教学培训会上,深刻的感受到在教学中,传统教学法在制约着老师与学生的发展,而采用项目教学法即能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与技能,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等,以适应社会需求。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并存,根源在于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有问题:培养学生是要面向职业岗位还是面向职业岗位群;学生的能力培养是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是既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发展学生社会能力、自学能力;课程教学内容是选择学科型逻辑还是工作过程逻辑;课程整合是需要课程间相关教学内容的拼接还是课程内相关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整合;教学组织方式是大班型、集中化还是小班型、小组化。因此,需要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来改变教育现状,以此来推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因此,学生作为项目的直接参与者,他们会因为兴趣爱好,或是心理因素而积极地投入进来,从最初的调查到探讨,期间的设计开发,直至最终形成成果,学生都作为第一责任人;在整个过程中,根据社会实际需要为蓝本,旨在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转化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交际能力。通过参与,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的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学生学会自学,这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项目教学法就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学会将知识与技能转换为直接生产力或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思维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能让学生自始自终都处于一个主导地位,他们需要尽早地为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做法负责。同时,通过组织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项目活动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智力,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生存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老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协助者,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如何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同时,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推荐第4篇:大学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创造与教学

曾晨浩

大学教学法这门课程对于一名高校新教师来说是一门非常不错的学习课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接触教学和教学方法的途径多种多样,那么如何将各种各样的教学和教学方法转化为自身的能力素质,是一门值得仔细研究的课题,下面结合所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于教学方法的问题,可能大多数都会认为教学方法我们每天都在用,每天都在讨论,没什么稀奇,不值得多讲。而一些关于教学方法根源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却不断发生在身边。

常有学生提问,我们所学的知识大部分在今后工作中没有什么用处,为什么我们要花费大力气去学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什么大学不教授我们如何去适应社会、工作需求?种种非常现实的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滋生,不断冲击着社会需求和高校教育之间的链接。

教学法,我们更多的理解是教师的方法,回想我们做学生和教师的经历,我们应该停下来仔细思考我们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可行有效的?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是不是一致的?知识在学生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学习知识是不是最终目的?知识如何变成智慧?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方法和素质之间的联系?

在欧美,主要是学生学,教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的设计,本领域的东西都要学,还要组织学生的研究工作,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学。欧美会创造研究的环境和过程来让学生体会研究的经历,每次课都会给学生布臵问题,让学生去研究、去解答,即“从做中学”,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发展自己。

从国家需要、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的角度,大学教学法应用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1、让学生从学习一本教材到学习更多的文献;

2、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并愿意与人合作;

3、把问题交给学生,布臵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学生来解决,从问题中牵引基础教学教育;

4、提高教学的互动性;

5、直面现实社会问题,将高校教学与之联系在一起;

6、每一次课堂都赋予了我们每一名教师一次创造的机会,带着创造的心去教学。

推荐第5篇:学习“六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近几天,在教研组长的指导和安排下,我们重新研读了我校课堂改革所推行的六步教学法。从中又了进一步的收获。

一、学。课前自学部分,一般是安排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的。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检查学生对该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其对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的识记。

二、助。合作学习互助阶段,一般是在课堂上由四人小组或八人小组共同探讨,学生之间相互借鉴思考问题,以弥补其在自学方面的知识缺憾或是对提高性目标的独立掌握。而在这一环节,最主要的就是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这就要求班级在小组划分上做到合理,在组员分工上做到明确。

三、展。主要是学生对重点问题或疑惑点问题的交流和展示,能够明确的提出问题,并积极的讨论理解,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我认为这一环节是对老师的当堂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都会对学习内容有一些奇思妙想,有时甚至是跑出课题以外的内容,或偏执的见解。对于这些,如果引导不当就会产生不良效果。这也要求我们在课下认真、细致的备课。

四、教。这一环节是对学生之前助、展的总结,也是对这节课的提升,重点讲解学生不会的、讨论不精确的内容,是一节课完成学习目标的重要环节。但也需要我们的精确把握,语言要做到规范,目标要做到明确,认真做好三讲三不讲。

五、达。这是检验一节课是否完成学习目标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过于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检测,而忽略了学习重点、难点的检测。并且在检查的形式上太过单一,经常是采用试卷、问题等书面形式,而忽略了学生的感悟和对课堂的收获、总结。

六、思。这是我在课改活动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首先是,对于这一环节的学案设计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只注重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知识层面的提升,而忽略了其对课堂学习不足点的归因和深化。其次是过于强调小组的整体评价,而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对课堂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课后交流。再次是对所设计的提升性的练习题目辅导力度不够,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对这类题目的兴趣不高,达不到理想的学习目标。

除此之外在班级小组的划分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小问题,例如:组内各组员之间存在性格不合的现象;各组员课堂发言积极性存在差异等&&对此我也向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教师学习了很多好的方法,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特别是最近在班内开展写周记的活动,帮我看到了班内一些细小的问题,对各个学生的性格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以后的班级管理和小组划分都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以上所得出的感悟我会认真总结,对于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也会积极和教研组内的各位老师们交流探索,相信经过这样不断的探索和讨论我们的课改工作一定会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的。

推荐第6篇:项目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项目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对于我们职教中心的学生来说专业知识课很多,很适合用项目教学法。根据我对自己所教学专业课的理解对于项目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课程项目化的教学目标是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的综合培养;课程教学内容是与专业密切联系的企业项目与任务;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性、师生互动性与成果应用性紧密结合。课程项目化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它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从职业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使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课程项目化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中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以及课程项目教学来完成,而课程项目化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项目化也是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社会经济的需要。学校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与丰富的人力资源,有条件进行课程项目化开发与成果社会化应用,从而服务于企业和行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弹性教学计划是实行课程项目化的前提。在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学生参与企业重大项目的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适当变更。教学计划要充分体现职业意识,符合行业特点。比如说,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组织与计划安排,就必须考虑到黄金周以及重大会议会展等旅游旺季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项实习实训教学。特别是重大会展接待大多与现行的教学计划相冲突,我们必须通过一定程序调整教学计划来实现这类重要教学实训项目课程。这样做虽然在形式上偏离了已经确定的教学计划,但却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教学目标。

组建双师队伍是实行课程项目化的基础。课程项目化开发与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只有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完成课程项目化方案设计、协同操作与实施教学等一系列任务。因此实施双师工程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成为贯彻职业教育思想的根本措施。为了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与发展职业能力的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人才,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专兼职师资队伍

项目设计及其协同运作是实施课程项目化的关键。课程项目设计不仅密切联系专业人才培养与当地相关行业的实际需要,还要切合教师与学生自身特点。从受教育者的项目训练效果来看,课程项目设计需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循序渐进。要确保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有众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企业专家参与其中,协同运作。通过多方面合作协同运作,体现教学方式的机动灵活性、教学效果的保障有效性和教学成果的实际应用性。课程项目要立足于学校、企业和学生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课程项目化开发方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学院发展,还要有利于企业发展。

实施课程项目化必须遵循教学管理动态化、行为标准职业化、职业技能专业化、教学过程全真化、教学资源集约化以及教学成果社会化的原则。课程项目化的主要步骤:首先,要根据专业定位分析职业岗位技能构成,确定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目标方案;其次要根据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结构素质要求建立与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再次,要广泛征询行业建议,结合学校、社会与企业的师资与资源情况,确定具体课程的职业技能培养与核心技能目标;第四,要根据专业课程目标,设计确定课程职业技能训练项目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协同运作实施;第五,要根据人才培养与总体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课程项目教学质量的相应考核方法;最后,根据课程项目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并将成果进行因地制宜的转化推广应用。

通过优势互补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谋校内基地企业化、企业基地学校化。可以实现课程项目化基础上的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贯彻实施就业导向与能力本位,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课程建设。改革现行课程教材教法,实施课程项目化开发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推荐第7篇:教学法论文

教学法论文

浅谈从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中

反思中国现代教学

学校:北华大学

班级:二班

学号:51号 浅谈从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中

反思中国现代教学 ------ 杨 贺

【摘要】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是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提出来的重要教学理论。笔者从他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中,对中国现代教学进行了反思。并且笔者认为中国现代教学存在一些弊端。而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的提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并从中得到启发,促使中国现代教学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 中国现代教学

反思

【正文】 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是前苏联教育界有影响的

教育家巴班斯基所提出来的。他在对造成学生学习不良的原因及对此采取的预防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并进一步从教学过程入手,研究其中的可能存在的最优化理论原理,从而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无疑是指教师有目的的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最佳方案,并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和教学活

动范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获得最好效果。其中,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效果标准,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教育和发展都达到最高效果;二是时间标准,也就是遵守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额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这两个标准的理解和研究,自然会很清楚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对现代教学是多么重要,它的意义与价值是值得我们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的。因此,笔者十分喜欢和感谢这种教学理论。喜欢它在众多的教学理论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于实际的教学实践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感谢它的出现,可以提供给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并且对应我国目前的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在高等学校中,我们强调教学的丰富性,多样性,启发性,诱导性等等。而且国家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但是改来改去,实际的教学情况又如何呢?笔者认为每个人都是心知肚明的。

因此,笔者想通过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中反思中国现代教育的弊端和不足,借以警示我们,探索出真正适合中国实际教学状况的教学理论。 笔者认为中国现代教学存在的弊端有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中国现代教学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

小学,中学和大学校园中,仍然再实施应试教育。在社会中,各种培训机构也在蓬勃兴起,以此来帮助学生和相关人员去适应现在的应试教育。而在短期的培训之后学员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能力和知识。

2.中国现代教学尤其是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局限。虽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教学理论研究的新局面,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教学理论体系。并在此逐渐的引入中国。但是直至今天中国现代教学体系仍然固步自封,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说教式,填鸭式或满堂灌式等。正是存在着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国现代教学在当今时代也没有取得我们所希望的教学效果,即“最优化”效果。

3.中国现代教学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课堂教学,教学活动只是单单局限于教室内,这种封闭的场所内。虽然在教室内的教学活动也有一些优点。如:可以实施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可以避免受一些外在条件的干扰,例如:噪音等等。借以保证教学处于安静的状态中,这样也可以保护老师的嗓子。因为在外教学,不仅干扰大,空间大,自然需要老师提高嗓门。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教室以外的地方上课可以给教学提供一定的真实的情景,更有利于启发教学;可以带来新鲜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改变传统课内教学的方式,使教学活动丰富多样;可以将学生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甚至是服务于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等。 4.中国现代教学中教学氛围部分地存在死板,低沉,无趣,无声的不良现象。特别是像数学,语文,历史,政治科目的教学中,这种现象出现的频率较高。除了老师在课前提问复习旧课或老师讲解新课和习题之外,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在这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并未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此外,在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中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六个基本环节:一是针对学生的特点,使目的和任务具体化。二是根据全班学生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三是教师对教学手段选择最优化的形式和方法。四是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五是自觉的调节教学过程。六是师生共同对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笔者对他的这六个环节印象十分深刻,并进一步总结为:因材施教,最优化,互动互探,过程调节。对应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的环节,发现我国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些问题: (1) 在因材施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我国的教学现状中老师多数是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中等生也会有所关注,而成绩较低的学生几乎被老师,学校所忽视,剥夺了他们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抹杀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在最优化方面也有一定的问题,教学中并未将最优化做到最好。只是关注那些“好”学生。这样只有那些所谓的“好”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达到了最优化,但是其他的学生并未达到最优化。

(3) 在互动互探和进程调节方面的局限相对少一些。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现象,如:在互探的实施上较少;在过程调节上,会出现老师早退,拖堂的不良现象。

笔者对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中反思出了现代中国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了浅谈,总结出了一些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其中可能还存在其他的弊端,但是由于知识能力和思想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还希望这些反思能够对教育工作者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促使他们积极地努力地改变中国现代教学的现状。

【总结】以上几个方面是笔者从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所反思出来的中国现代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引起人们的警醒和启示,尤其是那些从事教育类及相关事业的人的重视。以此来促进和完善中国现代教学的发展。

推荐第8篇:民间舞组合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08届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东北秧歌组合训练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

院(系)名称 专 业 名 称 学学指导教生姓

名 号 师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郭二娇 040924041 杨羽燕讲师 2008年5月 完 成 时 间

目 录

前 言

一、东北秧歌及组合的由来

二、东北秧歌组合的种类

(一)单一性动作组合的训练

(二)复合型动作组合的训练

(三)带道具组合的训练

(四)风格性组合的训练

三、东北秧歌组合的训练目的

(一)单一性动作组合

(二)复合性动作组合

(三)带道具组合

(四)风格性组合

四、组合训练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一)强化了舞蹈演员身体的整体协调性

(二)培养了舞蹈演员“身”、“情”并茂的表现力 结 语

1 浅谈东北秧歌组合训练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

郭二娇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专业 学号:040924041

指导老师:杨羽燕讲师

摘 要:东北秧歌是深受广大人民喜欢的汉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通过课堂上各种组合的学习,使学生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系统训练,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为今后的舞台表演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体现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目前舞蹈教学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东北秧歌; 组合训练;舞台表演 ;作用

前 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由于区域、环境、风俗习惯的不同,各自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舞蹈。为了培养专业的民族舞蹈演员,就必须从各民族民间舞的组合训练开始。而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对学生身体各部位关节和肌肉的松弛解放、灵活性、技巧性及乐感和表现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以东北秧歌的组合学习为例,说明民族民间舞蹈组合训练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可以认识到,不同民族民间的舞蹈组合,为其舞蹈基础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舞台表演。

一、东北秧歌及组合的由来

东北秧歌是东北三省地区广大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是汉族民间舞蹈的代表形式之一,它热烈、火爆、逗趣、诙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形式。在民间,每逢佳节,红白喜事,秧歌队走村串乡,作各种表演,十分热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大批的专业舞蹈工作者深入到东北的农村,以辽南盛行的高跷秧歌为基础,广泛吸收东北地区的秧歌,二人转以及其他民间歌舞小戏作为舞蹈的素材,编创成新型的舞台节目,这些节目仍保持着原有的风格动律,反映出东北农村的新面貌,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于是人们就把源于高跷,又近似秧歌并具有东北民间舞风

2 格特点的新形式称之为‘东北秧歌’”。

[1](第37页) 随着专业舞蹈院校的成立,为了使东北秧歌的训练更系统化和规范化,专业教师把从老艺人那里采风来的秧歌,经过整理、提炼、加工,便成了我们今天课堂上的各种东北秧歌组合。通过各种东北秧歌组合的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特色,为其的舞蹈基础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舞台表演。

二、东北秧歌组合的种类

系统的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方式,多以各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组合为教学内容。组合作为一种教学训练方式及展示教学成果的最佳手段,必须遵循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组合的教学训练过程也体现出三个阶段:启蒙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同样道理东北秧歌组合本身也因各种不同的训练呈现出了几种不同的类型。

(一)单一性动作组合的训练

单一性动作组合的训练是指把两个以上的同类的单一动作组合起来进行反复练习,它属于启蒙阶段范畴的组合。例如:东北秧歌中“前后动律”组合,就是以腰部发力而带动上身的前后横扭,而脚下则是单一的压脚跟训练。这类组合的特点动作单一,重复性强,易于掌握。

(二)复合性动作组合的训练

复合性动作组合则是把两个以上不同动律的动作连接在一起,进行复合性训练。它是与单一性组合联系的复合阶段,也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属于成长阶段范畴的组合。

从某种意义上说之一环节是锻炼学生身体协调能力的关键。如在东北秧歌的“踢步组合”中下肢动作包含了前踢步、后踢步及跳踢步等动作,目的是训练前踢步、后踢步两种基本步伐的动律和脚下的灵活性,其中踢步的踢和回与音乐节奏点的配合是重要环节。同时“踢步组合”的上肢动作以各种绕花动作为主,为东北秧歌的学习打下基础,组合中包含蝴蝶花带动压脚跟和交替花带动前踢步的两类动作,并集中反映了多方面的动作衔接规律。复合性动作组合在结构上具有变化丰富的特点,为进入下一阶段组合的学习做了铺垫。

(三)带道具组合的训练

道具是为了帮助舞蹈者表达情感或事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使用能使舞蹈内容更为丰富,增色添彩。东北秧歌中的手绢是舞蹈表演时不可缺少的道具,东北秧歌的各种

3 [2]手巾花组合则充分地展示了里片花、外片花、蝴蝶花、缠花、顶绢、平抛绢、回旋绢等各种手绢花技巧,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把动作和道具充分结合在一起,在以后的舞蹈剧目上不会感到不知所措,反而能收放自如。

(四)风格性组合的训练

在东北秧歌组合中,风格性组合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民族由于文化、地域、生活习惯的差异,它的风格特点也就各不相同。要掌握这个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就要先了解该民族丰富而独特的舞蹈文化。谈到东北秧歌就必须从辽南高跷说起,辽南高跷具有独特的风格及动律特点,而这些特点则是东北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辽阔的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寒暑分明。生活在这里汉族的人民,多是从事于垦荒、开矿、搬运的劳动者,形成了坚韧、率直、倔强的性格,同时也形成了东北人民喜欢色彩浓郁、线条粗犷的审美习惯。“东北秧歌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俗特点,它在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的特点,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动作既哏又俏,既稳又浪(浪,即欢快俊俏之意),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俏,俏中有哏,刚柔结合”

[3](第1页)

。例如:我们在学习《大姑娘美》这个组合时,各种东北秧歌特有的动律充分的体现了东北秧歌“哏、俏、浪、稳”的风格特色。

三、东北秧歌组合的训练目的

(一)单一性动作组合

单一性动作组合,顾名思义是指单一动作的练习,它的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对手脚位置、身体方位、基本姿态等有明确的概念,较易于掌握。如东北秧歌中“绕腕”组合的训练,是以绕腕基本动作为主,配合基本体态和脚下的前踢步而进行的单一训练,在解决绕腕的同时,又结合脚下踢步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把踢步出脚快、落脚稳的特点基本上表现了出来。单一性动作组合还有一个重复性的特点,这样能够便于学生掌握动作规律,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复合性动作组合

复合性动作组合比单一性组合加大了难度,它是把多个单一性动作组合在一起,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即身体对动作变化的敏感度和大脑把单一动作组合在一起的反应度,它是学生对单一动作巩固和提高的重要阶段。通过复合性动作组合的训练能够把动作由元素的训练连接成句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舞蹈动作技巧同时,掌握该舞蹈的动作风格。

(三)带道具组合

道具组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自身条件以外附加条件的正确应用,也就是说,在东北秧歌手绢组合的训练中,使学生对手绢从逐渐掌握直至灵活运用,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灵巧、机敏,而且还可以培养舞蹈演员“借物传情”的意识。在组合中,手绢起到了一个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通过手绢的不同运用,突出了人物的心态和心理特点,通过手绢把东北人的智慧和情感,无保留的展现出来,另外,还扩充了舞蹈者的表现技法,构造出其他舞种无法替代的审美形象,也是为舞蹈剧目奠定基础

(四)风格性组合

各民族有着不同的舞蹈风格,风格性组合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准确无误地掌握各民族的风格特征。对于民族民间舞而言舞蹈风格是体现一个民族风情文化,体现一个民族人民性格特征的关键,没有了舞蹈的风格也就失去了民族民间舞蹈的真正意义,但是舞蹈风格是很难掌握的,需要通过专业系统地训练,了解舞蹈所产生的根源所在,了解它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及人文化,才能正确地领会。例如:《小看戏》这个组合内容并不复杂,但它抓住了“情”字作为感情依据,在动作上进行处理,使这个组合变得情趣横生,从而启发了演员表演的欲望,增强了演员的表现力,从而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舞台表演。这也就是民族民间舞蹈家需要到各民族采风的原因之所在,因为只有深入到一个民族的生活,才能把这个民族最原汁原味的风格通过艺术家的再创造得以表现出来。

四、组合训练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民族民间舞组合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在技术上具有专业的表演水准,以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民族民间舞组合所特有的内涵决定了它未来的目的,它的作用就在于体现舞台表演的训练价值,为舞台表演做准备、打基础,也为舞台表演团体输送人才,起到了承上启下、连接流通的作用。

(一)强化了舞蹈演员身体的整体协调性。

东北秧歌的“自娱性”特点,产生了无拘无束,变化多端的舞蹈动态。我们在掌握体态、动律、节奏的同时,也训练了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如组合中前踢步的训练,是自下而上波及式的。脚下的“哏”劲带动,波及上身,形成不断流动的柔美劲。脚下的“哏”,上身要“浪”,手臂的快绕、慢进,再配合脚下及上身的动作,则都是训练演员身体各部位的力度转化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及应变控制能力的[5]。

(二)培养了舞蹈演员“身”、“情”并茂的表现力。

[4]

在学习东北秧歌风格性组合时,教师通常要求学生“以情带动”,注重内心感受来培养学生“身”“情”并茂的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把握风格,体现风格。在道具性组合中,各种绕花、片花等多种手巾花的训练,都是诱发人物感情的有力辅助手段,在培养演员灵巧、机敏的同时又培养了演员“借物传情”的意识,扩充了舞蹈者的表现技法 [6](第228页) 。

随着我国舞蹈事业的飞速发展和舞蹈创作的日益繁荣,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学习民族民间舞组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所以学用应该一致,教学服务于舞台,舞台则体现教学效果,二者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组合训练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授单一的训练动作和基础技术,同时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和教材想适应的特定环境和气氛。组合训练则考虑到了训练中的表演性及组合在表演上的多样化,同时也注重其构成艺术表现力的实际功能。因此,东北秧歌组合的训练能提高和巩固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创作力和感染力。例如舞蹈《月牙五更》在编创上的成功之处,关键就在于课堂与舞台实践的融合,明确了学与用不可分割的关系,课堂靠近舞台的需要,舞台又吸取提炼出课堂的精华,,既保留了原有的风格,又展现了东北秧歌的魅力和价值,教学与剧目的巧妙结合,使广场性、自娱性的秧歌,融化成为具有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舞台艺术。有人说东北秧歌简单,一看就会,认为没有组合训练的价值,只要练好基本功,就是一个好的舞蹈演员。这种忽视课堂组合训练必要性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没有各种组合的底垫就不可能有舞台上令人心动的表演,就如同写文章的过程,没有词汇的积累,没有造句、组句的能力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舞蹈《月牙五更》可以说是课堂训练造就了舞台的成功,整个舞蹈没有动作外形技巧的难度,更侧重风格的表现,注重身体和内在情感的诠释。也许是缺少高难外形动作的技巧,从而吸引了不少演出单位来学习,可学习的结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她们中间普遍存在没有拿过手绢,没有学过东北秧歌,更不知道怎样配合上下身的协调的问题,因此舞蹈风格的表现也就不熄自灭了。使得整个舞蹈空荡荡的,失去了原有的感染力、韵味和节奏的处理,剧目失去了光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她们没经过东北秧歌系统的组合训练。可见,我们必须肯定组合训练在舞台表演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再者,学习东北秧歌组合时,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动作的连接方法,掌握各种连接技能,学生在学会正确、自觉、流畅地运用动作传情达意的同时,还能利用这些元素性动作自如的编排舞蹈,更好地服务于舞台。

6 在漫长学舞路上,好的老师总是告诉我们学习舞蹈要会举一反三,在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过程中,组合的训练在舞台表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道理,在其它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过程中组合的训练同样在舞台表演中起着重要作用。

结 语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一万多种民间舞蹈,老一辈艺术家们从上一世纪40年代开始就求教于民间艺人,从原生态各民族民间舞蹈中提取素材,经过加工、提炼和再创造,到50年代就形成了一套既保留着各个民族民间的传统风格,又适合课堂教学的民族民间舞蹈教材。而其它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训练的目的和作用又与东北秧歌有着异曲同工之理。因此,要想培养出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演员,就应非常重视民族民间舞组合的训练方式,在此基础上加强组合训练的多元化、科学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舞蹈的风格及特点,为舞台实践打下深厚的基础,实现它的训练价值,体现它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当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民族民间舞不断发展的今天,民间舞蹈课程也同其它舞蹈课程一样,不是万能的。目前,它在解决舞蹈演员的形体、技术和基本功方面,还是一个空白点。尽管如此,只要热爱民间舞教育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我们有理由相信,充满着强盛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民间舞训练体系会日趋完善,我们新时代的舞蹈专业学生将为我国舞蹈事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2] 王海英,肖玲.舞蹈训练与编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 刘峻骧.中国民间舞蹈艺术[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4] 罗熊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5] 刘恩伯,张世玲.汉族民间舞蹈介绍[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6] 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7] 隆荫培,徐尔充.中国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8] 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9] 夏雄,郑祥瑞.舞蹈基础知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

7 [10] 马力学.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学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推荐第9篇:傣族民间舞

《中华民族民间舞》

《傣族民间舞》教案一

一.【教学内容】傣族民间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傣族民间舞的风格及动作特点,掌握其基本体态

2.熟练掌握傣族民间舞的基本舞步及动律 三.【教学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四.【教材】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实用型创新规划教材《舞蹈》

五.【教学课时】4课时 六.【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第四单元任务三“傣族民间舞”内容。本教材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立足职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对人才的需要。本章节通过对民间舞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二至三个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学生的舞蹈眼界和知识,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表演舞蹈的能力。 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动律特点、风格。

2.难点:傣族舞蹈的“三道弯”的体态造型,身体的斜靠感,动作协调于韵律美。 八.【教学方法】

示范法、动态纠正法、静态纠正法 九.【教学设备】

音响一套、VCD一台、电视机一台、电脑一台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傣族民间舞风格及动作特点

(1)通过播放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介绍傣族风土人情

傣族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分布在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他们滨水而居,“水一样的民族”是对傣族性格的描述。

傣族人民生活在“宁静的田园”中,人们不喜欢激烈的活动,所以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节奏大部分为2/4拍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前后轻摆;脚多为脚后踢,踢起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而稳。 (2)通过播放蒙古族舞蹈视频,介绍蒙古族民间舞的特点

傣族舞丰富多彩、特点突出、风格浓郁,除有多种步伐外,上身的舞姿、手臂动作、手的位置、手势也都多种多样,使其舞姿富于雕塑性。傣族舞蹈既有韵律美又有造型美,既有静态美又有动态美,具有较丰富的表现力和较高的审美价值。舞姿造型“三道弯”和“一顺边”两者融合形成多种柔媚线条组合,体现出傣族舞蹈特有的安详、舒缓的规律特点。

2、基本体态

傣族的基本体态就是“三道弯”。既运用腰部和胸部的前后三道弯和胯部的左右三道弯表现高枝孔雀垂尾而立的自然形态。 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为“三道弯”的后轮翻腕、内屈或由后向前掏转,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

腿部动作的“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曲的膝,膝至胯。舞蹈时已双腿半蹲,双手叉腰,上身向旁倾斜为基本体态。

(二)

基本部分

1、基本动作训练 (1)基本手形  掌形

托式掌:掌心向上,手指向外

提腕掌:掌心向下,手指向外,手背向上 立式掌:要求四指并拢,虎口张开,拇指稍向你内45度,手指与手掌用力伸直,使手指向上翘  冠形

食指与拇指相对,指尖想靠,形成一个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手形好似孔雀  爪形

食指第二关节屈,拇指第一关节屈,两指相对形成一个爪字形,其余三指伸直成扇形,手形像孔雀爪一样  屈掌

四指并拢稍屈,拇指伸直,虎口打开  嘴形

嘴形与冠形相似,食指和大拇指并拢,其余三指张开、伸直,像孔雀的尖嘴  叶形

像椰子树的树叶的形状,大拇指和食指靠拢,其余三指张开,整个手指的外沿向上翘 (2)基本脚位  基本脚位

双脚自然并拢,脚尖冲前  丁字步位 点丁字步 跟丁字步  之字步

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脚全脚落地或脚掌点地  小八字位

正步基础上,双脚尖自然外开  大八字位

在小八字步基础上,一脚向旁迈出约一脚距离 (3)基本手位  低展翅

双手掌形,顺向胯旁展翅 平展翅

双搜掌形,一手胯旁,一手肩旁,顺向展翅为单平展翅;双手展翅,两手肩旁,两边展翅为双平展翅  高展翅

双手掌形,一手胯旁,一手斜上托掌  侧展翅 提腕掌形,右手在低展翅的位置上,左手在胸前,手腕相对,形成一条斜线  双合翅

前双合翅在身前领腕相对;上双合翅为立式掌形,双手弯臂在头顶上方,手背相对,手心向外  双抱翅

前双抱翅在身前交叉抱翅  顺展翅

立式掌形,右手弯臂在头顶上方,左手弯臂在平展翅位置上,两个指尖相对  合抱翅

双手掌形,右臂弯曲在头顶上方,做合翅,左臂弯曲在胸前,做单抱翅

(4) 基本舞步  起伏步

准备姿态:正步位,双手扶胯

预备拍:后半拍双膝微屈,重心下沉,右脚快速向后臂部踢起,同时胯部向左侧崴动。第一拍前半拍右脚全脚掌落地,胯部还原,膝部向下微屈。后半拍换脚做准备拍后半拍的动作,胯部方向相反  踮步

准备姿态:左小踏步准备

预备拍:前半拍左脚立半脚尖,右脚原地抬起,后全脚落地随即屈膝,同时左脚离地。后半拍,左脚立半脚尖,右脚离地。如此反复,动作时注意主力腿膝部屈伸要柔和,身体重心随之起伏。十一.【思考于练习】

1.教师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2.再次复习所教组合的内容,强调基本体态舞姿 3.布置课后作业:

(1)练习傣族民间舞的基本舞步

(2)熟练掌握傣族民间舞的基本手形、脚位、手位

(3)搜集资料及观看视频等方法,了解民族舞蹈的相关知识,赏析经典剧目。

推荐第10篇:民族民间舞教学动作规格论文

摘要:在中国舞蹈教育和艺术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中,民间舞始终是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而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内在所特有的规定性,形成了民间舞蹈自身特有的风格特点和形态样式,分析研究民间舞动作规格与风格的关系,是完成民间舞教学及其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也是民间舞教学的特定性与本色、教学目的要求所决定的。

关键词:民间舞教学 规格 风格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几千年优秀灿烂的文明史,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各民族民间舞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进程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其风情醇厚、绚丽多彩的民间舞蹈生动而鲜明地表达了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构成了我国传统艺术丰富的内容之一,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舞蹈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一、民间舞教学目的和意义

在中国舞蹈教育和艺术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中,民间舞始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舞蹈课堂教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训练课,也是培养民族舞蹈或舞剧演员、舞蹈编导、舞蹈教育、舞蹈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专业必修课程。民间舞这门课程所担任的教学任务及目的是:通过系统规范化的教学内容,配合相适应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民间舞基础知识、技术运用方法、基本能力(形态技能、心智技能)等诸多方面得到培养开发和训练,以适应掌握各种民间舞所特有的节奏、动律和风格,提升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为学生在舞台艺术实践和将来从事民族舞蹈教学科研创作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民间舞的课堂教学,是以中国各民族独具风格特点、生活气息浓郁、个性特点突出、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训练价值的教材为教学内容,解决学生在其他专业课程不能解决的技术技能问题。同时,通过民间舞这门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民族民间舞的基本技能、美学思想和舞蹈历史文化知识,其教学目的和训练意义是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

二、民间舞教学特点

民间舞的课程教学特点,体现在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代表性的民间舞教材为教学内容,而其教材是经过无数艺人和民间舞专家、舞蹈教育工作者几十年来的悉心研究、精心磨砺、不断加工、提炼升华、在实践探索中逐步规范而形成的,非常丰富而具有代表性,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使之变成课堂教学培养训练学生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有很大的训练价值意义。在民间舞教学中,以具有训练形体技能和心智技能两方面价值和作用的内容,着重解决学生的身体松弛和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气质性以及控制力、力度、弹性、速度、节奏感、乐感、技术技巧性和表现力等。学生通过长期实践与研究学习,不但学到和提高了表演技能和心智技能,还体会感知和掌握了解了不同民族民间舞的风格韵律和民俗风情,包括对其民族审美思想、审美追求、审美心理、审美表达和审美情趣等基础文化知识的积累。这容易激发学生尊重和热爱民族舞蹈文化艺术的热情与追求,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与培养,有利于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我们深知,教学的过程不单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又是育人的过程。实践证明,在舞蹈专业学科对培养优秀的舞蹈艺术人才的教育中,中国民间舞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必修课,其意义是深远而巨大的。 民间舞与其他舞种的区别在于,无论是形式、风格、动态都有着其固定或特有的地域风格,这是中国民间舞区别于其他舞种所固有的一种舞蹈形式。另外,舞蹈以非文字语言的肢体为特征,它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要通过身体的形态、动作的表现得以实现。那么,在民间舞教学中,经过严格的训练与学习,不但让学生充分掌握民间舞的动律特点和节奏的要求,还要学会把握民间舞的风格及表演技能。如今,我们的民间舞课堂教学的教材与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纯粹地把流传在民间的自然形态民间舞搬进课堂教学,而是经过反复深入研究,找出其规律特点,不断进行提炼、加工、升华、规范而形成系统的教材,并以此作为训练学生和舞蹈演员的有效手段,其针对性、目的性是很明确的。不同地域的民间舞,其舞蹈的形式、风格、动态有其共性,也有个性,而民间舞蹈内在特有的规定性,形成了民间舞蹈自身特有的风格特点和形态样式。例如: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概括为“稳重浪”,其舞蹈的“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以动作急出慢落、有动有静、有张有弛,音乐曲调以唢呐和小钹器乐吹奏出迷人的节奏变化,把舞蹈烘托得更动人,为其舞蹈的“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增添声色。从动感和风格上,艺术地概括出东北秧歌的韵律感和审美特征。由此来分析,在民间舞的教学中,规格的要求(动和静、力度大小、位置、高低、过程、线路、方向等的规范)、风格的把握,是学习民间舞方式方法中的着眼点,也是民间舞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

三、民间舞的规格与风格分析

在民间舞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和要求,在既严格又生动活跃的气氛中展开互动学习,以致达到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完成教学目的?显然,分析研究民间舞动作规格与风格的关系,这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学生如何能更好地准确把握不同民族民间舞的动作规格与表演风格。从理论上分析:规格是风格的基础,风格是呈现的结果。民间舞的规格与风格是水乳交融、紧紧相扣,离开规格(动和静等的规范)、风格(格调、气质、情感、韵律、节奏等),就难以完整地表现;而规格的统一,确定动的流程、线路、力度、高度、方向等,又是完美的动律体现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朝鲜舞中膝盖柔韧的运动伸展、身体的呼吸移动、手的自然松垂、抽丝般的舞韵“雕塑感”;维吾尔族民间舞的优美挺拔、步伐稳健,“上身洒得开、脚下不离散”,以及山东鼓子秧歌舞中的“稳、抻、沉”等,成为表现细腻情感和内在精神气质的基础。

在民间舞的教学中,规格的形成、风格的培养,是完成民间舞教学极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教学中仍有主次之分,当进行不同民间舞的教学时,开端应以学会动作、掌握要求、明确规格为前提,在动作熟练协调之后,应着重于在情感方面的细致培养、启发和诱导。当动作呈现了情感、动律、规格、(转第107页)(接第95页)节奏、音乐等几方面的高度融合时,也就是组合形成的最后阶段,再注入民间舞的“自娱性”的要素(自我主观感觉发挥),并贯穿到整个学习民间舞教学及表演的全过程中,这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而“自娱性”的具备,对学习民间舞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培养学生自我感觉的表演意识,同时又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但这需要教师通过以各种各样方式的启发、长期的培养,才能使学生不断增强这方面的表现能力,从不自觉的把握到有意识的掌握,达到所谓的“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层面。因此,单有严格的要求、呆板的训练而没有生动的启发,就会失去民间舞的本色;光有启发,而不注意细腻的规格要求和“瞎跳”,就会形成自由发挥无从要求,失去民间舞教学的特定性。这两者须互为联系、相互依助,互为转化的。

由此综合分析,在民间舞的教学中,严格要求、细致训练、统一规格(动作内在的规定性)是基础,鲜明生动、色彩浓郁、舞韵风采是呈现的结果,风格是宏观的、规格是微观的。从整体上看,它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但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互为联系,互为转化。因此,在民间舞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学会”跳民间舞、“吃透”民间舞,除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和认识之外,还要从民间舞规格与风格上去剖析探究,探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悟出其中的规律性,在长期学习实践中去体会感悟。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不顾此失彼,才能避免“形似神不似”,从而达到神形兼备、意韵融合的高度统一。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失民间舞教学的本色和教学目的,体现民间舞教学是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训练价值。

第11篇:学习和实践教学法心得体会

在观摩学习了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后不让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我想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我总的认为,王老师的教学具有形象而又生动,简单而又明了,兴趣而又高效的特点。不管是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凡是能激发学生兴趣,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是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东西,这样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方法永远都不会过时。

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的课堂,是真正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堂。老师在课堂上就是一个导演,每个学生都是主角,师生关系十分融洽,课堂气氛非常轻松。老师站在学生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的授课时间总共不超过40分钟,这40分钟里老师简单地明确一下本课的主要任务;接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这种做法,改变了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和课堂沉闷的现象,增强了课堂的灵动和鲜活;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观摩学习乐教学法后我尝试把这种有效的教学法带进我的音乐课堂。第一次课让我很失望远远不能达到我要的效果,也不能达到简捷、明快。我也是按照我观摩的步骤来,最后第一节课以失败告终。 课后我想了很多,也反思了自己课堂上哪些自己做的不够,哪些做的不够全面。也再次去观摩学习教学视频。

王老师的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坚持科学实践发展观和“简单、实用、艺术、高效”的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情感,挖掘潜能,使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表现能力。同时,使音乐教师以自己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从心理上摆脱辛苦的感受,方法上活泼多样,使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增强情趣,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这种教育法突出了肢体语言的表现,运用了“自然音阶手语”、“节拍手语”和“数音数手语”。把抽象的乐理形象化,再把形象转为能力。这种教学法适合各种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段的小朋友很容易接受。这种教学法对于音乐技能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在经过不断的实践后我有的很大收获,学生也可以慢慢的适应了“自然音阶”手语法、“数音数手语”法,现在正在努力让学生学习“节拍手语”法。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兴趣。

我们经常考虑如何把课堂展示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以至于在课堂中,学生的困惑还没有得到解决,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学生没有得到进步或者发展,教师就因为赶时间而匆匆去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更多的是教师如何设想、如何调控、如何操作。而缺少的是学生如何学习,学生是否得到进步,学生学得是否快乐。我觉得,如果你关注了学生,把课堂当做是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而不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风采的地方,能以一个平常的心态对待。那么,这就是一堂有价值的课。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体会,从这点体会中,我也明白了今后我的音乐课应该怎样去上了。本次观摩和实践中,值得我从中吸取的经验,以上如有不当指出,请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第12篇:翻转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全文)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翻转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翻转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在美丽的合欢花盛开的六月,我们一行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没来得及欣赏迷人的海景,就匆匆投入到了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实验教学实践专场研修班的学习中。翻转课堂是什么,最近一段时期听说过,据说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来没有实践过,也没有看过具体的这种课堂模式,通过这次的学习,经过一番搜索查阅一些网站等相关信息的学习,本人对翻转课堂有了初步认识: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的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不是视频取代教师;不是在线课程。不是学生无序学习。不是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不是学生在孤立的学习。

翻转课堂是什么?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 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是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如何开始翻转课堂?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我们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我们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我们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往往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美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我们能及时的给予指导。

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我们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在教室内巡视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它确实是神奇的观察,使我们对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探讨充满了敬畏。

当我们尊重学生们的这种方式,他们通常会作出回应。他们开始认识到,我们在这里,是在引导他们的学习,而不是发布指令的教师。我们的目标是他们成为最好的学习者,并真正理解我们课程的内容。当我们在学生身边和他们一起掌握概念,他们会以他们最好行动来回应。

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大家都记得,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安静的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它同学。这些看起来是学习好的特征,我们回答起来却很纠结。因为在我们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学生为什么不学习有无数的理由:他们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吗?他们个人问题干扰他们的学习吗?或者,他们更关注在学校玩,而不是学习吗?当我们(家长和教师)可以诊断孩子为什么不学习时,我们就能创建一个强大的时刻来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

第13篇:单元整体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单元整体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垛庄小学 公延伟

4月22日我们语文组在会议室共同学习了临沂市新的教学方法,方法新颖,独具特色,使我们这些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受益匪浅,让我认识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新教学策略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会不断的提高、升华,更好的为小学教育服务。

以前我们的学习总会把课文当作重点,单元导语曾经受到过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是以前没有认识到单元导语蕴含的内在价值和对学生的指引作用。但在的单元整体教学,首先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单元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制定自己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并且引导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并将这一单元列出提纲。看了单元整组教学的介绍,才知道我们在教学新的单元时,不能将每篇课文单独来备课,而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目标。我们将“单元整体感知”独立成一个课时,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通过学习我还发现单元整体教学还具有以下优点:

(一)这种“单元整体教学”与学生自学、分组教学相结合,能有助于学生的全员参与,整体提高。单元教学的时候,都要求学生先自学每篇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在小组内提出并交流。由于交流阶段一般在自学基础上进行。交流内容一般为:学懂学会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或值得讨论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以求得到解决。全班同学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由于单元教学的速度快,效率高,因此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进一步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较强的自学能力。不但有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还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单元整体教学不仅是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们的一次考验。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更加努力的在学习中探索,在总结中提高使自己更快的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第14篇:单元整体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单元整体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为解决一线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困惑,促进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好研网组织全省高中语文教师\"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在线研讨的活动。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以前我们的学习总会把课文当作重点,单元导语曾经受到过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是以前没有认识到单元导语蕴含的内在价值和对学生的指引作用。但在的单元整体教学,首先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单元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制定自己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并且引导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并将这一单元列出提纲。看了单元整组教学的介绍,才知道我们在教学新的单元时,不能将每篇课文单独来备课,而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目标。我们将\"单元整体感知\"独立成一个课时,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通过学习我还发现单元整体教学还具有以下优点:

(一)这种\"单元整体教学\"与学生自学、分组教学相结合,能有助于学生的全员参与,整体提高。单元教学的时候,都要求学生先自学每篇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在小组内提出并交流。由于交流阶段一般在自学基础上进行。交流内容一般为:学懂学会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或值得讨论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以求得到解决。全班同学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由于单元教学的速度快,效率高,因此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进一步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较强的自学能力。不但有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还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通过这次\"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在线研讨的活动,我感觉到单元整体教学不仅是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们的一次考验。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更加努力的在学习中探索,在总结中提高使自己更快的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更多原创word格式教学心得体会http://www.xiangdang.net/worddoc.aspx?id=121

第15篇:学习四清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学习四清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四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

今天在卫辉一中实验学校第一次接触了四清教学法,对自己这个初入教育行业的新人有了很大的触动,使自己有了很深的体会。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保证人人不欠账,这就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知识是有连续性、系统性的,记忆也是要遵循一定规律的,由知识转化为能力更需要有一个过程。要想形成知识体系,真正把所学的各科知识记得牢、理解运用巩固得好,就必须优化这一过程的管理,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办法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模式相配套。现在实行的“四清”管理,就是与之相配套的一种科学的、过硬的管理办法。实践证明,“四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

1、什么叫“四清”?其实质和重点是什么?

“四清”就是堂堂人人清、日日人人清、周周人人清、月月人人清。所谓“堂堂清”,就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能理解、记忆所学的知识,当堂能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不把问题留到课后。所谓“日日清”,就是今日事今日毕。当天学的各科知识,该读的都会读,该背的都会背,该运用的都会运用,做错了的都能更正。“周周清”就是普查本周所学的知识,知识点一一过关,学生人人过关。“月月清”就是指月月调查知识质量,查漏补缺,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四清”的实质就是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达到人人过关。“四清”面对的是全体学生,重点是后进生。“四清”管理等于给学生的学习建立四道防线。通过这四道防线,让优秀生越学越好,让后进生能逐步赶上来,直至消灭差生。

2、“四清”的核心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四清”的核心是周周人人清。堂堂人人清、日日人人清是周周人人清的基础和前提。周周人人清的内容主要是学科要求背诵的篇目、《基础训练》上的习题。这些内容该读的烂熟于心,该背的滚瓜烂熟,该默写的一字不差,该运用的熟练运用。这里突出“熟”、“准”、“活”三个字,熟能生巧,准确无误,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凡是当堂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的学生,教师要记下这些学生的名字,作为“日日清”的重点对象。“日日清”的内容是当天所学的知识,日日清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重点是未达到堂堂清的学生。日日清的时间是利用每天的自习和辅导。当堂考,当堂评改。如果教师不用自习时间就能完成“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说明这个教师课堂效率高,但这样的教师实在是少之又少,还是要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从现在的学生素质考虑,我们还必须认认真真抓好“四清”,否则,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无从谈起。

3、周周清的方法和操作程序

周周清是一种学习方式,变教师讲为学生主动地学。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指导和训练上。教师从无指导到有指导,再到有效指导,还要科学求实,更要抓落实,使人人过关。不放过一个不“清”的学生。 周周清到底怎样操作呢?周周清不是周周出试卷考试,主要是口答。教师要求学生把本周所学的知识全弄熟了,会读、会背、会理解、分析和表达。不用考卷,就节省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减轻了教师负担,既便于安排,又便于教师辅导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读课本的习惯,针对性强。

周周清是从堂堂清、日日清开始的,没有堂堂清,就不能保证日日清;没有日日清,周周清就会积重难返。每周的周周清工作一般从星期四下午开始,到星期五下午结束。

周周清的操作程序一般有五步:

第一步,学生自查。教师要确定本周的周清内容,同时把这些内容明确给每个学生,学生按教师要求对照课本先进行自查。

第二步,同桌互查。学生自查过关后,接着进行同桌互查(每个教室的座位都是按一个优秀生和一个后进生排在一起,便于“兵教兵”)。互查时,这个同学拿着那个被查同学的课本,根据清的内容认真对照检查,如有不熟练的地方、出错的地方就随时打上问号,作上标记,然后让被查者继续去背,直到熟练过关为止。

第三步,教师复查。复查的重点是中差生,要求的标准是人人满分,人人过关。待全班人人过关后。

第四步,教师组织本班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查。

规规矩矩地学,又要给他们以实实在在地帮助,还要密切关注,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矛盾激化造成后进生出走或发生其它意外情况。总之,“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以及“四清”管理是符合学生认知、记忆规律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它确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我们必须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四清”是优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周周清到底怎样操作呢?周周清不是周周出试卷考试,不考试、不阅卷、不搞疲劳战术,而是以课本为本,引导学生读书、练习、自背、自练、互背互查、老师抽查,以点带面,人人过关。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养成下功夫去读课本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查的方法主要是口答。要学生把本周所学的各科知识全弄熟了,会读、会背、会用。笔答主要是英语单词,语文的字、词、篇,理科的练习题。不用考卷,就节省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减轻了教师负担,既便于安排,又便于教师辅导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读课本的习惯,针对性强。如果用考卷,就绝没有这么大的容量。”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保证人人不欠账,这就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知识是有连续性、系统性的,记忆也是有一定规律的,由知识转化为能力更需要有一个过程。要想形成知识体系,真正把所学的各科知识记得牢、理解运用巩固得好,就必须优化这一过程的管理。实践证明,我校现在实行的“四清”管理,就是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的务实之路、勤奋之路、成功之路,是达到优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第16篇:学习五环教学法之心得体会

学习五环教学法之心得体会

在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实时新课改的浪潮下,通过五环教学法的学习,让我对五环教学法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即: 目标认定,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拓展提高,反馈矫正。 在自主环节,学生能根据教师所提供的预习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并从中解决一些问题和发现问题,对本节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展示交流环节,重在解决问题,可同伴交流,小组互助,师生交流等,通过这个环节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及能力,让学生积极的发言,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教师可实时引导,通过互助和讨论来达到解决问题的这个目的,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在拓展提高环节,可对知识进行延伸,综合,归纳提升,可学生总结,可教师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掌握。在反馈矫正环节,教师出示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测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的发现个性问题及学生在知识运用上的不足之处,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最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收获,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课后要求教师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本节课的设计是否可、合理,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上有什么困难,还有哪些知识没有解决等等。

特别是在复习课上,要求教师尽可能多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讲自己的思路,做法,可以一题多解,方法各异,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教师只对每一类型的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重点强调易错点,易混点即可。

使用以来课堂确实有一定的改变,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体现了教师引导,组织,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充分体验我参与,我收获。“新五环”教学法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增添了教学生机,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第17篇: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心得体会

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心得体会

——平罗二幼

曹新芳

早就听说了“奥尔夫音乐”,可对它却很陌生,这一次,我有幸参加了首届石嘴山市幼儿教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培训,有机会与幼教的姐妹们一起学习、感受“奥尔夫音乐”。虽然,培训的时间很短暂,但形式多样,有理论学习、有教学观摩、有亲身体验,使我对“奥尔夫音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简单了解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涵与方法,但是一种好的教学理念要真正在孩子们身上体现那就需要我们长期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因此这次学习不但给了我科学、先进的理念,也给了我无形的压力,因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这种好的东西给孩子们,这需要更大精力去付出,是一个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方法是非常贴近幼儿的,它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不同,是一种大众式、体艺式的教训方法,集舞、音、美、语于一体用音乐这一主线来贯穿,孩子们通过肢体动作的模仿和创造来想象音乐,表现音乐,即兴创作是该教学的核心和精髓。音乐、语言和舞蹈是人类最原本的表达。每一个人,包括幼儿、少年、成人的身上都存在着艺术地表达自我的能力和愿望。奥尔夫音乐强调互动教学活动,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去领悟、感悟奥尔夫音乐,体验奥尔夫教学带来的无穷乐趣。培训中,郝谢妮老师带领着我们一起做互动练习,通过语言的节奏练习、分声部朗诵,到乐器演奏、乐器的分声部演奏,由易到难,逐层递进,活动气氛活跃,效果相当的自然、和谐。 而市幼儿园的王老师、姜老师展示的奥尔夫教学活动让我印象深刻,感受颇丰。它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奥尔夫音乐与我们一般的音乐教学活动的不同,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注重交流与放松,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幼儿关注音乐,在不断的娱乐中学习新技巧和内容,活动宽松、自然、丰富、有意义。活动时间虽然长,但整个活动可以由执教老师依据儿童的实际自由调控,并不用一样画葫芦,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认识到,奥尔夫音乐的开放性对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也是很有效的一种途径。即兴是培养创造力与反应的能力,即兴创作与创造力是合为一体的,让幼儿更深入地观察、猜测、任意想象与表现。这次参加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涵括了奥尔夫音乐的理论学习、教法中音乐与舞蹈、语言和节奏等方面的内容。如果仅仅依靠这一周的学习来实现自己对音乐教学活动的提升是不可能的。这还需要在今后的音乐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消化和内化所学,逐渐从培训中提炼出适合本园本班幼儿实际的内容或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幼儿发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能在音乐活动中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奥尔夫音乐不是程序、不是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带着这种理念,做到不盲目运用,有效提炼,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更加有效、更加有益。

另外,通过看教材上小中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课例,让我感触很深,在我们的教学中,活动的设计比较注重的是,对孩子一对一的传授知识,为的是让孩子一定要学会什么。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的过程,让每个孩子都去动脑筋,去思考。把这个学知识的主动权,教给了孩子。而且教师组织教学轻松自然。每个活动设计中都有节奏练习、创编、演奏,而将这些环节联系起来的纽带是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达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目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我对奥尔夫教学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认识到了其突出的特点。我相信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会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

第18篇:学习国际前沿教学法心得体会

学习国际前沿教学法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22日、24日连续2天参加了国际前沿教学法“精品课程”和专项“培育人才能力的探讨”的学习,此次培训,收获很大。

首先,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一直以来,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培育熟练的技术工人,但是国外的职业教育已经实现从最初的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到培养工程师的跨越,从学术殿堂转换成科技的摇篮。我国在2014年2月26日的会议中也提出:中国的职业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国职教的培养目标也已经向培育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中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对于教师来讲,需要更大的改变,不能仅仅教会学生所以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研发的方法、创新的能力。教师决不能用过去学习的东西,教现在学生,用于未来的应用。专业需要养分,教师应利用多种机会学习先进的知识和企业的现实需求。学习的机会,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去创造,一方面需要学校的倾力协助,双管齐下,才能打造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培养创新型人才。

其次,培养人才的模式,较成功的有德国的招考训用的双元模式,也有台湾的成功办学模式,每一种成功的办学模式都离不开“校企合作”这一重要环节。校企合作在中国职业院校践行多年,在少子化的社会环境下,谁的校企合作愈成功,谁的生源愈好。这就是职业院校培育人才和企业需求相契合的结果。这次培训,学到了职业院校的优良制度保障体系对校企合作的护航。下面以台湾明治科技大学的模式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校企合作的前期准备:安全的讲习非常重要!即使是最优秀的职业院校,它的特色办学有时也是用血淋淋的代价换来的。例如:台湾明治科技大学用1-2年的时间派学生去企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曾出现过学生手被压伤的安全事故,国内铁道学院的学生在实习中曾被高压电击伤。最后的结果,学生可能会将学校诉之公堂。但难道因为会出现安全事故就否定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吗?答案是不是的,成功的办学要推行先进的模式,用制度来完善这种模式,用完备的制度保驾护航。这个制度需要系部和学院的共同努力。

校企合作前期的实务实习:面试、简历、劳动法的学习。这正是我院开设的形式政策、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所讲授的内容。能够预先带领学生学习。

校企合作的实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考量学生实习内容、每月进行一次辅导、信息反馈,包括企业的满意度。企业满意度直接影响我们未来的发展,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今天企业降低1%的满意度,明天我们学生的就业率可能会降2%,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提高企业的满意度,需要学校有一个完备的方案去评估和改进。

通过培训学习,更加理解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多实践,为培养优秀人才尽力。

食品工程系

2014年10月30日

第19篇:“行动导向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行动导向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主题教研活动。这次课程既充实又紧张,不仅课堂内容丰富,而且课后也忙个不停。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很累,不过收获很多,这正是“累并快乐着”。对于这次培训,我也有很多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我们以前的培训都是专家、教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听,而这次培训的过程也让我充分体验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乐趣。老师用他独特的授课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我们参与了各种学习活动,如“角色扮演”、“卡片展示、”“模拟法庭”等等,充分发挥了大家的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大家通过各抒己见、相互合作,完成了各种的设计任务。让我们的学习充满了新鲜感和紧张感。让我懂得老师的教应当教“学”、教“用”、教“悟”;学生的学应是学“用”、学“悟”、学“教”的能力本位观念,从“学会”转向“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认清任务引领与项目课程

通过主讲老师对教师设计案例的分析,以及他的讲解,使我认清了任务引领与项目课程的紧密联系。可以说,项目课程都是任务引领的,因为没有任务就不可能存在项目,但任务引领课程却不一定都是项目,这取决于任务的质量是否足够好,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是否完整等因素。。

“任务引领课程”,又称为“任务驱动”或“任务先导”课程,是近年来我国职教界谈论比较多的一个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在职业教育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设置课程门类。它的基本思路是用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改变把知识、技能与工作任务相剥离的传统格局,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综合职业能力。

三、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解

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大脑风暴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教学法等。其中,我对角色扮演法体会最深刻,因为这次我们组就是进行的角色扮演教学。角色扮演是一种特别形态的戏剧法,通常是指用来分析学习团体感兴趣的真实生活情况的情景短剧。角色扮演法常用于有多种可能答案的管理类或服务类课题中。它是情景教学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亲身体验的角色扮演往往来不及深思熟虑,可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它与项目教学不同。

老子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论我们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关键要授人以渔。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此次培训我收获颇多,真的感觉到职业教育改革开始了。我们只有把一堂课的行动导向课程设计运用到真正的课堂当中去,把培训的知识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的将培训落到实处。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职业教育改革进行到底。

第20篇:学习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学习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近日,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使我感到受益匪浅。魏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一、定向。

二、自学。

三、讨论。

四、答题。

五、自测。

六、日结。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思想让我感受到自身思想觉悟的提高,对教育的认识也得以深化。现将自身对魏书生思想的认识及收获总结一下,与同行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情感基于认识,热爱自己的职业必须以正确认识该职业的重要性为基础。魏书生主张一方面用缩小镜去看宇宙、看世界,另一方面又用放大镜、显微镜去看自己从事的职业,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他认为教育教学虽不是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一旦你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了,那么它将显得广袤无比,里面的世界真精彩,异趣纷呈。所谓放大显微,从认识的角度是指善于将总体的事业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观照、分解,使其中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细部都纤毫毕现;从情感的角度看,是将职业神圣化。

另外,教育者要发展自己,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呢?魏书生认为,一是发展自己的长处,一是借鉴他人的长处。魏书生提倡教育教学的民主化,并切实有效地实行了民主化,照他自己所说的,“原因在于我有„商量‟的长处”。魏书生搞教育教学的科学化,也正是因为他有对现当代教育科学了解得颇为深入、全面的长处。在借鉴问题上,魏书生认为学习别人“是为了发展自己而不是抑制自己的长处”。针对全国学习魏书生的热潮,魏书生诚恳地告诫人们:“衷心希望大家千方百计发展自己的长处,千万不要都来模仿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他主张在“借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同时要坚持自己的长处并进而“努力发展”自己的长处。

学习民间舞教学法心得体会论文
《学习民间舞教学法心得体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