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产业集聚区现场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04 08:38:11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产业集聚区

1 总则

1.1规划背景

2008年9月28日河南省发改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工作的通知》一文,要求全省各市、县认真贯彻9月25日省长办公会议精神,做好产业集聚区规划及上报工作。为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档次,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聚,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拟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并以次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壮大县级工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位于县城西部和东北部的柘城县产业集聚区,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首批175家产业集聚区之一。为了落实省、市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战略部署,该县县委、县政府把2010年确定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年”、“大项目突破年”,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力争实现新入驻产业集聚区项目达到80个以上、总投资5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855”目标,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增长极、主导产业集中区、现代城市功能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为柘城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在国家已经确立的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柘城县按照“北扩南进、西延东伸、四面开花”的城市发展布局,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力争把柘城建设成为城区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超过30万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医药制品加工业。近年来,柘城县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平台,把产业发展作为城市建设的前提,积极建设新城区,逐步改造老城区,推动产城互动,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形成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格局。目前,柘城县城区面积已由2008年的5.8平方公里发展到2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5.7万增加到 16.5 万。产业集聚区入驻工业企业达到118家,就业人口达3.2万人,2011年元至11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46亿元,税收2.8亿元。

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按照构建“现代产业、现代城镇、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要求,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集约经营、循环发展的原则,遵循“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的建设理念,率先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全方位编制了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区域环境评价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了“三规合一”,形成了相互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规划总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5.7平方公里、发展区和控制区8.3平方公里,确定了金刚石微粉及制品高科技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医药制造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四大主导产业。

本次环评从落实科学发展观、集约利用土地集聚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出发,从规划源头上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以减缓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最大程度利用当地资源和环境优势,保障社会、经济和环境和谐,从而实现柘城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

1.2.1评价目的

(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分析、论证柘城县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方案与柘城县、商丘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缓解和补救措施与建议,以实现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项目建设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2)通过现状监测与实地调查,计算分析集聚区所在地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推荐规划方案实施后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和范围,特别是对地表水的环境影响,论证产业集聚区的选址、布局、发展规模和产业定位的合理性,制定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给出企业准入条件提出规划的优化调整建议。

(3)通过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公众了解集聚区规划的概况及其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通过广泛征求和收集公众意见,辨识公众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合理选择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4)通过对可能发生的潜在环境风险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危险环节,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将风险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5)妥善处理集聚区建设初期产生的自然、社会问题,包括居民拆迁和安置补偿等,实现集聚区开发的和谐、持续发展,为规划审批机关提供决策依据。

1.2.2评价原则

(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科学、客观、公正,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按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本规划的评价。

(2)早期介入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并将对环境的考虑充分融入到规划中。

(3)整体性原则。一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把与该规划有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做整体性考虑。

(4)公众参与原则。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

(5)一致性原则。规划环境应评价的工作深度应当与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致。

(6)可操作性原则。针对规划环评具有战略性、超前性、广泛性、复杂性等特点,综合采用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各种分析评价方法,对规划进行宏观分析,评价结论应具有可操作性。

(7)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和有效途径。评价过程中始终坚持“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结合集聚区所在地的实际,探索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1.3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8 月 28 日施行;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

(13)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

(14)国家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

(15)国家环境保护部第5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09年3月1日;

(16)国家环境保护部2009第7号公告《关于发布〈环境保护部直接审 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及〈环境保护部委托省级环境保护 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

推荐第2篇:产业集聚区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现状

产业集聚区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目前,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亮点。2010年以来,河南省通过优化完善规划布局,加强政策扶持引导,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实施投资倍增计划和大招商行动计划,产业集聚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应清醒地看到,产业集聚区建设涉及面广、创新任务重,而各地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也不尽相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当前产业集聚区存在的问题

1、各地产业集聚区建设不平衡。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如火如荼,成效显著,但是各地发展极不平衡。一些产业集聚区依托原有的产业园区,基础较好,发展较快,而一些新规划的产业集聚区则由于起步晚,缺乏产业基础、配套不完善,开工项目和完成投资偏少,个别园区甚至尚未入驻项目。

2、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从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布局来看,目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的主要行业,且大多数集聚区内所承载产业多为传统型和资源依赖型产业,如农副食品加工、机械及配件加工、纺织、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还有一些电解铝、钢铁等能源消耗型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较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3、主导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当前,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中,一部分集聚区在主导产业选择上基本有了明确定位,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大部分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仅仅是确立一两个龙头企业,还有一些产业集聚区尚未形成明显的主导产业,布局分散。由于缺乏科学规划与合理引导,有的产业集聚区为了迅速扩大规模,没有围绕特色、围绕定位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和企业,企业间的产业关联不强,往往是以“堆”代“群”。企业仅仅是空间的集聚,而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缺乏从产业链角度出发的整体设计,因而无法发挥产业集群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总的来说,集聚区内主导产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过短,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产业集中度较低,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

4、创新驱动力不足。由于大多数产业集聚区处于筹建阶段,产业发展起点低、规模小,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实力不足。产业集聚区大多没有与科技服务产业相关联,缺乏创新机制和创新网络,缺乏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缺乏各方面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体系,用于科技创新的费用比重低,产业治理结构落后、缺乏交流和互动,没有形成地区创新机制,产业集群自身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一些产业集聚区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在企业实力不足和外部体制机制不完善的现实条件下,有能力斥巨资进行高科技项目开发和投产的企业寥寥无几。因此,总体上看,研发投入强度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三、加快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重组及整合提高产业集聚区竞争力

1、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加强群内企业的分工与协作。促使产业集群向规模化、专门化、协作化方向发展。一要扩大产业集群规模;二要突出地域特色;三要实行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拉长产业链条。促使企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建立既有专业化分工又相互促进的产业网络体系,提高合作效率,使企业获得双赢,通过聚集经济与乘数效应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整个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2、构建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大力培育以大学科技园为核心的集群模式,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集群产品产业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跟踪世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同时,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把产业集群不仅建成产品加工基地,更要建成产品创新基地。

3、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促进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各类园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产业规划目标,培育区位优势,优化政策环境,促进区内中间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促进区内企业的衍生。鼓励引导企业之间建立垂直或水平的技术关联,加快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以便形成有效的创新集群,取得集群经济效益。加强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与大学的联系,借助名牌大学的声誉促进园区聚集机制的形成。

4、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我省农业大省的优势,建立标准化的专用优质原料种植基地,形成原料、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一体化。

(二)重视我省产业集聚区内外环境建设

1、注重企业内人文环境建设。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厚爱企业、支持企业、保护企业的和谐社会氛围,创造公平的法制环境。加强产业文化建设,培植诚信文化、协作文化、创新文化、人本文化。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企业交流,加快信息、知识等转移扩散,促进产业融合。

2、加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横向联结,形成集群创新的社会化基础。要在集群中形成由科技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组成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样的体系具有强大支撑作用,包括克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等问题,以及促进市场的规范运行。

3、完善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进一步建立完善金融、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展法律、信息、营销、咨询、技术、培训、评估、代理和交易中介服务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组织,不断提高中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完善协会的自律管理;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发展专业物流公司;三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市场开拓、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通过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多元股权结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投资公司,为各种所有制企业融资服务。

(三)正确定位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

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首先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交通、通信、电力等硬环境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其次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政府要进一步精简机构设置、简化项目审批程序,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保证良好集群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河南历史文化优势及地域优势,例如举办祭祖大典、寻根追宗活动和大型会展等吸引东部沿海及华侨在故乡投资,参与产业集聚区建设。

2、合理制定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聚合具有地域特色的大产业、大项目、大集群,加快转型发展,谋求争先进位。首先是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有产业关联效应和有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进入产业园区,以促进特色产业园区聚合发展,优化集群创新能力。其次要大力扶持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积极引导集群内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制定实施产业集群联盟标准,以高标准、强质量再造产业集群新优势。三是加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努力打造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集群市场知名度。

3、政府应高度重视和确保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按照“三化协调发展”的要求,公正稳妥地解决在征地等方面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避免以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发展产业集聚区的不当做法。突破体制的约束,对有前景的产业集聚区放宽财经权限,保证这样的产业集聚区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城市化战略服务。

推荐第3篇:产业集聚区工作计划

2014年产业集聚区工作计划

2014年我们将紧紧抓住省、市政府持续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良好机遇,继续按照“持续求快、速效并举、科技支撑、务实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四个突出”,即突出产业集群、突出招商引资、突出科技创新、突出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务实重干,持续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打造承载功能更为完善、特色产业更加鲜明、集群集聚效应更加凸显、核心竞争力更加增强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一)突出产业集群发展主导产业。继续按照“强力推进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着力培育医药制造产业”的发展思路,把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聚优质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积极开展“补链”和“强链”,着力构建规模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产业集群。一是扩充总量规模。力争2014年引进10个以上超亿元的主导产业项目,其中5亿元以上不少于6个,10亿元以上不少于2个。二是培育龙头企业。重点支持打造力量新材料、惠丰钻石科技、万克钻石工具、华商药业等重点企业,通过扩大规模、开发新产品、扩大产能、提高效益,稳定金刚石微粉产量,大幅度提高金刚石单晶及制品产量,扩大医药产业规模。促进金锐钻石工具、正鑫钻石科技2013年年底前达产;

加快智慧工业科技、厚德钻石工具、鼎烜钻石工具、香港颐和堂等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争取201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着力抓好韶华药业与华润(双鹤)制药集团的战略合作,推进重组进度,实现借力发展。丰富产业制品品种,大幅度增加产业产能。形成2—3家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持续提升我县金刚石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建好商丘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争取2014年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集聚区全部营业收入达到65%以上。

(二)突出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首要任务,进行早谋划,早行动。一是完善招商措施。制定2014年招商引资方案,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细化任务,强化目标,严格奖惩。争取2014年入驻产业集聚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到20个以上。二是突出招大引强。针对重点区域,盯住重点企业,瞄准重点人群,继续深入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努力引进1家上市公司或国内500强企业。三是开展产业招商。重点围绕金刚石超硬材料、医药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亲情招商和以商招商,实行“一个产业多名县级领导带队、制定一套招商方案、组建一支招商队伍、突破一批重点项目、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的工作机制,建立产业招商团队,努力实现产业招商新突破。

(三)突出科技创新提升质量效益。围绕建好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一目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向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升集聚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搭建创新平台。利用好科技创新基金,重点用于扶持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的科技研发、人才引进、技术推广和专利研究,大幅度提高主导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培育龙头企业,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二是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以金刚石超硬材料和医药制造产业为重点,积极申报一批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力争2014年申报成功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使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2家。三是加快研发平台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具备成果转化示范、科技创新指导、科技人才培训等功能的平台。2014年,争取申报建成3家以上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以上省级工程实验室;2013年年底,惠丰钻石科技建成院士工作站。2014年上半年,华商药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加大工作力度,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金刚石微粉及制品)产业基地。

(四)突出产城融合提高承载能力。持续推进完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特别是公共服务、保障性住房等配套项目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坚持东西片区统筹推进。持续实

施“功能提升工程”,加快产业集聚区路网、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综合服务中心和廉租房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进度,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重点加快东区路网、电力、通讯、供排水建设,同步实施道路两侧供排水、绿化、亮化工程,加快村庄拆迁改造,为项目入驻提供保障。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能力。二是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金刚石超硬材料、医药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与之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研发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物流配送中心等生产性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加快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筹建创业服务中心、会计服务中心、信息咨询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一批专门为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的平台机构。

推荐第4篇:产业集聚区简介

平舆县产业集聚区设简介

平舆县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政府确定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8.17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5.9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8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8个,用工人数达2.9万多人,2011年集聚区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税收1.6亿元,同比增长34%。2008年9月全省标准厂房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国家小企业创业基地、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省民营科技园区;2009年,全省项目建设工作会议把我县产业集聚区列为全市唯一县级观摩点;2010年被评为省优秀产业集聚区,获奖金600万元;2011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全省产业集聚区综合排序第49名,居全市第一,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获奖金500万元,我县作为全省唯一县区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我县产业集聚区现已基本形成了皮革皮具加工和医药生化两大支柱产业集群,已集聚以保兰德箱包工业园、瑞昇多功能真皮家俱工业园、惠成皮革等为龙头的皮革皮具加工企业124家,2011年皮革皮具产业的税收达1.5亿元,占集聚区企业全部税收的71%,已经由过去单一皮革加工向皮鞋、皮手套、箱包、沙发等多种皮革皮具制品的产业发展。同时,集聚了酷蕾环保、圣光鼎瑞医疗器材为龙头的医药企业36家, 形成了主导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表彰会和这次项目观摩会精神,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水平,今年新扩产业集聚区1平方公里,力争经过3至5年努力,产业集聚区内企业达到35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亿元,初步建成中原皮都。

推荐第5篇:产业集聚区工作总结

***产业集聚区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度,***产业集聚区不断加大投入,完善载体功能,强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了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和主导产业的快速集聚。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截止目前,***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4.4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160家,其中工业企业127家,建筑、商业、金融、房地产等企业33家。其中“三上”企业59家,规模以上工业45家。2011年度,集聚区完成工业产值10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完成税收3.6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9万人。各项经济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

(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2011年,实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9亿元,新建道路31公里、供排水管网51公里、高低压线路40公里、通讯网络30公里、污水管网25公里,完成了第二座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国家钢卷尺及五金工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基本完成,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的配套设施、沙盘等建设,开工建设了6万平方米公租房,亮化、绿化、人民公园、十字河治理等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日处理3万吨污水扩建工程已完成全部前期准备工作,近期开工建设。完成了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

(三)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累计引进省外资金73.6,实际完成工业项目投资52.6亿元。续建项目17个,新开工项目20个,新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下项目4个、1-3亿元项目8个、3-5亿元项目4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截止11月底,建成投产项目20个,其中续建项目投产14个,新开工项目投产6个,20家新投产企业中,亿元以上投产企业9个。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

(四)主导产业发展迅速

***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五金电子和纺织服装两大主导,截止目前,以海博工具、创业钢带、英达尔电子等为主的钢卷尺、钢带、电子加工企业发展到75家,以九州纺织、乔治白服饰等为主的纺织、服饰加工企业发展到29家,两大主导产业的产业链趋于完善。2011年,五金电子类及配套企业完成工业产值***亿元,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实现税收***亿元;纺织服饰类及配套企业完成工业产值***亿元,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实现税收***亿元。两大主导产业的产值、营业收入和税收均占到整个集聚区的70%以上,比年初目标任务提高10个百分点。

(五)要素平台得到完善

一是公共产品检测平台,建成了国家钢卷尺及五金工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技术中心;二是投融资平台,建成了县发投、诚信、金诺三家投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金达22000万元,资产总额达21580万元,累计融资55650万元,其中2011年融资27150万元。三是人才支撑平台,建成了产业集聚区培训中心,全年开展技术业务培训6批次,受培人员达3000余人。四是土地收储平台,建成了***产业集聚区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全年收储土地600余亩。五是管理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职能得到切实落实,管理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

(六)产城发展快速融合

今年计划搬迁改造村庄3个,目前基本完成,累计搬迁人口2074人,其中在产业集聚区内安置256人,在城区安置1818人。同时全力推动了产城互动发展,规划上实现了“三规合一”,产业集聚区内所有南北道路实现了与城区的对接,东西道路与***实现了对接,垃圾和污水处理实现了与城区的设施共享,通讯、供电、供水与城区实现了并网,**城际公交线路拓展到了产业集聚区主要道路。

(七)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深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以“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活动为抓手,着力营造“遵商、留商、富商”的发展环境。今年,我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首届最具投资法治环境产业集聚区”。

(八)体制机制得到创新

切实加强了“封闭式”管理和“一站式”服务建设,县主要职能部门整合入驻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大楼联合办公,“直通车”政策得到初步落实。

(九)党建工作得到新加强

按照县委组织部提出的“一体三翼,五个同步”的要求,大力加强了产业集聚区党建工作,做到了运行机制科学、组织健全、阵地硬件设施先进。目前,产业集聚区党委下设1个党总支,党总支下辖1个机关党支部、43个企业党支部和1个企业联合支部,共有党员190名。党建工作得到了省市组织部门的充分好评,今年12月20日,省委组织部指导组,对我县产业集聚区党建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对我们的党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以来,产业集聚区新建立企业党支部36个,新发展党员5名,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6名,新建立企业工会组织38个。

(十)宣传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以来,产业集聚区宣传工作成效极其明显,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发稿5篇,发表省级整版文章1篇,在《***日报》发头版头题稿件5篇,头版稿件1篇,整版稿件1篇,在中国***网发稿20余篇,被县两办室采用信息稿件30余篇,提高了我县产业集聚区的知名度,提高了产业集聚区的影响力。

(十一)全面完成了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工作任务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全面落实了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全年没有出现一起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计划生育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了流动人口的管理、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设和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全年没有出现一例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现象;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化服务体系,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服务企业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明显提升,服务氛围和服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年没有出现一起上访事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通过开展普法教育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为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2009年,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被授予县级文明单位,2010年被授予文明标兵等荣誉称号。

(十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建设责任制。产业集聚区党总支与各中心和办公室签订了廉政责任书,明确了目标任务及全年工作的重点。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了党风建设工作措施的落实。制定了年度党员活动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建设制度、党员组织生活制度等。三是加强宣传教育,以中心理论学习组为主体,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全面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四是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在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中,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氛围,使廉政文化深入机关、融入家庭,成为廉政建设的有效载体。五是开展了“廉政灶”建设活动,成立了机关大伙,除重要客商招待外,一般事务性招待全部在大伙就餐,节省了行政成本。今年以来,全体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能模范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杜绝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十三)高效开展了“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活动 按照市、县要求,我们认真开展了各个阶段的活动,切实提高了单位职工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提高了自觉服务企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改善了投资环境,赢得了广大企业的一致好评。

推荐第6篇:产业集聚区 演讲稿

沙澧产业集聚区,漯河市的新名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沙澧产业集聚区,漯河市的新名片》。 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中原明珠漯河市,我叫,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就让我引导大家畅游沙澧河,穿越厚重的中原文化,感受漯河市强劲的时代脉搏吧。

跟随着奔流不息的沙澧河水,我们今天的游览重点不是8000年前贾湖先民悠扬的骨笛歌吹,不是小商桥畔的金戈铁马,不是受禅台、三绝碑、彼岸寺经幢的斜阳夕照。让我们荡起一叶扁舟,在 “双河汇流,舟楫便利,东通于海,西达于山,南北陆路畅达,商旅群集,百货荟萃。楚汉、冀鲁、山陕商贾,云集于此”的盛誉中轻轻穿行,与许慎和他的《说文解字》擦肩而过,浮光掠影的感受“沙河东流碧,螺湾汇双河。舟行此焉薄, 估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木棉茧如雪,收入云间梭。”的历史盛景,任时光的河流在我们身边匆匆远行,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我们追寻的脚步,却永不停歇,直到我们的心灵被一座崭新崛起在中原沃土的新城区深深的震撼。这里,就是我今天要向大家倾情推介的漯河市新名片——沙澧产业集聚区。 沙澧产业集聚区位于漯河市区西南, 它东起107国道,南接漯舞路,北靠沙河,西临在建的京广铁路高速客运专线,规划面

积 12.59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首批省定产业集聚区、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西扩重点区域。

她因沙、澧两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沙、澧两河赋予她独特的滨河景色,彰显出碧水穿城、林茂花艳的特色和灵气,环境优美,宜业宜居。

她紧靠中原地区重要的铁路、公路“双十字架”交通枢纽,毗邻京广高铁客运专线漯河站,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她以贯穿其中的澧河为界,澧南为现代交通物流基地,豫中南货物集散中心,源汇区工业基地;沙澧河间规划为行政中心、客运中心、现代综合商贸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现代高端服务业、服装制造、医疗器械制造,兼容产业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定位准确,规划科学。

沙澧河孕育了漯河钟灵毓秀的宽厚胸怀,为沙澧产业集聚区提供了豫南最大的供电、通讯枢纽,优质充足水资源。区内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排污、道路、绿化、亮化对等基础设施完善。深受沙澧文化浸润的漯河人民,紧紧围绕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的目标,充分发挥便捷的交通区位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 创新建设与发展模式,积极破解要素瓶颈制约,探索集聚区快速发展的新路子。沙澧产业集聚区对投资者坚持从项目准备、策划、论证、审批、证照办理等方面实行全过程、保姆式、个性化、一条龙全程服务,政策优惠,环境宽松。

一排排标准厂房错落有致,一条条主次干道宽阔平坦,如今的沙澧产业集聚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喜人局面。源汇区委、区政府按照建设全省一流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催定位、严标准,致力打造示范型园区。创环境、催效能,按照“精干、催效、多能”的原则,致力打造服务型园区。活机制、多办法,优布局、强特色,致力打造创新型、产业型园区。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破解快速发展瓶颈。如今,五横八纵,排水、硬化、亮化、绿化、美化配套,总长30多公里的城市景观道路,电力、燃气、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勾画出城区骨架。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目前,集聚区共进驻企业(项目)92家,总投资133.9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94.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限额以上、资质以上企业51家,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和汽贸物流产业集群。一个吃、穿、住、行、娱、医、购等设施完备,基础设施联建共享,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在古老的沙澧沃土上迅速崛起。

沙澧产业集聚区,在人杰地灵的漯河,在勤劳智慧的漯河人民手中,逐渐成为一张璀璨的城市新名片。她植根在源远流长的沙澧文化沃土上,奔放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律动着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韵律,凝聚着中原快速崛起的美好愿景,用沙澧河畔漯河人独有的稳健扎实又突破创新的步伐,为城市打造出一块辉煌的金字招牌!

推荐第7篇:产业集聚区建议

一是认识问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放思想,超常规发展,还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发展;是支持鼓励的发展,还是求全责备的发展;全县上下必须统一“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必须统一产业集聚区是“工业强县” 战略实施的平台。

‘:基础设施光靠“一园养园,滚动发展”暂时不行,强化前期政府投入的主导地位,要完成主干道框架、管道建设和电力建设,需要县政府加大投入。年度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

三是环境问题:一是企业落户后服务要跟上,不是先办好手续,企业再落户,而是落户后,部门跟踪服务到位;二是优质、快捷服务;三是落实省政府(2009)62号文件,免除省以下所有行政性收费;四是强化部门的服务职能和责任。部门主动的把不规范的按程序规范。

四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一要借入融资公司部分资金;二要拨入项目资金;三要建立运行机制。

五是本县企迁址和本县引进企业落户问题:必须保证优先布局在集聚区,尽量杜绝在县城周边摆放工业企业。

六是招商引资的问题:一是把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全县发展战略之一;二是建立常设机构,解决多口管又管不好问题;三是建立招商激励机制并坚决兑现;四是有争对性的定点、定项目招商。

七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问题:研究大问题,解决大问题,定期召开,注重实效,办公室设在发改委。

二要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今年我市每个产业集聚区都要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亿元以上,并力争至少有2个产业集聚区进入年底省以奖代补前50名集聚区行列。现在距年底不足5个月,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产业集聚区要切实增强紧迫感,采取超常措施,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今天会议之后,各产业集聚区要就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日夜兼程,大力推进标准厂房、供电、供水、供气、道路、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入驻创造条件。要切实完善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坚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化原则,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开发、建设产业集聚区生产生活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推动餐饮、居住、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保险等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区服务功能,加快“产城一体”的城镇化步伐。

三要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关于项目建设,我们在市委五届十次全会上提出了每个产业集聚区新入驻3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5个以上的奋斗目标,年底前必须确保完成。要搞好在建项目,同时要谋划好一批项目。每个产业集聚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产业定位谋划一批招商项目,报市发改委统一汇总。今天我看了看,有些产业集聚区谋划的好一些,也有一些产业集聚区项目谋划工作滞后,拿不出像样的项目。谋划项目一定结合大招商工作。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一定要注重对产业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龙头项目,注重关联度高的企业群,从而形成科学的产业链条,这对我们快速打造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来讲是一个捷径。为此,在项目谋划和招商当中,我们一定要把上述观念融入进去,这样能够快速打造我们定位的产业基地。比如,濮阳县的林氏化工,一个项目建成后,又带来了其他相关联的三个项目,形成了产业链条,形成了带动效应。又如,清丰县的家具,你怎样把你的家具打造出来,让人家认可你的家具?必须引进大的家具商进来,必须聚集一批家具企业,才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抢抓机遇。因为危机就是调整。

四要着力搭建服务平台。要搭建好投融资平台,想方设法拓宽投融资渠道。在新一轮发展当中,我们的财政投入是有限的。必须用好信用资本,用好金融这样一个平台。以此弥补我们资金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方面必须提前考虑,否则,企业来不了。与此同时,要按照培育“三个体系”、构筑“一个载体”的要求,多措并举,统筹兼顾,同步搭建好信息技术平台、贷款担保平台、人才交流平台、技术创新平台、政务支撑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着力完善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基本条件。

(三)优化发展环境,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外商来投资,讲求的是效益最大化,谋求的是高回报率,最关注的是发展环境。当前,各地的竞争,拼的就是环境,就是软实力。去年以来,我们通过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经济发展环境有所好转,但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谈判时候握手,客商来了摆手,项目入驻后乱伸手”的现象依然存在。在经济环境治理上,市委、市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三个坚决”:一是能给的优惠政策坚决给。定了就要算数,说了就要落实。承诺过的就要兑现。让客商高兴而来,满意留下,愉快创业。二是有令不行、吃拿卡要、人为梗阻、耍横使绊的坚决处理。对于一些“害群之马”,该处理的处理,该曝光的曝光,决不姑息手软,养虎为患。三是有禁不止、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干扰工程建设的坚决打击。不论是“条条”还是“块块”,不论是职工还是群众,只要破坏了永城的经济环境,公安、纪检、监察等部门都要提前介入,严厉查处。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引来外商是功臣、服务外商是本份、干扰外商是罪人”的发展意识,把环境作为一条生命线,作为一条高压线,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优惠不足感情补,在零障碍上求突破,在低成本上下功夫,在高效率上出实招,坚持投资硬环境与投资软环境同时改善,形成人人为招商引资出力、个个为项目建设尽责的工作格局,在全社会营造善待企业家、厚待纳税人的良好氛围。

在优化环境中,要突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今年仍然是全省的“企业服务年”,省委、省政府要在全省开展“企业大回访”活动,重点督查企业的服务环境。结合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请市招商、优化办、效能监察、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的同志重点关注、做好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服务。继续实行领导分包企业、联系项目制度。各级领导既要当好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的指挥员,更要当好项目和企业的服务员,当好永城发展环境的宣传员和保卫员。要带头搞好企业服务,既要搞好项目引进过程中的服务,更要搞好后续和延伸服务。把服务延伸到投资客商的生活居住、子女入学等各个环节。二是进一步完善、理顺体制机制。要认真落实上级放权“松绑”、降低门槛的各项政策措施。各种审批、收费事项,按照要求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能简化的一定要简化。要坚持好首问负责、办事公开、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畅通客商投诉渠道。三是设立外商投资帮办中心。真正落实“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坚决杜绝“体外循环”的现象。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外商投资帮办中心,实行无偿代理,外商一旦确定投资意向,其余的前期工作均由帮办中心以“保姆式”服务代为办理,真正做到“零关系”办事、“零停留”办公、“零利益”服务和招商引资项目“零障碍”入驻。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推进招商选资、产业集聚区建设和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一是要落实好目标管理机制。今年招商选资、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市委、市政府已将目标任务逐项落实到了各乡镇、市直有关单位。各单位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特别是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是一项刚性任务,更要千方百计地完成,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职能部门在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中是“一岗双责”,既有引进项目的任务,更要履行好为项目服务的职责。我们讲全党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项目发展为中心。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是中心中的中心。无论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还是从讲政治的高度,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能游离这个大局之外。

二是要落实好协调对话机制。要继续完善坚持每月初和中旬召开的联席协调办公会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平台,通报工程进度,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大合唱”思想,建立健全服务项目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聚精会神抓项目、一心一意促攻坚的工作合力。

三是要落实好领导分包机制。坚持四大班子领导分包联系项目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人马,卡死责任,一包到底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的时间、流程、工期、责任等,做到定人、定事、定时、定标,做到科学规划、精细管理、统筹实施。各联系项目的领导同志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要与投资商和建设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勤沟通、常来往,主动征求意见,了解需求,积极协调,高效服务。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项目组能自行解决的要及时妥善解决;超越职责权限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映,请求帮助解决。努力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四是要落实好督查机制。建立市招商引资督导组、两个督查室三位一体的招商选资督查体系,重点督查列入今年省、商丘市和我市计划盘子的重点在谈、在建项目、各乡镇、市直各单位外出招商行动情况和引进投资5000万以上大项目推进情况。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时序要求,做到每周一研究、每月一通报、每季一分析、半年一拉练、年终总排队。

五是要落实好奖惩激励机制。坚持“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比政绩”的导向,在招商一线锻炼干部,在招商一线考察干部,加大培养选拔力度,严格兑现奖惩。对于季度巡查评比落后的单位,单位负责人作表态发言;半年小结落后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全年考核落后的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取消目标管理综合评先资格,党政一把手一人在家主持工作,一人离岗外出招商。通过重奖严罚,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全市上下营造关注项目、支持项目、推动项目的良好氛围。

一要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功能。各县(市、区)要通过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加快集聚区供水、供电、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集聚区的凝聚力和承载力;要采取统一建设、企业自建、政府扶持等方式,加快标准厂房、多层厂房建设,减少中小企业创业成本;要推进产城融合,完善学校、医疗、住宅、服务网点等城区建设功能,逐步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宜业、宜商、宜居的产业新城。

二要推进机制创新,提升管理水平。要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统

一、高效的原则,优化职能配置,创新管理体制,切实提高集聚区的管理水平。市、县要成立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协调、解决该市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10个重点产业集聚区要于5月底前全部设置日常管理机构。

三要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要完善配套设施,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失业、医疗、养老保险的社会化服务;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环境、产业、园区吸引“候鸟”栖息在集聚区产业链上;要落实省、市赋予产业集聚区的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以政策和服务推进项目实施。

四要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工作落实。要加强督导检查,完善考评体系,对发展好的给予奖励,对发展速度慢、考核达不到要求的产业集聚区,给予通报批评直至取消相应优惠待遇。

推荐第8篇:产业集聚区工作总结

***产业集聚区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度,***产业集聚区不断加大投入,完善载体功能,强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了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和主导产业的快速集聚。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截止目前,***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4.4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160家,其中工业企业127家,建筑、商业、金融、房地产等企业33家。其中“三上”企业59家,规模以上工业45家。2011年度,集聚区完成工业产值10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完成税收3.6亿元,从业人员达到

3.9万人。各项经济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

(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2011年,实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9亿元,新建道路31公里、供排水管网51公里、高低压线路40公里、通讯网络30公里、污水管网25公里,完成了第二座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国家钢卷尺及五金工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基本完成,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的配套设施、沙盘等建设,开工建设了6万平方米公租房,亮化、绿化、人民公园、十字河治理等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日处理3万吨污水扩建工程已完成全部前期准备工作,近期开工建设。完成了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

(三)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累计引进省外资金73.6,实际完成工业项目投资52.6亿元。续建项目17个,新开工项目20个,新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下项目4个、1-3亿元项目8个、3-5亿元项目4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截止11月底,建成投产项目20个,其中续建项目投产14个,新开工项目投产6个,20家新投产企业中,亿元以上投产企业9个。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

(四)主导产业发展迅速

***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五金电子和纺织服装两大主导,截止目前,以海博工具、创业钢带、英达尔电子等为主的钢卷尺、钢带、电子加工企业发展到75家,以九州纺织、乔治白服饰等为主的纺织、服饰加工企业发展到29家,两大主导产业的产业链趋于完善。2011年,五金电子类及配套企业完成工业产值***亿元,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实现税收***亿元;纺织服饰类及配套企业完成工业产值***亿元,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实现税收***亿元。两大主导产业的产值、营业收入和税收均占到整个集聚区的70%以上,比年初目标任务提高10个百分点。

(五)要素平台得到完善

一是公共产品检测平台,建成了国家钢卷尺及五金工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技术中心;二是投融资平台,建成了县发投、诚信、金诺三家投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金达22000万

元,资产总额达21580万元,累计融资55650万元,其中2011年融资27150万元。三是人才支撑平台,建成了产业集聚区培训中心,全年开展技术业务培训6批次,受培人员达3000余人。四是土地收储平台,建成了***产业集聚区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全年收储土地600余亩。五是管理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职能得到切实落实,管理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

(六)产城发展快速融合

今年计划搬迁改造村庄3个,目前基本完成,累计搬迁人口2074人,其中在产业集聚区内安置256人,在城区安置1818人。同时全力推动了产城互动发展,规划上实现了“三规合一”,产业集聚区内所有南北道路实现了与城区的对接,东西道路与***实现了对接,垃圾和污水处理实现了与城区的设施共享,通讯、供电、供水与城区实现了并网,**城际公交线路拓展到了产业集聚区主要道路。

(七)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深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以“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活动为抓手,着力营造“遵商、留商、富商”的发展环境。今年,我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首届最具投资法治环境产业集聚区”。

(八)体制机制得到创新

切实加强了“封闭式”管理和“一站式”服务建设,县

主要职能部门整合入驻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大楼联合办公,“直通车”政策得到初步落实。

(九)党建工作得到新加强

按照县委组织部提出的“一体三翼,五个同步”的要求,大力加强了产业集聚区党建工作,做到了运行机制科学、组织健全、阵地硬件设施先进。目前,产业集聚区党委下设1个党总支,党总支下辖1个机关党支部、43个企业党支部和1个企业联合支部,共有党员190名。党建工作得到了省市组织部门的充分好评,今年12月20日,省委组织部指导组,对我县产业集聚区党建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对我们的党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以来,产业集聚区新建立企业党支部36个,新发展党员5名,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6名,新建立企业工会组织38个。

(十)宣传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以来,产业集聚区宣传工作成效极其明显,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发稿5篇,发表省级整版文章1篇,在《***日报》发头版头题稿件5篇,头版稿件1篇,整版稿件1篇,在中国***网发稿20余篇,被县两办室采用信息稿件30余篇,提高了我县产业集聚区的知名度,提高了产业集聚区的影响力。

(十一)全面完成了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工作任务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全面落实了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全年没有出现一起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计划生育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了流动人口的管理、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设和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全年没有出现一例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现象;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化服务体系,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服务企业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明显提升,服务氛围和服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年没有出现一起上访事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通过开展普法教育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为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2009年,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被授予县级文明单位,2010年被授予文明标兵等荣誉称号。

(十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建设责任制。产业集聚区党总支与各中心和办公室签订了廉政责任书,明确了目标任务及全年工作的重点。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了党风建设工作措施的落实。制定了年度党员活动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建设制度、党员组织生活制度等。三是加强宣传教育,以中心理论学习组为主体,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全面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四是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在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中,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氛

围,使廉政文化深入机关、融入家庭,成为廉政建设的有效载体。五是开展了“廉政灶”建设活动,成立了机关大伙,除重要客商招待外,一般事务性招待全部在大伙就餐,节省了行政成本。今年以来,全体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能模范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杜绝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十三)高效开展了“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活动 按照市、县要求,我们认真开展了各个阶段的活动,切实提高了单位职工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提高了自觉服务企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改善了投资环境,赢得了广大企业的一致好评。

推荐第9篇:产业集聚区制度

驻产业集聚区医务室工作人员工作制度

1、医务室工作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各级医疗卫生法规,严格贯彻落实各项医疗操作规程。加强医师的业务操作水平的提高,防止和杜绝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值班人员的工作调换应有统一的安排,做到人人坚守岗位。

2、对疑难病人不能确诊以及危重病人,应及时负责联系转送到市、县级医院作近一步治疗。

3、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接待病人要热心,健康检查要细心,诊治病人要精心。要处处方便病人。简明扼要认真准确记录病人病历,病历资料要妥善保管。按处方制度认真书写处方。特殊病情作好交接班工作。

4、工作人员态度应和蔼,耐心解答问题,医师要采用保证疗效、经济便宜的治疗方法,科学合理用药。保管和维护好医疗设备,保持正常使用状态,力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好卫生防病、计划生育和保健知识的宣教工作。

5、在配药或打针时,思想高度集中,仔细对照药名和剂量,明确交待服法、用法,防止差错,杜绝事故。

6、保持医务室清洁整齐,不断改善候诊环境。医务人员上班要穿戴工作服帽,着装整洁,操作时要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传染。

7、按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严格执行传染病的报告、监测、预防。消毒隔离制度。认真做好登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传染病在产业集聚区传播、蔓延和爆发流行。 8.认真做好产业集聚区工人的健康体检工作。特别是工人的定期体检工作。认真检查,仔细填写检查结果,协助建立工人健康资料。 9.严格执行按卫生主管部门和物价局文件要求制定的各项诊疗收费标准和药品零售价格。将常用诊疗收费价和常用药品价公开,明码实价,不乱收费。

10.加强各种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1.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

驻产业集聚区医务室

2015年8月6日

推荐第10篇:安阳产业集聚区

1、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23.88 ——主导产业:以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含光伏产业)为主导,以物流业为补充

2、林州市产业集聚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33.68 ——主导产业: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

3、安阳县产业集聚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9.53 ——主导产业:钢铁和焦化产业为主导,以焦化深加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为支撑

4、滑县产业集聚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5 ——主导产业:农副食品加工、服装加工为主,辅助产业为光伏高科、机械制造、物流商贸

5、汤阴县产业集聚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7.2 ——主导产业:现代食品产业、医药产业、商贸物流产业和城市服务业

6、内黄县产业集聚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1 ——主导产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

7、安阳市产业集聚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7.4 ——主导产业:钢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导,现代物流业为辅助

8、安阳市新东区产业集聚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7 ——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

9、安阳市纺织产业集聚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9.2 ——主导产业:纺织、服装及纺织轻型装备制造业

第11篇:推进产业集聚区

举舞钢全市之力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发布时间: 2012年7月18日17:

21在7月7日召开的舞钢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会上,市委书记高永华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站得高、看得远、思得细、谋得深,值得各级党员干部和全市人民认真学习,深入贯彻,积极落实。

为什么要建设产业集聚区?就是要彻底改变舞钢市产业结构单一残酷现实的迫切需要。就是要解决单纯依靠舞钢公司、一条腿走路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一口井里争水吃的问题,就是要培植舞钢的财源,使全市人民都能够有事做、有钱花、有饭吃,确保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建设什么样的产业集聚区?高永华指出,要努力把舞钢打造成为全省著名、全国知名的精品城市,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需要扎实的经济基础来支撑。经济来源是什么?就要建设好产业集聚区,建设高标准、高品位、高效能、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区。舞钢不是要引进一些被别人淘汰的、落后产能的小工厂,而是要建设基地型的大产业、大龙头、大品牌,如精纺加工基地、不锈钢复合板生产基地等等。虽然基础投入大,但是产能高、效益大、抗风险能力强,能够使经济稳固发展、持续发展、长远发展。

怎么建设产业集聚区?高永华强调,产业集聚区建设要在坚持“四个三”的基础上,采取“三举三加大”措施,举全市之力去建设品牌产业集聚区。这就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全心全力地投入到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之中,做建设者、支持者、拥护者,不做旁观者、扯皮者、干扰者。

“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建设产业集聚区是在为舞钢的发展谋前途,为舞钢人民谋福利,是一件大好事。但是,任务艰巨,工作难度大,这既是事实,也是对广大干群的考验。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被组织安排到一线的党员干部一定要成为落实市委决策的忠实实践者、破解工作难题的奋勇开拓者、创造光辉业绩的无私奉献者;要克服一切困难,招大商、选好商;要倾注一腔真情,留客商、帮客商;要生发一切智慧,破难题、攻难关;要扑下身子,谋民利、解民忧„„

举全市之力,谋全民之利。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更是舞钢未来寄予我们的深情期待,我们必须做好!取得圆满成功!

第12篇:产业集聚区工作总结

××产业集聚区2013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产业集聚区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任务,牢牢抓住“三个一”工作重点,抢抓机遇、乘势而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以来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区经济稳定增长。××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亿元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一是新项目持续入驻。止10月底,分××次集中开工重点项目××个,计划总投资××亿元。二是项目建设推进快。已建成项目××个,完成投资××亿元。目前在建重点工业项目××个,总投资近××亿元。其中,计划年底前建成项目××个,主要包括:总投资××亿元的××项目、总投资××亿元的××项目、总投资××亿元的××等项目。三是拟开工项目筹备顺利。包括总

1 投资××亿元的××项目等计划近期分批开工建设。

(三)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止10月底,先后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个,计划总投资近××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亿元以上项目××个,××亿元以上项目××个。××个项目中工业项目占××个,计划总投资××亿元。

(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是道路工程快速推进。××路、××路、××路、××大道以及××路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二是绿化亮化逐步完成。××、××、××路等4条道路××万平方米绿化工程已完工;××、××亮化工程已完工,共安装路灯××盏。三是水、电、汽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总投资××亿元的××变电站项目已建成投运,总投资××万元的中水厂项目和沿××大道××公里供水工程项目正在快速推进。四是附属配套工程进展顺利。总投资近××亿元的安置小区××万平方米安置房正在进行主体施工;总投资××亿元的万人安置社区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五)征地拆迁安置稳步推进。全年先后完成××、××、××、××等项目用地征用工作,共征用土地××亩,动迁居民××余户,拆除房屋面积××多万平方米。目前,拆迁居民安居乐业,率先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安全生产、工商、技术监督、民政优抚、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和平安建

2 设稳妥推进,全区社会大局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顺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紧盯××大主业,坚持招大引强。一是专业招商走出去。坚持“二分之一”工作法,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赴××和××地区围绕××等产业进行招商推介,洽谈了一批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基地型、龙头型项目。达成××亿元以上意向项目××个,计划总投资××亿元。二是以商招商请进来。先后接待××集团、××集团、××等××余批××余名客商前来考察,为双方开展合作打下基础。三是精心组织以会招商。通过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在“××、××”举办的招商引资活动、以及在××组织举办主导产业推介暨项目签约活动,成功签约项目××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四是广泛联系以情招商。围绕在外的××籍企业家、知名人士和创业成功者,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和家访,在增进感情的同时,了解掌握有关投资和项目信息,促成其回乡投资兴业。

(二)围绕重点项目,强化服务机制。一是管委会实行周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上周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本周工作重点,明确任务,夯实责任。二是实行重点项目三级分包责任制。每个重点项目均由一名领导、负责人和承办人负责从项目入驻到建成投产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确保各重点项目从引进到建成快速高效推进。三

3 是实施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及时召开由分包领导、项目负责人、施工方代表等参加的项目协调推进会,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加强督促检查。制定重点项目跟踪服务进度表和推进情况倒查表,加强督导和检查,对问题未能及时解决或未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项目分包领导在周例会上作情况说明,确保了各重点项目建设按计划进度有序推进。

(三)立足提升功能,优化发展环境。一是着力打造发展硬环境。先后投入资金近××亿元,在建及完成道路工程近××公里,铺设供水、供汽管道××余公里;绿化面积近××平方米;建设标准化厂房近××平方米、失地群众安置住房××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平方米;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二是抓好服务软环境。对入驻企业采取“一条龙”、“零距离”的全程跟踪服务,对重点项目实行三级分包负责制,成立协调服务小组,管委会主要领导挂帅,指派专人从项目立项、建设、到投产运营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一方面积极开展企业服务活动,坚持定期走访企业,帮助解决问题,促其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加大对辖区干群的教育力度,营造敬商亲商、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

(四)狠抓征迁安置,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先安置,后拆迁。为彻底解决动迁群众的后顾之忧,我们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先安置、后拆迁”,出台具

4 体安置办法,明确安置地点,彻底解决动迁群众居住和生活出路问题,为征地拆迁工作开展奠定基础。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报纸、广播、条幅、公开信、明白纸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征地拆迁安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最大程度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今年以来,区内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宣讲会××多场次,制作悬挂宣传条幅××余条,刷写标语××余条,发放宣传材料近××份。三是严格考核,强化责任。严格按照任务目标对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并制定下发了《重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安置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文件,在实行政策激励的同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五)坚持转变作风,力促工作落实。今年以来,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深入开展“××年”等活动的安排和部署,我们在人员少、任务重、职能不完善的情况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重实效”,采取“5+2”、“白加黑”工作法,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特别是在××中,包括××、××、××、××工作人员在内的拆迁小组,日夜奋战在征地拆迁现场,克服各种困难,不畏酷暑,坚持每天早7点至晚9点战斗在工作一线,为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既定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2014年主要工作目标、重点工作和推进措施 2014年,是机遇和挑战并重的一年,也是××区实现加

5 快赶超的关键之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突出重大项目推进这一主抓手,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要素保障,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快速落实。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重抓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实力。一是抓好拟建项目落地。将总投资××元的××、总投资××元的××项目列入2014年开工计划,确保全年开工××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个。二是抓好在建项目投产。对总投资××元的、总投资××元的××等2013年开工的××个重点项目,以及总投资××元的××、总投资××元的××等××个其它续建项目落实三级分包责任制,确保各项目按投资计划建成投产。三是抓好建成项目生产运行。加强对××项目、××、××、××、××等所有已建成项目,及区内其它工业企业的经济运行管理,定期走访问效,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力促各投产企业良性运营。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元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四是抓好其它重点项目运作。重点抓好××和总投资××元的××等一批项目。

(二)加大招商力度,做大主导产业。一是针对重点项目大员出动以情招商。对总投资××元的××等15个已具备投资意向、总投资近××元项目,实行领导分包,盯死看牢,力争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积极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等知名大企业,定期拜访加强联络,扩大招商引

6 资成果。二是围绕主导产业拉长链条招商。依托××、天××、××、××等骨干企业,有针对性挖掘、引进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产业链条项目,带动骨干企业优势产业上下游、左右链协调发展,形成××、××两大产业齐头并进、××、××产业迅速崛起的良好发展局面。三是立足产业优势实施产业集群招商。围绕××、××、××等重点区,紧盯××、××产业加大招商力度,计划在××、××等地召开××次××优势产业推介会,力争××年内,引进亿元以上××项目各××个以上,引进××知名企业××家。

(三)强化基础投入,提升服务功能。一是完善道路建设。加快在建的××建设工程,确保市政道路桥梁在明年年底前建成通车并进行相应的绿化、亮化。积极协调资金尽快开工××等其它××条道路工程建设。对建成道路全面进行绿化、亮化和美化,以提高建成区形象,形成城市建设的新亮点。二是加快水、电、气、热力等设施配套。针对辖区企业和重点项目需求,制定完善的水、电、气、热力供给方案,并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各类管网建设,确保满足各类企业需求。三是提升服务功能。全面完成当前公租房、安置小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厂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服务功能。

(四)加强协调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按

7 时办结制以及处室牵头、部门联动的综合服务机制,使各重点项目从引进到建成投产得到全程、高效、便捷的服务,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发挥效益。二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全力抓好环境专项治理和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整治工作,加大对辖区群众的教育力度,切实维护辖区企业利益,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三是夯实赶超发展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细化责任追究,为各项工作强力推进提供保障。

(五)推进民生工程,凝聚发展合力。一是建好新型社区。抓好安置小区及××社区建设,全力打造现代化新型社区。在全面完成××近××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确保明年第一季度投入使用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工程,确保年底前交工使用。二是加快推进公租房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在全面完成在建××平方米公租房的基础上,再开工建设××套约××万平方米建设工程;积极稳妥推进××村改造项目,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城市。三是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建立社区保障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管理体系,扩大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做好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确保全区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社会大局平安和谐,居民群众安居乐业。

(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以贯彻落实十八

8 届三中全会为契机,全面深化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行政服务。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从严要求,突出抓好教育培训、强化管理、严肃纪律等,把干部的思想、精力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投入到重点工作中去,形成比干劲、比奉献、比业绩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突出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坚持在急难险重中锻炼干部,充分提升基层组织的服务效能。三是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实施意见,牢固树立艰苦创业、以苦为荣的理念,带头发扬务实重干、无私奉献的作风,突出实干,全力攻坚,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深化提升。

第13篇:产业集聚区工作汇报

北关区产业集聚区2017年工作汇报

2017年,产业集聚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千亿级纺织产业集群和百亿级无人机产业基地两条发展轴线,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战略部署,规划先行、引导提升、精准招商、强推项目,园区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2017年,产业集聚区

二、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5亿元,税收完成3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3000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亿元,限上工业企业产值完成22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2017年工作回顾

(一)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承担区级以上重点项目30个,其中纺织服装产业项目4个,无人机产业项目8个,工业项目3个,房地产项目2个,服务业项目3个,基础设施项目4个,绿化项目5个,教育项目1个。

1、纺织服装项目

印染示范园项目已完成土地征收,环评已完成审批,正在与中信、中圣、凤竹三方就项目建设进行深度对接,预计18年开工建设。

广州童装城项目2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全面开工建设,4家企业入驻投产。

迪尚集团安阳公司项目落地投建,项目建成后可达到40条自动化生产线,1500个机位,2000名工人,年产800万套品牌服装,实现年产值10亿元,税收2000万元。

佰源针织科技园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可达到大圆机、梭机500台,实现年产值18亿元,利税9000万元。

金马纺织产业园项目稳步推进,建成后可达到大圆机、梭机400台,实现年产值12亿元,利税6000万元。

2、无人机项目

无人机大厦(京膳堂科研楼)装修工程稳步推进(已装修至第10层),部分楼层已投入使用。

无人机试飞场项目一期建成启动试飞。 壮龙无人机项目落地投建。

3、两个中心建设

纺织品检测中心、无人机检测中心建设完成,即将正式投运。

4、基础设施项目

8号路、3号路、盛业大道三条道路共2.5公里即将完工。

市政建设道路漳河大道、S301省道的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完成,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 2

服饰、皇家宝贝服饰、布依服饰、尚海服饰、益田服饰、广州童玥服装、泉州佰源、金马产业园、民旺电脑绣花、广州昕宸企管、PP贝婴童服饰、安阳纺织服装交易中心项目。

建筑、商贸项目4家:北控集团安阳公司、安阳城建建设集团、安阳润安建筑有限公司北关分公司、安阳局气贸易。

在淡项目5家:(搜于特)品牌管理公司、卜硕织造、大龙织造、天津婴童园、小安猫咪服饰。

跟踪项目2家:广州帕伯户外、山东帝威服饰有限公司。 2017年,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的扩区规划已报省发改委审批,全省第一家印染产业园项目环评已顺利通过省环保厅批准,纺织服装检测中心和纺织服装“云”交易平台即将投入使用,品牌服装招商取得实质性突破,产业提升工作已初显成效。

二、2018年工作打算

(一)围绕晋位升级,制定年度发展目标

由发改委、统计局牵头,结合园区发展实际尽快制定新一年的发展目标,并围绕产业集聚区考核的各项经济指标制定具体措施,全力冲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二)围绕大纺织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引入城市供水网络,实现七通一平;二是完成广州童装城22万平方米、金马产业园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三是探索合理建设模式,再谋划新建10-20万平方米的

- 4

强公共服务内容;五是加快童装城公寓、迪尚公寓建设,谋划并建设(改造)京膳堂公寓、沃森公寓以及新建区域公寓,争取建成职工公寓1500套以上。

(六)围绕新形势新常态,加强作风建设

一是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分包项目,靠前指挥,加强与项目方沟通联系,做好跟踪服务;二是继续对重点项目实行台账式管理,倒排工期,分解细化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项目按照序时进度扎实推进;三是坚持并完善指挥部例会制度,提高解决问题、落实工作的效率;四是坚持“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创新、难点在一线突破、作风在一线转变”;五是建立重点项目考核奖惩机制,由指挥部办公室定期督导检查、狠抓工作推进、严格考核奖惩。

新的一年,产业集聚区将以新精神、新状态适应新要求,以新作风、新面貌迎接新挑战,向着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和百亿级无人机产业的目标砥砺奋进,继续前行,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努力做出北关区工业振兴的满意的答卷。

第14篇:考察产业集聚区心得

考察产业集聚区心得体会

2011年10月22日,在局领导的带领下我局机关全体人员参观考察了我市部分县区的产业集聚区。通过听取介绍、参观厂区等形式,使我个人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开阔了视野,感触颇深。

清丰县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牛鼻子”来抓,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主战略来推进,实现了食品、家具两大园区“双翼齐飞”,畜禽产品深加工、食用菌深加工、辣椒深加工、家具四大产业集群“竞相开花”的良好态势,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濮东产业聚集区 的发展定位是以机械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业为主导,以电子仪器仪表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配套发展金融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通过多种举措,把濮东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产业关联、集群发展的机械制造产业集中区、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改革创新试验区。濮阳工业园区发展定位明晰,开发潜力巨大。园区将强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一区多园战略、生态经济战略”,高标准、高规格建设集“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工业园区。园区采取“组团式\"和“一区多园”模式进行总体规划。按照“功能分区、产业集聚”的原则,根据园区产业定位和现有产业优势,划分“盐化工产业园”、“特

种玻璃产业园”、“食品产业园”等功能区,突出产业特色,建设一区多园。同时,在园区与市区之间加快建设快速通道,开通城际“直通车”,在园区内部以“园区快车道”相通,形成以园区中心组团为核心,功能区分区组团为补充的环型发展产业带和产业集聚区。 濮阳县产业集聚区确立了“产城融合、错位发展、拉长产业链条”的总体发展方向,明确了以土地储备、资金筹措、招商引资、优化环境为重点的工作思路,以光电子、医用新材料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科技教育、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 通过此次考察学习,真正的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了濮阳现在各个聚集区的发展情况,对我市的产业发展和布局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一是各个产业聚集区加快发展的意识都十分强烈,几个产业聚集区的发展有着明确的各项经济指标,时刻保持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都具有科学的定位,各个产业聚集区都十分注重高起点规划发展,不仅强化基础设施投入,而且因地制宜的制定了自己的发展规划,使得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具有了前瞻性和发展潜力。通过此次学习,使我的思想认识上发生了一个较大的变化,也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后自己将会以更加积极地热情来面对各项工作,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责,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15篇: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

鹤淇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

一、鹤淇产业集聚区概况

鹤淇产业集聚区2008年12月被省政府批准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筹备组的精心指导下,按照省政府“三个体系一个载体”和市委、市政府“两个构建”的总体构想,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高质量建设基础设施,高标准筛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了产业集聚区各项建设。2009年6月,鹤淇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24个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之一。

鹤淇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2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主要为铁西工业区和高村工贸区)10平方公里,规划区15平方公里。涉及高村、桥盟两个乡镇和铁西工业区,区内现有行政村18个,约5万人。2009年完成投资总额29.9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5亿元,利税9.3亿元。

二、规划建设进展情况

(一)坚持高起点定位,科学编制规划。按照突出产业发展主题,推进鹤淇一体化、产城一体化、产城与生态融合的指导思想,对集聚区产业、生态、居住区、公共设施、仓储物流布局进行了全面规划。目前,集聚区总体规划通过了省产业集聚区联席办公会议的复审,成为全省15个第一批进入审批程序的产业集聚区之一;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了省住房和城乡建 1

设厅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第二轮土地规划修编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复。同时,编制完成了光伏、食品、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和中小企业创业园五个园区的详细规划。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11.75亿元,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个。其中,鹤淇大道一期工程、淇园路北延一期工程和光伏园区东西干道主车道已竣工通车,先进制造园区东西干道已完成主路面铺设;1万伏供电线路已竣工,22万伏数字变电站正在建设;已争取到天然气用气额度,铺设管道规划正在设计;铁西工业区供水工程一期已投入运行;规划占地300亩的中小企业创业园60栋钢结构标准化厂房项目已开工建设。

(三)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提供产业支撑。围绕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制定出台了《鹤淇产业集聚区项目入驻管理办法》,成立了纺织服装、光伏、物流、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等五个产业推进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产业招商。2009年以来,新引进和续建项目31个,总投资26.5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20亿元。其中,瑞洲纸业5万吨高档卫生纸、普乐泰鸡骨综合利用等14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大用公司3.5万吨速冻调理熟食品加工、永昌集团5万吨麦芽糖5万吨麦芽糊精等6个项目正在调试设备;天海集团5万台汽车项目一期工程、鹤壁内陆港项目一期工程、方周公司石英坩埚、欣瑞公司肉鸽产业化等11个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四)搭建融资平台,集聚发展资金。一是成立了鹤淇投融资公司,通过招拍挂程序,先后开发经营储备2宗地块,注册资本近亿元。二是借助县财政独资和控股的永昌、强信两个担保公司,谋划包装了实验学校、廉租房等一批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三是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运用BT模式,引进京行公司投资1亿元进行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土地置换模式,吸引广东珠海成悦房地产公司投资2800万元建设卫国古城墙遗址保护公园。

(五)科学管理,建章立制。鹤壁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筹备组,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炳奇任筹备组组长;淇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李民生任组长的淇县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下设一室四科三公司,从县直单位抽调精干人员全面实现集中办公,高效运转,并制定了《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机关议事规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管委会每周召开一次全体会,研究工作推进中的重大事项,安排部署下步推进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市县关于鹤淇产业集聚区的机构编制均未确定,人员暂时为临时抽调人员。)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资金短缺问题。目前,产业集聚区各项建设资金缺口巨大,而鹤淇投融资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融资能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县财政实力有限,在对外融资时,往往因无法取得财政担保,造成融资合作中断。建议:省、市政府加大对鹤淇产

3业集聚区的资金扶持力度,在必要的情况下,协调省、市财政部门全力为集聚区融资提供担保支持。

(二)供气供热供水问题。县天然气公司、热电厂和水厂由于自身发展规模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产业集聚区发展需要。建议:市政府将鹤淇产业集聚区供气、供热、供水问题纳入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三)同类项目集中摆放问题。鹤淇产业集聚区是鹤壁市目前最大的产业集聚区,规划了光伏、食品、汽车、纺织服装和中小企业创业园五个产业园区,并进行了配套路网建设,为项目入驻做好了准备。建议: 省、市政府对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集中向鹤淇产业集聚区摆放,促进同类项目聚集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四)集聚区管委会机构编制问题。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今年4月组建成立以来,在市管委筹备组的指导下,全面承担了集聚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但是由于管委会机构编制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工作人员全部为借调人员,流动性较大,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建议:县委、县政府参照本市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及参照外地做法,对鹤淇产业集聚区机构编制予以明确。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二〇一〇年一月四日

第16篇:产业集聚区汇报材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全面推进市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

市产业集聚区作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招商引资的主平台、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在新的一年里,如何抢抓机遇,提升速度,提高水平,扩大效果,实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立足一个“新”字,创新发展理念

2011年是全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市产业集聚区大干快上,奋勇前进的重要一年。推进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缰绳”,引导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市建设、环境优化等“四架马车”快速前进,全力拉动产业集聚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敢想敢干,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顽强拼搏,务实苦干。积极谋划工作新思路,探索发展新路子。要坚持“一年迈大步,三年大发展,五年建成豫南工业城,十年再造一座驻马店新城。三年内工业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五年内超500亿元,实现税收26亿元。”既定目标不动摇。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部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 1

心,经济建设以项目建设为重点,项目建设以工业项目为主导”的工作要求,围绕产业集聚区发展定位,群智群力,集思广益,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全力将市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全市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工业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全面提升市产业集聚区整体发展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为全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招商引资突出一个“大”字,形成集聚优势

推进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必须形成集聚优势,以产业集聚推动发展。在招大引强、产业承接、产业延伸上精选项目,瞄准高投资密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大项目,力求引进一个,带动一线,辐射一片,形成集聚效益。一是要实施产业招商。围绕区内昊华骏化、平煤蓝天、天方药业、南方钢铁四大集团和煤化工、医药两大产业,着力引进引领型、补链型、核心型的产业提升项目和上下游产业配套项目,加速培育现代化工、医药等产业集群。二是要实施以商招商。大力开展以企引企和以商招商,支持现有大型企业与国内外行业龙头进行强强联合,促其整合资源,嫁接改造,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三是要实施专业园区招商。依托已启动建设的闽商工业园、台商工业园和医药园区等专业园区,积极承接台资和闽资产业转移,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大型骨干企业紧盯不放,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项目,培育壮大园区特色主导产业。

2011年,力争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投资3-5亿元以上项目5个。

三、项目建设把握一个“集”字,推进工业突破

推进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必须推进工业突破,以工业项目带动发展。要在项目建设中把握一个“集”字,突出企业特色,引导企业集群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一是要实现园区企业集中布局。要在已形成煤化工、医药、钢铁、纺织、能源为主体的工业经济体系基础上,在规划、布局、建设、管理等方面统筹考虑,引导企业按总类、按布局入区,促进产业上下延伸、侧向配套,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群发展。二是要实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要立足园区实际,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依托平煤蓝天、昊华骏化、蓝天集团等骨干企业,建设以煤制焦炭、合成氨、甲醇为龙头,以尿素、二甲醚、三聚氰胺和甲醛精深加工为主导产品的豫南煤化工产业基地。要注重发挥通用天方集团产业优势,鼓励其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生产工艺,拉长产业链条,陆续开工建设头孢氨苄生产线、药渣生物复合肥和维生素C3项目,实现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三是要实现资源环境集约利用。要积极引导区内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约集约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要注重强化土地投资强度,逐步提高项目投资门槛,重点引进产业性能优、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投资规模大的工业项目,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城市建设谋求一个“快”字,推进三化进程

推进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必须深化三化进程,以城市建设助力发展。在城市建设中要谋求一个“快”字,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快速实现产城融合。一是加快道路工程建设。要坚持走“市场化运作,滚动式发展”的路子,采取“BT模式”与融资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区内道路工程建设步伐。2011年要多方筹措资金5亿元,启动前进路、中原大道、蔡州路、工业一路等9条总长约27公里的道路工程,加速构建完善的道路网络。二是快速推进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通信、污水垃圾处理和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供水、供电、供气的全覆盖,满足项目发展需要。三是加快练江河综合治理工程。对京广铁路以东、京港澳高速以西长约6000米的练江河进行拓宽改造和绿化、美化、亮化,把练江河真正打造成我市绿色、生态、休闲景观带,成为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四是快速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对已建成道路的绿化、亮化、卫生、及公共设施的日常维护等管理工作,力争实现道路修建到哪里,绿化、美化、亮化到哪里,各种管理就延伸到哪里。要深入开展“四城联创”活动,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切实营造市产业集聚区优良城市环境。五是快速推进拆迁安置。走和谐拆迁的路子,对失地群众采取先安置再拆迁的办法妥善拆迁安置。在产业集聚区安置小区一期、二期已建成分配的基础上,快速启动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三期、四期工程,

为下步拆迁安置工作夯实基础。

五、营造环境体现一个“优”字,形成创业“宝地”

推进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必须营造优良环境,以优良的环境提升发展。在具体实施中体现一个“优”字,一切工作围绕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展开,切实打造“服务高地”、“投资洼地”和“创业宝地”。一是要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继续推行“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重实效”的工作标准,工作中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理制。全区推行一线工作法,领导在一线指挥,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就在一线检验,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二是要深化企业服务,推进工作落实。要继续实行领导联系企业制度,经常开展走访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每个新上项目都要成立协调服务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指派专人从项目立项、建设、到投产运营进行“一条龙”、“零距离”、“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建得快。三是要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园区企业要做到主动上门,热情服务,真诚帮扶,排忧解难。同时,教育引导广大干群牢固树立“人人都是产业集聚区投资环境,人人都是产业集聚区形象”的观念,在全区上下形成亲商敬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第17篇: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

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

对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1号提案的答复

新蔡县产业集聚区纪委副书记李勇

许宏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工业集聚区优势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产业集聚区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招商引资的主平台,是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其地位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心与关注,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愈来愈显得格外重要。您所提到的关于产业集聚区存在的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既有政策层面的原因,也有实践层面的因素;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要辩证地看待:一是产业集聚区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任何新生事物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产业集聚区建设也是如此。去年,6月份刚刚组建产业集聚区,现在正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存在一定问题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二是我县产业集聚区存在的(诸如:主导产业不明显、缺乏产业链;有部分项目处于停产半停产或闲置状态)等突出问题,这是共性问题,在我省别的县市也不同程度存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发展中消化,在发展中解决,在发展中建设。

您所提出的三个突出问题,必将在近期圆满解决。从外部环境看,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重视革命老区建设,我省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以及加快黄淮四市发展等各项政策,为我县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了大好机遇;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有利于我们开展招商引资,有利于实现产业链的接合延续。从我县的自身方面看,省直管县即将启动,有利于产业集聚区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有利于实现项目无缝对接。

关于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规划问题,这个问题现在正在着手解决。在多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产业集聚区已完成了《新蔡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于2010年11月上报河南省发改委,省发改委已于2010年12月对《新蔡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作出同意实施规划的批示。目前,产业集聚区正在按照《规划》落实项目建设,要彻底扭转“企业项目各自为战”的局面需要一个过程。

关于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问题。县委政府已把“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专题写入《新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尤其是把“培育壮大支持产业”和“发展产业集聚效应”作为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方面,县委、县政府已着手突出抓好天龙禽业、锦黛尔服饰、亨通粮油、麦佳制粉、伟鑫药业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盘活了禹欣药业、酒厂、武新

肉类等老企业,大力扶持堂福电子、石森棉业、爱迪亚生物制药等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新上企业,现已初步形成了食品药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县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必将越来越强,越来越大。

关于集聚区土地资源未能发挥应有效益问题。产业集聚区已经着手研究,着手解决,结合实际,实行土地保证金制度,针对投资强度达不到每亩120万元的老企业,要求其追加投资限期整改;对新上企业实行入驻园区之前必须交出土地保证金,从源头上避免土地闲置、资源浪费的问题再次出现。

关于落实“企业封闭式管理”问题,县委县政府把这一问题坚持常抓不懈,去年开展了“三服务”集中活动,着力解决企业突出问题,着力破解发展难题。今年新春伊期,县委、政府又开展了“集中整治影响和损害全县经济发展环境突出问题”的集中活动,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重提升企业发展软环境,加速新蔡发展。

新蔡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二〇一一年五月八日

第18篇:产业集聚区发展报告

鹤淇产业集聚区2009年发展报告

鹤淇产业集聚区2008年12月被省政府批准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筹备组的精心指导下,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高质量建设基础设施,高标准筛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了产业集聚区各项建设。2009年6月,鹤淇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24个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之一。

一、基本情况

鹤淇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25平方公里,目前开发面积达11平方公里(包括建成区铁西工业区),累计投资132.7亿元,入驻企业104家,形成了食品加工、轻纺、先进制造和光伏四大支柱产业。其中,食品加工产业以肉食熟食加工为主,轻纺产业以纺织服装为主,先进制造产业以汽车改装及零部件配套生产为主,光伏产业以太阳能综合利用为主。2009年完成投资总额29.9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5亿元,利税9.3亿元。

二、规划建设进展情况

(一)坚持高起点定位,科学编制规划。按照突出产业发展主题,推进鹤淇一体化、产城一体化、产城与生态融合的指导思想,对集聚区产业、生态、居住区、公共设施、仓储物流布局进行了全面规划。目前,集聚区总体规划通过了省产业集聚区联席办公会议的复审,成为全省15个第一批进入审批程序的产业集聚 1

区之一;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第二轮土地规划修编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复。同时,编制完成了光伏、食品、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和中小企业创业园五个园区的详细规划。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11.75亿元,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个。其中,鹤淇大道一期工程、淇园路北延一期工程和光伏园区东西干道主车道已竣工通车,先进制造园区东西干道已完成主路面铺设;1万伏供电线路已竣工,22万伏数字变电站正在建设;已争取到天然气用气额度,铺设管道规划正在设计;铁西工业区供水工程一期已投入运行;规划占地300亩的中小企业创业园60栋钢结构标准化厂房项目已开工建设。

(三)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提供产业支撑。围绕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制定出台了《鹤淇产业集聚区项目入驻管理办法》,成立了纺织服装、光伏、物流、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等五个产业推进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产业招商。2009年以来,新引进和续建项目31个,总投资26.5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20亿元。其中,瑞洲纸业5万吨高档卫生纸、普乐泰鸡骨综合利用等14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大用公司3.5万吨速冻调理熟食品加工、永昌集团5万吨麦芽糖5万吨麦芽糊精等6个项目正在调试设备;天海集团5万台汽车项

2目一期工程、鹤壁内陆港项目一期工程、方周公司石英坩埚、欣瑞公司肉鸽产业化等11个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四)搭建融资平台,集聚发展资金。一是成立了鹤淇投融资公司,通过招拍挂程序,先后开发经营储备2宗地块,注册资本近亿元。二是借助县财政独资和控股的永昌、强信两个担保公司,谋划包装了实验学校、廉租房等一批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三是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运用BT模式,引进京行公司投资1亿元进行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土地置换模式,吸引广东珠海成悦房地产公司投资2800万元建设卫国古城墙遗址保护公园。

(五)科学管理,建章立制。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下设一室四科三公司,从县直单位抽调精干人员全面实现集中办公,高效运转,并制定了《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机关议事规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管委会每周召开一次全体会,研究工作推进中的重大事项,安排部署下步推进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资金短缺问题。目前,产业集聚区各项建设资金缺口巨大,而鹤淇投融资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融资能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县财政实力有限,在对外融资时,往往因无法取得财政担保,造成融资合作中断。建议:省、市政府加大对鹤淇产

3业集聚区的资金扶持力度,在必要的情况下,协调省、市财政部门全力为集聚区融资提供担保支持。

(二)供气供热供水问题。县天然气公司、热电厂和水厂由于自身发展规模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产业集聚区发展需要。建议:市政府将鹤淇产业集聚区供气、供热、供水问题纳入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三)同类项目集中摆放问题。鹤淇产业集聚区是鹤壁市目前最大的产业集聚区,规划了光伏、食品、汽车、纺织服装和中小企业创业园五个产业园区,并进行了配套路网建设,为项目入驻做好了准备。建议: 省、市政府对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集中向鹤淇产业集聚区摆放,促进同类项目聚集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四、2010年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发展目标。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把鹤淇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功能明晰、设施完善、生态和谐、独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力争通过努力,2010年使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总数达到120家,总投资达到32亿元,就业人数达到2.5万人,区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

(二)工作重点。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三个重点,尽快把鹤淇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具有强烈产业支撑、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区。在基础

4设施建设上,多策并举,采用财政投资、企业融资、BT、BOT等模式筹措建设资金,力争投资额达到9亿元以上,加快推进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产业培育上,重点围绕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综合物流等四大产业,瞄准国内500强和行业100强,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尽快形成产业关联、优势互补的耦合效应和集聚效应,促进四大产业成长壮大,真正发挥支撑作用。加快1万台改装车、欣瑞肉鸽产业化、石英坩埚、中小企业创业园、瑞丰物流、无水港等项目建设进度,促其尽快建成投用,发挥效益。对在谈的项目实行专人负责,跟踪问效,促其尽快落地,力争明年引进汽车零部件企业10家以上,引进香港德诚、广东以纯等纺织服装龙头企业2-3家,开工食品加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开工建设物流项目10个。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加快新型农民社区建设,力争春节后启动高村镇思德村、古城村两个试点;抓好市场、商住、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全面提高鹤淇产业集聚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二〇一〇年一月五日

第19篇: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汇报

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市坚持把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四集一转”要求,瞄准全省先进,拉高发展标杆,整合优质资源,突出创新机制、强化载体、破解瓶颈、融合互动四个着力点,产业集聚区建设呈现出“规模扩张快、入驻项目多、产业层次高、承载能力强”的良好发展势头,产业集聚综合效应日益显现。2012年,全市产业集聚区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四,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产城融合的主纽带、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民生改善的突破口。

一、快速增长、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显着

一是产业规模由小变大。2012年,我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4.7亿元,较2009年增长208.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6.7%,较2009年增长3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980.6亿元,较2009年增长174.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4.6%,较2009年增长19.4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79.7%,较2009年提高21.4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层次由低变高。先后实施瑞庆汽车61万台发动机、大江重工装备产业园等360个与优势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项目,产业层次加速由“粗大笨”向“高精尖”转变。2012年,产业集聚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家,占全市比重达到85.2%;规模以上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442亿元,占集聚区收入68%,较2009年增加660亿元。

三是产业布局由散变聚。企业集聚,2012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1个,比2009年增加210家,占全市比重由2009年的16.5%提高至33.8%;项目集聚,2012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96个,占全市比重达73.4%,分别较2009年增长460%、44.2%。

四是支撑能力由弱变强。截止2012年底,全市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投入超200亿元,建成道路695公里、管网1350公里、标准化厂房550万平方米、电网390公里、变电站35座,建成区面积达110.7平方公里,较2009年新增60.84平方公里。

五是集约节约水平快速提升。2012年,入驻产业集聚区项目单位土地面积平均投资强度达到4200万元/公顷、平均产出达到6240万元/公顷,较2009年分别提高28%、3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能耗较2009下降15%以上。

六是产城融合步伐显着加快。截至2012年底,已启动村庄搬迁20个,新建安置小区15个,总规划建筑面积达559.4万平方米;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到16.6万人,较2009年底增长7.5万人;安置失地农民就业3.8万人次,占失地农民总数的40.4%,年直接提高农民工资性总收入近20亿元。

二、科学谋划、勇于开拓,创造性开展产业集聚区工作

(一)坚持把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强化考核作为坚强保障。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成立******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发改、工信、财政等21家市直相关部门;对全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领导职数实施高规格配备,根据主要发展指标,对经济规模最大、发展迅猛的******、******市产业集聚区,按照“两个正县、两个副县”职数配备,对发展较好、速度较快的******县等产业集聚区,按照“一个正县和两个副县”职数配备。在完善政策支撑方面,按照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先后制定了《关于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焦发〔2011〕9号)、《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补充意见》(焦发〔2012〕5号)和《关于印发******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办法的通知》(焦政办〔2012〕96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推动了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在强化考核方面,将指标考核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市政府与各产业集聚区签订年度发展目标责任书,对完成指标的给予通报表扬;当年未完成目标的,对县市区和产业集聚区给予通报批评,所在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产业集聚区主要负责人向市委市政府做出书面检查。对连续两年完成建设目标的给予重奖,所在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产业集聚区主要负责人优先提拔重用;连续两年未完成建设目标的,所在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产业集聚区主要负责人降一级使用。

(二)坚持把培育主导产业集群作为主攻方向。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要求,科学编制了《******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合理选择特色主导产业,突出龙头带动、链式发展。重点实施“21315”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培育了风神轮胎、中内配、多氟多等20个集群龙头企业,打造了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10个特色产业链,实施了厦工机械配套产业园、格林沃特年产125万套汽车尾气净化器项目等300个主导产业培育重大项目,2012年底,全市各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接近1500亿元,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市工业现代化工等4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和******装备制造、******市经济技术装备制造等8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

(三)坚持把招大引强作为主要抓手。高度重视发挥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作用,采取定向招商、图谱招商、大员招商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取得了“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综合带动效应。一是定向招商,加强与世界500强、央企及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先后引进中国兵装、中国兵器、东风汽车等1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县产业集聚区邀请国家财政部、国资委领导和50余名央企高管,在京成功举办******对接央企活动,签约国药集团、中海油集团等6个项目,总投资156亿元,成为全省首家在北京举行对接央企活动的县,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并在2012年全省大招商电视电话会上作为全省两个先进县之一做典型发言。二是图谱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重点抓产业链条缺失环节,突出建链、补链、延链招商工作。******经济经技术产业集聚区围绕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延伸积极与厦工机械、奇瑞汽车等行业龙头产业合作,其中引进投资25亿元的年产61万套汽车发动机零部件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第一台发动机成功下线,仅用232天,刷新了我国汽车发动机项目建设史上的纪录,创造了“奇瑞速度”,实现了“提升拓展”的新突破。三是大员招商,在全市实行招商引资党政“一把手”工程,市县各级主要领导亲力亲为,走在招商引资工作一线,做到重要招商活动亲自参加、重要客商亲自拜访、招商引资重大问题亲自解决,提高招商效率。******市委书记、市长先后8次赴上海谈判,促成了总投资45亿元的上海宝钢再制造项目成功落地,为******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家级再制造基地夯实了基础。

(四)坚持把促进节约集约作为本质要求。我市始终坚持“节约、循环、复合、紧凑”的发展理念,合理确定集聚区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和投入产出率等方面的标准,不断加强各地土地整理储备平台建设,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市产业集聚区“引企上山”破解瓶颈,把不适宜农业种植的山前荒坡地变成了省“十强”产业集聚区,仅此一项就节约耕地8000余亩;******市工业产业集聚区西部园区充分利用该区北部太行山脉,投入3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10条,总长20公里,平整出土地5000多亩。******县产业集聚区在全县尚有2万余亩土地指标的情况下,严格贯彻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建设占地500亩的标准厂房,完成投资3.9亿元,建成标准厂房36栋,建筑面积共26万平方米,宁波凯元电器、大正新能源等32个项目先后入驻,较单独供地节约用地1600多亩。******、温县产业集聚区将投资强度提高到280万元/亩,对每一个项目均进行科学测算,严把土地征用关,确保了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五)坚持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创新动力。一是加强套合工作,因地制宜地理顺与所在乡镇的行政管理体制,******县于2011年9月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产业集聚区行政村代管体制,将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区内5个行政村交由集聚区管委会代管,2012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县成立龙泉街道办事处并与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合署办公,由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兼任龙泉党工委书记,集聚区规划范围内9个村所有涉及的人、财、物全部由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管理,所有项目落地由集聚区管委会直接协调土地征迁事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套合。二是落实“直通车”制度,按照“人员派驻制、流程内部化”的模式,推动职能部门向产业集聚区派驻人员。******县在产业集聚区成立行政服务中心,设置工商、税务、质监、环保、安监、金融、电力等18个办事服务窗口,将涉企审批事项全部纳入中心统一办理,做到“进一个门、办全部事”;同时,建立项目手续“免费代办制”,凡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项目,所有工商、税务等审批事项,由行政服务中心免费代办,承诺时限,限时办结,真正让投资者享受到了“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市集聚办建立“点、线、面”三位一体工作法,点即把握重点,将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规划调整、主导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人、跟踪督导。线即抓住主线,以强化服务意识为主线,建立对口服务制度,加强与相关责任部门沟通衔接,真正做到上下互通、部门联动。面即全面推进,统筹全面,协调推进全市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强力实行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对外公布制、工作台帐制四项制度,我市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典型做法得到了省政府的认可,省政府办公厅以《政府工作快报》转发。******市产业集聚区推行“一线工作法”,由市级领导负责在一线招商,职能部门负责在一线服务,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负责在一线解决问题,保障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引进、快速实施,东风集团汽车尾气净化器项目签约后,仅用一个月完成用地协调560亩、办理各项手续29项。

(六)坚持把要素平台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在投融资平台建设方面。积极组建投融资机构,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进驻,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融资担保产品。目前,我市9个产业集聚区拥有投融资公司18个,总注册资金26.7亿元,累计融资超50亿元,其中******市政府注资5亿元成立******市产业集聚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累计为产业集聚区建设融资超20亿元,有效地缓解了资金紧张问题。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我市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目前,产业集聚区拥有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62家,占全市总数的83.8%,比2009年增加36家。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重点推进保税、检验检测、环保、物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市产业集聚区现已建成各类公共服务平台47个,综合配套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其中******市产业集聚区投资5.5亿元,建成了我省第二家公共保税中心--河南德众公共保税中心,中心具备保税存储,出口退税,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物流信息处理和咨询六大功能,并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开关运行,******市成为了全省首家拥有“通关口岸”和保税区功能平台的县(市)。在人力资源保障方面,创新方式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市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培养优秀干部的重要基地,面向全市公开选拔13名优秀科级干部到产业集聚区担当重任,其中硕士研究生7名,为集聚区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同时对高层次人才实施“保姆式”服务,积极解决户口、住房、待遇、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加入******产业集聚区发展。******县强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通过引进造纸专家姜丰伟,实现了“一个人才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目前******县产业集聚区已形成以江河纸业为龙头16家企业组成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集群主营业务收入2012年突破50亿。

(七)坚持把协调联动作为重要推进手段。建立了由市政府有关领导负责、市直有关部门参加的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全市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直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按照“重在培育、示范带动”的要求,在10个领域分别选择产业集聚区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市发展改委认真履行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综合协调;统计局加强产业集聚区统计队伍建设,全面、准确反映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为产业集聚区工作快速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商务局以集聚区为平台,积极引导集聚区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打造全市对外开新高地;市重点办强化项目服务,将产业集聚区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管理,优先配置要素资源,强化协调服务;国土局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集中用于集聚区建设;市工信、人社、科技、住建、质检、工商、税务、电力、通信等部门,也结合自身职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加大对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全市上下形成了联动合作、打总体战的工作格局和强大工作合力。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持续求进为工作主基调,按照“四集一转”内涵要求,围绕省“四个一”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着力抓好“五个强化、两个完善”(强化产业集群培育、强化项目带动、强化规划引领、强化服务功能提升、强化节约集约发展和完善支持政策、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推动全市产业集聚区实现更大规模、更快速度、更高水平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接近万亿,为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第20篇:产业集聚区妇女工作意见

XX产业集聚区妇女工作意见

2013年XX产业集聚区妇女工作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文明幸福为导向,以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为目标,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妇联组织,使园区妇女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自身建设,打造学习型妇联组织

1、进课堂、开眼界、学经验工程

一是举办好培训班。开设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课程,不断提升专兼职妇联干部的理论素养、专业水准和处事协调能力。二是组织好学习考察。分期分批分项目组织相应的专兼职妇联干部去兄弟产业集聚区学习考察,汲取不同地区的营养,培植我园区妇女事业的土壤,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我园区的妇女工作锦上添花,更显成效。

2、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工程

一是推出下访制,转变妇联干部工作作风。集聚区建管委妇女组织要根据园区妇女群众的不同需求,每周、每月、每季深入基层,深入妇女群众之中,访妇情、想对策、出实招。

二是推行务实制,提升妇联干部工作能力。每一名专兼职妇联干部至少办成一件实事,实实在在为妇女群众排忧解难、为妇女事业发展献计出力。

3、互走访、互交流、互促进工程

一是集聚区妇工委与企业妇工委之间要开展互相学习交流活动,

使农村妇女工作与城区妇女工作找到最佳结合点,相互促进,联动发展。二是集聚区妇工委与事业、机关单位妇工委之间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从活动载体、具体方法上相互借鉴,共同促进。完善的妇女工作方式、方法在全区传播发展。

二、设计有效载体,打造创新型妇联组织

1、女性素质提升工程

各级妇女组织要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大力推进女性素质提升工程。一是提高广大妇女的思想政治素质。开展“我心向党 巾帼增辉”等主题宣讲、征文活动, 使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广大妇女群众中入脑、入心,见诸行动;选树宣传“三八”红旗手等一批先进典型,引导妇女争做“四自”新女性。二是提高广大妇女的文化文明素养。开办母亲讲堂、文明礼仪等系列讲座,充实新课程,不断推动新一轮课程知识“进机关、进园区、进企业”;依托园区和企业地点,开展妇女每月学习日、亲子共读等活动,通过学习、宣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妇女群众得到知识更新、礼仪教育和经验启迪。三是分层次、有重点提高妇女的职业素质。通过开展形象风采展示、培训、考察和座谈,提升职场女性的战略思维、创新发展、综合协调能力和身心健康素养,推动女干部提高履职能力,促进女企业家、女知识分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化和丰富“巾帼文明岗”创建内容,帮助岗员提高岗位竞争能力。

2、文明幸福提质工程

一是深化、做优巾帼志愿服务。整合园区巾帼志愿者队伍,组建

巾帼志愿服务团,厘清组织体系、架构和职责,规范活动和服务内容,在集聚区入驻企业当中开展经常性、引领性、示范性的道德实践、文明实践活动。二是打造、做精集聚区文化生活特色。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艺宣传和健身活动,弘扬和谐精神;举办艺术、体育、文学等比赛活动,丰富、提升妇女员工的文化生活。三是全面有效推进特色家庭创建。举办主题座谈会,评选表彰 “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和“五好文明家庭”示范户等,使妇女群众在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陶冶情操、锻炼能力、弘扬新风、促进和谐,不断增强妇女、家庭的幸福感。

3、家庭教育扩面工程

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家庭教育知识。结合“三八”妇女节宣传周、“六一”儿童节等契机,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宣传优秀父母的育人经验,提高家庭教育知晓率;

4、妇女组织建设工程

今年要将建好妇女组织作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一是建好组织。根据“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原则,采用单建、联建等多种形式将妇女组织渗透到园区企业妇女员工集中居住地。二是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妇工委主任这一妇联团体领导的作用,使妇女组织真正联系、影响到每位妇女,不断增强妇女组织的服务能力,扩大妇女工作的影响力。

三、树立中心理念,打造服务型妇联组织

1、信访维稳推进工程

创新理念,创新载体,结合基层信访、维稳工作,加强制度、阵地、队伍建设。一是推进制度建设。围绕维稳维权大局,进一步推进妇女信访十大制度建设:专职信访接待制、信访工作首问责任制、领导接待日制、重要信访分析排查制、节假日值班制、信息报表上报制、信访例会制、信访登记制、自觉将信访人当家人、信访事当家事、信访工作当家业。二是推进阵地建设。以妇女之家为主要阵地,通过妇女之家大平台,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增强妇女法律意识和文明素质,通过“妇女心灵驿站”、“儿童俱乐部”等小平台,开展心理疏导和关爱行动,提升妇女儿童整体素质。三是推进活动开展。推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开展“无赌、无毒、无犯罪、无家庭暴力、无邪教、无事故、无纠纷”七无宣传教育,确保“平安家庭”创建率100%。

3、创业就业致富工程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妇联参与、妇女受益”的工作思路,开展技能培训、项目推介、岗位开发、信息发布等服务。一是开展妇女创业就业培训。依托区妇联和园区妇工委,开展园区妇女素质和转移就业、妇女实用人才培训,完成年度培训任务,提高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科技致富能力。二是发挥女企业家联谊会作用。鼓励支持园区女企业家设立创业实践基地,为失业失地妇女、女大学生提供就业帮扶、创业服务;培育发展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组织女企业家、女科技人才、女能手投身科技创新发展,为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贡献才智。

4、为民惠民实事工程

着力为妇女办实事,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协助党委、政府解决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妇女的幸福指数。一是深化姐妹帮扶工作。动员和组织全区“巾帼文明岗”、女企业家及农村女致富带头人,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结对帮扶,为特困单亲母亲家庭做实事、办好事。二是促进低收入农户脱贫工程。通过帮扶、提供信息、提供岗位、走访慰问、捐款捐物、助学助医等方式,解决姐妹的生活困难,增强结对姐妹自身的“造血”功能,努力拓宽农村困难家庭妇女增收脱贫的渠道。三是开展新一轮女性健康促进行动。会同召陵区人民医院启动新一轮女性健康促进行动,为园区女企业家和女工提供免费健康体检。

产业集聚区现场教学心得体会
《产业集聚区现场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