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11 08:37:56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朱春芝

众人皆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所教学科的空间进行“育人”,这是为师者不可回避,并且值得深思的问题。

不同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的“育人”要求和“育人”时机各有千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育人,具体地说,如何让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催化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师要有情感

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辞举止必须赋有情感性。一个教师好的言辞和举止,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和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一个教师不好的言辞和举止会引起学生对教师及所教学科的厌恶。因此要求教师言辞举止大方,时学生态度和蔼,与学生真正建立起朋友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备课要有全局性,数学新教材的实施对一个教师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大纲,而且还要备学生,应把教材中数学情境教学“双基”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情境教育的因素,使学生从教学中轻松地感悟到“双基”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激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追求的情感。

三、在数学教学中,积极构造情感教育的适宜环境,给情感教育留有丰富的空间。

- 1

有正成为情感教育数学教学和桥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对数学教学作七作用, 还有诗于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 3 -

推荐第2篇:浅议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议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古浪县海子滩初级中学

赵光瑞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一、师生必须建立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情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意志旺盛,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潜能会得到高效发挥。反之,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则会使智力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学习效果。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用和一颗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的父母离婚,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精力不能集中,课堂上老师对她的一个微笑便可以化去她心灵的伤痛,用这颗爱心去鼓舞她。可想而知,情感对教学有多大的作用。

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如果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如果学生把数学学习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则会使他们感到兴奋、自豪和充满信心。这些情绪反应将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正是这种情感,学生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正是这种情感在支撑着他们。世界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工作者都承认情感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因而,情感对学生今日的学习乃至明日的辉煌都将有重大作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

情感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就情感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具体运用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情感教学 中学数学教学 运用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牛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兑来,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颦、观点的客观事物.就能使人产牛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能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皮哑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冈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情感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应根据中学生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巧妙利用好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寻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引起师生间的思维共鸣。

一、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动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育工作是一种极富有情感色彩的T作.教师的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T作的巨大动力和源泉。教师的良好感情状态.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忠诚了: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数学,以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自豪感对待数学教学.以满腔的热情,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每一章节。因为富有情感的课’趁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上出现相应的心理气氛.形成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学内容。优秀并有威望的数学教师的思想品质、教学形象、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内容往往给他的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仅能熏陶学生优良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而且会促成学生学业上的成就。这种言传身教的“遗传因素”会在学生的身上得到延续和回报。数学教师首先应该非常注意自我思想品质修养,并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良好的表率;其次,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I二的性格.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结构,应主动积极地提高自身素质,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增广知识面,这样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发挥自己的才能.胸有成竹地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教师存教学中善与人处、与人为善,学生就会为教师的和蔼而严肃的态度所感染。进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2.运用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情感的迁移功能是指一个人对其他对象的情感会影响其与之有关的其他对象的情感。首先.教师要有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深深热爱学生。在教学过程t\',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韵情感传递给每一60个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町以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沦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已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巾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牛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上课时以精炼、幽默、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师要思路清晰。针对性强,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教师可以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运用情感的动力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德育教育。中学数学教材中反映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在教学巾不时弓I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外,勾股定理、赵州桥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祖冲之、华罗庚等数学家的故事能够唤起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从而产生一种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提高爱国热情,激发责任感。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开阔学生的胸怀和眼界,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学习是无穷尽的,既能学知识又能学做人的道理,以及窥视世界乃至宇宙的奥秘,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4.运用情感的调节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适当的情感对人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的组织效力.而不适当的情感会产生消极的瓦解作用。这里所讲的“适当”与“不适当”。首先反映在情绪的极性上。一般来说,快乐、兴趣、喜悦之类的正情绪有助于促进认知过程,而恐惧、愤怒、厌烦之类的负情绪会抑制或十扰认知过程。根据这一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的现象,发挥其情感的调节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不仅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激增,“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课堂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信息量大、接触面广的当代学生的要求,教师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之相适应。多媒体是一种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录像、实物投影于一体,提供文字、音响、图形、动画等多种信息的现代化设备,利用多媒体进行的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人体的各种器官,扩大信息接收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增大教学容量,增强学生的新鲜感,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形象化、具体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思维、培养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5.运用情感的强化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谓强化一般是指影响有机体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某种反映可能性的力量。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前者以它的呈现来增加反应重复的可能性。其强化物常与奖励、表扬相联系;后者则以其排除来增加反应重复的可能性,其强化物常与处罚、批评相联系。盖杰和伯纳在“教学心理学”中指出:“对教师来讲,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地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按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过多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挫伤学习的自信心。学牛经过努力,成绩仍不好,此时急需得到教师理解。所以教师不能乱加指责,而要给予他们鼓励、关心、帮助,这是人遭到失败挫折时的一种情感需要。通过个别谈心、家访,教师要把握时机。帮助他们找出受挫折的原因,并给予及时的个别辅导;从事物发展的积极面人手.对学牛取得的点滴进步,特别是对学困生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及时肯定的表扬,从而换取他们心中学生心理}:的亲近感。学生把教师看作知心人,就会肯讲心里话,提高学习劲头,最终达到合格并取得良好的成绩。任何对学生的讽刺、挖苦、歧视、冷落。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扑灭他们心中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甚至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从事物发展的积极面人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稳定自身的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是有局限的.超过这个界限,学生会对自己以往的努力产生怀疑、降低兴趣;反之.思考性不强,易理解或不需分析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所以备课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要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牛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重视课堂环境的情感渲染。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上进心

教学过稃的整体功能决定r课堂活动为双边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霞视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对回答正确的。要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其上进心;对回答错误的,要以耐心、平和的态度纠正其错误,让学生把自己懂得的观点讲出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充分说理、取长补短。这样学生自身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就深刻了。同时,课堂上设疑要注意技巧、因人设疑。从而让学困生也能享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使他们在情感卜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歧视他们.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信心。调节学习情绪

1.展示数学美.陶冶学生情操。

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表象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及图像信息简洁形象的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的美、点拨启发思维艺术的美,这都给学生以美感。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巾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妙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如黄金分割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和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学生兴趣浓了,就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动机。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师的学识水平与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教师是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平面几何《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引人时,我没有按照课本巾的引例(“铺设水管”)讲解,而是将其改成生活实际的设计问题(求水管的铅直高度),因此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并引发r学生的兴趣,学生积极讨论,制定方案。有的作全等三角形.有的用相似i角形等方法??此时我充分肯定这些解法不错,但有一些在实际中很可能是不可行的。我提问是否还有简单易行的办法。学生暂时沉默了,这时我再点拨.学生豁然开朗.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浓了.就为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学生只要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夸奖式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时给予夸奖式评价.会更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学生讨论fbl题就会更加激烈。课常情绪就会不断高涨。譬如基础较差的学生叫答问题时.教师若对他的批评或否定.就会给他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对后来发言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雎力。所以教师不能直接否定其答案。而应当用幽默的语言从侧面进行点拨,这样学生就会觉察到答案中的错误。如果此时教师紧接着表扬该学生的积极勇敢发言.其他同学的讨论就会更加激烈,解法越来越多.新课的引入就会非常顺利,这样的教学方法会对这位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和帮助。可见,课常卜的夸奖式评价,会使学生对教师会产生亲切感。师牛感情融洽,课堂情绪就会很愉快轻松,学生学习兴趣浓。教学效果也不错。

4.教法变换更新.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

教师上课犹如演戏.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演员。因此,教师要使教师内容扣人心弦、耐人寻味,就要科学设计教材,精心策划每节课型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如:《垂径定理》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我采用“试验观察法”.要求学生在课前学生用纸片剪一个小网,课堂上通过“动手画”、“动手叠”、“用眼看”、“动脑想”,即通过“试验一观察一猜想一论证”的教学模式教学。整堂课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又如:《解直角了角形》的讲解,用“讨论式”教学法较好。我先让学生讨论解直角i角形的各种类型,学生说出了多种类型:再要求学生用化归思想,将这些类型归为几大类;最后由学生自已出题、讨论、制定解决方案,最终在诸多方案中评选最优方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在讨论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课前进行小测试、课中开展小竞赛、课后参与数学活动课等,这些都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做到质“优”减“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只要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激活思维过程为核心、强化反馈、针对实际、讲求实效、重视情感教育,就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1.教师要端正教育观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投人情感教育时,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要注重爱护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美好情感的体验,形成不同水平的良性循环,逐步达到共同发展。

2.教师要注重情感投入

事实上,情感的投入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投人。只有学生主动投入情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兴趣、愿望等,使学习心理过程向积极方面转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更应该注重情感的投入,以情感培养情感,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共同发展。

3.教师要依据规律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认识规律组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良好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应该加强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自制性和果断性,形成情感的稳定性。

5.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实验教材在内容上的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进展和时代性较强的内容。相比之下,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就显得十分突出了。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要求教师平时就要注意通过报刊、互联网、电视媒体、集中进修和培训、参加研讨会等各种渠道不断地学习,掌握一些现代信息技术知识,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好学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

美国心理学界的最新观点认为,观测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主要指标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在心理学中又把它称为非智力个人素质),在人生成功的诸多要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控制情绪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却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望和热情,在学习态度上则表现为积极主动。因此,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必须注重情感教育,使学生对数学的积极的情感趋于持久和稳定,并在数学学习中形成良性的循环,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受益终身。

推荐第3篇: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汝州市第六初级中学 李丰彩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是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全面注重和发挥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认知和情感有机协调,水乳交融,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从而使数学教学成为令学生真正向往的积极愉快的活动。

一、利用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作用于学生心境来唤起学生的内部需要,产生相应情感。

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思维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没有认识的需要就不会引起积极的思维。认识需要常来自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的是学生似乎熟悉但又不清楚、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这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去积极思考。因此,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学习的乐趣。

⑵挖掘知识魅力,引发学习兴趣。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蕴含在知识本身之中的,我们必须挖掘教材的魅力,用教学内容去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知识本身的魅力比分数和考试的刺激更吸引人,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更持久、更深刻的强大动力。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把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个性和特长,陶冶品质和情操。

二、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偶然产生的暂时性积极情感給予肯定和鼓励,使它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积极情感,进而对知识始终产生强烈的欲望和追求。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成功地学习,成功地对各种疑难的解决,从而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获得满足,并体验到认识活动的快乐情境,使即时兴趣向稳定兴趣转化。

⑴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多给学生提供亲身经历成功的机会。学生成功的体验更多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而要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独立解决问题。要把课堂当作科学家当初发现定理的场所,启发学生联系有关知识,通过一番思考,归纳总结,猜出规律。不管是定理的结论,还是其证明方法都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出来。

⑵及时表扬与鼓励。学生参与行为始发于“爱的需要”,满足后又追求“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试探性转入主动性,希望有成就,能胜任,获得赞识与高度评价。教师要因材施教,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滋味,或将一个较远的“大目标”通过一步一步设置较近的具体目标来达到,为学生设置成功阶梯,当学生达到目标时应及时给予评价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欢乐;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失败信心不足时,应及时进行免励,注意从失败中挖掘部分成功,以保证学生的自尊心,并继续帮助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教师肯定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功感的获得非常重要,学生若能经常受到这种成功的激励,就会使他们深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对数学更感兴趣。

三、情感教育不能靠硬性灌输,尤其是推理性强、抽象的数学科更不能强加于人,只能以知载情,以情促知。数学科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应不失时机地渗透在课内外数学教学活动中。

⑴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逐步树立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分析教学内容中的一系列辩证关系(如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推论),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矛盾统一规律、运动变化规律,认识到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⑵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渠道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的伟大成就、古今数学家献身科学的优秀事迹,叙述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艰辛与欢乐,给学生予深刻启迪,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甚至由此产生锲而不舍的追求勇气。⑶结合教学内容想方设法、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数学蕴涵的内在美学生通过鉴赏,无不感到激动,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⑷揭示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不断、反复地用生动的事例来阐述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具体看数学与他们日常生活、将来工作和学习有密切关系,并及时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之明确学习的目的,产生持久的浓厚兴趣。

总之,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教学质量名列省市前茅。⒉转化了“差生”,育人效果显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数学教学成了师生追求幸福的“天堂”。学生敢于向教师说“不”、敢于向课本说“不”,敢于向资料说“不”。学生在上课时可以自由讨论和发言,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老师从不批评,课堂气氛宽松。火热的思考,活跃的思维,常常喷射出创新的智慧火花! 课堂真正焕发

生命活力。学生对数学的深厚感情呈现可持续性。这正是数学情感教育的显著成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情感是左右教学的巨大力量!是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北师大,林崇德

[3]、《中学数学教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曹才翰

推荐第4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摘要:情感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情感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溶入情感教学,能激发学生乐学,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气氛中学习,既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呢?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探索,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溶入情感教学,能激发学生乐学,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气氛中学习,既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呢?下面谈谈我的探索与尝试。

一、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和惊奇最容易激起学生由衷地产生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既可以活跃教学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把教师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为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出数学问题,特别是在新课的导入过程和新旧知识的连接时,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被教师设计的有趣的教学情景所吸引,把学生带入一种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如教学“年、月、日”,导入新课时,我设问:“今天是谁的生日?同学们多长时间过一次生日?”学生回答后我又说:“小明的哥哥十二岁才过三个生日,猜猜他的生日在那一天?”这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求知心切,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又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景:根据露出的一个角,猜猜藏在纸袋里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第一次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判断是直角三角形,我展示给学生看,果真是直角三角形;第二次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判断是钝角三角行,展示学生判断正确;当第三次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不加思索地判断是锐角三角形。我拿出来给学生看,结果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于是学生掉进了我创设的数学“陷进”。紧接着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不能由三角形的一个角是锐角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呢?这样,在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数学教学情景,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获得了持久的学习动力。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我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我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我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又如教学第二册课本上的“拼组图形”一课,上完新课后,我设计了一道夺红旗的练习题把一个长方形纸板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看谁剪得又对又快,谁就夺红旗。学生兴趣很高,一个个聚精会神地剪,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采取小猫钓鱼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夺金钥匙、谁登得最高等系列活动让学生踊跃参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保持下去。

三、以情感人,引发学习情感。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如果教师的教学平淡乏味,那么学生也就学得没精打采。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知识的讲授,以“情”去引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如教学“平年、闰年”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判断下面的年份,指出哪些是闰年?哪些是平年?

(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二)、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三)、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四)、191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六)、1999年,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七)、2000年,我国将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的(宏伟)计划。这里的七个年份就是中国从弱小、受人欺凌,到强大、繁荣昌盛的历史缩影。我引导学生读题时,声调时而低沉、激愤,时而高昂、兴奋(括号中的文字是朗读时加进去的),大大的渲染了教学气氛,引发出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同时也巧妙地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四、创设操作情感,提高学习情感。

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根据儿童好动的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用感官参与操作活动,不仅能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提高学习情感,充分感知数学问题,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操作材料和操作程序,尽量创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待他们明确操作目的后,让他们从2捆零3根小棒里拿去7根,观察还剩下多少根,学生操作后,让他们说出不同的拿法;

(一)、先拿去零散的3根,再打开一捆从中取出4根,还剩下1捆零6根;

(二)、先打开一捆从中取出7根,把余下的3根和原来的3根放在一起,还剩下1捆零6根;

(三)、先打开一捆和零散的3根放在一起,再从中取出7根,还剩下1捆零6根,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出口算方法。这样,借助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以操作为手段,以表象为桥梁,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五、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我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我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我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总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之舟,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了。然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个性品质,他的学习积极性的形成和发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态度密切相关,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和蔼可敬的形象,才能达到课堂上一呼百应,配合默契,从根本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学生发展》 【2】、《小学数学教学论》 【3】、《小学生新课程标准》 【4】、《教育心理学》

推荐第5篇:情感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创设亲、助、乐的人际情景。

教师在语言、心理和空间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对师生之间心理关系有正确的处理、调节、引导和控制,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愉悦、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融洽的富于情感的教育环境,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安其学而亲其师”。

1、上好第一节课,为今后的情感交流奠定基础。每位学生对每位老师的第一堂课都会特别认真,因为老师是“新”的,知识也是“新”的,学生对新的事物总是好奇的,敏感的,因此,教师的第一堂课至关重要,将影响到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热爱。如果第一堂课,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亲近、尊敬、佩服、友好的,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这一科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2、创造融洽、温馨的情感关系。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融洽、温馨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融洽、温馨的师生关系要以真诚的爱为基础,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召学生,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融洽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使情与知相互融合,创造出智慧,提高教学效率。

3、重视教师个人的修养。教师个人的影响力是学生学习的潜在环境,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因此,每一位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道德修养,要重视业务进修,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面带微笑进课堂,要时刻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去影响、熏陶学生,实现情感教育。

二、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和发展的,课堂是课堂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借助自己亲切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当的形体动作等创造一个美的、自然的教学气氛,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体会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

三、改进教法,体验成功。

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取得好成绩,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与同学的认可,这是学生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建立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走向健康人生的基础,有了源源不断的自我肯定,才能不断增强自信心。教学时,每位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如:可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设置教师的“故意错误”,让学生指出其他同学回答中的错误,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不急于告诉答案,而是多方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增强学习动力。

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是密不可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作为一个有感情的人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学习效果的能动作用,灵活机智地组织教学,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阳光、是鲜花。 浅谈情感教学

海南省三亚市第二中学 符海霞

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态度体验。广义的情感,不仅包括情绪,也包括审美、道德、认知、自我情感等等。情感的发展,是个性的情感机能和情感品质在有利于个人成长发展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变化的过程。众所周知,情感和认识是人的心理发展和教育的两个不可分割和相互作用的方面。课堂教学中的“情”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学生的、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与学生的、教材中蕴涵的等诸多情感因素的统称。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重心是在学科还是在人?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这种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情感教学既是学生更好的认知手段,又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感的途径。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对学生抱有信任感、期望感、责任感以及富有情感的言行都会触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处于学习的敏感期。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教学中师生两种情感的融合,无疑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其创新思维和提高自身觉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对什么都是“多情”的,不管是课内课外,国内国外大事,甚至宇宙的奥秘、世界的未来等等,他们都有兴趣,付之以热情。同样他们在同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上,也是富有情感的,特别是高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则更为丰富。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上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情感?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教师的情感教学模式是不尽相同的,情感教学的形式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但本人认为在课堂情感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1.激发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成为传递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培养情感,培养智慧,情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提高过程。这种教育模式的关键是把教学的对象──学生看作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是教师教学被动灌输的“工作”对象。例如,我讲高一生物《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节时,引用资料──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型性肺炎在我国流行爆发,部分城市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商场停业的现象,很多与非典患者共同工作和生活的人被隔离在家。设疑:为什么人们对非典型肺炎这么恐惧呢?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只有在设疑适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提高,学习积极性才会得到调动。经过交流讨论,考查学生初中知识的掌握和从社会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也是理解病毒的生活和繁殖离不开活细胞这一基本事实。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去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促使他们在认识能力获得发展的同时,认知、道德等得到同步发展,以情促教,发挥情感对认知的驱动、巩固作用。

2.发展情感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以往的权威地位,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话语,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结合学科特点,拉近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因此,课堂教学在组织形式上在一定的程度上要发生变化,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合作精神,让大家共同提高。在讨论中,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如讲到《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引用以下事例:2003年,安徽某农村发生的一件怪事,那里的100多名婴儿,陆续患上了一种怪病,当地人称这些孩子为“大头娃娃”,有些婴儿因这种怪病而夭折。合作讨论:根据大家所了解,谈谈这些婴儿到底得了什么病?病因是什么?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把自己所了解到的关于“大头娃娃”的信息或结合材料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析,教师参与,但引而不露,指而不明,启发学生思维,最终让同学们都知道劣质奶粉中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全面低下是造成婴儿患病的重要原因,懂得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成分,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的主要原料,它是生命的主要承担者。同时唤醒同学爱护自己,热爱生命。在本节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人类蛋白质计划”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使学生了解中国科学家在生命科学研究前沿的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相关情感,对情感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3.激励情感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而核心就是怎样看待每个学生,是否相信他们的学习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是否能真正调动他们认知的动力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发挥潜能和发展个性特长。例如,我在上《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时,通过议论(或小组讨论),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他们会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亦可能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那么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我采用小组代表解答,亦可点名解答,亦可自由竟答。教学实践表明,自由竟答最能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或许竟答时不那么井然有序,但这种竟答最能满足学生,学生的学习情绪进入高潮,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达到最佳状态。在学生的竟答中会有正确的结论,教师最好以肯定某个答案的形式来答疑,这样,正确答题的学生(或小组代表)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同学就会尝试到成功的体验,这时他们的情感就会受到充分的激励,情感的发展进入了高潮(即学生的情感因素达到最佳状态),这时教师应恰到好处地将正确的答案用精练的语言给予重复肯定并用语言(或表情、眼神)给予奖励。课堂教育过程的情感化,可以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诚的、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让学生不断的主观认可、教师认可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智慧。

现在的学生,由于环境优越,加之独生子女多,家长千依百顺,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独断专行等不良个性品行,通过情感化课堂教学,在教师强大的人格力量影响下,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养成健康的个性品行,从而使学习行为得到情感影响的强大动力。情感因素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和效率,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素质等方面有不可替代、不可缺失的巨大作用。通过情感教育,以促使他们的动机态度,最有益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成为身心素质和谐主动发展的、情感丰富的主体。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情感。

要让学生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要有一个启动情感的过程。好的导语或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图画都能让学生的情感像小河的水一样荡漾起来。于是,对性课程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心理。在上28课的《丑小鸭》一课时,我采用低缓的语气来说:“大雪天,丑小鸭为生存,偷偷地在芦苇地里生活。一次看见一群大雁往天上飞,它多么渴望自己能像大雁一样欢快的生活。”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了什么问题?这一导语,既能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又激起了学生对丑小鸭的遭遇同情关注。这样,学生的学习和情感活动也随之进入积极状态。

二.理解形象,丰富感情。

学生最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是形象。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文学巨匠巴尔扎克说过:“作家必须看见所有描写对象。”在学生从初步进入精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用情感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用音乐演奏等手段,在学生眼前展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学《日月潭》,当学生大致了解内容后,利用音乐《阿里山的姑娘》强化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一会儿清晨时的点点灯光闪烁在山间的周围,一会儿中午是蒙蒙细雨,像仙境。有的学生会轻轻的说:“太美了!”也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从细雨中飘起的仙境!”这充分说明,教学活动一旦伴随学生的情感,必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品味语言,深化情感。

当学生在理解课文形象而为之动情时,我们要牢牢地把握住这一教学成功的契机,并顺势把教学活动推向深处,于是教学活动转入品味,那些侵透着作者情感的词句,从而得到情感的收入。如《一夜的工作》中,是我们新中国的周恩来总理,从课文的语句中,我了解他一夜工作是多么的辛劳,多么简朴!一句话看似平淡,却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充满了崇敬、爱戴之情,为中国有这样一位好总理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为作者能亲眼看见总理一夜的工作感到无比幸福。这句话的描写,也使学生对总理一夜的工作,不辞辛劳的精神所感动,更为中国的前程感到自豪。

这样的教学既能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又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受到净化和熏陶。

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情感态度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因素。所谓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它既包括有利于学习的积极情感,也包括一些如焦虑、胆怯等的消极情感,这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的情感因素。因此,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融入便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课题。

过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学生认知系统的活动,而忽略教学过程中情感的调动和情操的陶冶。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如果教师只注重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授课内容,而缺乏对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较少去观察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出现一堵无形的墙,情感得不到沟通,教学效果就难以体现。

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必须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下,教师只“走近”学生还不够,还更应“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心灵深处。

一、情感教学的相关理论依据

什么是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指的是以人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英语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由于学生个体本身性格、身心状况方面等的差异与区别,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概念的实现,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愿望、体验,追求理想的人格、人的自身完美、个性解放,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新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渗透情感教学的有效途径

情感态度与语言教学密切相关。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活剥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

因此,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维持对英语学习的动力,从而取得好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情感教学法来组织英语教学便成了探讨性的课题。

1.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英语教学的情感化首先应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才愿意与老师交流。师生关系要以基本的人性理念为前提。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尤为重要!把最美的眼神传递给学生,需要的并不多,那就是一个满浸着人间大爱的灵魂!这样的一个人才会长出最人性的枝蔓,才会蔓溢出爱的芳香!在对人的影响上,爱的浇灌和人性的感召,永远胜于其他形式!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2.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本,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

对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者本人,所以我们将抛弃过去传统单调的单向教学模式,而逐渐转向T→S、T→Ss、Ss→Ss、S→Ss的多向互动模式上。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与促进者,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3.运用合理的评价手段与评估方法

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由过去的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而逐步转向多元化。教育界人士开始更多地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情感体验,而不是单一的采取优胜劣汰。

学生的情感态度往往与他们学习上的成功和失败密切相关。在新课程理念的评价体系中,充分运用情感因素的功能,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推动了英语后续学习。学习上的成功能够促进情感的积极发展,而积极的情感态度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取得更大的成功。恰到好处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模糊认识趋于明朗化,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更可以深层启发学生的思维,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使英语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相互促进。在教学中多采用些激励性评价,给予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看到希望的曙光,增强到达彼岸的自信心。

三、情感教学的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振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每个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情感教学效应主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会了学习英语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如在教师肢体语言形象而诙谐的表演中,学生能又快又准掌握单词;在教师情感投入的点拨中,学生能有板有眼地背诵或者复述课文,由此所产生的效应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触类旁通之功效,能举一反三地学习新的知识,在学习上就会事半功倍,同时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积极进取。

2.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由于课堂教学的手段采用多种方法,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情感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等得到了综合发展,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知识。

3.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以前在课堂中,总出现部分同学扮演局外人的角色,别的同学表演时,他们既不听也不模仿,有时甚至还故意捣乱,导致整个教学流程的脱节。自从贯彻了情感教学,学生渐渐提高了自控能力,开始学习在交流中与他人合作。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氛围,教导学生要充分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调节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以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同时也要擅于挖掘并发展学生的语言潜能,这是现今英语老师应关注的重大课题。 情感教学是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积极化的过程。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情感因素做动机”。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情感与态度”的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对课程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情感教学在新课改中正能体现这一目标。情感教学最大的特征是“知情并行”,也就是在学校获取知识的同时其情感品质也能得到升华和提高。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教师要充分挖掘刺激学生的心理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高尚的情感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

创设和谐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罗杰斯。呆板枯燥的课堂气氛,昏昏欲睡,情绪少融洽,而轻松的课堂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这是由于人的感知、认识、思维、想象等因素,均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当精神愉快,情绪饱满时,学习兴趣、信心就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反之意识就狭窄,认识范围缩小,学习效率低。因此,在教学时创设一种和谐情境,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中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若教师在上课时能应用教学幽默,调动快乐气氛,学生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倍增。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会豁然开朗,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通过运用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学习信心自然有。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爱,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对待“学困生”还应给予更多的关怀,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教师没有抛弃他们,使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学习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还要善于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着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情感以其不容否定的事实参与教学活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因素,使教学活动呈现一种知情交融的复杂状态。可见,教学活动是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知识的传授要以情感为动力。

推荐第6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体验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体验教育

摘要:“人人学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完整的数学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数学学科“激发学习热情、砺练学习品质、锤炼意志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的育人功能。

一、感悟数学价值激发学习热情

二、倡导探究学习砺炼学习品质

三、借助开放性问题培养意志能力

四、注意情感激励健全学生人格

总之,数学学科的情感体验教育应站在“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制高点上,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唯有如此,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教学目标才能得以落实

关键词:情感体验 学习热情 学习品质 意志能力 学生人格

“人人学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完整的数学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数学学科“激发学习热情、砺练学习品质、锤炼意志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的育人功能。

一、感悟数学价值激发学习热情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早就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为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情感,教师必须以敏锐的数学视角,引领学生寻找现实世界中能够撩拨学习情怀的生活素材,把一些“空中云雾、水中月亮”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中,促使他们以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悟数学知识的规律内涵和应用价值,进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持久热情。例如在教学完“工程类应用题”后,

1 学生普遍对“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的变式应用感到乏味,没有实际应用价值。教师便从学生较为常见的购物活动入手,编制了如下题目:①学校采购员张老师带了一笔钱到商店购置桌椅。如果只买桌子,可买20张;如果只买椅子,可买30把。那么张老师带的这笔钱可购置多少套桌椅?②星期天小明到商店买铅笔和练习本。妈妈给他的钱,如果只买练习本可以买10本,又知铅笔的单价是练习本单价的1/3。小明先买了4本练习本,那么剩下的钱可以买多少支铅笔?„„再如教学完“分数应用题”后,为使学生感悟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将学校添置电视机的现实事件,改编为“我为学校巧理财”的献计献策活动:学校打算购置一批单价3000元的电视机,三家商场分别给出了以下优惠方案。甲:购一台电视机赠价值160元的图书。乙:购一台电视机让利1/20。丙:买十赠一。请同学们先调查学校欲购电视机的台数,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预算一下,学校到哪家商场购买电视机较划算?

诚然,对待小学生而言,引领他们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绝非一朝一夕之举。这就要求教师牢固树立“大数学”教育观,在教学中从生活的角度入手,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教学场景,向学生渗透数学的工具价值、“语言”价值、现实价值、思维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促使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和数学学科的学习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培植他们热爱数学、酷爱数学的情感。

二、倡导探究学习砺炼学习品质

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特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引导、促进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活动”。小学数学教材的法则、性质、公式等很少是以当初发现者、创始人所使用的形式呈现,他们已经被浓缩、光饰、按逻辑重新安排了。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思维特点、生活经验,设计、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动手、动脑“做数学”的权利还给学生,尽其所能地发挥数学学科“变革学习方式、砺炼学习品质”的育人功能。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应围绕“乘号的产生的过程”和“应用乘法(算式)简捷解决实际问题”这两个探究点,让学生开展以下探究活动:①现实生活中由简到繁的加法(算式)书写和计算,让学生经历“重复相加”所带来的“烦恼”。②以自主探究、自创乘号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对多个相 2 同加数连加的加法算式进行创造性“简化”。③以汇报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展示含有自创的乘号的乘法算式,并进行本意讲解。④以师生共同筛选兼故事引入(向学生讲解乘号来历的故事)的方式,规范乘号的意义和写法。⑤练习环节可开展说意义、改算式、巧列式等一系列活动。(必要时,也可让学生列举利用乘法算式简捷解决实际问题的举例活动:每人吃3块蛋糕,4个人共吃多少块蛋糕?小李每天读3篇文章,4天可读多少篇文章?每行有3棵树,4行共几棵树?面包每袋3元钱,买4袋共花多少元?小明1秒钟走5步,8秒钟走了多少步?大纸箱中有红、黄球各一个,小纸箱中有蓝、黑、白球各一个,小熊每次分别从大小纸箱中各拿一个球,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拿法?„„)

上述教学案例就是将“已完成”的数学“还原”为“未完成”的数学来教学,旨在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正如布鲁纳所说:“现有的知识是早前智慧活动的结果,使人获得这方面的训练,不是叫他(她)铭记结果,而是要他尽可能参与建设这些知识的活动之中”。鉴于此,全程的探究活动,教师始终和学生站在同一认识与思维的层面上,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和学生一道去探索未知的境界,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观察、猜想、交流等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向学生进行了勤于观察、独立思考、勇于猜想、交流合作等良好学习习惯的渗透教育。

三、借助开放性问题培养意志能力

数学是一种思维工具。数学思维具有逻辑的严谨性、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丰富的直觉与想象等特征。这种思维特征能较好地发挥其锤炼学生意志能力、凸显学习个性的育人功能。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务必加强学生科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以使学生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中,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为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基。数学开放题,不仅能实现以上显性目标,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探索和追求卓越的心理态势,对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意志能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学中,我们既要不失时机地处理好教材开放题的教学,而且还要善于将学生熟悉的封闭题改编为开放题,加大开放题的训练力度,切实提升其特有的情感教育价值。

例如在毕业总复习,可将“一个长方形的长为9厘米,宽为4 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封闭题题改编为:(长宽都为整厘米数)①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②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③一个长方形纸片的面积为36平方厘米,在它上面分别能剪出几种面积最大的正方形?④一个长方形纸片的面积为36平方厘米,在它上面分别能剪出几种面积最大的圆?⑤一个长方形纸片的面积为36平方厘米,在它上面分别能剪出几种面积最大的半圆?⑥一个长方形纸片的面积为36平方厘米,在它上面分别能同时剪出几种情况下的两个最大的等切圆?„„

将封闭题改编为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无疑对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挑战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奇、求胜的心理需求,学生也往往为寻求完整的结论而乐此不疲、百思不厌,从而使充满探索与思考的解题过程,演绎为意志能力的培养过程。

四、注意情感激励健全学生人格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自始至终肩负着启迪学生思维、健全学生人格的双重任务。为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信、顽强、严谨、善学、勤奋、上进、创新的个性品质,教师必须运用的情感激励策略,将信任与鼓励、赏识与宽容、关爱与要求、教育与期待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数学教学赋于更多的人文关怀,进而实现知识理性传授与人性启迪完善达到完美的结合,理智、经验与体验的美妙和谐,知识、价值与情感的高度统一。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教师注重情感激励的首选策略。当学生取得成绩时给予充分的表扬,能使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而当学生出现不足而需要教师帮助、关爱时,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宽容、理解、接纳他们,帮助他们搭建起由低谷迈向成功的桥梁,使他们追求上进、刻意创新的童心得到及时安抚。我想这也就是数学教学注重情感激励、健全学生人格的基本价值取向。

总之,数学学科的情感体验教育应站在“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制高点上,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唯有如此,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教学目标才能得以落实

推荐第7篇:“情感”和“价值”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和“价值”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我国教育工作改革正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而课程改革注重“情感”和“价值”的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以淡化课堂教学为代价,而是以提高课堂教学为前提和保证。

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情感,体验成就感的喜悦呢?笔者认为: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内在体验。数学教学的艺术性正是以情感人。教师的教学情感,往往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有着不同与其它学科的独特美。总之,要让学生从心底喜欢数学,喜欢学数学。

其次,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气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情感共鸣的境界,这样加快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我在讲七年级《科学记数法》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课的,师:“同学们喜欢读民间故事吗?”生“喜欢”师:“读过哪些?”生:“《梁祝》,《牛郎织女》。”随之牛郎星、织女星在大屏幕上跳跃着闪现。师:“同学们,其实牛郎星和织女星相隔16光年之远,一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光的速度为每秒钟三十万千米,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一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生1:“老师,这个数很大很大。”师:“可见,他们的七七相会,只不过是梦中之遥。” 还在大屏幕上展示了生活中涉及很多很大数的图片。生2:“老师,这些数很容易写错,也很难读。”生3:“老师,我把这些数输入计算器有这样的结果,

我不理解,不会读。”师:“同学们,你们是最棒的!著名学者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科学记数法,”这样,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很大的数,读写都不方便,能否有简单的、科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些数呢? 学生由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激发了 学习动机,调动了 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达到预期的目的。

最后,全面发展科学评价的价值观。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要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新世纪的接班人,就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极大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如在讲九年级《太阳光与影子》时,提前布置了两个任务,第一,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在阳光下摆弄小棒、纸片。体会其影子是随它们与投影面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也让他们观察一天中三个不同时刻,同一棵树的影子长度的变化。又让他们观察同一时刻,大树和小树的影子与它们的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各个小组写出观察结果。这样能使学生经历操作与观察、演示与想象、直观与推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让学生回家了解自己的爷爷和奶奶是如何利用影子的?并做一个“日晷”,说明其作用。在上这一课时,张洋同学说:“我爷爷在田里干活时经常根据自己的影子来判断时间的早晚。”;刘敏同学说:“我奶奶根据太阳照在家门口的影子大小来判断是否晌午了。”我爸爸说:古代并没有表,勤劳的前辈利用智慧制造出了日晷,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和“晷针”组成。在看他们的“作品”,不同的学生用的材料不同,有的用纸片和钻蕊,有的用橡皮泥和细木棒,......。当我看到他们在仔细端祥自己的“杰作”时,我笑了,

他们也笑了,笑得那么甜蜜,那么可爱,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

总之,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渗透与感受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贯彻于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达到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目的。

推荐第8篇: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 副本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内容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学校教育并不只是“文科”的教师职责和任务,“理科”教师也要在其中有所作为。“理科”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要在教学中真正体现“理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和理念,真正领会新时代教育的内涵和精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数学教学中包含的德育因素的内容和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的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数学教师 数学教学 德育教育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化空前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道德水准的日趋下下滑,某些人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沦丧,社会公德良俗被某些人肆意践踏,所有的这一切,都振聋发聩,引人深思。对于此种现象,作为育人主角之一的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通过对各种道德事件和现象的分析,我认为物质文明的迅速、大力提高和精神文明的下降、缺失与我们教育的失衡有着必然的联系!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将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为己任,坚定不移地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为此,我在对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在教师普遍认为的在德育教育中不占优势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

首先,我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数学课就是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品德培养是语文课和思品课等“文科”的任务的偏激的观念。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教育性的教学。”;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原理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这些名言至理都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完全数学课堂教学中完全可能、完全应该开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关键是

要转变数学教学单纯传授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陈旧观念!只有抛弃了这种落后的观念,才能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工作中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开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且随着新课改理念的进一步深入,要在各学科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要求也正在逐步为广大教师所理解和接受。其次我通过深刻解读文本和数学教学大纲,根据解读文本中获得的自己所需数学教学资源中德育因素,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数学教材中一切可以、可能、可行的积极因素开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只要有心,数学教材中的积极因素就很容易发现,只要有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就必有所获! 疏理新授知识点,确立本年级段中每一课时的德育教学目标,着手进行构思具体的教学设计,确定教学流程,真正体现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和理念,真正领会新时代教育的内涵和精髓。最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就要求自己在头脑中牢固地树立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意识,随时准备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具体地实施过程中,我主要的作法是充分利用数学教学中包含的德育因素的内容和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一、通过对学生作业中的各种表象的对比和分析,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鼓动和批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如态度是否端正,书写是否认真,是否有照抄的现象,未完成作业的原因等各种因素和情况,利用课前纠错环节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因它能及时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触动较大,因此学生的认同性较高;所以对学生的教育起效迅速,学生印象深刻,影响深、远。

二、利用例题,习题,结合教材中丰富的插图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教师在课前对例题,习题和插图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找到其中的德育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搜集整理一些相关资料,然后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地教育。例如,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性”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利用第十一册教材68页例题2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养成教育;利用第十一册教材70页中丰富的插图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利用第十一册教材124页

的”纳税、利息”等内容,对学生进行依法纳税,合理储蓄,利国利民的教育等等。只要我们每位数学教师有意识地去发现其中的有德育因素,并认真充分地做好准备,那么就一定可以利用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充分利用教材中《你知道吗》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这部分内容介绍了从古到今中国对世界数学界做出的重大贡献,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数学专著,有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小数的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有在整数的性质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数学家华罗庚等,利用这些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和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华民族在世界数学史上取得的成就而骄傲,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为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通过校本教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校本教材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学生,我们应让学生在学习后能够感到充实与激动,要让学生感到通过学习后不仅是自己的数学素养有所

提高和进步,更是自己的品德得到洗礼与升华。例如在低段数学教学中编写真实地发生在本校、本班的正反事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小树立助人为乐,做事认真等正确的人生态度,并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中高段数学教学中,编写有关我县在工业、农业、交通、教育等系统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并帮助其树立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勤奋学习的信心。通过对周围各种环境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地了解,帮助学生改变对周围事物的不客观,不全面的偏见,甚至是一些错误的认识,使学生个别或部分已发生扭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矫正,使学生在以后的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识大体懂大局,不为一些不良因素所诱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始终行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保驾护航。

五、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一定要把握好“度”,切不可将数学课上成“思品与社会”课或语文课而改变了数学教学的本质。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分清主次,从宏观上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谐地统一在数学教学中,使矛盾的主要方

面和次要方面均能得到恰当地照顾,使矛盾得以妥善地解决。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生的今天就是我们祖国的明天!因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然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是一天、二天,也不是一科、二科,更不是一次、二次就可以完成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求不仅“文理”科通力协作,相互配合,更需要社会大环境的配合,经过多方面因素的点点滴滴地积累和潜移默化地影响,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的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

尊重多元4个方面;(3)处世方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乐群合作、好奇求知、主动进取、崇尚科学4个方面。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分析是综合各个学科的内容进行的,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一些学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陈述过于笼统;(2)一些学科设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集中于学科学习等;(3)一些学科没有处理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之间的关系,要么过于强调情感态度目标,使目标流于行为说教;要么过于强调价值观目标,使目标流于知识灌输。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包括的内容几乎涉及到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内心独特的感受、对外部世界的主观、客观的认识,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都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中所要涉及到的内容。通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解读学习,纠正了我们以往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狭隘认识。这样,就更加坚定了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保障!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且是三个紧密联系的方面。我们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开展中,切不可将三个方面割裂开来,单独强化某个方面的培养和教育。这样做,既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还可能给自己的实际工作造成阻碍,甚至偏离了本来的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任何一个方面的表现都将影响到其他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造积极因素、大胆发现积极因素,并竭力将这些积极因素的影响施加到学生的心理、性格、思想和能力等方面,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的德育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规范性。引文规范,严禁抄袭或剽窃他人作品。字数不超过5000字,统一用A4纸打印,稿件正文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标题统一用“三号黑体”,副标题用“小三号楷体”,正文用“小四宋体”,1.5倍行距,标准页边距。

推荐第9篇:在培智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

在培智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

在这些年的培智教学实践中, 我慢慢地探索教学道路,在这过程我渐渐地发现弱智儿童普遍具有难以自我控制、易受暗示、逻辑思维差、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情感体验不深刻、目的性不强等特点。因此,我针对学生以上种种特点及他们与正常儿童具有同样爱玩的心理,尝试采用愉快教学法进行教学,初见成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持续四十分钟接受枯燥的学习,不但学习效率低,而且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我认为,实施愉快教学,并不是单钝地设计一堂形式生动、内容丰富的课,而是要求老师从与学生的日常感情沟通、交流开始做起,到课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最后是课后的巩固。把这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氛围中,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以下是我结合我的数学教学来具体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在数学课堂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愉快教学的情感基础,而这种情感基础是不能由一节或二节课就能培养和建立起来的。特别对于这些智力残疾儿童,他们的性格特点均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冲动、易怒,喜欢用尖叫、哭喊和大笑来宣泄自

己的情感;有的则迟钝、压抑、情感体验不强烈;有的敏感、自卑;有的好强、骄傲。这就需要老师必须具有持久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和风细雨的教导,能安定学生激烈的情绪;表扬鼓励能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关心、爱护能令他们对老师产生强烈的信赖感。久而久之,老师与学生之间就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达到情感的交流。

二、给学生创设富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透彻地了解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在明确了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后,才能进一步设计教案。教案的设计,必须充分地考虑全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去设问、讲解,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障碍,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我在设计教授《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时,先贴出24条劳动课上同学们亲手折的纸鱼。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贴在黑板上,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注意力也被吸引过来了。这时,我马上指导学生观察图,分析:老师把鱼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多少?一共有多少条鱼?用什么方法计算?从而一步一步地由学生自己解答出本课的例题:8x3=24,口诀:三八二十四。这样,例题的讲解顺利完成。

三、让学生融入快乐的游戏活动中

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能令课堂更有层次,更生动,使学生学得更愉快。而游戏则是愉快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能

为孩子提供和他人交往的场所,使孩子体验到在实际生活中遇不到的情况。做游戏,不但满足了其好奇、好动的要求,还能发展其语言和智力,培养艺术情趣。在复习《10以内的加法》时,我设计了一副“寻宝之旅”的棋。我把全班同学分成2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找到的“宝贝”最多,并最快到达终点。在游戏的过程中,同学们会意外地发现草地上散落的不少“宝贝”,而要获得这些“宝贝”,就要解答出“宝贝”旁边设置好的一些问题机关。为了让班上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同学均能参与到游戏中,我把问题设置得难易有别。能力较好的要求他背诵一组乘法口诀,能力较差的则设计一些表演类题目,如学小兔跳,学蝴蝶飞等。在寻宝的过程中,学生的好奇、紧张、愉快、成功感贯穿始终,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胜和好表现的心理,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竞争意识,增进了集体的凝聚力。

四、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

在课前对教室环境进行简单的布置,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情景中,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与上课的积极性。如我在上《复习乘法口诀及用乘法口诀求商》一课时,我引入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叮当和大雄的故事贯穿。课前,我在教室内摆上一些玩具,黑板上简单画上一些房间的摆设,并贴上叮当和大雄的立体图像,使学生觉得自己真的被口丁当邀请到家中做客玩耍,十分兴奋,急切地希望知道他们将与小叮当一块做什么游戏。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

度集中,好奇心与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为下一步的课堂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五、教师运用恰当的体态语言

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主要是师生双方通过语言交流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一节生动的课,除借助准确、鲜明、生动的有声语言外,往往离不开自然、得体、富有启发性的体态语言。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如果用得及时,用得巧妙,它的作用有时是有声语言所不及的。老师丰富的表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老师一定的手势动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甚至一两个眼神,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因此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六、数学课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

愉快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在课后的学生练习和作业中,尝试针对所学知识及设计一些趣味题,如设计一幅块状图,方块中写上各种算式,要求学生先算出得数,再根据题目的要求在方块中涂上不同的颜色。最后,同学们发现图中画的原来是一只小松鼠。题目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计算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辩色等能力。他们的综合能力在兴趣活动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另外,利用讲故事,

看图书,参与各种劳动等方式,培养起学生多种兴趣,扩大其知识面,也能为愉快课堂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愉快的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我,还是学生,都获益匪浅。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提高弱智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综合素质,是我们重视和研究的课题,而愉快教学正是符合了这一实际要求。

推荐第10篇:情感教育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教育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点击数:1214 次 录入时间:2011/9/14 10:53:00 编辑:zhangwei19910302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所有非智力因素都伴随着情感因素,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和审美素质。在以知识和智力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中,非理性的、非逻辑的情感因素未给予应有的重视,造成了种种缺陷,给实施素质教育设置了许多障碍,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许多教师辛辛苦苦却事与愿违──成绩不尽人意;真正喜欢数学的学生很少,数学“尖子”并不愿意报考数学专业;学生学了数学知识以后无处可用,无处能用„。这些现象令人担忧和深思.调查表明,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对该学科喜欢的程度,而对该学科喜欢的程度主要视该学科内容是否有趣、有用以及对老师是否喜欢等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全面注重和发挥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认知和情感有机协调,水乳交融,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从而使数学教学成为令学生真正向往的积极愉快的活动。现结合笔者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四条基本原则的应用。

二情感教育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⒈激发性原则的应用

利用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作用于学生心境来唤起学生的内部需要,产生相应情感。

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思维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没有认识的需要就不会引起积极的思维。认识需要常来自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的是学生似乎熟悉但又不清楚、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这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去积极思考。因此,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学习的乐趣。如在教《圆的定义》时提

出:车轮为什么要作成圆形的?能作成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吗?使学生感到自然、必要和富有情趣;讲《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时,先给学生讲故事:古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在游览埃及金字塔时,发现塔高竟无人知晓,他惊讶地说:“这是马上可以测出来的啊!”随后,他根据影长,很快测算出塔高为131米。他是怎样测算出塔高的呢?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学习情绪很高。

⑵挖掘知识魅力,引发学习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蕴含在知识本身之中的,我们必须挖掘教材的魅力,用教学内容去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知识本身的魅力比分数和考试的刺激更吸引人,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更持久、更深刻的强大动力。如讲《等比级数求和》时,给学生讲故事:印度国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西萨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麦子,第一格只要一粒,以后每格都是前一格的2倍,这64格都摆完就行了。国王说,你的要求太低了。同学们,你们说,这要求低不低?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多数认为太低了。这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1+2+22+23+„+263=18446744078709551615粒≈5270亿吨,相当于全世界200年内生产的全部小麦总产量。同学们听后都很惊讶。老师告诉学生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等比级数求和》。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把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个性和特长,陶冶品质和情操。数学活动课一般可分为三个小组:①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标,内容有游戏、故事会、板报、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猜数学谜语、实地测量、知识讲座、趣味数学竞赛活动(多解比赛、速算比赛、抢答比赛、最优解比赛等)和学习方法介绍等;②竞赛小组:为参加各级数学竞赛而设,以培养数学尖子为目标,内容有专题讲座、模拟竞赛;③补课小组:专为后进生补缺补漏而设,以转化差生为目的,内容主要有缺漏知识补习兼有学习目的性教育、学法指导、双基比赛等。

⒉鼓励性原则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偶然产生的暂时性积极情感給予肯定和鼓励,使它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积极情感,进而对知识始终产生强烈的欲望和追求。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成功地学习,成功地对各种疑难的解决,从而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获得满足,并体验到认识活动的快乐情境,使即时兴趣向稳定兴趣转化。

⑴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多给学生提供亲身经历成功的机会。学生成功的体验更多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而要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独立解决问题。要把课堂当作科学家当初发现定理的场所,启发学生联系有关知识,通过一番思考,归纳总结,猜出规律。不管是定理的结论,还是其证明方法都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出来。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先从一副三角板和正三角形的三个角引导学生发现具有共同的结论:90°+60°+30°=90°+2×45°=3×60°=180°后,提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有这种关系吗?让学生任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他们就会发现三个角之和都等于或接近180°,从而获得定理的结论。证明定理时,又从结论入手,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180°与什么知识有关?怎样证三个角之和等于平角?怎样相加?在哪里制造平角?又怎样制造同旁内角互补?并让学生动手尝试,得出多种证法。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最大参与,通过不断的成功建立起稳定的、持久的自信心。

⑵及时表扬与鼓励。学生参与行为始发于“爱的需要”,满足后又追求“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试探性转入主动性,希望有成就,能胜任,获得赞识与高度评价。马斯洛特别指出:“自尊需要的满足使人产生一种自信的感情,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用处,而这一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产生一种自卑、软弱、无能之感觉”。因此,教师要扣紧“最近发展区”来创设问题情境,并提供丰富直观教材,以保证学生获得成功。要因材施教,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滋味,或将一个较远的“大目标”通过一步一步设置较近的具体目标来达到,为学生设置成功阶梯,当学生达到目标时应及时给予评价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欢乐;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失败信心不足时,应及时进行免励,注意从失败中挖掘部分成功,以保证学生的自尊心,并继续帮助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教师肯定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功感的获得非常重要,学生若能经常受到这种成功的激励,就会使他们深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对数学更感兴趣。

⒊渗透性原则的应用

情感教育不能靠硬性灌输,尤其是推理性强、抽象的数学科更不能强加于人,只能以知载情,以情促知。数学科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应不失时机地渗透在课内外数学教学活动中。

⑴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逐步树立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分析教学内容中的一系列辩证关

系(如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推论),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矛盾统一规律、运动变化规律,认识到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⑵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渠道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的伟大成就、古今数学家献身科学的优秀事迹,叙述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艰辛与欢乐,给学生予深刻启迪,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甚至由此产生锲而不舍的追求勇气。如学习“勾股定理”时,可用多媒体给学生介绍有关的典故:当今世界许多科学家正在试探寻找“外星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案等。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勾股定理”的图案(像教科书封面上的图案),若宇宙人是“文明人”,则一定会认识这种语言的;讲“勾股定理”的证明时,给学生介绍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美国第12任总统加菲尔德也提出一种巧妙的证法,至今世界上可查到的证法有400多种,可以编成一本书。通过介绍,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⑶结合教学内容想方设法、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数学蕴涵的内在美(不变美、对称美、相似美、类比美、简结美、和谐美、创造美、严谨美等),学生通过鉴赏,无不感到激动,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⑷揭示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如农药的配制、利息的计算、测量物体的高或两地之间的距离、计算拱桥所在圆的半径,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如何尽快追捕走私船、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炮弹能否击中目标等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不断、反复地用生动的事例来阐述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具体看数学与他们日常生活、将来工作和学习有密切关系,并及时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之明确学习的目的,产生持久的浓厚兴趣。

⒋感化性原则的应用

情感教育的又一重要特征就是它具有感染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他人,使之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⑴在教学过程中要以饱满的情怀、真挚的爱抚去对待学生,使之产生情感共鸣,产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效应。⑵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育技巧、深厚的教育科学素质和高水平的讲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优秀的心理品质。⑶对学生要怀有一种真挚的爱,这种爱是由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交织凝聚而成的一种教育情操,具有强烈的感化、引动、调节和激励的功能,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教师人格的影响是教师人情美和人性美对学生心灵的感召、感动和感化,是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情操的陶冶。教师只有德才兼备,以人教人,集朋友、导师、楷模于一身,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感化学生,从而产生一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情感教育的效果

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教学质量名列省市前茅。由于情感教育的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协调发展,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十几年来,我担任的试验班不但数学科成绩名列县市前茅,高分率基本达80%以上(最高达标100%),及格率基本达100%,而且其他学科成绩也都超过对照班。试验班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共150多人次获县级以上奖励,3次分获泉州市团体总分第1名、第4名、第5名,其中全国一等奖6人,全国二等奖25人,吴伟平、康亚强两同学均以泉州市第1名、福建省第1名和第3名的优异成绩,荣获“福建省池伯鼎数学奖学金”。有18个同学撰写的“小论文”获全国

一、二等奖和县

一、

二、三等奖。

⒉转化了“差生”,育人效果显著。记得我教过的一个“差班”,由于基础很差,学生大多数对学习没有信心。尽管这是一个“差班”,但我毫无气馁,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会教的学生”的至理,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巨大作用,以心换心,以爱换爱,跟学生打成一片,学在一起,一点一滴地耐心辅导,当学生解题出错时,我总是和蔼地说:“我知道你会做的,请你再做一遍好吗?你肯定能行!”并给予启发和指点,及时表扬与鼓励。老师的微笑,驱散了学生心头的阴影,鼓起了学生走向成功、不怕困难的信心,使他们消除自卑感,启动内在力,很快就扭转该班局面。至期末县统考,该班平均达78分,优秀率达56%,及格率达90%,名列全县前茅,可与快班相比媄。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曾有康燕英同学因学习成绩差,家庭贫困,父母不让她继续上学了,我知道后马上到她家理了解情况,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并答应给她辅导。经多次动员,她返校了,学校安排她留级插在我班,在我的精心辅导下,进步惊人,数学成绩从40分上升到100分(满分),一年后参加数学竞赛获市二等奖(全市第11名),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师,如今她已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学生康丽玉,父亲患重病长期不能参加劳动,家庭生计难持,就要辍学,我就供她饭食,资助她学费。她非常感激,把教师对她的爱转化为学习的强大动力,刻苦钻研,成绩非常优秀,读初二年时就超前参加初三年数学竞赛并获全县第一名。

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数学教学成了师生追求幸福的“天

堂”。学生学习培养了“三不”精神:敢于向教师说“不”、敢于向课本说“不”,敢于向资料说“不”。学生在上课时可以自由讨论和发言,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老师从不批评,课堂气氛宽松。火热的思考,活跃的思维,常常喷射出创新的智慧火花!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学生常在笑声中学到许多知识,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正像前苏联教育学家阿莫纳什维利所说:“儿童单靠动脑,只能理解和领悟知识;如果加上动手,他就会明白知识的实际意义;如果再加上心灵的力量,那么知识的所有大门都将在他面前敞开,知识将成为他改造事物和进行创造的工具.”

⒋学生对数学的深厚感情呈现可持续性。实验班学生升入高中后,数学学习仍十分兴趣,成绩非常优秀;许多学生高中毕业后纷纷报考数学专业(单97届就有3位同学报考重点大学数学专业);在中小学工作的大多是数学教师。这正是数学情感教育的显著成效!

总之,教学法一旦能够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情感是左右教学的巨大力量!是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第11篇: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在给中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创设愉悦乐学的心理情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的情感气氛。这无疑,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方向上,情感因素能起到启动、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充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情感因素教育数学氛围

一、以爱育情,在情中激发学习。

1、把爱洒向每个学生心田。“爱屋及乌”这一成语告诉人们,情感具有迁移功能。而“亲其师,信其道”更明确指出,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教育实践证明,只要你心中有生,学生心中就会有你。我参加教师工作,被任七年级(7)、(8)两个班的数学课,这两个班在全年级算是差班,入学考试时,七年级(7)数学有5位学生考0分,七年级(8)班有3个0分,我接班后,首对学生进行谈心,和他们谈理想、谈生活、谈学习巧门„„用无私的爱去温暖学生,用严父的心态去激发学生,用慈母般的心去捕捉差生的闪光点,之后大加赞扬,以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期末考试七年级(7班)数学获全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七年级(8)班获得全年级第二名,由此看来,我们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成功的喜悦才会永远和你相伴。

2、用真情呵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要让你的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因此,在数学课上,我首先从内心深处把从事的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第一需要,有高度的史命感,对学生充满深厚真挚的爱,把育人当成自己人生最大的快乐,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对每个学生都给予期待,给予信任,给予厚望。其次,教师不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特别是对在学习上较困难的学生,当你提问学生时,你就要想办法如何使学生很体面的坐下,更不要随意批评和指责,应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和点拨。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产。

3、做学生的大姐姐,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场”

课外是情感交流的第二渠道。课外,我会和学生一起在操场上跳绳、踢毽子、谈心、谈生活、谈学习等。使学生深深感到我对他们的关爱,从而让学生在这样的民主平等气氛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使他们眼中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长者,而是他们的大姐姐,这样,学生就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表现异常积极的学习情绪。

二、以趣生情,在情中获取知识。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只要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报以满腔的热心和信心,在数学王国中探求真知,从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要有如下途径。

1、故事引趣。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我结合数学内容,用讲故事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生活,获得美和娱乐的享受。

2、动中求趣。常言道:“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可见,双手的操作对于人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十分必要。因此,在我课堂上,我努力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多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和思考。

3、以言导趣。数学老师的语言应当严谨,具有逻辑性,但另一方面,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活动,一个恰当的比喻,一则富有哲理的笑话,一个精巧的提问,一次故意的失言,都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不断的变换教学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以竞激趣。中学生好胜心强,善于表现自我,利用这种天性,在数学教学中应尽量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有意识制几个竞争小高潮,以消除他们在学习中的疲劳感,使他们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快快乐乐求新知,高高兴兴长才干。

5、异中悟趣。不管是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还是应用题,几何题教学,都应诱导学生从正面、反面、侧面等多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住学习内容,领略到数学的魅力,产生强烈的自学动力。

三、以德生情,在情中学会做人

常言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做为新时代人民教师,教师的学术高低固然重要,然而我认为教师的师德在某种程度上却更为重要,因为现代型人才标准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学术很高,而没有德,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危险品,很可能将成为人民的罪人。因此,我们要倡导教师以德生情,在情中使学生学会做人。

1、以高尚的师德去感染学生

对于中学生来说,辨别对错能力不强,往往在不经意中犯了错误。做为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高尚的师德去感染学生。如:我遇到过这样一个男孩,他学习一般,不爱说话,但有小偷小摸现象。一次他拿了同寝室10元钱,我证实这件事后,没有在班上公开批评他,而是把他叫到操场和他谈心、谈理想、谈道德、谈做人、等等,直止他流下悔改的泪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为止。后来,这个学生不但改掉了坏习惯,学习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我当时头脑一热,当同学面批评他,那结果就会是别一种情绪。再如,我班的杨杨同学,由于父母离异,给她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她就产生了一种对抗心理,在家和后妈对着干,自从我接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后我就经常找她谈心,在生活上、学习上有意照顾她,并寻找他的闪光点,对她大加赞扬。结果她开始对我亲近起来,开始主动接触我,经常问我一些问题,还给我提一些宝贵的意见。为了激发她的学习,我开始给她封了个小组长,然后是纪律委员,现在是我们班的一班之长了,为了使他坚持下去,我经常鼓励她,只要坚持下去,胜利一定属于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我对杨杨情感投入,显然已受到了良好

的效能。我想做为一名老师,一定不能忽略那些双差生。要想方设法用高尚的师德去感染学生,用教师的情感去调动他的上进心及荣誉感。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

2、用以身作则,去带动学生。

要想教育学生说到做到言而有信,作为教师就应该在这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用以身作则去带动学生。记得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前,我许诺学生,如果这次咱班数学成绩在全年级第一名,假期作业减半,结果我们班果然考了全年级第一名,到期末我不值作业的时间,看到学生一个个充满信任的目光,我顿时想起我对他们的承诺,我想不能在学生面前失信!最终我履行了我的承诺。事则我将失信于学生,学生也将会失信于老师、父母、社会„„因此,做为教师,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要求学生不能做的事,自己也不能做。处处做学生的楷模、表率,这样你才能取信于学生,才能带动学生,达到育人之目的。

有人说:“天底下再也没有比教育事业更需要爱心的了。”是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成功。对于好的、优秀的学生我们要关心、爱护;对于学困生我们不能放之任之,相反,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护。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老师对他的希望。我们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做好益友,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课间活动中,我们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块游戏、谈心,与学生成为朋友,使他们喜欢你,爱上你的课,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只要我们把握好情感这一催化剂,做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那么学困生的转化这一难题也就化难为易、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心理学》、《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鱼霞情感教育》、《新课改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

第12篇: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人是最富有情感的,而情感又是最容易交流和传递的。实践证明,情感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扶植学生的学习信念,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现就情感因素对数学教学的影响谈几点看法。

一、融洽的师生情感,促使学生乐学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因此,在新型课堂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思想和感情要融合在一起,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家加里宁说: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子和母女,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与同事,在教育活动中又不可忽视”。而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单调的课程,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在教“三角形”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概念性强,因此学生学习时容易感到枯燥、无趣。但这部分知识又直观性强,为了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学时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增加师生情感交流的教法,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三 角形”,通过三角形的变化,然后来认识、归纳、总结三角形的性质。由于学生的直接参与,融洽了师生的情感,因此课堂气氛愉快而和谐,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乐学的情绪,真正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生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愿学

课堂上,教师要力求创设和谐、民主的环境,要带着微笑给学生讲课,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体验一种亲切感和美感。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适当的幽默,适当作些生动有趣的比喻给学生带来智慧和欢乐,从而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到新知识。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简单回忆《西游记》里孙悟空可以变成哪些事物,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当长方形的长与宽以及角发生变化时就可以变成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在这里,“孙悟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数学教师还得注意教态亲切、手势生

动,语言优美、板书规范,以展示教师所拥有的认知与情感相协调的教学艺术。这样既能达到巩固知识,发展思维,保持学习兴趣的目的,又能增添课堂情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真诚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真诚积极的情感是师生共同完成数学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学生怀着愉悦的情感进行认知活动。能促进其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教师要培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积极沟通与交往的愿望。原苏联心理学家斯卡特金说过: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就不可能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就告诫老师,要发挥教学中的情感作用,怀着对教育对象的强烈的爱。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了学习上的成功,进步了,就会从内心里敬仰自己的老师,爱自己的老师,从而爱老师所教的学科。如有一位“差生”,由于经常受教师的冷眼和同学的疏远,学习成绩很差。我接班后,了解到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日寄住在亲戚家中,回家后没有人过问他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因此,我便经常找他谈心,有时还给他买一些学习、生活用品, 鼓励同学们与他交往,让他充分感受集体的温暖,同时,课堂上也鼓励他多想、多讲, 他的数学学习进步很快,他那聪明的头脑又运转起来了。一学期结束,他的数学成绩跃居全班的上游。而且,其他学科的成绩也有很大进步。这些变化,都是由于通过真诚的情感而取得的。 我坚信:师生真诚的心之间一定会有灵犀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投入,重视情感对数学教学的作用,做到教师有感情地教,学生有感情地学,师生真诚平等的交流,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13篇:论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论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乐清市乐清镇第四中学

林旭清

【内容摘要】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往往被人忽视,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与评价,都需情感交流,因此情感教育不容忽视。 【关键词】

情感教育

情感教学 【正文】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甚至部分教师认为,数学题目的思路是一定的,结果是唯一的,正如1+1=2是无法更改的一样,何谈情感教学呢?加之数学的教学没有语文教学的灵活多样性,没有历史教学集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的特点,所以学生学习数学时就大伤脑筋。久而久之,便对数学敬而远之了;教师则越教越乏味,用我们同行的话说:“教的最苦,分数最低”。

教师的情感教学不突出这是事实,但把学生引进数学王国中,让他们能真正体味数学学习的乐趣,却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不容回避的问题。学生是厌倦你的课还是期待上你的课,这与师生之间的情感是否融洽是分不开的。因此,情感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教育界很早就强调:在教学方面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

数学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要力求达到心理学所说的情感共鸣,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作为数学教师,要学会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探索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开端,提高讲课的艺术性

1、注意引课的技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引入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出自然、新颖、符合本节内容的引入方式。如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时,课前两分钟,唱歌曲《众人划浆开大船》,当学生唱到“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时,我止住并让同学们找出这首歌中含有哪种运算?同学们齐声答到:“加法”。我趁热打铁地说:“本节课我们在掌握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来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语言幽默,增加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

1 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如讲有理数的运算,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幽默他说:“有理数的运算,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

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利用流畅幽默而风趣的语言答疑,总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好得多吧!

当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插科打浑,那只会给学生以粗俗轻薄油嘴滑舌之感。

二、创设教学情景和氛围,真正贯彻情感教学

1、结合生活事例,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如在学习数轴的概念时,仅让学生明确并强调“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学生不一定就能接受。我创设以下情景:拿杆秤称物体的重量,这样秤杆具有了三要素:度量的起点(原点),度量的单位(单位长度),增减的方向(正方向),这一事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加深了对数轴的三要素的理解。

在《圆锥的侧面积》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同学们,你们见过圣诞老人吗?圣诞老人的帽子是怎么样的?(学生肯定会回答:红的,圆锥形)圣诞节前夕,丁丁嚷着要妈妈给他要买个圣诞帽,可店里的帽子给丁丁都太大了。怎么办呢?丁丁的妈妈灵机一动,买了一块小红布,回去后量了丁丁的头围,剪出一个扇形,马上就做好了。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由此,从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实际生活引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疑问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表现在既要有导的作用又要有导的效力。教学的对象是有感情而又情绪不够稳定的学生,因此数学知识的传授不应只是事实性的知识,教师不应单纯地把知识传授学生,需要教与学两方面的融洽交流。大教育家孔子告诉我们指导学生的最佳时机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冥思苦想, 百思不得其解时,给予适当的指导,犹如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顿觉眼前豁然开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味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学生积极学习,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中,思维遇到障碍,要及时搭设思维跳板,点其要害,拔其迷障,语言要简明含蓄,有回味,有利于学生再度创新,帮助学生开拓思维。

三、保持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1、对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

2 大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教师设身处地的体会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期望感,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上我常常大力表扬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表扬会学习的学生。这样,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语言引导学生,课堂上师生的关系更融洽,学生愿学并乐学数学。

例如,学生对问题解答有了新思路时,给予及时的鼓励;学生测试成绩有进步时,给以肯定的的鼓励性的表扬:学生对作业有畏难情绪时,教师给予耐心引导,这样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在愉快中学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成孩子们学习的欲望。

2、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参与,激活课堂。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认识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参与并不断变化。教师一般可从学生的眼神、回答问题的态度、语言、课堂气氛等诸方面综合了解学生情绪的变化。教师将课堂教学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活动,增强课堂吸引力,让学生热心地投入其中,例如,学习几何时,让学生自己设计教具,在主动参与中学习,把学生从被动推向与教师一起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位置上,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表现。这样,学生才能满怀希望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四、进行环保教育,提高“数字”环保意识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采和利用,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造成水土流失,森林破坏,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引起生态平衡失调,因此,加强环保教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例如我们可以这样引入:我们知道,森林是地球之肺,可见它对人类实在太重要了,而非洲、亚洲,以及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由于人类乱砍滥伐,使森林面积下降很快,那么同学们试想,现在地球之肺还健康吗?我们是否应该去保护森林呢?(学生回答:是),于是自然而然的引出例1:

例1:由于乱砍滥伐等人为因素,1991-2000年的10年里,全世界森林面积呈直线下降趋势,其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所给的数据: ①算出这10年内全世界每年的森林面积S平均每年减少多少亿公顷;

②算出这10年内全世界每年的森林面积S(亿公顷)与年份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③若这10年内全世界每年砍伐的与每年增加(指自然增加及植树)森林面积均不变,且每年砍伐面积是每年增加面积的3倍,即0.01亿公顷 ,问这10年内全世界砍伐

3 的森林面积为多少亿公顷。

讲解后可进一步进行讨论:我们乐清市面积为1174平方公里,全世界森林面积平均每年减少0.094亿公顷,同学们计算出大约每年要砍光60多个乐清市的陆地面积,算出后的结果实在让人痛心,给学生心灵上的一个震憾。

接着很自然的引出:森林是地球之肺,而水可是人类之源,万物可离不开水呀,我们知道,一个人不吃而可以喝水可以活7-8天,而一个人不喝水(既使进一些干粮)最多也只能活3-4天,引入例2。

例2: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的不足已严重制约台州市的工业发展,觖决缺水的根本在于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每万元工业产值的用水量都是有力的举措,据《台州日报》4月26日报导,目前,该市工业用水每天只能供应10万吨,重复利用率45%,先进地区为78%,工业每万元产值平均用水25吨,而先进地区为10吨,可见该市节水空间很大。

①若该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为方便起见,假设工业用水只重复利用一次)由目前的45%增加到60%,那么每天还可以增加多少吨工业用水?

②写出该市工业重复利用率由45%增加到x%(45

想一想:我们家庭用水有重复利用吗?(学生肯定回答无),如果你家每月用水5吨,重复利用率达60%(只重复利用一次),那么你家一年可节约用水多少?可以少开支多少钱?

通过想一想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让学生懂得珍惜水资源。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情感调控可从课堂教学的多方面注意,只要我们全体教学同仁共同努力,一定能让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文课已毕,兴犹存”教学境界。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他们认为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随时期待上我们的数学课。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编,《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

2、沃苏青

曹存富主编《初中数学说课稿精选》 宁波出版社2002年7月

第14篇:在数学教学中设计

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冲突”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这就是说,真正的学习是不能在主体间直接“传递”的,教师永远无法代替学生去学习。在教学现场,我们从学生的认知方式和生存状态的视角观察教师的教学现状,发现不少教师习惯于成人思维方式的“直接传递”,忽视学生的个体学习建构过程。那么学生究竟是以怎样的方式建构知识?教学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学习经验?笔者以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冲突”不断产生、化解和发展的过程,因此,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应该善于不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充分激活已有的学习经验,主动地建构知识,获得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

一、认知冲突的内涵诠释 所谓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学习情境之间存在的暂时性矛盾,通常表现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在认知不平衡时通过同化或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认知平衡的,认知不平衡有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学生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当遇到不能解释的新现象时,就会打破之前低层次的“平衡”产生新的“冲突”,通过“冲突”的不断化解实现新的平衡与发展。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逐步构建起来,并在“平衡(建构)—不平衡(解构)—新的平衡(重构)”的依次不断循环中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下图呈现了认知冲突与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认知冲突的意义探寻

(一)从学习的角度看,认知冲突能促进学习主体在求变时产生“愤”“悱”状态 前苏联教育论专家MA达尼洛夫指出:“教学过程的动力在于教学过程所推出的学习和实践性任务与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智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教学要求的思想结构与儿童习惯的思维方法之间的矛盾以及科学体的矛盾。”具体说就是教学中的客观要求与儿童已有经验与学科结构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是教学过程发展的内在力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的思维平衡被打破后,就会激发学生弥补“心理缺口”的动力,在求知若渴的状态中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定向,在迫切地求变求通中竭力从浅层次突围,从而经历“愤悱”的困苦,“生”数学之情,“入”数学之境。

(二)从知识的角度看,认知冲突能促进学习主体知识系统结构的重组与优化 现代认知心理学派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既强调已有认知结构和经验的作用,也强调学习材料本身内在的逻辑结构,即知识结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当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发生作用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丰富、扩大和改组,发生了量或质的变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生用经验建构自己的理解,而新知识的进入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调整和改变,新旧经验的冲突会引发原有观念的转变和解体,最后完成认知结构的重组与优化。

(三)从学生的角度看,认知冲突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生命活力的焕发与涌动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活力和潜能。产生冲突的课堂是学生数学能力培育的摇篮。学生经历着矛盾冲突时的“心潮激荡”,更有问题解决时的“峰回路转”,于是,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双方相互敞开、接纳的思维共享过程,学生的个性得到舒展和张扬,创造性灵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课堂弥漫着恒久的思维魅力。这样的数学课堂起伏跌宕、摇曳多姿,呈现出迷人的艺术魅力,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认知冲突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链接新知生长点,循序渐进,在“冲突”中让未知变已知 新知如“新枝”。在新知生长点处引发冲突,可以唤醒学生潜在的、无意识的生活经验,产生主动寻求策略解决问题的心理趋向,使学生对新知掌握得更牢固。因此,教师应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和教学内容,利用新旧知识的差异,找准知识生长点,巧妙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引发积极的思维碰撞和主动探究。 例如,“认识整万数”的教学,由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万以内数的认识)与新学习的知识( 整万数的认识)彼此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当一个数出现万级后,不再沿袭原有的读数方法,而改之以“分级计数”的方法,这是读数方法的一次飞跃。对于一个只具备“认识万以内数”经验的四年级学生而言,“整万数的认识”仅仅凭借原有的认知结构已无法实现对新知的同化,需要借助知识结构的顺应,在重构中完成对新知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计数器,计数器只有个、

十、百、千四个数位,师生共同完成拨数游戏,依次拨出

3、30、300和3000。学生很快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快速地拨数。这时,教师抓住这一知识的生长点顺势而问:“既然大家已经找到规律,猜猜看,第五个数该拨谁了?怎么拨?”在教师的引导下,当同桌两个同学通过合作,想出“将两个小计数器合并成一个大计数器”时,这里不仅仅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更是学生知识结构的一次拓展。在强烈的认知冲突中,学生以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构造出“级”的雏形,建立了对分级计数方法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为随后进一步感悟并理解“分级计数”的数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二)剖析问题关键点,追根溯源,在“冲突”中让知道变理解 德国教育家鲍勒诺夫曾强调:“教育者只能以儿童的先天素质为起点,按其内在法则,帮助儿童成长。”教学中有很多关键点,对这些关键点简单告知很难让学生对知识本质实现真正的理解。教师如果能遵循学生学习的内在法则,从知识的源头开始,诱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结论,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的认识,真正地理解新知。 例如,“角的度量”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既能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又能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强震球老师执教《角的度量》一课时,找到了量角器创造的“根”,大胆地退到了原点,还原了量角器设计者的思考轨迹,不断地凸现种种认知冲突,打破学生认知平衡,引导学生经历了量角器“再创造”的过程。他先让学生用活动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当得出∠2比∠1大后,紧接着问“那∠2比∠1大多少呢”,学生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教师不失时机地出示10°的小角,通过操作比较出∠2比∠1大一个小角。“一个一个小角是零散的,操作起来很麻烦。能不能想个办法,既保留用小角来比非常精确的优点,又改进操作起来麻烦的缺点,让这些小角用起来方便些呢?”在强烈的认知冲突下,学生产生了许多有创意的设想:“连起来,拼起来!”教师引导学生用18等份的半圆工具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当量到∠3时冲突又产生了:“这多出来的一点点不满这么大的一个小角,到底是多少呢?”引发学生得出“要将每一个小角分得更加小一些”,角的计量单位“度”自然地浮出水面。“如何让大家一眼就能读出一个角的度数?”一个极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再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冲突中教师引进两圈刻度,学生在从数角到读刻度这一策略优化的过程中,思维获得实质性的提升。整节课,学生在种种冲突中完成了对量角工具的再创造,较好地把握了量角器的原理,最终理解和掌握了“量角器的本质”与“量角方法的本质”。

(三)捕捉知识易错点,诱发争议,在“冲突”中让错误变醒悟 郑毓信教授说过:“我们不能期望单纯依靠下面的示范和反复练习来纠正学生的错误,毋宁说,这主要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并以主体内在的‘观念冲突’为必要前提。” 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或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怎样将错误变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关键是教师要在易错点为学生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与质疑争议中纠错,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巧妙地制造“认知冲突”,能够给学生提供思维的动力,激发解决问题的愿望,创造在争辩中

修正错误的机会,体会矛盾解决品尝胜利的快感,使数学课堂彰显跌宕起伏的美感。

例如,某教师执教《轴对称图形》一课,当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教师出示三角形、五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五种图形,让学生判断这些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在交流过程中,针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认为是轴对称图形,理由是从中间画一条线,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分成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两个小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认为不是,理由是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没有完全重合。这时,教师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围绕这一矛盾冲突点,诱发争议:左右两边形状大小一样就一定对称吗?看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关键看什么?在争议中,学生逐渐把握了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关键:“对折”和“完全重合”。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恰恰是学生的易错点,形成错误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学生的思维水平较低,容易受视觉的影响,二是受长方形、正方形这些与之相似的四边形的干扰,三是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认识不清晰,关注的重点偏向于“两边形状一样”,忽略了“对折”这一行为特征。当两种意见僵持不下时,教师的高明之处不是简单提醒或直接告诉,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辩论,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在激烈的认知冲突中,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本质形成了新的认识。

(四)触摸思维临界点,推波助澜,在“冲突”中让模糊变融通

学生感知教材后,开始进入思维状态,面临认知困惑往往会处于紧张而郁闷的胶着状态,但一时又难以突破,这是思维的临界点。思维临界点的出现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教师的有效引领密切相关。耗散结构理论认为:思维临界点被激沸后,产生了新的宏观量级的涨落,因和外部信息交换而趋于稳定。教师应善于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思维的临界点发生质的飞跃,使思维从模糊走向融通。 例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规律后,为了深化学生对新知的认识,问:“从小明家到学校,有三种走法(如下图),你能马上说出哪种走法最近?为什么?”

学生一眼就看出是中间那一条,但是一时又不能说清原因,陷入“愤悱”的泥沼。教师适时引导:“你能用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吗?”学生想到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来解释这一生活中的现象。教师接着问:“如果用a+b>c这一算式来表示,除了上学路线,你觉得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用这个算式来代表?”这样强烈的冲突如同思维的导火索,引导学生将知识外化的同时赋予它更新的意义。在用字母式表达的这一数学模型解释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重构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本质联系,对三角形三边关系所反映的性质、规律以及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五)找寻认识偏差点,借题发挥,在“冲突”中让缺陷变建构 郑毓信教授曾强调:“所说的‘重组’或‘重构’往往意味着用一种新的观点去看待一件熟悉的事物,从而也就常常意味着观念的重要变化或更新,甚至是用完全不相容的观点去取代原先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升高以及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学生对新知识或多或少有一些认识与了解,但这些认识可能是局部的、片面的。因此,教师要正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自然无痕地将学生引入矛盾冲突中,引导学生不断地更新原有观念,让紊乱的思维变得有序,主动建构新知。

例如,某位教师教学“倒数”一课。课始,教师在黑板上写上“倒数”两个字,问学生:“什么是倒数?”大多数学生回答说:“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教师顺势问:“那2/5的倒数是多少?”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5/2!”看着学生挺满足的样子,教师问“0.8与0.15有倒数吗?”有学生认为这两个数不是分数,没法倒。片刻沉默后,有一个学生说:“这两个数也有倒数,可以将它们化为分数。”随后,教师又出示了8和18这两个数,问:“这样的数有倒数吗?如果有,那又该是多少呢?总不至于把8和18上下倒一下吧?如果倒的话,

还是8和18啊!”研究了上述三个例子后,教师问:“现在再说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你觉得合适吗?你认为什么是倒数呢?”

一开始,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了他们对倒数的理解,产生了“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的认知偏差,教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贴着学生的这一观点,适时抛出小数与整数,将学生置于新知与已有经验的认知冲突之中,引领学生的思维交锋,更新和矫正原有对倒数的认识,深入理解了倒数概念的本质内核。

(六)挖掘拓展延伸点,连环出击,在“冲突”中让完整变完善

在皮亚杰勾画的认识螺旋图中,认知的螺旋是开放性的,而且它的开口越来越大,因为“任何知识,在解决了前面的问题时,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随着学习过程的逐步深入和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也将不断地扩充和完善。因此,新授的结束,并非意味着所有的认知冲突都得到解决,相反,可能是新的认知冲突产生与化解的开始。我们应该积极制造新的“冲突”点,引导学生对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进行质疑拓展,赋予数学知识以生长的力量。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交换律》一课,当学生通过举例、验证,得出加法交换律的结论后,认知结构的“平衡”了。正当学生享受着这种平衡时,教师问:“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么,在其他算法中有没有类似的规律呢?”学生提出“减法中是否也会有交换律”“乘法、除法中呢”等新问题,产生了新的认知冲突。通过进一步的举例,学生得到了乘法也有交换律,而减法与除法中没有交换律,达到新的平衡,至此实现了新知的第一次拓展。接着,教师顺学而问:“除此之外,还能通过其他变换,形成不一样的新猜想吗?”引导学生从两个加数拓展到多个加数,在新的冲突中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热情得出了结论,实现了新知的第二次拓展。课尾,教师又抛出两个算式:20-8-6○20-6-8;60÷2÷3○60÷3÷2,问:“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什么变化了?交换两个减数或除数,结果会怎样?由此,你是否又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这些结论和我们今天得出的结论有冲突吗?又该如何去认识?” 这时三个数连减与连除的出现,又将学生的认知平衡打破,他们急需修改或创造新图式来寻找新的平衡,实现新知的第三次拓展。正是在一次次的认知冲突中,学生的思维经历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升腾跌宕,认知经历了“解构—建构—重构”的过程,认知结构不断完善。

总之,数学的内在魅力应该是理性的美,在于“冲突”的不断产生和化解过程中获得思维的提升和高峰体验。理想的数学学习看似“风平浪静”,而学生内在的思维应该是“波澜起伏”甚至是“波涛汹涌”的。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按其内在的节律进行生长,这样的课堂必定充盈着生命的活力,洋溢着师生灵动的智慧,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快乐殿堂。

第15篇:在我国数学教学中

在我国数学教学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存在。实践证明,这种现象违背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抑制了学生在数学领域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紧密相联系的,作为非认知因素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动力作用,承担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等任务。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需要教育从“为了获取科学知识”转向为“为了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态度”,也就是要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究,获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障碍。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从而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呢?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引发探究欲望。

引发探究欲望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恰当的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据有两个特点:1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不可及,能刺激学生得学习欲望;2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1、联系生活实际及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但村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引发学生对真实问题的探究,进而,进而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商店挂出一则广告,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老师想买一件原价标为120元得衣服,你帮老师算算要付多少元人民币?再如教学“统计”知识时,可让学生绘制奥运会中各国夺得的金牌数的统计表等。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2、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矛盾是激起求知和探究欲望的有利因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认知矛盾。

第16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存在。这种现象违背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抑制了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的发展。而作为非认知因素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动力作用,起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的功能。因此,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感是非常必要的。

1、优化师生关系,激发学习情感。

外部环境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他的任务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数学,并与学生一起做数学。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的见解,敢于与老师争论,或指出老师讲课中的失误及教材中的不妥之处。这样,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

2、留出空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所压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 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去自行探究,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3.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第17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①利用好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②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迎接新知识。③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弄清题意。④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⑤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困惑: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不会识别有用信息,不会联想信息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往往是学生最易出错的等等。对于这种现状,我认为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收集信息,启动问题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不是一下就能办到的,需要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在教学中,对数学信息只进行粗加工甚至不加工就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主动寻找、选择有用信息,特别让学生注意联想信息之间的关系。

二、数量分析,寻求策略

一个搞不清数量关系的学生,怎么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因此,我们应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学生学会了分析数量关系,遇到各种类型的解决问题都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解答,这样就会逐步地提高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三、直观操作,梳理思路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

第一阶段主要是*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儿童的年龄越低,越需要借助直观和操作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教学中注意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注意通过直观使学生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逐步形成数学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四、实践运用,拓展训练

学生的智力发展、应用能力的提高往往借助于动手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应该是数学教材的创作者,从学生能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以生活化方式呈现内容。

“解决问题”教学是新课程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让我们从低年级开始,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个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

第18篇:在数学素质教学中

在多年教学中,我根据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数学教学的规律,针对当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从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入手,不仅要学学会,而且要学生会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大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气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注重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动力;注重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年所班级班风好,学风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能力强。

第19篇:利用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利用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双峰县青树坪镇大坪中学 摘要: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自然渗透展开讨论,以促进“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真正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多媒体;数学教学;情感教育

新制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是现代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显然,通过增加视听觉信息量是人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技术正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所以,把多媒体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仅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这种主体性,注重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呈现以多媒体为载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通过各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体验促进情感的发展。对于如何利用多媒体使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自然渗透,笔者在本文中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原则、使用的理论基础出发进行阐述,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从实践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多媒体技术使用的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这些优势,在使用多媒体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具有使用价值的立足之本。利用多媒体呈现的知识内容必须正确无误。

1.2 教育性原则

多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手段,运用多媒体的根本目的是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学生学习,教育性是运用多媒体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

1.3 适当性原则

学生的年龄不同,其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也不同,所以运用多媒体呈现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及操作演示的节奏、背景画面和音乐等都应符合学生特定年龄段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选择使用合适的多媒体进行教学。

1.4 启迪思维原则

中学生的思维已经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为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数学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青少年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因为他们具有更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应该更多地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无穷的智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2、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认为学习不是教师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从本质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就是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其意义建构的情境。

3、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与情感教育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教育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般包括兴趣、动机、态度、鉴赏审美、价值取向思想以及独立思考等。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投入,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下面是笔者在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渗透情感教育的实践总结。

3.1 用图片渗透情感教育

新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为课堂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多媒体可以提供生动和丰富的音像图片,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并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统计调查”一课时,笔者先播放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主题的图片,把画面停留在由无数支蜡烛围成多个爱心,爱心中摆出“汶川”二字的感人图片上,此时开始引入新课,让学生谈谈看完这组图片的感受和心情。很多学生都说得很好,如:天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个爱心,我们要传递爱心……

接着继续播放“5〃12”汶川大地震中催人泪下的图片,如:地震中灾民泪流满面、泣涕如雨、涕泗横流的悲痛情景;医生疲于奔命、行色匆匆、风尘仆仆的忙碌场景;记者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夜以继日忙于工作的感人画面;人民子弟兵奋力拼搏、争分夺秒抢救灾区人民的图片;身穿红色志愿服的志愿者满头大汗、马不停蹄忙于运输物资场面;战士们过度疲惫就地而睡的情形;等等。看到这儿,笔者总结道:大灾无情,人间有爱!接着对学生说:“为了进一步了解全班同学对灾民、记者、医生、志愿者、子弟兵五类人的感动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由此引出新课内容。

在这个片断,借助“5〃12”这个真实感人的情景,以关爱、援助为感情纽带,给学生以心灵上的强烈震撼,能使学生从音像资料上亲眼目睹天灾无情人有情的感人一幕,此时不需要有太多的语言就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在这种联系生活的情景中,使学生也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提炼于生活。这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感染,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释放,对学生的关爱情感

教育也得到有效的渗透。

3.2 用动画进行情感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动画的使用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随机事件”一课时,笔者播放学生非常熟悉的“守株待兔”故事动画引入新课。引用学生熟悉的故事,是为了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动画播放过程中,学生各个看得津津有味。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笔者提出几个问题:“1)农夫最后的下场是什么?2)农夫犯了什么错误?3)为什么会犯错误?4)农夫等到兔子这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吗?”

学生回答:“农夫的下场是可悲的,想不劳而获,认为兔子撞树的事会天天发生,事实上等到兔子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笔者接着陈述:“看来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估计的不足,是农夫犯错的一个重大原因。在生活中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判断是非常重要的。”此时在顺利地引入新课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上笔者问学生龟兔赛跑的结果如何,他们答道:兔子赢了,乌龟输了。接着,笔者播放第二个动画——“新”龟兔赛跑。播放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编写一个合理的故事情节使乌龟获胜,并要求他们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上述事件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归纳得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此片断以学生熟悉的动画故事为情景,切合学生的实际,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投身学习。尤其是编写一个合理的故事情节使乌龟获胜,这个更展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聪明才智,得到“终点线设在水里,乌龟头一缩从山顶滚到终点”等富有创意的答案。在故事中对学生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使他们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不劳而获的下场是可悲的”和“做事要持之以恒”。

3.3 用视频渗透情感教育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要学会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情景素材,并利用多媒体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学习抽样调查这课时,笔者播放一个“生活的小插曲”的视频来引入新课内容。

妈妈:孩子,再帮妈妈买鸡蛋去。

孩子:好。

妈妈:这次得注意点,上次你买的鸡蛋有不少都是坏的。

孩子:知道了。

孩子高兴地跑回来。

孩子:妈妈,这次的鸡蛋全是好的,每个都打开看过了。

妈妈:啊……

学生看完此视频后,都情不自禁地笑了。笔者适时引导:“这样的方法合适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合适,因为这种方法带有破坏性。”当时课堂上的气氛很愉悦,学生的兴趣很浓厚。接下去,笔者又抛出一个问题:“品尝一勺汤,就可以知道一锅汤的味道,你知道其中蕴涵的道理吗?”笔者适时地激趣:“学了今天这

节课,同学们就能用数学的知识解释这个道理了。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如:何老师要买葡萄,先怎样呢?此时,学生就能很快地回答:先摘一颗尝尝。学生也举出类似的例子:某人为了解要买的西瓜甜不甜, 在西瓜的某个部位打了一个三角口子取出来尝尝。等等。

此片断来源于学生很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数学的问题是如此的美妙,解决数学问题是如此的快乐。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增强了课堂的效率,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也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此情景加深了学生对生活小常识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的深刻体会,并让快乐的情感教育得到有效渗透。

4、结束语

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数学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渗透情感教育,对数学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以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正如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说的: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教师应该让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课程的标准,并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将21世纪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强.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0(1):72-73

[2]陈灵山.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2008(11):29-30

[3]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吕传汉.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吴华,胡宁.多媒体与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7(5):82-85

[6]张琴珠.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20篇:浅谈情感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情感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在给小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无疑,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方向上,加强了情感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霍尔曼在《情感智商》一书中明确的指出,在对一个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只占到20%,而情感智商则达到80%,在人的创造活动中,情感因素能起到启动、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充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情感氛围思维平等和谐

情感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可见,情感往往是伴随着认识活动的出现而出现,并与认识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因素,积极的情感评价不仅能够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还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教学效果。而对学生的评鉴则应该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鼓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例如,在这学期我带的班中有一位学困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时刻关注他,努力发现他的闪光点,不时的表扬他的优点,慢慢地他变得自信起来了,一改过去那种不良习性。通过这半学期的努力,在上次的期中检测中,他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年龄小、认识能力差, 1

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如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采取的行为过激或不当,就会令他们丧失自信,丧失对老师的希望,甚至有的学生从此会憎恨老师。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建立和培养起良好的教学情感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霍尔曼在《情感智商》中指出,在对一个人成功所起作用的因素中,智商因素仅仅占20%,而情感智商则高达80%。并且在人的创造活动中,这些情感因素能起到推动、引导、维持、强调、调节、补充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又明确的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应在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运用什么样的教学艺术才能建立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呢?

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造平等的情感氛围。由于教师是课堂情景的直接创设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语调中情感的合理使用,教师说话的情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用亲切和蔼的语气表扬学生,往往使他们感到自豪,因而学习会更加的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显著的提高。用生硬的语气评价学生,容易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会大打折扣。若用批评的语气去评价学生,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自卑,有种低人一等的感觉,甚至还会对该老师所任的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拥有良好的情绪,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

心理状态的开始,经常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氛围, 在这种氛围下才能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探究性。只有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想方设法的创设愉快、生动、吸引学生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意见。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教学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应该是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数学知识的获得,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是越来越浓厚还是越来越稀薄呢?这应该被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则要求我们教师竭尽所能的去“教”,而这种教法则体现了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关怀,同时,体现了我们教师浓郁的感情和殷切的期盼。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当教师把孩子作为一个权利的主体去尊重时,学生就会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这种关爱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推动力。我们教师应该积极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对教师很崇敬。教师赞扬什么、鼓励什么、或不赞扬什么、不鼓励什么,往往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见教师对良好学习环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行为本身就在给学生传递着信息,就在为学生营造着环境。而好的环境一旦养成,就能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发挥不可估

量的作用。同时教师也不可忽视微笑的作用,教师的微笑和欣赏往往胜过一切,喜欢受到别人的表扬,特别是老师的赞扬,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学会夸奖学生,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长处,为其营造积极的、有自信的心理状态。微笑是学生进步的无穷动力,它不但给予学生以关爱、还可以及时的给学生以鼓舞。而这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就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要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情景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交流的平台,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所熟知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不仅仅存在于教科书,而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科学”。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时,就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让学生明白,对于百分数我们并不陌生,只是我们暂时没有将它数学化、理论化、系统化、没有将它融入我们的数学知识体系之中。

有人说:“天底下再也没有比教育事业更需要爱心的了。”是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成功。对于好的、优秀的学生我们要关心、爱护;对于学困生我们不能放之任之,相反,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护。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老师对他的希望。我们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做好益友,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课间活动中,我们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块游戏、谈心,

与学生成为朋友,使他们喜欢你,爱上你的课,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只要我们把握好情感这一催化剂,做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那么学困生的转化这一难题也就化难为易、迎刃而解了。参考文献:

1、《新课改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新知识、新理念、新教法》

临潼区教育局

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4、《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心得体会
《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