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美术与历史学科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21:46: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美术与历史学科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感受中国古代宏伟的雕塑群

——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教案

学院:美术学院 姓名:梅素烽 学号:40923005 学科:美术学

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1课 《感受中国古代宏伟的雕塑群》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墓石雕群与历史学科综合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题

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墓石雕群与历史学科综合课程教学

二、授课班级

三、教学时间 半课时

四、学生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能力,但是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还是会有困难。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启发、诱导

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雕塑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与绘画语言;

2、让学生掌握雕塑作品与封建王朝之间的联系。

3、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艺术特点,提高欣赏古代雕塑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雕塑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分析方法与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理解和认识雕塑作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

2、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3、提高艺术素养的感知能力,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秦始皇兵马俑和霍去病墓前石雕群出现的历史背景及艺术特征。

难点:比较秦始皇兵马俑和霍去病墓前石雕异同点,欣赏评价优秀代表作品。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九、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设计情景,激情导入

我们走进城市,经常能够见到一些不同的雕塑。那么,在古代,中国有哪些举世闻名的雕塑呢,这些雕塑在古代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些雕塑作品又有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观看一段简短的视频。

师:在这段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哪些雕塑作品? 生:(学生积极发言)兵马俑、石马、卧马······ 师:那么这些作品又是什么时期的呢? 生:秦、汉···

师:这些作品在古代属于什么类型的雕塑作品呢?是陵墓雕塑还是宗教雕塑?

生:陵墓雕塑

师:嗯,大家回答的非常好,同学们都很聪明,知识面很广,老师很高兴。

2、观察分析,合作探究

(1)秦始皇陵兵马俑

下面大家来观看一段视频

师:讲解兵马俑雕塑群的时代背景、相关历史、塑像时期、地理位置等

问:通过视频欣赏和老师讲解大家发现秦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主要都有哪些作为?

提示:政治方面:统一六国(齐、楚、燕、韩、赵、魏)···

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商鞅变法···

文化方面: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焚书抗儒···

师:大家回答好非常好。了解完秦朝的历史之后,大家来欣赏一些图片。

问:在图片中我们感受到了秦朝军事的浩大,军人的英姿, 欣赏完图片之后大家发现兵马俑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塑像对象、规模、面部表情、神态、类型多样(军士俑、立射俑、跪射俑、武士俑、军史俑、驭手俑、高级军史俑、铜马车、)

问:秦俑彩绘有什么特点?

提示:有哪些颜色?(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如果加上深浅浓淡不同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几十种了)。

问:兵马俑的艺术手法(艺术风格)是什么?

提示:写实、写意、抽象还是具象?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动力、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绝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满了个性特征,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还有的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跨马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无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如将军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着双重短褐,外披彩色鱼鳞甲,头带双卷尾长冠,昂首挺胸,巍然伫立,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一般战士的神态: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 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垂着首,似乎若有所思。

生:写实、具象。威武、庄严、浩大、神采飞扬、活灵活现、每一尊都有着不同的特征······ 小结:品味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2)霍去病墓石雕群

1、霍去病墓石雕群的时代背景 师: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位少年将军的故事【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他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祖父一个辈分的若侯产和季父,勇冠三军,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他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和他(22岁)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他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与卫青被称为帝国双壁。并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卒,年仅24岁(虚岁)。 】 问:大家来猜猜这卫将军是谁? 生:霍去病

问:回答的非常好,那么这位将军生活在什么时期呢? 生:西汉武帝时期

师:看来大家的历史知识很丰富,那么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又是什么样子呢?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老师刚才所讲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好的,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提示:首先,刘彻为什么死后被称为汉武帝呢?是不是因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抗击匈奴,连年征战?这些内容又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是不是西汉武帝时期边疆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经济和文化方面于秦王朝又有哪些不同?大家下去查阅一下资料下节课上课之前,把你们所收集的信息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师:好的,接下来我们欣赏一下霍去病墓石雕群的石雕,通过两千多年前留下来的作品大家来讨论一下霍去病墓石雕群造像特点:1)雕刻种类较多,有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短口鱼、长口鱼、獭、蝠、左司空刻石和平原刻石。2)石刻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手法简练,个性突出,风格浑厚。

师: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手法(艺术风格)是什么样子呢?首先,我们来欣赏“马踏匈奴”。“马踏匈奴”为墓前石刻的主像,长1.9米,高1.68米,为灰白细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尾长拖地,腹下雕手持弓箭匕首长须仰面挣扎的匈奴人形象,是最具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这组石刻都是将一块整石运用线雕、圆雕和浮雕的手法雕刻而成。材料选择和雕刻手法与形体配合,有的注重形态,有的突出神情,形神兼备。猛兽则表现凶猛,马则表现跃起注视前方,牛、象则表现温顺,神态各异。从铭文刻石推断,这批石刻当是少府左司空监造的。“立马”运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借威武的战马踏匈奴奴隶主的造型来表现胜利者雄姿。战马雕刻得饱满坚实,昂首屹立,稳重庄严。“立马”石雕像原是放置在霍去病墓前一件纪念碑式的独立雕刻,像高190厘米,长168厘米。战马雕刻得饱满坚实,昂首屹立,稳重庄严,显示出胜利者的斗志昂扬和沉着镇定,同时马腹下萎缩的匈奴奴隶主恰好填满战马四腿间的空隙,加强了雕塑的稳定感!“伏虎”石雕反映出汉代雕刻家利用石材天然的面貌和对老虎习性和神态高度概括表现的艺术功底。 不仅能表现出柔中带刚的猛虎,而且对它正伏地蜷卧,虎视眈眈地伺机猎物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提示:写意、抽象。造型生动、不拘一格、外形庄重、惟妙惟肖······

小结:品味霍去病墓石雕群

霍去病墓石雕群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艺术珍品。雕像显示出外形庄重、威武的气势,表现了我国古代纪念碑式雕像的独立性和庄严感,堪称纪念碑式雕像中的杰作。墓前列置石人、石马、石象、石虎等石刻,对以后中国历代陵墓石刻有深远影响,一直为汉以后历代陵墓石刻艺术所继承。并且影响着当代雕塑,很多雕塑大师都前往茂陵参观考察,学习研究。不愧为中华雕塑的国粹。

(3)通过前面的探讨与研究,我们累比较分析一下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不同点与共同点: 首先:不同点有哪些?

时代背景: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帝王为自己死后的陵寝所修建的陪葬品;霍去病墓石雕群是汉武帝为了吊念自己死去的爱臣霍去病,为了纪念霍去病所建立的功勋修建的雕塑群。

艺术风格:秦始皇陵兵马俑写实,具象:霍去病墓石雕群,写意,抽象。

材质:一个是泥塑,一个是石刻。

规模: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庞大;霍去病墓石雕群现在仅存16件。

共同点有哪些?

王朝的上层雕塑,都为古代帝王所构建;艺术造诣都很高,都属于国家重点文物;历史文化价值很高,一直被后世作为了解秦汉文化的重点。

3、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比较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我们发现艺术作品与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了解深入了解艺术作品,少不了要了解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了解当时的历史。研究历史也必须考察遗留下来的艺术作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大家想真正学好艺术,鉴赏艺术作品,就要认真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同样,要了解历史的本来面目,少不了要考察艺术作品。好的,本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初中综合实践学科教学设计

美术与综合实践

美术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谈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教学

四年级综合实践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

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综合实践 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美术与历史学科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美术与历史学科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