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节段式教学活动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23 07:52:3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五段式培训活动”心得体会

“五段式培训活动”心得体会

2010年11月17日下午,我参加了在翻身实验学校举行的“崛起教育集团学前教育部第一届五段互动式培训”活动。

此次活动经过了“专家讲座——课例实践——同行辩课——现场点评”四个环节。在活动过程中,李素园长关于“幼儿科学教育中探究式学习问题探讨”的专题讲座精彩极了,让我回味无穷;小朋友在科学活动中,通过实验发现水的奥妙;辩手们一番唇枪舌战,奋力辩驳,在无硝烟的“战争”中掀起活动的高潮;崛起集团学前教育部荆总监对本次活动结合自身经历进行精彩点评;最后区教科培秦义老师对本次活动每个环节作了详细的点评和总结,并对在场的老师就日后的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也给我今后的教学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同行辩课这个环节。作为正方的崛起二幼辩手与作为反方的崛起一幼辩手,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口水战打得如火如荼。正方的观点认为新秀授课是一节优秀的课,可反方却坚持这节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觉得崛起二幼的这位老师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她态度亲切,对待幼儿耐心,在课堂上用心引导,与幼儿建立了良好的师幼关系;但我认为反方的观点也有道理,授课老师在材料的准备上确实不够充分,幼儿自主选择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其次,很多幼儿在使用记录的时候,方法不对,没有充分发挥好记录表的作用:还有,由于老师引导过多,导致给予幼儿自己思考的空间太少,限制过死,所以课堂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授课老师能再想得全面一点的话,我想就不会留给反方反驳的机会了。在听她们辩论的时候,我想到了,如果在实践的时候能够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一人做实验,一人操作记录表,把材料再准备充分点,这样不仅达到了自主选择的乐趣,而且还体现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只是我的一点小小的看法。

还有在第四个环节,荆总监的精彩点评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在点评的时候结合了自己平时参观的所见所闻,谈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看法。她讲到她到北京一所幼儿园参观的时候,发现那里处处都给了孩子自己乐于动手的机会,比如在墙上、走廊或窗台上粘贴可供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齿轮、万花筒、杠杆等),让幼儿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达到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培养了他们探索奥秘的兴趣,真是一举两得啊。当时我在想,回到我们幼儿园,我也要把这种思想传达给我们的老师,让她们也能从中有所感悟,从而受益我们的孩子。

最后,老师的总评也让我明白了在幼儿活动中,不要太注重过程,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幼儿的收获与发展。我们要尽可能多创造机会让幼儿自由探究,为发展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学习,它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让我在如何用理论指导实践,寻找改进方法上有了一些感悟。在今后的工作里我还要不断去学习、去观摩、去实践,再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更好地完成以后的教学工作。

推荐第2篇:片段式作文心得体会

片段式作文心得体会

作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写好作文,成为我们每一个学生和语文教师的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作文教学多数陷于一个恶性循环中:学生经歷生活较少,观察思考不够,读书也不多,因此苦于作文写作,厌于作文写作,拿到题目后不是勤于思考,而是一下子陷于苦恼之中,无法当堂完成一篇较好的作文,而是等待课后回家找一篇作文抄写或者套写,如此下来,难以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缺少一个较为系统的作文教学体系,以至于作文教学不系统、随意性较大,这样,几年下来,也变得愁于作文教学。

结合平日教学,笔者发现,片段组合式的作文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恐惧感,便于学生的写作。

一片段组合式作文含义

“片段组合式”作文,顾名思义,是指由几个能体现文章主旨的片段共同构建成的作文样式。其整体布局为:总—分—总,主体部分三至四个片段构成,其结构匀称、明晰,结构模式一般为:开头点题定向,领起下文。主体分承,片段组合,各个片段之间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勾连。结尾唿应前文,点明题旨。

二、“片断组合式”作文的优点:

1、中心明确,表达准确,易于发挥,不易错判

2、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一目了然。

3、选材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很大,既能充实文章内容,作者思路也容易打开,解除了无话可说、写不下去的障碍,

4、片断之间无须衔接,省去了过渡语句,因而方便作者不须过多考虑结构安排。

5、片断数量可多可少,因此可灵活控制篇幅。

三“片段组合式”作文的类型:

1.小标题---主旨式,

概括了段的内容,且抽象出了段所表达的中心。

2.诗句连缀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雅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苍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豪迈。如果写以“美”的话题作文,就可顺手来用。恰到好处的引用、化用经典名句,会使文章平添一股书卷气,增加语言亮点。近年来,高考中考的满分作文,有不少是“文化作文”,其语言中先露出的诗词底蕴,使阅卷者眼前一亮。

3.岁记式:

岁记式以“岁”为主线,简明地记叙在每个“岁”中的主要事件,而将许许多多的内容作为艺术“空白”留给读者去想象,去再创造。可以用“五岁——十岁——十五岁”、“小时侯——长大后——而现在”、“初一——初二——初三”、“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在——将来”、“童年——少年——青年”等围绕几个时间段写人生经歷或事件,脉络清楚。岁记体经常和回环反復句连用,既有歷史的纵深感,又有回环体的一唱三嘆之美。这种写法运用得当,能使作品简洁而不乏韵味,短小而又别具一格。

4.镜头式

它巧妙撷取生活中的小镜头,设置出一种能充当全文的结构线索。如有篇中考作文《復习生活剪影》拟制了这样的小标题: 清晨的闹钟声——数学课上的鼾声——晚自习的笑声。

5.片段议论式:

议论文中的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也采用了片段式作文形式。如《说“勤”》把中心论点分解为“勤出智慧”“勤出成果”两个片段,体现文章的并列关系;如《学习语文要下苦功夫》先阐述“为什麽”,然后阐述“怎样做”。体现文章的递进关系;如《保持清醒,祝你成功》先从正面阐述,在再从反面阐述,形成对比,体现文章的对比关系。

以上几点只是片段组合式作文中的几个常用样式,在大家的平日教学中,还有很多大家熟知的形式,就不一一赘述。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开头一定要把自己的立意交待清楚,且不可模煳、晦涩、拖沓,各片断都应紧扣话题或中心选材,体现中心的某个侧面,即具体内容不一样,但体现同一话题或中心。

2、片断数量适中,两到三个为宜,片断既要有联系,又要有层次,体现主题,反復共鸣,各片断之间应是并列关系,而不应互相包含、交叉、重復。

3、精心拟写开头和结尾,不可随便省略。每个片断的开头或结尾,结构上要尽量相似,形成遥遥想望的排比或反復。每个片断的开头或结尾要能概括片断意,要能强调文章主题。

4、一定要有文采。或运用比喻、排比、对偶修辞手法;或运用整句增强气势;或引用名言、诗歌、典故。

5、各片断应力求简洁,只求关键,不求其余,力戒拉杂繁琐。几个片断所占版面基本相当,不可有大的悬殊。

总之,片段组合式作文是一种新的作文样式,其特点散而不乱,粗中求精,精中显旨。它既具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又具有诗歌“言简而意丰”的文学特质,易于下笔,易于写作,在日常教学中只要我们註意引导学生多读书,勤思考,多动笔,就可以使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片段式作文心得体会 南 营 学 校 孙树新

推荐第3篇:陆兴小学语文五段式反思

陆兴小学语文五段式反思

2014年5月8日下午第五节课,学校全体语文老师和学校领导一同参加了第四期的语文五段式活动,下午1点50分至2点20分,骨干老师李慧君老师进行了《快乐阅读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主题讲座,针对现在小学生阅读量少,阅读方法不够正确等方面,讲座明确指出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推荐第4篇:五段式教学模式

“五段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从“五段式教学模式”来看,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改革课堂教学,完善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加强四个意识的培养学习,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

改革课堂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利用信息、学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创造、生活、健体、审美等,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一、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旧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2.跳不出“认知”的怪圈。课堂上,重在传授知识,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这样,教学脱离了实践,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3.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主观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轻轻松松,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是这样,则课外作业负担就必然过重,恶性循环,就会影响课外活动的开展。

总之,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必须改革。

二、“五段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操作

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各年级、普遍地灵活运用了新的“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先学”、“当堂训练”这两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后教”这个环节,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后教”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主要做补充评定),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1.课前预习学案导学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要求教师制定详细的学案。通过预习,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上课时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制定学案的过程,是进一步吃透教材、并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计教学的过程,会使教师的教学具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使教师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不至于乱无章法,不至于随意主观,同时,这将使“集体备课”制度得到落实,有利于学科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 2.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每一堂新课开始,教师要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学生预习情况做及时的评价。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教师脑海中要迅速汇总学生“已懂”和“不懂”等各种信息。然后通过喧染、设问、描述、悬疑等形式,创设一定的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新授内容做很好的铺垫与过渡。

从设计学案的开始,教师就要精密设计一系列教学问题,上课时结合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形成一系列的“问题链”。在问题设计时,要充分体现“三讲三不讲”原则,这就是“讲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点,学生已经会了的、学生自己也能学会的、教师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同时,也要把学生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设计进去。这样的教学设计才真正把学生放在首位,真正能解决学生不懂得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真正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同一课堂都有不同的收获而共同进步。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的现象。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问题提出后,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自学是自主学习的基础环节。在这期间,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在独立学习不能完成的情况下,进一步引导和组织学习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总之,是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课堂教学由“讲堂”真正转变为“学堂”。

合作探究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通过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互帮互学互助的协作精神。 4.师生互动 引导点拨

要给予肯定的评价,不完整的或有错误的,教师给予导向性或激励性的评价,绝不能不做评价。对于成果交流、共享后学生仍然不懂得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给出最终答案,还是要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自己逐步得出答案或结论,这会使学习增加许多成功感,从而对学习更具有信心。

通过师生互动,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或不懂的地方,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使教师更具亲和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学到了新的知识,这样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同时学生不知不觉学到了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明确的体现,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5.巩固训练 拓展提高

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是践行探究学习的实践环节。为了巩固以上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就要学生将所学知识得以具体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制定学案时要有适量的练习。这些练习题一定要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拓展提高。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学习完成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每节课都有效利用课堂练习部分,及时地设计好适量、多层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消化本节课的知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在学生自练完成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教师讲解关键点、重要点。通过及时练习,有效点评,查漏补缺、解析释疑、突破难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根据各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留少量的发展性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发展。

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所以在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思考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平各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并能不断收获成功喜悦的知识建构过程。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通过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的知识不仅得以巩固,更会有能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标准

采用 “五段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尤其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必须强化四个意识:

1.是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要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价教师怎样教转向重点评价学生怎样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这一方面,“以学为本、因学论教”,从而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

2.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学目标的期望、定向、激励和调控功能,目标要从“单一”转向“多元”,要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学习习惯等。

3.强化“反馈校正意识”

教学过程是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课堂上能最有效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只有依据课标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反馈校正,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也树立和强化反馈校正意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及时调整、完善和弥补自己学习方法和知识缺陷。

4.要强化“情感意识”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观念的转变,而核心就是怎么看学生的问题,是否相信他们学习的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都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而强化情感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形成一个真诚、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相信他们,让他们在一个和谐和充满自信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

推荐第5篇:五段式教学模式

“五段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作者: 杨仲东 (初中数学

甘肃张掖甘州三期初中数学二班 )

“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

一、创设情境,

二、出示目标,

三、自主探究,

四、师生互动,

五、反思升华,其灵魂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五段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摘要] :“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

一、创设情境,

二、出示目标,

三、自主探究,

四、师生互动,

五、反思升华,其灵魂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从“五段式教学模式”来看,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改革课堂教学,完善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加强四个意识的培养学习,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

关键词:五段式教学 结构分析 结构操作

评价标准

改革课堂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利用信息、学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创造、生活、健体、审美等,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一、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旧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2、跳不出“认知”的怪圈。课堂上,重在传授知识,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这样,教学脱离了实践,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3、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主观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轻轻松松,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是这样,则课外作业负担就必然过重,恶性循环,就会影响课外活动的开展。 总之,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必须改革。

二、“五段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操作

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各年级、普遍地灵活运用了新的“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先学”、“当堂训练”这两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后教”这个环节,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后教”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主要做补充评定),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1、创设情境: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

2、出示目标:“先学”之前或用投影幕显示或三言两语,准确地、明确地提示课堂教学的目标,这就好比调度员给驾驶员下达任务一样,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走上自学的快车道。

3、自主探究

(1)、进行“探究”前的指导

在揭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及自学方法。比如;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是围绕问题独立看书,寻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

(2)、加强“探究”的督促、检查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学习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教师的讲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备课”。

4、师生互动

“后教”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课标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是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成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即使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对于“学”与“练”的关系,我们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有时可以集中学、集中教、最后练,有时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

5、反思升华 (1)、归纳小结 (2)、拓展练习

三、“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标准

采用 “五段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尤其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必须强化四个意识:

1、是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要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价教师怎样教转向重点评价学生怎样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这一方面,“以学为本、因学论教”,从而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

2、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学目标的期望、定向、激励和调控功能,目标要从“单一”转向“多元”,要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学习习惯等。

3、强化“反馈校正意识”

教学过程是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课堂上能最有效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只有依据课标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反馈校正,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也树立和强化反馈校正意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及时调整、完善和弥补自己学习方法和知识缺陷。

4、要强化“情感意识”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观念的转变,而核心就是怎么看学生的问题,是否相信他们学习的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都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而强化情感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形成一个真诚、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相信他们,让他们在一个和谐和充满自信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

“五段式”教学法

1.提示

所谓提示就是教师确定好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后,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作出提示。提示的问题,以能调动学生认真看书、积极思维、产生兴趣为目的。

以高一教材第五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框题为例,向学生提示如下:①什么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手段有哪些?②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不是一回事?③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是否存在着矛盾?④物价放开后,某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有人借此来否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对此你有何看法?教师提示的问题,要有新意,应符合学生的一般思维规律,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及能力的培养。 2.读议

读议就是学生围绕教师提示的问题,前后两桌为一组,边读边议。通过读议,一方面,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认知,对难度稍大的一些问题也能各抒己见,学生错误的认识得到了纠正,正确的认识得到深化。另一方面,教师也从中获取了学生疑点、难点、热点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 3.激励 就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诱导学生对“提示”的问题谈出自己的见解,对主动发言的同学给予鼓励鞭策,对口头表达能力强、语言逻辑水准高的学生予以表扬,从而激励全体同学增强自信心,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4.讲练

讲,主要针对学生读议时反馈出的疑点、难点、热点进行讲解点拨,切忌面面俱到。教师讲解后,应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的掌握上,在思想知识水平上,达到新的升华。

练是讲的深化与巩固,也是学生形成自己能力的关键。教师在组织练习时,要瞄准和覆盖教材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也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在题型设置上,除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外,还应设置一些有难度深度的题目。 5.评定效果

评定效果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必须注意三个环节:

首先,运用提问、答辩、笔答等形式,看学生是否存在观点性错误; 其次,运用各种题型的练习,看学生是否存在知识性错误;

再次,运用国内外时事资料和社会现象分析,看学生是否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掌声》教学研究的心路历程

陈工民

养蚕的季节,蚕宝宝经历了一次一次的蜕皮,徐徐长大,最后变成长了翅膀的飞蛾,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这南国的冬季,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我如同蚕宝宝一样,蜕皮,蜕变,只为了能顺利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研讨课。

◆背景描述

在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我诚惶诚恐。因为我觉得这是对自己这几年教学实践的一次考试,也是一次锻炼自己的良好机会。

当天晚上,我捧起河北作家董保纲的《掌声》,躺在床上,含心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不知不觉泪水溢满眼眶,文中的英子就如在我的身边小步地挪动着。而在那一刹那,我觉得英子就站在我面前。就这样读了一遍又一遍,我发现我已经完全进入了文字的内心世界,眼前呈现出一幅幅画面,英子的形象逐渐在我的心中丰满起来,高大起来,鲜活起来„„ 在反复研读文本后,备课时,我问自己:《掌声》这课的感人之处到底在哪儿?最终定位是:在残疾女孩英子最脆弱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全班同学及时地用掌声鼓励了她。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健康的人,他们很难体会到一个残疾的、内心自卑的孩子走上讲台、亮相那一刻的艰难与尴尬。于是,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第一次掌声的体会上、放在对英子害怕、自卑的描写上。为了让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体会到了英子上台那一幕的艰难,体会到英子的忧郁、自卑,我想若抓住1——3节中“总是„„又总是,默默,早早地,最后”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学生就会渐渐地融入英子这个角色。于是这阵骤然间响起的掌声就不仅仅是文本上的这几句话,在那一刻,学生的内心也已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是他们给英子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爱护!如果学生能从中学会怎样对待弱势群体,那它的意义就非常深远了。

通过反复咀嚼文本,我认为应通过本文词语教学一条线索,初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通过文中两次掌声来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分担英子忧郁与痛苦,分享英子的阳光和自信。

◆磨课历程

从个人研读文本到教案的初步形成,我查阅了许多有关《掌声》的教学设计和名家上课实录,拜读了作家董保纲创作的《掌声》原文。从第一次试教到“视像中国”的现场展示,这课我试上了2次。每一次都暴露了不同的问题,也伴随着我的思索。它的呈现,逐渐变得理性、合理。

一、在“华”与“实”之间摇摆

我执教的是《掌声》的第一课时。与很多人一样,为了追求教学的完整性和完美性,为了把我认为最精彩、最靓丽的环节全部展示出来。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学会本课生字,能会读并理解“掌声、忧郁、犹豫、鼓励”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感受掌声带来的神奇力量。

也就是说,我的课时容量是很大的,一课时完成两课时的内容。 课后,我的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一致认为:

1.课时观念不强。一节课四十分钟完成80分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样下来各个环节如“蜻蜓点水”,不够到位,初读不够充分,品读在艰难进行;字词教学板块,不够扎实。字词教学应该是中低年段的教学重点,重点不重,后患无穷。如:本课字词教学不仅手段单一,而且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直到下课还有同学对“忧郁”和“犹豫”不能完全分清。

2.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关注了言语的内容,缺乏关注言语的形式的表达,也就是缺乏语文意识,没有在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语文意识”去努力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从而传递课程的“语文意识”,如:描写英子的忧郁和自卑段落,教师只注意引领学生去体会,去品位英子怎样忧郁,怎样自卑,而对作者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

那么,我的理念是什么?我究竟追求怎样的课堂呢?我在“华”与“实”之间摇摆。 于是,在反思中又有了这样的文字: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为学生服务。这个简单朴素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却未必人人做得到。就如我的做法,安排那么多的教学内容,就像烹制了精美的拼盘,却并未真正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少什么营养。学生主体已在我的课堂上缺失。

2.课堂四十分钟是个常量,什么都抓等于什么都没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做课如做人。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不应是我的风格。不如追求实实在在,做足一点,让学生一课一得。

3.第一课时有它自身的特点,教师要有课时观。眼下,很多老师怕上第一课时,即使上了,也杂揉了第二课时的内容。而第一课时除了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还应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如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份内目标。我想,这次上课,我就上出第一课时的语文味吧。

4.中低年级教学,识字仍是重点,一定要做扎实。会读——读会——能理解运用,三步走。 我,选择了对“实”的追寻。

二、在“实”与“巧”之间实践

经过对第一次试教的反思与修改,我将第一课时教学预案进行了调整,并再次请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指导: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略) 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点评:

1.字词教学比较扎实,在读准音上花了较长时间,这是有必要的。字词教学可以做成理清文章思路的一条明线,打破传统观念,立体推进。这样形成了会读—读明白—能运用的三步走环节。

①读准字音

采取自由读,点名读,男女声比赛读等方式正音。重点解决“落”字的读音。例如:创设语言环境,学习“落”的读音,秋风一吹,树叶就从树上慢慢飘落;英自患了小儿麻痹症腿脚就lao下残疾;在排队走路的时候,有的小朋友la队了。 ②读会理解

如引导学生理解:“小儿麻痹症”和“镇定”可以说出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去猜测词语,理解“犹豫”和“忧郁 ”可以让学生现观察 “犹”和“忧” 的字形,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犹豫” 多与人的行动有关,“忧郁 ”多于人的心情有关。 ③提炼运用:

在能正确的会读词语,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如果能够把词语与英子联系起来就跟更好了。

2、初读比较充分,要求到位明确,但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些浮在表面,缺乏关注言语的形式。

如:“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在对这一句的挖掘不够到位,应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总是„„又总是,默默,早早地,最后”等关键词语,让学生聚焦在语言文字的本身,来感受英子的忧郁、自卑;再如: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这句话,作者只用了一个“低”字就把一个忧郁自卑的英子带到我们的面前,可见有时候写文章不在用的词多,词美,而在于用的准,用的妙。

自我反思:

1.不能为教字词而教字词,字词教学应该是立体的、整合的、多维的,让没有生命的词语变得鲜活起来,立体起来,具象起来。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创设言语环境,让英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得把脚步从“实”向“巧”迈进。

(三)在“巧”与“精”之间追寻

通过两位导师的指导,我对教学目标,教学的课时观,教学的环节清晰起来,教学的细节明朗起来。但是怎样更好的把东西落到实处,得靠自己的消化和整理。在“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研讨课上,我觉得自己有几个地方做的还是比较“精”的,请看我的课堂回放:

1.词语教学要精巧。 出示:生字新词

小儿麻痹症

镇定

落下残疾

热烈

鞠躬 忧郁

持久

讲述 犹豫

微笑 读准字音

师:老师这有三竖排词语,谁能把第一竖排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落”有三种读音,在本课中这个字读lao,在生活中,秋风一吹,树叶就从树上怎样?生:落(luo)下来;在排队走路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不专心,走着走着就——生:la下来了。

师:指名读第

二、三排的词语 师:请全班齐读词语 读懂理解

师:这些词语,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读明白它,读懂它。

师:有一个词语的的意思是说遇到事情一点儿也不慌张,非常沉着,这个词是(生:镇定) 师:有一种病毒侵入骨髓而引起的疾病,这种病就是好了也会落下残疾,这就是——生:小儿麻痹症

整合运用

师:现在老师请全班男同学读左边词语,女同学读右边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谁的?(生读)

生:都是描写英子的。

师:请男同学看着左边的词语,当你读着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生:可怜的英子 生:恐惧的英子 生:痛苦的英子 生:自卑的英子 生:忧郁的英子

(让学生把可怜、恐惧、痛苦、自卑、忧郁板书到黑板上。)

师:请女同学看着右边的词语,当你读着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生:镇定的英子 生:快乐的英子 生:微笑的英子 生:开朗的英子 生:自信的英子

(让学生把镇定、快乐、微笑、开朗、自信板书到黑板上。)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这是一个——(生读:这是一个可怜的英子、恐惧的英子、痛苦的英子、自卑的英子、忧郁的英子);看黑板这边,这是又一个(生读:这是一个镇定的英子、快乐的英子、微笑的英子、开朗的英子、自信的英子)

师:是什么让英子有这样的变化(生;掌声) 师:对,是那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师:此时,面对掌声这两个字,我们心中充满了敬意,让我们再次深情的读这两个字 2.阅读指导要精妙

这节课,我基本做到了初读扎扎实实,精读切切实实。开课不久,花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提出将课文至少读两遍以上的要求,对于刚刚接触到这篇课文的学生来说,如果初读环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深读、品读时想“出彩”是出不了。进入精读环节时,又花了近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默读课文1~3节,边读边勾画表现英子忧郁自卑的语句,因为学生有了相对充分的时间静心研读、用心思考,所以学生能够较好地“深入”文本,进而谈出来的阅读感悟就比较全面、具体。此外,在全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指名读、齐读、生范读、师范读、配乐读、师生对读等多种让学生阅读文本的形式,促成了学生与文本较为亲密的接触,在这种实实在在的接触中,较好地体现了师生走进文本,努力实践着“言”“意”兼得。 在组织学生进入精读课文的环节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忧郁自卑的英子的呢?”。在组织学生交流表现英子忧郁自卑的语句时,当学生找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这两句话后,我故意装着疑惑不解的样子:“这我就纳闷了,这些句子里并没有出现‘忧郁’、‘自卑’这两个词,你怎么就能体会到英子的忧郁自卑呢?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英子的‘忧郁’和‘自卑’写出来的呢?”一个“纳闷”表面上看是我在向学生示弱,实际上我这句教学语言的意图指向,是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语言文字上,引导学生去探究语言文字背后的秘密。又如当学生抓住“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这句话中的“低”字品味出英子的忧郁自卑后,我做了这样的评价:“是啊,作者写得多好啊,一个"低"字就把忧郁自卑的英子带到了我们的面前,看来啊,有时候写文章用词不在于多,不在于美,而在于准。”抓住一个“低”字,这样就巧妙的一语道破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特征,一语道破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再如本课教学结束前,我留下一个疑问:“在同学们鼓励、赞扬的掌声里英子彻底改变了,她变得开朗自信。那么,作者又会怎样来写开朗自信的英子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习。”这个问题的抛出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文本语言秘密的兴趣。以上这些教学语言,是的“语文意识”在课堂实践中的一种自觉表现,意图是语言表达,指向是语言表达,反馈也是语言表达。学生在教师这样的教学语言悟到的是什么呢?是语言特征和人物特点的有机统一,是语言表达的准确、细腻,是“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这个对同学们来说的语言秘密。

再度反思:

教案设计得再好,但没有执教者灵动、智慧的演绎,课堂是无论如何也精致精彩不起来的。所以在本节课是也是有一些遗憾的。

遗憾之一:牵引显得有些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不够,放得不开。

遗憾之二:在组织交流的时候,有时间来不及等孩子们充分汇报,就急于将学生的思路牵引到自己预设的点上,进而按着自己的教学设计,层层推演,导致课堂的开放性不够。

遗憾之三: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机会,一个孩子呼声让我铭记于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

追求精致和精彩,让教与学浑然一体,让我的课堂评价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我的课堂机智鲜活地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将是我一生中教学修炼的功课。

◆磨课感言

对《掌声》的思考暂告一段落。但接近半个月的磨课历程,让我的教学设计从幼稚、简单逐渐走向丰满、成熟,让我在教学的困惑中反思、自省、提升。一次又一次的磨课,让我聚焦教学,并有了这样的认识:好课是“磨”出来的:走过以后,再回过头来,风景是美好的。 选课是结茧,磨课在破茧,做课就是美丽的兑变,过程虽然痛苦,收获的却是快乐,这是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公开课给了我思想的启迪,给了我教育的激情,给了我成长的快乐。它磨练了我的慧眼,唤醒了我的批判精神,让我在语文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走得更潇洒。

让我们记住窦桂梅老师说的话:“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这是对你们最好的‘炼炉’。”课堂,永远是我们锤炼自己的最佳舞台,“家常课”是小舞台,“公开课”是大舞台。不论舞台大小,也不论台上台下,敬业的“演员”会同样认真地在这块阵地上反复摸爬滚打,练就过硬的本领,展示自己的才能。让我们牢记“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底色”的教学宗旨,始终体现课堂的真实、纯净,在公开课的舞台上绽放出花儿一样美丽的青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充分实现个人在专业上的发展。通过这次磨课历程,我深刻的感受到上好一堂公开课: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离不开长期的积累,离不开助推力,离不开深入思考。

感谢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指导;感谢教科培中心潘主任、覃老师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培训模式,让我经历了从华到实,从实到巧,从巧到精的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推荐第6篇:五段式作文教学

“五段式”作文教学的模式

一、“五段式”作文教学的模式

所谓“五段式”,即把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大体的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酝酿——试写初稿——评议例文——自行修改——鉴赏总结。以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见闻感受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写作主体的作用,学生的质疑与教师的指导贯穿始终。

1.准备酝酿阶段:

教师在写作文前4——6天提出习作的题目和要求,并通过检查、督促指导学生在课外准备,让学生感到心里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具体操作:

⑴布置题目。在本组教材的重点讲读课结束时(离本次作文4——6天),向学生布置本次作文的题目和要求,要学生准备。

⑵督促检查。每过一两天,教师可集体或个别检查一下:准备好了吗?想写什么内容?表扬准备好的学生,督促没有准备好的学生赶快准备 。

⑶辅导质疑。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向老师质疑。老师及时给予指导点拨。或明示,或要学生去查阅资料、访问当事人,或要学生去再观察、再实践。

2.试写初稿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对本次作文训练要求的领会,按照自己的愿望,以表达清楚自己的见闻感受为目标,进行作文练习,写出初稿。学生试写时,教师不定调子,不划框子;只在试写过程中,当全班出现倾向性写作障碍时,进行评论性指导。具体操作:

⑴学生自行起草。学生根据自己对本次作文训练要求的理解,按照自己的愿望,把经过充分准备的作文材料加以整理,用文字表达出来。

⑵教师个别指导。在学生起草的过程中,教师不定调子,不划框子,放手让学生写放胆文。但是教师要巡视学生的起草情况,给个别差生以必要的帮助。对全班学生,只在出现面上的倾向性障碍时,才进行评论性指导。

(收上学生的作文初稿之后,教师要做的工作:①把学生的初稿检阅一遍,分析初稿的情况,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②根据本次作文要求和学生的初稿情况拟定范文和病例。③写好“例文指导课”的教案。)

3.评议例文阶段:

教师在检查全班修改初稿的基础上,根据本次训练的要求,针对初稿的具体情况,提出修改要求,可借用“范例”帮助学生树立评价和修改作文的标准,并选择有代表性的“病例”,组织学生“诊断病情”,“分析病因”,探索修改方法,为下阶段“修改”创造条件。具体操作:

⑴明确要求。教师通过板书或投影把作文要求原原本本地显示出来,让学生审题,使学生明确本次作文要写清楚哪些方面的内容,从理论上掌握标准。

⑵评议范文。①出示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的、可作楷模的范文,供师生评议。②评论学习范文是怎样体现本次作文要求的。通过评论,师生共同总结出带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来。如要写好《我和xx》,必须“抓住联系点,双方写全面”。③评论学习范文中字词句篇方面的精妙之处。

⑶评议病例。①出示在某些方面有毛病的例文(此毛病一般是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供师生修改。②对照题目要求和范文,评议“病例”,诊断“病情”,找出修改点。③根据“病情”,分析“病因”,讨论修改方法,同时教给学生修改符号。④小结本节课从范文学到的写作方法和从修改病例学到的修改方法。

4.自行修改阶段:

学生在课堂上(养成“修改”习惯之后,也可在课外)对自己写的初稿进行修改,直到能较好地反映出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表达水平,并定稿抄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随时向教师质疑,教师有重点地面批指导;同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互助修改。具体操作:

⑴自己修改。学生根据例文指导阶段学到的方法对照作文题目要求,看自己的作文哪些意思写得不明白,哪些内容写得不具体,作文哪些语句写得不恰当。学生自己修改主要是改文章内容。

⑵同学互改。在自己改不下去的时候,可在小组里互相交换改,也可请自己信得过的同学帮助改。请人帮助改主要是改文字形式。

⑶教师指导。在修改的过程中,教师有重点地面批指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也可随时向老师质疑,老师及时给予指点。

学生这样反复修改,直到反映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为止。

(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工作:准备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了解全班学生作文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选学生中写得好的作文以备鉴赏、了解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好经验,加以总结。)

5.总结鉴赏阶段:

教师在认真检阅全班作文(定稿)、重点批改部分作文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顾“准备”“试写”“修改”各个阶段的情况和体会,以总结本次作文训练的成绩和经验为主,进行综合评述,或者讲评优秀文章,帮助学生全面积累写作经验。具体操作:

⑴重申要求。此次重申,在于强化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同时也为下一步的鉴赏和总结树立标准。方式可板书出示也可学生口头述说。

⑵鉴赏文例。①鉴赏一两个学生的好文章。依据本次作文的要求,全班对这一两篇好作文,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从思想内容到文字形式,进行全面的评论欣赏,进一步明确怎样才是好文章,为什么说是好文章。(当然也包括指瑕)②鉴赏每一个学生作文中的精彩片断。可让学生先在小组交流、鉴赏,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鉴赏。③教师对鉴赏的情况进行小结。

⑶总结经验。①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文的全过程,对本次作文过程中的每一段进行反思。哪一段体会最深、收获最大,在全班进行交流,使一人受益,大家受启发。也可以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使一人受挫,大家引以为戒。②教师总结。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写作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充分鼓励学生的进步,使全体学生满怀信心地去迎接下一次作文。

这五个阶段是五环节,不是五节课。一次作文训练占用几个课时,要根据作文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而定。但是,不论占用几节课的时间,都大体经历这样五个阶段。一般来说,“准备酝酿”在课外进行;“试写初稿”占一节课;“评议例文”“自行修改”占一节课(也可用两节课);“鉴赏总结”占一节课。一次作文训练的结束,就是下一次作文准备的开始。

以上说的是“五段式”作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式,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因年级不同和教学内容不同,还需要有变式。如一些简单的应用文教学就不必用“五段式”。另外,三年级学生初学写作文时,有它的特殊性,遵循“起点要低”“指导要细”“由说到写”“先放后收”的原则,按照“指导准备——指导试写——指导评议——指导修改——指导鉴赏”。五年级经过训练,已具备了一定的作文能力,可加快“五段”的进程,间或搞几次快速作文的训练

推荐第7篇:五段式教学模式

“五段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作者: 杨仲东 (初中数学

甘肃张掖甘州三期初中数学二班 )

“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

一、创设情境,

二、出示目标,

三、自主探究,

四、师生互动,

五、反思升华,其灵魂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五段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摘要] :“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

一、创设情境,

二、出示目标,

三、自主探究,

四、师生互动,

五、反思升华,其灵魂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从“五段式教学模式”来看,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改革课堂教学,完善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加强四个意识的培养学习,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

关键词:五段式教学 结构分析 结构操作

评价标准

改革课堂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利用信息、学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创造、生活、健体、审美等,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一、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旧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2、跳不出“认知”的怪圈。课堂上,重在传授知识,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这样,教学脱离了实践,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3、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主观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轻轻松松,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是这样,则课外作业负担就必然过重,恶性循环,就会影响课外活动的开展。 总之,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必须改革。

二、“五段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操作

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各年级、普遍地灵活运用了新的“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先学”、“当堂训练”这两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后教”这个环节,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后教”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主要做补充评定),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1、创设情境: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

2、出示目标:“先学”之前或用投影幕显示或三言两语,准确地、明确地提示课堂教学的目标,这就好比调度员给驾驶员下达任务一样,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走上自学的快车道。

3、自主探究

(1)、进行“探究”前的指导

在揭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及自学方法。比如;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是围绕问题独立看书,寻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

(2)、加强“探究”的督促、检查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学习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教师的讲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备课”。

4、师生互动

“后教”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课标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是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成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即使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对于“学”与“练”的关系,我们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有时可以集中学、集中教、最后练,有时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

5、反思升华 (1)、归纳小结 (2)、拓展练习

三、“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标准

采用 “五段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尤其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必须强化四个意识:

1、是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要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价教师怎样教转向重点评价学生怎样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这一方面,“以学为本、因学论教”,从而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

2、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学目标的期望、定向、激励和调控功能,目标要从“单一”转向“多元”,要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学习习惯等。

3、强化“反馈校正意识”

教学过程是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课堂上能最有效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只有依据课标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反馈校正,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也树立和强化反馈校正意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及时调整、完善和弥补自己学习方法和知识缺陷。

4、要强化“情感意识”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观念的转变,而核心就是怎么看学生的问题,是否相信他们学习的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都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而强化情感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形成一个真诚、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相信他们,让他们在一个和谐和充满自信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

“五段式”教学法

1.提示

所谓提示就是教师确定好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后,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作出提示。提示的问题,以能调动学生认真看书、积极思维、产生兴趣为目的。

以高一教材第五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框题为例,向学生提示如下:①什么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手段有哪些?②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不是一回事?③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是否存在着矛盾?④物价放开后,某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有人借此来否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对此你有何看法?教师提示的问题,要有新意,应符合学生的一般思维规律,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及能力的培养。 2.读议

读议就是学生围绕教师提示的问题,前后两桌为一组,边读边议。通过读议,一方面,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认知,对难度稍大的一些问题也能各抒己见,学生错误的认识得到了纠正,正确的认识得到深化。另一方面,教师也从中获取了学生疑点、难点、热点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 3.激励 就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诱导学生对“提示”的问题谈出自己的见解,对主动发言的同学给予鼓励鞭策,对口头表达能力强、语言逻辑水准高的学生予以表扬,从而激励全体同学增强自信心,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4.讲练

讲,主要针对学生读议时反馈出的疑点、难点、热点进行讲解点拨,切忌面面俱到。教师讲解后,应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的掌握上,在思想知识水平上,达到新的升华。

练是讲的深化与巩固,也是学生形成自己能力的关键。教师在组织练习时,要瞄准和覆盖教材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也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在题型设置上,除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外,还应设置一些有难度深度的题目。 5.评定效果

评定效果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必须注意三个环节:

首先,运用提问、答辩、笔答等形式,看学生是否存在观点性错误; 其次,运用各种题型的练习,看学生是否存在知识性错误;

再次,运用国内外时事资料和社会现象分析,看学生是否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掌声》教学研究的心路历程

陈工民

养蚕的季节,蚕宝宝经历了一次一次的蜕皮,徐徐长大,最后变成长了翅膀的飞蛾,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这南国的冬季,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我如同蚕宝宝一样,蜕皮,蜕变,只为了能顺利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研讨课。

◆背景描述

在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我诚惶诚恐。因为我觉得这是对自己这几年教学实践的一次考试,也是一次锻炼自己的良好机会。

当天晚上,我捧起河北作家董保纲的《掌声》,躺在床上,含心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不知不觉泪水溢满眼眶,文中的英子就如在我的身边小步地挪动着。而在那一刹那,我觉得英子就站在我面前。就这样读了一遍又一遍,我发现我已经完全进入了文字的内心世界,眼前呈现出一幅幅画面,英子的形象逐渐在我的心中丰满起来,高大起来,鲜活起来„„ 在反复研读文本后,备课时,我问自己:《掌声》这课的感人之处到底在哪儿?最终定位是:在残疾女孩英子最脆弱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全班同学及时地用掌声鼓励了她。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健康的人,他们很难体会到一个残疾的、内心自卑的孩子走上讲台、亮相那一刻的艰难与尴尬。于是,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第一次掌声的体会上、放在对英子害怕、自卑的描写上。为了让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体会到了英子上台那一幕的艰难,体会到英子的忧郁、自卑,我想若抓住1——3节中“总是„„又总是,默默,早早地,最后”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学生就会渐渐地融入英子这个角色。于是这阵骤然间响起的掌声就不仅仅是文本上的这几句话,在那一刻,学生的内心也已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是他们给英子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爱护!如果学生能从中学会怎样对待弱势群体,那它的意义就非常深远了。

通过反复咀嚼文本,我认为应通过本文词语教学一条线索,初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通过文中两次掌声来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分担英子忧郁与痛苦,分享英子的阳光和自信。

◆磨课历程

从个人研读文本到教案的初步形成,我查阅了许多有关《掌声》的教学设计和名家上课实录,拜读了作家董保纲创作的《掌声》原文。从第一次试教到“视像中国”的现场展示,这课我试上了2次。每一次都暴露了不同的问题,也伴随着我的思索。它的呈现,逐渐变得理性、合理。

一、在“华”与“实”之间摇摆

我执教的是《掌声》的第一课时。与很多人一样,为了追求教学的完整性和完美性,为了把我认为最精彩、最靓丽的环节全部展示出来。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学会本课生字,能会读并理解“掌声、忧郁、犹豫、鼓励”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感受掌声带来的神奇力量。

也就是说,我的课时容量是很大的,一课时完成两课时的内容。 课后,我的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一致认为:

1.课时观念不强。一节课四十分钟完成80分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样下来各个环节如“蜻蜓点水”,不够到位,初读不够充分,品读在艰难进行;字词教学板块,不够扎实。字词教学应该是中低年段的教学重点,重点不重,后患无穷。如:本课字词教学不仅手段单一,而且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直到下课还有同学对“忧郁”和“犹豫”不能完全分清。

2.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关注了言语的内容,缺乏关注言语的形式的表达,也就是缺乏语文意识,没有在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语文意识”去努力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从而传递课程的“语文意识”,如:描写英子的忧郁和自卑段落,教师只注意引领学生去体会,去品位英子怎样忧郁,怎样自卑,而对作者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

那么,我的理念是什么?我究竟追求怎样的课堂呢?我在“华”与“实”之间摇摆。 于是,在反思中又有了这样的文字: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为学生服务。这个简单朴素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却未必人人做得到。就如我的做法,安排那么多的教学内容,就像烹制了精美的拼盘,却并未真正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少什么营养。学生主体已在我的课堂上缺失。

2.课堂四十分钟是个常量,什么都抓等于什么都没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做课如做人。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不应是我的风格。不如追求实实在在,做足一点,让学生一课一得。

3.第一课时有它自身的特点,教师要有课时观。眼下,很多老师怕上第一课时,即使上了,也杂揉了第二课时的内容。而第一课时除了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还应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如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份内目标。我想,这次上课,我就上出第一课时的语文味吧。

4.中低年级教学,识字仍是重点,一定要做扎实。会读——读会——能理解运用,三步走。 我,选择了对“实”的追寻。

二、在“实”与“巧”之间实践

经过对第一次试教的反思与修改,我将第一课时教学预案进行了调整,并再次请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指导: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略) 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点评:

1.字词教学比较扎实,在读准音上花了较长时间,这是有必要的。字词教学可以做成理清文章思路的一条明线,打破传统观念,立体推进。这样形成了会读—读明白—能运用的三步走环节。

①读准字音

采取自由读,点名读,男女声比赛读等方式正音。重点解决“落”字的读音。例如:创设语言环境,学习“落”的读音,秋风一吹,树叶就从树上慢慢飘落;英自患了小儿麻痹症腿脚就lao下残疾;在排队走路的时候,有的小朋友la队了。 ②读会理解

如引导学生理解:“小儿麻痹症”和“镇定”可以说出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去猜测词语,理解“犹豫”和“忧郁 ”可以让学生现观察 “犹”和“忧” 的字形,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犹豫” 多与人的行动有关,“忧郁 ”多于人的心情有关。 ③提炼运用:

在能正确的会读词语,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如果能够把词语与英子联系起来就跟更好了。

2、初读比较充分,要求到位明确,但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些浮在表面,缺乏关注言语的形式。

如:“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在对这一句的挖掘不够到位,应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总是„„又总是,默默,早早地,最后”等关键词语,让学生聚焦在语言文字的本身,来感受英子的忧郁、自卑;再如: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这句话,作者只用了一个“低”字就把一个忧郁自卑的英子带到我们的面前,可见有时候写文章不在用的词多,词美,而在于用的准,用的妙。

自我反思:

1.不能为教字词而教字词,字词教学应该是立体的、整合的、多维的,让没有生命的词语变得鲜活起来,立体起来,具象起来。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创设言语环境,让英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得把脚步从“实”向“巧”迈进。

(三)在“巧”与“精”之间追寻

通过两位导师的指导,我对教学目标,教学的课时观,教学的环节清晰起来,教学的细节明朗起来。但是怎样更好的把东西落到实处,得靠自己的消化和整理。在“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研讨课上,我觉得自己有几个地方做的还是比较“精”的,请看我的课堂回放:

1.词语教学要精巧。 出示:生字新词

小儿麻痹症

镇定

落下残疾

热烈

鞠躬 忧郁

持久

讲述 犹豫

微笑 读准字音

师:老师这有三竖排词语,谁能把第一竖排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落”有三种读音,在本课中这个字读lao,在生活中,秋风一吹,树叶就从树上怎样?生:落(luo)下来;在排队走路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不专心,走着走着就——生:la下来了。

师:指名读第

二、三排的词语 师:请全班齐读词语 读懂理解

师:这些词语,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读明白它,读懂它。

师:有一个词语的的意思是说遇到事情一点儿也不慌张,非常沉着,这个词是(生:镇定) 师:有一种病毒侵入骨髓而引起的疾病,这种病就是好了也会落下残疾,这就是——生:小儿麻痹症

整合运用

师:现在老师请全班男同学读左边词语,女同学读右边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谁的?(生读)

生:都是描写英子的。

师:请男同学看着左边的词语,当你读着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生:可怜的英子 生:恐惧的英子 生:痛苦的英子 生:自卑的英子 生:忧郁的英子

(让学生把可怜、恐惧、痛苦、自卑、忧郁板书到黑板上。)

师:请女同学看着右边的词语,当你读着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生:镇定的英子 生:快乐的英子 生:微笑的英子 生:开朗的英子 生:自信的英子

(让学生把镇定、快乐、微笑、开朗、自信板书到黑板上。)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这是一个——(生读:这是一个可怜的英子、恐惧的英子、痛苦的英子、自卑的英子、忧郁的英子);看黑板这边,这是又一个(生读:这是一个镇定的英子、快乐的英子、微笑的英子、开朗的英子、自信的英子)

师:是什么让英子有这样的变化(生;掌声) 师:对,是那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师:此时,面对掌声这两个字,我们心中充满了敬意,让我们再次深情的读这两个字 2.阅读指导要精妙

这节课,我基本做到了初读扎扎实实,精读切切实实。开课不久,花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提出将课文至少读两遍以上的要求,对于刚刚接触到这篇课文的学生来说,如果初读环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深读、品读时想“出彩”是出不了。进入精读环节时,又花了近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默读课文1~3节,边读边勾画表现英子忧郁自卑的语句,因为学生有了相对充分的时间静心研读、用心思考,所以学生能够较好地“深入”文本,进而谈出来的阅读感悟就比较全面、具体。此外,在全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指名读、齐读、生范读、师范读、配乐读、师生对读等多种让学生阅读文本的形式,促成了学生与文本较为亲密的接触,在这种实实在在的接触中,较好地体现了师生走进文本,努力实践着“言”“意”兼得。 在组织学生进入精读课文的环节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忧郁自卑的英子的呢?”。在组织学生交流表现英子忧郁自卑的语句时,当学生找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这两句话后,我故意装着疑惑不解的样子:“这我就纳闷了,这些句子里并没有出现‘忧郁’、‘自卑’这两个词,你怎么就能体会到英子的忧郁自卑呢?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英子的‘忧郁’和‘自卑’写出来的呢?”一个“纳闷”表面上看是我在向学生示弱,实际上我这句教学语言的意图指向,是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语言文字上,引导学生去探究语言文字背后的秘密。又如当学生抓住“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这句话中的“低”字品味出英子的忧郁自卑后,我做了这样的评价:“是啊,作者写得多好啊,一个"低"字就把忧郁自卑的英子带到了我们的面前,看来啊,有时候写文章用词不在于多,不在于美,而在于准。”抓住一个“低”字,这样就巧妙的一语道破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特征,一语道破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再如本课教学结束前,我留下一个疑问:“在同学们鼓励、赞扬的掌声里英子彻底改变了,她变得开朗自信。那么,作者又会怎样来写开朗自信的英子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习。”这个问题的抛出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文本语言秘密的兴趣。以上这些教学语言,是的“语文意识”在课堂实践中的一种自觉表现,意图是语言表达,指向是语言表达,反馈也是语言表达。学生在教师这样的教学语言悟到的是什么呢?是语言特征和人物特点的有机统一,是语言表达的准确、细腻,是“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这个对同学们来说的语言秘密。

再度反思:

教案设计得再好,但没有执教者灵动、智慧的演绎,课堂是无论如何也精致精彩不起来的。所以在本节课是也是有一些遗憾的。

遗憾之一:牵引显得有些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不够,放得不开。

遗憾之二:在组织交流的时候,有时间来不及等孩子们充分汇报,就急于将学生的思路牵引到自己预设的点上,进而按着自己的教学设计,层层推演,导致课堂的开放性不够。

遗憾之三: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机会,一个孩子呼声让我铭记于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

追求精致和精彩,让教与学浑然一体,让我的课堂评价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我的课堂机智鲜活地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将是我一生中教学修炼的功课。

◆磨课感言

对《掌声》的思考暂告一段落。但接近半个月的磨课历程,让我的教学设计从幼稚、简单逐渐走向丰满、成熟,让我在教学的困惑中反思、自省、提升。一次又一次的磨课,让我聚焦教学,并有了这样的认识:好课是“磨”出来的:走过以后,再回过头来,风景是美好的。 选课是结茧,磨课在破茧,做课就是美丽的兑变,过程虽然痛苦,收获的却是快乐,这是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公开课给了我思想的启迪,给了我教育的激情,给了我成长的快乐。它磨练了我的慧眼,唤醒了我的批判精神,让我在语文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走得更潇洒。

让我们记住窦桂梅老师说的话:“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这是对你们最好的‘炼炉’。”课堂,永远是我们锤炼自己的最佳舞台,“家常课”是小舞台,“公开课”是大舞台。不论舞台大小,也不论台上台下,敬业的“演员”会同样认真地在这块阵地上反复摸爬滚打,练就过硬的本领,展示自己的才能。让我们牢记“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底色”的教学宗旨,始终体现课堂的真实、纯净,在公开课的舞台上绽放出花儿一样美丽的青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充分实现个人在专业上的发展。通过这次磨课历程,我深刻的感受到上好一堂公开课: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离不开长期的积累,离不开助推力,离不开深入思考。

感谢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指导;感谢教科培中心潘主任、覃老师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培训模式,让我经历了从华到实,从实到巧,从巧到精的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推荐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

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孩子们到三年级下期已经掌握了2000左右的生字,生字教学法已不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作为过渡性的一个阶段,阅读和写作教学作为初步的渗透,课标中也未将其列为教学的重点。但是,鉴于语文课程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教学中必须坚持“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螺旋上升”的指导思想,以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滚动提高的特殊性。教学中我牢固坚持以词句教学法为重点,以生字,阅读、写作教学为依托,贯穿始终,环环相扣,互为促进,滚动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做好“五四三二一”。

第一“五”即强化“五字训练法”。

五字就是“读、标、注、划、思”即读五遍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条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当中,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思考课后问题。这是我对课前预习提出的要求。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做好预习,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效率。

第二“四”即每天积累四个好词语。

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每天四个好词语,要求会背,理解意思,初步会用该词语说一句话。对程度好的同学,外加好句子两个。允许在课文中,鼓励在课外抄录。这样做既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三”即强化“三步生字学习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步生字学习法”的第一步是“识别字音,字形,这都在预习课文里进行,使学生对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课堂中辨形辨意”,坚持“字不离词”的原则。结合文中的词语分析字意,初步学会口头应用。第三步是“单元巩固法”。这是纠正错别字的重要阶段,运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错字等多种灵活方式,检验巩固学生对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对本阶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在书上用红笔圈记的方法,缩小复习范围,不定时抽查。

第四,“二”即坚持每天20分钟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坚持20分钟阅读,内容不限,可以是优秀作文,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读后填写读书卡,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进行检查评比。在评比中,结合好的阅读典型,逐步向学生渗透精读、略读、速读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先从精读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认真读,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字词及时找工具书解决,对不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发问。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在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对学生词语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天一篇日记,每周一篇作文。

归根结底,学生写作能力的展示,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观的体现,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所以,尽管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但结合学科特点和新教材的需要,从孩子们入学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学始终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实践其辐射带动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最初,我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做起,采用“一字多词”的方法选职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让学生扩词,多多益善,然后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词说一句简单的话,这一学期,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为主。

口头说句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引导学生迈出了第二步——写句。这一阶段分三步走:先写简单完整的一句话,再适当地扩句。即为句加入一些恰当的定语、状语、补语(当然给学生不讲这些语法知识),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进一步将句中的定语、状语、补语成份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将原句分解成一段话,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兴趣盎然,愿意去学。

有了写词组句的能力,我就指导学生摘录片断和写日记。这个阶段我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我指导学生观察季节变化,指导写景物,写水果。对照家庭成员和班级同学,指导学生记人物。结合节日庆典,学校活动,指导写叙事。二是明确要求,第一步是要求字数要够,要言之有物。第二步是要有精彩的句子,优美的词语适量的修辞。第三步,指导在立意上有所突破。这一步主要通过作文讲评课,由师生在讲讨论中完成。我重点抓住写作前的指导和批阅后的讲评两个环节,向学生渗透列提纲,多次修改,结构分段等写作基础知识,为学生们到高年级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我还感到有一点要特别引起大家的重视。就是坚持把握教材和开发课程资源相结合,我们现在用的北师大版教材,每一册书中都有一个开放性单元,比如本册有一个单元即“特产”。我们教学这样的课文,一定要发挥地方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下做大量的工作,自己编排一些本地的特产的小文章,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北师大版的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的指导。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但传统教材中的一些常规性的训练的内容大大减少了。大家有个突出的感觉是现在教材越来越不会教了。其实是编排简单了,但是老师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平时仅仅按部就班照本学科远远不够了,平时我们要穿插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修辞手法的训练,修改病句的训练,句子变换的训练等,以使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心得,以此向大家学习。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吧,经验说不上,只是有几点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教学理念方面: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from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来自 end#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学气氛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总之,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这漫漫之路摸索,不断前进中,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文章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出自,此链接!。

开学初,我浏览了下新书,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例如在教学前,我让孩子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水乡的资料。而在上课时,不仅讲授课文知识,还诉说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兴趣,为阅读打下伏笔。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学习心得。

将近一学期以来,我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积极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前,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课上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组内每一成员都能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单项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推荐第10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我感到很荣幸。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关心和支持,还要感谢各位老师在我教学中所给予的点拨和热情指导,我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十多年过去了,我也在这三尺讲台上度过了十多个春秋,酸甜苦甘尽在其中。作为一名老师,教育好学生是天职,这是每一位老师都非常清楚的。但如何能教好学生?如何能胜任教师这份工作?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感到了自己要承受的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是我做好教学工作的动力源泉。

我教了多年的语文,指导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要想教好语文,却并非易事。在我的经验中,我觉得如何能将以下这几方面做好,会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一、备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我们不能只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觉得我都做到了,并且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老师在备课时应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那就是让学生在上课开始时有较高的兴趣,这样才嫩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堂效果才会好。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较高的兴趣、精力集中呢?那就是那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就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那如何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要根据不同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形式,要注意简明、概括,要生动、有感染力。例如:在备《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都是聪明的孩子,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脑筋急转弯题,,你们谁愿意测试以下自己是不是最聪明的?”学生为了表示自己最聪明,都会积极动脑筋去想了。(脑筋急转弯:1.为什么有家医院从不给人看病?2.什么东西打破了才能用?3.什么东西越洗越不干净?等等)目的是让学生不要按常规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因为这些都和本课的中心有关联,这样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学习故事时,如果是学生熟悉的诗人,我就采取回忆已学过其古诗的方法导入。如果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这位诗人的诗,我就按古诗的内容进行回忆导入。

备课还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备学生。

1、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什么呢?包括很多内容,如:了解学生已有多少知识,喜欢怎样的听课方式和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

2、要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分析学生要与分析教材同步起来,因此备课时要把备学生和备教材结合起来。

3、了解、分析了学生之后,还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是我们教学的灵魂,只有关注学生,我们的教学才显得有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把关注的目光放到备课中呢?

一、自主探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学,这样才更容易发现问题,才更有学会后的成功感。

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包括师生合作和学生之间合作。总之,教是为学服务的,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说到教法,我觉得只要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教法也就随之有了。因为每一位老师的备课方法不同,所以教法也就因人而异了。

二、上课

开始上课时要用较有吸引力的语言把学生引入课堂上来,也就是导语部分,我刚才已经说过了。然后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对学生要“严”,但不能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后,教师就应及时地将新授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现给学生。当触及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或者说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时,教师就应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运用恰当的形式(朗读、讨论等),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知觉器官真正参与和探究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为此,我们办公室的老师课下没少谈论了这样的话题。其实,四年级的学生不像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那样初生牛犊不怕虎,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有所顾忌,怕万一回答错了怎么办?别人说我怎么办?课堂上无人举手回答问题这样的尴尬局面我不止一次面对过,这样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大发脾气,埋怨学生回答不积极,不积极动脑筋等,我总是千方百计地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自觉地领会所听到的知识,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下课后我就会在心里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的设计思路有问题,还是问题提的不合乎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必须清楚:讲授新知,不仅是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必须指出的是:教师提的问题必须提得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吃透学生,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其次,教师的启发点拨要适度,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当堂理解,当堂进行巩固。此外,教师也可以使学生初步练习和运用新知识,并使学生及时了解练习的效果,及时反馈,巩固和纠正,从而形成正确的、熟练的技能、技巧、进一步发展智能;或者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和阅读教科书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讲授新教材的过程中课堂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我们的课堂活动一般可以分成课堂教学、课堂评价和课堂管理三个主要的活动模式。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课堂教学和课堂评价的有效进行,因此,不仅在上课开始时,而且在全部教学过程中,直

到一堂课的结束,教师都要注意调节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过度紧张和焦虑,缓和和解决各种冲突,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维活动,实现教学内容。

三、布置作业: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能力。

作业有课内的和课外的,口头的和书面的。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作业,都是为了使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以及独立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布置作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时还需提示和示范,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的检查,批改和评定,通过检查了解教与学双方的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改进教学,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对于课内作业,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激起他们思维的浪花,让大脑处于高度专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学生急于求知的思维最佳时刻,进行指点,引出新授内容。这时再提出新问题,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启发引导他们分析归纳,使学生能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和应用。

至于课外作业,教师要注意督促学生养成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检查作业时要区分合作完成和抄袭作业两种不同性质的表现,前者值得表扬,后者要予以说服教育。同时,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要注意学生的用脑卫生,练习要少而精,不要搞题海战术折磨学生。作业的形式也应多样化,让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发展个性。

“没有十全十美的一堂课”,为使每一堂课上得更好,每一节课课后我们都要静心沉思。反思自己一堂课的成功之举、失败之处;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机智以及独到的见解,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的同时,我们应该及时记下得失,重新设计教案,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才能把教育手段与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以上内容简单描述了我在课堂教学步骤中的安排。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任何一种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同时也不能用一种结构模式否定另一种结构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世界上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普遍适用的,因为教学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其操作的式样也会不同。只有明确这一点,我们才能灵活地、恰当地选择和应用教学课堂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四、小学语文作业批改的几种艺术方法。

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教师学生应正确对待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在这里我仅就“书面作业”的批改,谈几种方法。

(一)三个巧用: 1.巧用符号,避免红“?”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的逻辑来说,是不断关心儿童的生活,请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儿童是极易受到伤害、极其脆弱的灵。”非常醒目的大“?”对学生的错误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可又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巧用符号,可以避免“?”带给学生的消极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1)如果在作业中,学生出现了错字或别字,教师可用上一个小圆圈标明,告诉学生赶快更正。(2)小“?”提醒,表明遗漏。粗心是学生作业时的一种通病,他们常常会丢三

落四。针对这种现象,教师批改时,可在遗漏处打上一个小问号,通知学生及时补救。其实,符号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自由选择,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巧用等次(1)“A☆”奖励优秀生、优秀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优秀,能力发展均衡的好学生。这类学生的作业质量往往是比较高的,具体表现在:字迹工整,书面整洁,正确率高。对于“实力雄厚”的他们来说,“A”已不能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需要“锦上添花”。这时,教师要毫不吝惜“A☆”,让大红的“A☆”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促使其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记得有一位老师曾经这样对我说:“班上的班长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从小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每次批改他的作业,就是一种享受。一次无意间,我在他的作业本上打了个“A☆”,没想到他举着本子边跳边喊着„耶!‟并用手指作了个胜利的姿势。看着他纯真的笑脸,兴奋的样子,我惊诧于教师的一个小小的精神奖励,竟能给学生带来如此大的快乐。更值得一提的是,此后的作业,小班长的字写得更令人赏心悦目了,正确率也更高了。“A☆”的功劳可真不小啊!”当然,当优秀生有了麻痹思想,作业质量出现下滑趋势时,教师应当机立断,取消额外奖励,敲响警钟,让他们意识到“A☆”的可贵,及时调整自己的作业质量。(2)“A☆”鼓励进步生作业中的进步生,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作业正确率明显提高,二是作业字迹明显端正,三是两者兼有。面对这些现象,教师不可无动于衷,认为他们离优秀生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应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给予“A☆”作为鼓励。这样,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兴趣,不断进取,从而逐步真正达到“A☆”的作业质量。这种打分的方法在语文作文的批改上有很广泛的应用空间。比如说,在作文中学生的字迹工整可以适当给予加分,立意新颖可以给予加分等。或者在评等级上在“优”的基础上给予“优上”或“优☆”等,借此让学生充分享受自己辛勤劳动后受到肯定的欣喜。

3.巧用评语,评语,是语文作业批改中一种常见的批阅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将评语引入语文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1)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养成好习惯。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书面整洁等方面要严格把关。及时用恰当的评语委婉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地加以改正。例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书写认真,但格式正确吗?”等。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点。如, “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学生作业做得又快又好,(2)热情洋溢,情感交流,激发进取心。用情真意切的叙谈代替严厉的训斥;用赞扬、鼓励、企盼、惋惜等热情的语言代替生硬的分数标记;教师热情洋溢的评价,使学生在受到肯定和表扬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信任,同时也使学生在教师的热切企盼中了解自己作业中的缺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

(二)教师主导,互动批改 1.互批互改

即同桌学生先将作业相互交换,相互判断对错,并要求学生在错误之处批上

记号,然后还给本人。同桌相互讨论错误的原因,及时改正。最后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批”和“改”的情况。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作业的责任心。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使教师及时而全面地掌握信息。 2.自批自改

即在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先作出判断,认真检查和验算,发现错误立即作上记号并及时改正。然后由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批改情况,最后学生将情况汇报给教师。这样做对不诚实及粗心的学生起督促作用。学生对这种批改方式格外有兴趣,作业质量也大大提高了。这种方法充分发挥了教学的民主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3.面批面改

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的错误题要让他自己耐心地寻找原因,对差生要重点辅导,及时捕捉学生作业信息,发现问题后启发学生解决问题。通过交谈方式进行提问、反问等,启发诱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从中注意发现不足,再通过辅导加以弥补。这种方法,不仅能起到及时补差的作用,还有助于增强学习落后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教师的“下水作业”

教师在上课前,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自己先做一遍,像 “下水作文”一样,我们叫它“下水作业”。通过“下水作业”,教师为学生做出一个示范,同时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故意做错,给学生提供一个错例。对于多解的问题,列出几种解法,以便给学生以启示。从教师的“错误”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错误。批改教师“下水作业”的过程,就是学生反思和提高评价能力的过程。

总之,作业批改的方式很多,这些方式有利也有弊,不管怎样,教师采用的批改方式应符合“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基本原则。对待作业,我们语文教师只有根据具体情况,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地采取合适的方法,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如何辅导后进生的几点做法之二

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是我们老师常遇到难题,但我们又如何面对这难题呢?采取怎样的措施呢?我就从多年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我会围绕着思想策略和学习策略互相结合进行。也就是说“以心促学”吸引学生的心,促进学生想学---爱学—能学—会学,这样的主线进行循循上诱的探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贴进后进生的心,激励后进生“想学”的愿望。

在班上,后进生常常被学生鄙视,认为他们是班上的包袱,败类等,使他们产生一种压抑感,厌学,自信心不强等心理障碍,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了解这些情况我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靠近他们栽培他们,如:多找后进生谈心、编座

位照顾后进生、上课要多提问后进生、耐心回答后进生的提问、当面批改差生的作业、采取“一帮一”的活动、多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等等措施,也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后进生“爱学”

要想后进生由“要我学”到“我想学”是一个十分难得可贵的进步。但是如果不能把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稳定下来,那一切努力将会前功尽弃。因此,我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自尊心较强,又是发育时期,所以要非常注意后进生的心理状况,要对症下药,必须找到一些切实可行、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习兴趣 ,诱导他们“爱学”。 比如:课堂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游戏,性竞争性的 活动让后进生也能参与其中,让后进生回答难度较低的问题,作业、考试成绩设立进步奖并有意地把他们平均分配到每一组,他们得了什么奖都各加十分,让全班同学都看到了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也觉得很光荣也感到学习的快乐等。总之,看到后进生即使有微小的进步,也应当给予肯定,并及时通报家长,让后进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在班集体里和家中都体验到学习取得进步的喜悦,从而稳定学习的兴趣。

(三)、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让学生感到“能学”

1、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我注意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后进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让后进生感到自己能学,学起来不会吃力,在给学生上新课时,把知识的“度 ”放缓一些,对知识点少发挥、少加深,让后进生理解新课的内容并掌握教学的重难点的为主。在练习中补充一 些综合性题让成绩好的学生吃“饱”,而对后进生不作要求。对有的知识点,也可以放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加深和拓展。

2、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做到上课速度适当放慢,让后进生感到能跟上教学进度,后进生是班集体的组成部分,教学效果应当追求全班的整体效果,要顾及后进生的反应,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勉强赶速度,而是做到照顾学生的全体,不能忽略后进生。例如,在讲重点内容时,我切实做到放慢速度,并尽可能重复一二次;在要后进生回答问题前,让他们有充分思考的时间 ,诱导他们积极思维,让他们真正地掌握有关知识。

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从后进生的心理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着

手,从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上来落实对学困生进行循循善诱的启发和引导,进而促进其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达到促进学习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总的来说,对中下生的辅导要保证辅导的时间、保证辅导的内容安排,保证学生的情绪,你肯学了,我才教你。在辅导中不能操之过及,得一对一辅导,能提高一点是一点,在课堂上多表扬他们。老师心中关爱中下生,这样才会自觉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是中下生向好的方面转变。

六、浅谈如何进行班级管理

如无法通过下载软件进行资源下载,请登录后在资源下载链接上右击,并选择“目标另存为”下载。

班级管理工作是每个班主任的基本工作。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心中装着学生

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是熟悉自己的管理对象——学生。班主任对学生情况了解得越深入,越细致,那么在平常的管理上就越是得心应手,越是能有的放失。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包括:家庭情况(是否是留守儿童、父母是否离异)、学生情况(品德、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优缺点、身体状况)等等方面。越是优秀的班主任,就越是能最先喊出自己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同时头脑中能清晰地浮现出有关学生的所有情况,只有在基础上,班上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起来,后进生。转化工作才能针对性地开展。 (二)、制定合适的班规

在熟悉的情况基础上,班主任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班规,当然,制定前心中一定要有腹案。为了使班规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制订时应逐条逐条交由学生讨论,尽量获得大部分同学的同意。特别是一些惩罚条款的制订,更应该得到易犯此条款的大部分学生的肯定,既做到赏罚分明,又要保证赏罚适度。最好在制订班规时

让学生对班主任的行为加以规范,这样就树立了一个执行的楷模(班主任首先应带头做好示范作用),让学生无刺可挑,心服口服。 (三)、严格管理,公平公正

制定了具体的班规,凡事有条可依,行为有了规范,这为管理班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执行才识关键。只有做到公正执行,才能使学生彻底佩服。

凡是学生在班主任那里获得了不工整待遇,班主任的威信必将逐步降低。因此,对于班上发生的所有人和事,都应严格按照条款兑现相应的赏罚,不分男女,不分优劣。特殊情况时,班主任可以身试“法”,然后自己主动承认错误,承担相应的处罚,以树立“人人犯规,人人必罚”的形象,同样可以树立班规的威信。当然也可换为班长违规接受处罚来“杀鸡儆猴”。 (四)、抓好班干部建设

为了在班上树立典范,必先保证班干部带头作用。班主任应每周抽一空的时间布置,检查上周工作,及时指出班干部工作得失,既有利于班干部的成长,又利于了解班务状况,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对班干部的要求是各负其责,既不干扰,独立工作,在大事上,突发事情上又分工协调,团结一致。使用好了班干部的助手作用,班主任工作量将大幅度减少,做事半功倍。 (五)、抓好后进生潜力生转化工作

我们都知道,学好难,变坏易。如果班上有几个“刺头儿”。班主任工作将增加无法计数的难度和工作量。因此,班主任必将花费大量的必要的时间去关心潜力生特别是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虽然做转化工作时的方法各有不同,但同样离不开班主任的爱心,耐心和信心。为有效的开展此项工作,最好是用专门的笔记来记录此类学生的特点,家庭情况,表现情况,以及各段时间表现变化情况,思想波动,并且每周或每天定期谈话了解学生的需要。只有做到多接触,多关心,多了解,多包容,多教导,学生才会从原来的恶习中解脱出来,逐步改正,逐步进步。其实,班主任的成就感也多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获得。

当然,在转化潜力生过程中,和家庭的了解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家长,教师。学生,社会一起努力,教育工作才能更有效,更真实,更持久。

(六)、提高自身修养。钻研管理艺术

任何工作都是没有止境的,作为教育工作的班主任学习也要坚持修身。班主任做为教育者,被模仿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随时规范自身德行,努力做到维护社会公德,随时树立行为表率,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这样,不用过多说教,就能起到“和风细雨,滋润万物”,不令而从的作用。为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班主任还应多向其他先进班主任学习工作经验,这样既能开拓视野,也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和做法,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并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各位老师。

第11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 ,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第12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一、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

1、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

2、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3、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

4、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

5、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

6、好问的习惯;

7、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

8、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在历时数年的”土家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二、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三、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1、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

2、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

3、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

4、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达到。(课外阅读量,课程标准有个“不少于”的界定。应当说,这只是个保底的要求。)这些,就应当说是个死任务了。当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

第13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共2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这漫漫之路摸索,不断前进中,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 开学初,我浏览了下新书,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 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例如在教学《九寨沟》前,我让孩子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水乡的资料。而在上课时,不仅讲授课文知识,还诉说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兴趣,为阅读打下伏笔。 将近一学期以来,我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积极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前,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课上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组内每一成员都能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单项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共2篇)]篇一: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我感到很荣幸。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关心和支持,还要感谢各位老师在我教学中所给予的点拨和热情指导,我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十多年过去了,我也在这三尺讲台上度过了十多个春秋,酸甜苦甘尽在其中。作为一名老师,教育好学生是天职,这是每一位老师都非常清楚的。但如何能教好学生?如何能胜任教师这份工作?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感到了自己要承受的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是我做好教学工作的动力源泉。

我教了多年的语文,指导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要想教好语文,却并非易事。在我的经验中,我觉得如何能将以下这几方面做好,会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一、备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我们不能只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觉得我都做到了,并且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老师在备课时应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那就是让学生在上课开始时有较高的兴趣,这样才嫩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堂效果才会好。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较高的兴趣、精力集中呢?那就是那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就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那如何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要根据不同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形式,要注意简明、概括,要生动、有感染力。例如:在备《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都是聪明的孩子,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脑筋急转弯题,,你们谁愿意测试以下自己是不是最聪明的?”学生为了表示自己最聪明,都会积极动脑筋去想了。(脑筋急转弯:1.为什么有家医院从不给人看病?2.什么东西打破了才能用?3.什么东西越洗越不干净?等等)目的是让学生不要按常规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因为这些都和本课的中心有关联,这样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学习故事时,如果是学生熟悉的诗人,我就采取回忆已学过其古诗的方法导入。如果是学生

说到教法,我觉得只要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教法也就随之有了。因为每一位老师的备课方法不同,所以教法也就因人而异了。

二、上课

开始上课时要用较有吸引力的语言把学生引入课堂上来,也就是导语部分,我刚才已经说过了。然后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对学生要“严”,但不能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后,教师就应及时地将新授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现给学生。当触及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或者说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时,教师就应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运用恰当的形式(朗读、讨论等),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知觉器官真正参与和探究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为此,我们办公室的老师课下没少谈论了这样的话题。其实,四年级的学生不像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那样初生牛犊不怕虎,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有所顾忌,怕万一回答错了怎么办?别人说我怎么办?课堂上无人举手回答问题这样的尴尬局面我不止一次面对过,这样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大发脾气,埋怨学生回答不积极,不积极动脑筋等,我总是千方百计地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自觉地领会所听到的知识,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下课后我就会在心里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的设计思路有问题,还是问题提的不合乎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必须清楚:讲授新知,不仅是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必须指出的是:教师提的问题必须提得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吃透学生,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其次,教师的启发点拨要适度,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当堂理解,当堂进行巩固。此外,教师也可以使学生初步练习和运用新知识,并使学生及时了解练习的效果,及时反馈,巩固和纠正,从而形成正确的、熟练的技能、技巧、进一步发展智能;或者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和阅读教科书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讲授新教材的过程中课堂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我们的课堂活动一般可以分成课堂教学、课堂评价和课堂管理三个主要的活动模式。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课堂教学和课堂评价的有效进行,因此,不仅在上课开始时,而且在全部教学过程中,直

到一堂课的结束,教师都要注意调节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过度紧张和焦虑,缓和和解决各种冲突,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维活动,实现教学内容。

三、布置作业: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能力。

作业有课内的和课外的,口头的和书面的。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作业,都是为了使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以及独立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布置作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时还需提示和示范,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的检查,批改和评定,通过检查了解教与学双方的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改进教学,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对于课内作业,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激起他们思维的浪花,让大脑处于高度专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学生急于求知的思维最佳时刻,进行指点,引出新授内容。这时再提出新问题,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启发引导他们分析归纳,使学生能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和应用。

至于课外作业,教师要注意督促学生养成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检查作业时要区分合作完成和抄袭作业两种不同性质的表现,前者值得表扬,后者要予以说服教育。同时,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要注意学生的用脑卫生,练习要少而精,不要搞题海战术折磨学生。作业的形式也应多样化,让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发展个性。

“没有十全十美的一堂课”,为使每一堂课上得更好,每一节课课后我们都要静心沉思。反思自己一堂课的成功之举、失败之处;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机智以及独到的见解,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的同时,我们应该及时记下得失,重新设计教案,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才[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共2篇)]能把教育手段与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以上内容简单描述了我在课堂教学步骤中的安排。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任何一种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同时也不能用一种结构模式否定另一种结构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世界上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普遍适用的,因为教学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其操作的式样也会不同。只有明确这一点,我们才能灵活地、恰当地选择和应用教学课堂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四、小学语文作业批改的几种艺术方法。

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教师学生应正确对待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在这里我仅就“书面作业”的批改,谈几种方法。

(一)三个巧用:

1.巧用符号,避免红“?”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的逻辑来说,是不断关心儿童的生活,请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儿童是极易受到伤害、极其脆弱的灵。”非常醒目的大“?”对学生的错误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可又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巧用符号,可以避免“?”带给学生的消极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1)如果在作业中,学生出现了错字或别字,教师可用上一个小圆圈标明,告诉学生赶快更正。

(2)小“?”提醒,表明遗漏。粗心是学生作业时的一种通病,他们常常会丢三

落四。针对这种现象,教师批改时,可在遗漏处打上一个小问号,通知学生及时补救。其实,符号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自由选择,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巧用等次(1)“a☆”奖励优秀生、优秀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优秀,能力发展均衡的好学生。这类学生的作业质量往往是比较高的,具体表现在:字迹工整,书面整洁,正确率高。对于“实力雄厚”的他们来说,“a”已不能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需要“锦上添花”。这时,教师要毫不吝惜“a☆”,让大红的“a☆”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促使其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记得有一位老师曾经这样对我说:“班上的班长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从小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每次批改他的作业,就是一种享受。一次无意间,我在他的作业本上打了个“a☆”,没想到他举着本子边跳边喊着?耶!?并用手指作了个胜利的姿势。看着他纯真的笑脸,兴奋的样子,我惊诧于教师的一个小小的精神奖励,竟能给学生带来如此大的快乐。更值得一提的是,此后的作业,小班长的字写得更令人赏心悦目了,正确率也更高了。“a☆”的功劳可真不小啊!”当然,当优秀生有了麻痹思想,作业质量出现下滑趋势时,教师应当机立断,取消额外奖励,敲响警钟,让他们意识到“a☆”的可贵,及时调整自己的作业质量。(2)“a☆”鼓励进步生作业中的进步生,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作业正确率明显提高,二是作业字迹明显端正,三是两者兼有。面对这些现象,教师不可无动于衷,认为他们离优秀生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应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给予“a☆”作为鼓励。这样,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兴趣,不断进取,从而逐步真正达到“a☆”的作业质量。这种打分的方法在语文作文的批改上有很广泛的应用空间。比如说,在作文中学生的字迹工整可以适当给予加分,立意新颖可以给予加分等。或者在评等级上在“优”的基础上给予“优上”或“优☆”等,借此让学生充分享受自己辛勤劳动后受到肯定的欣喜。

3.巧用评语,评语,是语文作业批改中一种常见的批阅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将评语引入语文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1)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养成好习惯。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书面整洁等方面要严格把关。及时用恰当的评语委婉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地加以改正。例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书写认真,但格式正确吗?”等。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点。如, “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学生作业做得又快又好,(2)热情洋溢,情感交流,激发进取心。用情真意切的叙谈代替严厉的训斥;用赞扬、鼓励、企盼、惋惜等热情的语言代替生硬的分数标记;教师热情洋溢的评价,使学生在受到肯定和表扬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信任,同时也使学生在教师的热切企盼中了解自己作业中的缺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

(二)教师主导,互动批改

1.互批互改

即同桌学生先将作业相互交换,相互判断对错,并要求学生在错误之处批上

记号,然后还给本人。同桌相互讨论错误的原因,及时改正。最后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批”和“改”的情况。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作业的责任心。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使教师及时而全面地掌握信息。

2.自批自改

即在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先作出判断,认真检查和验算,发现错误立即作上记号并及时改正。然后由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批改情况,最后学生将情况汇报给教师。这样做对不诚实及粗心的学生起督促作用。学生对这种批改方式格外有兴趣,作业质量也大大提高了。这种方法充分发挥了教学的民主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3.面批面改

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的错误题要让他自己耐心地寻找原因,对差生要重点辅导,及时捕捉学生作业信息,发现问题后启发学生解决问题。通过交谈方式进行提问、反问等,启发诱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从中注意发现不足,再通过辅导加以弥补。这种方法,不仅能起到及时补差的作用,还有助于增强学习落后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教师的“下水作业”

教师在上课前,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自己先做一遍,像 “下水作文”一样,我们叫它“下水作业”。通过“下水作业”,教师为学生做出一个示范,同时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故意做错,给学生提供一个错例。对于多解的问题,列出几种解法,以便给学生以启示。从教师的“错误”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错误。批改教师“下水作业”的过程,就是学生反思和提高评价能力的过程。

总之,作业批改的方式很多,这些方式有利也有弊,不管怎样,教师采用的批改方式应符合“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基本原则。对待作业,我们语文教师只有根据具体情况,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地采取合适的方法,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如何辅导后进生的几点做法之二

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是我们老师常遇到难题,但我们又如何面对这难题呢?采取怎样的措施呢?我就从多年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我会围绕着思想策略和学习策略互相结合进行。也就是说“以心促学”吸引学生的心,促进学生想学---爱学—能学—会学,这样的主线进行循循上诱的探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贴进后进生的心,激励后进生“想学”的愿望。

在班上,后进生常常被学生鄙视,认为他们是班上的包袱,败类等,使他们产生一种压抑感,厌学,自信心不强等心理障碍,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了解这些情况我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靠近他们栽培他们,如:多找后进生谈心、编座

下页 余下全文篇二:个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共2篇)] 心

尼史小学

和顺英

2014年64 月日

个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我在教坛上已经工作了16年,这十六年来,我一直进行语文教学。我认为语文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让这门艺术在舞台上大放光彩?我深感责任重大。在漫漫的路上不断摸索,不断前进中,我认为,要上好语文课,首先要了解教材。在此基础上备好课,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因此在备课时,不能仅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句,弄清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此同时,要把握学情。

二要设计好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1、导入。导入时关键要设计好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新课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导语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那么如何设计导语呢?

①根据课文内容,学习目标或者围绕课题来设计,避免偏离主题。

②有概括性。

③生动、有感染力。生动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新课,在教学时有层次,根据学情,把握重难点。

①多读。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师生齐读,以读悟情。②提出问题。问题有针对性、有思维容量。每次让学生读书,都带着问题去读。

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讲不超过20分钟。

3、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不脱离课文内容,重点放在课后练习上。

4、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

5、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是对学习过程的归纳反思、是学生对新知识的一次重要的记忆。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我所教学的班级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时,都会踊跃回答,但在举手的同时,还会站起来,离开座位,口中还大声说着“我来??”的话。这样看似课堂气氛很活跃,其实课堂秩序却非常地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

四、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激情”,每上一堂课都应以

满腔热情的状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受到老师情感的感染,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语文教学是一项纷繁而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第14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每个学期初,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需要教师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没有了阴暗冰冷的“死角”。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采用了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训练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一、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新课程“二年级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在理解“儿歌,”的含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我觉得,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第15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百科之母,是大教学观,是大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感,增强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让学生对“百科之母”感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既要善于学习,还要善于反思,反思并不一定要以文字的方式呈现,但教师一定要对每一节课、每一次研究从心里有所感悟,要反思其成功的经验,反思失败的原因,然后认真总结,取别人之长补已之短,继承自己好的教学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不足,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学素养。

总之,教学时一份用心去做的事业,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去想,相信一切都能迎刃而解。师搭建的展示平台,更是为学生搭建的展示精彩的平台。教师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要交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方法,要多给学生展示精彩,要转变由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老教学模式,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展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教”。学生学要的不是教师给予的金山,而是点石成金的技艺。有了方法,走遍天下,没有方法,寸步难行。可见方法的重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好的方法,然后传给学生,学生有了方法,就有的自学的基础,逐渐培养就学会了自学,然后渐渐提高能力。自学能力得到提高何愁学生学不好。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读的方法教起,哪些文章该怎么读,什么时候该怎样读,读什么;然后是写,怎么写,写什么,最后是记,怎样记等等这些方法,教师都要循序渐进的去教。

教师的教学常规就是教师的备课、讲课、作业批改讲解、检测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不懈的落实好自己的教学常规,做到课前认真的钻研教材,备好课,让学生都融入课堂中来,以学生为本,精彩有效地讲好每一节课,。设计好课堂独立作业,做到认真批改,及时反馈,认真讲解,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纠正;认真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潜能生;及时做好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些日常的常规工作需要教师一点一滴的、坚持不懈地去做才能领会到其中的真谛。这些常规工作是出成绩必不可少的,是出成绩的法宝。

2016年11月10日

李松

第16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山头店乡祝冯中心小学:孙洪涛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每个学期初,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需要教师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没有了阴暗冰冷的“死角”。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采用了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训练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第17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

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不解。

第18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张丹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从走上三尺讲台我就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这漫漫之路中不断的摸索,不断前进。经过了将近二十年的教学我有了以下的体会,这里和老师们一起共勉,我认为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

开学初,我浏览了一下新书,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我及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

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

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

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

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

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00一年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这漫漫之路摸索,不断前进中,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

开学初,我浏览了下新书,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

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

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

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

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例如在教学《九寨沟》前,我让孩子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水乡的资料。而在上课时,不仅讲授课文知识,还诉说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兴趣,为阅读打下伏笔。

将近一学期以来,我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积极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前,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

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课上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组内每一成员都能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单项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

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 ,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

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

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

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 ,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

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

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

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

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第19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 ,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创新建立在此基础上。搞好创新,积极实施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

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改革教法,注重学法。变满堂问式教学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迸发学生好学的火花。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今后还将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第20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富乐镇半坡小学—周祥红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百科之母,是大教学观,是大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感,增强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让学生对“百科之母”感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

一、狠抓品德,促成兴趣

不论做任何事,品德始终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学生来说,品德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支撑,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的教学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狠抓学生的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促成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培养。教师要用自身的高尚品德、用身边的小事、用名人的成功案例等教育引导学生,更重要的是观其学生所行,洞其学生所需,时刻监督好学生的行为,对不良行为及时给与纠正。锲而不舍,习惯自然养成,兴趣自然促成。

二、精心准备,展示精彩

课前准备不仅仅是教师的备课,钻研教材,更重要的是认真备好学生,设计好某些问题应该由什么层次的学生来完成,这一课堂教学需要讲些生么,哪些该重点讲、精讲,哪些该略讲,或是不需要讲,这一课堂需要做几个环节来讲,每个环节讲多少,需要将多长时间,讲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都要做精心设计。教师只有做到了精心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做出精彩的展示。讲台即舞台,这个舞台不仅仅是为教

师搭建的展示平台,更是为学生搭建的展示精彩的平台。教师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要交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方法,要多给学生展示精彩,要转变由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老教学模式,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展示。

三、教给方法,促成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教”。学生学要的不是教师给予的金山,而是点石成金的技艺。有了方法,走遍天下,没有方法,寸步难行。可见方法的重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好的方法,然后传给学生,学生有了方法,就有的自学的基础,逐渐培养就学会了自学,然后渐渐提高能力。自学能力得到提高何愁学生学不好。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读的方法教起,哪些文章该怎么读,什么时候该怎样读,读什么;然后是写,怎么写,写什么,最后是记,怎样记等等这些方法,教师都要循序渐进的去教。

四、坚持不懈,落实常规

教师的教学常规就是教师的备课、讲课、作业批改讲解、检测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不懈的落实好自己的教学常规,做到课前认真的钻研教材,备好课,备好学生,精彩有效地讲好每一节课;设计好课堂独立作业,做到认真批改,及时反馈,认真讲解,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纠正;认真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潜能生;及时做好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些日常的常规工作需要教师一点一滴的、坚持不懈地去做才能领会到其中的真谛。这些常规工作是出成绩必不可少的,是出成绩的法宝。

五、及时温故知新

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是先快后慢的,最后是永远不会忘记。这告诉我们复习要及时,同时复习时要讲究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温故知新;复习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复习的方法要多样化。

六、认真反思,改进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既要善于学习,还要善于反思,反思并不一定要以文字的方式呈现,但教师一定要对每一节课、每一次研究从心里有所感悟,要反思其成功的经验,反思失败的原因,然后认真总结,取别人之长补已之短,继承自己好的教学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不足,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学素养。

总之,教学时一份用心去做的事业,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去想,相信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小学语文节段式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节段式教学活动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