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千课万人小学语文教学观摩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05 07:34:2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窦桂梅《牛郎织女》示范课的启示

肖田中小学语文温风云

近观窦桂梅老师在杭州“千课万人”观摩活动上执教《牛郎织女》一课,感触颇深,亦耐人寻味。同时,我禁不住要问:对年仅十一二岁的孩子,有必要大谈“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吗?引发了我的深思。

我们都知道,窦桂梅坚持“以人为本”和“以创新为生命”,形成了她教学上有理论、有思想、有特色、有个性的教学思想品格:

一是关爱学生的教学思想品格

“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这是窦桂梅有名的教改命题,是她对教育实质特点的深刻理解。

窦桂梅说,要把语文教学课堂变成温馨愉悦的儿童乐土,“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好学生的感觉”,要把冷峻的说教变成亲切的嘱咐,把严肃的鼓励变成真挚的叮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潜能、智慧。

二是注重创新的教学思想品格

创新,即是窦桂梅教学的方向目标,也是她教学的灵魂特色。“三超越”是对她教学创新的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超越教材”,她努力形成现代课程意识,冲破传统教材和教学传统的禁锢,构建开放的、多维的、立体的课程、教材体系;“超越教师”,她辩证认识“师”与“生”的“教”与“学”的关系,摒弃“教师中心”“师道权威”的陈腐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观、学习观,尊重学生的人格,适应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探求和涉猎的积极性,全方位地解放学生的视界、思想、感情和心灵,让学生的攀登信念、超越意识、求异思维、批判见识、攻关志向、创新品格逐步地发展起来;“超越自我”,她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持续发展,探索思维规律、学习规律、认知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实现“学会——会学——乐学”的学习境界。窦桂梅在创新教学的总体框架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求异意识、争鸣意识、合作意识,注重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求异思维、逻辑思维的全面训练,形成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格和创新学习个性。

三是崇高效能审美的教学思想品格

窦桂梅提出“让诗教永驻语文的课堂”。在她潜心营造的审美教学大格局中,教师是美的,学生是美的,显性教学是美的,隐性教学是美的,教材是美的,设计是美的,结构是美的,教法也是美的。

听窦桂梅的课,人们都说是一种审美享受。课上有娓娓动听、婉转清亮的朗读,有美观精致、隽永流丽的板书,有新颖快捷、栩栩如生的图画,还有变化有致的电脑多媒体的配置和旋律优美的音乐的衬托,多种教学语言、手段、因素构成了审美的意蕴、审美的氛围、审美的意境。(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daodoc.com)而尤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师生的对话闪烁着理性的睿智和感悟的诗彩,让人听不够、看不够。窦桂梅教学大美育的创造实践揭示了教改的一个真谤:具有审美品格的 教师,是高层次的教师;具有审美品格的教改实

她坚持以科研为教改的动力和方法,注重研究语文教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注重探索语文教改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注重实现教改思想的升华、认识的飞跃、理论的总结努力把语文教改的实践形态转化为语文教改的理论形态,逐步实现由创新教育的“必然王国”向创新教育的“自由王国”的转变,实现有所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持续发展。验,是高层次的教改实验。

在本次观摩课上窦桂梅老师执教《牛郎织女》,是按照“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的顺序教学的。《牛郎织女》是我过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被落选在了新学期小学语文教材里。她的教学“预案”里写的是 “主题:美满”,实录中写的是“主题:对‘美满’爱情的追求”。读到此处,我有点疑惑了,是赞扬牛郎织女“对‘美满’爱情的追求”,还是教学生“对‘美满’爱情的追求”?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教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如下几处:织女与王母娘娘是什么关系?有人说在《宝莲灯》中,玉帝和王母娘是夫妻;在《七仙女》里是母子,说织女是玉帝的女儿。我想,王母娘是织女的母亲也好,是织女的外祖母(“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也罢,总之不是小姐和女管家的关系。姐妹们劝织女[师:和你一起下凡的仙女有谁?(让“织女”推荐其他“仙女”,然后教师对着被点名“仙女”)姐妹们,你们知不知道织女下这样决心的后果吗?劝劝她吧。生:哎呀,织女啊,你知不知道王母娘娘可是心狠手辣呀,你要是到了人间,那违反了天规,王母娘娘可是要对你进行严厉的惩罚呀。说不定还丢了性命呢,还是不要下人间了。 (板书“决心”)] 细听窦老师《牛郎织女》,我发现教育学生“对‘美满’爱情的追求”的话还真不少!

师:牛郎和织女的决心,打破了人间与天上的界限,他们是争取理想生活和爱情自由的英雄!他俩对爱情不灰心、不变心!始终坚守着一颗执着而坚贞的心。可毕竟他俩一年才见一面,在你眼里,你觉得这算是“美满的爱情”吗?

……

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描绘的是一个多么温柔可人的美丽的女子呀。男孩们,将来,真的有了让你心仪的女子,不防也用上,“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女孩看你好有文采,读着这纯洁与美好的诗句,说不上,给你回信——“星星知我心”于是一段美满的姻缘就此诞生了。(大笑)

……

师:……不管怎样,“爱情”是我们生命中绕不开的长长的日子。我尊重同学们的意见,敬重你们能这样大大方方地谈成人对你们刻意回避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信你们会有更深的体悟。

……

当然,这次不仅听了窦老师的课,还有很多名师的课也是相当精彩的。

我想说的是,这些名家的课,包括市里、镇里的公开课,可以说都“表演”得很好,也有很多借鉴的地方,在平时的教学实战中,可以借鉴应用到他们的态度、引导方法等。但也不难看到,很多的课都下了很足的功夫,在现实中,像我,带三年级语文、写字、音乐、美术,要想像他们那样用上多媒体、节节课做好课件,那么,我敢肯定,我必须24小时不睡觉,并且不写那些造假的政治学习6000字 、业务学习6000字、各科计划、各科作文、语文等作业,不写备课,不写说课材料等每学年都要的过关材料,还要处理每节课都有的“老师,他打我了。”“老师,他……”……名家的课,自有借鉴之处,只是,以后能不能就结合实际,少点课件(不是不用,我们平时还是一杆粉笔,一面黑板阿),让他们再讲课的时候,在开讲半小时前才告诉专家要讲的课文,并满足他们需要的上课用具,这样讲出来的课才有实战性,才能显出真本事,才能让我们真正学到现实中讲课的方法。

推荐第2篇:参加“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参加“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参加“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蔡江中小学 语文 李海明

我们带着责任与期望,兴奋地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参加“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走进“千课万人”的会场,春潮涌动,让人流连忘返的是这里,而不是“水花潋滟”的西湖。在这四天的学习中,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倍受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思路和课堂智慧的启迪。

“千课万人”这个活动是国家级的教研活动,它所体现的“生本课堂”将引领了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从这次活动,让我隐隐地看到语文教学应返蹼归真,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本次活动中语文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指明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语言的课堂,我们要回到古代,去感受古文的韵味,精炼而蕴味十足,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有意蕴。我认为让学生熏陶在传统文化中,去感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语言魅力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

名师的课堂既脚踏实地又别具一格,生动新颖,给人以多角度的想象。虞大明老师的《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和《父亲的菜园》,让我看到了一名著名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虞大明老师上的是那么的生动,《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篇课文是有关于战争的,虞大明老师通过步步引导,让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通过“大海,沙漠,夜空,草地”体现战争在不断扩大,破坏之广。作者在一声声的控诉,突出了诗歌的力量,展示出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期盼——和平。《父亲的菜园》让学生读中体会父亲开辟菜园的坚毅,信心十足,坚持不懈。更写出了在父亲的呵护下,开辟前和开辟后的对比,表达出对父亲辛劳的肯定,对父亲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对于一名教师,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师们的难题,此次杭州的学习让我听到了,赵凯老师的《基于学生心理的有效课堂教学》,赵老师的生动演讲,博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从演讲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要用权威来压倒学生,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也应该有效地,正确地组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参加“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好的课堂,听起来是一种享受。当然能够在浙江大学逸夫体育馆亲眼目睹名师的课堂更是一种享受。名师对文本的解读更是与众不同。薛法根老师与窦桂梅老师的课堂,让我耳目一新,他们两人对文本的解读是如此的深刻,薛法根老师的《九色鹿》让我们自然而然地再脑海中浮现九色鹿的画面,薛老师直入主题的让学生说出九色鹿与调达分别是什么的化身,并作出评价。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找出重点段落,在读中体会,让学生一步步的对人物作出具体的评价。窦桂梅老师的课,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林冲棒打洪教头》同样对文本有着深刻的解读,注重对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来读出人物的个性。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来读出每个人的不同之处,读出了洪教头的蛮横,无礼;林冲的谦虚,忍让,知礼。在课堂教学中窦老师提出“朗读就是理解,朗读更是发现”,的确,小学语文教学是可以在朗读中发现与理解的。

在小学阶段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对于作文的讲解及作后讲评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样来有效的设计课堂教学。贾志敏老师与林莘老师作文课,给了我作文讲解的启发,将指引着我如何上好一堂作文课,他们都以启发性的思维教学生习作,不束缚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开始写作前都应该做比较详细的讲解,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写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作后讲评更是一大难题,管建刚老师的作后讲评,让我反思自己改学生作文时是怎么改的,自己对学生作文的讲评又是如何讲评的。将今后在教学中,还学生一片习作天地。

这次活动中,设计了一个同课异构环节,不同的设计,让我眼前一亮,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上出不一样的滋味。蒋军晶与罗才军上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两者的风格不同,对文本的解读也不同,上出了彼此不同的风格,在读中理解临死前的严监生。让我不由得想起窦桂梅老师说的:什么样的文本性格,上出什么样的味道。

这些感悟是我此次杭州之行最大的收获。我想,好老师各有千秋,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切教育的智慧都来源于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以名师为楷模,不断完善自己,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宁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第3篇:《千课万人》观摩学习体会

“千课万人”观摩学习体会

一回来我就马上开始写我的体会,因为担心这几天的观摩学习的容量之大让我这小小的脑袋记不住。首先,最大的体会就是感恩,感谢学校能够信任我这个新老师,给我这样一次认识小学数学界大家的机会。尤其是随着这几天见到的老师越来越多,越来越优秀,这种感谢之情也愈发深刻。

虽然我本就是一个教数学的老师,但是刚转到现在的班级和开始真正数学教学让我慢慢产生了很多困惑,发现自己就像一只井底之蛙,遇到的见到的都只是课本上的知识,甚至于对课本知识研究的还不够透彻,更确切的说,是不知道从哪个方面,以什么为重点去研究、去学习。所以在学校提出有学习机会的时候,我马上报了名,就是想解决这些疑惑,去看看真正的数学课是怎样上的。同时,因为自己本身的局限性,想要见识一下,新的数学教学的模式是怎样的,新的理念又是什么。

第一天的学习我就被深深震撼到了,不管是吴宁中老教授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传递,还是吴正宪和刘德武两位老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让我有所反思:真正好的课堂教学并不是看起来热热闹闹的,而是激发学生去思考,用正确而恰当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思考和进行合适的表达。让我明白了,数学培养的是让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还有一点值得我去反思的是,有些情况下的教学设计我甚至不是很懂,这点是需要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我明白这是由于我的数学教学素养还未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黄爱华老师一出场,大家都认识他,唯独我不认识,但是一节课过后,我也深深被这位老师的教育机智所折服,并且将这个名字和这堂课深深的记在心里。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学生最开始就把老师应当在最后得出的结论说出来了,如果是我,我想我就会草草讲完。但是,黄老师依然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讲,并没有生拉硬拽到自己的预设上去。而且还以幽默的方式化解了这个问题,以“你会用a来表示一个数,那么你知道a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吗?”这个有意思的问题衔接转承,一步步将学生引导到自己的思路上去,并且最后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场雷鸣般的掌声说明了一切,让我看到了一位优秀的老师的教学智慧。然后就遇到了我另一位特别喜欢的老师:罗鸣亮,一位讲道理的数学老师,用孔凡哲教授的话说就是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师,在他的课堂上完全感受不到学习的压力与任务感,而是完全放松的一种状态,在罗老师轻松的话语间就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并且学到了知识点,而且一节课下来我作为一个听课者甚至都很快乐。

由于千课万人的容量很大,所以遇到了很多很多名家大家,包括郑毓信教授的一次令人深有感触的讲座,不同于吴宁中教授高屋建瓴的高理论层次,郑教授从最开始就在说,如果一个讲座一堂课下来对听者没有任何的影响和反思的话就是一次失败的报告。然后他就从生活实际中告诉我们,数学思考要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让孩子不要觉得数学离我们很远。同样传播这种思想的还有来自台湾的洪雪芬老师的《数学步道》,就是从数的方面教我们要从实际来看数学,通过“数字魔术卡”这个非常有趣的一张纸,让学生在动脑筋想要拼成方块的同时还能看到以学校之景为高中低年级精心设计的题目,这些题目并不是像我们平时数学课本上的题目那样抽象,而是要求学生亲自去校园里动手去测一测,数一数,量一量,并且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明白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四天的学习结束后,我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记住什么东西,可能连哪位老师讲的哪一堂课都不能一一对应,但是,在写这次体会时我才发现原来他们要传播的并不是一堂课的知识点,使我在键盘敲打时思如泉涌,恨不得把每一个细节都完全讲出来,就像张齐华老师说的,公开课有时传播的就是一种思想,一种启示。说到张齐华老师,给我最大的印象是粉丝特别多,一到会场就有很多老师要求合影。让我不禁猜想这位老师的课堂肯定特别精彩,果不其然,《小数的初步认识》让我见到了又一种不同的风格,张齐华老师见微知著,尊重儿童学习规律,通过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符合儿童认知规律,从经验到图形到抽象,用几何直观明确教学,让概念教学动态化。接着,斯苗儿老师的非常犀利的访谈使我们了解到,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并不是像别人看到的那么一直光鲜亮丽,“苦行僧”一般的张老师每日沉浸在数学专著里,“虽然看似苦闷,但是我很享受这种状态,很喜欢研究数学里的问题”,张老师如是说。也就是说,必须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兴趣来看待才会将看似无聊苦闷的事情令自己甘之若饴。所以说,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要有兴趣,老师工作也要有兴趣作为推动力才能使我们坚持下去。

偶然的机会要到了徐长青老师的签名,这件事令我开心了好久,也炫耀了很多次,之所以这么高兴不只是因为徐老师是一位大家都知道的名家,而是因为仅仅因为一堂课就爱上这位有风格的老师。来自天津的他曾跟相声演员姜昆学徒研究语言的幽默,并且成功把它应用于自己的课堂,如果非要和同样幽默的罗鸣亮来对比的话,那应该听他的课就真的像听一次相声那样,充满各种各样的包袱,而且会让人在听完之后有深深的思考。在他讲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中,传达给我们的不像是解决数学问题,而是生活哲理,要“知难而退”(华罗庚),生活不只是前进的过程,有时候要“回头看”不断反思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前进。好多次我都感动得想哭,每每在徐老师给学生讲到如何学数学,如何认识人生时,这是我觉得自己最幸运的时刻,犹如醍醐灌顶,我也在想,能够坐在会场里听徐老师一节课的学生也是幸运的,也许就因为这样一节课,从此改变的不只是他对数学的看法,而是整个人生价值观的升华,这么说来似乎有点夸张,但是的的确确是我内心的真实感受。正如评课老师孙晓天所说,徐老师的讲课风格是谁也学不来的。我们只能取长补短,学习我们能够学来的部分。

还有很优秀的一线女老师女教研员,比如刘燕老师,她的《方程的意义》前后贯穿,用一节课的时间教授给四年级学生如何用字母表示数,什么是方程,方程的意义是什么,以及解方程的一部分思想。如此之大的课容量令人叹为观止,刘老师用自己的理解创造了这样一堂新的课程,让学生通过小华和小明的故事从低年级的问题一步一步到高年级,层层递进,深入理解。并且横向的让学生明白了用方程去解决问题的优势,就是可以顺向考虑问题,明白直接。并且通过对天平的直观感受明白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掉一个数,方程的等式保持不变。

这次学习还让我见识到了多种多样的课型,让我知道原来数学还可以这么教。比方说王炜老师的绘本课,教会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规律,从数字、颜色、大小、方向等方面都能找到,让孩子感觉到这不是一堂数学课,而是一堂侦探课,在王老师的课堂里,孩子们都变成了一个个小侦探,并且绘本的画面符合儿童的视觉捕捉特点,在这样的氛围里就完成了数学教学任务。还有表演硕士王昆杞的戏剧课,抛弃了现在课堂里桌椅的限制,放松学生手脚,通过表演与活动学习到十以内数字的认识以及加减法,非常有趣。最值得借鉴与采纳的还要数吴如皓的魔术课,来自于宝岛台湾的他可能受刘谦的影响,成功将魔术引进数学课堂,运用扑克牌的特点(字母和花色),把数学规律隐藏其中,学生在惊讶于魔术现象的同时产生好奇心,在老师慢慢揭秘魔术现象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完全不用老师去强调,就已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了,而且对老师下一步的教学充满了期待。而且在通过自己动手去制作魔术本身,让别人去猜的过程,教师的目的就达到了。也就是吴老师说的,让学生学会“在混乱的世界里看到永恒不变的规律”,使学生产生这样的感觉“当数学跟我有联系时,好奇的门槛就降低了;当我用规律开始做数学时,我对数学就充满了期待。”

我觉得在这些教师名家中让我找到最大动力的不是年过七十教学经验丰富的刘德武老师,也不是年过八十充满智慧的的李大潜教授,而是正值年轻就走上各种公开课舞台的刘伟男,年纪轻轻就成为博士后当上大学数学老师的刘东文,既有颜值又很年轻的郭骥,他们的状态激励着我,而且刺激到了我,让我知道原来年轻教师还可以这样做,打破了我对原来工作岗位的认知。从前我一直在想,只要埋头于学生之间,认真教好自己的学生,默默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耕耘者就可以了。现在发现,原来走上公开课的舞台也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就像同行的一位老师说的“你应该把讲公开课当成一件很享受的事情。”我想,要想走上公开课的舞台不仅仅是“敢于”这么简单,还需要“认真钻研”这股力量,真正走进数学,走进学生的发展水平中,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真正刺激到学生,教授“教了就会”的知识。

其实,每位老师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如果一一回顾的话我想怎么都说不完。最近有人问我杭州之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总是回答,不想回来了。其实我心里又是想赶紧回来的,因为杭州“千课万人”带给我的太多太多,我总觉得待在杭州可以继续感受名师们带给我们的思想与感动,但是又很想赶快把所见、所听、所想、所得带到我的课堂上,去实践最新的教学思想。惟愿这份感动与影响一直持续在我整个教学生涯里,给予我动力,指引我不断前行。最后分享活动上抬头就见的一句长标语:大道至简三尺讲台精耕细作立新化人大教育,知易行难百年事业宁静致远继往开来创新篇。

推荐第4篇:千课万人观摩体会

小学语文“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

学习体会

“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于2016年4月7日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如期召开。这次会议,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听课的教师,来自26个省市近万人,把体育馆塞得满满当当的。有72位专家参加讲座或点评。21节示范课,课课精彩;10场报告,场场动人。它体现了新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将引领全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此次杭州之行,总觉得收获很大,得益匪浅,心中充满了激动和喜悦!虽不能系统总结,但记忆中却留下些零零碎碎。下面就谈谈此次杭州听课之行的一点感受吧。

四月春暖,细雨霏霏。我们一行五人(杨军、吴云飞、吴丹、和平)共赴一场“千课万人”的语文盛会,相约在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上。

场面宏大,扩音震响。跟来凤篮球馆一样的但比它要大几倍的篮球馆四周观众,中间课堂。20张课桌整齐摆放,八尺高屏悬挂空中。北座中间72位专家就位,听课几万人济济一堂。居高临下,俯视课堂。

语文教学到底是什么?可以是台湾名师李玉贵老师的以疑定教,可以是杭州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的以猜阅读,也可以是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老师诗一般的语言,还可以是江苏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指向语用的读写结合,上海名师戴建荣老师歌一般的吟唱......其实语文教学可以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呈现方式,但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着力点,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回顾几天的学习经历,带给我们的是一次次的震撼,感受到的是新常态语文课堂散发出的独特气质。

一、质疑,赋予语文课堂新生命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李玉贵老师的课堂上,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李老师用她那甜美温柔的声音,带领孩子进入了《蝙蝠和雷达》的学习。她的语文教学可谓“一问到底”,通过“探问、质问、疑问、追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她的课堂上,学生是问题的发动者,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不时质疑文本的合理性,让学生的思维和文本发生激烈碰撞,擦出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火花。而对于一开始不敢尝试提问的孩子,则引导寻求“最笨”的方法。她告诉孩子们笨的问题问多了,就会有聪明的问题产生,以此打开孩子们敢于质疑的心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质疑,溅起的将是一圈圈思考的涟漪、一层层好奇的波纹、一朵朵才情的浪花,赋予语文课堂新生命。

二、阅读,提升语文课堂新品味

人生最优雅的姿态便是阅读。阅读的世界里有蓝天白云,有虫鱼花鸟,有高山流水,有侠骨柔情,有四季瓜果,有万紫千红等美好的场景。让我们在阅读的世界里轻松徜徉、流连忘返!来自西子湖畔的张祖庆老师,带我们走进《灵犬莱西》的世界。他通过一段段精选的小视频将莱西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一一展现,在文字与图片的碰撞中引导孩子猜读,带领孩子进入一个全新的阅读世界。课堂中时时渗透阅读批注,处处交流读书笔记,还时不时地总结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孩子运用语文的能力。他所倡导的“裸课”理念,让我们耳目一新。不试教就上观摩课便是他所推崇的,但是却也对自己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试教就意味着要在课堂外下功夫——文本细读的功夫、朗读的功夫、背诵的功夫、板书的功夫、点拨的功夫„„在他的课堂上,永远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以成就学生的精彩为己任。 来自杭州天长小学的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执教的《渔夫的故事》,引导孩子学会长故事的读法也别具一格。他通过概括、猜想、与原版故事的对比、写作方法的渗透等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民间故事的魅力,在这样的阅读课上,孩子与书籍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老师在她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发展》专题报告中,也将阅读教学放在了首位;山东潍坊齐鲁名师韩兴娥老师也提倡从小让孩子在阅读中诵读、积累。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次次心灵的洗涤,这就是阅读独有的魅力。

三、国学经典,增添语文课堂新光彩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这次活动中,国学经典吟诵也占据了大篇幅的课堂教学。在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文言文《天籁》一课上,我看到了,也听到了,更感受到了他天籁一般的朗读教学。真是此读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啊!两节课他都在指导学生读:范读、教读、齐读、轮读;个人读、两人读、男生读、女生读、大声读、小声读;重读、轻读、长读、短读、快读、慢读„„方式——各种各样!情态——千变万化!把全场的老师及专家都带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及其快乐的而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美妙的情景之中。一堂课下来,孩子们通过不断地读,多种方式地读,在读中记忆,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受,外加王老师那浑然天成的嗓音,这样人课合一,行云流水,让我们久久不愿意结束!教师悠悠然,学生欣欣然,这便是国学经典带来的魅力!

来自安徽合肥市62中学小学部名师薛瑞萍老师带领在场的老师们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吟诵。他博学、睿智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妙,原来经典诵读可以这么贴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们愉悦地阅读经典、传承经典是薛老师带给我们的思考。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特级教师陈琴老师的《“素读”经典课程所能解决的母语教学问题报告》,让全场座无虚席。她所提倡的不求甚解、大量背诵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线的老师受益匪浅。原来经典素读能解决的问题很多,它可以大量提高孩子的识字量、普及传统文化教学,唤回母语的“乐教”理性。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开始素读呢?

一周的学习旅程,短暂而充实,带给我们的是满满的享受和无尽的思考。愿我们不忘初衷,行走在追求新常态语文课堂的幸福路上,期待着下一次的盛会到来!

来凤实小田仕林 2016年4月12日

推荐第5篇:千课万人心得体会

宝 剑 锋 从 磨 砺 出

---“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湛田中心小学 数学学科 章云升

本次我到杭州参加“千课万人”教学观摩,能够和众多教育专家、全国名师零距离接触,本就是非常荣幸的事,更难得的是能亲耳聆听这些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讲座,目睹名师教学风采和魅力,感受到了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是他们通过报告、现场教学、课堂评点及互动等多元化、多角度地诠释了“成长课堂”的要义,给予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四天的学习让我充分感受到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课堂是学堂,学生是主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我由衷地感到这一次真是不虚此行,受益颇多——

一、打造成长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的成长,不断进步。这次,这些名师就是这样做的:如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师生一见面,他先和学生交谈,通过交谈促进了解。然后,黄老师就问:你们知道负数吗?接着追问:你们生活中见过哪些负数呢?不知不觉就引出了负数,引出课题。之后,黄老师的课堂层层深入,让学生经历探知的过程。课堂教学朴实、自然。特别是让学生探讨五个-2的含义,

是这节课的最精彩的部分,让学生的智慧的火花得以最灿烂的放射,使学生的成长得到发展。使人记忆尤深。一堂课,教师说的话句句都入了孩子的内心。学生学习之后,尽显着数学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成长得到发展。

黄爱华老师的《认识三角形》一课,没有更多的情景,但很吸引人,特别是他和他的团队倡导的大问题教学,他的课简约而不简单,课堂教学设计新颖,让我耳目一新。让学生由模糊到清晰,到掌握,到运用,到提高,分类,归纳小结。教学内容一环紧扣一环,展现了特级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课件与教学相辅相成,体现了教师的退,让学生去操作、观察、探讨质疑,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其他能力也得到提高。唐老师让学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凸显学生成长发展,演绎了精彩的教学。

二、彰显数学本质,诠释数学内涵 观摩了这么多顶级教师的教学课堂,都改变了传统只关注“双基”为注重“四基”;彰显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领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等数学本质,重新诠释了数学的内涵。

如叶柱老师所授《折线统计图》一课关注学生经历转化策略形成的过程,为引导学生感悟转化思想提供有力支撑。叶老师所呈现的学习素材很多,这些都被老师整合使用,将零散的素材融为一体,紧凑而有序的展开教学。叶老师本节

课深入浅出的诠释了“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其一,数学活动经验有别于日常生活经验。其二,数学活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解题活动。

三、注重思维过程,强化实效

以学生为主体,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参与上。喻巧月老师执教的《抢数》一课,以探索发现的意识,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创生和发展的过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华应龙老师执教的《整数背景下的平均数练习》突破了传统教法,他基于学生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将平均数的意义置于整数的背景下进行研究。让学生对 “平均数”的认识实现了由表入深,学生的思考步步深入,教师则顺势而导,教学实效强。

四、立足本职,刻苦钻研

精彩的课堂,与名师们注重数学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是分不开的,与名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好学上进,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我反思我们为什么成不了名师,其根本就是缺少热爱本职,刻苦钻研的精神。名师们因为有勤奋钻研和独特见解,所以他们才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次学习促使我认识到自己应该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是根本,细心发现并研究课堂问题,提高钻研教材的能力是关键。

五、学无定法,教无定法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这是我从这次教学观摩中又一深深的感受。不论是郑毓信、孙晓天、张梅玲等专家的讲座,还是徐长青、刘松、罗鸣亮等几位老师的同课异构,都让我明确:教学是没有定法的。优秀的一线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才是最主要的。所以我希望在大师的带领下,能精心打造自己的“成长课堂”。

推荐第6篇:千课万人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世传的民谚,说的是苏杭的富饶与天堂相媲美。“千课万人”在杭州举行,可谓是“得天独厚”。3月31日至4月2日,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英语“情感策略文化”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西湖体育馆隆重举行,共20多个省市的1000多位老师、教研员和知名专家参加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共15节示范课、课堂点评,分别穿插各个年级,各位教研员和专家就课堂展示的内容,知识点和知识框架分别进行了专业分析,是我们下面的教师汲取的许多知识。这次不管是教学示范课还是各种讲座,四个字贯穿始终,那就是核心素养。

如王蔷教授所说的一样,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个是在英语教学中始终存在的,是不可丢弃的。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去尝试,而不是我们教师在上面进行“填鸭式”的给他们灌输知识。每个阅读教学不是一遍通读,一遍翻译和背诵就过去,而是在读的基础上增加“趣”,通过增加图片、录音、动画等方式让学生有兴趣去理解这篇阅读,自己去学,自己去理解,自己去运用。

在示范课中,对于我来说,上课的每位教师都是Manito,有着一口标准流利的口语,富有激情的讲授;有着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自身魅力十足,如河南省郑州市六一小学的王超校长用他的幽默和震撼的英文歌,不仅仅是在场的学生,更是让后面听课的我们不禁鼓起掌来。

还有所有的老师都会在讲解的时候把知识放入一个情境中去,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真实的运用教授的语言,如宁波市海曙二外的邹艳老师,创设一个farm,让学生通过扮演farmer,来学习tomato 和carrot。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正如乔玉全教授所说,十三五规划中,教学基本目标为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那么在创设语境后,让学生在语境中通过学生能够自己运用所学创设对话,我觉得就是成功。

几天的学习下来,精彩的课很多,执教的老师给我带来了新颖的课堂,让我发现英语还可以这么上,全新的教学体验的冲击,也让我有着很多不解和思考,虽然不知道自己在这种思考下会变化成什么,但是在我的心中埋下了种子,总有一天会结出自己风格的果实。education for life , education for work. 裕溪乡中心小学 方咏咏

推荐第7篇:千课万人心得体会

杭州“千课万人”学习体会(发言稿)

各位校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四天的学习让我心潮澎湃,钦佩他们为小学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从名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教学风采,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种思想、精神的大餐。名师之所以为名师,有独到的见解,独特的设计,独有的风格,就好像这些知识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一样,在课堂上是一种情感的交流。除了教学突出外,更多的是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愧是众多教育者的楷模,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来之不易教学经验,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在“千课万人”的每一位老师身上我都能看到每一位名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每位老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课前交流拉进师生关系,有的利用课前交流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从交流到课题的引入,令人叹服。32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给我感受较深的是俞正强老师的幽默风趣课堂,在课堂上组织两组“对立派”学生你问一句我答一句,层层叠进,非常精彩,引起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也有很多老师非常重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从数学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比如说朱乐平老师的一节《数学关系》。朱老师提炼出“数学关系”一课,其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可谓直指数学研究的核心。正由于这种概括性,课一开始,就把学生学习过的很多数学内容,都概括在“关系”之下——长方形的面积是讨论关于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其他所有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类似;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讨论具有相同大小的分数之间的关系;整数、小数、分数都要讨论“单位”之间的关系等等。在评课环节,在会老师展开了讨论,这样的课是不是太难?有没有必要上这样的课?这节课是不是小学数学的教育方向?概括性越强,抽象的程度就越高,这样的课,也许并没有太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目标,它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数学思维及其方法的认识和教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还有华应龙老师课堂上他教会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哲理思想,体现了华老师用思想教学的睿智,让人回味无穷。

观摩了这么多名师的课堂,除了激动,更多的是感动。这些名师里面,有的已经是校长,有的是教导主任,有的是博士生导师,从教这么些岁月,课堂上的他们仍精神焕发,为这么多名师坚持教育事业,为其做奉献而感动,为他们在课堂与学生会心一笑而感动,看到他们,我更加坚定自己走教育事业的决心。

简单的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在此感谢杨校长及行政主任和各位老师的支持,谢谢!

推荐第8篇:千课万人心得体会

听“千课万人”语文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心得

文化路小学:吴昌兰

此次杭州之行,总觉得脑子里装得满满当当,却总理不出个条条框框,心里恍恍惚惚的,说体会,说收获,谈不上,只留下一些只字片语。下面就谈谈此次杭州听课之行的一点琐忆。

一、

返蹼归真,让学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千课万人”这个活动是国家级的教研活动,它所体现的“生本课堂”将引领了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从这次活动,让我隐隐地看到语文教学应返蹼归真,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本次活动中安排了古诗《枫桥夜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文言文《杨氏之子》、《已死的母熊》、《宋定伯卖鬼》以及孙双金执教的《儿童论语》、蒋军晶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周益民的《绕绕绕绕复绕绕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它在指明方向,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语言的课堂,我们要回到古代,去感受古文的韵味,精炼而蕴味十足,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有意蕴。季羡林老先生曾说:“小学生必须会背100首古诗,50遍古文”。我认为让学生熏陶在传统文化中,去感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语言魅力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

二、

领略了大师的风采

大师的课就像是海市蜃楼,它扣人心弦,让人身临其境,如心灵的一次旅行。 课之大气是只可远观而不可效仿也。

(一)如王菘舟老师上的《枫桥夜泊》,他那深厚的语言功底,那深情的演绎,深深的吸引着学生,那是一节意味深长,韵味十足的课,王老师由“钟声”离析出“愁眠”,由“愁眠”逐步添加出“看到”之景,“听到”之声,“感到”之情,层层拓展,终于“剥”出了一个“对”的蕴意。又以层层淡出层层擦去(板书的字)点拔出与“钟声”一起消失的愁眠,让“钟声”化解了“愁眠”,给全诗抹上了温暖的亮色,给课堂浓浓的文化气息。

(二)如窦桂梅老师的《宋定伯卖鬼》,窦老师以自已澎湃的热情和写实的教学营造母语力场的非凡能力让我震颤,选择这么长的一篇文言文进行教学,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窦老师从几乎逐字逐句的教读、解释开始----抱而扶,扶而放,到出孩子充满语感的朗读,再到孩子准确灵动的解释,然后到孩子自由舒畅地议论,窦老师就是这样,脚踏实地,完整连续,咬定青山不放松,由学生开始的俘游散乱到后来的各抒已见,从开始的东张西望,到后来的无不动容,窦老师用她的心血、肝胆和智慧浇灌并照亮的,岂止是那些学生呢?

(三)如贾志敏老师的《卖鱼的人》。贾老师的课堂严谨,简洁,一言一句,一字一句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极度关注,是贾老师教学的一贯风格,在课堂上,贾老师时时刻刻在规范学生的语言,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他都有严格的要求。贾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读,在反复朗读的同时,归纳梳理出一条课文主线,再根据这条主线补充内容进行叙述。如:让我疑惑的是______,平常我买鱼是_______,而他却_____。又如:诚信是______,如果不讲诚信会_______,我们应该_______。

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使课文的人文因素,很自然地得以渗透,这种渗透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很好的统一。

什么是大师?一位现代作家认为,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浅显,最简洁的语言表达研究成果的人。我觉得,大师的课是百听不厌的,即使同样的课再听一遍,也会津津乐道。

三、“生本课堂”的展示

何为生本课堂呢?王菘舟老师说:“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更是以生命为本的课堂。唯有真正为了师生生命的发展,以生命促成生命,并最终成全师生生命发展的课堂,才是我心中的生本课堂。”周一贯老师说:“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具体地说就是依靠自主学习,激发主动学习,以实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课堂。”在本次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生本课堂。

如蒋军晶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蒋老师的课循序渐进,就围绕“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展开教学,整节课就样一个问题,初读你觉得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抓住“关心”一词,再读,抓“炫耀”,再读,抓“讨好”再读,最后,你觉得王熙凤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此时,学生就又有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蒋老师没有分析,没有讲读,就是让学生一遍遍读,层层深入,句句剖析,自已从字里行间读懂读明白,整节课,学生的脑子在不断地思考,不断的分析。从初读时的理解到后来截然不同的理解,这就是一个提升。蒋老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习就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地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学生在蒋老师40分钟的课堂中学到的是一辈子可以用的方法。“生本课堂”在这节课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千课万人”在西湖边的柔波放飞梦想,用灯光照亮前程。拖着疲倦的身躯,满载而归。隐隐约约的思绪慢慢退去,留下的只是一些触动,一些锁忆。

推荐第9篇:千课万人心得体会

千课万人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千课万人”——杭州之行

赣县吉埠中心小学郭华斌

4月12日-4月15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浙江大学举办了第二届“千课万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四十节名优课,十多堂学术讲座,四十七位名师,全国四千多人的盛大观摩团,无疑是国内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学习盛宴。

四月十一日早7点半到达杭州南站。从没想过这四天四夜的杭州之行会给我带来些么?然而,第一天上午的五节课就把我原有的这个问号,一下子拉成了大大的惊叹号!现场的热情与名师的风采是我很难感受到的。很多课都是

余音绕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很多堂课都在听完后令人情不自禁的说: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样上。与会者醍醐灌顶,对各位大师仰慕无比,很多堂课都能启发台下人的无限思索,学术的氛围弥漫在整个会场,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以下列举本人四天小结下来的“千课万人”活动之“七宗最”

1,“一宗最”:最激动的课——《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华应龙

这是我从业以来所听到过的最好最完美的一堂课。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一堂操作性很强的课,目标也很明确,让学生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只是不同的教师所采用的操作手段也各异。本堂课华老师十分机智地采用隐藏式分组操作,即都是让学生将信封中的两根纸条剪断其中一根去拼成三角形,只是一组是两根同样长,另一组是一长一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生成许多必然出现的问题,通过对

这些问题整理分析与解决,逐步地消化本堂课的重难点,最后归纳也是必然的,越是开放的课,课堂的生成就越多,对执教者的素养与要求也就越高。而我所看到的则更像是朋友与朋友之间的亲切交谈,“学数学不能单靠自己的眼睛”“请大家闭上双眼,用第三只眼睛去看这个问题”类似饱富哲理的教学言语不断的出现在课堂中,让每一位与会者不得不暗自佩服华老师的文化造诣。

总而言之,这是一堂大气、传奇而又和谐的课,华老师身上所散发出的强大气场深深震撼着在场的每个人,而他的教学风格也处处感染了我,尊重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失败与成功,尊重他们每个人的价值取向。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

2,“二宗最”:最精彩的课——《垂直》黄爱华

对于黄爱华老师我并不陌生,曾在电脑上看过他的几堂诸如《数的比较》这样的经典名课,在本次上课前又听了

他的一个“策略性师生互动五步法”的讲座,赞服之情无以言表。而真正让我对他肃然起敬的还是这一堂《垂直》。本课以理解位置关系为重点,在理解基础上找生活中的垂直现象,用各种方法画出互相垂直的直线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垂线的一些特征。这样的一条课堂主轴配上黄老师风趣的谈吐与睿智的思辨就结合成了一堂充满智慧而又精彩绝伦的优质课。正如他在讲座中说的那样“用一个又一个话题去引发孩子们的思考,让他们的思维深度碰撞”。是啊,同样也引起了我思维的深度碰撞。感叹,名师毕竟是名师!

3,“三宗最”:最实用的课——《手能帮我学数学》柏继明

这是我听的第三节课。说实话,起初对这位大妈级别的北京特级教师并不感冒。但从上课的那第一分钟起,全场的每个人都被她的课堂所深深的吸引。风趣幽默而又带着浓厚京腔的谈吐引发了全场一阵阵的欢笑。数学是什么?答:

数学就是生活。怎样去学数学?答:运

用上帝赋予每个人最原始的工具,手。这是本堂课柏老师所要传达的理念。在这个理念之上又设计了五个十分贴近生活的情景问题。五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解决简单的间隔问题可以运用双手来操作,最后归纳总结规律,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理性的规律。最后将本堂课的理念扩展到学习生活中的各个层面,让每一位在场听课老师无不佩服柏老师的细心设计与用心良苦。姜,还是老的辣啊!

4,“四宗最”:最快乐的课——《数学广角——重复》徐长青

“快乐教育”是我长期在探究的主题之一。如何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感到枯燥乏味,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欢乐与激情,跟随学生的欢乐而来的还有他们对待数学的学习兴趣。正如吴正宪在讲座中说的那样“人总是有了兴趣才

能有内驱力,兴趣从哪里来?来自于受到一定的刺激”是啊,快乐的刺激对学生而言是最有效的。本堂课40分钟几乎全部都由故事与游戏串成。使得课堂生机十足,欢笑声一片。这样的课堂对普通人而言简直就是噩梦。可是听完整堂课之后我却发现徐老师深厚的课堂驾驭能力,不是一般的高。

本课一开始出示精心设计的理发情景,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初步体验“重复”,再通过四个程度不同的游戏体验,让学生对“重复”“集合”“交集”“并集”的概念有了十分形象的认识,最后抽象归纳成概念。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同层次的游戏中慢慢渗透概念,让学生在欢笑声中掌握知识,这才是徐老师最为高明之处。哥看的不是课,是游戏!

5,“五宗最”:最开放的课——《解决问题》吴正宪

这不仅是最开放的课,也是最神奇的课。本人到目前为止只对2位老师的

课用“神奇”去评价过。前一位是石塘湾中心小学副校长李华老师曾上过的一节六年级计算课。记得曾经有一次我与张秋生校长在探讨一堂课的上法时,我提出:可以想办法去激化学生之间的认知矛盾,让他们分裂成两组,并互相辩论,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终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来消化掉课堂的重难点。只是当时由于那一节课的内容在认知上也许会误导学生,且这样的课谁都没有尝试过,最终被迫流产。但这个新奇的想法却一直存于我的脑海里,直到看了吴正宪的这堂课。本节课,吴正宪老师所上的二年级的《解决问题》所采用的设计理念与我当初的想法不谋而合,让二年级的小朋友上台分组去辩论,这已经是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竟能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观点,辩论到高潮之时,全场掌声雷动,每个在坐的听课老师都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这样的场景是我从没见过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在数学课堂上去

引导学生辩论的可行性。而且吴正宪的这节课又传达给了我一个新的理念——“回头看”的重要性。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教学同样需要回顾反思。“回头看看今天的知识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反思自己平日的课,许多都是虎头蛇尾。看来我真得“回顾回顾”“反思反思”了!

6,“六宗最”:最耐人寻味的课——《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朱平说实话,起初我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所上的课,我所给的评价是“烂课”。朱老师上课态度不温不火,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陈述理由,当未得到满意回答时,朱老师会保持沉默,让学生得继续补充理由,这样的师生互动方式使得课堂出现了十分奇怪诡异的氛围,或许有些学生能安静专注地思考理由,或许有些学生可能会因此受到惊吓,整堂课让人很压抑。

但事实上我错了。听完了朱老师对本堂的解读后,我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真

的很渺小。朱老师一贯的教学风格就是这般酷,本课的重心是重新让学生经历一个分数产生的过程,使其体验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初步接触“单位1”,让学生通过组织自己语言去表达这个“单位

1”,如果不能把它具体化,那么这个抽象的单位1,将很难理解。并初步建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强调“平均分”,因为平均分是连接分数与除法的桥梁。为什么这么多年下来,我还只能将眼光放在课堂的热闹程度上,学生的情感态度上来衡量一节课的好坏?而不能深层次的去挖掘一堂课的精髓所在?眼光决定成败!

7,“七宗最”:最有感触的点评

如此别开生面的互动点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过。虽然已经是深夜九点,但是40分钟的点评却没有让我有一丝倦意。与其说它是点评还不如说是一堂发人深省的讲座。从一位普通教师的角度去引领大家如何看待常规课与非常规课,如何看待家常课与公开课。让大家

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些名师的公开课。带着大家去思考从家常课的角度去看这些课多了什么?少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做法?新的值不值得?

但对我而言,价值最大的还是“学会自我诊断4步”:1,敢听自己的课吗?2,敢看自己的课吗?3,敢让别人来听自己的课吗?4,在进步吗?这四个问题恐怕是每一个教师的心病。但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有多少荣誉,而在于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并超越自己。不断挑战自己并战胜自己?? 漫步在幽静的浙大校园,雨后的空气夹带著一丝青草香,沁人心扉。一棵棵嫩绿的小草,在春雨过后,迎着微风在摇曳、在舞蹈、在歌唱。

数学课堂该怎么走?学生学习数学的意义在哪里?该在数学课上教给孩子们什么?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去实施“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如何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我是否该重新调整规划下自己的职业道路?

带着一个个问题去,却带着一连串

的问题回??

千课万人心得体会

12月2—4日,“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英语“情感?策略?文化”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有来自23个省市的1500多位老师、教研员和22位知名专家共赴此次盛会。

下面,我就本次学习的主要情况以及我的心得体会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活动将5场专题报告、4次课堂评点和17堂示范课科学组合,分不同年级有机穿插,专家们从文化理论、教学技巧和课堂实践等方面对小学英语做了精到的分析。虽然每天10节示范课,有时还有一两个小时的学术报告让我们感到眼花缭乱,腰酸背痛。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来不及消化,新的美味又来了,有“撑”的感觉。但是名师们或幽默睿智,或专业深刻,又或独到个性,同学们精彩的回答,总是能让在座听课的老师们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假如有人问我:

“下次有机会,你会不会再去?”我还是会说:“愿意!”因为物有所值,甚至是物有超值,所以心甘情愿。

不管是做学术报告还是上示范课的老师让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一、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

他们都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口语,准确而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有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有本国与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领域的文化知识。如:王之江老师教授的“文化的方式”,他强调英语讲究语调,一句英语用不同的语调所表达的意思不同等很多知识让我们茅塞顿开。

二、教师个人素质较高

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强,动作优雅,富有激情,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自身人格魅力较高,使整个一节课神采飞扬。北京市魅力男教师称号的主维山老师比较有磁性的嗓音,阳刚、富有激情,田湘军老师的幽默睿智和他的歌曲,

让在场的学员频频称许的眼神和不约而同拍打的节奏最好地诠释了他们的成果。

三、活动方式多样,游戏更规范

小学英语课堂注重的是活动教学,但活动要全面,有针对性,所以专家们运用的group work、look and match、play a gueing game 、say and act 、brainstorm等一系列活动。大部分都是全体同学能参与的,能辅助教材内容的。许瑾老师用“say and act”活动贯穿了整节课,运用她细腻而柔和的声音和富有夸张的动作表演把三年级课文“i can get one apple”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注重创设语境,使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

每节课的设计都创设了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真实的运用语言。徐美老师设计的“时装秀”,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五、拓展的方式新颖和创新。

我们平常上课也会设计一些拓展内容,但都是些千遍一律的东西,没有专家们的新颖。鲍当洪老师用"do you want to …"句型和同学们交流时说:“do you want to say goodbye to the teachers?” 用的恰到好处。田湘军老师设计的题目“how to put the elephant into the fridge?” 这一环节教育学生不能把大象杀掉。还有“how many steps should we leave cla?” 用刚学的英语“first、next、then、finally”来说说怎样离开课堂,这样的设计即新颖又真实。

当然,他们的优点还有很多,我不能一一表达。一路风尘,虽然很辛苦,但是浸润在这样专业的研究氛围中,我感到精神饱满,真的不虚此行。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有了这次学习经历和收获,在大师的开启和携领下,我虽没有主维山老师魅力的嗓音也没有田湘军老师的幽默,但我将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能演绎出属于自

己的精彩。

宝 剑 锋 从 磨 砺 出

---“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湛田中心小学数学学科章云升

本次我到杭州参加“千课万人”教学观摩,能够和众多教育专家、全国名师零距离接触,本就是非常荣幸的事,更难得的是能亲耳聆听这些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讲座,目睹名师教学风采和魅力,感受到了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是他们通过报告、现场教学、课堂评点及互动等多元化、多角度地诠释了“成长课堂”的要义,给予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四天的学习让我充分感受到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课堂是学堂,学生是主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我由衷地感到这一次真是不虚此行,受益颇多——

一、打造成长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的成长,不断进步。这次,这些名师就是这样做的:如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师生一见面,他先和学生交谈,通过交谈促进了解。然后,黄老师就问:你们知道负数吗?接着追问:你们生活中见过哪些负数呢?不知不觉就引出了负数,引出课题。之后,黄老师的课堂层层深入,让学生经历探知的过程。课堂教学朴实、自然。特别是让学生探讨五个-2的含义,

是这节课的最精彩的部分,让学生的智慧的火花得以最灿烂的放射,使学生的成长得到发展。使人记忆尤深。一堂课,教师说的话句句都入了孩子的内心。学生学习之后,尽显着数学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成长得到发展。

黄爱华老师的《认识三角形》一课,没有更多的情景,但很吸引人,特别是他和他的团队倡导的大问题教学,他的课简约而不简单,课堂教学设计新颖,让我耳目一新。让学生由模糊到清晰,

到掌握,到运用,到提高,分类,归纳小结。教学内容一环紧扣一环,展现了特级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课件与教学相辅相成,体现了教师的退,让学生去操作、观察、探讨质疑,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其他能力也得到提高。唐老师让学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凸显学生成长发展,演绎了精彩的教学。

二、彰显数学本质,诠释数学内涵观摩了这么多顶级教师的教学课堂,都改变了传统只关注“双基”为注重“四基”;彰显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领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等数学本质,重新诠释了数学的内涵。

如叶柱老师所授《折线统计图》一课关注学生经历转化策略形成的过程,为引导学生感悟转化思想提供有力支撑。叶老师所呈现的学习素材很多,这些都被老师整合使用,将零散的素材融为一体,紧凑而有序的展开教学。叶老

师本节

课深入浅出的诠释了“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其一,数学活动经验有别于日常生活经验。其二,数学活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解题活动。

三、注重思维过程,强化实效

以学生为主体,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参与上。喻巧月老师执教的《抢数》一课,以探索发现的意识,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创生和发展的过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华应龙老师执教的《整数背景下的平均数练习》突破了传统教法,他基于学生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将平均数的意义置于整数的背景下进行研究。让学生对 “平均数”的认识实现了由表入深,学生的思考步步深入,教师则顺势而导,教学实效强。

四、立足本职,刻苦钻研

精彩的课堂,与名师们注重数学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是分不开的,与名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好学上进,博览

群书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我反思我们为什么成不了名师,其根本就是缺少热爱本职,刻苦钻研的精神。名师们因为有勤奋钻研和独特见解,所以他们才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次学习促使我认识到自己应该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是根本,细心发现并研究课堂问题,提高钻研教材的能力是关键。

五、学无定法,教无定法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这是我从这次教学观摩中又一深深的感受。不论是郑毓信、孙晓天、张梅玲等专家的讲座,还是徐长青、刘松、罗鸣亮等几位老师的同课异构,都让我明确:教学是没有定法的。优秀的一线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才是最主要的。所以我希望在大师的带领下,能精心打造自己的“成长课堂”。

12月2—4日,“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英语“情感?策略?文化”课堂教学研

讨观摩活动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有来自23个省市的1500多位老师、教研员和22位知名专家共赴此次盛会。

下面,我就本次学习的主要情况以及我的心得体会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活动将5场专题报告、4次课堂评点和17堂示范课科学组合,分不同年级有机穿插,专家们从文化理论、教学技巧和课堂实践等方面对小学英语做了精到的分析。虽然每天10节示范课,有时还有一两个小时的学术报告让我们感到眼花缭乱,腰酸背痛。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来不及消化,新的美味又来了,有“撑”的感觉。但是名师们或幽默睿智,或专业深刻,又或独到个性,同学们精彩的回答,总是能让在座听课的老师们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假如有人问我:“下次有机会,你会不会再去?”我还是会说:“愿意!”因为物有所值,甚至是物有超值,所以心甘情愿。

不管是做学术报告还是上示范课

的老师让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一、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

他们都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口语,准确而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有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有本国与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领域的文化知识。如:王之江老师教授的“文化的方式”,他强调英语讲究语调,一句英语用不同的语调所表达的意思不同等很多知识让我们茅塞顿开。

二、教师个人素质较高

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强,动作优雅,富有激情,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自身人格魅力较高,使整个一节课神采飞扬。北京市魅力男教师称号的主维山老师比较有磁性的嗓音,阳刚、富有激情,田湘军老师的幽默睿智和他的歌曲,让在场的学员频频称许的眼神和不约而同拍打的节奏最好地诠释了他们的成果。

三、活动方式多样,游戏更规范

小学英语课堂注重的是活动教学,但活动要全面,有针对性,所以专家们运用的group work、look and match、play a gueing game 、say and act 、brainstorm等一系列活动。大部分都是全体同学能参与的,能辅助教材内容的。许瑾老师用“say and act”活动贯穿了整节课,运用她细腻而柔和的声音和富有夸张的动作表演把三年级课文“i can get one apple”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注重创设语境,使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

每节课的设计都创设了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真实的运用语言。徐美老师设计的“时装秀”,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五、拓展的方式新颖和创新。

我们平常上课也会设计一些拓展内容,但都是些千遍一律的东西,没有专家们的新颖。鲍当洪老师用"do you want to …"句型和同学们交流时说:“do

you want to say goodbye to the teachers?” 用的恰到好处。田湘军老师设计的题目“how to put the elephant into the fridge?” 这一环节教育学生不能把大象杀掉。还有“how many steps should we leave cla?” 用刚学的英语“first、next、then、finally”来说说怎样离开课堂,这样的设计即新颖又真实。

“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从去年聆听了一小老师带回的“生态课堂”展示课开始,我就对“千课万人”充满向往,今年很有幸能亲临杭州去领略大师的风采。驻足在“千课万人”的会场上,我被这恢弘的气势所震撼和折服;徜徉在这魅力无限的课堂里,我不但欣赏着小语名师的教学风采和精彩,更是在接受者新课程,新理念的洗礼。

推荐第10篇:小学英语千课万人心得体会

12月2—4日,“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英语“情感?策略?文化”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有来自23个省市的1500多位老师、教研员和22位知名专家共赴此次盛会。

下面,我就本次学习的主要情况以及我的心得体会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活动将5场专题报告、4次课堂评点和17堂示范课科学组合,分不同年级有机穿插,专家们从文化理论、教学技巧和课堂实践等方面对小学英语做了精到的分析。虽然每天10节示范课,有时还有一两个小时的学术报告让我们感到眼花缭乱,腰酸背痛。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来不及消化,新的美味又来了,有“撑”的感觉。但是名师们或幽默睿智,或专业深刻,又或独到个性,同学们精彩的回答,总是能让在座听课的老师们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假如有人问我:“下次有机会,你会不会再去?”我还是会说:“愿意!”因为物有所值,甚至是物有超值,所以心甘情愿。

不管是做学术报告还是上示范课的老师让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一、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

他们都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口语,准确而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有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有本国与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领域的文化知识。如:王之江老师教授的“文化的方式”,他强调英语讲究语调,一句英语用不同的语调所表达的意思不同等很多知识让我们茅塞顿开。

二、教师个人素质较高

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强,动作优雅,富有激情,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自身人格魅力较高,使整个一节课神采飞扬。北京市魅力男教师称号的主维山老师比较有磁性的嗓音,阳刚、富有激情,田湘军老师的幽默睿智和他的歌曲,让在场的学员频频称许的眼神和不约而同拍打的节奏最好地诠释了他们的成果。

三、活动方式多样,游戏更规范

小学英语课堂注重的是活动教学,但活动要全面,有针对性,所以专家们运用的group work、look and match、play a gueing game、say and act、brainstorm等一系列活动。大部分都是全体同学能参与的,能辅助教材内容的。许瑾老师用“say and act”活动贯穿了整节课,运用她细腻而柔和的声音和富有夸张的动作表演把三年级课文“i can get one apple”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注重创设语境,使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

每节课的设计都创设了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真实的运用语言。徐美老师设计的“时装秀”,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五、拓展的方式新颖和创新。

我们平常上课也会设计一些拓展内容,但都是些千遍一律的东西,没有专家们的新颖。鲍当洪老师用"do you want to …"句型和同学们交流时说:“do you want to say goodbye to the teachers?” 用的恰到好处。田湘军老师设计的题目“how to put the elephant into the fridge?” 这一环节教育学生不能把大象杀掉。还有“how many steps should we leave cla?” 用刚学的英语“first、next、then、finally”来说说怎样离开课堂,这样的设计即新颖又真实。

第11篇:“千课万人”小学语文研讨活动观摩心得(推荐)

“千课万人”小学语文研讨活动观摩心得

五年级

陈蕾 落叶纷飞,魅力杭州。12月6日至8日,我们参加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研讨观摩活动,走进全国各地语文名师的精彩课堂,聆听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 为期三天的活动,“名师云集,千课荟萃,万人共享”。王崧舟、管建刚、虞大明、李白坚、蒋军晶等全国著名教师,他们用激情演绎课堂,用实践诠释课标,他们的课堂或大气磅礴,或幽默风趣,或朴实无华,无不让人赏心悦目,带给大家一道道作文教学的饕餮大餐,让大家真切体会到名师课堂的精彩与智慧。让我们对“蒙着神秘面纱”的习作教学生出一种“有缘识得真面目”的感悟来。

在享受完一道道大餐之后,感触良多,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何捷老师,他的幽默睿智,和蔼亲切无不深深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作文,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变得如此简单快乐。

诙谐逗趣。即便是面临一群心猿意马的孩子,他的手里总有一种魔法让人无法抗拒,三两分钟内噼噼啪啪地让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你无法预料下一秒钟他又将抖出什么可爱的包袱,在教坛里,他就是张艺谋。他的课堂智慧和欢乐相伴,机智与幽默并行,精妙的点评总让你感到他能一语惊醒梦中人。轻松愉快,是他课堂里的主旋律。不仅如此,我们看到的课堂上的何老师,让人感到如此地亲切舒服,背总是半弯着,保持和学生的平视,让学生觉得老师仿佛成了他们的知心好友,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的同时,也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始见功夫。虽然是一堂课外的绘本课,但何老师的课堂处处彰显着浓厚的语文味。他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在亲切的交谈中学会了写简单的复句,回顾整个过程,他先是让学生写一个单句,“我的爸爸像„„.一样。”紧接着,换个句式,“我的爸爸是„„.”,,这样的转换与过渡十分自然,学生的思维没有丝毫的断裂,跟着老师的引导,积极地思考。然后老师加大了难度,“我的爸爸是„„.也是„„.”,有了之前类似句式的铺垫,学生的思维已经被打开了,只要将之前一些答案进行叠加,就能很好地完成这个句式,这样,难度层层递进,合情又合理。最后,何老师亮出了最终他想要学生达到的高度,“我的爸爸是„„.也是„„.还是„„..”。学生也出色地完成了。何老师设计的这个说话训练,既简单,又有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方法。回忆自己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每每都睁着一双双无辜的大眼睛,茫然地望着我,好似在跟我抗议教学设计上的不足与缺陷。是啊,如果我也像何老师那样将每一次的训练点设计得有层次,有梯度,相信学生学得会更有兴趣,也更轻松。这一整堂课,何老师都表现出了他极其深厚的功底,或是及时捕捉并纠正孩子们发言里的漏洞,或是将错就错引导孩子就哄笑的原因深入讨论。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天马行空,他总是三言两语就能力挽狂澜。无论你的程度高低,只要发言就能得到恰到好处的引导。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课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进步,收获实实在在的语感培养,言语锤炼;听课者亦然。那么,何老师的这一份对语言敏感与机警何处来?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我想肯定是博览群书,博学强记,笔耕不辍,多思善辨成就了他的精彩。

苍遒工笔。何老师的板书,也给人以美的享受,苍劲的撇,遒劲的捺,一横一竖从容优雅地书写着自己对孩子们、对作文的热爱与忠诚。字不多,却很明了,实与精是他的特点,新与活是他的灵性,个中寻得无限美。粗细中,他的板书简直是一首诗,一幅画又是一幅耐看的作品。板书的编排里有他的博思,他的才华;方块的汉字里有他的性情,他的追求。

于教与授中思索,于倾与听里回味。倾听何老师,倾听他课堂里的横竖撇捺,倾听他内心深处对孩子们的热爱,对作文教学的热诚,更是倾听他对人生的执着。

观摩学习虽已结束,但那一节节精彩课堂给我们留下的感动和震撼并没有结束。思考还在继续,探索仍在进行,让我们沿着大师指引的方向求索、前行!

第12篇:小学作文教学“千课万人”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作文教学“千课万人”听课心得体

关于“千课万人”的听课活动,早几年也曾有幸参加过一次,至今难忘。全国知名特级教师的课堂展示活动,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既宝贵又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虽然要占用双休日的宝贵时间,我们四位家庭主妇还是克服了各自的困难,安排好了各自的家务琐事。鲍老师把多处骨折的老母亲托付给了哥嫂照顾,倪老师把年幼的儿子“扔”在了堂哥家里,我和蔡老师也把住校一周难得回家的女儿冷落在了家里。12月5日,我们四个同事起了个大早,满怀期待又兴致勃勃地赶去杭州赴这一场教学的盛宴。

上午八点,浙大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王崧舟老师的讲座《作文教学五问》拉开了小学作文教学“千课万人”的序幕。三天两夜的学习观摩,我们共听作文课22节,专题讲座9个,这其中还穿插名优教师精彩的课后点评。这次活动让我们近距离的接触了全国各地许多优秀教师,如沉稳儒雅的虞XX老师、美丽优雅的盛XX老师、智慧帅气的蒋XX老师、才华横溢的王XX老师等。台湾的名教师何XX老师、陈XX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也让我们触摸到了海峡对岸的教学风向。

特级教师精彩的亮相让我们充分领略了大师的风采,在他们的引领下,让学生倍感无奈,枯躁无味,方法陈旧的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激情飞扬起来。他们在课堂上充分挖掘了学生的看、说、读、想、写的能力,让学生的各种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收到了极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许多名师语言炼达,用词精准,对学生评价到位,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从心灵及理念上都得到很大的触动和升华。

李XX老师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把自己骑行xz的影像材料搬到了课堂,使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既需低头赶路,还需抬头看天。光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教学功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精彩的生活经历,开阔的视野眼界,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超越自我,才能培养出大气出众、志趣高雅的学生。

何XX老师上的《细品慢尝滋味多》,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用眼看,用手拿、摸、感受、打开,用鼻子闻、用耳朵听,关注孩子想象力的表达,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如何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授课老师除了要积累专业素养,还要不断钻研教学教法,灵活运用。

虞XX老师上的《美丽崇文》,先让孩子陈述喜爱崇文的N个理由,再分解任务,让每个学习小组学写一处景点,七个小组合起来组成一篇解说词。通过《桂林山水》这篇例文让学生学习通过想象巧妙比喻,同一处景物写出不同特点。最后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一幅图片,合成一部以《美丽崇文》为题的风光纪录片。虞老师的这堂课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高端大气上档次。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多让孩子写身边的、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挖掘校本优良习作资源,是拓展习作题材的有效途径;有效创设作文情景、努力体现作文的交际功能,是激活习作动力的良策;从课文例子、教师下水文中习得写作方法,同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表达独特感受,是成功作文的摇篮。

这次听课活动中还发生了耐人寻味的一幕。诗人雪野为一年级学生上写童诗《石头会唱歌》。诗人是浪漫的,他为孩子们营造了这样一个场景,鱼缸里有一块石头,石头静默着,后来来了一条金鱼,金鱼围着石头游来游去。诗人让孩子想象,金鱼会对石头说什么?石头又会怎么回答?可是无论诗人怎样满怀诗意的启发、提点,就是触发不了孩子们的想象力,那么多的孩子固执地把自己禁锢在石头是没有生命的,他没有思想,当然不会说话的现实里,就是走不进想象的、浪漫的、童话的意境里。最后林志芳老师是这样点评的:诗意可遇而不可求,无论石头说与不说,诗就在那里。

这不仅让我们反思:孩子们的童心童真童趣去哪儿了?是不是现在的孩子太早熟老成了?是不是被自以为是的成人扼杀了?是不是被急功近利的社会吞噬了?可能问题不全在那里,那么我们教育的问题又在哪里?我们该带着怎样的理念、心态去教书育人呢?

短短三天的听课学习充实而紧张,美丽的华家池也来不及细细欣赏,只是匆匆一瞥。三天下来我们都感到非常疲惫,但又觉得非常值得,都有一种不虚此行的感受。我们每位老师都记了整整一本的听课笔记,记笔记的水笔用了一天多就没墨水了,只好换一支笔芯接着再记。虽然空旷的体育馆极其寒冷,我们冻得手脚冰冷;虽然连续不断的听课非常的辛苦,我们坐得屁股发麻,但是被一堂堂精彩的课程吸引着的我们,连上一趟洗手间都是匆匆忙忙的,生怕漏下了精彩的片段。只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站起来跺跺脚,活动活动酸麻的身体,耳朵却还是贪婪地谛听着专家的课后点评。

每一次外出学习都让我们在认识上有新的提升,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听了几节好课,听了几句精僻的课堂语言,还学习到了课堂内外更多的知识。经过反思、消化、吸收,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营养,无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大有收益的。衷心希望学校多组织类似的活动。

第13篇:千课万人

“千课万人“心得体会

许红芳

2015年11月12日开始在杭州举行的“千课万人“听课现场会是我第二次的“千课万人“杭州行。上一次是在一个初夏,这次是一个下着绵绵细雨的初冬。虽然天气已有寒意,但在报名现场却是热火朝天,老师们热情高涨丝毫没有寒意。我们一行人排了好长时间的队才报上名。拿到厚厚的资料翻开封面,跳入眼帘的是”聚焦核心素养,孕育家国情怀,培养关键能力,塑造必备品格“,这就是这次现场会的主题了,包含着多少教育工作者的良苦用心啊!

这次小语会研讨的是“新常态课堂“,所谓的”新常态“以我的理解是常态化基础上的创新,包括创新的课堂设计,创新的教学理念。关于这一点在我听了前面几位大师级的特级教师的新常态课后就深有感触,且不说打头阵的张祖庆老师,他的课由浅入深,从”大白“”小黄人“等动漫人物入手,自然过渡到电影《我的”头脑特工队“》,体会其中人物的情绪变化,再对比电影和绘本中表现人物情绪的方法,让学生模仿表达并总结写作方法。在这过程中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课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但金无足赤,课无完美。教师太专注于营造课堂气氛而使重点的语言表达练习未突出,最后的小练笔就显得有些匆忙了。

再说到王崧舟老师的课,那真是大师级别的,课堂是他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体现,不拘小节,掌握大局。虽然是高中生都难理解的庄子及物论,王老师上起来也是得心应手的,文本处理的相当到位。课堂上充满了轻松,幽默风趣的语言,最后对于庄子的无为而治文化的传播点到即止不做过深理解,结尾设计也是相当的巧妙的。学生的收获颇丰,同时我认为在听课的老师的收获也是不少的。

和王大师的课不同,王红校长的课则是非常平实的,但同样是大气,于平凡出见不平凡。教学设计巧妙让学生真真切切得到实惠,学到了写作方法和技巧。真是润物细无声啊!虞大明老师则是大胆的创新和设计,各种的补白,开会,辩论赛,孩子们上的不亦乐乎,真是丰富多彩的课堂。

这些大师给我的一点感受就是他们都很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培养。对文本的处理都是处处雕琢的以致很到位。教学设计是创新再创新,突破再突破的,尤其是王崧舟老师他对文本的研究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研究庄子已经三年了。从他们身上我深切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注重学习和研究,要钻研我们的教材,钻研我们的教育事业努力成长,这样才能使你的学生更优秀!

第14篇:千课万人

《千课万人》活动有感

我有幸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撇开繁忙的工作,带着一份对与大师同一课堂的期盼,我和同事一起来到了杭州,走进了“千课万人”的会场。整整两天,虽然一直坐在听课会场,没有时间出去领略杭州这个现代城市光彩的一面,没有时间去那为世代文人所称颂的西子湖畔走上一圈,但并没有留下遗憾。因为,在会场,我目睹了王崧舟、陈国安、徐素梅等著名特级教师的风采,我的收获满满。

短短两天的听课学习,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每天坐在体育馆硬凳上,一听就是10节课,高密度的课堂让人休息的时间很少,长时间的坐姿让人感觉有些疲乏;但我觉得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那课堂教学堂堂精彩,那大师风采个个让人折服。这样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走近了大师,再次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

短短两天的听课,却是对我的一种历练。领略名师风采,并从中汲取经验。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周一上午王崧舟老师的课。

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向来以清新出名,如诗的感觉充溢着整个课堂。王老师的课,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一股潺潺流淌的清泉,我们聆听着,沉醉着,仿佛经历了一种心灵的洗礼。当王老师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从红地毯上走入课堂时,全场的教师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这次他上的是《孔子游春》,整整二节课,没有让我们有一丝的疲惫。学生也听得很入迷,下课后,很激动地去还让王老师签名。

《孔子游春》从写景入手,讲述孔子与弟子们在泗水河边游玩中,由水引发一系列思考,借以教化弟子„„王老师的课出人意料地让学生去寻找、比较孔子的课堂、课文与我们现在的课堂、课文的不同,以此作为各个板块的主抓点。他极富创意地将“看到的”与“想到的”对应起来,甚至由此将文章改编成一篇诗歌,引导孩子通过师生合作朗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孔子作为课文的灵魂人物,他的君子形象和教师形象在老师一次次地引导中,在学生的心灵上高大地竖立起来。

我最后的深思:新课改的大致思路我似乎有了,我能否摒弃荣誉与成绩,以我这点微弱的灵感在课改的大路上披荆斩棘,继续前行……

第15篇:“千课万人”

走进“千课万人”,感悟“生本课堂”

在这短短的四天的杭州之行,我们仿佛经历了一场知识风暴,品尝了一桌丰盛的满汉全席,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虞大明的《狼牙山五壮士》壮怀激烈,铿锵有力;张祖庆的《狼牙山五壮士》感情真挚,情意绵绵;王崧舟的两节《与象共舞》分别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语言(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取向,重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语言(以培养写作能力为取向,重言语形式的理解);而窦桂梅老师的两节《我的爸爸叫焦尼》更是将母语的重要升华了„„

每次外出听课,我们常会感叹:“上得真好!我怎么就学不来呢?”学不来大师们文化的底蕴,那是他们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升华。学不来大师们精妙的教学设计,他们的课堂如行云流水,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常常会使我们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学不来大师们那富有感染力的灵动的语言,准确、畅达、易懂、幽默。一句话,他们是智者。教师有智慧,就能开启学生的智慧。

若水三千,取一瓢饮吧。我就这次听课,大家共享点滴收获。 精彩之一:《狼牙山五壮士》同文异构

两位浙派名师:虞大明老师和张祖庆老师,他们同上《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两堂课真是各有千秋。虞大明老师激情昂扬,紧扣壮士言行,抓住关键词句,学习用朗读来表达读者心中的感受。整堂课,虞老师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反复认识的是:“这就是英雄本色,这才是壮士情怀。”当虞老师浑厚的声音读起第六自然段,当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电影片段播起,当五壮士豪迈的口号响彻会场时,我一次又一次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是一场情感的盛宴,一次生动的爱国教育。而祖庆老师他侧重的是学习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注重学生写作方法的培养。一上课,张老师安排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习成果,让学生听写8个词语,再分为两组,分别是敌人和五壮士,可谓别出心裁。接着,朗读这两组词语,读出不一样的感觉。然后,在学生有自己的感觉后,进一步引发思考,并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敌人、五壮士的句子,再划出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中震撼你的句子细细品味。于是在读、划、议、品中,五壮士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透露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最亮点在最后,他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将来重编教材,你认为该不该把“五壮士中的两位幸存者”和“日军向五壮士致敬”这两个事实写入教材?为什么?孩子们各抒己见,张老师适时引入一位编者的话,最后用诗歌的方式表述张老师自己与其不同的看法,这样的结尾多好,是啊,“该不该把这些写入教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张老师让学生明白了独立思考的精神最可贵,他让学生回去自己思考,因为“有些问题,需要思考一辈子”。张老师的这堂课不但实现了阅读能力,更提升了理性思辨。两堂同样的课文,两种不同的精彩!

精彩之二:大师的语言魅力 新鲜,还第一次听到一个人的同文异教。王崧舟老师用“一课两上”的方式执教《与象共舞》,实在精彩!最吸引我的是王大师的语言魅力。他的教学语言特别是声调所传递的信息,始终是轻轻的,像在你耳边呼唤,又像在你眼前提醒;始终是清清的,像最源头的溪水,缓缓地流,不动声色地流,只是在个别时候,突然拔高,突然激动,突然加快。我觉得他就是魔术师,甚至拥有巫师的吸引力,学生不由自主进入到课文中去。

精彩之三:窦桂梅老师报告

窦老师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一次次赢得在场老师的雷动掌声。她的报告,给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指明了方向,“我是教母语的,我是教人学母语的,我是用母语教人的。”窦老师让我们懂得了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关爱孩子,给孩子们阳光,给孩子们雨露,这是我们的责任!

欣赏了名师们那充满灵性的生本课堂教学艺术,领略了他们那极深的文化底蕴及语文素养, 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有了这次学习经历和和收获,在大师的开启和携领下,我们将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相信我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能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第16篇:千课万人

千课万人,千丝万缕

大沽中心小学英语学科王燕燕

背上行囊,怀着对英语课堂真理的探寻,怀着对名师们的爱慕钦佩,我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西子湖畔,断桥白堤,这是一座令人遐想的城市,一个意气奋发的青年,开始了与“千课万人”4天的邂逅。

在逸夫体育馆里的三天,虽然天气寒冷,犹有一道温暖的阳光,在书声琅琅和师生切切中把我们融化。一堂堂高效的课,一双双迫切的眼,一张张享受的脸,凝聚成千课万人这盘饕餮大餐。

大师云集,是我看到参会指南的第一个想法,我暗暗揣测着,他们有着什么样的风格,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功力,能在全国英语课堂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什么是大师?曾经看到这么一个定义,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浅显,最简洁的语言表达研究成果的人。现在我的定义是听大师的课是百听不厌的,即使同样的课再听一遍,也会津津有味,沉浸于大师们的举手投足,沉迷于他们在课堂间行云流水的姿态。

几天来,我置身逸夫体育馆,领略大师们的风采,我想,积淀是他们最好的诠释。积淀文化,积淀经验,积淀反思。正如王之江教授在报告说的那样,假如你有成为一名优秀小学英语教师的理想,必须得拥有:

一口流利标准的口语,一手赏心悦目的板书;

一副端庄得体的仪表,一脸快乐开朗的笑容;

一组相关信息的网站,一批富有个性的课件;

一套科学规范的教法,一间充满童趣的课堂;

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一个永不动摇的信念。

1 -----“千课万人”研讨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这些口语、板书、教法、信念,哪个不需要积淀?

这三天,积淀在我脑海中的是这些课堂无数精彩的瞬间。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小学徐美老师“Whose gloves?”一课,从一段自拍的搞怪服装秀的录像开始,创建真实情景,复习服饰类旧知,调动课堂气氛。在课堂最后的拓展练习,同学们分组用所带衣饰为化妆舞会装扮,并用今日所学句型进行评判,选出最佳设计。孩子们积极参与,真正做到了将英语课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徐瑾老师的课堂《I can get one apple》让我深深为她的教学设计折服。同样的三年级学生,同样的教学动物的单词,徐老师的课堂却是如此的富有创新,如此的吸引孩子的参与。她以一颗apple tree作为载体,线索就是 I can get one apple。她把重点动物单词分成了两组,bird, squirrel,monkey (it can jump/fly/climb)能通过自己的方法得到苹果的和另一组 mouse ,sea lion(it can’t get apple),最后升华到了情感目标的教育,动物们之间说: let’s help each other(让我们互相帮助吧去得到苹果),整个课堂行云流水,真正做到了高效轻负。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英语。

来自广州顺德的田湘军老师用他雄浑宽厚的嗓音和幽默诙谐的语言征服了全场教师。田老师的教学内容是取材于英国影片的《Wallace and Gromit》。用电影来教学,足够大胆,足够创新。让学生带着Who? When? Where? 3W的问题预测任务型教学将学生带入了新课学习。整节课的最精彩处是就Wallace如何登上月球的行为展开了“first next then finally”程序动作的讨论,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在操练阶段,教师并没有停止对学生的知识的细微渗透,而是选取了较为幽默的话题:如何将一只大象放入冰箱,如何下课。通过这样比较有趣的任务活动,学生十分乐意使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参与交流,行云流水一般的教学,让所有的孩子和听课老师沉醉其中以至于课程结束仍不愿离开。

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林丽的《Halloween》,选用地道的外国绘本作为教材对六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学生在五年级就已经有对Halloween的初步了解。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与好奇心,分四个板块教学。

刚开始的gueing game提供一些简短的信息,引出

October/mask/pumpkin lantern导入今天的主题Halloween,设计的巧妙而又生动。接下来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万圣节知识,阅读文本,说一说Whats new?通过找页数,让学生有目的阅读。阅读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回答问题、做选择题、填空等。在每一块阅读中,做出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能很快明确文章的思路。本课的阅读材料,她用rhyme的形式,时尚的节奏读出。令人感叹原来阅读可以这样有趣,课后学生意犹未尽重复着今天的rhyme。

史大胜,这位博士级别的留美访问者,在上他的英语绘本故事课时,我或多或少读懂了他的一些理念。也许那正是他留美期间形成的一些理念。课堂上,面对坐的的端端正正的一年级孩子,史老师不止一次提醒他们,你们喜欢怎么坐就怎么坐,我们今天是一起读故事。面对孩子们整齐划一大声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又不止一次的强调,声音轻一点,不用这么大声,回答问题只要能让别人听到你的声音就可以了,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面对孩子们踊跃举手发言的情形,他极其真诚的赞美他们:you’re so smart very good等等,让我们明白虽然好孩子不一定是夸出来的,但是给予他们必要地赞美必要的鼓励很重要,因为小学阶段就是要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名师课堂”是他们的精彩,带给我的却是深刻的思索。一路风尘,不虚此行。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在大师的携领下,愿我能在前行的路上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最后,我以小诗一首结束我的学习心得:西子湖畔,你我,偶遇;倾城笑颜,我你,痴醉。捕风追影,你我,别离;朝思暮想,我你,相依。

第17篇:千课万人

“千课万人”研讨观摩活动学习体会

2013年12月有幸赴杭州参加为期3天的“千课万人”观摩活动,总的感觉是“累并快乐着”!可以如此近距离目睹名师们的风采,感受“生本课堂”,真是受益菲浅。现就本次活动浅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新体验作文”,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一直是自己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的课堂中基本上是老师一言堂的现象,自己不停的讲三四十分钟,告诉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写,怎样写。可是最后的结果却不尽人意,而自己却在这样的教学中迷失方向。这次有幸听了全国各地名师的作文课,仿佛给自己的作文教学指了一盏明灯。在名师们的课堂上,你总能听到那声亲切的称呼“孩子”,老师说的最多的话是“谁还想说?”“谁还有补充?”“谁听明白了?”“你想好了,你该怎么说?”等话语。整堂课都充满思辨,充满着教师的追问和点拨。学生需要这样的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关注到了学生的差异,老师们也需要这样的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能实实在在地指引我们的课堂实践,不为一些花架子而失去课堂的真谛。在名师们的眼里“生本课堂”就是让学生安静的去思考,合理的表达。在我的课堂中正是缺乏让学生“安静思考,合理表达”,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不等孩子思考、表达,就急于包办代替孩子去思考,去表达。所以我会发现,我们的学生随着年段的升高,表达的欲望却越来越低,甚至知道的问题都不愿意回答。

在本次观摩活动中,我觉得虞大明和薛法根老师的课,对我们以后的作文教学具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在课前,两位老师都不急于进入作文教学,而是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通过游戏、交流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开口表达,不管学生说的好与坏,老师都能给予学生肯定。另外,两位老师的课堂都充满笑声,通过老师幽默诙谐的语言,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记得薛法根老师在上课之前,以“你们觉得老师好看吗?”来跟学生交流,在交流到一定程度时,引入“爱”的主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爱什么?这很平常的问题却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而且学生也有话可讲,当学生打开话匣子之后,老师才出示作文的主题“我最爱听的一句话”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表达越来越流畅,越来越有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学生能说了,写也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本次的作文研讨活动,大部分老师都以自己写的下水文为例子来进行作文教学,在这一方面,我就做得非常欠缺,往往教给学生写的方法,自己却从没尝试过写一篇课本上的作文,也许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尽人意。薛老师说的对,作文一名语文老师,自己首先要会写作文才谈得上教作文,只有自己先写一篇范文,才知道本篇习作应该从哪些方面下手,哪些内容需要讲,哪些内容应该放给学生自己去体会。 薛法根老师在执教《我最爱听的一句话》时,就亮出了自己的范文,让学生一段一段地读,一段一段地总结概括,最后点明写作的要点。学生通过总结和模仿,写出来的作文还真是不错呢!虞大明老师执教《未来的_____》中也写了一段“神奇的画笔”范文,并让学生思考:老师的习作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和学生一起总结可采用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在后来的写作中都用到了这些。由此可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本身就应该有一桶水”在平时,我们也应该多读多写,提高自己写作的水平。

另外,老师们还强调了作文的反馈应该做到及时,这样才有利于指导学生的作文修改。反思自己日常的作文批改,一篇作文交上来,两星期后才能改完,再给学生反馈时,大部分人已经忘了习作的要点,这样再来讲解作文时效果很不理想,在以后的作文批改过程中我应该把握时间,可先根据学生的日常的表现分层进行批改,找出不同层次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以后的作文教学中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进行当堂作文,这样就能及时了解学生习作状况,通过自评,师生共评的方式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身心愉悦的学习,总是让人感觉时光的匆匆流逝。“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们越来越信奉其中蕴藏的真理。“既然我们怀揣着理想上路,就不怕路途的遥远;既然我们已经开始在泥土中耕种,就不怕付出汗水。”我们坚信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都值得捕捉,每一次捕捉都将是行动的推进。作文一名年轻教师,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学着把学生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一味的斥责,名师们的一句话说得真好“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 在不断出错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这样学生和老师才会得到更大的进步。

第18篇:千课万人

2013年11月27日上午八点整,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杭州市浙江大学逸夫体育馆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千课万人组委会倾力承办,整个会场座无虚席,人数之多、场面之壮观着实令人吃惊,可见各单位对此次活动的重视,我们有幸参与了这次的听课活动,收获颇丰。

27日上午,三位浙江省的专家分别执教了《千以内数的认识》、《年、月、日》、《认识负数》三节概念课,向所有在场老师展示了数学概念课的不同设计、不同教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位名师针对概念课的教学设计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各自的课堂教学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还课堂于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思考、探究。

下午围绕计算课的教学,来自江西、福建、山东的三位老师分别进行了自己的课堂展示,同样他们的课也是精彩非凡。执教《笔算乘法》的刘才军老师既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又注意学生对算法的掌握,整节课结构清晰,层次明显;阮宁宁老师执教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看似只重视学生算法的掌握,其中却也蕴藏着算理的解释,学生的表现相当精彩;杨永丽老师执教的《分数乘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形结合这种方法在数学中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借助问题情境将分数乘法的算理解释的非常清楚。组委会针对三位老师的教学也提出了一些计算课中存在的问题,会场的其他老师也参与了讨论,如计算方法需不需要记忆,创设情境的作用,计算教学中复习的利弊等等,经过探讨,与会老师对计算课的教学都有了新的认识。最后,浙江省的袁晓萍老师展示了同课异构的课《年、月、日》,从这节课中,各位老师又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课堂。

28日上午,来自不同省市的四位老师分别围绕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这两个主题展开了《平移和旋转》、《周长》、《折线统计图》、《体积与容积》四节课的教学。虽然老师们来自不同省市,用不一样的教材,但都体现出了新时期数学教育的新思路。如骆双老师教学的《周长》让学生自己量腰围的活动非常有趣,既帮助学生深切体会周长的概念,又创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那种愉快的学习课堂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下午的主题是面积教学,分别是这样三节课:《面积和面积单位》、《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三位老师和学生的表现非常出色,之后的辩课活动中专家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为什么要用边长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在场的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为我们对课堂的思考开发了不同的方向。 紧接着,由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校长俞正强执教了一节同课异构的课,《折线统计图》。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了,但整个会场欢声一片,俞校长语言幽默,学生学的非常开心,当然他的教学设计也很精彩,知识点讲的清晰透彻,令人佩服万分。

29日,虽然本次的活动已接近尾声,但整个会场仍是座无虚席,老师们的听课热情并未因寒冷的天气和持续的劳累而降低。安徽省的两位老师执教了两节综合领域课的内容《有趣的推理》和《数字编码》,两节课的氛围轻松,学生学得开心、玩的开心,深切体会到生活中数学的巨大用处。随后围绕综合实践领域内容如何教学,专家与在场各位老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专家也给老师们提了很多建议,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最后朱国荣老师借三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同课异构的《数字编码》,给老师们面对教材改革带来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大致方向,让老师们看到了不同的课堂,有了不同的思考。

时长两天半的听课活动已告一段落,非常庆幸自己有这样的机会去听这些名师的课,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发现自己的能力还太弱,需要多加努力学习,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在教学上有所突破。

第19篇:千课万人

走进“千课万人”

“千课荟萃,万人共享”,浙江大学打造了这个品牌,为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此次活动汇聚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名师、教授。如:李力加、王来阳、朱敬东、冷莹、程明太、徐军、孙飒等。也聚集了五湖四海的优秀教师前来观摩。说实话,我十分庆幸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名师的课堂。

聆听着动人的音乐,伴随着倒计时的钟声,精彩的课堂序幕正在慢慢揭开······

首先给我们带来听觉盛宴的是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力加教授。李教授耐心细致的为我们讲解了《美术课程标准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专题报告。讲述了感知与创造在课堂中的重要性。他说:“感知活动!与创造,是美术学习永远的命题。美术家就是以独特的思维方式思考世界的人。”他的一番话让我顿时觉得能从事艺术教育事业是一件多么高尚的事。

紧接着,来自黑龙江的杨秀巍老师用精彩绝伦的魔术表演把我们带入了她的《点的集合》她字正腔圆普通话就像一杯沁人心脾的热茶给寒冷的早晨带来浓浓的暖意。在她紧而有序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生作业设计的多样性,连续性,对学生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同样精彩的还有贾方老师的《中国民间玩具》、黄黎敏老师的《高耸的哥特》以及彭晓宁老师的《动物身上的斑点》。她们用亲切的笑容,从容的话语和丰富的表情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又一节生动有趣的课。

在听了一天严谨大方的课后,周信达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十分愉悦的课堂气氛。他轻松诙谐的语调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周老师带来的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在课的开始,他先放映了一个篆体的“水”字,让大家猜这个字,学生们都能猜出来,这无疑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信。紧接着他让学生们学写这个字,且比赛写的越多越好。一开始我并不明白他的用意,可是通过不断的添加,画面上出现了一条自然又壮美的“瀑布”。这时大家都惊叹了!原来简单的一个个水字拼在一起正好凑成了气势磅礴的瀑布。正当大家为这个有趣的导入赞不绝口时,周老师又快速的拿出了一支炭条。以大写意的方式很洒脱的在瀑布的两边画上了黑黑的岩石,现在画面变得饱满充实。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学生们也都完成了作业的大部分内容。当然,周老师的课有大气的地方,也有细致的地方。接下来,周老师就让学生们给画面添上小桥,树木,亭子还有人物。更巧妙的是,可以用橡皮在刚刚画的岩石里面擦出一条山间小路,自然大方,婉转灵动。最后,周老师选择了卷轴的方式来展示学生的作业,很符合山水画的大气写意气质。

在这紧凑的两天里,宗跃风老师带给我的震撼是最大的,她的每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透露着她浓厚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虽然接触到她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她所呈现给我们的是她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绘画技法以及高尚的艺术情操。她的教学环节是真正的做到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难到易。她娓娓道来的讲述了中国画从用笔到落款的每一个步骤,细心的听取着学生的回答,用自己专业的美术语言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概括。对学生的评价也毫不吝啬,只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给予大力的肯定,加深了学生对国画的自信。宗老师是真正的将国画教学体现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她给学生准备的教学媒材都是画有写意国画的,这样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她将学生的作业以画册的方式进行装裱,这无疑又教会了学生们国画的装裱形式,可以说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经过了仔细的推敲,都富有强大的知识性。在她的课上我从真正的意义上领略到了中国画的风采。仿佛真正的置身到了“鸟语花香”的世界。

朱敬东老师是一位非常值得敬佩的老师,他是真正的为了学生而教学。他对学生的关注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了他的课堂上。在课的开始他不是急着上课,而是观察了学生的位置,细心的将个子高的学生调到了后面,并精妙的夸其一句:“你是这一组的“长城”。”很好的缓解了学生不甘心的情绪。在课上,他亲切的称呼学生为孩子们,仿佛自己是家中的一位长者,正在给自己的孩子们讲故事,很好的拉近了与学生们的距离。朱老师对学生们的评价显示了他高深的文化造诣,比如:你真的读懂了塞尚。你有独特的审美眼光。你有一双很能发现美的眼睛。这些美的话语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孙飒老师带给了我们一堂非常高端的课,将数字美术完美的呈现在我们眼前,所有学生都是用平板来完成课堂学习,从自我收集资料到引发更高深的讨论,将绘画技法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徐军的课,人生的课。他的学生是幸福的。听他的课的一种享受。听徐军老师的课,我总能收到惊喜。听到他为了上一堂课去了八次敦煌,我不禁为之赞叹,这就是对生活对工作虔诚。

赤橙黄绿,巧手涂丹青空白化神奇; 笔墨纸砚,妙笔舞翰墨瞬间成永恒。一堂课,凝聚了一位老师很多的精力; 一堂课,带出了一个团结的队伍; 一堂课,成就了一份宝贵的事业。一堂课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也带给我们新的启迪,她是我们美术教育研究最基本的一个点,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美丽的艺术装点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第20篇:千课万人

“千课万人”小学纸艺培训心得体会

3月24日—27日,我有幸在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为期三天的培训,此次培训对我来说感触颇多,接下来我谈一谈此次培训给予我的一点思考。

温馨而淡雅的教学方式

来自台湾新竹大学的吴望如教授给大家带来了《美术课——《纸艺术教学》。首先对台湾老师的第一印象便是亲切和蔼,感觉他们身上具备着一种“温馨”的气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礼仪细节,在整场讲座中都是用“您”作为称呼,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坚持,更是我应该学习的地方。

吴教授的纸艺术课程与我想像中的并不同,他并没有用课件,而是亲身示范,从中让我领悟出“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学生需求”是多么的重要。

开场跟老师们互动,让大家先折小时候自己玩的纸飞机,而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一个思维定势的问题,两种飞机没有翼,也都是完整的。这无疑是对纸飞机的理解的定势,不禁让我反思现在的孩子们会如何面对这样的题目。吴教授向我们传达了新的理念,通过重新建构去打破常规思维,先解构再建构。课堂上教我们叠出九种纸飞机,让我们在自己创新两种纸飞机。例子中现场的解构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他自我探究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口中的“魔术师”,也就是剪刀,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工具,而是打开孩子思维的魔法。

甜蜜而芬芳的学习过程

于我而言,手工一直是弱项,所以手工课是难题。幸运的是此次有幸聆听吴望如老师的纸艺课,吴老师对于纸艺的热爱和研究,呈现出绝美的纸艺作品,不禁让我也很想去尝试去努力。

纸艺讲座让我对“纸”有了新的认识,其实它不单单是一张纸,如果你用心去研究它打造它,它就像你的孩子,它的可塑性极强,而且取得也容易,通过折叠、切割、弯曲等方法能变出丰富的种类。而纸艺作品分为平面作品、半立体作品和立体作品,不同的种类给人的视觉效果完全不同的,但是都很美妙。

吴老师通过以身示范,教会了我们“各种纸飞机”、“四巧板、五巧板、七巧板” “解救动物、仙人解套、大嘴兽、隐藏的空间” “大嘴鸟、鱼、各种鸟”“纸螃蟹”等作品,让我们领略到了纸艺的博大精深。

在纸艺教学方面要根据纸质的不同去设计课程内容,并且要体验、感受,这比技巧练习更重要。

短短的三天培训,让我体验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模式, 我们应该学习吴教授的这种授课方式:既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方法,更要让孩子自己去想象和创造。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意去学去想去创造。——这就是我本次学习的最大收益:折纸或剪纸不只是单一的模仿,要通过老师所教的基本工艺方法,让孩子自己想象,拓展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维——即要有思考、创新,如果思维被固化,就会毫无变化。课堂不只是单一的传授,更多的时候是引导孩子的创新思维,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学习中发挥想象并享受创造带来的乐趣。

千课万人小学语文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千课万人小学语文教学观摩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