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开展优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11 07:41:4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优化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推荐第2篇:开展校本教研优化课堂教学(版)

开展校本教研 优化课堂教学

--极乐乡中心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小结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和教师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在开学初根据学校实际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决定在我校实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以

三、七年级为实验年级进行试点,并逐步在全校推广,制定了《极乐乡中心学校“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方案》并且围绕这一方案进行校本教研。

一、结合教研室工作安排,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作文教学”教研活动。十月份参加一中片“有效作文教学”教研活动,根据一中片的活动方案制定了本校方案。首先在本校初中语文教师全员参赛,选出的优胜一组参加一中片的教研活动。通过这一平台开展了集智备课、说课、课堂教学等一系列活动,使广大教师更进一步认识到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二、充分利用各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

我校初中生在理化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对理化学习中的抽象概念、规律等不易理解和接受,容易产生畏难、发愁情绪等困惑。因此,理化生教研组以此为契机,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在物理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五种试验模式(即设计“失败”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设计设计型实验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设计自制器材,培养动手能力;设计小制作、小发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设计“新奇”情境,让思维飞入物理境界),用有趣的实验创设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轻松学习物理的习惯

三、结合课题研究、深化校本教研内涵

本学期,我校教师继续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各自的小课题研究项目;梁小华、甘海峰研究的《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妥进梅、马福财开展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等小课题申报县级课题成功。尤其是以贺莲雄为主持,刘玉梅、裴玉莲等教师参与研究的《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市级课题处在进行研究、收集资料、整理成果的关键时期,英语组围绕这一课题进行集智备课、说课、课堂教学,在参加一中片的有效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了参加全县决赛的机会。

四、研究课、公开课、观摩课异彩纷呈

各教研组围绕学校“高效课堂”的总体要求和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一节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规定,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小学语文组举行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如何扑捉和整理教材中的有效信息”等研究课;小学数学组举行了“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研究课;中学数学组开展了多次“同课异构”的观摩课等。通过多种类型的课堂教学,为同教研组的教师之间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提供了较好的学习机会。

五、特色教育初见成效

从上学期开始,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现有的师资力量,在体美音教研组尝试特色教育。这学期,体美音教研组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教研活动。马明老师主持的美术、书法两个兴趣小组成员较多,参与率较高,成绩显著;黄发萍、薛玉荣两位教师音乐教学气氛活跃,呈现出勃勃生机;虎文芬、时海雄的舞蹈教学充满活力,使同学们在进行锻炼的同时受到艺术熏陶;王生贺、马学金老师的篮球小组成员积极性高,不但使同学们感受到篮球的魅力,而且拥有了在团队合作基础之上的成就感。

六、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本学期,各教研组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基础上举行了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中小学生的钢笔字竞赛和英语手抄报活动不仅使同学们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享受到优美自己劳动所带来的乐趣;理化实验竞赛使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轻松愉快的获得了相关知识,加强了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中学生数学竞赛,使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获得,不仅需要认真地计算,还得学会认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等学习方式,来提高自己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竞赛活动,一方面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督促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校校本教研工作还有许多不足和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

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内存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之一,教师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积极主动的个性化教研就来源于校本教研,教师要学习前沿教育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学科整合,教师个人要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我校把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的工作放在首位,制定方案,确定专题,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重视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是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的记录。

再次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

学校为了提高教师课件制作的水平,每学期应举行一至两次优秀课件评比活动,对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校教师的多媒体课质量才能大幅度提高,为了满足教师上多媒体课的需求,学校应当充分利用两个多媒体室和已经到位的教学电子白板,全力支持多媒体教学。

另外还要强化校本教研管理

我校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制订了详细的校本教研考评办法,建立开展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把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常规考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本学期,我校加强了校本教研工作的领导,重质量,重过程,讲实效,不搞形式。主管校长负责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务处负责组织领导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等。

我校结合实际,购置了各学科课程标准且人手一册供教师学习,添置的教学电子白板必将和原有的多媒体教室一样会促进教师课堂课改的力度,为校本教研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每周教研活动的具体情况都要进行记录,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认真做好每次教研记录,教务处工作人员加强对人员的点名,保证按时出勤,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对出勤情况都有详细记录,对听课记录及时检查,及时整理评课表,使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改进,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

开展校本教研 优化课堂教学

--极乐乡中心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小结

极乐乡中心学校 2012年11月30日

推荐第3篇: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岔河九年制学校

字莲

有效课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同时注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经过长时间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使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作为授课教师我认为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认真搞好备课。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敲出适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使学生在充分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根据课标要求设计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的课堂练习。教师授课的目的是希望自己的学生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而是希望通过自己授课达成学生自己所具备的一种能力,所以设计好当堂练习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设计出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的巩固课堂知识的课堂练习,这就需要授课教师认真的推敲,认真的准备才能达成有效课堂学习的目的。

(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所准备的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学生不是电脑更不是机器,所以千篇一律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教学的需求,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时进行及时调整,以满足教学需要。

二、学生是整个学教活动的主题,教师在授课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授课氛围。授课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严肃课堂纪律又不能过分的压制学生,要让授课的过程充满轻松愉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知识。一个学生看到就战战兢兢的授课教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里,不仅不能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认真学,还要担心随时随刻承受授课教师的暴风骤雨,所以授课教师善于营造良好的授课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授课教师不能在学生犯错之后进行喋喋不休的批评教育,即使是批评教育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像市井之徒一样口不择言,甚至体罚学生,这样才能避免让学生讨厌自己乃至整门学科。

(三)教师要适当利用表扬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懂学生的心里,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既能满足一下学生小小的虚荣心,同时也是为课堂的积极互动打下了基础。授课不是一个授课教师自说自话的过程,而是老师和学生需要的是相互之间的积极配合,这样既能达成教学目标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学习习惯。授课不是授课教师一个人的活动,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学生只有带着问题参与进来,才能达成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如果学生提前没有进行预习,只是被动的去接受,采用“填鸭式”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都将事半功倍甚至是无效。因此,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是达成有效课堂教学目标重要方法。

总之,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以上总结的方法也只是其中的一种,如何达成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授课教师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总结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推荐第4篇:整合化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整合化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金洞初中 李志强

整合化学化学教学资源,恰当运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内在联系,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更多高质的学习资源,优化化学教学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下面就如何开发和化学资源整合,怎样优化化学教学谈点体会。

一、整合和开发化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整合和开发化学资源,强化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增加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质量,是优化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运用化学教学媒体,以图形、图像、声音、色彩、文本等化学教学材料,运用各种手段,采用多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作用于学生的感知器官,使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产生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欲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过程是一个动态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应该将最先进的、最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质化学教学资源应用到化学教学中, 并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以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应用先进化学教学理念,指导化学教学实践

教育化学教学理念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化学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教师进一步化学教学实践的前提。化学教学提倡民主、科学、开放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交流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师应首先明确及理解这些先进理念,在化学教学的实践中,运用这些理念去思考化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化学教学过程之中。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会使学生对学习“全神贯注”、“乐此不疲”。 合作互助、双

赢共进, 使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内心稳定、快乐和谐。 坚强的毅力、不畏挫折,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肯于坚持、在学习化学中勇于实践、不断进取。满足学生智力及心理需求的化学教学内容,多种多样活泼有趣的化学教学方法 教师和蔼亲切幽默鼓励, 学习化学过程中成功的体验,将有助于学生在化学教学中主动参与并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选择化学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进度

知识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同时获得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在于让学生获取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传授知识的过程不仅仅是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完成化学教学计划的过程;不仅仅是用一本教材反复的教练过程,应该具有选择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生的、学校的、社会的各种资源及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跨学科的知识, 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将这些资源进行选择之后整合到化学教学内容之中。化学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在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同时,要跨越和超越新课标。

五.优化知识结构,将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化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过程.教师应把握好知识点,突出重点、难点,精讲、精选、精练、精评。将知识内部的概念、公式、原理横向联系、纵向递进。通过化学教学计划、讲授课、复习课、活动课、研究课、辅导课、练习课、考试课、讲评课、自习课、答疑课、试验课 及课后反思,将知识归纳分类、综合比较、拓展延伸、提炼精华。通过对知识的厚化与薄化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和顺化;通过协调的、知识量的积累,使学生的心智发生质的变化

六、培养自主学习化学能力,指导学生主动获得学习化学方法 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熟练与提升的自我管理过程,应该养成习惯, 从而成为自主自觉的学习化学过程。运

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将自主学习化学的基本程序分为学习计划 ——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拓展性学习——自我评价。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有计划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通过讲解、训练、鼓励、提高、调整, 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计划性的学习习惯 、独立钻研、学求甚解的习惯 、专时专用注重学习效率的习惯、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和善于向他人请教的习惯。

六.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应基于生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学生要在学习中去体验, 要在学习中去实践。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运用各种化学教学内容和方法, 去培养学生的收集与处理化学信息、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的实践能力。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 在已有知识架构的基础上去创造。教师要在化学教学中去激发这种创造性, 让学生乐于去创造、易于去创造; 体验创造的精彩、创造的激情、创造的奇迹。

七.应用成功化学教学方法和策略, 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认知、技能及情感的层面上合理递进,取得大多数学生都能学会的结果。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分层化学教学,可以使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学习, 通过智慧的碰撞、心灵的沟通 使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互补共进、双赢发展的理念内化到学生的真实的行为之中。在化学教学中应用任务型化学教学, 学生主动融入与参与, 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 理解世界、探究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 获得良好的化学教学效果.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在综合运用学生知识及能力的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强调从学生自已的思考与立场出发, 观察生活、关注他人, 观察自然、关注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大化学信息的冲击力度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媒体集合在一起,并由计算机综合控制的技术。它不仅有传统媒体: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的全部优点,而且实现了集成和交互。它是把成熟的图像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视频技术革新和三维动画技术等有机结合,同时在它们之间建立密切的逻辑关系,使这些本来互相游离的技术在计算机中相辅相成,形成有机的整体,使教育思想、化学教学内容、化学教学方法、结构等发生巨大变化,对实现数学化学教学现代化,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的个体的素质都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 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及设施的应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情景多层次、多维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这样会在单位时间内给予学生最大容量的信息”冲击”。 在虚拟情景中激发求知欲望。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功能,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化学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到这些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唤起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当然,化学教学的资源是一个大的系统, 我们需要关注各个方面.但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点把握上述关键的化学教学环节, 选择优质的理念、内容、方法,以有利于我们以点带面, 事半功倍的优化化学教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推荐第5篇:优化阅读课堂教学

优化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指导学生朗读

武月梅

教学中我们把训练重点放在“激发情感 读出韵味”上。怎样激发学生个体情感,让学生读出韵味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重点词、句朗读。⑴联系词义入情。

抓住一个或一连串的词,通过解析词义达到读得入情入境。例:“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 了平静。”(人教版第七册《观潮》)朗读时先标出重音符号,这样孩子就注意了“踮起、沸腾、山崩地裂,漫天际”等几个词,再来朗读时,学生就容易大潮的来到时的气势读出来了。

(2)拆字形品意蕴。

借助会意字的造字特点,帮助学生对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引起共鸣,促动情感上的升华。例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题时(人教版第七册),教师先板书“崛”,问学生:“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谈到是突起的时候,情感自然充沛了许多。

2、体验朗读

⑴换位体验朗读。

转换角色,体验他人情感,读出情感。“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上号啕大哭。”(人教版《卡罗纳》)教师问:“假如你是卡罗纳,你会有什么感受?”把学生带入卡罗纳的境遇之中,当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卡罗纳时,无助与悲悯就读出来了。

(2)唤起生活体验朗读。

以生活的感受为牵引,读出感情。再以《卡罗纳》为例,文中讲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朗读这段时,教师随机把读文的同学拉过来,拥到怀中摸着他的头对他说„„然后让学生体会老师的话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学生很容易体会到用亲切、柔和的语气来。

(3)表情、动作朗读。 做表情、动作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喜爱的形式,游戏形式的朗读更容易使孩子读出感情。“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朗读这样的段落时让孩子配上动作、表情,容易在孩子内心激起共鸣,作者对卡罗纳的关爱就读出韵味来了。

3、想象朗读

激发想象,丰富文本。可以引导学生从被朗读主体的动作、神态、语言,从

耳听、鼻嗅、口尝、手摸等方面多角度想象,体味文字背后的画面、蕴涵的不同情感。

4、看画面朗读

画面展示鲜活的形象,借助画面通过视觉给人以内心的深深震撼。

5、辨别标点符号朗读

不同的标点符号有着不同含义,包蕴着不同情感,通过分析标点符号,可以正确把握句段,从而读得更准确、更有感情。

6、点评促进朗读

以巧妙的点评促进学生的读。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调动着学生读的兴趣,营造着课堂读的氛围,同时也点拨了学生朗读技巧。

除此之外,配乐朗读、补充资料朗读、换词比较朗读、教师示范引领朗读等策略也能使学生在朗读中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读出神韵,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享受乐趣。

推荐第6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姓名、袁群

作者单位、丰城市剑光中心小学 邮编、331100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 21世纪,是科学的世纪,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并渗入各个领域,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崛起,不但给现代教育带来极度大冲击,也给现代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产生了一次重大飞跃。而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因为没有哪一学科的学习不涉及到语文内容;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其实也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认知和感悟世界。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独厚的优势。引用多媒体技术,我们使用美丽的图片,生动的动画,悦耳的歌曲等等,可以使语文教学使用许多新的方法和途径。使原本难以说清的重、难点变得好学、好懂。教师也可以把语文教学课堂变成充满欢笑、充满智趣的学习乐园,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可以增进师生感情。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兴趣、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多媒体信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而我们正处于摸索阶段,存在问题在所难免。因此我们要防止多媒体信息技术无意义的大拼凑,降低教学效果,而要根据教材、学生、媒体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媒体,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世间万事,情最动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情感却很丰富。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把语文当作纯工具性的东西,对语言做静态的分割,做技术上的分析,不注意用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或者语文教师为了说明或阐述一件事物,往往千方百计地根据课文内容用口头语言结合身体语言进行描绘,顶多制作图形或简易的模型来驾辅助,但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古人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许多作品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饱含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掘语文字中的情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贴近生活,把课文中的描写真实地再现,接触真实的生活,让生活和自然美景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表现情感的语言文字。

如《题西林壁》这首诗,在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岭”、“峰”的直观现象,教师用课件出示两张图片,展示了庐山两种不同的现象:从正面看,它是一道峭拔的险峰;从侧面看,它是一堵逶迤的山岭。学生从画面具体形象的感受中,不仅明白了“岭”、“峰”两种不同的概念,而且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的印象也不同。在讲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诗时,老师又适时出示一张图片,展示出诗的情景,创设了诗的意境:因为“我”置身于庐山中间,处在群山环抱之中,不能不受到它的限制和影响,看到的都是些片面的、局部的东西,因而对于它的整体、全貌,反而无法弄清楚。一张具体形象的图片,加深了学生对诗的内容的理解,进而领悟了诗人所提出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刻的哲理。

二、留出空白,学生想象。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但是,很多时候,过于直观和形象生动,也容易走向反面,即学生只是机械地看,而缺乏一种思考和想象的意识。对话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产生浓厚的对话兴趣和热情为重要的目标取向。因此,教师需要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意识的处理,使其在直观的同时具有更多的悬念,具有更多的空白,具有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

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象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三、准确定位,扬长避短。

多媒体信息手段是为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的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手段决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搞形式主义,而是为实现教学手段的最优化,以提高教学手段和效率,使学生学到的东西多些、快些、好些。一句话,就是注重教学实效,因课因人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该用的要积极去用;可用可不用的不用;没有必要用的坚决不用。那些学生比较熟悉,或内容比较浅显,易于接受和把握的课文,没有必要采用多媒体信息手段;有些课文的内容,虽然学生不易理解,如果无法用多媒体信息手段来表现,或不能发挥多媒体信息手段的特长,也不要勉强去用。但是,对于离学生生活实际远的,或学生缺乏直接经验而又深奥的内容;对于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清的重点、难点,或虽能讲清而占用时间多、教学效率低,多媒体信息手段有能发挥自己特长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内容,则应当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信息手段进行教学。

如,有一位教师在上《桥》时,用课件展示了十二幅图片,整个课堂好比看电影,好不热闹。课后,教师用南京长江大桥的全景图片,问起“引桥”时,竟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知道引桥在什么部位。

因此,我们在更新教学手段,广泛运用多媒体的同时,更要更新教学观念,并正确领悟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机制,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以课文分析为主线向以语感实践为主线的转变。

如上所述,多媒体手段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它不仅可以模拟文章环境,使学生在听到声音的同时,看到相关的真实画面,实现语画同步,声情并茂,它还能化抽象为具体,使教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充分结合,逻辑性与直观性并重,创造出丰富生动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富于联想,乐于表现,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他们能更好的学会语文,能更加的喜爱语文。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必须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

参考文献:

1、孙双金、吴琳《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11期,上海教育出版社。

2、陈锡林《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巧用》, 2007年第3期,福建教育出版社

推荐第7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思考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

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 因此,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

分析、领悟、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期达到真正 掌握英语。所有这

一切都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

习动机和教 师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论文

结构,训练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实施英语 素质教育的重要关键。

一、优化学习氛围,创设会话环境。

要使英语学习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给学 生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

硬环境和软环境。所谓\"硬环境\",就是在室内设置英语墙报 ,英文标语,英

语画刊等,在室外,开办\"英语角\",强化对各种物品的英语名称的识记,以此

体现和强化一 种外语氛围;所谓\"软环境\",就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课

内外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课堂上运用挂图, 投影片等创设情景,用英语看图

说话,用英语扮演角色,用英语搞抢答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最大限度 地

创设会话环境,使学生学习英语有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兴趣和

动力。

二、优化教学论文内容,实践语言\"内化\"。

成功的英语教学论文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

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 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

为此,在英语教学论文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论文内容,优 化教学论文手段,优 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论文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论文活动中,有强烈的

求知欲和成功 感。

要优化教学论文内容,就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

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 贴得很近,对教学论文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

厚的求知欲,强烈的进取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因此, 创造性地钻研教

学内容,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是切实有效

地提高英语教 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优化教学论文手段,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

不管是语言情景、实物情景、声像情景都可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听录音、

看投影,角色对话等,让学生入情入景,努力使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 来,

使课堂教学论文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优化教学论文过程,把重

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 的能力上。纠正从书本回到书本的一读二背的简

单识记,而要从识记,操练向运用飞跃。要达到这样的目 标,使学生听、

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并能综合运用,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

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坚持每天值日汇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

如阅读、讲故事、唱歌、书法、简笔画 等,这是提高学生外语素质,实践外语

\"内化\"的重要举措。

三、优化教学论文活动,提高运用能力。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英语教学论文活动中,切忌死记硬背,而要千方

百计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 。在训练中,我们要努力融知识性、趣味性、灵

活性于一炉,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如训练造句能力,教师可 以先提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学生根据各自的志愿作出不同的回

答:\"I am

going to be a teacher/a worker/an officer/a cleaner,etc.\" 教者还

可继续问:\"why?\"通过训练,学 生不但可以巩固已学词语,而且能学会根据

语境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正确的应答,从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

再如,运用投影,创设问路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静景变为动景,

将书本语言变为交际语言。在 课堂上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归纳有关问路的说法,

再用投影片展示下列句子:(1)Excuse me , where\'sthe ne arest...,please?

(2)Is there a...near here?(3)Whichis the way to...,please?(4)Ho

can I get

to ...,please?(5)Do you know the way to...,please?(6)Can you tell

me the wayto...,please?( 7)Can you find the way to...?(8)I want to

goto...?(9)I\'m looking for...Where is it,do you k now?(10 )Ican\'t find

the way to...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please?等及答语Walk al ong

this road/street.It\'s about...metersfrom nere.Take the first turning on

the left/right...

It\'sabout...meters along on the right/left.Walk on and turn

left/right.再进行一系列操练,让全班 学生都参加与活动。

当生活中这些熟悉的画面再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学生自然会情绪高涨,跃跃

欲试,他们会揣摸不同身份人 物的心理,模拟出各种不同的语言、动作、神态。

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训练,可以使新旧知识融汇贯 通,分散和知识系

统化,书本知识交际化,课堂活动生活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学生的英语运

用能力可以 得到显著提高。

推荐第8篇:浅谈优化课堂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实现素质教育,就要在课堂教学的优化上下工夫。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才能从传统教育转化为素化质教育,所以,课堂教学的优化便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因而语文课堂教学的优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什么是课堂的优化呢?它是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开发智力,而且又减转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目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达到最优化呢。我认为关键是优化教与学的问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自主的探究学习,成了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那么老师和学生如何能够高效和谐的实现教与学,达到语文课堂的最优化呢?

一、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

1、重视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多读书,我觉得这也的确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新课标要求我们老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角,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导演而非主演的角色,起到的应该是穿针引线的作用而非仅仅是传授而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性,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究,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充当他们可靠的拐杖,这样远比教师直接塞给学生东西效果要好的多。

2、重视课堂参与,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认知的交流,更要重视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例如,学习《春天的手》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方式。有的学生建议老师先教,学生跟着读;有的学生要求自学;有的要求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等。这时,我提议,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课文,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高,自主学习意识很强,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参与学习。又如在识字教学中,学生识字量及方法有很大差异,在个人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可以用字形记忆,用儿歌记忆,用组词记忆等,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听取他人的在识字方法,以及互教互学,从中得到知识补充,充实自己的经验,最终实现共同提高。

3、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教学呼唤着教学手段的改革。目前那种黑板加粉笔、时间加汗水的作法已经远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了。现代语文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实践也证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第四册《练习8》中的读读背背成语时,播放了一段人们过年时的欢乐情境,让学生边欣赏边把刚刚学习的“火树银花”、“数不胜数”、“灯火通明”、“观者如堵”四个成语用到录象里,看完说一说。学生看的时候兴趣盎然,说的时候神采飞扬,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训练了理解运用能力。教师借此良机,让大家说说还能用什么词语或成语形容这样的场面,学生讨论开了,说了很多课外的词语,在积累的同时,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潜能得到了开发,有效地结合了课内外知识,符合学生的持续发展,鼓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改变学生的学。

1、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师问生答、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评定者。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所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为此,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是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

2、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实物演示、表演、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的时候,我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同学给予表扬,由此建立起他们评价的信心。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评价的方法后,我采用小组竞赛、对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3、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机会

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如在教学生字时,我在指导完书写后让学生试写一个,然后我抓住这一机会让学生来评一评他写得怎么样,在评议中不仅让学生正确掌握了字形还促使学生写出了一手好字。又如朗读课文时,我采用“读——评——读”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读,再让学生评一评他或他们读得怎么样,最后再让学生读,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4、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学生想象丰富,有很大创意性,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行为或作业做出自我评价。如在教学中,当学生读完一个句子或一个语段后,我就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想一想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朗读,有针对性地作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

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位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情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你认为他做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改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就是长久地保持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我们教师只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努力做到让多学生参与,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自主权,给学生更多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和展示的空间,淡化“教”的痕迹,强化学生活动,才能培养学生善于学习的能力。

推荐第9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生命状态

2007年8月9日 来源:网友供稿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摘 要]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及对课改精神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我从切实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构建学生主体地位出发,探讨了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优化课堂导入、教学情境、小组合作学习、思维过程、课堂心理环境、反馈评价过程、学生的学习素质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优化 课堂教学过程 主体地位 学生生命状态

主动发展的教育。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其全面、与主要方式,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语文教师在有限的时空中,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柳斌同志在1997年就曾经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要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而且要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进入新世纪,验稿)》又明确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确立了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少”、“慢”、“差”、“费”、“灌”、“搬”、“乱”的现象还很严重,“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教与学的效率都很低的局面尚未得到很好的改变。为扭转上述局面,积极推行新课改,贯彻新课标,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课堂生命状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构建课堂新景观,展现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因为教学过程的优化是获得优异教学效果的基础。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斯普朗格语)“教师工作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师生间是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 (苏霍姆林斯基)精神世界,心理世界,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生存状态,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凸显生命关怀,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一、优化课堂导入,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能否抓好上课的开头,即上课伊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注意的心向,是一种学习者倾全力于学习的内部状态。学生是否集中和维持这种心向并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直接影响着语文学习的效果。因为保持良好注意状态的学生,总能认真专注、自始至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因为有针对性的导课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新颖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导课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它熔铸了教师殚精竭虑的智慧,凝聚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识修养,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包含着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讨论、质疑、听讲、思考、作业、合作等活动中去,学生的注意程度高。

二、优化教学情境、手段,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它必须由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来实现。学生主体参与,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全身心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生命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

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完善人格。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的广度、频度、力度、深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参与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这正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优化教学手段,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例如:我在《春》、《驿路梨花》、《济南的冬天》及唐宋诗词等的教学中,就鼓励、引导学生尝试以诗配文、以画衬文;鼓励几个“电脑小高手”根据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去设计制作课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充满丰富想象的稚拙而又富有灵气的诗文、绘画和细腻逼真的课件作品,令人耳目一新,让人不得不感叹学生头脑中蕴藏的巨大潜能。通过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既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有利于表达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焕发其生命活力;同时这样的课堂也必然会形成学生富有激情、个性和灵性的创造性参与,提高参与的程度、力度,真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总之,优化教学情境与手段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强调学习结果,更应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参与状态,力求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多方位参与。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

契诃夫指出:“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实践证明,讨论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之间沟通情感和交流信息,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环境。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按学生性别、学业水平、个性特征等,合理划分,编成四人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在师生、生生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小课题指导等各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交往、共同切磋的机会,通过明确目标、竞争激励、及时引导调控等各种策略提高学习交往活动的实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长处,从而使学生在多向、有效的交往互动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游戏、辩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往活动, 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促使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观点,从而活跃思维,拓宽思路,激发创新的热情。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等社会性品质,并可使学生在相互帮助、悦纳、赞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学生高涨的情绪、大胆的尝试、亲密的合作、心理的容融构成了一种相融的人际关系,这种良好的交往状态有助于学生形成性格开朗、积极进取、与人亲切交往、真诚合作等心理素质,真正有助于个体成长并焕发生命活力。

四、优化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斯腾博格在《思维教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

三、优化小组的思维,这也是教育最令人欢欣的目标。”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水平的核心,它是在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状态可以从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阐明、表达所学知识来观察;也可以从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来判断;还可以从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来衡量。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应是由问题开始。因此在课前,教师应根据内容结构和人的思维规律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把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的环环相扣的过程。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就会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往往闪现在质疑、答问、讨论或练习之中,而独创性见解的表达或挑战性问题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澜,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当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梯度:为学困生设计达到基本要求的辅助问题,提供思考“梯度”,为思维活跃的学生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打破原有认知结构,激励学生凝聚认知注意力去另辟蹊径。不断为学生创造不同层次的新的“最近发展区”,诱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发展思维。

在优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充分利用各种可用因素,向学生“提供”知识、思路、情境和机会,在师生对话的形式下,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扬经过独立思考的出人意料的一切结论。随着老师的点拨、引导,他们的思维从表层到深层,不断求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状态,它既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成果,更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价值。

五、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情感状态及奋发学习的心理体验。良好的学习情绪状态,是产生学习紧张感、愉悦感的内在因素,也是推进学习进程的不竭动力。新课程呼唤充满乐学气氛和生动、活泼、竞争的教育景象。

只有在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里,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才能得到关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才能在不断地参与、交往、思考的状态下,感受成长的喜悦,释放个性与潜能,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学生的情绪状态。如神情呆滞,则说明听课走神:若眉头锁紧,则表明疑窦丛生;如点头微笑,则表明理解认同;若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则表明他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也可以看学生能否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比如学生能从激烈的争论迅速转入到专注的聆听,能从会心的“哄堂大笑”转入到悄然无声的静心思考,这就表明学生已进入了一种自发并能自控的良好情绪状态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绪状态成为一种良性的互动,达到了整体优化。

要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学,使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方向。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调,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才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学生的生成状态

生成状态是学生在一堂课中一切学习成效和情感体验的总和,是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实际效果的重要指征,也是衡量语文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它是课堂教学设计中无法预料到的,因为它或是学生的突发奇想,灵感闪现的一瞬,思维火花迸溅的刹那,抑或是水到渠成、心领神会的结果。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均有可能促进学生生成状态的形成。评价生成状态时,我们可以看学生是否全力投入学习,并从中伴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也可以看学生能否总结当堂学习所得,或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指出的那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教师作为反馈评价过程的主导者和信息传递的中心,应把握好时机,及时调控,准确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树立全面衡量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观,建立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评价方式上,将口头与笔头、知识与技能、操作与实验、竞赛与活动、问题情境与社会实践灵活地运用到评价中,创造性地“寓考于乐”,淡化考试竞争、淡化分数意识;评价方法上可使用档案袋和活动法,充分发挥考评对学生发展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对教学的改革功能,重视形成性评价,不仅要有对学生知识的评价,而且有学生人格形成、能力与水平、

六、优化反馈评价过程,关注身心发展、品德养成等方面的评价。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发展的需求,更是承认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存在的价值的体现。

七、优化学生的学习素质,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状态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实体因素,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关键。正如巴班斯基所说“如果学生不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组织的话,则教学过程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把握听、说、读、写的规律,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素质,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状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我认为,初中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形成如下几种语文学习习惯:聚精会神的听课习惯;拟写作提纲的习惯;边读边思、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记日记的习惯;认真独立的作业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工整规范美观的书写习惯;不懂就问善于质疑的习惯;有计划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积累格言警句等素材的习惯;看报纸听新闻的习惯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与凸显,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成长,才能真正凸显生命关怀。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因此,只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把握好教学设计与课堂学生状况的互动关系,关注学生的课堂状况,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努力追求真实的生命体验,我们将会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感受到学生生命的存在与力量,享受着创造的喜悦与满足,品味着人性的灿烂与魅力;我们才能形成生命关怀的教育理念,尊崇学生的主体意识、人格、个性和创造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情感体验的主体、思维的主体、思想的主体,自我生命的主体。

推荐第10篇:优化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青介学区潘庄小学

优化课堂教学,深入开展自主学习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以“优化课堂教学,深入开展自主学习”为方向的教学改革,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更好地落实“减负增效提质”要求,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有效教学新模式(简称自主有效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学优质、持续、和谐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自主有效课堂教学推进活动为载体,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力,在认真落实“减负”规定的同时,深入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努力实现“减负增效提质”这一基本目标,为推进我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教育强校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效益至上”的有效教学意识,深刻把握”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有效教学要求,建立学校有效教学管理的制度和运行机制;立足于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通过改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优化教学过程的管理、备课、上课、辅导、训练、测试和评价等各个环节;提升教育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目标

有效教学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有效实现预期育人目标的教学活动,看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其有效应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有效果,要追求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一致;二是有效率,要讲究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的比例;三是有效益,要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成长、生命成长的价值意义。

本次推进活动的基本目标为:

1.确立科学观念,强化质量意识。教学是学校全面育人的主渠道,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以务本求实的态度,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小学教学质量不是单一的某种素质的体现,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体现,是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在统一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现。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杆。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就要树立起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观,树立人人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观,树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全面发展的评价观。

2.转变基本方式,提高教学效能。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构建自主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提升教学效能的突破口。要在科学制订并切实遵守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努力寻求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要转变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体现服务这一管理的本质,实现激励这一管理的目的,努力把教师的原动力、首创精神焕发出来;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师生交往中强调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帮助与引导,在自我发展中强调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强调合作与共进,全面实现“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培养起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提升教师素质,减轻学生负担。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且两者相辅相成。提升教师素质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保证,学生减负是教师素质高的体现。要切实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其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核心内容的师德水平,发挥其外在对教育行为的导向作用与内在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提高其以科学施教、运用先进手段为基本内容的业务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学习方式改变的引领作用与教学方式改变的主体作用。要切实解决好怎样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怎样科学地安排时间学习和怎样使学生“减负增效”等问题,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具体目标

1.建构学校科学的有效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 2.建构适应学校、各学科的自主课堂基本模式。逐步形成“精讲、精练、自主、有效”的常态课堂和“简约、扎实、灵动、高效”的优质课堂。

3.建构教师有效教学的设计、实施和反思能力,形成教师对有效教学的应用、评价和指导的有效教学模式。

4.构建各学科教材研究、备课设计、教学案编写、课堂教学、学生训练及分层次辅导等各个环节的有效常规,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5.构建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以教学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一位学生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三、工作内容

在学区的指导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典型课例和案例研究为重点,对自主有效课堂教学进行探索。

1.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让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参与机会。

2.追求高效的教学途径,用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发展。教学目标要三维整合,具有生成性,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基本能力等实际来制定。

3.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教师的教学行为通常有:参与、设计、引导、梳理、点拨、示范、质疑、释疑、辅导、生成、指导、督促、检查、评价等。教师最关键的作用不仅在其“教”,重要的是在其“导”,“教师”就是“导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课堂生成问题的激发者、发现者、解决者和思维的启发者。教师课堂上讲解、点拨、释疑等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分钟。

4.学生是学习主体,是两大主体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的行为通常有:学习、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生成、主动、接受、享受、质疑、释疑、评价等。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基础。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多向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参与程度是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核心。

5.重视学习策略的指导,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对知识和技能真正的理解掌握。注重学科特色,形成各学科独有的学习策略。

6.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和质疑,放飞想象,让猜想成为习惯,让思维求变、求异、求新,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及想法。

7.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教学反思。

四、工作方法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有效教学方案顺利实施 为保障自主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各教研组长任副组长的自主有效课堂教学领导小组,负责本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具体组织、实施、管理、推进工作。各位教师要高度重视自主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的推进和实施,要建立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校本教研和激励机制等制度,明确学校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的职责,积极投入教师教研和培训所要需的经费,确保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2.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全面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需要学校教师全员参与,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教学观摩和专项研讨等校本培训,促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到:一是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二是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三是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四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互动的有效性;五是精炼教学语言,提高课堂语言的有效性;六是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3.关注学生学法指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因此,要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并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关注学习的策略,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关注学生心理的调节,使学生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投入学习活动;要关注学生成功的激励,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各自的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要关注学生习惯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

4.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教学常规,开展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各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自主有效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推广有示范作用和价值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典型课例观摩、上课、听课、说课(教学方案设计说明)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推行“备课、听课、说课、评课、议课”的教研模式。充分发挥教学骨干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观摩研讨式教研,通过“听课、说课、评课、议课”的教研模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通过打造和培育骨干教师,产生”二八效应”(用20%教师的教学成果去影响80%教师的教学行为),整体提高教师素质。

5.精心设计练习,努力抓好训练巩固的有效性。

一是加强练习、作业和测试内容的研究与设计,提高练习、作业和测试内容的有效性,尤其要加强重点知识板块和常见错误题型的研究,建立各类题库。二是加强作业、练习和测试方式的研究,提高作业、练习和测试方式的有效性,尤其要注重学习成效的当堂巩固;三是加强作业训练量的分层控制,提高各层次学生作业训练量的合理有效性;四是强化作业和测试的批改与辅导,确保反馈的有效性。

6.重视反思重建,建立评价机制,推广先进经验。 在推进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分析反思,开展阶段性总结,组织交流、推广等工作;教研室要加大课堂教学指导力度,重视随堂课的调研分析,制定各学科自主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有计划地对各学科的工作进行小结,分阶段对推进情况进行调研反馈,召开现场会、观摩会、座谈会,组织交流、推广经验。 7.设立专项经费投入,为有效教学活动提供基础保障。 设立有效教学活动专项经费,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设备、教学差旅等活动,为教师校本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提供经费保障。

第11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李永强 刘婷

教学设计,就其本质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教学方案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则是着重于对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具体的操作实施方案的过程。如何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着眼点,而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

1、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主体参与的思想

布鲁纳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一过程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面对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就是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教学资源,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生物进化学说》一课时,根椐班级农村学生较多的情况,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在夏天的某个时候,家里突然来了一位客人,父母打算让客人留下来吃饭,于是就考虑为客人准备点什么好吃的呢?忽然妈妈看到自家院子里养的笨鸡,就叫家里孩子把下蛋母鸡抓来招待客人。如果让你进行选择,你是抓下蛋多的,还是抓下蛋少的呢?为什么 ?同学会马上回答,自然是要抓下蛋少的。那么,这里有什么规律在起作用呢?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样做的道理,最后概括出人工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出新的课题,即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再比如:在学习《生殖的种类》一节时,其中有一种叫做出芽生殖的方式,教材中举出了水螅的例子,用来具体说明这种方式的特点,而对水螅来说其繁殖方式不只是一种,还有有性生殖,以此来补充、完善教材。除此以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水螅的独特而有趣的运动方式。比如:用完整的一只粉笔来演示水螅的翻筋斗式的运动,用手指在黑板上演示它的尺蠖式的运动,并配以形象的语言加以说明。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同学们极浓厚的兴趣,使课堂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同样是这节课中的营养生殖方式,在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出其定义和特点之外,可以举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繁殖花卉的方法,比如:一般家庭都莳养的君子兰花,其常用的繁殖方式是进行分根,还有虎皮兰、滴水莲、马蹄莲、夜合、吊兰等。属于用扦插法进行繁殖的常见是芸花、仙人掌、蟹爪兰、柳桃、虎刺梅等,这些花实验室都有,可以让学生在上完实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逐一认识每种花卉的适应性特征和繁殖方式,还可以教学生如何将花盆进行换土,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此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恰当地引入教学材料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考虑到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优化课堂教学,其中对教学材料的恰到好处地运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绪论》课的学习中,除了重点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之外,对于生物学及其发展方向上的问题,也应该做重点介绍。在实际教学中,根椐目前学科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对该学科的关注程度,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的一些最新科研成就。比如,1997年英国科学家培育出了克隆羊“多利”,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可以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多利”诞生的意义?有何价值?为什么能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甚至于有些国家领导人马上向外界声明:绝对禁止克隆人。此项科研成果的产生,将意味着无性繁殖技术已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还有“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该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总体目标、最新科研动态,以及发达国家科研人员对其重视程度和我国科学工作者参与情况等一些相关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另外,还可以介绍有关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些典型的事例,比如:今年入春以来,几场席卷半个中国的“沙尘暴”现象,其危害、成因及治理情况;再有海洋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在我国沿海的海湾地区和入海口处,近些年来经常发生“赤潮”现象,分析这种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异常生态现象的根本原因,人类自身的责任难以推脱,是人类亲手制造的这种自然灾难。以此唤起同学们的生态意识,从自身做起,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3、教学设计还应多联系实际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突破疑难点。例如:在学习《种群和生物群落》内容时,涉及到种群特征中种群密度的特点知识,可采用举例法进行讲解。如:在咱们校园范围内,蚂蚁种群的密度、褐家鼠的种群密度与学校饲养的家鸽种群密三者相比较,谁的种群密度最大?谁的最小?同学们会马上说出蚂蚁最大,褐家鼠次之,家鸽最小。由此引导同学总结出种群密度的特点之一: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这样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较抽象的内容。再比如:在讲单倍体概念时,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概念,可以蜜蜂中的雄蜂为例。从雄蜂的来源看,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因而可把雄蜂看成是单倍体生物,还可以进一步简介雄性蜜蜂如何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情况(假减数分裂),以此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让学生产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讲《染色体变异》一节内容时,其中涉及到由于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而使生物体发生变异。可以举人类本身的例子,如从人的性染色体组成上来看,有XXY型,多了一条X性染色体,染色体总数达到了47条,为男性患者;还有XO型,少了一条X性染色体,染色体总数是45条,为女性患者,并简单介绍在人群中这些人各自表现出的症状。最后,概括指出它们同属于发生染色体变异的一种情况,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教学设计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设一个生动诱人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思考。比如:在讲解《生物进化的证据》里胚胎学上的证据时,可把七种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的初期图从挂图上逐一剪下来,将它们混合在一起,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从中辨认出,哪个是人的?哪个是猪的(可提出其它七种动物中任何一种)?为什么?同学们可以进行分组讨论。结果是没有一个同学能准确地回答上来,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我们无法进行准确辨认呢(教师接着继续发问)?学生会马上回答:原因是这些动物的胚胎初期都非常地相似。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相似之处呢(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学生会很快回答出:都具有鳃裂和尾。

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所差异,实际上往往是由于不同学生认知结构上的差异对教师固定的单一教学手段、方法及问题提出模式的反映。因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在把握共性的同时,必须考虑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多重分析和探讨,以响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产生的不同的认知模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积极地介入到教师的教学情境中去,从而真正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第12篇:优化课堂教学论文

现代教学论——关于优化课堂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学工作者的关注。知识的巩固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理解和实际应用,都对知识的巩固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创造条件。应结合实际,以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为指导,从而对现代化教学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进行分析,并深入讨论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课堂教学设计

不可否认,现代化教学工程的实施,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思维定势,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条件,使课堂教学设计充满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也使其在课堂教学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松散性、盲目性和不确定性。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其应有的原则,才能达到课堂效果的最大化与合理化,进而克服课堂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现代化教学条件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分析

1.1现代化教学条件下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势

①课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等现代教育思想。由于教学设计以“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服务”为宗旨,无论是教学信息的选用与组织,还是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都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这种课堂教学设计指导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高度的自主权,能够主动参与,并且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进行学习和提高,这样,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这种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这也恰恰符合建构主义课堂教学设计理论的要求。 ②课堂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简单地说,课堂教学设计相当于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可执行的“处方”,它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备课活动,是一种更为系统的教学设计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注重对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有价值的所有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地分析,使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的知识体系,并将这些学习资源提供给每一位学生,从而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大有益处。另外,由于课前充分的设计准备,即使在课堂上出现突发的事件,教师也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启动备用的教学策略,做到对教学计划的合理调整。因此,无论是在提高课堂知识传授效益方面,还是在增强学生能力生成效益方面,课堂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都不可小视。

③课堂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我们大部分教师都习惯于讲课与考试测评的分离,认为只有课终的考试评价才是学生是否学好的依据,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甚至走进了“我教我的,你学你的,他考他的”的“教、学、考”相分离的误区,这与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相去甚远。而课堂教学设计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进行这种形成性评价的时机,以及如何进行评价,如何将评价的结果反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完善,从而使课堂教学思路更顺畅,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更融洽,也迎合了现代化教学对课堂“教、学、评”有机结合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无论对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教学,还是对学生学习、建构知识都是非常有效的一项教育技术。 1.2现代化教学条件下课堂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化教学工程的实施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条件,使课堂教学设计技术更具优势,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由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仍处于起步尝试阶段,教师对这一教育技术的掌握并不很到位,在设计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认真地分析这些在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提高教学设计技术的应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①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活动相脱节的问题。即课堂教学设计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教学活动没有按教学设计程序进行的现象,教学设计是一回事,教学活动又是另外一回事,两者是并行关系,而不是指导、反馈、执行相统

一、相协调的关系。产生这一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教师对课堂设计过于理想化,片面地追求现代化教学的形式外显而忽略了教学的实际内容,对教学情况把握不准,没有客观地分析影响课堂教学设计的各种客观因素,比如对教学资源的开发、选择,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认知风格的分析,对教学任务的分析等等。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教学设计主要依赖的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具体的内容,而不是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要因素进行。所以即便是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但由于与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相左而出现课堂教学无法继续的尴尬,从而使教师放弃教学设计的指导,又回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这样,课堂教学设计的工作就变成了“吃力不讨好”的无用功。

②教师对在教学设计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自身角色认识不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次序。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既想按照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进行,又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产生一种无从下手的无奈,致使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出现比较混乱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的认定,现代化教学的实施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求教师从“台前”转到“幕后”,教师既要做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又要做教学设计的组织者、执行者,还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课堂中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指导的作用。认识了教师的作用,还要有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不断的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在实践中增长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③部分学生对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排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从属技能不能满足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使学生失去学的信心,并产生排斥心理。

④还存在课前教学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教学设计执行中断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放,现代教学手段的丰富,现代教学方法的千变万化,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往往会有一些盲目性的选择。而教师在课前的准备确不充分,比如,没有对所选的媒体播放工具的功能进行熟悉,没有事先检查教具是否完备,没有对学生上课前的情绪状态进行了解,没有对学生的前期知识学习掌握的情况进行摸底等等,这会对教学活动的实施带来一定程度的阻力,甚至会使课程被迫中断。

因此。优化课堂教学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1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系统性原则,教学的各个要素与各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对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资源进行整体协调、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科学安排,这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所决定的。系统性原则要求课堂教学设计,一是做到各个教学要素内部的有机结合,二是实现教学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融合。这样,教学活动程序运行的才能更加有序、更加稳定

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客观性原则.课堂教学设计包含了大量具有客观属性的因素,比如,真实的教材内容及相关的知识信息,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的能力,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其从属技能的掌握,现有的教具、教学条件等等。因此,客观性原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的特征之一,它要求做到对教学过程中的各因素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从而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客观性的教学资料,使教学设计的目的更具针对性,并在应用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3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建构性原则 .为建构良好的认识结构而教”是现代教学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学生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与规律设计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习惯。

4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指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性的发挥与发展是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内在联系的。因此,教学没计要注意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唤起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进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5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可行性原则

6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和和谐性原则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现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找到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遵循这些原则,从而达到教学模式的优化与进步,从而促进教学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达到课堂教学的优质。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班级:2009级1班

姓名:方勇华

学号:20091244002

第13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

一、优化新课导入,激发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前提。“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先写了一个分数,问学生这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经过计算后,回答:“能!”。接着,我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分数,先自己算算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再来考考老师,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很快判断出哪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个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分数都能很快准确地判断出来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我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最大的愿望。

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等等。总之,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积极的情感为有效的能动作用和思维的创造性提供了背景动机。

二、优化教学方法,开发创造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既使学生学会,又要使学生会学、愿意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灵活地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善于从实际出发,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

例如,建立“体积”概念时,大多数教师设计这样的实验,将一块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容器中,观察水面的变化,再从中取出石头,观察水面的变化。问:“水面升高或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对学生来说,往往会联想到是因为水中增加了石头的重量的缘故。为了让学生的思维避开这一误区,我在完成上述实验时,并不急于抽象概括,而是安排了第二层次的实验,将比石块大得多而重量明显轻于石块的泡沫塑料块浸没在水中,观察比较放进铁块与放进泡沫塑料块时,出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一下被激起学习数学的内在兴趣,纷纷展开讨论,既深刻理解了“体积”这一概念,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创新方法有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开放教学法等。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所有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学法指导,引导再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创新的方法。

1、动手操作,让学生能创新。

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思维随之展开,很容易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当学生直观初步认识了和后,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发给的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自己折一折,怎样才能得到它的?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折法,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到的每一份的形状相同吗?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这样一方面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了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标新立异,让学生敢创新。

求异才能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动力,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教学27-3时,教师在采取教材上给定的解题方法(把23分成10和13,用13-7=6,10+6=16)教学后,学生从另一角度思考,得出这样的解题思路,把23分成10和13,用10-7=3,13+3=16。不论学生这种方法与教材的编排意图怎样,但这种思维上的创新,教师应给予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3、质疑问难,让学生会创新。

问题是促进创新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如教学“求最小公倍数”,学生1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得到了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后,学生2提出:“为什么公有的质因数各取一个?”学生3提问:“你为什么还要乘以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第三个问题的难度比较大,也是关键的问题。这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再次研究探讨,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四、优化练习设计,突出开放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可靠保证。对于每一个数学问题,所求的答案是相同的,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维方式往往不同,想法、设计表现得独特,就属于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这既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又是小学数学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在课堂练习中,可创造性的设计具有独立思考,有一定难度的开放性习题。

开放性的习题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条件开放。

在教学“倍的认识”时,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在动物园里有猴子6只,熊猫2只,梅花鹿8只,天鹅3只,大象1头”。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知识,任选两种动物说说它们的倍数关系。这样的设计容易使学生在两个量都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从中获得不曾有的思维方式。

2、问题开放。

也就是所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不确定的。如“一个运输队运送粮食,上午运走500袋,每袋50千克,下午运走18000千克,每袋50千克。”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思路开放。

即题目可以用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策略,多角度进行思考、探索。如“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

一、

二、三等奖若干名。竞赛结果,获

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

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等奖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这题就有好几种解题思路。

4、结论开放。

也就是一题有多个答案,甚至有无数个解答结果,而且大部分的题目在解出不同的结果的同时能总结出解题规律。“你能写出一个比大,又比小的分数吗?”此题就需要综合应用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基本性质两方面的知识,把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分别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3倍„„,或直接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3倍„„,这样就可以在这两个分数之间找到很多个分数。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持之以恒,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重任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从而造就出创造性人才,完成新时代赋予数学课堂教学的使命。

第14篇:优化乡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优化乡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东岸中学

蔡雪飞

乡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是存在着很大差别的。虽然乡村学生也知道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乡村学校及学生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导致乡村学生获得英语知识的途径有限,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也很单一,主要是依靠死记硬背。他们只是为了考试而学,没有从学习中感受到学英语的乐趣,更没有挖掘到英语文化所包含的思想内涵。为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信任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深化素质教育。

一、信任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乡村学生学习不如城市的学生好,并不是说乡村的学生不够聪明,学不会,而是他们缺乏自信心。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极少发言,甚至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也不敢说话。害怕在老师、同学面前说错,被嘲笑。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与人交流,不怕犯错误。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对话和课文。朗读不仅有助于练习发音,还有助于形成语感,并能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自信。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对话活动,并且在表达时不怕犯错误,要让学生意识到犯错误是英语学习的正常现象,并引导学生在犯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教师对待学生的口语错误也不应急躁,不要有错必究,尤其不要在学生表达时突然打断纠错,更不要挖苦、批评学生,而应保护其积极性,并让他们建立说英语的信心。

二、挖掘教材内涵,寓思想教育于语言之中

英语能直接反应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没有意识到学英语可以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素养这点,他们只是为学而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因素,教学生如何对待和处理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得到的问题。八年级的学生是既独立又突出的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有很多烦恼和问题。他们不断尝试实现自我的价值,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所以在教学中通过教材实例,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能积极面对生活、有爱心,成为身心健康的中学生。教育学生热爱家务活动,体让父母的艰苦。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补充小故事,介绍英语国家的习俗,费时不多,但使课堂教学大为增色,既丰富了学生的英语知识,调节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文化素养。

三、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改进教学方法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的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也就是合作探究。另一方面教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精讲释疑,而不是“满堂灌”。精讲完后,要根据重点、难点、学生的情况设计难易适当的练习题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1、教法改革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需要。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没兴趣学,老师是灌不进去的。 在教的过程中,是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教某个知识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从“学答”转到“学问”。只有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深入学习,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设计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和趣味性浓的言语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堂内外的English Corner,Daily Speech,Pairwork,Groupwork等等。在教学中设计富有思维的思考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使他们的语言思维得到提高。在课堂上,以学

生为主体,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积极肯定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谈论他们熟知的、感兴趣的话题,并引导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Brain storming、Present pictures、Games、Role-play等方式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争取做到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参加小组活动进行“合作”学习,做到“探究”学习。

2、要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因材施教

任何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有差别,特别在学习英语方面。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难易有别,尽可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在教每一单元3a课文的时候,要求全班学生都要理解和掌握课文。较快理解和掌握课文的方法之一是复述课文。而且通过复述课文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复述课文对学生的书面表达也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在教每篇课文时,都要要求学生复述。但是并不是所有现在是都能复述。所以要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情况,相同内容布置不同的任务。教师可以用三种方法人学生掌握课文:让英语好的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必要的听说,然后根据所听到的要的进行复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让英语中等的学生浏览课文,从中找出重点单词或短语,从而让学生根据重点单词或短语简要地复述课文,使内容复杂的课文简单化,这样会便于学生掌握课文;让基础差的同学先浏览课文,再跟着录音读,达到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的目的。因材施教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优化课堂教学,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是现代教育的需求。优化乡村英语课堂教学,将会缩小城乡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差距,让乡村学生自信轻松地学好英语。

第15篇: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作为我国的第二语言,由于它缺乏语言独有的情景和实践的基础,变得枯燥乏味,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学生是难于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如何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已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难题。通过五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五种教学策略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一、巧设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单词和对话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材。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如投影仪、实物、挂图、卡片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兴奋点”。譬如:在教购物时,我利用实物把讲台布置成一间商店,创设一个买东西的情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买有卖的交流。使学生学习起来加倍亲切,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学生更容易接受。又如在教第二册(PEP三下)的 “Happy birthday!”时,我把讲台布置成为一个生日晚会模式,上课时,组织学生为自己的生日学用英语互相祝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英语,在实践中运用英语,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外国人过生日的气氛,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学习了见面打招呼,互相介绍的句子后,引导学生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在课堂上表演出来,从 Hello!Nice to meet you!到Bye—bye.See you later.从姓名 What’s your/his/her name?到年龄How old are you?亦或其它的问题,老师都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预订的教学目标进行情景表演。除了真人表演的对话,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玩具、木偶等自己喜欢的物品来表演木偶戏,自己配音,这样效果也很好。因为充当配音小演员及造型可爱的小玩具同样是孩子们喜欢的事与物,学生们在说说笑笑、玩玩跳跳中,即感到轻松愉快,不仅达到了“动手又动脑”的目的,也达到了以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

二、形式多样,游戏激趣。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将游戏引入课堂,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根据学生爱玩、好胜心强的天性,将整个课堂设计为不同的竞技场,把游戏转变成比赛,让他们在这些表现舞台

1 上尽情施展自己闪光的一面。通过比赛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课堂上来;操练时,比赛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复习时,比赛使学生不会觉得老师是在“炒旧饭”。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学生从“课桌”上解放出来,大胆让学生主动自己动起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通过让学生站起来,做一做,摸一摸,仿一仿,说一说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感受学习的乐趣;通过几个人一小组议一议,演一演,练一练,画一画等从不同的角度锻炼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多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让学生唱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比如我在外研版英语小学三年级下册《I have got a bike.》一课中,运用了以下三个游戏进行教学:

(1)采访

先找三位同学向全班展示,三位同学手中各拿自行车和汽车的单词卡。其中两位同学对话,指着第三位同学问:“Has Amy / Tom / Sam got a bike/ a car” 回答:“Amy / Tom / Sam has got a bike/ a car”3位同学可以轮流对话。 对话可以再加一组:Dose Amy / Tom / Sam go to school by bike/ car/ bus还可以把班级同学分成小组相互对话。

(2)打乱,排序

先准备相关的单词卡片,如:Amy, Sam, got, has, a, bike, car, bus, hasn\'t, goes, to, school, work, walks, by等。 再把单词卡片打乱顺序,老师大声读句子:“Amy has got a bike.”要求学生快速找出单词卡片并排序。

(3)传话

教师将语句告诉每一组的第一个学生。如:“Amy goes to school by bus.” 然后让学生按顺序向后面一个学生传话,重复自己听到的语句,最后一个学生向全班说出他或她听到的话,看是否与教师告诉第一个学生的话一致。

三、用简笔画,显示情景。

绘画是一项眼、手、脑等并用的活动,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它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由于教学资源缺乏,学校没有现成的教学挂图,所以我都会花大量的时间画出教学挂图,并让学生画出简单的图片,写出相应的单词卡片。有时候一幅画就可以完成一节课的教学。

2 记得有一次上观摩课,我是这样做的:画出一个大大的雪球,用What’s this提问,学生回答“It’a big snowball.”然后我又画一个小雪球,并说出句子:Then, put the small snowball on the big snowball.在大雪球上画出两个树枝,教授单词“stick”,画出胡萝卜用来做鼻子,教授单词“carrot”,画出石头用来做眼睛和牙齿,教授单词“rock”,最后画出帽子和围巾,教授单词“scarf”“cap”。这样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幅漂亮的雪人图片,学生看到这幅简笔画图就会说出本课所要掌握的句子和单子,并且能像我一样边画边用英语描述。还有在教《fruits》的时候,我让学生们把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在黑板上画出来,如apple,banana,mango,watermelon,peach,pear,strawberry等等。然后,学生们看着自己的画进行创造性的语言对话活动,他们学起来兴趣盎然,达到了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将教学内容编成chant、song,创设情境

学生喜欢读节奏感强的chant, 更喜欢唱好听的歌曲,他们对chant、song的内容记忆力特别牢固。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把教学内容编成chant、song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十模块第一单元的方位词时,我把方位介词编成了: in 在里面on在上,under under 下面找,in the box 在盒中,on the bed 在床上,under the desk 在桌下,时间前面用at。又如在教三年级有关颜色一课的单词时,我编了这么个歌谣:画片蓝天用blue,画朵白云用white,画片草地用green,画串香蕉是banana,画个茄子是purple,黑板黑板black,我们靠你来学习。当学生们学完“I like ....”“ Do you like” 这两个句型时,我编成了这样:fish,fish, I like fish.Do you like fishYes, yes, I like fish.并带学生有节奏地朗读一遍,又带学生以歌曲的节奏唱了一遍,可见学生们兴趣浓厚,余味未尽!随后,我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知识内容自编自读自唱,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双人合作,单独创作等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可见学生们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也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五、师生表演,直现情境

表演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所学内容,增强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给学生区别Excuse me和Sorry这两个短语时,如果仅仅把它们的解释当作知识传授给学生,当他们处于交际环境时,仍然不知道到底哪种情况下的“对不起”是Excuse me或Sorry。我先让两个学生读书,在他们正在读的

3 时候,我走过去说:Excuse me,what’s the time,please?回答:Sorry,I don’t have a watch。无须多解释,学生已经能很好地掌握这两个短语。又如在教学《It\'s hot in s.》一课中,对于每个季节的天气特征和每个季节的运动项目,我都是用肢体语言表演出来,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单词和句型表述出来。我在教室里跑着做踢足球状,并表演出大汗淋漓的状态,引导学生说出“It\'s hot in summer.I play football in summer.”我抱着肩膀,表现出很寒冷的样子,并做出打乒乓球的姿态,引导学生说出“It\'s cold in winter.I play table tennis in winter.”这样重复表演、引导,学生便能熟练地掌握本课的重点句型,达到教学目的。

六、运用多媒体,提供直观的言语交际情境

多媒体介入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创设语言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可以从被动的信息接受变为语言交际的积极参与者。有一次在教完快餐店里的食品和饮料后,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蓝猫开的快餐店开业了,欢迎会讲英语的小朋友惠顾。看到可爱的蓝猫和诱人的实物,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的举手说:“I can!I can!”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能把所学知识在实际交际中充分地展示出来。

在新课改的今天,强调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反对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在教学单词时,我设法根据学生的特性,在真实的语境中,让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实物名词时,我认为让学生看图片读,不如拿实物让学生自己问:这是什么课堂英语化, 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在第一节课起,我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首先解决急用的几句: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Stand up.Sit down, please.Listen to me.Read after me.以后每节课坚持循环使用,并逐渐增加句数。经过日积月累,学生基本听的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并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觉得听说英语并不难,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扣教材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觉、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得有兴趣的方法,则是教学英语的最好方法。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4

第16篇:优化课堂教学真体验

优化课堂教学真体验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也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课程。但随着教学地深入,学生们的兴奋劲儿也慢慢淡弱。究其原因竟是课本知识太过专业化,枯燥无味。如何能够找回学生们渐渐消逝的学习兴趣呢?因为兴趣是高质量学习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原动力。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没了学习兴趣,也就没了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是学习知识的基本形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找回学生学习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依据教学实际谈一谈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课题导入

课题的导入是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骤。“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题导入就能吸引学生,那对整节课都有良好的效果。 1.趣味导入

使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小游戏、当前流行话题等等导入课题。比如要学习复制这个内容时,先回忆小时侯听过的“聚宝盆”的故事:老财主掉进聚宝盆,财主的儿子就拉出来很多个爸爸。然后告诉学生在WINDOWS操作系统里也有一个“聚宝盆”——剪贴板。

再比如学习基本指法时要用到一个打棒球的指法练习小游戏。先告诉学生这这堂课要打棒球,是用键盘去打。学生情绪立即高涨。引

导学生:打球要遵守规则,队员有各自的位置和职责,既守规则又配合良好才能取得好成绩,打字也同样。浅显的例子把枯燥的指法规则生动简单地教给学生。

2、新奇的课堂范例

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字资料、精美图片、动画、小程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课堂范例可以对学生产生一种持续的内驱力,而这种内驱力就是学习欲望,就是我们想要的学习主动性。 比如讲Powerpoint动画设置时,演示的是电视中经常播放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平面广告;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些影视大片的海报及演员简介;学习自选图形及文本框时,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名片等。把生活中最常见、最贴近的东西与学习内容连接起来,让学生们感觉到学习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是如此密切相关。如果直接使用学生还没理解的专业名词导入课题,学生首先在心理上就有了厌倦感。而把学习内容用一种新奇的方式表现出来,在统一的知识内容下灵活地变通其表现形式,不再按部就班地延用课本上平淡无奇、纯粹理论的条框方式讲课,这样能获得极佳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

二、制定符合学生心理的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每节课都有至少一半的操作练习时间。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任务太枯燥,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信息技术课程所学内容在课本上基本以专业术语的形式逐步逐条讲解,在教学方法不适宜照本宣科。什么样的学习任务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课堂上,应该力求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探求新知。达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本内容之间寻找切入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的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个性,获得在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应该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待解决的问题去学习。比如在学习powerpoint动画设置时,我给出的学习任务是:制作简单广告。要求:①动画自动播放 ②图文搭配合理 ③结合windows提供的录音机程序,自己录制广告配音。第一个子任务是基本操作知识,而第

二、第三个子任务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个性发挥空间。使学生在一步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对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学生们的学习兴致高涨,学习效果极佳。

学习WORD自选图形时,学习任务是:根据自己的理想,设计一张未来身份的名片,要求:①有单位、职务、姓名、单位标志图片 ②名片要有边框或阴影效果 ③有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填充效果设置。 学生们设计的名片什么形状都有,很有创意。下课时学生们意犹未尽,“张工程师”“王董事长”地叫着笑着离开教室。学生快乐,我亦开心。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其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而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挥。随着一个个知识

点的掌握,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实现,学生很有成就感。他们在成功中找回自信,创新潜能也得到很好地发挥。

三、及时反馈,及时评价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应该及时地给予反馈。有思考才会提问题。对于典型的、优秀的问题给予表扬和鼓励。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要让学生充分争论、讨论。对问题的及时反馈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要长其长、短其短。

与及时反馈相辅相成的就是课堂评价。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有些课堂教学评价仅仅是简单总结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参与不够重视。评价的主体和对象应是学生。比如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请其他学生共同分析回答;对学生操作过程及学生作品可以请学生一起进行评价,教师最后总结。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学生在讨论中获取的知识记忆得更长久。

课堂教学的优化,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泼,使学生在谈笑玩乐中掌握书本知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迎合学生心理,灵活转换学习任务形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兴趣与学习产生共振,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最终也达到使学生具备在信息社会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的目的。

第17篇:浅谈课堂教学的优化

浅谈课堂教学的优化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本文着重从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几方面进行探讨,力求提高课堂教学的社会适应性和科学艺术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

优化

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中心环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提高教学效率,争取最佳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是关键所在。

一、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适当的方式来完成既定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目标来引导,学生为达到目标要求而学。目标要求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就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因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详细研究每一节课的具教学内容,研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达到怎样的程度,研究学习结果与教学条件相互关联的规律,有效地分析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教学条件,分析课堂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改善教学设计的质量,使制定的目标要求既具体又可适度调空,使学生学有所获。具体地说,就是我们在每节课授课前,要客观地确定出本节课在知识点掌握上的要求,在能力培养上的要求以及在思想方法上的要求等。并在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标准,并要有较强的控制性和可操作性。应当指出的是,课堂教学所面对的是多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学生,很难说我们制定的目标要求十分完善(当然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必须达标),往往需要我们临堂“修改”,即根据课堂教学中反馈出的学生“学”的信息作适度调控。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知识结构、时间结构、信息传递结构、师生活动结构、讲练结构等构成的集合式结构,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将以上诸要素既十分巧妙又全面地按最佳方式配置组合而成为科学有序的整体。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很自然地进入角色,愉悦地参与学习活动。

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在优化知识结构的安排上,要强调螺旋式上升规律,强调层次性。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在优化时间结构的安排上,我们要依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的思维特点及记忆规律,在不同的授课时间提出不同的教学设想,做出不同的教学安排。从信息论角度看,在优化信息传递结构上,我们应当依据反馈原理,合理组合所要传授的知识信息,并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做出不同的师生双边活动安排,优化师生活动结构的安排。讲练结构的优化安排也是这样,它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练方法。与此同时,当我们将把上述几种结构安排糅合在一起的时候,还应当科学地处理好展与收、详与略,密与疏、断与续以及深与浅之间的关系。当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结构的组织实施并不是全部能够在课前设想到位的,更多的时候,我们还要应付课堂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这就需要我们能够灵活地驾御课堂,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教学结构调整。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我们所说的课堂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的教学过程、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三者既是一个整体,又是一个多任务、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复杂多变的系统。它是一个由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构成的互交运动过程,这个运动过程要达到的目的,要完成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既要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与高超的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具有多方面的较强的能力和高尚的思想品德。

教学过程尤其注重协调,不仅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教学时间的协调以及知情、意、行辨证统一发展过程的协调,而且更广泛强调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过程的协调。当这三者协调同步时,教学就会进入一种和谐的境界,教者轻松,学者愉快,教学就会成为一种艺术享受;否则,就会产生教学上的障碍,导致教学失败。从现在教学现状上看,许多教师在教学上仍过分强调以教师的教学过程为中心,忽视甚至放弃对知识发生过程和学生思维过程的研究,以教师的逻辑思维代替客观存在的知识发生过程和学生的逻辑思维,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作为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合理调控课堂节奏,力求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去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很关键,是教育教学的主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不能有计划地提供学习内容,恰当地点拨和诱导,就不可能保证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思想、方法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把所授知识转换成更加贴近学生认识结构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专心思维,促其主动地、高效率地获取新知识。显然,教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用于学生这个主体,必须调动起学生这个主体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理解、内化知识,完成知识的传递过程。再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再优秀的教师,如果不被学生所接受,都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即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辨证关系,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我们必须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而不能“包办”,“施教之功,责在引路,妙在开窍”。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习计划的执行者,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四、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是教学上的一种艺术,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自身特点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个性发展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方法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如文化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在教学方法上就有很大差异:前者采用讲解、分析、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后者宜采用示范、见习和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优化教学方法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对于低层次的教学目标,如记忆、理解,宜用系统或图示讲授法,对中等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应用、分析,宜采用引导式讲解法、问题教学法;对于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如综合评价等,宜采用发现式,探究式教学法。优化教学方法还要充分考虑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掘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教学上的应用,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18篇: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七步教学法”

什邡市七一中学宋娟

随着英语学习难度不断加大,给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总结出了以下英语课堂七步教学法。

1.预学。在教学课文前,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借助词典单词表或有关资料,能对文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能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不懂的字词句让学生在预习时划出来,留到课堂上或课后解决。把这一课前预习,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第一步,不无原因,学生要有一定的预习能力,且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坚持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预习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课的效率。

2.导学。导学是一堂课的开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学部分,教师不能忽视,教师应精心设计,引人入胜,要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3.听读。学生在初步感知整篇文章内容后,让学生进行听的练习,在听之前可以提一两个问题,问题要有代表性,要让学生听完整篇文章后才能得出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如果文章比较长,可以选择部分重点段落给学生听。听完后,核对答案,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可视学生理解情况作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模仿性跟读,也可以是学生集体朗读或分组阅读,或个体练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做到口、眼、耳、脑同时并用,提高记忆能力。另外,还应注意语气、神态,要通过朗读做到心领神会。

4.设疑。学生听读后,已经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时要求学生默读文章,解决教师精心设计或练习册中设计的T/F判断题或问答题。在设计问题是应注意这几点:①先易后难;②先理解后拓展;③先浅后深,兼顾两头。通过设疑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是否把握文章的中心、重点。

5.复述。复述课文是阅读课堂教学的升华,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连贯表达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通过复述对所学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变文章中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会说才会写,坚持复述,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解难。所谓解难,就是指英语课堂教学中排忧解难的过程,是强化重点,突破重点的必经之路。解难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提出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语言点,由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解答;另一种是学生将预先是或经过课堂教学后还疑惑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讨论解答。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查测。这一步骤主要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查测得内容一般式课文教学中的重点语言点,也可以是拓展性问题。查测得形式可以是口答、也可以是笔试。用不同的方式检查学生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哪些知识没有完善需要补充或提高,进而尽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英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和摸索,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和汗水,量变的积累一定会带来令人惊喜的成绩。

第19篇: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从大处着眼,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许多教师在学习套餐1中的方法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课程时,会从“导入”、“讲授”和“评价”三个环节考虑如何使用技术优化教学环节。除了对具体环节的思考外,我以为,教师能从大处着眼,思考如何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就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整个课堂教学的优化。

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并非仅仅作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工具。由此出发,在导入阶段,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法,不仅考虑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应的现实情境,或者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或者引导学生关注元认知。同样,在讲授阶段,不要满足于把技术工具单纯用于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多地考虑采用技术手段,使知识的呈现更形象化、直观化和可视化,让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和结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在评价环节,不仅考虑标准化的测试,更多地从学生发展出发,考虑过程性的评价和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促进元认知。

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在于教学的系统设计,并非简单地操作技术。在套餐的技术篇,我们面临着许多要学习的技术。经过精心挑选的这些技术,都是可以用在课堂教学的优化中的。但是,技术的任何应用都必须融入精心的教学设计中,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技术的作用。例如,在导入环节和讲授环节,经常出现的技术喧宾夺主或者技术表现主题与导入环节的目的不一致且过于强势,反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因此,我们要在学习目标的设计、教学问题的设计、学习活动的设计和评价的设计上多下工夫,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优化课堂的教学。

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关注师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空间,并非仅仅服务于教师的讲授。在部分教师中,说到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联想到的就是PPT,就是考虑如何使用PPT帮助教师的教学。虽然,使用PPT是我们广大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第一步。但我们绝不能停留在这一步。在信息技术环境不断优化的条件下,我们一定要从教师使用技术迈向师生共同使用技术,来优化课堂的教学。在配备了电子白板的不少课堂中,教师仍然把电子白板当成演示屏,而不去充分地发挥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测评功能等,让学生通过使用电子白板,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于教学事件的丰富性和学生知识建构能力的提高,并非知识传播总量的增加。著名的学习和教学心理学家加涅,在吸收整合当时构建主义与信息加工两大学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学习论体系,提出了意义深远的九大教学事件:(1)引起学习注意;(2)告知学习目标(建立预期);(3)回忆相关旧识;(4)呈现刺激(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行为;(7)提供反馈;(8)评估行为表现;(9)促进保持与迁移。这“九大教学事件”兼顾了学习者外部的学习行为和内在的学习心理过程。九大教学事件以线性方式阐述,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信息技术的作用不仅应该发生于“呈现教学内容”,还应该发生于创设情境以“引起学习注意”,通过“引发行为”、“提供反馈”和“评估行为表现”等来促进学生知识建构能力的提高。这九大事件,既有导入环节的教学事件,也有讲授环节和评价环节的教学事件。把整个九大教学事件综合起来考虑,就可以更有效地优化整个课堂的教学。

第20篇:利用电化教育 优化课堂教学

利用电化教育

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电教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在尝试利用电教资源进行电化教学,促进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资源效果尤为突出。

电化教育其实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使学生沉浸在某种思想境界,可以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精彩流畅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问题深入浅出,一些复杂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流利清晰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语调更富感染力,有力的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丰富多彩的电教资源展示既扩充课堂容量又起到了开阔学生视野的双重功效,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达到爱学、乐学、会学的目的,同时,能高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电化教育大力地推进了语文教学改革,优化了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使语文课堂更生动形象,富于感召力。但是,电化教学也易使人沉醉于色彩斑斓的画面和赏心悦目的声色之中而不能自拔,而起不到预定目的,甚至偏离电化教育的初衷。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用好电教资源谈谈几点个人意见。

1 应用电教资源需精选,应避免求多而杂乱无章

电教课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很方便快捷地把大容量的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免除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再去翻阅课本和查找资料,从而节省大量时间来学习更多的内容。因此,追求大容量成为语文课电教资源应用的一个不成文的通则。正因如此,许多语文课便选用大量电教资源,有的内容甚至出现重重叠加现象。语文课堂内容容量本来就很大,学生学起来已经很吃力了,可还要刻意添加一些题外内容来加大学生负担,结果是一个问题没搞懂另一个问题又一闪而出,造成学生只能囫囵吞枣,被动跟着屏幕跑。一堂课下来,学生可以说是身心疲惫,如果遇上所选电教资源跳跃性过大过于杂乱的话,学生的身心状况就更不能言表了。所以,在教学前,对电教资源的选用一定要做到精中求精,只要能说明问题,达到目的就行,避免过多、过繁而杂乱无章。

2 运用电教资源须因“材”选用,切忌过于深刻或过于浅显

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电教资源也是丰富多彩,应有尽有,只要有需求,到网上一搜索,马上就会出来一大片,并且各学校还有专门配发的电教资源。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电教资源并不是很难的事,但是我们在运用之时必须要考虑因“材”选用:一是因教材而选。如果某节课需要我们使用电教资源,我们就坚决用,反之,如果某节课根本无需使用电教资源的话,徒劳无益的事我们坚决不要去做;二是因学生而选。电教资源的选用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素质而选用,要做的恰如其分,难易得当,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不假思索,所选资源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理解的层次,学生就会一头雾水,甚至

2 会对电教资源产生抗拒情绪;如果选材难度过低,内容过于浅显,学生就会感觉“电化教学原来就是这么回事啊,不用我也知道,我还以为很神秘呢!”,从而产生轻视情绪,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语文课运用电教资源做到因材选用尤为重要。

3 运用电教资源要切中课堂主题,不能只图新、奇等主观感受

任何新、奇的事物都会给人们的视觉和心理带来强烈的刺激和快感,有的甚至让人终生难忘,而电教资源恰恰具备这个优秀的特点,特别是语言学科,感官性、思想性较强,很多内容使用电教资源教学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因此,电教资源便越来越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但是,知识的传授必须依靠知识本身内容的重要性、辩证性和趣味性以及授课人的授课机智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扩大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亲和力。如果只靠新、奇等表象的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话,久而久之,恐怕再高明的教学方法也会失去作用,岂不呜呼哎哉?因此,电教资源的选用必须要紧密围绕课堂中心主题,正确使用适量丰富多彩的富于深刻内涵的内容来诠释主题思想,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不能为主题思想服务的内容坚决不要,千万不能存在使用电教资源就是追求新、奇的感官刺激的思想。

4 电教资源的运用必须要富于个人特色,最忌“拿来主义”

看到别人好的东西,我们拿过来欣赏欣赏,然后经过加工赋予自己的思想和新的内容,在教学工作中加以运用,效果一定会很好。因为它既吸收了别人的长处,又节省了时间,且糅合了自身思想内涵,

3 这就具备了个人特色,可谓是锦上添花。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色,只要我们敢于发现和运用,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电教资源的运用更要富于个人特色,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因为每个人设计的课堂教学在挑选电教资源时都会受到自己思想、阅历、修养、情趣以及自己授课对象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既赋予了制作者主观意识又兼顾了接受者客观感受,这样的课,往往都会成为一堂好课。但是,再好的课,脱离了讲授者的思想和对接受者的了解,它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了默契,失去了生机。所以说,电教资源的运用必要富于个人特色,最忌“拿来主义”。一节好课必须做到三备:备学生、备资源、备自己。一个人的好课不假思索地被另一个人直接运用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语文课尤为突出。

5 语文电教课的制作要删繁就简,以免学生产生感官疲劳

电教资源想在语文课上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还要得力于后期的制作,笔者看过很多的语文电教课,总体上制作都较好。经过长时间的对比和实践操作,笔者认为,语文电教课的制作要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要简单明了,直观流畅,注重思想。

在电教课的设计中,多数人往往会在主体部分制作完成以后,时不时添加一些小动画和声响效果做点缀,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语文课堂的活力,这个无可厚非,只要恰如其分,确实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有很多课在制作过程中动作和声响过多过于夸张(特别是初学者),几乎每个步骤甚至每句话都加上动画和声响效果,有的还在每副图片上都添加一两个flash滑稽小动画,结果课堂上一

4 会儿滑稽动画让学生喜笑颜开,手舞足蹈,一会儿乒乓轰隆声让人捂耳蹙眉,再加上过多的图片和文字切换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一堂课下来,把学生搞得身心疲惫,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所以,语文电教课的制作一定要删繁就简,以免学生产生感官疲劳。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教资源也会随之越来越丰富,形式会更加多样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也会越来越普遍。只要我们做到多动手,多思考,多比照,电教资源在我们手中就会越用越好用,越好用越用得好,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更加妙趣横生,精彩无限。

开展优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开展优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