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二年级教学反思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04 06:05:2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二年级教学反思

二上

1 《秋天的图画》一课反思:

本课教学的开始,我和学生以谈话展开:同学们,在秋天你发现了什么?你们喜欢画画吗?你是会什么把秋天画下来?这后告诉学生今天要去欣赏一幅美丽的秋天的图画。这是用美丽的语言画下一幅关于秋天景物的图画。这样的谈话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了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这种独具匠心的预设,是学生学习本课文的起点。值得思考的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首先要和学生平等地对话,要让学生真诚地说话,真诚地表达感情,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使学生的个性知识,体验被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本堂课对于教学上的准备,自认为还不够充分,尤其对教材的解读,还是比较浅的不够深入。今后要不断钻研,多读书,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2 《一分钟》一课反思:

《一分钟》这篇课文以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课文内容较为通俗,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现实中体验。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创设生动地教学情境,把孩子们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先设计“看一分钟动画”,学生觉得“快”,又设计了“静坐一分钟”学生感觉一分钟过得很慢。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起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思考元元迟到的原因是什么?另外,创设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在活动中逐步感受“一分钟”的长度。本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写字比赛,一分钟大约书写多少个汉字。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同时让学生知道了时间的可贵,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3 《北京》一课反思:

北京对孩子们来说是熟悉的,也是遥远的、陌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课件欣赏美丽的北京的同时,再读相关文字,使学生对北京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由表象到内化。我先出示许多展现北京景物图片的PPT,让学生整体感知北京的美,然后再引导学生逐步去感知**、柏油马路、立交桥和其他的名胜古迹的美,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感受北京的美,从心底发出赞叹: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就这样遵循从整体-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原则,也遵循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在本课教学中,生字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每个字争取给学生们示范一次,这样的生字教学简单有效。

4 《识字4》一课反思: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创设了愉悦可持续型的氛围,让学生走进“对子王国”,先去认识我们的老朋友,再学习新对子朋友。识字中,通过和字宝宝交朋友,并坐上“识字列车”一同去游览“对子王国”。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立,学生有了一种“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感觉。他们主动地学习,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识字课中创设教学环境,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大法宝,一定要多加运用。 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创设对子王国的情境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再鼓励他们同桌合作识字,并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进入“开列车”的游戏中认读不带拼音的字,后半步通过“摘苹果”和“快乐快慢读”的游戏让学生趣味识字,加强巩固。

5 《风娃娃》一课反思:

在教学第一个环节,我通过猜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介绍新朋友风娃娃,让学生一起喊出风娃娃的名字,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喜欢上风娃娃,从而主动地想学课文。在学习风娃娃做好事部分时,我先提出问题:风娃娃去了哪里,做了哪些好事?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1-3自然段。这样做让学生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容,许多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也能答出来,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重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上,本人设计了许多朗读指导。例如:“风娃娃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在指导这两个句子朗读时,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个人读,男女读,分组读,齐读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学生都能读出感情,读出启发。

6 《蓝色的树叶》一课反思:

这样的课文很容易上成一堂思品课,所以利用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是十分必要的,“我想对林园园说„ „ ”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但也不能训练成对林园园的批判会。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很多。字词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任知规律和生活实际。在读句子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猜谜语中识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想象词语的意思。在朗读课文时,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深感悟课文语言。

7 《假如》一课反思:

这是一篇充满想象的诗歌,而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发展学生创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这样课文的情感可以向文外延伸,抓住伸展点发挥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此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很好契机。在教学第一小节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在红红的太阳下小树有什么感觉?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仿佛自己就是那太阳下的小树,学生展开了自己的想象,体会小树有了太阳以后再也不觉得冷,而是感觉非常的暖活,这样的想象让学生更能溶入情感,更好地体会小树在阳光下享受的温暖,感受小树内心的开心。

教学第二小节时让学生发挥想象,“鸟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它会飞过哪些地方呀?”通过想象鸟妈妈会去哪些地方寻食,感受鸟**的艰辛,小鸟等待**的焦急,在想象中帮助学生理解了小鸟急切需要食物的心情。

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联想的习惯,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文中的文字意境,并深入意境深层,更深刻地体验文章所蕴涵的意义和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8 《回声》一课反思:

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靠课堂教学,靠师生互动和课堂对话,尤其是靠学生自主的学习实践来实现。我是这样来组织课堂教学的:首先,我安排学生自主读课文,思考:小青蛙在桥洞底下听到了哪些声音?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同时在课文中将有关的句子做上记号。这一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重点。接着,逐段引导学生潜心会文,细读感悟。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先引导学生看图,弄清石桥的样子,然后再读一读文中是怎么写的,并将这两句话抄写到图中的石桥上去。抄写的过程是一个习得和内化语言的过程。

第四、五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分三步展开教学。首先,学生自主朗读,想一想青蛙妈妈是怎样解答小青蛙的问题的。在交流讨论中帮助学生总结出青蛙妈妈是通过先演示后解说的方法来帮助小青蛙弄明白回声的。妈妈是怎样演示的呢?第二步引导学生细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捡、扔、碰、荡”这几个动词,分别用边读边做和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来体会、习得和内化。当学生的想象受阻时再指导他们观察第二幅插图来体会。第三步,演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妈妈的亲切和小青蛙的兴奋。为了让学生切实读懂妈妈的话,演读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直到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妈妈的意思。。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得轻松,思维活跃,阅读成了他们的快乐源泉,课堂成了他们体验成功、展现自我的舞台。

二下

1 《找春天》一课反思:

在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生字教学还是重头戏。可是每天的生字教学容易枯燥乏味,而利用课件资源,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文中的字词。低年级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让学生掌握字词,学会书写。课上,我充分运用学校备课组提供的课件资源,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当小老师,以及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感觉不是在课堂,而是在生活,使学生在乐中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指导学生的书写,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提醒,再板书演示,但是通过课件资源中的书写指导,让学生对生字的整个书写过程有一个动态的了解,生字的笔顺掌握得比较牢固,并且通过整洁美观的汉字展示,学生感受到中国方块字的豪放美观,对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可以作一定的强调,因此学生记忆深刻,其示范作用不可忽视。

2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反思:

学语文的终极目标就是用语文,我在执教中紧扣文本内容多处进行语言训练。例如:围绕雨前的蔷薇花和雨后的蔷薇花进行语言训练 。首先投影出示图文:看着这一朵粉红粉红娇嫩的蔷薇花,闻着它一阵阵沁人心脾扑鼻芳香,你情不自禁的想对它说什么话?接着投影出示图和文: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最后,指名读,并说说:看,雨中的蔷薇花正向我们呼喊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更想做什么? 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说话,既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训练,又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3 《日月潭》一课反思:

运用抓重点词品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为此,我做了如下方式: 首先,结合图片、日月潭俯瞰地图和神话故事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其次,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人有说: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同时也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但由于让学生的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留下这美的烙印。课文美的地方较多,如果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的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

4 《画风》一课反思:

本节课我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以情境贯穿教学的始终。开始以猜谜语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随后问学生“你感受过怎样的风?”大部分学生说的是“感受过暖暖的风;感受过寒冷的风。”这个问题设计得不太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改成“你对风有哪些了解?”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如从电视上看到的龙卷风,风给人们带来的好与坏,学生想得越多对后面的画风帮助越大。板书完课题后,设计的是让学生对课题提出质疑,然后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在识记生字时,出示了本课三个主人公的头像,采用与他们打招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记住生字“宋、涛、陈、丹、赵、艺”。又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组词等多种形式帮学生识记、理解生字。但字词教学这一环节用的时间有些长,导致后面的教学有些紧张。

5 《雷雨》一课反思:

《雷雨》是一篇写景的短文,它的条理清晰,可分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三部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除了注意到完成识字、写字、朗读的重点外,还针对这三部分作了不同训练目的的处理:

1、“雷雨前”为了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乌云压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的紧张气氛,我把精选的图片和声响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景;引导学生注意其中几个动词, 如“压、乱摆、垂、逃”,结合语境来体验,辅以直观的动作演示,或通过删减、替换词语来比较,学生很快受到感染。

2、“雷雨中”重在体会雨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紧扣两个词语:“越-----越----”、“渐渐地”,通过朗读音量大小、语速的控制,将雨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过程展现出来,配合用词造句,体会事物发展变化。

3、“雷雨后”一部分利用插图观察、想象,完成填空练习:雨停了,我打开窗户,看到--------------,听到--------------,闻到------------,感觉真----------------!在读读说说中感受理解。

最让我欣喜的是课后,我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写了一周的观察天气的日记。从日记的批改中发现,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一举两得。发现用课文作为范例,引导学生写话、写日记、练笔是不可多得的好时机。在以后的教学中千万要抓住这样的机会。

6 《我为你骄傲》一课反思:

本文是一个小故事,我紧紧围绕“老奶奶为什么要说‘我为你骄傲’”这个问题展开教学,教学中抓住“我”的心理变化这条线索,整个过程清晰明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注重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体会玩游戏时的开心;接着引导学生仿说句子,想象“我”做错事后的害怕;然后让学生表演“不自在”,不仅理解了重点词语,而且走进了“我”的内心世界;最后在朗读中感受“我”承认错误后的轻松。在学生的角色转换中,很自然地走进了人物美好的心灵,获得了深刻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

同时,重点语句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一二两自然段中的二句比喻句非常生动形象,更能展现“我”当时的心情,所以借此进行写话训练非常必要。 7 《蜜蜂引路》一课反思:

本单元的主题是在生活中碰到问题要认真思考,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蜜蜂给列宁引路的故事。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会感到列宁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这篇课文我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集中识字,学写两个生字,第二课时有感情地朗读,学写4个生字。在上二课时时,我引领学生画思维导图,并根据提示介绍介绍这个故事,让学生沉浸观察和思考的氛围中。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背诵。加强语言的积累中,理清文章脉络。培养语言文字的思维力。

8 《是星星的孩子》一课反思:

我们低段的重点主要是字词教学,因此这篇课文为了抓住了低段孩子的特性,本人采用了多媒体那丰富动人的画面和音乐,把孩子们带进了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夜晚。教学“数”有两个读音,对这个生字的教学比较到位。用“张衡、天文学家、汉朝”说话,是这节课的亮点,把纯粹的词语教学融入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是很成功的一个举措。在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上。”这句话时,我用投影出示:那一闪闪的星空,把孩子们带入到了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课文的目标是达成了。只是美中不足的是朗读课文是,如果能加入音乐的话,学生们应该会更投入。

推荐第2篇:二年级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探索性操作,在这次《长度单位》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长度单位我基本上用了三个课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测量来感知米与厘米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师的精心准备、学生的全员参与,确实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兴趣的激发、经验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必须得完成一个教学难点,就是“总长度与标准量的关系”,这个似乎和高年级的“商不变性质”有点相像。呵呵!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切实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客体而获得客体的知识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观察、操作、讨论┉┉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实验、试验及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自己寻找到答案。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猜一猜。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3、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罗 涛

联 合 小 学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下面就谈谈自己上本单元后的一些课后感吧!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上本单元我们三位老师感受最大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定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做全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吧,因为学生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马上让学生口算,速度和正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结合本学期要进行口算能力的测试,还是要加强口算的练习,但是如何加强,还是值得我们探讨吧!

罗 涛 联 合 小 学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对于“角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的知识,新课标中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角,直观建立角的表象即可,所以在设计时,我没有过多的加深知识难度,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有关角的初步知识。

1、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角的表象。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很多的角,但对于数学意义上的角,还很模糊、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角,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⑴找一找,先从主题图中找出角、找出教室及周围的角;

⑵折一折,让学生参与体验创造角;

⑶摸一摸,感性体验角的特征;

⑷说一说,将角的知识还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⑸做一做,进一步把角形象化,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

⑹画一画,对角的认识的提升,能力的培养。

在找——折——摸——说——做——画几个步骤中,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充分的运用感知觉,饶有趣味的自我建构了角的概念。

2、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我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情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还有的是T字形的角。这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几个角,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则是自己知道发现并创造出来。我在这时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问就这一个角吗,还有吗,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罗 涛

联 合 小 学

人教版表内乘法(一) 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罗 涛

联 合 小 学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罗 涛 联 合 小 学

《表内乘法二》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7--9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9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学插图及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口决的编制学习过程中。

2、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用加法计算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3、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这单元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个闪光的地方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合作的愉快,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当然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4、多种形式练习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送绕口令“数枣”、利用规律记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罗 涛

联 合 小 学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本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第一册已经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教学5分5分地数,1分1分地数,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由于时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常抽象的概念,一年级学生对此比较模糊,很难建立起量化的时间概念。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结合实际。课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家里的钟表,再画出自己喜欢的钟面。从观察到画,学生对钟面上有多少个数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认识。再利用课前画好的钟面,学生比较轻松地了解到分针指着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学会了5分5分的数。读、写钟面的时刻,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的方法,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这个钟面的。时与分的关系难在1时=60分的推导,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拨小闹钟,认真观察分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圈又回到12,时针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分针转了一圈,时针走了1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让学生自己发现1时=60分,即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中发现有学生把5时55分认成6时55分,经过个别辅导,补救过来了。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回忆上课情形,认为经过上学期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时针,同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过于强调的是有关分针指到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的内容。学生也受老师教学的负面影响,造成这种错误认识。

因此在下一节练习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位置分为几时多一些、几时半、几时多得多这三种情况,加深对时针的正确认识;接着学习5分5分的数。学完后把时针表示几与分针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钟表上的这一时刻。

罗 涛 联 合 小 学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创造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

首先,由“参加森林运动会”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站跑道和握手祝贺。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本节课以森林运动会贯穿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4个实践操作的机会:找号码布、握手祝贺、选道路、购买汽水。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不会落也不会多。另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直接出示了两种好方法,学生了解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知识目标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罗 涛

联 合 小 学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到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有以下的收获:

1、学会观察,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如:观察一个圆柱,如果从正面观察这个圆柱,教师要让学生从比较远的地方观察,把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圆柱放的高度要与观察者的眼睛一样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来,这样,学生正面看到的圆柱确实是一个长方体。大部分学生能体会到。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借助学具,利用这些学具体验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圆,它有可能是什么?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么?„„教师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要求学生用4个正方体积木,有哪几种搭法?小组成员边讨论边动手搭,最后形成共识。

3、学生在学会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实物,把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大部分学生能画正确。

总之,《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只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感知,就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罗 涛

联 合 小 学

推荐第3篇:二年级教学反思

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 在 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于是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 了 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 加 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我让孩子说说猴子观海奇在哪儿,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是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 最终 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在教学本课时,我努力设计问题有一定的分量,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广泛交流,例如:给奇石起名字、通过写法迁移让学生按描写四种奇石的方法,口述天狗望月这块奇石的样子。还有\"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有趣在什么地方?\"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学生组织语言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过程,语言表达能力。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总之,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推荐第4篇:二年级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保护大海、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2、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了解音乐,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会鉴赏音乐,进而喜爱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并在体验中充分展开想像,获得自己独特的音乐理解及感受。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创造,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3、利用集体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和x.x这个节奏型,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用体态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2、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3、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二、教学难点:

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和x.x这个节奏型,引导学生。

三、教具学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 【激兴导入】

1、教师多媒体出示几种图画背景,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2、导入这节课的主题——大海

3、启发学生说出大海的景色?问:你现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学生:有沙滩、有鱼、有海浪、涨潮退潮、海水打在礁石上,贝壳、海螺、帆船等)

4、问大海的模样是不是总是一样的?(学生:不是一样的,师:有那些不同的情景?)

5、教师多媒体出示不同情景的大海,有风平浪静的大海、涨潮退潮的大海、巨浪翻滚的大海、会舞蹈的大海。并欣赏各种大海的声音。(多媒体发出海浪的各种音响效果) 【寓教于乐】

1、欣赏歌曲《大海》(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做律动)

2、欣赏后教师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要求学生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

3、教师一边弹琴一边范唱

4、欣赏视频歌曲《大海》,要求学生轻声哼唱。

5、出示歌谱,指出这首歌曲的难点--x.x这个节奏型,抽出来让学生掌握。教师弹琴教唱;熟唱后,启发学生有表情地唱《大海》这首歌(跟录音伴奏唱)让我们坐在船上用最美的声音一起来唱《大海》这首歌吧。

6、分组表演: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身体的律动来表现。【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海洋污染”的图片,请学生谈想法。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然后再请同学们看看多媒体出示“海洋污染”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学习的内容,想到的事物。 【完美结课】

要好好保护环境,不要乱丢垃圾,热爱我们的地球,做一个文明的好学生。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实施以来,我深深地感触到:自己在困惑中逐渐有意识地实践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努力追寻“审美与情感共鸣”,让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学习,彼此分享,体验成功,共同提高。 第2课时

一、聆听《云》伴奏音乐

1、谜语:天上有个魔法师,老爱喜欢做游戏;变牛变马又变羊,大家看得笑嘻嘻。

2、讨论: (1)出示白云和乌云卡片。听音乐,你觉得适合哪张图片?为什么?(《海上风暴》片段) (2)那你觉得“白云”的音乐应该是怎么样的? (3)再听音乐,你满意吗?为什么?(歌曲伴奏)

3、随机反馈教学

(1)根据音乐想象情绪画旋律线

(2)自由探索听辨音乐节拍及感受节拍特点 (3)自由模拟“云飘”律动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师生互动创设音乐情境,同时互动分析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特点,为歌曲学习作好情感铺垫和知识铺垫。

二、寓教于乐

1、录音范唱教师范唱

2、看方格谱尝试按节奏念歌词

3、学唱歌词第一段,随机指导: A、一字多音及音准

B、高位置演唱及气息控制

4、自学歌词第二段:指导“点儿”儿化音的演唱

5、完整演唱歌曲

6、分组尝试,自学看谱用碰铃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7、自由组合表演: 分工情境表现:“白云”、“帆船”“雨点”。

8、组合表演:打击乐器、表演、演唱组合

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运用方格谱进行歌词的尝试学习,运用字母谱进行歌曲旋律的视唱练习,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音乐课本的解读能力。随机指导解决演唱难点,训练低年级学生初步的演唱技能。

9、谈话:“春雨落下来,还会落到哪些地方呢?”

10、自由组合创编填词练习。(小黑板出示)

11、按自由组合读拍填词。

12、配乐歌谣朗诵。(歌曲伴奏音乐)

13、尝试演唱填词的歌谣。

14、创编歌谣表演唱。挖掘教材内容,学科综合进行音乐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开展填词、读拍、朗诵、演唱等系列尝试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歌曲演唱技能。 【拓展延伸】

1、讨论:“云变成雨,那云是谁变的呢?”

2、“超级变变变”:听组合音乐“水声〃云〃小雨沙沙”进行流水——云——雨的自由律动演唱。

3、听组合音乐律动出教室。通过游戏,通过音乐进行有关学科知识渗透,同时,课堂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音乐学习。 【教学反思】 《云》这首歌歌曲节奏舒展平稳,旋律起伏跌宕,抒情优美,白云在蓝天上飘荡,引发了孩子们天真的联想,从“蓝天”、“白云”到“大海”、“帆船”,从“装着小雨点”的大船到“快快浇麦田”,寄托了孩子们真诚而美好的愿望,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各种手段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得到美的体验,指导学生在演唱中发挥想象,在编创中得到发展。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意识。

2、知识技能:(1)、感受音乐的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和情绪。

(2)、用画线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过程方法:观看影像资料、聆听、讨论、画线条。

二、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音乐的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和情绪。

(2)、用画线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三、教学设计思路:

播放影像资料,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离学生较远的生活场景,便于后边的教学。欣赏时,注意让学生进行多次的聆听,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也各有不同,所以采用画线条的方式跟方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 磁带《大海摇篮》、《海上风暴》、录音机、打击乐器、水彩笔或油画棒。

五、教学资料:

《海上风暴》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91年的管弦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培尔金特是农村青年,他爱幻想(换句难听话就是,他爱信口开河地撒谎),很穷。有一天,他在一个婚礼上,把新娘拐走了。但他并没有与那姑娘白头偕老,而是抛弃了她,开始满世界地流浪。他与山妖为伍,还与山妖的女儿有了私生子。他在老人院里为母亲送葬,然后闯荡天下,靠走私黑奴和珠宝成为富翁,又在一次沉船中失去了一切。他流落到阿拉伯,他被关进疯人院,最后,他踏上了回乡之旅,在家乡总结了一生的经验。

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导入】

1、播放有关大海的影像资料:(1)、风和日丽天气下的大海;(2)\\出现风暴的大海

2、这两个资料片段表现了怎样的大海? 【聆听】

一、《大海摇篮》

1、完整播放音乐。问:你听了这首歌曲后,你的心情怎样?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

2、再听音乐,问:音乐的速度怎样?如果用更快或更慢的速度演唱,音乐的情绪会发生什么变化?

3、教师分别用两种速度演唱,唱后,请学生说说两种不同的感受。

4、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随着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音乐情绪。

5、播放录音,学生用彩笔再数P42上画符合音乐情绪的线条,表达自己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和理解。

6、展示几个学生画的线条,大家评一评,议一议。【编创与活动】

1、根据刚才听到的音乐,用各种适当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大海。教师命题:早晨的大海

2、学生分组讨论:用身边的物品和老师分发的打击乐器表现大海中的各种声音。

3、分组汇报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二、聆听《海上风暴》

1、问:说说你知道的海上风暴是怎样的?

2、初听全曲。问:音乐表现的海上风暴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3、再听,问:这段音乐告诉我们大海有了什么变化?

4、请个别学生模仿其中的声音。

5、学生评议,

6、再听。学生边听边用笔画线条,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创编与活动】

1、根据刚才听到的音乐,用各种适当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大海。教师命题:海上风暴

2、学生分组讨论:用身边的物品和老师分发的打击乐器表现大海中的各种声音。

3、分组汇报表演,师生共同评议。【完美结课】

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音乐兴趣、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两周的音乐欣赏课内容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音乐欣赏课不感兴趣,当我一播放欣赏歌曲的时候,这帮孩子听都没听就叫着:“老师,能不能不要听啊,好难听啊,能不能听流行音乐啊。。。”等等。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让孩子懂得欣赏音乐,到学会听音乐欣赏,这一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值得思考,也是值得挑战的任务。

推荐第5篇:二年级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论文教学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我认为,数学预习有以下四个优点:

一、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水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二、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

功的快乐。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接受。预习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构建自己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

四、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的改变数学教学工作、教学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的使用课本提供的素材。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的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在教材处理上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多变的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服务,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学生预习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识浮浅。因此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

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的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学生的教育与考试、心理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课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样分?重点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为了防止学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可以改为: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

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辅导。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流出5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他们在家如何预习给予示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意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进学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勒门 2017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索勒门 年6月

推荐第6篇:二年级教学反思

云儿朵朵(浙美版第三册教学反思)

“蓝天白云”是孩子们用来描述天空美景时常说的一句话,各种各样的云朵造型,使孩子们产生丰富的联想,特别是对于低段的学生,这样的内容很适合他们,他们的思维活跃,能拓展出很多的美好事物来。

在简短的自我介绍后,便进入今天的课题内容。我首先提问,让学生说说印度中云朵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有一些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云朵的感受。有的同学甚至说到某一次做作业时,忽然看到天边的晚霞是多么美丽。

接着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开启想象的空间。出示云朵的图片,还没有等到我开口,学生们就纷纷举手,他们说天空的云像这像那,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想象出各种形状,举手不断,有同学迫不及待地跑到大屏幕上来,指出自己认识到的形状。

当我把七张图片一边播放一边让学生欣赏,学生们想想说说,甚至做动作,比划着看到的事物。有一些图片,我在做课件的时候,只觉得图片比较美,所以放进了课件里面,想不到学生们会想象如此丰富。

欣赏了关于云的图片,乘着想象的翅膀,学生们对于造型表现,已经跃跃欲试。我用投影出一些学生的作品,并适当指引一些表现方法,如云的表现时,可以多留一些空白,只要把天空涂上蓝色、深蓝色或者其他色彩,云杂的颜色自然会显现。

布置作业要求,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作业。教师巡回指导,指出问题,适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而且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音乐,促进学生的联想和创造。

学生的创造比较活跃,当下课的音乐响起时,很多学生让老师不要下班。 教学反思:

(1)云朵总是在变化中,不仅云朵的形状有变化,色彩上也有变化。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时间,看看云朵的各种变化。

(2)虽说低段年级的技法不怎么要求,但是在这一课时,适时地指导技法,有利于学生的创作。

(3)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学生去研究,在什么样的天气变化下,天上的云朵会变得更美?尝试科学课程与美术课程的结合。

推荐第7篇: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这一学期我反思教学,首先,教学组织上要得力,表现在学生听讲不认真,上课讲小话,不随着教师的课堂一起走。教师是和学生平等的,但组织上要下功夫,譬如,怎样组织学生思想进入课堂,怎样组织学生听教师的说话并和教师交流,在遇到难点、疑问时教师怎样点拨,在遇到枯燥乏味时怎样组织,在进入新知识教学时怎样过渡,在讲知识的应用时怎样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讲,让学生一听就明白。教材只是个依据,作为学生学习提高的依据,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并且开发教材、并从实际生活中多准备一些材料,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只有组织好课堂,才有好的教学,才能使学生面发展。

其次,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要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习态度,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传承一些社会文明进步的价值观,教师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应多关心、考虑、爱护学生与他们打成一片,这样才会使学生认为你教师是真心为他好,他才能接受你,所以,教学首先是要使学生认识你、了解你、并且接受你,不然,他们就不接受你这个的教师。

第三,在做人上要与人为善,否则自己在工作中与别人不能很好合作与沟通话,那么就影响你的教学,,所以教师要率先在做人上做个表率,表现在宽容、理解别人、如学生犯错了,给他机会,并把道理给他讲清楚,使他们认识到错误然后改正错误。教学中,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使学生认识到错误比改正错误更难。

第四、教学中要说清楚的地方要说清楚,难点给学生举一反三,应用举例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提高能力方面,包括计算能力、列方程等式思想不具备,三角形全等应用能力不够、情感方面学生对教学的认识还不够,对学习的态度还不够端正,这都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五,应严格要求学生,譬如,有些学生作业错了,就应要求他改正过来,作业没交应该让他补交、毫不含糊一次作业也不能少,这样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有的学生上课不听讲、讲小话,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该经常提醒他们,包括提示看黑板、看书、听老师讲或者说提问,保持课堂连续有效进行下去。

第六,在教学中每节课应认真备好课,充分备好课,在教学时才能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做到重难点清楚,思路清楚,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在教学中还应考虑学生的思维状况,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状况才能更好贯彻教学。总之,教学上的不足之处还不少,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去学习,去改进教学,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年级美术下册《纸片插接》教学反思

2012-02-21 13:39

本课是培养学生立体构成的思维,让他们初步接触空间构成。可以以这样的设问引入本课:有什么方法可以把两张纸连接在一起?学生纷纷说用胶水粘,用订书机钉,用透明胶纸粘,用双面贴贴......从而引出“插接”方法,师相机拿出小纸片示范,引导学生插接时可同形或异形插接,可用单色或多色插接,作品重心要稳,纸片形状宜简

推荐第8篇: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刘灵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推荐第9篇: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低年段的教学从一开始就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我的语速太快,虽然讲了一大堆,却只有十几个好一点的学生明白了,其后果就是好的越差,难怪我总会教出两极分化特别严重的班级来,这一点上蒋老师就比我做得出色,她很善于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和语速来讲课,一步步很扎实。所以,永远不要被几个优秀学生的表现迷惑,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用能使最差学生明白的话和语速来授课,才是明智之举。

象了解自己的右手一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安排你的教学。一个班几十人,程度差别很大,但会有个平均植和共弱点,前者告诉你学生学习的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教学水平高低;后者则是你选择教学方式的依据。例如:期中考试后,我发现班里学生拼音巩固都不是很好,同时形近字、同音字也难以准确区分,相反,写话部分却表现出了他们灵活的思维能力,因此,考后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加强拼音和生字教学,而训练学生写说的教学相应的就减少了。

让学生在读文中学会抓重点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乃至运用。虽然大纲中的低年级教学重点在生字词,老教师们也认为抓好生字是根本,但千万别把这作为放弃让学生解词的理由,否则吃亏的只能是学生和自己。借助字典中的解释来解词是比较傻的一种办法,除非碰上诸如“地质”一类很抽象很专业的词语,否则千万别指望字典中的解释能帮助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更别提记住和运用了。解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情境、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其次可以造句、找同义词等。

朗读教学要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与主人公或者作者的情感共鸣,切忌告诉学生或让学生说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这一段,只要把重点词语理解到位,学生读懂了,再加上你的一点巧妙点拨和激情感染,自然会水到渠成。

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要以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不要问一些弱智问题。教学中,课本上能看到答案的问题不问,与课文毫无关联的问题不问,有重复嫌疑的问题不问;相反,能作为引起下文的问题要问,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问,能激发学生探讨兴趣的问题要问。

推荐第10篇:二年级写字教学反思

三月份二年级写字教学反思

进入二年级以来,用笔越来越流畅,可是离汉字的形体美、规范、端正好像越来越远了。原来骄傲的所在现在变成了头疼的原因,从开学到现在,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为什么学生的书写会越来越差,是因为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从以前的六个到现在的八个十个,字的结构太复杂,孩子写多了手疼?是因为这学期没有展示平台,学生的写字不能及时的反馈?是因为只注重了复杂的字,而忽略了简单的,没有一一讲解,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原因找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效果不是很好。

本学期老师反映,学生这学期的书写有进步。我就虚心请教了方法并进行了尝试:

首先在教学生字的时候,尽量把机会留给学生,书写时应注意的笔画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由学生自己指出。

其次告诉学生每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写好每个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关键。基本笔画的训练,重在指导运笔。我在进行直观教学时,重视黑板上的示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懂得笔画的位置和形状,并体会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虽然“起笔、行笔”这些专业的语言学生不懂,我会用更易懂的方法告知学生,如笔画“丿”,在书写时就可以重重的落笔,轻轻的收笔,而“⺄”这个“折”就可以把笔顿顿再继续写,“折”会更漂亮,写“一”由轻到重,左低右高,最后轻轻往回收,这样写出的字有轻有重。

第11篇: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二(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经过一期来的辛勤劳动,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又有意义的学期;期末临近,回顾一学期的探索与尝试,酸甜苦辣样样都有。在这一学期里,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讲评作业,督促学生及时更正错题,做好课后答疑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在,我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书写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有些学生对于写过几遍的字也会写错,如“宽”字下边本该“见”而非“贝” 字,又如“拔”和“拨”字,学生总是分不清是“拨打”还是“拔打”,“拔河”还是“拨河”。类似这样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更正,反复默写和抄写。又如,对打比方的造句,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对这些问题加大做题的数量,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写句子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我探究的学习劲头,但教师自己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我时时保持以读代讲,多读多想,自主感悟,常常鼓励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们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时不时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学反思《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例如:我上课时经常让学生自主想问题,自己解答,并且让他们分组讨论交流,人人做到参与,人人思考。

三、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方法对于学习来说是最重要的。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为什么有的同学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呢?我们常常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但是我觉得思考才是最关键的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学习方法有很多,只要是有用的,都可以试试。

四、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是非常轻松的,而学困生却常常来不及。这又是一个让我们老师要思考的事情。对于这类问题我常常用的方法就是在作业中使用分级制度,在不影响大家的学习的前提下,对有些学困生进行再次巩固基础知识,并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当面教学。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十分有效,以后还可以进行利用这种方法。

五、突出章节过关,拓展知识视野

本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课文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收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进行各种词语收集。如AAB式,ABB式,AABB式,ABAB式,ABAC式,ABCC式,AABC式,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开展各种语文游戏。如句子的转换,如“把”字句转换成“被”字句,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兴趣,也训练了动脑的能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虽然我们办这个学期成绩比较匀稍微领先,但我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班的成绩没有拔尖的,这就是我的失误,下个学期,我要抓尖补差带中间,从开学开始,一定消灭唯一不及格的。

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还需正确引导。由于本学期安全工作是重点,放学后不能以任何名义留学生,所以我就放松的补差这项工作。期末的时候再来狠抓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就比较困难了。下个学期,我更要抓尖补差带中间,从开学开始,一定消灭唯一不及格的。课堂教学仍需创新。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有更大进步。

第12篇:二年级11月份教学反思

11月份教学反思

东凤完小

王梅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十一月份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现将我担任的二年级语数教学工作作如下反思:

一、主要工作和成绩

1、认真批改作业、注重后进生的辅导。在精心设计作业时,也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并做好成绩登记。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整个班里的后进生,我利用课间、午休前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同时采用“结队子”的模式,让一个优生辅导一个后进生,让他们尽快地跟上班上的其他同学。从本期的情况来看,这个方法还是很有效,李智杰就有明显的进步。

2、认真组织学生考试。根据学校的安排,我班每月认真进行一次月考,并根据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试卷,认真考核,并对考试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反思。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二、存在的不足:

1、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比如: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改错、爱惜书本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好,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总之,这一月的工作,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经验也有教训,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2012年11月28日

第13篇: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练习一(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练习一(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

1、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情景图、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课本第10页第3小题“( )里最大能填几?”A、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如何做题。B、学生自主完成题目C、班内汇报交流先找一位学生详细汇报自己解题的全过程,然后再找学生简要汇报其它题目的答案。

2、课本第10页第4小题。(解除法竖式)A、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B、反馈首先找一位学生在班内汇报自己的试商方法,全班学生共同判断正误。其余题目同位间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综合练习

1、课本第10页第5小题A、学生独立完成题目B、同位俩人互相检查,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C、班内汇报交流找一位学生在班内说说答案,全体师生共同判断。

2、课本第11页第

1、2小题A、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及要求的问题。B、学生独立列式完成题目。(要求学生列竖式解决)C、班内汇报总结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做出题目来的。全体师生共同判断。D、第4题同第3题。但数学信息让学生在文字中找出。学生列式后如果能不列竖式也能算出结果就不强制学生用竖式解决。

3、课本第11页第6小题“按要求在方框内填算式”A、让学生说出题意,说说做法。(先把答案写出来,然后按要求分类)B、学生独立解决算式。C、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分类。D、班内汇报。找两位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全体师生共同判断。

4、课本第11页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并理解要解决的问题。B、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可能出现的答案有:4辆面包车;辆面包车,1辆小汽车;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1辆面包车,6辆小汽车;9辆小汽车。C、第2)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看法“如何派车更合理?”D、班内交流。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给以鼓励。

5、课本第11页第8小题A、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B、班内汇报总结。估计学生对第1个问题没问题,都知道会用数的方法,也可能会出现5个5个数的情况。第2个小问题估计大部分学生也都能用继续画或5个为一组数的方法算。C、第3个小题有些困难,估计小部分学生也能说出答案,让他们详细得表达自己的思考全过程,全体师生共同研究,如果学生说的不到位,师做补充。

三、总结

1、说说在本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2、你今天举了几次手?回答对了几道问题?受到了几次表扬?

3、说说你所在小组的表现?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

四、作业布置做一张练习卷

五、板书设计:练习一

课后反思:

天上了《派车》这一节课,本节课教材的设计的意图在于让学生经历运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备课时我产生了一些疑问: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解决问题是学生最怕的数学知识了。学生会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吗?怎样引导学生能用多种方法由浅入深的解题?学生会填表格并能较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吗?在教授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看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以及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想一想,接着汇报自己的想法。孩子们想出几种解题方法来。他们讲的第一种方法是:25÷8=3(辆)„„1(人)

答案是三辆面包车再加一辆小轿车。紧接着又有同学主动说出刚好坐满没有剩余的情况。我要求其根据方案说出算式来,板书如下:2×8=16(人)3×3=9(人) 16+9=25(人) 大部分学生表示很喜欢这一种方法。知识挺难的,学生有点难消化。可能还得“加餐”,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给他们集体交流的机会,多举例,多进行方法多样铧解法的训练,让他们多练习相同题型。学生一定会把握这个问题的模式。

《小熊购物》教学反思

“小熊购物”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创设了动物购物情境提出问题,在结合具体情境中学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法,并不是单纯教给孩子们计算顺序.从而让孩子们在情景中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超市购物情景图,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小动物们在买物品,马上兴趣盎然。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混合运算——《过河》教学反思

教材首先创设了同学们春游“过河”的情境。通过“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我在设计本课时力求将单

一、枯燥的计算融入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个情境图,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学信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然后独立试做。学生会出现分步进行计算的式子。29+25=54(人)54÷9=6(条)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29+25÷9。同时也出现了(29+25)÷6,此时让学生互相讨论所列算式的合理性。这样学生发生了认知冲突,由此体会到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造一个符号表示先算的部分,开放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本次课的可贵之处是通过“过河”这一情境为主题,前后协调一致,首尾响应,贯穿于整课的学习的始终,本意是想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沉浸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之中,持续学生的高涨情绪,但在练习的设计上,过频的情境转换,影响了学生对于数学内容本身的关注,也占用了不少的课堂时间,以至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应做适当的调整。对带小括号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欠灵活性。

教学反思--------《铅笔有多长》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

这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依据这一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我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比一比、找一找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

本节课学生学得非常积极,主动参与面广,课堂氛围宽松、和谐,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束缚。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表达,感受到了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培养了学生“做数学”的乐趣。

有待探究之处:

1、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上做文章,研究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等。

2、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再下大力气,争取创设更合情理,更有趣味的情境,于情境中设计较科学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14篇:二年级教师教学反思

二年级教师教学反思

篇1:二年级教师教学反思

一个学期在忙忙碌碌中走过,留下了一个个难以忘却的瞬间,留下了一抹抹难以擦拭的记忆。这对于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个学期,是身兼重负的一个学期。由于师资力量的紧缺,学校安排我代二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虽然,任务有些重,也让我起初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但分析一下现实情况,估量一下自己的承受能力,我还是比较坦然地接受了现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都埋藏着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

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紧迫的时间压迫下,我终于看到了孩子们最大的缺点:依赖性太强了,自觉性太差了,自理能力太弱了! 当我寻思到这都是我不当的处理方式,阻碍了孩子们的发展时,我开始想办法改变这一切,让孩子们真正活起来,自觉地活起来。

于是,我开始放手很多事,给孩子们更多的锻炼时间。早上让纪律委员和领读生组织大家做好早读,把权利更多的交给班委。开始几天,班委是管不了这些依赖惯了的学生们的,甚至有一天几个孩子看老师不在,干脆跑到操场上玩起来,小干部叫都叫不回,无奈我只有站到让他们能看到的地方,目送他们乖乖回班。我及时抓住这次批评教育时间,对于犯错误的学生给予了一次严厉的教诲,以致后来再没有学生会在早读时间在操场上玩耍了。

二、想方设法,增强语文学习的乐趣

( 一) 让新班的孩子尽快投入我的课堂

因为多代了一个新班,我很担心孩子因为不习惯而丧失学习的热情,所以,我很充分地准备着每天的课程教学,想办法让这一帮孩子尽快适应我的教学风格。终于在一个多月后,这一帮孩子学会了在课堂上和我一起徜徉书海,他们开始了积极热情的发言,开始了非同一般的思索。

(二)让“ 漂流瓶” 传递我们的快乐

为了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我从卖废品的收入里拿出一部分买了两本又大又漂亮的“ 漂流瓶” 系列笔记本,作为二年级两个班的快乐日记。教师节那晚,我花了整整一晚的时间写了两篇1模一样地教师日记,还各自附上一幅插图,

为“ 漂流瓶” 启航做了充分准备。漂流瓶在我们的班级河流里漂流着,孩子们都高兴地做着这项漂流瓶活动,传递着自己的祝福和希望。有个孩子说:“ 漂流瓶日记,就像奥运圣火一样,在我们心中传递着知识和爱。” 有的孩子说:“ 看着您那灿烂的笑容,我也非常的开心!” 有的则说:“ 谢谢老师给我们这个表达内心的机会,我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看着孩子们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我感动不已。

漂流瓶行动,促使一部分孩子喜欢上了写日记,他们在日记的后面还附上了自己喜欢的图画。即使在紧张的期末复习阶段,仍然有孩子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

(三)让读书声感动你我

为了让孩子们摆脱读书拉长腔的不良习惯,我坚持过,伤心过,失望过,甚

至绝望过,后来,我把读书越指导越乱的现状告诉了校长,也正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伤心和失落都是多余的,知道了这正是孩子们有感情朗读的开始。之后,我信心百倍,并且利用上公开课是时间,自己训练读书的同时,也鼓励孩子们认真练习读好书。在潜心的钻研努力下,我和孩子们第一次为读书而感动,而孩子们也切实体味到了读书的乐趣。之后,孩子们读书的热情便高涨了起来,每次上课,只要一提到读书,两个班都是一样的积极,有些孩子还因为没有机会而惋惜。为了鼓励这种积极的势头,我又及时组织班级内的朗诵比赛,让更多的孩子发展自己朗诵的优势,增强读书的热情。

(四)让书写成为我们的骄傲

为了对二年级的孩子进行书写规范训练,我们在学校的提醒和关注下,开展了练字活动。如今一个学期已经结束,

我们也对孩子们的书写成果进行了展览评比。孩子们竭尽全力的书写,我和部分孩子精心的设计,还有热心老师们的帮助和校长的支持,让孩子们的作品以更完美的姿态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让孩子们倍感自豪,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会有一匹新的汉字书写精英出至芳华路小学。

三、教学失误

1、虽然我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对于一些问题浅尝则止,但是课堂上出现了问题过多过杂的现象。

2、由于过分的信任学生,导致自制能力不稳定的孩子出现投机取巧的现象,阻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展。

3、由于工作事物较多,没有找到更合理的安排方式,导致一些工作进展缓慢。

4、对于后进生的帮助,缺乏更有效的辅导策略,以至于教学压力较大。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继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形成一股良好的学风。

2、积极争取家长的有效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起抓。

3、加强自己的授课能力,让学生真正投入去学,学而不忘。

4、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认真揣摩有效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反思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路,将往事的喜怒哀乐再次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而往日的忧愁则变成了今日的喜悦,正是过去一点一滴的忧和愁,成就了我今日的喜和乐。依然还是这句话:“ 错

误和遗憾才能成为进步的台阶,我要沿着错误的台阶一步一步走向事业成功的高峰。”

篇2:二年级教师教学反思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我认为,数学预习有以下四个优点:

一、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

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水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二、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

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接受。预习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构建自己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

四、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诚然,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辅导。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学生(如

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流出5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他们在家如何预习给予示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意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进学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篇3:二年级教师教学反思

《秋天的图画》是二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通过色彩的搭配,寥寥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了。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信息转换为生动的表象组合的过程。如果是朗读,要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

在本堂课的学习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这一句话:“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在教学时,

我就是采用了个性化教学,没有过多的讲解与分析,而是引领学生通过想象,自读自悟。

在设计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思考,主张张扬学生的个性,这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引导来代替指导,新课程中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展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教学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通过朗读着重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有的说:“我好像看到粮食水果都丰收了,人们正忙着收获呢。”有的说“我好象看到一盏盏灯笼般的梨子。”有的好象闻到了瓜果的香味,有的说:“我好象

也尝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的香甜,有的仿佛欣赏到金黄的稻子在广阔的田野上跳起的优美的舞蹈。”接着指导朗读,那么,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或加动作表演读,或表情丰富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体会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

第15篇:二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二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篇1:二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本学期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下面,我谈谈这学期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我想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如在教〈〈口耳目〉〉时,我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篇2:二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1、“专题识字”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个学习内容,因此,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引导学生尝试自读课文,自主识字,并能通过同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自主学习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在感悟中识字。在识字1的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

2、识字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凸现识字教学的特点,采取多种学习形式,如:认字与阅读相结合;认字与读写相结合;认字与词语理解相结合;认字与字的音、形、义融为一体等方法。在识字3的教学中,由于该识字是通过三字歌的语言形式来呈现的,读起来节奏感较强,而且琅琅上口,学生读起来特别有兴致,抓住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多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导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认字,读中识字,课堂的识字效果显着。在本识字的学习中,除了识字,学生还增长了有关民族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在这两个识字的学习中,由于南方气候的特殊性,学生对秋天缺乏亲身感受,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因此学起来,有被动接受的感觉,只能通过图片加以想像。再者,学生对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缺乏认识,对识字2里面的内容不甚理解。

4、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课外阅读,扩大识字量。

篇3:二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今年,我首次教学新课改的二年级语文,我发现二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多,写字量也特别大。二年级上期就要会写350个字,除此之外还要会认450个字。

鉴于识字量之大,因此,在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预习,但是我发现这样预习的结果是好的越来越好而差的学生却越来越差。因为那些好的学生他们会很自觉的按老师的要求的要求去做,一般也会做的很好,而那些比较差的学生,一般都是父母不在家里,根本就没有人辅导他们,于是预习变成了一纸空文,第二天,什么也不知道。字不会认读,课文也就无从下手。那些预习了的学生就会情绪高涨,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他们却只能坐在那儿一言不发。这时如果不注意到这群孩子,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越来越差,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脚步。我采取的措施是在上课提问的时候多请这些孩子,但是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经常请这些不能回答问题的孩子而忽略了那群想竭力表现自己的好学生,也是不行的,太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了。于是,我又想了一个办法,每一堂课刚上课时,我就宣布我会在这节课检查完预习之后请一位同学来回答问题,而问题就是刚才大家认的所有的字,如果到那时还读不到,再给以小小的惩罚。这样以来,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提高了,每个孩子的心里就像揣了一只小兔,他们是既希望被老师点到又怕被点到。于是在一般情况下我都会请中下游的学生来回答这样的问题,偶尔也请比较好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那些在家里没有预习的学生能够在老师检查别的同学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认识尽量多的汉字。以此来缩短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

第16篇:二年级音乐课教学反思

二年级音乐课教学反思

李玥

课程改革使音乐课堂焕发着活力。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领悟到: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应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在音乐课中把认识乐谱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识谱作为学生懂不懂音乐的标准,不但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唱,死板的讲述乐理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但是同时,我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受生活环境的影响,社会接触面相对狭窄,在创造性思维方面缺乏一定的来源。在对一年级学生音乐教学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小练习:在课始与课末,进行“骑着毛驴进教室”的小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个游戏中,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三个自己创想的动作。首先,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自主的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其次,让学生随着音乐把这三个动作串联起来,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发挥创编律动,让学生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那么到了下一课,我便要求学生尽量不要重复自己上节课的动作,学生们相互模仿,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第17篇: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2011学年度上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文库完小熊文静

本学年度我任二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反思:

文库完小二年级班共有学生27名,男生17人,女生10人。从基础情况看基础较差的有5人,成绩稍好的有6人。中等生占大多数。从整体上看本班学生都未受过学前教育直接就读一年级,所以基础相对比较差。平常纪律不好,学习自觉主动性差。

本人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做到如下几点:

1、重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在教学设计上,对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让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我来说,“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我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设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在教学中过程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

目标。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二0一二年元月

第18篇: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

石坡镇中心小学

一、营造贴近生活的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教学本节课中,我始终觉得统计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抽象、很不容易理解并可能导致多数同学对此课教学失去兴趣。所以我认为 应该通过管的、浅显的事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从感性到理性人士统计的过程。因此,我结合元旦将至的时机,营造了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我们版期末举行一次联欢会,要买什么水果?同学们的积极性一就被调动起来了,不知不觉的走进了教学中。

二、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增加学生积极发言2的自信心。上课既有语言的激励,也有肢体语言的支持。虽然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但多对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样的评价方式我除了用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用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三、不足之处:由于我想用一个完善的定义来说明统计这个概念,一次,再说明的过程中没有完全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叙述相对抽象、难懂、同学一时难以接受,以后还要不断的改进!

第19篇: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

《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进大自然”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分三部分来描写这场雷雨,分别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帮助学生图文并茂地感受雷雨前闷热,令人害怕的景象;雷雨中雨势凶猛;雷雨后空气清新,万物有生机的美景。

一、“读中感悟”而非“感悟后读”

在备课前,我花了大量时间研读教材,确定目标后,从文中的一字一句中找出教学点。 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压“,体会闷,喘不过气。在教学时,我重点抓住”压“,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压”,从而体会“乌云压下来“这不束缚的感受。教学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理解“压”,可是在转移到文中,用朗读表达时,“味”还是没到。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思路是正确的,在课上我还是过于着急,应该让学生在慢慢体会中多读。这本身就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重在读中感悟,我将其倒置为感悟后读,而且读得太少。

二、学生本身知道什么?

学生本身知道什么,也就是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第二段中。“乱摆”,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当一当小树,感受风大时的“乱摆”,这一设计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缺乏繁杂的语言表达能力,但他们能用行动展示内心的想法,当言语表达还跟不上内心的感受时,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能的方式表达,效果就好很多,学生通过自演自悟,朗读比较到位。

可是第二句,文中的重点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抓住重点词“垂”,体会蜘蛛此时的心情,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我为了让学生理解“垂”字写出了当时的风大,蜘蛛心里害怕的生动景象,设计了一个换词比较,将“垂”换成“爬”,学生在还没有理解何为“垂”时,我就已将换成“爬”的句子出示,结果学生在一片模糊,也就是在教师牵引下知道“垂”是很快,至于“垂”是东西一头往下,蜘蛛是倒着下来,都不清楚,重点词的理解目标偏离,没达成。

目标确立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清楚课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的。旨在让学生沥青课文脉络,这样写是很有条理性的,对学生平时的写作也是一个正确的引导,要按顺序写。在设计时,我脱离了二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把让他们稍做俩界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且这一环节的设计,我经过几次试教改了几次,最后的设计,我更是离谱地把它作

为一个初读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毫无思考价值。他们的思维根本没有往这个方向\"走”,问题回答不来是肯定了,而在我引导出示答案后,孩子们还是一片茫然,可见这个问题的“问题”了。

零碎的几点思考,总之这节课后,让我明白,备课前真的重在备学生,尤其是对于低段的孩子,教师拼命地深挖教材,剖析出一些根本不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思考的问题,课堂效率显然没有

第20篇:暑期二年级教学反思

暑季二级教学反思

1.《水杯中的味道》教学反思

此课为活动课程,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表情,围绕人物表情展开写作,让学生学会重点描写同学们品尝到酸甜苦辣时场面。帮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教师在备课时可先在讲桌上放五杯水,激起学生的兴趣。待学生喝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同学喝水前后表情、动作及心理。但为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教师可在第一位同学喝过水后,请学生对余下的四杯水进行猜测或者提示学生其中一杯水非常好喝。

在写作指导上,除了指导学生具体地把人物的表情描写生动,还要对活动场面进行描写,还可引导学生写一件生活中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你的感受和哪种味道相近,要求学生将故事情节写生动、曲折。

可用题目:《味道》、《水杯之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2.《新编盲人摸象》教学反思

此课为多媒体课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盲人摸象时的神态、动作、心理刻画形象、生动,将故事情节设置曲折、生动并能有条理叙述出来,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将故事编写完整。

对课件分析时,教师要紧紧围绕盲人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来引导学生,并做好适时的板书。此课的另一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想象部分。教师除了可根据教案上的说明进行引导外,还需在备课时预设好几个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超越生活实际,从变时间、变地点等角度把故事情节尽量曲折化、哲理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并择一有创意的想象续篇完整。把故事情节编写生动、曲折。

在写作指导时可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展开具体地刻画描写,并将故事内容完整、生动地表达清楚。此外,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的“以偏概全”的事件写一篇作文。

可用题目:《大象是什么?》、《改编盲人摸象》、《盲人摸象剧本》。

3.《与你同行》教学反思

此课为活动课,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比赛,指导学生怎样才能顺利的完成比赛,提示学生抓住比赛过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针对比赛现场的氛围,引导学生加以具体刻画,让学生联系生活畅谈比赛的感受,怎样才能取得游戏的胜利。

教师对此课须做好两点,一是要在课前布置玩游戏时所需要的教具,另外一点就是要预先让学生收集有关合作的名言。

上课时,教师要围绕学生赛前、赛中、赛后的神态、动作及场面来引导学生,做好适时板书,并择一个比赛小组的学生表现作出具体分析,重点板书,体现详略。

在指导写作时,要求学生抓住现场表演展开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也可写在课堂之外所玩的游戏故事,所有故事均需体现合作精神。

可用题目:《背靠背夹球》、《合作的力量》、《合作夹球》。

4.《巧遇大萝卜》教学反思

此课为多媒体课件,教师通过课件指导学生编故事,引导学生写小兔子拔萝卜时的动作、神态,猜测小兔子的心理,通过设置不同情境,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教师要抓住小兔子从“遇到萝卜” 到“如何拔萝卜”到“小动物一起拔萝卜”这一线索展开故事,重点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并重点突出小兔子不自量力的形象,做好适时板书。

此课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拓展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把故事想象完整、具体,并择一比较有创意的想象续编完整。如“小猴子开着挖土机来挖萝卜”这个想法就比较有新意。

在写作指导上,教师要重点强调场面和心理的描写,故事内容可进行适当的改编,把“拔萝卜”这个情节设计得生动、曲折、有趣些。

5.《录音机“坏”了》教学反思

此课为活动课,教师要通过创设朗诵录音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入情入境,引导学生观察朗读者朗读时的表现,展开描述,启发学生感受朗读的乐趣,渗透增强自信的情商教育。

教师在备课时要先预设好学生朗读和录音机坏了的情境,教师在设置意外时,注意不要被学生发觉。在上课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选手和“发生意外”时学生的神态、动作、语言。意外结束后教师围绕“起因、经过、结果、心理感受”这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并进行适时的板书。

在写作指导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小意外,据此写一篇记叙文,注意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并融入自己的体会。还可以以录音机的角度写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

可用题目:《课堂上的意外》、《录音机罢工》、《糊涂的老师》。

6.《课堂表现》教学反思

此课为活动课,教师通过此课让学生学会认真观察,学会将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用通顺的语句写出来,在写作训练中教育学生用心学习,感受学习乐趣的情商教育。

教师在备课时,收集一些学生上课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并且对每一位同学的上课习惯做到心中有数。并且预先找一位“小灵通”,指导其表演,预先准备一些刻苦读书的名言故事作为参考资料给学生积累。

上课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互相探讨。台下组织学生表演上课看漫画时的形象,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台下的学生注意观察看漫画学生以及老师的表情、动作、教室场面及自己的心理变化,教师此时要掌握好课堂的纪律,做好适时板书。

在写作指导上,要求学生抓住同学和老师表演时各种表情展开具体、细致地描写,也可指导学生抓住一种课堂违纪行为,围绕此行为展开记事,写自己的故事,写作时注意写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可用题目:《乱糟糟的课堂》、《和老师作对》、《匡衡穿越到我家》。

7.《松鼠的画展》教学反思

此课为多媒体课件,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学生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具体,引导学生观察“月亮”上图案的特征,想象松鼠送画的对象,指导学生把松鼠在事件中的动作、语言及和小动物们的对话描写生动具体。

教师通过课件中出示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丰富故事情节,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画画,写下她画画时的表情及动作变化。松鼠送画过程的语言描写尤为关键,这些语言既要生动,又要渗透情商教育。教师在这一画面指导完后可请学生上台表演此情景。在拓展想象方面,根据教案中的“拓展思路”部分进行指导即可,也可以“礼尚往来”为中心拓展故事。

在写作指导上要求学生结合松鼠及其它小动物的神态、动作、心理具体描写出来,通过想象展开描述,把故事编写完整。也可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绘画经历及绘画故事。

可用题目:《盘子与月亮》、《赠画》、《别开生面的画展》。

8.《打“保龄球”》教学反思

此课为活动课,教师通过创设“保龄球馆”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能对保龄球员的外形、动作及打保龄球的场面展开具体生动地描绘,指导学生将游戏过程写具体、生动,渗透“熟能生巧”的情商教育

教案中写明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准备保龄球教具很难买,其实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用矿泉水瓶、皮球替换保龄球教具,教师根据所准备的道具塑造情境。

在保龄球比赛时,要规定好时间及比赛顺序,避免学生都想尝试,造成课堂混乱,教师一定组织好班级纪律。 在写作指导时,教师重点抓住“打保龄”的场面和特定选手打球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展开描述,也可以学生自由进行想象,将课堂活动现场想象成一场别开生面,生趣盎然的保龄球大赛,编写新的故事。同时对二轮比赛二选一进行重点指导描写,做到详略得当。

可用题目:《保龄球大赛》、《学习打保龄球》、《熟能生巧》。

9.《找朋友滚雪球》教学反思

此课为多媒体课,通过此课,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对人物心理、动作展开具体刻画,把故事编写具体。

上课时,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出各种小动物的个性,根据动作、语言、表情突出人物个性。学生可以如情入境地进行语言片段表演,教师此时作为导演的角色,从旁指导。

在写作上,要求学生运用表现人物特征的几种方法写其它冬眠的小动物,并能够能正确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把小狗的形象描写准确、生动。在语言描写时,可以选一两只小动物和小狗的对话进行详细,其它略写。

可用题目:《冬眠的朋友们》、《为什么不和我玩》、《被拒的小狗》。

10.《妈妈多爱我》教学反思

此课为活动课,通过创设类似家庭生活的活动情境,指导学生体会活动氛围,能够抓住表演者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烘托出温馨有爱的气氛并进行写作。启发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懂得付出与回报。

教案中写明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准备的教具,可以从家中自带,或者一些玩具类的塑料制品。教师根据所准备的道具塑造情境。

教师结合活动表演中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神态、动作、场面做出细致地描述,并适时的板书。 在写作指导上,要求学生详略得当地抓住某些令人感动的场面进行细致描写,重点抓住人物神态进行描写,在文章中应适时点明妈妈在我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生活中妈妈爱自己的一两件事进行写作。

可用题目:《妈妈的菜》、《不能没有你》、《感恩·妈妈》。

11.《阿福的新衣》教学反思

此课为多媒体课,通过观看课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小徒弟制衣过程以及制衣前后的神态、语言、心理刻画具体、生动。注意人物之间冲突的刻画,让学生在原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改编故事。教育学生认清客观事实,不以主观看法判断事实。

此课的重点是突出阿福与徒弟、师傅与徒弟的语言描写,描写对话时要结合人物的动作与神态。

在写作指导上,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及语言展开具体刻画描写,发挥想象编写完整的故事。注意情节的合理性与生动性,此外还要注意故事叙述的详略得当。

可用题目:《做衣服》、《犯错的小徒弟》、《美丽的新衣注意》、

12.《扮鬼脸》教学反思

此课为活动课,以扮鬼脸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对人物的表情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围绕鬼脸进行仔细观察并展开描写。

此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口述作文的引导,渗透观察方法的指导。教师还可以对活动场面进行指导描写,按观察方法和活动顺序让学生进行描述,教师适时补充。

在拓展想象方面可指导学生想象假如我们都长成鬼脸的样子,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事情呢?会发生什么? 在写作指导上可指导学生根据课堂观察方法及顺序对鬼脸展开介绍;也可化身有一副鬼脸样貌的人,进行自我介绍;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写生活中自己遇到的样貌上比较“怪”的人。

可用题目:《有趣的鬼脸》、《鬼脸人》、《“怪”人》。

13.《我该怎么办》教学反思

此课为多媒体课,由5张图片组成,通过观察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详细描写故事的经过、想象小兔在找不到妈妈时和遇到危险时的心理变化。重点突出描述小兔战胜对手的经过。教育学生面对危险时,要镇定,用智慧化解危机。

课件中小兔子和狐狸的样子较为形象生动,可引导学生想象它们的心理,并展开描绘。小兔为了找妈妈而慌乱的样子,对小兔子垂涎欲滴的狐狸的样子,以及两者之间的对话,都是描写重点。

此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对后半部分的想象,教师可根据教案中“设置情境,丰富题材”这一板块进行指导,拓展学生想象,择一情境,把故事编写完整。

在写作指导上要求学生要有顺序地把故事写完整、具体,突出人物神态、动作、心理。在写想象拓展部分时,要注意情节的生动性与曲折性。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自己遇到危险时的经历,要写出内心的感受。

可用题目:《大战狐狸》、《小兔找妈妈》、《聪明的小兔》。

14.《会变的图形》教学反思

此课为活动课,教师通过出示简单的图形,启发学生自由组合拼出新的图画,创设“创意拼图”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活动过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及场面并展开描写。

此课教师要掌控好课堂纪律,选手在台上介绍所拼图形并表演时,教师要引导台下同学注意听故事,注意故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及场面的描写。教师控制好时间,表演可以进行两组至三组。

在写作指导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活动场面展开细致刻画,也可以着重运用拟人的手法来把所拼的图形融入故事中,叙述故事要完整、生动。

可用题目:《图形王国》、《雪人与城堡》、《创意拼图》。

15.《狼和小羊续编故事》教学反思

此课为幻灯片课件,课件较简单,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课件中狼和羊的性格展开具体地分析,教师做好适时板书,然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意编写童话故事。

教师在上此课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针对羊和狼的性格进行编写故事,要求学生上台来进行表演,通过表演,让学生抓住的羊和狼的神态、动作、心理。

此课另一重点就是故事的曲折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故事编写的曲折一些,最好做到一波三折。此过程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择一较有创意的想象,师生共同把故事续编完整,具体。

在写作指导上要求学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述。 可用题目:《爱吹牛的狼》、《吹牛羊VS臭美羊》、《狡猾的羊》。

16.《瓶子上的鸡蛋》教学反思

此课为活动课,教师通过此课让学生学会认真观察,想象鸡蛋与瓶子会有怎样的对话,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写作训练中指导学生运用四种对话方式。

上课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互相探讨。台上组织学生表演鸡蛋和瓶子之间可能发生的事情,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台下的学生注意观察看表演学生的表情、动作、对话以及语气,教师此时要掌握好课堂的纪律,做好适时板书。

在写作指导上要求学生抓住同学表演时各种表情展开具体、细致地描写,并把这种表情嫁接到鸡蛋和瓶子上,也可指导学生抓住表演时的精彩瞬间,围绕此瞬间展开记事,编写自己的童话故事。 可用题目:《长瓶子上的鸡蛋》、《我要吃掉你》、《课堂上的争吵》。

17.改编《小兔乖乖》教学反思

此课为活动课,教师要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味语言的魅力,使学生入情入境,增加写作的魅力,引导学生防范不法侵害,减少危害,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情商教育。

教师在备课时要先预设好表演内容。

在上课时,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要结合小兔们和大灰狼的动作、语言和表情来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围绕“起因、经过、结果、心理感受”这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并适时板书。在扩展时注意结局的多样化,根据学生表演的剧情编写不一样的结局。

在写作指导时,引导学生把小兔乖乖的故事改编丰富,情节尽量曲折化、趣味化。也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不法侵害事件,据此写一篇记叙文或者小报道,注意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并融入自己的体会。

可用题目:《智斗大灰狼》、《外面的是谁?》、《狼羊斗》。

18.《遇事不慌乱》教学反思

此课为活动课,通过创设接待客人时,意外频出,主人慌乱的活动情境,指导学生融入情境,并能够抓住表演者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烘托出待客气氛。启发学生遇事不慌乱、沉着、冷静的情商教育。

教案中写明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准备的教具,可以从家中自带。教师根据所准备的道具在课堂上塑造情境。 教师结合活动表演中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在招待客人遇到意外时的神态、动作、场面做出细致地描述,并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做好适时的板书。

在写作指导上,要求学生详略得当地抓住遇到意外时的场面进行细致描写,重点抓住人物神态进行描写,在文章中应适时点明自己的感受和应对策略。可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意外、小麻烦,这些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趣味和烦恼等。

可用题目:《招待客人》、《大事没有,小事不断》、《惊慌失措的主人》。

19.《报数花样多》教学反思

此课为活动课,以眨眼报数的形式展开教学,对学生的注意力展开训练,同时在观察中,让学生学会对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活动场面进行仔细观察并展开描写。

此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游戏感受的引导,运用对比的手法帮助学生认识提高注意力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对活动场面进行指导描写,按详略得当地方法让学生进行描述,教师适时补充。

在拓展想象方面可指导学生回想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失败的经历,或因注意力集中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写作指导上可指导学生根据课堂观察方法及活动顺序对游戏展开介绍;也可化身一位主持人,进行活动介绍;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自身在做哪些事情时注意力不集中?

可用题目:《报数比赛》、《注意力大考验》、《报数达人》。

20.《我和星星说说话》教学反思

此课为活动课,教师通过创设“星星找妈妈”的游戏情境,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写出来,能对月亮妈妈怎么被困,小星星怎样救月亮妈妈展开具体生动地描绘,指导学生将游戏过程写具体、生动,学会编写童话故事。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准备好人物头饰,根据教材中“创设情境,启发联想”这一环节塑造情境,教师要做好板画的描绘和板书的书写。

在游戏活动时,要规定好时间及比赛规则,尽量让学生都参与,营造课堂气氛,同时教师一定组织好班级纪律。

在写作指导时,教师重点抓住“营救月亮妈妈”的过程和特定的小星星营救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展开描述,也可以对小星星和云彩之间的对话加以描述,让学生自由想象,将活动现场想象成一场别开生面,生趣盎然的营救行动,编写出角度独特而新颖的故事。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当做是“星星”自编故事。

可用题目:《营救月亮》、《天空中的营救》、《勇敢的小星星》。

21.《鼹鼠乐乐修椅子》教学反思

此课为多媒体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鼹鼠乐乐的神态、心理、动作展开具体描绘,刻画鼹鼠鲁莽又糊涂的形象。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认真的情商教育。

此课教师可先播放一部分画面。在适当的地方暂停,引导学生说画面,如果学生描述还不够具体,教师可结合画面,重点引导学生观察鼹鼠乐乐和长颈鹿的表情、神态、动作,并做好适时的板书。 在指导完一部分课件内容后,还要拓宽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想象鼹鼠乐乐找到了“椅子腿”后,还会发生什么样的趣事,森林里的动物们会怎样看待这件事情?

在指导写作时,指导学生结合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将故事有条理地写完整,适当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充分发挥想象。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或身边人鲁莽或者糊涂做事的经历。

可用题目:《糊涂的鼹鼠》、《美丽的“椅子腿”》、《我是小糊涂》。

22.《标点符号联欢会》教学反思

此课为活动课,教师通过创设联欢会的情境,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指导学生扮演标点符号,引导学生怎样生动、形象地介绍标点符号及其功能,教育学生懂得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此课教师要掌控好课堂纪律,演员在台上介绍和表演时,教师要引导台下同学注意表演者的动作、神态及场面的描写。教师控制好时间,当所有的演员都演完了,评出最佳演员,然后进行集体“站位”表演,集体表演主要是凸显标点符号要各司其职,正确运用。

在写作指导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标点符号的作用”这一主题对活动场面及人物展开细致刻画,也可以着重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标点符号拟人化,以其中一个标点符号的视角来描写这场联欢会。

可用题目:《最佳演员》、《我最有用》、《标点符号才艺大比拼》。

二年级教学反思范文
《二年级教学反思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