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古诗词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6:24:20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古诗词教学

小学古诗词教学“四步法”

富源县营上镇宽塘小学

刘芸英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背诵古诗词70余篇,这无疑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但是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停留在应试教育层面,沿用“抠字词、解诗意、谈中心”的模式,把韵味浓郁古诗词搞得枯燥无味.古诗词蕴含的美感也被解剖得支离破碎。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读、品、悟、用”四步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读。晋朝陈寿曾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指在反复的诵读中自然能领会诗意,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亦如此。

1初读正音。通过查字典,找资料等方式读准字音。如:《夜书所见》“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中的“挑”,多数都读成了tiao,,其实在这里读tiao。再如“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xian),全班都读成了jian……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读准字音,在读中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读音,是学习古诗词的基础。

2读出节奏。以七言诗为例,古人诵读时一般按照“二二三”或“二二一二”等节奏划分,或者按“平仄长短”的方式诵读。学习时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出节奏,或者通过录音及教师范读的方式引领学生体会诗词节奏,有助于理解诗意。

3读出情感。古诗词教学“入其境”,才能“会其意”“悟其神”。导情入境的手段五花八门,如伴乐,歌曲,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课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篇目,选择有效的手段。

二,品。古诗词言简意深,需要细细地读,慢慢地品。 1紧扣“诗眼”“文心”,把握诗脉理解。“诗眼”是诗词中画龙点睛的关键字。如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绿”,杜甫《春夜喜雨》的“喜”等,这些关键词都可视为“诗眼”。

2捕捉情境,品悟诗词的意境。在古诗词的教学中,用“故事欣赏法”“散文描述法”“画面在现法”等,引导学生根据诗词所蕴含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

三,拓。

1拓展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时代背景。《七步诗》作者曹植,从小聪明过人,哥哥曹丕妒忌其才华,怕被夺为位,设计逼害,命曹植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时代背景,对诗的了解也自然容易了。

2拓展阅读诗人的其他作品。教学陆游的《示儿》之后,在拓展讲解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样的拓展,让学生能更深地理解陆游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3玩“飞花令”的游戏拓展。找出古诗词中带有相同字的句子,轮流回答。看谁积累的古诗词多。

四,用。在理解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现代语言环境中活用古诗词,古今结合,赋予诗词全新的表达。

教师不妨设计一些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活用诗句。比如,当某位同学学习不努力时,我们可以这样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看到朋友远行,会想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应用“四步法”在课堂上教授中国古典诗词,学生容易体会到古诗词情景交融的意境,领略到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推荐第2篇:小学古诗词教学步骤

浅 谈小 学

古 诗 词

兴隆社区小学 王小艳 2016.11

教 学步 骤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步骤

古诗是小学语文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古诗教学要设计得精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

大量的文献显示,当前古诗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第

一、创作背景;第

二、分析与理解;第

三、欣赏与体验;第

四、朗读与背诵。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探索有效古诗课堂教学研究中,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分七步进行: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背景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如:我执教的《回乡偶书》采取的就是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就像本人执教的《泊船瓜洲》,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二组元的学习,随着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位宋朝诗人王安石,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背景介绍,知晓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像我在这一环节介绍诗人贺知章创作《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我教学《长相思》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对于纳兰性德你知道多少呢?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自主学习,弄懂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引导学生利用书上的图画,注释或其他工具书等帮助理解诗词的意思。理解诗词的意思还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诗眼

: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

(2)抓词语

: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

(3)抓诗句

: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抓诗题

: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西湖上饮酒(欣赏风景?赋诗?)碰到了开头是晴朗的,后来下雨了这样的景象。又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一读而知是写的夏天的荷花。可要是结合诗题细读全诗,你就会发现作者是借物抒情,写下了对林子方上京为官的无限祝福。

四、诵诗想象,品诗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境等在内的巨大美学价值。诗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来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让学生根据诗意想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点读、评读、范读、诵读,演读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加深对诗人情感地体验,体味出诗人赋于诗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古诗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地朗读。在初读过程中,仅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要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的朗读就要求能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诵。

五、创设情境,引入诗境。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诗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怎样让学生进入到这种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呢?教师不要孤立地指导朗读或单纯地创设情境,而是将创设情境与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设情境作为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和铺垫。同时又通过读来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进入诗境。我有时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此情此景;我有时通过看录像将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现一次比一次丰富,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终,让学生通过读与诗人的情感达到共思、共忧、共吟的境界。实际上这一环节就是前一环节的升华和展示。

六、拓展延伸,创作诗词。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应要求学生诵读古诗文,以利于学生的积累、体验和培养语感。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古诗量并不是很多,所以在结束了一首诗的教学后,并不结束这堂课的教学,而以诗带诗,以点带面,将课堂延伸到同一类型的古诗教学上,有意识地加大学习古诗的量。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大量的古诗,了解到诗人更多的优秀的诗作。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让学生表演,再现诗的意境;中高段可通过课件的出示和音乐的渲染,创设适宜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课堂环境。通过这个语言实践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及兴趣,让他们能学以致用,真正起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简单明了

教学板书是艺术,艺术是讲究创造的,是需要教师花心血进行构思、提炼、创新的。每一幅新颖别致、独具个性、富有美感的艺术板书的出现,都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我们提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板书,更提倡教学板书的新设计和新创意。板书设计做到,围绕诗词中心,抓住关键词,简单明了,有创新。

兴隆社区小学 王小艳 2016.11

推荐第3篇:小学古诗词趣味教学

小学古诗词趣味教学

我国是诗词的国度,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古代诗词,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深远,韵味无穷,在文学的长河中,如耀眼的明珠熠熠生辉,充满智慧,令人神往。今天的少年儿童----新世纪的接班人,除了学习新信息、新科技,同样要学习古诗词,接触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传承文明,弘扬民族文化。古诗词语言精练,含义深刻,每个字、每个词都是作者反复推敲得来的,与现代习惯用语有很大的差别,小学语文书上的课文往往以具体生动的描写为主,语言通俗易懂。所以,古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难以理解,古诗词教学也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古诗词是一种文学艺术,它和朗诵、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有着渊源关系,息息相通。我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一点,并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了多种形式教学古诗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从而使之身心愉快,乐于学习,充分感悟古诗词,积累语言,丰富知识。

一、栩栩如生的画诗。

“诗情画意”一词说出了诗词和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的意境,画的神韵,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诗家词人也是出色的画家。唐代的王维就是典型的画家诗人,他的诗勾勒了一幅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等等全都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以美的享受。小学课本中还出现了一些题画诗,如:元代王冕的《墨梅》,清代郑燮的《竹石》。学生可以结合图画加深对诗的意境的理解,这样诗与画就相得益彰。

我在古诗词教学时,有时会让学生根据诗词的内容,动手画诗,只要学生喜欢,水彩画、蜡笔画、国画都行。无论哪种形式的画,只要能表现诗词的意境就好。如:清代高鼎的诗《村居》描绘了早春二月的乡村风光,有青草、黄莺儿、杨柳,还有小孩儿放风筝。学习这首诗,让学生动手画出诗中的景物和人物。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感受到早春二月的美丽风景,小孩儿放风筝的无限乐趣,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儿童生活的向往。这样,学生栩栩如生地画出心中的诗,画出美的意境,不断加深自己的审美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我们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二、声情并茂的诵诗。

朗诵,是我国古代学习文章的重要方法,我们也要提倡这样的方法,老师千万不要剥夺学生读书的时间,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文章的含义。学生自读自悟,远远要比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效果好。

指导学生朗诵古诗词,我们教师不能急燥。拿到一首古诗词,老师要帮助学生正音,要求学生读准每一个字,再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直到流畅为止。如:读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的前两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其中的“间”字应读第四声,不读第一声,学生容易读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一讲“间”是多音字,在这里是“隔开”的意思,应读“jiàn”。在学生反复读了古诗词之后,再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诗词,要深入读,读出其中的意境,仿佛置身其中。如:诵读南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要设想自己站在广阔的大草原上,在观赏着草原碧空如洗的天,一碧千里的地,成群结队的牛羊,学生当然会情不自禁地读出草原独特的迷人的风光,令人心驰神往。诵读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如同看到种田人的千辛万苦,读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老师可以相机教育小学生们一定要珍惜粮食,知道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诵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学生会在头脑中产生各种意象,各种画面,仿佛身临其境,自己也成了孤独的游子,思念着家乡,这种体验是奇妙的。 诵读古诗词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自由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就会爱上诵读古诗词。

三、身心入境的唱词。

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激荡着多少人胸怀,让人想到了壮丽的古赤壁战场,三国时代无数的英雄豪杰。一曲《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又令多少人为之愁苦,这是遭受战乱的难民的泪水。词是一种压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你看,一首词配上乐唱出来,更是魅力无穷。

根据词的可以配乐歌唱的特点,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唱词,用美妙的音乐来增加古诗词教学的艺术性,陶冶情操。唱词时,教师针对词的主题来确定唱的基调,再身心入境地唱词。如:唱岳飞的《满江红》要充满激情,表现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应当配以旋律变化较大的乐曲。唱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指导学生轻唱,仿佛走进那个充满沧桑的历史年代,看到了满脸憔悴的李煜,听到他一声声的叹息,唱出作者身为亡国君、阶下囚的无限忧愁、忏悔,基调是伤感的。另外,指导学生唱词时,还可以做些合适恰当的动作,会起到好的效果。 歌唱,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形式。身心入境的唱词,会让学生觉得新鲜,觉得乐趣无穷,还会产生情感共鸣,发现美,欣赏美,陶冶情操。

四、创造性的改写诗

我们教师可以把古诗词的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写出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贯彻创造性的原则,让学生有创造美的智慧,成为一个有创造精神的人。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就安排了这样的改写古诗的作文训练。一首古诗只有几十个字,而一篇记叙文有几百个字,将几十个字的古诗改写成几百个字的记叙文,这就要求学生从古诗词中创造性的感知理解,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充分想象之中,学生会加深对古诗内容的感悟,创造性地改写古诗词。如:改写《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生动感人的语言写出农村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好,老朋友待客的无比热情,从中体会到作者对农事的关心。

创造性的改写古诗的训练,既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真是一举两得!

总之,优秀的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词教学,切不可让学生死记硬背,应当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古诗词,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和智慧,丰富学生的语言。

推荐第4篇:浅淡小学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

——浅淡小学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之精华,古诗词语言精炼极具韵味;意境含蓄优美;情感饱满真切。常吟诵古诗词可以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还能想象到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更能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小学古诗词教学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体会我国汉语言的无限魅力,还在于培养孩子们的丰富的想象能力,更在于陶冶他们的情操。下面就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谈谈个人的见解和心得。

一、指导诵读,感受语言美。

古诗词的语言具有韵律之美、精炼之美、形象之美,吟诵起来琅琅上口,耐人寻味。首先,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体会韵律之美。在学生自己读书之前老师先范读,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听配乐的古诗词朗诵,让学生对这首诗词的韵律、节奏、轻重、平仄等有初步的感觉。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多种形式的诵读,如:小组合作诵读、配乐朗诵,并对诵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或评价。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读诗的心得。其次,抓住重点字、词、句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的精炼、形象之美。古诗词篇幅较短,但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古代的诗词,在对情景的描绘上,已经达到了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境地,往往通过一两个词,就可以创造出非同寻常的情景,这正是古诗词语言精炼、形象之美的体现。如:王安石《泊船瓜舟》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就展现出 “大江南岸,绿色千里,春意浓浓。”这一美丽景象。我在教学这首诗时,让学生试着把“绿”字换成别的字来比较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朗读,认识到别的字都不能表现出“春风吹过,大江南岸春意盎然”这一景象。表达效果自然比不上“绿”字,从中感受到这个“绿”字实在是用得太传神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古诗词很多时候用“千”、“万”来表现事物的数量多。要让学生理解“千”“万”不是具体的数目,而是概数,来体会语言表达效果之佳。比如:教学《江雪》这首诗时,利用课件让学生看画面理解“千山鸟飞绝”中“千山”指的是重重叠叠的山,进而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二、自学自悟,感悟意境美。

古诗词的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与诗中描绘的内容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读诗如果能感悟到它的意境就会身临其境、如见其景,自然而然地就能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歌。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进诗的意境,是古诗词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想象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从而感悟它的意境美:首先,让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词,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内容,然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感悟。还可以先让学生一边交流一边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画下来。最后交流“自己是从哪些句子感悟到的?”“怎么感悟到的?”比如: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自读,引导学生抓住“月落”、“乌啼”、“秋霜”、“江枫”、“渔火”、“钟声”等主要景物,想象画面,再试着小组合作把它画下来,最后交流、汇报感悟方法。除了激发学生的想象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特点来使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意境美,比如在教学《忆江南》这首词的时候,我从诗题《忆江南》入手,先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读诗:

1、作者为什么忆江南?

2、江南有什么值得作者回忆的?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后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因为内容较抽象,加上大部分学生对江南的景色不熟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日光映照下缤纷绚丽的江花、绿如蓝草的江水,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我出示了一些江南春天的风景画,这样学生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景色就有更深的感悟了。又比如:在教学《舟过安仁》这首诗时,播放“无雨的时候两个小孩子舟中撑伞”的动画,让学生感悟到儿童天真无瑕、机灵活泼的生活画面。

三、鼓励探究,体会情感美。

古诗词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所以古诗词中有许多是抒情诗,寓情于诗。因此,能否体会古诗词的情感,是衡量是否真正读懂古诗词的主要标志。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情感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当然也是难点,因为当时诗人表达的情感离不开当时当地的情况,而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现在比起来有相当大的不同,而且诗人当时的思维方式、心理状况也是现代人不容易体会和理解的。那么怎么样帮助小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情感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1、充分利用古诗词的背景,让学生对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当时的心态等情况有所了解,再结合诗词中的句子体会情感。比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这首诗前,我先让学生自己查资料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事迹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并把了解到的资料在全班交流,学生了解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陆游生活的南宋时期,是国家局势动荡的时期,当时,南宋朝廷国土大半落入外敌之手,中原人民身受涂炭,作者把实现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愿望,但是临终还未能实现,因而感到悲痛,才会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一句诗。学生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地体会到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感。

2、创设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比如在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再试着演一演诗中所写的场景,体会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恋恋不舍之情。又比如教学孟效的 《游子吟》这首诗时,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们先在小组里试扮演在灯下缝衣的母亲,再选几个同学上台演,评一评、比一比谁演得像,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们个个都细细品读诗句,细心去体会,并把体会到的演绎出来,在演绎和观看表演的同时体会到了朴素而伟大的母爱。

古诗词的教学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美、感悟意境美、体会情感美的过程,是美育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我们还应该更多、更好地去探索、去研究。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爱上古诗词,使我国灿烂的文化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推荐第5篇: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浅谈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它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品位,培养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诗句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机械式地让学生生搬硬套,背背记记而已,要充分借鉴“古诗词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寄“感”与“情”于教学之中,这样,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那么,对如何开展好古诗词教学的问题,我从个人切身体会上浅谈几点看法:

一、课前充分准备是上好古诗词的基础

课前教师对自身、对学生充分地做好“教”与“学”的准备,是上好任何课程必不可少的首要条件,古诗词教学也不例外。我认为,教师的教案设计不但要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要安排妥当、井井有条,而且教学内容简明扼要且又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比如有学生学新知前的准备活动安排,有根据文中插图来引导学生互动的过程,有教学反思时的学生自由讨论与总结„„上课前,教师只有充分地挖掘文本资源,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充分地统筹好文本资源、学生特点、教学手段这三者的关系,课堂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教学效果才能“如愿以偿”。知已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二、科学的教学手段是上好古诗词的“指挥棒”

一场美妙动听的音乐会,离不开一位高超的音乐指挥家,古诗词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教学时只有运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手段,灵活地指挥着与教学有关的各因素互相协调、互相合作,互相融为一体,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1)、融“读”、“看”、“想”于教学之中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拿起“指引”这根指挥棒,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体验诗人的情感,感悟古诗词中的形象。例如,在教学《清平乐·乐居》一诗词时,可以先采用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再指引学生结合文本插图谈读后感受: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一家人其乐融融——“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这样指导学生融“读”“看”“想”三者于一体进行自主学习,诗词的大意及诗词中的情趣自然而然地就呈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深刻,教学效果可谓是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2)、抓住诗眼知诗意悟诗情

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是建立在知诗意、懂诗情、入诗境的基础之上的,而掌握诗意是前提。那么又怎样使学生快速自主地体会诗意呢?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我认为,快速地解读诗意最关键的是指导学生抓准“诗眼”,紧扣“诗眼”细读全诗,诗意就自然不言而喻了。比如,在教学《秋思》一诗时,先引导学生抓住题中之“思”为诗眼加以设问:同学们,诗题目虽说写“思念”,但诗句里再也没有出现“思”,作者把这个“思”藏在哪儿呢?现在请你们默读全诗,看哪些字词背后藏着作者的思念。学生在细读全诗之后,分别找出了“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等处,读懂了这是作者触景生情,思绪绵绵,心中有万语千言诉不尽,从细节描写中知道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这样一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方向,学生有迹可循,就可以很快地掌握古诗词大意。再比如,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时,我打破了传统古诗词串讲串问、逐字逐句讲解的教学方法,而是紧扣诗眼“还”字,提炼出“很想还—早想还—不能还”这一教学主线。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汇报,再及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眼,如抓住“一水间”“只”“数重山”体会诗人“思家近——很想还”,抓住“又”字体会诗人“离家久——早想还”,抓住“何时”体会诗人“思家切——不能还”。并通过课前制作的贴画图帮助学生理解“瓜洲”“京口”“钟山”的地理位置关系,进一步体会诗人离家近却不能还的情感。此时学生情不自禁地猜测诗人不能还的原因,我便就此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感悟并想象,不难体会到作者王安石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能还的那种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从而深深地体会到诗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的思乡情。

三、及时恰当的学后反思是上好古诗词的“推进剂”

“学后反思”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是否改进学习方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没有“反思”,就没有学生的学习自信和自我认同,也就没有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教学完古诗词后,教师可及时向学生们发问“你从这节课中学会了什么?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等相关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与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学习方式,自悟适合自己学习古诗词的技能技巧。只有及时充分地进行学后反思,才能真正完美地实现古诗词教学的真正目标——育学生掌握诗意的方法,育学生净化心灵的技巧,育学生提升审美的能力。

总之,我认为古诗词教学跟其它课程教学别无两样,只有融指导与自学于一体,融学习与反思于一体,融感性与理性于一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有机地结为一体,教学效果才能“光芒四射”。

推荐第6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工作总结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呢?笔者经过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所以,我首先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讲诗的能力,即每节语文课前放手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讲诗。第一次可由老师为同学示范,使学生清楚诗歌快速讲析的步骤:范读——练读——作者——诗意——赏析——背诵。这样每册课本的古诗词笔者都要求学生背诵,诗词的内容也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这样,学生度过三年的初中生活后,将会有一笔古诗词知识财富了。但是,光靠课前的五分钟学诗未免显得太微不足道了些,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诗歌的掌握,每天的晨读时间要求学生进行相互背诵的常规活动,随时抽查。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番毅力,所以,在晨读时间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同学的诗词诵读,让大家在吸纳新诗之时巩固旧诗,温故知新,效果良好。

二、讲究方法,深入研讨。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故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几种方法: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如:赏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所作《武陵春》,多数同学赏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仅是一个女妇人独处之闲愁,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这应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此乃因不详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感变化之故所致。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北宋灭于金、举朝南渡前生活舒适安定,与丈夫金石考据家赵明诚游于文艺;南渡后,经历国破家亡的苦难,生活颠沛流离。前期词作主要反映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与丈夫的离别相思。后期词作主要写亡夫之痛、故国沦丧之悲及伤时念旧的抑郁情怀。北宋灭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学生了解这些后,定不会再将词中之“愁”仅仅理解为一般之“愁”,这愁绪千丝万缕,有国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应是兼有绵绵恨意于其中,词中最后不是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吗?

所以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2、品析名句。

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师可示范以其法赏诗: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一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两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凉,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是用“风住尘香”四个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有余痕,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发为不堪了。

此种开笔,最为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神似,不仅扩大了词的容量,而且情由千回万转后,蓦地喷薄而出,具有震撼人心之力。当然,这不仅仅是一般的伤春,而是寓寄着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首句陡起,次句平接,由景而入:“日晚倦梳头。”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心灰意懒,所以虽然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来反映主人公的情意阑珊。

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它优秀诗词了。

3、抓住诗中意象鉴赏诗歌。

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意境。 意象大致分类及含义:

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等。 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竹、莲、梧桐等等。动物类:鸦、子规、猿、鸿雁、鲤鱼、青鸟、鸳鸯等。 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箫、吹芦管、吹笙、捣砧、饮酒等。

其意象具体含义:

景观类:如月(明月,残月、新月)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如斜阳,多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如:王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温庭筠《望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植物类:杨柳,芳草多含离别之情。如,刘禹锡《竹枝词》中言:“杨柳依依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又如《送别》一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行为类:凭栏,多为思恋他人、发泻心中忧闷之意。温庭筠《望江南》中“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吹奏笛、笙、箫等,多暗含离别之苦、想思之情和内心孤独之境如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其言抒发其对人思恋之情。在了解意象及其大体含义(大体,但不是诗诗如此)后,学生形成一些认识,便能归纳出一些特征,把握意境,更加顺畅赏析诗词。

4、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诗词写作,有一定之法。对于采用写作手法分析法赏诗时,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有的放矢进行鉴赏。

(1) 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 。

诗歌中常常用一些修辞之法来将诗人的情感形象的外化出来。常用的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等。鉴赏诗歌时,通过分析其一些修辞的运用,更能领会诗人蓄积的情感。如:李白的《秋浦歌》中曾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运用夸张手法来展现了诗人的绵延无绝的愁思,甚为形象。又如:李白《行路难》中有句诗:“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将冰塞川及雪满山来喻自己面前路途艰险,荆棘丛生,令人容易透析其心境。因此,抓住某些诗歌中运用一些手法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其诗歌表露的情感。

(2)化虚为实体会法。

有时作者要表达主观性很强的内容,往往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如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用夸张性的比喻。李清照的创新,在于“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它本身可以因人而异,具有不同的重量,以致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目的无非是渲染己愁之深重,但舟轻载重之喻,意新语奇,夸张奇特,想像惊人,已达到匪夷所思之境了。以实写虚是古人常用一种方法,更能形象表现主观的情感。

5、再现诗歌的意境。

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故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解析诗歌时将精练的诗歌,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去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整体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分析、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并更能将诗歌理解的更加透彻。如:赏析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时,老师将鉴赏诗歌的任务放手给学生后,引导大家可以从独特的视角以各种不同方法鉴赏此诗,稍加讨论研究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或多或少都谈出了自我独特的感受。有些学生也采用了再现诗歌意境的方法,他们中有人写道:“我暂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放气概,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戴上锦帽,穿上貂皮袍子,千人万马席卷了平坦的山野。为了回报全城的人紧紧跟随,我亲手射那老虎,大家争着看我这个今天的孙郎。酒喝到了兴头,胸怀肝胆正在开阔昂扬,鬓发虽然白了一些,可又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派遣冯唐,手持符节像到云中郡给魏尚复职一样荐我当重任?到那时我一定把雕花弓拉得如满月般,向西北望,对准那贪婪的天狼星射去。”不难看出,把诗歌凝练的语言转化成具体的文字,联想创造出生动的画面,这正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内涵极其丰富,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遨游其中,鉴赏品位,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一定会呈现出一派新的景象。

推荐第7篇:小学古诗词

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说明好上加好,争取更大胜利。(

(2)说明生命力强,比喻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

(3)表达在节假日对亲人无限思念之情。(

(4)常用来教育孩子要珍惜劳动果实。(

(5)形容风景一处比一处好,或比喻先进之上还有先进。(

(6)说明要采用多种方式选拔优秀人才。(

10、填充诗句:

(1)“(

)”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

)”?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

)”呀!

(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

)”。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

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

)”。

(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

“(

)” 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

)”的奇观。 (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

“(

)。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

(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

)”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0)

“(

)”。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1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

)”,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3)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

“(

)”,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

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14)“(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15)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

)”。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6)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

)”。

(17)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的景象,这真是“(

)”,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

(18)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就你会耍贫嘴!”

李白送别时写了“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友人离别之情。他还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成为借景抒情的名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不久我们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

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和“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1)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

己的个性。

(2)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4)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5)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6)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齐敏明天就要随爸爸转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读书了,小强在送他的时候拍拍他的肩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8)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教育节约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__________________。

(10)教育我们面对严峻的考验要从容不迫、无所畏惧:_______________、毕业赠言:

同学们写给母校、老师、同学:时光荏苒,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舍不得美丽的校园,舍不得与我一起享受校园生活一起汲取知识甘露的同学,舍不得教育我鼓励我安慰我的老师们。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有聚有散。分别在即,纵有千言万语也难诉我心中的留恋。在此,我向×××(学校)所有关心、帮助我的同学、老师致以真挚的谢意。我也坚信,拥有优秀教师和先进办学理念的×××(学校)一定会在未来更加辉煌! 公益广告:

环境保护:

人面天天洗,市容日日新。

环境你不爱,美景不常在。

城市要美容,大家是天使。 美化环境,就是美化我们的心灵。

美化市容,就是装饰我们的面容。

校园公益广告:

滴滴情深自来水,请你拭去我的泪。——请节约用水

举手投足间,别忘了我饥饿的的嘴。——果皮箱

人间知音难觅,校园草坪难培。——请爱护草坪

阅览室:除了知识什么别带走,除了宁静什么也别留下。

交通安全:

行车万里,安全第一。

生命在你手中,牵挂在家人心里。

开车多一分小心,家人多十分放心。

礼让,让出海阔天空;争抢,抢出飞来横祸。

生命比速度更重要。

控制行车速度,等于延长生命长度。

无偿献血:

因为你的热血,我的笑容不再苍白。

因为你的热血,她的生命之花将重新绽放。

点滴血,不了情。辩言语,填成语

1、很少的几句话(

)言(

)语

2、随口乱说的话(

)言(

)语

3、说了很多的话(

)言(

)语

4、含有讽刺意味的风凉话(

)言(

)语

5、自己对自己说的话(

)言(

)语

6、无根据,恶意中伤的话(

)言(

)语

7、豪迈雄壮的话(

)言(

)语

8、毫无根据、污蔑、诽谤的话(

)言(

)语

9、像蜜糖似的话(

)言(

)语

10、虚假而动听的话(

)言(

)语

二、、写出动物的名称

)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扑火——自取灭亡

)哭(

)——假慈悲

)屁股——摸不得

热锅上的(

)——团团转

)过街——横行霸道

)尾巴——长不了

)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上树——全靠一张嘴骑

)看唱本——走着瞧

三、填写12生肖歇后语,并按十二生肖的顺序排队。

1、(

)生轿子——不识抬举

2、(

)肠刮

油——有也不多

3、(

)吃辣椒——抓耳挠腮

4、(

)王靠边——人定胜天

7、(

)进书房——咬文嚼句

8、(

)过街——人人挨打

9、(

)死狐悲——物伤其类

10、(

)鬃刷子——又粗又硬

11、(

)进竹笼——自寻死路

12、(

)吃蚂蚱——小菜一碟

六、歇后语连线。

十五只吊桶打水

百发百中

千里送鹅毛

铁面无私

王婆卖瓜

黄土变成金

八仙过海

礼轻情意重

包公断案

自卖自夸 人门缝里看人

七上八下

万众一条心

各显神通

神枪手

把人看扁了

七、把歇后语填到下面的句子中去。

1.玩电子游戏可真是你们孩子的事,我们玩起来简直是

,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 2.他

,我们班上的好办法都是他出的。

3.有的父母贪图眼前利益,让孩子弃学赚钱,这是

4.这事你有什么要求,就别绕来绕去,咱们还是

,好吗? 5.

,小小的失误总是难免的,以后再努力嘛。

6.考场上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是

,偶尔失常,也在所难免。 7.

。呦!每时每刻都难啊! 8.他们

俩可真是

9.

见,

,怎么靠得住呢。

10.他们这伙人就像

八、把下面的谚语、歇后语填完整。

1、病从___。

2、铁不锻炼不成钢,__________。

3、__________,忠言逆耳利于行。

4、书山有路勤为径,_________。

5、虚心的人_____,骄傲的人____。

6、冬天麦盖____,来年______。

7、有志不在___。

8、春雨_____。

9、•瑞雪_____。

10、_______--满肚子话说不出

11、老虎挂念珠--_________

12、_______--得过且过

13、擀面杖吹火--_________

14、_______--多管闲事

15、孔夫子搬家--_________

16、_______--各显神通

17、孔明大摆空城计——

18、一个巴掌拍不响—— 20、司马昭

21、关云长败走麦城——

22、大水冲了龙王庙——

23、关羽降曹操——

24、孙武用兵——

26、孙悟空七十二变——

27、佘太君挂帅——

28、王婆卖瓜——

九、将合适的成语填入空格,连成一段话。

想到即将要与母校、老师和同学们分别,我真有些(

)。回想起刚入学时,我们是一群(

)的儿童,是老师(

)地工作,把我们培养成了(

)的人。还记得课堂上我们(

),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得(

);还记得绿茵场上留下了我们拼搏的汗水,每年的运动会我们全班同学(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六年的(

),我们已经成了(

)的好朋友。在临别前,我想祝福每一位同学(

)。

十、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看看你填的是哪些人名和地名。

1、人定胜(

)(

)津乐道

6、投桃报(

) 一穷二(

2、人才济(

)(

)征北战

7、宁死不(

) (

)形毕露

3、语重心(

)(

)暖花开

8、无(

)不入 (

)虚乌有

4、声东击(

)(

)居乐业

9、(

)冠李戴

光(

)(

)落

5、至高无(

)(

)底捞针

10、近(

)者赤,近墨者黑

十一、谚语使我们懂得各方面的知识。根据下面的要求,写出适当的谚语。

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住机遇。(

它告诉我们要谦虚,不要骄傲。(

它告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 它告诉我

们如何

种好庄

稼。

十二、在下面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谚语。

1、他能写出一手好文章 ,主要是因为 (

) 。

2、他自从从监牢中放出来以后 ,就 (

) 了 。

3、俗语说(

), 只要你肯努力工作, 你也可以成为一位专才 。

4、这位老公公的年龄已达六十,但他仍不断向人学习,这种(

) 的 精 神, 值 得 我 们 学习。

5、(

) 所 以 保 卫 国 家 是 每 一 个 公 民 应 尽 的 义 务 。

十三、北宋文学家苏轼游览庐山后,写下了流传千百年的诗《题西林壁》,被人们广为传诵。诗是这样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特意游览庐山,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这正验证了谚语(

)所说。

十四、你能说出下面这些以数字顺序打头的歇后语吗?

1、一根头发系石磨——(

2、二齿钉耙——(

3、三手指捡田螺——(

4、四

两棉花十张弓——(

5、五脏六腑抹蜜糖——(

6、六月天穿皮袄——(

7、七斤面粉调二斤浆糊——(

8、八字写了一撇——(

9、九牛一毛——(

10、十点才到九点半——(

十五、将下列三国故事中出现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曹操下江南——(

张飞使计谋——(

)——有借无还

徐庶进曹营——(

十六、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再按提示归类。

1、八月的核桃——

2、门缝里看人——

3、砌墙的砖头——

4、司马昭之心——

故事类(

谐音类(

喻物类(

喻事类(

) 十

七、按提示组成三句谚语。

1、交人交心

2、蛇出洞才好打

3、就怕手脚不动

一、辩言语,填成语

1、很少的几句话:寡言少语

6、随口乱说的话:胡言乱语

2、说了很多的话:千言万语

7、含有讽刺意味的风凉话:冷言冷语

3、自己对自己说的话:自言自语

8、无根据,恶意中伤的话:流言蜚语

4、豪迈雄壮的话:豪言壮语

9、毫无根据、污蔑、诽谤的话:污言秽语

5、像蜜糖似的话:甜言蜜语

10、虚假而动听的话:花言巧语

二、数字猜成语

12345609(七零八落)1256789(丢三落四) 1 2 3(接二连三)3.5(不三不四)5 10(一五一十) 9寸 1寸=1尺(得寸进尺)

三、写出动物的名称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猫)哭(耗子)——假慈悲 (老虎)屁股——摸不得

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兔子)尾巴——长不了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啄木鸟)上树——全靠一张嘴骑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四、根据成语典故,在横线上填写历史人物的名字。

1、(曹植)煮豆燃萁。

2、(岳飞)精忠报国。

3、(李白)铁杵成针。

4、(诸葛亮)大摆空城计。

5、(项羽)四面楚歌。

6、(包拯)断案,铁面无私。

7、(韩信)背水一战。

8、(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

五、填写12生肖歇后语,并按十二生肖的顺序排队。

1、(狗)生轿子——不识抬举

2、(鸡)肠刮油——有也不多

3、(猴)吃辣椒——抓耳挠腮

4、(龙)王靠边——人定胜天

5、(马)尾搓绳——用不上劲

6、(牛)皮蒙鼓——遭受槌打

7、(鼠)进书房——咬文嚼句

8、(羊)撞篱笆——进退两难

9、(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10、(猪)鬃刷子——又粗又硬

11、(蛇)进竹笼——自寻死路

12、(虎)吃蚂蚱——小菜一碟

顺序: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六、歇后语连线。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人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万众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神枪手——百发百中

七、把歇后语填到下面的句子中去。

1.玩电子游戏可真是你们孩子的事,我们玩起来简直是(手忙脚乱),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

2.他呀,可真是(赛过诸葛亮),我们班上的好办法都是他出的。

3.有的父母贪图眼前利益,让孩子弃学赚钱,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4.这事你有什么要求,就别绕来绕去,咱们还是(包公升堂——尽管直说),好吗?

5.他这次没考好,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小小

的失误总是难免的,以后再努力嘛。

6.考场上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是(常胜将军),偶尔失常,也在所难免。

7.自从得病以后,我可算是(灾难连连)。呦!每时每刻都难啊!

8.他这个人没主见,(墙头草两边倒),怎么靠得住呢。

八、把下面的谚语、歇后语填完整。

1、病从口入

2、铁不锻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虚心的人进步,骄傲的人落后

6、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7、有志不在年高

8、春雨贵如油

9、瑞雪兆丰年

10、有苦难言--满肚子话说不出

11、老虎挂念珠--假慈悲

12、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13、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4、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15、孔夫子搬家--全是书

16、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7、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18、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19、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20、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1、关云长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

22、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打自己人

23、关羽降曹操——重情重义

24、孙武用兵——以一当十

26、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27、佘太君挂帅——朝中无人

28、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九、将合适的成语填入空格,连成一段话。

想到即将要与母校、老师和同学们分别,我真有些(依依不舍)。回想起刚入学时,我们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儿童,是老师(孜孜不倦)地工作,把我们培养成了(学识渊博)的人。还记得课堂上我们(勤奋好学),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还记得绿茵场上留下了我们拼搏的汗水,每年的运动会我们全班同学(团结一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六年的(朝夕相处),我们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临别前,我想祝福每一位同学(一帆风顺)。

十、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看看你填的是哪些人名和地名。

1、人定胜(天)(津)津乐道

6、投桃报(李) 一穷二(白)

2、人才济(济)(南)征北战

7、宁死不(屈)(原)形毕露

3、语重心(长)(春)暖花开

8、无(孔)不入(子)虚乌有

4、声东击(西)(安)居乐业

9、(张)冠李戴 光(明)(磊)落

5、至高无(上)(海)底捞针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天津 济南 长春 西安 上海 李白 屈原 孔子 张明磊 朱墨

十一、谚语使我们懂得各方面的知识。根据下面的要求,写出适当的谚语。

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住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它告诉我们要谦虚,不要骄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它告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三人行必有我师)

它告诉我们如何种好庄稼。(瑞雪兆丰年)

十二、在下面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谚语。

1、他能写出一手好文章 ,主要是因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2、他自从从监牢中放出来以后 ,就 (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了 。

3、俗语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只要你肯努力工作, 你也可以成为一位专才 。

4、这位老公公的年龄已达六十,但他仍不断向人学习,这种(活到老学到老) 的 精 神, 值 得 我 们 学习。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所 以 保 卫 国 家 是 每 一 个 公 民 应 尽 的 义 务 。

十三、北宋文学家苏轼游览庐山后,写下了流传千百年的诗《题西林壁》,被人们广为传诵。诗是这样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特意游览庐山,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这正验证了谚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说。

十四、你能说出下面这些以数字顺序打头的歇后语吗?

1、一根头发系石磨——(千钧一发)

2、二齿钉耙——(三下五除二)

3、三手指捡田螺——(十拿九稳)

4、四两棉花十张弓——(从何谈起)

5、五脏六腑抹蜜糖——(甜透了心)

6、六月天穿皮袄——(不是时候)

7、七斤面粉调二斤浆糊——(糊里糊涂)

8、八字写了一撇——(还差一半)

9、九牛一毛——(莫自夸)

10、十点才到九点半——(还差半点)

十五、将下列三国故事中出现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十六、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再按提示归类。

1、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

2、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3、砌墙的砖头——后来者居上

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故事类(4)谐音类(1)喻物类(3)喻事类(2)

十七、按提示组成三句谚语。

1、交人交心

2、蛇出洞才好打

3、就怕手脚不动

4、草出土才好锄

5、浇花浇根

6、不怕天寒地冻

4、草出土才好锄

5、浇花浇根

6、不怕天寒地冻多音字的分类

我们只要进行阅读,就会遇到多音字。据初

略统计,《新华字典》中所列多音字有六百多个,个别字的读音有五个之多(如“和”字有hã、hâ、hú、huï、huî五个音)。因此,不少人难免读错。怎么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呢?多音字的读音有没有规律可以遵循呢?

我们学习文言文也会遇到多音字,这种情况

在古代汉语中叫做“异读”。人教版全国高中语文课本把文言文的异读分为三类: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古音异读。这种分类反映了异读的规律,有利于学生准确地诵读文言文。

这启示我们:对白话文中的多音字,也可以

用分类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掌握规律。笔者将《新华字典》中的六百多个多音字进行了整理归类,并付诸教学实践,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这六百多个多音字可以分为六类。

1、词性不同、词义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例如:长cháng(形容词)很长 长远 长久,zhăng(动词)生长 成长 长知识.

数shǔ(动词)数落 数不清 数得着 ,shù(名词)数据 数量 数额 ,shuî(副词)数见不鲜.

为wãi(动词)大有可为 认为 成为, wâi (介词)为人民服务 为虎作伥.

的de(助词)谁的书 我的祖国,dí(形容词)的确如此 的当(恰当),dì(名词)目的 有的放矢.

降jiàng(动词)下降 降雨(降:下落之意),xiáng(动词)投降 降龙伏虎(降:归顺,使驯服之意)

殷yān(形容词)殷红 朱殷(指黑红色), yīn(形容词)殷实 殷切 殷勤(丰盛,深厚,周到之意)

以上列举的六个字中,前四个字词性不同时,读音也不同;后两个字词性相同,但词义不同,因而读音也不同。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

“破音异读”,在白话文中没有人给它冠以这个名称。在六百多个多音字中,这种类型的多音字约有五百个,掌握了这种类型的多音多义字,就意味着掌握了大多数的多音字。这类多音字的数量虽大,但由于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只要认真加以比较,它不同的读音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2、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代而形成了多音字。例如:

隽juàn 隽永 , jùn同“俊”隽秀 隽茂 隽拔 龟 guī 乌龟 龟缩 龟鉴(喻借鉴), jūn同“皲”龟裂

佃 diàn佃户 佃农 佃租, tián同“畋”(打猎)

拽 zhuài把门拽上 拽不动 ,yâ同“弃甲曳兵”的“曳”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只有极少部分在白话文中继续使用,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中学生,掌握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并不困难。

3、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例如:

单 dān 单位 简单 菜单 单纯 ,shàn 姓单 单县(地名),chán单于(古代匈奴的君主)

柏băi 柏树 松柏常青 柏油马路,bï柏林(地名),bî黄柏(中药名)

朴pǔ 朴实 艰苦朴素 俭朴,piáo 姓朴 ,pō 朴刀(一种旧式武器),pî 朴树(树名)厚朴(中药名)

这种类型在文言文中叫作“古音异读”。这类字的读音自古代沿袭下来,大多没有改变,因为专有名词具有固定性。

以上三种类型与文言文中的异读情况有一一对应关系。理清这种关系,对学生掌握白话文中的多音字是大有裨益的。

4、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例如:

剥 bāo(限于单用)剥花生 剥羊皮,bō(用于合成词)剥夺 剥削 剥离

削xiāo(限于单用)削果皮 削铅笔,xuē(用于合成词)削弱 瘦削 削除

薄báo(限于单用)薄纸 穿得太薄,bï(用于合成词)薄弱 刻薄 轻薄

逮 dăi(限于单用)逮老鼠 逮蜻蜓 ,dài(用于合成词)逮捕

这类多音字数量很小,之所以把它列为一类,

是因为这类字的使用频率很高,读错率也高,而且不太容易从字义上辨别。明白了应该从用法上去区别,掌握起来就容易了。

5、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例如:

血xuâ(读书音)血海深仇 血压 血脉,xiĕ(口语音)流血了 吐了两口血

核hã(读书音)核桃 核心 细胞核,hú(口语音)杏核儿 煤核儿

寻xún(读书音)寻觅 寻常 寻章摘句,xín(口语音)寻开心 寻死 寻思

落luî(读书音)落伍 降落 落后,lào(口语音)落枕 落炕 落色

6、方言词汇的存在而造成多音。

忒tâ 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 房子忒小(忒:太)

拆chāi拆信 拆被子 ,cā(方言)拆烂污(喻不负责任)

轧yà 倾轧 轧棉花,gá 轧帐(查对帐) 轧朋友(结交朋友)人多轧得很(拥挤)

这两类多音字中,口语音和方言在阅读时一般只出现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方言词汇,由于具有地方性,使用的频率是很低的,况且它与普通话没有紧密的联系,一般不会搞混。

为了说明方便,笔者将多音字的读音归纳为以上六种类型。实际上许多字的读音是兼有几种类型的。但只要我们掌握了辨析的方法,便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比较容易地掌握多音字。

推荐第8篇:小学古诗词

小学古诗、词

语文第一册:

咏鹅 悯农 静夜思

唐 骆宾王 唐 李绅 唐 李白

鹅 鹅 鹅, 锄禾日当午, 床前明月光,

曲项像天歌。 汗滴禾下土。 疑是地上霜。

白毛俘绿水, 谁知盘中餐, 举头望明月,

红掌拨清波。 粒粒皆辛苦。 低头思故乡。

语文第二册:

草 春晓 古朗月行 登鹳雀楼

唐 白居易 唐 孟浩然 唐 李白 唐 王之涣

离离原上草, 春眠不觉晓, 小识不识月, 白日依山近,一岁一枯荣。 处处闻啼鸟。 呼作白玉盘。 黄河入海流。野火烧不尽, 夜来风雨声, 又疑瑶台镜, 欲穷千里目,春风吹又生。 花落知多少。 飞在青云端。 更上一层楼。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语文第三册:

悯农

(二) 蚕妇 夜宿山寺 江雪 梅花

唐 李绅 宋 张俞 唐 李白 唐 柳宗元 宋 王安石

春种一粒粟, 昨日入城市, 危楼高百尺, 千山鸟飞绝,秋收万颗子。 归来泪满巾。 手可摘星辰。 万径人踪灭。四海无闲田, 遍身罗绮者, 不敢高声语, 孤舟蓑笠翁,农夫犹饿死。 不是养蚕人。 恐惊天上人。 独钓寒江雪。语文第四册:

小池 咏柳 村居

宋 杨万里 唐 贺知章 清 高鼎

泉眼无声惜细流, 碧玉妆成一树高, 草长莺飞二月天,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绿阴照水爱晴柔。 万条垂下绿丝绦。 拂堤杨柳醉春烟。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不知绿叶谁裁出, 儿童散学归来早,

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月春风似剪刀。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语文第五册:

江畔独步寻花 菊花 登飞来峰 鹿柴 江上渔者

唐 杜甫 唐 元稹 宋 王安石 唐 王维 宋 范仲淹

黄四娘家花满蹊, 秋丛绕舍似陶家, 飞来山上千寻塔, 空山不见人, 江上往来人,

千朵万朵压枝低。 遍绕蓠边日渐斜 闻说鸡鸣见日升。 但闻人语响。 但爱鲈鱼美。

留连戏蝶时时舞, 不是花中偏爱菊, 不畏浮云遮望眼, 返景入深林, 君看一叶舟,

自在娇鹰恰恰啼。 此花开尽更无花。 自缘身在最高峰。 复照青苔上。 出没**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元日

唐 刘长卿 宋 王安石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柴门闻犬吠,风雨夜归人。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语文第六册:

四时田园杂兴 小儿垂钓 三衢道中 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宋 范成大 唐 胡令能 宋 曾几 唐 李白 唐 孟浩然

昼出耘田夜绩麻, 蓬头稚子学垂纶, 梅子黄时日日睛, 众鸟高飞尽, 移舟泊烟渚,

村庄儿女各当家。 侧坐莓苔草映身。 小溪泛尽却山行。 孤云独去闲。 日暮客愁新。

童孙未解供耕织, 路人借问遥招手, 绿阴不减来时路, 相看两不厌, 野旷天低树, 也傍桑阴学种瓜。 怕得鱼惊不应人。 添得黄鹂四五声。 只有敬亭山。 江清月近人。

舟夜书所见 送元二使安西

清 查慎行 唐 王维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文第七册:

绝句 早发白帝城 滁州西涧 望庐山瀑布

唐 杜甫 唐 李白 唐 韦应物 唐 李白

两个黄鹂鸣翠柳, 朝辞白帝彩云间, 独怜幽草涧边生, 日照香炉生紫烟,

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上有黄鹂深树鸣。 遥看瀑布挂前川。

窗含西岭千秋雪, 两岸猿声啼不尽, 春潮带雨晚来急, 飞流直下三千尺,

门泊东吴万里船。 轻舟已过万重山。 野渡无人舟自横。 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杜牧 唐 王维

远上寒山石径斜, 独在异乡为异客,

白云生处有人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

停车坐爱枫林晚, 遥知兄弟登高处,

霜叶红于二月花。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平乐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语文第八册:

惠崇春江晚景 江南春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苏轼 唐 杜牧 宋 范成大

竹外桃花三两枝, 千里莺啼绿映红, 梅子金黄杏子肥,

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村山郭酒旗风。 麦花雪白菜花稀。

蒌蒿满地芦芽短, 南朝四百八十寺, 日长篱落无人过, 正是河豚欲上时。 多少楼台烟雨中。 唯有蜻蜓蛱蝶飞。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回乡偶书

唐 李白 唐 李白 唐 贺知章

李白乘舟将欲行, 故人西辞黄鹤楼, 少小离家老大回,忽闻岸上踏歌声。 烟花三月下扬州。 乡音无改鬓毛催。桃花潭水深千尺, 孤帆远影碧空尽, 儿童相见不相识,不及汪伦送我情! 唯见长江天际流。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语文第九册:

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 夜书所见

唐 李白 宋 苏轼 宋 叶绍翁

天门中断楚江开, 横看成岭侧成峰, 萧萧梧叶送寒声,碧水东流至此回。 远近高低各不同。 江上秋风动客情。两岸青山相对出, 不识庐山真面目, 知有儿童挑促织,孤帆一片日边来。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夜深篱落一灯明。枫桥夜泊 别董大 暮江吟 终南忘余雪

唐 张继 唐 高适 唐 白居易 唐 祖咏

月落乌啼霜满天, 千里黄云白日曛, 一道残阳铺水中,江枫渔火对愁眠。 北风吹雁雪纷纷。 半江瑟瑟半江红。姑苏城外寒山寺, 莫愁前路无知己, 可怜九月初三夜,夜半钟声到客船。 天下谁人不识君。 露似珍珠月似弓。

语文第十册: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游园不值 饮湖上初晴雨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叶绍翁 宋 苏轼 宋 杨万里

应怜屐齿印苍苔, 水光滟潋晴方好, 毕竟西湖六月中,

小扣柴扉久不开。 山色空朦雨亦奇。 风光不与四时同。

春色满园关不住, 欲把西湖比西子, 接天莲叶无穷碧,

一枝红杏出墙来。 淡妆浓抹总相宜。 映日荷花别样红。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语文第十一册:

墨梅 竹石 石灰吟 泊船瓜洲

元 王冕 清 郑燮 明 于谦 宋 王安石

我家洗砚池边树, 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锤万凿出深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

朵朵花开淡墨痕。 立根原在破岩中。 烈火焚烧若等闲。 钟山只隔数重山。

不要人夸颜色好, 千磨万击还坚劲, 粉身碎骨全不怕, 春风又绿江南岸,

只留清气满乾坤。 任尔东西南北风。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月何时照我还?

游子吟 长征 唐 孟郊 毛泽东

慈母手中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游子身上衣。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临行密密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河横铁索寒。

意恐迟迟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语文第十二册: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1961年12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

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菩萨蛮

大柏地

毛泽东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宋 陆游 唐 杜甫

死去元知万事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但悲不见九州同。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王师北定中原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家祭无忘告乃翁。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长歌行 出塞 七步诗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唐 王昌龄 三国 曹植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秦时明月汉时关,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相煎何太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急?

推荐第9篇:小学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 一去二三里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画

(清)高鼎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

【唐】 李绅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咏鹅

唐 骆宾王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波。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望庐山瀑布 唐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小学三年级 】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小学四年级】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宋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小学五年级】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舟过安仁 (宋) 扬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小学六年级】 元日

(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明日歌

(明)钱鹤滩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天净沙·秋 (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七步诗 三国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南西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 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咏梅 凉 州 词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菩萨蛮 大柏地

毛泽东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枫桥夜泊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浪淘沙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忆江南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推荐第10篇:略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略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遗产的精髓,其意境深远,内涵深刻,蕴含丰富的人文哲理,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良好情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我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开展课前预习

古诗词,无论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所写的内容,都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而且,古诗词寄予的是古人的思想与情感,与当今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相当远的距离。课堂上40分钟时间,学生是来不及把整首诗包含的知识点做到全部掌握的,因此,课前预习、搜集资料、了解古诗的背景就显得尤为重要。1.解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能够捕捉到很多信息。古诗的题目较为凝练,必须花一番工夫才能真正理解。如《春日偶成》是诗人程颢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兴之所至写下来的。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同时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对诗歌整体感情基调的把握。2.知人。一要了解作者,即诗人。学生可通过各种渠道,如图书馆、网络等,查找、探寻诗人的生平、经历、主要成就,以此了解诗人。二要了解诗中的其他人物。如《别董大》这首诗中,“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里的君是指董大。那么董大是谁呢?他和高适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需要学生“知人”。3.熟读。朗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会读的生字,拼一拼,再多读几遍,争取熟读成诵,为后面的古诗学习作好铺垫。

二、进行品词析句

说诗是语言的精华,一字一句都是诗人经过斟酌得来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如果我们一字一句地逐一讲解,反而会让古诗失去原本的魅力。新课标指出,古诗的学习,重点在于考查“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教师不要过多地讲解,一味追求标准答案,而是应当鼓励学生多点个性化的理解,把握中心,体味诗情。如学习陆游的《示儿》,诗中“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就是诗眼。陆游悲的是什么?透过一个“悲”字,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学生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明白了陆游悲的是祖国还没有统一。透过“悲”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在大雨滂沱的夜晚,卧在床上,双手紧紧地握住儿子的手,告诉儿子,自己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等到收复失地了,家祭时不要忘把收复失地的消息告诉他。这“悲”中有遗憾、有悲伤、有痛心,这是悲壮的一幕,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

三、运用情境教学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三是运用直观法。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进行实景实物观赏,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

四、利用课堂游戏

低龄的学生学习古诗,有时会出现倦怠的情绪,此时就需要教师利用一些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喜爱读古诗,并且认为学习古诗对自己有一定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160篇,但是反观目前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不难发现古诗,在语文课本中所占的比例实在太小了:平均每册课本四首左右的古诗,所有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加起来不过五十首左右,这与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数量之间的差距未免太大。此时,我校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添加了古诗文课外读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学生产生了厌倦感,而利用赛诗会、古诗接力、对对子等游戏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再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情景表演和角色表演,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五、进行多样整合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除了让学生感受古诗词本身所蕴含的美,陶冶情操外,还要让学生时时喜欢,得细水长流,多样整合,让其有用武之地。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将古诗词教学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如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安排学生诵读古诗,每日评选“最佳诵读小明星”;每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词,进行古诗配画并展示评奖;每月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收获汇报给家长……平时,我还注重系列性导学,如学习了《村居》后,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春之韵”古诗竞赛;学习了《望天门山》后,搜集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歌,开展“跟着诗歌游祖国”的快乐之旅;学习了白居易、王维等诗人的诗歌之后,搜集这些诗人的其他诗歌,组织“展示诗人才华”的诗歌朗诵会,鼓励学生作文时运用名诗佳句……一系列的整合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古诗运用的独特魅力,使古诗词的学习不再孤助无援,同时,让他们充分享受到了古诗词带给自己的成功感和乐趣。

总之,古典诗词是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宝贵财富。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第11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桃江县灰山港镇苍场湾小学——郑明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词的含义理解表现为蜻蜓点水。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

1.欣赏朗诵,理解背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

2.合理联想,深入理解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长茂盛的蔬菜,开满鲜花的果树,还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的情景的诗。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诗词的写作佳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小学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利与法

桃江县灰山港镇苍场湾小学——郑明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利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四季的记叙类文章,学生就会不自主的形成关于四季的记叙方法和表达语句,再让其以“家乡的春天”为主题写作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条件反射的将其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春天的典型用语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征在写作中反映出来。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或几种熟悉的植物去观察、记录,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外形到内在来描写这种植物,以读促写。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让学生以写引读,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

2.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例如,在《狼和鹿》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3.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缩写、仿写和随笔写作。缩写就是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浓缩,以简短的篇幅完整的表达出作者文章的主旨。缩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仿写就是让学生模仿范文的体例、结构、表达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题材进行写作。仿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能力,例如,在《庐山的云雾》这课中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描写角度从上而下,从山头到山腰再到山谷,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庐山云雾的形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作的方法来进行仿写训练。随笔写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抛出一个话题或题材,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进行写作练习。随笔练习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黄果树瀑布》一文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认真学习课文后,即兴以自己家乡的美景为题作文,通过这样的随笔练习,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将读和写分离,要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作者:王丽芳 工作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青龙小学

第12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词的含义理解表现为蜻蜓点水。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 1.欣赏朗诵,理解背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 2.合理联想,深入理解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长茂盛的蔬菜,开满鲜花的果树,还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的情景的诗。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诗词的写作佳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小学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利与法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利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四季的记叙类文章,学生就会不自主的形成关于四季的记叙方法和表达语句,再让其以“家乡的春天”为主题写作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条件反射的将其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春天的典型用语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征在写作中反映出来。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或几种熟悉的植物去观察、记录,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外形到内在来描写这种植物,以读促写。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让学生以写引读,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

2.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例如,在《狼和鹿》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3.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缩写、仿写和随笔写作。缩写就是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浓缩,以简短的篇幅完整的表达出作者文章的主旨。缩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仿写就是让学生模仿范文的体例、结构、表达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题材进行写作。仿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能力,例如,在《庐山的云雾》这课中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描写角度从上而下,从山头到山腰再到山谷,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庐山云雾的形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作的方法来进行仿写训练。随笔写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抛出一个话题或题材,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进行写作练习。随笔练习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黄果树瀑布》一文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认真学习课文后,即兴以自己家乡的美景为题作文,通过这样的随笔练习,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将读和写分离,要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实践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教师在授课中已经认识到差异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重视对差异教学的研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合理地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差异教学的效果,甚至还会严重阻碍到语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理论基础薄弱

很多教师授课模式的基础都是在常年的教育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所以往往会出现教育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尤其表现在差异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上,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较为新颖,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接触较少,所以很多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得要领,或是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无用功”,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可是效果并不好。 2.班级人数的限制

想要保住差异教学的良好效果,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情况都有所了解,这要求教师拿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查和谈话,可是现在很多学校的班级人数设置并不合理,教师也无法完成所有学生的分类,最后只能依靠考试成绩来划分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点并不了解,导致很多具有潜力的学生由于一次成绩不好而被忽视。

3.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教学理解不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可是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忽视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而对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过分的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上缺乏足够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不仅学习氛围枯燥、乏味,教学也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策略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许多老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新时代下的教学理念,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改进带来了困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也就是所谓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实施差异教学。但是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差异性教学时往往是无意识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作用甚微。其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专门组织教学。所以学校应组织小学语文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差异教学的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2.差异教学的实施 分组教学是差异教学理念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找出学习问题类似的学生,进行分组式教学。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差异教学开展的核心。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要等不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这种分组方式是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随时改变的,有效地将差异教学在教学中开展开来。 3.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反思的过程是帮助教师归纳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式的有效方式。在备课过程和课堂教学后,反思会让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发现和改正,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方式。这对于小学语文差异教学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老师的教学所面对的是整个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和思维都大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怎样回应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进一步思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差异教学的水平。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中的不足,努力为学生寻找到一种趋于更好的教学方式。目前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正处于初始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应怀着上下而求索的态度,尽最大努力完善教育,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的方向。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部分老师对口语交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因为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并没有重视口语交际的实际训练。对于小学语文交际教学,更多的老师认为口语交际就是平常的口头作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普遍做法就是,先给学生安排训练的理论题目,然后再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浏览性的检查,这样错误的认识不仅没有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还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

第二,学生缺乏主动性。我国的教育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不仅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只单纯的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参与意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缺乏实践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交际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待人态度的培养。然而,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性的交际训练依然十分缺乏。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老师没有准确理解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质内容,大多时候老师都错误的将口语交际当作口头式作文课,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不仅没有发挥口语交际的实效性,还使学生的交际训练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然后,口语交际的训练只限于部分成绩好、思维活跃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第四,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大多老师都简单的理解为教材内容,而没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因为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就导致了学生实际口语交际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第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立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和兴趣,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思维的广阔性以及发散性。因为思维的广阔性不仅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条件,还是促进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关键因素。老师要经常性的给与学生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述。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的角色,从教学内容出发,给学生设定一个交际情境,如果第二天狐狸和乌鸦又一次相遇,那它们又会发生故事呢?老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故事补充完整。通过这样的情境对话,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第二,提供足够交流空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充分的互动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来达到思想意识交换的目的;也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个主要体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互换来进行一种思想上的平等交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口述的教学过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再如集体式互动,集体式互动包括小组学习模式的交流、全班学生的共同交流以及面向社会的广泛交流等。这种集体式的交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面,还能有效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第三,引导学生掌握交际方法。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通过传授口语交际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的进行口语交际。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口语交际的实际价值。如在学习《木兰从军》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花木兰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木兰从军”的故事表述出来,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锻炼,更是对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全新考验、挑战。针对我国目前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改进不足并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和实际训练,这不仅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范德生 工作单位: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范家集小学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研究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转变教学思想,提高素质教育意识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具体来讲,教师应当从应试教育的思想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到应试教育的不足和危害,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再单纯性地以学生的高分数作为评价依据。这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后果是:将教育的成功归结于考试的成功,在成就一少部分尖子生的同时,放弃或者是否定了大部分的学生;注重智育(高分数和死知识),忽视了其他一些方面(个性特长和全面发展),甚至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教育本质特点的一个重要体现。换言之,素质教育的实施目的,并非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升学和深造,而是能够使所有的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当以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己任,彻底转变教学思想,不再单纯性地注重学生的高分数,提高素质教育意识,并且贯彻实施。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 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指路人,还是学生的好朋友。教师这种职业是非常高尚的,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跟教师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倘若教师能够真正地爱学生,跟学生和谐、平等地相处,那么就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犯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应当冷冷地批评学生,而应当激励学生,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改造自己的错误、弥补自身的缺陷,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和掌握知识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并非死记硬背,不然就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三、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它跟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它产生和发展于社会生活,且被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语文也属于一种文化现象,语文要素构成了文化环境,以人的发展和进步作为视角,语文教学是第一位的,它不仅仅能够应用于交际,还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教师务必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将生活实际和语文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统一实践应用、时代发展的信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以使完善的教学知识系统形成,并且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需要规范化作业批改的书面语言、跟学生沟通的生活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并且注重文采,不可以随心所欲,教师更需要进行规范化的书写。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沟通、阅读和学习,进而切实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只有做好以上两个方面,才能够切实进行开放性的语文教学。

四、组织课外活动教学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以课堂教学作为主导,并且注重课外活动的教学,这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以提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长处,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学生获得了思想教育,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规划、有针对性和适当地组织语文课外活动教学,从而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多姿多彩和多样化的形式,像是游戏、参观、作文展览、书法、建立黑板报、讲故事,朗诵比赛等等。教师应当使得课外活动具备独立自主性、创新性、实践性、及时性、趣味性的特点。教师在组织课文活动教学中,应当注重示范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应当为学生讲解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激励学生大胆一些,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比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5分钟的朗读练习:学生轮流地朗读,要求发音标准,要么是朗读片段,要么是朗读全文,把握好节奏与语调,并且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在朗读练习中,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得以形成,并且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课文的表达技巧和思想主旨,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观念。事实表明,教师组织课文活动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务必领悟素质教育的内涵,彻底地转变教学理念,并且真正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从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以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和进步,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张继美 工作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践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学生的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加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平常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另外,像《中华美德贤文》的文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进而实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推荐学生阅读此类的书籍。为了更加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师可以“情”和“知”这两个方面作为视角进行渗透。(1)所谓的“情”是指使小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使学生对好的行为习惯持有愿意学习、满意以及快乐的态度,并且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持反对、不满意,以及愤怒的态度。例如,教师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文章时,应当以讲解爱国主义作为核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这样教学能够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2)所谓的“知”是指对小学生实施说理教育,让小学生明确我们一致认可和提倡的道德标准有哪些,只有使学生明确了具体的道德准则内容,才可以让学生明确怎样做是正确的和合理的、怎样做是不合理的和错误的,以及不应当做什么和应当做什么。例如,教师在教学《海豚救人》这一篇文章时,务必将人和动物间的微妙关系说明白以及人类保护自然界动物的目的是什么和采取怎样有效的行动进行保护等,从而让学生有所认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素质教育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美育,美育能够健全人的品格。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想象美的能力是尤为关键的。针对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和阅历是非常少的,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进而感受到美。教师应当结合教材知识要求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启发学生想象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一首古诗时,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一幅美丽的瀑布画面,并且配上柔美的乐曲,然后要求学生在观看之后闭上双眼,在听乐曲的过程中对瀑布的壮观美进行想象,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

三、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但是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目标的实现进行考查,而且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验与完善,进而让教师不断地完善教学设计,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是,目前固有的考试制度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依旧保持在一张试卷中。因此,需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而合理和科学地评价学生,只有如此,才能够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并且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1)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通过单一的教学评价———笔试对学生进行评价,然而笔试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为此,教师只有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活动测试、口试、笔试以及与平常表现相统一的教学评价,从而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尽管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可是他们具有比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理想,可是他们却常常沉默寡言。鉴于此,单纯地以笔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是不科学的,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需要完善评价内容,立足于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学习态度、能力、知识构成等多个方面,更加全面和系统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的光荣职责,也是国家对教师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冬梅 工作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州东小学

第13篇: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它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祖先们沉重的生活;它抒情真挚、感人肺腑,道不能道之景,抒难抒之情;它写景自然、怡人耳目,引人遥看“西岭千秋雪”,注目“万里送秋雁”,听得“十里蛙鸣”,闻到“十里荷香”。故而,古诗词当之无愧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审美教育作用

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文字的诗可以简单解说为美的有韵律的创造。”如李白的《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些佳句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能引发学生思想情操的美化。因此小学古诗词教学就是一种美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感知,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通过古诗词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感情,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词中,正所谓“诗以明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二)想象力的培养

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词作为一个载体,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是这个道理。由此可以引出古诗词的第三个作用,那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古诗词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的空间。学生在读古诗词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汲取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古诗词不仅体现古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古诗词教学可以汲取古代思想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明事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且,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古诗词教学不论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其它方面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充分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二、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古诗词分析

小学古诗词是指适合小学生阅读接受的浅显的各种诗词作品,其体裁丰富多采,有活泼通俗的童谣、民歌,有古诗体、近诗体、汉乐府、词,甚至曲,其内容生动、健康向上,易于学生接受。如《咏鹅》,儿童喜欢吟咏,诗句形象生动,读起来也琅琅上口,这种童谣或近似童谣的作品正是儿童诗歌启蒙的好教材;《刺勒川》是北朝民歌,展示了放牧的情形和北方蒙古民族的辽阔;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描绘了采莲的动人情形。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选编。

一、二年级学生正处于九岁以下年龄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基本上还没有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其形象思维也还处于较为低级的水平,联想在这个时期仍占主导地位。同时,这一阶段的儿童知识容量有限,还处于很低的层次,是识字和接触浅易的白话文的开始,对古代文学作品则是陌生的。所以,低年级的古诗词内容首先是通俗的,篇幅短小的,语言上朗朗上口,易于诵记。如《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语言非常浅近,接近现代口语,而且内容很像一则谜语,形象生动,配有相应的“画”,简洁的语言,短小的篇幅,极易于背诵和记忆。适合一年级的诗还有《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七八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语言巧妙,由数字排列组成,体现我国文学语言的精妙,富有故事情节,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教,极具儿童情趣。

三、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其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也正在发展,加上又有低年级的经验和基础,对古诗词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因此对该阶段则有更高一些的要求。王维的《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等很适合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学生学习兴趣盎然,积极性高,记得牢。对古诗词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开始初知一些古代汉语词汇,懂得古诗词的一般特征。高年级阶段,学生已有较厚的学习古诗词的基础,其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为此,此阶段选编的材料则篇幅稍加长,如律诗《春夜喜雨》、小令《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词汇的难度、意境的理解深度都加深,如有托物言志象征意味的诗歌如《石灰吟》、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侍风雷)、林升《题临安邸》。这类诗含义较深刻,涉及古汉语知识更丰富,“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暖风”既指春日暖风,也指南宋小朝廷腐败奢靡不知亡国之痛的腐朽之风。在小学提出教学古代汉语的问题,这也许是以后的事,然而,作为语文教学本身,不可能、也不应该回避这个客观事实,即现代汉语之中,还保留着一定数量的古代汉语成分,让小学生初步学习和积累一些古代汉语词汇,仍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之一。而这个目的,通过古诗词的教学是能够达到的。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现今不少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所以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一)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2、把握同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自学要求: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此时,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江雪》是在柳宗元流放永州官场失意时写的,而王士祯仕途得意,当时任刑部尚书,这样,让学生比较阅读,学生“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3、延伸同诗人的作品: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课内经典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带动学生学习李白的其他作品《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习杜甫的《春望》,带动另一篇诗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利用班队课,晨会课开展古诗综合实践活动《探访诗仙李白》、《走进诗圣杜甫》等,达到以趣生情的效果。

(二)重视朗读,在多元诵读中抒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且古诗词“麻雀虽小,五脏惧全。”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

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笔者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

1、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2、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

3、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通过导语的铺陈也是引领学生诵读诗文的一种好办法。有位老师是这样指导《题临安邸》中“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一句诗的朗读的,随着课件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图”,他感慨地说:“多么繁荣的景象,但从清兵跨入城门的那天起,都不存在了,那些酒囊饭袋们葬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他们就不能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看到,想到这一切,你急吗?让我们问一问那些权贵!”于是,学生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充满了心急如焚的焦虑。老师又说:“你们担忧吗?再问!”于是,学生再读,声音里带着深深的忧虑。紧接着,老师又说:“你们愤怒吗?指着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这一次,孩子门的声音里充满了激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爱国的诗人,借这简洁凝练的诗句倾诉着无限的愤慨。在这令人心动的“三问”中,孩子们每一次朗读,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三)拓展延伸,在提升内涵中融情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加之学生的阅历又太浅,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教师要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作者情、学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拓展的渠道有三种:

1、课前收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采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方法,笔者为学生提供学习导向,精心设计了一些积累主题,有春色迷人,夏日风情,诗人咏秋、踏雪寻梅、名家专辑、爱国绝唱等,然后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资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课堂交流:课堂交流是对信息的整合过程,也是认识深化、情感深化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在对话交流中导情。例如,某一老师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围绕“愁”字提问:你知道谁为愁做过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愁的名句?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老师对学生问题导向性的拓展延伸,是对愁文化的深层次认识。第一个问题是从情感认识方面的提高,第二个问题是从语文知识方面的积累,让学生从书本起步,到书海漫游,由一点而带出一串,由个别而带出系统。短短一首28字的小诗,融入的却是古今中外名人名句的万缕愁绪。

3、课后延伸: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结构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40分中的规格,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信息走进课堂,一堂课上好后,学生带着许多新的问题离开课堂,课堂教学结尾变成了问号式,省略号式,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续。

第14篇: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误区、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

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上下五千年,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璀璨的诗词杰作。诗词灌溉了伟大的民族,抒写了辉煌的历史,浓缩了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收录了近50首古诗词。就入选的古诗词来看,多是脍炙人口之作,作者又是历朝的著名诗人、词人。这些诗词的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语言浅显易懂,比较容易为儿童所接受。

但是,现在的古诗词教学还存在诸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一是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形式取代了古诗词的诵读吟唱、语言品味、情感感悟。自主、探究学习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各科教学的共性。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词教学有着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忽视了古诗词教学的特点,就没有了古诗词教学的“味道”。

二是以解诗、读诗、背诗作为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模式,花大量时间用于理解分析内容、读通读顺。目前古诗词教学大都停留在这一层次。一些以学习经典诗文为特色的学校,学生可以背诵许多古诗文,但诵读水平不高,品位不高。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会“品诗”,没有学会吟诵,从品味诗句当中加深对诗中意境、情感的领悟。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师生重视不够。教不重视,学也不重视,学不重视是由教不重视引起的。在语文教学中,一般教师重视现代文教学,轻视古诗词教学,总认为古诗词简单,逐字逐句讲解意思即可。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表层理解,零碎感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故而不愿多花功夫。其实学一首古诗词,并非把诗词中字词意思翻译为生活语言就预告这首诗弄懂了,学完了。还应该体会感情,受到熏陶,得到教育。即使是如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语言朴实,通俗易懂,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但是其表达的深厚情感及深刻的教育意义还是值得联系实际体会。此外,平时的教学研究活动也很少有人涉及到古诗词,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了古诗词教学地位没有得到重视。

2、考试方法失当。考试无疑是教学的指挥棒,“你怎么考,我就怎么教”是教师心态的真实写照。可现今考试只重书面考试,不重口头背诵,书面考试又以默写诗句及意思为主。为保证不丢分,少失分,平时教学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机械抄写、默写,苦不堪言。考试只考讲读篇目,不考阅读篇目,只考教材上的篇目,一般不考课标推荐的篇目,即使要考推荐篇目,对师生来讲也是大海捞针,谁知道会在70篇中选哪一篇呢?因而许多古诗词的教学只能是落空了,更谈不上情感培养了。

3、教学方法枯燥。古诗词作品中的字词意思与现今白话意思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了理解古诗词时的一只拦路虎。有的需要联旧启发,有的需要教师讲解,有的还可让学生查查资料、工具书,可不少老师一味启发,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储备少,只能是启而不发,造成学生学的畏惧心理。古诗词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可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滥用问答法,一问一答之中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性,使学生无法很好的领会其意境。教学古诗词,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还要体会诗词中传达的情感,可老师们往往不善于帮助学生悟情,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理解意思后,教师只是问:同学们从诗中看出李白和汪伦感情怎么样啊?学生答:感情很深。这样的回答缺少想像,缺少生活的联系,显得苍白、空洞。

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改进策略,创新教学呢?

1、钻研教材,把握情感内涵。小学阶段要求学习的古诗词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作者在进行构思创作时是倾注了自己的感情的,作品本身就是丰富的情感传播的载体。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深入研教材,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不仅情感培养要落空,就是对词句的理解也要大打折扣。 ⑴课前要广采博览。古诗产生的年代较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生产和交通工具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也不同于现代人,教师要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必须对写作背景等有一定的了解。如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蓬蓬。”中的“醉里吴音相媚好”句,教参认为是老人喝酒后讲话带着醉意,也有资料认为是作者带着醉意,因为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他长期未得任用闲居农村,比较郁闷,时常借酒消愁。两相比较,教师觉得还是取后一种解释更为合理,更能体会词中所反映的农村生活的愉快,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⑵读诗词要感受形象。科学以明晰的思辨和严密的逻辑力量折服人,文学却以它具体细微的感性形象来打动人,这种感性形象不是直观教具式的模型,而是满溢着生命的情感载体。“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绝不是水天浑然的空旷寥阔中渐渐远去的一叶孤舟的纯粹画面,而是深深地寄托着作者目送友人远行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怅然若失之情。只有对艺术的形象有所感受,才能体悟到作者将对好朋友之情寓于一江春水,绵绵不绝。

2、语言的品味

语言素养体现在对语言的理解、品味、积累、实践诸多方面。对诗的语言的理解是读诗的基础。许多老师都指点学生自己看注释、查资料、或联系上下文把字词的意思读懂。如“风景旧曾谙”,让学生理解“谙”是熟悉的意思,从中知道诗人曾经很熟悉江南,现在很怀念江南,因而才抒发“能不忆江南”的感情。又如“感时花溅泪”,让学生理解“时”不仅指时候,还指时局、时势的*;“泪”不是一般的眼泪,而是生离死别的泪,是心惊肉跳的泪,是爱国爱家的泪。这样的理解就不是停留在只看注释上。古诗词语言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学会对语言的品味是古诗词教学的特色。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深远的意境是“品”出来的。

3、意境的想象

古诗词语言的精炼、意境的深远,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古诗词教学没有想象,就没有情境,就没有品味,就没有创意。大多数观摩课都重视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把学生带进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总之,我们应该及早走出古诗词教学的误区,带领学生走进古诗词的美丽国度,领略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

第15篇:浅谈小学古诗词的教学

浅谈小学古诗词的教学

摘要:

古诗词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地位。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对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材料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古诗词的特点与价值,怎样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出来,更好地让小学生接受和吸收?我总结了一些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教学方法,学习步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古诗词教学是个难点。对于古诗词篇目短小精悍的特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内容,轻意蕴,重传授,轻感悟,重背默,轻朗读等问题。学生学习到的古诗只是字面上的诗句,然而对于古诗的魅力还是一知半解。应该教学生到“诗”里去,走进诗的历史背景,走进诗人的心灵,品味诗人情感。寻找诗意,将高度浓缩的诗句舒展开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文字的灵性。我就古诗词教学提出以下方法:

学习古诗的步骤:知诗人——释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诵诗文——拓诗句。

一.知诗人

首先,课前预习时先让学生查询知诗人,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为古诗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指导学生要懂得搜集跟课文有关的,有

助于理解诗意的材料。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有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其作品。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不要过细过全, 选择与该古诗有密切关系的且有助于帮助理解诗意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诗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等即可。

二.释诗题

初步了解了诗人后,我们要解释诗题。不要小看了解释诗题,往往诗题里包含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比如教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时,讲解题目时交代时代背景是在国家*不安时,通过作者不南宋统治者的屈辱求和以及偏安江南的无穷悲愤满的写作背景的介绍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写作目的:用这首诗概括地道出了自己一生的心事,对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热切向往和坚定的决心。从而更深切地揭示了诗的内涵。当然也要根据每首诗的特点各自做详略介绍。总之,释诗题是古诗教学的重要一步。

三.明诗意

明诗意就是要让学生走进诗文,品味诗人的情感,解读诗人的心灵,寻找诗中的诗意,要将诗句舒展开来,细细品味每一句诗中包含的意境。明诗意是古诗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明诗意的教学也要“因材施教”。方法因人而异。

1.逐字逐句分析,理解诗意

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重点字词起点睛之用。在教学时,可以对重点字词重点分析,弄清重点字词的音形义。再引导学生将重

点字词放在整首诗中加以理解诗意。比如:教学《梅花》一诗,重点分析“凌寒”“独自”“遥知”“唯”“暗香”这几个字词,再通过整首诗的朗读,马上就知道这首诗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2.创设情境,领会诗的意境

每首诗都有它的意境,意境是诗人当时的一种体会,一种感受。我们读诗领会诗的意境,就是要明白诗人当时之体会和感受。比如:教学《春晓》一诗,教师要先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景色,到处自由欢歌的小鸟,遍处盛开的花朵,绵绵的细雨,迎面的柔和春风„„同时可以借助音乐和多媒体课件。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对诗意的领会不言而喻,仿佛自己就是诗人。

四.悟诗情

在逐一理解古诗诗意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又较初步感知阶段深化了。教师应该及时地把学生带回到全诗的把握上来,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氛围,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内在韵味,在头脑中再现古诗的艺术境界,沉浸在诗情画意的享受中,进而体会诗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或明确诗歌所表明的道理。就是说在品味是的意境中悟诗情。比如:学习了《牧童》一诗,请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再请学生说说“《牧童》一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题西林壁》一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看到庐山千变万幻的峰峦,诗人就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讲了一个什么样

的道理?”同时,讲解此诗句在现在的运用和含义。

五.诵诗文

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讲究平仄压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停顿、重音、语速等在朗读中不用老师多费心思讲,多读几遍,自然朗朗上口。让学生在课外自觉、自愿、有兴趣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可以多种形式进行:

1.竞赛背古诗,谁背的快,背得多。

2.一帮一背古诗,每个人学习方法不一样,同学间互帮,有利于好的学习方法的交流。学生也较有成就感。

3.诗配画背诗,把古诗自己画出来,背起来简单的多,不会画就配上画结合起来背。效果都很不错。

六.拓诗句

学完古诗,及时拓展相似类型的诗词。让学生按上述方法,读中悟,悟中读,以悟促读,举一反三,从中汲取古诗的精髓,领略其深刻的底蕴。或者出示同一作者的诗词,有助于理解诗人在某一时期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对诗的理解。也可以安排一些小改编(将诗句改成故事或其他文章体裁),排成一些小表演(舞台剧,小品等)。形式的改变会让学生更有兴趣,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诗句。

总之,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长廊中一颗璀璨明珠。中华传统古诗词的教学是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是对中华文化美的领略。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悟古诗的意蕴,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小学古诗教学一法》———张晓蓉

2.古诗教学浅见——陈蓉蓉,老百晓在线

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江平,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6篇:论文《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古诗词的教学

孝昌县农庄小学胡晓凤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语文 古诗文

教学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呢?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及其重要地位

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它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祖先们沉重的生活;它抒情真挚、感人肺腑,道不能道之景,抒难抒之情;它写景自然、怡人耳目,引人遥看“西岭千秋雪”,注目“万里送秋雁”,听得“十里蛙鸣”,闻到“十里荷香”。故而,古诗词当之无愧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原则 1、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一段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的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表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强调要有一个对古诗文阅读记诵的“过程”。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的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古诗词教学要欣赏意境,创设情境

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

⑴ 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 ⑵ 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我主要用以下几种赏析诗的语言:

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 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换词对比,体会意境。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的写出来了。

根据诗句想象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是怎样一幅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境。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⑶ 以图配诗,感受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

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小池》时,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预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⑷ .启发想象,入境悟情。

诗重想象。古诗词教学中要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移情,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人境悟情。情要靠“象”去显。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进行。

例如在教两首春天的诗——《春晓》和《村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描述诗意,学生闭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后,再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勃勃生机时,启发学生想:“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再现能力、想象能力,又帮助学生弄懂了诗意,感受古诗意境之美。

因此,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较快的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⒊ 古诗词教学要不求甚解亦无妨

古诗词中的谴词造句,有很多是为了追求韵律美,形式美不得不为之的。例如通假,倒装等现象,这在现代白话中已基本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知其然即可。还有如古诗词中押韵,平仄等,除有特殊兴趣的学生,需深入探究外,一般学生不求甚解亦无妨。 4.古诗词教学要朦朦胧胧更是美

在学生“明诗意”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注意让学生用现代白话来翻译诗词的意思。但是,如果直译的话,译句非常生硬,枯燥乏味。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描述大体的意思。怎么说都可以,倒也并不需要像释字环节般的字字落实。如《宿新市徐公店》中:“飞入菜花无处寻”一句里的“无处寻”,究竟是儿童天真无奈地无处可寻呢?还是余兴未尽的欲寻无处?让学生争论或保留自己的观点都比落实了更好。有时,古诗词字义的浅出,还可让学生领会到意境的深入。

因而,作为中华传统的古典诗词,应该纳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在教材之中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编排。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或诵读,或感悟,让古典文学的精华,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让他们的生命因古诗而充满灵秀!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

参考文献:

(1)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教育评论》 2001年 第2期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17篇:小学古诗词的情景教学

小学古诗词的情景教学

【摘要】古诗语言精练,讲究平仄,严于用韵,含蓄优美,意境深远。古诗的“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如能根据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会使孩子们感到“乐”、“活”、“易”、“趣”,课堂上也不再会有那种枯燥乏味的问答;学生的思维、视野也不再被这间小小的教室所禁锢;那真切感人的情景,鲜明生动的形象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将使课堂教学变成了富有磁性的有趣的活动。能大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体会感知诗的美、展现古诗的魅力是非常有效的。

【关键词】情境教学;古诗魅力;合作交流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乐”、“活”、“易”、“趣”,这就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课堂上也不再会有那种枯燥乏味的问答;学生的思维、视野也不再被这间小小的教室所禁锢;那真切感人的情景,鲜明生动的形象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将使课堂教学变成了富有磁性的有趣的活动。这是由教学情境本身所具有的“形真”、“情切”、“意远”、“理念寓于其中”的特点决定的。而古诗语言精练,讲究平仄,严于用韵,含蓄优美,意境深远。古诗的“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如能根据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对学生体会感知诗的美、展现古诗的魅力是非常有效的。

一、以情激趣,激发热情

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要以“趣”激情,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要把激发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贯穿于全过程,使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课前要导趣,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利用投影展现画面,当学生被画面景色陶醉时,就用录音机放一段轻音乐,再加上一段课前设计的旁白,向学生娓娓讲述诗人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既把握了基调,又领悟了诗意。

二、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事实证明:小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查解字词句,把教师的不厌其烦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见解,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然后,我再适时就重点、难点问题集中讲解或单独指导、点拨。如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我在学生通过自学和集体讨论基本掌握诗歌的作者、写作背景和诗中内容后,重点讲解“彩云间”、“一日还”、“轻舟”等难以理解的词句,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诗歌所带来的愉悦。

三、巧设情境渲染意境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巧设情境,运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进行描绘渲染,能激活学生的感觉器官,激起学生的情绪,展开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主动而自然地进入想象的画面,理解诗的意境,强化古诗情境,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如,在学习《春晓》这一课时,我请同学做小诗人,配以多媒体动画课件,再加以富有感染力的能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语言描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窗外,花香扑鼻,万紫千红,你这位小诗人呀可喜欢花儿了,推开房门,步入花丛之中,尽情欣赏。渐渐地,天黑了,你也累了,回到房中,不知不觉趴在桌上睡着了(请学生伏案作睡状),睡着睡着,你朦朦胧胧听到,外面刮风了,呼呼的,一会儿春雨沙沙地下起来,听着听着,你又睡着了。朦胧中,耳边似乎有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你睁开眼睛一看(学生睁眼抬头),“哎呀,怎么天亮了我都还不知道呀?”此时,小鸟欢快的叫声传来,你这位小诗人呀诗兴大发,哼出了两句诗:(学生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你呀,再往窗外一看,呀,满地的花瓣,这么美丽的花儿不知被昨晚的风雨打落了多少,于是你这小诗人又想到两句诗:(学生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样一个语言情境的渲染,使学生情感活动参与认识活动,既理解了意思,体会了诗的意境,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无形中学生真有种那诗是他的杰作之感,因此学习兴趣特浓,大大地提高了古诗的教学效率,顺利地完成古诗的教学任务。

四、画面情境展现情境

诗歌具有绘画一般的情境。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一首好诗,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展现的画面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历代诗人追求的艺术境界。

用优美的线条,丰富的色彩,把诗文变成具体的视觉形象,让学生通过画面产生丰富的联想,感受画中情,画外音,活跃课堂气氛,激活思维,领略文字的内涵,体会古诗的意境。如《小池》一诗,初读古诗后,根据学生的理解,老师通过预设好的电脑绘画,在大屏幕上勾画出涓细的泉水,新绿的大树,含苞待放的荷花,微卷的荷叶,轻盈的小蜻蜓,几种景物和谐地融于一处,一下子就将抽象的古诗文字转化成眼前栩栩如生的画面,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所蕴含的情调也都表达出来了,把学生带进了千百年前的那个柔美的夏天,见到了诗人曾见到的那幅美景。这样的电脑勾画,较之被动看插图,更让学生感兴趣。既寓教于乐,又让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充分感知、想象、理解,深入诗境,快速进入品悟古诗的状态中。

第18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感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感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新建小学

赵振华

古诗词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其精炼精微致使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改变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滞后状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怎样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大意,积累诗词的语言呢?怎样去因材施教,有效地去发展学生的言语、想象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呢?经过多年探索,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以读为主,积累语言

古诗词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是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着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教学生以读为主,积极引导他们探寻诗词的意蕴。

第一、反复通读,文通字顺。即一看到诗或词后,要求学生自己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诗词的一般节奏与韵律。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就是反复读的重要性。古诗词更是如此,不大声地读出来是很难从整体上去感受到它的语言美、情感美的。因此,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

读得通畅,既是趁学生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两全其美。

第二、质疑讨论明确诗词意,即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理解诗词意,训练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再让学生交流、评议。而教师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查字典、联系诗、词句、看课后注释、问别人等。 第

三、体会感情,品味意境。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了解了诗词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浅显易懂的,只要孩子了解了诗词意,就会自然而然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到作者蕴含在诗词中的情感。 第

四、有效指导,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应该是诗词教学的生命。在悟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让课堂上“诗味浓浓”“词情浓浓”“书声朗朗”,以达到熟读成诵的境地。

第五、迁移运用“画、唱、演、吟”。读完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其它艺术形式将诗词再现,或是拿出彩笔画一

《忆江南》、《渔歌子》等,或是小组合作演一演,如《寻隐者不遇》,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描写的形象美,又易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

(二)自主探究,勤思创新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还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我们要谨记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要“认识小孩子有力量”,更要知道他们“不但有力量,而且具有创造力。”因为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1.温故纳新,开放教学

按照现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学习者习得新知,不是依靠教师及书本知识的输出,而是依靠学生自身原有知识经验以及群体协作,通过同化、顺应过程,自主地建构知识意义。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即情境、协作、交流,最后实现意义建构。我们只有充分地信任学生,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评价,学生的创造智慧才能犹如泉水一样喷薄而出。教学中,我们要相信学生有学好的能力,而不能一味地把学生当知识的容器一样进行灌输。

.诵读积累,以一贯之

教师在教古诗词的时候,还要有意识地加大古诗词的量,以诗带诗,以词引词,用思乡之情、爱国之情或其他的情愫贯通几首诗词,尽可能走进学生的情感深处。如在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诵读四首关于送别的诗:《别董大》、《送别》、《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等。在学习了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后,可让学生再诵读《春望》等关于爱国的诗。学生可以分组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每个学生各显其能,自由发挥。这样就达到了以新带新、拓展诗词量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如果这样长期地坚持下去,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就能学到二百多首古诗词,学生的阅读量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语文底蕴也就变得深厚了。 3.主动探究,想象升华

陶行知辩证的知行统一观,为我们实施创造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主张“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并具体阐述了行动与创造的关系,他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行动中产生思想与智慧。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借助工具书等理解重点字词的

完成了任务。但要真正领悟这诗中的意境,光理解诗句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古诗词都是十分精练含蓄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在能熟练朗诵古诗词的基础上,再抓住古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感情的基本特点,把对学生情感的引发、激荡、升华,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乘上腾飞的小船进入诗词的意境。

4.积极引导,关注创新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古文的认识是有限的,在自主理解时肯定会有一些错误,甚至闹出笑话,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又要作适当地引导,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偏颇,指明学习古诗词的正确方法。对于他们在古诗词学习中体现出来的点点滴滴的创新火花,我们都应该小心地呵护,积极地加以肯定,并引导其继续沿着自己的创新思路前进,结出一个个创造智慧的硕果。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拓展留下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这样,学生的积累丰富了,个性发展了,精神世界丰富了,古诗词教学也就有所创新了。

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在这经典的诗词长廊里,让我们一齐努力,给孩子们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词课堂,引导他们去发现诗词的美,欣赏诗词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让古典文学的精华,从他们的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第19篇: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周寨小学

祝军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内容摘要】

针对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研究。从诵读理解古诗、想象感悟古诗、古诗教学资源整合、古诗读写训练等四个方面,形成对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指导策略。在研究中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转变教师的指导观念,改进指导方式,加深教师的文化底蕴,提升研究水平。

【关键词】

古诗

诵读

想象

整合

读写训练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奇葩,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诵古诗,学古诗,自古以来,就是一件雅事。古诗文对儿童的熏陶,一直为老师们所重视。《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地位更是日益上升。随着古诗入选教材的增多,古诗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生机勃发,呈现出一派“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新面貌。下面,本人就小学古诗词教学谈一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一、整合作品,拓展思维

1、同一诗人的不同诗文:

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四时田园杂兴》和《村居即事》都是范成大的作品,两首诗都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学完《四时田园杂兴》,再出示并指导朗读《村居即事》,能使学生更加了解作者,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情感。

2、同题异文。题材相同,诗文各异: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比如王安石的《梅花》,它明写梅花,暗以雪衬,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性。学习后可引卢梅坡的《雪梅二首》。《雪梅二首》中,雪花与梅花相互映衬,竞相争春,宛如一幅“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佳境。学完《梅花》再读《雪梅二首》,从比较中能领悟到诗的艺术美。

3、相同诗境的诗文:

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张愈的《蚕妇》语言平白如话,用强烈的对比写出了劳动者和剥削者不同的生活境况。而梅尧臣的《陶者》与之异曲同工,可相互映衬。教学时,教完前者,引进后者,可进一步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同情,对剥削者的憎恨之情,明白“不劳而获”是可耻的。

二、发挥想象,融情于景。

想象是诗的翅膀。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遗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一)运用多媒体,引导想象。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一定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时,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并且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夏日里,假如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坐在西湖的凉亭中,迎着徐徐的微风,惬意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在让学生感受雨中西湖画面时,我让学生观看雨中的西湖云雾迷蒙的样子,再让他们想象:“雨中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紧扣古诗内容,发挥想象。

对于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古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作品所给的内容展开想象,让他们眼前似乎就浮现出一幅幅诗中所描写的画面。又如《寻隐者不遇》一诗的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诗人在松树下会问童子什么问题?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概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积极性高,想像力丰富,还伴有动作表演,生动再现《寻隐者不遇》的寻访场面,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为此我也想到了:在古诗的教学中,不应把教学局限于对作品的剖析、理解上,而应该寻找创新教育的支点,从而使学生能“成为以创造为己任的创造型学生。”对诗词的意会是一个直觉和想象纠缠不清的过程。诗词是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结果,因此学习诗词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将符号化的文字重新还原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三)抓住“诗眼”,放飞想象。

古诗词教学要善于抓住诗词中的“诗眼”、“词眼”。因为文眼是最能触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抓住了这些文眼,引发学生想象,诗词的画面就会丰富、生动起来,学生更易领悟诗词的意境。比如在教《清平乐

村居》中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诗时,“相媚好”一词是词眼,“相媚好”是说老两口一边喝酒,一边在亲热地交谈。我让学生放飞想象,老两口在闲聊什么呢?老头会对老太说什么?老太又对老头说了什么?学生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把乡村生活的宁静、闲适、温馨的场面重现出来了。

三、注重诵读,凸显情趣。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由读引情。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

(一)传授方法,培养学生诵读能力

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适时地传授他们一些具体的诵读方法。比如,在音调强弱方面,表示悲壮、快乐、斥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忱或确信的文句,句子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在韵味缓急方面,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情味的文句,宜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宜急读。叶圣陶说:“这些规章,都应含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与情感,所以依照规律吟诵,最合乎语言的自然。”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诵读的形式要变化多样,可以交替使用散读、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方式。

(二)展开想象,读出诗境。

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因此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应诱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诗歌的思想情感。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境,首先应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诗歌的背景资料,这才可能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其次要引导学生想象入境。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四、汲取精华,读写结合。

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读写结合,效果明显:以读导写,由收到放,有本可依;从仿到创,有章可循。以写促读,个性切入,悟得深刻;多元解读,想得深远。读写结合,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引用诗句进行读写训练。

引用诗文佳句这是进行古诗文读写结合教学最常用的策略。选入教材的古诗文,都是历久弥新的经典名篇,其中的佳句更是浓缩了作者的思想智慧和艺术造诣的精华。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恰当引用所学古诗文,能起到言约意丰、辞采典雅的效果。如著名特级教师赵谦翔老师在广州执教的公开课《望岳》,他在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片段写作练习的要求:内容不限,但必须用上其中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果学生思绪飞扬,所写句子内容丰富,精彩迭出。赵老师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正是目的明确地进行巧用佳句的读写结合训练,其效果显而易见。在深入理解诗歌的同时,提高了娴熟引用古诗文佳句的运用能力。

(二)古诗改写进行读写训练。

在教学古诗时,还可以采用改写的方式进行写的训练。古诗可以改写的成的体裁有: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但在小学阶段,古诗改写成的体裁主要是以记叙文为主。根据古诗的记叙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类:记事、写景状物、写景再叙事,叙事再借景抒情等。因此,在改写之前,就要引导学生分清,以便更好想象构思情节。

如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引导学生扣住“送”的过程重点写,理清六要素;时间:烟花三月,地点:黄鹤楼;人物:李白与孟浩然;起因:孟浩然为什么与李白的相聚;经过:李白送孟浩然(路上——江边——登黄鹤楼);结果:抒发情感。再结合改写点:“辞”、“下”、“尽”与“流”串起情节侧重想象描写。这样改写,诗的意境阔大,诗人的情深意挚就跃然纸上了!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对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材料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走进古诗词,细细推敲诗中的每一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写作内涵。潜入古诗,与作者对话,挖掘其深层思想,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及相关故事,都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探索,期待着大家的帮助与指导

第20篇: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初探

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初探

摘要:古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积淀。它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令后人为其倾倒。古诗词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古诗词对于学生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素养的形成、语文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一生受用无穷。但对小学生而言,像古诗词这类生涩难懂的作品,小学生一般不会主动欣赏和吟诵的,它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本文从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过程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古诗词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初步探求更优化的古诗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诗词最美的情感,实现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

关键字:高年级 古诗词 有效性 自主 合作 探究性 兴趣

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尤其诗歌更是在我国文学史上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陶冶着中华儿女的思想情操。古诗词用词准确、凝炼,诗句的精深华妙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形式:歌江山美,吟边塞情;或纤柔卑弱,或明快清新;有悲凉慷慨,亦缠绵宛转;有诗仙李白的豁达,更有诗圣杜甫的沉郁。能“熟读唐诗三百首”,驰骋于诗的丰富内涵,感受诗的瑰丽语言,萌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一定会受益匪浅。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这些方法仅仅满足于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学生难以根本的体会诗歌最美的情感。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应当让学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现今不少语文课堂教学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针对这样的状况,现将研究过成总结的教学方法加以梳理 。 第

一、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质量

学校课题的研究,只要立足于课堂主阵地,研究就一定有生命力。以往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教者往往机械的“字斟句酌”,用现代汉语来翻译“肢解”那充满灵性的诗句,这会使古诗词的神韵在枯燥的讲解分析过程中荡然无存,不仅遗落了古诗词的内在美,更让我们的学生对古典诗词望而生畏。为了优化古诗文课堂教学,摸索出了一些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策略,领悟到只要教者精心设计用心引导,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一样是灵动而充满智慧的。

(一)走近作者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认知十分感性,往往是喜欢某个人才会去喜欢他的作品。因此在教学古词前,我们始终贯彻“要想读懂古词,必先走近词人”的学习理念。虽然古词比较难懂,但与词作者相关的思想情感、生平故事、民间传说本身就是一本百读不厌的百科全书。为此,我们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词作者的各种信息,为他们阅读、理解、欣赏古词打下基础。这一做法,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丰富了他们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仿照古韵填写新词

和所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一样,古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满足课文中的古词学习,还要激发学生用心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真情感悟,鼓励学生大胆仿作即使文笔稚嫩、韵味不足,但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学生能够在仿作过程中增强理解力,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三)引入诗歌感悟意境

古诗词原本就是配合音乐用来歌唱的新诗体,而现代音乐与古诗词优美韵律完美的结合就给古诗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古诗词的意境以及诗人词人的思想感情就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教学中我们只须提醒学生所套用的曲子或所谱的曲子的情感要与古诗词的意境及诗词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一致,学生就能根据各自的喜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整个课堂就是一个精彩纷呈的课堂,就是一个灵动智慧的课堂。在演唱中学生对诗词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会有更深的领悟。

(四)品味意境激趣导入

高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一定量的古诗词,教学时可在导入时用优美的文字来展示古典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教学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者是这样导入的:唐诗宋词元曲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极其耀眼的地位。人们常把宋词比作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它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古诗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只要我们细心品味,就能品出其间无穷的奥妙。这段新课导入展示了古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饱满的艺术形象,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古词最美妙的一面在开启新课的一瞬间,像色彩缤纷的蝴蝶一样翩然而至,轻轻地拨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弦。此刻我们的古词课堂教学就是最为美妙而灵动的。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活动。

(一)在学习活动中展示古诗词。

“学以致用”,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能力,让同学、家长、老师共同分享学习古诗词的乐趣。我们学校组织了“学古诗词成果展示会”。有的同学兴致盎然吟诵着自己的仿作,有的同学则泼墨挥毫用书法、国画来表现古诗词的意境。

(二)创设浓郁的古诗词环境。

通过教室张贴、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经常可以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名人名言,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高年级组每学期都要进行进行古诗词手抄报比赛和古诗词黑板报专辑评比。

三、加强古诗词诵读,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一)学生做到熟读成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就是要反过来复过去的读,读到透读到烂为止。通过背诵,变别人的为自己的,化知识为生命,这是很聪明的选择。每节语文课预备铃响,教师或班长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诵读。此外每周拿出1节活动课或阅读课,由语文教师专门指导学生朗读经典古诗词。每周用两个晚上进行10分钟的家庭亲子诵读。前期阶段,我们以经典诗文为主要课外读物,学生养成了读经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诵读方法后,为了更好地配合语文学科的学习,我们把课外阅读内容进行了调整,把经典诗文阅读和美文阅读交替进行,这样,学生对阅读更感兴趣,阅读活动也更正常。

(二)教师应厚积薄发。

“要给学生一点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厚积才能薄发。所以语文课题组成员每学年都要阅读相关书籍至少2本,其中精读1本,学生诵读的教材教师也人手一册。

(三)家长做学生的同行者

开家长会的时候,向学生家长推荐精典的古诗词网站,指导家长浏览精典的古诗词网站,根据个人能力和需要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学习,在孩子遇到阅读理解障碍时能够陪同孩子共同面对共同解决。

古诗词教学促进了学生的素质发展。(1)氛围育人提升素养开展各种古典诗词的活动,让学生浸润在古典文学的氛围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喜爱古诗词,提升文学素养。学生的古诗词演唱,表演,手抄报黑板报等等都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高度评价。(2)培养兴趣乐于学习。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研究,让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兴趣入手,积极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学习古诗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苦学”为“乐学”。

小学古诗词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古诗词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